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人力资源难题:国际化人才的有效管理
人力资源难题:国际化人才的有效管理 在众多企业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国外,纷纷在海外建厂或者意欲开始自己的国 际化进程的时候,他们最缺乏的往往不是资金、技术、市场,而是国际化的人 才。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化人才的有效管理正成为新的挑战出现在中国企业面 前。 警惕人才的断层 3 月 9 日,甘肃金川公司斥资 34.75 亿元买断嘉能可在西班牙某地的全部 镍精矿,一批本土人才将前往西班牙。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安邦的报告 认为,"走出去"后,由于面对不同的国际市场和规则,对管理的要求会不同, 以国内企业的人员水平,容易出现经营人员的断层。 对国际化人才的管理一直是那些欲成为国际化企业公司苦苦思索的问题。 TCL 曾大量引进国际型人才,但失败案例仍多,克劳普斯塔就是典型例子。当 TCL 对汤姆逊重组,意欲实现其 2010 年销售 1500 亿元的战略,成为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时,国际化人才的匮乏仍是其国际化战略实现的短板。 UT 斯达康人力资源总监吴海宁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考虑的问题,是配合公 司 2 年后中国海外市场要占有一半的战略,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才走出去的战略。 对国际化人才的有效管理正成为新的挑战出现在企业面前。在加里。德斯 勒所着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多元文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业界共同的 管理挑战。这其中,就包括对国际化人才的有效管理。 不是所有来自海外的人才都是国际化人才 21 年前,德国专家格里希受聘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在中国企业界拉开 了国际化人才管理的序幕。今天,在中国各类企业工作的外籍员工已超过 6 万。 此外活跃在企业舞台上的海归、台湾人和香港人更是无以计数。国际化人才无 统一标准,也有人认为,那些已融入跨国公司运作的管理者,以及从国际性的 管理学院培养出的管理人员,都属国际化人才。 然而,并非所有来自海外的人才都是国际性人才。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首席 分析员陈功表示:他有一个朋友聘请了几位台湾人,但基本上发挥不了什幺作 用,工作表现松散,每天与台湾的家里煲电话粥,实际只起到些渠道联络作用。 其次,待遇差距还很明显。国内的收入水平近年虽然有很大提高,但与国际上 的差距依旧。第三,使用和管理上的问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也是个障碍, 因为也有外籍人员本来是能干的,但双方的文化差异很大,结果发挥不了作用。 在安邦的报告中,安邦集团建议,国内企业如果希望以"少花钱多办事"为原则, 那幺可以考虑引进工作合同制度,也就是引进人才集中于某一项目,就项目论 价钱(谈工作合同),完事就走人。 泰来猎头咨询事务所所长纪云则认为,仅有留学经历、仅有海外工作经历, 还不能称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有多方面跨文化的工作经验,还 需要有跨文化的管理经验。他能够综合协调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根本的地方 是对跨文化的理解。 美世咨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宪亮认为,国际性人才应该能考虑到多元文 化的差异,能将来自各处的大量信息通过甄选变成自己有用的信息。 给人才配团队比引进人才更重要 从 1999 年开始,中国本土企业已出现管理人才的回归。今天,国际化人 才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本土企业,部分本土经理人正在被国际化人才 所替代。盛大将微软的唐俊引入了自己的家门,丽珠用台湾人萧思阳接替了创 业者之一徐孝先,海信周厚健特意赶到北京宣布其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平安保 险则出现着不同国籍的经理人,连房地产这种带有典型区域性的行业,在 SOHO 中国,也出现了多国部队…… 意欲国际化的企业,使尽各种方法以使人才管理能跟上企业国际化发展的 需要,有的甚至不惜父子亲自出马。福布斯内地富豪排行中的浙商吴良定,将 自己的一个儿子送英国留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世纪联融企业咨询公司总经理 王一认为:吴氏系列集团在产业多元化、制度化和公众化之后,最终会走国际 化之路,这不仅是为了搞大,也是为了分散风险。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就是为未 来的国际化运作做储备的。富豪榜中还有一位模塑科技的曹明芳,也是要把自 己的儿子曹克波培养成了既了解中国国情,又熟知全球化企业经营理念的接班 人。 但是,能上阵父子兵的企业毕竟还是极少数,对大部分企业,他们更多使 用的是来自海外的国际化人才,近年来,企业"赴香港招聘"、"赴美国招聘"的 报道屡见不鲜。引进来的人才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首先所面对的,就是水 土不服的挑战。 王宪亮认为,来自海外的国际化人才,对市场一开始并不熟悉,信息不足, 非常依赖下属。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管理者需要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国际 化人才在技术上是有优势的,但是如何在工作中接口,需要网络、社会关系等 支持,所以,给国际化人才配团队、对其协助、以做资源整合尤其重要。
4 页
307 浏览
立即下载
录用外国员工应注意的问题
录用外国员工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聘用外国员工程序的问题 关于聘用外国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外国人的界定: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 外国人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故确 定员工是否属外国员工的依据是其拥有的国籍。 2、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条件: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本身受到一定的限制,根 据《外国人就业规定》第七条规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的外国人方可在中国境 内就业: (1)年满 18 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3)无犯罪记录; (4)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5)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以下简称代替护照的 证件)。 3、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如聘用外国人必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 即向与用人单位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获准后到 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核准手续,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 方可聘用;同时,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该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 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二、用人单位与外国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事宜的处理 (一)如聘用外国人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应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但 是该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与聘用国内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有所区别: 1、与外国人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5 年。 2、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即行终止,不可以经双方协商同意后直接续订,必须 按照《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方可续订: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时,其就业证即行失效。如 需续订,该用人单位应在原合同期满前 30 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延长聘用 时间的申请,经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延期手续。” 3、用人单位与聘用的外国人之间的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告 劳动、公安部门、交还该外国人的就业证和居留证件。 (二)如该外国人系由在国外有总部的用人单位总部派遣到国内工作,建 议国内用人单位与总部明确在该员工的派遣方面的相关问题,包括派遣时间、 工资待遇等。从理论上说,该外国人的劳动合同关系仍系与总部建立,与用人 单位建立的系劳务关系。经向劳动部门咨询,如系由总部派遣,用人单位无需 与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由境外派遣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并注明聘 雇期限。如相应的证明材料是外文的,需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翻译件由用人 单位盖章。 三、关于用人单位与外国员工发生劳动争议适用法律的问题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 外国员工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劳动法》、《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
3 页
354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员体系-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人员体系 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模块收益 ◆确保员工能力符合岗位要求,确保岗位绩效,间接地降低成本 ◆使员工能力略高于岗位要求,完成从保障型向主动型、推进型转变,促进企业 发展 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基本思路 确立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培训、进行培训评估等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介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知识与方法转化成可操作的各项培训操作指引。最后通 过完整的制度将培训体系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使培训体系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 位变为日常的工作。 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操作流程 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主要成果 ◆培训体系建立办法 ◆入职培训指引 ◆见习管理指引 ◆上岗培训指引 ◆绩效改善培训指引等 ◆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需求评估模式图 ◆培训与企业效益改善评估表 ◆…… 员工培训体系设计 主要工具 ◆团队训练法 ◆素质训练卡 ◆职务轮换法 ◆培训八步法 ◆企业学习环境塑造法 ◆培训效果评价技术 ◆培训收益评价法 ◆……
2 页
402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员体系-员工晋升渠道建设
人员体系 员工晋升渠道建设 员工晋升渠道建设 模块收益 ◆规划员工发展空间,留住优秀人才并激励其上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明确员工晋升与淘汰标准,优化人力资源 员工晋升渠道建设 基本思路 ◆设计员工晋升渠道 根据行政岗位名称的设计上下延职务名称,将管理类、技术类、业务类等各类 职称科学地连串起来,设计出员工晋升渠道。 ◆设计员工晋升标准与程序 根据岗位职责与职务名称的一般要求,分析、设计员工晋升标准;规定员工晋 升程序与审批权限。 ◆内部淘汰 实行内部淘汰制,通过绩效和技能考核,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给予处理。 员工晋升渠道建设 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图) 员工晋升渠道建设 主要成果 ◆各岗位人员晋升途径与职务名称 ◆员工晋升渠道规划线路图 ◆员工晋升标准表 ◆员工晋升程序 ◆员工晋升审批权限表 员工晋升渠道建设 主要工具 ◆职务轮换法 ◆工作丰富化 ◆冲击式晋升 ◆蔓藤式晋升 ◆阶层淘汰 ◆……
3 页
365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资遣管理办法
员工资遣办法 第一条 为配合本公司各部门实际业务需要,以达成企业的有效经营起见,特订 定本法。 第二条 本公司正式任用员工的资遣悉依本办法办理。 第三条 各部门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资遣人员: 1.组织编制紧缩或单位并编及撤销。 2.工厂因全部或一部歇业时。 3.工厂因不可抗拒事由须停工一个月以上时。 4.因业务事业范围、生产技术或程序改变,须紧缩职务时。 5.单位人事费用影响单位成本的过度负担或公司利润时。 第四条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部门可予资遣: 1.经考核结果而无适当工作或实际业务的。 2.个人专长无法胜任其所承受的职务的。 3.身体衰弱,不能胜任工作的,或考绩列为丙等的。 第五条 员工资遣先后顺序如下: 1.历年平均考绩等级低者较高者为先。 2.曾受惩戒者较未受惩戒的为先。 3.在公司服务年资浅者较年资深者为先。 第六条 资遣员工通知日期如下: 1.在公司服务 3 个月以上未满 1 年的于 10 日前。 2.在公司服务 1 年以上未满 3 年的于 20 日前。 3.在公司服务 3 年以上的于 30 日前。 第七条 本公司资遣的员工给予资遣费,其标准如下: 1.服务未满一年的发给一个月工资的资遣费。 2.服务一年以上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基本薪资的资遣费。 3.服务已满 5 年以上者除发给资遣费外,并按本公司员工储蓄及退休福利基金 计划支给退职金。 第八条 本办法董事会通过后公布实施,修改时亦同。
1 页
352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员体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人员体系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模块收益 ◆规划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确保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协调 ◆明确核心员工的发展方向,激励核心员工引导企业发展 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基本思路 基于员工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紧密结合,建立员工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利益共同 体关系。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人才队伍,使各类人员都有其个人发展通道。 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操作流程 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成果 ◆行为技术素质模型 ◆员工职业规划管理图 ◆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 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工具 ◆胜任特征模型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 ◆艾森格人格测验 ◆团队素质评估法 ◆有效团队特征分析 ◆高效团队领导模式 ◆素质训练卡 ◆人生阶段的划分 ◆职业阶段的划分 ◆约翰﹒霍兰德的职业性向选择 ◆埃德加﹒施恩职业锚的预测 ◆……
2 页
383 浏览
立即下载
中国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史上,发挥了和一直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产业 结构战略调整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 用的国有企业员工在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上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产生了许多导致企业员工 满意度下降的因素。 本文根据企业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企业员工满意度下降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国有 企业当中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国有企业中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工资报酬、劳动 用工、管理机制、社会福利、工作条件、行业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及调 查研究的有关原理,确立了研究的对象、内容、角度,设计了有 60 个选题的调查问卷,在 国有企业员工当中进行了现场调查。 调查所选择的国有企业,既考虑了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地理位置,也考虑了作为国有企 业的典型性。经过对 800 多份调查问卷统计整理,分别就不同的地理位置、年龄、岗位、收 入、学历等方面,分析了员工的总体的满意度。又从所处行业、国家政策、与其他企业横向 对比、文化认同、国有企业在绩效评价、工资分配、社会福利、劳动用工等满意度维度上进 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在国有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 业制度的转型过程中,企业员工在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了解了存在的这些问题的程 度,形成了相应的结论。根据员工所表现出来的对企业的满意度情况,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 的、经济的、组织的、个性的、观念的和现实的根源,并立足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企业 管理的角度,区别不同的人员、层次和问题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和解决的对策建 议。 关键词:国企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 第一部分 导 言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上发挥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完善和发展,国有企业从独霸天下变化到在数量上的绝对 多数,再变到具有作用上的主导地位,至今仍然面临着国内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技 术的等等方面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国有企业的员工,也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使 得国企员工在心理、观念、行为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位有着 30 年工龄的工人技师作了这样的比较:自己每月工资不足 500 元,可师范毕业才 一年的女儿当了公务员后,月工资 600 多元,这使他心理很不平衡。许多老工人有此类感受。 觉得自己这辈子是白干了,无须跟别人比,就跟自己的在其他行业的亲朋好友比,就有抬不 起头的自卑感。 跟国外同类产品比,国内产品不降税率只降价格,影响工人收入,致使工人心情郁闷。听到 不少班组工人这么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许多产品都在逐步大幅度下调关税,而国 内同类产品税率却没有做相应的调整,面对长驱直入又降低关税的进口货,不得不作出降价 销售的抉择,这样做的直接后果,首先会影响生产工人的工资收入,不能不令众多的一线工 人担心。 有些国有企业拖欠员工养老金,退休员工生活无保障,心情烦躁。有的员工几年前就应该退 休,但由于企业一直拖欠养老金,退休以后生活无保障,不得不继续在企业上班。这种状况 直接影响到在岗员工,特别是即将退休员工的心理健康。 所有这些现象均反映了在国有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时期 ,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问题。 一、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工作满意度是人们因为感觉到工作本身可以满足或者有助于满足自己的工作价值观需要而产 生的一种愉悦的感觉。它有三个构成要素:价值观、感知和重要性。 就价值观来说,工作满意度是价值观的一个函数。而价值观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有意识或 下意识地想要得到的东西”。重要性是指不同的员工对于哪一种东西的价值更为重要存在不 同认识,这一点对于判断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性质及程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可能认为高工 资比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更为有价值;而另外一个人则可能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是最有价值的。 工作满意度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是感知。它是指人们相对于个人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与其当前处 境所得出的一种感受。一个人的感知可能并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而且,不同的 人即使面对相同的处境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仅如此,人们的感知还常常会受到他们的参 照系的强烈影响。参照系是指用来与其它点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提供某种含义的一个标准点。 例如,一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为了留住一名科技人员,给他增加了一级工资,他以为这样做 可能会使这名科技人员满心欢喜。然而这名科技人员的同班同学在另一家企业当中却是享受 比一级工资高得多的特殊津贴,通过对比使这名科技人员感觉涨的这一级工资实在是差强人 意。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将会导致工作撤出行为的发生。工作撤出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改 变、身体上的工作撤出和心理上的工作撤出。 员工对待不满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改变让其产生不满的条件,这就是行为改变。当员工的 不满意达到一定程度,行为改变将会演变为激烈的冲突,以致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将因 此而付出代价。如果工作条件无法改变,那么感到不满意的员工可能会以离开的方式来解决 问题。如果不满意仅仅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工作而产生的,那么他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 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不满的根源是整个组 织的政策,那么员工就很可能会以流动出组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当暂时没有其他就业 机会而不得不呆在原来的岗位上时,其表现方式就往往是消极怠工。 当满意度较低的员工无法改变自己所面临的处境,或者不能使自己从身体上转移到其他组织 或岗位上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在心理上将自己与其所做的工作分割开来。虽然他们的身体 在工作岗位上,但是他们的心思可能早就跑到别处去了。当产生心理上的工作撤出后,员工 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会表现出很低水平的工作认可程度;或者对组织很低水平的认可程度, 产生离开组织的强烈愿望,等待辞职时机的出现。 虽然工作满意度对员工和组织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在国有企业内部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员工 满意度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跟踪调查对比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开展的还很 不够。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阶段,也正 是影响企业员工满意度各种因素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要尤其注意这些变化对 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以使组织能够得以在正常的受控状态下有效运行。国有企业受到内外部 的冲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也是系列性的。纵向地看,国有 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员工在思想 、 心理、行为方面也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横向地看,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外资企业 (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不断地涌入、崛起,在对国有企业产生影响的同时,对国有 企业员工的从业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冲击。国企员工在这种纵向、 横向的变化冲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感知、分析、取舍,使得国企员工在心理特征、思想观念 、 价值取向、行为规律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或变化趋势,员工的满意度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 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国有企业员工心理行为特点, 把握员工的满意度情况,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引导调节办法,已经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本研究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本课题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摸清国企员工的满意度及心理 行为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最终搞好国有企业的建设。 在明晰了环境条件变化对国企员工满意度产生的影响及这些变化对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 响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对企业影响作用大的变化、对变化起主导作用的诱因 加以引导、调节控制。由于诱因属于不同的层次。有以国家政策为代表的宏观层面上的,也 有以企业管理机制为代表的中观层面上的,还有以员工个体、小群体差异为代表的微观上的 , 所以不同层次上产生的诱因需要由相应层次上的控制主体来作为,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和效 果。所以在制定具体的引导调控措施过程中,要区分对象内容、区别层次主体,系统综合地 解决问题,才有可能使变化得以控制,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搞清楚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真正以“企业的面目”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生存发展 , 需要员工具有什么样的理念、行为,从这一点出发,摸清国企员工现状与需要之间的吻合程 度、差距,影响和导致差距存在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从而寻找恰当的措施加以引导、调 整,最终能够搞好我们的国有企业。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力求综合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哲学、 社会科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客观事实的角度, 分析研究国有企业员工在当前的形势下的满意度水平,发现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可资借鉴题材,已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本研究的基本方法选择、思路及内容体系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目前,关于国有企业员工以满意度为代表的心态现状的描述,散见于国内的各种媒体上,甚 至国外媒体也有涉猎。但绝大多数作者(学者)是借助一定的资料,然后结合自己的“观察” 进行分析、认识的;在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中,也几乎是原版套用国外较为成功、较有影 响力的理论、模式,直接应用到国有企业上面,难免有牵强的感觉。所以需要立足于实际和 可操作性,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从而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从当前的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案例研究法、现场调查法、实验室实验法、 现场实验法和元分析研究法等几种方法。 案例研究是从实际生活中汲取出来的,它可以提供对一种情景的深层次分析,它以纯粹的描 述作为表达方式,能为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其不足是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观察者的认知偏见 和主观解释,同时也会受到案例内容选择的限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现场调查法是通过选 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来代表更大的群体,通过问卷或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调查项目的标准 化便于研究的量化、分析和总结。但是,它也有潜在的弱点。一是回收率不容易保证;二是 容易了解态度不易了解行为;三是被调查者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即被试的回答往往 是他们认为研究者想听到的回答;四是由于现场调查注重的是具体问题,因此不容易获得深 层次的信息:最后,样本的选择决定了调查结果的普遍性。总而言之,即使是设计完好的现 场调查,也不得不以放弃信息的深度为代价,以实现普遍性和经济性的效果。 实验室实验是通过创设出一种人工环境,然后在控制条件下操纵因变量,以便推测出因变量 和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方式以牺牲现实性和普遍性来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使得研 究的结果常常难以推广到实际的工作情景中,而且所处理的现象不能在真实情景中重复或应 用。现场实验是在真正的组织中进行的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相比,自然场景更真实,增加了 实验的有效性。缺点是不容易控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并且并非所有的组织都允许 外部研究人员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那些遇到严重困难的组织。 分析研究法是一种定量化的文献综述方法,他使得研究人员可以考察大 a 的单个研究的有效 性,然后应用一种公式来确定他们是否能形成一致的结果。如果结果确实具有一致性的话, 那么研究人员更有信心得出研究的有效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它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 方法来评价传统的文献。但要研究者自己作出大量的判断,这使研究过程引入了大量的主观 因素。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确定 组织行为学的几种基本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将其应用到国有企业员工的调查研究中又有着 各自的可行性方面的制约。由于国有企业当中的问题有一个历史长期积累的过程,情况复杂 多变,研究面上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问题,显然无法覆盖。实验室实验既会受到范围的制约, 也会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可行性 也不好。如果在一个企业当中进行现场实验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地域 、 不同企业的情况,将会是不可行的。鉴于个人的实际水平、经验,以及所掌握文献情况,其 分析研究法也不好采用。 就现场调查法来说,除了有它许多的优点之外,它的一些弱点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 。 可以采取进入组织的工作现场进行调查,以确保回收率;就满意度和忠诚度来说,主要的还 是态度,而不是行为,不易了解行为的弱点的问题显得不突出;被调查者的社会赞许性,可 以通过科学地设计问卷题目和语言风格,来加以削弱:样本选择的狭隘性也可以通过加大问 卷的发放数量来加以弥补。 所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国有企业员工满意度、忠诚度的 调查还是可行的。 (三)基本体系 根据研究的目的、思路,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导言,包括研究背景,理论分析和方法选择 , 思路确定等。问卷设计,包括研究对象,满意度影响因素,内容和角度的确定,设计方法、 思路和形成问卷。问卷调查,包括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与分析,主要是在总体、分类和 维度上的统计与分析。对策与建议,得出总体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 第二部分 问卷设计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和角度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涉及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国际的有国内的,有自身的有外部的,有政治 的有经济的,有历史的有现实,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这 里我们主要是关心作为国有企业的主人翁— 员工的满意度水平。国企员工与企业的发展休 戚相关,国企员工的心理行为对国企的影响作用最大最直接,所以此次调查的对象就选定为 国企内部各岗位的在职员工,即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岗位上的一般人员。 (二)满意度影响因素及问卷的内容确定 人和组织的许多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员工的不满。从总体上来说,人的性格特征、工作任务的 性质、工作过程中的角色、文化价值观上的一致性以及工资与福利,都会影响到员工的满意 度。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时是某种因素独立地发挥作用,有时是几种因素同时起作用。 由于本研究重点关注当前的情况,也就是国有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改 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利益调整的幅度也逐渐加大。所以本研究的重点放到因企业的体制、职 能、政策等有较大变化的满意度影响因素上,而不是人的性格特征、工作过程中的角色等变 化较少的因素上。 依据多年的国有企业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和当前国家的新闻媒体、经贸组织、行业协会等的有 关报道,结合调查问卷等形式,抽取出部分有关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国企员工关注 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本质是经济性实体,其根本目的是赢利。可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 的政治历史背景,使其担负了和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除了为国家负责使企业能够保值增 值外,还要使职工在企业中以主人翁的地位得到工资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 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保持企业的政治稳定和治安安定等一系列政治任务。大家对这些问题 的认识和看法,将作为调查的辅助内容。这些问题大体为: 员工总体的工作满意度; 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问题; 国企的绩效评价机制; 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有关国家政策与国有企业的生存问题; 有关国有企业的生命力问题; 有关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 WTO 对国有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方面的问题;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发展前途总的看法和认识; 员工继续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意愿如何; 员工对国企的管理人员的满意度; 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 员工如何看待国企员工素质技能提高问题;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这些问题既涉及宏观的方面,也涉及中观和微观的方面。 宏观方面有:国家宏观工资政策,特别是当前实行的档案工资结构,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经济 条件;青年职工的观点与老年职工的观点有何差异;住房分配政策等福利制度改革;千部人 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 中观的方面有:具体到某一个现实的企业,其所处的行业,企业的发展规模,地理位置,历 史负担,以及其工资、住房、用人、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微观方面有:企业职工的个体差异,象个性、学历、家庭等所造成的影响方面。 (三)调查的角度 本调查研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中重点选取国企员工的微观层面进行调查分析,了 解国企员工的所见、所想、所感,观察员工眼中脑中的“客观现实”。在这一微观层面中, 有重点地以员工“认为怎什么、希望什么样、将会怎么样”的模式角度来进行分析、把握, 以便引导我们的管理者,能够引导国企员工准确、客观地认识分析问题,理智、有度地提出 要求,规范得体地行为。 对所涉及内容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立足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提供信 息,增强认识,把握规律,提供方法。 二、问卷题的设计方法 为使调查问卷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是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意思表达,有必要在调查问卷的设 计过程中采取一些技巧、方法。 直接询问法:直接询问被调查对象自己对问题的观点、看法。 间接询问法:不需要分析判断,只是让被调查对象回答其所听到或看到的现象。 比如对人才流失情况的看法,如果本人也涉及去与留的问题,并且还犹豫不决,就会出现当 事者迷的情况,直接询问的结果可能就是不客观的,所以从旁观者清的角度,让其回答别人 的情况,这样反而更真实、准确。 影射法:让被调查对象不从正面回答问题,而是让其分析、判断别人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是 什么样的回答,从而折射出其本人真实的或希望的状态。 如对职工的企业归属感、认同感的调查上,不直接提出主题,而是通过对观看体育、文化活 动,来影射出在企业认同感方面的心态。 循环法:多次询问相同或相近的问题,使其对问题的回答更接近答卷者的真实心态。比如在 关于学习的目的性问题调查中,通过多次询问,就可以了解到员工自己关于学习的真实意图。 印证法:通过一类问题的回答情况,印证回答另一类问题的客观性。比如干部的形象与干部 的分配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国家对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之间有一定的 相关性,可以通过对相关性问题回答情况的对比,就可以进一步地对回答问题真实性作出判 断。 综合法:通过对多个问题的回答,综合出对某一方面问题的观点看法。