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集团公司人才梯队与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案例】某集团公司人才梯队与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1.0 总则 1.1 目的 建立和完善集团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 计划以及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以便建立集团的人才梯队,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1.2 原则 坚持“内部选拔培养为主,外部专业人才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统一 规划,分级管理”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1.3 人才培养目标 集团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 即集团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 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部门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 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1.4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集团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 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集团人才培养的组织 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 划的统筹安排。 1.5 主要内容 1.5.1 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1 1.5.2 人才调配; 1.5.3 后备人才培养管理; 1.5.4 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1.5.5 人才培养淘汰与晋升。 1.6 适用范围 集团各职能部门、子公司。 2.0 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2.1 目的 通过科学的人才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 集团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2.2 甄选条件 2.2.1 任职资格及条件 2.2.1.1 高层管理 2.2.1.2 副总监级以上职务,年龄要求 45 岁以下,所学专业与岗位对口 , MBA/硕士/中级职称以上优先。(适用于外部人才甄选) 2.2.1.3 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 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适用于内部人才甄选) 2.2.1.4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战略规划、团队领导、创新能力、全局观念、制 度构建、沟通能力、企业认同等七个方面。(适用于内外部人才甄选) 2.2.2.1 中层管理 2.2.2.2 经理级职务,年龄要求 40 岁以下,所学专业与岗位对口,MBA/硕士 /中级职称以上优先。(适用于外部人才甄选) 2 2.2.2.3 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 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适用于内部人才甄选) 2.2.2.4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客户意识、计划能力、执行力、开拓创新、责任 感、企业认同、自律性和学习能力等八个方面。(适用于内外部人才甄选) 2.2.3.1 基层管理 2.2.3.2 主管级以下职务,年龄要求 35 岁以下,所学专业与岗位对口,全日 制本科以上学历。(适用于外部人才甄选) 2.2.3.3 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 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适用于内部人才甄选) 2.2.3.4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客户意识、计划能力、执行力、开拓创新、责任 感、企业认同、自律性和学习能力等八个方面。(适用于内外部人才甄选) 2.3 相关说明 2.3.1 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质量(品质)类; 2.3.2 以上各类人员胜任能力素质要求为初定,具体要求根据集团用人理念可进行 适当调整。 2.4 综合素质和潜质 2.4.1 性格特征 2.4.2 职业倾向 2.4.3 综合能力 2.4.4 心理测试 3.0 甄选工具 3.1 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3 3.2 关键工作经验与业绩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 3.3 综合素质和潜质可借助权威或专业机构开发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4.0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 关键岗位主要指集团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集 团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集团当前中高级岗位总数的 20—30%进行评定,一般来说,对 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 1—3 名候选人(如副经理、助理岗位),如果集团内 部没有合适人选,可考虑以外部招聘的形式进行储备。 5.0 后备人才甄选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集团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集团某些中级岗位 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后备人才由各部门、子公司根据公司制定的甄选条件进行初 步提案,并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建的评审小组进行最终评定。 6.0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程序 各部门、子公司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关键岗位及继任者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对 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人力资源部和部门、子公司针对候选人制订相应的人才 培养与开发计划——跟进和实施关键岗位继任者候选人开发计划。 7.0 后备人才甄选程序 各部门、子公司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对提交 的名单进行综合评定——人力资源部策划后备人才的整体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实 施——培训效果的反馈。 8.0 人才调配 4 8.1 调配目的 消除集团各职能部门、子公司人才封闭现象,加强各部门、子公司人才内部合理 流动,优化配置集团内部人力资源。 8.2 调配原则 8.2.1 符合集团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 8.2.2 在不损害调出部门利益的前提下,符合调入部门人才需求; 8.2.3 符合员工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挥; 8.2.4 优先考虑新成立子公司(部门)和新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 8.3 调配对象 因岗位性质和业务需要,必须向内部引进或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一些特殊岗位 或急需人才。 8.4 调配申请 由需求部门、子公司向集团人力资源部提出内部招聘申请或调动,并附职位说明 书及需求原因,人力资源部根据提交的申请,经过审核确认后,对内发出招聘启事或 直接从相关部门进行调配。 8.5 调配权 在调配过程中,因调出和调入部门发生争议而以协商的方式得不到解决时,集团人 力资源部有最终裁决权。 9.0 后备干部培养管理 9.1 培养方案 9.1.1 人力资源部制定年度后备人才培训计划,包括管理技能、专业知识的培 训,培训方式采用内训、外训和外派参观等方式。 5 9.1.2 后备人才培训计划按照年度集团培训计划要求提出,经领导批准后列入 集团年度培训计划。 9.1.3 后备人才培训第一年侧重于业务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培训,主要开展与后 备人才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和交流,熟知集团企业文化,开展管理机制、 企业制度等知识的培训; 9.1.4 后备人才后期培训根据本人的职业发展倾向和集团需要,一方面开展管 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计划能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协调 能力等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培训,侧重于专业 方面的创新能力的知识要求培训,并向相关行业和专业领域知识扩展,侧重于如何 根据企业文化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激励员工,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9.2 培养方式 9.2.1 岗位轮换:针对培养对象人力资源部可根据岗位要求,可考虑安排在集 团职能部门与子公司业务关联部门之间轮换,周期为 6-12 月。 9.2.2 指导人:根据培养对象的岗位要求和培养发展方向,人力资源部确认指 导人,并与指导人签订《后备干部培养服务合同》,对培养对象个人业务能力和职 业发展进行指导。 9.2.3 指导人职责: 9.2.3.1 指导人应每 1 个月填写一次《后备人才指导跟踪记录》,并经后备人 才确认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9.2.3.2 集团指定的指导人应事先与双方沟通后确认。 9.2.3.3 指导人根据本人工作的实际情况每月与后备人才沟通、交流,在工作 中给予后备人才帮助和支持,给予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 6 9.2.3.4《后备干部培养服务合同》包含以下内容: 9.2.3.4.1 确认培养对象相关研讨课题内容; 9.2.3.4.2 指导人应每 1 个月填写一次《后备人才指导跟踪记录》。 9.2.3.4.3 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给予后备人才问题 解决的建议。 9.2.3.4.4 给予后备人才工作进展方面的提议,包括工作的改进、流程的完善 等。 9.2.3.4.5 给予后备人才理论学习计划及实际工作技能。 9.2.3.4.6 与后备人才探讨企业文化,交流经验和看法。 9.2.3.4.7 给予后备人才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提供相关资料或信息供后备人 才参考。 9.2.3.4.8 共享工作经验和知识。 9.2.3.5 指导人津贴:从人才基金中例支,指导人服务期间为 300-500 元/月。 10.0 人才培养考核与评价 10.1 目的 增强各部门、子公司人才培养意识,促使各部门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10.2 考核对象 以部门、子公司为考核部门,部门负责制。 10.3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为:半年度、年度二次。 10.4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后备人才的选拔、培训实施、计划的落实、人才培养的相对 7 数量等。年度 KPI 考核为 A 等可列入晋升对象,年度 KPI 考核为 B 等可列入后备培养 对象。 10.5 人才培养责任人 各部门、子公司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有义务对本部门人才培养对象进行指导, 并将培养、引进人才工程纳入一把手年度考核中;对年度内同一岗位连续发生三次以 上换人(离职)者;部门空缺岗位达 6 个月以上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11.0 人才培养淘汰与晋升 11.1 目的 通过淘汰不合格的干部,为后备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形成干部能上能 下的用人机制,优化集团干部队伍素质。 11.2 淘汰和晋升比例 中高层干部每年淘汰比例为 5-10%,后备人才每年晋升比例为 20%左右。 11.3 晋升条件 参照《集团管理干部晋升制度》 与“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等相关 制度执行。 12.0 附则 12.1 本办法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制订、解释和修订。 12.2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正式实施。 13.0 附件 13.1 附件 1 《人才选拔与培养方式一览表》 13.2 附件 2 《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统计表》 8 13.3 附件 3 《外部人才库统计表》 13.4 附件 4 《后备人才推荐表》 13.5 附件 5 《后备人才测评与资质审核表》 13.5 附件 6 《人才储备实施流程图》 9 附件 1: 管理层 级 选拔渠道 1、一级单位至少配一 高 层 人 名副职级人员; 才 才 选 2、从集团中层干部选 拔储备 拔; 3、外部引进; 中层人 才选拔 储备 基层人 才选拔 储备 1、管理类从基层中选 拔; 2、技术类从并购中选 拔; 3、专业类以外部引 进; 4、业务类以梯队建设 为主; 5、青苗计划中选拔; 1、业务部门以梯队建 设为主; 2、管理类从员工中选 拔; 3、技术类从基础岗位 人才选拔与培养方式一览表 08 年—010 年集团人才选拔与培养方式 激励政 培养方式 人才招募/选拔标准 策 1、对于副职人员,实 人才基 1、副总监级以上职务, 必 行 实 战 项 目 式 管 理 为 金,实 须 要 求 所 学 专 业 与 岗 位 对 主,如某课题研究、担 行薪资 口,MBA/硕士/中级职称以 任中基层讲师; 差额补 上优先 2、以定期培训班; 贴办法 2、高层管理干部能力素质 3、以挂职锻炼为主; 主要包括战略规划、团队领 导、创新能力、全局观念、 制度构建、沟通能力、企业 认同等七个方面。 1、集中培训; 人 才 基 1、经理级,必须要求所学 2、所在部门或拟下派 金 , 实 专业与岗位对口,全日制本 单位担任副职至少三个 行 薪 资 科以上学历。 月; 差 额 补 2、决策能力、计划执行、 贴办法 成本意识、客户导向、培养 指导、团队合作、组织协调 1、业务部门以岗位实 践; 2、管理类所在部门或 下派执行岗位实习 2 个 月; 人才基 金,实 行薪资 差额补 贴办法 10 主要岗位 1、人力资源部副总监、财务部 副总监、审计部副总监、战略研 究副总监、公关副总监、资本并 购总监、法律事务总监; 2、子公司总经理、生产公司/药 业公司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 人力资源副总经理等; 1、省区总经理、市场部经理、 营运经理、财务经理、公关经 理、推广经理等 2、人力资源经理、企业文化经 理、招聘经理、总裁主任、审计 经理、等。 1、主管级,必须要求所学 分总、市场主管、推广主管、营 专业与岗位对口,全日制本 运主管、财务主管、公关主管、 科以上学历。 人力主管、商务主管; 2、客户意识、计划能力、 执行力、开拓创新、责任 引进; 3、轮岗以直线与职能 间轮岗; 1、大专院校; 1、部门内岗位轮岗, 人 力 储 2 、 全 日 制 本 科 毕 业 时间为一年; 备干部 生; 2、子公司营运部轮 3、人力资源专业; 岗,时间为 6 个月; 4、统一由集团人力部 管理; 1、大专院校; 1、部门内岗位轮岗, 财 务 储 2 、 全 日 制 本 科 毕 业 时间为一年; 备干部 生; 2、子公司财务部轮 3、财务/会计专业; 岗,时间为 6 个月; 4、统一由集团财务部 管理; 人才基 金,实 行薪资 差额补 贴办法 感、企业认同、自律性和学 习能力等八个方面。 1、全日制本科以上,专业 1、人力资源主管、人力资源专 对口, 员; 2、计划能力、执行能力、 企业认同、责任心、自信 心、学习能力; 人才基 金,实 行薪资 差额补 贴办法 1、全日制本科以上,专业 1、财务主管、会计主管 对口, 2、计划能力、执行能力、 企业认同、责任心、自信 心、学习能力; 附件 2: 后备人才培养统计表 填报部门: 序 预计架构调 号 整时间 1 2 3 4 5 6 7 空缺岗位名 称 储备人 员姓名 填报时间: 培养期限 储备人员 现岗位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11 日至 日至 日至 日至 日至 日至 日至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备 注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填报人: 附件 3、 填报部门: 序 岗位名称 号 欲引进 人 员 姓 名 联系方式 外部人才库统计表 填报时间: 信息渠道来 现跟踪状态 源 12 基础信息(简历附件添加) 1 2 3 4 5 □ 已经联系,处于双方沟通 当中 □ 已有联系,有加入我司意 愿 □ 已有联系,现无加入我司意 愿 □ 已经联系,处于双方沟通 当中 □ 已有联系,有加入我司意 愿 □ 已有联系,现无加入我司意 愿 □ 已经联系,处于双方沟通 当中 □ 已有联系,有加入我司意 愿 □ 已有联系,现无加入我司意 愿 □ 已经联系,处于双方沟通 当中 □ 已有联系,有加入我司意 愿 □ 已有联系,现无加入我司意 愿 □ 已经联系,处于双方沟通 当中 □ 已有联系,有加入我司意 愿 13 6 □ 已有联系,现无加入我司意 愿 □ 已经联系,处于双方沟通 当中 □ 已有联系,有加入我司意 愿 □ 已有联系,现无加入我司意 愿 填报人: 14 附件 4: 后备人才推荐表 姓名 学历 现岗 性别 入职时间 现岗位年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单位名称 主 要 工 作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经 历 被推荐人工作表现( 详细表现材料请见附件) 出生年月 所在单位 拟推荐岗 位 岗位 主要职责 年月日 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意见 签名/盖章 年月日 到被推荐岗位后本人工作思路 15 注:1、本表由人力资源部、被推荐人所在单位各存留一份; 2、“到被推荐岗位后工作思路”一项由被推荐人本人填写。 附件 5: 后备人才测评与资质审核表 姓名 年龄 性别 来源 拟推荐岗位 □外部 □内部部门 测评时间 个人历史资料(推荐部门填写简历、所获学位、资格、奖励) 部门: 资质预审人: 时 间: 能力素质和绩效评价(人力资源部填写近一年内的绩效考核评价) 评价人: 时间: 人格测验结果和情境测验:(人力资源部填写测验内容及结果,评价能否胜任工作 和环境要求) 测评人: 时 间: 配置岗位建议(用人部门) 建议人: 时间: 配置计划(配置岗位、职级,配置性质: 任用、调配或晋升)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时间: 16 上级审批: 上级领导(签名): 日期: 附件 6:人才储备实施流程图: 推荐后备人员 员工向本部门 主管自我推荐 人力资源部对后备人员资格审核 后备人员与公司签订培养协议 由人力部与部门指定指导人 确定任职岗位及相关技能 培训课程由指导人 及徒弟自设计,最终 通过技能考核. 确定关键岗位及相关技能 师徒共同确定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基础部分教材 制订培养课程 选定培训教材 以自学,辅导为主,案 例分 析,授课 ,考察 , 轮岗等结合. 确定培训方式 理论笔试,案例分析,实 际操作,专家团验收,技 术比武等. 培训实施 优秀 培训考核 奖励 物质 轮岗 不合格 处罚 晋升 取消后备人才资格 17 不享受后备人才培训待遇 18

