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2022~2023年高频真题考点汇总
2022年中级《人力资源管理》高频真题考点汇总 2022中级经济师《人力》真题考点 第一章 考点 1:动机 动机有三个要素: 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②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实施程度; ③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码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动机 内源性动机 (内在动机) 外源性动机 (外在动机) 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 行为是有价值的。 看重工作本身。如:寻求挑战性的工作机会、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等 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做出某种行为,做出这种行为是为了 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酬。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 考点 2:需要层次理论 ——美 ·马斯洛 (1)生理需要:对食物、水、居住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主要针对身体安全(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安全(如不解雇的承诺,或是 舒适的退休计划)的需要,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需要层次 (3)归属和爱的需要: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如获得友好和睦的同事关系)。 (4)尊重的需要:内在的尊重的需要(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和外在的尊重的需要(如地 位、认同、受重视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1)人都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主要观点 (3)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呈三角形,级别由下及上逐层提高,当下一层次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 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4)分类: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高级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个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应用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评价 ①易于理解;②不十分可靠和准确;③呆板、不灵活,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 考点 3: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 1、激励因素: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性质、责任和晋升等因素。 2、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应用:管理者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工资、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使员工不致产生不满情绪,但更为重 要的是要利用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这类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考点 4: ERG理论 ——奥尔德弗 (1)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 含义 对应马斯洛需要层次 生存需 指个体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或个体维持生存 要 的物质条件。 观 关系需 点 要 成长需 要 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 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 指个体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 分"尊重的需要" 指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 部分"尊重的需要"和全部"自我实现的需要" (1)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2)提出了"挫折—退化"的观点,认为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 会加强。 ERG 理论更为灵活变通,不是僵化地对待各种层次的需要,而是很好地补充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 优 更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点 人们可以同时追求各种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某些限制下,在各种需要之间进行转化。 ERG理论的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在文化、环境背景的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考点 5:三重需要理论 ——麦克利兰 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 含义 特点 成就 指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 需要 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 权利 需要 亲和 需要 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指寻求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1)选择适度的风险。 (2)责任感较强。 (3)希望能够得到及时地反馈。 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 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追求友谊和合作。 应用: (1)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员工以上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 (2)在组织人事安排上,测量、评价一个人的成就需要对如何分派工作和职位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 6: 期望理论 ——弗罗姆 (1)该理论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①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 主要理论 ②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 ③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性)。效价×期望×工具性=动机 (2)特色:强调情境性,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原则可以用来解释每个人的动机。 应用 期望模型中的三个因素可以有多种组合,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性。 考点 8:有效推行参与管理的条件 (1)员工应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参与。 (2)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利益相关。 (3)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如智力、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等。 (4)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 (5)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 第二章 考点 1:魅力型领导理论 ——罗伯特 ·豪斯 领导特质 特征 自信、印象管理技能、社会敏感性和共情 道德特征(积极) 非道德特征(消极) 使用权力为他人服务 为个人利益使用权力 使追随者的需要和志向与愿景相结合 提升自己的个人愿景 从危机中思考和学习 指责或批评相反的观点 激励下属独立思考 要求自己的决定被无条件接受 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 培训、指导并且支持下属,与他人分享 对追随者的需要感觉迟钝 用内在道德标准行事 遵循外在道德标准 考点 2:路径 —目标理论 ——罗伯特 ·豪斯 (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四种领导行为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两个权变因素作为领导的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的中间变量: 权变因素 (1)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因素:如工作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团队等。 (2)下属的个人特征:如经验、能力、内—外控等。 考点 3:管理方格图 ——保罗 ·赫塞 1、管理方格的纵坐标是"关心人",横坐标是"关心任务"。 2、方格中5种基本风格: 位于坐标(1,1)位置的领导风格称为"无为而治",管理者既不关心任务,又不关心人。 位于坐标(9,9)的领导风格则是既关心任务,又关心人,被该理论认为是最理想的领导风格。 位于坐标(5,5)的"中庸式"领导风格。 位于坐标(1,9)的"乡村俱乐部"领导风格,对人极端关注。 位于坐标(9,1)的"任务"领导风格,对任务极端关注。 第三章 考点 1: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及参数 本质 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 设计目的 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涵 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1)职能结构:达到企业目标所需完成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比例和关系。 主要内容 (2)层次结构:各管理层次的构成,又称组织的纵向结构。 (3)部门结构:各管理部门的构成、又称组织的横向结构。 (4)职权结构:各管理层次、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复杂性:指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 要素 规范性: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集权度:指决策权的集中程度。 (1)特征因素: 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两者成反比,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②专业化程度:职能部门分工的精细化程度。 ③地区分布。 ④分工形式:职能制、产品制、地区制、混合制。 ⑤关键职能 设计参数 ⑥集权程度 ⑦规范化 ⑧制度化程度 ⑨职业化的程度 ⑩人员结构。 (2)权变因素: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技术、人员素质、组织规模、组织生命周期等。 考点 2:组织设计的类型 马克斯·韦伯:理想的组织形式就是科层(官僚)制,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 (1)重视权力等级 (2)分工 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 决定因素 (3)规章 (4)程序规范 (5)非个人因素 (6)技术能力 适用范围 复杂/静态环境 一种按职能划分、组织各个部门的组织形式,又被称为"法约尔模型"。 特点 (1)职能分工;(2)直线—参谋制;(3)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1)有明确的任务和确定的职责,并且由于从事类似工作、面临类似问题的人 们在一起工作,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的机会较多。 (2)可以消除设备及劳动力的重复,最充分地利用资源,这种形式也有利于专 职能制 组织 门设备的开发和对专家的培养。 优点 (3)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分工,有利于管理者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 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每一个管理者都固定地归属于一个职能机构,专门从事某一项职能工作,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门间的联系能够长期不变,这就使整个组织有较高的 稳定性。 (1)狭隘的职能观念。 (2)横向协调性差。 缺点 (3)适应性差。 (4)企业领导负担重。 (5)不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 (1)简单/静态。 适用范围 (2)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 比较稳定的企业。 特点 (1)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2)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3)产品部门 (或项目小组)所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 优点 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3)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4)有利于 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矩阵组织形式 (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缺点 (2)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1)复杂/动态; 适用范围 (2)适合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特点的企 业。 特点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经营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 导下的分散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1)有利于总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摆脱具体管理事务,集中精力于战略决策和长 优点 远规划; (2)增强企业的活力; (3)有利于把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 事业部制组织形式 (1)容易使各事业部只顾自身的利益,削弱整个公司的协调一致性; 缺点 适用范围 特点 (2)公司和各个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复,会增加费用和管理成本。 产品种类多且产品之间工艺差别大,或市场分布范围广且市场情况变化快、要 求适应性强的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成员手中。 团队结构形式 优点 缺点 特点 虚拟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形式 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灵活性。 团队与团队成员原来所属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团队内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不同团队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等。 决策集中化程度高,但部门化程度低或根本就不存在,即两头(营销、研发和 技术设计)大,中间(生产制造)小。 优点 灵活性 不足 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主要职能活动缺乏有力的监控。 寻求通过组织扁平化来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限制,取消各种职能部门,代之以授 权的团队。 第四章 考点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工具 三大工具 内容 指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成 战略地图 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 指针对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链而设计的各种财务类 和非财务类目标或衡量指标。 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 量化处理: (1)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员工行为; (3)员工的行为所产生的公司战略后果及绩效。 能够在计算机桌面上显示的各类图表,它以桌面图形、表格以及计算机图片的形式向领 数字仪表盘 导者和管理者形象地展示了在公司战略地图上出现的各类活动目前在公司中进展到了什 么阶段以及正在向哪个方向前进。 考点 2:人力资源战略与不同组织战略的匹配 组织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1)招募及甄选压力比较大,培训是全方位、多类型的; 内部 (2)强调内部晋升,绩效管理上更关注结果; (3)薪酬与结果的联系往往也非常紧密。 (1)面临的最大人力资源问题是如何重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维持员工队伍的士气。 (2)招募工作需求不大,但员工重新配置工作压力大,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文化整合和价值观 成长战略 外部 的统一。 (3)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重心是如何实现绩效管理实践以及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规范化 和标准化。 (1)保持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稳定性以及管理手段的规范性、一致性和内部公平性。 (2)对人员招募需求不大,内部员工会有缓慢的晋升,培训主要关注当前所从事工作的需 稳定战略 要。 (3)绩效的重点是员工的行为规范以及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态度,薪酬管理上更重视薪酬的内 部一致性,薪酬决策集中度较高,员工福利水平较高。 (1)重点解决如何以一种和平、稳定并且代价最小的方式将冗余的人力资源剥离出组织的问 题。 收缩战略 (2)如何提高组织在精简和裁员之后留在组织中的员工的士气。 (3)培训压力较大,绩效管理重心放在对结果的考核上,薪酬减少固定薪酬部分、增加浮动 薪酬的比重。 第五章 考点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 经验判断法 适用范围:短期预测,以及那些规模较小或经营相对稳定、人员流动率不是很高的 企业。 优点: (1)吸取和综合了众多专家意见,避免个人预测的片面性; (2)不集体讨论,匿名进行,使专家作出独立判断; 主观判断法 德尔菲法 /专家预测法 (3)采取多轮预测,经过几轮反复,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注】 (1)专家人数不能太少,至少要20-30人; (2)专家的挑选要有代表性; (3)问题的设计要合理; (4)向专家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要相对充分,从而使他们能够进行预测和判断。 比率分析法 趋势预测法 定量方法 基于某种关键的经营或管理指标与组织的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固定比率关系,来预测 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 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法,根据组织的雇佣水平在最近若干年的总体变化趋势,来预 测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方法。 建立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回归分析法 将这些影响因素的未来估计值代入函数,从而计算出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来进行预测。 考点 2: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分析 1、减少未来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方法 方法 速度 员工受伤害的程度 裁员 快 高 降薪 快 高 降级 快 高 职位调动 快 中等 职位分享 快 中等 冻结雇佣 慢 低 自然减员 慢 低 提前退休 慢 低 重新培训 慢 低 2、避免未来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方法 方法 速度 可撤回程度 1、加班加点 快 高 2、雇佣临时工 快 高 3、外包 快 高 4、再培训后换岗 慢 高 5、降低流动率 慢 中等 6、从外部雇用新人 慢 低 7、技术创新 慢 低 第六章 考点 1:甄选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重测信度 考察测试工具在时间上的稳定性。 复本信度 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两种复本测试在内容上的等值程度。 信度 它考察了同一项测试中的若干题目是否确实都是在测量同一个内容或特质。 内部一致性信度 (一种很好的测试工具必须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 考察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方式: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评分者信度 指不同评价者在使用同一种测试工具时所给出的分数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指一项测试的内容能够代表它所要测量的主体或特质的程度。 内容效度 检验:主要采用专家判断法,不太适合对智力、领导能力等较为抽象的特质进行评 价。 指一项测试或甄选技术对被测试者的一种或多种工作行为或工作绩效进行预测的准确 效标效度 程度。 常用的效标效度:①预测效度;②同时效度 效度 即一项测试的结果解释某一理论上的假设、术语等构想的程度。 影响构想效度的因素: 构想效度 (1)理论上的构想代表性不足; (2)构想代表性过宽,以至于包括了无关事物。 考点 2:心理测试 类型 内容 测试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一项特定工作的潜在能力。 ①一般认知能力测试(智商); 能力测试 认知能力测试 ②特殊认知能力测试:针对具体的认知能力(如归纳和演绎能力、语言和理 解力、记忆力、空间关系能力、创造力等)设计的测试。 (甄选测试中通常最受关注的是语言理解能力、数学能力和推理能力。) 运动和身体能力测试 ①心理运动能力测试;②身体能力测试。 人格测量法:自陈量表法,评价量表法,投射法。 近年广泛应用的是MBTI人格类型测试和“大五”人格测试。 人格测试 MBTI:从四个两极性的维度(外倾-内倾,感觉-直觉,理性-情感,判断-感知)对人的行为风格进行 测试。 “大五”人格: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性、开放性。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类型 人格倾向 现实 型 偏好与具体的物体打交道;喜欢有规则的 具体劳动; 艺术 型 职业兴趣 测试 社会 型 从事技能性和技术性的职业 不适应社会性质职业; 研究 喜欢抽象的、分析性的、独立性的工作 型 适合职业 从事科学研究类工作以及工程设计类工作 缺乏组织和领导才能 具有想象力,有创意, 偏好模糊、自由和非系统化的活动, 从事文学艺术方面的工作 厌恶明确有秩序和系统化的活动 合作、友善、善于言谈和社交, 观察能力强,喜欢社交, 从事教育、咨询 有教导、指点和培训别人的能力和愿望 冒险、乐观、自信、精力充沛、有进取 企业 型 心; 喜欢担任有领导责任的工作; 喜欢与人争辩;不喜欢从事研究性的活 动。 适合担任企业领导或行政管理人员 常规 型 顺从、谨慎、保守、实际、稳重;喜欢条 理性强的工作; 不喜欢自己对事情作出判断和决策。 从事办公室事务性工作、图书管理、会计、统计类 工作 考点 3:评价中心技术 测试方 法 内容 优点 缺点 公文筐 测试 (1)适合对应聘管理职位的被测试者进行评价,具有较 (笔 高的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试) (2)操作简单,对场地没要求; (1)适合对应聘管理职位的被测试者进行评 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2)操作简单,对场地没要求; (3)表面效度高,容易得到被测试者的理解和接受。 (3)表面效度高,容易得到被测试者的理解和 接受。 无领导小组讨论: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一组求职者进行集体讨论,然后观察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言 行。(5-7人,1小时左右的讨论,不指定谁是领导者。) 无领导 小组 讨论 试题:开放式问题,两难性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操作性问题,资源争夺性问题。 优点 缺点 考查被测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说 (1)对测试题目要求较高; 服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信程度、 (3)对评价者的评分技术要求较高; 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 (3)被测试者可能会有意识的表现和掩饰自己。 角色扮 指要求被测试者扮演一位管理者或者某岗位员工,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角色的认识或担任相关角色的 演 经验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和行为展示的测试方法。 【评价中心技术中各种练习衡量的技能举例】 技能 领导能力 (控制、辅导、影响、足智多谋) 问题解决能力 (判断力) 公文筐训练 无领导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 √ √ √ √ √ √ √ 人际交往能力 (敏感性、解决冲突能力、合作能 力、口头沟通能力) 行政管理能力 (组织能力、规划能力、书面沟通 √ √ 能力) 压力承受能力 (自信心) √ √ 第七章 考点 1:绩效评价常见误区及应对方法 常见误区 1、晕轮效 应 克服方法 指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为对他的某一 消除评价者的偏见; 特质强烈而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该人其他方面 尽量选择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评价因素,从而消除 的品质。 因评价者偏见对员工绩效考核的影响。 指有些评价者由于不愿意得罪人或所辖范围过 2、趋中倾 向 大,很难全面了解所有员工工作表现时,将员工 的考核分数集中在某一固定范围的变动中,使评 价的结果缺少好与坏的差异。 评价者要密切地与员工接触、彻底与评价标准做 对比,全面准确了解被评价者的工作情况; 采取强制分配法、排序法等非系统的绩效考核方 法。 过分严厉或过分宽大地评定员工的倾向。 选择适当的方法,建立评价者的自信心或举行角 原因:主管人员采取了主观评价标准,忽略了客 色互换培训; 观标准。 采取强制分配法消除评价误差。 评价者倾向于给予那些服务年资较久、担任职务 通过各种方式使评价者建立”对事不对人”的观 较高的被评价者较高的分数。 念,引导评价者针对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职责进 原因:管理者主观意识太强。 行评价。 5、盲点效 评价者难于发现员工身上存在的与评价者自身相 将更多类型的考核主体纳入考核,化解评价者评 应 似的缺点和不足。 价结果对员工绩效的完全决定作用。 6、刻板印 个人对他人的看法,往往受到他人所属群体的影 注意从员工的工作行为出发,而不是员工的个人 象 响。 特征。 据第一印象去判断一个人。 多角度考核。 3、过宽或 过严倾向 4、年资或 职位倾向 7、首因效 应 8、近因效 指最近的或最终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 应 淡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 在进行绩效考核前,先由员工进行自我总结,以 便使评价者能够全面地回顾被考核人员在整个绩 效考核周期内的表现。 考点 2:绩效管理工具 1、目标管理法 优势分析 劣势分析 (1)有效性。 (1)倾向于聚焦短期目标。 (2)启发了员工自觉性,调动了员工积极 (2)目标管理法的假设之一是认为员工是乐于工作的,这种过分乐 性。 观的假设高估了企业内部自觉、自治氛围形成的可能性。 (3)操作比较容易。 (3)可能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4)比较公平。 (4)目标有时可能难以制定。 2、 标杆超越法 优势分析 劣势分析 (1)有助于激发员工、团队的潜能,提高企业的绩效。 (2)促进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完善。 容易使企业陷入模仿标杆企业的漩涡中,导致企业失去自身的特色。一旦标杆的选取出现偏差,可 能导致自身经营决策的失误。 3、关键绩效指标法 (1)关键绩效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 注意事项 (2)同类型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保持一致。 (3)关键绩效指标要彻底贯彻企业战略的重点。 优势 劣势 将企业绩效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级别的绩效目标,能够将 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1)对某些职位,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比较困难。 (2)缺少完整的对操作有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 4、平衡计分卡法 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从四个角度关注企业的绩效,即客户角度指标、内部流程角度指标、 学习与发展角度指标、财务角度指标 。 概念及内涵 (财务角度指标关注企业已采取行动所达到的结果,另外三个方面的指标用来补充财务角度指 标。) 适用:企业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时期。 (1)高层管理者需要积极参与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多与下级沟通; (2)防止平衡计分卡使用目的的单一,它不仅是一种绩效考核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战略管理工 注意事项 具; (3)要谨慎选择考核指标; (4)要充分重视平衡计分卡法实施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1)消除了财务指标一统天下的局面; 优势 (2)从企业战略层面考虑问题,并揭示了四个考核角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3)实现了评估系统与控制系统的结合; (4)迫使管理者将所有重要绩效指标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劣势 实施成本高 第八章 考点 1:战略性薪酬管理 核心:在企业不同战略下做出的一系列的战略性薪酬决策 1、适用于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发展战略 成长战略 特点 关注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创新 等内容 薪酬方案 企业与员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短期来看,基本薪酬低,变动薪酬高。 长期来说,实行奖金或股票选择权等计划。 薪酬决策集中度高,薪酬确定以员工从事的岗位本身为准;薪酬 稳定/集中战 强调市场份额或 结构上基本薪酬和福利所占的比重较大; 略 薪酬数额采用跟随或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长期内不会有大的增 运营成本 长。 收缩/精简战 略 将企业经营业绩与员工收入挂钩。基本薪酬所占比例低,尝试股 企业面临困境 份所有权计划,鼓励员工共担风险。 2、适用于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竞争战略 创新战略 成本领先 战略 客户中心 战略 特点 薪酬方案 强调产品在市场上的领袖地位及客户 注重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生产方法创新,给予足够的报酬 满意度。 或奖励;基本薪酬以通行水平为准且略高于市场水平。 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薪酬整体水平比竞争对手的薪酬相对低;基本薪酬比例低,奖 金所占的比重较大 根据员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来支付薪酬;根据客户 强调客户满意度。 对员工及员工群体所提供服务的评价来支付奖金。 3、全面薪酬战略 (1)含义: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鼓励创新精神和可持续性的绩效改进,并对娴熟的专业技能提供奖励,从而在员 工和企业之间营造出一种双赢的工作环境的薪酬战略。 (2)特点:更强调战略性、激励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沟通性。 (3)建立步骤:①评价薪酬的含义。②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薪酬决策。③执行战略性薪酬决策。④对薪酬系统 的匹配性进行再评价。 考点 2:职位评价方法 优点 排序 法 缺点 适用范围 简单易行,成本较低,而且易于与 主观成分很大;只能确定职位的序 规模较小、结构简单、职位类型较 员工沟通。 列,不能确定所排序的职位之间的 少而且员工对本企业各项职位都较 相对价值。 为熟悉的企业。 分类 简单、容易解释、等级结构能真实 等级定义比较困难,存在较大的主 职位类别较为简单的小型企业。 法 地反映有关企业的结构。 观因素。 要素 更为精确,评价结果更容易被员工 设计与实施都比较复杂 大规模企业中的管理类职位 计点 所接受,同时允许对职位之间的差 法 因素 比较 法 异进行微调。 较为完善,可靠性高,同时,也使 评价体系设计复杂,难度较大,成 处在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环境下的 不同的职位之间更具可比性,且可 本较高。同时,由于这种方法不易 规模较大的企业。 由职位内容直接求得具体薪酬金 理解,因此,员工对其准确性和公 额。 平性容易产生质疑。 考点 3: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计划内容 激励对象: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 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 和监事。 激励范围和对象 外籍员工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或核心业务人员的,可以成为激 励对象。 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不得成 为激励对象。 【注】激励对象不能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积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 激励制度 的10% 股票来源 公司发行新股票;通过留存股票账户回购股票;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 上市公司不得为激励对象依股权激励计划获取有关权益提供贷款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财务 资金来源 资助,包括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①授权日:必须是交易日。不得是下列期间:定期报告公布前30日、重大交易决定过程中 及该事项公告后2个交易日 股票期权时间规定 ②等待期:期权授予日——首次可以行权不少于1年 ③有效期:从授权日计算不得超过10年。(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 ④行权期:必须是交易日,应当在公司定期报告公布后的第2个交易日,至下一次定期报 告公布日前10个交易日内行权。 行权价格 考虑因素:①要对激励对象形成激励与约束;②具有可操作性;③对原股东权益的影响。 执行方式 现金行权、无现金行权、无现金行权并出售 考点 4:员工持股计划 特点 原则 种类 ①持股人或认购者必须是本企业的员工 ②员工所认购的股份在转让、交易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①依法合理的原则。②自愿参与的原则。③风险自担的原则。 (1)杠杆型员工持股计划:利用信贷杠杆来实现。 (2)非杠杆型员工持股计划:“股票奖金计划”。 (1)激励对象: ①在企业工作满一定时间的正式员工; ②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 ③企业派往投资企业、代表处工作,劳动人事关系仍在本企业的外派人员; ④企业在册管理的离退休人员。 (2)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期限和持股规模: 主要内容 ①每期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期限不得低于 12 个月,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期限 不得低于 36 个月。 ②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③单个员工所获股份权益对应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注】对于员工持股的比例: ①要明确界定员工持股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一般不宜超过20%。 ②要明确界定企业内部员工持股额度的分配比例,一般企业高管人员与—般职工的认购比例不宜拉 得太大,原则上控制在 4∶1的范围之内。 第九章 考点 1: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 1、反应评估:对培训内容、方法、形式、培训师、设施的满意度等。易于进行,是最基本、最常用 的评估方式。 常用方法:访谈、问卷调查(最普遍) 2、学习评估: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关注“学到了什么” 方法:知识—笔试;技能—实际操作;态度—自我评价的态度量表 评估内容 3、行为评估:考查知识运用程度,关注行为是否改变。 方法:面谈、直接观察、绩效监测、行为评价量表。最常用:行为评价量表。 4、结果评估:计算培训创造出的经济效益。 硬指标:产出、质量、成本、时间等;容易计算。 软指标:工作习惯、工作满意度、主动性、顾客服务等;难以量化,比较主观。 5、投资收益评估:计算投资回报率。往往很难实施。 (1)控制实验法:最规范,用实验方法评估。通过采集相关数据(产量、销售增长量等)确定员工 绩效的提高是否确实是由培训引起的。 优点: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估方法 缺点:操作比较复杂,费用高;不适用于管理技能等难以量化的评估。 (2)问卷调查法: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 调查内容:受训人员对培训与开发项目的看法;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的能力;培 训与开发的目标是否达成。 评估报告 内容包括概要、项目背景、评估目的、评估方法、评估内容与效果、结论和建议等 考点 2:职业生涯锚 类型 特点 强调技术/职能等业务工作; 技术/职能能力型 拒绝一般管理工作,但可以在技术/职能领域管理他人; 追求在技术/职能区域的成长和不断提高。 适合职业:工程技术、营销、财务分析、系统分析等 追求一般性管理工作,且责任越大越好; 管理能力型 有强烈的升迁动机,以提升等级和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具有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强强组合各类组织管理者; 对组织有极大的依赖性。 追求安全稳定的职业前景是最大的驱动力和价值观。 安全/稳定型 两类安全取向: 职业安全:给定组织中稳定的成员资格 情感安全:熟悉环境里稳定有保障的职业 自主独立型 选择职业时不放弃自由为第一需要。 追求能够施展个人才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摆脱组织的约束,但有很强的职业承诺。 有强烈的创造需求和欲望,发明创造是他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冒险精神是另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创造型 创造欲使他们标新立异,并为此做好冒险的准备。 第十章 考点 1:劳动关系 ①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从属性。劳动关系形式上平等,实际不平等。 ②运行过程: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特征 ③运行的空间范围:工作场所或雇佣单位。 ④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劳动者和雇佣的权利与义务。 冲突与合作形成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劳动者是被用人单位依法雇用(录用)的人员,不包括自雇用者; 劳动者 ②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 ③劳动者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员; ④劳动者仅限定在国家劳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工会的划分: (1)按工会的组织结构形式划分:职业工会、产业工会、总工会; 工会 (2)按工会的层级划分:企业工会、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全国性工会。 工会是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下工会体系是我国唯一合法的工 会组织。 用人单位包括: ①企业:指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依法成立、进行生产经营活 动的各类经济组织。 ②个体经济组织:指雇工7人以下(包括7人)的个体工商户。 主体 ③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 用人 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单位 ④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⑤事业组织: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⑥社会团体: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 会组织。 主要形式:行业协会、地区雇主协会、国家级雇主联合会。 雇主组织的主要作用: ①参与集体谈判。同工会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协议、协调劳动关系,是雇主组织发展的最基本 雇主 原因,也是雇主组织最基本的功能。 组织 ②参与劳动立法和政策制定。 ③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向其成员提供法律服务。 ④通过雇主组织的培训机构为会员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1)劳动关系的规制者。 (2)劳动关系运行的监督者。 政府 (3)劳动争议的重要调解仲裁者。 (4)劳动关系重大冲突的控制者。 (5)协调劳动关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推动者。 第十一章 考点 1: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 宏观含义: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的一个总劳动力市场体系。 微观含义:指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1)特殊性:不能脱离劳动者而存在。劳动力这种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转移的是使用权。 (2)多样性:不同劳动力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价格不同。 (3)不确定性:动态属性,匹配不是终身性的,可能会出现重新匹配。 特征 (4)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能力很难通过学历、年龄、性别等可见要素衡量出来。 (5)交易的延续性:交易双方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被固定了下来。 (6)交易条件的复杂性:在交易过程中,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多种要素都影响交易的最终完成。 (7)劳动力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出售者的地位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考点 2:晋升竞赛 指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员工往往会在一家企业中工作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身就职于一家企 概念 业,这时企业往往会为员工设计出若干个晋升层次,员工们为了能够获得每一次晋升机会,会在彼 此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1)获胜者最终得到的奖金或报酬是事先固定的。 特点 (2)能否获胜,完全取决于相对绩效。 (3)所有奖金和报酬全部归获胜者得到,不会在选手中按比例分配。 (晋升的综合价值和晋升风险) 设计要点 (1)员工晋升后能得到的实际价值有多大; (2)最终获得晋升到底是因为实力和绩效的原因还是因为运气因素。 考点 3: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工资率变化对长期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 (1)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响 (2)工资率下降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1)产品需求上升,劳动力需求增加。(2)产品需求 下降,劳动力需求减少。 其他条件不变: 规模效应 (1)资本价格上升,劳动力需求减少。 (2)资本价格下降,劳动力需求增加。 资本价格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1)资本价格上升,劳动力需求增加。 替代效应 (2)资本价格下降,劳动力需求减少。 第十二章 考点 1:工资水平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1)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所需的生活费用。 确定工资水平的实际因素 (2)同工同酬的原则。 (3)部门或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 考点 2: 工资差别 不同产业部门: (1)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比重越大,工资率越高。 (2)技术经济特点:一般情况下,规模大、人均占有资本投资比例高的产业部门,人均工资水 平也较高。 (3)发展阶段:兴盛期工资高,衰退期难增长。 (4)工会化程度:工会化程度高,工资高。 形成原因 (5)地理位置:工资水平较低的产业(如纺织业),多集中在低工资地区。 不同职业之间: (1)不同职业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 件方面的差别。 (2)不同职业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3)不同职业具备从业能力的难易程度有差别。 (4)不同职业所具有的社会安全程度即工作保障和职业稳定程度不同。 (5)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所承担的责任程度是有差别的。 补偿性 竞争性 类型 指知识、技能没有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因为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工资 差别。 指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充分流动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劳动者质的差别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主要原因: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的或者非自然力量的限制。 (1)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制度原因(城乡隔离政策),归结为市场发育不全和市 垄断性 场失败。 (2)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租金性工资收入):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由于 其质量上的特征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从而本职业保持垄断,获得收入。 考点 2: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与对策 类型 原因 措施 ①正常性的失业,与充分就业不矛盾; 摩擦失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信息不完善性 业 ②注意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疏通信息渠 道。 ①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使求职人员及时了 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 结构性 失业 最主要的是技术性失业(形成原因是先进的科学技 ②由政府提供资金,向愿意从劳动力过剩地区迁到 术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取代了 劳动力短缺地区的失业工人提供安置费。 一部分劳动力,造成失业。) ③制订各种培训计划,使工人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发 展同步进行,以适应新职业的需要。 ④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①一些部门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的变化而 季节性 波动; ①加强对季节性失业期的预测工作; 失业 ②建议政府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 ②一些行业会随季节的不同而遇到购买的高峰和低 谷。 周期性 失业 指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 求失 衡所造成的失业。 / 基本原因——总量需求不足 第十三章 考点 1:高等教育投资的基本模型 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 果上大学的收益现值超过上大学的成本,则上大学就是值得的,否则,从经 济角度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则上大学的净现 值越可能为正,上大学可能性更大。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的成本越低,则愿意上大学的人相对 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几个基本推论 就会越多。 (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工资性报酬 差距越大,则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相对来说就会越多。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折算上大学的未来收益时所使用的贴现 率(利息率)越高,则上大学的可能性就越小。 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高等教育投资年限是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那个点取得 的。 ①不同的人,上大学的边际成本是不同的。 上大学的合理年限决策 ②不同的人最好选择上不同年限的大学。 ③在边际收益一定的情况下,边际成本高的人愿意上大学的年限更少一些。 ④边际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从每多上一年大学中获得更高边际收益的 人,更有可能上更长年限的大学。 考点 2: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及其安排 1、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1)在职培训所需要的一些直接成本开支:如受训者工资;培训教师工资;场地租用费;培训设备费 成本 等。 (2)受训者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 (3)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职工从事培训活动的机会成本。 收益 主要体现在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上。 2、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及收益安排 成本 一般 培训 特殊 培训 收益 员工负担成本并享有收益。 在培训以后又获得与较高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高 员工在培训期间接受一种与较低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低 工资率(高于不接受培训情况下所可能获得的市 工资率(低于不培训时的市场工资率)。 场工资率)。 在培训期间,企业向员工支付一种位于市场工资率 在特殊培训完成之后,企业向员工支付一种介于市场 和低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率。 工资率和高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率。 企业和员工共同分摊成本。 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收益。 考点 3: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企 业 因 素 具体因素 影响情况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越大,员工流动率越低(①工资比较高;②工作机会多) 所处地理位置 企业位于企业数量较多的大型都市地区,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员工流动率 比较高。 组织文化及 心理感受不佳是员工满意度下降最终离职的主要因素。心理成本过高或者心 领导风格等 理收益过低,都会导致流失。 年龄 劳 动 者 因 年轻时流动频率较高:①工作匹配质量;②人力资本投资动机,流动机会成 本低,投资回收期长。 任职年限越长,离职可能性越低。 任职年限 ①工作匹配质量好;②特殊培训人力资本多;③心理成本下降;④心理收益 上升 素 性别 女员工离职率高,在职年限更短。 宽松状态(供>求) 已经就业的劳动者的流动机会受到削弱。 紧张状态(供<求) 劳动力流动率上升。 市场周期因素 失业率和临时解雇率 衡量劳动力市场松紧程度的指标:①失业率(失业率高,离职率低);②临 时解雇率(临时解雇率高,离职率低) 经济周期 ①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劳动力流动率高; ②经济停滞期或衰退期,劳动力流动率低。 社会 因素 ①整个社会对于劳动流动者的态度以及流动的传统习惯。 ②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使劳动者的直接流动成本不同从而影响劳动力流动。 第十四章 考点 1:劳动合同解除 情形 内容 协商一致解除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过失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 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⑤因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 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用人单位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 的工资标准确定。 用人单位解除 (3)用人单位因实施裁员解除劳动合同。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①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②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③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注】《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①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病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 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②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③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④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⑤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者解除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 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五章 考点 1: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划分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1)国家:对社会保险运行和实施给予法律和 财政支持,为特殊主体。 (2)管理和经办机构:依法向用人单位、劳动 从社会保险 责任划分 者征收保险费,并发放保险待遇;负责保险基金 会计核算和日常管理。 (3)用人单位:承担缴纳保险费义务,是主要 缴纳者。 (4)劳动者及其家庭:既是社会保险的受益 人,同时劳动者本人又要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客体 (1)保险人:依法收取社会保险费,并按规定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 支付保险待遇的主体。保险人称为社会保险经办 象,可以是资金、物,也可以是服务行为。 机构。 (2)投保人:为保险人利益投保社会保险的主 体,一般为用人单位。 (3)被保险人:对社会保险标的具有直接保险 从保险业务 利益的主体,在参保单位中就业的劳动者;自谋 划分 职业的劳动者在履行缴费义务后,也可以成为被 保险人。 (4)受益人:基于被保险人的一定关系而享有 一定保险利益的主体。 (5)管理人:依法负管理职责的社会保险行政 部门。 (6)监督人:依法负有监督职责的机构。 第十六章 考点 1:工伤认定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④患职业病; 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因公外出”的认定,应 当考虑职工外出是否属于用人单位指派的因工作外出,遭受的事故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所 致。 认定范围 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 故伤害; ⑦其他 视同工伤的情形: ①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② 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③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 复发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 遇。 ①故意犯罪; 不认定工伤的范围 ②醉酒或者吸毒: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为依据。无法 获得上述证据的,可以结合相关证据认定。 ③自残或者自杀的。 (1)申请期限: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 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单位不按规定提报,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 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工伤认定申请材料: 认定申请 ①工伤认定申请表; ②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③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争议工伤认定举证: ①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 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第十七章 考点 1:劳动争议 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的争议。 概念 (1)双方必须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与没有与 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争议,都不属于劳动争议。 (2)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 (1)当事人是特定的。 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 基本特征 (2)主体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 (3)内容必须与劳动权利和义务有关。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适用范围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 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情形 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4)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考点 2: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实行“谁主张,谁举证”,“谁决定,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 (1)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 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 (2)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 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3)在诉讼活动中,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 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十八章 考点 1: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 (1)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 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2)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 收0.05%的滞纳金。 (3)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未依法代扣代缴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用 人单位限期代缴,并自欠缴之日起向用人单位按日加收0.05%的滞纳金。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工承担滞纳金。 第十九章 考点 1:职称制度 1、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 2、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职称评审结果是专业技 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职称评审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 3、职称评审委员会:按照职称系列或者专业组建,不得跨系列组建综合性职称评审委员会。 职称评审委员会分为高级、中级、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4、职称申报审核:申报人应当为本单位在职的专业技术人才,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参加职称评审。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申报参加职称评审。 5、组织职称评审: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组织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会议由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主持,出席 评审会议的专家人数应当不少于职称评审委员会人数的2/3。
25 页
390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2022~2023年考点汇编
2022 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点汇编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动机与激励 1.定义: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的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 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求。 2.动机有三个要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努力的水平,坚持的水平。 3.动机的分类 (1)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 :看重工作的回报 (2)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 :看重工作本身 考点 2:激励 1.定义:通过满足员工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作用: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3.分类 (1)从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从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从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 1:需要层次理论 1.主要内容 (1)生理需要:身体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身体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内在的尊重和外在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2.主要观点 (1)不同时期表现程度不同 (2)未满足的是主要激励源,满足的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层级越来越高 (4)三个是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3.管理上的应用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个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考点 2:双因素理论 1.主要内容 赫兹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 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 具备 缺失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 不满 2.管理上的应用 (1)让员工满意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2)提供保健因素,不一定能激励员工,想要激励员工就要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及个人成 长等。 (3)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激发工作热情。 考点 3:ERG 理论 1.三种核心需要 (1)生存需要(对应“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 (2)关系需要(对应部分“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分“尊严需要” ) (3)成长需要(部分“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理论的应用 (1)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2)“挫折-退化”的观点: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的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 强。 考点 4:三重需要理论 (1)成就需要:选择适度风险;责任感较强;希望及时反馈 (2)权力需要:喜欢支配、 “发号施令” ;喜欢竞争,追求出色的成绩 (3)亲和需要:注重人际关系,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出色的经理亲和需求较弱,过分强调将影响环境 考点 5:公平理论 1.亚当斯提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员工倾向 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成为对照者)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2.员工进行公平比较时既可能是纵向(自己)的有可能是横向(他人)的。 3.恢复平衡的方法: (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 (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 (3)改变对投入产出的知觉; (4)改变参照 对象; (5)辞职。 考点 6:期望理论 1.弗罗姆提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 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 2.效价 x 期望 x 工具性=动机 效价: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数量表示 期望: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概率表示 工具性: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3.期望理论的特色:强调情景性 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 1: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2.实施目标管理时可以自上而下,也可自下而上。 3.目标管理有四个要素: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考点 2:参与管理 1.参与管理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2.推行参与管理要有成效必须符合五个方面: (1)时间充裕; (2)与员工自身利益相关; (3)员工有参与的能力; (4)不能使管理者受到威胁; (5)组 织文化必须支持; (6)员工参与的需要。 3.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模式。 4.参与管理和双因、ERG 理论联系较为密切。 5.越是居于高位的经理,越不容易接受参与管理的风格。 考点 3:绩效薪金制 1.绩效薪金制指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 红等。 2.优点:在于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 3. 实施基础: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4.绩效薪金制同期望理论关系比较密切。 第二章 领导行为 第一节 领导理论 考点 1:特质理论 1.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都是与生俱来的。 2.特质理论不足: (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 (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3)忽视了情境因素; (4)没有区分 原因和结果。 考点 2:交易型与变革型 1.定义: (1)交易型强调的是个人在组织中的与位置相关的权威和合法性; (2)变革型领导是通过更高的理想和组织价值观来激励他的追随者。 2 特征: (1)交易型领导者:奖励、差错管理(积极&消极)、放任; (2)变革型领导者:魅力、激励、智慧型刺激、个性化关怀。 考点 3:魅力型领导理论(罗伯特·豪斯) 1.定义:具有自信并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2.道德特征和非道德特征 考点 4:路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 1.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 织的目标相互配合。 2.四种分类: (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3.领导类型与情境结合: (1)指导式领导:能力强的视为多余;外控型下属更为满意。 (2)支持型领导:工作结构化的带来高绩效和满意度。 (3)参与式领导:内控型下属更为满意。 考点 5:权变理论 1.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与情景因素之间是否搭配。 2.将领导方式区分为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 3.情景性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①领导与下属的关系;②工作结构;③职权。 4.不同领导风格在不同情境下的效能 考点 6: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1.定义:领导者对待同一团体内的不同下属往往根据其与自己关系的远近亲疏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简称 “LMX”理论。 2.团体中领导者与下属在确立关系和角色的早期,把下属分出“圈里人”和“圈外人”的类别。 3.和领导打交道时, “圈里人”比“圈外人”困难少;领导者对“圈里人”比“圈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 情感很少采用正式领导权威。在工作中“圈里人”比“圈外人”承担更高的工作责任感,对于其所在的部门 贡献更多,绩效评估也更高。 第二节 领导风格与技能 考点 1:经典 X 理论和 Y 理论 X 理论代表了传统权威的管理风格,而 Y 理论代表了启发式、人性化的管理风格。 考点 2:俄亥俄与密歇根模式 1.俄亥俄模式:通过对问卷答案做因素分析,数据浓缩聚焦到两个维度:关心人和工作管理。 2.密歇根模式:通过测验、非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得到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员工取向和生产取向。该模式 支持员工取向的领导作风。 3.两者在维度数量和性质上与其极为相似,这两种模式理论能够互相印证,具有很高的效度。 考点 3:管理方格图 (1,1) “无为而治” : 既不关心任务也不关心人 (9,9)最理想:既关心任务也关心人 (5,5)中庸式:都居中 (1,9)乡村俱乐部:极端关注人 (9,1)任务领导:极端关注任务 考点 4:生命周期理论 1.影响领导风格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下属的成熟程度。 2.成熟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包括:工作成熟度: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心理成熟度:从事工作的意愿或动机。 3.将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者结合,得出四种领导风格: (1)指导式(高工作-低关系) :规定工作任务、角色职责 (2)推销式(高工作-高关系) :指导并富于支持 (3)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 :共同决策,提供条件和沟通 (4)授权式(低工作-低关系) :指导和支持较少,下属决定 考点 5:领导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一个人对于某种类型的程序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人员,技术技能是工作绩效的主要特点;经理更依靠下属的技术技能,他们不参与团队的技术技能实 践;高层领导对生产细节并不熟悉。 2.人际技能: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 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不能逃避人际关系的要求 3.概念技能: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联系进行思考的能力。 职位越高的管理职位上,概念技能的作用也就越重要 4.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概念技能处理的是观点、思想;②人际技能关心的是人;③技术技能涉及的是事。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的三种技能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管理层级越高,工作技术技能所占比例越小,而概 念技能所占比例越大。 第三节 领导决策 考点 1:决策过程 (1)西蒙的决策过程:①智力活动;②设计活动;③选择活动。 (2)明茨伯格的决策过程:①确认阶段;②发展阶段;③选择阶段。 考点 2:决策模型 (1)经济理性模型(理想化、最大化) 决策者在任何方面都是完全理性的。 特征:①决策完全理性;②从不同备选中选择;③决策者可以知道所有选择;④通过计算得出最佳方案;⑤ 概率计算不存在任何困难。 (2)有限理性模型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更加接近现实。满意为决策终点。 特征:①决策者试图使自己满意或者寻找令人满意的结果;②决策者所认知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简化模型; ③决策者不必知道所有的可能方案;④可以用一些习惯进行决策。 有限理性模型与理性模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程度上,而非质的差异上。 (3)社会模型(弗洛伊德)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需求来驱动的,人类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理性决策。 决策者认为人们有坚持错误决策的倾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四个: ① 项目的特点;②心理决定因素;③社会压力;④组织决定因素 考点 3:决策风格 可以归纳为两个维度,价值取向和模糊耐受性。 风格类型:①指导型(低耐受,关注任务和技术本身)喜欢控制,倾向于独裁 ② 分析型(高耐受,很强的任务和技术取向)过度分析事物,也倾向于独裁 ③ 概念型(高耐受,对人和社会的关注)喜欢冒险,擅长使用创新 ④ 行为型(低耐受,对人和社会的关注)避免冲突,不喜欢困难的决策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设计 考点 1:组织设计概述 1 组织设计从形式上可以分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设计称为静态组织设计,同时对组织结 构和运行制度进行的设计称为动态组织设计。 古典的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的,现代的组织设计是动态的。 2.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 结构体系。 定义的理解: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 (2)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结构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3)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3.组织结构又可称为权责机构,实际中通常以组织图或组织树的形式出现。 主要内容: (1)职能结构(比例和关系) (2)层次结构(纵向结构) (3)部门结构(横向结构) (4)职权结构(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4.组织结构的三个要素: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 5.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的特征: (1)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次的多少,表明其组织结构的纵向复杂程度。 管理幅度的大小往往反应上级领导直接控制和协调的业务活动量的多少。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两者是相互制约的,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2)专业化程度(分工精细程度) (3)地区分布(空间复杂程度) (4)分工形式(横向分工) (5)关键职 能(中心地位) (6)集权程度(7)规范化(同种方式完成相似工作) (8)制度化程度(用书面文件数量反 应) (9)职业化程度(需要培训的程度) (10)人员结构(比例情况) 5.组织设计的程序 (1)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第一步) (2)进行职能设计和职能分析(基本、关键和分解,首要工作) (3)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主体工作) (4)联系方式的设计(将部分连成整体) (5)管理规范的设计(组织结构的细化) (6)人员配备和培训体系的设计(数量和质量) (7)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确保组织结构正常运行) (8)反馈和修正(动态) 考点 2:组织设计的类型 (一)行政层级组织形式 1.定义:马克思韦伯使用“行政层级式”作为一个框架,用来评价、描述和比较各种组织形式。 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相对来说,行政层级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2.行政层级式的决定因素 (1)权力等级(权力集中程度高) (2)分工(较为精细) (3)规章(增加规范化,但限制自主性) (4)程序规范(强调) (5)非个人因素(不能作为招工取舍的依据) (6)技术能力(决定工作地位的是能力和绩效) 3.适用范围:复杂/静态环境 可以保证高度集权,强调等级的管理能够顺利执行,指定的规章和程序不需要频繁改动。 (二)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又称“法约尔模型” ) 1.主要特点: (1)职能分工(2)直线-参谋制(3)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2.优点: (1)任务职责明确,相互帮助和支持的机会较多; (2)资源充分利用,发展专家和专门设备; (3) 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管理,提高效率; (4)有较高稳定性; (5)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3.缺点: (1)狭隘的职能观念; (2)横向协调差; (3)适应性差; (4)企业领导负担重; (5)不利于全面素 质人才培养。 4.职能制组织形式在简单/静态环境中效果较好。 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考点 1: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企业。 (三)矩阵组织形式 1.特点: (1)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 (2)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 (3)产品部门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2.优点: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3)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3.缺点: (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2)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4.矩阵式结构在复杂/动态环境中较为有效。 适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的企业。 (四)其他组织形式 1.事业部制形式 优点: (1)有利于高层做战略规划; (2)增强企业的活力;(3)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 缺点: (1)只顾自身利益,削弱整体协调一致性; (2)增加费用和管理成本。 适用于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2.团队结构模式 目前最流行的方式,采用团队作为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特点: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团队成员手中。 优点:增加标准化的好处、提高运行效率、增加灵活性。 缺点:团队之间容易产生问题。 3.虚拟组织形式 虚拟组织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可以发挥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决策集中程度高,但部门化程度低,或根本就 不存在。也被称为“哑铃型”组织,两头大(营销、研发与设计) ,中间小(生产) 。例如,戴尔计算机公司。 主要优势在于灵活性,不足在于缺乏监控。 4.无边界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形式设计所寻求的是通过组织扁平化来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限制,减少或取消各种职 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 无边界组织是打破组织结构的各种边界而形成新型组织,他并不意味着原先各种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将 组织的而各种边界模糊化,实现组织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励创新的目的。 第二节 组织文化 考点 1:组织文化的功能 1.导向作用;2.规范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5.创新作用;6.辐射作用。 考点 2:组织文化的内容 (1)创新与冒险; (2)注重细节; (3)结果导向;(4)人际导向; (5)团队导向; (6)进取心; (7)稳定性。 考点 3:组织文化的结构 (1)物质层:表层,外显的标识 (2)制度层:里层,集中体现各种行动准则或规章制度 (3)精神层:深层,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自身组织文化的标志和标准 三者紧密相连:质层是后两者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制约和规范其他两者,精神层是思想基础。 考点 4:组织文化的类型 桑南菲尔德提出的组织文化之间的差异 (1)学院型:喜欢雇佣年轻大学生,进行培训做专业化工作。 (2)俱乐部型:非常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 (3)棒球队型:鼓励冒险和革新 (4)堡垒型:着眼于公司的生存 考点 5:组织设计影响文化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1)组织的制度化(程度越高,文化越严谨) (2)组织的规范化(高度规范化不利于形成多样化、革新的组织文化) (3)组织的管理层次(层次多,结构复杂不利于培养自主性和参与决策) (4)集权程度(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形成民主、参与、开放、自主的文化) (5)招聘制度(多样程度低,内部为主的形成连续、稳定的文化;反之,灵活和创新的文化) (6)绩效评估体系(强调合作和强调等级的很难并存) (7)薪酬制度(差别很大的适合于强调等级,不适合崇尚平等的文化)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 考点 1:组织变革的方法及程序 1.方法: (1)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最根本最重要) (2)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重新划分、合并、调整幅度和层次,负责人,明确责权) (3)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组织工作流程再设计) (4)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以上三种变革都不是孤立的,变革某一因素时,必须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 2.程序: (1)确定问题; (2)组织诊断; (3)实行变革;(4)变革效果评估 考点 2:组织发展 1.定义:组织发展是有计划变革及干预措施的总和。寻求的是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感。注重的是 人性与民主因素,权力、控制、冲突、压力被排斥在外。目的在于重视人员和组织的成长、合作与参与过程 以及质询精神。 2.所蕴含的观念与针对的目标 (1)对人的尊重; (2)信任和支持; (3)权力平等; (4)正视问题; (5)鼓励参与。 3.传统的组织发展方法 (1)结构技术:通过有计划地改革组织的结构,改变其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的技术,是影响工作内容 和员工关系的技术。 (2)人文技术 ①敏感性训练:又称实验室训练,T 团体训练,交友团体训练等,是指通过无结构小组的交互方式来改善行 为的方法。注重的是相互作用而不是讨论结果。 ②调查反馈:用一种专门的调查工具,用来评估组织成员的态度,了解员工认识上的差异。 ③质量圈:是员工参与计划的一种形式。高管支持,组织气氛,项目管理者,相关培训。 ④团际发展(群体间关系的开发) :目的在于化解和改变工作团体之间的态度、成见和观念,以改善团体的 相互关系。 4.现代的组织发展的方法 ①全面质量管理 定义:强调依靠协同工作得到组织中每个人对质量的承诺,是一个在长期经营中不断改进质量的而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的变革必须根植于组织文化。文化的改变必须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之前,或与之同时进行。只 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才能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需要最高管理层的支持;需要从上而下的推行,从下而上的实施。 ②团队建设 好团队的特征:规模小、能力互补、有共同的意愿、目标和工作方法、情愿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 考点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 1.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的重要战略资产甚至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概念是战略匹配或战略契合 (1)外部契合或垂直一致性:强调与组织战略的一致 (2)内部契合或水平一致性:强调内部政策和实践的内部一致性 3.战略的三个层次 (1)组织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或企业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它主要回答到哪里去竞争的问题。 划分为成长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三种类型。 (2)竞争战略:有时又称为经营战略,它主要回答如何进行竞争的问题。 划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以及市场集中战略三种类型。 (3)职能战略:主要回答的是凭借什么来进行竞争的问题。 包括市场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等。人力资源战略是职能战略的一种。 4.战略管理 (1)在战略管理过程的模型中 ①一个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核心阶段。 ②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和决策之间的不断循环。 (2)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扮演着两个方面的重要角色: ①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执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②人力资源管理可能会导致组织战略的调整 考点 2: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 1.战略规划的过程 (1)首先要阐明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长期目标。 ①使命:描述了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②愿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的总体描述。 价值观:在履行使命以及达成愿景过程中坚持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 (2)组织还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评估(SWOT 分析) 。 ①战略机会:尚未开发的客户市场,对组织有帮助的技术进步,尚未挖掘和利用的潜在人力资源等。 ②战略威胁:潜在的人员短缺,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即将出台的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的法律,竞争对 手的技术创新等。 (3)完成 SWOT 分析之后,组织就需要选择有助于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体战略。 2.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之间的联系 (1)行政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上。 在这种整合水平上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是完全分离的。 (2)单向联系 企业的战略规划职能会自行制定战略规划,然后再将这种战略规划告知人力资源部门,让人力资源部门配 合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落地。 已经承认了人力资源在执行战略规划方面的重要性,却在战略制定阶段将人力资源排除在外。 (3)双向联系 允许组织在整个战略规划过程中都将人力资源问题考虑在内。 (4)一体化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是动态的和全方位的。 在理想状态下,组织的战略规划职能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应当达到一体化联系水平。 (二)战略执行 1.一旦作出了某种选择,人力资源的角色就变成了三个方面: (1)确定组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 (2)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时间开发和协调,确保职工技能、职位与任务之间的匹配。 (3)科学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一个适当的控制系统 2.一个组织的战略是否能够得到成功的执行,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的甄选、培训开发;报酬系统;信息的类型以及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对三个基本变量负有主要责任:工作任务的组合与设计、人员的获取和开发以及报酬激励系 统。 考点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工具 1.战略地图:实际上是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它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 成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 2.人力资源管理记分卡:并不是一张用来计分的卡片,它实际上是针对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需完成的一系 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链而设计的各种财务类和非财务类目标或衡量指标。 3.数字仪表盘: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还需要随时掌握组织的各项战略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重要工 作的进度。 这种数据展示为企业领导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及时采取修正措施的机会。 第二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考点 1:人力资源战略及其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匹配 (一)适用于企业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成长战略:一种关注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创新以及合并等内容的战略。 (1)内部成长:所注重的是自身力量的增强和自我扩张; (2)外部成长: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来扩展组织的资源,或者强化其市场地位。 2.稳定战略:一种强调市场份额或者运营成本的战略。 采取稳定战略的组织往往处于较为稳定的环境之中,增长率较低,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保持自 己已经拥有的技能。 3.收缩战略:通常会被那些由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想要缩小一部分经营业务的组织采用这种战略,有时 又称精简战略。它往往是与裁员、剥离以及清算等联系在一起的。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创新战略: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的一种竞争战略。 重要经营目标在于充当产品市场上的领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非常强调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的个性 化需求,对于组织内部的职位等级结构以及相对稳定的职位评价的则不是很重视。 2.成本领先战略:实际上就是低成本战略,即产品本身的质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组织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 格向客户提供产品这样一种竞争战略。强调在工作岗位上的稳定性。 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都非常重视效率,尤其是对操作水平的要求很高,他们的目标则是用较低的成本 去做较多的事情。 3.客户中心战略:一种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组 织所关注的是如何取悦客户。客户满意度是这种组织最为关注的一个绩效指标。 考点 2: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人才管理 (一)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定义: 1.直接将高绩效工作系统鉴定为能够提升组织有效性,从而能够帮助组织成为高效组织的一套人力资源管 理政策和实践。 2.更多的关注如何通过使组织的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实现良好的匹配来达成组织绩效。 3.两种定义并无本质的区别,都强调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帮助组织成为高绩效组织以及赢得竞争 优势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型组织 1.定义:组织通过促使所有员工持续获取和分享知识而形成的一种重视和支持终身学习的文化。 2.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员工是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3.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 (1)致力于持续学习; (2)知识共享; (3)普遍采用批判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 (4)具有一种学习文化; (5)重视员工 (三)人才管理 1.人才的特点:①才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的。 ②人才不仅仅是指组织中优秀的已表现出卓越绩效的少数员工,还包括那些构成员工队伍大多数的有能力 且绩效稳定的员工。 2.人才管理的主要内容 (1)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获取途径,实现动态人才匹配 (2)形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新型人才队伍调节机制 (3)建立多元化的员工价值,主张培养新型组织文化 (4)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 形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新型人才队伍调节机制,建立零库存模式: ①同时利用制造人才和购买人才两种策略应对人才供求两个方面的风险,并保持适当的平衡 ②适应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小规模多批次的培养人才 ③降低人才开发风险,提高人才开发的投资回报率 ④通过平衡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利益来保护组织的培训开发投资。 建立多元化的员工价值,主张培养新型组织文化: ①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令人信服的为自己工作的理由 ②领导由传统命令型转变为影响型 ③建立统一、平等且富有同情心的组织文化 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①对于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职能进行整合,强化各职能对人才招募和保留的共同作用 ②将管理流程整合到标准组织流程中,让各级管理者切实承担起吸引和留住员工的责任 ③将组织的经营战略转化为详细的人才战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同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 经营意识。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及其供求预测 考点 1: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1.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 2.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 ①增加现有人员的工作时间;②雇用新的人员。 3.人力资源需求小于供给 ①限制人员雇佣缩短工作时间、促使员工提前退休;②与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二)基本步骤: ①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数量、结构、质量) ②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组织内部+外部劳动力市场) ③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④实施人力资源供求平衡计划(分步骤加以实施) 考点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 主观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和德尔菲法。 量化的预测方法:比率分析法、趋势预测法以及回归分析法。 1.经验判断法 一种最简单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定义:让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凭借自己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的直觉,对组织未来所需要的人 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等状况进行评估。 适用于短期预测以及那些规模较小或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同时人员流动率不是很高的企业。 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个人经验,否则很难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德尔菲法 这种方法有时也称为专家预测法。 优点:①避免了个人预测的片面性;②匿名进行,避免了从众的行为;③采取多轮预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 确性; 问题:①专家的人数不能太少;②专家的挑选要有代表性;③问题的设计要合理;④向专家提供的资料信息 要相对充分。 3.比率分析法 定义:一种基于某种关键的经营或管理指标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固定比率关系来预测未来人力 资源需求的方法。假定:人均生产率都保持不变。 4.趋势预测法 定义:一种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法,它是根据一个组织的雇佣水平在最近若干年的总体变化趋势来预测组 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方法。 优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实用性比较强;缺陷:由于这种预测方法比较粗糙,预测的准确度会打一定 折扣。 假设:组织的技术等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5.回归分析法 定义:首先建立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将这些影响因素的未来估计值带入 函数,从而计算出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可以将回归分析法划分为一元回归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两种。也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在相关条件能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定量的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仅仅运用主观判断的方法所得出的预 测结果要精确得多。在缺乏历史数据或者环境变化很大的情况下,依靠专家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来进行主 观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做法可能是最佳途径。 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考点 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1.外部劳动力市场总体供给的情况 供给来源: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失业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其他组织中准备离职换工作的人 2.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在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组织内部的员工技能数据库; 有的组织还专门为管理人员单独设计的技能库及管理技能库。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主要方法 1.人员替换分析法 定义:针对组织内部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职位,确定能够在未来承担该职位工作的合格候选人。 人员替换法主要强调了组织内部选拔合适的候选人担任相关职位,尤其是更高一级职位的做法。优点:鼓励 员工士气,降低招聘成本,同时还能为未来的职位填补需要提前做好候选人的准备。 2.马尔科夫分析法 定义:利用一种所谓转移矩阵的统计分析程序来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转移矩阵能够显示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职位类型的员工所占的比例或数量。 这种矩阵在描绘一家公司的历史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面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公司的各种条件在某种程度上 比较稳定,那么它还可以用来预测公司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第二节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与方法 考点 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对策 (一)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时的组织对策 (1)延长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 (2)考虑做好人力资源的招募工作,扩大招募范围,加大招募投入。 (3)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现有人员的流失率。 (4)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5)将组织中的部分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方式处理。 (二)人力资源需求小于供给时的组织对策 (1)冻结雇用。 (2)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3)缩短每位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同时降低工资。 (4)临时性解雇或永久性裁员。 (5)对富余人员进行培训。 (三)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匹配时的组织对策 (1)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开发。 (2)通过到期终止劳动合同自然退休等方式,逐渐让一些现有员工离开组织,同时从组织外部招募高素质 的新员工。 (3)将原来一些技能不足的老员工逐渐替换到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把一些重要的生产管理类岗位留 给那些后来招聘的有能力的候选人。 考点 2: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分析 (一)减少劳动力过剩的方法 (二)避免劳动力短缺的方法 (三)裁员 1.裁员是企业为强化竞争力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大量员工裁减活动,又称为人员精简。尽管裁员在成本削减方 面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他会对组织的长期有效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2.成功裁员的关键在于避免不加选择地任意实施全面裁员,而是应当采用手术式的战略裁员,这样不仅可以 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 3.裁员的原因: (1)降低劳动力成本; (2)人员需求减少;(3)改变经营地点,员工难以迁移。 4.裁员没有达到强化公司绩效的预期效果原因: (1)管理不当产生负面影响; (2)放走的员工是无法替代的资产; (3)侥幸存活的员工心存戒备; (4)负面公众形象影响招聘。 (四)提前退休计划 许多企业试图通过提前退休激励计划来达到老年员工自然减员的目的。 由于很多国家的法律是不允许企业强制要求员工退休的,因此只能用提供退休奖励或其他补偿等手段,诱 使员工以自动离职的方式主动退休。 (五)雇佣临时员工或劳务派遣人员 一种削减冗余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优点: (1)免除很多管理任务以及财务负担。 (2)没有甄选计划的小公司往往采用这种方法。 (3)这种做法既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又使他们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适应变得更为容易。 (4)他们对于组织及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有比较客观的看法。 (六)业务外包和离岸经营 1.外包:企业可能将整块工作都委托给外部组织去完成更感兴趣。 2.好处:①通过外包可以适当控制和精简企业自身直接雇用的人员数量。 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很多日常事务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能够把精力更多的集中在 战略层面的问题上。 3. 离岸经营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即将工作岗位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确保离岸经营战略成功: (1)选择外包服务供应商时,通常是该机构的规模越大,历史越长越好。 (2)不要对那些有专利权或者需要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完成的工作实行离岸经营。 (3)外包最好先从小的工作入手,同时还要密切监督这些工作的完成情况,尤其是刚刚开始的时候。 第六章 人员甄选 第一节 甄选及其有效性 考点 1:甄选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一)信度与效度的概念及两者关系 (1)信度:一种测试手段不受随机误差干扰的程度。它反映了一个人在反复接受同一种测试或等值形式的 测试时所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信度的高低是用信度系数来表述的,信度系数介于 0 到 1 之间,0 最低 1 最高。信度系数不低于 0.7 的测 试工具被视为信度较好。 (2)效度:一种测试的有效性,它反映了测试工具对于他所要测量的内容或特质进行准确测量的程度。 (3)关系:一项甄选测试的信度如果不好,那么其效度一定较差,相反,如果一项测试的效度较好,则其 信度也一定比较高。 (二)信度最常用的信度测试方式 (1)重测信度 重测信度又称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种测试工具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人群进行多次测试所得到的一致性程 度。根据一般经验,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为半个月到半年可能比较合适。 (2)复本信度 复本是指在测试的结构、实际测试效果等方面与最初的测试工具基本保持一致的另一种测试工具。复本信 度就是指对同一组被测试者进行某种测试时,使用两种功能等值但是表面内容并不相同的测试形式,然后 考察这两种测试中被测试者取得的分数的相关程度。 (A、B 卷) 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两种复本测试在内容上的等值程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就是指反映同一测试内容的各个题目之间的得分一致性程度。一种很好的测试工具,必须 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方式:分半信度:各分一半;同质性信度:各个题目考查同一内容的程度。 (二)效度的主要类型: (1)内容效度 一项测试的内容与测试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即一项测试的内容能够代表他所要测量的主题或 特质的程度。 内容效度的检验主要采用专家判断法,不太适合对智力、领导能力以及诚实型等较为抽象的特质进行评价。 局限性:①假设求职者在被雇用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能力。 ②主观判断的作用很大。 (2)效标效度 定义:也称效标关联效度,是一种测试或甄选技术对被试者的一种或多种工作行为或工作绩效进行预测的 准确程度。 比较常用的效标效度: ①预测效度所要考察的是员工被雇用之前的测试分数,与其被雇用之后的实际工作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实证 性联系。 ②同时效度或同步效度,直接选取那些已经在某种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任职者,让他们完成某种测试,得到测 试分数。 (3)构想效度 定义:也称结构效度,是一项测试对于某种不可观察的比较抽象的构想或特质进行测量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理论上的构想代表性不足;②构想代表性过宽,以至于包括了无关的事物。 第二节 甄选的主要方法 考点 1:心理测试 (1)能力测试 1.认知能力测试 一般认知能力测试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测试或智商测试。 特殊认知能力测试则是针对一些比较具体的认知能力。 2.运动和身体能力测试 心理运动能力测试是对一个人的精神运动能力或受个体意识支配的精细动作能力进行的测试。身体能力测 试则是对一个人的动态强度爆发力广度灵活性动态灵活性身体协调性与平衡性等所进行的测试。 (2)人格测试 人格是个人特质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人格进行测量的方法:①自陈量表法;②评价量表法;③投射法。 1.MBTI 人格类型测试:从四个两极性的维度外倾内倾,感觉直觉,理性情感,判断感知,对人的行为风格 进行测试。 2.“大五”人格测试: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性和开放性。 (3)职业兴趣测试 ①现实型(技能技术型) ;②研究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类) ;③艺术型(文学艺术);④社会型(教育咨 询);⑤企业型(领导政府官员) ;⑥常规型(办公室事务、会计、统计类工作) 。 考点 2:成就测试 1.成就测试又被称为熟练性测试或学绩测验。成就测试和认知能力测试的测量对象都属于认知性特质,成就 测试要注重内容效度,而认知能力测试则必须要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2.知识测试 知识测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考试,它所要考察的是一个人在一定领域中掌握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知识测试 通常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完成,但并非所有的笔试都属于知识测试。 3.工作样本测试 在一个对实际工作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模拟的环境中,让求职者实地完成某些具体的工作任务的一种测试 方法。 优点:效标效度和内容效度都很高,效度在所有甄选测试中是最高的。 缺点:1.普遍适用性很低;2.开发成本相对较高 考点 3:评价中心技术 1.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来对求职者进行评价的。它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工作样本测试。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 于工作样本测试是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对求职者进行测试,而评价中心技术则是用模拟工作任务来进行测试。 2.评价中心技术主要用于考察求职者是否具备从事管理类工作所需要的人格特征管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 能。评价中心技术在位管理职位选拔人员方面确实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3.公文筐测试 定义:公文框测试通常又称为公文处理测验,是评价中心技术中最常用和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做法:公文筐测验是一种情景模拟测试。参加测试的求职者被要求首先阅读这些文件材料,然后以某种管理 者的身份模拟真实组织中的情景,在规定的条件和限定的时间内,对每一份公文进行现场处理,即提出对各 类文件进行处理或处置的办法。 优点: (1)非常适合对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2)操作比较简单,对场地没有过多要求 (3)表面效度较高,容易得到被测试者的理解和接受 缺点: (1)编制成本较高,而且评分比较困难 (2)不同评价者处理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3)被测试者是单独完成的,无法测试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 4.无领导小组讨论 (1)定义:讨论的过程中组织者不会为该小组指定一名领导人,而是让大家自由发言。大家的地位都是平 等的,没有人事先就被指定为领导者。评价者不参与讨论过程,他们甚至不在现场进行观察。 (2)问题类型:开放式问题、两难性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操作性问题、资源争夺型问题。 (3)可以考察被测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信程 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 考点 4:面试 1.优缺点: 优点:具有简便快捷、容易操作,不需要复杂的专业测试工具和方法等优点。 缺点:如果没有对面试过程进行科学的精心设计,面试的效度可能会比较低,个人的主观判断会受到多方面 的影响,所以判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很大。 2.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面试可以分为: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1)非结构化面试:在面试过程中不存在结构化的面试指南或必须遵循的既定格式。 优点:自然和顺畅,逻辑关系比较清晰,更为深入的探讨。 缺点:难以确保公平,难以确保都能问到,容易受个人影响。 非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比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低得多。 (2)结构化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根据预先确定的面试内容程序评分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 优点: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结构严密层次强,评分模式固定,重要关键的信息不会遗漏,降低个人偏见,面 试的公平性以及面试的信度效度都比较高。 缺点:没有个人发挥的余地,某些很重要的问题不便过多提问,谈话不那么顺畅和自然。 (3)半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需得考官在面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做到面试的结构性与灵 活性相结合。 3.根据面试的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单独面试、系列面试、小组面试和集体面试。 (1)单独面试:又称一对一面试。 优点:注意力比较集中,谈话的连续性和逻辑性比较好,感觉自然。 缺点:如果进展不顺利,会出现尴尬,难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2)系列面试:又称顺序面试。根据某种特定的先后顺序,安排组织中的若干人员对同一位被面试者进行 多轮面试。系列面试的过程既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 优点:有利于确保面试结果的有效性,避免评价误差。 缺点:需要人员数量较多,耗费时间较长。 (3)小组面试:一组面试考官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场所,共同对一位被面试者进行提问、观察并作出评价的 面试方法。 优点:保证面试时所提的问题全面深入。 缺点:避免系列面试中反复回答相同问题。面试者可能会感到压力,会紧张或拘谨。 (4)集体面试:多位被面试者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场合,共同接受面试考官面对面的询问这样一种面试形式。 面试考官既可以是多人,也可以是一个人。 这种面试有助于考察被面试者在一个群体当中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从而考察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4.改善面试效果的主要方法 (1)采用情境化结构面试 属于结构化面试的一种,有时又称为行为事件面试技术。 通常需要遵循 STAR 的原则:典型环境(Sti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 ,结果(Result) 。 (2)面试前做好充分准备 ①安排好面试所需的时间场地和资料 ②认真阅读简历材料职位说明书 (3)系统培训面试考官 面试考官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包括: ①说话过多。 ②对不同的被面试者提问的问题不一致。 ③提问与履行工作职责无关或者相关性不大的问题。 ④过于自信,对求职者匆忙下结论。 ⑤受到求职者的一些非语言行为的影响或干扰。 ⑥因前面一位求职者的质量而影响到对后一位求职者的评价等。 最好的甄选方法是包括工作样本测试、高度结构化的面试以及认知能力测试在内的综合测试,这样一套测 试组合的效度系数往往超过 0.60。 第七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考点 1:绩效管理的概念、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不是等价的: (1)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绩效考核只是一个环节; (2)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绩效考核则侧重于绩效的识别、判断和评估。 (二)有效的绩效管理的特征 (1)敏感性,区分高效率和低效率员工; (2)可靠性,不同评价者对一个员工基本相同; (3)准确性,工作标准和组织目标联系起来; (4)可接受性,共同支持;(5)实用性。 考点 2:战略性绩效管理 (一)适用于取得竞争优势战略的绩效管理 1.成本领先战略 它强调以最低的单位成本价格为价格敏感用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 选择结果为导向、实施成本较低的评价方法 考核周期不宜过短,可选择目标管理法,改进可选标杆超越的方法 2.差异化战略 绩效管理中应当弱化员工工作的直接结果,鼓励员工多创新 应选择行为导向的评价方法,考评主体应多元化 考核周期也不宜过短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态势战略的绩效管理 1.防御者战略 选择尽量维持内部的稳定性,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组织的长期发展;组织可选择系统化的评价方法,多角度 选择考核指标。管理者的侧重点应当是调动员工潜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探索者战略 选择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强化员工新产品、市场新开发成功率;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更多地应用于薪 酬分配,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3.跟随者战略 核心是学习,考虑选择标杆超越法。考核主体的选择上也要尽量多元化;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更多地用于员 工绩效的改进和与标杆组织的对比,为下一个绩效考核周期新目标的设定奠定基础。 第二节 绩效计划与绩效监控 考点 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概念 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 过程。绩效计划的制订需要不同人群的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也是将组织绩效分解 成个人绩效目标的过程。 (二)制定原则 (1)价值驱动原则(2)战略相关性原则(3)系统化原则(4)职位特色原则(5)突出重点原则(6)可 测量性原则(7)全员参与原则 考点 2:绩效监控及辅导 (一)绩效监控 在绩效考核期间,管理者为了掌握下属的工作绩效情况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优点:随时发现问题,加以调整; 缺点:难以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绩效辅导 1.在掌握了下属工作绩效的前提下,为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2.绩效辅导贯穿于绩效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种经常性的管理行为,他帮助员工解决当前绩效实际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 3.绩效辅导的内容:探讨绩效现状,寻找改进绩效的方法。 第三节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工具 考点 1:绩效评价技术 (一)量表法 1.图尺度评价法 图尺度评价法也被称为等级评价法,是一种最简单也最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之一,该方法列举一些特征要 素,并分别为每一个特征要素,列举绩效的取值范围。 优点:普遍适用、开发成本小。 缺点:完全不一致、模糊抽象、不利于绩效反馈。 2.行为锚定法 将每项工作的特定行为用一张等级表进行反映,该等级表将每项工作划分为各种行为级别,评价时评估者 只需将员工的行为对号入座即可。 优点:工作的计量更为准确,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更为明确。 缺点:开发成本很高,流程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行为观察量表法 由工作绩效所要求的一系列合乎组织期望的行为组成的表单。列举出评估指标,然后要求评估人在观察的 基础上将员工的工作行为同评价标准进行对照,看该行为出现的频率或完成的程度如何的评估方法。 优点:内部一致性令人满意;量表的理解使用比较便利;有利于绩效反馈;可以作为职位说明书的补充。 缺点:很难包含所有工作样本;考核工作量太大。 (二)比较法 1.排序法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缺点:容易造成员工心理压力,很难提供详细具体的绩效评估结果 2.配对比较法 优点:更加科学,能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快速比较出员工绩效水平 缺点:只能得到员工绩效的排名,不能反映员工绩效的差距和他们工作能力 3.强制分布法 要求评估者将被评估者的绩效结果放入一个类似正态分布的标准中,假设:在被评估者中优秀一般和较差 的员工同时存在。 优点:可以有效避免考核结果可能出现的趋中趋势;有利于管理手段的实施 缺点:当一个部门的员工都非常优秀时,就显得有失公平。 (三)描述法 1.关键事件法 要求评估者在绩效周期内将发生在员工身上的关键事件都记录下来,并将它们作为绩效评估的事实依据。 优点:更客观;可进行针对性培训;为面谈达成一致打下基础。 缺点:非常费时;耗费精力;不能横向比较。 2.不良事故评估法 是通过预先设计不良事故的清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四)绩效常见误区及应对方法 误区: 1.晕轮效应(强烈感知覆盖了其他品质)方法:消除偏见 2.趋中倾向(考核分数集中在固定范围)方法:强制分配法 3.过宽或过严倾向(过分严厉或过分宽大)方法:强制分配法 4.年资或职位倾向(倾向给予年资久、职务高者高分数)方法:对事不对人 5.盲点效应(难以发现与自身相似的缺点和不足)方法:多元化考核主体 6.刻板印象(看法受他人所属群体的影响)方法:从行为出发 7.首因效应(根据最初印象去判断一个人)方法:多角度考核 8.近因效应(最近或最终的印象最强烈的,冲淡之前的)方法:先员工自我总结 考点 2:绩效管理工具 (一)目标管理 强调企业上下一起协商,将企业目标分解成个人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作为公司经营、评估、奖励的标准。 优势:有效性,积极性,易操作,公平。 劣势:短期,高估,增加成本,难以制订。 (二)标杆超越法 通过对比和分析业内外领先企业的经营方式,对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业务流程等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改进 和变革,使企业成为同行业最佳的方法。实际是企业的变革 标杆的理解: (1)标杆指的是最佳实践或最佳标准 (2)标杆的寻找范围并不局限在本行业 (3)比其他系统的考核方法更重视比较和衡量 优势:激发潜能,完善激励。 劣势:陷入模仿漩涡,选取偏差引起经营偏差。 (三)关键绩效指标法 比较适用于企业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时期。关键绩效指标是反映个体关键绩效贡献的评价依据和量化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的理解: (1)关键绩效指标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 (2)关键绩效指标是由主管人员决定并被员工认可的 (3)关键绩效指标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反映,不是对业务流程活动的概括 (4)关键绩效指标是可量化或可行为化的 (5)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关键指标有四类:数量类、质量类、成本类、时限类。 优势:企业绩效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劣势:①某些职位设计比较困难; ②缺少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体系。 (四)平衡计分卡 四个角度: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财务 优势:消除财务指标一统天下,从战略层面考虑,评估与控制结合,为企业发展提高协调性。 劣势:成本很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四节 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 考点 1:绩效反馈面谈 1.绩效反馈面谈的原则和技巧 a.建立信任;b.开诚布公,坦诚沟通;c.避免对立与冲突; d.关注未来;e.该结束立即结束 2.绩效反馈面谈的内容 ①就绩效现状达成一致;②探讨绩效中可改进之处;③商讨下一年的工作目标。 3.绩效反馈面谈的注意事项 ①在肯定员工表现的同时,指出其可改进之处;②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③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反馈过程中。 4.面谈中评价者的误区 (1)不适当发问:避免有道发问,发问逻辑,同时对两件以上的事发问 (2)理解不足:将谈话加以归纳,回馈,质疑 (3)期待预期结果。 (4)自我中心和感情化的态度。 (5)以对方为中心及同情的态度。 5.绩效面谈的技巧 (1)时间场所的选择。 (2)认真倾听。 (3)鼓励员工多说话。 (4)以积极的方式结束对话。 考点 2:绩效改进 (一)选择绩效改进的方法 卓越绩效标准关注组织的管理理念;六西格玛管理关注组织业务流程的误差率;ISO 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组织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标杆超越的关注点可以灵活多变。 ② 卓越绩效标准:通过描述卓越企业的管理信念和行为,改进组织的整理效率和能力. ②六西格玛管理:通过减少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的差别,使组织的绩效提高到更高水平。 减少失误率,使整个流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③ISO 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组织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组织 生产的成品或者服务提升到更高水平,从而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④标杆超越:通过对比和分析业内外领先企业的经营方式,对本企业的成功因素进行改进。 (二)绩效改进的评价: (1)反应,即员工、客户、供应商对改进结果的反应。 (2)学习或能力,即绩效改进对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程度。 (3)转变,即绩效改进对员工工作方式的改进程度。 (4)结果,即绩效改进所达成的结果与预期的对比。 考点 3: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根据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可以将员工分为: 安分型(培训) ,贡献型(奖励) ,堕落型(惩罚),冲锋型(辅导) 。 第五节 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 考点 1:团队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方法 (1)利用客户关系图来确定团队绩效考核的指标 (2)利用组织绩效指标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3)利用绩效金字塔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4)利用工作流程图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考点 2:知识型团队的绩效考核方法 考核原则:结果为导向,而不是行为。 1.效益型指标(可以直接用来判断知识型团队的工作产出成果,即团队的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 2.效率型指标(知识型团队为获得效益指标所付出的成本和投人产出的比例) 3.递延型指标(团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对客户、投资者、团队成员的长远影响)、 4.风险型指标(判断不确定性风险的数量和对团队及其成员的危害程度的指标)。 考点 3:跨部门的团队的考核方法 1.打破部门的考核标准 2.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比较适宜于部门的团队绩效考核 3.关键在于做好标准化工作 4.对于性质相同的部门要采用同一评价的方法 第八章 薪酬管理 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 考点 1:战略性薪酬管理 P121-122 (一)适用于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成长战略 指导思想:企业与员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薪酬方案:短期内提供相对低的基本薪酬,长期实行奖金或股票选择权,使员工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 2.稳定战略或集中战略 薪酬结构:基本薪酬和福利所占比较大。 薪酬水平:薪酬水平跟随或略高于市场水平,长期不会有太大增长 3.收缩战略或精简战略 指导思想:将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员工收入挂钩 薪酬结构:基本薪酬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鼓励员工共担风险。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