如通过对用人制度、 分配制度、企业办社会问题、住房医疗等福利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综合,从中观察国企员工 对国企改革的总的看法。涉及到千部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通过对干部分配的看法、绩效评 价的权威性、廉洁自律等方面多次询问、多次回答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干部在员工心目中的 地位、威信问题。 对比法:通过对结构相同但对象不同的一类问题的回答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分析其观点看法 。 如通过观察被调查对象关于企业领导、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对相应人员进行评价的权威性的 回答,既可以观察出答卷的心态,又可以观察出分析问题的心态,还能够观察到其思考问题 观察问题的角度。 定性法:通过一系列表示程度的词语,表达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观点。如在涉及到工作的 满意度、对改革问题的承受程度等问题的回答上,由于采用量表法、百分数法也是体现程度 问题,这种问题也没有必要考察的非常细,所以采用了一些表示程度的定性的描述词语。 定量法:数量化地描述状态。在涉及年龄、收入、学习时间等问题上,根据经验数据进行了 定量地 分档,从中了解员工具体的情况。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某一具体案例的分析,观察其心态。有些问题笼统地进行询问,有时会 让答卷者搞不清所问何为,并且不同的答题者考虑的可能也不一样,所以设置了老同志对医 疗改革的不满意、干部有男女作风问题等案例,以供答题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从而了解 其观点、认识。 三、调查表的结构设计思路 由于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环境,企业所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 人员的招用和清退(调整),信息的传递、观念的转换等许许多多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 所以有必要在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在员工的心目中地域差别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另外,与问卷有关的还有诸如企业所在的行业、员工在企业中的岗位、年龄、家庭结构、个 人及家庭收入等因素,都会对调查问题的回答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将这些问题一并作为 问卷的基础题,以辅助对其他问卷题的分析。 由于导言中己经分析过的原因,目前国有企业员工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不够 强,所以在问卷语言的设计方面,采取口语化的风格,以缩短与答卷者的心理距离。同时在 整个问卷上不出现文字性填写,解除答卷者的戒备心理。 在每一个问卷的选择空间上,尽量考虑到各个企业、各个岗位、各个年龄的员工可能会有的 心态、认识、观念、选择,以尽量满足各种情况下的真实意思表达。一样也可以使答卷者能 够在看懂题意后很快就能找到一个与自己的真实意图基本相吻合的选择,达到主要依据“第 一感觉”、“潜意识”进行选择的效果,防止受社会赞许性影响,将问卷变成“功利卷”, “隐私卷”。针对一些不容易设计周全的问题,则采用了一些诸如“不清楚”、“不好说” 、 “以上都不是”、“其它”等的选择。其中“不清楚”主要是针对答题者可能对所提问题本 身没有思考过或者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观点、看法。如关于企业经营困难、减员和收入之间 的关系问题,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应该怎样解决,尽管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答案,并且答 案已经能够封闭,但答题者可能没有系统地进行过思考,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观点、看法, 所以就提供一个“说不清”的选择。“不好说”主要是针对虽然有清晰明确的观点、看法, 但不便于表态,如关于廉洁自律的两个问题,也是在所提供的选择已经基本封闭的情况下, 又提供了一个选择。主要是要考察答卷者这样一种心态:我清楚自己对这样的问题是怎样看 待的,但我不愿意对这一类的问题表态。“以上都不是”主要是希望答题者再从提供的选择 中寻找一下,是否有与自己的观点相近的选择,比如关于人才评价相对的可靠性问题,前边 三个选择已经基本封闭,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就是有那种谁的观点都不信,甚至信不信 自己都很难说的人,所以就再提供一个“以上都不是”的选择;同时还具有的另一层含义是 : 再看一遍,真的以上都不是?至于提供“其它”这样一个选择,就是希望不要再费劲了,进 入下一个问题。 在问题的排列上,除了对比的需要,尽量不将内容接近的问题连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避免造 成前后问题是因果关系或是上下文的感觉。前后问题基本不相关,答卷者的思维就不连贯, 只能是针对当前问题进行思考,就防止了前后干涉。由于问卷的内容较长,每一个问题的选 择都较多,答卷者的主观愿望又不强烈,所以在排版的过程中,将问题条的字体与选择条的 字体区别开,视觉效果好,答题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问卷的反感。 第三部分 问卷调查 一、确定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较长,由于企业组建的背景、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体制 人员变化等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企业员工的心理行为特点各不相同,全面进行调查不现实。 山东省作为老的工业大省,国有企业较多,国有企业从业人员较多,同时山东省有一直处于 改革开放较前沿的位置,国有企业接受改革开放的冲击较早,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国企员工 的心理行为特征体现的较为明显、充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从地区范围上来说,重 点抽取山东省内的国有企业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 在山东省内部,国有企业的分布也较为广泛。石化、冶金、煤炭、交通运输、建材、五金化 工、纺织等行业门类比较齐全。有些行业,由于受改革开放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冲击较早, 如纺织行业,己经不具备代表性。还有一些行业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企 业规模较小、政企分开较早、产权清晰及产权主体多元化特点突出,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 略指导下,国企特征消失较快。而省内的冶金、油田、石化和铁路企业,由于规模大、人员 多,在全省的工业生产中占据的地位重要,“船大难掉头’,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有企业的特征明显,对其进行研究因而具有更强的典型性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 调查问卷选取了四个国有企业进行了发放,其中烟台一家,莱芜两家,滕州一家。之所以在 这四家企业中进行调查,主要考虑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处的行业,从而使 研究的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家企业中有冶金、建材、石化企业,其规模有中型、 大型和特大型。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转型快,存在的问题不够突出或典型,没有 作为调研的范围对象。 在四家企业中通过企业组织共发放问卷 858 份,全部收回。其中取出 7 份重复卷。个别问卷 的个别题目没有回答,应属有效卷。这样有效卷共有 851 份。通过抽取问卷对关联问题的答 案核对,如年龄与所关注的问题,信心与对问题的关注程度等的分析,均为真实心态表达。 第四部分 统计与分析 在对工作满意度测量过程中有两种应用最广泛的手段:单一整体评估法和工作要素总和评分 法。单一要素评估法是要求个人直接用相应的程度回答一个问题。总和评分法是一种更复杂 的方法,他首先要确认工作中的关键因素,然后询问员工对每一个因素的感受,根据标准量 表来评价这些因素,然后将分数相加就产生了工作满意度的得分。 这两种方法那一种更优越呢?直觉上看,好象对许多工作要素回答的总和反应能够得出关于 工作满意度的更精确的评价。然而,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直觉。事实上简单胜于复杂。对 这一结果的最好解释是因为工作满意度概念的内涵太广,单个问题实际上成了一种包容性更 广的测量方法。 由于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既要发现问题,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所以除了要了解到国 有企业员工基本的工作满意度之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员工在哪些具体的方面存在满意不满意 的问题。在此次的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既有单一整体的问题设计,又有关键因素的调查设 计。所以在分析过程中,既要分析对单一整体问题的回答,也要分析对工作要素的回答。 一、总体满意度的统计分析 由图 4-1(略)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看,三个地方国有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还是较好 的,很满意、较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数之和为 75%,说明主流还是满意的。并且很满意与 很不满意的人数相当,都占总人数的 5%,较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也是相当的,皆为 20%左 右。 这种分布状态对企业的存续和发展还是有利的。如果满意的人数远远大于不满意的人数,说 明企业对员工有过多的让利行为:如果不满意的人数远远大于满意的人数,则说明企业对员 工有亏待行为。接近对称的分布说明企业与员工之间暂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二、不满意人群的分类统计分析 在看到主流是满意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毕竟有 25%的员工属于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情况。 那么,是处于什么状况的人会有这种心态呢? (一)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满意的人数明显呈下降趋势 (因被调查对象中无年龄超 过 55 岁的,该项数据只作参考)。说明年轻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年老员工。 图 4-2(略) (二)从收入上来看,收入越底,不满意程度越高。 图 4-3(略) 另外,从不满意人群在年龄和收入的一致程度上看,员工的工资与年龄有着紧密的关系,或 者说,国有企业内部工资报酬的分配过程中,论资排辈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从不同的地域来看,越是发达地区,不满意人数所占比例越高,而相对欠发达地区,不 满意的比例则相对较低。看来国有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与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着较为密切的 关系。 图 4-4(略) (四)从所从事的工作种类看,目前在国有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满意程度相对较高。这 一点也符合当前的实际。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其所掌握的技术在企业间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能量”较高,导致了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间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导 致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满意。 图 4-5(略) (五)学历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从学历上分析,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不满意较低。高 中、技校和大中专三种不满意人群的数量是依次降低的。而在大学本科当中又突然有所升高。 图 4-6(略) 由于没有进一步统计分析各种学历在国有企业员工中所占的比例,所以只能根据经验数据进 行分析。相对于其他几种情况,本科学历的人数一般是要少于前面几种学历,不满意人数反 而增多说明其满意度相对较低。这与《内部参考》2002 年第 67 期刊登的文章说,我国西部 地区和基层、中小企业人才状况存在“严重短缺和严重浪费并存现象”,是相一致的。 三、工作满意度维度上的统计分析 (一) 工作类型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 图 4-7(略) 从这两个图形可以看出,一方面员工认为企业所处的行业对工资报酬的影响是很大的,另一 方面,又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信心不足。这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下面的图例得到验证,即: 国有企业员工认为的国家对国有企业可能的态度。 图 4-9(略) 对国家会不会轻易让国有企业垮台的问题上,两种观点旗鼓相当,各占 50%,也同样说明 分歧很大。 如果再联系民营、私营企业,国企员工对国有企业的前途命运问题的看法,还会进一步观察 到认识上的分歧。 图 4-10(略) 图 4-11(略) 图 4-10 的数字表明,在国企与外企私企的谁更有前途的问题上争论不下(各占 50%)的情况 下,占较大比例数的人认为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谁都不保险”,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 件下,优胜劣汰原则在员工心目中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对 “外企私企的管理机制比国企好”这一问题作出明确回答的中,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是持否定 态度人数的 6.4 倍!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纯看待国有企业,员工的信心还是可以的,但是要结合外企、私 企的情况来分析,情况则变的越来越令人担心。 (二) 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 图 4-12(略) 图 4-13(略) 图 4-14(略) 从对以上三个题目的回答可以看出,单就从文化认同感的角度来看,国企员工还是有着较强 的文化认同感,还是能够将自身与企业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出对企业的忠诚。 (三)对福利的态度: 图 4-15(略) 图 4-16(略) 无论是企业的住房改革、还是医疗改革,都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对此员工也是比较 关注。但从总体上看,阻力较大的主要还是由于员工经济上的承受能力有限。特别是老职工 问题,实行公费医疗期间,由于工资水平底,没有存下什么家底,当医疗费用开支大的时候 , 公费医疗又要取消了。而且在解决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时,国企员工惊人地一致:应当将问 题交由政府或由政府与企业协调解决。其中也只有 6%的职工认为应该由企业解决。所以企 业在这方面进行改革的话,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图 4-17(略) 然而员工在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上,观念意识上则要进步的多。只有 11%人认为不 好接受,由 30%认为这本来就不该是企业管的事情。或许是由于观念转变的缘故,也许是 因为企业办社会给企业带来了过多的负担,而将其推向社会员工也不会增加额外负担的缘故。 图 4-18(略) (四) 对工作关系的融洽度的评价 图 4-19(略)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国有企业当中干群关系还是较融洽的,干群关系情况是工作关系 得以集中体现的一个方面。这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满意度上得 到辅证。 图 4-20(略) 对劳动用工制度的满意度,反映了同事之间在工作的安排协调方面比较融洽,干群在工作中 的关系也是协调的。 (五) 对工作绩效评价的态度 图 4-21(略) 从图 4-21 中可明显地看出来,无论是评价领导干部、中层干部还是基层的职工,国企员工 们普遍认为企业领导的权威性是最小的,而职工代表的权威性是最大的。这是非常耐人寻味 的。在对国有企业的员工(当然也包括企业领导和中层千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当由谁来进 行实际的评价呢?方法有许多种,如;由直接主管人员进行评价:由员工的同事来进行评价 ; 由工作绩效委员会进行评价;自我评价;下级评价;等等。从所有的绩效评价办法在实践中 的应用来看,由主管人员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是大多数绩效评价制度的核心所在。工作绩效 评价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提供反馈。首先,界 定工作本身的要求意味着必须确保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其次,评价工作绩 效就是将实际工作与第一个步骤确定的工作标准进行比较;在这一步骤中通常要使用某些类 型的工作绩效评价等级表。最后工作绩效评价通常要求有一次或多次的反馈。这些标准、要 求和程序对普通员工来说是有困难的,而主管人员在观察和评价其下属人员的工作绩效方面 占据着最为有利的位置。 (六) 对分配政策的满意度的分析 图 4-22(略) 满意倾向和不满意倾向的比例基本相当,这与图 4-1 所描述的对工作满意度的情况有相似的 地方。所不同的是,很满意的比例缩小,而意见很大的比例增大。这也说明在工资分配政策 上的不满意度有增强的趋势。这种态度还反映在员工对企业领导的工资收入的态度上 (图 423): 图 4-23(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经营业绩相挂钩己经是普遍的做法,但从图 4-23 的数字比例中发现,只有一半的员工认可企业管理者的收入可以随着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而 提高。再者,就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些传统观念的转变上,国企员工也有着一些不适应:(图 4-24,图 4-25、图 4-26) 图 4-24(略) 图 4-25(略) 图 4-26(略) 许多员工仍然抱定这样的观念不放松:工作是国家安排的,各种补贴是国家各级政府规定的 ,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动不得的。干不干活是员工的问题,至于企业有没有效益是企 业管理者的问题,只要我上班出了力,不管有无效益,就要拿工资。 目前,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逐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加快了步伐、加大了力 度,这样必然地会触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如图 4-24,4-25,4-26 所示的情况,员工对分 配情况的满意度肯定会是较差。 (七) 对领导作风、受尊重和公平待遇方面的满意度 图 4-27(略) 从图 4-27 的情况看,尽管选择“能够认真对待”和“基本上能够正确对待”的人数占多数 (合计 60%)但仍有 20%的人认为企业的领导或部门是在作样子。这说明或者在国有企业内, 确实存在合理化建议得不到妥善对待,或者企业的领导或部门在与员工的沟通上有问题。员 工的建议不一定客观、正确、实用、可行,但这需要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经过良好的沟 通之后,哪怕将员工的意见否定了,也能够取得相互的谅解。在沟通和谅解方面还有一个的 问题就是厂务公开。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企员工是企业 的主人,企业管理的有关内容在政府的要求下要公开。那么员工对此是否满意呢? 图 4-28(略) 从图 4-28 可以看出,员工对厂务公开的满意度是非常低的。根据政府的有关材料显示,厂 务公开工作在国有企业当中开展的比较到位了:劳动用工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企业 重大决策等等,除了商业秘密还没有完全公开外,该公开的全公开了,公开的程度是够高的 了。可是员工为什么还是不满意呢?原因在于员工对腐败问题的看法上,对厂领导和部门失 去了信任,无论厂务公开到什么程度,员工都存在-种怀疑戒备心理。 图 4-29(略) 图 4-30(略) 从以上两图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国企员工对干部自律和治理腐败问题失去信心。在“国有” 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心态在-定程度上被扭曲了。 (八) 员工的流动意向 有关理论显示,员工的满意度与流动性是呈负相关的,人才也不例外口以人才作为评价对象 , 实际上反映的是被调查者自己的心态。被调查者的流动意向如下图所示: 图 4-31(略) 从该图的数据看,人员流动的愿望比较强烈。从另-个角度反映了员工的满意度较低。前些 年,中组部曾经提出过要靠三种途径留人的问题,即靠事业留人、靠待遇留人、靠感情留人 的问题。那么在几种途径中那种方式最有效呢? 图 4-32(略)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留住人才的问题上,那种方式最受欢迎-目了然。 第五部分 对策与建议 -、总体结论 前面-部分,就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几种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从 总体上得出-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员工的总体满意度水平-般,结构上基本平衡 根据前面的分析,从总体上来看,国有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还是较好的,很满意、较满 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数为 75%,说明主流还是满意的。并且很满意与很不满意的人数相当 , 都占总人数的 5%,较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也是相当的,皆为 20%左右。 用图 5-1 的方式表现出来,整个结构上基本呈金字塔式的稳固平衡结构。 图 5-1(略) 所以,从满意度与流动性呈负相关的理论观点看,尽管员工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员工 在总体上的流动性不是很大。 (二) 维度满意度分歧较大 从工作因素的分析来看,对诸多因素的观点看法反应中有许多的分歧。既表现在年龄的差距 上,也表现在学历、岗位的不同上,更体现在收入上。这些方面的较大分歧还较容易理解, 体现在既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信心不足又对国有企业有较多、较高的要求这样的分歧上,非常 值得深思。“期望越高,失望越重”,国企员工的满意度不高的另-面是对国企的期望、要 求过高。这种矛盾的心理出现在对同-问题的认识、感受过程中,说明国有企业的员工对国 家政策、国企改革、自身命运这些问题心中无底,在对问题的看法感到迷茫。 (三) 员工的自身因素导致的不满意较多 综合前文分析过的几个满意度维度不难发现,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远远落后于现实工作 的需要。由于自身素质没有适应现实的要求,没有及时、到位地转变自身的观念、心态而导 致的不满意较多。干了活就要拿钱:进了企业的门,吃喝拉撒都要有企业负责:企业是国家 的,用人、分配、工资、福利等政府规定的东西不能突破,头上套上主人翁的光环,就不知 道尽义务。必然导致企业改革的运行阻力加大,最终也会影响到员工的实际利益,出现新的 不满意,形成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四) 非企业控制因素导致的不满意占有较大比例 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非常多,甚至有专家怀疑中国的国有企业能否和市场经济接轨。事 实证明国有企业是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但是,就是为了这-目的,在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给员工带来了过多的不满意。离退休待遇、医疗、住房、入托上学等等 原先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东西,现在全成了鸡肋。不用说让所有人,就是能让大多数人接 受的解决方都不好拿。 (五) 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在目前的国有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前文曾经分析过,对 员工的绩效评价应当主要地由管理层来进行。由于机制不健全,实际上成了个别人说了算,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使得员工的态度走向了另-个极端 : 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进行评价,都应该由员工说了算。 (六) 分配机制尚未健全 严格说来,计划经济时代的工资只是用来维持再生产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完全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效益挂钩浮动调整这种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东西,在 国企员工中仍然有人不卖帐。这从另-个角度也说明,在国有企业内,劳动、资本、管理、 技术等要素科学合理地参与分配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 (七) 企业改革要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 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根本绕不过去;企业需要生存发展,不改革死路-条。这就是国 家政府历来强调的,-定要使改革的力度与员工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这其中既有经济承受能 力的问题,又有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比如前面分析的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态度:支持改革者 占有较大比例,但突出的还是经济承受能力不够。再比如,将学校、医院推向社会,员工的 既得利益会不会受到影响,届时会是个什么样子,企业员工还没有作好思想、心理上的准备 。 不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贸然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必然地会导致阶段性不满意的发生。 (八)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从调查分析己经可以看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人才的自愿流动趋势己经形成。但是从 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走的路还很 长。需要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要搞清楚在组织内部的各个层次上,哪些员工是 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然后再通过相应的工作使其保持心情愉快。 二、建议与对策 由于不同的群体特点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有所不同,所以在解决国企员工工作满意度问题上 , 既有分类引导问题,又有轻重、缓急、主次之分,所以必须对企业员工的心理、行为特点进 行系统地思考,统筹地解决,不可-概而论。 (-) 需要努力做好观念转变、知识更新的文章 加强对国有企业员工思想观念转变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法则的教育、引导和同化。企业的各 级组织,要为员工创造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提高新技能的机会,如果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 提高了,在对许多原先不满意的问题上就会自然而然通达了。比如对国有企业当中各个层次 的人员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究竟哪个层次的人员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再比如,解 决企业办社会、住房、医疗改革问题,如果员工的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些问题 自然就会解决,而不会产生对工作对企业的不满意感。 (二) 进-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有员工主观认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应该看到,国有企 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上,确实也存在不规范、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方面。 1、要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改善工资结构: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采取的是岗位技能工资制。这-制度是国家从 1990 年开始酝酿,1992 年开始推行的-项制度。岗位技能工资制突出了岗位差别,相对于原先的技能工资制有了很 大的进步, 分配上更加科学,对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 形势的发展,该制度也多次修改过,但本质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从目前的情况看,岗位技 能工资制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是岗位工资应该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势,进行动态 地调整,不能-成不变。可是国企的岗位工资多少年来基本上是-成不变的。二是技能工资 应随着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调整。即使总体水平上升,但具体到某个员工身上,应该是有的 升、有的降,有时候升、有时候降。并且员工技能工资的升降应该建立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 。 可目前国有企业当中普遍缺乏绩效评价的机制,所以技能工资只能是要涨大家-齐涨的大锅 饭式地普调。 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有些属于保健型的,改善了,员工的积极性不会提高,但可以防止积 极性的下降;有些是激励型的,不改善员工的积极性不会降低,但改善了员工的积极性会有 所提高。作为员工工作的软环境,绩效评价却兼具保健和激励双重特性,搞好了员工的积极 性会提高,搞不好员工的积极性会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先的工资分配制度己经远远 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调查表中己经明确地显示出:建立新型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满足国 企员工要求的分配制度势在必行,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关键是要打破原先单-的按劳 分配模式,使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包括劳动分红、资本要素参与分配、技术要素参与分 配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等,具体来说,在利益分配上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 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参与分配是以工资形式实现的。 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分配方式。在收入分配上把“劳动分红”与按股份红相结 合,即在税后利润中拿出-部分给员工分红。还可以探讨为留住关键重点岗位的技术人员针 对-部分员工给予红股奖励,实行按工资奖金分配与按股份红相结合。 (2) 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第-种方式是员工通过投资创办经济实体,获得资本投资收益:第 二种方式是实行股份制。在实行股份制的思路中可以包括三种形式:-是上市公司。员工通 过购买公司股票,参与资本市场运作,获得资本的投资收益。二是发行公司内部股,也可以 使员工在得到工资性收入之外按股份红获得收入。三是经营者期权、持股制度。 (3) 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对生产经营起到重要甚至决定作用的专利、专有技术,根据起对企 业的贡献大小,经估价后与企业资产捆绑,然后按比例进行分红。可以实行关键技术人员和 重要技术作价入股,技术人员持股分红、派息。还可以考虑评选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实 行专项补贴,使其获得工资以外的收入。 (4) 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其管理工作较其他经济组织尤为复杂, 但其收入主要依靠获得较高的岗位工资和部分奖金来实现。在现实中,国企高管人员的收入 与其付出和风险相比显得不协调,也不利于其积极性的发挥。其实。国企高管人员的工作既 有-般劳动的成分,又有管理水平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或者说,国企高管人员的管理 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创造。因此对国企高管人员除给予相应的工作奖金 外,让管理作为-种特殊的要素,参与分配,使其获得-定的红利。从 90 年代初期,在部 分发达的省地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年薪制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有的企业实行 了期权制等办法,总体上取得了好的效果。到 2001 年底,深圳市共有 51 家国有企业实行 年薪制,平均年薪 29.2 万元,最高 46 万元。 另-个方面,在分配形式上,实行以企业为主与政府的管理指导相结合。几十年的传统习惯 导致了国企与政府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出于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企业的稳定和社 会稳定的考虑,不敢轻易放手让国有企业自主分配。其实,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分配自主, 并不表示政府无所作为。政府可以实行宏观调控,着重做好指导服务与规范管理工作,指导 企业根据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和生产经营特点,对未实行股份制的国企侧重按劳分配为主,其 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办法:股份制企业视其经济结构,侧重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 对各类企业采取“控两头、调中间”的办法调控工作水平。即通过实施最低工资和欠薪保障 制度,保障员工的低收入,运用税收调节高收入,运用工资控制线和劳动力工资指导价调节 介入低收入和高收入之间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合理增长。政府在工资的宏观调控上可以采 取“两低于”的办法加以控制,即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要低于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员工 工资增长平均幅度要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2、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国有企业当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国企中最不稳定的群体。与国企管理人员及员工相比,其 技能具有“外在直观化”的特点,容易为外界所感知、认同,同时其所怀之才往往具有通用 性,在企业间的流动阻力非常小。技能水平越高,其自主性越强,动能越充足,-旦外界具 备-定的吸引力,很容易发生人才的企业间流动。调查问卷的结果说明,在各种满意度较低 的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的比例相对较大,从满意度与流动形呈负相关关系的角度看 , 也说明这部分人的流动性将会很强。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1) 国有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企、民企、国企在人才市场上的争夺势必愈演愈烈。外企员工 的本土化己经成为大的趋势,有的外企本土化比例高达 95%以上。在外资企业之间、外企 与民企、国企之间正在形成新的战场:对人才的真枪实弹地猎头、挖角。为了吸引国内的高 素质人才,不少外企还纷纷在中国开设研究院,作为猎取高级科研、管理人才的大头。象摩 托罗拉研发中心、松下电器中国研究开发公司、IBM 中国研究中心、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 微软中国研究院等。 现在,外资、民营企业的用人制度己经市场化,相对而言,国企人事制度变化不大,甚至明 显落后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形成了对国企用人机制改革巨大而现 实的压力。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企业才能焕发生机广州某企业集团从 2001 年开始,较 大规模地从社会上招聘人才,改变了在企业内部推荐来推荐去始终找不到合适人选的尴尬局 面,把职位推向社会,公开招聘,结果应聘踊跃,企业感觉眼界、思路-下子开阔了,所选 人才的总体水平上去了。 (2) 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关键 尽管在发达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己经是相当普遍,但在我国还是-门新学科。从理论到 实践都有许多新问题,而实践最能推动学科的发展。从外企的运作来看,-般都是通过猎头 公司招揽人才,他们向猎头公司开出条件和价码,然后通过“秘密谈判”进行挖人,成就成 , 不成也不至于让自己的单位或上司发现,没有什么后遗症。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人才招聘 就显得“透风撒气”:从招聘单位角度看,国企用人的主动权并不真正掌握在国企的手里, 对人的评价和取舍要主管的政府部门审核把关,甚至是直接确定,具有浓厚的政府主导色彩 , 导致国企的管理人员对招聘工作失去积极性。从应聘人员的角度看,能不能录用还未可知, 应聘人员的“行踪”已被所谓的公开考察所曝光,相信大部分的应聘人员会失败,而原单位 也会因有跳槽嫌疑对应聘者失去信任,到头来落个鸡飞蛋打。调查问卷也已充分说明了这个 问题。所以要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人事制度还要从两方面入手:-是改革现有的人事组织结 构,真正落实企业用人的自主权;二是要加快企业意识的转变,建立市场化人力管理体系。 (三) 必须理顺企业内部各系统的权责分配 目前国企的生存环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企内部存在着党管干部和厂长 、 经理(董事会)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冲突。特别在大中型的国有当中,党委是-套权力系统,董 事会是-套权力系统,甚至有的时候总经理还另有-套权力系统(因为有的企业董事长和总 经理都是政府任命的,并且是“同-级别”的),经常地政出多门。大家不是凭着明确系统 的权责分工,而是凭着“人品、良心”、“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凑合”着开展工作。各持 己见、各自为政、互相掣肘,令下级无所适从的情况比比皆是。 应该说,这样的现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意识到了,也有-些企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其中有-条比较成功又值得关注的途径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总经理由董事长聘任。 (四) 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为了适应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需要,适应人才配置市场化和人员资质多 样化的要求,需要进-步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规范化的专业技术人 员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要拓展人才评价内涵,从重学历、重资 历逐步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扩大人才评价范围,把眼光扩展到各种学历身份的人员中间。 (五)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员工当中的不满意 在对待员工的满意度问题上-定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就不满意解决不满意,许多问题会随 着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消亡。
28 页
480 浏览
立即下载