18 页 308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天一创投集团-骨干人才梯队建设计划-9页

【案例】天一创投集团-骨干人才梯队建设计划-9页

天一创投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2 第三章 岗位轮换............................................................................................3 第四章 内部兼职............................................................................................4 第五章 人才调配............................................................................................5 第六章 考核与评价.........................................................................................6 第七章 淘汰与晋升.........................................................................................6 第八章 附则...................................................................................................7 1 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建立和完善江苏天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天一创投”,下同)人才培养机制,通 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 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 天一创投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 环培养。 第三条 人才培养目标 天一创投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 天一创投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 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 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第五条 天一创投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中心和子集团作为人才培养的 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中心作为天一创投 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 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1、 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 岗位轮换; 3、 内部兼职; 4、 人才调配; 1 5、 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 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 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 适用范围 天一创投各职能中心及子集团。 第二章 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 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天一创投用 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 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 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 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 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天一创投十二项关键资质建议: 1、沟通能力; 3、计划组织能力; 5、应变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4、管理控制能力; 6、执行力; 2 7、创新能力; 9、决断力; 11、团队合作能力; 8、领导能力; 10、人际关系能力; 12、承受压力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 性格特征; 3、综合能力; 第九条 2、职业倾向; 4、心理测试。 甄选工具 1、 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 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 3、 综合素质和潜质可借助权威或专业机构开发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第十条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 关键岗位主要指天一创投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天一 创投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天一创投当前中高级岗位总数的 %进行评定,一般来说,对每 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 1—3 名候选人,如果天一创投内部没有合适人选,可考虑以 外部招聘的形式进行储备。 第十一条 后备人才甄选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天一创投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天一创投某些中级岗 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后备人才由各单位根据天一创投制定的甄选条件进行初步提名, 并由人力资源中心牵头组建的评审小组进行最终评定。 第十二条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程序 1、各单位向人力资源中心提交关键岗位及继任者名单; 2、人力资源中心组织对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3、人力资源中心和各单位人事部门针对候选人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 4、跟进和实施关键岗位继任者候选人开发计划。 第十三条 后备人才甄选程序 3 1、各单位向人力资源中心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 2、人力资源中心组织对提交的名单进行综合评定; 3、人力资源中心策划后备人才的整体培训方案; 4、培训方案的实施; 5、培训效果的反馈。 第三章 岗位轮换 第十四条 轮岗对象及目的 岗位轮换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管理骨干,目的在于为天一创投培 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的人才。 第十五条 轮岗周期 轮岗周期原则上一般分为六个月、一年和二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 第十六条 轮岗比例(年度) 1、中高层管理人员: %; 2、管理、财务、项目、技术类人员: 4、 后备人才 %; %以上。 注:轮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第十七条 轮岗与晋升的关系 所有后备人才必须在轮过 个以上岗位才能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特聘人员除外)。 第十八条 轮岗审批 1、 子集团成员企业,子集团内部轮岗(中层管理人员不包含在内):由子集团自行 审批; 2、 子集团中层岗位(不包含财务经理)内部轮岗——由子集团自行审批,报人力资 源中心备案; 3、 子集团跨单位轮岗——由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中心审批; 4 4、 财务系统人员轮岗:由部门提案——子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审核——人力资源中 心审批; 5、 天一创投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轮岗: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中 心审核——报天一创投总裁审批。 第十九条 轮岗人员管理 1、岗位轮换人员编制仍属于派出单位,轮岗期间的考核工作由新单位考核,但必须将 考核结果反馈给原单位,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2、轮岗结束后,轮岗人员应立即提交书面报告(总结)交轮岗双方单位。 3、轮岗结束后,由轮岗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构与员工职位升降、工资级别调整 挂钩。 4、派出人员工资、奖金、保险和福利由派出单位支付。 第四章 内部兼职 第二十条 兼职目的 增强对其他单位和部门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天一创投培养和储 备人才。 第二十一条 适用对象 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 第二十二条 兼职人员的定位 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建议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供相关意 见和建议,但不参与具体的决策活动,兼职人员应参加所在单位的有关会议,并承担相关工 作任务,在兼职业务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兼职周期 兼职周期由派出单位与兼职单位协商确定,原则上每周累计工作时间不能低于 1 天。 第二十四条 兼职形式和职务 内部兼职采取跨单位/部门形式进行,兼职职位一般以助理职位或副职为主。 5 第二十五条 工作开展方式 1、兼职人员在兼职部门的工作计划由所在部门负责人与兼职人商定,并纳入该部门工作 总计划,接收所在兼职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同时,兼职人员工作计划应报派出部门备案。 2、一般情况下,兼职人员可以采取每半天到兼职部门工作,另半天回原单位工作的方式。 第二十六条 人员管理 1、人事关系:兼职人员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派出单位。 2、审批程序: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中心审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需天 一创投总裁审批) 3、兼职申请审批后,统一由人力资源中心正式通知接收单位,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兼职 人员的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关系。 4、接收兼职人员的部门应当为兼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且有责任安排兼 职人员的工作。 第五章 人才调配 第二十七条 调配目的 消除天一创投各单位人才封闭现象,加强各单位人才内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天一创投 内部人力资源。 第二十八条 调配原则 1、 符合天一创投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 2、 在不损害调出单位利益的前提下,符合调入单位人才需求; 3、 符合员工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挥; 4、 优先考虑新成立公司(单位)和新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 第二十九条 调配对象 因岗位性质和业务需要,必须向内部引进或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一些特殊岗位或急需 人才。 6 第三十条 调配申请 由需求部门向天一创投人力资源中心提出申请,并附职位说明书及需求原因,人力资源 中心根据提交的申请,经过审核确认后,对内发出招聘启事或直接从相关部门进行调配。 第三十一条 调配权 在调配过程中,因调出和调入部门发生争议而以协商的方式得不到解决时,天一创投人 力资源中心有最终裁决权。 第六章 考核与评价 第三十二条 目的 增强各单位人才培养意识,促使各单位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第三十三条 考核对象 以职能中心和子集团为考核单位。 第三十四条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为一年。 第三十五条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后备人才的选拔、培训及轮岗计划的实施、计划的落实、人才培养 的相对数量等。 具体考核方式、指标及奖励方式由人力资源中心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人才培养责任人 各级中高层经理作为人才培养对象的相关责任人有义务对本单位人才培养对象进行指导, 没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将不能晋升到更高一级职位。 第七章 淘汰与晋升 第三十七条 目的 7 通过淘汰不合格的管理人员,为后备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形成管理人员能上 能下的用人机制,优化天一创投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第三十八条 淘汰和晋升比例 中高层管理人员每年淘汰比例为 %,后备人才每年晋升比例为 %左右。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经天一创投董事会批准后发布执行,天一创投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制订 、 修改并解释。此前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均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天一创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8

