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心理测量技术在员工招聘中的应用
我们先养成习惯,然后习惯造就我们! 心理测量技术在员工 招聘中的应用 主讲:赵春清 人力天空工作室 http://www.hrsky.cn 手机 : 13253601850 电话 : 0371-67921680 qzhao@sohu.com 版权所有 : 赵春清 电子信箱: 主讲人简介 通讯地址: 郑州市大学 中路 2 号 190# 信箱 邮编: 450015 赵春清,男,副教授,人才测评师,郑 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 21 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网创办人,人力天空工 作室首席顾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 员。兼任郑州市用人单位协会常务理事,美 国 ACI 人力资源管理认证讲师。 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 作,主持开发的“通用人才测评系统”、 “专业心理素质测评系统”受到了广大用户 的好评。 一、员工招聘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事管理。对人的管理,就是 企业管理的代名词。 ——德鲁克 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欧阳修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 ——李世民 我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人才,发现一大批人才。这些 一流的人物在 GE 如鱼得水。——杰克• 韦尔奇 一、员工招聘的重要性 为什么高学历的员工却不能取得好的业绩? 为什么很多企业老总并不是学管理出身? 企业是选对人重要还是培养人重要 ? 个人能力与绩效结果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员工要取得优秀业绩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哪些是决定与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 如何拥有一双慧眼来识别人才素质? 二、决定与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如何预测工作绩效的问题一直 是科学研究的课题。 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决定人们行为和绩效的因素。 20 世纪初期,泰勒进行了著名的“时间一动作”研 究。 后来,智力测验的结果、人格测量和人格类型的划 分都相继成了测量工作绩效的指标。其他用于解释 绩效的因素还有资质证书和个人品质等等。 三、员工胜任素质 1973 年,麦克利兰发表了题为“测验胜任力而不是 测验智力” 。 传统的性向测验和知识测验并不能预测候选人在未 来工作中的表现 人的工作绩效由一些更根本更潜在的因素决定 . 这些“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 水平的个人特征”,就是“素质”。 三、员工胜任素质 素质的特点 : 素质是和绩效、特别是高绩效水平密切相连的。 素质表现是和一定的情境因素相联系的。 不同的岗位对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同样的素质在不 同的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素质的本质和基础是个体特性的综合表现。 高素质并不一定能带来高绩效。 1993 年 , 斯潘塞提出了素质模型的冰山模型: 三、员工胜任素质 行 为 表 象 的 知识、技能 价值观、态度 潜 在 的 例,客户满意 自我形象 例,自信 个性、品质 例,灵活性 内驱力、社会动机 潜能 例,成就导向 素质 素 质 模 型 的 冰 山 模 型 三、员工胜任素质 分级定义 A.-1-5 … B.-1-5 … • 成就导向( ACH ) • 主动性( INT ) …… • 人际理解力( IU ) • 客户服务( CSO ) …… 管理族 • 培养人才( DEV ) • 团队合作( TW ) …… 行为 • 影响力( IMP ) • 关系建立( RB ) …… 目标与行动 族 帮助与服务 族 典型 影响力族 认知族 自我概念族 • 自信( SCF ) • 适应性( FLX ) • 归纳思维( CT ) …… • 专业知识技能( EXP ) …… • 演绎思维( AT ) 胜 任 素 质 词 典 三、员工胜任素质 依据素质的几个个基本维度 : 可以将 21 项素质要项划分为 6 个基本的素 质族 . 在这 6 个素质族中又依据每个素质族中对 行为与绩效差异产生影响的显著程度划分为 2~5 项具体的素质 . 而相对于每一项具体的素质都有一个具体的 释义与至少 1~5 级的级别说明,用以区分 与解释因素质的级别差异而导致的相似行为 及其不同结果。 三、员工胜任素质 A.-1 没有绩优标准,工作马虎,不关注 细节。 A.0 工作努力,但是绩效不佳。 A.1 试图把工作做好、做正确。 A.2 努力工作以图达到组织 / 他人制定 的绩优标准。 A.3 设定个人关于“绩优”的标准,但 还缺乏一定的挑战性。 A.4 通过改变工作流程与方法以改进绩 效,并达到绩优标准。 A.5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绩优标准。 三、员工胜任素质 人际理解力( IU )评量 A 对他人了解之深度 A.-1 缺乏了解,误解或对他人的知觉及行动觉得意外。 A.0 不适切,未显现对他人明确的洞察力,但又无证据显示 产生严重的误解 . A.1 了解情绪或内容。 A.2 情绪和内容两者都了解 , 了解当下的情绪或陈述清楚的 内容。 A.3 了解含意,了解现有尚未说明的想法、担心或感觉;或 敦促他人自动自发的采取行动。 A.4 了解根本议题,了解根本的问题所在。 A.5 了解复杂的根本问题,了解他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 或问题的复杂原因。 三、员工胜任素质 关系建立( RB )评量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避免联络。 接受邀请。 与工作相关的接触。 偶尔非正式的接触。 建立融洽关系。 偶尔的社交接触。 经常的社交接触。 家庭与家人的接触。 亲密的私人友谊。 三、员工胜任素质 1 战略 素质研究 与开发 2 3 素质模型评 估与确认 素质模型的 应用 选定职位 对素质模型进 战略性人才规划 选择绩优人员 行评估与验证 人员甄选调配 行为事件访谈 选择标杆企业进 绩效管理 收集数据、信息 行比较 薪酬管理 归类与编码 确认素质模型 培训开发 提炼素质项目 职业生涯规划 描述素质特征 继任者计划 建立素质模型 素 质 模 型 的 构 建 四、胜任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人的业绩 = 知识、能力 + 个性 + 环境 合适的素质(适合做什么) + 有效的行为方式(应 该怎样去做) = 高绩效(做了什么) 合适的素质(适合做什么) = 强动机 + 合适的个 性与价值观 + …… + 高能力 四、胜任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行动 意愿 个性、价值 观、内驱力 技能和知识 结果 产品数量与质量 客户满意度 新技能的掌握速度 素质 素质和绩效的关系:安达信模型 四、胜任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绩效 能力 1- 知识技能 投 入 产出 1- 产品质量 2- 自我形象 2- 满意度 3- 个性 3- 新技能掌 过程 4- 动机 1- 特 定 的 行 行 为 动 方 式 素 质 的 投 入 产 出 模 型 握程度等 四、胜任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素质 成就动机 行为 设定目标, 做到尽善尽美。 绩效 绩效持续改进, 创新不断。 如果组织不关注员工成就动机的培养,员工的绩效将不会有大的 改进,组织的业绩增长也会受到阻碍。 素质与绩效:个人能力个人行为个人绩效组织绩效 素质与绩效的驱动关系 四、胜任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很难 提高 较难 提高 容易 提高 成就动机 主动性 创新能力 正直诚信 应对压力 灵活性 概念思维能力 以业绩为导向 决策素质 影响力 解决冲突的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 对组织的认识 培养下属的能力 生产效率 团队精神 专业知识和技术 以服务为导向 绩效管理 招聘中应该注重的素质要素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古代的相术 “刚柔、容貌、情态、许美、声音、气色” 跟人交谈,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这种人无诚意; 众人言笑正欢,他却在一旁漠然冷笑,这种人人冷寡情,不能 跟他们建立友情; 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他却连声附和,足见此人胸无 定见; 没有跟人打交道,在背后对人家进行恶意诽谤和诬蔑,此人信 口开河,不负责任。不能跟他们合作共事; 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动感情的事情,他却伤心落泪,大动感 情,足见此人缺乏理智,不能跟他们推诚交心。 我国古代的人才甄选思想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 1 )实践鉴别法 舜接替尧的职位 ; 墨子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所能” . ( 2 )自然观察法 古代的相术 “刚柔、容貌、情态、许美、声音、气 色” . 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五气藏于中,发 形于外,民情不可隐也” . “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 定格”。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吕氏春秋》提出了对内用“六戚四隐”,对外用 “八观六验”的方法识别人才。“六戚”即父、母、 兄、弟、妻、子,“四隐”即交友、故旧、邑里、 门生,也就是说要看被考察者对“六戚四隐”的态 度是否符合孝悌礼义。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八观”: (1) 通则观其所礼; ( 命运通达时观其宾礼什么人 ) (2) 贵则观其所进; ( 对地位显贵者观察其推荐什么人 ) (3) 富则观其所养; ( 对富者观察其是否养贤 ) (4) 听则观其所行; ( 对发表主张的要观察其行为是否实 践仁道 ) (5) 止则观其所好; ( 视观察者的喜好是否仁义 ) (6) 习则观其所言; ( 其学习时是否言道 ) (7) 穷则观其所不受; ( 穷困时是否接受不义之财 ) (8) 贱则观其所不为。 ( 其贫贱时是否不做非义之事 )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六验”: (1) 喜之以验其守; ( 使其兴奋以考验其能否冷静 ) (2) 乐之以验其僻; ( 使其娱乐以考验其是否回避不正之风 ) (3) 怒之以验其节; ( 使其发怒以考验其是否能控制自 己 ) (4) 惧之以验其恃; ( 使其恐惧以考验其是否有胆量 ) (5) 哀之以验其人; ( 使其悲哀以考验其是否有真情 ) (6) 苦之以验其志。 ( 使其劳苦以考验其是否不变其志 向 )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战国初期,魏文候择相时,李克提出观人“五 视”的视人之道。“五视”分别是: “ 居而视其所亲”; “ 富而视其所与”; “ 达而视其所举” ; “ 穷而视其所不为”; “ 贫而视其所不取”;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孔子拟定了七种测试方法,涉及七项内容:忠诚、 礼仪、能力、智慧、气节、品性和操守。这七种方 法分别是: ① 远使之而观其忠; ②近使之而观其敬。 ③ 烦使之而观其能; ④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⑤ 告之以然而观其节。⑥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⑦ 委之以利而观其守。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 3 )反馈试探法 尧对舜的考察:嫁女、相处待人、管理阴阳数术天 官员、管理察举百官、铲除四大恶人、入山川林泽。 诸葛亮作了较为典型总结。 他认为人才甄选绝非一件易事“有温良而伪诈者, 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 者。” ,诸葛亮认为,尽管知人甚难,但知人仍是 可以做到的。为此,他提出“七观”法,内容测试 方法分别为: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五、人员招聘甄选的方法技术 1 、心理测验 2 、面试技术 3 、评价中心 4 、背景调查 5 、履历分析 6 、工作实践法 现代人才甄选技术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1 、心理测验的涵义 心理测验是考察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与特征的手段, 是人事心理学最常应用的预测工具。 它可以很好地了解被测者的一般智力、兴趣与爱好、 个性与情感、反应与推理能力、能力倾向、品质与 人格等多方面的心理因素。 目前,有关心理测验的成果已经有很多,我们可以 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 有 4 个人一同等电梯, 稍后电梯门一打开,却有 一个人没有进去。你认为 这个人可能是因为什么原 因没有进去? • 选择: • A ,他在等人; • B ,电梯客满; • C ,有讨厌的人在电梯中, 故意错开。 解释: A :理智型,往往能 选择有利自己的朋友, 但也能顾虑到别人的 立场。 B :能抑制自己的情 感,不会任意耍性子, 即使对方无理,也会 按捺性子不发脾气。 C :喜怒易形于色, 对喜欢的人往往能和 颜悦色,情绪不对劲 就会翻脸。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2 、心理测验的类型 测验的种类和形式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1 、具体对象: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2 、测验的材料特点:文字性和非文字性等。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3 、智力测验的应用 1 、智力测验的成果首先应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 、 1917 年,美国设计了军队甲种量表和军队乙种 量表。 3 、 二战时,陆军智力测验( AGT );海军智力测 验( NGT )。 (一)应用依据 1 、同一职业中,聪明人比愚笨的人学得快,不同的 职业对于人的智力要求也不尽相同。 2 、中国空军“选飞”已应用智力测验。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常见的测验形式是 分别从常识、算术、 理解、词汇解释、 译码、图画补缺, 图片排列、字句重 组、增补数字序列、 对比、类推、完成 句子,立体图形分 析等内容的测量进 行测评。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4 、个性测验:指个人具有的各种比较重要的和稳定 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包括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 部分。 个性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 观等。其作用是对心理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使心理 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 个性特征,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表现出 来的本质的、经常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等。 工具: 16PF 、 EPQ 、青年人格;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四个朋友去剧院看戏都迟到了,于是有意思的事情 发生了。 一人同检票员争执起来,他说,并没有迟到而是因 为剧院的钟走得太快了,而且他进去不会影响其他 人看戏,他甚至打算推开看门的人径直跑进去。 一人立刻明白,人家是不会让他进去的,于是他找 了另一个办法,跑到楼上进去了。 另一人想,反正第一场也不精彩,先去外面转一转, 场间休息时再进去吧。 最后的一个人只是说,“我老是不走运,偶尔看一 次戏,谁知这样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5 、投射测评 投射技术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区分。广义的投射技术 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 评技术。 投射技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学,作为 诱出被试者内心思想情感的一个手段。 投射测评技术根据其刺激的内容及形式可分为图形 投射、语言投射、动作投射三种。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图形投射,包括罗夏赫墨迹测评 , 主题统觉测评。 ( 1 )罗夏赫墨迹测评 这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测评 , 该测评用一套墨迹图依次 在被测评者面前展示并提出相关问题 , 被测评者迅速 做出反应给出答案 , 测评人员记录测试过程 , 最后再 向被测评者澄清或增补其原始反应。 ( 2 )主题统觉测评 是向被测评者提供一个意义含混的投射物引导他的 心理活动 , 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分析来发现和确定被测 评者的个性。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5 、生理学测评 是通过检查被测评者在特定刺激下的血压、脉搏和 拨电的反应来测评个体的品德。更复杂音一些的生 理学测评,则是通过血液化学成分变化、脑电波、 肌肉紧张度和音调等进行测评,例如测谎器等。 2 、萧孝荣修订哈梅诚实测验 哈梅诚实测验共有三种,操作顺序依次为:( 1 ) 曲线迷;( 2 )周迷;( 3 )方迷。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六、心理测验在招聘中的应用 工作岗位分析 确定素质指标体系 选择心理测评量表 组织实施 测评结果分析 心 理 测 验 使 用 的 程 序 心理测验使用的要求与程序 统一指导语 统一时限 统一评分 确立常模 不可乱用 专业人员解释 适当保密 心 理 测 验 使 用 的 要 求 谢谢各位!
28 页
231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应用心理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 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方向) 讲义 沟通 沟通过程的模型 沟通的类型 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沟通 如何有效地推销自己的观点 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指一般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最主要的方式,人 醒着的时候大约有 70% 的 时间在进行沟通。 在组织中沟通的效能越高,员工的满意度也就越 高。高级管理人员把大约 78% 的时间花在口头 沟通上,专业技术人员把 61% 的时间花在口头 沟通上,在几乎所有的管理层次中,约有 75% 的时间花在各类沟通中。从研究者对中层管理人 员的研究来看,以管理人员用于沟通的时间可以 预测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 碍 信息源 信息 景 障 通道 反馈 的过程 沟通 背 信息 接受人 沟通的障碍 认知因素 价值取向因素 人际沟通风格 讲台 57% 37% 41% 31% 61% 57% 54% 51% 37% 41% 48% 空间位置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 31% 沟通的方式 从沟通的方向看: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 而上的沟通、水平沟通 从沟通的正式性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 通 从言语使用的情况看:言语沟通、非言语 沟通 从沟通双方的地位看:单向沟通、双向沟 通、 从沟通的方式看:口头沟通、书面沟通 层级 层级 100 90 81 73 66 59 总裁 副总裁 分公司经 理 部门经理 100 总裁 90 分公司经 理 81 73 主管 员工 主管 员工 两种层级制度下自上而下的沟通损失比较 正式沟通 链式沟通 全通道式沟通 轮式沟通 指 标 链 式 沟 通 轮 式 沟 通 速 精 性 领 的 成 满 度 确 中 高 快 高 全 道 沟 快 中 导 出 现 员 的 意 度 中 高 无 中 低 高 通 式 通 小道消息 E=N ( H-C ) E—— 情绪、 N—— 信息需要、 H—— 预测满足需要 所需要的信息、 C—— 可以掌握的信息。 如果信息的需要等于 0 ( N=0 ),消息不会使人产生 任何情绪,因此小道消息也没有产生的基础。 如果预测满足某种需要所需的信息等于现在已经掌握 的信息( H=C ),也不会产生小道消息。 当一个人没有掌握采取行动和满足需要所需的任何信 息时( C=0 ),情绪会达到最大值,他会感到极大的 不安,因而也为小道消息的传播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小道消息的特点 • 大多数员工都认为比高层管理者通过正 式渠道解决问题更可靠。 • 小道传播了正式沟通渠道不愿意传播的 信息。 • 小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使管理者很 难对付不应有的谣言。 • 小道消息越过公司的等级而自由的流动。 • 小道消息很有影响力。 非正式沟通的方式 单线传播 闲聊式 簇式 随机式 如何控制小道消息 管理者中有 53% 的人认为小道消息是组织 中的负面因素,有 27% 的人认为它是积极 的因素, 20% 的人持中立的态度。 管理者现在研究小道消息,了解小道消息 的传播者是谁,传播的消息是什么,小道 消息如何起作用。 公开,有意向非正式沟通渠道透露一些消 息,从而使小道消息有更正确的信息,让 小道消息为组织服务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的速度比双向沟通快 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双向沟通中,接受信息的人对自己的判断 比较有信心 双向沟通中,传达信息的人受到较大的心 理压力,因为随时会受到信息接受者的挑 剔 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条理性。 在提高员工满意度方面,双向沟通比较好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1 ) 沟通方式 平均分数 口头与书面混合 口头方式 6.17 书面方式 4.91 员工人数 102 7.7 94 109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2 ) 召开管理人员会议,做口头说明 直接召见重要工作人员 27 人 在管理公报上宣布政策 16 人 在内部备忘录上说明政策 14 人 在电话或内部通讯系统上说明政策 44 人 1人 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 信息的不确定性越低,工作满意度越高 • 员工从管理者那里得到的反馈越多,感受 到的工作压力越小 • 沟通可以预测流动率 • 从期望理论的角度来看:努力 --- 绩效、 绩效 --- 报酬、报酬 --- 目标满足,个体如 果不能得到必要的信息让他认识到这三者 之间的联系,就不会有很高的动机。 性 支持性非言 语线索 沟通的开放 反馈 适宜的自 我揭示 建设性 积极倾听 促进沟通的 测测你的人格 我们都有一些没告诉他人的关于自己的秘密和信息,看一下下面的 句子,你是否同意这些说法, 1 表示很不同意, 5 表示很同意 1. 我有一个从没有与人分享的重要秘密 2. 如果与我的朋友分享所有的秘密,他们会不喜欢我 3. 我的很多事情只有我自己知道 4. 我的一些秘密确实折磨着我 5. 当发生糟糕的事情时,我倾向于不告诉别人 6. 我经常害怕会泄露我本不想泄露的事情 7. 说出一个秘密经常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我真希望年、没说过 8. 我有一个和私人的秘密,任何人问起,我都会撒谎 9. 我秘密如此尴尬,不能与人分享 10. 我对自己的消极想法从不告诉他人 乔韩窗口 的别 人 知 道 的 别 人 不 知 道 自己知道的 不知道的 A 公开区 C 隐秘区 自己 B 盲目区 D 未知区 乔韩窗口理论 当一个人的公开领域扩大,则其生活的更加真 实,不论是与人交往还是自处,都会显得轻松 愉快而有效率,盲目领域变小,人对自己的认 识越清楚,越能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 的潜能。 “ 为了了解自己,人应该有勇气寻找自我,同 时也应该虚心去接纳寻找出来的自我。” 当我们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我们自 己才可能变得更和谐,当我们对自身了解得越 多,日记关系的发展越有利。 适宜的自我揭露 • 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关系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 另一个人是逐渐理解自我的重要一步。并且, 人因此而变得更富有成效。 • 自我表露是改善个人适应的重要方式,当人们 压抑自我的时候,他的自我也就停止前进了。 • 通过自我表露,人们逐渐认清自己 • 那些倾向于隐瞒自己消极信息的人更可能遭受 抑郁和焦虑。 • 通过自我表露,促进沟通效果,增强人际关系。 积极的倾听 沟通首先是倾听的艺术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 会倾听的人到处都受欢迎 首先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松下幸之助 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多听少说,也许这就是上 天为何赋予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的缘故吧—— 玛利 凯 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应该花 65% 的时间倾听 ,20% 的 时间发言 ,15% 的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 William R Tracey 测测你的倾听能力 请看一下下面的题目是否代表了你的表现,请填“是”或“否” 1. 我常常试图同时听几个人的交谈 2. 我喜欢别人只给我提供事实,让我自己做出解释 3. 我有时假装自己在认真听别人说话 4. 我认为自己是非言语沟通方面的好手 5. 我常常在别人说话之前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6. 如果我不感兴趣和某人交谈,我常常通过注意力不集中的方式结束谈话 7. 我常常用点头、皱眉等方式让说话人了解我对他所说内容的感觉 8. 常常别人刚说完,我就紧接着谈自己的看法 9. 别人说话的同时,我也在评价他的内容 10. 别人说话的同时,我常常在思考接下来我要说的内容 11. 说话人的谈话风格常常影响到我对内容的倾听 12. 为了弄清对方所说的内容,我常常采取提问的方法,而不是进行猜测 13. 为了理解对方的观点,我总会很下功夫 14. 我常常听到自己希望听到的内容,而不是别人表达的内容 15. 当我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大多数人认为我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组织如何有效地沟通 保证双向沟通 重视面对面的沟通 管理者言行一致: 对待坏消息:在组织中创设这样的氛围, 坦率报告坏消息,使人们不惧怕坏消息。 把沟通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如何有效地推销自己的意见 建立可信度 建立共同立场 提供生动的证据 建立感情联系 复习及讨论 复习题:举例说明沟通的类型 领 特质理论 行为理论 权变理论 领导者的胜任力 导 领导 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为实现组织目标 而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体实行影响的行动 过程。 领导效能 =f (领导者、被领导者、管理 情景)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管理更多与具体操 作和局部运做有关,涉及范围较小,领 导更多与宏观思路和整体发展有关,涉 及范围较大。 领导体制的演变 家长制领导体制 专业型经理体制:特点——企业财产所 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企业经营者从 精通生产过程的技术专家中选拔。 职业经理领导体制 专家群体领导体制 关于领导的特质理论 领导的个性特点:进取心、领导意愿、正直与诚实、自信、 智慧、与工作相关的知识;高自我监控能力; 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自信、远见、清楚表述目标的能力、 对目标的坚定信念、不循规蹈矩的行为、作为变革的代言人 出现、具有环境敏感性。 转变型领导:能激励下属把组织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对下级有巨大影响的领导者,这种领导会向下属提出远大的 目标,能获得下级的尊重和信任,用简明的方式表达重大的 目标,激励下级积极思考问题和慎重处理问题,对下级的需 求采取个别对待的方式,帮助下级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 领导的生物学基础 美国企业界认为企业家应具备的 10 大 条件( 1 ) 合作精神:能赢得人们的合作,愿与其他人一 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感化和说服 决策才能:依据事实而非依据想象,具有高瞻 远瞩的能力 组织能力:能发挥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 物力和财力 精于授权: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抓住大事, 把小事分给下属 善于应变:能权宜通达,机动进取,不抱残守 缺,不墨守成规 美国企业界认为企业家应具备的 10 大 条件( 2 ) 勇于负责:对上级、下级、产品用户以及整个 社会抱有高度责任心 敢于求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具有敏 锐的感受能力 敢担风险:对企业发展中不景气的风险敢于承 担,有改变企业面貌,创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 心。 尊重他人:重视和采纳别人的意见,不武断狂 妄 品德超人:品德为社会人士、企业员工所敬仰 领导的行为理论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维度——领导者通过 界定和建构自己与下属的角色,以达成组织的目标, 它包括设立工作、工作关系和目标的行为:关怀维 度——指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与情感,更 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密执安大学的研究:员工导向——重视人际关系, 注意考虑下属的需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生 产导向——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关心群体任务 完成的情况,把群体成员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 管理方格论 1 2 3 4 5 6 7 8 9 关 心 人 1.9 乡村俱乐 部型管理 9.9 团队型管理 5.5 中庸之 道型管理 1.1 贫乏型管 理 1 2 3 9.1 任务型管理 4 5 6 7 8 9 关心生产 管理方格论 1.9 乡村俱乐部管理——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创造了 一种舒适、友好的氛围和工作基调; 1.1 贫乏型管理——对必须的工作付出最少的努力以维持 恰当的组织成员关系; 9.1 任务型管理——由于工作条件的安排达到高效率的运 作,使人的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 9.9 团队型管理——工作的完成来自于员工的奉献,由于 组织目标的“共同利益关系”而形成了相互的依赖,创造 了信任和管理的关系; 5.5 中庸之道型管理——通过保持必须完成的工作和维持 令人满意的士气之间的平衡,使组织的绩效有实现的可能。 员 第一线监督人 以工作为中心 以员工为中心 高产量部门 1 6 低产量部门 7 3 第一线监督人员 严密监督 一般监督 高产量部门 1 9 低产量部门 8 4 密执安大学的研究 • 高生产效率部门与低生产效率部门之间员工的士气 没有差别。 • 部门领导者关系员工的,该部门生产效率高;经常 施加压力抓生产的,效率低; • 部门领导者与员工接触多,该部门生产效率高;接 触少,生产效率低; • 部门领导者注意向下授权,听取下属意见,并让他 们参与决策的,该部门生产效率高;采取独裁方式 的,生产效率低。 勒温的研究 从大学的附属小学的 5 、 6 年级的志愿 者中选出一些 10 、 11 岁的孩子 30 人, 组成两个面具制造实验俱乐部,让大学 生领导他们,分别采用专制式和民主式 的领导方式。 专制式和民主式的领导方式的比较 主式 专制式 所有政策的决定由一人操作 最后认定 实现目标的技术和步骤由权威 独断,每次做一个,成员无法 知悉群体未来的方向 权威经常控制每个群体成员的 活动,即由领导决定与谁一起 活动 权威批评和表扬成员个人的活 动,但他不与成员呆在一起 民 所有政策由集体决定。领 鼓励、支持、 领导解释工作的步骤与行 动方案,需要技术指导时, 领导会提出 2 、 3 种方案 成员可以自由选择和自己 一起干活的人,分工由大 家决定 领导不参加实际工作,只对 关系到整个全体的工作提出 表扬或批评 1. 专制型群体成员中的攻击性行为显著,而民主型群 体成员彼此友好相处。 2. 专制型群体成员表现出对领导的服从,而民主型全 体中以工作为中心。 3. 专制型群体成员多以自我为中心,而民主型群体中 “我”的使用频率很低,注重“我们”的感情。 4. 遇到挫折时,民主型群体成员团结一致试图解决问 题,而专制型群体则彼此推卸责任。 5. 领导不在场时,民主型群体的成员仍能继续工作, 而专制型群体的成员则工作动机大大降低。 6. 民主型群体的成员对群体活动满意程度和满足感比 专制型群体的高。 7. 同一成员在民主型群体内攻击行为少,调到专制型 群体后,攻击性行为明显增加。 绩效——维持理论: PM 理论 Performance and Maintenance Theory P 是目标达成功能, P 功能包括领导者工作计 划、组织能力和任务期限压力等因素; M 是群体维持强化功能, M 功能的作用在于通 过对下级的关怀体贴、缓和人际关系,并对下级 激励支持、给予表达意见的机会,激发自主性, 增强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满足部下需求等, 以维持群体的正常运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M Mp PM pm Pm P 中国的 PM 理论研究 PM 型:即 P 和 M 的分数都高于平均值, 说明其工作绩效和团体维系能力都很好。 40% P 型 : 工 作 绩 效 高 , 而 团 体 维 系 能 力 低。 13% M 型:工作绩效低,而团体维系能力高。 16% pm 型:两种能力都低。 31% 行为类型 PM 型 P型 M型 pm 型 情景因素 工作激励 对待遇满意度 对工作单位的满意度 心理保健 团队精神 会议成效 信息沟通 绩效规范 工作绩效 经济、 社会 发展等 指标 上届领导班子的工作基础 体制、组织结构、文化背景、政策法规、 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 情景因素 工作激励:对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工作的激励程度 待遇满意度:对现有工资、奖励等待遇的满意程度 单位满意度:领导者对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满意程度 心理保健:领导者对工作条件和环境等满意程度 团队精神:领导者在工作中集体意识的强弱 会议成效:对以会议形式解决问题的效果以及对会议的 重视程度 信息沟通:组织内部上下左右间的信息、意见沟通情况。 绩效规范:对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目标所形成的集体 规范。 领导的权变理论 费德勒模型 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 目标 --- 路径理论 费德勒模型 领导风格: LPC 问卷,任务取向和关系 取向 情境因素:领导者——成员的关系、任 务结构、职位权利 8 个维度 1. 快乐 2. 友好 3. 接纳 4. 有益 5. 热情 6. 轻松 7. 亲密 8. 热心 9 . 合作 10. 助人 8 7 6 5 4 3 2 1 不友好 拒绝 无益 不热情 紧张 疏远 冷漠 不合作 敌意 不快乐 费德勒模型 • 领导风格与情境因素相匹配,会得到 最佳的领导效果 • 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况下( 1 、 2 、 3 、 7 、 8 ),任务取向的领导比 较好,在中等有利的情况下( 4 、 5 、 6 ),关系取向型的领导比较好。 • 领导的风格是不能改变的,所以要改 变情境来适应领导风格,或改变领导 者来适应情境。 高 任务导向 关系导向 绩 低效 中等 情景 有利情景 情景类型 8 上下级关系 差 任务结构 明 明 1 好 2 好 差 明 3 模 4 5 好 差 明 不利情景 模 模 6 好 模 7 差 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 领导维度:任务行为、关系行为 领导风格:低关系 -- 高任务:指示、高任 务 -- 高关系:推销、低任务 -- 高关系:参与、 低任务 -- 低关系:授权 情境因素:下属成熟度(能力、意 愿) R1 、 R2 、 R3 、 R4 (( 高 低) ) 系高 任 务 高 关 务高 关 系 低 任 系低 任 务 低 关 关 系 行 为 (低) R4 (高) R3 系高 任 务 低 关 任务行为 R2 R1 目标 --- 路径理论 • 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 的指导,有效的领导应提供正确的路径,使员工更好地 达到他们的目标。 • 4 种领导行为:指导型——领导发布指令,决策时,下 属不参与;支持型——领导对下属友善关心,从各方面 予以支持;参与型——领导决策时,征求并采纳下属的 建议;成就取向型——领导给下属提出挑战性的目标, 并相信他们能达到目标。 • 2 个情境因素:环境(任务性质、组织的规范等), 下属的特点(个性、能力)。 • 领导风格要与环境和下属的特点相匹配,才能取得最佳 效果。 目标 --- 路径理论 • • • • • • • • 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指导型的领导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 当任务高度结构化,并且安排的很好时,支持型的领导比较好。 对于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下属来说,指导型的领导不让人喜欢。 组织中的正式权利关系越明确,领导应表现出支持型的行为, 降低指导性的行为。 群体中存在强烈的冲突时,指导型的领导比较适合。 内 控型的员工喜欢参与型的领导。 外控型的员工喜欢指导型的领导。 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取向型的领导将会提高下属的期待水 平,使他们坚信努力比会带来成功的工作绩效。 常规任务 高 非常规任务 低 员 工 满 意 度 低 高 指示性程度 生命周期理论 适当的领导者行为以来于所领导的下属的 “成熟度”,即下属在动机、胜任能力、 经验和对责任的情趣等方面的成熟度,随 着下属的成熟度从低到高发展,领导者需 要从高度任务导向的行为逐步向很少任务 导向行为;同时,人员导向的行为从很低 的起点上升到中部,然后下降,表明领导 者的风格随下属成熟度变化的动态过程 行 为 量 人员导向 任务导向 低 高 中等 下属成熟度 领导胜任力理论 ( Leadership Competence Theor y) 管理者的胜任力是管理者各种素质有机结 合所产生的能力,它表现为管理者凭借自 己的道德品质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身体 与年龄素质,把知识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运用于工作与经营管理过程的能力, 它随着管理或工作环境的发展而变化,具 有动态性。 胜任力能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许多研 究者认为这些指标可以代替传统的能力。 ( Leadership Competence Theor y) 跨国大公司——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个性 特征和动机,胜任力包括 4 个维度:对工作成就的承诺; 诊断和问题解决的技能;人际管理;领导和管理。 Shanteall ( 1992 )的“专家胜任力理论”——胜任力依 赖于 5 个因素:( 1 )专业知识——书本知识、经验和见 识;( 2 )心理特征——强烈的自信、良好的沟通技能、 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工作责任感;( 3 )认知技能——注 意力、分辨力、对规则例外的识别、在压力下有效工作的 潜能;( 4 )决策策略——利用动态反馈、依靠决策辅助 设备分解复杂的决策问题、对于困难的情况预先考虑解决 方案;( 5 )任务特征。 领导胜任力理论 ( Leadership Competence Theor y) Kolb ( 1986 ) 行为胜任力:指在不确定和风险条件下的主动性和承担责任的 能力,包括寻求机会,对目标的承诺,决策,组织设置等。 知觉胜任力:指收集和组织信息,把握不同的组织子系统前景 的能力。 情感胜任力:指理解他人,解决持不同观点的管理者之间冲突 的能力,包括影响和领导他人,与他人一起工作,帮助和授权 等。 思维胜任力:指组织系统管理的能力,包括计划、尝试新想法, 创造思考和行动的新途径,产生替代方案,定量材料分析、设 计实验、检验理论和观点,构建概念模型等。 领导者的替代因素 • 个体的条件:经验丰富、对奖励淡 然、专业能力强、 • 工作本身:高结构化的任务、工作 提供反馈、工作能满足个体需要 • 组织的特点:正式明确的目标、严 格的规章和程序、凝聚力好的工作 群体 复习及讨论 自我认识练习 复习题: 1. 简述目标—路径理论的理论 要点 2. 简述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的要点 讨论:你认为你适合和什么样的领导一 起工作,为什么? 冲突 冲突 冲突的过程 冲突的类型 对冲突看法的变迁 冲突产生的来源 处理冲突的风格 群体冲突 跨文化冲突 冲突解决的第三方干预 如何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 冲突 冲突是人们对于重要问题的意见不一致而在各方 之间形成摩擦的过程,即由于目标和价值观念的 不同而产生对立或冲突的过程。冲突表现为一个 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冲突具有 4 个关键成分: 对立内容:题目具有对立的利益、思想、知觉 和感受。 对立认知:冲突各方承认或认识到存在着不同 的观点。 对立过程:分歧或矛盾具有一个发展过程。 对立行动:分歧各方设法组织对方实现其目标。 阶段 1 阶段 5 阶段 2 潜在的对立 行为 阶段 3 认知和个性化 结果 认识到 的冲突 前提 条件 沟通 个人因素 组织结构 感觉到 的冲突 程 冲突处理 意向 竞争 协作 迁就 回避 折中 冲突的过 阶段 4 行为意向 提高 绩效 公开 冲突 降低 绩效 冲突的分类 人内冲突:当同一个人面临互不相容的多个目标或试图从事两 个以上不相容的活动时,会形成内心心理冲突。 人际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在交往时,由于工作或生 活目标、风格和价值观念不同,产生人际之间的冲突。 群体内冲突:在群体中由于群体内各成员对问题的认识不同, 对群体目标、活动或程序的意见各异,从而出现冲突。 群体间冲突:不同群体、职能部门,由于对工作任务、资源 和信息等方面的不同处理方式,从而发生群体间的冲突。 跨文化冲突: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显著不同而出现组织文化 冲突。 各类人员所描述的冲突结构水平 冲突水平 举例 国家或民族间的冲突 念导致的冲突 组织间的冲突 群体间冲突 群体内冲突 个人间冲突 个人内冲突 领土之争 东西方不同观 两个企业争夺市场时产生的 摩擦 劳资纠纷 办公室成员为奖金分配闹矛 盾 家庭纠纷 与上级闹别扭 内在的道德认知冲突 - 摧毁对方的公开努力 - 挑衅性的身体攻击 - 武断的言语攻击 - 公开的质问或误解 - 轻度的意见分歧或误解 无冲突 对冲突看法的变迁 冲突是有害的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冲突是有益的 冲突可以分为功能正常的冲突和功能失常的 冲突两种,。功能正常的冲突能提高群体的 工作绩效,是具有建设性的;功能失调的冲 突阻碍了群体工作绩效的提高,具有破坏性。 决定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主 要指标就是绩效。 ( 高 ) ( 低 ) 部 门 绩 效 A (低) C B (高) 冲突水平 情境 冲突水平 冲突类型 部门内部 部门绩效 特征 水平 A 低或无 功能失调 冷漠、迟 钝、对变化 反应慢、缺 乏新观念 低 B 最佳 功能正常 生命立强、 自我批评、 不断革新 高 C 高 功能失调 分裂、混乱 无秩序、不 合作 低 冲突产生的来源 性格或价值观念不相容 对于诸如工作职务、薪酬、晋升等方面的期望落空 资源有限而产生竞争 工作职责边界重叠或者不明确 工作任务的相互依存和制约 工作任务的期限不合理或者高度是时间压力 沟通不良 寻求一致意见决策的倾向 群体决策中的意见分歧或利益矛盾 部门工作利益不协调 管理政策或规章不合理或明确 组织体制或管理层次复杂 支配风格 下面列出的做法你是否经常使用, 1 是 很少如此, 5 是常常如此 1. 我与同事一起讨论我遇到的问题,以 显示我的意见的优越性 2. 在任何问题上,我总坚持自己的看法 3. 我总坚持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整合风格 下面列出的做法你是否经常使用, 1 是很 少如此, 5 是常常如此 1. 我与同事一起研究问题,以找到一个双 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2. 我与同事相互交换信息,共同解决问题 3. 我试图把我们关注的所有问题公开化, 以便于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回避风格 下面列出的做法你是否经常使用, 1 是很少 如此, 5 是常常如此 1. 我试图回避针锋相对,并把自己与同事之 间的冲突藏在心里 2. 对于我与同事之间的差异,我回避开放的 讨论方式 3. 为了避免对方的激烈情绪反应,我试图把 自己与同事之间的不一致意见藏在心里 协调风格 下面列出的做法你是否经常使用, 1 是 很少如此, 5 是常常如此 1. 我试图满足同事的期望 2. 我会迁就于同事的希望和要求 3. 我常常赞同同事的意见 妥协风格 下面列出的做法你是否经常使用, 1 是很 少如此, 5 是常常如此 1. 我与同事共同协商,以找到一个折中方 案 2. 我使用相互让步的方式获得折中解决的 办法 3. 为了打破僵局,我倾向于采用中庸之道 高 整合风格 低 格 格 关 心 他 人 风格 高 支配 协调风 妥协风 格 低 回避风 关心自己 我国管理人员对待冲突的策略 (1) 整合策略 :例如:“双方开诚布公地讨论,争取达成共识”, “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自己的工作方式”,“努 力找到符合双方意愿的解决办法”等。 控制策略 :在使用控制策略时,有 2 种倾向:一是武断控制, 例如:“坚持己见,不让步”,“据理力争”,“不听取意见 的话就辞职不干”;二是温和控制,如“尽量说服”、“提供 事例逐步影响对方”、“不正面发生冲突,迂回行动”。 折中策略 :例如:“沟通讨论、各退一步”、“寻求一个中间 指标”、“要求从轻处理”等。 回避策略 :“不必介入对抗”、“随便怎样做都行”、“除非 不得以,不同对方发生矛盾,“事情很为难,还是上级出面为 好”等。 我国管理人员对待冲突的策略 (2) 顺从策略:采用顺从策略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对方正确而 服从,如“服从管理规范,改变传统习惯与观念”,二是为 了达成统一意见或因为对方构成某种威胁而有保留地服从对 方,如“为了更协调地工作,还是将就行事”。 上级裁决或集体决策策略:在解决与同级的冲突时,把问题 交给上级裁决,在解决分歧时,倾向于让高层管理部门或职 工大会讨论,在处理与外方的冲突时,提出由董事会决定或 由工会出面解决,大多数运用这一策略的人都具有很高的回 避倾向。 权变策略:在解决冲突时不是简单采用某一种策略,而是基 于对冲突问题和情景特征的分析,分别或先后采取不同的策 略。 我国管理人员对待冲突的策略 (3) 多重策略:为了达到目的,在冲突解决中同时采用多 个策略,例如:态度上不让步(控制策略),具体办 法可以商量(折中策略);表面上服从对方(顺从策 略),暗中和对方较劲(控制策略);使用强硬的办 法(控制策略)引起对方重视和认真协商(整合策 略)等。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处理冲突时,冲突策略 使用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顺从策略、控制策略、整 合策略、折中策略、回避策略。大多数人使用了单一 策略,也有些人使用了多重策略。 群体冲突 在群体工作背景下,群体的工作目标可以分为合作目 标、竞争目标和独立目标等。 在合作目标情景下,群体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群体 依据总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报酬的分配,这时,人 们的目标是正向联结的。 在竞争目标情景下,群体成员具有各自的目标, 人们竞争有限的资源,只有最有成效的长远才能获得 奖励。因此,工作目标是负向相关。 独立目标情景下,群体成员的目标互不相关,会倾向 于运用独立策略 不同目标条件下的冲突结果 目标情景 冲突结果 合作目标 提高生产率、效能 竞争目标 感到挫折或获胜 独立目标 冷漠和狭义的公平 目标关系 正相关 负相关 不相关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工作任务比较简单,而且群体内每个成员都能独立 完成全部工作程序,竞争要优于合作的效率。 • 工作比较复杂,有的成员不能独立地完成全部工作 任务时,合作优于竞争。 • 群体成员的态度与情感是属于群体定向的,又有明 确的群体目标时,则合作的成绩优于个人竞争的成 绩。 • 群体成员的态度与情感是自我定向的,其对于工作 又缺乏兴趣时,个人竞争的成绩要优于合作的成绩 跨文化冲突 Hofstede 的文化维度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权利距离 不确定性规避 生活质量和生活数量 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举例 国家 不确定 澳大利亚 加拿大 英国 法国 希腊 意大利 生活数量 个人 / 集体 个人的 强 中等 个人的 中等 低 权利距离 小 中等 中等 个人的 强 小 高 个人的 弱 大 高 集体的 中等 大 个人的 中等 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所有国家中个 人主义的得分最高。 权利距离:低于平均值 不确定性规避:明显低于平均值 生活数量和生活质量:在生活数量方面 明显高于平均值 冲突解决的第三方干预 调解者只对冲突双方提供建议,而不能 控制冲突的最终结果。 仲裁者只控制冲突的最终结果。 干预者虽然能控制冲突的最终结果,但 不要不一定做出最终裁决,也可能不支 配最终结果。 第三方决策选择模型 第三方可以选择调节冲突的 4 种基本策略:强制 ——采用给予处罚相威胁的方式迫使冲突双方让步 或达成一致;补偿——即允许给予冲突双方某种奖 励或利益使双方让步或达成一致;整合——即使双 方各让一步达成双方基本满意的协议,即双赢式协 议;无行动——由冲突双方自行解决,第三方不干 预。 这个模型的 2 个前提变量是:第三方估计双方 达成可接受协议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对冲突双方 共同点的估计;第三方对冲突双方愿望的关心程度。 度高 整合 补偿 低 对 双 方 愿 望 的 关 心 程 强制 低 行动 无 估计到的共同点 高 第三方决策选择模型 第三方决策对冲突者的影响 当第三方可以给予补偿时,而且他与冲突的结果有利 害关系时,冲突双方很少做出让步,因为他们都想从 第三方那里得到补偿,他们会想办法使第三方相信, 冲突双方没有任何共同点。因为他们害怕第三方选择 整合策略,这样冲突双方就得不到补偿,得不到利益。 当第三方采取强制措施,而且他与冲突双方没有利害 冲突时,冲突双方就会做出较大的让步,因为由于第 三方与冲突结果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不会关心冲突 双方的愿望,所以更有可能采取强制措施,冲突双方 要想避免强制,就要使第三方相信,冲突双方有很多 共同点。 使用第三方决策的条件 • 冲突是中等水平,冲突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对双方都会造成伤害,双方有要求达成协 议的强烈动机。 • 冲突双方势均力敌,双方拥有的资源并不 严重匮乏,而且双方同意调节。 • 如果调解不成功,第三方将做出仲裁,并 强制执行时。 如何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 允许个体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想 鼓励持不同意见的人 在决策时,引入吹毛求疵的提意见者 引入提意见的正式系统 在企业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 周围人有唯唯诺诺的倾向,不提出不同意见。 • 强调忠诚与合作过度,把意见分歧与不忠诚、 背叛等同起来。 • 遇到分歧就要把它平息下来。 • 掩饰严重的分歧以维持表面的和谐与合作。 • 接受模棱两可的解决分歧的决定,让冲突双方 对决议作出不同的解释。 • 扩大矛盾以增强个人的影响,削弱他人的地位。 人内冲突 + + - - 接近 --- 接近型的冲突 回避 --- 回避型的冲突 - 接近 --- 回避型的冲突 + + - + - 双重接近 --- 回避型 的冲突 人内冲突 接近 --- 接近型冲突:一个人同时要达到两个 目标,而二者是不能同时达到的。 回避 --- 回避型冲突:当一个人面临着两个要 回避的目标时。 接近 --- 回避型冲突:当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 一个目标时,同时又向回避这个目标时。 双重接近 --- 回避冲突:混合的复杂模式 愿 望 强 烈 的 程 度 远 目标的距离 近 愿望程度与目标距离的关系 复习及讨论 案例 自我认识练习 讨论:你认为组织中存在冲突好吗?为 什么? 复习题:简述对冲突看法的发展
