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组织与岗位设计的原则和关注项 1、组织设计 7 原则 (1) 目标一致性原则 组织设计以企业战略则,企业组织设计应因事设职.因职设人,目 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 (2)分工与协作原则 组织部门的划分、业务的归口,应兼顾专业分工及协作配合。这就要 求在观念上要有整体的目标和共同奋斗的意识.在制度上应明确分 J:的责任和协作的义务,在组织形式上,应将分工和协作结合起来。 (3)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原则 只有实行统一领导,才能保证组织协调;只有分级管理,才有利于 发挥各级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组织高效和灵活性。 (4)统一指挥的原则 组织中指挥不统一是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任何下级不应 受到一个人以上的直接领导。 (5)权责相等的原则 整个组织中权责应是对等的,必须严格保证组织中每一职位拥有的 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相称,权责相等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必要条 件。 (6)精干实际的原则 这一原则可以使组织成员有充分施展才能的余地,才能使组织具有 高效率和灵活性。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是同管理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二者成反比例的关系, 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的层次越少。 2、岗位设计三项注意 为了使岗位设计能满足企业的上述各种需要,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 面进行设计以及再设计: (1)扩大工作范围 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企业可以经由工作扩大化、工作 丰富化这两种具体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标。 (2)工作满负荷 每一岗位的工作量应当满负荷,使有效的工作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是岗位设计与岗位改进的一项基本任务。 (3)工作环境的优化 工作环境(劳动环境)是指工作场所、工作地点。丁作环境优化是指利 用现有科学技术,改进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企业员工 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建立“人、机、物、法、环”协调的良好系统。 3、岗位设置 4 项提问 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来决定的.” 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具体设置岗位时,应注意考虑的 方面: (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能以尽可能少的 岗位设置来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仟务。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分 目标和岗位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 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企业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 则,在人力成本和管理方面,是否未能达至用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

3 页 382 浏览
立即下载
OD咨询过程(内参)

OD咨询过程(内参)

OD 咨询的整体过程 启动 迭代 循环 诊断 迭代 循环 干预 迭代 循环 转变 收集数据 整体规划 跟进 进入 分析数据 设计行动 评价 签约 数据反馈 采取行动 完成 进入前 迭代循环 典型干预主题:沟通、协作、团队、文化、绩效 启动阶段 - 进入 前 要点 自我评价 具体说明 进行内部审视: 假设、信念、推测、技能、经验、知识、践行理论、 优势、发展优势、信任、可信度等。 进行外部审视: 客户如何看待我和我的技能? 研究 了解组织: 使命、规模、产品 / 服务、市场定位、竞争对手、 历史、文化、客户概况等等 启动阶段 - 进 入 具体说明 要点 定向 识别客户 建立关系 管理初次会面的边界: 简介、时间、节奏、结果、谁需要到场、角色。基于真正的兴趣和好奇心与客户 接触。追踪所述的内容以及信息共享的方式;关注过程和内容;观察关于文化、 士气和关系的信息。 识别签约客户(们)——使用咨询服务的客户和有权力控制过程及实施结果的客户。 通过了解谁是客户、分享你是谁以及探索价值观等活动进行有意义的接触。探索 多元化动态、挖掘矛盾,以及关注客户和自我的感受(即:兴奋、超然、敌意、 不感兴趣)。 确立对咨询工作的需求 邀请客户“讲故事”。探询需求、期望和希望;寻求事例以了解关注点和问题: 客 户系统想要进行什么变革、请求帮助行为背后的需要、其他变革努力、目前 及之 前的成功或失败;他们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启动阶段 - 签 约 要点 具体说明 构建期待结果 共同制定关于客户期待结果及咨询目标的明确声明。这是一个澄清、重构、澄清的迭代过程。 创建共享期待 描述咨询工作和对成功的要求。探索并分享客户 / 实践者的诉求、需要、愿望(针对咨询工作中的接 触、 控制、信息和参与)。进行肯定式的陈述并表现出理解和同理心,让其安心。 澄清范围和角色 共同定义咨询工作的范围:最初策略、目标、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利益相关者、参与者、产品(如果 有的话)和交付时间表、可能影响咨询工作的外部因素、还有谁需要以及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澄清并 定义角色、责任以及承诺水平。就客户 / 实践者的共同责任达成一致。 协商合作结构 就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金钱、支持和参与人员进行协商。坦诚地谈论费用问题,包括实践者的费 用结构、开支和付款计划,应付给成本中心及代付之处的费用。 衡量、反馈、评价 评估契合度、清晰度和承诺 总结和文档记录 确定如何评价咨询工作、如何定义成功、如何衡量结果、如何协商问责、随着变革的展开,实践者如何重新 协商和重订契约。 评估客户和顾问之间的契合度。如果契合度良好,可继续合作;否则就终止合作。如果可能,重复循环该 阶段和 / 或与另一顾问合作。评估客户和顾问双方对于继续合作是否具备足够的清晰度和承诺 共同制定一份书面协议,对本次咨询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实践者预期、过程、范围、结果、可交付成果 、关系、时间表、沟通的性质和频率,以及预算。确定下一步骤:相关人员、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工作 地点、工作方式、费用和持续时间。 诊断阶段 - 数据收 集 要点 制定计划 沟通 准备收集数据 采集数据 格式化数据 具体说明 考虑期望结果并选择相关模型;选择数据收集方法;考虑可用资源;决定谁应该 参与其中,何时参与以及为何参与;考虑由组织文化和客户偏好施加的限制。 与客户共同起草一份函件——与组织共享目标、目的、过程和时间框架。 制定定性方案和 / 或选择定量工具;收集相关信息;或为更具创造性的方法准 备 材料。 适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仅收集必要的或相关的数据 决定如何共享结果、和谁共享、何时共享、以何种格式共享;减少偏见和失真; 采用简单模型;使材料易于阅读;采用视觉辅助来增添趣味性。 收集数据的 4 种方 式 1 问卷法 自填式问卷 封闭式问卷 2 优点 易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概括 ; 严谨、 中立与客观地收集新资料的最 经 济最快捷的方法 ; 适用于大型 抽样 调查、重复测量、在不同 单位之 间或不同的规范之间进 访谈法 自访谈问卷或访谈提纲 上的开放式问题 优点 能够涉及许多主题 ; 在访谈之前 及 其过程中可以修改 ; 能够交流 感情 , 建立信任关系 ; 资料丰富 , 便 于理 解访谈对象的观点和看法。 3 观察法 对人和工作场所进行结构 式或开放式的观察 优点 资料不受人们自我陈述及其 偏 见 的影响 ; 拥有具体情境以及情 境效 应的资料 , 拥有难以测量的 主题的 丰富资料 ( 如突发行为和 文化 ); 具 有形成新的见解和假 设的资料。 行比较 ; 标 准化的测量工具包括 前测项目 , 反 映诊断模型并有利 于确立科学的 研究态度。 缺点 难于获得有关结构和行为的资料 ; 缺乏情境塑造行为的信息 ; 不 适于 微妙敏感的问题 ; 缺少人 情味 ; 存 在如下风险 : 无回答、 带有偏见或 无效回答 , 过分依赖 标准化的测量 和模型。 缺点 成本高 , 难以进行大样本的调查 ; 受访者持有偏见的或按社会赞 同 的观点回答 ; 回答不具有可 比性 ; 难于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分 析 ; 为了适应受访者而对访谈进行 调整 , 从而影响访谈结果的严谨 性。 缺点 有些现象很难观察 ; 成本高且耗 时 ; 观察者有偏见 , 信度低 ; 可能影 响 被观察者的行为 ; 难以分析和 报告 ; 不精确 , 显得不科学。 4 专题讨论会、小组讨论法 讨论群体过程、文化、环境、 挑战、战略 ; 由咨询顾问或管理 人 员指导 ; 模拟、练习 优点 拥有关于复杂而微妙过程的资料 ; 互动激发创造力、团队工作和策划 ; 拥有及时分析和反馈的可靠资料 ; 成员参与诊断 ; 可以进行自我诊 断 ; 咨询顾问可以在人们之间建立信 任和理解关系。 缺点 由于群体过程、历史和领导的影 响而产生偏见 ( 如老板抑制反对 意见 ); 要求群体中具有较高水 平 的信任和合作 ; 不深刻、不 精确 ; 可能出现肤浅的具有偏 见的结果 和作出没有根据的决 定。 诊断阶段 - 数据分 析 要点 理解数据 为反馈做好准备 具体说明 评估数据揭露了什么——模式、 因果关系、意外发现等。考虑可 能会影响数据的外围因素。基于 商定的格式准备一份报告。 支持客户解读数据;清楚地传达 信息;跟踪来自系统不同部分的 数据如何相互影响。 诊断阶段 - 数据反 馈 要点 计划会议 “ 无伤害” 公开会议 具体说明 就如何共享反馈、谁将出席会议以及在哪里举行会议达成一致并形成 流程;决定领导层 / 管理层是否提前接收信息;保持陈述的简单明 了; 对之进行调整以适应受众;确保后勤的良好管理。 反馈自然会引发焦虑并有可能令客户感到威胁;避免使用个人姓名; 而是专注于主题、趋势和模式;使用客户的语言;保管好记录。 陈述目标;建立规范;构建融洽关系;注意保密性和不打击报复性; 共享会议结构;描述数据收集过程;让客户系统能够传达自己的讯息 ;沟通会议后将发生的事情。 报告数据但不做 任何辩护或解释 保持兴趣、建立承诺;鼓励客户确认模式、分享反应、提出问题;记 录对数据的添加和纠正;避免关注过去、支持生成迈向未来的能量; 支持客户承担分析、评估和创造意义的责任;识别会议期间可能出现 的复杂情感模式并给予适当处理 后续步骤 支持客户确认并优先考虑关键议题及机会;准备提供建议;决定后续 行动、时间表和责任;针对后续步骤签约。 干预阶段 - 整体规 划 要点 具体说明 强化焦点 澄清背景及期待结果;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将学习进行 综合及与客户协调实施方法。 起草计划 文档记录方法和理论依据;起草包括活动、角色、资源 、权限和时间表的详细计划;纳入有效的评估过程。 审查 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审查计划;收到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后勤 与客户合作,确保后勤方面的细节问题得到处理。 干预阶段 - 设计干 预 起草设计 集体讨论可选方案并探索若干可能出现的情境; 明确理论依据; 教练客户去评估选项。 让客户参与 让客户参与到方案利弊的讨论对话中; 打造客户能力。  设计时,考虑以下的问题会有帮助:  OD 顾问的角色是什么?  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什么理论、假设和“其他”知识可能适用于这种情形?理论上的矛盾如何统一?  对于如何实施转型和变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以及如何管理抗拒应持有何种信念?这些信    念 如何驱动决策? 要想产生变革需要哪些领导力实践? 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在干预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何推荐这个方法而非另外一个呢? 干预阶段 - 实施干 预 实施 按计划开展干预活动;保持非反应性的存在;保持在计划“范围”内。 反馈 与客户一起确保报告、评估和反馈过程连同后续任务按约定完成。 调整 基于实践者和客户学习到的内容,调整干预设计;必要时循环回 到签约环节;检查实现期待结果的进展情况并予以调整。 总结和文档记录 对照计划书面记录实际发生的事情;激发学习;根据需要进行跟进。 转变阶段 - 跟 进 跟进 确保授权结构和机制到位;打电话、启动会议、发送电子邮件 并检查进度。 调整 基于反馈协同设计迷你干预措施。 提供支持 为参与变革举措的个人提供支持、鼓励和认可。 转变阶段 - 评 估 制定计划 重新审视期待的结果和合约。决定使用的评估工具(定性、定量); 协作并商定采取的措施;根据需要设计工具;确定由谁收集、收集 什么、何时收集以及在哪里收集数据。 收集和分析数据 实施计划;分析并决定报告数据的格式;关注诊断阶段所采用的反 馈 策略;协同决定什么有效、什么没有效果以及什么属于意外结果。 评估影响 审查客户的满意程度、达成的系统结果以及变革过程的效率和有效 性。 文档记录 记录所获悉的东西;在整个系统范围分享。 评估的 3 大维 度 系统结果 客户满意度 干预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达 成了期望结果? 咨询工作在多大程度上 可以让客户满意? 过程绩效 变革过程的效率和 有效性如何? 转变阶段 - 完 成 结束合约 创建一个结束仪式以强调该合约的结束。决定结束仪式的 参与人员、内容、时间、地点及方式。 转变 如果要结束合作关系,我们应确定谁、怎样、什么时间及采取什么方 式进行。澄清想要的是何种持续接触。如果开始一项新的合约,应循 环回到启动阶段并安排“第一次接触”会议。 自我评估 循环回到进入前阶段;获得客户、关键利益相关者及信任同事 的 反馈;记录所获悉的东西;为自我反省留出空间。 总结和文档记录 撰写干预行动总结并提交给客户;经客户允许,考虑在某专业论 坛 上分享相关信息。

