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制度-企业导师制必备手册(精品)

企业导师制度-企业导师制必备手册(精品)

企业导师制度-企业导师制必备手册 什么是导师制 2 如何做导师制 3 导师制的内容 4 导师制技能篇 5 其它关注事项 CONTENTS 1 目 录 章节 什么是导师制 1 导师制的定义 两个个体之间一对一的支持性关系; 是双向的过程,学员和导师都能受益; 导师和学员之间融洽的关系和相互信任非常重要。 导师制中的各方 协调人 通常是人力资源部,职责是指定导师制方案,规范流程,建立 标准,组织推动项目进行并评估效果。 导师 有经验,关心他人的人,一般由领导层担当,脱离自己的生活 方式,来帮助学员做两件事情:建立重要的目标,以及达成目 标的能力。 学员 指接受导师帮助的人,学员参与导师关系,需要有学习和成长 的意愿和准备。 导师制目标 个人发展 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成功的态度、技能和知识,包 括硬技能和软技能。 组织发展 理解、适应和接受组织的方向、价值观和标准。 职业发展 在生涯抱负和方向上获得辅导和建议。 导师制辅导与上级辅导的区别 重心:成长 核心技能 强调:潜力 导师制 关系:交叉 个人问题 重心:表现 强调:技能 关系:直线 上级 导师与学员直接上级形成互补,分别独立负责学员的当前表现和未来表现(导师强调潜力,上 级强调技能),拓展了发展的宽度; 导师对学员直接上级形成补充,直接上级对学员的成长发展有直接责任,而导师则在过程中扮 演额外的资源,挖掘了发展的深度。 实行导师制的益处 导师制是全方位的双赢,导师、学员和组织均获益。 组织收益 学员收益 导师收益 改善工作表现; 学习新的技能和眼界; 发展管理人员的领导管理技能; 获得应付困难和变化的支持; 帮助别人,获得个人满足感; 提升员工能力和活力; 激励担当和责任; 发展领导能力,如教练能力; 增强员工忠诚度; 接触组织领导及其领导方式; 鼓励保持职业发展的胸襟; 使导师成为组织的榜样; 获得职业规划、个人及职业发 提高员工留存率; 展的建议。 学习: 影响和认可: 产生影响力 营造组织学习文化; 回馈组织 引导员工更好理解组织目标。 作为领导 / 榜样获得认可 正式导师制 导师和学员之间有详细的帮助协议。这种关系有目标、有操作规则、有协议和 程度。导师和学员都是根据具体目标选定、配对和培训的。将在一定时间后结 束。 一般期限为 6~24 个月。 非正式导师制 加强型非正式 导师制 正式导师制的特点 正式、可计量的 发展目标 协调人可能组织 特殊的学习活动 1. 整个导师制关系持续过程中,焦点都在学员身上; 1 明确安排合 作关系 2 7 3 合作关系被 监督和支持 6 5 配对有可能“来 电”有可能不来 4 导师关系是 暂时的 学员有目的性的 接受更多帮助 2. 配对来电不是必要的,需要的是导师的专业知识,相互 尊重以及由衷的分享的意愿; 3. 协调人非正式的监督和跟踪所有关系,不时给参与者打 电话或发邮件、或者见面,来了解伙伴之间是否会面,他 们对安排的意见,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参与者不与协调人 分享机密的谈话。 章节 如何做导师制 2 正式导师制的操作流程 建立 & 设计项目 筛选 & 选择 导师和学员 配对 & 培训 导师和学员  列明领导层  建立配对标准  明确目标群体和需求  确定导师的标准  配对导师和学员  确定学员的标准  给导师进行技能培训  招募和确认可能的学员  介绍程序和过程  与导师和学员交流期望  建立见面时间表  设立目标和对象  选择项目协调人  建立项目细节和程序  推广和交流该项目  记录会议结果和进度 监督 & 结束项目  提供持续帮助  检查和修订项目和进度  在项目中期和结束时进 行回馈、评价  计量成果  结束关系  激励和认可 评估组织准备度 0 1 02 导师制项目需要完成的目 标是什么? 时机和氛围是否有利于实 现目标 - 发展? 03 该导师制项目是否是另一 个更大发展项目的一部分? 0 4 0 5 高层是否对本项目进行支 持,包括行动支持、拨出 个人时间和经济支持? 谁来领导和协调本项目? (高层和人力资源管理人 员) 06 组织内部是否有足够的有 精力、有能力的导师? 三个有数 A B C 合格的项目协调人 态度:热情、承担、效率、兴趣 技能:口头、书面沟通能力、影响力、推动力、组织跟踪能力 知识:掌握导师制相关流程、原则、策略等 管理层的支持 确保征求和获取高层管理人员对本项目的支持。支持不仅仅是 口头上的,时间和经济上的投资更为重要。董事长、总裁是否 关注或亲自参与? 足够的导师 确保有足够的有能力的领导人和经理人可以作为导师。导师能 力:希望并有兴趣参与(态度);拥有必要的能力和经验可以 传输给他人(经验)。 对于试点项目,至少需要 10-15 名导师 建立 & 设计项目 确定目 标群体 和需求 完成 设计 设立成 功标准 交流 1. 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参与者人数,实际上有 在项目水平和关系水平两 目的:让人们接受、向人 是什么? 多少人可以参与进来? 个维度,设置过程评价标 们告知; 2. 基于目标,潜在的样 2. 正式程度如何? 准及结果评价标准 流程: 本人群有哪些?(导师、 3. 采 取 何 种 模 式 ? 1. 谁应该知道? 学员) O2O ? 2. 怎么让他们知道? 3. 确定学员的需求 4. 周期设定? 4. 确定导师的需求 5. 会面的频率 / 时间? 6. 明确界限(心理问题、 保密、违法行为); 7. 跟踪 案》 目提 项 《 书面 形成 述 求阐 需 收益 标 目 任务 议 表 提 时间 员 人 算 预 筛选 & 选择导师和学员 1. 用来分享的主题知识 2. 培养员工的声誉 1. 渴望参与 2. 参与所有活动的意愿和能力 3. 入司期限 3. 辅导培训的完成度 4. 沟通技巧 5. 受欢迎程度 4. 工作表现 5. 层级 1. 职业目标 6. 地域 2. 管理或职业潜能 7. 用工性质 3. 上级管理人员的许可 8. 职业兴趣 通用 标准 导师 标准 学员 标准 4. 教育背景(参考,能力比学 历重要) 5. 拥有正确态度 配对 & 培训导师和学员 配对方法: 1. 强制配对:配对是指定的,学员无法筛选导师; 1 2. 学员可以筛选导师: 自己选择:学员可以自由选择与导师接触,配对取 决于导师的首肯,风险是,学员容易选择受欢迎的 2 导师而不是符合自身发展的导师; 学员在潜在的、匹配的导师中筛选配对,最终结果 取决于协调人,这种方法保证了推荐的导师能够满 足需求。 3. 导师可自行选择学员。使用较少,因为导师制项目 的重点是学员,学员在谁可以帮助自己这个问题上有 更大发言权。 3 强制 配对 学员 可以 筛选 导师 导师 可以 自行 选择 学员 配对 & 培训导师和学员 常见配对标准 能力 导师必须拥有学 员需要的能力 倾向 尽量 满 足有 倾 向的 学员、导师配对 个性和沟通方式 表现共同点,避 免极端差异 提示: 跨职能 导师不是学员 的直接上级 背景和兴趣 导师和学员 间有共同点 层级 导师必须比 学员 高储一定的级别  配对最重要的标准:谁可以在实现想要的发展目标上 基于最多的帮助。  个性和背景是经常性因素。将有相同个性、兴趣和背 景的人放在一起,可以增加关系和谐的几率。  差异的价值仍应被尊重,如一名内向的学员可能从外 向的导师处学到开朗。  做好 10~15% 配对效果不好的心理准备。 配对 & 培训导师和学员 培训导师和学员 导师和学员都需要特定的技巧来开始导师关系,导师制项目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扮演导 师和学员的角色缺乏准备。 导师需要的能力: 学员需要的能力: 关系 确定目标和现状 信息 认识导师 促进的 快速学习 直率的 表现主动 导师模范 主动倾听 愿景 建立信任 培训方式: 正式的技能训练 自学资料 网络和网站 一般介绍 导师和学员一对一指导 配对 & 培训导师和学员 签订《导师制协议》 签订目的:确定关系的性质以及管理双方的期望 监督 & 结束项目 本阶段包括导师制项目的进行和结束。活动内容如下: 提供持 续帮助 实施发展 活动 进行中期 评价 举行中期 促进会 项目结案 活动 终期评价 监督 & 结束项目 协调人定期与导师和学员进行沟通: 检查进度 回答问题 需要协调人干涉的常见问题有:  定期会面:导师和学员是否按照规定频率实际会面了? 给予鼓励  相关性:会面是否着重于解决既定目标,还是转移话题了?  热度:配对成员之间是否失去了默契? 发放学习资料和信息  融洽:导师、学员间是否存在重大争议?是否需重新配对?  学员上级:他们是否与导师制项目进行了互动?  改变:如果导师、学员辞职或转岗,关系是否继续? 在许可的情况下,与不同的配对间分享创意 问题出现时解决问题 必要情况下重新配对 监督 & 结束项目 和上级辅导不一样,导师制允许学员进行现工作以外的发展项目,目的是为了发展学员 的能力,增强信心,而不要求任何结果。 如,某个学员的目标是学习销售,以便于在未来可以转行到销售行业。协调人可以和导 师一起安排此参与者跟踪和观察销售人员。 常规的发展活动有: • 阅读导师提供的、或者学员自己找到的材料。学习和评论这些材料,并适当运用; • 观察导师完成各项与项目相关的任务,并给出报告; • 评价学员某一工作的表现; • 对学员写的东西进行反馈; • 创造发展项目:如,研究员工调查表中提出的意见,对组织机构变革提出建议、研究全心全意为客 户服务、创新工作方法工具、如何激发学员的新想法并争取支持、付诸实施等等。 监督 & 结束项目 中期回顾 在合作中期收集导师和学 员的信息(并作出改善)。 可以测度导师制关系。 项目评价 针对项目本身的质量提 出总结性信息。根据参 与者提供的信息,可以 得出什么效果较好,什 么可以改进,参与者获 得了哪些经验。可以测 度项目的有效性。 评价可以为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即收集导师和学 员给出的陈述性意见;或导师和学员给问题打分。 监督 & 结束项目 项目进行到中期,组织一次分享会。分享会上,由导师和学员来分享 截止到当前,从导师制关系中获取的经验。 分享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他人,保持导师制项目的进行。分享会可再中 期评价结果出来后举行。 可以与导师和学员分享评价结果,并可以讨论看看评价中有哪些意见 可以用来改善项目和关系。 监督 & 结束项目 在导师周期结束时,举办一次庆祝活动,将所有参与者重新组织起来。 可以由高级管理层向参与的导师和学员发放纪念品和感谢信。 如果该活动在中期评价结果出来后举行,评价结果可与与会人员分享。 监督 & 结束项目 项目终期,需对整个导师制项目进行项目总结,需包含如下内容: 统计学员反馈 统计导师反馈 学员和导师的反馈比较 项目组织工作评价 章节 导师制的内容 3 导师学员发展关系四部曲 建立关系 设定方向 取得进展 结束正式关系  了解导师制关系带来的一切十分重要,这样可 以帮助学员和导师改善导师制关系;  每个月(至少每两个月)一两个小时的接触就 能保证辅导的有效性;  两次辅导之间,导师和学员之间可以通过微信、 电子邮件、电话等进行非接触性交流。 导师学员发展关系四部曲 在首次会面之前,鼓励导师和学员都花时间进行适当自我反思: 想想自己,想想希望再导师制关系中传授或得到什么。 值得思考的问题有: • 你从哪里来? • 现处在何处? • 你想去哪里? • 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教训 / 经验有哪些? • 对于自己的未来,你个人有什么样的愿景? • 这次辅导如何能帮助实现这一愿景? • 你怎样才能使他人变得优秀? 这一 步至关重 要!建 立信任是 导 师制 成 功 的基础。 在这 一步 完成 制定 《会面计 划 》。 导师学员发展关系四部曲 在本步,导师应该起到先发作用,首先了解学员目前的实际情况和 面临的挑战。学员需要进一步解释并清楚回答。 建立发展目标:熟悉并了解学员情况后,导师将更好地引导学员建 立导师制发展目标,并给出建议。通常,学员见导师时对如何提升自 我只有一个大概想法,导师能够帮助他们把想法变得更具体。 学员发展目标应符合如下标准: • 合乎心意 ---- 学员对目标充满热情,且目标反映了学员自身发展的首要任务。 • 切实可行 ---- 目标应基于事实且可以实现。学员一次设置的目标不应多于 3 个。 • 易于衡量 / 观察 ---- 目标要尽可能具体。 • 书面记录,而不是记在脑中或口头陈述,每个目标不多于 15 个字。 • 如果可能,至少关注一个非工作领域。 目标 的一 个很 好 的来 源是之前 讨 论过 的 能 力领域。 这一 步通常与 第一步 一起完成 。 导师学员发展关系四部曲 在本步,必须就以下事项达成一致: • 日程 ---- 会面的频率和时长。 • 会面具体事项 ---- 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建议在工作区以外。 • 期望 ---- 探讨各自角色(有些学员希望导师充当参谋角色,有些希望导师 是搭档等等)。 • 保密性 ---- 哪些信息可与人分享,哪些不能,就这个界限达成一致。好的 导师制关系尽可能多的对事情进行保密。 • 反馈 ---- 就各方如何给出和接受反馈达成一致。 • 限制和偏好 ---- 讨论各自的学习和交流方式,以便更好地合作,陈述各种 限制和偏好。 如:导师坚持要准时吗?办公时间外,学员可以给导师发邮件或打电话吗? 学员更喜欢发邮件交流还是打电话? 导师学员发展关系四部曲 这一步是整个过程中最长的一步,是导师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 步双方将: • 关注一个或多个目标 • 目标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特定目标 • 建立行动方案以达成具体目标。 • 互相经常联系。 为保持导师制关系势头,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 一起参与活动中  为保持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必要时可以改变目标或者增加新的目标  给予彼此真诚的正面反馈和欣赏  如果感觉好,进一步加深谈话内容。 导师学员发展关系四部曲 正式的终止关系是必要且重要的,它可以阻止关系毫无征兆的逐 渐变弱,或者由于缺少活动而最终瓦解。 在这一步中,辅导双方会: • 回顾学员的目标和进程 • 决定关系的下一步形式 ---- 继续进行还是转化为非正式?还是感谢后再见? • 结束的标志:聚餐,交换礼物等。 章节 导师制技能篇 4 阶段 - 技能 具体来说,辅导过程需要 6 种能力: • 关系 ---- 信任 • 信息 ---- 具体建议 • 推动型的 ---- 可选择性的 (教练) • 直言不讳 ---- 挑战 (批评、辅导) • 导师典范 ---- 激励 • 员工愿景 ---- 个人主动性 (同理心倾听、提问技巧) (目标设定与计划) 阶段 - 技能 RAL 辅导法 • 发生了什么?以前发生过吗? • 你怎么观察到的? • 你怎么认为的?你的感受是什么? • 什么让你觉得意义重大? • 你是怎么做的? Aware (意识) • 你什么方面做得(更)好(了)? • 如何解释过去 / 当前所经历的? 如何?(从经验中获取见解和发现) • 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从另一角度怎么看? • 其他人怎么认为 / 说你? •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在未来你会有何不同? • 你如何学有所用? • 你有考虑过……吗? • 你需要什么资源 / 支持? • 你期待什么样的挑战? Reflect (反思) 什么?(表面回馈,经验观察) Learn (学习) 现在如何?(从经验中获得、应用所学 的东西) • • 你从中获得哪些益处? 阶段 - 技能 02 反馈 : 及 时、相 关、 简 洁、中立的信息 正视:帮助直面潜在不足 和盲点,鼓励超越自我 激励 : 承认、 认可 积极 的成就和行为 05 应对挑战:设立合适的挑 战 / 目标,采取措施应对 06 04 07 讲故事:讲他人 / 自己虚 构 / 真实的事情,形成作 用 03 问: 有 效帮 助个 人发 现 真实的自己 01 听 :听 言外 之意 ,非语 言线索 章节 其它关注事项 5 期望 导师和学员都是有期望的,有些导师关系出现问题,因为即使讨论过,有些期望也未能满足。 导师对学员的期望: 学员对导师的期望: 学员对导师不合理的期望: • 接受这个暂时性的关系; • 定期会面,电话、面对面或在线联系; • • 对学习承担积极责任; • 在工作、生活和组织方面,提供新观点; • 花在导师制关系上的时间超出导师的意 • 征求意见和建议; • 对学员的行动和职业发展问题给出忠告; 愿和能力; • 听取导师意见并且采纳,告知导师结果; • 向学员挑战并提供支持; • 遵守所有承诺; • 彼此间保密; • 彼此保密; • 遵守所有承诺; • 遵守协商好的时间表,随时评估完成情况。 • 解决彼此间的冲突; • 给出真诚、公正、策略性的反馈。 • 将自己推荐给他人(除非导师自愿) 超出约定的期限继续导师制关系。 礼仪 礼仪是参与导师制关系的行为准则。合理运用有助于导师制关系有效提升和结束。双方有责任彼此尊重, 使对方处于放松的状态。 帮助学员积极参与到导师制关系; • 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学员的时间; 所有事情以你为准; • 明确表示你的需要和限制; 你的时间比学员的时间重要; • 使学员必须猜测或通过尝试和犯错误学习; • 不经思索的给出建议和批评; • 认为你的建议都必须被采纳; • 走出自己的方式,彼此关心; 希望把学员培养成另一个你; • 以关切的方式认识和处理冲突; 无视你的学员,或假定他不需要帮助; • 双方的关系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 在冲突冲讨论敏感话题或强行使用你的解决方案; • 与学员交流,看其是否将辅导进程汇报上级; 学员完成目标时,允许学员八卦或挑起敏感话题; • 在其他人面前,只对学员做正面或中立评价。 太快进入友谊关系; • 在背后说学员坏话; • 抓住学员不放,不愉快的结束关系。 不断问自己能否给出建议或批评; 导师不能做 告诉学员,你不期望他对你的建议通盘采纳; 期望学员向自己的(而不是你的)目标迈进; 导师能做 礼仪 花时间确定目标; • 体谅导师的时间,让导师决定额外时间; 依赖导师为你设立目标; • 及时回复导师和协调人的电话和邮件; 认为导师有无限时间给你; • 走神; • 导师给你的帮助奏效后忘记告诉导师; • 无视你的导师,认为他不需要你的感谢; • 证明你运用得到的帮助做决定; 冒犯导师,解释,批评导师; • 对导师的帮助表示感谢,在他人面前感谢导师; 泄露双方视为机密的信息或事实; • 在其他人面前,只对学员做正面或中立评价; 允许导师在未解决手头问题时八卦或讨论敏感问题; • 讨论保密界限; 侵入导师的私人生活,或期望成为亲密朋友; • 关系终止后仍保持联系。 背后说导师坏话; • 抓住导师不放,不愉快的结束关系; • 辅导过程中不联系。 守时; 学员不能做 认知听取导师意见,将似不相关信息记录以备后用; 向上级汇报最新进展; 学员能做 挑战 未建立目标明确的导师关系 缺乏严格的管理支持和参与 导师制 失败可 能原因 导师和学员未接受培训 经济开销未明确规定 导师学员的筛选配对未制定标准 挑战 导师制进行困难的原因: • 缺乏足够的规划,管理过于宽松; • 个别人认为有规划的导师制很简单,低估复杂性; • 缺乏资源,没有支持和预算; • 导师和学员不匹配; • 导师对进入角色所做的准备远远不足; • 学员在进入角色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够; • 导师、学员关系缺乏监督; • 收集和整理的评估数据太少或根本没有。 挑战 导师制项目的挑战: • 导师制怀疑论; • 认为很简单,不存在困难有问题; • 具备资历、兴趣和时间的导师不足; • 落选学员的负面情绪; • 学员的上级不支持甚至是反对; • 参与者准备不足; • 辅导关系不同步; • 缺乏细节跟进; • 导师和学员缺乏维护个人关系的时间或精力; • 学员发展目标和所需帮助的选择障碍; • 导师过于强势,认为学员应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 过度依赖其中一方; • 学员与上级产生冲突。 谢谢!

46 页 441 浏览
立即下载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导师制的目的 (一) 通过导师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 境,融入我公司文化氛围; (二) 导师通过对新员工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传授其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 , 帮助新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技能,尽快胜任其工作岗位; (三) 为新员工提供职业生涯指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 增强公司核心骨干作为导师的荣誉感,提升导师沟通能力、管理能 力等多方面素质; (五) 为培养人才,有效开发、留住人才,及配合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 求,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第二条 导师制的适用范围 各部门新入职员工(临时工、实习人员除外)。 第二章 职责 第三条 人力资源部职责 (一)负责导师管理制度的编制、修订、完善、组织实施; (二)负责导师辅导新员工期间的管理、考核、培训,及相关报表的审核、 归档; (三)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组织对导师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定。 第四条 部门经理(或部门人才培养工作负责人)职责 (一)负责本部门导师制方案的具体实施; (二)负责导师的选拔、推荐、日常管理及工作督导、考核评定和管理制度 的执行。 第五条 主管公司领导职责 部门的主管公司领导负责导师管理制度及导师任命文件的审批。 第六条 导师职责 (一) 以身作则,向新员工贯彻我公司文化理念,使新员工尽快融入我公 司; (二) 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包括:我公司和公司在部门的组织结构、 工作和试验环境、分工协作机制等; (三)导师应熟悉新员工岗位职责,了解其岗位应具备的技能、经验等方面 要求; (四) 指导新员工参与工作(工作方法、技能的指导),掌握岗位专业技 能,熟悉工作流程,解答或解决其遇到的问题; (五) 在工作和生活上及时和新员工进行沟通,挖掘新员工的兴趣爱好、 特长及职业倾向; (六) 了解新员工的思想动态,正确传达意见,恰当地进行沟通交流,建 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七) 推动新员工导师制的运作,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八) 制订《新员工辅导工作计划表》(模板见附件 3)及工作安排; (九) 有权提出新员工在试用期不适合岗位的建议; (十) 向部门经理提出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第七条 新员工职责 (一)了解公司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领会公司企业文化真谛,认同并融入 公司文化中,自觉实践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念; (二) 认真学习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公司业务运营流程,严格遵守并 执行; (三) 虚心接受导师指导与管理,主动与导师沟通,汇报工作进展及学习 心得,多向导师及老员工、领导请教,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四) 积极参加公司新员工培训,认真学习培训资料; (五) 新员工在指导期结束后,应向导师、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提交文 字性的学习总结,内容应包含:工作和学习情况、收获和心得等。(模板见附 件 2 员工总结表) 第三章 导师的任职资格、选拔与任用 第八条 导师资格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资深员工和管理人员,有资格担任导师: 1、认同公司企业文化价值观,自觉体现在日常工作和言行中; 2、入职两年以上,精通岗位业务、工作技能,为部门骨干人员; 3、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4、为人正直公正、热情,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计划、组织、管理、沟通 能力; 5、有能力对新员工进行工作的指导、帮助、督促、检查,制定合理的培 养计划、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 6、导师原则上是新员工的部门管理人员、资深员工。个别情况下,可使 用其他部门推荐的导师。 第九条 导师的选拔 导师选拔方式为直接任命和选聘产生,选聘可以通过自荐和推荐产生。 1、直接任命:部门中层领导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按照导师任职要求自动 成为导师; 2、推荐:普通员工由部门经理提名,上报至人力资源部公司人力资源负 责人,经主管公司领导审批后成为导师,并备案; 3、自荐:自愿加入导师队伍的员工需要提交《导师申请表》(见附件 1),提交至人力资源部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经主管公司领导审批后成为导师 , 并备案; 4、在新员工入职后,由公司属部门经理考虑该新员工的导师人选,经与 导师本人沟通,明确为该新员工的导师。 第十条 导师的任用 (一)导师一经任命,由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备案; (二)导师资格一年一审,由被辅导员工、人力资源部、导师直接部门经 理及主管公司领导共同评定。 第四章 导师制实施流程 第十一条 新员工入职时,部门经理根据岗位情况从本部门确定符合任职条 件的导师,与新员工结成“一对一”师徒关系(原则上 1 名导师辅导 1 名新员工, 特殊情况下可增加,但最多不超过 2 名新员工),并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 责人处备案。 第十二条 公司里每年定期组织对导师进行培训,让导师了解新员工导师制 度的规定和工作方法。 第十三条 对于导师因工作变动或出差超过一个月等特殊情况不能继续辅导 新员工时,导师须及时通知部门负责人更换新导师,由部门经理再从本部门确 定符合任职条件的员工作为新员工的导师,并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处 确认备案;新导师须在一周内确定是否有必要对原辅导计划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新员工入公司当日,开始为期 6 个月的岗位辅导期。 第十五条 在辅导期开始的一周内,导师应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出针对性辅导 计划并递交本部门经理及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 新员工辅导计划的内容需包括: (一)文化/业务学习 a.指定学习书目和文档; b.定期沟通,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做好思想引导; c.及时阅读新员工提交的培训/学习/辅导期总结,并进行交流和指导。 (二)岗位实践 a.结合部门、岗位需要以及新员工本身特点来制定辅导计划,要确保在规 定辅导期内能使新员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b.结合辅导计划,安排新员工参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并在工作方法上加以 指导。 第十六条 辅导计划制定后,导师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岗位指导、培训,及时 向本部门经理反馈新员工的工作及学习进度和绩效;根据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表 现及技能进行评估,作为新员工转正的依据之一。 第十七条 辅导期满后,由导师的部门经理、被辅导员工对导师的工作进行 考核后,导师工作角色结束。 第五章 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应用 第十八条 考核方法 (一)新员工辅导期间的考核由用人部门自行组织; (二)辅导期满后,由导师的部门经理、被辅导员工填写《导师考核表》 (见附件 4),对导师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分权重分别为 40%,60%。导师考 核得分为两方考核成绩之和。 第十九条 考核结果的应用 (一)新员工的考核成绩与新员工当月/季绩效工资挂钩; (二)对导师的考核结果,应用在以下方面: 1、确定导师奖金数额; 2、评选优秀导师的依据; 3、绩效考核、晋升时作为鉴定依据之一。 4、导师奖金基准为 500 元/人/月(税前)。 (三)导师奖金的发放 1、计算方法 根据对导师的考核最终得分,将考核得分换算成百分数乘以导师奖金基准, 为导师实际公司得奖金(如导师最终考核得分为 90,则该导师实得奖金为: 0.9*500=450 元);考核得分低于 60 分的,不发放导师奖金; 在辅导期内更换导师的,可根据不同导师的任职期限确定奖金数额,辅导 期低于半个月的可不计;对同时辅导 2 名新员工的,如新员工辅导期满都合格 的,按辅导 2 名新员工计算导师奖金; 2、发放时间 导师奖金一般在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的次月发放(或在导师期满后在每年 年底由公司里一次性发放); 3、在辅导期结束前,新员工经评估达不到岗位要求而被辞退或员工主动 离职的情况,不产生导师奖金。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方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修改。 第二十一条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 导师申请表 申请人 部门 学历 毕业 院校 擅长领域 自我评价 部门意见 主管公司领导意见 资格起始时间 注:本表一式一份,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 岗位 入公司时 间 专业 附件 2: 新员工辅导工作计划表 日期: 员工姓名 公司在部门 员工岗位 入职时间 导师姓名 辅导时间 时间 辅导内容 辅导目的 部门经理审 核 辅导方式 年 月 日 备注 说明: 1、此表由导师填写,导师公司在部门经理审核,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存档,如辅导 过程中培养计划有调整也要交人力资源部存档; 2、辅导的目的包括员工经辅导期阶段后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规范及业务能力等,尽可 能具可操作性; 3、辅导方式要具体可操作,包括:指定参考书目、专业指导及工作内容、学习工作计划、 进度安排等; 4、此表一式三份,导师与员工各一份,人力资源部备案一份。 附件 3: 员工总结表 姓名 部门 辅导期岗位 导师 1、内容及成效: 培 训 / 2、问题/困难及建议: 学 习 / 工 作 月 度 总 结 员工签名: 对员工的培训/学习/工作辅导期情况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导师 意见 附件 4: 导师签名: 导师考核表 导师姓名 岗 位 部 门 考核日期 年 月 考核评分等级 考核项目 评价标准 培养计划 考核评分 优秀 良好 中 稍差 很差 及时制定培养计划、使其内 容完善、可操作性强,针对 员工特点安排其工作、学习 20-17 16-13 12-9 8-5 4-1 指导与沟通 主动与员工进行交流、进行 工作能力及工作方法、技能 的指导 20-17 16-13 12-9 8-5 4-1 总结反馈 及时认真地对员工的总结进 行反馈,指出其工作中的优 点和不足,帮助其进步 20-17 16-13 12-9 8-5 4-1 指导态度 主动热情地对员工进行指 导,认真解答其遇到的问 题,大胆批评其不足 20-17 16-13 12-9 8-5 4-1 人员评估 在对员工的考核中认真负 责,认真评估员工能力及表 现,不掺杂个人因素 20-17 16-13 12-9 8-5 4-1 制定 日 部门经 理(或 人才培 养工作 负责 人) 评分 被辅 导员 工评 分 总 计 计算方式 考核最终得分 =部门经理评分×40% + 被辅导员工评分 ×60% 附:本表一式一份,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 最终得分 加权 后得 分