69 页
389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2022~2023年考点汇编
2022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编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指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关系 1.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这一制度既决定了经济决策主体,也决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2.收入分配的方式 这一制度决定了生产成果归谁占有和支配。 3.资源配置的方式 通过什么机制来分配资源或生产要素。 所有的的制度结构、收入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考点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基本形式及重要作用 内涵: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基本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者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 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从性质上看,属于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形式。 重要作用: 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满足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发挥主体地位的主导作用要做到: (1)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功能作用 【考点 4】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 1.概述 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实行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2.收入分配地位 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地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成果如何在不同阶段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进行 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收入分配制度也不相同。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包括 2 个方面: 一是各尽所能 二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考点 1】需求的含义 项目 含义 重点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 与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 购买欲望(愿意) 支付能力(能够) 市 场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 的总和 【考点 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 消费者的偏好(同向) 生产成本(反向) 消费者收入(同向) 生产技术 产品价格(反向) 产品价格(同向) 替代品的价格(同向) 相关产品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反向) 预期 预期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 【考点 3】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动 点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不变 曲线的位移: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发生变化 【考点 4】均衡价格模型 最高现价模型 含义 某种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政府为其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 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的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保护买方利益) 影响 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结果是导致市场供给短缺 后果 排队;黑市高价;走后门;生产者变相涨价等 措施 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如配给制) 只适宜短期或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最低限价模型(保护价格、支持价格模型) 含义 某种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政府为其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 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目的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保护卖方利益) 影响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后果 黑市低价;生产者变相降价等 措施 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保护价格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考点 4】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价格变动百分比 =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价格的相对变动 = △Q/Q △P/P (1)点弹性 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 变化的比。即:ΔQ/Q/ΔP/P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2)弧弹性 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弧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量对价格相对变动量的比值。 即ΔQ/(Q1+Q2)/2/ΔP(P1+P2)/2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弹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替代品的数量 和相 近程度 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 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时间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 越大,因为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找到替代品 需求交叉弹性 类型 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应用举例 Eij>0 替代关系 煤气和电 Eij<0 互补关系 汽车和汽油 Eij=0 不存在相关关系 猪肉与奔驰跑车 需求交叉弹性大小是确定两种商品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标准 需求收入弹性 类型 含义 商品 Ey>1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高档品 0<Ey<1 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必需品 Ey<0 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低档品 供给价格弹性 因素 影响 时间 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 般比较大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 0,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 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 相似程度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 1】企业组织形式的相关理论 1.企业的本质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 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考点 2】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曲线 1.函数概念 (1)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 (3)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 来的数量或产出。 2.函数曲线 【考点 3】规模报酬 含义 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 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 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 类型 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 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 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 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考点 4】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 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 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 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是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它实际上是机会成本,应当从机会成本的 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和计算。 经济利润 也称为“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 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考点 5】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曲线 TC 总成本(TC) FC 变动成本(VC) 固定成本(FC)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MC 平均变动成本(AVC) ATC AVC 平均固定成本(AFC) 边际成本(MC) AFC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考点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 企业数目 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 越低。 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 品的差别程度 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 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进入障碍的大小 进入障碍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考点 2】市场结构的特征 类型 含义 特征 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竞争不 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 构。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市 场,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 属于近似的例子。 ①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 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 费者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是价格的决定 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的力量。 ②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质 量差别。 ③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④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但 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 构。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 生活的市场。 ①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②产品具有差别性,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 的程度的控制,而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 (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 障碍 寡 头 垄 断市场 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 供给的市场结构。汽车、钢铁 等工业部门。 ①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 产。 ②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 无差别 ③他们对价格有很大程度的控制 ④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完全垄 断市场 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 市场结构。 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 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 市场。 ①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 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②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 特性产品 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完 全 竞 争市场 垄 断 竞 争市场 完全垄断的类型:政府垄断、原材料垄断、专利垄断、自然垄断 【考点 3】完全竞争者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行业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曲线求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 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 格就是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 和需求确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因此,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 AR、边际收益线 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即三线重合) 在完全市场上,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企业只能按照市场价格来调整规模。因此,利润最 大化的决策原则为:MR=MC 【考点 4】完全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结构 行业需求曲线 企业需求曲线 二者关系 完全垄断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相同 完全竞争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一条水平线 不同 2.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 AR=单位产品的价格 P 企业的边际收益 MR<平均收益 AR。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3.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 确定均衡价格。 【考点 5】价格歧视 项目 具体内容 含义 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规定不 同的价格 类型 1.一级价格歧视,是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 售。也称作“完全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 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量作价。 3.三级价格歧视,建立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基础上,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 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条件 1.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2.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原则 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考点 6】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模型 具体内容 协议价格制 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市场份额划分协议条件下,生产者或销 售者之间共同维持一个协议价格,使得行业净收益最大。其方式是限制 各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 价格领袖制 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则参照这个价 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考点 1】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MFC=MRP 【考点 2】劳动供给 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 经济学分析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要素的所有者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当要素供给者局限在消费者时,要素供给问题就有一个基本特点,即要素数量在一定时 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如,每个人每天只有 24 小时可利用。所以,消费者要将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 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 劳动和闲暇 项目 具体内容 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减少 工资与劳动供给的关 系 1.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 者劳动供给增加。 2.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 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 3.劳动供给原则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劳动供给曲线 W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结论 L 土地和短期资本是一条垂直与横轴的直线,其他均符合后弯特征 后弯曲线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考点 1】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现实中很难实现,纯理论研究)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考点 2】市场失灵的原因 垄断 1.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生产者不再只是完全的 价格接受者。 3.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资源不 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外 部 性 1.定义 指某个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 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2.类型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 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 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①【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②【消费上的外部经济】如你放烟火别人观赏 (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 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 损害进行补偿 ①【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工厂污染 ②【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公众场所吸烟 3.对市场运行机制的影响 (1)正外部性:①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②缺乏生产积极性;③造成产品供给 减少。 (2)负外部性:①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②横向扩大生产;③造成供 给过多。 公 共 物品 1.含义 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竞争性、排他性】) 2.特点 (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现 象 3.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国防、治安、 公共卫生】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教育、医疗卫生、收 费公路】 4.结论 (1)私人物品 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 (2)公共物品 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 信 息 不 对 称 1.含义 在某项经济活动中,某一参与者比对方拥有更多的影响其决策的信息 2.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结为 两大类: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考点 3】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垄断 1.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2.公共管制【限价、规定利润率】 外部性 1.消除外部性的的传统方法【负外部性企业采用税收、正外部性企业采用补贴 等内部化手段、合并】 2.随着产权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明确界定产权,成为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 【科斯产权理论】 【只要财产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将财产权赋予谁, 市场均衡的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公共物品 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 信息不对 称 1.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 2.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考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 概念 内容 价值形态 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 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简单了解) 收入形态 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 收入之和。 产品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 口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考点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概念 内容 生产法 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 GDP。 收入法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劳动者报酬】居民所得 【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企业所得 【生产税净额】政府所得 收入法下核算 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居民和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净出口】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出口总值减进口总值后的差额 支出法下核算 GDP=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购买)+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考点 3】储蓄-投资恒等式 部门 支出角度 收入角度 恒等式 两部门 居民 企业 GDP=Y=消费 C+投资 I 总收入 Y=消费 C+私 人储蓄 S I=S 三部门 居民 企业 政府 GDP=Y=C+I+ 政 府 购 买G 总收入 Y=C+S+政府 净税收 T I=S+(T-G) 四部门 居民 企业 政府 国外部门 GDP=Y=C+I+G+ 净 出 口(X-M) 总收入 Y=C+S+T I=S+(T-G)+(M-X) 【考点 4】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其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基础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①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 1 单位 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MPC=∆C/∆Y 或 β=∆C/∆Y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这 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②0<MPC<1 因为一般正常的理性人,收入增加,消费不大可能下降或不变,即消费的增量大于 0,所以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 0;增加的消费一般也只是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不会是全部,所以边际 消费倾向小于 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是随着收入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可以把消费看作 是收入的函数。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收 入低时的透支,借钱消费)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 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如果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 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 决定的。 该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的收入和持久性的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 定的函数。 【考点 5】储蓄函数 1.储蓄=收入-消费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增加的会越来越少,而储蓄增加的则会越来越 多。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β=增加的消费/增加的收入 平均储蓄倾向=总储蓄/总收入 边际储蓄倾向 S=增加的储蓄/增加的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 边际消费倾向β+边际储蓄倾向 S=1 【考点 6】投资乘数 1.乘数的含义: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2.投资乘数:增加一笔投资 ΔI,在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 增加量并是初始投资量的若干倍。 表明投资乘数 k 为边际储蓄倾向 S 的倒数。 【考点 7】总需求和总供给 1.总需求影响因素 利率 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的减少, 从而使总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增加,会促使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税收 税收的减少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导致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预期 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是增长的则会扩大投资,如果居民对未来收 入预期是增长的,也会增加消费,都导致总需求增加 价格总水平 价格总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上升,反之亦然 2.总需求曲线(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 向右下方倾斜 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 (1)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会使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提高,其消费需求会增加。 (财富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 总需求变动的现象。) (2)对投资的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并进而导致利率上 升,增加投资成本,使投资需求减少,而且也会使居民住宅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 (利率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并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 的现象。) (3)对出口的影响: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使国内产品价格升高,进口产品 相应便宜,进而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利率 上升,从而吸引国外的资本流入,给本国货币带来升值的压力,从而使得进口产品价格相对 便宜,出口需求相应下降。 (出口效应: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 象。) 3.总供给影响因素 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决定总供给的其他因素有: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另外预期 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 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考点 1】经济增长的含义及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对一国经济 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度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2.计算 GDP 的方式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 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 GDP 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了的缺点 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 GDP 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 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 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考点 2】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或资本)和劳动生产率(或资本生产率) 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记忆标签:第一个百分比-2 劳-2 资 技术进步率即为“索洛余值”“全要素生产率” 【考点 3】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 1.概念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 扩张和收缩。 而不是个别部门,个别经济总量指标,比如 GDP 的单独波动也不能反映经济周期。一 般认为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 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说明经 济周期。 类型 分类 内容 按照周期波 动的时间长 短 1.长周期(长波循环,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 50~60 年 2.中周期(大循环,朱格拉周期):周期长度平均约为 8 年,对经济运行影 响较大且较为明显。 3.短周期(小循环,基钦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 3~5 年 记忆标签:名字越长,周期越长 按照经济总 量绝对下降 或相对下降 的不同情况 1.古典型周期 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 GDP 绝对减少 2.增长型周期 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 少,我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 记忆标签:增长对正 【考点 4】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类型 含义 举例 一 致 指标 也称为同步指标,指标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 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描述总体经济 所处状态 工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先 行 指标 也称领先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 迹 制造业订货单 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 M2 滞 后 指标 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谷的确定 库存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考点 5】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 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 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2)就是使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使 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发展 (3)就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4)就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持协调发展 (5)就是更加开放的发展 2.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1)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从需求侧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规模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 群体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基础,也是推动消费需求升级换 代优化的基础 (3)更加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考点 1】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度量 项目 内容 价格总水 平的含义 价格总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 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价格总水平的 度量 世界各国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缩减指数。我国目前是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 变动的基本指标。 【考点 2】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 项目 内容 货币供给量 M 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量增长,价格总水平 一般会趋于上升 货币流通速度 V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会促使价格总水平上涨。 总产出 T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产出增长,价格总水平一般会趋于下降; 费雪方程式:MV=PT,即 P=MV/T 以变动率表示的公式 总需求 总需求与价格总水平呈反向变动 总供给 1.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 2.短期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呈同向变动 1.价格总水平决定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 2.从长期看,决定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3.从短期看,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 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 可能下降。 【考点 3】失业的类型 类型 内容 自愿失业 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 1.摩擦性失业 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 业 2.结构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 需求不足 型失业 (非自愿 失业、周期 性失业) 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 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是宏观经 济研究关注的重点。 【考点 4】奥肯定律、就业弹性系数、菲利普斯曲线 项目 内容 奥肯定律 1.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了美国产出与失业之间的 一个数量相关关系。 2.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 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就业弹性 1.就业弹性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 长率的比值 2.就业弹性的变化受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菲利普斯 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 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政 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换取低 通货膨胀率 2.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和变动,通货膨胀和 失业替代关系只是在短期内才是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是不存在的。从长期 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考点 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项目 内容 绝对优势 理论 英国亚当·斯密 (18 世纪)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 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 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 源,提高产出水平。 英国大卫·李嘉图 (19 世纪) 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 的 相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 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 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 (要素禀 赋理论) 瑞典赫克歇尔和俄林 (20 世纪初)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 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 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 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 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规模经济 贸易理论 (当代贸 易理论)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 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曼 (20 世纪 60 年代)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 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比较优势 理论 【考点 2】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出口因素 影响 自然资源的丰 裕程度 自然资源越充裕,越能通过增加出口来获得外汇收入 生产能力和技 术水平的高低 一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这会增加出 口商品的数量,并增加出口额 汇率水平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 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可能使 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同时也 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国际市场需求 水平和 需求结构 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 贸易都可能因此而减少。 进口因素 影响 一国的经济总 量和总产出水 平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例如 GDP 的规模 越大,对自然资源和投资品的需求就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 大。另外 总产出水平较高的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与此联系的消费水平也较高, 消费需求或消费偏好的差异较大,会促进该国进口贸易的扩大。 汇率水平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即货币贬值,则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 会上升,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下降,就要缩减进口。 国际市场商品 的供给情况和 价格水平的高 低 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商品紧缺,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会使得进口 贸易 受到影响 【考点 3】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 政府对国际贸易进行于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 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项目 内容 进口 干预 1.非关税限制 进口配额制度、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性标准和卫生检验标准 2.关税限制 出口 干预 1.直接补贴 2.间接补贴 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考点 4】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1.倾销含义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 害的行为。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 定。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 (1)原产国标准:按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的可比价格确定。 (2)第三国标准:按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 格确定。 (3)按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2.倾销类型 项目 内容 掠夺性倾销 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 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 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 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 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 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 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 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 售 3.倾销的影响 项目 内容 对进口国 1.倾销挤占了进口国相同产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会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发 展; 2、倾销会向进口国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错误的价格信号,扭曲进口国 市场秩序。 3、发达国家新兴产业产品倾销将抑制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对出口国 1.倾销容易引发出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生产厂商的过度价格竞争,扰乱出口 国市 场秩序 2、倾销企业为弥补在出口倾销中带来的损失,通常会利用出口国市场需求弹 性小的状况来维持较高的垄断价格,损害了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 对第三国 在进口国市场上存在第三国同类产品竞争的情况下,倾销也会导致进口国对第 三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减少。 4.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是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 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费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 认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2)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3)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考点 1】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含义 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由 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 非竞争性 (主要特征) 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 额外成本,即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排他性(派生 特征) 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 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 成本过高。 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特征 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 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需求显示: 私人物品: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公共物品: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考点 2】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的融资(3 种方式) 类别 含义 政府融资 (强制融资) “免费搭车”使得公共物品市场融资机制失灵,所以政府应作为公共 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 缺点: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多样化需求。 私人融资 (自愿融资) 公共物品有时还经由收费的集体行动而被自愿提供。特别是在公共物 品的受益结构和成本分担都比较清晰的小规模集体中,或者当提供者 同时也是该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时。 缺点: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联合融资 通过价格机制激励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而不是亲自来提供,则是 最为理想的。 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生产(3 大类) 类别 含义 政府生产 【典型】 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 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做出具体规定。 合同外包 【典型】 政治家首先与私人厂商签约,再由私人厂商与其雇员签订劳务合同,按政 府的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任务。 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其他方式 特许经营、合同委托等,服务供给主体也不限于政府和私人企业,还包括 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事业单位等。 【考点 3】公共物品的制度结构 制度结构 内容 决策制度 物品应当被公共提供而不是私人提供。提供多少?决策问题是公共物 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的决策权最终应属于每一位社会成员或经其同 意的代议机构。 融资制度 由谁为公共物品付费?以何种方式付费? 生产制度 由谁负责公共物品的生产或公共服务的递送? 以何种方式生产与递送? 受益分配制度 谁将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最终受益者? 受益的规模和结构状况如何? 【考点 4】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市场失灵,政府需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干预市场。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应主要集 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矫正外部性 3.维持有效竞争 4.调节收入分配 5.稳定经济 【考点 5】财政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 内容 资源配置职能 1.定义 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 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 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配置范围 根据政府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又为社会 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 服务的领域,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开支,如公共 卫生、科技、公共工程。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支出, 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3.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 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 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能够掌握和控制的社 会资源的内部配置比例。 例如: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差距都较大,客 观上要求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和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 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 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 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 1.含义 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旨在实现公平 收入分配的目标。 2.机制和手段 (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 的范围和界限。 (2)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 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 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 收入。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通过转移性支付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 人,有明确的受益对象、受益范围和政策选择性,对改变社会不公的 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 保障,教育和健康等个人转移性支出等。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住 房)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益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经济稳定和 发展职能 1.含义 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 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重点是: 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财政经济发展职能的意义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经济结构的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2.机制和手段 (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 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 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 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 (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 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等,实现 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第十二章 财政支出 【考点 1】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 的成本。 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看财政支出规模 反映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程度; 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运用了多少钱) 指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看财政支出结构 反映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什么事; 如何运用财政资金(教育/公共安全/社会保障) 指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 3.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 质 反映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 实际履行何种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考点 2】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三个指标是: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 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指标 内容 财政支出增长率 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可以说明财 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增长率比) 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 1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增长额比)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 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 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 【考点 3】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理论 5 种 内容 政府活动扩 张法则 瓦格纳(德国) 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1.工业化引起市场扩张,为维护社会和经济正常秩序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2.为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3.文化、教育、福利等公共支出项目的增长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梯度渐进增 长理论 皮考克、魏斯曼(英国) 该理论是在在对英国 1890-1955 年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的。他们认为,英国公共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性的”。 2.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1)内在原因:公共支出水平在正常年份表现出随税收收入的增长而逐渐 上升的趋势。公众可容忍税收水 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 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2)外在原因:当社会经历战争、危机或自然灾害等突变时,公共支出会 急剧上升。但突变期结束后,公共支出水平虽然会有所下降,但不会低于原 有水平。 经济发展阶 段增长理论 【对比莫迪 利安尼】 马斯格雷夫(美国) 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1.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2.中期阶段: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3.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非均衡增长 理论 鲍莫尔(美国) 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状况,对公共财政支出增长原因作出解 释。他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进步部门)与生产率提 高缓慢的部门(非进步部门)两大类别。两个部门的差异来自技术和劳动发 挥作用不同。 假设两部门工资水平相同,且工资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在其他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 生产率偏低的人力密集型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进步部门工资率 的增长而增长。从而导致政府部门的支出快速增长。 【记忆标签】想一想,记忆方法,包贝尔没有头发,不健全,不均衡 公共选择学 派的解释 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 模的新视角。 首先,选民在进行财政事务决策时,通常具有“财政幻觉”,即他们通常更 为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 时增长,导致选民主动投票支持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 其次,政治家为获得公众拥护和赢得选票,总是倾向于以更大的财政支出作 为争取选民的手段。 再次,在很多公共事务上,往往是官僚机构掌握着更精确的成本信息,出于 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提出规模较大的预算供代议机关表决,以最大化 部门和个人的权力与利益。 最后,在任何一项具体的事务上,所谓的公共利益都很难界定。 【考点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1.财政和微观经济组织支出效益分析的区别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间 的比例关系。 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支出必须重视效益具体原因在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财政支出整个过程是实际上是一个 资源配置的过程。 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3)择优的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 计算所费与所 得范围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宽。政府不仅要计算直接 的、有形的费用与所得,还要分析间接的、无形的费用与所得。 衡量效益的标 准不同 微观经济组织的标准为经济效益。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 益为衡量标准,而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并重额效益标准。 择优的标准不 同 微观经济组织的择优标准:自身直接所费最少、所得最多的支出方案。财 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而政府财政则不然,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因此,某 些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总体效益很大,而对于政府财政却无经济 效益可言的支出项目,仍是政府安排支出时的选择目标。 2.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概述:成本效益的概念首次出现在 19 世纪,是指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个 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从中选择最 优的支出方案,以实现财政支出最大化的一种方法。 需要考虑的问题 (1)实际成本与效益、金融成本与效益 (2)直接成本与效益、间接成本与效益 (3)有形成本有效益、无形成本与效益 (4)内部成本与效益、外部成本与效益 (5)中间成本与效益、最终成本与效益 适用领域: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特别适用于投资性支出项目。如基本建 设投资支出。 金融成本与效益:用于该项目的建设,使得社会经济的某方面受到影响,致使相关产品的价 格上升或下降,从而使某些单位或个人增加或减少了收入。 最低费用选择法 适用领域: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军事、行政、文 化、卫生等支出项目。 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 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该方法起源于美国,是对成本-效 益分析法的补充。 公共劳务法 就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 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与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区别在于:通过制 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来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的、节约的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 选方案的选择。 “公共劳务收费法”只适用于可以买卖的、适用于定价收费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务部门。 定价方法 适用情况 免费和低 价政策 适用于必须从全局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在全国普遍使用,但居民对此尚未完 全觉悟的情况,如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 平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无需特别鼓励适用,又无必要特别加以限制适 用的,“公共劳务”,如公路、公园、铁路、医疗等。 高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繁华地段的机动 车停车收费。 公共定价法 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方 法。 公共定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如水 电费。 定价方法 内容 平均成本定价 法 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 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二部定价法 (1)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 (2)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二部定价法是从额定价和从量定价相结合的价格体系,具有以收支平衡 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性质,现在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行业(如燃 气、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采用这一方法。 负荷定价法 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行 业。 【考点 5】购买性支出 1.政府消费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 格向居住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净支出。 在国家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 学技术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等。 政府投资性支出是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中筹集起来的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政府投资 非政府投资 盈利性 可以不盈利或微利,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盈利 项目规模 和时间 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从 事大型项目,长期项目。 周转快、见效快的短 期性投资。 效益 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 社会效益。 【考点 6】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它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动者在失去 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实施社会保险的目的: 为了防止个人在现在与将来的安排上因选择不当而造成的贫困。如退休养老活动。 防止某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如事故、疾病等。 减少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而造成而产生的风险和困难。如失业等。 (2)社会救助 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主要包括贫困救助、 灾害救助和特殊救助等。 (3)社会福利 主要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事业、福利设施、福利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并使其基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预算拨 款。 (4)社会优抚 是国家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如现役军人及家属、退役军人、烈士遗属等,提供保证 其一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自助和服务。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考点 1】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1.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 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2.分类 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 根据 2001 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分类标准分为: 1、税收: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2、社会缴款:社会保障计划收入和雇主提供退休福利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险 计划收入 3、赠与收入: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获得的非强制性的转移 4、其他收入:使用费、规费、利息、经营收入等 我国 根据《2022 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分类标准分 具体如下: 1.税收收入 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 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其他收入 8 款) 3.债务收入 4.转移性收入 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口径 内容 最小口径 仅指税收收入 小口径 税收收入及纳入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 ,不包括政府债务收 入、社会缴款。 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即是 指这个口径。 中口径 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大口径 全部的政府收入 【考点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 强制征收 (即分配关系建立和征收过程的强制性) 无偿性 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向转移,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这种无偿性特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需向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报酬 二是指政府征到的税收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本人 固定性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
108 页
441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2022~2023年考点汇编
2022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编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指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关系 1.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这一制度既决定了经济决策主体,也决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2.收入分配的方式 这一制度决定了生产成果归谁占有和支配。 3.资源配置的方式 通过什么机制来分配资源或生产要素。 所有的的制度结构、收入分配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考点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基本形式及重要作用 内涵: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基本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者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 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从性质上看,属于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形式。 重要作用: 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满足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发挥主体地位的主导作用要做到: (1)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功能作用 【考点 4】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 1.概述 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实行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2.收入分配地位 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地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成果如何在不同阶段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进行 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收入分配制度也不相同。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包括 2 个方面: 一是各尽所能 二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考点 1】需求的含义 项目 含义 重点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 与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 购买欲望(愿意) 支付能力(能够) 市 场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 的总和 【考点 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 消费者的偏好(同向) 生产成本(反向) 消费者收入(同向) 生产技术 产品价格(反向) 产品价格(同向) 替代品的价格(同向) 相关产品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反向) 预期 预期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 【考点 3】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动 点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不变 曲线的位移: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发生变化 【考点 4】均衡价格模型 最高现价模型 含义 某种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政府为其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 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的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保护买方利益) 影响 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结果是导致市场供给短缺 后果 排队;黑市高价;走后门;生产者变相涨价等 措施 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如配给制) 只适宜短期或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最低限价模型(保护价格、支持价格模型) 含义 某种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政府为其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 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目的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保护卖方利益) 影响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后果 黑市低价;生产者变相降价等 措施 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保护价格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考点 4】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 价格的相对变动 = △Q/Q △P/P (1)点弹性 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 变化的比。即:ΔQ/Q/ΔP/P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2)弧弹性 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弧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量对价格相对变动量的比值。 即ΔQ/(Q1+Q2)/2/ΔP(P1+P2)/2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弹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替代 品的 数量 和相 近程度 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 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时间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 越大,因为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找到替代品 需求交叉弹性 类型 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应用举例 Eij>0 替代关系 煤气和电 Eij<0 互补关系 汽车和汽油 Eij=0 不存在相关关系 猪肉与奔驰跑车 需求交叉弹性大小是确定两种商品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标准 需求收入弹性 类型 含义 商品 Ey>1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高档品 0<Ey<1 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必需品 Ey<0 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低档品 供给价格弹性 因素 影响 时间 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 般比较大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 0,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 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 相似程度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 1】企业组织形式的相关理论 1.企业的本质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 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考点 2】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曲线 1.函数概念 (1)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 (3)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 来的数量或产出。 2.函数曲线 【考点 3】规模报酬 含义 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 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 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 类型 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 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 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 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考点 4】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 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 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 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是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它实际上是机会成本,应当从机会成本的 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和计算。 也称为“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 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考点 5】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曲线 TC 总成本(TC) FC 变动成本(VC) 固定成本(FC)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MC 平均变动成本(AVC) ATC AV C 平均固定成本(AFC) 边际成本(MC) AFC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考点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 企业数目 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 越低。 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 品的差别程度 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 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进入障碍的大小 进入障碍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考点 2】市场结构的特征 类型 含义 特征 完 全 竞 争市场 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竞争不 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 构。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市 场,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 属于近似的例子。 ①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 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 费者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是价格的决定 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的力量。 ②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质 量差别。 ③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④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垄 断 竞 争市场 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但 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 构。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 生活的市场。 ①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②产品具有差别性,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 的程度的控制,而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 (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 障碍 寡 头 垄 断市场 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 供给的市场结构。汽车、钢铁 等工业部门。 ①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 产。 ②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 无差别 ③他们对价格有很大程度的控制 ④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完全垄 断市场 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 市场结构。 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 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 市场。 ①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 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②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 特性产品 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完全垄断的类型:政府垄断、原材料垄断、专利垄断、自然垄断 【考点 3】完全竞争者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行业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曲线求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 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 格就是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 和需求确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因此,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 AR、边际收益线 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即三线重合) 在完全市场上,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企业只能按照市场价格来调整规模。因此,利润最 大化的决策原则为:MR=MC 【考点 4】完全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结构 行业需求曲线 企业需求曲线 二者关系 完全垄断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相同 完全竞争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一条水平线 不同 2.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 AR=单位产品的价格 P 企业的边际收益 MR<平均收益 AR。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3.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 确定均衡价格。 【考点 5】价格歧视 项目 具体内容 含义 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规定不 同的价格 1.一级价格歧视,是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 类型 售。也称作“完全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 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量作价。 3.三级价格歧视,建立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基础上,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 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条件 1.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2.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原则 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考点 6】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模型 具体内容 协议价格制 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市场份额划分协议条件下,生产者或销 售者之间共同维持一个协议价格,使得行业净收益最大。其方式是限制 各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 价格领袖制 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则参照这个价 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考点 1】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MFC=MRP 【考点 2】劳动供给 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 经济学分析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要素的所有者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当要素供给者局限在消费者时,要素供给问题就有一个基本特点,即要素数量在一定时 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如,每个人每天只有 24 小时可利用。所以,消费者要将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 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 劳动和闲暇 项目 具体内容 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减少 工资与劳动供给的关 系 1.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 者劳动供给增加。 2.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 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 3.劳动供给原则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劳动供给曲线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结论 土地和短期资本是一条垂直与横轴的直线,其他均符合后弯特征 后弯曲线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考点 1】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现实中很难实现,纯理论研究)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考点 2】市场失灵的原因 1.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生产者不再只是完全的 垄断 价格接受者。 3.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资源不 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1.定义 指某个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 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外 部 性 2.类型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 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 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①【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②【消费上的外部经济】如你放烟火别人观赏 (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 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 损害进行补偿 ①【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工厂污染 ②【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公众场所吸烟 3.对市场运行机制的影响 (1)正外部性:①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②缺乏生产积极性;③造成产品供给 减少。 (2)负外部性:①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②横向扩大生产;③造成供 给过多。 1.含义 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竞争性、排他性】) 2.特点 (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现 象 公 共 物品 3.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国防、治安、 公共卫生】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教育、医疗卫生、收 费公路】 4.结论 (1)私人物品 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 (2)公共物品 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 1.含义 信 息 不 对 称 在某项经济活动中,某一参与者比对方拥有更多的影响其决策的信息 2.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结为 两大类: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考点 3】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垄断 1.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2.公共管制【限价、规定利润率】 1.消除外部性的的传统方法【负外部性企业采用税收、正外部性企业采用补贴 外部性 等内部化手段、合并】 2.随着产权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明确界定产权,成为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 【科斯产权理论】 【只要财产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将财产权赋予谁, 市场均衡的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公共物品 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 信息不对 称 1.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 2.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考点 1】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 概念 内容 价值形态 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 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简单了解) 收入形态 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 收入之和。 产品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 口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考点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概念 内容 生产法 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 GDP。 收入法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劳动者报酬】居民所得 【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企业所得 【生产税净额】政府所得 收入法下核算 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居民和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净出口】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出口总值减进口总值后的差额 支出法下核算 GDP=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购买)+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考点 3】储蓄-投资恒等式 部门 支出角度 收入角度 恒等式 两部门 居民 企业 GDP=Y=消费 C+投资 I 总收入 Y=消费 C+私 人储蓄 S I=S 三部门 居民 企业 政府 GDP=Y=C+I+政 府 购 买G 总收入 Y=C+S+政府 净税收 T I=S+(T-G) 四部门 居民 企业 政府 国外部门 GDP=Y=C+I+G+净 出 口(X-M) 总收入 Y=C+S+T I=S+(T-G)+(M-X) 【考点 4】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其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基础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①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 1 单位 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MPC=∆C/∆Y 或 β=∆C/∆Y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这 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②0<MPC<1 因为一般正常的理性人,收入增加,消费不大可能下降或不变,即消费的增量大于 0,所以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 0;增加的消费一般也只是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不会是全部,所以边际 消费倾向小于 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是随着收入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可以把消费看作 是收入的函数。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收 入低时的透支,借钱消费)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 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如果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 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 决定的。 该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的收入和持久性的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 定的函数。 【考点 5】储蓄函数 1.储蓄=收入-消费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增加的会越来越少,而储蓄增加的则会越来越 多。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β=增加的消费/增加的收入 平均储蓄倾向=总储蓄/总收入 边际储蓄倾向 S=增加的储蓄/增加的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 边际消费倾向β+边际储蓄倾向 S=1 【考点 6】投资乘数 1.乘数的含义: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2.投资乘数:增加一笔投资 ΔI,在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 增加量并是初始投资量的若干倍。 表明投资乘数 k 为边际储蓄倾向 S 的倒数。 【考点 7】总需求和总供给 1.总需求影响因素 利率 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的减少, 从而使总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增加,会促使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税收 税收的减少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导致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预期 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是增长的则会扩大投资,如果居民对未来收 入预期是增长的,也会增加消费,都导致总需求增加 价格总水平 价格总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上升,反之亦然 2.总需求曲线(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 向右下方倾斜 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 (1)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会使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提高,其消费需求会增加。 (财富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 总需求变动的现象。) (2)对投资的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并进而导致利率上 升,增加投资成本,使投资需求减少,而且也会使居民住宅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 (利率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并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 的现象。) (3)对出口的影响: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使国内产品价格升高,进口产品 相应便宜,进而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利率 上升,从而吸引国外的资本流入,给本国货币带来升值的压力,从而使得进口产品价格相对 便宜,出口需求相应下降。 (出口效应: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 象。) 3.总供给影响因素 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决定总供给的其他因素有: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另外预期 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 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考点 1】经济增长的含义及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对一国经济 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度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2.计算 GDP 的方式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 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 GDP 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了的缺点 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 GDP 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 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 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考点 2】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或资本)和劳动生产率(或资本生产率) 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记忆标签:第一个百分比-2 劳-2 资 技术进步率即为“索洛余值”“全要素生产率” 【考点 3】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 1.概念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 扩张和收缩。 而不是个别部门,个别经济总量指标,比如 GDP 的单独波动也不能反映经济周期。一 般认为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 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说明经 济周期。 类型 分类 内容 按照周期波 动的时间长 短 按照经济总 量绝对下降 或相对下降 的不同情况 1.长周期(长波循环,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 50~60 年 2.中周期(大循环,朱格拉周期):周期长度平均约为 8 年,对经济运行影 响较大且较为明显。 3.短周期(小循环,基钦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 3~5 年 记忆标签:名字越长,周期越长 1.古典型周期 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 GDP 绝对减少 2.增长型周期 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 少,我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 记忆标签:增长对正 【考点 4】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类型 含义 举例 一 致 指标 也称为同步指标,指标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 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描述总体经济 所处状态 工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先 行 指标 也称领先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 迹 制造业订货单 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 M2 滞 后 指标 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谷的确定 库存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考点 5】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 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 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2)就是使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使 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发展 (3)就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4)就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持协调发展 (5)就是更加开放的发展 2.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1)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从需求侧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规模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 群体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基础,也是推动消费需求升级换 代优化的基础 (3)更加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考点 1】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度量 项目 内容 价格总水 平的含义 价格总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 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价格总水平的 度量 世界各国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缩减指数。我国目前是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 变动的基本指标。 【考点 2】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 项目 内容 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量增长,价格总水平 一般会趋于上升 货币供给量 M 货币流通速度 V 总产出 T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会促使价格总水平上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产出增长,价格总水平一般会趋于下降; 费雪方程式:MV=PT,即 P=MV/T 以变动率表示的公式 总需求 总需求与价格总水平呈反向变动 总供给 1.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 2.短期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呈同向变动 1.价格总水平决定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 2.从长期看,决定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3.从短期看,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 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 可能下降。 【考点 3】失业的类型 类型 内容 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 自愿失业 1.摩擦性失业 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 业 2.结构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 需求不足 型失业 (非自愿 失业、周期 性失业) 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 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是宏观经 济研究关注的重点。 【考点 4】奥肯定律、就业弹性系数、菲利普斯曲线 项目 内容 1.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了美国产出与失业之间的 奥肯定律 一个数量相关关系。 2.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 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1.就业弹性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 就业弹性 长率的比值 2.就业弹性的变化受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 菲利普斯 曲线 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政 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换取低 通货膨胀率 2.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和变动,通货膨胀和 失业替代关系只是在短期内才是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是不存在的。从长期 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考点 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项目 内容 绝对优势 理论 英国亚当·斯密 (18 世纪)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 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 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 源,提高产出水平。 英国大卫·李嘉图 (19 世纪) 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 的 相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 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 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比较优势 理论 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 (要素禀 赋理论) 瑞典赫克歇尔和俄林 (20 世纪初)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 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 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 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 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规模经济 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 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 (当代贸 易理论) 曼(20 世纪 60 年代)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 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考点 2】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出口因素 影响 自然资源的丰 裕程度 自然资源越充裕,越能通过增加出口来获得外汇收入 生产能力和技 术水平的高低 一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这会增加出 口商品的数量,并增加出口额 汇率水平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 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可能使 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同时也 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国际市场需求 水平和 需求结构 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 贸易都可能因此而减少。 进口因素 影响 一国的经济总 量和总产出水 平 汇率水平 国际市场商品 的供给情况和 价格水平的高 低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例如 GDP 的规模 越大,对自然资源和投资品的需求就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 大。另外 总产出水平较高的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与此联系的消费水平也较高, 消费需求或消费偏好的差异较大,会促进该国进口贸易的扩大。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即货币贬值,则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 会上升,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下降,就要缩减进口。 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商品紧缺,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会使得进口 贸易 受到影响 【考点 3】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 政府对国际贸易进行于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 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项目 进口 干预 出口 干预 内容 1.非关税限制 进口配额制度、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性标准和卫生检验标准 2.关税限制 1.直接补贴 2.间接补贴 出口退税、出口信贷 【考点 4】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1.倾销含义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 害的行为。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 定。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 (1)原产国标准:按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的可比价格确定。 (2)第三国标准:按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 格确定。 (3)按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2.倾销类型 项目 内容 掠夺性倾销 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 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 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 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 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 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 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 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 售 3.倾销的影响 项目 内容 1.倾销挤占了进口国相同产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会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发 展; 对进口国 2、倾销会向进口国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错误的价格信号,扭曲进口国 市场秩序。 3、发达国家新兴产业产品倾销将抑制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1.倾销容易引发出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生产厂商的过度价格竞争,扰乱出口 国市 对出口国 场秩序 2、倾销企业为弥补在出口倾销中带来的损失,通常会利用出口国市场需求弹 性小的状况来维持较高的垄断价格,损害了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 对第三国 在进口国市场上存在第三国同类产品竞争的情况下,倾销也会导致进口国对第 三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减少。 4.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是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 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费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 认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2)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3)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考点 1】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含义 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由 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 非竞争性 (主要特征) 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 额外成本,即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排他性(派生 特征) 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 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 成本过高。 