16 页 322 浏览
立即下载
腾讯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体系

腾讯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体系

腾讯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体系 01 使命、愿景、价值观及总体架构 02 腾讯 COE 的特点及实践 03 腾讯 HRBP 特点及实践 04 腾讯 SDC 特点及实践 CONTENTS 腾讯的使命愿景及价值观 使命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愿景 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价值观 正直、进取、合作、创新 经营理念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管理理念 关心员工成长 代表腾讯价值观的四种动物 长颈鹿 海燕 正直 进取 犀牛与 犀牛鸟 鹦鹉螺 合作 创新 腾讯视员工为企业的第一财富 对于腾讯来说,业务和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业务可以 拓展,可以更换,资金可以吸收,而人才却是最不可轻 易替代的,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业务体系 微信事业群 企业发展事业群 互动娱乐事业群 移动网络事业群 网络媒体事业群 网络媒体事业群 技术工程事业群 职能系统 WXG CDG IEG MIG OMG SNG WXG / 腾讯人力资源体系演变 S3 共计 14 个部门,正式员工 424 人 发布 HR 理念:专业、服务、伙伴 2015.6 正式提出 SOE 、 BUHR 、 SSC 人力 资源体系概念, 113 人 2014.5 2013.4 成立 S3 线, 84 人 WXG 人力资源中心成立 2010.11 2010.8 人力资源部尝试向 BU 派出 HR , 29 人 2010.3 财务人事部成立, 1 人 2008.8 2008.1 腾讯公司成立 成立中心, BU 人员归属 BU 中心, 140 人 2007.8 2005.5 1998.11 人力资源平台部成立, 151 人 1999.2 2002.10 2003.6 提出“世界级 HR” 目标, BU 所有 HR 从业者统一回 S3,98 人 腾讯学院成立, 40 人 人力资源部成立, 7 人 QQ 前身 QICQ 诞生 *S3 是腾讯人力资源条线的简称 腾讯 HR 发展和价值迭代 HR 三支柱建立期 H R 的发展及定位 初建期 没有设置独立的人事管理部 门,逐渐形成以职能为导向 的组织结构,出现了客户价 发展转型期 提出建立专家中心、共享服 “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财富” 组织架构的概念,形成了客 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立 户价值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 了企业文化管理委员会和腾 组织结构。 2014 年共享服务 讯学院,推广企业的价值观 中心升级为共享交付中心。 务中心、业务伙伴的三支柱 加快新人融入公司的步伐。 值导向的理念与思想的萌芽 1998 年 -2003 年 2003 年 -2009 年 2009 年至今 腾讯 HR 发展和价值迭代 HR 面临的挑战 第一阶段 • 1999~2003 第二阶段 2003~2009 建立初步的人力资源管 HR 的工作重点 • 理职能和体系 • • HR 角色变化 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职 职能专家 能型工作 行政专家 标志事件 人力资源部从财务独立出来 企业文化面临着被稀释 • 职业发展通道的建立 战略执行者 的危险 • 员工发展与成长 员工激励者 文化管理委员会、腾讯学院 人才储备与培养遇到瓶 • 管理干部和储备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者 成立 颈 • 企业文化的变革 • 对接公司战略 • 推动组织变革 • 提供专业快捷的人力资源服务 • 高效支持一线业务单元人力资 • 管理层级增加 第三阶段 • 业务扩大化 2009 至今 • 人力资源需求呈现多元 化和差异化 源工作 职能专家 战略参与者 变革推动者 业务伙伴 职能专家 HRBP 团队成立,人力资源 平台部成立 腾讯 HR 组织模式 腾讯 HR 体系 职能 划分 组织 设置 COE SDC HRBP HR 专业领域专家: HR 共享交付平台: 业务合作伙伴: • HR 战略、政策制定 • 区域 HR 管理的共享业务平台 • 业务部门专业 HR 顾问 • 方法论、工具研发与指导 • HR 信息化建设的 IT 支撑平台 • 业务部门个性化 HR 需求满足 • 公司级 HR 项目策划和主导 • HR 运营管理的共享服务平台 • 一站式 HR 解决方案提供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 平台部 各事业群 HR 中心 腾讯学院 薪酬福利部 企业文化与 员工关系部 研发设计侧 运营支撑侧 业务需求侧 腾讯三支柱关系图 战略参与 流程优化 制度制定 确定标准 范 制 度 规 持 交付服务 支 外包管理 SDC 馈 绩效管理系统 需求反馈 案 方 薪酬管理系统 反 培训管理系统 内部 客户 文化培养 题 问 招聘管理系统 问 题 反 馈 COE 制度落地 需求管理 HRBP 业务支撑 员工沟通 腾讯 HR 三支柱体系作用 COE 关键点:制定有战略连接性的 HR 政策制度,负责方法 论、工具的研发与指导,做公司级 HR 项目的主导者、 牵头人,在各专业职能领域推动变革。 发挥前瞻性 牵引作用 关键点:包括 HR 信息建设中心、 HR 系 统开发中心、运营服务中心以及四个区域 人力资源中心。提供面向业务和员工的 HR 专业服务,搭建 HR 系统运营体系和 功能管控平台。 发挥体系 支撑作用 关键点:诊断并且满足业务 发挥紧贴 业务作用 部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 HR 需求,成为业务部门专业的 SDC HRBP HR 顾问,为他们提供灵活的, 有针对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腾讯的三大战略 聚焦战略 泛娱乐战略 双打战略 工作重心聚焦在核心能力的建设和 基于明星产品的内容,跨界实现多 在重要的管理岗位上设置两个人, 持续优化基础服务能力方面。 领域共生,打造出围绕明星产品的 “成双成对”地搭建起互补的核心 粉丝经济。 领导班子。 基于组织战略的腾讯人力资源两大战略方向 组织战略 聚焦战略 泛娱乐战略 双打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聚焦战略 组织活力 COE • 强将 + 精兵项目:持续引进优秀人才 • 好成长项目: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 升员工的专业岗位成就感和影响力 • 好回报项目:提升关键人才回报的竞争力 • 深化提升组织活力项目 SDC HRBP • 正向引导干部行为,激发干部正能量项目 • 深化干部授权项目 • 强化沟通项目 腾讯 COE 组织架构 COE 薪酬福利部 招聘调配 中心 长期激励 管理组 领导力 发展中心 劳动 关系组 组织发展 中心 福利管理 中心 职业发展 中心 沟通 传播组 活力 实验室 员工薪酬 中心 培训运营 中心 组织 氛围组 薪酬福利 综合组 绩效 管理组 腾讯学院 企业文化与 员工关系部 人力资源部 腾讯招聘体系框架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人力规划与实施监控 具体内容 • 基础 组织公司人力预算:年初预测、年中调整及年 • 人事信息(职位、职类、部门、人数)准确率 末核算 • 人均效益指标确定与核算、监控 • 各系统、各类、层次人员结构合理性分析 • 业界标杆收集 • 根据公司预算滚动招聘计划 • 人力规划方法论研究 招聘管理 具体内容 内部调配(内部人才市场运营) 基础 • 学生招聘与分配 • 高效关系 • 社会招聘 • 招聘广告网络建设 • 猎头及反馈 • 外部人才市场建设 • 定点挖掘 • 渠道建设 • 内部推荐 • 素质模型 • 招聘质量管理 • 猎头行业分析 具体内容 • 内部劳动力市场管 基础 • 理 • 组织激活 项目优先级与投资 决策管理 • 配置模型 IT 平台(人事系统、招聘 WEB 平台、公司招聘平台)、制度流程、能力建设 腾讯招聘渠道全景图 招聘类型 招聘渠道 适用范围 公司招聘官网 常规网络媒体 外部招聘网站: 51job 、智联招聘等 专业社区、论坛 招聘会 外部招聘 SNS 平台 普通岗位 专场招聘会等 微博、朋友圈、 linkedin 等 所有岗位 内部推荐 内部员工推荐 专业猎头 与专业猎头公司长期合作 管理岗位、重点岗位、稀缺人才 展会营销 各类展会、年会、峰会 学生招聘 选拔优秀毕业生(校招 / 实习生) 内部招聘 内部人才市场 除管理岗位外的所有岗位 主动招聘 综合运用多种渠道进行主动挖猎的招聘方法 面向特定对象(业务竞争、战略发展) 腾讯学院战略定位 愿景: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受尊敬的企业大学 员工成长顾问 构建培养体系 培育核心人才 整合分享平台 业务发展伙伴 企业变革助手 提供专项解决方案 辅助战略落地 服务各产业价值链 弘扬企业文化 为企业的现在培养人才 + 为企业的明天培养人 腾讯学院培训体系总览图 类型 课程体系 经典项目 现任中层干部培训 干部培训 现任基层干部培训 飞龙 领航 潜龙 总监 育龙 辅导年 新攀登计划 针对不同专业族群,提供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飞跃计划 职业培训 技术族培训 市场族培训 专业族培训 设计族培训 产品 / 项目族培训 创意马拉松 魔鬼训练营 为大家提供丰富的通用技能类培训课程 名家之声 各业务群体展开针对性的新人岗位培训 毕业生回归日 新人培训 社会招募新人岗前培训 校园招募新人岗前封闭培训 Q-learning 平台曾在的海量在线课程供大家学习 实习生培养项目 腾讯达人 发展路径规划 管理通道 专业技术通道 高层管理者 权威 中层管理者 专家 / 资深专 家 基层管理者 核心骨干 腾讯职业发展体系分为员工职业发展体系 与干部领导力体系。 公司员工依据所从事职位,必须且只能选 择对应的某一职位类作为职业发展通道; 同时为保证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 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除总办领导以及 EVP 有经验者 以外的所有管理人员必须同时选择市场族、 技术族、专业族、产品族的某一职位类作 初做者 为其专业的发展通道,走双通道发展。 阶梯划分 在纵向上,腾讯为员工搭建职业发展阶梯,清晰指引员工发展目标,体现了对员工能力发展的期望与要求 级别 名称 6级 权威( Fellow ) 5级 资深专家( Master ) 4级 专家( Expert ) 3级 骨干( Specialist ) 2级 有经验者( Intermediate ) 1级 初做者( Entry ) 定义 作为公司内外公认的权威,推动公司决策 作为公司内外公认的某方面专家,参与战略制定并对大型项目 / 领域成功负责 作为公司某一领域专家,能够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或领导中型项目 / 领域,能推动和实 施本专业领域内重大变革 能够独立承担部门内某一方面工作 / 项目的策划和推动执行,能够发现本专业业务流 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专业成员能够应用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常见问题 能做好被安排的一般性工作 每个级别由低到高可分为基础等、普通等和职业等三个子等。 1. 基础等是指刚达到本级别能力要求,尚需巩固; 2. 普通等是指完全达到本级别各项能力要求; 3. 职业等是指本级别各能力表现成为公司或部门内标杆。 为什么每一级还要设置子等? 个人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并需要有持 续的绩效表现。 发展通道设计 在横向上,按能力与职责相近的原则,腾讯为不同能力的员工设计了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 技术族 T ( T1~6 ) 产品 / 项目族 ( P1~6 ) P 市场族 M ( M1~6 ) 专业族 S ( S1~6 ) 6级 5级 4级 3级 2级 1级 软 件 开 发 类 技 设 游 质 技 安 术 计 戏 量 术 全 研 类 美 管 运 技 究 术 理 营 术 类 类 类 类 类 游 产 项 战 销 营 客 内 企 财 人 法 公 行 采 建 秘 戏 品 目 略 售 销 服 容 管 务 力 律 关 政 购 筑 书 策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资 类 关 类 类 工 划 源 系 程 类 类 类 类 任职标准设计 腾讯按照通道 / 职位建立员工专业技术能力标准 能力要求 基本资质 专业经验 绩效表现 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 「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 组织影响力 「 方法论建设 知识传播 人才培养 」 任职评定流程 在职级评定中,腾讯鼓励员工充分参与,结合业绩与能力评估,并确保评定过程的客观与公正,提高评估的规范专业性。 自愿申报 申报基本资格 申报类型 资历条件 1 级内晋等 0.5 年 1 级晋 2 级 2 级内晋等 2 级晋 3 级 3 级基础等晋 3 级普通等 0.5 年 知识考试和行为认证 3 级普通等晋 3 级职业等 3 级晋 4 级 1年 (各通道 / 各职级能力标准) 4 级内晋等 2年 基本资格审核 (绩效 + 资历) 能力评审 1. 结果输出及应用 2. 绩效条件 上次 本次 - 符合预期及以上 最近两次绩效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至少有一次“超出预期”及以上; 2 、本次绩效不是“低于预期”。 员工只能逐等申报,且应满足基本资格条件,但部门可以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员工给予 快速发展通道或特殊申报机会; 特殊申报适用于有特殊贡献、潜力高发展迅速、或当前职级严重滞后于实际能力的员 工。 评定结果应用 薪酬调整参考 职业发展规划 绩效发展面谈 培训体系规划 绩效发展面谈( PDI )的 GROW 模型 目标( GOAL ) 现状( REALITY ) G 绩效计划 R 绩效差距分析 能力评估 职业发展方向 规划( WILL ) 制定发展规划 选择( OPTIONS ) W O 选择最重要 / 急需发展的 3-5 项能力 腾讯学院目标导向的飞龙课程设计 第一次集中学习 第二次集中学习 第三次集中学习 认识自己、战略决策、 团队管理、变革管理能 产品能力、拓展视野等 前瞻视野、商业意识等 力等素质 素质 素质 沙龙分享环节 行动学习环节 电脑商战模拟 风险管理意识、危机应 跨界思考、前瞻分析、 市场营销、用户分析、 对技巧 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 经营决策、财务等知识 干部管理全景图 标准 培养与发展 • 帝企鹅腾讯管理干部素质模型 • 领导力 360 反馈 • 培养与发展:多管齐下 管理干部成长路径 评估与选拔 任命与留用 高层管理者 • 领导力 360 评估 • 任命:综合绩效、能力、资历 中层管理者 • 通过人才盘点九宫格识别后备干部 • 不胜任管理干部的主动管理 基层管理者 • 继任计划 腾讯帝企鹅领导力模型 本着 正直 的心 人才 用户 开放 好学 激情 正直 以 激情、好学、开放 的态度和行动 培养 人才 ,打造精品, 创造 用户 价值 腾讯帝企鹅领导力模型的应用 • DC 发展 • LDI&IDP • 领导力 360° 评估 • 人才盘点 • 绩效考核 • 外部管理干部引入 • 内部管理晋升 选拔 考核 腾讯组织人才盘点 组织架构 • 当前组织架构和人才 现任干部 • 现任干部九宫格 核心人才梯队 后续行动计划 • 人群为所有非中干人群 • 组织架构调整计划 现状回顾盘点计划执 • 判断:潜力 + 绩效 (含四级专家、基干、 • 关键岗位招聘计划 行情况回顾 • 干部能下计划 裸专业人才) • 基干调动计划 • 确定未来组织架构调 整规划:职责分工、 • 储备干部名单 • 核心梯队、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 基干辅导改进 / 降职 / 免职 计划 有效 闭环 、 协 同高 效、 • 新任基干 / 职级内晋升计划 扁平化、灵活小团队 • 新任干部培养名单 干部九宫格工具 绩效 高 20% 待观察者:警告,明确改进要求,明日之星:谨慎规划下个岗位 , 超级明星:设计多种快速提升、 评估是否其他工作和环境更加合 多给予指导,确保薪酬竞争力 轮换方式,确保薪酬足够丰厚 绩效不佳:明确改进要求,无迅 中坚力量:应重点开发、培训, 表现出色:给予可促进其发展的 速改进者剥离出组织或降级 转化为明日之星 岗位或职责,确保薪酬竞争力 未胜任者:尽快剥离出组织 表现尚可:保持在原地原级,减 稳定贡献:保持在原地原级,给 少管理职责,可考虑剥离出组织 予认可,可用平移等方法来保持 适 中 70% 低 10% 工作积极性 潜力 低 10% 中 70% 高 10% 腾讯绩效管理全景图 战略目标 1. 组织绩效 P 目标锁定 D 跟踪与辅导 一级考核单元 绩效管理 二级考核单元 四循环 2. 个人绩效 中高干 基干 员工 改进与发展 考核与反馈 A C 绩效管理文化与氛围建设 绩效管理理念与哲学 腾讯组织绩效体系 考核层次 考核框架 一级单元考核均由 “业务评价”和“组 组织 绩效 织管理评价”两大考 核维度构成 周期:业务类型半年为周期, 职能和后台支撑年度为周期。 体系基础 关注价值评估,自上而下聚焦业务重点 • 一级考核单元 • 二级考核单元 腾讯组织绩效结果应用 一级结果 二级结果 整个系统奖金包 • 各部门奖金分配 • 部门第一负责人的业绩得分 • 部门员工和基干的评级指标比例分配 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紧密关联,层层分解 对应的个人绩效评估体系 公司战略 高干 一级单元 第一负责人:部门 BSC+ 行为考核 非第一负责人:部门 BSC+ 个人 KPI+ 行为 考核 中心 基干 业绩考核 70%+ 行为考核 30% 员工 战 略 链 接 中干 二级单元 部门 BSC+ 其他 + 行为考核 业绩考核 70%+ 行为考核 30% 组 员工 战略协同 腾讯个人绩效评估等级分布 4 档绩效等级 S.0~10% 5 档绩效等级 充分激励 5 星 .5~10% 排头兵 4 星 .15%~20% 认可绝大 3 星 .45%~65% A.30%~45% 平均线 B.40%~55% C.5%~10% 4 档激励哲学: 在公司的快速发展期,鼓励员工跑赢平均线,资源向前 55% 倾斜 多数员工 鞭策 后进者 2 星 .5%~10% 1 星 .5%~10% 5 档激励哲学: 精细化管理,识别精兵,认可更多,及时对后进者提出要求, 并通过后端应用激励到位 绩效沟通与发展 • • 能力诊断和发展 通过员工 IDP 评价了解员工反馈质量 题目 1 :沟通内容 题目 2 :发展和职业愿望 题目 3 :平时的沟通辅导是否有分享团队目标 题目 4 :是否有 PDI 的 review 题目 5 :日常沟通辅导对实际工作的帮助 平均分 腾讯绩效管理文化与氛围建设 绩效管理核心是管理干部的绩效管理能力提升,通过企鹅向前冲产品持续在公司进行全员绩效氛围营造,并帮助基干持 续提升绩效管理意识和能力。 用户 属性 用户 属性 用户 属性 公司级绩效管理课程、 BG 级 基干绩效大讲堂、绩效大家谈 绩效管理微刊、绩效宝典资源 用户 属性 用户 属性 赋能 课程 赋能 活动 赋能 资源 绩效管理沙龙 用户 属性 氛围 营造 绩效管理视频、绩效管理漫画、 腾讯月刊、腾讯微报、腾讯内 部公众号、 KM 平台等 专题 活动 员工绩效管理 Openday 绩效 资源 绩效管理微刊、绩效宝典资源 腾讯绩效结果应用 年度绩效奖金分配 调薪 优秀表彰 长期激励 绩效结 果应用 安居计划 干部晋升 内部调配 职级评定 离职回流 职业发展 腾讯薪酬福利 薪酬激励 • 固定工资 • 专项奖励 • 服务奖金 • 长期激励 • 绩效奖金 福利 • 法定福利(五险一金) ( EAP ) • 商业保险 • 员工带薪休假计划 • 安居计划 • 年度团建 / 免费班车 • 员工身心健康计划 • 员工餐厅 员工关怀 家庭开放日 身心健康热线 关爱大讲堂 健康体检 中医问诊 班车 年度团队建设 节庆礼品 婚育礼金 入职贺礼 腾讯优秀 HRBP 四大要点 理解业务的原点 • 业务模式、用户画像、核心产品 原点 补足业务伙伴的盲点 • 选对人、会带兵、能打仗 盲点 HRBP 痛点 节点 掌握组织成长的节点 • 成长的节奏、人才地图、组织设计 搞定管理上的痛点 • 高管团队的搭建和融合、报酬体系的调整、团队文化 “ 原点”和“节点” 什么是“理解业务的原点” 做 HR BP 不能只专注于 HR ,要能够从业务的角度切进去理解老板的初心,搞清楚业务的逻辑。在老板的眼里,业务有 几件事,希望 HR 能够理解: 1. 业务模式。公司是做什么生意的,处于产业链什么位置,产什么,卖什么,怎么赚钱? 2. 用户画像。公司核心客户是哪个群体,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获客成本和留存率如何? 3. 核心产品。公司挣钱的产品是什么,下一代产品是什么,技术壁垒在什么地方,跟竞争对手 PK ,我们胜出靠什么? 什么是“掌握组织成长的节点” 组织的设计是为实现业务战略和目标服务的,组织能力的建设是 HR BP 重要的职责之一。“掌握组织成长的节点”需要 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成长的节奏。公司业务、产品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与之相对应的,团队中的人和组织是否匹配,鼓点准不准,节 奏和步调是不是一致? 2. 人才地图。公司现在最缺什么关键人才,缺的人在行业或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该装进来。 3. 组织设计。现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是否满足业务的发展?岗位与岗位之间流程如何衔接?业务负责人的管理幅 度合不合理? “ 痛点”和“盲点” 什么是“搞定管理上的痛点” 管理上的“痛点”有很多,但是,要注意的是“管理上的痛点”,不是 HR BP 自身的痛点,像“深入了解业务”、“获 得业务信任”,这是 HR 的痛点。作为成长期的企业的管理痛点有。 1. 高管团队的搭建和融合。成长期的企业在获得融资后,需要业务快速增长。人是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高管团 队需要吸纳行业内或跨界的高管加入,有时也需要调整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创业元老。 HR BP 要拿捏好度,保证新 人的融入和发展,同时,也要确保创业元老的激情。 2. 报酬体系的调整。怎么平衡新老员工的报酬,薪酬结构的组合,人力成本的控制等? 3. 团队文化。现在的团队味道对不对,新老人员的融合,部门之间的壁垒,如何平衡既得利益群体? 什么是“补足业务伙伴的盲点” 做 BP ,除了懂业务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成为业务负责人合格的搭档。业务负责人是业务方面的专家,但对人的管理 会成为其业务发展的“盲点”。 1. 选对人。作为老板,其对自己的直接下属是比较了解的。他担心不在眼前的干部是否称职,怎么去评估,新来的空 降兵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会带兵。业务做得好,能否转身成为业务干部?如何转?火线提拔的干部需要补充什么能力? 3. 能打仗。一线干部如何具备带兵打仗的能力?总部干部如何具备大局观,职能干部如何去书生气? 腾讯的 SDC 是对 SSC 的升级突破 新组织 要有一个合适的组织架构来体现交付链条的产出 新属性 应该对 SDC 的工作赋予新的属性,让 SDC 工作更有用户属性、产品属性以及好玩属性 新模式 要有科学合理的 HR 交付模式来支撑从需求出发,实现超预期交付的过程 新工具 要会用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来提升交付的便利以及辅助决策和可持续运作 新能力 SDC 员工要在基本的选、育、用、留、出方面逐步具备 HR 交付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SSC 与 SDC 的差异 SSC Shared Services Center 共享服务中心 ( V1.0 ) SDC Shared Delivered Center 共享交付平台 ( V2.0 ) 腾讯对 HR 平台的诉求 通过业务整合和技术手段推动建设 HR 将集团范围内共用的职能、功 定 义 能集中起来,高质量、低成本 地向各个 COE 、 BG 提供标准 对集团范围内的共性需求进行 共享交付平台,为业务和员工提供高满 意度 HR 共享交付产品,同时确保腾讯 的服务与管控基准线不断提升。 定 义 化服务 服务内容需做到:规范化、规 特 性 模化、标准化。强调流程的固 定性,处理基础的人事共享服 务。对“事”共享。 整合,依托产品化、体系化、 信息化的共享交付平台,为业 务、员工和 HR 伙伴提供超出 预期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交付模式需具备:新组织、新 特 性 属性、新模式、新工具、新能 力。主动挖掘和整合 HR 领域 的各类共性需求。对“资源、 能力、团队”共享。 SDC 与 SSC 的四大区别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注用户需求 从服务于基础人事工作 到同时满足多端需求 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深入挖掘 SDC 强调工作的灵活性,不仅要求对员工端 HR 用户需求进行超出预期的交付,最大限 基础事物的及时受理,还要求对业务端 HR 共性 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需 求 的 标 准 交 付 , 以 及 对 HR 内 部 COE 及 HRBP 端 HR 运营工作的有效剥离和整合支撑。 从共享事物到共享资源 从数据化分析到大数据管理 SDC 不是共享事务,而是共享资源,目 SSC 中 e-HR 系统产生的是招聘、培训、绩效、 的是实现交付集中化,承担所有交付服 薪酬和员工关系等职能模块的统计数据, SDC 务,包括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 要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控,强调对所有 认识工作进行事后总结与分析。 腾讯 SDC 发展蓝图 第一阶段目标:联结需求——人、信息、服务的连接器 通过联结的形式来承载战略、对接业务,响应不同角色的需求,建立触手可及的需求响应渠道。同时, 与外部伙伴开放合作,强调保持业务的弹性。 第二阶段目标:延伸平台—— HR 服务的整合提供者 通过平台化、体系化、流程化、可持续化的模式,建立起一个提供 HR 服务的共享平台。由服务到交 付,用作产品的思维做 HR 工作,让交付产品更丰富多样。 第三阶段目标:突破创新——探寻 i 时代的服务场景 户 用 属 性 通过产品的打磨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让用户对产品使用的感知度超出他对产品的期望值,建立既有针 对性又有复制性的 HR 产品交付仓库。在这样的实践探索下,腾讯给 SDC 的工作赋予新的属性,勾画 了未来蓝图——让 SDC 工作变得更有用户属性、产品属性、好玩儿属性。 属 品 产 性 玩 好 儿 属 性 腾讯 SDC 的三点属性 用户属性 用户属性 用户属性 产品属性 用户属性 好玩属性 互动性、针对性、易触达、超 产品化思维 、端到端 、可自 更多的乐趣与个性 、更多的关 预期、稳定、透明、可持续 选 + 定制化 注与尊重、更多的边界与创新 腾讯最具代表性的交付产品—— HR 助手 HR 助手是腾讯自主研发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在手机端操作。 1. 微信公众号——人事事务 2. 人才管理类——我的发展 3. 人力资源服务类——办证明 由于人员多,而且办公地点多,员工办 菜单中“我的发展”项目,可以在线选 员工只需在“ HR 助手”中输入所需办 理入离职手续成了头等大事,也苦不堪 择想要补修的课程。系统还会自动为员 理的证明的关键词,即可提交办理证明 言,每月汇总数据又成了头等大事, 工搜索标杆人物,向标杆人物建立学习 的需求,系统后台收到指令后有专人为 “ HR 助手”恰恰可以解决此头等大事。 榜样,分享交流学习。通过职级晋升的 员工办理。办理完毕后通过微信提示员 员工,在晋升考核中的答辩案例整合为 工前往最近的 HR 窗口领取。 “升级宝典”,供员工自行查阅和学习。 腾讯员工生活 01 员工大会 02 圣诞晚会 03 腾讯文化日 04 嘉年华 每年年底举行的员工大会,是 腾讯年底的“两会”之一。通 过公司总办领导在大会上的发 言,使全员了解公司未来发展 方向以及公司战略,并对年度 先进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自公司创立伊始,每年的圣 诞前夜,公司全体员工都会 齐聚一堂,自导自演,载歌 载舞,共同欢庆属于我们自 己的盛大节日—圣诞晚会。 每到公司生日( 11 月 11 日)这一天,所有腾讯人都会 穿着由自己同事设计的充满腾 讯特色的文化衫,共同度过盛 会般的一天,彰显腾讯文化。 05 Q 歌 Q 魅 06 形象店 07 总办午餐日 08 文体协会 打造自己的梦工厂,唱响每 个人的精彩。公司每两年举 办一次的“ Q 歌 Q 魅”,进 行员工自己的明星评选,成 为员工期待的音乐时尚盛典。 腾讯形象店位于腾讯大厦辅楼一 层,主要对员工及其访客和家属 开放,是腾讯周边产品的唯一集 中展示场所,特地加入的专业咖 啡元素,使得形象店更加适合轻 松沟通。这里也是腾讯员工最喜 爱的休闲场所之一。 现场打探总办成员的八卦消 息,访谈他们的心路历程及 财富人生。对话节目,每两 周在员工与总办之间开展。 实话实说,艺术人生。 腾讯为了关爱员工健康,丰 富业余文化生活,成立了舞 蹈、音乐、篮球、足球、羽 毛球、排球、乒乓球、英语 角、摄影、桌游等各种协会, 让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得到完 美平衡。 公司举办的每年一次的周年庆大 型娱乐活动,覆盖公司全体员工 及其家属,是公司最大规模的员 工及家属同庆的活动。每届嘉年 华活动场地及形式各有不同,通 过运动会、园游会等形式,营造 腾讯大家庭的和谐氛围。 腾讯的文化变革:从家文化到职业文化 业绩方面 招聘策略 福利方面 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让业 校招以前讲“家文化”,现 以前人资源部和行政部争相 务部门承担起必要的义务。 在明确地告诉候选人,腾讯 满足员工各种需求。转变为 激励的排名竞争,如产品的 需要“有梦想的实力派”, 管理好员工的预期,如碰到 业绩排名,员工绩效排名。 运用事业吸引人才。 争议过大的福利手段,就停 止。 腾讯强化沟通项目 三层次沟通体系 高层思想 司庆日、战略管理大会、员工大会 中层话语 事业群高管开放日 员工参与 乐问、 BBS 、腾讯大家谈