100 页
263 浏览
立即下载
心理学在HRM中的应用(公开课)
人事心理学 Personnel Psychology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Applied Psychology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主讲:刘向明 HRM 的三个专业方向 1. 任务方向 CPO :首席绩效官 作业管理、流程管理、系统工程 2. 组织方向 CCO :首席文化官 组织结构、组织机制、组织文化 3. 人员方向 CHO :首席人才官 甄选测评、绩效激励、培训开发 CPO :人因心理学、工业工程学 CCO :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 CHO :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2 内容大纲 前言 概述篇:什么是心理学 第一章 职场篇:职业适应性与心理学 第二章 压力篇:如何管理员工的工作压力 第三章 评价篇:心理学在能力测评中的应用 第四章 激励篇: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 第五章 文化篇:心理学对企业文化的指导意义 第六章 发展篇:如何学习心理学 3 前言 概述篇 什么是心理学 4 心理学 心理学是关于行为、情绪、思维和精神的本质、功能和 现象的科学。 Andrew M. Colman 研究方法 1. 内省研究 2. 相关研究 3. 主观性:对自我心理行为、现象的体验和观察 相关性:探寻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实验研究 逻辑性:探寻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5 心理学的四次革命 实验革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威廉 · 冯特,德国心理 学家,实验心理学创始人 2. 行为革命 John B. Watson(1878—1958) 华生,美国心理学 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3. 人本革命 Abraham H Maslow(1908—1970) 马斯洛,美国心 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4. 认知革命 Jean Piaget (1896—1980) 让 · 皮亚杰,瑞士心理 学家,认知心理学创始人 第五次?可能是生物社会学、进化心理学、生理化学、 基因科学 1. 6 心理学分支 ( 理论心理学 ) 1. 普通心理学 (general 2. 3. 4. 5. 6.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学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7. 人格心理学 (personality psychology) 8. 人文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9.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10. 动物心理学 (animal psychology) 11. 进化心理学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2. 心理测量学 (psychometrics) 7 心理学分支 ( 应用心理学 ) 1. 临床心理学 (clinical 2. 3. 4. 5. psychology) 咨询心理学 (counseling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环境心理学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法律心理学 (forensic psychology) 6. 工业心理学 (industrial psychology) 7. 组织心理学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8. 管理心理学 (managerial psychology) 9. 人因心理学 (human factors psychology) 10. 消费心理学 (consumer psychology) 8 第一章 职场篇 职业适应性与心理学 9 人格与职业适应性 Personality: The constitution of a person’s stable traits. Consistency of spiritual, cognitional, emotional, behavioral,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patterns. 个人精神特征、思维特征、情绪特征、行为特征、 人际特征和社会特征的一致性。 个人稳定特质的组合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个性决定命运 10 人格发展 Erik H Erikson 艾里克森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 - 1 岁 ) 希望 2.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1 - 3 岁 ) 意志 3. 主动对内疚 (3 - 5 岁 ) 勇气 4. 勤奋对自卑 (5 - 12 岁 ) 能力 5.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 20 岁 ) 忠诚 6. 亲密对孤独 (20 - 35 岁 ) 爱 7. 繁殖与停滞 (35 - 65 岁 ) 责任 8. 自我整合对失望 (65 - ) 智慧 11 生涯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 1950s 爱德华 S 鲍丁 Edward S. Bordin (1913-1992) 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综合 需要 / 满足 (need/gratification) 模式 早年经历 (6 岁以前 ) 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 发展理论 1950s D·E Super 生涯发展历程,前面的经历影响后面的发展。 生涯发展五阶段 成长阶段 (0-14 岁 ) 、探索阶段 (15-24 岁 ) 、建立阶段 (25-44 岁 ) 、 维持阶段 (46-64 岁 ) 、衰退阶段 (65-) 12 生涯理论 类型论: 1959 , John Henry Holland (1929.2.2 - ) 强调“人格特质”与“工作类型”的匹配 霍兰德 RIASEC 模型 现实型 研究型 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 传统型 Realistic Investigative Artistic Social Enterprising Conventional 13 RIASEC 模型 类型 人格倾向 典型职业 现实型 (R) 服从、坦率、谦虚、自然、坚毅、实际、有礼、机械师、技师、 害羞、稳健、物质主义… 农艺、园艺… 研究型 (I) 分析、谨慎、批评、好奇、独立、理性、内向、工程师、化学 条理、谦逊、精确、保守、理想主义… 家、科学家… 艺术型 (A) 想像、冲动、独立、直觉、无条理、情绪化、 诗人、小说家、 挑战权威、创意、表情丰富、理想主义… 音乐家… 社会型 (S) 仁慈、慷慨、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解人意、教师、辅导员、 说服他人、洞察力、理想主义… 心理师… 企业型 (E) 冒险、野心、独断、冲动、乐观自信、精力充 推销、政治家、 沛、善社交、获取注意和知名度、享乐主义… 企业家… 传统型 (C) 顺从、谨慎、保守、自抑、规律、坚毅、现实、出纳、财会、 稳重、高效率、坚持原则、现实主义… 行政人员… 14 RIASEC 模型 R I 研究型 现实型 传统型 A C 艺术型 E 企业型 S 社会型 15 第二章 压力篇 如何管理员工的工作压力 16 压力的类型和特征 追求积极的情绪:爱、快乐 远离消极的情绪:恐惧、焦虑 个人压力:生理压力、情绪压力、精神压力 工作压力:强度压力、技能压力、时间压力 社会压力:人际压力、归属压力、地位压力 1. 一致性:压力事件的性质是不变的 2. 一贯性:应对压力的方法是不变的 3. 累积性:压力不知不觉地积累放大 17 压力的内心根源 恐惧的原型 grundformen der angst 1. 2. 3. 4. 追求独立:害怕亲近 追求亲密:害怕孤独 追求原则:害怕变化 追求新奇:害怕服从 毒性思维 toxic thinking ,非理性思维 / 适应不良信念、消极 内心对话,如 Victimization 受害者情结 固化的判断标准和推理模式,主要由成长经历决定 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18 压力的影响 心理健康:循环放大,乐观向上与结果导向 工作绩效:钟型曲线,适度的压力与最佳效率 身体健康:内在机制, 70% 的疾病有情绪诱因 Meta disease 元疾病 Abraham Maslow unresolved emotional issues. 内化的愤怒与肿瘤 外化的愤怒与心脑血管 习得性无助与免疫失常,过敏体质 长期应激与心脑血管疾病、 II 型糖尿病 19 压力调节方法 日志写作,训练理性和感性的协调 感受调节,艺术调节、音乐调节、爱好调节 自我坦露调节,幽默、真诚、倾诉与压力排解 对象关系调节,形成有意义的人际联系 自律训练 体育锻炼 情绪脱敏 20 压力与动力 压力与发展方向 退化:逃避压力 成长:面对压力 把消耗性情绪转化为动力性情绪 1. 识别:自我不良情绪的识别 2. 描述:描述不良情绪下的自我感受 3. 承诺:积极暗示自己的情绪变化 4. 计划:把承诺转化为行动计划 5. 行动:把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 6. 强化:庆祝自己的每一步行动 21 工作压力管理 消除工作中的不确定性 1. 明确工作目标,减少目标冲突 2. 明确工作活动,减少自我探索 3. 明确工作过程,减少盲目被动 4. 明确工作责任,减少相互推诿 5. 明确协作机制,减少人际冲突 6. 明确汇报线路,减少指令冲突 学会分析工作,经验人士进化成职业人士 22 人际关系与压力 人际关系管理 情感:长期情绪互动形成的心理倾向 善意、真诚、开放、关怀、积极 把人际关系当成正式的管理任务 Empathy 共情 Share happiness and sadness. 慈:乐人之乐,随喜功德 悲:忧人之忧,拔苦功德 23 人际关系脚本 代代相传的人际互动模式 Eric Berne, 1964 警察与小偷:我抓到你了 / 你来抓我吧 大人与小人:总让我操心 / 没你我怎么办 付出与自责:都是为了你 / 我怎么这么差 可怜与爱心:我很悲惨 / 我来帮你 关注与回避:你怎么还这样 / 看天上有流星 人际模型固化会形成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型 24 人际沟通 表扬和自我表扬:发现他人和自己的长处 生命信念 1. 我不好,你好:可能是成长中不被肯定 2. 我不好,你也不好:可能是早期受父母照顾经验不良的影 响所致 3. 我好,你不好:可能是幼时受到父母虐待 4. 我好,你好:幼年时经成人协助与良性互动,发现自我价 值后所发展出的生命信念 25 领导方式与压力 领导方式 Leading: 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motive to followers. 领导:向追随者提供动机的过程 动机特征:亲和动机、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喜欢和什么人一起工作 成就动机:追求什么样的成功 领导力:领导者、追随者和情景三者互动、共变形成的 状态。 26 工作面谈技巧 1. Right-angle discuss 2. Paper-pointed talking 3. 情感对人、理性对事 Keyword ahead 5. 两人的视线集中在内容上 Up-and-down faces 4. 双方呈 90 度坐下、座位一样高 要点前置 Keyword repeat 要点复述 27 环境感受与压力 工效学 Ergonomic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ers and their environment, esp the equipment they use 关于工作者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与工具的关系 的研究 工作环境 清洁、整齐、开放、采光好、通风 色彩、绿色植物、标语口号 人员密度、男女比例 自主决策、尊重隐私 28 文化归属与压力 情感归属感:共情 社会归属感:仪式 发展归属感:愿景 道德归属感:价值观 Shared vision, common vision 共同愿景 大家都愿意看到的景色 Mission 使命,企业存在的理由 Morale 士气 (道德、品德) 29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EAP) IEAPO 国际员工援助组织 文化设计,平等、积极、互助的人际关系 工作设计,技能多样性、发展多向性 团队设计,技能互补、情绪互补 心理培训,心理学知识、解压技巧 预案开发,危急事件处理预案 社区支持,儿童与老人照顾及其他中介服务 及时援助,网络援助、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 SHE 与 CHO 30 第三章 评价篇 心理学在能力测评中的应用 31 能力测评 1. 2. 3. 4. 5. 心理学的作用 定义:定义能力 ( 素质 ) ,如责任感、主动性 构成:理解能力的构成,例如心理素质、职业意识、工 作技能、沟通技能、领导技能 伴生:理解能力 ( 特质 ) 之间的伴生关系 排异:理解能力 ( 特质 ) 之间的排斥关系 机制:理解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机制 定义是基础,机制是关键 32 招聘甄选 五个方向上的人职匹配 1. 职业匹配 2. 组织匹配 3. 社会人:心理素质与社会要求相匹配 职业人:胜任素质与职业要求相匹配 观念人: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经验人:技能水平与人员配置战略相匹配 任务匹配 专家:关键技能与目标精度相匹配 通才:技能结构与目标宽度相匹配 33 4. 团队匹配 5. 同事:人际技能和团队氛围相匹配 上级:领导能力与追随风格相匹配 下属:追随能力与领导风格相匹配 个性匹配 兴趣:职业性向和工作性质相匹配 发展:成就动机与企业战略方向相匹配 以人为本,东方文化倾向 以事为本,西方文化倾向 34 心理素质 预测因素 1. 成功 Success :延迟满足 Delay of gratification 2. 幸福 Well-being :终极价值 Terminal value 3. Self-acceptance 自我接纳能力 财富 Wealth :趋势判断 Long-term trend perception 4. Self-control 自我控制能力 Independent thinking 独立思维能力 长寿 Longevity :情感联系 Meaningful connection Emotional interaction 情绪互动能力 35 胜任素质 Competence, Competency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rson that leads to or causes effective or superior performance. (Boyatzis, 1982). 导致或引发有效、卓越绩效的个人深层特 征。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rson that distinguish outstanding job performance from average performance. Lyle M. Spencer and Signe M. Spencer 1993 能区分卓越工作业绩和一般业绩的个人深 层特征。 36 不同岗位的胜任素质 营销类 1. 2. 3. 成就动机 沟通能力 情绪乐天性 服务类 1. 2. 利他精神 对象思维 技术类 1. 2. 3. 逻辑思维 独立思维 系统思维 创意类 1. 2. 批判思维 发散思维 37 不同层级的胜任素质 基层管理 中层管理创意类 1. 情景思维 1. 2. 对象思维 2. 3. 反向思维 3. 4. 服务意识 4. 5. 激励能力 5. 6. 混乱驾驭能力 高层管理 7. 问题处理能力 目标思维 沟通能力 预案开发能力 流程设计能力 标准制定能力 超脱性 2. 趋势判断能力 3. 模糊承受力 1. 38 第四章 激励篇 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 39 如何激励员工 关于激励 最大的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 get the job done 创新和创意工作,物质激励与结果没有相关性 最经济的激励方式是认可和欣赏 最长效的激励方式是生涯发展 1924-1933 ,霍桑工厂,照明效应 1968 年天才学生实验 皮格马利翁效应 40 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Need-hierarchy theory 1943 年,《人 类激励理论》 X 理论与 Y 理论 《企业中人性面》 1960 年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Douglas McGregor) 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 X 假说:逐利的理性人 Y 假说:独立的自动人 41 动机双因素理论 弗雷德里克 · 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 1923 年 -) 美国 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 保健因素 + 激发因素 保健因素决定工作不满意度 薪酬福利、工作环境 个人地位、人际关系 激发因素决定工作满意度 工作兴趣、个人发展 工作评价、成就感 42 工作特性理论 1. 2. 3. 4. 5. Hackman and Oldham 如工作具备了以下特质,工作本身就是激励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任务重要性 工作自主性 反馈及时性 43 开发线路图 职位说明书中注明 可轮换职位 2. 可晋升职位 3. 晋升之间应轮换的职位 1. 例如: 销售部渠道经理 2. 营销部品牌经理 3. HR 部流程经理 4. 财务部预算经理 1. 晋升部门经理前应轮换的职位 44 第五章 文化篇 心理学对企业文化的指导意义 45 社会心理学中的文化现象 社会范式 (social paradigm) 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社会形态和行为方式 集体无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深藏在人类头脑中不由自主的精神活动 共享的价值观,人群、圈子 从众心理 (conformity) 人们具有的和他人保持一致、和他人做一致事情的本能。 群体极化 (Group polarization) 群体决策时,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 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内隐人格理论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Asch, 1946) 个体( lay person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描述了 一些普通、且互不相关的人格特质 46 文化与社会 1. 2. 3. 1. 2. 3. 新教 天职:劳动可以拯救灵魂 • 务实,以劳动为荣,重技能 直接:个人与上帝对话 • 公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 开放,观念共存,包容性 理性:成果导向 • 效率,以节俭为美德 组织特征 会众制:对下负责,民主 扁平化:基层拉动,改良 职业化:基层授权,服务 运行效率高、改良成本低 1. 2. 3. 1. 2. 3. 旧教 修行:宗教仪式拯救灵魂 • 务虚,不劳动为荣,重身份 代理:通过僧侣与上帝对话 • 剥削,人生来有贵贱等级 • 封闭,思维禁锢,排他性 激情:欲望导向 • 形式,以奢华为荣耀 组织特征 任命制:对上负责,集权 高耸化:高层推动,革命 身份化:自我服务,剥削 运行效率低,改良成本高 47 企业文化的分类 1. 制造业文化: 强调标准、计划、流程、边界和控制 组织结构为高等级、高控制 2. 服务业文化: 强调积极的情绪互动和顾客体验 组织结构为低等级、低控制 3. 创意产业文化: 强调创新、反传统、打破常规 组织结构为个人主义、反控制 4. 知识产业文化: 强调理性、逻辑,目标导向和系统思维 组织结构为团队主义、高个人、高合作、低控制 48 企业文化的九个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职位定义:身份还是职业 等级含义:权力还是义务 决策方式:集中还是分散 社会取向:个体还是集体 价值取向:一致还是开放 任务边界:明确还是模糊 流程启动:主动还是被动 执行方式:操作还是处理 时间单位:大致还是精确 49 第六章 发展篇 如何学习心理学 50 一 知识学习 阅读习惯:如何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三类书籍 教材类 通俗类 技能类 每天阅读 10 分钟,坚持一个月 知识学习:当代、系统、全面 思维训练: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独立思维 51 二 自我探索 自我求证 自我服务偏见 self-serving bias 哈罗德 · 凯利 (Harold Harding Kelley 1921 - 2003) ,美国社会 心理学家 无论年龄、性别、信仰、经济地位或种族有多么不同,有一件东西 是所有人都有的,那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比普通 人要强。 ——戴夫• · 巴里 (Dave Barry) 自我接纳 自我重建 52 三 技能发展 自我训练:情绪脱敏、情绪与理性的协调 潜意识、前意识、理性意识 技能发展:案例研习、管理实践、社区服务 自我技能 自我调节、自我管理 人际技能 社会技能、人际互赖技能 心理辅导 认知调节、对象关系调节、社会环境调节 53 谢谢大家 建议阅读书目 1. 2. 3. 4. 5. 心理学 ( 美国 ) David G. Myers 著 出版社 ISBN 7-115-14389-7 发展心理学 ( 美国 ) 罗伯特 费尔德曼 ISBN 978-7-5062-8657-2/R.152 人格心理学 ( 美 ) Jerry M. Burger 著 业出版社 ISBN 978-7-5019-7342-2 组织行为学 ( 美国 ) Stephen P Robbins 著 ISBN 7-300-06218-0 领导学 ( 美国 )Richard L. Hughes 等著 社 ISBN 7-302-08324-X 人民邮电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轻工 人民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 54
54 页
317 浏览
立即下载
【心理励志】心态培训
好! 很好! 越来越好! 1 【心理励志】 人的才能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为熊熊火焰, 那就是学习,学习! 合理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 2 打造积极心态 培训教程 课程说明 一、打造积极心态的意义 二、积极与消极的心态举例 三、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七大成功信条 五、实践计划 4 一、打造积极心态的意义 5 1. 好心态才能带来好状态 相随心生, 口乃心之门户。 案例:颜回的为人,一不二过、二不迁怒 6 2. 好心态是成功的开始 故事:两个皮鞋推销员 第一个推销员: 失望地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 另一个推销员: 惊喜万分,最后发大财而归 7 讨论:成功是因为什么? 讨论:把信带给加西亚 成功是因为: 心态 80% 态度 技能 其他 技能 13% 其它 7% 8 3. 好心态带动能力的超发挥 知识 + 技巧 = 能 力 知识 心态 技能 知识 ( 是什么? ) 、技巧 ( 怎么干? ) 、心态 ( 愿 意干 ) 是影响工作进行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态度 尤其扮演着带动的角色。 9 企业喜欢的人才是能给企业带来财富的人。他们能力强, 态度也好。 态 度 人材 人财 心态不错,就是干 心态好,又有能力。 不了事。将就着用 真是公司的财源呀! 吧! 人裁 人才 没有能力,心态又 能力挺强,就是心态 差。裁掉算了! 差了点。真是难用呀! 能力 10 4. 心态决定结果 对交提案的看法,不同心态不同结果: A 主管:这是一个好机会,本部门的意见有正式渠道能够 向公司反映。 B 主管:有意见当面跟上司讲都不接纳,还提什么案? C 主管:不要被别人利用提案攻击才好。 D 员工:上司能重视我们的意见,我一家务事要提出好的 意见。 E 员工:科长要求提案数量,交差就好。 F 员工:又有新的花样,我打赌会不了了之。 11 案例:五次敲开微软之门 在年轻人勇于不懈尝试的过程中,微软也同时 发现了一个有发展浅质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12 二、积极与消极的心态举例 13 消极心态的人 积极心态的人 1. 愤世嫉俗,认为人性丑恶,与 人不和; 1. 有必胜的信念; 2. 没有目标, 缺乏动力,不思 进取; 3. 缺乏恒心,经常为自己寻找借 口和合理化的理由; 4. 心存侥幸,不愿付出; 5. 固执己见,不能宽容人; 6. 自卑懦弱,无所事事; 2. 善于称赞别人; 3. 乐于助人, 4. 具有奉献精神; 5. 微笑常在,乐观自信; 6. 能使别人感到你的重要。 7. 自高自大, 清高虚荣,不守 信用,等等。 14 三、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15 1. 建立自信心 1.1 大方开朗的笑 1.2 注视对方 1.3 步子加快 30% 1.4 大声说话 1.5 抢先发言 1.6 坐在会场最前面 16 1.7 自我暗示 • 我是最棒的 • 我是最优秀的 • 我是成功者 17 2. 培养喜悦心 喜悦心,不要让我这张暮气沉沉的脸影响 了家庭的风水、团队的气氛、企业的氛围。 永远不要做情绪与气氛的污染者。 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 多花点时间成长自己,少花点时间去苛责别人, 去嫉妒别人。 多花点时间去爱,少花点时间去恨。 当一个人有爱心的时候,必有和气,有和气 才有愉色,有愉色就有婉容。 18 好处: 改变不良注意力,建立正见 改变不良思考方式,建立正思维 改变不良表达方式,建立正语 改变不良行为方式,建立正精进 改变不良信念,建立正念 19 案例: 1. 快乐指数调查 韩国总统带领全国人民练微笑。 韩国总统说:当全韩国人爱笑的时候就 是下一次韩国经济腾飞的到来。 为什么? 当一个有法喜心,有学乐精神的民族,一 个团队才有正见,才有正思维, 20 案例: 2. 卖矛卖盾的故事 建立正思维,不应局限这个事件里。 有人见面就讲别人坏话或者负面消息。 21 案例: 3.“ 恶” 当人在亚健康心态时,或者说稍有心态不 好时,就会恶语伤人,产生恶的念头。 对策: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 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22 案例: 4. 看书:挑错别字 那些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机会到来的时候, 他抓住机会、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有的人为什么看起来很聪明,却一世无成, 机会到来,他要不视而不见,就算看到机 会,他也是抓住问题,放弃机会,最后丧 失目标。 人生注意力就等于市值。 23 3. 建立阳光思维 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 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可以对现实环境积极回应 为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 主动积极 24 寻找每个人身上最好的东西 你眼睛盯住什么 你肯定就能看到什么 寻找别人身上最好的东西 能促使他们努力做到最好 并且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卓有成效的环境 25 找出对方 10 个 优点 / 缺 点 学员演练 26 视困难为乐趣 把解决难题和完成目标当成一种乐趣; 要解决问题,不要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不好的环境是一种磨练,能使自己将来独当一面 时更成熟更有经验。 积极的人 不会把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 不会选择受制于“环境” 27 故事:牛仔大王 太棒了! 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 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 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 必有助于我! 28 4. 常怀感恩之心 珍视已拥有的 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切东西 心存感激 人生就会美好许多 30 感恩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恩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双腿; 感恩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智慧; 感恩蔑视我的人,因为他唤醒了我的自尊; 感恩遗弃我的人,因为他培养了我的自立; ………… 我永远心存感恩, 感恩一切使我成长的人! 31 我来自偶然,象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感恩的心》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32 四、七大成功信条 33 1. 每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皆有利于我; 2. 没有失败,只有结果;过去并不代表未来; 3.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 4. 我是 100% 负责任的人; 5.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6. 每天进步一点点; 7. 立即行动,全力以赴,坚持到底。 34 五、实践计划 35 本课程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 实践计划 我将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做如下改变: 预计期限 36 谢谢您的参与! 37
36 页
247 浏览
立即下载
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 寻猎 1 、 将团队成员分为 5-7 人。 2 、 每个参与者将一起去参加一个搜寻 活动,获胜的小组将受到奖励。 3 、 各小组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多的获 得“寻猎列表”中所列内容。 4 、 设置一个时间限制,如 1 小时。 5 、 当时间到时,命令每个队都集合回 来,比较哪一个队的得分高 讨论 1 、 其他小组与完成有多少差距。 2 、 你是怎么分析获胜队的获胜原因的。 3 、 在你的小组里是否有人显得比其他 人更出色。 4 、 有人领导你的小组吗?是谁?为什 么他能领导? 勇于承担责任 学员相隔一臂站成几排(视人数而定), 我喊一时,向右转;喊二时,向左转; 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 喊五时,不动。 当有人做错时,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 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 说:“对不起,我错了!” 抓间谍 你的小组的目标是要: 1 、 求出所给问题的正确答案。 2 、找出你的小组中可能有的任何一个间谍。 如果你被指派为间谍,你的目标是要全力阻挠 你的小组作出正确的答案,同时不要被人家认 出你。 如果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被指控者确实是间谍的 话,被指控者就不能继续参与讨论。 “ 杀人游戏”之攻略 现在人工作压力很大,游戏可以让人们 暂时退出社会舞台,缓解心理压力,起 到一个“安全阀”的作用。 公平与不公平 案例讨论 如果你是经理,你的一个下属忿忿不平 地说:“我跟某人是同时进公司的,学 历一样,干一样的电脑工作,为什么他 的薪金比我高呢?”你如何对答。
7 页
259 浏览
立即下载
股指期货交易心理
股指期货交易心理分析 专业服务 服务专业 人的两面 • 内,就是内在的东西,潜藏在人的性格之中,隐藏很深不 易觉察却力量巨大,决定着人的举止行为和发展方向。 • 外,就是人外在的表现,或者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东西, 更多的表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等方面。 外 人 内 人生三端 人 因( WHY ) 术( WHA T) 道( HOW ) 主要内容 交易接纳度阶梯 交易的心理误区 交易的差异 交易心理的重塑 交易接纳度阶梯 接纳阶段 尝试阶段 3 评估阶段 4 4 稳固盈利模式 2 寻求盈利模式 了解阶段 1 寻求方法 寻求盈利 赢利 报 回 的 本 /成 • 了解阶段 • 眼高手低 • 大量的( 80% )小额度的亏损,少量的( 20% )小额 度的盈利,最终累计亏损。 • 盈利的次数: 20 次,每次盈利 5% • 亏损的次数: 80 次,每次亏损 5% • 累计盈利 =20×5%-80 × 5%=-300% • 这是初入门的投资者进场时出现的情况,如果投资者处 于这个交学费的阶段,说明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市场,需 要大量学习投资技巧及训练。 • 评估阶段 • 眼大嘴小 • 大量的( 80% )小额度盈利,少量的( 20% )大额亏损, 最终累计亏损。 • 盈利的次数: 80 次,每次盈利 5% • 亏损的次数: 20 次,每次亏损 30% • 累计盈利 =80×5%-20×30%=-200% • 很多投资者被这种交易模式的高成功率所迷惑,感觉自 己这么高的交易成功率,盈利应该是非常可观的。但最 后的结果却亏损。 • 关键的原因:没有风险控制的概念。 • 尝试阶段 • 小鸡吃米 • 大量的( 80% )小额度的盈利,少量的( 20% )的小额 度的亏损,最终累计盈利。 • 盈利的次数: 80 次,每次盈利 5% • 亏损的次数: 20 次,每次亏损 5% • 累计盈利 =80×5%-20×5%=300% • 接纳阶段 • 扮猪吃虎 • 少量的( 20% )巨额盈利,把握重大机会。大量的( 80 % )小额亏损,不断地测试、确认机会的出现,最终累计 盈利。 • 盈利的次数: 20 次,每次盈利 100% • 亏损的次数: 80 次,每次亏损 5% • 累计盈利 =20 × 100%-80 × 5%=1600% 交易高手的特征 ♠ 承认亏损是交易的常态。 ♠ 控制亏损是最终获得盈利的根本。 ♠ 交易最终获得盈利的关键不是取决于对方向的研判,而是 对交易策略的选择与执行。 主要内容 交易接纳度阶梯 交易的心理误区 交易的差异 交易心理的重塑 贪婪——不能轻仓 , 反映的是人性中贪婪。 恐惧——不能止损 , 反映的是人性中恐惧失败和存在侥幸 心理。 急躁——不能长线操作 , 反映的是缺乏耐心和贪婪,企图 抓住市场所有波动。 主观化——不能顺势操作 , 反映的是人性一厢情愿。 ♥ ♥ ♥ ♥ ♥ 交易心理: 依据判断进场,失误需找借口。 获利不想回吐,不能持续赢利。 错误不愿承认,放任损失扩大。 不想踏空行情,依赖直觉进场。 ♣ ♣ ♣ ♣ ♣ 行为表现: 介入迟缓,过于右侧。 盲目介入,左侧冒险。 不知进退,抱薪救火。 被迫离场,止损缓慢。 主要内容 交易接纳度阶梯 交易的心理误区 交易的差异 交易心理的重塑 股票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差异 • • • • 双向交易 到期交割 盯市结算 保证金 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交易的差异 • 商品期货 期货 市场 公开竞价市场 期货引领现货 现货 市场 非公开竞价市场 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交易的差异 • 股指期货 股指 现货 公开竞价市场 现货引领期货 股指 期货 公开竞价市场 主要内容 交易接纳度阶梯 交易的心理误区 交易的诱惑与危险 交易心理的重塑 塑造思想环境 ♦ 消除害怕和轻率的影响。 ♦ 形成克制。用内部纪律或思想机械系统对付因一连串赢利 引起的过度兴奋或过度自信等消极影响。 ♦ 赢家的态度,相信能通过努力获得积极的结果,同时接受 不管是什么结果,都是自己水平的真实反映。 改变对亏损的反应 ♦ 交易中的犯错和亏损是无法避免的现实。 ♦ 典型的交易者希望市场满足他的期望、希望和梦想。 ♦ 不管你怎么想,怎么努力,市场都不欠你的。 ♦ 自己承担责任意味着从内心深处确认并接受是你——不是 市场——完全对你的成功或失败负责。 ♦ 两个心理障碍。第一,你和市场建立了敌对关系,错失持 续一致性的机会。第二,你错误地以为市场分析可以解决 交易问题和失败。 谢 谢
25 页
272 浏览
立即下载
BSCI很神奇的培训心理图集
公司地址: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图书馆左侧电梯四楼 联系人: 马小姐 qq : 1425983954 http : //www.qs100.com dg10@55top.com TEL: 0769 – 85092880 邮政编码 :523850 E-MAIL : 18925882157 FAX: 0769-89026070 视觉游戏 --“ 奥毕森幻觉” 幻觉:这个正方形看起 来变形了吗? 【解析】这确实是一个 完好的正方形。但是放 射线会歪曲一个人对线 条和形状的感知。虽然 它被称作奥毕森幻觉, 但其实它是黑林幻觉的 一个变体。 视觉游戏 --“ 黑林图形”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来 是不是向外弯曲的? 【解析】黑线完全是笔 直而平行的。这种经典 幻觉由 19 世纪德国心 理学家艾沃德 · 黑林首 先发现。 视觉游戏 --“ 梯形幻觉” 梯形幻觉:哪条线显得长一 点,红线还是蓝线? 【解析】红线比蓝线显得长 一点,尽管它们的长度完全 相等。小于 90° 的角使包含 它的边显得短一些,而大于 90° 的角使包含它的边显得 长一些。这就是梯形幻觉。 视觉游戏 --“ 棋盘” 【解析】棋盘完全是平 面的,这个棋盘以瑞典 艺术家奥斯卡 · 路透斯 沃德的一个设计为基础, 又布鲁诺 · 危斯特创造。 视觉游戏 --“ 节约时间的暗示” 节约时间的暗示:奇妙 的图形/背景幻觉图形, 由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 · 谢泼德创作。 视觉游戏 --“ 长度与透视” 长度与透视:线 AB 和 线 CD 长度完全相等, 虽然它们看起来相差很 大。 视觉游戏 --“ 埃斯切尔盒子” 埃斯切尔的不可能的盒 子:比利时艺术家马瑟 · 黑梅克,从荷兰平面 造型艺术家 M.C. 的一 幅画中吸取灵感,创造 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盒 子的实物模型。 视觉游戏 --“ 两个圆” 【解析】两个内部的圆 大小完全一样。当一个 圆被几个较大的同心圆 包围时,它看起来要比 那个被一些圆点包围的 圆小一些。 视觉游戏 --“ 扭曲的圆” 韦德螺旋:这真是一个螺旋 吗? 【解析】英国视觉科学家、 艺术家尼古拉斯 · 韦德向我 们展示了他的弗雷泽螺旋幻 觉的变体形式。虽然图形看 起来像螺旋,但实际上它是 一系列同心圆。 视觉游戏 --“ 曲线正方形” 曲线正方形:这些是完 全的正方形吗? 【解析】正方形看起来 是变形了,但其实它们 的边线都是笔直而彼此 平行的。比尔 · 切斯塞 尔创作了这个曲线幻觉 的视觉艺术版本。 视觉游戏 --“ 爱之花” 爱之花:你能看到玫瑰 花瓣中的两个爱人吗? 【解析】瑞士艺术家桑 德罗 · 戴尔 · 普瑞特创 作了这幅充满浪漫情调 的、有歧义的、含义模 棱两可的幻觉作品 视觉游戏 --“ 身体的紫罗兰” 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 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 的侧面人像吗? 视觉游戏 --“ 隐藏的拿破仑” 隐藏的拿破仑:你能发 现站立的拿破仑像吗? 这幅图形/背景幻觉图 出现于拿破仑逝世后不 久。 【解析】拿破仑就藏在 两树之间。两树的内侧 树干勾勒出了站立的拿 破仑像 视觉游戏 --“ 比泽尔德幻觉” 比泽尔德幻觉:图中所 有的红色看起来都一样 吗? 【解析】语境会影响你 对颜色的感知。所有的 红色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就是比泽尔德幻觉。 视觉游戏 --“ 盒子幻觉” 盒子幻觉:看立方体外侧面 上的这个图形。哪条线与竖 线垂直?哪条线不与竖线垂 直?把立方体的边线遮住, 你将发现你的感知发生了变 化。 【解析】盒子幻觉的感知提 示为你确定图中心线段的位 置提供了一个背景。离开盒 子你的视觉系统就必须使用 其他背景。这就是盒子幻觉。 视觉游戏 --“ 赫尔曼 · 格瑞德幻 觉” 幻觉产生幻觉:这是一个精 彩的幻觉产生幻觉的例子。 在交叉部分你能看到微弱的 蒙胧的小点。(赫尔曼 · 格 瑞德幻觉)这些点又产生出 一系列同心圆的印象。 【解析】英国视觉科学家、 艺术家尼古拉斯 · 韦德创作 了这幅精彩的幻觉产生幻觉 图。 视觉游戏 --“ 共时对照幻觉” 共时对照幻觉:交叉部分的 白点是不是显得比白色方格 更白更亮? 【解析】白色方格看起来更 白一点,尽管二者并没有区 别。小白格看起来好像位于 黑色背景上,这强化了每一 个小方格和它背景之间的亮 度对比。 视觉游戏 --“ 米勒 · 莱尔幻觉” 米勒 · 莱尔幻觉:哪条 红线更长? 【解析】信不信由你, 两条红线完全等长。透 视的运用大大地增强了 传统的米勒 · 莱尔幻觉 版本的效果。相形之下, 传统的米勒 · 莱尔版本 逊色不少。 视觉游戏 --“ 方格幻觉” 晃动的方格幻觉:这些方格是不 是看起来有点彼此倾斜? 【解析】这是一个定位对照幻觉 的例子。两个方格邻边的定位差 异,很可能被视觉系统的神经连 接部分夸大了。神经连接部分有 时候强化了感知的差异,这有助 于我们察觉另外的微小事物。心 理学家保罗 · 斯诺登和西门 · 沃 特于 1998 年发现了晃动的方格 幻觉。 视觉游戏 --“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 觉”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你看的 是一个花瓶还是两个人的头的侧 面像? 【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到。但 是,在任何时候,你都只能看见 面孔或只能看见花瓶。如果你继 续看,图形会自己调换以使你在 面孔和花瓶之间只能选择看到一 个。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 · 鲁 宾是这个经典的图形/背景幻觉 图广为人知。鲁宾是从一张 19 世纪的智力玩具卡片上获取的灵 感。 视觉游戏 --“ 谢泼德桌面” 谢泼德桌面:这两个桌面的大小、 形状完全一样。如果你不信,量 量桌面轮廓,看看是不是。 【解析】虽然图是平面的,但它 暗示了一个三维物体。桌子边合 作子推提供的感知提示,影响你 对桌子的形状作出三维的解释。 这个奇妙的幻觉图形清楚地表明, 你的大脑并不按照它所看到的进 行逐字解释。斯坦福大学的心理 学家罗杰 · 谢泼德创作了这幅幻 觉图。 视觉游戏 --“ 弗雷泽螺旋” “ 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 觉图形之一。你所看到的好像是 个螺旋,但其实它是一系列完好 的同心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 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错误 的方向追寻它的轨迹。 【解析】每一个小圆的“缠绕 感”通过大圆传递出去产生了螺 旋效应。遮住插图的一半,幻觉 将不再起作用。 1906 年英国心 理学家詹姆斯 · 弗雷泽创造了以 整个系列的缠绕线幻觉图片。 视觉游戏 --“ 疯狂的螺帽” 疯狂的螺帽:你知道直钢棒是怎 样神奇地穿过这两个看似乎成直 角的螺帽孔的吗? 【解析】两个螺帽实际是中空的, 虽然它们看起来是凸面的,所以 两个螺帽并不互相垂直。螺帽被 下方光源照到(一般光线应来自 上方),这给人们判断他们的真 实三维形状提供了错误信息。美 国魔术世界里 · 安德鲁斯创造了 这个精彩的幻觉作品。 视觉游戏 --“ 曲线幻觉” 【解析】当你的视网膜 把边缘和轮廓译成密码, 幻觉就偶然地现在视觉 系统发生。这就是曲线 幻觉。 视觉游戏 --“ 完好的圆” 【解析】虽然端点看起 来不连在一起,左边弯 曲部分也显得比右边的 小一点,但其实这是一 个完好的圆。 视觉游戏 --“ 托兰斯肯弯曲幻觉” 托兰斯肯弯曲幻觉:哪条线的曲 线半径最大? 【解析】这三个圆弧看起来弯曲 度差别很大,但实际它们完全一 样,只是下面两个比上面那个短 一些。视觉神经末稍最开始只是 按照短线段解释世界。当线段的 相关位置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 延伸概括后,弯曲才被感知到。 所以如果给定的是一条曲线的一 小部分,你的视觉系统往往不能 察觉它是曲线。 视觉游戏 --“ 舞者与手势” 舞者与手势:在瑞士艺 术家桑德罗 · 戴尔 · 斯 普瑞特创作的这幅有歧 义的画中,手和舞者都 呈现出优雅之态。 视觉游戏 --“ 三角长度幻觉” 三角长度幻觉:哪个颜 色的线看起来更长? 【解析】绿色线看起来 比红色线长,虽然它们 其实一样长。 心理学的漫画 --- 幸与不幸 心理学的漫画 --- 自信 心理学的漫画 --- 等待的价值 心理学的漫画 --- 掩饰
34 页
260 浏览
立即下载
很神奇的培训心理图集
趣味心理图集 23/4/12 1 视觉游戏 --“ 奥毕森幻觉” 23/4/12 幻觉:这个正方形看起 来变形了吗? 【解析】这确实是一个 完好的正方形。但是放 射线会歪曲一个人对线 条和形状的感知。虽然 它被称作奥毕森幻觉, 但其实它是黑林幻觉的 一个变体。 2 视觉游戏 --“ 黑林图形” 23/4/12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来 是不是向外弯曲的? 【解析】黑线完全是笔 直而平行的。这种经典 幻觉由 19 世纪德国心 理学家艾沃德 · 黑林首 先发现。 3 视觉游戏 --“ 梯形幻觉” 23/4/12 梯形幻觉:哪条线显得长一 点,红线还是蓝线? 【解析】红线比蓝线显得长 一点,尽管它们的长度完全 相等。小于 90° 的角使包含 它的边显得短一些,而大于 90° 的角使包含它的边显得 长一些。这就是梯形幻觉。 4 视觉游戏 --“ 棋盘” 23/4/12 【解析】棋盘完全是平 面的,这个棋盘以瑞典 艺术家奥斯卡 · 路透斯 沃德的一个设计为基础, 又布鲁诺 · 危斯特创造。 5 视觉游戏 --“ 节约时间的暗示” 23/4/12 节约时间的暗示:奇妙 的图形/背景幻觉图形, 由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 · 谢泼德创作。 6 视觉游戏 --“ 长度与透视” 23/4/12 长度与透视:线 AB 和 线 CD 长度完全相等, 虽然它们看起来相差很 大。 7 视觉游戏 --“ 埃斯切尔盒子” 23/4/12 埃斯切尔的不可能的盒 子:比利时艺术家马瑟 · 黑梅克,从荷兰平面 造型艺术家 M.C. 的一 幅画中吸取灵感,创造 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盒 子的实物模型。 8 视觉游戏 --“ 两个圆” 23/4/12 【解析】两个内部的圆 大小完全一样。当一个 圆被几个较大的同心圆 包围时,它看起来要比 那个被一些圆点包围的 圆小一些。 9 视觉游戏 --“ 扭曲的圆” 23/4/12 韦德螺旋:这真是一个螺旋 吗? 【解析】英国视觉科学家、 艺术家尼古拉斯 · 韦德向我 们展示了他的弗雷泽螺旋幻 觉的变体形式。虽然图形看 起来像螺旋,但实际上它是 一系列同心圆。 10 视觉游戏 --“ 曲线正方形” 23/4/12 曲线正方形:这些是完 全的正方形吗? 【解析】正方形看起来 是变形了,但其实它们 的边线都是笔直而彼此 平行的。比尔 · 切斯塞 尔创作了这个曲线幻觉 的视觉艺术版本。 11 视觉游戏 --“ 爱之花” 23/4/12 爱之花:你能看到玫瑰 花瓣中的两个爱人吗? 【解析】瑞士艺术家桑 德罗 · 戴尔 · 普瑞特创 作了这幅充满浪漫情调 的、有歧义的、含义模 棱两可的幻觉作品 12 视觉游戏 --“ 身体的紫罗兰” 23/4/12 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 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 的侧面人像吗? 13 视觉游戏 --“ 隐藏的拿破仑” 23/4/12 隐藏的拿破仑:你能发 现站立的拿破仑像吗? 这幅图形/背景幻觉图 出现于拿破仑逝世后不 久。 【解析】拿破仑就藏在 两树之间。两树的内侧 树干勾勒出了站立的拿 破仑像 14 视觉游戏 --“ 比泽尔德幻觉” 23/4/12 比泽尔德幻觉:图中所 有的红色看起来都一样 吗? 【解析】语境会影响你 对颜色的感知。所有的 红色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就是比泽尔德幻觉。 15 视觉游戏 --“ 盒子幻觉” 23/4/12 盒子幻觉:看立方体外侧面 上的这个图形。哪条线与竖 线垂直?哪条线不与竖线垂 直?把立方体的边线遮住, 你将发现你的感知发生了变 化。 【解析】盒子幻觉的感知提 示为你确定图中心线段的位 置提供了一个背景。离开盒 子你的视觉系统就必须使用 其他背景。这就是盒子幻觉。 16 视觉游戏 --“ 赫尔曼 · 格瑞德幻 觉” 23/4/12 幻觉产生幻觉:这是一个精 彩的幻觉产生幻觉的例子。 在交叉部分你能看到微弱的 蒙胧的小点。(赫尔曼 · 格 瑞德幻觉)这些点又产生出 一系列同心圆的印象。 【解析】英国视觉科学家、 艺术家尼古拉斯 · 韦德创作 了这幅精彩的幻觉产生幻觉 图。 17 视觉游戏 --“ 共时对照幻觉” 23/4/12 共时对照幻觉:交叉部分的 白点是不是显得比白色方格 更白更亮? 【解析】白色方格看起来更 白一点,尽管二者并没有区 别。小白格看起来好像位于 黑色背景上,这强化了每一 个小方格和它背景之间的亮 度对比。 18 视觉游戏 --“ 米勒 · 莱尔幻觉” 23/4/12 米勒 · 莱尔幻觉:哪条 红线更长? 【解析】信不信由你, 两条红线完全等长。透 视的运用大大地增强了 传统的米勒 · 莱尔幻觉 版本的效果。相形之下, 传统的米勒 · 莱尔版本 逊色不少。 19 视觉游戏 --“ 方格幻觉” 23/4/12 晃动的方格幻觉:这些方格是不 是看起来有点彼此倾斜? 【解析】这是一个定位对照幻觉 的例子。两个方格邻边的定位差 异,很可能被视觉系统的神经连 接部分夸大了。神经连接部分有 时候强化了感知的差异,这有助 于我们察觉另外的微小事物。心 理学家保罗 · 斯诺登和西门 · 沃 特于 1998 年发现了晃动的方格 幻觉。 20 视觉游戏 --“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 觉” 23/4/12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你看的 是一个花瓶还是两个人的头的侧 面像? 【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到。但 是,在任何时候,你都只能看见 面孔或只能看见花瓶。如果你继 续看,图形会自己调换以使你在 面孔和花瓶之间只能选择看到一 个。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 · 鲁 宾是这个经典的图形/背景幻觉 图广为人知。鲁宾是从一张 19 世纪的智力玩具卡片上获取的灵 感。 21 视觉游戏 --“ 谢泼德桌面” 23/4/12 谢泼德桌面:这两个桌面的大小、 形状完全一样。如果你不信,量 量桌面轮廓,看看是不是。 【解析】虽然图是平面的,但它 暗示了一个三维物体。桌子边合 作子推提供的感知提示,影响你 对桌子的形状作出三维的解释。 这个奇妙的幻觉图形清楚地表明, 你的大脑并不按照它所看到的进 行逐字解释。斯坦福大学的心理 学家罗杰 · 谢泼德创作了这幅幻 觉图。 22 视觉游戏 --“ 弗雷泽螺旋” 23/4/12 “ 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 觉图形之一。你所看到的好像是 个螺旋,但其实它是一系列完好 的同心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 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错误 的方向追寻它的轨迹。 【解析】每一个小圆的“缠绕 感”通过大圆传递出去产生了螺 旋效应。遮住插图的一半,幻觉 将不再起作用。 1906 年英国心 理学家詹姆斯 · 弗雷泽创造了以 整个系列的缠绕线幻觉图片。 23 视觉游戏 --“ 疯狂的螺帽” 23/4/12 疯狂的螺帽:你知道直钢棒是怎 样神奇地穿过这两个看似乎成直 角的螺帽孔的吗? 【解析】两个螺帽实际是中空的, 虽然它们看起来是凸面的,所以 两个螺帽并不互相垂直。螺帽被 下方光源照到(一般光线应来自 上方),这给人们判断他们的真 实三维形状提供了错误信息。美 国魔术世界里 · 安德鲁斯创造了 这个精彩的幻觉作品。 24 视觉游戏 --“ 曲线幻觉” 23/4/12 【解析】当你的视网膜 把边缘和轮廓译成密码, 幻觉就偶然地现在视觉 系统发生。这就是曲线 幻觉。 25 视觉游戏 --“ 完好的圆” 23/4/12 【解析】虽然端点看起 来不连在一起,左边弯 曲部分也显得比右边的 小一点,但其实这是一 个完好的圆。 26 视觉游戏 --“ 托兰斯肯弯曲幻觉” 23/4/12 托兰斯肯弯曲幻觉:哪条线的曲 线半径最大? 【解析】这三个圆弧看起来弯曲 度差别很大,但实际它们完全一 样,只是下面两个比上面那个短 一些。视觉神经末稍最开始只是 按照短线段解释世界。当线段的 相关位置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 延伸概括后,弯曲才被感知到。 所以如果给定的是一条曲线的一 小部分,你的视觉系统往往不能 察觉它是曲线。 27 视觉游戏 --“ 舞者与手势” 23/4/12 舞者与手势:在瑞士艺 术家桑德罗 · 戴尔 · 斯 普瑞特创作的这幅有歧 义的画中,手和舞者都 呈现出优雅之态。 28 视觉游戏 --“ 三角长度幻觉” 23/4/12 三角长度幻觉:哪个颜 色的线看起来更长? 【解析】绿色线看起来 比红色线长,虽然它们 其实一样长。 29 心理学的漫画 --- 幸与不幸 23/4/12 30 心理学的漫画 --- 自信 23/4/12 31 心理学的漫画 --- 等待的价值 23/4/12 32 心理学的漫画 --- 掩饰 23/4/12 33 张伟奇助理:王玉霞 电话: 0755-8334 6327 手机: 130 6697 9027 邮箱: viki365@126.com MSN : wangyuxiaavon@hotmail.com Q Q : 248428608 2007 年 3 月 26 日 23/4/12 34