11 页 285 浏览
立即下载
【技巧】年终人才盘点误区及注意事项

【技巧】年终人才盘点误区及注意事项

人才盘点的这些雷,你可千万不要踩 雷区一:为了盘点而盘点 案例 A 公司规模不大,公司老板在与人力资源经理一起参加了一次人力资源培 训之后,对人才盘点产生了兴趣,决定要在公司实施。老板将任务全权交给了 人力资源经理来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你做事我放心!”面对老板的 信任,人力资源经理却苦恼起来:“老板的想法来得太突然。人才盘点目的何 在?没有评估工具,没有应用方向,如此‘盘点’,老板放心,我可没办法安 心啊。” 分析:A 公司为了人才盘点而盘点,首先没有明确人才盘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后期很难跟进和应用;其次,评估的工具和方法也不明确,两手空空就要去做 盘点,看到这个开头就猜得到结局,必然以失败收场。 一般来说,进行人才盘点首先要在盘点前搞清楚公司的业务战略和组织架构, 还要依据岗位设计,职责分工。之后,要结合组织需求和岗位特点去确定评估 的维度。 比如在做管理者继任计划时,在人才盘点评估维度上一般遵循“1+X+Y”的原则。 “1”是企业文化价值观:重要岗位上的人员一定要和企业“一条心”,从内心 认同企业的发展和价值观,愿意与公司一起发展,这是最为重要的。 “X”是管理层的能力要求:盘点管理层人员,当然要评定其是否具备管理能力 和管理潜质。对于在管理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管理能力依然不高、实际管理效 果不好、通过培训等指导也未见起色的管理人员,应该考虑其可能不适合管理 岗位。如果其专业能力出色,不妨考虑为其调整专业序列。 “Y”是各序列的能力要求:比如销售序列、客服序列、研发序列、职能序列, 这些序列对任职者的能力、潜力甚至性格等的要求都有差异。在实际操作层面, 最好以头脑风暴、研讨等形式将评估的维度确定下来。当然,如果有预算的话, 引入专业的第三方也可以让这一过程更加高效。 实际盘点时,搜集了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之后,一般会组织管理者召开人才盘点 会,根据盘点的规模,人员构成也有所不同。比如管理层的盘点,一般由 CEO 或分/子公司/大区负责人作为第一负责人,通常按照管理序列层级进行分批盘 点。一般由被评估对象的上级完成对下属的评估和汇报。这样分批盘点下来, 也能反映出各位管理者对团队人员的了解程度和管理远见。 盘点后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更多的还是用于能力发展方面。盘点的结果不能 止步于一堆数据和表格,必须转化为行动计划,作为年度人才培养的重点。 雷区二:将人才盘点当作“万金油” 案例 B 公司老板认为公司目前人太多,人力成本过高,而且对很多员工不满意,觉 得能力不高,在公司就是混工资。他找来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希望淘汰一些 人,精简人员,提升人效。人力资源部经理向老板提议进行一次人才盘点,用 人才盘点来衡量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度。老板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交给人力资源 部去做。 开始操作后,人力资源部经理才发现工作量过大。不仅如此,老板对该任务的 时间、成本都有严格要求。由于之前公司胜任力体系不够完善,人力资源部经 理想要把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胜任力搞清楚,再通过员工胜任力的各种测评 结果来看人岗是否匹配。如此大的工作量,在规定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本来 老板对人力资源部的招聘选拔能力已经有所质疑,这次人力资源部经理自己的 提议也无法顺利完成,老板更加不满意了。 分析:人才盘点一般不用于“全员人岗是否匹配”的评定。人才盘点常用于人 员选拔,比如关键岗位继任、人才梯队建设、人才能力培养、团队人员配置等 方面。因为进行人才盘点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和成本在人才测评工具上,如果用 人才盘点的方式来评定全员人岗是否匹配,这项工作的成本太高。 对于 B 公司来说,在时间及成本要求都较为严格的前提下,人力资源部能采取 的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是直接用“任职资格+绩效”来检验人与岗是否匹配。当 然,按照老板的要求,首先还应该确定岗位编制,而定岗定编又是另外一个大 课题。 雷区三:评估工具 360 度“无死角” 案例 C 公司董事长意识到管理层的重要性,决定对公司所有中高层管理者进行一次 大盘点。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领导沟通后,决定采用 360 度全方位评估来进行 盘点。在领导的支持下,人力资源部采购了专业测评公司的 360 度测评工具, 评估维度和题目的科学有效性基本可以保证。专业工具在手,人力资源部对这 次盘点任务信心满满。 评估很快出了结果,但评估分数普遍虚高,根本无法在实际中应用。HR 私下访 谈了一些老员工,这才发现,由于盘点前没有阐明评估目的,大家对这次盘点 有所顾虑,以为公司要裁人,所以分数都打得很高。 分析:360 度评估是管理层盘点常用的方法,C 公司采用这个方法对中高层管理 者进行盘点并没有问题。但 360 度评估在应用上是有前提的,即一定要做好前 期“降噪”工作,明确评估目的。 C 公司在前期宣传时,应该向评估者阐明,此次盘点的目的是用于能力开发, 了解现任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升其管理能力。其次,评估 者要了解 360 度评估工具,掌握利用该评估工具打分的方法,严格按照评估标 准评分。另外,评估一旦开始,由于涉及人员较多,中间很难再进行调整。为 了保证分数的有效性,最好在正式评估前先进行一场小范围的试测,发现问题 先行调整。任何工具都是一把双刃剑,360 度评估用不好,可能带来人际关系 紧张、团队凝聚力下降、人力资源部和高层领导者威信降低等问题。只有前期 做足准备,才不至于使人才盘点“有结果,无用处”。 雷区四:因“时机不成熟”而放弃 案例 D 公司成立十余年,当年和老板一起打江山的元老已经成为公司重要区域的老 总。元老们业绩不错,对公司也忠诚,但总是对下属护短,也看不到自身在管 理上的不足。对此,人力资源总监建议对大区的中高层进行一次盘点。消息一 出,元老们纷纷表示反对:“我天天和手下在一起,你们不过是一群坐办公室 的,能比我更了解我的下属?”“你们人力资源部这样做是什么意思?”盘点 还未开始,元老们已将矛头直指人力资源部。为了安抚各位大区经理,老板不 得不放弃已经着手进行的人才盘点工作。 分析:很多公司的销售业务都是按照区域的形式进行管理。企业在初创期,品 牌形象尚未树立,拓展市场难度大。这时,企业通常会赋予区域业务人员较大 的自主权,如销售管理权、人才招聘和使用权等。这种分权管理主要依靠“人 治”,管理较为粗放。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企 业更多地依靠制度和流程来管理。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升员工绩效 和胜任力也变得刻不容缓,实施人才盘点,对人员能力进行摸底很有必要。 在实际操作中,D 公司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选择一个比较配合的大区先 试点尝试。将盘点的目的和意义向区域老总宣讲清楚,让他了解到,人才盘点 也是帮助他梳理团队,协助他更好地了解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这一点, 在盘点前以及后期的结果应用过程中,一定要让区域老总体会到,获得他的支 持。接下来的盘点工作一定要做得尽量完善。 如果盘点实施和后期应用做得好,可以举行经验分享会,用数据、事实来体现 人才盘点的价值。当其他区域老总看到人才盘点确实有价值,且人力资源部在 此过程中担当的是帮助的角色而非对立面,排斥心理就会渐渐消失。企业也可 以请第三方专业人员来做这项工作,这会使人才盘点的过程、结果更加客观公 正。

3 页 257 浏览
立即下载
【实战应用】人才盘点九宫格法及具体实操

【实战应用】人才盘点九宫格法及具体实操

九宫格法人才盘点实操 一、人才盘点的意义: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的迅速扩张,业务的跨界经营,使许多企业 面临管理人才的需求,做好人才盘点,增加高管团队的管理半径对于企业 来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所以企业做好人才盘点的工作,是企业内部是 否具备充足的人才库、是否有足够潜力的未来领导者将成为企业能否进一 步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同时经过企业内部培养的人才,人才的稳定度和契 合度都会很高。 二、九宫格法人才盘点 九宫格法作为人才盘点的工具之一,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企业人才 较多,做有针对性的盘点时,非常具有实用性,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把人 才放进去,做出一张“人才地图”,让人能够一目了然。具体操作如下: 九宫格法 中 低 中 高 绩效 低 高 综合能力测评 九宫格法需要先对企业人才进行测评得出最终能力和绩效的成绩后, 然后根据企业对于人才分类的将人才放到应该在的位置,然后根据相关数 据资料进行讨论处于界线位置的人员应该放置的位置。 具体九宫格的操作方法有数据导出法、讨论共识法。我们先看一下数 据导出法,数据导出法,需要企业根据人才的表现作出绩效的最终成绩, 然后根据高中低排序,再依据企业对人才分类的比例进行分配(如:2:6:2 或者 3:4:3),将人才名单放入九宫格的相应位置。 当然,将名字贴上去之后讨论的重点就将是那些处于边界线附近的人 因为他们靠左一点就到左边去了,稍微往中间放一点就到中间来了,这值 得我们再讨论斟酌到底把他们放在哪里。 对于讨论共识法,我们一般在被盘点的人数不是特别多的时候应用, 比如说总共只要盘点 15 个人,九宫格的分布是有的格子两三个人,有的 格子可能一个人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去强制分布了。强制分布这 种方法在这里并不合理。所以,这时我们更多地通过直接讨论来形成共识。 这 15 个人的名字该往哪里摆,张三是不是右上角的 9 号格,李四是不 是中间的 5 号格,王五是不是也是中间的 5 号格,就直接这样讨论。 同时,为了避免混乱,建议可以先从右上角开始讨论。右上角通常是 绩效和能力双高的“超级明星”,现场可以问评委,“9 号格里面,你们 有没有提名,你们觉得谁可以放在这个‘绩效能力双高’的格子?”如果 有提名就往里面放,如果对提名有意见,有分歧的也没关系,我们先把人 名放上去,稍后再来讨论是不是应该在这个格子,还是稍微往左或者往下 挪一点。 三、九宫格法的应用 在人才盘点的整个体系里面,九宫格的好处在于能够一目了然地把你 的人才放进去,形成一个“人才地图”。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够比较显性 地展现“谁是你最重要的,最值得发展和关注,最值得资源投入的人才”, 而对于不同的人群,你要采取不同的对策。 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九宫格的用法是把九宫格的图表也放在文字里面。 九宫格里面在右上角的 9 号(9 号格),是绩效和能力双高的超级明星。这些 人下一步要考虑晋升,重用,给他们更好的平台和机会,甚至点对点匹配 公司的高管来给他做辅导、发展等等。 那么处于中原地带的 5 号格、6 号格和 8 号格,这些员工属于稳定贡 献者,下一步也是要投入不少的资源对于他们进行重点的关注和培养的, 但是可能不一定是点对点,而是成批的来进行培养和发展。 还有一些,要么是能力需要提升的,比如说 4 号格和 7 号格,绩效还 不错但能力不行的,这样的人我们要怎么样维护好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斗 志,然后让他们持续高效的产出?我们是否需要通过一些专门的培训手段 来帮助其提升专业能力,甚至是综合能力。这都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去思 考的培养方向。 对于 2 号格和 3 号格的人群,是稍微偏右下角一些,综合能力、潜力 都还不错,但是绩效不足的这部分人。这个人群值得我们认真分析一下: 为什么他们能力很好,但是绩效做不出来?是因为外界的因素,需要我们 下一步再给他们创造一些条件,匹配一些资源激发他们;还是因为我们没 把这些人放对位置,以至于他们的能力在目前的岗位上用不上。这是下一 步值得分析和讨论,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的。 那么最最左下角不达标的人群,能力和绩效双低的,建议一是要给他 们提供绩效辅导,全面分析问题所在。二是看看是否要给他们一些警告或 警示。三是考虑下一步是否可能进行调岗、职责的调整等。 这些就是处于九宫格不同位置的人群,我们需要采取的不同的相应对 策,所以,九宫格既是人才盘点的产出,又是非常重要的下一步的人才发 展体系或者是用人决策的重要的信息输入。

4 页 349 浏览
立即下载
【实战应用】九宫格人才盘点示意图

【实战应用】九宫格人才盘点示意图

九宫格人才盘点示意图   CA BA AA 业绩偏低但潜能较好的员 高 工,业绩不佳的原因要深度分 业绩与潜能双优的明星员工, 析,可能员工处在新角色或是新 业绩合格潜能较好的员工, 有能力承担更高层级的任务,也是 进入公司,需要在工作方式方法 是企业的中坚力量,重点在于帮 外部挖猎的主要对象,需要集团重 上给予辅导,或目前职位安排影 助他们提高绩效,可设定更高的 点关注。这类人员可以承担更高级 响了能力发挥,需给予员工更多 工作目标,进行业绩辅导。 任务、优先考虑晋升发展,并注重 展现的机会,给予一段时期的观 能力转型。 察其业绩的变化。 CB 能 BB 业绩偏低潜能员工,员工有 是大部分员工所在位置,业 一 定 的 能 力 还 未 转 化 为 绩 效 展 绩与潜能均合格的员工,也属于 力 中 现,或许目前职位安排影响了能 企业坚实的基层力量,这类员工 力 发 挥 , 严 格 的 绩 效 管 理 是 关 提升业绩是关键,培养为业务骨 键。 干。 AB 业绩优秀但潜能合格的员工, 这部分人员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安 排合适的导师、一些有延展性的工 作帮助他们提升潜能;这类人员可 以尝试承担更高级任务、注重能力 提升后,优先考虑晋升发展。 CC BC AC 业绩优秀但潜能偏低的员工, 业绩与潜能均偏低的员工, 低 属于不合格员工,可以考虑解除 劳动关系。 业 绩 合 格 但 潜 能 偏 低 的 员 多为老练的专业人员,让他们继续 工,要给这类人员业绩压力,给 发挥贡献,认同他们的贡献,通过 予足够的培训与发展机会,促进 培训提升能力水平;让其在现有角 业绩达标。 色充分发挥价值。希望通过能力提 升后有新的职业机会。   低 中 业 绩 高