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特征 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 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需求显示: 私人物品: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公共物品: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考点 2】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的融资(3 种方式) 类别 含义 政府融资 (强制融资) “免费搭车”使得公共物品市场融资机制失灵,所以政府应作为公共 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 缺点: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多样化需求。 私人融资 (自愿融资) 公共物品有时还经由收费的集体行动而被自愿提供。特别是在公共物 品的受益结构和成本分担都比较清晰的小规模集体中,或者当提供者 同时也是该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时。 缺点: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联合融资 通过价格机制激励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而不是亲自来提供,则是 最为理想的。 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生产(3 大类) 类别 含义 政府生产 【典型】 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 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做出具体规定。 合同外包 【典型】 政治家首先与私人厂商签约,再由私人厂商与其雇员签订劳务合同,按政 府的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任务。 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其他方式 特许经营、合同委托等,服务供给主体也不限于政府和私人企业,还包括 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事业单位等。 【考点 3】公共物品的制度结构 制度结构 内容 决策制度 物品应当被公共提供而不是私人提供。提供多少?决策问题是公共物 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的决策权最终应属于每一位社会成员或经其同 意的代议机构。 融资制度 由谁为公共物品付费?以何种方式付费? 生产制度 由谁负责公共物品的生产或公共服务的递送? 以何种方式生产与递送? 受益分配制度 谁将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最终受益者? 受益的规模和结构状况如何? 【考点 4】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市场失灵,政府需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干预市场。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应主要集 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矫正外部性 3.维持有效竞争 4.调节收入分配 5.稳定经济 【考点 5】财政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内容 1.定义 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 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 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配置范围 根据政府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又为社会 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 服务的领域,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开支,如公共 卫生、科技、公共工程。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支出, 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3.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 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 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能够掌握和控制的社 会资源的内部配置比例。 例如: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差距都较大,客 观上要求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和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 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 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 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1.含义 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旨在实现公平 收入分配的目标。 2.机制和手段 (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职能 的范围和界限。 (2)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 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 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 收入。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通过转移性支付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 人,有明确的受益对象、受益范围和政策选择性,对改变社会不公的 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 保障,教育和健康等个人转移性支出等。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住 房)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益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经济稳定和 发展职能 1.含义 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 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重点是: 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财政经济发展职能的意义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经济结构的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2.机制和手段 (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 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 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 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 (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 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等,实现 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第十二章 财政支出 【考点 1】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 的成本。 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看财政支出规模 反映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程度; 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运用了多少钱) 指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看财政支出结构 反映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什么事; 如何运用财政资金(教育/公共安全/社会保障) 指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 3.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 质 反映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 实际履行何种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考点 2】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三个指标是: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 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指标 内容 财政支出增长率 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可以说明财 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增长率比) 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 1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增长额比)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 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 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 【考点 3】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理论 5 种 内容 政府活动 扩 张法则 瓦格纳(德国) 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1.工业化引起市场扩张,为维护社会和经济正常秩序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2.为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3.文化、教育、福利等公共支出项目的增长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皮考克、魏斯曼(英国) 该理论是在在对英国 1890-1955 年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梯度渐进 增 长理论 提出的。他们认为,英国公共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性的”。 2.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1)内在原因:公共支出水平在正常年份表现出随税收收入的增长而逐渐 上升的趋势。公众可容忍税收水 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 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2)外在原因:当社会经历战争、危机或自然灾害等突变时,公共支出会 急剧上升。但突变期结束后,公共支出水平虽然会有所下降,但不会低于原 有水平。 经济发展 阶 段增长理论 【对比莫 迪 利安尼】 非均衡增 长 理论 马斯格雷夫(美国) 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1.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2.中期阶段: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3.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鲍莫尔(美国) 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状况,对公共财政支出增长原因作出解 释。他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进步部门)与生产率提 高缓慢的部门(非进步部门)两大类别。两个部门的差异来自技术和劳动发 挥作用不同。 假设两部门工资水平相同,且工资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在其他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人力密集型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进步部门工资率 的增长而增长。从而导致政府部门的支出快速增长。 【记忆标签】想一想,记忆方法,包贝尔没有头发,不健全,不均衡 公共选择 学 派的解释 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 模的新视角。 首先,选民在进行财政事务决策时,通常具有“财政幻觉”,即他们通常更 为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 时增长,导致选民主动投票支持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 其次,政治家为获得公众拥护和赢得选票,总是倾向于以更大的财政支出作 为争取选民的手段。 再次,在很多公共事务上,往往是官僚机构掌握着更精确的成本信息,出于 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提出规模较大的预算供代议机关表决,以最大化 部门和个人的权力与利益。 最后,在任何一项具体的事务上,所谓的公共利益都很难界定。 【考点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1.财政和微观经济组织支出效益分析的区别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间 的比例关系。 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支出必须重视效益具体原因在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财政支出整个过程是实际上是一个 资源配置的过程。 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3)择优的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 计算所费与所 得范围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宽。政府不仅要计算直接 的、有形的费用与所得,还要分析间接的、无形的费用与所得。 衡量效益的标 准不同 微观经济组织的标准为经济效益。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 益为衡量标准,而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并重额效益标准。 择优的标准不 同 微观经济组织的择优标准:自身直接所费最少、所得最多的支出方案。财 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而政府财政则不然,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因此,某 些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总体效益很大,而对于政府财政却无经济 效益可言的支出项目,仍是政府安排支出时的选择目标。 2.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概述:成本效益的概念首次出现在 19 世纪,是指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个 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从中选择最 优的支出方案,以实现财政支出最大化的一种方法。 需要考虑的问题 (1)实际成本与效益、金融成本与效益 (2)直接成本与效益、间接成本与效益 (3)有形成本有效益、无形成本与效益 (4)内部成本与效益、外部成本与效益 (5)中间成本与效益、最终成本与效益 适用领域: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特别适用于投资性支出项目。如基本建 设投资支出。 金融成本与效益:用于该项目的建设,使得社会经济的某方面受到影响,致使相关产品的价 格上升或下降,从而使某些单位或个人增加或减少了收入。 最低费用选择法 适用领域: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军事、行政、文 化、卫生等支出项目。 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 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该方法起源于美国,是对成本-效 益分析法的补充。 公共劳务法 就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 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与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区别在于:通过制 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来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的、节约的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 选方案的选择。 “公共劳务收费法”只适用于可以买卖的、适用于定价收费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务部门。 定价方法 适用情况 免费和低 价政策 适用于必须从全局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在全国普遍使用,但居民对此尚未完 全觉悟的情况,如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 平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无需特别鼓励适用,又无必要特别加以限制适 用的,“公共劳务”,如公路、公园、铁路、医疗等。 高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繁华地段的机动 车停车收费。 公共定价法 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方 法。 公共定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如水 电费。 定价方法 内容 平均成本定价 法 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 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二部定价法 (1)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 (2)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二部定价法是从额定价和从量定价相结合的价格体系,具有以收支平衡 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性质,现在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行业(如燃 气、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采用这一方法。 负荷定价法 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行 业。 【考点 5】购买性支出 1.政府消费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 格向居住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净支出。 在国家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 学技术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等。 政府投资性支出是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中筹集起来的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政府投资 非政府投资 盈利性 可以不盈利或微利,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盈利 项目规模 和时间 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从 事大型项目,长期项目。 周转快、见效快的短 期性投资。 效益 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 社会效益。 【考点 6】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它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动者在失去 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实施社会保险的目的: 为了防止个人在现在与将来的安排上因选择不当而造成的贫困。如退休养老活动。 防止某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如事故、疾病等。 减少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而造成而产生的风险和困难。如失业等。 (2)社会救助 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主要包括贫困救助、 灾害救助和特殊救助等。 (3)社会福利 主要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事业、福利设施、福利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并使其基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预算拨 款。 (4)社会优抚 是国家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如现役军人及家属、退役军人、烈士遗属等,提供保证 其一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自助和服务。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考点 1】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1.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 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2.分类 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 根据 2001 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分类标准分为: 1、税收: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2、社会缴款:社会保障计划收入和雇主提供退休福利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险 计划收入 3、赠与收入: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获得的非强制性的转移 4、其他收入:使用费、规费、利息、经营收入等 根据《2022 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分类标准分 具体如下: 我国 1.税收收入 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 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捐赠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其他收入 8 款) 3.债务收入 4.转移性收入 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口径 内容 最小口径 仅指税收收入 小口径 税收收入及纳入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 ,不包括政府债务收 入、社会缴款。 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即是 指这个口径。 中口径 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大口径 全部的政府收入 【考点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 强制征收 (即分配关系建立和征收过程的强制性) 无偿性 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向转移,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这种无偿性特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需向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报酬 二是指政府征到的税收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本人 固定性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
108 页
372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22~2023年思维导图(全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思维导图(全篇)
37 页
487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2022~2023年思维导图(全篇)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2022~2023年思维导图(全篇)
11 页
537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2022~2023年考点汇编
2022 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点汇编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1:动机与激励 1.定义: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的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 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求。 2.动机有三个要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努力的水平,坚持的水平。 3.动机的分类 (1)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看重工作的回报 (2)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看重工作本身 考点 2:激励 1.定义:通过满足员工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作用: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3.分类 (1)从内容的角度: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从作用的角度: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从对象的角度: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 1:需要层次理论 1.主要内容 (1)生理需要:身体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身体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内在的尊重和外在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2.主要观点 (1)不同时期表现程度不同 (2)未满足的是主要激励源,满足的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3)层级越来越高 (4)三个是基本需要,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3.管理上的应用 (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个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3)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考点 2:双因素理论 1.主要内容 赫兹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 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 具备 缺失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 不满 2.管理上的应用 (1)让员工满意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2)提供保健因素,不一定能激励员工,想要激励员工就要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及个人成 长等。 (3)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激发工作热情。 考点 3:ERG 理论 1.三种核心需要 (1)生存需要(对应“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 (2)关系需要(对应部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分“尊严需要”) (3)成长需要(部分“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理论的应用 (1)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2)“挫折-退化”的观点: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的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 强。 考点 4:三重需要理论 (1)成就需要:选择适度风险;责任感较强;希望及时反馈 (2)权力需要:喜欢支配、“发号施令”;喜欢竞争,追求出色的成绩 (3)亲和需要:注重人际关系,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出色的经理亲和需求较弱,过分强调将影响环境 考点 5:公平理论 1.亚当斯提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员工倾向 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成为对照者)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2.员工进行公平比较时既可能是纵向(自己)的有可能是横向(他人)的。 3.恢复平衡的方法: (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3)改变对投入产出的知觉;(4)改变参照 对象;(5)辞职。 考点 6:期望理论 1.弗罗姆提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 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 2.效价 x 期望 x 工具性=动机 效价: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数量表示 期望: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概率表示 工具性: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3.期望理论的特色:强调情景性 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 1: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2.实施目标管理时可以自上而下,也可自下而上。 3.目标管理有四个要素: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考点 2:参与管理 1.参与管理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2.推行参与管理要有成效必须符合五个方面: (1)时间充裕;(2)与员工自身利益相关;(3)员工有参与的能力;(4)不能使管理者受到威胁;(5)组 织文化必须支持;(6)员工参与的需要。 3.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模式。 4.参与管理和双因、ERG 理论联系较为密切。 5.越是居于高位的经理,越不容易接受参与管理的风格。 考点 3:绩效薪金制 1.绩效薪金制指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 红等。 2.优点:在于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 3. 实施基础: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4.绩效薪金制同期望理论关系比较密切。 第二章 领导行为 第一节 领导理论 考点 1:特质理论 1.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都是与生俱来的。 2.特质理论不足: (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3)忽视了情境因素;(4)没有区分 原因和结果。 考点 2:交易型与变革型 1.定义:(1)交易型强调的是个人在组织中的与位置相关的权威和合法性; (2)变革型领导是通过更高的理想和组织价值观来激励他的追随者。 2 特征:(1)交易型领导者:奖励、差错管理(积极&消极)、放任; (2)变革型领导者:魅力、激励、智慧型刺激、个性化关怀。 考点 3:魅力型领导理论(罗伯特·豪斯) 1.定义:具有自信并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2.道德特征和非道德特征 考点 4:路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 1.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 织的目标相互配合。 2.四种分类: (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3.领导类型与情境结合: (1)指导式领导:能力强的视为多余;外控型下属更为满意。 (2)支持型领导:工作结构化的带来高绩效和满意度。 (3)参与式领导:内控型下属更为满意。 考点 5:权变理论 1.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与情景因素之间是否搭配。 2.将领导方式区分为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 3.情景性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①领导与下属的关系;②工作结构;③职权。 4.不同领导风格在不同情境下的效能 考点 6: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1.定义:领导者对待同一团体内的不同下属往往根据其与自己关系的远近亲疏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简称 “LMX”理论。 2.团体中领导者与下属在确立关系和角色的早期,把下属分出“圈里人”和“圈外人”的类别。 3.和领导打交道时,“圈里人”比“圈外人”困难少;领导者对“圈里人”比“圈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 情感很少采用正式领导权威。在工作中“圈里人”比“圈外人”承担更高的工作责任感,对于其所在的部门 贡献更多,绩效评估也更高。 第二节 领导风格与技能 考点 1:经典 X 理论和 Y 理论 X 理论代表了传统权威的管理风格,而 Y 理论代表了启发式、人性化的管理风格。 考点 2:俄亥俄与密歇根模式 1.俄亥俄模式:通过对问卷答案做因素分析,数据浓缩聚焦到两个维度:关心人和工作管理。 2.密歇根模式:通过测验、非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得到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员工取向和生产取向。该模式 支持员工取向的领导作风。 3.两者在维度数量和性质上与其极为相似,这两种模式理论能够互相印证,具有很高的效度。 考点 3:管理方格图 (1,1)“无为而治”: 既不关心任务也不关心人 (9,9)最理想:既关心任务也关心人 (5,5)中庸式:都居中 (1,9)乡村俱乐部:极端关注人 (9,1)任务领导:极端关注任务 考点 4:生命周期理论 1.影响领导风格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下属的成熟程度。 2.成熟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包括:工作成熟度: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心理成熟度:从事工作的意愿或动机。 3.将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者结合,得出四种领导风格: (1)指导式(高工作-低关系):规定工作任务、角色职责 (2)推销式(高工作-高关系):指导并富于支持 (3)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共同决策,提供条件和沟通 (4)授权式(低工作-低关系):指导和支持较少,下属决定 考点 5:领导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一个人对于某种类型的程序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人员,技术技能是工作绩效的主要特点;经理更依靠下属的技术技能,他们不参与团队的技术技能实 践;高层领导对生产细节并不熟悉。 2.人际技能: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 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不能逃避人际关系的要求 3.概念技能: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联系进行思考的能力。 职位越高的管理职位上,概念技能的作用也就越重要 4.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概念技能处理的是观点、思想;②人际技能关心的是人;③技术技能涉及的是事。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的三种技能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管理层级越高,工作技术技能所占比例越小,而概 念技能所占比例越大。 第三节 领导决策 考点 1:决策过程 (1)西蒙的决策过程:①智力活动;②设计活动;③选择活动。 (2)明茨伯格的决策过程:①确认阶段;②发展阶段;③选择阶段。 考点 2:决策模型 (1)经济理性模型(理想化、最大化) 决策者在任何方面都是完全理性的。 特征:①决策完全理性;②从不同备选中选择;③决策者可以知道所有选择;④通过计算得出最佳方案;⑤ 概率计算不存在任何困难。 (2)有限理性模型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更加接近现实。满意为决策终点。 特征:①决策者试图使自己满意或者寻找令人满意的结果;②决策者所认知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简化模型; ③决策者不必知道所有的可能方案;④可以用一些习惯进行决策。 有限理性模型与理性模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程度上,而非质的差异上。 (3)社会模型(弗洛伊德)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需求来驱动的,人类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理性决策。 决策者认为人们有坚持错误决策的倾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四个: ① 项目的特点;②心理决定因素;③社会压力;④组织决定因素 考点 3:决策风格 可以归纳为两个维度,价值取向和模糊耐受性。 风格类型:①指导型(低耐受,关注任务和技术本身)喜欢控制,倾向于独裁 ② 分析型(高耐受,很强的任务和技术取向)过度分析事物,也倾向于独裁 ③ 概念型(高耐受,对人和社会的关注)喜欢冒险,擅长使用创新 ④ 行为型(低耐受,对人和社会的关注)避免冲突,不喜欢困难的决策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设计 考点 1:组织设计概述 1 组织设计从形式上可以分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设计称为静态组织设计,同时对组织结 构和运行制度进行的设计称为动态组织设计。 古典的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的,现代的组织设计是动态的。 2.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 结构体系。 定义的理解: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 (2)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结构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3)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3.组织结构又可称为权责机构,实际中通常以组织图或组织树的形式出现。 主要内容: (1)职能结构(比例和关系)(2)层次结构(纵向结构) (3)部门结构(横向结构)(4)职权结构(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4.组织结构的三个要素: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 5.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的特征: (1)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次的多少,表明其组织结构的纵向复杂程度。 管理幅度的大小往往反应上级领导直接控制和协调的业务活动量的多少。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两者是相互制约的,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 (2)专业化程度(分工精细程度)(3)地区分布(空间复杂程度)(4)分工形式(横向分工)(5)关键职 能(中心地位)(6)集权程度(7)规范化(同种方式完成相似工作)(8)制度化程度(用书面文件数量反 应)(9)职业化程度(需要培训的程度)(10)人员结构(比例情况) 5.组织设计的程序 (1)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第一步) (2)进行职能设计和职能分析(基本、关键和分解,首要工作) (3)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主体工作) (4)联系方式的设计(将部分连成整体) (5)管理规范的设计(组织结构的细化) (6)人员配备和培训体系的设计(数量和质量) (7)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确保组织结构正常运行) (8)反馈和修正(动态) 考点 2:组织设计的类型 (一)行政层级组织形式 1.定义:马克思韦伯使用“行政层级式”作为一个框架,用来评价、描述和比较各种组织形式。 强调权威与等级、规章与规范。相对来说,行政层级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2.行政层级式的决定因素 (1)权力等级(权力集中程度高) (2)分工(较为精细) (3)规章(增加规范化,但限制自主性) (4)程序规范(强调) (5)非个人因素(不能作为招工取舍的依据) (6)技术能力(决定工作地位的是能力和绩效) 3.适用范围:复杂/静态环境 可以保证高度集权,强调等级的管理能够顺利执行,指定的规章和程序不需要频繁改动。 (二)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又称“法约尔模型”) 1.主要特点:(1)职能分工(2)直线-参谋制(3)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2.优点:(1)任务职责明确,相互帮助和支持的机会较多;(2)资源充分利用,发展专家和专门设备;(3) 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管理,提高效率;(4)有较高稳定性;(5)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3.缺点:(1)狭隘的职能观念;(2)横向协调差;(3)适应性差;(4)企业领导负担重;(5)不利于全面素 质人才培养。 4.职能制组织形式在简单/静态环境中效果较好。 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考点 1: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企业。 (三)矩阵组织形式 1.特点:(1)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 (2)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 (3)产品部门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 2.优点:(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3)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3.缺点:(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2)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4.矩阵式结构在复杂/动态环境中较为有效。 适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的企业。 (四)其他组织形式 1.事业部制形式 优点:(1)有利于高层做战略规划;(2)增强企业的活力;(3)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 缺点:(1)只顾自身利益,削弱整体协调一致性;(2)增加费用和管理成本。 适用于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2.团队结构模式 目前最流行的方式,采用团队作为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特点: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团队成员手中。 优点:增加标准化的好处、提高运行效率、增加灵活性。 缺点:团队之间容易产生问题。 3.虚拟组织形式 虚拟组织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可以发挥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决策集中程度高,但部门化程度低,或根本就 不存在。也被称为“哑铃型”组织,两头大(营销、研发与设计),中间小(生产)。例如,戴尔计算机公司。 主要优势在于灵活性,不足在于缺乏监控。 4.无边界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形式设计所寻求的是通过组织扁平化来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限制,减少或取消各种职 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 无边界组织是打破组织结构的各种边界而形成新型组织,他并不意味着原先各种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将 组织的而各种边界模糊化,实现组织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励创新的目的。 第二节 组织文化 考点 1:组织文化的功能 1.导向作用;2.规范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5.创新作用;6.辐射作用。 考点 2:组织文化的内容 (1)创新与冒险;(2)注重细节;(3)结果导向;(4)人际导向;(5)团队导向; (6)进取心;(7)稳定性。 考点 3:组织文化的结构 (1)物质层:表层,外显的标识 (2)制度层:里层,集中体现各种行动准则或规章制度 (3)精神层:深层,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自身组织文化的标志和标准 三者紧密相连:质层是后两者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制约和规范其他两者,精神层是思想基础。 考点 4:组织文化的类型 桑南菲尔德提出的组织文化之间的差异 (1)学院型:喜欢雇佣年轻大学生,进行培训做专业化工作。 (2)俱乐部型:非常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 (3)棒球队型:鼓励冒险和革新 (4)堡垒型:着眼于公司的生存 考点 5:组织设计影响文化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1)组织的制度化(程度越高,文化越严谨) (2)组织的规范化(高度规范化不利于形成多样化、革新的组织文化) (3)组织的管理层次(层次多,结构复杂不利于培养自主性和参与决策) (4)集权程度(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形成民主、参与、开放、自主的文化) (5)招聘制度(多样程度低,内部为主的形成连续、稳定的文化;反之,灵活和创新的文化) (6)绩效评估体系(强调合作和强调等级的很难并存) (7)薪酬制度(差别很大的适合于强调等级,不适合崇尚平等的文化)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 考点 1:组织变革的方法及程序 1.方法:(1)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最根本最重要) (2)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重新划分、合并、调整幅度和层次,负责人,明确责权) (3)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组织工作流程再设计) (4)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以上三种变革都不是孤立的,变革某一因素时,必须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 2.程序:(1)确定问题;(2)组织诊断;(3)实行变革;(4)变革效果评估 考点 2:组织发展 1.定义:组织发展是有计划变革及干预措施的总和。寻求的是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感。注重的是 人性与民主因素,权力、控制、冲突、压力被排斥在外。目的在于重视人员和组织的成长、合作与参与过程 以及质询精神。 2.所蕴含的观念与针对的目标 (1)对人的尊重;(2)信任和支持;(3)权力平等;(4)正视问题;(5)鼓励参与。 3.传统的组织发展方法 (1)结构技术:通过有计划地改革组织的结构,改变其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的技术,是影响工作内容 和员工关系的技术。 (2)人文技术 ①敏感性训练:又称实验室训练,T 团体训练,交友团体训练等,是指通过无结构小组的交互方式来改善行 为的方法。注重的是相互作用而不是讨论结果。 ②调查反馈:用一种专门的调查工具,用来评估组织成员的态度,了解员工认识上的差异。 ③质量圈:是员工参与计划的一种形式。高管支持,组织气氛,项目管理者,相关培训。 ④团际发展(群体间关系的开发):目的在于化解和改变工作团体之间的态度、成见和观念,以改善团体的 相互关系。 4.现代的组织发展的方法 ①全面质量管理 定义:强调依靠协同工作得到组织中每个人对质量的承诺,是一个在长期经营中不断改进质量的而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的变革必须根植于组织文化。文化的改变必须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之前,或与之同时进行。只 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才能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需要最高管理层的支持;需要从上而下的推行,从下而上的实施。 ②团队建设 好团队的特征:规模小、能力互补、有共同的意愿、目标和工作方法、情愿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 考点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 1.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的重要战略资产甚至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概念是战略匹配或战略契合 (1)外部契合或垂直一致性:强调与组织战略的一致 (2)内部契合或水平一致性:强调内部政策和实践的内部一致性 3.战略的三个层次 (1)组织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或企业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它主要回答到哪里去竞争的问题。 划分为成长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三种类型。 (2)竞争战略:有时又称为经营战略,它主要回答如何进行竞争的问题。 划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以及市场集中战略三种类型。 (3)职能战略:主要回答的是凭借什么来进行竞争的问题。 包括市场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等。人力资源战略是职能战略的一种。 4.战略管理 (1)在战略管理过程的模型中 ①一个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核心阶段。 ②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和决策之间的不断循环。 (2)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扮演着两个方面的重要角色: ①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执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②人力资源管理可能会导致组织战略的调整 考点 2: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 1.战略规划的过程 (1)首先要阐明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长期目标。 ①使命:描述了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②愿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的总体描述。 价值观:在履行使命以及达成愿景过程中坚持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 (2)组织还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评估(SWOT 分析)。 ①战略机会:尚未开发的客户市场,对组织有帮助的技术进步,尚未挖掘和利用的潜在人力资源等。 ②战略威胁:潜在的人员短缺,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即将出台的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的法律,竞争对 手的技术创新等。 (3)完成 SWOT 分析之后,组织就需要选择有助于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体战略。 2.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之间的联系 (1)行政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上。 在这种整合水平上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是完全分离的。 (2)单向联系 企业的战略规划职能会自行制定战略规划,然后再将这种战略规划告知人力资源部门,让人力资源部门配 合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落地。 已经承认了人力资源在执行战略规划方面的重要性,却在战略制定阶段将人力资源排除在外。 (3)双向联系 允许组织在整个战略规划过程中都将人力资源问题考虑在内。 (4)一体化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是动态的和全方位的。 在理想状态下,组织的战略规划职能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应当达到一体化联系水平。 (二)战略执行 1.一旦作出了某种选择,人力资源的角色就变成了三个方面: (1)确定组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 (2)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时间开发和协调,确保职工技能、职位与任务之间的匹配。 (3)科学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一个适当的控制系统 2.一个组织的战略是否能够得到成功的执行,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的甄选、培训开发;报酬系统;信息的类型以及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对三个基本变量负有主要责任:工作任务的组合与设计、人员的获取和开发以及报酬激励系 统。 考点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工具 1.战略地图:实际上是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它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 成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 2.人力资源管理记分卡:并不是一张用来计分的卡片,它实际上是针对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需完成的一系 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链而设计的各种财务类和非财务类目标或衡量指标。 3.数字仪表盘: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还需要随时掌握组织的各项战略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重要工 作的进度。 这种数据展示为企业领导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及时采取修正措施的机会。 第二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考点 1:人力资源战略及其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匹配 (一)适用于企业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成长战略:一种关注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创新以及合并等内容的战略。 (1)内部成长:所注重的是自身力量的增强和自我扩张; (2)外部成长: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来扩展组织的资源,或者强化其市场地位。 2.稳定战略:一种强调市场份额或者运营成本的战略。 采取稳定战略的组织往往处于较为稳定的环境之中,增长率较低,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保持自 己已经拥有的技能。 3.收缩战略:通常会被那些由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想要缩小一部分经营业务的组织采用这种战略,有时 又称精简战略。它往往是与裁员、剥离以及清算等联系在一起的。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创新战略: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的一种竞争战略。 重要经营目标在于充当产品市场上的领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非常强调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的个性 化需求,对于组织内部的职位等级结构以及相对稳定的职位评价的则不是很重视。 2.成本领先战略:实际上就是低成本战略,即产品本身的质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组织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 格向客户提供产品这样一种竞争战略。强调在工作岗位上的稳定性。 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都非常重视效率,尤其是对操作水平的要求很高,他们的目标则是用较低的成本 去做较多的事情。 3.客户中心战略:一种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组 织所关注的是如何取悦客户。客户满意度是这种组织最为关注的一个绩效指标。 考点 2: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人才管理 (一)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定义: 1.直接将高绩效工作系统鉴定为能够提升组织有效性,从而能够帮助组织成为高效组织的一套人力资源管 理政策和实践。 2.更多的关注如何通过使组织的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实现良好的匹配来达成组织绩效。 3.两种定义并无本质的区别,都强调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帮助组织成为高绩效组织以及赢得竞争 优势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型组织 1.定义:组织通过促使所有员工持续获取和分享知识而形成的一种重视和支持终身学习的文化。 2.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员工是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3.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 (1)致力于持续学习;(2)知识共享;(3)普遍采用批判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4)具有一种学习文化; (5)重视员工 (三)人才管理 1.人才的特点:①才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的。 ②人才不仅仅是指组织中优秀的已表现出卓越绩效的少数员工,还包括那些构成员工队伍大多数的有能力 且绩效稳定的员工。 2.人才管理的主要内容 (1)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获取途径,实现动态人才匹配 (2)形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新型人才队伍调节机制 (3)建立多元化的员工价值,主张培养新型组织文化 (4)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 形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新型人才队伍调节机制,建立零库存模式: ①同时利用制造人才和购买人才两种策略应对人才供求两个方面的风险,并保持适当的平衡 ②适应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小规模多批次的培养人才 ③降低人才开发风险,提高人才开发的投资回报率 ④通过平衡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利益来保护组织的培训开发投资。 建立多元化的员工价值,主张培养新型组织文化: ①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令人信服的为自己工作的理由 ②领导由传统命令型转变为影响型 ③建立统一、平等且富有同情心的组织文化 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①对于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职能进行整合,强化各职能对人才招募和保留的共同作用 ②将管理流程整合到标准组织流程中,让各级管理者切实承担起吸引和留住员工的责任 ③将组织的经营战略转化为详细的人才战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同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 经营意识。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及其供求预测 考点 1: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1.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 2.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 ①增加现有人员的工作时间;②雇用新的人员。 3.人力资源需求小于供给 ①限制人员雇佣缩短工作时间、促使员工提前退休;②与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二)基本步骤: ①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数量、结构、质量) ②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组织内部+外部劳动力市场) ③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④实施人力资源供求平衡计划(分步骤加以实施) 考点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 主观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和德尔菲法。 量化的预测方法:比率分析法、趋势预测法以及回归分析法。 1.经验判断法 一种最简单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定义:让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凭借自己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的直觉,对组织未来所需要的人 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等状况进行评估。 适用于短期预测以及那些规模较小或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同时人员流动率不是很高的企业。 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个人经验,否则很难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德尔菲法 这种方法有时也称为专家预测法。 优点:①避免了个人预测的片面性;②匿名进行,避免了从众的行为;③采取多轮预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 确性; 问题:①专家的人数不能太少;②专家的挑选要有代表性;③问题的设计要合理;④向专家提供的资料信息 要相对充分。 3.比率分析法 定义:一种基于某种关键的经营或管理指标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固定比率关系来预测未来人力 资源需求的方法。假定:人均生产率都保持不变。 4.趋势预测法 定义:一种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法,它是根据一个组织的雇佣水平在最近若干年的总体变化趋势来预测组 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方法。 优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实用性比较强;缺陷:由于这种预测方法比较粗糙,预测的准确度会打一定 折扣。 假设:组织的技术等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5.回归分析法 定义:首先建立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将这些影响因素的未来估计值带入 函数,从而计算出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可以将回归分析法划分为一元回归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两种。也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在相关条件能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定量的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仅仅运用主观判断的方法所得出的预 测结果要精确得多。在缺乏历史数据或者环境变化很大的情况下,依靠专家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来进行主 观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做法可能是最佳途径。 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考点 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1.外部劳动力市场总体供给的情况 供给来源: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失业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其他组织中准备离职换工作的人 2.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在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组织内部的员工技能数据库; 有的组织还专门为管理人员单独设计的技能库及管理技能库。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主要方法 1.人员替换分析法 定义:针对组织内部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职位,确定能够在未来承担该职位工作的合格候选人。 人员替换法主要强调了组织内部选拔合适的候选人担任相关职位,尤其是更高一级职位的做法。优点:鼓励 员工士气,降低招聘成本,同时还能为未来的职位填补需要提前做好候选人的准备。 2.马尔科夫分析法 定义:利用一种所谓转移矩阵的统计分析程序来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转移矩阵能够显示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职位类型的员工所占的比例或数量。 这种矩阵在描绘一家公司的历史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面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公司的各种条件在某种程度上 比较稳定,那么它还可以用来预测公司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第二节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与方法 考点 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对策 (一)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时的组织对策 (1)延长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 (2)考虑做好人力资源的招募工作,扩大招募范围,加大招募投入。 (3)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现有人员的流失率。 (4)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5)将组织中的部分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方式处理。 (二)人力资源需求小于供给时的组织对策 (1)冻结雇用。 (2)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3)缩短每位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同时降低工资。 (4)临时性解雇或永久性裁员。 (5)对富余人员进行培训。 (三)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匹配时的组织对策 (1)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开发。 (2)通过到期终止劳动合同自然退休等方式,逐渐让一些现有员工离开组织,同时从组织外部招募高素质 的新员工。 (3)将原来一些技能不足的老员工逐渐替换到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把一些重要的生产管理类岗位留 给那些后来招聘的有能力的候选人。 考点 2: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分析 (一)减少劳动力过剩的方法 (二)避免劳动力短缺的方法 (三)裁员 1.裁员是企业为强化竞争力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大量员工裁减活动,又称为人员精简。尽管裁员在成本削减方 面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他会对组织的长期有效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2.成功裁员的关键在于避免不加选择地任意实施全面裁员,而是应当采用手术式的战略裁员,这样不仅可以 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 3.裁员的原因:(1)降低劳动力成本;(2)人员需求减少;(3)改变经营地点,员工难以迁移。 4.裁员没有达到强化公司绩效的预期效果原因: (1)管理不当产生负面影响;(2)放走的员工是无法替代的资产; (3)侥幸存活的员工心存戒备;(4)负面公众形象影响招聘。 (四)提前退休计划 许多企业试图通过提前退休激励计划来达到老年员工自然减员的目的。 由于很多国家的法律是不允许企业强制要求员工退休的,因此只能用提供退休奖励或其他补偿等手段,诱 使员工以自动离职的方式主动退休。 (五)雇佣临时员工或劳务派遣人员 一种削减冗余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优点:(1)免除很多管理任务以及财务负担。 (2)没有甄选计划的小公司往往采用这种方法。 (3)这种做法既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又使他们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适应变得更为容易。 (4)他们对于组织及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有比较客观的看法。 (六)业务外包和离岸经营 1.外包:企业可能将整块工作都委托给外部组织去完成更感兴趣。 2.好处:①通过外包可以适当控制和精简企业自身直接雇用的人员数量。 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很多日常事务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能够把精力更多的集中在 战略层面的问题上。 3. 离岸经营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即将工作岗位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确保离岸经营战略成功: (1)选择外包服务供应商时,通常是该机构的规模越大,历史越长越好。 (2)不要对那些有专利权或者需要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完成的工作实行离岸经营。 (3)外包最好先从小的工作入手,同时还要密切监督这些工作的完成情况,尤其是刚刚开始的时候。 第六章 人员甄选 第一节 甄选及其有效性 考点 1:甄选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一)信度与效度的概念及两者关系 (1)信度:一种测试手段不受随机误差干扰的程度。它反映了一个人在反复接受同一种测试或等值形式的 测试时所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信度的高低是用信度系数来表述的,信度系数介于 0 到 1 之间,0 最低 1 最高。信度系数不低于 0.7 的测 试工具被视为信度较好。 (2)效度:一种测试的有效性,它反映了测试工具对于他所要测量的内容或特质进行准确测量的程度。 (3)关系:一项甄选测试的信度如果不好,那么其效度一定较差,相反,如果一项测试的效度较好,则其 信度也一定比较高。 (二)信度最常用的信度测试方式 (1)重测信度 重测信度又称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种测试工具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人群进行多次测试所得到的一致性程 度。根据一般经验,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为半个月到半年可能比较合适。 (2)复本信度 复本是指在测试的结构、实际测试效果等方面与最初的测试工具基本保持一致的另一种测试工具。复本信 度就是指对同一组被测试者进行某种测试时,使用两种功能等值但是表面内容并不相同的测试形式,然后 考察这两种测试中被测试者取得的分数的相关程度。(A、B 卷) 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两种复本测试在内容上的等值程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就是指反映同一测试内容的各个题目之间的得分一致性程度。一种很好的测试工具,必须 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方式:分半信度:各分一半;同质性信度:各个题目考查同一内容的程度。 (二)效度的主要类型: (1)内容效度 一项测试的内容与测试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即一项测试的内容能够代表他所要测量的主题或 特质的程度。 内容效度的检验主要采用专家判断法,不太适合对智力、领导能力以及诚实型等较为抽象的特质进行评价。 局限性:①假设求职者在被雇用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能力。 ②主观判断的作用很大。 (2)效标效度 定义:也称效标关联效度,是一种测试或甄选技术对被试者的一种或多种工作行为或工作绩效进行预测的 准确程度。 比较常用的效标效度: ①预测效度所要考察的是员工被雇用之前的测试分数,与其被雇用之后的实际工作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实证 性联系。 ②同时效度或同步效度,直接选取那些已经在某种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任职者,让他们完成某种测试,得到测 试分数。 (3)构想效度 定义:也称结构效度,是一项测试对于某种不可观察的比较抽象的构想或特质进行测量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理论上的构想代表性不足;②构想代表性过宽,以至于包括了无关的事物。 第二节 甄选的主要方法 考点 1:心理测试 (1)能力测试 1.认知能力测试 一般认知能力测试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测试或智商测试。 特殊认知能力测试则是针对一些比较具体的认知能力。 2.运动和身体能力测试 心理运动能力测试是对一个人的精神运动能力或受个体意识支配的精细动作能力进行的测试。身体能力测 试则是对一个人的动态强度爆发力广度灵活性动态灵活性身体协调性与平衡性等所进行的测试。 (2)人格测试 人格是个人特质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人格进行测量的方法:①自陈量表法;②评价量表法;③投射法。 1.MBTI 人格类型测试:从四个两极性的维度外倾内倾,感觉直觉,理性情感,判断感知,对人的行为风格 进行测试。 2.“大五”人格测试: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性和开放性。 (3)职业兴趣测试 ①现实型(技能技术型);②研究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类);③艺术型(文学艺术);④社会型(教育咨 询);⑤企业型(领导政府官员);⑥常规型(办公室事务、会计、统计类工作)。 考点 2:成就测试 1.成就测试又被称为熟练性测试或学绩测验。成就测试和认知能力测试的测量对象都属于认知性特质,成就 测试要注重内容效度,而认知能力测试则必须要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2.知识测试 知识测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考试,它所要考察的是一个人在一定领域中掌握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知识测试 通常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完成,但并非所有的笔试都属于知识测试。 3.工作样本测试 在一个对实际工作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模拟的环境中,让求职者实地完成某些具体的工作任务的一种测试 方法。 优点:效标效度和内容效度都很高,效度在所有甄选测试中是最高的。 缺点:1.普遍适用性很低;2.开发成本相对较高 考点 3:评价中心技术 1.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来对求职者进行评价的。它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工作样本测试。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 于工作样本测试是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对求职者进行测试,而评价中心技术则是用模拟工作任务来进行测试。 2.评价中心技术主要用于考察求职者是否具备从事管理类工作所需要的人格特征管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 能。评价中心技术在位管理职位选拔人员方面确实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3.公文筐测试 定义:公文框测试通常又称为公文处理测验,是评价中心技术中最常用和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做法:公文筐测验是一种情景模拟测试。参加测试的求职者被要求首先阅读这些文件材料,然后以某种管理 者的身份模拟真实组织中的情景,在规定的条件和限定的时间内,对每一份公文进行现场处理,即提出对各 类文件进行处理或处置的办法。 优点: (1)非常适合对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2)操作比较简单,对场地没有过多要求 (3)表面效度较高,容易得到被测试者的理解和接受 缺点: (1)编制成本较高,而且评分比较困难 (2)不同评价者处理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3)被测试者是单独完成的,无法测试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 4.无领导小组讨论 (1)定义:讨论的过程中组织者不会为该小组指定一名领导人,而是让大家自由发言。大家的地位都是平 等的,没有人事先就被指定为领导者。评价者不参与讨论过程,他们甚至不在现场进行观察。 (2)问题类型:开放式问题、两难性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操作性问题、资源争夺型问题。 (3)可以考察被测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信程 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 考点 4:面试 1.优缺点: 优点:具有简便快捷、容易操作,不需要复杂的专业测试工具和方法等优点。 缺点:如果没有对面试过程进行科学的精心设计,面试的效度可能会比较低,个人的主观判断会受到多方面 的影响,所以判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很大。 2.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面试可以分为: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1)非结构化面试:在面试过程中不存在结构化的面试指南或必须遵循的既定格式。 优点:自然和顺畅,逻辑关系比较清晰,更为深入的探讨。 缺点:难以确保公平,难以确保都能问到,容易受个人影响。 非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比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低得多。 (2)结构化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根据预先确定的面试内容程序评分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 优点: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结构严密层次强,评分模式固定,重要关键的信息不会遗漏,降低个人偏见,面 试的公平性以及面试的信度效度都比较高。 缺点:没有个人发挥的余地,某些很重要的问题不便过多提问,谈话不那么顺畅和自然。 (3)半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需得考官在面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做到面试的结构性与灵 活性相结合。 3.根据面试的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单独面试、系列面试、小组面试和集体面试。 (1)单独面试:又称一对一面试。 优点:注意力比较集中,谈话的连续性和逻辑性比较好,感觉自然。 缺点:如果进展不顺利,会出现尴尬,难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2)系列面试:又称顺序面试。根据某种特定的先后顺序,安排组织中的若干人员对同一位被面试者进行 多轮面试。系列面试的过程既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 优点:有利于确保面试结果的有效性,避免评价误差。 缺点:需要人员数量较多,耗费时间较长。 (3)小组面试:一组面试考官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场所,共同对一位被面试者进行提问、观察并作出评价的 面试方法。 优点:保证面试时所提的问题全面深入。 缺点:避免系列面试中反复回答相同问题。面试者可能会感到压力,会紧张或拘谨。 (4)集体面试:多位被面试者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场合,共同接受面试考官面对面的询问这样一种面试形式。 面试考官既可以是多人,也可以是一个人。 这种面试有助于考察被面试者在一个群体当中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从而考察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4.改善面试效果的主要方法 (1)采用情境化结构面试 属于结构化面试的一种,有时又称为行为事件面试技术。 通常需要遵循 STAR 的原则:典型环境(Sti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 (2)面试前做好充分准备 ①安排好面试所需的时间场地和资料 ②认真阅读简历材料职位说明书 (3)系统培训面试考官 面试考官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包括: ①说话过多。 ②对不同的被面试者提问的问题不一致。 ③提问与履行工作职责无关或者相关性不大的问题。 ④过于自信,对求职者匆忙下结论。 ⑤受到求职者的一些非语言行为的影响或干扰。 ⑥因前面一位求职者的质量而影响到对后一位求职者的评价等。 最好的甄选方法是包括工作样本测试、高度结构化的面试以及认知能力测试在内的综合测试,这样一套测 试组合的效度系数往往超过 0.60。 第七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考点 1:绩效管理的概念、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不是等价的: (1)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绩效考核只是一个环节; (2)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绩效考核则侧重于绩效的识别、判断和评估。 (二)有效的绩效管理的特征 (1)敏感性,区分高效率和低效率员工;(2)可靠性,不同评价者对一个员工基本相同; (3)准确性,工作标准和组织目标联系起来;(4)可接受性,共同支持;(5)实用性。 考点 2:战略性绩效管理 (一)适用于取得竞争优势战略的绩效管理 1.成本领先战略 它强调以最低的单位成本价格为价格敏感用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 选择结果为导向、实施成本较低的评价方法 考核周期不宜过短,可选择目标管理法,改进可选标杆超越的方法 2.差异化战略 绩效管理中应当弱化员工工作的直接结果,鼓励员工多创新 应选择行为导向的评价方法,考评主体应多元化 考核周期也不宜过短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态势战略的绩效管理 1.防御者战略 选择尽量维持内部的稳定性,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组织的长期发展;组织可选择系统化的评价方法,多角度 选择考核指标。管理者的侧重点应当是调动员工潜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探索者战略 选择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强化员工新产品、市场新开发成功率;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更多地应用于薪 酬分配,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3.跟随者战略 核心是学习,考虑选择标杆超越法。考核主体的选择上也要尽量多元化;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更多地用于员 工绩效的改进和与标杆组织的对比,为下一个绩效考核周期新目标的设定奠定基础。 第二节 绩效计划与绩效监控 考点 1: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概念 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 过程。绩效计划的制订需要不同人群的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也是将组织绩效分解 成个人绩效目标的过程。 (二)制定原则 (1)价值驱动原则(2)战略相关性原则(3)系统化原则(4)职位特色原则(5)突出重点原则(6)可 测量性原则(7)全员参与原则 考点 2:绩效监控及辅导 (一)绩效监控 在绩效考核期间,管理者为了掌握下属的工作绩效情况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优点:随时发现问题,加以调整; 缺点:难以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绩效辅导 1.在掌握了下属工作绩效的前提下,为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2.绩效辅导贯穿于绩效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种经常性的管理行为,他帮助员工解决当前绩效实际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 3.绩效辅导的内容:探讨绩效现状,寻找改进绩效的方法。 第三节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工具 考点 1:绩效评价技术 (一)量表法 1.图尺度评价法 图尺度评价法也被称为等级评价法,是一种最简单也最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之一,该方法列举一些特征要 素,并分别为每一个特征要素,列举绩效的取值范围。 优点:普遍适用、开发成本小。 缺点:完全不一致、模糊抽象、不利于绩效反馈。 2.行为锚定法 将每项工作的特定行为用一张等级表进行反映,该等级表将每项工作划分为各种行为级别,评价时评估者 只需将员工的行为对号入座即可。 优点:工作的计量更为准确,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更为明确。 缺点:开发成本很高,流程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行为观察量表法 由工作绩效所要求的一系列合乎组织期望的行为组成的表单。列举出评估指标,然后要求评估人在观察的 基础上将员工的工作行为同评价标准进行对照,看该行为出现的频率或完成的程度如何的评估方法。 优点:内部一致性令人满意;量表的理解使用比较便利;有利于绩效反馈;可以作为职位说明书的补充。 缺点:很难包含所有工作样本;考核工作量太大。 (二)比较法 1.排序法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缺点:容易造成员工心理压力,很难提供详细具体的绩效评估结果 2.配对比较法 优点:更加科学,能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快速比较出员工绩效水平 缺点:只能得到员工绩效的排名,不能反映员工绩效的差距和他们工作能力 3.强制分布法 要求评估者将被评估者的绩效结果放入一个类似正态分布的标准中,假设:在被评估者中优秀一般和较差 的员工同时存在。 优点:可以有效避免考核结果可能出现的趋中趋势;有利于管理手段的实施 缺点:当一个部门的员工都非常优秀时,就显得有失公平。 (三)描述法 1.关键事件法 要求评估者在绩效周期内将发生在员工身上的关键事件都记录下来,并将它们作为绩效评估的事实依据。 优点:更客观;可进行针对性培训;为面谈达成一致打下基础。 缺点:非常费时;耗费精力;不能横向比较。 2.不良事故评估法 是通过预先设计不良事故的清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四)绩效常见误区及应对方法 误区: 1.晕轮效应(强烈感知覆盖了其他品质)方法:消除偏见 2.趋中倾向(考核分数集中在固定范围)方法:强制分配法 3.过宽或过严倾向(过分严厉或过分宽大)方法:强制分配法 4.年资或职位倾向(倾向给予年资久、职务高者高分数)方法:对事不对人 5.盲点效应(难以发现与自身相似的缺点和不足)方法:多元化考核主体 6.刻板印象(看法受他人所属群体的影响)方法:从行为出发 7.首因效应(根据最初印象去判断一个人)方法:多角度考核 8.近因效应(最近或最终的印象最强烈的,冲淡之前的)方法:先员工自我总结 考点 2:绩效管理工具 (一)目标管理 强调企业上下一起协商,将企业目标分解成个人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作为公司经营、评估、奖励的标准。 优势:有效性,积极性,易操作,公平。 劣势:短期,高估,增加成本,难以制订。 (二)标杆超越法 通过对比和分析业内外领先企业的经营方式,对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业务流程等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改进 和变革,使企业成为同行业最佳的方法。实际是企业的变革 标杆的理解: (1)标杆指的是最佳实践或最佳标准 (2)标杆的寻找范围并不局限在本行业 (3)比其他系统的考核方法更重视比较和衡量 优势:激发潜能,完善激励。 劣势:陷入模仿漩涡,选取偏差引起经营偏差。 (三)关键绩效指标法 比较适用于企业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时期。关键绩效指标是反映个体关键绩效贡献的评价依据和量化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的理解: (1)关键绩效指标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 (2)关键绩效指标是由主管人员决定并被员工认可的 (3)关键绩效指标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反映,不是对业务流程活动的概括 (4)关键绩效指标是可量化或可行为化的 (5)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关键指标有四类:数量类、质量类、成本类、时限类。 优势:企业绩效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劣势:①某些职位设计比较困难; ②缺少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体系。 (四)平衡计分卡 四个角度: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财务 优势:消除财务指标一统天下,从战略层面考虑,评估与控制结合,为企业发展提高协调性。 劣势:成本很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四节 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 考点 1:绩效反馈面谈 1.绩效反馈面谈的原则和技巧 a.建立信任;b.开诚布公,坦诚沟通;c.避免对立与冲突; d.关注未来;e.该结束立即结束 2.绩效反馈面谈的内容 ①就绩效现状达成一致;②探讨绩效中可改进之处;③商讨下一年的工作目标。 3.绩效反馈面谈的注意事项 ①在肯定员工表现的同时,指出其可改进之处;②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③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反馈过程中。 4.面谈中评价者的误区 (1)不适当发问:避免有道发问,发问逻辑,同时对两件以上的事发问 (2)理解不足:将谈话加以归纳,回馈,质疑 (3)期待预期结果。 (4)自我中心和感情化的态度。 (5)以对方为中心及同情的态度。 5.绩效面谈的技巧 (1)时间场所的选择。 (2)认真倾听。 (3)鼓励员工多说话。 (4)以积极的方式结束对话。 考点 2:绩效改进 (一)选择绩效改进的方法 卓越绩效标准关注组织的管理理念;六西格玛管理关注组织业务流程的误差率;ISO 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组织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标杆超越的关注点可以灵活多变。 ② 卓越绩效标准:通过描述卓越企业的管理信念和行为,改进组织的整理效率和能力. ②六西格玛管理:通过减少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的差别,使组织的绩效提高到更高水平。 减少失误率,使整个流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③ISO 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组织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在企业内部制定、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组织 生产的成品或者服务提升到更高水平,从而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④标杆超越:通过对比和分析业内外领先企业的经营方式,对本企业的成功因素进行改进。 (二)绩效改进的评价: (1)反应,即员工、客户、供应商对改进结果的反应。 (2)学习或能力,即绩效改进对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程度。 (3)转变,即绩效改进对员工工作方式的改进程度。 (4)结果,即绩效改进所达成的结果与预期的对比。 考点 3: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根据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可以将员工分为: 安分型(培训),贡献型(奖励),堕落型(惩罚),冲锋型(辅导)。 第五节 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 考点 1:团队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方法 (1)利用客户关系图来确定团队绩效考核的指标 (2)利用组织绩效指标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3)利用绩效金字塔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4)利用工作流程图确定团队绩效指标 考点 2:知识型团队的绩效考核方法 考核原则:结果为导向,而不是行为。 1.效益型指标(可以直接用来判断知识型团队的工作产出成果,即团队的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 2.效率型指标(知识型团队为获得效益指标所付出的成本和投人产出的比例) 3.递延型指标(团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对客户、投资者、团队成员的长远影响)、 4.风险型指标(判断不确定性风险的数量和对团队及其成员的危害程度的指标)。 考点 3:跨部门的团队的考核方法 1.打破部门的考核标准 2.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比较适宜于部门的团队绩效考核 3.关键在于做好标准化工作 4.对于性质相同的部门要采用同一评价的方法 第八章 薪酬管理 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 考点 1:战略性薪酬管理 P121-122 (一)适用于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成长战略 指导思想:企业与员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薪酬方案:短期内提供相对低的基本薪酬,长期实行奖金或股票选择权,使员工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 2.稳定战略或集中战略 薪酬结构:基本薪酬和福利所占比较大。 薪酬水平:薪酬水平跟随或略高于市场水平,长期不会有太大增长 3.收缩战略或精简战略 指导思想:将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员工收入挂钩 薪酬结构:基本薪酬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鼓励员工共担风险。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战略下的薪酬管理 1.创新战略 薪酬体系非常注重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新的生产
69 页
382 浏览
立即下载
HR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22-2023学习计划
2022 年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计划 亲爱的同学: 首先,请为自己勇敢迈出的第一步点赞! 备考之路,必定充满坎坷与艰辛,但是“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好的计划定能 助你平步青云,一步一步迈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一、考试概况 (1)时间节点 报名时间 7 月-8 月开始 新教材出版时间 2022 年 6 月出版,7 月 17 左右发售 准考证打印时间 考前一周 考试时间 11 月 12、13 日 成绩查询时间 12 月下旬 证书申领时间 次年 1 月开始 (2)经济基础知识(科目)考试题型,分值/题量分布 题 分 题型 备注 量 值 共 7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 单选题 70 70 意。 共 3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 多选题 35 70 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 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合计 105 140 (3)经济基础知识(科目)章节内容,近三年分值占比 序号 章节 21 年 20 年 19 年 第1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新增 新增 新增 第2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5% 4.9% 2.8%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3.5% 2.8% 0.7% 第4章 市场结构理论 2.1% 2.8% 2.1% 第5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2.1% 0.7% 1.4% 第6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0 0.7% 0.7% 2.1% 3.5% 2.8% 第7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 经济模型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0.7% 1.4% 4.2% 第9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4% 0.7% 1.4% 第 10 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0.7% 2.1% 1.4% 第 11 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0.7% 0 1.4% 第 12 章 财政支出 3.5% 4.2% 2.8% 第 13 章 财政收入 1.4% 2.1% 5.6% 第 14 章 税收制度 5.6% 4.9% 3.5% 第 15 章 政府预算 2.8% 2.8% 2.8% 第 16 章 财政管理体制 1.4% 1.4% 0.7% 第 17 章 财政政策 1.4% 0.7% 0 第 18 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4.2% 3.5% 4.2% 第 19 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2.1% 3.5% 3.5% 第 20 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3.5% 2.8% 4.9% 第 21 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2.8% 2.1% 1.4% 第 22 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3.5% 4.2% 2.1% 第 23 章 统计与数据科学 4.2% 7% 3.5% 第 24 章 描述统计 2.8% 3.5% 2.8% 第 25 章 抽样调查 4.9% 2.1% 4.2% 第 26 章 回归分析 1.4% 0 1.4% 第 27 章 时间序列分析 1.4% 2.1% 2.1% 第 28 章 会计概论 2.8% 7% 7% 第 29 章 会计循环 4.9% 2.1% 5.6% 第 30 章 会计报表 4.2% 2.8% 2.8% 第 31 章 财务报表分析 2.1% 1.4% 2.8% 第 32 章 政府会计 2.1% 1.4% 1.4% 第 33 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0 0.7% 1.4% 第 34 章 物权法律制度 4.2% 4.9% 4.9% 第 35 章 合同法律制度 3.5% 4.9% 2.8% 第 36 章 公司法律制度 4.2% 2.1% 2.1% 第 37 章 其他法律制度 5.5% 3.4% 3% 二、班型学习路径 不同的班型,侧重点不一样,但班型之间的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班别学习路 径建议:入门直播班(选学)—备考预习班(选学)—课程精讲班—考点特训班— 题海作战班—阶段测试班—冲刺串讲班—考前密训班—应试技巧班—考后真题班 形成一定的闭环,更好巩固学习效果,也能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 地强化。班型说明如下 班型名称 教学目标 班型内容 系统剖析项目/课程/考试特点, 备考预习班(录播) 了解考试信息,掌握学习方法, 有计划的进行备考复习。 老师领路,梳理考试脉络。指导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计划, 指引学员轻松复习。 紧扣最新考试大纲精讲教材,按 章节知识点形成展示。以最新教 课程精讲班(录播) 清晰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教材/ 考纲内容,循序渐进学习知识点 及基本考点、全面夯实考生基 础。 材为标杆逐章逐节梳理考试考 点;全面分析近年考情,梳理考 试必学目标内容;点题结合强化 记忆,高效学习,全面夯实学员 基础。 归纳总结教材考点,结合教材和 考题高频数据,锁定重点、难 点、易错点和高频考点等核心考 点。 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基础 上,明确考试重难点,压缩考试 冲刺串讲班 提炼精华、快速有效掌握得分 点,强化和巩固高频考点、重 点。 了解项目/课程/考试基本信息, 入门直播班 掌握学习方法,有计划的进行备 考复习。 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归纳总 结记忆技巧,精简核心考试信 息,高效击破核心考点。 系统剖析项目/课程/考试特点, 老师领路,梳理考试脉络。指导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 划,指引学员有规划学习。 根据最新考试大纲及教材,梳理 考点特训班 掌握考试大纲/教材要求掌握的 考试必学考点内容;以考点所在 考点内容,循序渐进学习基本考 章节先后顺序设计课程,对必学 点、夯实基础。 考点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夯实学 员基础。 通过大量习题训练,逐一击破考 点。在掌握考点的同时融入做题 速度、精准度、方法及技巧的训 题海作战班 大量习题训练,消化吸收所学知 练,全面提升做题能力。 识点,熟悉考试题型,提升做题 根据 2 种不同的班型结构分别 能力和答题技巧,紧贴实战。 为:按知识点组织题目,按真题 试卷结构组织模拟题或真题。 学员完成基础性学习后,分阶段 组织学员进行摸底性测试,老师 阶段测试班 对测试试卷进行讲解、答疑,并 阶段性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查 指导下阶段学习方法。学生自我 漏补缺,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 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后续 进行更针对性的学习。 三、 三、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备考预习阶段 (包含备考预习班、入门直播班) 章节场 班型 次 学习内容 课时 备考预习班 第一讲 (录播) 1 入门直播班 考情分析、教材分析、备考规划、应试之道 报名及考试时间、考试形式、考试题型、教材结构、 第一场 1 (直播) 备考攻略 第二阶段:夯实基础阶段 (包含课程精讲班,考点特训班) 班型 章节场次 新旧教材 对比 学习内容 课时 0.5 2022 年教材与 2021 年教材变化讲解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第1章 1.5 三、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程精讲班 课程概述: (录播) 第2章 1.5 一、市场需求 二、市场供给 三、均衡价格 四、弹性 课程概述: 第3章 1.5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课程概述: 第4章 1.5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课程概述: 第5章 1.5 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课程概述: 第6章 1.5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课程概述: 第7章 1.5 一、国民收入核算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四、总需求和总供给 课程概述: 第8章 1.5 一、经济增长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三、经济发展 课程概述: 第9章 1.5 一、价格总水平 二、就业与失业 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 课程概述: 第 10 章 1.5 一、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政策 三、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课程概述: 第 11 章 1.5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二、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 三、财政的基本职能 课程概述: 第 12 章 1.5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四、购买性支出 五、转移性支出 课程概述: 第 13 章 1.5 一、财政收入和财政集中度 二、税收 三、税负转嫁 四、国债 课程概述: 第 14 章 1.5 一、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二、货物和劳务税种 三、所得税 四、财产税 五、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课程概述: 第 15 章 1.5 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 二、我国政府预算管理职权划分 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 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五、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课程概述: 第 16 章 1.5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四、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合理划分中央育地方财政 事权和支出责任 课程概述: 第 17 章 1.5 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课程概述: 第 18 章 1.5 一、货币需求 二、货币供给 三、货币均衡· 四、通货膨胀 课程概述: 第 19 章 1.5 一、中央银行 二、货市政策 课程概述: 第 20 章 1.5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二、金融市场 课程概述: 一、金融风险 第 21 章 1.5 二、金融危机 三、金融监管理论 四、金融监管体制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课程概述: 一、汇率制度 第 22 章 二、国际储备 1.5 三、国际货币体系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 课程概述: 一、统计学 第 23 章 1.5 二、变量和数据 三、数据的来源 四、统计调查 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课程概述: 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第 24 章 1.5 二、离散程度的测度 三、分布形态的测度 四、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第 25 章 课程概述: 1.5 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 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三、估计量和样本量 课程概述: 第 26 章 1 一、回归模型 二、最小二乘法 三、模型的检验和预测 课程概述: 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第 27 章 1 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四、时间序列的分解和预测程序 五、平滑预测法 课程概述: 一、会计基本概念 二、会计目标 第 28 章 1 三、会计要素 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五、会计基本前提 七、会计法规 课程概述: 一、会计确认 第 29 章 1 二、会计计量 三、会计记录 四、财务会计报告 课程概述: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 第 30 章 1 二、资产负债表 三、利润表 四、现金流量表 五、会计报表附注 第 31 章 课程概述: 1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课程概述: 第 32 章 1 一、政府会计的概念 二、政府会计要素 三、政府会计报告 课程概述: 第 33 章 1 一、“调整经济的法”和“经济法” 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课程概述: 一、物权概述 第 34 章 1 二、所有权 三、用益物权 四、担保物权 课程概述: 一、合同概述 二、合同的效力 第 35 章 1 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 四、合同的担保和保全 五、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 六、违约责任 课程概述: 一、公司和公司法概述 二、公司的设立 第 36 章 1 三、公司的组织机构 四、股东权利 五、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法定义务 六、股份发行与回购 七、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课程概述: 第 37 章 1 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四、反垄断法律制度 五、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六、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10 章节和内容 考点特训班 第二场 2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1-20 章节和内容 (直播) 第三场 2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21-30 章节和内容 第四场 2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31-37 章节和内容 第三阶段:知识强化阶段 (包含阶段测试班、冲刺串讲班) 班型 章节场次 课时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模拟试卷一测试讲解(先做后讲解) 第二场 2 课程概述:模拟试卷二测试讲解(先做后讲解) 第三场 2 课程概述:模拟试卷三测试讲解(先做后讲解) 第一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6 章节和内容 第二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7-12 章节和内容 冲刺串讲班 第三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3-18 章节和内容 (录播) 第四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19-24 章节和内容 第五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25-30 章节和内容 第六讲 1 课程概述:包含了第 31-37 章节和内容 阶段测试班 (直播) 学习内容 第四阶段:考前冲刺阶段 (包含题海作战班,考前密训班,应试技巧班) 章节场 班型 次 课时 学习内容 题海作战班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抽取经典练习题和真题讲解 (直播) 第二场 2 课程概述:抽取经典练习题和真题讲解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考点命题预测讲解 第一场 2 课程概述:应试策略、答题技巧、心态调整 考前密训班 (直播) 应试技巧班 (直播) 第五阶段:考后复盘阶段 章节场 班型 次 课时 学习内容 考后真题班 第一场 (直播) 2 考后部分真题回顾讲解,总结命题思路
12 页
388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2022~2023年高频真题考点汇总