34 页
251 浏览
立即下载
教师资格培训心理学课程
教师资格培训课程 心 理 学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刘百里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 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一、人的心理现象 (一)个体心理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 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包括: 1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历程, 操作程序。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 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行决定 2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状况 和相对稳定的性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 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状态基本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 状态。 意识是一种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能清楚觉 知的状态。包括觉醒、注意、应激等不 同的水平。 无意识是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能清楚觉 知,通常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状态。 3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 心理特性,包括: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 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体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意识:注意 无意识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质:能力、气质、性格 (二)社会心理 人是社会的动物,总会与其他社会成员 形成种种社会关系,接受相互的影响, 从而产生各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现象包括: 个体社会心理:如从众、社会促进等。 群体社会心理:如人际关系、凝聚力、 群体氛围等。 大众社会心理:如时尚、流行、舆论、 风俗等。 二、人的行为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 统,它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 1 、情境 情境:围绕人的各种刺激的总和。 刺激:引发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反应的各种事物。可分为: 外部刺激:物理刺激、社会刺激 内部刺激:生理刺激、心理刺激 2 、反应的形式 生理变化 躯体运动 言语活动 (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1 、心理与行为的区别 心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 行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 2 、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 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 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 的外在表现形式。 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行为 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较普 遍的对应关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 理活动的外部表现或客观的物质指标; 心理是支配、调控行为的内在精神活动 或观念形式。 心理学研究的模式 心理学 研究 行为 推论 心理 概 括 、 总结 心理活动 规律 指 导 、 调控 第二节 心理的本质 关于心理本质的哲学探讨 唯心主义心理观:“天下无心外之物” ( [ 明 ] 王守仁) 唯物主义心理观:强调物质第一性 庸俗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分泌物 辨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 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 动物演化 个体发展 医学临床案例 (二)心理的产生方式是脑的反射 1 、什么是反射 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 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 心理产生的基本方式。 2 、反射弧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 反射弧的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 、反射的环节: 开始环节 中间环节 终末环节 效应器的活动会重新成为刺激引起反应, 称为反射的反馈。 反馈的存在说明反射不是单向的一次性 的活动。 感受器 传入 N 反 馈 效应器 N 中枢 传出 N 4 、反射的种类 ( 1 )无条件反射 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 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经过学习和 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其反射弧是固定的神经联系。 ( 2 )条件反射 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 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建 立起来的反射。 其反射弧是暂时神经联系。 心理视窗-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 研究 心理视窗-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研 究 5 、两种信号系统 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起来 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 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形成的 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什么是反映 反映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 程。 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固有的属性。 反映的不同形式 无生命物质:物理的、化学的反映 生命物质:生物性反映(感应性) 多细胞动物:心理反映 人类:意识(人的心理) (二)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 1 、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的内容是 源于客观现实的。 2 、心理现象的观念性(非物质性) 头脑中的映象与客观事物非常相似,但 本质不同。被反映者是以物质的方式客 观存在的,映象是以观念的状态存在于 头脑中的。 3 、心理活动的主观性 心理活动是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带有 主体个人的特点。 个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观世界为 中介折射的。 4 、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 1 )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以实践活动为基 础的。 ( 2 )心理产生后对客观现实又有能动的反作 用。 人反映客观现实是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 人反映客观事物时要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规律,不满足于现象,这种对本质、规律的 追求反映了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调节着人的目的性实践活动。 5 、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缺乏了人类社会生活,缺乏社会生活对人心理 的影响,人的心理将异常。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是 不同的。 人们的社会分工也制约着不同职业活动的人的 心理发展水平,甚至形成独特的社会心理。 一定的文化塑造了置身于这种文化中的群体、 个体的心理。每个个体都是这种文化的复制品。 第三节 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过程。 在教育领域,心理发展主要指人的心理 的积极的有序的发展变化,是个体心理 的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 1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 婴儿期( 0 ~ 1 岁) 幼儿期( 1 ~ 6 岁) 童年期( 6 ~ 12 岁) 少年期( 12 ~ 15 岁) 青年初期( 15 ~ 18 岁) 2 、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三)心理年龄特征 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 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 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 特征。 注意: 1 、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 起来的,因此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统一的、 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的年龄特征。 2 、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一个年龄阶段中占主导 地位的本质特征。 3 、年龄特征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 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 4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其特征是相对 稳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 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 、遗传的作用 ( 1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 前提。 (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儿童心 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可能性。 2 、生理成熟的作用 成熟是一种先天决定的,相对独立于环 境的机体成长或身体变化顺序。 生理成熟制约着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 3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儿童心理正常 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会生活和教育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 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 总结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的产物。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环境则是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 定因素。 遗传和环境、成熟于学习对心理发展的 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 平、不同的心理机能方面是不同的。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共同作用 三、心理发展的动力 社会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个体原有心 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内部 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四节 心理学与教育 一、心理与教育的辨证关系 (一)学生的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 提 (二)教育促进心理的发展 (三)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四)教育实践丰富和深化着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的教育作用 (一)测量与描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 水平 (二)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 与问题 (三)预测与控制教育主体的心理活动与 行为反应 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支 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科教学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 …… 第二章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 化的基本历程。 包括: 认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第一节 认识过程 一、感知 (一)感知的概念 1 、感知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就是信息向 人脑的传递或人脑接受信息的过程。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知觉是人脑对感 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这是什么?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 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 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联系 感觉与知觉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 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 的基础上产生。 2 、感知的作用 感知是人认知世界的开端,是一切比较 复杂高级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3 、感知的种类 ( 1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肤觉(温度觉、触压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 2 )知觉的种类 按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分 视知觉 听知觉 …… ( 2 )知觉的种类 按知觉对象分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 ( 2 )知觉的种类 按知觉是否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分 正确的知觉 错觉 ( 3 )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 比较持久的知觉。 (二)感知的规律 1 、感觉的规律 ( 1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产生感觉 的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段时 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 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 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视觉:晴朗夜空 30 英里以外的烛光 听觉:安静房间 20 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 声 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 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 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 颊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 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 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 I K I K 为韦伯分数; I 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 刺激量;△ I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不同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 (中等强度范围) 感觉系统 视觉 动觉 痛觉 听觉 压觉 嗅觉 味觉 韦伯分数 (△ I/I ) 1/60 1/50 1/30 1/10 1/7 1/4 1/3 ( 2 )感觉的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 视觉适应 暗适应 明适应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温度觉与触压觉的适应 ( 3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对比。 感觉对比可分为: 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 ( 4 )感觉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 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相 互作用。 ( 5 )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 、知觉的特性 ( 1 )知觉的选择性 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 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从知觉背景 中区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条件 客观条件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对象与背景的相对活动关系 对象的特征 主观因素 个人的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 ( 2 )知觉的整体性 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将由不同部分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或者在刺激不完整的情 况下产生对事物完整的认识,知觉的这 种特性叫作知觉的整体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经验 刺激物的特点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良好轮廓 ( 3 )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事物时,人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 经验来理解它,赋予事物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理解性。 撒 旦 的 脸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知识经验的影响 言语指导的影响 实践活动任务的影响 ( 4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 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 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视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良好轮廓 二、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1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是一个对信 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 、记忆的种类 (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 2 )根据信息加工水平和保持时间长短 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三种记忆系统的比较 保持时间 记忆容量 转入下一 信息编码 阶段的条 方式 件 瞬时 0.25 ~ 2 记忆 秒 受感官条 件限制 物理特性 编码 注意 短时 1 分钟左 记忆 右 7±2 组块 听觉、视 觉、语义 复述 长时 1 分钟以 记忆 上 无限大 意义编码 三种记忆系统间的关系 刺 激 复述 注意 SM STM LTM 提取 痕迹 消失 遗忘 提取 失败 3 、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简称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 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现出的该事 物的形象。 表象的特点 直观性 概括性 表象的作用:从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中间环节。 (二)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 识记 忆 保持 再现 再认 回忆 1 、识记 识记就是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 ( 1 )识记的种类 按识记时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分 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 力的识记 ( 1 )识记的种类 按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 了解其意义分 机械识记: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依 靠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的识记 ( 2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识记的方法 2 、保持和遗忘 ( 1 )保持 保持就是对信息的储存过程。 保持的动态变化。 ( 2 )遗忘 遗忘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 误的再现。 遗忘的种类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 干扰说 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 不均衡的,是 先快后慢 ( 3 )复习 及时复习 分配复习 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 多样化复习 多种感官参与 3 、再现 再现就是对信息的提取过程。 再现的形式 再认 回忆 ( 1 )再认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 辨认出来,叫再认。 影响再认速度与准确性的条件: 对旧事物识记的牢固程度。 当前呈现的事物与过去识记过的事物 的相似程度。 ( 2 )回忆 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仍能在头 脑中呈现出来叫回忆。 回忆的种类 无意回忆与有意回忆 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 (三)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三、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1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 间接性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思维就是对信息 的深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建构的 过程。 2 、思维的种类 ( 1 )根据思维凭借的媒介不同 动作思维:依据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凭借直观形象或已有的表象 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 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 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过程。 ( 2 )按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 集中性思维(求同思维):综合已有信 息,朝着同一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 的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根据已有信 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寻找问题的 各种可能的答案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 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独特性 ( 3 )根据思维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不同 常规性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按现成的规律和程序直接去解决问题的思 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 成果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心智操作) 1 、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 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 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 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比较 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 共同点的心智操作。 3 、抽象、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或现象之间 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并把这些共同属 性和其他属性分离开来的心智操作。 概括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对象 或观念之间的共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 概念或理论系统的心智操作。 4 、具体化和系统化 具体化是把抽象概括中获得的概念推广 运用到同类其它事物上的过程。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知识形成 层次分明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 、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 问题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的情 境。 问题的基本成分 给定:一组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障碍 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的的复杂的思维活 动,包括一系列的认知操作阶段。 问题解决的 3 个基本特征: 目的指向性 认知操作 操作序列 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 1 )提出问题 ( 2 )明确问题 ( 3 )提出假设 ( 4 )检验假设 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1 )动机强度 ( 2 )思维定势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 种状态影响我们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陆钦斯 (Luchins )的量水实验 问题 1 2 3 4 5 6 7 8 A 21 14 18 9 20 23 15 28 B 127 163 43 42 59 49 39 76 C 3 25 10 6 4 3 3 3 求D 100 99 5 21 31 20 18 25 组别 人数 灵活地直接 定势习惯 解决 解决 (%) (%) 79 17 81 实验组 ( 1-8 题) 控制组 57 (1,7, 8 题) 100 0 其他 2 ( 3 )功能固着 ( 4 )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 ( 5 )个性差异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 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和效用性 .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 结合的产物 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灵感状态 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某 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由于偶然因 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 2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豁朗阶段 验证阶段 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1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 2 )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 3 )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 4 )培养优良的个性 (五)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 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构成想象形象的主要方式: 粘合 夸张与强调 典型化 (二)想象的种类 1 、根据想象是否有无预定目的分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 地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 的想象。 2 、根据想象结果的新颖性分 ( 1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 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 的过程。 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 丰富的表象储备。 语言文字描述鲜明、生动、形象。 主体的知识经验。 ( 2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 立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产生创造想象的条件: 要有创造欲望和动机 原型启发 积极的思维活动 3 、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 想象。 分为: 理想 空想 第二节 情绪情感过程 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 、定义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 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 关系的反映。 2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 1 )情绪与情感的产生基础不同 情绪更多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 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 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 2 )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不同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暂时性、冲动 性和外显性。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 性和内隐性。 ( 3 )情绪与情感发生、发展的时间不同 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 体验产生于后。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 1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 绪。 ( 2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情 绪表现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影响。 3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 1 )信号功能 ( 2 )感染功能 ( 3 )调节功能 (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 1 、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2 、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 表情指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二、情绪与情感体验 (一)情绪的强度 (二)情绪的紧张度 (三)情绪的快感度 (四)情绪的复杂度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 、心境 心境是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 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 绪状态。 心境的特点:弥散性 2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 情绪状态。 激情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 象。 3 、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 情绪状态。 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机能将得到极大 的激发。 频繁的应激容易破坏身体的免疫机能, 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视窗——应激的影响 霍姆斯和瑞( Holmes & Rahe , 1967 )编制了一个应激评 定量表。这个量表指出大量应激由 43 种不同的经历造成。 霍姆斯和瑞把一年中个人所受应激 事件的总和 150 或更高的值定为生 活转折点。如果这年的生活事件变 化值在 150~199 之间,那么下一年 有 37% 的可能患病;若分值在 200~299 之间,则患病的可能性为 51% ;若分值在 300 以上,则患病 的可能性为 79% 。这就是说,应激 程度越大,患病的可能性也越大。 (二)情感的种类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 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 、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 产生的情感体验。 3 、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个人的 审美标准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 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四、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性 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 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二)挫折后的表现形式 1 、挫折后的积极表现形式 升华 补偿 改变策略 2 、挫折后消极的表现形式 攻击行为 固执行为 退化行为 白日梦 逆反 3 、挫折后妥协的表现形式 自我安慰 自我整饰 推诿 (三)处理挫折的策略 1 、情境转移 2 、精神宣泄 3 、代偿转移 4 、心理咨询 5 、宽容受挫者 第三节 意志过程 一、意志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1 、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 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 、意志的特征 ( 1 )有明确的目的性 ( 2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 3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二)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1 、意志与认知的关系 意志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意志对认识活动过程有巨大的影响。 2 、意志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或阻力。 意志对情绪有调节、控制作用。 二、意志的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 、动机斗争 动机斗争的类型 双趋斗争 双避斗争 趋避斗争 2 、目的的确定 3 、选择行动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2 、克服内外困难 3 、经受成败的考验 三、意志的品质 (一)自觉性 (二)果断性 (三)自制性 (四)坚持性 第三章 心理状态 第一节 心理状态概述 一、心理状态的概念 (一)心理状态的定义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 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况与特 征。 (二)心理状态的特点 1 、动态性 2 、直接现实性 3 、综合性 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 (一)睡眠状态 (二)觉醒状态 (三)注意状态 (四)应激状态 三、心理状态与自我觉知 意识状态 无意识状态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 的选择性与集中性。 注意的特性 选择(指向)性 集中性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注意是一种信息 的内部选择机制。 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 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注意产生的条件 根据注意产生和保持时有无目的性和意 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以分为不随 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1 、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 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 1 )客观因素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刺激物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 2 )主观因素 主体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 2 、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培养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对活动的结果的兴趣 直接兴趣: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 合理地组织活动。 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3 、随意后注意产生的条件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的 目的,但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产生的条件:练习与熟练。 二、注意的特征(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 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点。 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指注意在一定 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一个对象或一 定的活动上而不发生变化的特性。 狭义的注意稳定:保持在一个对象上 广义的注意稳定:保持在一种活动上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对象的特点 主体的状态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 注意分散(分心):注意不自觉地离开 当前应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 活动时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 在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中,只有一种活 动是生疏的,其他活动都相当熟练,达 到自动化程度。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有一定的联系。 注意分配的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 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改变到另一个对象上。 区分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 制约注意转移的难易程度和速度的条件: 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引起注意转移的新的活动的特点。 个体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 三、注意与学习 (一)要善于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教师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组织学 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注意要考虑其需要、兴趣、 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随意注意 加深学生对活动任务的理解 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采用一些方法 促使学生注意。 让学生采用自我监控的方法调节注意。 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三)交替利用两种注意以维持课堂 注意 两种注意交替是课堂注意的最佳模式。 第四章 个性心理 第一节 个性心理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 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 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二、个性的特征 (一)独特性与共同性 (二)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整体性 (四)社会性与生物性 三、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 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 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智 力)、人格(气质和性格)。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 中的反映。 需要的特点: 对象性 紧张性 驱动性 周期性 发展性 (二)需要的种类 按需要的起源分 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 按根据需要的对象的性质分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三)需要的发展与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 、马斯洛认为,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人类 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或力量的强弱排列 成等级的,即所谓的需要层次。 2 、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 来的。 需要的层次结构 3 、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决定人的意识 与行为。 4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 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在进化 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更晚。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 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有些人可 以放弃低级需要而追求高级需要。 二、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 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 调节功能 (二)动机产生过程 内驱力——需要 诱因——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 (三)动机的种类 1 、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交往动机指个人在社会生活 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 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人在从事某种 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2 、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 内因性(内在)动机:主要由个体内在 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 外因性(外在)动机:外在因素诱发的 动机。 3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4 、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四)学习动机 1 、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并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 内部动因。 2 、学习动机的结构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三个方 面的内驱力: ( 1 )认知的内驱力:要求获得知识、技能 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 (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学业看作赢得 相应地位的需要。 ( 3 )附属的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 们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搞好学习的需要。 3 、学习动机的激发 ( 1 )创设问题情境 ( 2 )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反馈:使学生获得对学习的过程及结 果的了解。 反馈的作用:激励动机;提供信息。 好的反馈的标准:及时的、充分的 ( 3 )适当开展竞赛 竞赛的消极之处: 不利于复杂作业的管理; 助长中差生的自卑感; 有可能造成学生的自私不合,集体观念淡薄, 干扰了合作行为。 ( 4 )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 使用惩罚时应注意: 在实施惩罚之前,必须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惩 罚的行为标准。 惩罚只限于知过能改的行为。 使用惩罚时应考虑学生心理需求上的个别差 异。 多使用剥夺式惩罚,少使用施予式惩罚。 ( 5 )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 归因的维度: 外归因和内归因 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 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 学生的四种典型的归因模式: 积极的成功归因: 成功→能力强→自尊、自豪→增强对成 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积极的失败归因: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高期 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极的成功归因: 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 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消极的失败归因: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沮丧、无能感 →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 务的坚持性 第三节 个性心理特征 一、能力和智力 (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使活动得 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才能 天才 (二)能力的结构 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智力是由一个一般因素( G 因素)和一组 特殊因素( S 因素)构成。 两种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G 因 素是智力结构中的主要成分,是一切智力 活动的主体。 S 因素代表个人某一种特殊 的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任何人都有 G 因素,但数量不同。 2 、塞斯顿的群因素论 认为能力包括一组地位平等的因素。 包括: 词的理解力 语词运用能力 计算能力 空间知觉能力 记忆能力 知觉速度 推理能力 3 、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说 认为智力不是由一些独立的因素构成的, 而是按层次排列的。 是对二因素说的深化。 4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 说 认为智力可以从操作、对象、产物三个 维度来考查。 每种能力与某种操作、信息内容和产品 有一种独特的粘合。 5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由三部分控制,分别 为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情境性智 力。人类的智力乃是由互相连接的三边 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 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 决的能力。 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 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 情境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 知识经验以处理其日常事务的能力。 6 、我国心理学界对能力结构的基本观点 一般能力(智力) 特殊能力 (三)能力的测量 智力测量 特殊能力测量 衡量智力的指标 智龄 比率智商: 离差智商: 100 15 X M 智力年龄 100 实际年龄 S 智商的分布 所谓智商的分布,即人群中处于各种 智力等级的人的比例。智力是呈正态 分布的。 智商的分级 智 商 占人口百分比 分 级 130 以上 2.2 非常优秀 120 ~ 129 6.7 优秀 110 ~ 119 16.1 中上 90 ~ 109 50 中等 80 ~ 89 16.1 中下 70 ~ 79 6.7 近愚 70 以下 2.2 智力缺陷 智商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智商是相对稳定的,稳定程度随年龄增 加而加大,稳定系数与两次测验间隔时 间成反比。 智商也是变动的,年龄小时变动较大。 二、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强度 速度 稳定性与灵活性 指向性 气质的特点 主要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气质的类型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液的多 少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类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现在人们仍使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 但其内涵已发生变化。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胆汁质:感受性低,有一定耐受性,反应快而 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 明显,行为有一定的可塑性。 直率、热情、 精力旺盛,情绪易激动,心境变换剧烈,脾气 急躁。 多血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快而灵活, 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外倾性明显, 行为可塑性大。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 喜欢与人交往,注意转移,兴趣变化,缺乏持 久力。 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 具有稳定性,情绪兴奋性,内倾性明显,行为 有可塑性。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 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 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速度慢,刻板 而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内倾性特 别明显,行为可塑性小。 情绪体验深刻,行 动迟缓,能察觉他人易察觉的事物,富于幻想, 胆小。 (三)气质的学说(生理机制) 1 、体液说 2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 是兴奋和抑制,而在兴奋、抑制的过程 中有三种基本的特性:强度、平衡性、 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和整个神 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极限。 神经过程的均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 神经过程间的相对关系。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过程或抑制 过程更迭的速率。 神经活动过程的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 可把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四种类 型,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被认为 是四种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 神经类 神经活动特 行为特征 型 征 兴奋型 强、不均衡 攻击性强、易兴奋、不 易约束、不可抑制 活泼型 强、均衡、 活泼好动、反应灵敏、 灵活 好交际 安静型 强、均衡、 安静、坚定、迟缓、有 不灵活 节制、不好交际 抑制型 弱 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 应强 气质类 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四)气质与教育活动 正确区分和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控制自己气质的能 力。 三、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人表现在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 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 性格是社会化的结果。 (二)性格与能力、气质 1 、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方向和能力的发展 水平。 能力影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 2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 1 )区别: 从起源上看: 气质是先天的,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 表现。 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 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从可塑性上看: 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 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 用是明显的。 从评价标准看: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 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 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 2 )联系: 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的难易程度 和速度。 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 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 彩。 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 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三)性格的结构 1 、性格特征 ( 1 )性格的态度特征 对别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 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特征 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 2 )性格的行为特征 性格的认知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2 、性格结构的特点 性格结构的整体性 性格结构的复杂性 性格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四)性格的类型与测量 1 、性格的分类 ( 1 )机能类型说 理智型 情绪型 意志型 ( 2 )内外倾向说 内向型 外向型 ( 3 )独立—顺从说 顺从型 独立型 ( 4 )特质分析说 2 、性格的测量 ( 1 )问卷法 ( 2 )投射法 罗夏测验的材料 心理视窗——影响性格的形成与 发展的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教育 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 品行…… 教育的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态度…… 社会、文化因素 主观因素
151 页
260 浏览
立即下载
管理心理学-08
管理心理学 时 间:2006-8-2 日 13:30 地 点:TTT 职业经理人培训群 分享嘉宾:云枫(某零售行业公司副总,TTT 职业经理人内部讲师) 记录整理:翊尘 云枫 13:32:54 大家好。可以开始了吗 莲莲|课程助理 13:32:58 请遵守课程秩序 云枫 13:33:54 恩。先来看看管理心理学的概论吧 云枫 13:35:21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hychology)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 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 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如何达到对人的适当约 束和激励,就成为管理心理学的中心内容。 云枫 13:36:25 对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由于流派和国家地区的不同,出现较大的差异。苏联/东欧/独联 体的管理心理学偏重于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的探索,研究重点是企业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 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人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等方面。西方国家的心理学研究 同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科学、运筹学等学科交叉渗透,不断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扩大,广泛而没有固定界限。 云枫 13:37:12 劳动生产是一项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也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人的真正成长必然要伴随着 自觉的主动的有效的生产劳动。这也是人类价值实现的唯一手段。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当以及人的自身定位/管理偏差,劳动对人的心理发展也起到一定的负 面影响。比如过度压力,工作恐惧等等,也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这些都影响了 劳动生产率,是每一个管理者,特别是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云枫 13:38:13 前面这些内容是简单介绍一下管理心理学,然后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看一下: 云枫 13:38:46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云枫 13:40:13 在继续讲管理心理学之前,我们先看看心理学的几个分支及其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 云枫 13:40:28 普通心理学 云枫 13:40:45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云枫 13:40:59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云枫 13:42:09 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 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 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 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云枫 13:42:54 2、工业心理学 云枫 13:43:31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 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 云枫 13:43:51 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云枫 13:44:18 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 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 活动的规律。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 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云枫 13:44:48 3、社会心理学 云枫 13:45:33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 主要包括: 1、 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2、 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3、 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 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云枫 13:45:49 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云枫 13:46:11 社会心理的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知 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云枫 13:47:24 然后,还有一门科学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组织行为学。 我们来看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云枫 13:47:40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 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个人满意度的科学。 云枫 13:48:06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 云枫 13:48:37 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 行为因素。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是统一的,因此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 为学研究的内容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 云枫 13:50:16 1、 心理技术学 云枫 13:50:35 是指人们为研究并应用心理学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科学,主要包括人员心理素质测评技术,群 体社会心理测查技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经济心理技术。 云枫 13:51:00 2、 霍桑实验 云枫 13:51:23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 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 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 方向。但也有人对霍桑实验提出批评,认为它带有推论的性质,缺乏客观性。研究者没有考虑 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会的作用以及其他厂外力量对职工态度的影响。而且研究者又把职工看成 是管理部门使用的工具,而不是生产的主人。 云枫 13:52:16 3、 群体动力理论 云枫 13:52:35 群体动力理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创立的,也称为“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 行为决定于内在的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其行为公式是:B=f(P,E) 云枫 13:52:56 公式中,B 表示行为,f 表示函数关系,P 表示个人,E 表示环境。 云枫 13:53:24 公式说明: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应该把人的行为关系看作 是个人心理和外部环境的大系统,把调动人的积极性看作是一种大系统的运动,是一种力场 作用的关系,如果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因素起着 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而内部力场的张力是 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云枫 13:54:32 最后一个理论依据是:4、 需要层次理论 云枫 13:55:36 现代西方普遍接受的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可以分为各种等级 (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即抱负),反映不同的人的不同要求。此外双 因素理论把马斯洛提出的前两种需要称为保健因素,后三种需要称为激励因素。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需要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直接满足和间接满足。前者是靠工作 本身及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的,经营管理的职责在于:在组织、计划、协调等各项管 理活动中寻求满足职工需要的各种方法,使职工对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有自豪感,以致产生 高峰体验。间接满足是职务外的满足,是在工作后获得的,如工资、奖励、食堂、托儿所、俱乐 部等。 云枫 13:56:44 以上四个理论的提出为管理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和理论基础。 云枫 13:57:29 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云枫 13:58:28 美国是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也是当前世界上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 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是从引进、翻译早期心理学著作而开始的。早在 1935 年,我国著名心 理学家陈立撰写和出版了《工业心理学概观》一书,第一次从环境、疲劳、休息、工作方法、事 故与效率,以及工业组织、激励与动机等重要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工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 学的基本问题。他指出,工业心理学的贡献是用计划来管理整个工业,组织是个体的集合并 使之更有效地达到某种共同目的。《工业心理学概观》成为我国管理心理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对 1930 年代至 1940 年代乃至以后的管理心理学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真正 受到重视,把它作为一门学科去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云枫 13:58:57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云枫 13:59:13 1、 客观性原则 2、 联系性原则 3、 发展性原则 云枫 14:00:02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云枫 14:00:30 1、 观察法 优点:使用方便,所得材料真实。 缺点:只能消极等待有关现象的发生,难以对所获材料进行数量处理,难以确定某种行为 现象的真正原因。 云枫 14:01:18 2、 实验法 优点: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 量,系统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 观察验证。 缺点: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因而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云枫 14:02:04 3、 调查法 (1)谈话法: 优点:谈话法简单易行,便于迅速获取资料 缺点:由于关于被试者心理状态的结论必须从被试者自己的回答中寻找,所以具有较大局限 性。 (2)问卷法: 优点: 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广泛的材料,且能对结果进行数量处理。 缺点:所得材料一般较难进行质量分析,因而难以把所得结论直接与被试者的实际行为 进行比较。 云枫 14:03:35 4、 测验法 优点:可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且能从数量上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 缺点:目前所使用的测验量表还不够完善,信度和效度数低。 5、 个案法 优点: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 缺点:用该方法归纳出来的结论往往缺乏普遍性,另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 这对研究者来讲,是一个限制因素。 云枫 14:04:40 我们总在强调心理学对管理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现在看看管理心理学的的实现意义所在: 云枫 14:05:10 1、 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云枫 14:05:27 2、 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云枫 14:05:39 3、 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云枫 14:07:19 本章小节: 管理心理学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关系:人是企业主体,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 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 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 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 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 , 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blue&black 14:08:18 能不能提个建议? blue&black 14:08:47 发长段文字时速度可不可以放慢点?? 莲莲|课程助理 14:08:47 课程中请安静 无言 14:08:57 哦 雨中飘歌 14:09:15 云枫 14:09:15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之前,我们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有了基本的认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具体的 理论内容,相信我们很多人都看过,在这里复习一下好了。 云枫 14:09:18 好的 云枫 14:09:45 一、管理学理论解析 云枫 14:10:11 1、 古典管理理论 云枫 14:10:47 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从三个不同角度,即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和组 织来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 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 云枫 14:11:09 古典管理理论的意义在于: 云枫 14:11:40 1.古典管理理论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发现管理学的普遍规律, 古典管理理论建立的管理理论使得管理者开始摆脱了传统的经验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 云枫 14:12:36 2.古典的管理理论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理论。古典管理理论提出了 一些管理的原则、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并且主张这些原则和职能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企 业管理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也为总结管理思想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云枫 14:13:20 3.古典管理学家同时也建立了有关的组织理论。韦伯提出的官僚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的基石, 因此,他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提出了一种官僚管理体制的设想,而且,他们还就 应当建立组织的结构,以及维护这种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今天企业 管理的组织结构虽然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古典组织理论设计的基本框架仍未失去其存在的 意义。 云枫 14:14:25 4.古典管理理论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当代许多管 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的管理理论。古典的管理学派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些仍然是当 今管理上所要研究的问题,都是对古典的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古典的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科学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管理上的要求,要求管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管理思想 的发展,管理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云枫 14:14:59 二、行为科学理论 云枫 14:16:03 早期的古典管理理论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都把人只看成是“经济人”,即工人只是为 了追求最高工资的人。认为工人在干活时常采取“磨洋工”的办法,因此,应用严格的科学 办法来进行管理。如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的方法,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科学的操作方法 , 工人严格地照章执行即可提高生产率;法约尔则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推行一套科学的管理原 则;韦伯的官僚组织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组织和 管理的科学性、精密性而忽视了人的因素,把工人看成只是组织中的一个零件。因而,古典管 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 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 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必须有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来缓和矛盾,促进生产率 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科学理论应运而生。 云枫 14:17:29 行为科学开始于 20 年代末、30 年代初的霍桑试验,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家梅 奥(也译为梅厄)。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试验表明工 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其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 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工人是“社会 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梅奥的这一理论在当时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也就是早期的行为科学。 云枫 14:18:02 这些东西看起来是比较闷一点,不过确实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云枫 14:18:26 梅奥等人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大量研究工作,许多社会 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都从事行为科学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大量优秀著作,提 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新理论,逐步完善了人际关系理论。1949 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 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行为科学本身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学科,而是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研究人类行为的各种学科互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云枫 14:18:47 三、现代管理理论 云枫 14:20:23 这方面内容很多,我一下弄出来好了。大家先看看,我们再继续。好吗? 飘飘然 14:20:38 ok 雨中飘歌 14:20:49 ok 锅贴闷小鱼 14:20:51 8 雨中飘歌 14:21:01 1 云枫 14:21:06 谢谢大家配合! 云枫 14:21:09 现代管理学派可概括分为行为学派和“管理理论丛林”学派。 行为学派是由于当时社会矛盾的加剧才应运而生的。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许 多管理学者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 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行为学派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 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它研究的内容主要 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因而,它在早期被叫做人际关系理 论。行为科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而后来移居美国的梅奥和美国的罗特利斯伯格。 他们从 20 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进行了有名的霍桑工厂试验,从而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等人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大量研究工作,1949 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由此进一步形 成和完善了行为科学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程度空前提高;技术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社会化程度更加提高;许多复杂产品和现代化工程需要组织大规 模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些都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原有的 理论和方法有些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此,在古典管理学派和早期行为学派的基础上, 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形成许多新的学术派别。这些理论同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 科学的理论,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盘根错节。 如果说泰罗和法约尔的古典理论当初只是管理学的萌芽,那么现在这些萌芽已发展成为一 片茂密的丛林。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管理理论丛林”。各种各样的管理学派尤如雨后春笋,滋 生蔓延,形形色色的理论观点盘根错节,犬牙交错,林立丛生。管理学存在管理过程学派、管 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 变理论学派再加上早期的行为学派。孔茨把这种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情况比喻成“热带丛 林”,并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他认为,如果“管理理论丛林”继续存在,将会使管理 工作者和学习管理理论的初学者如同进入热带丛林中一样,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 丹尼尔 A 雷恩所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很好的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他在书中说: 管理的丛林一文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一批有名的管理学教师和实际工作者于 1962 年在洛杉矶 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国内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孔茨是会议的主席,经费则由麦金赛基金会和 西部管理科学研究会资助。会议的目的是把一批“管理学中具有不同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的著 名学者和来自工商界、教育界和政府的有洞察力和经验的具有管理技能的实际工作者召集在 一起会晤。”欧内斯特 戴尔向会议提出了有关管理的普遍性的问题。被孔茨认为是“经验主义 学派”人物之一的戴尔提出了两点理由否定管理普遍性的论点:第一,他指出 (按照杰克逊. 马丁德尔 Jackson Ma rtindell 的意见)治理得最好的三个组织是纽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罗马天主 教会和共产党。如果应用管理普遍性学说,那就意味着这三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可轮换使用。 这显然是不真实的,所以“管理的普遍性和可转让性”应予否定。最后,戴尔指出,普遍适 用的管理人员这一概念同实际经验是相矛盾的。当实业家担当政府职务时往往面对着很大的 困难,军人之所以转入工业界是由于他们获得军事订货的价值而不是由于他们具有的任何管 理能力。 戴尔对管理普遍性的攻击只不过是开场的礼炮。罗特利斯伯格较少进行批评,承认行为研 究中有缺点,但他认为只要研究者注意于阐明以前在实验中所发现的事物,是可以建立起一 种一般管理理论的。哈佛大学的罗伯特 施赖弗(Robert Schlaifer)代表决策理论学家指出,他 “深信决策理论不仅是而且将永远不仅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部分”。赫伯特 西蒙从一开始就不 同意孔茨的丛林说法。西蒙认为并不存在着什么丛林和语义上的混乱,并且为“我们在创建 一种有生命力的管理科学和为以这种科学为基础的一种技能方面……取得的进展而高兴。” 西蒙认为,管理理论远不是一座丛林,而是正在得益于系统理论,并为系统理论作出贡献。 为了对复杂系统进行研究,要求多方面的资料,其中包括经验主义者、决策理论者、行为主义 者等的输入,而管理的未来则提供了在管理科学中综合起来的希望。 从这些不同观点出发,进一步的讨论并没有提出多少新的思想。坦南鲍姆(Tannenbaum)在报 道其对讨论的观察时指出,语义问题是一个主要问题,人们往往用他们自己的行话并且从他 们熟悉的情况出发来发言,“以保安全”。西蒙为行话的应用辩护说,那是一门学科成长的 标志,因为一门学科需要有新的词汇来表现新的思想。R.C.戴维斯对戴尔有关“古典主义 者”的描述进行挑战;其他一些人作了很多努力来解释术语;而威尔弗雷德 布朗(wilfred Brown)则用下面的话把会议的情绪大致归纳起来了:“先生们,坦白地说,我对讨论中所说 的大部分都不能理解。” 孔茨在 1961 年对于管理理论现状的有洞察力的分析以及加利福尼亚洛杉矾讨论会掀起了人们 对于原则、普遍性、语义和其他急迫问题的新的兴趣,管理学家开始探求统一的管理理论。 孔茨认为,形成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原因是: 1.“语义上的丛林”,对组织、领导、管理、决策等术语在用法和意义上的不同。 2.由于在不同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情境下使用这些术语,造成了对作为一门知识整体管理 在解释上的问题。 3.“先验的假设”,或某些人倾向于抛开过去的观察和分析,因为他们的理论在性质上 是先验的。 4.对原则的误解,当某一项原则不符合于实际时,就试图否定整个原则的框架。 5.“管理理论家之间无能力或不愿意相互了解”,其原因是由于学科或个人之间的职业 行话之“墙”,以及维护个人意见或职业愿望。 同时孔茨认为,只要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是有希望走出管理理论丛林的。因此,他为解决 这些问题做了许多努力,但始终未能解决。 在此之后,管理学家企图用系统的方法和权变的方法把管理理论统一起来,建立一套一般 的管理原理。尽管管理学家做出了各种努力,原本希望使管理理论走出丛林,却未曾料到导 致了更多的雨水使丛林中的叶子长得更加茂盛,统一管理理论的希望仍只是人们追求的圣杯 。 云枫 14:22:26 大家看完了,可以叫我。谢谢 翊尘 14:23:13 我先消化一下。 翊尘 14:23:18 好长。 云枫 14:23:21 恩。 云枫 14:24:44 本来还有很多理论上的东西,一会我们跳过先。稍后我会把讲义放到共享里,大家再仔细看 看。行不? 云枫 14:27:15 恩。可以继续下面的内容吗? 翊尘 14:27:17 OK angle14:27:28 好 慕晶华明琼 14:27:44 8 云枫 14:27:59 好的,那我们现在先来看看人的心理过程 云枫 14:29:29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和自己赛跑(85046055) 14:29:31 不过, 我觉得我在识字!呵呵,还没消化呢 梦随风倚 14:30:01 、头都大了 云枫 14:30:03 慢慢来,哪有那么快的。对不对? 翊尘 14:30:04 楼上不要说话 翊尘 14:30:09 抓紧时间 云枫 14:30:22 人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风之缘 14:30:26 看完 云枫 14:30:43 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云枫 14:31:08 知觉: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 云枫 14:31:26 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云枫 14:32:06 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云枫 14:32:47 不好意思,又要讲一小段理论了。因为这个很关键。 含笑 14:33:03 这个好理解 含笑 14:33:12 不说也知道 云枫 14:33:15 人性假设理论: 云枫 14:33:52 心理学的东西其实不说大家都知道,重点在于不说的话,我们是不是会有这些意识。你说呢? 云枫 14:34:08 人性假设理论包括:"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假设。 和自己赛跑 14:34:20 认同 含笑 14:34:30 意识有,只是表达不清而已 云枫 14:34:30 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云枫 14:34:56 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 和自己赛跑(85046055) 14:35:24 所以有人就是靠这个总结力来吃饭的 云枫 14:35:34 2、"社会人"的假设的基本观点 此假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 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云枫 14:36:34 那是,能够总结人类共知的东西那才不简单呢。。。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都没几个人能做到。 云枫 14:37:13 3、"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 angle14:37:24 唉!我要出去一下.大家慢慢看哈 云枫 14:38:04 4、"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应变理论,也有人把他称为超 Y 理论。 angle14:38:11 辛苦你了 风之缘 14:38:18 俺现在是第一层次需求,所以是经济人,呵呵 云枫 14:38:30 第三章 个性与管理 云枫 14:38:40 呵呵,偶也是 云枫 14:38:54 一、个性 个性: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当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云枫 14:41:07 个性的特征: (1) 独特性 (2) 整体性 (3) 稳定性 (4) 倾向性 云枫 14:43:10 关于个性的理论: 云枫 14:43:22 (1) 特质论: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代表人物:阿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 云枫 14:44:00 (2) 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代表人物:米勒、达乐、 罗特、班图拉) 云枫 14:44:36 (3) 心理分析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及其学生荣格和阿德勒) (4) 个性类型论:(代表人物:荣格和麦迪)荣格起初把个性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 云枫 14:45:57 二、气质 云枫 14:46:23 气质: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云枫 14:47:02 气质的类型: (1) 多血质(活泼型) (2) 粘液质(安静型) (3) 胆汁质(兴奋型) (4) 抑郁质(抑制型) 云枫 14:48:13 在管理中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云枫 14:48:38 (1) 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 (2) 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制要求的互补性。 (3) 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 云枫 14:49:51 三、性格 性格: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云枫 14:50:39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联系:性格与气质都是人脑的机能,其共同的基础是神经类型。气质不是存在于人的性格的 某种外来的东西,而是有机地包括在性格结构之中,二者共处一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气 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云枫 14:52:08 区别: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 现;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 是在神经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暂 时联系系统。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相同的气质类型的人又可以形成 不同的性格。 云枫 14:53:12 性格类型: 1) 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1)理智型 2)情绪型 3)意志型 (2) 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1)外向型 2)内向型 YH 14:55:06 都是理论性的东西? 云枫 14:55:18 (3) 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1)顺从型 2)独立型 云枫 14:56:02 恩。内容太多,讲事例没有时间。不好意思 ,重点是给大家一些思路。 liya 14:55:59 不过,理论是基础。 云枫 14:56:24 (4) 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 1)活泼型性格 2)力量型性格 3)完美型性格 4)和平型 性格 云枫 14:57:25 不要指望一次分享能得到太多什么,更多的是靠需要我们事后去学习和总结。 云枫 14:57:38 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 云枫(1) 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 (2) 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 (3) 要重视管理层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 (4) 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 云枫 14:59:41 四、能力 能力: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个人自身素质、教育背景、社会实践(经验)、勤奋程度、兴趣。 云枫 15:02:01 想想看,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有能力什么,是指什么? 和自己赛跑(85046055) 15:02:40 个人自身素质和经验(技能) 云枫 15:03:05 希望大家在看这些理论的时候,能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是什么?不然,为了看 而看,就失去意义了。大家觉得呢? 云枫 15:03:28 能力的结构: (1) 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2) 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3) 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唯一☆(359087813) 15:03:45 恩,我觉得是这样的!要有所思才能有进步的! 谢谢! 