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藏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奇正藏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奇正集团公司考核指标体系 H&J 第 * 页 一、奇正集团 KPI 指标体系 •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ex )指标体系,主 要是针对各部门(流程)工作绩效、符合当前 战略的关键考核指标体系。 • 按考核部门确定的 2002 年考核指标汇总如下: H&J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一 部门 1、营销公司 1.1 1.2 1.3 1.4 1.5 1.6 1.7 2、极地公司 2.1 2.2 2.3 H&J 指标名称 销售目标完成率 销售费用率 货款回收计划完成率 ARS战略成熟网点率 办事处综合分析报告 市场占有率 广告投放有效率 销售目标完成率 净利润率 营销模板完成通过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二 部门 3、总工办 3.1 3.2 3.3 3.4 3.5 4、供应部 4.1 4.2 4.4 4.5 4.6 H&J 指标名称 申请立项通过率 项目及时完成率 产品市场化技术手册完成率 产品技术资料、项目档案完整率 药浴治疗经营管理模式建立 采购活动标准化率 采购计划及时达成率 供应商交货一次合格率 采购价格指数 物料、供应商信息采集报告计划完成率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三 部门 5、生产部 5.1 5.2 5.3 5.4 6、人力资源部 6.1 6.2 6.3 6.4 6.5 H&J 指标名称 产品一次合格率 设备完好率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原料库存周转率 员工内部流动率 人员需求达成率 培训计划达成率 要职要员考察计划完成率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成率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四 部门 7、财务部 7.1 7.2 7.3 7.4 7.5 7.6 8、质管部 8.1 8.2 8.3 H&J 指标名称 财务数据及时、准确反馈率 计划预算控制完成率 非生产资金运用收益率 财务分析报告完成率 会计业务电子化率 结算延迟天数 产品抽检比例 辅料最终合格率 质量反馈及时率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五 部门 9、办公室 9.1 9.2 9.3 9.4 10、审计部 10.1 10.2 10.3 H&J 指标名称 公司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 管理制度汇编计划完成率 档案管理达标率 接待活动标准化率 审计计划完成率 审计报告通过率 审计规范制度建立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六 部门 11、董事长办 11.1 11.2 12、企业事务部 12.1 12.2 12.3 12.4 13、法务部 13.1 13.2 H&J 指标名称 会议规范执行率 董事长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 文化宣传任务计划完成率 公共危机处理方案制定计划完成率 国际合作项目计划完成率 重大公关项目完成率 假冒产品情况调查报告完成率及问题解决 合同法律条款失误率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七 部门 14、实验室 14.1 14.2 15、网络中心 15.1 15.2 15.3 15.4 H&J 指标名称 实验项目计划完成率 实验报告通过率 网页更新频数 局域网功能建设完成率 软、硬件及时维护率 喷绘设备使用计划完成率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八 部门 16、林芝厂 16.1 16.2 16.3 16.4 17、佛阁厂 17.1 17.2 17.3 17.4 17.5 H&J 指标名称 一次交货合格率 预算超支比率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净利润率 一次交货合格率 单位成本降低率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第 * 页 KPI 指标应用汇总表九 部门 18、米林基地 18.1 18.2 18.3 18.4 19、拉萨办 19.1 19.2 H&J 指标名称 药材种植计划完成率 合格药材收获率 费用超支比率 实验报告通过率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重大项目计划完成率 第 * 页 二、 各部门 KPI 指标说明 1 、营销公司指标 • • • • • • • H&J 销售目标完成率 销售费用率 货款回收计划完成率 ARS 战略成熟网点率 办事处综合分析报告 市场占有率 广告投放有效率 第 * 页 1.1 销售目标完成率 指标名称 销售目标完成率 指标定义 指年度销售目标经分解后形成季度销售目标的实际达成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营销部门在销售目标方面与实际情况的对比。销售目标可以用金额作单 位,该指标是反映营销部门市场开发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 销售目标完成率=实际销售发货额 ÷ 目标销售额 ×100% 相关说明 · 销售业绩以销售发货额统计。 · 该指标可作为每日管理工具由营销公司每日自行累计。各类产品分别进行 统计。 · 每季、每年指标可作管理及考核指标。 数据收集 营销公司 数据来源 财务报表:由财务部门提供 数据核对 财务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2 销售费用率 指标名称 销售费用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为市场拓展发生的销售费用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营销公司关于市场开发和推广中的工作业绩。同时了解营销公司的市场开 发投入产出比例。简单地说,就是每花一元钱,作多少生意。 销售费用率 = 市场拓展销售费用 ÷ 销售额 ×100%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 费用总计包括房租金、工资、差旅、交通费、广促费用、折扣等 · 销售额应以合同金额为准,在管理运用上,可按营业区作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 营销公司 数据来源 营销公司的销售统计和财务资料 数据核对 财务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3 货款回收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货款回收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货款回收金额与销售收入金额之比。 设立目的 考核营销公司货款回收的管理和业绩。回收的货款包括正常的货款和以往的 呆账、坏账。 货款回收计划完成率=货款回款金额 ÷ 计划回款金额 ×100%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按财务规定的付款进度进行统计。 •该指标由营销公司每日自行累计,季度以财务报表为准。 数据收集 营销公司、财务部 数据来源 营销公司的货款统计和财务资料 数据核对 财务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1.4ARS 战略成熟网点率 指标名称 ARS 战略成熟网点率 指标定义 在考核期内,经 ARS 战略推进小组评估合格的成熟网点占总网点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营销公司的销售质量和掌控终端的能力,即进行内部管理提升和提高人 员素质。 ARS 战略成熟网点率= ARS 战略成熟网点 ÷ 总网点数 ×100%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成熟网点由 ARS 战略推进小组验收确定。 数据收集 营销公司 数据来源 营销公司 数据核对 ARS 战略推进小组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1.5 办事处综合分析报告 指标名称 办事处综合分析报告 完成率 指标定义 数据收集 指在一定时期内营销公司根据各下级单位(大区和办事处)管辖范围内营销 情况作出的综合分析报告。 考核营销公司对下级单位的信息掌控能力,以便于营销公司能根据市场变化 及时做出反应。 办事处综合分析报告完成率=实际报送分析报告数量 ÷ 计划报送分析报告 数量 ×100% •报告需及时送交董事长办。(每月一次) •营销公司每月一次的分析报告要附两周一次的大区报告和每周一次的办 事处报告。 营销公司 数据来源 营销公司资料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分析报告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第 * 页 1.6 市场占有率 指标名称 市场占有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内产品在一定地理区域(根据市场分割)的占有比例,是针对竞争 对手而言的。 通过了解每年在各地区产品市场中所拥有的份额情况,来反映市场开发中各 类产品在市场情况,同时也间接了解竞争对手市场占有情况。 市场占有率=年度产品销售量 ( 额 )÷ 国内年度同类产品销售量 ( 额 )×100 %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H&J 相关说明 · 产品种类为按元 , 统计数据收集周期每年一次。根据年度销售,确定与 上一年同期对比。 · 资料正确性的确认有一定困难度,建议只作管理参考用。 数据收集 营销公司 数据来源 市场调查、政府公告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年或半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1.7 广告投放有效率 指标名称 广告投放有效率 指标定义 计算公式 指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投放市场对销售的促进力度 , 即每投入一分钱产生多大 的效益。 考核营销公司对市场和目标顾客的掌握深度,使之所作广告真正发挥最大效 用。 广告投放有效率=广告费用增长率 ÷ 销售收入增长率 ×100 % 相关说明 •广告投放应有前期的市场调查和针对市场实际情况作出的相应计划。 设立目的 H&J 数据收集 营销公司 数据来源 营销公司资料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分析报告 第 * 页 2 、极地公司指标 • • • • H&J 销售目标完成率 净利润率 营销模板完成通过 营销方案计划执行情况 第 * 页 2.1 销售目标完成率 指标名称 销售目标完成率 指标定义 指年度销售目标经分解后形成季度销售目标的实际完成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极地公司在销售方面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销售目标可以用金额作单 位,该指标是反映极地公司市场开发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 销售目标完成率=实际销售发货额 ÷ 目标销售额 ×100% 相关说明 · 销售业绩以销售发货额统计。 · 该指标可作为每日管理工具由营销每日自行累计。各类产品分别进行统 计。 · 每季、每年指标可作管理及考核指标。 数据收集 极地公司 数据来源 财务报表:由财务部门提供 数据核对 财务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2.2 净利润率 指标名称 净利润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净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极地公司的盈利能力。 计算公式 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销售额 ×100% 相关说明 净利润指上税后的利润 数据收集 极地公司 数据来源 财务报表:由财务部门提供 数据核对 财务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2.3 营销模板完成通过 指标名称 营销模板完成通过 指标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极地公司建立起一整套的营销模式。 设立目的 考核极地公司初创期间营销模式的建立,为以后各网点的快速复制提供样板, 同时避免犯以往公司重复的错误。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报告需及时送交董事长办。 •由管委会对该模式直接评价打分 数据收集 极地公司 数据来源 极地公司资料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营销公司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分析报告 第 * 页 2.4 营销方案计划执行情况 指标名称 营销方案计划执行情况 指标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极地公司根据自行设计并通过的方案进行营销活动的执行情 况。 考核极地公司的计划及行动能力。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方案需及时送交董事长办。 •执行情况的评价方式由管理委员会确定 数据收集 极地公司 数据来源 极地公司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分析报告 第 * 页 3 、总工办指标 • • • • • H&J 申请立项通过率 项目及时完成率 产品市场化技术手册完成率 产品技术资料、档案完整率 药浴治疗经营管理模式建立 第 * 页 3.1 申请立项通过率 指标名称 申请立项通过率 指标定义 考核期内,研发部门产品、项目等申请立项通过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察研发中心产品立项质量情况。 计算公式 申请立项通过率=产品立项通过数 ÷ 立项总数 ×100%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 该指标可以由研发小组或个人进行统计。 · 总工办以季、半年、年提出研发立项计划。计划通过率要高于历史数据。 总工办 数据来源 总工办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半年、每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3.2 项目及时完成率 指标名称 项目及时完成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研发部门立项产品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总工办的项目及时完成情况。 计算公式 项目及时完成率=实际完成量 ÷ 计划完成量 ×100%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 计划完成量根据研发部门季滚动计划计算。 · 当期未完成项目,递延下期计算。 总工办 数据来源 总工办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半年、每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3.3 产品市场化技术手册完成率 指标名称 产品市场化技术手册完成率   指标定义 完成功能的科学理论依据界定的产品占总产品的比例。 设立目的 相关说明 考核研发部门支持产品营销的能力,促使其主动向市场靠拢,即为营销公司 和顾客提供通俗易懂的藏医药药理和产品的相关药学知识。 产品理论依据手册完成率 = 已完成功能理论依据界定的产品数量 / 已开发成功 产品数量 ×100% · 产品手册质量由营销公司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而定。 数据收集 总工办 数据来源 总工办 数据核对 营销公司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计算公式 H&J 第 * 页 3.4 产品技术资料、项目档案完整率 指标名称 产品技术资料、项目档案完整率 指标定义 是指研发部门对产品技术资料和项目档案的管理和保存能力。 设立目的 规范技术资料管理,避免重复劳动;为公司的产品技术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计算公式 产品技术资料、档案完整率=完备的产品技术档案数量 ÷ 总产品、项目数量 ×100% 相关说明 规范管理,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本部门及相关部门提供完整的技术档案;产品、 项目可以分别计算。 数据收集 总工办 数据来源 总工办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3.5 药浴治疗经营管理模式建立 指标名称 药浴治疗经营管理模式建立 指标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建立起一套完整、适用的药浴治疗经营管理模式。 设立目的 考核药浴初创期间经营管理模式的建立,为以后各网点的快速复制提供样板。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报告需及时送交董事长办。 •由管委会对该模式直接评价打分 数据收集 总工办 数据来源 总工办资料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分析报告 第 * 页 4 、供应部指标 • • • • • H&J 采购活动标准化率 采购计划及时达成率 供应商交货一次合格率 采购价格指数 物料、供应商信息采集报告计划完成率 第 * 页 4.1 采购活动标准化率 指标名称 采购活动标准化率 指标定义 是指对标准采购流程的执行情况。 设立目的 规范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计算公式 采购活动标准化率=按标准流程进行的采购笔数 ÷ 实际采购笔数 ×100% 相关说明 标准采购流程由供应部设计,管委会批准,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数据收集 供应部 数据来源 采购报表 数据核对 生产部、林芝厂、营销公司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4.2 采购计划及时达成率 指标名称 采购计划及时达成率 指标定义 表现对原、辅料采购的管理效益。 设立目的 反映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的情况。 计算公式 采购达成率=交货完成的采购笔数 ÷ 到交期的请购笔数 ×100% 相关说明 为生产部门和营销公司提供高质量、及时的服务。 数据收集 供应部 数据来源 采购报表 数据核对 生产部、林芝厂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4.3 供应商交货一次合格率 指标名称 供应商交货一次合格率 指标定义 指供应商交货到厂经质检部检验一次合格的比例。 设立目的 •通过该指标表现采购部门对供应商开发、辅导的管理。 •追求厂商供应成本的最小化。 供应商交货一次合格率= 1 - ( 退货批数+特采批数 )÷ 交货批数 ×100%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同一批货交货二次即计为二批。 •于交货处建立品质看板有助于厂商竞争与改善品质。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验货单 数据核对 供应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4.4 采购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采购价格指数 指标定义 指采购部门对供应商开发以及对市场价格、价格谈判的管理能力。 设立目的 通过该指标表现采购部门对供应商开发、辅导以及市场价格的掌握、优势谈判 等所创造的价值。 采购价格指数= ( 单价变动额 × 当期用量 )÷ 当期原料标准成本总额 计算公式 数据收集 •该指标的使用要先建立年度管理单价。 · 单价变动额= Σ( 当期平均单价-管 理单价 ) 。 · 当期原料标准成本总额= Σ( 管理单价 × 当期用量 ) 。 供应部 数据来源 采购报表 数据核对 财务部、营销公司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相关说明 H&J 第 * 页 4.5 物料、供应商信息采集报告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物料、供应商信息采集报告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采购部门根据物料数据及供应商信息结合公司经营情况作出 的综合分析报告数量占该时间段内应完成的报告比例。 考核采购部门对公司所需物料及相关供应商情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供 应部提供的报告和相关信息,公司决策层能提高决策质量,及时做出反应。 物料、供应商信息采集报告计划完成率 = 已完成报告的数量 ÷ 每季度应完成的报告数量 ×100%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供应部 数据来源 供应部 数据核对 H&J •报告需及时送交董事长办。(每月一次)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分析报告 第 * 页 5 、生产部指标 • • • • H&J 产品一次合格率 设备完好率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原料库存周转率 第 * 页 5.1 产品一次合格率 指标名称 产品一次合格率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指产品从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始到最后一道工序止的一次合格数量占总产量的比 例。 反映生产部门的生产水平和质量保证水平、加工水平。 计算公式 一次合格率 =1 - ( 季不良产次量 ÷ 季产量 )×100% 相关说明 · 一批产品有二项不良点即计算二次不良。 · 同一产品先后二次送检不良即计算二次不良。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品管检验记录 数据核对 各车间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5.2 设备完好率 指标名称 设备完好率 指标定义 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及闲置状态下的完好比例。 设立目的 反映生产部门对设备的质量保证水平和保养水平,提高员工爱护、合理使用设 备的意识。 设备完好率=能正常运转的设备数量 ÷ 现有设备总数量 ×100 %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划分生产淡季和旺季,制定相应的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计划, 并予以实施。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品管检验记录 数据核对 各车间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5.3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指标名称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指标定义 是指生产部门对生产计划交货期的管理能力。 设立目的 反映生产部门从原料供应→生产调度→制程管理的综合效益。 计算公式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实际生产计划完成笔数 ÷ 生产计划笔数 ×100% 相关说明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合同并入本季计算。合同延迟一天交货即视为延迟合同。 •既能保证及时供货,又有意识向零库存努力。 数据收集 营销公司 数据来源 出货单 数据核对 生产部 统计周期 每日、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5.4 原料库存周转率 指标名称 原料库存周转率 指标定义 一定时期内,原料实际库存的平均周转次数 设立目的 1- 反映从调度→采购→仓管的计划及管理能力。 2- 即反映原料资金变现速度 原料库存周转率 = 生产领料总金额 ÷(( 期出库存额 + 期末库存额 )÷2)×100%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 原料单价建议使用管理单价。 · 淡旺季产品应与去年同期作管理比较。 · 该指标可分类为: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备品备件、劳保等。 数据收集 仓管部门 数据来源 库存报表 数据核对 财务部 统计周期 每季、每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6 、人力资源部指标 • • • • • H&J 员工内部流动率 人员需求达成率 培训计划达成率 要职要员考察计划完成率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成率 第 * 页 6.1 员工内部流动率 指标名称 员工内部流动率 指标定义 一定时期内调整的内部员工数量占全体员工数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显示人力资源部门对各单位服务的绩效,激活员工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及复合 型人才。 员工内部流动率=实际流动的内部职工人数 ÷ 计划流动人数 ×100% 相关说明 建立内部流动标准流程制度和后备干部管理制度,作为该考核指标的基础。 数据收集 人力资源部 数据来源 内部人员流动申请单 数据核对 各部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6.2 人员需求达成率 指标名称 人员需求达成率 指标定义 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部对于各部门于编制内提出人员增补需求的完成状况。 设立目的 。 显示人力资源部门对各单位服务的绩效 计算公式 人员需求达成率=经试用合格人数 ÷ 需求人数 ×100% 相关说明 · 报到员工要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规格。 · 人员是否录用应由需求单位面试并试用决定。   数据收集 人力资源部 数据来源 人员需求申请单 数据核对 各部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6.3 培训计划达成率 指标名称 培训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培训计划的执行状况。 设立目的 考察员工受培训及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 计算公式 培训计划达成率=培训计划执行总时数 ÷ 培训计划总时数 ×100%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 培训指对员工进行有关公司文化、专业技能等方面正式的有组织的培训。 · 培训计划总时数= Σ 计划课时数 × 计划人数 · 培训课程要以满足各单位的培训需求为原则。 人力资源部 数据来源 培训通知或记录 数据核对 各部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6.4 要职要员考察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要职要员考察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一定时间内考核的要员数量占计划考察数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通过该指标考核人力资源部门对要员的考察情况。 计算公式 要员考察计划完成率=已考核要员数 ÷ 计划考核数 ×100% 相关说明 · 考核结果报告必须由薪酬委员会通过才算作考核完成。 数据收集 人力资源部 数据来源 人力资源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6.5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成率 相关说明 一定时间内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完成数量占计划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总 数的比例。 通过该指标考核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职业通道的设置,给优秀的员工提供足 够的成长空间,使员工能力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成率=已设计的职业生涯的员工数量 ÷ 计划需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总数 ×100% · 考核结果报告必须由薪酬委员会通过才算作考核完成。 数据收集 人力资源部 数据来源 人力资源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H&J 第 * 页 7 、财务部指标 • • • • 财务数据及时、准确反馈率 计划预算控制完成率 非生产资金运用收益率 财务分析报告完成率(含办事处财务监 督报告) • 会计业务电子化率结算延迟天数 H&J 第 * 页 7.1 财务数据及时、准确反馈率 指标名称 财务数据及时、准确反馈率   指标定义 一定时间内财务数据上报的完整、及时、准确情况。 设立目的 考核财务部门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财务数据及时、准确反馈率=及时、准确反馈数据次数 ÷ 反馈总次数 ×100 计算公式 % H&J 相关说明 · 数据差错情况以审计部门确定数据为准。上报董事长办。 数据收集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部 数据核对 审计部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7.2 计划预算控制完成率 指标名称 计划预算控制完成率 指标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财务部门对公司全体部门计划预算控制没有超支的部门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财务部对计划预算核算、审核及管理控制能力。 计算公式 计划预算控制完成率= 1—— (计划预算超支部门数 ÷ 部门总数) ×100% 相关说明 • 应及时根据各部门的预算开支情况,进行财务预告,以控制计划预算。 •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审计计划并入本季计算。 数据收集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报表 数据核对 各部门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7.3 非生产资金运用收益率 H&J 指标名称 非生产资金运用收益率 指标定义 一定时间内,财务部对非生产资金的投资收益额占非生产资金总额的比例。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考核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管理和运筹的能力,即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获得较高 的收益,同时使投资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非生产资金运用收益率 = 非生产资金收益额 ÷ 非生产资金总额 ×100% 相关说明   由于非生产资金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规 数据收集 避风险,及时向公司最高决策层汇报。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半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7.4 财务分析报告完成率 指标名称 财务分析报告完成率 指标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财务部根据财务数据及公司经营情况的综合分析报告数量占 该时间段内应完成的报告比例。 考核财务部对公司经营情况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财务部提供的报告 和相关信息,公司决策层能提高决策质量,及时做出反应。 财务分析报告完成率 = 已完成报告的数量 ÷ 每季度应完成的报告数量 ×100 % •报告需及时送交董事长办。(每月一次) •报告应包含对营销公司各地办事处的财务监督报告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H&J 数据收集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分析报告 第 * 页 7.5 会计业务电子化率 指标名称 会计业务电子化率   指标定义 指财务部门的会计业务电子化执行情况占全部会计业务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财务部门电子化建设的进度,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计算公式 会计业务电子化率=已用的电子化会计业务种类 ÷ 会计业务种类之和 × 100% 相关说明 •· 会计业务种类由薪酬委员会确定。 数据收集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半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7.6 结算延迟天数 指标名称 结算延迟天数   指标定义 指一定时间内财务部门为公司各部门结算时超出正常时间的累计天数。 设立目的 考核财务部门结算业务的及时准确,提高服务意识和数据处理速度。 计算公式 结算延迟天数=∑(实际计算天数——结算规定天数)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部 数据核对 各部门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8 、质管部指标 • 产品抽检比例 • 辅料最终合格率 • 质量反馈及时率 H&J 第 * 页 8.1 产品抽检比例 指标名称 产品抽检比例 指标定义 是指质管部对四类物料的抽检数量占总数量的各自比例。四类物料指原料、辅 料、半成品及成品。 加强质管部对采购、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提高为内、外部客户服务的意识, 减少低质量的产品流入市场,将可能的直接、间接损失降至最低。 产品抽检比例=物料抽检率 ÷ 标准规定比率 ×100%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公式中的数量按实际采购或生产的一批物料计算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质检单 数据核对 供应部、生产部 统计周期 每日、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8.2 辅料最终合格率 指标名称 辅料最终合格率 指标定义 是指生产过程中对于能正常使用的辅料数量占经质管部检验合格辅料总量(包 装物、胶布等)的各自比例。 加强质管部对采购、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提高为内、外部客户服务的意识, 减少低质量的产品流入市场,将可能的直接、间接损失降至最低。 辅料最终合格率=生产中正常使用的辅料数量 ÷ 辅料总量 ×100%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 公式中的数量按实际采购的一批物料计算 •各类辅料分别计算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质检单 数据核对 供应部、生产部 统计周期 每日、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8.3 质量反馈及时率 指标名称 质量反馈及时率 指标定义 是指一定时期内质管部对公司各部门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及时答复报告数量占 提交到质管部关于质量问题报告总数量的比例。 加强质管部的工作效率,提高为内、外部客户服务的意识,及时给予合理的答 复,将可能的直接、间接损失降至最低。 质量反馈及时率=及时答复报告数量 ÷ 各部门提交到质管部关于质量问题的报 告总量 ×100%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计划并入本季计算。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质检单 数据核对 营销公司、供应部、生产部 统计周期 每日、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9 、办公室指标 • • • • H&J 公司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 管理制度汇编计划完成率 档案管理达标率 接待活动标准化率 第 * 页 9.1 公司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 指标名称 公司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   指标定义 高层管理者或管委会要求所办事件执行情况检查反馈的比例。 设立目的 通过该指标考核综合管理部门对催办查办工作的执行情况。 计算公式 数据收集 公司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已反馈催办查办事件数 ÷ 上级要求催办查 办数 ×100% •上级要求催办查办事件以高管层工作记录和管委会会议记录为准。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催办查办事件并入本季计算。 办公室 数据来源 办公室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和高层经理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相关说明 H&J 第 * 页 9.2 管理制度汇编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管理制度汇编计划完成率   H&J 指标定义 实际汇编的管理制度占总制度的比例。 设立目的 通过该指标考核综合行政管理部门对公司基础管理工作的贡献。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管理制度汇编计划完成率=实际汇编完成的管理制度数量 ÷ 计划完成数 量 ×100% •汇编制度的计划数由各部门上报,办公室汇总,管委会确定。 数据收集 办公室 数据来源 办公室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和高层经理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9.3 档案管理达标率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公司各部门各类档案的归类整理。 设立目的 通过该指标考核综合管理部门(即办公室)对基础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计算公式 H&J 档案管理达标率 档案管理达标率=已达标档案类别 ÷ 全部档案类别 ×100% 相关说明 •档案达标的标准由管委会确定。 数据收集 办公室 数据来源 办公室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和高层经理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9.4 接待活动标准化率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接待活动标准化率 办公室对公司客人接待安排和会务组织等活动的标准化程度的综合评价。 办公室作为公司行政部门全面负责公司客人的接待工作和会务安排,是公司 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 其行为方式直接反应公司的形象及隐含其中的企业文 化。 接待活动标准化率=实际按标准流程执行的接待活动次数 ÷ 接待总次数 ×100 %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办公室 数据来源 办公室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各部门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0 、审计部指标 • 审计计划完成率 • 审计报告通过率 • 审计规范制度建立 H&J 第 * 页 10.1 审计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通过上级部门批准的已完成审计项目占计划完成项目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一定时间内审计部门对计划期间的审计计划执行能力。 计算公式 审计计划完成率=实际审计项目完成笔数 ÷ 审计计划需完成笔数 ×100% 相关说明 H&J 审计计划完成率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审计计划并入本季计算。 数据收集 审计部 数据来源 审计报告 数据核对 营销公司、财务部 统计周期 每月、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第 * 页 10.2 审计报告通过率 指标名称 审计报告通过率 指标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对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通过评审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审计部对公司各部门的监管力度和质量,对其结果形态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公式 审计报告通过率=经审议通过的审计报告 ÷ 计划审计的总报告数 ×100% 相关说明 · 由薪酬委员会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数据收集 审计部 数据来源 审计部、财务部、营销公司 数据核对 高层会议记录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0.3 审计规范制度建立 指标名称 审计规范制度建立   指标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建立起规范的审计制度。 设立目的 通过该指标考核审计部的的基本职能,为公司的规范管理打下基础。 计算公式 H&J 相关说明 · 审计制度应通过薪酬委员会的评议 数据收集 审计部 数据来源 审计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记录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报告 第 * 页 11 、董事长办公室指标 • 会议规范执行率 • 董事长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 H&J 第 * 页 11.1 会议规范执行率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会议规范执行率 指一定时间内在董事会会议和公司高层会议中的按照会议规范管理的会议占 这类会议的比例。 提高决策效率,提升管理者系统思维和表达能力。 会议规范执行率=按规范进行的高层会议数量 ÷ 高层会议数量 ×100 % 用会议记录进行数据支持。 数据收集 董事长办公室 数据来源 董事长办公室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各部门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1.2 董事长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 指标名称 董事长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   指标定义 董事长要求所办事件执行情况检查反馈的比例。 设立目的 通过该指标考核董事长办对催办查办工作的执行情况。 计算公式 数据收集 董事长催办查办事件执行率=已反馈催办查办事件数 ÷ 董事长要求催 办查办数 ×100% •董事长要求催办查办事件以高管层工作记录和管委会会议记录为准。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催办查办事件并入本季计算。 董事长办公室 数据来源 董事长办公室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和董事长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相关说明 H&J 第 * 页 12 、企事部指标 • • • • H&J 文化宣传任务计划执行率 公共危机处理方案制定计划完成率 国际合作项目计划完成率 重大公关项目计划完成率 第 * 页 12.1 文化宣传任务计划执行率 指标名称 文化宣传任务计划执行率   指标定义 对文化宣传方案执行情况的考查。 设立目的 考核企业事务管理部门推动文化宣传的进展情况。 计算公式 文化宣传任务计划执行率=执行计划工作数量 ÷ 总计划工作数量间 ×100% 相关说明 · 工作执行情况由薪酬委员会进行评价 数据收集 企业事务部 数据来源 企业事务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和营销公司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2.2 公共危机处理方案制定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公共危机处理方案制定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企业事务部对公共危机处理方案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企业事务管理部门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 计算公式   公共危机方案计划执行率=执行计划工作数量 ÷ 总计划工作数量间 ×100% 相关说明 · 危机处理方案由薪酬委员会进行评价打分 数据收集 企业事务部 数据来源 企业事务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2.3 国际合作项目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国际合作项目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企业事务部国际合作项目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企业事务部的项目及时完成情况。 计算公式 项目及时完成率=实际完成量 ÷ 计划完成量 ×100%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 计划完成量根据企业事务部季滚动计划计算。 · 当期未完成项目,递延下期计算。 企业事务部 数据来源 企业事务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半年、每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2.4 重大公关项目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重大公关项目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企业事务部重大公关项目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企业事务部重大公关项目及时完成情况。 计算公式 项目及时完成率=实际完成量 ÷ 计划完成量 ×100%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 计划完成量根据企业事务部季滚动计划计算。 · 当期未完成项目,递延下期计算。 企业事务部 数据来源 企业事务部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半年、每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3 、法务部指标 • 假冒产品情况调查报告完成率及问题解 决 • 合同法律条款失误率 H&J 第 * 页 13.1 假冒产品情况调查报告完成率及问题解决 指标名称 假冒产品情况调查报告完成率及问题解决 指标定义 是指一定时期内法务部对公司产品假冒情况作出的调查分析报告的完成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行动方案及实际解决情况。 加强法务部的现场运作能力,将可能的直接、间接损失降至最低。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假冒产品情况调查报告完成率=及时上报的调查报告 ÷ 应提交到董事长办的报 告总量 ×100% ;问题解决的具体情况由决策层确定。 相关说明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计划并入本季计算。 数据收集 法务部 数据来源 法务部 数据核对 营销公司、董事长办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3.2 合同法律条款失误率 指标名称 合同法律条款失误率 指标定义 是指一定时期内法务部对公司各种法律条款失误的合同数量占合同总和。 设立目的 加强法务部法律条款的正确使用及考虑周全的细致程度,将可能的直接、间接 损失降至最低。 合同法律条款失误率=关于法律条款出错或考虑不全面的合同数量 ÷ 合同总数 ×100%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法务部 数据来源 法务部 数据核对 营销公司、董事长办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4 、实验室指标 • 实验项目计划完成率 • 实验报告通过率 H&J 第 * 页 14.1 实验项目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实验项目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实验室项目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实验室的项目及时完成情况。 计算公式 项目及时完成率=实际完成量 ÷ 计划完成量 ×100%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 计划完成量根据实验室季滚动计划计算。 · 当期未完成项目,递延下期计算。 实验室 数据来源 实验室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月、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4.2 实验报告通过率 指标名称 实验报告通过率 指标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对实验室的实验报告通过评审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对其结果形态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公式 实验报告通过率=经总工办审议通过的实验报告数量 ÷ 总报告数 ×100% 相关说明 · 由总工办对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数据收集 实验室 数据来源 实验室、总工办 数据核对 高层会议记录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5 、网络中心指标 • • • • H&J 网页更新频数 局域网功能建设完成率 软、硬件及时维护率 喷绘设备使用计划完成率 第 * 页 15.1 网页更新频数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网页更新频数 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对公司网站主页的更新频数,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产品品 牌影响力。 考核网络中心的工作质量,对其结果形态进行综合评价。 网页更新频数=每月网页更新数量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网络中心 数据来源 网络中心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5.2 局域网功能建设完成率 指标名称 局域网功能建设完成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局域网功能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局域网建设项目及时完成情况,为公司的信息发布和部门之间、员工之 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交流的平台。 局域网功能建设完成率=实际完成量 ÷ 计划完成量 ×100% 计算公式 数据收集 •计划完成量根据实验室季滚动计划计算。 •当期未完成项目,递延下期计算。 网络中心 数据来源 网络中心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相关说明 H&J 第 * 页 15.3 软、硬件及时维护率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软、硬件及时维护率 设立目的 在一定时间内对网络中心为公司所有计算机的软、硬件及时维护的事件数占 需要维护的总事件数的比例。 考核网络中心为公司各部门服务的工作质量,为公司正常运营打下基础。 计算公式 软、硬件及时维护率=及时维护的计算机软、硬件 ÷ 上报需维修总数 ×100 相关说明 % 设备维护的反馈时限由薪酬委员会确定 数据收集 网络中心 数据来源 网络中心 数据核对 网络中心、各部门 统计周期 每月、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5.4 喷绘设备使用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喷绘设备使用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网络中心喷绘项目计划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网络中心的喷绘项目及时完成情况 计算公式 项目及时完成率=实际完成量 ÷ 计划完成量 ×100%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 计划完成量根据网络中心季滚动计划计算。 · 当期未完成项目,递延下期计算。 网络中心 数据来源 网络中心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月、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6 、林芝厂指标 • • • • H&J 一次交货合格率 预算超支比率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第 * 页 16.1 一次交货合格率 指标名称 一次交货合格率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指产品从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始到最后一道工序止的一次合格数量占总产量的比 例。 反映生产部门的生产水平和质量保证水平、加工水平。 计算公式 一次交货合格率 =1 - ( 季不良产次量 ÷ 季产量 )×100% 相关说明 · 一批产品有二项不良点即计算二次不良。 · 同一产品先后二次送检不良即计算二次不良。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品管检验记录 数据核对 林芝厂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6.2 预算超支比率 指标名称 预算超支比率 指标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林芝厂对公司计划预算控制超支金额占预算总额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林芝厂对计划预算管理控制能力。 计算公式 预算超支比率=计划预算超支金额 ÷ 预算总额 ×100% 相关说明 • • 数据收集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报表 数据核对 审计部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应及时根据本部门的预算开支情况,进行控制。 有些开支经薪酬委员会批准后,可以调整到原有的计划预算中。 第 * 页 16.3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指标名称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是指生产部门对生产计划交货期的管理能力,既能保证及时供货,又能有意识 向零库存努力。 反映生产部门从原料供应→生产调度→制程管理的综合效益 计算公式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实际生产计划完成笔数 ÷ 生产计划笔数 ×100% 相关说明 ·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合同并入本季计算。 · 合同延迟一天交货即视为延迟合同。 数据收集 林芝厂 数据来源 出货单 数据核对 生产部 统计周期 每日、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6.4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指标名称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指标定义 是指对标准接待流程的建立情况。 设立目的 规范接待工作,展示藏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藏医药药理知识以及藏汉民族文 化的融合,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接待规范流程的由薪酬委员会直接评价打分。 数据收集 林芝厂 数据来源 林芝厂 数据核对 营销公司、董事长办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7 、佛阁公司指标 • • • • • H&J 净利润率 一次交货合格率 单位成本降低率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第 * 页 17.1 净利润率 指标名称 净利润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净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佛阁公司的盈利能力。 计算公式 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销售额 ×100% 相关说明 净利润指上税后的利润 数据收集 佛阁公司 数据来源 财务报表:由财务部门提供 数据核对 财务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7.2 一次交货合格率 指标名称 一次交货合格率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指产品从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始到最后一道工序止的一次合格数量占总产量的比 例 反映生产部门的生产水平和质量保证水平、加工水平。 计算公式 一次交货合格率 =1 - ( 季不良产次量 ÷ 季产量 )×100% 相关说明 · 一批产品有二项不良点即计算二次不良。 · 同一产品先后二次送检不良即计算二次不良。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品管检验记录 数据核对 佛阁公司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7.3 单位成本降低率 指标名称 单位成本降低率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在一定时间内,佛阁公司对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金额占原单位成本金额的比 例。 考核佛阁公司对产品成本的控制能力。 计算公式 单位成本降低率= (1 -期末产品成本 ÷ 期初产品成本 ) ×100% 相关说明 • 数据收集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报表 数据核对 审计部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成本降低的同时要保证质量 第 * 页 17.4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指标名称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是指生产部门对生产计划交货期的管理能力,既能保证及时供货,又能向零库 存努力。 反映生产部门从原料供应→生产调度→制程管理的综合效益 计算公式 生产计划及时完成率=实际生产计划完成笔数 ÷ 生产计划笔数 ×100% 相关说明 ·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合同并入本季计算。 · 合同延迟一天交货即视为延迟合同。 数据收集 佛阁公司 数据来源 出货单 数据核对 生产部 统计周期 每日、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7.5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指标名称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指标定义 是指对标准接待流程的建立情况。 设立目的 规范接待工作,展示藏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藏医药药理知识以及藏汉民族文 化的融合,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接待规范流程的由薪酬委员会直接评价打分 数据收集 佛阁公司 数据来源 佛阁公司 数据核对 营销公司、董事长办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8 、米林基地指标 • • • • H&J 药材种植计划完成率 合格药材收获率 费用超支比率 实验报告通过率 第 * 页 18.1 药材种植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药材种植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一定时间内米林基地对药材种植计划交货期的管理能力。 设立目的 反映米林基地的工作能力。 计算公式 药材种植计划完成率=实际种植计划完成产量 ÷ 种植计划产量 ×100% 相关说明 · 上季延迟到本季的计划并入本季计算。 · 合同延迟一天交货即视为延迟计划。 数据收集 米林基地 数据来源 米林基地 数据核对 生产部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8.2 合格药材收获率 指标名称 合格药材收获率 指标定义 一定时间内收获药材的合格数量占收获药材的总数量。 设立目的 反映米林基地的种植水平和质量保证水平。 计算公式 合格药材收获率 =1 - ( 季不良产次量 ÷ 季产量 )×100% 相关说明 · 一批产品有二项不良点即计算二次不良。 · 同一产品先后二次送检不良即计算二次不良。 数据收集 质检部 数据来源 品管检验记录 数据核对 米林基地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8.3 费用超支比率 指标名称 费用超支比率 指标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米林基地对计划预算控制超支金额占预算总额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米林基地对计划预算管理控制能力。 计算公式 预算超支比率=计划预算超支金额 ÷ 预算总额 ×100% 相关说明 • • 数据收集 财务部 数据来源 财务报表 数据核对 审计部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应及时根据本部门的预算开支情况,进行控制。 有些开支经薪酬委员会批准后,可以调整到原有的计划预算中。 第 * 页 18.4 实验报告通过率 指标名称 实验报告通过率 指标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对米林基地的实验报告通过评审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米林基地的种植药材的质量,对其结果形态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公式 实验报告通过率=经总工办审议通过的是实验报告 ÷ 总报告数 ×100% 相关说明 · 由总工办对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数据收集 实验室 数据来源 实验室、总工办 数据核对 米林基地 统计周期 每季度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9 、拉萨办指标 •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 重大项目计划完成率 H&J 第 * 页 19.1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指标名称 接待规范流程建立 指标定义 是指对标准接待流程的建立情况。 设立目的 规范接待工作,展示藏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藏医药药理知识以及藏汉民族文 化的融合,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接待规范流程的由薪酬委员会直接评价打分 数据收集 拉萨办 数据来源 拉萨办 数据核对 营销公司、董事长办 统计周期 每季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19.2 重大项目计划完成率 指标名称 重大项目计划完成率 指标定义 某一时期拉萨办重大项目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的比例。 设立目的 考核拉萨办重大项目及时完成情况。 计算公式 项目及时完成率=实际完成量 ÷ 计划完成量 ×100% 相关说明 数据收集 · 计划完成量根据企业事务部季滚动计划计算。 · 当期未完成项目,递延下期计算。 拉萨办 数据来源 拉萨办 数据核对 薪酬委员会 统计周期 每半年、每年一次 统计方式 数据和趋势图 H&J 第 * 页 三、满意度指标内容 • • • • H&J 中期述职报告 工作态度 能力运用 协作指标 第 * 页 1 、中期述职报告 • 部门和同级公司、工厂主管对考核期工 作的总体回顾,强调对工作过程的描述, 由薪酬委员会集体评定,首先分为通过 和不通过两档。对通过述职者给予一定 的考核分值。 H&J 第 * 页 2 、工作态度 • 是对被考核者纪律性、责任心、反应速 度、积极性、上进心、细心等指标的综 合评价。 H&J 第 * 页 3 、工作能力 • 是对被考核者专业知识、经验、领悟力、 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造 力等指标的综合评价。 H&J 第 * 页 4 、协作指标 • 包括内部内、外部客户满意度和团队同 事满意度两个二级指标,主要是对被考 核者的团队意识,责任心,反应速度等 指标的考核。 H&J 第 * 页