员工满意调查在服务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员工满意调查在服务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服务企业的文化建设是服务企业内部营销的主要目标,旨在建设一种以人为本的 服务文化。内部营销的实施是以人事管理策略为基础的,员工满意度是衡量内部营销效果的 主要指标,也是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寻找制定文化建设策略依据的重要指标。实例研究表明 , 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能用来分析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亚文化的现状以及文化建设管理。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企业;内部营销,员工满意度 一、服务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营销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 近年来,在服务型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更是被广泛推崇。企业文化作为对内产生凝聚力、 对外产生竞争力的管理手段受广大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的青睐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部分日 益激烈的服务市场中,一方面公平竞争的原则使一些原来依靠政策生存的服务企业丧失了一 种强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服务企业产品的有形部分往往不具备太高的技术含量,相互之 间很容易摹仿,产生竞争优势的途径集中在服务差异化和人员差异化,而服务差异化又依靠 人员来实施。其结果是企业对雇员的依赖性越来越高,需要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来统一雇 员的价值观念,提高雇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向顾客传递满意的服务。 按照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的说法,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 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是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不 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共通的文化现象。对于服务企业而言,企业文化首先要强调全员 的共通,强调重视人(雇员)的作用和地位,因为服务企业中,产品是通过雇员来创造并传递 的,雇员既是产品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服务企业更应该采用 以人为本的文化取向。其次,服务企业的文化要围绕向顾客提供优质文明的服务来发展,按 照菲利普·科特勒的说法,就是要建设一种服务文化,使所有的雇员(包括前端服务和后端支 持的员工)树立为顾客服务的共同理念,尤其是管理层应该从政策、程序、奖励机制和行动 等各个方面支持顾客服务。 内部营销,简言之就是以内部员工为目标的营销活动。内部营销的作用是通过服务文化的建 设、人力资源管理中营销手段的运用、组织与雇员的营销信息沟通、以及奖励和表扬机制, 统一员工的价值观,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形成持 久不衰地企业竞争优势。这些目的与服务企业的文化建设目的是一致的。 Berry 认为内部营 销是建设共同价值基础上的企业文化的力量,Cahill 和菲利普·科特勒等人都认为内部营销的 根本目标之一是建设顾客导向的企业文化。 服务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由里及外依次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主 要是指相同的组织价值观、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制度文化层面则是指组织统一的行为规范 , 而物质文化则是指服务企业的对外物质形态。服务企业内部营销的步骤主要是解决服务企业 精神文化的建设和统一,其次是推动、协调制度文化的建设,同时对物质文化建设也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通过服务文化的建设、人事管理中对雇员的筛选、组织目标和营销信息的分享 , 服务企业能够尽可能为此雇员具有相同的价值观;通过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职位和对员工的分 类管理,组织与雇员间的沟通,适当的表彰和激励机制,服务企业能够维持统一的行为规范 ;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服务企业既能够更好的满意雇员,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和 发展。 二、员工满意度与内部营销绩效评估 当企业将产品对外进行营销的时候,企业通过营销组合策略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当服 务企业进行内部营销时,管理者同样可以用创造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 (对应于产品策略)、减 少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对应于价格策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应于地点策略)以及加强 沟通和适当的激励措施(对应于促销策略)等一系列的内部营销组合策略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企业和员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性综合评价,是顾客对企业、产品 、 服务和员工的认可。如果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意,顾客会将他们的消费感受通过口碑 传播给其他的顾客,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企业形象。因而顾客满意度既可以 作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和市场细分的标准,又可以作为了解企业市场营销绩效的重要参 照变量。 服务企业内部营销中,营销的目标是企业的内部员工,员工就是内部营销的“顾客”。员工 的满意度是员工对企业以及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人际关系等一系 列员工关心和员工利益的认可。员工对这些满意,就会将他们的感受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工作 、 良好的工作热情、礼貌待人和助人为乐的工作态度,就会将他们的感受变成优质文明的服务 产品传递给顾客。由此可见,员工满意度是评价内部营销绩效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从内部营销的组合策略的本质来看,他们基本上是由人力资源策略为主体组成的。有吸引力 的工作机会要靠人力资源部门来提供,并分派给最需要的人;劳动时间的减少、劳动强度的 降低、工作环境的改善要靠人力资源部门去推动;激励制度 (奖励、晋升渠道等)要由人力资 源部门牵头来制定;共同价值观念以及共同行为标准的建立与传播 (人才甄别、人才培训等) 都必须由人力资源部门去实施。毫无疑问,人力资源部门是内部营销实施的主体。正因为这 样,我们可以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的方法来评估内部营销的绩效。如:美国舒斯特教 授设计的人力资源指数问卷,就是通过员工对 15 项人力资源工作的满意度的测量获得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和整个组织环境气氛的评价。 三、员工满意度调查与服务企业文化建设 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评估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既然服务企业内部营销的目 标是建立一种服务文化,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而内部营销绩效又可以用员工满意度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因素)来评估,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用舒斯特的话,就是企业 整个组织环境气氛也就可以用员工满意度来进行评估。问题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员工的满意 度呢?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仍然依据舒斯特提出的人力资源指数间卷来研究服务企业文化 建设现状的评估问题。根据这个问题,员工的满意度包括 15 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报酬制度: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和其他(物质的与非物质方面的)奖励; 信息沟通:组织内信息的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 组织的效率:对组织的整体能力和取得成功的自信程度以及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成功程度; 关心员工:组织在关心员工方面给人们的印象如何; 组织目标:每一员工对组织目标有所了解,并确认其目标,而且对此感到自豪; 合作: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而有效合作奋斗的同时,各自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 提 升; 内在满意度:员工对自己工作得到的报酬的满意度,如对成就的进取意识,工作胜利时的自 豪 感,对自我成长发展的评估以及对自己有能力的感受; 8、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管理政策和程序、管理体系与管理实践、正规的组织结构与 请示报告制度; 9、人际关系: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 10、环境:组织内部的气氛使员工感到愉快和得到拥护和支持,并且将组织视作和谐的 工作环境; 11、员工参与管理:员工有为组织献计献策的机会,能与上级磋商沟通,并在组织的决 策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12、工作群体:对自己日常工作中最接近的同事感情; 13、群体间协调能力:各独立群体间相互协商,并能有效地完成共同工作目标的能力(团 队精神); 14、第一线的管理:组织成员对第一线管理人员的能力与人品的信任; 15、管理的质量:组织成员对中级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与人品的信任。 在以上项目中,通过分析每一项的基本内容和性质,不难发现,员工对组织目标、合 作、人际关系、员工关心、员工参与、内在满意、群体协作的满意程度能够反映服务企业的 精神文化状态,员工对报酬制度、信息沟通、组织效率、基层管理和管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则 是对服务企业制度文化的综合评价。最后,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能从企业内部的侧面 反映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状况。 服务企业员工满意度除了能够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外,还能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提 供以下信息: 1、同岗位上不同员工的满意度的差异往往是员工的需要不一致、或者是制度的不公平而引 起的。表明服务企业存在对于员工岗位安排不合理或者是制度需要改进等不利于企业文化建 设的因素。 2、不同类型岗位上员工满意程度的差异,往往是因为制度不公平或者沟通不够引起的。说 明服务企业制度文化有弊病或者文化网络不健全。 3、在一个工作点上,员工满意度差异出现成组分布的现象往往是因为亚文化的存在引起的, 有些亚文化对企业主体文化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必须尽快抑制它的滋长。 4、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优先提高那些重要岗位上员工、先进员 工的满意度,利用市场细分原理、ABC 分类方法实现对员工的分类管理,保证企业文化建 设的循序递进。 5、定期持续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可以用来监测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四、员工满意度调查与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实例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员工满意度调查来了解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检测文化建 设的效果,为文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中消研在接受一家商业银 行的委托,为其制定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时候就采用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该银行的文化现状研 究,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个银行的具体情况,我们为员工满意度调查设计了 57 个问题,涉及组织目标、管理质量(从管理制度和领导能力两方面)、工作环境、组织效率、 内在满意、报酬、信息沟通、员工参与、人际关系和关心员工共 10 个方面。对于任何一项 因素的满意程度从高到低,我们用 5,4,3,2,1 来代表,一个团体(部门)对这一因素的满 意度用团体内全体员工对该因素的满意度地平均值来代表,总的满意程度用各项因素满意度 得分的总和除以所有因素的最高满意度得分的总和来表示。这次调查中,我们共发放 394 份 调查表,收回 388 份,其中全面合格的答卷 307 份,达不到全面合格标准的答卷是指存在 漏答题的现象的答卷,这样的答卷有 81 份。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该银行文化建设中存在下 列问题: 1、漏答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关于银行组织目标的问题,也就是说,员工对目标不明确 或者不满又不愿意说。结合在调查中发现的其他现象,我们进一步判断出主要的原因是员工 对银行的组织目标不明确。这对于服务企业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集中精力实现企业目标 是很不利的,说明该银行文化建设中共同价值观的确立还有待加强。 2、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该银行中唯一获得全国青年文明服务窗口称号的支行营业部的 员工总体满意度偏低,低于另外一个各项制度均与个人效益挂钩的营业部。通过进一步的调 查,我们发现,这家银行的管理制度不规范、不统一,各个支行不一样洞时,银行一贯采取 的是以直接利润为基础、以金钱为主要奖励物的激励政策,造成了拜金主义的盛行。那个支 行在创建全国青年文明服务窗口称号的实践中,很多员工付出了额外的劳动,但是不能产生 可以计算奖金的直接利润,从而产生了得不偿失的感觉,造成了不满意。作为一个金融重地 , 银行中普遍存在拜金主义,当然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克服的主要问题。依照这样的分析,我 们确定,加强对员工需求的了解、扩大银行可以向员工提供的激励措施、清理和规范有关的 制度、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该银行文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3、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银行的员工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我们设想 这家银行存在比较严重的亚文化现象,这种亚文化可能会妨碍企业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证实这一想法,我们以员工满意度为变量,对员工进行了 K—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结 果使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员工被分为非常明显的三大类,用 A,B,C 来表示,分别占总员 工数的 40%,41%和 19%。A 类的平均满意度最高,其次是 B 类,满意度最低的是 C 类。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 类比 A 类的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关于报酬方面的问题引起的,C 类 与 B 类相比,对报酬满意度低是共同的,但是 C 类同时对领导水平的满意度偏低。同时,我 们还发现,中层以上干部基本上都在 A 类。这就说明以普通员工为主的 B 类和以中层干部为 主的 A 类员工在报酬着法上的差异较大。虽然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只是沟通不够所造成的, 或者是对岗位工资制度理解不深刻,该银行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及早解决,否则容易发展 成为领导层和员工层之间的对抗情绪,影响服务产品的创造和传递,影响服务文化的建设和 共同文化基础的形成,C 类员工是落后员工和在银行改革中个人利益受到影响的员工为主体 构成的,银行应该通过加强沟通、扶助后进、适当淘汰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减少它们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负面影响。 以上实例进一步论证了员工满意度调查在服务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文化建 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服务企业应该通过连续跟踪调查的方式,及时掌握员工满意 度的变化与发展情况,为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的制定寻找依据,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沿着既定的 路线发展。
7 页
343 浏览
立即下载
学习人力资源 ---用友用人案例
学习人力资源 ---用友用人案例 成爲中國最有價值的企業。 -用友公司格言 背景 北京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 1988 年,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財務及企業管理 軟體發展供應商,也是中國最大的獨立軟體廠商。用友公司開發的應用軟體包括: 財務軟體、企業管理軟體/ERP 軟體、電子商務軟體/CRM 軟體三大類。公司共 有員工 1200 多名,北京本部專職軟體發展人員 300 名。1999 年軟體銷售總額 達 4.65 億元人民幣,成爲中國本土最大的獨立軟體廠商。 公司創始人王文京、蘇啓強是中國電腦領域知名人物。 用友大事記 1988 年率先推出商品化財務軟體; 1989 年研發中國第一表(UFO); 1990 年財務軟體率先通過財政部評審; 1996 年首家推出管理型財務軟體,中國財務軟體從核算型走向管理型; 1997 年最先推出 32 位 Windows95/NT 版財務軟體,帶領中國財務軟體從 DOS 向 Windows 遷移; 1998 年 4 月,發佈用友新一代財務企業管理軟體體系; 同年推出 B/S(瀏覽/伺服器)版財務軟體; 1999 年推出 iERP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 1999 年 8 月推出"網路財務"解決方案。 從人事到人力資源 用友、微軟和.com 用友的人力資源體系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同時用友借鑒過一些企 業的某個側面,例如聯想、華爲、海爾,也請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做過短期諮詢, 但是無法全盤學習別人。"也和國外企業交流,但是交流的層面不是很密切,拜訪 過,比如像惠普、微軟、IBM,和這些企業都有來往,他們的人力資源的薪酬體系、 績效考評,我們也都做過訪談,這個交流肯定是必要的。"在某種程度上用友和這 些企業既要合作又要競爭,跟他們有人力資源方面的交流。從目前的業務角度看, 微軟和用友不是競爭關係,但是從整個軟體產業的範圍來說,微軟和用友可能會成 爲長遠對手。用友目前到了戰略轉型階段,真正的對手可能不完全是財務軟體廠 商,而是 ERP 軟體商,ASP 軟體企業,例如 SAP、Oracle 都是競爭對手。 2000 年許多公司人力資源經理遇到的突發事件是網站高薪大批挖人,用友在這 樣的"突發事件"中也不例外,被網站襲擊了一把。像微軟這樣在人力資源方面做 得比較好的公司,面對.com 公司的挖人潮,也同樣感到措手不及。 "今年我們公司總體來講流失率不是很高,大概是 15%弱一點,許多人力經理覺得 很驚訝,覺得軟體企業這樣低的員工流失率是不正常的。"按照矽穀的員工流失 率來看,平均在 20%以上,軟體企業流失人才更加嚴重。人才大量流失曾經給用 友人力資源部帶來很大壓力。可以估算一下,15%的流失率,用友 500 名員工差 不多要流失 70 人,這是比較可怕的數位。但是用友很快適應和穩固了這種流 失,2000 上半年公司招進 80 人。 人力資源部編制 用友北京總部現在有 470 多名員工,人力資源部有 4 人來負責這 470 多人的人 力資源工作。其中一個管培訓,一個管績效,一個管人事招聘薪酬,還有一名員工 具體管人事手續,包括保險辦理等福利。人力資源經理郭延生只算三分之一個人 力資源編制,整個人力資源部的力量是 4.3 人,郭延生是 0.3。郭延生更多的精力 是在做企管工作,企管就是包括企業的計劃、預算、組織、職責、編制等內容 。 1997 年是用友開始從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的起始年。"正式開始 是 1997 年。我做部門經理比較早,1994 年 3 月開始,我原來做部門經理也管人, 也培養人,知道人力資源的一些東西,人力資源這個概念當時並不是很時髦,也不 是很興盛,當時還叫人事。我們公司那時候有一個人事部,沒有人力資源部,1997 年才成立人力資源部,也就是 1997 年人力資源這個概念才被大家認可,被提到一 個高度。" 記:1997 年爲什麽要提出人力資源的概念? 郭:1997 年不是說我們要提出這個概念,自從國外把人力資源這個概念引入國內, 國內當時各種媒體就炒得比較熱,各個企業也都認識到了人事工作的變化,人已經 不再是一種傳統人的概念了,他已經變成一種資源了。後來我們也感覺到人力資 源對於軟體企業來講,是最核心的資源,從那個時候開始用友注重人的挖掘、培養、 留用、提升、職業規劃等,一系列有關這種關於人力資源的做法後續跟進了。 記:請談談你自己的發展過程? 郭:我家在北京郊區延慶縣,高中在延慶讀,畢業於江西財經學院。畢業後在財政 學校當了 6 年老師,在用友幹了 8 年。1992 年來到用友,第一個工作是在開發中 心做産品測試,然後做産品需求、質量管理,接著做同行資訊,然後開始做培訓部 經理,然後是做技術支援部經理,教育合作經理,培訓中心總經理,支援中心總經理, 財務軟體公司副總經理,幾乎是每年都在變化。 記:像你這樣在用友一年一變或一年幾變,是用友所獨有的訓練人、管理人的方式, 還是別的什麽? 郭:這個比較偶然吧,不完全是用友的方式。因爲從大的方面來講,用友公司的人 員相對來講比較穩定於某一個方面,變化比較頻繁的還只是一小部分,主要是根據 業務整合需要進行變化。這也可以說算用友培養人的一個辦法。現在幾乎所有 人都發生過變化。 記:那你做了差不多半年的人力資源工作,覺得人力資源經理應該具備什麽樣的素 質 郭:這個概念我沒有特別去斟酌,只是感覺:一、需要公正,雖然說現在我們考慮人 的職業生涯規劃,人的資源開發等事情,但是人本身的個性仍是需要一種公正與平 等,人力資源經理盡可能做到平等與公正,對於員工或對其他幹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對人的工作特點主要是發展一個人的潛力,所以對人要有相對比較敏感的判 斷 ;三、能夠控制自己,情感的變化不要過於激烈,可能是因爲有員工跟你交談,更 多的是把你定位成公司政策的代言人,希望你能夠爲他來化解一些情緒,而不是把 你的情緒給他,所以有時候常常會壓抑自己。 記:這樣久而久之,這種壓抑會不會也是職業上的一種不愉快的事情? 郭:我倒沒有這麽想,它也是一種修行自己的方法,人總是要理性化的。當然,你容 易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活得可能會輕鬆一點,壓抑自己活得可能會累一點,但 是這是一個職業的需要,有時需要把它作爲修行的辦法,形成習慣以後,我覺得就 是兩回事了,就是一種職業的素質。還有一點可能是更需要一種對人的前瞻性看 法和觀察,特別是關於人方面的管理,需要你做公司沒有要求你做的事情,你卻主 動想到了,你應該這樣去做。比如用友這種私企以前從來沒有正規考察幹部的做 法,覺得差不多就可以,如果別人比他稍弱一點,幹部那就是他吧!現在我們逐漸開 始在任命幹部,提拔幹部時,用考察的概念了,這些都是做人力資源以後慢慢的一 種感覺。因爲你沒有考察的話,就會造成你憑感覺提升,造成很大的不平衡,不公 正的因素會多一些。 記:你從業務管理到人力資源的主要負責人這樣一個角色,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學 習過程是怎樣的? 郭:以前我認爲最好的學習是幹中學,但是它也需要理論的基礎,我曾經自己上過 一段人民大學的研究生,但是上了一段課以後,我發覺這種學習跟我的期望值差距 比較大,後來我們公司有個機會,跟清華大學合作舉辦一期 MBA 班,裏面有專門的 人力資源課程,這些課程對我的引導啓發是有的,但我仍然認爲是很膚淺的。我個 人感覺很多來源於我願意去瞭解人力資源,因爲我喜歡和人力資源經理溝通,我是 用這種方式去學的。 記:自己做了人力資源經理後有什麽體會? 郭:我個人認爲特別深刻的一點在於,我原來是做業務的,我對人力資源的這種需 求深藏在心裏,我希望人力資源部能幫我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說人的考評問題,人 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等等。我認爲人力資源部需要幫我做這些。等我做了人力 資源經理,就有種特別清晰的感覺,我應該幫別人就這麽做。 記:你在用友當經理的生涯中有沒有關於人力資源失敗的事情? 郭:我印象中在 1994 年,有一個新來的員工,按我們原來的工作習慣,沒有人教他 怎麽做。就包括我進用友也一樣,來以後主要靠自己,師父帶徒弟也好,幹部給你 的那種訓練和導引也好,都比較少,更多的是看你能不能入這一行,所以形成這種 習慣,或者被這種習慣所影響。那個新員工來了以後,我也是採用這種方法,很少 告訴他應該怎樣去做。你自己琢磨,你自己學習,自己去準備自己的課程。後來這 個員工很不適應,他不適應做的事情效果就比較差 ,然後我就認爲他不行,就對他 進行比較嚴厲的批評,他就無法接受,而且離開了,離開的時候,他跟我講得很深刻, 他說:我來是一個新員工,我對這裏一切都不知道,你應該給我一個指導,你沒有告 訴我就讓我去做,然後我做不好,你就來指責我,我認爲這有你的責任。到現在我 還記得這件事情,這可能是一個教訓吧! 記:在人力資源方面你主要是從大的方向做一些事情? 郭:我也參與一些日常的工作,比如績效考評,還有一些員工的關懷,比如生日,我也 參與這種策劃。大的事情,大的方向還是參與多一些,從 1997 年公司成立人力資 源部開始後慢慢形成的一些東西,比如制度修訂,我肯定是要參與的。大事肯定是 參與的,小事有時候也要參與,因爲畢竟是人力資源部經理,這種角色需要你去做 一些具體事情,占我最多精力的是和員工及幹部的溝通,還有對幹部的一些考察, 比如現有幹部,他的優點缺點是什麽,都需要我去參與。 記:那就是說從 1997 年開始用友做人的工作就已經發生了一個指導性的改變? 郭:對,這個變化在 1997 年比較明顯。 記:用友對人力資源部的投入和重視程度如何? 郭:用友公司是一個軟體企業,軟體企業最大的成本是人的成本,人的成本是它最 核心的部分,所以它對人的重視程度是相當高的。但是對人的重視有時很難體現 , 不完全像銷售收入,我們重視一下,銷售收入就實現了,人力資源工作有時候是不 好量化的,你再重視,有時候如果方法不得當,往往適得其反,本來是件好事,也有變 成壞事的可能,所以對人力資源的重視本身來講沒有什麽疑問,絕對重視,但是可 能也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我個人是這種感覺。 進入網路招聘時代 需要人才測評軟體 用友公司也曾經有過一張非常正式的面試考卷,後來給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覺得這 張試卷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我們招人的種類比較雜一點,有搞開發的,有做産品需求的,有設計人員,有編碼人 員,有測試人員,還有管理人員,這麽幾類,招人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用統一的問題無 法判斷他到底是不是合我們的要求。"所以用友現在採用的方法是放權給部門經 理,由部門經理去根據他的需要來甄選人才,由他去面試,用經理自己的方法跟員 工去溝通,最後找到一種大家都認可的感覺。人力資源部只參加集體面談。 今年用友想加強招聘這一塊業務,2000 年以來,到現在爲止大概進了七八十人,四 個月的時間, 招人的量比較大。後來感覺進的人從水平看還是有些差異,參差不 齊的現象明顯存在。"我們需要用一種測評的方法,用測評軟體準備對他們進行 測評,但目前來講這件事情,不是最急迫的,因爲其他事情比較多,人才測評還沒有 正式啓動。" 集體面試 用友所謂的集體面試,是指人力資源部在一定階段對有意向進一步瞭解的應聘人 員進行的面試。面試內容主要是看你的經歷和談吐,通過一些問題來看你的職業 素養怎麽樣。"主要是從側面觀察,其實是人力資源部先要守一道關,應聘者資料 來了後,我們先要過一遍篩子。如果是現場招聘的話,要先跟他有一個簡單的溝通, 這樣就可刷下一批,對一些表現好的應聘者有一個印象,然後讓他們和部門經理進 行比較實質的面談。如果面談成功,然後確定試用的時間。等員工來報到,我們還 要跟他有一個簡單的溝通。" 用友每年招聘的人在 100 人左右,而且都是集中在上半年招聘。 用友用人的標準 "重要的應該是在品德,第二個是對事情的態度,你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因爲只有 積極的人,才有把事情做好的可能,也不是說完全能做好,但是這種可能性更大。 因爲如果你連態度都不積極的話,怎麽有可能做好呢?"用友用人的第三個素質是 與人相處、溝通、團隊精神。因爲按照用友的看法,軟體發展到現在,個人英雄主 義時代已經過去了,更多的是需要一個團隊的配合才能開發出良好的商品軟體。 郭延生認爲目前軟體人才個人英雄的烙印還是比較深。 記:而且軟體人才特別在乎和強調自己的個人能力。 郭:對,個人英雄主義思維比較深入。 記:溝通還不是蠻好溝通,個性特別強。 郭:對,個性特別強,我們有些怪人,你根本不知道他天生怎麽會是這樣一種性格,有 時候很困惑,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優秀。 不能全靠文化 用友招聘的時候還看一種文化的東西,但是文化也是個抽象的東西。用友人力資 源經理郭延生覺得,文化一定要考慮,但是絕對不可能考慮很深,不可能作爲決定 性因素,因爲人在招聘的時候往往憑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有時候可能就是來自于文 化的感覺,感覺你說不清楚。"我無法單純提出用文化的方式看他是否能融入我 們。" 畢業生慢慢熱起來 用友在 1999 年以前,招聘的員工以社會上有工作經驗的人爲主,應屆畢業生用得 極少,有一陣根本不招應屆畢業生,從 1999 年下半年至 2000 年開始,用友招聘慢 慢向應屆生傾斜,特別是在招程式師時,逐漸兼顧應屆畢業生。 這一方面是用友認爲目前的大學軟體人才教育,比前兩年有更好的發展,大學的電 腦設備比以前先進了,學生使用的軟體更加接近公司裏的先進水平。另一個方面, 用友發現,對於現有的程式師來說,對他們進行知識結構和現代軟體工程素質培養 比較困難,很難給老程式師做全面的改變,基礎性的一些東西很難給他突破,而大 學生相對來講要容易,因爲現在大學軟體教學層次提高了,軟體研究生、博士生多 起來,基礎的東西比較紮實。 記者認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對用友這樣的私企開始給用人政策,據說 用友現在接收的畢業生能解決北京市戶口問題,這是大學生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難 題。如果不是這樣,恐怕大學生也不願意到用友,對大學生來說,戶口問題還是非 常重要的。例如北京許多外企就必須要北京市戶口的雇員,原因據說是北京市需 要他們這樣做,否則不給他們招聘人事權。 招聘廣告網站爲王 除了中高層和專家級人才通過獵頭公司來找,用友大部分人才通過打招聘廣告,參 加招聘會,或在招聘網站上做廣告。出乎意料的是,網站招聘廣告已經成爲用友最 佳的招聘資訊發佈方式。 2000 年 3、4 月份,用友以紙介質廣告和參加人才交流會爲主來尋找人才,但奇怪 的是,效果越來越差,感覺非常明顯,用友打了一期報紙廣告,幾乎沒什麽求職資料 寄過來。參加幾個人才交流會,參加招聘的人大部分好像都不是用友所需要的人 才。後來用友把招聘廣告轉向網路招聘站點。 記:怎麽樣,效果? 郭:效果不錯,至少資料來得非常多,可挑選的餘地也非常大。 用友認爲網上招聘會好一些的原因是因爲 IT 人員更喜歡上網,而網上應聘更多的 也是 IT 人員。"我覺得是雙向的,所以用友轉向網路招聘以後,效果明顯改善了,從 5 月份登招聘廣告到 5 月份一個月收到的應聘資料,就是整個從 1 至 6 月份資料 的一半,而且應聘者的水平從目前的評價來看還不錯。" 郭延生覺得 IT 類人才在網上招聘可能會逐漸替代紙媒體和招聘會。 管理程式師 個性突出的軟體人才 用友人力資源經理郭延生認爲,"軟體人才的特點非常突出,軟體人才可以說是所 有企業中最難管理的人才。管理以前叫做管人理事,現在叫管事理人,管理的觀念 在發生變化。"軟體人才個性化需求比其他人才要突出,尤其是軟體企業,聚集了 大量性格各異的軟體人才,因爲軟體本身的創造過程就是他們個性化發揮的過程, 一個靈感,發揮出幾個很優秀的程式或者代碼,就能把一件事情解決,高新技術産 品往往就是一個靈感,而不是靠壓出來的。 軟體人才需要彈性 對於軟體發展人員,用友從目前的坐班制,逐漸開始推行彈性工作制,主要是針對 軟體人員特殊化工作狀態的一個適應辦法,用友正在研究這種彈性工作制,估計年 內或明年初開始全面推行。用友公司整體辦公環境和辦公設施,企業整個文化氛 圍相對來講和軟體企業比較吻合,開放、寬鬆,沒有像流水線一樣有很多的監督和 特別嚴格的督導,更多的是探討、合作、引導,也沒有特別的著裝要求。 攻堅和大面積進攻的程式師 記者:我感覺現在程式師有兩種,一種就是程式遊擊隊員,他們可能對編程工具很 熟,能力很強,把編碼編得很簡潔,很怪誕,自己很高效,但是他一直沒有一個正規的 專案的概念,零零散散地編一些東西,也沒有做一個大的軟體,像這樣的人社會上 有很多;還有一類,可能他很紮實,有很強的理論知識,編程式不一定很快,但是很規 範。他的系統分析、模組設計就是一個很規範的程式師的方式,那你覺得這樣的 兩類人才,哪一類是軟體企業所需要的? 郭延生:這個問題以我個人的真實想法來說,我更傾向於後一種,即你剛才談到的 比較規範的那種。雖然說他可能靈性比前一種要弱一些,但是現在的軟體工程是 團隊合作,不是個人英雄時代了,更需要按照一個規範去做,我要求做到這種程度, 你就做到這種程度。當然團隊時代並不代表著程式師一定就不需要靈氣,不需要 一種創新,我傾向於後一種,但是並不完全杜絕前一種,目前軟體企業有時候也需 要前一種人。但是從比例來講,我更傾向後面那種程式師占 90%,前面那種占 10%。 記者:前面那些人起到一個攻堅的作用。 郭延生:對,攻堅的作用,有時候確實是需要一些程式技巧。大部分人需要踏踏實 實地把一個工程的東西做好,因爲是工程的東西,他是添磚的,他是加瓦的,他是和 水泥的,如果大家都想用自己的創新方法那麽樓就塌了。 管理軟體人才需要目標 要想管理好軟體人才,用友人力資源部經理郭延生認爲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目標, 然後通過這個目標來分解出具體的任務,用任務的方式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有成就 感。任務實現以後,給員工一個認可,包括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可能還要有一個 長遠的發展的設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側面,就是怎樣讓他融入到用友這種文化, 真正被用友的文化所接納,讓他覺得他的發展跟用友的發展是一致的。如果沒有 這種一致的感受在裏面,軟體人才很難發揮自己的潛能。 軟體人才的職業生涯 軟體人才最大特點是具有鮮明的個性。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一個軟體人員終 其一生寫程式是不可能的。軟體人才的發展之路,從技術上來講,可能是程式師、 設計員、應用人員或某一個軟體領域的專家,還有可能向經理或創業層去發展。 一個軟體人才絕對不能把自己長期定位於一個程式師。現在如果在編程式,過一 段時間要試著去研究程式之間的關係,能夠使自己設計程式,然後告訴別人怎麽編 程式。往高層次的方向發展,就是掌握整個應用模型如何設計,技術方案怎麽實現, 成爲軟體技術專家。 寫程式的最佳年齡是 25 歲 現在寫程式的人裏面,30 歲以上的屈指可數,如果有人在 30 歲還能夠寫程式的話, 大家都認爲已經是奇迹了。這種說法可能有些誇張,但是總體趨勢是這樣,大部分 寫程式的人,他的黃金歲月是在 24~26 歲。剛畢業的程式師可能沒有經驗,而到 了 28、29 歲以後,他自己已經感覺編程式沒意思。程式師感覺最好的時期就那 麽幾年,程式師也成了吃青春飯,這是中國軟體產業沒有形成規模和格局,在軟體 人才中的心理投影,也是中國程式師的悲哀。 記者:程式師內心是否有一種時間的恐懼? 郭延生:會有,所以程式師變動性更強,因爲在這個領域他覺得做一段時間,還讓他 做重復的東西,沒有做到設計層的工作,他就感覺好像要被淘汰一樣,自己覺得很 恐懼。記得 1998、1999 年,各種電腦的刊物、媒體、網上內容,從各種渠道給人 的資訊是對程式師的工作評價特別低,所以大家有這種感覺,希望自己有一個提升, 這種提升,我個人感覺向程式設計方向發展更好一些,當然程式師可以做職業經理 人,如果你可以轉型,還可以做軟體應用領域的專家。 記者:在這樣一種恐懼心態下,具體到程式設計的領域,會不會導致中國的軟體人 才始終不能形成一個非常好的結構,從而出現某一塊特別薄弱的情況?這是否也 是中國軟體業不如美國發達的原因? 郭延生:這方面我沒有特別去研究,但是我覺得這種局面的改變還是有可能的。哪 塊最薄弱?對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最薄弱的是軟體設計,我們常說一個産品的質 量,我認爲質量不是做出來的是設計出來的。比如說樓的質量怎麽樣,首先是設計 出來的,設計得不好,施工再好,它一樣會塌掉,設計得非常好,施工不好,他可能也會 出問題,但相對來講,只要是施工基本到位的話,樓一般不會倒。所以軟體産品一 般是設計出來的,而中國目前來講,軟體設計能力是最弱的一個環節,最優秀的地 方就是程式師,就是我們的軟體人才。如果美國的華人程式師全走了,可能美國軟 體業就塌掉了。中國的程式師在美國都占很核心的角色。但是爲什麽中國程式 師在中國就編不出像樣的軟體呢?我們看了印度人編的程式,中國的程式師覺得 那是一堆垃圾,但是人家軟體業做得很好,爲什麽?就是印度軟體設計比較好,我們 這方面往往就是設計不到位。 沒有人能百分之百控制進度 軟體進度的控制一直是一個難題。現在軟體越來越大了,好幾百兆,僅憑工程量就 一兩個人無法實現。微軟一個 Windows 2000 用了 500 多人,如果半年就要升 級一次的話,對速度的要求非常高。用友不能夠說 100%預發佈一個全新的軟體, 從實際的角度來講,微軟也不是 100%能夠做到。對中國軟體企業來講,目前的軟 體進度控制仍然是一個課題,尚未攻克的一個難題。接觸軟體企業,感受更多的是 他們總有遺憾。微軟也有遺憾,補丁也補不了的遺憾。 考評·薪酬·職位 全員年薪制 用友從 2000 年開始,對所有的員工採取年薪制。薪資結構是年薪加上 0~3 個 月的獎曆。公司業績好,會有最多 3 個月薪水的獎勵,最少是 0。福利方面是養老 保險、醫療保險、意外人身傷害保險、失業保險,還有一個住房公積金。 用友給一名員工定年薪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包括員工的學歷、年資、能力、過去 的業績、職位等。 用友薪資總共是 16 級,每級還有三檔,一共是 48 檔。 用友希望通過上市,將自己從私營企業變成一個公共公司(Pubilc Company)。 而且用友是積極申請做中國首批期權的試點單位,國家也正在規範期權制度建立, 用友希望成爲中國期權"吃螃蟹"企業。據說用友的薪資水平在軟體企業中具有 很好的競爭力,就算跟微軟比,"在員工層面,薪資水平不比它有太大差異,幹部可能 比微軟稍弱一點。" 一年論英雄 用友的這種薪酬體系的缺陷是平時沒有什麽物質激勵的東西。"從工資制度來講, 確實是沒有靈活的激勵,但是我們有一個配套的獎懲條例。"用友的獎懲條例裏 列出:如果員工有重大貢獻,會給員工一些特殊的獎勵。當然你有某種特殊的錯誤, 也會給你一個懲罰。用友覺得採取年薪制的好處就是以一個相對長的周期來考 察員工的業績,一年結束以後,用員工一年的業績來衡量你是應該升級還是降級, 獎金的核級工作,不是以一個月來論英雄,而是以相對長的周期論英雄,這是年薪 制的優點。"弱點我覺得也是很突出,就是沒有階段性獎勵的激勵作用,不夠靈活, 各有利弊。"像用友這樣一年論英雄的薪酬體系的企業還是比較多,許多企業只 是結構中多了一個可以浮動的獎金。 考核工資 用友對員工每個季度考評一次,然後全年再綜合計算,最終是以全年的考評結果, 作爲最終考評結果。一般考核時間是在年底的 12 月份進行,因爲前期工作做得 比較充分,周期也比較短,大概半個月左右就能夠結束考評。 考評結束,根據員工的業績第二年要重新核級,用友的經營年度是從 3 月 1 日開始, 一般都是 3 月中旬進行核級,4 月 5 日發核級後的工資。用友通過改制成爲股份 制公司後,核級改到了 1 月份做,2 月 5 號發核級後的工資。使業績在薪酬裏的反 饋速度加快。 調整薪酬的依據 用友每年調薪的依據,大的方向是看企業成長的可能性,成長的速度有多快;另外 就是看 IT 行業薪資的變動水平,可能還有一部分是考慮內部員工的一種期望值。 比如需要留住優秀員工的時候,會考慮他的期望值。用友覺得薪酬調查指導意義 不是特別的明顯。 用友在薪酬方面的競爭對手主要是網路公司和外企,還有個人發展的願望。 圖 1 空降部隊 空降部隊成爲許多企業在快速發展中注入的一針人才強心劑,往往這種人才有業 務制高點,能夠獨擋一面,熟悉市場形勢,迅速開拓新的業務。用友也不例外,同樣 有空降部隊進駐企業。"空降部隊對公司內部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特別是對 老幹部的衝擊明顯,但是目前通過兩三年的觀念轉變,大家認識已經能夠扭轉過來 了,現在就是隨便來個空降人才,大家也都能夠接受了。"經過幾年的認識,用友人 對待空降部隊已經平和了。空降部隊來了還是按公司的工資序列定級別,可能級 別定得比較高。 記者:用友怎麽面對期權誘惑力? 郭延生:這方面如果實話實說,用友沒有特別去考慮它。從我個人認爲,期權也好, 幹股也好,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種空中樓閣,因爲他可能一夜使你成爲百萬富翁, 但是另一夜也可能使你由百萬富翁變成窮光蛋。比如微軟,股票從一百多美金,一 下跌到幾十美金,那種貶值率是極快的,對人的心理衝擊也是挺大的,所以我老覺 得那東西,沒兌現之前都是空中樓閣,所以我覺得讓員工感覺最實在的仍然是所見 即所得。 經理考評員工,人力資源部考評經理 用友對員工的考核,主要由部門經理來主持。用友的用人和考評權都放在部門經 理手中。員工面向經理述職,經理對員工的行爲和業績進行考評。考核的標準依 據都是由人力資源部來定。管理層的考評都是由人力資源部來組織,對經理的考 評包括四個方面:計劃執行情況的考評,員工對管理層的考評,管理者的上級主管 對他的考評,上下游部門對管理者的考評,由這樣的四個方面對管理者構成 360 度的考評。 人力資源部對幹部的考評主要方式也是述職。無論是管什麽的幹部,都是通過述 職來考核。述職時,經理到前臺在十分鐘內做個簡單介紹,然後等在場的很多人提 問題,被考評的經理回答。參加評估的是所有部門經理,他們可能會問經理某塊業 務怎麽做的?怎麽這塊沒完成,爲什麽?如果該經理講不出理由,大家給他考評的分 就比較低。然後還有對業績結果的質詢。員工對自己經理也有考評,員工考評很 重要的一點是"你給我的發展提供過什麽幫助",如果員工覺得經理對他發展幫助 很多,打分就高,反之就低。經理的領導對經理也有考評 ,經理接受領導的質詢。 2000 年對用友的管理者來說,是非常難過的一年,因爲公司強化了對經理的考評。 記者:這樣由部門經理考評來決定員工優劣的做法,如何保證公平呢? 郭延生:我們希望盡可能的讓他的業績公開,公正。每個部門跟每個部門完全不一 樣,員工做的事情不一樣,業績之間很難橫向比較,最後只能由主管來核定,但是這 樣肯定會出現個別不公平的現象,但我們盡可能採用一些監督的做法,例如我們要 讓員工對經理進行考評,如果考評的結果說經理不公平,那麽對員工的考評結果可 能會重新進行核實。 記者:有一些企業考評有加權的概念,經理考評員工,他的加權可能有 60%,還有 40%是員工自己對自己的考評、同事對你的評價、你的介面部門對你的評價,這 樣會降低考核失誤。 郭延生:這個方法其實用友也用過一段時間,但是發覺這種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較難, 規模一大的話,這種考評特別難操縱,非常需要時間。就像現在用友的述職考評, 部門經理都忙不過來,用友最大的一個部門,經理手下有 70 多人,一個人考核 70 多人,還需要上下游考評,還有員工對他的這種評價,光統計就統計不過來,所以,就 目前來講,用友缺一個能自動統計的工具,就是說軟體。 記者:你覺得考評有沒有一個完美的境界? 郭延生:逐步完善它是應該去做的,也是可能做的,永遠到不了完美的地步,這是我 個人的認識。 記者:從更理論的層次上去說,對一個事物或對一個人的評價本身就是存在很多角 度。但是這裏面應該有一個絕對的客觀性在裏面,就是所謂的一個真理性,我們說 光速,它就是一個真理,它就是這麽快。一個人,其實也是一個肯定的東西,除非你 的方法不對,否則一個具體工作的人,在考評裏應該存在他的絕對價值的東西。 郭延生: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角度考慮。首先我認爲人本身沒有完人,所以,想做 到完全客觀是不可能的。就是說被考評者,他是一個人,他有不完美性,他有他的 個性,個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 ;執行考評的人,一樣是人,他有他的好惡感, 他有他的評價標準,因爲我們對人的評價是無法完全量化的,特別是像我們軟體企 業,更難以完全量化,很多是定性考核,不是定量。比如我判斷你這個人合作態度 怎麽樣,我往往從感覺,可能就是某幾件事例告訴我,你這個人合作精神偏弱,這樣 打分就打 65 分,也就是說被考評者是人,考評者也是人,那麽這種完全的客觀性我 認爲是不具備的。