云枫 15:04:51 能力的差异: (1) 能力的类型差异----质的差异 (2) 能力的水平差异----量的差异 (3) 能力的发展的早晚差异----量的差异 云枫 15:05:41 所以,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所谓量变促进质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云枫 15:05:52 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云枫 15:06:19 (1) 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用其才。 2) 在招聘人员时,注意职业对能力要求的阈限性,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 3) 在优化组合时(整合资源),注意能力类型差异的互补性,以发挥团体的协作作用。 (4) 在人员培训时,注意处理好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以提高培训效果。 YH(326289372) 15:08:04 有所启发 云枫 15:08:57 我记得以前,有个老总跟我说,他觉得所有人都是可以培养的,所以请了一些素质相对比较 低的人工作。可是结果呢?大家不用猜也应该知道吧。 云枫 15:10:06 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就体现在这里,人是可以培养的是没错,但有个前提,那个人有 具备培养的素质和基本能力。大家觉得呢? 飘飘然 15:10:20 云枫,下次能不能奉献一些实际例子,再结合理论来讲,那效果应该会更好。 云枫 15:10:47 恩。这次时间太紧了,内容又太多。实在抱歉。 可可咖啡(44563705) 15:10:50 理论 加实际 云枫) 15:11:12 第四章 知觉与个体行为 翊尘(94456736) 15:12:13 我们可以参考上次的六项帽子的作法,下一课进行公开讨论实例呀 和自己赛跑(85046055) 15:12:19 我不认为,其实每个人对自己有多大的能耐是不清楚的要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条件才能发掘 的! 云枫) 15:12:24 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 的整体的反映。 其实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物最原始的认知,也叫做印象。 习习长风(214332033) 15:12:39 等把人培养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老板一般都要求拿来即用的人才 ☆唯一☆(359087813) 15:13:02 这样的人才很少见的 ☆唯一☆(359087813) 15:13:15 就算是人才也需要渐渐进入角色的 和自己赛跑 15:13:31 是的!因为没有几个人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 月雨星 15:13:33 等老师讲完我们再讨论吧 云枫 15:13:42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云枫 15:14:20 知道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的对这个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之所以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知觉之前已经有了 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应的感觉信息组合。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 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云枫 15:14:32 知觉,错字了 云枫 15:15:32 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云枫 15:16:06 知觉要获得一定的意义,必须依靠思维的力量,思维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形式。思维对 客观事物间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知觉是思维的"窗 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 定的意义。 云枫 15:16:55 产生知觉的过程: 1、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会获取对事物的第一感官认知,我们会在心理做一个判断。 云枫 15:18:57 2、选择 是对事物判断的结果,必然会做出一定的选择认知。 云枫 15:20:24 3、组织 这是一个综合过程,就相当于我们小时候堆积木一样,我们会做一个选择,把什么 样的东西组合在一起。 云枫 15:21:27 4、解释 这是一个总结过程,还是以堆积木为例,我们会把我们堆好的积木做个解释,看我 们堆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云枫 15:22:59 5、反应 这是一个行为过程,我们堆出来的积木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不是,我们是扔掉? 还是从新来堆呢?这当中有这样一个反应的过程。 云枫 15:25:34 呵呵,这样算不算是有案例呢?讲得简单了一些。 ☆唯一☆(359087813) 15:26:01 没有,这样给我们思考的空间 云枫 15:26:57 恩,其实我也不知道讲的是不是对的,应大家的要求,临场发挥一下而已。如果有什么不对 的地方,希望的大家指出。 云枫) 15:28:39 由于时间关系,可能速度要快一点了,把这一章节讲完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吧。 二、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的分类: 云枫 15:30:13 (1) 对人的知觉(主要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 等的认识)。 云枫 15:30:46 (2) 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云枫 15:30:59 (3) 角色知觉(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云枫 15:31:13 社会知觉的效应: 云枫 15:31:36 (1) 第一印象效应(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 般来说第一印象是消极的)。 云枫 15:32:28 (2) 晕轮效应(比如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 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 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 知觉)。 云枫 15:34:29 晕轮效应在我们的人事招聘中经常会遇到,我们总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让我们失去准确判 断的可能。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看人要全面、细致,而不能光看人的哪一个方面。当然,具 体情况看我们的招聘要求而定。 云枫 15:35:19 (3)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它与第一印象 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云枫 15:36:41 比如,我们很多读书的女孩子,经常会受一些帅哥的欺骗,就是因为第一印象效应和优先效 应和近因效应的作用。呵呵 云枫 15:37:07 (4) 定型效应(指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云枫 15:38:23 这也是我们的长辈为什么会比较固执的原因所在,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早就形成了一些固定 的看法和理念,很难改变。所以,我们作为子女的,一定要能体谅长辈的苦衷。 云枫 15:39:56 三、归因 ☆唯一☆15:40:17 课太好听了!!继续... 习习长风 15:40:30 是太好看了 ☆唯一☆15:40:46 恩,谢谢更正! 和自己赛跑) 15:40:51 呵呵! 可可咖啡 15:42:25 习习长风 15:45:24 老师呢 月雨星 15:45:40 老师在忙我们耐心等会 ☆唯一☆15:45:45 呼叫云枫老师! blue&black 15:46:25 黄河黄河,长江呼叫黄河~ 和自己赛跑 15:47:15 乖,安静! 和自己赛跑 15:4 :15 乖,安静! 习习长风 15:48:36 好有女性光辉! ☆唯一☆15:48:59 呼叫云枫老师! 莲莲|课程助理(168213574) 15:49:35 云枫电脑现在出了一点状况,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参与,我们将于明天继续 晶华明琼 15:51:56 谢谢,非常感谢! 和自己赛跑 15:52:01 经济心里技术可不可以理解为对金钱的敏感程度呀? blue&black 15:52:06 莲莲,今天的讲义哪里下载?刚才看的太匆忙,很多都没仔细思考~ 月雨星 15:52:10 真感觉像学生时代呢 ☆唯一☆ 15:52:29 学生时代多美好! FANNY 15:52:44 先看记录吧,讲义还要整理才能上传! 月雨星 15:52:49 学生的时候就是下课了就离开教室呵呵 ☆苗苗℡: 15:52:54 月雨星 15:52:54 跟我们现在多像啊 ☆唯一☆ 15:53:02 今天的课好好听 和自己赛跑 15:53:38 我也会耐心等着的! 莲莲|课程助理 15:54:24 呵呵,非常感谢大家对此次课程的关注,今天分享就到此了,因为他还有工作在处理 ¥快乐得人¥ 15:54:25 非常好但需要好好理解 ☆唯一☆ 15:54:32 恩,期待云枫老师快快把电脑修好!我相信一定会很快就能修好的! 和自己赛跑 15:56:01 为什么大家不讨论呢?这印象更深? ☆唯一☆ 15:57:04 晕伦效应没有听明白,有谁能帮着解释下吗?谢谢! 和自己赛跑 15:57:59 就象影子一样:你会把影子当作实物!这也是我的理解 ☆唯一☆ 15:58:38 为什么会被骗呢? 还有为什么被骗也是好事? 月雨星 15:58:41 应该是比较突出了优点掩盖了一些其他比较重要的缺点 月雨星 15:58:45 我是这样理解的 和自己赛跑 15:59:07 这样说才对:如果我们在一个有水的碗里放一根棍子,看到是弯曲的,但实际不是 翊尘 15:59:33 这不算是忽略缺点呀 ☆唯一☆ 15:59:51 是不是就像有人告诉你,前面有个坑,可是你不相信,非得跳下去的时候才知道是个坑,这样的印 象深刻才觉得是好事!? 莲心雨 16:00:06 不是吧 和自己赛跑 16:00:20 应该不是吧! 和自己赛跑 16:00:30 一种假象 ☆唯一☆ 16:00:32 那该是? 再拒富士康 16:00:43 晕轮效应就是一俊遮百丑或是一丑无是处的,无根据的放大或缩小评价点 莲心雨 16:00:44 唯一如果你的说话对的话,那就是,如果别人告诉我用原子弹炸了中国我就要坐牢,但是我 一定要去试试在知道最后会怎样???????????? 莲心雨 16:01:02 我还以为是光圈效应呢 再拒富士康 16:01:23 这些了解就可以了 再拒富士康 16:01:32 太专业了 翊尘 16:01:43 同意将军的 和自己赛跑 16:01:43 不是不能用,是我们对我们的行为是不是能承担 再拒富士康 16:01:47 我们是应用 ☆唯一☆ 16:01:51 晕论效应是不是就是第一印象呢? 再拒富士康 16:01:52 不是研究 再拒富士康 16:01:58 差不多 ☆唯一☆ 16:02:08 有什么区别吗? 再拒富士康 16:02:12 举个例子 再拒富士康 16:02:36 招聘时一个美女 ☆唯一☆ 16:02:45 呵呵,继续 再拒富士康 16:02:51 和一个恐龙 再拒富士康 16:03:21 美女的资历不佳 翊尘 16:03:22 GO ON 再拒富士康 16:04:01 恐龙资历很不错 再拒富士康 16:04:12 你们第一眼看完 云枫 16:04:22 呵呵,不好意思!电脑出现一些故障,现在好了一些。 和自己赛跑 16:04:32 没关系! 翊尘 16:04:35 是 云枫 16:04:45 恩,将军的比喻很贴切。就是这种意思呢。 翊尘 16:04:53 将军说的是一种普遍心理。嗯。明白了 再拒富士康 16:05:08 是不是自觉不自觉的在替美女减低要求? 和自己赛跑 16:05:28 对! 再拒富士康 16:05:31 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 翊尘 16:05:35 对,可能我们会从其他方面是寻求美女的优势 ☆苗苗℡: 16:05:48 不过让人赏心悦目也是一种优势阿 再拒富士康 16:05:51 哈哈哈哈 翊尘 16:05:51 是从其他方面去寻求美女的优势 ☆苗苗℡: 16:06:05 都是权衡 再拒富士康 16:06:29 所以这是误区 ☆苗苗℡: 16:06:33 如果是个技术性职务,美女的用处可能就不大, ☆唯一☆ 16:06:51 恩,看招聘单位的要求和目的了 ☆苗苗℡: 16:06:57 如果是个公务性职务,美女的因素就可以考虑在权衡范围之内 ☆唯一☆ 16:07:11 是的 和自己赛跑 15:52:03 经济心里技术可不可以理解为对金钱的敏感程度呀?云枫帮我解释一下!谢谢 再拒富士康 16:07:18 所以昨天素质模型的另一个作用就出来了 翊尘 16:07:21 当然,我们主要是看岗位,将军也只是举例说明这个效应 ☆唯一☆ 16:07:23 我赞同苗苗 再拒富士康 16:07:52 尽可能的排除人的因素 ☆苗苗℡: 16:08:38 呵呵,可是你不能否认人的作用有时候很重要,尤其在中国 ☆苗苗℡: 16:08:56 一个感性认知为主流的国家 ☆苗苗℡: 16:09:17 我认识你和不认识你办同一件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唯一☆ 16:09:18 国家如果感性的话就会国不将国了 ☆苗苗℡: 16:09:43 呵呵,不说了,再说又要讲认知了 再拒富士康 16:09:50 那是在制度执行和员工关系处理上有用 ☆苗苗℡: 16:09:51 就说不完了 ☆苗苗℡: 16:10:04 你们继续原来的话题 再拒富士康 16:10:12 其他地方我觉得还是排除好 翊尘 16:10:14 我们讲的仅仅只是怎么理解这些效应? 再拒富士康 16:10:26 归主题 云枫老师,请上课吧 ☆苗苗℡: 16:11:04 请老师 云枫 16:11:06 大家在心理学的一些东西呢,可以像跟将军多交流呢。他是我老师。。 云枫 16:11:12 呵呵,要继续吗? 翊尘 16:11:19 继续吧 ☆唯一☆ 16:11:36 老老老师和老师都值得我们学习 YH 16:11:44 人都理性,是不是就没有这些效应了? 云枫 16:11:50 老老老师?将军。。。 ☆唯一☆ 16:12:05 呵呵,哦,将军.不好意思哦! 飘飘然 16:12:15 人是讲感情的,所以就算再理性,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些效应。 ☆苗苗℡: 16:12:34 将军,我要私下请教,老老老师~ ☆唯一☆ 16:12:35 理性和感性并存的 ☆唯一☆ 16:12:54 关键是哪个在主流位置 YH 16:12:55 那只好有意识地去克服,回归理性 云枫 16:12:59 大家确定需要继续吗? ☆唯一☆ 16:13:07 是的 风之缘 16:13:13 所以要合理运用一些工具去去除感性的东西 ☆唯一☆ 16:13:15 我同意继续 飘飘然 16:13:15 强烈支持将军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 YH 16:13:36 我也支持 YH(326289372) 16:13:58 什么工具? 云枫(22007098) 16:13:58 恩。强烈要求将军跟我一起讲。来一些形象的比喻就好。 ☆唯一☆(359087813) 16:14:25 同意 云枫 16:18:00 刚讲完知觉部分的相关内容,下面继续。。。 云枫 16:18:13 三、归因 云枫 16:19:05 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 可以理解我们为对待事物的一个思考过程 云枫 16:19:26 归因的内容: 云枫 16:21:18 (1) 心理活动的归因 这里的理解是,我们对人对己的心理活动分析,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其实我们经常会不自 觉的使用。面对一件事情,去分析自己和的心理状况,这样的分析、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 与人相处。 云枫 16:23:51 (2) 行为的归因 其实就是分析行为的过程,我们自己或者他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不一样? 为什么一定要是这样处理呢?我们会思考,会去分析,然后还会总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以后怎么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误等等。。最后下一个决定,我们要怎么去做。 云枫) 16:26:20 (3) 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的预测,对于我们即将要做的决定(特别是那些 创业者来说),显得非常的关键。它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值,也是我们避免一些风险的最好 办法,就是一定要客观并且相对准确的分析我们可能遇到的状况。 云枫 16:27:14 3、归因的模式 云枫 16:27:35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 1985 年提出来的。 云枫 16:28:05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全部是理论,了解理论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内容) 云枫 16:29:32 (1) 海德的两归因模式 海德是基于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这一考虑而提出归因模式的,是从(外归 因)和(内归因)来建构他的归因模式的。 云枫 16:29:57 (2) 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是从变化分析的角度来提出他的归因模式的。他指出在对人的知觉过 程中可把人的行为归结为三方面的因素:( 1)知觉者本人的特点( 2)知觉对象的特点 (3)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 云枫 16:30:25 (3) 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从成功和失败的角度提出归因模式。他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 败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云枫 16:31:18 归因偏差及其克服: 这里讲的其实就是我们如何去更好的分析和把握我们自己身边的事物。 云枫 16:33:55 归因偏差: (1) 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的同事工作,可是我们确否定了 我们的同事,因为没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可是,他们是执行者,而我们呢,则是做为一个 旁观者的身份呢,很多事情,只要在遇到的时候才能要知道怎么做,所以我们经常会产生这 样的一些不理解,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在想当然所造成的。 云枫 16:36:13 (2) 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我们在涉及到自己个人利益的时候,往往表现得不够理智,为什么?因为我们要付出,人其 实都是自私的,当与自己利益挂钩的时候,总会比较偏执。我们很难看到事实。因为我们被利 益所蒙蔽。 云枫 16:39:03 (3) 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这个就比较简单一点,我们人类其实对于自然还很渺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往往只能看到 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而自然界本身又有很多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一些现象。而我们确用自己 的想象去解释着这样一些现象,那么归因偏差自然也就产生了。 云枫 16:39:11 归因偏差的克服: 云枫 16:39:42 (1) 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人化归因。 凡事事实求是,追求客观的真相是必须的。 云枫 16:40:01 (2) 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 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 云枫 16:41:50 当员工出现一些思想偏差时,例如员工看到一些表像就觉得自己怎么没前途了,公司又怎么 没发展了,这样的情况应该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我们要做什么呢?要去引导他们。 云枫 16:42:25 (3) 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归因,少从内在的稳定因素(能力) 归因,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云枫 16:43:55 很多人是没有自信的,而这一点往往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所以, 我们一定要运用鼓励和赞美去更多的认同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多一些信心。在给他们信心的同 时,我们收获的将是高效与业绩。 云枫 16:44:38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见天的分享到此为止。有兴趣的朋友,明天老时间、老地方见。 谢谢大家! 妮妮|课程助理(445235845) 16:44:59 谢谢老师
33 页
287 浏览
立即下载
心理学在管理当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Applied Psychology in Management 王鸥飏 现任: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人力资源开发专业 英国 City & Guilds 中国区业务经理 国际职业培训师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测评与人才评价中心 副主任 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及题库开发项目 负责人 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教材编写小组 负责人 曾任: 阿尔卡特通讯有限公司培训经理 GE 上海人力资源部项目经理 上海晟融集团教育研展部经理 华融(中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博士 / 讲师 王鸥飏 课程目标 走进管理心理学 如何和上级同级下级打交道 -- 沟通心理学 让人人都积极起来—激励心理学 知人善任,因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投其所好,挖掘人心 - 管理心理学 团队建设,绩效提升 - 团队心理学 课程安排 30 mins 管理心理学的概述 管理学与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的核心 45 mins 沟通心理学 15 mins 激励心理学 14:30-14:40 与上级沟通的技巧 与同级沟通的技巧 与下级沟通的技巧 激励心理学的启示 有效激励的方法 休息 60 mins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了解自己:呜莎测试、 PDP 测试等 选人、育人、留人、用人的 30 mins 情绪调适与情商管理 心理和谐的实质 职业经理人的情商提升 破冰游戏: 1 )用 3 分钟时间,画一棵树; 2 )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兴趣爱好,并让大家记住你; 3 )你参加本次的培训的希望。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概述 -— 走进管理心理学 一 .“ 广角镜与长焦距”的利弊 ——“人本”管理与管理心理学 • 21 世纪的管理将更加心理学化。 学》 —摘自《组织行为 美国前管理协会会长 赫尔雷格尔 (Don Hillreigl) 教授等 著 二 . 从“个人”—“团队”到“组织” —管理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 个 体 心 理 概 论 历 史 与 现 状 人 性 假 设 人 事 心 理 激 励 理 论 群 体 心 理 态 度 理 论 群 体 心 理 领 导 心 理 人 际 沟 通 领 导 心 理 组 织 心 理 让我们来探索 心理学在管理中运用的奥秘! 第二节 沟通心理学 —— 如何和上级同级下级打交道 1. 与上级沟通 1 ) PMP 一切从赞扬开始 — 行为主义的启示 •巴甫洛夫、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暗示的力量NLP; •一分钟经理; 我能,我怕谁! 我信,我可以! 1. 与上级沟通 2 )特里法则—— •“ 他们” vs“ 我们” •希丁克的秘密 •遵义会议 承认错误比拒绝错误更伟大 1. 与上级沟通 3 )蜂舞法则—— •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的障碍 •学会聆听 •学会同理心 •学会结构化 管理离不开沟通 2. 与同级沟通 •把下属克隆成自己 •别当“原则”的奴隶 •扁平化走动式管理 1 )位差效应—— 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 2. 与同级沟通 2 )刺猬法则—— •亲密有间,心理距离效应 •工作即工作,生活即生活 •做个职业化经理人 距离不是越近越好 2. 与同级沟通 •眼神 •表情 •语言 •肢体语言 •站立坐行 •行为方式 3 )微细动作—— 善于从细节发现问题 3. 与下级沟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 1 )投射效应——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3. 与下级沟通 2 )南风法则—— •从教育孩子看管理 温暖胜于严寒 •日本公司的启示 •刘备与赵子龙 •这世界不是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3. 与下级沟通 3 )皮格马利翁效应—— •“ 想要” vs“ 一定要” •“ 伯乐” vs“ 田忌” • 善于画饼 梦想也能成真 第三节 激励心理学 —— 让人人都积极起来 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管理的基础即是满足需求 成 长 性 需 要 自我实现 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 失 性 需 要 2. 套圈游戏 —— 理解人对成就感的追求 权力需要 关系需要 成就需要 目标设定 精神激励 成就动机 3. 双因素理论 —— 工作动力的决定因素 •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新说法: 满意—— 没有满意 •双因素论 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成就、发展、对工作本身的 兴趣、责任感… ... 薪水、安全、个人生活、 上下级关系、地位… 4. 公平理论 —— 每个人都在进行着比较 O P Oa OP OH 或 IP Ia IP IH OP—— 对自己报酬的感觉 Oa—— 对别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 对自己所作投入的感觉 Ia—— 对别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OH—— 对自己过去报酬的感觉 IH—— 对自己过去投入的感觉 5. 目标设置理论 —— 如何获得高水平的绩效 SMART 原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Specific )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Measurable )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Attainable )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Relevant )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Time-based )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 知人善任,因材管理 1. 莎呜性格测试 选人心理学 2. PDP 测试 选人心理学 —— 老虎型:具控制与任务导向特质; ——孔雀型:具社交与关系导向特质; ——无尾熊型:具稳健与关系导向特质; ——猫头鹰型:具系统与任务导向特质; ——变色龙型:具弹性导向特质的整合型。 中国人力资源总监 / 经理超过一半是老虎,排在其后的分别是孔 雀和变色龙,而美国排在前三位分别为无尾熊、孔雀和变色龙。 选人心理学 育人心理学 记忆:五个要素 20 个名词的记忆游戏 First (启始) 我们记住事件的开端或一系列事件中的第一件的可能性更大; Reviewed (复习) 不复习的话, 24 小时后,记忆迅速减弱; Outstanding (出色) 非同一般的事我们总是记得特别牢; Linked (联系) 靠记忆术或类比记住的事情记得更牢; Last (结尾) 我们记住事情结尾的可能性更大。 FROLL 奥格尔维法则 —— 敢于启用强于自己的人 •套娃 •容人之长 •不对强者求全责备 •失败是成功之母 留人心理学 罗森塔尔效应 用人心理学 —— 管理者首先是个好教练 •期望 •现代学徒 •做个好教练 用人心理学 鲶鱼效应 —— 为企业注入活力 •职业倦怠期 •职场保鲜剂 帕金森定律 —— 效率与人数的反比关系 团队人数 精兵简政 二八法则 热炉法则 —— 违反规则必会受到惩罚 高效执行 纪律制度 破窗效应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偷车试验 短板清理 环境影响 LOGO 第六节 情绪调适与情商管理 解决之道 舍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放下了了有何未了 让时间去对付压力 没有不能被时间减轻、软化的悲伤 不想做就放开 在压力过强时,你需要停下来 由生理层面来抒解压力 (生理的情绪控制与管理) 1. 静心的功夫 :腹式呼吸法 2. 如何睡个短而好的觉 3. 办公室的 spa :肌肉放松法 心灵禅修,现代管理者必修课 微笑 呼吸 音乐 放松 冥想 随时随地……
42 页
276 浏览
立即下载
心理咨询室工作纪律
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1、心理咨询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营 造温馨舒适的咨询空间; 2、保持心理咨询室的日常化、规范化管理; 3、咨询师必须做到,态度热情,工作细致认真,本着“乐 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以诚相待; 4、咨询师要严守矫正对象的个人秘密,保护矫正对象个人 的隐私; 5、每次咨询后应及时整理、分析矫正对象的各项资料,并写 出心理评估报告; 6、爱护咨询室的设施,保持好咨询室卫生。 二道区司法局
1 页
315 浏览
立即下载
管理风格心理测验
风格测验 窗体顶端 请于 10 分钟以内做完此测验,以下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反应风格不同。 请以您真实的感受,分别用“4、3、2、1”来表达您的选择顺序,分数越高表示您越倾向于此选择。 如果我有机会当电影演 员,我希望演什么角色? 一代枭雄或英雄人物 片中的富翁 成功的企业家 悬疑片中的辩护律师 我喜欢的上司是 有主见,会强烈支持我的 很重视与各部门维持良好 重大决策议订过程中重视 任何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 决定 均衡的关系 协调与共识 虑 我喜欢的部属是 能在工作上与我充分配合 能与我及部门同事维持良 重视团队合作及自我激励 做事小心谨慎,有研究的 的部属 好关系 的部属 精神 认识我的朋友或同事认为 充满干劲及企图心但脾气 我是一位 乐观进取但凡事不够深入 暴燥 理性有规律但有些古板 保守谨慎但太过于悲观 我对公司内各部门沟通不 公司内部应建立多重沟通 应举办一系列团队合作的 公司应制订相关规章,一 应先研究为什么沟通不 良的看法 管道,管理阶层应主动协 训练及座谈会,加强互动 切行事应公事公办 良,问题症结在那里 调沟通 及共识 当我拟订的计划遭人公开 进一步了解反对者的意 想办法说服反对者,我相 邀请反对者坐下来详细就 不理会反对者的意见,我 反对时,我会 向,或许我该想办法改善 信一定有办法讨回公道 我的计划进一步沟通 计划是经过周密设计的 关系 在主管会议中,老板在责 备部门主管时, A 部门 主管却将箭头指向我,我 立即当面反驳,我决不接 笑着要 A 部门主管不要 要求会后与 A 部门主管 对 A 部门主管转移焦点 受此污蔑 波及到我 详谈,再向老板报告 的做法嗤之以鼻 会 对部属的培育与训练,我 让部属自行在工作磨练中 与部属一起坐下来讨论部 只要部属要求的训练,我 尽量配合公司训练单位提 的做法是 学习,不懂得地方可以问 属的期望及我能提供的资 都会满足他 供的课程,让部属参加 我 源及信息 针对部属的工作绩效,我 部属将工作做好是其本份 应重视绩效管理过程中的 部属完成工作固然重要, 绩效考核应有明确的评量 的看法是 应负的责任,我重视绩效 辅导,信息回馈及必要训 但应避免工作压力太大 标准采能有效衡量 成果 练 由于公司资源分配不公, 要求另行重新开会讨论, 直接向老板表达我不满的 私下与相关部门沟通,避 收集资料及分析报告呈送 我会 开会前再次收集相关资料 意见,并要求调整或补偿 免公开争执伤和气 老板请求裁示 分析利弊得失 管理风格测验结果说明 A 型管理风格 1. 2. 3. 4. 5. 6. 7. 1. 2. 3. 4. 非常重视公司及上司交付的工作任务,强力主导工作进行方向,以避免工作 完成时效上有所耽误或工作绩效不 佳的结果。 关切在组织运作期间人员,时间,经费及任何其它资源的有效运用。 有强烈 的企图心胜过业务上的竞争力。 认为部属必须了解与其工作相关的信息并能 严格遵守上司指派的工作任务。 在工作推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主观意识比较重,会立即判断,自行投入解决问题以增取时效。 若遇到工作或公司资源分配上的冲突,会强力反击,以增取胜利或有效压制对方。若与他人在 意见上不同,总 企图能说服对方。 对于个人及公司的权益问题非常重视。在团体活动中常常不自觉状况下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在公司组织内,同事 间公事公办,不太强调人际关系。 B 型管理风格 5. 6. 个性开朗随和,不太强调组织内的主管与部属关系,常常以好朋友的 立场与部属相处。 在工作规划及执行方面,给部属较大的决策空间及 意见表达机会。 平时关切的是工作团队内各成员间是否维持的和谐气氛及心态平衡。 关切部属对工作任务的感受。当给予部属工作授权后不太过问其进行 状况,除非部属遇到困难不能自行解决需 要主管协助。 遇到工作或公司资源分配上发生冲突时,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认为主动与各部门主管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互动联系是很重要的。 1. 2. 3. 4. 5. 6. 7. 对于公司及上司交付的工作任务会与相关部属充分沟通商议以求达成共识。 认为做事应讲求条理,公正及前后一致性。 关切部属在组织内的事业生涯规 划及专业训练。 认为工作的绩效是团体的表现,遇到工作问题应团体内成员 共同解决。 不主张个人或英雄主义。 认为工作上的冲突不一定是负面的,有时是激励创新的动力。所以鼓励部属在工作方法上冒险及创新。 认为人际关系应建立在理性基础上。认为凡事与各部门多沟通多协调,才能有效执行公司交付的工作任务。 1. 2. 3. 4. 5. 6. 7. 8. 个性保守谨慎,对于公司及上司交付的工作任务会仔细研究小心求证。 认为凡事不必操之过急,应收集所有相关数据分析再分析,将工作做对比较重要。 在工作规划过程中,部属应该负责收集各种信息提供主管做判断。 认为主管应完全掌握部属在工作进行中的各种状况。 认为与各部门关系应保持 和平相处并应避免争执与冲突。 在工作上发生问题时,并不急于解决,会仔细研究发生原因并尝试自行找出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强调慢工出细活,凡事不宜燥进。喜欢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工作任务。 在团体活动中是属于 冷眼旁观的角色。 C 型管理风格 D 型管理风格
2 页
303 浏览
立即下载
管理心理学-情绪管理
管理心理学 —— 第 5 讲 —— 洪明 hongming@lixin.edu.cn 第五章 情绪管理 5 情绪管理 一 EQ 基础 二 认识、表达和调节情绪 三 建立正面情绪——快乐 四 例 管理负面情绪的基本原则——以愤怒为 五 挫折 六 压力和焦虑 七 时间管理 5.1 EQ 基础 EQ 是什么? EQ 是指一个人察觉、调整和运用自己情 绪的能力,以及了解、处理他人情绪的 能力;更重要的是善于将情绪能力运用 在思考及行动上。 一个人的个性是否稳定、有自信、有毅 力、能善解人意、与别人和谐相处等等, 对未来的事业成就、乃至整个人生的幸 福与否、成败得失起着其极重要的影响。 5.1 EQ 基础 认识 自己 情绪 正面自 我激励 控制 负面 情绪 EQ 是什么 ? 认知和管 理他人情 绪 建立融洽 人际关系 5.1 EQ 基础 情绪是…… 情绪是我们对外在或内在环境的转变 而产生的身体、行为及语言上的一种反应。这 反应包括: ???? 主观感受(愤怒、悲伤、快乐) ???? 生理反应(心跳、头痛、出汗) ???? 行动反应(退缩、攻击、逃走) 5.1 EQ 基础 情绪的特点 • 情绪是可以表达,但需要适当的宣泄。 • 每个人的情绪是独特的。不同情绪需要不同的安 慰。 •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情绪可分正面和负面,正面 情绪使人活力充沛和生活愉快,负面情绪使人意志 消沉和心烦意乱。 • 情绪是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要懂得管理自己的 情绪,就要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学习适当的表达自己 感受,才会自主地成长和与人建立良好关系。 5.1 EQ 基础 情绪反应的类别 强烈的 ( 兴奋的 ) 快乐、兴奋、雀跃、 愤怒 敌对、痛恨 ....... 充满信心 ...... 正面的 I II III IV 负面的 安静、舒适、满足 乏味、失意、无助、 抑郁 ...... 微弱的 ( 消沉的 ) 5.1 EQ 基础 健康和不健康的情绪 健康 不健康 自尊 保持自尊 骤降 / 失去 反应程度 恰当 过分夸张 对象 对事 对人 淡出时间 正常 过长 / 永久不能 对未来的看法 明天会更好 永远都会差 对工作、社交和休 正常、 失去兴趣、放弃、 闲的态度 消耗心力 产生动力 • 健康的感受:对自己有益;不伤害他人;对未来有期许; 表达得体;有建设性;能转化为力量; • 不健康的感受:自责或指责他人;影响他人;持续时间 过长;想要放弃;没有建设性。 5.1 EQ 基础 EQ 四步曲 • 认识情绪 • 表达情绪 • 调节情绪 • 寻找解决问题之道 5.1 EQ 基础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沟通技巧; •自我确定技巧; •领导技巧; •处理冲突技巧。 5.2 认识、表达和调节情绪 认识和表达情绪 •如果一个人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 , 可以帮助自 己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心或镇静的效果, 产生平伏 情绪的作用。 •首先,要察觉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喜悦、生气、 愤恨、挫败、失望、还是哀伤 ? •确认后,便可以利用语言说出来。 •最好能够客观地指出引起感情的原因。 5.2 认识、表达和调节情绪 1 分 情绪天气预报 10 分 说出自己的情绪(如近一周来),包括事件、情绪和 反应。并认知他人的情绪。 例:“当我见到你充满活力的样子时,我也精神为之 一振。” “ 今天我感到非常挫败,因为一开始我满怀信心去考 试,但不知怎么的过度紧张,很多准备好的内容也没 有答出来,结果表现大失水准!” 5 情绪管理 情绪词语 正面情绪 负面情绪 1. 兴奋 9. 尊重 17. 愤怒 25. 焦虑 2. 雀跃 10. 舒适 18. 害怕 26. 失望 3. 惊喜 11. 满足 19. 嫉妒 27. 无奈 4. 喜乐 12. 宁静 20. 厌烦 28. 挫折 5. 有希望 13. 放松 21. 拒绝 29. 自卑 6. 有信心 14. 安全 22. 彷徨 30. 哀伤 7. 被接纳 15. 归属 23. 害羞 31. 沮丧 8. 被信任 16. 包容 24. 受伤害 32. 罪疚感 5.2 认识、表达和调节情绪 调节情绪——身心松驰(即时) 5.2 认识、表达和调节情绪 调节情绪——身心松驰(长期) 5.3 建立正面情绪——快乐 快乐何处寻 •东方思想 佛家 ─ 平常心 道家 ─ 顺应自然 (真、自然、无为) •西方思想 弗洛依德 : Love well, play well, wor k well Argyle :婚姻、朋友、工作、休闲、自尊、 自信(与快乐无关的变量:相貌、教育、社会地位、 财富) •其它:美的世界(艺术与大自然) 5.4 管理负面情绪的基本原则——以愤怒为例 基本原则 •1. 事前预防比事后补救更有效; •2. 提高个人“先知先觉”能力; •3. 提高个人情绪敏锐度; •4. 当在无控制的环境下而产生负面情绪时,利用 “停 - 想 - 做”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5.4 管理负面情绪的基本原则——以愤怒为例 情绪“红绿灯” “ 抽离”—— 深呼吸、倒数、 红灯 TOP) 洗面、离开、精神放松等 失、 后果、解决方法 ( 利已利人 ) 黄灯 HINK) “ 思想”—— 理性分析:得 人) “ 行动”—— 执行 ( 利已利 的方法,如妥协、通谍等 5.4 管理负面情绪的基本原则——以愤怒为例 负面情绪管理 情绪 愤怒 挫折 焦虑 抑郁 特性 具体方法 一般方法 抽离 / 集中力转移 情境性 包括视线、听觉、思想、行 防御反应 ( 潜意识 ) 为、味觉转移、深呼吸等 解决问题 情境性 正面思想、比较标准 改变自己 ( 期望、要 肌肉松弛、具体化计划、后 慢性 求) 果明朗化 升华 慢性 有氧运动 5.5 挫折 挫折的成因 社会与人际因素 讲求功利的社会现实,人的本质和价值受到质疑 强调后果和比较,成败与竞争 人际交往表里不一 机械式工作 不利的经济与社会大气候 个人心理因素——“事与愿违” “ 想做的”与“应该做的”产生矛盾; 努力后仍是失败; 失去了重要的人物、机会或事物。 5.5 挫折 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 否定 - 否认问题存在、否认失败所带来的不安及失 望,甚至否认自己的失败。 压抑 - 把挫折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完全压抑 , 不表达 出来。有时会表现得畏缩不前 , 希望事情会不了了之, 有时又会对某些事情的不公平转变为责怪自己无用,可 能会造成情绪低落 。 转移 - 将挫折的情绪发泄在其它人身上。 投射 - 将挫折感投射在别人身上。 5.5 挫折 如何面对挫折——改变思想和态度 挫折是一种契机,它可以促进个人成长。 挫折也可以被视为一盏“红灯”,在繁忙生活中挫折 提醒我们应重新检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如正在执着些 会么、是否太完美主义、目标定得过高、工作是否称职、 事情的优先次序及人生意义等。要“从内心寻找答案”, 不要只停留在情绪困扰中。 若处理得当,可进一步认识自己、进一步认识别人及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 挫折使我们更能明白和认同别人的经历,更能同舟共 济和欣赏别人。 5.5 挫折 处理挫折的方法 认知及接受情绪 利用适当支持系统去宣泄情绪 问题解决 重新评估整件事情,总结经验,寻找新出路,去选 择,去行动。 可能需要重新修正一下你的价值观、调校目标或 是改变行动策略,以达到“经一事、长一智”的收获。 5.5 挫折 挫折预防方法 建立一个自省的习惯 对周围的事物及人物持开放态度 建立及培养长远性的友谊 5.6 压力与焦虑 什么是压力 压力是个人对外在或内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主观性是指同样的事件对不同的人所引起不同 的压力状况。 评价性是指个人对压力会产生好坏优劣的看法。 活动性是指压力的大小或强弱。 5.6 压力与焦虑 什么是焦虑 焦虑一种内在的负面刺激 , 通常是非情境性的。 1. 将来性——焦虑通常是因为预期一个压力因素将 会出现。 2. 过去性——一些过去发生的痛苦难忘的经验也会 形成焦虑。 焦虑是很普遍的现象 , 通常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情 况;某种程度的焦虑是有好处的 , 可以使你更加努力 地去应付周遭的问题 , 使你表现得更好。而过度的焦 虑通常是较严重和持久,影响到正常生活。 5.6 压力与焦虑 压力的基本假设 世界上没有一份完全没有压力的工作。 心理学上没有一种万能药 , 可以“医治”在任何时间、 地方或事件而产生的压力。 压力所出现的反应 , 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 , 都是自 然的、正常的。 压力是需要面对的 , 接受及应付 就是出路。当然 , 最好是能够去预防。 5.6 压力与焦虑 压力的分类 直觉上困难或痛苦才会产生压力,其实太过轻松或值 得欣喜的事情有时也会引起压力。因此压力也可分为正 面的压力及负面的压力。 1. 2. 3. 4. 快乐的压力 闲置的压力 痛苦的压力 过量的压力 5. 6. 7. 8. 角色冲突的压力 社会孤立的压力 容易动怒的压力 个性的压力 5.6 压力与焦虑 工作中的压力 1. 工作本身因素 2. 组织中的角色 3. 事业前程发展 4. 组织的结构及气候 5. 人际关系 6. 组织以外的因素 7. 进修压力 —— 案例:分析 Peter 的压力 5.6 压力与焦虑 处理压力的两大取向——以问题为焦点的处理模式 以问题为焦点的处理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界定问题 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衡量各种方法的利与弊 选择并执行所选择的方法 评估及进一步改善问题解决的策略 5.6 压力与焦虑 处理压力的两大取向——以情绪为焦点的处理模式 心理层面 生理层面 正面思想 呼吸调节 中断负面思想 肌肉松驰 冥想和沉思 让自己微笑 限制忧郁的时间 多做有氧运动 5.6 压力与焦虑 如何控制及管理焦虑情绪 1. 多做有氧运动; 2. 多做松弛身心运动; 3. 把可能的负面后果可视化 (visualize) 、明朗化, 最好写在或画在纸上; 4. 把心中的具体计划、解决问题的步骤写在纸上; 5. 寻找社会的支持; 6. 对环境重新评估; 7. 重订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目标; 8. 妥善地管理时间 , 平时多做“Ⅱ区”的工作。 5.7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误区 1 ” “ 忙就好,反正我也没闲着 “ 时间管理能有多大用” 2 “ 身不由己” 3 4 “ 江山易改,习惯难移” 5.7 时间管理 盘点:时间清单分析 运用《时间清单分析表》盘点每天(或每周或每日)的 工作时间都是怎样用掉的 时间清单分析表 时间 9:00-9:30 9:30-10:00 10:00-10:30 10:30-11:00 活动事项 计划用时 浪费/超时 原因 5.7 时间管理 时间清单分析要点 计划性如何? 如果原本无计划,自然就无法填写“计划 用时”和“浪费 / 超时”两栏了。 1 有多少时段记不起来做什么? 这样的时段多的话,说明你的时间管理状 态很糟糕。 2 3 浪费 / 超时多少? 由于每天安排 20% 的法定时间作为机动的、 防止不可预见事情发生的时间,所以,浪 费 / 超时不超过 20% 即算正常。超过 50% 的话,你就要将手头的工作全部停下来, 先管理你的时间了。 5.7 时间管理 第二象限工作法 根据“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得到四个象 限: 不重要 重要 第三象限 紧急 不重要 第一象限 紧急 重要 第四象限 不紧急 不重要 第二象限 不紧急 重要 紧 急 不 紧 急 5.7 时间管理 不重要 第三象限 造成干扰的访问、电 话、信件、报告等 某些不重要的会议 阅读不重要的通告 第四象限 忙碌琐碎的事 处理文件等 无聊的会议、闲谈、 杂志、 电视节目 重要 第一象限 紧急情况 迫切问题 限期完成的会议 / 工作 电话、访客 ( 上司、重 要顾客等 ) 病了要去看医生 缴交到期的账单 第二象限 准备工作、预防措施 计划 运动、身体保健 / 检查 进修、兴趣与技能发展 旅行、享受人生 家庭、社交活动 紧 急 不 紧 急 5.7 时间管理 “ 第二象限工作法”具体操作 合理地将自己的工作按紧急和重要程度划分到不同的 象限中 先做或者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做属于第二象限的 工作 许多第一象限的工作,实际上也是由于没有按照第二 象限工作法去做而产生的,注意纠正 不要被第三象限中一些假象所迷惑 根据第二象限的工作制定计划 越是对高级管理人员来说,越应有更多的时间做第二 象限的工作,更少的时间做其他象限的工作 5.7 时间管理 职场中时间管理的不良习惯 时间管理是一 种可以改变的 习惯,不良习 惯是无意中形 成的,良好的 习惯可以在有 意中形成。 请检查一下我们是否存在以下不良习惯? 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 时间观念差,工作时磨磨蹭蹭; 工作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经常找不到主次; 经常被电话、不速之客干扰,任由发展,不会说不; 上班时间不紧凑,晚上加班干; 什么事情都愿意管,认为自己很忙才好; 愿意下属多请示、多汇报才有权威; 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人云亦云; 零碎时间都被随意打发掉,不会利用零碎时间; 没有时间安排表,由别人来安排; 不会休息,不会娱乐,没有空闲。 5.7 时间管理 培养时间管理的良好习惯 请努力培养如下好习惯: 你每天花 30 分钟做计划; 你要有书面的待办单、日计划、周计划和月度计划; 让你的下属都了解你的工作习惯和时间习惯; 你每周都将工作排出优先顺序; 你已养成对付干扰的工作作风; 你有明确的生活和工作目标; 你能保证一天内有一段时间不受干扰; 有得力的秘书或充分利用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 文件柜或办公桌整洁、条理清楚; 尽量将无用的文件处理掉; 能使每件工作善始善终,避免头绪多而乱; 除非万不得已才召开会议; ······ 5 情绪管理 感谢各位支持 有问题请来邮件 洪明 hongming@lixin.edu.cn
42 页
316 浏览
立即下载
人事心理学