2 页 265 浏览
立即下载
某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某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XX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XX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内容提要: 1 人事政策盘点 2 人才结构盘点 3 人员在岗及需求盘点 4 员工满意度调查说明 5 员工年度表现评估 6 行业薪酬调查 一、 人事政策及作业实务盘点 职能 1 制度名称 不足的地方 改进建议 XX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与配置 培训与开发 绩效管理 薪酬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 员工手册 组织手册、权责手册 二、人才结构盘点 2015 年度公司人员结构分析图表(截止 2015 年 12 月 31 日) 2 XX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图表一:人数变动 3 图表二:学历 XX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部门 年初 人数 年底 人数 学历 本科(及以 上) 大专 中专 高中(及以 下) 人数 (人)                                 总计       其中工程类人员初级职称 人,中级职称 人,高级职称 称人,中级职称 人,共 人,占总人数的 %                                                     图表三:籍贯 籍贯   总计 其中男性   %;女性   人,占总人数的     %             图表四:年龄 年龄段 ≤30 岁 4   总计   人,占总人数的 人数 (人) 人;其他人员初级职   图表五:离职类型 人数(人)                     离职状态 辞职 人数(人) XX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30≤40 岁           公司辞退       >40≤50 岁           合同到期       >50 岁                       总计             总计 平均年龄 图表六:年资 入职年限       人数(人)             图表七:离职明细                                                                                                                             部门 离职人数   离职人员 图表八:月度人数变动明细 月份 5 当月入职 人数 当月离职 人数 XX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合计 6                                                                                                                                             合计                       34 期初人数: 人,期末人数: 人;入职人数: %。(2009 年的流动率为 %) 注:流动率公式:离职人数/(期末+离职) 人,离职人数: 人 ;总计人员流动率: 三、人员在岗与需求盘点 2015 年公司人员在岗与需求一览表 部门   序 号 岗位设置   总计 需求 人数 现有 人数 截止日期: 现在岗人员盘点   2010-12-31 备注   四、员工满意度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在 XX 往年二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表的基础上,结合盖洛普的 Q12 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而制订的。问题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工作满意度(1-4)、公司 管理(5-10)、沟通与合作(11-13)、绩效与薪酬(14-17)、员工发展(18-20)。详情请见下页 2015XX 员工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提要说明:发放调查表人数: 参加人数: 总平均分: (满分百分) 整体满意度(满分 5 分): 即满意度总体评价: 7 序 号   分值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0分 意见 非常同意 比较同意 一般 不太同意 非常不同意 未选 统计 人数 1 2 公司目前的工作环境让我很满意 现在的工作负荷量安排很合理 3 我的能力和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4 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认可 5 公司业务流程和制度很规范 6 公司创造一个公开及信任的管理环境 7 公司对于我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支持 8 我有足够的自主权来独立自主处置所面临的工作问题 9 公司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凝聚力 10 公司能及时表扬绩效突出的个人或集体 11 我知道公司、上级对我的工作要求 12 上级总能提供工作成绩的反馈,以便我明确以后的目标 13 我能与同事共同合作将工作做好 14 我现在拿到的薪酬反映了我对公司的贡献 15 公司关心员工福利情况 16 与目前外面公司的同行相比较,我的工资是公平的 17 我愿意维持现有薪酬福利继续留在公司工作 18 公司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鼓励我的发展 19 公司能给我提供较好的工作职务机会、满足自身发展 20 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接受培训和学习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总分 % 总平 均分  小计 注:1、参加人数是指参与调查并提交了调查表的人数,从表中来说参加人数是每一个问题各项意见人数的总和;主要参加人员为经理(含)以下员工。 2、“%”是指各个意见人数占总参与人数的百分比 3、“总分”是各意见人数与分值之积之和,总平均分=总分÷参加人数(指选 5-1 分的人数,不含单项题未选项人数) 4、“整体满意度得分”是“总平均分”的平均值=总平均分÷20  五、员工年度表现评估 人力资源部同部分部门负责人沟通后,结合年度考核成绩、个人工作表现等,做出年度初步综合评估(见下表),做为公司领导在年度评先、提职、加 薪、调整等人事布局时的参考,其中建议说明中的加薪是基于年度普调的角度考虑建议的,具体幅度等尚需专题测算后提报。 编制部门:人力资源部 2015 年绩效考核成绩表 年度综合评估等级:A 优秀,可提拔、加薪,B 良好,可培养、加薪,C 合格,D 需改进,E 不合格 8 序 号 部 门 序 号 姓 名 二季度 三季度 10 月 11 月 12 月 人力资源部 年度综合评估 建议说明   1 2 3 4 5 六、XX 省部分 XX 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薪酬待遇调查及公司调薪建议 人力资源部 二〇一六年一月五日 9