110 页 479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纲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念 四、绩效管理体系    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大厦 业务管理 双向沟通 ( 招 ( 培( 选 聘 育 训用 ) 选 ) 开) 拔 发 绩( 报 效留 酬 管) 认 理 可 职位管理与任职资格管理 文化与价值观 愿景与战略目标 企业价值链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骨架是由价值创造、 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构成的循环链。 价值创造 创造源泉 调配) 聘 招 ( 创造要素 发开训培 价值评价 价值分配 评价工具 分配形式 绩效考评 任职资格 职位评估 组织权力, 经济利益 华为主要评价体系    明确职位对公司的相对贡献: 职位评估(要素评分法) 明确组织对公司的相对贡献: 组织绩效测评 明确任职者对公司的相对贡献:  任职资格  绩效管理 中高层绩效考核 中基层绩效考核 计量制月度计量考核 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 公司绩效测评 / 高层管理者述职考核 w B s 部门、团队绩效测评 / 中层管理 者绩效考核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P B c 提纲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念 四、绩效管理体系    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提纲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念 四、绩效管理体系    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案例讨论 团队的省思 案例讨论 问题: 1 、导师对“作者”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导师对“作者” 和其他同事的评价结果?为什么? 2 、什么叫绩效?对于管理者而言,他的绩效又是什么? 3 、公司有些主管对员工的考核主要采 用 “排大队”的方法,即“每 到季度末的时候,将部门里所有员工依照其对部门的贡献进行排 队,依据排队结果确定“ ABCD” 。对此,你如何看待?绩效考 核究竟是“人与标准”比,还是“人与人”比? 4 、有人 认 为“绩效管理 = 绩效考核”,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5 、如果让你来评价,你会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结果? 绩效管理概念  “ 不论你是工程师、经理人或是特殊教 的 育老师,你的 成就必须依赖别人跟你的合作。就像是一个篮球球员那 样,任何的得分都必须靠球员之间缜密的配合。好的篮 球球员如 Jordan ,除了他精湛的球技之外,更重要是他 与队员间良好的默契,以及乐于与队员共同追求卓越的 精神。  “ 人生就像一局桥牌,能够把一手烂牌打到最好,就是 成功。”  “ 人生也像是一张牌,不论你是一张黑桃老 K 还是红心 小三,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一组同花顺里面。” 引言:经理人的十二项管理能力 亚洲经理人管理能力调查结果:       目标与标准设定 计划与工作安排 决策与风险衡量 倾听与组织信息 清晰思考与分析 评估部署与绩效 最突出 75 67 59 最弱 20 32 34 •与”事“有关的:工作管理能力群、认知能力群,都有较佳的表现,平均指 •与“人”有关的:沟通能力群、领导能力群,平均指数为 39 ,显得较弱。 •美国、新加坡企业的经理则在两方面平衡发展。 绩效的含义 什么是绩效 所谓绩效,简单的讲就是事物 运动过程 (狭义上:业务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状态 或结果, 通过 可 客观的考核和主观的评估等 评价方法表现出来。 绩效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在不同的情 况下,绩效有它不同的含义: 1 、绩效 = 完成了工作任务 2 、绩效 = 结果 + 过程 3 、绩效 = 做了什么(实际收益) + 能做什么(预期收益) 管理者的绩效观念 对于管理者而言,绩效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 、管理者本人的绩效 2 、管理者所辖员工的绩效 3 、管理者所辖部门和流程的绩效 其核心是部门和流程的绩效,管理者应通过改进绩 效管理以实现部门的绩效改进(矢量和最大原则) 当你自己把事情完成时,你只是个技术员,当你通过别人的力量完成任务时, 你才是个经理人。 —— Lawrence Appley 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就是管理者与员工双方(双赢)    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并增强员工成功地达 到目标的管理方法。 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 员工能力的提高。 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到目标的过程。 沟通讨论 主管 员工 辅导 训培 摒弃一个误区,确立一个关注点 管理者运 绩 用效管理追求什么? 三效(笑):    效率:资源利用最小化 效果:在满足效率的前 提下,追求结果的最大 化。 笑容:良好的组织气氛 手段:效率 用 结果:效果 目标 现目 低浪费 高成就 标 资 实 源 利 绩效管理的四大领域  管理者的作 用    管理者的能力     活动 领域 绩效 领域 职业 领域 生活 领域 保证员工有任务 按要求的标准做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使工作趋于熟练化 分析任务的要求和员工的能力 分析个人能力是否达到工作要求 向员工阐明任务的要求,必要是传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检查工作过程,给予支持,评价最后结果。 绩效管理的四大领域 管理者的作 用     管理者的能力     活动 领域 绩效 领域 职业 领域 生活 领域 保证目前的绩效令人满意 分析绩效下降的原因 激 发 员工提高 自身技能和水平的动机 为员工的学习和 发 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明确规定你所期望的员工应达到的绩效水平 诊断员工在绩效上出现问题的原因 提供支持与适度的挑战,使员工得到学习 和员工一起总结经验,使其获得最大收益 绩效管理的四大领域 绩效 领域 职业 领域 生活 领域  挖掘员工个人职业 发  对员工在职业生涯的抉择提出建议  帮助员工做出最适当的 选  支持员工达到预期目的  了解员工内在的需求和动机  现实地评价其职业 发  在本组织内和广阔的就业市场中,为他们的职业 管理者的作 用 管理者的能力 活动 领域 生涯 发 展的潜力 择 展愿望与自身能力是否相称 展设计最佳途径和制定实现谋略 绩效管理的四大领域 管理者的作 用 绩效 领域 职业 领域 生活 领域  弄清楚问题的实质及其对员工个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 协调员工个人与组织的利益  策划如何帮助员工达到预期生活目标和方案 在适当的时候, 用 持  管理者的能力 活动 领域 感情表达方式,表明自己对员工的支  倾听和了解员工的需求  弄清楚你所能提供帮助的边界  让员工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 帮助员工找出其自己 认 为 处理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 绩效管理概念小结  绩效管理的一二三四 提纲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论 四、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企业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公司业务重点与 KPI 部门业务重点与 KPI 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绩效 管理 岗位业务重点与 KPI 中层管理者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绩效目标 结果反馈 绩效目标体系 企业战略目标 公司 KPI 指标 公司业务重点 部门业务重点 岗位业务重点 标绩 效 目 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部门 KPI 指标 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岗位 PI 指标 基层管理者绩效考核 组织 任职者 绩效目标体系 步骤 1 :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是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 和管理绩效的目标,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 规模、竞争能力、分解能力、市场分额、收入和盈利 增长率、投资回收率以及企业形象等。没有稳固的战 略,关键绩效领域和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明确的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前提。 绩效目标体系 步骤 2 :确定公司业务重点 利润增长 客户满意 战略 目标 产品 发开 管理改进 市场领先 绩效目标体系  步骤 3 :确定 KPI 什么是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 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和活动, 建立一种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取得高效益 的机制。 绩效目标体系  传统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  只反映短期绩效,不反映长期绩效 只反映最终结果,不反映关键过程 只从财务角度度量绩效,而没有从客户角度度量绩效 不能明确地将企业战略转为内部过程和活动  KPI 与传统财务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 尽量采 用 财务指标反映最终结果 按照企业战略有 选 择地采 用 财务指标牵引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 尽量简化,构成考核指标的最小集合 不仅考核最终结果,而且考核关键流程      绩效目标体系 如何设计 KPI ? 外向导向法——标杆基准法( Benchmarking) 内部导向法——基于企业愿景与战略的成功关键设计法 (Key Success Factors 综合平衡记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 绩效目标体系 KPI 设计法之一:外部导向设计法(标杆基准 法) 企业自身的关键 业绩行为 业界标杆企业的 关键业绩行为 比较 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 现 发 差距 及成因 优点:帮助企业明确目标, 认 清差距,以更好的确定 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 缺点:各企业所处 发 展阶段、自身状况、面临环境等 不同,不 一 可 味模仿 绩效目标体系  KPI 设计法之二:内部导向设计法 企业基于自身优劣或愿景目标而建立的指标体系,它强力支 撑组织愿景、价值观的实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导 致企业运营流程的优化 因素分析法 流程分析法 集成产 营销 集 发品 开 成 供应链 IT 财务 人力资源 客户服务 KPI 设计法之三:综合平衡计分卡 财务方面 投资 酬报 率 经济增加值 销售毛利率 现金平均周转期 顾客方面 顾客满意度 顾客忠诚度 发 市场 开 市场份额 使命 与 战略 内部运营方面 新产品 发开 周期 质量 内部流程 学习与成长方面 员工满意度 员工能力 信息系统的能力 绩效目标体系  企业为什么需要平衡计分卡?  信息时代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持续投资和管理,依赖于基 于客户的端到端的流程运作。  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要求不断提高系统的柔性、响应能力、 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 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改进日益取决于员工职业化技能的提高、先进信息 技术的应 ,以及组织 用  内部关键流程的协同作 。 用 当企业实施这一转变时,其成功(或失败)是不能 用 伟统 绩效目标体系   企业平衡计分卡 - 绩效管理的均衡原则旨在促进企业 可 持续 发 展 财务与客户之间的平衡  财务——收入、利润  客户——客户满意度  结果和关键过程之间的平衡  成果——利润、市场占有率  过程——新产品 发开 投资、员工 训培 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平衡 外部——客户与股东 内部——流程和员工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 短期——利润 长期——客户满意度、员工 成 训培 本和次数 绩效考核体系 步骤 4 : KPI 层层分解落实,建立公司 KPI 指标 体系 公司级指标 产品线 IPMT 指标 IPMT 指标 PDT 指标。 。 PDT 指标。 IPMT 指标 研 发 KPI 市场 KPI 供应链 KPI 技术服务 KPI 职能管理 KPI 绩效考核体系 KPI 字典样例 服务客户满意度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统计周期 数据来源 年度目标值 权重 备注 用 户对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其高低是判断服务工作好坏的得重要标准,由第三 方外部满意度调查的各项分类满意度加权计算得出。 衡量客户对华为公司服务的满意情况 ∑×× 满意度 × 权重 一年 营销工程部 ×× 分 ×% 绩效目标体系小结  建立企业绩效目标体系的步骤:  KPI 的 3 种设计方法:  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 提纲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论  四、绩效管理体系  绩效目标体系  绩效管理程序  绩效管理考核制度 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管理四步曲 绩效辅导 绩效评价 绩效目标 结果反馈 绩效目标阶段  绩效目标阶段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讨论以确定员工考核期 内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绩效才是满意的绩效的过程。  1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是绩效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  2 、参与和承诺是制定绩效计划的前提  3 、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事情  绩效目标值如何设置才合理?一“皮玛利翁”效应 绩效目标阶段 主管和员工: Specific 具体的 Measurable可 衡量的 Attainable可 达到的 Relevant 相关的 Time-based 基于时间 的 1 、就绩效考核目标达成共识 绩效考核目标 = 绩效目标 + 衡量指标 + 改进点 2 、制订目标 / 计划应符合 SMART 原则 3 、应对目标 / 计划进行 SWOT 分析,共同探讨防范措施。 以终为始,期初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 可 减少 大量无效率的工作, 破除“忙就是好”的误码区 Superiority 优势 Weakness 劣势 Opportunity 机会 Threat 威胁 绩效辅导阶段  没有沟通就不是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的真正核心,是主管辅 导员工共同达成目标 / 计划的最重要的方式。    1 、绩效诊断:通过绩效诊断等手段, 可 帮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技能。 2 、过程监控:该阶段是主管在部门内建立和实施“双向沟通”制度的过程。随时纠正 员工行为与目标的 行 可  性偏离。 3 、收集数据:收集和记录员工行为 / 结果的关键事件或数据。 绩效辅导阶段  绩效诊断  诊断 可 现绩效 发 能妨碍员工实现各方面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即 差的征兆和原因。绩效诊断 可 于绩效管理的 用 运 各阶 段。  绩 效 诊 断 箱 知识 技能 有做这方面工作的知识和经验 有应 用 知识和经验的相关技能 态度 外部因素 有不 可 控制的外部障碍吗? 有正确的态度和自信心吗? 警示:绩效管理中最常风和最糟糕的错误或许就是首先从个人 因素方面追究绩效差的根由。 绩效辅导阶段 沟   辅导的三点建议 辅导的类型:正式、非正式  辅导的方法:倾听、鼓励  获取的信息:员工的期望与主管的期望 通 什么时候需要指导与支持?从哪些方面指导?如何及 现 发 时 下属的支持需求 ? 绩效辅导阶段  通过绩效沟通后,主管和员工都应能回答以下问题:  工作职责完成得怎样?哪些方面不好?  员工是在朝着实现目标的轨道运行吗?  如果偏离轨道,需进行哪些改变才能回到轨道上来?  在支持员工进步方面主管能帮着做些什么工作?  是否 发 生了影响员工工作任务或重要性次序的变化?  如果 发 生了,在目标或任务方面应做哪些改变? 绩效辅导阶段 数据收集、观察和做文档的原因: 提供绩效记录,以便决策。 尽早 现 发 现员工的 发 潜在问题,帮助员工改进跟踪。 长处,以便进一步的 培 养和使 。 用 对工作出色的员工加以表扬,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充足的、准确的信息。 记录下有关绩效和沟通的详细情况,以便在进行纪律处分和处理 潜在的法律诉讼纠纷时使 。 用 绩效评价 为什么他的薪水比我高? 绩效评价阶段  1 、综合收集到的考核信息,结合关键事件记录,公 正、客观地评价员工。  2 、诊断员工的绩效,拟订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计划 ( PBC )绩效 发 展计划。 绩效评价阶段  考核投诉案例 绩效评价阶段  问题:  1 、考核结果是否应该有比例控制?并请说出有 / 无比例控制的道理。  2 、案例中的主管在考核中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做好考核评价工作?  3 、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4 、考核比例如何设置比较恰当?  5 、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对员工进行考核? 绩效评价阶段  考核为何要有比例控制?  1、 2、 3、   绩效评价阶段 韦尔奇“活力曲线” “TOP20” “The Vital 70 “ “Bottom 10” 作出这样的判断并不容易,而且也并不是准确无误的。是的,你 可 能会错失几个明星或 者出现几次大的失策——但是你造就一支全明星团队的 可 能性却会大大提高。这就是如 何建立一个伟大组织的全部秘密。一年以一年,“区分”使得门槛越来越高并提出升了整个 组织的层次。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人敢确信自己能永远 在 留 最好的一群人当中。 绩效评价阶段  不是简单地给个考评结果。  评价的指导思想:围绕业务进步、绩效提高面展 开 ,将绩效评价 视为一个管理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评价结果本身。  管理者的使命:目标达成。学会有技巧地告诉员工他的差距所在。 毕竟,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绩效评价阶段 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及修正办法: 误区 修正措施 晕轮效应:以偏盖全 以 KP 达标情况或工作目标达成情 况为依据。 近因误差:以近期印象代替全部 做好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收集、 记录 感情效应;结果不自觉受感情影响 以客观绩效指标为依据,二次考核 为监督。 集中趋势:结果趋于中间拉不 开 对管理者进行管理技巧 训 ,培 结果 以统计百分比进行衡量。 暗示效应:评估人受领导及权威人士影响 以客观绩效指标为依据,通过二次 考核与上司沟通 倒推化倾向:先为某人确定一个考核档次, 然扣倒推出各考核项目的得分 不带有色眼镜,以客观绩效指 标为依据。 绩效反馈阶段  1 、经过充分准备后,就考核结果向员工面对面反馈,内容包括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共同制订下一步目标 / 计划等。 反馈是双向的,主管应注意 留  出充分的时间让员工 发 表意见。 2 、提示:该阶段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双方都比较紧张的时期。 绩效反馈阶段  面谈沟通的程序:  充分准备(拟定面谈时间、地点、方式、角度、内容等) 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 把握考核沟通原则  注意 开  平衡听讲问  外理话题偏听偏移  确定下阶段目标 始 绩效反馈阶段  考核沟通原则:  对事不对人,只谈绩效而不涉及人格。  不将被考核者与第三者比较。  谈话内容避免被第三者听到。  谈话场地尽 可  沟通要坦率、具体。 能免受干扰。 绩效管理重点的改变 旧重点 新重点 判断式 计划式 评价表 过程 寻找错处 问题解决 得一失 (Win-Lose) 全胜 (Win-Win) 结果 结果与行为 人力资历源程序 管理程序 威胁性 推动性 没有双向沟通,就 称不上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程序小结  绩效管理四步曲 : 提纲    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论 四、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考核制度  分粥的故事 绩效考核制度  华为考评体系的基本假设  华为绝大多数员工是愿意负责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强烈成就 欲望的。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  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应当体现在工作绩效的改进上。  失败辅就成功,但重犯同样的错误是不 可  员工未能达到考评标准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责任。 原谅的。 绩效考核制度  华为绩效管理的 发 展历程 ● 将考核作为目标导向,考核 ● 将考核作为一个单一的过程 ●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能 力和业绩三个方面,先在市场 部进行试点 ● 目的在于强化管理意识,推 动管理观念的普及,进而提 高管理水平 ● 将考核作为绩效评价的工具 ● 考核内容以绩效为中心。 ● 目的在于强化成果导向,推 动员工务实、作实,不断提 高工作水平; 是一个管理过程 ● 增加了跨部门团队考核的新 内容。 ● 推动员工在目标指引下自我 管理,形成自我激励和约束 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绩效管理(升华) 绩效考核(优化) 人事考核(普及) ( 95—97 年) ( 98 年— 2001 年) ( 2002 年—) 绩效考核制度 分类分层绩效考核制度 月度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季度 用 试 期新 员工考核 中、基层员工 IPBC 考核 计量制员工 绩效考核 月度 年度 年度综合 评定 绩效考核制度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制度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  述职 就是采 用 年终(年中)述职的方式,全面检查上一年(期)承诺 KPI 的完成情况,并 对下一年(期)的 KPI 做出承诺,并全面阐述本部门达成 KPI 的策略与措施。  为什么要进行述职?  落实公司战略,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直度行动纲领,为各部门准确思考、分解工 作任务提供食品店据,也为后期监控和指导各部门工作提供了具体的、 可 操作的依据:  促进中高层领导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抓信重点,综合平衡:  建立统一、均衡和有效的考绩制度,使公司宏观管理形成闭环,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述职内容框架 财务方面 顾客方面 使命 与 战略 学习与成长方面 内部过程方面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 述职参考模板  1、不足与成绩 2、环境分析(客户) 3、结果目标完成情况与承诺(财务) 4、策略与措施(内部过程)、 5、周边合作 6、组织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 7、预算 8、意风反馈        中高层述职+ KPI 考核   KPI 考核 华为公司级 KPI 及各部门 KPI 依据平衡计分卡思想设计,指标层层分 解落实,下一级部门 KPI 必须对上级部 门 KPI 形成支撑。 平衡计分卡 四个方面 华为公司级 KPI 全球技术服务 部 KPI 财务类 客户类指标 内部运营 学习与成长类指标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   指导思想: 功能部门人员的工作分为本部门工作和跨部门团队的工作,没有派出的概念。 绩效考核是立足于员工现实工作的考核,强调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工作要求相一致, 而不只是基于其在本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  绩效考核必须自然融入部门日常管理工作中,才有其存在价值。双向沟通的制度 化、规范化、是考核融入日常管理的基础。  帮助下属提升能力,与完成管理任务同样都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  您 在进行绩效管理时 一 可定 记住哦!这是必 须遵循的法则呀! 考评原则 责任结果导向原则:引导员工 用 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不断追求工 作效果。  目标承诺原则:考核期初双方应对绩效目标达成共识,被考核者须对 绩效目标进行承诺。目标制订和评价应体现依据职位分类分层的思想。  考、评结合原则:考核工业期初功能部门应界定绩效评价者,评价时充 分征求绩效评价者的意见,并依此作为考核依据;绩效评价者应及时提 供客观的反馈。  客观性原则:以日常管理中的观察、记录为基础,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 合,强调以数据和事实说话。 中基层员工考核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如何设立 RPC 主管 职位应负责 部门/项目目标 流程的目标 绩效目标 员工 KPI 指标 数量化指标 时限性指标 定性指标 工作偏重例行化的部门 以 可 先由员工拟制,提交主管审阅,双方 沟通后确定。 工作内容变化较大,或工作目标不太清晰的部站 以 可 先由主管提供 一个较粗的框架,员工本人进行细化,再经双方沟通后确定。 绩效考核流程 上一级主管进行 考核结果复核 直接主管综合相 关意见进行评价 相关人员 评价 2 相关人员 评价 1 直接主管分流 员工自述 考 核 结 果 反 馈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 绩效评价结果等级 定义 评价等级及其说明 参考比例 杰出 实际绩效经常显著超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要求,在 计划 / 目标或岗职责 / 分工要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取得特别 出色的成绩。 10% 良好 实际绩效达到或部分超过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在计 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40% 正常 实际绩效基本达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无 明显的失误。 45% 需改进 实际绩效未过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在很 多方面或主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失误。 5% 中基层员工绩效考核  部门组织绩效与部门员工考核比例挂钩,从而牵引员工关注并提升组织绩效。 部门组织绩效 部门考核比例 A A : 15% B : 50% C : 35% D: 根据情况,各部门自行掌握 B A : 10% B : 40% C : 45% D : 5% C A : 5% B : 35% C : 55% D : 5% D A : 0% B : 30% C : 65% D : 5% 拉伯福:企业在奖励员工方面最常犯的有十大错误  提纲         一、企业价值链与价值评价体系 二、评价过程中种种问题透视 三、绩效、绩效管理概论 四、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 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影响绩效的宏观因素 组织 技术 人 环境 绩效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绩效管理中的角色 绩效管理的实施 各级管理者与员工 HR 及管理者共同的责任 绩效标准的建立 (考核部门特色) 部门干部部 / 处 考核制度的细化 (考核部门特色) 公司人力资源部 考核制度的制定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公司战略、价值导 向及政策的设计师 高层管理者 企业与员 工双增值 HR 专业人员 绩效管理制度的组 织制定者、实施推 动者,工具及专业 咨询的提供者 中基层管理者 绩效管理工具的 者 用 使,公司 政 策的执行者 绩效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 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绩效管理只能浮在上面,难以 有效落实。  成立由公司高层领导挂帅,各大部门领导参与的绩效管理推进委员会, 明确目标、职责、解决重大问题,在高层领导层面推动  成立各部门绩效管理推进小组,负责本部门考核制度的推行  对各级主管和员工 、培 训 宣传绩效管理的思想、操作方法、制度内容和 注意事项  对绩效考核实施全过和的定期跟踪,了解制度操作、部门及员工绩效改 进情况,及时 现问题、 发 改进工作 总结经验,对绩效管理制度、方法等进行优化、 小结  绩效管理体系架构 绩效管理的应 用  老木匠的故事 回 报 绩效管理的应 用              回 报 对主管: 使主管不必介入到所有正在进行的各种事务中 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自我决策,从而节省主管的时间 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 通过帮助员工找到错误和低效率的原因来减少错误和差错 通过绩效管理,员工们将知道主管希望他们做什么程度,能做什么样的决策,何时你 必须介入。这将允许你去完成只有你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节省你的时间。 对员工: 使他们了解自己工作是子还是不够好 使他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 有机会学习新技能 及时了解主管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及时得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 员工将会因对工作及工作职责有更好的理解而受益 绩效管理的应 用 回 报  对组织:  如果组织及其内部下属单位的目标都很清楚,并且它们同每位员工的任 务者相互关联,那么组织将会更有效率。当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对 公司成功的重要性时,员工的士气和生产率将会提高。   以 可 还 避免法律麻烦:避免辞退员工时的无证据的错误。 绩效管理是一种投资,它需要时间和付出,但运 得 用 主管、员工和组织带来许多回 报 ! 当,它就会给 结束语  考核与评价体系是一种最有力的杠杆,只要朝合 理的方向稍稍撬动一下,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 时,考核与评价体系还是一个载体,企业的各项经营 管理任务和目标,都 以通过 可 这个载体传递下去。我 们考什么,就能实现什么,反之亦然,我们要实现什 么,就考什么。

88 页 362 浏览
立即下载
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职能部门评价考核体系设计方案

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职能部门评价考核体系设计方案

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 职能部门评价考核体系设计方案 目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附 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件 件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一 二 总 考 考 考 考 附 评 相 则 核 核 核 核 则 价 关 录 .................................... 1 指 标 体 系 ........................ 2 方 法 和 程 序 ..................... 6 的 申 诉 程 序 ................... 13 结 果 的 使 用 ................... 15 .................................. 16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 17 表 格 ............................ 25 第一章 第一条 总则 考核目的 为促进公司管理现代化,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全员参与,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模式。通过绩效考核促进上下级沟通和各部门间的 相互协作。通过考核规范作业流程,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 绩效、态度和能力,帮助员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促进职 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提高,加强业务部门公司整体观念。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 况,特制定本制度。 考核的首要目标是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员工绩效。考核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通 过了解、检查和评估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及改进措施的制定与 实施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 其次考核结果可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分配调整及员工激励的依据。考核的结果可以用于, 确定员工岗位调整、晋升、奖惩、培训和各种利益的分配。 第二条 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包括部门正、副职及部门其他在编人员。 职能部门:包括市场部、经营计划部、财务部、技术质量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 党群工作办公室。 设计部门:包括能源环保所、工艺建筑所、监理公司。 业务部门:包括通用电气部、发电环保部、水电部、国际贸易部。 第二章 第三条 一 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 . 指 标 体 系 选 择 原 则 : 1. 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 2. 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3. 考核指标与考核目的相关 4. 考核指标是全面系统的 5. 选择关键因素作为考核指标 6. 考核指标是相互区别的 7. 考核指标是具体化的 8. 考核指标是可测量的 二. 考核指标体系 1. 绩 任务绩效 工作质、工作量、创造性指标 关键事件绩效指标 管理绩效 计划任务分解 团队管理与控制 沟通 员工培养与业务指导 员工绩效管理 周边绩效 维护组织利益与形象 积极协作 乐于承担额外工作任务 重视工作结果,追求更出色结果 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效 2. 团队管理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管理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 评价、决策能力 能 力 知识水平 专业知识 知识应用能力 能力 学习知识能力 计划、执行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 其他能力 自我激励能力 适应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3. 态 度 责任心 积极主动性 协作性 纪律性 三. 考核指标体系说明 考核指标体系分为绩效、态度、能力三个维度,每一个考核维度由相应的测评指标组 成,对不同的考核对象、不同考核期间采用不同的考核维度、不同的测评指标。 绩效:指被考核人员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工作成果。 任务绩效:体现本职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 管理绩效:体现管理人员对岗位管理职能的发挥的因素。 周边绩效:对达成任务完成起关键作用的其他间接因素。 能力:指被考核人完成各项专业性活动所具备的特殊能力和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 能力维度考核分为管理能力、知识能力和其他能力。 态度:指被考核人员对待工作表现出的积极性、协作性、责任心、纪律性。 第四条 考核指标权重 一. 权重设置目的: 权重表示考核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该指标由不同的考核人评价时 的相对重要程度。 二. 权重设定原则: 1. 体现企业价值观 2. 体现企业发展战略要求 3. 体现人力资源策略要求 4. 体现管理者管理侧重 5. 体现与考核目的的相关性 6. 体现对不同的岗位考核的侧重 三. 指标权重分配: 管理职系 服务职系 指标 中层 员工 员工 1.任 务绩 40% 80% 70% (一 效 60 60 2.周 % % )绩 50% 效 边绩 效 20% 20% 30% 3.管 — 理绩 40% — —— — —— — 效 1.管 — 理能 80% — —— — —— — 力 (二 2.专 )能 业知 力 识能 20 力 % 30 % 10% 80% 40% 10% 3.其 10% 20% 60% 他 (三 10 20 % % )态 40% 度 第五条 指标体系的完善修正程序 一. 指标体系调整流程 年度综合考核评价 结果 年度企业经营状况 总结 高层及专家研究是 否进行指标调整 否 依据考核指标体系 进行绩效综合测评 是 指标体系调整 二. 任务绩效考核目标的设立与调整 期初各级人员根据上级下达的总体指标,结合其岗位职责规定的工作任务,经上下级 之间共同协商,制定当期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报上一级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的更改需经被考核者及其直接上级商定,并报上一级主管领导批 准后,更改方可生效。 第三章 考核方法和程序 第六条 考核的原则 一致性:在一段连续时间之内,考评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1 年之内考评的方法具有一致性; 客观性:考评要客观的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 公平性:对于同一岗位的员工使用相同的考评标准; 公开性:员工要知道自己的详细考评结果。 第七条 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应注意考核程序的动态优化 二. 应注意对考核主体培训 三. 应注意下级和平级评分信息的保密 四. 应注意树立员工对考核公平性的信心 五. 应注意考核中上下级的交流互动 六. 应注意避免考核中的分布错误、晕轮效应 七. 应注意避免考核中的近期效应、不频繁的观察 八. 应注意把考核的过程看作是绩效提升的过程 九. 应注意考核前的沟通和考核后的面谈 第八条 考核周期 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第九条 考核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 一. 考核管理委员会职责 由公司总裁、副总裁、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及各部门经理组成公司考核管 理委员会,领导考核工作,承担以下职责: 1. 最终考核结果的审批; 2. 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等级的综合评定; 3. 员工考核申诉的最终处理。 二. 人力资源部职责 作为考核工作具体组织执行机构,主要负责: 1. 对考核各项工作进行培训与指导; 2. 对考核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 3. 汇总统计考核评分结果; 4. 协调、处理各级人员关于考核申诉的具体工作; 5. 对各部门季度、半年度、年度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6. 对考核过程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指导; 7. 为员工建立考核档案,作为薪酬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动、培训、奖励惩戒等 的依据; 8. 对考核制度提出修改建议。 三. 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1. 负责本部门考核工作的整体组织及监督管理; 2. 负责处理本部门关于考核工作的申诉; 3. 负责对本部门考核工作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4. 负责帮助本部门员工制定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 5. 指导属下员工收集整理考核信息; 6. 负责所属员工的考核评分; 7. 负责本部门员工考核等级的综合评定; 8. 负责所属员工的考核结果反馈,并帮助员工制定改进计划。 四. 考核关系 考核关系分为直接上级考核、直接下级考核、同级人员考核。不同考核对象对应不同 的考核权重和考核维度。 五. 考核记录 考核周期的期初,被考核人的考核维度、指标和权重由被考核者上级向其说明并讨论 相互认可。同时,考核主体对被考核人的考核维度和指标充分了解,将考核内容进行记录, 作为考核打分的依据,在被考核人有疑义时作为原始凭证,以便考核申诉的处理。 六. 考核评分 考核评分表中的所有考核指标均按照A 、B 、C 、D 四个等级评分,具体定义和对应 关系如表1 : 表1 评分等级分值表 等级 A B C D 定义 超过目标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远低于目标 得分 90-100 80-89 60-79 59以下 七. 综合评定个人等级 通过加权计算个人考核统计表中的考核指标得分与考核维度得分,得到被考核人的个 人综合得分。 根据个人综合得分情况与比例限制得出综合评定个人等级。综合评定结果共分为四级, 分别是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具体定义见表2 。 表2 综合评定个人等级定义表 等级 优秀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实际表现显著 实际表现达到 实际表现基本 实际表现未达 超出预期计划/ 或部分超过预 达到预期计划/ 到预期计划/ 目标或岗位职 期计划/ 目标 目标或岗位职 目标或岗位职 责/ 分工要 责/ 分工要 或岗位职责/ 责/ 分工要 定义 求,在计划/ 分工要求,在 求,在一些方 求,在很多方 目标或岗位职 计划/ 目标或 面有不足或失 面失误或主要 责/ 分工要求 岗位职责/ 分 误 方面有重大失 所涉及的各个 工要求所涉及 方面都取得特 的主要方面都 别出色的成绩 取得比较出色 误 的成绩 比例限制:在综合评定等级时,对于“优秀”等级比例限制在15% 以下,不合格的比 例控制在10% 以上。“优秀”等级的综合评定是根据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后根据比例限制确 定。 表3 综合评定个人等级与得分系数对应表 综合评定个人等 优秀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60-79 59以下 级 综合评定个人得 90-100 80-89 分AIIE 限制人数 15% 以下 10% 薪酬系数PCE 第十条 0% 季度考核 一. 考核区间 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日至每季度第三个月的最终日。 二. 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包括任务绩效、周边绩效 考核实施时间:考核在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1 -5 日完成,遇假日顺延。 考核流程:期初本岗位直接上级与本岗位员工讨论本季度工作,确定工作标准,期中 直接上级与本岗位员工讨论工作进度并适当调整工作计划,期末直接上级给员工评分,评 分结果交人力资源部备案,直接上级与员工讨论评分结果并制定改进计划,然后进行下一 期考核工作讨论。 考核主体:由本岗位直接上级担任。 考核主体职责:与员工讨论并明确考评标准,依据考评标准客观评分,与员工沟通协 助提出工作改进计划。 评价标准:见附件二 表三、表四 考核组织: 部门正职负责部门内部季度任务绩效、周边绩效考核评定组织工作。 人力资源部负责季度任务绩效、周边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过程监督、汇总统计等工 作。 考核结果计算方法: 个人季度考核评分= 任务绩效评分* 本岗位任务绩效权重 + 周边绩效评分* 本岗位 周边绩效权重 权重见第四条《指标系权重分配表》 三. 1. 中层(部门正副职)绩效考核 任务绩效、周边绩效考核 考核实施时间:考核在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1 -5 日完成,遇假日顺延。 考核流程:期初决策层和本岗位直接上级与本岗位人员讨论本季度工作,确定工作标 准,期中决策层和直接上级与本岗位人员讨论工作进度并适当调整工作计划,期末决策层 和直接上级给人员评分,评分结果交人力资源部备案,决策层和直接上级与人员讨论评分 结果并制定改进计划,然后进行下一期考核工作讨论。 考核主体:由决策层和本岗位直接上级担任。 考核主体职责:与本岗位人员讨论并明确考评标准,依据考评标准客观评分,与本岗 位人员沟通协助提出工作改进计划。 评价标准:见附件二 表三、表四 考核组织:人力资源部直接负责季度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 过程监督、信息保密、汇总统计等工作。 2. 管理绩效考核 考核实施时间:考核在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1 -5 日完成,遇假日顺延。 考核流程: 人力资源部组织确定部分考核主体,分发评分表,明示评分标准,考核主体明白无 误后,进行评分,评分结束,人力资源部收回评分表并收存、统计、记录备案。 考核主体及其选择:直接上级1 人,相关部门正职或副职若干人,部门员工若干人 考核主体职责:依据考评标准客观评分 评价标准:见附件二 3. 表五 考核结果计算方法: 个人季度考核评分=∑ (各考核主体任务绩效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任务绩 效权重 +∑ (各考核主体周边绩效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周边绩效权重+∑ (各考核主体管理绩效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管理绩效权重 权重见第四条《指标系权重分配表》 四. 部门绩效考核 1. 考核指标 考核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管理绩效指标。 2. 考核依据 部门正职、副职、员工绩效加权统计。 3. 考 核 组 织 人力资源部负责季度部门绩效考核的汇总统计工作。 4. 考 核 结 果 计 算 方 法 部门季度考核评分=∑ (部门员工个人季度考核评分)/ 部门员工人数* 员工绩效权 重+∑ (部门副职季度考核评分)/ 部门副职人数* 部门副职绩效权重+ 部门正职季度考 核评分* 部门正职绩效权重 考核结果计算权重:员工绩效权重20% ,部门副职绩效权重20% ,部门正职绩效权重 60% 第十一条 半年度考核 考核区间:每半年考核一次 考核实施时间:上半年考核实施时间为七月五日至七月十日,下半年考核实施时间为 一月五日至一月十日,遇假日顺延。 一. 基层员工工作态度、知识能力、其他能力考核 考核流程:人力资源部组织确定部分考核主体,分发评分表,明示评分标准,考核主 体明白无误后,进行评分,评分结束,人力资源部收回评分表并收存、统计、记录备案。 考核主体及其选择:直接上级1 人,相关部门人员若干人,部门内员工若干人 考核主体职责:依据考评标准客观评分 评价标准:见附件二 表七、表八 考核组织 人力资源部负责半年度工作态度、知识能力、其他能力考核的组织实施、过程监督、 信息保密、汇总统计等工作。 人力资源部负责季度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汇总统计并依此计算半年度 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计算方法 个人半年度态度考核评分=∑ (各考核主体工作态度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 工作态度权重 个人半年度能力考核评分=∑ (各考核主体知识能力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 知识能力权重+∑ (各考核主体其他能力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其他能力权重 权重见第四条《指标系权重分配表》 二. 中层工作态度、管理能力、知识能力、其他能力考核 考核流程:人力资源部组织确定考核主体,分发评分表,明示评分标准,考核主体明 白无误后,进行评分,评分结束,人力资源部收回评分表并收存、统计、记录备案。 考核主体及其选择:直接上级1 人,相关部门正职或副职若干人,部门内员工若干人 考核主体职责:依据考评标准客观评分 评价标准:见附件二 表六、表七、表八 考核组织: 人力资源部负责半年度工作态度、管理能力、知识能力、其他能力考核的组织实施、 过程监督、信息保密、汇总统计等工作。 人力资源部负责季度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汇总统计并依此计算半年度 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计算方法: 个人半年度态度考核评分=∑ (各考核主体工作态度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个人半年度能力考核评分=∑ (各考核主体管理能力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 管理能力权重+∑ (各考核主体知识能力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知识能力权重+ ∑(各考核主体其他能力评分)/ 考核主体人数* 本岗位其他能力权重 权重见第四条《指标系权重分配表》 第十二条 年度综合评定 一. 考核区间:每年统计一次,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二. 考核实施时间:一月十日至一月十五日,遇假日顺延。 三. 考核指标:绩效、态度、能力。 四. 考核依据:季度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管理绩效统计;半年度工作态度统计;半 年度管理能力、知识能力、其他能力统计。 五. 考核组织: 人力资源部收集整理季度半年度各项考核结果,依据年度考核指标统计方法计算年度 考核指标。负责公正准确收集计算考核指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 考核结果计算方法: 个人年度绩效评分=∑ (个人季度考核评分)/4 个人年度态度评分=∑ (个人半年度态度考核评分)/2 个人年度能力评分=∑ (个人半年度能力考核评分)/2 个人年度综合考核评分= 个人年度绩效评分* 本岗位绩效权重 * 本岗位态度权重+ 个人年度能力评分* 本岗位能力权重 部门年度绩效评分=∑ (部门季度考核评分)/4 权重见第四条《指标系权重分配表》 + 个人年度态度评分 第四章 考核的申诉程序 第十三条 提交申诉 被考核人如对考核结果不清楚或者持有异议,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申 诉书。申诉书内容包括:申诉人姓名、部门、申诉事项、申诉理由。 第十四条 申诉受理机构 考核管理委员会是员工考核申诉的最终处理机构。人力资源部是考核管理委员会的日 常办事机构,一般申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调查协调,提出建议。 第十五条 申诉受理 一. 人力资源部接到员工申诉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做出是否受理的答复。对于申诉事 项无客观事实依据,仅凭主观臆断的申诉不予受理。 二. 受理的申诉事件,首先由人力资源部对员工申诉内容进行调查,然后与员工所在 部门负责人进行协调、沟通。不能协调的,人力资源部上报考核管理委员会处理。 三. 申诉处理答复:人力资源部应在接到申诉申请书的十五个工作日内明确答复申诉 人;人力资源部不能解决的申诉,应及时上报考核管理委员会处理,并将进展情况告知申 诉人。考核管理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处理记录后,一周内必须就申诉的内容组织审查,并将 处理结果通知申诉人。 四. 详细流程见《申诉流程图》。 员工不满考核结 果 提交申述书 人力资源部调查情况 解释原因 是否受理? 否 是 能否进行协调? 否 是 协调解决 申诉流程图 上报考核管理委员会处 理 第五章 第十六条 考核结果的使用 个人年度考核结果的用途: 个人年度考核结果主要作为职务升降、工资等级升降、年度奖金发放、聘任职称、培 训等工作的依据。对于薪酬的具体影响参见《中电薪酬设计方案》。 依据考核结果的不同,公司对每位员工给予不同的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类: 一. 职务升降。年度考核为“优”的员工,优先列为职务晋升对象。年度考核“不合 格”的员工给予行政降级处理。 二. 工资升降。年度考核为“优”者,工资等级在本系列本档内晋升一级。年度考核 为“不合格”者,或连续 年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者,或管理绩效单项评分连续 次为“不合格”的管理者,或能力年度单项评分为“不合格”者的工资等级下调一级;对 于连续 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待岗处理。连续 年以上考核 “不合格”的员工,公司予以辞退。 三. 年度奖金分配。在年度奖金分配时不同的考核结果对应不同的考核系数。具体见 《中电薪酬设计方案》详细说明。 第十七条 部门年度考核结果的用途: 部门考核结果直接决定部门年度奖金分配方案。具体参见《中电薪酬设计方案》。 第六章 第十八条 附则 考核过程文件(考核评分表、统计表)严格保密,考核结果只反馈到个 人,不予公布。 第十九条 本方案由人力资源部制定、修改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方案实施后,原有考核规章制度自行终止,与本方案有抵触的规定一 律以本方案为准。 第二十一条 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 表一. 评价考核评分标准 任务绩效评分标准 工作饱满度 超出目标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远低于目标 A B C D 大部分时间超 满负荷工作 工作中有空余 工作中空余时 时间 间较多 负荷工作 工作任务完成 数量 A B C D 超计划完成 按计划完成 接近完成计划 无法定成计划 A B C D 质量在标准范 有较少超标质 质量问题很多 围内 量问题 工作任务完成 质量全优 质量 工作创造性 A B C D 多数工作中体 工作中有一定 工作中很少有 工作中没有有 现创造性 的创造性表现 创造性表现 创造性表现 A B C D 提前按质按量 及时按质按量 按质按量完成 关键事件完成 完成 完成 但有时间延迟 有延误 关键事件完成 情况 表二. 管理绩效评分标准 超出目标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远低于目标 A B C D 任务分配很合 任务分配比较 任务分配基本 任务分配有一 理,在具体的 合理,在大的 合理,在大的 定程度不合理 时间计划上安 时间计划上安 时间计划上安 但没有对最后 排合理;给予 排合理;给予 排合理;给予 完成造成很大 的任务清晰, 的任务基本清 的任务有些模 影响; 基本没有反 晰,只有少量 糊但不影响思 复。 反复。 维连贯,有一 计划任务分解 些反复但不影 响总体计划 A B C D 能创造一个很 能够创造一个 有少量让人心 较多的时候心 好的团队氛 比较好的团队 情不愉快的事 情不愉快 围,工作心情 氛围,工作心 情 愉快。 情比较愉快 团队管理与控 制 沟通 A B C D 积极与员工沟 经常与员工沟 偶尔与员工沟 很少与员工沟 通,非常了解 通,比较了解 通,不完全了 通,基本不了 员工现状和需 员工现状和需 解员工现状和 解员工现状和 要,非常乐于 要,乐于接纳 需要,能够接 需要,很少接 接纳他人建议 他人建议并鼓 纳他人建议 纳他人建议 并鼓励他人提 励他人提建议 建议 员工培养业务 A B C D 指导 重视员工培 重视员工培 不太视员工培 轻视员工培 养, 对绝大多 养, 对大部分 养, 对少部分 养, 很少对问 数问题都能提 问题提供比较 问题提供比较 题提供有效指 供比较满意的 满意的指导 满意的指导 导 A B C D 对下属工作结 对下属工作结 对下属工作结 对下属工作结 果及时反馈, 果及时反馈, 果反馈不及 果很少反馈 给予非常恰当 给予有效的批 时,但能给予 有效的批评和 评和表扬 有效的批评和 指导 员工绩效管理 表扬 表扬 表三. 周边绩效评分标准 考核指标 超出目标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远低于目标 A B C D 积极维护组织 经常表现出维 偶尔表现出维 很少表现出维 利益与形象 护组织利益与 护组织利益与 护组织利益与 形象的具体行 形象的具体行 形象的具体行 为 为 为 维护组织利益 与形象 积极协作 A B C D 表现出非常强 表现出很强的 协作精神不足 协作精神很差 的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 A B C D 乐于承担额外 能够承担额外 不太愿意承担 不愿意承担额 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 额外工作任务 外工作任务 乐于承担额外 工作任务 A B C D 重 视 工 作 结 重视工作结 重视工作结 重视工作结 不太重视工作 果,追求更出 果、积极追求 果、追求更为 果,不太追求 结果 色结果 更为出色的工 出色的工作结 更为出色的工 作结果 果 作结果 积极改进工作 A B C D 方式,提高工 积极改进工作 经常改进工作 偶尔改进工作 很少改进工作 作效率和工作 方式,提高工 方式,提高工 方式,提高工 方式,提高工 质量 作效率和工作 作效率和工作 作效率和工作 作效率和工作 质量 质量 质量 质量 表四. 工作态度评分标准 超出目标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远低于目标 A B C D 长期坚持学习 主动学习业务 偶尔主动学习 基本上不主动 业务知识;对 知识;主动承 业务知识;有 学习业务知 于额外任务能 担一般的额外 时主动完成一 识;很少主动 主动请求并且 任务;工作中 般额外任务; 请求承担额外 能高质量完 有时能够提出 能提出个别的 任务;不能提 成;工作中善 新的思路和建 新思路和建议 出新思路和建 于发现问题, 议 积极性 议 并经常提出新 思路和建议。 协作性 A B C D 主动协助同事 能够与同事保 根据同事的请 不能积极响应 出色的完成工 持良好的合作 求能够提供一 同事的请求或 作 关系,协助完 般协助 者协作任务的 成工作 责任心 纪律性 完成质量较差 A B C D 工作有强烈的 工作有较强的 工作有一定的 工作责任心不 责任心 责任心 责任心 强 A B C D 能够长期严格 能够遵守工作 基本能够遵守 不能遵守工作 遵守工作规定 的规定和标 工作规定和标 规定和标准, 与标准,有非 准,有较强的 准,基本能够 经常发生违规 常强的自觉性 自觉性和纪律 遵守纪律,但 情况,自觉性 和纪律性 性 有时出现自我 和纪律性差 要求不严的情 况 表五. 能力考核评分标准 超出目标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远低于目标 A B C D 自我目标及标 自我目标及标 自我目标及标 自我目标及标 准非常清晰、 准清晰、自我 准较清晰、自 准不清晰、自 自我计划与安 计划与安排工 我计划与安排 我计划与安排 排工作非常合 作合理 工作较合理 工作不合理 自我管理能力 理 A B C D 优秀的团队管 良好的团队管 一般的团队管 较差的团队管 理能力,所管 理能力,所管 理能力,所管 理能力,所管 理团队持续士 理团队心情愉 理团队有较少 理团队经常发 气高涨 快 不不愉快事件 生内部冲突 团队管理能力 发生 A B C D 善于倾听并获 能够倾听并获 较少倾听,有 很少倾听,有 得正确的讯 得正确的讯 时获得不正确 时获得不正确 息,能发出明 息,能发出明 的讯息,能发 的讯息,所发 确的讯息,善 确的讯息,能 出明确的讯 讯息有不够明 于协调人员关 够协调人员关 息,协调人员 确,协调人员 系 系 关系能力一般 关系能力较差 沟通、协调能 力 A B C D 开拓、创新能 工作中表现出 工作中表现出 工作中开拓创 工作中很少表 力 超强的开拓创 较强的开拓创 新能力较弱 现出开拓创新 新能力 新能力 A B 评价、决策能 能力 C D 思考与分析清 思考与分析清 思考与分析较 思考与分析不 晰,表现出优 晰,表现出良 清晰,表现出 太清晰,表现 秀评价决策能 好评价决策能 一般评价决策 出较差评价决 力,极少评价 力,较少评价 能力,评价决 策能力,经常 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 策失误较多 发生评价决策 力 失误 A B C D 所掌握知识水 所掌握知识水 所掌握知识水 所掌握知识水 平能胜任本职 平能胜任本职 平与胜任本职 平不能胜任本 工作,且有部 工作 工作要求有较 职工作 知识水平 分专业知识未 少不足 得到使用 知识应用能力 学习知识能力 A B C D 很强的知识应 较强的知识应 一般的知识应 较差的知识应 用能力 用能力 用能力 用能力 A B C D 很强的知识学 较强的知识学 一般的知识学 较差的知识学 习能力,新知 习能力,知识 习能力 习能力,知识 识大多通过自 接受能力很强 学习需反复强 学获得 计划、执行能 A 化才能吸收 B C D 力 人际交往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 具有极强的制 能根据公司的 制定计划和组 做事无计划, 定计划的能 要求,制定相 织实施有难 缺乏组织能力 力,能自如的 应程序和计 度,需要别人 指挥调度下 划,在权限范 帮助方能进行 属,通过有效 围内配置资 的计划提高工 源,明确目标 作效率,以最 和方针,以及 佳的结果为目 确保供应的保 的 障 A B C D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A B C D 观察判断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A B C D 善于自我激励 能够自我激 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能力 励,很少需要 一般,经常需 较差,必须他 他人督促 要他人督促 人经常督促 自我激励能力 适应能力 A B C D 待人处世很灵 待人处世较灵 对公司的变化 待人处世刻 活,善于审时 活,能够根据 或角色的转变 板,适应性差 度势,很容易 公司要求,认 不太适应,工 适应岗位、职 可公司变化所 作开展有困难 位或管理的变 带来的冲击, 化所带来的冲 并能顺利的完 击,并能顺应 成转变 其变化很快适 应环境,取得 主动 时间管理能力 A B C D 工作时间安排 工作时间安排 工作时间安排 工作时间安排 紧凑 适度 较适度 零乱(排除工 作性质因素影 响) 附件二 表一. 相关表格 员工申诉表 申诉人姓名 所在部门 ( )考核 岗位 ( )薪资、福利 ( ) 申诉事项 其它 申诉内容 接待人 表二. 申诉日期 员工申诉处理记录表 申诉人姓名 部门 职位 (   ) 考 核 (   ) 薪 资 、 福 利 申诉事项 ( )其它 申诉内容 面谈时间 问题简要描述: 调查情况: 处 理 建议解决方案: 记 录 协调结果: 经办人: 接待人 备 注: 表三.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分表 考核期间: 年 月至 部 岗 门 位 年 月 姓名 序 分类 权 指标 号 个 人 任 1 工作饱满度 工作 2 工作任务完成数量 完成 3 工作任务完成质量 情况 4 工作创造性 关键 绩 事件 效 完成 修正 评分结 评分 果 评分 重 基本 务 评分原因 IPET 1 2 3 4 情况 考核人 5 签字: 年 月 限制条件: 1 、 权重和为1 ; 2 、 权重数值在[0 ,1] 之间; 3 、 评分及修正评分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4 、 关键事件项有内容的,评分项应有结果; 5 、 评分分值大于90或小于60的必须填写评分原因项; 6 、 评分结果在[0 ,100] 之间; 7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考核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IPET= 各评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有修正评分的以修正评分为评分数据)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本岗位员工、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本岗位员工与直接上级于考核期初共同确定关键事件项和本表权重项; 3 、 只有本岗位直接上级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4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日 表四. 个人周边绩效考核评分表 考核期间: 年 月至 部 岗 门 位 年 月 姓名 序 指标 号 1 维护组织利益与形象 2 积极协作 周 边 评 修正 评分结 分 评分 果 评分原因 乐于承担额外工作任 3 务 绩 效 重视工作结果,追求 IPEO 4 更出色结果 积极改进工作方式, 5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 质量 考核人 签字: 年 月 限制条件: 1 、 评分及修正评分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2 、 评分分值大于90或小于60的必须填写评分原因项; 3 、 评分结果在[0 ,100] 之间; 4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考核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IPEO= 各评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有修正评分的以修正评分为评分数据)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确定的考核主体对自己所填表格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日 表五. 个人管理绩效考核评分表 考核期间: 年 月至 部 岗 门 位 指标 评分原因 年 月 姓名 序 号 管 1 计划任务分解 理 2 团队管理与控制 绩 3 沟通 评 修正 评分结 分 评分 果 IPEM 效 员工培养业务指 4 导 5 考核人 员工绩效管理 签字: 年 月 限制条件: 1 、 评分及修正评分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2 、 评分分值大于90或小于60的必须填写评分原因项; 3 、 评分结果在[0 ,100] 之间; 4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考核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IPEM=各评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有修正评分的以修正评分为评分数据)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确定的考核主体对自己所填表格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日 表六. 个人管理能力考核评分表 考核期间: 年 月至 部 岗 门 位 年 月 姓名 序 指标 号 管理 1 自我管理能力 2 团队管理能力 3 沟通、协调能力 4 开拓、创新能力 5 评价、决策能力 评 修正 评分结 分 评分 果 评分原因 能力 考核人 ICEM 签字: 年 月 限制条件: 1 、 评分及修正评分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2 、 评分分值大于90或小于60的必须填写评分原因项; 3 、 评分结果在[0 ,100] 之间; 4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考核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ICEM= 各评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有修正评分的以修正评分为评分数据)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确定的考核主体对自己所填表格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日 表七. 个人知识能力和其他能力考核评分表 考核期间: 年 月至 部 岗 门 位 年 月 姓名 序 分类 指标 号 知 知 识 识 能 1 知识水平 2 知识应用能力 3 学习知识能力 评 修正 均 权 评分结 分 评分 值 重 果 评分原因 计划、执行能 力 1 力 和 ICEO 其 其 他 他 能 力 考核人 2 人际交往能力 3 观察判断能力 4 自我激励能力 5 适应能力 6 时间管理能力 签字: 年 月 日 限制条件: 1 、 权重数值按岗位职系及级别从指标权重分配表中选择; 2 、 权重数值在[0 ,1] 之间; 3 、 权重和为1 ; 4 、 评分及修正评分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5 、 评分分值大于90或小于60的必须填写评分原因项; 6 、 评分结果在[0 ,100] 之间; 7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考核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ICEO= 知识评分均值与权重的乘积与其他评分均值与权重的乘积之和(有修正评 分的以修正评分为评分数据)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确定的考核主体对自己所填表格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表八. 个人工作态度考核评分表 考核期间: 年 月至 部 岗 门 位 指标 评分原因 年 月 姓名 序 号 工作 1 责任心 态度 2 积极主动性 3 协作性 4 纪律性 修正评 评分结 分 果 评分 IAE 考核人 签字: 年 月 限制条件: 1 、 评分及修正评分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2 、 评分分值大于90或小于60的必须填写评分原因项; 3 、 评分结果在[0 ,100] 之间; 4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考核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IAE= 各评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有修正评分的以修正评分为评分数据)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确定的考核主体对自己所填表格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日 表九. 个人季度绩效综合评分统计表 统计期间: 年 月至 年 月 部 姓名 岗位 门 序 评分结 指标 综合 权重 1 2 3 4 5 6 7 8 9 均值 号 果 1 管理绩效 2 周边绩效 3 任务绩效 评分 统计人 QIIPE 签字: 年 月 日 限制条件: 1 、 权重数值按岗位职系及级别从指标权重分配表中选择; 2 、 权重数值在[0 ,1] 之间; 3 、 权重和为1 ; 4 、 评分及均值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5 、 评分结果在[0 ,100] 之间; 6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统计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QIIPE= 管理绩效评分均值与权重的乘积加上周边绩效均值与权重的乘积加上任 务绩效均值与权重的乘积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本岗位员工及直接上级有评分结果的查看权; 4 、 只有人力资源部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5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表十. 个人半年度态度能力综合评分统计表 统计期间: 年 月至 部 岗 门 位 年 月 姓名 序 指标 权重 1 2 3 4 5 6 7 8 号 综合 1 均 评分结 值 果 9 管理能力 知识和其他能 评分 HIICE 2 力 3 态度 统计人 HIIAE 签字: 年 月 日 限制条件: 1 、 权重数值按岗位职系及级别从指标权重分配表中选择; 2 、 权重数值在[0 ,1] 之间; 3 、 权重和为1 ; 4 、 评分及均值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5 、 评分结果在[0 ,100] 之间; 6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统计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HIICE= 管理能力评分均值与权重的乘积与知识和其他能力均值与权重的乘积之 和 评分结果HIIAE= 态度均值与权重的乘积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本岗位员工及直接上级有评分结果的查看权; 3 、 只有人力资源部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4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表十一. 个人年度综合评分统计表 姓 部 名 门 岗位 第 序 第 评 权 第一 二 第三 四 年度 分 等 系 重 季度 季 季度 季 评分 结 级 数 指标 号 综 度 合 果 度 工作绩 1 评 效 分 工作能 AI 力 IE 2 PCE 工作态 3 度 统计人 签字: 年 月 限制条件: 1 、 权重数值按岗位职系及级别从指标权重分配表中选择; 2 、 权重数值在[0 ,1] 之间; 3 、 权重和为1 ; 4 、 季度评分、年度评分、评分结果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5 、 等级分为ABCD 四级; 6 、 考核期间、姓名、部门、岗位、统计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1 、 评分结果AIIE= 各年度评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 2 、 等级按考核方法一章中的方法评定; 3 、 系数(即薪酬系数PCE )按考核方法一章中的方法计算。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本岗位员工、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日 表十二. 部门季度绩效评分统计表 统计期间: 部门 年 月至 年 人数 月 部门正职姓名 个人季度 序 评分结 部门正职姓名 岗位 绩效综合 评分均值 权重 号 果 评分 1 KS1 个人季度 序 部门副职姓名 岗位 绩效综合 评分均值 权重 号 评分 1 2 KS2 3 综合 评分 个人季度 序 部门员工姓名 岗位 绩效综合 评分均值 权重 号 QISPE 评分 1 2 3 4 5 KS3 6 7 8 9 统计人 签字: 限制条件: 1 、 权重数值按部门季度绩效综合评分权重表确定; 2 、 权重数值在[0 ,1] 之间; 3 、 权重和为1 ; 年 月 日 4 、 5 、 6 、 季度评分、评分结果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部门人员得分应符合综合评定个人等级与得分系数对应表的要求; 考核期间、部门、人数、部门正职姓名、部门人员姓名、岗位、统计人项为有效 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QISPE= 各季度评分均值与权重的乘积之和;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岗位员工、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表十三. 部门年度绩效评分统计表 统计期间: 部门 年 人数 月至 年 月 部门正职姓名 季 部门季度绩效评分 评分结果 度 综合 1 评分 2 AISPE 3 4 统计人 签字: 年 月 限制条件: 1 、 部门季度绩效评分、评分结果每项都在[0 ,100] 之间; 2 、 考核期间、部门、人数、部门正职姓名、统计人项为有效内容。 计算公式: 评分结果AISPE= 各季度评分均值;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岗位员工、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及其他经公司授权的人员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人力资源部或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数据的审定。 日 附件二 评分表流程及变量定义 一、个人综合评分流程: 各考核主体依 据考评标准对 人员管理绩效 进行评分 个人管理绩效 考核评分表-评 分结果 IPEM 各考核主体依 据考评标准对 人员周边绩效 进行评分 季初主管与 员工确定任 务绩效考核 指标及权重 个人周边绩效 考核评分表-评 分结果 IPEO 季末主管对 员工任务绩 效进行评分 指标权重分 配表 各考核主体依 据考评标准对 人员管理能力 进行评分 个人任务绩效 考核评分表-评 分结果 IPEG 各考核主体依 据考评标准对 人员其他能力 进行评分 个人管理能力 考核评分表-评 分结果 ICEM 个人季度绩效综合评分 统计表--评分结果 QIIPE 个人其他能力 考核评分表-评 分结果 ICEO 个人半年度能力态度评 分统计表--评分结果 HIICE 和 HIIAE 个人季度绩效综合评分 统计表--评分结果 AIIE 个人季度绩效综合评分 统计表--评分结果 PCE 各考核主体依 据考评标准对 人员态度进行 评分 个人态度考核 评分表-评分结 果 IAE 二、部门综合评分流程: 部门正职个人季度绩效 综合评分统计表--评分 结果 QIIPE 部门副职个人季度绩效 综合评分统计表--评分 结果 QIIPE 部门员工个人季度绩效 综合评分统计表--评分 结果 QIIPE 部门季度绩效综合评分 统计表--评分结果 QISPE 部门季度绩效综合评分 统计表--评分结果 AISPE 部门绩效 考核评分 权重表 三、评价变量定义: IPET (Individ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ask ): 个人任务绩效考核评分表—评分结果; IPEO (Individ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ther ): 个人周边绩效考核评分表—评分结果; IPEM (Individ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naging ): 个人管理绩效考核评分表—评分结果; ICEM (Individual Capacity Evaluation of Managing ): 个人管理能力考核评分表—评分结果; ICEO (Individual Capacity Evaluation of Other ): 个人知识能力和其他能力考核评分表—评分结果; IAE (Individual Attitude Evaluation ): 个人工作态度考核评分表—评分结果; QIIPE(Quarterly Integrate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个人季度绩效综合评分统计表—评分结果; HIICE(Half-year Integrated Individual Capacity Evaluation) 个人半年度态度能力综合评分统计表—能力评分结果; HIIAE(Half-year Integrated Individual Attitude Evaluation) 个人半年度态度能力综合评分统计表—态度评分结果; AIIE(Annually Integrated Individual Evaluation) 个人年度综合评分统计表—评分结果; QISPE(Quarterly Integrated S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部门季度绩效评分统计表—评分结果; AISPE(Annually Integrated S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部门年度绩效评分统计表—评分结果; PCE (Payment Coefficient of Evaluation ) 考核评分的薪酬系数—评分结果; 四、指标权重分配表 管理职系 指标 ( 一 ) 绩 效 ( 二 ) 能 力 中层 1.任 务绩 效 服务职系 员工 员工 技术职系 中层 业务职系 员工 中层 员工 K11 1 K12 1 K13 1 K141 K151 K161 K11 K120 2 K12 K130 2 K13 2 K1 K142 40 K15 K152 0 K16 K162 0 3.管 理绩 效 K11 3 K12 3 K13 3 K143 K153 K163 K1 73 1.管 理能 力 K21 1 K22 1 K23 1 K241 K251 K261 K2 71 K21 K220 2 K22 K230 2 K23 2 K2 40 K242 K25 0 K252 K26 0 K262 K21 3 K22 3 K23 3 K243 K253 K263 2.周 边绩 效 K1 10 2.专 业知 识能 力 K2 10 3.其 他 (三)态 度 K3 10 K320 K330 K3 40 K35 0 限制条件: 1 、 0≤Knij≤1 (n=1to3,i=1to7,j=0to3 ) 2 、 ∑Knij=1,n=1to3; i=1to7;j=1to3 3 、 K123,K133,K153,K173,K221,K231,KK251,K271=0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只有公司员工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考核岗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数据的确定为公司总经理办公会。 五、门季度绩效综合评分权重表 职别 权重 部门正职 KS1 部门副职 KS2 部门员工 KS3 限制条件: KS1+KS2+KS3=1 表格数据管理使用权力: 1 、 只有公司员工有数据查看权; 2 、 只有人力资源部考核岗有权进行数据输入和修改; 3 、 数据的确定为公司总经理办公会。 K36 0 K1 71 K17 0 K27 0 K1 72 K2 72 K2 73 K37 0 以下无正文