10 页 314 浏览
立即下载
试用期管理实施计划

试用期管理实施计划

试用期管理实施计划 周期 入职当天 入职第一周内 入 职 30 天 内 入 职 60 天 跟踪项目 责任主体 员 工 导 师 HR 完成情况 需办理事项 附件文档 发放新员工入职指引,指导新 员工办理入职手续 《新员工入职指引表》 按指引办理入职手续 《新员工入职指引表》 引见导师 —— 导师组织部门欢迎、相互介绍 —— HR 陪同新员工熟悉相关部门与 同事 —— 陪同新员工吃第一顿工作餐 —— ★ □完成 □未完成 制定新员工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表》 ★ □完成 □未完成 发放书本(必修)和电子书 (辅修),辅修适用于部门经 理及以上人员 必修:稻盛和夫《干法》; 辅修:《曾国藩家书》 制定新员工第 1 月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与总结》 (首次填写主要是计划部 分) 上级与新员工进行一次非正式 谈话 —— 填写新员工月度工作计划与总 结 《工作计划与总结》 ★ ★ □完成 □未完成 新员工及导师填写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表》 ★ ★ □完成 □未完成 新员工填写学习反馈表 《学习反馈表》 ★ 本手册交 HR 部门核查,HR 核查 实施进展 《试用期管理手册执行核查 表》 ★ 填写新员工月度工作计划与总 结 《工作计划与总结》 ★ ★ 新员工及导师填写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表》 ★ ★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 ★ □完成 □未完成 ★ ★ ★ ★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1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经办人 周 期 内 入 职 90 天 内 跟踪项目 责任主体 员 工 需办理事项 附件文档 组织实施新员工访谈 《回访记录表》 本手册交 HR 部门核查,HR 核查 实施进展 《试用期管理手册执行核查 表》 ★ 填写新员工第 3 月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与总结》 ★ 填写导师评价表 《导师评价表》 ★ 新员工读书感悟(500-800 字) 《读书报告》 撰写转正述职报告 (转正述职会议前 2 天完成) 《试用期员工转正述职报 告》 HR ★ 办理新员工转正审批手续 (试用期结束前 3 天完成) ★ 完成情况 ★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经办人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 部门经理组织新员工转正考核 评估会议(试用期结束前一周 内完成) 本手册交 HR 部门核查、备案 导 师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说明: 1. 新员工入职前,该手册由人力资源保管,并完成“入职前”跟踪项目; 2. 新员工入职后,该手册交由新员工保管,根据时间节点逐步执行; 3. 若新员工试用周期不足 3 个月,则“《导师评价表》、《读书报告》、转正述职”等相应 事宜前置。 2 新员工入职指引表 类别 相关手续 完成情况 录用通知书 □完成 □未完成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完成 □未完成 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完成 □未完成 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完成 □未完成 资料提交 合同签订 帐号开通 考勤管理 工资卡 办理 责任部门 经办人 人力资源部 一寸及二寸彩色免冠近照各三张 □完成 □未完成 原单位的离职证明 □完成 □未完成 社会保险、公积金相关材料 □完成 □未完成 合格的入职体检报告原件 □完成 □未完成 按政策签订劳动合同 □完成 □未完成 开通 OA 账号 □完成 □未完成 公司内部邮箱 □完成 □未完成 E-link □完成 □未完成 作息时间、用餐时间、考勤规定、门 禁密码等事项 □完成 □未完成 指纹录入 □完成 □未完成 办理指定银行工资卡 □完成 □未完成 人力资源部 运营管理部 行政管理部 (前台) 财务部 说明:人力资源部于新员工入职当天发放,全部办理完毕后,新员工将此表交给人力资源部。 3 新员工学习计划表 填写人 HR 管 理员 周期 试用期 间 类别 学习内容 学分 《稻盛和夫—干法》书本,必修 6 读书 2 《曾国藩家书》电子读本,自修 第一阶 段 : 应知 制度 规定 时间 节点 评估 方 式 入职 天 读书 报告 2 20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导师 第二阶 段 : 应会 业务 流程 20 学分合计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闭卷 考试 50 注:新员工须在转正述职前提交读书报告,并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员工转正前组织开展学习 计划考试,学分不满 40 分者,延长试用期或予以劝退。 4 工作计划与总结 姓名: 年 岗位: 工作事项 重点工 作 日常工 作 年 年 月 日 KPI 指标 权重% 完成情况                                                 权重% 备注 月 工作总结 工作性质 本 月 工 作 计 划 日期: 月 工作总结 工作性质 上 月 工 作 总 结 部门: 重点工 作 日常工 作 工作事项 KPI 指标                                                 备注:KPI 指标需量化,且重点工作权重不得低于 60%。 5 工作评价表 考评对象: 入职阶段:(□30 天 ;□60 天 ;□90 天 ) 考评日期: 员工自评 考核 评估 评估要点 导师考评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5 4 3 2 5 4 3 2 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出勤情况 企业文化认同度及践行情况 敬业精神 考评 项目 进取意识和学习态度 团队协作精神 对本职岗位的胜任程度 工作效率及目标意识 创新思维和行动 合计 分 分 参考标准:(35-40 分) 优秀 ;(30-34 分) 良好;(24-29 分) 一般;(16-23 分) 较差 自评 考核 等级 导师评价 等级:□ □ □ □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自评说明: 等级:□ □ □ □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评价说明: 员工签字: 日期: 导师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综合评价意见: 分管 领导 备注:工作评价需结合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即表 4:工作计划与总结)。 6 学习反馈表 (入职第一个月填写) 我要反馈: 1 是否已了解公司的创业史、企业文化? □ 是 □ 否 2 是否已了解公司相关的人事、福利制度? □ 是 □ 否 3 是否了解公司行政管理和后勤方面的信息? □ 是 □ 否 4 是否了解公司行政管理和后勤方面的信息? □ 是 □ 否 5 是否已掌握工作流程、工作沟通方面的技能? □ 是 □ 否 6 今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否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 是 □ 否 7 认为导师是否给予了应有的指导与帮助? □ 是 □ 否 8 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否充满信心? □ 是 □ 否 我想提议: 1 在业务分工及工作职能方 面需要哪些改善: 2 要胜任工作,还需要获得 哪些培训: 3 其他意见和建议: 填写人: 日期: 7 试用期管理手册执行核查表 周期 核查项目 结果 1.计划是否全部执行 □是 □否 2.内容是否全面详实 □是 □否 3.时间是否按照节点 □是 □否 4.是否已有签字确认 □是 □否 第一个月 核查意见: 1.计划是否全部执行 □是 □否 2.内容是否全面详实 □是 □否 3.时间是否按照节点 □是 □否 4.是否已有签字确认 □是 □否 第二个月 核查意见: 1.计划是否全部执行 □是 □否 2.内容是否全面详实 □是 □否 3.时间是否按照节点 □是 □否 4.是否已有签字确认 □是 □否 第三个月 核查意见: 8 核查人 核查时间 访谈记录表 (新员工入职第一个月回访) 访谈对象: 访谈形式: 序号 沟通内容 1 关于公司环境和团队氛围 2 关于工作要求和个人胜任 3 关于职业计划和学习机会 4 关于导师和领导意见 5 关于个人意见和建议 6 关于要求和帮助 回访记录 访谈综合评估报告: 访谈人: 访谈时间: 9 导师评价表 导师姓名: 所在部门: 新员工: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HR 人员: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人 考核等级说明: □ 优秀 ; □ 良好 ;□ 一般 ;□ 很差 (权重:新员工 HR 各占 50%) 考核评分等级 考核项目 评价标准 计划制定 及时制定计划,内容详实、有效,合理安排新员工 工作与学习,使其尽快上岗、融入团队 指导沟通 主动与新员工进行交流、对其进行工作能力及工作 方法、技能的指导 总结反馈 及时认真地对新员工的计划和总结进行反馈,指出 其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其进步 指导态度 主动热情地对新员工进行指导,认真解答新员工遇 到的问题,大胆批评其不足 客观公正 在对新员工的考核中认真负责,认真评估新员工能 力及表现,不掺杂个人因素 综合得分: 优 5 分,考核等级: 良 4 中 3 考核评分 差 2 员工 评分 HR 评 分 得分小计 部门负责人 意见 签字: 人力资源 意见 签字: 日期: 日期: 说明:导师考核结果一年内累计 2 次“中”或一次“差”,则取消该导师的辅导资格。且该导 师不得参与当年评选优秀员工和晋升。 10 试用期员工转正述职报告 撰写要求: 一、 呈现形式:PPT 二、 内容要求: 1、自我介绍; 2、文化认同:从敬业度、文化理解与融合、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3、岗位职责与要求; 4、工作业绩回顾与总结;(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业绩、突出亮点、不足之处、改进举措 等) 5、工作案例分析;(成功案例/失败案例分析,各 1-2 个) 6、个人能岗匹配度分析; 7、下一阶段的重点计划。(工作计划、提升计划) 三、汇报方式:述职会议。 (详见:试用期员工转正述职操作指引) 11

11 页 311 浏览
立即下载
试用期法律风险案例分析

试用期法律风险案例分析

试用期法律风险案例分析 一 试用期如何约定 1 三类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并非所有的劳动合同均可约定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短期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及非全日制劳动合 同不得设置试用期。《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以完成一定工 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 期。”第七十条规定 “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2 试用期不能单独设定   实践中某些单位与劳动者只签订试用期合同,也有人称之为“空城 计”,针对这类现象,《劳动合同法》也做了明确规定,明确该试用期并 非试用期而是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 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 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3 只能试用一次   实践中某些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反复约定试用期,反复试用,有人称之 为“连环计”,《劳动合同法》确立了一次试用期制度,《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 期。”一次试用制度在实践中引发的争论比较多。 首先,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就是对于二次雇佣的(即某个员工 从公司离职一段时间后再次加盟),能否与该劳动者再次约定试用期?对 此,各界看法不一,从《劳动合同法》的文意来看,并未留下任何活口, 应当理解为不允许例外情形的出现。   其次,实践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案例:一家公司与新进员工均是签订 三年的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这种情形最长可以约定六 个月试用期。然而,如果与每位员工均约定六个月试用期的话,在招工时 会遇到困难,员工的抵触情绪也比较大。在新员工中,大部分人通过三个 月的试用便可以达到公司的要求,只是对于极少部分员工无法达到。因此, 为了吸引人才及不让大多数人产生不满情绪,公司统一与新员工约定试用 期为三个月而非六个月。   不过,对于这极少部分员工,公司也愿意再给予一次机会,如果三个 月考核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则公司可以不立即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而希望 与员工协商将试用期延长至六个月,如果六个月满前能够达到公司的要求, 也可顺利转正。那么公司能否与新员工协商一致将试用期延长至六个月呢?   能否协商延长至六个月,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在三个月的试用 期内,则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将试用期从三个月变更为六个月,这是一 种试用期的变更,还是只约定了一次试用期。而如果是已经过了三个月试 用期,则不能再将试用期延长至六个月,因为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已经 结束,此时如果再延长试用期至六个月的话,相当于再约定一次试用期, 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再次,在实践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新进员工刚入职不久便不 幸生病住院,而等其出院后重新进入工作时,可能还有几天试用期便将届 满甚至早已过了试用期?实际上,员工根本没有进行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当然也没有能够考核,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公司能否延长试用期呢?在 这种情形下,公司不能单方延长试用期,只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延长, 而且在本案中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延长试用期,需要满足以下两大要件: (1)双方原本约定的试用期不满其劳动合同期限所允许的最长的试用期长 度;(2)在试用期内能够协商一致。   最后,在实践中,升职后能否再次约定试用期也经常会成为一个疑问, 比如,张某原本为某公司的销售主管,由于销售业绩出色,公司决定将其 他破格提拔为销售经理,这时公司能否与其再次约定试用期?答案是显然 否定的,不能再与其约定试用期。在本案中,做销售主管固然出色,但是 谁能够保证在销售经理的位置上同样出色呢?如果他不能胜任销售经理的 岗位,如何处理?用人单位如何应对这种风险呢,对于这种升值的情形, 劳资双方可以约定一个转岗考核期或者称为转岗考察期,在考核期或者考 察期内,如果经过考核或者考察,能够胜任新的岗位的话,则予以转正。 如果为经过考核评估不能光胜任新的岗位的话,则可以回到原先岗位。这 里想要注意的是,这里只能够回到原岗位,而非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 动合同。 4 试用期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挂钩   针对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滥设试用期期限的现象,《劳动合同法》采 取了试用期期限的设定须与劳动合同期限挂钩的模式,《劳动合同法》第 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 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这里的“以上”包括本数,“不满”不包括本数。  5 试用期期限严格限定   针对实践中有些单位与劳动合同对于试用期工资随意进行约定的现象, 《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此也做了特别限制,试用期 内工资不得低于一定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及《劳动合同 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 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 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关于试用期工资的标准,实质 上是做了两大限定:一是选择性限定,即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 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满足二者之一便 可以;二是强制性限制,即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6 试用期约定违法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于试用期的约定违法,那么用人单位将承担 不利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 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 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 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王先生经层层面试,被一家公司录用。经双方协商,公司与王先生签 订了为期 3 年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试用期为 3 个月。   然而,劳动合同履行不到 2 个月,这家公司因经营战略调整,忽然决 定裁员。包括王先生在内的许多公司新进人员,均被列入了裁员名单。当 公司正式将裁员决定通知王先生时,王先生提出,公司应补偿他 2 个月的 工资,理由是公司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没有提前 30 日通知他,应支付一 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此外,公司在试用期无理由辞退他属于违法解除, 应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对于王先生的要求,公司当场予以拒 绝,认为公司在试用期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补偿金。王先 生因此将公司诉至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首先公司并没有在试用期证明王先 生不符合录用条件;再者王先生没有发生过失性辞退,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工作的,不能胜任工作,经 培训或者调整工作仍不能胜任的等情形;最后公司的裁员情况和程序也不 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所以依法认定公司的辞退行为违法,应支付王先生 自入职起的双倍赔偿金。 用人单位要明确一点:试用期的员工不能随便辞退。《劳动合同法》 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提前 3 天通知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很多用人单位 错误的理解为企业提前 3 天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用 人单位试用期辞退员工也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否则要承担不利后果。   第一种合法情形: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此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第二种情形:过失性辞退,此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单位无需支付任 何经济补偿金;   第三种合法情形: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 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工作的;此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要支付解除劳动 合同经济补偿金或者代通知金;   第四种合法情形: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者调整工作仍不能胜任的。 此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理论上要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或者代 通知金,因为此种情况下,单位操作上往往也可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 动合同;   其他“合法”情形: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经济性裁员,对于不在试用期 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依据上述情形解除劳动合同,但是法律没有明确试 用期的员工是否适用。 商业计划书 http://www.chnci.com/syjhs 商业计划书范文 http://www.51kybg.com/syjhs/ 可行性分析报告 http://www.qfcmr.com 市场调查 http://www.51kybg.com

3 页 296 浏览
立即下载
职业规划培训课件模板

职业规划培训课件模板

LOGO 职 业 规 划 职业生涯规划 / 人生规划 PPT 汇报人: 日期: 2 01 个人成长历程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岗位主要职责 02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3 04 以前工作业绩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以后工作规划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3 第一部分 个人成长历程 PART 01  个人简历  学习经历  工作经历  培训经历 4 个人简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个人能力 执行力 团队协作 代用名 80% 所属部门 & 公司职位 个人简介: 59%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个人形象 95%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获得荣誉 : 产品推广 100%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5 成长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2008 NOW 2012 2014 2011 2007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2008 2007 NOW 2012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2011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2014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单击填加内容 6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填加标题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填加标题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7 时间线模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月份 2006 成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 本描述 月份 2011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月份 2012 月份 2010 月份 2008 填加标题 填加标题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 本描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月份 2015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 详细文本描述 8 第二部分 岗位主要职责 PART 02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9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 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 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点 击 输 入 简 要 文字 内 岗位 职责 容 , 文 字 内 容 需概 括 精 炼 , 不 用 多 余的 文 字 修 饰 , 言 简 意赅 的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 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 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 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 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10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优势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 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 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机会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 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 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S O W T 劣势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 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 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风险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 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 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11 头脑风暴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填加 标题 12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单击此处添 单击此处添 单击此处添 单击此处添 加文本,单 加文本,单 加文本,单 加文本,单 击此处添加 击此处添加 击此处添加 击此处添加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13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填加标题 填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填加 标题 14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单击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标题 添加 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添加 文本 添加 文本 15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 + = 填加标题 填加标题 填加标题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16 第三部分 以前工作业绩 PART 03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17 工作业绩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前期工作 参与项目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 市场部分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修饰。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 修饰。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 修饰。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 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 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 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 字修饰。 字修饰。 字修饰。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修饰。 修饰。 修饰。 18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01 02 03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19 项目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项目 分析 单击此处填加文字内容 存在问题一? 单击此处填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填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填加文字内容 存在问题二? 存在问题三?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单击此处填加文字内容 ………… 20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1 添加标题 2 添加标题 3 21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 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单 击添加文本单击 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 添加文本单击添加 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2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在此输入内容文本 在此输入内容文本 在此输入内容文本 在此输入内容文本 在此输入内容文本 在此输入内容文本 23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填加标题 点击输入说明文字 填加标题 点击输入说明文字 填加标题 点击输入说明文字 添加 文本 24 第四部分 以后工作规划 PART 04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 填加标题 25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优势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劣势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单击填 加内容 单击填 加内容 单击填 加内容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26 27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工作 安排 行动 策略 客户 服务 填加 标题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 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销售 方向 工作 规划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产品 计划 创新 规划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8 29 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欢迎提问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WHAT ? WHEN ? WHO ? HOW ?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 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WHY ? 谢 谢 观 赏 汇报人: XXX 汇报时间: XXXX

30 页 301 浏览
立即下载
格力员工试用期辅导手册

格力员工试用期辅导手册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企业文化】 愿 景:让世界四季如春,天空更蓝,大地更绿。 使 命:提供解决方案、创造客户价值、推动商业文明。 客户观:全力以赴,荣辱与共。 人才观:德才兼备、忠诚守信、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产品观:系统解决,一步到位。 服务观:客户的每件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 2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目 录 1.制定目的............................................................................................................................................. 4 2.适用范围..................................................................................................................................4 3.权限职责..................................................................................................................................4 4.考核实施..................................................................................................................................4 5.具体表格管理...........................................................................................................................5 5.1 试用期管理实施计划.............................................................................................................6 5.2 新员工入职指引表................................................................................................................8 5.3 新员工学习培养计划表.........................................................................................................9 5.4 工作计划与总结..................................................................................................................10 5.5 工作评价表..........................................................................................................................13 5.6 学习反馈表..........................................................................................................................16 3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5.7 试用期管理手册执行核查表................................................................................................17 5.8 访谈记录表..........................................................................................................................18 5.9 导师评价表..........................................................................................................................19 5.10 读书成长改进计划.............................................................................................................20 5.11 员工转正异动申请表.........................................................................................................21 1.制定目的 为了提高新员工的保留率,使其尽快熟悉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顺 利度过试用期,达到岗位工作标准,总经办根据公司当前实际情况编制《员工试用期辅导手册》。 制定该手册主要目的是: 1.1 帮助新员工认识并认同公司的事业及企业文化,理解并接受公司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1.2 帮助新员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快速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 尽快进入岗位角色。 1.3 对新员工在试用期的表现进行跟踪和评估,为试用期的员工留用或辞退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2.1 公司新入职员工,并处于试用期的。 2.2 公司新调岗员工,并处于观察期的。 2.3 原来在公司离职,间隔一段时间后,又重新返回公司任职的员工。 3.权限职责 3.1 总经办负责管理、指导、督促各部门开展员工试用期转正考核管理工作,制定《员工试用期 辅导手册》,落实转正流程报批。 3.2 用人部门组织员工试用期转正述职会,进行员工述职评价和转正流程审核。 3.3 导师指导员工工作,督导《员工试用期辅导手册》执行,对新员工在试用期的综合表现作出 客观评价。 3.4 试用期员工执行《员工试用期辅导手册》,撰写转正述职报告,作转正工作汇报述职。 4.考核实施 4.1 新员工试用期转正考核包括“试用期管理评价”和“转正述职考核”,全部通过方可报批转 正审批流程。 4.1.1 员工按要求撰写“转正述职报告”,并提交至导师和人力资源部。 4.1.2 用人部门组织新员工转正述职报告会,启动转正审批流程。 4.2 试用期管理评价 4.2.1 对《员工试用期辅导实施手册》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4.2.2 对员工试用期学习计划执行并获得学分的情况进行考核。 4.2.3 对员工试用期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及工作业绩进行考核。 4.3 转正述职考核 4.3.1 用人部门提前一周组织召开新员工转正述职报告会。 4.3.2 新员工准备转正述职 ppt,包含自我介绍、文化认同(从敬业度、文化理解与融合、职业 4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素养、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岗位职责与要求、工作业绩回顾与总结(包括但不限于工作 业绩、突出亮点、不足之处、改进举措等)、工作案例分析(成功案例 /失败案例分析,各 1-2 个)、个人能岗匹配度分析、下一阶段的重点计划(工作计划、提升计划)、对于公司以及部门 流程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4.3.3 与会人员包括副总、监察部部长、人资部部长、部门部长、导师、人资副部长、人资专员 、 新员工,根据述职员工试用期综合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进行举手投票表决。 4.3.4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方可视为转正述职考核通过。 4.4 流程管理 4.4.1 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转正报批流程,并于试用期满前三天完成。 4.4.2 未通过转正审批人员,用人部门做出延长 1 个月试用期的决定,并将结果告知新员工,再 次未通过考核者,予以辞退。 5.具体表格管理 5.1 试用期管理实施计划 5.2 新员工入职指引表 5.3 新员工学习培养计划表 5.4 工作计划与总结 5.5 工作评价表 5.6 学习反馈表 5.7 试用期管理手册执行核查表 5.8 访谈记录表 5.9 导师评价表 5.10《 》读书成长改进计划 5.11 员工转正异动申请表 5.1 试用期辅导实施计划 周 期 入 职 当 天 入 职 跟踪项目 责任主体 员 工 导 师 附件文档 发放新员工入职指引,指导新 员工办理入职手续 P8《新员工入职指引表》 按指引办理入职手续 P8《新员工入职指引表》 引见导师 —— 导师组织部门欢迎、相互介绍 —— HR 陪同新员工熟悉相关部门与 同事 —— 陪同新员工吃第一顿工作餐 —— ★ □完成 □未完成 制定新员工学习计划 P9《学习培养计划表》 ★ □完成 □未完成 5 / 24 HR 完成情况 需办理事项 ★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 ★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 ★ □完成 □未完成 经办人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周 期 第 一 周 内 入 职 30 天 内 入 职 60 天 内 入 职 90 天 内 跟踪项目 责任主体 员 工 导 师 附件文档 发放书本(必修)和电子书 (辅修),辅修适用于部门部 长及以上人员 必修:《工匠精神》; 辅修:《曾国藩家书》 制定新员工第 1 月工作计划 P10《工作计划与总结》 (首次填写主要是计划部 分) 部门部长与新员工进行一次非 正式面谈 —— 填写新员工月度工作计划与总 结 P10《工作计划与总结》 ★ ★ □完成 □未完成 新员工及导师填写工作评价 P13《工作评价表》 ★ ★ □完成 □未完成 新员工填写学习反馈表 P16《学习反馈表》 ★ 本手册交 HR 部门核查,HR 核查 实施进展 P17《试用期辅导手册执行核 查表》 ★ 填写新员工月度工作计划与总 结 P11《工作计划与总结》 ★ ★ □完成 □未完成 新员工及导师填写工作评价 P14《工作评价表》 ★ ★ □完成 □未完成 组织实施面谈(入职首月) HR 完成情况 需办理事项 ★ ★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 P18《访谈记录表》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本手册交 HR 部门核查,HR 核查 实施进展 P17《试用期辅导手册执行核 查表》 ★ 填写新员工第 3 月工作总结 P12《工作计划与总结》 ★ ★ □完成 □未完成 新员工及导师填写工作评价 P15《工作评价表》 ★ ★ □完成 □未完成 填写导师评价表 P19《导师评价表》 ★ 新员工读书成长计划 P20《读书成长计划》 撰写转正述职报告 (转正述职会议前 2 天完成) 《试用期员工转正述职报告 word 版》 ★ ★ 办理新员工转正审批手续 (试用期结束前 3 天完成) P21《员工转正异动申请表》 ★ ★ 6 / 24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完成 □未完成 ★ □完成 □未完成 经办人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跟踪项目 周 期 需办理事项 责任主体 员 工 附件文档 本手册交 HR 部门核查、备案 ★ 导 师 HR ★ 完成情况 经办人 □完成 □未完成 说明: 1. 新员工入职前,该手册由人力资源保管,并完成“入职前”跟踪项目; 2. 新员工入职后,该手册交由新员工保管,根据时间节点逐步执行; 3. 若新员工试用周期不足 3 个月,则“《导师评价表》、《读书报告》、转正述职”等相应事宜前置。 5.2 新员工入职指引表 类别 资料提交 相关手续 完成情况 录用通知书 □完成 □未完成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完成 □未完成 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完成 □未完成 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完成 □未完成 一寸及二寸彩色免冠近照各三张 □完成 □未完成 7 / 24 责任部门 总经办人资 经办人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类别 相关手续 完成情况 责任部门 经办人 原单位的离职证明 □完成 □未完成 社会保险、公积金相关材料 □完成 □未完成 合格的入职体检报告原件 □完成 □未完成 合同签订 按政策签订劳动合同 □完成 □未完成 总经办人资 帐号开通 开通 OA 账号 □完成 □未完成 总经办网络 作息时间、餐卡、考勤规定等事项 □完成 □未完成 考勤管理 总经办行政 工资卡 办理 指纹录入 □完成 □未完成 办理指定银行工资卡 □完成 □未完成 新员工 说明:人力资源部于新员工入职当天发放,全部办理完毕后,新员工将此表交给人力资源部。 5.3 新员工学习培养计划表 填写人 周期 HR 试用 期间 导师 第一 阶段 : 应知 类别 学习培养内容 学分 《工匠精神》书本,必修 6 《曾国藩家书》电子读本,(中层部长) 4 读书 时间节点 评估方式 入职 天 读书 成长 计划 入职 知识 制度 流程 天 闭卷 考试 20 入职 8 / 24 天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第二 阶段 : 应会 业务 流程 20 学分合计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入职 天 50 注:新员工须在转正述职前提交读书报告,并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员工转正前组织开展学习计划考试, 学分不满 35 分者,做出延长试用期或予以辞退的决定。 5.4 工作计划与总结 姓名: 岗位: 部门: 年 工作性质 本 月 日期: 月 年 月 日 工作计划与总结 总结 计划 重 点 9 / 24 完成情况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工 作 工 作 计 划 与 总 结 日 常 工 作 年 工作性质 次 月 工 作 计 划 与 月 工作计划与总结 总结 计划 重 点 工 作 10 / 24 完成情况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总 结 日 常 工 作 年 工作性质 第 三 月 工 作 计 划 与 总 月 工作计划与总结 总结 计划 重 点 工 作 11 / 24 完成情况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结 日 常 工 作 5.5 工作评价表 考评对象: 考核 评估 入职阶段:(30 天) 员工自评 评估要点 导师考评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5 4 3 2 5 4 3 2 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出勤情况 考评 项目 考评日期: 企业文化认同度及践行情况 敬业精神 12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进取意识和学习态度 团队协作精神 对本职岗位的胜任程度 工作效率及目标意识 创新思维和行动 合计 分 分 参考标准:(35-40 分) 优秀 ;(30-34 分) 良好;(24-29 分) 一般;(16-23 分) 较差,连续 2 次低于 30 分 者,延长 1 个月试用期,连续 3 次低于 30 分者予以辞退。 自评 考核 等级 导师评价 等级:□ □ □ □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等级:□ □ □ □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自评说明: 员工签字: 日期: 评价说明: 导师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综合评价意见: 部门 负责 人 备注:工作评价需结合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即表 4:工作计划与总结)。 5.5 工作评价表 考评对象: 考核 评估 考评 项目 入职阶段:(60 天) 考评日期: 员工自评 评估要点 导师考评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5 4 3 2 5 4 3 2 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出勤情况 企业文化认同度及践行情况 13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敬业精神 进取意识和学习态度 团队协作精神 对本职岗位的胜任程度 工作效率及目标意识 创新思维和行动 合计 分 分 参考标准:(35-40 分) 优秀 ;(30-34 分) 良好;(24-29 分) 一般;(16-23 分) 较差,连续 2 次低于 30 分 者,延长 1 个月试用期,连续 3 次低于 30 分者予以辞退。 自评 考核 等级 导师评价 等级:□ □ □ □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等级:□ □ □ □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自评说明: 员工签字: 日期: 评价说明: 导师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综合评价意见: 部门 负责 人 备注:工作评价需结合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即表 4:工作计划与总结)。 5.5 工作评价表 考评对象: 入职阶段:(90 天) 考评日期: 员工自评 考核 评估 评估要点 考评 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出勤情况 导师考评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5 4 3 2 5 4 3 2 14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企业文化认同度及践行情况 敬业精神 进取意识和学习态度 项目 团队协作精神 对本职岗位的胜任程度 工作效率及目标意识 创新思维和行动 合计 分 分 参考标准:(35-40 分) 优秀 ;(30-34 分) 良好;(24-29 分) 一般;(16-23 分) 较差,连续 2 次低于 30 分 者,延长 1 个月试用期,连续 3 次低于 30 分者予以辞退。 自评 考核 等级 导师评价 等级:□ □ □ □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等级:□ □ □ □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自评说明: 员工签字: 日期: 评价说明: 导师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综合评价意见: 部门 负责 人 备注:工作评价需结合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即表 4:工作计划与总结)。 5.6 学习反馈表 (员工入职第一个月填写) 我要反馈: 1 是否已了解公司的创业史、企业文化? □ 是 □ 否 2 是否已了解公司相关的人事、福利制度? □ 是 □ 否 15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3 是否了解公司行政管理和后勤方面的信息? □ 是 □ 否 4 是否已掌握工作流程、工作沟通方面的技能? □ 是 □ 否 5 今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否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 是 □ 否 6 认为导师是否给予了应有的指导与帮助? □ 是 □ 否 7 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否充满信心? □ 是 □ 否 我想提议: 1 在业务分工及工作职能方 面需要哪些改善: 2 要胜任工作,还需要获得 哪些培训: 3 其他意见和建议: 填写人: 日期: 5.7 试用期管理手册执行核查表 周期 核查项目 第一个月 1.计划是否全部执行 结果 □是 16 / 24 □否 核查人 核查时间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2.内容是否全面详实 □是 □否 3.时间是否按照节点 □是 □否 4.是否已有签字确认 □是 □否 1.计划是否全部执行 □是 □否 2.内容是否全面详实 □是 □否 3.时间是否按照节点 □是 □否 4.是否已有签字确认 □是 □否 1.计划是否全部执行 □是 □否 2.内容是否全面详实 □是 □否 3.时间是否按照节点 □是 □否 4.是否已有签字确认 □是 □否 核查意见: 第二个月 核查意见: 第三个月 核查意见: 5.8 访谈记录表 访谈对象: 访谈时间: 17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访谈记录 序 号 沟通内容 1 关于公司环境、团队氛 围 2 关于工作要求、个人胜 任 3 关于职业计划、学习机 会 4 关于导师、领导建议 5 关于个人建议 6 关于要求、帮助 新员工 导师 访谈综合评估报告: 访谈人: 访谈时间: 5.9 导师评价表 18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导师姓名: 考核人 所在部门: 新员工: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HR 人员: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等级说明: □ 优秀 ; □ 良好 ;□ 一般 ;□ 很差 (权重:新员工 HR 各占 50%) 考核评分等级 考核项目 评价标准 计划制定 及时制定计划,内容详实、有效,合理安排新员工工 作与学习,使其尽快上岗、融入团队 指导沟通 主动与新员工进行交流、对其进行工作能力及工作方 法、技能的指导 总结反馈 及时认真地对新员工的计划和总结进行反馈,指出其 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其进步 指导态度 主动热情地对新员工进行指导,认真解答新员工遇到 的问题,大胆批评其不足 客观公正 在对新员工的考核中认真负责,认真评估新员工能力 及表现,不掺杂个人因素 综合得分: 优 5 分,考核等级: 良 4 中 3 考核评分 差 2 员工 评分 HR 评 分 得分小计 部门负责 人意见 签字: 日期: 人力资源 意见 签字: 日期: 说明:导师考核结果一年内累计 2 次“中”或一次“差”,则取消该导师的辅导资格。且该导师不得参与 当年评选优秀员工和晋升。 19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序 号 学习要点 感悟 改进计划 完成时间 责任人 1 2 3 5.10《 》读书成长改进计划 时间: 年 月 日 姓名: 备注:请于转正述职前 2 天连同述职报告一同发至人资部,读书成长和改进结合自身情况和公司实际情况填写改进计划表 格,每人 3-5 条成长和改进计划,表格不得漏项。 20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5.11 员工转正异动申请表 姓名 所属部门 入职日期 提交日期 试用期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试用期工作总结(本人填写) 21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主要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字数 500 字以上: 1.对公司的初步认识及感受(结合敬业度、文化理解与融合、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等方面); 2.入职以来,参与了哪些项目或者工作任务,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3.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解决了?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4.试用期间的工作饱和度为 %; 5.对自己在职这段时间进行一下总结,工作的成果和不足分别是什么,怎么改进; 6.下一步工作计划; 7.对于公司以及部门流程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试用期 考核结果 部门负责人 意见 □第一个月: □第二个月: □第三个月: □提前转正 □按期转正 □延长试用期 22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签字: 日期: 人力资源部 意见 人资副部长签字: 人资总监签字: 日期: 日期: 公司领导 意见 签字: 日期: 23 / 24 GREE 格力中央空调 24 / 24