但是他可以用一種大家公認公正的方法,讓他盡可能把不公正 性減到最低程度,這個我覺得還是可以努力的。 記者:考評最後能夠真正達到反映員工本質嗎? 郭延生:這個我覺得還是能做到的,因爲最起碼能夠做到 70%以上,如果一個人能 被人們評價達到 70%左右的正確層面,我覺得還是相當不錯,被考評者也已經接 受了。 用友員工 15%流動率 用友目前員工流動率是 15%,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網路公司挖人。 年初網路公司一波挖人潮,給許多公司帶來人力資源的壓力。第二個是外企吸引 力。外企最大的優勢是學習機會比較多。"如果按照現在比較新的流行觀點,管 理是嚴肅的愛,學習是最大的福利。員工去外企,更多的是希望從嚴密的管理中獲 得學習的機會。"第三個是個人發展願望,包括出國、留學,自己去創辦企業等等。 軟體企業人才終身雇傭制不太現實,或者說軟體人才換得太慢就不符合産業發展 速度。員工自己都不會認可終生守在一個位置,可能會主動尋找他更好的發展方 向,每個人都在尋找發展機會。 "因爲企業畢竟需要發展才能達到一定水平。當我們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我們的 人想往更高的地方飛,但是還有比我們企業管理水平低的企業人員,想往我們這飛, 這種流動是個正常範圍。" 用友辭人 用友一年辭退的員工大約有 10 來個。這些員工主要是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驟, 從能力、思維、團隊意識等方面,包括工作紀律各個方面都不能適應企業發展。 用友管理者一般不辭人,其中有一個公司政策導向的問題。因爲用友將員工流失 率作爲幹部的考核指標,幹部一般不輕易辭人。今年用友希望把這個導向改成:能 幹活的人一定留下,混事的人一律辭掉。這樣可能流失率會有所增加,但是隊伍更 純潔了,比起留下一個人幹,一幫人混要好。 用友可能是少有的中國企業中員工 辭職走了還讓他回來的私企。在我的感覺中,中國企業很容易辦著辦著辦出了個 人恩怨。 記者:大量辭退員工就有可能形成一種比較緊張的企業氣氛。 郭延生:我覺得緊張對人是好事,太寬鬆了,就把好多人本身的那個惰性發揮得淋 漓盡致,人一緊張起來,人的那種激昂的優勢全都暴發出來,我覺得在未來社會裏 面,誰讓自己更能適應,更有挑戰性,誰才有發展,你現在過得越舒適,那麽今後被淘 汰的機會越大。 記者:用友早上八點半上班,原來的考勤是打卡,後來是刷卡,現在改成指紋了。越 來越高科技,當然也越來越嚴了。 郭延生:嚴肯定是要嚴的,但是跟開發人員的那種彈性工作制的推進是不矛盾的, 因爲一個企業涉及到行政、財務等各方面的員工,有些崗位元需要準時上班。考 勤應該是一個嚴肅的事情,這也是代表一個企業的管理的側面。 如何走出黎明前的黑暗 現在對軟體人才有許多不利的地方。一方面中國軟體人才個體素質越來越高,另 一方面又是軟體人才的個人英雄時代結束,所以軟體人才靠一個人的力量幾乎很 難有所成就。而且現在該覺醒的市場都覺醒了,幾乎很少有創業盲點,三個人出去 搞一個小軟體公司,然後把這個企業做大的難度也增大了。似乎中國的軟體人才 進入了最黑暗的時期。 但是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軟體的需求越大,軟體人才的機會就越多。從軟體的 需求來看,互聯網時代,比單機時代一個作業系統,一個文字處理軟體就夠用的境 況大不相同。互聯網使軟體市場的需求量在品種和數量上增加許多倍,而電子商 務的出現,對大量小型應用軟體需求激增,以致 ASP 成爲一個規模龐大的新興軟 體領域。現在對軟體產業來說,是一個大放異彩的時代,不是作業系統時代、字處 理器時代的獨木橋式競爭。對軟體人才來說,另一個淘金時代來臨了。 但是從美國、印度這些發達的軟體國家來看,中國的軟體企業發展顯得不夠規模, 軟體人才的空間不夠大,這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認識誤區。定位不明確是中國軟 體產業和軟體人才都相對感到空間狹窄的重要原因。美國的企業軟體做得非常 好,日本的遊戲軟體有些市場,印度就只做軟體加工業。中國軟體產業比較浮躁, 往往不知道自己做什麽,特別是互聯網式的概念發達時期,許多軟體人才更加不安 心於做軟體。其實有多少人知道中國企業的軟體需求?多少人去研究過企業的需 求?又花了多大心力去設計適合中國企業的各種管理軟體?中國市場是一個需求 多樣化的市場,各種軟體在中國都有自己的市場消化能力,中國軟體人才的空間應 該比印度軟體人才要大許多。但是我們內部市場消化能力被國外軟體企業的國 際化給劃出去許多,而軟體定制出口這一塊又很少有懂軟體國際業務的人才,使得 軟體出口始終成不了"發家致富"的正道。東大阿爾派是一個很有特點的軟體企 業,它既做國內市場,又做國際加工軟體,這條道路值得大家去研究。 在用友發展 自己 在用友當幹部 用友北京本部有員工 470 人,共有 25 個部門經理,20 多個業務經理、技術專家, 業務經理和技術專家沒有管人的許可權,但是亨受經理待遇。 用友的提升標準 用友決定提升一名員工做經理,業績表現一般占 50%至 70%,還有一些其他方面 的素質考慮。例如發展潛力、職位重要性、崗位重要性,還有團隊合作精神等。 在用友的管理者素質的標準裏,大概要考慮四大方面的素質:一是知識背景;二是 專業的技能,看員工的基本技能和職業技能;第三個是業績;第四個是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主要指員工的個人行爲規範,例如對人的態度,團隊意識,特別是爲人做 事的品德。 幹部能上能下 用友推行管理者能上也能下。1999 年用友開年初管理會時,有 40 多個經理參加 會議,而 2000 年開會時只有 20 多個經理了參加會議。不是用友真正將那些經理 免職了,而是業務調整,有些部門整個被整合到別的部門,許多位置不存在了,但是 用友還是保留這些經理的發展空間。從 1997 年,用友就開始提倡幹部能上能下。 2000 年用友更嚴格幹部管理,對幹部全年進行考評,每個季度考評一次,考評完以 後,公司會把考評結果在網上公佈,而且是排名制,到年底的時候,綜合排名前三名, 可能管理者要提升或給予獎勵,後面的可能會停職,免職。 用友的 6 條發展線路 記:軟體企業人員都比較年輕,比如說編程員吧,可能年齡再大一點,幹久一點,上去 了就是部門經理或業務經理,但是作爲編軟體的人職業周期可能都不會很長,因爲 精力和思維敏捷度有年齡局限,存在大量淘汰的問題,例如用友的管理位置也只有 四五十個,怎麽樣激勵員工長期幹下去?是否要不斷地換血? 郭:這個問題比較難以回答,就我個人感覺來講,公司爲員工提供這種經理的位置 永遠是有限的。但是給大家提供的專家、業務經理、客戶經理,這種角色還是比 較多的。用友就劃分了五大序列的發展線路,比如說産品開發序列、知識服務序 列、市場營銷序列、專業管理序列、輔助業務序列,五大序列最高待遇都能上到 副總經理,他們的空間都比較大,如果加上管人經理的話,是 6 條線。用友 6 條線 的發展都和工資制度完全吻合,從 1 至 16 級,每一級裏分 3 檔,跟工資級別完全配 套。 用友的崗位認證標準 用友有一個任職職責標準,跟薪資、發展許可權都結合在一起。員工在職位和技 能上如何發展,通過這個標準可以找到差距。比如說員工現在的級別是工 2,如果 員工想做到工 1,應該具備什麽樣的技能,有什麽樣的業績才能做到工 1,在這本標 準書裏寫著,如果員工做到這個程度了,你就可以申請。比如申請做到工 1,人力資 源部的考評成績認爲你到工 1,就給你做工 1,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標準。 職業生涯 幾年前用友的員工沒有職業生涯的概念,1997 年開始進行導入現代人力資源的 理念,員工開始知道什麽是職業生涯。職業生涯管理者需要,員工也需要,所以員 工和管理者相互拉動,使職業生涯管理深入下去。 王文京和他的左右 用友有總裁信箱,員工可以給總裁寫信,也可以給王文京發 email。但是王文京是 董事長,基本上不負責用友的具體經營。經營方面的事由總裁郭新平管。用友沒 有把董事會成員列入到 16 級工資裏面來。管理人員裏最高級別郭新平,下面是 高級經理,幾個副總,副總組成核心團隊。 改任命幹部爲考察幹部 用友任命管理幹部,跟員工績效考評不完全吻合,有時選一個人做管理者,不一定 完全看中員工的業績,更看中員工的協調運作,計劃推動和創新能力。用友還講究 一個德,就是道德,品德;智,比較聰明;體,身體比較好。用友在選拔一名管理者時, 可能會在一個工作組裏有幾名備選員工,最後指定其中一名來做管理者。"目前 是這樣,當然這種方法,我認爲欠缺很多,因爲指定成份比考察多,可能以後我們就 是備選方案,提名制,考察,最後通過考察的結果,評議得出管理者來。" 用友的管理者分爲幾個檔,有人力資源管理許可權就屬於部門經理,部門經理有三 檔, 7、6、5 屬於部門經理檔,4、3 是高級經理檔,2、1 是總經理成員檔。 管理者難找 "軟體企業能提升一個部門經理不容易,往往是有了位子,經理難找。"用友人力資 源經理郭延生有這樣的困惑。"隨便找一個去做部門經理是沒問題的,但是真正 適合這個位置的不是特別容易找,因爲軟體人才往往個人的個性比較多,管理別人 的能力和欲望不是特別大,所以他平時不太訓練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你真的發現有 一個機會給誰的時候,就有種拿不定主意的感覺。"所以用友只好專門進行幹部 訓練,來讓軟體人才變成管理人才。 培訓 幹部培訓營 1997 年以前,用友還沒有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連郭延生(用友人力資源經 理)這樣的部門經理幾乎從來沒有人指導過該怎麽做部門經理。1997 年以後,用 友對幹部陸續有些培訓,開始請外企的經理、老總來講講課。管理者強烈地感到 和外企之間的意識差距和思維上的差距,學習空氣在用友公司變得空前濃厚。 1998 年,用友和清華大學合作搞了一期 MBA 班,讓所有幹部去接受管理系統知 識的學習。2000 年,用友將這種幹部學習,變成幹部訓練,形成了今天的幹部訓練 營。訓練營通過設計互動式操作訓練的方式,告訴經理人,部門業務應該怎麽推動, 計劃應該怎麽制定,跟員工怎麽溝通,跟上級怎麽溝通,怎麽做好部門經理的角色, 甚至詳細到怎麽爲人處事。2000 年訓練營有 17 次課,一個月一次,每次兩天,大 概有 20 天時間。基本上是按照 40(每周工作小時)+4(每周學習時間)設計的。 訓練營課程 用友今年的幹部培訓課程可以分爲四大類,一類是管理技能類,主要包括部門計劃 制定、預算分解、業務推動和業務控制等方面 ;第二類主要是素質或稱管理技巧 類,包括企業文化與自我超越、溝通與演講技巧、團隊建設等;第三類是開拓思路 類,包括市場營銷組織、渠道、價格、促銷、品牌推廣等,給每個人都灌輸這種意 識 ;第四類屬於專項知識類,包括軟體發展管理、測試方案設計等。這些課程的 老師基本上都來自於美國、臺灣、國內著名企業的高級經理和高級工程師。這 些課程的開設,對提升用友經理人的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受歡迎。 新員工培訓 新員工來了之後,用友都會給他們做三天時間的培訓,講一些企業的規劃,企業的 發展之路,企業的文化,企業的制度,與人相處再融入企業環境的方法。新員工一 年會有幾次集中培訓。集中培訓不涉及技能,技能培訓由部門經理去組織提供,會 有師傅帶徒弟的方法,也有採用老員工爲新員工集中傳授的方法,具體方式由部門 經理去組織。 其他員工的培訓 用友給在崗很長周期的員工提供的培訓大概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技術培訓,像人 力資源部每年春天會有一個技術培訓計劃,組織相關部門確認以後,幫他落實場地、 師資,組織這種培訓,培訓完後要考核,這些內容會記在員工檔案裏。用友也會給 員工做一些素質培訓,比如 EQ、顧客滿意、團隊、如何成功等的培訓,這樣的培 訓一個季度組織一期班,利用半天的時間爲大家做這樣的培訓,主要調整員工對待 事物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來講就是情商的培訓。 平均來說,每年每個員工會接受一個星期的培訓。公司的培訓費用將占到公司營 收的 1%左右。 確定培訓內容 用友的培訓內容通過人力資源部徵集部門意見來決定,部門主要通過和員工進行 溝通,向人力資源部提交培訓內容。各個部門提交上去的培訓計劃,到人力資源部 集中起來,形成一年的培訓計劃。人力資源部安排的技術培訓都有考核,主要是通 過這樣的方式來看大家學習的效果和心態。"程式師自學成才的比較多,集中培 訓是必要的手段,但真正成才的程式師往往靠自己琢磨,而且在工作中學習效果是 最好的,知識折舊非常快,很多東西要在工作中學。" 員工上網 用友進行的課堂培訓以技術爲主。有關公司的許多知識,例如制度、政策諮詢,新 員工須知,這都屬於企業培訓的內容,很多內容在網上公佈出來,員工可以自己去 學。網上也有些技能的培訓,例如如何制定銷售方案、用戶方案,如何進行任務管 理,網上定期會有這種文章發佈,員工可以自己去學。用友對員工上網的資源管理 方式是 :上班時間,一些固定技術站點將開放,而與技術無關的站點,例如新聞、社 區站點,總經理和員工都上不能訪問。而下班以後,這些站點就開通了,員工可以 任意訪問。 如何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不是調動起來的,這跟公司的大環境關係非常密切。用友曾經處在調 整期,大家對企業的發展方向比較迷茫,所以不知道該如何學習。用友在發展的道 路上曾經扛過民族大旗,"發展民族軟體產業,推動中國管理進步",在當時情況下能 夠贏得一些單子。現在中國用戶也國際化了,他們開始用相同的眼光看待國內國 際企業。現在用友開始建立一種比較規範的、國際化的企業理念,希望成爲管理 規範的企業,用友到了理念轉型期,企業在上升的階段,發展的空間變大,所以大家 都學得比較積極。 培訓力量 用友沒有專職的教員,但是有專職的培訓主管。用友的新員工培訓,是由企業內部 的人講課,新員工培訓課程是《企業文化與自我超越》。用友在全國的合作夥伴、 代理商、分公司進行的培訓,也是公司內部的人去講。每年員工在培訓輸出上要 花費很多精力,例如産品怎麽維護,怎麽使用,怎麽去建立方案,怎麽去競標,還有銷 售技巧和服務技巧,都屬於培訓。用友的企業文化和規章制度的培訓,也是員工自 己去講授。 溝通 用友的 BBS 用友公司的 BBS 和許多公司的 BBS 一樣,剛開始大家在 BBS 上暢所欲言,後來就 有點變樣了,也曾出現過許多消極的資訊。據瞭解,很多企業關閉了 BBS,而用友 公司到目前仍正常開放著,按他們的話講,"這可能是一種考驗,看看企業的管理者 有沒有勇氣面對這份大字報,並認真聽取不同側面的意見,努力去改進"。用友也 曾想用真名制的方式來管理 BBS,但是考慮到大家的心理因素,沒有採用。 看來,BBS 對公司傳遞資訊是一種非常便利的方式,而且喜聞樂見,但是總有些讓 管理者害怕的東西在上面,如何管理好 BBS 這樣一份高科技的大字報,需要所有 企業認真思考,並想出好辦法。 申訴途徑 員工在用友遇到困惑,如果是政策方面的問題,可以去問人力資源部,遇到行政方 面的問題可以問行政部,每個人都有電話表,員工直接可以打電話,職責也都是公 開的。如果員工覺得這事他們都解決不了,需要跟王文京溝通,有總裁信箱,也可 以直接打電話,或到總裁辦公室去。但是這些通道還是不夠充分,至少是單向的, 需要員工主動去說事,員工這時比較有顧忌。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人力資源部主動 找員工談話。 用友有一個獎罰條例,員工的議案被公司接受,公司會有獎勵,獎勵一般都在網路 上的光榮榜公佈。今年有一個員工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公司給他獎勵 1000 元, 在網上公佈後,員工直接到人力資源部領錢。另一個員工用業餘時間做了一個很 重要的工作。有員工在網上求助急需將産品資料翻譯成英文,然後這名員工就接 過來翻譯,被幫助的員工希望對這名員工給予獎勵,公司在公告欄公佈這種良好行 爲,給他 2000 元獎勵。 員工意見調查 用友人力資源部自己做員工意見調查,每兩年會進行一次,內容包括很多方面,管 理、薪資、辦公環境、個人發展、員工之間的溝通,甚至包括午餐情況。通過調 查來看員工主要關心的一些問題,然後對其中大家反映最激烈的一些問題,在網上 做公開正式回復。如果有些情況反映的是某個部門的情況,就會將這些內容反映 到某個部門,爲這個部門改進工作做參考計劃。 務實年 用友從今年開始,更強調務實,要把事情落到實處。例如以人爲本,如何以人爲本, 人力資源部要做具體的事情,真正的尊重員工,讓員工有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和好的 發展。郭延生認爲用友的管理水平在國內企業中還是比較有優勢,從思想意識角 度,用友公司的管理,逐漸向國際化公司靠近,更強調一種公平、開放、創新和均 衡等概念,目前從執行層面來講,跟國際化企業還有差距,從意識來講,基本已經到 位。用友公司個人崇拜程度不是特別多,管理人員跟老總常常可能是激烈"對抗", 爭論問題。 王文京和大家交流的機會變少 王文京的冷靜理智、敏銳和持重成爲用友人的一種風格標準。以前在企業規模 小的時候,用友創始人王文京和員工直接交流的機會非常多,用友一個季度能夠開 一次總結大會,在會上王文京會把他的一些想法,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取得的進 展都跟大家溝通,說給員工聽。隨著公司規模不斷壯大,從 1999 年開始,用友人越 來越多,多得甚至沒有一個大的會議廳裝下這麽多人,交流的機會變少了,改成半 年一次了。王文京現在任股份公司董事長,管理責任弱化,所以跟員工見面的機會 就進一步減少了。但是 :"王總特別珍惜與員工交流的機會,不論什麽場合,什麽事 情,都特別願意與員工交流。" 軟體業成了傳統産業嗎? 記:以前說硬體是傳統産業,軟體是很新的産業,現在和網路新經濟相比,軟體是否 成了傳統産業? 郭:我不這麽認爲。大家可以看,網站的結局是什麽?亞馬遜已經接近於倒閉了,新 浪、網易、搜狐,他們創造的價值有多大?我想現在還沒有到定論的時候,網站就 一定會永遠輝煌下去嗎?如果網站沒有創造價值,我覺得它的存在就很微妙了。 軟體企業在創造價值,真真正正在幫用戶解決問題,當然我並不是說網站什麽問題 都不解決,比如網站新聞的傳播方式,也是一種創新,但是它畢竟是需要經濟利益 作爲基礎的。中國軟體業要想發展好,首先需要把大家這種浮躁的心態先降下來, 尤其是政府,首先要把這個降下來,不要跟風,研究人家的新動態是對的,但是跟風 炒作是錯誤的,當然這也是對媒體的建議。 記:媒體永遠是什麽熱鬧說什麽,媒體的立場是讀者的立場,用友做 ASP,給客戶一 種應用的服務,就目前來講也屬於一種概念吧? 郭:有這種成份,但是我覺得用友具備這種概念的基礎,因爲用友有自己的應用産 品作爲基礎,企業需要什麽樣的軟體來爲自己解決問題,用友還是有一些瞭解。畢 竟有 10 多年的基礎,包括用戶基礎、産品基礎。爲用戶提供服務,我認爲用友是 可以做到的。現在我們有好多網站,送礦泉水、送冰棍、送一瓶醬油一瓶醋,我覺 得這是沒有基礎的,配送基礎沒有,成本太高。我並不認爲用友的問題都解決了, 但是用友有基礎,就可能會真的成功。 記:用友是從財務軟體入手,逐步地進入管理軟體,例如現在做的 iERP 産品,還有下 一步的 ASP,用友成功了嗎? 郭:我覺得從現在用戶的應用來講,用友已經是趨近于成功了,如果從目前用友的 市場佔有份額,社會影響面來說,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距離。即便是這樣,我個人還 是對成功有一個問號,現在不到成功與失敗定論的時候。SAP 是全球最大的 ERP 軟體廠商,現在它面臨很大的壓力,你說它成功了嗎?它有那麽多資源,有那麽多用 戶,可是它真成功了嗎?很多用戶要來集體訴訟它,如果這種訴訟成立的話,它就要 面臨很大的風險,所以企業管理軟體的成功與失敗,我個人來講都還沒有到定論的 時候,而且成功永遠只是一個過程而已。我個人認爲,用友從 1988 年到今天爲止 的一段過程是成功的,後一段過程我們相信我們努力會成功。 王文京用人 王文京常常會給人一個舞臺,然後靠員工去想像發揮,他很少告訴你這件事應該怎 麽做。如果這件事情對,王文京同意你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至於怎麽發展,你自己 去想吧。王文京在戰術層幾乎是完全授權的。用友常常有些經理會有這樣一些 疑問:王總這麽定了方向,他又不告訴我怎麽做,我怎麽幹?如果員工不改變這種觀 念,等王文京告訴你怎麽做,等於是等著免職通知書。因爲王文京只告訴你大方向 是這樣,具體怎麽做,你應該去想,要不然要你幹嘛。 王文京用人的方式,從積極的 意義來講,使一個人能夠更有效地得到成長;從消極的方面來講,可能探索的周期 會長一些,所以用友發展一直處於平穩發展的速度-中等速度。激情企業有可能 超過用友,但是超過用友以後,可能很快就倒了。從用友過去的情況來看,競爭對 手這麽多年跟用友拼殺,總的趨勢都是他們即將接近用友的時候就倒掉了,幾乎每 個競爭對手都是這樣的,用友一直處於比較穩的過程。這跟用友鍛煉人的方式有 一定關係。用友有很多事情,不是一定要去找王文京,自己就定了,王文京給員工 一個"勢力範圍"-舞臺,用友人覺得王文京比較理智。 王文京不獨裁,王文京喜歡聽你說一些東西,他聽得特別認真,細緻,你甚至在他面 前發牢騷或者激昂澎湃都沒有關係,他都能承受,但是他最後可能已經有自己的定 論了。用友有員工開玩笑說:王總徵求你意見的時候,也就是告訴你結果的時候。 有時候因爲員工有一些反對意見,王文京確實也會改變主意。王文京的決策權是 絕對的,但是他不絕對控制這種決策權。這是王文京的決策系統。 國外一些資料顯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在決策知識系統非常健全的情況下,決策 失誤率達到 50%,而中國國內的企業在決策系統很不健全的情況下,決策失誤率 會更高。而用友的決策支援系統並不是很資料化,可能更多依靠的是王文京的靈 感。決策出了錯誤,王文京願意自己承擔責任。在這種情況下,用友能夠殺出財務 軟體重圍,做 ERP 軟體,現在又通過偉庫網實施 ASP 角色轉變,反映出王文京在大 方向上的敏銳和果斷。 中國軟體批判 中國軟體人才是一堆金光閃閃的珠子,但是缺一根軟體工程管理的線;中國軟體人 才多,但是大量的勞動力沒有出口創匯的産品 ;中國軟體產業一直想向規模化和 産業化發展,但是上升了一段時間開始在原地轉圈。這是大家一直在談論的問題 , 在這些問題中,我們的思維還是定位在編程式這個位置,對整個軟體產業的人才結 構沒有認清,沒有真正形成整個軟體產業的鏈條,但是形成了盜版刻錄,正大光明 銷售盜版的"流水線"。中國軟體業當然有點像農民種地,沒有很好的産供銷渠道, 做了大量軟體但是賣得不好,豐產不豐收。 "中國軟體業,這些年的發展速度並不是很快,這跟中國的軟體人才積累不夠有一 定關係,跟國家宏觀政策影響有關係,跟中國的開放性不足也有關係。"郭延生從 宏觀的角度看待中國軟體產業的基本不發達狀態。 中國缺乏國際化的軟體貿易人才。一個很簡單的現實是:中國軟體業一直想將自 己的産品賣到國際市場上去,但是中國有很多買賣布匹的外貿人才,卻少有軟體出 口的人才。這道理很顯然,如果沒有瞭解國外軟體市場,不能準確知道國外軟體市 場的需求,大量的程式師怎麽去編出口産品?大家可以認爲軟體人才就是編軟體 的人才,但是軟體人才不可以認爲在搞軟體的人當中"萬般皆下品,唯有編程高"。 中國的程式還沒有走出國門,國外的程式就進來了,只能說中國是別人國際市場的 一部分,而中國的程式師連國內市場這杯羹都難以自保。大家談了半天國際化 ,是 我們自己沒有國際化,而是被別人國際化了。 在中國做軟體首先要想著國際化。做軟體如果還認爲做中國的軟體,做具有中國 民族特性的軟體,本身就是對國際化的一種無能的抗拒,其結果是離國際化更遠。 不具備遠離本土作戰能力的軍隊未必能夠保衛祖國。如果軟體企業沒有做國際 市場的理想,很難做好中國市場,因爲中國市場首先就是國際軟體產業競爭的焦點。 中國軟體業根本沒有驕傲的可能。爲了記住某些隱痛,應該將"中國人聰明會編 軟體"改爲"中國人聰明只會給外國人編軟體"。現在只能說,中國的軟體產業已經 在逐漸脫離手工作坊式操作,但是手工作坊式的痕迹仍然非常深刻。像用友這樣 在中國軟體界聲名葳蕤的企業,在北京只有 300 人的軟體編程隊伍,已經算是在 大規模開發産品,這離國際軟體企業的規模差距是 2 位元數。北大方正、深圳金 碟,我們只能說他們具有比較純粹的軟體發展隊伍,但是整個軟體發展管理過程都 不能說先進。東大阿爾派董事長劉積仁曾經說要找 1000 人在東大軟體園編程 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理想,但是 1000 人編什麽?1 個中國程式師創造的價值如果 抵不上一個美國程式師的 1/10,中國的軟體生産力不僅僅是規模的問題,差距就 到了另一個範疇-勞動生産率。尋找更大的市場,尋找更好的管理,尋找更高的效 率,尋找中國軟體產業的未來,路還很長。
32 页
386 浏览
立即下载
如何安排增员工作
如何安排增员工作 增员法则 选 育 留 用 重要观念 先有质才有量 选才标准 »年龄 »心态 »个性 »品格 »服装仪容 工作安排 •每周找一位合适增员 的对象 •建立增员卡 •安排在每日拜访中 •持续定期反复拜访 拜访原则 •增员、销售齐头并进 •每日拜访一位增员对 象 拜访目的 解决四大问题 1 、这是个什么 样的公司 2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工作 3 、如果进入此行业 , 要作那些 工作内容 4 、他们怎样训练我 , 让我能有 所发展 结论 增员成功秘诀 •锁定 •等待
8 页
336 浏览
立即下载
选才-育才-用才-留才
选才 育才 用才 留才 第一章 企业中的个人行为:促动因素 促动因素的信条 工作动力概述 1.3 历史趋势与主要论点 1.4 期望理论与工作动力 选才——招聘和配备 2.1 招聘与配备的理论模型 招聘、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2.3 外聘的征召、筛选、雇佣决策 第三章 育才——培训与开发 3.1 有效培训的决定因素 3.2 培训需求、目标与评价 3.3 培训项目、方法技术 用才——知人善任 发掘员工的潜能 工作配合考量 正确对待问题及员工关系 岗位重组: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重视员工的提拔 留才——用人不疑 合用人才的诊断——人员功能正常发挥的标志 企业必须关心人事危险——识别“九种”危险人物 第一章 企业中的个人行为促动因素 1.1 促动因素理论研究 促动因素,或者行为动力,指的是导致个人行为方向、强度、耐力的一种心理 作用机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讲的个人行为的方向、强度和耐力并不仅仅是由于 个人能力的差异造成的,或者是由于不可抗拒的环境需求造成的。我们知道,有 时,不可抗拒的环境力量胁迫、强制人们采取行动,比如说,洪水滔天而来,人们 不得不争相逃命。这种被迫行为不是产业组织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 促动因素理论寻求理解、阐释、预测:(1)一个人面临许多可能的目标时选择哪 个去为之奋斗(即行动方向);(2)一个人为实现自己选定的目标打算付出多大的努力 (即行动强度);(3)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时,特别是在遇到因难时,可以 坚持多长时间(行动耐力)。 在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领域,研究促动因素课题的历史相当长。而工作行 为动力可以算作是人类促动因素广大课题中的一个特殊子课题。研究工作行为动力 的产业组织心理学家直接把研究重点放在工作场所的个人行为上。一切有关工作场 所个人行为的理论、实践,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产业组织心理学家在工作动力研 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当中,比如说,筛选、培 训、管理者行为等。 就组织行为范畴而言,促动因素这一术语注注是指一种至关重要的管理活动。 说得更具体一点.促动因素是管理者用来激发、引导雇员行为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 技巧或方法。不过,在绝大多数西方企业里,为强化雇员的劳动表现和工作成绩而 专门设计的管理实践,很少是直接运用某一种工作动力理论的。常见的做法都是把 促动因素的概念结合到广泛的组织活动当中去,比如说,建设企业文化,营造企业 活力,改进企业行为等等。因为工作动力理论是经过改头换面以后,才运用到特定 的组织活动当中,所以,要评估促动因素管理技巧对一个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有无促 进作用并不容易。 值得高兴的是,西方的行为科学家当中仍然有人致力于促动因素管理技巧的评 估工作。卡泽尔和古佐两人于 1983 年在《美国心理学家》英文杂志上撰文指出, 80%的工作行为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促动因素的管理技巧可以改善企业的劳 动生产率:他们的这一结论,是基于对 207 篇公开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做出的。 这些论文就各种不同的以心理学理论假设为依据的管理技巧实验进行了总结、分析 和报告。举例来说,有的企业实行以组织目标指导管理活动的方法,有的企业则引 导雇员、中下层管理者自己确立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个人目标。这些做法都是促动 因素理论的具体实践。正如卡泽尔和古佐两人总结的那样,绝大多数此类实验表 明,企业管理者采用的促动因素管理技巧对企业的经营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1.1-1 促动因素的信条 指导当前思考和研究人类促动因素科学活动的有三条假设:第一,促动因素是 不能直接观察的。平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系列个人行为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结 果。个人特征、工作任务特征和工作环境特征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和工作表现, 通过对其影响方式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促动因素。 第二,促动因素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固定属性。西方的心理学家既讲个人行为的 动机,又讲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个人行为动机经常是以性情倾向中稳定的个人差 异来定义的。而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不同于动机,促动因素指的是一种动态的、内 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个人因素和个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造成的。 因此,构成这种状态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比如说,某种个人因素发生了变 化,或者是个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完成某 种生产任务的促动因素也就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说,现代产业组织心理学方法并不 把促动因素看成是一种个人属性,而把它看成是一种个人状态,一种受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持续不断的互相影响的个人状态。 第三,促动因素对个人行为(不论是隐藏的还是公开的)具有重大影响。说得更具 体一些,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打算干什么,打算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是由 这个人的促动因素决定的。促动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对工作成绩的影响是有差 别的,明白这一点对理解工作场所的促动因素效应极为重要。在工作场所,促动因 素的变化能否影响工作成绩,要看工作成绩是怎么界定的,怎么评价的。如果一个 人的工作努力不能马上或者极大地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那么,一些凭借增进雇 员动力而强化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案很可能没有什么效果。(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有 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促动因素和工作成绩”的论 述。 我们最好把促动因素影响个人行为和工作成绩的过程看成是两个互相关联的心理机 制:目标选择和目标追求[目标追求有时也叫自我约束]的有机融合。促动因素的 “认知理论”把目标选择描述成一种决策和承担义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个 人目标的选择是由个人因素和个人对所处环境的判断共同决定的。这个过程的结 果,即一个人的意图或者目标,使这个人的脑海里展现出一幅未来前景,刻画出理 想的结局。相对于意图来说,目标对未来结局定义得更清楚。为一个目标做出许诺 或承担义务具有如下作用:指引一个人的注意力,把这个人的精力用在目标实现 上,并鼓励这个人坚持不懈(这里也请读者查看有关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的内 容)。意图和目标可以涉及一个人的行为,比如说,“我今天的目标是多工作 3 小 时”;意图和目标也可以涉及一个人希望获得的结果,比如说。“我的目标是争取 提升”。个人和环境特征影响着目标的选择,也同样影响着目标被明确表达出来的 特征。 西方的产业组织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来描述目标选择的决策过程,并 经常用这些理论来预测个人行为。当目标容易实现时(比如说,一个人同时收到好 几份聘用合同,要从中选出一个中意的),用这些理论做出的预测往往是成功的。 但 是,当目标的追求涉及到诸多困难,或者在遇到困难时需要付出加倍努力并且要延 长奋斗时间时,对工作成绩的预测还要额外考虑一个人对其目标做出的承诺,他或 她的敬业精神,以及其他的促动因素过程。 目标追求指的是一个人选择了艰难目标之后见之于行动的动力机制,为了实现 这个人所选定的艰难目标,他或她必须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主动加以自我约 束。有些目标,例如学习一项极其复杂的新技术,或者攻读一个学士学位,就要求 有一个自我约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人要能够扩展、规划他或她的次级 目标,监视他或她的工作成绩,总结评价与推进目标实现有关的活动。如果目标追 求机制有缺陷,那么就可能阻挠由目标选择向行动的成功转换,同时也会削弱促动 因素对工作成绩的效用。 1.1-2 工作动力概览 在过去的 60 多年里.西方的产业组织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工作动力理论和假 设:坎贝尔和普里查德两人于 1976 年对以前的理论研究做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系的肯菲教授,则分别对 70 年代中期和队 70 年代中期 到 1990 年两段时期内工作动力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做了系统阐述。斯蒂尔斯和波 特两人对组织行为领域内运用促动因素的主要管理手法做了描述。 得益于理论上的进步,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们在组织实践当中创造、发展了数不 胜数的工作动力管理方式和技巧。在工作动力研究领域,尽管免不了个别理论或技 巧的盛盛衰衰,但从总体上看,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人们对工作动力理论和实践 的兴趣有增无减。工作动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产业组织心理学的核心课题, 更是组织行为、行政开拓、管理培训项目、工作培训项目等的重要内容。 1.1-3 历史趋势 通过改变一个人的促动因素,把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强化、促进工作成绩方面的 历史,是与人类行为和工作场研研究中听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紧密相关的。早期 的管理学理论,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曾长期运用货币报酬刺激个人促 动因素和工作成绩。20 世纪初叶,心理学界创新的“个人品格理论”和“学习理 论”,导致了工作动力管理方式的发展。这些新的管理方式旨在改善和强化工作成 绩,所采用的手法是,创造一种组织环境或者组织条件,以便促进满足雇员要求与 增加工作努力程度两者之间的和谐。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直到 60 年代,关于 选择决定因素方面的理论和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使得产业组织心理学 家提出了旨在改进对工作场所雇员行为进行预测的各种模型,例如,预测雇员自动 离职的理论模型等。也就是在这同一时期,著名的豪索恩研究项目获得明显证据: 社会传统和非货币刺激也对工作动力和工作成绩有影响。 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的兴起,使得刺激、帮助式的学习(亦称工具主义式学 习,和加强巩固受到重视,并被作为改变工作场所雇员行为的一条途径。这里谈到 的两个概念不太容易理解,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马戏团里的驯兽师在所驯动物完 成一个规定动作之后,总是要给动物一点儿东西吃,以资奖赏。久而久之,动物意 识到每完成一个动作后,总有点儿东西吃,因此也就乐意接受驯兽师的口令。这里 面就有 oPnvltleaming 和 reinforcement 的道理。由动物推而及人,也是一样。 如果雇员在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之后,总能得到雇主的表扬和奖励,屡试不爽之后, 雇员的工作行为就可以推测了:努力不会白费,多干就会多得。这样,经过一系列 的刺激一反应一确认一加强过程之后,个人就仿佛“学”得某种行为。有兴趣的读 者可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行为修正”方面的章节。 沿着这一趋势,运用行为修正技巧的组织干预发展很快,旨在从各个不同方面 改善工作成绩,比如说,安全操作,相互协作、配合等等。与此同时,工作任务特 征研究领域里的进展,促使人们更加关心工作当中的促动因素潜力,加之内在动力 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终于导致西方企业组织干预的形成:通过工作的重新设计, 来强化雇员的工作动力和改善工作成绩。在工作的重新设计方面付出努力,目的是 要强化雇员的工作动力。通过创新工作环境,促使雇员生成一种成效感,而且觉得 自己有能力,有水平,有自主性。〔请有兴趣的 i 卖者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 中关于 “工作丰富化”方面的内容。]工作的重新设计和赫茨伯格早期研究工作中 的某些方面有些类似。赫茨伯格当时关注的是。队心理学上看,对工作感到满意的 决定因素是什么。另外,请有兴趣的读者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双因 素理论”的内容。〕 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量采用目标确立法和目标管理方 式。基于“确立目标就会立马采取行动”这样一种人类行为的认识,这些新的管理 方式极为关注挑战性目标确立的过程;关注对这样的挑战性目标做出承诺的过程; 并且关 注为这些目标而不懈奋斗的过程。 当前,论述目标管理法的文献比比皆是,不论是侧重理论探讨,还是侧重实践 应用,都已成为产业组织心理学发表论文的主旋律。不过,绝大多数组织行为的理 论工作者和实践者都承认,目前尚不存在一个“最佳的”理论或方法:于是,产业 组织心理学界又出现了一个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提出更加广泛的理论框架来归 纳、补充目标选择的主要信条,并在阐释人类行动的“行为理论”、“目标追求理 论”方面争取突破。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理论的宽泛化却给组织实践者加重了负 担,使他们难以进行促动因素问题的仔细分析,从而也就无法在可行的组织干预实 践当中做出抉择。 1.1-4 主要论点 当前,有关促动因素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结为三大组:(1)个 人品格方法论;(2)认知选择/决策方法论;(3)目标/自我约束方法论。下面依次 对每一种主要论点的假设条件、理论框架和研究发现做一介绍。 1.个人品格方法论。 个人品格方法论强调的是个人身上比较长久的品性特征对目标选择和目标追求 产生的影响。依照个人品格方法论研究工作动力的观点又可区分成三类。第一类观 点是在广义个人品格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型,比如说,“马斯洛需求阶梯 理 论”。依照这种观点,个人在工作场所的行为和满意程度,被认为是受这个人 当前需求状态的强度支配,而当前的需求状态是放在一个通用的需求等级阶梯中加 以考察的。通过了解一个人最突出的需求[例如,归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企业 可以造就一种容易使雇员需求得到满足的组织环境,从而使企业能够增进雇员的工 作成绩和满足感。尽管这一立论众所周知,但科学研究一直未能对这一模型的基本 信条提供支持,也未能展示这一模型在预测工作场所的雇员行为方面是有用的。 个人品格方法论的第二类观点认为,个人身上有一种或很小的一组普遍存在的 心理上的动机,这种动机可能影响到个人行为和工作成绩。持这类观点的行为科学 家,将其大部分研究工作放在成就动机强度的个人差异方面。[例如,对成功的渴 望,干一番事业的需求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 “成长需求强度”和“成就”的论述。]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大量研究表明,成就动 力测试分数高的人与分数低的人相比,前者选择颇具挑战性目标的可能性更大一 些,坚持奋斗的时间也似乎更长一些。 本世纪中叶,产业组织心理学界对一段动机的角色也极为关注,例如,对能力 的渴望,对自主权的渴望,对公正的渴望,等等。与“成就动力理论”不同,“动 机理论”并不强调动机程度上的个人差别,而是强调引发动机的条件以及动机对个 人行为的影响。德希的“认知评价理论”和亚当的“公平理论”就是该类动机理论 的典型代表。(请有兴趣的读者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公平理论”的 论述。)举例来说,亚当的“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觉得他或她的投入和所得 比率与旁人相比不平衡或不对称时,就会唤起公正动机。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以动机为基石的理论和广义的个人品格方 法论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加全力强调这样的组织条件:能够煽动一般动机引发的个 人行为,同时又能唆使动机影响行为的认知过程。80 年代以后,以动机为基石的 理论方法在传统信条基础上,开始重视内在促动因素的作用和公正/公平动机。从 这一时期研究工作动力的大量文献中,不难发现这种趋势。 个人品格方法论的第三类观点是在 80 年代初期形成的,这类观点可以说是个人 品格基础研究新进展的直接结果。在过去的 20 年里,研究个人品格的行为科学家 们在识别和测量品格范围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亦请有兴趣的读者查阅产业组织 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内倾性格”和“外倾性格”的论述。) 个人品格研究方面取得巨大进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西方的行为科学家们, 特别是心理学家们,在基本的个人品性方面获得广泛共识。这就是个人品格的“大 五项”:“外倾性格”、“情感性格”、“佰意性格”、“谨慎性格”和“坦率性 格”。在这“大五项”当中,“谨慎性格”有时也被称作“愿意干并且靠得住”, 是和促动因素联系最紧密的个人品格属性。最近关于个人品性与工作成绩相互关系 的研究表明,“谨慎性格”同工作成绩的若干方面有着牢靠的相关关系。这一结论 使得产业组织心理学家们重新鼓起研究下述问题的兴趣:在与促动因素有关的品性 方面,个人之间的差异何以能影响到劳动行为和工作成绩?为什么从事服务行业工 作的人尤其如此? 2.认知选择/决策方法论。 认知选择/决策方法论强调选择和行动的两个决定因素: (1)个人的预期(比如 说,一个人对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成绩水平关系的看法,对工作成绩水平与个人所 得关系的看法,等等)。(2)个人对预期结果的主观评价。这里讲的预期结果是和各 种可供选择的行动相联系的(比如说,估计各种获得结果的正负效应或者得失)。行 为学家们把这种思维定式称作“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意图预测的是一个人的 选择和决策,不一定是后续的工作成绩。在绝大多数理论模型当中,个人是被当作 理性的决策者来看待的,他或她做出的决策符合正向结果的最大化原理。 (但请注 意,“期望理论”模型是在个人看法的基础上预测选择行为。对周围环境的错误判 断,或者对努力程度、工作成绩、所得结果相互关系的错误看法将会产生“糟糕 的”决策。)从促动因素理论来看,选择可能与特定行动的方向(目标选择)、强度 (目标追求)和耐力有关。 认知选择/决策方法论的知名度在 80 年代初期达到顶峰。整个 70 年代和 80 年 代,组织行为学家把大多数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检测这种方法论及 相关模型的核心信条;二是考察各类模型的预测效度。这一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期望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包含了若干局限和困难,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 成绩的预测效度也比预期的水平要低(尽管对工作选择的预测效度一直不错 )。 “期望理论”模型由于在预测工作场所雇员当前行为时存在缺陷,使得 80 年代利 用此类经典模型研究组织实践的势头衰退了,继之,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现代的、 综合的选择理论框架的新发展:诸如内勒、普里查德和伊尔根提出的“组织行为理 论”,以及比奇和米切尔提出的“意象理论”。这两种理论都继承了“期望理论” 的若干经典假设,但却采用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决策理论框架,其中既包括个人品格 上的个人差别,又包括了促动因素的心理处理过程,比如说自我约束等。 3.目标/自我约束方法论。 