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集团总部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XX集团总部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XX 集 团 总 部 组 织 架 构 调 整 方 案 一、 改 求 地 解 弱 环 便 易 的 震 整 设 好 应 的 属 部 发 力 通 共 到 承 的 一 、 国 大 调整的原则和目标 调 整 的 原 则 : —— 符 合 中 央 关 于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的 革 方 向 ; —— 适 应 我 国 加 入 WTO 后 国 际 化 运 作 要 ; —— 紧 密 结 合 集 团 发 展 战 略 , 有 针 对 性 决 目 前 管 理 工 作 中 存 在 的 突 出 问 题 和 薄 节 ; —— 适 合 XX集 团 的 特 点 , 精 简 高 效 , 简 行 , 尽 量 避 免 调 整 的 负 面 影 响 和 引 起 大 动 。 调 整 的 目 标 : XX 集 团 在 二 次 创 业 中 组 织 管 理 体 系 调 总 目 标 , 就 是 建 个 以 资 本 为 纽 带 , 主 业 突 出 、 治 理 良 管 理 高 效 、 集 权 与 分 权 适 度 , 能 够 适 际 化 运 作 , 具 有 可 持 续 发 展 竞 争 能 力 型 控 股 集 团 公 司 。 二、调整的基本思路 1、 集 团 总 部 的 管 理 定 位 依 据 集 团 的 企 业 性 质 、 发 展 战 略 及 对 下 公 司 业 务 的 介 入 程 度 和 管 理 现 状 , 集 团 总 的 管 理 定 位 和 管 控 的 目 标 : 一 方 面 要 充 分 挥 各 子 集 团 公 司 ( 业 务 群 ) 价 值 创 造 的 潜 和 竞 争 力 , 另 一 方 面 要 提 升 战 略 管 理 水 平 , 过 强 化 各 子 集 团 公 司 的 协 调 、 服 务 和 资 源 享 , 监 控 和 防 范 各 业 务 群 的 系 统 风 险 , 达 集 团 总 体 价 值 的 最 大 化 。 2、 集 团 总 部 的 主 要 管 理 职 能 根 据 XX 集 团 的 管 理 定 位 , 集 团 总 部 主 要 担 以 下 管 理 职 能 : —— 战 略 管 理 : 制 定 集 团 总 体 发 展 战 略 和 审 定 子 集 团 公 司 ( 各 业 务 单 元 ) 发 展 战 略 。 1 —— 投 资 管 理 : 决 定 集 团 的 投 资 战 略 和 重 大 投 资 项 目 , 评 估 和 审 定 子 集 团 公 司 限 额 以 上 投 资 项 目 。 —— 预 算 与 财 务 管 理 :预 算 与 财 务 管 理 的 内 容 包 括 部 署 、 审 核 批 准 、 检 查 各 子 集 团 公 司 的 财 务 预 算 、 资 金 运 用 、 风 险 防 范 及 风 险 控 制 的 实 施 。 ——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 负 责 集 团 职 能 部 门 和 下 属 公 司 主 要 管 理 人 员 的 任 免 、 管 理 、 培 训 , 制 定 集 团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 政 策 与 激 励 机 制 。 —— 产 权 事 务 管 理 : 产 权 事 务 管 理 主 要 包 括 对 集 团 资 产 运 行 状 况 进 行 监 控 和 评 价 , 以 及 产 权 登 记 、 产 权 界 定 、 产 权 处 置 和 交 易 、 资 产 评 估 管 理 。 —— 监 控 和 服 务 : 监 控 集 团 总 部 及 下 属 子 展 建 集 业 集 团 公 司 的 经 营 运 作 状 况 、 重 点 项 目 进 和 关 键 财 务 指 标 ; 开 展 集 团 内 部 审 计 , 立 健 全 内 部 风 险 预 警 和 防 范 系 统 ; 促 进 团 范 围 内 资 源 和 服 务 共 享 , 协 调 发 挥 各 务 群 的 资 源 综 合 效 益 。 3、 集 团 总 部 组 织 架 构 调 整 的 主 要 任 务 根 据 集 团 总 部 组 织 架 构 调 整 的 目 标 、 管 理 定 位 和 主 要 管 理 职 能 , 针 对 目 前 总 部 组 织 管 理 上 突 出 问 题 和 薄 弱 环 节 , 此 次 集 团 总 部 组 织 架 构 调 整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  促 进 集 团 决 策 体 系 的 科 学 化 、 民 主 化 和 规 范 化 ;  加 强 集 团 的 科 学 管 理 、 集 中 协 调 、 系 统 控 制 和 风 险 防 范 ; 有 利 于 集 团 发 展 战 略 的 实 施 和 资 源 的 整 合 与 合 理 配 置 。 三、 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 充 实 和 健 全 董 事 会 2 1、 充 实 董 事 会 的 人 员 组 成 。 董 事 会 是 集 有 会 人 实 并 员 制 团 资 ( 治 人 逐 的 衡 的 产 缺 理 员 步 重 机 决 策 , 代 位 ) 结 构 组 成 减 少 合 程 制 。 机 行 权 的 , 董 度 构 除 利 要 增 事 , , 自 。 求 加 会 形 受 身 按 , 独 与 成 政 股 照 集 立 总 合 府 权 建 团 董 经 理 委 变 立 董 事 理 和 托 动 规 事 和 办 有 运 以 范 会 职 公 效 营 外 的 将 工 会 的 管 的 公 逐 代 组 分 理 股 司 步 表 成 工 国 东 法 充 , 人 与 2、 设 立 董 事 会 秘 书 。 为 适 应 董 事 会 规 范 专 调 工 运 职 、 作 作 负 会 。 的 需 要 , 拟 设 立 董 事 会 秘 书 一 人 责 董 事 会 的 工 作 日 程 安 排 、 内 外 议 组 织 、 有 关 会 议 文 件 整 理 和 督 董 事 会 秘 书 由 集 团 办 公 室 主 任 兼 任 , 协 办 。 3、 建 立 董 事 会 科 学 决 策 的 支 撑 体 系 。 借 在 员 略 大 咨 门 鉴 国 内 外 大 型 董 事 会 下 成 立 会 内 根 据 董 事 、 投 资 等 若 干 决 策 提 供 咨 询 询 组 的 日 常 联 负 责 。 ( 二 ) 确 定 总 集 专 会 专 、 络 团 家 的 家 评 工 公 顾 决 咨 估 作 司 问 策 询 、 由 的 咨 工 组 论 总 成 询 作 , 证 部 功 委 需 为 意 有 经 员 要 董 见 关 验 会 设 事 。 职 , 。 立 会 专 能 拟 委 战 重 家 部 经 理 办 公 会 职 权 与 分 工 1、 明 确 总 经 理 办 公 会 职 权 。 根 据 董 事 会 团 务 子 实 的 费 授 经 领 公 施 运 用 权 营 域 司 董 转 等 , 按 照 总 管 理 班 子 创 新 项 目 的 业 务 协 事 会 决 定 及 管 理 ; 项 工 作 。 经 应 的 调 的 批 理 主 前 和 事 准 办 要 期 日 项 使 公 抓 运 常 ; 用 会 好 筹 运 集 集 议 重 和 行 团 团 事 大 策 监 各 预 规 投 划 控 职 算 则 资 ; 管 能 内 , 和 二 理 部 管 集 业 级 ; 门 理 2、 合 理 划 分 经 营 管 理 班 子 成 员 的 职 责 分 工 。 为 切 实 加 强 集 团 的 管 理 工 作 , 经 营 管 理 班 子 成 员 应 尽 快 全 部 到 位 。 作 为 出 资 3 人 公 不 班 代 司 应 子 表 董 兼 成 , 总 经 理 、 副 总 经 理 可 兼 任 二 级 子 事 长 , 但 应 尽 量 减 少 兼 职 , 特 别 是 任 二 级 子 公 司 的 总 经 理 。 经 营 管 理 员 的 职 责 分 工 ( 略 ) 。 3、 设 立 总 经 理 秘 书 和 业 务 助 理 。 