23 页 494 浏览
立即下载
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

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

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 一、目的 1、使新员工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新环境,加强对公司企 业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2、准确把握和衡量评估新员工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职业素养及思想动 态,确认与岗位的匹配度; 3、增强核心骨干作为导师的荣誉感,提高导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公司管 理干部队伍培养储备人才。 4、配合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开发、留住人才,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 二、导师制 对公司所有新入职员工, 公司将指定导师对其进行辅导。 辅导周期根据岗位 不同可约定为 1~6 个月不等(一般从事管理、业务技术以及市场类岗位工作的人 员辅导期为 3 个月,其它岗位人员辅导期为 2 个月)。 2.1 适用对象 导师辅导制适用于所有进入超凡的新员工。 2.2 导师与新员工的职责 2.2.1 新员工职责 1) 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领会公司企业文化的真谛,认同并融入公司企业 文化; 2) 认真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公司的业务运营流程,并严格遵守 执行; 3) 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与管理,主动与导师沟通,向其汇报自己的工作进 展、学习心得,多向导师和老员工请教,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4) 积极参加新员工培训, 认真学习培训资料, 并积极参与公司的各项考试; 5) 辅导期每满一个月,新员工需向导师及直接领导提交《新员工月度工作 总结》,接受导师的考核评估; 6) 在每月的新员工表彰会上对本月的工作完成及成效情况、技能、职业素 养等方面进行答辩; 7) 积极完成导师安排的具有挑战性的新的工作目标及任务; 2.2.2 导师职责 2.2.2.1 直接职责 1) 以身作则, 对新员工进行公司企业文化的引导, 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公司; 2) 为新员工解答疑难,对新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方法、技能的指 导,帮助其提高工作能力 3) 了解新员工的思想动态,恰当地进行沟通交流,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4) 推动新员工导师制的运作,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2.2.2.2 领 导 职 责 1)制订《新员工辅导计划》及工作安排; 2)掌握新员工工作及学习情况; 3)对新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工作业绩负责; 4)对新员工综合素质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评估负责; 5)对新员工的相关审批责任负责; 2.2.2.3 决 策 权 力 1)辅导期内,有权参与对新员工的月度评估; 2)辅导期满后,有权参与决定新员工的聘用。 2.3 导师的任职资格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员工,有资格担任导师: 1) 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自觉体现在日常工作 中; 2) 精通岗位业务,有丰富的业务经验; 3) 乐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工作有激情; 4) 为人正直、公正,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5) 有能力为新员工制定合理的培养学习计划,安排相应的工作内容,并对 新员工进行指导、帮助、督促、检查; 6) 导师可以是部门负责人,也可以是骨干员工,曾经获得优秀员工、优秀 经理人和优秀新员工等各类评优奖项的人员优先考虑。 2.4 导师制的组织管理 2.4.1 导师制的管理部门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是公司导师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 1) 负责根据导师任职条件审核并确定新员工导师人选,建立公司导师库, 并及时更新,参见《超凡导师库》 ; 2) 督促导师、新员工及直接主管开会,落实辅导计划的实施;辅导期内,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一般每月组织一次访谈会(也可采用个别访谈的形式) ,了解 新员工的培养情况; 3) 负责制定和不断完善新员工导师制度,抽查各部门导师的工作情况,推 动新员工导师制度的不断深化; 4) 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按规定时间完成辅导文档, 并负责文档的存档工作; 5) 负责在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组织对新员工以及导师的考核评定; 6) 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组织对新员工导师的培训,并推选一些 优秀的新员工导师参加讨论、介绍经验; 2.4.2 用人部门职责 各用人部门参与导师制度的实施工作,并负责: 1) 根据任职条件推荐导师人选,参加《入职导师资格评估表》 ; 2) 把推行导师制度当作激励骨干员工、提高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员 工担任导师期间,为其合理分配工作,并将其辅导新员工的情况纳入月度考核; 3)部门经理负责对部门导师统一管理,部门经理应给予导师必要的资源支 持,并对入职导师的辅导质量进行评价; 4) 各部门经理为入职导师的最后责任人,对新员工在试用期的表现负直接 责任,对于没有按照公司规定, 不为新员工指派入职导师, 不对入职导师进行监 督和管理的,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受理经查属实后通报批评; 5) 部门经理将新员工入职后分配的导师名单需报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备案, 由人力资源及行政部跟踪、 监督,并有权对不符合以上资格要求的人选提出更换; 2.4.3.导师制实施 1) 导师分配原则 新员工进入公司报到后, 所在部门经理应为其分配入职导师。 分配原则: 每一名导师辅导 不超过 4 名新员工,参见《导师分配表》 。 2)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对导师任职资格进行确认,通过培训使导师掌握新员 工导师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工作方法。 3) 新员工入司后进入试用期岗位辅导期,由公司指定导师对其进行其辅导 工作,导师以及新员工分别履行相应职责。 4) 新员工进入部门一周内,导师应在与新员工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根据岗 位要求为新员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在部门认可的情况下提交人力资源 及行政部备案。培养计划制订的要求,具体如下: 导师在新员工入司一周内,应制订《新员工辅导计划表》 ,并提交直接主管 及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如遇工作变动或出差超过一个月等特殊情况, 导师须及时 通知部门负责人更换新导师, 并报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备案。 新导师须在一周内确 定是否有必要对原辅导计划进行调整。 导师在制定《新员工辅导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员工辅导计划按时间、分阶段制订,需考虑的三个要素是:培养目标、 培养措施和时间安排。 2) 新员工辅导计划主要包括: 文化/业务学习 ① 指定学习书目和文档。 ② 定期沟通,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做好思想引导。 ③ 及时阅读新员工提交的培训 /学习 /辅导期总结,并进行交流和指导。 岗位方面 ① 结合部门、岗位需要以及新员工本身特点来制定培养计划,要确保在规 定辅导期内能使新员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② 结合培养计划,具体安排新员工参与工作项目,并主要在工作方法上加 以指导。 5) 辅导期内,导师应根据培训计划对新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及时将新员工 的工作学习情况向相关部门负责人反馈, 每月底,导师根据新员工提交的月度工 作总结表, 对其在本月的工作及表现进行考核评估。 导师对新员工实际工作表现 及技能的评估将作为新员工转正的重要依据之一。 6) 辅导期满后,由用人部门向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发起辅导期满考核申请, 并填写《新员工试用期末月考核评估表》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配合用人部门对新 员工进行辅导期满考核(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操作考试、答辩等;辅导期在 3 个月的,建议优先选用答辩方式, 2 个月以下的建议优先采用笔试或实际操作 方式),考核通过后进入转正程序办理。 7) 辅导期满后,由导师所在部门经理及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对导师的工作绩 效进行考核,并确定导师最终奖金数额,至此,导师工作角色结束。 2.6 对导师的考核 1)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在整个辅导期间将不定期与新员工及导师直接上级进行 沟通,并及时将结果向导师反馈, 该结果也将成为辅导期满最佳导师的依据之 一,参见《最佳导师评估表》 。 2) 辅导期满后的一个月内,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导师的工 作业绩进行评定,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核: A、辅导结果: 即新员工辅导期满考核成绩 (成绩分三个档次: “ 8~5 100 分” 按 100 计算; “7~5 85 分”的,按 80 计算; “6~0 75 分的”按 70 计算; 60 以下按 59 计算);如有多个新员工辅导,则以这几个新员工辅导期的考核成绩的平均 值来计算,此部分占导师考核成绩的 50%。 B、辅导过程完成情况:即培养计划制定的及时情况(占 及行政部打分)、部门直接主管对辅导过程的满意度情况( 分)、新员工对辅导过程的满意度情况(占 档的收集上交情况(占 15%,由人力资源 10%,由部门经理打 15%,由新员工本人打分) 、辅导文 10%,由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打分)等四部分组成。详见 附件《新员工最佳导师考核表》 。 2.8 对导师的奖惩 2.8.1 对导师的评价结果的应用 1) 确定导师奖金数额。 2) 评选最佳导师的依据:最佳导师奖将享受公司提供的免费旅游。 3) 绩效考核、培训、调级、晋升时作为鉴定依据之一。 2.8.2 奖金标准 导师奖金基准 为 300 元/人/月。 2.8.3、导师奖金发放 1) 根据对导师的考核最终得分,计算导师实际所得奖金: 导师实际所得奖金 =导师最终考核得分×奖金标准; 新员工辅导期满考核得分低于 60 分时,公司将不考虑导师奖金问题。 2) 导师奖金一般在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的次月发放。 3) 在辅导期内更换导师的,可根据不同导师的任职期限确定奖金数额,辅 导期低于半个月的不计。 4) 对同时辅导两名以上新员工的,按照新员工辅导期满合格人数核算导师 奖金,参见《导师奖金申领表》 。 即:导师奖金=导师奖金标准 ×导师考核得分 ×任职期(天) /规定辅导期 (天) × 辅导合格人数。 5) 在辅导结束前,新员工经评估达不到岗位要求或违反公司相关规定而被 辞退的,不产生导师奖金。 6) 其他奖惩请参照公司员工手册执行。 2.8.4 导师处罚 导师在辅导期间如违反本管理办法,按照公司员工手册等相关管理等进行处罚。 三、新员工试用期评估考核 3.1 新员工入职第一个月考核评估 新员工入职第一个月为培训期,其中 12 天左右的理论知识集中培训, 10 天左右的岗位实战培训, 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组织对其进行第一个月的考 核,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占 40%)、培训纪律成绩(占10%)、岗 位实战考核成绩(占 50%),参见《试用期第一个月考核总成绩汇 总表》 。 3.1.1 理论知识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包括对公司企业文化、 等集中培训的课程考核成绩。 公司制度、 专业知识、 通用技能知识 3.1.2 培训纪律考核 根据对新员工集中培训期间的纪律规定对其进行考核。 3.1.3 岗位实践考核 新员工理论知识集中配完后, 即转为 10 天左右的岗位实践。 在岗位实践期, 导师将对其工作质量、 制作态度、 工作知识熟悉及运用程度、 工作效率等方面进 行考核,详见《新员工第一个月岗位实践考核表》 。 3.2 试用期第二个月考核评估 对新员工第二个月的考核, 不仅关注其当月的工作业绩, 还关注个人实现业 绩的方式和行为, 是否在绩效实现过程中注意个人技能的提升, 是否贯彻公司的 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其中工作业绩指标, 属于客观性考核指标, 基于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入职导 师的工作安排来提炼制定, 权重占比 70%;技能与职业素养指标, 属于主观性指 标,有较为明确的界定, 基于公司的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提炼制定, 权重占比 30%,参见《员工试用期第二月考核评估表》 。 3.3 试用期第三个月考核评估 对第三个月(末月)的考核指标同第二月,末月评估完后,计算新员工在三 个月试用期的综合得分, 根据综合得分及导师的综合评价来确定是否转正及转正 后的工资标准,进入转正程序。 如果岗位试用期为两个月,第二个月为末月,内容指标评估同上。 参见《员工试用期第三个月考核评估表》 四、新员工试用期奖惩 4.1 试用期奖励细则 4.1.1 试用期第一个月(培训期)奖励 4.1.1.1 培训期团队奖励细则 1)团队加分细则 □ 团队竞赛游戏,第一名加 30 分;第二名加 20 分,第三名加 10 分; □ 对老师提问的问题,表现积极、回答准确者,所在小组加 1---10 分; □ 全勤奖:所在小组培训期间保持全勤者,加 □ 团队活跃奖:小组成员培训热情高涨、充满激情、小组学习氛围热烈, 10 分; 加 5---15 分;(由班主任根据观察确定前三名) ; □培训结束后,根据小组最后得分确定前三名,颁发优秀团队奖: 2)团队奖励 □优秀团队奖:设置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在结业与表彰典礼上,由总 经理颁发奖状及奖品; □ 团队第一名:每人发放价值 团队第二名:每人发放价值 100 元的礼品; 50 元的礼品; 团队第三名:每人发放价值 30 元的礼品; 4.1.1.2 个人奖励细则 培训期个人奖励 :培训结束时小组顾问、 评委、班主任、 主持人、 培训总监、 校长对新员工培训期的考试成绩、 纪律成绩、 培训期间综合表现进行评估, 确定 前三名, 颁发优秀个人奖状及奖品, 在结业与表彰典礼上, 由总经理颁发奖状及 奖品,参见《新员工培训优秀员工推荐表》 ; □个人第一名:每人发放价值 200 元的礼品; 个人第二名:每人发放价值 150 元的礼品; 个人第三名:每人发放价值 100 元的礼品; 培训期第一个月结束对个人的奖励: 根据 3.1 部分第一个月考核评估成绩汇 总表,确定最佳新员工,在月最佳新员工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参见《试用期第 一个月最佳员工推荐表》 。 仪式流程如下: □ 新员工导师宣读新员工前三名第一个月的岗位实战考核成绩及岗位实战 的综合评价; □ 部门经理宣读新员工前三名第一个月的总成绩及排名,对最佳新员工进 行提名; □ 总经理对新员工前三名进行点评,并颁发奖状及奖金(第一名: 第二名: 100;第三名: 50) 200; 4.1.2 试用期第二个月奖励 设置月度最佳新员工奖, 在月最佳新员工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 参见《试用 期第二个月最佳员工推荐表》 。 仪式流程如下: □ 新员工导师对其在月度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成绩提交至部 门经理及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 新员工所在部门经理以新员工的考核成绩为依据, 结合其综合素质表现, 对月最佳新员工进行提名推荐; □ 在新员工表彰会上,部门经理宣读最佳新员工推荐名单,对推荐理由进 行解读; □ 总经理进行点评,对月最佳新员工颁发奖状及奖金( 200 元); 4.1.3 试用期第三个月奖励 设置月度最佳新员工奖、转正后最佳新员工奖,在新员工表彰及转正总结 会上接受表彰, 相关表格参见 《试用期第三个月最佳员工推荐表》 、《转正最佳 员工推荐表》。 月最佳新员工奖仪式流程参照 4.1.2 执行; 转正最佳新员工奖评选及奖励仪式流程: □ 新员工导师根据所转正的新员工试用期三个月的考核成绩核算其试用期 综合得分(三个月得分的平均值) ,并对其进行评价,将成绩提交至部门经理及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审核; □ 转正新员工所在部门经理以考核成绩为依据,结合其综合素质表现,对 转正最佳新员工进行提名推荐提交至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及总经理审批; □ 在新员工表彰及转正总结会上,部门经理宣读当月最佳新员工及最佳转 正最佳新员工推荐名单,对推荐理由进行解读; □ 总经理进行点评,对月最佳新员工及最佳转正最佳新员工颁发奖状及奖 金: 月最佳新员工奖金标准同上; 转正最佳新员工, 奖金标准为 300 元 ,表彰会会邀请其家人到公司参观并祝 贺; 4.2 试用期惩罚细则 4.2.1 试用期第一个月(培训期)惩罚 试用期第一个月分为培训期与岗位实践期, 对第一个月的惩罚主要是以培训 期间的纪律考核和培训期满后的成绩考核为主。 4.2.1.1 培训纪律考核 1) 培训期间按照公司上班要求穿着打扮, 每有违反一次规定, 个人扣 5 分, 所在小组扣 5 分; 2) 禁止迟到、早退,违反一次个人扣 5 分,所在小组扣 5 分,违反两次劝 退处理; 3) 培训期间,将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禁止上课期间手机铃声响起或接电 话;违反一次,个人扣 5 分,小组扣 5 分;两次及以上在上课期间接听电话, 声 音极大造成较大影响者, 劝退处理 (有特殊事情, 需向班主任请假同意后除外) ; 4) 上课期间保持课堂秩序,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讲师的问题,积极 参与团队游戏,禁止上课期间交头接耳、嬉笑打闹,违反一次,个人扣 5 分,小 组扣 5 分;被点名批评后仍旧不改,我行我素者劝退处理; 5) 尊重讲师,严禁在课堂上与讲师顶撞,违者劝退处理,所在小组扣 10 分; 6) 严禁学员在上课时吸烟、吃口香糖及其他零食等,违反一次,个人扣 5 分,小组扣 5 分; 7) 培训期间,因生病或遇到其他突发事件需请假者,请按照公司规定向班 主任请假,经同意后方可准假,否则按旷工处理;并于归后积极补上落下课程; 请假超过 3 天者,劝退处理; 8) 严禁考试作弊,违者劝退。 9) 在小组或团队成员中散步不恰当言论、造谣生事、扰乱团队精神风貌、 造成恶劣影响着,劝退处理。 4.2.1.2 培训期满成绩考核 1) 理论知识集中培训结束后,新员工均需参加各门课程的课程,如有任何 一门课程成绩低于 60 分者,劝退处理; 2) 一个月培训期满后的考核总成绩(详见 3.1 部分)如有低于 60 分者,劝 退处理; 4.2.2 试用期第二个月惩罚 1)试用期第二个月工作任务不达标者,根据考核成绩实行末位淘汰; 2)其它惩罚措施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4.2.3 试用期第三个月惩罚 1) 连续两个月工作任务不达标者,劝退处理; 2) 第三个月工作任务不达标者,根据考核成绩实行末位淘汰; 3) 其它惩罚措施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五、新员工转正 新员工通过试用期评估和企业文化考试,即进入转正程序。在 转正申请表,各级负责人签字审批后,转正通过,成为公司正式员工。 六、其它 6.1 本手册解释权在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6.2 本手册自 20XX 年 月 日起正式执行。 OA 上填写

11 页 291 浏览
立即下载
试用期风险规避

试用期风险规避

试用期辞退员工风险防范 《劳动合同法》第 21 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 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劳 动合同法》的精神是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解除试用期的员工的劳动合同,言外 之意,用人单位与试用期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不能依据第 40 条第 3 项(即客 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双方无法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能依据第 41 条的规定(即经济性裁员 试用期辞退员工风险防范   案例:,案例解析:,(一)败诉原因分析,(二)预防措施,1、招聘时:变“事 后考核”为“事前考察”,2、录用前:将“录用条件”具体化、书面化,3、录 用后:严格试用期考核,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4、届满前:杜绝延长试用期,   案例:   某公司因需要上马一个新项目,决定从社会上招收一批工作人员,从事公 司新项目的开发工作。周先生经过层层面试,最终被公司聘用。经双方协商, 公司与周先生等人签订了为期 3 年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试用期为 3 个月。然 而,合同履行后不到 2 个月,公司因经营战略调整,决定撤销该新项目,包括 周先生在内的许多人员都被列入了裁员范围。当身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刘 先生将这一决定通知周先生时,周先生却要求单位补偿 2 个月的工资,理由是: 公司先提出解除合同没有提前 30 日通知,应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此外, 公司在试用期没有理由辞退他,属于违法解除,应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作为 赔偿。对这一“无理要求”,刘先生当场予以拒绝,并说:“试用期双方关系 不确定,双方可以随便解除劳动关系,是不需要提前通知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的!”周先生在办理完离职手续后不到两周就将公司告到了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 员会。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周先生的请求。   案例解析:   (一)败诉原因分析   在试用期内辞退员工,是许多公司在解聘员工中经常使用的杀手锏,在公 司管理层的概念中,公司并没有承诺员工什么,想让你离开就可以让你离开, 如案例中那位人力资源经理的理由,“试用期双方关系不确定,可以随便解除 劳动关系”。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劳动合同法》第 21 条规定,在试 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 者说明理由。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的精神是用人单位原则上 不得解除试用期的员工的劳动合同,言外之意,用人单位与试用期员工解除劳 动合同的,不能依据第 40 条第 3 项(即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双方无法就变 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能依据第 41 条的规定(即经济性裁员)。   用人单位要想解除试用期员工的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第 39 条规定的 6 种和第 40 条规定的 2 种情形的 8 种情形之一,否则就是违法的。案 例中公司败诉的原因就在于把辞退试用期的员工想象得过于简单。   (二)预防措施   在上述用人单位可以用来解除试用期员工合同的,比较常用的就是用人单 位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也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在 试用期辞退劳动者的一项特权。但是,这也是最容易被用人单位忽视的关键点。 用人单位要避免试用期辞退员工的败诉风险,必须在这一关键点上下功夫。具 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招聘时:变“事后考核”为“事前考察”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招聘员工不太注重录用前的应聘员工评估和考察工作, 习惯于把工作放在事后考核,即先把员工招进来再说,如果不合适就在试用期 辞退。其实,这种做法是危险的,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用人单位 解除劳动合同尤其是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在这种背景下,用 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必须转变观念,变“事(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后考核” 为“事前考察”,尤其是对一些重点员工,招聘时要慎重,要做好员工的背景 调查工作,把好面试关,重要岗位由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联合面试,确保能 招到合适的人员。   2、录用前:将“录用条件”具体化、书面化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比较常用的是,员工在试 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因此,企业要想利用这一法律规定来保护自己 的权益,就必须在招聘时对录用条件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对录用条件一定要 明确化、具体化。切忌一刀切以及将录用条件空泛化,抽象化,比如说符合岗 位要求,就不能仅仅说符合岗位要求,而应该把岗位要求是什么,怎么衡量是 否符合岗位要求固定下来。“录用条件”应该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所谓“共 性”即所有岗位的员工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比如诚实守信,在应聘的时候 如实告知自己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自己的教育背景、身体状况、工作经 历等等。所谓“个性”即每个企业、每个岗位或者职位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有的有学历的要求,要求获得相应证书,有的有技术的要求,比如能符合企业 招聘时对岗位职责的描述等等。“录用条件”的共性可以通过规章制度进行明 确,“录用条件”的个性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单独的协议等进行明确。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用人单位还必须事先对录用条件进行公示。公示, 简单说来,就是要让员工知道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就是用 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员工知道了本单位的录用条件。那如何进行公示呢?方法有以 下几种:(1)通过招聘公告来公示,并采取一定方式予以固定,以便为诉讼保留 证据;(2)招聘员工时向其明示录用条件,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3)劳动关系建 立以前,通过发送聘用函的方式向员工明示录用条件,并要求其签字确认;(4) 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录用条件或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等。   3、录用后:严格试用期考核,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   录用条件明确并向劳动者公示后,接下来就要进行试用期的考核。因为用 人单位要解除试用期员工的劳动合同,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而要证明劳动者 不符合录用条件,需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当然,考核需要围绕事先设定的录 用条件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可以采用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   4、届满前:杜绝延长试用期   经过试用考核,如果暂时还难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不能通过延 长试用期来继续考核,因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动合同,仅仅限于在试 用期内可用,一旦超过试用期,用人单位就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故试 用期届满前,必须对试用期的员工去留做一个选择,如果不太符合录用条件的, 需要按照“从严控制”原则在试用期内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当然, 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找出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地方

4 页 294 浏览
立即下载
管理层试用期考核表

管理层试用期考核表

管理层试用期考核表 部门: 填表日期: 部门 被考核人姓名 年 月 日 试用期职务 试用期内出勤及奖惩表现(由人力资源部填写) 累计出勤天数 天 迟到/早退次数 次 请假天数 奖 励 情 况 奖励时间 考核内容 奖励内容 旷工天数 天 惩 罚 情 况 奖励类型 说 惩罚时间 惩罚内容 明 适 应 能 力 实 际 工 作 能 力 1、具有敬业精神和努力完成任务的责任心; 2、备执行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3、能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4、能虚心学习,与同事团结协作; 5、具有基本的大局观,服从组织安排; 6、品德廉洁,言行诚信,刚直不阿,是为楷模。 1、能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工作职责,理出工作思路,顺利开展工作; 2、能在工作范围内与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具体团队精神; 3、有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精神,能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应变能力强; 4、能安心现任工作岗位。 1、具备独立策划和构思所任工作的综合规划及实施计划的能力; 2、能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繁琐事务,较好地解决横向协调关系;完成本岗位的目 标任务 3、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工作效率高,具有卓越创意; 5、善于领导部属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完成工作目标。 得分 ---------------- 基 本 素 质 天 分数 惩罚类型 初评得分 复评得分 30 30 40 100 所在部门 负责人考 核意见 考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考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考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考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考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所在版块 负责人考 核意见 人力资源 部考核 意见 总经理考 核意见 董事长审 批意见 备注 1、本表用于干部试用期满后进行考核; 2、≥75 分为“可以按时转正”;75 而≥60 分为“延长试用 期”; 60 分为“试用不合格”。

2 页 376 浏览
立即下载
超实用表格:各岗位员工试用期考核评价表(拿来即用)

超实用表格:各岗位员工试用期考核评价表(拿来即用)

入职日期: 202X-XX-XX 被考核人:XXX 试用期总监\经理\主管\员工考核评核表 考核结 果 分 工作 序 类 类别 类别明细 考核内容 权 重 保密性 □优□合格□不合格 试用期制度 考勤制度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奖惩制度 □优□合格□不合格 其他制度 公司业务了解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产品知识掌握 □优□合格□不合格 企业文化宣导 企业文化熟知 (岗前培训)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公司制度 品德 公司组织架构了解 咨询会参加(试用 期至少3次) 部门职责、组织架 构掌握 部门制度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各部门学习、培训 ,工作计划、总结 提交 □优□合格□不合格 A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B □优□合格□不合格 C □优□合格□不合格 D □优□合格□不合格 部门考核工作落实 岗位工作内容 (现阶段主 要任务及评价 指标) 2 专 专业 技能 第一个月考核评价 遵守公司公共制度 部门纪律 德 考核结 果 考核结果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遵纪守法 1 工作 要求 考核结果 考核结 考核结( 果(第 被考核 第一周 (第二周 三周 12.8(第四 人 12.23- 周 12.15) 12.1612.22) 12.29) 12.301.5) (第 (第二周 一周 1.131.61.19) 1.12)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团队建设 2 专 ( 专业 主管及以上) 技能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制度建设 (主管及以上 )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工作流程类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沟通力 3 智 工作 执行力 适应 配合力 □优□合格□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情绪调控 评 核 结 果 总计: □优□合格□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被评人意见 直接领 导/部门 负责人 意见 人力资源中心 意见 总部中 心领导 意见 1、试用期内一次考核不合格,则被降职或作劝其辞退处理。 备 2、对于试用期经理级以下新员工,适用第一个月周考评,第二个月及第三个月适用月考评;对于关键岗位(经理级及以上)新员工,适用每周周考核; 注 3、评核分三等级:优(90-100分),合格(80-89分),不合格(0-79分) 4、当各项考核指标成绩有90%以上达优的情况,则本次考核总成绩为优,如有80%以上达优的情况,则本次考核总成绩为合格,如有80%以下达优的情况,则本次考核总成绩为不合 表 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二个月考核成绩 1.201.271.26) 1.31) □优 □优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优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优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优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优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 (第二周 (第三周 (第一周 (第四周 第三个月考核成绩 2.82.162.1-2.7) 2.15) 2.232.22) 2.28) 主考官 转正考核成绩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人力资源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人力资源 □不合格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人力资源 □优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人力资源 □不合格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人力资源 □优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人力资源 □不合格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人力资源 □优 □不合格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人力资源 □优 □不合格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不合格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不合格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不合格 □优 □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合格□不合 格 考核 点评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优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优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 □优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 □合格 □不合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优□合格□不合 格 □优□合格□不合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格 □优□合格□不合 □优□合格□不合格 直接主管 格 周考核; 的情况,则本次考核总成绩为不合格。