2022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高频真题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真题考点 第一章 考点 1:影响需求 /供给的主要因素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①产品价格(最重要因素) P↑→D↓,P↓→D↑ 反向变动 ②消费者偏好。 ①产品价格:P↑→S↑,P↓→S↓ 同向变动 ③消费者的个人收入(Y↑→D↑,Y↓→D↓ 同向变动 ) ②生产成本:成本↓→S↑,成本↑→S↓,反向变 ④预期。 动 ⑤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需求↑,替代品的价格↓→需 ③生产技术。 求↓ 同向变动) ④预期。 ⑥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需求↓,互补品的价格↓→需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求↑ 反向变动)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 策等。 节,国家政策等。 考点 2: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含 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 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 义 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成本。(保护 1、目标: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买方利益) (保护卖方利益) 适用情况: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 2、适用情况: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1、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 1、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 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 2、结果是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区 别 影 响 后 果 措 施 2、结果是 市场供给短缺。 1、严重的排队现象 2、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3、“走后门“现象 4、生产者变相涨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 1、生产者变相降价 2、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 1、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配给制) 2、最高限价只适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 1、除了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 期化。 2、保护价格只适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和储备系统。 注: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均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考点 3:需求价格弹性 Ed=(ΔQ/Q)/(ΔP/P ) 点弹性 弧弹性 计算公式 类型 影响因素 Q0:变动前的需求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 Q1:变动后的需求量;P1为变动后的价格 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Ed1 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Ed1 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Ed=1 需求单一弹性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和生产者或销售者的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Ed1: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价格↑,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动(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 Ed1: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价格↑,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Ed=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第二章 考点 1:效用理论 经济人假设(即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 前提 注:经济人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而且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 定义 度。(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 效用无客观标准 ) 效用可以直接度量,存在绝对的效用量大小,可以用基数即1、2、3等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 小。 基数效用论 (1)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总 和。TU=f(Q) (3)边际效用MU: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 量。 MU=dTU/dQ(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序数效用论 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表示次序的相对 数值来衡量效用。 考点 2:无差异曲线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①完备性;②可传递性;③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定义 指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 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①离原点越远的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特征 ②任意两条曲线不能相交。(偏好可传递性的假定决定)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考点 3: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1、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消费曲线推导) 2、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 3、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名义收入不变,该商品价格变化→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购买数量变化 替代效应:实际收入不变,该商品价格变化→相对价格变化→商品需求数量变化 正常品 低档品 替代效应 与价格呈反向变动 与价格呈反向变动 收入效应 与价格呈反向变动 与价格呈同向变动 总效应 与价格呈反向变动 反向变动(一般情况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需求曲线 右下方倾斜(更平缓) 右下方倾斜(更陡峭) 第三章 考点 1: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 1、《企业的本质》——1937 科斯(美) 2、企业的产生: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 3、企业的本质/显著特征: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4、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可以 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考点 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L1时,MP 最大。 (2)L1之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时,MP=0。 边际产量图形 MP (3)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MP0。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 和其他投入 保持不变的条件 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 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临界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 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LL1时,MP0且递增,到L1到最大值,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 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即凸向L轴。 总产量曲线图形 TP L1LL3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 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凸 向Q轴。 当L=L3时,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 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减少。 LL1时,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所以会带动平均产量递增, 但是MPAP ,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上方。 (注:只要 MPAP,平均产量递增。 ) 平均产量曲线图 L1LL2,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MPAP ,平均产量仍然是递增 形 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MP=AP 。此时AP 为最 AP 大值。 LL2,边际产量的递减使得平均产量也开始递减,L2是平均产量 的最大值。平均产量曲线递减,同时平均产量曲线在边际产量曲线 的上方。 考点 3: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及其位置特征 曲线 曲线特征 ①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②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③总成本曲线(TC) 从纵轴一个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截点:产量=0,总成本=固定成本的点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曲 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变动规律一致。 线) ①平均总成本曲线(ATC)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随着产量增加而 下降,达到对应最低点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②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③边际成本曲线(MC)开始时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很快就降到 最低点,过最低点以后,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上升,上升的速度比平 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上升速度更快。 ④总结: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开始随着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在最低点后,平 均总(可变)成本曲线又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可变)成本 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章 考点 1: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 含义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 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 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 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 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主体 买卖者都很多 给者的市场结构。 竞争的市场结构。 行业供给的市场结构。 生产者只有一个 买卖者很多 很少企业生产 特 征 价格 价格接受者 价格决定者 一定程度价格控制 较大价格控制权 产品 无差别 无替代、独特性 有差别 一定差别或无差别 非常困难 进出较容易 进入较困难 公用事业如电力等 如啤酒、糖果等 如石油、汽车、钢铁 行业 准入 现实举例 自由出入 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 米 考点 2: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实施条件 实行原则 指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均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出售。(完全价格歧视) 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批量的产品,但每个购买相同批量产品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批 量作价) 指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1)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的购买者。 (2)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流动。 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少销厚利” 应用 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制定较低的价格:“薄利多销” 第五章 考点 1:劳动供给曲线 形状 向后弯曲 (1)工资增加的替代效用 :工资↑→收入↑→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 (2)工资增加的收入效用 :工资↑→收入↑→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劳动供给↓。 解释 一般,当工资低,收入少,工资上升,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向上倾 斜。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劳动供给 曲线向后弯曲。 【注】土地供给曲线 ——垂直(土地数量不变);资本供给曲线:短期 ——垂直;长期 ——后弯 第六章 考点 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含义 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①非竞争性:指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②非排他性: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 特征 除在外。 上述基本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 ”现象。(指某个人不 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种物品) ①纯公共物品:指具有完全 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如国防、治 安等) 分类 ②准公共物品:指具有有限 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教育、医疗卫生、收 费公路等) ①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沿纵向相加得到。 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②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也是由生产这种公共物品的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横向加总得到。 ③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得到的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没有实质意义 。 考点 2: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目的 干预措施 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1)法律手段: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 (2)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规定限价、利润率)。 (1)税收: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征税使企业私人 成本 =社会 成本 (2)补贴:对产生外部经济的企业给予补贴使企业私人 收益 =社会 收益 (3)合并相关企业: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4)科斯定理(产权理论) :明确和界定产权 。 消除外部性 ①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②明确和界定产权成为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现代方法)。 ③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 谁,市场均衡的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可实现帕累托最优。 结论:不同的产权制度, 会 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 提供公共物品 解决信息不对称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此外,政府 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考点 1: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计算法 具体内容 生产法 从生产的角度,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从收入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 构成 :GDP=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从支出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构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支出法 GDP= C+ I+ G+( X- M) C:居民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出口总值-进口总值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资本形成率: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最终消费率: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考点 2:总供给 含义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 提供的产品总量。 主要因素:企业利润水平 影响因素 基本因素:价格、成本 重要因素:企业预期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关系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与价格总水平无关) 曲线 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经济体制等因素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八章 考点 1:三因素分解法( 索洛余值法 ) 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GY=GA+αGL+βGK GY:经济增长率 ;GA:全要素生产率 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者说技术进步程度在经济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或比重,即经济增 长中扣除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后的余值。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资本增长率) 即GA=GY-αGL-βGK 考点 2: 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 (同步指标) 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和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综合描述经济所处状 态。 如:工 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 资额、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先 行指标 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的指标。 (领先指标) 如:制 造业订货单、股 票价格指数、广义货 币M2 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 滞 后指标 如:库 存、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等 【记忆口诀】智(滞)酷(库)居民;先制古(股)惑(货),一弓(工)投射(社) 第九章 考点 1: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 :即由于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 自愿失 即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 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 业 工作的一种状态。 结构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具有的技能和现有工作岗位 所需要的技能不匹配导致的失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非自愿 失业 也叫需求不足型失业、周期性失业,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 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原因:经济衰退和萧条(宏观调控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考点 2:菲利普斯曲线 含义 一条描述通货膨胀 与 失业或经济增长 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也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短期 通货膨胀和失业间存在替代关系 。 长期 不存在替代关系,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 第十章 考点 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提出者 内容 ①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 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 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亚当•斯密 ②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 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 ①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大卫•李嘉图 ②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 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即生产要素的供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 理论 瑞典 给情况的不同, 赫克歇尔和俄 ②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 林 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③国际贸易的基础——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④通过国际贸易,会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 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间和同类工业品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 ①不考虑生产规模的变化或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是不完全的。 美国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 ②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③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 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时的规模 更大,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④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 完全竞争的。 考点 2: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 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含义 确定产品价值的标准:①原产国标准;②第三国标准;③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 上合理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类型 ①掠夺性倾销;②持续性倾销;③隐蔽性倾销;④偶然性倾销 反倾销措施 属于贸易救济措施,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 等措施来 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 第十一章 考点 1:财政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 手段 ①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资源配置 ④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 体投资效率。 ⑤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 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配置范围: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 ①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收入分配 ②加强税收调节。 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 ④发挥公共支出作用。 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稳定和发展 财政行使经济稳定职能:其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财政行使经济发展职能的意义: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经济 结构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第十二章 考点 1: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代表人物 (德) 瓦格纳 理论 解释 瓦格纳法则 (政府活动扩张法 则) ②纠正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负面影响→需政府参与资源配置 ③文化、教育、福利等财政支出增长率将超过GDP 的增长率 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 (英) 皮考克和魏斯 ①市场关系复杂,矛盾加剧→需商业法律和契约 正常年份财政支出最高限: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曼 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 (1890年-1955年,公共支出历史数据基础上提出。) (美) 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 马斯格雷夫 论 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 生产率不断提高(进步部门):技术起决定作用 (美) 鲍莫尔 非均衡增长理论 生产率提高缓慢(非进步部门):劳动起决定作用 为了维持两个部门的均衡增长,政府部门支出增加。 民众关心:扩大公共支出带给自己的好处。 忽视:税收负担也可能同时增长。 公共选择学派 “财政幻觉”理论 导致选民主动投票支持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 政治家为了获得公众用户和赢得选派,总是倾向于以更大的财政支出作 为争取选民的手段。 考点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含义 财政支出绩效 财政支出目标完成所取得的效果、影响及其效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在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指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部门为履行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 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安排的预算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 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中,使政府预算能像企业财务计划一 样,强调财政支出及其管理中目标与结果的关系。 评价主体 政府及其财政部门 评价对象 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 评价内容 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评价法则(3E原则) 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评价目的 评价原则 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评价,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 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①统一领导;②分类管理;③客观公正;④科学规范 评价方法 ①比较法;②因素分析法;③公众评价法;④成本效益分析法 评价指标 ①相关性;②可比性;③重要性;④经济性 确定原则 绩效评价程序 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实施评价→撰写评价报告 绩效评价结果 作为中央部门和财政部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公众了解和监督预算资金使用与管理状况;②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按规定程序决 策;③有利于增强预算管理者的责任感。 第十三章 考点 1:税收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 取得财政 定义 收入的一种形式。 征收主体 国家 征收客体 单位和个人 征收目的 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征收的依据 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征税的过程 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 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了财政收入。 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考点 2: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拉弗曲线-----美国 阿瑟 ·拉弗 定义 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 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 (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 机理 (拉弗曲线) (1)在较低的税率区间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增加而增加; (2)但由于税收毕竟会对纳税人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影响,继续提高边际税率超过一定的限度,将 对劳动供给与投资产生负激励,进而抑制经济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 应用 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 “禁区 ”,要注意涵养税源 (主要指国民收入,即GDP 或经济增长)。 这一观点来自供应学派,产生于20实际70年代,是对之前长期盛行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失效的一种回应,主张 解决滞胀问题应该着眼于供给方面,主要是改善劳动及资本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考点 3:税负转嫁的方式 转嫁方式 转嫁方 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 ①前转/顺转/向 前转嫁 ②后转/逆转/向 后转嫁 ③混转/散转 提高商品价格 (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 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或者一部分税负转嫁出去,另 一部分税负则由纳税人自行消化(消转)。 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 供应商或者购买者 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 抵补。 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 ④消转 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 实质上是用生产者应得到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实 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 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⑤旁转 旁转也称侧转,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 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 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 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 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素购买价格)的方法。 ⑥税收资本 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 化/资本还原 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与税收后转在转嫁媒介和转嫁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 ①税负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而税收资本化借助的是资本品; ②税负后转是在商品交易时发生的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税收资本化是在商品交易后发生的 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 考点 4: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关键因素) 2、课税商品的性质。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4、课税范围的大小。 5、商品的竞争程度。 考点 5:国债制度 构成 内容 (1)国债发行条件: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发行 数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以及国债流动性和安全 性等的规定。 国债发行制度 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2)国债发行方式: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 买”发行方式。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单一承购包销 和承销、招标双主导三种方式。 国债偿还制度 偿还方式:抽签分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转期偿还法、提前偿还法和 市场购销法等。 按国债交易层次分类: 国债市场制度 (1)国债发行市场(国债一级市场);(2)国债流通市场(国债二级市 场) (1)现货交易方式:最古老、最普通、最常用的方式 (2)回购交易方式:债券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债券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 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价格购回同笔债券的交易方式。 (3)期货交易方式 ①以国债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方式。 ②国债期货合约是买卖双方就将来某一特定时刻、按照某一特定价格,购买 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分类 或出售某一特定数量的某一特定国债产品所作的承诺。 ③四个基本要素:期限、价格、数量和标的国债 ④国债期货合约到期结算时按合约中的成交价格与标的国债到期时的现货价 格之间的差价结算。 ⑤期货国债具有保值、投机和套利功能。 (4)期权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订约,同意在约定时 间内,按照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契约中指定的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 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 第十四章 考点 1:税制要素 (1)纳税人:即纳税主体,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自然人或法人) 纳税人 (2)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3)扣缴义务人: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它的义务由法律基于行政便宜主义而设定,为法定义务。 (1)课税对象:即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2)税源: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课税对象 (3)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代表征税的广度。 (4)计税依据(或课税标准):主要的计税依据:计税金额(从价税) 和计税数量(从量税) 。 税率: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 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 应征税额=课税对象×税率。 ①单一比例税率 税率 (1)比例税率 ②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 率和幅度差别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以绝对金额表示,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3)累进(退)税率 ①全额累进税率;②超额累进税率 纳税环节 在国民收入与支出环流的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 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减税和免税: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减税和免税 ①减税:指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 ②免税: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违章处理 纳税地点 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税收强制性特征的体现 。 指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 下,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不一致。 考点 2:税收分类 分类依据 类别 流转税(商品和劳务税):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是我国税收 收入中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总额的60%左右,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等。 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课税对象不同 财产税:目前我国的财产税有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资源税:目前我国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行为税: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计量课税对象的 从价税:如增值税、所得税等。 标准不同 从量税:如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柴油等项目。 价内税:如消费税。 税收与价格的 关系 价外税:指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税收。(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采取价外 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直接税:如所得税、财产税。 税负能否转嫁 间接税:如各种流转税。 中央税:如消费税、关税。 税收管理权限和 地方税:如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 使用权限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考点 3:增值税 1、增值税的优点 ①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②既便于对出口商品退税,又可以避免对进口商品征税不足; ③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 ④在税收征管上可以互相制约,交叉审计。 2、征收范围和纳税人 征税范围 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个环节,以及销售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 纳税人 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实行凭专用发票抵扣税款 的制度。 为严格增值税征收管理,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3、税率和征收率 税率增值税的税率,适用于一般纳税人,目前有13%、9%、6%和0共四档税率。 税率 基本税率13% 内容 (1)销售或者进口货物,除列举9%税率的以外。 (2)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除适用低税率范围外。 (1)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 ①6气:暖气、冷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煤气、沼气; ②5看: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③4农: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农机、农药、农膜; 9% ④2水:自来水、热水; ⑤两食一居:食用植物油、食用盐、居民用煤炭制品; ⑥饲料、化肥、二甲醚。 (2)纳税人提供: ①4不动产: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 ②3服务: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 6%税率 (1)4服务:增值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以及除不动产租赁以外的现代服务; (2)除转让土地使用权之外的销售无形资产 0税率 征收率 (1)纳税人出口货物,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2)符合规定的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行为 增值税的征收率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和特定一般纳税人,均按3%的征收率计征,但销售自行开 发、取得、自建的不动产以及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按5%计征。 4、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 ①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②进项税额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一般以当期购货发票中注明 的允许扣除的增值税款为准。 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不实行扣税法 ) 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考点 4:个人所得税 1、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1)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2)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 2、课税对象和税率 课税对象 ①工资、薪金所得; ②劳务报酬所得; ③稿酬所得; ④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税率 ①~④项所得称为综合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非居民个人取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⑤经营所得 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⑦财产租赁所得; 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⑧财产转让所得; ⑨偶然所得 3、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1)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0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 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 的余额为收入额。 居民个人 (3)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 (4)专项扣除:五险一金等; 综合所得 (5)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 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 非居民个人 额。 (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 所得额。 经营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 得额。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 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财产转让所得 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 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 扣除 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 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4、税收优惠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 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免征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 补助费; (8)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减征 (2)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3)国务院规定其他减税情形。 第十五章 考点 1:政府预算的分类 分类依据 类别 单式预算: 优点:①简单明了,整体性强,能够清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全貌。②便于编 制,易于操作。 缺点: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 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复式预算: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制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一般由经常预算和 预算编制形式 资本预算组成。 ①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 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优点: ①便于政府科学安排预算收支结构,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 ②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 控。 缺点:编制和实施比较复杂。 增量(基数)预算:新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 上,按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 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 零基预算: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 执行情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 年度预算: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 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滚动预算,是指对连续多个年度(一般为3-5年)的 预算作用时间长短 财政收支进行预测、规划或规定的一种财政计划形式。编制多年预算一般采取 逐年递推或滚动的形式,即多年预算每年编制一次,每次向前滚动一年。 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要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审议年度预算时的参照,但不 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 预算收支平衡状况 平衡预算;差额预算 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 投入预算;绩效预算;规划—项目预算 预算管理层级 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第十六章 考点 1: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五级: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 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 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划分原则:①受益原则;②效率原则;③区域原则;④技术原则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划分原则:①集权原则;②效率原则;③恰当原则;④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考点 2: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支出责任划分 现行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 中央财政支出:国防、武警经费,外交支出,中央级行 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 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 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 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地质勘探费,中央安排的 支出。 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 及中央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 各项事业费支出。 地方财政: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 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 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支出。 业费,地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技术 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地方安排的农业支出,城市维 护建设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以及其 他支出。 2、收入划分 中央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 地方税: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 ①关税,消费税; ②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出口退税; ③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 (1)中央财政收入 税); ④证券交易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 ⑤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 ⑥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 ①增值税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 (2)中央地方财政共享收入 ②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③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为中央收入,其余资源税为地 方收入。 ①地方企业上缴利润; ②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3)地方财政收入 ③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 ④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⑤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烟叶税。 第十七章 考点 1:财政政策的类型 1、 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 : ①累进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 ; 【注】经济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减少,税基相对缩小,适用的累进税率相对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下降,税收会自动减少。 ②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经济衰退时,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 增加,政府福利支出自动增加,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 例: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年)、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 (1932年) 包括: ( 1) 汲水政策 :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 活力的政策。 特点: ①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 ②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 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 ④如果经济萧条状况不再存在,这种政策就不再实行,因而它是一种短期财政政策。 (2)补偿政策 :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 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经济萧条时期,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 长。 经济繁荣时期,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 动。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手 段扩大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 少财政支出等手段抑制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也称为均衡性财政政策,指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者动态 平衡的财政政策,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考点 2:财政政策乘数 税收乘数(K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税收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税收变动率 KT=∆Y/∆T=-b/(1-b) b:边际消费倾向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KG= ∆Y/∆G=1/(1-b) b:边际消费倾向 平衡预算乘数Kb=国民收入变动率∆Y/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G(或者税收变动率 平衡预算乘数 ∆T ) Kb=∆Y/∆G=(1-b)/(1-b)=1 (Kb=1) b:边际消费倾向 财政乘数效应表明: 当政府投资或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当政府投资或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第十八章 考点 1:传统货币数量说 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 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 费雪方程式: MV=PT P :物价水平;T :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V:货币流通速度;M:货币量。 2、V和T 在长期中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 (1)V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可视为常数; (2)T 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供给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是稳 定的。 (3)只有物价水平P 和货币量M有直接关系。 3、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会经常主动地变动,而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 因此: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 1、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1917年《货币的价值》阐述了剑桥方程式:π=KY/M π: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 Y:总资源(总收入); 现金余额数量说 (剑桥学派) K: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M:名义货币数量;KY:真实货币需求。 2、结论 (1)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2)货币价值与名义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现金余额数量说的货币需求以人们的手持现金来表示,不仅包括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 区别 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这一思 想。 相同点 剑桥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试图说明物价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 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 考点 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流动性偏好论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 1、 基本思想 :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普遍心理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 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 2、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 (1)交易动机 :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预防动机 :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如应付失业、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 业的不时之需。) (3)投机动机 :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即:L1=L1(Y) (2)投机动机构成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即:L2=L2(i)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货币需求)=L1(Y)+L2(i) 4、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 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假定之上,采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突出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作用。 考点 3: 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 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层次划分: (1)M0=流通中货币 (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 指的现金); (2)M1=M0+单位活期存款 (3)M2=M1+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考点 4:通货膨胀的治理 治理 措施 (1)紧缩性财政政策:限制支出、减少需求,即增收节支,减少赤字。 措施:①减少政府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 紧缩的需求政策 应"减少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抑制社会总需求。) (2)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措施: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供给量。②提高再 贴现率;③公开市场操作 积极的供给政策 ①减税;②削减社会福利开支;③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④精简规章制度。 第十九章 考点 1: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1)集中存款准备金 对银行的业务 (2)充当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有:①再抵押放款;②再贴现;③再贷款 (3)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1)代理国库。 (2)代理发行国家债券。 (3)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主要采用直接给国家财政以贷款或购买国家公债的形式。 对政府的业务 (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其他:中央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等;在国内 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考点 2: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对政府债权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发行债券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国外负债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政府存款 其他资产 自有资金 其他负债 总资产 总负债 注: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包含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 考点 3: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三大法宝) ①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 金,从反方向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一剂“猛药”。 ③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见效较慢、 时滞较长。 优点: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再贴现 缺点: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所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 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优点:(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 ①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 ③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④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局限性:①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有全国性,而且要具有相当的独立性。②必须有其他货币 政策工具配合。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 耐用消费品种类等)、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3、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4、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第二十章 考点 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负债业务——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 吸收存款 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 常用的分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存款业务创新(如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 借款业务 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 占用。 2、资产业务 银行应客户要求,买进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 票据贴现 现利息或折扣。贴现业务形式上是票据的买卖,实际上是信用业务,即银行通过贴现间接贷款给票据 持有人。 指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一般 排在首位。 ①短期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的贷款。 按归还期限 ②中期贷款:期限在1-5年的贷款。 ③长期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贷款。 ①信用贷款: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 贷款业务 按贷款条件 ②担保贷款:以特定的抵押品作为担保的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 款。 ①资本贷款:以设备的更新改造或增添固定资产等为目的的贷款,属于投资性质的贷 款。 按用途 ②商业贷款:以企业原材料的购进以及商品交易等为目的贷款,属于生产或经营周转 性质的贷款。 ③消费贷款:向以消费为目的的个人发放的贷款。 银行以其资金作为投资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投资业务 (1)为防范银行风险,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范围一般都有限制性规定。 (2)许多国家规定只允许做债券业务,而不允许做股票买卖,或者允许银行以其自有资金和盈余的 很小比例投资股票。 3、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 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称为无风险业务 。 结算业务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又称非现金结算),银行提供的结算业务主要是指转账结算。 (1)商业银行的信托部门接受客户的委托,代替委托单位或个人经营、管理或处理资金或其他财 信托业务 产,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包括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 租赁业务 代理业务 咨询业务 指商业银行作为出租人,向客户提供租赁形式的业务,包括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 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以代理人身份代为办理经济事务,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如,商业银 行受财政部门的委托,代理发行和兑付国债。 银行为客户进行经济预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等服务。 考点 2:金融市场的结构 1、按照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划分 ①货币市场:以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 子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 ②资本市场: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通常指的是: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等。 【注】外汇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功能特殊,不能简单地归入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 特点:期限短、流动性高、利率敏感性强、交易方便。 分类: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以及融资性票 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是票据市场中最主要的两个子市场。) (1)银行承兑汇票: 票据市场 (2)商业票据 (3)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特点:不记名;属于批发性质的金融工具,存单的金额由发 行银行确定,一般都比较大;利率既可固定,也可浮动。) (1)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即在证券交易所内)和场外交易市场(即在证 券交易所以外,如柜台市场)。 债券市场 (2)债券按期限分为:短期债券(1年期以内)、中期债券(1年至10年)和长期债券(10年 以上)。(短期政府债券具有违约风险小、流动性强、面额小、收入免税等特点,流动性在货 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的交易。) (1)发行市场/一级市场 股票市场 (2)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分为场内交易市场(股票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柜台交易市场)。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也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即通过发行基 投资基金市场 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从事股票、债 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并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机构。 金融期货 功能:锁定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实现价格发现 (期权)市场 金融期货交易;金融期权交易 外汇市场 指以不同种货币计值的两种票据之间交换的市场。 第二十一章 考点 1:金融风险 基本特征 ①不确定性;②相关性;③高杠杆性;④传染性 ①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 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 常见类型 ②信用风险: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信用 风险。 ③流动性风险: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④操作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考点 2:金融危机的类型 类型 内容 即一国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债务危机 (1)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 (2)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 (3)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 产生原因:在实行固定汇率制 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由于国内经济 变化没有相应的汇率调整配合,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由此 货币危机 引发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其结果要么是本币大幅度贬值,要么是该国 金融当局为捍卫本币币值,动用大量国际储备干预市场,或大幅度提高国内利率。 (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主体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其钉住 汇率制度。 ) 国内流动性危机 :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 期债务。存款者担心存款损失要求银行立即兑现,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导致危机 流动性危机 爆发。 国际流动性危机 : 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短
41 页
434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2022~2023年预习卷(试题及解析)
2022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预习卷(试题) 一、单选题 1、ERG 理论的( )尤其有助于说明在文化、环境背景的差异下,个体需求的差异。 A、差异性 B、一致性 C、变通性 D、稳定性 2、期望模型中,( )是员工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绩效的估计值,用概率表示。 A、效价 B、期望 C、激励 D、工具性 3、关于激励理论中的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强调人的内在心理状态 B、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观点 C、它对解释行为没有帮助 D、它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 )的作用是明确了衡量实现组织战略所必须完成的各项管理活动需要达成的具体指 标和目标。 A、战略地图 B、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 C、数字仪表盘 D、目标管理 5、关于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等于未来若干年中获得的货币收益之和 B、在人力资本投资模型中,通常把利率作为贴现率 C、利率越高,相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实际价值越小 D、内部收益率越高,人力资本投资有利可图的可能性越大 6、关于教育投资产生的社会收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终身工资性报酬 B、它有助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财富增长 C、它有助于降低失业率和减少国家的失业福利支出 D、它有助于提高政策决策过程的质量和决策效率 7、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在物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之间进行平衡便意味着使两个方面投资的( A、社会收益 B、社会成本 C、投资金额 )达到相等。 D、社会收益率 8、通常来说,规模越大的企业劳动力流动率越低,关于产生这种现象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企业往往提供较高水平的工资.导致员工流动到其他企业的成本较高 B、大企业提供的大多是特殊在职培训,这使员工流动到其他企业无利可图 C、大企业能够为劳动者提供较多的工作轮换机会 D、大企业能够为劳动者提供较多的垂直晋升机会 9、下列选项中,( )更多地侧重于未来。 A、培训 B、开发 C、员工晋升 D、人员管理 10、关于采用低成本战略的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详细和具体描述员工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B、强调工作纪律和出勤以及作息时间的要求 C、非常重视效率,培训重点针对员工未来的发展 D、奖励节约成本的员工 11、战略地图实际上是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它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成功实 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 ) 。 A、相关关系 B、因果关系 C、驱动关系 D、内因与外因关系 12、关于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需要当事人达成合意,无需法定原因 B、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C、应采取书面形式 D、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13、《社会保险法》中,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不包括( )。 A、所有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职工,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B、被征地农民按照国务院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 C、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D、基本养老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4、关于竞业限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 B、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 6 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 民法院应予支持 C、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D、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 3 个月的竞业限 制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5、ERG 理论中,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属于( )。 A、生存需要 B、关系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需要 16、提升魅力型领导影响力的情境包括( )。 A、面临剧烈变革的组织环境 B、对现状非常满意的追随者 C、共情 D、差错管理 17、根据目标一路径理论,如果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可以带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的领导是( )。 A、指导式领导 B、支持型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成就导向式领导 18、某销售公司计划在 2016 年内达到销售额为 2400 万元,根据资料分析,可知每销售千元货物需 2 人/小时,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可估算出销售人员需求量为( )人。(按每年 300 个工作日,每天工作 8 小时计 算) A、5 B、10 C、15 D、20 19、趋势预测法实施的前提是假设( )。 A、人均成本保持不变 B、人均生产率保持不变 C、投资报酬率等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D、组织的技术等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20、根据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分析,找出供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从而帮助组织制订在未来平衡人力资 源供求关系的各种相关计划,指的是( ) 。 A、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B、绩效管理规划 C、员工关系规划 D、人员供求规划 21、关于雇用临时员工的不利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B、临时员工和正式的全日制员工之间常常会存在一种比较紧张的关系 C、组织雇用的临时员工对组织承诺水平较低 D、临时员工和正式的全日制员工合作水平较低 22、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期间多次发生工伤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领取相关待遇时,按照其在 同一用人单位工伤的最高伤残级别,计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 )。 A、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B、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C、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D、一次性伤残经济补偿金 2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发现不应当受理的,应当撤销案件,并自决定撤销案件后( )日内, 书面通知当事人。 A、3 B、5 C、7 D、10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争议处理原则的是( )。 A、合法的原则 B、平等的原则 C、公正的原则 D、着重调解的原则 25、下列医疗费用中,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是( )。 A、住院的医疗费用 B、抢救的医疗费用 C、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D、急诊的医疗费用 26、行政复议申请人不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做出的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5 B、10 C、15 D、30 27、费德勒权变理论认为,( )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与情境因素是否搭配。 A、组织绩效 B、个人绩效 C、团队绩效 D、社会绩效 28、( )是指一种测试内部的所有各个题目考察同一内容的程度。 A、分半信度 B、内部一致性信度 C、评价者信度 )日 D、同质性信度 29、可以引发被测试者充分辩论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问题是( )。 A、开放式问题 B、资源争夺性问题 C、操作性问题 D、两难性问题 30、平衡计分卡从内部流程角度提出的四种绩效特性不包括( ) 。 A、质量导向评价 B、基于时间的评价 C、数量导向评价 D、柔性导向评价 31、下列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活动中,不可以计入继续教育学时的是( ) 。 A、单位组织的线上培训 B、单位组织的学术讲座 C、单位组织的科研项目评审会 D、行业内组织的技术交流活动 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职称评审标准的是( )。 A、地区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单位标准 33、评估者很容易向员工解释其优势与不足,同时明确改进方向的量表法是( )。 A、行为锚定法 B、行为观察量表法 C、图尺度评价法 D、配对比较法 34、关于绩效监控,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管理者和员工持续的沟通,预防绩效周期内可能存在的问题 B、可以随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 C、需要准确记录并定期汇总员工工作中的关键事件 D、可根据组织结构调整而进行调整 35、关于适用于不同竞争态势战略的绩效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采用防御者战略,管理者会在绩效沟通中侧重于调动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B、采用探索者战略,管理者在绩效沟通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将组织目标融入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 C、采用探索者战略,管理者应该将考核结果更多地应用于培训开发,提高员工技能 D、采用跟随者战略,管理者在绩效沟通中可以采用与标杆组织对照的方式与员工分析绩效现状并加以改进 36、组织结构包含的要素中,针对任务分工的层次和细致程度的要素是( A、集权度 )。 B、复杂性 C、规范性 D、层次性 37、职位评价方法中,( )是需要预先制定一套供参考的等级标准,再将各待定级别的职位与之对照,从而确 定该职位的相应级别。 A、因素比较法 B、排序法 C、分类法 D、要素计点法 38、基本薪酬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些企业还尝试实施员工股份所有权计划,以鼓励员工共担风险,与之相对应的 战略是( )。 A、成长战略 B、稳定战略 C、集中战略 D、收缩战略 39、关于股票期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股票期权受益人须在规定时期内购买公司股票 B、股票期权适用于非上市公司 C、股票期权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D、股票期权是企业无偿给予经营者等激励对象的 40、关于股票增值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股票增值权时需全额兑现 B、股票增值权的行权期一般不超过任期 C、实施股票增值权时可以用现金,也可以折合成股票,还可以两者结合 D、股票增值权的激励对象拥有规定数量的股票所有权 41、员工在不同技能等级之间的变动路径属于职业生涯通道中的( ) 。 A、横向通道 B、纵向通道 C、双通道 D、职业生涯锚 42、企业各职能工作分工的精细程度,具体表现为其部门(科室)和职务(岗位)数量多少,指的是组织结构设计 的( )。 A、管理幅度 B、专业化程度 C、分工形式 D、集权程度 43、团际发展属于组织发展方法中的( A、结构技术 )。 B、现代组织发展方法 C、人文技术 D、结构技术和人文技术的混合体 44、员工申诉管理的原则不包括( ) 。 A、合法 B、及时 C、公平 D、着重调解 45、( )一直是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一种法定必要形式。 A、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 B、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职工持股会 D、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 46、经济利益是劳动关系的核心,( )涉及企业和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A、劳动关系 B、利益关系 C、社会关系 D、社会经济关系 47、由于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相互合作的前提,通过劳资合作来实现( )应是劳资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A、劳资两利 B、劳动协调 C、劳动保障 D、劳动行政 48、关于工资率上涨对个人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工资率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B、工资率上涨的替代效应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C、工资率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 D、工资率上涨的收入效应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49、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 1%引起的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被称为( ) 。 A、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B、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C、劳动力需求的收入弹性 D、劳动力需求的替代弹性 50、劳动力市场会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属性,即匹配不是终身性的,而是可能出现重新匹配,体现了( A、劳动力市场的多样性 B、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 C、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 D、劳动力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 )。 51、关于效率工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效率工资是企业自愿提供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 B、高工资有利于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同时强化他们的实际生产率 C、当结构性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情况下,效率工资才最有可能出现 D、效率工资是工会通过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确定的工资 52、( )将会同时产生职业歧视和工资歧视。 A、个人歧视 B、统计性歧视 C、非竞争性歧视 D、雇主歧视 53、简单的道德谴责或者不规范的行政或经济制裁,都不是处理( )的理想办法。 A、补偿性工资收入 B、竞争性工资差别 C、租金性工资收入 D、技能性工资差别 54、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或者非自然的力量的限制而导致的工资差别是( A、补偿性工资差别 B、垄断性工资差别 C、竞争性工资差别 D、技能性工资差别 55、下列不属于缓和结构性失业的对策的是( )。 A、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使求职人员及时了解劳动市场的供求情况 B、由政府提供资金,向愿意从劳动力过剩地区迁到劳动力短缺地区失业工人提供安置费 C、规定一个合理的失业补助期限 D、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56、领导不仅表现出指导行为,而且富于支持行为的是( )的领导风格。 A、指导式 B、推销式 C、参与式 D、授权式 57、关于劳务派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被派遣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应由用工单位缴纳 B、被派遣劳动者被退回后,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可暂停支付工资待遇 C、设立劳务派遣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 20 万元 D、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参加或组织工会 58、事业部制组织形式的优点不包括( ) 。 A、它有利于把联合化和专业化的优点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 B、它有利于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进行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发展 ) 。 C、它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D、它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和费用 59、关于培训与开发评估方法中的控制实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最为规范的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方法 B、它可以提高培训与并发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C、它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且费用比较高 D、它适用于管理技能培训与开发项目 60、关于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错误的是( ) 。 A、同位法中一般规定优先于特别规定 B、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C、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D、地方性法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二、多选题 61、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 A、工作环境 B、别人的认可 C、晋升 D、人际关系 E、工作性质 62、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中量化处理的是( ) 。 A、甄选测试的数量 B、培训的数量 C、客户服务表现 D、客户满意度 E、薪酬范围 63、关于裁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降低成本是其重要原因 B、研发密集型公司进行裁员,就会提升企业的长期利润 C、采用团队工作方式的企业,裁员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D、成功裁员的关键在于,避免不加选择地任意实施全面裁员 E、裁员又称为人员精简 64、下列关于效度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内容效度指一项测试的内容能够代表它所要测量的主题或特质的程度 B、指一种测试的有效性程度,它反映了一种测试工具对于它所要测量的内容或特质进行准确测量的程度 C、效度主要分为三类,即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内部一致性效度 D、测试所产生的结果还应该具有较好的效度 E、效标效度也称效标关联效度 65、下列选项中,属于战略管理中的 SWOT 评估内容的是( )。 A、内部优势 B、外部优势 C、战略规划 D、外部机会 E、内部机会 66、针对绩效评价常见误区的应对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有( )。 A、消除晕轮效应的核心是消除主观的偏见 B、强制分配法可以减少趋中倾向和过宽倾向 C、针对首因效应,可以选择在考核前,先由员工进行自我总结 D、针对盲点效应,应将更多类型的考核主体纳入考核 E、针对刻板印象,可以采取多角度的考核方式 67、根据路径一目标理论,权变因素包括( ) 。 A、工作团队 B、下属的个人特征,例如能力 C、工作结构 D、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因素,如员工参与 E、正式权力系统 68、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文化内容的是( ) 。 A、创新与冒险 B、注重细节 C、进取心 D、稳定性 E、职业道德 69、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工资水平确定的因素包括( ) 。 A、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费用 B、同工同酬原则 C、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 D、劳动者的人力资本 E、供求关系 70、关于职业生涯管理效果评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B、是否达到个人或组织目标及其程度是评估指标之一 C、具体活动的完成情况主要是指员工参加职业生涯讨论会、参加具体培训课程和员工工作轮换等的情况 D、绩效指数强调离职率降低、旷工率降低、员工士气提高等指标 E、组织在评估职业生涯管理效果的时候,需要对各项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 71、下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与劳动力市场较为宽松的时候相比,在劳动力市场较为紧张的时候,劳动者的流动率通常更低 B、劳动者的任职年限越长,其流动性往往越低 C、劳动者年轻的时候流动的频率会低于他们在中年以后的流动频率 D、处于工资率较低行业的劳动者通常有较高的流动率 E、流动率倾向于随着企业规模的下降而下降 72、关于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中的结果评估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它的评估软指标包括工作满意度、时间与成本等 B、它是组织高管层最关心的评估内容 C、它的评估硬指标包括产出、质量等 D、它是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中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指标 E、它是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中最重要内容 73、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三种股权激励模式 B、股票期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C、限制性股票是公司将一定数量的限制性股票无偿赠与或以较低的价格售与公司所有人员,并对其出售这种股票 的权利进行限制 D、实施股票增值权,高管在行权时直接获得当时股价与行权价的价差,而不要实际买卖股票 E、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尚处在试行阶段 74、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包括( )。 A、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 B、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C、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 D、提高争议处理效能和专业化水平 E、健全违法行为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机制 75、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一次性伤亡补助金按照本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确定 B、劳动者因工伤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由用人单位承担 C、停工留薪期期满后,劳动者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D、停工留薪期期间,劳动者工资福利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E、劳动者因工伤被鉴定为一至五级伤残的,退出工作岗位 76、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 ),依照劳动法律法规被用人单位雇用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 入的人员。 A、劳动权利能力 B、劳动行为能力 C、劳动分配能力 D、劳动创新能力 E、劳动协调能力 77、研究表明,在经济衰退时期,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比较强,并且占据着主导地位,可能的原因在于( A、附加劳动者效应会影响所有实际或潜在劳动者的家庭 )。 B、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会影响所有实际或潜在劳动者的家庭 C、失业保险福利计划的实施 D、在女性身上出现附加的劳动者效应的机会越来越少 E、附加劳动者效应只会影响极少数家庭 78、下列不属于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的有( )。 A、全面履行原则 B、合法原则 C、合理原则 D、重点原则 E、普遍履行原则 79、从保险业务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 A、保险人 B、被保险人 C、受益人 D、国家 E、管理人 80、关于职称评审的说法,错误的有( ) 。 A、专业技术人员跨单位流动后,必须重新评审或认定职称 B、不具备职称评审条件的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单位的经核准备案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 C、民营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评专业技术职称 D、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评审 E、自由职业者不可以参评专业技术职称 三、案例分析题 (一)根据下面材料,回答 81~84 题 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16 年的生鲜创业公司。该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北京等大城市拥有了超过 500 家直营及联 营门店,注册用户超过 300 万。随着店铺数量的增加,公司运作开始出现问题,客户投诉增多,主要反映水果不新 鲜。为了减轻各区域总经理的工作量,公司急需在各区域内部提拔副总经理。曾先生为华车地区的区域总经理,有 丰富的创业经历,加入公司时从上一家公司带来了不少得力骨干。他善于从危机中思考和学习,并且愿意发展和支 持下属,因此和他共事的人都对他有极高的信任感与忠诚度。目前,曾先生有两个比较中意的副总经理人选,一位 是曾先生从上一家公司带来的得力助手小刘,他善于通过更高的理想和价通观来激励身边的同事,另一位则是一直 在该公司工作的小李,他做事非常关注任务的明晰度、标准和产出。两人的工作效率都很高且优点突出。曾先生最 初感到很难选择,最终,还是决定任命小李为区域副总经理。由于本区域员工的能力、产能存在差异,有的店铺下 午六点下班,有的晚上八点半下班。曾先生和小李需要决定是否对员工的下班时间做出统一规定。小李表示,这件 事情的关键问题是统一下班时间后,原本工作效率低的店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为了提高员工的效率,公司需 要提供的资源及相应的成本。 81、曾先生的领导风格属于( A、目标型 ) 。 B、魅力型 C、权变型 D、发展型 82、小李被任命为区域副总经理,他的领导风格属于( ) A、变革型 B、交易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83、小李现在需要承担的主要职责统筹管理整个大区的整体运营,因此小李需要拥有或亟待提高的技能有( ) A、技术能力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专业知识 84、在决定是否统一下班时间的问题上,小李的决策风格属于( ) A、指导型 B、分析型 C、概念型 D、行为型 (二)根据下面材料,回答 85~88 题 最近,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员工甄选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了一些不太理想的情况。第一,公司很多管理人员甚至 高层管理人员不重视员工甄选工作参与面试时存在”应付差事”, ”走过场”的情况,向求职者提出的问题天马行空、 比较随意。第二,有些已经录用的员工与公司文化不相匹配。例如有些人沟通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无法 融入集体。第三,尽管公司在甄选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一些当时测试得分较高的 人,其实实际工作绩效反而不如一些测试分数相对较低的人。人力资源部就这些情况,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建议 针对第一种情况可实施情景化结构面试并建立题库;针对第二种情况可增加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 85、根据第一种情况描述的现象,关于该公司的招聘面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家公司的面试标准化程度比较高 B、这家公司的面试官可能对应聘相同职位的不同求职者提出不同的问题 C、这家公司的面试过程很容易受到面试官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D、改善这家公司的面试效果的方法之一是对参与面试的管理者进行面试培训 86、第三种情况表明,该公司员工甄选体系的( )比较低。 A、预测效度 B、构想效度 C、内部一致性信度 D、重测信度 87、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领导小组讨论能够考察被试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 B、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 C、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价者不参与讨论过程 D、无领导小组讨论对评价者的评价技术要求比较低 88、下列面试问题中,属于情境化的结构面试题目的是( ) 。 A、请谈一谈你本人有哪些优点 B、请谈一下你对所面试工作的认识 C、请谈一谈你为什么希望进入本公司 D、请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你自己确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并最终得以实现 (三)根据下面材料,回答(89~92)题 小罗是国内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过程中他发现,与几年前报考研究生时相比,由于整体经济 下滑、计算机专业学生过剩,工作不如当年好找,工资水平也达不到当年的预期。由于小罗学习成绩优异,在校期 间曾开发的一套校园交友软件还被某公司收购,所以他很快通过了一家知名网络公司的专业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 作为软件编程人员开始在这家公司实习。实习三个月后,小罗顺利得到了这份工作。公司给他这类的软件编程人员 的工资比市场水平高出 20%,办公环境和各项福利待遇也很好。小罗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 89、小罗大学毕业后的求职经历表明,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 )。 A、某种类型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 B、劳动者是否加入工会 C、劳动者本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D、某种类型劳动者的市场工资水平 90、关于小罗毕业后就职的这家网络公司的工资水平,正确的是( ) 。 A、这种高工资有利于降低优秀员工的离职率 B、这种高工资会使企业的人工成本过高,从而无法与对手展开有效竞争 C、这种高工资更容易让员工产生公平感 D、企业支付这种高工资的一个基本假设是高工资往往能带来高生产率 91、这家网络公司之所以利用笔试、面试、能力测试和实习等手段来对小罗进行考察,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具有( ) 特征。 A、交易对象难以衡量性 B、多样性 C、交易连续性 D、不确定性 92、小罗所在的劳动力市场属于( ) A、地区性劳动力市场 B、优等劳动力市场 C、次等劳动力市场 D、内部劳动力市场 (四)根据下面材料,回答(93~96)题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某软件开发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罗明感到压力很大,公司员工流动率上升明显,特别是一些业务 骨干提出辞职,影响了公司开展正常业务。为此公司总裁约谈了罗明,要求尽快研究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并提出 解决对策。 罗明带领人力资源部经过一个月紧张工作,基本搞清楚了问题和原因,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有些新招来的年轻员工由于入职前对公司和工作了解不够,进来之后发现工作内容与想象的不一样,在尝试 工作一段时间后仍无法适应,因而选择离职。 第二,有部分员工离职时因为与直接上级关系比较紧张,对上级的工作方式不太认同,工作中无法与上级进行有效 沟通。 第三,有一批员工离职则是因为北京那个房价过高,员工感觉在北京买房难度太大,将来抚养孩子的压力也大,因 而选择到软件开发机会较多的二线城市定居。 第四,有些员工流动是因为有规模更大的企业来挖他们,这些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比本公司更高. 93、关于这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力流动是一个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匹配的过程 B、工作经验少、任职年限短的员工与企业和岗位之间的匹配性往往更不稳定 C、新员工离职不会给企业带来成本 D、年轻的新员工流动对他们个人而言成本比较低 94、第二种情况表明,( )是导致员工流动的重要原因 A、工资水平 B、工作机会 C、领导风格 D、工作性质 95、关于第三种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员工流动的一些原因不在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 B、经济周期对劳动力流动也会产生影响 C、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劳动力流动也会产生影响 D、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流动 96、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能够支付较高水平的工资,主要原因在于( ) A、规模大的企业更有可能通过规模经济来增加利润 B、规模大的企业本身要求员工们相互之间高度依赖和相互协作,降低人员流动率 C、大企业对员工的纪律约束通常比较严格,因此高工资中有一部分属于技能性工资差别。 D、大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轮换和额外机会,员工流动率较低,生产率较高 (五)根据下面材料,回答(97~100)题 甲公司有职工五百名,2021 年该公司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准备裁减人员。同年 8 月 1 日甲公司向职工公布了 裁减人员方案,并宣布一周后解除 50 名职工的劳动合同。8 月 2 日,甲公司将方案送给本公司工会征求意见,当 地劳动行政部门指出,甲公司裁减人员方案,没有向该部门报告,存在程序问题。公司工会也提出,公司应当在裁 员前三十日向工会说明情况。同时,公司工会反映在收集职工意见时,职工表示,公司在既没有破产也没有转产的 情况下,不应当实施裁员,还有职工希望公司遵守劳动合同法,优先留用签订较长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 合同,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且有未成年人需要抚养和被评过先进的职工。于是,甲公司重新制定了裁员方案,在经 过规定程序后公布了裁员方案,将因裁员被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标准定为在本公司工作每满 1 年支付半 个月工资。 97、关于甲公司裁减人员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应当在裁减人员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 B、甲公司应当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后,再裁减人员 C、甲公司裁减人员数未达到职工总人数的 10%,可以随时实施裁员 D、甲公司裁减人员方案应当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方能实施 98、甲公司裁员时应优先留用的职工有( )。 A、与甲公司签订较长期限劳动合同的职工 B、与甲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职工 C、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且有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职工 D、曾被评为先进职工 99、甲公司依法可以实施裁员的情形包括( ) 。 A、甲公司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B、甲公司可能破产 C、甲公司决定转产 D、甲公司富余职工较多 100、关于甲公司支付经济补偿,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因生产经营严重困难实施裁员,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B、甲公司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标准为在本公司工作每满 1 年支付半个月工资 C、甲公司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在本公司工作每满 1 年支付 1 个月工资 D、甲公司应当按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2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预习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答案 1、C 参考解析:相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ERG 理论更为灵活变通,其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在文化、环境背景的差 异下,个体需求的差异。 2、B 参考解析:期望理论认为,动机取决于效价、期望和工具性,效价×期望×工具性=动机。期望是员工对自己所付出 的努力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绩效的估计值。 3、D 参考解析: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 即认为当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后,若看到所希望的结果,这种结果就会成为控制行为的强化物,强化刚才的行为。 4、B 参考解析:在管理实践中,组织通常需要用到的三个重要工具分别是战略地图、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以及数字仪表 盘。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的作用是明确了衡量实现组织战略所必须完成的各项管理活动需要达成的具体指标 和目标。 5、A 参考解析:在人力资本投资模型中,利息率,在这里也称贴现率。利息率越大,则未来收入的现值就越低。 内部收益率法,实际上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如果要想使投资有利可图,那么可以承受的最高贴现率是多少?”。 如果最高贴现率大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则人力资本投资计划是可行的,否则,就是不可行的。 6、A 参考解析:教育投资不仅能够产生较高的私人收益率,而且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收益或外部收益,这种收益也许是被 投资者本人没有直接获益但是整个社会却能够获得的利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投资直接导致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从而提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②教育投资有助于降低失业率,从而减少失业福利支出,同时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个人犯 罪被捕之后的机会成本) ,减少了执行法律的支出。 ③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政策决策过程的质量和决策效率。 ④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以及受教育状况。 ⑤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信用水平,降低社会以及经济中的交易费用,提高市场效率。 7、D 参考解析:由于教育有着巨大的外部性,或者无法将教育的收益完全私人化,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教育的私人 投资水平总会是不足的,所以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对教育都极为重视,对教育,尤其是大学之前的义务 教育,给予了大量的投资。因为在上大学之前的受到的教育所产生的那些收益中,社会收益所占的比重可能更大。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必须在人力资本投资和物力资本投资之间进行平衡,以使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与物力 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之间达到平衡。 8、B 参考解析: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则员工的流动率越低。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大企业往往会提供更高 水平的工资,而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高工资往往与低流动率联系在一起。另外,大企业的工作岗位类型多样 化,垂直管理的层次也比较多,从而为员工的不断晋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换言之,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来降 低员工的流动率在大企业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 9、B 参考解析:培训的侧重点在于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开发更多地侧重于未来。 10、C 参考解析:成本领先战略或低成本战略非常重视效率。对于采用这种战略的组织的培训应重点针对员工当前所从事 的工作需要。 11、C 参考解析:战略地图实际上是对组织战略实现过程进行分解的一种图形工具,它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 成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 12、A 参考解析:选项 A 正确,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对解除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时,劳动合同可以协商解除。选项 B、 D 不确定。选项 C 错误,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要求必须书面形式。 13、D 参考解析:《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养老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4、B 参考解析: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 3 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5、D 参考解析:ERG 理论将人们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属于 成长需要。 16、A 参考解析:提升魅力型领导影响力的情境既包括面临剧烈变革的组织环境,也包括对现状非常不满的追随者的激增。 17、B 参考解析: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则支持型的领导可以带来高的绩效和满意度。 18、D 参考解析:未来生产经营目标是由各职能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必须估算各职能的总量及其在不同活动层次的活动总 量分布。根据资料分析,每销售千元货物需 2 人/小时,若在 2016 年销售额要达到 2400 万元,按每年 300 个工 作日,每工作日为 8 小时计算。则销售人员需求量为:24000000÷(1000/2)÷300÷8=20(人) 。 19、D 参考解析:趋势预测法实施的前提是它假设组织的技术等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才能找到未来的简单规律.因此 在实际运用时一定要谨慎.必须确保组织的经营环境及重要技术确实是稳定的。 20、D 参考解析:题干所描述的是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专指组织的人员供求规划或雇用规划。 21、A 参考解析:A 项属于雇用临时员工的优点,不符合题意。 22、A 参考解析: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期间多次发生工伤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领取相关待遇时,按 照其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伤的最高伤残级别,计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3、B 参考解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发现不应当受理的,应当撤销案件,并自决定撤销案件后 5 日内, 书面通知当事人。 24、B 参考解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该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 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5、C 参考解析:下列医疗费用中,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包括:①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②应当 由第三人负担的医疗费用;③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④在境外就医的费用。 26、C 参考解析:行政复议申请人不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做出的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15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7、C 参考解析:费德勒权变理论认为,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与情境因素是否搭配。 28、D 参考解析:同质性信度是指一种测试内部的所有各个题目考察同一内容的程度。 29、B 参考解析:资源争夺性问题适用于指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它是让处于同等地位的被测试者就有限的资源进行 分配,从而考查被测试者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辩论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 、反应的灵 活性等。 30、C 参考解析:平衡计分卡从满足投资者和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提出四种绩效特性, 分别是质量导向评价、基于时间的评价、柔性导向评价和成本指标评价。 31、D 参考解析: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下列方式参加继续教育的,计入本人当年继续教育学时: (1)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学习。 (2)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 (3)参加远程教育。 (4)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活动。 (5)符合规定的其他方式。 32、C 参考解析:我国职称评审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 33、A 参考解析:行为锚定法相比其他评估方法有很多优点:①它使工作的计量更为准确。建立锚定等级体系的人都是对 职位情况最了解的人,因此,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更能准确地描述绩效。②它使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更为明确。等 级尺度上所附带的关键事件能使评估者更加清楚究竟什么是”优秀”,什么是”一般”,从而排除了评估者的主观臆 断,所以,它的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行为锚定法具有较高的信度是因为不同评估者对同一个职位进行评估时, 其结果是类似的,它的评估结果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通过等级尺度上的关键事件,评估者很容易向员工解释其优 势与不足,同时明确改进的方向。 34、D 参考解析:D 项表述的是绩效计划的调整。 35、C 参考解析:探索型组织总是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挖掘新市场,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与防御型组织不同,探索型 组织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新市场中迅速立足。因此,在绩效考核中,管理者应当选择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 方法,强化员工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成功率。 36、B 参考解析:组织结构包含三个要素:①复杂性,指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②规范性,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 方式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③集权度,指决策权的集中程度。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一个组织的结构面 貌。 37、C 参考解析:排序法通常以职位说明书和企业规划为基础,比较每两个职位之间的级别关系,并根据职位相对价值的 大小来确定职位等级的一种职位评价方法。要素计点法是先设计出一套供比较的评级标准尺度,但它不同于分类法 之处在于,这种方法不是对各待评价职位进行总体评价,而是将职位在各报酬要素上进行分解,最终得出该职位的 相对价值。因素比较法舍弃了代表职位相对价值的抽象分数,直接使用相应的具体薪酬值来表示各职位的价值。故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 38、D 参考解析:收缩战略的薪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将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员工收入挂钩,因此.在薪酬结构上基本薪 酬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一些企业还尝试实施员工股份所有权计划.以鼓励员工共担风险。 39、D 参考解析:股票期权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股票期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收益人可以买公司股票也可以不买; 二是股票期权只有在行权价低于行权时,本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才有价值; 三是股票期权是公司无偿给予经营者的。 40、C 参考解析:股票增值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 益的权利。 作为一种创新的激励机制股票增值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行权期一般超过任期,这样就将激励对象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有效地约束他们的短期行为。 (2) 激励对象拥有规定数量的股票股价上升所带来的收益,但不拥有这些股票的所有权,也不拥有表决权、配股 权。 (3) 实施股票增值权时,可以是全额兑现,也可以是部分兑现。 (4) 股票增值权的实施,可以用现金,也可以折合成股票,还可以是现金和股票形式的结合。 41、B 参考解析:纵向通道指员工在不同管理层级、技术等级、技能等级上下之间的变动路径。 42、B 参考解析:组织结构的专业化程度是指组织各职能工作分工的精细程度,具体表现为其部门(科室)和职务(岗位) 数量的多少。同样规模的企业,如果科室机构多,就说明其分工精细,专业化程度较高 。 43、C 参考解析:传统的组织发展方法包括结构技术和人文技术。其中,人文技术包括:①敏感性训练;②调查反馈;③ 质量圈;④团际发展。 44、D 参考解析:员工申诉管理的原则包括合法原则、公平原则、及时原则、反馈原则、保密原则。D 项,着重调解原则 属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45、B 参考解析: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法律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由职工民 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机构,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工代表大 会制度一直是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一种法定必要形式。 46、A 参考解析:经济利益是劳动关系的核心,劳动关系涉及企业和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7、A 参考解析:由于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相互合作的前提,通过劳资合作来实现劳资两利应是劳资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48、D 参考解析:工资率上涨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作用方向相反的,即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工资率 上涨的收入效应导致劳动者愿意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而替代效应却导致劳动者愿意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 这样 工资率上涨对于单个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时间产生的影响就是不确定的了。 当然,工资率上涨的收入效应大于替 代效应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反之,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 49、B 参考解析: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 1%起的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的值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数值为正还是为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50、B 参考解析: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匹配变得更为困难,所以很难保证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匹配 度是最佳的。因此,劳动力市场会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属性。 51、D 参考解析: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提供的一种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企业之所以愿意支付高工资,一个基本假设就 是高工资往往能够带来高生产率。故 D 项错误。 52、C 参考解析:非竞争性歧视是指劳动力市场处于非竞争状态下的歧视。具有垄断力量的企业,不仅有能力制造出职业 隔离的局面,而且可以控制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水平,会同时产生职业歧视和工资歧视。 53、C 参考解析:租金性工资收入相当于经济活动中的租金。简单的道德谴责或者不规范的行政或经济制裁,都不是处理 租金性工资收入这种高额工资收入的理想办法。 54、B 参考解析:导致垄断性工资差别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或者非自然的力量的限制。 55、C 参考解析:缓和结构性失业的对策:①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情报工作,使求职人员及时了解劳动市场的供求情况;② 由政府提供资金,向愿意从劳动力过剩地区迁到劳动力短缺地区失业工人提供安置费;③制定各种培训计划,使工 人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进行,以适应新职业的需要;④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56、B 参考解析: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影响领导者风格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下属的成熟程度。赫塞和布兰查德将 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个维度相结合,得出四种领导风格:①指导式(高工作—低关系)。领导规定工作任务、角 色职责,指示员工做什么,如何做。②推销式(高工作—高关系) 。领导不仅表现出指导行为,而且富于支持行为。 ③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领导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④授权式(低工作—低关系)。领 导提供较少的指导或支持,让下级自主决定。 57、D 参考解析:选项 A 错误,被派遣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应由派遣机构缴纳。选项 B 错误,被派遣劳动者被退回后,无 工作期间,劳务派遣仍需按月支付工资。选项 C 错误,注册资本不少于 200 万元。 58、D 参考解析:选项 D 错误,事业部制形式缺点之一就是公司和各个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复,会增加费用和管理成本。 59、D 参考解析:控制实验法可以确定员工绩效的提高是否确实是由培训与开发所引发的而不是由企业的其他方面变化引 起的,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那些难以找到量化绩效指标的培训与开发项目或活动,如管理技能培训与开发项目。 故选 D 60、A 参考解析:同位法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时,适用特别规定。同位法中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适用新 的规定。 二、多选题答案 61、BCE 参考解析:双因素理论区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性质、责任和晋升等 因素;保健因素包括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62、ABCD 参考解析:在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的设计过程中,通常需要对以下三个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处理:一 是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甄选测试以及培训的数量等),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员工行为(如客户服 务表现等),三是员工的行为所产生的公司战略后果及绩效(如客户满意度和利润率等)。 63、ADE 参考解析:研发密集型公司进行裁员,就会降低企业的长期利润。在那些采用高参与工作实践方式(如采用团队工 作方式)实施绩效奖励计划的公司中,裁员对生产率以及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 64、ABDE 参考解析:效度主要分为三类,即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构想效度。 65、AD 参考解析:在确定了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以及长期目标之后,组织还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就是 SWOT 分析,主要包括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四个方面。 66、CE 参考解析:针对近因效应可以选择在考核前,先由员工进行自我总结,C 项错误。针对刻板印象,注意从员工的工 作行为出发,E 项错误。 67、ABCE 参考解析:路径一目标理论中的权变因素包括:①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因素,如工作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 作团队等;②下属的个人特征,如经验、能力、内—外控等。 68、ABCD 参考解析:组织文化的内容可以分为创新与冒险、注重细节、结果导向、人际导向、团队导向、进取心、稳定性七 个方面。 69、ABC 参考解析: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工资水平确定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 活费用、同工同酬原则和部门或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 70、ABCD 参考解析: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效果很难在短期内显现,组织在评估职业生涯管理时,无须面面俱到地考察以上所有 的内容,往往有所侧重。 71、BD 参考解析:A 项,在劳动力市场处于紧张状态时,即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市场工资率会出现明显上升,劳动力 的流动率自然会出现上升;C 项,劳动者在年轻的时候流动的频率会高于他们在中年以后的流动频率;E 项,流动 率倾向于随着企业规模的上升而下降。 72、BCDE 参考解析:结果评估指标包括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包括产出、质量、成本和时间四大类,易被衡量和量化,容 易被转化为货币价值,而且评价也更为客观。软指标包括工作习惯、工作满意度、主动性、顾客服务等方面,难以 被衡量和量化,也难以被转化为货币价值,而且评价具有主观性。 73、ADE 参考解析:股票期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收益人可以买公司股票,也可以不买。限制性股票的实施对象是公司 高管人员,而非所有人员。 74、ACD 参考解析: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加强调解仲裁队 伍建设,提高争议处理效能和专业化水平。BE 属于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 75、CD 参考解析: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 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76、AB 参考解析: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依照劳动法律法规被用人单位雇用并在其 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人员。 77、BCDE 参考解析: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占主导地位,可能的原因包括:①总体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成反方向变化,附 加劳动者效应只会影响失业者尤其是唯一的挣工资者失去工作的极少数家庭,而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则会影响更 多的劳动者。②在衰退之前就在从事市场工作的女性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大,所以在她们身上出现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的机会较少。③由于失业保险计划的实施,一些失业者可能并不急于找工作,这样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可能会受到进 一步削弱。 78、CDE 参考解析: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全面履行原则、合法原则。 79、ABCE 参考解析:从社会保险责任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①国家;②社会保险的管理和经办机构;③用人单位; ④劳动者及其家庭。从保险业务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①保险人;②投保人;③被保险人;④受益人; ⑤管理人;⑥监督人。 80、CE 参考解析:A 项正确,专业技术人才跨区域、跨单位流动时,其职称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权限重新评审或者确认,国 家另有规定的除外。B 项正确,不具备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以委托经核准备案的职称评审委 员会代为评审。D 项正确,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评审。 C 项错误,国家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公认、国际可比、事关公共利益的原则,在涉及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的工作领域,实行职业资格制度。E 项错误,自由职业者申报职称评审,可以由人事代理机构等履行审核、公示、 推荐等程序。 三、案例分析题答案 (一) 81、B 参考解析:根据案例:他善于从危机中思考和学习,并且愿意发展和支持下属因此和他共事的人都对他有极高的信 任感与忠诚度。符合魅力型领导的内容。 82、B 参考解析:根据案例:小李做事非常关注任务的明晰度、标准和产出。符合交易型领导的内容。 83、BC 参考答案:组织中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不能逃避有效人际技能的要求,越高的管理职位,概念技能的作用越重要。 管理层级越高,工作中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而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小李作为区域副总经理,BC 符合题 意。 84、B 参考解析:分析型:决策者具有较高的模糊耐受性及很强的任务和技术取向喜欢对情境进行分析,比指导型决策者 评估更多的信息和备选方案。根据案例,小李表示,这件事情的关键问题是统一下班时间后,原本工作效率低的店 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为了提高员工的效率,公司需要提供的资源及相应的成本。B 正确。 (二) 85、CD 参考解析:根据材料不重视员工甄选工作参与面试时存在”应付差事” ,”走过场”的情况,向求职者提出的问题天 马行空、比较随意,所以该公司需要改善面试效果。改变面试效果的方法有:1、采用情境化结构面试;2、面试前 做好充分准备;3、系统培训面试考官。 86、A 参考解析:预测效度所要考察的是员工被雇用之前的测试分数与其被雇用之后的实际工作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实证性 联系。由材料尽管公司在甄选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一些当时测试得分较高的人, 其实实际工作绩效反而不如一些测试分数相对较低的人知,这是预测效度低。 87、ABC 参考解析: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它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一组求职者进行 集体讨论,然后观察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言行。所谓的”无领导小组”就是指在讨论的过程中,组织者不会为该小 组指定一名领导人,而是让大家自由发言。故选 ABC 88、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情景化结构面试。情境化结构面试实际上属于结构化面试的一种,但是这种面试又有其特定内 涵。即在这种面试中,被面试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一些抽象的或者与未来的实际工作联系不那么紧密的问题, 而是他们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遇到的工作环境以及非常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问题或难题。选项 D 与实际工 作联系并不紧密。故选 D (三) 89、AC 参考解析: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包括:取决于劳动者所属的同种劳动力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取决于 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等劳动力质量要素的水平。根据案例:小罗找工作过程中他发现,与几年前报考研究生时 相比,由于整体经济下滑、计算机专业学生过剩,A 正确。由于小罗学习成绩优异,在校期间曾开发的一套校园交 友软件还被某公司收购,所以他很快通过了一家知名网络公司的专业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作为软件编程人员开 始在这家公司实习。C 正确。 90、ACD 参考解析:公司给他这类的软件编程人员的工资比市场水平高出 20%,某些企业提供的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称 为效率工资。企业支付这种高工资的一个基本假设是高工资往往能带来高生产率。D 正确。高工资带来高生产率的 假设支持理由有以下点:第一,高工资能够帮助组织吸引到更为优秀的、生产率更高的员工。第二高工资有利于降 低员工的离职率,同时强化他们的实际生产率。A 正确。第三,高工资更容易让人产生公平感。C 正确。 91、A 参考解析: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特征,交易对象难以衡量性:人力资源部门利用面试笔试、心理测验等多种甄选手段 以及利用试用期来最后决定是否最终雇用某位求职者。 92、B 参考解析:优等劳动力市场:①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条件好;②工资福利水平高;③工作环境良好;③工作保障性较 强。根据案例:公司给他这类的软件编程人员的工资比市场水平高出 20%,办公环境和各项福利待遇也很好。B 正 确。 (四) 93、ABD 参考解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有 1.企业规模(包括从工资水平和工作机会);2.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3. 企 业的组织文化以及领导风格等。结合材料可知该题选 ABD 94、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有 1.企业规模(包括从工资水平和工 作机会);2.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3. 企业的组织文化以及领导风格等。结合材料可知该题选 C 95、A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有 1.企业规模(包括从工资水平和工 作机会);2.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3. 企业的组织文化以及领导风格等。结合材料有一批员工离职则是因为北京那 个房价过高,员工感觉在北京买房难度太大,将来抚养孩子的压力也大,因而选择到软件开发机会较多的二线城市 定居,这属于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在企业的可控范围内。 96、A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企业因素。造成大企业支付高工资的主要原因则包括:第一,大企业更有可 能通过实现规模经济来增加利润,从而可以承受更高的工资成本 ,大企业的生产过程本身要求员工们相互之间高 度依赖和相互协作,因而对于员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着更大的需要,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会力图通过相对较高的工资来降低员工的流动率。第二,大企业提供的相对较高水平 的工资可能也是对大企业的严格纪律约束所提供的一种补偿性的工资差别,即由于要求员工接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导 致工作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较差。第三,大企业更有动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原因之一是培训本身可能也具有规模经济 的特点。故选 AB (五) 97、AB 参考解析:《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 20 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 20 人但占企 业职工总数 10% 以上的,用单位提 30 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 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故选 AB 98、AB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合同的解除。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①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②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③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 成年人的。 99、AC 参考解析: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的情形包括:①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②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③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④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 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故选 AC 100、C 参考解析: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 1 年向劳动者支付 1 个月工资的经