9 页 275 浏览
立即下载
人才盘点的五大原则

人才盘点的五大原则

人才盘点的五大原则 一、什么是人才盘点 人力资源盘点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数量,即人员的数量;二是结构,有怎样的岗 位;三是能力。人力资源部最核心的工作是向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确保公司在业务 运营和战略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支撑,即每个岗位都人机匹配,且这些人都具备相应的能 力。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盘点就是要对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本进行评价、识别。 人才的流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较难掌握,比如一些大公司希望不喜欢的员工离 职,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在关键岗位没有可替代的人员又担心关键员工离职,这给人力资源 盘点带来了难度。此外,人力资源面对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和能力很难看出来,所以人 员能力的评价需要从操作能力、专业能力、知识、价值观、个性等多维度进行。 1.影响员工去留的“三个头” 影响员工去留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三个头”: 赚头 员工们生活需要一定的金钱保障,若在本公司赚的钱无法满足生计所需,或者其他公 司给出了更高的薪酬,员工通常会选择离职。 奔头 公司能否给员工一个“未来”对员工的去留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年轻人,会担心以后 的工作发展,如果在公司中受不到重视,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奔头”,往往就会选择离 开。 念头 有些员工薪酬很高,岗位很好,所在的公司的前途也很好,但仍选择离开,究其原 因,主要在于“念头”不一致,觉得自己与老板或同事不合拍,工作不舒服。 以上影响员工去留的因素是无法告诉别人,别人也不会讲出来的隐性原因,这是人力 资源盘点的巨大难题。企业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2.人力资源盘点的三大挑战 人力资源盘点面临的三个挑战为:操作能力、智力、员工的心。 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可以通过测试进行判断,是最容易测评的能力。 智力 智力也可以通过测试进行判断,人们常关注的沟通能力、影响力、价值观等则较难测 试。 员工的心 人的心理状态很难判断,尤其是在职场工作多年的人,更不容易表现自己的心理状 态。事实上,这些心理状态对员工而言很重要,人力资源盘点的报告中应当包括员工离职 倾向的评价。 人的能力是属于个人的,要想让员工的能力属于企业,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员工有 能力,二是员工愿意为企业工作。也就是说,员工的能力处于流动状态,只要员工离职, 其能力就不再属于企业。对于中国移动、海油等大企业来说,其最大的人力资源难题是淘 汰人的问题;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更大,招聘员工是问题,让员工 留下更困难,如果员工留不下,盘点也就失去了意义。 可见,员工的能力难以判断,内心的想法比较隐蔽,会给人力资源盘点带来很大挑 战。 3.人才盘点的五个主题 人才盘点的主题主要有五个: 用什么标准盘点 人才盘点的标准是基于公司现有的运营要求,还是基于公司未来一年的重要发展要 求,两者是不同的。 用什么方法盘点 盘点需要方法。虽然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采用 Miss.HR(人事信息库)系统进行盘 点,但大部分公司并没有相应的系统和方法,盘点只限于纸面上,无法落实。同时,诸如 雷达图、胜任模型等也可用于人才盘点,回答人力资本等问题的系统也并不被国内很多企 业所认可。可以说,目前人力资源部在人才盘点上是非常缺少方法的。 盘点的结果是什么 盘点是中间产品,不是最终结果。人力资源部的一些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盘点来实现, 如公司需增加的人员数、人员来源、人员能力如何、怎样提升人员能力,以及哪些人员要 离职、如何减少人员流动等。也就是说,人才盘点至少要有三个用途:第一,为招聘决策 服务;第二,为能力发展服务;第三,为留人、激励人服务。 盘点中的疑难杂症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难免会存在一些“疑难杂症”,比如,岗位数如何确定, 部门上报人数故意多报,等等。 如何开盘点会 将盘点会作为人才盘点的方式,这并不正确。大量的盘点是不可能在会议上完成的, 因为按照中国企业召开会议的习惯,通常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持反对意见,多数反对意见都 是在会后才出现,所以更多的盘点应该放在人员配置会上。 案例 ——HR 总监的盘点—— 深圳某公司在全国有很多家连锁店,该公司的 HR 总监为此做 了一个类似于围棋的棋盘挂在办公室,然后将所有店面经理的名字 写在棋盘上,一有时间,该 HR 总监就端详棋盘,并进行“排兵布 阵”,比如,湖南某店面的店长去了深圳的某店面,河北某店面的 店长去了山东的某店面……,同时认真分析各店长以及店长以上职 位人员的能力、特点,以及公司的人才缺口。 这家公司以往的 HR 总监平均工作时间都不超过 10 个月,但 该 HR 总监在公司已经干了两年。 薪酬、绩效虽然重要,但一般的技术人员就可以胜任,盘点才是 HR 真正要干的事。人 才盘点的目的,就是确保公司在必要的岗位上有合适的人、合适的能力。 二、企业阶段原则 企业阶段原则就是要判断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是人力资源盘点的首要工作。 按照发展阶段,企业可分为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困境型企业三类,对不同类型 的企业,需采取不同的盘点方法。 1.成长型企业 成长型企业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案例 ——某民营环保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盘点—— 某民营环保企业主要从事水处理工程,在现阶段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不但研发做得很 好,业务模式也很成熟。但是在对该企业进行人才盘点时,人力资源发现无法按照成熟型 企业的模式进行操作,很多成熟型企业的人才盘点方法和工具在该公司都不可行。原来该 企业还只属于一家成长型企业,老板最关心的是是否有人进行业务拓展,而非薪酬问题是 否能够解决。 于是,该企业的人力资源在盘点时重新调整思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节奏来判断企 业对不同人员的需求程度,并进行排序,同时盘点哪些员工来了后,公司的业务收入和利 润会增加,原因在哪。盘点结束后,人力资源把人员数量和主要岗位等信息都开发出来 了,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人力资源部在对成长型企业进行人才盘点时,应做到: 关注战略 人力资源部应关注公司下一步要做什么,不能只看当下。 关注重点项目 人力资源部要关注企业有哪些重点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多少人,因为员工的安排最终 要落实到具体项目或岗位上。 关注产品 人力资源部要关注公司是否有重大产品开发项目,若有则需了解其业务模式,因为其 中往往蕴含着很多人员的需求。 关注市场 在盘点中,人力资源部还应多关注市场,不可过分冒进,公司解雇人员很难,招聘需 谨慎。 另外,对于成长型民营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第一,在人力资源盘点中,民营 企业,尤其是成长型民营企业波动大,且往往老板一人说了算,难免会出现老板一时冲动 的情况,因此人力资源部需要关注企业的业务情况;第二,需特别关注公司的支付能力, 人力资源部要确认公司需要什么人员以及财务状况,要将人才盘点落地到公司的预算中。 2.成熟型企业 在成熟型企业的盘点中,需进行大量的定量分析,具体应做到: 关注预算 成熟型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人工成本预算非常严格,因此需要关注预算。 关注人工成本 成熟型企业需计算人工成本,包括计算每年固定工资上涨比例。 关注政策 成熟型企业需关注公司有关人力资源方面所的政策。 准确 成熟型企业在人才需求上要求必须是准确的。 一般来说,成熟型企业比较有章法,主要按照从战略向外推算需要多少人,其经常面 临的问题是很多部门需要人才,HR 却没办法解决。对此,HR 可以通过进行若干定量研究 给出理由,说服部门不要增加人,比如,可将裁员的责任交给部门经理,这样部门经理就 不敢随便增加人员。 3.困境型企业 困境型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另一类是遇到较大困难却不一定 衰退的企业。 对于困境型企业来说,最需要人力资源部提供的关注包括: 关注现金预算 困境型企业首先要与财务部互动,确定财务部能给出的人力成本预算。企业如果没有 资金解决员工的薪酬问题,就容易造成动乱。 关注支付能力 人才盘点需根据支付能力判断企业所能留下的员工,而不是根据业务需要安排。 关注市场 人才盘点还需关注市场,部分企业是处于短期困境,经过短期困境后就能快速成长, 因此在中期需关注市场变动。在进行人力资源盘点时,出色的 HR 不仅能为老板提出需留下 的员工数量,还能提出需保留的员工。 三、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也称经营导向原则,指的是企业未来打算做什么和怎么做。进行人才盘 点、培训和人力资源规划都要适度超前,不能只看当下。企业如果在需要人才时才让人力 资源部找人,很多岗位尤其是一些稀缺岗位往往会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人才。因此, 进行人才盘点时,要用未来作为比对的标准,即一定要基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要有规划, 不能凭空想象。 另外,需注意的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配角地位和支撑角色,不 能过分强势和完全主导他人。 1.战略导向原则中关注的两个角度 具体来说,在战略导向原则中需要关注两个角度: 岗位变化及数量变化 在战略导向原则中,岗位指的就是结构,即结构有无变化。 案例 ——苏宁的人才盘点—— 苏宁电器现阶段的战略是向电子商务发展,苏宁易购发展很快,因此出现大量新的岗 位。对此,苏宁电器完全基于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人才盘点,其发展了“事业经理人”概 念,希望员工能够长期与公司共同发展,即尽可能从原来的岗位发展人员,而不是招聘。 在此情况下,苏宁也遇到了挑战,即此模型可能导致该公司吸引外部人才的积极性降 低,出现公司员工不能适应新岗位的问题。 岗位变化主要表现在新增岗位和减少岗位两方面。基于岗位角度进行人才盘点时,不 但要清楚公司会出现哪些新增和消失的岗位,还要了解这些岗位的数量以及每个岗位的人 数。 能力变化 人力资源部需要对公司现状进行盘点,比如,运营一个线下的电器企业和运营一个以 运营互联网和线下互动的电器企业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战略导向要随着公 司的新战略、下一步发展、公司的岗位变化和能力的变化而改变,这也就要求了在进行人 力资源盘点时需先确定公司的战略规划。 案例 ——某公司岗位变化及能力变化分析—— 国内领先的某工程机械公司提出一个重要理念,即“第三次创业”,该企业的主要战 略是“国际化”,即通过国际化推动公司成长。 在国际化的战略下,公司所需要的能力发生了变化,因而出现了岗位调整,如国外发 展部分需大量人员进行海外营销和海外服务,同时该公司准备采用并购方式兼并海外企 业,这就需要一些并购和跨文化管理方面的人才等,而在国内,由于市场的变化,国内的 营销岗位可能就会减少。 可见,能力变化,体现在运营跨国公司与运营国内企业上是完全不同的,运营跨国公 司对团队管理的规范性、专业性、外语水平等要求都很高,原来公司过分强调速度就会导 致流程规范性较差,在国际市场上就会遇到很大挑战。 2.企业战略规划发展建议 要了解公司的战略,就要了解公司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制定书面战略规 划可采取以下建议: 第一,把领导的讲话,特别是在内部的讲话收集起来。 第二,列出公司正在进行和准备进行的重大项目,如产品开发项目、营销项目等。 第三,拿到公司的绩效目标,包括财务目标、产品目标、市场目标等。 第四,快速生成战略,即快速生成一个简易但足以为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服务的战 略。 总之,在进行人才盘点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明白人力资源的支撑角色,即先 有公司战略,再有人力资源战略,且两者一定要相匹配,避免 overcapacity(生产能力过 剩)给企业造成浪费。 3.公司队伍及人力资源发展的驱动因素 影响公司岗位变化、人员数量变化、能力变化的驱动因素包括: 业务驱动 公司的新业务发展往往会产生新岗位。 市场驱动 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企业要适应客户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岗位。 技术驱动 比如,苏宁易购在互联网的引进产生了大批新岗位。 运营驱动 在企业的经营中,经常会出现各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抱怨缺人,可见运营驱动也会产生 人员的变动。比如,中国移动的呼叫中心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招聘问题,而是裁员问题。 竞争对手驱动 公司之间为了进行市场竞争产生很多岗位,如专门做政府关系的岗位、与客户联系的 岗位等。 战略驱动 4.新增岗位识别方法 新增岗位识别表 表 1 新增岗位识别表 公司愿景与年度目标 哪些具体领域的子目标是关键 做哪些工作能够得到这些成 果 需要哪些人 新增岗位识别表是一种比较简易、结构化比较好的方法,但难免会遗漏部分信息。 比较新、旧组织架构图 完成战略规划后,人力资源部要做出新的组织架构图,列出公司新的及可能的组织架 构图,通过新、旧组织架构图的对比,找出新岗位和旧岗位。 四、业务类型原则 不同企业的业务类型差异很大,进行人才盘点时需弄清楚公司的业务类型,采用不同 的规划方式。 一般来说,公司的业务类型主要有两种,即项目型和流程型。 1.项目型 项目型的公司包括建筑企业、系统集成公司,以及一些有研发人员和大量现场项目实 施人员的公司。 人才盘点的原则 案例 ——某汽车研究院的人才盘点—— 某汽车研究院主要负责研究新型汽车,是一家比较典型的项目导向型公司。一次,该 研究院准备开展一个项目,但苦恼的是这个项目始终没有确立下来,因此无法决定是否进 行人员招聘。同时,该研究院并未确定这部分研发是外包还是自己做。如果选择外包,研 究院员工主要负责管理、沟通和输入要求;如果选择自己完成,则研发的所有岗位都必须 配备齐全。对此,研究院需要进行盘点,确定要研发的车型、项目以及每个项目所需岗位 等具体事项。 项目型企业做人才盘点很重要的原则,即必须确定项目计划,并把项目计划细化到节 点。因为项目用人都是阶段性的,所以进行人才盘点时必须计算出人力资源成本,即项目 需要的人员。 案例 ——某应用软件公司人才盘点—— 某应用软件公司在进行人才盘点时,都会向负责市场管理的人员了解企业最近的项 目,如哪些项目正在谈、哪些项目已经接近签约、哪些项目做的可能性比较大、哪些项目 还只是说说,并一一列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公司的整个项目情况和每个项目预计的 时间。 该公司以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很差,后来通过引进一个系统得到了很大改变。同时,作 为系统集成的软件开发公司,这类公司经常遇到的人力资源问题就是项目签约前需做大量 工作,各部门在项目前期都希望多要人。经过人才盘点,现在该公司实行赊账的方法,根 据项目计划确定每个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并将人力成本计入项目中。很快,该公司人力资 源部的压力减轻了,人力成本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总之,对于项目型企业而言,梳理清楚项目计划,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对改进公司管 理有很大帮助。 人才盘点的方法 概括来讲,项目型企业的人才盘点方法如下: 第一,列出公司所有确定的项目、正在推广中的项目; 第二,根据项目计划确定每个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第三,项目人员交叉使用运筹规划; 第四,通过项目预算与人工成本系统控制人工。 2.流程型 相较项目型公司而言,流程型公司的人才盘点较容易,可采取的方法有配置标准、人 均产值、人均利润、工作分析。其中工作分析(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常用的工具。 案例 ——电子材料车间的人才盘点项目—— 某公司主要生产焊接材料,内部也有工厂制造,在对该公司进行人才盘点时需专门对 生产制造车间的工人数量进行预测。 ——呼叫中心人才盘点—— 呼叫中心是典型的流程型业务,呼叫中心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能够清楚计算 出每个岗位每天所接电话的数量、需要的时间等,大部分呼叫中心的统计都做的很好。呼 叫中心是人员高度密集的领域,所以需要计算每个人接电话的数量等。 企业若没有经验积累,可以找同行作为标杆进行参考,如果人力资源部不了解相关信 息,则需与业务部门一起完成。人力资源部可以通过人工预算的方式,利用人均产值、人 均利润进行衡量,避免其他部门多招聘员工。 五、定性定量原则 人才盘点最终结果一定要有数量的概念,要有预算,因此需进行定量分析。但仅有定 量也会出问题,因为从有员工的需求到员工到位需要一个过程,根据不同人才的不同市场 稀缺程度,招聘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并且即使员工到位,也需要时间进行磨合,熟悉 公司要求,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适度超前地完成此部分工作,而更多的是通过定性来完 成。 所以,人才盘点一定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定性 定性问题主要包括岗位分析和能力分析。比如,中国移动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低 成本运营能力”,由于其对成本控制较为严厉,并提出所谓的“绩效薪酬量化”,将其成 本控制的目标设置为基层员工费用控制,导致公司招聘不到人。 利用定性原则进行人才盘点,可采用以下工具: 雷达图 人力资源部的人员需学会制作雷达图、快速生成模型等定性方法。 图 1  雷达图 人才盘点具有人才招聘和为能力发展服务(即为培训方案服务)的作用,雷达图能够 清晰展示所需说明的问题,较为直观地展示评价或结果。 人员评价图 对个人进行分类时,可按照个人当前的能力和未来能力进行盘点。其中对于当前不能 胜任,未来发展潜力小的人员则应淘汰。具体如图 2 所示: 图 2  人员评价结果图 九宫格 人力资源在进行人才盘点时,必须要学会制作九宫格。 图 3  绩效/潜能矩阵(九宫格)图 从图 3 可见,九宫格的横轴表示绩效,纵轴表示潜能,人力资源部根据九宫格可以知 道公司中潜力大、业绩优秀的员工数量,确定培训重点以及需保留的员工。在现在的关系 导向型社会中,各个部门往往都是凭感觉上报优秀人员,因此人力资源部的价值就在于替 老板留住关键人员,对有前途的员工进行培养,不胜任的员工予以淘汰。 因此,在进行人才盘点时一定要画出九宫格,即使画得不够完整,也要列出相关的几 类人。比如,专门对某一重点队伍的盘点分析,评价维度可以包括资格条件、胜任能力、 业绩结果、关键行为,针对每一维度评价人员特点,再对人员进行分类,如哪些是理论和 实践水平均较高的人员、哪些是不具备资格的人员,等等。需注意的是,直接上级确定九 方格图时,应与下属进行一对一沟通;九方格图的结果需要经过两级审核。 2.定量 定量主要回答项目需要数量问题,包括岗位数量、人均产值、人工成本等。定量并非 是要复杂的统计工具,而是要具有定量意识,学会用定量的方式解决问题,让人力资源盘 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图 4  定员方法 从图 4 不难看出,基于业绩要求和市场预测可以得出任务量,根据员工能力、工作流 程和工具额可以计算出效率,任务量除以效率可得出总人数,总人数乘以工资计算出人工 成本。 六、上下互动原则 优秀的人才盘点和人力资源规划一定要具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动作的 互动过程。其中,如果不进行“自下而上”互动,容易导致下属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偏离, 同时也会对预算成本没有概念;如果只有“自下而上”这一动作,则常会出现两大问题, 一是各部门基于需要扩充人员,导致人员膨胀,二是造成其他部门领导成本的意识不强。 因此两者必须相结合。 1.自下而上 在进行“自下而上”互动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提供模板 公司的各部门在这方面并不专业,因此需要为其提供模板。 人员需求预测 需要各部门提出人员需求预测,并要求其写出依据。 人工成本初步计算 人力资源部要让各部门进行人工成本的初步计算,加强其对人工成本的了解,避免各 部门随意增加员工。 2.自上而下 进行“自下而上”互动时需注意问题包括: 基于战略 在“自上而下”的互动中,要基于战略来确定公司人力成本预算。 基于人才外部市场 在进行人才盘点时,要对外部市场有初步了解,若外部市场中招人困难,则应提前向 老板说明。 (责任编辑:唐莹、王翠侠)