目标/自我约束方法论强调的是影响目标追求的因素,或者说影响一个人的目 标转化成行动的因素。[有兴趣的读者查阅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认知过 程”的论述。]在组织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目标确立模型”是由洛克和他的同 事们创立的。这一“目标确立模型”的着眼点是目标和劳动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他 的理论模型的研究对象较为广泛一些,但都没有离开目标追求所涉及的心理过程。 这些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包括:“控制论”,“资源配置论”和“交往一认知理 论”。 关于组织目标确立的早期研究,都详细考察了明确指定难度不同的目标的效 应。大多数此类研究表明,被指定较难目标和具体目标(例如,“这星期要卖出 6 辆汽车”)的人,工作成绩水平高;而被指定简单目标和模糊目标(例如,“发挥你 的最佳水平”)的人,工作成绩要差。后来的研究则一直寻求更为全面地考察这一 常见结果的临界条件。这些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正向目标一成绩关系的出现需要两 个关键的前提条件:一是个人接受指定的目标;二是要向个人提供工作成绩反馈。 有几项研究进一步指出,当工作任务相对简单时,指定较为困难的目标,其效果有 可能更好;反之,当工作任务比较复杂时(比如监督管理,项目筹划等),指定挑战 性目标的效果比较差。 近来,为了更加贴切地考察目标的特定属性、个人属性和工作条件属性如何影 响目标追求和工作成绩,产业组织心理学家们运用“控制论”、“资源配置论”、 “交往一认知理论”做着不懈的努力。这些努力又向我们展示,将目标效应中介到 工作成绩还需要进一步的条件。从事这些研究工作的专家们认为,工作任务需求、 对自身功效的知觉、目标承诺、完成任务的倾向等,也同样是目标确认方法之行为 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1.1-5 小结 在工作动力和促动因素方面出现如此众多的理论和管理应用技巧无非点明两 点:第一,理解和预测个人行为是极其复杂的。第二,这一领域里的科学研究和实 践应用业已取得重大进展。传统的工作动力理论,诸如由奥尔德弗改编的“马斯洛 需求阶梯理论’,亚当的“公平理论”,鲁穆的“期望理论”,已经让位给新的理 论方法。这些新的理论方法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个人品格和自我约束 等领域的新进展之上的。这些新的理论方法经常收编一些旧理论的要素,但收编的 方式是科学的:他们汲取旧理论要素中的合理成分,使之成为新理论方法相互间对 话的语言和切磋研究的工具,而不似旧理论那样同名不同义。我们从如下的新理论 模型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例如洛克和莱瑟姆的“目标确立模型”,肯菲和阿克曼的 “学习与成绩综合资源模型”,以及洛德和克南的“控制论”。此外需要指出的 是,新理论方法与旧理论方法在概念抽象上也有差别。举例来说,所有现代的理论 模型都特别重视目标的作用,认为目标是连接个人与组织的最基本概念。还有,这 些新的理论方法特别注重对个别劳动行为的预测,而不是对总的工作成绩或者总体 满意程度进行估计。 从 90 年代的情况看,虽然说产业组织心理学家们在工作动力的理论领域取得了大 量进展,但西方发达国家工作场所的不工断演进持续地对这一领域提出新的重大课 题和挑战。我们把 90 年代所面临的两大课题概述如下。 1.工作的社会/文化内涵。 越来越多的行为科学家认为,社会内涵的影响业已成为工作动力和工作成绩的 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这促使产业组织心理学家们把广泛的“社会因素”引入他们的 促动因素理论模型当中。然而,直到最近,人们还不大愿意去理解,在雇员工作小 组或雇员团队劳动形式中发挥作用的独特的以及动态的促动机制。我们在第 2 章中 曾经谈到雇员团队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日本是运用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最出色的发达 国家,美国、西欧的许多企业自 80 年代末起也群而效仿。这种劳动组织形式对组 织经营业绩显著的正面效应,激起了产业组织心理学家重新审视和研究促动因素理 论的极大兴趣。在这种背景之下,几个旨在探讨雇员团队促动机制的研究项目于 8 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启动。这些研究项目以及后来的类似研究,开始考察雇员团队 属性和工作任 务属性如何影响目标、动力和团队中个别成员的行为。 与此相关联的另一条线索是文化交叉或者文化融合因素。文化交叉的有关研究 表明,促动因素管理技巧的运用及其效果,部分地取决于所采用的激励方法是否与 那个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观相一致。埃历兹指出,当一个社会中盛行集体主义文化 时,与集体主义、倾向结伙的价值观相一致的激励方法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举例 来说,“质量圈”、“自治工作组”、参与目标确立活动等促动因素管理技巧适合 在日本、中国和以色列这样的国家。与此相对照,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谐一致的激 励方法,比如说,单独的工作丰富化,单独的目标确立,单独的奖励计划等,在美 国这样个人主义文化盛行的国家往往有较好的效果。埃历兹还进一步强调,伴随着 劳动队伍日益加剧的国际化,管理手法上能获得最终成功,关键要看一个组织的文 化价值观是否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合拍。 2.促动因素的管理 工作动力的传统观念意味着雇员是激励方法的被动承受者。组织和组织的管理 者费尽心机地改变工作条件,提供适当的工作刺激内容,以求使雇员的工作动力最 大化。不过,这种传统观念是有问题的,理由有两个:第一。过去 30 多年的理论 和研究清楚地表明。在促动机制(心理)过程中,雇员个人是积极主动的个体。雇员 是按照个人目标、个人纲要、个人信念来解释管理者的实践活动并做出反应的。 “雇员社会化”、“程序公正原则”和“领导艺术”方面的研究也说明,影响促动 因素的不仅在于组织及其管理者能给雇员个人提供什么,而且在于组织及其管理者 实施各类组织实践的方式方法。举例来说,“程序公正原则”方面的研究表明,工 作激励(如奖金、提职等)的配置或分发程序对雇员的情绪和行为能产生重大影响, 并且是独立于刺激结果的。 第二,据估计,直到本世纪末,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作场所,劳动力人口构成 和特征、生产技术、经济状况等,将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似乎要持 续不断地侵蚀管理者对雇员促动因素的控制:举例来说。雇员构成的多样化必将导 致雇员目标和雇员态度的多样化,雇员对传统激励方法,比如工资的看法和反应也 势必千差万别。同样地,伴随着新技术,尤其是信息处理技术的大量采用.使得雇 员分散、独立工作成为可能。这样一来,管理者就不能按照传统监督方法监督职 工,与此相联系的传统激励方法也就派不上用场,同时又提出了新的促动因素问 题。举例来说,在非传统的工作场所,例如家里,如何鼓励雇员承诺自己定立的目 标呢?如何加大工作努力程度呢?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西方企业迫切需要工作动力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这向产 业组织心理学家发出了急迫的召唤:以前所未有的综合方法来仔细考虑雇员如何控 制他或她的促动因素,以便对管理者的实践做出反应。依照这种目标追求的观点, 促动因素有可能表现为一种与工作相联系的高收入和雇员资源,换句话说,是一组 织能够开发、管理者和雇员可以共享的资源。西方企业近来开展的职工培训项目, 多以自我约束原理为依据,目的也在于培养雇员掌握与工作有关的目标和行动的技 艺。此类新型职工培训,实际上代表着培训企业有可能大量削减组织成本的一条可 行途径:减少监督,减少旷工,减少浪费和亏损。 1.2 期望理论与工作动力 1.2-1 期望理论模型 期望理论假定,企业内部的现有雇员或者企业外部的求职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试 图使其“预期的”满足程度最大化。但是,由于他或她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许多 不确定因素,因此。个人仅仅能“寻求”最大化地满足欲望。比如说,一名雇员可 能相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有可能使自己获得晋升机会,而晋升机会是让自己感 到满意的东西。可是,当这名雇员完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时,他或她并没有被提升, 因为他或她的雇主决定用延长劳动合同的方式以资鼓励。此外,也可能出现这种情 况,雇员原来预期可令他或她满意的事情到头来不过尔尔。假如这名雇员真的被提 升了,他或她发现新的工作岗位虽然权力大了,地位高了,但同时负的责任也多 了,干得更累了。因此,提升以后的满意程度远非原来想象的那么高。如此看来, 期望模型并没有说人们真的可以使其满足程度最大化,而只是说他们试图使其满足 程度最大化。 1.预期:努力一行为知觉过程 根据期望理论,一个人采取某种行动的促动因素取决于这个人的三种幻觉(或曰 信念)。其中之一就是“预期”。“预期”说的是一个人对其涉足某种特别行为之 能力的知觉、判断或者信念。预期知觉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一名求职者看到一 家企业 正在征召计算伊程序设计员,他很想谋得这个职位。那么,假如他去申请,他对自 己获得这个职位的可能性有一种知觉。再比如说,一名雇员想露先进生产工作者, 那么,要是他或她努力去做,他或她认为成功的希望有多大?简而言之,给定某种 努力程度,预期代表着一个人对其实现某种行为或然性(一种主观可能性)的估计。 期望理论预言,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一个人的预期知觉越强(因而越能肯定这个人 即将成功地涉足一种行为),那么,采取这种行为的动力也就越大。 2、媒介:行为一报酬知觉过程 这里讲的“媒介”,指的是一个人对一种行为后续过程(或者结果)的知觉,举例 来说,雇员也许会问:“如果我工作卖力,那么老板会给我加薪吗?”如果我这个 星期天天准时上下班,那么车间主任会表扬我吗?”再比如说,一名想离开当前雇 主的工人也许会问:“如果我辞掉当前的这份工作,那么我将不得不到另一个城市 去找工作吗?”由此看来,“媒介”代表的也是对某种或然性的主观判断,只是这 种或然性的应用情景不同:如果采取某种行为(例如努力工作).那么一种报酬(例如 涨工资)跟进的可能性有多大?这里请注意,对每一种潜在的报酬来说,媒介知觉可 能是唯一的。举例来说,如果一名雇员相信努力工作将会导致薪水的增加 (我们称 为接受提薪的高媒介),那么,他或她也可能相信自己的老板不会在任何场合提供 表扬(我们称为口头称赞的低媒介)。 3.价位知觉 我们也许要问,一个人对其可能获得的报酬感觉如何呢?这潜在的报酬对他或她 来说是值得的,不值得的,还是平平常常、马马虎虎?其实,期望理论对一种报酬 的称心合意性并不能做出先验的推断,而只能笼而统之地说一句“对每个人来说, 每一种特定的报酬或许只有一种价位”。举例来说,同一名雇员,可能觉得提薪对 他的价值很高,也可能觉得获得同行的赞誉与提薪的价值不相上下,或者觉得提职 不如提薪来得实惠(假定提职后的薪水不如单纯提薪多)。这样看来,在检验或者运 用期望 理论时,重要的是对每种报酬能有价位尺度。 4.整体期望模型。 一般说来,预期知觉、媒介知觉和价值知觉共同影响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我们用 图 4-1 来展示这一过程。如图 4-l 所示,一名雇员预期涉足一种行为(比如发奋工 作)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1)如果他或她觉得能成功地实现这一行为(高预期);(2) 如果他或她相信行为将会导致报酬(高媒介);(3)如果他或她发现潜在报酬有吸引力 (高价位)。 预期 努力 媒介 行为 价位 报酬 1 报酬 2 报酬 3 图 1-1 雇员的行为动力过程 如果我们把期望理论原理应用到组织实践当中,企业中的个人行为及其工作动力正 是遵循了如图 4-2 所示的期望理论模型。 技艺、能力 预期报酬 的价位 努力 努力→报偿 出现概率 外在报酬 满意程度 成绩 角色知觉 内在报酬 图 1-2 个人行为动力期望模型 我们从上面的理论模型中看到,一个人对其当前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取决于他或 她从中获取的劳动报酬。这劳动报酬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但无论是外在的劳 动报酬,还是内在的劳动报酬,都是同他或她的工作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不劳而获 的例子我们不想谈论。从逻辑上看,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如何,取决于他或她工作过 程中付出的努力程度。在由劳动行为(努力)向工作成绩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者本身 拥有的知识、技艺和能力,他或她对自身角色的感知,会释放出重大影响。那么, 劳动者的行为(工作努力程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或她对预 期获得的劳动报酬做出的价位判断或知觉;二是对由努力获取奖赏的概率判断或知 觉。值得指出的是,这两方面的知觉本身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重复实践的结晶, 是不断接受工作成绩反馈和满足程度反馈后形成的概念。因此,雇员劳动行为的促 动因素(M)来自三种知觉源泉:对付出努力到完成生产任务过程(E—P)的知觉;对 做出成绩到获得报酬结果过程(P—0)的知觉;对源泉报酬结果价位(V)的知觉。它 们之 间的联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M=(E→P)·(P→0)·V 4.2-2 对工作动力的影响 前面期望理论模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对企业的管理者(不论是生产经营部门, 还是入力资源管理部门,抑或是整个企业)确立强化雇员工作动力的政策和实践是 有帮助的。在上面提到的三种动力源泉中,显而易见,管理者可以对(E-P)知觉过 程和(P-0)知觉过程施加影响,但对第三种知觉过程,即雇员对报酬价位知觉的影 响力就很难说了。这是因为,雇员对劳动报酬的价位知觉,完全取决于获得报酬者 本人的主观价值判断。雇员的价值观、偏好,很可能在其加入本组织之前就已经建 立起来了。因此,我们最好是把注意力放在前两个知觉过程上。 1.对“预期”知觉过程(E-P)的影响。 既然“预期”指的是关于努力何以同行为相联系的信念,那么,我们不想把注 意力放在雇员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能力上。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从不 同途径影响雇员的工作能力。首先,给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预期”知觉可以通 过筛选和培训步骤获得改善。在雇佣新工人时,筛选步骤可以实现个人/岗位匹配 (我们将在第 2 章详细谈论个人/岗位匹配模型)。而职工培训和开发步骤,可以增 进现有雇员的技艺和能力,从而增进“预期”知觉(我们将在第 3 章中详细谈论职 工培训和开 发)。其次,西方企业对生产流水线的管理实践中也有改善“预期”知觉的策略。 比如说,给定雇员的工作能力在短期内相对稳定,借助重新设计工作岗位、工作任 务,使雇员觉得自己有能力胜任指定的工作。这些新型的组织开发项目,自 80 年 代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推广。此外,配备职员过程中采取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操 作(例如调职、升降等),也可以促进和改善个人/岗位匹配,从而影响雇员的“预 期”知觉。 以上提到的这些管理实践,旨在改进工作岗位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对应,从 而坚定雇员的“预期”信念。这样的管理策略隐含着一个假定条件:雇员知道他们 干什么工作,并且知道在何种水平上完成它。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如此的前提条件 并不是经常有保证的。如果生产流水线管理者能让手下人明白干什么、怎样干,那 么,他或她的管理效果一定错不了。我们在 1.1 节提到的确立目标理论模型正好 能说明这一点。确立的目标明确,有适当的挑战性,依照确立目标理论模型,将会 导致工作成绩的改善。因此,从预期模型的内容来看,目标确立很可能会加强“预 期”知觉。 2.对“媒介”知觉过程(P-O)的影响。 如果说“预期”知觉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能力的话,那么,“媒介” 知觉过程则是取决于下面问题的答案:作为特定行为的一种后果,什么东西有可能 发生?因此,改进“媒介”知觉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管理者如何在合乎要求 的行为与 报酬后果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管理者需要向被管理者明确:劳动报酬是有条件 的,要依据合乎要求的劳动行为而定。这不仅意味着,成功实现理想行为的个人将 会得到回报;而且也意味着,没有按要求做事的人将不会得到报酬,甚至有可能为 此付出代价。 建立一套有条件报酬的政策和实践,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举例来 说,假定有一家企业打算用一套成就工资制度来奖赏和刺激优良的工作成就,那 么,至少下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必须建立起来: (1)工资增长如何同工作成就挂 钩;(2)工作成就如何衡量。车间主任也要对下属工人的工作成就有所评价,并据 此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增进工资的建议。由此也可以看出,要想成功地实施一 项旨在改进雇员“媒介”知觉过程的计划,生产经营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是 很重要的。 作为一名组织管理者,对雇员工作行为的确认和强化方式有两种选择:或者是 对合乎要求的行为予以奖赏,或者是对不希望看到、不合乎要求的行为施以惩罚。 不过,行为科学家们对惩罚进行研究后发现,惩罚手段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不太容易 捉摸和预测,至少不像使用正面奖励那样有章可循。使用惩罚手段仅仅向雇员表明 什么行为不被接受,并不能告诉应当怎样做、做什么。不仅如此,除非用惩罚开展 的批评具有积极意义,否则,惩罚总是在雇员的脑海里留下阴影,对惩罚过自己的 领导留下不愉快的记忆。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管理者在影响雇员的“媒介”知觉过程时,也还 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说,在有工会组织的企业里,劳动合同是通过劳资之间 的集体谈判达成的。通常,劳动合同当中有这样一个条款:雇员的提职提薪要依照 其工龄长短。这样,管理者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建立起成就工资制度。再比如,西方 国家都有《最低工资标准法》,只要是你的雇员,工作行为、工作成绩再不理想, 你也不能把他或她的工资降到法定标准之下。 现在,西方企业中职工团队的领导组织形式越来越普遍。职工团队组织形式的 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完成工作任务有赖于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工作成绩的好坏不 是能由一个人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奖赏。 这样,一个人的劳动报酬数量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而且还取决于同组其他同 事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雇员的“媒介”知觉过程确实难以把握。这时,团队成 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共同语言对适当行为的预期有重大影响。不用说,团队目标 和最终目标的兼容和互补也至关重要。 1.2-3 对一些重要行为的影响 1.吸引外部求职者,招收新雇员。 具体到职工招聘和工作申请,“预期”知觉指的是,一个外部求职者对他或她 申请工作、获得录用的可能性的看法。“媒介”知觉指的是,如果接受了这份工 作,对这工作和与其有关后果之间可能联系的看法。这两种知觉极大地受招聘企业 的招聘过程左右。 预期模型在若干情况下可以用来推测求职者的专业和职位选择。西方的产业组 织心理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比如说,他们发现,会计 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对每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录用可能性都有一个“预期”,对某一 家事务所的“预期”越高,被这家事务所面试的概率越大。再比如说,求职者倾向 于接受“媒介”知觉高的企业的聘用。这两个例子,或多或少地说明预期模型的预 测功能。 这里有必要指出,求职者的工作选择行为和成为新雇员后的工作行为是不一样 的。一般说来,求职者在加入一个组织之前,对这个组织的了解毕竟不如到这个组 织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这也就是说,求职者对这个企业的“媒介”知觉大致不存在 (他或她无法想象到这家企业工作后,某种特定的工作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或者是他或她的“媒介”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不准确。在招聘组织工作中,这两种知 觉极易被招聘企业操纵和利用。招聘企业可以借此招揽外部求职申请者。但这样做 是要付 出代价的:如果求职者成为企业的新雇员之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招聘过程中的宣传 有出入,新雇员的“预期”知觉和“媒介”知觉就会大打折扣,对工作不满意、高 辞职率也就在所难免。 2.促动成绩。 “期望理论”研究和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对雇员工作成绩的促动。依据这一理论 模型,获得促动因素最多的雇员,往往也是工作成绩突出的雇员。一项对美国汽车 保险推销员的调查研究发现,销售量高的推销员,其“预期”知觉也高(相信他们 只要努力工作,便能卖出更多的保险),“媒介”知觉相应也高。 这样的研究结果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管理者只要能够强化雇员的“预 期”知觉和“媒介”知觉,便能促动雇员的劳动行为朝着希望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从而改善雇员的工作成就。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筛选、培训、劳动报酬设计以及其他 的组织开发项目,都可应用“期望理论”中的基本原理。 3.促动长期雇佣关系 多数组织都不希望自己的雇员像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长期雇佣关系对实现组 织的战略目标无疑是有帮助的,至少,雇员和雇主之间的相互信任不是短期可以建 立起来的。雇员是否决定离开现在的雇主,也取决于他或她的两种知觉:他或她要 考虑到别处找到工作(比较满意的)的可能性有多大——“预期”知觉;离职后会有 一些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后果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媒介”知觉。管理者对这 两种知觉的了解和操纵,无疑会影响打算出走的雇员的离职决策。 和吸引新雇员一样,“期望理论”在建立长期雇佣关系领域里的应用远不及在 工作成就方面的应用,对雇员离职出走行为的预测也很不稳定。但它的基本原理仍 不失为建立长期雇佣关系的一种指导。 第二章 选才——职工招聘和配备 2.1 职工招聘与配备的理论模型 对任何企业、任何组织而言,配备职员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所 谓配备职员,实际上是一种双向选择和匹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找到了想 去的单位,单位找到了想要的雇员,两者建立起雇佣关系。 这里之所以强调配备职员是一种双向选择和匹配的过程,是因为组织和个人在 这一过程中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对组织的考虑和个人的考虑都要认真对待,准确 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不可偏颇。这一点是现代企业制度中配备职员区别于传统企 业制度中配备职员的重要标志。在传统的配备职员过程中,突出强调的是组织选择 个人,组织永远是主动的,个人永远是被动的。 从组织的角度看,强调配备职员的活动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例如,组织的 生存发展目标,劳动生产率目标,增长目标等。从个人的角度看,强调在配备职员 的过程中求职者个人受到了组织的公正对待,最终找到一份收入不菲、较为满意的 工作。 限于篇幅,我们这一节着重介绍职工招聘与配备的理论模型、企业在配备职员 过程中的做法,并考察招聘活动如何影响组织的效益。这种安排当然不是有意忽视 个人因素。事实上,个人在招聘过程中的经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招聘制度的效 果。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自认为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很难想象 他或她上班后能心情舒畅、尽职尽责。更何况他或她来不来上班还未最终确定呢。 考虑到我们在第 1 章中曾涉及到个人因素,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配备职员远非“今天我们雇了两个秘书”这么简单。配备职员不是单纯的一个 事件,而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套制度。配备职员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 活动组成的,其中包括征召、筛选、决策和提供工作。平时我们看到的“某某公司 招收了两名秘书”实际上是该公司配备职员过程的最高、最后的表现,在此之前已 经铺垫了不少工作了。 我们把配备职员说成是一套制度,是因为在求职者流入组织(即所谓外向配备职 员)或者组织内部人员调配(即所谓内向配备职员)的过程中,有一整套规范的做法。 单就外向配备职员而言,从求职者进入这个过程到求职者成为一个新雇员走出这个 过程,中间有许多步骤。 第一步是当事企业决定填补一个空缺,例如招一个成本核算会计员,而这一决 策本身则是该企业人事管理长远规划和配备职员计划的一部分。通常的做法是,通 过征召活动,例如刊登人事招聘广告等,吸引和识别对这一职位有兴趣的求职申请 者。第二步就是在求职者当中进行筛选。人事管理部门会采用各种筛选手段,例如 面试、笔试和实地测试等,依照工作岗位的要求来评估求职者。第三步是依据评估 结果做出决策,决定拒绝和接受的名单。在决定接受的名单时,还要列出先后次 序。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在发出拒绝通知的同时,先向接受名单上的第一 人发出聘用通知。如果接受,配备职员的过程即告完成,余者发出拒绝通知。如果 第一人不接受,通知发向第二人。依此类推,直到接受名单上有人接受为止。如果 都不接受,此次配备职员的努力宣告失败。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视情况做 出重新招聘或暂停的决策建议。 简而言之,求职者要走过配备职员的全过程。配备职员的一整套制度是要促成 和保证个人和工作岗位的有效匹配。 当一个求职者经过上述步骤接受聘请成为新雇员时,他或她与其新雇主之间就 建立起一种雇佣关系。一旦形成或进入雇佣关系,配备职员的过程还会沿着两个方 向延续。一个是积极的方向,新雇员有可能获得升迁或者内部调动,从而创造新的 个人/岗位匹配。另一个是消极的方向,雇员有可能自动离职、也可能被遣散、被 开除,从而中止雇佣关系。由此可见,在形成、维持或者中止雇佣关系的过程中, 既有组织做出的选择,也有个人的自我选择。双方选择的动机,都是要创造出个人 /岗位匹配。下面我们就以雇佣关系和个人/岗位匹配为支点,介绍配备职员的相 关模型。 2.1-1 个人/岗位匹配模型 配备职员组织工作的核心是个人/岗位匹配。这种匹配要求把个人特征同工作 岗位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理想的人力资源管理后果。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张三不适合在公共关系部工作,他对同事和客户总是爱 理 不理,拉着长脸”;“李四做质量检验科长真是人尽其才,本人不仅技术过 硬,而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王五讲他应聘推销员的主要原因是报酬方式具有 吸引力,劳动报酬与努力程度直接挂钩,卖得多挣得多”;“赵六觉得上海证券营 业部总经理的位置极具挑战性,而且有较大的自由度,很适合自己于一番事业的雄 心壮志”…… 所有这些议论至少说明个人/岗位匹配有四个重要方面。第一,每个工作岗位 都有其特殊要求,例如,做公共关系工作要善于待人接物,做质检工作要技术过 硬,一丝不苟,等等。不仅如此,每个工作岗位还隐含着报酬。第二,个人要想胜 任某一工作岗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才干,而且还要有动力。第三,上 面的四个例子当中,如果把工作岗位的特征同个人的特征对接起来,都有一个匹配 度的问题。第四,对每一个个人/岗位匹配来说,都意味着某一种结果。比如说, 张三的雇佣关系极可能是短暂的,而李四的却恰恰相反。 上面提到的这四个方面可以用一个个人/岗位匹配模型来表达。 在模型中我们看到,工作岗位有其特定的要求和与之相联系的报酬;个人有其 特定的素质和动机,个人素质表现为一个人的知识、技术、能力、才干以及其他个 人特征。个人和工作岗位之间需要匹配。匹配的好坏要视其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果而定。如果两者匹配得好,就能把合格的求职者吸引过来,新雇员积极肯 干,工作出色,自己也感到满意,雇佣关系得以长期维持。 实际上,个人和工作岗位需要匹配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岗位要求与个人素质要 匹配,二是工作的报酬与个人的动力要匹配。可以这样讲,招聘和配备职员的所有 活动,都是要实现这两个层面的匹配,而且不能偏颇。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举例 来说,有一家企业想招一名研究开发部副经理,强调应聘者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知 识、技能、才干和经验。应聘者当中也的确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这是不是意味着 可以实现个人/岗位匹配呢?不一定。如果招聘企业给这个职位定的报酬标准与应 聘者的期望有落差,个人/岗位匹配照样无法实现。“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 草”当然不行,让马儿吃少了,或者吃过量了也不行。 工作岗位 要求 报酬 匹 人力资源后果 影响 吸引力 工作业绩 出勤率 工龄 满意程度 其他目标 配 个人 知识、技 能等工作 动力 图 2-1 个人/岗位匹配模型 有必要指出,好的个人/岗位匹配将会促成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后果,例如较 长的雇佣关系,对本职工作满意等。但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后果的不都是配备职 员的活动,不受企业自身力量控制的外力也会发生作用。举例来说,如果有外来的 企业想挖人才,出得起难以匹配的高薪,就挡不住有人“跳槽”。再比如说,除了 个人/岗位匹配的质量以外,影响职工劳动成果的还有技术手段、组织结构、雇佣 关系等等。同样是美国的汽车工人,在美国人开的汽车厂里和日本人开的汽车厂里 的劳动成果就是不一样。 2.1-2 招聘工作模型 前面提到,配备职员的过程,无论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都有循序渐进的 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要采取适当的行动。这些阶段和连带的相应行动也可以 说是招聘工作的组成部分。图 5-2 所示的模型归纳了这些招聘工作的组成部分以 及各步骤的一般后果。 求职者 (个人) 组织 江作岗位) 征召帜别、吸引) 筛选测试、评估) 雇佣快策、匹配) 图 5—2 招聘工作模型 有如招聘工作模型表明的那样,配备职员的工作起自求职者和某一组织之间的互 动。我们还以外向型的招聘工作为例,求职者寻找可以为之工作的组织以及该组织 中的就业机会;组织则为填补眼前或者即将出现的空位寻找求职者。因此,从招 聘工作一开始,求职者和组织就如同博弈的双方参与进来,并且一直参与到过程结 束。 有的时候,组织的优势很明显,在配备职员的过程中掌握着主动权。我们在此不妨 举一个假想的例子。比如说,劳动力市场上有大量的失业工人。招工的企业就会非 常挑剔,甚至非常霸道,非要招到某一类的求职者不可。有的时候,求职者具有一 定的优势,在招聘过程中可以向组织要价。有的时候,求职者和组织都有许多可供 选择的对象,双方在招聘工作中的地位比较对等。 招聘工作的起始阶段是征召活动。在这一阶段、组织和求职者都想借助征召活 动识别对方,吸引对方。组织的征召手段包括征召广告,派出招聘人员到大专院 校,召开工作信息发布会,分发招聘手册,向本组织雇员吹风等。以图识别求职者 中间的合格者,并把他们吸引过来。与此同时,求职者也想识别有合适工作机会的 组织。他们采取的手段是。阅读大量的招聘广告,与雇佣机构或者雇佣代理人联 系,大量发送个人简历和求职信,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求职者向潜在雇主发出信 号。特别是在精心策划和准备的个人简历与求职信中,求职者历数自己的知识、能 力和专长,以便吸引招聘组织的注意。 逐渐地,征召阶段被筛选阶段代替,招聘活动的重心转移到评估方面来了。组 织采用的筛选手段有面试、笔试、模拟测试等,借以评判求职者的知识、技能、才 干以及求职者的激励因素,换句话说,求职者想从工作中获取什么、获取多少。结 合这些评判,对照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报酬水准,再来衡量求职者同工作岗位的匹配 程度。求职申请者也会依据自己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对有关组织进行评估。 然后,求职者依据这些评估,结合个人素质和激励因素方面的自我鉴定,再来衡量 有兴趣的工作岗位同自己的匹配程度。由此可见,组织和求职者两方面都在筛选, 都在评估。 做完评估之后,招聘工作便进入了雇佣阶段。在这个阶段,组织和求职者都要 做出自己的决策,以便达成个人与工作岗位的最后匹配。从组织这方面说,不可能 把所有的求职者都留下来,必须排出其中的一大部分。经过一次一次的筛选、过 关,一小部分人最终剩了下来。对这部分人,组织还必须排出先后次序,最终决定 向谁发出聘用通知,聘用的内容是什么。一旦有求职者接受了组织的聘用条件,成 为一名新雇员,雇佣关系就算正式建立起来了。 对求职者而言,雇佣阶段意味着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对是否继续 留在配备职员的过程中要做出决定。有的求职者在接二连三地收到拒绝信后,经不 起挫折和打击,干脆不找了;有的则坚持不懈,不找到工作决不罢休。对后一种人 来说,总会获得就业机会。他或她将会依据情况的变化做出总体判断,最终选择一 个和自身条件相当的工作。 这里有必要指出,前面的分析大都是依照外向型的招聘工作展开的。内向型的 配备职员工作不太一样。组织内部的配备职员活动不涉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申请者 是本组织现有的雇员,面对的是当前的雇主。雇主依据组织的需要和雇员的表现, 对一部分雇员的工作予以调整,或升迁、或转换、或降职使用。另一方面,部分雇 员也因求变、求发展向雇主提出变更工作岗位的请求。这样,便有了组织内部的劳 动力市场,一般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从事配备职员的工作也 要经历征召、筛选和雇佣三个阶段。雇主和雇员是这些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从人力 资源管理的角度讲,内部劳动力市场也具有促进和改善个人/岗位匹配的重要功 能,它是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继续和补充。 2.1-3 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我们在本章一开始就指出,配备职员的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把对招聘活动本质的考察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学的整体框 架中,分析招聘活动的外部环境,检讨它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互关系。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美国的产业关系学界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界有着许多不 同的版本。我们这里仅就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学派做些简要的分析。请看图 2-3。 图 2-3 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1.个人/岗位匹配。 依照图 2-3 所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个人/岗位匹配在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 活动中扮演着中心角色。的确,从人力资源管理学派的观点来看,所有的人力资源 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创造和维持个人/岗位匹配而展开的。当然,创造和维持 个 人/岗位匹配本身并不是目的,谋求个人/岗位匹配的目的是要实现人力资源 管理的结果。 2.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西方企业所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辅助性 的,另一类则是功能性的。辅助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包括工作测量、工作分析和 人力资源计划。这三种活动并不能直接影响个人/岗位匹配,而是为功能性的人力 资源管理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从逻辑上讲,是要先有工作测量、工作分析和 人力资源计划,尔后才能进行配备职员的活动。因此,辅助性的活动理应增进配备 职员活动的效果。 功能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个人/岗位匹配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也会影响到 人力资源管理的后果。功能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包括外向型招聘、内向型招聘、 职工培训和开发、设计劳动报酬、确立劳动关系以及营造工作环境等。其中任何一 种活动都有可能对个人/岗位匹配过程产生重大而又独特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 西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会单独设立功能科室,分别掌管这些活动。 3.各种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虽说上述各种活动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各功能科室分别撑管的,但各种功能性 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因此,无论实施任何一种活动,都 要加以通盘考虑。举例来说,假定有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照企业的人 力资源发展计划,决定在未来 12 个月内新雇 20 名中层管理受训人。为了实现这 一目标,各种功能性的活动之间必须密切配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回答下面一 系列问题:这 20 名中层管理受圳人是从企业外部招呢,还是从企业内部选拔 ?或 者内外都要考虑?对企业外部应聘者的资格如何规定?对企业内部应聘者有什么要 求?起点工资和其他待遇定在何种水平上方能吸引足够的应聘者?让这别名受训人接 受哪种类型的培训和开发?什么时候进行?晚间和周末要不要利用?如何利用?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从总体上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采取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要 相互协调,共同促成新雇 20 名中层管理受训人这一目标。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 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其一领域做出的决策势必影响到另外的领域。比如说,掌管 劳动报酬的人出于控制劳动力成本的考虑,提议(1)受训人的起点工资沿用往年标 准,(2)取消一直依惯例发放的雇佣奖金。如果这两条提议被雇主采纳,那么,吸 引新受训人的工作将变得很困难。要想招徕足够的应聘者,征召工作就必须变出新 的花样,而且要付出比往年更多的努力。不仅如此,征召来的人可能素质不高,因 此,培训和开发大纲需要做相应的改动。还有,周末的培训安排也可能被取消,用 以弥补冻结起点工资和取消雇佣奖金。 4.外部环境: 在图 2-3 的上部,罗列着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个人/岗位匹配以及人力资 源管理后果的四种外部因素。它们分别是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劳工工会和法令 法规。下面依次介绍 e (1)经济状况。 这里讲的经济状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地区的经济状况,行业的经济状 况,国家的经济状况,甚至跨国的经济状况。这广义的经济状况对一个组织内部的 总体财务状况当然会有影响。以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为例,通用汽车公司所能提供的 就业机会和工作类型,它所需要的汽车工人数量和职业类型,它对这些工人所能提 供的报酬数量和类型,无不受它所处的经济状况的制约。 (2)劳动力市场 这里讲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外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代表着这样一个外部活 动场所,组织从这个场所寻求新的雇员(劳动力需求),个人在这个场所出卖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招聘活动可以说对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敏感。从量的方 面来说,“吃紧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不应求)会使招聘活动变得既困难又昂 贵,因为不易征召适当数量的求职者。与此相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 供过于求)将给雇主创造一个比较有利的环境,因为可以识别并吸引足够数量的求 职者。 从质的方面说,劳动力需求一方对求职者的素质(知识、技术、能力、才干及其 他的特征)会提出具体要求,对求职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框定一个范围。而劳 动力供给一方的素质结构、激励因素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能否满足特定组 织配备职员的需求,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上的资源数量和构成。 (3)工会组织 在有工会组织的行业和企业里,工会
116 页
450 浏览
立即下载
导师制培养协议书(葛洲坝)