26 页
353 浏览
立即下载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书课件
2022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根底知识? 【精讲班内容安排】 精讲班是最根底、最重要的一个班次,适合各类学员,尤其适合于根底比拟薄弱、初次报考经济 师的学员。其内容包括: 1、 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并辅之以典型的例题 ,可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2、 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稳固各章所学知识点。 【教材内容讲解】 第一局部 经济学根底 经济学根底考情分析: 单项选择题 年度 题量 分值 2021-2021 15 多项选择题 题量 15 7 分值 合计分值 14 29 经济学根底知识脉络: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合计 2021 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21 年 2题2分 2题4分 6分 2021 年 2题2分 2题4分 6分 2021 年 3题3分 2题4分 7分 2021 年 3题3分 1题2分 5分 2021 年 5题5分 2题2分 9分 实用文档. .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市场需求 【本节考点】 1.需求的含义 2. 决定需求的根本因素 3.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内容 【本节内容精讲】 一、需求的含义 含义 需求 市场需求 备注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消费 需求构成要素: 者对某种商品或效劳愿意而且能够购置 1、 购置欲望〔愿意〕 的数量。 2、 支付能力〔能够〕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 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效 和。 劳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数量。 【例题 1:2021 单项选择】在构成商品需求的根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置欲望外,还应包括 ( )。 A.消费者的潜在收入 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C.产品的市场价格 实用文档. . D.产品的生产本钱 【答案】B 1、消费者的偏好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增加。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 :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实用文档. . 5、互补品的价格 〔1〕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 用电器和电。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置〔现期需求会增加〕 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置〔现期需求会下降〕。 7、其他因素 【例题 2:09 年单项选择】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 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 单位和 80 单位,那么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 求量变动情况是〔 〕 。 A.增加 30 单位 B.减少 30 单位 C.增加 130 单位 D.减少 130 单位 【答案】B 【解析】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增加 50 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 量减少 80 个单位,二者共同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 30 个单位。此题实质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 实用文档. . 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题3:2021年多项选择题】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本钱 E.预期 【答案】ABCE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例题 4:单项选择】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 化表现为〔 〕。 A 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 B 需求曲线的位移 C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 供给曲线的位移 【答案】B 实用文档. . 【例题 5:2021 单项选择】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 第二节 市场供给 【本节考点】 1、市场供给的含义 2、供给的影响因素 3、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本节内容】 一、供给的含义 含义 供给 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 并可 能为市场提供 商品或效劳的数量。 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二、供给的影响因素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 化。 〔2〕生产本钱。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本钱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本钱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价格预期往往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5〕相关产品的价格。 【补例】农户的一块地既可种大蒜,也可以种小白菜, 当大蒜的价格上升时,该农户会在土地 上种植更多的大蒜,从而会增加大蒜的供给而减少小白菜的供给。本例中大蒜与小白菜属于相关产 品,大蒜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小白菜供给量的减少。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实用文档. . 【例题 6:多项选择】以下属于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C.产品价格 【答案】 BCE 第三节 均衡价格 【本节考点】 1.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含义 2. 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保护价格〕 【本节内容】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到达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 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泼,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 相对的。 【例题 7:2021 年单项选择】市场供给力量与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到达的价格水平称为( )。 A.平均价格 B.理论价格 实用文档. . C.平准价格 D.均衡价格 【答案】D 【例题 8: 单项选择】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 Qd=50-5p,供给函数 Qs=-10+5p,那 么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是〔 〕。 A.6;20 B.10;20 C.6 ; 80 D.8;10 【答案】A 【解析】当 Qd= Qs 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所以: 50-5p=-10+5p 解之得: p=6,将其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 Qd= Qs=50-5×6=20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最高限价 含义 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由政府为某种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 由政府为某种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 大】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 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 目的 影响 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属于政府对市 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场的干预措施。 措施。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开 产本钱。〔保护买方利益〕 展。〔保护卖方利益〕 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 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 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加,结果是市场短缺。 后果 措施 1. 严重排队现象 1. 严重排队现象 2. 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2. 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 3. 生产者变相涨价 3. 生产者变相降价 4. 走后门 4. 走后门 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只宜短期或局部 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藏系统。保护价格只 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实用文档. . 【例题 9:07 年、08 年单项选择】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平衡措施 B.引导措施 C.紧急措施 D.干预措施 【答案】D 【例题 10:2021 年单项选择】当某种生活必需品价格〔例如粮食〕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 , 有可能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的干预方式是〔 〕。 A.限制进口 B.实施最高限价 C.实施保护价格 D.增加政府库存 【答案】 B 【例题 11:09 年多项选择】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实施最高限价可能产生的结果或问题有〔 〕。 A.供给短缺 B.生产者变相涨价 C.黑市交易 D.生产者变相降价 E.过度生产 【答案】ABC 【例题12:2021年多项选择】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农产品实施保护价格可能产生的结果有( )。 A.供给短缺 B.生产者变相涨价 C.市场过剩 D.生产增长 E.生产者收入下降 【答案】CD 【解析】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例题13:2021年多项选择】关于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有〔 〕。 实用文档. . 【答案】 BC 第四节 弹性 【本节考点】 1、各种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3、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 本节介绍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补:弹性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在经济学中,弹性 的一般公式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变动比例】 〔一〕、需求价格弹性 的定义 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 Ed 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 对值。 【例题 14:单项选择】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商品价格下降 2%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是〔 〕。 A.需求量上升 1.3% B.需求量下降 2% C.需求量上升 2.6% D.需求量下降 2.6% 实用文档. . 【答案】C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2%=2.6%,即需求量上升2.6% ―――点弹性和弧弹性 【例题 15:2021 单项选择】某商品的价格为 2 元/件时,销售量为 300 件;当价格提高到 4 元/件时,销售量为 100 件。按照弧弹性公式计算,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A.0.40 C.1.50 【答案】C 【解析】 考核弧弹性计算公式: ΔQ=100-300=-200 ΔP=4-2=2 (Q1+Q2)/2=(300+100)/2=200 (P1+P2)/2=(2+4)/2=3 实用文档. )。 . 由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始终是负数,所以可以直接用绝对值表示。 【延伸】此题假设按点弹性计算公式可得 需求价格弹性= =-2/3,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2/3 【例题 16:2021 单项选择】某城市决定从 2021 年 8 月 1 日起,把辖区内一著名风景区门票 价格从 32 元提高到 40 元,该风景区 2021 年 8 月的游客为 88000 人次,与 2021 年 8 月相比 减少了 12% ,那么以弧弹性公式计算的该风景区旅游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 〕。 C.1.1 【答案】A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弧弹性下,变动率的分母用平均数。 此题中,需求量相比于 2021 年 8 月下降了 12% 。 20212021 年需求量=88000/(1-12%)=100000. 平均需求量=〔88000+100000〕/2= 94000 弧弹性下需求量变动率=〔100000-88000〕/94000=12.766% 平均价格=〔40+32〕/2=36 价格变动率=〔40-32〕/36=8/36=22.22% 【注】此题假设考核点弹性,那么应选择 B 选项。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d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 动率。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d 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 动率。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具体影响 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一种商品假设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需求价格弹性大。 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根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实用文档. .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时间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 就越大。 〔1〕如果 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 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补例】假设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2,当商品的价格为1时,销售量为 10,厂商的销售 收入为1×10=10; 当商品的价格上升 10%时,商品的销售量下降 20%,此时商品的价格为 1.1,商品的销售量为 10*〔1-20%〕=8,商品的销售收入为 8.8.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 下降了。 〔2〕如果 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 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补例】假设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0.5,当商品的价格为1时,销售量为 10,厂商的销 售收入为1×10=10; 当商品的价格上升 10%时,商品的销售量下降 5%,此时商品的价格为 1.1,商品的销售量为 10*〔1-5%〕=9.5,商品的销售收入为 1.1*9.5=10.45.显然提价后, 厂商的销售收入上升了。 〔3〕如果 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补例】假设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1,当商品的价格为1时,销售量为 10,厂商的销售 收入为1×≈10.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并没有变化。 综上: 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即需求弹性系数大于 1)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例题 17:07 年单项选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 1,那么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 〕。 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 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答案】C 【例题 18:2021 年单项选择】通常情况下,生产者通过提高某产品单位销售价格而增加其销 实用文档. . 售总收入的前提条件是该产品的〔〕。 【答案】 D 【例题 19 :2021 年多项选择】决定某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 【答案】ADE 〔二〕、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i〕需求量相对变动 之间的比率。 Eij=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 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如煤气和电〕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 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如汽车和汽油〕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 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响。 【例题20:2021年单项选择】如果两种商品 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那么可以判 断出( )。 A.x和y是替代品 B.x和y是互补品 C.x和y是高档品 实用文档. . D.x和y是低价品 【答案】B 【解析】08年单项选择题的改编 【例题21: 单项选择】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 两种商品的需求量 都同时增加或减少,那么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 〕 A.正值 B.负值 C.0 【答案】B 【解析】〔1〕此题解题技巧:选D必选A,所以AD均排除;从题干可看出两种商品有关 联,故需求交叉弹性不可能是0,排除C,故此题应选择B。 (2)考点解析: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如汽车和汽油,其他因素不变,汽油的价格上升, 会导致汽油的需求量下 降,同时 汽油 涨价,会导致 开车 本钱增加,从而使 汽车 的需求量也下 降。可见汽车 、汽油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 符合题干表述 ,而 汽车 和汽油属于互补品,需求交 叉弹性小于0. 〔三〕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 收入变动的反响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说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说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说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说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说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实用文档. . 【注】 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必需品〞“低档品〞的标准。 〔1〕需求收入弹性大于 1 的商品,称为“高档品〞; 〔2〕需求收入弹性小于 1 的商品,称为“必需品〞。 〔3〕需求收入弹性小于 0 的商品,称为“低档品 〞 【例题22:2021年单项选择】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20%,此时消费者对某商品的 需求增加了10%,那么该商品属于( )。 A.高档品 B.奢侈品 C.必需品 D.低档品 【答案】C 【解析】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10%/20%=1/21,该商品属于必需品。 【例题23:2021年单项选择】假设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增加了20% ,由此导 致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下降了12%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商品属于〔 〕。 A.高档品 C.低档品 【答案】 C 四、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 率。即: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 Es 为正值。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实用文档. .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般比拟大。 〔2〕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 0,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 表现出来。 〔3〕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那么供给弹性大。 【例题 24: 多项选择 】通常情况下,影响某种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有〔 〕。 【答案】 AC 【例题 25:单项选择】关于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以下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B.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在较长的时期内,供给弹性一般比拟大 C.对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零 D. 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难以参加或脱离某种特殊行业,那么供给富有弹性 【答案】D 【解析】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难以参加或脱离某种特殊行业,那么供给缺乏弹性 【本章主要考点总结】 1、影响需求及供给的根本因素 2、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3、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4、各种弹性系数的计算、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实用文档. 合计 . 2021 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21 年 1题1分 2题4分 5分 2021 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21 年 3题3分 3分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 无差异曲线 【本节考点】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形状和根本特征 4.商品边际替代率含义及其递减规律。 【本节内容】 一、效用理论 有关概念 内容 经济人假设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 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 经济学的根底。 效用 商品或效劳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效劳时 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 准。 基数效用论 1.观点:该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 实用文档. . 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 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 小。 2.有关概念: 基数效用论下效用是可计量的,所以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效劳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 足程度总和。总效用函数是:总效用为 TU,消费数量为 Q TU= 【注】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 越大,那么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 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 【注 1】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注 2】“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 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 度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到达一定程度后,总效用到 达最大时,边际效用为 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 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序数效用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 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基数效用论与 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 序数效用论的 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 关系 分析结论根本是相同。 【例题 1:单项选择】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 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 效用是否可加总 C 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 效用是否客观 【答案】B 实用文档. . 【解析】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加总,所以可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二、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的偏好〔理论根底是序数效用论〕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根本假定 消费者偏好的 含义 根本假定 完备性 如果只有 A 和 B 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 三种判断中的一种: ① 对 A 的偏好大于 B; ② 对 B 的偏好大于 A; ③ 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注: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可传递性 假定有 A、B、C 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 A 的偏好大于 B,对 B 的 偏好又大于 C,那么对 A 的偏好必定大于对 C 的偏好。 注: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消 费 者 总 是 偏 好 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 于多而不是少 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 【例题 2:多项选择】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假设有〔〕 A 完备性 B 可传递性 C 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D 平均性 E 无差异性 【答案】ABC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 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 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实用文档. . 【例题 3:2021 单项选择】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由〔〕决定的。 【答案】A 【例题 4:2021 单项选择】在序数效用理论中,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是()。 A.预算约束线 B.平均本钱线 C.无差异曲线 D.等产量线 【答案】C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①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 合的偏好,而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②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A、B 均位于 I2,AB 偏好相同;BC 均位于 I1,BC 偏好形同,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B 与 C 的偏好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 B 比 C 具有更多的 X2,B 必定比 C 更受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不 能相交。】 实用文档. . ③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注 1】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注 2】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 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商品边际替代率 ,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 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 个单位 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注 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指的是当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增加,其绝对值越来越小, 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注 4】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说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 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 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 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例题 5:2021 单项选择】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根据偏好的〔〕假定来判定 的。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多比少好 实用文档. . D.可加总性 【答案】B 【例题6:2021单项选择】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 =- ,那么意味着当消 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时,愿意放弃()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 A. B.1 C.1 D.2 【答案】D 【解析】此题实质上考核商品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 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替代率MRS=- =- ,即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 个单位。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 =- 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 ,那么边际替代率为 1/2 ,即说明放弃 1 个单位 Y 商品获得 2 个单位的 X 商品,或者是放弃 2 个单位的 X 商品,获得 1 个单位的 Y 商品。 【例题 7:2021 单项选择】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时,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称为()。 A.边际效用 B.边际本钱 C.边际技术替代率 D.商品边际替代率 【答案】D 【例题8:2021多项选择】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征有()。 A.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B.在收入增长时向右移动 C.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实用文档. .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价格变动关系密切 【答案】ACD 【例题9:2021多项选择】关于无差异曲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上倾斜 B.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D.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E.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 【答案】BCDE 第二节 预算约束 【本节考点】 〔1〕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2〕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本节内容】 一、预算约束的含义、预算线的形状 1、预算约束的含义 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受消费者支付能力和市场价格的限制。 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效劳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2、预算约束的公式: 3、预算约束线形状 实用文档. . 〔1〕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收入有剩余〕 (2) 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置选择。〔买不起〕 二、预算线的变动特性 【总结】 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 m、两种商品的价格 P1、P2 〔一〕、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平移〕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解析】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增加,m/P2,m/P1 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预算线向 左平移。 〔二〕、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1、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商品 X1 的价格上升,预算线中另一种商品 X2 的截距固定不变,而商品 X1 截距缩小,说明随该商品价格上升,可购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减少。表现为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 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2、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 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3、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例题10:2021多项选择】在给定的预算线坐标图上,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相对价格 实用文档. . B.消费者收入 C.消费者偏好 D.价格弹性 E.商品边际替代率 【答案】AB 【例题 11:2021 多项选择】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中的收入减少,会使预算线 〔〕。 【答案】A 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本节考点】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2〕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3〕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本节内容】 一、消费者均衡 图 2-8 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其经济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 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实用文档. . (解析:切点 C 既位于预算线上又位于无差异曲线上,所以在此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 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商品价格比,无差异线斜率绝对值是商品边际替代率,所以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例题 12:09 年单项选择题】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A.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B.商品边际替代率大于商品价格之比 C.商品边际替代率小于商品价格与收入之比 D.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与收入之比 【答案】A 二、需求曲线的推导及决定因素 〔一〕、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 〔1〕偏好不变〔2〕收入不变〔3〕价格不变 〔二〕、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假定 X2 商品价格不变,收入不变,X1 商品价格变化,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从而 说明 X1 商品需求曲线的形成。 MNP 连接起来得到的就是“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 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也就是理性的消费者随着 X1 商品价格的变化,会沿着这条曲线调 整 X1、X2 这两种商品的购置数量,使得这两种商品的购置数量始终保持在最正确水平,这样才能实 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实用文档. . 【注】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 化。 三、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含义 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正常品 收入效应 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 因为 反方向变动。 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 低档物品〔劣等品〕 同方向的变动。 即 该 商 品 的 价 格 降 该商品的价格降低, 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 , 低 , 消 费 者 实 际 收 消 费 者 实 际 收 入 提 进而导致消费者所 购置的该 入 提 高 , 消 费 者 会 高,消费者会降低其 商品数量的变化 〔至于商品 提高其购置量。 购置量。 数量如何变化,主要取决于 该商品的性质,即是属于正 常品,还是属于劣等品〕。 替代效应 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 , 反方向变动。 反方向变动。 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 某种商品价格下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 的相对价格变化 所导致的该 降 , 相 对 其 他 商 品 相对其他商品而言, 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而 言 , 该 商 品 变 得 该商品变得较廉价, 较 廉 价 , 消 费 者 会 消费者会增加该商品 增 加 该 商 品 的 购 置 的购置量,使得需求 量 , 使 得 需 求 量 上 量上升。 升。 总效应 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反方向变动。 实用文档. 反方向变动。 . 某 商 品 价 格 下 降 , 大多数情况下,收入 替 代 效 用 导 致 消 费 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 者 对 其 需 求 增 加 , 效应的作用,收入效 收 入 效 应 也 导 致 消 应局部抵销了替代效 费者对其需求增 应 加,最终两种效应 共同导致该商品的 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 〔分析:需求曲线某点斜率=-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更平缓〕 〔更陡峭〕 ,由于正常商品对价格变化的反响大,例如价格下降 6 个单位, 需求增加 10 个单位,此时斜率=-0.6,而低档商品对价格变化的反响相对较小,如价格下降 6 个单 位,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影响,需求增加 3 个单位,斜率=-2,斜率的绝对值大于正常商品 斜率的绝对值,所以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正常商品需求曲线更平缓。〕 【例题 13:08、07 年多项选择】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的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AC 【例题 14:09 年多项选择】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效应。 A.收入 B.替代 C.递减 D.规模经济 E.导向 【答案】AB 【例题 15:2021 年单项选择】低档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实用文档. . B.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C.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答案】A 【本章主要考点总结】 1.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2. 消费者偏好的根本假定 3.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 4. 预算约束线的影响因素及变动特性 5.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 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 第 3 章生产和本钱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合计 2021 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21 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21 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21 年 2题2分 2分 2021 年 2021 年 2题2分 1题2分 2分 1题2分 4分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实用文档. . 【本节考点】 〔1〕生产者的根本假定 〔2〕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 一、生产者 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根本假定是 “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1、企业本质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 1937 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 交易本钱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交易本钱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 1:单项选择】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交易本钱的节约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答案】A 【例题 2:2021 年单项选择】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 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规模的大小 B.市场失灵 C.管理本钱的上下 D.信息的不完全性 【答案】D 第二节 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本节考点】 实用文档. . 〔1〕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2〕一种要素的生产函数各种曲线的根本形状和特征 【本节内容】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有关概念 具体内容 生产 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 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效劳产出,是企业获得 销售收入的根底 投入 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划分 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投入一般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 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注】当各种投入要素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当 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 二、生产函数 1、含义: 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 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注 1】前提: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注 2】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注 3】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2、函数表达式 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 X1,X2……Xn,Q 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那么生产函数可 以表示为: Q=f〔X1,X2……Xn〕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研究企业短期行为 〔一〕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 实用文档. . L--------表示劳动量 【注】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 L。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 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 3、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 量或产出。 如投入劳动的数量为 0 单位,总产量为 0, 投入劳动的数量为 1 单位,总产量为 2000, 边际产量=〔2000-0〕/〔1-0〕=2000 平均产量=2000/1=2000. 投入劳动的数量为 2 单位,总产量为 3000, 边际产量=〔3000-2000〕/〔2-1〕=1000 平均产量=3000/2=1500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三点三线〕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Q L1 L3 MP L 边际产量图形 〔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到达一定程度 L1,MP 最大。 〔2〕L1 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 L3,MP=0. 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 负值。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 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 ,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 实用文档. . 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2、总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到达 L1 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 L 轴。 〔2〕在劳动投入在 L1 ,L3 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 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 L 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 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0,总产量到达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 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在 L1 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 L1 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 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 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 L2 后,平均产量递减,L2 是平 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 时边际产量最大;L2 时平均产量最大;L3 时总产量最大。 【例题 3 :单项选择】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根本含义是〔 〕 实用文档. . A.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 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B.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变动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 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C.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 增的。 D.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 递减的。 【答案】A 【例题 4:单项选择题】在以下何种情况下,平均产量到达最大值〔 〕 A.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时 B.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时 C.总产量到达最大值时 D.边际产量到达最大值时 【答案】B 【解析】当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时,平均产量到达最大值。 【例题 5:09 年单项选择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连续增加劳动的投入,在总 产量 到达最大值时,劳动的边际产量(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等于平均产量 【答案】C 【解析】 当边际产量等于 0 时,总产量到达最大值。 四、规模报酬-------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1、含义: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 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 规模。 2、类型:〔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拟〕 〔1〕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实用文档. . 〔3〕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带来的好 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正确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本钱最小。 第三节 本钱函数和本钱曲线 【本节考点】 〔1〕本钱的含义和类型 〔2〕本钱函数的含义和根本形式 〔3〕短期本钱函数的各种曲线的根本形状和特征 【本节内容】 一、生产本钱――介绍了本钱含义、本钱函数和本钱曲线 〔一〕本钱的含义 时机本钱 是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 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丧失的最高收入〕 显本钱 企业购置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本钱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 格。是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本钱,它实际上是时机本钱,应当从时机 本钱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 和计算。 总本钱 企业总本钱=显本钱+隐本钱 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本钱 【超额利润】 =总收益-显本钱-隐本钱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 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本钱的 一局部,是作为隐本钱的一局部计入本钱的。 【例题 6】假定某一店主每年花费 40000 元的资金租赁房屋开花店,年终该店主从销售中所获 毛利〔扣掉了一些直接费用,不包含房屋租赁费〕为 50000 元。该店主赚了多少钱? 【分析】 〔1〕从显本钱的角度看,该店主赚了 10000 元〔50000-40000〕; 〔2〕从隐本钱的角度看,该店主可能一点也没赚。假定市场利率为 10%,该店主从事其他职 业 所 能 获 得 的 最 高 收 入 是 20000 元 〔 正 常 利 润 〕 , 那 么 该 店 主 的 隐 本 钱 是 24000 元 实用文档. . 〔20000+40000×10%〕。厂商的隐本钱和显本钱是 64000 元〔24000+40000〕。从时机 本钱的角度看,该店主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赔了钱。 我们也可以说该店主获得的会计利润 10000 元,但是 获得的经济利 润是负的 14000 元 〔50000—64000〕。 【例题 7:07 年单项选择】时机本钱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 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 〕。 A.最高收入 B.最低收入 C.平均收入 D.超额收入 【答案】A 【例题 8:2021 年单项选择】企业使用自有的资金应计算利息,从本钱角度看,这种利息 属于( ) A.固定本钱 B.显本钱 C.隐本钱 D.会计本钱 【答案】C 【解析】考核隐本钱的概念。隐本钱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 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本钱。 〔二〕本钱函数 1.本钱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本钱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本钱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本钱函数和长期本钱函数。 〔1〕短期本钱函数可分为固定本钱与可变本钱 C=b+f〔q〕 ,其中 b―――――固定本钱 f〔q〕―――可变本钱 C-----------总本钱 〔2〕长期本钱函数没有固定本钱〔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C=f〔q〕 【注】短期本钱函数和长期本钱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本钱。 实用文档. . 〔1〕短期总本钱 TC =总固定本钱 TFC +总可变本钱 TVC ① 固定本钱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局部本钱,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 员的工资费用。 ② 可变本钱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局部本钱,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 用。 【例题 9:2021 年多项选择】固定本钱包括的工程有〔 〕 A.厂房和设备折旧 B.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燃料和动力费用 E.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答案】AB 【例题 10:2021 年多项选择】以下工程中,从短期来看,属于企业可变本钱的有( )。 A.原材料费用 B.燃料和动力费用 C.厂房和设备折旧 D.生产工人的工资 E.银行借款利息 【答案】ABD 〔2〕平均本钱:单位产品本钱,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本钱,是总本钱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即 ATC=TC/Q =TFC/Q+TVC/Q TFC/Q―――平均固定本钱 TVC/Q―――平均可变本钱 〔3〕边际本钱: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本钱的增加额 MC―――――边际本钱 △ TC--------增加的总本钱 △ Q---------增加的产量 实用文档. . 【注】边际本钱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本钱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本钱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 化〕 教材【例题】 产 总本钱 量 TFC 平均本钱 TVC Q 边际本钱 TC= AFC= AVC AC= MC= FC+TV TFC/ = AFC+A △TC/△Q C Q TVC/ VC Q 0 120 0 1200 600 1800 1200 600 1800 600[(1800-1200)/1] 800 2000 600 400 1000 200[(2000-1800)/1] 900 2100 400 300 700 100[(2100-2000)/1] 120 105 2250 300 0 0 120 140 2600 240 0 0 0 1 120 0 2 120 0 3 120 0 4 5 150[(2250-2000)/1] 280 520 350[(2600-2250)/1] 【例题 11:2021 年单项选择】当某企业的产量为 2 个单位时,其总本钱、总固定本钱、总可 变本钱、平均本钱分别为 2000 元、1200 元、800 元和 1000 元;当产量为 3 个单位时,其总本 钱、总固定本钱、总可变本钱、平均本钱分别是 2100 元、1200 元、900 元和 700 元,那么该 企业的边际本钱是〔 〕元 A.0 B.150 C.100 D.300 【答案】C 【解析】考核边际本钱概念的理解。边际本钱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本钱的增加额,产量 由 2 个单位增加到 3 个单位,总本钱由 2000 元增加到 2100 元,所以边际本钱是 100 元。 实用文档. . 〔三〕、本钱曲线 1.总本钱、总固定本钱和总可变本钱曲线 〔1〕总本钱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 0 时总本钱等于固定本钱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 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到达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本钱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本钱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到 达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本钱曲线和总本钱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2.平均总本钱、平均固定本钱、平均可变本钱、边际本钱曲线 【注释】 〔1〕平均总本钱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到达 M 点时平均总本钱最低〔与边际本 钱曲线相交〕,在 M 点后,平均总本钱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2〕平均可变本钱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到达 M’点时〔与边际本钱曲线相交〕 平均可变本钱最低,在 M’点后,平均可变本钱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 〔3〕平均固定本钱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4〕边际本钱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到达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本钱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本钱曲线。 〔5〕平均总本钱、平均可变本钱、边际本钱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实用文档. . 〔6〕边际本钱曲线与平均总本钱曲线交于平均总本钱曲线的最低点 M。此时 MC=ATC,ATC 最低; M 点前,MCATC,ATC 下降;M 点后,MCATC,ATC 上升, 〔7〕边际本钱曲线与平均可变本钱曲线 交于平均可变本钱曲线的最低点 M’,此时 MC= AVC。M’之前 AVC 下降,MCAVC,;M’之后,AVC 上升,MCAVC. (8)边际本钱曲线最早到达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本钱曲线,总本钱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 慢,且高于边际本钱曲线及平均可变本钱曲线的最低点。 【例题 12:2021 年单项选择题】在进行短期本钱函数分析时,关于各种本钱曲线变动规律的 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答案】 D 【例题 13:09 年多项选择题】关于短期本钱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A.总本钱曲线从原点开始,并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总本钱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本钱等于固定本钱的那个点开始,并随产量的增 加而逐步上升 C.总可变本钱曲线从原点开始,并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D.总可变本钱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本钱等于固定本钱的那个点开始,并随产量 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答案】BCE 【例题 14:多项选择】以下关于平均总本钱、平均固定本钱、平均可变本钱、边际本钱曲线的 表述正确的有〔 〕 A.均总本钱、平均可变本钱、平均固定本钱、边际本钱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际本钱曲线与平均可变本钱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本钱曲线的最低点,此时 MC=AVC C.边际本钱 MC=平均总本钱 ATC 时,边际本钱曲线与平均总本钱曲线交于边际本钱曲线的 最低点 D.本钱曲线最低点最早出现且低于边际本钱曲线及平均可变本钱曲线的最低点 E.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本钱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本钱曲线。 实用文档. . 【答案】BE 【解析】平均固定本钱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当 MC=ATC,边际本钱曲线与平均可总本钱曲线交于平均总本钱曲线的最低点。 【本章重要考点总结】 1、 企业的本质 2、 生产函数的概念 3、 边际产量的概念 4、 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及其位置关系 5、 本钱、利润的有关概念 6、 短期本钱函数及长期本钱函数的区别 7、 固定本钱及可变本钱的内容 8、 边际本钱的概念 9、 短期本钱曲线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合计 2021 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21 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21 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21 年 3题3分 1题2分 5分 2021 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21 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本章教材结构】 市场结构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完全垄断市场分析 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依据; 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市场的供求曲线及个别企业的供求曲线、 收益曲线;企业产量决策的根本原那么。 市场的需求曲线及企业的需求曲线、收 益曲线、产量价格决策原那么、定价的 简单法那么、价格歧视。 实用文档. 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 【本章具体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结构的类型 【本节考点】 〔1〕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划分的依据 〔2〕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的特征 【本节内容】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1.市场结构的含义: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异的程度和新企业 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效劳的竞争状态和竞争 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越低。 本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为完全垄断市场;有少数几家大企业,为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数目很多, 为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市场。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异程度 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异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3〕进入障碍的大小 一个行业进入障碍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根据这三方面的不同特点: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 市场四种市场类型。 实用文档. . 【例题 1:2021 年单项选择】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 A.企业是否可以取得最大利润 B.产品是否具有差异性 C.是否存在政府管制 D.消费者的价格弹性大小 【答案】B 【解析】此题也是 07 年单项选择的考点。 【例题 2:07 年多项选择】对一个行业市场结构分类的主要依据有〔 〕。 A.本行业内部生产者数目 B.本行业内部各个生产者的产品差异程度 C.生产技术差异程度 D.进入障碍的大小 E.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答案】ABD 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市 场 结 含义 特征 举例 构类型 完 全 竞 又 叫 纯 粹 竞 〔很多;同质;了解;自由〕 争市场 争 , 是 一 种 ①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 现实中很难找到 完全符合这些特 竞 争 不 受 任 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 征的市场, 何 阻 碍 和 干 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 某些农产品如小 扰 的 市 场 结 接受者,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它们对市 麦、玉米属于近 构。 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的力量。 实用文档. 似的例子。 . ② 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 产品差异。 ③ 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 解。 ④ 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 市场 垄 断 竞 不 完 全 竞 争 ① 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争市场 垄断竞争是比拟 市 场 , 是 一 ② 产品具有差异性,生产者可以对价格 符合现实生活的 种 既 有 垄 断 有一定的程度的控制,而不再是完全的 市场结构, 许多 又 有 竞 争 、 价格接受者。〔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 产品都可以列入 既 不 是 完 全 主要区别〕 这种市场, 如香 竞 争 又 不 是 ③ 进入或退出市场比拟容易,不存在什 烟、啤酒、糖果 完 全 垄 断 而 么进入障碍。 等产品市场 接近于完全 竞争的市场 结构。 寡 头 垄 少 数 几 个 企 ① 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 美国汽车工业是 断市场 业 控 制 一 个 行生产; 典型的寡头垄断 行 业 供 给 的 ② 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或者 市场;其他国家 市场结构。 完全无差异; 汽车、钢铁等工 ③ 他们对价格有很大程度的控制; 业部门也都可划 ④ 进入这一行业比拟困难。 入寡头垄断市场 完 全 垄 整 个 行 业 只 ① 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 在实际生活中, 断市场 有 唯 一 供 给 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公用事业、电 者 的 市 场 结 ② 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适宜替代品 力、固定 构。 近似 的独特性产品; 于完全垄断市 ③ 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场。 【注】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 ① 政府垄断;政府对某一行业实行完全垄断。我国政府对铁路、邮政等就是完全垄断。 ② 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③ 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实用文档. . ④ 自然垄断: 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的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本 钱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规模经济就是企业或厂商的平均总本钱会随着产量的扩大而不断下降。 【例题 3:2021 年多项选择】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有〔〕。 A.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同一产品不存在任何差异 B.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有充分的了解 C.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D.同行业只有少数的生产者 E.每个生产者都是价格的决定者 【答案】ABC 【例题 4:2021 年多项选择】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有()。 A.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一定差异 B.生产者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C.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比拟容易 D.同行业中只有少数的生产者 E.生产者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 【答案】ABC 【例题 5:09 年单项选择】自然垄断指的是()的情况。 A.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本钱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 B.企业垄断某种自然资源 C.政府对重要的自然资源实行完全垄断 D.两家企业共同控制一个市场 【答案】A 【例题 6-08 年单项选择】自然垄断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A 国家法令 B 经济规模 C 规模经济 D 产品质量 【答案】C 实用文档. .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本节考点】 〔1〕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那么 〔2〕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公式 【本节内容】 一、完全竞争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格就是整个行 业的均衡价格。 2、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因为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和需求确定的 价格出售产品〕。 【例题 7:08 年单项选择】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A.与个别企业需求曲线一致 B.是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与横轴平行 D.不影响市场价格 【答案】B 【例题8:2021多项选择】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相同 B.所有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C.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D.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差异 实用文档. . E.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BCE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收益类别 定义 计算 总收益 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 总收益 R=P·Q 部入。 平均收益 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 平均收益 AR=R/Q=P·Q/Q=P〔即,平 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 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 边际收益 MR=△R/△Q =P△Q/△Q=P 的增加量。 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 MR=平均收益 AR=单位产品价格 P 例如:产品单价 10 万元,销售量 1 台时,R=10 万元 销售量 2 台时,R=20 万元 AR=10/1=20/2=10 万元 MR=(20-10)/(2-1)=10 万元, 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边际收益=平均收
481 页
468 浏览
立即下载
一级人力资源师题库(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五章 ( D B 薪酬管理 第一节 企业薪酬的战略性管理 第一单元 整体薪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薪酬制度体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并与企业发展 )和总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 A.目的 B.要求 c.方向 D.总方向 2.构建企业薪酬战略所强调的基本目标不含( )。 A.效率 B.公正 C.公平 D.合法 3.在确立薪酬战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时,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者,需要正确地回 答的基本问题中不包含( )。 A.企业所确立的薪酬方向和目标,是否能够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吸引并留住企 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 B.企业的薪酬战略政策和策略,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个体 和总体的劳动效率? c.企业的员工是否感受到了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和合理合法性? D.是否能进一步压低劳动成本? D 4.如果经常变动企业的薪酬制度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震荡,甚至引发一系列问题,给企业带来( )。 A.困难 B.灾难 c.倒闭 D.无法生存 B D B C D 5.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价值分配中的矛盾不包括( A.现在与将来的矛盾 B.老员工与新员工的矛盾 c.个体与团体的矛盾 D.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矛盾 6.企业个性的系统化的薪酬体系设计的层面不包含( A.战略 B.战术 c.制度 D.技术 )。 )。 7.在企业整个人力资源战略中,薪酬战略既可以处于主导地位,也可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变革的( )。 A.方式 B.指导 c.诱因 D.因素 8.下列不是薪酬战略与企业发展阶段的是( )。 A.合并或迅速发展阶段 B.正常发展至成熟阶段 C.无发展或衰退阶段 D.企业战略目标阶段 9.通过对国外专家们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推论( )。 A.对企业来说,薪酬战略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B.薪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坚持系统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实施薪酬战略比制定薪酬战略更 具重要性 C.企业薪酬不会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 D.包括薪酬在内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赢得企业竞争的优势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从广义角度看,薪酬是指员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从用人单位一一企业所得到的各种 回报,包括( )。 A.物质的 B.精神的 C.货币的 D.非货币的 E 食物的 ABCD ABD ACDE ABCD ABCD ABCD ABDE 2.从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的视角看,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薪酬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尺度 B.大多数求职者总是倾向于选择薪酬高的工作岗位 C.年薪高的工-作岗位无人问津 D.薪酬水平很低的岗位则无人问津 E.福利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3.薪酬的表现形式有( )。 A.基本工资 B.法定假期 C.绩效工资 D.激励工资 E.员工福利保险 4.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是( )。 A.确立可行的薪酬管理体系 B.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 C.采取有效的薪酬策略 D.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 E.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5.成本领先战略以效率为中心,还包括( )及详细而精确地规定工作量。 A.少用人 B.多办事 C.降低成本 D.鼓励提高生产率 E.以顾客为中心 6.薪酬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内部一致性 B.外部竞争力 C 员工的贡献率战略 D.薪酬体系管理 E.薪酬运作管理 7.视外部竞争情况而定的薪酬决策对薪酬目标的影晌有( )。 A.确保薪酬的吸引功能 B.确保薪酬足够吸引和留住员工 C.以劳动成本为中心 D.控制劳动力成本 E.使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8.基于战略的企业薪酬分配的根本目的可总结为( )。 A.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B.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C.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E.有利于营造响应变革和实施变革的文化 ABCDE 9.不同的交易模式可分为( )。 A.高薪一低责任 B.高薪一高责任 C.低薪一低责任 D.低薪一高责任 E.与交易收益关联 ABCD 10.不同的交易模式的另一种描述是( )。 A.雇用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商品式 E.收益式 ABCD 11.构建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步骤是( )。 A.评价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内涵 B.评价整体性薪酬战术的要求 C.使薪酬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和环境相适应 D.将企业整体薪酬战略的目标具体化 E.重新衡量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ACDE 12.影晌薪酬战略的因素包括( )。 A.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B.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 C.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D.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期望 E.工会组织的作用 ABCDE 13.对企业薪酬战略及制度、政策产生影晌的因素包括( ),以及工会组织的要求、薪酬与其他 人力资源体系的适应性等。 A.企业经营战略 B.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C.环境特点 D.外部的竞争压力 E.员工个人的需要 ABCDE 14.企业的薪酬战略方案提出之后,应当从( )方面对薪酬战略能否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作出 全面的检测和判断。 A.薪酬战略所提出的各种决策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 B.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与经营战略之间是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C.企业薪酬体系与人力资源其他模块之间的适应性和配套性 D.企业薪酬体系运行的系统性和可靠性 E.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始终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原则 ABCD 第二单元 C B D D B D D C 薪酬外部竞争力:薪酬水平的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工资理论认为,( )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A.薪酬 B.薪资 C.工资 D.福利 2.构成现代西方工资理论的两个主要基础理论是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 )。 A.实际工资基本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D.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3.从劳动力的供给看,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者及家属的生活费,二是( )。 A.劳动报酬 B.劳动者薪金 C.劳动者工资水平 D.劳动的负效用 4.人力资本投资不包括( A.有形支出 B.无形支出 )。 C.心理损失 D.物质成本 5.对劳动力需求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不包括( )。 A.薪酬差异理论 B.劳动效率理论 C.效率工资理论 D.信号工资理论 6.对劳动力供给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不包括( )。 A.保留工资理论 B.劳动力成本理论 C.岗位竞争理论 D.效率工资理论 7.工资效益常用的统计指标不包括( )。 A.每百元工资产品产量 B.每百元工资产品产值 C.每百元工资利润额 D.每百元工资劳动量 8.影晌企业薪酬水平,进而影晌外部竞争力的因素不包括( )。 A.产品市场 B.劳动力市场 C.资源市场 D.企业组织 9. ( )薪酬策略强调高薪用人,突出高回报,以高于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增强企业薪 酬的竞争力。 A.领先型 B.先进型 C.第一型 D.突出型 A 10.在经济萧条时期,或者企业处于创业、转型、衰退时期,企业应选择( )薪酬策略。 A.滞后 B.混合 C.等待 D.跟随 A 11.员工可以通过绩效工资或激励工资得到更高水平的报酬,企业应采用( )薪酬策略。 A.领先型 B.跟随型 C.混合型 D.等待型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 选、少选均不得分) 1.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前提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静态社会,它的特征是( )。 A.在整个经济社会中,不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均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和工资 不由政府或串通的协议操纵 B.假定每种生产资源的数量是已知的,顾客的爱好或者工艺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即年年 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生产出同等数量的相同产品 C.假定资本设备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这些设备的形式可以改变,可以与可能得到的任 何数量的劳动力最有效地配合 D.假定工人可以相互调配,并且具有同样的效率,也就是说,完全没有分工,对同行业的工 人只有单一的工资率,而不是多标准的工资率 E.劳动和资本是两个重要的生产要素,每个要素的实际贡献按其投入的量的多少而变动,并 且呈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 ABCD 2.现代西方工资决定理论包括( )。 A.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E.人力资源理论 ABCD 3.薪酬差异理论的负面特性包括( )。 A.培训费用高 B.工作安全性差 C.工作条件差 D.成功的机会少 E.控制参与差 ABCD 4.高薪酬可以提高企业效率的原因是( )。 A.可以吸纳高素质应聘人员 B.可以减少跳槽人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C.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感会激发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D.因为被解雇的代价增加,工人尽量避免”怠工” E.可以减少管理及其相关人员的配备 ABCDE 5.企业薪酬水平的控制关系到的两个基本目标为( )。 A.企业薪酬战略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现 B.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C.选择并提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策略 D.对中高级人才的吸纳和维系能力 E.各类专门人才和一般员工的吸纳和维系 BE 6.企业管理者为"跟随型"策略归纳的理由是( )。 A.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B.薪酬水平低还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能力 C.关注同行业的市场薪酬水平是企业高层决策者的责任 D.薪酬水平的合理确定关系到外部的竞争力 E.薪酬水平关系内部人工成本合理确定的问题 ABCDE 第三单元 薪酬内部公平性:薪酬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赫兹泊格将需要层次分为比较低级层次的需要和( )。 A.比较高级的需要 B.比较中层的需要 c.比较需求的需要 D.比较激励的需要 A 2.麦克莱兰和亚特金森的需要分类法是从人们想得到结果的类别对需要分为三类,它不包括( )。 A.权力需要 B.成就需要 c.亲和需要 D.愿望需要 D 3.维克多·弗罗姆认为人的动机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中不包括( )。 A.效价 B.愿望 c.期望 D.工具 B 4.利润分享也是一种( )。 A.工资形式 B.薪酬形式 C.分配形式 D.分享形式 A 5.销售人员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不包括( )。 A.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利润分享 B.由于中高级营销人才相对短缺,因此薪酬可能较一般管理人员、工程人员要高 c.对于市场开发、市场占有率有重大突破者,应给予特殊奖金 D.销售人员的薪酬应低于工程人员 D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包括(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BCDE 2. ( )属于高级需要。 A.自尊 B.自我实现 c.安全 D.薪酬 E.福利 AB 3.满足比较高级层次需要的因素是激励因子,包括( )。 A.工作丰富化 B.承担责任 c.成就感 D.认同感 E.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 ABCDE 4.激励理论包括( )。 A.需要层次论 B.双因素理论 c.需要类别理论 D.期望理论 E.分享理论 ABCD 5.利润分享的具体形式包括( )。 A.无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 B.有保障工资的部分利润分享 c.按利润的一定比重分享 D.年终或年中一次性分红 E.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ABCD 6.外部激励的特征有( )。 A.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身 B.使人在行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c.是在外界的需求和外力作用下人的行为 D.需要外力驱使 E.通过将行为结果和渴望的回报联系起来达到刺激人采取行动的目的 CDE 7.社会感情激励通常要用( )等手段,与物质需要相比,社会感情激励是较高层次的。 A.友谊、温暖 B.表扬、尊重 c.特殊的亲密关系 D.信任、认可 E.荣誉等社会感情性的资源 ABCDE 8.对企业人员产生外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 )等。 A.物质报酬激励 B.基本工资 c.绩效工资 D.奖金、福利待遇 E.分享系数 ABCDE 9.非物质报酬激励,包括( )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 A.赏识 B.荣誉 c.地位 D.培训 E.晋升 ABCDE 10.企业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对研发人员而言是( )。 A.工作价值的衡 B.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c.具体的薪酬政策和策略 D.决定着企业技术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竞争市场 E.激发其潜能智慧在企业中的充分发挥 ABC 11.高级主管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包括( )。 A 薪酬取决于企业规模、员工人数及福利能力 B.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较高的分红及奖金 c.通常享有特别的绩效奖金或者目标达成奖金 D.通常享有额外之福利,如汽车、保险及各种科协会员资格证等 E.通常享有非财务性补偿,如头衔、秘书、名片、车位、办公室、弹性工作时间等 ABCDE 12.销售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包括( )。 A.工作价值取决于正确的经营思想、经营销售艺术和策略技能 B.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绩效 c.通常是年富力强、知识面广多专长的人员 D.销售人员较多的是重视“激励成果”及“承诺” E.擅长沟通和对信息的定夺 CDE 13.从劳动者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 A.简单明了,便于核算 B.工资差别是可以认同的 c.同工同酬,同绩效同酬 D.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 E.对企业未来有安定感 ABCDE 14.从企业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发挥员工的劳动潜能 c.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 D.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 E.能够吸引高效率的、合格的劳动力 ABCE 15.工资方案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 A.对工资方案管理状况的评价 C.对工资方案能力性的评价 E.对工资方案安全性的评价 B.对工资方案明确性的评价 D.对工资方案激励性的评价 ABCDE 第二节 D D A D C 各种薪酬激励模式的选择与设计 第一单元 经营者年薪制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企业经营者年薪收入包括基本收入和( )两部分。 A.基本年薪 B.效益年薪 C.年薪工资 D.效益收入 2.经营者年薪的主要结构模式不包括( )。 A.年薪收入=基薪收入+风险收人+年功收入+特别年薪奖励 B.年薪收人=基本年薪+增值年薪+奖励年薪 C.年薪收入=年薪工资+风险工资+重点目标责任工资 D.年薪收入=年薪工资+风险工资士优质项目奖励 3.在 wx 模式中,经营者每年风险工资收入的( ),应用于增加凤险抵押金。 A. 20 %-50 % B. 25 % -50 % C. 30 % -50 % D. 35 %-50 % 4.B 模式规定,经营者持股的出资额一般不得少于( A. 5 B. 7 C. 8 D. 10 )万。 5.B 模式规定,经营者所持股份一般以出资额的( A. 1- 2 B. 1- 3 C. 1-4 D. 1-5 )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年薪制中的经营者是指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 )。 A.董事长 B.技术人员 C.企业厂长 D.企业经理 E.销售人员 CD 2.经营者年薪制的特点包括( )。 A.其核心和宗旨是把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同本企业职工的利益相分离,以确保资产所有者的利 益 B.能够从工资制度上突出经营者的重要地位,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感,强化责任、生产经营成果 和应得利益的一致性 C.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特点。企业一般以一年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因此,以 年度为单位考核确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能够更好地将收入与业绩联系起来,使其收入较充分地 体现付出的劳动和经营的业绩 D.使经营者的收入公开化、规范化。实行年薪制以后,经营者的收入由其年薪主管部门确定, 并经过考核、审计等严格的程序后再行支付 E.经营者按年薪取得收入后,除了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和住房等待遇外,不 得再获取企业内部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他收入 ABCDE 3.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可以实行年薪制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 A.在某地区依法设立的市属国有全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 限公司 B.在某地区依法设立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 C.由某地区政府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省、市重点集团公司,国有独资公司;部分经营者素质 较高、效益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国有(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 D.在某地区依法合资的控股企业 E.由某地区的有关行政部门指定的跨国集团 ABC 4.经营者年薪的支付形式与结构模式包括( )。 A.基本年薪加效益年薪 B.基本年薪加效益年薪,其中效益年薪部分用于购买本企业股份 C.基本年薪加认股权 D.年薪收入=基薪收入+风险收入+年功收入+特别年薪奖励 E 年薪收入=基本年薪+增值年薪+奖励年薪 ABCDE 第二单元 D B D 股票期权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国外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计划,一般不包括( )。 A.基本工资 B.年度津贴或奖金 C.股票期权、业绩股 D.优质奖励金 2.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理人的薪酬总额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收益一直稳定在( A.10%-30% B. 20%-30% C.25%-30% D.25%-35% ) 。 3.ESO 的授予一般每年进行一次。ESO 的授予数量及授予条件由( )薪酬委员会决定。 A.董事长 B.监理会 c.监事会 D.董事会 4.在美国,按照是否符合《国内税务法则》有关特殊税务处理的规定,ESO 分为两种类型,即激 励型期权(法定股票期权)和( )。 A.法定型期权 B.指定型期权 c.奖励型期权 D.非法定股票期权 D 5.一般来说,( )的主要对象是公司的经理。 A. SEO B. ESO C. EOS D.OSE B 6.股票期权的行权价的确定方式不包括( ) 0 人低于现值 B.高于现值 C.等于现值 D.低于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公平市场价格 D 7.期权的行使期限一般不超过 10 年,强制持有期为( )年不等。 A.2-3 B.3-5 C.2-5 D.3-4 B 8.计算期权份数的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 A.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2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B.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3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C.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4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D.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5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D 9.股票期权的执行方法不包括( )。 A.证券行权 B.现金行权 C.元现金行权七 D.元现金行权并出售 A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股票期权的特点是( )。 A.股票期权是权利而非义务 B.这种权利是公司无偿“赠送”的 C.股票不能免费得到,必须支付“行权价” D.期权是经营者一种不确定的预期收入 E.它将企业的资产质量变成了经营者收入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ABCDE 2.国外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计划一般包括( )。 A.业绩股 B.基本工资 C.年度津贴 D.奖金 E.股票权 ABCDE 3.股票期权的行权价确定方式包括( )。 A.低于现值 B.高于现值 C.等于现值 D.股票日现价 E.股票实时价值 ABC 4.股票赠与时机一般是在经理人( )时。 A.受聘 B.辞职 C.升职 D.业绩评定 E.出色 ACD 5.授予期权数量的确定方法有( )。 A.利用经验公式 B.根据要达到的目标决定期权的数量 C.利用模型 D.利用 Black-Scholes 模型 E.期权为获受人私有 ABD ABCD ABCE A B B 6.股票期权与期股的区别是( ) 。 A.购买时间不同 B.获取方式不同 C.约束机制不同 D.适用范围不同 E.购买数量不同 7.期股的形成主要来源于( )。 A.在企业改制的基础上,调整原有股本结构,建立新的股本结构,形成经营者的期股 B.通过企业股权转让形成经营者的期股 C.企业增资扩股中形成经营者期股 D.企业减少资本时形成经营者期股 E.企业经营者业绩延期兑现转换的期股 第三单元 期股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指企业出资者同经营者协商确定的股票价格。 A.期股 B.股份 C.股值 D.红股 2.期股适用于所有企业,期权只适用于( )。 A.国有企业 B.上市公司 C.外资企业 D.私营企业 3. ( )规定:经营者的期股每年所获得红利,要按协议规定全部用于补入所认购的期股。 A.J 模式 B.B 模式 C.A 模式 D.S 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期股的获取方式有( )。 A.出资购买 B.赠与 C.继承期股 D.奖励飞 E.转让 ABD 2.股票期权与期股的区别是( )。 A.购买时间不同 B.获取方式不同 C.约束机制不同 ABCD BCE C D D D D 3.经营者期股红利的兑现方式有( )。 A.A 模式 B.S 模式 C.J 模式 第四单元 D.适用范围不同 E.购买数量不同 D.T 模式 E.B 模式 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由企业员工拥有本企业产权的一种股份制形式,起源于美国。 A 员工购买企业股份 B.员工持企业股 c.员工持股制度 D.员工有效股 2.凯尔索等人设计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 B.基金会由企业全面担保 C.基金会贷款认购企业股票 D.员工离职时股票作废 3.德国企业内部员工股的形式不包括( A.员工沉默股份 B.员工优先股 )。 C.企业内部利润分配权 4.风险交易型员工持股不包括( )。 A.日本模式 B.美国模式 C.合作制企业的员工持股 5.企业内部员工股的特点不包括( )。 A.内部员工股一般不可以流通、上市、上柜、继承、赠送 C.内部员工股同其他股份一样同股固权同利 D.分配期限 D.企业资本资源的提供者 B.内部员工持股自愿原则 D.内部员工股不享有股票权 6.在国外,实施 ESOP 的资金,其主要来源是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则 仍然以( )为主,企业只提供部分低息借款。 A.外部集资 B.员工自有资金 C.银行贷款 D.集体融资 B 7.我国要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 A.员工持股试点企业的条件 B.持股人员的参与范围 D C.员工持股比例和股份认购 D.确定员工总股金发行比例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关于员工持股计划,以下讲述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是( )。 A.广泛参与原则 B.有限原则 C.认购期原则 D.元限期原则 E.按劳分配原则 ABE 2.福利分配型员工持股的主要形式和做法包括( )。 A.年终分享利润以股票形式发放。这种情况在英国比较普遍 B.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 C.按月、按季或年终时向员工赠送股票或期权 D.向员工提供购买企业股票的权限和优惠 E.储蓄换取购买股票的权利 ABCDE 3.我国还没有关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统一的法规,因此在实施中多数属于探索性质,但以 下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 A.员工持股计划可行性研究 B.对企业进行全面价值评估 C.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参与计划的制订 D.明确员工持股的管理机构 E.确定员工持股的份额和分配比例 ABCDE 4.制订详细的 ESOP 实施程序和步骤主要应体现在员工持股的章程上,包括对( )等一系列问题 作出明确的规定。 A.计划的原则 B.参加者的资格 C.财务政策、分配办法 D.股份的回购 E.员工责任 ABCDE 5.我国各地的企业要想使 ESOP 得以实施,一般应当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经过( )等部门审 批。 A.集团公司 B.体改办 C.国资管理部门 D.工会组织 E.经委 ABCE 6.员工持股的股金来源可考虑以下途径( )。 A.员工个人出资购买 B.历年工资储备金节余或公益金节余 C.企业担保员工个人贷款 D.用企业的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直接奖励给优秀员工 E.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折股 ABCDE 第五单元 C D ( D 特殊群体的薪资制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的出发点不包括( )。 A.收入水平要高 B.重在激励,鼓励科技创新 C.重视和尊重他们的工作 D.激励方式结合本企业实际 2.以下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的薪酬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一的高工资模式 B.较高的工资加奖金 C.较高的工资加科技成果转化提成制, D.科技薪酬 )。 3.企业采用工资成熟曲线图将员工分为表现合格者、能够胜任者和表现最佳者,他们分别获得 )工资标记。 A.lOP、50P、70P B.20P、55P、75P C.25P、50P、70P D.25P、50P、75P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专业技术人员薪资制度设计的原则包括( )。 A.人力资本投资补偿与回报原则 B.高产出高报酬的原则 C.反映科技人才稀缺性的原则 D.竞争力优先的原则 E.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 ABCDE 2.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模式包括( )。 A.自助餐法 B.单一的高工资模式 C.较高的工资加奖金 D.较高的工资加科技成果转化提成 E.股权奖励 BCD 3.对外派员工的定价方式包括( )。 A.谈判法 B.当地定价法 C.平衡定价法 D.一次性支付法 E.自助餐法 ABCDE 4.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管理策略包括( )。 A.将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与经营风险联系在一起 B.确定正确的绩效评价方法 C.实现高层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平衡 D.更好地支持企业文化 E.采用当地定价法 ABCD 5.销售人员薪酬方案的设计步骤包括( )。 A.评估现有的薪酬计划 B.设计新的薪酬方案 C.执行新的薪酬方案 D.评价新的薪酬方案 E.计划的发布与沟通 ABCD 6.在工资管理中,成熟曲线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 A.明确企业工资水平的市场地位 B.决定员工的工资等级 C.满意度调查 D.作为工资调整的依据 E.工资调查 ABD 7.进行企业薪酬系统竞争评价的方法有( )。 A.诊断法 B.满意度调查 C.招聘结果调查 D.骨干员工流失率调查 E.薪酬激励调查 ABCD 第三节 A 企业福利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所谓福利就是企业向所有员工提供的,用来( )和方便员工生活的间接薪酬。 A.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B.创造良好工作场地 C.创造良好的光照度 D.创造无噪声的环境 2.在企业员工的薪酬体系中,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激励工资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内容就是( )。 A.物品 B.物质 C.生活实用品 D.福利 D 3.福利的特点不包括( )。 A.稳定性 B.潜在性 C.延迟性 D.实用性 D 4.关于福利的作用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福利能满足员工的某些需要,解决后顾之忧,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舒适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 B.福利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忠诚度,从而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的 发展作出贡献 C.福利能使员工提高流动性 D.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C 5.当要确定整套福利方案中应包括哪些项目时,应该至少考虑的三个问题不包括( )。 A.总体薪酬战略 B.企业发展目标 C.企业战略 D.员工队伍的特点 C 6.弹性福利计划,又称“( )”,它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 A.西方弹性福利计划 B.自助餐式的福利计划 C.福利自选计划 D.公助餐式的福利计划 B 7.弹性福利计划不包含的类型是( )。 A.全部福利项目均可自由挑选 B.有些福利项目可以自选 C.所有福利项目均不可挑选 D.可选择的福利项目比较有限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福利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可以划分为( )。 A.保险福利 B.非工作日福利 C.员工服务福利 D.额外津贴 E.生活福利 ABC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劳动保险有( )。 A.员工因工负伤、残废、死亡保险。员工因工负伤、残废、死亡时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B.员工非因工负伤、残废、死亡保险。员工在非因工负伤、残废、死亡时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C.员工的医疗保险。员工在生病期间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D.员工养老保险。劳动者丧失劳动力之后,在养老期间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E.员工生育保险。员工在生育时的补助和医疗保障 ABCDE 3.企业还向员工提供其他各种各样的服务和额外津贴,常见的形式有( )。 A.以成本价向员工出售住房,或向员工提供房租补贴等 B.提供免费班车,或向员工提供交通补助等 C.免费工作餐、误餐补助或发放一些日常生活物品等 D.生日 PARTY、举办卡拉 OK 比赛、各种文艺晚会、春游、各种运动会或者比赛等 E.培训和教育的福利:建图书馆,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或者协会,提供子女教育资助等 ABCDE 4.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福利包含( )等。 A.法律咨询 B.心理咨询 C.性骚扰保护 D.隐私保护 E.奖金 ABCD 5.企业应当着重从( )方面入手提供福利。 A.了解国家立法 B.开展福利调查 C.作好企业的福利规划与分析 D.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E.了解集体谈判对于员工福利的影响 ABCDE 6.企业应定期向员工公布有关福利的信息,包括( )。 A.福利计划的适用范围 B.福利水平 C.福利计划对每个员工的价值是什么 D.组织提供这些福利的成本 E.解释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各项福利计划 ABCDE 7.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员工的可选福利,如( )等。 A.员工进修补助、教育训练 B.子女教育补助、托儿补助 C.伙食津贴、住宿津贴、购房利息补助 D.交通补助、购车利息补助、旅游补助、团体保险 E.健康检查、生日礼金、节日贺礼、结婚礼金、生育补助、带薪假期 ABCDE 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薪酬的含义和形式,制定薪酬战略的意义,以及薪酬战略与薪酬制度的关系。 答:(1)薪酬的含义:从广义角度看,薪酬是指员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从用人单位企业所 得到的各种回报,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货币的和非货币的。从一般意义上看,薪酬是指劳动者付 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后,从企业一方所获得的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 (2)薪酬的形式:从广义上说,企业员工的薪酬范围很广,既包括直接的货币收益,也包括间 接的非货币收益、相关性收益,如职业安全、个人地位、晋升机会、富于挑战性的工作等。货币收益 是员工薪酬中的主要部分,即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的工资(如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激励工资等)。此 外,企业还通过福利和服务,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等形式,使员工获得一定的非货币性 薪酬。企业设计员工的薪酬分配方案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 薪酬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短期和长期的激励工资、员工福利保险和服务。 (3)制定薪酬战略的意义: 1)企业在选择经营什么、生产什么,或者不经营什么、不做什么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总体发 展战略,即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上,作出了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选择一一我们该经营什么产品,提 供什么服务? 2)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统领之下,从业务部门的层面来看,这种选择就变成“我们应该如 何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我们怎样才能从中获胜。” 3)同样,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层面来看,这种战略性选择就变成“我们应当如何构建 包括薪酬在内的整体性人力资源战略,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的优势?” 4)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就是:确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采取有效的薪 酬策略,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 (4)薪酬战略与薪酬制度的关系如下: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成功企业灵活地运用整体性薪酬战略的思想,设计出适合于企业 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环境条件的薪酬管理政策和策略的支持体系,承受了周围环境中来自社会、 竞争对手、劳动力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压力,实现了经营战略目标,赢得并保持了竞争优 势。 2)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薪酬制度体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并与企业发展 总方向和总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因此,不同的经营战略就会具体化为不同的薪酬制度。 3)一般来说,创新战略强调冒险,其方式是不再过多地重视评价和衡量各种技能和岗位,而 是把重点放在激励工资上,以此鼓励员工在新的生产流程中大胆创新,缩短从产品设计到顾客购 买产品之间的时间差;成本领先战略以效率为中心,强调少用人,多办事,其方式是降低成本、鼓 励提高生产率、详细而精确地规定工作量;以顾客为核心的战略强调取悦顾客,按照顾客满意度支 付员工的工资。总之,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有不同的薪酬制度体系相配合,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薪酬制度。 2.说明薪酬战略的目标和构成、设计的技术,以及什么是交易收益与关联收益。 答:(1)构建企业薪酬战略应当强调三大基本目标:一是效率;二是公平;三是合法。 1)效率目标:效率是企业制定整体性薪酬战略优先考虑的目标。效率等于企业工作产出与员工 劳动投人的比值。企业员工同等的劳动技人带来的工作产出越多,说明企业的效率也就越高,反之 亦然。它有局部效率与总体效率、企业效率与个体效率、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设备效率与劳动效率、 当前效率与长远效率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确立企业薪酬战略时,薪酬的效率目标可以分解为:① 劳 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②产品数量和质量、工作绩效、客户满意度等;③劳动力(人工)成本的增长 程度。 2)公平目标:实现公平是薪酬制度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定整体性薪酬战略必须确保的目标。公 平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外的公平、对内的公平和对员工的公平。 3)合法目标:合法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决策目标之一,包括遵守各种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律法 规。 (2)薪酬战略的构成:每个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必须致力于研究企业薪酬战略所采用的具体政策 和策略,这些政策和策略是建立企业薪酬制度的基石,也是指导薪酬管理达到既定战略目标的行 动纲领。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内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是指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或不同技能水平员工之间的比较。 这种对比是以各自对完成企业目标所作的贡献大小为依据。如何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员工之间的收 入差距,这是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2)外部竞争力。外部竞争力是指企业参照外部劳动力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给自己员工 的薪酬水平作出正确定位的过程。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声称,它们的薪酬制度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 价位决定的。然而,劳动力市场决定企业薪酬的机制在实践中会有不同的解释。 有些企业为了吸纳最好的应聘者,可能支付比同行者更高的薪酬。当然,前提是企业能从大批 的应聘者中识别并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 3)员工的贡献率战略。员工贡献率是指企业相对重视员工的业绩水平。如果某一个操作工的业 绩突出,或工龄较长,那么,他是否应该获得更高的工资?或者是否所有员工都应该通过利润共享 来平均分担公司的赢利?生产率高的团队是否应该得到更为丰厚的报酬? 4)薪酬体系管理。在确定薪酬战略后,便可以构建企业的薪酬体系。薪酬政策和策略是保持企 业薪酬战略方向的正确性,促进薪酬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企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包括内部一 致性、外部竞争力、员工贡献率在内的薪酬管理制度体系,但如果管理不善,则不可能达到预定目 标。关键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促进企业薪酬体系的良性循环。 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从薪酬的三大目标出发,有的放矢地制定和选择正确的薪酬形式、薪酬政 策和策略,在强调薪酬制度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力和员工贡献率的基础上,将基本工资、绩效工 资、短期和长期激励工资等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纳入薪酬管理制度体系的战略规划之内,才 能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战略性、引导性和整体性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确立薪酬战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时,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者,需要正确 地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① 企业所确立的薪酬方向和目标,是否能够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吸引并留住企 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 ② 企业的薪酬战略政策和策略,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个体 和总体的劳动效率? ③ 企业的员工是否感受到了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和合理合法性?他们对薪酬决策的形成过程是否 有所了解?绩效较好、收益丰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是如何向员工支付薪酬的?