53 页 673 浏览
立即下载
阿里组织诊断-六个盒子模型理论与应用

阿里组织诊断-六个盒子模型理论与应用

阿里组织诊断 ------ 六个盒子模型理论与应用 课程目录 一:六个盒子的理论基础 • 目的/目标 • 组织/结构 • 关系/流程 • 回报/激励 • 支持/帮助 • 领导/管理 全局思维 - 韦斯伯德六个盒子 输入 Box 1 目的 / 目标 我们为谁创造什么价值 Box 3 关系 / 流程 Box 2 组织 / 结构 Box 6 领导 / 管理 谁应该和谁一起做什么 我们是如何分工的 领导团队能否保持盒子平衡 Box 5 支持 & 帮 助 Box 4 回报 / 激 励 如何激发员工动力 有足够的协调手段吗 环境 输出 四大应用价值 盘点工具 (随时取用) 就组织现状进行盘点 诊断工具 (全面的组织视角) 从解决单个问题到 更全面看组织 沟通工具 (一套简洁的语言) 就组织状态开启 有效的沟通 平台工具 (一张大图) 基于共同的界面 有效开展工作 盒子 1 - 目的 & 目标 • 诊断内容 • 我们为谁创造什么价值? • 战略、策略、目标 • 诊断依据 • 是什么:是否清晰和明确? • 怎么样:内部一致性如何? • 使命感:是否为之兴奋? 盒子 2 - 组织 & 结构 • 诊断内容 • 怎样组织我们自己以达成目标? • 分工、权责、边界 • 诊断依据 • 是什么:是否清晰和明确? • 怎么样:组织运转的效能如何? 盒子 3 - 关系 & 流程 • 诊断内容 • 谁和谁怎样一起工作? • 关系、流程、氛围 • 诊断依据 • 是什么:是否清晰和明确? • 怎么样:合作是否顺畅? 盒子 4 - 回报 & 激励 • 诊断内容 • 如何激发员工努力? • 形式、内容、效果 • 诊断依据 • 是什么:是否清晰和明确? • 怎么样:是否激发了正向行为? 盒子 5 - 支持 & 帮助 • 诊断内容 • 是否有效帮助业务成功? • 软性支持、硬性支持 • 诊断依据 • 是什么:有哪些支持和帮助措施? • 怎么样:执行过程是否有效? 盒子 6 - 领导 & 管理 • 诊断内容 • 是否维持各个盒子平衡? • 领导力、管理者、团队水平 • 诊断依据 • 领导力、管理水平如何? • 调节手段有哪些?效果怎样? • 如何获得其他盒子状态反馈? 课程目录 二:六个盒子的三个应用场景 1. 作为业务伙伴赋能业务 leader 2. 作为 HR/OD 诊断团队 3. 作为业务伙伴促进团队共识 1. 应用场景:作为业务伙伴赋能业务 leader • 要点 • 全面分析:针对组织的六个方面做一一探讨 • 促发思考:提问题而不是给答案 • 落到行为:共同探讨改善计划 • 形式: • 日常沟通 • 管理例会 • 专门的沟通 Box 1: 目的 & 目标 • 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客户价值? • 今年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么目标?怎么定出来的? • 目标是否让人兴奋? • 员工是否清楚今年的目标?是否清楚目标背后的意义? • 谁清楚?谁不清楚?清楚的是什么?不清楚的是什么? Box 2: 结构 & 组织 • 我们现有的业务架构是怎样的?是否支撑整体目标的达成? • 哪些是关键 / 重点的团队?风险点是什么? • 业务 leader 是否胜任?是否需要培养或招募? • 有没有重叠或遗漏的业务板块? • 各块的业务进展如何? Box 3: 关系 & 流程 • 组织内协作关系怎么样? • 我们是否寻求双赢的方案? • 是否具备开诚坦诚的氛围? 团队关系分析表 Box 4: 回报 & 激励 What Who How • 我们团队需要哪些奖项、表彰、认可? • 我们在鼓励什么样的行为? • 谁被奖励?谁来奖励? • 奖励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 • 我们现有哪些激励的措施?是否起到激励作用? • 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 Box 5: 支持 & 帮助 • 我们有哪些帮助业务的协调手段? • 哪些是有助于业务开展?哪些影响到业务的进展? • 人事、行政、财务、法务等的工作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 现有的政策、流程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偏离? • 硬件的设备、办公环境是否让大家工作更舒畅? Box 6: 领导 & 管理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 • 管理和领导力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如何知晓? • 我们通过怎样的机制收集反馈? • 我们有哪些管理提升方法? 课程目录 二:六个盒子的三个应用场景 1. 作为业务伙伴赋能业务 leader 2. 作为 HR/OD 诊断团队 3. 作为业务伙伴促进团队共识 2. 应用场景:作为 HR/OD 诊断团队 维度 目的 & 目标 组织 & 结构 关系 & 流程 支持 & 帮助 激励 & 回报 领导 & 管理 子项 问题 使命驱动 你是否清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战略清晰 你是否清楚今年团队的业务方向和工作目标? 目标明确 你们团队今年的目标是否让你兴奋? 架构 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职责明确 过去的一个月,有没有出现因为职责边界而导致的冲突? 团队效能 你如何评价这个月的团队工作进展? 流程清晰 你们公司的业务流程是否清晰? 团队协同 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工作对相关业务的影响? 团队氛围 在团队的业务讨论中,是否坦诚沟通? 资源充足 有没有出现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组织保障 你的工作是否得到后台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制度流程 公司的制度和流程对业务的支持作用? 文化清晰 你是否清楚公司的做事标准和做人原则? 激励 过去的一个月,工作上是否有被认可和表扬? 公平性 公司能否激励你努力工作? Leadership 公司领导中是否有让你欣赏和佩服的人? manager 过去一个月,你的工作是否得到主管的有效支持和帮助? 反馈渠道 在过去的三个月,你是否曾向公司管理者反馈问题 / 提出建议? 中低 目的 & 目标 5 4 偏低 领导 & 管理 3 2 组织 & 结构 居中 关系 & 流程 居中 1 0 中低 支持 & 帮助 激励 & 回报 偏低 课程目录 二:六个盒子的三个应用场景 1. 作为业务伙伴赋能业务 leader 2. 作为 HR/OD 诊断团队 3. 作为业务伙伴促进团队共识 3. 应用场景:作为业务伙伴促进团队共识 • 适用范围 • 业务有相关性 • 非单一职能 • 内容形式 • 分组讨论: 5-7 人打散分成一个小组, leader & HR 可单独一组 • 六个盒子逐一讨论,问题现场呈现、讨论、解决 • 讨论需要有明确的产出和跟进人 团队工作坊流程 前期调研 1.Leader 访谈:了解团队 leader 对组织的判断 2.管理者访谈:了解管理者 对组织的判断 3.员工调研:员工的实际感 受和反馈 诊断工作坊 1.整体介绍:六个盒子的内 容和逻辑关系、价值 2.逐一分析:分组逐一讨论 六个盒子,分析现状 3.整体行动:讨论落地的改 善计划 效果追踪 1.改善计划的落实情况的 跟进与反馈 2.针对某一盒子的集中分 析、探讨 3.新工作坊的设计与实施 Box 1: 目的 & 目标 - 我们的客户是谁,为什么是他们? - 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提供了什么价值? - 我们如何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 Box 2: 组织 & 结构 - 画出团队当前的组织架构图 ,各块业务的目标是什么? - 分业务目标的汇总是否能完整支撑总体目标?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 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 Box 3: 关系 & 流程 - 请画出团队的业务价值链路图,关键点是什么? - 重要的业务关系(内部外部)有哪些?关系质量如何( 1-10 分)? - 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 Box 4: 回报 & 激励 - 为了实现目标,团队需要什么样行为 / 做事方式? - 我们有哪些奖励方式?频率? - 需要怎样优化和建设? Box 5: 支持 & 帮助 - 团队目前有哪些帮助机制?请写出来。硬的?软的? - 哪些提升了我们的效率(正向)?哪些降低了我们的效率(反向)? - 迫切需要建立或优化的帮助机制是什么? Box 6: 管理 & 领导 - 给整个管理团队打个分( 1 - 10 分),为什么是这个分数? - 我们有哪些了解组织状态的方式? - 我们有哪些提升的手段? 输入 Box 1 目的 / 目标 Box 3 我们为谁创造什么价值? 组织 / 结构 关系 / 流程 谁应该和谁一起做什么? Box 2 Box 6 我们是如何分工的? 领导 / 管理 Box 5 领导团队能否保持盒子平衡? 支持 & 帮助 Box 4 奖励 / 激励 有足够的协调手段吗? 如何激发员工动力? 输出 环境 整体讨论 哪些盒子需要突破? 最迫切的行动是什么? 谁来负责? 如何激励? 工作坊路径 觉察 接纳 选择 行动 工作坊主持要求 心感知 身陪伴 搭场子 过程辅导 感谢您的聆听

35 页 444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最常用研讨工具(26种详解)

组织最常用研讨工具(26种详解)