人事心理学 Personnel Psychology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Applied Psychology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主讲:刘向明 HRM 的三个专业方向 1. 2. 3. 任务方向 CPO :作业管理、流程管理、系统工 程 组织方向 CCO :组织结构、组织机制、组织文 化 人员方向 CHO :甄选测评、绩效激励、培训开 发 人员方向的重点是心理学 逻辑复杂、变量众多、交互影响 2 内容大纲 第一章 概述篇:什么是心理学 第二章 职场篇:职业适应性与心理学 第三章 评价篇:心理学在能力测评中的应用 第四章 激励篇: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 第五章 文化篇:心理学对企业文化的指导意义 第六章 发展篇:如何学习心理学 3 第一章 概述篇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 1. 心理学是关于行为、情绪、思维和精神的本 质、功能和现象的科学。 Andrew M. Colman 研究方法 内省研究 2. 相关研究 3. 主观性:对自我心理行为、现象的体验和观察 伴生性:探寻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实验研究 逻辑性:探寻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5 论证方法 1. 2. 3. 1. 2. 确定因果关系的三个准则 共生性:两个事件共变或一起变化 不可逆性:一个事件必需在另一事件之前 排他性:必须排除其他可能的解 相关性 两个事件或现象之间的共生概率 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伴生性、象征性 6 实验方法 在可控条件下,目标结果的可重复性 可控条件:自变量 目标结果:因变量 例:某实验人员想知道分类记忆是否会提高记 忆能力,他找来两组人,让他们记忆一系列词 汇, A 组的词汇已经分类, B 组则不分类。 自变量是 。 因变量是 。 7 应用 1. 2. 3. 4. 在绩效管理中,突出绩效是目标结果,是因 变量,自变量有哪些? 假设岗位的任务是恒定的,绩效表现是因变 量,自变量有哪些? 假设人是恒定的,绩效表现是因变量,自变 量有哪些? 假定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是定量,下列哪些 因素可以是变量: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 员技能、领导能力、工作流程、商业模式 8 心理学的发展 Jean Charcot (1825-1893) 简 · 沙可 临床心理学 的奠基人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威廉 · 冯特 实验心理 学的奠基人 Sigmund Freud (1856-1939) 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奠基人 Frances Galton (1822-1911) 弗朗西斯 · 高尔顿 个体心理学的奠基人 9 心理学的四次革命 1. 2. 3. 4. 实验革命 Wilhelm Wundt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 · 冯特 行为革命 John B.Watson(1878—1958) 华生,美国 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人本革命 Abraham H Maslow(1908—1970) 马斯洛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认知革命 Jean Piaget (1896—1980) 让 · 皮亚杰, 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创始人 第五次?可能是生物社会学、进化心理学、生理 化学、基因科学 10 心理学分支 ( 理论心理学 ) 1. 2. 3. 4. 5. 6. 普通心理学 (general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学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人格心理学 (personality psychology) 8. 人文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9.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10. 动物心理学 (animal psychology) 11. 进化心理学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2. 心理测量学 (psychometrics) 7. 11 心理学分支 ( 应用心理学 ) 1. 2. 3. 4. 5. 临床心理学 (clinical psychology) 咨询心理学 (counseling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环境心理学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法律心理学 (forensic psychology) 6. 7. 8. 9. 10. 工业心理学 (industrial psychology) 组织心理学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管理心理学 (managerial psychology) 人因心理学 (human factors psychology) 消费心理学 (consumer psychology) 12 与 HRM 相关的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职业心理学与人事心理学 文化设计、工作设计、员工激励 职业性向、生涯发展、培训开发 行为分析学与心理测量学 工作分析、人才测评、能力评价 13 第二章 职场篇 职业适应性与心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与员工基于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共同制 定个人职业目标与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活动 个人职业目标 成就动机:对成功的定义,我的目标是什么? 亲和动机:对友情的定义,我的伙伴是什么人? 15 生涯发展的基础 1. 个性基础 2. 资源基础 3. 情绪模式、行为方式、判断方式、推理方式、决 策形式、人际交往方式 知识、技能、能力 态度、动机、价值观 社会基础 经历、知名度、声誉、人际关系 企业经营、行业发展、经济周期 16 一 心理资本与职业资本 心理资本 自我认知, Self-awareness 自我效能, Self Efficacy 情绪智力,情商 EQ Emotional Quotient 压力调节,逆商 AQ Adversity Quotient 预测因素 成功:延迟满足 幸福:自我接纳 长寿:情感互动 17 职业资本 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技能 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 沟通: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工作: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工具应用 能力 兴趣:职业性向、职业基础、价值取向 人际:独立能力、服从能力、协作能力 发展:技能知识、知识学习、自主发展 18 自我认知 自我接纳 self-acceptance 1. 2. 3. 接受自己的成长经历 , 并把经历视为资源 了解并接受自己的长处和弱点 理解并接受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自我认同 self-identity 1. 2. 知道自我的不同角色 理解并接受自己在不同人面前的角色 19 二 生涯管理与职业发展 Renwich 和 Lawler 1978 个人心目中职业的良性特征 1. 意义:有意义的任务,提高在组织中的影响 2. 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内部感情 3. 价值:实现某种个人价值 4. 技能:学习新的技能 5. 能力:发展个人能力 6. 自由:工作中的自由与自主性 20 生涯理论的演化 从经验到科学 星座、面相、血型 四柱八字、阴阳五行 金曰从革,灵活及韧性 木曰曲直,原则及真理 水曰润下,爱心及细致 火曰炎上,叛逆及挑战 土曰稼穑,行动及计划 五行俱全 21 五行俱全 相克相生,不克不生,大克大生 命中缺金,灵活和韧性不够,不宜经商 命中缺木,原则和坚持不够,不宜致学 命中缺水,爱心和细致不够,不宜为官 命中缺火,创新和冒险不够,不宜从艺 命中缺土,努力和投入不够,不宜做事 改变习惯、丰富自我 团队管理:扬长避短、自我修炼:取长补短 22 生涯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 1950s 爱德华 S 鲍丁 Edward S. Bordin (1913-1992) 职业选择 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综合 需要 / 满足 (need/gratification) 模式 动态的内在动机需求对职业选择历程的影响 个体的儿童时期 (6 岁以前 ) 对人格成长与未来 职业选择的影响 ( 三岁看老 ) 23 生涯理论 发展理论 1950s D·E Super 生涯发展历程,前面的经历影响后面的发展。 生涯发展五阶段 人生九种角色 成长阶段 (0-14 岁 ) 、探索阶段 (15-24 岁 ) 、建立阶 段 (25-44 岁 ) 、维持阶段 (46-64 岁 ) 、衰退阶段 (65-) ( 角色认知 ) 儿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 人员、父母、退休者 四个人生舞台 家庭、社区、学校、职场 24 生涯理论 类型论: 1959 , John Henry Holland (1929.2.2 - ) 强调“人格特质”与“工作类型”的匹配 霍兰德 RIASEC 模型 现实型 研究型 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 传统型 Realistic Investigative Artistic Social Enterprising Conventional 25 RIASEC 模型 类型 人格倾向 典型职业 现实型 (R) 服从、坦率、谦虚、自然、坚毅、实际、有礼、机械师、技师、 害羞、稳健、物质主义… 农艺、园艺… 研究型 (I) 分析、谨慎、批评、好奇、独立、理性、内向、工程师、化学 条理、谦逊、精确、保守、理想主义… 家、科学家… 艺术型 (A) 想像、冲动、独立、直觉、无条理、情绪化、 诗人、小说家、 挑战权威、创意、表情丰富、理想主义… 音乐家… 社会型 (S) 仁慈、慷慨、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解人意、教师、辅导员、 说服他人、洞察力、理想主义… 心理师… 企业型 (E) 冒险、野心、独断、冲动、乐观自信、精力充 推销、政治家、 沛、善社交、获取注意和知名度、享乐主义… 企业家… 传统型 (C) 顺从、谨慎、保守、自抑、规律、坚毅、现实、出纳、财会、 稳重、高效率、坚持原则、现实主义… 行政人员… 26 RIASEC 模型 R 现实型 2 C 传统型 1 I 研究型 3 A 1 艺术型 E 企业型 1 S 社会型 27 三 职场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脚本 Eric Berne, 1964 ,互动模式 警察与小偷:我抓到你了 / 你来抓我吧 大人与小人:总让我操心 / 没你我怎么办 付出与自责:都是为了你 / 我怎么这么差 可怜与爱心:我很悲惨 / 我来帮你 关注与回避:你怎么还这样 / 看天上有流星 人际模型固化会形成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型 如何让孩子更独立、更有能力? 28 前意识层的沟通 生命信念:早期经历形成的人际关系假设 1. 我不好,你好: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充满了被 批评与不被受肯定所造成的 2. 我好,你不好:可能是因为早期受父母照顾经 验不良的影响所致 3. 我不好,你也不好:可能因为幼时受到父母虐 待,而发展出的生命信念 4. 我好,你好:幼年时经成人协助与良性互动, 发现自我价值后所发展出的生命信念 29 四 工作压力调节与压力管理 压力对人的影响 Meta Disease 原疾病 EII Emotional Induced Illness, John A. Schindler 压力管理:降低情绪压力、人际压力、社会压 力、自我评价压力 压力调节:情绪切换、角色切换、环境切换 30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EAP) IEAPO 国际员工援助组织 文化设计,平等、积极、互助的人际关系 工作设计,技能多样性、发展多向性 团队设计,技能互补、情绪互补 心理培训,心理学知识、解压技巧 预案开发,危急事件处理预案 社区支持,儿童与老人照顾及其他中介服务 及时援助,网络援助、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 SHE 与 CHO 31 第三章 评价篇 心理学在能力测评中的应用 能力测评 1. 2. 3. 4. 5. 心理学的作用 定义:定义能力 ( 素质 ) ,如责任感、主动性 构成:理解能力的构成,例如心理素质、职 业意识、工作技能、沟通技能、领导技能 伴生:理解能力 ( 特质 ) 之间的伴生关系 排异:理解能力 ( 特质 ) 之间的排斥关系 机制:理解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机制 定义是基础,机制是关键 33 人格 Personality The life-long consistency of a person’s behavioral, emotional, cognitional, mental , and social intercourse patterns. 在个人的一生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情绪 、思维、精神和社会交往模式的一致性。 The constitution of a person’s stable traits. 个人稳定特质的组合 34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 口腔期 oral ( 0 - 18 个月) 自我感受发展,口腔刺激(过度自我,关注个人感受) 2. 肛门期 anal ( 18 - 36 个月) 原则发展,排便教育(有强烈的好恶,情绪化的原则) 3. 性器期 phallic ( 3 - 6 岁) 性别意识发展,恋母 / 恋父情节(权威崇拜、恐惧和挑战) 4. 潜伏期 latency ( 6 岁-青春期) 同性间的社会化发展(追求同性伙伴关系) 5. 生殖期 genital (青春期-以后) 综合社会化发展,自我整合(人格特征丰富化的过程) 强烈的冲突会把心理状态定格在早期阶段 35 人格发展 Erik H Erikson 艾里克森 1. 2. 3. 4. 5. 6. 7. 8.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 - 1 岁 )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1 - 3 岁 ) 主动对内疚 (3 - 5 岁 ) 勤奋对自卑 (5 - 12 岁 )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 20 岁 ) 亲密对孤独 (20 - 24 岁 ) 繁殖与停滞 (25 - 65 岁 ) 自我整合对失望 (65 - ) 36 人格理论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人格是流动的,特质可以 技能化,人格是自组织系统 自组织理论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复杂的自 组织系统 ( 生命系统、社会系统 ) 的形成和发 展机制,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 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 人格发展有反向发展、退化发展和平台发展三 种模式。 37 能力测评 1. 招聘甄选 2. 胜任素质模型 3. 资源:个人 KSA 、 AMV 匹配:价值与文化、能力与任务、个性与团队 冰山模型、洋葱模型 素质模型分类 绩效评估 自变量:能力、方法、工具、流程 因变量:绩效结果 38 一 招聘甄选 1. 五个方向上的人职匹配 职业层面的匹配 2. 社会人:心理素质与社会要求相匹配 职业人:职业意识与职业要求相匹配 组织层面的匹配 观念人: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素质人:基本素质与人员配置战略相匹配 经验人:技能水平与人员开发战略相匹配 39 3. 任务层面的匹配 4. 团队层面的匹配 5. 专家:关键技能与任务目标相匹配 通才:技能结构与任务情景相匹配 同事:人际技能和团队氛围相匹配 上级:领导能力与追随风格相匹配 下属:追随能力与领导风格相匹配 个性层面的匹配 兴趣:职业性向和工作性质相匹配 发展:成就动机与企业战略方向相匹配 40 心理素质 1. 2. 3. 4. 5. 6. 7. 8. 9. 现实投入性:理性、现实、时间观念强 自我一致性:理解自我的多重角色 思维逻辑性:因果推理、合情推理 成就动机:强、持久、方向一致 自我激励:感兴趣的工作、主动发展意愿 情绪乐天性:乐观、自信 情绪互动性:善意、共情、积极评价他人 压力调节能力:模糊承受力强、情绪稳定 问题处理能力:目标导向、资源导向、方案开发、 方案调整 41 二 胜任素质模型与能力测评 麦克利兰 (David C. McClelland 1917 - 1998) ,美国社会心 理学家, 1973 年提 出“冰山模型 (Iceberg model) 把人的能力分为“ 表层特征”与“深 层特征”。 表层 特征 深层 特征 42 能力层次 1. 技能,活动层 2. 知识,理性层 3. 我是谁 特质,潜意识 6. 我重视什么 自我,前意识 5. 我知道什么 价值,领悟层 4. 我能做什么 我的习惯 动机,无意识 什么在激励我 43 胜任素质 Competence, Competency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rson that leads to or causes effective or superior performance. (Boyatzis, 1982). 导致或引发有效、卓越绩效的个 人深层特征。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rson that distinguish outstanding job performance from average performance. Lyle M. Spencer and Signe M. Spencer 1993 能区分卓越工作业绩和一般业绩 的个人深层特征。 44 不同岗位的胜任素质 1. 2. 3. 4. 5. 6. 技术类 逻辑思维 目标导向 现实投入性 尽责性 严谨性 分析能力 1. 2. 3. 4. 5. 6. 营销类 利他精神 情绪乐天性 情绪互动性 倾听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 45 操作类 1. 现实投入性 2. 工具使用能力 3. 技能熟练程度 4. 技能发展性 5. 身体协调性 1. 2. 3. 4. 5. 创意类 独立思维 批判思维 现实超脱性 问题处理能力 洞察力 46 三 绩效评估与绩效指导 什么是绩效 Performance 绩效因素 ( 自变量 ) 员工通过其行为,以及运 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达 成的、对组织目标有贡献 的工作结果。 态度、行为 知识、技能、能力 控制哪个变量更有效? 47 绩效基准 1. 2. 3. 绩效管理中的自变量 基于态度:动机激励 基于行为效率: M/T study ,动作 / 时间分析 基于关键行为: 关键绩效目标分析 关键绩效领域分析 关键绩效行为定位 行为标准化 行为改变 48 第四章 激励篇 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 如何激励员工 最大的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 get the job done 创新和创意类工作,物质激励与结果负向相关 最经济的激励方式是认可和欣赏 最长效的激励方式是生涯规划 1924-1933 ,霍桑工厂,照明效应 1963 年老鼠实验, 1968 年天才学生实验,皮格马利翁效应 50 激励理论 X 理论与 Y 理论 《企业中人性面》 1960 年 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 (Douglas McGregor) X 假说:逐利的理性人 人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绝大多 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 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 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 激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 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 51 Y 假说:独立的自动人 人不讨厌脑力和体力的付出,如果给予适当机 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 多数人愿意承担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 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 力的唯一办法; 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 52 动机双因素理论 弗雷德里克 · 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 1923 年 - ) 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 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保健因素决定工作不满意度 激发因素决定工作满意度 物质是基础 精神是追求 53 动机双因素理论 Herzberg 动机因素 保健因素 薪 酬 福 利 个 人 地 位 人 际 关 系 激发因素 工 作 环 境 工 作 兴 趣 工 作 评 价 成 就 感 个 人 发 展 54 工作特性理论 1. 2. 3. 4. 5. Hackman and Oldham 如工作具备了以下特质,工作本身就是激励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任务重要性 工作自主性 反馈及时性 55 公平性与激励 “心理契约”( Psychological Contract ) 美国心理学家施恩 (E.H. Schein)1965 4 种类型的心理契约 1. 2. 3. 4. 个人和组织对付出和回报的期望 员工满意度 交易型,任务明确,短期报酬 平衡型,任务明确,长期报酬 过渡型,任务不明确,短期报酬 关系型,任务不明确,长期报酬 外部公平:行业惯例会转化为员工预期 56 生涯规划与职业通路网络 把工作设计成多通路发展,形成内部人员开发 网络,例如:销售人员 通路 1 :业务代表—销售主管 通路 2 :业务代表—客服专员—高级客服专员 通路 3 :业务代表—市场调查员—市场分析员 通路 4 :业务代表—销售训练师—高级训练师 通路 5 :业务代表—销售统计员—管理会计 通路 6 :业务代表—品质控制员—品控工程师 通路 7 :业务代表—助理设计员—产品设计师 通路组合,形成开发网络 57 开发线路图 1. 2. 3. 职位说明书中注明 可轮换职位 可晋升职位 晋升之间应轮换的职位 例如:晋升部门经理前应轮换的职位 1. 2. 3. 4. 销售部渠道经理 营销部品牌经理 HR 部流程经理 财务部预算经理 58 第五章 文化篇 心理学对企业文化的指导意义 一 社会心理学中的文化现象 社会范式 (social paradigm) 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社会形态和行为方式 冲突、代沟 集体无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深藏在人类头脑中不由自主的精神活动 共享的价值观 人群、圈子 60 从众心理 (conformity) 群体极化 (Group polarization) 人们具有的和他人保持一致、和他人做一致事情的本 能。 群体决策时,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 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内隐人格理论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Asch, 1946) 个体( lay person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描述了一些普通、且互不相关的人格特质 6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文化工具论 1. 2. 3. 4. 5. 6. 7. vs 文化目的论 新教 个人直接与上帝对话 劳动可以拯救灵魂 以劳动为荣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技能价值 以节俭为美德 追求理性 1. 2. 3. 4. 5. 6. 7. 天主教 通过僧侣与上帝对话 宗教仪式拯救灵魂 以不劳动为荣 人生来就有贵贱等级 身份价值 以奢华为荣耀 追求激情 62 企业文化的分类 1. 制造业文化: 2. 服务业文化: 3. 强调积极的情绪互动和顾客体验 组织结构为低等级、低控制 创意产业文化: 4. 强调标准、计划、流程、边界和控制 组织结构为高等级、高控制 强调创新、反传统、打破常规 组织结构为个人主义、反控制 知识产业文化: 强调理性、逻辑,目标导向和系统思维 组织结构为团队主义、高个人、高合作、低控制 63 二 文化的洋葱模型 社会层:社会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 组织层:结构、机制、系统、流程 人际层:人际关系、工作氛围 行为层:领导行为规范、工作行为规范 意识层:终极价值观、工具价值观 概念层:口号、象征、 Logo 64 企业文化的九个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职位定义:身份还是职业 等级距离:大还是小 决策方式:集中还是分散 社会取向:个体还是集体 价值取向:一致还是开放 任务边界:明确还是模糊 流程启动:主动还是被动 执行方式:操作还是处理 时间单位:大还是小 65 三 文化塑造 1. 2. 3. 组织成员拥护的价值观 (Hurley, 1992) 科特 · 列文 (Kurt Lewin) 的计划变革循环 (Planned Change Circle, 1958) 外化冻结:确定文化因素的变革标杆 内化解冻:通过基准化改变成员行为方式 内化冻结:把共同的行为方式上升为文化 66 应用:文化升华及固化 10-foot Rule 8-tooth Attitude Up-and-down faces Right angle discuss Paper point talking Keyword ahead 3-minute address 1-paper summary KISS 、 ABC 1. 2. 3. 4. 1. 2. 3. 软实力 消除常见的不确定性 高效的培训和引导 长效激励 形成核心竞争力 风水 文化是风 流程是水 能力是船 67 第六章 发展篇 如何学习心理学 一 知识学习 阅读习惯:如何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三类书籍 教材类 通俗类 技能类 每天阅读 10 分钟,坚持一个月 知识学习:当代、系统、全面 思维训练: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 独立思维 69 学习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 职业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发展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领导学 组织学 项目管理 市场营销学 管理经济学 70 二 技能发展 自我训练:情绪脱敏、情绪与理性的协调 潜意识、前意识 自我发展:自我探索、自我重建 元认知 技能发展:案例研习、管理实践、社区服务 自我调节 心理辅导 认知调节 对象关系调节 71 谢谢大家 72
72 页
280 浏览
立即下载
成功的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是掌握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关键
成功的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是掌握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关键 精准营销的前提是媒体面临营销环境的改变。媒体创新中的价值,创新并不一定 成功,如小区媒体或者大卖场购物车的广告效果价值就很低。营销环境成本提高 使得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越来越难以打动,内部人员管理越来越困难,对广 告策划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我看来,媒体营销环境的变化会出现以下三个趋势: 首先是广告变成窄告。举例说如今在 CCTV 做广告相比 10 年前的效果是远远 不如的,但是广告成本缺比 10 年前提高了许多,所以必须以管道式的传播更准 确的达到消费者。 其次是广告变成准告即广告方向必须准确,由于新的媒体被不断挖掘创造 出来,所以必须准确选择媒体的告知平台。 最后广告变成精告,从节省成本的角度来看,如一些体育品牌聘请的代言人是 二线体育明星,其广告效果并不一线明星差多少,但是其广告成本却比前者低 了许多。 媒体营销策略的一个主轴走向就是从宽而泛的广告轰炸到精、准、窄的广告 传播模式。 另外一个走向就是媒体营销的组合 在促销当中的一些组合非常的重要。两 个企业的水平营销随着组合能够形成比较有效的冲击力,扩大了媒体营销的作 用。随着品牌策划的要求提高,如上世纪 90 年代末百事可乐包装的更新以及对 形象代言人的选择就对其竞争对手的销量造成巨大冲击。 以武汉红金龙为例,原本的“日出东方红金龙”的定位就不利于红金龙全 国性的发展,但是其定位改成“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后其对受众的 冲击力比原先提升了很多。 媒体本身改变使得内容也发生转变。从静态的呈现转变为媒体内容的提供者 目前媒体的走向是媒体的双赢的趋势日益明显,媒体组合产生的影响力更大。随 着品牌策划要求越来越高,品牌定位的影响力显得越发重要。 降低成本成为永远的主题:低成本的营销是非常重要的,如五谷道场的非 油炸方便面的差异化创意就非常好,但现在其面临了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整 体衰败的局面,造成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虽然铺天盖地的广告成功的炒作起 了这个非油炸方便面的概念,但是由于高成本的营销费用无法支撑其业绩。因此 低成本的广告营销即精告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大雅与大俗的广告制作内容的与实际效果并不能介一而定,例如金嗓 子喉宝的实际广告效果就非常好,其药+糖果差异化的定位帮助它成为了一种新 的保健品,并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最后我想说的是准确化和精细化的媒体营销有时并不是越窄越好,有时可 能需要组合才能见到一定的效果。在不断注重营销创意时需要特别注意策略上的 谨慎。
2 页
266 浏览
立即下载
心理学在管理中的运用- -课件新2012
心理学在管理中的运用 Applied Psychology in Management 王鸥飏 现任: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人力资源开发专业 英国 City & Guilds 中国区业务经理 国际职业培训师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测评与人才评价中心 副主任 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及题库开发项目 负责人 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教材编写小组 负责人 曾任: 阿尔卡特通讯有限公司培训经理 GE 上海人力资源部项目经理 上海晟融集团教育研展部经理 华融(中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微博:培训师王鸥飏 博士 / 讲师 王鸥飏 课程目标 走进管理心理学 如何和上级同级下级打交道 -- 沟通心理学 让人人都积极起来—激励心理学 知人善任,因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投其所好,挖掘人心 - 管理心理学 团队建设,绩效提升 - 团队心理学 课程安排 30 mins 管理心理学的概述 管理学与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的核心 45 mins 沟通心理学 15 mins 激励心理学 14:30-14:40 与上级沟通的技巧 与同级沟通的技巧 与下级沟通的技巧 激励心理学的启示 有效激励的方法 休息 60 mins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了解自己:呜莎测试、 PDP 测试等 选人、育人、留人、用人的 30 mins 情绪调适与情商管理 心理和谐的实质 职业经理人的情商提升 破冰游戏: 1 )用 3 分钟时间,画一棵树; 2 )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兴趣爱好,并让大家记住你; 3 )你参加本次的培训的希望。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概述 -— 走进管理心理学 一 .“ 广角镜与长焦距”的利弊 ——“人本”管理与管理心理学 • 21 世纪的管理将更加心理学化。 学》 —摘自《组织行为 美国前管理协会会长 赫尔雷格尔 (Don Hillreigl) 教授等 著 二 . 从“个人”—“团队”到“组织” —管理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 个 体 心 理 概 论 历 史 与 现 状 人 性 假 设 人 事 心 理 激 励 理 论 群 体 心 理 态 度 理 论 群 体 心 理 领 导 心 理 人 际 沟 通 领 导 心 理 组 织 心 理 让我们来探索 心理学在管理中运用的奥秘! 第二节 沟通心理学 —— 如何和上级同级下级打交道 1. 与上级沟通 1 ) PMP 一切从赞扬开始 — 行为主义的启示 •巴甫洛夫、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暗示的力量NLP; •一分钟经理; 我能,我怕谁! 我信,我可以! 1. 与上级沟通 2 )特里法则—— •“ 他们” vs“ 我们” •希丁克的秘密 •遵义会议 承认错误比拒绝错误更伟大 1. 与上级沟通 3 )蜂舞法则—— •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的障碍 •学会聆听 •学会同理心 •学会结构化 管理离不开沟通 2. 与同级沟通 •把下属克隆成自己 •别当“原则”的奴隶 •扁平化走动式管理 1 )位差效应—— 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 2. 与同级沟通 2 )刺猬法则—— •亲密有间,心理距离效应 •工作即工作,生活即生活 •做个职业化经理人 距离不是越近越好 2. 与同级沟通 •眼神 •表情 •语言 •肢体语言 •站立坐行 •行为方式 3 )微细动作—— 善于从细节发现问题 3. 与下级沟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 1 )投射效应——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3. 与下级沟通 2 )南风法则—— •从教育孩子看管理 温暖胜于严寒 •日本公司的启示 •刘备与赵子龙 •这世界不是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3. 与下级沟通 3 )皮格马利翁效应—— •“ 想要” vs“ 一定要” •“ 伯乐” vs“ 田忌” • 善于画饼 梦想也能成真 第三节 激励心理学 —— 让人人都积极起来 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管理的基础即是满足需求 成 长 性 需 要 自我实现 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 失 性 需 要 2. 套圈游戏 —— 理解人对成就感的追求 权力需要 关系需要 成就需要 目标设定 精神激励 成就动机 3. 双因素理论 —— 工作动力的决定因素 •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新说法: 满意—— 没有满意 •双因素论 不满意—— 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成就、发展、对工作本身的 兴趣、责任感… ... 薪水、安全、个人生活、 上下级关系、地位… 4. 公平理论 —— 每个人都在进行着比较 O P Oa OP OH 或 IP Ia IP IH OP—— 对自己报酬的感觉 Oa—— 对别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 对自己所作投入的感觉 Ia—— 对别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OH—— 对自己过去报酬的感觉 IH—— 对自己过去投入的感觉 5. 目标设置理论 —— 如何获得高水平的绩效 SMART 原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Specific )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Measurable )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Attainable )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Relevant )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Time-based )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 知人善任,因材管理 1. 莎呜性格测试 选人心理学 2. PDP 测试 选人心理学 —— 老虎型:具控制与任务导向特质; ——孔雀型:具社交与关系导向特质; ——无尾熊型:具稳健与关系导向特质; ——猫头鹰型:具系统与任务导向特质; ——变色龙型:具弹性导向特质的整合型。 中国人力资源总监 / 经理超过一半是老虎,排在其后的分别是孔 雀和变色龙,而美国排在前三位分别为无尾熊、孔雀和变色龙。 选人心理学 育人心理学 记忆:五个要素 20 个名词的记忆游戏 First (启始) 我们记住事件的开端或一系列事件中的第一件的可能性更大; Reviewed (复习) 不复习的话, 24 小时后,记忆迅速减弱; Outstanding (出色) 非同一般的事我们总是记得特别牢; Linked (联系) 靠记忆术或类比记住的事情记得更牢; Last (结尾) 我们记住事情结尾的可能性更大。 FROLL 奥格尔维法则 —— 敢于启用强于自己的人 •套娃 •容人之长 •不对强者求全责备 •失败是成功之母 留人心理学 罗森塔尔效应 用人心理学 —— 管理者首先是个好教练 •期望 •现代学徒 •做个好教练 用人心理学 鲶鱼效应 —— 为企业注入活力 •职业倦怠期 •职场保鲜剂 帕金森定律 —— 效率与人数的反比关系 团队人数 精兵简政 二八法则 热炉法则 —— 违反规则必会受到惩罚 高效执行 纪律制度 破窗效应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偷车试验 短板清理 环境影响 LOGO 第六节 情绪调适与情商管理 解决之道 舍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放下了了有何未了 让时间去对付压力 没有不能被时间减轻、软化的悲伤 不想做就放开 在压力过强时,你需要停下来 由生理层面来抒解压力 (生理的情绪控制与管理) 1. 静心的功夫 :腹式呼吸法 2. 如何睡个短而好的觉 3. 办公室的 spa :肌肉放松法 心灵禅修,现代管理者必修课 微笑 呼吸 音乐 放松 冥想 随时随地……
42 页
274 浏览
立即下载
ERP及其核心理念
第一章 ERP 及其核心理念 1、ERP 是(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2、ERP 的中文名称为( 企业资源计划 )的缩写。 ) 3、ERP 的涵义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此三个层次包括( ABC ) A 管理思想 B 软件产品 C 管理系统 D 企业管理 4、ERP 的核心理念是( 计划与平衡 )。ERP 的核心是(计划 ),而计划的核心,就是要 (平衡 )。 5、ERP 中的计划,指(需求计划 6、ERP 中的平衡,指( 需求平衡 )和( )与( 能力计划 能力平衡 7、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 对企业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 )之间的平衡 ) 题型 2 简述题 1、精益生产 LP(Lean Production) 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 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 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2、敏捷制造 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 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 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 (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 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 第二章 ERP 系统的演变 一、 填空 1、 ERP 的发展经历了( ERP )( 闭环 MRP )( MRP )( ERP )( ERPⅡ )。 2、下图是 MRPII 的运算流程,将图中缺少的模块名称补充上。 (1)(主生产计划 ),(2) (物料需求计划 ), (3) ( 能力需求计划 购作业 ) (5) (应付账款 ) (6) (应收账款 ) ) (4) (采 3、下图是闭环 MRP 的运算流程,将图中缺少的模块名称补充上。 (1)( 主生产计划 ),(2) (产能负荷分析或者粗能力需求计划 ), (3) (物料需求 计划 ) (4) ( 能 力 需 求 计 划 ) (5) ( 作 业 计 划 与 控 制 ) 二、 判断题 1、企业控制物料的需求通常采用控制库存物品的方法,为需求的每种物料设置一个最大库 存量和安全库存量 ( √ ) 2、 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产生的需求(√ ) 三、简答 1. 什么是订货点库存控制法? 订货点库存控制法是根据安全库存设置一订货点,当物料的库存数量低于该订货点时, 即进行订货采购 2. 闭环 MRP 计划理论与基本 MRP 计划理论有什么异同? 基本 MRP 是开环控制系统,在此系统中,制定主生产计划时,不考虑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因此 , 在基本 MRP 系统中,制定的主生产计划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闭环 MRP 理论认为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 求计划(MRP)应该是可行的,即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 下,才能保证物料需求计划的执行和实现。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 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闭环 MRP 理论是建立在基本 MRP 理论基础上的。 3 MRP-II 计划理论与闭环 MRP 计划理论有何异同? 闭环 MRP 只反映物流及部分信息流,未反映资金流。因资金流影响生产运作,进而影响物流运作 。 MRP-II 理论考虑了资金流和物流、信息流,集成了应收、应付、总帐系统及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生产成 本和资金运作过程的控制,调整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和生产计划,因而得到更为可行、可靠的生产计 划。 MRP-II 的核心部分是闭环 MRP。 4. ERP 与 MRP-II 有何异同? ERP 系统是从 MRP-II 发展而来的,它继承了 MRP-II 的基本思想,还大大扩展了管理的模块(如多工厂 管理、质量管理、分销资源计划等模块)。 MRP-II 的核心是物流,主线是计划,伴随着物流的过程,同时 存在着资金流和信息流。 ERP 的主线也是计划,但 ERP 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 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ERP 的管理范围涉及企业的所有供需过程,是对供应链的全面管 理。 5.相关需求 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 原材料等 6. 独立需求 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例如客户订购的产品、科研开发试制需要的样品、售后 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等。 第三章 ERP 与企业管理 1. 信息是当今的第五大资源,前四大资源分别是(人力、物料、资金和时间 2. B、P 和 M 分别指( ) 企业的业务、企业的流程和企业的管理 3、ERP 的实施过程,就是构建一个( ERP 数字企业的过程 )。 )。 4. ERP 的管理意义 ERP 蕴涵先进的管理思想,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系统的思想,把企业经营过程所需的所有资源纳入到一 个系统中进行统一调度,有效安排。从微观层面来看,ERP 所关注的具体经营环节,比如车间作业的下达 与完工、货物的出入库等等基本业务。 ERP 的突出特性包括: ERP 将企业转变为信息驱动企业 ERP 实现 了数字化的实时企业 ERP 在根本上建立了面向流程的企业模型 第四章 ERP 市场及其应用 1、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 生产控制是( 计划、制造 ) 物流管理是(分销、采购、库存管理 财务管理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 )。 简述题 2、国内外 ERP 产品的比较 1.国外 ERP 产品应用比较 国外的 ERP 软件:行业版本、软件功能完善、实施能力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但在软件与中国国情结合度上比较薄弱。其功能客户化修改、接口的开放度、客户数据转换支持、软件价格 和实施费用等方面不容易被国内企业认同与接受。适合于已与国际化接轨、信息化基础较好、人员素质较高 的大型企业。而对于我国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的中小型企业不适合。 2.台湾 ERP 产 品应用比较 台湾的 ERP 软件:软件功能在制造业方面比较成熟,在软件与国情结合度上比国外软件 有优势,本地化服务与支持也比较好。软件的价格、接口的开放度、数据转换容易使国内中小型企业认同。 但在软件的行业版本方面有较大局限,比较适用于生产模式不复杂的,行业别明晰的企业。对集团、规模 型企业需要注重直接支持、客户化能力的承诺。 3.国内 ERP 产品应用比较 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国内 ERP 软件,品牌效应比较大。他们基于升级的客户群与强大的市场渗透力,在中国 ERP 市场上占有 比较大的份额。产品在分步实施、软件结构及其接口的开放性、数据转换等方面容易使客户接受。软件价格 和实施费用较低、但在软件功能完善型、广泛性、成熟性与与国外知名 ERP 软件存在差距
5 页
277 浏览
立即下载
165个心理效应与典故
165 个心理效应与典故 目录: 1/4、 1 酝酿效应 2 阿伦森效应 4 安泰效应 5 暗示效应 6 安慰剂效应 7 巴霖效应 8 半途效应 9 贝尔效应 10 贝尔纳效应 11 贝勃规律 3 暗示效应 12 比马龙效应 13 彼得原理 14 边际效应 15 边际效益递减效应 16 波纹效应 17 布里丹毛驴效应 18 不值得定律 19 财富效应 20 长尾效应 21 超限效应 22 拆屋效应 23 超限效应 24 成败效应 25 重叠效应 26 刺猬法则 27 从众效应 28 淬火效应 29 达维多定律 30 搭便车效应 31 答布效应 32 德西效应 33 得寸进尺效应 34 等待效应 35 第一印象效应 36 定势效应 37 定型效应 38 多看效应 39 多米诺骨牌效应 2/4 41 范畴效应 42 凡勃伦效应 43 非零和效应 44 飞去来器效应 45 改宗效应 46 共生效应 47 古烈治效应 48 关系场效应 49 光环效应 1 50 过度理由效应 51 哈奇森效应 52 海潮效应 53 海格力斯效应 54 赫洛克效应 55 黑暗效应 56 华盛顿合作规律 57 蝴蝶效应 58 环境效应 59 霍布森选择效应 60 霍桑效应 61 棘轮效应 62 缄默效应 63 奖惩效应 64 结伴效应 65 进门坎效应 66 禁果效应 67 近因效应 68 金鱼缸法则 69 角色效应 70 竞争优势效应 71 酒•污水效应 72 刻板效应 73 空白效应 74 库里肖夫效应 75 冷热水效应 76 连带效应 77 链状效应 78 临近效应 79 零和游戏原理 80 留面子效应 81 流言的心理效应 82 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3/4 83 罗森塔尔的负效应(反期望)84 蚂蚁效应 85 马太效应 86 毛毛虫效应 87 美女效应 88 门槛效应 89 免疫效应 90 名片效应 91 名人效应 92 莫扎特效应 93 墨菲定律 94 摩西奶奶效应 95 木桶法则 96 南风效应 97 鲶鱼效应 98 鸟笼效应 99 牛鞭效应 100 拍球效应 101 旁观者效应 102 泡菜效应 103 培哥效应 104 配套效应 105 皮格马利翁效应 106 破窗效应 107 瀑布心理效应 108 齐加尼克效应 109 期望效应 2 110 青蛙效应 111 情绪效应 112 权威效应 113 热手效应 114 热炉法则 115 人耳的遮蔽效应 116 人际吸引律 117 人际邻近律 118 人际相似律 119 人际互补律 120 人际相悦律 121 人际互动效应 4/4 122 软化效应 123 锐化效应 124 社会惰化效应 125 狮羊效应 126 食盐效应 127 视网膜效应 128 收入效应 139 手表效应 130 首因效应 131 睡眠效应 132 顺序效应 133 Stroop(颜色干扰) 效应 134 苏东坡效应 135 态度效应 136 替代效应 137 停滞效应 138 通感效应 139 投射效应 140 同体效应 141 洼地效应 142 瓦拉赫效应 143 翁格玛丽效应 144 武器效应 145 系列位置效应 146 心理定势 147 心理摆效应 148 猩猩实验 149 迟延满足效应 150 羊群效应 151 易感效应 152 异性效应 153 优势效应 154 邮票效应 155 月曜效应 156 乐队花车效应 157 约翰逊效应 158 酝酿效应 159 晕轮效应 160 增减效应 161 植物心理学和巴克斯特效应 162 自己人效应 163 紫格尼克效应 164 自我参照效应 165 自我选择效应 3 1 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 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 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 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 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 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 问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 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 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 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 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 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 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 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 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 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 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 4 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 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 阿伦森效应 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 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分 4 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 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 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 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 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 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实例】 1、有效利用: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 上 7 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 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 今晚我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 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 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 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 5 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 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 妙心理效应。 【实例】2、反例 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 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 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任 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 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 议的。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一 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难 以有长久的坚持性。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还经 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 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 的印象还不好。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另外, 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而“诚实”是我们社会 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 3 安泰效应 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 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他的对手发 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因此,要学会 6 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4 暗示效应 所谓“暗示效应”,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 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 …此称之为“暗示效应”。少年儿童较成年人更易于接受暗示。在音 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 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 心态,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语言 为孩子打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比如: 领:我很棒!