统一编号: 导师制培养协议书 单位名称: 导师姓名: 培养对象: 培养时段: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印制 协议须知 一、培养对象 实行导师制的培养对象是公司新招聘的大学生和各单位因工作需 要培养的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资格的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业技 术人员。 二、导师的任职资格 导师应身体健康、爱岗敬业、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和奉献精神并 1 具各下列条件之一: 1.集团公司、五公司技术专家或专业技术带头人; 2.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在相应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或完整地参 与过一个项目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 3.子、分公司(包括直管项目部)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业 技术负责人。 三、导师的职责 1.带业务。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制定培养内容、培养措施和培 养计划,对培养对象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并传授工作经验与方法, 促进理论向实际应用转化,使其业务能力快速提高并达到一定的水 平。 2.导思想。以“合力文化、团队精神”教育培养对象,重塑他们 的思想,使培养对象尽快成熟起来,融入企业,实现从“校园人” 到“企业人”的转变,增强他们对公司的认同感、归属感。 3.传作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培养对象树立科学严谨、 求真务实、注重细节、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帮困难。对培养对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要及 时向组织反映并协助解决,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四、导师的选聘与津贴 1.导师的选聘。各二级单位根据培养对象的工作岗位并参考培养 对象的意见,从本单位具各导师资格的人选中推荐,报单位主管领 导审批。每名导师指导的培养对象原则上不超过3名。 2 2.导师与培养对象的结对方式。结对方式采用组织指派或双向选 择,并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协调确定。 3.导师的津贴。实行导师津贴制度,导师的津贴为100元—300 元/月,各单位根据导师的专业水平、培养难度、培养对象的数目和单 位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由培养对象所在单位或项目部按月支付。 享受集团公司技术专家津贴的导师不再享受导师津贴。 五、培养协议 培养协议书由单位、导师和培养对象三方协商确定,对新招聘的 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分配到单位或项目部后的一个月内签订,并将所 签协议报一份到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本协议一式四份,公司、所属单位、导师和培养对象四方各执一 份 3 导师制培养协议书 为充分发挥公司各专家和技术专长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促进 技术人员的快速成长,根据《导师制管理办法》,经单位、导师和培 养对象三方商定,签订本协议。 一、培养目标:使培养对象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能独立完成本 专业常规业务和稍有难度的业务,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 二、培养期限:培养期限 2 年,从 年 月至 年 月 日,根 据考核和工作变动情况可提前终止。 三、培养内容:培养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认知、企业规章、岗位职责、 业务流程规程讲解,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传授。 四、培养方式:围绕公司技术改造、技术应用、技术创新课题研究 或重点工程项目,结合本单位技术发展目标培养。 五、各方权利义务 (一)单位的权利义务 权利:导师资格的确定和导师的聘免,培养对象的确认,培养 目标的选择、确定。 义务:按月支付导师津贴,负责导师制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解 决导师或培养对象提出的有关问题。 (二)导师的权利义务 权利:享有导师的资格和荣誉,领取相应的导师津贴,参与培 养对象的考核,有权选择和更换培养对象。 义务:履行导师职责,给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和研究课题,报 4 单位备案;接受单位的定期考核和监督,确保培养质量和效率;关 心爱护培养对象,耐心细致地传授指导,做到诲人不倦。 (三)培养对象的权利义务 权利: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对各阶段的培养内容、时间安 排和培养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向导师请教、反映并请求解决工作、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义务:尊敬导师、认真学习、虚心请教,按时完成导师所布置的 培训任务,遵守导师制管理办法。 六、考核办法 培养对象所在单位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培养情况,公司每年对 培养单位的组织、管理情况检查一次,每年进行一次评比表彰。 培养期满,分别对导师和培养对象进行总结考评,根据管理办 法兑现奖惩。 七、本协议一式四份,公司、所属单位、导师和培养对象四方各执 一份。 八、未尽事宜,三方另行商定。 单位: 导师: 培养对象: 年 月 日 5 导师姓名: 培养目标: 公司导师制培养考核记录 培养对象姓名: 培养期限: 年 培训项目: 培养计划: 主要学习内容: 备注:与培养对象约定后,由导师填写。 培养对象第一次考核 知识水平: 业务能力(工作独立性、协作能力): 思想表现(态度、纪律、责任心): 6 考核者: 考核时间: 说明:由所在单位导师制考核领导小组填写。 培养对象期满考核 自我鉴定: 导师评价: 同事评议: 考评小组意见: 公司意见: 导师第一次考核 培训项目、培养计划、培训内容检查(内容的详细程度、可操作性、对培养 目标的支持度): 培养计划执行情况(授业解惑方面、传道帮困方面、培养对象的提高程 度): 7 导师职业素质(态度、勤勉性、责任心): 考核者: 考核时间: 说明:由所在单位导师制考核领导小组填写。 导师期满考核 导师自我鉴定: 所在单位评价(职责、义务的履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公司意见: 8
8 页
359 浏览
立即下载
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
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 一、目的 1、使新员工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新环境,加强对公司企 业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2、准确把握和衡量评估新员工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职业素养及思想动 态,确认与岗位的匹配度; 3、增强核心骨干作为导师的荣誉感,提高导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公司管 理干部队伍培养储备人才。 4、配合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开发、留住人才,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 二、导师制 对公司所有新入职员工, 公司将指定导师对其进行辅导。 辅导周期根据岗位 不同可约定为 1~6 个月不等(一般从事管理、业务技术以及市场类岗位工作的人 员辅导期为 3 个月,其它岗位人员辅导期为 2 个月)。 2.1 适用对象 导师辅导制适用于所有进入超凡的新员工。 2.2 导师与新员工的职责 2.2.1 新员工职责 1) 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领会公司企业文化的真谛,认同并融入公司企业 文化; 2) 认真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公司的业务运营流程,并严格遵守 执行; 3) 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与管理,主动与导师沟通,向其汇报自己的工作进 展、学习心得,多向导师和老员工请教,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4) 积极参加新员工培训, 认真学习培训资料, 并积极参与公司的各项考试; 5) 辅导期每满一个月,新员工需向导师及直接领导提交《新员工月度工作 总结》,接受导师的考核评估; 6) 在每月的新员工表彰会上对本月的工作完成及成效情况、技能、职业素 养等方面进行答辩; 7) 积极完成导师安排的具有挑战性的新的工作目标及任务; 2.2.2 导师职责 2.2.2.1 直接职责 1) 以身作则, 对新员工进行公司企业文化的引导, 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公司; 2) 为新员工解答疑难,对新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方法、技能的指 导,帮助其提高工作能力 3) 了解新员工的思想动态,恰当地进行沟通交流,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4) 推动新员工导师制的运作,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2.2.2.2 领 导 职 责 1)制订《新员工辅导计划》及工作安排; 2)掌握新员工工作及学习情况; 3)对新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工作业绩负责; 4)对新员工综合素质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评估负责; 5)对新员工的相关审批责任负责; 2.2.2.3 决 策 权 力 1)辅导期内,有权参与对新员工的月度评估; 2)辅导期满后,有权参与决定新员工的聘用。 2.3 导师的任职资格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员工,有资格担任导师: 1) 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自觉体现在日常工作 中; 2) 精通岗位业务,有丰富的业务经验; 3) 乐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工作有激情; 4) 为人正直、公正,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5) 有能力为新员工制定合理的培养学习计划,安排相应的工作内容,并对 新员工进行指导、帮助、督促、检查; 6) 导师可以是部门负责人,也可以是骨干员工,曾经获得优秀员工、优秀 经理人和优秀新员工等各类评优奖项的人员优先考虑。 2.4 导师制的组织管理 2.4.1 导师制的管理部门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是公司导师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 1) 负责根据导师任职条件审核并确定新员工导师人选,建立公司导师库, 并及时更新,参见《超凡导师库》 ; 2) 督促导师、新员工及直接主管开会,落实辅导计划的实施;辅导期内,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一般每月组织一次访谈会(也可采用个别访谈的形式) ,了解 新员工的培养情况; 3) 负责制定和不断完善新员工导师制度,抽查各部门导师的工作情况,推 动新员工导师制度的不断深化; 4) 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按规定时间完成辅导文档, 并负责文档的存档工作; 5) 负责在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组织对新员工以及导师的考核评定; 6) 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组织对新员工导师的培训,并推选一些 优秀的新员工导师参加讨论、介绍经验; 2.4.2 用人部门职责 各用人部门参与导师制度的实施工作,并负责: 1) 根据任职条件推荐导师人选,参加《入职导师资格评估表》 ; 2) 把推行导师制度当作激励骨干员工、提高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员 工担任导师期间,为其合理分配工作,并将其辅导新员工的情况纳入月度考核; 3)部门经理负责对部门导师统一管理,部门经理应给予导师必要的资源支 持,并对入职导师的辅导质量进行评价; 4) 各部门经理为入职导师的最后责任人,对新员工在试用期的表现负直接 责任,对于没有按照公司规定, 不为新员工指派入职导师, 不对入职导师进行监 督和管理的,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受理经查属实后通报批评; 5) 部门经理将新员工入职后分配的导师名单需报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备案, 由人力资源及行政部跟踪、 监督,并有权对不符合以上资格要求的人选提出更换; 2.4.3.导师制实施 1) 导师分配原则 新员工进入公司报到后, 所在部门经理应为其分配入职导师。 分配原则: 每一名导师辅导 不超过 4 名新员工,参见《导师分配表》 。 2)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对导师任职资格进行确认,通过培训使导师掌握新员 工导师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工作方法。 3) 新员工入司后进入试用期岗位辅导期,由公司指定导师对其进行其辅导 工作,导师以及新员工分别履行相应职责。 4) 新员工进入部门一周内,导师应在与新员工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根据岗 位要求为新员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在部门认可的情况下提交人力资源 及行政部备案。培养计划制订的要求,具体如下: 导师在新员工入司一周内,应制订《新员工辅导计划表》 ,并提交直接主管 及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如遇工作变动或出差超过一个月等特殊情况, 导师须及时 通知部门负责人更换新导师, 并报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备案。 新导师须在一周内确 定是否有必要对原辅导计划进行调整。 导师在制定《新员工辅导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员工辅导计划按时间、分阶段制订,需考虑的三个要素是:培养目标、 培养措施和时间安排。 2) 新员工辅导计划主要包括: 文化/业务学习 ① 指定学习书目和文档。 ② 定期沟通,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做好思想引导。 ③ 及时阅读新员工提交的培训 /学习 /辅导期总结,并进行交流和指导。 岗位方面 ① 结合部门、岗位需要以及新员工本身特点来制定培养计划,要确保在规 定辅导期内能使新员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② 结合培养计划,具体安排新员工参与工作项目,并主要在工作方法上加 以指导。 5) 辅导期内,导师应根据培训计划对新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及时将新员工 的工作学习情况向相关部门负责人反馈, 每月底,导师根据新员工提交的月度工 作总结表, 对其在本月的工作及表现进行考核评估。 导师对新员工实际工作表现 及技能的评估将作为新员工转正的重要依据之一。 6) 辅导期满后,由用人部门向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发起辅导期满考核申请, 并填写《新员工试用期末月考核评估表》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配合用人部门对新 员工进行辅导期满考核(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操作考试、答辩等;辅导期在 3 个月的,建议优先选用答辩方式, 2 个月以下的建议优先采用笔试或实际操作 方式),考核通过后进入转正程序办理。 7) 辅导期满后,由导师所在部门经理及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对导师的工作绩 效进行考核,并确定导师最终奖金数额,至此,导师工作角色结束。 2.6 对导师的考核 1)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在整个辅导期间将不定期与新员工及导师直接上级进行 沟通,并及时将结果向导师反馈, 该结果也将成为辅导期满最佳导师的依据之 一,参见《最佳导师评估表》 。 2) 辅导期满后的一个月内,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导师的工 作业绩进行评定,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核: A、辅导结果: 即新员工辅导期满考核成绩 (成绩分三个档次: “ 8~5 100 分” 按 100 计算; “7~5 85 分”的,按 80 计算; “6~0 75 分的”按 70 计算; 60 以下按 59 计算);如有多个新员工辅导,则以这几个新员工辅导期的考核成绩的平均 值来计算,此部分占导师考核成绩的 50%。 B、辅导过程完成情况:即培养计划制定的及时情况(占 及行政部打分)、部门直接主管对辅导过程的满意度情况( 分)、新员工对辅导过程的满意度情况(占 档的收集上交情况(占 15%,由人力资源 10%,由部门经理打 15%,由新员工本人打分) 、辅导文 10%,由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打分)等四部分组成。详见 附件《新员工最佳导师考核表》 。 2.8 对导师的奖惩 2.8.1 对导师的评价结果的应用 1) 确定导师奖金数额。 2) 评选最佳导师的依据:最佳导师奖将享受公司提供的免费旅游。 3) 绩效考核、培训、调级、晋升时作为鉴定依据之一。 2.8.2 奖金标准 导师奖金基准 为 300 元/人/月。 2.8.3、导师奖金发放 1) 根据对导师的考核最终得分,计算导师实际所得奖金: 导师实际所得奖金 =导师最终考核得分×奖金标准; 新员工辅导期满考核得分低于 60 分时,公司将不考虑导师奖金问题。 2) 导师奖金一般在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的次月发放。 3) 在辅导期内更换导师的,可根据不同导师的任职期限确定奖金数额,辅 导期低于半个月的不计。 4) 对同时辅导两名以上新员工的,按照新员工辅导期满合格人数核算导师 奖金,参见《导师奖金申领表》 。 即:导师奖金=导师奖金标准 ×导师考核得分 ×任职期(天) /规定辅导期 (天) × 辅导合格人数。 5) 在辅导结束前,新员工经评估达不到岗位要求或违反公司相关规定而被 辞退的,不产生导师奖金。 6) 其他奖惩请参照公司员工手册执行。 2.8.4 导师处罚 导师在辅导期间如违反本管理办法,按照公司员工手册等相关管理等进行处罚。 三、新员工试用期评估考核 3.1 新员工入职第一个月考核评估 新员工入职第一个月为培训期,其中 12 天左右的理论知识集中培训, 10 天左右的岗位实战培训, 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组织对其进行第一个月的考 核,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占 40%)、培训纪律成绩(占10%)、岗 位实战考核成绩(占 50%),参见《试用期第一个月考核总成绩汇 总表》 。 3.1.1 理论知识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包括对公司企业文化、 等集中培训的课程考核成绩。 公司制度、 专业知识、 通用技能知识 3.1.2 培训纪律考核 根据对新员工集中培训期间的纪律规定对其进行考核。 3.1.3 岗位实践考核 新员工理论知识集中配完后, 即转为 10 天左右的岗位实践。 在岗位实践期, 导师将对其工作质量、 制作态度、 工作知识熟悉及运用程度、 工作效率等方面进 行考核,详见《新员工第一个月岗位实践考核表》 。 3.2 试用期第二个月考核评估 对新员工第二个月的考核, 不仅关注其当月的工作业绩, 还关注个人实现业 绩的方式和行为, 是否在绩效实现过程中注意个人技能的提升, 是否贯彻公司的 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其中工作业绩指标, 属于客观性考核指标, 基于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入职导 师的工作安排来提炼制定, 权重占比 70%;技能与职业素养指标, 属于主观性指 标,有较为明确的界定, 基于公司的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提炼制定, 权重占比 30%,参见《员工试用期第二月考核评估表》 。 3.3 试用期第三个月考核评估 对第三个月(末月)的考核指标同第二月,末月评估完后,计算新员工在三 个月试用期的综合得分, 根据综合得分及导师的综合评价来确定是否转正及转正 后的工资标准,进入转正程序。 如果岗位试用期为两个月,第二个月为末月,内容指标评估同上。 参见《员工试用期第三个月考核评估表》 四、新员工试用期奖惩 4.1 试用期奖励细则 4.1.1 试用期第一个月(培训期)奖励 4.1.1.1 培训期团队奖励细则 1)团队加分细则 □ 团队竞赛游戏,第一名加 30 分;第二名加 20 分,第三名加 10 分; □ 对老师提问的问题,表现积极、回答准确者,所在小组加 1---10 分; □ 全勤奖:所在小组培训期间保持全勤者,加 □ 团队活跃奖:小组成员培训热情高涨、充满激情、小组学习氛围热烈, 10 分; 加 5---15 分;(由班主任根据观察确定前三名) ; □培训结束后,根据小组最后得分确定前三名,颁发优秀团队奖: 2)团队奖励 □优秀团队奖:设置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在结业与表彰典礼上,由总 经理颁发奖状及奖品; □ 团队第一名:每人发放价值 团队第二名:每人发放价值 100 元的礼品; 50 元的礼品; 团队第三名:每人发放价值 30 元的礼品; 4.1.1.2 个人奖励细则 培训期个人奖励 :培训结束时小组顾问、 评委、班主任、 主持人、 培训总监、 校长对新员工培训期的考试成绩、 纪律成绩、 培训期间综合表现进行评估, 确定 前三名, 颁发优秀个人奖状及奖品, 在结业与表彰典礼上, 由总经理颁发奖状及 奖品,参见《新员工培训优秀员工推荐表》 ; □个人第一名:每人发放价值 200 元的礼品; 个人第二名:每人发放价值 150 元的礼品; 个人第三名:每人发放价值 100 元的礼品; 培训期第一个月结束对个人的奖励: 根据 3.1 部分第一个月考核评估成绩汇 总表,确定最佳新员工,在月最佳新员工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参见《试用期第 一个月最佳员工推荐表》 。 仪式流程如下: □ 新员工导师宣读新员工前三名第一个月的岗位实战考核成绩及岗位实战 的综合评价; □ 部门经理宣读新员工前三名第一个月的总成绩及排名,对最佳新员工进 行提名; □ 总经理对新员工前三名进行点评,并颁发奖状及奖金(第一名: 第二名: 100;第三名: 50) 200; 4.1.2 试用期第二个月奖励 设置月度最佳新员工奖, 在月最佳新员工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 参见《试用 期第二个月最佳员工推荐表》 。 仪式流程如下: □ 新员工导师对其在月度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成绩提交至部 门经理及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 新员工所在部门经理以新员工的考核成绩为依据, 结合其综合素质表现, 对月最佳新员工进行提名推荐; □ 在新员工表彰会上,部门经理宣读最佳新员工推荐名单,对推荐理由进 行解读; □ 总经理进行点评,对月最佳新员工颁发奖状及奖金( 200 元); 4.1.3 试用期第三个月奖励 设置月度最佳新员工奖、转正后最佳新员工奖,在新员工表彰及转正总结 会上接受表彰, 相关表格参见 《试用期第三个月最佳员工推荐表》 、《转正最佳 员工推荐表》。 月最佳新员工奖仪式流程参照 4.1.2 执行; 转正最佳新员工奖评选及奖励仪式流程: □ 新员工导师根据所转正的新员工试用期三个月的考核成绩核算其试用期 综合得分(三个月得分的平均值) ,并对其进行评价,将成绩提交至部门经理及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审核; □ 转正新员工所在部门经理以考核成绩为依据,结合其综合素质表现,对 转正最佳新员工进行提名推荐提交至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及总经理审批; □ 在新员工表彰及转正总结会上,部门经理宣读当月最佳新员工及最佳转 正最佳新员工推荐名单,对推荐理由进行解读; □ 总经理进行点评,对月最佳新员工及最佳转正最佳新员工颁发奖状及奖 金: 月最佳新员工奖金标准同上; 转正最佳新员工, 奖金标准为 300 元 ,表彰会会邀请其家人到公司参观并祝 贺; 4.2 试用期惩罚细则 4.2.1 试用期第一个月(培训期)惩罚 试用期第一个月分为培训期与岗位实践期, 对第一个月的惩罚主要是以培训 期间的纪律考核和培训期满后的成绩考核为主。 4.2.1.1 培训纪律考核 1) 培训期间按照公司上班要求穿着打扮, 每有违反一次规定, 个人扣 5 分, 所在小组扣 5 分; 2) 禁止迟到、早退,违反一次个人扣 5 分,所在小组扣 5 分,违反两次劝 退处理; 3) 培训期间,将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禁止上课期间手机铃声响起或接电 话;违反一次,个人扣 5 分,小组扣 5 分;两次及以上在上课期间接听电话, 声 音极大造成较大影响者, 劝退处理 (有特殊事情, 需向班主任请假同意后除外) ; 4) 上课期间保持课堂秩序,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讲师的问题,积极 参与团队游戏,禁止上课期间交头接耳、嬉笑打闹,违反一次,个人扣 5 分,小 组扣 5 分;被点名批评后仍旧不改,我行我素者劝退处理; 5) 尊重讲师,严禁在课堂上与讲师顶撞,违者劝退处理,所在小组扣 10 分; 6) 严禁学员在上课时吸烟、吃口香糖及其他零食等,违反一次,个人扣 5 分,小组扣 5 分; 7) 培训期间,因生病或遇到其他突发事件需请假者,请按照公司规定向班 主任请假,经同意后方可准假,否则按旷工处理;并于归后积极补上落下课程; 请假超过 3 天者,劝退处理; 8) 严禁考试作弊,违者劝退。 9) 在小组或团队成员中散步不恰当言论、造谣生事、扰乱团队精神风貌、 造成恶劣影响着,劝退处理。 4.2.1.2 培训期满成绩考核 1) 理论知识集中培训结束后,新员工均需参加各门课程的课程,如有任何 一门课程成绩低于 60 分者,劝退处理; 2) 一个月培训期满后的考核总成绩(详见 3.1 部分)如有低于 60 分者,劝 退处理; 4.2.2 试用期第二个月惩罚 1)试用期第二个月工作任务不达标者,根据考核成绩实行末位淘汰; 2)其它惩罚措施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4.2.3 试用期第三个月惩罚 1) 连续两个月工作任务不达标者,劝退处理; 2) 第三个月工作任务不达标者,根据考核成绩实行末位淘汰; 3) 其它惩罚措施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五、新员工转正 新员工通过试用期评估和企业文化考试,即进入转正程序。在 转正申请表,各级负责人签字审批后,转正通过,成为公司正式员工。 六、其它 6.1 本手册解释权在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6.2 本手册自 20XX 年 月 日起正式执行。 OA 上填写
11 页
353 浏览
立即下载
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雏鹰培训)
TCL 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20XX 届雏鹰培训 班 级 建 制 (草案) 人力资源部 培训开发组 1.本方案说明: 为配合集团 20XX 年 7 月进行的雏鹰训练营,在结合前期雏鹰培训项目运作经验基础上 出台本方案,主要为雏鹰培训两月培训班级建制和管理细则,适用范围为本次雏鹰培训工作 组全体成员(执行营长,班主任,工作组全体辅导老师) 2.本方案包含: a) 年雏鹰培训整体时间安排(课程部分不含) b) 年雏鹰培训管理人员及职责说明 c) 年雏鹰培训班级建制及要求 d) 年雏鹰培训日常管理考核 一、 年雏鹰培训整体时间安排 本次届雏鹰训练营(以下简称“训练营”)从 7 月 7 日到 8 月 28 日,为期近两个月,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7 月 8 日——7 月 15 日 军训(7 月 18 日参与集团誓师大会); 第二阶段:7 月 19 日——7 月 26 日 军训+文化学习; 第三阶段:7 月 27 日——7 月 29 日 军训+生产线参观+课程 二、 年雏鹰培训管理人员及职责说明(注明:本方案仅涉及项目前期筹备和执行阶 段工作) 20XX 年雏鹰培训管理人员由 TCL 通讯深圳 HR 依据本次培训学员人数配比和各地实际 情况,安排人员,承担本次雏鹰培训的培训管理工作,具体管理人员和负责内容: 营长 执行营长 文化宣传辅导员 传教导员 化宣传教导员 辅导员 班主任 传教导员 化宣传教导员 辅导员 教学研究辅导员 生活辅导员 1. 营长:项目前期筹划阶段决策和整体执行评估验收(Vanessa Wang TCT HRD ) 2. 执行营长:主要负责项目正常开展及培训体系优化工作(Robin Wang)具体到: 1) 项目具体总执行和推动,依据培训实际需求,提交项目筹备期立项预案 2) 项目进行中费用申请统筹 3) 项目前期负责召开项目筹备会,成立项目委员会,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责任 分工,编制项目委员会工作责任书 4) 项目执行阶段,负责项目整体推进,调配项目资源;每周组织培训项目工作组 会议,让全体项目工组成员互通信息和经验;对项目进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进行决策和处理;回顾项目进展情况及重大急需解决问题,并进行备案,保证 项目顺利进行;项目末期,召集项目组成员,进行工作总结,整理必要文档资 料,形成指导性借鉴材料,承担起优化雏鹰培训体系主要工作,执行营长填写雏鹰 执行营长管理手册 5) 雏鹰项目后期跟进事宜安排 3. 雏鹰文化宣传教导员 1) 人员构成和要求:一名班主任兼任 2) 主要工作内容和方式: a) 依据雏鹰培训期间文化活动安排计划,及时通知和督导班主任进行各班级文 化建设和宣传活动筹备,各个班级活动具体执行过程,班主任负责初审工作 , 文化宣传教导员负责终审和选拔。原则上集团和通讯培训组统一安排活动项 目的同时,各班级由班主任牵头,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展开小范围活动。 各班级小范围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各班级需要将时间地点报备到文化宣传教 导员,由文化宣传教导员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班级,同时旁听部分优质活 动项目进行,好的活动项目由文化宣传员通知到班主任,借鉴给各个班级。 b) 各文化宣传活动结束,文化宣传教导员,需要安排各班级提交活动开展评价 意见表,最终做好活动总结,并进行备案,培训结束提交给执行营长。 c) 带领各班级文化宣传委员做好雏鹰培训期间文化宣传记录工作过程影像记录 、 学员感言、HR 手记、海报宣传、稿件宣传、关键节点合影工作准备和实施 等相关纪录与宣传 d) 雏鹰培训月刊策划,撰写,由专员下达任务,各班级提交内容,文化宣传专 员最终选稿,整理,具体集中在: 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新闻 好的培训感想 好的学员撰稿(体裁可多样化) 培训文化 学员提交材料中,好的作品将制作成月刊,雏鹰培训共两个月时间,一共出 两期月刊。月刊制作出来,以电子版形式分发给学员和相关业务经理,让集 团内部大家关注到这些新人的变化和思想。每个班级彩色印刷部分月刊,班 级内共享。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e) 雏鹰训练营培训文化征集比赛:培训开始一周内发起并组织各班级设计和提 交雏鹰培训各班班歌,班舞,班级文化(学员共同信念) f) 发起并组织培训的大型娱乐活动开展:军训红歌会,晚会节目,拉练竞技 g) 发起并组织《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读书会(建议活动开展先以班级为单位: 阅读《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并作讨论和读后感征集,评优并展示优秀作品) 4. 教学研究辅导员 1) 人员构成和要求:一名班主任兼任 2) 主要工作内容和方式: a) 主要任务为:保证培训期间文化课程学习高质量举行以及雏鹰培训课程体系 优化工作 b) 与执行营长一起负责师资确认 c) 依据雏鹰培训开设课程,准备课程评估表,各班学习委员或者班长收集好问 卷后,由教学研辅导员指导完成数据初始录入和分析工作安排培训数据录入 工作(可以让交换班级的学员帮助录入),并在课程结束三日内,提交至教学 研辅导员处。教学研辅导员完成最终培训评估报告,提交至执行营长处,进 行备案。便于后期课程改进和师资筛选 d) 安排文化课培训考试不及格学员进行补考(补考需在考试成绩发布两个工作 日内进行) e) 发起并组织雏鹰训练营综合知识大赛(就学员培训中学习知识进行设计,安 排知识大赛。学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派出参赛代表,进行必答、抢答、即兴 演讲甚至辩论,评出优胜团队) , 教学研辅导员通过访谈形式收集活动评价, 并撰写活动评估报告,培训结束提交给执行营长 5. 生活教导员 1) 人员构成和要求:一名班主任兼任 2) 主要工作内容和方式: a) 主要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生活及后勤保障,并做好培训中各项费用记录和管理 工作 b) 办理学员培训期间意外保险(TBD) c) 每周一次与各班级生活委员一起检查学员寝室卫生,学员个人卫生管理(物 品摆放整齐,公布出各班级寝室评比分数 d) 提供学员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 e) 做好培训期间药品和医务人员联系工作(军训期间防止中暑药品 ,腹泻药 品等准备,购买),培训过程中学员就医协助 f) 统筹安排学员培训期间用餐管理 g) 统筹安排学员生活用品采购车辆安排 h) 统筹安排学员外出活动车辆安排 i) 统筹安排学员返程车辆安排 j) 统筹安排外聘讲师车辆安排 k) 统筹安排学员全程交通安排与协调 l) 请 SZ 补充 6. 班主任:(详细可参考 20XX 年雏鹰培训班主任手册) 导言:班主任为培训组对学员的主要窗口。班级建制及管理主要负责人,学员思想 动态把握第一人。所有对学员拟定培训纪律的严格考核人,所有培训活动开展具体 执行负责人,学员违纪情况的第一处理人。本次培训,各班主任需要将每天所做事情 和遇到问题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备案和与其他班主任交流。 1) 学员报道及军训前期工作开展 a) 7 月 5-6 日学员报道期间,班主任参与学员报道工作 学员基础信息了解 报道工具准备(请 SZ 建议工具) 学员接到 相关材料发放 未报道学员跟踪 参加 6 日下午工作人员会议 b) 教官报到及学员见面会 熟悉教官 介绍学员情况 安排 7 日晚上班主任与学员见面会 2) 军训及活力营期间工作开展 a) 班主任保证学员军训的正常出勤和顺利参训 b) 军训及活力营期间班主任需全程跟进培训,建议班主任不参加活力营培训, 但是全程陪伴学员 c) 7 月 8 日-10 日班主任全程旁听军训或者活力营,观察学员稳定性。处理中 间发生所有学员问题 d) 7 月 11 日-16 日班主任早上和下午各一次,每次至少 1 小时看察。与教官交 流,了解教官对学员表现评价,也了解学员对教官评价。处理当天发生所有 学员问题 e) 7 月 19 日-29 日,班主任每天抽时间一小时前往军训现场,处理学员发生所 有问题。该期间班主任需要晚间查房,详细原因及要求请见后面(学员日常 管理工作) f) 军训及活营培训期间医疗救护协助:发现自己管辖班级学员(也包括外班级) 有任何身体不适,马上联系生活辅导员,进行医疗和救治。如果发现有严重 问题者,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如有住院情况,自行前往陪同,并安排人员轮 流照顾。如培训期间有学员感染严重传染病等,需要马上通知执行营长,进 行救治及隔离。避免引起传播。 3) 学员文化课期间工作开展 a) 班主任保证文化课期间学员出勤 b) 班主任协助保障文化课正常进行。班主任需要提前一天与教学研究员确认次 日文化课安排,如果临时有课程调整情况,班主任需要提前告知学员 c) 学员培训期间,班主任每天下午开课前,前往教室,强调课堂纪律 d) 课程开始后,班主任旁听部分课程内容,记录讲师评价性意见和课程改良意 见在班主任工作日志上,并在文化课结束时提交给教学研究辅导员 e) 监督班委记录学员课堂培训期间表现 f) 文化课结束,班主任回到教室进行班级工作小结。抽查学员学习情况,布置 文化活动任务等,处理当天军训和文化学习中出现的典型例子(正面,反 面) 4) 班级活动管理事项 a) 班主任保证雏鹰计划中的和培训工作组临时补充的所有学员学习活动和文化 娱乐活动的及时,正常开展和落实 b) 7 月 7 日晚上,班主任组织各班级开展见面会。建立各自班级的班委,宣导 培训纪律要求和两月培训整体安排,由于本次雏鹰培训一个班主任带两个班 级,故建议可以两个班级一起进行见面会,但是各个班级需要分别尽力自己 的班委 c) 见面会上组织并推动国王与天使游戏 (类似游戏,游戏说明请见附件 2) d) 结合依据本班实际情况和班级管理要求,建立本班级制度和规则 e) 培训开始后,班主任及时督促所带班级完成培训期间文化宣传活动,具体请 参见(附件三:惠州 TCL 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XX 年雏鹰军训计划) f) 培训开始后班主任及时督促所带班级完成培训期间各个学习活动(如读书会 等)具体请参见 (附件三:惠州 TCL 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XX 年雏鹰军训计 划) g) 其他培训组安排的活动和工作 5) 学员日常管理工作 a) 学员思想管理 从学员报道起,班主任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所带班级学员思想动 态,了解学员不同培训阶段思想和学习动态,及时总结,并与思想辅导 员一起,及时解决学员思想上问题。并记录到班主任工作手册上面 突发或者重大学员思想问题,班主任立即上报营长,进行解决。 b) 学员生活管理 管理好所带班级学员个人卫生和寝室卫生,及学员手册上规定纪律 班主任每周至少三次不定期检查自己所带班级寝室,对不合格寝室学员 提出批评,并引导改正 班主任督导学员晚上正常就寝,指导学员讲究寝室文明,对其中违纪学员 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文化课开始后,班主任利用空闲时间对学员个人卫生进行抽插,考察点 如下: i. 学员无着奇装异服 ii. 学员妆容整洁,干净 6) 辅导员工作协助 班主任配合并支持辅导员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按时提交要求材料 7) 班主任个人管理 a) 自我形象管理 班主任思想积极,与学员交流必须正向传递组织文化和要求 班主任着装大方,得体,与学员着装做区别。重要场合着正式职业装。 b) 班主任工作手册等记录工作 为了更好留存雏鹰培训管理案例,也便于班主任工作更好开展,各个班 主任培训期间必须每天按照质量完成班主任工作日志。(请见附件 4) 三、 20XX 年雏鹰培训班级建制及要求 1) 班主任:职责如 20XX 雏鹰培训班主任工作手册 2) 班长: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组织和具体牵头执行培训期 间班级各项学习活动和文化宣传活动,关心班级学员思想问题,带领班委完成班 主任和培训组交代的其他工作 3) 学习委员:与班长一起,协助教研老师完成培训期间开课筹备工作,培训期间各 项培训调研工作,包括问卷发放收集,数据初始分析 4) 生活委员: a) 与班长一起,关心培训期间同班同学学习和生活 b) 照顾需要帮助同学,保证自己所在班级学员生活和个人卫生符合学员手册要 求 c) 负责与生活辅导老师一起,参与雏鹰培训期间各班级寝室整体评比 d) 处理培训过程发生费用申请及报销 5) 宣传委员:与班长一起,负责整个培训期间班级文化宣传和建设活动 6) 组长:有鉴于培训过程有许多培训活动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故各班级自行内 部选拔出相应组长,组长学习期间的工作开展和执行统一由班委进行跟进和管 理 四、 20XX 年雏鹰培训日常管理考核 培训纪律与考核目的:为了让学员在培训期间取得优异的成绩,体现 TCL 通讯人良好的精 神风貌,为公司建立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特制订本纪律。本纪律考核的各 项内容均成为评比“雏鹰之队”和“雏鹰之星”的重要内容,也是提供给中基层管理者及人 资的重要参考依据。培训期间学员统一实行积分管理,具体如下: 1) 每个学员培训期间即获得初始分数 100 分,担任班长获得 30 分加分,班委 20 分,组长 5 分。 2) 培训期间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 :凡严重违反培训纪律人员,或者触犯规则达到一定次数 者,进入此名单(具体请参加培训期间各项考核条例),此名单不对外公布,但需要培训 组进行观察。黑名单人员有再次触犯行为发生,则进入观察期,观察期仍有触犯一次者, 则班主任可上报执行营长考虑解除合约。 3) 培训期间各项考核具体如下: a) 军训纪律与考核: i. 军训考核成绩为军训平时考核得分和军训汇报名次加分之和。平时考核得分由教 官根据个人军训表现进行打分,记入到每个学员个人初始 100 分里面,根据军 训考核细则进行减分。军训结束后,训练营会集结班级举行汇报表演,现场评委 进行打分排名,获得第一名的班级每人加 10 分,获得第二名的每人加 7 分,获 得第三名的每人加 3 分,获得第四名的不加分,未参加本次汇报的每人扣 10 分。 军训期间考核评分细则如下: 扣分项目/次 扣1分 扣2 扣5分 分 集合迟到者(1 分钟内) 扣 10 分 √ √ 集合迟到者(5 分钟以内) √ 半天内无故不参加训练者 √ 当天无故不参加训练者 听到哨音不起立者 √ 队列当中有小动作者 √ √ 当众顶撞教官者 未按规定着装 √ 当天训练请假超过两次(含)者 √ √ 不服从管理 所做动作与教官口令不相符者 √ 队列当中交头接耳者 √ 队员在队列当中有事未经教官同 √ 意,私自行动者 着装不整者 ii. 文化培训纪律与考核: 扣 10 分以上 √ 1. 雏鹰培训期间共安排两次文化课考试(软性和硬性技能)。每个学员必须参 加统一考试,并获得考试成绩。考试不过关者,依据教学研究辅导员安排进 行补考,补考仍然不及格者,扣 10 分,同时进入黑名单。 2. 除不可抗力原因,不能参加培训外,雏鹰培训不得缺席和请假,不得迟到、 早退,中途脱岗。 无缺课每次扣 5 分,迟到、早退每次扣 2 分。无故缺席达 两者次,迟到早退达三次者,记入黑名单。 3. 上课期间停止使用一切通讯工具,请自觉维护课堂轶序,有响铃和接发短信, 一次扣 3 分,经班主任提醒,再次触犯三次以上者,记入黑名单。 4. 上课期间学员应认真听讲,不得出现精神萎靡现象,有打盹或者故意不听讲 情况,一次扣 5 分,两次以上者,如情节严重,由班长报备至班主任处,该 学员进入黑名单。 5. 上课期间不得交头接耳,大声喧哗,尊重讲师和他人学习,有违反情况,一 次扣 5 分。两次以上者,如情节严重,由班长报备至班主任处,该学员进入 黑名单。 6. 讲师将对学员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如有其它不当行为投诉至教导员处,教 导员接到投诉后进行核实,如属实,每次扣 5-8 分, 两次以上者,如情节严 重,由班长报备至班主任处,该学员进入黑名单。 4) 生产实习纪律与考核:(请 SZ 补充) a) 学员应积极参与生产实习,并服从生产线相关主管的安排。 b) 实习期间,不得迟到、早退,中途脱岗。缺勤每次扣 5 分,迟到、早退每次扣 2 分, 两次以上者,如情节严重,由班长报备至班主任处,该学员进入黑名单,进入观察 期,观察期不通过,仍有触犯一次者,则班主任可上报执行营长考虑解除合约。 c) 生产线应指定专人对于学员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其不当行为投诉至教导员处, 教导员接到投诉后进行核实,如属实,每次扣 5 分, 两次以上者,如情节严重,由班 长报备至班主任处,该学员进入黑名单,进入观察期,观察期不通过,仍有触犯一 次者,则班主任可上报执行营长考虑解除合约。 5) 学员分类别实习纪律要求: 具体可详见《20XX 雏鹰培训二阶段实习实施和考核细则》, 稍后公布。 6) 其他考核与评价: a) 训练营鼓励各位学员积极承担营、班事务,并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同时给予一定加 分: b) c) d) e) 训练营要求各位学员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除按照公司规章制度 处理外,违反者,一次扣 20 分,两次触犯者,进入黑名单。 2011年雏鹰训练营文化及学习活动评分细则 加分项目 具体说明 红歌赛(团队名次) 以个人为单位: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3分;第三名加2分;第四 名加1分。未参加不加分。 拉练竞技(团队名次) 以个人为单位: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3分;第三名加2分;第四 名加1分。未参加不加分。 晚会节目(节目名次) 以个人为单位: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鼓励 奖加1分。未参加不加分。 读书会 工作组评选出优秀论文,按照排名进行加分:第一名个人加10分; 第二名个人加7分;第三名个人加5分。未参加不加分。 篮球比赛 海边拓展 篮球比赛前三甲进行加分,获得第一名班级,个人每人加10分;获 第二名班级,小组个人每人加7分;获第三名班级,小组个人每人 加5分; ? 各班级优胜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加5分; 手机行业未来3-5年的 各班级优胜小组PK中:对前三甲进行加分,获得第一名小组,小组 展望 个人每人加10分;获第二名小组,小组个人每人加7分;获第三名 小组,小组个人每人加5分; 民族工业中成功企业企 工作组评选出优秀论文,按照排名进行加分,第一名个人加10分; 业文化分析 第二名个人加7分;第三名个人加5分。未参加不加分。 通讯行业风云人物榜 提交时间和质量两项指标最高前三名小组(可以是跨班级小组) 享 受加分,获第一名小组,小组个人每人加10分;获第二名小组,小 组个人每人加7分;获第三名小组,小组个人每人加5分; 凡是入选作品如果是个人名义提交作品,个人享受5分加分; “ 手机改变生活” 手 最后评选,在个人享受加分基础上,前三名继续享受加分,第一名 机功能创意大赛 加10分;第二名加7分;第三名加5分; 如果是以小组名义参赛,则小组没人加分为以上加分一半分值 综合知识大赛 前三名班级,获得第一名班级学员每人加10分,获得第二名班级学 员每人加7分,获得第一名班级学员每人加5分, offi ce达人秀 各班参与分享的达人,每人加5分,限定一个班级,选出的达人不 超过三人 各实习小组必须完成学习汇报,工作组和专家进行最终学习汇报评 审。获得前三名小组享受加分,获第一名小组,小组个人每人加10 实习期WORKSHOP启动会 分;获第二名小组,小组个人每人加7分;获第三名小组,小组个 人每人加5分; 以上活动,黄色底色标出的为既定项目,无底色部分为前期备选活动项目 特别注意事项: 1) 学员应遵守食堂用餐秩序,排队刷卡取餐,用餐完毕后,应将餐具放置指定位置。 2) 学员应注重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保证集体宿舍整洁、干净,宿舍管 理员定期检查房间卫生情况并将问题反馈至各班指导员处组织整改。 3) 培训期间原则上不得请假。如遇特殊情况,军训期间请报告教官,其余时间请报告班 指导员,经过工作组批准后方可准假。 4) 出于对学员人身、财产安全的考虑,学员在惠州科技园培训、工作期间,要求大家避 免或减少晚间外出活动的次数,如因实际情况确需外出,应结伴同行;外出时尽量不 要携带贵重物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惠州科技园区内严禁吸烟。 6) 严格遵守宿舍管理规定,禁止私自接通电源,违章用电,避免造成火灾事故。 7) 其他时间在科技园内包括食堂、培训现场(除宿舍楼区外),男学员禁着背心、短裤、 拖鞋行走,女学员禁着低领、露背上衣,超短裙,不得浓妆艳抹。 奖励和淘汰: 1) 学员培训考核期间总成绩由五部分构成:军训成绩(20%)、知识学习成绩(20%)、 生产实习成绩(20%)、职业素养综合评价(20%)和分类实习(20%)。部分不参加 分类实习学员,则按照:军训成绩(20%)、知识学习成绩(20%)、生产实习成绩 (40%)、职业素养综合评价(20%)进行考核。 2) 雏鹰之队:根据每班学员的平均考核成绩,从高到低,以班级为单位,评出一等奖一名 (800 元),二等奖一名(500 元),三等奖两名(300 元),作为各班自主活动费用, 可以用来购买礼物或聚餐用。 3) 雏鹰之星:根据考核得分及表现记录,选出前 30 名候选人,再由学员投票评出 TOP10 十位“雏鹰之星”。雏鹰之星在部门工资定级上给予优先考虑,并有优先择岗的权利, 计入其公司档案,在以后公司员工管理提升或培训机会时优先考虑。 4) 对于不合格员工处理:对在训练营培训期间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公司将与其解除劳动合 同: a) 个人培训考核总得分低于 60 分; b) 违反《公司纪律处分条例》,涉及到解除劳动合同的; c) 思想、态度、行为不端正,与公司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相背离,经教导或训练后仍 无法改正,经工作组评判不合格的。 附件:20XX 雏鹰培训用表清单: d) 学员培训考核表 e) 文化宣传活动开展评价意见表 f) 雏鹰培训课程评估表(含讲师评估)