26 种研讨工具 01. 团队列名法 团队列名法是头脑风暴的一种,是用来共同讨论和决策的一种方法。通过集思广益,最 大限度地收集所有人的意见,最终归纳总结达成一致的看法。 具体使用步骤如下(见图 1):每个参与者将问题或建议写在一张纸上,一个问题写一 张,写好后研讨小组围绕在粘贴布周围做归纳,找出小组共同的 5~6 类问题,并将问 题概括在一张纸上,贴在此类问题最上端。 图1 团队列名法 02. 冰山分析法 冰山分析法是找到掩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根本问题的一种工具,适用于从多个问 题中聚焦一个主要问题,与团队列名法衔接使用效果更好。 操作步骤是把团队列名法归纳出的问题按同样的顺序排列在横轴和纵轴,然后一一进行 因果分析,如果横轴的问题是纵轴问题的原因,在对应的表格里填“-1”,反之填“+1”。 如果两个问题不是互为因果关系,则填“0”。最后纵向统计每个问题的得分合计,如 图 2 所示。 图2 冰山分析法 将负分最大值的问题填到根本问题上,将正分最大值的问题填到表面问题上,介于两者之 间的填在过渡问题上,如图 3 所示。 图3 冰山问题分类 03. 5why 法 丰田公司前任工程师、丰田生产系统的首席工程师大野耐一(Taiichi Ohno)发明了 “5why”发问程序,用于提出“原因是什么”问题。这一程序是大野耐一的创新型生 产系统的核心。根据这个“5why”发问程序,每当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都必须问“为 什么”5 次以上,以求揭示因果链,找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示例见图 4)。许多世界 上最为创新的公司都借鉴了“5why”发问程序,用于督促员工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 了解现状,找出其他新的可能性。 图4 5why 法示例 04. 鱼骨图分析法 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见图 5)。其特点是简便、直观。它 看上去有些像鱼骨头,要分析的问题标在“鱼头”,在鱼骨上画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 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是一种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图5 鱼骨图分析法 1)把问题标在“鱼头”。 2)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主要原因。 3)把主要原因在主鱼骨上标出。 4)针对主要原因再问为什么,尽可能多地层层追问原因。 5)将每个层次的原因标注出来,直至认为无法继续提问。 05. CSS 法 CSS 是 continue、stop、start 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通过团队研讨得出从行为角度描 述应该继续保持什么、停止做什么和开始做什么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变革和创新领域。 具体操作步骤是经团队研讨后,在继续和保持的行为、停止的行为和建议启动的行为词 组下填写相应内容,如图 6 所示。 图6 CSS 法 06. 收益难易矩阵 收益难易矩阵是聚焦重点的一个工具,根据所做工作的难易、收益决定要抓的主要矛盾, 给使用者清晰的工作顺序建议。使用方法是将计划进行的工作按收益及难易程度放到矩 阵中去,然后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梳理出工作进行的次序,如图 7 所示。 图7 收益难易矩阵 07. 麦肯锡 7S 模型 7S 模型(见图 8)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 (structure)、系统(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 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也就是说,企业仅有明确的战略和深 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因此,战 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系统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 风格、员工、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软件”。7S 模型提醒经营管理 者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各公司长期以来忽略的人性,如非理性、固执、直觉、喜欢非 正式的组织等,其实都可以加以管理,这与各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绝不能忽略。 图8 麦肯锡 7S 模型 7S 模型在查找一个公司的问题时给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使团队成员全面认识在经营 管理方面可能忽视或做得不够的地方。 08. 成果树 成果树是一种归纳总结的方法,通常用于总结工作成果。按照取得成果的土壤、主干、 枝干及成果层层梳理得出全景图,帮助参与者清晰地认识到取得成果的各项必要条件及 逻辑。 参与者按照模板或自行画出树状结构,然后将各项条件及成果按序梳理并画在树的各个 部位,如图 9 所示。 图9 成果树 09. 战略思考十步法 战略思考十步法(见图 10)是宁高宁在华润集团工作时开发的一套制定战略的系统方 法。出发点是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切入点是内外部环境分析、竞争分析、客户分析和自 身能力分析,知己知彼然后选择发展的方向并进行定位。在以“战略制定”为主题的研 讨中通常只用到前六步。这个方法包含的几种常用工具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图 10 战略思考十步法 10. PESTEL 分析 当进入新的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时,企业要事先对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 术、环境和法律进行分析,以避免采用惯用做法而陷入新环境的不同合规要求的陷阱中, 此时可以采用 PESTEL 分析,详见图 11。如果不能做好充分分析和深入理解当地市场 特点的准备工作,就有可能做出误判并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 图 11 PESTEL 分析 11. 五力分析模型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见图 12)提供了对行业的全方位分析,是 竞争形势分析和战略制定的有效工具。 图 12 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从行业内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和替代者几个角度综合分 析行业形势,是一个竞争形势的全景图。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 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任何产业,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生产产品的还 是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因此,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 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12. 力场分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提出的力场分析图是建立在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基础上的一个图表分析模型。这些力量包括组织成员、行为习惯、组织习俗及态 度等。力场分析图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变革力量分析,如个人、项目、组织、网络等,能 够帮助识别出促进或阻碍变革的各种力量。力场分析图帮助用户直观展现既定议题下的 “力量之争”。通常,拟定的变革计划总是位于力场分析图的最上方(见图 13),其 下,图分为两栏。驱动力位于左栏,制约力位于右栏。各力量作用的方向均指向中间的 分栏线。其中,箭头较长则意味着作用力较强。力场分析图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同一事 物遭受所有不同力量的作用,并发生相应变化。 1)描述当前状态。2)描述期望状态。3)辨认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的后果。 4)列出朝向期望状态发展的所有驱动力。5)列出朝向期望状态发展的所有制约力 6)对所有力量逐一进行讨论与研究:它们是否真实有效?它们能否被改变?它们中的哪 些是最为关键的? 7)用 1~10 的数字对每种力量的强度进行打分,其中 1 代表力量最弱,10 代表力量最 强。 8)在图上按比例标出力量箭头,其中驱动力位于左侧,制约力位于右侧。 9)通过力量分析,对变革的可能及其过程进行判断。 10)分析讨论如果减弱制约力或加强驱动力,对变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1)需要注意的是,改变某一驱动力或制约力,有可能对其他力量产生关联影响,甚至 产生新的力量。 图 13 力场分析 13. 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由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Norton)提出。战 略地图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与平衡计分卡相比,它增加了两个层次的东 西,一是颗粒层,每个层面都可以分解为很多要素;二是增加了动态的层面,也就是说 战略地图是动态的,可以结合战略规划过程来绘制。战略地图是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 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层面、学习与增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 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见图 14)。 战略地图的核心内容为企业通过运用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等无形资产(学习 与成长),才能创新和建立战略优势与效率(内部流程),进而使公司把特定价值带给 市场(客户),从而实现股东价值(财务)。 其基本绘制过程如下。 图 14 战略地图 1)确定股东价值差距(财务层面)。比如股东期望五年之后销售收入能够达到五亿元, 但是公司只达到一亿元,距离股东的价值预期还差四亿元,这个预期差就是企业的总体 目标。 2)调整客户价值主张(客户层面)。要弥补股东价值差距,要实现四亿元销售额的增 长,需要对现有的客户进行分析,调整你的客户价值主张。客户价值主张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总成本最低,第二种是强调产品创新和领导,第三种是强调提供全面的客户解 决方案,第四种是系统锁定。 3)确定价值提升时间表。针对五年弥补四亿元股东价值差距的目标,要确定时间表, 第一年提升多少,第二年和第三年提升多少。 4)确定战略主题(内部流程层面),要找关键的流程,确定企业短期、中期、长期做 什么事。有四个关键内部流程:运营流程、客户管理流程、创新流程、社会和环境流程。 5)提升战略准备度(学习和成长层面)。分析企业现有无形资产的战略准备度,具不 具备支撑关键流程的能力,如果不具备,找出办法来予以提升,企业无形资产分为三类: 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 6)形成行动方案。根据前面确定的战略地图以及相对应的不同目标、指标和目标值, 制订一系列的行动方案,配备资源,形成预算。 14.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见图 15)源自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与诺朗顿研究院的首席执行官 戴维·诺顿于 20 世纪 90 年代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当时该研究的目的 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图、卡、表来实现战略的规划,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 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 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 企业战略得到有效执行。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 的战略管理工具。 图 15 平衡计分卡 15. 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于 1970 年由哈佛大学教授威廉·扎 尼(William Zani)提出。关键成功要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 功要素分析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围绕这些关键因素确定系统 的需求,并进行规划。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 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可以找出实现目 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示例如图 16 所示。 图 16 如家快捷酒店的蓝海战略创新 16. SWOT 分析 SWOT 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 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与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 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 列相应的结论(见图 17)。 图 17 SWOT 分析 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 (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 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17.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TonyBuzan)发明,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 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 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示例如 图 12-22 所示。 图 18 思维导图 18. 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于 1970 年首创。 波士顿矩阵认为一般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市场引力 包括整个市场的销售增长率、竞争对手强弱及利润高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映市场引 力的综合指标—销售增长率。企业实力包括市场占有率、技术、设备、资金利用能力等, 其中市场占有率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的内在要素。 以上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会出现四种不同性质的产品类型,形成不同的产品发展前景(见 图 19)。 1)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高”的产品群(明星类产品)。 2)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低”的产品群(瘦狗类产品)。 3)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群(问题类产品)。 4)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群(现金牛类产品)。 图 19 波士顿矩阵 19. 创新三角 创新三角理论由宁高宁提出,包括创新主体、创新方式、创新文化三个方面,把这三个 方面结合起来思考,形成一种架构性的思考逻辑,逐步解决创新问题(见图 20)。 关于创新主体,创新的系统必须是从上到下、自下而上融为一体,理念、制度和思维方 式融会贯通。它是一个全员性的系统,应该浸透到所有工作之中,时时、处处成为人们 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关于创新方式,每一个创新领域和创新主体都要有标准化的工作方式与流程,创新工作 也要常态化、制度化。 关于创新文化,构建一个创新型组织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是制度性、流 程性的,比如对创新投入的规定、创新管理的方法等,要针对目标加强硬件建设力度。 软件方面主要是容错环境,即允许犯错。企业要放眼长远,把创新放在五年乃至更长的 周期和大环境之下,从总体上看一项创新的投入产出比。 图 20 创新三角 20. 心智模式反思 心智模式是人与环境结合产生的固化的现象。心智模式反思是帮助我们突破定式思维的 局限,找到真正转变依据的一种工具。心智模式可按如下六步进行反思(见图 21)。 图 21 心智模式反思 1)分析自己的实际表现。 2)寻找自己应有的理想行为。 3)探寻对理想行为的担心。 4)找到自己为何有第一步中涉及的表现。 5)建立当前的假设。 6)积极探索设立理想行为的假设。 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心智模式,只有将心智模式进行剖析,才能比较好地认清 当前行为发生的原因,也更有助于探讨新的行为模式。这个工具主要是帮助领导者进行 深度反思,客观深入地分析心智模式。领导者可以通过对当前行为的剖析,找到背后的 担心和假设,并且思考和探讨新的行为以及新行为没有产生的背后原因。这个工具有很 强的逻辑性,也很有穿透力,但耗时且操作难度较大。 好处:心智模式反思帮助挖掘各自的思考逻辑,将原本碎片的想法进行整理,将原本模 糊的想法进行澄清。只有明晰了心智模式,才有可能找到行为多样性的深层次原因。通 过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到较深层次的思维模式和思考过程。这个部分是很多人很少去触 及的。 注意事项:若要真正发挥作用不走过场,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操作这个工具。很多人很难 一下就掌握。在操作过程中催化师要适当给予支持和辅导。 很多人很难打开自己,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不愿意呈现自己最隐秘的部分,因此要注 意有效地引导和保护。 一定要营造足够安全的氛围,相互支持,要保密,这一点非常重要。 21. 犀利提问 案主小组陈述找到的差距,由其他小组中扮演记者的参与者依次提问,犀利的问题从不 同角度提醒案主所在小组可能存在的问题,使案主所在小组更加全面地考虑自身业务的 差距。然后各小组给案主小组提供自己的建议,帮助案主小组完善业务发展思路和方案。 这个环节最后由案主谈感想、触动及收获。这个环节能够帮助参与者针对找到的差距进 一步挖掘,获得全面、深刻的反思(见图 12-26)。 犀利提问通过对问题的层层追问、对假设的不断调整、对自我问题进行反思、厘清问题, 最终找出自己最大的挑战,步骤如下。  案主介绍自己带来的问题:“我工作中最大的一个困惑(苦恼、困难)是……”  其他组员询问背景(如需要)。  犀利提问第一轮(每人一问一答),2 分钟。  案主点评:有无犀利问题、触动与调整。  犀利提问第二轮(快问快答)。  案主点评并决定问题是否被重新描述。 图 22 犀利提问 犀利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深度剖析的工具,会出现很多直面灵魂的深刻问题,但若 操作不当也很容易成为走过场的工具。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导致无法实现 “犀利”。  案主心态不开放,以专家姿态“答记者问”。  提问者以粉丝状态“咨询”案主。  强调客观困难,出现抱怨情绪。  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具体、封闭,越来越不犀利。  问题或答案太宏观,无法实现 2 分钟快问快答。  提问者忘记致力于提出犀利问题。  双方脱离探询,陷入“证明自己对”的辩论。 好处:犀利提问法是一种彼此进行深层次对话的工具,特别有力量。他人不同视角的发 现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视角、深入思考。其关键点在于犀利,彼此都要着眼于事情的本质, 从关怀和提升的角度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发挥较好的作用。 注意事项: 时间:很难快速进入开放而犀利的状态,通常是慢热,所以需要耐心,给大家较为充分 的时间进入状态。 犀利:很多人担心问题太尖锐和过于深刻,让对方下不来台,而且担心对方也来“刁难” 自己,所以问的问题经常不痛不痒。这时就需要催化师有效刺激和引导大家进入犀利的 状态。可以通过案主根据自己的犀利感受给予提问者奖品来确定犀利的标准等手段来引 导大家。 22. 杨三角 杨三角理论由中欧商学院教授杨国安发明。该理论认为一个组织的成功,光有好的战略 或方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支撑。“如果说企业在创业初期客户是第 一位,在创业中期速度是第一位,那么当企业进入发展时期,组织能力就是它要解决的 关键问题。” 组织能力是一个团队(不管是 10 人、100 人还是 100 万人)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是 一个团队(或组织)竞争力的 DNA,是一个团队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 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打造组织能力需要三根支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和员工治理 (见图 12-27)。杨三角中的三根支柱是有顺序之别的。 第一根必须是员工能力,即员工必须具备相关的能力或潜在技能。如组织能力被定义为 追求低成本能力的组织,则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成本节约意识及执行力等。 在找到具备能力的员工后,企业就需要第二根支柱—员工思维来发挥作用了。员工有成 就组织力的能力不代表会自觉自愿地去做,因此,企业需要用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以 及由此衍生的一些手段去引导员工,让员工每天工作中关心、追求和重视的事情与公司 所需的能力匹配。 图 23 杨三角 员工有能力并且也愿意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搭平台,也就是第三根支柱—员工治理。 在这个环节,企业必须考虑如何设计组织架构和如何授权以充分整合资源、流程及系统 等。 企业要想成功地打造组织能力,杨三角中的这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三根支柱的打造必须 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平衡,就是三根支柱一样长,没有短板;二是匹配,这三根支柱都 必须与所需的组织能力协调一致。 23. 金鱼缸 金鱼缸是团队学习的一种方式,通常与犀利提问结合使用。团队成员围成内外两个圆圈 (见图 24),内圈学员依次发言,外圈学员观察内圈对应学员倾听及提问的情况。当 内圈学员完成犀利提问环节后,外圈学员陈述观察到的客观现象,内圈学员得到反馈后 反思自己的倾听及提问技巧。然后内外圈互换,重复前面的流程。这个工具既锻炼学员 的倾听和提问技巧,又使学员通过他人的反馈得到自己的行为映射,是一种解决问题及 自我认知的方法。 图 24 金鱼缸 24. 雷达图 雷达图(见图 25)是指从同一点开始的轴上,表示多个定量或变量数据的图形方法。 雷达图可以同时展示多个指标,从而判断值同一对象指标间的强弱或不同对象相同指标 的对比,例如可用于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或对标对象在主要指标上的差异,是将差异形 象化差异分析的工具。 图 25 雷达图 25. 乔哈里窗 这个理论最初是由乔瑟夫和哈里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它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 一个窗子,这个窗子被分为四个区域(见图 26):开放区、隐秘区、盲区、未知区, 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 好处:非常简单但又非常逻辑化地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注意事项:首先我们要判断和明确每个区域的开放面积大小,然后要区别对待。在团队 学习法研讨中,我们要主动袒露自己的隐秘区,打开自己,这样更容易获得伙伴的信任, 也更易获得他们后续的支持;之后,我们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寻找自己的盲区,携手共 同探索未知区。这样我们的开放区面积就会非常大。坦荡开放的管理者更容易获得他人 的信任和追随,更容易带领他人实现目标。 图 26 乔哈里窗 26. 5W2H 分析法 5W2H 分析法又叫七问分析法,用五个以 W 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 H 开头的英语单 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进行设计构思。此方法很简单、方便,易于使用, 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 帮助。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WHY—为什么要做?可不可以不做?有没有替代方案? 3)WHO—由谁来做? 4)WHEN—什么时间做?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在哪里做? 6)HOW—怎么做?如何实施?方法是什么?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

30 页 353 浏览
立即下载
一个案例读懂OD组织发展

一个案例读懂OD组织发展

一个案例读懂 OD 组织发展 今天的文章很干很干,干到在我没有看《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发展课》这个 素材前,完全无从下笔,但看完这个素材并结合 12 页的笔记后,醍醐灌顶!组 织起这篇文章来思路捋顺许多也不那么拗了! 卖个关子,在分享这个素材前,我们先看看这份 12 页的笔记“实操落地” 在哪里? PART 01 12 页干货笔记《组织发展的定义》解读 理论看起来很干?它需要一个很好的案例来进行诠释,我想,下面这个最 合适不过了! PART 02 《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发展课》素材解读 客户所在的组织是一个美国大型制造公司的分支部门。部门有两个工厂, 都是生产重型电器设备的。当我被聘为组织发展顾问时,部门正遇到些麻烦, 出现了一些质量和控制问题。顾客抱怨连连,投诉产品质量差、送货慢,比承 诺时间慢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在我到部门几个星期前,公司总部的一个高级副总刚考察过该部门的高管 团队,高管团队一共有六人。公司副总非常清楚问题所在,对当时的情况极为 不满。考察快结束时,他宣布,除非部门在六个月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否则就撤销它。这一最后通牒意味着将有 1000 多人失业,当然也包括部门的 高管团队。尽管该部门两个工厂的工人都参加了工会,但是如果公司副总觉得 有必要,他就有权撤销这个部门,这个决定也得到了上级的支持。 在危机爆发前几个月,部门总经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解决问题。 他与高管团队召开多次会议以解决问题;解雇了生产部的负责人,换上了更有 经验的人;他抽出时间与一线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车间交谈,让生产工程师 抓紧实验,寻找更好的工艺方法;他甚至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呼吁他们努力工 作。会后,部门内随处可见张贴的标语:“努力成为公司分支部门中的佼佼 者”。但是,这些做法收效甚微。 总经理还向公司员工关系部和培训专家寻求帮助。其中一位专家到部门考 察过几次,最终认为聘请一个在组织发展方面有经验的外部顾问或许有帮助, 于是他联系了我,并安排了一次实验性的考察。 我的第一次考察,也就是公司副总考察并下达最后通牒几个星期后,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与总经理进行长谈; (2) 简单地观察大部分生产流程; (3) 与部门高管团队正式会谈,以便提出问题,找出症结所在; (4)讨论我提出的行动方案,我建议从公司上层开始。 我对高管团队的每个人单独进行访谈,并向他们集体汇报访谈过程中诊断 出的问题,之后我们共同决定下一步方案,他们都赞同我的建议。 几个星期以后,我开始对高管层的六个成员进行访谈,每个人大概一个小 时。他们指出了问题的多种原因,有一些人的观点互相矛盾。显而易见的是, 尽管大家大体上都理解部门的目标,但都不清楚目标的首要任务具体是什么。 此外,还有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市场部负责人和员工关系部负责人之间 的矛盾(市场部经理认为员工关系部经理缺乏说服力,员工关系部觉得市场部 经理太吹牛)。 我们决定在距部门 90 英里远的一个宾馆里召开一次为期两天半的场外高管 会议,弄清楚公司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同时消除一些人际关系上的矛盾。 会议很成功,预期目标都已经达到,大家明确了关键问题所在,并提出了 改进方案。我们将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抽丝剥茧,最后终于找到了具体症结所在, 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并坚信一定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组织 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两大主要职能部门一一工程部和生产部缺乏合作。 如组织机构图 1.1 中所示,部门是按照职能来划分的。按职能划分的一个 主要优点在于组织责任的清晰,由于分工明确,且在一个单一的部门内,各部 门的专业知识有机会得以不断累积,而缺点则是责任分工过于细致。市场部只 做市场,生产部只做生产,二者很少有机会交流,因此在工程部和生产部之间 出现了问题。设计工程师认为生产人员没有完全按照计划书进行,生产人员则 认为设计师没有考虑到生产设备的老化问题。由于设备原因,生产人员无法按 照设计师的计划书要求达到合理误差,双方都将产品质量和公司不能按期交货 的原因归咎于对方。 这类冲突在按职能划分的组织中很常见。这种组织的优点非常明显,但同 时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和沟通。此外,日常生产的压力,让管理人员 很难在部门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抽身去明确诊断当时的情况。管理人员花了很 大功夫去救火,但是治标而不治本,而作为没有被日常事务缠身的外部顾问则 会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因此,我作为这个部门顾问的第一个角色就是诊断医 生。 接下来就是要处理内部的冲突。一个月后,我们又召开了一次场外会议, 参会人员包括工程部的六位负责人员和生产部的六位负责人员。这些人大部分 都是工程师,有些是工程部的设计工程师,有些是在生产线上的生产工程师。 设计工程师将设计蓝图交给生产部门制造指定的电器设备,这两个部门本应该 密切合作,但生产部门的人员一再抱怨设计误差过于严格,他们那些老化的机 器根本完成不了。如果要满足设计规划书的要求,就必须采购新的设备,但是 成本上又不允许。“另外,”他们还说,“那些搞设计的家伙们从来就没进过 商场的门,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是否按照他们的规格做呢?” 他们反映的这些意见和态度很有代表性也很常见。在这样的组织中,部门 之间不可能有更多的交流。不同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是很常见、很自然的。 我采取了一个标准的组织发展跨部门问题解决模式,与两个部门共同合作, 以理解并弄清他们的区别。我将两个部门暂时重新组合为三个跨部门的四人小 组,制定了明确的行动方案,并让他们按照方案处理部门间存在的问题。这一 模式的目标就是明确提出问题,让相关各方都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 解决问题。最初是让双方都谈谈如何看待自己的部门和对方,接下来,分析两 个部门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组后的部门成员共同研究减少冲突的计划和解决 问题的方案。 图解·跨部门问题解决过程实例 解决冲突的程序 参加人员:生产部(6 人)工程设计部(6 人) 第一步:提出看法 每个部门的六个人成为一组,与另一个部门的成员分开,分别列出三点: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如何看待对方,我们认为对方如何看待我们。 第二步:交换看法 十二个人在一起,每个部门的小组向对方部门的小组展示本部门列出的看 法。 第三步:找出问题 使用第二步提供的信息,两个小组再次分开,找出两个部门之间存在的主 要问题。 第四步:交换问题 每个小组向对方展示自已小组列出的问题。 第五步:问题合并 整个小组两个部门的所有代表将两个单子合并成一个。 第六步:排列重点 十二个人一起将问题的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 第七步:集体解决问题 整个参与人员重组为三个跨部门的暂时问题解决小组。每个组由四个人组 成,两个生产部的人,两个工程设计部的人,选择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中的一个 问题进行讨论,找出解决办法的方案。 第八步:总结陈词 每个小组分别向另外两个小组陈述各自解决办法的方案。 第九步:后续计划 十二个人最后的活动就是落实解决方案的计划。 这个跨部门会议的召开直接引出了下一个环节,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就是 生产部团队内部缺乏协调。对于同样的设计生产问題,设计工程师证实,他们 很难从生产部不同的人中得到相同的答案。 所以,咨询的下一步就是帮助生产部的高层进行一次团队建设会议。 跨部门协调会议召开大概两个月后,我与生产部的生产工程师和主任召开 了为期两天的团队建设会议。我们制定了生产的具体目标,列出生产部的首要 问题,明确了角色和责任,还处理了一些人际关系上的冲突。 此时,我已经跟这个部门断断续续接触了九个月。与生产部的团队建设会 议结束之后,我认为自己已经开始觉察出部门问题的真正原因,在那之前,我 主要还是处理问题的症状而不是根源。比如说,我注意到,一线的管理人员对 那些小时工没有实质上的奖励,他们只会口头上喊几句:“千得很漂亮,爱丽 丝”或者“继续好好干,乔”,但是仅此而已。而且,偶尔还会用一些消极的 做法,比如威胁他们,如果干活达不到标准,就让他们回家待一两个星期,不 给他们钱,而这种做法又是工会合同允许的。 小时工的工资是按天支付的,产业工程师算出一天 8 小时内固定工作量的 平均生产效率,这一制度并没有对生产出更多产品的工人进行额外的奖励。 我向部门总经理提议改革奖励制度。当我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他激动得 满脸通红,并解释到,几年前,“按天工作制”正是公司现在的总裁亲自制定 的,总裁并不相信奖励机制。部门总经理说得很清楚,他不会向他的大老板、 公司总裁建议废掉这种制度。我同最初与我联系的员工专员进行确认,证实这 一制度的确是总裁制定的,改变这个制度不太可行。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感到很沮丧。我以为终于找到了公司或者部门在生 产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然而,这一根源却不能深入地挖掘。我坚持,在整个 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果部门总经理不愿意改变整个公司的工资制度,至少可 以改变小时工的奖励制度,但是公司仍然不愿意迈出这一步。因此,我对这个 部门的咨询工作很快就结束了。 PART 03 总结与分享 全文下来看到这里,纠结要跨界转 OD 的 HR 或 OD 从业者的你,思路有 没有打开?对于公司改革的“实操落地”有想法了吗?