22 页 278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德邦-接班人计划实施流程与标准

【案例】德邦-接班人计划实施流程与标准

接班人计划实施流程与标准 定位及相关 定位 人才储备模式 导师辅导模式 培养实施流程与标准 培养成果考核 淘汰及选拔流程与标准 定位及使命  导师的使命  定位 1 、利用每月学习主题, 接班人计划是公司中高层管 “授之以渔”,提高 接 理人才储备加速器,将公司 最优秀、最具发展潜力的人 才定为接班人进行培养,提 接班人计划 班人的综合素质; 2 、指导接班人提高管 高选拔任命的准确度。接班 理水平; 人计划是一个培养体系,培 3 、帮助接班人在培养 养接班人分析问题的思路、 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事情的 方法,而不是接导师的班! 期内晋升为区域经理或总 监。 人才储备模式——稳固 区域接班人名额固定, 晋升或淘汰则重新选 拔补缺。 人才储备模式——循环 详细说明 接班人培养 每个主题的培养时间为一个月; 接班人计划将不再划分届数,一 个培养周期结束后自动进入下一周 期; 接班人在培训完六个主题后未晋 升则自动退出,选拔新的接班人补 缺; 接班人晋升后选拔新的接班人, 同时加入当月培养主题,培养直至 六个主题全部结束或者晋升。 接班人最多参加一个周期六个主题培养,未获晋升则自然退出! 接班人中途加入则从当月培训主题开始,顺延六个周期自然退出! 导师辅导模式 运营导师 运 营 接 班 人 运 营 接 班 人 经营导师 经 营 接 班 人 经 营 接 班 人 择优交叉培养 职能导师 运 营 接 班 人 职 能 接 班 人 经 营 接 班 人 定位及相关 培养实施流程与标准 培养目的 培养简介 培养参考细则 培养成果考核 淘汰及选拔流程与标准 针对性培养—五项关键素质 关键素质要求 六个培养主题 6521 培养体系简介 6 个月主题式培养: 导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KPI 控制与提升 领导风格学习与应用 区域人才培养 发现区域存在问题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5 项关键素质提升: 执行力 领导力 计划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洞察力 6521 培养体系简介(续) 两次集中培训、每月两天见习: 每次培训时间为期两天 第一天课程培训 第二天阶段成果汇报 接班人每月必须跟随导师脱岗见习两天 读一本书: 用 6 个月的时间读完一本素质提升类书籍 将每月所学尝试应用至实际工作中 总结并制定《行为改善计划》 注:行为改善计划即为总结如何将书中所学联系实际应用 主题培养细则 【说明】: 主题培养细则是人事部针对每个月主题设计的某 些具体执行项,导师和接班人可以此作为参考, 我们鼓励导师根据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及针对接 班人的个性特征,围绕当月主题具体制定个性化 的培养方案。 主题培养细则 • 导师主要工作内容 导师指导接班人审批日常工作流 导师带领接班人下部门考察 导师带领接班人参加各类型会议 导师指派接班人分析解决一个区域性工作任务 导师指导接班人制定部门工作计划 导师指导接班人如何跟踪部门、区域的长期重点工作 主题培养细则 • KPI 控制与提升 导师指导接班人收集、分析、审核各项关键数据指标 接班人参加差错、投诉控制分析会并作会议纪要 接班人参加区域货量分析、预测指导会并作会议纪要 接班人参加突破部门收入座谈会并作会议纪要 导师带领接班人下部门考察,现场指导 KPI 控制方法与要点 主题培养细则 • 领导风格学习与应用 导师引导接班人学习六种领导风格特性 导师指导六种领导风格的实际应用,分享成功经验 引导接班人分析区域各区域经理的不同领导风格并讨论分享 接班人汇报自己领导风格,并总结优劣势,向导师汇报提升方向 接班人尝试不同领导风格并灵活应用 主题培养细则 • 区域人才培养 导师讲解优秀人才的关键素质,并以实例分析 探讨优秀人才的需求,学习如何留住优秀人才 导师指导如何帮助优秀人才进行提升,接班人总结 接班人汇报区域优秀人才,点评优劣势,导师指导 接班人为区域优秀人才制定培养计划并向导师汇报 主题培养细则 • 发现区域存在问题 导师讲解区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带领接班人下部门寻找问题,总结并分析 针对问题接班人制作并提交改善方案,导师点评 导师指导区域常见问题的防范措施,如何将问题降到最低 指派接班人协助区域经理发现并解决区域存在问题 主题培养细则 •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导师带领接班人了解并讲解区域发展现状 分享其他区域成功的区域规划案例,学习并探讨 接班人尝试制作本区域发展规划,提交草案 接班人草案提交,导师指导并修改 接班人将区域发展方案提交给事业部总裁,请总裁评价指导 见习流程(参考) 用时:一天 用时:至少一天 注:导师必须全程参与见习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指派任务可根据实际情况 安排接班人自主见习或导师亲自指导。 推荐书籍 • 参考书目: – 《周一清晨的领导课》 – 《问题背后的问题》 – 《你在为谁工作》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 – 《影响力》 – 《有效沟通——管理者的沟通艺术》 – 《团队管理》 – 《六顶思考帽》 – 《系统思考》。 培训日程(预计) 接班人培训计划—— 6521 体系 月份 时段 11 月 2月 3月 4月 读 一 本 书 5日 时段 时段 3日 4日 时段 1日 时段 5日 时段 2日 3日 主题:导师的主要工作   内容                                                                                                                                                                                                                                         主题:发现区域中 存在问题                   阶段汇报(阶段汇报) 12 月 1月 3日                 主题: KPI 控制与提升 阶段汇报(电话会议)       主题:领导风格学习与应用 《接班人手 阶段汇 册》 3 课时 报(现 《领导力》 4 场) 课时           上午           下午                                                 主题:区域人才培养 阶段汇报(阶段汇报)                                                                                                                 上午                           下午 6521 培训计划 六个主题培养 五项关键素 两次集 质 中培训 读一本书 阶段汇报(电话会 议) 主题: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有效沟 通》 3 课时 阶段汇 《区域人才甄 报(现 选与培养》 4 场) 课时 设计理念:每月设计一个培训主题,接班人见习和培训都围绕主题展开,并在 下月初的汇报会中汇报学习成果,理论联系实际,阶段性助力接班人成长。 定位及相关 培养实施流程与标准 培养成果考核 淘汰及选拔流程与标准 接班人计划每月必做 两天脱岗见习 参加导师重要会议 各选拔组抽查 《行为改善计划》 《阶段成果汇报》 《导师评分表》 导师统一提交 至各选拔组 (每月 30 日 前) 导师考核机制 考核对象:接班人计划导师(经营、运营)   考核周期: 6 个月   定义: 一、在考核周期内,完成以下四个条件并且所带接班人得到晋升,晋升为高级经理级别的 奖励基础分 5 分,晋升为总监级别的奖励基础分 10 分。 1 、带领接班人见习两天(必须是亲自指导) 2 、指导接班人准备阶段汇报 PPT ,汇报前需听接班人试讲 3 、每月审批接班人行为改善计划,并将改善计划及审批意见提交给当地人事总监 4 、每月对照接班人评分标准对接班人进行客观评分,并及时将评分结果及细则提 交给当地人事总监 注:以上 4 项需每月 30 前全部完成,且由导师在 30 日前统一提交所有资料,方可享受 接班人晋升奖励,有一项未完成,即使晋升也无此奖励,职业规划部制定相应的检查标准, 每月进行检查,以职业规划部提供数据为准。   二、在考核周期内,每月强制淘汰的接班人的导师,在考核周期结束的当季度绩效得分负 激励 3 分。   µ¼Ê¦Ö´Ðмì²é±í 考核周期结束后,职业规划部提供名单给绩效管理部。 接班人成果考核 阶段成果汇报( PPT )要 求 A. B. C. D. 题目自拟; 汇报时长 5-6 分钟,突出重点及思路; PPT 的制作和汇报必须提前向导师请教 PPT 最后一页为导师评语及签名 1. 选择自己部门或导师指定区域的 KPI 的某一点或 多点展开汇报; 2. PPT 整体思路要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原则,条理性要强; 3. 做 PPT 要总结导师的指导或者自己学习的收获、 感悟; 4. 将学习收获联系实际工作,切忌空喊口号; 5. 创新,如果汇报内容能有很好的创新思路、突破性 的改善理念,能给 PPT 带来更多的加分。 定位及相关 培养实施流程与标准 培养成果考核 淘汰及选拔流程与标准 操作流程 名单公布 • 候选人经过审核通过后方可确定为接 班人,由各选拔组通知并下发学习资料 •每月 5 日前各选拔组需提交区域最新接 班人名单至接班人管理组,统一公布当月 最新名单 候选人推荐 •新接班人名额空缺出现(以原接班人任命发文日 期为准),两日内向接班人管理组推荐候选人 •要求: 1 、每个名额推荐 3 名候选人 2 、推荐候选人时需提交其个人简历 选拔要求 • 区域接班人、导师出现异动,发文之日起 每周统计一次任命统计,对于各区域导师和接班人 异动及淘 两日内作出调整方案并提交至接班人管理组, 的平调、晋升、降职做相应的调整,并于本周内推 汰监控 方案通过后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调整 荐新的接班人候选人至接班人管理组,候选人通过 • 异动调整参考“淘汰机制” 后选拔组即可通知相关人员并下发学习资料。 选拔流程及标准 • 领导推荐; • 人事部发现; • 自荐; 1. 入职满一年; 2. 近 6 个月考核无 2 个 C 必须有一 个A ; 3. 有驾驶证优先; 4. …… •业绩考察按标准得分 ≥ 80 分; •综合素质排名,根据 名次依次推荐; •全部通过才视为通过。 •公司中高层选拔和培养的平台 选拔流程及标准 通过三种途径确定候选人 领导推荐 •部门氛围好, 士气高; •工作成绩突出。 人事部发 现 •360 度调查评 价好; •工作有亮点; •思维敏捷,创 新强。 确定候选人 自荐 •工作成绩好; •在某方面有 突破。 选拔流程及标准 选拔流程及标准 经营业绩排名 ¾­ÓªÒµ¼¨¿¼²ì±ê×¼ 要求: 1 、按标准得分≥ 80 分。 2 、近半年每月收入环比 增长率大于 0 (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 可) 运营业绩排名 职能排名 ÔËÓªÒµ¼¨¿¼²ì±ê×¼ Ö°ÄÜÒµ¼¨¿¼²ì±ê×¼ 要求: 按标准得分≥ 80 分。 要求: 按标准得分≥ 80 分。 选拔流程及标准 人事部逐一与候选人进行面谈,并对潜 力进行排名,原则上根据排名依次推荐。 选拔流程及标准 区域经理(高级经理) 大区总经理(总监) 事业部总裁 副总裁 职业规划部 备注: 1 、选拔委员会全员通过,则视为通过; 2 、只要有一票否决,则不能通过。 选拔流程及标准 淘汰机制——自然退出 第一条:接班人在培训周期内得到晋升或离职。 第二条:接班人阶段考评排名最后一名。 第三条:接班人参加完一个完整培养周期未获晋升。 第四条:接班人异动,因公司调动则由职业规划部重新指定导师培养,本 人申请异动则自动退出接班人计划。 第五条:接班人面谈打分表低于 80 分者,取消接班人资格。 第六条:受到公司警告及以上处分者(以品管处理为准),取消接班人资 格。 补充说明:导师异动,则由继任者对接班人进行指导。 淘汰机制——强制淘汰 第一条:接班人无故不出席导师安排的见习或人力资源部举行的各项 接班人活动与培训,取消接班人资格。 第二条:接班人汇报资料(汇报 PPT 、面谈打分表、行为改善计 划)未准时提交或提交不合格次数超过 2 次者,取消接班人资格。 第三条:接班人在培训期间被免职或降职。 第四条:反馈信息弄虚作假者,取消接班人资格,按人品出问题处理。 注:接班人被强制淘汰,一年内不得晋升,导师季度考核负激励 3 分。 附(仅供参考) 照片 职 业 规 划 部 选 拔 中 心 各 人 员 11 月 工 作 计 划 表 部门 :职业规划部选拔中心 目标 :打造德邦物流精准人才选拔平台 项目 目标 安排汇报 接 班 人 计 划 实 施 实施项 安排本事业部接班人 集中汇报(每月第一 周) 姓名:秦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二 1 2 3 4 5 6 7 8 9 三 10 四 11 时间: 2010-12 五 12 六 13 日 14 一 15 二 16 三 17 四 18 五 19 六 20 日 21 一 22 二 23 三 24 四 25 五 26 六 27 日 28 一 29 二 30       →                              公布汇报排名及评分 排名公布、 明细;向接班人管理 资料提交 组提交区域接班人所 有学习资料    →                            每周至少利用一天时 间下部门或者电话沟 见习监督 通方式监督接班人脱 岗见习等学习情况        →      →      →      →   1 、行为改善计划 资料收集 2 、导师面谈打分表 3 、汇报 PPT                                           →          → →   汇报准备 1 、确定次月汇报时间   2 、预约评委 每天与一名导师、两 引导培养 名接班人电话沟通, 引导学习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谢您的关注