( X 领:你也行! ( XX X ) X) 众:你很棒!( X X ) 众:我也行! ( XX X) 动作暗示——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低段学生 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思想内涵更不容易把握,这时候动作暗示就显得 尤为重要了。教师能用肢体动作暗示学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音乐作 品。例如在表现音乐情绪方面,教师可以用左右轻轻摆动身体来表示 轻柔舒展的音乐,用小幅度的点头来表示欢快活泼的音乐。 表情暗示——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的表演环节,包括唱 歌表演、律动表演、乐器表演,形式上又包括集体表演、小组表演、个 人表演等。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表情暗示的作用。当学生 在表演时,教师如果是微笑的注视着他们,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 种莫大的鼓励,他们能看到老师眼里的肯定和赞许。而在对学生音准 7 的训练过程中,可运用柯达伊手势的动作暗示,让学生对抽象的音 高有比较直观的理解。有一个班在学习歌曲《可爱的羊群》的第三句 “水草丰盛羊儿壮”时,总是把最后一个音“5”漏掉。所以当唱到 这几小节时我就用手势作出旋律高低的走向,到了最后一个音“5” 时,我的手向上一带,学生的自然的就唱到位了,几遍之后便能完 全掌握。 自我暗示——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暗示,使学生在音乐 学习体验中更好的发挥自主性。有的学生每当遇上听辨练习就会有 “惨了!惨了!”“好难啊!”等自我暗示,在学习上维持着焦虑 状态,从而干扰正常水平发挥。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严重阻碍 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想着自己一定 能一定做的到。 另外教师的课堂展示也是一个客观实在的态度暗示,具体体现 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及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投入程度上。 5 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 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 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 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 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 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 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 8 质。 6 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朋友一次问我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我说挣钱最难,他摇头。哥 德巴赫猜想?他又摇头。我说我放弃,你告诉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说 是认识你自己。的确,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 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 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 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 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 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 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 受暗示性不强。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 出来。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 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 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 暗示性越强。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 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 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 9 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 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 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 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 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 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 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 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 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 XXXXX 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 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 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 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 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 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这其 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 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 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 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 称为"巴纳姆效应"。 10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 (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 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 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 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 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 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 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 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 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7 巴霖效应 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 诞生。”巴霖效应” 多少解释了为什麽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 准确的”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此,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 根本属”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於大部分人身上的。换言之,那些 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说了等於没说。例如:水 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 远没理性,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 值,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不去迷 信星座,我又得告诉你,你又错了!知道什麽叫做”天醉人亦醉” 11 吗?既然身旁有超过半数的人相信星座,你又何苦试着去推翻那根植 於心的观念(实际上也不太可能)?如果一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 配的,即使两人都不迷信,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股不小的压 力,在往後交往的时间中,若有了冲突磨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 来真的不合适”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手命运! 8 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 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 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 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导致半途 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 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 容易出现半途效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 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力的磨练。行 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 有积极的意义。 9 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估计过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 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 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 称为贝尔效应。这一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绿地 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 12 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 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10 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他毕生 研究晶体学或生物化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 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个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 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一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尔 纳效应"。作为班主任,不一定有贝尔纳的天赋,也不一定是某学科 的专家学者,但与学生相比,总在一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班主任 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 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 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11 贝勃规律 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即“贝勃规律”。实验表明, 人们对报纸售价涨了 50 元或汽车票由 200 元涨到 250 元会十分 敏感,但如果房价涨了 100 甚至 200 万元,人们都不会觉得涨幅 很大。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贝 勃规律”经常应用于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等。一家公司要想 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应该先对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大规模 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或第四 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 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已经麻木了。 13 12 比马龙效应 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 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 行为。 13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 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 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 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 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 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 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 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 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 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 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 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 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 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 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心理解析:对 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 14 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 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14 边际效应 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 1 个单位消费 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 是增加的)。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有人给你 拿来一笼包子,那你一定感觉吃第一个包子的感觉是最好的,吃的 越多,单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小,直到你吃撑了,那其它 的包子已经起不到任何效用了。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经济 学上的需求法则就是以此为依据,即: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 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为后购买的商品对其带 来的效用降低了)。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情况,例如嗜酒如命的人,是 越喝越高兴,或者集邮爱好者收藏一套文革邮票,那么这一套邮票 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邮票的边际效应是最大的。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 你就可以尝试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例如:你是公司管理层,要 给员工涨工资,给 3K 月薪的人增加 1K 带来的效应一般来说是比 6K 月薪增加 1K 大的,可能和 6K 月薪的人增加 2K 的相当,所 以似乎给低收入的人增加月薪更对公司有利;另外,经常靠增加薪 水来维持员工的工作热情看来也是不行的,第一次涨薪 1K 后,员 工非常激动,大大增加了工作热情;第二次涨薪 1K,很激动,增 加了一些工作热情;第三次涨薪 2K ,有点激动,可能增加工作热 情;第四次 ... ... ,直至涨薪已经带来不了任何效果。如果想避免 15 这种情况,每次涨薪都想达到和第一次涨薪 1K 相同的效果,则第 二次涨薪可能需要 2K ,第三次需要 3K ... ... ,或者使用其它激 励措施,例如第二次可以安排其参加职业发展培训,第三次可以对 其在职位上进行提升,虽然花费可能想当,但由于手段不同,达到 了更好的效果。研究经济学其实也很有意思,只是对很多人来说,与 IT 这个行业不可完全兼得。 15 边际效益递减效应 边际效益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说的是在一个以资 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 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倒数为负,使 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最明 显的诠释,就是非线性函数,例如二次曲线。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给你一个可爱多,你高兴 的乱跳以为赚了,接下来是第二个……可是一直给你,你会觉得开 始恶心了。这有两个原因:一,你吃饱了,生理不需要了,二,你吃 腻了,刺激受够了。你希望有个机会表白自己“老大,给个哈根啊好 啊?” 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刚来了要混个 脸熟,所以拼尽全力在所不辞。日子一久,也就淡了。一般的教材会 这样解释:神秘莫测的心理学和社会学。 如果我们建立一个映射,使得各种效用是可比的(比如,我们 定义跑得快比跑得稳好,这并非没有意义,赛车界就是个例子), 那么在一个时间序列上,投入和产出(以及累积投入和累计产出) 16 就可以作为模型。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见,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两个 特点:一,t=0 比 t-无穷时候的产出大的多(这是序列函数的 像)。二,t-T 和 t-T+1 在 T-无穷时候的变化不大(这是像的 一阶倒数)。前者说明总体趋势递减,后者说明递减速度趋缓。 我们可以想想,边际效用递减式一个无处不在的规律,你想过 四级,于是找了本宝书,从 A 背起,不错,一会儿就背完呢(当然, 本来 A 就不太多,我就是这种人),然后是 B,然后是……B part2,然后是 B part 2 1/2...级数的概念有了应用。当然你可以 选择从 Z 开始背回头(当然,我也是这种人)。 可见,投入和产出 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投入了就要求有产出,所以边际效益递减的逆 仍然适用。 我们可以拓展到离开效用这个概念。让我们看一个实际 中的问题: 昨天打扫房间卫生,发现刚刚擦过的桌子一层灰又上去 了,和旁边的一个小支架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后者上次被美 容的时候我还没在南京…… 一个东西从干净到涨很快,可是从脏到 很脏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阿,指望考古队?(尽管也有评价的因 素) 大家还可以想到很多很多,比如,人文一点,“失去的才是 真”。 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呢?经济学的解释是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为投入的太多使得最终的收益摊的太薄。再好的东西也有个限度。 理工科的更加清楚,所谓的各种高级操作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吃力不 讨好,最有效的往往是那些基本操作。更高深的是当然一些数学上的 游戏。然而我觉得,这个现象的起源绝对是一个哲学问题,那就是我 17 们为什么进步和发展。 想想,如果边际效益递增,我们还需要创新 吗?我们还需要坚持吗?同志们,可爱多足够了,不,凉水就行! 魅力这个词,永远的就失去了意义。 16 波纹效应 是指在学习的集体中,教师对有影响力的学生施加压力,实行 惩罚,采取讽刺、挖苦等损害人格的作法时,会引起师生对立,出现 抗拒现象,有些学生甚至会故意捣乱,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 情形。这时教师的影响力往往下降或消失不见,因为这些学生在集体 中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种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发展、心理品质和 身心健康会产生深远而恶劣的影响。 17 布里丹毛驴效应 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 驴效应” 18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 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 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 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 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 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 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 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 18 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 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 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 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 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 是, 一 旦你 被 提 升 为领班或部 门经 理,你 就不 会这样认为了。 心理解析: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 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 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因此,对个人来说, 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 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 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 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 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 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 XXXXX 同工作; 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 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 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19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这个理论的前提为 人们的财富及可支配收入会随着股价上升而增加。因此,人们更愿意 消费 21 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命被试去做 20 件指定的工作,半 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被试共 32 19 人。实验结果发现示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如 以 RC 代表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要所得的件数,RU 代表示完成工 作所得的件数,P 为两种回忆件数的比例,即 RU/RC,用以在数量 上表明哪一种工作易于回忆。若是 P 等 于 1,则两种工作的回忆量 一样;若是 P 大于 1,则示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若是 P 小于 1, 则已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实验的结果 P 从 0。8 至 3。5 不等 ,平 均为 1。9,即 RU 的回忆量差不多等于 RC 的两倍。 为什么未完成的回忆量优于已完成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 这是由于未完成的工作引起情绪上的震动所致。但若把工作用三种方 式处理:一种是允许完成,一种是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结果表明, 中途阻止后再给予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却优于上述两者,这就不是 中途阻止产生的情绪只能用心理的紧张系统是否得到解除来加以说 明。已完成工作所引起的心理 紧张系统还没有得到解除,因而回忆 量较多。中途加以阻止的未完成的工作不仅易于回忆,并且在做了其 他工作之后 21 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要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 市场",也就是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要将市场细分到很 细很小的时候,然后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计会带来明显的长尾 的效应.以图书为例:Barnes & Noble 的平均上架书目为 13 万 种。而 Amazon 有超过一半的销售量都来自于在它排行榜上位于 13 万名开外的图书。如果以 Amazon 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的话,这 20 就意味着那些不在一般书店里出售的图书要比那些摆在书店书架上 的图书形成的市场更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资源稀缺的限 制,潜在的图书市场将至少是目前的两倍大。曾在音乐行业担任过顾 问的风险投资家 Kevin Laws 是这样总结这一现象的:“最大的 财富孕育自最小的销售。 22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 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 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 分钟, 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 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 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 子里偷了 2 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 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 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 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 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 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 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 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 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 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 21 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23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 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 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 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 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 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虽然 这一效应在 XXXXX 生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如 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了几天学生安全 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实际上在这里, 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 效应。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 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 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 惯。 24 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 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 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 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 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 22 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 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 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 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25 成败效应 是指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和失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 的。他的研究是,学习材料为几套难度不等的问题,由学生们自由地 选择地解决。他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了一类中一个问题之后, 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挑较为复杂的艰难的问题, 藉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而感到兴趣更浓。这就是显示学生的兴趣, 不仅是来自容易的工作获得成功,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 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感到内心的愉快与愿望的满足。这就是 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在另一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经过极大的 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 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因此,教师应帮 助能力强的学生将目标逐渐提高,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将目标适当 放低,以便适合其能力和经验。 26 重叠效应: 在一前一后的记忆活动中,识记的东西是相类似的,对于保存 来说是不利的。这是因为重复出现内容相同的东西时,相同性质的东 西由于互相抑制,互相干涉而发生了遗忘的结果。柯勒把这种现象命 名为“重叠效应”。可见,我们在学习汉字、外文单词以及其他材料 23 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相类似的东西集中在一起,这样容易产生重 叠效应。如果要放在一起学习时,最起码有一些材料是很熟的,这样 可能会产生同化作用,把生疏的材料同化于已熟记的材料之中 27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可以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来形象地说明:两只 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 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块,反而无法睡得安宁。几经折腾,两只刺猬 拉开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呼呼,可它们却睡得甜乎乎的。“刺猬”法 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管理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认为: 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 的关系。特别要提醒的是,领导者与下属亲密无间地相处,还容易导 致彼此称兄道弟、吃喝不分,并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28 从众效应 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老 虎,听者就信以为真。这种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 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效应。这一效应的启示 是:班主任要善于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通过 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其次,要抓好班团干 部和积极分子等基本队伍的建设,组成坚强的堡垒,要及时发现班 上的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产生从众 效应的负作用。 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 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 24 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现象。从众也就是我们日常俗语中 所说的“随大流”。 促使一个人在合作中产生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多 种,一般认为主要有:小组里有较优势的学生存在;个性特质如智 力的低、胆小、顾虑多、意志不坚定、自信心差、过于重视他人并依赖 他人者等;小组人数的规模等因素。 毋庸质疑,从众有利于形成统 一的小组意见,合理的小组环境可以促进或潜移默化地使落后的小 组成员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同时,应该指出,在不合理的小组环 境里,由于从众效应表现为趋向学习结论一致,而不一定是学习结 论正确;部分学生容易与自信或学习优秀的小组成员的观点、思维方 法形成一致,而忽视自己地观点、思维方法正确与否,小组合作的结 果可能是以虚假的多数形成错误的小组结论。可见,从众效应容易压 制正确思想的形成,窒息小组成员的独创精神;合作学习有时有弱 化独立思考的趋势,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 了个体感,使人“人云亦云”。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从众效 应,我们反对的是消极的、盲目的从众效应。首先,合理组建合作学 习小组;其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解除小组群体的压力,建立 鼓励所有成员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不同意见的规则,再次,教师一定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注 意答案的多样化,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 29 淬火效应 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 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长期受表扬头脑有些发热的学 25 生,不妨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施以“挫折教育”,几经锻炼,其 心理会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对于麻烦事或者已经激化 的矛盾,不妨采用“冷处理”,放一段时间,思考得会更周全,办 法会更稳妥。 30 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达维 多认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它就要永远 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人们在 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因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 易获得较大的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英特尔公司在产品开发和推广上奉 行达维多定律,始终是微处理器的开发者和倡导者。他们的产品不一 定是性能最好的和速度最快的,但他们一定做到是最新的。为此,他 们不惜淘汰自己哪怕是市场上正卖得好的产品。 达维多定律揭示了以下取得成功的真谛:不断创造新产品,及 时淘汰老产品,使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并以自己成功的产品形成 新的市场和产品标准,进而形成大规模生产,取得高额利润。 31 搭便车效应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 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 这就是搭便车效应。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 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 26 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 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产生“搭便车效应” 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 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等。 “搭 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 “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 由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成员为小组的利益 而努力的动力。而且“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 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合作小组的规模较 小,由于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整个小组都有较大影响,其个人的 努力与奖励的不对称性相对较小,会使“搭便车效应”明显减弱; 而且缩小规模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 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建议 4-6 人为一小组, 不要把有些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 如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 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 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 32 答布效应:角色行为的“导演” 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纯生物性的个体,而是一个 个活生生的社会的人。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 27 色。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所显现的角色行为,又是由什么所“导演” 的呢? 让我们把话题回溯到原始社会吧。根据研究认为,当时就有一 种传统的习惯和禁律,史称之为“答布”。 “答布"是人类社会最 初期的一种生活规范。当时虽然还没有宗教、道德、法律等观念存在, 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已经混合这三者观念统一使用。史学家通称“答 布”为“法律诞生前的公共的规范”。 “答布”为什么能有这样一 种效应呢?社会心理学家分析,这是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很 低,所以人们对于所谓的神怪或是污秽事物有一种禁忌心理,认为 如果触犯禁忌,便要蒙受灾害,故而必须远远地躲避它们、畏敬它们, 而由这种信念所形成的习俗,就是“答布”。同时,当时的文化发展 水平也使人们初步认识到作为参加社会活动的个体,其行为必须要 服从于一定的法则、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便是“答布效应”的由来。 现代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当然不是原始社会可以比拟的。现代 社会所赖以维持的力量,现代人角色行为的“导演”,已经不是什 么“答布”了。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 “答布效应” 所揭示的角色行为由角色规范“导演”这一内涵,却是不会过时的。 社会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外显的和内潜的)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 就在于阐明了一个社会如何使其成员的行为遵从社会现行的,适合 一定阶级要求和需要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或是倡导其成员如何 遵从本民族的文化规范。社会是规范的体系。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套 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从这个角度而言,只 28 要我们不是把“答布效应”中的“答布”仅仅理解为原始社会里的 “答布”,而是把它理解为角色行为的“导演”一角色规范,那么, 我们就可以说, “答布效应”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客观存在的。 现代社会里的“答布效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那 些经过一定程序使之成为可见的条文,如宪法、各种法律政策规定、 党纪,各种道德法规、各类公约守则等等。广义的则是指那些不成文 的东西,它们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通过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 就是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写进有关条文,但却渗 透在每一个角色扮演者的心理和行为之中。上述明文规定和没有明文 规定的行为准则之总和,就是社会对每一个成员提出的要求,就是 对所有角鱼扮演者表现角色行为的“总导演”。可见,这些约定或俗 成的行为规范,概括起来说,最集中地体现在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两个方面。但它们又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和形式是相当广 泛、多样的。如果需要作具体分类的话,那么大致可分为: (1)正式规范,即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规范,如规章制度和 守则等等。 (2)非正式规范,即由群众自发形成的规范,如朋友见面时的 招呼方式,衣服式样,等等,如果违反之,就会在一定范围的群体 中受到众人的冷眼,产生心理压力。 (3)所属规范,指个体成员所参加群体的规范,如你成为某一 协会的会员,就必须遵守该协会的章程等规范。 (4)参考规范,即个人往往以心目中的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参照 29 的行为准则。 (5)地区性规范,指某个地区的群体所特有的规范,如少数民 族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规范等等,我们常常说“入乡随俗”,便是 这种规范的表现。 凡此种种,都表明规范就是一种标准化的观念,角色规范就是 角色扮演者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有了这 个标准,角色粉演者就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什么情 况下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行 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道德、纪律,决 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一切优秀的社会角色扮演者, 都应当自觉地按照这一规范导演自己的角色行为,做党所要求的 “四有”新人。 角色规范作为“答布效应”的内涵,是一种标准化的观念,它 一旦形成,就自然地具有认知的标准化作用、行为的定向作用、维系 社会整体性的作用。所谓“答布效应”,也就是这些作用的反映。社 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角色规范的作用不汉为角色扮演者规定了一定 的行为准则,而且在社会机制的运转中会形成社会心理方面的准则: 一是激励力量,勉励人们信守角色规范,例如社会赞许,人际关系 的亲热、承认个性的某些要求、扩大个人意见在群体舆论中的份量等 等,二是制止力量,制止那些违背角色规范的行为,如加以社会谴 责、人际关系方面的冷淡等等。角色规范本来的作用,加上在社会运 转中产生的社会心理作用,于是,哪一个角色成员想要毫无约束力 30 地去“天马行空”,那就恰如鲁迅先生所讽刺的“拔着自己的头发 想离开地球”一样可笑了。 用角色规范来导演个体的角色行为,是人类行为的特征之一, 是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原始社会就显示了“答布效应”,个中道理 不是意味深长、清晰可见的吗?我们知道,动物的行为方式是由先天 遗传所决定的,而人类在共同生活中所创造的角色规范是人类从事 实践活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工具。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绝不是简单的相互间的刺激与反应,而必须以某一角色规范为媒介, 为一定的角色规范所导演。角色规范是公认的,大家共同掌握的,而 不是个人单独创造的。角色行为中的角色规范成份,使一切角色行为 的表现,好比是一本对他人打开着的书籍,他人在阅读这本书籍的 过程中,能了解这个人的角色动机、角 XXXXX 绪乃至个性特征, 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一句话,角色行为总是按照角色规范所实施的具 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尽管社会上的人千差万别,所扮演 的角色不尽相同,但由于角色规范的社会性,指示着人们需要满足 的方式和提出相应的行为目标?使个人了解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 么,从而才能使社会机制得以正常运转。否则,人类岂不成了一盆散 沙,社会还成其为社会吗?因此,角色规范是据以认识自我,认识 他人的“透视镜”,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粘合剂”,是人类存在和 发展须臾不可离的“通灵宝玉”。我以为,这正是“答布效应”所蕴 涵励最深刻的含义。 我们按照角色规范来导演自己的角色行为,这既是符合社会要 31 求的手段,也是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人的需要是指对人对事物的欲 望或要求。人的需要和动物的本能需要,条件反射式的需要不同,它 不仅仅是简单的占有、拥有或片面的享受,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活动置 于意识控制之下。在人的需要动机结构中,有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 需要,有喜欢获得社会赞许、他人赞扬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是以 社会能够提供什么为尺度,以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样满足为前提的。 每个人都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社会即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制约。