总 经 理 秘 书 交 关 书 部 整 理 步 力 计 撤 理 置 秘 书 的 职 能 主 要 是 负 责 总 经 理 办 公 会 的 书 、 公 关 、 协 调 、 服 务 和 总 经 理 日 常 秘 工 作 ; 总 经 理 业 务 助 理 主 要 负 责 总 经 理 办 重 要 事 项 的 日 常 联 络 、 协 调 、 重 大 公 、 国 际 联 络 和 督 查 催 办 工 作 。 总 经 理 秘 、 业 务 助 理 的 人 员 编 制 设 在 集 团 办 公 室 。 ( 三 ) 调 整 总 部 机 构 设 置 和 管 理 职 能 根 据 集 团 组 织 管 理 体 系 调 整 的 目 标 , 总 职 能 管 理 部 门 的 设 置 要 进 一 步 优 化 和 调 , 职 能 管 理 作 用 需 要 大 大 加 强 , 专 业 管 人 员 队 伍 与 素 质 也 有 待 加 强 和 提 高 。 初 研 究 设 想 是 : 充 实 加 强 集 团 办 公 室 、 人 资 源 部 、 计 划 财 务 部 、 资 产 管 理 部 、 审 法 律 部 、 研 究 发 展 部 (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 并 房 地 产 部 和 产 业 投 资 部 ; 增 设 金 融 管 部 、 实 业 管 理 部 。 调 整 后 的 总 部 机 构 设 、 工 作 职 能 如 下 : 1、 集 团 办 公 室 ( 与 党 委 办 公 室 合 署 办 公 )。 主 要 职 能 : 负 责 集 团 公 文 办 理 档 传 负 服 工 和 供 设 管 案 、 责 务 、 企 有 , 。 管 后 集 和 工 业 关 总 理 勤 团 督 会 文 服 部 、 行 董 查 、 化 务 增 公 政 事 催 信 建 工 设 共 事 会 办 访 设 作 信 关 务 、 工 、 等 。 息 系 管 总 作 纪 工 为 中 、 理 经 ; 检 作 加 心 内 、 理 负 、 ; 强 , 部 社 办 责 监 为 集 由 协 会 公 集 察 集 团 集 调 职 会 团 、 团 的 团 、 能 的 党 机 监 信 办 对 管 文 建 关 事 息 公 外 理 秘 、 党 会 化 室 宣 ; 、 群 委 提 建 代 信 息 中 心 的 主 要 职 能 : 负 责 集 团 系 统 办 公 自 动 化 和 信 息 化 建 设 规 划 方 案 的 研 究 与 制 定 ; 负 责 建 立 集 团 信 息 化 管 理 系 统 平 台 ; 4 负 责 集 团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及 集 团 网 站 的 技 术 服 务 、 设 备 维 护 及 业 务 培 训 工 作 。 2、 人 力 资 源 部 。 做 为 集 团 的 人 力 资 源 管 源 控 总 理 研 指 管 理 开 股 经 ; 究 导 理 中 发 、 理 集 与 和 ; 心 , 主 要 职 能 : 研 规 划 ; 总 部 人 事 管 参 股 子 公 司 主 要 经 、 副 总 经 理 、 董 事 团 薪 酬 、 福 利 、 激 管 理 ; 总 部 员 工 经 协 调 集 团 业 务 培 训 离 退 休 人 员 管 理 。 究 理 营 ) 励 营 工 和 ; 者 的 与 业 作 制 二 ( 任 退 绩 ; 订 级 董 职 出 考 外 人 全 事 考 机 核 事 力 资 长 核 制 管 工 资 、 、 管 的 理 ; 作 3、 计 划 财 务 部 。 作 为 集 团 的 财 务 管 理 中 实 总 事 与 心 施 部 务 风 , 预 财 所 险 主 要 职 能 : 算 管 理 ; 资 务 核 算 管 理 编 制 集 团 财 预 警 管 理 。 编 金 ; 务 制 管 会 年 集 理 同 报 团 ; 国 ; 年 财 际 财 度 税 或 务 财 业 国 运 务 务 内 行 预 管 会 监 算 , 理 ; 计 控 4、 审 计 法 律 部 。 主 要 职 能 : 实 施 集 团 范 项 处 法 公 办 围 审 理 律 司 理 ( 计 集 咨 ) 工 二 级 和 调 团 法 询 服 经 济 作 。 子 查 律 务 合 公 审 事 ; 同 司 计 宜 审 , 以 ; , 核 负 上 编 为 并 责 ) 写 集 管 集 的 集 团 理 团 常 团 下 集 重 规 年 属 团 大 审 审 企 ( 诉 计 报 业 含 讼 、 告 提 下 案 专 ; 供 属 的 5、 研 究 发 展 部 。 主 要 职 能 : 研 究 编 制 集 集 究 究 和 要 团 重 略 团 3~5 年 发 展 战 略 与 规 划 , 指 团 公 司 发 展 规 划 的 研 究 和 制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及 资 本 市 场 变 XX 组 织 管 理 体 系 和 管 理 制 度 监 督 下 属 公 司 管 理 制 度 的 运 时 可 以 考 虑 设 立 企 业 管 理 部 产 业 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规 划 ; 大 经 济 动 态 信 息 ; 研 究 XX 集 与 实 施 策 略 。 导 定 化 建 行 ) 编 团 和 工 趋 设 情 ; 报 国 协 作 势 , 况 研 国 际 调 ; ; 指 ( 究 内 化 子 研 研 导 必 集 外 战 6、 资 产 管 理 部 。 做 为 集 团 产 权 事 务 管 5 理 动 对 集 团 并 规 记 外 职 管 中 态 集 团 下 监 定 、 投 董 理 心 信 团 不 属 督 , 界 资 事 工 , 主 息 平 资 产 良 资 公 司 检 查 会 同 定 、 ( 控 管 理 作 。 要 台 运 产 不 落 计 评 股 办 职 ; 行 处 良 实 划 估 、 法 能 研 状 置 资 情 财 和 参 的 : 究 况 提 产 况 务 交 股 制 建 资 进 出 处 ; 部 易 ) 订 立 产 行 总 置 按 , 管 企 和 集 分 监 体 实 照 负 理 业 日 团 类 控 计 施 政 责 ; 派 常 资 、 和 划 方 府 集 负 出 联 产 评 评 , 案 主 团 责 董 系 状 价 价 指 的 管 产 集 事 与 况 标 ; 导 制 部 权 团 或 有 的 准 , 对 集 订 门 登 对 兼 关 7、 金 融 管 理 部 。 主 要 职 能 : 研 究 和 制 订 年 略 运 估 的 资 实 金 金 集 度 、 作 和 可 本 战 融 融 团 计 途 集 审 行 市 性 产 风 金 融 划 ; 径 和 团 重 核 集 性 研 场 的 运 作 业 的 险 。 产 研 金 大 团 究 整 方 运 业 究 融 投 金 报 体 案 营 发 和 工 融 融 告 形 的 , 展 策 具 资 企 ; 象 研 预 战 划 ; 和 业 指 策 究 警 略 开 参 资 限 导 划 与 和 、 发 与 本 额 集 、 制 防 中 资 研 运 以 团 投 订 范 长 本 究 作 上 上 融 ; 集 期 市 、 方 投 市 资 监 团 规 场 策 案 资 公 战 控 系 划 的 划 ; 项 司 略 集 统 和 策 和 评 目 在 和 团 的 8 、 实 业 管 理 部 。 主 要 职 能 : 研 究 和 制 订 规 司 协 实 司 行 执 集 划 限 调 施 的 分 行 团 金 融 以 外 的 产 和 年 度 计 划 ; 评 额 以 上 投 资 项 目 XX 各 实 业 板 块 和 经 营 过 程 管 理 和 运 营 监 控 管 理 , 析 , 监 督 检 查 重 报 告 报 审 程 序 。 业 估 的 集 服 主 点 发 和 可 团 务 要 项 展 审 行 外 ; 工 目 战 核 性 部 负 作 的 略 集 研 的 责 包 执 、 团 究 业 实 括 行 中 实 报 务 业 经 情 长 业 告 关 子 济 况 调 整 后 的 总 部 内 设 机 构 为 七 部 、 一 室 共 八 个 部 门 。 集 团 组 织 结 构 图 见 附 件 。 6 期 公 ; 系 ; 公 运 , 附件 XX 集团组织结构图 监事会 董事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 投 资 决 策 中 心 总经理层 集 团 办 公 室 X X 国 际 计 划 财 务 部 实 业 管 理 部 X X 酒 店 旅 游 人 力 资 源 部 首 创 置 业 金 融 管 理 部 研 究 发 展 部 X X 基 础 设 施 审 计 法 律 部 X X 科 技 二、三 级 全 资、 控 股、 参 股 公 司 资 产 管 理 部 X X 贸 易 管 理 ︵ 利 润 ︶ 中 心 经 营 ︵ 成 本 ︶ 中 心