16 页 360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岗位体系设计(课件88页PPT)

组织岗位体系设计(课件88页PPT)

组织岗位体系设计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市场生态发展规律——相互融合呈一体化 两种方式:产业价值链向下游不断延伸、产业之间不断交叉与融合 四个阶段:①自由经济发展到垄断经济②经济联盟与合作 ( 产业集群 )③ 稳定经济共同体(产业群落)④一体化经济生态圈形成 市 场 生 态 成熟期——经济共同体 产业生态成熟 产业生态相对开放 产业生态高速发展 产业生态相对封闭 产业生态群落形成 竞争集中在创新 产业集群形成 竞争集中在规模 产业生态衰退 产业生态高度开放 产业生态融合 产业生态建立 产业生态相对封闭 企业出现 竞争集中在独特人格 竞争集中在独特资源 阶段Ⅰ 企业发展阶段 阶段Ⅱ 阶段Ⅲ 阶段Ⅳ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企业充分人格化 伴随着市场生态发展,企业出现四种不同组织形态特征,形成企业进化 轨迹 市 场 生 态 独特人 格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独立人 格 双重人 价值 业 格 产 链 股东人 格 上 游 股东价 值形态 精英价 值形态 客户价 值形态 下 游 利益相关者 价值形态 过渡形 态 过渡形 态 过渡形 态 企业形 人性特征演变规律——人性价值独特化 市场、企业的变化都是因为人性特征发生改变 从三个维度理解人性:复杂性、独特性、价值性 人性特征演变规律体现在“三性合一”——天性追求具有独特价值的人 (人性价值独特化)。 自我实现人 价性 价值性 人性 独特性 复性 复杂性 价值性 具有独特价值的人 抽象、分散、模糊 具 备 独 特 价 值 的 人 具体、集中、明 确 人的价值本性 人的价值性体现在两方面:价值需求与价值创造 人有价值需求动机——呈倒“金字塔”状 人要进行价值创造——企业(公司制)是价值创造组织 超人性 人 性 生 长 需 求 缺 失 需 求 自我实现 对个人独特价值充分体现的追求 审美 对美,艺术、平衡的欣赏和追寻 认知 对知识、意义、事物规律的追寻 尊重 对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的需求 社交 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对安全、稳定、免遭痛苦、疾病困扰的需求 安全 生理 对食物、空气、水、性、健康的需求 自然性 何谓组织形态? 形态一词由“形”和“态”两个字组成, “形”指形象、形状,是空间维度概念; “态”指状态,引申为正在发生着什么, 是时间维度的概念。 组织形态即组织存在的形状与状态。 组织形态随着市场生态的变化而改变, 称之为进化。 基业长青的企业都经过了不断进化,企 业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能“变 形”的企业将无法适应市场生态中“适者 生存”的法则。 管理组织形态——组织形态管理理论 从组成结构研究企业形态—— 10S 企业形态分析模型 “ 形态”由结构构成,分析形态特征需要剖析组成结构 企业形态由十类结构构成—— 10S 企业形态分析模型 企业价值平衡形态——企业最健康 股权结构 文化结构 治理结构 价值单元结构 组织结构 价值创造能力结构 人才结构 管理基础结构 客户结构 产品结构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何谓“瓶颈”? 战略方向不清晰的企业是不会遇到 所谓的发展“瓶颈”; 所谓“瓶颈” 恰恰是战略方向清晰 且明确,但就是无法实现; “ 瓶颈”不是单一危机构成,而是 双重危机“接力”式构成,才能称之 为“瓶颈”; 在中国经济转型之际,中国企业将 普遍遇到发展“瓶颈”,多数人也将 遇到职业“瓶颈”,正是这种普遍性 才导致经济需要“转形”; “ 变形”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危机 2 瓶颈 危机 1 企业进化—危机线路图 企业进化—危机线路图 经 济 生 态 成熟期——经济共同体 独立危机 市(客)危机 市场(客户)危机 承危机 传承危机 政企分离危 机 决策危机 股东价值形态 成熟期 形态危机 衰退期 文化(品牌)危机 经理人团队危 精英危机 机 初建期 本(源)危机 资本(资源)危机 官僚危机 新危机 创新危机 展期 发展期 瓶颈 1 精英价值形态 流程危机 瓶颈 2 信任危机 组织形态 客户价值形态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 变形”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目前在中国市场生态中,企业正在经历“变形” 大多数 少部分 瓶 颈 瓶 颈 瓶颈 1 瓶颈 2 国企:政企分离危机——经理人团队危机 (精英危机) 市场(客户)危机——流程危机,正向客户价值 形态转变 民企 : 传承危机——经理人团队危机(精英 危机) 企业并不是真的缺少市场 ( 客户 ) ,而是市场 (客户)相对过剩,原因在于企业没有能力满足 客户需求 本质上看,国企、民企发展“瓶颈”特征 一致,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国人人性特征相 似。 企业能否建立流程型组织结构,把客户与创新团 队链接起来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进化 股东价值形态 精英价值形态 客户价值形态 直线型组织结 构 职能型组织结 构 流程型组织结 构 直线职能型 蛛网型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网络型组织结 构 事业部型 矩阵型 规律:从垂直管理向水平管理演变,有形组织结构向无形组织结构 演变 直线型组织结构——股东价值形态 特点:从上到下,垂直管理模式 理 总经理 车间A 车间B 资本收益力创造价值 车间C 高度集权,单一负责人 管理者对下属工作负全责 班组A1 班组A2 班组C 1 班组C 2 从上到下的指令层层分解 管理灵活,但企业规模不易扩大 提供简单、成熟的产品 竞争的方式主要是迅速占领市场 “ 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 大” 职能型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型——精英价值形态初期 总经理 副总A 副总B 特点:从上到下,垂直管理模式 财务总监 精英团队领导力创造价值 相对集权,但集中有分; 职能部门A 职位A1 职位A2 职位A3 职位A4 职能分工、专业合作、等级管理; 财务部 职能部门B 职位 职位 职位 职位 企业规模能够迅速扩大——职能 细化,职级深化 提供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 竞争的方式主要是“做大”“做 强” “ 细节决定成败”、“执行”、 “领导力”“责任感” ; 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型——精英价值形态巅峰期 总裁 副总C 副总A 副总B 事业部B 总职能 部门A 总职能 部门B 事业部A 职 能 对 接 子副总A1 子副总A2 子职能 部门A 职位A1 子职能 部门B 职位A2 子副总A3 子职能 部门C 特点:从上到下、母子关系 直线职能型——二律背反规律 1 、增加职能部门,要求管理层级 更加扁平,提高职能部门之间协调 效率 2 、增加管理层级,要求职能划分 更加集中,便于职能部门之间系统 管理 当职能部门、职位层级不断增加 时,横向集中与纵向分离 母子管理形成,出现大(巨)型 公司,“一大多小,多核引擎” 支撑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事业部唯独没有战略决定权 总部与子公司职能对接 职能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精英价值形态衰退期 特点:从上到下(主)、从左 到右(次) 总经理 副总A 副总B 职能部门A 项目1 项目2 职位A1 职位 企业中出现了两种运行秩序 副总C 职能部门B 职位B1 职位 职能部门C 职位C 1 职位 垂直是职位等级管理 职能部门D 职位D1 职位 水平是能力差异管理 多数以临时“项目”的形式 出现 项目结束水平管理线条结束 企业形态能够扁平化,灵活 性增强 流程型组织结构——客户价值形态 流程负责人B 团队A-1 团队A-2 团队A-3 流程A-1 流程A-2 流程A-3 客户A 流程A-5 流程A-4 流程负责人A 流程负责人C 团队A-5 角色A 角色B 角色C 特点:从左到右,水平管理模式 团队创新力创新价值 相对分权,分中有集 流程结构、创新团队、价值交 换 每个业务流程独立运行,实行 系统化管理 通过业务流程增减,改变企业 规模,提高灵活性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需要 不断创新 竞争的方式是持续创新与灵活 “ 团结不是力量”“人多力量 不大” 这是中国优秀企业演变的方向。 蛛网型组织结构——流程型组织结构形式之一(平台企业) 特点:从外到里,从里到外, 相对独立 核心业务流程支撑整个网络 业务流程直接把客户与决策 机构链接在一起,真正意义上 实现客户导向 辅助业务流程贯穿其中 所有业务流程之间可以实现 价值交换 通过业务流程改变企业规模, 对市场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通过业务流程实现新旧更替, 便于企业持续的创新 网络型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张三 ① ① 客户 A 特点:点状、自由流动,水平 (平等)管理模式 赵六 ① ① 田七 李四 客户 B 王五 组织人格力(品牌)创造价 值 散点分布,形成网络型组织 结构 固定业务流程消失,即时形 成价值创造流程 依据人格特征组建价值创造 团队 充分的内部价值交换市场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价值创造能力结构演变规律 资 本 收 益 力 资 本 与 独 特 资 源 精 英 领 导 力 领 导 力 与 职 能 单 元 团 队 创 新 力 客 户 需 求 与 团 队 创 新 组 织 人 格 力 组 织 人 格 与 独 特 价 值 股权结构演变规律 Ⅰ Ⅱ 股权高度集中 所有者 / 经理人高 度统一 西方: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60 年代 中国:改革开放到 90 年代 经理人 股权相对集中 所有者 / 经理人分离 经理人主导 西方: 19 世纪 60 、 70 年代——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 20 世纪末—— 现在(民企、国企) Ⅲ股权相对分散 经理持股 员工持股 投资者 Ⅳ 股权高度分散 交易者 两权融合 / 持股经 理人、持股员工和 多元投资者共同主 导 西方: 20 世纪 80 年代——现在 资本无形化 资本同质化 西方:未来 股东人格 双重人格 独立人格 独特人格 分散型股东 控股股东 控制权 股东 价值型股东 股东价值形态 精英价值形态 客户价值形态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进化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总裁 1 总经理 车间A 班组A1 3 副总C 车间B 班组A2 5 总职能 部门A 车间C 班组C1 班组C2 职 能 对 接 副总A 总职能 部门B 事业部A 子副总A1 子职能 部门A 副总B 子副总A2 事业部B 团队A-2 团队A-3 流程A-1 流程A-2 流程A-3 客户A 流程A-5 流程A-4 流程负责人A 流程负责人C 子副总A3 子职能 部门B 流程负责人B 团队A-1 团队A-5 子职能 部门C 角色A 职位A1 直线型组织 结构 总经理 2 副总A 副总B 4 职位A2 事业部型组 织结构 张三 副总B 客户 A 财务部 职能部门B 职能部门A 职位A1 职位A2 职位A3 职位A4 副总C 职位 职位 职能型组织 职位 职位 职能部门B 职能部门C ① ①赵六 ① ① 职能部门D 田七 李四 项目1 职位A1 职位B1 职位C 1 职位D1 项目2 职位 职位 职位 职位 矩阵型组织 客户 B 角色C 流程型组织 结构 财务总监 副总A 职能部门A 6 总经理 角色B 王五 网络型组织 价值单元结构演变规律 最小价值创造单元:能够独立完成价值创造活动,其劳动成果可以进 行价值交换 随着企业形态的演变,价值创造单元逐渐缩小,空间逐渐增大,内部 价值交换越来越频繁 “ 商品”的生产者:企业——职能部门——创新团队——价值创造 者个人 进 化 企业 职能部门 团队 个人 管理基础结构演变规律 管理基础:是组织管理思想、政策、措施、行为建立的依据,企业的各 项管理制度建立在管理基础之上,责权利就是配置在管理基础上 管理基础结构经历了从管“事”到管“人” 管理基础结构的演 变 进 化 难 易 匹 配 以“工作”为基 础 工 作 族 人 岗 匹 配 以“职位”为 基础 职 位 族 行 为 匹 配 以“能力”为 基础 素 质 族 特 征 匹 配 以“人格”为 基础 人才结构演变规律 花瓶模型 钻石模型 领 导 者 权威 进化 专家 骨干 被领导者 橄榄模型 高 级 人 才 骨 干 人 才 圆球模型 辅 助 人 才 张三 李四 赵六 钱七 王五 有经验者 初做者 股东价值形 态 高级人才标准 “ 一 专” 精英价值形 态 “ 一专多 能” 客户价值形 态 “ 多专多 能”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 态 “一 独” 客户结构演变规律 人类的价性值特征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客户需求必然越来越分散、 越来越独特 高 分 散 程 度 低 价值需 求演变 规律 抽象 利益相关者价 分散 值形态 价值型客 模糊 多变 客户价值 户 形态 分散型客 精英价值 户 形态 重要型客 股东价值 户 形态 现实型 变化程度 客户 具体 低 集中 明确 稳定 高 产品结构演变规律 多 品 种 多 样 性 抽象 分散 模糊 多变 价值需 求演变 规律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 态 个性化产 (一种价值体验) 客户价值形 品 态 创新型产 (一套服务流程) 精英价值形态 品 标准化产 (产品功能 + 增值服务) 股东价值形 品 态 成熟型产品(产品功能) 少 具体慢 集中 明确 稳定 更新速度 快 文化结构演变规律 1 高收益 高效率 低风险 工作与生活 分工与协作 目标导向 结果导向 激励与成就 精英文化 责任感与 执行力 低成本 平等与尊重 集权与领导力 稳定秩序 资本文化 3 标准化 2 服从指令 4 契约精神 独特价值 价值文化 客户文化 创新与挑战 团队协作 客户导向 求同存异 自我实现 社会责任 特性导向 治理结构演变规律 (股东价值优 先) 公司所有 者 1 委托 (精英价值优 先) 委托 2 股东代理人 (客户价值优 先) 流程管理者 治理结构:维护企业价值形态平衡 何谓优先原则?当不同价值主体之 间发生价值冲突时,企业通过协调 将优先保证某类价值主体的价值, 通常这类价值主体为企业创造主要 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优先原则,优 先原则通过组织内部管理系统实现。 经营层 3 (价值平等原 则) 4 所有价值创造者 变革最终是为了改变人性(组织与个体) 变革 变形 管理 变性 —— 管理其实就是管理人性!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在不同的管控模式下,总部对下属业务单元的管理与控制功 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财务控制型 总部对业务 单元的干涉程 度 战略设计型   程度较低,灵活性较大  局限于财务考核与资本配置   业务单元 的 独立性 总部关注的价 值  立性  就财务表现向总部负责  股东价值  企业价值  负责战略、法律和财 务的人员设置在总部 其他设置在业务单元 考虑设置共享服务中 心 人员的设置  总部人员的规 模 在运营上有自己的独 立性,在战略上有较 大程度的独立性 就费用水平和盈利能 力向总部负责   总部人员的角 色 在战略和运营上有自己的独 比较有限,通常是季 度性的 关注战略、财务考核 和指导方向 负责财务、法律和投资者关 系的人员设置在总部 其他设置在业务单元  制定重要政策  进行财务整合  小       制定重要政策 决定战略方向 协调业务单元 较小或中等 战略控制型 运营管理型  程度较高 关注职能和运营层 面,以及业务单元之 间的互动  一定程度,频率较高  关注运营指标  有一定的独立性  较少程度的独立性  就运营层面的表现向  就财务表现向总部负  总部负责   首要遵循业务操作标 准 负责重要运营的人员 设置在总部和业务单 责  首要遵循管理标准  负责重要运营的人员 都设置在总部 元  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程 序  大  承担具体职责  大 对应于四种不同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在创造价值的行为方 式上也具有不同的表现 A. 运营管 理型 1 战略规划及控 制  较少基于降低成本,地 B. 战略控 制型  域扩张进行收购  很少出售业务  许多收购:基于战略相  掌控相关界面来保证利  用协同效应 D. 财务控 制型 较少的基于战略相关  持续收购 关性,业务创造 性,技能传递的投机收  持续出售业务 较少出售业务 购  没有关联影响   较少出售业务 许多正规的机制来协调  较少正规的机制来协调 ( 例如 , 内部交易定  比较适中的个人影响力  总部审阅业务部门的战  没有战略规划 略计划和目标  从上至下制定目标 总部监测关键的战略 / 财  总部严格控制财务指 2 协调各业务 单元的运作 C. 战略设 计型 价,政策 等 ) 3 管理单一业务 单元的发展  总部制定计划和预算  总部经常检测多个财务 / 运营指标 4  职能及共享服 务 总部创造价 值的关键活 动  很高的个人影响力  共同制定战略计划和目 标   营指标 从长期的角度来衡量资 本花费 总部监测多个财务 / 运  从长期的角度来衡量资 务指标  本花费 很高程度的共享服务  整体战略管理  投资管理  位于总部 业务单元战略及经 营计划管理 总部职能服务  普遍使用共享服务来获 整体战略管理 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投资管理 业务单元战略管理  可以位于总部和业务部 总部增值服务 门  从长期的角度来衡量资 标  本花费 共享服务仅用于独特的 整体战略管理 或很难得到的功能 投资管理  可以位于总部和业务部 业务单元协同  门 从短期的角度来衡量 资本花费  没有共享服务 投资管理 总之,在不同的管控机制下,集团总部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下 属业务单元的经营过程实施不同力度的决策性管理及控制 -总部角色模型- 角色 A. 运营管理型 B. 战略控制型 C. 战略设计型 D. 财务控制型 总部制定 并监控下属 业务单元运 营目标 制定业务单元发展战略,详细审议业务单元年度经营计划并进行审批 关键作用   每月检查财务和关键运营指标,建议进一步的行动对策  对计划外的、重大的投资和经营项目进行决策 总部制定战略 目标,同时监控运 营目标的执行情况  审批和调整业务单元发展战略  审议业务单元年度经营计划的逻辑性,并建议进一步的行动对策  随时介入业务单元间运作协调,获得协同效应  审批业务单元制定的发展战略,并确保各业务单元发展符合集团整体战略 总部仅制定战 和利益  购买低估的业务放入投资组合,然后扭亏为盈  在适当的时间和价格情况下,出售业务  在非常情况下介入业务单元的运营,确保达到目标 略目标,不追踪运 营目标表现 总部仅作出投融资 决定,完全不涉及下属 业务单元的战略及运营 决策过程 从另一个方面看,集团总部对业务单元的管理机制又可相对 分为集权式管理和分权式管理 集权管理(紧密型管理) 分权管理(松散型管理) 总部 总部 集团总经理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集团总经理 职能部门 A 业务单元总经理 业务 单元 业务单元总经理 直接管理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职能部门 B 业务 单元 直接管理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间接管理 间接管理 业务单元职能部门具有较高的自主权,进行运营决 策并执行处理; 总部职能部门制定职能政策指导并提供共享服务 集权管理 总部职能部门中央集权,制定职能战略、制定 职能运营计划、进行运营决策; 业务单元职能部门仅负责日常事务性处理 人员设置 及汇报关 系 总部向业务单元相应部门派驻关键负责人人 员,管理该职能活动; 派驻人员向总部部门实线汇报,向业务单元总 经理虚线汇报 人员设置及 汇报关系 业务单元自行选择关键负责人进行职能管理 职能负责人向业务单元总经理实线汇报,向总部相 应职能部门虚线汇报 优点 统一的运作平台,提高公司整体的决策效率、 部门间协调 优点 提高对内部紧急情况的反应速度,调动部门积极性 缺点 对总部职能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信息传 递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缺点 机构重叠,管理部门利益难以协调;较难进行管理 评估 分权管理 集权或分权的决定必须基于对以下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 -各职能管理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 考虑因素 对职能管理的启示 对总部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 集团管控定位  集团战略的贯彻  业务单元间协同  总部对战略规划、投资管理、业务单元高管层的管理应有较强的管控力度 适宜采用集权(紧密)管理 职能管理实施的效率及可行性  职能的标准化  沟通的复杂度  变化多决策点多 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 职能标准化程度高  组织载体的形式对选择职能公司 管理模式的限制 职能标准化程度低 沟通复杂程度低 沟通复杂程度高 变化少决策点少 变化多决策点多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高 组织载体的要求 适宜采用分权(松散)管理  管理与执行的可分离度低 原则上事业部适用集权的管理模式;而上市子公司难以实行集权管理模式 一般采用分权管理模式 不同的总部管控定位角色对应着五大职能的不同集权及分权 方式 战略规划 总 部 运营管理 重 点 型总部 职 责 投资管理 集权  全面负责整体及 业务单元战略及 经营计划的制 定、控制、绩效 评估 集权  总 战略控制 部 型/战略 重 设计型总 点 职 部 责   整体战略制定、 控制、绩效评估 业务单元战略制 定、经营计划审 批及重大项目审 批;绩效评估 总 部 财务控制 重 点 型总部 职  整体战略制定、 评估 业务单元战略实 施的绩效评估   相对集权   业务单元重大项 目审批 业务单元新项目 的投资论证   相对集权  业务单元重大项 目审批 制定并推行财务 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及 集中资金管理 一律审批 制定并推行财务 管理制度 建立以盈利为核 心的全面预算管 理 计划外审批,计 划内自行控制    制定并推行财务 管理制度 制定和推行人力 资源管理体系 委派高管层及绩 效考核 业务单元人力资 源管理 集权    相对分权   制定和推行人力 资源管理体系 委派高管层及绩 效考核   分权  委派高管层及绩 效考核 全面负责整体及 业务单元的信息 技术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维护 相对集权  相对分权  信息管理 集权 相对集权  相对分权  所有投资项目审 批 人力资源 管理 集权  相对集权 不 同 的 总 部 管 控 定 位 财务管理 全面负责整体的 信息技术战略规 划、预算和管理 制度 关键应用系统选 择和应用集成 信息基础架构的 选择和建设 分权  控制财务系统保 持一致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什么是岗位及岗位设计?  岗位是指组织中为完成某项任务而设立的工作职位。  定岗的过程就是岗位设计的过程。岗位设计也称为工作设计,是指根据组织业务目标 的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 岗位的关系的过程。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向其成员分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 式。  亚当 . 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及到岗位设计。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岗位的专业化分 工的效率。“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进行的“时间-动作”研究,实际上也是一种岗 位设计。他将岗位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岗位 角色或职责 活动 任务 任务 角色或职责 活动 任务 任务 任务 活动 任务 任务 任务 任务 技巧,知识,能力 技巧,知识,能力 技巧,知识,能力 信息、界面 & 设备 信息、界面 & 设备 信息、界面 & 设备 为什么进行岗位设计  应对竞争:随着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定岗定编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急需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落实责任:岗位设计把整个业务战略和业务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的层次。如果在系统或流程的变革中没有对岗位进行相应的 改变,这种变革注定不会成功。  人尽其才:岗位设计是通过将员工与工作有效匹配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因此,工作设计是否得当对激发员工的工 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大影响。 战略 流程 技术 文化 / 行为 组织结构 岗位 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影响岗位设计的主要驱动因素 技术 技术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岗位的一个新的推动力。 • 在各个业务之间提高标准化程度,增强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 使过去手工的流程自动化; • 增加相关的数据信息量。 竞争 竞争全球化对市场中的各个组织及其岗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推动 了组织及其岗位的变化。 成本压力 成本与效益的压力会推动公司营运更有效率,并最大限度的利用 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 岗位设计的原则  因事设岗原则。从“理清该做的事”开始,“以事定岗、以岗定人”。按照企业 各部门职责范围划定岗位,而不应因人设岗;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 而不能颠倒。  整分合原则。 在企业组织整体规划下应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有 效地综合。  最少岗位数原则。 既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岗位之 间信息传递时间,减少“滤波”效应。  规范化原则。 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均应规范。对企业脑力劳动的岗位规范不宜过 细,应强调留有创新的余地。  客户导向原则。应该满足特定的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  一般性原则。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例如, 90% 情况下 这个岗位需要多少工作量,多少工作强度。 岗位设计考虑的主要方面  主要工作: 平常这个岗位做哪些基本工作 ? 为了实现相应的岗位目标,这个岗位需要做哪些 工作 ? 