46 页 516 浏览
立即下载
KPI业绩考评体系(长城电脑)

KPI业绩考评体系(长城电脑)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KPI 考核体系操作说明 为了加强对公司人员的业绩考评和奖惩机制,需要建立 KPI 业绩考评 体系 KPI 业绩考评体系定义 KPI 业绩考评体系是一整套覆盖各项职能和各个层级的 关键业绩指标管理系统,是从分析和计划、汇报和指导、 考核等三个方面实现管理规范化,提高业务水平。 三大基本功能 分析、计划 •分 析 工 作 问 题 的 工具 •计 划 工 作 的 重 点 汇报、指导 •向 上 汇 报 的 重 点 •向 下 指 导 的 方 向 考核 •定 量 地 实 现 绩 效 考核 •随 时 间 进 步 的 情 况 * KPI 业绩考评与激励沟通流程 KPI 指标确定 工作 要点 负责人 • 依据三个判 断依据选择各 职位的关键业 绩 指 标: –对 公 司 价 值 / 利润的影响程 度 –指 标 计 算 的 可 操作程度 –该 岗 位 对 指 标 的可控程度 • 管理顾问 考核过程 • KPI 考评实施流程及沟 通流程 • KPI 评分流程 激励沟通 • 公司 KPI 薪资结构与 薪酬和季度奖计算实 例 • KPI 考核对培训的支 持作用 • 员工激励方案 • 公司各级人员及人力 资源部 • 公司高层、人力资源部 举例一 KPI 的制定方式 •根据公司目标规划,在每月月初由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部门制订公司整 体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对其进行分解; •确定各部门的目标完成计划、确定各部门的预算; •在定岗定级的基础上,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制订确定各岗位的 KPI ; 例 副总级干部 部门经理级干部 适用人员:各副总 适用人员:各部门经理 • 负责公司一个方面的工作 • 考核期间为一月 • 主要 KPI 指标:与整个公司 和管理部门的经营状况挂钩 • 负责管理一个部门的工作 • 考核期间为一月 • 主要 KPI 指标:根据各部门 实际情况 关键业绩指标( KPI )的制定方式 第一步:开发业务 “价值树” “ 价值”树 举例二 第二步:确定影响 大的“关键业绩指 标” 第三步:将“关键 业绩指标”分配给 有关经理 影响巨大的“关 键业绩指标” 落实到人的“关 键业绩指标” 总裁 经营副 总裁 ROIC •对效益敏感性高 •与国内基准相比 有相当大变化的潜 在能力 经营副 总裁 部门 经理 第二步:确定影响 大的“关键业绩指 标” 具体指标 00 01 02 举例二 第一步:开发业务“价值树” 潜在可能的“关键业绩指标” 销售 收入 每吨市场价 市场占有率 原料吨成本 产出率 存货天数 应收款天数 仓储利用率 每吨投资资本 生产能力利用率 利润 成本 资本投 资回报 投资 资本 流动 资本 固定 资本 举例二 第二步:确定影响大的“关键业绩指标” 潜在的“关键业绩指标” 在百种指标中筛选 如果变化 10% ,则对回报 影响的情况 百分比 市场占有率 15 生产能力利用率 12 价格每吨产品 9 产出率 9 每吨产品电耗 选定后分 别交给有 关经理去 执行 4 每吨产品资产投资 3 仓储能力利用率 2 应付款平均天数 2 暂不选定 第三步:将“关键业绩指标”分配给有关经理 •资本投资回报 •销售收入增长 •利润 •……... 总裁 举例二 月度 \ 季度 1 年度 经销付总裁 经营运作付总裁 •每吨产品价格 •市场占有率 •应收款天数 •……... •每吨产品总成本 •每吨产品投资资产 •……... 报告频率 工厂经理 •产出率 •每吨产品电耗 •生产能力利用率 •……... 每日 第四步:确立“关键业绩指标” 举例二 说明性目标 2000 2001 2002 销售收入 提高 30% 在未来三年重 视资本投资回 报率 (ROIC) 达 到 30% 将经营利润 率提高 4 个 百分点 生产成本 降低 10% 资产周转额 每年提高 6% 市场占有率 每年提高 2 个百分点 26% 28% 30% 每吨价格每 年提高 5% 1.00 1.05 1.11 每年提高生 产能力利用 率 2% 82% 84% 86% 产出率提高 6% 50% 53% 56% 每吨电耗下 降 30% 100 85 70 KPI 考评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每月由总裁主持召开总裁会议,讨论各部门的业绩表现及下月度工作计划 收集 业绩数据 • 收集取得 KPI 数据 • 依照评分表 评分 交流沟通 • 由直接上级 与员工进行 个别交流 • 听取该员工 的意见和对 考核结果的 陈述,充分 了解本月经 营情况 工作总结 • 由总裁主持 召开总裁会 议,总结本 月的经营情 况,并制定 下月度工作 的具体安排 沟通计划 • 由直接上级 通知各人员 总裁会议决 定,并进行 必要的沟通 • 沟通奖惩结 果 完成计划 • 各部门按照 下月度工作 目标与计划 开展工作 人力资源部同时并行写出分析结果,实施激励方案,并在总裁会上通报各部门 注:以上实施流程是 KPI 考评的基本原则,公司可根据实际作相应调整 KPI 评分依据各职位的具体 KPI 考核指标计算而得出—— CMO 某月 KPI 评分标准表举例 实施举例 指标 远超目标 5 超过目标 4 达到目标 3 低于目标 2 远低目标 1 权 重 资料来源 销售收入 15% 5% 公司确定 30 万 -5% -10% 0.4 财务 预算费用 -20% -10% 公司确定 120 万 5% 10% 0.1 财务 ECAMPUS 用户数 20% 10% 公司确定 1万 5% 10% 0.2 网站 首页访问 量 20% 10% 公司确定 15 万人次 5% 10% 0.1 网站 正面报道 数 20% 10% 公司确定 40 -5% -10% 0.2 市场统计 该职位可控指标, 且可以反映业绩 达到目标定为 3 分,为 高业绩者留有空间 以权重反映各指标 的相对重要性 填写 KPI 评分表 姓名 XXX 指标 KPI 评分表 部门 / 公 司 目标值 市场部 实际值 收入 30 万 32 万 费用 120 万 100 万 mpus 1万 职 务 CMO 填表时间 权重 得分 资料来源 4.16 0.4 4.66 1.2 万 5.00 0.1 0.2 15 万 报道数 40 15 万 40 3.00 3.00 KPI 综合评分 0.2 4.03 财务 财务 网站 数 访问量 2000 年 X 月 X 日 0.1 网站 市场部 由直接上级与员工单独进行交流 ( 即本例中 , 由总裁与 CMO 单独进行交流 ) 目的: • 交流沟通初步的考 核结果 • 给 CMO 提出意见 和解释问题的机会 交流沟通程序: • CMO 汇报本月工作要点和下月工作 目标 • CEO 与各经理讨论 KPI 评分结果 参加者: • CEO • CMO • CMO 就考核结果提出意见和解释可 能存在的问题 • 双方就考核结果达成共识 时间: • 约半小时 CEO 主持召开总裁会议,总结本月的经营情况,并制定下月 工作的具体安排 总裁会议议题: 目的: 在 KPI 考核的基 础上,对各部门 本月的工作业绩 作全面总结和考 核,并制定下月 的工作计划 参加者: 总裁与副总裁 主持者: CEO 会议时间: 2-3 小时 • 总结本月各部门的工作成果 • 以 KPI 考核结果为基础,对本经 营期间的工作绩效进行全方面的 总结 • 充分讨论各部门本经营期间工作, 讨论本经营期间各部门间的协作, 协调各部门间的矛盾 • 制定下月公司及部门的工作计划 制定计划后,由直接上级与各经理沟通下月工作计划 目的: • 下达下月工作计划 • 进行必要的沟通 参加者: •直接上级 •下级 交流沟通程序: • 直接上级向员工介绍下月工作 计划 • 回答员工可能提出的问题 • 双方就下月计划及实现办法达 成共识 时间: • 约半小时 KPI 评分流程 期初制定 目标标的 工作 要点 举例 统计实际 完成情况 参照评分标 计算综合 准进行打分 KPI 得分 • 根据公司经 营计划及各 部门、的计 划、预算取 得各 KPI 指 标的标的 • 取得实际完 成情况的数 据或资料, 进行必要的 调研、统计 或计算 • 参照评分标 • 将各项 KPI 准进行打分, 得分加权平 并填入相应 均,得出 表格中 KPI 综合评 分 - 销售收入: - 实际销售 - KPI 得分: - 目标:每 - 实际:经 - KPI 得分: 30 万 月提交报 告 额: 32 万 常延迟 5 天提交报 告 4.16 分 2分 KPI 评分时可以尽量进行折算 可折算性 KPI 指标 评分标准 销售收入 例1 实际 : 远超目标 5 超过目标 4 达到目标 3 34.5 31.5 达标 30 32 例2 KPI 得分 : 32-31.5 +4=4.16 34.5-31.5 低於目标 2 远低目标 1 28.5 实际 : 27 29 KPI 得分 : 29-29.5 3=2.6 30-28.57 可折算性指标尽量折算 评分标准 定性 KPI 指标 产品开发 完成率 远超目标 5 提前完成开发 计划且质量超 出原有规划, 费用有赢余 超过目标 4 完成年初开发 计划,质量超 出原有规划, 费用不超出 达到目标 3 按时、按质完 成年初制定的 开发计划,费 用不超出 例 1 实际 : 介于 5 分和 4 分之间 KPI 得分 :4.5 低於目标 2 未完成年初开 发计划或费用 超出 20% 远低目标 1 严重落后于年 初开发计划或 费用超出  20% 例 2 实际 : 介于 2 分和 1 分之间 KPI 得分 :1.5 定性指标可以取整或半分 KPI 指标中较主观的指标如关于满意度的考核结果,来 自于对被考核人周围人员的调查 上 相 关 部 门 级 用 被考核人 下 属 :满意度综合评价 户 人力资源系统 - 公平、具竞争力的薪资水准 公平、具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是公司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的基本保障。合理的 薪资可使企业吸引到合格的员工,鼓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技能,从而提升 企业效率,赢得竞争优势。 确定薪资水准的两维准则 强 •外部竞争性:薪资调查 - 相对市场,薪资具有竞争力 • 薪资体系 - 以岗位确定薪资 - 薪资为区间薪资,依 市 场薪资水平、任职 者技能、资历等因素调 整。 薪资体系 外 部 竞 争 性 弱 低 内部公平性 • 内部公平性: - 薪资由岗位技能、责任及条件等因素 界定,不同岗位薪资具可比性。 高 员工薪金与季度奖确定 员工每月薪金 = 基本工资 + 岗位工资 + 浮动工资 *KPI 考核系数 每月薪金 =2000+2500╳4.03*4.03/3*3=6511.36 元 注 :KPI 考核系数 : 根据 KPI 值 , 计算 KPI 系数 , 其公式为 KPI 值的平方 /3 的平方 季度奖计算公式 : 季度奖 = 工资╳ KPI 系数平均 总经理主持召开高层经理决策会议,决定部门经理级干部 的奖惩,同时总经理单独决定副总级干部的奖惩 目的: 在 KPI 考核的基础 上,对部门经理级 干部本年度的工作 绩效作全面总结, 决定年终奖惩方案 参加者: 总经理、各副总经 理 主持者: 总经理 会议时间:半天至一天 高层经理决策会议议题: • 总结本期间公司及各下属公司的工 作成果 • 以 KPI 考核结果为基础,对部门经 理本期间的工作绩效进行全方面的总 结 • 充分讨论各部门本期间工作,讨论 本年度各部门间的协作,协调各部门 间的矛盾 • 确定本年度部门经理干部具体奖惩 方案,下年度各位经理的工资调整幅 度 • 讨论需要改善工作业绩的经理个人 发展问题 总经理 单独决定 副总级干部 的奖惩 各经理的年终奖主要根据其年度 KPI 综合评分和基本工资确定 年终奖计算公式 : 年终奖 = 月基本工资╳年终奖系数╳ KPI 综合评 分 年终奖系数确定表 经理类别 下属公司总经理 其他中高层经理 小于 2.0 0 0 2.0 至 4.0 2 1 大于 4.0 3 2 KPI 综合评分 举例:某下属公司总经理的年终奖确定过程 举 例 年终 KPI 考核结果( 1-5 分) 例如 KPI 考核结果: 3.35 分 月基本工资 例如基本工资: 5000 元 / 月 年终奖 = 月基本工资╳年终奖乘数╳ KPI 得 分 年终奖 =5000╳1╳3.35=16750 元 决定奖惩之后,由直接上级与被考核人单独交流奖惩决定 目的: • 通报奖惩决定 • 进行必要的沟通 交流沟通程序: • 直接上级向被考核人通报奖惩决定 • 回答被考核人可能提出的问题 参加者: • 被考核人直接上级 • 被考核人 时间: • 约半小时 • 双方就奖惩决定达成共识 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奖惩决定,撰写各考核对象本年 度的考核报告,并存档——考核报告举例 中高层经理年度考核报告 姓名 KPI 指标 部门 / 公 司 权重 职 务 得分 填表时间 对 KPI 得分的简要评价 : KPI 得分 总经理意见: 签 名: 日 期:

25 页 725 浏览
立即下载
KPI设置

KPI设置

KPI 设置培训讲义 企划办 2002 年 8 月 目录 KPI 的定义、设置的意义和原则 目前公司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KPI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目录 KPI 的定义、设置的意义和原则 1 ) KPI 的定义 2 )设置 KPI 指标的意义 3 ) KPI 指标设置的原则 目前公司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KPI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KPI 的定义 ※关键绩效指数 ※Key Performance Index ※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 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 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也称: Key Process Indication 设置 KPI 指标的意义 KPI 绩效指标是实施绩效改进的工具和基础, 为组织业务流程优化、经营分析、经营决策等 管理活动的提供数据支持; KPI 绩效指标对于实行改进式的绩效考核,保 证流程、部门绩效目标的有效达成,明确绩效 改进目标及评价标准,进而改善组织氛围、显 著提高组织氛围的明确性、奖励性和进取性。 KPI 指标设置的原则 SMART 原则 ※Specific :目标要清晰明确 ※Measurable :目标要量化 ※Attainable :具有挑战性、可达性 ※Relevant :目标要组织与个人能结合 ※Time--Table :目标要有时程 KPI 指标设置的原则 其他原则 ※流程性、计划性和决策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相对独立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KEY 原则 目录 KPI 的定义、设置的意义和原则 目前公司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KPI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目前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目前我们的 KPI 结构图 传统基于职能分解指标方式 问题:1 、面向上级,而不是面向客户; 2 、过程控制导向,而非结果责任导向; 3 、指标缺乏共同的方向,牵引方向发散; 4 、指标缺乏有机的联系,“象一箩螃蟹相互钳制”; 5 、引致部门壁垒及沟通、协作的困难。 目前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更糟的是:主管完全出于考核 的目的,而与下属商量确定一些指标, 作为该下属的 KPI 指标。 部门指标 问题: 1 、 KPI 设置是为了“考人”而不是 “考事”,因此下属“对人”而不是 “对事”负责; 2 、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岗位指标 与部门指标、公司指标关系松散; 3 、岗位对流程的贡献无法考核; 指标 指标 指标 指标 目前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部门目标与组织、流程、岗位目标的关系 组织目标 流程目标 部门目标 岗位目标 部门、岗位目标来源于两方面的要求: 1 、流程的要求(关键) 2 、组织的要求(补充) 目前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明确了部门目标与组 织、流程、岗位目标的关系后, 该如何建立 KPI 指标体系呢? 目录 KPI 的定义、设置的意义和原则 目前公司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KPI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1 ) FAST (功能 function 分析法)—系统 2 ) PAST (流程 process 分析法) —流程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KPI 体系建立 --FAST 法  FAST :功能分析系统技术( 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 )  原则:  上下二级之间必能回答“ WHY” 和“ HOW”  下级 KPI 必须是达成上级 KPI 的必要条件  下级 KPI 必须是达成上级 KPI 的充分条件 例如: 绩效 分维绩效 WHY 最大利润 上一级 KPI 推动力:企划办、部门领导 单位利润 HOW 下一级 KPI KPI 体系建立 --FAST 法 供应能力 市场占有 核心技术能力 公 司 战 略 目 标 流 程 和 IT 利润与增长 人力资源 客户服务 KPI 体系建立 --FAST 法 核心技 术能力 市场占有 利润与增 人力资源 客户服务 供应能力 流程和 IT 长 新 产 品 员工能力 外部顾客 研 发 数 市场份额 销售收入 质量 满意度 /素质 量 信息系统 集成性 测 试 能 销售网络 成长性 力 的有效性 员工满意 响应及时 成本 度 性 流程管理 能力 专 利 数 公司品牌 利润 量 人才流动 质量 性 内部顾客 满意度 交货 KPI 体系建立 --FAST 法 客户服务 利润与增长 外部顾客满意度 核心技术能力 销售收入 响应及时性 成长性 质量 内部客户满意度 流程和 IT 供应能力 测试能力 利润 信息系统集成性 流程管理能力 新产品研发数量 质量 成本 交货 人力资源 专利数量 员工能力 / 素质 员工满意度 人才流动性 市场占有 市场份额 销售网络的有效性 公司品牌 标公 司 战 略 目 KPI 体系建立 --FAST 法 例:供应能力 FAST 分析 KPI 体系建立 --PAST 法  PAST :流程分析系统技术( Process Analysis System Technique ) 流程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实际过程和方式,是牵引组织成员达成共同目标的纽带;       原则: 基于流程; 面向客户; 责任结果导向; 关键的少数; 部门和岗位目标来源于流程(关键)和组织(补充)的这两方面的要求。 输入端 输出端 流程黑匣 T、Q、C、S 资源 推动力:企划办、部门领导、各增值链负责人 T、Q、C、S KPI 体系建立 --PAST 法 PAST 法 KPI 指标建立示意图 流程黑匣 P I -1 输入控制点 Pi P I+1 输出控制点 交货时间( T ) 交货时间( T ) 产品性能( Q ) 产品性能( Q ) 成本( C ) 管理和服务( S ) 成本( C ) 管理和服务( S ) KPI 体系建立 --PAST 法 KPI 数学表达 KPI = f ( X i , X I +1 ) 其中: X i: 输入控制点参数 X i+1 : 输出控制点相对应的参数 f :相加、相减 (得绝对值) f :相比 (得相对值) 1 :表示流程(如果为一级流程,则为一级 KPI ;二级流 程则为二级流程:依次类推) KPI 体系建立 --PAST 法 P I -1 X I -1 PI Xi P I +1 X I +1 X I +2 一级 KPI : f ( X I-1 , X i+2 ) 二级 KPI : f ( X I-1 , X i )、 f ( X I , X I+1 )、 f ( X I+1 , X I+2 )、 f ( X I-1 , X I+1 )、 f ( X I , X I+2 ) 关系: • • • • 关系密切型:一级 KPI= 二级 KPI+ ( * )二级 KPI+ ( * ) 不太密切型:一级 KPI 二级 KPI+ ( * )二级 KPI+ ( * ) 逻辑关系型 无关系型 KPI 体系建立 --PAST 法 流程分解举例 准时交货率— D 供应商 生产计划 供应商交付准时率 岗位级 制造检验 物料齐套率 配送发货 生产指令及时完成率 客户 配送及时率 KPI 体系建立 --PAST 法 公司流程体系总体框架 核心 流程 市场管理 产品开发 供应管理 企划 &IT 支持 流程 财务 人力资源 客户关系管理 客 户 市场管理 MM 了解 市场 划分 市场 分析 产品 需求 制定业 务策略 与规划 客户关系管理 CRM 整合业 务规划 与业务 组织 营销管理 管理和 评估规 划析执 行 推广管理 关系管理 销售执行 产品开发管理 PDM 概念 开发 首件 测试 计划 工程 试产 量产 供应链管理 SCM 客户服务 CS 计划 服务策略管理-综合满意度 采购物料 制造产品 物流管理 交货 维修管理 技术交流 问题管理 目录 KPI 的定义、设置的意义和原则 目前公司 KPI 设置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KPI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1 ) KPI 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2 ) KPI 指标体系建立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格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KPI 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判断 确 定 目 标 对 应 的 流 程 确 定 流 程 的 KPI 利用鱼刺图、 风暴法分析; 要素目标 按维度进行鱼刺分析 KPI 公 司 战 略 目 标 部 门 或 主 业 务 流 程 目 标 目 标 多 维 细 分 指 标 体 系 KPI 字典; 部门目标、 岗位目标 确 定 指 标 维 度 数 据 统 计 分 析 表 数 据 库 设 计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KPI 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 确定部门目标(头脑风暴法)。 ※ 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明确目标或部门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 (技术、组织、人)。 ※ 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有无流程文件指导)。 ※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性能指标( T 、 Q 、 C 、 S 、)、综合 性能指标(相关性、柔性、问卷调查) ※ 明确指标的评价方法,建立 KPI 指标体系,明确岗位目标。(指标 字典) ※ 明确指标的维度关系。(如:产品、部门、流程、绩效等) ※ 建立相关 KPI 统计表和统计数据库。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KPI 指标体系建立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格 要因 3 要因 2 要因 1 目 标 分 解 图 标目 1 要因 6 要因 5 要因 4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KPI 指标体系建立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格 维度 2 指 标 多 维 表 格 指标 流 指标 1 程 指标 2 1 流 程 2 流 程 3 流 程 i 共性维 产品 时间 个性维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KPI 指标体系建立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格 指标 3 指 标 多 维 表 格 部门 部门 1 部门 2 部门 3 部门 i 共计 KPI 指标 子 KPI KPI 指标 子 KPI KPI 指标 子 KPI 共计 KPI 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KPI 指标体系建立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格 KPI 4 指 标 定 义 格 式 指标名称 指标编号 版本号 计量单位 指标级别 统计周期 指标分解点 指标流程点 指标主题 指标定义 设立目的 计算公式 相关说明 原始数据 统计维度 数据输出部门 指标责任部门 谢 谢! 问题讨论 如何处理“考核指标”和公司“实际绩 效指标”的矛盾? 各增值链 KPI 指标设置的难点?关键指 标如何确认? 指标编码系统如何建立最方便? 如何衡量流程的投入产出比? 其他问题。

34 页 725 浏览
立即下载
KPI指标看问题

KPI指标看问题

运用 KPI 指标解决问题 -1- 平安营销的长期经营指标 高留存率 高生产力 平安营销 高服务品质 低费用率 前 言 KPI 管理系统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 理经验,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一套包 括经营业绩、关键指标、内部经营流程和学习 与成长等评价指标的 KPI 指标体系和管理系 统。通过围绕 KPI 指标的分析、指导、评估 和考核,帮助营业单位建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 向的经营理念,贯彻执行公司经营战略,加强 基础建设,加强核心技能培养,不断改善短期 经营绩效,逐步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2- KPI 是什么? •引导公司长期、持续地创造价值并能够衡量公司长 期竞争能力的关键指标体系; •制订正确的战略决策,并将战略贯彻执行到位,是 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已经建立了一套符合市场环境和自身特点的抱负规 划体系,在同业中居领先地位。 -3- KPI 能干什么? •主要作用在于反映业绩发展趋势、衡量 核心技能强弱、检验基础工作质量和评 估改革推广成效; •应用于对各层级贯彻执行公司战略的分 析、指导、评估和考核。 -4- 主要的寿险营销经营指标介绍  业绩指标(初年度保费)    * 去初年度:去年初年度保费 * 达成率:今初年度/今计划    * 成长率:(今初年度-去初年度)/去初年度    * 续保率:保费续保率、保单续保率(第 13 个月、 第 25 个月续保率)      主要的寿险营销经营指标介绍    产值指标:    * 新契约件:成长率=今新契约件/去新契约件    * 件均保费:新契约保费/新契约件数     * 人均保费 FYP :新契约保费/当期人数    * 平均生产力:新契约保费/实动人数   * 人均件数:新契约件数/当期人数 * 人均初年度佣金 FYC :新契约初年度佣金/当期人数 主要的寿险营销经营指标介绍  人力指标:    * 增员率:本期新增人数/期初人数    * 脱落率:本期脱落人数/期初人数    * 成长率:(期末人数-期初人数)/期初人数    * 活动率:实动人数 / 期末人数 说明: (1) 续保率的统计须扣减趸缴保费,日期为保 单宽限期的业绩截止日 (2) 当期人数的计算为:(期初人数+期末人         数)/2       (3) 实动人数为:当期产生业绩的人数   主要业务报表的种类  日报类报表 ( 1 )部工作月寿险营销预收保费速报表 ( 2 )部工作月寿险营销预收险种速报表。  计划追踪类报表 ( 1 )部人力发展目标及追踪表; ( 2 )部业绩目标及追踪表; ( 3 )组业务发展目标及追踪表; ( 4 )营销部年个人经营指标计划及追踪表; ( 5 )部(增部前)产能结构优化追踪表。 主要业务报表的种类  日常活动管理报表 ( 1 )部差勤、主顾拜访汇总表; ( 2 )各组每日活动指标情况表; ( 3 )业务员周检讨及拜访计划表; ( 4 )部营销基本法指标追踪表。  产能结构对比明细表 ( 1 )部月 FYP 分布表; ( 2 )部月业绩分档报表。 主要业务报表的种类  排行榜 ( 1 )部预收保费排名表 ( 2 )部预收保费件数排名表  收入状况表 ( 1 )部月人员收入情况一览表 ( 2 )部月人员 FYC 情况一览表  区(部)经营状况及业务推动表 ( 1 )区(部)经营状况月报表 ( 2 )区(部) 2000 年度第 ___ 工作月业务推动工作计划 ( 3 )本月业务推动计划 报表不等于报表分析 寿险营销经营指标体系 主题 业绩指标 司龄 年龄 具体指标 职级 人均 FYP 、人均产能 件均保费、人均件数 有效人均件数、主管人均数 挂零、转正、客户量分 析、年龄分布、司龄分 布、学历分布、脱落率、 佣金、职级、业绩 人 力 指 标 增员率、脱落率 脱落分析 活动率、转正率 第 月留存率 分 布 数 据 业绩分布、人力分布、各险种分布 业绩排名 达成率 部、组、业务员、新人 月计划、年计划、增员、新商品 KPI 绩效分析 一、绩效分析的进行 步骤一:描述绩效表现与既定目标间的差异 步骤二:这些差异真的很重要吗? 步骤三:是因为缺乏技巧或技巧不足才造成差异的吗? 步骤四:造成差异的原因是技巧上或心态上时 步骤五:提出解决方案 步骤六:拟定行动方案 步骤七:追踪与修正评估 进行绩效评估时受 工作计划、职场环境、企业文化、管理风格 报表系统、会报活动等因素影响 、人际关系、 工作绩效表现模式 技巧 X (能力 +对能力 ) ( 的自信 激励 ( 意 愿) 工作 对成功可能性 动机X 的自我期许 绩效分析应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产物 工作绩 = 效表现 ) 绩效表现分析  确认出大部份各种管理问题都跟人有关  运用绩效分析流程图来确认 绩效表现与预定目标的差异  辨别产生绩效表现的问题是在技巧上或心态上 解决问题的过程  确认问题 a. 对绩效差异的初步叙述 b. 重新叙述绩效差异问题  分析问题 a. 可能的原因 b. 支持的实情 c. 另一种角度重新叙述问题 d. 绩效表现问题的分析  研拟可能的解决方案  挑选最佳解决方案  将决策化为实际行动 绩效分析流程图 描述绩效表现与实际 目标的差异 否 不予理会 技 巧 这些差异 是否重要 1 2 意 愿 是 3 是否缺乏技能或技能 是 4 不足 能胜任工作 吗 不会 安排正式的训 练 5 否 会 8 期望的绩效过于 严苛 不 是 9 是否奖励非绩效上的 表现 经常用到技能 吗 是 安排演练 10 是否在意工作 绩效 安排回馈给予 奖励 11 有无障碍 更换工作 有 6 有无更简捷方 转换或解聘 否 7 是否具潜力 除去严苛惩戒 作分 是 有绩效表现才给予肯定 和奖励 否 定出绩效的重 要性 有 排除障碍 法 安排在职训 练 是 12 选择最佳解决 方案 执行解决方 案 二、业绩来源公式 保费=人力*人均产能*实动率*企图心   产能的基本指标: A 人均件数 . B. 件均保费 三、人力发展公式   人力=新人*留存率+旧人*留存率   人力的基本指标:          1、增员率          2、脱落率          3、转正率                                   KPI 指标的根本意义: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认同度 意愿 个性 家庭 拜访量 能力 活动率 转介绍 促成概率 人效人均件数 拜访量 人均产能 件均保费 拜访量 拜访量 增加 人力 推销流程 促成能力 人均保费 保费 ( FYP ) 条款 战斗力 个人组合 家庭组合 高额保单 维护 清退 -5- KPI 指标改善的意义: 拉升业绩 率 Eg1. 提 高 增 增加人气 团队发展 …… 员 率提 高 Eg2. 团 队 活 动 拉升业绩 加强团队凝聚力 提高团队稳定性 …… -6- 案例一: •如何提高有效增员率? -7- 方法举例:(一) •将增员利益宣导到各级员工 如:海报,工资公布,基本法有奖问答,预警 •策划目标市场增员 •针对性的增员培训 •加强衔接培训提高转正率 •建立营业部、组的增员档案 •每月举行见习主管养成班 -8- 方法举例:(二) •增员对抗赛的组织 •建立增员功能小组(公司简介、增员资料、职场) •自发性组织招聘说明会 •开发各类增员工具 如:增员卡 •分析当前营业单位状况,确定增员标准 •榜样的表率力量,成功范例的宣导 -9- 方法举例:(三) •欲擒故纵法,取消增员资格 •营业单位中的层级面谈 •对脱落人员进行分析 •增员者的增员、转正情况上墙 •增员工作围绕重点人物进行 •1+1 增员方案的执行 •增员高手必然是拜访高手 -10- 案例二: •如何提高团队活动率? -11- 改善 KPI 指标的方法(一): 基础管理,解决问题! 差勤管理 基本法 目标市场开拓 早夕会辅导 团 队 活 动 率 提 高 -12- 改善 KPI 指标的方法(二): 基础管理,解决问题! 零业绩培训 激励方案 陪同展业、家访 展业辅助工具 团 队 活 动 率 提 高 -13- 改善 KPI 指标的方法(三): 基础管理,解决问题! 结对子,一帮一 活动量管理工具 整理客户资料、回访表 …… 团 队 活 动 率 提 高-14-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1 ): 差勤管理 严格考勤,活动率约等于出勤率 能见到人,才能够谈得上辅导、管理; 早夕会是辅导绩差人员的最好时机; 利用部门士气带动绩差人员展业意愿; 清退长期不出勤人员。 -15-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2 ): 基本法 基本法是我们最有力的管理工具 正式业务员维持条件:月均 2 件单; 试用业务员连续两个月 FYC 挂零则清退; 营业单位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活动率≥ 80% 。 -16-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3 ): 目标市场开拓 有好的目标市场,才能永续经营 绩差人员要找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利用影响力中心及业务来源中心; -17-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4 ): 早夕会辅导 早夕会是教育和训练的最佳场所与时机 辅导与传承: K 、 A 、 S 、 H ; 活动量管理工具的辅导; 让绩差同仁受到心灵的抚慰,重新振作 ! 推销实演,案例研讨。 -18-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5 ): 零业绩培训 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种力量——零业绩人员恳 谈会的召开; 心态调整与技巧辅导并重原则; -19-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6 ): 激励方案 激励方案是检验团队体能的体温计 红色周一开单奖,月初开单奖; 就营业部组的活动率指标给予集体奖励; -20-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7 ): 陪同展业、家访 让我们真正关心我们的组员 陪同展业是对你组员的最大帮助; 陪同展业是辅导组员的最佳时机; 零业绩人员或许有难言之隐; 关心你组员的家庭就是关心你的组员。 -21-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8 ): 展业辅导工具 好的展业工具是我们有力的武器 准主顾卡的运用可以积累准主顾; 积累好的展业资料,分享给组员; -22-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9 ): 结对子,一帮一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绩优带动绩差(搭伴展业); 业绩捆绑争先竞赛,激励方案“一盯一”; -23-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10 ): 活动量管理工具 活动量管理工具贯穿整个推销流程 可以提高业务员拜访效率和签单成功率; 有利于主管的业务追踪和辅导; 积累客户,可以保持稳定的业绩平台。 -24- 提高团队活动率的方法( 11 ): 客户资料整理、回访表 客户就在我们身边 客户资源就是我们的财源; 回访客户是我们寻找客户的最便利方式; 向老客户介绍公司的新产品、新规定,寻求 加保。 -25- 小结: •KPI 指标可以全面反映我们团队的状况, 是我们有力的团队管理工具 • 我们要努力地改善 KPI 指标,但我们 决不是为了 KPI 指标而工作 •营销管理决不能唯指标论、唯数据论 KPI 指标要为我们服务 •营销管理是一种过程的管理、系统的管 理,工作做的越细,效果自然越好! -26- 会报管理 会报管理的四大功能 沟通与 预警 导向 营销管理 督导 总结 会报体系的应用 •会议引言 •季度月度会议流程及实例 •会议主持 会议引言 会议概述 • 汇总业绩及活动情况 KPI 月会 • 逐一分析差距原因并拟定具体改 善措施 • 检讨上月拟定的改善措施是否达 成实际效果及后续工作 • 针对下月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会 议 周检讨会 • 汇总业绩及活动情况 • 分析差距原因 • 制定下周工作计划 其它会议 • 及时、持续解决具体问题 会议引言 头脑风暴会议准备和介绍 会议准备 •选取参加人员 选定议题 •讨论议题有可 改善的余地 收集方案 •主持人控制 流程,而不控 - 5 - 20 人参加 制内容,确保 •足够具体,便 者 每个与会者都 于与会者有的放 参与 -具备的知识/经 矢 验组合 •收集意见 •要够广阔,让 -最好用户/各级 大家有发挥创意 -鼓励见仁见 人员 的余地 智,记录与会 •准备必要会议用 者的各种意见、 •使大家明白了 建议 具 解议题含义 -参与人员不 -活动白板、白板 互相影响,不 笔 允许对他人建 -活动柱图、可撕 议下结论作出 下的半粘贴纸张等 评论 选择方案 结束会议 •将收集各种建议 •总结结果 加以结构化 •确定方案进一步完 •鼓励与会者对其 善 可行性、合理性 -时间 进行讨论 -责任人 •通过效果、可行 性矩阵图分析 -成果要求 •依各建议的重要 •布置其他后续工作 性、效果显著程 •感谢参加者 度、可行性进行 排序 •截取排序前列之 方案 会议引言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困惑 我每天 从早忙到晚, 绩效却总也不 见提升…… 每天看着 报表上的一大堆 数据,但就是不 知道营业部的问 题出在哪里…… 我很想提 升营业部的业绩, 却总是找不到什 么得力的措 施…… 以前做一个激 励方案、炒作一下 气氛,业务就会起 来,现在也象以前 那么做,却一点效 果都没有…… 根源 在于缺 乏强有 力的绩 效系统 的支持 会议的关键因素: •思维转换为层级管理 •会议讲究实效,以解决问题和评估事实为基础 会议引言 绩效管理系统通过四大要素发挥作用 •改善重点确定 •改善目标分解 •工作行事历制订 •经营指标评估 •经营状况诊断 •改善目标确定 设定目标 追踪 部经理实施 改善 区经理督导 制订 计划 实施行动 •日常督导追踪 •阶段性经营检讨 •按工作行事历实 施行动 会议引言 新的销售模 式推行绩效管 理,重点在于 通过对绩效指 标的科学分析, 发现影响绩效 提升的主要因 素,制定切实 可行的目标和 工作计划,并 通过不断的循 环运作,同时 将区、部经理 职责有机结合 最终使绩效能 够持续稳定提 升的一种标准 化的运作模式。 会议引言 会议系统能协助部经理有效发挥总指挥的作用 具体描述 全面预警 重点分析 计划调度 • 掌握营业部经营指标和管理状况 • 及时反映营业部存在的问题 • 运用 SWOT 分析,发现重点问题 • 设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 • 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 • 充分调动资源,实施各项举措 • 反馈改善,开始新一轮的绩效提升循 环 能掌控 全局, 抓住重 点,达 成各个 战略战 术目标 会议引言 与此同时会议系统也可以提升经理自身能力 具体描述 分析能力 计划能力 执行能力 • • 掌握多种分析工具的使用 掌握多种分析方法 • • 工作的计划性加强,先思后行 计划具有操作性 • • 对工作计划的执行力度加强 对计划的追踪能力提升 • 养成标准化系统运作的工作习惯 工作习惯 成为真 正意义 的单位, 具备独 立运作 的经营 能力。 会议引言 通过标准化的系统运作,在短期内成为绩效 管理的高手 季度诊断,制定目标 区部互动 支持督导 制定计划,积极行动 每周例会,及时跟进 月度例会 检讨改善 细化举措 追踪落实 会报体系的应用 •会议引言 •季度月度会议流程及实例 •会议主持 季度月度会议流程及实例 •营业部季度计划汇报流程 200 年 部别: 部经理: •一、汇报时间:季度末 时间: 2 小时 •二、汇报地点:封闭安静场所 •三、参与人员:区经理、部经理 •四、汇报目的: 1 、接受营业区指导,正确全面分析营业部经营绩效; • 2 、听取营业区意见,设定合理经营目标和有效执行措施; • 3 、与营业区达成一致,争取营业部发展所需合理资源与支持; •五、汇报流程 • 汇报前准备工作: • 1 、部经理确定汇报目的、时间、地点及参与汇报人员; • 2 、提前与区经理预约汇报时间和地点,并说明汇报目的; • 3 、准备汇报沟通所需要的资料和工具; • 汇报执行流程: • 1 、简单阐明汇报目的、内容及所需时间; • 2 、就营业部上季度经营绩效与区经理、组训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 3 、就营业部本季度工作计划与区经理、组训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 4 、就营业部在本季度工作计划执行中所需的资源和支持与营业区经理、组训进行沟通,获得支持; • 汇报后整理归档工作: • 1 、整理汇报沟通纪录,存档,并报送营业区备案; • 2 、改进、完善季度工作计划,准备计划的布置实施工作 • • • • • 注意事项: 1 、汇报沟通的工作应在一个相对封闭,可以不被打扰的环境中进行; 2 、注意掌控时间,论点应当有事实根据; 3 、勤于纪录 4 、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 季度月度会议流程及实例 •营业部季度工作沟通流程 200 年 部别: 部经理: •一、沟通时间:季初 时间: 30 分钟 •二、沟通地点:封闭安静场所 •三、参与人员:部经理 •四、沟通目的: 1 、帮助提高对自身工作与营业组经营评估能力 • 2 、帮助正确认识阶段工作与绩效的关系 • 3 、统一营业部思想,形成团队力 •五、沟通流程: • 1 、开场白( 2 分钟) • 内容:寒暄、赞美; 说明沟通目的、内容、预计时间 • 工具:营业部季度工作沟通指南 • 2 、绩效总结( 5 分钟) • 内容:上季整体经营绩效回顾;:业务目标达成状况; 上季增员情况 • 工具:季度经营绩效汇总; 营业组季度增员 100 汇总 • 3 、工作检讨( 10 分钟) • 内容:上季各项工作绩效表现原因分析; 营业组上季工作计划与工作主题执行情况;主题 • 工作效果分析 • 工具:季度工作表现纪录 • 4 、目标确定( 3 分钟) • 内容:下季工作目标说明; 营业组下季工作目标确定 • 工具:季度工作计划编制表 • 5 、计划与主题落实( 10 分钟) • 内容:下季工作计划与工作主题介绍; 营业部下季工作主题确定、目标和计划制定; • 工具:营业部季度工作计划编制表;经典案例 季度月度会议流程及实例 实例 持续推动锁定人群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杭州分公司二季度经管例会营销报告 报告架构 •一季度工作回顾 •二季度工作思路 —业务发展策略 —人力发展策略 —市场拓展策略 •相关政策 营业区月度工作沟通指南( 1/2 ) •营业部月度工作沟通流程 200 年 月 部别: 部经理: •一、沟通时间:月初 •二、沟通地点: •三、参与人员:部经理 •四、沟通目的: 1 、帮助提高自我经营与工作检讨的能力 • 2 、帮助养成计划工作、工作计划的良好习 惯 • 3 、统一营业区工作节奏,形成战斗合力 •五、沟通流程; • 1 、开场白 • 2 、绩效点评 • 3 、工作汇报 • 4 、目标确定 • 5 、改善举措 会报体系的应用 •会议引言 •季度月度会议流程及实例 •会议主持 会议主持 会务掌控 1 、引言 ① 主席应将主题、议程、会议目的 等 予以简要说明 ② 将贵宾或来宾介绍给大家 ③ 引言应风趣、幽默 , 把握重点 , 言词 2 、主持会务应注意事项 会议主持 ① 提前与会,准时开会,准时散会 ② 充分了解会议主题,主持会议不要离题 ③ 诱导与会人员参与讨论 ④ 依议事规则处理会程中的问题 ⑤ 与会人面均有发言权,知无不言 ⑥ 发言太长、离题者,应予以提醒或委婉禁止 ⑦ 应将意见、讨论事项随时记录、整理 ⑧ 须表决的议案应提出表决,决定通过、修正、搁置或通过 ⑨ 避免情绪性或意气之争,以免导致会程混乱 ⑩ 获全体表决通过的结论、事项,如有必要应宣读记录 会议主持 3 、主持会议要领 ① 注意会场气氛及会程的掌控 ② 注意与会人员的情绪、表情,从中了解其反应 ③ 立场应保持中立,并且鼓励与会人员多发言 ④ 言语幽默,但不可有轻薄或粗俗的言词 ⑤ 不要限制发言或禁止不同意见 ⑥ 不要流于说教或以权威压人 ⑦ 不计较不成熟的错误的意见,不取笑或戏弄别人 ⑧ 不争辩或偏向一方或由一人霸占发言权 会议主持 4 、议题讨论 ① 针对主题、层次、方向,提出讨论 ② 请与会人员提出意见、看法、观点、经验、差异 等 ③ 可提供图表、例证、个案、实例等来说明 ④ 避免不同意见时,发生争执、不快 ⑤ 避免离题或空洞化的言词 会议主持 5 、协调沟通 ① 会报本身具妥协、沟通、协调的功能 人 ② 应将个别意见予以整理,提出折衷看法,使每个 都接受 6 、结论 ① 尚无法结论或达成共识的部分,可协调于下次会 程 时,再行讨论 ② 主席将议案重点总结,并形成会议纪要 会议主持 与组训人员有关的会务  早会  主管会议  业务有关的会务  其他与业务有关的会务 会议主持 组训人员主持的会务 会务性质  新人创业(工作)说明会  商品说明会  业务策划会  经营研讨会  早会  其他 会议主持  地点选定  营业单位会议室  家族聚会  餐厅  户外  其他 会议主持  注意事项 会报目的  增员  招揽  业务促进  其他 会议主持 形式  座谈会(业务策划会 ······· )  专题(外聘讲师 ······· )  说明会或发表会(如新商品推出 ······· )  餐宴(如慰劳宴、庆功宴 ······· )  活动(旅游、郊游、烤肉、参观 ·······  进修(演讲会、研讨会 ······· ) 会议主持 3 、费用 ① 参加人数 ② 各项费用预估 ③ 费用来源 ④ 费用分摊 4 、程序 ① 顺序 ② 内容 会议主持 5 、人员 ① 参加人员 ② 工作人员 6 、交通 ① 车次 ② 路线 7 、效益评估 准备不妥、目的不明、临场经验不足均影响会务的效 果,会后应将优缺点列出,以提供下次举办会务时参考。

70 页 735 浏览
立即下载
KPI转训课件

KPI转训课件

安美得绩效转训课件 ——KPI (关键绩效指 标) 培训大纲 一、清晰绩效管理导入的目的 二、什么是 KPI 三、 KPI 是怎么提炼的 一、清晰绩效管理导入的目的 问题一: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清晰绩效管理导入的目的 问题二:我们工作快乐吗? 一、清晰绩效管理导入的目的 因为我们工作没有用全身心的爱来自 发工作,所以我们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做出 高绩效,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找到让 员工快乐工作的动力! 一、清晰绩效管理导入的目的 我们的全员绩效,快乐绩效就能 帮助我们才到工作的快乐! 一、让为钱工作的人热爱工作! 二、让为感受工作的人热爱工作! 三、让为事业工作的人热爱工作! 二、什么是 KPI KPI (关键绩效指标 ) KPI 原理: KPI 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 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 着“ 20/80” 的规律,即 20% 的骨干人员创造企 业 80% 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二八 原理”同样适用,即 80% 的工作任务是由 20% 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 20% 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 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战略目标 公司年度目标(提练公司 KPI 指标) 部门年度目标(提练部门 KPI 指标 ) 岗位职责(提练岗位 KPI 指标) 目标 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量化;细化) 岗 位 K P I 怎 么 来 提 练 的? 公司战略目标 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四川 省二三级市场精品服饰连锁第一品牌。 从公司战略目标提练出公司阶段目标(从 4 大维度考虑) 公司 2011 年度工作目标 维度 财务 客户 内部流程 学习成长 衡量指标 2011 年目标值 收入 1.2 亿 毛利润率 38% 净利润率 10% 净利润 1200 万 新客户增长率 50% 铂金顾客销售占比 40% 顾客满意度 80% 老客户保有率 70% 工作完成的正确率 98% 工作目标按计划完成率 95% 培训计划实施完成率 100% 培训一次性合格率 80% 员工满意度 80% 核心人才保有率 35% 2011 年度人力资源部重点工作 1 、团队组建及打造; 2 、人员招聘工作; 3 、组织各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的导入与运用; 4 、人力培训体系(安美得课堂)的建立; 5 、员工关系管理(人员思想动态)。 从公司阶段目标提练出部门阶段目标 (从 4 大维度考虑) 维度 财务 客户 内部流程 学习成长 衡量指标 目标值 招聘费用预算控制率 100% 培训费用预算控制率 100% 公司员工对人力资源部的满意度 85% 制度,流程书面化率 100% 员工工资统计出错率 100% 绩效导入工作完成率 100% 编制在岗率 98% 岗位招聘平均所需时间   公司员工培训完成率 98% 员工四险一金办理的及时性和计算出错率 100% 劳动合同,离职手续办理,人员档案管理 100% 员工流失率   部门内员工的满意度 85% 部门培训完成率,参加率 100% 从完成部门年度目标配备部门人员 如: 人力资源部的人员配置 从部门年度目标提炼各岗位重要工作职责 例:培训专员主要工作职责 1 、企业实际情况拟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含制定公司年 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具体项目培训计划及其具体 实施; 2 、负责对培训相关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引进和利 用; 3 、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培训课程做好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并积极配合培训导师开展相应的工作; 4 、建立健全公司培训制度。 三、 KPI 是怎么提炼的? KPI 指标的提炼必须以岗位存 在的价值为前提进行! 制定关键业绩指标( KPI )的原则: 1 、少而精原则: KPI 的制定应体现 20/80 原则,即: KPI 总和应能反映被考核者 80% 以上的工作成果; 2 、结果导向原则: KPI 主要侧重于对被考 核者工作成果的考核;员工目标 =KPI (成 果指标) + 过程目标 制定关键业绩指标( KPI )的原则: 3 、可衡量性原则: KPI 应具备可衡量性, 应当有明确可行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 数字成果 4 、可控性原则: KPI 均应是被考核者可控 制的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 制定关键业绩指标( KPI )的原则: 5 、一致性原则: KPI 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 一致,其实现有助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 培训专员的 KPI 部门: 人力资源部 岗位:培训专员 KPI 指标 1 : KPI 指标 2 : 指标定义 培训效果达标率 安美得课堂体系建立 达标标准 98% 85% 权重 40% 60 数据来源 人资部 人资部 计算公式 ( 按时完成的培训数量 / 培训 (实际完成数量 / 计划完成数 计划总量 )* 各级满意度 *10 量) * 各级满意度 *100% 0% 评估周期 月 月 人力资源部总监 人力资源部总监 评估人 三、 KPI 要与奖罚挂钩 KPI 是基于工作不是基于人 KPI 是被评估人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 KPI 是考评双方可以达成共识的 KPI 与个人利益要完全挂钩的(工资) 制定岗位目标责任书 工作项目 工作目标 所 占 权 重 行动分解计划 完成 时间 奖罚 标准 三、 KPI 是怎么提炼的? 目标明确了, 绩效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三、 KPI 是怎么提炼的? 目标是用来超越的;不是 用来完成的!只有具有挑战性的目 标才能激励到员工! 综上所述, KPI 是根据公司战略目 标、公司年度目标、部门年度工作重点、 岗位职责而提炼的围绕其岗位价值而设 定的具有挑战性、通过员工自己努力可 以达到、可衡量的、明确的目标管理工 具! 谢谢大家!