4 页 336 浏览
立即下载
入职及试用期管理制度(新能源公司)

入职及试用期管理制度(新能源公司)

珠海市 XX 新能源有限公司 入职及试用期管理制度 受控状态:  绝密 文件编号: √内部  公开 HJ-HR- 发放范围: 发布日期: 编制: 年 审核: 月 日 批准: 1 目的 2 为了规范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提高试用期员工的适应能力,使其迅速融入工作团队,同时跟踪 试用期员工的工作表现,有效识别满足公司要求的优秀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 经公司考核或面试合格后被录用,已与公司确立相关劳动关系但处于试用阶段、尚未正式转正期间的 员工。 3 4 职责 3.1 行政人事部职责 3.1.1 员工入职手续的办理; 3.1.2 员工各项历史材料及员工各类证书的核查。 3.1.3 员工试用期期间表现的监督管理。 3.1.4 员工转正手续的办理。 3.2 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3.2.1 公正、客观地考核试用期员工的绩效情况。 3.2.2 有效与试用期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岗位技能。 3.2.3 协助试用期员工了解公司情况及工作流程。 3.2.4 对试用期员工进行工作指导。 3.2.5 对试用期员工试用表现进行评价。 内容 4.1 报到 4.1.1 员工报到需携带、提交以下资料:  录用通知书原件  个人简历  学历证、职称证、资格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 原单位离职证明原件或退休证、内部退养证明、停薪留职证明(应届毕业生除外) 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限女性)  健康证或近期体检报告  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两张  其他入职需要的材料 4.1.2 员工报到后填写《员工登记表》、 《入职声明书》等资料并在相关表格签字后,交至行政人事 部,行政人事部办理入职手续,提供员工手册等相关文件让入职人员阅读,了解公司相关 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 4.1.3 行政人事部安排新入职人员熟悉公司各成员。 4.1.4 行政人事部尽快为新入职人员办理员工工牌、考勤卡、等。 4.1.5 行政人事部为新入职人员安排座位及工作所需其他用品用具。 4.2 试用期管理 4.2.1 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在所规定的一个阶段的试用时间。在此期间,用人单位进一步考察被录用的员 工是否真正符合聘用条件,能否适应公司要求及工作需要。同时,劳动者也可进一步了解 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是否符合招聘时所提供的情况,自己能否适合或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从而决定是否继续保持劳动关系 4.2.2 试用期时间的界定:  后勤工作人员、流水线生产岗位、职能部门一般办公人员为 1 个月,高级技术人员、中高 层管理岗位 2—3 个月。  新员工工作表现突出,业绩显著,可由用人部门提交提前转正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 可提前转正。  4.2.3 用人部门决定对新员工停止试用时,需按照公司离职管理制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试用期人员的工资标准及相关待遇:  试用岗位根据双方事先约定,执行试用期工资标准。  普通员工试用期前七天为无薪试用。若通过试用期并为公司继续服务则前七天工资照常 发放。特殊岗位约定最短服务期限,若不能按约定期限为公司服务,则前 30 天为无薪 试用期。  员工试用期不合格或试用期期间离职,每月 5 日前办理手续则所有薪资当月发放,否 则所有薪资次月随公司员工工资一起发放。  4.2.4 员工试工 15 天后公司可以给予办理饭卡。 入职引导:  行政人事部根据当期拟入职员工的数量,合理安排入职培训时间,进行入职培训。  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在新员工到岗后,应及时介绍本部门的相关工作,内容应包含: 本部门工作职责、人员组成与分工、目前的工作重点,工作计划和安排等。  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计划为试用期员工制定试用期工作计划,作为新员工的 工作指引和考核依据,工作计划应能够体现该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 4.2.5 试用期跟踪  由该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指定具备指导人资格的试用期员工指导人,并报行政人事部 备案。  指导人应具备资格: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为人正直;熟悉公司企业文化,了解公司各 项政策;对被指导人的岗位工作熟悉,能够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  指导人根据新员工的业绩表现进行指导,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收集业绩 数据,上报行政人事部作为试用期考核的依据。  指导人于新员工入职后一周与新员工进行沟通、面谈,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新员 工克服心理障碍,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的团队;而后定期与试用期员工进行沟通,并 做好谈话记录,对沟通中反映的管理问题,要及时上报。 4.3 转正 4.3.1 考评要素   工作态度:包括责任心、合作性、主动性、纪律性、自我提高的热情基本行为准则等内容。 作业能力:主要指业务能力,含:学习接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创造能力、协调能 力等岗位必须的能力。  工作绩效:员工是否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所布置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并达成每月的 改进目标。 4.3.2 员工转正考核内容(行为规范、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要求)具体包括  遵守规章制度情况,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 工作态度是否积极;  安排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 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  在本职工作内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 岗位技能,这是考核的核心内容; 4.3.3  考核方式:(考核主要分为日常考核和实操演练两种) 日常考核:一般由该员工的上级领导进行考核,除了考察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 有对岗位任职者的综合素质的考察。  4.3.4  实操演练:主要是针对技术性强的岗位,采取的方式是让岗位任职者到现场进行操作。 转正流程 试用期员工在期试用期截止前 7 日,到行政人事部领取并填写《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表》, 对试用期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试用期的综合表现做出自我鉴定,并对公司管 理各方面提出建议,员工未及时申领《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表》的,由行政人事部负责提 醒。  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在试用期间的业绩表现进行考核,给出考核意见,提出任用意见 (包括转正、辞退),报送行政人事部。  行政人事部在收到相关材料三个工作日内,视情况需要对转正申请表中的相关事项和结 果进行核实,与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沟通,并在申请表上填写专业意见。  行政人事部将转正申请表按授权上报领导进行审批。部门负责人以下员工的转正申请由副 总级人员进行审批,部门负责人(含)以上级员工由总经理审批。  对批准转正的员工,行政人事部于其转正当日发放《转正通知书》,自即日起执行转正待 遇,并执行公司相关考核规定,当转正日期与公司下一个考核日间隔少于 15 天时,则本 期不再考核,与下一个考核周期一并考核。  对试用期间未完全达到岗位要求的员工,经授权领导审批,直接辞退,执行辞退程序。  在试用期内,对明显不适合某岗位或不适合录用的员工,使用部门或行政人事部可提前 提出辞退建议,经授权领导审批后,由行政人事部执行辞退程序。 4.3.5 申述 试用期员工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可在得知评价结果 2 个工作日内向行政人事部提出申 述,行政人事部受理后,应在 2 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意见。 4.4 资料存档 转正手续办理完毕,行政人事部将相关资料存入员工人事档案。 5 附则 本文件由行政人事部起草,解释权归行政人事部。 6 附件 6.1 6.2 6.3 6.4 6.5 6.6 《员工登记表》; 《入职指引单》 《入职声明书》 《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表》 《转正通知书》 《试用期工作计划》 员工登记表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婚姻 状况   身份证号   入职 日期 政治面貌 民 族 身 高 学 历 学 位 职 称   照 片 CM   现住地址   电 话   邮 编   户籍地址   电 话   邮 编   受教育程度(从高中开始填写,高中以下文化仅填最高学历) 起止时间 学 校 名 称 专 业 学 历、学 位                         工作履历(从最近一家开始填写) 起止时间 单 位 名 称 职 务 主 要 职 责 证 明 人 联 系 电 话                                                 家 姓 名 关 系 庭 成 员 工 作 单 位 职 务 联 系 电 话                     健 体 质 良好 □ 一般 □ 康 状 况 差 □,请注明: 不良病史  无 □ 有 □,请注明: 说明:如本人患有慢性疾病或其它重大疾病的,必须在以上不良病史中说明,违者将追究本人责任。 签字确认: 紧 姓 名   关 系 急 联 络 人 工 作 单 位   职 务   联系地址   备 注   联系电话     邮 编   承 诺:本人承诺以上信息真实、有效,本人同意公司对上述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如提供虚假信息,本人自愿接受公 司的处罚及承担一切后果,给 XX 公司造成损失的,XX 公司享有追偿权。 填表人: 身份证 毕业证书 证件查验 职称证书 体检表 其它 到岗时间 用人部门 意见 部门负责人: 是否 留 有 复 印 件 日 期: 数量 备注: 入职指引单 亲爱的同事: 热烈欢迎您来到珠海市 XX 新能源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一员!在今后的日子里,您将随“公 司”一起成长,一起发展! 此单将为您尽快融入“公司”提供帮助,为您的入职作以下指引: 行政人事部指引: 1.身份证原件、学历证、学位证原件、其它资质证书原件、一寸免冠照片两张,白底彩照三张、原单位 离职证明原件或退休证、内部退养证明、停薪留职证明(应届毕业生除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限女 性)、录用通知书原件。 备齐以上资料,行政人事部将为您办理入职手续,并提供员工手册、人事管理制度等资料供您阅读 学习,了解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行政人事部将择期统一举办新员工入职培训,帮助您尽快熟 悉公司。 2.请您在行政人事部领取员工工牌、考勤卡、员工通讯录。 3.请办公室为你安排座位、工作电话以及工作所需的电脑。 4.填写办公用品申请单待部门领导审批后到仓管处领取必要的办公文具。 就职部门报到指引: 您来到就职部门,向部门负责人报 到: 1.部门负责人安排您阅读学习本部门 制度及工作流程。 2.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工作引导人, 指引您在本部门工作的开展。 3.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您 本岗位的在职培训。 就餐指引: 您初到本公司就职,可能对附近的就餐情况感到无所 适从,现提供以下几种方式供您选择: 1.附近有中电饭堂、海岸服务中心饭堂等多家不同口 味的餐厅,可以自由选择就餐。 2.前台文员处备订餐电话,您也可以选择电话订餐。 注意事项: 1.公司办公区域禁止用餐和吸烟。 2.请您自觉维护办公环境的清洁卫生,维护办公区域的安静。 3.下班延时工作期间,须将大门保持关闭状态。下班离开公司时,请确认是否还有其他同事在工 作,最后离开公司者要关闭所有灯源并检查所在部门门窗是否关闭,方可将大门上锁。 4.如遇紧急事项,应及时向公司反映,请求援助,并采取防范措施,然后向公司汇报情况。 第一天入职时,可按照此单流程去熟悉公司,希望您在全体“公司”员工的帮助下,尽快融入到公 司。当您在办理入职时还有其他问题,请您向公司行政人事部咨询。在此,祝您工作愉快! 入职声明书 珠海市 XX 新能源有限公司: 本人 (身份证号码: ),兹声明: 我已与以前的所有公司解除了劳动关系,目前与任何公司均不存在事实劳动关 系。 本人愿意从即日起与珠海市 XX 新能源有限公司确立劳动关系,若由于我 本人的原因造成与其他公司的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而带来的一切影响、损失均 由我个人承担,与珠海市 XX 新能源有限公司无关。 声明人: 日 期: 年 月 日 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表 入职时间: 姓名 年 月 日 填表时间: 部门 年 月 日 拟聘岗位 试用期间的工作事项级参与的工作事项: 序号 工作事项 完成情况 未完成原因 1 2 3 4 5 6 7 8 (请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总结自己的工作) 自我鉴定 建议意见 填写说明:此页内容均由本人填写,如需的填写内容较多,请另附说明。 备注 意见:该员工的优势、不足、应关注方面、应培养方向、培训需求等,以及转正意见。 部门负责人 意见 填写说明:普通员工转正,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中级管理层转正,由总经理签署。 (是否遵守公司各项制度) 行政人事部 意见 提前转正 期满转正 辞退 转正时间自 年 月 日起 转正工资批 示:详见《薪资核定 /调整单》 审批: 副总经理意 见 审批: 总经理意见 审批: 转正通知书 致 先生/女士: 您好! 非常荣幸的通知您,根据您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经过公司各级考核, 决定予以转正。 转正日期: 年 月 日 希望您在日后的工作中不负公司所赋予的职责,与公司共进共勉。 特此通知。 珠海市 XX 新能源有限公司 行政人事部 年 月 日 试用期工作计划 目标职责指标: 工作计划 行为指标 考核标准 实际完成情况 备注 指标 实际情况 专业知识 工作能力 工作态度 适应性 考核综述: 考核人: 被考核人:

13 页 290 浏览
立即下载
试用期考核管理规定(区域版)

试用期考核管理规定(区域版)

试用期考核管理规定(区域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对公司所有新员工在试用期内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有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 了解其职业倾向,并为新员工的转正去留及转正定级提供依据,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房地产各分、子公司副总以下岗位 第三条 原则 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注重过程定性考核与注重结果定量考核相结合原则; 多角度考核原则; “师徒制”原则。 第四条 试用期考核周期 1、考核以实际发生月度为周期; 2、根据公司规定,所有人员试用期均为 2 个月,表现优秀者可提前转正但试用期 最短不得少于 1 个月。 第二章 普通员工试用期考核 第五条 定义 普通员工指部门负责人(不含)以下人员。 第六条 试用期工资标准及待遇 试用期工资:标准月度工资的 80%,转正考核合格实行标准工资; 福利:试用期期间享受社会保险;享受相应公车、通讯费、餐补、宿舍等福利待遇, 详见《隆基泰和保险及福利管理规定》。 第七条 各相关责任人职责分工 1、各级人力资源/人事行政部门 负责试用期员工考核的组织管理; 向考核指导人发放相关考核表; 考核结果通知及考核面谈; 试用期员工转正(辞退)的办理; 对考核过程中公平、公正性进行监督,以保证考核质量; 对考核结果及考核标准等相关文件和表单进行存档。 2、各用人部门负责人 布置新员工在试用期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并审批新员工试用期各阶段的工作计 划; 指定指导人并监督指导人对新员工的指导和评价工作; 给予新员工试用期各阶段考核评分及评价; 与新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对新员工提出指导意见; 及时向人力资源部反馈关于新员工的转正意见; 配合试用期内对新员工的相关培训。 3、入职引导人(可为部门负责人) 帮助试用员工熟悉公司环境、相关制度。 帮助试用员工熟悉岗位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进行相应的指导; 定期或不定期的与试用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最新动态; 对试用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4、试用员工本人 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部门经理、入职引导人开展相关工作; 向人力资源部提交书面《转正申请》。 第八条 试用期考核安排 试用期考核共有两次:试用期中期一次,试用期末期一次。 在第一次试用期考核结束后,还将进行新员工的绩效反馈,由新员工的指导人、所 在部门的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共同帮助其改进绩效水平,尽快适应公司。 试用期两次考核的具体安排如下表(相关考核表后附): 试用期考核阶段 试用期 第一次考核 试用期 重点考察内容  责任心  纪律性  专业知识与技能  沟通与协作  工作完成情况 时间节点 考核表 考核评价人及相关  指导人及部门经理评价 与绩效面谈 入职第 4 周 《试用期考核表-Ⅰ》  自我绩效改进计划  结果反馈人事,进行针 对性培训 入职第 7 周 《试用期考核表-Ⅱ》  第二次考核 指导人及部门经理评价 及转正建议  自我评价  人力资源部办理相应手 续 说明:表中时间节点适用于试用期为两个月的情况,其他情况由人力资源部酌情安排。 第九条 考核流程 1、在新员工入职之前,部门经理指定新员工的指导人; 2、新员工在办理入职当天,在人力资源部领取《试用期工作计划评定表》、 《试用期 考核表-Ⅰ》和《试用期考核标准说明》(后附); 3、新员工将《试用期工作计划评定表》和《试用期考核表-Ⅰ》递交部门经理,由部 门经理引见指导人,布置新员工试用期的工作任务,并将表格交与指导人; 4、指导人协助新员工制定试用期第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由新员工填写《试用期工作 计划评定表》计划内容部分,并经指导人和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将复印件交人力资源 部存档; 5、在新员工入职后第 4 周,相关人员必须填写完整《试用期工作计划评定表》和《试 用期考核表-Ⅰ》,并在留存表格复件后,由指导人提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视情 况组织转正述职或给予培训。 6、新员工在入职后第 4 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到人力资源部领取《试用期工作计划 评定表》和《试用期考核表-Ⅱ》,并将表格递交至指导人; 7、指导人协助新员工制定试用期第二阶段的工作计划,由新员工填写《试用期工作 计划评定表》计划内容部分,并经指导人和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将复印件交人力资源 部存档; 8、在新员工入职后第 7 周,相关人员必须填写完整《试用期工作计划评定表》和《试 用期考核表-Ⅱ》,并由指导人提交人力资源部(若试用期两次考核结果均为 D,则还需 提供相关书面说明);人力资源通知新员工提交书面《转正申请》。 9、新员工可在入职后第 9 周,向人力资源部询问转正相关事宜; 10、人力资源部根据相关考核意见,通知新员工办理转正手续或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条 试用期考核应用 1、试用期考核得分以部门经理的评分为主,指导人有评分建议权,部门主管领导 则有评分修定权; 2、试用期两次考核满分均为 100 分,不同分值分别对应 A、B、C、D,4 个不同的绩效等级,对 应关系如下表: 考核总分 91~100 81~90 66~80 0~65 绩效等级 A (优秀) B (良好) C (合格) D (不合格) 若评分分值出现小数,则按四舍五入进行计算 3、考核结果应用 第一次考核成绩为 D 等级的,人力资源部将为新员工安排一次培训;第一次考核 成绩为其他等级的,人力资源部将酌情安排或不安排相应培训; 第一次考核结果不为 D 等级,但第二次考核结果为 D 等级的,由人力资源部进行 情况核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办理相关手续; 两次考核结果均没有出现 D 等级的,新员工将按期转正; 第一次考核成绩为 A 等级的,人力资源酌情给予提前转正。 第三章 管理人员试用期考核 第十条 定义 管理人员指部门负责人(含)及以上人员。 第十一条 试用期工资标准及待遇 试用期工资:非年薪人员为标准月度工资的 80%;年薪制人员为标准月度工资 100%,试用期间不享受绩效工资; 福利:试用期期间享受社会保险;享受相应公车、通讯费、餐补、宿舍等福利待遇, 详见《隆基泰和保险及福利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 各相关责任人职责分工 1、人力资源部门 负责试用期员工考核的组织管理; 向考核指导人发放相关考核表; 考核结果通知及考核面谈; 试用期员工转正(辞退)的办理; 对考核过程中公平、公正性进行监督,以保证考核质量; 对考核结果及考核标准等相关文件和表单进行存档。 2、各区域总经理 新员工主管领导即为入职指导人; 布置新员工在试用期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并审批新员工试用期各阶段的工作计 划; 指定指导人并监督指导人对新员工的指导和评价工作; 给予新员工试用期各阶段考核评分及评价; 与新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对新员工提出指导意见; 及时向人力资源部反馈关于新员工的转正意见; 帮助试用员工熟悉公司环境、相关制度; 帮助试用员工熟悉岗位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进行相应的指导; 定期或不定期的与试用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最新动态; 对试用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3、试用员工本人 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入职引导人开展相关工作; 向人力资源部提交书面《转正申请》。 第十三条 考核流程 1、在新员工入职之前,人力资源部通知新员工主管领导; 2、新员工在办理入职当天,在人力资源部领取《试用期工作计划表》; 3、新员工与主管领导协商确定试用期的工作任务,并将填写完毕的《试用期工作计 划表》交到人力资源部; 5、在新员工入职后第 7 周提交书面《转正申请》,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人员填写《试 用期工作业绩评价表》,组织试用期 360 考核及转正述职; 6、人力资源部根据相关考核意见,通知新员工办理转正手续或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试用期考核构成 试用期考核成绩=试用期业绩评价*60%+360 考核*30%+述职 10% 试用期业绩评价主要考察新员工的工作业绩 360 考核主要考察新员工的协作/团队融入能力及管理能力 述职主要考察自我认知及工作思路 第十五条 试用期考核应用 1、试用期考核满分均为 100 分,不同分值分别对应 A、B、C、D,4 个不同的绩效等级,对应 关系如下表: 考核总分 91~100 81~90 66~80 0~65 绩效等级 A (优秀) B (良好) C (合格) D (不合格) 若评分分值出现小数,则按四舍五入进行计算 2、考核结果应用 考核成绩为 D 等级的,人力资源部解除劳动合同;其他等级人力资源部针对性进 行考核访谈。 3、考核报告 人力资源部撰写转正报告。 第四章 其他 第十六条 试用期间出现以下情况,视为试用期考核不合格 无故旷工 2 天(含 2 天)以上; 试用期间事假超过 5 天(含 5 天)以上的; 试用期间考核不合格者; 第十七条 申诉机制 试用期间如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不服,可直接向领导、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第十八条 执行与实施 本制度自 2010 年 X 月 X 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其它与之冲突之规定即作废。 试用期考核表-Ⅰ(正面) 被考核人 姓名 入职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期 部门 岗位 试用期限 指导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一次考核结果(具体考核内容及结果见本表背面) 绩效改进建议 (指导人填 写) 签名及日期: 考核总分 绩效等级 部门经理 评定及意见 签名及日期: 绩效反馈(由被考核人填写) 我已清楚本人的考核结果和相关的考核意见,并提出以下改进计划: 绩效改进计划 (被考核人填写) 人力资源部 意见 被考核人签名及日期: 人力资源部意见 是 否 同 意 部 门 考 核 意 见 ( □ 是 □ 否 , 理 由 : ) 是否需要安排相关培训(□是 □否) 组织培训的内容、形式及时间: 签名及日期: 说明:(1)新员工入职前,部门经理须确定指导人,由指导人协助新员工上岗,并评价其试用期表现; (2)在规定时间内,相关人员须完备填写此表,并由指导人提交人力资源部,同时留存本表复件, 人力资源部将向被考核人发放《试用期考核表Ⅱ》。 考核指标及评分(评分为最低等级必须给出具体评价) 考核指标 满 分 评分标准 指标描述 责任心 15 任的态度,以 及工作主动积 极的程度 指导人初评 (每个评分层次含最低分不含最高分)  工作中承担责 (反面) 14~15 分:总是全力以赴的把工作做好,主动承 担额外工作任务  12~14 分:对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能负责到 部门经理评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 10~12 分:有一定的责任心,满足其岗位要求  0~10 分:对 待工作不认真,缺乏 责任心, 常常 需要领导命令和提醒才能进行工作  14~15 分: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定,极少出现考 勤问题(迟到、早退或旷工等),出勤率 90%以 对于公司各项 纪律性 15 规章制度的遵 上  守情况,以及 出勤表现 12~14 分:遵守公司各项规定,较少出现考勤问 题,出勤率 80%以上  10~12 分:遵守公司各项规定,出勤率 70%以上  0~10 分:有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出现,或出勤 率在 70%以下  14~15 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超 出其岗位要求 掌握本岗位所 专业知识 与技能 15  需的知识和技 能及工作中的 12~14 分: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满 足其岗位的要求  知识应用 10~12 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基 本满足其岗位的要求  0~10 分: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其岗位的要 求  14~15 分:表达能力强,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 神,与同事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言语表达能 沟通与协 作 15  力,以及在团 队中与他人合 12~14 分:表达能力较好,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 识,与同事之间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 作的表现 10~12 分:表达能力一般,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 思,能够配合他人协作要求,与同事相处尚可  0~10 分:言语表达能力较差,难以沟通,很少 配合他人协作要求,同事之间人际关系较差  试用期工作计 工作完成 情况 划的完成情况 40 36~40 分:能够提前完成计划工作任务,且工作 质量超出公司要求;  (参照《试用 32~36 分:能够在计划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既定计划工作任务 期工作计划与  28~32 分:计划时间内勉强能完成计划工作任务 评价表》)  0~28 分:在计划时间内,不能完成计划工作任 务,或工作质量很差,达不到公司要求 考核总分 考核总分 100 上述各项指标 得分的总和 绩效等级 90~100 80~89 70~79 0~69 A B C D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备 注 试用期考核表-Ⅱ(正面) 被考核人 姓名 入职日期 09 年 月 日 部门 岗位 试用期限 指导人 考核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一次考核结果(具体考核内容及结果见《试用期考核表-Ⅰ》) 考核总分 绩效等级 第二次考核结果(具体考核内容及结果见本表背面) 指导人意见 签名及日期: 考核总分 部门经理意见 绩效等级 是否同意转正(□是 □否,理由: ) 签名及日期: 上级审批及人力资源意见 是否同意转正 □是 薪酬模式 人力资源部 意见 薪资等级: 薪资额度: □否,理由: 签名及日期: 是否同意转正(□是 □否,理由: 区域主管领导 意见 ) 签名及日期: 是否同意转正(□是 □否,理由: ) 总公司人力资 源部意见 签名及日期: 是否同意转正(□是 □否,理由: 人力资源总监 意见 签名及日期: ) 说明:新员工入职后第 7 周,相关人员须完备填写本表,并由指导人提交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不同意 转正的,还需同时提交相关书面说明。 考核指标及评分(评分为最低等级必须给出具体评价) 考核指标 第一次考核得分 满 指标描述 分 (人力资源部填 写) 工作中承担责任的 责任心 15 态度,以及工作主 得分: 第二次考核评分及评价 指导人初评 部门经理评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评价: 评价: 得分: 得分: 动积极的程度 对于公司各项规章 纪律性 15 制度的遵守情况, 得分: 以及出勤表现 掌握和应用本岗位 专业知识与 技能 15 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及工作中的知识应 得分: 用 言语表达能力,以 沟通与协作 15 及在团队中与他人 得分: 合作的表现 试用期工作计划的 工作完成情 况 40 完成情况(参照《试 用期工作计划与评 得分: 价表》) 考核总分 备 100 各项指标加总得分 得分: 等级: 注 本表各项指标评分标准均与《试用期考核表-Ⅰ》相同,请参照标准进行评分 试用期工作计划与评价表(第 新员工姓名: 序号 计划起止日期: 工作计划内容 年 月 日至 计划完成时间及标准 阶段) 年 月 日 权重 实际完成情况 自评 1 2 3 4 5 本人已清楚上述工作计划及其需要达到的目标,并努力按期完成。 新员工签名: 日期: 得分 新员工心得体会及对工作的建议 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 指导人评价 签名及日期: 部门负责人评价 得分 (部门负责 人填写) 签名及日期: 管理人员试用期工作计划与评价表 新员工姓名: 序号 岗位:____________ 工作计划内容 计划起止日期: 年 月 日至 计划完成时间及标准 权重 年 月 日 实际完成情况 自评 1 2 3 4 5 6 7 本计划是本人与直接上级协商制定,已清楚上述工作计划及其需要达到的目标,并努力按期完成。 新员工签名: 日期: 指导人 签名及日期: 直接上级 签名及日期: 计划执行与完成情况 未完成的计划工作任务 未完成原因 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 总分 得分 评价意见: 直接上级评价 (工作业绩及其 他方面) 签名及日期: 新员工填写完计划内容后交人力资源部存档; 附表三: 管理人员试用期述职评价表 述职人 所在岗位 时间: 年 月 日 评分 考评要素 观察要点 能过清晰阐述本部门/本岗位工作 对岗位职责认知 试用期间自我工作 情况认知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极差 15% 15 12 9 7 5 25% 25 20 15 10 5 15% 15 12 9 7 5 25% 25 20 15 10 5 10% 10 8 6 4 2 10% 10 8 6 4 2 职责要点 能够清晰阐述试用/试岗期间主要 工作情况 权重 工作、管理思路及计划目标 能够深度分析,试用期间存在问 题并给予合理的解决并对后期预 控提出合理化建议 能够清晰阐述转正后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与安排 计划于改进情况 安排、工作思路及计划目标,以后 工作改进措施与着重点。 对近五年内的个人职业规划或个 人期望与当前工作状态的差距有 职业规划 与期望 职业规划与期望 准确的认知把握且能够结合自身 优劣势,清晰阐述发展规划、期望 及如何实现 提问回答 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得分 100% 备注 100 80 60 42 24 请根据考评要点给出得分,再加以汇总得出总分 考官评语 考官签字: 协作绩效考评表 考评人:(选填) 被考评人: 被考评人所在岗位: 协作 绩效 考核期间: 序号 指标 权重 1 主动性 20% 2 响应时间 20% 3 解决问题时间 20% 4 信息反馈及时 20% 5 服务质量 20% 年 月至 得分 年 月 加权得分 综合 评价 考核人 签字: 年 月 填表说明:参考《协作绩效考评评分对照表》打分,给分可为区间中的任意整数。 日 协作绩效考评评分对照表 主动性 超出目标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低于目标 远低于目标 90-100 80-90 70-80 40-70 40 以下 经常主动去 有时去其他 偶尔去其他 几乎不去其 从来不去其 其他部门询 部门询问是 部门询问是 他 部 门 询 他部门询问 问是否有工 否有工作协 否有工作协 问,是否有 是否有工作 作协作需要 作需要 作需要 工作协作需 协作需要 要 响应时间 90-100 80-90 70-80 40-70 40 以下 其它部门 /人 其它部门 /人 其它部门 /人 其它部门 /人 其它部门/人 员提出合理 员提出合理 员提出合理 员提出合理 员提出合理 工作协助要 工作协助要 工作协助要 工作协助要 工作协助要 求时,每次 求时,绝大 求时,多数 求时,少数 求时,从不 及时响应 多数及时响 及时响应 及时响应 及时响应 应 解决问题时 间 90-100 80-90 70-80 40-70 40 以下 尽快协助, 尽快协助, 尽快协助, 拖延协助时 对于需协助 解决问题远 解决问题在 解决问题超 间,多数问 解决的问题 低于预期时 预期时间内 出预期时间 题未能解决 根本不处理 间 90-100 80-90 70-80 40-70 40 以下 协助工作完 协助工作完 协助工作完 协助工作完 协助工作完 成后,每次 成后,绝大 成后,多数 成后,偶尔 成后,从来 信息反馈及 都及时将完 多数能及时 能及时将完 能及时将完 没有及时将 时 成情况反馈 将完成情况 成情况反馈 成情况反馈 完成情况反 到要求协助 反馈到要求 到要求协助 到要求协助 馈到要求协 部门/人员 协助部门 /人 部门/人员 部门/人员 助部门/人员 70-80 40-70 员 服务质量 90-100 80-90 40 以下 其他部门对 其他部门对 其他部门对 其他部门对 其他部门对 协助工作结 协助工作结 协助工作结 协助工作结 协助工作结 果非常满意 果比较满意 果满意 果不太满意 果很不满意 管理绩效考评表 考评人:(选填) 被考评人: 被考评人所在岗位: 管理 绩效 考核期间: 序号 指标 权重 1 沟通效果 20% 2 工作分配 20% 3 业务指导 20% 4 下属发展 20% 5 管理力度 20% 年 得分 月至 年 月 加权得分 (人力资源填 写) 综合 评价 考核人 签字: 年 月 填表说明:参考《管理绩效考评评分对照表》打分,给分可为区间中的任意整数。 日 管理绩效考评评分对照表 超出目标 沟通效果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低于目标 远低于目标 90-100 80-90 70-80 40-70 40 以下 与下属沟通顺 与下属保持良好 能够与下属沟 难以和下属沟 基本与下属不沟 畅,人际关系和 的关系,经常与 通,但是存在沟 通,下属不愿意 通,不能了解下 谐;下属碰到各 下属进行有效的 通不完全现象 和上级沟通,上 属的想法 种问题愿意主动 沟通 级难以了解下属 和上级沟通 工作分配 的想法 90-100 80-90 70-80 40-70 40 以下 合理分派工作, 根据下属的个性 给下属分派工作 给下属分派工作 给下属分派工作 充分发挥下属潜 和能力合理地分 基本能让下属满 存在一定问题, 存在较大问题, 能 配工作 意,没有明显的 导致下属不满意 导致严重下属不 忙闲不均现象 业务指导 下属发展 70-80 满意 90-100 80-90 40-70 对下属工作中的 对下属工作中的 有时会指导 很少指导 基本不能指导下 重要问题及时给 问题能给予必要 下属工作 下属工作 属工作 予指导 的指导 90-100 80-90 70-80 40-70 40 以下 帮助全部下属明 关心大部分下属 对下属的自身发 难以让下属明白 不能让下属明白 确自己的发展道 的个人发展,并 展会提出一些意 自己的发展方 自己的发展方 路,并且得到下 能提出改进的要 见,也能提出改 向,很少提出改 向,并且基本不 属认同;随时指 求或建议 进要求 进要求 能指出下属的改 出下属的改进点 管理力度 40 以下 90-100 进点 80-90 70-80 40-70 40 以下 下属行为成为其 能够严格规范下 基本能够规范下 较难规范下属行 基本不能规范下 他部门员工效仿 属行为 属行为 为 属行为 的榜样 管理人员试用期考核表 部门 岗位 试用期限 指导人 被考核人 入职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业绩考核结果 60% 考核总分 说明 360 考核结果 30%(协作绩效考评、管理绩效考评) 考核得分 说明 述职得分 10% 考核得分 说明 考核总分 绩效等级 是否同意转正(□是 □否,理由: ) 是否同意转正(□是 签名及日期: □否,理由: ) 主管领导 意见 人力资源 部 意见 签名及日期: 是否同意转正(□是 □否,理由: ) 人力资源 总监意见 签名及日期: 总经理意 见 签名及日期: 董事长 意见 附:《试用期转正申请》。 签名及日期:

22 页 311 浏览
立即下载
试用期辞退员工的正确方法

试用期辞退员工的正确方法

试用期辞退员工的正确方法 在试用期内辞退员工,是许多公司在解聘员工中经常使用的杀手锏。在公司管理层的 概念中,公司并没有承诺员工什么,想让你离开就可以让你离开。因为试用期双方关系不 确定,可以随便解除劳动关系。其实,有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劳动合同法》第 21 条规 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的精神是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解除试用期的员 工的劳动合同。言外之意,用人单位与试用期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不能依据第 40 条第 3 项(即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双方无法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能依据第 41 条 的规定 (即经济性裁员)。  用人单位要想解除试用期员工的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第 39 条规定的 6 种和第 40 条规定的 2 种情形共 8 种情形之一,否则就是违法的。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以下 是小编收集的一些知识,教您如何正确辞退员工。 试用期辞工风险防范  用人单位可以用来解除试用期员工合同的,比较常用的理由就是用人单位证明劳动者不符 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也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辞退劳动者的一项特权   但是,这也是最容易被用人单位忽视的关键点。用人单位要避免试用期辞退员工的败诉风 险,必须在这一关键点上下功夫。 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招聘时:变“事后考核”为 “事前考察”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招聘员工不太注重录用前的应聘员工评估和考察工作,习惯于把 工作放在事后考核,即先把员工招进来再说,如果不合适就在试用期辞退。其实,这种做 法是危险的,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尤其是试用期的劳 动合同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在这种背景下,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必须转变观念,变 “事后考核”为“事前考察”,尤其是对一些重点员工,招聘时要慎重,要做好员工的背 景调查工作,把好面试关,重要岗位由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联合面试,确保能招到合适 的人员。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用人单位还必须事先对录用条件进行公示。公示,简单说来, 就是要让员工知道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就是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员 工知道了本单位的录用条件。那如何进行公示呢?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招聘公告来公示,并采取一定方式予以固定,以便为诉讼保留证据; (2)招聘员工时向其明示录用条件,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 (3)劳动关系建立以前,通过发送聘用函的方式向员工明示录用条件,并要求其签字确 认; (4)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录用条件或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等。    录用后:试用期考核,定期+不定期    录用条件明确并向劳动者公示后,接下来就要进行试用期的考核。因为用人单位要解 除试用期员工的劳动合同,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而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需要 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当然,考核需要围绕事先设定的录用条件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可 以采用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届满前:员工去或留必须做选择    经过试用考核,如果暂时还难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不能通过延长试用期来 继续考核。因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动合同,仅仅限于在试用期内可用,一旦超过 试用期,用人单位就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所以,试用期届满前,必须对试用期的员工去留做一个选择,如果不太符合录用条件的, 需要按照“从严控制”原则在试用期内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当然,用人 单位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找出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地方。    录用前:将“录用条件”具体化、书面化 我们已经提到,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比较常用的是,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 符合录用条件。因此,企业要想利用这一法律规定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就必须在招聘时对 录用条件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对录用条件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切忌一刀切以及将录 用条件空泛化,抽象化。 比如说符合岗位要求,就不能仅仅说符合岗位要求,而应该把岗位要求是什么,怎么 衡量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固定下来。“录用条件”应该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所谓“共性” 即所有岗位的员工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比如诚实守信,在应聘的时候如实告知自己与 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自己的教育背景、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等。所谓“个性”即每个 企业、每个岗位或者职位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有的有学历要求,要求获得相应证书 ;有的 有技术的要求,比如能符合企业招聘时对岗位职责的描述等等。“录用条件”的共性可以 通过规章制度进行明确,“录用条件”的个性则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单独的协议等进行明 确。

2 页 276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试用期考核及转正管理办法

员工试用期考核及转正管理办法

**公司规章制度 文件名称 员工试用期考核及转正管理 办法 类别 人事类 编号 HZJT-RS-202X-11 层次 第二层次 目录 1. 制定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制定依据 4. 管理职责 5. 正文 6. 记录 制度修订记录表 时间 内容 部门 人力资源部 2 负责人 版本号 审批人 V2.0 文件 名称 员工试用期考核及转正管理 办法 编号 页码 HZJT-RS-202X-11 第 2-1 页 共 5 页 文件 名称 员工试用期考核及转正管理 办法 编号 页码 HZJT-RS-202X-11 第 3-1 页 共 5 页 1 目的 为规范员工转正程序,保证转正考核流程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本部,所属公司参照执行。 3 制定依据 《集团治理准则》、《集团人事管理准则》。 4 管理职责 4.1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办理新员工入职手续;负责审核试用期员工出勤状况及所在部 门主管评价意见是否客观公正;负责监督试用期或转正实施情况。 4.2 各部门负责评估试用员工试用期间绩效状况、评价转正员工在试用期间的表现; 负责指导员工办理转正相关手续。 5 正文 5.1 试用期 5.1.1 试用期时间要求: 5.1.1.1 除总裁特批的员工外,新员工试用期最短不得少于 1 个月,最长不得多于 6 个月。集团新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试用期 2-3 个月。 5.1.1.2 简单工种(如:驾驶员、 清洁工、保安等)岗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减 试用期。 5.1.2 试用期工资标准: 员工试用期工资原则上按其所应聘岗位工资的 80%发放,或者根据应聘时双方约定的 试用期工资标准执行; 5.1.3 试用期间调动后的管理要求: 5.1.3.1 试用期间的调动管理:试用期内的员工如为集团内所属子公司调入或发生在 公司内部调动的情况,根据其调动后的岗位情况,重新确定试用期。 5.1.3.2 若调动后的岗位性质及工作内容相似的,则试用期按原约定期限。 5.1.3.3 若调动后的岗位性质及工作内容发生较大变动,可以适当延长试用期,但其 累计试用时间不得超过 6 个月。 5.1.3 不符合录用条件: 在试用期内,员工的工作表现或员工存在下列事实或情形的,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公司可提前通知员工终止试用,解除劳动合同: 5.1.3.1 伪造学历、各类资质证明(证书)的,或者隐瞒违法犯罪个人经历的; 5.1.3.2 隐瞒病史或受伤(事故)经历的; 5.1.3.3 患有传染性、精神性或其他严重疾病的; 5.1.3.4 非因工伤原因不能正常提供劳动义务的; 5.1.3.5 在试用期内,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劳动纪律、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1.3.6 不能达到双方约定的工作目标或工作要求的; 5.1.3.7 拒绝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的; 5.1.3.8 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 5.2 转正 5.2.1 转正条件 以下条件缺一不可: 5.2.1.1 无早退、旷工现象,试用期内累计迟到不得超过 4 次; 5.2.1.2 经部门主管与人力资源部门综合考核评价,其工作能力达到岗位要求; 5.2.1.3 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或本部门组织的新员工入司培训并考核合格; 5.2.1.4 通过规定的新员工转正审核程序。 文件 名称 员工试用期考核及转正管理 办法 编号 页码 HZJT-RS-202X-11 第 4-1 页 共 5 页 5.2.2 提前转正 以下条件缺一不可: 5.2.2.1 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 5.2.2.2 经部门主管与人力资源部门综合考核评价,在其岗位职责要求范围内能够独 立开展试用岗位的相关工作,并且取得两项以上显著工作成果; 5.2.2.3 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或本部门组织的新员工入司培训; 5.2.2.4 通过规定的新员工转正审核程序。 5.2.3 延期转正 5.2.3.1 在正常转正期满,经评价不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正常转正条件时,可延长试用 期。 5.2.3.2 因工作岗位有特殊要求需要延长试用期的,可以延迟转正,但最长试用期不 得超过 6 个月。 5.2.2 转正审核 5.2.2.1 正常转正流程: 5.2.2.1.1 试用期满前一周,试用部门通知试用员工办理转正手续,或由试用员工主 动到人事部门申请转正,填写“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表”。 5.2.2.1.2 试用员工所属部门主管如实考评员工岗位工作技能并出具书面意见后,报 人力资源部门审核,相关领导批准,集团本部及各单位经理助理及以上人员转正,须报 集团总裁审批。 5.2.2.2 延期转正流程: 5.2.2.2.1 在转正审批过程中,任何一级领导提出延期转正要求时,人力资源部门负 责经理助理及以上员工、各部门负责经理助理以下员工的跟踪、了解延期原因,在 3 个工 作日内及时通知其本人,说明延期转正原因。 5.2.2.2.2 延期转正的延长时间原则为 1 个月,所属部门领导可视员工工作表现情况 在延期转正期间要求其本人再次提出转正申请。 5.2.2.2.3 若第二次转正申请未获准通过,则解除劳动关系。 5.2.2.2.4 员工在试用期及转正时的相关材料存入其人事档案,档案材料包括:试用 期入司培训考试成绩、试用员工转正申请表及个人工作总结等。 5.2.3 转正工资标准 试用员工从完成转正审批流程获得最终批准签字之日起,执行转正后的岗位工资标准。 若没有约定转正岗位工资标准的,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公司的薪酬制度与用人部门沟通 确定工资标准。 5.3 本办法的修改、解释权归集团人事行政中心。 5.4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6 记录 附件 1:【员工转正申请考核表】 员工转正申请考核表 文件 名称 员工试用期考核及转正管理 办法 姓名 性别 编号 页码 岗位 HZJT-RS-202X-11 第 5-1 页 共 5 页 学历 职称 转正申请 项目 工作态度 25 工作能力 45 工作业绩 30 考核等级 考核要素 分值说明 尚可 3 主动性 优秀 5 良好 4 差 1 责任心 5 4 3 1 执行度 5 4 3 1 纪律性 5 4 3 1 团队合作 5 4 3 1 岗位专业知识业务 9 7 5 3 业务实操技能 9 7 5 3 学习能力 9 7 5 3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9 7 5 3 创新能力 9 7 5 3 工作质量 10 8 6 4 工作效率 10 8 6 4 工作业绩 10 8 6 4 直接上级评分 合计得分: 优秀:(X=90)良好:( 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 不及格: 文件 名称 员工试用期考核及转正管理 办法 编号 页码 HZJT-RS-202X-11 第 6-1 页 共 5 页 部门领导 综合评价 签字: 日期: 部门分管 领导意见 签字: 日期: 人事部门 意见 签字: 日期: 签字: 日期: 人力分管 领导 意见 单位总经 理意见 。 签字: 日期: (经理助理及以上岗位需报集团审批) 集团人事 行政中心 意见 签字: 日期: 集团人力 分管领导 意见 签字: 日期: 总裁审批 签字: 日期:

6 页 290 浏览
立即下载
试用期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试用期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试用期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专业 写作 主要内容 试用期如何约定 试用期哪些情况可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如何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管理实践交流 交流 亲和 效率 进步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  第 19 条: 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 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 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 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 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第 20 条: 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 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 工资标准。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试用期如何约定 试用期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挂钩  关于“以上”和“不满”的理解 只能试用一次  试用期不合格但还想继续观察怎么办?  员工升值或岗位调动怎么办? 不能约定试用期的情况 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  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  第七十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 试用期。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试用期如何约定 试用期不能单独设立  单独的试用期协议在实践中会被认定为签订一 次劳动合同 试用期待遇  不低于 80% (二选一) • 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 • 劳动合同约定工资  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试用期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 83 条 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 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 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 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哪些情况可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 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 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 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  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 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 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 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专业 写作 如何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 法定提前三天 协商解除 企业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 不符合录用条件是最常见的一种 亲和 效率 进步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什么是录用条件? 招聘广告中的条件是录用条件吗?  招聘条件是招聘时选择候选人的基本资格要求, 是对候选者的最低要求。  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确定所要聘用的劳动者的 最终条件。  两者有重合,但不完全一致。  如没有明确的录用条件,在实践中,也可以将 招聘条件认定为录用条件来使用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什么是录用条件? 录用条件可与劳动者提前进行约定  录用条件不能存在就业歧视  “ 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 • “ 硬”指标:具有明显特征的或可量化的,如学历、 专业、职业资格、销售额等 • “ 软”指标:无法明确标准或量化但是可通过其他 事例证明的,如诚实守信、符合岗位要求等  应事先由劳动者签字确认 专业 写作 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 《劳动合同法》第 21 条规定  需要有充足的证据 经过工会程序  《劳动合同法》第 43 条规定 时间限制  确保在试用期内完成本项工作  提前进行评估 亲和 效率 进步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实践交流 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中附加试用期补充协议 试用期指定指导老师 试用期间有明确的试用期计划 分阶段对员工进行考核 提前 10 个工作日进行试用期满评价 试用不合格的,劝退的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劳动合同补充协议:试用期协议  甲方:公司 乙方:劳动 者  甲方乙方经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的补充约定, 就乙方在试用期期间的各项事宜进行约定,内容如下:  试用期间,甲方应安排专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对乙方 提供必要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甲方需为乙方提供 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必需的劳动防 护用品。  试用期间乙方应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培训,提高职业 技能。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劳动合同补充协议:试用期协议  在试用期内,如出现如下情况,视为不符合甲方录用条件,甲方可依法解 除劳动合同:      有证据证明乙方向甲方提供了虚假个人信息。 乙方不服从甲方培训、工作安排或消极怠工的; 试用期内事假、病假天数累计超过 5 个工作日的; 乙方未按照双方商定的《新员工试用期计划表》的要求完成学习或工作计划; 乙方在试用期内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管理规定》,受到 2 次及以上口头警告处 罚。  试用期结束前 5 个工作日,甲方对乙方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为不合格或无 法胜任岗位要求的;  因乙方原因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失的;  法律或公司管理制度规定的其他情形。  其他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均可提出,并经协商一致后另行签订协议,本 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至劳 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结束之日。 专业 写作 亲和 效率 进步

16 页 278 浏览
立即下载
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模板)

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模板)

新员工入职培训模板 公司介绍 / 员工培训 / 会议报告 / 总结 / 精品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公司 / 团队介绍 ( 我们是谁 ) 项目简介 产品和运营 ( 我们要干什么 ) ( 打算怎么做 ) 发展计划 ( 长远打算是什么 ) 财务和融资 ( 花钱与找钱 ) 公司(团队)介绍 公司 ( 团队 ) 简介 组织结构 核心成员介绍 公司介绍 某公司在 2008 年 8 月 8 日(奥运会开 幕)兴建,提供作品交易服务,主要经营正版 设计稿,正版摄影图,正版插画,正版 3d 模 型,正版 flash 源文件等经营。在花木兰,设 计师可通过售设计稿获得利润,设计公司能通 过买设计稿获得作品。 花木兰在平面广告设计 及其计算机软件领域持有“ XX”“XXX” 商 标。 团队介绍 我们的 Our team 团队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店内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营业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 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 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 落实 专业 年轻 有激情 行动 力强 核心成员介绍 王姓名 职位名称 在这里输入主要的工作经验和胜任的能力专长,也可输入从事此工 作的年份和工作心得等等 ~~~ 王姓名 职位名称 在这里输入主要的工作经验和胜任的能力专长,也可输入从事此工 作的年份和工作心得等等 ~~~ 团队成员介绍 张姓名 职位名称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介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 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 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 容……。 王姓名 李姓名 陈姓名 职位名称 职位名称 职位名称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介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 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 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 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介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 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 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 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介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 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 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 容……。 组织架构链 董事会 总经理 资 料 部 研 发 部 电 子 开 发 部 化 工 开 发 部 采 购 部 生 管 部 电 子 厂 行 政 人 事 部 质 管 部 生 产 部 仓 库 经营副总 行政副总 生产副总 生 技 部 质 管 部 质 检 部 行 政 部 人 力 资 源 部 信 息 管 理 部 法 务 部 总 务 室 电 脑 室 股 份 部 财 务 部 文 管 中 心 会 计 出 纳 证 券 部 股 份 制 办 公 室 营 销 部 对 外 投 资 部 商 务 中 心 销 售 部 国 际 部 售 后 服 务 部 外 贸 部 加 工 部 项目介绍 项目来源 需求分析 项目解决的问题 行业前景 竞争对手 可行性分析 项目来源分析 关于此次项目来源分析讨论 ( 1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 2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 3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 4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需求分析 关于此次需求分析内容在此输入 . 关于此次需求分析内容在此输入 . 关于 此次需求分析内容在此输入 . 关于此次需求分析内容在此输入 . 生产 财 务 销售 合作 IT 研发 服务 解决了什么问题 关于此次创业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 进行讨论分析 模拟讨论方式 控制时间节点 确认讨论问题 形成讨论指导 行业前景 发展趋势 消费习惯 1 这里输入段落文本这里输 入段落文本这里输入段落 文本这里输入段落文本这 里输入段落文本这里输入 段落文本这里输入段落文 本这里输入段落文本 政策扶持 2 这里输入段落文本这里输 入段落文本这里输入段落 文本这里输入段落文本这 里输入段落文本这里输入 段落文本这里输入段落文 本这里输入段落文本 3 这里输入段落文本这里输 入段落文本这里输入段落 文本这里输入段落文本这 里输入段落文本这里输入 段落文本这里输入段落文 本这里输入段落文本 竞争对手分析 1 处于起步阶段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 里输入内容文本 2 整体规模小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 里输入内容文本 3 市场占有率低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 里输入内容文本 可行性分析 主要任务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请 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 时间表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请 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 效益预测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请 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 50 % 28 % 15 % 82 % 75 % 61 % 团队协同较好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请 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 操作方式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请 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 资金略欠缺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请 在这里输入段落文本内容 产品和运营 产品概述 产品形式 网络营销方案 地面推广计划 代理推广 利润分析 产品概率 有经济效益 有利于群众 有利于提升形象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 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 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 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 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 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产品形式 线下门店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 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 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手机 APP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 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 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网络营销方案 QQ 空间 利用 QQ 空间来进行朋友圈间的传播,达到广告目的。利用 QQ 空间来进行朋友圈间的传播, 达到广告目的。利用 QQ 空间来进行朋友圈间的传播,达到广告目的。 微信营销 利用微信朋友圈间的传播,达到广告目的。利用微信朋友圈间的传播,达到广告目的,利用 微信朋友圈间的传播,达到广告目。 网络 营销 微博营销 利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传播利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传播利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传播,利用新浪微博 来进行传播利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传播利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传播,利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传播利 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传播利用新浪微博来进行传播。 本地论坛社区 利用 QQ 空间来进行朋友圈间的传播,达到广告目的。利用 QQ 空间来进行朋友圈间的传播, 达到广告目的。利用 QQ 空间来进行朋友圈间的传播,达到广告目的。 各项推广方案 添加标题 行动 策略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 客服 服务 日程 安排 后期 保障 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 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 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 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 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 代理推广方案 72% 添加标题 代理 推广 50% 添加标题 82%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利润分析 1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 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 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点 击 输 入 简 要 文字 内 利润 分析 容 , 文 字 内 容 需概 括 精 炼 , 不 用 多 余的 文 字 修 饰 , 言 简 意赅 的 2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 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 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说明分项内容…… 3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 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 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发展规划 公司战略目标 短期盈利计划 五年发展规划 产品开发计划 市场拓展计划 公司战略分析 合作创新开拓 并肩共赢未来 企业 使命 开扩、创新、 企业 宗旨 诚信、实惠、 企业 文化 经营 理念 服务、服务、再服务 原创、原创、再原创 敬业、团结、开扩、求实 以为经营钻石为理念、打造 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系统 软件 五年发展规划 2015 年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说明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说明 2016 年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 现阶段盈利计划 添加标题 计划一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 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 添加标题 计划二 添加标题 计划三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 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 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 添加标题 计划四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 容文本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 在这里输入内容文本在这里 输入内容文本 产品开发目标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添加文本 目标 4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 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 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市场拓展计划 本地 市场 本地市场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高档 市场 周边 市场 周边市场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高端市场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财务与融资 各项成本预算 资金缺口 融资计划 融资主要用途 各项成本预算 人力成本 在这里添加文本内容在这 里添加文本内容 办公成本 在这里添加文本内容在这 里添加文本内容 推广费用 在这里添加文本内容在这 里添加文本内容 其他费用 在这里添加文本内容在这 里添加文本内容 资金缺口 资金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85%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5%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已有资金 所需资金 融资计划 融资计划 1 融资计划 5 融资计划 3 融资计划 4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 融资主要用途 用途 一 用途 六 用途 二 用途 七 资金主要用途 用途 三 用途 八 资金主要用作推广和人 力成本两大用途, 10 项 具体用途。 用途 四 用途 五 用途 九 用途 十 结束语 新思路 新机遇 新项目 新市场 新模式 THANK YOU