7 页 396 浏览
立即下载
阿里都在学的OD工具

阿里都在学的OD工具

听说,这是阿里都在学的 OD 工具 据说,阿里巴巴近年来推行了贝尔宾角色工具,并在跨部门及 同部门合作层面都有过不少的尝试与突破。 贝尔宾角色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个团队中应该有多少种角色? 英国组织行为学家贝尔宾博士(Dr.R.Meredith Belbin)及其 团队,经过近十年对成功团队的研究、追踪和分析后发现,一个卓 越的团队内部应该有九种角色,分别是智多星、资源调查员、协调 员、推进者、监督评论员、凝聚者、实干家、善始善终者、专家。 1、九个角色解析 九个角色可以归纳为三类:行动导向、人际导向、谋略导向,九 个角色的特征有: (1)智多星 PL(Planter) 典型特征:有个性;思想深刻;不拘一格; 积极特性:才华横溢;富有想象力;智慧;知识面广 ; 能容忍的弱点:高高在上;不重细节;不拘礼仪 ; 在团队中的作用:提供建议;提出批评并有助于引出相反意见; 对已经形成的行动方案提出新的看法; (2)监督评论员 ME(Monitor Evaluator) 典型特征:清醒;理智;谨慎 ; 积极特性:判断力强;分辨力强;讲求实际 ; 能容忍的弱点:缺乏鼓动和激发他人的能力;自己也不容易被 别人鼓动和激发 ; 在团队中的作用:分析问题和情景;对繁杂的材料予以简化, 并澄清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他人的判断和作用做出评价; (3)专家 SP(Specialist ) 专家型的特点:诚实、自我做起、专注、能在急需时带来知识 和技能; 积极特性:能够提供不易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可接受的弱点:专业领域比较狭窄,只懂自己擅长的特殊专业 领域,对其他事情兴趣不大; 智多星  标新立异,思维活跃想象力  丰富 高高在上,不重细节,不拘  礼仪 理智谨慎,判断力强,讲究  实际 缺乏鼓励和激发他人与自己 谋略导向 审议员/ 监督者 提供建议,批评以及 新的看法 分析问题和情景,对 他们的判断和作用做 出评价 专家  的能力 专心致志,自觉主动,能掌 提供专业意见 握困难的知识和技能 (4)外交官 RI(Resource Investigator) 典型特征:性格外向;热情;好奇;联系广泛;消息灵通 ; 积极特性:有广泛联系人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事物;勇于迎 接新的挑战 ; 能容忍的弱点:事过境迁,兴趣马上转移 ; 在团队中的作用:提出建议,并引入外部信息;接触持有其他 观点的个体或群体;参加磋商性质的活动; (5)协调员 CO(Coordinator) 典型特征:沉着;自信;有控制局面的能力; 积极特性:对各种有价值的意见不带偏见地兼容并蓄,看问题 比较客观 ; 能容忍的弱点:在智能以及创造力方面并非超常 ; 在团队中的作用: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方向;选择需要决策的问 题,并明确它们的先后顺序;帮助确定团队中的角色分工、责任和 工作界限;总结团队的感受和成就, 综合团队的建议; (6)凝聚者 TW(Team Worker) 典型特征:擅长人际交往;温和;敏感 ; 积极特性:有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人的能力;能促进团队的合作 ; 能容忍的弱点:在危急时刻往往优柔寡断 ; 在团队中的作用:给予他人支持,并帮助别人;打破讨论中的 沉默;采取行动扭转或克服团队中的分歧; 协调者 人际导向 凝聚者 外交家/ 信息者  沉着自信乐观,兼容并蓄,  协助明确团队的  控制局面 在智能以及创造力方面并非  目标和方向 总结和综合  超常 擅长 人际 交往 ,温 和、 敏  感,适应环境 危急时刻优柔寡断  外向 热情 、好 奇, 联系 广  泛,消息灵通 兴趣转移快 给予他人支持和帮 助,打破沉默,扭转 分歧 提供建议,引入外部 信息 (7)鞭策者 SH(Shaper) 典型特征:思维敏捷;开朗;主动探索 ; 积极特性:有干劲,随时准备向传统、低效率、自满自足挑战 ; 能容忍的弱点:好激起争端,爱冲动,易急躁 ; 在团队中的作用:寻找和发现团队讨论中可能的方案;使团队 内的任务和目标成形;推动团队达成一致意见,并朝向决策行 动; (8)实干家 CW(Company Worker) 典型特征:保守;顺从;务实可靠; 积极特性:有组织能力、实践经验;工作勤奋;有自我约束力 ; 能容忍的弱点:缺乏灵活性;对没有把握的主意不感兴趣 ; 在团队中的作用:把谈话与建议转换为实际步骤;考虑什么是 行得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整理建议,使之与已经取得一致意见 的计划和已有的系统相配合; (9)完成者 FI(Finisher) 典型特征:勤奋有序;认真;有紧迫感 ; 积极特性:理想主义者;追求完美;持之以恒 ; 能容忍的弱点:常常拘泥于细节;容易焦虑;不洒脱 ; 在团队中的作用:强调任务的目标要求和活动日程表;在方案 中寻找并指出错误、遗漏和被忽视的内容;刺激其他人参加活动, 并促使团队成员产生时间紧迫的感觉; 执行者 完成者   保守,务实可靠,勤奋 缺乏灵活性,对没把握的主意不感  兴趣 勤奋有序,有紧迫感,理想主义,  完美主义 拘泥于细节,容易焦虑不洒脱  思维敏捷,开朗,主动探索,有干  劲,爱挑战 好激起争端,爱冲动,易焦虑 行动导向 鞭策者 将计划转化为实际步 骤 强调任务的目标要 求,日程表,查漏补 缺,督促他人完成 寻找方案,推动一致 意见,目标行动 这九个角色与团队的规模无关,并非一个团队必须有 9 个成员, 有时,多个成员承担一个角色。有时,一个团队成员承担多种角色, 比如,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完整团队— —唐僧是凝聚者、完成者,孙悟空是创新者、推进者、专家,猪八 戒是外交家、监督者,沙和尚是协调者、实干者。 在 团 队 中 , 每 个 成 员 都 具 有 双 重 角 色 职 能 角 色 (Functional role)和团队角色(Team role)。职能角色是由个体的专业知识和专 业技能所决定的,是工作任务赋予个体的角色;团队角色是由个体 的气质、性格所决定的,是个体与其他团队成员交互作用时表现出 来的特征模式,每个团队成员都通过同时扮演这两种角色而达到对 团队目标做出贡献。 2、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哪些角色相对关键? 团队初期,规模较小,团队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尚未成形,对 人才的需求较小,但是要求比较高。这个阶段,人才招聘是否成功 关系着企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是否能够健康、稳步地发展壮大,这 时,企业的初创者一般同时担任着多项职务,关键角色有实干家, 凝聚者。 成长期,团队开始初具雏形,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招募大量的优秀 人才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部门和人员数量逐渐增加,要搭建组 织架构,明确各部门与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这个时候,推进者和 协调者的角色比较关键。 成熟期,制度更加完善并趋于体系化,企业文化得到更进一步 的发展,规则、价值观、方法、行为、工具都已经陆陆续续建立起 来,监督者和专家的角色也很关键,而且这个时期,人际结构成执 行任务的工具,团队角色更灵活和功能化,团队能量积聚一体,这 个阶段,创新者和外交家的角色更为关键。 衰退期,冗员增多,员工流失率上升,工作积极性降低,团队 凝聚力减弱,这个时候,凝聚者、完成者的角色更关键。 3、贝尔宾团队角色应用 贝尔宾团队角色模型可以用在团队成员的自我认知上,通过自 我测评来认知自己的行为特点和角色贡献,让员工可以发挥每个人 积极行为的优势,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贝尔宾团队角色还可以用于团队管理,通过贝尔宾团队角色, 认知团队成员的行为特点及行为贡献,画出团队画像,查缺补漏, 把认知结果用于招新、团队搭建、部门和组织的重组中,还能用在 职位评估,指导员工的职业发展。 团队角色分工的操作流程是: ·人-角色盘点 :对团队成员性格进行盘点,分析每名成员可 扮演团队 9 中角色中的哪几种角色 ·职责-角色盘点:分析团队需达成的目标,盘点为达成目标需 履行的各项职责,每种职责需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才能完成 ·人-角色-职责配对:将人-角色-职责配对,确保角色齐全, 功能齐全,职责无遗漏 ·寻找培养替补:结合各人适合扮演的角色,为每项职责寻找 替补人员,并加以培养,确保在团队中有人休假或突然离职时,工 作不会中断。 4、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评问卷 最后,附上自我测评的问卷 说明:对下列问题的回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描绘了您的行为。 每题有八句话,请将总分十分分配给每题的八个句子。 分配的原则是:最体现您行为的句子分最高,以此类推。最极 端的情况也可能是十分全部分配给其中的某一句话。请根据您的实 际情况把分数填入后面的表中。这里有份 Excel,可以帮助你校验 每题的分数。 一、我认为我能为团队做出贡献是: A、 我能很快地发现并把握住新的机遇。 B、 我能与各种类型的人一起合作共事。 C、 我生来就爱出主意。 D、 我的能力在于,一旦发现某些对实现集体目标很有价值的 人,我就及时把他们推荐出来。 E、 我能把事情办成,这主要靠我个人的实力。 F、 如果最终能导致有益的结果,我愿面对暂时的冷遇。 G、 我通常能意识到什么是现实的,什么是可能的。 H、 在选择行动方案时,我能不带倾向性,也不带偏见地提出 一个合理的替代方案。 二、在团队中,我可能有的弱点是: A、如果会议没有得到很好的组织、控制和主持,我会感到不痛 快。 B、我容易对那些有高见而又没有适当地发表出来的人表现得过 于宽容。 C、只要集体在讨论新的观点,我总是说的太多。 D、我的客观算法,使我很难与同事们打成一片。 E、在一定要把事情办成的情况下,我有时使人感到特别强硬以 至专断。 F、可能由于我过分重视集体的气氛,我发现自己很难与众不同。 G、我易于陷入突发的想象之中,而忘了正在进行的事情。 H、我的同事认为我过分注意细节,总有不必要的担心,怕把事 情搞糟。 三、当我与其他人共同进行一项工作时: A、我有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去影响其他人的能力。 B、我随时注意防止粗心和工作中的疏忽。 C、我愿意施加压力以换取行动,确保会议不是在浪费时间或离 题太远。 D、在提出独到见解方面,我是数一数二的。 E、对于与大家共同利益有关的积极建议我总是乐于支持的。 F、我热衷寻求最新的思想和新的发展。 G、我相信我的判断能力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H、我能使人放心的是,对那些最基本的工作,我都能组织得 “井井有条”。 四、我在工作团队中的特征是: A、我有兴趣更多地了解我的同事。 B、我经常向别人的见解进行挑战或坚持自己的意见。 C、在辩论中,我通常能找到论据去推翻那些不甚有理的主张。 D、我认为,只要计划必须开始执行,我有推动工作运转的才能。 E、我有意避免使自己太突出或出人意料。 F、对承担的任何工作,我都能做到尽善尽美。 G、我乐于与工作团队以外的人进行联系。 H、尽管我对所有的观点都感兴趣,但这并不影响我在必要的时 候下决心。 五、在工作中,我得到满足,因为: A、我喜欢分析情况,权衡所有可能的选择。 B、我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感兴趣。 C、我感到,我在促进良好的工作关系。 D、我能对决策有强烈的影响。 E、我能适应那些有新意的人。 F、我能使人们在某项必要的行动上达成一致意见。 G、我感到我的身上有一种能使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气 质。 H、我很高兴能找到一块可以发挥我想象力的天地。 六、如果突然给我一件困难的工作,而且时间有限,人员不熟: A、在有新方案之前,我宁愿先躲进角落,拟定出一个解脱困境 的方案。 B、我比较愿意与那些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人一道工作。 C、我会设想通过用人所长的方法来减轻工作负担。 D、我天生的紧迫感,将有助于我们不会落在计划后面。 E、我认为我能保持头脑冷静,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F、尽管困难重重,我也能保证目标始终如一。 G、如果集体工作没有进展,我会采取积极措施去加以推动。 H、我愿意展开广泛的讨论意在激发新思想,推动工作。 七、对于那些在团队工作中或与周围人共事时所遇到的问题: A、我很容易对那些阻碍前进的人表现出不耐烦。 B、别人可能批评我太重分析而缺少直觉。 C、我有做好工作的愿望,能确保工作的持续进展。 D、我常常容易产生厌烦感,需要一、二个有激情的人使我振作 起来。 E、如果目标不明确, 让我起步是很困难的。 F、对于我遇到的复杂问题,我有时不善于加以解释和澄清。 G、对于那些我不能做的事,我有意识地求助于他人。 H、当我与真正的对立面发生冲突时,我没有把握使对方理解我 的观点。