38 页 301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某公司-丽箭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案例:某公司-丽箭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丽箭公司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前言: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分析, 第二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盘点,第三部分是人员流动方面盘点,第四部分 是用工状况盘点,第五部分是对培训状况盘点,第六部分是能力盘点,第七部 分是对考核和薪酬状况分析,第八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盘点提要:  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分析 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盘点  人员流动方面盘点  用工状况盘点  培训状况盘点  能力盘点  考核和薪酬状况分析  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一、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分析 一.思路 综述中首先分析公司的员工,从年龄、学历,岗位结构比例等方面分析人 员结构特点,然后,具体分析 PM、PG 情况。归纳总结目前人员的基础情况。 二.主要内容 在对人员现状分析汇总如下: 全体人员情况为:  年龄结构:一支年轻的团队,年龄结构合理。  岗位结构:部长,PM,员工的比例中,员工所占的比例偏大。  学历结构:学历结构以本科学历为主体。整体素质比较高  用工形式:用工形式比较简单。 PM 员工情况为:  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的管理团队。  学历结构:本科学历  专业结构:1 名为计算机专业,都无管理类专业背景  工作年限:PM 工作年限较短,平均为 3.5 年 PG 团队情况为:  年龄结构:主要是轻壮年,较为年轻的业务团队。  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人员教育素质教好。  工作年限:工作 1 年的占 30%,工作 4 年和 5 年的共占 6%比例,工作 4 年或 5 年的 PG 所占比例非常小。 三.公司人员盘点 1.全体人员结构图 全体人员结构图 部长, 3人, 3% PM, 4人, 4% 部长 员工, 95人,93% 部长,PM,员工的比例中,员工所占的比例偏大。 2.全体人员岗位分类图 PM 员工 岗位分类图 管理部, 5人,5% 管理部 开发部 开发部, 97人, 95% 管理部人员比例不大。 3.全体人员年龄结构图 年龄结构图 平均年龄26.3岁 50 25岁以下, 47人 45 40 35 30 25 年龄结构 20 26-30岁, 15人 15 10 31-35岁, 7人 5 36岁以上, 0人 0 25岁以下 26-30岁 年轻的团队,年龄结构合理。 4.全体人员学历结构图 31-35岁 36岁以上 学历结构图 硕士, 3人, 3% 其他, 1人, 1% 本科肄业, 1人,1% 专科, 11人, 11% 本科 专科 本科肄业 硕士 其他 本科, 86人,84% 学历结构以本科学历为主体。 5.关联公司人员结构图 关联公司人员用工情况 停薪留职, 3人, 3% YIKE, 1人, 1% E-LINK, 16人, 16% ATWELL E-LINK YIKE 停薪留职 ATWELL, 8 人,80% E-LINK 工作的员工占 16%比例。 6.公司人员性别比例图 性别比例图 女员工, 23人, 23% 女员工 男员工 男员工, 79人, 77% 女员工占 23%比例。 二、PM 情况分析 1.PM 年龄结构图 PM平均年龄25.93岁 33 32 32 31 30 29 28 28 PM 28 27 27 26 25 24 1 比较年轻的 PM 管理团队。 2.PM 工作年限图 2 3 4 PM平均在本企业工作年限3.5年 4.5 4 4 4 3.5 3 3 3 2.5 PM 2 1.5 1 0.5 0 1 2 3 PM 工作年限较短。 3.PM 专业结构图 计算机应用 机械设计 机械自动化 电子信息 1 名为计算机专业,都无管理类专业背景。 4 三、PG 情况分析 1.PG 学历结构图 学历结构图 专科, 10人, 11% 本科肄业, 1人,1% 硕士, 3人, 3% 硕士 本科 专科 本科肄业 本科, 75人,85% PG 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人员教育素质教好。 2.PG 专业结构图 专业结构图 其他, 6人, 7% 电子信息类, 6人, 7% 日语类, 9人, 10% 计算机类 日语类 电子信息类 其他 计算机类, 6人,76% PG 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 3.PG 年龄结构图 PG年龄结构图 36岁以上, 0人, 0% 31-35岁, 3人,3% 26-30岁, 36人,42% 25岁以下, 47人, 55% 25岁以下 26-30岁 31-35岁 36岁以上 较为年轻的 PG 团队。 4.PG 目前本企业工作年限 目前本企业工作年限 五年, 2人, 2% 四年, 4人, 4% 三年, 8人, 9% 0年, 27人, 31% 二年, 21人, 24% 一年, 27人,30% 0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工作 1 年的占 30%,工作 4 年和 5 年的共占 6%比例,工作 4 年或 5 年的 PG 所 占比例非常小。 二、管理制度盘点 一.总体状况 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等都无明确的书面文件,基本状态是按照约定 俗成的“规矩”来进行,没有明确的流程以及设计合理的表单。一旦发生争议, 无书面记录的依据。 二.目前具体执行规定盘点 1.薪酬福利制度 无明确的薪酬制度,工资标准的制定没有依据 现有福利情况:加班打车报销、生日礼品、节假日福利礼品,但只限于端 午、中秋。 没有午餐、交通等各类补贴,也没有大连市规定的职工可以享受的采暖补 贴。无其他节庆费。 对于所有福利公司都没有相关制度说明其发放原则及标准等。 2.招聘及录用、离职管理制度 招聘流程、录用制度不健全,无基本的岗位说明以及录用条件说明。对于 员工的离职管理,公司无明确的流程和制度。而员工的入职和离职的过程是企 业用工风险存在最多的地方。 3.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公司无健全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对劳动合同的订立、试用期转正、劳动 合同的变更、续签、解除、终止无具体流程及表单。 如,无试用期转正相关书面审核手续。 劳动合同签署后下发无员工签收程序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中的工资并非工资总额 违约金具体执行标准不明确。(新法中规定不允许设置违约金项目) 合同中的附件条款以及补充协议叙述不明确 划死劳动合同中的备选条款或注明“无” 4.工时、考勤以及休假 工时:实行每周五天,每天 8 小时的标准工时制。 公司为员工报销平日加班打车费,相当于承认员工加班,应支付加班费或 予以补休。 考勤:上下班实行打卡制度。但考勤审核不严格,根据各部门报上来的请 假单等为依据容易有舞弊现象。 休假:公司对国家规定各类假期的具体执行不清或不规范,如婚假、陪护 假等 5.劳动安全和纪律 员工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员工的日常管理显得尤 为重要,对违纪等级的界定不仅仅涉及的是员工的奖惩及日常管理问题,更是 关系到劳动合同具体执行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首次把劳动安全列为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中,因此公司 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劳动安全制度。 6.人事关系方面 由于个人原因无法按时转移,影响公司交费的,公司虽予以补缴,但是由 个人承担滞纳金。用口头约定的方式有来约定存在一定的风险。 7.实习协议: 与学生本人签订两方协议,不符合实习生使用的规定。对于突发事故,如 交通事故等没有防范措施。 三、亟需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1.招聘录用管理制度:规范招聘录用的各个环节,尽量减少用工风险,员工的 录用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育、留、离等模块。 2. 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员工的技术及管 理 能力。 3. 薪酬管理制度:完善、透明的薪酬管理制度能更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 福利制度:完善、明确的福利制度对员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激励,也能最 大 限度吸引人才保留人才。 5. 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绩效,激励员工。更有效的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 6. 工时管理制度: 7. 假期管理制度: 规范用工时间,实现更有效的公司管理,避免用工风险 8. 考勤管理制度: 9. 人事调动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科学合理的调动制度可以规避劳动 争 议和用工风险。 10.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作为和劳动合同关系最密切的制度,其流程和表单的 设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用工规范化合法化。 11. 劳动安全与工伤管理条例:劳动安全首次被列入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可见 其中要之处,企业亟需建立健全相关规定。 12. 日常准则及处罚条例:与员工日常管理最为密切的制度,劳动合同相关条 款的执行直接依附于对劳动纪律的界定。 13. 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在企业遇到劳动争议问题时,为员工和企业都提供最 快速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14. 员工离职管理制度:员工离职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涉及到的法 律条款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劳动争议最易发生的一个环节。健全员工的离职 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避免用工风险。 三、人员流动方面盘点 一. 人员流动概述  2007 年新入职员工共 27 人,都为正式员工。主要是采取大连在线网络 招聘的形式。  当年入职当年离职人员为 4 人,06 年入职离职人员为 5 人,05 年入职 离职人员为 4 人,04 年入职离职人员为 6 年,03 年入职离职人员为 1 人。 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人员流动,但工作 2 到 3 年离职人员较多, 应引起重视。 二. 2007 年人员入职情况 2007 年新入职员工共 27 人,都为正式员工。主要是采取大连在线网络招聘 的形式。2007 年上半年新入职人员情况如下: 2007 年新入职员工情况统计表 序号 部门 1 开发部 2 3 4 开发部 开发部 开发部 正式/兼职/ 停薪留职 正式 正式 正式 正式 姓名 性别 职务 年龄 入社时间 学历 人事关系 赵炜 M PG 27 2007-5-8 本科 关系未转入 杨帆 F PG 26 2007-5-22 本科 97550 王永孝 M PG 25 2007-5-22 本科 关系未转入 董传生 M PG 26 2007-6-2 专科 关系未转入 PG 25 2007-6-15 专科 关系未转入 5 开发部 正式 韩林 M 6 开发部 正式 宋成震 M PG 32 2007-6-25 本科 101348 7 开发部 正式 王茗 M PG 27 2007-7-2 本科 关系未转入 8 开发部 正式 杨健 M PG 23 2007-7-2 本科 102083 9 开发部 正式 高占刚 M PG 24 2007-7-2 本科 102080 10 开发部 正式 刘文军 M PG 23 2007-7-3 本科 102085 11 开发部 正式 张继业 M PG 25 2007-7-4 本科 102078 12 开发部 正式 赵圣刚 M PG 27 2007-7-6 本科 101346 13 开发部 正式 郑丹丹 F PG 22 2007-7-9 本科 102081 14 开发部 正式 史建勋 M PG 23 2007-7-11 本科 102090 15 开发部 正式 薛清彪 M PG 23 2007-7-11 本科 102091 16 开发部 正式 张学正 M PG 23 2007-7-11 本科 102088 17 开发部 正式 曹健 M PG 30 2007-7-16 本科 101347 18 开发部 正式 石赞 M PG 31 2007-7-23 专科 102092 19 开发部 正式 蔺阳 F PG 24 2007-8-1 本科 办理中 20 开发部 正式 M 部长 2007-9-1 本科 无档案关系 21 开发部 正式 温庆革 M PG 30 2007-9-25 本科 关系未转入 22 开发部 正式 李维 M PG 24 2007-10-1 本科 办理中 23 开发部 正式 孙鹏 M PG 24 2007-10-30 本科 办理中 24 开发部 正式 谢彦博 M PG 25 2007-11-1 本科 办理中 25 开发部 正式 王忠杰 M PG 26 2007-11-1 本科 26 开发部 正式 苏琦 F PG 25 2007-11-6 本科 关系未转入 27 开发部 正式 孙百全 M PG 24 2007-11-9 本科 办理中 今康雅 史   新入职未办 理 新入职员的人事关系未转入,不符合人事管理相关规定。建议调查关系未 转入原因,并明确告知员工具体转入期限,若确实无法转入,最好不予录用。 三.招聘渠道分析 长期使用大连在线和校园招聘,招聘渠道比较简单,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状 况,建议加强人员招聘的计划性,预见性。适当尝试和拓宽招聘形式。重点是 做好招聘需求分析。 四.离职情况 2007 年上半年共离职 21 人,正式员工 7 人,非正式员工 2 人,实习员工 18 人 。当年入职当年离职人员为 4 人,06 年入职离职人员为 5 人,05 年入职离 职人员为 4 人,04 年入职离职人员为 6 年,03 年入职离职人员为 1 人。属于企 业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人员流动,但工作 2 到 3 年离职人员较多,应引起重视。 离职人员情况如下表: 2007 年离职人员情况统计表 序 号 部门 姓名 性别 职位 入职时间 学历 员工 类别 离职日期 1 开发部 刘振涛 M PG 2004-2-1 本科 正式 2007-1-16 2 开发部 吕作奎 M PG 2005-2-1 本科 正式 2007-1-18 3 开发部 张超 M PG 2005-3-28 本科 正式 2007-2-5 4 开发部 何湘鹏 M PG 2004-3-8 本科双学位 正式 2007-2-28 5 开发部 杨晖 M PG 2006-11-20 本科 非正式 2007-3-16 6 开发部 付长勇 M PG 2004-9-6 本科肄业 正式 2007-3-28 7 开发部 项巍 M PG 2003-7-1 本科 正式 2007-3-31 8 开发部 王龙 M PG 2004-12-27 自考本科 正式 2007-4-30 9 开发部 宋慎良 M PG 2006-11-22 本科 实习 2007-4-16 10 开发部 范永庆 M PG 2004-7-1 本科双学位 正式 2007-5-31 11 开发部 何睦 F PG 2005-3-7 本科 正式 2007-6-11 12 开发部 山绍儒 M PG 2004-6-7 本科 正式 2007-6-30 13 开发部 王健 M PG 2005-3-15 本科 正式 2007-6-30 14 开发部 金德鑫 M PG 2006-7-3 本科 正式 2007-7-24 15 营业部 三浦强 M 副总 经理 2001-12-2 本科 正式 2007-7-31 16 开发部 谷川将 M PM 2006-10-16 本科 正式 2007-7-31 2007-5-22 本科 正式 2007-8-20 17 开发部 李美 F 软件 工程 师 18 开发部 雷鸣 M PG 2007-7-9 本科 正式 2007-8-22 19 开发部 李刚 M PG 2006-5-18 本科 正式 2007-9-30 20 开发部 郝明海 M PG 2007-9-27 本科 正式 2007-11-2 21 开发部 黄雨涵 F PG 2007-11-2 本科 非正式 2007-11-15 四、用工状况盘点 一.用工状况概述  都为正式员工,都已经交纳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  用工形式比较简单。但要在入职时把人事档案等相关手续办理好,规 范用工管理。 二.劳动用工情况 由于公司存在着先上岗后办理入职手续的不正常现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需要为员工梳理劳动关系。这部分人员情况如下表: 理顺劳动关系人员情况统计表 序号 用工 保险 合同 情况 情况 2007-8-1 已缴 已签 软件工程师 2007-10-1 已缴 已签 谢彦博 软件工程师 2007-11-1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孙鹏 软件工程师 2007-10-30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孙百全 软件工程师 2007-11-9 已缴 已签 部门 姓名 职位 入职日期 开发部 蔺阳 软件工程师 开发部 李维 开发部 4 5 1 形式 类别 正式 2 3 办理中 6 人事关 开发部 张庆军 部长 2001-11-27 已缴 已签 7 系未转 开发部 李显余 主任 2005-1-2 已缴 已签 8 入 开发部 董传陆 PM 2004-8-16 已缴 已签 9 开发部 赵鲲鹏 软件工程师 2005-3-14 已缴 已签 10 开发部 毛晓明 软件工程师 2004-11-22 已缴 已签 11 开发部 董久柱 软件工程师 2006-5-1 已缴 已签 12 开发部 马雪松 软件工程师 2006-11-21 已缴 已签 13 开发部 赵炜 软件工程师 2007-5-8 已缴 已签 14 开发部 韩林 软件工程师 2007-6-15 已缴 已签 15 开发部 王茗 软件工程师 2007-7-2 已缴 已签 16 开发部 董传生 软件工程师 2007-6-2 已缴 已签 17 开发部 王永孝 软件工程师 2007-5-22 已缴 已签 18 开发部 温庆革 软件工程师 2007-9-25 已缴 已签 19 开发部 苏琦 软件工程师 2007-11-6 已缴 已签 20 开发部 罗海燕 软件工程师 2006-7-3 已缴 已签 21 开发部 吴作涛 软件工程师 2002-10-8 已缴 已签 22 开发部 赵永波 软件工程师 2005-1-25 已缴 已签 23 新入职 24 未办理 开发部 周文彬 软件工程师 2005-3-14 已缴 已签 开发部 王忠杰 软件工程师 2007-11-1 已缴 已签 五、培训工作盘点 一.培训发展 自 2007 年 2 月至 2007 年 11 月公司内训及外训情况如下: 培训情况表 培训形式 内训 时间 课程 受训人员 地点 2007.2 财务知识讲座 10 会议室 2007.4-2007.7 新版标准日语 15 研修室 2007.1-2007.10 高级日语 8 会议室 2007.11.12-11.14 CMMI 认证知识培训 20 会议室 外训                                         二. 培训情况分析 1.公司缺乏培训规划,培训的不足使得公司不能整体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 仅有的培训主要针对新员工培训,和日语方面的培训。可界定公司提供的专业 技能培训,对于日语培训,建议签订培训协议。 2.培训的种类比较单一,针对管理人员,没有管理技能培训,建议对于 PM,增加关于项目管理、领导力方面的培训。 3.公司缺乏对人员的能力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令员工无归属感和发展目 标,工作动力仅来源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责任感。 4.人员流失隐患大。员工普遍希望在公司成长的同时,看到个人职业发展 的希望,但由于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无法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协调一致。 4.培训的不足使得公司不能整体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无法起到增强企业 竞争力及内聚力的作用 5.培训体系,缺乏层次,缺乏培训的需求分析和培训总结,培训的实施简单,不 能够满足现代的要求 6.晋升:晋升无标准,主观因素大,既未起到激励作用,对公司和个人发 展也不利,缺乏晋升通道。 六、能力盘点 一. 总体情况 公司需要从三个方面全面提升能力, 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 二. 主要结论 1. 技术能力:目前研发人员主要从事应用层面的编码,总体研发能力较弱, 2. 如果公司需要自主开发产品,则可以通过外部招聘迅速提升研发能力。 3. 管理能力:缺乏管理技巧、方法和管理艺术,缺乏系统管理手段和方法。 尤其在项目管理能力、领导力开发方面可以针对管理层加强培训。 4.市场能力:需要在市场开发能力、市场维护能力、营销能力等方面全面提 升市场能力。缺乏市场开拓的目标不明确;缺乏市场开拓的勇气;技巧,缺乏 营销手段、策略;对竞争对手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 七、考核和薪酬状况盘点与分析 一.考核状况 1. 公司目前实施项目经费奖金发放办法,该办法的计算办法,存在 PM 和 PG 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的问题,而且存在往往日本客户很满意,但根据奖金计 算方法,BUG 率很高,所以按照该计算方法,奖金不多,这样就需要部门人为 的根据大家的付出调整项目奖金,而且客户的满意度不仅仅受到程序编写品质、 交货期、开发流程、新人教育的影响,还受到对式样书的理解程度的影响。现 在项目奖金仅仅作为安慰,没有实现激励感,是对不能实行加班费的安慰。 2. 项目经费奖金发放办法,仅对于项目的考核,缺乏科学的考评指标,无 法正确进行引导人员向公司所需要的方向发展。需要更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 使员工的绩效得到真实的评价,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使员工产生满意感。 二.薪酬状况 1. 福利体系构成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没有体现出采暖、车补等方面的 福利补助。可把薪酬福利体系构成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福利补贴三个部分。 规范薪酬管理。 2.PM 和 PG 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大,缺乏内部公平行,可以通过职级的重新 设计,增加职级,增强职位晋升梯度。可以在薪资方案,薪资调整时间,职位 晋升梯度上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薪酬吸引力和激励效果。 八、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一.思路: 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针对性地给出具体改进办法。 二.人力资源状况总结 1.在对人员现状分析汇总如下: 全体人员情况为:  年龄结构:一支年轻的团队,年龄结构合理。  岗位结构:部长,PM,员工的比例中,员工所占的比例偏大。  学历结构:学历结构以本科学历为主体。整体素质比较高  用工形式:用工形式比较简单。 PM 员工情况为:  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的管理团队。  学历结构:本科学历  专业结构:1 名为计算机专业,都无管理类专业背景  工作年限:PM 工作年限较短,平均为 3.5 年 PG 团队情况为:  年龄结构:主要是轻壮年,较为年轻的业务团队。  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人员教育素质教好。  工作年限:工作 1 年的占 30%,工作 4 年和 5 年的共占 6%比例,工作 4 年或 5 年的 PG 所占比例非常小。 2.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等都无明确的书面文件,基本状态是按照约 定俗成的“规矩”来进行,没有明确的流程以及设计合理的表单。亟需建立健 全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 2 到 3 年离职人员较多,应引起重视。人员流失隐患大。员工普 遍希望在公司成长的同时,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但由于缺乏职业生涯发 展规划,无法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4.培训的不足使得公司不能整体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无法起到增强企 业竞争力及内聚力的作用,公司缺乏对人员的能力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令员 工无归属感和发展目标,工作动力仅来源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责任感。针对管 理人员,没有管理技能培训,建议对于 PM,增加关于项目管理、领导力方面 的培训。 5.公司亟需从三个方面全面提升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 三.主要结论 初步提出如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表单 2. 规范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岗位权限和资源 3. 设计岗位梯度。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通道,技术类职位梯度,管理类职位 梯度 4. 提炼企业文化,指导员工思想和行为 5. 健全激励机制 6. 设计绩效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薪酬方案 7. 健全培训制度,加强对 PM 的项目管理、领导力的提升