与同行比较,本 企业的劳动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3)薪酬战略设计的技术:与上述薪酬战略的三大目标和四个组成部分紧密相关的是运用什么 样的技术和技巧制定和实施企业的薪酬战略。 薪酬内部一致性策略的推行往往从工作岗位分析开始,需要采集相关工作岗位的信息,并在 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岗位的评价、设计、分类和分级,从而构建起以岗位相对价值为依据 的基本工资框架体系。这里所要应用的技术技巧属于工作岗位研究的范畴。同时,为了正确描述企 业内部各类各级工作岗位与员工的技能或者能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借助员工绩效考评、人员素质 测评等相关技术和技巧。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的技术是以某项工作在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所 体现出的重要性为基础,根据工作岗位的责任权限、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技能要求四个基本要素, 经过科学的测定和评价,从而确立了企业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和相互之间的层级关系。以这种框架 设计的基本薪酬制度,不但能够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还从根本上确保企业薪酬目标 的实现,同时又能维护企业内部员工基本工资分配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反过来又 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有利于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外部竞争力是企业通过薪酬的市场调查,参照同行类似岗位的薪酬等级水平而确立起来并诉 诸实施的一种薪酬策略。企业在分析研究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位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界定同业相互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及其调查范围 ;第二,进行薪酬的市场调查,弄清竞争对 于是如何支付员工薪酬的,其变动的范围和浮动幅度如何 ;第三,根据调查结果及企业的自身财 力和预算,对被调查岗位的薪酬水平作出正确的定位 ;第四,根据综合分析和评价,对某一类岗 位的薪酬水平提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报价,企业采用这种专门技术设计出来的薪酬框架,不 但提高了企业吸纳和留住人才的竞争力,也增强了把握劳动力成本的控制力。 此外,企业对员工贡献率的衡量和兑现,也需要借助专门的技术技巧,如绩效或工龄加薪、激 励方案、股票期权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和技巧。在员工的绩效考评、短期和中长期员工激励方案、企业 利润分享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成果,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方法技术对我国企 业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4)交易收益与关联收益:美国的薪酬专家认为,在隐含的雇佣关系里,薪酬采取交易收益和 关联收益两种形式。这些隐含的交易反映了企业薪酬战略。在一些薪酬结构里,交易收益占的比重 大,强调现金和福利形式。而在其他的薪酬结构里关联收益成分多,更注重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 1)薪酬低、关联收益也低的组织又叫做“商品”。这些组织把劳动力当做商品,与其他加入生 产流程的东西一视同仁。在美国,移民工人也许就是这种“商品”。 2)薪酬高、关联收益也高的组织就像一个宗教信仰组织,员工的言行表达了他们对组织的高度 信任和责任感“成为科技核心,对工作产生影响力;与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创造良机;输送优质 产品,打败竞争者。” 3)一些组织采取家庭式管理,即薪酬低、关联收益相对高,星巴克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有些专 家把它称为“细腻的咖啡公司”。 4)最后是类似房地产经纪人或汽车销售商所采用的高薪、低责任的雇佣式,即全部薪酬都是交 易收益,只谈论钱的多少。 不同的交易模式里提出的四种薪酬的交易模型,有助于企业对现实的薪酬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星巴克公司的 CEO 声称他支付的薪酬比竞争对手要高,他还给员工和合伙者提供医疗保险和 “咖啡豆股份”。然而,星巴克公司所采取的家庭式低薪一高责任的薪酬策略,并没有使大多数合 伙者在本企业工作很长的时间,该公司员工的离职率高达 60%。可见,薪酬是雇佣关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不是全部。如何使企业与员工建立稳固的劳动关系才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 3.说明企业构建薪酬战略的步骤,分析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 答:(1)企业构建薪酬战略的具体步骤如下: 1)评价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内涵。本阶段需要明确掌握以下信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企业的外 部环境,社会政治与经济形势,全球化竞争的压力(国外与国内市场的状况),员工或工会组织的 需要,企业总体战略对人力资源战略以及薪酬的影响,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及薪酬管理 的现状等。 2)使薪酬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和环境相适应,薪酬决策与薪酬战略相适应。即如何保证薪酬目 标、企业内部一致性、外部的竞争力、员工的贡献率和薪酬管理体系等策略,与企业发展的总方向和 总目标保持配套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薪酬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并提出 相应企业整体性薪酬战略规划。 3)将企业整体性薪酬战略的目标具体化,即提出薪酬的具体政策和策略,设计出臭体薪酬制 度以及实施的步骤、技术和技巧,使薪酬战略更具操作性,并转变为实践活动。 4)重新衡量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在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根 据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保持企业薪酬制度体系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对企业薪酬战略的内涵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是制定薪酬战略的第一步,它有助于企业制定 出更具适应性的薪酬战略。作出与企业总体战略和环境背景相适应的薪酬目标、内部一致性、外部竞 争力、员工贡献和薪酬管理五种薪酬决策,这是构建薪酬战略模型的第二步。不同的薪酬决策支持 不同的经营战略,因此要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作出正确的薪酬决策。 必须指出,企业薪酬战略模型正是由上述五种薪酬决策构成的。薪酬战略的第三步是通过制定 薪酬制度体系使薪酬战略成为现实 o 第四步是对薪酬战略重新作出评价和调整,并使该战略的各个 工作步骤形成环状的循环结构。 (2)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如下: 1)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企业文化是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方式、经营理念 和价值观。因此,企业在构建薪酬战略过程中,应当使薪酬政策和策略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 和价值观。 2)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企业外部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 因素,这些因素同样也会影响企业薪酬战略的选择。 3)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当确立薪酬战略时,如何评价来自企业竞争对手的压力显得日益重要。 4)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期望:企业制定薪酬制度时,往往容易忽视员工个人在薪酬问题上各种不 同的态度和偏好。 5)工会组织的作用: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还必须充分考虑工会组织的要求。在不同的国家里, 工会在薪酬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大不相同。例如在欧洲,工会是薪酬决策的主角,是任何薪酬策略必 须考虑的因素。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企业制定薪酬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工会的作用。 6)薪酬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述现代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对劳动力供求模型的理论修正和工资效益的理论。 答:(1)现代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 1)边际生产力工资是理论;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3)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4)人本资本理论。 (2)对劳动力供求模型的理论修正: 1)对劳动力需求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 ① 薪酬差异理论,负面特性包括: ·培训费用很高; ·工作安全性差; ·王作条件差; ·成功的机遇少。 ② 效率工资理论,提高企业效率: ·吸纳高素质应聘人员; ·减少跳槽人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感; ·因为被解雇的代价增加,工人会尽量避免“怠工”; ·减少管理及其相关人员的配备。 ③ 信号工资理论,两种薪酬决策: ·基本工资低于市场工资率,但奖金丰厚,培训机会多; ·基本工资与市场工资率相当,但没有与业绩挂钩的奖金。 2)对劳动力供求模型修正思维的三种理论:① 保留工资理论;②劳动力成本理论;③岗位竞争 理论。 (3)工资效益的理论:工资效益是指工资投入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即每支付一定量工资产 生多少产品或创造与实现多少价值,它反映投入的工资成本所能得到的利润。工资效益是决定工资 水平的重要依据。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有了财务支付能力,员工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工资的增 长,对员工劳动的认同,必然会激励员工更加有效地劳动,为企业进一步提高效益创造条件胀, 物价上涨,经济衰退,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下滑。 5.简述薪酬外部竞争力的含义、薪酬竞争策略的内容以及选择、界定的具体方法。 答:(1)薪酬外部竞争力的含义: 1)薪酬外部竞争力是指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关系,即本企业与外部竞争对手相比所控制和达 到的薪酬水平。它是企业薪酬战略决策的基点,也是保障薪酬制度体系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2)薪酬的外部竞争力一般是通过选择高于、低于或与竞争对手相同的薪酬水平来实现的。 3)无论从企业外部的竞争对手来看,还是从薪酬可以发挥的作用来看,企业薪酬水平都具有 相对性。尽管有效地控制薪酬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决策,但薪酬的竞争力还表现在其他薪酬形式的选 择上,如年终分红、员工持股计划、灵活的福利制度、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位晋升的机会、具有挑战 性的工作等。 (2)薪酬竞争策略的内容及选择、界定的具体方法如下(P350'""-'351):企业薪酬战略的总任务 和总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根据外部产品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况,以及自身的资源条件,选择 并提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策略。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领先型、跟随型、滞后型 和混合型四种不同的薪酬策略。 1)跟随型薪酬策略:在这四种不同的薪酬策略中,跟随型策略是企业最常用的方式。长期以来, 企业管理者为"跟随型"策略归纳了三点理由: ① 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② 薪酬水平低还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能力; ③ 关注同行业的市场薪酬水平是企业高层决策者的责任,薪酬水平的合理确定不仅关系到外 部的竞争力,还关系内部人工成本合理确定的问题。 2)领先型薪酬策略:领先型薪酬策略强调高薪用人,突出高回报,以高于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 水平增强企业薪酬的竞争力。领先型薪酬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吸纳和留住员工的能力,同时, 把员工对薪酬的不满意度降低到最低水平。而且它能弥补岗位工作存在着的一些困难和不足,如工 作条件恶劣、内容单调乏味、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保障、经常出差等。同时,也应当看到领先型薪 酬策略的推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以下一些问题:人工成本的加大,不但产生财务方面的压力,还 会影响到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由于一些企业的薪酬在总成本中比例并不高,因此导致一些企业 , 即便是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也可能将高薪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企业单凭领先型策略不一定能挑 选到最优秀的员工,即便是招收到了高素质员工,也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或提高 产品质量,降低单位成本。 3)滞后型薪酬策略:滞后型薪酬策略强调企业薪酬低于或者落后于市场的薪酬水菩及其增速, 实行本策略也许会影响企业吸纳和留住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如果企业能保证员工在未来可以得到 更高的收入,如享受年终分红、股票期权、期股、员工参股等,那么员工的责任感会提高,团队精神 也会增强,从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一般来说,滞后型薪酬策略宜在经济萧条时期,或者 企业处在创业、转型、衰退等特殊的时期采用。 4)混合型薪酬策略:跟随型、领先型和滞后型都是传统的薪酬策略。有些企业采用非传统的薪酬 策略方式,它们根据不同的员工群体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以便在选择薪酬决策类型时,更具有 灵活性。采用混合薪酬策略的企业,只要它的效益好,员工就可通过绩效工资或激励工资得到更高 水平的报酬。 6.说明现代各种行为激励理论和分享理论,以及企业激励员工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1)行为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要点是:人类的需要并不是相同的,人的需要由低到高 分为五种类型。五种需要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依 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依靠内在因 素。 ① 生理需要:指对食物、水、掩蔽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② 安全需要:指针对身体安全和经济安全,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如不解雇的承诺或合适的 退休计划等的需要,以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③ 社会的需要:指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的需要。 ④ 自尊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还包括外在的尊重,如 地位、认同、受重视等的需要。 ⑤ 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人的不同时期需要有所不同。已经被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只有未被满足的需要才是重要的激励源泉。员工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赫兹泊格将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分为两类,前三个层次为比较低级层次的需 要,后两个层次是比较高级的需要。 ① 他认为满足比较低级需要的因素是保健因子,如果薪酬、比较好的工作环境等。保健因子不 足,员工会产生不满。使用这些保健因子进行激励不是非常好的激励方式,因为这些需要很快能够 得到满足,一旦被满足后,除非有大幅度的上升,否则不会产生激励作用。所以这些保健因子只有 在原有水平很低时才会起激励作用。 ② 满足比较高级层次需要的因素是激励因子,如工作的丰富化、承担责任、成就感、认同感、有 挑战性的工作机会等。一般来说,这些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此是效率比较高的激励因子。 3)需要类别理论:麦克莱兰和亚特金森的需要分类法是从人们想得到结果的类别对需要分为三 类: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① 成就需要是指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追求成功的欲望。成 就需要高的人往往有较强的责任感,愿意选择适度的奉献、喜欢能够及时得到绩效反馈。提供有挑 战性的工作对成就需要高的人具有激励作用。 ② 权力需要是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的愿望,权力需要比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十分重 视争取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提供权力、地位对权力需要高的人具有激励作用。 ③ 亲和需要是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亲和需要高的人往往重视被别 人接受、喜欢和追求友谊、合作等。亲和需要高的人对团队建设有积极作用,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同 事间合作关系对亲和需要高的又有激励作用。 每个人都有这三类需要,只是不同的人身上这三种需要的比例有所不同。 4)期望理论:维克多·弗罗姆认为人的动机取决于三个因素:效价(一个人需要的报酬数量)、期 望(个人对努力所能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工具(个人对绩效与得到的薪酬之间的估计)。 最强的动机来自于最强的效价、最强的期望、最强的工具。如果三个因素有一个比较低,都会使 动机弱下来。 (2)分享理论:利润分享也是一种工资形式,它使员工报酬的多少与企业利润直接相关,是员 工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采用利润分享形式,员工的收入不仅取决于本人的努力和生 产量,还取决于影响企业赢利状况的诸因素,如企业管理效率、机器设备质量、生产组织情况、产品 市场等因素。所以,虽然利润分享能刺激员工努力工作,避免消极怠工,但这种刺激是有限的。从 各国实行利润分享的情况看,利润分享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1)元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无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是指员工工资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企业 利润大小。如果企业当年利润为负,则员工不仅得不到任何收入,还要支付一定费用,以弥补损失, 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 2)有保障工资的部分利润分享。员工收入不完全取决于企业利润,而是部分取决于企业利润, 另一部分是以工作时间计算的保障工资。 3)按利润的一定比重分享。比如,企业在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同时,规定一定比例让员工分享企 业利润。 4)年终或年中一次性分红。员工在一年内的其他时间仍按计时工资获取报酬,只是在年终或年 中一次性根据企业利润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3)企业激励员工可以采取的措施: 1)内部激励。内部激励的三个特征为: ① 人的内在动机,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身,并没有外界刺激迫使他采取行动; ② 内部激励是人为了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动,无须外力驱使; ③ 内部激励使人在行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对企业人员产生内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工作本身,如喜欢的工作、工作具有挑战性、工作内容 丰富化、工作自主性、工作稳定性、工作交流与反馈、学习与成长机会等;工作结果,如业务成就、 创新、团结、参与等;个人因素,如个人目标设定、个体发展、自我实现、帮助他人的欲望等;另外, 闲暇时间、与上级的良好关系也能产生内部激励作用。 2)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的概念相对应,外部激励是指由外在动机引起的人的行为。外部激励 的特征有: ① 外部激励是在外界的需求和外力作用下人的行为; ② 需要外力驱使; ③ 外部激励通过将行为结果和渴望的回报联系起来达到刺激人采取行动的目的。 外部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社会感情激励。物质激励通常是指那些由工资、奖金、其他各种福利待 遇等物质性的资源来满足员工的需要。社会感情激励通常要用友谊、温暖、特殊的亲密关系、信任、 认可、表扬、尊重、荣誉等社会感情性的资源来满足。与物质需要相比,社会感情激励是较高层次的。 对企业人员产生外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物质报酬激励,如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待 遇、分享系数等;非物质报酬激励,如赏识、荣誉、地位、培训、晋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 另外,惩罚与监督也能起到外部激励作用。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外部激 励可以提升内部激励的激励力度。因此,制定企业人员有效的激励措施时,既要包括内部激励,又 要包括外部激励。 7.说明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和对策,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特征和步骤。 答:(1)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和对策: 1)研发人员的薪酬:研发人员的工作是决定着企业技术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竞争市场的需要,它 是企业长远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智能; ·工作成效不能立竿见影,有时甚至没有结果,难以在短时间予以衡量。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高学历,并且是经验丰富的人才; ·重视工作成就和工作内容(志趣相符); ·自我期望较高,对工作环境要求也高。 ③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策略: ·研发人员的薪酬着眼于对外具有竞争性,薪酬取决于市场的供需情况; ·市场供应不足,研发人员的薪酬可能较一般工程人员的薪酬要高。 ④ 特别在激励措施上,对于产品开发成功时,可酌情给予产品开发奖金,或者根据贡献的效 率增幅给予一定的利润分享,以期鼓励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又能影响这部分人的团队效应的馈赠 , 激发其潜能智慧在企业中的充分发挥。 2)高级主管的薪酬:高级主管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目标的发展、实现的中间重要环 节,是落实企业方针、目标的重要组织者。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部门的职权及管理幅度; ·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绩效及部门团体绩效。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较资深且多专长的人员; ·较多的是重视“名”甚于“利”; ·擅长沟通、领导及规划。 ③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 ·薪酬取决于企业规模、员工人数及福利能力; ·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较高的分红及奖金; ·通常享有特别的绩效奖金或者目标达成奖金; ·通常享有额外之福利,如汽车、保险及各种科协会员资格证等; ·通常享有非财务性补偿,如头衔、秘书、名片、车位、办公室、弹性工作时间等。 3)销售人员的薪酬:销售人员是企业掌握市场信息,贯彻"以销定产"原则基础上的超前力量, 是实现企业经营计划目标的重要前提。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正确的经营思想、经营销售艺术和策略技能; ·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绩效。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年富力强、知识面广多专长的人员; ·销售人员较多的是重视“激励成果”及“承诺”; ·擅长沟通和对信息的定夺。 ①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 ·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利润分享; ·由于中高级营销人才相对短缺,因此薪酬可能较一般管理人员、工程人员要高; ·对于市场开发、市场占有率有重大突破者,应给予特殊奖金。 (2)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特征: 1)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① 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薪酬激励方案;②提出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特点 的薪酬激励方案;③充分发挥薪资福利制度的保障与激励职能。 2)优化薪酬制度的特征,从劳动者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① 简单明了,便于 核算;②工资差别是可以认同的;③同工同酬,同绩效同酬;④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⑤对企业 未来有安定感,能调动工作积极性。 3)从企业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①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②发挥员工的劳动 潜能;③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④能够吸引高效率、合格的劳动力。 8.说明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期股制度和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原则和分类。 答:(1)经营者年薪制: 1)经营者是指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企业厂长、经理。 2)经营者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收入,并视其经营成果分档浮动支付效益 年薪的工资制度。 3)年薪制设计是指以年度为单位对经营者收入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考虑和安排,并以文字性方 案表述出来,形成一份确定和处理
19 页
399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结构设计是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整体设计,是组织理论的一部分.组织理论为广义的大的理论,设计理论为狭义的小的,组织理 论包括设计理论 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分类 组织设计基本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是最基本的 2.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重视横向协调 1.古典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 依据,强调刚性 1.静态的,研究组织体制\规章\机 2.近代理论:以行为科学为依 构 据,强调人的因素 2.动态:加进了人的因素,仍以理论 3.现代理论:从行为科学中分离 为核心 措施:1.实行系统管理 2.设立委员会和会议 3.分行协调环境,提高全局观念,增加共同语言 3.有效管理幅度(不是固定值,受职务性质人员素质职能机构健全等条件影响,幅度大小同管理层次多少呈比例关系. 4.集权与分权相集合(集权是大生产客观要求,有利企业统一领导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分配和使用,分权的优 点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合理分权有利于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决策,也有利于上层 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抓重大问题) 出来,以权变管理为依据.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企业有序地运转,具有一定弹性和适应性.1.建立明确的指挥系统责任关系及规章 制度 2.选用较好的适应性组织形式和措施 3.使组织中变动的环境中具有一种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模拟分权组 分公司与总公司 母公司与子公司 织结构 出现在横向合形成的企业 以母子公司为主体, 依托型:由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承担本部职能机构 1.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结合了事业 企业集团 部制 用于大型联 分公司是分支机构\附属 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 独立型:在各成员企业之上建立的独立的职能公司 2.综合考虑了产品地区职能参谋机构 合企业,每一 机构,无独立性无名称和 经营协作等种方式与 智囊机构及业公司和专业中心:智囊又称决策咨询委员会,任务有搜集资料提 3.形成三业机构系统(产品利润中心\专业 单位负有模 章程 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 供参考参与制定规划计划,提供备选方案,参与决策活动,为其出谋划策. 参谋机构专业成本中心\地区利润中心) 拟性盈亏责 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企业 同组织的经济联合体 务公司一般独立核算,是法人实体,对总公司提供的服务要计价结算,收取报 4.主要应用跨国公司规模巨大跨地区公司 任 需承担有限责任 业 酬.主要信息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科研开发中心等 4.非常设机构:为完成基本建设作协或开发某种新品组成的临时性工作机构. 组织结构设计程序 部门结构不同模式选择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A.企业环境 /企业规模 2.以成果为中心 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 环境不稳定规模大用分权,环境稳定规模小用集权 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 B 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与组织结构是作用与反作用关系 结构 C 信息沟通:功能大小在于是否能获得信息利用信息 优点明确性高度稳定性 2.根据所选部门选择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规模较小环境变化不大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 采用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适用范围较小 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关系 事业部制模拟分析制 优点:能了解自己又了解整 体,高度稳定性较强适应性. 规模大产品复杂或分布区域 很广时采用 缺点是费用大,明确性不强, 不能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实施的重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中心 2.企业规模产品市场发生变化,结构也作相应调 用于特别巨 整. 大的企业, (1)增大数量用直线制结构 缺乏明确性 (2)扩大地区战略用直线职能制 稳定性,实 (3)纵向整合战略用事业部制) 用性较差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 一组织结构诊断 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 3.以关系为 (4)多种经营战略用矩阵或多种经营单位结构 企业结构整合 二实施结构变革 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依据:按整分合原理,在总目标指导下结构分化,明确各部门各层各岗位职能,然后进行 1.组织结构调查(现状分析) 征兆 结构进行分析,考察存在 整合,整合主要在于解决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间协调的要求. 资料: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 1.经营业绩下降 总是将信息反馈实施者, 新建企业通过结构分析图表进行整合 \管理业务流程图(业务程序\业务 2.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 修正变革方案,为以后调 现有企业结构整合 岗位\信息传递\岗位责任制) 3.员工士气低落,不情绪增,建议少 整变革作准备 征兆:1.各部门经常出现冲突 反映的只是正式组织关系,还深入 方式 判和调解者 个别访问,印发组织问卷搜集各种 1.改良式 2.爆破式 3.计划式 4.组织结构失去协调功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情况意见建议 阻力表现 整合过程:1.拟定目标阶段(整的阶段) 2.组织结构分析(职能) 1.经营情况恶化,效率下降 3.互动阶段(执行规划阶段) 分析职能变化\关键性职能\分析职 2.调职离职人员增加 注意问题: 能性质及类别) 3.争吵敌对行为多 1.任何方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应当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 使成果性职能的位置配置在非成果 变革根本原因 2.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需要有过渡期,进行磨合调适应等几个回合. 性职能之上 1.习惯业务知识技能,失去安全感 3.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避免出现必血来潮,朝令夕改 3.组织决策分析 2.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发展的必然性 4.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时间\影响面\能力\性质 措施:1.让员工参加 2.推行培训计划 5.可前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4.组织关系分析 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有创新的人才 2.存在过多委员会 制定 HR 规划的基本程序 规划内容:广义泛指各种类型,狭义特指企业人员规划.五年以上算规划,中长期为 1-5 年,短期 1 年 1.人员配备计划 2.人员补充计划 3.人同晋升计划 晋升内容含条件\比率\ 时间 2.规划阶段(通过各种程序重新建立目标) 4.控制阶段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狭义 HR 规划 3.部门充当下部部门冲突时的裁 广义 HR 规划 HR 规划作用 1.调查收集整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 企业 HR 规划的环境 HR 规划的基本原则 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 1.人员培训开发 1.满足总体战略发展要求 外部环境 1.确保 HR 需求的原则(供给 人员规划期限,了解现状,为预测准备资料. 2.员工薪酬激励 2.促进 HR 管理的开展 1.经济 2.人口 保障问题是解决的核心问 3.在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基础上,采 3.员工绩效管理 3.协调 HR 管理的各项计划 3.科技 4.文化等 题) 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 4.其他计划(组织\员工援 4.提 HR 资源的利用效率 内部环境 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 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助\劳动卫生\安全生产\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 1.行业特征 2.发展战略 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 职业生涯) 相一致 企业文化 4.保持适度流动性 项业务计划,提出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 3 4 资源管理系统 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 人力资源预测内涵 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1.人员配置(人员数量\职务变动\职务空缺填补办法 1.预测是计划的基础,通过定性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其规律性.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了解人员规划对 等) 2.需求预测:估算内部未来需要数量与能力组合,是 HR 的核心和前提.直接发展规划和 企业经营的影响规划应当反映内外部目标, 2.需求(是困难最重要的,参考配置) 年度预算.预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过去(经验或经验模型)推测未来,技术是借鉴社会行 明确部门人员责任,应适当弹性,给予执行人 3.人员供给(需求计划的对策性计划,含招聘计划晋升\ 为科学领域常规经验研究方法. 员独立决策权,考虑人员规划与其经营计划 内部调动) 3.供给预测:对内外部未来的 HR 补充来源情况预测. 的相关性. 4.人(职前培训,弥补不足) 5.HR 费用计划(控制成本) 4.HR 预测与人员规划的关系 (1)从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 HR 质量数量和结构符合企业 HR2 谢纲 6.HR 政策调整(确保 HR 适应发展需要) 要求(2)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个人利益 (3)保证 HR 与未来发展动态度适应 HR 预测的局限性 预测的作用: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 影响 HR 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内容 员需求,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 1.环境的不确定性 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 1.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总量需求预测) 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3+2) 2.企业内部的抵制 2.生产需求 3.劳动成本趋势 2.企业 HR 存量与增量的预测 对组织方面的优势 3.预测的代价高昂 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存量指自然消耗(自然减员自然流动),增量指随着扩大对 HR 新的需求 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提 4.知识水平的限制 5.追加培训的需求 3.企业 HR 结构预测 6.员工的移动情况 高组织的竞争力 7.旷工趋向 4.企业特种 HR 预测 一准备阶段 3.预测是 HR 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 8.方针政策 9.工作小时变化 10. 对 HR 的贡献 :1.HR 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 退休年龄变化 11.社会安全福利保 企业总体经济发展\HR 总量与结构预测\HR 预测模型与评估系统 依据 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障 2.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 SWOT 分析(优劣/机会威胁) 二 预测阶段 三 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1.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2.进行 HR 盘点,统计出缺编,超编以及是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3.将上述统计结果与管理者讨论,修正得出现实的 HR 需求量 4.对退休人员或离职人员进行统计,得出未来流失情况 5.根据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确定各部门还增加的工 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结果为未来需求量 6.将以上进行汇总,得出整体 HR 需求预测 1.构建 HR 需求预测系统 HR 需求预测技术原理 HR 需求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 计划需求量含实际发展需要增加的 分成两类,变量间的确定性 和自然减员两部分. 关系,称函数关系,另一类为 技术准备(体系设计,影响变量分析与筛选)-预测方法选择 生产性部门按生产任务总量和劳动 不确定关系,称相关关系. (定性定量) 生产率,劳动定额及有关定员标准 1.惯性原理,由 A+至 A- 对象指标 确定人员 2.相关性,由 ABC 相关,掌握 指 HR 需求预测的对象,包括总和结构 管理性职能部门按组织机构的设置 A-B-C-,已知 B+C+,得 A+ 依据指标 职责范围业务分工工作总量和工作 3.相似性原理:AB 类似,已 指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 定额标准制定. 知A得B HR 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 HR 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 1.经验预测法 1.转换比率法 2.人员比率法 3.趋势外推法 2.描述法(不适用于长期预测,时间跨度长对环境变化不 (1)先估一线生产人员-辅助人员 计算出关键业 称时间序列法, 是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 确定的情况) 经营活动=HR 数量×人均生产率 务指标,这种配 运用惯性原理, 势,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 3.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 (2)将业务量转换对人员的需求 置是完全合理 是预测 HR 未来发 或因果法.依据相关性原理 (1)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资料 适合于短期需求,假定生产率是不 的,而且生产率 展趋向和可能达 专家可来自组织内容也可来自外部,可以管理人也是普通 变的 不变,其应用范 到某种水平的方 5.经济计量模型法 员工也可是基层管理人员也可是高层经理,不是学者意义 需要人数=(目前业务量+计划期业 围有较大局限 法.仅涉及 HR 中 先将员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 上的专家) 务增长量) 性. 能够数量化的方 学形式表示,依此模型预测,这种方法一般只在管理基础 (2)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匿名总是尽 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增长 向或那部分内 比较好的大公司用. 可能简单,不要求精确,要说明所做预测的肯定程度) 率) 容.其可靠性与 趋势外推和回归分析都是经济计量模型法,只是趋执最 (3)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意见 缺点:1.进行估计时需对业务增长 历史和现在资料 简单,其自量只有时间变量,回归分析不考虑不同自变量 (4)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基础上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 量人均业务生产率增长率进行精确 时间长短,以及 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经济计量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及根据 估计 外推时间的长短 可适用于整体需求预测也可用于部门,预测某一领域的发 2.只考虑了员员工需求总量,没有 密切相关. 展状况,适合于对需求的长期趋势预测 说明其中不同类别员工的需求差异 8.马尔可夫分析法 6.灰色预测模型法 是通过观察企业内部人 本质也是经济计量 数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 模型法,既含有已 规律,由此推未来,既可 知信息,又含有未 以预测企业 HR 需求,也 知或不确定信息系 可预测企业内部人员供 统 给情况,实际是一种转移 7.生产模型法 9.定员定额分析法(5 种) (1)工作定额分析法 (2)岗位定员法 N=W/(q (1+R)) 人数=作业体力劳 W 任务总量,q 定额标 动时间总和/岗位 准,R 生产率变动系数 作业时间标准 10.计算机模型法 4.回归分析法 (4)劳动效率定员法 3.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 看管定额=岗位作业时间标准/看管单 台平均耗费的体力劳动时间 劳动定额=(班平均工作任务总量×岗位作业时间标准)/ 班平均体力劳动时间总和 人数=计划平均工作任务总量/劳动定额 定员人数=计划需时开动设备台数/ 设备看管定额 (5)比例定员法 概率矩阵. 影响 HR 需求预测方法的因素 2.定量方法都是以函数关系不变作为前提,但不符合实际,因此需要采用管理人员主观判断进行修正. (1)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决策或进入新市场的决策会影响到对新进入员和企业现有人员的能力等特征需要,只有数量分析不够 (2)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管理方式的改进会减少人员的需求,这是数量分析中难以反映的. (3)企业在未来能够支配的财务资源会制约新进员工的数量,也会制约新进员工的质量,因为财务资源 制约着员工的薪资水平. 企业人力资源总量预测 人员总量需求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理论\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方法 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分析:1.定性分析 2.按劳动效率定员 定额完成率=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总数/实作工时总数 定额完成率 需求人数=计划定额工时总数×(1+废品)率再除以 2008×出勤率×作业率× 3.回归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专门技能人员,在企业技术水平相对稳定情况下,不同工种的员工人数存在稳定比例关系. 经营管理人员:若没有发 生变革,其人员数量与基层人员呈稳定比例.若生产技术销售技巧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其人员分类结构稳定;文化水平提度速度较平衡其人员学历结构稳定,若社会生产水平生活节奏稳定则人员 年龄结构较为稳定.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求平衡: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 内部供给预测考虑内部人员自然流失和内部流动跳槽三方面因素. 外部供给预测因素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 1.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 1.对企业现有人员 HR 进行盘点了解现状 给的因素 2.分析企业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 (1)地域性 人口现状 HR2 谢纲 (2)人口政策及 整比例. 3.向各部门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 内部供给预测方法 1.人力资源信息库 (1)技能清单(针对于一般员工) 主要说明员工的工作岗位经验年龄等 2.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对提升受阻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面就,深入交换意见,鼓 励继续努力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他们提供更加 宽松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培训或深造机会,给他压重 介绍员工技术能力责任学历 担,适当扩大工作范围让其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 对员工工作表现提升准备条件等评价 3.马尔可夫模型 对员工最近一次客观评价,尤其对工 是典型矩阵模型,通过发现组织人事变动规律,推测组 作表现的评价 织在未来人员供给情况.关键是确定转移概率,如果是 固定的确定性,则运用较为简单 短缺现象采取措施:1.查明离职率高原因,采取必要措 (3)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爱好 4.将上述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 HR 供给量的预测 (2)管理才能清单 2.企业外部 HR 供给主要渠道 5.分析影响外部 HR 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地域因素和全面性 管理幅度范围\管理总预算\下属的职 1.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个部 HR 供给预测. 责\管理对象类型\受到管理培训\当 措降低离职率;2.加大公司业务员培训力度,使他们尽 快地晋升为业务主管.3.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补充渠道, 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填补业务主管岗位空缺. 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等是 HR 的目的,有三种情况:HR 供求平衡,HR 供大于求结果是导致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 供不应求的方法 1.将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高技术人员短缺应拟培训和晋升计划,拟定外部招聘计划.3.则根据法规适当延长时间 4.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代替 HR 格局 5.制定聘用临时工 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及培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术改工艺设计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供大于求:1.永久性辞退差水平低的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 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整体素质 5.加强培训工作,使掌握多种技能增强竞争力, 鼓励自谋职业 6.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7.多个员工分担只需一个或多数几个人的工作按完成量计发工资. HR2 谢纲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测评的基本原理 个体差异原理 员工素质测评类型 工作差异原理 人岗匹配原理 1.选拔性测评 2.开发性测评 3.诊断性测评 4.考核性测评 (招聘角度) (培训角度) (规划角度)(细泛不系) (薪酬角度) 1.客观存在的 1.工作任务与工作内 1.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 2.既有先天的也有 容差异 2.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 强调区分功能 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 了解现状和查找根源为目的; 又称鉴定性测评 后天 2.工作权责差异 3.员工与员工之间 刚性强 哪些方面有优势与不足 内容或十分精细或全面广泛; 范围广泛,总结性 3.不同的人做相同 3.不同工作对完成任 4.岗位与岗位之间 强调客观性 指出努力方向 结果不公开;有较强的系统性 各项内容具体,概况性 工作有着不同效果 务有着不同要求 具有灵活性 为组织提供开发依据 (表面观察入手-深入分析- 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 和效率 4.不同工作拥有相应 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在测评过程中提出开发建议 查找原因-做出诊断-提出对 效度 素的人来承担 (分刚客灵级) 策方案);用于需求层次的调 查 员工素质测评主要原则(观定态、素质-绩效、分项、综合一起用) 1.客观和主观结合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静态与动态结合 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 5.分项与综合结合 目标体系制定 定性不深入 静在相对统一,特定时空下进行,横向比较;缺 素质是对人的德能识体的测评(表) 分解后有后果于提高准确性,但整体特征会 手段方法选择 定量不完全 点是忽视原有基础和今后发展。动是素质形成 绩效是种业绩实施,注重表 被弱化 评判与解释结果 与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测评;动有利了解实际水 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绩效是素质高低 是有机结合过程 平指导与激发动 缺点是不便相互比较. 的事实证明.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 一次量化 二次量化 类别量化 模糊量化 顺序量化 等距量化 比例量化 当量量化 对象的直接定量 先定性描述再间接定 先划分到几个类别中 先归类,给对象隶属 先依据素质特征或标准, 比顺序量化进一步,要求 存在倍数关系, 先选择某一中 刻化;有明显的 量;没有明显的数量 每个对象只属于一个类别 程度赋值;分类界限 将所有素质测评对象两 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 在上两种基础上 介变量,进统一 数量关系;直接 关系;但具有质量或 每个对象不能同时属于两个 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 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赋 差异相等,可进行差距大 进行,可进行差 性转化,对它们 提示了特征;实 程度差异;称之为形 只是一种符号性无大小之分 识模糊和无法把握 予相应的顺序数值.(1 小比较(100 表示很 异比例程度比 进行同类同质 质量化 式量化 (管理用 1,技术用 2 表 (民主用 1,专制用 2 表示第一名,2 表二 好,80 表示较好,60 一 较.(1 很 的量化例 (赋 示) 表示) 名) 般) 好,0.8 较 予加权的权 好,0.6 一般) 数) 先纵向再横向,即一次量化再二次量化 都是二次量化 深层的量化 当量量化的特点:是一种主观量化形式,其作用是使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量化,能够相互比较和进行数值综合.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一、标准体系的要素 标准 二、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 标度 标记 横向结构 指体系的内在规定性 对标准外在形式的划分 应于 横向结构是基础,注重测评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 从内涵分为客观\主 1.量词式带有程度差异的 不同 和独立性. 观\半客观半主观 2.等级式,用等级顺序明确的 标度 从形式分评语短句式 3.等级应该有顺序,最好有等 的符 \设问提示式\方向指 距,一般等级数在 5 以内 号表 示式 4.数量式标度,分连续区间型 示,没 评语式含一个以上变 与离散点 有独 量词,常用模糊变量 5.定义式标准度,用许多字词 立意 词. 规定标度范围与级别 方向指示式可分测定 义 6.综合式标准,用两种或更多 式评定式 纵向结构 测评内容 测评目标 测评指标 测评内容正确选择与规定 是对测评内容筛选综 是素质测评目标操作 结构性要素(静态角度) 工作绩效要素 是实现测评目的重要手 合后的产物,有的是 的表现形式 1.身体素质 2.心理素质 指一个人的素 段. 测评内容点直接筛选 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 行为环境要素(动态角度) 质与能力水平 步骤是先分析结构找出值 结果. 向具体对象与范围, 1.从所处的环境条件 综合表现 得测评因素,内容分析借 目标是内容的一种代 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 2.内部环境指个人自身所具备 工作数量、质 助于内容分析表进行.内 表,通过定性定量方 容的明确规定,测评 的素质 量、效率、成 容分析表纵向列出被客体 法实现,一般采用德 指标是对测评目标的 3.外部指客观外界存在的,间接 果、群众威 的结构因素,横向列出每 尔非咨询,问卷调查 具体分解. 影响,包括工作性质和组织背景 信、人才培养 个结构因素的不同层次不 与层次分析多元分析 三、体系的类型 同方面,在中间表体内列 相结方法. 效标和常模参照性标 出具体测评内容点 品德测评法 知识测评 能力测评 1.FRC 测评:借助计算机辅 对人们掌握的知识量\知 1.一般能力 2.特 助分析的考核性方法,报告 识结构与知识水平的测 的方式可以是个别也可是集 量 体问卷. 准体系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核心过程) 殊能力 1.收集必要的资料 2.组织强有力 1.测评前的动员(统一思 1.引起误差的原因 果 3.创造力 的测评小组(必须对成员培训) 想) 体系和标准不明确 1.结果描述 卢姆的六个层次:知识\ 4.学习能力 3.测评方案测定: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晕轮效应,近因误差\ 数字和文字 2.问卷法 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最简单有效是心 确定测评对象范围和目的;设计审 硬指标时间短,软指标时间 感情效应\参评人员训 2.员工分类(调查 3.投射技术 评价 理测验,具体应 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和参 长.时间选择在一周的中间, 练不足 分类/数学分类) 起源于临床心学理,测评目 三个层次:记忆\理解\应 用形式是笔试 照标准(减少误差),编制修订素质 上午 9:00 左右 2.结果分析的方法(集 3.结果分析[要素 的隐蔽性,内容非结构性开 用 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 3.测评操作程序.(报告测评 中趋势\离散趋势\相 分析(结构、归 4.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效度\公 指导语\具体操作\回收测评 关\因素) 纳、对比)\综合 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 数据) 3.测评数据处理 分析\曲线分析] 发性,反应的自由性 3.测评结果调整 4.综合分析测评结 具体实施中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中操作程序中的应注意事项: 指导语包含:1.员工素质测评的目的;2.强调测评与测验考试的不同;3.填表前的准备工作和填表要求;4.举例说明填写要求;5.测评结果保密和处理,测评结果反馈.时间应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具体操作中:1.单独操作,花费时间较多;2.对比操作,容易出现不严格依照标准,增加主观成分,但节省时间,适合人多的时候。 集中趋势常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离散趋势常用差异量数是标准差,差异量大集中量数代表性就小,差异量小则集中量数代表性就越大. 对员工进行分类的两种标准: 1.调查分类标准: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调查范围越广就越接近实际,区分出的是应达到的素质要求和水平,采用走访有关员工\问卷调查\抽样分析方法 2.数学分类标准:按数学常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的分类 要素分析法以要素分析为基础,可分为:结构分析\归纳分析\对比分析 面试的内涵 面试的类型 测评数据处理中一般会用绘制素质测评曲线图和结构测评曲线图,即胜任模型图 面试的发展趋势 面试中常见问题 面试的实施技巧 1.以谈话和观察为工具 标准化:结构化(规范化)\ 1.形式丰富多样 2.结构化成 1.面试目的不明确 2.面试标准不具体 1.充分准备 2.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 非结构化\半结构化. 为主流 3.提问的弹性化 4.内 3.面试缺乏系统性 3.多听少说 4.善于提取要求 3.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方式:单独\小组 容不断扩展 5.考官专业化 6.理 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直接让应聘者自己 5.进行阶段性总结 HR2 谢纲 2.灵活提问 4.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 进程:一次性\分阶段 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形式结构 描述,多项式选择式) 6.排除各种干扰 5.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在地位是不平等的 内容:情景性\经验性 为主流,弹性化内容扩展,专 5.面试考官的偏见(首因效应\对比效应\晕 7.不要带有个人偏见 8.在倾听时注 (面试是工具,沟通过程,目的是按程序 (标准化方式有进程有内 业化理论和方法) 轮效应\录用压力)(目、标、系、设、偏) 意思考 9.注意肢体语言沟通(充灵 进行的不平等) 容) 听,提总扰,偏思肢) 面试的基本程序 一 面试的准备阶段 员工招聘时注意问题 二 面试的实施阶段 三 面试总结阶段 四 面试评价阶段 1.简历不代表本人 1.制定面试指南 2.准备面试问题 1.建立阶段:用封闭性问题 1.综合面试结果 回顾整个面试过程, 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1.面试团队的组建 1.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比重 2.导入阶段:用开放性问题、应聘 1.综合评价 总结经验,为下一次 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2.面试准备 2.提出面试问题 者有准备、熟悉的问题(经历过 2.面试结论 做准备 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 3.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 3.评估方式确定 去) 以公司岗位需求为前提,注意长 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4.面试提问技巧 1.面试问题评估方式和标准 3.核心阶段:用行为性问题,与其 期发展潜力 6.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5.面试评分办法 2.确定面试评分表 他问题配合使用. 2.面试结果反馈 7.关注特殊员工 4.确认阶段:用开放性问题,尽量 1.了解双方更具体要求 8.慎重做决定 2.合同签订 3.对未被录用的反馈 9.面度考官注意自身的形象(简历、 3.面试结果存档 学历、忽视个性、2 个更多、不忠欠 避免封闭性问题 4.培训面试考官 5.结束阶段:补充事项,行为性与 培训内容包括:提问的技巧追问的技巧评价标准的掌握 诚和特殊、慎重、注意形象) 开放性 类型 1.背景性 行为描述面试(BD) 基于选拔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5 六) 一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 内涵 1.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 2.知识性 二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 三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 四 培训考官,提高结构化的信度和效度 2.基于关键胜任特征的行为性问题 3.思维性 要素: 4.经验性 5.情境性 2.从优秀任职人员先出一测验样本 实质 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 6.压力性 3.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素素质特征 2.识别关键性工作要求 7.行为性 4.将结果进行综合,列出选拔性素质表 3.探测行为样本 (背知、思 5.对各个素质进行分析,绘制素质线,构建模型 假设前提:1.过去能预示其未来行为 经、情压 1.将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 1.组建测评小组 1.情境 2.目标 3.行动 4.结果 每一个就一个测评指标. 1.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有关信息,清楚指标 2.请专家为指标设计一系列问题, 标准题目的相将资背景信息 并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问卷. 2.有社会工作经验,善于观察,能客观评定 3.将问卷发放给员工进行预先测试 3.掌握相关测评技术,熟练运用面试技巧 4.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 4.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善公正. 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行) 五 结构化面试及评分 六 决策:1.淘汰不具备关键选拔性素质的候选人 2.对剩下每位人员作处理,求得负分的求平方和,由小到大编号,S 越小编号越小越匹配 s=∑ci2. 3.对相等的对其得正分的指标数目,正分指标 多就越优秀 4.对 S 相等正分又相等,则将正分的指标得分累加,得分越高就越优秀. 5.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员招聘人数要求,按小编号优先 结构化面试的开发:1.测评标准的开发,即选拔性素质模型构建; 2.结构化面试问题的设计; 3.评分标准的确定. 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特点:1.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多角度进行评价,比较全面,满足企业选拔综合性人才的要求. 2.决策人员不唯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 的影响,提高了招聘决策的客观性.3.群体决策法运用了运筹学群体决策法的原理,提高了招聘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施步骤:1、建立招聘团队(高层、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用人部门 经理、经验丰富员工代表)2、实施招聘测试,3、做出聘用决策 评价中心含义:是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1.使用多种测评技术 2.通过多名测评师在特定的测评情境中表现出的行为做出判断 3.然后讨论统计汇总 作用:1.用于选拔员工,胜任岗位所必需的的能力或品质 2.用于培训诊断重点分析员工优劣势,明确需要从哪方面培训.3.用于员工技能发展,在培训诊断的基础上改善提高其能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6-9 人被评人,在规定时间 1 小时以内,不指定小组领导人或主持,就给定问题讨论 类型 优点 缺点 无领导小组步骤(3 步) 主题有无情境性 1.具有生动的 1.题目质量影响测评质量(反 一 前期准备(题表表、培场组) 1.无情境性(开放性 人际互动效应 映岗位要求、与实际联系、激 1.编制题目 和两难性问题) 2.被评者形成 发个体差异) 2.情境性(资源争夺 互动 2.对评价者和标准的要求较高 1、进行工作分 型和排序型问题) 3.讨论过程真 3.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 是否分配角色 实易于客观评 员影响 1.无角色 价 2.有角色(管理游 4.难以掩饰自 戏) 己的特点 二 具体实施阶段 3.编制计时表 1.宣读指导语 1.从岗位分析中提取评 4.对考官的培训 2.讨论阶段(发言内容\发言的形式和特点\ 析了解岗位需要 价指标,有针对性 5.选定场地,圆形或方 发言的影响) 的能力和素质 2.不能太多太复杂(表现 形,考官保持一定距离 三 评价与总结(1.参与程度 2.影响力 3. 2、收集编制有 能力/分析能力/个性特 6.确定讨论小组,同一 决策程度 4.任务完成情况 5.团队氛围和 4.被评价者的行为仍有伪装的 争论性、大家熟 征风格,少于 10 个) 岗位安排在同一组,6 成员共鸣感) 讲座会作用:1.交换意见更全 可能性(题高同仍) 悉、不会语重心 3.确定权重及所占分数, -9 人一组,保持同组 面 2.产生分歧可进行讨论 3.形成一个清晰 长被评者防御的 根据优良中差分配分值 成员相互陌生 5.测评效率高 2.设计评分表 题目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 题目类型 一般流程 6 点(选题初稿可用专家试测,反馈修改完善) 1.选择题目类型 1.开放式(用于思考全面性针对性以及 2.编写初稿 3.调查可用性,通过互联网查是 称为冰山模型洋葱模型 思路是否清晰,新见解. 1、开放式、两难 否被用过 人的素质分三部分 2.两难式(用于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影 式和实际操作无法 4.向专家咨询 态度动机价值\知识技能\外在行为 响力) 引起争辩,很少 取决因素 1.评价者的知识经验 3.排序选择型(用于分析问题\语言表 用。 2.被价者暴露的外在行为范围 达等) 2、两难式对出题 设计题目给被价者足够表现空间,尽可 4.资源争夺型(用于语言表达\分析问 要求过高,不易控 能完整发挥自己能力,能够完全表现真 题\概括与总结\发言积极性\灵敏性\ 制,因此很少用 实自我. 组织协调能力) 3、一般常用排序 5.实际操作型(用于主动性\合作能力) 型和资源争夺型 第三章 完整的评价(参影决,任氛鸣) 注意问题 1.团队合作、集思广益 2.广泛收集资料 1.与 HR 部门沟通 2.与直接上级沟通 3.查询相关信息 5.试测 着重看题目的难度和平 衡性 (心理学家\测评专家\部门主管) 咨询内容 6.反馈修改完善 1.题目是否与实际有联系,能否考 参与者的意见 察其能力 评分者的意见 2.案例是否均衡 统计分析的结果,决定试 3.题目是否需修改完善 测的效果 培训与开发 概念:是 HR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内容、规模时间、评估标准负责培训的机 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作出的统一安排。 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系标有普) 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1.系统性:从目标设立到实施的程序和步骤保持统 1.培训目的 一性和一致性,可确保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各项目之 3.对象和内容 4.培训范围 HR2 谢纲 2.培训目标 培训规划基本步骤 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问题 1.培训需要求分析 2.工作岗位说 1.制定培训总体目标(总体目标\HR 总体规划\培训需求分 明 析) 间的联系及目标的一致性. 5.培训规模 6.培训时间 3.工作任务分析 4.培训内容排序 2.标准化:确立并执行正式的培训规则和规范 7.培训地点 8.培训费用 5.描述培训目标 6.设计培训内容 3.有效性:体现出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高效性 9.培训方法 10 教师 11.计划实施 7.设计培训方法 8.设计评估标准 4.普遍性: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对象的培训需要. (目目内范,规时地,费法师施) 9.试验验证 教学计划内容 教学计划设计原则 1.适应性 行,实现培训总目标的具体执行性和操作性计划(主 要依据\行动方案) 1.教学目标 2.课程设置 3.教学形式 4.教学环节 5.时间安排 2.课程内容(概念原理方法技能技巧, 过程程度步骤规范标准) 课程内容的组织就是确定课程内容的 范围(水平)和顺序(垂直) 3.课程教材 4.教学模式 5.教学策略 8.课程时 间 9.课程空间 10.培训教师 成期限) 教学计划设计程序 2.针对性 1.肯普(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即学习什么\教 3.分析教学对象特征 4.选择教学策略 3.最优化 学程序\使用什么手段) 5.选择教学方法及媒体 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 4.创新性(应有横向) 3.迪克和凯里(偏重行为模式,强调从学员的 7.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修正 2.阐明教学目标 11.学员 原则 1.要符合企业和学员 的要求 2.要符合成人学员的 认知规律 3.应体现企业培训功 能的基本目标,进行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 1.培训项目计划 2.培训课程分析 3.信息资料的收集 5.课程内容确定 (1)企业培训计 A 课程目标分析 从内外部收集,咨询客户 (1)使掌握生产技术技能 划(整体) 学员\任务\课程目标 学员专家,借鉴其他培训 (2)适应多样化学员背景 (2)课程系列计 目标分析步骤为目标确定,区分主次, 课程 (3)满足学员时间方面需求 划 进行可行性\层次分析,主要含(操作 4.课程模块设计 (4)根据培训技能方面要求,确定内容难度 (3)培训课程计 目标\条件\标准) 6.课程演练与试验 时间组合 划 B 培训环境分析(实际环境/限制条 头脑风暴问卷调查 购买现成教材,改编教材,自编教材 件/引进与整合/器材与媒体可用性/ 7.信息反馈与修订 内容从熟悉到不熟悉,由简到复,由易到难 HR 开发 报名条件/报名与结业/评估与证明 等开始时可安排一些活动 课程内容制作注意事项 1.相关性(满足培训项目要求,符事实际生产经营 1.教材内容不能多而杂 需要,适应提高岗位职业能力,强化发展战略和核 2.讲授的内容不必重复 心能力,推广经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提高岗位职 3.以提示重点要点强化认知 业能力.是存在的前题,也是开发的内在动力.) 4.阅读资料与课堂教材分开 2.有效性.(是判断培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5.教材应简洁直观按统一格式 3.价值性(满足学员兴趣,反映培训需求) 6.用教材制作清单进行控制和核对 不同发展阶段采限不同培训内容 1.创业初期(营销公关能力\客户沟通能力) 2.发展期(中层管理能力观念技能) 3.成熟期(全员,企业文化观念规则态度) 此过程中从核心管理人员向整个企业员工扩展的过程,是增值的,从货币资本转向 人力资本提升. 培训中的印刷材料 3.关注信息的反馈 我国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 1.确定教学目的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2.提高学习的效果 训项目\需求与师资来源\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与完 个步骤)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 1.课程目标(一般\高级\情感) 1.强调课程重点 4.进行综合平衡(培训投资与 HR 规划之间,正常生产与培 角度,有针对性) 培训课程的要素 1.工作任务表 3.分配培训资源 2.加涅和布里格斯(分系统级课程级课堂级 14 是实施培训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 6.课程评价 7.教学组织 2.确定具体项目的子目标 培训教师的来源:外部教师和内部培训师 2.岗位指南 3.学员手册(培 外优:1.选择范围大可获高质量队伍 2.带来全新理念 内部优点:1.比较了解,更有针对性,提高效果 1.作出界定,进一步明确目标 训中的指导参考 3.有较大吸引力 4.提高档次,引起重视 2.学员互熟,交流顺畅.3.易于控制 4.成本低 2.有助于记忆,随时查阅 材料) 5.容易营造气氛,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缺点:1.不易树威望,影响学员参与态度 3.可代替培训减少时间,节约成 4.培训者指南 外缺:1.缺乏了解,加大风险 2.适用性降低 3.纸上谈兵 2.选择范围小,不易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本 5.测验试卷 4.成本较高 3.受环境决定,不易提升 怎样进行有效开发培训 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 1.设计合适的培训手段 2.开发培训教材的方法 (1)课程内容和培训方 (1 教材应切合实际需要 1.理论加经验 3.培训教师选配 层次等级 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 1.高层:战略洞察决策统筹 1.知识补充 方式:研讨会报告会 MBA 1.注重业务上 法 (2)资料包的使用 2.技巧加工具运用 2.中层:沟通协调领导判断 与更新 接班人:1.内部进行如开 2.提高经验知识技能 (2)学员的差异性 (3)利用一切学习资源 3.沟通能力和引导能力 专业 2.技能开发 学习研讨会 3.适应变化环境 (3)学员的兴趣与动力 (4)尽可能开发所能利用 4.发现并解决问题 3.基层:技能计划专业指导 3.观念转变 2.外部各种研讨班 4.深化宗旨使命信念 (4)评估手段的可行性 的 5.案例与资料积累 沟通能力 4.思维技巧 3.学院进修 5.三明治培养 5.培训个别作接班人 (5)设计视听材料 6.前沿问题和热情愿望 4.到子公司学习决策体验 管理技能开发基本模式 培训效果评估作用和内容 1.在职开发 3.短期学习 4.轮流任职计划 5.决策模拟竞赛 培训前 2.替补训练 优点:全力以赴,有针对性, 1.换位思考 6.决策竞赛 优点:训练周密,增 效果好 2.便于确认其适合工作 7.角色扮演(常用) 1.保证需求确认的科学性 1.需求整体评估 强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点:会对工作带来影响 岗位 8.敏感性训练(人际关系训练,注 2.确保计划与需求合理衔接 2.培训对象知识技能工作态度评估 缺点:前途渺茫,积 3.高层可由对不同部门 重过程,不是思想上而是感情上) 3.帮助实现培训资源合理配置 3.培训对象工作成效及行为评估 极性下降;垂头丧 的问题有广泛了解的更 9.跨文化管理训练(知识/态度偏 4.保证效果测定的科学性 4.培训计划评估 气;不传授 有资格的人担任 见/掌握技巧) 作用 培训中 内容 培训后 作用 内容 作用 内容 1.保证活动按照计划进行 1.培训活动参与状况监测 1.对效果判断,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2.培训执行情况反馈与计划的调整 2.培训内容监测 2.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表现的改变是否来自培训 3.找出培训不足,归纳教训,改进为下一轮作依据 3.培训进度与中间效果监测 3.检查培训费用效益,有助于资金合理配置 4.过程监测和评估有助于培训的实际效果 4.培训环境监测 5.机构和人员监测 4.客观评价培训者工作 5.为决策提供信息 1.培训目标达到情况评估 2.培训效果效益综合评估 3.培训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评估 培训效果的形式 非正式 主观性,对表现、态度. 不需要记录太多信息 优:1.自然状态下观察,增加真 实性与结论客观有效性 2.方便 易行,成本低 3.不会造成压力 正式 用于正式场合,高级管理者,特 定群体 优点:1.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 上,有说服力 2.以书面形式表现 可将评估 结论与最初计划核对 建设性 用于培训过程中,以改进为主而不是以是否保留项目为目的,是非 用于培训结束时,正式客观的 具有较强说服力 正式主观评估 作为决定给予某种资格或组织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不过分频繁,时间越短频率越高,时间越长频率越低,频率根据 缺点:不能作为项目改进依据,无助于学习改进. 实际确定. 注意培训目标和预期培训效果必须从头到尾是清晰的.可 优点有助于学习改进,产生满足感成就感,有激励效果 通过小型座谈会使受训者了解目的 培训效果的步骤 HR2 谢纲 总经性 一作出培训评估的决定 二制定培训评估计划 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1.选择评估人员 四培训项目成本收益分析 1.评估可行性分析 是衡量培训项目成果的最终 2.选定评估对象 是否交由评估者评估,了解项目情况 3.建立培训数据库(硬产质耗和软习 2.确定评估的目的 惯、氛围主动性数据) 事前了解方案情况 产出与投入百分比 数据进度计划到位 投资回报率=培训产出/培训 投入*100% 趋势,离中趋势,相关趋势 5. 选择培训评估方式 事后继续还是中止,推广作出决策 手段之一。 1.在适当时收,预先确定的 2.对数据进行分析,用趋中 4.选择培训评估形式 事中使方案确实实施 六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1.培训管理人员 2.高层领导者 3.受训员工 4.受训者直接主管 五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6.确定方案和测试工具 评估标准:是指企业和培训管理人员用来评价培训成果的统一的尺度和规范. 培训成果层级体系:第一层反应,第二层学习收获,第三层态度行为变化,第四层实际成果 反应评估 学习评估 1.用于刚结束时 2.是最基本最普遍的 3.采用问卷调查面谈观察 综合座谈电话调查 4.主观评价,以偏概全 行为评估 结果评估 1.培训之中或之后 1.结束后几周或几个月之后 2.对学员和教员有压力 2.直接反映培训效果,看到后更支技培训 3.压力带来报名不积极 3.采用观察、主管评价、客户评价、同事评价等方法 4.所采用的测试方法可靠度和可信 4.涉及培训开发人员、区域培训师或地方经理,评估目标涉及培训应用 度有多大,难度是否合适,对工作行 领域,包括重要的在岗活动,是很重要的评估 为转变并非是最好的 5.花费时间精力多,忙不过来不配合,问卷设计难做,员工表现多因多果. 1.半年或一二年后的绩效评估 2.对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利润投资回报率 3.可以打消投资顾虑,指导培训课程计划 4..需要较长时间,相关经验少,评估技术不完善,必 须取得管理层合作否则拿不到数字,多因多果. 制定培训评估标准的要求,采用 SMART 原则,注重相关性可靠性区分度可行性. 相关度:成果标准与计划预定训练学习目标之间的相关性。1.必须根据该培训计划设定的学习目标来选 择培训成果,尽可能保持一致。标准干扰:指在评估培训效果时受到额外因素影响,使评估测量不到相关知识和技能。2.在评估中所采集到的信息,必须与受训者在培训项目实际取得的成果尽可能 相似一致。标准缺陷:指在评估培训效果时,无法衡量培训目标中强调的培训成果。 信度:指在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测试时,其测量结果的长期稳定程度. 区分度:受训者取得的 成果能真正反映其绩效的差别. 可行性:指在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时,采集其测量结果的难易程度 五种培训成果:1、认知成果:基本原理\程序步骤\方式方法或过程,是学习评估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2、 技能成果:操作技巧\技术或技能行为方式,采用现场观察工作抽样,与学习评估和行为 评估密切相关。3、情感成果:态度动机以及行为等,是第一层反应评估,在课程结束后运用调查问卷法采集 绩效成果: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为决策提供依据,包括由于员工流动率或事故发生率的下 降导致的成本降低,以及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或顾客服务水平的改善。 投资回报率:包括直接和间接,直接指培训中所有费用,间接指培训前和后的费用. 投资回报率=项目收益/项目成本*100%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投资净回报率=(项目收益-项目成本)/项目成本*100% 定性评估方法 各类方法 定量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法(调查面广,以封闭式问题为主) 访谈法(调查面窄用开放式) 1.指根据自己经验和相关标准作出评估的方法,只 作出数据解释,通过调查 1.明确要了解什么信息 1.明确采集信息 是价值判断 统计分析来发现与阐述 2.设计问卷(问卷顺序,一般到具体,不熟悉到熟悉,按事发生顺序序,问 2.设计访谈方案 2.优点:简单易行,综合性强,需要的数据资料少 行为规律. 卷表达方式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实际内容清晰明确,问卷的形式) 3.测试访谈方案 3.测试问卷 4.全面实施 3.受主观因素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影响很大 4.正式开展调查 5.进行资料分析编写调查信息报告 4.不同评估者自身不同,掌握的不同,存在差异,准 5.进行资料分析. 确性不强 5.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座谈 观察法:花很多时间,并不能大范围使用,针对投资大\培训效果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项目. 电话调查法(电话访谈法):是一种非面对面的访谈,适用 于调查面广,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 题并重的调查。 座谈法:不要在培训一结束后进行,结束后一段时间以后进行 内省法;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个性形成理论的方法。 笔试法 行为观察法 操作性测验:对实际操作过程的观察和评价,应用于整个培训过程,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能加强学习效果,鼓励学员应用培训内容,能让培训师和学员了解教学效果. 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1.必须注意接受调查的受训者的代表性,避免因样本少而缺乏代表性而作出不充分的归纳. 以免以偏概全 4.以圆熟方式论述培训结果中消级方面 ,避免打击积极性. 5.当持续一年以上时间时,需要作中期评估报告 撰写报告的步骤:1.导言(背景\评估性质\是否有类似,找出缺陷和失误)2.概述实施过程 HR2 谢纲 2.尽量实事求是,切忌过分美化和粉饰评估结果. 3.阐明评估结果 6.注意报告的文字表达与修饰. 4.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5.附录 6.报告提要 3.必须综观培训整体效果, 第四章 绩效管理 绩效考评的效标: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 效标的类别:1.特征性效标,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征 ,考量员工是怎样一个人. 2.行为性效标,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 考评方法的种类: 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主观(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 3.结果性效标,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 客观(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法) 结果导向绩效: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 综合型绩效方法: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日清日结法,评价中心法 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 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结构式叙述 强迫选择法 短文法 成绩记录法 劳动定额法(传统的方法) 1.主观性,简便易行 1.客观性,从 3-4 个描述表 1.考评者写 2.被考评写 1.新开发的方法 1.进行工作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工作地上的生产流程作业程序和员工的操作过 2.受文字水平时间 现行为项目中选择 优缺点 2.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者 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其达到要求,实现组织最优化,环境条件安全化,作业流程 精力限制 2.避免趋中晕轮和其他偏误 3.仅适用激发员工开发其 需聘请外部专家 标准化,人机操作规范化,人机配置合理化,生产产出效率化的目标. 3.一个共同标准 3.考评特殊行为也可更宽泛 技能 有强的适用性有效性与行为 2.在方法研究和动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时间研究,采用工作日写实测时和工作 4.单一缺乏量化没 4.是一种定量化的 4.不能作比较,适用范围 量表结合会更好 抽样等工时研究方法,采用经验估工,统计分析,类推比较或技术测定的技术制定 有客观依据 5.最终结果不反馈给个人所 小 出工时定额或产量定额 以难以在 HR 方面发挥作 3.通过一段试行期开始正式执行新的劳动定额 用。 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 图解式评价量表法 合成考评法 日清日结法 评价中心技术 图表评尺度法 尺度评价法 图尺度 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设计更加适用可行 程序 1.设定目标,是一种动态优化的方法 1.实务作业或称套餐式练习 评法 业绩评定表法 与改进计划结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 目标型计划 检验其决策分析判断授权应变能力 优点:1.适用范围广,涵盖个人品 性,有助于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总部制定年度月度计划,部门推行周计划,实行日计划 2.自主式小组计论(关于组织变革\ 质、行为表现、工作结果 合成考评法的含义和特点:1.考评的是一个 2.控制,运用 PDCA 压缩到一天随时纠偏提高效率 发展\人事决策\薪酬福利) 2.具有简单易行使用方便设计简单 团队而不是某个员工 3.考评与激励.有据可查,事实清楚,双重功能发挥 检验其人际关系\合同\领导能力\语 汇总快捷 重性,既考虑岗位职责现实任务,又注重员工 日清日结法的含义和特点: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所确认的方向和目标, 言表达影响力等 缺点:考评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考 个人潜能 3.表格现实简单便于填写说明 层层分解量化为具体指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整体控制和员工自我控 3.个人测验 4.面谈评价 5.管理游 评因素及项目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4.考评量表采用了三个评定等级,即极好\满 制,对企业和员工的每一种行为每一项活动进行精细量化监控与激励性 戏 极易产生晕轮效应和集中趋势偏误 意\不满意 管理的一种方法。基本原则:闭环原则、比较分析原则、不断优化原则 2.考评侧重点具有双 总体分布误差 宽厚误差 例行性计划 问题型计划 个体分布误差 苛严误差 集中趋势和中 个人偏见 6.个人报告(表达雄辩能力) 时间上 自我中心效应 优先效应 空间上 近期效应 后继效应 晕轮效应 是负偏态分布(大多数好) 正偏态分布(大多数不合格 间倾向 亦称个人偏 对比偏差 指根据下属 根据下属最 也称记录 也称晕轮误差,晕圈错误,光环效 1.标准过低 或勉强合格) 居中趋势,都属 差个人偏误 按自己的标准寻 最初的信 近的信息, 效应,即 应.反映某一个人格上的特征掩蔽 3.采用了主观性的方法 4.曾与 1.评定标准过高 于一般水平,集 有时有利于 找不同进行评定 息,就是以 对全部表现 在上一个 了其他人格上的特征,主要指凭着 被考者反复多次进行沟通 2.惩罚不服管理的人 中于中间水平 考评人,有 相似偏差 前期部分代 作出总评 考期内的 某种成见或最初最近印象评定 短心理 3.迫使有问题的员工辞职或 或者说是平均 时不利于 按自己标准寻找 替全期部 价,就是以 评价结果 纠正方法:1.建立谨的工作记录 6.对付出努力的员工进行鼓励或 为减员作准备 水平。因为标 其相同的方面进 分.出现以 近代远 作为对本 制度,2.评价标准要制定得详细\ 希望提高薪酬 3.压缩提薪或奖励人数的比 准不明确或平 行评价 偏概全 考评期的 具体\明确,3.对考评者进行适当 7.认为过于严格不利于激励员工 例 均心理造成 评所产的 培训,端正考评者的认识,提高考 8.尽量避免产生长久消极的影响 4.自认为应当严格执行评估 作用和影 的技巧技术水平,或者将评价结果 9.对一贯优秀的,有失误也要保 标准 响. 与实际绩效的误差大小作为对考 2.为缓和关系 5.护 护 评者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 1.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2.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品质特征型 (1)按岗位实际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分 (1)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性组织 (2)生产型以生产数量生产质量为考 评指标,结合工作方式组织气氛. (3)管理性及服务性着重整体素质工 作效率出勤率工作方式组织气氛. (4)科技型兼顾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有效 不同性质指标构成的考评体系 管理和生产两大类然后再细分 (2)按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地位和作用划 分为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四大类 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记忆能力\语言表 达\思维判断\理解想象\逻辑思考\综 合分析\计算\自学\注意力分配\听写\ 知识操作技能\进取精神\思想政策水 从人员品质\工作行为\产出结果三个 平\人际关系等 方面 地组织绩效考评,实现企 工作结果型 业绩效管理目标和要求 组织管理\独创见解和创新能力\专业 注意事项:在明确以上两点情况下,应 行为过程型 以反映员工 在劳动工作 过程中的行 为表现的各 种指标构成 分实物和非实物 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如产品质量商品销售量定额 1.针对性原则 完成程度等反映数量的指标 2.科学性原则 产品品种合格率客户投诉率 3.明确性原则 返修率等质量指标 指标体系设计程序: 科研人员的指标 1.工作分析(岗位分析和 2.理论验证 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 1.要素图示法:将某类 2.问卷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选取若干具 4.面谈法:1.个 5.经验总结法 人员的绩效要素按需 步骤:1.根据考评目的和对象,查阅工作岗位说明书,通过必要的 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事件或 别面谈 6.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 要考评程度分档,根据 现场调查,详细地采集与工作绩效各种要素和指标相关的数据和 岗位的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来 谈讨论法 少而精的原则进行选 资料.2.列出所有相关的影响和制约工作绩效要素及具体的指 确定指标和要素体系.可分 法,思想越激进越开发越 取.可分成三档,也可 标,并进行初步筛选 为典型人物研究和典型资料 好,强调产生想法的数量, 分成五档. 相关要素概念和内涵外延,作出准确的界定.4.根据调查的目的 鼓励别人改进想法.)选择 和具体情况,确定问卷形式,所调查对象和范围,以及具体的实施 确定特殊岗位人员 步骤和方法. 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 1.定量准确(起止水平,差距明 确合理采用等距式量表,等级档 次数量合理,控制 3-9 个) 2.先进合理(具有超前性,能反 映正常,多数 70%-80%能达到) 3.突出特点(各岗位的性和特 HR2 谢纲 3.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或计算公式,对每个 5.设计调查问卷. 2.座 3.进行指 任何时候都不批评别人想 4.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 整 6.发放调查问卷 7.回收 考评种类 指标标准评分方法 单一要素 多种要素 考评标准量表的设计 综合等级 分解提问 名称量表 等级量表 等距量表 比率量表 指考评指标 要有较全面深和 1.自然数(直接记分,每 是建立在测评尺度为等距水 是一种最 也称位次量表, 要求数量差距在整 是最高的量 内涵及外延 理解和认识,将诸 个等级只设一个自然数 平之上的 低的形式, 是在一个分类 个量表阶梯上相同 表有绝对的 等诸方面综 方面特征独立并 可采用百分制,得到是 1.简单相加法 2.系数相乘法 也称类别 基础上或是在 的,没有绝对的零 零点,可作 合,按顺序 列,对独立的特征 绝对数值) 3.连乘积法,不允许有零分, 量表,没有 一个变量上进 点 四则运算. 进行等级划 采用一定的表达 2.系数法(函数法和常 几个指标之间是关联的 序列性等 行的分类,只具 能最广泛地运用, 分并指派一 方式进行提问. 定分值. 点) 数法,间接记分,只判断 4.百分比系数法,是从系数法 距性可加 等级,最后统一汇总,得 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计分方法 性 有序列性 根据效应规律可以 转换到另一个等距 到是相对数值) 量表上. 4.简洁扼要(大众化语言,力求 关键绩效指的内涵:不仅特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那些居于核心
13 页
315 浏览
立即下载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基本薪酬设计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薪酬福利 1 基本薪酬设计 培训主题 基本程序 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方法 市场调查 基本薪酬结构的确定和完善 基本程序 • 基本方法 – 基于工作-职位工资制 – 基于技能-职能工资制 国际上常用的三种基本的工资制度 • 年资工资制 ---- 以年龄、继续服务年限 ( 工龄 ) 等为基 本评估对象,较注重生活保障的要求。以亚洲国家为 主,如我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 • 职位工资制 ---- 以典型职位(职位)为基本评估对象, 员工所执行职位的差别是决定薪资差别的最主要要素。 被全球 95% 以上的市场型企业所采用,其方法、体系 最成熟,其中尤以 CRG 公司的 IPE 系统为最。 • 职能工资制 ---- 以职位执行能力 / 专业技能为基本评估 对象,在知识经济(新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 年资工资制的优缺点( 1/2 ) 1 、可防止过度竞争,保证秩序。 2 、它以保障生活费用为原则,从而使员 工有一种稳定感,工作的心理压力不大, 能力能正常发挥。 3 、决定基本薪资的最主要要素不是职位。 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调动时,不致于因 职位的变更导致薪资有较大的差别,是 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薪资体系。 年资工资制的优缺点( 2/2 ) 不利之处主要有: 1 、年龄薪资体系取决于年龄和工龄等要素,而不 太讲究能力或职能要素,在这种薪资体系中,即使年轻 员工有所作为,甚至担负较为重要的工作,但由于年资 浅的原因,薪资仍然比不上工作不甚出众的老资格员工。 这样,在一个能力和技术水平远比年资经验对经营作用 重大的时代,就不利于人才潜能的发挥,缺乏激励性。 2 、提升薪资时,无法确切把握能力要素。年资薪 资体系所谓的能力是指学历、年龄、继续服务年数 ( 工 龄 ) 或工作态度等,对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则比较忽略, 所以这种能力标准实际上与实际意义上的职位执行能力 相距甚远,脱离了薪资的本源概念。 职位工资制的优缺点( 1/2 ) 1 、职位工资制是对于从业人员现在所担任的职位的 工作内容 ( 价值 ) 进行工资支付的制度,同工同 酬的原则; 2 、有利于按职位系列进行工资管理,同时使责、权、 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有利于鼓励从业人员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 、在职位工资制下,工资是根据职位确定的,客观 性较强。 职位工资制的优缺点( 2/2 ) 1 、当采用职位工资制时,会抑制企业内部人员的配 置和职位安排。高职位取向,出现能上不能下、 办事效率低和推诿扯皮等现象,也就是说,企业 面临着“帕金森综合症”的困扰。 —————— 解决方案:完善岗位绩效考核系统 2 、由于职位与工资挂钩,因此当职工在企业内晋升 无望时,也就没有机会提资,这样,这些职工就 会丧失进取的动力,劳动积极性会受到很大挫折。 —————— 解决方案:建立不同职位系列的专业 发展通道 职能工资制的优缺点( 1/2 ) 1 、职能工资制突出工作能力对个人工资的 重要作用,鼓励个人能力的提高。 2 、职能工资制所需划分的职能等级数目较 少,便于进行工资管理。 3 、职能工资制需要严格的考核制度。 4 、职能工资制适应性强,弹性比较大。 职能工资制的优缺点( 2/2 ) 职能工资制将成为未来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方向。其依据是: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能工资制尊重职工的“愿望”、“能 力”、“个人决策”和“自主选择”;因而能更好地把职工与企 业联结起来,重塑“一体化”形象。 2 、职能工资制可以大大减小人才流失量及其可能性;其次可能通过 提高待遇,刺激职工更大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刺激职工对 自身进行能力再开发。 3 、实行职能工资制从客观上使职工重新认识劳动的价值,促使其不 断发挥和开发自己的能力。 4 、宏观追求企业活力,微观发挥职工能力,保持公平、合理和平等 的竞争,也是职能工资逐渐被认同以至广泛采用的又一重要原因。 工资类型及其特征 特征 分配原则 类型 绩效 根据员工近期绩 工资制 效决定工资 特点 常见 形式 优点 与绩效直接挂钩的工 资,随绩效浮动 计件工 资制、 销售提 成制 技能 根据工作能力确 工资制 定工资 因人而异、技高薪提 八级工 资制 年功 根据年龄 / 工龄 / 工资制 学历和经历来确定 工资 工龄与工资同步增长 日本式 年功工 资制 能稳定员工队伍, 论资排辈不利调动积 满足员工安全感 极性 和忠诚度 职务 根据与职务相关的 工资制 有关因素决定工资 一岗一薪、薪随职变 职位年 薪制 鼓励员工争挑重 担,承担责任 激励涉及面受职务多 少限制 综合考虑员工对企 业所付出的劳动, 易产生公平感和激 励作用 设计和管理都比较麻 烦 结构 综合考虑员工年资、有基本工资、年资工资、岗位技 工资制 能力、职务和绩效 职务工资、绩效工资及 能工资 确定工资 各种补贴、津贴构成结 制 构工资 激励政策明显 缺点 鼓励员工学习技术 有利于人才队伍建 设 易助长员工短期行为, 不利提高员工技能和 素质,不适合合作性 强的复杂性工作 工资与绩效和责任关 系,引致员工对工作 的挑拣 基本薪酬设计的流程 职位分析 职位描述 确认薪酬因子 评价所有职位 的价值 职位规范 职位分层 职位评价-保证内部公平 按等级水平 职位分类 市场调查-保证外部公平 建立最后 支付政策 利用标杆职位检查 各职位的市场价值 职位分析 支付范围的调薪标准 经验 资历 绩效 调薪标准-保证个体公平 职位发展体系 / 员工晋升通道 职位整体框架示意图(拟) 管理 系列 职位 A 资源管理族 资源管理类 职位 B 产品管理族 职位 系列 产品管理类 软件设计类 技术研发族 硬件测试类 职位 C 职位… 职位 x 技术支持类 专业 系列 市场类 职位 A 销售类 职位 B 行政类 职位 C 人力资源类 职位… 财务类 职位 x 市场营销族 行政职能族 职位等级示意图 职位 等级 资 20 15 10 5 源 技 术 研 发 族 市 场 营 销 职 族 位 职 T 位 S 1 管 产 理 品 管 行 理 政 族 职 职 能 位 族 P 职 位 A 族 职 位 M 职位系统案例 产出结果 1 :职位体系 职能管理系列 总经理(总裁) 研发技 术系列 市场营销系 列 首席专 家 副总经理(副总裁) 总裁助理 资深专 家级 经理 专家级 副经理 高级 业务主管 中级 业务主办 初级 业务员 辅助支持系列 市场营销咨 询顾问 市场营销资 深专员 市场营销高 级专员 市场营销专 员 技师 市场营销业 务员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产出结果 2 :关键职位的名称及数量 职能管理系列 总经理(总裁) 副总经理(副总裁) 总裁助理 经理 副经理 业务主管 业务主办 业务员 研发技术系列 市场营销系列 辅助支持系列 首席专家 资深专家级 市场营销咨询顾问 专家级 市场营销资深专员 高级 市场营销高级专员 中级 市场营销专员 技师 初级 市场营销业务员 高级工 雷达工程师 广播电视工程师 系统集成工程师 通信工程师 …… 中级工 初级工 职位评价方法 职位排序法 职位归类法 因子比较法 因子计分法 岗位薪酬因子评价量表 69 、属于定量评价,并根据各职位的总体价值与标杆岗位进行比 较的方法是( c )。 ( a )职位排序法 ( b )职位归类法 ( c )因子比较法 ( d )因子排序法 CRG 的评估方法 国际通用 – 98% 以上的跨国大型国际公司采用 – 适用性强 易于操作 – 即学即用 – 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适应 第 19页 CRG 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组 织 管 理 P2— 业绩工资 Position Clarification 职位说明 Objective Setting 目标确定 Position Evaluation 职位评估 P1— 岗位工资 P3— 个人工资 (技能工资) Performance Review 工作表现评估 经 营 运 作 Compensation 薪酬 Person Development 人力资源开发 第 20页 什么是 CRG ? CRG ,( Corporate Resources Group )即瑞士企业资源集团, 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薪酬设计与管理咨 询公司,目前国际上 98% 以上的跨国公司的薪酬管理都采用该公司 基于 IPE 的薪酬管理体系。因其在薪酬设计与管理方面的突出影响, 业界凡提及薪酬,就必称 CRG 。 IPE ,( International Position Evaluation )即国际职位评估 系统。它是基于一整套完整、科学、系统的评估要素对组织职位 (典型)进行评价而得出各职位的价值。因该方法全面、系统,规 范,凡采用该系统搭建薪酬管理平台的企业,不论其企业类型、组 织型态、组织规模不一,皆能进行很好的比较。 WILLIAMM.MERCER ,即(瑞士)伟仕顾问有限公司,世界 500 强 之一。该公司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期兼并 CRG 公司,但 仍保留了 CRG 的薪酬管理业务,目前为全球五千万家企业服务。 第 21页 CRG 的 IPE 系统 CRG 国际职位评估体系 -- 评估对象:该职位的《职位说明书》 -- 评估人:人力资源部门的薪酬专家、 该职位的直接考核人 -- 评估依据:《职位评估手册》 第 22页 CRG 的国际职位评估系统(七要素) 职责规模 职责范围 工作复杂程度 对企业的影响力 监督管理 责任范围 沟通技巧 任职资格 解决问题难度 环境条件 第 23页 CRG 的国际职位评估系统(十六维度) 职责规模 对企业的影响 影响 职责范围 独立性 规模 监督管理 人数 责任范围 广度 营业知识面 频率 类别 沟通技巧 技巧 内外用处 第 24页 CRG 的国际职位评估系统(十六维度) 工作复杂程度 学历 任职资格 解决问题难度 创造性 经验 复杂性 环境条件 风险 环境 第 25页 分数转换 总分数值 – 通过对数表得出分值加总 职位级别 – 查表得出级别数 第 26页 Hay 岗位评估的纬度和因素 知识技能 知 识 经 验 管 理 范 围 人际关系技巧 解决问题 思 考 的 环 境 思 考 的 挑 战 责任性 采 取 行 动 的 自 由 影 响 范 围 } 影 响 性 质 市场调查 • • • • 调查策划阶段 调查实施阶段 结果处理阶段 获取薪酬调查数据的注意事项 • 033CRG薪酬调查报告(中国-2002)( 0806).ppt • 薪酬调查案例分析.doc 70 、当企业需要对难以在类似企业中找到对等岗位的岗位定薪 时可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d )。 ( a )问卷调查法 ( b )行业内相互调查法 ( c )查阅公开信息 ( d )委托专业公司调查 基本薪酬结构的确定和完善 • 基本薪酬结构设计考虑的因素 – – – – – 薪酬水平 薪酬级差 薪酬等级 薪酬幅度 薪幅重叠 • 薪酬标准表和薪酬曲线 技术操作 -- 相关概念 I 薪资 ( 货币价值 ) a: 某等级最大值 b: 某等级最小值 a-b: 带宽 / 层宽 a g c f c-d: 相邻等级的重叠 e e,f,g 某等级中位值 : f-e,g- 相邻等级中位值 f: 级差 d b 等级 ( 相对岗位价值 ) 政策线或薪资线 总体构想 岗位工资结构设计 Q1 Developed 最高工资 = 中点 ×125% 中点工资(标准工资) 达到能创造和有 贡献阶段 Q2 Developing 合格能胜任本岗位 最低工资=中点 ×70% Q3 Learning Grade( 级别 ) 在学习阶段 7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 a )薪酬重叠越大,薪酬级差也越大 ( b )分层式的薪酬结构的薪酬重叠较大 ( c )两个薪酬等级对职位的要求越接近,薪酬重叠越大 ( d )薪酬重叠过小时,可能导致部分晋升员工的薪酬水平下降 工资 + 奖金曲线 市场 上的 工薪 水平 如何制定薪资等级体系 RMB 市场定位确定 晋升幅度 员工能力、绩效 表现、经验等确定 (一般 10-20 %) 根据市场趋势 职位特点确定 1级 2级 3级 4级 职位等级 薪酬管理的新趋势 更强调外部竞争和内部公平 调整固定薪酬向浮动、绩效倾斜 宽带结构 强调总体薪酬概念 例比的酬薪部全占 长期激励 奖金 福利 基本工资 传统 现状 未来 薪资管理趋势 ( 续 ) 等级 宽级设计 宽带结构 薪资管理趋势 ( 续 ) 岗位 角色 人 传统岗位评估 混合系统 能力为基础 的系统 薪资管理趋势 ( 续 ) 4 级 -5 级 管理者:通过 其他人贡献 宽带结构 示例 3级 专业贡献 1 级 -2 级 独立贡献 经理 高级管理人员 专业的贡献者到资深的或高级的 贡献者 ( 非管理者 ) 薪资与 4 级有较大的重叠 各级行政管理者 / 熟练的技术人员 包括非专业化的职位 典型职位的特点不包括( )。 (A)能代表一类职位 (B)薪酬幅度变动频繁 (C)对企业比较重要 (D)能反映出公司的组织结构 112 、员工的工龄工资( ACDE )。 ( a )与员工的绩效没有必然联系 ( B )能部分地反映员工的基本素质水平 ( c )是为了补偿员工过去所做出的贡献 ( d )在采取重保障薪酬结构的企业中比较常见 ( e )比例过高,容易打击新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13 、设计基本薪酬结构要考虑的因素有( BCE )。 ( a )福利的项目 ( b )薪酬级差的大小 ( c )薪酬幅度的大小 ( d )浮动薪酬的比例 ( e )公司薪酬曲线的定位 Q&A 答疑!!! 薪酬分析案例题目.doc Q&A 答疑!!!
44 页
326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精简版)
人力二级简答题(精简版) 1、简述人员素质测评中人岗匹配原理包含 一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 义的投射技术指一些无意义的、不确定的图 11、在制定面试指南时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次性完成;二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量化过 形、故事等呈现在被测评者面前,不给任何 P101 程要分两次计量才能完成。 提示,说明或要求,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 答:面试指南是促使面试顺利进行的指导 听到或想到什么。(2)投射技术的特点包 方针,一般以书面形式呈现,主要包括以 5、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要素中标准包含哪 括测评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非结构性与 下内容:面试团队的组建;面试准备;面 些内容?P79—80 开放性;反应的自由性; 试体温分工和顺序;面试体温的技巧;面 8、企业员工素质测评中制定测评方案包括 试评分办法; 哪些内容?P87 12、在进行员工招聘时应注意哪些常见问题 哪些内容?P73 答: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 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 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答:标准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 , 2、人员素质测评中选拔性测评的特点是什 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 么?P74 征的描述与规定。(1)从揭示内涵来看包 答:区分功能;测评标准刚性强;测评过 答:① 确定被测评对象的范围和测评目 P111 括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三种; 的;② 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 答:①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②工作经 程强调客观性;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 (2)从表示形式来看包括评语短句式、设 标与参照标准;③ 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 验比学历重要;③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 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问提示式、方向指示式;(3)根据测评指 力测评的参照标准;④ 选择合理的测评方 特征;④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⑤给 3、在员工素质测评的原则中静态测评与动 标可分为测定式与评定式; 法; 应聘着更多的表现机会;⑥注意不忠诚和 态测评的优、缺点各是什么?P75 6、测评标准体系设计横向结构包含哪些内 9、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包含哪些内容? 欠缺诚意的应聘者;⑦关注特殊员工;⑧ 容?P81—83 P90 慎重做决定;⑨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 答:(1)静态测评优点:便于横向比 较;可看清被测评者之间的相互差异及是 答:测评标准体系横向结构包含结构性 否达到了某种标准;(2)静态测评缺点: 要素、行为环境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三方面 忽视了被测评者的原有基础与今后的发展 (1)结构性要素包含身体素质与心理素 答: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 象; 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情效应;参评人 13、培训面试考官时,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 员训练不足; 度与效度具体要求有哪些?P117 趋向; 质两方面。而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健康状况 10、面试的特点包含哪些内容?面试的类型 (3)动态测评优点:利于了解被测评者素 与体力状况,心理素质则包括智能素质、品 有哪些?P100 了解组织和岗位要求;有丰富的社会工作 质的实际水平,利于指导、激发被测评者的 德素质、文化素质三方面。(2)行为环境 答:(1)面试的特点包含以下内容: 经验,把握应聘者的特征,记录面试过程 ① 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②是一个双 中的各种反映;面试考官应掌握相关的员 素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反映原素质及其功能 向沟通的过程;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④ 工测评技术,熟练运用各种面试技巧;同 的行为特性,主要考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表 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⑤面试考 时要求面试考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 官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 修养保持和善与公正,避免评价偏差。 的; 14、在企业进行招聘、选拔高层管理人才时 (2)面试的类型包含以下内容:①根据面 常常运用到无领导小组讨论,该方法的优 点与缺点有哪些内容?P127 进取精神。(4)动态测评缺点:不同的被 测 评者的测评结果,不便于相互比较。 4、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中的“一”与 “二”做何种解释?P76 答:当“一”与“二”为序数词时,一次 要 现 及所处的环境条件。(3)作绩效要素是对 员 答:要求面试考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之间的定量 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试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 刻画。此时的“一次量化”也称为实质量化; 7、测评方法中投射技术的含义与特点有哪 构化面试与半结构化面试三种;②据面试 答:(1)优点: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 二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 些?P84—85 的实施方式可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 应;能在被评价之间产生互动;被评价者 定量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在定量刻画的 答:(1)投射技术的含义包括广义与狭义 ③据面试的进程可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 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讨论过程真实,易 量化形式,此时的“二次量化”也称为形 之分,广义的投射技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 阶段面试;④据面试题目内容可分为:情 于客观评价;测评效率高; 式量化;当“一”与“二”为基数词时, 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 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 1 (2)缺点: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 质量;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 19、企业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其培训目标 答:(1)使用方法为观察法、主管评价、 五大类培训的成果,提出具体的评估标准 高;应品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的 包含哪些内容?P173 客户评价同事评价等方法。 和衡量方法。 答:提高其胜任未来工作素必需的经验、 (2)重要性包括:涉及培训和开发人员、 (1)认知成果是用来测量受训者对培训项 15、在确定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进行测试 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 区域培训师或地方经理;评估的目标涉及 目中所强调的基本原理、程序步骤、方式方 之前,应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主要咨询 境;使其能够宣传和深化企业的宗旨、使命 培训的应用的领域,包括重要的在岗活动。 法或过程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一般可 价值观与管理文化;培训个别骨干分子成 24、内省法的含义是什么?P198 采用笔试或口试方法来衡量; 容包含哪些?P140 为企业未来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 答:能使个人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观念, (2)技能成果是用来评价受训者对培训项 答:题目是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能否考 20、在跨文化管理训练中培训主要分哪几个 让个人可以用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对世 目中所强调的操作技巧、技术或技能及行为 察出被评价者的能力;如果是资源争夺型 阶段?P176 界的看法,因此它能够预测调查对象对事 方式等所达到的水准,一般可采用现场观 问题或两难式问题,案例是否能均衡;题 答:使受训管理人员掌握各种文化背景知 物认识的变化,可以评估改变学员态度的 察、工作抽样等方法进行衡量; 目是否需要继续修改、完善。 识;改变受训者的态度,消除受训者的偏 培训的效果。 (3)情感成果是用来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 16、在制定培训规划时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见;使受训管理人员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 25、撰写报告提要时应注意什么?P202 态度、动机及行为方面的特征,可采用访谈 P144 的人打交道的技巧。 答:提要是对报告要点的概括,是为了帮 态度调查等方法进行衡量; 答:培训的目的、培训的目标;对象和内容 21、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评估其主要作用包含 助读者迅速掌握报告要点而写的,要求简 (4)绩效成果是用来评价受训者通过该项 培训范围;培训规模;培训时间;培训地 哪些?P177 明扼要,在内容上要注意主次有别,详略 目培训对人或组织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点;培训费用;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及计 答:保证培训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培训执 得当,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可采用现成观察、统计日报表等方法进行衡 划的实施。 行情况的反馈和培训计划的调整;找出培 26、在实施访谈法时具体步骤是什么?与问 量; 17、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规划时应注意哪些 训的不足,归纳出经验及教训,以便改进 卷调查法相比如何进行区分?P197 (5)投资回报率是培训项目的货币收益或 问题?P147 今后的培训;过程监测和评估有助于科学 答:明确你要采集的信息;设计访谈方案 培训成本的比较,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 答:①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②确定具体 解释培训的实际效果; 测试访谈方案;全面实施;进行资料分析 本,一般采用预算与统计分析来进行衡量; 项目的子目标;③分配培训资源;④进行 22、在培训结束时,对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及 编写调查信息报告;(2)与问卷调查法相 29、合成考评法的特点有哪些?P205 综合平衡;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平衡 培训项目的本身是否有效性进行评估,适 比,访谈法更适用于调查面窄,以开放式 影响; 内 培训投资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的平衡;企 用 问题为主的调查。 业正常生产与培训项目之间的平衡;员工 此种评估方法的情况包括哪些内容? P180 27、在培训效果评估各类方法中,操作性测 培训需求与师资来源之间的平衡;员工培 答:被作为决定给予受训者某种资格,或 验优点包含哪些?P200 训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平衡;培训 为 答:考评侧重点具有双重性;考评的主体 是团队而不是某一员工,注重团队合作精 神 的培育;表格现实简单便于填写说明;考 答: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能加强学习效 评 项目与培训完成期限之间的平衡; 组织的决策提供依据时采用;只能用于决 果,鼓励学员在工作中应用培训内容;能 量表采用三个评定等级; 18、培训课程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定培训项目的取舍,而不能作为培训项目 让培训师和学员了解教学效果。 30、尺度评价法的优、缺点包含哪些内容? P153 改进的依据;只能用于决定是否受训者某 28、企业组织培训评估时,应依据哪些培训 P210 答: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企业和学员的需 种资格,而无助于受训者的学习改进。 成果提出 培训 评估的标准和 衡量方法? 答:(1)优点;可函盖员工个人的品质 求;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学员的认知 23、在培训效果评估中第三层面评估常使用 P188(2009.05 考题) 特征、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使其具有 规律;应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 哪些方法?其实施的重要性包含哪些内容? 答:企业组织培训评估时根据认知成果、技 广泛的适应性;方法简单易行、汇总快 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P185 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及投资回报率 捷。(2)缺点:极容易产生晕轮效应或集 2 中趋势等偏误。 组织或员工个人的绩效;(2)对管理者来 答:( 1)同行业中同类型的其他企业; 向的区分;按照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 31、产生苛严误差的原因是什么?P222 说,对组织或员工个人的绩效进行考评, (2)其他行业中有相似相近工作岗位的企 地位和作用划分。 答:评定标准过高、惩罚那些难以对付不服 能够把握全局,满足企业绩效管理的各种 业;(3)与本企业雇用同一类劳动力,可 45、生产与管理岗位统一岗等的基本要求有 管理的人、迫使某些有问题的员工辞职或有 需要。(3)对被考评者来说,提取与设定 构成人力资源竞争对象的企业;(4)在本 哪些?P300 计划的减员提供说服力的证据;压缩提薪 关键绩效指标,无论是员工还是团队,都 地区同一类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 答:充分考虑岗位工作任务难易程度;考 或奖励人数比例、自认为应当严格执行上级 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地位。 (5)经营策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 虑对员工行为激励的程度;体现企业员工 对优秀者的评估标准。 37、简述考评指标和考评标准的不同有哪些? 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工资管理的策略。 32、纠正晕轮误差的方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P254 41、与薪酬政策方面有关的信息包含哪些主 46、简述工作岗位分类以及采用点数法对生 P223 答:(1)考评指标指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产 要内容?P278 产性岗位进行纵向分级的主要步骤? 答:建立严谨的工作工作记录制度;评价 出进行衡量或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答:被调查的企业在加薪时的百分比; 标准要制定得详细、具体;对考评者进行适 需要对被考评者“什么样”的绩效进行考 公司的加班与工作轮班方面的信息;施用 答:(1)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①岗位的 当培训,提高考评的技术水平,将评价结 评; 期长短,新毕业学生的起薪点;薪酬水平 横向分类,即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特征 果与实际绩效的误差大小作为对考评者的 (2)考评标准指各个考评指标在数值上应 地区差异的控制;员工异地调配时的薪酬 将它们划分为若干类别。②岗位的纵向分级 评价重要内容之一。 当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处理以及兼职员工的薪酬管理等; 即根据每一岗位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 33、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绩效考评指标设计 要求被考评者做得“如何”“怎样”,完 42、薪酬信息调查时常采用的方式有哪些? 以及所需学识、技能、经验水平等因素。将 时,应遵守的原则是什么?P237 成了“多少”工作任务。 P279 它们归纳入一定的档次级别。③根据岗位分 答:任何时候都不批评别人的想法;思想 38、利用互联网进行 360 度考评具有哪些优 越激进越开放越好;强调产生想法的数量 P300/304(2008.11 考题) 答:企业之间的相互调查;委托中介机 类的结果,制定各类岗位的岗位规范既岗 势?P264 构进行调查;采集社会公开的信息;调查 位说明书,并以此作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 鼓励别人改进想法; 答:(1)克服地域性差异给绩效考评带来 问卷; 工作的依据。④建立企业岗位分类图表,说 34、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48 的问题;(2)网络系统可简化评价管理工 43、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时,应包括哪些 明企业各类岗位的分布及其配置状况,为 答:增值产出原则;客户导向原则;结果 作,降低评价过程的复杂性;(3)保持了 主要内容?P289 企业员工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2)采用 优先原则;设定权重原则; 整个评价过程的适时性和动态性;(4)降 答:组织实施情况分析、薪酬数据分析、政 点数法对生产性岗位进行纵向分级的主要 35、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指标设计时, 低了评价成本; 策分析、趋势分析、企业薪酬状况与市场状 步骤如下: 应遵守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内容?P249 39、薪酬调查的具体作用有哪些内容?P271 况对比分析以及薪酬水平或制度调整的建 ① 选择岗位评价要素;②建立岗位要素指 答:(1)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 议。 标评价标准表;③按照要素评价标准对各 理与执行工具;(2)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 答:(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 —272 44、岗位的横向分类原则及方法?P297/302 岗位打分,并根据结果划分岗级;④根据 进的绩效衡量工具;(3)平衡计分卡是企 据; 答:(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生 各个岗位的岗级统一贵入相应的岗等; 业各级管理者与管理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 (2)为企业调整员工薪酬制度奠定基础; 产人员岗位的分类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 47、简要说明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对薪酬调查 一个重要方式;(4)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理 (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和新趋 协作性质和特点来确定,管理人员岗位根 的 数 据 进 行 系 统 分 析 ? P283— 念先进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势;(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 据职能划分;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 287(2008.05 考题) 36、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为什么要提取与 业竞争力; 的粗细程度有关,企事业单位分类过程中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呢?P246 40、采用企业作为薪酬调查的对象时,有哪 以实用为第一原则。(2)分类方法;按照 离散分析、回归分析、图表分析。 答:(1)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看,能提高 几类企业可供调查时选择?P274 岗位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进行横 48、如何确定岗位薪点数?P311 3 答:数据排列、趋中趋势、频率分析、 答:(1)薪点数确定:是员工所在岗位薪 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①工作难以量化; 主要取决于年功及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员 导员工自我提高;(3)有利于岗位变动; 点、员工个人的表现薪点以及企业或部门预 ②团队中的可变因素较多; 工的工资相对稳定,给人一种安全感。如日 (4)有利于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 先规定的增加薪点的三项点数之和。 52、一个合理的工资机构应该包含哪些? 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 员的角色转变;(5)有利于工资绩效的促 (2)薪点值确定:按照企业效益的好坏进 P322 56、分层式工资与宽带式工资有何不同? 进; 行确定,使工资水平与企业的效益相联系。 答:一个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既有固定 P330 59、在进行工资定级性调整时应考虑哪些主 在确定薪点值时,可将薪点值分为基值和 工资部分,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或 答:(1)分层式工资是企业包括的工资 浮动值两部分。 能力工资、工龄工资等,又包含浮动工资部 等级比较多,呈金字塔形排列,员工工资 答:员工的生活费用;同地区同行业相 49、企业在实行技能制工资前,应作好那些 分,如效益工资、业绩工资、奖金等。 水平的提高是随着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 同或相似岗位的劳动力的市场工资水平; 工作?P312 53、岗位工资制的缺、特点有哪些?P323 而提高的,这种等级类型常常在成熟型、等 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 级型企业中出现。 60、当员工工资结构调整后,员工新的工资 要因素?P337 答:首先,技能工资要求企业要求有一种 答:(1)特点是员工的工资主要根据其 比较开放的、有利于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 所担任的职务(岗位)的重要程度,任职 (2)宽带式工资是企业包括的工资等级比 结构包含哪些内容?P340 其次,应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制定实 要求的高低以及劳动环境对员工的影响来 较少,呈扁平状,员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既 答:(1)岗位基本工资,占岗位工资标准 决定。 