21 页
447 浏览
立即下载
新员工试用期培训流程及方案
新员工试用期培训流程及方案 一、培训流程及安排 培训部 门 培训 内容 具 体 安 排 1、新员工提交个人资料,办理入职手续,入职当天做 全公司见面介绍 人 力 资 源 部 入 职 引 导 及 培 训 引导人 备注 详见附件《新员 工入职资料明 细》 2、领取办公用品及安排座位,了解日常管理及工作注 意事项 办公用品:笔、本等;考勤管理:上下班时间;签到 (退);各种表单的使用、填写、签批等;办公区注意 事项:办公室 6S 的维护、个人形象、办公桌管理、办公 电脑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办公耗材的使用和 申领等;其他。 3、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入职后两天内完 成) 详见入职培训内 容及培训清单 4、观察新员工心理变化和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 予帮助和引导 用 人 部 门 人 力 资 源 部 岗 位 培 训 试 用 期 跟 踪 岗位培训人:根据新员工入职岗位,做好培训计划和方 案、全程把控培训进度,监督并指导带岗人的“传帮 带”作用,验收新员工学习效果,根据岗位培训情况及 时调整培训方案,直到新员工能胜任本职工作。 带岗人:根据岗位培训人制定的培训计划和方案,结合 实际工作安排,指导新员工熟悉工作内容,耐心讲解工 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及时向岗位培训人反馈“教”与 “学”的情况,做好“传帮带”的榜样,让新员工能尽 快进入工作状态,直至新员工能胜任本职工作。 全程跟踪试用期培训过程,整理和汇总新员工试用期信 息反馈情况,进行试用期转正考核提醒 新员工转正考核及审核(进入转正考核流程) 岗位培训人:部 门负责人 带岗人:能对新 员工进行日常工 作业务指导的老 员工 全程跟踪和指导 详见附件 2《新员 工试用期信息反 馈表》 二、入职培训内容 通过入职培训,使新员工尽快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熟悉所在岗位的 培训目的 工作内容、流程、操作规范与方法等,以期在培训结束后,能尽快适应 并胜任所分配的工作。 培训时间 年 月 日 培训地点 入职培训文件: 1) 企业简介、企业文化理念等 PPT(高层为培训主体); 2) 入职礼仪及须知(基本礼仪、工作时间、基本工作守则、部门规则、 管理及销售操作规则); 3) 人事制度(考勤、休假、加班、调休等); 培训内容 4) 转正、离职流程及解聘制度; 5) 价值观; 6) 办公及销售类工具应用; 7) 根据入职岗位进行岗位职责说明书的介绍和学习(含职责、标准、 考核等)。 8) 职业发展、薪资、福利 9) 流程及应用 10) 其他 三、 岗位培训内容 由岗位培训人根据岗位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进度,监 督并指导带岗人做好对新员工的业务指导工作,直至新员工能胜任本岗位工作。培训内容应包括 以下内容: 1、岗位职责培训; 2、岗位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培训;岗位职责和标准;工作规则制度(培训重点,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培训方式,PPT 或视频资料) 3、工作汇报流程及汇报对象; 4、本岗位工作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的应对措施; 5、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 四、涉及人员角色及职责 角 色 工作职责 新入职员工 新员工引路人 所属部门经理 人力资源部 公司领导 1) 按照人力资源部要求提交入职资料; 2) 按照辅导员要求安排自己的工作,尽快熟悉公司业务; 3) 按照人力资源部要求在考核中进行自评,并准备述职材 料; 1) 负责让新员工熟悉环境、安排其工作; 2) 协助新员工在试用(考察)期的培养计划; 3) 按照人力资源部要求对新员工进行考核; 1) 审核新员工的试用(考察)期培养计划; 2) 按照人力资源部要求对新员工进行考核; 3) 定期对新员工进行本部门职能制度和能力技能的培训; 1) 办理新员工入职事宜; 2) 负责新员工入职培训; 3) 负责跟进其他各职能部门的制度培训; 4) 负责发起新员工试用期考核,考核结果面谈反馈; 5) 负责新员工试用期转正或辞退; 1) 负责审批新员工转正申请; 2) 与试用期绩效特别突出的新员工进行面谈; 附件: 1、新员工入职资料明细 您好,欢迎您加入 XXXX!为了更好地做好员工的管理和服务,请您提交以下材料(验证后原件 交还本人),谢谢您的配合! 1. 《应聘人员信息登记表》(入职时填写《员工入职信息登记表》); 2. 近期免冠 1 寸照 2 张; 3.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 学历、学位、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 保密协议 6. 其他 2、新员工试用期一周信息反馈表 【填表说明:该表由人力资源部发放给新员工,由新员工在入职一周内填写完成,并交到人力资 源部存档】 姓 名 入职时间 序号 人力资源部填写 所属部门 人力资源部填写 人力资源部填写 计划提交时间 人力资源部填写 确认内容 负责人签字 1 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至少进行一次非正式谈话,介绍新员工的主 部门负责人签字 要工作内容,工作要求; 2 部门负责人向新员工介绍其上级、下属、同事;并向新员工介绍 部门负责人签字 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主要合作的同事 3 新员工的引路人向新员工介绍公司业务、工作流程、工作职责、权 辅导员签字 限等; 4 新员工的部门已经完成对其的培养课目 引路人签字 5 新成员已确定了解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考核要求 服务部签字 6 钉钉已建立并基本掌握操作 服务部签字 7 流程已基本全部了解并清楚操作和要求 服务部签字 你是否已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及各部门功能? 你是否已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 你是否已熟悉公司办公区的情况? 你是否已认识部门里所有的同事? 你今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否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你是否明白试用期间的工作目标? 对公司、部门的意见或建议: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新员工签字确认: 人力资源部签字确认: 日 期: 备注:此表为人力资源部对试用期员工学习、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考察的记录,考察时间为:入职满一周、入职满一个月、入职满两 个月均需填写此表格,转正前将填写《转正申请审批表》,所有信息将作为转正考核资料进行存档,请务必认真对待。 3、新员工入职公共模块培训清单 日期: 新员工所在部门 年 月 岗 位 日 姓 名 提前准备 □准备培训内容和资料、课件等 □告知员工培训要求和地点 □提前准备好新员工办公场所、办公用品等 □以友好的态度对新员工到来全体表示欢迎 □介绍企业概况、组织架构、本部门职责、与其他部门工作关系 基本介绍 □介绍姓名、职务、主管、同事、辅助人员、部门内部领导关系 □介绍公司制度规章、管理要求、价值观、流程及操作、职业规划 □介绍公司 5S 管理要求及操作工具的应用 □安排部门引导人和员工共进或协助处理第一顿工作午餐 本职工作信 息 □介绍新员工岗位职责 □讲解其工作对在部门和公司的重要性 □工作中协作和问题的问题方式 讲解工作要 求 □工作质和量的要求 □工作中的基本规则 □岗位规范 □确定新员工已经了解公司有关规则和规定 强调 人际关系 ※职业发展和公司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人事规则(含考勤) ※培训规定 ※迟到处分 ※岗位职责和标准、晋级 ※流程和钉钉 □讲解保持工作中良好协作关系的重要性 □强调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必要性 (以上内容已向新员工讲明) 入职引导人员签名: (以上内容本人已明白) 新员工签名: 日期: (此项工作已完成) 所在本门负责人签名: 日期: 日期: 注:此表由新员工入职培训引导人填写,完成每项内容后可在方框内打“√”; 请新员工从入职之日开始一天内将此清单填妥,递交人力资源部。 4、新员工入职部门模块培训清单 日期: 年 新员工所在部门 提前准备 □准备培训内容和资料、课件等 月 岗 位 日 姓 名 □告知员工培训要求和地点 □以友好的态度对新员工到来表示正式欢迎 □介绍部门概况、组织架构、本部门职责、与其他部门工作关系 □介绍各成员姓名、职务、主管、同事、辅助人员、部门内部领导关系 基本介绍 □安排介绍一名引路人,阐明双方关系和职责义务 □介绍本部门常用的文件、单据、表格 □介绍部门主要流程和操作方式 □介绍部门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 本职工作信 息 □重点阐述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标准及考核要点 □重点阐述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协作方式 □岗位在部门的作用和发展路线 讲解工作要 求 □工作质和量的要求 □工作中的基本规则 □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协助问题的处理方式 □确定新员工已经了解部门有关规则和规定 强调 人际关系 ※岗位职责和标准 ※岗位发展规划路径 ※部门流程和操作方式、要求 ※新人培训课程和安排 ※部门成员架构关系 ※部门常用流程的规则和操作要领 ※部门内部管理和运营规则 ※协作关系和协作关系的操作 □上下级和同事间问题的处理方式 □部门间问题的处理方式 (以上内容已向新员工讲明) 入职引导人员签名: 日期: (以上内容本人已明白) 新员工签名: 日期: (此项工作已完成) 所在本门负责人签名: 日期: 注:此表由新员工入职培训引导人填写,完成每项内容后可在方框内打“√”; 请新员工从入职之日开始一天内将此清单填妥,递交人力资源部。 5、录用条件确认函 拟录用员工姓名: 拟录用岗位: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为不符合该岗位的录用条件: 通用条件: 1.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就业手续的; 2.无法提供办理录用、社会保险等所需要的证明材料的; 3.不能胜任甲方安排的工作和甲方规定的岗位职责的; 4.患有精神病或按国家法律法规应禁止工作的传染病的,或者身体健康条件不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 5.与原用人单位未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存在纠纷的; 6.与原用人单位存在竞业限制约定且在限制范围之内的; 7.通缉在案或者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 8.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不按约定时间到岗; 9.入职后不在培训等工作中书面签字或者不按甲方制定的劳动合同版本签订劳动合同; 10.隐瞒曾经受过法律处罚或者民事、行政处分的事实的; 11.试用期内请假超过 7 天或迟到超过 3 次,或者有旷工现象的; 12.向公司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内容有虚假或有隐瞒的; 专门条件: 13 不具备本岗位所要求的各项技能的; 14.试用期考核在 分以下的; 15.试用期工作中发生重大人为失职或造成较大损失的(较大的损失的定性为 2000 元以上) 16.违背价值观或十大天条的 17.不能完成试用期内工作任务的。其工作任务安排如下: 签收栏: 上述通知我已收取,内容已知悉。本人充分理解公司对关键录用条件的条件的确认并郑重承诺,如果达 不到关键录用条件,本人愿意接受公司解聘的结果 签收人: 年 月 日 有如下建议: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被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1.未满 16 周岁的;7 H1 X6 c# P2 ]: M. |* y# P 2.不符合招聘时公示的招聘条件的;* ]7 R2 R8 v5 N6 T( M$ ^ 3.在向甲方求职过程中提供虚假简历或信息的; 4.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有欺骗、隐瞒或其它不诚实行为的; 5.不具备各地政府规定的就业手续的; l6 G( t, ^0 l" x9 R 6.工作能力不符合要求,经考核为不合格的; 7.工作理念和态度与甲方的公司文化冲突的; 8.身体健康状态不合格的; 9.患有精神病或犯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的;3 n1 N. u9 j/ b3 H* C6 M 10.曾经被甲方或其关联公司以违纪为由辞退或擅自离职未事先说明的; 11.曾经因过错被其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未事先说明的; 12.与其他用人单位尚存在劳动关系的; 13.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尚处于竞业限制期内的;$ ^) b1 E0 d( e& z 14.与其他用人单位有未了结的诉讼等纠纷的; 15.无故拖欠公、私款尚未清偿的; 16.违反甲方亲属回避政策未事先说明的; 17.酗酒、吸毒的;/ W2 ?* }) c% q: ?! G5 E+ P 18.因违纪违法行为被司法行政机关处理未事先说明的;7 ^- f0 Q5 y) L/ L1 F 19.通缉在案的; 20.本合同及甲方规章制度中规定的其它情形。 6、员工试用期鉴定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学历 经历 职务 试用部门 试用期 年 工资 元 补贴 元 考核 意见 □试用期满意,请照原工资办理聘用手续( 月 日 起) □试用期成绩优良,请以 等 级 元工资办理录用 手续( 月 日起) □需继续试用 □试用不合格,请另行安排 □附考核结果一份 主管 意见 □同意考核意见,拟准予试用,按原工资(等级工 资) □不予任用 □延长试用期 天 试用结果 人力资源部意见 批示 年 月至 月共 天 薪 酬 人力 资源 部 主管 试用 部门 考核人 □拟照使用单位意见自 月 日起以等级 工资 元正式任用 □ 使用 不合 格 , 除发 给试 用期 间的 工资 外,拟自 月 日起辞退 经理 经理 人事 专员 经理
8 页
464 浏览
立即下载
KFC系列培训资料
KFC 系列培训资料 手册目录 一、 服务箴言 二、 你是训练员 三、 训练员应具备的条件与工作责任 四、 训练步骤检查表 五、 如何协助工作伙伴 六、 训练指导 七. 时间控制 八. 谈话的艺术 九. 笑容的威力 十、 薪资和效益挂钩的分配方案 训练员工作室 服务箴言 DO UNTO OTHERS WHAT YOU WANT OTHERS TO DO UNTO YOU ! 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你就去这样对待别人! 你的态度影响别人,它反过来又会影响你,所以你必须推动一个有利的方向,以得到积极 正面的成果。 你是训练员 恭喜你! 这你被选为门店的训练员了,这表示你将训练其他的员工,使他们成为和你一样优秀的香 提服务员。 里有几点秘诀,可帮助你成为有效率的训练员: 1、 在训练前,将各工作内容组织化 2、 有耐心:不要忘记当你也是新进员工时的心情 3、 有热忱:帮助对方,对他们所学的工作感到兴趣 4、 任何时候,务必依正确的作业方式指导服务员,就像个 专家一般 5、 激发新员工提出问题,以便从问题中学习 良好训练员应具备的条件 *有高标准的工作技巧,熟练并遵守规定的作业程序 *能以身作则为服务员的模范与领导者 *对工作中的专业知识有意愿学习,并能解释工作站中的“为什么” *有意愿训练别人,分享经验 *有耐性,乐意持续性仔细、明确的指导、修正服务员工作中`对标准的偏差 *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工作责任 *以标准方式进行工作站训练 *执行工作站检定 *在一般工作进行中,协助指导服务员,使其达到标准作业程序,并提升生产力 *确定执行标准训练流程,对被训练人的学习成绩负责,并有回馈 训练步骤检查表 准备工作 *确定训练工具是完整的(训练考核卡、训练员指导、设备等)、 *训练区域的整洁 *仔细思考训练时应注意的重点 *依据需要,自我练习正确的程序 *让被训练者感到自在,了解到该工作区段的重要性 *让被训练者感到是团队中的一份子 示范说明 *利用训练考核卡,共同复习;利用训练员指导强调重点解答问题 *强调清洁消毒与随手清洁的重要性 *对机器设备表现出爱护、维护的态度,并说明设备爱护使用的重要性 *示范正确程序,利用训练考核卡,一次一个步骤,并解释该动作原因 *鼓励发问,并清楚的解说 *示范技巧:1、集中对方注意力 2、说话清楚,确定对方明确 3、运用谈话的语气 4、说话时注视对方 练习指导 1、 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2、 让被训练者自己亲手做,在一旁指导 3、 观察是否遵循所有消毒及安全程序 4、 赞强调赏鼓励其良好表现 5、 发现错误,立即修正,必要时再次示范特定程序 6、 提出问题以强调操作重点 7、 让对方持续练习,逐步减少指导,但仍需随时观察 追踪考核 1、 订下工作人员实际操作流程的进度表 2、 让工作人员不用训练卡即可操作 3、 在对方练习过程中,要常常追踪,等被训练者熟练后,再减少追踪的频率 4、 检查是否有遗漏或不正常的动作 5、 如有必要则再一次指导练习 6、 发问问题,以判断被训练者对工作站的程序及标准的了解程度(不可只回答对或 不对) 7、 在考核检定时,利用训练考核卡逐步检查被检定人员的操作程序,是否无错误,所 有的步骤必须百分百的符合标准 8、 如有错误则给予指导 9、 程序检定完成后,以口头提出至少五个以上有关资料,如保存期限、温度设定、人 身安全等问题,确认对方均有正确的知识 10、 操作过程确认没问题后,应在训练安排联络单上签名 11、 对于学员的进步及成功给予正面的评估 *当服务员在学习新的工作站时,一定要运用训练的所有步骤,不可假设该被训练者己会其 它工作,而不必如指导新进员工一般详细的教导。 如何协助伙伴 性的功身为训练员除了执行训练工作外,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周围的伙伴还有指导程序正 确能。尤其是新学习了一个工作站,仍在训练过程中的服务员,你需要付出的关心与指导。 友善与尊重是很重要的。做的好的立即鼓励,而对于不正确的作业程序要对事不对人的立 即修正。对于不熟练的情况,应立即伸出援手,避免让对方感到技不如人而丧失信心。 训练员的工作会使你有很多协助别人的机会,就像引言所说的“你的态度影响别人,它又 将反过来影响你……” 希望你会由中获得工作的成就感与快乐! 柜台服务 收银学习 准备工作 1、 准备所需教材:收银机键面图、产品价目表、各式赠券,折扣券及促销 2、 确定训练时所使用的柜台与收银机 3、 介绍柜台服务的重要性 4、 与被训练者共同讨论收银的练习及复习收银的程序 5、 让被训练者感到自在,并觉得是团队的一份子 说明、示范 说明: 个人仪容 *干净的头巾,不歪戴 *衬衫,外套,裙子(或裤子)平整清洁, *完整,清楚的名牌 *深色或黑色的皮鞋 *不可留长指甲 *每位员工在顾客眼中,都代表公司 *言行举止应表现出愉快,有礼,殷勤及敏捷 陈列柜(包装台) *因为陈列柜是顾客看的最清楚的地方,所以更要注意,保持高水准的整齐与清洁。一切掉 落在地上的产品(或包装物品)均需丢弃(归为退货类) (一) 欢迎顾客 *当顾客来到陈列柜前时,我们应微笑地招呼顾客,如:您好!欢迎光临 XX 店(与服务 员讨论不同的问候方式) (二) 点购 *询问点购内容,“请问您需要什么?” *大部分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在接受顾客点购时必 须表现出真正的关心与耐心 *仔细聆听顾客的需要,并重复顾客所需要的产品 *建议性销售: 1、 可针对新产品,促销品,顾客漏点的产品,较大包装的, 产品。 2、 建议销售要明确,如:“您要不要来 2 个泡芙”,“您要不 要来 3 个蛋挞”。 3、 建议销售只进行一次,以免顾客反感 4、 对小孩子不要建议性销售 5、 当顾客说“就这样!”便不要再建议了,并告知顾客总金 额,请其稍候,如:“您买的是…总共…元,您稍候,我这就拿给您” 6、 如果顾客所带费用不足或因其它原因需要更换产品,仍应 表示殷勤与乐意协助的态度 7、 介绍辨别折扣券、免费赠券及其它促销折扣的方式 (三)点购结束 *检查顾客点购产品 *将顾客所给的金额复诵一遍,如“收您…元” *收款后将顾客的钱大声读出,“找您…元” *点清找钱,先将零钱放到顾客的手上再给大票面,切勿以“扔”给顾客 1、 找钱时在抽屉抽取,以大额钞先拿,呈交顾客时先付零钱,再付较大额钞 2、 尽量将较干净的钞票找给顾客 3、 如果是小孩子来购买,找零钱时应放慢速度与清楚的点给他看。(并提供一个小袋 装好) (四)包装 *将顾客点购的产品放置在顾客面前,让顾客能看见产品,并说“小姐或先生,这是您要的 XX(产品),请看一下,如没什么问题的话就帮您扎起来” *如顾客购买的是蛋糕,别忘了说“这是我们送您的刀、叉、盘,如您过生日的话,我们还 可以送数子蜡烛,您需要吗?”“您需要的是几号数字?” *当顾客准备离开时,我们应微笑告别并希望再次光临,“谢谢,欢迎再次光临” 让顾客宾至如归的方法 *多关心顾客的需求 *创建香提式的服务 *将每位顾客都当成自己家中的贵客来对待 处理顾客抱怨 *不论顾客的态度如何,香提员工不许与顾客争执和动手脚 *保持微笑,与礼貌的态度 *由店长或资深员工出面处理 运用收银机键面图,介绍收银机使用方式 门店有关收银机的政策规定 *现金短溢的规定 *工作前的清洁洗手 *实际收银机操作方式练习 *打出收据方式 *各类折扣券、赠券的处理方式 *模拟演练 *欢迎顾客 *点购 *点购结束 *包装 练习指导 让被训练者自己亲手做,在一旁指导 *赞赏鼓励其良好表现 *发现错误,立即修正,必要时再次示范特定程序 *提出问题以强调操作重点 *让对方持续练习,逐步减少指导,但仍需随时观察 *随时提示亲切自然的服务 追踪考核 *确定被训练者练习的进度安排 *在对方练习过程中,要常常追踪,等被训练者熟练后,再减少追踪频率 *检查是否有遗漏或不正常的动作 *如有必要则再一次指导练习 *发问问题,以判断被训练者对工作站的程序及标准的了解程度(不可只回答对或不对)如: 请诉说建议点购应注意的事情 *操作过程确认没问题后,请在训练进度表上签名 *对于学习者的进度及成功给予正面的评估。 *持续地坚持标准程序 时间控制 一、 几种错误的浪费时间法 1、 频繁的从一项工作转移到另一项工作 2、 首先解决最不重要的工作 3、 把一天的时间排的满满的 二、 时间管理的四个时代 第一代(便条与备忘录) 第二代(行事历与日程表) 第三代(讲究优先次序) 第四代(个人管理) 1、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时间与备忘录 特点:第一代的时间管理理论丝毫没有“优先”的观念 2、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 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特点:第二代自制力增强了,但对事情仍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3、 第三代讲究优先顺序的观念 特点:讲究理清价值观与认定目标 4、 第四代理论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是个人管理 特点: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急迫性,强调产品与产能齐 头并进 三、 有效的个人管理方法需符合以下标准: 1、 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 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2、 平衡:管理方法应有助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 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人生成面 3、 有重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虽不紧迫 却极重要的事,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单位制订计划 4、 重人性: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 5、 能变通:管理方法能为人所用,不可一成不变,须视个人 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6、 携带方便: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四、 有效的个人管理可分为四步骤: 1、 确定角色——首先,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角色 2、 选择目标——其次,为每个角色制订未来一周欲达成的二 至三个重要成果 3、 安排进度——现在,根据上面所列目标,安排未来七天的 行程。再次,锻炼身体是你的目标,那么不妨安排三至四天,每天运动一小时,每个目标 都可当作某一天的第一要务,更理想的是当作特殊的约会。全力以赴。对本年度或一个月内 已定的约会则一一检讨,凡合与个人目标的加以保留,否则便取消或改时间。 4、 逐日调整——每日早晨依据行事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物。 第三理论强调的逐日计划行事,在此可以派上用场,使事情井然有序,不致因小失大。 五、 授权——高效率之秘诀 1、 什么事,谁来干。怎么干 *分派工作的三个主要部分 *分析你自己 *把要做的工作、承担的义务、要采取的行动以及职责,都列出来 2、 分派之原则、方法、麻烦和好处 类型: *下达指令型(低效率) *充分信任型——是正确有效的管理之道。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忙并不意味着效率 方法: *讲清楚所要的结果 *制订工作评估标准 *给出所有相关信息 *把工作分派给素质好,能力强的人 *在质量和时间上进行控制 风险: 要授权员工,一个领导人需要变成老师,教练,同事,与良师益友,而不只是上司.有时候,你的 下属与同仁甚至会超越你的能力,想法与期望.你应该把这样的结果视为领导成功的象征. *当你授权时,你还是得为 负责 *你需要为 负责 *只要你选对员工,仔细训练他们,并让他们准备好接受适当的责任,你仍可以有信心承担授 权的风险. . 六、 利用时间的四要决 1、 日记式备忘录的活用 2、 早晨到来时立刻思考工作 3、 类似的工作要同时进行 4、 不要把等待的实践白百浪费掉 谈话的艺术 企业首脑或部门管理人员与部下的谈话主要分四种功能。 监督功能——籍以获取管理工作进展的详情,监督各部门执行领导决定; 参与功能——借此研究执行决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探讨和寻求解决办法,使领导由“观 察”地位进入参与地位; 传递功能——从中传递上级指示或本人决定, 激励功能——由此接触工作人员,了解他们本身的各种心理品质,做到知人知心,适时激 发下属的工作热情。 谈话,既是一种信息交流,又是一种人际间的接触,因而它必然带有人所特有的情感色彩。 这种情感色彩同信息内容交互作用,使谈话变的微妙而富有艺术性。那么,一个领导人员 应如何同他的部下谈话呢? 1、 要的是激发部下的谈话欲望 谈话是领导和部下的双边活动,部下若无讲话的愿望,谈话不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领导首 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部下讲话的 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2、 重要的是启发部下讲真情实话 谈话所要得到的是真实的情况。但是,有的部下出于某种动机,谈话时弄虚作假,见风使 舵;有的则有所顾忌,言不由衷。这都使谈话失去意义。为此,领导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 的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 兴趣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 抓住主要问题是关键 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 4、 表达对谈话的兴趣和热情 正因为谈话是双边活动,一方对另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回馈,使谈话者更津津乐 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 5、 评论要把握分寸 在听取部下讲述时,领导不应该发表评论性意见。 6、 克制自己,避免冲动 部下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由正是在指责领导自 己。 7、 善于把握谈话节奏 部下在讲述时停顿,有两种情况。须分别对待。第一种停顿是故意的,它是部下为检查一下 领导对他讲话的反映、印象、引起领导做出评论而做的。这时,领导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 话,一激励他进一步讲述。第二种停顿是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这时领导最好采用“反响 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部下刚才讲的话。 8、 要注意“第一印象”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通常所说的 “先入为主”。这种最初效应往往很长时间地影响一 个人的认识,企业领导应高度注意这种效应,应掌握“造成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领 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的、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 中区分出来。 9、 一切谈话机会都别轻易防过 谈话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 导也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的机会,在毫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 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 笑容的威力 笑容不是奉承,而是尊敬 笑容在服务业中是表示(绝不与你敌对,且大大的欢迎您)这一番意思的手段,表 现出款待之心。 正在美国麦当劳的点餐单上写着(Smile Free),即(微笑免费),是表达(本店所销售 的的汉堡包及炸薯条中,含有微笑免费,不含微笑的商品,不能拿客人的钱。把这种思想、 理念,用(微笑,免费)来表达。这是麦当劳成功的哲学。微笑才是接近顾客的最好方法! 曾经在某个麦当劳中心的镜子上写着(Keep smile)。当员工换穿制服后,利用镜子照全 身,然后心中默念(保持微笑),走进各自工作岗位,有了这一番引导,渐渐产生并提醒 着站出场的员工要常带笑容。 餐饮服务应该并非仅出售菜色,附加微笑的服务,也是属于出售的商品才是! 表达笑容的方法: 一、表达感谢 由衷感谢(从那么多的餐厅中选中我们的店),当店中呈现客满颠峰的时候,一般来 说恐怕再也没有表达感谢之心的闲工夫,但是这种忙碌的情形继续下去,而习以为常的时 候,再也无法展现笑容,不知不觉中人们会说(那一家店生意太好了,神气的很!)结果 渐渐的开始不受人喜爱,又如面对即将打烊时光临的客人,如果心想(正想打烊,这时候 来,真烦)的话,又如何能面带微笑呢?不管什么时候光临,只要选择来到我们店里的顾 客,对他们的心,我们要表达感谢,这是很重要的。 二、要有爱心 (为我们的幸福而有此店),(我们是为了达成理想而在此店工作)。只要是受这种观念 熏陶的员工,可以十分的理解到(客人尽量涌到,也就是为我们带来幸福,实现理想的时 候。)当了解到(客人是带给我们鼓舞的人)的时候,跟顾客之间可接近到有如自己的亲 人、朋友一般的关系。也就是对客人怀抱着跟对自己的亲人相同的亲切感与爱心,这样才能 表达笑容。 三、要有信心 从开店前的那一刻就得细心注意,如何做才能表达良好的服务,打扫的时候是否专心,即 使是柜台上的清洁及促销赠品的小东西也要充满爱心般的去注意,以殷切的心引颈企盼今 日客人的光临。这样的准备,诚心诚意并贯彻始终,当你每天做到这些,自然心胸开阔, 也培养起自信心了。 要有笑容先要有(感谢)、(爱心)、(自信)之三要素。有了这些。自然可以做到一边注视 客人的眼睛,并表达由衷的笑容去完成服务,进而保有源源不断的客源了! 薪资和效益挂钩的分配方案 一、薪资结构 1、月薪制员工的薪资结构由原来的工资总额分为固定部分、绩效考核、营业额考核、利润考 核四部分。 (1) 固定部分占 60%(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企业补贴 179 元) (2) 绩效考核占 10%(每季度根据上级主管对其绩效考核的成绩) (3) 营业额考核占 5%(每月根据连锁店完成营业额进行考核) (4) 利润考核占 25%(每月根据连锁店完成利润进行考核) 2、时薪制员工 将现在时薪分为基本时薪和效益时薪二部分。 其中效益时薪:员工 0.5 元/小时,星级员工 0.7 元/小时 二、考核 1、月薪制 (1) 绩效工资按岗位绩效考核的成绩执行(新进员工本季度按 100%计算) (2) 营业额考核工资 完成当月预算营业额考核工资的 100% 未完成预算营业额按未完成比例扣除。 例如:某店预算月营业额为 240000 元, 如完成 240000 元以上得 100% 如完成 221000 元则得 221000/240000=92% 则得营业额考核工资部分的 92% (3)利润考核工资(含减亏) 完成上月预算利润指标得利润考核工资 100% 未完成预算的按未完成比例扣除 例如:某店预算利润为 50000 元 如完成 50000 元得 100% 如完成 45000 元得 45000 元/50000 元=90% 则得利润考核部分的 90% 2、时薪制员工 实得效益时薪=效益时薪*(营业额完成率+利润完成率)/2*100% 三、超额利润的分配(含减亏) 1、每季度核算一次,按超利润部分的 50%返回门店,分配比例按以下工时计算: (1) 店经理按 500 工时计算 (2) 店副理按 400 工时计算 (3) 一级助理按 350 工时计算 (4) 二级助理按 300 工时计算 (5) 见习助理按 200 工时计算 (6) 员工按实际工时计算 例如:某店一季度超利润 10000 元,有店经理一名,一级助理一名,二级助理二名,员工 20 名用工时 3000 小时。 应得奖励时薪 10000*50%/(500+350+250*2+3000)=1.15/小时 店经理得奖励=500*1.15=575 元 员工得奖励=150*1.15=172.5 元 2、完成当年预算和利润,而年度员工工资总额(按预算百分比)有节余的,节余部分的 70%按以上办法分配。 四、每年的 4 月、7 月、10 月和次年 1 月考核发放上一季度的超额利润(含减亏),奖励发放 时以当日在册人员为准,不论何种原因离店都不列入发放范围。
17 页
372 浏览
立即下载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导师制的目的 (一) 通过导师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 境,融入我公司文化氛围; (二) 导师通过对新员工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传授其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 , 帮助新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技能,尽快胜任其工作岗位; (三) 为新员工提供职业生涯指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 增强公司核心骨干作为导师的荣誉感,提升导师沟通能力、管理能 力等多方面素质; (五) 为培养人才,有效开发、留住人才,及配合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 求,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第二条 导师制的适用范围 各部门新入职员工(临时工、实习人员除外)。 第二章 职责 第三条 人力资源部职责 (一)负责导师管理制度的编制、修订、完善、组织实施; (二)负责导师辅导新员工期间的管理、考核、培训,及相关报表的审核、 归档; (三)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组织对导师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定。 第四条 部门经理(或部门人才培养工作负责人)职责 (一)负责本部门导师制方案的具体实施; (二)负责导师的选拔、推荐、日常管理及工作督导、考核评定和管理制度 的执行。 第五条 主管公司领导职责 部门的主管公司领导负责导师管理制度及导师任命文件的审批。 第六条 导师职责 (一) 以身作则,向新员工贯彻我公司文化理念,使新员工尽快融入我公 司; (二) 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包括:我公司和公司在部门的组织结构、 工作和试验环境、分工协作机制等; (三)导师应熟悉新员工岗位职责,了解其岗位应具备的技能、经验等方面 要求; (四) 指导新员工参与工作(工作方法、技能的指导),掌握岗位专业技 能,熟悉工作流程,解答或解决其遇到的问题; (五) 在工作和生活上及时和新员工进行沟通,挖掘新员工的兴趣爱好、 特长及职业倾向; (六) 了解新员工的思想动态,正确传达意见,恰当地进行沟通交流,建 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七) 推动新员工导师制的运作,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八) 制订《新员工辅导工作计划表》(模板见附件 3)及工作安排; (九) 有权提出新员工在试用期不适合岗位的建议; (十) 向部门经理提出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第七条 新员工职责 (一)了解公司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领会公司企业文化真谛,认同并融入 公司文化中,自觉实践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念; (二) 认真学习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公司业务运营流程,严格遵守并 执行; (三) 虚心接受导师指导与管理,主动与导师沟通,汇报工作进展及学习 心得,多向导师及老员工、领导请教,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四) 积极参加公司新员工培训,认真学习培训资料; (五) 新员工在指导期结束后,应向导师、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提交文 字性的学习总结,内容应包含:工作和学习情况、收获和心得等。(模板见附 件 2 员工总结表) 第三章 导师的任职资格、选拔与任用 第八条 导师资格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资深员工和管理人员,有资格担任导师: 1、认同公司企业文化价值观,自觉体现在日常工作和言行中; 2、入职两年以上,精通岗位业务、工作技能,为部门骨干人员; 3、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4、为人正直公正、热情,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计划、组织、管理、沟通 能力; 5、有能力对新员工进行工作的指导、帮助、督促、检查,制定合理的培 养计划、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 6、导师原则上是新员工的部门管理人员、资深员工。个别情况下,可使 用其他部门推荐的导师。 第九条 导师的选拔 导师选拔方式为直接任命和选聘产生,选聘可以通过自荐和推荐产生。 1、直接任命:部门中层领导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按照导师任职要求自动 成为导师; 2、推荐:普通员工由部门经理提名,上报至人力资源部公司人力资源负 责人,经主管公司领导审批后成为导师,并备案; 3、自荐:自愿加入导师队伍的员工需要提交《导师申请表》(见附件 1),提交至人力资源部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经主管公司领导审批后成为导师 , 并备案; 4、在新员工入职后,由公司属部门经理考虑该新员工的导师人选,经与 导师本人沟通,明确为该新员工的导师。 第十条 导师的任用 (一)导师一经任命,由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备案; (二)导师资格一年一审,由被辅导员工、人力资源部、导师直接部门经 理及主管公司领导共同评定。 第四章 导师制实施流程 第十一条 新员工入职时,部门经理根据岗位情况从本部门确定符合任职条 件的导师,与新员工结成“一对一”师徒关系(原则上 1 名导师辅导 1 名新员工, 特殊情况下可增加,但最多不超过 2 名新员工),并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 责人处备案。 第十二条 公司里每年定期组织对导师进行培训,让导师了解新员工导师制 度的规定和工作方法。 第十三条 对于导师因工作变动或出差超过一个月等特殊情况不能继续辅导 新员工时,导师须及时通知部门负责人更换新导师,由部门经理再从本部门确 定符合任职条件的员工作为新员工的导师,并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处 确认备案;新导师须在一周内确定是否有必要对原辅导计划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新员工入公司当日,开始为期 6 个月的岗位辅导期。 第十五条 在辅导期开始的一周内,导师应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出针对性辅导 计划并递交本部门经理及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 新员工辅导计划的内容需包括: (一)文化/业务学习 a.指定学习书目和文档; b.定期沟通,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做好思想引导; c.及时阅读新员工提交的培训/学习/辅导期总结,并进行交流和指导。 (二)岗位实践 a.结合部门、岗位需要以及新员工本身特点来制定辅导计划,要确保在规 定辅导期内能使新员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b.结合辅导计划,安排新员工参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并在工作方法上加以 指导。 第十六条 辅导计划制定后,导师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岗位指导、培训,及时 向本部门经理反馈新员工的工作及学习进度和绩效;根据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表 现及技能进行评估,作为新员工转正的依据之一。 第十七条 辅导期满后,由导师的部门经理、被辅导员工对导师的工作进行 考核后,导师工作角色结束。 第五章 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应用 第十八条 考核方法 (一)新员工辅导期间的考核由用人部门自行组织; (二)辅导期满后,由导师的部门经理、被辅导员工填写《导师考核表》 (见附件 4),对导师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分权重分别为 40%,60%。导师考 核得分为两方考核成绩之和。 第十九条 考核结果的应用 (一)新员工的考核成绩与新员工当月/季绩效工资挂钩; (二)对导师的考核结果,应用在以下方面: 1、确定导师奖金数额; 2、评选优秀导师的依据; 3、绩效考核、晋升时作为鉴定依据之一。 4、导师奖金基准为 500 元/人/月(税前)。 (三)导师奖金的发放 1、计算方法 根据对导师的考核最终得分,将考核得分换算成百分数乘以导师奖金基准, 为导师实际公司得奖金(如导师最终考核得分为 90,则该导师实得奖金为: 0.9*500=450 元);考核得分低于 60 分的,不发放导师奖金; 在辅导期内更换导师的,可根据不同导师的任职期限确定奖金数额,辅导 期低于半个月的可不计;对同时辅导 2 名新员工的,如新员工辅导期满都合格 的,按辅导 2 名新员工计算导师奖金; 2、发放时间 导师奖金一般在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的次月发放(或在导师期满后在每年 年底由公司里一次性发放); 3、在辅导期结束前,新员工经评估达不到岗位要求而被辞退或员工主动 离职的情况,不产生导师奖金。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方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修改。 第二十一条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 导师申请表 申请人 部门 学历 毕业 院校 擅长领域 自我评价 部门意见 主管公司领导意见 资格起始时间 注:本表一式一份,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 岗位 入公司时 间 专业 附件 2: 新员工辅导工作计划表 日期: 员工姓名 公司在部门 员工岗位 入职时间 导师姓名 辅导时间 时间 辅导内容 辅导目的 部门经理审 核 辅导方式 年 月 日 备注 说明: 1、此表由导师填写,导师公司在部门经理审核,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存档,如辅导 过程中培养计划有调整也要交人力资源部存档; 2、辅导的目的包括员工经辅导期阶段后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规范及业务能力等,尽可 能具可操作性; 3、辅导方式要具体可操作,包括:指定参考书目、专业指导及工作内容、学习工作计划、 进度安排等; 4、此表一式三份,导师与员工各一份,人力资源部备案一份。 附件 3: 员工总结表 姓名 部门 辅导期岗位 导师 1、内容及成效: 培 训 / 2、问题/困难及建议: 学 习 / 工 作 月 度 总 结 员工签名: 对员工的培训/学习/工作辅导期情况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导师 意见 附件 4: 导师签名: 导师考核表 导师姓名 岗 位 部 门 考核日期 年 月 考核评分等级 考核项目 评价标准 培养计划 考核评分 优秀 良好 中 稍差 很差 及时制定培养计划、使其内 容完善、可操作性强,针对 员工特点安排其工作、学习 20-17 16-13 12-9 8-5 4-1 指导与沟通 主动与员工进行交流、进行 工作能力及工作方法、技能 的指导 20-17 16-13 12-9 8-5 4-1 总结反馈 及时认真地对员工的总结进 行反馈,指出其工作中的优 点和不足,帮助其进步 20-17 16-13 12-9 8-5 4-1 指导态度 主动热情地对员工进行指 导,认真解答其遇到的问 题,大胆批评其不足 20-17 16-13 12-9 8-5 4-1 人员评估 在对员工的考核中认真负 责,认真评估员工能力及表 现,不掺杂个人因素 20-17 16-13 12-9 8-5 4-1 制定 日 部门经 理(或 人才培 养工作 负责 人) 评分 被辅 导员 工评 分 总 计 计算方式 考核最终得分 =部门经理评分×40% + 被辅导员工评分 ×60% 附:本表一式一份,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 最终得分 加权 后得 分