在各个具体工作之间如何分配时间  需要利用什么资源和工具: 为了达到岗位目标应该利用那些资源 ? 系统、报告、文件、要求、其他。  能力要求 : 做本岗位工作的应具备何种条件 ? 知识、能力、品质;人际交往、教育水平、背 景与经验等。  业绩考核: 该岗位工作的业绩如何考核?主要考核指标是什么 ?  汇报关系: 该工作向谁汇报?该工作的同级是谁?下级是谁?与其他同事的权利和责任的划 分?  工作量: 这个岗位需要处理多大的工作量 ? 岗位设计在企业岗位管理流程中的位置 战略层面 明晰业 务战略 • 企业要做 什么? • 要在什么 时间内实 现什么目 标? 确定管 控模式 • 企业治理 结构; • 总、分公 司职责分 工; • 组织架构; • 财务管控; • 绩效管理 运营层面 设计组 织架构 岗位设计 / 分析 • 部门设计; • 职责分工; • 汇报关系; • 客户响应; • 绩效管理 • 岗位职责; • 工作任务; • 汇报关系; • 任职资格; • 绩效考核 岗位评估 人岗匹配 • 职等架构; • 薪酬福利 • 人才测评; • 能力管理 岗位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决心去排除干扰、坚 决实施,将难以成功 失败因素 成功因素 领导 缺乏足够的重视,只当是人 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 缺乏沟通 自己带头因人设岗 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整个 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 充分沟通; 以身作则,因事设岗 文化 忽视价值和利益问题; 固守组织、职责边界,独立 王国; 对变革管理缺乏准备 对阻力有准备; 理顺职责不清的岗位; 对积极的冲突有准备 就事论事,缺乏整体视角; 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思维定 势 多问几个为什么; 使用系统方法; 破除原有界线 Managing Plann- Deliving ering Operating 方法 定岗定编只可能是一种参考,只有短暂的意义  定岗定编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预测,以便更好地帮助企 业实现其业务目标。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在任何时候,定岗定 编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只可能是一种参考。  其次,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及其各种条件变化越来越快,在某一时间段上做出的定岗 定编只可能在本时间段内有意义。一旦某些因素产生新的变化,它必须跟着进行再调 整。  现在许多企业的困惑是各部门都喊人少,结果人员越来越多,但企业的效率却没有真 正提高。因此,企业希望找到一种办法来控制这些部门的人数。事实上,这种只靠人 力资源部门进行单方面控制,而其他部门缺乏自我约束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  定岗定编是企业所有部门的事,而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因此,企业需要的是 一个大家在人员方面都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而不是一套硬性的定岗定 编的规定。 岗位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取决于公司集成的业务模式 企业战略 组织架构 组织结构:  职能设计;  管理幅度;  权力架构;  组织形式;  ---- 集成的业务模式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  数据库和信息系;  网络管理  --- 公司策略:  远景、使命  市场策略 / 目标客户;  竞争战略;  业务组合;  --- 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  技术流程;  价值链;  业务流程;  --- 战略制定框架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宏观环境分析 -PEST  行业分析 1 行业发展背景、现 状、 趋势 2 竞争分析:五力模 型 3 成功案例 SWOT 分析 S O 企业内部分析  企业诊断  产品 / 服务特点  地区分布特点 W T 使命、愿景、理 念 战略目标制订 长期( 5 年以 上) 中期( 3-5 年) 近期( 3 年以 内) 业务策略制订 战略实施及支持 系统设计 各业务发展策略 各业务目标分解 业务实施路径 组织架构优化 绩效管理体系 。。。。。。 ① 我们现在在哪里? ② 我们向何处去? ③ 我们如何到达目的地? 岗位设计的主要步骤 1 、组织设计小组, 了解对现有岗位产生 影响的各种因素以及 新的需求与现状的差 距等 2 、确定需要弥补差 距的主要方面并选择 适当的岗位设计方法 4 、与有关人员进行 交流,进行新的方案 试点。通过试点取得 经验逐步推广。 3 、设计新的岗位设 置方案。 岗位设计的方法? 在充分理解了客户需求之后,即可开始选择岗位设计的方法 , 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 各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  组织分析法 : 这是一个广泛的岗位设计方法。首先从整个组织的远景和使 命出发,设计一个基本的组织模型 。然后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需要,设计 不同的岗位。通常适用于大型企业的大范围重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组 织设计和岗位设计占整个项目的大部分工作。  关键使命法 : 岗位设计仅仅集中于对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岗位。通常 适用于大型企业的大范围重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组织设计和岗位设计 占整个项目的大部分工作。  流程优化法 : 根据新的信息系统或新的流程对岗位进行优化。这种方法可 以确定新的岗位。通常适用由于时间和预算的限制、对整个组织的岗位设 计不可行的情况时。  标杆对照法:参照本行业典型企业现时的岗位设置进行设计。适用于不太 精确的项目范围。 岗位梳理:部门职责分配表示例 定编的原则  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进行定编 -企业定编工作,就是要合理地确定各类人员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其 依据是计划期内的企业目标业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效率。 - 所谓科学,就是要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规律,做到“精简有效”,在保证工 作需要的前提下,与同行业标准或条件相同的企业所确立的标准相比较,要能体现 出组织机构精干、用人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特点。 - 所谓合理,就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本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 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潜力的可能性来确定定员数。  企业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 正确处理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的比例关系; - 正确处理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内部各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 - 合理安排管理人员与全部员工的比例关系。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与企业的 业务类型、专业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有关。  进行定编工作时,以专家为主,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则 - 定编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它涉及到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 面。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具备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经验。 定编方法 1. 劳动效率定编法 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来计算岗位人数的方法。 实际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因此,凡是实行 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岗位,都适合用这种方法。 定编人数 =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 /( 员工劳动定额 * 出勤率 ) 举例来说,某企业每人每年需生产某零件 6976800 只,每个车工的产量定 额为 24 只,年平均出勤率为 95% ,求车工定编人数,计算如下: 定编人数 =6976800( 只 ) / 24( 只 )*(365- 2*52- 10) ( 天 ) * 0. 95 = 1219( 人 ) 由于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两种。上例是产量定额,如 果采用时间定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定编人数 = 生产任务 * 时间定额 /( 工作时间 * 出勤率 ) 。 以上例来说,如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为 05 小时,则可计算如下: 定员人数 = 6976800( 只 )*033( 小时 )/8( 小时 )*(365-2*52-10) ( 天 )*0.95=1219( 人 ) 定编方法 2. 业务数据分析法 • 业务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等;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岗位人 数。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 ( 业务数据 / 每人 ) 及企业发展目标,确定企业 短期、中期、长期的员工编制;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将员工数与业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 归分析方程;根据企业短期、中期、长期业务发展目标数据,确定 人员编制。 定编方法 3. 本行业比例法  是指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 在本行业中,由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要求,某一类人员与另一类人员之 间总是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并且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该方法比较适 合各种辅助和支持性岗位定员,如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 比例在服务业一般为 1:100 。  计算公式: M=T*R M = 某类人员总数 T = 服务对象人员总数 R = 定员比例 定编方法 4.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 的方法  这种方法一般是先确定组织机构和各职能科室,明确各项业务分工及职 责范围以后,根据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结合管理人员和工程 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管理人员的定编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 管理人员个人的因素: 本人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受教育程度等; - 工作因素: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和相似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下属工作之间的关 连程度; - 环境因素: 技术,地点,组织结构等等。 事实上,世界上不同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定编,都没有一个定数,都是 根据自己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来的。 定编方法 5. 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西方企业流行的定编方法,它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数,而不 是对某一部门内的某一岗位的具体人数做硬性的规定。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业 务目标和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得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自行决定各岗位 的具体人数。由于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并且是与产出密切相关的,因此,预 算控制对企业各部门人数的扩展有着严格地约束。 $ 总公司预算 $ $岗位及人数 部门预算 $岗位及人数 $ $岗位及人数 部门预算 $岗位及人数 定编方法 6. 业务流程分析法 • 根据岗位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单个员工单位时间工作量如单位 时间产品、单位时间处理业务等; • 根据业务流程衔接,结合上一步骤的分析结果,确定各岗位编制 人员比例; • 根据企业总的业务目标,确定单位时间流程中总工作量,从而确 定各岗位人员编制。 • 例如,每 5 个客户主管必须配备 1 个客户经理进行指导、监督、 协调和管理。 定编方法 7. 管理层、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 • 通过管理层访谈获得以下信息: – 下属员工工作量、流程的饱满性,员工编制调整建议; – 预测其下属员工一定期限之后的流向:提升 ( 部门内和跨部门提 升 ) 、轮岗、离职 ( 自愿和非自愿 ), 统计各部门一定期限之后的员工 数目。 • 通过专家访谈获取以下信息: – 国内银行业,国外银行业各种岗位类型人员结构信息 ( 包括管理层次 和管理幅度等信息 ) 。 人员编制最后确定  在各种方法中,按效率定编定员是基本的办法。在实践工作中,通常是将 各种办法结合起来,参照行业最佳案例来制定本企业的岗位人数。  由于各企业的情况差别和情况的不断变化,很难会有一个所谓“绝对正确、 完全适用和一成不变”的编制,它主要还是服从于企业的总体目标要求, 在不断的变化中调整,是个动态的过程。  定岗定编的硬约束是成本投入。企业的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在 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岗位和人数的有限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管理要 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本投入获得最佳的岗位和人数 的组合。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关于部门职责撰写 • 中心职责分配到部门时,会出现没有“ R” 的现象,这个时候中心负责人也需要 列出,作为组织协调一项工作任务的负责人; • 中心职责分配到部门时,会出现有多个“ R” 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职 责没有聚焦和明确,在撰写部门职责时,需要明确,也需要结果输出; • 公司级战略分解到中心职责在分解到部门职责,即使这个职责不是部门的工作重 点,也需要专人专项进行负责; • 部门职责需要动作过程和结果输出,以便更好的分配岗位职责,鉴别目前岗位人 员的能力胜任度; • 在下一步,部门职责分解岗位时,需使用 RASIC 工具,确保部门职责无遗漏地 分解到岗位职责,“ R” 为最终负责人,组织、发起一项工作,并对最终结果负 责; • 先将部门职责分解到现有岗位,如有新的重要、专业任务或流程节点,在考虑设 置新的岗位;然后考虑是否目前的人可以兼任岗位,如果根据 2016 年整体岗位 工作目标、任务、肩负“ R” 的事项太多,在思考是否增编。 岗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员工 招聘 员工职 业发展 薪酬 福利 能力 模型 绩效 管理 岗位管理 经理层 长期激励 员工 培训 职位继 任计划 岗位分析的一般流程:岗位职责来自于部门职责的层层分解 1. 组织分析  岗位的性质:设立该岗位的目 的、职责任务;  岗位具体内涵:开展工作所必须 的汇报关系、内外部联系、知识 技能、工作条件等。 2. 部门职责澄 清 《部门职责》 3. 部门职责细 化  上述内容经岗位在职人员与其上 级主管讨论并同意、并以书面形 式陈述出来。 4. 分配到岗位 5. 编写岗位说明 书 职责匹配—分配到岗位 什么是职责匹配? • 职责匹配就是将细化的部门职责匹配到各个岗位,澄清各项部门职责执行过 程中各相关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厘清职责边界 • 职责匹配的结果应该清楚明晰地描述部门内所有职责和岗位的归属关系 • 基于职责匹配的岗位职责分析是企业战略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职 责 职责匹配—职责分配检验 执行与监督分离 • 每项职责都有“单位”主要负责,同时有另一个“单位”负责监督 —— 衡量标准:每项职责所在“行”既有 R ,又有 A-V ,且两者不在同一个格子内 职责匹配—职责分配检验 专业是否有效分工 • 每个“单位”主要负责的工作都属于本专业范围内 —— 衡量标准:每个“单位”所分配的“ R” 及“ A-V” 对应的都是本专业内的职责 职责分配矩阵示例 关键职责动词举例 能力评估评分标准 我们根据制度和执行程 度对不同能力进行评分 执行 ☆☆☆ ☆☆☆☆ 该职能执行情 该职能制度较为完 况良好,制度 善,执行情况良好 等级 业务能力等 级 能力缺失 • 存在与该能力相关活动或理念 • 暂无相应的制度及流程对其进行规范 能力达到中 等水平 • 对该能力已有初步定义 • 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但未达到系统化和完 整性 制度 ☆☆ 该职能制度欠 该职能制度较为 缺,执行情况 完善,执行情况 不佳 不佳 • 暂无该能力 初步具备能力 欠缺 ☆ 具体定义 能力达到较 高水平 能力达到国际国 内领先水平可作 为最佳实践进行 推广 • 该能力有完善的定义且被积极贯彻 • 具备相应的考核指标 • 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且具有系统化、标准 化、完 整性和科学性 • 有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化流程对该能力进行 支撑 • 固化于系统之中,或有连续 3 年数据基础 • 该能力对应的考核指标连续 3 年处于平稳 状态或持续上升 结合制造业企业的行业特点,为 A 公司设计了核心业务能力 企业规划与管理 供应链计划与执行 生产运行 生产计划 产能计划 规划发展 人力资源 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 综合计划管 划 理 组织岗位 会计核算 人才选用 财务分析 学习发展 资金管理 ERP 管理 绩效考核 财务内控 薪酬激励 资产管理 IT 软 / 硬件 管理 应用软件开 生产管理 过程质量控制 设备维护 / 改 造 物资管理 项目管理 安环质检 物资需求计划 供应商管理 采购策略制定 仓储及物流 安全监督 物资处理 应急管理 采购寻源 / 执 行 营销管理 市场分析 / 策 划 品牌策略 / 管 理 销售战略 / 策 计划与预算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规 划 信息技术建 设 信息技术管 理 技术研发 质量体系 略 质量管理 销售执行 环境风险体 系管理 客户关系及售 后服务 财务管理 产品研发 工艺管理 文档管理 创新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 实验管理 发 各部门业务能力评价 原材料 产品 设计 产品 加工 分销商 批发商 零售商 技 术 研 发 工艺管理 ☆☆ 供应 链管 理 创新管理 ☆☆☆ 跟单☆☆☆ 营销中心 仓储物流☆☆ 出口操作☆☆☆ 生产部☆ ☆☆ 客户维护☆☆ 品质控制 ☆ 战略规划☆ 品质检测 ☆☆ 品牌 管理 实验检测 ☆☆ 辅助职能 品牌宣传☆ 计划预算☆ 市场策划☆ 会计核算☆☆☆ 品牌形象☆ 行为检核 财 务 管 理 行为检核☆☆☆ 运营管理 招聘管 培训管 薪酬绩 理☆☆ 理☆☆ 效☆☆ 员工关 系☆☆ 消费 者 销售☆ 物控部☆ ☆ 产品研发 ☆☆ 营销 物流配送 计划部☆ ☆ 采购策略 ☆☆ 采购 仓储 行政后 计划督 IT 运维 勤☆☆ 导☆☆ ☆☆ ☆ ☆ 董办 ☆☆ 园区管 理☆☆ 财务分析☆☆☆ 资金管理☆☆ 财务内控☆ 资产管理☆☆ 关键职能现状诊断 主要职能 / 典型问题 技术一部 技术研发中心 技术二部 创作部 业务管理中心 运营管理中心 职能缺失 职能弱化 技术研究 技术改进 项目管理 产品研究 / 设计 图文档管理、知识产权管理、 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 产品艺术造型创造 实验室 成品安全实验 实验标准研究 船务部 风险防控 防护用品部 市场分析 轮业部 市场分析 职能错位 职能交叉 与工艺部有职能错位 现象,与采购部供应 商开发职能有错位 设备引进与后期维 护(与设备部) 与品质部有职能错位 现象 客户关系维护及售后服务 售后跟踪、调研 项目协调、跟进 需求管理 内贸部 市场分析 / 策划 品牌策略 行政部 SOP 规划和输出 园区绿化、安保 (消防培训规 划)、保洁、食堂、宿舍接待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 绩效 组织岗位、招聘、薪酬、培训、 绩效奖励办法、人才 员工关怀、法律防控 梯队建设 董办 服务标准 SOP 输 出、会议记录和 执行监督 董事长生活区、办公区、客房、 餐厅、按摩室、前台接待服务 工伤处理、劳资关 系 核心职能自检系统 核心职能 / 诊断层 级 策略 / 规 划 组织管控 / 传 递 人力资源 规划 , 人 才盘点 招聘 财务管理 物资管理 信息技术 生产运行 营销管理 规划发展 技术研发 安环质检 流程 / 制度 薪酬 \ 培训 系统 / 工具 绩效 内容 一、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二、中国企业“瓶颈”特征 三、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看企业形态进化 四、企业形态 10S 演变规律 五、组织管控 六、定岗定编 七、部门职责 八、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撰写要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 职位说明书节选 基本素质要求 知识结构要求 职业经验要求 专业技能要求 核心胜任力要求 职业素养 职业发展方向 岗位说明书一些常见错误 岗位分析是采用系统性的方式,通过对岗位的研究, 明确该岗位的存在目的、关键职责及任职要求 岗位分析的三原则 应该 不应该  针对「岗位」  针对「人」  着重「应该」做的职  着重「目前正在」做 责  考虑岗位的「职责」 的职责  考虑岗位的「明细」 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的编写规范 职责描述的注意事 项 a) 要针对岗位,不要针对岗位上的人。 b) 要基于目前 1-2 年内的情况,不要基于过长的期限,也不是短期或临时 性工作 c) 分析任务、合并相关行为、归类相关职责,然后再将职责分解为具体的 任务 d) 抓住主要的职责,占工作内容 5% 以下的职责可不填写,每一份说明书 应不超过 10 项职责,避免写成任务的流水账 e) 按照岗位职责的重要性顺序填写 , 重要的职责填写在前面 f) 每条职责描述的是成果,而非过程 g) 每一职责描述的是单独的 、不同于其他职责的最终结果 h) 是精炼精确的陈述,不是广义的,含糊的说明,最多以两句话,不超过 主要职责与工作任务常用的动词  思考行为:研究、分析、评估、发展、建议、倡议、参与、推荐、计划  直接行动:组织、实行、执行、指导、带领、控制、采用、提供、协助  上级行为:许可、审批、定义、确定、指导、确立、规划、监督、决定  管理行为:达到、评估、控制、协调、确保、鉴定、保持、监督  专家行为:分析、协助、促使、联络、建议、推荐、支持、评估、评价  下级行为:检查、核对、收集、获得、提交、制作  针对文件、档案:编制、制订、拟定、起草、审定、审核、审查、转呈、转 交、提交、呈报、下达、备案、存档、提出意见  针对信息、资料:调查、研究、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提供、汇报、反 馈、转达、通知、发布、维护管理  例如:在编制某一文件的过程中,部门负责人组织拟订文件,一般文员可能只是按部 门内主管的要求收集一些资料,然后主管草拟文件,主管副总审核文件并提出意见,总 经理最终批准文件。这些动词清楚、准确的表明了相应岗位在流程中的权限。 示例:填写岗位所需技能技巧的参考 学习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沟通能力 协调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控制能力 应变能力 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决策能力 专业能 力 执行能力 客户服务能力 计划能力 谈判能力 组织能力 开拓能力 领导能力 创新能力 通过岗位评估确定岗位价值 评估前 评估前 示 例 评估后 总经理 部门经理 员工 610 63 611 62 612 613 58 57 614 56 615 55 616 54 617 52 260 49 目前主要的岗位评价方法 方法 岗位排 序法 岗位分 类法 因素比 较法 要素计 点法 是否量化 优点 缺点 简单、操作 容易 主观性大、无 法准确确定相 对价值 否 是将岗位与特 对岗位整体进 定的级别标准 行评价 进行比较 灵活性高、 可以用于大 型组织 对岗位等级的 划分和界定存 在一定的难度、 无法确定相对 价值 是 在岗位与岗位 对岗位要素进 之间进行比较 行评价 可以较准确 确定相对价 值 因素的选择较 困难、市场工 资随时在变化 将岗位与特定 对岗位要素进 的级别标准进 行比较 行评价 可以较准确 确定相对价 值、适用于 多类型岗位 工作量大、费 时费力 否 是 评价的对象 比较的方法 是在岗位与岗 对岗位整体进 位之间进行比 行评价 较 IPE 岗位评估系统将从 7 大因素 16 个维度进行评价 影响因素 40% 职责范围 9% 工作独立性 下属人数 对组 织的 影响 监督管理 下属种 类 组织规模 13% 工作多样性 业务知识 沟通因素 内外部联系 工作经验 11% 环境条件 风险 沟通技巧 16% 问题解决 创造力 8% 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沟 通 频 率 3% 操作性 环境 总分数 : 65-1193