11 页 384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架构设计流程

组织架构设计流程

组织架构设计流程 1.组织架构设计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组织架构设计流程与风险控制 业务风险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董事会 总经理 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发展 人力资源部 相关部门 段 开始 规划,企业所有的经营活 动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 标 战略委员会 阶 审批 审核 1 制定企业 战略发展规划 确定企业 主导业务 如果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部门关系界定不清 晰,就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D1 分析主导 业务流程 参与 2 确定管理层 次和管理幅 度,并与领 导层沟通、 确认 3 以主导流程为 基础,确定职 能部门及其相 互协作关系 D2 4 确定具体 岗位及人员编 制 如果《组织架构图》、《业务 流程图》、《岗位说明书》等 文件编制混乱,就会影响企业 审批 的运作效率 审核 5 编制《组织架构 图》、《业务流 程图》、《岗位 说明书》 结束 D3 2.组织架构设计流程控制表 组织架构设计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D1 详细描述及说明 1.战略委员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与制约; 企 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应经过企业总经理和董事会的集体讨论、审核和审批 2.每一个部门、每一位管理者都要有合理的管理幅度。管理幅度太大,可能导致管理人员无 暇顾及一些重要事务;管理幅度太小,可能导致管理者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所以,人力资 源部在设计组织结构的时候,要确定合理、恰当的管理幅度 3.人力资源部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 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和 阶段 控制 D2 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关系;避免职能交叉、缺失 或权责过于集中 4.人力资源部应当对各机构、各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 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在确保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 力求部门数量最少、人员编制最精,以达到节省沟通成本、缩短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的目的 D3 相关 规范 5.《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按照统一的规范编写 应建  《组织架构设计规范》 规范  《岗位说明书编写规范》 参照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组织架构图》 文件资料  《业务流程图》  《岗位说明书》 责任部门  战略委员会、人力资源部、相关部门 及责任人  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 组织架构调整流程 1.组织架构调整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组织架构调整流程与风险控制 业务风险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董事会 总经理 总经办 人力资源部 阶 相关部门 段 如果现有组织架构 开始 存在缺陷,就会影 响组织的运行效率 如果组织架构调整方 案不符合企业自身特 点及实际情况,就会 影响企业运作效率 审批 审核 参与评估 组织架构运行 效果评估 提出建议 征求相关人员 的建议 D1 1 参与 2 提出建议 D2 3 编制《组织架构 调整方案》 如果新的《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说明书》等文件编制混乱 , 发布《组织架 就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果新的组织架构运行得不到企业内部员 构调整方案》 工的积极支持,也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审批 审核 4 编制《组织架构 图》、《业务流 程图》、《岗位 职责 说明书》 组织架构调整 及人员任命 新的组织架构 运行效果分析 结束 5 D3 2.组织架构调整流程控制表 组织架构调整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人力资源部应当定期对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及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组织架构运行效果 D1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现有组织架构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与企业内部主导业 务流程相符、是否满足企业内部高效管理的要求 2.组织架构在调整之前应广泛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意见 3.企业应根据组织架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其符合现 阶段 控制 D2 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设置内部机构,应当重点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 等,一旦发现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或运行低效现象时,应及时解决;企业 《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应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D3 相关 规范 4.《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按照统一的规范编写 5.新的组织架构运行时,应及时查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应建  《组织架构设计规范》 规范  《岗位说明书编写规范》 参照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组织架构图》 文件资料  《业务流程图》  《岗位说明书》 责任部门  人力资源部、相关部门 及责任人  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

4 页 458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1、组织设计 7 原则 (1) 目标一致性原则 组织设计以企业战略则,企业组织设计应因事设职.因职设人,目 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 (2)分工与协作原则 组织部门的划分、业务的归口,应兼顾专业分工及协作配合。这就要 求在观念上要有整体的目标和共同奋斗的意识.在制度上应明确分 J:的责任和协作的义务,在组织形式上,应将分工和协作结合起来。 (3)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 只有实行统一领导,才能保证组织协调;只有分级管理,才有利于 发挥各级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组织高效和灵活性。 (4)统一指挥的原则 组织中指挥不统一是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任何下级不应 受到一个人以上的直接领导。 (5)权责相等的原则 整个组织中权责应是对等的,必须严格保证组织中每一职位拥有的 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相称,权责相等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必要条 件。 (6)精干实际的原则 这一原则可以使组织成员有充分施展才能的余地,才能使组织具有 高效率和灵活性。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是同管理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二者成反比例的关系, 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的层次越少。 2、岗位设计三项注意 为了使岗位设计能满足企业的上述各种需要,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 面进行设计以及再设计: (1)扩大工作范围 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企业可以经由工作扩大化、工作 丰富化这两种具体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标。 (2)工作满负荷 每一岗位的工作量应当满负荷,使有效的工作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是岗位设计与岗位改进的一项基本任务。 (3)工作环境的优化 工作环境(劳动环境)是指工作场所、工作地点。丁作环境优化是指利 用现有科学技术,改进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企业员工 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建立“人、机、物、法、环”协调的良好系统。 3、岗位设置 4 项提问 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来决定的.” 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具体设置岗位时,应注意考虑的 方面: (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能以尽可能少的 岗位设置来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仟务。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分 目标和岗位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 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企业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 则,在人力成本和管理方面,是否未能达至用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

3 页 460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架构调整的四大层面

组织架构调整的四大层面

组织架构调整的四大层面 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不合理的组织架构势必会影响企业的 发展,组织的国度臃肿除了影响企业的发展外,还会造成企业成本的过度浪费。 所谓的组织架构:就是将企业的目标分配给企业员工的行为。随着企业的不断 发展,企业组织架构也要随之调整。那么,组织架构调整的四个层面分别是什 么? 方法/步骤 一、流程层面 流程可以看作是组织的神经网络系统,是组织能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发现 大多数企业实施的流程,只不过是被“部门墙”割裂为一段一段的“切片流 程”,并没有对企业的运行效率带来多大的提升。流程设计、优化或重组需要 真正从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面向客户把各部门的活动整合起来,实现跨部 门的高效协同和运作。 二、员工层面 员工是组织的细胞,员工的能力、动机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业务活动执行的 效率和质量。从组织架构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通过选、育、用、 留等环节实现在合适的岗位用好合适的人的目标,同时要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和氛围,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动机,影响员工的行为,推动业务活动的高效执 行。 三、 领导层面 领导是组织的脑袋。很多企业领导人往往认为企业管理落后,组织不力, 是由于各级管理者水平不够,或者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殊不知组织不力 的原因首先在于领导者,而不在于员工。所以,组织成长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突 破老板成长的瓶颈。领导者不应该只一味要求员工改变,而应该从自己做起, 进行自我反省,提升自身的境界、素质和领导力,实现自我超越。 四、结构层面 结构相当于组织的骨骼系统。从结构力学的观点看,结构产生力量,组织 架构也是如此。有效的组织结构正是根据战略和业务模式的要求,通过合理的 分工协作机制,支撑组织能力的形成,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2 页 344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架构、职类、职等、职级、职位与审批权限对照表