35 页 295 浏览
立即下载
选才-育才-用才-留才

选才-育才-用才-留才

选才 育才 用才 留才 第一章 企业中的个人行为:促动因素 促动因素的信条 工作动力概述 1.3 历史趋势与主要论点 1.4 期望理论与工作动力 选才——招聘和配备 2.1 招聘与配备的理论模型 招聘、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2.3 外聘的征召、筛选、雇佣决策 第三章 育才——培训与开发 3.1 有效培训的决定因素 3.2 培训需求、目标与评价 3.3 培训项目、方法技术 用才——知人善任 发掘员工的潜能 工作配合考量 正确对待问题及员工关系 岗位重组: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重视员工的提拔 留才——用人不疑 合用人才的诊断——人员功能正常发挥的标志 企业必须关心人事危险——识别“九种”危险人物 第一章 企业中的个人行为促动因素 1.1 促动因素理论研究 促动因素,或者行为动力,指的是导致个人行为方向、强度、耐力的一种心理 作用机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讲的个人行为的方向、强度和耐力并不仅仅是由于 个人能力的差异造成的,或者是由于不可抗拒的环境需求造成的。我们知道,有 时,不可抗拒的环境力量胁迫、强制人们采取行动,比如说,洪水滔天而来,人们 不得不争相逃命。这种被迫行为不是产业组织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 促动因素理论寻求理解、阐释、预测:(1)一个人面临许多可能的目标时选择哪 个去为之奋斗(即行动方向);(2)一个人为实现自己选定的目标打算付出多大的努力 (即行动强度);(3)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时,特别是在遇到因难时,可以 坚持多长时间(行动耐力)。 在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领域,研究促动因素课题的历史相当长。而工作行 为动力可以算作是人类促动因素广大课题中的一个特殊子课题。研究工作行为动力 的产业组织心理学家直接把研究重点放在工作场所的个人行为上。一切有关工作场 所个人行为的理论、实践,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产业组织心理学家在工作动力研 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当中,比如说,筛选、培 训、管理者行为等。 就组织行为范畴而言,促动因素这一术语注注是指一种至关重要的管理活动。 说得更具体一点.促动因素是管理者用来激发、引导雇员行为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 技巧或方法。不过,在绝大多数西方企业里,为强化雇员的劳动表现和工作成绩而 专门设计的管理实践,很少是直接运用某一种工作动力理论的。常见的做法都是把 促动因素的概念结合到广泛的组织活动当中去,比如说,建设企业文化,营造企业 活力,改进企业行为等等。因为工作动力理论是经过改头换面以后,才运用到特定 的组织活动当中,所以,要评估促动因素管理技巧对一个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有无促 进作用并不容易。 值得高兴的是,西方的行为科学家当中仍然有人致力于促动因素管理技巧的评 估工作。卡泽尔和古佐两人于 1983 年在《美国心理学家》英文杂志上撰文指出, 80%的工作行为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促动因素的管理技巧可以改善企业的劳 动生产率:他们的这一结论,是基于对 207 篇公开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做出的。 这些论文就各种不同的以心理学理论假设为依据的管理技巧实验进行了总结、分析 和报告。举例来说,有的企业实行以组织目标指导管理活动的方法,有的企业则引 导雇员、中下层管理者自己确立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个人目标。这些做法都是促动 因素理论的具体实践。正如卡泽尔和古佐两人总结的那样,绝大多数此类实验表 明,企业管理者采用的促动因素管理技巧对企业的经营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1.1-1 促动因素的信条 指导当前思考和研究人类促动因素科学活动的有三条假设:第一,促动因素是 不能直接观察的。平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系列个人行为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结 果。个人特征、工作任务特征和工作环境特征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和工作表现, 通过对其影响方式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促动因素。 第二,促动因素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固定属性。西方的心理学家既讲个人行为的 动机,又讲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个人行为动机经常是以性情倾向中稳定的个人差 异来定义的。而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不同于动机,促动因素指的是一种动态的、内 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个人因素和个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造成的。 因此,构成这种状态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比如说,某种个人因素发生了变 化,或者是个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完成某 种生产任务的促动因素也就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说,现代产业组织心理学方法并不 把促动因素看成是一种个人属性,而把它看成是一种个人状态,一种受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持续不断的互相影响的个人状态。 第三,促动因素对个人行为(不论是隐藏的还是公开的)具有重大影响。说得更具 体一些,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打算干什么,打算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是由 这个人的促动因素决定的。促动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对工作成绩的影响是有差 别的,明白这一点对理解工作场所的促动因素效应极为重要。在工作场所,促动因 素的变化能否影响工作成绩,要看工作成绩是怎么界定的,怎么评价的。如果一个 人的工作努力不能马上或者极大地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那么,一些凭借增进雇 员动力而强化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案很可能没有什么效果。(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有 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促动因素和工作成绩”的论 述。 我们最好把促动因素影响个人行为和工作成绩的过程看成是两个互相关联的心理机 制:目标选择和目标追求[目标追求有时也叫自我约束]的有机融合。促动因素的 “认知理论”把目标选择描述成一种决策和承担义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个 人目标的选择是由个人因素和个人对所处环境的判断共同决定的。这个过程的结 果,即一个人的意图或者目标,使这个人的脑海里展现出一幅未来前景,刻画出理 想的结局。相对于意图来说,目标对未来结局定义得更清楚。为一个目标做出许诺 或承担义务具有如下作用:指引一个人的注意力,把这个人的精力用在目标实现 上,并鼓励这个人坚持不懈(这里也请读者查看有关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的内 容)。意图和目标可以涉及一个人的行为,比如说,“我今天的目标是多工作 3 小 时”;意图和目标也可以涉及一个人希望获得的结果,比如说。“我的目标是争取 提升”。个人和环境特征影响着目标的选择,也同样影响着目标被明确表达出来的 特征。 西方的产业组织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来描述目标选择的决策过程,并 经常用这些理论来预测个人行为。当目标容易实现时(比如说,一个人同时收到好 几份聘用合同,要从中选出一个中意的),用这些理论做出的预测往往是成功的。 但 是,当目标的追求涉及到诸多困难,或者在遇到困难时需要付出加倍努力并且要延 长奋斗时间时,对工作成绩的预测还要额外考虑一个人对其目标做出的承诺,他或 她的敬业精神,以及其他的促动因素过程。 目标追求指的是一个人选择了艰难目标之后见之于行动的动力机制,为了实现 这个人所选定的艰难目标,他或她必须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主动加以自我约 束。有些目标,例如学习一项极其复杂的新技术,或者攻读一个学士学位,就要求 有一个自我约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人要能够扩展、规划他或她的次级 目标,监视他或她的工作成绩,总结评价与推进目标实现有关的活动。如果目标追 求机制有缺陷,那么就可能阻挠由目标选择向行动的成功转换,同时也会削弱促动 因素对工作成绩的效用。 1.1-2 工作动力概览 在过去的 60 多年里.西方的产业组织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工作动力理论和假 设:坎贝尔和普里查德两人于 1976 年对以前的理论研究做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系的肯菲教授,则分别对 70 年代中期和队 70 年代中期 到 1990 年两段时期内工作动力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做了系统阐述。斯蒂尔斯和波 特两人对组织行为领域内运用促动因素的主要管理手法做了描述。 得益于理论上的进步,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们在组织实践当中创造、发展了数不 胜数的工作动力管理方式和技巧。在工作动力研究领域,尽管免不了个别理论或技 巧的盛盛衰衰,但从总体上看,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人们对工作动力理论和实践 的兴趣有增无减。工作动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产业组织心理学的核心课题, 更是组织行为、行政开拓、管理培训项目、工作培训项目等的重要内容。 1.1-3 历史趋势 通过改变一个人的促动因素,把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强化、促进工作成绩方面的 历史,是与人类行为和工作场研研究中听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紧密相关的。早期 的管理学理论,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曾长期运用货币报酬刺激个人促 动因素和工作成绩。20 世纪初叶,心理学界创新的“个人品格理论”和“学习理 论”,导致了工作动力管理方式的发展。这些新的管理方式旨在改善和强化工作成 绩,所采用的手法是,创造一种组织环境或者组织条件,以便促进满足雇员要求与 增加工作努力程度两者之间的和谐。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直到 60 年代,关于 选择决定因素方面的理论和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使得产业组织心理学 家提出了旨在改进对工作场所雇员行为进行预测的各种模型,例如,预测雇员自动 离职的理论模型等。也就是在这同一时期,著名的豪索恩研究项目获得明显证据: 社会传统和非货币刺激也对工作动力和工作成绩有影响。 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的兴起,使得刺激、帮助式的学习(亦称工具主义式学 习,和加强巩固受到重视,并被作为改变工作场所雇员行为的一条途径。这里谈到 的两个概念不太容易理解,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马戏团里的驯兽师在所驯动物完 成一个规定动作之后,总是要给动物一点儿东西吃,以资奖赏。久而久之,动物意 识到每完成一个动作后,总有点儿东西吃,因此也就乐意接受驯兽师的口令。这里 面就有 oPnvltleaming 和 reinforcement 的道理。由动物推而及人,也是一样。 如果雇员在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之后,总能得到雇主的表扬和奖励,屡试不爽之后, 雇员的工作行为就可以推测了:努力不会白费,多干就会多得。这样,经过一系列 的刺激一反应一确认一加强过程之后,个人就仿佛“学”得某种行为。有兴趣的读 者可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行为修正”方面的章节。 沿着这一趋势,运用行为修正技巧的组织干预发展很快,旨在从各个不同方面 改善工作成绩,比如说,安全操作,相互协作、配合等等。与此同时,工作任务特 征研究领域里的进展,促使人们更加关心工作当中的促动因素潜力,加之内在动力 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终于导致西方企业组织干预的形成:通过工作的重新设计, 来强化雇员的工作动力和改善工作成绩。在工作的重新设计方面付出努力,目的是 要强化雇员的工作动力。通过创新工作环境,促使雇员生成一种成效感,而且觉得 自己有能力,有水平,有自主性。〔请有兴趣的 i 卖者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 中关于 “工作丰富化”方面的内容。]工作的重新设计和赫茨伯格早期研究工作中 的某些方面有些类似。赫茨伯格当时关注的是。队心理学上看,对工作感到满意的 决定因素是什么。另外,请有兴趣的读者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双因 素理论”的内容。〕 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量采用目标确立法和目标管理方 式。基于“确立目标就会立马采取行动”这样一种人类行为的认识,这些新的管理 方式极为关注挑战性目标确立的过程;关注对这样的挑战性目标做出承诺的过程; 并且关 注为这些目标而不懈奋斗的过程。 当前,论述目标管理法的文献比比皆是,不论是侧重理论探讨,还是侧重实践 应用,都已成为产业组织心理学发表论文的主旋律。不过,绝大多数组织行为的理 论工作者和实践者都承认,目前尚不存在一个“最佳的”理论或方法:于是,产业 组织心理学界又出现了一个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提出更加广泛的理论框架来归 纳、补充目标选择的主要信条,并在阐释人类行动的“行为理论”、“目标追求理 论”方面争取突破。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理论的宽泛化却给组织实践者加重了负 担,使他们难以进行促动因素问题的仔细分析,从而也就无法在可行的组织干预实 践当中做出抉择。 1.1-4 主要论点 当前,有关促动因素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结为三大组:(1)个 人品格方法论;(2)认知选择/决策方法论;(3)目标/自我约束方法论。下面依次 对每一种主要论点的假设条件、理论框架和研究发现做一介绍。 1.个人品格方法论。 个人品格方法论强调的是个人身上比较长久的品性特征对目标选择和目标追求 产生的影响。依照个人品格方法论研究工作动力的观点又可区分成三类。第一类观 点是在广义个人品格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型,比如说,“马斯洛需求阶梯 理 论”。依照这种观点,个人在工作场所的行为和满意程度,被认为是受这个人 当前需求状态的强度支配,而当前的需求状态是放在一个通用的需求等级阶梯中加 以考察的。通过了解一个人最突出的需求[例如,归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企业 可以造就一种容易使雇员需求得到满足的组织环境,从而使企业能够增进雇员的工 作成绩和满足感。尽管这一立论众所周知,但科学研究一直未能对这一模型的基本 信条提供支持,也未能展示这一模型在预测工作场所的雇员行为方面是有用的。 个人品格方法论的第二类观点认为,个人身上有一种或很小的一组普遍存在的 心理上的动机,这种动机可能影响到个人行为和工作成绩。持这类观点的行为科学 家,将其大部分研究工作放在成就动机强度的个人差异方面。[例如,对成功的渴 望,干一番事业的需求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 “成长需求强度”和“成就”的论述。]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大量研究表明,成就动 力测试分数高的人与分数低的人相比,前者选择颇具挑战性目标的可能性更大一 些,坚持奋斗的时间也似乎更长一些。 本世纪中叶,产业组织心理学界对一段动机的角色也极为关注,例如,对能力 的渴望,对自主权的渴望,对公正的渴望,等等。与“成就动力理论”不同,“动 机理论”并不强调动机程度上的个人差别,而是强调引发动机的条件以及动机对个 人行为的影响。德希的“认知评价理论”和亚当的“公平理论”就是该类动机理论 的典型代表。(请有兴趣的读者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公平理论”的 论述。)举例来说,亚当的“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觉得他或她的投入和所得 比率与旁人相比不平衡或不对称时,就会唤起公正动机。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以动机为基石的理论和广义的个人品格方 法论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加全力强调这样的组织条件:能够煽动一般动机引发的个 人行为,同时又能唆使动机影响行为的认知过程。80 年代以后,以动机为基石的 理论方法在传统信条基础上,开始重视内在促动因素的作用和公正/公平动机。从 这一时期研究工作动力的大量文献中,不难发现这种趋势。 个人品格方法论的第三类观点是在 80 年代初期形成的,这类观点可以说是个人 品格基础研究新进展的直接结果。在过去的 20 年里,研究个人品格的行为科学家 们在识别和测量品格范围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亦请有兴趣的读者查阅产业组织 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内倾性格”和“外倾性格”的论述。) 个人品格研究方面取得巨大进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西方的行为科学家们, 特别是心理学家们,在基本的个人品性方面获得广泛共识。这就是个人品格的“大 五项”:“外倾性格”、“情感性格”、“佰意性格”、“谨慎性格”和“坦率性 格”。在这“大五项”当中,“谨慎性格”有时也被称作“愿意干并且靠得住”, 是和促动因素联系最紧密的个人品格属性。最近关于个人品性与工作成绩相互关系 的研究表明,“谨慎性格”同工作成绩的若干方面有着牢靠的相关关系。这一结论 使得产业组织心理学家们重新鼓起研究下述问题的兴趣:在与促动因素有关的品性 方面,个人之间的差异何以能影响到劳动行为和工作成绩?为什么从事服务行业工 作的人尤其如此? 2.认知选择/决策方法论。 认知选择/决策方法论强调选择和行动的两个决定因素: (1)个人的预期(比如 说,一个人对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成绩水平关系的看法,对工作成绩水平与个人所 得关系的看法,等等)。(2)个人对预期结果的主观评价。这里讲的预期结果是和各 种可供选择的行动相联系的(比如说,估计各种获得结果的正负效应或者得失)。行 为学家们把这种思维定式称作“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意图预测的是一个人的 选择和决策,不一定是后续的工作成绩。在绝大多数理论模型当中,个人是被当作 理性的决策者来看待的,他或她做出的决策符合正向结果的最大化原理。 (但请注 意,“期望理论”模型是在个人看法的基础上预测选择行为。对周围环境的错误判 断,或者对努力程度、工作成绩、所得结果相互关系的错误看法将会产生“糟糕 的”决策。)从促动因素理论来看,选择可能与特定行动的方向(目标选择)、强度 (目标追求)和耐力有关。 认知选择/决策方法论的知名度在 80 年代初期达到顶峰。整个 70 年代和 80 年 代,组织行为学家把大多数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检测这种方法论及 相关模型的核心信条;二是考察各类模型的预测效度。这一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期望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包含了若干局限和困难,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 成绩的预测效度也比预期的水平要低(尽管对工作选择的预测效度一直不错 )。 “期望理论”模型由于在预测工作场所雇员当前行为时存在缺陷,使得 80 年代利 用此类经典模型研究组织实践的势头衰退了,继之,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现代的、 综合的选择理论框架的新发展:诸如内勒、普里查德和伊尔根提出的“组织行为理 论”,以及比奇和米切尔提出的“意象理论”。这两种理论都继承了“期望理论” 的若干经典假设,但却采用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决策理论框架,其中既包括个人品格 上的个人差别,又包括了促动因素的心理处理过程,比如说自我约束等。 3.目标/自我约束方法论。 目标/自我约束方法论强调的是影响目标追求的因素,或者说影响一个人的目 标转化成行动的因素。[有兴趣的读者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认知过 程”的论述。]在组织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目标确立模型”是由洛克和他的同 事们创立的。这一“目标确立模型”的着眼点是目标和劳动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他 的理论模型的研究对象较为广泛一些,但都没有离开目标追求所涉及的心理过程。 这些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包括:“控制论”,“资源配置论”和“交往一认知理 论”。 关于组织目标确立的早期研究,都详细考察了明确指定难度不同的目标的效 应。大多数此类研究表明,被指定较难目标和具体目标(例如,“这星期要卖出 6 辆汽车”)的人,工作成绩水平高;而被指定简单目标和模糊目标(例如,“发挥你 的最佳水平”)的人,工作成绩要差。后来的研究则一直寻求更为全面地考察这一 常见结果的临界条件。这些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正向目标一成绩关系的出现需要两 个关键的前提条件:一是个人接受指定的目标;二是要向个人提供工作成绩反馈。 有几项研究进一步指出,当工作任务相对简单时,指定较为困难的目标,其效果有 可能更好;反之,当工作任务比较复杂时(比如监督管理,项目筹划等),指定挑战 性目标的效果比较差。 近来,为了更加贴切地考察目标的特定属性、个人属性和工作条件属性如何影 响目标追求和工作成绩,产业组织心理学家们运用“控制论”、“资源配置论”、 “交往一认知理论”做着不懈的努力。这些努力又向我们展示,将目标效应中介到 工作成绩还需要进一步的条件。从事这些研究工作的专家们认为,工作任务需求、 对自身功效的知觉、目标承诺、完成任务的倾向等,也同样是目标确认方法之行为 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1.1-5 小结 在工作动力和促动因素方面出现如此众多的理论和管理应用技巧无非点明两 点:第一,理解和预测个人行为是极其复杂的。第二,这一领域里的科学研究和实 践应用业已取得重大进展。传统的工作动力理论,诸如由奥尔德弗改编的“马斯洛 需求阶梯理论’,亚当的“公平理论”,鲁穆的“期望理论”,已经让位给新的理 论方法。这些新的理论方法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个人品格和自我约束 等领域的新进展之上的。这些新的理论方法经常收编一些旧理论的要素,但收编的 方式是科学的:他们汲取旧理论要素中的合理成分,使之成为新理论方法相互间对 话的语言和切磋研究的工具,而不似旧理论那样同名不同义。我们从如下的新理论 模型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例如洛克和莱瑟姆的“目标确立模型”,肯菲和阿克曼的 “学习与成绩综合资源模型”,以及洛德和克南的“控制论”。此外需要指出的 是,新理论方法与旧理论方法在概念抽象上也有差别。举例来说,所有现代的理论 模型都特别重视目标的作用,认为目标是连接个人与组织的最基本概念。还有,这 些新的理论方法特别注重对个别劳动行为的预测,而不是对总的工作成绩或者总体 满意程度进行估计。 从 90 年代的情况看,虽然说产业组织心理学家们在工作动力的理论领域取得了大 量进展,但西方发达国家工作场所的不工断演进持续地对这一领域提出新的重大课 题和挑战。我们把 90 年代所面临的两大课题概述如下。 1.工作的社会/文化内涵。 越来越多的行为科学家认为,社会内涵的影响业已成为工作动力和工作成绩的 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这促使产业组织心理学家们把广泛的“社会因素”引入他们的 促动因素理论模型当中。然而,直到最近,人们还不大愿意去理解,在雇员工作小 组或雇员团队劳动形式中发挥作用的独特的以及动态的促动机制。我们在第 2 章中 曾经谈到雇员团队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日本是运用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最出色的发达 国家,美国、西欧的许多企业自 80 年代末起也群而效仿。这种劳动组织形式对组 织经营业绩显著的正面效应,激起了产业组织心理学家重新审视和研究促动因素理 论的极大兴趣。在这种背景之下,几个旨在探讨雇员团队促动机制的研究项目于 8 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启动。这些研究项目以及后来的类似研究,开始考察雇员团队 属性和工作任 务属性如何影响目标、动力和团队中个别成员的行为。 与此相关联的另一条线索是文化交叉或者文化融合因素。文化交叉的有关研究 表明,促动因素管理技巧的运用及其效果,部分地取决于所采用的激励方法是否与 那个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观相一致。埃历兹指出,当一个社会中盛行集体主义文化 时,与集体主义、倾向结伙的价值观相一致的激励方法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举例 来说,“质量圈”、“自治工作组”、参与目标确立活动等促动因素管理技巧适合 在日本、中国和以色列这样的国家。与此相对照,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谐一致的激 励方法,比如说,单独的工作丰富化,单独的目标确立,单独的奖励计划等,在美 国这样个人主义文化盛行的国家往往有较好的效果。埃历兹还进一步强调,伴随着 劳动队伍日益加剧的国际化,管理手法上能获得最终成功,关键要看一个组织的文 化价值观是否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合拍。 2.促动因素的管理 工作动力的传统观念意味着雇员是激励方法的被动承受者。组织和组织的管理 者费尽心机地改变工作条件,提供适当的工作刺激内容,以求使雇员的工作动力最 大化。不过,这种传统观念是有问题的,理由有两个:第一。过去 30 多年的理论 和研究清楚地表明。在促动机制(心理)过程中,雇员个人是积极主动的个体。雇员 是按照个人目标、个人纲要、个人信念来解释管理者的实践活动并做出反应的。 “雇员社会化”、“程序公正原则”和“领导艺术”方面的研究也说明,影响促动 因素的不仅在于组织及其管理者能给雇员个人提供什么,而且在于组织及其管理者 实施各类组织实践的方式方法。举例来说,“程序公正原则”方面的研究表明,工 作激励(如奖金、提职等)的配置或分发程序对雇员的情绪和行为能产生重大影响, 并且是独立于刺激结果的。 第二,据估计,直到本世纪末,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作场所,劳动力人口构成 和特征、生产技术、经济状况等,将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似乎要持 续不断地侵蚀管理者对雇员促动因素的控制:举例来说。雇员构成的多样化必将导 致雇员目标和雇员态度的多样化,雇员对传统激励方法,比如工资的看法和反应也 势必千差万别。同样地,伴随着新技术,尤其是信息处理技术的大量采用.使得雇 员分散、独立工作成为可能。这样一来,管理者就不能按照传统监督方法监督职 工,与此相联系的传统激励方法也就派不上用场,同时又提出了新的促动因素问 题。举例来说,在非传统的工作场所,例如家里,如何鼓励雇员承诺自己定立的目 标呢?如何加大工作努力程度呢?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西方企业迫切需要工作动力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这向产 业组织心理学家发出了急迫的召唤:以前所未有的综合方法来仔细考虑雇员如何控 制他或她的促动因素,以便对管理者的实践做出反应。依照这种目标追求的观点, 促动因素有可能表现为一种与工作相联系的高收入和雇员资源,换句话说,是一组 织能够开发、管理者和雇员可以共享的资源。西方企业近来开展的职工培训项目, 多以自我约束原理为依据,目的也在于培养雇员掌握与工作有关的目标和行动的技 艺。此类新型职工培训,实际上代表着培训企业有可能大量削减组织成本的一条可 行途径:减少监督,减少旷工,减少浪费和亏损。 1.2 期望理论与工作动力 1.2-1 期望理论模型 期望理论假定,企业内部的现有雇员或者企业外部的求职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试 图使其“预期的”满足程度最大化。但是,由于他或她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许多 不确定因素,因此。个人仅仅能“寻求”最大化地满足欲望。比如说,一名雇员可 能相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有可能使自己获得晋升机会,而晋升机会是让自己感 到满意的东西。可是,当这名雇员完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时,他或她并没有被提升, 因为他或她的雇主决定用延长劳动合同的方式以资鼓励。此外,也可能出现这种情 况,雇员原来预期可令他或她满意的事情到头来不过尔尔。假如这名雇员真的被提 升了,他或她发现新的工作岗位虽然权力大了,地位高了,但同时负的责任也多 了,干得更累了。因此,提升以后的满意程度远非原来想象的那么高。如此看来, 期望模型并没有说人们真的可以使其满足程度最大化,而只是说他们试图使其满足 程度最大化。 1.预期:努力一行为知觉过程 根据期望理论,一个人采取某种行动的促动因素取决于这个人的三种幻觉(或曰 信念)。其中之一就是“预期”。“预期”说的是一个人对其涉足某种特别行为之 能力的知觉、判断或者信念。预期知觉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一名求职者看到一 家企业 正在征召计算伊程序设计员,他很想谋得这个职位。那么,假如他去申请,他对自 己获得这个职位的可能性有一种知觉。再比如说,一名雇员想露先进生产工作者, 那么,要是他或她努力去做,他或她认为成功的希望有多大?简而言之,给定某种 努力程度,预期代表着一个人对其实现某种行为或然性(一种主观可能性)的估计。 期望理论预言,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一个人的预期知觉越强(因而越能肯定这个人 即将成功地涉足一种行为),那么,采取这种行为的动力也就越大。 2、媒介:行为一报酬知觉过程 这里讲的“媒介”,指的是一个人对一种行为后续过程(或者结果)的知觉,举例 来说,雇员也许会问:“如果我工作卖力,那么老板会给我加薪吗?”如果我这个 星期天天准时上下班,那么车间主任会表扬我吗?”再比如说,一名想离开当前雇 主的工人也许会问:“如果我辞掉当前的这份工作,那么我将不得不到另一个城市 去找工作吗?”由此看来,“媒介”代表的也是对某种或然性的主观判断,只是这 种或然性的应用情景不同:如果采取某种行为(例如努力工作).那么一种报酬(例如 涨工资)跟进的可能性有多大?这里请注意,对每一种潜在的报酬来说,媒介知觉可 能是唯一的。举例来说,如果一名雇员相信努力工作将会导致薪水的增加 (我们称 为接受提薪的高媒介),那么,他或她也可能相信自己的老板不会在任何场合提供 表扬(我们称为口头称赞的低媒介)。 3.价位知觉 我们也许要问,一个人对其可能获得的报酬感觉如何呢?这潜在的报酬对他或她 来说是值得的,不值得的,还是平平常常、马马虎虎?其实,期望理论对一种报酬 的称心合意性并不能做出先验的推断,而只能笼而统之地说一句“对每个人来说, 每一种特定的报酬或许只有一种价位”。举例来说,同一名雇员,可能觉得提薪对 他的价值很高,也可能觉得获得同行的赞誉与提薪的价值不相上下,或者觉得提职 不如提薪来得实惠(假定提职后的薪水不如单纯提薪多)。这样看来,在检验或者运 用期望 理论时,重要的是对每种报酬能有价位尺度。 4.整体期望模型。 一般说来,预期知觉、媒介知觉和价值知觉共同影响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我们用 图 4-1 来展示这一过程。