88 页 310 浏览
立即下载
组织设计的权变理论(上)

组织设计的权变理论(上)

组织设计的权变理论(上) Contingency on Organization Design(Ⅰ) 2 2018/5/30  组织结构概述       组织环境分析 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性条件下组织结构的设计 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3 早期的战略——结构理论 战略——结构理论的发展 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 今天的话题 组织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 组织结构构成:复杂性、规范性、集权性 组织的有效性 课堂讨论——“宇宙”冰箱厂的组织两难问题 2018/5/30 今天的话题 组织结构概述(4~ 16) 组织结构构成:复杂性、规范性、集权性 组织的有效性 4  组织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2018/5/30 组织结构的三个核心要素 5  复杂性  规范性  分权性 2018/5/30 一、组织结构的复杂性  6 复杂性:一个组织中的差异性(Differentiation)  横向性差异(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 纵向性差异(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 空间分布差异性(Spatial Differentiation) 2018/5/30 1、横向性差异 7  含义:一个组织内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专业方向、技能 及任务和工作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程度,并由此产生的组织内部部门 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 专业化——一个组织把它的总任务分成最小而又有机相连的部分,并据此 形成专业化系统或部门。  部门化——对从事相类似的工作的人的活动和为进行协调和管理的部门。 组织结构中的部门化一般按人数、职能、产品与服务、生产工序、顾客、 地区分布等要素组织 2018/5/30 2、纵向性差异   8 含义: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层的层级数及其层级之间的差异 程度。 决定组织层次的决定因素是:管理幅度(Span of Control)  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所能直接有效地指导、监督或控制其下属的 人员数。  管理幅度小——高耸式组织结构  管理幅度大——平坦式组织结构 2018/5/30 管理幅度对纵向性差异的影响 一个工厂有36个生产工人: 厂长 副厂长 副厂长 18个生产工人 18个生产工人 “扁平”式组织结构示意图 厂长 第一车间主任 小组长 小组长 6个工人 6个工人 第二车间主任 小组长 小组长 小组长 小组长 6个工人 6个工人 6个工人 6个工人 “高耸”式组织结构示意图 9 2018/5/30 3、空间分布差异性  10 含义:一个组织在其管理机构、厂房及其人员在地区分布上形成的 差异程度。 2018/5/30 规范性(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指组织中各 二、组织结构中的规范性 项工作标准化程度。   组织规范——有文字记载的有关规章制度、工作程序、 工作标准化及有关方针政策。  规范性影响因素   规范性形成的方法     11 职能差异、管理层级 选拔 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政策 培训 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 2018/5/30   三、组织结构中的集权与分权 含义:组织中的决策权集中在组织结构中的哪一点上的程度与差异。 分权意义  管理者个人能力有限  组织发生变革时需要对外界环境作出迅速反应  通过允许职工参与决策而达到激励职工的目的 应做什么 能做什么 环 境 信息 输入 解释与 建议 打算做什么 被授权做什么 选 择 授 权 执 行 实际做什么 行 动 组织决策过程图 12 2018/5/30 组织的有效性  “从组织的定义可以看出,一个组织的建立就是为了实现既定的一个或多 个特定的目标。因此,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就可以用来作为衡量组织效益 的标准。” ——美国著名组织学家查理斯·佩罗(Charles Perrow)  组织的有效性就是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 衡量方法     13 目标方法 系统资源方法 内部过程方法 利益相关者法 2018/5/30 衡量组织的产出方面以及组织是否按照期望的水平完成目标。  目标法 组织有效性——组织完成其目标的能力。 目标 盈利 成长 市场份额 社会责任 雇员福利 产品质量与服务 研究与开发 多样性 效率 财务稳定 资源保护 管理开发 14 公司(%) 89 82 66 65 62 60 54 51 50 49 39 35 2018/5/30  系统资源法 考察转换过程中投入的一面,假定组织必须成功地获得 投入资源、转化资源及输出产品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 组织有效性——组织开发环境取得稀缺的和有价值的资 源的能力。  指标     15 讨价还价的情况——系统开发环境获取贵重资源的能力; 系统决策者觉察并准确解释外部环境真实特点的能力; 维持组织内部日常活动; 组织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 2018/5/30 内部过程法    一个有效的组织具有平滑的内部过程,雇员是高兴和满意的,部门 的活动相互交织以保证较高的生产率。 有效性——组织利用其拥有的资源来达到内部健康和效率。 指标:        16 浓厚的公司文化和积极的工作氛围 团队精神 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信心、信任和沟通 决策靠近信息资源的程度 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的顺畅程度 考核管理者的因素:业绩、发展、有效工作团体 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2018/5/30 相关利益者法 利益相关者——组织内部或外部关心组织的一个集团。债权人、供 应商、雇员、所有者、顾客等。  有效性——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 利益相关者 有效性标准  指标  所有者 雇员 顾客 债权人 社区 供应商 政府 17 财务收益率 工人满足、薪水、监督 产品服务或质量 信用的可靠性 对社区事物的贡献 满意的交易 法律、规章的遵循 2018/5/30 今天的话题  组织结构概述 组织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18~ 21) 早期的战略——结构理论 战略——结构理论的发展 18  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2018/5/30 战略管理模型 反馈 实施外 部分析 制定目 标和任 务陈述 建立 长期 目标 制定、评 价和选择 战略 战略实施:管理、营 销、财务、研究与开 发及计算机信息系统 度量和 评价业 绩 实施内 部分析 战略制定 19 战略实施 战略评价 2018/5/30 早期的战略——结构理论   20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埃尔佛雷德·钱德勒(Alfred Chandler)于1962年出 版了《战略与结构》 他的研究表明,美国许多大公司的发展,经历了战略发展的四个阶段,每 一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 数量扩大战略阶段  地域扩散战略阶段  纵向一体化战略阶段 时间 t+1 t+2  多种经营战略阶段t 产品多样化战略 低 相应组织结构 简单型结构 高 职能型结构 部门化结构 2018/5/30 战略——结构理论的发展 21  迈尔斯(R. E. Miles)和斯诺(C. C. Snow)(1978)的研究是当代最流 行最有影响的理论。他们以改变产品和市场的程度为基础,把组织划分为 四种战略类型和与之相适应的四种组织结构类型。  防守型战略(Defenders)及其组织结构  进攻型(Prospectors)战略及其组织结构  分析型(Analysers)战略及其组织结构  反应(Reactors)战略 2018/5/30 战略类型——结构示意图 22 战略类型 战略目标 面临环境 组织结构特征 防守型 战略 稳定和 效率 稳定的 高度劳动分工,高度规范化,集权化, 严密的控制系统 分析型 战略 稳定和 灵活性 变化的 适度的集权控制;规范化程度高,对一 部分实行分权制和低规范化 进攻型 战略 灵活性 动荡的 低劳动分工,低规范化,部门化松散型 结构,分权化 2018/5/30 今天的话题   组织结构概述 组织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23~32) 组织环境分析 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性条件下组织结构的设计  23 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2018/5/30 企业面临的环境层次 经济力量 政治力量 产业环境 企业组 织内部 技术力量 24 宏观环境 社会力量 2018/5/30 主要外部环境影响(PEST) Political 政治和法律环境 Economic 法 律 政 府 法 规 Social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增长 货币与财政政策 利率 汇率 消费 投资 就业 人口 地理分布 教育 职业和商业观念 生活方式 社会价值 自然资源 生态保护 企业 技术环境 技术变革速度 产品寿命周期 新技术构想 25 Technology 2018/5/30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产业竞争性分析替代品 (来自其它行业) 关键要素 的供应者 企业间的竞争 消费者 潜在的新进入者 26 2018/5/30 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  27 环境的不确定性——决策者不具有关于环境因素 的足够信息,并且难以预测外界的变化。 2018/5/30 评估环境不确定性框架 稳定 环境变化 简单+稳定=低度不确定 1、外部因素较少且性质 比较接近; 2、因素趋于稳定,如有 变化也比较稳定 如:软饮料罐装厂、啤酒 批发商、食品加工厂 不 确 复杂+稳定=中低度不确定 1、外部因素较多且性质 差异大; 2、因素趋于稳定,如有 变化也比较缓慢 如:大学、电器制造厂、 化工公司和保险公司 定 简单+不稳定=中高度不确定 性 复杂+不稳定=高度不确定 不稳定 1、外部因素较少且性质 比较接近; 2、因素变化频繁且无预 见性 如:时装公司、玩具制造 厂 简单 1、外部因素较多且性质 相异; 2、因素变化频繁且无预 见性 如:电子公司、航空公司 、电子通讯公司 复杂 环境复杂程度 28 2018/5/30  相应增加企业职能部门和职位的数目,以加强企 环境不确定性下的组织结构设计 业对外联系的职能       29 收集、整理和发布外部环境变化的有关信息 代表企业向外部环境输出信息,以加强外界对企业的认识 缓冲作用。降低环境不确定性对内部生产的冲击和干扰作用 加强企业管理中的协调和综合职能 增强组织结构的柔性  刚性结构,又称机械性结构(Mechanical Organization System)  柔性结构,又称有机性结构(Organic Organization) 强化计划职能和对环境的预测 2018/5/30 缓冲部门(Buffering Departments) 计划 财务 销售和 广告 开发 研究 生产核心 仓库 库存 作业 计划 质量 控制 顾客 服务 缓冲部门降低了环境不确定性对生产核心的冲击 30 2018/5/30 组织各部门目标和方向的差别  31 劳伦斯(Paul Lawrence)和洛西(Jay Lorsch)曾对十家公司的制 造、研究和销售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各个部门与不同外界团体 发生联系,每个部门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目标和业务特点。 特点 研究开发部门 制造部门 销售部门 目标 创新、质量 生产效率 满足顾客需求 时间期限 长 短 短 工作导向 基本以任务为导向 任务导向 社会导向 组织正规化程度 低 高 高 2018/5/30 机械性与有机性组织结构对比 机械性 32 有机性 1.有正式组织及明确领导关系 1.领导关系不太明确,常有变动 2.分工细,有明确任务、权责规定 2.分工粗,任务和权责关系常作调整 3.规范化的规章和程序 3.规范化的规章、程序较少 4.决策权限集中于上层 4.决策权限下授 5.主要靠纵向沟通 5.主要靠横向沟通 6.职能制 6.事业部制或矩阵结构 2018/5/30 组织结构与环境的权变框图 稳定 环境变化 简单+稳定=低度不确定 1.机械性结构:规范、 集权 2.部门很少 3.无综合业务 4.业务导向 不 复杂+稳定=中低度不确定 1.机械性结构 2.部门多,对外联系多 3.有一些综合业务 4.有一些计划 确 定 简单+不稳定=中高度不确定 性 复杂+不稳定=高度不确定 不稳定 1.柔性结构 2.部门少,对外联系少 3.有一些综合业务 4.计划导向 1.柔性结构 2.部门多,专业化高,对 外联系多 3.有很多综合任务 4.广泛的计划和预测 简单 复杂 环境复杂程度 33 2018/5/30 今天的话题    组织结构概述 组织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34~ 35) 课堂讨论——“宇宙”冰箱厂的组织两难问题 34 2018/5/30 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人员的素质包括:员工的价值观念、思想水平、工作作风、业务知 识、管理技能、工作经验和年龄结构等。  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表现 集权与分权的程度  管理幅度大小  部门设置的形式  定编人数  35 2018/5/30 因事设人和因人设事   因事设人——首先确定组织结构和编制,然后据此配备 必要数量和质量的人员。 因人设事——首先要任用具体的干部和人员,然后根据 这些人员的素质特点,设计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职位。  到底是因人设事对,还是因事设人对 ?  36 课堂案例讨论——“宇宙”冰箱厂的组织两难问题 2018/5/30 因事设人和因人设事   37 一般因事设人事正确的组织原则 在特定条件下,因事设人可能也是合理的、必 要的 2018/5/30 一些卓越公司的做法  在这项研究之前我们以为会有这样的发现:一个公司从优秀推向卓 越的第一步是为公司设定一个新的方向、新的袁静和战略,然后找 到合适的人,在朝这个新的方向前进。  然而我们发现有时情况恰恰相反。那些主管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 然后才把人们引向哪里。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自然 请下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  你可以教会农民如何炼钢,但你却无法教会一个人恪守职业道德, 如果它已开始就不具备的话。(纳科尔公司) ——《从优秀到卓越》[美]吉姆· 柯林斯 38 2018/5/30 一些卓越公司的做法 先人 让合适的人上车。 组建卓越的管理团队。 后事 一旦有了合适的人选,便 选择通向卓越的最佳途径。 39 2018/5/30 40 2018/5/30 谢谢! 41 2018/5/30 42 2018/5/30