组织架构、职类、职等、职级、职位与审批权限对照表

组织架构、职类、职等、职级、职位与审批权限对照表 P类(专业技术序列,P2-P6的审批权限按照具体业务流程的 要求来设计) M类(管理序列) 职等(公 司岗位价 职级 值级别) 1 M6 2 3 4 7 / / xx高级经理(直属M6或M5管理的 岗位,审批层级B) / / xx总经理(直属 M5管理的岗位, 审批层级B) / / / M3 / 2 xx总经理(直属 M5管理的岗位, 审批层级B) 3 / 5 M2 13 / xx主管(直属 xx经理(直属 xx经理(直属 M4管理的岗位 M4管理的岗位 M4管理的岗位 xx班长(直属M3管 xx高级主管(直 xx高级主管(直属 ,审批层级C) ,审批层级C) ,审批层级C) 理的岗位,审批层 属M3管理的岗位 M3管理的岗位, 级D) ,审批层级D) 审批层级D) / 11 / / / xx班长(直属 xx主管(直属 xx主管(直属 M3管理的岗位 M3管理的岗位 M3管理的岗位 xx组长(直属M2管 xx班长(直属M4 xx组长(直属M2 ,审批层级D) ,审批层级D) ,审批层级D) 理的岗位,审批层 管理的岗位,审 管理的岗位,审批 级D) 批层级D) 层级D) 14 15 对内职群(具有 独立核算体 职等(公司 公司层级职 较强独立性的分 分厂/分公 岗位价值级 职级 位 厂/分公司/子公 司/子公司 别) 司)的职位 职位 1 xx总监(直属 xx总监(直属 M4 xx经理(直属 xx高级主管(直属 M5管理的岗位 xx高级经理(直 M5管理的岗位 xx高级经理(直属 M6或M5管理的 M4管理的岗位,审 ,审批层级B) 属M4管理的岗位 ,审批层级B) M4管理的岗位, 岗位,审批层级 批层级C) ,审批层级C) 审批层级C) B) 10 12 董事长/总裁 副总裁(审批层 M5 xx总监(直属M6或 级A) M5管理的岗位,审 批层级A) 8 9 对外职群(销售贸易)的职位 / 5 6 公司层级职位 对内职群(独立核算的分厂/分公 司/子公司)的职位 / P5 XX高级工 程师/高级 设计师/高 级培训师 XX高级工程 师/高级设计 师/高级培训师 XX高级工 程师/高级 设计师/高 级培训师 P4 XX主任工 程师/主任 设计师/主 任培训 师/主任策 划师/主任 会计师 XX主任工程 师/主任设计 师/主任培训 师/主任策划 师/主任会计师 XX主任工 程师/主任 设计师/主 任培训 师/主任策 划师/主任 会计师 P3 XX工程 XX工程 师/设计 XX工程师/设计 师/设计 师/培训 师/培训师/主任 师/培训 师/主任专 专员/策划师/会 师/主任专 员/策划 计师 员/策划 师/会计师 师/会计师 7 8 10 11 13 14 M1 xx组长(直属M2管理的岗位,审批 xx组长(直属M2管理的岗位,审 xx组长(直属M2管理的岗位,审批 层级D) 批层级D) 层级D) 15 / P6 6 12 / XX总工程 XX总工程 XX总工程师/总 师/总设计 师/总设计 设计师/总培训 师/总培训 师/总培训 师 师 师 4 9 / P2 XX助理工 程师/助理 设计师/助 理培训 师/助理策 划师/助理 XX助理工程 师/助理设计 师/助理培训 师/助理策划 师/助理会计师 XX助理工 程师/助理 设计师/助 理培训 师/助理策 划师/助理 16 16 17 17 18 P1 19 20 最低 试用 期 18 XX员(审批层级E) 19 20 划师/助理 会计师XX 专员 师/助理会计师 XX专员 划师/助理 会计师XX 专员 P1 XX员(审 XX员(审批层级 XX员(审 批层级E) E) 批层次E) 最低 试用 期 组织架构、职类、职等、职级、职位与审批权限对照表 P类(专业技术序列,P 务流程的 M类(管理序列) 职等(公 司岗位价 职级 值级别) 1 M6 2 3 4 董事长/总裁 / / / xx高级经理(直属M6或M5管理的 岗位,审批层级B) M4 7 / M3 10 M2 13 / / xx主管(直属 xx经理(直属 xx经理(直属 M4管理的岗位 M4管理的岗位 M4管理的岗位 xx班长(直属M3管 xx高级主管(直 xx高级主管(直属 ,审批层级C) ,审批层级C) ,审批层级D) 理的岗位,审批层 属M3管理的岗位 M3管理的岗位, 级D) ,审批层级D) 审批层级D) / 11 / xx总监(直属 xx总监(直属 xx经理(直属 M5管理的岗位 M5管理的岗位 xx高级主管(直属 xx高级经理(直 xx高级经理(直属 M6或M5管理的 M4管理的岗位,审 ,审批层级A) 属M4管理的岗位 ,审批层级B) M4管理的岗位, 岗位,审批层级 批层级C) ,审批层级C) 审批层级D) B) / 8 / / / xx班长(直属 xx主管(直属 xx主管(直属 M3管理的岗位 M3管理的岗位 M3管理的岗位 xx组长(直属M2管 xx班长(直属M4 xx组长(直属M2 ,审批层级D) ,审批层级D) ,审批层级D) 理的岗位,审批层 管理的岗位,审 管理的岗位,审批 级D) 批层级D) 层级D) 14 15 职等( 公司岗 职级 位价值 级别) 1 xx总裁(职群总 副总裁(审批层 总经理(审批 M5 xx总监(直属M6或 xx总监(直属M5 负责岗位,审批 xx总经理(直属 级A) 层级A) 层级A) M5管理的岗位,审 管理的岗位,审 M5管理的岗位, 批层级A) 批层级A) 审批层级B) 6 12 对外职群(销售贸易)的职位 / 5 9 公司层级职位 对内职群(独立核算的分厂/分公 司/子公司)的职位 2 3 5 6 P5 7 8 9 P4 10 11 12 P3 13 14 M1 xx组长(直属M2管理的岗位,审批 xx组长(直属M2管理的岗位,审 xx组长(直属M2管理的岗位,审批 层级D) 批层级D) 层级D) 15 16 17 17 P1 19 20 P6 4 16 18 / 最低 试用 期 18 XX员(审批层级E) P2 P1 19 20 最低 试用 期 技术序列,P2-P6的审批权限按照具体业 务流程的要求来设计) 对内职群( 具有较强独 独立核算体 公司层级职 立性的分厂 分厂/分公 位 /分公司/子 司/子公司 公司)的职 职位 位 / / / XX总工程 师/总设计 师/总培训 师 XX总工程 师/总设计 师/总培训 师 XX总工程 师/总设计 师/总培训 师 XX高级工 程师/高级 设计师/高 级培训师 XX高级工 程师/高级 设计师/高 级培训师 XX高级工 程师/高级 设计师/高 级培训师 XX主任工 程师/主任 设计师/主 任培训 师/主任策 划师/主任 会计师 XX主任工 程师/主任 设计师/主 任培训 师/主任策 划师/主任 会计师 XX主任工 程师/主任 设计师/主 任培训 师/主任策 划师/主任 会计师 XX工程 师/设计 师/培训 师/主任专 员/策划 师/会计师 XX工程 师/设计 师/培训 师/主任专 员/策划 师/会计师 XX工程 师/设计 师/培训 师/主任专 员/策划 师/会计师 XX助理工 程师/助理 设计师/助 理培训 师/助理策 划师/助理 会计师XX 专员 XX助理工 程师/助理 设计师/助 理培训 师/助理策 划师/助理 会计师XX 专员 XX助理工 程师/助理 设计师/助 理培训 师/助理策 划师/助理 会计师XX 专员 XX员(审 XX员(审 XX员(审 批层级E) 批层级E) 批层次E)

3 页 410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及设置方法

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及设置方法

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及设置方法 组织架构设置原则 组织架构设计必须把握五条原则:战略导向原则、简洁高效原则、负荷适当原则 、 责任均衡原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战略决定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支撑企业战略落地。内贸企业不会 设立外贸部,代工企业不会成立研发部,零售企业不会设立生产部。设置任何部门都 必须成为企业某一战略的载体。反过来说明,如果企业某一战略没有承载部门,就会 导致架构残缺。华东某企业在全国设立了十个分公司,经营规模也超过十亿元人民币 , 但由于企业没有成本核算部门,公司欠银行贷款一亿多元,老板连哪家亏损哪家赚钱 都搞不清楚!前些年轰然倒塌的集团企业无不与此类似。 简洁高效原则。部门绝不会越多越好,以层级简洁、管理高效为原则。过多则效 率低下,过少则残缺不全。 负荷适当原则。部门功能划分适度,不能让某个部门承载过多功能。功能集中不 仅不利于快速反应,而且还会形成工作瓶颈,制约企业发展。 责任均衡原则。责任均衡体现企业的授权艺术。如果让某部门“一枝独秀”“权 倾四野”,可能有工作效率无企业效益,权力失衡、制约乏力往往会滋生腐败。 负荷适当体现的是功能多少,责任均衡体现的是权力大小。如生产型企业,生产 部是功能多的部门,相对而言品质部则是权力大的部门,也许生产部有几百上千员工 , 品质部只有十几人甚至少到几个人,但品质部员工却拥有产品是否合格的最终裁定权。 部门设置的根本原则,那就是让部门组合价值最大化,即确保企业以最少的投入 获得最大的市场回报。 组织架构设置方法 设计组织架构可以分五步进行:战略对接、选择类型、设计部门、划分功能、确 定层级。 第一步,战略对接。企业先有战略然后才有组织架构。先有组织架构然后才有岗 位设置。中国企业本末倒置的很多,结果就出现了因人设庙、因人设岗的种种管理乱 象。由战略推导企业组织架构也让很多企业从业人员不习惯,所以笔者要反复强调组 织架构设计的战略导向原则。组织架构设计是由无到有的过程,不同于组织架构优化 是在企业已有架构基础上的调整升级。 战略对接是让组织架构设计者想清楚:企业战略可以细化为多少目标?各种目标 可能从何种途径实现?企业决策者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目标可以分解到他 人负责? 第一步,属于构思阶段,没有实物或画像产生。 第二步,选择类型。组织架构的类型因企业战略不同而不同,因管理方式不同而 有异,因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而有别。到目前为止,企业组织架构形成的主要类型有五 种:职能式组织,事业部制式组织,直线式组织,矩阵式组织,三维组织或称立体组 织。选择何种类型,企业可根据组织架构设置的五原则均衡考虑后做出取舍。 第三步,设计部门。此时就可以进行部门划分了,不论选择何种组织类型,都需 要将企业战略承载功能列出,如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生产部、 物控部、技术研发部、品质管理部、营销管理部,物流配送部等等。初创企业划分到 此,组织架构就基本确立了。规模大的企业还需要继续往下细分管理功能。 第四步,划分功能。组织功能因企业选择的组织类型不同会有不同的组合。不同 企业的总经理办公室承载的功能可能有天壤之别,有的总经理办公室负责采购功能, 有的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合同管理。制造企业的生产部也因产品不同、规模不同承载的 功能也是千差万别。比如有的小型企业生产部包揽了除行政后勤、营销之外的所有功 能,从材料采购到计划安排、从技术研发到工艺指导、从成品检验到订单交付一条龙 负责到底。而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则可能承载以下功能:人才规划、招聘任用、 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资关系、员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社团管理等 等诸多事项。 本章附 1 某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品牌发展部”下面的“市场开拓”“产品研发” 、 “技术管理”、“客户服务”就是品牌发展部的功能。功能划分越具体,后面的岗位 设置就越简单。小型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至此就宣告大功告成,大型企业则有待进一 步细化。 第五步,确定层级。对于管理跨度大的企业,需要进一步考虑管理层级,避免管 理真空出现。如全国连锁企业,就需要考虑企业区域公司、省级公司、办事处等等管 理层级的细化,以保证企业组织架构设计的责任均衡原则得到落实。 组织架构设计的最终呈现方式就是组织架构图。