可以是因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的 的 60%;(2)岗位绩效工资,占岗位工资 (2)缺点是无法反映在同一职务(或岗 也可因横向工资调整而提高的,这种等级 标 准 的 40% ; ( 3 ) 政 策 性 津 贴 、 补 贴 ; 施 与技能工资制度配套的技能评估体系;将 位)上工作的员工因技术、能力和责任心不 类型常常在不成熟型、业务灵活性的企业中 (4)年终奖金;(5)特殊贡献奖; 资经过与培训计划相结合。 工 同而引起的贡献差别。 出现。 61、制定薪酬计划有哪些方法?其特点是什 50、提成制的优、缺点有哪些内容?P 54、如何确保企业在工资制度设计时的公平 *57、如何设计浮动工资总额?P332 么?P343 答:(1)优点:充分地调动营销人员的营 性?P325 答:首先以工资计划已经确定的工资总额 答:包含两种方法,一是从上而下法,二 除以销售收入的比值,乘以实际销售收入 是从下而上法。(1)从上而下法特点是能 得出工资总额,在测算一个采用该工资总 控制总体的薪酬成本,但缺乏灵活性,而 销积极性;使营销人员察觉自己的工作投 入对企业的重要性,从而对营销人员有一 答:企业工资的公平性分为两种:内部公 平与外部公平。 定的激励作用。(2)缺点:企业创造的收 (1)内部公平指企业内部的每一位成员 额是否影响企业预计利润的实现,如影响 且确定薪酬劳总额时主观因素过多,降低 入过多地依赖营销人员的工作,从而造成 应该认为,自己工资与企业内其他员工的 则适当减少工资总额;如不硬性,则采用 了计划的准确性,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 企业生存和发展潜力的弱化;增大了企业 工资相比是公平的,体现内部公平,要经 该工资总额。将此工资总额减去所有员工全 性。(2)从下而上法特点是操作灵活、比 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控制性。 常了解员工对工资体系的意见,采用一种 年固定工资部分和福利部分,剩下的就是 较实际、可行性较高,但不易控制总体人工 51、设计团队工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320 透明、竞争、公平的工资体系对于激发员工 浮动工资总额。 成本。 答:(1)平行团队工资设计时,不使用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式:浮动工资总额=[(工资总额/销售 62、建立企业年金的必备条件有哪些?P346 收入值)×实际销售收入]-员工全年固定 答:(1)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 激励性工资形式,而认可奖励尤其是非货 (2)外部公平指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企业 币性的认可奖励比较适宜;(2)设计流程 的工资水平相比较,提供的工资必须是有 工资-福利工资 额缴费;(2)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经济效 团队工资时,主要依据是团队成员的能力 吸引力的,至少不低于行业的平均工资水 58、宽带式工资结构有哪些主要作用?P334 益较好;(3)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和技能,一般采用技能工资制,为了有效 平。达到外部公平,管理者通常进行正式或 答:(1)打破了传统工资结构的等级制, 63、劳务派遣的成因具体内容有哪些?P354 地激励员工,企业可在事前清楚地确定对 非正式的工资市场调查。 利于提高企业效率以及创造参与型和学习 —355 团队与个人绩效奖励;(3)项目团队工资 55、高稳定类的工资特点是什么?P327 型的企业文化,保持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 答:降低劳动管理成本;(2)促进就业与 性与外部竞争起着积极意义;(2)能够引 再就业;(3)为强化劳动法制提高条件; 设计时,应避免使用激励性工资制,其原 答:员工的工资与实际绩效关系不太大, 4 (4)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 故;(2)完善劳动场所设计,实现工作场 包括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 (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位的需求; 所优化;(3)劳动组织优化:①不同工种、 信息沟通。(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64、简要说明工资集体协商包括哪些主要内 工艺阶段合理组织;②指标性工作和执行 将企业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 容?P360(2008.05 考题) 性工作合理组织;③作业班组合理组织; 个部门选择时候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 则是什么?P25 答:工资协议的期限;工资分配制度、工资 ④工作时间合理组织等; 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 答:(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 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 68、劳动争议的处理基本原则是什么?P379 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 (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3)与 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 答: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2)在查 整组织机构。 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4)保持适度流 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变更、解除工资协 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3)当 73、在进行组织结构诊断时,影响决策分析 动性的原则; 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 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的因素有哪些?P12 78、简述制定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序 议的违约责任;双方认为应该协商约定的 69、调解委员会调解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答: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 P26(2008.11 考题) 其他事项; 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时的调解存在哪些 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 答:(1)调查、收集、整理涉及企业战略 65、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 区别?P379 质; 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根据企 义?P363 答:(1)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不同。 74、为保证组织变革顺利进行,应采取哪些 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的规划期 答:(1)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机制在实现 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独立的程序,后者的 措施?P13 限;(3)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影响因 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调 调解不具有程序性;(2)主持调解的主体 答:(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 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 节作用提供条件;(2)有利于政府劳动管 不同;(3)调解案件的范围不同;(4) 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变革的必要 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 理部门转变职能;(3)能够调节地区、行 调解的效力不同; 性和责任感;(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 员求进行预测。(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 业之间的就业结构,构建劳动力市场体系 70、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而进行分析,其 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 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 (4)可以为新办企业在确定雇员初始工资 思维结构应包含什么?P386—387 务知识与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提出各种具体的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 (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 价与修正; 水平时提供参考,也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答:(1)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 77、简述制定狭义的企业人员规划基本原 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实施的行为;(2)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 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79、在评估人员规划时,企业应注意哪些问 66、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是否造成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3)分析 75、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含哪些内容?P21 题?P27 P371 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 答: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含广义与狭义 答:(1)规划应当反映组织内部目标或 答:(1)重大事故隐患分类;(2)重大 直接的因果关系;(4)分析确定行为人的 之分,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人 外部目标的变化,必须明确部门和人员的 事故隐患报告;(3)重大事故隐患预防和 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 责任;保证有效地完成计划,规划应有适 整改措施;(4)劳动行政部门、企业主管 7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含什么内容?P2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员培训开发 当的弹性,给执行人员一定的决策权; 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完成情况的检 答:任务与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和协作 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计 (3)应当考虑人员规划与其他经营计划的 查验收; 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相 划、其他计划。 相关性; 67、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的营造主要 结合的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 76、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80、人力 资源预 测内涵与作 用是什么? 包含哪些内容?P374(2009.05//2010.11 则; P23 P29/31 考题) 72、如何进行组织结构设计?P8(简述企业 答:(1)直接使用安全技术和无害装置、 无害工艺,从基础上避免劳动安全卫生事 答:(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的发展要求 答:(1)人力资源预测内涵,通过各种定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程序/2010.11) (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性、定量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事物 答:(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 (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规 5 律性。人力资源预测包括需求预测与供给预 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掌握多 P104-106 测,以及两者的平衡。(2)人力资源预测 种技能,增强竞争力;减少员工工作时间 答:面试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关系建立阶 作用:①对组织方面贡献包括,满足组织 降低工资水平;企业采用按照工作任务完 段、导入阶段、核心阶段、确认阶段和结束 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 成量来计发工资的办法。 阶段等 5 个阶段。 高组织的竞争力,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 85、简述企业实施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步骤 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②对人力 和程序。P86—90(2009.11 考题) 答:企业实施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步骤包 括以下几点: (一)准备阶段 (三)测评结果调整 (二)实施阶段 (四)综合分析测评结 果 测评操作程序如下: (1)撰写测评报告指导语;(2)测评时, 测评人员可采用单独操作或对比操作的方 式对被测评对象进行测评;(3)回收测评 数 据; 86、简述采用防谈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具 资源管理的贡献包括,人力资源预测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调动员 工的积极性。 81、简述经验预测法的含义?P40 答;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相关人 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企业)的特点, 对公司人员需求加以预测,一般采用“自 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方式。 8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定量方法包含那哪 些?P41 答: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 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 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 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 83、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包含哪些因素 及供给的主要渠道有哪些?P63 答:(1)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包含因 素:地域性因素;人口状况及政策;劳动 力市场发育程度; 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 理偏好;(2)供给的主要渠道:大中专院 校应届毕业生; 复员专业军人; 失业流 动人员; 其他组织在职人员; 84、当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时应采取哪些 措施?P70 答: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 订、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合并和关闭某 些臃肿机构;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加强 (2010.5 考题)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 (1)关系建立阶段。在这一阶段,面试考 官应从应聘者可以 料到的问题开始发问, 如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以消除应聘者的 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友好的氛围,为下一 步的面试沟通作好准备。(2)导入阶段。 在这一阶段,面试考官应提问一些应聘者 一般有所准备的、比较熟悉的题目,如让应 聘者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自己过去的工作 等,以进一步缓解应聘者的紧张情绪,为 体步骤。P197(2009.11 考题) 进一步的面试做准备。(3)核心阶段。在 答:访谈法使用于调查面窄,以开方式问 这一阶段,面试考官通常要求应聘者讲述 题为主的调查,具体步骤如下: 一些关于核心胜任力的事例,面试考官将 (1)明确要采集的信息(2)设计访谈方 案;(3)测试访谈方案;(4)全面实施; (5)进行资料分析,编写调查信息报告。 基于这些事实做出基本的判断,对应聘者 的各项核心胜任能力做出评价,为最终的 录用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4)确认阶段。 87、在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时应当关注 在这一阶段,面试考官应进一步对核心阶 哪些要点? P255(2009.11 考题) 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确认。(5)结束阶段。 答:(1)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 在面试结束之前,面试考官完成了所有预 (2)多个考评者对同一绩效指标和标准进 计的提问之后,应该给应聘者一个机会, 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询问应聘者是否还有问题要问。不管录用还 (3)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 是不录用,均应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面试。 释被考评者 80%以上的工作目标; 如果对某一对象是否录用有分歧意见时, (4)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指标是否具有可 不必急于下结论,还可安排第二次面试。同 操作性; 88、在面试的实施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几个 时,整理好面试记录表。 89、简要说明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 骤。P251—256(2010.5 考题) 答: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提取 工作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据提取的关键指 (5)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指标是否预留出 可以超越的空间。 6 标设定考评标准。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修改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90、简要说明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审核 程序。P373(2010.5 考题) 答:(1)企业最高决策部门决定企业劳动 安全卫生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并应提 前下达到中层和基层单位;(2)劳动安全 卫生管理职能部门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 求制定具体目标,提出本单位的自编预算 (3)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 企业预算委员会;(4)企业预算委员会经 过审核、协调平衡,汇总成为企业全面预算 并应在预算期前下达相关部门执行;(5) 编制费用预算;(6)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7)根据企业管理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 表及产品制造成本预算表的项预算项目对 职业安全卫生预算进行审核。 91、企业组织培训评估时,应依据那些培训 成果提出 培训 评估的标准和 衡量方法? P188(2010.11 试题) 答: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除了应当提高评 估标准的相关性、可靠性、区分度和切实可 行性之外,还应当从培训效果四个层级体 系出发,根据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 果、绩效成果及投资回报率五大类培训的成 果,提出具体的评估标准和衡量方法。
6 页
356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资料整理
一、组织设计理论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概念: (1)组织理论称作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包括组织运行 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等。 (2)组织设计理论是组织理论的狭义理解,或者称为小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 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 分类: (1)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机构和 规章。 (2)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上述理论外,还加入人的因素,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 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 (3)现代组织设计理论属于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但静态设计理论的内容依然占有主导地位, 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基本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是企业组织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全部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实行系统管理、设计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创造 协调的环境。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分权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 和必要组织条件。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持组织运行中的弹性,又需要在组织中建立明确 的指挥系统、责权关系及规章制度,保持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有哪些?(重点) 答: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影响因素为:企业环境、企业规模、 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机构。 1 三、设计部门结构时有哪些选择模式?各模式有哪些优缺点? 答: 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 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 优点: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 缺点:每个人只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从整体看待组织。该组织模式比较适应于企 业规模较小或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 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 包括: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 优点:使每个自治单位既能了解自己的任务,又能了解整个企业的任务;具有高度的稳定 性和适应性。 缺点:需要设置较多的分支机构,管理费用较多,但结构明确性不强,实际工作难以实现 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适用于:大型企业,且其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技术、经营业务方 面有紧密联系时。 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适用于: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之中,如跨国公司。它是 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 缺点: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实用性较差。 四、企业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组织战略? 答: 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钱德勒教授认为:组织 结构服从战略。 2、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因该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调整组织结构。 主要战略有: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五、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程序有哪些?(重点) 答:征兆有: (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例如市场占有率缩小、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增多、 缺少新产品、新战略等。 (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如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跨度过 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加等。 (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 高等。 程序:分为三个大步骤, (一)组织结构诊断,包括: 1、组织结构调查;2、组织结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 组织关系分析 (二)实施结构变革,包括 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企业经营业绩下降、大企业病、员工 士气低落。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对组织结构进行小修补,较常用)、 爆破式变革(短期内完成组织结构变革的重大的乃至根本性变革,要谨慎采用)、计划式 2 变革(对改革方案经过系统研究,制定全面规划,然后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实施,如企业 组织结构整合等)。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让员工参与、对员工进行组织变革培训、 启用开拓创新人才。 (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六、原有组织结构不协调时的表现特点有哪些?(重点) 答: 1、各部门间经常出现冲突。 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 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 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技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七、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是什么? 答:1、拟定目标阶段。2、规划阶段。3、互动阶段。4、控制阶段。 八、保证组织结构变革顺利进行的措施和组织结构变革应注意的问题 是什么?(重点) 答: 要想保证组织结构变革顺利进行,应实现研究并采取如下措施: 1、让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 感。 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 革后的工作岗位。 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从组织结构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组织结构变革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避免出现“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的 现象。 2、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 3、在初步完成整合之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 九、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作用和原则有哪些?(重点) 答:内容: 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 计划和人员晋升计划。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除了上述三个规划外,还包括:人员培训开 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计划、其他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 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等) 作用: 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基本原则: 3 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人员规划的核心问题是人员的供给保障,包括人员的流入分 析、流出预测、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分析、人员流动的损益分析。 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十、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是什么?(重点) 答: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分析、供 需综合平衡。 基本程序有: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调查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3、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进行预 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十一、人员规划评估的目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含义是什么?(重点) 答: 人员规划评价的目的: 要了解人员规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对人员规划作出恰当的反馈,并测算人员规划给企业 带来的收益。 要注意的问题: 1、规划应当反映组织内部目标或外部目标的变化,必须明确有什么部门或人员承担了相应 的责任。 2、规划应有适当的弹性,给予执行人员一定的独立决策权。 3、应当考虑人员规划与其他经营计划的相关性。 人员规划的三方面含义: 1、从组织的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符合其特定的生产资 料和生产技术条件的要求。 2、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利益。 3、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 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员规划的一部分,是人员规划中定量分析最多的部分。 十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重点) 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有:1、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2、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 预测;3、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进行人员结构调整;4、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对企业 需要的特殊人才资源进行开发和培养。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作用是:具有两方面的贡献:1、对组织方面的贡献:满足组织在生存 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是 HR 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 通的基础。2、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有利于调动员工的 积极性。 局限性是:1、环境的不确定性;2、企业内部的抵制;3、预测的代价高昂;4、知识水平的限 4 制。 十三、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有哪些?(重点) 答:共 11 项: 1、顾客需求的变化;2、生产需求(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 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 7、旷工趋向(或出勤率);8、政府的方针政策;9、工作小时的变化; 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十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具体程序是什么?(重点) 答: 一、准备阶段: 1、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 2、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包括 SWOT 分析和竞争五要素分析; 3、岗位分析: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的分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分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分 类; 4、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 二、预测阶段: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3、修正并得出统计结果。 4、统计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 5、统计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 6、汇总计算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得出企 业整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 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工总数。补充需求量包括两部分: 1、企业各部门实际的发展需要而必须增加的人员。 2、因年老退休、离休、辞职等原因发生的“自然减员”。 十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型方法和定量方法有哪些?(重点) 答:定性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和德尔菲法。 1、经验预测法:利用现有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对公司的人员需求加以预测。 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2、描述法:通过对企业某时期的有关因素的变化进行描述或假设,从描述、假设、分析和综 合中提出 HR 需求。它不适用于长期预测。 3、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估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专家的分析评估,并通过多 次重复,最后达成一致的方法。一般分为四轮:1、第一轮: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 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意见。2、第二轮: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一 般以 25 个为宜)。3、第三轮: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地意见。4、第四轮:进行 最后预测,在第三轮统计资料地基础上,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依据。 定量方法包括: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 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定员定额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 定量预测方法使用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5 1、转换比率法和数学模型法的精确性有赖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强度、这种关系提炼方法的精 确性和这种关系在将来继续保持的强度。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都是以函数关系不变作为前提。但这经常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此需要用管理人员的主管判断进行修正。 十六、企业人员内部和外部人员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重点) 答:1、内部供给一般是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部分(除新建企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满 足,应优先考虑内部人力资源的供给。应考虑下述因素:企业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 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 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有:人力资源信息库、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 2、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1)地域性因素;(2)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 (3)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4)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5)户籍制度的严格程 度。 其主要的供应渠道有(1)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2)复员专业军人(3)失业人员、流动 人员(4)其他组织在职人员。 十七、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重点) 答:步骤有: 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 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 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 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得出企业外 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6、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十八、企业应该如何对待提升受阻人员?当公司的业务主管的年均离 职率过高时,公司应该如何做?(重点) 答:(1)对于提升受阻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进行“一对一”面谈,就有关升迁问题深入交换意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学习,全面 提高个人素质。 2、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提高更多的培训或深造的机会。 3、给他们压“重担”,适当扩大他们的工作范围,让其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或者提高 他们的薪资等级。 (2) 当公司的业务主管的年均离职率过高时,公司应该: 1、查明公司业务主管离职率高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地降低离职率; 2、加大对公司业务员地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快地晋升为业务主管; 3、采用多种方式,广开人员补充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填补业务主管的岗位空缺。 十九、当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时,公司分别应该怎么做? (重点) 答:当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时可以: 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 6 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 定外部招聘计划。 3、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 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 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或聘用小时工等。 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上述 6 条措施,是解决组织人力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但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科学的激 励机制,以及培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改进工艺设计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积极性,提 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当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时可以: 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纪律观念较差和技术水平低的员工;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 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员轮训计划 5、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 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7、采用由多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要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 总之,在制定平衡人力资源供求的政策实施中,需要使各部门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 层次等方面达到协调平衡。 7 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原因是什么?(重点) 答:(1)个体差异: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 (2)工作(职位)差异原理: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包括内容和职位的差异性。 (3)人岗匹配:人适其事、事宜其人,根据个体间的不同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 适合的岗位上。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 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和岗位之间相匹配。 二、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是什么?(重点,问答或者案例分析) 答:原则有: (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比较容易看出差距,动态测评有利于指导。静 态测评包括个性测试、心理测试等、问卷、考试等;动态测评包括评价中心、面试、观察评定 等。 (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三、员工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是什么? 答: 1、横向结构:对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它包括: (1)结构性要素:静态的角度来反映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的构成。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 素质。 (2)行为环境要素:动态角度反映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特征,指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及 所处的环境。其中外部环境主要指工作环境和组织背景。内部环境指个人所具备的素质。 (3)工作绩效要素:工作的成果表现。比如工作质量、工作量、工作效率、人才培养等。 8 2、纵向结构:是对横向结构各项素质的层层分解和推向可操作化。横向测评注重测评素质 的完备性、明确性和独立性,纵向测评则注重测评要素的针对性、表达简练性和可操作性。 包括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内容的代表)、测评指标(即把测评目标变成可操作化)。 三者表达了不同层次。 四、员工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有哪些? 答: 1、效度参照性标准体系 根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标准。比如考驾照、飞行员选拔。该标准与工作内容 直接相关。 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对测评客体外延的比较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而与测评客体本身无关。主要适用于不能 或难以用工作本身的实践来检验的内容。比如选拔公务员、选拔管理人才等。其评价标准不 是客观的、绝对的,而是主观的、相对的。 五、员工测评方案制定的过程有哪些?(重点) 答:(1)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 (2)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考标准 (3)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 (4)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六、员工测评的过程是什么?(注意如何操作,参看书中案例) 答:(1)组建招聘团队 (2)员工初步筛选 (3)设计测评标准:确定多个测评指标。 (4)选择测评工具:对每个不同的指标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如无领导小组、结构化 面试、文件框等。 (5)分析测评结果:这里的计算方法请参照 P99 页,将是很可能考试的地方,并让你对每 个员工的特点进行总结,只要照实讲述和计算即可。 (6)作出最终决策 9 (7)发放录用通知 七、在员工测评中,对测评人员的要求有哪些? 答:1、坚持原则,公正不偏; 2、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 3、有一定的测评经验; 4、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5、有事业心,不怕得罪人; 6、作风正派,办事公道; 7、了解被测评对象的情况。 八、面试的基本程序有哪些?(重点) 答: 一、面试的准备阶段:制定面试指南、准备面试问题、评估方式的确定、培训面试考官 二、面试的实施阶段:关系建立阶段(消除紧张)、导入阶段(自由阶段,以开放性问题为 主)、核心阶段(行为性问题更多,了解关于核心胜任力的事例)、确认阶段、结束阶段。 三、面试的总结阶段:综合面试结果、面试结果的反馈、面试结果的存档、面试的评价阶段 九、面试的实施技巧要点(9 条) 答:(1)充分准备;(2) 灵活提问;(3)多听少说;(4)善于提取要点;(5)进行阶 段性总结;(6)排除各种干扰;(7)不要带有个人偏见;(8)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 注意肢体语言信息. 十、请说明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9 条)(重点) 答:(1)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 特征;(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5)给应聘者更多地表现机会;(6)注意不忠诚 和欠缺诚意的面试者;(7)关注特殊员工;(8)慎重地做决定;(9)面试考官要注意自 身的形象。 10 十一、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及关键要素有哪些?(重点) 答: (1)行为描述面试是一种独特的结构化面试,它采用的问题都是基于关键胜任特征(胜任 力)的行为性问题。面试官希望了解两方面的信息:一、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历,以预测他 未来的发展趋势;二、了解他对特定行为所采取的行为模式。 (2)其基本实质是: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3、探 测行为样本。 (3)其基本假设是:过去的行为可以预测未来;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与应聘者说的 不同,他过去的实际行为的实例更重要。 在面试中要把握 4 个关键要素(STAR): 1、情景(situation):应聘者经历过的特定工作情景或任务; 2、目标(target):应聘者在情景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3、行动(action ):应聘者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4、结果(result):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 十二、面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重点) 答:面试的特点有: (1)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2)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3)面试具有明确的 目的性。(4)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5)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 地位是不平等的。 面试的发展趋势是: (1) 面试形式丰富多样。 (2)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 (3)提问的弹性化:思路可以定好,但展开可以自然放开,前后自然衔接。 (4) 面试测评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和仪表,还包括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理成熟度、求职 动机和进取精神。 (5) 面试考官的专业化。 (6) 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 11 十三、面试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重点) 答:常见的问题有: (1)面试目的不明确 (2)面试标准不具体 (3)面试缺乏系统性 (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 (5)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录用压力) 十四、简述评价中心技术的意义及作用(重点) 答:评价中心是指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它使用多种测 评技术,通过多名测评师对个体在特定的测评情景中表现出的行为作出判断,然后将所有 测评师的意见进行汇总,从而得出对个体的综合评估。简单讲,评价中心就是讲受评人置 于一系列模拟的工作情景中,由专业考评人员对其各项能力进行考察或预测,了解其是否 胜任该项工作岗位要求的测量和评定的方法。 其作用主要有: 1、用于选拔员工,重点在于挑选那些具有胜任岗位所必需的能力或素质的员工。 2、用于培训诊断,明确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3、用于员工技能发展,在培训诊断的基础上,改善提高其能力。 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等。 十五、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类型及优缺点(重点) 答:(1)概念: 无领导小组(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LGD):评价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一定数 量的一组被评人(6~9 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约 1 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 中每个成员处于平等的位置,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它通过松散群体讨论的形 式,快速诱发人们的特定行为,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及人际比较来判 断被评价者的个性特征。它被认为是企业招聘、选拔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最佳方法。 (2)类型: 1、根据主题有无情景性,可以分为无情景性讨论和情景性讨论。其中无情景讨论,主要是 12 针对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进行,问题设计上应该有一定难度,或者是两难问题。2、根据是 否分配角色,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 优点:具有生动的人际关系互动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 价;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测评效率高。 缺点: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应聘者表现易受同 组其他成员影响;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十六、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及成功的要点有哪些?(重点) 答:(1)原理有: 流行的素质理论”冰山模型“、”洋葱模型“,把人的素质从内到外大致分为内在素质 (态度、动机、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外在行为三部分。其中,内在素质只能通过外在行 为来衡量,心理学理论也说明人的内心世界总是会表现在外在行为中,但二者并不是一一 对应的,观察者会有自己的情感反应。因此,通过无领导小组希望通过外在行为展现讨论 者的内在素质特点。 (2)成功的要点有: 1、评价者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要对评价者进行培训和选择,同时还要规范评分要 素和评分表,尽量减少误差。 2、被评价者要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无领导小组注重挖掘被评估者的内在素质。因此,被 评价者要能根据题目尽量表现自身能力。 3、在题目设计上,要根据联系工作内容、难度适中,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冲突性等原则进行 设计。 十七、员工素质测评中常见的测评结果误差原因有哪些?(重点) 答: (1)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 (2)晕轮效应:以点概面,以员工某单个方面的特点来判断其整体状况。 (3)近因误差:测评人员对被测对象近期状况记忆清楚,对远期表现比较模糊,容易以近 期表现来判断整个时期的偏差。 (4)感情效应:彼此之间的关系影响测评结果。(5)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13 一、制定培训规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员工培训规划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 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总体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 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 作出的统一安排。 其步骤主要有: 1、培训需求分析(基础);2、工作岗位说明;3、工作任务分析;4、培训内容排序;5、描述培 训目标;6、设计培训内容;7、设计培训方法;8、设计评估标准;9、试验验证。 二、制定员工培训规划的要求及内容有哪些?(重点) 答:制定要求有: 1、系统性:从培训对象的确定到培训内容、方法的选择及培训师的选择,乃至培训标准的 制定都要保持统一性和一致性。 2、标准化:在整个培训规划的设计过程,确立并执行正式的培训规则和规范。 3、有效性: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高效性 4、普遍性:应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应适应不同的对象、应适应不同的培训需要。 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11 项: 培训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和内容 培训的范围:个人、基层(班组或项目小组)、部门(职能还是业务)和企业。 培训的规模、时间、地点、费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培训的方法、教师、计划的实施 三、国内外常见的集中教学计划设计程序有哪几个? 答:(1)肯普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 是早期培训教学设计模型中最为简洁明确的一种模式。 它强调三个主要问题: 学习什么,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2、教学程序、教材和人员如何组合,才能最佳地实现培训目标 3、使用什么手段来评价学习结果 其主要优势是:将学员特点、学习内容和开展教学设计所涉及的辅助服务等影响因素,加 14 以综合考虑和统筹安排。该模型主要运用于课程、单元和课堂教学的设计。 (2)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系统 A 级、课程级、课堂级、系统 B 级,共 14 个步骤。 该设计程序覆盖了从整个教育系统的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3)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 美国学者迪克和凯里教授提出了一种偏重于行为模式的教学设计程序。共有 9 个步骤。 该程序更注重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鉴别,强调从学员的角度收集数据以修改教学。该模型 首先明确学员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再分析学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以确定培训 的起点。 (4)我国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 我国流行一种简单实用的教学设计程序,既适用于一门课程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又适 用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共 7 个步骤:确定教学目的、阐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特征、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 法及媒体、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 四、外部聘请师资的优缺点和内部开发师资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答:外部聘请师资 优点有: 选择范围大,可获取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带来许多全新概念;对学员的吸引力较大;可提 高培训的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重视;容易营造气氛,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缺点有: 企业与其之间缺乏了解,加大了培训风险;外部教师对企业以及学员缺乏了解,可能使培 训适用性降低;外部教师可能会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培训纸上谈兵;外部聘请教 师成本较高。 开发内部师资 优点有: 对各方面比较了解,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与学员相互熟识,能 保证培训中交流的顺畅;培训相对易控制。 缺点有: 15 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学员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态度;内部选择范围较 小,不易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内部教师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 五、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有哪些?(重点) 答: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有 7 项: 1、培训项目计划:企业培训计划、课程系列计划、培训课程计划 2、培训课程分析:课程目标分析与培训环境分析 3、信息和资料的收集 4、课程模块设计 5、课程内容的确定 6、课程演练与试验 7、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 六、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何种培训内容?(重点) 答:1、创业时期 创业初期,公司人数有限,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营销上,关注高层或核心人员培训,主要业 务活动由创业者独立支撑。此时,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发现客户,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企业 应集中力量提高创业者的营销公关能力、客户沟通能力。 2、发展期 在发展期,企业有了稳定的销售量,组织开始快速扩张,企业需要培养一部分中层干部, 组建管理团队,分担业务量。因此,企业应集中力量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如培 养并影响他们的管理风格和思维习惯,使之适应企业的要求。提高他们的管理知识,加深 他们对行业发展的认识,以建立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管理体制。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管理观 念和管理技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成熟期 企业的成熟期是指企业完成规模扩张,成为行业内主要竞争者的时期。企业需要提升自己 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同企业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根 本上提高企业的素质。 企业应该集中力量建设企业文化,将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需的观念、规则和态度传播到每一 16 个员工中去,并提升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对企业的归属感。 七、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具备何种的能力特征?(重点) 答: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具备不同的能力组合。其能力组合包括:专业技能、人文技能、 理念技能。级别越高,理念技能要求越高。专业技能是对生产和服务的特定知识、程序和工 具的理解和掌握。人文技能是在组织中建立融洽人际关系并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有效工作的 能力。理念技能是从整体把握组织目标、洞察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高层管理人员:理念技能最重要,其次是人文技能,专业技能最不重要。 中层管理人员:人文技能最重要,其次是理念技能,专业技能最次。 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最重要,其次是人文技能,再次是理念技能。 在员工培训方面,则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形式。 八、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向、目标及内容有哪些?(重点) 答:(1)培训方向:与高层相比,中层应更侧重于业务上的培训,向他们传递相关的管理 新知和理念。提高他们理解和执行高层的决策方针能力,能更好履行管理四职能。 (2)培训目标:提高其胜任未来工作所必需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 的环境。使其能够宣传和深化企业的宗旨、使命、信念、价值观和管理文化。培养个别骨干分 子成为高层未来的接班人。 (3)对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1、开发他们的任职能力。 2、提高他们的业务决策能力、计划能力,使他们深刻理解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和经营活动种 人的行为。 3、提高他们对人的判断和评价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九、培训效果评估的基本步骤有哪些?(重点) 答:一共有 6 个步骤:(最好在每一点作一点说明) 17 1、作出培训评估的决定 2、制定培训评估的计划 3、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4、培训项目成本收益分析 5、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6、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十、培训成果的层级体系及其优缺点有哪些?(重点) 答:美国培训专家柯克帕特里克曾提出了划分培训成果四个基本层级体系: 第一层次:反应评估——受训者对培训的满意度 第二层次:学习评估——受训者的学习收获 第三层次:行为评估——员工态度、行为的变化 第四层次:结果评估——受训者的实际成果 1、反应评估:在课程刚结束时进行,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方法有: 问卷调查、面谈观察、综合座谈和电话调查等。 优点:易于进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式。 缺点:对老师有好感而给课程全部高分(情感偏见),或因对某个因素不满而全盘否定课 程。 2、学习评估:对学习效果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面的收获。所有 的评估,都是为了评估学习情况,往往是培训中或培训后进行,有教师或培训辅导员来负 责实施。 优点:对培训学员有压力,对培训老师也有压力,促使他们培训更认真。 缺点:评估带来的压力可能使报名不积极;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的信度和效度有多大,测试 方法的难度是否适合,对工作行为转变来说并非是最好的参考指标。 3、行为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评估方法:观察、主观 评价、客户评价、同事评价等。 优点:培训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员的行为,该评估能直接反映培训的效果;能让高层和直接 主管看到效果,对培训更支持。 缺点:在培训结束后几周或几个月,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很高,难以开展。问卷的设计 很重要但难度很大,结果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18 4、结果评估:通过对质量、数量、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等受关注的可量度的指标, 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对比,可以衡量培训给公司的业绩带来的影响。 优点:培训上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上述指标。如果这些指标能令人信服,则可以指导培训 课程计划,把培训经费放到最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课程上来。 缺点:1、需要时间很长;2、相关经验很少,评估技术不完善;3、还必须取得管理层的合作; 4、多因多果,难以确定业绩结果与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有多大。 十一、培训评估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步骤有哪些? 答:(1)撰写要求有: 1、调查培训结果时必须注意接受调查的受训者的代表性,即调查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2、要实事求是,切忌过分美化和粉饰评估结果。 3、评估者必须综观培训的整体效果,不要以偏概全。 4、对于培训结果中的消极因素,评估者要用圆熟的方式论述,避免打击培训人员的积极性。 5、当评估方案持续一年以上时间时,评估者需要作中期评估报告。 6、要注意报告的文字表述与修饰。 (2)步骤有: 1、导言:说明实施的背景、项目的概况、评估目的和评估性质等。 2、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是方法论部分,要写清楚评估方案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及量度 指标。 3、阐明评估结果 4、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5、附录(图表、问卷、部分原始资料) 6、报告提纲:即报告要点的概括。 一、绩效考评的效标与方法有哪些? 答:效标即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 达到的水平要求。绩效考评的效标有三类: 19 (1)第一类属于特征性效标,即考量员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 如忠诚度、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 (2)第二类属于行为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这 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3)第三类属于结果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和生产了哪些产品, 其工作成效如何?”。结果性效标最常见的问题是若干质化指标难以量化。 绩效考评的方法,按照所选择的效标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类型。除品质主导型的考评方法 外,还包括三种类型: (1)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包括:主观考评方法(主观行为),主要有排列法、选择比 较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客观考评方法(客观行为),主要有关键 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表法。 (2)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 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 (3)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日清日结法和评价 中心法(含有 6 种技术:实务作业或套餐式练习、自主式小组讨论、个人测验、面谈评价、管 理游戏、个人报告)。 二、合成考评法的含义和特点有哪些? 答:合成考评法是将几种比较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法综合在一起,对组织或员工个人进行考 评的一种方法,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它所考评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某个员工,说明该公司更加重视集体的凝聚力,立足于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 (2)考评的侧重点具有双重性,既考虑到岗位职责和本岗位的现实任务,又注重对团队员 工个人潜能的分析与开发。 (3)表格现实简单便于填写说明。 (4)考评量表采用了三个评定等级,即“极好、满意和不满意”,使被考评者更容易分析 判断实际工作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三、绩效考评方法在实际应用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哪些? 20 答:由于绩效考评对象与考评的方法的多样性,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所难免。绩效考评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主要受以下 7 种问题的制约和影响: 1、分布误差(1)宽厚误差或宽松误差(负偏态)(2)苛严误差(正偏态)(3)集中趋势 和中间倾向 2、晕轮误差:因某个人格上的特征掩盖了其他人格上的特征。 3、个人偏见:基于被考评者个人的特征,因考评者个人的偏见或者偏好的不同所带来的评 价偏差。 4、优先和近期效应:优先效应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初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 现作出的总评价。近期效应是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近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 现作出的总评价。 5、自我中心效应:考评者按照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评价,或按照自己认为恰当的标准进 行评价,因而偏离了评价标准。 6、后继效应(记录效应):考评者在上一个考评期内评价结果的记录,对考评者在本考评 期内的评价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7、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等: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确程度,对考 评方法即工具运用和考评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四、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类型、设计程序和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1、类型主要包括 (1)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2)不同性质指标构成的考评体系。 (1)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 1、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生产型组织的绩效考评、技术性组织的绩效考评、管理性组织的 绩效考评和服务性组织的绩效考评。 2、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在明确岗位工作的类别、性质和特点的情况下,应从人员品质 特征要求、工作行为表现和产出结果等三个方面,建立个人绩效考评指标。 (2)不同性质指标构成的考评体系: 1、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2、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以反映员工在劳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的各种指标 为主体构成的指标体系; 3、工作结果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用实际的产出结果,包括物质性的实物产品和精神性 21 的非实物的成果。 2、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 1、工作分析:了解被考评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 绩效考评指标。 2、理论验证:依据绩效考评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对所设计的绩效考评指标进行论证,使其 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3、进行指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 4、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3、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的设计原则有: 1、针对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 五、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和种类有哪些? 答:绩效考评标准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定量准确原则:考评指标凡是能够量化的,应尽可能量化; 2、先进合理的原则:考评标准不但要反映企业单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还应当具有一 定的超前性。 3、突出特点原则:考评标准应针对不同的岗位,以及承担本岗位工作的所有被考评人的素 质结构的特点而制定。 4、简洁扼要的原则:绩效考评的各项标准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说明,应尽量使用人们常用 的大众化语言和词汇,表达力求简明扼要。 绩效考评标准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综合等级标准:将反映绩效考评指标内涵及外延等诸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根据反 映考评指标综合程度的不同,按顺序进行等级划分并指派一定的分值。 另一种是分解提问标准:将反映指标内涵和外延等诸方面的特征独立并列,对独立并列的 特征采用一定的标书方式进行提问,考评者可以根据提问的内容作出具体的判断。 绩效考评标准量表的设计也相当重要,它可以分为四类: 1、名称量表:最低的形式,根据一般原则派给事物某一类别的数字或其他特征。 2、等级量表:派给事物某一类别的数字或特征,但这些数字和特征具有等级或序列的特征。 3、等距量表:除了具有类别和等级量表的特征外,还要求一定数量差距在整个量表的阶梯 22 上都是相同的。 4、比率量表:在量表中的测量水平是最高的,一个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和等距量表的 特征外,还有一个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其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可 以使用几何平均数和相对差异量等统计方法。 六、关键绩效指标的意义、特点和原则是什么? 答:1、绩效指标(KPI)的核心是从众多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提取重要性和关键性指标 建立战略导向的 KPI 体系的意义有: (1)使 KPI 体系不仅成为激励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机制,同时还要发挥 KPI 体 系战略导向的牵引作用。 (2)通过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将员工的个人行为与部门的目标相结合,使 KPI 体系 有效地传播企业地总体发展战略,成为实施企业战略规划地重要工具。 (3)彻底转变传统的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战略导向的 KPI 体系更加强调对员工的行 为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地斗志,调动全员地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关键绩效指标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够集中体现团队与员工个人地工作产出,即所创造的价值; (2)采用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突出员工的贡献率; (3)明确界定关键性工作产出即增值指标的权重。 3、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有 5 个,分别是: 1、整体性;2、增值性;3、可测性;4、可控性;5、关联性。 七、战略导向的 KPI 体系与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1)从绩效考评的目的来看 前者是以战略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运用都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而后者是以控制为 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来源于控制的意图,为了更好地控制员工个人的行为。 (2)从考评指标产生的过程来看 23 前者是在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产生;而后者通常是自下而上根据个 人以往的绩效与目标产生。 (3)从考评指标的构成来看 前者是通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体现关注短期效益,兼顾长期发展的原则,指标本 身不仅传达了结果,也传递了产生结果的过程。而后者是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 辅,注重对过去绩效的评价,且指导绩效改进的出发点是过去绩效存在的问题,绩效改进 行动与战略需要脱钩。 (4)从指标来源看 前者来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竞争的需要,有助于推进组织战略的实施;而后者与组织战 略的相关程度不高,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即对过去行为与绩效的修正,与个人绩效的好坏 密切相关。 七、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答:平衡计分卡(BSC)就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它将企业战 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 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评,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它从四个不 同角度,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来衡量企业的业绩,从而帮助企业解决两 个关键问题:有效的企业绩效评价和战略的实施。其特点有四个: 1、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 2、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的工具。 3、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各级管理者与管理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 4、平衡计分卡也是一种理念十分先进的“游戏规则”,即一种规范的管理制度。 八、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答:1、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有三种: (1)目标分解法:确定战略的总目标和分目标、进行业务价值树的决策分析、各项业务关 键驱动因素分析。 (2)关键分析法:通过分析企业获得成功或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提炼出导致成 24 功的关键绩效模块,再把业绩模块层层分解为各项具体的指标。 (3)标杆基准法:将企业自身的关键绩效行为,与那些在行业中领先的、最具有影响力的 或竞争力的企业的关键绩效行为做基准,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绩效标准 并提出改进员工绩效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 2、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有 5 个 (1)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 (2)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运用 SMART 原则,即具体的、可度量的、可以实现的、现 实的、有时间限制的。 (3)根据提取的关键绩效指标设定考评标准 (4)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5)修改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九、360 度考评方法产生的内涵、实施程序和存在优缺点是什么? 答: 360 度考评方法又称为全视角考评方法,它是由被考评者的上级、同事、下级和(或客 户)以及被考评者本人担任考评者,从多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 360 度的全方位评价,再 通过反馈程序,达到改变行为、提供绩效等目的的考评方法。它包括:上级评价、同级评价、 下级评价、客户评价和自我评价。 1.实施程序有: (1)评价项目设计:1、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决定是否采用 360 度考评方法;2、 编制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问卷。 (2)培训考评者:1、组建 360 度考评者队伍,由被考评者自己选择或由上级指定,不管如 何选择,都应得到被考评者的同意;2、对选拔出的考评者进行如下考核:沟通技巧、考评 实施技巧、总结评价结果的方法、反馈评价结果的方法等。 (3)实施 360 度考评:1、实施考评,对具体过程进行监控和质量管理。2、统计评价信息并 报告结果。3、对被考评人员进行如何接受他人的评价信息的培训。4、企业管理部门应针对考 评的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指定改善绩效的行动计划。 (4)反馈面谈。 (5)效果评价。1、确认执行过程的安全性;2、评价应用效果;3、总结考评过程中的经验和 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整个考评系统。 25 在实施 360 度考评方法时,应密切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1)确定并培训公司内部专门从事 360 度考评的管理人员。 (2)实施 360 度考评方法,应选择最佳的时机,在组织面临士气问题、处于过渡期,或者 走下坡路时,不宜采用 360 度考评的方法。 (重要,容易出选择题) (3)上级主管应与每位考评者进行沟通,要求考评者对其意见承担责任,确保考评者的意 见真实可靠。 (4)使用客观的统计程序。 (5)防止考评过程中出现作弊、合谋等违规行为。 (6)准确识别和估计偏见、偏好等对业绩评价结果的影响。 (7)对考评者的个别意见实施保密,确保每位接受评价的员工无法获知任一考评者的评价 意见,上级评价除外。 (8)不同的考评目的决定了考评内容的不同,所应注意的事项也有所不同。 优点有: (1)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 (2)考虑的不仅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 (3)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 (4)采用匿名评价方式,消除考评者的顾虑,使其能够客观地进行评价,保证了评价结果 的有效性。 (5)360 度考评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意见,有助于组织创造更好的工作气氛,从而激发组 织成员的创新性。 (6)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提供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 (7)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 缺点有: (1)侧重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比重较大,定量的业绩评价较少。所以应该经常与关键绩 效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更全面。 (2)信心来源渠道广,但是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并非总是一致的。 (3)增加了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 (4)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 积极性,甚至带来企业文化震荡、组织成员忠诚度下降等。 26 十、基于互联网的 360 度考评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答:优势有: (1)能克服地域性差异给绩效考评带来的问题。 (2)网络系统可以简化评价管理工作,降低评价过程的复杂性。 (3)保持了整个评价过程的适时性和动态性。 (4)大大降低了评价成本。 面临的问题有: (1)受公司网络化程度影响大;(2)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一、薪酬调查的种类和作用有哪些? 答:1、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 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 从调查方式看 可以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两种类型。 27 从主持薪酬调查的主体看 可以分为政府调查、行业的调查、专业协会或企业家联合会的调查、咨询公司的调查以及企 业自己组织的调查。 从调查的组织者来看 正式调查又可以分为:1、商业性薪酬调查;2、专业性薪酬调查;3、政府薪酬调查。 2、薪酬调查的作用有: (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 (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 (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薪酬市场调查的过程有哪些? 答:薪酬市场调查的过程有 5 个: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范围:同行业中同类型其他企业、其他行业中有相似相近工作岗位的企业、 与本企业雇用同一类的劳动力,可构成人力资源竞争对象的企业、在本地区同一劳动力市 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经营策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3)选择调查方式:企业之间相互调查、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采集社会公开信息、问卷调查。 (4)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趋中趋势分析、离散分析、回归 分析法。 (5)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三、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程序有哪些? 答:1、确定调查对象:薪酬满意度调查的对象是企业内部所有员工。 2、确定调查方式:由于调查的人数众多,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发放调查表。 3、确定调查内容:薪酬福利水平、薪酬福利结构、薪酬福利差距、薪酬福利的决定因素、薪酬 福利的调整、薪酬福利的发放方式等的满意度。 四、当员工薪酬满意度较低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做?(技能题) 28 答:1、通过市场调查,掌握同行业同岗位人员薪资水平的相关信息。根据对外具有竞争力 的原则,对该公司的薪资水平进行全面调整,使其接近或者达到市场同类企业薪资水平。 2、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对该公司的各类工作岗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为薪资制度体现岗位的工作价值提供依据。 3、建立严格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完善各类人员的 绩效考评体系,为建立内部公平公正 (内部公平性原则)的薪资制度奠定基础。 4、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性质,一般员工适宜以工作(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基础,采用 组合型薪资制度。 5、在进行岗位评价和完善绩效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对中级管理人员进现行职能工资制进行 必要的调整,实行宽带式薪资结构,以体现中级管理人员工资的特点。 6、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在改革现行管理人员薪资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年薪制或股票期权、 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等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 五、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横向分类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1、内涵: 工作岗位分类亦称为岗位分类分级或岗位归级,在国家机关行政人事管理中,被称为职位 分类。它是在岗位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 的性质和特点,对企事业单位全部岗位,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所进行的划分,从而区 别出不同岗位的类别和等级,作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岗位分级 的最终成果,是将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2、横向分类的三大原则: (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一般单位应控制在两个层次以下,比较复杂的大型企业 单位最多也不宜超过三个。 (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而管理 人员岗位的分类则应以它们具体的职能来划分。 (3)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粗细程度有关,在分类的粗细方面,应以实用为第一 原则,不宜将类别划得过细。如限制大类不超过 4 个,小类不超过 10 个等。 横向分类的方法包括: 1、按照岗位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比如生产类和管理类; 2、按照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的地位和作用划分:比如生产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营销 29 岗位等。 3、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有: (1)岗位的横向分级。即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特征,将它们划分为若干类别; (2)岗位的纵向分级。即根据每一岗位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学识、技能、经 验水平等因素,将它们归入一定的档次级别; (3)根据岗位分类的结果,制定各类岗位的岗位规范即岗位说明书,并将此作为各项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 (4)建立企业岗位分类图表。说明企业各类岗位的分布及其配置状况,为企业员工的分类 管理提供依据。 六、企业工资制度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原则和程序有哪些?(重点) 答:1、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为: (1)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市场因素、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地域的影响、政府的法律法规。 (2)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企业自身特征、企业决策层的工资态度。 2、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有: (1)公平性原则: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公平性。 (2)激励性原则:差别性原则,根据工作的差别确定报酬的差别。 (3)竞争性原则:达到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的目的。 (4)经济性原则:企业在控制工资成本时要考虑行业属性。 (5)合法性原则:符合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经济补偿金、加班加点付薪等。 3、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程序有(7 条): (1)确定工资策略:高弹性、高稳定、折中类。 (2)岗位评价与分类: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分类分级。 (3)工资市场调查 (4)工资水平的确定:两种:1、将工资水平完全建立在市场工资调查数据基础上;2、根 据工资曲线确定工资,充分考虑工资制度的内部公平性。 (5)工资结构的确定:即确定不同员工的工资构成项目及其所占的比例。 (6)工资等级的确定:1、分层式工资等级类型 2、宽泛式亦即宽带式工资等级类型。 (7)企业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修正。 30 七、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有哪些? 答:(1)岗位工资制: 以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岗位为基础确定工资制度和工资等级,最大的特点是“对岗不 对人”,它代表了工资制度发展的主流。 具体内容有:1、根据岗位支付工资;2、以岗位分析为基础;3、客观性较强。 主要类型有:1、岗位等级工资制;2、岗位薪点工资制(优点:1、直接与企业效益和工作业 绩相联系,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2、工资用薪点表示,工资更容易分配到关键岗位,充 分发挥了工资的激励机制;3、薪资的浮动值按照部门的效益和业绩来确定,有利于提高团 队的协作精神) (2)技能工资制: 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工资,它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提供工资。它并不适合所有企 业,要求企业有一种比较开放的、有利于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还要求具备 3 个条件:1、明 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2、制定实施
41 页
325 浏览
立即下载
2021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案例分析题库汇总
案例 1: 林某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年轻的客户经理,有着双学位的学历背景和较好的客户资源,但 是个性较强的林某,常常是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钉子户”,果不其然在公司新的绩效考核 方法推行的过程中,林某又一次“撞到枪口上”。 林某所在的公司所推行新的考核办法是根据每个员工本月工作的工时和工作完成度对其 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挂钩,效益工资和员工创造出的相 关效益挂钩。因为该公司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工时是根据员工每日在信息化系统上填写的 工作安排和其直接上级对员工工作安排工时的核定来累计的,员工的工作完成度也是上级领 导对员工本月任务完成情况的客观反映。上月月末,该公司绩效考核专员根据信息化系统所 提供的数据,发现林某上月的工时离标准工时差距很大而且林某的工作完成度也偏低,经过 相关工资计算公式的演算,林某这个月的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要扣掉几百元钱。 拿到工资后的林某,面对工资数额的减少,非常激动,提出了如下几点质疑:1.工作安排不 写不仅是他的错,因为上级朱某没有及时下达任务;2.没有完成相关的经济目标责任也不应 该全由他承担,因为这和整个公司的团队实力有关;3.和他同一岗位的同事相比,他认为自 己的成绩比别人好,而拿到手上的工资却比同事低的多,这太不公平。 带着一身的怨气,林某走进了一向以严明著称的公司董事长赵某办公室…… 诊断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绩效评估结果而造成的纠纷,这个纠纷涉及的三个当事人分别是: 林某——绩效评估的对象;朱某——绩效评估者;赵某——绩效评判者。简言之就是运动 员、裁判和运动会主席之间的故事。 我们先从三者的心理分析入手: 林某:考核不公正。林某对于考核不公正的看法产生于对于考核过程的责任归属有异议, 对于考核结果横向比较的内部公平性赶到不满。 朱某:考核真无奈。朱某对于林某一向抱有“惜才”的心理,对于林某平时的一些表现,也 仅仅是“点到为止”。对于根据系统计算出的考核结果,朱某也非常吃惊,并且面对这样的 结果朱某感到很大的压力。 赵某:考核本应公正严明。面对考核结果,应该公正严明处理,不能因为任何一个个体而违 反考核的原则,考核的意义是让员工更好的工作,考核的关键是考核的过程而不是考核的结 果。 从董事长赵某的态度和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在考核的过程沟通 和处理。作为林某,在公司推行新的考核办法后,应该予以积极的配合,不能因为上级领导 的放松而自我放松,并且对于工作上需要利用的公司资源应主动与公司沟通,而不是消极的 1 等待公司来对责任的认定,至于与同事之间的横向比较也是因为缺乏对考核的理解,考核是 对工作过程的一种综合评判,而并非单纯的对工作业绩的反馈,林某所在的公司工作业绩更 多的反映在员工效益工资和相关奖金中。作为林某的直接上级朱某,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于 林某的一些工作行为及时予以提醒、指正,不能自己束缚住手脚,面对管理上的困难,也应 该及时和上级请示,寻求上级的支持和方法上的建议,这样也不会将矛盾激化,出现自己被 动的局面。 所以就这个案例来说,矛盾的根源是林某自身对绩效考核缺乏理解和认识,同时林某的 直接上级忽视了考核过程中的绩效沟通,缺乏管理的力度和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董事长 赵某和林某进行了交流,向其阐述绩效考核的意义和相关方法,并对其工作上的一些行为和 观念上的误区进行了指正,这使得林某心服口服,更加深切的明白企业是需要的人才是德才 兼备的。对于朱某,赵董事长向其建议了相关改进的工作方法,并对他的工作提供了更多了 支持,这使得朱某增加了管理的信心。于此同时,赵董事长降低了朱某和自己的工作完成度, 在工资总额上都相应减少了。虽然从结果上看,案例中的三个当事人都扣了工资,但是林某 的怨气没有了,朱某的困惑消除了,这个纠纷解决了。 思维纵深 1.绩效管理应注重过程沟通和反馈。 我们常说的绩效管理通常有 6 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绩效目标的拟定、绩效目标沟通、绩 效日常反馈和沟通、绩效结果评估、绩效面谈、绩效结果应用,这 6 个环节形成一个闭环, 有效的循环就代表着绩效管理的畅通进行。然而很多企业都忽视了绩效日常反馈和沟通这个 环节,而把绩效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其它 5 个有形的环节中,这是一种重结果轻过程 的行为。任何结果都是过程中行为积累导致的,缺乏对过程的管理,就难以控制结果的产生。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考评者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员工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寻求 解决的办法,使得绩效可以及时得以改善。这不仅避免了绩效结果的恶化,也履行了领导的 责任,加强了与员工之间的感情。绩效考核对象在发现自己的绩效出现问题时,也应该积极 主动和上级沟通,毕竟绩效考核是对自己的工作一种衡量。综上所述,绩效过程总沟通于反 馈及时,就会使得考核双方对于绩效结果都感到正常合理,意料之中,规避了很多绩效纠纷。 2.绩效管理应注重对体系的完善和修正 该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新推行的一项制度,即便是按照较理想的状态确定的管理体系,在 实际运行中还是需要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需要得到员工的逐渐认同。因此应针对系统运行 初期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如:考评结果是否应和岗位工资挂钩的问题。 3.注重对考评者绩效管理的培训。 绩效考评者往往是公司的主管级以上干部,在公司的绩效管理中,他们是各个环节的实 2 施者,他们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将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考核管理的有效性,面对员工他 们又往往是绩效管理中种种疑问的最终解释者,所以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其进行培训时应主意不单单是考核方法的培训,更重要是要对其在绩效沟通中方法和技巧 的培训,让其真正明白绩效考核的意义,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在对员工的日常管理中有效的 运用起来。 4.设置畅通的绩效沟通渠道。 绩效管理的结果往往是和员工的工资相挂钩,只是因为各个企业中工资中与绩效考核的挂钩 的部分和幅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正因为如此,绩效考核的结果变得异常敏感,如果过程 中处理不好,极易导致员工情绪的激化,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解,这时畅通的绩效沟通渠道 就显得异常重要,应建立员工申诉机制和渠道,如果员工对绩效考评结果有异议,可提出申 诉。在沟通渠道中,关键的人物是各级绩效考核的评判人,根据各个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的不 同,他们既可以是各个隔级上级也可以是公司中人力资源工作的负责人和公司德高望重的领 导,他们的公正往往是公司绩效管理公正最坚实的后盾。 案例 2: 1、背景描述: A 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业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公 司现有员工二千人左右。公司采用职能式组织架构,公司总部只设职能部门,下设若干子公 司,分别从事不同的业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A 公司按照现代 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公司进行了改制,建立了新的市场化的管理制度,并加强了公司的绩效 考核工作。 绩效考核工作是 A 公司改制后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公司的高层领导非常重视,人事部具体 负责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事部是在原有的考核制度基础上制定出了《中层干部考 核办法》。在每年年底正式进行考核之前,人事部又出台当年的具体考核方案,以使考核达 到可操作化程度。 A 公司的做法通常是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的方式和 程序通常包括被考核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述职、民意测评 (范围涵盖全体职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职工征求意见(访谈)、考核小组进行汇总写 出评价意见并征求主管副总的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 考核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被考核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包括该单位的财务情况、经营情 况、管理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及管理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打算, 重点努力的方向。具体的考核细目侧重于经营指标的完成、思想品德,对于能力的定义则比 3 较抽象。各业务部门(子公司)都在年初与总公司对于自己部门的任务指标都进行了讨价还 价的过程。 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完成后,公司领导在年终总结会上进行说明,并将具体情况反馈给个人。 尽管考核的方案中明确说考核与人事的升迁、工资的升降等方面挂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 了了之,没有任何下文。 对于一般的员工的考核则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子公司的领导对于下属业务人员的考核通常 是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该公司中所有子公司的业务员均有经营指标的任务)来进行的; 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通常的做法, 都是到了年度要分奖金了,部门领导才会对自己的下属做一个笼统的排序。 公司在第一年进行操作时,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由于被征求了意见,一般员工觉得受到了 重视,感到非常满意。领导则觉得该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也觉得满意。但是,被考 核者觉得自己的部门与其它部门相比,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不同,年初所定的指标不同, 觉得相互之间无法平衡,心里还是不服。考核者尽管需访谈三百人次左右,忙得团团转,但 由于大权在握,体会到考核者的权威,还是乐此不疲。 问题:根据提供的 A 公司绩效考核情况,就其绩效考核情况拟写一份绩效考核效果分析报告。 (字数要求:800 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题目:A 公司绩效考核效果分析报告(1 分) (2)背景:根据总公司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为配合我公司的改制工作,强 化企业管理,总公司要求人力资源部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2 分) (3)实施内容:绩效考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人事部是在 原有干部考核制度基础上制定出了《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并在每年年底正式进行考核之前, 公布具体考核方案。 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是由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实施。考核的方式和 程序包括被考核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述职、民意测评(范 围涵盖全体职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职工征求意见(访谈)、考核小组进行汇总写出评 价意见并征求主管副总的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考评内容包括经营管理情况,被考核者的德、 能、勤、绩及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对员工的考核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 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3 分) 效果: 好的方面:绩效考核起到了很好的上下级沟通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对干部的 4 考核方法、程序比较科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考核作用。(3 分) 存在的不足:对干部的考核一些能力指标没有量化,不具有操作性(1 分);普通员工考核 没有统一的操作程序和标准,随意性太大;(1 分)考核结果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使考核 工作流于形式;(1 分)对干部的考核,需要各分公司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而不 是一刀切(1 分)。 改进措施:建立公司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1 分) 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和目的。(1 分) 完善绩效考评的内容和等级标准。对员工的考核包括四方面:素质、能力、业绩、态度等。 员工的等级标准:优秀(界定),称职(界定),基本称职(界定),不称职(界定)。干 部等级标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2 分) 建立考核的评定与奖惩制度。(2 分) 进行考评结果反馈。(1 分) 案例 3:如何有效考核行政管理人员? 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 50 名,公司正在制订员工考核办法,要求尽量采用量化 指标,每月进行评分,与绩效工资挂钩。 问题是:针对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如办公室秘书、总经理助理、人事负责人如何制订考核标 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如何? 参考答案 1.按我们的理解,该公司的员工考核办法是与绩效工资挂钩的,也就是说,绩效考核的 主要目的是为绩效工资提供依据。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核心主题是:行政管理人员与销售、 生产等人员相比,其工作性质、产出特点、产出周期等均有很大差异,因而其绩效工资以及 考核办法均需另类处理。 2.除主持全局工作的中高层领导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属公司核心业务流 程以外的辅助流程,其工作主要属支持、服务性质,其产出特点是:均匀性、稳定性、间接 性。每月工作内容很类似,按基本的作业程序操作,工作成果难以量化,对公司贡献的影响 很间接。 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几点建议: 对小公司而言,业务是关键,业务人员是关键人才,如何考核与激励是公司的关键管理事宜。 至于行政管理,大的方面需老板们亲力亲为;处理一般事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是这个阶段 的关键人才,公司不必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科学管理”;管理是花成本的。这是一个原则。 5 一般来说,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中的固定部分比例应相对高一些,月度不做与绩效工资挂钩的 正式考核,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与奖金挂钩的考核。既然贵公司想做月考月挂钩,一定有自身 的理由和目的。只要能有效服务于自身目的,考核形式、标准就不是主要问题了。比如:许 继集团的考核目的是淘汰 5%的落后者,因此最后的考核结果可以拉开比例至关重要。有的 公司考核目的是明确责任,那么职位说明书最关键,对照说明书中的职责考核即可。 如果要每月量化考核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小心跌入“量化陷阱”:大而全的量化、事后的 量化、琐碎细节的量化。要有目标导向、成果导向与计划导向,要建立起员工行为与公司目 标的正相关关系。例如:对人事负责人可以考核其“人才流失率”指标。同时,设计量化考 核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原则:易理解;被考核者有相当的控制能力;考核内容的资料来源可 信且获取成本低;考核内容可衡量、可实施。 对确实找不到直接量化指标的岗位或人员,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满意度调查、内部服务投诉 次数、月度工作计划/任务考核等等。 案例 4:诊断目标管理何以“迷失方向”? 案例回放 某公司刚开始实行目标管理时,还属于试行阶段,后来由于人力资源部人员不断变动, 这种试行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执行至今。应该说执行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每个月目标管 理卡的填写或制作似乎成了各个部门经理的任务或者说是累赘,总感觉占了他们大部分的时 间或者说是浪费了他们的许多的时间。每个月都是由办公室督促大家写目标管理卡。除此之 外就是一些部门,例如财务部门的工作每个月的常规项目占据所有工作的 90%,目标管理 卡的内容重复性特别的大;另外一些行政部门的工作临时性的特别的多,每一个月之前很难 确定他们的目标管理卡…… 该公司的目标管理按如下几个步骤执行: 1、目标的制定。 前一财年末公司总经理在职工大会上作总结报告是向全体职工讲明下一财年的大体的工作目 标。财年初的部门经理会议上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讨论协商确定该财年的目标; 每个部门在前一个月的 25 日之前确定出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并以目标管理卡的形式报告 给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留存一份,本部门留存一份。目标分别为各个工作的权重以及完成 的质量与效率,由权重、质量和效率共同来决定。最后由总经理审批,经批阅以后方可作为 部门的工作最后得分;各个部门的目标确定以后,由部门经理根据部门内部的具体的岗位职 责以及内部分工协作情况进行分配。 2、目标的实施。 6 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监督、督促并协调的方式,每个月月中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与人力 资源部绩效主管共同或是分别到各个部门询问或是了解目标进行的情况,直接与各部门的负 责人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项目进行到什么地步,哪些项目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质 量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并督促其完成项目。 3、目标结果的评定与运用。 目标管理卡首先由各部门的负责人自评,自评过程受人力资源部与办公室的监督,最后报总 经理审批,总经理根据每个月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目标管理卡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自评的 调整;目标管理卡,最后以考评得分的形式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月考评分数,部门的员工的月 考评分数的一部分来源于部门目标管理卡。这些考评分数作为月工资的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最近部门领导人大多数反映不愿意每个月填写目标管理卡,认为这没有必要,但是明显的 在执行过程中,部门员工能够了解到本月自己应该完成的项目,而且每一个项目应该到什么 样的程度是最完美的。还有在最近的一次与部门员工的座谈中了解到有的部门员工对本部门 的目标管理卡不是很明确,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部门的办公环境不允许把目标管理卡张贴出 来(个别的部门),如果领导每个月不对本部门员工解释明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工 作目标是什么,只是每个月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很被动……可是部门领导如今不愿 意作目标管理这一块,而且有一定数目的员工也不明白目标管理分解到他们那里的应该是什 么。 目前人力资源部的人数有限,而且各司其职。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该 怎样处理? 问题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给出的信息来看,从这个案例中给出的信息来看,该公司的目标管理体系其实 还是比较完善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案例中的问题呢?一是目标管理没有同公司的发展 战略结合起来,应有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使得目标管理缺乏层次感。二是沟通不及时, 目标管理没有得到公司上下的认同。三是目标管理内容过于重复复杂,没有结合部门的特点 制定,有单纯为搞目标管理之嫌。四是没有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目标管理内容和进行效 果评估。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目标管理工作并没有精细化,公司缺乏目标管理体系的执行力。 先来看 看部门经理不愿填写目标管理卡的问题,主要有三种原因导致这种情况: 填卡太麻烦,重 复性的问题浪费了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抽出每个岗位例行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在短时 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将其记入岗位职责说明书中去,考核时同样有据可依;而对于各个 岗位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才记入目标管理卡;对于战略性的目标考核时间可以稍微拉长一些, 7 如果有条件的话公司可以定制一套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可以更加简便填写。 与过去的管理方式发生冲突。很多经理人已经习惯了凭记性做事,他们在业务不多的时候往 往喜欢把计划放在脑子里,然后想到了就去做,可是在公司业务扩张的时候,公司应开展目标 管理就会有一种参与感,对目标管理也就不那么反感。 不愿给自己加压,这种明确的目标遭 到周围人怀疑其能力。对于这种推卸挑战和压力的情况,公司绝对不能手软,应更加细致地 推行目标管理,加大奖惩的力度,当然还是以奖励为主,同时给予愿意提高自己管理能力的 经理一些必要的能力培训,淘汰拒由于各个部门在工不接受目标管理方法的经理,从而达到 奖励进步者、惩罚保守者,分化反对派的效果。 另外,员工工作被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没有目标共识,员工不了解上司和本部门 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月底目标讨论小组的形式,让员工充分和上司沟通,达成一致 的目标。 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这是一个与目标管理没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它涉及到岗位职责说明书的细化问题,如果每一个员工知道哪些工作是自己的分内事情,他 们就不会抱怨上司交给的工作了。 解决方法 由于各个部门在工作内容、运作方式、职责的不同,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结合部门工作 特点,分别规定不同的权重。财务部门侧重于搞好预算和控制成本,及时向决策部门提供财 务数据,避免财务数据失控;市场部门侧重于产品的推广、市场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向 生产技术部门反馈顾客认同的产品设计等内容;行政部门侧重于公司管理运作的效率、员工 满意度、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等内容。需要指出的是目标管理应兼顾公司整体绩效并根据 市场等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 A、人力资源部门从现实出发,认真开展目标管理的培训工作,让部门领导、员工真正地认 识到目标管理的真正意义。 B、制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指导书,明确规定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量、要达到的工作 效率,规定差错率等一些具体量化的目标。具体实施中。 C、部门管理者要组织部门月度例会,把部门的目标具体分解到个人,让员工明白这个月自 己要做到什么,怎样做才是达到目标,才是最好。 D、可以让员工先自评,让其自己知识这个月知识哪些已达到目标,哪些未达到,下月如何 改进,后部门管理者再根据其具体工作情况进行测评,得到具体分数。这样可以让员工明白 优缺点,也可以防止部门管理者的主观武断。 E、可由其它部门来评写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岗位的目标管理卡,从而与各部门间的标准相适 应。 8 既然财务、市场、行政等部门在工作内容、方式方面大不相同,那该如何针对不同部门的职 能特点设计目标管理卡? 财务的目标:如果企业的财务基础平台好,人员素质较高,设立目标时可考虑财务分析报告 的水平,对经营的指导作用和效率问题。 市场的目标:从销售收入和顾客新增数入手,确立区域内一个可比的形象化企业,以利于员 工自己瞄准该目标找到基点。 行政的目标:以其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做为评价目标和标准,前勤是否满意。 具体而言,需要将目标分为程序性与非程序性两种,程序性目标按年分解,非程序性目标按 制定。 (1)财务部门程序性工作多,目标应按年度一次性分解,每月的目标管理卡只填非程序性 工作即可。 (2)市场部门面对的是动荡的外部环境,变化快,非程序性工作多,可考虑年初定一个粗 线条的目标框架,按月制定具体分目标,但应考虑用少数关键性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 (3)行政部门事务性工作多,既琐碎又无常性,应少用量化指标只考虑阶段性工作任务, 且不必月月填目标管理卡。 案例 5:纵向失衡 绿丰食品公司是一家销售额为 5 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方某大城市的合资食品公司,以生 产冰激凌、饼干等食品为主,员工总数为 700 人,外方合作伙伴是一家著名的国际食品公 司。过去 4 年来,该公司的业务一直以平均每年 7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激 烈的国内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本土企业的低价竞争。如果不降价,该公 司产品的平均价格将比本土竞争对手高出 40%。 为了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该公司打算降低产品价格。然而,如果仅仅采取降低价格手段, 利润率肯定会下降,这是公司不愿看到的。因此,降低现有产品的运营成本就成了该公司在 降价之后保持竞争力和维持利润率的一种战略选择。但是,公司的高层也意识到,降低价格 不是保持竞争力的长久之计,长期成功的关键在于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如果公司能够持续不 断地开发出本地竞争对手不能提供的新产品,那么凭借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仍 然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产品,维持以往的利润率。 可以说,这家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清楚的。它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运营的效率,具 体做法是把现有产品的运营成本降低 20%,以抵消降价对利润率的影响;二是建立产品领 先优势,为此必须至少把新产品的平均开发周期缩短 20%-30%,同时还要保证新产品的销 售额占到当年产品销售总额的 40%。 9 然而,绿丰食品公司在提出新战略 6 个月后,不管是降低运营成本还是开发新产品,都 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运营成本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按照计划 早该推出的新产品,也迟迟不能推出。 参考答案: 根据分析,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没有建立一个战略性的绩效管理体系。虽然各个部门 都制订了自己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与公司的战略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同时,该公司对 个人的绩效管理,仍然基于传统的岗位描述,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比如,建立产品领先优 势并不只是研发部门的事情,要使这项战略获得成功,包括销售部门在内的其他各个部门都 有责任。然而,绿丰公司销售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只有销售量及回款额百分比。这里, 我们找不到衡量新产品销售额的指标。没有这方面的 KPI,销售部门就不会注重新产品的销 售和新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更何况业务的快速成长早就使销售部门感到资源紧张、应接不 暇了。 再来看看绿丰公司销售人员的 KPI:销售量、回款额百分比和及时性、每周拜访客户的数 量。由于连销售部门都没有设定新产品销售方面的 KPI,更不指望在销售人员的 KPI 清单中 发现这方面的 KPI 了。然而,销售人员的参与对于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因为他们是公司中离市场最近的人,对市场的了解也最深。如果没有销售人员向研发和设计 部门反馈客户的需求信息和竞争对手的动向,那么原本就有很大风险的新产品开发,就更加 没有获胜的把握了。由于绿丰公司销售人员的 KPI 没有和公司的新产品战略挂钩,他们还像 以往一样,只重视老产品的销售。不用看财务报表我们也能知道,该公司新产品的销售不会 为其利润率和销量作出多大的贡献。 绿丰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的努力也收效甚微。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改善库存管理, 使库存保持在最佳水平。但是绿丰公司库存过高,不仅占用了资金,也造成保管、损坏、维 护等方面的多项费用。所有这些成本算下来,总库存费用大概占 25%左右的产品成本。进 一步分析发现,产生高库存的主要原因是销售人员往往给出高于实际数量 50%以上的销售 预测。销售人员奖金发放的惟一标准是销售额,而生产部门奖金发放的标准是生产成本。销 售人员担心生产部门为降低成本而压低库存,从而导致他们因为库存不够而不能及时交货, 完不成销售任务并损害客户关系,所以在预测时他们宁可多报。如果把预测的准确性也作为 一个 KPI 加入他们的考核指标中,并且与他们的奖金挂钩,销售人员会更加慎重地对待预测。 此外,生产部门也必须把订单完成率加入到考核指标中。 解决方法; 绿丰公司销售部门的绩效指标为例,除财务指标直接由公司目标分解而来外,还可以考虑设 立销售预测准确率指标和每月市场分析报告这个指标。设立预测准确率,是为了满足生产部 10 门的需要。如果预测准确,就会降低公司的库存,从而增加运营效率。加入市场分析报告, 是为了满足市场部的需要。因为销售部一般是公司中最了解市场的部门,由它提供的报告应 该会比市场部自己收集的信息更准确、相关程度更高。 案例 6:横向失衡会诊 龙腾家电公司是华南的一家国营企业,家电制造和销售是其主营业务,去年的销售额为 5 亿 元人民币。当时这家企业正在改制,改制之后必须自负盈亏。如果销售额达不到 5.5 亿元预 定目标的 90%,即 4.95 亿元人民币,企业将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为了在改制后增强竞争力,提高利润和销售额,并且塑造一种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公司总经理希望在改制之前投资一条新的空调生产线,力争通过销售夏季新产品为公司增加 25%的收入,同时他还决定采用一套新的绩效考核和管理体系。今年初,龙腾公司的改制 基本完成,新的生产线引进到位,调试成功后即可生产新产品,而新的绩效考核和管理体系 也旋即启动。 眼看年中考核将至,该公司的销售副总裁开始着急起来,因为他刚刚得知销售部有可能 完不成前半年的主要考核指标。在此之前,他已经花了很大力气拿到了大批新型空调的订单。 但是,这批订货必须在炎热天气到来之前送到客户手中。如果不能在 5 月 15 日前发货,客 户就有权取消订单。然而,几个月来新生产线一直处于调试阶段,很可能不能如期交货。 相比之下,主管生产的副总裁却显得踌躇满志,他的两项主要考核指标——质量和产量 ——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比如次品率比原来降低了近 50%,远远超过了设定的目标。对于 新产品他不是不关心,可是如果现在就生产新产品,那么根据经验机器的停工时间肯定会增 加,从而导致产量下降。此外,新产品质量达标也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搞不好会顾此失 彼,导致次品率上升。