42 页 302 浏览
立即下载
白睿:组织诊断三要素模型、方法和流程

白睿:组织诊断三要素模型、方法和流程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解析组织内外部,探求组织健康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白睿:组织诊断三要素模型、方法和流程 白睿 组织发展专家,上市公司组织发展总监、上海交通大学特聘讲师、培 训讲师, OD 畅销书作者、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 所著书籍《改写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发展核能》、《组织赋能》 在京东、当当上占据管理畅销榜前茅! 医院到底在检查什么?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呼吸道受阻 • • • 气管支气管内肿瘤 气管狭窄 气管受外压 心脏疾病 • • • • 颈椎病 • 颈心综合症 膈肌病变 肺部疾病 • • • •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先心病 冠心病 病毒性心肌炎 • • 肺气肿 支气管炎 哮喘 肺不张 气胸 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 失调 膈肌膨升症 膈肌麻痹症 胆道疾病 • 吸烟 性激素分泌 胆心综合症 门窗密闭, 空气封闭 组织诊断三要素:模型、方法和流程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模型 方法 过程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01 组织诊断三要素:模型 组织诊断本质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 组织诊断本身就是一种干预活动,因为介入了 组织日常活动,影响了组织成员对变革的期待 组织变革问题  群体行为和群体的看法是组织诊断的基础。  组织诊断有如下假设:如果组织成员的权利和 地位的差异缩小,交流公开,一起参与决策, 团结合作,共同发挥大家的潜力,那么组织有 效性就会得到提高。 组织效能问题 组织发展问题  组织诊断两个层面:组织对象——组织系统。  组织诊断三要素:流程、建模、方法(技巧) 组织设计问题 Box 1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目的 / 目标 Box 3 为谁创造什么价值? 组织 / 结构 关系 / 流程 应该和谁一起做什么? Box 2 我们是如何分工的? Box 6 领导 / 管理 Box 5 领导团队能否 保持盒子平衡? 支持 & 帮助 Box 4 回报 / 激励 有足够的协调手段吗? 如何激发员工动力? 环境 组织职能诊断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组织职能诊断四维度 职能缺失 职能弱化 职能错位 诊断 维度 解释说明 职能缺失 某些部门的职能设置存在关键业务能 力的缺失 职能错位 某部门承担了其他部门应有的业务能 力 职能弱化 某些职能部门的业务能力不足以支撑 业务的运行 职能交叉 某部门应有的业务能力分散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职能部门 职能交叉 组织诊断工具: BLM 模型 4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战略复盘迭代改进 领导力 1 差 距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2 市场分析 战略意图 3 战略解码 战略执行 氛围/文化 关键任务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它从市场分析、战略意图、创新焦点、业务设计、关键任务、正式组织、人才、氛围与文化以及领导力等各个方面帮 助管理层进行经常性的战略制定、调整及执行跟踪,从上述 9 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及其关联度,帮助参加者从整体上端 到端地了解一个全面、深入并可以落地的战略是如何制定与执行的。 市 场 结 果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流程反应速度诊断 月 — 周 主要流程步骤 a 子流程 b 子流程 A 流程 1 1 c 子流程 a 子流程 b 子流程 c 子流程 d 子流程 e 子流程 f 子流程 g 流程 h 流程 a 子流程 最短时间 b 子流程 c 子流程 3 4 5 3 6 7 8 1天 e 子流程 C 流程 2 2 1~7 天 d 子流程 B 流程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最长时间 3~7 天 3~7 天 1 周 ~1 个月 生产 1天 1周 1天 1天 1天 1周 1天 9 企业全面管理模型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方向性因素 战略与规划  目标与计划体系是战略实施的 目标与计划体系 业务与职能战略 基本工具  组织与职能是公司运作的基本载体, 结构性因素 是否与公司的战略及资源相匹配会 职能计划 部门计划 职能目标 组织与职能体系 组织架构 运作模式 部门职能 决定公司整体运作的效率  流程体系是公司运作实现的方 式,公司价值创造的机制 运营性因素  管理流程与支撑体系 组织文化 流程体系 项 目 决 策 产品 策划 设计 管理 工程 / 项 目管理 营销 管理 财务及成本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行政后勤法律事务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目标与责任机制 绩效管理体系 客户 服务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组织诊断——指标方面 一、组织能力杨三角 组织诊断——模块方面 二、六个盒子 组织诊断——行为方面 三、 7S 模型 四、组织健康问卷 五、 BLM 模型 白睿: 5 工具 +7 模型 组织诊断实践技能 组织诊断—业务能力评估方面 组织职能诊断 汇报线诊断 流程诊断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02 组织诊断三要素:方法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 在 员工思维 和 员工治理 方面,与行业有较大差距 • 在多数维度上,与常模 25 分位甚至 50 分位相差并不大。只要有改善,分位值就会明显提升。 目标企业 梦想加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战 略 合 适 度 战 略 接 受 度 O C I 用 户 导 向 创 新 敏 捷 员 工 能 力 健 康 度 人 才 招 聘 25 分位 培 训 发 展 保 留 50 分位 淘 汰 员 工 思 维 健 康 度 90 分位 文 化 价 值 观 绩 效 激 励 员 工 治 理 健 康 度 组 织 运 作 信 息 沟 通 流 程 I T 支 持 员 工 对 公 司 信 心 指 数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整体调研结果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以下表格中呈现的是员工对于组织能力调研问卷在互联网行业中分位值最高 & 分位数最低的 5 道题。 一级维度 认同率高 认同率低 二级维度 题目 认同度 员工思维维度 文化价值观 我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93% 员工思维维度 文化价值观 公司有清晰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91% 敬业指数维度 认同 我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信心 91% 战略维度 战略接受度 我认同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 91% 员工能力维度 员工能力健康度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能制定明确的业务发展方向,并推动执行 89% 组织能力维度 客户导向 公司付出的努力超过客户对我们的期望 70% 战略维度 战略合适度 公司已经建立了较高的竞争壁垒,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71% 员工能力维度 淘汰 在公司,业绩和能力表现较差的员工能够得到合适的处理 72% 员工思维维度 绩效激励 与其它同类公司相比,我觉得公司提供的薪酬水平比较合理 75% 员工思维维度 绩效激励 对于我的工作成绩,我能够获得除薪酬以外的肯定 75%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组织机构有效性诊断分析的模型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模型主要展示了对于组织结构的信息搜集和分析方法。信息搜集是组织结构诊断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组织结构 进一步的分析均需要基于上述方法所采集到的信息来进行。 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还要结合标杆企业借鉴法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优秀企业对比并吸取其成功经验,为日后的组织优化做准备。 结构维度 流程维度 领导维度 问 卷 调查法 • 企业的组织结 • 从战略的角度 挖掘企业的战 略总体目标, 访谈法 今后的业务发 展方向。企业 的价值观,高 层领导风格以 标杆企业借鉴法 及上下级的职 能关系等要素 构,部门的划 • 企业组织内部 分以及角色和 的流程执行力 职责定位等信 度,部门间信 息。管理层级 息沟通的有效 在整体结构下 性以及在执行 的协作,部门 方面的管控体 职责的清晰度 系是否得当, 以及分工的合 部门之间的协 理度等问题 作通道是否顺 畅 人员维度 • 企业组织内部人 力资源的考核绩 效体系的完善性, 人员在管理和其 他技能方面的发 挥情况以及企业 对人员的职业发 展规划及激励机 制等方面地做法 等信息 组织诊断方法源于分析——四大分析 职能分析 (业务分析) 决策分析 关系分析 运行分析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 1 )企业需要增加那些职能?企业需要减少那些职能?企业需要合并那些职能? 企业需要合并那些职能? ( 2 )确定企业的关键职能,即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关键作用的职能。 ( 3 )分析职能的性质和类别。这里所说的职能指的是产生成果的职能、支援职 能和附属职能。 ( 1 )应该制定那些决策? ( 2 )这些决策应该由那些管理层制定? ( 3 )决策制定应该牵涉到那些有关业务? ( 4 )决策制订后应该通知那些部门的负责人? ( 1 )分析某一部门应该包括多少职能和哪些职能? ( 2 )有哪些部门部门之间的职能重复过多或搭接不够? ( 3 )这些部门应当担负直接指挥还是参谋服务的职能? ( 4 )这些部门的业务工作应当同什么单位和什么人员发生联系? ( 5 )要求什么人为单位提供配合和服务? ( 6 )本部门又该为外单位提供哪些配合和服务? ( 7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工作组织得如何? ( 1 )人员配备状况分析。 ( 2 )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是否健全和得到贯彻。 ( 3 )奖惩制度是否完善和得到落实。 组织诊断方法源于心理——五种变革心理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心理 释义 恐惧 很多原因会引起害怕情绪,进而引发对结果的忧虑,担心遭到报复 焦虑 对于不确定性和未知,会产生焦虑或者集体焦虑 抱怨 改变就会带来一些抱怨,对于抱怨过多,抱怨渠道设置较差的情况, 会引起冲突 防御 担心听到不利的消息,拒绝吐露真实想法,或者觉得变革流于形式, 不予理睬 希望 听到改革的消息,觉得机会与机遇并存,令人振奋 组织诊断方法源于结果方案——三三制的汇报方案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调研方法 结论展示的主要问题点 小组访谈 展现一些实际的场景,大众的喜闻乐见,真实 有效的故事和事迹 个体访谈 提炼每个问题背后的信息,隐藏的欲望与需求 找到群体需求和个体需求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调查问卷 主要是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获取证据,证明 关键主题和结论 资料研读 总结趋势和图标,得出关于目标调查领域书面 佐证 竞品调研 启发性的观点和变革议程中的参考信息 最终汇报方案 3 确保, 3 不必  数据反馈是组织诊断的重要一部分,但并非是绝对部分,最终 汇报结果面对对象的组成,心理预期也是组织诊断的识别项。  最终汇报,要确保讲出完整的故事、要确保有充足的论证,要 确保有一定的引发决策的信息。不必太在意信息的完整度、不 必太在意个体的需求、不必太在意报告的大而全。 一、单变量统计分析 1 、单变量统计描述 • 集中趋势 均数(算术均数 / 几何均数) 众数 中位数 • 离散趋势 标准差、方差 四分位数 变异系数 2 、单变量统计推断 • 区间估计 • 假设检验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二、双变量统计分析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1 、交互分类 2 、卡方检验 3 、不同测量层次的相关检验(注意点:不同的统计数据,采取的 检验方法不同)。 • 不同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 数值变量资料: 均数, t 检验,方差分析 二分类: 率,  2 检验 无序多分类: 构成比, 有序多分类: ( 等级资料 ) 平均等级,秩和检验  2 检验 三、多变量统计分析 1 、分层分析 2 、复相关分析 3 、多元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的正确应用 • 定量资料的线性相关用 Pearson 相关 r ; • 等级资料用 Spearman 秩相关 rS ; • 定性资料用 Cramér 修正列联系数 rC 。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03 组织诊断三要素:流程 诊断项目进展回顾 项目 准备 组织 调研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管控 优化 绩效 设计 薪酬 设计 流程 优化 项目 总结 计划中的工作 实际完成工作  项目启动会;  按时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顺  按计划完成《组织诊断报告》的汇报版  对公司高层、中层进行访谈; 利启动; 计划外工作成果  对公司员工进行问卷调查;  完成了高层、中层及部分基层  收集整理并分析公司业务运营、 管理资料; 的访谈;  对公司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达到了预定目标;  完成对公司运营、管理资料的 分析整理; 已完成工作成果 下一阶段将完成工作 《组织管控设计报告》 《组织管理手册》 《授权管理手册》 项目调研工作方法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诊断报告与组织管控模式设计是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行业标杆研究和内部 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问卷调查 标杆研究 •了解员工对企业的基 •对比同类型企业模式进 •全面熟悉企业管理人 本认识 行研究 员和一般员工 •了解员工基本状况与 •分析各类组织模式的产 •发现问题线索 基本观念 生背景与适用条件 •了解企业管理基本状 •对照公司现状与战略进 况 行研究 •初步诊断 •头脑风暴 •内部质疑 •后台专家支持 优化思路形成 •全面熟悉企业 内部讨论 组织诊断报告与 深度访谈 人力资源行动方案优先级设定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 制定了方案,就要设定优先顺序,专注最重要、最关键的行动上来 高 某公司人力资源行动方案优先级 影响力 • • • HR 工作 此方案是否能为客 户创造价值 基于胜任力的人员招聘 此方案是否与企业 继任计划 战略匹配 职业发展规划 此方案是否能和其 行动学习培训项目 他方案协同 全球领导力发展 低 团队激励 难 易 可执行性 • 此方案是否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实现? • 组织是否具备实行此方案的资源? 对冒险者支付较高薪酬 弹性福利 影响力 可执行性 2020 年落地计划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企业文化项目落地计划 项目 项目时间规划 / 月 配套的落地项目 描述 组织能力 梳理支撑战略目标的核心组织能力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用户第一:将用户价值导入组织绩效关键指标                     以组织发展导向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 组织能力 支撑战略转型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向高价值创造倾斜的薪酬体系 速度:组织绩效和关键项目                     协同:跨部门承接组织绩效指标                     人才盘点                     职级体系优化                     “ 巅峰”计划                     4 维度计划                     “ 雏鹰”培养                     关键岗位序列培训                     短期激励                     长期激励                     27 白睿:组织发展专家 聚焦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 个体层面 组织发 展过程 进入 启动 评估与 诊断 团队层面 过程层面 组织层面 实施 行动计划 国家层面 反馈 全球层面 采纳 分离

28 页 423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