25 页 732 浏览
立即下载
全套-KPI绩效考核指标参考

全套-KPI绩效考核指标参考

考核指标参考数据 * 共同指标  业务支援力:部门间服务满意度调查(限行政后勤、幕僚部门)  管理能力:员工满意度调查  员工流动率=当期流失人数 ÷ (期初+期末) ÷2  员工出勤率=实际出勤人天数 ÷ 应出勤人天数  成本预算达成率=实际成本预算额 ÷ 预算成本额  教育训练出席率=(实际出席人次 ÷ 应出席人次)  提案件数或价值成长率  5S 活动评核合格率 * 人力资源部门考核指标  职员增加率:  工资增加率:  间接人工比率=间接人工 ÷ 员工总数  加班工资率=加班工资数 ÷ 工资总数  离职增加率:  出勤率或缺勤率=出勤人数(或缺勤) ÷ 员工总数  迟到或早退=迟到早退人数 ÷ 员工总数  员工平均工资=工资总数 ÷ 员工总数  招募成本率=招募成本 ÷ 招募人数  训练成本率=训练成本 ÷ 雇用人数  平均训练成本=训练成本 ÷ 训练天数  受训比率=受训员工人数 ÷ 员工人数 *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通常非生产人 测验员工结构状况 员越小愈好, 视企业而定 1. 员工比率 非生产人员 ÷ 员工人 数 ×100 % 2. 员工增加 率 (全年员工数-上年度 测验每年员工增加 视发展规模而 员工数) ÷ 上年度员 比率 定 工数 ×100 % 3. 工资增加 率 (本年度平均工资-上 测验每年工资增加 略低于劳动生 年度平均工资) ÷ 上 率 产率增加率 年度平均工资 ×100 % 4. 加班工资 率 加班工资额 ÷ 工资总 额 ×100 % 测定加班工资占工 资总额比率 5. 离职率 每年离职人数 ÷ 员工 总数 ×100 % 测定每年离职人数 不宜超过 10 占员工总数比率 % 视实际状况而 定 *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测定每年离职 人员增加率 不宜超过 10 % 奖金额 ÷ 工资总额 ×100 % 测定奖金占工 资总额比率 各行业不同标 准 8. 福利费与 福利费 ÷ 销售总额 ×100 销售额比率 % 测定福利费占 销售总管比率 各行业不同标 准 9. 平均工资 工资总额 ÷ 员工总数 测定人均工资 以评价员工待 遇高低 视物价指数调 整为佳 10. 人均管 理费 测定人均管理 费,以评价人 均负担费 比率愈小愈好* (全年度离职人数-上年 6. 离职增加 度离职人数) ÷ 上年度离 率 职人数 7. 奖金率 管理费总额 ÷ 员工总数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11. 出勤 出勤人员 ÷ 员工总 测定出勤人员占 数ⅹ 100 % 员工总数比率 出勤率愈高愈佳 应 85 %以上 12. 迟到早退率 迟到早退人数 ÷ 员 测定出勤员工迟 工总数 ×100 % 到早退比率 比率愈小更好 13. 新人员比率 新进人员数 ÷ 员工 测定新进人员比 总数 ×100 % 率 无一定标准,以 新陈代谢为度 (月底员工数-该 14. 员工固定率 月离职数) ÷ 月底 员工数 ×100 % 15. 工资标准 测定员工安全性 比率 工资总额 ÷ 员工累 测定员工工资标 积人数 准 80 ~ 85 %安定 性愈大愈好 各行业不一,一 般不超过 1/3 标 * 准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16. 福利费与 福利费 ÷ 用人费 ×100 % 用人费比率 测定员工福利 标准比率 愈高愈好 17. 建议与提 提案件数 ÷ 平均员工人数 案率 ×100 % 测定员工对工 作热诚和希望 通常愈多愈 好 18. 纷争率 纷争损失时间 ÷ 员工总数 ×100 % 测定员工纷争 情形 愈少愈好 19. 惩戒率 违规人数员 ÷ 员工总数 ×100 % 测定员工违规 事件受惩情形 愈少愈好 20. 临时工比 率 临时工人数 ÷ 员工总数 ×100 % 测定临时人员 比率 愈少愈好 *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 标 计算公式 意义及功能 判定标准 21. 灾害损失率 灾害损失日数 ÷ 直接 人工总数 ×100 % 测定灾害损失 愈低愈好 比率 22. 劳动灾害补 偿率 灾害给付总额 ÷ 劳动 灾害保险费 ×100 % 测定灾害给付 愈低愈好 补偿率 23. 教育训练时 间率 教育训练时间 ÷ 平均 员工人数 ×100 % 教育训练比率 无一定标准 * 财务部门考核指标    帐务、报表及统计数据出错次数 帐务、报表及统计数据出错金额比例 上报迟交天数,内容包括: • 各部门的费用分析(工资、业务、办公费用等) • 成本分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制造费用)  现金流量分析表上报迟交天数,内容包括: 流动比率(经济偿还短期负债能力) 连动比率(一般认为大于 200% 为佳, 资产负债表 存活与营运资金的比率(衡量公司净流动资产权责于存货之比 例) • 现金运转次数=销售额 / 现金总数 • • • • * 财务部门考核指标   应收账款分析表上报迟交天数 • • • • 应收款帐龄比例分析 应收款周转率 应收款周转天数 营运周期等指标 • • • • • 库存总量 库存增长 库存周转率=销货成本 ÷ 存货 库存周转天数 营运周期 库存情况分析表上报迟交天数 * 财务部门考核指标  利润及相关报表上报迟交天数 • • • • • •  利润表 费用表 净利表 毛利率 利润指标完成率 资金收益率等报表及指标 注: 1. 流动比例=流动资产 / 流动负 债 2. 连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 / 流动负债(衡量公司不须处理 存货即有能力偿还短期负债) 3. 存货与营运资金之比例=存 货 / 营运资金(流程资产流动 负债) 财税政府部门相关报表上报迟交天数 • (衡量公司短期工变理能力)  信用评等 * 行政管理部门考核指标         环境卫生:不定期抽检 食堂食物卫生、菜色、价格满意度:调查表、不 定期抽检 宿舍员工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及不定期抽检 消防安全教育落实:不定期抽检演练评分 消防设备合格率:不定期抽检 汽车调度:部门间服务满意度调查项目 汽车安全事故的次数及金额 員工提案制度 * 采购供应部门考核指标         供货交期准时率=交期准时批次数 ÷ 总批次数 供货批合格率=合格批次数 ÷ 总批次数 采购数量相符率=采购实际金额 ÷ 计划金额 采购成本相符率=价差 ÷ 预算 预算费用控制率=超出的费用 ÷ 预算费用 采购计划不符率=交付数量不符批次数 ÷ 总交付批次数 供方合格审定率=供方审定合格数 ÷ 审定数 新增通过 ISO9000 供方数家数比率=新增家数 ÷ 供应商 总数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机台生产绩效: • • =机台开动率 × 机台动用率 × 产量达成率 = 机台全月可供生产时数 机台实际生产时间 全月总时数 × • =  机台全月可供生产时间 机台实际产量 机台实际生产时间 目标线速 目标收率 机台实际产量 全月总时数 目标线速 目标收率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机台全月可供生产时数:全月总时数-计划停机 时数( * 计划停机时数包括:公休、定时保养、 配合停机) 2. 机台实际生产时间:机台全月可供生产时间-非 原料投入数量- 原料投入数量 生产时间( * 预备、改机、故障、制造异常处理、 其他生产异常所发生的处理时间)。 3. 目标线速:不受非生产时间影响之机台正常时间 之规定产速。 4. 目标收率:投入相关正常损耗后数量率 1.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人员效率 • 人员出勤率 × 人员产量效率 • 实际人月出勤时数 实际人月生产量  • 人月标准应出勤时数 实际人月出勤时数  100%  单位人时目标产量 实际人月生产量 人月标准应出勤时数  单位人时目标产量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用料收率 成品产出量 •  100% 原料总投入量 (消耗率=损耗量 ÷ 总原料量) # 包括合格成品、次数品质不良品量 # 含主、副料及各次添加料品。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品质不良率 • 制程段不良品量  100% 制程段产量 #6 • # 包括正常品量及不良品等。  A 级成品率 • A级成品量  100% 成品产出量 * 生产部门考核指标  交期达成率 •   未逾期订单批量  100% 总交运订单批量 安全事故次数 设备故障停机率:停机时间 ÷ 设备应运 转时间 * 研發工藝部門考核指標        样品开发完成率=完成件数 ÷ 总件数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成功件数 ÷ 总件数 技术资料发放不及时率=应发件数 ÷ 总件数 生产工艺处理率=工艺处理件数 ÷ 应处理件数 新款式样一次成功率=一次成功件数 ÷ 总件数 不合格异常处理率=不合格异常处理件数 ÷ 总不 合格数 顾客抱怨次数 * 品管部门考核指标    检验错误率:检验错误批数 ÷ 检验总批数 出厂退货率:退货数 ÷ 总出货数 检验延误率 * 销售部门考核指标 销售量之促进  • • 销售成长率=销售量 ÷ 去年同期销售量 销售目标达成率=销售量 ÷ 今年销售目标量 产品之利润  • • • • • • • 销售毛利率=(销售金额-费用) ÷ 销售金额 销售成本率=(广告+零售+管理) ÷ 销售金额 销售利润成长率=销售利润 ÷ 去年同期销售利润 销售毛利成长率=销售毛利 ÷ 去年同期销售毛利 销售利润达成率=销售利润 ÷ 今年销售利润目标 销售折扣率=销售折扣金额 ÷ 销货金额 客诉赔偿率=客户赔偿额 ÷ 销售金额 * 销售部门考核指标  收款 • •  应收账款回收率=回收金额 ÷ 应收账款金额(上月 应收未收+上月销售额) 呆帐率=呆帐金额 ÷ 销售金额 新客户之增加 • • 访问家数成长率=访问家数 ÷ 去年同期家数 受订家数成功率=受订家数 ÷ 访问家数 * 销售部门考核指标  客户服务品质(顾客关系) • 订单延迟率=延迟交货订单数(金额) ÷ 订单数(金 额) • 订单交货延迟率=延迟交货数(金额) ÷ 出货数(金 额) • 客户退货率=退货件数(金额) ÷ 出货件数(金额) • 客户抱怨率=客户抱怨次数 ÷ 订单数量 • 缺货率=接受缺货权 ÷ 出货量 • 出货短缺率=出货品缺数 ÷ 出货量 • 顾客满意度 • 忠诚度 • 市场占有率 * 销售部门考核指标  库存管理 •  库存周转天数= 365÷ (销售成本 ÷ 库存平均金 额) 管理费用管理 • • •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除运费、装卸费之固定管 理费及资金利息) ÷ 销售额 投资报酬率 经济附加价值 * 进出口部门考核指标    进出口单证差错率 进出口通关及时率:工作天数 进出口退单延误率:天数 * others 考核指标          薪资计算准确率=计算准确人数 ÷ 公司管理员工总数 一次交验合格率=检验合格数 ÷ 一次交验数 设备故障停机率=停机时间 ÷ 设备运行时间 账、物、卡相符率=抽查合格数 ÷ 抽检总数 定额领用率=实际领用 ÷ 定额领用 公司电话系统维护及时率=预计天数 ÷ 实际天数 ×100% 样品开发完成率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技术数据发放不及时 * others 考核指标  作业能率(生产效率) • = (实际产量 ÷ 标准产量) ×100% • = (标准作业时间 ÷ 实际作业时间) ×100%  稼动率(利用率) = (实际作业时间 ÷ 实际出勤时间) ×100% = ((实际出勤时间 - 损失时间) ÷ 实际出勤时 间) ×100% • 备注:稼动率是服务部门的管理指标  • •  综合效率 = 作业能率 × 稼動率 • 备注:综合效率是高级主管和计划部门的指标。 * others 考核指标  月生产计划达成率 = (月生产实绩 ÷ 月生产计划) ×100%  日生产目标达成率 = (日产量 ÷ 日计划) ×100%  交期达成率 = (交期达成批数 ÷ 交货总批数) ×100%  营业目标达成率 = (月营业实绩 ÷ 月营业计划 ×100%  延迟交货天数  空运费用  制造良品率 = (良品数 ÷ 生产数) ×100%=1- 不良品率  制程不良率 = (不良数 ÷ 生产数) ×100%=1- 良品率  报废率 = (废品数 ÷ 生产数) ×100%  抽样不良率 = (抽样不良数 ÷ 抽样数) ×100%  批次合格率 = 【(合格批 +1/2 特采批) ÷ 交验批】 ×100% * others 考核指标          品质成本比例 = (品质成本 ÷ 制造成本) ×100% 客户抱怨次数=客户退货次数 ÷ 送货总次数 客户抱怨金额=客户退货金额 ÷ 送货总金额 材料成本 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报废率 滞物料数量 / 金额 / 比例 物料周转率 * others 考核指标   品质成本 成本比较 • • •   实际成本 ÷ 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 ÷ 预算成本 当期成本 ÷ 前期成本 安全事故次数 安全事故损失金额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按时完成申报项目 按时上报有关统计资料 上报资料无差错 按时安排车辆、客人接送不延误 食堂:员工无投诉 按规定对职责项目进行检查 接待重要客人不出现差错 按时收发报刊、文件 下发文件中不出现文字差错 重要会议的会议准备和记录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档案不发生遗失 公司一般网络故障在 2 小时内排除 按时搜集职责项目信息 各部门提出的人员需求在 15 个工作日内招聘到位(特 殊人才除外) 按计划组织人员培训 工资计算未出现差错 按时签订、续订劳动合同 按期出刊(公司刊物、) 对公司网络数据按时进行更新 会议室、多媒体、展示厅管理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每月对职能部门进行厂纪厂规稽查  对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统计数据进行搜集  每月对各部门 ISO 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 对 ISO 质量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如纠正预防措施、新编流程)  不定期对考勤、着装情况按时处理和通报  各类年审项目按时年审,不超过有效期  计量器具按时检定、不超过有效期  对管理制度按时进行修订  不超过规定采购周期  外协外购件有质量问题,按时处理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材料进厂按 ISO 程序执行 外协外购件按时到位、不影响生产按发货 每月对主要合格分供方供货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核查 主要产品合格分供方不仅一家 合格分供方缺少后按时补充 按计划完成模具、工装治具生产 物资仓库帐、卡、物齐全 仓库堆放整齐 按计划进度完成新产品设计 按计划进度完成老款改型产品设计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按时做好产品测试 产品测试数据与实际相符 实验室管理良好 产品技术文件、图纸进行归档管理 按要求提供生产图纸、技术性资料 不因设计失误发生图纸、技术性资料更改 专利申请技术性资料准备工作 按时提交专利申请技术性资料 提交的技术性资料不存在原则性错误 报价、计划排单不出现差错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接单、下单按时 按时提交生产计划 按公司规定的要求控制排单、发货 按时完成图纸、技术性资料制作 设计工作按时完成(正常工作量) 设计图纸按时归档 按时编制销售日报、月报表 按时编制售后服务报表 应收帐款按时催讨、回收 不发生发票遗失、出错等(他人原因除外)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产品按时发运(他人原因除外) 产品按期送到 运输台帐记录清楚 驾驶员不发生违纪事件 按规定要求装车 注意安全、不发生工伤事故 不发生运输安全事故 对发运计划的跟踪和统计 统计、分析长途、短途运输价格变动 完成月度销售目标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 应收帐款按时回籠 按时完成订单的合同评审 不因销售员操作原因,造成公司经济损失 应收货款帐目清楚 按规定与客户确认应收帐余额 不因工作差错,影响其它部门运作 按时完成合同更改、设计更改 不出现合同未经评审下发 按时申报专利 按时编制各类财务报表(因其它部门造成除外) * others 考核指标【每违反一条扣??分】          出具每月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分厂成本分析报告。 按时了解各部门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就出现的问题按 时进行分析 产品成本核算不出现差错(由其它部门原因造成除外) 每月对物资采购价格进行核定,对合同价格执行情况进 行审核 交财务部的发票不发生遗失 按工程项目进度完成任务 基建工程建设管理正常 上班上网玩游戏、看电影 每月 30 日前未提交工作总结和计划 * 特例考核  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由考核领导小组讨论处理意见。 以书面形式提出合理化建议的、降低成本等奖 励,由考核领导小组讨论处理。 *

41 页 741 浏览
立即下载
KPI指标设计—经典

KPI指标设计—经典

KPI 设计培训  目录: 一 KPI 概念介绍 二 KPI 设计方法、流程介绍 三 下一步工作安排 *  目录: 一 KPI 概念介绍 二 KPI 设计方法、流程介绍 三 下一步工作安排 * 什么是 KPI  KPI (关键绩效指标):是用来反映组织关键成功要素的量化的衡量措施。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quantifiable measurements, agreed to beforehand, that reflect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an organization. 真正的 KPI 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必须反映组织的目标; 2 对组织的成功是关键的; 3 是可以量化的。 * KPI 示例  财务类: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年度营业收入成长率 市场类:市场占有率,客户流失率 内部流程类:直通率,成品率 学习成长类:员工平均核心技能数,员工满意度 请问:员工积极性是不是 KPI ? * 为什么要引入 KPI  因为:衡量是管理的基础 如果你不能衡量它, 你就不能管理它! ** 管理原则之一: 实事求是,一切以事实来反映,以数据来衡量。 KPI 就是企业衡量的工具! * KPI 的作用  KPI 是企业战略实施、落地的工具—它可以把公司战略目标与部门、 员工个人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 KPI 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工具 ( 70-80 %的战略不成功, 原因不在于战略的制订, 而在于战略的实施管理) 解自 上 而 下 分 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 KRA/KPI 责任中心目标 责任中心 KPI 部门目标 部门 KPI 员工目标 职位 PI 阐明战略并 达成共识 把部门和个 人的目标与 战略相联系 现自 下 而 上 实 KPI 体系 为了解和改 进战略而获 得反馈 进行定期和 有条不紊的 战略总结 * KPI 的作用  KPI3 市场占有率 KPI2 收入增长率 KPI1 销售收入 KPI4 员工流失率 管理检测、控制平台 * KPI 与目标的关系  KPI 是目标描述、分解的有效工具 目标 =KPIs (指标组) + 程度 + 时间 举例: 模糊的目标:提升研发能力,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用指标化的语言描述: •2004 年平均新产品上市时间缩短到 8 个月 •2004 年产品开发计划完成率达到 80 % •设计引起的 ECR 平均下降 50 % 其中: 指标:新产品上市时间( TTM )、计划完成率、 ECR 数量 程度: 8 个月、 80 %、 50 % 时间: 2005 年 *  目录: 一 KPI 概念介绍 二 KPI 设计方法、流程介绍 三 下一步工作安排 * KPI 设计流程  1 、明确组织的战略和战略目标 2 、确定公司的 KRA 及 KPI 3 、将公司 KRA 及 KPI 分解到部门 4 、进行部门职责、流程分析,找出各部门的“客户”、“产出”及衡量 指标 5 、结合公司 KRA 和 KPI 在部门分解的 KPI 及部门职责、流程分析建立 部门 KPI 集合 6 、部门 KPI 指标审查、筛选和确定 7 、制作各部门 KPI 管理表 * 1 、明确组织的战略和战略目标  公司战略 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 产品市场 A 产品市场 B 产品市场 C 公司战略关注的公司的资源 应该投向哪里,目的是使公 司控制的资源价值最大化。 它要回答的问题诸如“我们应 该参与哪些业务的竞争?” 或者是“应该向目前的业务投 入多少公司的资源?”等。 经营战略则关心的是如何在 业已确定的市场中进行竞争。 诸如如何把自己同竞争对手 区别开来,如何吸引顾客, 获得市场份额等。 * 2 、确定公司的 KRA 及 KPI  KRA 关键结果领域( Key Result Area )是一组确保达成 战略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 杜拉克认为企业应该在 8 个 KRA 方面制定业绩目标: •市场地位 •创新 •生产率 •实物及金融资源 •利润 其它 KRA 如:企业文化、成本控制、客户满意、 资源整合、信息化水平、财务融资、优秀制造、 客户服务…… •管理人员的表现和培养 •员工的表现和态度 •公共责任感 * 晨辉的 KRA 和 KPI  人员与文化 优秀制造 客户投诉率 人力资源体系 成本控制 惋惜流失率 员工认同度 交货及时性 人员素质水平 品牌知名度 行业影响力 品质保障 利润水平 筹资与投资 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报酬率 品牌 利润与成长 销售力 回款及时率 营销网络 客户满意度 新客户拓展 销售增长 公司 愿景 工艺技术改进 新产品满意度 产品开发周期 新材料新技术 应用 产品创新 * 3 、将公司 KRA 和 KPI 分解到部门  KPI 公司 KRA 及 KPI 品牌 部门 市场份额 技术中心 产品线 示例! 国家级技术中心认证 客户需求满足率 工艺研究成果 技术研究成果 专利成果数量 国家级新产品数量 国家级新产品 产品开发速度( TTM ) 新产品上市成功率 产品满意度、早期百台维修次 数 重点客户支持度 产品上市支持度 新产品早期问题解决的及时性 认知度 用户满意度 产品力 领先设计 产品交付周期 产品质量 销售力 重点客户满意度 促销水平 终端合格率 销售政策水平 服务 用户服务满意度 培训时数及质量 人员与文化 员工敬业度 员工敬业度、惋惜流失率 组织健康度 合格开发人员满足率 人员培养 PDT 组织健康度 人员培养 新产品销售额 新产品销售额 老产品销售增长额 惋惜流失率 组织健康度 利润与增长 销售 利润 投资额与筹资额 * 4 、进行部门职责、流程分析,找出各部门的“客户”、“产出”及衡量 指标  先找出个部门的职责和流程 例: 某公司服务、物流部流程及 KPI 分 析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阶段5 派工 上门服务 回访 总部抽查 寻求问题答 案 回复 回访 接收记录信息 任务分配 派工 接收记录信息上 报 接收各地要货计 划 接收任务并做计 划 接收异常订单 分析 处理 和相关部门 协调 运输到目的 地 提供数据给 大区销售经 理 货物保管 制订调度计 划 回访最终用 户 大区销售经 理决策 盘点 上门服务 (信息员)记录 信息 用户咨询(主要 (信息员)接收 是产品使用咨询) 信息 抱怨处理 流程 名称 和内 投诉处理 容 调度与计划 配送 异常订单处理 仓储管理 货物进仓 上门 阶段6 全流程 输出 客户问题解决 回访 客户问题解决 客户抱怨解决 客户投诉解决 调度计划 执行 出货 货物到目的地 订单输出 货物安全,保质保量 * 4.1 从效果角度来分析如何衡量各流程的工作  准确性,差错 率 派工合理 性,人均 服务单量, 服务人员 抱怨率 上门服务 及时率, 投诉率, 满意度 回访及时率, 问题反映准 确性 抽查及时 率   顾客满意度, 服务投诉率, 一次服务成功 率,劳动生产 率 准确性,差错 率 准确性, 及时性 准确性, 及时性 及时性     顾客满意度, 咨询投诉率 准确性,差错 率 任务分配 合理性 上门服务 及时率, 投诉率, 满意度 派工合理性, 人均服务单 量,服务人 员抱怨率 回访及时 率,问题 反映准确 性   顾客满意度、 抱怨处理率、 抱怨处理成功 率 分析能力 投诉处理 率       投诉处理成功 率 满足需要 的能力 计划可行 性       调度计划可行 性 准确性,差错 率 交付合格 率、交付 时间 回访及时 率       交付合格率, 交付差错率 准确性,差错 率 准确性, 及时性 决策合理 性 差错率     特别订单处理 差错率 准确性,差错 率 货损率、 达标率 差错率 准确性,及 时性     货损率、达标 率,帐卡物相 符率 效果:客户 需求、质量、 准确性,及时 风险、知识 性 积累 准确性,差错 率 * 4.2 从效率角度来分析如何衡量各流程的工作              响应速度,人 均服务单量, 单台服务成本             答复及时率、 回访率,回访 及时率             抱怨处理响应 速度             效率(时间,   成本) 投诉处理及时 率,响应速度           调度计划制订 时间             交付时间,交 付及时率,运 输费用             特别订单处理 时间,特别订 单处理及时率             仓储费用节省 率或预算执行 率 * 4.3 从适应性角度来分析如何衡量各流程的工作  适应性 : 流 程适应变化 的情况             全能人员数量             信息员的知识 面             信息员的技能             事故处理人员 的能力             协调能力             运输公司的配 送能力             决策合理性             仓库达标率 * 5. 各部门指标汇总  例:服务物流部指标 汇总 1 物流成本贡献率(包括仓储成本) 2 投诉处理成功率 3 顾客满意度 4 完美交付率(按时按质按量) 5 单台服务成本 8 服务(包括所有服务)及时回访率 9 投诉处理及时率 10 平均交付周期 11 服务投诉率 12 抱怨处理率 13 货损率 14 咨询答复及时率 15 交付及时率 16 抱怨处理成功率 17 特殊订单处理差错率 18 特殊订单处理及时率 19 全能人员比例 20 服务响应速度 21 一次服务成功率 22 调度计划可行性 23 咨询投诉率 24 帐卡物相符率 25 人均服务单量 26 调度计划制订时间 * 6 、 KPI 审查、筛选  对长期战略的 重要性 序 号 指标汇集 30% 对近期成功 重要性 30% 1 物流成本贡献率(包括 仓储成本) 5 5 2 投诉处理成功率 5 3 顾客满意度 4 受约人可 控性(职 责相关 性) 可衡量 程度 20% 20% 分值 5 是否选取 5 5 5 4 5 4.8 Y 5 5 4 4 4.6 Y 完美交付率(按时按质 按量) 4 5 4 5 4.5 5 单台服务成本 4 4 5 5 4.4 8 服务(包括所有服务) 及时回访率 4 4 9 投诉处理及时率 4 10 平均交付周期 11 4.2 Y Y  Y 5 4 Y  4 5 4 4.2 N 4 4 4 5 4.2   服务投诉率 3 4 5 5 4.1   12 抱怨处理率 3 4 5 5 4.1   13 货损率 4 4 4 4 4   14 咨询答复及时率 4 4 5 3 4   * 筛选评分表  重要性 职责相关性 可衡量性 5 非常重要 5 完全由本部门影响 非常容易,可直接从 5 报表获得 4 比较重要 多个部门影响, 4 以本部门为主 4 容易,需专门收集调查 3 一般 3 比较难 2 不太重要 3 多个部门影响相同 多个部门影响, 2 本部门为次要 1 无关紧要 1 与本部门无关 1 很难 2 难 * 7 、制作各部门 KPI 管理表  序 号 KPI 指标名称 1 物流成本贡献率 (包括仓储成 本) 2 3 4 5 销售额 / 物流成本 财务部 财务部   每月 财务 促进不断降低服务成 本 总服务成本 / 服务单据 数 财务部 财务部   每月   仅指服务成本(服 务人工费,管理 费) 财务 促进降低损耗 货物损失金额 / 总货物 价值 财务部 财务部   每月     客户 促进不断提高投诉处 理成功率 成功处理投诉次数 / 总 投诉次数 服务物 流部 服务物 流部   每月     客户 促进不断提高顾客满 意度 采用清华满意度和公司 满意度计算公式 服务物 流部 服务物 流部   每月     客户 不断提高交付质量和 效率 按时按质按量交付次 数 / 总交付次数 服务物 流部 服务物 流部 生产部 每月     客户 促进不断提高服务质 量 及时回访次数 / 总服务 数 服务物 流部 服务物 流部   每月   包括所有服务项目 客户 促进不断提高服务质 量 一次服务成功数 / 总服 务数 服务物 流部 服务物 流部   每月     学习与成 长 促进不断提高员工技 能 具备安装、维修、调试 三种技能人数占所有服 务人员比例 服务物 流部 服务物 流部 人力资 源部 季度     服务响应速度 组织与流 程 促进不断提高服务速 度 记录时间 服务物 流部 服务物 流部   每月   平均交付周期 组织与流 程 衡量供应链反应速度 从接收订单到获得货物 的时间的平均数 服务物 流部 服务物 流部 采购生 产部门 每月   货损率 投诉处理成功率 顾客满意度 服务(包括所有 服务)及时回访 率 11 考 核 周 期 促进提高物流服务效 率 7 10 统计 周期 财务 完美交付率(按 时按质按量) 9 关联责 任部门 衡量目的 6 8 数据审 核 指标类别 单台服务成本 一次服务成功率 全能人员比例 衡量尺度 / 计算公式 数据提 供   备注   难测量但是很重要   *  目录: 一 KPI 概念介绍 二 KPI 设计方法、流程介绍 三 下一步工作安排 * 下一步工作  壹. 人力资源部发放 KPI 设计表 贰. 各部门填写 KPI 设计表 叁. 顾问与各部门讨论,初步拟定各部门 KPI 肆. 同公司领导讨论,确定各部门 KPI *  问题与解答! Q&A *

26 页 699 浏览
立即下载
KPI考评体系

KPI考评体系

KPI 考评体系 ×× 汽车有限公司 人事规划部 新制度导入效果图 个人 KPI 考评体系 变革后的 企业形象 变革工具 季 度 管 理 具有竞争力以及敏 捷性的组织体制。 变革的 第一步 尽快进行变革,导入新 制度,制作成功案例。 现状 2 家公司不同的企业文化并存,双方 都处于被原有的做法所束缚的状态。 DFL人事制度整体印象   为了提高全公司经营运作质量,提高敏捷性,计划导入以 KPI 、必达目标以及挑战目标为中心的季度管理人事制度。 KPI DFL 人 事 制 度 季 度 管 理 人 事 制 度 1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实施以季度为单位的成果 把握,与个人的业绩考评 相结合 <KPI考评体系> 2 、岗位 KPI 考评制度 3 、薪酬制度 4 、调动、升格制度 判断岗位的价值包括 KPI 的 重要性,在等级上定位 与考评相关联,在每个 季度实施激励机制 进行实现目标流程的工作 行为考评,用于升格・降格 之中 人 财 开 发 制 度 KPI 考评的关键词 ■ 何谓 KPI?   指主要业绩指标。不仅仅是财务数据, 例如:品牌影响力、用户喜欢度等,被 称作企业无形资产使其数据化,作为被 明确的共同目标的(考评体系)。 ■ 何谓必达目   是员工与公司之间关于必须实现的业 绩水准的协议。如果没有完成目标,要负 具体责任。 Key Performance Index 标 ? Commitment ■ 何谓挑战目 标?   比必达目标更高的业绩水准。如果实 现此目标,将得到奖励。 Target ■ 何谓季度管理 ? Quarterly Management   缩短考评期间,加快 PDCA 循环周期。 把各季度的 KPI 达成度反映在季度奖金 上。 KPI 考评体系的目标   ・根据组织的目标设定每个人的业绩指标,对 其成果给与适当的评价。   ・设定组织与个人的业务行为一致性的目标, 提高员工参与策划经营的意识。   ・充实上级与下级的双向沟通,形成工作环境 内互相信赖的氛围。   ・根据(个人的 KPI )PDCA循环,提高管理人 员的管理水平。   ・通过向更高的目标挑战,达到促进开发个人 能力目的。 KPI 考评体系与事业计划的关系   KPI考评体系是把公司的方针、目标按照组织系列如下图分解到各职能 部门、事业部、子公司(工厂)、科室直至个人。与目标相关联,明确每个岗 位个人的作用(构筑考评体系)。 经营理念 中期事业计划( 23 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各职能部门的实施计划(行动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年度事业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各部门(工厂)的实施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部门・科的实施计划 基本方针 方策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每个人的工作计划 从上级方针分解到个人的 KPI 目标 具体的实施计划 必达目标与挑战目标 KPI目标的展开 ・部长接受下达给本部门(总部或事业部)的目 标 , 在KPI目标内制定本部门的方针、目标、重点实 施方策。 ・科长为了实现部长的KPI目标,根据本部门 应该实施的项目制定工作计划书。 ・在展开上述方针时,上下级之间应该进行充 分的沟通,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实施(计划)。 ・为了准确地设定上述(上级组织→下级组织 →个人)KPI目标,需要一定的方法、手段,使全体 共享这种方法(手段)。 KPI 考评体系 CFT 的作用 最高执行委员会 ・计划项目小组 ---- 议长 ・计划项目小组的最高决策 ・决定计划项目的方向 ・选定计划项目的负责人 ・批准完成的成果,向人事委员会汇报 公司绩效评价执行委员会 ・议 长:李 绍烛 ・副议长:小松 笃司 ・成员:各总部长 ・各事业部领导 CFT办公室 ・牵头人:筱田 文雄 CFT办公室 ・制定计划 ・对进展情况、课题进行管理 ・向最高执行委员会汇报 ・辅助牵头人: 顾鸿、孙晓东、余军、陈莉、  胡卫东、肖生权 部门 KPI 项目小组 ・指定各部门成员 部门 KPI 项目小组 ・项目调查 ・协助不同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制作完成的工作成果 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参与策划部门 KPI 项目小组的 工作内容 ・向制作完成的工作成果提出 意见 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在各职能部门内指定领导和成员 ( 3 ~ 5 名) ・各职能部门内的人事总务部门担 当窗口 在矩阵式组织机构上设定组织目标   ・在制定部 / 科的方针、目标时,有必要与作为纵向管理的不同部门的管理方针相结合以及与横向管理 的不同职能部门管理方针相磨合。   ・组织部门 KPI 项目小组与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共同研讨纵向与横向的部门之间紧密相联的目标。 部门 规 商 品 规 划 部 门 研 发 部 门 采 制 购 造 部 门 门 / 质 量 部 财 务 部会 门计 / IS 职能 经 营 规 划 部 门 人 事 / 门 组 织 部 装 备 公 司 零 部 件 事 业 部 股 份 公 司 职 能 部 门 购 生产 /SCM KPI QCD 研 讨 小 组 信息系统 财务会计 人事 / 组织 党 商 用 车 公 司             划 研发中心 采 乘 用 车 公 司 群 部门 KPI 项目小组 部门 KPI 项目小组 姓 名 议长 副议长 成员 李绍烛 小松笃司 房章福 中山太郎 乔阳 邹恒琪 三野丰 小野纯生 刘国元 侯宇明 李京桥 秋山丰 福本淳一 内山政昭 左曙光 周强 任勇 何伟 卢峰 尹肖彤 叶惠成 部 门 人事总部 经营规划总部 财务会计总部 制造总部 QCD 总部 采购规划管理总部 商用车商品规划总部 商用车研发中心 商用车零部件采购总部 信息系统总部 乘用车商品规划总部 乘用车研发中心 监审部 商用车公司 乘用车公司 零部件事业部 股份公司 装备公司 党群工作部门 职 务 副总裁 副总裁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中心长 总部长 总部长 总部长 中心长 部长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工会主席 部门 KPI 项目小组的作用 ・把各部门(总部・事业部)的 KPI 目标在本部 门内分解到部、科直至个人。 ・与各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互相配合,把 职能部门 KPI 目标编入到部门 KPI 目标之内。 ・制作各部门的行动计划书,追踪个人 KPI 的目标设定。 理。 ・为了实现各部门的 KPI 目标,实施进度管 ・将各职能部门的 KPI 目标的进展情况向最 高执行委员会汇报。 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筱田文雄 顾鸿 孙晓东 余军 陈莉 胡卫东 肖生权 部长 副部长 部长 部长 部长 部长 副部长 成员 总裁直管部门 商品市场规划部门 研发部门 采购部门 制造 / 质量部门 QCD 总部 财务会计总部 信息系统总部 人事 / 组织部门 党群工作部门 周伟勇 成红 刘国元 孙军 宋翔 王惠芳 程世平 黎海鸥 邹恒琪 李秀霞 乔阳 朱信年 曹承建 李宏伟 马景雪 王颖 高招影 周宁 主任 科长 科长 部长 副部长 副部长 科长 副科长 科长 部长 科长 部长 科长 部长 科长 顾问 商用车公司 乘用车公司 零部件事业部 股份公司 装备公司 人事规划部 组织开发部 人事总部人力资 源开发部 人事总部人事部 人事总部薪酬部 王东春 郑乐华 许建宁 王玉 童伟东 李征 肖海舟 唐跃青 聂孟景 陈向阳 部长 部长 部长 部长 部长 副部长 科长 副部长 科长 科长 邓劲林 何蓬 科长 科长 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组 ・在各职能部门内选拔领导与成员(在部门间 能够发挥影响力的人),组成职能部门 KPI 研讨小 组。 ・设定全公司共同的职能部门 KPI 目标的指标。 ・与相关部门(总部・事业部)的 KPI 项目小组 合作,把职能部门 KPI 目标的指标编入到各部门 KPI 目标内。 ・为了实现职能部门 KPI 目标,需要追踪各部 门的工作进展情况。 ・研讨其他与 KPI 指标设定有关的特定的课题 (研修・教材)。 KPI 考评体系的视点    KPI 目标的设定从多元化、定量化的视点来进行。在各自 的视点上采取平衡措施,结果以量化来表现。 财务视点 销售额、营业利润、资 产、 EVA 等 客户视点 客户满意度 (包括员工满意度) “2 ” 3 事业计划 学习与成长的视点 参加研修率 人才稳定率等 内部业务流程视点 QCD 各指标完成率 劳动生产率等 目标・方策矩阵示意图   由于KPI目标与方策有连锁关系。因此,如果使用下列矩阵图,就能够明确相互之间的 因果关系。 方策项目 A部 降低购买价格 财 削减经费 务 DFL KPI 项 目 分 类 实 施 降 低 原 目 标 标 价 值 案 目例 ○ ○ 提升商品力 用 提高质量 户 缩短生产准备期 内 部 提高设备利用度 流 程 学 提高员工满意度 习 和 提高人财稳定率 成 长 削 减 一 般 经 费 C部 减 少 设 计 变 更 次 数 提 高 设 计 技 术 能 力 D部 提 高 车 体 精 度 提 高 新 车 目 标 质 量 E部 改 善 业 务 环 境 对 管 理 层 实 施 培 训 提 高 人 财 充 足 率 ○ ○ 削减试制费用 目 标 项 目 B部 ○ ○ ○ ○ ○ ○ ○ ○ ○ ○ ○ 管 理 项 目 责 任 人 管 理 项 目 责 任 人 限定目标达成率 A部长 预算遵守率 B部长 降低试制加工率 C部长 记分 D部长 记分 D部长 课题解决率 C 部长 设备利用度 C 部长 ES调查 E 部长 人财充足率 E 部长 KPI 考评体系的个人目标设定的思路   在设定KPI目标时,应该满足以下4个要件:   1、必须是按照部门 / 部的KPI目标而设定的 目标。担负部门 / 部的KPI目标完成的责任。   2、每个人亲自制定目标方案,并且必须带有挑 战性。   3、覆盖业务的主要部分,必须是按照职位所定 的目标。设定定量目标,与提高业绩相结合。   4、必须是与上级领导商谈好而决定的目标。 KPI 考评体系的结构   分为PLAN(设定目标)、DO(实施目标)、CHECK(考 评结果)、ACTION(反馈考评结果与下年度相关指标挂钩)各阶 段。 事先明确方针、 目标。 明确分担的责任 以及被期待的成 果 上司 沟通 部下 期 待 进行支持、指导。 确 认 、 评 价 目 标 达成度。 在实现目标过程 中,要尊重自主 性,同时也要下 放必要的权限。 支 持 把考评结果向部下 进行反馈,支持、 指导部下。对 1 年 来取得的工作成果 、业绩进行充分的 确认与反省,找出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 上司考评 反   馈 CHECK 考评结果 ACTION 反馈考评结果与 下年度相关指标 挂钩 PLAN 设定目标 DO 实施目标 制定方案 自主管理 自我评价 与下年度相关指标挂钩 按照计划实行自 主管理。 根据需要向上司 汇报、联络、商 量。 确认、考核目标 达成度。 对1年来取得的成 果、业绩进行确认 和反省,分析成功 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制定解决问题的 对策并付诸实施。 目标必须是立足 于部门、部的方 针而制定的。对 课题以及上司的 期待值进行确认。 业 绩 考 评 设 定 下 年 度 目 标 KPI 考评体系的季度管理 考评对象 成果 = 作为结果的业绩 + 实现此业绩的流程 年末 季度初期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考评期间 设 定 季 度 初 期 目 标      流程1       流程2 把握成果           流程3 把握成果        流程4 把握成果 把 握 最 终 结 果      把握成果     反映在薪酬上      反映在薪酬上       反映在薪酬上     反映在薪酬上 KPI 考评体系的个人考评表 DFL    年度 业绩考评表 姓名 部门 1.公司目标 目标名称 必达目标 挑战目标 目标名称 必达目标 挑战目标 职位 2.部门・部门目标 目标名称 必达目标 3.科・组目标 挑战目标 ○:按计划进展 △:基本按 计划进展 4.个人目 标 必达目标 课题 挑战目标 第1 季度考评 第2 第3 ×: 进展迟于计划要求 年度评论(面谈日 第4 1 本人 重要度 上司 2 本人 重要度 上司 3 本人 重要度 上司 4 本人 重要度 上司 5 本人 重要度 1:挑战目标 0.5:完成必达目标 0:未完成必达目标 5.个人业绩 月 日) 达成度 考评得分 重要度×达 成 度 上司 综合考评 6.季度考评 5阶段考评(1、2、3、4、5) 第1季度 进展情况&回顾 签字 本人 本人 上司 上司 第3季度 进展情况&回顾 签字 本人 本人 上司 上司 第2季度 进展情况&回顾 签字 第4季度 进展情况&回顾 签字 综合考评基准 7.不可预见的要因/事件(上司判断/填写) 5 4 3 2 1 8.上司对个人业绩的综合意见 上司的上司 签字 上 司 100-81以上 80-61以上 60-41以上 40-21以上 20-0 考评分数合计 综合考评 构筑 KPI 考评体系日程安排 2 nd stage 1 st stage 4月 KPI 目 标 28 23 14 ↑ 目 标 ↑ KP 5 14 KPI 研 修 23 研 讨 小 支 付 季 度 奖 金 确情 认况 职 能 部 门 设 定( 职/ 能 部 门~ 4 KPI 组 8月 向 最 高 执 行 委 员 会 汇 报 确 认 协 作 上 司 考 评 确 认 确 认 个 人 科 职 能 部 门 自 我 评 价 KPI 5 跟踪 5 ↑ 4 22 KPI 4 KPI 项 目 小 组 / 17 KPI 部 门 分制( 解定/ 各 岗 目位~ 标的 行/ 总动 部计 ) 划 部书 7月 实的 施 自→ 工我 作管 理 5 个 人 体 系 启 动 大 会 6月   分制( 解定/ 个 人 目考~ 标评 表/ 科 ) 个 人 KPI 全 体 5月 / 目 标) 的 进 展 人 事 担 当 人 员 培 训 考 评 人 员 培 训 1ST Stage ・・・至当事人 / 科长级 2nd Stage ・・・至当事人 / 事务技术的 一般员工层

20 页 719 浏览
立即下载
KPI指标提炼案例研讨

KPI指标提炼案例研讨

KPI 指标提炼案例研讨 A 公司 KPI 指标提取案例   A 公司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连锁店。公司成立 6 年,由最初的一家店,逐渐成长为由 40 家店的 中型内衣连锁集团公司,这 40 家店全部为直营店。进入 2011 年,公司步入快速成长期,以每月 2 - 3 家的速度开新店。公司制订了在未来的 8 年内,开 1000 家店,成为中国最大的内衣连锁店的战略目标。  公司规模在迅速的扩大,但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扩大,问题也出现了。因为公司是从一家店成长起来, 现在有 40 家店的规模,但在运营模式上还是依靠传统的模式,在只有几家店至十来家连锁店的情况下是 没有多少问题的,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往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都不能适应公司快速扩张的需要。 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完善,营运体系也不健全;很多连锁店中,管理因人而 异,即使是简单的店面布置,很多店的风格都不一致;货品管理也比较混乱,因为公司以往没有信息系统, 货品的管理完全依靠手工帐,连锁店内货品销售的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到公司采购部门。对一个商业企业 来说,信息的置后将会导致货品流转不畅,库存周转率难以提高,这与当年只有几家店铺时的情况相差太 远;公司对累计采购金额在 500 元以上的客户采用会员制,但是顾客采购时并不会总在一家店里,但在不 同的店之间进行购买的信息却不能共享;等等,这都对公司快速扩张提出了挑战。 公司高层领导多次沟通后,同时与公司的管理层共同分析了现有的问题,发现公司要想实现在今后的 几年内达到 1000 家店,需要克服现有的问题,并且要在另外几个方面做的更加出色,才能达到公司成长 的目标。这几个问题分别是: 准确高效提供各类信息,不断刷新的销售业绩,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供给,质优价廉、适销对路与准 确及时的配送,连锁店复制。 问 题 • 如果您是公司的高管层,您认为公司下 要想达到 1000 家分店,需要客服的问题有 哪些? • 请根据 KPI 指标提取的原则,结合公司 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取部分 KPI 指标? 1 2 参考答案 • 请根据 KPI 指标提取的原则,结合公司 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取部分 KPI 指标? 2 • 1 、准确高效提供各类信息。 • 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是不能支撑企业快速的发展,这导致了信息置后, 对采购、销售、决策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实现公司目标, 必须在信息系统建设上下功夫,这是影响公司发展的一块短板。准确、 高效的获取信息的重中之重是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完成 率、使用了信息系统的店数在连锁店中所占的比例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这个关键因素做的怎么样。 1 信息化建设完成率 需要信息化建设进度计划支撑 2 使用信息系统店数 需要信息化使用店数目标支撑 参考答案 • 2 、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供给。 • 连锁店在于复制,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想 实现快速的复制,就需要不断的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可以用:培训 计划达成率、关键职位空缺率、绩效管理有效实施三个方面的指标衡 量这个关键因素是否达到了公司的要求。 1 培训计划达成率 需要培训计划支撑 2 关键职位空缺率 需要定义哪些是关键职位 3 绩效管理有效实施 需要衡量绩效的有效实施的标准 参考答案 • 3 、质优价廉,适销对路与准确及时的配送 • 公司是商业企业,对货品的采购是否适销对路与货品配送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公司现有的工作模式是不适合快速发展的,所以,需要强化 物流系统。选择了配货周期、滞销款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两个衡量指标 来对其进行衡量。 1 配货周期 确定一个配货周期的合理值 2 滞销款占销售综合比 确定一个比例合理值 参考答案 • 4 、不断刷新的销售业绩。 • 销售业绩的提高,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最终目标,也为公司快速发展提 供有效的资金保障。这也是公司经营的一个关键结果,我们用销售额、 利润与存货周转率三个指标来衡量它。 1 销售额 确定销售额的增长目标 2 利润 确定利润的增长目标 3 存货周转率 确定一个存货的周转率 参考答案 • 5 、连锁店复制。 • 快速、高效、能够盈利的开店是实现公司总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在 这其中,新开店的数量、新开店的盈利状况又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另外,由于连锁店需要复制,保持统一性,这就对营运管理水平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营运体系建设是一个衡量统一性的衡量指标。 1 新开店数量 确定新开店的数量目标 2 新开店盈利状况 确定新开店的盈利目标 3 营运体系建设度 营运体系的标准、规范