如图 4-l 所示,一名雇员预期涉足一种行为(比如发奋工 作)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1)如果他或她觉得能成功地实现这一行为(高预期);(2) 如果他或她相信行为将会导致报酬(高媒介);(3)如果他或她发现潜在报酬有吸引力 (高价位)。 预期 努力 媒介 行为 价位 报酬 1 报酬 2 报酬 3 图 1-1 雇员的行为动力过程 如果我们把期望理论原理应用到组织实践当中,企业中的个人行为及其工作动力正 是遵循了如图 4-2 所示的期望理论模型。 技艺、能力 预期报酬 的价位 努力 努力→报偿 出现概率 外在报酬 满意程度 成绩 角色知觉 内在报酬 图 1-2 个人行为动力期望模型 我们从上面的理论模型中看到,一个人对其当前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取决于他或 她从中获取的劳动报酬。这劳动报酬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但无论是外在的劳 动报酬,还是内在的劳动报酬,都是同他或她的工作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不劳而获 的例子我们不想谈论。从逻辑上看,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如何,取决于他或她工作过 程中付出的努力程度。在由劳动行为(努力)向工作成绩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者本身 拥有的知识、技艺和能力,他或她对自身角色的感知,会释放出重大影响。那么, 劳动者的行为(工作努力程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或她对预 期获得的劳动报酬做出的价位判断或知觉;二是对由努力获取奖赏的概率判断或知 觉。值得指出的是,这两方面的知觉本身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重复实践的结晶, 是不断接受工作成绩反馈和满足程度反馈后形成的概念。因此,雇员劳动行为的促 动因素(M)来自三种知觉源泉:对付出努力到完成生产任务过程(E—P)的知觉;对 做出成绩到获得报酬结果过程(P—0)的知觉;对源泉报酬结果价位(V)的知觉。它 们之 间的联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M=(E→P)·(P→0)·V 4.2-2 对工作动力的影响 前面期望理论模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对企业的管理者(不论是生产经营部门, 还是入力资源管理部门,抑或是整个企业)确立强化雇员工作动力的政策和实践是 有帮助的。在上面提到的三种动力源泉中,显而易见,管理者可以对(E-P)知觉过 程和(P-0)知觉过程施加影响,但对第三种知觉过程,即雇员对报酬价位知觉的影 响力就很难说了。这是因为,雇员对劳动报酬的价位知觉,完全取决于获得报酬者 本人的主观价值判断。雇员的价值观、偏好,很可能在其加入本组织之前就已经建 立起来了。因此,我们最好是把注意力放在前两个知觉过程上。 1.对“预期”知觉过程(E-P)的影响。 既然“预期”指的是关于努力何以同行为相联系的信念,那么,我们不想把注 意力放在雇员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能力上。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从不 同途径影响雇员的工作能力。首先,给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预期”知觉可以通 过筛选和培训步骤获得改善。在雇佣新工人时,筛选步骤可以实现个人/岗位匹配 (我们将在第 2 章详细谈论个人/岗位匹配模型)。而职工培训和开发步骤,可以增 进现有雇员的技艺和能力,从而增进“预期”知觉(我们将在第 3 章中详细谈论职 工培训和开 发)。其次,西方企业对生产流水线的管理实践中也有改善“预期”知觉的策略。 比如说,给定雇员的工作能力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借助重新设计工作岗位、工作任 务,使雇员觉得自己有能力胜任指定的工作。这些新型的组织开发项目,自 80 年 代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推广。此外,配备职员过程中采取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操 作(例如调职、升降等),也可以促进和改善个人/岗位匹配,从而影响雇员的“预 期”知觉。 以上提到的这些管理实践,旨在改进工作岗位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对应,从 而坚定雇员的“预期”信念。这样的管理策略隐含着一个假定条件:雇员知道他们 干什么工作,并且知道在何种水平上完成它。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如此的前提条件 并不是经常有保证的。如果生产流水线管理者能让手下人明白干什么、怎样干,那 么,他或她的管理效果一定错不了。我们在 1.1 节提到的确立目标理论模型正好 能说明这一点。确立的目标明确,有适当的挑战性,依照确立目标理论模型,将会 导致工作成绩的改善。因此,从预期模型的内容来看,目标确立很可能会加强“预 期”知觉。 2.对“媒介”知觉过程(P-O)的影响。 如果说“预期”知觉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能力的话,那么,“媒介” 知觉过程则是取决于下面问题的答案:作为特定行为的一种后果,什么东西有可能 发生?因此,改进“媒介”知觉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管理者如何在合乎要求 的行为与 报酬后果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管理者需要向被管理者明确:劳动报酬是有条件 的,要依据合乎要求的劳动行为而定。这不仅意味着,成功实现理想行为的个人将 会得到回报;而且也意味着,没有按要求做事的人将不会得到报酬,甚至有可能为 此付出代价。 建立一套有条件报酬的政策和实践,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举例来 说,假定有一家企业打算用一套成就工资制度来奖赏和刺激优良的工作成就,那 么,至少下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必须建立起来: (1)工资增长如何同工作成就挂 钩;(2)工作成就如何衡量。车间主任也要对下属工人的工作成就有所评价,并据 此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增进工资的建议。由此也可以看出,要想成功地实施一 项旨在改进雇员“媒介”知觉过程的计划,生产经营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是 很重要的。 作为一名组织管理者,对雇员工作行为的确认和强化方式有两种选择:或者是 对合乎要求的行为予以奖赏,或者是对不希望看到、不合乎要求的行为施以惩罚。 不过,行为科学家们对惩罚进行研究后发现,惩罚手段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不太容易 捉摸和预测,至少不像使用正面奖励那样有章可循。使用惩罚手段仅仅向雇员表明 什么行为不被接受,并不能告诉应当怎样做、做什么。不仅如此,除非用惩罚开展 的批评具有积极意义,否则,惩罚总是在雇员的脑海里留下阴影,对惩罚过自己的 领导留下不愉快的记忆。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管理者在影响雇员的“媒介”知觉过程时,也还 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说,在有工会组织的企业里,劳动合同是通过劳资之间 的集体谈判达成的。通常,劳动合同当中有这样一个条款:雇员的提职提薪要依照 其工龄长短。这样,管理者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建立起成就工资制度。再比如,西方 国家都有《最低工资标准法》,只要是你的雇员,工作行为、工作成绩再不理想, 你也不能把他或她的工资降到法定标准之下。 现在,西方企业中职工团队的领导组织形式越来越普遍。职工团队组织形式的 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完成工作任务有赖于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工作成绩的好坏不 是能由一个人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奖赏。 这样,一个人的劳动报酬数量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而且还取决于同组其他同 事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雇员的“媒介”知觉过程确实难以把握。这时,团队成 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共同语言对适当行为的预期有重大影响。不用说,团队目标 和最终目标的兼容和互补也至关重要。 1.2-3 对一些重要行为的影响 1.吸引外部求职者,招收新雇员。 具体到职工招聘和工作申请,“预期”知觉指的是,一个外部求职者对他或她 申请工作、获得录用的可能性的看法。“媒介”知觉指的是,如果接受了这份工 作,对这工作和与其有关后果之间可能联系的看法。这两种知觉极大地受招聘企业 的招聘过程左右。 预期模型在若干情况下可以用来推测求职者的专业和职位选择。西方的产业组 织心理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比如说,他们发现,会计 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对每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录用可能性都有一个“预期”,对某一 家事务所的“预期”越高,被这家事务所面试的概率越大。再比如说,求职者倾向 于接受“媒介”知觉高的企业的聘用。这两个例子,或多或少地说明预期模型的预 测功能。 这里有必要指出,求职者的工作选择行为和成为新雇员后的工作行为是不一样 的。一般说来,求职者在加入一个组织之前,对这个组织的了解毕竟不如到这个组 织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这也就是说,求职者对这个企业的“媒介”知觉大致不存在 (他或她无法想象到这家企业工作后,某种特定的工作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或者是他或她的“媒介”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不准确。在招聘组织工作中,这两种知 觉极易被招聘企业操纵和利用。招聘企业可以借此招揽外部求职申请者。但这样做 是要付 出代价的:如果求职者成为企业的新雇员之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招聘过程中的宣传 有出入,新雇员的“预期”知觉和“媒介”知觉就会大打折扣,对工作不满意、高 辞职率也就在所难免。 2.促动成绩。 “期望理论”研究和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对雇员工作成绩的促动。依据这一理论 模型,获得促动因素最多的雇员,往往也是工作成绩突出的雇员。一项对美国汽车 保险推销员的调查研究发现,销售量高的推销员,其“预期”知觉也高(相信他们 只要努力工作,便能卖出更多的保险),“媒介”知觉相应也高。 这样的研究结果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管理者只要能够强化雇员的“预 期”知觉和“媒介”知觉,便能促动雇员的劳动行为朝着希望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从而改善雇员的工作成就。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筛选、培训、劳动报酬设计以及其他 的组织开发项目,都可应用“期望理论”中的基本原理。 3.促动长期雇佣关系 多数组织都不希望自己的雇员像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长期雇佣关系对实现组 织的战略目标无疑是有帮助的,至少,雇员和雇主之间的相互信任不是短期可以建 立起来的。雇员是否决定离开现在的雇主,也取决于他或她的两种知觉:他或她要 考虑到别处找到工作(比较满意的)的可能性有多大——“预期”知觉;离职后会有 一些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后果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媒介”知觉。管理者对这 两种知觉的了解和操纵,无疑会影响打算出走的雇员的离职决策。 和吸引新雇员一样,“期望理论”在建立长期雇佣关系领域里的应用远不及在 工作成就方面的应用,对雇员离职出走行为的预测也很不稳定。但它的基本原理仍 不失为建立长期雇佣关系的一种指导。 第二章 选才——职工招聘和配备 2.1 职工招聘与配备的理论模型 对任何企业、任何组织而言,配备职员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所 谓配备职员,实际上是一种双向选择和匹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找到了想 去的单位,单位找到了想要的雇员,两者建立起雇佣关系。 这里之所以强调配备职员是一种双向选择和匹配的过程,是因为组织和个人在 这一过程中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对组织的考虑和个人的考虑都要认真对待,准确 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不可偏颇。这一点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配备职员区别于传统企 业制度中配备职员的重要标志。在传统的配备职员过程中,突出强调的是组织选择 个人,组织永远是主动的,个人永远是被动的。 从组织的角度看,强调配备职员的活动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例如,组织的 生存发展目标,劳动生产率目标,增长目标等。从个人的角度看,强调在配备职员 的过程中求职者个人受到了组织的公正对待,最终找到一份收入不菲、较为满意的 工作。 限于篇幅,我们这一节着重介绍职工招聘与配备的理论模型、企业在配备职员 过程中的做法,并考察招聘活动如何影响组织的效益。这种安排当然不是有意忽视 个人因素。事实上,个人在招聘过程中的经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招聘制度的效 果。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自认为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很难想象 他或她上班后能心情舒畅、尽职尽责。更何况他或她来不来上班还未最终确定呢。 考虑到我们在第 1 章中曾涉及到个人因素,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配备职员远非“今天我们雇了两个秘书”这么简单。配备职员不是单纯的一个 事件,而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套制度。配备职员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 活动组成的,其中包括征召、筛选、决策和提供工作。平时我们看到的“某某公司 招收了两名秘书”实际上是该公司配备职员过程的最高、最后的表现,在此之前已 经铺垫了不少工作了。 我们把配备职员说成是一套制度,是因为在求职者流入组织(即所谓外向配备职 员)或者组织内部人员调配(即所谓内向配备职员)的过程中,有一整套规范的做法。 单就外向配备职员而言,从求职者进入这个过程到求职者成为一个新雇员走出这个 过程,中间有许多步骤。 第一步是当事企业决定填补一个空缺,例如招一个成本核算会计员,而这一决 策本身则是该企业人事管理长远规划和配备职员计划的一部分。通常的做法是,通 过征召活动,例如刊登人事招聘广告等,吸引和识别对这一职位有兴趣的求职申请 者。第二步就是在求职者当中进行筛选。人事管理部门会采用各种筛选手段,例如 面试、笔试和实地测试等,依照工作岗位的要求来评估求职者。第三步是依据评估 结果做出决策,决定拒绝和接受的名单。在决定接受的名单时,还要列出先后次 序。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在发出拒绝通知的同时,先向接受名单上的第一 人发出聘用通知。如果接受,配备职员的过程即告完成,余者发出拒绝通知。如果 第一人不接受,通知发向第二人。依此类推,直到接受名单上有人接受为止。如果 都不接受,此次配备职员的努力宣告失败。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视情况做 出重新招聘或暂停的决策建议。 简而言之,求职者要走过配备职员的全过程。配备职员的一整套制度是要促成 和保证个人和工作岗位的有效匹配。 当一个求职者经过上述步骤接受聘请成为新雇员时,他或她与其新雇主之间就 建立起一种雇佣关系。一旦形成或进入雇佣关系,配备职员的过程还会沿着两个方 向延续。一个是积极的方向,新雇员有可能获得升迁或者内部调动,从而创造新的 个人/岗位匹配。另一个是消极的方向,雇员有可能自动离职、也可能被遣散、被 开除,从而中止雇佣关系。由此可见,在形成、维持或者中止雇佣关系的过程中, 既有组织做出的选择,也有个人的自我选择。双方选择的动机,都是要创造出个人 /岗位匹配。下面我们就以雇佣关系和个人/岗位匹配为支点,介绍配备职员的相 关模型。 2.1-1 个人/岗位匹配模型 配备职员组织工作的核心是个人/岗位匹配。这种匹配要求把个人特征同工作 岗位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理想的人力资源管理后果。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张三不适合在公共关系部工作,他对同事和客户总是爱 理 不理,拉着长脸”;“李四做质量检验科长真是人尽其才,本人不仅技术过 硬,而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王五讲他应聘推销员的主要原因是报酬方式具有 吸引力,劳动报酬与努力程度直接挂钩,卖得多挣得多”;“赵六觉得上海证券营 业部总经理的位置极具挑战性,而且有较大的自由度,很适合自己于一番事业的雄 心壮志”…… 所有这些议论至少说明个人/岗位匹配有四个重要方面。第一,每个工作岗位 都有其特殊要求,例如,做公共关系工作要善于待人接物,做质检工作要技术过 硬,一丝不苟,等等。不仅如此,每个工作岗位还隐含着报酬。第二,个人要想胜 任某一工作岗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才干,而且还要有动力。第三,上 面的四个例子当中,如果把工作岗位的特征同个人的特征对接起来,都有一个匹配 度的问题。第四,对每一个个人/岗位匹配来说,都意味着某一种结果。比如说, 张三的雇佣关系极可能是短暂的,而李四的却恰恰相反。 上面提到的这四个方面可以用一个个人/岗位匹配模型来表达。 在模型中我们看到,工作岗位有其特定的要求和与之相联系的报酬;个人有其 特定的素质和动机,个人素质表现为一个人的知识、技术、能力、才干以及其他个 人特征。个人和工作岗位之间需要匹配。匹配的好坏要视其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果而定。如果两者匹配得好,就能把合格的求职者吸引过来,新雇员积极肯 干,工作出色,自己也感到满意,雇佣关系得以长期维持。 实际上,个人和工作岗位需要匹配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岗位要求与个人素质要 匹配,二是工作的报酬与个人的动力要匹配。可以这样讲,招聘和配备职员的所有 活动,都是要实现这两个层面的匹配,而且不能偏颇。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举例 来说,有一家企业想招一名研究开发部副经理,强调应聘者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知 识、技能、才干和经验。应聘者当中也的确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这是不是意味着 可以实现个人/岗位匹配呢?不一定。如果招聘企业给这个职位定的报酬标准与应 聘者的期望有落差,个人/岗位匹配照样无法实现。“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 草”当然不行,让马儿吃少了,或者吃过量了也不行。 工作岗位 要求 报酬 匹 人力资源后果 影响 吸引力 工作业绩 出勤率 工龄 满意程度 其他目标 配 个人 知识、技 能等工作 动力 图 2-1 个人/岗位匹配模型 有必要指出,好的个人/岗位匹配将会促成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后果,例如较 长的雇佣关系,对本职工作满意等。但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后果的不都是配备职 员的活动,不受企业自身力量控制的外力也会发生作用。举例来说,如果有外来的 企业想挖人才,出得起难以匹配的高薪,就挡不住有人“跳槽”。再比如说,除了 个人/岗位匹配的质量以外,影响职工劳动成果的还有技术手段、组织结构、雇佣 关系等等。同样是美国的汽车工人,在美国人开的汽车厂里和日本人开的汽车厂里 的劳动成果就是不一样。 2.1-2 招聘工作模型 前面提到,配备职员的过程,无论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都有循序渐进的 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要采取适当的行动。这些阶段和连带的相应行动也可以 说是招聘工作的组成部分。图 5-2 所示的模型归纳了这些招聘工作的组成部分以 及各步骤的一般后果。 求职者 (个人) 组织 江作岗位) 征召帜别、吸引) 筛选测试、评估) 雇佣快策、匹配) 图 5—2 招聘工作模型 有如招聘工作模型表明的那样,配备职员的工作起自求职者和某一组织之间的互 动。我们还以外向型的招聘工作为例,求职者寻找可以为之工作的组织以及该组织 中的就业机会;组织则为填补眼前或者即将出现的空位寻找求职者。因此,从招 聘工作一开始,求职者和组织就如同博弈的双方参与进来,并且一直参与到过程结 束。 有的时候,组织的优势很明显,在配备职员的过程中掌握着主动权。我们在此不妨 举一个假想的例子。比如说,劳动力市场上有大量的失业工人。招工的企业就会非 常挑剔,甚至非常霸道,非要招到某一类的求职者不可。有的时候,求职者具有一 定的优势,在招聘过程中可以向组织要价。有的时候,求职者和组织都有许多可供 选择的对象,双方在招聘工作中的地位比较对等。 招聘工作的起始阶段是征召活动。在这一阶段、组织和求职者都想借助征召活 动识别对方,吸引对方。组织的征召手段包括征召广告,派出招聘人员到大专院 校,召开工作信息发布会,分发招聘手册,向本组织雇员吹风等。以图识别求职者 中间的合格者,并把他们吸引过来。与此同时,求职者也想识别有合适工作机会的 组织。他们采取的手段是。阅读大量的招聘广告,与雇佣机构或者雇佣代理人联 系,大量发送个人简历和求职信,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求职者向潜在雇主发出信 号。特别是在精心策划和准备的个人简历与求职信中,求职者历数自己的知识、能 力和专长,以便吸引招聘组织的注意。 逐渐地,征召阶段被筛选阶段代替,招聘活动的重心转移到评估方面来了。组 织采用的筛选手段有面试、笔试、模拟测试等,借以评判求职者的知识、技能、才 干以及求职者的激励因素,换句话说,求职者想从工作中获取什么、获取多少。结 合这些评判,对照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报酬水准,再来衡量求职者同工作岗位的匹配 程度。求职申请者也会依据自己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对有关组织进行评估。 然后,求职者依据这些评估,结合个人素质和激励因素方面的自我鉴定,再来衡量 有兴趣的工作岗位同自己的匹配程度。由此可见,组织和求职者两方面都在筛选, 都在评估。 做完评估之后,招聘工作便进入了雇佣阶段。在这个阶段,组织和求职者都要 做出自己的决策,以便达成个人与工作岗位的最后匹配。从组织这方面说,不可能 把所有的求职者都留下来,必须排出其中的一大部分。经过一次一次的筛选、过 关,一小部分人最终剩了下来。对这部分人,组织还必须排出先后次序,最终决定 向谁发出聘用通知,聘用的内容是什么。一旦有求职者接受了组织的聘用条件,成 为一名新雇员,雇佣关系就算正式建立起来了。 对求职者而言,雇佣阶段意味着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对是否继续 留在配备职员的过程中要做出决定。有的求职者在接二连三地收到拒绝信后,经不 起挫折和打击,干脆不找了;有的则坚持不懈,不找到工作决不罢休。对后一种人 来说,总会获得就业机会。他或她将会依据情况的变化做出总体判断,最终选择一 个和自身条件相当的工作。 这里有必要指出,前面的分析大都是依照外向型的招聘工作展开的。内向型的 配备职员工作不太一样。组织内部的配备职员活动不涉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申请者 是本组织现有的雇员,面对的是当前的雇主。雇主依据组织的需要和雇员的表现, 对一部分雇员的工作予以调整,或升迁、或转换、或降职使用。另一方面,部分雇 员也因求变、求发展向雇主提出变更工作岗位的请求。这样,便有了组织内部的劳 动力市场,一般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从事配备职员的工作也 要经历征召、筛选和雇佣三个阶段。雇主和雇员是这些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从人力 资源管理的角度讲,内部劳动力市场也具有促进和改善个人/岗位匹配的重要功 能,它是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继续和补充。 2.1-3 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我们在本章一开始就指出,配备职员的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把对招聘活动本质的考察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学的整体框 架中,分析招聘活动的外部环境,检讨它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互关系。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美国的产业关系学界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界有着许多不 同的版本。我们这里仅就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学派做些简要的分析。请看图 2-3。 图 2-3 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1.个人/岗位匹配。 依照图 2-3 所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个人/岗位匹配在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 活动中扮演着中心角色。的确,从人力资源管理学派的观点来看,所有的人力资源 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创造和维持个人/岗位匹配而展开的。当然,创造和维持 个 人/岗位匹配本身并不是目的,谋求个人/岗位匹配的目的是要实现人力资源 管理的结果。 2.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西方企业所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辅助性 的,另一类则是功能性的。辅助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包括工作测量、工作分析和 人力资源计划。这三种活动并不能直接影响个人/岗位匹配,而是为功能性的人力 资源管理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从逻辑上讲,是要先有工作测量、工作分析和 人力资源计划,尔后才能进行配备职员的活动。因此,辅助性的活动理应增进配备 职员活动的效果。 功能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个人/岗位匹配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也会影响到 人力资源管理的后果。功能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包括外向型招聘、内向型招聘、 职工培训和开发、设计劳动报酬、确立劳动关系以及营造工作环境等。其中任何一 种活动都有可能对个人/岗位匹配过程产生重大而又独特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 西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会单独设立功能科室,分别掌管这些活动。 3.各种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虽说上述各种活动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各功能科室分别撑管的,但各种功能性 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因此,无论实施任何一种活动,都 要加以通盘考虑。举例来说,假定有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照企业的人 力资源发展计划,决定在未来 12 个月内新雇 20 名中层管理受训人。为了实现这 一目标,各种功能性的活动之间必须密切配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回答下面一 系列问题:这 20 名中层管理受圳人是从企业外部招呢,还是从企业内部选拔 ?或 者内外都要考虑?对企业外部应聘者的资格如何规定?对企业内部应聘者有什么要 求?起点工资和其他待遇定在何种水平上方能吸引足够的应聘者?让这别名受训人接 受哪种类型的培训和开发?什么时候进行?晚间和周末要不要利用?如何利用?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从总体上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采取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要 相互协调,共同促成新雇 20 名中层管理受训人这一目标。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 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其一领域做出的决策势必影响到另外的领域。比如说,掌管 劳动报酬的人出于控制劳动力成本的考虑,提议(1)受训人的起点工资沿用往年标 准,(2)取消一直依惯例发放的雇佣奖金。如果这两条提议被雇主采纳,那么,吸 引新受训人的工作将变得很困难。要想招徕足够的应聘者,征召工作就必须变出新 的花样,而且要付出比往年更多的努力。不仅如此,征召来的人可能素质不高,因 此,培训和开发大纲需要做相应的改动。还有,周末的培训安排也可能被取消,用 以弥补冻结起点工资和取消雇佣奖金。 4.外部环境: 在图 2-3 的上部,罗列着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个人/岗位匹配以及人力资 源管理后果的四种外部因素。它们分别是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劳工工会和法令 法规。下面依次介绍 e (1)经济状况。 这里讲的经济状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地区的经济状况,行业的经济状 况,国家的经济状况,甚至跨国的经济状况。这广义的经济状况对一个组织内部的 总体财务状况当然会有影响。以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为例,通用汽车公司所能提供的 就业机会和工作类型,它所需要的汽车工人数量和职业类型,它对这些工人所能提 供的报酬数量和类型,无不受它所处的经济状况的制约。 (2)劳动力市场 这里讲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外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代表着这样一个外部活 动场所,组织从这个场所寻求新的雇员(劳动力需求),个人在这个场所出卖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招聘活动可以说对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敏感。从量的方 面来说,“吃紧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不应求)会使招聘活动变得既困难又昂 贵,因为不易征召适当数量的求职者。与此相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 供过于求)将给雇主创造一个比较有利的环境,因为可以识别并吸引足够数量的求 职者。 从质的方面说,劳动力需求一方对求职者的素质(知识、技术、能力、才干及其 他的特征)会提出具体要求,对求职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框定一个范围。而劳 动力供给一方的素质结构、激励因素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能否满足特定组 织配备职员的需求,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上的资源数量和构成。 (3)工会组织 在有工会组织的行业和企业里,工会