2 页 394 浏览
立即下载
六个盒子模型组织诊断分享

六个盒子模型组织诊断分享

六个盒子模型组织诊断分享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宾夕法尼亚大学组织动力 学 教授、组织发展专家韦斯伯德发明了六个盒 子模 型,这是一个用以提升组织效率的诊断工 具。在 这个模型中,他确定了让组织取得成功 的六个关 键领域,通过这六个盒子诊断的成果, 将会是一 系列可以推动组织变革的组织干预措 施。 CONTENTS 01 六个盒子组织诊断步骤 02 六个盒子的优点和缺点 03 六个盒子的应用及案例 如果用六个盒子进行组织诊断,将会需要 经过两大阶段 10 个步骤的流程,分别是 第一阶段: 从整体上对组织进行快速扫视,其 中包括 4 个步骤: 1. 划出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界限:即对组织 的 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有明确的判断和划 分 2. 描绘出组织的输入 / 输出系统,包括: - 输入: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 输出:组织对外的产出 - 转型过程; - 反馈机制。 3. 使用生产者 / 客户满意度一致性象限表,确定现阶段主要问题是什么。 真正好的企业,必定是生产者(组织内人员)和客户(组织外人员)都共同满 意的,以下的满意度一致性量表是判断一个企业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针。 量表样本: 从以下量表可以看出,生产者和客户对组织的满意度并不一致,生产 者对组织满意度较低,即本组织的首要问题是调和内部冲突和矛盾 5 生产者 4 客 非常 不满意 1 2 3 4 5 1 2 3 4 5 客户 3 户 非常满意 满 说明 • 棕色 : 状态不好的组织 • 绿色 : 需要引起警惕的组织 • 灰色 : 状态良好的组织 2 意 consumer satisfaction 1 0 0 1 2 3 生 产 者 满 意 producer satisfaction 4 5 4. 根据组织成员及客户的满意度, 来确定现阶段组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关注已确定的关键问题, 然后通过每一个盒子逐步进行分析, 分为 6 个步骤: 5. 目的:我们在做的业务是什么? - 目标匹配:考虑到组织的环境,组织的目标有多合适? - 目标明确:目的是否足够明确,能够为组织成员提供指导? - 目标协议:组织成员在多大程度上共享组织的目标? 6. 结构:组织的组织方式以及人 与 单位相互作用的方式。 - 绘制组织结构图; - 确定主要的组织设计原型(包括功 能 / 产品 / 项目 / 程序,或混合设 计); - 评估环境、技术和部门的变化速度; - 列出正式和非正式系统的问题; - 发现过去组织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 以判断反复出现的问题。 7. 关系:人们之间,以及与与技术互动的方式。 评估以下两者之间的关系质量: •组织成员(同事和经理 / 员 工) •执行不同任务的单位 •人才及其技术 •系统、设备和方法 其中,需要考量两个因素 : 相互依赖的程度 •关系中内在冲突的程度 •当相互依存度高、关系质量 差、冲突管理模式不足时,要 求成员尝试新的沟通方式 8. 激励:人们与其工作相关的内在和外在奖励。 组织需要激励什么 - 无论是从实际角度还是从心 理 角度来看,组织需要付出什 么? - 什么样的环境让组织成员感 到 被奖赏或惩罚。 韦斯伯德运用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 素理论来诊断报酬制度与感 知报酬制度的匹配性。 9. 领导力:指的是典型的领导任务,包括与其他盒子之间的平衡。 为了让管理者有效地行动,管理者的领导风格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行为相适应。领导 层的主要任务是扫视环境,设定目标,调整内部组织以实现既定目标。 10. 有用的机制: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计划,控制和信息系统。 有用的机制可以: - 协助协调或整合工作; - 协助监督组织的工作; - 帮助处理组织诊断的问题。 另外,机制本身不是孤立的、僵化的, 而是贯穿其他五个盒子其中,包括正式 和非正式,有益的和无用的 机制的类别包括: - 政策、程序、议程、会议; - 非正式设备,为正式结构增加的特别 解 决方案; - 计划、预算、控制和测量。 六个盒子作为组织诊断的工具之 一,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六个盒 子在许多知名企业的应用,例如 阿里、波音,加上目前组织发展 的盛行,使六个盒子模型进入了 大众的视野。在这里,我们将会 列明六个盒子的优点和缺点,让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应该在怎 样的场合,对其进行使用。 01. 六个盒子模型相对简单,便于用 户 理解和可视化。它反映了组织中的基本 活动和关键变量,并在不少企业成功实 施帮助客户实施其变更计划。 03. 尽 管 六 个 盒 子 模 型 并 没 有 广 泛 地 被 应用,但一些知名的组织发展专家, 例 如 Nadler, Tushman, Burke, 和 Litwin 还是基于该模型开发了他们的 方法。 01 02 03 04 02.. 由于韦斯伯德对变革的过程很 感 兴趣,他将公司政治作为交付阶段设 计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组织 能够接受变革,个人和部门必须有权 实现变革。韦斯伯德认为冲突是任何 组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假设比 麦肯锡的 7S 模型更现实。 04. 六 个 盒 子 模 型 相 对 简 单 , 便 于 用 户 理解和可视化。它反映了组织中的 基本 活动和关键变量,并在不少企业 成功实 施帮助客户实施其变更计划。 01 该模型仅提供了表面的战略和财务分析。在初步 检查了组织是否适合其环境后,战略被假定为不 变的。而基于此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并没有在财务 上得到验证。 02 没有实证数据验证韦斯伯德将一个组织分为六个 部分的合理性,这个模型是基于逻辑推理的。 03 韦斯伯德采用了组织结构“功能决定形式”的基 本原理,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前的组织结构,限 制了组织可以追求的目标范围。 04 该模型以目标设定理论为基础,该理论支持这样 一种观点:即雇主和雇员之间目标达成一致,可 提高组织效率和绩效。其他组织有效性理论包括 系统理论、共享价值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05 韦斯伯德明确区分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 式的组织是组织应该工作的方式。非正式组织是 组织真正有用的方式。这种分析差异在现实中通 常过于刻意。 六个盒子不是万能的,但是经过中国本土企业的 改良应用,也不失为一种进行组织诊断的好方法, 以下我们将举一个阿里云运用六个盒子进行诊断 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其中,对每个盒 子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运用会和韦斯伯德的模型 会有少许不同。 第一盒子:使命、战略、目标 使命—— 愿景 战略—— 三到五年的蓝图、里程碑 1. 战略大 图 1. 是否有清晰的客户价值 2. 是否清晰 3. 是否让人兴奋 4. 大家是否有 Buy in 目标 ---- 一年左右切实可行的衡量指 标 2. 战略大图落 地 1. 战略路径是否清晰 2. 核心抓手是什么 —— 能够最体现战略的落 地 点核心点或是核心事件 或活 动,例如 阿里云 200 个 HC , 搜索:移动搜索、云搜 索 1. 是否被合理分解为各个 部 门的目标:化学分解而 非物 理分解 第一盒子:使命、战略、目标 3 、如何衡量( KPI 是什么) 图 4 、拼大 1. 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业务目标, 业务逻辑,暂时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2. 抓手——从量变到质变 3. 关于客户价值—— 4. 客户是谁,细分客户市场 5. 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 什么情况出现才表示的问题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展现结果) 例 如:运维的客户需求:系统的稳定 / 系统的灵活 / 成本 7. 怎么判断客户价值已经清楚了?——看业务部门是否已近 达 成一致,客户的声音是被清晰的在内部传递的。阿里云是 技 术驱动业务。 第二个盒子:结构 & 组 织 排兵布阵 核心关键部门 Leader 是否胜任? 战略 扁平化是趋势、 弹性、自我驱动 • 分工 & 职责是否都清晰 • 模糊边界越来越多,挑战在于:各司其职、混战 • 如何看待跨界 • 如何搭配 • 有什么好处和风险 • 能力有啥缺失?有没有发展计划? • 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否具备? • 清晰的分析组织,从业务和人来看,哪些人是外招、哪些是内招、培养的周期。 • 阿里云之前的业务需要,主要招聘技术人员,但目前技术稳固的情况下,人员 可能要更多的进行内部流转。通过人才盘点的形式,了解组织的需求。 • 呼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散——未来的方向。 第三个盒子:关系 & 流 程 02 关注官方的流程, 更要关注民间的流 程 04 组织文 化 •与集团相关业务块的关系 •产品、工程、技术的关系 •和客户部门、横向部门的关系 •创新小组和本职业务的关系 01 部门和主 体 其他部门的 关系 03 边界模糊是常 态 •让大家在面临选择时 判断一致, •而不依赖于流程制度, •人际依赖越来越强。 第四个盒子:酬劳 & 激 励 1. 奖励:由外而 内 激励:由内 •什么是个体动力 而外 •是否了解和释放了个体的能量 和潜力 •对什么行为和结果予以奖励 •谁被奖励 •谁奖励个体 •奖励是公平和有序的吗? •奖励个体还是团队 2. 如何奖励和激 励 •物质、奖项、无意识的潜 意识影响、办公环境,鼓励 创新 •多长时间做一次激励,激 励的范围(集体还是个人) 第五个盒子:支持 & 工 具 1. 是否有足够 的 资源去做?  硬的:技术资源  软的:关系、连接 2. 公开透明 的 协调程序  计划、  预算、  控制、  信息、  评估的流程 3. 支持: 技术、服务、合 作、制度、工具  禁区和底线清楚  协调自己控制区 域以外资源的能力 员工有不断成长 能力的机会和资源 第六个盒子:管理 & 领 导 正确的做事 & 做正确的 事  在第一个盒子的表现:指明方向,使众人行  在第二个盒子的表现:排兵布阵,知人善用  在第三个盒子的表现:建机制,造土壤  在第四个盒子的表现:梦想驱动,奖谁罚谁  在第五个盒子的表现:协调资源,扩大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6 页 524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诊断九连环-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诊断九连环-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诊断九连环-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诊断九连环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3. 组织发展过程的常备小药 4. 玩转九连环 CHAPTER 2 CHAPTER 1 从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成熟稳定期 个体健康觉察 / 检查 个体健康评价 / 觉 察 个体健康疗愈 / 指 导 OKR ,愿景型指标 组织健康觉察 / 检查 组织健康评价 / 觉 察 人才评估 + 个人发展计划 设置以销售或者产品的组 组织健康疗愈 / 指导 织结构 岗位分析, KPI+OKR CHAPTER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组织如人 人体的结构: 细胞 :基本单位 组织 :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了组织,每种组织完成 一定的机能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器官 :不同组织有机联合,完成复杂生理功能 胃,肺,肠,肾脏,心脏,胰脏,脾脏,肝脏,胆囊,生殖器官 九大系统:多个器官按一定次序组合,完成生命活动 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笑话系 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CHAPTER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组织如人 细胞(基本单位) 人 组织(相似机能) 职位序列 器官(功能) 部门 系统(生命活动) 流程(业务活动) CHAPTER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组织如人 人类 孕育下一代 初创期(孕 快速成长期 成熟稳定期 育 / 婴儿 / 学步 (青春期) (盛年 / 稳 期) 企业 下一代生命的延续 进化 适应外部环境 衰退期 企业再造期 定期) 研究新领域 健康 (第二曲线) 感知外部,不断调整 CHAPTER 1 由个体健康到组织健康 人类 16 岁还不敢 自己过马路, 妈妈还要一起 睡觉,没有追 求 初创期(孕 快速成长期 成熟稳定期 育 / 婴儿 / 学步 (青春期) (盛年 / 稳 2 岁还不会走 不健康症状 路 /7 岁还不 会说话 / 自闭 企业 过早追求短 期利润 创始人失去 对组织的控 制 没有能力抚养下一代 教育方法错误 进化 孕育下一代 下一代生命的延续 企业再造期 研究新领域 分权不足 为了做而做 目标不一致 适应外部环境 衰退期 定期) 期) 不健康症状 组织如人 发展欲望降低 权力大责任小 (第二曲线) 健康 感知外部,不断调整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个体的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指个人知道,了解,反省,思考自己在情绪、行为、想法、人际关系及 个人特质等方面的状况、变化及发生的原因 《洞察力》将自我觉察的核心定义为:一种清醒地认识自我(及所处环境)的意愿和能力 自我觉察 是 能够看到真相的能力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个体的自我觉察 不急于做评价和结论 自我观察 不急于改变 注重感觉,放松 对自己讲实话 发现 改变 BY 内在智慧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清楚的自我认知: 准确识别和理解 认知 组织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进化和超越 超越 选择 以终为始,经 过评估后得主 动选择 觉察的目的是积极 探索行动方案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建立组织的自我觉察能力 创建觉察 HR 的角色:教练和引导员 教练 信息是觉察的基础 信息是觉察的基础 保持灵活 计划与目标设定 短期成功里程碑 关注责任 管理进展和确定 责任 回顾总结 CHAPTER 2 组织的自我觉察 组织的自我觉察能力:来自组织内 Leader 的自我觉察能力 HR 要帮助组织 Leader 建立 Ta 对组织真正的觉察能力 • 自我的状态和心态 • 用心倾听意图和感受 • 分离事实和情绪 • 有价值的提问 • 直接的沟通 学会使用小药箱 CHAPTER 3 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常备小药箱 咳嗽药 眼药水 药 感冒 睡 血压 眠 计 监 测 仪 体温计 糖仪 血 消炎药 心脑血管类药 录仪 血氧仪 记 心电 组 组 织 织 设 组文 计 织化 丰 诊断流程 富 性 组 织 活 力 人 才组 组 留诊织 织 才 断高 绩 效 环 效能 境 指引 为 行 CHAPTER 3 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常备小药箱 使命 组 织 文 化 组织的战略目标 愿景 价值观 组 织 设 计 人才观 业务规划 组织结构 资源配置策略 人 才 诊 断 招聘 关键能力 培养 留 才 环 境 组 织 效 能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组 织 高 绩 效 组 织 丰 富 性 绩效 价值 治理 薪酬 组 织 活 力 激励 氛围 CHAPTER 4 玩转“九连环” 解开九连环一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 CHAPTER 4 玩转“九连环” • 刚开始看到,觉得很简单! • 拆解第一个,第二个 很简单! • 第三个,有难度,怎么都拆解不下来! • 开始研究方法和逻辑,开始有点儿会了! • 但是还不熟练,一边拆解,一边要时不时停下来 再研究一下,再梳理梳理逻辑! • 继续练习,再练习…… .. • 最后:随时拆解安装,无论从哪一个阶段,都能 够一眼看出如何拆解和安装 CHAPTER 4 解开每一环的钥匙 玩转“九连环” 五个维度 缺一不可 权变 因素 诊断 组织数据 链条 组 织 设 计 组 织 效 能 组织支 持度 组 织 高 绩 效 动态 一致性 组 织 活 力 信任 组 织 文 化 组 织 丰 富 性 工作的 意义 人 才 诊 断 留 才 环 境 认知 差异 优化 CHAPTER 4 玩转“九连环” 我因何而 出名 领导 者 个人 发展 我将去何 方 我喜欢何 种挑战 七个推动丰富 性的问题 公司 留住人 才 我怎样应 对成长和 学习 有意 义的 工作 个人 因素 我为何感 到高兴 我将与谁 同行 我如何创 造积极的 环境 人力分析框架 结果导 向 进取心 团队导 向 五条分析链路 尊重员 工 稳定性 OCP 创新 人 才 获 取 分 析 人 才 招 聘 分 析 敬 业 度 分 析 价 值 分 析 留 任 分 析 人力分析框架 最 高 领 导 高管 层 人员 目 标 和 战略 规模 / 生 命周期 环境 文化 正规化 专业化 职权层级 集权化 职业化 基层 管理者 价 值 观 智 商 经 验 情 商 潜 力 专业 人士 技术 以上方法论或模型均来源于书籍,及公开信息 组织诊断九连环 看说明书,学习工具是一件有点枯燥的事情 练习—复盘 --- 觉察—超越 能力的提升一切从练习开始! 能力提升无捷径,满足枯燥永相伴! 谢谢