8 页 717 浏览
立即下载
寿险KPI操作手册

寿险KPI操作手册

二○○四年寿险经营分析操作 手册 寿险企划部 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一、 2004 年机构分类 个 险 分 类 •按首年保费规模将机构分成 A 、 B 、 C 三类: •A 组机构( 10 家):上海、北京、南京、青岛、广州、杭州、石家庄、福州、沈 阳、哈尔滨 •B 组机构( 13 家):天津、成都、武汉、合肥、深圳、大连、长沙、长春、重庆、 西安、宁波、乌鲁木齐、济南 •C 组机构( 12 家):银川、兰州 (含西宁)、昆明、南宁、厦门、佛山、郑州、 贵阳、南昌、呼和浩特、太原、海南 •按地理位置将机构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区域: •东区( 8 家):南京、青岛、杭州、合肥、福州、厦门、宁波、济南 •南区( 8 家):广州、深圳、武汉、长沙、佛山、南昌、海 南、南宁 •西区( 9 家):上海、成都、重庆、乌鲁木齐、西安、贵阳、昆明、银川、兰州 •北区( 10 家):北京、石家庄、沈阳、哈尔滨、大连、天津、长春、郑州、呼和浩特、 太原 二、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营销) 指 核心 KPI 生命 监测 KP I 标 健康 异常 危险 备注 首年标保计划达成率 月均活动人力达成率 月均合格人力达成率 =100% =100% =100% 100%;=90% 100%;=90% 100%;=85% 90% 90% 85%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活动人力月人均 FYC (元) =1320 1320;=1188 1188 各机构不同 13 月在职单保费继续率 个销团计划达成率 =86.4% =100% 86.4%; =77.8% 100%;=90% 77.8% 90%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相同 个销产计划达成率 =100% 100%;=90% 90% 各机构相同 营销承保保单 13 月保费继续率 =86.0% 86.0%; =77.4% 77.4% 各机构不同 合格人力占比 个险短险赔付率 年末人力( 万人) =30% =70% =23.3 30%;=25% 70%;=77% 23.3;=21 25% 77% 21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不同 月均正式以上人力(万人) 13 月留存率 =14.5 =28 % 14.5;=13 28%;=25% 13 25%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相同 月人均件数(件) 活动率 =2.4 =75 % 2.4;=2 75%;=70% 2 70%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3 个月转正率 净增员率 =50 % =1.5% 50%;=45% 1.5% ; =0% 45% 0%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注:上表中各机构不同的指标,表中值为系统值,机构健康:指标值 = 基准值, 机构异常:基准值 指 标值 =0.9* 基准值,机构危险:指标值 0.9* 基准值 . 短险赔付率:健康区间:指标值≤基准值,异常区间: 1.1* 基准值≥指标值 基准值, 危险区间: 指标值 1.1* 基准值。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区拓) 指标名称 核心 KPI 生命 监测 KPI 健康 异常 危险 备注 首年标保计划达成率 =100% 100%,=90% 90% 各机构相同 月人均标保(元) =2700 2700,=2214 2214 各机构不同 孤儿单续收二次综合达成率 =78.1% 78.1%,=75% 75% 各机构不同 孤儿单续收三次综合达成率 区拓 13 个月保费继续率 7-13 月留存率 区拓 13 个月保费继续率 孤儿单续收二次综合达成率 月人均件数 人力月纯增率 =92.3% =86.3% =60 % =86.3% =78.1% =2.7 =2% 92.3%,=88.6% 86.3%,=82% 60%,=50% 86.3%,=82% 78.1%,=75% 2.7,=2.2 2%,=1.5% 88.6% 82% 50% 82% 75% 2.2 1.5%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不同 各机构相同 各机构相同 月举绩率 =80% 80%,=70% 70% 各机构相同 月实动率 =35% 35%,=25% 25% 各机构相同 区拓 25 个月保费继续率 =93% 93%,=89% 89% 各机构相同 人力计划达成率 =100% 100%,=90% 90% 各机构相同 6 个月转正率 =45% 45%,=35% 35% 各机构相同 区拓在职单续收二次达成率 =89% 89%,=85% 85% 各机构相同 区拓在职单续收三次达成率 =95% 95%,=90% 90% 各机构相同 注:上表中月人均标保指标为系统值,机构健康:指标值 = 基准值,机构 异常:基准值 指标值 =0.82* 基准值,机构危险:指标值 0.82* 基准值;表中孤儿单续收二、三次综合达成率指标为系统值,机构健康: 指标值 = 基准值, 机构异常:基准值 指标值 =0.96* 基准值,机构危险:指标值 0.96* 基准值。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后援) 指标名称 核心 KPI 生命 监测 KPI 健康 异常 危险 备注 13 月保费继续率 ( 含银保 ) 25 个月保费继续率 ( 含银 保) ≥85.4% 76.9~85.4% < 76.9% 各机构不同 ≥93.0% 83.7~93.0% < 83.7% 各机构不同 个险短险赔付率 ≤70.0% 70.0~77.0% > 77.0% 各机构不同 个险长险短期出险率 ≤0.068% 0.068~0.075% > 0.075% 各机构不同 团险考核利率计划达成率(亿) ≥100% 90~100% < 90% 各机构相同 13 月保费继续率 ( 含银保 ) ≥85.4% 76.9~85.4% < 76.9% 各机构不同 25 个月复合保费继续率 ≥80.5% 72.5~80.5% < 72.5% 各机构不同 二次综合达成率 ≥84.2% 75.8~84.2% < 75.8% 各机构不同 三次综合达成率 ≥93.5% 84.2~93.5% < 84.2% 各机构不同 长险短期出险拒付率 ≥22.0% 19.8~22.0% < 19.8% 各机构不同 保全差错率 ≤0.20% 0.20~0.25% > 0.25% 各机构相同 平均出单时间 ≤5 5~5.5 > 5.5 各机构相同 10% 最长出单件均时效(天) ≤15 15~17 > 17 各机构相同 ≥89% 80~89% < 80% 各机构相同 ≥96.0% 90.0~96.0% < 90.0% 各机构相同 ≤28 28~31 > 31 各机构相同 ≤45.0% 45.0~49.5% > 49.5% 各机构不同 ≤1.1 1.1~1.2% > 1.2% 各机构相同 ≤0.65 % 0.65~0.8% > 0.8% 各机构相同 10 日内结案率 30 日新契约回访成功率 10% 最长理赔结案件均时效(天) 长险赔付率(不含投连、银保) 件均后援人力成本 客户投诉率 注:上表中对于各机构不相同的指标,表中区间划分针对全系统值,机构的区间划分参照下列方法: 1. 续期指标及长险短期出险拒付比:健康区间:指标值≥基准值,异常区间:基准值 指标值≥ 0.9* 基准值, 2. 长短险赔付率、长险短期出险率:健康区间:指标值≤基准值,异常区间: 1.1* 基准值≥指标值 基准值, 危险区间:指标值 0.9* 基准值。 危险区间:指标值 1.1* 基准值。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团险系列考核指标) 2004年团险KPI指标及标准 指标名称 短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长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短险综合净赔付率 标准费用执行率 考核利润计划达成率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 健康 x=100% x=100% x=70% x=100% x=100% x=100% 异常 80%=x100% 80%=x100% 70%x=76% 100%x=104% 80%=x100% 80%=x100% 危险 关注频率 x80% 每月 x80% 每月 x76% 每月 x104% 每月 x80% 每月 x80% 每月 注:团销产计划达成率指标是否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待确认。考核利润计划达成率为生命指标,其 他为核心指标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团险系列监测指标) 指标名称 死差计划达成率 费差计划达成率 长险综合费用率 短险综合费用率 健康险净赔付率 非健康险净赔付率 短险非健康险占比 短险续保率 2004年团险KPI指标及标准 健康 异常 危险 关注频率 x=100% 80%=x100% x80% 每月 x=100% 80%=x100% x80% 每月 x=2.61% 2.61%x=2.78% x2.78% 每月 x=22% 22%x=22.6% x22.6% 每月 x=90% 90%x=92% x92% 每月 x=45% 45%x=56% x56% 每月 x=45% 33%=x45% x33% 每月 x=60% 50%=x60% x50% 每月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机构团险考核指标) 2004年机构团险KPI指标及标准 指标名称 短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长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短险综合净赔付率 费差计划达成率 考核利润计划达成率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 健康 异常 x=100% 80%=x100% x=100% 80%=x100% 依各机构计划确定 x=100% 80%=x100% x=100% 80%=x100% x=100% 80%=x100% 注:( 1 )各机构赔付率目标值待定; ( 2 )费差计划达成率指标还未最终确定; ( 3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指标待确认。 危险 关注频率 备注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每月 各机构不同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8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五、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机构团险监测指标) 指标名称 健康险净赔付率 非健康险净赔付率 队伍活动率 队伍合格率 续保率 客户信息准确率 2004年机构团险KPI指标及标准 健康 x=90% x=45% x=% x=% x=60% x=65% 注:队伍活动率和合格率指标待定。 异常 90%x=92% 45%x=56% %=x% %=x% 50%=x60% 60%=x65% 危险 关注频率 备注 x92%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56%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5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x60% 每月 各机构相同 二、 KPI 分析指标及基准值(银代考核指 标) 健康 异常 危险 指标名称 核心 指标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亿元) 非趸交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亿 元) 件数契撤率 5% 生命 指标 预算费用执行率 ≤ 100% 监测 KPI 指标 业务进度和预算进度配比 ≥ 100% 中行活动网点数计划达成率 2000 正式人员有效活动率 70% 人均产能 ( 万元 ) 50 保单按时送达率(注 1 ) 92% 分红通知单按时送达率(注 2 ) 80% 续期对账单按时送达率(注 3 ) 80% 续收二次综合达成率 90% 续收三次综合达成率 90% 保费契撤率 8% 分渠道规模保费计划达成率 100% 注:上表中各项未具体列明健康、异常和危险值的指标,其健康:指标值 = 基准值, 异常:基准值 指标值 =0.9* 基准值,危险:指标值 0.9* 基准值 备注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营销 关键业绩指标 •营销首年标准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月) 计划 销实际承保首年标准保费 •营销首年标准保费计划达成率 = (累计) 费计划 本月营销实际活动人力 营销月均活动人力计划达成率 = (本月) 销活动人力计划 实际活动人力 / 本年经过月份 营销月均活动人力计划达成率 = (累计) 销月均活动人力计划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本月营销实际承保首年标准保费 *100% 本月营销首年标准保费 *100% 累计营 累计营销首年标准保 *100% *100% 本月营 *100%本年累计营销 本年营 *100% 营销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本月营销首年佣金( FYC ) *100% •营销活动人力月人均 FYC= (本月) 本月营销活动人力数 本年累计营销首年佣金( FYC ) *100% 本年营销累计活动人力数 •营销活动人力月人均 FYC = (累计) 前数第 3 月新增且当月末在职的营销正式业务员人数 营销员三个月转正率 = 前数第 3 月新增营销业务员人数 (本月) 各月前数第 3 月新增且当月末在职的营销正式业务员人数之和 营销员三个月转正率 = (累计) 产)实际承保保费 •个销团(个销产)保费计划达成率 = 各月前数第 3 月新增营销业务员人数之和 *100% *100% 本月(累计)个销团(个销 *100% 营销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13 月前新增人力当期仍然在职的人员数量 •营销员 13 个月留存率 = (本月) •营销员 13 个月留存率 = (累计) 13 月前新增人力 各月新增人力各经过 12 个月且第 13 个月月末在职的营销员人数之 *100% 和 各月新增营销员人数之和 营销员净增长率(本月、累计) = 增员率(本月、累计) - 脱落率(本月、累计) 本月新增营销员人数 •营销员增员率 = (本月) •营销员增员率 = *100% 本月月初可出单营销员人数 各月新增营销员人数之和 (累计) 各月月初可出单营销员人数之和 *100% *100% 营销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本月脱落营销员人数 •营销员脱落率 = *100% (本月) 本月月初可出单营销员人数 各月脱落营销员人数之和 •营销员脱落率 = (累计) 各月月初可出单营销员人数之和 合格营销人力 •营销合格人力占比 = (本月) *100% *100% 本月 本月平均营销人力 注:合格人力: A 类机构当月 FYC 不低于 1100 元的业务员; B 类机构当月 FYC 不 低于 880 元的业务员; C 类机构当月 FYC 不低于 660 元的业务员( A 、 B 、 C 指基本法实施版 本); 合格营销人力之和 •营销合格人力占比 = (累计) 和 *100% 各月 各月平均营销人力之 营销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本月 承保的标准件数之和 •月人均件数 = (本月) 本月平均可出单营销 员人力 * 标准件数 : 长险一件算一件 , 短期健康险 600 元折算一件 , 意外险不算件数 各月承保的标准件数之和 •月人均件数 = (累计) 营销员人力之和 •活动率 = (本月) 人力之和 •活动率 = (累计) 本年 本年各月月均可出单 本月活动人力 本月有在职记录的可出单营销员人力 各月活动 各月有在职记录的可出单营销人力之和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关键业绩指标 区拓首年标准保费计划完成率 = (本月) 划 拓实际承保首年标准保费 区拓首年标准保费计划完成率 = (累计) 划 人均标保(当月) = 人均标保(累计) = 和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本月区拓实际承保首年标准保费 *100% 本月区拓首年标准保费计 累计区 *100% 累计区拓首年标准保费计 当月收展标保 *100% 各月收展标保之和 *100% 当月平均人数 各月平均人数之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费达成率 孤儿单续收二次综合达成率 = 费达成率 孤儿单续收三次综合达成率 = 孤儿单二(三)次件数(保费)达成率 = 区拓 13 个月保费继续率 = 孤儿单累计二次件数达成率 + 孤儿单累计二次保 2 *100% 孤儿单累计三次件数达成率 + 孤儿单累计三次保 2 报告期内二次实收件数(保费)之和 报告期内二次应收件数(保费)之和 考察期间出单之新契约于生效后第十三个月实收保费(含附约) 考察期间出单之新契约保费(含附约) *100% *100% *100%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前数第 12 月报升并于前数第 7 月已转正且当月末在职的收展员人数 7-13 月留存率 = 月人均件数 = 前数第 12 月报升并于前数第 7 月已转正且在职的收展员人 数 月实际完成新契约保单标准件数 月平均人力 *100% 前数第 6 月新进收展员各经过六个月(第七个月)转正人 数 收展员 6 个月转正率(当月) = 前数第 6 月新进收展员人数 收展员 6 个月转 正率 = (累计 ) *100% *100% 各月前数第 6 月新进收展员各经过六个月(第七个月)转正人数之和 ×100% 各月上岗新人人数之和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人力月纯增率 = 月举绩率 = 月实动率 = 月纯增人力 月平均人力 月举绩人力 月平均人力 月实动人力 月平均人力 *100% *100% *100% 注:举绩人力指报告期内实际招揽新契约保单标准件一件(含)以上的展业外勤人数。 实动人力指报告期内完成 3 件新契约(不含意外险), FYC1000 元以上(其中试用收展员岗位 津部分一律以 400 元计) 考察期间内出单之新契约于生效后第二十五个月实收保费(含附 区拓 25 个月保费继续率 = 约) 考察期间出单之新契约保费(含附约) 人力计划达成率 = 报告期实际人力 报告期人力计划 *100% *100% 区拓 三、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前数第 6 月报升且当月末在职的正式收展员人数 收展员 6 个月转正率 = *100% 前数第 6 月报升收展员总人数 收展员在职单续收 二次综合达成率 收展员在职单续收 三次综合达成率 = 收展员在职单累计二次件数达成率 + 收展员在职单累计二次保费达成 率 *100% 2 = 收展员在职单累计三次件数达成率 + 收展员在职单累计三次保费达成 率 2 *100%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个险短险赔付率 = ( 累计 ) 年初至本月短期险实际赔款支出之和 *100% 年初至本月短期险经过保费 其中:经过风险保费 = 净保费 × 保单经过天数 /365 保后 24 月内因疾病和疾病死亡件数 个险长险短期出险率 (累计) = 评估期内累计长险承 评估期内有效期在 24 个月内经过保单总量 累计长期险实际赔款支出 - 赔款单累计释放准备金 长期险赔付率 ( 累计) = *100% 累计长险经过风险保费 其中:经过风险保费 = 风险保额 × 相应年龄死亡率 × 保单经过天数 /365 风险保额 = 保额 - 保单价值准备 赔付率含健康险业务 *100%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后援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关键业绩指标 13 月后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之和 13 月保费继续率(含银保)(本月) = *100% 13 月前承保的保单保费之和 (本年度 1 月前推 1 个月至统计月前推 13 个月承保, 在本年度 1 月至统计月仍然有效的 单保费之和) 13 月保费继续率(含银保) (累计) = 个月承保的保单保费之和 25 月保费继续率(含银保)(本月) = *100% 25 月后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 本年度 1 月前推 13 个月至统计月前推 *100% 25 月前承保且在 13 月后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 1 月前推 25 个月至统计月前推 25 个月承保,在本年  统计月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之和) 25 月保费继续率(含银保) (累计) = (本年度 度 1 月至 *100% 其中: 13 ( 2525)月前承保的保单不包括契撤件、死亡件、核退件和趸缴件,只考虑预定利率 5% 的保单 (本年度 1 月前推 个月至统计月前推 25 个月承 保 , 且在承保 13 个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二、三次综合达成率(本月、累计) = 二、三次保费达成率(本月、累计) + 二、三次件数达成率(本月、累 计)) 、本月实收的保费(件数) 宽末二次保费(件数)达成率 = 件数)   二次实收保费(件数) 数)】 年累计二次保费(件数)达成率 = 次以上的应收保费 ( 件数 ) 月的二次应收保费(件数) 本月实收的保费(件数)   宽末三次保费(件数)达成率 = 次以上的应收保费(件数)   保费(件数) 2 应缴日在上上月的二次应收保费 ( 件数 ) 经上 *100% 应缴日在上上月的二次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11 月至本年度上上月截 【含相应复 应缴日在上上月的三次 *100%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经上上月、上 11 月份至 *100% 应缴日为上上月的三次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11 月至本年度上上月截止本月底的三次及三次以上 【含相应复效保费(件数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25 个月后仍然有效的保单保费之和 •25 个月复合保费继续率= 25 个月保费继续率 新契约 30 日回访成功率(本月) = 日后的成功件数) *100% 25 个月前承保的保单保费之和   =上年累计 13 个月保费继续率 * 本年累计 (考核月 1 日承保保单在 30 日后的成功件数 +…+ 考核月 30/31 日承保保单在 30 保的保单件数) 新契约 30 日回访成功率(累计) = *100% (考核月 1 日承保的保单件数 + …… + 考核月 30/31 日承 各月 30 日成功件数之和 *100% 各月累计承保件数 ( 期间保全批单删除件数 + 期间保全撤销件 - 因客户未交费而删除的批单件数 ) 保全差错率= 期间保全受理件数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期间长险短期出险拒付件数 长险短期出险拒付比= ×100 % 期间长险短期出险件数  间之和) 平均出单时间= 保保单量 10% 最长出单件均时效= (每案承保时间之和 - 每案客户交费时 ×100% 期间承 期间承保保单中时效最长的 10% 保单时间之和  ×100% 10%* 期间承保保单量 期间理赔结案且结案时效 =10 天的案件  10 日内结案率= ×100% 期间理赔结案案件量 后援 六、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续)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关键业绩指标   件天数之和 期间 10% 最长理赔结案案 10% 最长理赔结案件均时效 = ×100% 10% 案件数 本期机构契约系列人力成本支出 件均后援人力成本= ×100% 期间机构有效契约总量 期间客户投诉总量 客户投诉率= ×100% 0.5* 期初机构有效契约量 +0.5* 期末机构有效契约量 期间 五、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团险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短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 当月 ) = 当月短险保费收入 / 当月短险保费计划 *100% •短险保费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短险保费收入 / 累计短险保费计划 *100% •长险保费计划达成率 ( 当月 ) = 当月长险保费收入 / 当月长险保费计划 *100% •长险保费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长险保费收入 / 累计长险保费计划 *100% •考核利润计划达成率 ( 累计 ) = 累计实现考核利润 / 累计考核利润计划 *100% •短险综合净赔付率(当月) = 当月赔款支出 / 当月经过净保费 *100% •短险综合净赔付率(累计) = 累计赔款支出 / 累计经过净保费 *100% •标准费用执行率(累计) = 累计实际支出 / 与完成保费规模及结构相匹配的标准费用 *100% •健康险净赔付率(当月) = 当月健康险赔款支出 / 当月健康险经过净保费 *100% •健康险净赔付率(累计) = 累计健康险赔款支出 / 累计健康险经过净保费 *100% •非健康险净赔付率(当月) = 当月非健康险赔款支出 / 当月非健康险经过净保费 *100% •非健康险净赔付率(累计) = 累计非健康险赔款支出 / 累计非健康险经过净保费 *100% •续保率(当月) = 当月客户续保率 *30%+ 当月保费续保率 *60%+ 当月件数续保率 *10% •续保率(累计) = 累计客户续保率 *30%+ 累计保费续保率 *60%+ 累计件数续保率 *10% 五、 KPI 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续) 团险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死差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实现死差 / 累计死差计划 *100% •费差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实现费差 / 累计费差计划 *100% •长险综合费用率(累计) = 累计长险费用支出 / 累计长险保费收入 *100% •短险综合费用率(累计) = 累计短险费用支出 / 累计短险保费收入 *100% •短险非健康险占比(累计) = 累计非健康险保费收入 / 累计短险保费收入 *100% •客户信息准确率 = 客户有效信息数量 / 客户信息总量 *100% (以 95511 抽查结果为准) •队伍活动率、队伍合格率待团险《基本法》修改完成后确定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当月) = 当月团销产保费收入 / 当月团销产保费计划 *100% •团销产计划达成率(累计) = 累计团销产保费收入 / 累计团销产保费计划 *100% 集团对银保事业部的考核指标说明——本月 关键业绩指标 •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本月实际承保总保费收入/本年年度计划总保费收 入) ×100% • 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月实际承保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柜面非趸缴 首年保费) ×100% • 件数契撤率 = (本月实际发生契撤件数 / 本月实际承保首年 件数) ×100% • 费用执行率 = 费用预算执行率 *50%+ 预算费用进度 *50% 集团对银保事业部的考核指标说明——累计 关键业绩指标 •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本年累计实际承保总保费收入/本年年度计划总保费收 入) ×100% • 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年累计承保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柜面非趸缴首 年保费) ×100% • 件数契撤率 = (本年累计实际发生契撤件数 / 本年累计承保首年 件数) ×100% • 费用执行率 = 费用预算执行率 *50%+ 预算费用进度 *50% 二级机构短期关键业绩考核指标说明——本月 关键业绩指标 •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本月实际承保总保费收入/本年年度计划总保费收 入) ×100% • 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月实际承保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柜面非趸缴 首年保费) ×100% • 中行计划达成率 = 中行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40%+ 当地中行业务占 比计划达成率 *30%+ 中平合作部 *30% • 新业务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月实际承保新业务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新业务首年 保费) ×100% • 件数契撤率 = (本月实际发生契撤件数 / 本月实际承保首 附:当地中行业务占比 @ = (平安实际承保的中行首年保费 / 当地中行的寿险代理业务总首年保 年件数) 费) *100% ×100% 若当地中行业务占比 =40% ,则 @=1 • 费用执行率 = 当地中行业务占比 费用预算执行率 *50%+ 若当地中行业务占比 =20% ,且 40% ,则 @= /40% 预算费用进度 *50% 二级机构短期关键业绩考核指标说明——累计 关键业绩指标 • 总保费收入计划达成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本年累计实际承保总保费收入/本年年度计划总保费收 入) ×100% • 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年累计承保柜面非趸缴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柜面非趸缴首 年保费) ×100% • 中行计划达成率 = 中行首年保费累计计划达成率 *40%+ 当地中行业务占 比累计计划达成率 *30%+ 中平合作部 *30% • 新业务首年保费计划达成率 = (本年累计承保新业务首年保费/本年年度计划新业务首年保 费) ×100% • 件数契撤率 年件数) ×100% = (本年累计实际发生契撤件数 / 本年累计承保首 二级机构短期关键业绩监测指标说明——本月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中行签约网点数计划达成率 = (本月中行实际签约网点数/本月中行签约网点数计划) ×100% • 中行网点活动率 = (本月中行活动网点数/本月中行签约网点数) ×100% • 内勤人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月实际承保绩效保费/本月内勤总人数) ×100% • 外勤人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月实际承保绩效保费/本月外勤总人数) ×100% • 活动网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月实际承保绩效保费/本月实际活动网点数) ×100% • 千禧养老月保费承保实收率 = (应缴日在上上月经上上月、上月、本月的累计实收千禧养老保费) / (应缴日在上上月的首年承保千禧养老保费) ×100% • 绩效保费投入产出比率 = (本年累计实际总投入 / 本年累计实际承保绩效保费 ) ×100% 附:绩效保费折算办法待定 二级机构短期关键业绩监测指标说明——累计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定义(以下为计算当月指标值的定义) • 中行签约网点数计划达成率 = (本年累计中行签约网点数/本年累计中行签约网点数计划) ×100% • 中行网点活动率 = (本年累计中行活动网点数/本年累计中行签约网点 数) ×100% • 内勤人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年累计承保绩效保费/本年各月平均内勤人数) ×100% • 外勤人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年累计承保绩效保费/本年各月平均外勤人数) ×100% • 活动网均绩效保费(万元) = (本年累计承保绩效保费/本年各月平均活动网点数) ×100% • 千禧养老年累积保费承保实收率 =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11 月至本年度上上月、截止本月底的实收千禧 养老年保费) / (应缴日在上一年度 11 月份至本年度上上月的首年承保千禧养老年保费) ×100% • 绩效保费投入产出比率 = (本年累计实际总投入 / 本年累计实际承保绩效保费 ) ×100%

34 页 713 浏览
立即下载
KPI指标介绍分析及管理32页

KPI指标介绍分析及管理32页

KPI 指标介绍、分析 及 管理 课程目标 准确了解 KPI 指标定义及指标基准值 清晰了解 KPI 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学会如何叙述绩效表现的问题 了解 KPI 指标的计分规则 了解 KPI 报表制作 课程大纲 一、指标介绍 1 、 KPI 的定义及功能 2 、驱动业绩指标因素 3 、营销业务发展公式 4 、 KPI 指标的定义 5 、 KPI 指标的基准值 6 、 KPI 指标排名计分规则 课程大纲 二、绩效表现分析 1 、问题的定义 2 、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确认问题的原则 4 、如何叙述绩效表现的问题 课程大纲 三、报表制作 一、 KPI 的定义及功能 KPI 既是关键业务指标管理,它是汇报管 理中重要的环节。 KPI 管理具有三大基本功能: 1 、分析与计划 2 、汇报与指导 3 、透明、公平的考评 目标管理与 KPI 指标系统 KPI 指标系统 目标管理 KPI 是分析 分析看差距 差距产压力 压力变动力 动力促行动 行动改现状 差 距 目标是航标 目标是标准 二、驱动业绩指标因素分析 费 业务员人数 首 年 保 × 本 月 本 本 月 初 月 月 试 正 + 转 + 用- 脱 式 未 正 落 转 人 人 人 正 数 数 数 人 人 均 保 费 活 动 率 × 有效人均 件数 × 人 均 产 能 件均保费 营业部考核标准 人员规模 月活动率 保费规模 持证率 营业组数 人均件数 月增员率 品质指标 营销业务发展公式 1 经理 销 售 业 绩 销售业绩 人 力 人均产能 营销业务发展公式 1 业绩=人力 × 活动率 × 人均产能 人 力: 增才、选才、育才、留才、用才 活 动 率: 1. 差勤管理 2. 市场活动(工作日志、销售活动、记录 表) 人均产能: 1. 活动量管理( V · P · C ) 2. 辅导(陪同拜访、观察) 3. 训练(早会经营、角色扮演、案例谈讨、商 品组合) 4. 激励(物质、荣誉、目标、激能) 营销业务发展公式 2 活 动 率 人力 主任 销售业绩 有 效 人 均 件 数 件均保费 营销业务发展公式 2 业绩=人力 × 活动率 × 有效人均件数 × 件均保费 人 力: 增才、选才、育才、留才、用才 活 动 率: 1. 差勤管理 2. 市场活动(工作日志、销售活动、记录 表) 3. 训练手段 有效人均件数: 1. 活动量管理( V · P · C ) 2. 销售技巧 件均保费: 1. 商品组合(附加险种) 2. 销售导向 营销业务发展公式 3 业务员 成 交 率 销售业绩 拜访量 件均保费 营销业务发展公式 3 业绩=拜访量 × 平均成交率 × 件均保费 其中: 拜访客户数量取决于业务员的态度 A 与 习惯 H , 平均成交率取决于业务员的知识 K 与技 能S , 件均保费取决于业务员的知识与技能。 总结:营业单位业绩公式 业绩 = 件数 * 件均保费 = 人力 * 人均保费 = 人力 * 活动率 * 人均产能 = 人力 * 活动率 * 有效人均件数 * 件均保费 = 拜访量 * 平均成交率 * 件均保 费…… KPI 指标的定义 活 动 率 人 力 销售业绩 人均产能 人力上线指标 •增员率 = 本月新进人数 / 本月月 初总人数 • 3 个月转正率 = 前数第 3 月新进且 当月末在职的正式业务员人数 / 前数 第 3 月新进业务员总数 • 6 个月转正率 = 前数第 3 月新进且 当月末在职的正式业务员人数 / 前数 第 3 月新进业务员总数 增员率反映出营业单位增员的能力,转正 率反映出营业单位增员的有效性 ; 人力下线指标 •脱落率 = 本月脱落人数 / 本月平均 人数 • 6 个月留存率:前数第 6 月新进且当 月末在职的业务员人数 / 前数第 6 月 新进业务员总数 • 12 个月留存率:前数第 12 月新进 且当月末在职的业务员人数 / 前数第 12 月新进业务员总数 脱落率、留存率反映出是衡量团队稳定性的 重要指标之一。 KPI 指标的定义 活 动 率 人 力 销售业绩 人均产能 效率指标 活动率 = 报告期实动人力 / 报告期平均人力 合格率 = 报告期合格人力 (标保 2000 元) / 报 告期平均人力 注意:可根据需要分别计算“试用业务员活动 率”、“正式业务员活动率” 例如: 5 月份实动人力 180 人,而本月平均人 力 200 人 , 则 : 5 月份活动率 =180/200=90% ; 活动率高低反映出部门的活动情况,合格率 高低反映出部门的有效活动情况,它是反映 队伍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KPI 指标的定义 活 动 率 销售业绩 人 力 人均产能 产能指标 人均 FYP= 报告期实际完成 FYP/ 报告期平均人 力 例如: 10 月份完成 FYP500 万元, 10 月份平均人 力 1000 人 , 则 : 10 月份人均 FYP=500 万元 /1000=5000 元 / 人   人均产能 = 报告期实际完成 FYP/ 报告期实 动人力 例如: 10 月份完成 FYP500 万元, 10 月份实动人 人均保费是为了衡量团队整体实力而设定的指 力 800 人,则: 10 月份人均产能 =500 万元 /800=6250 标 ; 人均产能是反映出单人员战力状况,同 元/人 时体现活动人员收入水平,是反映队伍稳定性 的重要指标之一。 KPI 指标的基准值 指标名称 人均件数 健康 ≥3 异常 2.7 ~ 3 危险 < 2.7 试用 > 1.5 1.3 ~ 1.5 < 1.3 正式 ≥4 3.6 ~ 4 < 3.6 人均 FYP ≥4000 3200 ~ 4000 < 3200 试用 正式 活动率 ≥1500 ≥5500 ≥75% 1350 ~ 1500 5000 ~ 5500 67% ~ 75% < 1350 < 5000 < 67% 试用 正式 ≥67% ≥80% 67% ~ 60% 72% ~ 80% < 60% < 72% 正式比例 ≥60% 54% ~ 60% < 54% 指标名称 计划完成率 健康 ≥100% 异常 90% ~ 100% 危险 < 90% 人均件数 ≥3 2.7 ~ 3 < 2.7 人均 FYC 人均 FYP 活动率 ≥600 ≥4000 ≥75% 540 ~ 600 3200 ~ 4000 67% ~ 75% < 540 < 3200 < 67% 合格率 增员率 3 个月转正率 ≥40% ≥8% ≥30% 36% ~ 40% 6% ~ 8% 27% ~ 30% < 36% < 6% < 27% 6 个月转正率 脱落率 6 个月留存率 12 个月留存率 ≥35% ≤6% ≥45% ≥35% 31% ~ 35% 6% ~ 8% 45% ~ 40% 35% ~ 30% < 31% > 8% < 40% < 30% KPI 指标排名计分规则 单项 KPI 指标均采用相对计分的办法计算求得该指标的得 分, 即所有 KPI 指标均设该指标最好的单位的指标得分为 100 分, 指标最差 的单位得分为 20 分, 点的单位得分为 60 分, 最好值—平均值 = 指标平均 指标值—平均值 中上时 100—60 得分 — 60 其余单位按实际情况、比例计算,求出该指标之实际得分。 平均值—最差值 60—20 = 指标值—最差值 得分 — 20 中下时 二、解决问题的技巧  2-1. 问题的定义  2-2. 解决问题的过程  2-3. 确认问题的原则  2-4. 如何叙述绩效表现的问题 问题的定义 预期的绩效表现与实际的绩效表现之间的差 异(差异 = 问题) 预 期 目 标 实 际 表 现 第一季 增员 3 人 第二季 增员 1 人 增员 2 人 增员 0 人 少1人 少1人 第三季 增员 2 人 第四季 增员 2 人 8人 少 2 人(问题) 8人 解决问题的过程 1. 确认问题 A. 对绩效差异的初步描述 重 做 一 次 B. 重新叙述绩效差异情形 2. 分析问题 A. 造成的原因 B. 支持的事实 C. 对比事实与原因 D. 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叙述问题 E. 绩效表现分析 3. 研拟可能解决方 法 4. 挑选最佳解决方法 5. 将决策化为行动 确认问题的原则 1 、单独一个问题本身可能显现一种 或多种表面的征兆; 2 、一个或多个问题也可能产生同一 种表面的征兆; 3 、根据任何单一的表象作判断,通 常会引导我们走向错误的决策。 如何叙述绩效表现的问题 1 、某人目前正在做什么——但不是他应 该做的事情 2 、某人目前正在做什么——有哪些事情 做得不够好 3 、某人目前没有做什么——但会设定他 应该做的事情 实务操作 第一,向主任报告上个星期完成了什么? 第二,这个星期我决定要完成什么? 第三,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些什么? 第四,我曾答应大家但还没做到的是什么? 每星期一次,直属的组员开小组会议,每一个组员简单地报告一 些事项,请大家大声地念出来,组员报告的事项是什么? 这个小组会议非常有效。上个星期我完成了什么?假如你很有业 绩,当你表达出来,你不但自我鼓励,而且鼓励你的团队。这个星 期我决定要完成什么?你许下预期的承诺,那么你会自我鞭策,而 且其它组员会问你、激励你,你到底完成了没有?今天我要分享些 什么?比如说这星期成交了一张大保单,我会很光荣地和大家分享 ,我不但协助别人成长,而且我自我鼓励,也激励了其他人,大家 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挑战,互相前进,互相成长……第四, 你曾答应大家但还没做到的是什么?没有人要骂你,你只是自我反 省,告诉大家,你该怎么做?

32 页 714 浏览
立即下载
KPI设计的总体思想与基本

KPI设计的总体思想与基本

第二章 KPI 设计的总体思想 与基本原则 1. 综合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 1.1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 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那些影响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业绩评价指标 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非财务指标日益显得重要。 综合平衡记分卡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约 20 世纪初- 20 世纪 90 年 代) 以销售利润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19 世纪初- 20 世纪 初) 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较复杂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标准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启示:经营环境的 变化是企业经营业绩 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发 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1.2 平衡记分卡产生的背景  信息时代企业的成功,依 赖于对知识资产的持续投资和管 理,依赖于从职能专业化向基于 顾客的流程运作的转变  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和 多样化,要求不断提高系统的柔 性、快速响应、创新和优质服务 水平  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改进 将日益取决于员工职业化技能的 提高,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组 织内部关键流程的协同作用  当企业实施这一转变时, 其成功(或失败)是不能用传统 的、短期性的财务指标衡量的, 由此产生了建立平衡记分卡的必 要性 综合平衡记分卡( the Balanced Scorecard )是美国哈佛商 学院 Robert S. Kaplan 与 David P. Norton 提出的,根据 Gartner Group 的调查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 1000 位公司中,有 40% 的公司采用了综合平衡记分卡, 88% 的公司 提出综合平衡记分卡对于员工绩效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有帮助的,目 前综合平衡记分卡正在被我国部分企业接受并且逐渐开始实施。 之所以叫“综合平衡记分卡”,主要是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 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 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和 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和后馈控 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 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 平衡记分卡将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平衡记分卡使经理们看到 了工公司绩效的广度与总额。 1.3 什么是平衡记分卡 平 衡 记 分 卡 从 四 个 不 同 的 侧 面 , 将 企 业 的 远 景 和 战 略 转 化 为 目 标 和 考 核 指 标 , 从 而 实 现 对 企 业 绩 效 进 行 全 方 位 的 监 控 与 管 理 , 而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财 务 指 标 。 财务角度 我 们 以 何 种 形 象 展 现 给 股 东/投 资 者 ? 客户角度 我 们 以 何 种 形 象 展 现 给 客 户 ? 内部流程角度 远景与战略 学习与发展角度 我 们 的 员 工 感 觉 如 何 ? 我 们 的 经 营 效 率 如 何 ? 1.4 平衡记分卡的制定原则 平 衡 记 分 卡 不 仅 是 一 种 业 绩 管 理 工 具 , 更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战 略 管 理 方 法 , 它 提 供 了 一 套 在 公 司 各 个 层 面 作 出 快 速 、精 确 和 协 作 的 决 策 方 法 。 平衡记分卡的制定原则 • 包 括 -25) • 将 战 连 接 • 强 调 • 不 仅 • 在 公 较 少 的 、 简 单 的 、 相 关 的 指 标 (15 略 目 标 、 短 期 目 标 和 年 度 预 算 相 业 绩 的 前 置 和 后 置 指 标 仅 局 限 于 财 务 指 标 司 的 上 下 、 左 右 寻 求 平 衡 第三章 指标库的建设 1.6 KPI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 : 企业愿景 和使命 企业战略规划 成功关键因素 ( CSF ) 财务 KPI 和非财务 KPI KPI 指标体系 业务流 程梳理 指标体系结构 指标库 指标与行为模块的对接 工具:综合平衡记分卡 新开发 的指标 1.5 运用平衡记分卡模式开发 KPI 指标 注: 愿景 战略 境 环 下从 上 而 战略目 部门目 标、 CSF 标、 CSF 和 KPI (针 和 KPI (针 对组织) 对部门) 过程中的 CSF 和 KPI (关键业务活动) 上从 下 而 关键的 例行工作 成功关键因素( CSF , Core Success Factors )是对公司擅 长的、对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某 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 CSF 由关键绩效指标 (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进行定量(即使 其可以计算和测量)。 使用 CSF 和 KPI ,使得战略 目标得以分解,压力逐层传递, 同时使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得 以监控。 绩效监控体系的构建思想: 监控表 KPI 统计来源 统计表( 1 ) 部门 A 员工甲 统计表( 2 ) 部门 B 员工乙 部门 C 员工丙 统计表( 3 ) 指标库 统计表(…) 新添统计数据 前台 后台 XX 集团 KPI 指标体系结构图: 集团总部战略目标 专业集团战略目标 成员企业战略目标 集团总部 CSF/KPI 业务部门战略目标 专业集团 CSF/KPI 成员企业 CSF/KPI 职能部门指标体系 业务部门 CSF/KPI 职能部门指标体系 KPI 指标体系 职能部门指标体系 职能部门职责定位 职能部门职责定位 职能部门职责定位 绩效监控体系的结构: 举例: XX 集团绩效监控体系结构 集团监控表 置业监控表 成员企业 1 监控表 燃气监控表 成员企业 2 监控表 … 数据汇集 安瑞科监控表 成员企业 n 监控表 总部职能部门监控表 职能部门 监控表 数据汇集 部门 1 监控表 部门 2 监控表 … 部门 n 监控表 案例二 : 某企业一类指标框架 财务 绝对值指标 (反映当期追求与竞争) 指标 (对股东负责) 客户 指标 (对服务对象负责) 经济 利润 实体 中心 相对值指标(率) (反映未来发展后劲) 客户满意度 (反映当期市场状况) 客户忠诚度 (反映未来市场状况) 生产与产品管理 过程 管理 研发与技术管理 市场管理 采购定货管理 员工数量管理 (员工编制、劳动生产率等) 员工管理 员工素质管理 员工的创新性 (合理化建议、专利等) 员工的态度 (满意度、士气、主动性等) 员工的能力 (学习、培训、晋升等) 案例二 : 某企业二类指标框架 (反映当期投入或产出) 绝对值指标 财务 指标 (对经营者负责) 相对值指标(率) 外部客户满意度 (反映变化趋势) (反映业务量、业务竞争力与吸引力) 客户 指标 (对服务对象负责) 部门 成本(费用)中心 内部客户满意度 (反映业务量,合作、协同的效益) 效率 (反映工作进度与目标的关系) 硬件建设与维护 (反映工作环境、条件变化) 软件建设与维护 (反映制度规范状况) PDCA (反映工作质量控制) 过程 管理 员工数量管理 (员工编制、劳动生产率等) 员工 管理 员工素质管理 员工的创新性 (合理化建议、专利等) 员工的态度 (满意度、士气、主动性等) 员工的能力 (学习、培训、晋升等) 案例二 : 某企业三类指标框架 财务 指标 (对经营者负责) 业务直接相关财务 指标 (反映当期系统运行) 业务连带财务指标 (反映业务协同效益) 外部客户满意度 职种 业务系统 (反映业务量、业务竞争力与吸引力) 客户 指标 (对服务对象负责) 内部客户满意度 员工数量管理 (反映业务量,合作、协同的效益) (员工编制、劳动生产率等) 员工 管理 员工素质管理 员工的创新性 (合理化建议、专利等) 员工的态度 (满意度、士气、主动性等) 员工的能力 (学习、培训、晋升等) XX 集团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 : 企业层次 3 年战略目标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 1. 致力于创造高品质公 2. 核心目标:持续增加公 共服务,成为客户信 司的价值 赖、社会尊重、最有 2005 年城市燃气国内 价值并具国际影响力 CSF (总部规划: 2005 年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 覆盖城市: 50 个以上 标,全面发展燃气、 覆盖人口:2400 万人) 非财务性 KPI 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 利润总额; 利润增长率 燃气接入网战略规划与开发 城市、客户覆盖量第一 的公用事业企业 财务性 KPI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增长率;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 三年销售平均 企业形象和文化建设 覆盖城市数; 覆盖人口数; 增长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管道气化率 企业形象(VI )建设投入额(率) ; 企业品牌认知度; 企业文化建设投入额(率) 燃气机械、房地产和 企业品牌美誉度; 企业文化认同度 公用服务四大业务板 有效的资本运营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 投资回收实 块,培育以燃气为核 现率; 新项目投资率; 融资额; 心的产业群落 融资成本 优秀的职业经理队伍建设 人才开发投资额(率) 投资评价体系完善度; 财务监控体系完善度; 金融平台 完善度; 管理类任职资格达标 率; 集团 经理人员储备率; 成为国内最大燃气机 强化研发,技术领先; 械设备供应商,实现公 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优化; 司上市 品牌建设和 市场开发; 资本运营; 关键人力资源开发 加快地产业升级与发 展 品牌运作和市场拓展; 跟进燃气,强化协同效应; 城镇综合性现代化建设运营; 关键人力资源开发 培育新产业 强化研发,跟踪新技术; 新业务、新产品开发; 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 客户资源开发利用; 金融平台建设 资本运营 专业集团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 3 年战略目标 1. 2. CSF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是战略业务单元,是 核心目标:公司市 净资产收益率 、EVA 经营管理中心和一级 值提高,股东回报 资本保值增值率 利润中心,拥有日常 增加 相对平均市盈率 经营管理权 构建强大的燃气接 实现燃气国内城市覆 入网,实现快速规 发) 覆盖人口数 、 城市质量综合指数 盖量和客户覆盖量第 模扩张 城市管网规划完善度 一,成为具有国际影 有效的项目开发(城市专营权开 股东满意度 覆盖城市数 、 新增城市数 有效的气源保障 供气可靠性(直供气源有无,气源离 响力的中国燃气公用 城市的距离,管道投资与门站投资, 事业第一品牌 气源的稳定性) 市场开发管理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综合安装率 销售利润率 、 利润增长率 城市(管道) 气化率 品牌建设和文化融合 品牌建设投入率 品牌认知度 、 公司文化认同度 项目投资管理 投资收益率 管线用户密集度 专业集团 投资回收实现率 创建服务品牌 客户满意的服务 呼叫中心功能完善度 客户满意度综合指 数 管理模式完善与推广 管理模式完善度 推广实施到位率 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技术投入比率 开发项目数;应用项目数 新技术投入的成本降低率 安全管理 安全投入率 事故发生次数 事故损失额 管网完好率 安全管理体系综合指数 开发职业化的骨干 员工激励 员工队伍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员工满意度 /技 关键员工的开发与培训(专业 关键员工任职资格达标率 术队伍建设) 关键员工任职资格晋升率 成员企业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通用 型)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 3 年战略目标 CSF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新开口/ 新安装/ 新发展户数 是二级利润中心,是专业集团 业务拓展,销售增长 客户开发 销售增长率 的生产经营单位,全权负责本 销售利润率及增长率 燃气销售量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 固定资产收益率 气量销售增长(率) 经营结果承担责任 民用户户均收入 城市管道气化率/ 天然气可替代率/ 项目获得率(是指政府 / 民用户再开发率(是 审批的房地产项目当年所取得的份额) 指民用户在立户的基础上深度开发的程度) 公关宣传 品牌认知度 品牌美誉度 运营效率提高 成本费用控制 流动资产周转率 供销气差率 可控费用率、回款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管理模式的实施 管理模式完善度 推广实施到位率 成员企业 工程管理 单位管网工程投入 整体工程合格率 单位户 工程投入 工程任务完成率 工程工期履约率 安全管理 客户满意 客户服务 安全投入 事故发生次数 、 管网完好率 事故损失金额 设备完好率 、 关键监控点监控到位率 客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 客户服务及时率 客户报修率 、 客户重复报修率 客户关系管理 员工成长与满意 员工核心技能与 专长开发 客户呼叫中心完善度 、 客户档案完整率 、 客户回访率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员工职业资格达标率 员工职业资格晋升率 计划淘汰完成率 员工激励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员工满意度 关键员工流失率 成员企业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初创 期)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3 年战略目标 是二级利润中心,是专业集团 提高居民认同度, 的生产经营单位,全权负责本 实现市场开发突破 CSF 财务性 KPI 加强公关宣传 非财务性 KPI 品牌认知度 品牌美誉度 企业日 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 燃气产品认知度 经营结果承担责任 客户开发 销售收入; 开发户数 / 安装户数 销售收入增长率 重要客户实现率 市场开发率 提高工程项目运作 工程投资管理 能力 单位管网工程投入 单位户 工程投入 固定资产收益率 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成员企业) 整体工程合格率 优质工程率 进度、安全) 工程任务完成率 工程工期履约率 工程物资供应 采购价格指数 计划准确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采购达 成率 交货一次合格率 文化与员工队伍建 文化融合 新奥文化认知度 设 新奥文化认同度 人员配备 员工激励 任职资格达标率 劳动生产率 员工满意度 成员企业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成长 期)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3 年战略目标 CSF 财务性 KPI 是二级利润中心,是专业集团的 业务拓展,销售收 加强公关宣传 生产经营单位,全权负责本企业 入增长 全面客户开发 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经营结 果承担责任 运营效率提高 安全管理 品牌认知度 、 品牌美誉度、 产品认知度 销售增长率 新开口/ 新安装/ 新发展户数 销售利润率及增长率 市场开发率 、 燃气销售量 固定资产收益率 气量销售增长(率) 安全投入 事故发生次数 、 管网完好率 事故损失金额 设备完好率 管理模式的实施 成本费用控制 非财务性 KPI 主业务流程完善度 、 制度表单执行度 成本费用利润率 、 流动资产周转率 供销气差率 可控费用 、 回款率 工程项目运作能 工程投资管理 力提高 单位管网工程投入、 单位户 工程投入 固定资产收益率 工程施工管理 (成员企业) 管线用户密集度 整体工程合格率 、 优质工程率 工程任务完成率 、 工程工期履约率 工程物资供应 客户满意 采购价格指数 计划准确率 、 采购达成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交货一次合格率 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及时率 、 客户报修率 客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呼叫中心完善度 客户档案完整率 、 客户回访率 员工成长与满意 员工核心技能与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专长开发 员工激励 员工职业资格达标率 员工职业资格晋升率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员工满意度 关键员工流失率 成员企业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成熟 期)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 3 年战略目标 是二级利润中心,是专业集团 延长成熟期,保持收 的生产经营单位,全权负责本 入和利润稳定 CSF 加强工福户开发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工福户销售收入 工福户发展户数 主营业务利润率 城市管道气化率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 强化燃气新产品开发, 气量销售收入 燃气销售量增长率 经营结果承担责任 增加用气量 气量销售收入增长率 新产品销售占有率 探索 、培育新业务 新业务销售收入 新业务销售占有率 提 高运营效率,降低 成本费用 加强维护,确保安全运 安全投入 营 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事故发生次数 、 管网完好率 事故损失金额 设备完好率 、 关键监控点监控到位率 人均可控费用 气价竞争指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 供销气差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运营技术改进 (成员企业) 新技术投入比率 技术改进与应用项目数 新技术改进的成本降低率 提供良好服务 加强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及时率 、 客户报修率 客户重复报修率、 客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呼叫中心完善度、客户档案完整率 客户回访率 员工成长与满意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服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务技能 激励员工提高效率 员工职业资格达标率 员工职业资格晋升率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员工满意度 关键员工流失率 合理化建议 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计划淘汰完成率 XX 集团 KPI 指标体系和 KPI 指标库 : XX 集团总部 KPI 指标体系结构: XX 集团总部 KPI 指标库: 指标库结构: 编 号 指标 类别 指标库内容: 指标 名称 对应 部门 数据 来源 统计 周期 设立 目的 指标 定义 计算 公式 备 注 专业集团 KPI 指标体系和 KPI 指标库 : 专业集团 KPI 指标体系结构: 专业集团 KPI 指标库: 指标库结构: 编 号 指标 类别 指标库内容: 指标 名称 对应 部门 数据 来源 统计 周期 设立 目的 指标 定义 计算 公式 备 注 成员企业 KPI 指标体系和 KPI 指标库 : 成员企业 KPI 指标体系结构: 成员企业 KPI 指标库: 指标库结构: 编 号 指标 类别 指标库内容: 指标 名称 对应 部门 数据 来源 统计 周期 设立 目的 指标 定义 计算 公式 备 注 指标与行为模块对接: 指标与行为模块对接库:

25 页 686 浏览
立即下载
关键业绩指标(KPI)导入培训

关键业绩指标(KPI)导入培训

关键业绩指标( KPI )导入培训 UNIDA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frame design Serve for strategy & output of organization of Unicom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关键业绩指标( KPI )体系的核心作用 全程战略管理 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管理 企业基本管理 企业绩效管理 企业价值管理 管理 领域 基础管理 管理控制系统 公司治理 构成 要素 资源、结构、流程、职位 目标、策略、管理 资本、知识、劳动、企业家 管理 导向 运行正常 产出高效 未来收益丰厚 导向 类别 满意目标 ( ACCEPT GOAL ) 最佳目标 ( EXCELLENT GOAL ) 经济目标 ( ECOMOMIC GOAL ) 管理 工具 标准化 KPI EVA 、资本定价管理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关键业绩指标( KPI )体系的核心作用 选择—实施方案 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确定行为 评价与有效控制 调整组织几结构 资源分配 明确责任人 KPI 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KPI 体系也是 战略实施确保目标达成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战 略 实 标施 推 进 目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 关键业绩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KPI 体系首先是为实现目标而设定的战略管理工具,同时也是衡量公司及各责任中心目标达成、组织 和人员行为绩效的关键指标体系。关键业绩指标是依据企业组织、成员行为与战略目标之间的价值 创造关系、因素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 KPI 管理思想的诠释: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是战略管理的过程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  关键业绩指标是对组织以及组织行为的方向指引和结果评价的标杆。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是组织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持续努力,是组织按科学的方法现实的目 标并遵循明晰路径执行的过程。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就是把企业宏观的战略目标科学的转化为组织和组织成员行动的管 理过程。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是各级主管参与的管理过程,是全员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  关键业绩指标的管理是把个人、团队、 SBU 、组织目标、绩效与价值分配进行有机结合 和管理的过程。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 关键业绩指标的重点所在: 1 、 KEY 是关键的、不可缺少的、也是少量的:即反应达成目标的关键点,也反应 达成目标的关键路径和价值的增值的过程。 2 、 Performance 与目标在方向、路径上一致的行为结果(绩效),相对于企业经营最终结 果仍然是一种过程。 3 、 INDICATOR 是指标,同时具有指引、暗示、隐喻的动态(主动)趋向:反应主动性 的为达成目标所设立的路径标识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关键业绩指标( KPI )的主要作用 实施战略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工具 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是在企业的使命 / 愿景驱动下,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透过由上致下的 组织目标、流程目标和科学的逻辑方法推论和衍生而成。企业的 KPI 体系通过全面的诠释企业的使 命 / 愿景、战略目标,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将之具体化和量化, KPI 体系具体表现了如下战略管理意 义: 澄清并诠释企业的愿景 / 使命、战略目标 沟通和连接各层级策略目标以及量度 规划、设定反应目标的指标,并界定、效准组织和组织成员的策略行动和方向 为分配资源提供依据 加强了策略行动的反馈,并促进组织的学习与成长 强调跨部门连带责任,促进跨部门的协调,不迁就部门的可控性和权限 组织日常基础管理、绩效管理和评价中的核心工具 组织的 KPI 体系也是为了保证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时刻保持有目的和有重点,并且能够较为 准确的对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结果提供评价的标杆,能够为激励组织成员提供依据。因此,依据 KPI 体系实施管理,能使各级管理者能更明确和有针对的采用适宜的管理方法来达成组织目标,同 时也能使组织成员更了解自身的行为目的和组织对他行为的要求,促使组织成员向受到组织激励的 方面努力。 KPI 体系在组织的管理运用中深刻的揭示了“目标—行为—结果”的关系。 定义关键业绩指标( KPI )概念 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是组织目标最明确的表现形式 目标: 目标 = 指标族 + 时间 + 程度 一般来说,指标关注全面性,均衡性,而目标则强调阶段性、并突出重点。 结果: 结果是在策略的指引下,通过努力的行动所表现出的目标程度。 指标: 指标是反映目标关键要素的逻辑结点,并是衡量结果相对于目标程度的标杆。 基于 KPI 体系的运用原理,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以 KPI 为核心,对组织和组织成员 的行 为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价值分配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经营计划 战 略 方 向 用于决策和采 取行动的信息 业绩管理 业绩衡量  行动计划  重要性排序  影响分析 行动 业绩管理体系是将业绩的衡量与业绩的管理流程相结合的产物, 它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企业经营战略与业绩指标体系  企业理念 (Mission)  企业长远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使命 (Vision)  企业中短期发展目标  公司 /SBU 年度经营计划 – 组织业绩指标  SBU/ 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 部门 / 团队业绩指标  员工个人工作计划 – 个人业绩指标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年度业绩目标 公司 业绩 目标 业绩 分解 达成 SBU/ 部门业绩 •…… •职位职责 •衡量标准 •激励机制 个人业绩 业绩管理 浮动工资 涨薪 晋级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宏观业绩管理) (微观业绩管理) 计划 报 酬 企业 绩效 考核 阶段性 计划 实 施 报 酬 SBU/ 部门 个体绩效 检查 辅 导 日常性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宏 观 业 绩 管 理 与 微 观 业 绩 管 理 的 循 环 考核与评价 辅导 绩效 管理 绩效 管理 绩效 管理 目标 目标 改进 报酬 绩效 管理 业绩管理体系介绍  在业绩管理中困扰的问题: 1 、用什么反映业绩? 2 、如何让微观的行为结果支撑企业的目标达成? 3 、那些思想和工具能够使我们进行有效的业绩管理? 4 、在业绩管理中如何发挥组织系统的效能?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财务报告指标评价法 基本指标 评价内容 财务效益状况 指标 修正指标 权重 基 本 分 值 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报值增值率 •销售利润率 •成本费用率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不良资产比率 •资产损失比率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 •销售收入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 •总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小计 资产运营状况 小计 偿债能力状况 小计 发展能力状况 小计 合计 来源;财政部统计评价司 系 数 修 正 后 分 值 评议指标 评 议 分 数 综 合 分 数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财务报告指标评价法的应用 • 三要素法: 投资报酬率 净利润 = 股东权益 = 销售总额 总资产 对应要素 [ 资产周转率 ] × 净利润 销售总额 [ 销售利润率 ] × 总资产 股东权益 [ 财务杠杆倍数 ]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对应要素 财务报告指标评价法的应用 • 五要素法: 投资报酬率净利润 = 股东权益 净利润 = 销售总额 净利润 = 税前利润 [ 税务负担 ] × 税前利润 营业利润 [ 财务成本 ] 销售总额 股东权益 × × 营业利润 销售额 [ 销售利润率 ] × 销售总额 总资产 × 总资产 股东权益 [ 资产周转率 ] [ 财务杠杆倍数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责任会计考核法的应用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建立责任中心 (Responsibility Center) • 成本中心 (Cost Center&Performance Report) • 利润中心 (Profit Center &Performance Report) • 投资中心 (Investment Center &Performance Report)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指只对其成本或费用承担经济责任 , 负责控制和报告成本 的责任中心 利润中心 是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 , 它是一个即能控制成本 , 又能控制收入的 责任单元 , 它对收入和成本都要承担责任的单元 . 投资中心 指对投资负责的责任中心 , 起特点是 , 既要对成本、收入、利润负责, 还要对投资效果负责。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的特点; 1 、责任中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分析,把实际 业绩评价与行为控制联系并结合起来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责任会计考核法的应用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2 、责任会计制度的设计是与组织结构模式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 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是与分权组织相联系的,而成本中心则与集 权组织密切相关 3 、责任中心重在对部分业绩进行考核,它是人为的划分责任中心, 假定他们是独立的实体,产品在内部转移可能会使各责任中心之 间产生矛盾,因此,相对准确公正的业绩评价与内部转移价格的 制定存在密切关系,转移价格与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成败有密切 关系。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业绩报告( Performance Report ): 成本中心业绩报告特点;  成本中心所需计量和考核的成本,不是归属于各该中心的全部成本而是 可控成本  与传统财务会计的产品成本归集对象和目的不同,产品是“谁受益、谁 承担”,而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谁负责、谁承担”  成本中心的实际发生成本(主体为可控的责任成本)是与预算进行比较 分析的,从差异中找原因。 利润中心业绩报告特点; 利润中心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 业绩特征;  主要评价的对象是责任中心的“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 =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具体细分析; 1. 部门贡献毛益 = 部门销售收入-部门变动成本 2. 部门可控毛益 = 部门贡献毛益-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3. 部门毛益 = 部门可控毛益-部门不可控固定成本 4. 部门税前利润 = 部门毛益-分配的公司共同固定成本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业绩报告( Performance Report ): 投资中心业绩报告特点;  对投资中心不仅要考核成本、利润,还必须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 行重点考核及评价(常用的指标是 ROI—Return on Investment,RI—Residual Income)  对投资中心的其他评价与利润中心的指标采用相似。 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利润等等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平衡记分卡制度的应用 THE BALANCED SCORECARD 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框架(见另 PPT ) 财务( FINANCIAL ):为了满足股东的要求,我们应 该在财务上取得怎样的成功,并向投资者展现什么? 目标 顾客( Customer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应该 给客户带来那些价值 目标 评价 指标 计划 评价 指标 企业战 略 / 目标 计划 组织( 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 ):为了内外 客户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改进组织,保持高效 目标 评价 学习与成长( Leaning&Growth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应 该如何保持改善和提高? 目标 评价 指标 计划 指标 计划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关于 EVA ( Economic Value Added—— 经济增加值) 概念: EVA 就是税后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  注重成本费用是 EVA 的明显特征。  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  EVA 考虑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  它是股东定义的真正利润! 如股东要求 10% 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只有当他们分享的税后净利润 超出 10% 的资本金时,他们才在“赚钱” 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 概念: EVA 实际上是一个管理思想和体系,它包括 4M ;  评价指标体系( MEASUREMENT )。  管理体系( MANAGEMENT )。  激励体系( MOTIVATION )。  理念体系( MINDSET )! 云大科技业绩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的选择(建议) 关于云大科技关键业绩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体系的选择 依据云大科技的内外环境、资源能力和管理基础,我们建议云大科技 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价值管理、业绩管理以及考核体系方面全面使用《平 衡记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BSC ) 《平衡记分卡》( BSC )指导思想 把公司(上级主管或股东)层次的战略目标与具体业务单元( SB U )、部门和组织成员的行动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对具体阶段的组 织行为产生指引和评价,从而达成组织绩效的提高和组织价值的突现。 《平衡记分卡》( BSC )管理特点 最为突出的特点是;  管理控制(为企业目标而实施)  综合测评(基于目标而对行为结果的评价)  沟通交流(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策略) 《平衡记分卡》的沿革 【传统的会计模式】 产品的创新、流 程的能力、员工 的技术、积极性、 顾客的忠诚,可 能永远没有被资 产负债表承认的 时候!! KPI 【价值链:扩大的传统财务会计模式,衍生 反映企业的无形和智慧价值】 【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用未来绩 效的量度,来弥补仅 仅衡量过去绩效的财 务量度之不足。使企 业关注如何创造未来 价值。 首先决定财务 和顾客的目标。 然后辨认企业 内部流程目标 •财务 平衡记分卡的 ——目标( OBJECTIVES ) •顾客 量度( MEASURES ) •内部流程 是组织的愿景与策略衍生而来的!! •学习与成长 《平衡记分卡》的沿革 平衡记分卡制度的应用 THE BALANCED SCORECARD 平衡记分卡的思想起源: 对于传统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管理有如下不足;  许多对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非财务因素,难以在财务报告中 反映出来,因而难以正确评价企业的全面行为,容易忽略重要的 因素。  传统的业绩管理制度是基于历史的会计数据,是对过去的经营业 绩的总结与评价,虽对当前和未来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但不能 为日常工作及时提供行动指南,无法协调企业当前与长期战略目 标。  传统的会计式业绩管理,易使管理层急功近利,引发短期行为。  传统的业绩管理是相对静态的,滞后的。无法动态的、全面的、 并随着企业发展对企业的业绩实施评价和指引。 《平衡记分卡》的结构及思想诠释 财务成功! 财 【我们对股东应如何表现?】 目标 量度 指标 【为了达到愿景,我们 对顾客应如何表现】 务 行动 【为了满足顾客和股东 企业内部流程 那些流程必须表现卓越?】 顾客 目标 量度 指标 行动 愿景 与 策略 目标 【为了达到愿景,我们 如何维持进步和创新】 学习与成长 目标 量度 指标 行动 量度 指标 行动 《平衡记分卡》的内在关系诠释 客观的 量化的 成果量度 主观的 愿景期望的 绩效驱动量度 过去 努力成果 的 量度 未来 驱动绩效 的 量度 流程 / 成长 / 创新 的 内部量度 股东和顾客 的 外部量度 平 衡 平衡记分卡 是一个战略 性管理体系 《平衡记分卡》——四个构面的意义 结构 层面 意 义 说 明 财务 结果性指标 揭示企业策略的实施与执行对与改善企业营利是否有所贡献 顾客 确立竞争市场和目标顾客 反映企业提供给目标顾客的价值主张( VALUE PROPSITIONS ) 核心顾客成果的驱动因素 表明企业的顾客和市场策略将创造出的杰出成果和财务报酬 内部 流程 明确流程目的:顾客和市场、股东财务期望 鼓励发现贡献卓越表现的崭新流程 创新流程 学习 与成 长 为了实现组织的长期成长与进步 组织的学习与成长来源于三个方面:人、系统、组织程序 强调投资于员工的技术再造和信息系统、组织程序的不断加强 《平衡记分卡》——四个构面的逻辑关系 (例) 策略目标 财务指标 策略成果量度(结果指标) ROE 市场成长率 顾客构面 绩效驱动因素(领先指标) 品牌提升率 客户满意率 意外亏损 知名度 / 美誉度 质量 计划实现率 目标实现率 组织构面 学习构面 成本贡献率 成本 响应度 内部投诉率 职工人数 变动 费用率 开支额度 员工综合能力 人力资源规划 培训计划 信息 \ 资讯 衡量策略的财务主题 财务 策 成 战略 业务 单元 略 主 题 产品分化策略 成本领先策略 集中化策略(资本策略) •市场区隔的营收成长率 •新产品、服务、顾客占营收 的百分比 员工平均收益 投资(占营业收入的百 分比) 新产品(占营业收入的 百分比) •目标顾客和客户的占有率 •整合销售 •新应用占营收的百分比 •顾客和产品线的获利率 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 本 成本下降率 间接开支(占营业收 入的百分比) 营运资金比率(现金周 转期) 主要资产类别的资本运 用报酬率 资产利用率 •顾客和产品线的获利率 •非获利顾客的比率 单位成本(每种产品、 回收周期 每个交易) 产出量 长 维 持 收 益 市场 顾客层面的主题 指标 含义 市场份额类 反映业务部门在市场的业务比率 顾客留住率 从绝对和相对意义上,反映业务部门保留或维持顾客 关系的比率 顾客获得率 从绝对和相对意义上,评估业务部门吸引或赢得新的 顾客或业务的比率 顾客满意度 根据具体业绩标准来评价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 度 顾客的价值 在扣除支付某一顾客的特定支出后,评价一个顾客或 部门的净利润 市场 顾客的价值主张 价值 = 功能 产品和服务的属性 品质 价格 产品 / 服务的属性 产品种类多 服务无错误 + 形象 + 时间 形象 服务及时 信誉 完美 关系 便利 个性化顾问 回应及时 策略量度 •服务失误指数 •服务时间 核心顾客量度 •顾客满意度 •市场占有率 关系 •顾客争取率 •顾客维系率 良师益友 市场 顾客的价值主张——不同经济形态下的管理重心 竞争转移 以短缺型经济下的产品质 量 / 价格为生命的诸多策略 以利益关系为中心 过剩经济下的以市场 为中心的诸多策略 以产品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 市场 市场区隔 关注客户的背景 企业管理的重心: A8 A7 A1 A2 企业 A3 A6 A5 从内部向外部扩展 从生产 / 建设向市场 / 客户关系管理转移 A4 市场 顾客的价值主张——需求与市场特征 次需 求 层 个性化满足 服务 质量 / 价格 功能 发展阶段 市场 顾客的价值主张——两种管理思想的分别 以产品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 尽量争取更多客户 发现客户最有可能购买的东西 尽量争取让客户多买 竭力寻求最有价值的客户 着眼于价格竞争 着眼于满足客户需求 基于既定方针和预先计划安排行动 根据实时反馈信息,指导行动 依靠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代表解决 投诉 销售和服务不分家 追求销售利润和销售数据 从销售中获取长久价值和客户数据 生产销售想卖的产品 销售客户需要的产品 通过客户保持竞争优势 客户价值主张的表现 市场 例: 销售收入 / 利润 用户流量 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价值实现 用户数量 客户的价值主张 消费者满意度 •产品和服务属性 •舒适、干净的服务场所 •形象 •可信赖的品牌 •经验 / 知识的收获 •快速反应的服务 •友善 / 乐于助人 •奖励忠诚 经销商满意度 •经销商获利率 •改善经销商品质 •高素质的业务代表 •培训和沟通 •不断增加的加盟价值 •创新的产品 •管理效率 •广告与宣传 度量 •市场占有率 •客户满意度 •经销商获利率(相对潜力评价) •经销商满意度调查结果 组织 组织及组织流程的含义 组织和组织流程是为实现股东(上级主管)、企业战略目标、客户的价值而设定的。 从《平衡记分卡》的思想而言,我们的组织和流程就是为了创造令股东(企业领导) 满意的财务结果,令客户满意的价值贡献。 因此,在清晰的知晓企业(股东)的要求和客户的价值主张后,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流 程表现优异,使我们的组织和流程富有效率。 通用的流程一般包含下列内容(核心价值链): 营运流程 创新流程 深入了解 客户的价 值主张 • 识别 市场 创造产品 和服务 • 必客户希望未来的产品为他 们带来那些利益? 须 • 关如何通过创新,比竞争对 • 题注 手抢先提供这些利益? 的 问 销售 / 服务流程 实现产品 传递产品 和服务 和服务 如何高效的实现那些能 满足客户价值的产品与 服务? 成本与质量,以及及时 的供给? 服务客户 • • 满足客户 的价值主张 如何表现产品和服务的 特质? 如何反应快速,如何体现 服务的差异? 实现企业 的价值 (股东满意) 组织 组织及组织流程的含义 营运流程 创新流程 深入了解 客户的价 值主张 • • • • 识别 市场 创造产品 和服务 新产品 / 服务占营业 收入的比率? 新产品上市速度? 独家产品 / 服务数量? 新产品竞争度 (成本贡献率)? • • • • 实现产品 传递产品 和服务 和服务 销售 / 服务流程 服务客户 产品 / 服务提供及时度? 产品 / 服务质量(投诉率)? 产品 / 服务实现周期? 产品 / 服务固定成本? 满足客户 的价值主张 实现企业 的价值 (股东满意) •? •? •? •? 学习与成长 • 学习与成长的含义 财务构面、客户构面、组织 / 组织流程构面的目标,确立了企业(组织)必 须在那方面表现卓越,才能达到突破性的绩效。而学习与成长构面的目标为 其他几个构面的宏大目标提供基础架构,是驱使其他构面获得卓越成果的动 力。 • 《平衡记分卡》在此构面的思想是强调投资未来的重要性。 这一构面可以分成三个主要范畴; 1 、员工的能力(员工的技术、技能的提高) 2 、信息支撑的能力(一线的员工是否得到正确、及时的资讯,反馈是否及时) 3 、激励、授权和组织适配度(个人与组织的适配) • 个人目标是否完全适配组织目标 • 是否建立了以团队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但最为核心的是“员工”或组织成员!!! 体现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的贡献率(劳动生产率) 这是学习与成长的驱动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关注改进!!! 学习与成长 学习与成长的含义 卓越的结果 员工忠诚度 员工生产率 员工满意度 员工技能 管理基础 / 系统能力 组织氛围 / 企业文化 小结!! 我们从〈平衡记分卡〉的管理思想中可以发现,现代的管理思想实际上就是…… 满意度管理!!! 投资者 / 股东满意! 客户(包含内部客户)满意! 管理者满意! 组织成员满意! 相关利益者 / 社会满意! 小结!! 《平衡记分卡》的思想意图 组织构面 财务构面 关键致胜因素 动价 值 驱 学习与成长 顾客(市场) 构面 标企 业 目 业绩管理体系——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分布 关键业绩指标( KPI )可能的分布层次 部 门 /SBU /SBU 各系统的操作层面 80% 战略管理 价值管理 指 责任中心 50% …… 结果中心 标执 行 结 果 性 KPI 员工级 KPI 部 门 部 门 /SBU 部 门 /SBU SBU 或部 门级 KPI 决策、投资中心 标战 略 结 果 性 KPI 总经理及高管 公司级 KPI 战略端 指 基础端 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 绩效管理 基础管理

45 页 751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考核与KPI

绩效考核与KPI

* 课 程 大 1. 绩效考核的含义 2. 公司发展目标 3. 关键绩效衡量指标 (KPI) 设计要领 4. KPI 订定之注意事项 5. KPI 推行步骤 * 纲 我们的优点?缺点? * 第一部分:绩效考核的含义 角度不同,对绩效的看法会不一样 * 什么是绩效  “ 绩效” =“ 完成了工作任务”  “ 绩效” =“ 结果”或“产出”  “ 绩效” =“ 行为”  绩效 = 结果 + 过程(行为)  绩效 = 做了什么(实际收益) + 能做什 么(预期收益) * * * * * 潜在绩效因素图 开始 工作 结束 工作 * 绩效考核的理解 P=F(SOME) P 是绩效, S 是技能, O 是机会, M 是激励, E 是环境 绩效是技能、激励、机会与环境四变量的函数。 * 绩效管理系统 组织愿景 组织发展 个人目标 / 行动计划 核心价值观 经营策略 绩效提升 / 发展计划 年度经营目标 组织设计 职位说明书 绩效追踪 / 指导回馈 职级系统 不定期绩效评核 / 定期评核 主要绩效指标 训练计划 生涯发展 / 知识 / 技能 / 态度 / 升迁轮调 / 教育训练 / 谘商辅导 持续评估 * 薪资架构 薪资福利 / 薪资调整 竞争策略 / 企业文化 成功关键因素 价值观(我们鼓励哪些行为)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ore Value 部门 部门目标 个人目标 个人职能 Competencies 个人 绩效管理 结 股东满意 顾客喜悦 * 果 有效益的流程 受激励及有能力的员工 竞争策略 竞争策略是 如 何 去 创造别人无可取代的地位 现在位置 * 目的地 日常活动 vs. 成果 • 准备教材、上课、培养体能、 High EQ 是讲师 的日常活动 • 提高学员的知识、技能才是培训的成果 • 一切日常活动都要以「成果」为导向 • 你知道你每天忙碌的「成果目标」是什么吗? * 冰山原理 能力 .. 他曾经做过或者观察得到 往上推使它浮出水面 潜力 .. 他没有经验过也不易观察 主管 责任 * 该把那位科学家丢下去? 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兴亡命运的科学家。 1. 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们,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 临死亡的恶运。 2. 第二位是核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 受灭亡的绝境。 3. 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 使几千万人脱离饥荒而亡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 活存,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 实施绩效管理的意义 对公司 •帮助建立高绩效公司文化 •指导员工朝着实现公司目 标的方向努力 •建立市场和经营导向行为 •帮助员工提高技能 , 为公司 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大家 对个人 •更好地理解如何取得成功 •绩效辅导与反馈的机会 •各尽其职 , 各施其能 , 发展提 高的机会 •更清晰的努力标准 •沟通公司经营方向 •可视的一致的明确的绩效发展目标 •公平公开公正的一套通用原则 •发展和提高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组织职涯管理 (1) ~公司面 运现 用阶 及段 管人 理力 外部环境 市场发展 客户需求 技术趋势 竞争者分析 经 营 目 标 计 划 人 力 资 源 需 求 及 运 用 未需 来求 人与 力管 理 内部环境 经营策略 企业文化 新事业发展 领导风格 产品开发 工 作 管 理 目标管理 绩效评估 同侪评比 职等体系 升迁轮调 教育训练 薪资福利 奖励制度 人力资源规划 召募,选任 组织精兵政策 管理才能发展 专业才能发展 接班人培育计划 工作说明书 工作设计 TQM 之推行 项目管理 新产品开发 * 1. 生涯规划理念厘清 2. 个人专长发展规划 生 涯 发 展 管 理 3. 主管之生涯指导 4. 生涯发展座谈 5. 落实教育训练 6. 国际化人才培育 7. 职缺机会信息公布 8. 生涯经验谈研讨 9. 组织学习之推广 组织职涯管理 (2) ~个人面 组织中工作定位 面 谈 入 职 个 人 期 望 及 目 标 自我评鉴 主管指导 OJT 生涯主管指导 目标管理 / 问题解 决 工作训练 绩效评估 ? Y 自我满足 ? Y 生涯面谈沟通 自我发展检讨建议 团队合作 N N 生涯发展参考信息 自我启发 * 个 人 生 涯 发 展 计 划 组织职涯管理 (3) ~公司与个人之整合 授权环境 组织生涯发展 提供之机会 个人生涯 个人生涯 个人生涯 发展想法 发展想法 发展想法 本职 专业是否 足够 Y 有否计 划选择之工 作机会 发展性计划 工 作 之 安 排 工作轮调 (部门转换) 项目指派 新事业发展 N 升迁 阶段性训练计划 绩效考核及 多方面之评价 工作充实 工 作 之 调 整 工作训练 工作改变 工作改善 * 阶段性训练计划 工作创新 提 升 工 作 绩 效 第二部分:公司发展目标 企业总目标 A 部门目标 A 部门目标 A 部门目标 个人 目标 个人 目标 个人 目标 个人 目标 个人 目标 * 个人 目标 公司目标 ---5W2H WHERE WHAT WHY WHEN HOW WHO C O ST HOW MUCH * 设定目标的公式 应于(某某时间) 用(某某金额的费用) 来(执行某某行动) * 目 标 举 例 「在下季内,将加班率由目前的 6.2% 减至 4% 以内」 「 在 2001 年底前, 将女性主管之比例目前 之 20.8% 增至 25% 」 「下一会计年度中, 税后利益不低于 6% 」 「某部门想要做到随时有足够的后勤人员, 好让至少 80% 打进来的电话能在铃响 4 声 之内被接起」 * • 目标 •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 我的部门负什么责 任 • 我负什么责任 • SMART • 我能做什么贡献 • 能产生多大的贡献 • 一分耕耘 , 一分收获 * KRA & KPI • KRA : Key Result Area, 关键成果领域 –是指岗位职责说明书中所定义的主要职责 –也是对公司经营最有价值的部分 •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关键业绩指标 –是从 KRA 中提取出来的主要工作目标 –也是公司用以衡量部门或员工绩效的重要指标 * KRA 与 KPI 总目标 KPI 部门目标 KPI 工作职掌 个人目标 KPI * 关键成果领域 KRA 目标设定之要领 (S.M.A.R.T.) 1. S :明确的 (Specific)--- 5W+2H • WHY------ 为何要做? • WHAT----- 想达成的目标为何? • WHEN----- 何时完成? • WHERE---- 何处完成? • WHO------ 谁去完成?谁主办?谁协办? • HOW------ 如何做? • HOWMUCH— 预算多少? * 目标设定之要领 (S.M.A.R.T.) 2. M :可衡量的 (Measurable)/ 激励 的 (Motivating) • • • • 如何知道我已达成目标? 为使期末 可以核算目标之达成度,故应量化 比较性﹕值之设定应参考标准值、预算值或实绩值 进步性﹕过去三年绩效已达标准值或预算值时,应 寻求突破目标值 激励性﹕感受达成目标的喜悦,激励不断努力,坚 持到目标完成 * 目标设定之要领 (S.M.A.R.T.) 3. A :可达成的 (Attainable) 设定目标后即须 培养达成目标的能力与人格特质 • 挑战性:具困难度,但有改善之余地 ( 例行性的工作不 列入 ) • 可行性:以现有的人力、设施,经过相当时间的努力即 有达成的机会 * 目标设定之要领 (S.M.A.R.T.) 4. R :实际的 (Realistic) 是指有能力与意愿追求的,应 显示工作成果而非过程,以免「劳而无功」 切题的 (Relevant) 是否与关键工作责任范围有关 5. T :实质的( Tangible ) 能以感官接收,若为非实质仍应有实质 方法来衡量非实质目标是指为达成实质目标所 需的内在改变 ( 如行为模式、态度、信心等 ) 有迹可循的 (Trackable) 我如何评量我的进展? * 目标设定之要领 --- 目标值 1. 预算达标率:营业额、生产力、利润率 2. 实绩成长率:营业额、生产力、订单量、利润率、 市场占有率、帐款回收、新客户开发 3. 成本、服务、交货期 4. 节 省 率:人员、人事费、旅费、材料费、广告费 5. 回 转 率:资金、设备 6. 劳动效率:出勤率、加班、工时 7. 计算机化、事务管理 * 目标陈述通常的三个条件 1 、说要完成什么 2 、对想要的成果订下可衡量的目标 3 、预定完成目标的日期 取得问题与目标陈述的共识, 是进行 KPI 制定最为困难的部分 * 对想要的成果订下可衡量的目标 目标应对预期的费用缩减、误差去除或周期 缩短预设一定的数字 此衡量目标是最后会变成评估小组是否成功 的项目之一 如: [ 减少 50% 顾客申请表的误差 ] 请留意,在完成界定和衡量问题前小组也许 无法提出具体数字 * 预定完成目标的日期 这个日期可能会改,但在开始之初设定日 期可以推动小组动工,或许还能缩短改进 小组的周期,因为不限时间通常便 会一拖 再拖 如: [ 在 2004 年 10 月 3 日前减少 50% 顾 客 申请表的误差 ] * 你是否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我 们 有 得 到 想 要 的 成 果 吗 ? 我们有遵守规定的程序吗? 是 否 是 遵守计划 获得结果 计划未行 结果获得 否 遵守计划 未有结果 计划未行 结果未得 * 如何界定问题? 陈述方法 ~~ 名词+动词 ~~ 1.顾客遭遇不好的服务 2.与去年比较,销售下滑 20% 3.自五月一日起班机取消了 28% 记得 KISP ( keep it simple,please) 原则: [ 简单就是美 ] * 目标 KPI 设定 指标 + 数值 + 单位 + 区间 离职率 10 %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0 一般 1 满意 2 非常满意 3 1 • 从 SWOT 分析后制订的策略来 • 设定目标时不能讲三个词﹕ –不可能﹑因为﹑可是 • 不能用形容词 • 要准确定义﹐统一原则 * 关联性 第三部分:关键绩效衡量指标设计要领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KPI) 1. 「见树又见林」 透过价值链 (Value Chain) 解读策略预想达成的目标,再透过因果关系产 生结构性的 KPI 2. 「领先与落后」 KPI 需同时具备领先指标 ( 绩效动因 ) 与滞后指标 ( 成果 ) 3. 脑力激荡法、鱼骨图法、成功关键因素法 * 第三部分:关键绩效衡量指标设计要领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KPI) 4. 「绩效的衡量」 A. 基准绩效 (Best line) 过去水平的 80 百分位 B. 可达成的绩效 (Entitlement) 将不可控制的排除,做到曾经做到最好的 C. 策略最佳绩效 (Strategy best) 运用最佳典范 (Best Practices) 在竞争对手中 找出标竿,以「师夷所长」 * 开发绩效考核指标 • 从上至下的程序 ( 高层决策 ) • 各级干部必须参与 • 明确真正能够使经营获利的目标 • 采用外部标竿 • 加上内部标竿 • 确定对盈利有贡献的客户 (A 级客户 ) • 持续的评估预定绩效与实际的差异分析以确定改善之处 • 沟通,沟通,再沟通 * 何谓「平衡计分卡」? 内部 外部 长期指标 非财务指标 短期指标 财务指标 * 纵向脱节诊断图 财务 客户 流程 增加销量 提高净利润 OEM 厂家成为首 选供货商 提高向 OEM 厂家供 应产品的质量 提高供货商原材 料的质量 提高向 OEM 供货的 及时率 提高供货商原材 料的供货及时率 改进计划 提高效率 没有详细说明如何提高运作效率 * 采购经理的习惯和购买行为 达到纵向一致 财务 增加销量 提高净利润 客户 OEM 厂家成为 首选供货商 流程 提高向 OEM 厂家供 应产品的质量 提高向 OEM 供货的 及时率 学习 / 成长 提高供货商原材 料的质量 提高供货商原材 料的供货及时率 改进计划 提高效率 建立浮动薪 酬奖励系统 * 提升其它关 键能力素质 提高采 购能力 建立供货商 发展体系 战略脱节和横向失衡诊断图 政府 董事会 改制之前投资新的生产设备 企业改制 公司财务 至少达到销售目标的 90% 夏季新产品为公司年收入增加 25% 销售副总 提高夏季新产 品订单量 5 月 5 日之前交 货 财务副总 总经理 增加销售收入 并取得盈利 关注关键客户 和大型分销商 提高质量 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HR 经理 实施新的绩 效评估系统 生产副总 提高质量 提高生产力 缩短应收账款付款期限 工厂全力投入生产 把新产品投产 时间推迟到年 中绩效回顾后 缩短大客户的付款期限 尽量减少停机时间 从 60 天减到 30 天* 合理安排新产 线的生产能力 降低利息费用 达成横向一致 ● 成果责 任 ○ 驱动责 任 财务 客户 流程 学习 / 成 长 公司 销售 生产 财务 HR 实现公司的收入目标 ● ● ○ ○ 实现盈利 ● ● ● ○ 提高目标客户季节订单量 ● ● ○ ○ 提高质量 ● ● ○ ○ 提高效率 ● ● ○ ○ 加快新产品上市的速度 ● ● ○ ○ 建立浮动薪资建立系统 ○ ○ ○ ● 建立能力开发系统 ○ ○ ○ ● 运用 BSC 软件加强绩效管理﹑浮 动薪资和能力发展 ○ ○ ● ● * 设置各部门的权重 • 预定的贡献率 - 实际的贡献率 = 绩效 • 权重并非一成不变 • 权重是分工与协作的最优化 • 流程上的价值链 • 德、能、勤、绩? • 别为部属养猴 * 第四部分: KPI 订定之注意事 项 • 是否能充分表现出该策略目标之意涵? • 是否能有效衡量该策略目标的绩效? • 是否符合工作内容与任务? • 衡量项目是否为未来的重要目标? • 是否为员工之核心工作要务? • 是否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心力与时间? • 负责人员是否为公司之核心干部? • 负责人员是否为高阶主管的得力助手? * 评估 KPI 之依据 • 重要的少数,而非松散的众多指标 • 确保与企业愿景与策略连结 • 指标跨越过去、现在与未来 • 指标兼顾客户、股东和员工的需求 • 指标是从上而下,一致地扩及至每个阶层 • 指标会随着策略与环境的变迁而修正 • 指标兼顾四个构面的平衡 • 领先指标与落后指标的平衡 * KPI 设计错误之影响 1. 「资源错置」 资源分配应依 KPI 而定, 资源错置不仅浪费,甚至无法达成目标 2. 「策略失灵」 KPI 有导引策略走向 的功能, KPI 错误策略自然失效,目标也难达成 3. 「载舟覆舟」 正确完善的设计可 有效落实企业的愿景与目标;设计不良的绩效制 度,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包袱与致命伤 * 绩效考核 KPI 的选择程 序 一、依年度目标来架构公司的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上的指标必须落实到各部门 二、各职位的职位说明书中,必须有可达 成公司目标的工作职责,每个职位选出 三到五个 KPI ,明列其衡量的标准,绩 效衡量的权重 * 第五部分: KPI 推行步骤 第一步:建立组织 第二步﹕教育训练 ---KPI 特训班 第三步﹕制定切实可行的 KPI 项目 第四步﹕制定合理的 KPI 指标 第五步﹕运行 + 检讨 第六步:标准化 * 第一步:建立组织 建推行 组织 事业处最高主管挂帅 布合适 人力 部门经理领头 定工作 职掌 明确职能﹐工作分工 订工作 进度 制定 KPI 导入行事历 * 第二步﹕教育训练 ---KPI 特训班  分级分类专训﹐通过 SWOT 分析制订事业 处和部门赢的策略﹐“量身制订”切实可 行的 KPI 指标  确定课程及课程内容﹑师资﹑参训对象和 时机  开课  考核及验收 * 第三步﹕制定切实可行的 KPI 项目 KPI 特 训班 事业处 SWOT 分析 事业处年 度赢的策略 各部门年 度赢的策略 各部门 QCD 展开 各部门 SWOT 分析 最高主 管审核 NG OK KPI 项目 确定 * 第四步﹕制定合理的 KPI 指 标 各部门 KPI 目标制定 各部门 交叉查核 KPI 干事审 核合理性 导入 KPI 系统 * 部门主 管审核 事业处最 高主管审核 第五步﹕运行 + 检讨 系统 运行 达成 状况 OK 重新考虑 指标合理性 修订指标 原因及对 NG 策提出 OK * NG 第六步﹕标准化 流程系统化 KPI 推动流程制订 系统合理化 KPI 例会制度建立 系统标准化 KPI 管理办法的导入 系统信息化 KPI 网站导入 * 作 业 1. 写出你的部门对公司目标的关联指标 3~5 项 2. 你认为贡献率应该是多少?为什么? 3. 你的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么 改善? * 谢谢! *

61 页 699 浏览
立即下载
各部门KPI清单

各部门KPI清单

营业課 KPI-- 建议 1 2 3 4 5 6  、新增客户的数量; 、客户档案归档及时率; 、产品市场占有率; 、客户投诉回复及时率; 、客户投诉处理满意率 ; 、客户满意度; 营业課 KPI-- 建议 7 8 9 0 1  、年销售产品计划; 、销售计划达成率; 、应收帐款及时率; 、客户财产遗失次数; 、客户索赔造成金额; 生产管理课 KPI-- 建 议 1 2 3 4 5  、生产计划准确率; 、生产计划完成率; 、退货处理及时率; 、出货计划达成率; 、尾数处理及时率; 采购课 KPI-- 建议 1 2 3 4 5  、采购计划完成率; 、采购交期达成率; 、采购品质合格率; 、异常处理及时率; 、物料成本降低率; 物流课 KPI-- 建议  1 、货柜安排准时率;  2 、材积核算准确率;  3 、报关单证准确率; 仓库管理课 KPI-- 建 议  1 、物料申购及时率;  2 、接收物料准确率;  3 、发货数量准确率;  4 、帐、物、卡准确率;  5 、仓库盘盈亏达标率; 总务课 KPI-- 建议  1 、人员招聘及时率;  2 、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  3 、派车合理及时率;  4 、员工档案齐全率;  5 、考勤记录准确率; 总务课 KPI-- 建议  6 、员工持证上岗率;  7 、盗窃案件发生次数;  8 、食堂卫生投诉次数;  9 、监控设备完好率;  0 、劳动合同签署率; 总务课 KPI-- 建议  1 、培训计划完成率;  2 、保安日常训练完成率;  3 、消防演习完成率;  4 、危废转移达标率;  5 、出厂登记无误率; 财务课 KPI-- 建议  1 、报表按时完成率;  2 、工资核算及时率;  3 、财务报表准确率;  4 、资金盘点及时率;  5 、应交税款及时率; 财务课 KPI-- 建议  6 、票据印章管理无误率;  7 、会计审核及时、准确率;  8 、差旅报销流程合规率;  9 、凭证编制及时、准确率;  0 、结账、对账工作及时率; 技术部 KPI-- 建议  1 、图纸绘制准确率;  2 、资料存档完整率;  3 、图纸发放及时率;  4 、样品交期达成率;  5 、工装、夹具及时率; 技术部 KPI-- 建议  6 、治工具一次通过率;  7 、模具完成及时率;  8 、报价及时准确率;  9 、工艺工装文件差错率;  0 、工艺改进成本降低率; 制造部各课 KPI-- 建 议  1 、生产计划完成率;  2 、出货计划达成率;  3 、生产人均产值;  4 、工伤事故发生次数;  5 、厂内补料(报废)金额; 制造部各课 KPI-- 建 议  6 、产品直通率;  7 、产品返工率;  8 、产品报废率;  9 、日报录入及时率;  0 、日报录入准确率; 制造部各课 KPI-- 建 议  1 、 5S 检查问题数;  2 、设备保养及时率;  3 、提案改善的件数;  4 、合理化建议次数;  5 、产品交接准确率; 工务课 KPI-- 建议  1 、设备设施完好率;  2 、设备设施维修及时率;  3 、设备保养计划达成率;  4 、设备设施维修费用;  5 、特种设备检定及时率; 品质保证部 KPI-- 建 议  1 、来料检验及时率;  2 、样品检验及时率;  3 、品质异常反馈及时率;  4 、品质异常改善彻底率;  5 、首件检验及时率; 品质保证部 KPI-- 建 议  6 、巡检不到位次数;  7 、客户一次验货合格率;  8 、产品质量合格率;  9 、仪器校验及时率;  0 、文件发放及时率; 品质保证部 KPI-- 建 议  1 、客户退货率;  2 、客户投诉次数;  3 、检验记录完整率;  4 、认证审核通过率;  5 、客户验厂通过率; 岗位绩效考核表(人事) 姓名 职称(职位) 所属部门 评价标准及内容 满 分 人员招聘及时率 95% ,达成记满分。差 1% 扣到 2 分,直至扣完。 10 人员档案完整率 100% ,达成记满分。差 1% 扣到 2 分,直至扣完。 10 定 量 考 核 60% 人员考勤准确率 98% ,达成记满分。差 1% 扣到 2 分,直至扣完。 10 员工持证上岗率 98% ,达成记满分。差 1% 扣到 2 分,直至扣完。 10 劳动合同签署率 100% ,达成记满分。差 1% 扣到 2 分,直至扣完。 10 内部沟通及时率 100% ,达成记满分。差 1% 扣到 2 分,直至扣完。 10 自我 评价 部门 主管 岗位绩效考核表(人事) 纪律 方面 10% 定性 考核 40% 处理 能力 10% 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10 能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 但需要有人督导 8-9 偶有迟到,但上班后工作兢兢业业 7 纪律观念不强 , 偶尔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5-6 经常违反公司制度 , 被指正时态度傲慢 5分 以下 理解力极强,对事判断极正确,处事能力极强 10 理解力强,对事判断正确,处事能力强 8-9 理解判断力一般,处理事务不常有错误 7 理解较迟钝,对复杂事务判断力不够 5-6 迟钝,理解判断力不良,经常无法处理事务 5分 以下 岗位绩效考核表(人事) 在工作作业改善方面,经常有创意性报告并采纳 有时在作业方法上有改进,但需要指导下进行。 工作 技能 10% 偶尔有改进建议,能完成任务 工作技能无改善,勉强能完成任务 工作技能方面一般,有时工作不能完成 定性 考核 40% 除本职工作之外,还保质保量完成临时任务 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 工作 任务 10% 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在监督下能完成任务 在指导下,偶尔不能完成任务 祝各位 : 身体健康! 工作愉快!

25 页 715 浏览
立即下载
第11章  KPI考核体系

第11章 KPI考核体系

第 11 章 KPI 考核体系 11.1 KPI 考核体系概述 • KPI 考核体系的含义 1. 基本假设 ——Y 理论 ——20/80 原理 2.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quantifiable measurements, agreed to beforehand, that reflect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an organization. ——KPIs Reflect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KPIs Must Be Quantifiable ——KPIs Must be Key To Organizational Success 3. 含义及特点 ⑴KPI 是用于考核和管理被评估者的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 标准体系。 ⑵KPI 是经过员工与管理者上下沟通达成的承诺。 ⑶KPI 体现为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 基于 KPI 的考核体系 一般考核体系 假设前提 Y 理论 X 理论 考核目的 以组织战略为中心 以员工控制为中心 指标产生 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层层分 通常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 解、层层承诺产生 往绩效与目标产生 指标来源 基于组织战略目标与竞争 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即对 要求的增值性工作产出 过去行为与绩效的修正 指标构成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 财务为主,注重对过去绩 合、短期与长期结合 效的评价 11.2 KPI 体系的设计程序 确定 工作 产出 建立 评估 指标 设定 评估 标准 ※ 明确组织目标,自上而下逐级确认增值产出 设定基本标准与卓越标准 ※※ 绘制客户关系图 ※※ 针对不同的工作产出确定使用的指标类型 ※ 指标与标准的客观性 确定由谁来进行评估 ※ 为各项工作产出划分权重 ※※ 利用 SMART 原则设计评估指标 ※ 指标与标准的全面性 明确如何对各项标准进行评估 ※ 为各项评估指标划分权重 ※ 指标与标准的可操作性 ※ 提供反馈及修正信息 审核 KPI 指标 • 工作产出的确定 1. 确定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 —— 增值产出的原则 —— 客户导向的原则 —— 结果优先的原则 —— 设定权重的原则 2. 绘制客户关系图,明确工作产出 客户关系图,就是通过图示的方法表现某一个体或团 队对组织内外部客户的工作产出。 示例: 某“销售秘书”岗位说明书中叙述的工作职责包括 —— 协助销售经理处理日常事务,包括起草文件、收发 信件、接待客户等; —— 协助销售业务人员处理日常事务,包括会议后勤、 差旅安排和其他一些日常事务; —— 汇总部门的财务票据和数据,提供各财务部门。 销售经理 差旅安排 会议后勤 其他日常事务 业务人员 起草文件 收发信件 接待来访客户 销售秘书 财务所需数据 及相应票据 财务部 • 评估指标的建立 1. 指标类型 —— 数量指标 —— 质量指标 —— 成本指标 —— 时限指标 2. 指标建立原则—— SMART 原则 示例: Title of KPI: Increase Sales Defined: Change in Sales volume from month to month Measured: Total of Sales By Region for all region Target: Increase each month • 指标标准的设定 1. 指标与标准 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产出进行衡量和评估。 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示例: Title of KPI: Employee Turnover Defined: The total of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who resign for whatever reason, plus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terminated for performance reasons, and that total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Employees lost due to Reductions in Force (RIF) will not be included in this calculation. Measured: The HRIS contains records of each employee. The separation section lists reason and date of separation for each employee. Monthly, or when requested by the SVP, the HRIS group will query the database and provide Department Heads with Turnover Reports. HRIS will post graphs of each report on the Intranet. Target: Reduce Employee Turnover by 5% per year. 2. 基本标准与卓越标准 基本标准:对某个被评估对象而言期望达到的水平。 卓越标准:对被评估对象未作要求和期望,但是可达 到的水平。 基本标准→所有人→基本要求→基本工资(保障) 卓越标准→部分人→优秀要求→绩效工资(激励) • KPI 指标的审核 1. KPIs reflect strategic value drivers. 2. KPIs are defined by “executives.” 3. KPIs cascade throughout an organization. 4. KPIs are based on corporate standards. 5. KPIs are based on valid data. 6. KPIs must be easy to comprehend. 7. KPIs are always relevant. 8. KPIs provide context. 9. KPIs empower users. 10. KPIs lead to positive action. 11.3 KPI 指标选择 • 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对考评指标的要求 企业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 初创期 产品及服务构想对技术和技术创新要求高 上升期 基础建设、员工培训、财务经营计划、市 场营销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尤其重要 投资回报期 收入增长,成本控制良好,员工成长。企 业财务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变得特别重要 扩张期 进入大企业集团经营或跨国经营阶段,企 业制度建设尤其重要 企业 发展 阶段 对不同指标的需求程度 财务 指标 市场 指标 客户 指标 个人 / 团 队贡献指 标 研发 企业战略 指标 管理指标 1 较强 弱 弱 很弱 很强 很弱 2 强 很强 较强 强 强 弱 3 很强 强 很强 较强 弱 较强 4 强 强 强 强 强 很强 • KPI 考核体系的构架 公司的总目标 分公司 / 事业部目标 部门目标 个人目标 制定明智的目标 • 以 KPI 为基础制定绩效目标或衡量标准,内容包括结果和行为两 个方面。 • 目标必须 SMART 。 —Specific —Measurable —Arrival —Relative —Time 具体 可衡量 相关性 相关的 时间性 高层 中层 基层 结果 行为 • KPI 的分解——鱼骨图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通 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 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 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它是一种透 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IT 支持 制造优势 客户服务 技术创新 领先 企业 人员与文化 利润与成长 市场领先 • KPI 的两种确定方法 KPI 首先源于工作职责,是对其中少数关键 职责的确认和描述;其次源于组织或部门总目标, 体现出该工作职位的人对总目标的贡献份额;最 后源于业务流程的最终目标,反映出该工作职位 的人对流程终点的支持或服务价值。确定 KPI 的 基本思路正是基于职位和流程两方面的考虑。一 般而言, KPI 的确定思路有两种: • ①“ FAST”,组织功能分解法。“ FAST”模式类 似于目标管理体系,公司、部门、个人的目标和 绩效表现由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级级保障。 • ②“ PAST”,工作流程分解法。“ PAST”则是对 不同的流程、流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有专门 的定量化和行为化的绩效指标制约。 案例: E 公司 绩效目标分解: 组织增幅 公司总目标 销售部目标 人均创利 成本控制 销售额增长额 货款回收目标完成率 分产品市场份额增长 销售利率人均增长率 个人绩效目标 ( KPI 指标 + 关键行为) 销售费用降低 销售经理绩效标准 KPI 指标: 1. 销售目标完成率 2. 空白市场进入目标完成率 3. 项目成功率与项目完成绩量 关键行为 :  制定产品市场规划、目标计划并监控实施  技术汇报会和样板点体现的策划和监控实施  监控项目和区域盲点市场  控制合同成交质量(价格、付款方式)  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E 公司销售员绩效考核评价表 关 键 业 绩 考核要素及权重 1.销售额目标完成率25% 工作目标计划 完成情况 主管评价 2.货款回收完成率25% 3.市场准入目标完成率20% 1.客户方法的数量和质量5% 2.组织技术和管理研计会5% 关 键 行 为 3.执行报告工作质量5% 4.有效的沟通与合作5% 5《例外任务与行为表现》10% 目标计划沟通确认: 员工 主管: 目标挑战性: 大 评价结果: 口,一般口,小口 A口,B口,C口,D口 得分 11.4 KPI 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 指标选择的常见问题 1. 错误的增值指标 2. 工作产出项目过多 3. 绩效指标无法被证明和评估 4. 评估指标不够全面 5. 对绩效指标的跟踪和监控耗时过多 6. 绩效标准缺乏超越的空间 • 考核体系引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 对考核结果的认识不清晰 2. 很难找到合适的考核标准 3. 对团队的考核难度较大 4. 忽视对考核指标的审核