年中考核马上就开始了,他决定等考核后再着手完成新产品的生产任 务。 公司的财务兼行政副总裁日子也过得不错。他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一是缩短应收账款的账期。 他认为缩短客户的付款期限是缩短应收账款账期的捷径。原来的付款期限为 60 天,现在已 减少到 30 天。另外,他还发出通知:超过新定期限的客户将不再享受付款宽限期。其实, 他也知道这种方法对销售不利,但销售不是他的考虑重点。他关心的只是为公司尽快收回货 款,减少利息成本,因为在新的绩效评估系统中这才是他的 KPI。 诊断分析 不难看出,龙腾家电公司的销售部和生产部矛盾突出,而且财务部的做法也与销 售部的目标相抵触。由于生产部门要把新产品的投产时间推迟到年中绩效考评之后,销售部 门有可能无法按时交货。财务部门为了降低利息损失,擅自缩短了大客户的付款期限,这很 可能会招致大客户的不满,甚至投向竞争对手的怀抱。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新产品无法使公 11 司的销售额增加 25%,公司无法达到预定销售目标的 90%。 造成横向失衡的原因是由于各方努力的方向不同。各方的努力方向取决于各方的目标,而 目标归根到底是由公司的绩效评估体系决定的。单从完成目标的角度上讲,各位副总裁的做 法无可厚非,真正出问题的是公司新的绩效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设定了相互矛盾的目标,所 以导致各个副总裁的做法相互矛盾。 虽说从顾全大局上讲,至少财务副总裁和生产副总裁都交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可是我们 发现他们的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尽管公司的 CEO 和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一清二楚, 但是 CEO 以下的中高层经理们对战略没有统一的认识。此外,具体负责实施新绩效考核体 系的人力资源部门对 CEO 的战略也不甚了了,因此在设计新的绩效考核体系时没有考虑考 核与战略要保持一致。这种与战略不一致的绩效考核系统,在无形中加大了部门之间的摩擦, 使整个组织处于散架状况。 横向失衡不是孤立的现象,因为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与战略脱节。要解 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把企业的战略传达到各级单位直至个人,并且严 格根据战略设定目标、衡量工作进展的指标以及在某段时间内要达到的指标值。也就是说, 绩效管理体系应该与战略管理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要使企业变成以战略为中心的组织,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战略的透明度,即要让公司的 每位员工都清楚地知道公司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公司打算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在龙腾公司的案例中,据了解,公司的几位高层领导都不太了解 CEO 的战略,这表明该 公司的战略几乎没有透明度,而这种情况在“一把手说了算”的传统的国营企业中非常普遍。 提高公司战略透明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公司制订战略时让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越早 让这些人员参与,他们对战略以及平衡计分卡项目的支持力度也会越大。很难想像,一个感 觉自己像局外人的副总裁会有热情支持别人制订的战略。 案例 7: Quality Stamping 责任有限公司.Quality Stamping 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办公商 用机器配件的制造厂.该公司是 IBM 主要的转包商,它由现任董事长 Richard M. Jackson 创建于二十世纪 60 年代.Mr. Jackson 辞职自己做转包商前曾在 IBM 做了 10 年的机械师. 在 Jackson 的领导下,Quality Stamping 迅速地成长并扩大其经营.历经二十世纪 70 年代,该公司的销售量以每年 15%的速度增长.公司由开始在 Mr. Jackson 的车库变为拥有 两座大楼,40 名雇员包括 10 名机械师、20 名机械冲压工、6 名其他雇员及 3 名秘 书.Quality Stamping 从未卷入过任何雇员对人事政策不满的纠纷中,也未试图组建工会 组织,员工也从未提出组建工会的愿望.该公司雇员的流动率极低,仅为 5%,即每年平均两 位员工.尽管如此,据对辞职人员访问的显示,大部分员工离开是基于个人原因而与公司政 策无关. 12 Quality Stamping 从没有一个关于工资和薪金的计划.Mr. Jackson 经常去调查同行业的可 比工作率,然后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标准作为起点.他坚信把薪金公开化是对雇员隐私的侵 犯. 但是 Mr. Jackson 的弟弟(公司的官员)最近在《哈佛经济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看到一篇文章,与 Jackson 对工资保密的逻辑背道而驰. 文章作者是全国知名 的工业及组织方面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行为原则的基础就是必须将工资标准让所有雇员都知 道,如果它们会对员工的业绩和表现有影响.这样,工资的保密制度将让工资标准不能扮演 一个可以激励雇员的角色.在权威性的报刊上读到的管理理念,Mr. Jackson 没有考虑它对 现行体制的适用性,便决定转变他的政策,将每个雇员的工资标准公开化. 他从 20 名机械冲压工开始实行.命令财务部总结出一份表格(图 1.1),列出每位雇员的 编号,在职年限及小时工资率.Jackson 将这份表格在上午茶的前 5 分钟贴到了员工休息室 里.半小时后,Mr. Jackson 接到了机械冲压主管的电话.看到那份工资薪金表后,雇员间开 始激烈地争论.到下班的时候,20 名雇员中的 12 名都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参与到争论中.他 们拒绝回去工作,直到他们中的一些人降低或提高薪水.另外,以 Marjorie Smith 为首的一 群雇员还与所在城市的国际机械师联盟(IAM)联系以寻求帮助,并建议组建工会. 图 1.1 Quality Stamping 公司工资薪金表 为什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请对该案例做分析。 诊断分析: 公平性理论 研究已表明公平和非公平对雇员会产生极为戏剧化的反应.实际上,发展完善的理论研究已 经集中在这一现象上.可以确信的是一位雇员如果被不公平地对待(比如,在公司工作 10 年 的雇员却没有刚来的雇员赚得多,像 Quality Stamping 案例),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 动机和工作表现. 根据公平性理论,分配公正(distributive justice)的原则对雇员是至关重要的.公正分配 指所有的部门得到相同的结果/投入比例.在这种关系中,所有人的结果和投入间的比例关系 是相等的.这样,公正的分配可定义为公平性. 因为平等与否会在员工中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 所以薪资管理者在进行报酬决策时必须认真的考虑这个因素.薪资的相对水平也十分重要, 至少与报酬的绝对数量同等重要.如果某人认为一个组织中具有平等,那么他就愿意为这个 组织工作,反之则会拒绝或离去.这会对整个组织的经济状况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规划, 管理及审核薪资工作时,管理者应十分重视这个因素. 外部,内部和个体平等 近年来,薪资管理理论家已认识到平等绝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其中涉及到多种因素.投入的计 13 算对于个人来说是很主观的,一个精算师在计算工作投入时可能会想到许多方面的事情.他 可能注意到目前精算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所以他应该比从事供大于求的工作的人(比如小 学教师)得到更高的工资,经济学家定义雇主情愿付出的工资(劳动力需求)与雇员愿意接 受的工资(劳动力供给)的组合(交点)为交换率.某人所从事职业的外部市场交换率或交 换价格极为他能在工作中创造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将他的工资与外部市场普遍工资相比较那 么他就是在寻求外部平等. 一个员工不仅会寻求外部平等,他还可能将他的投入与其他员工相比较. 外部平等 外部平等是一个公平标准,它要求一个雇主给与雇员的报酬与该行业的市场普遍价格相一致. 我们都知道医生的工资比律师高,商学教授的工资比历史学教授高,这种差异并不表示这些 职业对于雇主的内在价值有何不同,而仅仅反映各职业市场供求的差异.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劳动力需求(雇主情愿支付的最高工资水平)与劳动力供给 (雇员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水平)的交点所对应的工资等于交换率时,便实现了外部平等. 内部平等 它也是一个公平标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要求雇主支付给雇员的薪酬与每种工作的相 对内在价值相符.理论上讲,内部平等涉及的是一个工作对于雇主的价值,此价值可能与市 场没有直接联系.后面章节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内部平等和外部平等机制可独立运作,但目前 我们对于内部平等的了解远不及外部平等.有人认为某工作给雇主带来的实际经济价值是内 部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种看法则关注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包括员工的技术水平,努力 程度和所需的培训. 个体平等 此标准要求雇主根据员工个人价值的差异而给予不同的报酬.最简单的情况,就是对于从 事同种工作的员工,优秀工人应比差一些的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价值因素包括资历(为雇主 工作的时间),贡献和工作业绩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考虑薪资目标时,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内部,外部,个体平等 三者保持独立.因为,首先,在薪资实践中,它们各自体现了不同的目标.这三种平等都有复 杂的,而又各不相同的特征和因素.外部平等主要涉及到供求相互作用的外部经济现象.而内 部平等则更多涉及到工作本身的各种因素-责任感,教育,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条件等.在 多数情况下,这些因素与外部市场条件没有明显联系.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也会相互冲突, 这时,管理者就应该在内外部平等间努力寻求一个折衷方案. 外部,内部和个体平等要作为独立的目标分别考虑,还因为管理层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会 对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对于整个行业,一个员工的工资可能已经很高了,但他或她也许 14 仍感到不满意,因为报酬不足以反映他的工作对于雇主的内在价值.或者,一员工可能觉得 工资已实现了内部平等,但因为此工资不能充分体现他与其他员工的价值差异,他也会感到 不满意. 案例 8: 某公司为一家主要从事 IT 产品代理和系统集成的硬件供应商,成立 8 年来销售业绩一直节 节攀升,人员规模也迅速扩大到了数百人。然而公司的销售队伍在去年出现了动荡,一股不 满的情绪开始蔓延,销售人员消极怠工,优秀销售员的业绩开始下滑,这迫使公司高层下决 心聘请外部顾问,制定销售人员的薪酬激励方案。 这家公司的销售部门按销售区域划分,同一个区域的业务员既可以卖大型设备,也可以卖小 型设备。后来,公司对销售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将一个销售团队按两类不同的产品线一分 为二,建立了大型项目和小型设备两个销售团队,他们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潜在客户群。但 是,组织结构虽然调整了,两部门的工资奖金方案没有跟着调整,仍然沿用以前的销售返点 模式,即将销售额按一定百分比作为提成返还给业务员。这种做法,看似是不偏不向,非常 透明,但没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造成两部门之间的矛盾,于是出现了上面讲到的现象。 诊断分析 这种分配机制产生的不合理现象具体有: 一、对于大型通信设备的销售,产品成本很难界定,无法清晰合理地确定返点数。同时,很 多时候由于竞争激烈,为了争取客户的长期合作,大型设备销售往往是低于成本价销售,根 本无利润可以返点。 二、销售返点模式一般一季度一考核,而大型设备销售周期长,有时长达一两年,客户经常 拖欠付款,这就使得考核周期很难界定。周期过短,公司看不见利润,无从回报销售人员; 周期过长,考核前期销售人员工作松散,经常找不到订单。 三、大型设备成交额很大,业务员的销售提成远远高于小型设备的销售,这导致小型设备的 业务员心理不平衡,感到自己无法得到更高的收入,公司对自己不够重视,于是工作态度开 始变得消极。 四、大型项目一般是团队合作,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亲自领导,需要公司其他部门紧密 配合,如何将利润分给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分配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销售返点模式难 以回答的。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这个公司设计了一套量身定做的工资奖金方案。首先,对两个销售 团队重新进行职责定位,分别撰写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分工,保证其他部门的配 合和支持,同时对基本工资进行了不同幅度的调整。然后,将两个团队工资分配体系彻底分 15 开,即为两个团队分别设计一套完整的自成一体的工资奖金方案:小型设备销售采取以成本 利润为基础的返点模式,而大型项目采取的是以目标绩效为基础的年薪制;小型设备采取个 人激励,而大型设备采取团队激励;小型设备考核周期为季度考核,大型设备是以项目为周 期的考核。最后,根据两类设备的特点,为销售人员设计不同的能力要求。 一个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往往会带来员工薪酬结构、绩效目标的变化。工资奖金的变化, 应为公司战略和新的管理模式服务。在我们试行新的薪酬激励方案时,经常听到很多抱怨, 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要保证一个新的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政策的顺利执行,应该考虑下面的 几个方面: A、建立正确的销售文化和销售回报理念,保证公司政策适当向销售人员倾斜。 B、业务指标设计合理,确保指标可控,可以实现和容易操作。 C、注意对新政策的沟通,使上下级理解支持新政策。 D、工资激励政策不宜经常变化,特别是在考核周期内,做到说话算数 案例 9: 张某是某知名软件公司开发部的高级工程师,自 1995 年进入公司以来,表现十分出色,每 每接到任务时总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并时常受到客户方的表扬。在项目进行时还常 常主动提出建议,调整计划,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但在最近的几个月里情况发生 了变化,他不再精神饱满地接受任务了,同时几个他负责的开发项目均未能按客户要求完成, 工作绩效明显下降。开发部新任经理方某根据经验判断导致张某业绩下降的原因是知识结构 老化,不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岗位了。立即向人力资源部提交了《关于部门人员培训需求的 申请》,希望人力资源部能尽快安排张某参加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让张某开阔一下思路。 HR 部门接到申请后,在当月即安排张某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周的关于编程方面的培训、研讨 会。一周结束回到公司后,状况没有出现任何改变。 如果你是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你将怎么样进行解决?人力资源部主动与张工进行了面对面的 沟通,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张工工作绩效下降的关键是对新上任的方经理的领导方法不满意, 同时认为自己是公司的老员工,不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技术能力都可以胜任部门经理的工作, 但公司却没有给他晋升的机会。其实导致张工工作绩效下降的真正原因是:A 与新任经理的 关系不太融洽;B 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而不是因为知识结构的老化。 当绩效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缺乏培训的结果,应该深入了解其真正的原因。 其实导致绩效下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A.由于组织结构设置、内部流程等方面存在问题;B. 员工与上级的关系、工作地点或环境发生变化等;C.岗位或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态度、知识 或技巧没能适应转变。所以,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需要做出必要的判断后,方能拨云见日。 16 案例 10: 某企业集团聘请招聘专家为其下属百货公司选拔总经理。在最后阶段,招聘专家对一路过关 的四位候选者使用了情景面试的方法。四位候选者被安排同时观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如下: 画面呈现一座小城市,画外音告知这是一个中等发达程度的小县城。镜头聚焦于一家百货商 场,时间显示当时是上午 9 时 30 分。这时,商场的正门入口处出现了一位身高 1 米 80 左 右、穿皮夹克的年轻小伙子。他走进商场,径直走向日用品柜台。柜台里是一位三十岁出头 的女售货员。小伙子向女售货员说:“拿包牙膏。”女售货员问:“什么牌子?”“中华 牌。”小伙子答道。女售货员说:“三块八毛”小伙子掏出钱包,取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 女售货元找给他 96 元 2 角。然后,小伙子将钱和牙膏收好,走出了商场。 画面重新回到了百货商场正门,时间显示是上午 10 时整。这时,一位身高 1 米 65 左右、 穿笔挺西装的小伙子出现在门口,并径直向日用品柜台走去。“同志,要点什么?”女售货 员问道。“一支牙刷。”小伙子答道。“什么牌子?”女售货员接着问。小伙子用手指了其 中的一种。女售货员说:“两块八毛钱。”小伙子掏出钱包,取出一张十元的人民币递给了 女售货员。女售货员给小伙子一只牙刷并找回 7 元 2 角钱。然而,小伙子突然说:“同志, 你找错钱了,我给你的是一百块钱 “你给我的明明是十块钱呀!”女售货员吃惊地说道。 “我给你的就是一百块钱,赶快给我找钱,我还有事情要做!”小伙子提高了嗓门,语气也 相当严厉。 女售货员急了,声音也提高了八度:“你这人怎么不讲理呢?你明明给的是十块钱,为什么 偏要说是一百元呢?你想坑人啊?”这时,日用柜台边已经聚拢了十几位买东西的顾客看热 闹。这位小伙子似乎实在难以容忍了,向整个人群说道:"大伙都瞧瞧,这是什么服务态度! 你们经理呢?我要找你们经理。" 说来也巧,百货商场的总经理正好从楼上下来,看到这边 有人围观,便走了过来。 总经理看上去是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怎么回事?”总经理问道。 女售货员看到总经理来了,像来了救兵一样,马上委屈地向总经理告状:“经理,这个人太 不讲理了,他明明给我的是一张十块钱,硬说是一张一百块钱。”经理见她着急的样子,立 即安慰她说:“张姐,别着急,慢慢讲,他买了什么?你有没有收一百块钱一张的人民 币?”这位被总经理称为"张姐"的女售货员心情似乎平静了些。"他买的是牙膏, 嗷。。。。。。不,他买的是牙刷。对了我想起来了,今天,我没收几张一百块钱的人民币, 有一位高个儿给了我一百块钱,他买的是牙膏。这个人给我的就是十块钱。"总经理听了张 17 姐的话,眉头有些舒展,转身走向人群中那位身高 1 米 65 左右的小伙子,很有礼貌地说 道:"很不好意思出现了这种事情。您能告诉我事情的真实情况吗?"小伙子也似乎恢复了平 静,同样有礼貌地坚持自己付给女售货员的是一张一百块钱,是女售化员将钱找错了。这时 总经理环视了一下人群,然后将视线定格在这位小伙子身上,继续有礼貌地说:"这位先生, 根据我对这位售货员的了解,她不是说谎和不负责任的人,但是我同样相信您也不是那种找 茬的人。所以为了更好地将事情弄清楚,我可否问您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小伙子问 道。"您说您拿的是一张一百块钱,请问您有证据吗?"总经理问道。小伙子的眼睛一亮,马 上提高了嗓门说:"证据?还要什么证据?不过我想起来了,昨天我算帐的时候,顺手在这 张钱的主席像一面的右上角用圆珠笔写了 2888 四个数字"。你们可以找一下。"总经理立即 吩咐张姐在收银柜中寻找,果真找到了一张主席像一面用圆珠笔写 2888 的一百块钱纸币。 这时,小伙子来了精神,冲着人群高喊:"那就是我刚才给的一百块钱,那个 2888 就是我 写的。不信,可以验笔迹。" 人群开始骚动,顾客们明显表示出对商场的不满。镜头在人群、 小伙子、张姐和总经理之间切换的脸上。 这时录像结束,并在屏幕上弹出两个问题: 1.假如您是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您将如何应付当时的局面? 2.作为总经理,您将如何善后? 四位候选者被要求准备 10 分钟,然后分别向专家组陈述自己的答案,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请问:什么是情景面试?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经理,你如何评价招聘专家提供的这个情景面试题的质量? 案例分析 情景面试应用于人才选拔是基于心理学家勒温的著名公式:B=f(P×E)。这个公式的意 思是说: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当时所处情景或环境 (Environment)的函数。换句话说,候选者面试时的表现是由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当时面对 的情景共同决定的。如果考官能够恰当地选择情景并保证情景对不同候选者的一致性,那么, 不仅可以诱发候选者的相应行为,而且能够说明候选者行为的不同是由其素质不同所致。本 案例中的情景面试旨在选拔集团公司下属的百货公司总经理,选择录像情景非常恰当,同时 由于四位候选者同时观看录像且问题一致,因此整个选拔程序的设计是公平合理的。第一个 问题的设置在于考察候选者的快速决策能力,由于允许他们有 10 分钟的准备,因此也检验 他们对问题分析的深度。第二个问题的设置则在于考察他们将突发事件与管理制度相关联的 能力。 A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他首先向那位小伙子道歉,承认他的下属工作失误,然后 当众批评女售货员,并如数找给小伙子 97 元 2 角。这样做的理由是,90 多块钱是小事, 影响正常营业、损害公司形象是大事。事件持续的时间越长,对百货公司越不利。至于女售 18 货员所受到的委屈,可以在事后进行心理上的安抚。 B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她首先诚恳 地向那位小伙子和在场的顾客道歉,因为她手下的员工出言不逊,冒犯了顾客。她也主张要 将 97 元 2 角钱当场如数找给小伙子,但并不是承认自己的员工搞错了,而是奉行顾客永远 是对的"这一理念。并向在场的顾客承诺将继续追查此事,如确系售货员失误要从严处罚, 同时向顾客当事人承认错误和赔偿。另外,她还诚恳地要求小伙子为配合百货公司的工作, 留下联系方式。 C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他认为只要他在那位小伙子耳边说上两句话就行了。他的话是"哥儿们,请跟我到后面看一 看,我们有内部录像系统。"他的理由是,整个事件明显是欺诈,对付欺诈的手段就可以以 毒攻毒,让其知难而退。 D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他要当众揭穿“骗子”的伎俩,并与公安部门相配合对之进行打击。 他首先私下吩咐保安人员报警,然后向小伙子发问:您确定您支付的是一百块钱,而不是十 块钱,是吗?"得到认可后进行推理:"既然您支付的是一百块钱,上面又写有 2888,那么 这张钱上应该有您的指纹。既然您没有支付十元钱,那么,收银柜内今天收到的所有十元纸 币上就不会有您的指纹。如果经查证有一张十元纸币上有您的新鲜的指纹,又如何解释呢?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经理,你如何评价上面 4 为候选人的回答? 谁适合做总经理呢? A 候选者的优点在于能够从公司大局出发,分清轻重缓急,具备作为公司总经理的基本思 维素质。但是,其具体做法毕竟是委曲求全,且有向不法行为低头之嫌。 B 候选者的优点 与第一位相似,但较为主动一些。在无法立即判断孰是孰非之际,突出"顾客是上帝"的理念, 让顾客明白,百货公司做让步性决策的前提是对顾客的热爱。但是,这种做法仍然没有负起 道义的责任。 C 候选者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道义感,对恶势力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但是,他犯了一 个大忌,就是职业经理人应以诚信为本。"内部录像系统"在"中等发达程度的小县城"里的百 货公司中是绝对不可能有的。候选者如果没有意识到"中等发达程度的小县城",便是信息管 理能力方面的欠缺;如果意识到了,便是以诈还诈了。 D 候选者的最大优点在于对问题分析的深刻性,他敏锐地抓住了诈骗者逻辑上的盲区, 当场予以揭穿是有震撼力的。从道义的角度上讲,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作为职业经 理人,"得理也饶人"是一大招财秘诀。何况女售货员在有理的情况下也不该出言不逊。因此, 如果这位候选者在识破骗局的同时,又不忘向当时的顾客群体展示亲和力,那么效果会更好。 总而言之,案例中情景面试的第一题旨在考察候选者的三层素质: 洞察力一一对事件本 19 质的把握;全局观一一对形象力和"顾客至上"理念的理解;道义感一一对社会上反诚信现象 的态度。 案例 11: 小李 2000 年进入 A 公司做技术部门的工程师,并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小李业务上 一贯表现很突出,2001 年 12 月 A 公司安排小李到加拿大参加一个产品的维修培训。当时 小李与单位签了一个担保协议(协议内容附后),小李在回国后,于 02 年 5 月辞职离开单 位。A 公司就该协议要求小李赔偿四万元的违约金,小李认为该要求不合理,认为 A 公司为 他支付的全部培训费用只有来回的差旅费和津贴,且该协议也是 A 公司的格式合同,小李及 其妻子当时也只有签字的份,所以不愿意赔偿 A 公司要求的四万元。 •担保协议内容如下: •甲方:**公司 乙方:小李 丙方:小李的妻子 •应乙方的请求,丙方愿意为乙方赴加拿大进行(培训、考察)提供担保,甲方经审查同意 丙方作为乙方的经济保证人,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同意订立以下协议: •一、乙方在赴加拿大进行(培训、考察)期间,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丙方应负担保责任。 •1.未能按期返回; 2.未能完成预定进修(培训、考察)任务; 3.进行(培训、考察)期间造成甲方名誉或经济损失; 4.进行(培训、考察)后继续为甲方工作未满三年辞职或因故意违反甲方《奖惩条例》被辞 退。 •二、丙方的担保责任如下: •1.赔偿甲方为乙方进修(培训、考察)而支付的全部费用人民币五万元; 2.赔偿甲方名誉损失费一万元,经济损失费一万元;(此款不适用第一条之第四项) 3.赔偿甲方要求履行担保义务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如律师代理费、交通费等); 4.上列培训责任可按乙方进修后回公司的工作服务期递减,即继续工作不满一年的赔偿 80%,以后每工作满一年,递减 20%,直至服务期满不再承担赔偿责任。 •三、丙方的保证责任为不可撤销之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期间不因其地位或财力状况的改变 而改变。 •四、如乙方违反本协议条例时,甲方有权先行要求丙方履行第二条担保责任。如丙方拒绝 履行担保责任的,甲方有权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五、丙方担保期限:自被担保人派出进修至回本公司继续工作服务期满止。 •你认为该公司做法是否适当? •小李要不要赔偿? 20 参考答案: 违约金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按实际损失《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 赔偿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小李和 A 公司签订的担保 协议应算是双方的约定内容,在出现争议后,应该按照协议的有关条款办理。• 另外,关于 小李和 A 公司劳动合同的提前解除,1996 年 10 月 31 日的《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 干问题的通知》第三项中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解除劳动 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 工作任务尚未完成,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 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在合同中规定了违约金问题,则要按 照合同规定执行。如果没有规定违约金,除非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否则不必赔偿。 第一种情况,是在试用期内辞职,不用赔付培训费。根据劳办发(1995)264 号《劳动部 办公厅关于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出资(指有支 付货币凭证的情况)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职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 用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 • 第二种情况,当劳动合同期满,合同自然终止时,用人单位不应收取培训费。 • 第三种情况,培训费的赔偿也不包括进单位的“入门教育”,不包括单位为调整人员和岗 位而进行的转岗培训。 A 公司对小李的培训不属于上面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应该赔偿在担保协议中规定的 违约金。 案例 12: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一个有成长性的高新技术行业,但随着公 司的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原来的管理制度明显的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表现在:迫于部 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现行绩效考核办法往往频繁调整,然而员工积极性并无明显改善, 抱怨之声依然不决于耳。可是,拿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公正的绩效考核办法又令企业 管理层大伤脑筋,人才流失,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请问:该公司考核制度存在什么弊端? •你打算如何改进的? •1:绩效考核办法过于粗旷,绩效考核结果的处理非程序化,缺乏有效的申诉机制 •2:绩效考核的结果同职业晋升、薪酬分配挂钩过于简单化,人才的选拔和任免主观偏好较 大。 •3:缺乏系统的人才晋升通道,内部晋升通道设计与执行不合理,薪酬分配缺乏合理的业绩 依据,薪酬与岗位职责、业绩考核脱节。 21 •4:对高层管理人员缺乏明确而持续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指标的 制定未加具体分析,员 工行为偏离企业总体目标,缺乏
36 页
366 浏览
立即下载
2008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8 年 5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1.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上。并用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上角的相应位置. 3.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 l 一 25 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 第=部分,26 一 125 小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4.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它答案.所有答案均不得答在试卷上. 5.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6.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则均属作答无效. 地 姓 区: 名: 准考证号; 第一部份 职业道德 (第 1~25 题,共 25 道题) 一、 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 1~8 题) 1.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B)职业道德的稳定性特征,说明职业道德是稳定而不变化的 (C)职业选择属于个人权利的范畴,不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D)职业道德与法律分属不同领域,二者没有关联性 第 1 页 共 18 页 2.职业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 ) (A)岗位责任的总体规定效用 (B)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C)规劝作用 (D)自律作用 3.美国于 1978 年确立了一部规范政府官员的( ) (A)《荣誉法典》 (B)《不当赠品及不当表示防止法》 (C)《从政职业法》 (D)《谢尔曼法》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出的职业道德的“五项要求”是( )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崇尚科学,艰苦朴素,服务人民 (D)热爱集体,以人为本,守土有责,勤劳勇敢,开拓创新 5.关于“勤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内心是否愿意,只要在行为上努力工作就是勤勉 (B)在被迫的状态下工作,也可以称之为勤勉 (C)按照劳动契约工作,属于勤勉的范畴 (D)勤勉是从业人员自主和自愿的选择 6.关于“职业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职业化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它会束缚人的发展 (B)职业化是反对把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一种劳动观 (C)职业化是提高从业人员个人和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D)职业化与全球职场语言和文化相抵触 7.从业人员应该树立的正确理念是( ) (A)劳动是一种交易,劳资双方应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B)时间就是金钱,员工花了时间,就应该得到金钱回报 (C)追踪世界前沿,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 (D)奉行拿来主义,对外国的东西要全面大胆地汲取 8.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常说“戏比天大”,其意思是( ) (A)演戏本身就是目的,为了演戏而演戏 (B)观众爱看或者不爱看是次要的,完成演出任务是最重要 (C)戏剧的表现内容丰富,能够纵贯历史和空间 (D)必须认真对待承诺的演出,这是演员的天职 (二)多项选择题(第 9~16 题) 9.敬业的含义包括( ) (A)恪尽职守 (B)勤奋努力 (C)享受工作 (D)精益求精 10.践行诚信规范,尊重事实的要求是( ) (A)坚持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所左右 (B)澄清事实,主持公道 (C)主动担当,不自保推责 (D)敢于说出一切事实真相 11.下列做法中,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是( ) (A)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B)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 5000 元 (C)季节性降价 2 (D)因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12.下面做法中,违背办事公道要求的是( ) (A)某公司与员工约定不得兼职,员工张某偷偷兼职被公司处罚 (B)某公司遵循男女平等原则,规定男女员工干同样的工作 (C)某售票员发现自己的朋友在排队购票,于是允许其直接到前员购票 (D)某饭店阻止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的用餐要求 13.职业活动中,纪律的主要特征是( ) (A)社会性 (B)强制性 (C)普遍适用性 (D)变动性 14.符合国家《节能源管理暂行条例》要求的是( ) (A)企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B)为保障冬季供热,自主扩大锅炉 (C)土法炼焦 (D)企业有关节能操作人员要有计划地接受节能培训 15.践行规范“合作”的要求是( )。 (A)求同存异 (B)互助协作 (C)公平竞争 (D)好人主义 16.关于奉献,正确的看法是( )。 (A)多劳多得,不能有所得就不会有奉献 (B)奉献是相互,别人不奉献我就不奉献 (C)奉献并非难事,是人人可为的 (D)多付出一点点儿,有助于员工个成长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 17~25 题)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您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选项作为您的答案。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7.公园里,李女士和张女士分别带着自家的狗散步,突然,两只狗撕打起来,李女士的狗体力不支,最终被张 女士的狗咬伤。李女士要求张女士赔偿,两人争吵起来,对于张女士的说法,你能够认可的是( ) (A)“你的狗咬不过我的狗,只能怨它没有本事” (B)“我的狗咬了你的狗,你可以让你的狗去咬我的狗呀,这样就扯平了” (C)“我没让我家的狗咬你家的狗” (D)“两只狗打架,你跟我吵架,有什么劲呀” 18.在公交车站,大家都在自觉排队,已经形成了长蛇般的队伍,你排在后面,估计这班车是上不去了,你着急 去上班,如果照这样排下去,上班肯定会迟到。你会( ) (A)冲到前面加楔儿 (B)打出租车 (C)耐着性儿排队 (D)跟前面排除的人协商调换 19.如果你赞同“企业家应该成为大家学习的的榜样”这个观点,你的理由是( ) (A)企业家有钱 (B)企业家可以做慈善事情 (C)企业家有能力 (D)企业家社会地位高 20.某员工下班后总是要晚一会儿才离开,你的看法是他( ) (A)工作上很投入 (B)办事拖拉 (C)工作量大 (D)家庭观念不强 3 21.你刚到一家公司工作,听人说员工 T 爱打小报告,你与 T 相片时会( ) (A)鄙视 (B)防备 (C)疏远 (D)观察 22.公司会议上,总经理表扬你工作很努力,但你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你认为总经理表扬你是因为( ) (A)他不了解自己 (B)他可能弄错了对象 (C)他想鼓舞自己 (D)他只不过是顺口说说而已 23.你正在忙于工作,有同事向你请教一个技术问题。你会( ) (A)马上停下自已的手头工作,帮助他 (B)告诉对方,等自己忙完了自己的事情再去帮助他 (C)告诉对方,等自己下班后再去帮助他 (D)边做自己的工作,边指导对方 24.某小偷,偷窃他人东西被捉,遭到暴打,你的看法是( ) (A)活该 (B)打了他,也许能帮助他改过自新 (C)送派出所 (D)别打坏了就行 25.如果你去参加会议,会议的内容使你感到很无聊,下列做法,你最可能做事情是( ) (A)玩手机游戏 (B)和旁边的人聊天 (C)休息 (D)浏览事先带的报纸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26~125 题,共 100 道题,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26~85 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 应字母涂黑) 26.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B)P3 (A)调节资源的配置 (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 (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27.以下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特点的是(D)P29 (A)指导性 (B)权威性 (C)稳定性 (D)唯一性 28.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C)P31 (A)规范企业的行为 (B)规范劳动者行为 (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规范劳动力市场 29.(C)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P61 (A)战略测评标准 (B)战略实施标准 (C)战略评价标准 (D)战略计划标准 30.森德斯罗姆和麦克英蒂尔认为,团队的有效性要素构成不包括(D)P113 (A)团队学习 (B)绩效 (C)成员满意度 (D)薪酬 31.对员工而言,绩效管理不具有的功能是(A) (A)互相沟通 (B)互相激励 (C)互相促进 (D)互相竞争 32.以下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是(D) (A)组织的规章 (B)组织的体制 (C)组织的机制 (D)组织的协调 33.合理分权的作用不包括(A) (A)有利于企业统一指挥和领导 (B)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主动性 (C)有利于基层迅速正确地做出决策 4 (D)有利于领导集中力量抓重大问题 34.以下关于智囊机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又称战略研究部或信息公司 (B)对集团高层提供的方案进行决策 (C)参与制定集团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D)搜集、整理、储存相关信息资料 35.管理业务流程图中不包括的信息是( ) (A)业务程序 (B)业务岗位 (C)业务数量 (D)信息传递 36.企业实施组织结构变革时,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事先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A) 给员工增加福利津贴 (B) 让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 (C) 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D) 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37.挟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不包括( ) (A)人员配备计划 (B) 人员晋升计划 (C) 人员补充计划 (D)人员培训计划 38.( )不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 (A)经验预测法 (B)转换比率法 (C)趋势外推法 (D)回归分析法 39.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不包括( ) (A)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B)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C)有助于开拓市场空间 (D)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40.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中,( )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观察历年企业内部人数的变化,找出组织过去人事变 动的规律,来推断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和状态。 (A)计量经济模型 (B) 马尔可夫模型 (C) 计算机模型法 (D)定员定额分析法 41.以下不属于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是( ) (A)个体差异原理 (B) 同素异构原理 (C) 工作差异原理 (D)人岗匹配原理 42.根据测评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的素质测评量化形式是( )。 (A)等距量化 (B)当量量化 (C)类别量化 (D)模糊量化 43.测评目的具有隐蔽的品德测评法是( ) (A)访谈技术 (B)FRC 法 (C)投射技术 (D)问卷法 44.报告测评指导语的时间应控制在( )以内。 (A)1 分钟 (B)5 分钟 (C)10 分钟 (D)15 分钟 45.“若顾客向你投诉,说你的下属服务质量差,你将会怎么做?”这属于( )。 (A)经验性面试 (B)非结构化面试 (C)情境性面试 (D)半结构化面试 46.面试考官衡量应聘者素质时,应考虑的前提因素是( )。 (A)公司岗位需求 (B)应聘者能力水平 (C)公司发展战略 (D)应聘者发展潜力 47.招聘时,询问财务人员有关财务制度的问题属于( ) 5 (A)背景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思维性问题 (D)经验性问题 48.一般针对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进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类型是( )。 (A)无情境性讨论 (B)不定角色的讨论 (C)情境性的讨论 (D)指定角色的讨论 49.答案范围广且不固定的面试题目类型是( ) (A)排序选择型问题 (B)开放式问题 (C)资源争夺型题目 (D)两难式问题 50.要求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必须体现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和高效性等基本特点是制定培训规划的( )要求。 (A)系统性 (B)标准化 (C)有效性 (D)普遍性 51.以下不属于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的是( )。 (A)普遍性原则 (B)适应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最优化原则 52.在课程设计文件中,以上不属于大纲部分的内容的是( )。 (A)教学资源 (B)交付要求 (C)资料结构 (D)课程评估 53.不同的培训内容需要利用不同的培训方法,以下最适合态度培训的方法是( )。 (A)课堂讲授 (B)测量工具 (C)示范模拟 (D)角色扮演 54.以下不属于设计轮流任职计划的依据的是( )。 (A)通过作业轮换,管理人员将逐渐学会按照管理的原则来思考问题 (B)将允许有一定能力的管理人员确定他们愿意进行管理的职务范围 (C)能够使受训者身历其境,在模拟的实践中加深对管理原理的领会 (D)公司的高级职务可以由对不同部门的问题有广泛了解的人来担任 55.在培训过程中以改进而不是以是否保留培训项目为目的的培训效果评估是( ) (A)建设性评估 (B)正式评估 (C)总结性评估 (D)非正式评估 56.在培训效果评估的层级体系中,反应评估的评估内容是( )。 (A)受训者在工作过程中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改进 (B)受训者在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收获 (C)受训者取得的生产经营或技术管理方面的业绩 (D)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如何 57.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单位应为( )。 (A)培训单位 (B)学员的单位主管 (C)培训教师 (D)学员的直接主管 58.对培训的情感成果进行评估时,其测量方法不包括( )。 (A)访谈 (B)态度调查 (C)关注某小组 (D)现场观察 59.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的效标属于( ) (A)行为性效标 (B)特征性效标 (C)结果性效标 (D)品质性效标 60.以下关于劳动定额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进行时间研究 (B)需要进行工作研究 6 (C)具有多种不同形式 (D)需要进行空间研究 61.克服分布误差的最佳方法是( )。 (A)目标管理法 (B)配对比较法 (C)强迫分布法 (D)合成考评法 62.“以近代远”的绩效考评偏差属于( )。 (A)优先效应 (B)首因效应 (C)后继效应 (D)近期效应 63.语言表达能力属于( )。 (A)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 (B)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 (C)工作结果型的绩效考评指标 (D)工作方式型的绩效考评指标 64.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程序包括:①工作分析;②理论验证;③修改调整;④指标调查,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65.( )就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 (A)平衡记分卡 (B)关键分析法 (C)目标分解法 (D)岗位分析法 66.对于( )的绩效指标,设定的考评标准通常唱段是一个范围。 (A)数量化 (B)质量化 (C)描述性 (D)目标化 67.360 度考评方法中,对从事服务业、销售业的人员特别重要的评价方法为( )。 (A)客户评价 (B)自我评价 (C)上级评价 (D)同级评价 68.美国劳工统计局每年都要举行三类薪酬方面的调查,这属于( )。 (A)公司薪酬调查 (B)商业性薪酬调查 (C)政府薪酬调查 (D)专业性薪酬调查 69.一般来说,填写一份薪酬调查问卷的时间不应超过( )。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70.具有“对事不对人”这一特点的工作分类是( )。 (A)岗位分级 (B)岗位分类 (C)品位分级 (D)品位分类 71.适用于那些岗位划分较粗,岗位之间存在工作差别、岗位内部的员工之间存在技术熟练程度差异的企业或部 门的岗位工资类型是( )。 (A)一岗一薪工资制 (B)技能工资制 (C)一岗多薪工资制 (D)提成工资制 72.能够鼓励员工发展各项技能,提高业绩表现,增强参与意识的工资种类是( )。 (A)能力工资 (B)提成工资 (C)技术工资 (D)岗位工资 73.使营销人员和企业之间产生较在的离心力的工资形式是( )。 (A)计件工资制 (B)提成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74.( )反映不同岗位之间在工资结构中的差别。 (A)工资等级 (B)工资档次 (C)工资级差 (D)浮动幅度 75.工资结构具有高稳定性的工资制度是( )。 7 (A)岗位工资制 (B)考核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年功序列制 76.企业效益提高,对全体员工给予等比例奖励的工资调整方法是( )。 (A)物价性调整 (B)工龄性调整 (C)奖励性调整 (D)效益性调整 77.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依法订立( )。 (A)派遣合同 (B)劳动合同 (C)集体合同 (D)劳务派遣协议 78.劳务派遣单位的出现是( )的必然结果。 (A)社会化大生产 (B)科学技术发展 (C)劳动管理专业化分工 (D)劳动环境改善 79.工资指导线( )是对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预警和提示。 (A)上线 (B)基准线 (C)下线 (D)标准线 80.工资集体协商时,协商双方在协商开始前( )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A)5 日 (B)7 日 (C)10 日 (D)15 日 81.以下关于工资指导价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年发布一次 (B)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C)仅供企业查询 (D)坚持市场取向原则 82.企业所有员工在劳动安全卫保护工作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不包括( )。 (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以人为本 (D)奖惩分明 83.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 2 人以下,有共同争议理由的劳动争议称为( )。 (A)个别争议 (B)集体争议 (C)团体争议 (D)权利争议 84.( )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之一。 (A)平等自愿 (B)一次载决 (C)公平公正 (D)二次裁决 85.在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和受理中,决定立案的,应在( )内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 (A)3 日 (B)5 日 (C)7 日 (D)15 日 二、多项选择题(86~125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 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86.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ABCDE)。P20 (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D)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 (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87.企业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P72 (A)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B)更富于参与性 (C)有明确的完整的目标体系 (D)强调自我控制 (E)有完善的员工福利计划 88.满足亲和需要的行为可以是(BD)。P105 (A)控制他人和活动 (B)受到许多人的喜欢 (C)战胜对手或敌人 (D)成为团队的一分子 8 (E)比竞争者更出色 89.人力资源理论体系包括(ABC)。P167 (A)心理开发 (B)生理开发 (C)伦理开发 (D)技能开发 (E)环境开发 90.以下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中,属于改良式变革的是( )。 (A)新设一个职位 (B)两家企业合并 (C)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 (D)局部改革某个科室的职能 (E)从职能制结构改为事业部制结构 91.以下属于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信息的是( )。 (A)产品结构 (B)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C)消费者结构 (D)技术装备的先进性 (E)生产销售状况 9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包括(ABD)。P30 (A)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B)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C)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 (D)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E)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 93.岗位定员法是根据(DE)计算和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P45 (A)岗位工作的经验要求 (B)岗位工作的效率 (C)岗位工作人员的生产率 (D)工作岗位的多少 (E)岗位工作负荷量的大小 94.影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需求的参数有(BD)。P48 (A)出勤率 (B)总成本 (C)生产技术水平 (D)总资产 (E)企业管理制度 95.若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一般有(CDE)。P70 (A)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 (B)合并或关闭某些臃肿机构 (C)提高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 (D)将符合条件的富余人员调往空缺岗位 (E)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96.考核性测评的主要特点是(DE)。P74 (A)结果不公开 (B)系统性强 (C)测评标准刚性强 (D)概括性较强 (E)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97.员工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包括(CE)。P81 (A)平面结构 (B)立体结构 (C)横向结构 (D)综合结构 (E)纵向结构 98.(ABCDE)能够引起测评结果的误差。P90 (A)晕轮效应 (B)感情效应 (C)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D)近因误差 (E)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 99.由于面试考官的偏见而产生的误差包括(ABCD)。P108 (A)第一印象 (B)对比效应 (C)晕轮效应 (D)录用压力 (E)鲶鱼效应 100.结构化面试的开发包括(ABC)。P118 9 (A)测评标准的开发 (B)面试问题的设计 (C)评分标准的确定 (D)面试考官的选拔 (E)面试结果和公布 101.以下岗位适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进行人员选拔的是(ACD)。P127 (A)人力资源主管 (B)研发管理人员 (C)销售部门经理 (D)公关部门经理 (E)财务管理人员 102.以下不属于员工培训的直接培训成本的是(CE)。P146 (A)教室设备的租赁费用 (B)培训教师的费用 (C)培训项目的设计费用 (D)学员的往来交通 (E)培训对象受训期间的工资福利 103.设计课程时,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包括(ACBE)。P158 (A)适应多样化的学员背景 (B)满足学员在时间方面的需求 (C)使学员掌握生产技术和技能 (D)选择相同难度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 (E)缺少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 104.在培训所使用的各种媒体中,岗位指南的优点包括(ABCD)。P167 (A)查阅快捷 (B)重点突出 (C)使用简易 (D)记忆方便 (E)翔实全面 105.企业管理人员的一般培训要求的内容包括(ABCDE)。P172 (A)技能开发 (B)知识更新 (C)观念转变 (D)知识补充 (E)思维技巧 106.培训效果评估的各种形式中,以下关于总结性评估的终局测试说法正确的是(ABE)。P180 (A)终局测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B)能用于决定培训项目的取舍 (C)能作为培训项目改进的依据 (D)有助于培训对象学习的改进 (E)能用于决定是否给受训者某种资格 107.对员工培训的绩效成果进行评估时,评估方法包括( )。 (A)态度调查 (B)原始记录 (C)现场观察 (D)定额标准 (E)统计日报 108.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包括( )。 (A)合成考评法 (B)加权选择量表法 (C)目标管理法 (D)图解式评价量表法 (E)评价中心法 109.以下关于强迫选择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是一种定量化考评方法 (B)属于目标导向型的客观考评方法 (C)属于行为导向型的主观考证方法 (D)可以用来考评特殊工作行为表现 (E)考评通常采用一个或两个最能描述员工行为表现的项目 110.自我中心效应的具体表现为( )。 (A)相似偏差 (B)优先效应误差 (C)对比偏差 (D)晕轮效应误差 (E)共同偏差 111.编制绩效考评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定量准确原则 (B)定性科学原则 (C)目标导向原则 (D)先进合理原则 10 (E)突出特点原则 112.以下关于战略导向的 KPI 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KPI 体系以控制为中心 (B)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C)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分解 (D)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斗志 (E)强调对员工行为的激励 113.关键绩效指标可分为(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成本指标 (D)时限指标 (E)收益指标 114.企业进行薪酬调查要了解的信息包括( )。 (A)家庭人口 (B)奖金福利 (C)长期激励 (D)加班时间 (E)健康状况 115.对薪酬调查数据进行离散分析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 (A)四分位法 (B)简单平均法 (C)百分位法 (D)加权平均法 (E)中位数法 116.技能工资的种类包括( )。 (A)技术工资 (B)能力工资 (C)提成工资 (D)薪点工资 (E)效益工资 117.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外部因素包括( )。 (A)市场因素 (B)所属行业 (C)生活费用 (D)企业规模 (E)物价水平 118.( )属于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 (A)计件工资 (B)提成工资 (C)效益工资 (D)岗位工资 (E)技能工资 119.企业年金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B)计发办法 (C)支付企业年金 (D)支付方式 (E)员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方式 120.《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 )。 (A)违反协议的责任 (B)派遣期限 (C)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 (D)劳动报酬 (E)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以及支付方式 121.以下属于工资集体协商内容的有( )。 (A)工资分配形式 (B)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C)资金分配方法 (D)变更工资协议的程序 (E)工资协议的期限 122.同一职业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水平有高、中、低之分,具体可由( )等因素决定。 (A)企业规模 (B)企业经济效益 (C)就业状况 (D)企业经济类型 (E)不同层次的劳动者 123.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包括( )。 11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C)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D)劳动环境优化制度 (E)安全用品采购制度 124.调解委员会调解与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时的调解区别在于( )。 (A)调解的原则不同 (B)主持调解的主体不同 (C)调解的效力不同 (D)调解案件的范围不同 (E)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不同 125.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对劳动争议进行分析,其要点包括( )。 (A)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 (B)分析确定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 (C)分析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D)分析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规定 (E)分析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规定 2008 年 5 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 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 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卷 册二:专业技能 注意事项:1. 请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 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并在 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 请保持卷面整洁,不要在试卷上作任何与 答题无关的标记,也不得在标封区填写无 关的内容。 。 一 二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12 一、简答题(本题共 2 题,第 1 小题 12 分,第 2 小题 14 分,共 26 分) 1.简要说明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对薪酬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2 分) 2.简要说明工资集体协商包括哪些主要的内容?(14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第一小题 34 分,第 2 小题 20 分,第 3 小题 20 分,共 74 分) 1.YJ 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产业链,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产业集团,公司创建于 1993 年 5 月,历经 十几年的拼搏,现已形成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教育后勤、物业管理等于一体的锁链化、整体化、系统化全新规 模产业,位居全国大型企业集团千强之列。集团现有资产 50 亿元,员工 2 万余人,在北京、上海、武汉及浙江等 全国 8 个省、市已打造出一批堪称房产典范、建筑精品的标志性建筑。 该集团公司非常重视人团的选拔与培养,集团领导决定在公司内部建立一支培训队伍。人力 资源部在公司内部发布公告,马上就有 40 多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报了名, 如何从这 40 名应聘者中选项出符合条件的培训师?面试是不可或缺的,除了面试,是否还可以考虑其它的 选拔方法呢?如笔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大家,特别是人力资源部主管招聘工作的张副经 理。 请根据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企业选配培训师的基本标准是什么?(14 分) (2)在组织面试中应该注意避免哪些常见问题?(10 分) (3)如何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它具有哪些优势?(10 分) 2.MBS 是一家美国知名的电脑公司,去年在人员的绩效管理上, MBS 公司取消了以往绩效七级考核的评等方式, 而改采用新的四级(1、2、3、4)评等方式,并实行钟形的绩效考评原则,即除非有例外状况,绝大多数的员工 都能得到 2 等。 MBS 公司将这种新的绩效管理方案定名为:个人业务承诺(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s—PBC)制度, 除了由各级主管做年终绩效考评外,员工亦可自己另外寻找 6 位同事,以匿名方式通过电子信箱进行考评,亦 称之为“360 度反馈”。员工个人表现被除评为第 3 等时,代表本人未达成业务承诺(PBC),你必须更努力工 作,以达更佳的业绩。如果得到特别差的 4 等时,你可能被给予“6 个月留公司查看”的处罚(当然,被除数评 为 4 等的人在公司占极小的比例)。评等 2 代表你达成目标,是个符合要求的好员工,得到 1 等的人称为[水上 13 飞](Water Walkers),代表你是高成就者,超越自己的目标,也没做错过什么事情。按照 PBC 绩效考评体系的 要求,年初该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要在充分理解公司的业绩目标和具体的 KPI 指标的基础上,在部门经理的指导 下制定自己的 PBC,并列举出下一年中为了实现这些业绩目标、执行方案和团队合作这三个方面所需要采取的具 体行动,这相当于员工与公司签订了一个一年期的业绩合同。员工在制定绩效计划时,自己应按下列三个领域设 定的年度目标;第一个承诺:承诺必胜(Win)。这里表达的是成员要抓住任何可成功的机会,以坚强的意志来 励志,并且竭力完成。市场占有率是最重要的绩效评等考量。第二个承诺:承诺执行(execute).这里强调六个 字,即行动、行动、行动,不光看你“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做”,以及取得的成果。第三个承诺: 承诺团队精神(team),即各个不同单位和岗位之间,默契配合,不能出现无谓的矛盾的冲突,绝不能在顾客 面前让顾客产生疑惑。这种绩效考核对一般 MBS 公司成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负有管人责任的各级主管,则需要 根据员工意见调查(Employee Opinion Survey),高阶主管面谈(Executive Interview),门户开放政策 (Open Door Policy)的反馈,另加一个评等系数,并且占有整体评等 50%的权重。 请您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该公司个人业务承诺(PBC)即三个承诺的考评体系要求,采用定性表述,给出 PBC 的四级评等 标准,并填入表 1 的第二栏中。(8 分) 表 1 MBS 公司个人业务承诺(PBC)考评等效标准表 考评等级 评等标准 PBC—1 PBC—2 PBC—3 PBC—4 (2)对该公司所推行 PBC 考评法进行剖析,说明其优点和不足。(12 分) 3.W 公司是一家民营房地产企业,19936 年总经理贾先生创建 W 公司的时候仅有数百万元的资金和十几名员工, 并设立了财务、项目开发、工程管理和行政人事 4 部门,其中财务部负责人刘女士是贾总的亲戚,仅持有初级会 计上岗证书。负责项目开以的江先生是贾总多年的好友,初中毕业,曾经当过一宛餐管馆的老板。 由于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W 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职能部门由过去原有的 4 个部门变成项目开发、 市场策划、工程式管理、质量控制、技术设计、财务、人力资源、物业和行政等 9 个部门。人员也由过去的十几个人 发展到现在有 500 多人。人员有增加,诸多的管理问题也频频出现。例如,虽然公司提出了明确的战略规划,但 总是不能落实,贾总也发现:追究责任时候,好像大家都有责任,每次大家都江堰一起自我批评一番后,下次 的规划依旧不能落实,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让他颇为忧闷的还有,各门的管理人员都经常各自为政,意见 14 不一,相互扯皮。此外,W 公司在创业初期没有任何考评指标和标准,完全依靠家庭成员的自觉性进行工伐,后 来虽然组建了人力资源部,但也仅仅实行了直接主管考评法,对各级员工进行主观性考评,导致员工的抱怨越 来越多。 目前,W 公司手中仍然有约 120 万平方米的待开发土地,贾总犯难的是,别的当家愁的是“无米下锅”, 而他现在愁的是“怎么下锅”,企业目前的已经让他忙得焦头烂额,深感力不从心。 请您根据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公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10 分) (2)请根据该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10 分) 2008 年 5 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无标准答案)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D C C D D D A B C A D A C B B D C B C A B A B C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A B B C A D A D A D C D B C A B A C B B C C B A D 76 D 101 ACD 77 B 102 有误 78 C 103 ABCE 79 A 104 ABCD 80 A 105 ABCDE 81 C 106 ABE 82 D 107 BCE 83 A 108 ADE 84 B 109 ADE 85 C 110 AC 86 ABCE 111 ADE 87 ABCD 112 BCDE 88 BD 113 ABCD 89 ABCDE 114 BCD 90 AD 115 AC 91 ABCDE 116 AB 92 ACDE 117 ACE 93 DE 118 AB 94 ABDE 119 ABCDE 95 CDE 120 ABCDE 96 DE 121 ABCDE 97 CE 122 ABDE 98 ABCDE 123 ABC 99 ABCD 124 BCDE 100 ABC 125 ABCDE 2008 年 5 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5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试卷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简答题(本题共 2 题,第 1 小题 12 分,第 2 小题 14 分,共 26 分) 1.评分标准: 对薪酬调查数据分析可采用以下方法: (1)数据排列法; (2 分) (2)频率分析法; (2 分) (3)趋中趋势分析; (2 分) (4)离散分析; (2 分) (5)回归分析法; (2 分) (6)图表分析法; (2 分) 2.评分标准: 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每项 2 分,最高 14 分) (1)工资协议的期限; (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2 分) (3)职业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2 分) (4)奖金、津贴、补贴等调整幅度; (2 分) (5)工资支付办法; (2 分) (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2 分) (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2 分) (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2 分) (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2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第 1 题 34 分,第 2 题 20 分,第 3 题 20 分,共 74 分) 1.评分标准: (1)企业选配培训师的基本标准:(每项 2 分,最高 14 分) ① 具备经济管理类和培训内容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2 分) ② 对培训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应有实际工作经验; (2 分) ③ 具有培训授课经验和技巧; (2 分) ④ 能够熟练运用培训中所需要的培训教材与工具; (2 分) ⑤ 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2 分) ⑥ 具有引导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 (2 分) ⑦ 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分) ⑧ 积累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案例与资料; (2 分) ⑨ 掌握培训内容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前沿问题; (2 分) ⑩ 拥有培训热情和教学愿望。 (2 分) (2) 面试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常见问题:(每项 2 分,最高 10 分) ① 面试目的不明确; (2 分) ② 面试标准不具体; (2 分) ③ 面试缺乏系统性; (2 分) ④ 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 (2 分) ⑤ 面试考官的偏见。 (2 分)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势:(每项 2 分,最高 10 分) ① 应用范围广,能测试出笔试和其他单一面试不能检测出的能力和素质; (2 分) ② 能观察到被试之间的相互影响; (2 分) 16 ③ 能依据被试的行为特性来对其进行更加全面、合理、客观的评价; ④ 能依据被试的多种能力要素和个性特质; (2 分) (2 分) ⑤ 能使被试在相对无意之中暴露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它在预测团队的行为时,具有很高的效率; (2 分) ⑥ 能使被试有平等的发挥机会,从而很快地表现出个体上的差异; (2 分) ⑦ 能节省时间,测评的效率很高; (2 分) ⑧ 能对竞争同一岗位的被试的表现进行同时比较(横向比较)。 (2 分) 2、评分标准: (1)PBC 的四级评等标准: 表 1 MBS 公司个人业务承诺(PBC)考评评等标准表 考评等级 评等标准 PBC—1 超出所有的要求:出色完成任务,员工所取得的成果远远超出所设目 标的要求,并对公司目标的达成做出重大贡献。 (2 分) PBC—2 达到所有要求:员工完成或部分超过了承诺的要求。 PBC—3 没有达到所有的要求:员工达到了多数目标要求。但仍然需要增加相 应的经验并改善其原有的结果; (2 分) PBC—4 结果不满意:员工离既定目标相去甚远,须通过相应的努力来提高, 如在既定的期限内没有改善将导致离职。 (2 分) (2 分) (2)PBC 考评法的优点和不足: 主要优点: ① 简化了评定等级,更突出了对大多数员工的激励; (1 分) ② 员工自始至终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过程,增强了员工的自主性,提高了年度绩效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分) ③ 使员工进一步明确了公司、部门以及自己在本年度内所应当达成的目标要求以及努力的方向; (1 分) ④ 突出了“行动”的重要性,积极倡导注重团队建设的个人承诺的企业文化; (1 分) ⑤ 根据管理人员的特殊性,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新模式,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 级主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分) ⑥ 新的绩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各级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1 分) 主要不足: ① PBC 考评法实质上是目标管理法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计划目标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各个部门乃至各个 岗位员工的绩效水平,难以横向进行比较; (2 分) ② 容易造成分配上的不公平,由于该公司推行的是钟形的绩效分配原则,即除非有例外情况,绝大多数员工 都能得到 2 等,这对绩效优异的部门会认为不公,因为部门主管会认为本单位得 2 等的人要多一些;而对绩 效差的单位,也拿到同样比例的 2 等,也造成分配上不公平; (2 分) ③ 从考评者的角度看,以各级主管考评为主是科学合理的,由员工自己另外寻找 6 位同事,进行所谓的“360 度反馈”,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会直接影响考评结果的信度和绩效。 (2 分) 3.评分标准: (1)该公司主要存在的问题: ① 公司组织内部的横向管理十分薄弱,每个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互相协调困难,遇到交叉性问题,就都 “矛盾上交”,直接反映到总经理,使贾总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2 分) ② 公司各个部门的职责不清,导致出现问题无法追究相应责任,制定的战略规划也不能贯彻执行; (2 分) ③ 公司原有管理人员的素质不符合公司的发展要求,但由于是亲戚和朋友关系,给管理层人员的调整和撤换带 来了困难; (2 分) 17 ④ 导致公司出现“有米无法下锅”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没 有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公司人力资源做出全面的规划,没有对现有人员的素质和构成及时地进行 分析、预测和调整; (2 分) ⑤ 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单纯依靠上级考评来对所有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不能达到择优 淘汰的目的。 (2 分) (2)具体的对策: ① 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业务范围和职能的同类性和关联性,将公司原有职能部门划分为若 干职能中心,如财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企管中心和技术中心等,每个中心由一名副总经理负责分管,适度归 并职能部门,压缩决策层的管理幅度,缓解总经理的压力。 (2 分) ②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通过工作岗位分析,撰写部门和岗位工作说明书。在定编定岗定员 定额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界定各个部门之间协作关系。 (2 分) ③ 在完善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基础上,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对现在人员的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对未来 所需人员进行预测,制定出人员引进、替换、培养的计划,通过有效的规划来降低人力成本。 (2 分) ④ 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现有的管理水平,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员工的管理模式,充 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2 分) ⑤ 在上述各种工作健全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内、外部招聘等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选拔和培养一批专门 人才,逐步替代不合格的中高层业务主管,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2 分) 18
18 页
351 浏览
立即下载
2012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真题及答案
2012 年 5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 (第 1~25 题,共 25 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 l~8 题) l、下列说法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 B )。 (A)畸形与正常 (B)偏私与公正 (C)赢弱与强壮 (D)丑陋与漂飞 2、所谓拜金主义,其本质是( C )。 (A)以“挣钱光荣”为人生信念 (B)对金钱充满虔诚与恭敬的特殊情感 (C)以金钱为人生目的和以金钱为是非标准的价值观 (D)无节制消费的生活方式 3、作为职业活劫内在的道德准则,“勤勉”的本质要求是( B )。 (A)早出晚归,加班加点 (B)自觉自愿,忠诚敬业 (C)不惧安危,自我勉励 (D)以勤补拙,笨鸟先飞 4、关于职业化与新型劳动观,正确的说法是( B )。 (A)只有彻底颠覆传统劳动观,职业化背景下的新型劳动观才能得以确立 (B)职业化强调员工理解职业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新型劳动观的重要内容 (C)职业化虽然不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但这是实践新型劳动观的重要渠道 (D)职业化的本质是职业行为规范化,这一特性决定了新型努动观的核心是等价交换 5、关于“敬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敬业度高的员工比敬业度低的员工的工作效率高 4~9 倍 (B)敬业度这一概念是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 (C)敬业状况取决于从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状况,不受所在企业的影响 (D)敬业是一种心理活动,外在表现一般并不反映人们的敬业程度 6、“诚信”的特征包括( A )。 (A)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 (B)通达性、知识性、破损性、对等性 (C)适宜性、差异性、契约性、功利性 (D)通识性、简约性、价值性、资源性 7、根据《中国商业企业诚信公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限制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事先征得消费者或其代理组织的许可 (B)加强商品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商品进货免检制度 (C)履行“三包”规定,对售出商品实行商品质量先行负责制 (D)除了商品促销外,杜绝其他活动中的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广告 8、经营者下列做法中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是( D )。 (A)为销售鲜活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 (B)处理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C)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产品 (D)创新模式,利用有奖销售和加价手段,推销质量不高的产品 (二)多项选择题(第 9~16 题) 9、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的精华是(CD )。 (A)企业利益至上 (B)种族和谐共处 (C)诚信 (D)创新 10、关于“职业精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职业精神是以敬业、责任等形式体现出来的职业态度 (B)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形成职业精神的正要体现 (C)职业精神是从业人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D)职业精神是对从业人员的应然要求,而非从业实践 11、下列属于比尔•盖茨关于 10 大优秀员工准则的是( ABCD )。 (A)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关注别人的事情 (B)站在自己的立场为客户着想 (C)奖金和薪水不是唯一的工作动力 (D)把自己触入到整个团队中去 12、爱默生说:“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下列说法中,符 合上述意思的是(ABC )。 (A)诚信的正要体现是首先要求自己做到言而有信 (B)如果因客观原因不能守信了,那么就拿出真诚来感动对方 (C)对自己守信是对对方守信的前提 (D)不管守信不守信,只要真诚就能够立存于世 13、根据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 (A)商业贿赂中的所谓财物包括促销费、佣金等,但不包括咨询费 (B)以旅游、考察等名义给予对方资助可以算作商业贿赂范畴 (C)经营者销售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予对方折扣,同时须如实入账 (D)经营者在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时使用佣金,一律界定为贿赂行为 14、关于企业管理中的“职业纪律”,正确的说法是(ABC )。 (A)遵守纪律没有商量 (B)增强企业执行力,关键是纪律 (C)纪律前面人人平等 (D)纪律搞好了,则企业必胜 15、关于“节约”,正确的理解是(AD )。 (A)“节约”已逐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上升为竞争战略 (B)随着生产发展和收入增加,“节约”的事项可以逐渐减少 (C)一面倡导“节的”,一面提倡尊重民意,二者是矛盾的 (D)无论“节约”形式如何变化,但节用有度的本质内涵没有变化 16、企业管理人员有效促进合作的途径和方法包括(ACD )。 (A)不断沟通和交流 (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绝不说批评的话 (C)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D)把小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 17~25 题)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您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其中一 个选项作为您的答案。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没有标准答案) 17、假如你因揭发检举公司违规行为被免职并遭受大家排斥,你会( )。 (A)路在脚下,慢慢摸索 (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C)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D)觉得无路可走 18、最近单位里的同事结婚的比较多,“随份礼”的开销己经花去了你大半个月的工资. 这时,又有一个你只是认识的同事给你送来婚礼请柬,你会( )。 (A)咬牙克服困难参加婚礼,并送上一份礼物 (B)就说自己有要事不能参加,但会祝福他们 (C)自己亲手制作一样省钱又好玩的礼物送去 (D)因为仅仅是认识关系,不参加婚礼 19、某男,家贫.妻重病多年,外债累累。近日,妻病情加重,为了给妻子治病,他下列 可能的做法中,你能够接受的是( )。 (A)入室盗窃 (B)己经尽力,听天由命 (C)卖掉器官 (D)假装挟持人质,引起媒体关注 20、四名女子容貌姣好、青春靓丽,参加电视征婚。如果现在你也在参加征婚,四个女性 站在你的面前由你选择,你最不可能的选择是( )。 (A)女 1:“你家里的钱多吗?” (B)女 2:“结婚后,能不做家务吗?” (C)女 3:“婚后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 (D)女 4:“只有结婚后听我的才能 谈。” 21、关于中国足球战绩不佳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下列说法中,你倾向于赞同的是( )。 (A)足协体制和管理机制出了问题 (B)足球队员付出少,平时没有好好下功夫 (C)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去踢足球,梯队建设没有搞好 (D)足球队员的待遇偏低,无法保障他们的未来生存和发展 22、你通常工作时的感受是( )。 (A)兴奋 (B)高兴 (C)平淡 (D)麻木 23、平时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时,你的状况是( )。 (A)谈完想说的事就想离开 (B)漫无边际,总是说个没完没了 (C)扯来扯去总离不开工作 (D)总是能够找到有意思的话题 24、要你来选择自己的主管,你会选择( )。 (A)帅气靓丽的年轻人 (B)经验丰富的老同志 (C)学识渊博的人 (D)人品端正的人 25、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刚愎自用、脾气暴躁而又狭隘自私的人,你与他相处时会( )。 (A)忍无可忍 (B)多说好话 (C)少说多做 (D)尽量躲避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26~125 题,共 100 道题,满分为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26~85 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 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26、下列关于劳动力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企业是劳动力的供给方 (B)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他市场相似 (C)决定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D)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 27、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C )。 (A)规范企业的行为 (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B)规范劳动者行为 (D)规范劳动力市场 28、企业从某个行业采取撤退战略的方式不包括( D )。 (A)分包 (B)特许经营 (C)买断 (D)低成本 29、阿伦和梅耶(Allen & Meyer)提出的组织承诺不包括( D )。 (A)感情承诺(B)继续承诺 (C)规范承诺(D)口头承诺 30、( A )不属于森德斯罗姆和麦克英蒂尔(Sundstrom & Mclntyre)提出的团队有效性 的组成要素。 (A)团队规模 (B)团队绩效 (C)团队学习 (D)团队成员满意度 31、在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 A )的管理。 (A)战术与战略相结合 (B)以战略为主 (C)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D)以动态为主 32、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C )。 (A)权贵结构 (B)组织规则 (C)组织激励制度 (D)组织机构 33、多维立体组织按照职能划分的不同而成立不同的参谋机构,即成立各种( D )。 (A)地区利润中心 (B)地区成本中心 (C)产品利润中心 (D)专业成本中心 34、( C )组织结构模式较多地出现在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 (A)子公司和母公司 (B)多维立体 (C)分公司和总公司 (D)模拟分权 35、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属于( B )组织结构变革。 (A)爆破式 (B)计划式 (C)扩张式 (D)改良式 36、一般来说,人员晋升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D )。 (A)晋升条件 (B)晋升比率 (C)晋升时间 (D)晋升制度 37、( A )不属于影响企业人力资源活动的法律因素。 (A)质量管理制度 (C)户籍制度 (B)最低工资标准 (D)社会保障制度 38、竞争五是素分析模型是由( A )提出的。 (A)迈克尔•波特 (C)彼得•德鲁克 (B)杰克•韦尔奇 (D)彼得•圣吉 3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盘方法不包括( A )。 (A)趋势外推法 (B)经验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马尔可夫分析法 40、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德尔菲法适合于人力资源需求的长期趋势预测 (B)转换比率法假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可变的 (C)转换比率法无法说明不同类别员工需求的差异 (D)德尔菲法可用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 41、( B )素质测评可以鉴定一个人是否具备某种素质以及具备的程度。 (A)选拔性 (B)考核性 (C)开发性 (D)诊断性 42、( B )可以将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比较。 (A)等距量化 (B)当量量化 (C)类别量化 (D)模糊量化 43、下列关于心理素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心理素质控制和调节人的能力发挥 (B)心理素质属于结构性素质测评体系要素 (C)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索质和文化素质 (D)心理素质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人的素质及其功能 44、测评学习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A )。 (A)心理测验 (B)面试法 (C)投射技术 (D)情境测验 45、( A )是当前人员招聘面试发展的主流。 (A)结构化面试 (B)非结构化面试 (C)单独面试 (D)一次性面试 46、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不恰当的行为是( B )。 (A)向应聘者澄清一些疑问 (B)就某一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C)向应聘者提问,时间不宜过长 (D)向应聘者提供企业和岗位的信息 47、“假如现在让你做公司的财务总监,你会怎么做?”这类面试问题属于(B )。 (A)背景性问题 (B)情境性问题 (C)思维性问题 (D)经验性问题 48、( A )被认为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识别有才能管理者的最有效工具。 (A)评价中心 (B)面试 (C)心理测试 (D)笔试 49、下列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 (B)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盘 (C)应聘者的表现易受同组成员影响 (D)被评价者的行为没有伪装的可能 50、( C )不属于员工培训的直接培训成本。 (A)教室设备的租赁费用 (B)培训教师的课酬 (C)培训项目的管理费用 (D)教材印发购置费用 51、培训项目的课程系列计划以( A )为导向。 (A)培训目标 (B)培训过程 (C)培训方法 (D)培训结果 52、培训课程目标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D )。书本上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排除 AB (A)学员知识能力水平分析 (B)岗位的技能要求分析 (C)课程结束后的预期分析 (D)培训课程的费用分析 53、下列关于企业外部培训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可以从大中专院校聘请 (B)培训师对企业了解,降低了培训风险 (C)培训成本比较低 (D)有丰富实践经验,不易导致“纸上谈兵” 54、企业培训前评估的内容不包括( A )。 (A)培训环境评估 (B)培训需求整体评估 (C)培训计划评估 (D)培训对象知识水平评估 55、下列关于培训效果正式评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无法将评估结论与最初计划相比较 (B)对评估者自身素质的要求降低了 (C)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做出评判 (D)有详细的评估方案、测试工具和评判标准 56、在培训效果的层级体系中,反应评估的内容是(D )。 (A)受训者在工作过程中行为方式的改变 (B)受训者取得的生产经营或技术方面的业绩 (C)受训者在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收获 (D)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 57、利用( C )无法进行培训效果的反应评估。 (A)访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心得报告法 (D)综合座谈法 58、行为观察法是一种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对其论述不正确的是(C )。 (A)能够向学员当场反馈学习的进展 (B)能够考核培训后学员的能力进步 (C)能够检验培训项目设置是否合理 (D)能够测量和评价学员的行为变化 59、( C )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A)结果性效标 (B)特征性效标 (C)行为性效标 (D)品质性效标 60、( D )又称业绩评定法,由美国斯科特公司设计,曾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广泛应用。 (A)合成考评法 (B)OEC 法 (C)评价中心技术心 (D)图解式评价量表法 61、下列行为或意图,(A )不会产生考评的苛严误差。 (A)考评标准过低 (B)惩罚一些不服管理的员工 (C)压缩提薪人员的比例 (D)为裁员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62、对员工进行考评时,如果前一名被考评者甲被认为是表现“差”,即使被考评者乙的 表现一般,考评者仍然会给出较高的评分。这种误差被称为是考评的(C )。 (A)相似偏差 (B)后继效应 (C)对比偏差 (D)晕轮效应 63、“客户投诉率”属于( C )绩效考评指标。 (A)行为过程型 (B)品质特征型 (C)工作结果型 (D)工作方式型 64、绩效考评标准分为两种,即( B )。 (A)分解提问标准、综合提问标准 (B)综合等级标准、分解提问标准 (C)综合提问标准、分解等级标准 (D)分解等级标准、综合等级标准 65、平衡计分卡把企业的战略分为( C )不同维度。 (A)两个(B)三个 (C)四个(D)五个 65、提取 KPI 的程序包括:①分析工作产出;②审核指标和标准;③修改和完善;④设定 考评标准;⑤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指标。排序正确的是(D )。 (A)①④③⑥② (B)①⑥②③④ (C)①④②⑥③ (D)①⑤④②③ 67、360 度考评方法中,(A )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常给予较高的分数。 (A)自我评价 (B)下级评价 (C)上级评价 (D)同级评价 68、下列关于企业薪酬调查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可以忽略历史薪酬数据的收集 (B)要收集货币薪酬数据 (C)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入、准确 (D)要收集非货币薪酬数据 69、薪酬调查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包括( D )。 (A)调查实施情况分析 (B)薪酬政策分析 (C)薪酬水平调整建议 (D)薪酬满意度分析 70、通常来说,制造型企业从基层岗位到总经理的岗等不超过( C )。 (A)5 个 (B)8 个 (C)10 个 (D)15 个 71、岗位薪点数的构成不包括( A )。 (A)部门薪点 (B)岗位薪点 (C)个人薪点 (D)加分薪点 72、( B )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支付工资。 (A)薪点工资制 (B)绩效工资制 (C)技术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73、当下,企业经营者的工资制度通常是( B )。 (A)绩效工资制 (B)年薪制 (C)技能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74、( D )依据员工的绩效、技术和培训水平、职务、年龄和工龄等因素确定工资额。 (A)绩效工资制 (B)岗位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组合工资制 75、( B )的目的是确定各个岗位的价值,并建立起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关系。 (A)岗位分析 (B)岗位评价 (C)薪酬调查 (D)岗位分类 76、采用( B )制定薪酬计划,可以控制总体的薪酬成本,但缺乏灵活性。 (A)从下而上法 (B)从上而下法 (C)由内到外法 (D)由外到内法 77、处理异地劳动争议时,被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 A )所在地管辖。 (A)派遣机构 (B)被派遣劳动者 (C)接受单位 (D)劳动合同约定 78、下列关于劳务派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被派遣劳动者的派遣期限到期应当提前告知 (B)被派遣劳动者不得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C)实际用工单位可以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遭到其他用人单位 (D)用人单位可以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79、以下关于工资指导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有利于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 (B)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与雇员工资增长的关系 (C)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 (D)所有企业都应该按照指导线的水平给雇员增加工资 80、制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首先要采集相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要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数据 (B)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 (C)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 (D)收集数据的范围是城镇企业 8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产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 法规、制度的实施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由此形成( C )。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C)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D)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82、( A )不属于劳动组织优化的内容。 (A)劳动环境优化 (B)作业班组合理组织 (C)不同工艺阶段合理组织 (D)工作时间合理组织 83、劳动争议的( B )贯穿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各个程序。 (A)受理 (B)调解 (C)仲裁 (D)判决 84、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自收到调解申请的( C )内未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 裁。 (A)10 日 (B)15 日 (C)30 日 (D)60 日 85、劳动争议仲裁的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在( C )内提交答辩书。 (A)5 日 (B)10 日 (C)15 日 (D)30 日 二、多项选择题(86~125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每题有多个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 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86、以下关于劳动力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C)劳动力市场交换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 (D)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 (E)工资是实现和决定劳动力市场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 87、职业培训制度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发展培训事业和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 方面的( CDE )。 (A)法律法规 (B)管理权限 (C)通用标准 (D)职业分类 (E)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88、成熟期企业可以采取的营销策略有(ABC )。 (A)市场改良 (B)市场营销组合改良 (C)产品改良 (D)销售渠道功效改良 (E)功能改良 89、企业人际关系对( BCDE )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A)企业整体行为 (B)人的身心健康 (C)企业工作效率 (D)企业的凝聚力 (E)员工个人发展 90、在组织结构设计时,要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ABDE )。 (A)企业环境 (B)企业规模 (C)产品生产结构 (D)信息沟通 (E)企业战略目标 91、企业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对应着不同的组织发展战略,下列选项中,相匹配的“战略 一组织结构”组合是(ABCE )。 (A)多种经营战略--矩阵制结构 (B)扩大地区战略--职能制结构 (C)增大数量战略--简单组织结构 (D)人才培养战略--矩阵制结构 (E)纵向整合战略--事业部制结构 92、企业进行组织决策分析时,需考虑的因素有(BDE )。 (A)决策的常规性 (B)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 (C)决策的层次性 (D)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 (E)决策影响的时间 9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时,企业的生产部门应根据( ABC )来确定人员的需求量。 (A)生产任务总量 (B)劳动生产率 (C)计划劳动定额 (D)定员的标准 (E)组织机构设置 94、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依据指标包括( ABCD )。 (A)企业管理水平 (B)企业员工总数及结构指标 (C)企业技术水平 (D)当地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 (E)当地劳动力总体素质 95、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地域性因素包括(BCD )。 (A)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 (B)企业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现状 (C)企业所在地对人才的吸引程度 (D)企业所在地薪酬对人才的吸引程度 (E)社会就业愈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96、人岗匹配包括(ABCD )。 (A)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B)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 (C)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 (D)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 (E)工作报酬与员工学历相匹配 97、员工测评标准体系的行为环境要素包括员工的( AB )。 (A)工作表现 (B)所处环境 (C)身体素质 (D)心理素质 (E)工作业绩 98、对员工素质测评结果进行文字描述,所需材料包括:(ABCDE )。 (A)测评手册 (B)测评说明 (C)测评示范 (D)测评理论 (E)影响因素分析 99、企业员工招聘的下列观点或行为,正确的有(CDE )。 (A)简历能代表应聘者的素质 (B)学历比土作经历更重要( (C)要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D)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E)要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企业 100、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包括(ACD )。 (A)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 (B)组织的成本较大,效率较低 (C)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 (D)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特点 (E)无法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 10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ABCD )。 (A)编制题目 (B)设计评分表 (C)确定讨论小组 (D)编制计时表 (E)选定设备器具 102、制定培训规划的过程必须达到(ABCE )的要求。 (A)标准化 (B)系统性 (C)普通性 (D)同一化 (E)有效性 103、在制定培训规划时,应在(ABCE )之间进行综合平衡。 (A)培训项目与培训完成期限 (B)培训费用与企业人工成本 (C)企业正常生产与培训项目 (D)培训费用与员工培训意愿 (E)员工培训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104、企业接班人教育培训的具体方式包括(BCDE )。 (A)下放到基层锻炼 (B)参加公司外部各种研讨班 (C)在企业内部召开学习研讨会 (D)到国内外高等学校进修工商管理课程 (E)到子公司实习,获得领导者的决策体验 105、一般来说,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包括( ABCDE ). (A)管理理念 (B)管理前沿理论 (C)管理知识技巧 (D)管理工作的实施技能 (E)企业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106、培训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ACDE )。 (A)培训主管 (B)外部客户 (C)(副)总经理 (D)受训员工 (E)受训员工的直接上级 107、( ABE)可以测量员工培训的技能成果。 (A)工作抽样 (B)原始记录 (C)现场观察 (D)统计日报 (E)态度调查 108、日清日结法又称 OEC 法,其中字母 E 代表(ABC )。 (A)Everyone (B)Every time (C)Everything (D)Every plan (E)Everyday 109、强迫选择法可以避免考评过程中出现的(ABC )。 (A)趋中倾向 (B)过宽倾向 (C)相似偏差 (D)苛严误差 (E)对比偏差 110、按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ABCD )。 (A)生产岗位 (B)服务岗位 (C)抹术岗位 (D)管理岗位 (E)基层岗位 111、从实脸心理学和测量学的角度看,按照测量水平的不同.考评量表可以分为(ABE )。 (A)类别量表 (B)等距量表 (C)位次量表 (D)等比量表 (B)比率量表 112、要确定 KPI,首先应按照( BCE )来确定工作产出。 (A)财务导向原则 (B)增值产出原则 (C)结果优先原则 (D)数量至上原则 (E)设定权重原则 113、制定 KPI 要遵循 SMART 原则.SMART 由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下列“字母一单 词”的组合,相匹配的是(ABC )。 (A)S-Specific (B)M-Measurable (C)A-Attainable (D)R-Reasonable (E)T-Technical 114、薪酬调查的结果可以为(ABCE )提供参考依据。 (A)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 (B)具体岗位薪酬的调整 (C)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 (D)岗位评价指标的调整 (E)薪酬差距水平的调整 115、常用的薪酬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ABCD )。 (A)离散分析法 (B)数据排列法 (C)频率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E)图标分解法 116、岗位工资制的特点包括(BCE )。 (A)对人不对岗 (B)对岗不对人 (C)根据岗位支付工资 (D)工资支付的主观性较强 (E)以岗位分析为基础 117、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内部因素包括(BCDE )。 (A)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 (B)企业的规模 (C)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D)企业所属行业性质 (E)领导班子对工资问题的重视程度 118、(BD )属于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结构。 (A)职务工资 (B)能力资格工资 (C)效益工资 (D)技术等级工资 (E)岗位工资 119、制定薪酬计划所需要的员工落本资料包括(ACDE )。 (A)当前薪酬水平 (B)所在岗位 (C)上次调薪情况 (D)当前的工资级别 (E)所在工资级别的最高工资 120、劳务派遣单位的职责包括(ABC )。 (A)向被派遣者支付工资 (B)为被派遣者提供福利待遇 (C)为被派遣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D)监督管理被派遣者的具体工作 (E)为被派遣者提供实现劳动给付的工作岗位 121、( ACDE )属于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A)工资标准 (B)福利待遇标准 (C)工资分配形式 (D)工资支付办法 (E)工资协议违约贵任 122、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的要点包括(ABCDE )。 (A)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B)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C)重大事故隐患处理 (D)重大事故隐患预防 (E)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123、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包括( BE )。 (A)伤亡事故报告 (B)员工招聘健康检查 (C)职业病防护制度 (D)有关人员资格认证 (E)企业员工的定期体检 124、( BCD )属于根据争议标的划分的劳动争议范畴。 (A)关于劳动权利的争议 (B)关于工作时间的争议 (C)关于休息休假的争议 (D)关于保险福利的争议 (E)关于劳动利益的争议 125、下列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强制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BDE )。 (A)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必须都同意仲裁.仲裁委员会才能受理 (B)劳动争议当事人只要有一方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即可受理 (C)仲裁庭对劳动争议调解不成,必须征得当事人同意.才可行使裁决权 (D)仲裁庭对劳动争议调解不成,无需征得当事人同意,可直接行使裁决权 (E)对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定,一方当事人不服行,另一方当事人可申请人民法院 强制执行 2012 年 5 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试题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6 分,第 2 小题 16 分,第 3 小题 14 分,共 46 分) 1、企业解决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有哪些?(16 分) 2、 企业选配培训教师的基本标准有哪些?(16 分) 3、对薪酬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哪些?(14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每题 18 分,共 54 分) 1、某家电销售公司计划招聘 3 名地区经营部销售主管。人力资源部通过发布广告、简 历筛选、资格审查、笔试等一系列工作,选拔出 24 名候选人。人力资源部将所有候选人分 成 3 组,拟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考察候选人的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 力、人际影响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假如您是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请为本次招聘设计一个资源争夺型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8 分) (2)请设计一份“无领导小组讨论评分表”。(10 分) 2、某公司由于出现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人浮于事、产品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总 经理决定以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梳理,并将“末位淘汰法”作为绩 效考核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规定,每年年底由部门负责人对下属员工 进行百分制考核,各部门得分排名最后的两名员工将被淘汰。 实行末位淘汰制之初,效果很明显,员工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表 现也大有起色。但随着时间推移,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首先,干活越多的人,出错率越 大;越坚持原则的人,得罪的人越多。结果是这两类人的绩效得分都很低,按照公司的规 定,他们将被淘汰。企业很多中层主管对此意见很大,认为如果这样的员工都会流失,将 没有人干活和敢说真话了。其次,公司产品项目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非常好的业 绩,很难从中选出最差的两个人。由于淘汰最后两名员工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这让很 多部门领导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公司的“末位淘汰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8 分) (2)请对该公司“末位淘汰制”进行综合评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10 分) 3、ABC 公司是某经济开发区一家民营的大型家具制造企业,现有员工 2000 人。长期 以来,该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尽可能地压低人工成本,一般员工的工资一直 维持在略高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员工为了增加收入,只有依靠加班加点。而频 繁的加班加点,连续的紧张劳作,导致员工身心疲惫,工伤事故频发。很多员工多次向当 地工会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反映他们对工资待遇、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不满情绪。 今年 3 月份,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区总工会深入公司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 查,最终提出了“在 ABC 公司内部全面推行工资协商制度”的意见。 请结合本案,回答以下问题: 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时,集体协商代表应当如何确定?有何具体的要求?( 18 分) 标准答案: 1、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有: (1) 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 (2) 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 (3) 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内退; (4)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 (5) 加 强培训工作,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6) 鼓励部分员工自 谋职业; (7) 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8) 由多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完成的工作和任务,企业按 工作任务完成量来计发工资。 2、企业选配培训师的基本标准有: (1) 具备经济管理类和培训内容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2) 对培训 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应有实际工作经验; (3) 具有培训授课经验和技巧; (4) 能够熟练运用培训所需要的培训教材与工具; (5) 具有良好的 交流与沟通能力; (6) 具有引导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 (7) 善于 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8) 能够积累或已经积累了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案例与资料; (9) 掌 握培训内容所涉及的一些前沿问题; (10)拥有培训热情和教学愿望。 3、对薪酬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采用以下方法: (1) 数据排列法; (2) 频率分析法; (3) 趋中趋势分析法,具体包括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中位数法; (4) 离散分析法,具体包括百分位法、四分位法; (5) 回归分析法; (6) 图表分析法。 二、综合题 1、(1)题目要有目标性,即候选人要解决的问题; (2)题目要明确实现目标的资源约束; (3)题目要明确候选人的任务; (4)题目要设定候选人为完成任务需要遵守的规则。 题目实例: 假如你们是某集团 8 个分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现在集团公司决定将一笔 5 万元的特殊奖金 授予 4 名工作出色的员工,其中一等奖 1 人,奖金 2 万元,二等奖 3 人,奖金 1 万元。8 个 分公司各自推荐了一名候选人,你的任务是代表你所在分公司的候选人去争取这笔奖金。 你会得到你所代表的候选人的有关资料。在讨论开始之前,有 10 分钟熟悉材料和准备的 时间,然后有 50 分钟的时间用于讨论,可以先分别表明自己的建议,再集体协商,在讨论 结束的时候,必须要拿出一个一致性的建议,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得到这笔奖金。最后结果 由一个人向考官汇报,并陈述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如果到规定时间,你们还是没有得 到一致的建议,那么,你们每个人的成绩都会扣除一定分数。 候选人材料(略) (2)①评分表要包含被评分人的姓名或编号、应聘职位和时间等基本信息; ②评分表要包含计划能力等 6 项测评指标; ③ 评分表要设定 6 项测评指标的对应权重,且权重之和未 100%; ④评分表 要设定评分标准和规则,并留有填写总分的空格。 表格实例: 无领导小组讨论评分表 应聘职位 应聘者姓名 应聘时间 评分者 测评指标 权重(%) 决策能力 15 计划能力 15 组织协调能力 15 人际影响力 20 团队合作能力 20 语言表达能力 15 行为记录 评分 加权得分 评分标准:优—10 良—7 中—4 差—1 总分 2、(1)该公司的“末位淘汰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 没有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区别对待,搞“一刀切”,产品项目部就是一个典型事 例; ② 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的人为因素影响过大; ③ 没有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如培训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 ④ 没有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2)对“末位淘汰制”的评析: ① 末位淘汰制在实施之初,针对人浮于事等问题的改善较为有效,当公司管理步入 正轨,并不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 末位淘汰制的基础是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否则考核缺乏激励机制; ③ 末位淘汰制的实施前提是假设员工绩效符合正态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④ 末位淘汰制的持续和不当使用,有可能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和危机感,容易产生抵 触情绪,影响绩效水平的提高。 (3)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① 健全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如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工作分析等工作),建立一套科 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② 采用多种管理模式,如 KPI 法、360 度考评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进行全员性 的绩效考评,尽量减少绩效考评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③ 建立完善的内部员工流动制度,强化培训,提高后进员工的岗位技能水平。 3、 (1)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依照法定程序产生; (2)雇员一方由工会代表,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雇员民主推举代表,并得到半数以上雇 员同意; (3)雇主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员担任; (4)协商双方应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在协商期间轮流担任协商会议执行主席,负责工 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组织工作,并对协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5)雇员一方的首席代表应当由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也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雇员方面的 代表作为首席代表;未成立工会的,由雇员集体协商代表推举; (6)雇主一方的首席代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法定代表人也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雇主方 面的代表作为首席代表; (7)协商双方均可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 过本方代表的 1/3; (8)协商双方享有平等的建议权、否决权和陈述权; (9)雇员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雇主不得对其采取歧视性行为,不得违法解除 或变更其劳动合同; (10)由企业内部产生的协商代表参加工资集体协商活动,应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原来 所享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保险福利待遇不变; (11)协商代表应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并负有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责任。 (12) 协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采取过激、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13)协商代表应了解和掌握工资分配的有关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接受本方人 员对工资集体协商有关问题的质询。
17 页
313 浏览
立即下载
2013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技能题
2013 年 11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 家 职 业 资 格 全 国 统 一 鉴 定 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卷册二:专业能力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每 1 小题 16 分,第 2 小题 16 分,第 3 小题 14 分,共 46 分) 1、 在员工素质测评的准备阶段需要完成哪些具体工作?(16 分) 2、 根据培训效果四级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方法,填写下表。(16 分) 评估层级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3、 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具体步骤有哪些?(14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每小题 18 分,共 54 分) 1.某公司决定起草《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由规划专员小王负责预测公司的人力资 源需求。该公司生产部门在过去几年中技能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数比例 一直稳定在 6:3:1。根据业务规划,生产部门计划明年补充技能操作人员 60 人,目前已 经确定将会有 15 名专业技术人员和 8 名管理人员离职,5 名管理人员调整到其他部门。 假设您是规划专员小王,请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 可采用哪些定性与定量方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0 分) (2) 假设生产部门组织结构和生产效率不变,请利用人员比率法确定该部门明年专业技 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量。(8 分) 2.某建筑材料公司 2013 年上半年销售收入明显下降,而生产总成本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15%,特别是人工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2013 年 10 月公司人力资源部委托一家中介机 构对国内同行业的薪酬水平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公司薪酬水平位于市场薪酬的 75%点处。 根据公司市场部的预测,未来三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将会有显著的提高,年平均增长率在 16%左右。公司人力资源部经过研究后认为,2014 年度员工的薪酬水平增幅应控制在 8%以下。 请结合本案例,说明该公司应当如何编制年度员工薪酬计划?(18 分) 3.2013 年 1 月,美国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委派以安德鲁为首的管理团队进军 A 市,准备在 最短时间内使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开业。公司要求安德鲁必须在 2 个月内完成副总经理以下管 理人员及全部辅助人员的招聘工作。安德鲁感觉工作非常棘手,于是与 A 市一家从事中高端 人力资源派遣业务的公司签订协议,由该派遣公司在 45 日内完成酒店要求的人员招聘,并 负责完成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登记与缴纳、个税处理等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手续。2013 年 6 月,这家五星级酒店正式营业,酒店的经营团队就遇到一个管理难题,即如何管理好这 支庞大的被派遣员工队伍。 请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阐述以安德鲁为首的管理团队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管理好这支员工队伍。(18 分)
2 页
313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3
4
...
26
27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旭辉集团人才发展(TD管理体系)/人才发展体系/覆盖人才选育用留,值得借鉴
759 阅读
35 页
职位职级发展体系设计方案
711 阅读
16 页
员工晋升竞聘管理流程
635 阅读
8 页
绩效考核实施套装
729 阅读
30 页
HR经理人入职60天操作指南
1614 阅读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