10 页
373 浏览
立即下载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导师制的目的 (一) 通过导师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 境,融入我公司文化氛围; (二) 导师通过对新员工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传授其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 , 帮助新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技能,尽快胜任其工作岗位; (三) 为新员工提供职业生涯指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 增强公司核心骨干作为导师的荣誉感,提升导师沟通能力、管理能 力等多方面素质; (五) 为培养人才,有效开发、留住人才,及配合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 求,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第二条 导师制的适用范围 各部门新入职员工(临时工、实习人员除外)。 第二章 职责 第三条 人力资源部职责 (一)负责导师管理制度的编制、修订、完善、组织实施; (二)负责导师辅导新员工期间的管理、考核、培训,及相关报表的审核、归 档; (三)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组织对导师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定。 第四条 部门经理(或部门人才培养工作负责人)职责 (一)负责本部门导师制方案的具体实施; (二)负责导师的选拔、推荐、日常管理及工作督导、考核评定和管理制度的 执行。 第五条 主管公司领导职责 部门的主管公司领导负责导师管理制度及导师任命文件的审批。 第六条 导师职责 1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 以身作则,向新员工贯彻我公司文化理念,使新员工尽快融入我公 司; (二) 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包括:我公司和公司在部门的组织结构、 工作和试验环境、分工协作机制等; (三)导师应熟悉新员工岗位职责,了解其岗位应具备的技能、经验等方面 要求; (四) 指导新员工参与工作(工作方法、技能的指导),掌握岗位专业技能 熟悉工作流程,解答或解决其遇到的问题; (五) 在工作和生活上及时和新员工进行沟通,挖掘新员工的兴趣爱好、特 长及职业倾向; (六) 了解新员工的思想动态,正确传达意见,恰当地进行沟通交流,建 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七) 推动新员工导师制的运作,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八) 制订《新员工辅导工作计划表》(模板见附件 3)及工作安排; (九) 有权提出新员工在试用期不适合岗位的建议; (十) 向部门经理提出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第七条 新员工职责 (一)了解公司发展历程和发展战略,领会公司企业文化真谛,认同并融入 公司文化中,自觉实践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念; (二) 认真学习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公司业务运营流程,严格遵守并 执行; (三) 虚心接受导师指导与管理,主动与导师沟通,汇报工作进展及学习 心得,多向导师及老员工、领导请教,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四) 积极参加公司新员工培训,认真学习培训资料; (五) 新员工在指导期结束后,应向导师、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提交文字 性的学习总结,内容应包含:工作和学习情况、收获和心得等。(模板见附件 2 员工总结表) 第三章 导师的任职资格、选拔与任用 第八条 导师资格 2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资深员工和管理人员,有资格担任导师: 1、认同公司企业文化价值观,自觉体现在日常工作和言行中; 2、入职两年以上,精通岗位业务、工作技能,为部门骨干人员; 3、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4、为人正直公正、热情,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计划、组织、管理、沟通能力 5、有能力对新员工进行工作的指导、帮助、督促、检查,制定合理的培养计 划、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 6、导师原则上是新员工的部门管理人员、资深员工。个别情况下,可使用 其他部门推荐的导师。 第九条 导师的选拔 导师选拔方式为直接任命和选聘产生,选聘可以通过自荐和推荐产生。 1、直接任命:部门中层领导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按照导师任职要求自动成 为导师; 2、推荐:普通员工由部门经理提名,上报至人力资源部公司人力资源负责 人,经主管公司领导审批后成为导师,并备案; 3、自荐:自愿加入导师队伍的员工需要提交《导师申请表》(见附件 1), 提交至人力资源部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经主管公司领导审批后成为导师,并 备案; 4、在新员工入职后,由公司属部门经理考虑该新员工的导师人选,经与导 师本人沟通,明确为该新员工的导师。 第十条 导师的任用 (一)导师一经任命,由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备案; (二)导师资格一年一审,由被辅导员工、人力资源部、导师直接部门经理 及主管公司领导共同评定。 第四章 导师制实施流程 第十一条 新员工入职时,部门经理根据岗位情况从本部门确定符合任职条 件的导师,与新员工结成“一对一”师徒关系(原则上 1 名导师辅导 1 名新员 工,特殊情况下可增加,但最多不超过 2 名新员工),并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 源负责人处备案。 3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第十二条 公司里每年定期组织对导师进行培训,让导师了解新员工导师制 度的规定和工作方法。 第十三条 对于导师因工作变动或出差超过一个月等特殊情况不能继续辅导 新员工时,导师须及时通知部门负责人更换新导师,由部门经理再从本部门确 定符合任职条件的员工作为新员工的导师,并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处 确认备案;新导师须在一周内确定是否有必要对原辅导计划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新员工入公司当日,开始为期 6 个月的岗位辅导期。 第十五条 在辅导期开始的一周内,导师应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出针对性辅导 计划并递交本部门经理及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 新员工辅导计划的内容需包括: (一)文化/业务学习 a.指定学习书目和文档; b.定期沟通,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做好思想引导; c.及时阅读新员工提交的培训/学习/辅导期总结,并进行交流和指导。 (二)岗位实践 a.结合部门、岗位需要以及新员工本身特点来制定辅导计划,要确保在规 定辅导期内能使新员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b.结合辅导计划,安排新员工参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并在工作方法上加以 指导。 第十六条 辅导计划制定后,导师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岗位指导、培训,及时 向本部门经理反馈新员工的工作及学习进度和绩效;根据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表 现及技能进行评估,作为新员工转正的依据之一。 第十七条 辅导期满后,由导师的部门经理、被辅导员工对导师的工作进行 考核后,导师工作角色结束。 第五章 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应用 第十八条 考核方法 (一)新员工辅导期间的考核由用人部门自行组织; 4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二)辅导期满后,由导师的部门经理、被辅导员工填写《导师考核表》(见 附件 4),对导师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分权重分别为 40%,60%。导师考核得分 为两方考核成绩之和。 第十九条 考核结果的应用 (一)新员工的考核成绩与新员工当月/季绩效工资挂钩; (二)对导师的考核结果,应用在以下方面: 1、确定导师奖金数额; 2、评选优秀导师的依据; 3、绩效考核、晋升时作为鉴定依据之一。 4、导师奖金基准为 500 元/人/月(税前)。 (三)导师奖金的发放 1、计算方法 根据对导师的考核最终得分,将考核得分换算成百分数乘以导师奖金基准, 为导师实际公司得奖金(如导师最终考核得分为 90,则该导师实得奖金为: 0.9*500=450 元);考核得分低于 60 分的,不发放导师奖金; 在辅导期内更换导师的,可根据不同导师的任职期限确定奖金数额,辅导 期低于半个月的可不计;对同时辅导 2 名新员工的,如新员工辅导期满都合格 的,按辅导 2 名新员工计算导师奖金; 2、发放时间 导师奖金一般在新员工辅导期结束后的次月发放(或在导师期满后在每年 年底由公司里一次性发放); 3、在辅导期结束前,新员工经评估达不到岗位要求而被辞退或员工主动 离职的情况,不产生导师奖金。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 本方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修改。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5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附件 1: 导师申请表 申请人 部门 学历 毕业 院校 岗位 专业 擅长领域 自我评价 部门意见 主管公司领导意见 资格起始时间 注:本表一式一份,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 附件 2: 入公司时 间 新员工辅导工作计划表 6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日期: 员工姓名 公司在部门 员工岗位 入职时间 导师姓名 辅导时间 时间 辅导内容 辅导目的 部门经理审 核 辅导方式 年 月 日 备注 说明: 1、此表由导师填写,导师公司在部门经理审核,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负责人存档,如辅导 过程中培养计划有调整也要交人力资源部存档; 2、辅导的目的包括员工经辅导期阶段后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规范及业务能力等,尽可 能具可操作性; 3、辅导方式要具体可操作,包括:指定参考书目、专业指导及工作内容、学习工作计划、进 度安排等; 4、此表一式三份,导师与员工各一份,人力资源部备案一份。 7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附件 3: 员工总结表 姓名 部门 辅导期岗位 导师 培 1、 内容及成效: 训 / 学 习 / 工 2、 问题/困难及建议: 作 月 度 总 员工签名: 结 对员工的培训/学习/工作辅导期情况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导师 意见 导师签名: 附件 4: 导师考核表 8 xx 公司导师制实施方案 导师姓名 部 岗 门 位 考核日期 年 月 考核评分等级 日 考核评分 部门经 理(或 考核项目 评价标准 人才培 优秀 良好 中 稍差 很差 养工作 负责 人) 被辅 导员 工评 分 评分 及时制定培养计划、使其内 容完善、可操作性强,针对 员工特点安排其工作、学习 20-17 16-13 12-9 8-5 4-1 指导与沟通 主动与员工进行交流、进行 工作能力及工作方法、技能 的指导 20-17 16-13 12-9 8-5 4-1 总结反馈 及时认真地对员工的总结进 行反馈,指出其工作中的优 点和不足,帮助其进步 20-17 16-13 12-9 8-5 4-1 指导态度 主动热情地对员工进行指 导,认真解答其遇到的问 题,大胆批评其不足 20-17 16-13 12-9 8-5 4-1 人员评估 在对员工的考核中认真负 责,认真评估员工能力及表 现,不掺杂个人因素 20-17 16-13 12-9 8-5 4-1 培养计划 制定 总 计 计算方式 考核最终得分 =部门经理评分×40% + 被辅导员工评分×60% 附:本表一式一份,人力资源部存档备案。 9 最终得分 加权 后得 分
9 页
6574 浏览
立即下载
导师带徒(OJT)工作方法
导师带徒( OJT) 工作方法 2021 年 9 月 30 日 一、现状 基层生产操作人员是产品价值链中最具直接影响 的一环,高度重视员工操作技能、提升员工制造能力已成 为制造企业的主要竞争能力之一。 虽然目前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比比皆是,培训课程 品类繁多,但针对基层技能人员的培训却凤毛麟角。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我们的基层员工的操作技 能的培训方法和思路 二、“ OJT” 的概念 OJT 是 On the Job Training 的简写,是在岗培 训的简称。也是我们以前长讲的“岗位培训”、“导 师带徒” OJT 主要针对生产企业的操作层员工,通过结构 化的培训方式,让员工掌握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具备的 各种知识和技能。 三、“ OJT” 与传统“导师带徒”的区别 传统“师傅带徒弟”培训 方法: 1 、其流程随意性和不可控 性; 2 、没有较严谨的培训计划; 3 、缺乏管理层的参与等, 常会存在很多无法避免的 问题, 4 、培训内容没有统一的标 准和内容,学习效果差异 性、随意性较强。 5 、学习周期较长,无确定 性。 “OJT” 的培训方法: 1 、 OJT 按规定的培训流 程和步骤培训; 2 、 OJT 培训须事先制定 较严格的培训计划; 3 、公司建立较严格的监 督、考核办理,部门层 层参与,及时解决问题; 4 、统一每位师傅培训的 内容和标准,徒弟的技 能学习效果统一考核; 5 、学习周期明确。 四、“ OJT”—— 成功的关键在于结构化 四、“ OJT”—— 成功的关键在于结构化 1 、什么叫“ OJT” 的结构化? 它是一种按照员工的不同层次、不同素质、 不同岗位要求的人员组成结构不同,经过分析研究后 事前策划的岗位技能培训,这是 OJT 培训方法的关 键所在,也是它的成功所在。 四、“ OJT”—— 成功的关键在于结构化 2 、 OJT 的结构化主要体现在(如图 1 所示): ( 1 ) OJT 的培训需求由基于实际需求而进行 的差距分析的方式取得; ( 2 ) OJT 培训指导老师须经过选拨和专门培 训取得资格后方能实施培训; ( 3 )所有的 OJT 培训使用标准化的基于岗位 或设备的 OJT 培训课程方案; ( 4 ) OJT 的培训效果,即受训人的技能掌握 情况由随后的工作 / 任务清单进行跟踪验证。 五、“ OJT” 结构化工作思路的重大意义 OJT 在设计上遵循这样一种考虑:没有人比在岗 位上实际操作的专家更熟悉本岗位的操作技巧,所以 就由他们来编写并教授本岗位的培训课程。 OJT 培训目标的明确化、培训内容的标准化、培 训结果的可追溯和可监控决定了它会比传统的师带徒 方式有更可控的学习效果,有助于那些优秀的经验迅 速地在组织中传播。 六、“ OJT” 工作开展的 4 个阶段 10 个 步骤 一)准备阶段: 1 )成立 OJT 项目小组 2 )制定项目方案计划 二)分析阶段: 3 )差异分析 4 )选拔培训 OJT 指导老师 三)实施阶段: 5 )岗位培训内容标准化 6 )制定 OJT 培训及跟踪计划 7 )签订 OJT 师徒培训合同 8 )实施 OJT 培训 四)完善阶段: 9 ) OJT 培训效果验证 10 )培训实施过程的纠正和 OJT 方案完善 六、“ OJT” 的 4 个阶段 10 个步骤示意 图 一)准备阶段 ( 1 )成立 OJT 项目小组:各实施部门均成立 专门的项目小组,确定关键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 2 )制定项目方案计划:项目小组制定工作计 划,并按步骤实施项目推进。 二) 分析阶段 ( 3 )面对未来的组织结构设计与岗位 / 技能差异分 析: 针对须提升的需求,分析高效轮班生产的班 次及人员安排,并由此得出人员、技能需求与目前人 员状况之间的差距, 针对差距找出在人员技能方面制约部门绩效 提升的薄弱点、关键点,确定最需培训的岗位和具体 人数等。 制定出基于部门未来发展战略的人员培养计 划——部门 OJT 培训方案。 二) 分析阶段 差异分析是整个 OJT 培训的起点,也是终点, 按照实际工作的需求,确定员工已经掌握的技能,以 及需要进行再培训的领域,这是 OJT 计划成功实施的 关键点之一。 三) 实施阶段 ( 4 ) 选拔培训 OJT 指导老师。在差异分析的基础 上, 确定哪些人需要培训; 同时确定需要多少老师; 以及由哪些人担当 OJT 指导老师。 与师傅带徒弟不同的是,在 OJT 培训方式下, 所有的指导老师均需要经过选拔,并通过专门培训才 可以取得带徒弟的资格。 三) 实施阶段 a 、 OJT 指导教师的选拔原则: 所在岗位必须有较突出的能力 工作中能赢得同事们的尊重 b 、对 OJT 指导老师的培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学习 OJT 运作流程。使所有的 OJT 指导 老师遵循同样的指导原则和培训顺序对徒弟进行培训 教育,以达到培训效果的一致性; 二是培训必要的教授技巧。使老师们成为能 教别人、愿意教别人而且会教别人的人。 三) 实施阶段 5 )确定标准化的岗位培训内容。 与“师带徒”方式口与口的、头脑对头脑方 式传授经验不同, OJT 要求所培训岗位建立起标准化 的培训教案,由经过培训的 OJT 指导老师负责本岗位 OJT 培训教案和培训资料的编制和整理工作,即所谓 的 OJT 课程方案。 由所在的岗位培训老师(员工)按要求编制 统一标准化的培训教案。 三) 实施阶段 同一岗位的所有师傅按同一培训标准以及经 过论证的合理传授方式和顺序进行传授。在这种标准 化的培训内容下,所有的纠偏都可以通过 OJT 课程方 案的改进而得以快速进行。 见下图: OJT 课程方案编制的三个步骤(三级文 档)。 三) 实施阶段 三) 实施阶段 这种培训教案的编制方法是培训工作获得极大 的效率和成果。 1 )传授不再是想到哪做到哪,有目标,有方向, 有标准。 2 )在教案的指导下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而不再盲目。 3 )是一切培训工作都清晰化,师傅教起来得心应 手,条理清楚,徒弟学起来也快速扎实。 三) 实施阶段 ( 6 )制定 OJT 培训及跟踪计划。 标准化的 OJT 课程方案、经过培训的 OJT 指导老师 和基于实际需要的差异分析是 OJT 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 具备以上要素后,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 制定适宜的、灵活的培训计划: a 、量体裁衣,因人而异,时间、难易程度不能千篇一律。 b 、通过自选式学习方式,学习没有掌握的; c 、培训可以视需要分阶段进行。 这样培训就不必像以往的集中培训一样跟随其他人学 习许多自己已经熟知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无疑可以更有效 率地进行培训,在培训效果上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三) 实施阶段 ( 7 )签订 OJT 师徒培训合同。 培训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有 师傅和徒弟均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学习才可能转化为可 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改变。 因此,双方签订培训合同是对 OJT 指导老师和 学员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激励机制等进 行的明确,同时也体现工厂、部门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三) 实施阶段 ( 8 )实施 OJT 培训。 OJT 培训与课堂式培训的最大不同在于 OJT 培训 需要指导老师一边工作,承担日常生产任务,一边培 训,完成培训计划中的课程内容。这无疑是一项比课 堂培训更艰巨的任务。因此在 OJT 培训实施过程中, 不仅需要 OJT 指导老师和学员的付出,还需要各层次 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以确保 OJT 生产培训计划得 以顺利实施。 这包括:来自培训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方 法指导、监督控制;部门管理层对生产培训资源的统 一协调;设备、工艺、安全等专业职能人员的技术支 持等等。 四)完善阶段 ( 9 ) OJT 培训效果验证。 有明确的目标性,这是 OJT 培训计划的显著特 征。 每一阶段的培训结束后应按明确的、细化了的书 面培训目标每应由 OJT 指导老师、当班工段长一起, 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证,用“能”和“不能” 对 阶段性培训目标、是否已具备相应技能能力做出定性或 定量的判断。 只有当每一阶段的所有培训目标均合格通过时, 学员才可独立担当岗位操作。 各级管理人员甚至主管副总也应不定期参与阶段 性验证过程,以跟踪 OJT 培训的实施质量。 四)完善阶段 ( 10 )培训实施过程的纠正和 OJT 方案完善。 学员合格通过所有阶段性验证并不是 OJT 培 训计划的全部,在 OJT 培训实施过程中,各级人员要 随时关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通过分析给予纠正, 在实现过程、改进中使 OJT 运作流程更加规范,使指 导老师的教授技巧不断提高,使 OJT 课程方案得以动 态维护不断完善。 七、 OJT 培训机制实施开展的几个阶段 OJT 培训工作及机制的建成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 则,不能一触而就。一个精益求精、善于创新的学习 氛围,以及基层员工岗位规范化、 SOP (标准作业 指导书)和 CPCP-R (关键控制点回顾)等方面扎实 的工作基础是此项工作开展的坚实管理基础。 建议 OJT 的实施按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一)启动探索阶段 二)经验积累阶段 三)试点推广阶段 四)全公司普及阶段 一)启动探索阶段 OJT 可以先 1-2 个两个车间或工厂启动实施。通过 在部分岗位试点,初步建立起课程方案编写、 OJT 指 导老师选拔等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模式的经验予以借鉴 应用。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探索一些成功关键点、 难点,以及领导组织、部门协同、奖励机制、宣传教 育等行政组织方法的经验以效后用。 二)经验积累阶段 根据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渐推广开展, 并系统地对 OJT 的方法、工具、案例等进行了总结 提炼, 编制统一《 OJT 操作指导手册》为推进 OJT 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总结经验,提供参考依据。 三)试点推广阶段 将前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扩大推广,不断总 结经验,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工作体系。 四)全公司普及阶段 全面普及,并成为公司制造系统操作层员工 培训与开发的核心工具。 同时,将这一方法不断创新、拓展,如由操 作岗向管理岗拓展,由制造向营销一线拓展,由正式 员工向劳务员工拓展等,以真正实现员工培训上岗的 意义。 八、 OJT 机制公司管理的意义 一)有效地支持了各部门及生产经营目标的提升。 二)增强基层员工的归属感,形成良性的工作学习 氛围。 三) OJT 将个人技能转变为组织技能,实现企业知 识管理。 四) OJT 为企业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岗位技师队伍。 结束语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少犯错误!
31 页
394 浏览
立即下载
新员工入职培训(西门子)
新员工入职培训 ——PMD(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Project 项目 A Project is a temporary endeavor undertaken to create a unique product or service.---PMBOK(PMI) 项目管理协会(PMI)将项目定义为:“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 做的一次性努力。” 项目应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具体的起始和终止日期 具有严格定义的最终目标 只发生一次 需要各种资源(人、财、物等) 承受各种风险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2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hat uses knowledge, skill, techniques, and tools to plan and control a project.---PMBOK 项目管理协会(PMI)将项目管理定义为:“把知识、技能、技术和工具来 计划、控制一个项目的系统的方法。 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体系。 项目管理方式是一种科学管理。 Work smarter not harder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3 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 A 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 Is appointed by the letter of empowerment, 由书面授权指定, stating tasks, 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ies 赋予了任务、职责和权限 He/She has 他/她应有 a mix of technical, methodology and soft skills 技术、方法论和软技术的综合能力 class 3 class 2 (Small) (Medium) Technical expertise class 1 (Big) Organizer Coach Salesman Expert Methodology knowledge Social skills & leadership competence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4 Project Leadership 项目领导力 对外 向上 投资者 管理政策尺度,知会 投资者,保持承诺 面向过去 吸取经验教训 维持与组织的关系, 解决资源冲突,在项 目团队和组织间维持 有效性、共存性 对内 组织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鼓励他们看到项目的 价值,变阻力为支持 总结和传递 现有经验 项目所有者 面对未来 项目经理 领导、激励、指导 向下 项目团队 5 Project Team 项目团队 Effective Leadership 有效的领导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合作和冲突 Clear objectives 清楚的目标 Open and able to confront 开放和能对抗 Support and trust 支持和信任 Regular review 定期评定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个人发展 6 Project Management Objectives 项目管理的目标 三角平衡限制 Time 时间 Costs 成本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Quality 质量 7 Siemens Process House 西门子过程屋 Siemens AG Reference Process House Management Processes Business Processes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 Support Processes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8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Groups 项目管理过程组 Initiation Planning Level of activities Tracking Closing Time Start 1 0 2 Opportunity Evaluation Phase 0 Opportunity Selection 3.1 3.2 4 3 Development Phase 1 Phase 2 Acquisition & Quotation Concept Creation Phase 3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 Prototype Verification Idea Management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5 6 7 Production Phase 4 Phase 5 Phase 6 Phase 7 Introduction to Series Original Design Production & Production Production & Equipment Validation Validation Ramp Up Maintenance Services Project Team Manufacturing Division 9 PM Process Groups / Project Type 项目类型 M0 M1 M2 Project Initiation M3 M4 Project Project Planning Tracking M5 M6 M7 Project Closing Quote Project Development Project Maintenance Project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10 With other key PM Process Groups 其余关键的项目管理过程 M0 M1 M2 M3 M4 M5 M6 M7 Project Risk Mgt Project Project Project Record Project Project Initiation Planning Estimation Planning Tracking Experiences Quality Ctrl Closing Quote Project Development Project Maintenance Project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11 Project Management @ SV I IS – Milestone Review 里程碑评审 Quality & EBIT Stop at each milestone 5 Where are we ? Where do we go ? 4 3 0 1 2 Milestone review = project checking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12 PLC@SV I IS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SV Corporate Milestone IS Milestone Project Milestone no.: 0 1.1 Opportunity Acquisition Selection Idea & Quotation 1 2 3.1 3.2 3.3 3 4 5 6.1.y 6.2 6 7 Concept Development / IntegrationIntroduction to Production Series Original Production Equip& Prototype Verification Production Creation & Validation Ramp Up & Maintenance ment & Design Validation Services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13 Milestone Task 各里程碑任务 0 1.1 1 2 3.1 3.2 3.3 3 Limit the quotes to the roadmap and portfolio and setup quote team Check of quotation results before sent to customer Re-check the quote and setup System Project Team Customer, team and suppliers have a common understanding to the product System elements (e.g. components, modules, platform) are clear specified The product (handmade B1-prototype) is integrated and verified. The product (B2-prototype) is integrated, verified and the design is validated. P_LOG and MP for tools- & equipment. The product (C-prototype) is complete by EE-/ME-/MP-series parts and tools. All EE-/ME-parts are under CM with 4 5 6.1.y 6.2 6 The product (D-prototype) is produced 100% with series parts and on series production equipment, validated, qualified & approved - ready to start (SOP) Production ramp up. Around 6 months after SOP the results at plant (SV + customer) and field meet targets. The project will be lead by MP & Programmer Manager Ongoing Series-Production. Continual improvements (maintenance = small changes) managed each according PPAP rules. Around 6 months before End of Series-Production (EOP) at customer the hand-over is planned and accepted. Around 6-4 weeks before EOP the project will be hand-over to the division OES (old name: Spare Parts)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14 Phase Task 各阶段任务 0 1.1 Opportunity Acquisition Selection Idea & Quotation 1 2 3.1 3.2 3.3 3 4 5 6.1.y 6.2 6 7 Concept Development / IntegrationIntroduction to Production Series Original & Prototype Verification Production Production EquipCreation & Design Validation & Validation Ramp Up & Maintenance ment Services Disciplines-RD &-ADD Set-up [Rough] in details Project Conception Build of prototypes based on availableControls (B1,B2, C) generic System Sy-RD Elements (e.g. Syunderstood, Undertake workRD, Sy-ADD, product Testing by Sy-ADD RCS, disciplines Disciplines-RD, - detailed Marketing ADD& -DP), Sy-Integration, [Rough] Project Detailed Verification, -PreScope or Project Plan (e.g. Validation-& technical Planning, schedule, re-Pre-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sources), costing and Product Design Frozen, of Project Project- & Product resourcing "Go for Tooling" (CRD, Calculation, PURD) Simulations / Milestones in this Quote File, phase passed based Negotiation with APrototyping on Product Maturity Customer and if necessary DivM Business justification / case, which may provide basis for a commercial quote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HuizhouCo.,Ltd.| Raohuan | PMD Build of DOptimise Series Prototype (= production production 100% Series- processes Tools& Continual -Production) Solve Improvements for Series problems Approval by Maintenance of SV& Reach Development (= Customer on quality small changes) Product targets at and Plants (SV)Preparation of Production &Customer) End of Series(PPAP) &field Production Service / Spare Part production until End of Delivery Obligation Sy-Validation & -Qualification 15
15 页
389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公司年度KPI考核推行立项书
767 阅读
4 页
公司岗位、薪酬、绩效级矩阵表
761 阅读
9 页
内部竞聘方案(新)
749 阅读
8 页
4765等级薪酬管理制度
1147 阅读
15 页
岗位说明书
665 阅读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