22 页 695 浏览
立即下载
KPI业绩考核

KPI业绩考核

以 KPI 为核心的 绩效管理 目 录 第1章 绩管理中的十大核心问题……………………… (1) 第2章 绩效管理体系介绍……………………………… (13) 第 3 章指标体系的建立与 KPI 的选择…… …………… (39) 第 1 节 KPI 体系的建立………………………… ..…… (40) 第 2 节标杆基准法选择 KPI……………………..…… (51) 第 3 节成功关键分析法选择 KPI…………………..… (53) 第 4 节策略目标分解法选择 KPI…………………..… (59) 第 5 节指标的定义与描述……………………… .…… (74) 目 录 第 2 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 ………… (97) 第 3 节 指标标准的确定……………………………… (100) 第 5 章 经营检讨与中高层述职…………………… ...…(105) 第 1 节 经营检讨的基本模型……………………… .…(106) 第 2 节 业绩合同与中期述职制度…………… .………(114) 附录 某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述职管理规定………… .…(117) 第 6 章 绩效管理循环……………………………… ..…(119) 第 1 节绩效计蚜…………………………………… .….(121) 第 2 节绩效辅导…………………………………… ..…(129) 第 3 节绩效考核………………………………… .….…(139) 第 4 节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面谈……………… .….…(144) 第 5 节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150) 附录 某公司绩效管理制度……………………… ...….(153) 参考方献…………………………………………… ..…(161) 第1章 绩效管理中的 十大核心问题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十大核心问题 问题一 : 企业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 , 战略目标没有 被层层分解到所有员工 , 员工出现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背离的行为 . 问题二 : 企业绩效管理仅仅被视为一种珠人力资源技术 , 没有与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其他业务板块协同发挥作用 . 问题三 : 绩效管理被赋予了太多的目的和含义 , 导致企业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的不明确 . 问题四 : 绩效管理被认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 各级管 理者没有在绩效管理中承担玎应的责任 . 问题五 : 组织 . 团队 . 个人之间的绩效存在差异 , 无法实 现组织绩效 . 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的联动 . 问题六 : 绩效管理指标没有重点 , 体现不出企业对关绩的 关注和对员工行为的引导 . 问题七 : 一考核指标无法体现对所有员工的牵引 . 问题八 : 不能很好的直辖市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之间的关 系,过 分突出业绩而了企业的经营安全 . 问题九 : 绩效管理成为奖鑫分配的手段 . 问题十 : 绩效管理中闻员工的参与 , 使得绩效管理单纯成 为绩效考核 , 阻碍了绩效管理提升员工绩效和能力的作用的发挥 . 问题 1 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 我们有一次进入一家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机制建设项目 , 这家企业 的负责人一见面 , 就提出了几个问题 . 有一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 , 他说每年他都要和各个部门签订责任书 , 到年底的时候根据责任 书兑现奖金 . 每年到了年底的时候各个部门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都非常好 , 但是公司整体的绩效却不是很好 . 我们对该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 . 该公司每年年 未由部门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 . 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 责任书 . 而部门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 , 只按照本部门的想法 , 提 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亟须做的 ; 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 ,, 而没有有向上看 , 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珠经营绩效 . 公司在 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公司的战略 , 而是针对部门的 工作讲座部门的目标 , 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现象的发生 . 部门 努力做的工作可能对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说是没有价值 的 , 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 分析 : 绩效管理是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 , 战略能否落地最 终体现在目标能否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 , 促使每位员工都 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 . 战略稀释现象的发生 , 究其原因 最主要的还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 . 各部门 . 各职位的绩效目 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 , 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 出的 . 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发生了脱节现象 , 不能够引导所有吕员 工趋向组织的目标 . 问题 2 绩效管理仅仅被视为一种专业技术 在国内企业中 , 经常可以发现企业员工对于考核的态度是非常不认真 的 . 考核在许多企业或部门流于形式 , 仅仅停留在约上 . 人力资源部 门费尽力气制定的考核制度 , 希望通过考核工作能够区分出员工工作 业绩的优劣 , 引导员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 但是往往事与愿 违 , 考核的结果大家都差不多 , 而且考核结果的好与坏对于员工个人 没有任何影响 . 于是经常有企业寻求我们的帮助 , 让我们辅导其制定 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 认为只要有了这个制度 , 考核工作就能顺 利进行 . 而我们的研究发现 , 如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板块不健 全 , 即使再科学的考核制度也改变不了企业目前的现状 , 也无法引起 企业员工真正的重视 . 分析 :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 必须与人力资 源管理系统中的其他业务板块相互配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 单纯 将绩效管理作为一种专业技术 , 认为掌握或提高了这项技术的操作 能力就能够实现绩效管理的止的是错误的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由 任职资格 . 绩效管理 . 薪酬管理 . 培训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共同构成 的 . 绩效管理必须基于任职资格制度 , 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以及适应岗 位要求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 这种评价结果将应用于价值分配 , 以及 后续培训 . 岗位晋升等方面 . 只有整个系统的有机协同才能对员工起 到正向或者负向的激励的作用 . 问题 3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不明确 在公司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 每当到了季度年末的时候 , 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再三催促下 , 主管会通知大家 :“ 现在要开始考核 了 , 每个人将自己的工作总结一下 .” 然后员工开始对自己过去一段 时间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 , 主管根据员工的总结和平时的观察给 员工一个评价 , 将评价结果交给人力资源部门以后 , 这项工作就算 结束了 . 当然 , 有些公司可能会略有不同 , 比如规定了几项考核指标 等等 . 至于说考核结果如何运用 , 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是什么 , 怎么 样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则没有人去关心 , 更谈不上通过考核实现对员 工能力成长的导引了 . 所以 , 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及各级 管理者都在做考核工作 , 也都会觉得绩效考核有问题 , 但是问题窨 在哪里 , 又找不出答案 . 另有一些公司则错误地认为绩效管理是治疗企业百病的良药 , 对绩 效管理赋予了太多的目的和期望 , 甚至出现了用绩效管理代替分配 制度的现象 .. 分析 : 上述情况都反映出企业对绩效管理的目的存在有 认识上的误区 , 不是简单地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 , 就是给绩 效管理赋予太多的含义 . 事实上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绩效管理 形式 ,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只有两个 : 通过绩效评价为价值分配提 供依据 ; 作为管理的工具寻找企业经营的短板所在并不断改进 . 我 们只有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进行明确的定位 , 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相 应的评价办法和制度 . 才能真正理解绩效管理各个环节误认为是绩 效管理 , 或者给绩效管理赋予其他不应有的含义 . 问题 4 绩效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管理责任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着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 一方面各级主管都认同绩效管理工作对于员工绩效水平和技能提高 的重要性 ; 另一方面绩效管理工作在具体推选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大 的障碍 , 而这种障碍往往又主要来自各级主管 . 在这些企业中 , 各级主管中然认为绩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 但是当人 力资源部门组织业务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 , 业力主管往往会强 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 认为绩效考核工作应当是人力资 源部门的事情 , 业力部门做这些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 实在不得不进 行考核时 , 往往也是主管位根据自己对下属的印象 , 作出一个非常主 观的评价 . 这样的评价结果肯定是不可能完全反映被评价员工的实 际绩效的 , 最终结果只能是使绩效考核工作遇到员工更大的低触 . 分析 : 绩效管理是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目标制定如何实 现目标而达成的共识的过程 , 以及促使员工成功地实现目标的管理 方法 . 绩效管理既然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 那么真正的主角只 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 , 也就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 绝不是其 他部门或者其他人 . 人力资源部作为服务性的职能部门 , 在绩效管 理中只能起到组织 . 支持 . 服务和指导的作用 . 而不是绩效管理的主 体. 我们认为作为管理者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是对下属的绩效及能力的 提升负责 . 管理者必须通过绩效管理这一有效的管理工具 , 引导员 工努力实现绩效目标 . 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和指导 . 要意 识到保证下属成功是管理者的责任 . 问题 5 组织绩效 . 团队绩效 . 个人绩效之间存在差异 . 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 需要不断面对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的变 化 , 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工作方式 . 传统的 . 僵化的组织形式往往 无法做到快速煌调整和变化 , 于是团队相对简单灵活的组织形式和 快速响应的牲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组建不同的团队来应对 各种各样的变化 . 但是 , 随着团队的绩效结果较差的现象 . 还有的 企业中出现团队的绩效较好 , 而综合在一起时发现组织整体的绩效 水平是在隆低的 . 也就是说存在着组织绩效与个体绩效之间的差异 和脱节 , 组织绩效 . 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末能有机地衔接 . 分析 : 这种司空见惯的现实实现上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 一 是由于组织 . 团队和个人的绩效目标的出现脱节造成的 ; 二是由于 组织绩效 . 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三者不同的性质决定的 . 无论组织 . 团队还是个人的目标都应当是来源于战略的 , 三者之间 应当是层层分解和细化的关系 . 个人绩效是由员工的职业化行为所 决定的 , 也就是说 , 个人绩效主要考察的是员工达成目标 / 结果的 方法是否达到职业行为的标准 , 是否在按照职业化工作程序做正确 的事情 ; 而团队绩效则主要是由团队合作的程序所决定和形成的 , 团队建设 . 跨团队跨职能合作 . 知识经验共享 .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 团队高绩效的决定因素 ; 而企业文化和共同愿景则将个人 . 团队与 组织和绩效有机契合 . 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 问题 6 绩效管理指标没有重点 在我们进行过咨询辅导的企业中 , 有不少企业的考核指标 设计得非常复杂 , 素质指标 . 能力指标等等都包括在绩效考核的指标 体系内 . 有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的员工给我们计算了一下 , 从公司的 考核制度开始 . 到部门 . 车间 . 再到班组 . 涉及到一个生产线上的操 作工人的考核指标多达 60 多个 , 从产量 . 消耗 . 考勤 . 请假 . 直至机 台卫生 . 开会培训等 ,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 . 员 工说几乎没有人能够把所有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弄清楚 . 员工们对于这种制度非常反感 , 用员工自己话来说是每天 工作都是“如履薄冰” . 员工每天想的不是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 如 何提高本人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技能 . 而在考虑如何不犯规 , 怎么避免 触到捉人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技能 , 而是在考虑如何不犯规 , 怎样避免 触到捉罚线 . 在一些部门甚至出现了员工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是能 少干一点就少干一点的现象 , 问其原因 , 回答是干是越多出错的机会 也越多 , 被扣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与其这样 , 还不如少干一点 , 最 起码可以保证不被扣罚 . 分析 : 在实践中 , 很多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 整 . 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了安全指标 . 质量指标 . 生产指标 . 设备指 标 . 政工指标等等 , 不同的专业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 , 指标可 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 . 但事实上 , 作为绩效管理 , 应该抓住关键业绩 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 . 因此 , 应当通过建立 KPI 体系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业绩结合在一起 , 引导员工的行为趋向组 织的战略目标 . 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是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 员工的满意度 , 对员工的行为是无法起到引导作用的 . 问题 7 一套考核指标无法对所有员工产生牵引作用 我们在一些企业进行调研的时候 , 往往会碰到一种奇怪的现象 : 有些 部门的员工对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认可程度非常高 , 认为公司的绩 效考核制度比较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 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也是比较 高的 . 而另外一些部门的员工则对企业的考核制度极为抵触 , 认为用 公司规定的制度根本就无法进行考核 . 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也感觉 非常委屈 , 强调没有办法平衡各个部门的要求 . 我们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 , 该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最大的问题是形 式单一 . 企业多达几十个职种 , 上百个岗位 , 每个职种 . 岗位的工作 都不同 , 各有特色 . 而人力资源部门在设计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的时 候尽管也发现了这些问题 , 但是仍然按照固有的思路 , 苦苦练索一种 能够适应公司所有工作岗位的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 . 考核指标虽然 经过一再修改 , 仍然无法实现让所有部门都满意 , 最终不得不采取折 中的办法 , 结果出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这种现象 . 分析 : 现在企业中随着知识会含量的增加 , 工作的个性化 越来越明显 , 不同劳动的特点 , 绩效结果的表达方式也必然是不同 的 . 如果企业仍是抱着平均统一的思想来处理人力资源工作肯定是 行不通的 .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和客户意识 , 必 须能够为企业内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提供不同的人力资源产品 , 包 括考核指标 . 只有这样 , 才能真正适应企业内所有部门 . 员工的要 求 . 才能真正的满足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要求 . 问题 8 如何避免员工追求短期绩效 , 忽视长期绩效 有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完全是以结果论英雄的 , 考核指标主要是财务指标 . 主管人员关注的也是财务指标的完成情 况 , 员工的薪酬待遇等都是与财务指标的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企 业的规范要求 , 以及这些行为给企业长期经营带来什么后果是没有 人关心的 . 例如 , 我们曾经提供过服务的一家企业 , 他们对销售人 员的考核非常简单 , 就是以完成的销售量 , 按每单位计奖的 . 员工 为了完成企业的销售指标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做法 , 但基本都是短期 行为 , 几乎很少有人考虑长期的市场培育 , 给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 了很多问题 . 像美国的安然公司也是由于过于追求业绩而忽视了企 业的安全 , 最终导致了安然的破产 . 分析 : 传统的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的短期绩效 , 不能 反映长期绩效 ; 只能反映最终结果 , 不能反映关键过程 ; 只从财务 角度度量绩效 , 而没有从客户角度度量绩效 ; 不能明确地将企业 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 . 采用单一的财力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 过于强调股东的价值取向 , 偏重短期利益 , 势必会引发公司经营 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短期化 . 因此 , 必须在企业内按照平衡记分 卡的原则建立起包括财务指标 . 客户指标 . 内部运营指标和员工 发展指标在内的综合绩效指标体系 . 通过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 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一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一战略修正的 目标 , 从而将企业的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协调在一起 . 问题 9 绩效管理成为奖鑫分配的手段 有一次当我们进入一家国内大型企业进行咨询研究时 , 在前期的访谈中几乎所有的被访谈人 , 包括管理者和基层员工 , 都提到公司的考核是非常严格的 . 而我们提出查阅公司的绩效管 理制度时 , 整个企业居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制度 . 人力资源 部门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奖金分配制度 , 制度中非常明确地规定 了第一项工作的奖励或扣罚的金额或尺度 , 各下属部门也都相应 制定了更为精细的奖励或扣罚规定 . 每个月末 , 员工也没有考核 表格 , 而是由各单位的统计人员将所有相关员工的奖励或扣罚金 额进行汇总 , 然后根据员工每固定的奖金基数算出员工当月的奖 金数 . 员工只有在拿到奖金以后 , 根据奖金额的变化判断领导对 自己本月工作的评价 . 当员工本月没有被奖励或者惩罚时 , 员工 根本无法判断自己的绩效究竟如何 , 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 , 应 该在哪些问题上注意改进 . 分析 : 在很多企业中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 绩效考核的结 果必须和激励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对员工的牵引作用 , 这一点是毋 庸置疑的 . 但是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 绝 不是奖鑫的细分手段 .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究竟是什么 ? 我们通常 将企业的经营过程分为价值创造 . 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三个阶段 ,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员工提升绩效水平 , 增加创造的价值 . 同时通过绩效考核对于员工的贡献进行评价和区分 , 并进行价值的 分配 . 而这种分配则包括了物质激励 . 培训 . 晋升等等 , 绩效评价 结果应用于物质激励 , 仅仅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一个方面 , 并不 是绩效管理的手段和全部 . 问题 10 忽视员工的参与 在许多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 解 , 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么进行的 ; 考核指标是如 何得出的 ; 考核结果是什么 ; 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 , 至于自 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 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 应 该如何改进等等就更无从得知了 . 管理者也认为考核是比较敏感的 . 因为考核是对一个员工 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 , 如果企业有强制比例划分 . 末位淘汰的话 , 那 就更麻烦了 , 因为势必有人会出现不合格的绩效评价结果 . 如果将 这些评价办法 . 评价过程都公开的话 , 那么就有可能导致管理者和 被管理者之间直接的矛盾冲突 ,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 而不公开的评 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只掌握在少数管理者手中 , 如何运用也是由这些 管理者决定的 . 管理者这种认识导致了绩效管理无法切实的推行下 去 , 使得绩效管理对于员工的引导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 绩效 管理仅仅停留在了纸上 , 最终成为了一项额外的工作 . 分析 : 绩效管理的关键作用就是员工绩效的不断提升和技 能的不断提高 . 作为绩效管理的主体之一 , 我们强调员工在绩效计 划 . 绩效辅导以及绩效评价和反馈的全程参与 ; 强调绩效管理是一 种管理方法 , 是指导员工和主管通过承诺 , 共同提升绩效的管理工 具 . 管理者必须对员工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承担起责任 , 积极引导员 工参与到管理活动中 , 而员工的这种参与要通过绩效管理活动体现 出来 . 第2章 绩效管理体系介绍 *绩效管理体系与企业价值链的关系 *以绩效为核心的核价值系统的五大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作用和定位 为什么在许多企业中考核成了管理者期末不得不做的作 业 , 而不能发挥出绩效考核的管理作用 ? 为什么在企业中考核的始终起不到对员工的引导作用 ? 诸如此类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工 作者 . 要想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 使绩现效和管理真正成为管理 者手中有效的管理工具 , 而不仅仅是年终的时候不得不去做的文 字游戏 , 我们就必须对于绩效管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1 绩效管理体系与企业价值链的关系 在当今崇尚知识与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 , 获得客户的满 意与忠诚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 见图 2-1). 企 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以客户和市场为依据的具体目标 , 进而成为 组织未来绩效的来源与动因 . 经营客户 企业的可 持续发展 顾客忠诚 顾客满意 为顾客创造 价值带来利益 优异的产 品与服务 企业经营价值链 企业的可 持续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 产品服务提供 员工需求满足 个人价值实现 经营人才 图 2-1 企业经营价值链 员工 满意 员工生产 率与素质 要研究企业的绩效管理 , 首先应从企业的整体的价值链角 度来思考 . 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 , 它包含 三个最基本的部分 ; 价值创造 . 价值证评价和价值分配 ( 见图 2-2). 价值创造是研究企业价值的来源 , 要解决的是谁创造了企业价值的 问题 . 关于这一点 ,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 . 在农业 经济时期认为土地和劳动创造了企业价值 . 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 则认为企业家才能 . 知识 . 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企业的价值 . 企业 的价值创造出来以后 , 如何在众多的价值创造要素之间进行价值的 客观分配成为关键问题 . 一套完善的价值分配体系包括多种分配形 式 . 分配结构等 . 但这些都必须是建立在评价准确的基础上 . 要客观 地分配价值 , 必须对价值创造者的贡献度进行准确的评价 . 从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 , 说是要建立一个按照业绩 . 能力分配企 业的机制 ,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系统 . ( 创造力:激励 ) ( 价值实现与价值增值 ) 价值创造 创造价值的要素定位 *谁创造了企业的价 值 , 价值创造理念的 整合 * 知识创新者和企业 家是企业价值创造 的主导要素 * 依据战略要求对 价 值贡献排序 价值评价 评价机制与工具 * 以素质模型为核心的 潜能评价体系 * 以任职资格标准为核 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 体系 * 以战略为导向的 KPI 为 核心的绩效改进体系 * 以提高管理者人力资 源管理责任为中心 的绩效管理循环体系 图 2-1 价值链管理 价值分配 分配机制与形式 * 多种价值分配形式 ; 机会 . 职权 . 工资 . 股权 . 学习等 . * 分权的机制与分权手册 * 分享报酬体系的建立 , 两金工程 ( 金手铐与金 饭 碗) * 报酬的内在结构与差异 * 富有竞争力的报酬水平 确定 * 核心是组织权力与经济 利益分享 2 以绩效为核心的价值评价系统的五大体系 对企业来讲 , 必须建立一套客观 . 公正的绩效评价系统 , 这 种绩效评价系统必须是以企业绩效文化为核心的 , 必须是能够与整 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契合的 , 并且同整个企业的战略应该是结合 在一起的 . 我们认为完善的绩效评价系统是由以素质模型为核心的 潜能评价体系 . 以任职资格标准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 以战 略为导向的 KPI 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 以经营栓讨及中期述职报 告为核心的绩效改进体系 . 以提高 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为中心 的绩效管理循环体系五大体系构成的 ( 见图 2-3) 潜能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循环体系 绩效改进体系 绩效 文化 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 图 2-3 以绩效为核心的价值评价系统 这五个体系并不是孤立运行的 , 而是互相交错 , 协同发挥作 用 . 企业能否产生好的业绩 , 其决定因素是人的问题 . 企业中不同的岗 位 , 对人提出的要求不同 . 对一个人的要求就在于解决岗位适应性的 问题 , 企业必须首先研究具备什么样个性 . 什么样潜能的人 , 在某个特 定的岗位上工作更容易产生高的绩效 , 这就是以素质模型为核心的潜 能评价体系的研究对象 . 通过潜能评价体系解决了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问题后,还必须面 对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具有企业需要的核心专长的员工到了特定的 岗位之后,如何使员 I 知道自己所从事的某项工作的职业化特征是什 么,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能产生高绩效的企业行为规范及标准,也就 是建立一套任职资格标准体系,通过该体系规范员工的行为,当员 工按照企业所制定的这种标准去做,就能够产生高绩效。对员工是 否按照这些规范标准去工作进行评价就是以任职资格为核心的职业 化行为评价体系。 "KPI 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是在职业化评价体系的基础 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任职资格制度将企业的员工进行了分层分类, 那么对于不同层类的员工就应有不同的要求, KPI 不仅要成为企业 员工行为的约束机制,同时也要发挥战略导向作用。企业制定了战 略之后,战略靠什么来实现,必须有一套牵引机制和约束机制,必 须使员工都朝着这个战略去努力,这就需要一套指标来引导员工, 这套指标就是 KPI 体系。 KPI 体系的两个作用是:一要成为员工的 约束机制;第二就是发挥战略导向的牵引作用。 KPI 设计出来了,但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也是不断变化的, 在这种变化的条件下,究竟 KPI 推进得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 一些什么样的变动,如何促进各个经营管理者去关心这些 KPI 呢 ? 为此我们设计了第四个系统,就是以经营检讨和中期述职报告为核 心的绩效改进体系。经营检讨和中期述职是一个共享学习和持续进 行绩效改进的过程。 KPI 完成的过程是要进行指标分解的,定期的 述职要求管理者和经营者对推进过程中指标完成的情况、遇到的主 要问题、取得的主要经验等进行分析。通过绩效分析找出问题,找 出改善绩效问题的行动和措施。同时这种述职也是进行能力提升和 潜能发掘以及需求资源支持的过程。 第五套体系是要建立一个以提高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为 中心的绩效管理循环体系。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的战略性工作,人 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 那么管理者如何去履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呢 ? 如何来履行这种辅导 员工、教育员工、提升员工的责任呢 ? 要靠制 3 绩效管理体系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和定位 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湖泊管理系统是由任职资格体系,绩 效管理体系.潜能评价开发体系.薪酬管理体系,培训开发体系 和人力资源规划六个业务板块构成(见图 2 - 4 )。 以 KPI 为核心的 绩效管理体系 基于战略的人 力资源规划 分层分类的任 职资格体系 基于岗位适 应的潜能评价 开发体系 图2-4 块 基于市场.业绩能 力的薪酬管理体系 培训开发职 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业务板 这六大业务板块之间不是简单的线形关系,在整个管理过 程中它们是互相交错,相第作用,相互协同的关系。六大支持系统 的协同运作如图 2 - 5 所示。 人力资源规划(年度计划) *分析未来人力资源供需 关系(数量.结构.素 质) *确定人力资源补充.调整 .素质提升方案 晋升办法 ,等级和 提供跑道 确定职位标准 提供招聘依据 依据需求 外部补充 潜能评价开发体系 *确定业绩与员工素质 匹关系,建立素质模 型。 *提出战略性改善路径 依据需求 内部调整 招聘管理 确定 职业 发展 任职资格体系 *划分职类.职种.职级 *确立各类各级任职(晋 升)标准 *建立在任职资格基础上 的职位说明书 异动管理 选择 确保 素 质 能 力 测 评 人力资本增值 晋升管理 提供培训依据 使用 培育 培训管理 确定培训原则 基 于 薪酬管理 外部竞争性 和方式方法 内部公平性 培训开发体系: * 依据人力资源战略设计培 训体系 *结合职业发展制定员工培 训计划 薪酬管理体系 *制定价值分配基本原则和 工资政策 *确定价值等级,工资结构 和支付方式 绩效管理体系 *确定各中心.各部门 KPI *制定考核制度(方式. 方法及应用) 图 2 - 5 六大业务板块动作图 KPI 确定培训原则 考核管理 职业发展能力 提升做好工作 的 业 绩 测 评 在整个系统中,任职资格体系是基础,根据任职牡丹 , 业内 的所有工作岗位被划入不同的职类职种范围,不同的职种有不同 的发路径。任职资格制度使得所有的员工都有了多条的职业发展 跑道(见图 2 - 6 ),避免了千军万马争过管理独木桥的现象。 同时,不同的任职资格对应着不同的薪酬区间和发空间。 任 职 资 格 体 系 领导者 高级专家 管理者 专家 监督者 业务骨干 基层业务主体 初做者 图2-6 任职资格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在整个系统中承担了中枢和关键的作用,如 图 2 - 7 所示。战略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人 力资源的规划配置,作为基础环节的潜能评价体系和任职资格 体系则在规划和配置的基础上对员工的发通道和职业生涯进行 设计。具体地讲,潜能评价体系更关注的是员工是否适合做某 一职种的工作,发展的潜力如何。而任职资格体系则关注的是 员工能不能,是不是胜任,是否具备具体某一职位所需的的技 能,知识,经验等。任职资格体系对于确定职位的任职者提出 了行为标准和能力标准,从能力和行为两方面对职闰任职者进 行要求。其中行为标准是从流程的角度对任职者的关键行为进 行规范,从而产生了员工的绩效行为依据和标准,绩效管理制 度据此对员工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符合所任 资格的要求,或者对其绩效进行整体的评从。激励制度则依据 评从 果对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根据与任职资格的符合程序 对员工进行奖惩,并产生培训需求,引导员工的能力得以不断 提升。 但是,在企业现实庆用中,绩效管理体系的定位往往存在 问题。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中,绩效考核非常 明确,只是为了分配而进行。考核制度甚至等同于奖金分配制 度,制度上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某项工作未完成扣多少钱等惩罚 性措施,使员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犯“规“被罚,而 不是如何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更严重的是在某些企业甚至出 现员工尽可能少做事的现象,因为做得多犯“规“的几率就大, 也就意味着被罚的几率大。 绩效管理制度作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中枢和关键,要 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重新定位,当绩效管理制度定 位为分配制度时,必然出现上述情形,也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能 力提高的引导了,所以,绩效管理制度首先应同分配制度相分 离,建立以任职资格为基础,变单项奖 为基于 KPI 的全面绩 效评价体系,再通守薪酬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培训教育制度, 资格晋升制度等体同对员工的激励。变负向激励为正向引导, 不断是升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绩效水平。 以 KPI 为核心的 绩效管理体系 基于战略的人 力资源规划 分层分类的任 职资格体系 基于岗位适 应的潜能评价 开发体系 基于市场.业绩能 力的薪酬管理体系 培训开发职 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战 略 基础环节 组织机构设置 职类职种划分 基 础 潜能评价体系 任职资格体系 质 依程 确 产生绩效的 据 定 素 课 潜质依据 培训开发体系 中枢和关键 绩效管理体系 基于绩效改进 产生绩效的 级 依酬 确 据 定 行为依据 资 薪 格 等 发入薪酬的依据 的培训需求 激励环节 图2-7 绩效管理体系的战略定位 薪酬管理体系 4 绩效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不断提升组织和员工绩效 绩效管理的第一要求就是不断提升组织和员工的绩效。 完整的绩产管理由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诊断,绩效评价,绩 效反馈几部分构成,并成一个闭循环过程(见图 2 - 8 )。从组织 层面来说,表现为绩效管理循环,即通过计划.实施.辅导.检查, 报酬来引导员工实现组织绩效目标和提升组织绩效水平;从个人层 面来讲,表现为不断提升的绩效改进循环,通过员和主管的共同参 与,通守绩效辅导,检查等几个环节实现员工技能的不断提高和绩 效的不断提升。 实施 计划 辅导 辅导 报酬 辅导 实施 绩效管理循环 检查 绩 效 改 进 循 环 图2-8 目标 绩效 管理 辅导 绩效 绩效 管理 绩效 管理 管理 检查 改进 计划 绩效管理循环 报酬 5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而 达成共识,并协助员工成功的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不 是简单的任务管理,也绝不能将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绩效 评价仅仅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部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 工能力的提高,而且沟通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在不同的阶段沟通 的重点也有所区别(见表 2 - 1 )。 表2-1 全过程的沟通 计划 辅导 检查 报酬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反馈沟通 主管 反馈沟通 反馈求助 主管 反馈指导 反馈说明 主管 反馈纠偏 反馈改进 主管 反馈鼓励 在计划阶段,主管与员工经过沟通就目标和计划达成一致, 并确定绩效评价的标准。在辅导阶段,员工就完成绩效目标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和障碍向主管求助,作为主管有义务对员遇到的问题提供技 能上的指导或协助员工解决外部资资源等障碍。同时,在这一阶段员 工还应根据条件的变化,经过与主管沟通达成一致后,提出计划变更, 并确定新的评价标准。检查阶段,实际上是主管收 集评价数据和及时纠偏的过程,员工有责任向主管汇报工作的进展, 主管则应对员工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偏,避免 问题的累积和扩大。在报酬阶段,主管首先应当明确员工有权利得 到关于自己工作的正确评价。这种评价对于员工来说就是一种报酬。 而主管在向员工反馈时,应将这种沟通视为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一 个机会,通过沟通员工应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并明确下一阶段的努 力方向(见图 2 - 9 )。 战 略 确认计划 形成标准 管理者 沟通 员 反馈 工 业务指导 及时纠偏 评价报酬 改时方向 管理者 管理者 沟通 员 反馈 工 沟通 员 反馈 工 对于主管来说: *通过沟通帮助下属提升能力; *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主管全面了解被考核员工的 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及 资源; *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主管客观公正地评价下属的工作绩 效;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考一核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员工对 绩效考核及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激励机制的满意度。 对于员工来说: *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发现自己上一阶段工作中的不足绩 效改进点; *以有效沟通为基础进行绩效考评是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工 参与工作管理的一种形式; *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绩效得到及时绩 效反馈,是下一步绩效改进的工作起点。 6 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应当是能够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个性化 的绩效管理方式 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式是由对于员工的认识决定的。在传统 经济体制下,企业对所有的员工采取的都是同样的评价办法,依 据的是按劳动付出进行分配的思想。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随着 工作中知识含量的提高和知识型劳动者的增加,工作形式也逐渐 趋向多样化。知识性劳动的特殊工作方式、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 程难以直接监控、知识劳动成果难以衡量等特征都使得价值评价 体系的建立变得复杂而不确定。企业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 要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从某种意义来说,人 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一种营销工作,即企业是站在员工需求的角度, 通过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来吸纳、留住、激励、 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能够适 应这种多元化、个性化的工作形式,应当能够针对不同工作性质 的员工提供不同的绩效管理形式,。 通常情况下,和君创业建议客户根据员工在企业中承担的 责任不同,或者工作的性质对员工进行区别对待,设计分层分类 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要从任 职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要求,以及从工作责任的相似性角度进行 职类职种的划分,确定各职位对任职者知识.技能.应负职责及对 企业影响大小的相对水平,在职位体系的网状结构中找到相应的位 置,从而有针对性地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管理体系。如图 2 - 10 所示。 大 任职要求 职 层 划 分 差 异 性 低 应负职责 完成职责范围内 工作所需具备的 条件: 反映工作需实现 的成果: 1 .知识与经验 2 .技能… 1 .对业务的责任 2 .对下属的责任 相似性 高 小 方法一:按照 员工在企业中承担的责任不同,划分为 3 - 4 个层次,建立适应不同层次的绩效管理体系,如表 2 - 2 所示。 表2-2 职 层 职层划分范例 划分标准 高 层 *依据环境变化,把握企业经营方向,主持制 定企业战略目标或某一业务发展目标,主持规 划设计和改进业务系统,组织实施业务领域的 创新(如事业领域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 等)。 *培养后备继任者以及中坚人才 中 层 *参与企业或某一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依据 企业战略规划要求,站在战略和业务系统的高 度和角度建立所在业务系统的业务标准及作业 规范;监督,判断和指导下属或下级的业务工 作,落实企业和部门目标,不断研究和开发业 务技术与方法,推进工作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 水断提高所在部门及业务系统的进行效率。 *指导下属或下级的职业生涯设计,培养下属 或下级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基 层 *在各自的岗位上严格执行业务标准,熟练掌 握业务技术和方法,依据标准独立完成工作任 务;能够对工作方法进行技术革新。 *在生产一线流程岗位上,对保证生产设备的 高效运转承担直接责任;对产量.质量.生产 成本及完成任务的及时性承担直接责任;对生 产各环节的服务质量与及时性承担直接责任。 依据职层的划分,我们可以设定不同的绩效评价方式, 如表 2 - 3 所示。 表2-3 类型 依据职层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方式 评价周期 基于经营效益达 成的 KPI 考核 KPI 考核 述职报告 一年 中层管 理者 以任职资格为基 础,基于策略目 标实现的 KPI 考 核 KPI 考核 述职报告 半年 中基层 员工 KPI 考核及基于 KPI 落实的关键 行为考核 KPI 考核 行为考核 季度 作业类 员工 部门 KPI 分解及 KPI 实现的关键 行为的每日评价 KPI 考核 行为考核 每日记录 月度考核 高层管 理者 绩效评价特征 方法二:依据工作性质不同设计不同的绩产管理方式。 首先,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将企业内部所有的职位划 分为不同的职类,如图 2 - 11 所示 表 2 - 11 职 职类划分范例 类 划分要素 1 管理类 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各项 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承担直接责任 技术类 对企业产品和技术在行业中的选进性承担 直接责任 作业类 对产品产量.质量和生产成本承担直接责任 市场类 对企业产品的品牌及市场占有率承担 直接责任 专业类 对为行政管理系统提供的专业管理资讯与 参谋及管理服务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 2 3 4 5 然后,经过对每个职类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将工作特 点相似,可以采用同种绩效评价方式的职种合并,建立绩效评价 体,如表 2 - 4 所示。 表2-4 类型 依据职类划分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特征 绩效评价方式 评价周期 承担管 理责任 的各级 管理者 基于经营效益达 成的 KPI 考核 业绩目标评价 半年或年度 业务或 研发一 般工作 人员 基于业绩目标承 诺完成和工作改 进的业绩目标评 价 计划完成评价 季度 行政类 或事务 类工作 人员 基于职位应负责 任和例外工作完 成评价 承担责任贡献 评价 季度 从事例 行性工 作人员 工作量完成评价 工作量及准确 性评价 月度 7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结果评价,更强调过程 管理目前企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将绩效管理简单的理 解为绩效考核。主管人员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在委度末或者年度末 填写的那几张表格。但事实上,绩效考核绝不等于绩效管理,绩 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 程 (见图 2 - 12 ),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 要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等环节,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以提高管理者人力资源为管理现任的 绩效管理循环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事部门的事情,而是 全体管理者的责任,与员工确定绩效计划,绩效标准,对员工进 行过程辅导以及对员工进行激励都是作为直接管理者的一线经理 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一线经理要承担起对人的管理的责任(见 图 2 - 13 )。 图 2 - 12 绩效管理循环过程 战略目标 改进与再计划 绩效文化 绩效激励 绩效评价与反馈 绩效指标与目标 计划与标准 绩效辅导 确定绩效 计划 绩效 辅导 plan do 绩效 诊断 check 绩效 反馈 action 再计划 replan 明确绩效考核目标 考核者和上级主管双方在总结上期绩效 的前提下,结合当期的工作重点,以 KP I 体系为指引,经过充分的沟通,共同确 定和确认本季度的工作计划与目标(每 个目标或标准应坚持 SMART 原则) 绩效计划阶段 设立监控点,信息收集及反馈渠道 计划实施过程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 同实现目标的过程,上一级主管有责 任辅导与帮助下属改进工作方法,提 高工作技能;下属有责任向上一级汇 报工作进展情况,就工作问题求助于 主管 绩效辅导阶段 绩效考核及反馈 阶段 数据 收集 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目标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对照考核目标与 工作结果,找出差距,明确下阶段绩效 目标和改进目标。 图 2 - 13 绩效管理的三阶段 8 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由两大部分构成,即二级 KPI 确定 阶段和绩效循环阶段 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即二级 KPI 确 定阶段和个人绩效循环阶段(见图 2 - 14 ) 图 2 - 14 集团战略 集团目标确定 绩效管理基本框架 部门策略分解 与 SWOT 分析 集团策略 目标分解 部门目标确定 二级 KPI 确定 个人绩效循环 行为指标 部门目标分解 个人考核 指标确定 个人目标确定 绩效辅导过程 绩效评价与反馈 在二级 KPI 确定阶段,企业首先应当根据战略,检点企 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和障碍,并据此确定企业的年度经营重点,从企 业的 KPI 库中选择相应的指标进行监控。部门在明确的企业战略和 经营重点的指导下,对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行检点,制定部门相应的 策略目标,并从 KPI 库中选择重点监控指标,形成二级 KPI( 部门 目标 ) 。, 部门目标明确以后,即进入个人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一 般我们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绩效计划阶段、绩效辅导阶段 和绩效评价反馈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作用,使得绩效管理最终 成为一个闭循环,实现员工和组织的绩效不断提升。 9 高层管理强调各级管理者的参与和管理责任,明确绩效管 理是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和工作。 绩效管理是保证战略实施的有效管理工具,从这个意义 上讲企业所有管理者都应当承担绩效管理的责任。绩效管理成为所 有管理者的主要管理工作,但是不同层次和不同职能的管理者在绩 效管理中的责任是有所区别的。 高层管理者在绩效管理的不同阶段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 的 ( 见图 2—15) , 主要责任包括: ● 明确使命追求; ● 确定企业战略规划; ● 组织开发和设计战略成功关键要素 (CSP) 和财务评价标准; ● 组织制定企业年度经营管理策略目标,提供资源和政策支持; ● 组织制定企业一级 KPI 体系; ● 定期重点关注企业一级 KPI 变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评估; ● 定期召开经营检讨会,对阶段性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检讨,制定 对策 ● 指标分解到部门,审核部门二级 KPI ,并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 权重; ● 部门签订业绩合同或目标责任书; ● 组织开展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中期述职。 *制定年度经营方针.目标 *制定企业年度计划 *主持企业年度计划会议 *主持经营检讨会,确定 改进计划与部署改进行动 *明确使命追求 *设定战略目标 *指导战略规划的制定 *审批战略规划 *督导战略规划的落实 战略规则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明确考核结果与浮 动工资挂钩系数 *明确考核结果与晋 升级数的关系 *明确考核结果与奖金 福利分配等的关系 *明确考核结果与干 部调配的关系 图 2 - 15 经营管理目标 与计划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依靠绩效报告, 关注绩效变动状 况,动态协调工作 关系 *及时提供关键资 源和重点支持 *主持经营检讨会和中期 述职会,评估与考核中高 层的业绩,明确考核结 果比例关系 *审批考核制度 *与下属企业或部门签订 业绩合同 高层管理者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 中层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分解部门承担的组织目标,并指 导和帮助下属完成计划目标,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关键主体之一。 在绩效管理中,中层管理者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 *依据企业发布的战略规蚜及一级 KPI 体系,明确本部门 年度及季度的策略目标和经营管理重点; *设计部门二级 KPI ,从部门职责响应企业战略和一级 KPI 体系; *根据审核通过的二级 KPI 与企业签订业绩合同或目标责 任书; *部门绩效执行计划的设计和职位 KPI 的设计; *参加企业中层中期述职; *组织部门绩效考核; *与下属沟通确定绩效改进目标与计划。 不同的职能部门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责任也是不同的, 只有对这些部门的责任进行清晰的定位,才能真正使各部门都 参与绩效管理中来(见图 2 - 16 ) 战略规则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经营管理目标 与计划 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 部门分管 图 2 - 16 企业战略发展 部门分管 绩效监控 企业管理及 财务部门分管 不同职能部门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定位 第3章 指标体系的建立 与 KPI 的选择 * KPI 体系的建立 *标杆基准法选择 KPI *成功关键分析法选择 KPI *策略目标分解法选择 KPI *指标的定义与描述 第1节 KPI 体系的建立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中文含义为关键业绩指标, 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 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通常情况下, KPI 用来反映策略执行的效果。 KPI 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 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和持续地取得高效益。使考核体系不仅成为激励约束手 段,更成为战略实施工具。 1 KPI 库与 KPI 体系的区别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状况的变化, 经营者、管理者在不同时期会设定不同的战略目标,管理者在不 同时期的关注重点也会有所区别,这种变化必须通过绩效指标的 变化和调整来引导员工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当期的经营重点。我 们将企业在不同时期关注的 KPI 体系称为战略导向的 KPI 体系, 而将企业不同时期所有 KPI 体系的集合称为 KPI 库。企业必须建 立动态开放的 KPI 库,通过不断的完善和积累,形成企业的资源 库,根据战略的调整从指标库直接选取合适的 KPI 进行考核和评 价。 2 建立战略导向的企业 KPI 体系的意义 *使 KPI 体系不仅成为企业员工行为的约束机制,同时发挥 战略导向的牵引作用。 *通过员工的个人行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契合,使 KPI 体系 有效地阐释与传播企业战略,成为企业战略实施的工具。 *是对传统绩效考核理念 ( 以控制核心)的创新。战略导 向的 KPI 体系在评价.监督员工行为的同时,强调战略在绩效考核 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战略导向的 KPI 体系与一般绩效考核体系的区 别如表 3 - 1 所示。 表 3—1 战略导向的 KPI 体系与一般绩效考核体系的区别 战略导向的 KPI 体系 一般绩效考核体系 *假定人们会采取一切必 要的行动以达到事先确定 的目标 *假定人们不会主动采取行动以 实现目 标 *假定人们不清楚应采取什么行动以实现 目标 *假定制定与实施战略与一般员工无关 *以战略为中心,指标体 系 的设计与运用都是为 战略服务的 *以控制为中心,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 来源于控制的意图, 也是为更有效地控 制个人的行为服务 指标的产 生 *在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对 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产 生 *通常是自下而上根据个人以往的绩效与 目标产生的 指标的来 源 *来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 与竞争的需要 *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即对过去行为与绩 效的修正 *通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 相结合,体现关注短期效 益,兼顾长期发展的原则; 指标本身不仅传达了结果, 也传递了产生结果的过程 *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注 重对过去绩效的评价 (what) ,且指导绩 效改进的出发点是过去绩效存在的问题, 绩效改进行动与战略需要脱钩 *与 KPI 的值、权重相搭 配,有助于推进组织战略 的实施 与组织战略的相关程度不高,但与个人绩 效的好坏密切相关 假设前提 考核的目 的 指标的构 成及作用 收入分配 体系与战 略的关系 3 怎样建立 KPI 体系? 要建立企业的 KPI 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所建立的 KPI 体 系的导向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必须首先回答下列问题: *企业的战略是什么 ? *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7 *什么是关键绩效 ? *怎样处理好绩效考核的基本矛盾 ? 如何协调扩张与控制,收益增长与潜力增长突出重点与 均衡发展,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之间的关系 ? *是考核结果还是考核过程 ? *应当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运营机制 ? *回答了上述问题以后,就要开始 KPI 的分解。建立 KPI 体系一般有两条主线:按组织结构分解,目标一手段方法; 按主要流程分解,目标一责任方法见图( 3 - 1 )。 经营流程分解 - 目 标 责 任 目标一手段 组织结构分解 图3-1 指标体系 建立 KPI 体系的主线 基于建立 KPI 体系的两条主线,我们通常有三种方式来建 立企业的 KPI 体系:依据部门承担责任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依据 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 KPI 体系。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方式。 依据部门承担责任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见图 3 - 2 ) 图3-2 组织目标分解 组织目标 系统目标 部门目标 部门目标 系统目标 部门目标 部门目标 依据部门承担责任不同建立 KPI 体系的方式,主要强调部门 从本身承担责任的角度,对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进而形成评价指标,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突出了部门的参与,但是有可能导致战略稀释现 象的发生,指标可能更多的是对于部门管理责任的体现,而了对于流 程责任的体现。 依据部门承担责任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示例如表 3 - 2 所示。 表3-2 部 门 市场部 生产部 依据部门承担责任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示例 指标侧重 市场份额指标 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品牌认识 度,销售目标完成率,市场竞争比率 客户服务指标 投诉处理及时率,客户回访率,客户 档案完整率,客户流失率 经营安全指标 货款回收率,成品周转率,销售费用 投入产出比 成本指标 生产效率,原料损耗率,设备利用率, 设备生产率 质量指标 成品一次合格率 经营安全指标 技术部 指标名称 原料周转率,备品周转率,在制品周 转率 成本指标 设计损失率 质量指标 设计错误再发生率,项目及时完成率, 第一次设计完成到投产前修改次数 竞争指标 在竞争对手前推出新产品的数量,在 竞争对手前推出新产品的销量 成本指标 采购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周转率 质量指标 采购达成率,供应商交货一次合格率 经营安全指示 员工自然流动率,人员需求达成率, 培训计划完成率,培训覆盖率 采购部 人力资源 部 依据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见图 3 - 3 ) 图3-3 依据职种分解策略目标 ……… 研发职种 指标 1 指标 2 生产积种 ……… 市场职种 指标 3 提升客 户满意 营销职种 研发职种 指标 1 指标 2 生产积种 市场职种 指标 3 降低 成本 营销职种 由图 3 - 3 中可以看出,基于职类职种划分建立的 KPI 体系,突出了对组织具体策略目标的响应。各专业职种按照组织 制定的每一项目标,提出专业的响应措施。但是,这种设置指标 的方式增加了部门的管理难度,有可能出现忽视部门管理责任的 现象。而且依据职种工作性质确定的 KPI 体系更多的是结果性指 标,缺乏驱动性指标对过程的描述。 依据职类职种不同工作性质建立 KPI 体系的示例如表 3 - 3 所示。 表3-3 职类 管理 服务 类 市 场 类 依据职类职种建立 KPI 体系示例 职种 职种定义 指标名称 财经 负责资产的计划,管理,使 用与评估工作,对企业财经 系统的安全与效益承担责任 预算费用控制,支出 审核失误率,奖金调 度达成率…… 人力资源 开发 依据战略要求,保障人才供 给,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员 工整体素质,对人力资源管 理与开发系统的有效运营承 担责任 员工自然流动率,人 员需求在率,培训计 划达成率,核心人才 流失率…… 营销支持 及时有效地为营销活动提供 支持与服务,对企业的产品 与服务品牌的认知度,忠诚 度,美誉度承担责任 市场占有率,品牌认 知度,投诉处理率, 客户档案完整率 ……… 从事产品市场拓展与商务处 理工作,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对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 覆盖面承担责任 销售目标达成率,销 售增长率,销售费用 投入产出比,货款回 收及时完成率 …… 保障原辅料的有效供应,对 原辅料的质量以及供应的及 时有效承担责任 采购任务达成率,, 采购价格指数,供应 商一次交货合格 率…… 从事原料仓储,生产工艺的 技术支持工作,保障生产工 艺准确实施,预防保养生产 线,对生产环节的高效支宪 承担责任 设计及时完成率,技 术服务满意度,生产 设备技术故障停台时 数…… 从事产品及相关技术等的研 发与创新工作,对确立产品 及技术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承担责任 设计损失率,第一次 设计完成到投产修改 次数,单项目及时完 成率 营销 采购 工艺技术 技 术 类 研发 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 KPI 体系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 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一绩 效 改进以及战略实施一战略修正的目标。一方面通过财务指标保持对 组织短期业绩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员工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产 品,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共同驱动组织未来的财务绩效, 展示组织的战轨迹(见图 3 - 4 ) 图3-4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 财务角度 我们以何种形象展 现给股东/投资者? 财务角度 我们以何种形象展 现给股东/投资者? 财务角度 愿景与战略 我们以何种形象展 现给股东/投资者? 财务角度 我们以何种形象展 现给股东/投资者? 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的企业 KPI 体系兼顾了对结果和过程 的关注,但是基于战略分解产生的全面的 KPI 体系还要同本年度指 标的精细筛选相结合。战略分解产生的是全面的体系,某一年度指 标的具体采用必须经过经营检讨来确定,这是我们下一节介绍的重 点 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 KPI 体系示例如表 3 - 4 所示 表3-4 指标类别 财务指标 客户指标 内部运营 指标 学习与发 指标 依据平衡记分卡建立 KPI 体系示例 指标侧重 指标名称 财力效益状况 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品牌认识 度,销售目标完成率,市场竞争比率 资产运营状况 投诉处理及时率,客户回访率,客户 档案完整率,客户流失率 偿债能力状况 货款回收率,成品周转率,销售费用 投入产出比 发展能力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 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 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增长率 价格状况 价格波动比率 服务状况 促销效益比率,客户满意度,客户档 案完整率 品牌状况 产品上架率,动销率,投诉处理及时 率,货款回笼率,销售收入完成率, 信息反馈及流向,相对市场占有率 质量状况 原辅料采购计划完成率,原料质量一 次达标率,正品率,工艺达标率 成本状况 采购价格综合指数,原辅料耗损率, 单位成品原辅料成本 效率状况 配送及时率,设备有效作业率,产品 供货周期,生产能力利用率 学习指标 培训覆盖率,核心人才流失率,人才 适配度 发展指标 技术与产品储备度,产品产品创新程 度 KPI 体系建立以后,我们会发现指标非常多,得出的一套指标 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如果直接以这些指标进行监控的话,指标会 显得太多,主管们根本不可能对这几十个指标给予同等的注意。因 此,我们需要对 KPI 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选择,以确定企业当期需 要重点关注的关键业绩指标。通常用三种方式来选择 KPI :一种是 外部导向法,即标杆基准法,通过选择业界最佳企业或流程作为基 准,来牵引本企业提升绩效;第二种是成功关键分析法,即通过提 炼本企业历史成功经验和要素进行重点绩效监控 ( 见图 3—5) ;第 三种是采用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策略目标分解法,即通过建立包括财 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绩效水平进行监控 ( 见图 3—6) 。 图3-5 成功关键分析法 关键成功要素 1 ( KPI 维度) 关键成功要素 2 KPI 要素 1 KPI 要素 2 提升客 户满意 KPI 指标 X 关键成功要素 3 关键成功要素 4 战略目标 经营重点 财务策略 客户策略 运营策略 员工管理策略 图3-6 策略目标分解法 第2节 标杆基准法选择 KPI 标杆基准法是企业将自身的关键业绩行为与最强的竞争企 业或那些在行业中领先的、最有名望的企业的关键业绩行为作为基 准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形成原因,在此基础 上建立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业绩标准及绩效改进的最优策略的 程序与方法。 标杆基准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业界最佳业绩标准作为参 照的基准数据 ( 如,客户满意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速度等 ) 。 确定最优绩效标准后,企业需以最优业绩标准为牵引,确定企业成 功的关键领域,通过各部门及员工持续不断的学习与绩效改进,缩 小与最优基准之间的差距 ( 见图 3—7) 。 图3-7 标杆基准法示例 差 异 指 标 X A 公司 B 公司 C 公司 基准公司 本公司 1 标杆基准的分类 标杆基准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标准,通常有两种分类方式: 按照特性划分或按照参照的对象划分。 按照特性可以分为三类: *战略与战术的标杆系统 ( 总体战略标准能标准、最佳实践标准 等); *管理职能的标杆系统 (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作业等 ) ; *跨职能的标杆系统 ( 客户标准、成本标准等 ) 。 按照标杆参照的对象分为三类: *个体行为标杆 *流程标杆; *系统标杆。 2 标杆基准法选择指标的基本程序 *详细了解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与管理策略,从构成这些流程的关键 节点切入,找出企业运营的瓶颈; *选择与研究行业中几家领先企业的业绩,剖析行业领先者的共性 特征,构建行业标杆的基本框架; *深入分析标杆企业的经营模式,从系统的角度剖析与归纳其竞争 优势的来源 ( 包括个体行为标杆、职能标杆、流程标杆与系统标 杆 ) ,总结其成功的关键要领; *将标杆企业的业绩与本企业的业绩进行