116 页 351 浏览
立即下载
中国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史上,发挥了和一直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产业 结构战略调整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 用的国有企业员工在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上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产生了许多导致企业员工 满意度下降的因素。 本文根据企业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企业员工满意度下降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国有 企业当中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国有企业中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工资报酬、劳动 用工、管理机制、社会福利、工作条件、行业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及调 查研究的有关原理,确立了研究的对象、内容、角度,设计了有 60 个选题的调查问卷,在 国有企业员工当中进行了现场调查。 调查所选择的国有企业,既考虑了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地理位置,也考虑了作为国有企 业的典型性。经过对 800 多份调查问卷统计整理,分别就不同的地理位置、年龄、岗位、收 入、学历等方面,分析了员工的总体的满意度。又从所处行业、国家政策、与其他企业横向 对比、文化认同、国有企业在绩效评价、工资分配、社会福利、劳动用工等满意度维度上进 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在国有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 业制度的转型过程中,企业员工在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了解了存在的这些问题的程 度,形成了相应的结论。根据员工所表现出来的对企业的满意度情况,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 的、经济的、组织的、个性的、观念的和现实的根源,并立足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企业 管理的角度,区别不同的人员、层次和问题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和解决的对策建 议。 关键词:国企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 第一部分 导 言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上发挥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完善和发展,国有企业从独霸天下变化到在数量上的绝对 多数,再变到具有作用上的主导地位,至今仍然面临着国内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技 术的等等方面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国有企业的员工,也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使 得国企员工在心理、观念、行为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位有着 30 年工龄的工人技师作了这样的比较:自己每月工资不足 500 元,可师范毕业才 一年的女儿当了公务员后,月工资 600 多元,这使他心理很不平衡。许多老工人有此类感受。 觉得自己这辈子是白干了,无须跟别人比,就跟自己的在其他行业的亲朋好友比,就有抬不 起头的自卑感。 跟国外同类产品比,国内产品不降税率只降价格,影响工人收入,致使工人心情郁闷。听到 不少班组工人这么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许多产品都在逐步大幅度下调关税,而国 内同类产品税率却没有做相应的调整,面对长驱直入又降低关税的进口货,不得不作出降价 销售的抉择,这样做的直接后果,首先会影响生产工人的工资收入,不能不令众多的一线工 人担心。 有些国有企业拖欠员工养老金,退休员工生活无保障,心情烦躁。有的员工几年前就应该退 休,但由于企业一直拖欠养老金,退休以后生活无保障,不得不继续在企业上班。这种状况 直接影响到在岗员工,特别是即将退休员工的心理健康。 所有这些现象均反映了在国有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时期 ,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问题。 一、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工作满意度是人们因为感觉到工作本身可以满足或者有助于满足自己的工作价值观需要而产 生的一种愉悦的感觉。它有三个构成要素:价值观、感知和重要性。 就价值观来说,工作满意度是价值观的一个函数。而价值观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有意识或 下意识地想要得到的东西”。重要性是指不同的员工对于哪一种东西的价值更为重要存在不 同认识,这一点对于判断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性质及程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可能认为高工 资比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更为有价值;而另外一个人则可能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是最有价值的。 工作满意度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是感知。它是指人们相对于个人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与其当前处 境所得出的一种感受。一个人的感知可能并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而且,不同的 人即使面对相同的处境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仅如此,人们的感知还常常会受到他们的参 照系的强烈影响。参照系是指用来与其它点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提供某种含义的一个标准点。 例如,一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为了留住一名科技人员,给他增加了一级工资,他以为这样做 可能会使这名科技人员满心欢喜。然而这名科技人员的同班同学在另一家企业当中却是享受 比一级工资高得多的特殊津贴,通过对比使这名科技人员感觉涨的这一级工资实在是差强人 意。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将会导致工作撤出行为的发生。工作撤出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改 变、身体上的工作撤出和心理上的工作撤出。 员工对待不满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改变让其产生不满的条件,这就是行为改变。当员工的 不满意达到一定程度,行为改变将会演变为激烈的冲突,以致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将因 此而付出代价。如果工作条件无法改变,那么感到不满意的员工可能会以离开的方式来解决 问题。如果不满意仅仅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工作而产生的,那么他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 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不满的根源是整个组 织的政策,那么员工就很可能会以流动出组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当暂时没有其他就业 机会而不得不呆在原来的岗位上时,其表现方式就往往是消极怠工。 当满意度较低的员工无法改变自己所面临的处境,或者不能使自己从身体上转移到其他组织 或岗位上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在心理上将自己与其所做的工作分割开来。虽然他们的身体 在工作岗位上,但是他们的心思可能早就跑到别处去了。当产生心理上的工作撤出后,员工 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会表现出很低水平的工作认可程度;或者对组织很低水平的认可程度, 产生离开组织的强烈愿望,等待辞职时机的出现。 虽然工作满意度对员工和组织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在国有企业内部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员工 满意度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跟踪调查对比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开展的还很 不够。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阶段,也正 是影响企业员工满意度各种因素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要尤其注意这些变化对 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以使组织能够得以在正常的受控状态下有效运行。国有企业受到内外部 的冲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也是系列性的。纵向地看,国有 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员工在思想 、 心理、行为方面也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横向地看,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外资企业 (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不断地涌入、崛起,在对国有企业产生影响的同时,对国有 企业员工的从业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冲击。国企员工在这种纵向、 横向的变化冲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感知、分析、取舍,使得国企员工在心理特征、思想观念 、 价值取向、行为规律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或变化趋势,员工的满意度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 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国有企业员工心理行为特点, 把握员工的满意度情况,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引导调节办法,已经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本研究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本课题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摸清国企员工的满意度及心理 行为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最终搞好国有企业的建设。 在明晰了环境条件变化对国企员工满意度产生的影响及这些变化对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 响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对企业影响作用大的变化、对变化起主导作用的诱因 加以引导、调节控制。由于诱因属于不同的层次。有以国家政策为代表的宏观层面上的,也 有以企业管理机制为代表的中观层面上的,还有以员工个体、小群体差异为代表的微观上的 , 所以不同层次上产生的诱因需要由相应层次上的控制主体来作为,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和效 果。所以在制定具体的引导调控措施过程中,要区分对象内容、区别层次主体,系统综合地 解决问题,才有可能使变化得以控制,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搞清楚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真正以“企业的面目”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生存发展 , 需要员工具有什么样的理念、行为,从这一点出发,摸清国企员工现状与需要之间的吻合程 度、差距,影响和导致差距存在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从而寻找恰当的措施加以引导、调 整,最终能够搞好我们的国有企业。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力求综合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哲学、 社会科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客观事实的角度, 分析研究国有企业员工在当前的形势下的满意度水平,发现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可资借鉴题材,已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本研究的基本方法选择、思路及内容体系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目前,关于国有企业员工以满意度为代表的心态现状的描述,散见于国内的各种媒体上,甚 至国外媒体也有涉猎。但绝大多数作者(学者)是借助一定的资料,然后结合自己的“观察” 进行分析、认识的;在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中,也几乎是原版套用国外较为成功、较有影 响力的理论、模式,直接应用到国有企业上面,难免有牵强的感觉。所以需要立足于实际和 可操作性,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从而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从当前的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案例研究法、现场调查法、实验室实验法、 现场实验法和元分析研究法等几种方法。 案例研究是从实际生活中汲取出来的,它可以提供对一种情景的深层次分析,它以纯粹的描 述作为表达方式,能为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其不足是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观察者的认知偏见 和主观解释,同时也会受到案例内容选择的限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现场调查法是通过选 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代表更大的群体,通过问卷或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调查项目的标准 化便于研究的量化、分析和总结。但是,它也有潜在的弱点。一是回收率不容易保证;二是 容易了解态度不易了解行为;三是被调查者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即被试的回答往往 是他们认为研究者想听到的回答;四是由于现场调查注重的是具体问题,因此不容易获得深 层次的信息:最后,样本的选择决定了调查结果的普遍性。总而言之,即使是设计完好的现 场调查,也不得不以放弃信息的深度为代价,以实现普遍性和经济性的效果。 实验室实验是通过创设出一种人工环境,然后在控制条件下操纵因变量,以便推测出因变量 和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方式以牺牲现实性和普遍性来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使得研 究的结果常常难以推广到实际的工作情景中,而且所处理的现象不能在真实情景中重复或应 用。现场实验是在真正的组织中进行的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相比,自然场景更真实,增加了 实验的有效性。缺点是不容易控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并且并非所有的组织都允许 外部研究人员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那些遇到严重困难的组织。 分析研究法是一种定量化的文献综述方法,他使得研究人员可以考察大 a 的单个研究的有效 性,然后应用一种公式来确定他们是否能形成一致的结果。如果结果确实具有一致性的话, 那么研究人员更有信心得出研究的有效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它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 方法来评价传统的文献。但要研究者自己作出大量的判断,这使研究过程引入了大量的主观 因素。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确定 组织行为学的几种基本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将其应用到国有企业员工的调查研究中又有着 各自的可行性方面的制约。由于国有企业当中的问题有一个历史长期积累的过程,情况复杂 多变,研究面上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问题,显然无法覆盖。实验室实验既会受到范围的制约, 也会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可行性 也不好。如果在一个企业当中进行现场实验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地域 、 不同企业的情况,将会是不可行的。鉴于个人的实际水平、经验,以及所掌握文献情况,其 分析研究法也不好采用。 就现场调查法来说,除了有它许多的优点之外,它的一些弱点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 。 可以采取进入组织的工作现场进行调查,以确保回收率;就满意度和忠诚度来说,主要的还 是态度,而不是行为,不易了解行为的弱点的问题显得不突出;被调查者的社会赞许性,可 以通过科学地设计问卷题目和语言风格,来加以削弱:样本选择的狭隘性也可以通过加大问 卷的发放数量来加以弥补。 所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国有企业员工满意度、忠诚度的 调查还是可行的。 (三)基本体系 根据研究的目的、思路,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导言,包括研究背景,理论分析和方法选择 , 思路确定等。问卷设计,包括研究对象,满意度影响因素,内容和角度的确定,设计方法、 思路和形成问卷。问卷调查,包括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与分析,主要是在总体、分类和 维度上的统计与分析。对策与建议,得出总体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 第二部分 问卷设计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和角度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涉及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国际的有国内的,有自身的有外部的,有政治 的有经济的,有历史的有现实,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这 里我们主要是关心作为国有企业的主人翁— 员工的满意度水平。国企员工与企业的发展休 戚相关,国企员工的心理行为对国企的影响作用最大最直接,所以此次调查的对象就选定为 国企内部各岗位的在职员工,即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岗位上的一般人员。 (二)满意度影响因素及问卷的内容确定 人和组织的许多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员工的不满。从总体上来说,人的性格特征、工作任务的 性质、工作过程中的角色、文化价值观上的一致性以及工资与福利,都会影响到员工的满意 度。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时是某种因素独立地发挥作用,有时是几种因素同时起作用。 由于本研究重点关注当前的情况,也就是国有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改 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利益调整的幅度也逐渐加大。所以本研究的重点放到因企业的体制、职 能、政策等有较大变化的满意度影响因素上,而不是人的性格特征、工作过程中的角色等变 化较少的因素上。 依据多年的国有企业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和当前国家的新闻媒体、经贸组织、行业协会等的有 关报道,结合调查问卷等形式,抽取出部分有关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国企员工关注 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本质是经济性实体,其根本目的是赢利。可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 的政治历史背景,使其担负了和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除了为国家负责使企业能够保值增 值外,还要使职工在企业中以主人翁的地位得到工资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 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保持企业的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定等一系列政治任务。大家对这些问题 的认识和看法,将作为调查的辅助内容。这些问题大体为: 员工总体的工作满意度; 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问题; 国企的绩效评价机制; 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有关国家政策与国有企业的生存问题; 有关国有企业的生命力问题; 有关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 WTO 对国有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方面的问题;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发展前途总的看法和认识; 员工继续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意愿如何; 员工对国企的管理人员的满意度; 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 员工如何看待国企员工素质技能提高问题;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这些问题既涉及宏观的方面,也涉及中观和微观的方面。 宏观方面有:国家宏观工资政策,特别是当前实行的档案工资结构,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经济 条件;青年职工的观点与老年职工的观点有何差异;住房分配政策等福利制度改革;千部人 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 中观的方面有:具体到某一个现实的企业,其所处的行业,企业的发展规模,地理位置,历 史负担,以及其工资、住房、用人、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微观方面有:企业职工的个体差异,象个性、学历、家庭等所造成的影响方面。 (三)调查的角度 本调查研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中重点选取国企员工的微观层面进行调查分析,了 解国企员工的所见、所想、所感,观察员工眼中脑中的“客观现实”。在这一微观层面中, 有重点地以员工“认为怎什么、希望什么样、将会怎么样”的模式角度来进行分析、把握, 以便引导我们的管理者,能够引导国企员工准确、客观地认识分析问题,理智、有度地提出 要求,规范得体地行为。 对所涉及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立足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提供信 息,增强认识,把握规律,提供方法。 二、问卷题的设计方法 为使调查问卷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是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意思表达,有必要在调查问卷的设 计过程中采取一些技巧、方法。 直接询问法:直接询问被调查对象自己对问题的观点、看法。 间接询问法:不需要分析判断,只是让被调查对象回答其所听到或看到的现象。 比如对人才流失情况的看法,如果本人也涉及去与留的问题,并且还犹豫不决,就会出现当 事者迷的情况,直接询问的结果可能就是不客观的,所以从旁观者清的角度,让其回答别人 的情况,这样反而更真实、准确。 影射法:让被调查对象不从正面回答问题,而是让其分析、判断别人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是 什么样的回答,从而折射出其本人真实的或希望的状态。 如对职工的企业归属感、认同感的调查上,不直接提出主题,而是通过对观看体育、文化活 动,来影射出在企业认同感方面的心态。 循环法:多次询问相同或相近的问题,使其对问题的回答更接近答卷者的真实心态。比如在 关于学习的目的性问题调查中,通过多次询问,就可以了解到员工自己关于学习的真实意图。 印证法:通过一类问题的回答情况,印证回答另一类问题的客观性。比如干部的形象与干部 的分配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国家对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之间有一定的 相关性,可以通过对相关性问题回答情况的对比,就可以进一步地对回答问题真实性作出判 断。 综合法:通过对多个问题的回答,综合出对某一方面问题的观点看法。如通过对用人制度、 分配制度、企业办社会问题、住房医疗等福利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综合,从中观察国企员工 对国企改革的总的看法。涉及到千部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通过对干部分配的看法、绩效评 价的权威性、廉洁自律等方面多次询问、多次回答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干部在员工心目中的 地位、威信问题。 对比法:通过对结构相同但对象不同的一类问题的回答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分析其观点看法 。 如通过观察被调查对象关于企业领导、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对相应人员进行评价的权威性的 回答,既可以观察出答卷的心态,又可以观察出分析问题的心态,还能够观察到其思考问题 观察问题的角度。 定性法:通过一系列表示程度的词语,表达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观点。如在涉及到工作的 满意度、对改革问题的承受程度等问题的回答上,由于采用量表法、百分数法也是体现程度 问题,这种问题也没有必要考察的非常细,所以采用了一些表示程度的定性的描述词语。 定量法:数量化地描述状态。在涉及年龄、收入、学习时间等问题上,根据经验数据进行了 定量地 分档,从中了解员工具体的情况。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某一具体案例的分析,观察其心态。有些问题笼统地进行询问,有时会 让答卷者搞不清所问何为,并且不同的答题者考虑的可能也不一样,所以设置了老同志对医 疗改革的不满意、干部有男女作风问题等案例,以供答题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从而了解 其观点、认识。 三、调查表的结构设计思路 由于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环境,企业所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 人员的招用和清退(调整),信息的传递、观念的转换等许许多多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 所以有必要在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在员工的心目中地域差别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另外,与问卷有关的还有诸如企业所在的行业、员工在企业中的岗位、年龄、家庭结构、个 人及家庭收入等因素,都会对调查问题的回答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将这些问题一并作为 问卷的基础题,以辅助对其他问卷题的分析。 由于导言中己经分析过的原因,目前国有企业员工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不够 强,所以在问卷语言的设计方面,采取口语化的风格,以缩短与答卷者的心理距离。同时在 整个问卷上不出现文字性填写,解除答卷者的戒备心理。 在每一个问卷的选择空间上,尽量考虑到各个企业、各个岗位、各个年龄的员工可能会有的 心态、认识、观念、选择,以尽量满足各种情况下的真实意思表达。一样也可以使答卷者能 够在看懂题意后很快就能找到一个与自己的真实意图基本相吻合的选择,达到主要依据“第 一感觉”、“潜意识”进行选择的效果,防止受社会赞许性影响,将问卷变成“功利卷”, “隐私卷”。针对一些不容易设计周全的问题,则采用了一些诸如“不清楚”、“不好说” 、 “以上都不是”、“其它”等的选择。其中“不清楚”主要是针对答题者可能对所提问题本 身没有思考过或者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观点、看法。如关于企业经营困难、减员和收入之间 的关系问题,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应该怎样解决,尽管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答案,并且答 案已经能够封闭,但答题者可能没有系统地进行过思考,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观点、看法, 所以就提供一个“说不清”的选择。“不好说”主要是针对虽然有清晰明确的观点、看法, 但不便于表态,如关于廉洁自律的两个问题,也是在所提供的选择已经基本封闭的情况下, 又提供了一个选择。主要是要考察答卷者这样一种心态:我清楚自己对这样的问题是怎样看 待的,但我不愿意对这一类的问题表态。“以上都不是”主要是希望答题者再从提供的选择 中寻找一下,是否有与自己的观点相近的选择,比如关于人才评价相对的可靠性问题,前边 三个选择已经基本封闭,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就是有那种谁的观点都不信,甚至信不信 自己都很难说的人,所以就再提供一个“以上都不是”的选择;同时还具有的另一层含义是 : 再看一遍,真的以上都不是?至于提供“其它”这样一个选择,就是希望不要再费劲了,进 入下一个问题。 在问题的排列上,除了对比的需要,尽量不将内容接近的问题连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避免造 成前后问题是因果关系或是上下文的感觉。前后问题基本不相关,答卷者的思维就不连贯, 只能是针对当前问题进行思考,就防止了前后干涉。由于问卷的内容较长,每一个问题的选 择都较多,答卷者的主观愿望又不强烈,所以在排版的过程中,将问题条的字体与选择条的 字体区别开,视觉效果好,答题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问卷的反感。 第三部分 问卷调查 一、确定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较长,由于企业组建的背景、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体制 人员变化等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企业员工的心理行为特点各不相同,全面进行调查不现实。 山东省作为老的工业大省,国有企业较多,国有企业从业人员较多,同时山东省有一直处于 改革开放较前沿的位置,国有企业接受改革开放的冲击较早,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国企员工 的心理行为特征体现的较为明显、充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从地区范围上来说,重 点抽取山东省内的国有企业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 在山东省内部,国有企业的分布也较为广泛。石化、冶金、煤炭、交通运输、建材、五金化 工、纺织等行业门类比较齐全。有些行业,由于受改革开放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冲击较早, 如纺织行业,己经不具备代表性。还有一些行业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企 业规模较小、政企分开较早、产权清晰及产权主体多元化特点突出,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 略指导下,国企特征消失较快。而省内的冶金、油田、石化和铁路企业,由于规模大、人员 多,在全省的工业生产中占据的地位重要,“船大难掉头’,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有企业的特征明显,对其进行研究因而具有更强的典型性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 调查问卷选取了四个国有企业进行了发放,其中烟台一家,莱芜两家,滕州一家。之所以在 这四家企业中进行调查,主要考虑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处的行业,从而使 研究的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家企业中有冶金、建材、石化企业,其规模有中型、 大型和特大型。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转型快,存在的问题不够突出或典型,没有 作为调研的范围对象。 在四家企业中通过企业组织共发放问卷 858 份,全部收回。其中取出 7 份重复卷。个别问卷 的个别题目没有回答,应属有效卷。这样有效卷共有 851 份。通过抽取问卷对关联问题的答 案核对,如年龄与所关注的问题,信心与对问题的关注程度等的分析,均为真实心态表达。 第四部分 统计与分析 在对工作满意度测量过程中有两种应用最广泛的手段:单一整体评估法和工作要素总和评分 法。单一要素评估法是要求个人直接用相应的程度回答一个问题。总和评分法是一种更复杂 的方法,他首先要确认工作中的关键因素,然后询问员工对每一个因素的感受,根据标准量 表来评价这些因素,然后将分数相加就产生了工作满意度的得分。 这两种方法那一种更优越呢?直觉上看,好象对许多工作要素回答的总和反应能够得出关于 工作满意度的更精确的评价。然而,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直觉。事实上简单胜于复杂。对 这一结果的最好解释是因为工作满意度概念的内涵太广,单个问题实际上成了一种包容性更 广的测量方法。 由于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既要发现问题,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所以除了要了解到国 有企业员工基本的工作满意度之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员工在哪些具体的方面存在满意不满意 的问题。在此次的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既有单一整体的问题设计,又有关键因素的调查设 计。所以在分析过程中,既要分析对单一整体问题的回答,也要分析对工作要素的回答。 一、总体满意度的统计分析 由图 4-1(略)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看,三个地方国有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还是较好 的,很满意、较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数之和为 75%,说明主流还是满意的。并且很满意与 很不满意的人数相当,都占总人数的 5%,较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也是相当的,皆为 20%左 右。 这种分布状态对企业的存续和发展还是有利的。如果满意的人数远远大于不满意的人数,说 明企业对员工有过多的让利行为:如果不满意的人数远远大于满意的人数,则说明企业对员 工有亏待行为。接近对称的分布说明企业与员工之间暂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二、不满意人群的分类统计分析 在看到主流是满意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毕竟有 25%的员工属于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情况。 那么,是处于什么状况的人会有这种心态呢? (一)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满意的人数明显呈下降趋势 (因被调查对象中无年龄超 过 55 岁的,该项数据只作参考)。说明年轻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年老员工。 图 4-2(略) (二)从收入上来看,收入越底,不满意程度越高。 图 4-3(略) 另外,从不满意人群在年龄和收入的一致程度上看,员工的工资与年龄有着紧密的关系,或 者说,国有企业内部工资报酬的分配过程中,论资排辈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从不同的地域来看,越是发达地区,不满意人数所占比例越高,而相对欠发达地区,不 满意的比例则相对较低。看来国有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与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着较为密切的 关系。 图 4-4(略) (四)从所从事的工作种类看,目前在国有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满意程度相对较高。这 一点也符合当前的实际。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其所掌握的技术在企业间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能量”较高,导致了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间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导 致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满意。 图 4-5(略) (五)学历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从学历上分析,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不满意较低。高 中、技校和大中专三种不满意人群的数量是依次降低的。而在大学本科当中又突然有所升高。 图 4-6(略) 由于没有进一步统计分析各种学历在国有企业员工中所占的比例,所以只能根据经验数据进 行分析。相对于其他几种情况,本科学历的人数一般是要少于前面几种学历,不满意人数反 而增多说明其满意度相对较低。这与《内部参考》2002 年第 67 期刊登的文章说,我国西部 地区和基层、中小企业人才状况存在“严重短缺和严重浪费并存现象”,是相一致的。 三、工作满意度维度上的统计分析 (一) 工作类型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 图 4-7(略) 从这两个图形可以看出,一方面员工认为企业所处的行业对工资报酬的影响是很大的,另一 方面,又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信心不足。这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下面的图例得到验证,即: 国有企业员工认为的国家对国有企业可能的态度。 图 4-9(略) 对国家会不会轻易让国有企业垮台的问题上,两种观点旗鼓相当,各占 50%,也同样说明 分歧很大。 如果再联系民营、私营企业,国企员工对国有企业的前途命运问题的看法,还会进一步观察 到认识上的分歧。 图 4-10(略) 图 4-11(略) 图 4-10 的数字表明,在国企与外企私企的谁更有前途的问题上争论不下(各占 50%)的情况 下,占较大比例数的人认为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谁都不保险”,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 件下,优胜劣汰原则在员工心目中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对 “外企私企的管理机制比国企好”这一问题作出明确回答的中,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是持否定 态度人数的 6.4 倍!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纯看待国有企业,员工的信心还是可以的,但是要结合外企、私 企的情况来分析,情况则变的越来越令人担心。 (二) 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 图 4-12(略) 图 4-13(略) 图 4-14(略) 从对以上三个题目的回答可以看出,单就从文化认同感的角度来看,国企员工还是有着较强 的文化认同感,还是能够将自身与企业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出对企业的忠诚。 (三)对福利的态度: 图 4-15(略) 图 4-16(略) 无论是企业的住房改革、还是医疗改革,都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对此员工也是比较 关注。但从总体上看,阻力较大的主要还是由于员工经济上的承受能力有限。特别是老职工 问题,实行公费医疗期间,由于工资水平底,没有存下什么家底,当医疗费用开支大的时候 , 公费医疗又要取消了。而且在解决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时,国企员工惊人地一致:应当将问 题交由政府或由政府与企业协调解决。其中也只有 6%的职工认为应该由企业解决。所以企 业在这方面进行改革的话,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图 4-17(略) 然而员工在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上,观念意识上则要进步的多。只有 11%人认为不 好接受,由 30%认为这本来就不该是企业管的事情。或许是由于观念转变的缘故,也许是 因为企业办社会给企业带来了过多的负担,而将其推向社会员工也不会增加额外负担的缘故。 图 4-18(略) (四) 对工作关系的融洽度的评价 图 4-19(略)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国有企业当中干群关系还是较融洽的,干群关系情况是工作关系 得以集中体现的一个方面。这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满意度上得 到辅证。 图 4-20(略) 对劳动用工制度的满意度,反映了同事之间在工作的安排协调方面比较融洽,干群在工作中 的关系也是协调的。 (五) 对工作绩效评价的态度 图 4-21(略) 从图 4-21 中可明显地看出来,无论是评价领导干部、中层干部还是基层的职工,国企员工 们普遍认为企业领导的权威性是最小的,而职工代表的权威性是最大的。这是非常耐人寻味 的。在对国有企业的员工(当然也包括企业领导和中层千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当由谁来进 行实际的评价呢?方法有许多种,如;由直接主管人员进行评价:由员工的同事来进行评价 ; 由工作绩效委员会进行评价;自我评价;下级评价;等等。从所有的绩效评价办法在实践中 的应用来看,由主管人员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是大多数绩效评价制度的核心所在。工作绩效 评价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提供反馈。首先,界 定工作本身的要求意味着必须确保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其次,评价工作绩 效就是将实际工作与第一个步骤确定的工作标准进行比较;在这一步骤中通常要使用某些类 型的工作绩效评价等级表。最后工作绩效评价通常要求有一次或多次的反馈。这些标准、要 求和程序对普通员工来说是有困难的,而主管人员在观察和评价其下属人员的工作绩效方面 占据着最为有利的位置。 (六) 对分配政策的满意度的分析 图 4-22(略) 满意倾向和不满意倾向的比例基本相当,这与图 4-1 所描述的对工作满意度的情况有相似的 地方。所不同的是,很满意的比例缩小,而意见很大的比例增大。这也说明在工资分配政策 上的不满意度有增强的趋势。这种态度还反映在员工对企业领导的工资收入的态度上 (图 423): 图 4-23(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经营业绩相挂钩己经是普遍的做法,但从图 4-23 的数字比例中发现,只有一半的员工认可企业管理者的收入可以随着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而 提高。再者,就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些传统观念的转变上,国企员工也有着一些不适应:(图 4-24,图 4-25、图 4-26) 图 4-24(略) 图 4-25(略) 图 4-26(略) 许多员工仍然抱定这样的观念不放松:工作是国家安排的,各种补贴是国家各级政府规定的 ,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动不得的。干不干活是员工的问题,至于企业有没有效益是企 业管理者的问题,只要我上班出了力,不管有无效益,就要拿工资。 目前,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逐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加快了步伐、加大了力 度,这样必然地会触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如图 4-24,4-25,4-26 所示的情况,员工对分 配情况的满意度肯定会是较差。 (七) 对领导作风、受尊重和公平待遇方面的满意度 图 4-27(略) 从图 4-27 的情况看,尽管选择“能够认真对待”和“基本上能够正确对待”的人数占多数 (合计 60%)但仍有 20%的人认为企业的领导或部门是在作样子。这说明或者在国有企业内, 确实存在合理化建议得不到妥善对待,或者企业的领导或部门在与员工的沟通上有问题。员 工的建议不一定客观、正确、实用、可行,但这需要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经过良好的沟 通之后,哪怕将员工的意见否定了,也能够取得相互的谅解。在沟通和谅解方面还有一个的 问题就是厂务公开。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企员工是企业 的主人,企业管理的有关内容在政府的要求下要公开。那么员工对此是否满意呢? 图 4-28(略) 从图 4-28 可以看出,员工对厂务公开的满意度是非常低的。根据政府的有关材料显示,厂 务公开工作在国有企业当中开展的比较到位了:劳动用工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企业 重大决策等等,除了商业秘密还没有完全公开外,该公开的全公开了,公开的程度是够高的 了。可是员工为什么还是不满意呢?原因在于员工对腐败问题的看法上,对厂领导和部门失 去了信任,无论厂务公开到什么程度,员工都存在-种怀疑戒备心理。 图 4-29(略) 图 4-30(略) 从以上两图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国企员工对干部自律和治理腐败问题失去信心。在“国有” 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心态在-定程度上被扭曲了。 (八) 员工的流动意向 有关理论显示,员工的满意度与流动性是呈负相关的,人才也不例外口以人才作为评价对象 , 实际上反映的是被调查者自己的心态。被调查者的流动意向如下图所示: 图 4-31(略) 从该图的数据看,人员流动的愿望比较强烈。从另-个角度反映了员工的满意度较低。前些 年,中组部曾经提出过要靠三种途径留人的问题,即靠事业留人、靠待遇留人、靠感情留人 的问题。那么在几种途径中那种方式最有效呢? 图 4-32(略)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留住人才的问题上,那种方式最受欢迎-目了然。 第五部分 对策与建议 -、总体结论 前面-部分,就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几种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从 总体上得出-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员工的总体满意度水平-般,结构上基本平衡 根据前面的分析,从总体上来看,国有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还是较好的,很满意、较满 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数为 75%,说明主流还是满意的。并且很满意与很不满意的人数相当 , 都占总人数的 5%,较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也是相当的,皆为 20%左右。 用图 5-1 的方式表现出来,整个结构上基本呈金字塔式的稳固平衡结构。 图 5-1(略) 所以,从满意度与流动性呈负相关的理论观点看,尽管员工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员工 在总体上的流动性不是很大。 (二) 维度满意度分歧较大 从工作因素的分析来看,对诸多因素的观点看法反应中有许多的分歧。既表现在年龄的差距 上,也表现在学历、岗位的不同上,更体现在收入上。这些方面的较大分歧还较容易理解, 体现在既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信心不足又对国有企业有较多、较高的要求这样的分歧上,非常 值得深思。“期望越高,失望越重”,国企员工的满意度不高的另-面是对国企的期望、要 求过高。这种矛盾的心理出现在对同-问题的认识、感受过程中,说明国有企业的员工对国 家政策、国企改革、自身命运这些问题心中无底,在对问题的看法感到迷茫。 (三) 员工的自身因素导致的不满意较多 综合前文分析过的几个满意度维度不难发现,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远远落后于现实工作 的需要。由于自身素质没有适应现实的要求,没有及时、到位地转变自身的观念、心态而导 致的不满意较多。干了活就要拿钱:进了企业的门,吃喝拉撒都要有企业负责:企业是国家 的,用人、分配、工资、福利等政府规定的东西不能突破,头上套上主人翁的光环,就不知 道尽义务。必然导致企业改革的运行阻力加大,最终也会影响到员工的实际利益,出现新的 不满意,形成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四) 非企业控制因素导致的不满意占有较大比例 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非常多,甚至有专家怀疑中国的国有企业能否和市场经济接轨。事 实证明国有企业是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但是,就是为了这-目的,在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给员工带来了过多的不满意。离退休待遇、医疗、住房、入托上学等等 原先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东西,现在全成了鸡肋。不用说让所有人,就是能让大多数人接 受的解决方都不好拿。 (五) 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在目前的国有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前文曾经分析过,对 员工的绩效评价应当主要地由管理层来进行。由于机制不健全,实际上成了个别人说了算,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使得员工的态度走向了另-个极端 : 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进行评价,都应该由员工说了算。 (六) 分配机制尚未健全 严格说来,计划经济时代的工资只是用来维持再生产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完全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效益挂钩浮动调整这种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东西,在 国企员工中仍然有人不卖帐。这从另-个角度也说明,在国有企业内,劳动、资本、管理、 技术等要素科学合理地参与分配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 (七) 企业改革要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 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根本绕不过去;企业需要生存发展,不改革死路-条。这就是国 家政府历来强调的,-定要使改革的力度与员工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这其中既有经济承受能 力的问题,又有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比如前面分析的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态度:支持改革者 占有较大比例,但突出的还是经济承受能力不够。再比如,将学校、医院推向社会,员工的 既得利益会不会受到影响,届时会是个什么样子,企业员工还没有作好思想、心理上的准备 。 不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贸然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必然地会导致阶段性不满意的发生。 (八)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从调查分析己经可以看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人才的自愿流动趋势己经形成。但是从 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走的路还很 长。需要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要搞清楚在组织内部的各个层次上,哪些员工是 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然后再通过相应的工作使其保持心情愉快。 二、建议与对策 由于不同的群体特点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有所不同,所以在解决国企员工工作满意度问题上 , 既有分类引导问题,又有轻重、缓急、主次之分,所以必须对企业员工的心理、行为特点进 行系统地思考,统筹地解决,不可-概而论。 (-) 需要努力做好观念转变、知识更新的文章 加强对国有企业员工思想观念转变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法则的教育、引导和同化。企业的各 级组织,要为员工创造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提高新技能的机会,如果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 提高了,在对许多原先不满意的问题上就会自然而然通达了。比如对国有企业当中各个层次 的人员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究竟哪个层次的人员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再比如,解 决企业办社会、住房、医疗改革问题,如果员工的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些问题 自然就会解决,而不会产生对工作对企业的不满意感。 (二) 进-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有员工主观认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应该看到,国有企 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上,确实也存在不规范、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方面。 1、要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改善工资结构: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采取的是岗位技能工资制。这-制度是国家从 1990 年开始酝酿,1992 年开始推行的-项制度。岗位技能工资制突出了岗位差别,相对于原先的技能工资制有了很 大的进步, 分配上更加科学,对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 形势的发展,该制度也多次修改过,但本质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从目前的情况看,岗位技 能工资制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是岗位工资应该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势,进行动态 地调整,不能-成不变。可是国企的岗位工资多少年来基本上是-成不变的。二是技能工资 应随着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调整。即使总体水平上升,但具体到某个员工身上,应该是有的 升、有的降,有时候升、有时候降。并且员工技能工资的升降应该建立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 。 可目前国有企业当中普遍缺乏绩效评价的机制,所以技能工资只能是要涨大家-齐涨的大锅 饭式地普调。 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有些属于保健型的,改善了,员工的积极性不会提高,但可以防止积 极性的下降;有些是激励型的,不改善员工的积极性不会降低,但改善了员工的积极性会有 所提高。作为员工工作的软环境,绩效评价却兼具保健和激励双重特性,搞好了员工的积极 性会提高,搞不好员工的积极性会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先的工资分配制度己经远远 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调查表中己经明确地显示出:建立新型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满足国 企员工要求的分配制度势在必行,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关键是要打破原先单-的按劳 分配模式,使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包括劳动分红、资本要素参与分配、技术要素参与分 配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等,具体来说,在利益分配上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 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参与分配是以工资形式实现的。 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分配方式。在收入分配上把“劳动分红”与按股份红相结 合,即在税后利润中拿出-部分给员工分红。还可以探讨为留住关键重点岗位的技术人员针 对-部分员工给予红股奖励,实行按工资奖金分配与按股份红相结合。 (2) 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第-种方式是员工通过投资创办经济实体,获得资本投资收益:第 二种方式是实行股份制。在实行股份制的思路中可以包括三种形式:-是上市公司。员工通 过购买公司股票,参与资本市场运作,获得资本的投资收益。二是发行公司内部股,也可以 使员工在得到工资性收入之外按股份红获得收入。三是经营者期权、持股制度。 (3) 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对生产经营起到重要甚至决定作用的专利、专有技术,根据起对企 业的贡献大小,经估价后与企业资产捆绑,然后按比例进行分红。可以实行关键技术人员和 重要技术作价入股,技术人员持股分红、派息。还可以考虑评选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实 行专项补贴,使其获得工资以外的收入。 (4) 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其管理工作较其他经济组织尤为复杂, 但其收入主要依靠获得较高的岗位工资和部分奖金来实现。在现实中,国企高管人员的收入 与其付出和风险相比显得不协调,也不利于其积极性的发挥。其实。国企高管人员的工作既 有-般劳动的成分,又有管理水平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或者说,国企高管人员的管理 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创造。因此对国企高管人员除给予相应的工作奖金 外,让管理作为-种特殊的要素,参与分配,使其获得-定的红利。从 90 年代初期,在部 分发达的省地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年薪制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有的企业实行 了期权制等办法,总体上取得了好的效果。到 2001 年底,深圳市共有 51 家国有企业实行 年薪制,平均年薪 29.2 万元,最高 46 万元。 另-个方面,在分配形式上,实行以企业为主与政府的管理指导相结合。几十年的传统习惯 导致了国企与政府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出于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企业的稳定和社 会稳定的考虑,不敢轻易放手让国有企业自主分配。其实,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分配自主, 并不表示政府无所作为。政府可以实行宏观调控,着重做好指导服务与规范管理工作,指导 企业根据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和生产经营特点,对未实行股份制的国企侧重按劳分配为主,其 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办法:股份制企业视其经济结构,侧重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 对各类企业采取“控两头、调中间”的办法调控工作水平。即通过实施最低工资和欠薪保障 制度,保障员工的低收入,运用税收调节高收入,运用工资控制线和劳动力工资指导价调节 介入低收入和高收入之间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合理增长。政府在工资的宏观调控上可以采 取“两低于”的办法加以控制,即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要低于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员工 工资增长平均幅度要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2、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国有企业当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国企中最不稳定的群体。与国企管理人员及员工相比,其 技能具有“外在直观化”的特点,容易为外界所感知、认同,同时其所怀之才往往具有通用 性,在企业间的流动阻力非常小。技能水平越高,其自主性越强,动能越充足,-旦外界具 备-定的吸引力,很容易发生人才的企业间流动。调查问卷的结果说明,在各种满意度较低 的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的比例相对较大,从满意度与流动形呈负相关关系的角度看 , 也说明这部分人的流动性将会很强。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1) 国有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企、民企、国企在人才市场上的争夺势必愈演愈烈。外企员工 的本土化己经成为大的趋势,有的外企本土化比例高达 95%以上。在外资企业之间、外企 与民企、国企之间正在形成新的战场:对人才的真枪实弹地猎头、挖角。为了吸引国内的高 素质人才,不少外企还纷纷在中国开设研究院,作为猎取高级科研、管理人才的大头。象摩 托罗拉研发中心、松下电器中国研究开发公司、IBM 中国研究中心、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 微软中国研究院等。 现在,外资、民营企业的用人制度己经市场化,相对而言,国企人事制度变化不大,甚至明 显落后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形成了对国企用人机制改革巨大而现 实的压力。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企业才能焕发生机广州某企业集团从 2001 年开始,较 大规模地从社会上招聘人才,改变了在企业内部推荐来推荐去始终找不到合适人选的尴尬局 面,把职位推向社会,公开招聘,结果应聘踊跃,企业感觉眼界、思路-下子开阔了,所选 人才的总体水平上去了。 (2) 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关键 尽管在发达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己经是相当普遍,但在我国还是-门新学科。从理论到 实践都有许多新问题,而实践最能推动学科的发展。从外企的运作来看,-般都是通过猎头 公司招揽人才,他们向猎头公司开出条件和价码,然后通过“秘密谈判”进行挖人,成就成 , 不成也不至于让自己的单位或上司发现,没有什么后遗症。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人才招聘 就显得“透风撒气”:从招聘单位角度看,国企用人的主动权并不真正掌握在国企的手里, 对人的评价和取舍要主管的政府部门审核把关,甚至是直接确定,具有浓厚的政府主导色彩 , 导致国企的管理人员对招聘工作失去积极性。从应聘人员的角度看,能不能录用还未可知, 应聘人员的“行踪”已被所谓的公开考察所曝光,相信大部分的应聘人员会失败,而原单位 也会因有跳槽嫌疑对应聘者失去信任,到头来落个鸡飞蛋打。调查问卷也已充分说明了这个 问题。所以要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人事制度还要从两方面入手:-是改革现有的人事组织结 构,真正落实企业用人的自主权;二是要加快企业意识的转变,建立市场化人力管理体系。 (三) 必须理顺企业内部各系统的权责分配 目前国企的生存环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企内部存在着党管干部和厂长 、 经理(董事会)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冲突。特别在大中型的国有当中,党委是-套权力系统,董 事会是-套权力系统,甚至有的时候总经理还另有-套权力系统(因为有的企业董事长和总 经理都是政府任命的,并且是“同-级别”的),经常地政出多门。大家不是凭着明确系统 的权责分工,而是凭着“人品、良心”、“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凑合”着开展工作。各持 己见、各自为政、互相掣肘,令下级无所适从的情况比比皆是。 应该说,这样的现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意识到了,也有-些企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其中有-条比较成功又值得关注的途径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总经理由董事长聘任。 (四) 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为了适应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需要,适应人才配置市场化和人员资质多 样化的要求,需要进-步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规范化的专业技术人 员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要拓展人才评价内涵,从重学历、重资 历逐步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扩大人才评价范围,把眼光扩展到各种学历身份的人员中间。 (五)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员工当中的不满意 在对待员工的满意度问题上-定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就不满意解决不满意,许多问题会随 着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消亡。

28 页 395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