20 页 446 浏览
立即下载
OD咨询过程(内参)

OD咨询过程(内参)

OD 咨询的整体过程 启动 迭代 循环 诊断 迭代 循环 干预 迭代 循环 转变 收集数据 整体规划 跟进 进入 分析数据 设计行动 评价 签约 数据反馈 采取行动 完成 进入前 迭代循环 典型干预主题:沟通、协作、团队、文化、绩效 启动阶段 - 进入 前 要点 自我评价 具体说明 进行内部审视: 假设、信念、推测、技能、经验、知识、践行理论、 优势、发展优势、信任、可信度等。 进行外部审视: 客户如何看待我和我的技能? 研究 了解组织: 使命、规模、产品 / 服务、市场定位、竞争对手、 历史、文化、客户概况等等 启动阶段 - 进 入 具体说明 要点 定向 识别客户 建立关系 管理初次会面的边界: 简介、时间、节奏、结果、谁需要到场、角色。基于真正的兴趣和好奇心与客户 接触。追踪所述的内容以及信息共享的方式;关注过程和内容;观察关于文化、 士气和关系的信息。 识别签约客户(们)——使用咨询服务的客户和有权力控制过程及实施结果的客户。 通过了解谁是客户、分享你是谁以及探索价值观等活动进行有意义的接触。探索 多元化动态、挖掘矛盾,以及关注客户和自我的感受(即:兴奋、超然、敌意、 不感兴趣)。 确立对咨询工作的需求 邀请客户“讲故事”。探询需求、期望和希望;寻求事例以了解关注点和问题: 客 户系统想要进行什么变革、请求帮助行为背后的需要、其他变革努力、目前 及之 前的成功或失败;他们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启动阶段 - 签 约 要点 具体说明 构建期待结果 共同制定关于客户期待结果及咨询目标的明确声明。这是一个澄清、重构、澄清的迭代过程。 创建共享期待 描述咨询工作和对成功的要求。探索并分享客户 / 实践者的诉求、需要、愿望(针对咨询工作中的接 触、 控制、信息和参与)。进行肯定式的陈述并表现出理解和同理心,让其安心。 澄清范围和角色 共同定义咨询工作的范围:最初策略、目标、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利益相关者、参与者、产品(如果 有的话)和交付时间表、可能影响咨询工作的外部因素、还有谁需要以及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澄清并 定义角色、责任以及承诺水平。就客户 / 实践者的共同责任达成一致。 协商合作结构 就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金钱、支持和参与人员进行协商。坦诚地谈论费用问题,包括实践者的费 用结构、开支和付款计划,应付给成本中心及代付之处的费用。 衡量、反馈、评价 评估契合度、清晰度和承诺 总结和文档记录 确定如何评价咨询工作、如何定义成功、如何衡量结果、如何协商问责、随着变革的展开,实践者如何重新 协商和重订契约。 评估客户和顾问之间的契合度。如果契合度良好,可继续合作;否则就终止合作。如果可能,重复循环该 阶段和 / 或与另一顾问合作。评估客户和顾问双方对于继续合作是否具备足够的清晰度和承诺 共同制定一份书面协议,对本次咨询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实践者预期、过程、范围、结果、可交付成果 、关系、时间表、沟通的性质和频率,以及预算。确定下一步骤:相关人员、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工作 地点、工作方式、费用和持续时间。 诊断阶段 - 数据收 集 要点 制定计划 沟通 准备收集数据 采集数据 格式化数据 具体说明 考虑期望结果并选择相关模型;选择数据收集方法;考虑可用资源;决定谁应该 参与其中,何时参与以及为何参与;考虑由组织文化和客户偏好施加的限制。 与客户共同起草一份函件——与组织共享目标、目的、过程和时间框架。 制定定性方案和 / 或选择定量工具;收集相关信息;或为更具创造性的方法准 备 材料。 适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仅收集必要的或相关的数据 决定如何共享结果、和谁共享、何时共享、以何种格式共享;减少偏见和失真; 采用简单模型;使材料易于阅读;采用视觉辅助来增添趣味性。 收集数据的 4 种方 式 1 问卷法 自填式问卷 封闭式问卷 2 优点 易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概括 ; 严谨、 中立与客观地收集新资料的最 经 济最快捷的方法 ; 适用于大型 抽样 调查、重复测量、在不同 单位之 间或不同的规范之间进 访谈法 自访谈问卷或访谈提纲 上的开放式问题 优点 能够涉及许多主题 ; 在访谈之前 及 其过程中可以修改 ; 能够交流 感情 , 建立信任关系 ; 资料丰富 , 便 于理 解访谈对象的观点和看法。 3 观察法 对人和工作场所进行结构 式或开放式的观察 优点 资料不受人们自我陈述及其 偏 见 的影响 ; 拥有具体情境以及情 境效 应的资料 , 拥有难以测量的 主题的 丰富资料 ( 如突发行为和 文化 ); 具 有形成新的见解和假 设的资料。 行比较 ; 标 准化的测量工具包括 前测项目 , 反 映诊断模型并有利 于确立科学的 研究态度。 缺点 难于获得有关结构和行为的资料 ; 缺乏情境塑造行为的信息 ; 不 适于 微妙敏感的问题 ; 缺少人 情味 ; 存 在如下风险 : 无回答、 带有偏见或 无效回答 , 过分依赖 标准化的测量 和模型。 缺点 成本高 , 难以进行大样本的调查 ; 受访者持有偏见的或按社会赞 同 的观点回答 ; 回答不具有可 比性 ; 难于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分 析 ; 为了适应受访者而对访谈进行 调整 , 从而影响访谈结果的严谨 性。 缺点 有些现象很难观察 ; 成本高且耗 时 ; 观察者有偏见 , 信度低 ; 可能影 响 被观察者的行为 ; 难以分析和 报告 ; 不精确 , 显得不科学。 4 专题讨论会、小组讨论法 讨论群体过程、文化、环境、 挑战、战略 ; 由咨询顾问或管理 人 员指导 ; 模拟、练习 优点 拥有关于复杂而微妙过程的资料 ; 互动激发创造力、团队工作和策划 ; 拥有及时分析和反馈的可靠资料 ; 成员参与诊断 ; 可以进行自我诊 断 ; 咨询顾问可以在人们之间建立信 任和理解关系。 缺点 由于群体过程、历史和领导的影 响而产生偏见 ( 如老板抑制反对 意见 ); 要求群体中具有较高水 平 的信任和合作 ; 不深刻、不 精确 ; 可能出现肤浅的具有偏 见的结果 和作出没有根据的决 定。 诊断阶段 - 数据分 析 要点 理解数据 为反馈做好准备 具体说明 评估数据揭露了什么——模式、 因果关系、意外发现等。考虑可 能会影响数据的外围因素。基于 商定的格式准备一份报告。 支持客户解读数据;清楚地传达 信息;跟踪来自系统不同部分的 数据如何相互影响。 诊断阶段 - 数据反 馈 要点 计划会议 “ 无伤害” 公开会议 具体说明 就如何共享反馈、谁将出席会议以及在哪里举行会议达成一致并形成 流程;决定领导层 / 管理层是否提前接收信息;保持陈述的简单明 了; 对之进行调整以适应受众;确保后勤的良好管理。 反馈自然会引发焦虑并有可能令客户感到威胁;避免使用个人姓名; 而是专注于主题、趋势和模式;使用客户的语言;保管好记录。 陈述目标;建立规范;构建融洽关系;注意保密性和不打击报复性; 共享会议结构;描述数据收集过程;让客户系统能够传达自己的讯息 ;沟通会议后将发生的事情。 报告数据但不做 任何辩护或解释 保持兴趣、建立承诺;鼓励客户确认模式、分享反应、提出问题;记 录对数据的添加和纠正;避免关注过去、支持生成迈向未来的能量; 支持客户承担分析、评估和创造意义的责任;识别会议期间可能出现 的复杂情感模式并给予适当处理 后续步骤 支持客户确认并优先考虑关键议题及机会;准备提供建议;决定后续 行动、时间表和责任;针对后续步骤签约。 干预阶段 - 整体规 划 要点 具体说明 强化焦点 澄清背景及期待结果;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将学习进行 综合及与客户协调实施方法。 起草计划 文档记录方法和理论依据;起草包括活动、角色、资源 、权限和时间表的详细计划;纳入有效的评估过程。 审查 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审查计划;收到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后勤 与客户合作,确保后勤方面的细节问题得到处理。 干预阶段 - 设计干 预 起草设计 集体讨论可选方案并探索若干可能出现的情境; 明确理论依据; 教练客户去评估选项。 让客户参与 让客户参与到方案利弊的讨论对话中; 打造客户能力。  设计时,考虑以下的问题会有帮助:  OD 顾问的角色是什么?  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什么理论、假设和“其他”知识可能适用于这种情形?理论上的矛盾如何统一?  对于如何实施转型和变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以及如何管理抗拒应持有何种信念?这些信    念 如何驱动决策? 要想产生变革需要哪些领导力实践? 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在干预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何推荐这个方法而非另外一个呢? 干预阶段 - 实施干 预 实施 按计划开展干预活动;保持非反应性的存在;保持在计划“范围”内。 反馈 与客户一起确保报告、评估和反馈过程连同后续任务按约定完成。 调整 基于实践者和客户学习到的内容,调整干预设计;必要时循环回 到签约环节;检查实现期待结果的进展情况并予以调整。 总结和文档记录 对照计划书面记录实际发生的事情;激发学习;根据需要进行跟进。 转变阶段 - 跟 进 跟进 确保授权结构和机制到位;打电话、启动会议、发送电子邮件 并检查进度。 调整 基于反馈协同设计迷你干预措施。 提供支持 为参与变革举措的个人提供支持、鼓励和认可。 转变阶段 - 评 估 制定计划 重新审视期待的结果和合约。决定使用的评估工具(定性、定量); 协作并商定采取的措施;根据需要设计工具;确定由谁收集、收集 什么、何时收集以及在哪里收集数据。 收集和分析数据 实施计划;分析并决定报告数据的格式;关注诊断阶段所采用的反 馈 策略;协同决定什么有效、什么没有效果以及什么属于意外结果。 评估影响 审查客户的满意程度、达成的系统结果以及变革过程的效率和有效 性。 文档记录 记录所获悉的东西;在整个系统范围分享。 评估的 3 大维 度 系统结果 客户满意度 干预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达 成了期望结果? 咨询工作在多大程度上 可以让客户满意? 过程绩效 变革过程的效率和 有效性如何? 转变阶段 - 完 成 结束合约 创建一个结束仪式以强调该合约的结束。决定结束仪式的 参与人员、内容、时间、地点及方式。 转变 如果要结束合作关系,我们应确定谁、怎样、什么时间及采取什么方 式进行。澄清想要的是何种持续接触。如果开始一项新的合约,应循 环回到启动阶段并安排“第一次接触”会议。 自我评估 循环回到进入前阶段;获得客户、关键利益相关者及信任同事 的 反馈;记录所获悉的东西;为自我反省留出空间。 总结和文档记录 撰写干预行动总结并提交给客户;经客户允许,考虑在某专业论 坛 上分享相关信息。

16 页 393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