151 页 784 浏览
立即下载
和君创业-KPI设计思路与实施实践教材

和君创业-KPI设计思路与实施实践教材

KPI 设计思路与实施实践 (学员用教 材) 教学大纲 一、 KPI 指标体系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1 、企业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 2 、 KPI 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二、 KPI 设计的总体思想与基本原则 1 、综合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 义 2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在绩效管理中的意 3 、财务指标 / 客户指标 / 过程指标 / 员工管理 指标 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续) 四、指标库的建设 1 、指标库的基本结构 2 、指标关系图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五、 KPI 指标的应用 1 、企业战略展开与常规 KPI 2 、经营检讨与改进 KPI 3 、 KPI 指标值的设定 A 标准值的设定 B 挑战值的设定 教学大纲(续) 4 、 KPI 指标的分解 5 、 KPI 指标与行为指标的对接 第一章 KPI 指标体系 在绩效管理中的 作用 1. 企业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 1.1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组织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组织运行效 率和结果进行控制与掌握的过程,包括长期绩效管理和短期绩效管理。长期绩效 管理主要通过战略规划系统来完成;短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经营计划与经营检讨、 工作总结来完成。 前景、任务、价值 和侧重点 战略规划 3-5 年目标和战略 年度目标和几个关键行动 经营目标与计划 总重点 •客户满意度 •员工激励和满意度 •市场份额 •财务结果 对年度目标和对 关键行动进行认同 执行 让整个公司参与进来 经营检讨 绩效监控与检查 年度诊断 1.2 企业战略与绩效管理模式 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状况有赖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水平,绩效管理水平越高,企业 战略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企业战略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如何提高企业绩效 管理水平,要抓好绩效管理的五个重要的环节。 战略规划是企业长期绩效要求的描述,为企业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战略规划是 企业经营计划的前提与先导,是考核企业高层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 经营目标与计划是指企业以年度或更小的时间单位 , 确定经营成果的期望及行动 方案。经营目标与计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细化与具体落实。一方面经营计划要瞄准企业战 略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组织与员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 改进计划。经营计划是企业短期绩效要求的描述,也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基础和 依据。 绩效监控是企业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关键,没有绩效监控就没有绩效管理,绩效考 核也无从入手。要实现有效的绩效监控,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通过对 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绩效变化的指标体系的监控,实时或定期召开经营检讨会议的找出经 营管理中的问题和“短板”,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加强与相关组织及个人的 沟通辅导,不断组织和个人改进绩效。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对经营结果与成效的评价,通过它企业了解经营 目标的达成情况,找出实际与战略要求之间的差距,评价“工作中得人”与“人的工作”。 为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现实依据,同时考核结果为价值分配和人才激励创造了条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经营管理目标 与计划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1.3 企业高层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 在绩效管理中企业高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绩效管理的哪一个环节,企业 高层都应起到主导作用,见图 7-3 所示。尤其是战略规划、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绩效监 控三个环节,企业高层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引导企业员工“做正确的事”,防止企业 走错了或走偏了方向。 在绩效考核与分配环节,企业高层更多的是掌握政策,调整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 系,凝聚人心和人力,激励员工同心同德地开展工作,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共享企 业劳动成果。 1- 年度经营方针、目标的制定 2- 制定企业 年度计划 3- 主持企业年度计划会议, 4- 主持经营检讨会, 确定改进计划与部署改进行动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1- 明确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挂钩系数 2- 明确考核结果与晋升级数的关系 3- 明确考核结果与奖金、福利分配等 的关系 4- 明确考核结果与干部调配的关系 1- 明确使命追求 定战略目标 战略规划的制定 战略规划 经营管理目标 与计划 2- 设 3- 指导 4- 审批战略规划 5- 督导战略规划的落实 绩效监控 绩效考核 1- 依靠绩效报告,关注绩效 变动状况,动态协调工作关 系 1- 主持经营检讨会和中期述职会,评估与 考核中高层的业绩,明确考核结果比例关 系 2审批考核制度 3- 与下属企业或 部门签定业绩合同 2- 及时提供关键资源和重点 支持 1.4 相关职能部门在绩效管理中分工 在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决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体 管理者和所有员工的事。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见图 7-4 所示。战略规划一般由战略发展部门分管;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绩效监控由企 业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分管;绩效考核中的员工个人考核由人力资源部门分管, 而对企业内部组织绩效考核则由企业管理部门分管;考核结果的应用由人力资源部门 分管。 战略发展部分管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人力资源部分管 经营管理目标 与计划 绩效监控 绩效考核 企业管理部及财务部 分管 1.5 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是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阶段性(年度)经营目标,然后将企 业目标分解到下属组织或部门,部门再将本部门目标分解到个人,然后再通过各级主管对 下属员工的绩效跟踪与辅导,并不断的提出工作改进计划,提高工作业绩,实现职业生涯 的辉煌,见图 7-5 所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经营检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沟通、目标与 计划调整、员工行为标准的明晰都是做好绩效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 部门目标分解 企业战略 部门经营检讨 部门会议等形式 考核双方沟 通确认 计划调整 N 集 团 目标 确定 部门 目 标 确定 个 人 目标 确定 个人考核指 标确定 绩效辅导过程 Y 行 为标准 持续改进 目标设定 绩效管理循环 考 核沟 通 反馈 2 、 KPI 指标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当企业的使命与战略方向明确后,企业必须通过战略规划,明确企业中长期战 略目标,明确实现战略目标的成功关键因素,包括所需的资源及如何获得所需资源,同 时,还必须明确通过什么指标来反映和评价企业战略的达成情况。 和君创业在长期的咨询实践中,总结提出了一套基于综合平衡记分卡的 KPI 指 标体系,并使这套 KPI 指标体系与战略规划、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员工行为规范对接,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使战略落地的绩效管理模式。 企业愿景和使命 企业战略规划 成功关键因素( CSF ) 战略性财务 KPI 和非财务 KPI 落实 KPI 指标体系 KPI 指标体系结构 KPI 指标库 对接 KPI 指标与行为模块的对接 常规 KPI 指标 经营检讨机制 改进 KPI 指标 KPI 指标对企业战略实现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战略性财务 KPI 指标与非财务 KPI 指标,体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或成功关键 因素的改善状况。因此,企业及各部门每年经营管理的目标和计划都要以战略性财务 KPI 指标 和非财务 KPI 指标的年度分解为基准,而瞄准企业战略总目标。 ( 2 ) KPI 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通过对 KPI 指标体系的全面监控, 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并及时进行经营检讨,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短板”,发 现经营状况与战略及年度计划的偏差。因此, KPI 指标体系又是企业战略与计划偏差的预警系 统。 ( 3 )常规 KPI 指标与改进 KPI 指标,反映的是战略与计划的关系。常规 KPI 指标 是面向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反映战略实现状况;改进 KPI 指标是面向年度计划的,属战术性指 标,反映年内经营管理中影响常规 KPI 指标达成的关键因素改善情况。改进 KPI 指标的改善有 利于常规 KPI 指标的达成,改进 KPI 指标随管理重点的变化而变化。 ( 4 )改进 KPI 指标与行为指标,改进 KPI 指标往往以企业或部门、团队为单位提 出,是整体绩效的体现;行为指标是指衡量员工行为或工作质量状况的标准,是影响改进 KPI 指标改善的前提,只有行为指标改善了,所谓改进 KPI 指标才能得到改进。 ( 5 )管理要项是反映企业和部门内部管理状况的指标。是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补 充。管理要项的设置应针对那些对实现公司目标有重要作用,暂时又难以用 KPI 衡量的关键 管理领域和活动。管理要项主要由完成的时间进度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来评价其战略意义。 企业战略分解 经营计划和绩效 目标 绩效指标 常规 KPI 指标 KPI 指标 改进 KPI 指标 公司绩效 计划 公司绩效 指标 经营检讨 管理要项 部门绩效 计划 部门绩效 指标 KPI 指标 管理要项 KPI 指标 员工绩效 计划 分解 员工绩效 指标 行为指标 管理要项是反映企业和部门内 部管理状况的指标。是对关键绩效指标 的补充。管理要项的设置应针对那些对 实现公司目标有重要作用,又难以用 KPI 衡量的关键管理领域和活动,而非 所有的领域和活动。管理要项由企业或 部门的上级绩效管理部门和归口的职能 管理部门确定。 分解 对应改进 KPI 指标 行为指标由与纳入考评的改进 KPI 指标密切相关的一组或若干组行为要 项及工作标准组成,是为改进 KPI 指标状 况服务的。确定行为指标时,要考虑与改 进 KPI 指标相关的行为模块有哪些,并从 中找出有问题的行为要项,并将这些行为 要项转化为行为指标纳入考评。行为指标 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主管与被考评者沟通后 确定。 第二章 KPI 设计的总体思想 与基本原则 1. 综合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 1.1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 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那些影响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业绩评价指标 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非财务指标日益显得重要。 综合平衡记分卡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约 20 世纪初- 20 世纪 90 年 代) 以销售利润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19 世纪初- 20 世纪 初) 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较复杂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标准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启示:经营环境的 变化是企业经营业绩 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发 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1.2 平衡记分卡产生的背景  信息时代企业的成功,依 赖于对知识资产的持续投资和管 理,依赖于从职能专业化向基于 顾客的流程运作的转变  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和 多样化,要求不断提高系统的柔 性、快速响应、创新和优质服务 水平  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改进 将日益取决于员工职业化技能的 提高,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组 织内部关键流程的协同作用  当企业实施这一转变时, 其成功(或失败)是不能用传统 的、短期性的财务指标衡量的, 由此产生了建立平衡记分卡的必 要性 综合平衡记分卡( the Balanced Scorecard )是美国哈佛商 学院 Robert S. Kaplan 与 David P. Norton 提出的,根据 Gartner Group 的调查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 1000 位公司中,有 40% 的公司采用了综合平衡记分卡, 88% 的公司 提出综合平衡记分卡对于员工绩效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有帮助的,目 前综合平衡记分卡正在被我国部分企业接受并且逐渐开始实施。 之所以叫“综合平衡记分卡”,主要是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 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 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和 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和后馈控 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 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 平衡记分卡将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平衡记分卡使经理们看到 了工公司绩效的广度与总额。 1.3 什么是平衡记分卡 平 衡 记 分 卡 从 四 个 不 同 的 侧 面 , 将 企 业 的 远 景 和 战 略 转 化 为 目 标 和 考 核 指 标 , 从 而 实 现 对 企 业 绩 效 进 行 全 方 位 的 监 控 与 管 理 , 而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财 务 指 标 。 财务角度 我 们 以 何 种 形 象 展 现 给 股 东/投 资 者 ? 客户角度 我 们 以 何 种 形 象 展 现 给 客 户 ? 内部流程角度 远景与战略 学习与发展角度 我 们 的 员 工 感 觉 如 何 ? 我 们 的 经 营 效 率 如 何 ? 1.4 平衡记分卡的制定原则 平 衡 记 分 卡 不 仅 是 一 种 业 绩 管 理 工 具 , 更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战 略 管 理 方 法 , 它 提 供 了 一 套 在 公 司 各 个 层 面 作 出 快 速 、精 确 和 协 作 的 决 策 方 法 。 平衡记分卡的制定原则 • 包 括 -25) • 将 战 连 接 • 强 调 • 不 仅 • 在 公 较 少 的 、 简 单 的 、 相 关 的 指 标 (15 略 目 标 、 短 期 目 标 和 年 度 预 算 相 业 绩 的 前 置 和 后 置 指 标 仅 局 限 于 财 务 指 标 司 的 上 下 、 左 右 寻 求 平 衡 第三章 指标库的建设 1.6 KPI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 : 企业愿景 和使命 企业战略规划 成功关键因素 ( CSF ) 财务 KPI 和非财务 KPI KPI 指标体系 业务流 程梳理 指标体系结构 指标库 指标与行为模块的对接 工具:综合平衡记分卡 新开发 的指标 1.5 运用平衡记分卡模式开发 KPI 指标 注: 愿景 战略 境 环 下从 上 而 战略目 部门目 标、 CSF 标、 CSF 和 KPI (针 和 KPI (针 对组织) 对部门) 过程中的 CSF 和 KPI (关键业务活动) 上从 下 而 关键的 例行工作 成功关键因素( CSF , Core Success Factors )是对公司擅 长的、对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某 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 CSF 由关键绩效指标 (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进行定量(即使 其可以计算和测量)。 使用 CSF 和 KPI ,使得战略 目标得以分解,压力逐层传递, 同时使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得 以监控。 绩效监控体系的构建思想: 监控表 KPI 统计来源 统计表( 1 ) 部门 A 员工甲 统计表( 2 ) 部门 B 员工乙 部门 C 员工丙 统计表( 3 ) 指标库 统计表(…) 新添统计数据 前台 后台 XX 集团 KPI 指标体系结构图: 集团总部战略目标 专业集团战略目标 成员企业战略目标 集团总部 CSF/KPI 业务部门战略目标 专业集团 CSF/KPI 成员企业 CSF/KPI 职能部门指标体系 业务部门 CSF/KPI 职能部门指标体系 KPI 指标体系 职能部门指标体系 职能部门职责定位 职能部门职责定位 职能部门职责定位 绩效监控体系的结构: 举例: XX 集团绩效监控体系结构 集团监控表 置业监控表 成员企业 1 监控表 燃气监控表 成员企业 2 监控表 … 数据汇集 安瑞科监控表 成员企业 n 监控表 总部职能部门监控表 职能部门 监控表 数据汇集 部门 1 监控表 部门 2 监控表 … 部门 n 监控表 案例二 : 某企业一类指标框架 财务 绝对值指标 (反映当期追求与竞争) 指标 (对股东负责) 客户 指标 (对服务对象负责) 经济 利润 实体 中心 相对值指标(率) (反映未来发展后劲) 客户满意度 (反映当期市场状况) 客户忠诚度 (反映未来市场状况) 生产与产品管理 过程 管理 研发与技术管理 市场管理 采购定货管理 员工数量管理 (员工编制、劳动生产率等) 员工管理 员工素质管理 员工的创新性 (合理化建议、专利等) 员工的态度 (满意度、士气、主动性等) 员工的能力 (学习、培训、晋升等) 案例二 : 某企业二类指标框架 (反映当期投入或产出) 绝对值指标 财务 指标 (对经营者负责) 相对值指标(率) 外部客户满意度 (反映变化趋势) (反映业务量、业务竞争力与吸引力) 客户 指标 (对服务对象负责) 部门 成本(费用)中心 内部客户满意度 (反映业务量,合作、协同的效益) 效率 (反映工作进度与目标的关系) 硬件建设与维护 (反映工作环境、条件变化) 软件建设与维护 (反映制度规范状况) PDCA (反映工作质量控制) 过程 管理 员工数量管理 (员工编制、劳动生产率等) 员工 管理 员工素质管理 员工的创新性 (合理化建议、专利等) 员工的态度 (满意度、士气、主动性等) 员工的能力 (学习、培训、晋升等) 案例二 : 某企业三类指标框架 财务 指标 (对经营者负责) 业务直接相关财务 指标 (反映当期系统运行) 业务连带财务指标 (反映业务协同效益) 外部客户满意度 职种 业务系统 (反映业务量、业务竞争力与吸引力) 客户 指标 (对服务对象负责) 内部客户满意度 员工数量管理 (反映业务量,合作、协同的效益) (员工编制、劳动生产率等) 员工 管理 员工素质管理 员工的创新性 (合理化建议、专利等) 员工的态度 (满意度、士气、主动性等) 员工的能力 (学习、培训、晋升等) XX 集团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 : 企业层次 3 年战略目标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 1. 致力于创造高品质公 2. 核心目标:持续增加公 共服务,成为客户信 司的价值 赖、社会尊重、最有 2005 年城市燃气国内 价值并具国际影响力 CSF (总部规划: 2005 年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 覆盖城市: 50 个以上 标,全面发展燃气、 覆盖人口:2400 万人) 非财务性 KPI 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 利润总额; 利润增长率 燃气接入网战略规划与开发 城市、客户覆盖量第一 的公用事业企业 财务性 KPI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增长率;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 三年销售平均 企业形象和文化建设 覆盖城市数; 覆盖人口数; 增长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管道气化率 企业形象(VI )建设投入额(率) ; 企业品牌认知度; 企业文化建设投入额(率) 燃气机械、房地产和 企业品牌美誉度; 企业文化认同度 公用服务四大业务板 有效的资本运营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 投资回收实 块,培育以燃气为核 现率; 新项目投资率; 融资额; 心的产业群落 融资成本 优秀的职业经理队伍建设 人才开发投资额(率) 投资评价体系完善度; 财务监控体系完善度; 金融平台 完善度; 管理类任职资格达标 率; 集团 经理人员储备率; 成为国内最大燃气机 强化研发,技术领先; 械设备供应商,实现公 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优化; 司上市 品牌建设和 市场开发; 资本运营; 关键人力资源开发 加快地产业升级与发 展 品牌运作和市场拓展; 跟进燃气,强化协同效应; 城镇综合性现代化建设运营; 关键人力资源开发 培育新产业 强化研发,跟踪新技术; 新业务、新产品开发; 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 客户资源开发利用; 金融平台建设 资本运营 专业集团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 3 年战略目标 1. 2. CSF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是战略业务单元,是 核心目标:公司市 净资产收益率 、EVA 经营管理中心和一级 值提高,股东回报 资本保值增值率 利润中心,拥有日常 增加 相对平均市盈率 经营管理权 构建强大的燃气接 实现燃气国内城市覆 入网,实现快速规 发) 覆盖人口数 、 城市质量综合指数 盖量和客户覆盖量第 模扩张 城市管网规划完善度 一,成为具有国际影 有效的项目开发(城市专营权开 股东满意度 覆盖城市数 、 新增城市数 有效的气源保障 供气可靠性(直供气源有无,气源离 响力的中国燃气公用 城市的距离,管道投资与门站投资, 事业第一品牌 气源的稳定性) 市场开发管理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综合安装率 销售利润率 、 利润增长率 城市(管道)气化率 品牌建设和文化融合 品牌建设投入率 品牌认知度 、 公司文化认同度 项目投资管理 投资收益率 管线用户密集度 专业集团 投资回收实现率 创建服务品牌 客户满意的服务 呼叫中心功能完善度 客户满意度综合指 数 管理模式完善与推广 管理模式完善度 推广实施到位率 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技术投入比率 开发项目数;应用项目数 新技术投入的成本降低率 安全管理 安全投入率 事故发生次数 事故损失额 管网完好率 安全管理体系综合指数 开发职业化的骨干 员工激励 员工队伍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员工满意度 关键员工的开发与培训(专业/ 技 关键员工任职资格达标率 术队伍建设) 关键员工任职资格晋升率 成员企业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通用 型)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 3 年战略目标 CSF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新开口/ 新安装/ 新发展户数 是二级利润中心,是专业集团 业务拓展,销售增长 客户开发 销售增长率 的生产经营单位,全权负责本 销售利润率及增长率 燃气销售量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 固定资产收益率 气量销售增长(率) 经营结果承担责任 民用户户均收入 城市管道气化率/ 天然气可替代率/ 项目获得率(是指政府 / 民用户再开发率(是 审批的房地产项目当年所取得的份额) 指民用户在立户的基础上深度开发的程度) 公关宣传 品牌认知度 品牌美誉度 运营效率提高 成本费用控制 流动资产周转率 供销气差率 可控费用率、回款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管理模式的实施 管理模式完善度 推广实施到位率 成员企业 工程管理 单位管网工程投入 整体工程合格率 单位户 工程投入 工程任务完成率 工程工期履约率 安全管理 客户满意 客户服务 安全投入 事故发生次数 、 管网完好率 事故损失金额 设备完好率 、 关键监控点监控到位率 客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 客户服务及时率 客户报修率 、 客户重复报修率 客户关系管理 员工成长与满意 员工核心技能与 专长开发 客户呼叫中心完善度 、 客户档案完整率 、 客户回访率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员工职业资格达标率 员工职业资格晋升率 计划淘汰完成率 员工激励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员工满意度 关键员工流失率 成员企业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初创 期)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3 年战略目标 是二级利润中心,是专业集团 提高居民认同度, 的生产经营单位,全权负责本 实现市场开发突破 CSF 财务性 KPI 加强公关宣传 非财务性 KPI 品牌认知度 品牌美誉度 企业日 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 燃气产品认知度 经营结果承担责任 客户开发 销售收入; 开发户数 / 安装户数 销售收入增长率 重要客户实现率 市场开发率 提高工程项目运作 工程投资管理 能力 单位管网工程投入 单位户 工程投入 固定资产收益率 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成员企业) 整体工程合格率 优质工程率 进度、安全) 工程任务完成率 工程工期履约率 工程物资供应 采购价格指数 计划准确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采购达 成率 交货一次合格率 文化与员工队伍建 文化融合 新奥文化认知度 设 新奥文化认同度 人员配备 员工激励 任职资格达标率 劳动生产率 员工满意度 成员企业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成长 期)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3 年战略目标 CSF 财务性 KPI 是二级利润中心,是专业集团的 业务拓展,销售收 加强公关宣传 生产经营单位,全权负责本企业 入增长 全面客户开发 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经营结 果承担责任 运营效率提高 安全管理 品牌认知度 、 品牌美誉度、 产品认知度 销售增长率 新开口/ 新安装/ 新发展户数 销售利润率及增长率 市场开发率 、 燃气销售量 固定资产收益率 气量销售增长(率) 安全投入 事故发生次数 、 管网完好率 事故损失金额 设备完好率 管理模式的实施 成本费用控制 非财务性 KPI 主业务流程完善度 、 制度表单执行度 成本费用利润率 、 流动资产周转率 供销气差率 可控费用 、 回款率 工程项目运作能 工程投资管理 力提高 单位管网工程投入、 单位户 工程投入 固定资产收益率 工程施工管理 (成员企业) 管线用户密集度 整体工程合格率 、 优质工程率 工程任务完成率 、 工程工期履约率 工程物资供应 客户满意 采购价格指数 计划准确率 、 采购达成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交货一次合格率 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及时率 、 客户报修率 客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呼叫中心完善度 客户档案完整率 、 客户回访率 员工成长与满意 员工核心技能与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专长开发 员工激励 员工职业资格达标率 员工职业资格晋升率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员工满意度 关键员工流失率 成员企业 CSF 和 KPI 指标的开发(成熟 期) :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织定位) 3 年战略目标 是二级利润中心,是专业集团 延长成熟期,保持收 的生产经营单位,全权负责本 入和利润稳定 CSF 加强工福户开发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工福户销售收入 工福户发展户数 主营业务利润率 城市管道气化率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 强化燃气新产品开发, 气量销售收入 燃气销售量增长率 经营结果承担责任 增加用气量 气量销售收入增长率 新产品销售占有率 探索 、培育新业务 新业务销售收入 新业务销售占有率 提 高运营效率,降低 成本费用 加强维护,确保安全运 安全投入 营 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事故发生次数 、 管网完好率 事故损失金额 设备完好率 、 关键监控点监控到位率 人均可控费用 气价竞争指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 供销气差率 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运营技术改进 (成员企业) 新技术投入比率 技术改进与应用项目数 新技术改进的成本降低率 提供良好服务 加强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及时率 、 客户报修率 客户重复报修率、 客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呼叫中心完善度、客户档案完整率 客户回访率 员工成长与满意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服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务技能 激励员工提高效率 员工职业资格达标率 员工职业资格晋升率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员工满意度 关键员工流失率 合理化建议 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计划淘汰完成率 XX 集团 KPI 指标体系和 KPI 指标库 : XX 集团总部 KPI 指标体系结构: XX 集团总部 KPI 指标库: 指标库结构: 编 号 指标 类别 指标库内容: 指标 名称 对应 部门 数据 来源 统计 周期 设立 目的 指标 定义 计算 公式 备 注 专业集团 KPI 指标体系和 KPI 指标库 : 专业集团 KPI 指标体系结构: 专业集团 KPI 指标库: 指标库结构: 编 号 指标 类别 指标库内容: 指标 名称 对应 部门 数据 来源 统计 周期 设立 目的 指标 定义 计算 公式 备 注 成员企业 KPI 指标体系和 KPI 指标库 : 成员企业 KPI 指标体系结构: 成员企业 KPI 指标库: 指标库结构: 编 号 指标 类别 指标库内容: 指标 名称 对应 部门 数据 来源 统计 周期 设立 目的 指标 定义 计算 公式 备 注 指标与行为模块对接: 指标与行为模块对接库: 第四章 KPI 指标库的应用 1. KPI 指标与企业绩效改进系统 1.1 企业绩效改进的战略分析 通 过 一 步 一 步 地 、逻 辑 的 “ 因 果 ” 推 导 , 将 经 营 战 略 转 化 为 可 操 作 的 行 动 目 标 。 价 值 创 造 战 略 后 置 1 财 务 指 标 战 略 2 指 标 3 指 标 4 内 部 流 程 指 标 学 习 与 发 展 指 标 前 置 3 指 标 2 指 标 1 客 户 指 标 战 略 指 标 5 指 标 6 后 置 指 标 7 前 置 通过平衡记分卡,找到指标的因果关系 : 战略是一组因与果的假设。这种因果关系可以用“如果–那么”来表述 。 如 : • • • • 如果我们提高员工的技能,那么产品质量和服务将得到提高。 如果产品质量和服务提高,那么按时交货率将得到改善。 如果按时交货率得到改善,那么客户忠诚度会提高。 如果客户忠诚度提高,那么资产回报率将得到改善。 员 工 技能 产 品 质 量 和 服 务 按时交货率 增 加 客 户 忠 诚 度 资产回报率 企业经营目标与计划中还必须反映年度经营检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与短板的解决方案, 提出改进 KPI 指标。这是企业持续绩效改进的前提。 绩效评价一般是从战略目标和计划的达成情况开始,首先检讨财务目标的达成情况,财 务目标达成的好坏往往是由非财务目标达成状况引起的,而非财务目标达成状况又是由组织 运行状况引起的,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受制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员工任职资格要求 组织目标 战略目标 组织结构 素质要求 •动机 •个性 •兴趣 行为能力 •知识 •技能 •经验 行为方式 •工作活动 •工作规范 •工作质量 业务运作流程 业务运作模式 非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 •客户 •内部经营 •学习与成长 •收入 •利润 •成本 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评价 职业化行为能力评价 绩效评价 1.2 KPI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愿景与战略 什么是公司目标? 经营目标与规划 与股东的要 求相比较 (财务层 面) 与客户的要 求相比较 (客户层 面) 与内部管理过程 的要求相比较 ( 过程管理层 面) 与员工方面的 要求相比较 (员工层面) 什么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 …… …… …… …… …… …… …… …… …… …… …… 什么是关键评价指标? …… …… …… …… …… …… …… …… …… …… …… …… 要想取得成功,我们 有什么差距? 综合平衡记分卡 2. 战略性 KPI 指标的设定是实施绩效改进与绩效考核的先 导 当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之后,首先,必须找出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成功关键因素, 明确反映成功关键因素改善状况的 KPI 指标。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或组 织定位) 3 年战略目标 XX 企业 1. 致力于创造高品 质公共服务,成为 客户信赖、社会尊 重、最有价值并具 国际影响力的公用 事业企业。 核心目标:持续增 加公司的价值 2. 以价值最大化为 目标,全面发展燃 气、燃气机械、房 2005 年城市燃气国 内城市、客户覆盖 量第一(总部规划: 2005 年覆盖城市: XX 个以上覆盖人口: XXXX 万人) 成功关键因素( CSF ) 燃气接入网战略布局与开 发 收入及收入增长率 利润及利润增长率 城市覆盖数 人口覆盖数 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 企业形象建设投入 企业认知度 企业品牌美誉度 有效的资本运营 资本利用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资金保障率 融资额 并购整合项目数 并购项目成功率 优秀的职业经理队伍建设 人才开发投资(率) 经理供给满足度 经理开发达标率 经理人才储备 大业务板块,培育 业群落 非财务性 KPI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 地产和公用服务四 以燃气为核心的产 财务性 KPI CSF : Core Successful Factors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案例 1: 某工程公司的战略规划 企业层次 愿景与使命 (或组织定 位) 3 年战略目标 1. 致力于创造高品质公共 核心目标: 持续增 服务,成为客户信赖、社 加公司的价值 会尊重、最有价值并具国 际影响力的公用事业企业。 XX 企业 成功关键因素 ( CSF ) 财务性 KPI 非财务性 KPI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 燃气接入网战略 布局与开发 2005 年城市燃气国 内城市、客户覆盖 量第一(总部规划: 企业形象和公共 2.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关系 2005 年覆盖城市: 全面发展燃气、燃气机械、 XX 个以上覆盖人口: 有效的资本运营 XXXX 万人) 房地产和公用服务四大业 务板块,培育以燃气为核 心的产业群落 优秀的职业经理 队伍建设 收入及收入增长率 利润及利润增长率 城市覆盖数 人口覆盖数 企业形象建设投入 企业认知度企业 品牌美誉度 资本利用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资金保障率 融资额 并购整合项目数 并购项目成功率 人才开发投资(率) 经理供给满足度 经理开发达标率 经理人才储备 CSF : Core Successful Factors 案例 2: 某软件公司的战略规划 发展思路: 获取更多的发 展机会和人才 。 评价项目 评价 评价 内容 方式 策略目标 KPI 指标 财务的策略目 标: 收入的增长与 收入结构的改 善。 客户的策略目标 : 取得客户对公司 和产品的认可。 若干指标 若干指标 财务 客户 产品的策略目标: 完善产品质量, 促进产品的更新 换代。 若干指标 产品 技术的策略目标: 掌握软件最新技术 ,开发电力软件设 计自有技术,提高 自有技术的利用率 。 若干指标 技术 收入的增长与收 入结构的改善 取得客户对公司 和产品的认可。 完善产品质量, 促进产品的更新 换代。 掌握最新软件技 术,开发电力软 件自有技术,提 高自有技术的利 用率 实现销售 额 实现利润 投资回报率 成本利润 率 净资产保 值增值率 新客户销售 额增长率 省外市场销 售比率 新产品销售 比率 研发销售比 新技术收益 率 员工队伍的策略 目标: 人才队伍的形成 与稳定及人才素 质的提高 若干指标 员工队伍 人才队伍的形成 与稳定及人才素 质的提高 员工流失率 员工满意度 3. 经营目标和计划要落实战略性 KPI 和改进 KPI 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明确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是实施绩效改进与绩 效考核的基础,因为只有有高质量的计划才会使得绩效管理监控更加有效,绩效考核 的依据和标准更加公正公平。 如何做好经营管理 目标和计划,首先,年度 战略目标 定期经营检讨 计划要反映企业中期战略 规划(战略性 KPI )的 确定 CSF / KPI 需解决的问题与“短 板” 要求,要落实战略达成的 成功关键因素的改善措施, 计划工作必须始终在战略 确定经营管理目标与 计划 规划的引领中进行,企业 年度经营目标与计划必须 始终瞄准企业阶段性战略 目标。如图 7-7 所示。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形成绩效管理与考核 的依据 战略规划 经营管理目标 与计划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企业经营目标与计划中还必须反映年度经营检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与短板的解 决方案,提出改进 KPI 指标。这是企业持续绩效改进的前提。 企业的绩效改进计划一般都要从改善人力资源状况入手,通过提高员工的任职 能力,调动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达到改善组织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 目的。 员工任职资格要求 组织目标 战略目标 组织结构 素质要求 •动机 •个性 •兴趣 行为能力 •知识 •技能 •经验 行为方式 •工作活动 •工作规范 •工作质量 业务运作流程 业务运作模式 非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 •客户 •内部经营 •学习与成长 •收入 •利润 •成本 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评价 职业化行为能力评价 绩效评价 经过经营检讨,企业必须从发现的问题与“短板”中分辨出重要事项或问题,找 出形成问题或“短板”的根源和解决问题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并纳入下一期经营目标和计划中去。 在进行问题分析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成功关键因素,明确影响成功关键因素变化或改 善的 KPI 指标有哪些,这些成功因素与哪些部门或团队有关,哪些 KPI 指标能反映这些部 门在改善成功关键因素中的作用(如本页例表所示)。通过对这些部门 KPI 指标的监控,促 进这些部门 KPI 指标的完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进企业绩效的目的。 例表: 策略重点与成功 关键 KPI 部 门 KPI 部 门 KPI 部 门 提高经营安全度 1- 资产负债比率 2- 速动比率 财 务 部 1- 货款回收率 2- 成品周转率 市 场 部 1- 原料周转率 2- 备品周转率 3- 在制品周转率 生 产 部 降低产品成本管 理 1- 采购价格指数 采 购 1- 生产效率 2- 原料耗损率 3- 设备利用率 生 产 部 1- 设计损失率 技 术 部 加强质量管理 1- 交货一次合格率 采 购 1- 成品一次合 格率 生 产 部 1- 设计错误再发 生率 技 术 部 扩大市场份额 1- 销售增长率 2- 市场占有率 3- 品牌认识度 市 场 部 1- 投诉处理率 2- 客户回访率 3- 客户档案完整率 市 场 部 1- 内部服务满 意度 各 部 门 提高客户服务水 平 企业经过经营检讨,一旦明确了影响经营绩效的问题点与“短板”后,就应立即 提出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可通过绩效改进责任矩阵的方式进行,如下图所示。 过程 说明 制造 过程 负责 人 绩效衡量指标与改进计划 财务 指标 目标 当前 状况 单位制造 成本 固定 成本 维修 成本 非财务指标 目标 当前状 况 根本原因 资产可利用率 £ 10.00 £ 2.00 行动 采用全欧洲 维修技巧方 面的“最佳 实践” 85% 63% 3 8 £ 4.01 资产利用率 维修时间表的可 靠度 90% 95% 69% 45% 在欧洲缺乏标准 的维修操作 采用全欧洲 维修技巧方 面的“最佳 实践” 80% 80% 90% 75% 60% 74% 缺乏标准程序和 时间表来减员工 用于提高技能所 需花费的时间 采用广泛使 用的维修实 践并通过培 训提高技能 100% 82% 缺乏标准操作、 过程概览和技能 次重点 £ 14.74 设备损坏数量 / 天 变动 成本 £ 25.00 £ 28.70 过程利用率 核心成本百分比 员工生产率 闲置 成本 £ 1.00 £ 1.20 一次生产合格率 在欧洲缺乏标准 的维修操作 进展更新 时间 XX/XX/XX XX/XX/XX 4.KPI 指标监控是做好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关键 要做好绩效监控,首先必须建立起企业自有的绩效监控系统,目前国内外设计绩 效监控系统一般都采用综合平衡记分卡技术设计绩效监控指标体系,见图 7-9 所示。这套 绩效监控体系与所谓 KPI 指标体系基本一致,通过这套指标体系的监控,定期向有关组织 和管理者报告企业绩效状况。 按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方式 建立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定期报告绩效管理与 KPI 指标状况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4.1 按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方式建立企业的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案例一 : 某企业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类别 财务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比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 数;成本利润率;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收益率;毛利率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财务效益状况 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固定资产收益率 资产运营状况 流动资产周转率;平均库存占用资金 企业规模 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回款率 回款额;可控费用;天然气单位成本 发展能力状况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客户 用户满意度综合指数; 用户回访满意度;重复报修率;工程工期履约率; 员工 员工流动率;员工任职资格达标率;员工满意度;员 工任职资格晋升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市场 过程 工程 管理 运营 采购 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库存 周转率 民用户发展户数;民用户增长率;工福户开口气量; 工福户增长率;热水器发展户数;热水器用户增长 率;采暖炉发展户数;采暖炉用户增长率;品牌认知 度;城市管道气化率 ;城市管网规划完善度 整体工程合格率;工程任务完成率;优质工程率;单 打压一次合格率;焊口一次探伤合格率;防腐工程一次合 格率;用户报修率 位管网工程投入;单位户工程投入 一级事故发生次数;二级事故发生次数;三级事故发 生次数;四级事故发生次数;事故损失金额;供销气 差率;管网完好率;设备完好率;呼叫中心功能完善 度; 年度报损额;采购费用率; 4.2 所有绩效监控指标所需数据必须在统计系统中落实 企业的统计系统必须按绩效监控指标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将有关数据统计出来, 并提供给有关部门及管理者。绩效监控指标中所需的数据,必须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 人。 中心 部门 序 号 1 指标名称 指标类别 企业 公司 4 5 6 数据来源部门 1月 2月 各品牌产量之和 运营中心 产销量 企业级 各品牌销量之和 运营中心 企业级 现时单品牌市场占有 量 营销中心 市场占有率 同档次产品占有量 营销中心 市场占有率 营销中心 净利润 运营中心 平均净资产 运营中心 净资产受益率 运营中心 负债总额 运营中心 资产总额 运营中心 资产负债率 运营中心 2 3 相关数据名称 净资产收益 率 企业级 资产负债率 客户满意度 人才吸引力 企业级 企业级 营销中心 实际引进人才数 政工中心 实际需要人才数 政工中心 人才吸引力 政工中心 3月 KPI 指标完成情况 4 月 5 月 6 月 合计 4.3 寻找企业 KPI 指标的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差异 通过对经营过程中的 KPI 指标的监控,找出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差异,明确企业经营 管理改进的关键问题所在,并落实到企业及各个部门计划与考核中。 产品产量 总利润 总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 营销费用 净销售收入 单位产品价格 折扣 净资产 R&D 管理费用 直接材料 商品销售成本 有效税率 经济利润 直接人工 应收帐款 营运资本 WACC 制造间接费用 当期资产 分配与库存 PP & E 预付支出 资本费用 投入资本 递延税 收 / 其他 资本资产 计划的偏差 实际 存货 应付帐款 当期负债 非当期资产 应付税款 其他当期负债 注:计划的偏差 经济利润树 案例分析: 企业下属企业( A ) ( 2001 年 1-6 月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某企业 2001 年 1-6 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问题点 4500 4054.26 3857.64 4000 3326.69 3500 2840.46 2840.46 3000 2831.76 2708.59 2349.39 2661.28 2275.79 2500 2000 销售收入(万元) 计划销售收入 问题企业 800 738.39 700 600 500 500 378.17 400 0 2月 问题点 ( 2001 年 1-6 月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1000 1月 销售收入(万元) 实际销收入 企业下属企业( B ) 1689.47 1258.04 1500 正常企 业 1000 923.06 802.94 837.7 900 802.94 814.48 710.6 800 677.53 700 578.3 526.69 511.9 600 471.31 443.93 500 400 300 200 1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销售收入(万元) 计划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万元) 实际销收入 300 200 176.36 176.36 154.21 290.16 128.42 232.36 132.32 138.27 115.12 183.69 100 0 1月 2月 3月 销售收入(万元) 计划销售收入 4月 5月 6月 销售收入(万元) 实际销收入 4.4 绩效监控与 KPI 指标状况报告 企业的绩效监控系统一般由财务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运作,或上级组织有关部门参与 运作。企业内部绩效监控主要依靠企业管理部门对绩效监控指标体系的定期检点,发现问题 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需及时报告上级组织;财务部门则应按 规定定期向上级组织财务部门报告 KPI 指标状况;上级组织对口业务部门也要定期对下属企 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检点,发现问题要及时督导下属企业加以改进。 成员公司 1 、任务 + 战略 2 、开发 CSF 和 KPI 8 、监控 + 督导 企业公司 7 、监控 + 督导 企业公司 5 、财务信息 3 、经营检讨 分析报告 6 、监控责任 报告 总结 4 、内部控制 自主管理 授权管理 5.KPI 指标责任的落实是绩效管理与考核的核心 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形成对员工个人考核的业 绩评价标准。再通过阶段性绩效监控与直接上级主管的观察记录与督导,且对照员工阶段 性绩效成果,企业主管都要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自己的每一位下属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与评价,从而分清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程度,为价值分配奠定基础,如图 7—16 所示。 战略规划 考核结果用于 分配和激励 经营管理目标与计划 绩效监控 绩效考核 责任到人 计划落实 总结经验 奖优罚懒 绩效考核 评价效果—分清优劣 辅导工作 沟通情况 5.1 绩效考核中的角色定位 绩效考核不单纯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 大事。企业各级各类员工都要充当一定的角色,如图 7—17 所示。 公司高层 公司人力资源部 各级人力资源专干 各级 HR 和管理者 各级管理者及员工 公司战略目标、经营计划、激励 政策与措施 考核制度的制定 考核制度的细化 (考核部门特色) 绩效标准的建立 (落实到每个职位) 绩效管理的实施 (计划、交流、观察、 评价、辅导、沟通) 5.2 KPI 指标是绩效考核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   1 、考核内容要求与构成 考核内容是绩效管理的重点与灵魂,是防止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关键。考核内容要反映企 业的战略目标、成功的关键因素,要反映企业经营检讨后的改进重点。考核内容是企业、部门及 个人工作计划关键部分的体现。通过考核内容要能检查企业、部门及个人工作计划的达成情况。 企业的考核内容由常规 KPI 指标、改进 KPI 指标和行为指标三部分组成。   2 、 常规 KPI 指标 常规 KPI 指标是指反映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改善状况的阶段性业绩指标。一 般情况下,纳入对企业或部门考核的常规指标为 3—5 个,由上级组织确定;对领导层和高中层 管理者考核的常规 KPI 指标可以与其负责的企业或部门一致。其他员工个人考核的常规 KPI 指 标由其直接主管依据本单位承担的 KPI 指标及被考核者的岗位职责确定。   3 、 改进 KPI 指标 改进 KPI 指标是通过各级管理者对企业或部门的经营管理检讨,从众多经营管理问题或“ 短板”中找出的针对改善企业或部门、个人业绩的重点或关键点而确定的指标。企业或部门的改 进 KPI 指标由其上级单位或直接主管召开经营管理检讨会确定;个人改进 KPI 指标由其直接主 管确定。 4 、 行为指标 行为指标由与纳入考核的改进 KPI 指标密切相关的一组或若干组行为要项及工作标准 组成,是为改进 KPI 指标状况服务的。行为指标由被考核者的直接主管确定。 5 、 考核内容确定的步骤 ( 1 )所有考核者在确定考核内容时都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经营计划。 ( 2 )在确定考核中的常规 KPI 指标时,必须考虑常规 KPI 指标是否反映了企业战略 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成功关键因素改善状况以及当年经营计划或工作计划的关键点。企业可制 定《企业成功关键因素表》。 ( 3 )在确定改进 KPI 指标时,必须进行经营检讨,找出经营管理中或工作中的主要问 题和“短板”,明确解决问题的重点和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能反映问题得以解决的 KPI 指标作为改进 KPI 指标。企业可制定《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状况检点表》。 ( 4 )在确定行为指标时,要考虑与改进 KPI 指标相关的行为模块有哪些,然后在行为 模块中找出有问题的行为要项,并将这些行为要项转化为行为指标纳入考核。企业可编制《 企业行为标准手册》。 5.3 将绩效考核标准合同化 业绩合同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与上级就应实现的工作 / 业绩订立的正式书面协议,它 定义公司各管理层的主要考核方面及关键业绩指标、工作目标设定,确定各主要考察内容 的权重,参照历史业绩及未来策略重点 , 设定业绩需达标准,参与决定合同受约人薪酬与 非物质奖惩。 企业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鉴定业绩合同的目的是保证公司总体战略的具体实施,使管 理者把精力集中在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决策上,在全公司创造业绩至上的企业文化, 同时,以合同的方式体现被承诺的业绩达成的严肃性。 业绩合同具有两个作用: ( 1 )激励集体业绩。明确公司中每个部门如何创造价值,实现公司内部资 源的合理分配,将资源集中从事最具潜力的业务,提高公司内部管理透明度,对业绩进行 监督和及时反馈。 ( 2 )明确个人责任。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方法,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各 部门领导对公司的贡献。将个人对业绩负责的做法制度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管 理者改变行为,使他们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 管理人员业绩合同的设计原则: ( 1 )体现公司经营业绩 ( 2 )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 3 )全面体现各岗位关键业绩成果 ( 4 )充分反映岗位特色 ( 5 )开放的、充分的 上下级沟通并认同 ( 6 )衔接性和横向的可比性 某企业业绩合同(样本) 受约人姓名: 职位: 发约人姓名( 1 ): 职位: 权重类别: 财务类指标: 工作代码: 级别 专业公司: 业务单位: 合同有效期: 签署日期: 发约人姓名( 2 ): 职位: 过程管理类指标: 客户类指标: 发约人姓名( 3 ): 职位 员工管理类指标: 发约人姓名( 4 ): 职位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 职位描述(关键职责): 关键绩效指标 财务类指标  过程管理类指标  客户类指标  员工管理类指标 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 权重 单位 完成目标 挑战目标 实际 完成百分比 5.4 建立绩效改进的考核体制 1 、考核方式分类 依据企业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考核方式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考评方 式 ( 案例 ) 类型 适用范围 中高层管理者 企业二级部门经理以上 人员、专业企业一级部 门经理以上人员、成员 企业总经理人员等 考核特征 考核方式 考核 周期 以任职资格为 KPI 指标考核 基础,基于策 述职报告 略目标实现的 KPI 指标考核。 半年 中基层员工 各职类业务或专业人员、基于 KPI 指标 KPI 指标考核 基层管理人员 落实的工作职 行为考核 责考核 季度 作业类员工 技工、辅助工等   基于计划完成 工 作 任 务 完 月度 的每日评成 成 态度考核 2.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可实行述职与评议会的考核方式。一般述职与评议会的被考核者为企业部 门经理以上人员及等,部门经理人员的考核述职评价委员可由组成;下属机构经理述职与评议会 的被考核者为企业下属机构经理人员,考核述职评价委员为企业经营班子成员、企业有关职能部 门经理等。被考核者对述职评价委员会进行述职报告。 中基层员工和作业层员工可实行两级考核的体制。主管和员工共同承担考核责任。员工的直 接主管为一级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公正、客观性负责;直接主管的上级主管为二级考核者,对 考核结果负有监督、指导责任,保证一级考核者之间考核结果的一致性。若二级考核者修改了一 级考核者的考核结果,应向一级考核者反馈或责成一次考核者重新考核。 企业总裁或总经理一般不对部门主管以下人员进行考核(含二次考核)。 上级的上级 ③ 二 次 考 核 果结核考次一报上 直接上级 考一 核次 被考核者 ① ② 3 . 组织者 企业一般有人力资源委员会制定企业考核评价政策及纲要;下级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在政策 及纲要基础上可制定具体考核实施办法以及拟订本企业员工的考核项目及考核量表,经企业人 力资源部核准后实施,并在企业人力资源部备案。 企业型企业总部的考核一般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指导,各部门具体实施。 4. 绩效沟通 绩效考核沟通是使管理者成为真正的管理者,明确管理责任持续的沟通沟通要有目的性不是 为了沟通而沟通。沟通的内容包括:考核结果和行为的评价对被考核者进行技能的评价指导纠 偏过程,确定新的绩效目标改善重点促使员工发展成长。 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计划 员工 辅导 员工 检查 报酬 员工 员工 反馈沟通 反馈沟通 反馈求助 反馈指导 反馈说明 反馈纠偏 反馈改进 反馈鼓励 主管 主管 主管 主管 5. 绩效反馈 在绩效反馈阶段,考核者应与被考核者共同对照考核目标与工作结果,找出差距, 明确下阶段绩效目标和改进目标。主管需要: 综合收集到的考核信息,公正、客观地评价员工。 经过充分准备后,就考核结果向员工面对面反馈,内容包括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改 进措施、共同制订下一步目标 / 计划等。反馈是双向的,主管应注意留出充分的时间让 员工发表意见。 提示:该阶段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双方都比较紧张的时期。 绩效反馈沟通时的避免出现: 沟通时肯定成绩少,指出不足及改进多,对员工激励不够。 单向沟通多,员工正式表达意见机会少,主管不对员工感受负责。 沟通时说服员工接受考核多,真正解决问题少。 平时针对工作评价的正式沟通少,沟通时感到突兀。  7. 申诉 各类考核结束后,被考核者有权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考核者有向被考核者通知 和说明考核结果的义务。 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有权 向二次考核者申述;如果被考核者对二次考核者的考核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 源部门提出申诉。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调查和协调,在十日内,向申诉者答复最终结果。   5.5 绩效考核流程 开始 考核引导书 确认目标和要求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工作过程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收集、整理考核依据 考核者 考核引导书 考核量表 对照标准评定要素 考核者 综合评价与考核 考核者 面谈与沟通并确认考核结果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 汇总结果 人力资源部 结束 考核结果汇总表 5.6 中期述职的组织与实施 • 目的: –经验与知识共享,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方式。 –持续的绩效改进,通过绩效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善绩效的行动或措施。 –能力开发,发掘潜能,提升素质与能力 –寻找支持与帮助。 • 方式: –撰写述职报告 –登台进行述职(一般 20-30 分钟) –评委及听众提问( 10-15 分钟) –述职评价委员会进行评价 • 述职内容: 目标承诺陈述(量化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业绩行为分析(成功事项分析、提炼经验) 主要问题分析(失败事例分析) 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SWOT 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状况) 绩效改进要点与措施 能力提升要点及方法 要求得到的支持与帮助 目标调整及新目标的确定 述职评价委员会的组成:  公司组成中高层述职评价委员会,由委员会承担述职者的考核责任。  述职评价委员会一般由由公司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员、外部专家顾问等组成。 述职的程序: 1 、每考核期末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召开公司高层管理者述职报告会。参加人员包括 述职评价委员会成员、公司一级部门主管以上干部。 2 、被考核者应在述职会前完成《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会议组织者应将述职表 和被考核者年初制订的策略目标表复印多份呈交述职评价委员会每一位成员。 3 、被考核者首先进行述职 , 述职时间为 20—30 分钟。随后回答评价委员会和与会 人员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时间为 15—20 分钟。 4 、被考核者答辩结束后,述职评价委员会各位委员根据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述职情 况对被考核者做出评价、核计得分,并填写述职评价表,述职评价表统一交给会议组织 人员,述职评价会后由述职评价委员会讨论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价、确定等级并填写在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中。 5 、考核的最终结果应由被考核者确认。 6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和《述职评价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存档管理。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 表一 姓 部门 职务 考核期 考核层 名 次 经营重点和 KPI 指标( 80% ) 权重 No 经营重点 计划调整 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有关说明 KPI 指标及考核标准 达成情况 被考核 者自述 达成情况 得分 述职评价委 员会评价 得分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 表二 经营重点和行动方案 No 经营重点 信息反馈: 行动方案 负责人 规划完成日期 方案完成日期 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 表三 姓 名 部 门 职务 考核 层次 考核期 半年 绩效改进和工作创新( 20% ) 自我总结 考评者评语及下期工作期望 业绩改 进 10% 评语: 工作创 评语: 新 105 期望: 考核得分 KPI 完成:分 业绩改进:分 工作创新:分 期望: 合计 等级 考核者签名 被考核者签名 述职报告填写要件 1 、 KPI 完成情况(表 1 ) 报告考核期内 KPI 完成情况,并与同期水平相比明确工作的进步情况,审视全年目标、 挑明目标的达成程度,说明差距和原因。计划调整,需将相应的经营重点和 KPI 指标进行 调整,调整内容在调整栏中体现。 2 、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表 1 ) 日常工作完成情况是对 KPI 完成的补充,可以作为 KPI 考核的有效补充。 3 、有关说明(表 1 ) 承担不同职责的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可以对以下内容进行说明,可以作为 KPI 考核的有效补充。 A) 工作成绩 总结上半年的业务与管理工作,针对 KPI 目标和影响 KPI 的原因,按照优先次序, 列出最主要的三项不足和最主要的三项成绩,并扼要地指出原因。 B) 市场数据及竟争对手比较 / 业务环境及最佳基准比较 通过准确扼要的数据和指标,说明客户、竟争对手和自身的地位、策略、差异和潜 力,特别关注变化、动向、机会和风险,关注影响公司和部门 KPI 实现的市场因素和环境 因素,以及业界最佳基准。 C) 核心竟争力提升的策略与措施 核心竟争力提升的策略与措施是指那些完成 KPI 和增强公司潜力的关键策略 和措施,各部门要围绕公司目标,回顾本部门业务策略、中心工作以及核心产品 / 业务改 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进展情况,并对策略及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计划。支 持部门要检查负责的公司重大管理基础上的推进计划和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 D )组织学习与成长 公司通过组织建设、执行重大管理基础上和 IT 建设,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 竟争力。各部门要提出和检查提高员工职业化技能的计划、措施和效果,报告和分 析组织气氛指数,检查公司重大管理基础上在本部门的推进计划和阶段目标的完成 情况。 4 、信息反馈 指出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上级关注的战略和相关部门在运作方面 的支持需求。 5.7 考核等级 考核等级是主管对员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结论。考核成绩可分为五个层次: A( 优秀 ) 、 B( 良好 ) 、 C( 合格 ) 、 D( 需要改进 ) 、 E (不合格)。 考核等级之定义如下表 等级 A B C D   E 定义 涵 义 优秀 实际业绩显著超过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在计 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取得非常突 出的成绩。 良好 实际业绩达到或超过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在 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 / 分工要求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取得比较突 出的成绩。 合格 实际业绩基本达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既没 有突出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失误。 需改进 实际业绩未达到预期计划 / 目标或岗位职责分工的要求,在某些 方面或某一主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或失误。 不

84 页 813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