因此,就 应该用社会允许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接受特定社会、 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国情所灌输的价值体系,遵守行为规范和道德 准则,才能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与赞誉,从而获得需要的满足。事实 反复证明,愈是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来导演自己的角色行为者,就 愈会得到社会的赞扬。这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也就满足了个人的 需要。如果个人认识不到这一客观规律,缺乏按社会规范导演角色行 为的自觉性,为了满足背离社会规范的私欲而为所欲为,那就必然 地理所当然地要受到社会的惩罚。 “答布效应”的原理告诫我们要用角色规范来“导演”角色行为, 这不仅表观于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总体要求,必须在法制观念和道 德观念的规范框架内活动,而且还反映在对个体扮演某一具体角色 时也要符合特殊的角色规范。这好比在舞台上演出,每一个演员首先 都必须贯彻导演的总体要求,诸如台风要正,思想集中、听从安排等 等;此外,你扮演的是旦角或者是武生或者是别的什么具体角色, 还应该根据这一角色的特殊要求去唱、去做。这两方面的紧密结合, 32 才是角色行为的统一体。我们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扮演社会角色,也是 同样的道理。一方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对所有社会角色扮演者的 共同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内化对某一种角色扮演的特殊规范。比如, 你在家里已经扮演起年轻的爸爸角色,那你就应当懂得社会对家长 角色的一些特殊要求,表现出为社会教育好子女等方面良好的角色 行为。假如你是一位小学教师的话,那么,你在各方面都应当符合为 人师表的角色规范。如此等等,你都可以而且应当根据你的角色位置, 去思考、去行动,以使自己的角色行为既符合角色规范的普遍要求又 落实了特殊要求。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体现,社会 舞台上的角色扮演者不正是这样既阵营整齐、又多彩多姿的吗?! 你要表现出良好的角色行为,你要提高角色的扮演水平,请别 忘了, “导演”就站在你的身边。关键是要你认识他的面貌、理解 他的意图、落实他的要求。——“他”,就是角色规范的代名词: “答布效应”。 33 德西效应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 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 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培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 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德西在 1971 年作了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 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 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第完成 一个难题可得到 1 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 33 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 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结果】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 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 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 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分析】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 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 与者的吸引力。 关于德西效应的可能解释: 1、原有的外加报酬距有关需要满足的水平太远,对外加报酬 的要求太强烈; 2、直接激励的原有强度不足; 3、价值观(思想信念)的某种偏差,未能将需要层给结构调 整得合乎工作要求。 【应用】处理好这几个因素,一般会降低外加报酬对内感报酬 的消极影响,外加报酬会在不影响内感报酬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作 用。 34 得寸进尺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 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 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 34 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 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前者有 55%的人同 意,而后者只有不到 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 3 倍。后来人们 把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得寸进尺效应”。 心理学认为,人的每个意志行动都有行动的最初目标,在许 多场合下,由于人的动机是复杂的,人常常面临各种不同目标的比 较、权衡和选择,在相同情况下,那些简单容易的目标容易让人接受。 另外,人们总愿意把自己调整成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别 人的要求有些过分,但为了维护印象的一贯性,人们也会继续下去。 上述心理效应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 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 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差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 身心素质和学习基础等方面都低于一般水平。转化差生,也要像弗里 得曼一样善于引导,善于“搭梯子”,使之逐渐转化;应贯彻“小 步子、低台阶、勤帮助、多照应”的原则,注意“梯子”依靠的地方 要正确、间距不宜太大、太陡,做到扶一扶“梯子”,托一托人。 35 等待效应 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 现象称等待效应。在教学中,优秀教师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 学生产生一种对新课文或新学单元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学生自己去 自学。这就有助于上下课文或前后单元的连续,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 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 35 36 第一印象效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 30 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 A 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 15 题,而 让学生 B 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 15 道题,然后让一 些被试对两 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 都认为学生 A 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 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 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 的道理,为官者 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 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 印象” 37 定势效应 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盗,于是观 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就像偷斧头的贼。后来 农夫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中没 有一点偷斧头的模样了。这则故事描述了农夫在心理定势作用下的心 理活动过程。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 —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 维定势或心向。 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 象去认知他人。例如:我们与老年人交往中,我们会认为他们思想僵 化,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而他们则会认为我们年纪轻轻,缺乏 36 经验,“嘴巴无毛,办事不牢”。与同学相处时,我们会认为诚实的 人始终不会说谎;而一旦我们认为某个人老 XXXXX 巨猾,既使他 对你表示好感,你也会认为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心 理定势效应常常会导致偏见和成见,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他人。所以 我们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人呀!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来 看人处事。 38 定型效应 所谓“定型”,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 的固定形象。人的头脑中的定型多得数不胜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 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籍贯、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在人们头脑中 都有一个固定形象。如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 生”形象;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份的形象,山东人常被认为豪爽 正直且能吃苦耐劳,等等。 定型效应,亦称社会刻版印象,指的是人们在见到他人时, 常常会自觉地根据人的外表行为特征,结合自己头脑中的定型,对 人进行归类,以此来评价一个人,如见到一个肌肉发达、身材高大、 穿着运动服的人,就很自然地认为他必定是一个运动员。 人头脑中存在的定型是人们以往经验的反映,但由于在各 类人当中广泛存在着的差异性及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同一类人的 形象不可能是一样的,也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发生语言、行为甚至性格等方面的 变化,此所谓“仕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例如,摆脱贫困走上了富 37 裕之路的农民的形象,与过去相比,就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以不变 的固定形象为依据去认识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着的人们及其行为方 式,显然会使我们的认识出现偏差,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由 此可见,定型效应也是一种使人产生偏见的社会心理效应。领导者和 管理工作者必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克服这一效应给我们带来 的消极影响,力求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人和事, 减少判断和决策的失误。 39 多看效应 转在许多人眼中,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然而,事实果真是如此 吗? 20 世纪 60 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试验:先向被试出 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 20 多次,有的出现了 10 多次,有的只出现 一两次,然后请别试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更喜欢那 些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既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 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 往将多看效应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已提 高彼此间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人际吸引难道真的是如此的简单?有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做 佐证: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 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尝饮料 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 38 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 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 也较低.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 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因此,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或 是一个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另人费解, 也就是太讨人喜欢. 当然,多看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应要好,若给人 的第一印象不很差,则见面越多就越讨人厌,多看效应反而起了副用. 40 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 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 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 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 卑梁人十分恼火,杀
139 页
246 浏览
立即下载
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
改变一生的 60 个心理学效应 2010 年 9 月 心理学效应 1 认识真正的自己 2 打败消极的自己 3 成为受欢迎的自己 4 实现成功的自己 DIYIZHANG 第一章 认识真正的自己 了解真实的自己,正视客观的事实 巴纳姆效应 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 故事缘由:“巴纳姆效应”是以著名魔术师费尼 公司 · 泰勒 · 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 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 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 都有人上当受骗。 专家总结:人们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 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 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因果定律 任何一种结果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故事缘由:“因果定律”是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 提出的,又称为因果法则,指无论哪一方面的成功 或是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 必然,即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 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极大影响力, 以致世人将其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 专家总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 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 瓦拉赫效应 找到自己的最佳出发点 故事缘由:“瓦拉赫效应”是以著名的诺贝尔化 学奖获得者奥托 · 瓦拉赫命名的,瓦拉赫曾一度 被学校公认为最笨拙的学生之一,后来这个在文 学艺术方面被公认为“不可造就之材”,在化学 领域里十分地成功。 专家总结:人的智能发展会呈现出不均衡性,每 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强点和弱点,能够找到 智能强点中的最佳点,自身隐藏的潜力便能得到 极致的发挥,进而取得惊人的成绩。 印刻效应 先入不一定为“主” 故事缘由:“印刻效应”是德国著名的行为学家 海因罗特发现,他在实验中即小鹅破壳而出第一 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哪怕是对它有伤害的 其他动物,也会自动跟随其后,这一实验现象后 被德国另一位行为学家洛仑兹命名为印刻效应。 专家总结:生活中人们对于第一印象是深刻的, 而对于第二、第三事物……则没有深刻的印象,人 的思维也会被所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简单概 括便是先入为主。 三分之一效应 看似第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故事缘由:“三分之一效应”属于决策、选择中 的心理偏差,指人生在世经常会面临二选一或多 选一的情况,特别是多选一,难度更大且易使选 择者陷入迷茫的状态中。 专家总结: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要面临多种选择, 而受到传统思维或固定模式的影响,人们做出的 看似正确的选择,却不一定是正确的。 惯性定律 命运经常被习惯主宰 故事缘由:“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发现 者是伽利略。伽利略大胆地将事实和思维结合起 来,在观察和分析了大量物体运动的基础后断言: “在没有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 做匀速直线运动。” 专家总结:人们心中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便 会呈现出一种惯性状态。无论对待什么事情,都 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考,得出结论, 最终付诸实践。 晕轮效应 爱屋及乌与以偏概全 故事缘由:“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 桑戴克在 20 世纪 2 0 年代提出的,通过月亮在不同天气中出现月晕 圆环。 专家总结: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经常会从局 部出发,从局部的印象扩散出整体印象,即人们 一旦认定某个人在某方面具有优秀品之后,便会 认定他在其他方面也会有该种优秀品质。 特里法则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故事缘由:“特里法则”是由美国田纳西银行前 总经理 L· 特里首次提出的,他说:“承认错误是 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 专家总结:每个人在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比例是相 同的,不同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正视错误的人, 能够获得进步;回避错误的人,将面临后退。 手表定理 更多标准会让你无所适从 故事缘由:“手表定律”是由英国心理学家 P· 撇 盖提出来的,也有人将其成为“矛盾定律”。主 要观点是:只有一块手表时,可以知道准确的时 间,但如果拥有两块钱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则很 难说出准确的时间。两块手表不仅会让人们不知 道准确的时间,而且还会扰乱看表人对所持时间 准确性的信心。 专家总结: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行为 和价值观念,也不能选择完全不同的准则或目标, 否则他将在生活中无所适从,也将陷入混乱状态。 蘑菇原理 没有茧中的蛰伏,哪来羽化成蝶的美丽 故事缘由:“蘑菇定律”的说法,是 20 世纪 70 年代由国外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它 的原意是: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 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 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可事 实上,此时它们已经能够独自接受阳光雨露了。 专家总结: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注定会经 历不同的苦难、荆棘。被苦难、荆棘击倒的人, 就必须忍受生活的平庸,战胜苦难、荆棘的人, 则能突出重围,拥抱卓越。 二八法则 找到并充分利用最关键的资源 故事缘由:“二八定律“,在国际上是一种公认 的企业定律,又被称为”帕累托定律“,该定律 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提出。他指出,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重要的一方 面因素往往只占 20% ,是其中的小部门,而其余 多数的 80% 常是次要的,只要控制具有重要性的 少数因子,便能控制全局。 专家总结:无论人们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先抓 好 20% 的主要方面,再以 20% 的骨干力量带动 其余的 80% ,这能够提高效率。 巨人的影子 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故事缘由:“巨人影子“来自一个巨人的寓言故 事,指巨人虽然患有夜盲症,看不到一丝光线, 但他仍然认为自己非常强大,没有什么不妥,而 且他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专家总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只能看到自身的 优点而看不到缺点,并且越是优秀的人,在认识 自己缺点这方面表现得越有限。 从众效应 人云亦云,不如独立思考 故事缘由:“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 引导或压力影响时,会盲目地跟从群体的行为, 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 体和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人们将其称为” 随大流“。 专家总结:当人们看到一种行为或现象有很多人 从事时,心里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 见为准则,并做出判断,形成印象,进而采取与 其相符的同一种行为。 地位效应 理性分析,不盲目追随 故事缘由:“地位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托瑞 提出的,在心理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指 处于不同地位的人提出的意见、办法会产生不同 的效应。 专家总结:人们对地位高的人提出的意见和办法 会产生认同的心理和执行的行为,而对地位低的 人提出的同样意见和办法多数情况下会拒绝,更 不会去执行。 反映法则 外在世界反映你的内在真实 故事缘由:“反映法则“也称为”猩猩实验“, 旨在说明外在世界中的信息能够反映出个人真实 的内心世界。 专家总结:人们很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缺点, 却很难看到自己的,所以人们可以从别人对自己 的态度和言行中认识真实的自我。 齐加尼克效应 有些压力很正常,不必为此太紧张 故事缘由:“齐加尼克效应”是法国心理学家齐 加尼克在一次实验中提出的,实验中得到的结果 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人紧张情绪会逐渐消失, 而未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人紧张情绪会持续存在, 并因此总被困扰。 专家总结:人们在接受某项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 紧张心理,这种心理会伴随人们到任务完成,如 果任务没有完成,紧张心理会持续存在。 卢维斯定理 谦虚听取周围人的意见 故事缘由:“卢维斯定理”是美国心理学家卢维 斯提出的。他曾指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 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后来人们在此观点的 基础上,丰富了卢维斯定理。 专家总结: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心理,但在展 现自我的同时,仍然要细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保持谦虚的品质。 DIERZHAN G 第二章 打败消极的自己 乐观面对生活,生活会带给你快乐 塞利格曼效应 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 故事缘由:“塞利格曼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塞 利格曼在一组实验中得到的,他提出“习得性无 助”的现象,并指出只要自己不跪着,没有人会 比你高。 专家总结:很多人遭遇失败或挫折后,都会产生 绝望、抑郁、意志消沉的情绪,这必将使得人们 错失成功的机会。当遭遇挫折与失败之时,若人 们能够对绝望说“不”,心中始终存有坚定的希 望,那么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输。 期望定律 有梦才有希望 故事缘由:“期望定律”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 应”,这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正因为它 的普遍性,所以在人们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它往 往发挥很大的影响力。 专家总结:只要对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的期望, 所期望的事物就会激发人类的潜能,所要做的事 情便会成功。 坚信定律 坚定信念,理想才会实现 故事缘由:“坚信定律”又称为“信念定律”。 著名的激励大师丹尼斯,威特利说:“一个人不 是靠‘我就是这种人’的事实驱动行动的,而是 靠‘我就是这种人’的信念支配行动的。” 专家总结: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人们对此抱着百 分之一万的坚定信念,它就一定能够实现。 比伦定律 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故事缘由:“比伦定律”是由美国考皮尔公司前 总裁 F· 比伦提出,他曾说过:“若是你在一年中 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 该把握的机会。” 专家总结:无论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尝试 错误中不断进步的,经历的错误越多,让你越能 进步,这是因为他能从中学到许多经验,即“失 败也是一种机会”。 破窗效应 已经损坏的东西更易遭到破环 故事缘由:“破窗效应:是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 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后经美国斯坦福法学心理 学家菲利普 · 辛巴杜的实验进一步证实。 专家总结: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 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 展,也就是说当人们遭遇挫折、失败、困惑的时 候,再碰到消极的心态,哪怕是一点点,也会让 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 野马结局 控制你的坏情绪 故事缘由:在原始的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叫 做吸血蝙蝠,靠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是野马最大 的天敌,野马是一种极其敏感的动物,受到外来 攻击,反抗动作会很强烈,蝙蝠飞到野马的身上 吸血,野马反应强烈,最终死去,而野马死亡的 真正原因是它的暴怒与狂奔,蝙蝠所吸的血根本 就微不足道。 专家总结:生活中,有些人总会被芝麻大的小事 困扰,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以致大动肝火, 危机身心健康。 瓦伦达效应 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 故事缘由:“瓦伦达效应”以美国著名的钢索杂 技演员瓦伦达命名,来源于他在一次重大表演中 的失足身亡。事后他的妻子曾说:“我知道这次 一定会出事,因为他在上场前一直强调这次表演 失败的结果,不能够完全地专注于走钢索的本 身。” 专家总结:任何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专 注于该事情的本身,不要考虑与该事情无关或者 相关的其他事情。 鲶鱼效应 让自己保持适度的紧张 故事缘由:“鲶鱼效应”最大的影响力是能够引 发人们的“应激心理”,应激心理是由塞莱氏根 据机体遭到侵害而产生紧张的反映状态。鲶鱼的 主要食物是沙丁鱼,把他们放在同一个鱼槽里, 沙丁鱼会不停地左冲右突,加速游动,而这正是 沙丁鱼能够存活的秘密。 专家总结:人们在受到外界的巨大压力时,精神 会处在高度紧张、亢奋状态中,这能够激发内在 的无限潜能,迸发出超常的能量。 史华兹论断 幸福没有依靠,全凭自己掌握 故事缘由:“史华兹论断”是由美国管理心理学 家 D· 史华兹提出的,他曾说:“所有的‘坏事 情’只有在我们认为它是不好的情况下,才会成 为不幸事情。” 专家总结:生活中,人们之所以感觉到不幸如影 随形,是因为他们承受痛苦的心只有一杯水那么 宽;那些经常品味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痛苦, 而是他们拥有广阔的胸襟。 霍桑效应 适度发泄,然后轻装上阵 故事缘由:“霍桑效应”也称为“宣泄效应”, 原为霍桑电气公司的一个实验,为了进一步寻找 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研究人员在公司里尝试 “谈话实验”,要求倾听方在倾听的过程中,不 能反驳对方并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工 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专家总结: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因不如意的事情 情绪低落,但要学会适当倾诉、合理发泄,这能 够将心中滋生的负面情绪扼杀在摇篮中,进而更 好地做其他事情。 乞丐效应 顺时莫张狂,逆时莫绝望 故事缘由:“乞丐效应”源于解放前一个乞丐的经历,上海 的街面上有个挎着竹篮靠乞讨为生的乞丐。一天,他在乞讨 的时候,恰逢国民党政府发行彩票,只需一块银元便能换一 张彩票,而头彩奖金是五百块银元,为了改变命运,乞丐把 乞讨来的铜板积攒起来,终于买了一张彩票,他顺手就将这 张彩票放进了竹篮里。一个月后彩票开奖,乞丐居然中了头 奖,”在前往银行兑奖的途中,路过外白渡桥,他望着桥下 苏州河里自己的影子,整理了一下破烂的衣衫,顺手将竹篮 扔进了河里,瞬间,竹篮被冲走。他到了银行兑奖,银行职 员向他索要彩票,他找遍了全身也没找到,忽然他想起自己 将彩票放在了竹篮里,而竹篮被河水冲走了,他顿时放声痛 哭。 专家总结:人生在世,逆境,顺境都有可能经历,当这些经 历发生的时候,要用平常心去面对。 蔡戈尼效应 掌握自我,享受平衡生活的乐趣 故事缘由:“蔡戈尼效应”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家 蔡戈尼命名的,该效应主要说明人们容易走入极 端,过分地强迫自己,试图一气呵成地完成未完 成的工作。 专家总结:人们天生具有办事有始有终的内在驱 动力,如果欲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内心便会产 生强烈的不适感,驱使其忽略其他的事情来继续 该项工作,直到欲完成的动机得到满足。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做好 故事缘由:“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为:不 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专家总结:人们只有做符合自己价值观、适合自 己个性和气质、能让自己看到期望的事情,才能 驱使自己付诸双倍的努力将其做好,才能体现出 自身的价值。 踢猫效应 别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 故事缘由:“踢猫效应”是指个人的不满情绪和 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 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 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 者。 专家总结:人的不良或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合 理的控制,会影响周围的人,导致周围的人也产 生这种不良情绪。 甜柠檬心理 接纳自己,找到自身优势 故事缘由:柠檬属于柑橘类水果闻之芳香扑鼻, 食之微酸味苦,但如果必须吃的时候,可以做成 味道鲜美的柠檬汁。心理学上将其引申为“甜柠 檬心理”。甜柠檬心理,是一种心理战术,也是 人们获得成功的关键。 专家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优势,用时 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即便是一些看上去是劣势的东西,人们也要学会 接纳,并努力找到其中的积极之处,做到扬长避 短。 DISANZHAN G 第三章 成为受欢迎的自己 让自己变得人见人爱 互惠原理 与人相处,不妨先付出一点 故事缘由:“互惠原理”,简单地说是指受人恩 惠就要回报,主要表现为,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以 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专家总结:行为孕育同样的行为,友善孕育同样 的友善,付出也会孕育同样的付出,你怎样对待 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投射效应 不要总以自己的喜好去衡量别人 故事缘由:“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的心理现 象,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 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进而按照自己的思维方 式,试图影响他人;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主要 表现为过度地赞扬自己喜欢的人,或者贬低自己 不喜欢的人。 专家总结:人心各不同,莫以己心度人。不要总 以自己的喜好去衡量别人,应该秉承客观公正的 原则,准确投射。 刺猬效应 和谐关系在合适距离中实现 故事缘由:“刺猬效应”又称为“距离法则”, 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它来自于冬天刺猬 相互靠近取暖的实验。 专家总结:在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要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样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相处,才能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喜好效应 要想钓到鱼,首先要知道鱼爱吃什么 故事缘由:“喜好原理”旨在说明人们总是能够 接受自己喜欢或者与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的要求或 建议。 专家总结:人类的行动都来源于心里的欲望,无 论在商场、职场,还是在家庭、学校,甚至在政 治的舞台上,想要得到他人的欢迎,就要投其所 好。 南风效应 感人心者莫乎情 故事缘由:“南风法则”又称为“温暖法则”,来源于 法国作家拉 · 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在万物刚刚诞生的时 候,北风和南风都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本领,彼此不服, 于是相约比谁的本领大,比赛的规则是谁能让行人把大 衣脱掉,谁便是最终的胜利者。比赛开始后,北风不假 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行人为抵御北风, 都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南风见状徐徐地吹动,使人暖 意渐生,行人越走越热,便脱下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 胜利。 专家总结:对人关心、亲和的人往往比对人冷漠、高傲 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更易获得周围人的喜爱和尊重。 三明治效应 让批评变得更可口 故事缘由:“三明治效应”源自一种典型的西方 快餐食品。众所周知,三明治是一种以两片面包 夹几片肉和奶酪、各种调料制作而成的食品,味 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后来人们将其纳入到 批评心理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专家总结:如果人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把批评 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中,那么受到批评的人,会 在愉悦、诚恳的心态下接受批评。 自己人效应 让自己成为受人喜欢的“自己人” 故事缘由:“自己人效应”与社会心理学中的喜 欢机制是一脉相承的。所谓的“自己人”,是指 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 指人们习惯上对“自己人”所说的话会更加信赖, 更容易接受。 专家总结:人们习惯上会对那些与自己某方面有 着相似的人,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基于这样的 心理认知,要想让他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在某方 面让他人感到你和他有着相同的东西,是自己人。 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会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 故事缘由:“罗森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 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 布森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实验证实的。 专家总结: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 他人潜意识作用的影响,当你给予他人某种期待 时,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影响,进而 向着你为其设计的方向发展。 边际效应 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故事缘由:“边际效应”有时也称边际贡献,是 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时带来的单 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在经济学中叫做“边际效 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又叫“剥夺与满足命 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 专家总结:生活中,人们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重 要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后 来追加部门对他的价值也就越小。 留白效应 给别人留下适度的空间 故事缘由:“留白效应”中的“留白”是中国山 水画中的一种技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 专家总结:人们在沟通或者人际互动中,如果能 够适当地给对方留下一些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名片效应 恰到好处地展示你自己 故事缘由:“名片效应”引自人们日常生活中常 用的名片,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表明态度 和观点,进而将自己介绍给对方的方法。 专家总结: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 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 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进而在短时间 内促成人际交际的建立。 古德曼定理 聆听比诉说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故事缘由:“古德曼定理”是由美国加州大学著 名的心理学教授古德曼提出,并以其名字命名的 心理学定律。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 斯诺曾对此风趣地说:“人长着两只耳朵,一张 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专家总结:在人际交往中,最有效的沟通,往往 不是滔滔不绝的单方陈述,而是在沟通时适当地 聆听,这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首因效应 抓住第一印象的机会 故事缘由:“首因效应”是指人们第一次与某物 或某人接触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也被称为“首次 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专家总结: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会在 对方的脑中占据主导地位,比以后接触中得到的 信息更强,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互悦机制 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 故事缘由:“互悦机制”也称为“对等吸引率”,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两情相悦”,在人际交往中,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规律。 专家总结: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想得到人们的 欢迎,或者支持同意你的观点、行为,仅仅提出 良好的建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人们喜欢你。 DISIZHANG 第四章 实现成功的自己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吸引力法则 改变生活从改变自己的思想开始 故事缘由:“吸引力法则”也称“海潮效应”, 是指人们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的思维和 想法吸引来的。美国著名的新思想运动创始人华 莱士 · 沃特尔说:“改变生活,首先从改变自己 的思想开始。” 专家总结:人们要想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现状, 首先要实事求是地改变自己的思想,你想象自己 会是什么样子,你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毛毛虫效应 低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 故事缘由:“毛毛虫效应“是由法国心理学家约 翰 · 法伯在毛毛虫实验中得出的,毛毛虫实验的 最大收获是“跟随者”的习惯,即喜欢跟着原来 的路线走却因此而导致失败。 专家总结:人们习惯性跟随或沿用前人的思路和 方法故事,从而在固定的思考模式中解决问题, 这容易麻痹人的创造性,不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成就动机 给自己安装一个成功的“引擎” 故事缘由:“成就动机”中的“动机”,是推动 人们前进的内部动力,而成就动机,便是个体追 求自认为重要的要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 状态的动机。 专家总结:如果人们内心具有一个成功的信念, 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会促使自己以一种高标准的姿 态要求自己,进而获得成功。 吉格勒定理 为自己设定一个高目标 故事缘由:“吉格勒定理”是由美国行为学家 J· 吉格勒提出来的,他对个人的成功曾这样说过: “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 炼。” 专家总结: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鲜的能力,如果 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设定 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飞轮效应 不要害怕开始的困难,挺住就是胜利 故事缘由:“飞轮效应”是指飞轮从静止状态到 转动起来的起始阶段,需要花费人们很大的力气, 但到达一个临界点后,用很小的力便能容易地将 其转起。 专家总结:人们在做事情的起始阶段,总会碰到 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如果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在以后的阶段,做事情才会更加容易。 路径依赖定律 最初的选择决定最终的结果 故事缘由:“路径依赖定律”又称为“路径依赖 性”,是由保罗 · 大卫在 1985 年提出的,后被马 兰 · 阿瑟进一步发展,指人类社会中的任何变迁, 都像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样,一旦进入某种路径后, 会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专家总结:生活中,人们做事情也像路径依赖一 样,无论做出的选择是好还是坏,一旦做出某方 面的选择后,便会产生一种不放弃的惯性,一直 持续到最后。 糖果效应 克服小的诱惑,你才能得到更多 故事缘由:“糖果效应”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萨 勒提出的,旨在说明人们控制自己的能力。 专家总结: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不同 人的心理特征、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环境的不 同,自控的能力也会不同,自控能力强的人,往 往易收获更多。 登门槛效应 因势力导才能趁势而上 故事缘由:“登门槛效应”源自一个推销术语, 旨在说明如果推销员在推销的过程中能够登进顾 客家的门槛,他获得成功推销的机率就会大增。 专家总结:人们如果一旦接受了他人微不足道的 要求后,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如果能够逐 渐地实现小目标,便能够实现更大的目标。 最后通牒效应 设定最后期限,你的效率会更高 故事缘由:“最后通牒效应”是针对人们的拖拉 倾向而提出的。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人 们往往会在最后期限到来时,才会努力地完成。 专家总结:人们在面对一项工作或任务时,往往 迟迟不肯开始着手工作,能拖就拖,知道拖到实 在不能再拖的情况下,才会努力去完成。 蜕皮效应 成长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故事缘由:“蜕皮效应”来源于节肢动物和爬行 动物生长期间旧表皮脱落的现象,由于它们没蜕 皮一次就能够长大一些,所以用来形容成长也是 一个痛苦相随的过程。 专家总结:任何人要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取 得更大的进步,就要勇于承受危机,敢于接受挑 战,这样才会超越自己,发展得更好。 卡瑞尔公式 事情已经糟糕透顶,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 故事缘由:“卡瑞尔效应”是以威力 · 卡瑞尔命 名的,旨在说明人在遇到事情后,会产生消极和 积极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专家总结:当事情糟糕透顶的时候,唯独强迫自 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在心理上首先接受它,才能 使自己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位置上。 奥卡姆剃刀定律 放弃是一种智慧 故事缘由:“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 14 世纪逻辑 学家威廉提出的,旨在说明“如无必要,勿增实 体”。他曾在他的著作《箴言书注》中说:“切 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 好的事情。” 专家总结:多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有益的,复杂的 东西未必是好的,人们做事情的时候要懂得保持 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 重复定律 不断重复就会不断加强 故事缘由:“重复定律”也被称为“实践定律”, 是指任何行为和思维,只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就会 得到不断的加强。 专家总结:如果人们能够在自我的潜意识中,不 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就会渐渐地重复中改进、 加强它们,进而将其变成事实。 专精定律 全神贯注,好上加好 故事缘由:“专精定律”是指做事情要全神贯注, 集中于一点。 专家总结:如果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够专精在 一个领域,并不断地在该项领域努力、探索,那 么他在这个领域将会有所发展,更易取得惊人的 成绩。 THE END
67 页
295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3
4
...
15
16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旭辉集团人才发展(TD管理体系)/人才发展体系/覆盖人才选育用留,值得借鉴
759 阅读
35 页
职位职级发展体系设计方案
711 阅读
16 页
员工晋升竞聘管理流程
635 阅读
8 页
绩效考核实施套装
729 阅读
30 页
HR经理人入职60天操作指南
1614 阅读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