19 页 291 浏览
立即下载
任职资格素质能力标准库

任职资格素质能力标准库

任职资格素质能力标准库 素质指标 定义 级别标准 1级 2级 3级 4级 管理能力 曾任某一部门的责任人,根据公司 曾承担部门某一专业领域的 的宏观决策制订部门重大决策;精 曾对公司某一个或几个重要领域的 曾对公司当前及长远发展负全部责任; 管理能力就是通过一系列方式和 部分责任,参与部门重大决 负完全责任,参与公司级的重大决 思考、决策公司长期战略和近期规划; 方法使别人和自己一道完成工作 策,带领专业人员开展工作 通该领域的行业政策或惯例,推动 本业务领域工作的开展,管理和培 策;发展和使用有效的战略和人际 建设领导团队和高级管理队伍;规划、 任务的能力。 ,是公司较具体业务领域的 养本业务领域的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关系技巧去影响、激励和指导他人 建设企业文化;规划企业管理体系;代 责任人。 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标。 表公司对外活动。 。 沟通能力 是将信息从发送者有效传递到接 能清楚准确的表达出个人的 能通过多种表达发式和对沟通环境 能通过多种表达发式和对沟通环境 能通过多种表达发式和对沟通环境的布 置,与别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达成共识, 受者,并使其理解、接受。即: 思想,能完整理解别人的言 的布置,与别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达 的布置,与别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达 成共识,并且能积极引导别人的思 并且能积极引导别人的思路,消除别人 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 语。 成基本的共识。 路。 潜在的顾虑。 团队协作 能够迅速地发现共同点,为大家的 为保证团队目标的高效实现,提 只注重做好本职工作,只有 利益解决问题,能够在表达自己观 曾在自己负责的业务范围内,建立相互 高团队的运作效率,团队成员间 直接上司安排后才协助别人 在完成自己本职的时候比较乐于协 助他人,但需要他人提出请求。 点的同时公平地对待别人,同其他 协作的工作氛围,并积极主动了解同事 在作业活动中的互相作用。 。 人一起解决问题,获取同事地信任 的需要,并组织给与配合。 和支持,鼓励合作。 责任心 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 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 工作的完成情况以上班时间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尽量在规定时 合理安排并规划自己的工作,对于 合理安排并规划自己的工作,对于计划 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 为界,对未完成的工作拖拉 未完成的任务勇于承担责任,并主 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或要求内的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完成。 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 ,找借口。 动解决,落实。 生的情绪体验。 执行力 计划能力 解决问题 能力 组织协调 能力 监督能力 对上级的指导、要求、所布置的 所在职位的工作主要是通过 工作主要是通过带领团队,进行各 工作主要是通过带领团队,进行各 在公司既定方针下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 执行、实施各种作业活动, 种作业活动,能自愿执行上级的决 种作业活动,能自愿积极执行上级 做出决策,并督导、组织实施,积极说 任务遵照完成。 对上级的决策基本执行。 策。 的决策,并做好说服工作。 服,并与公司决策的精神完全一致。 设定目标,将工作分解成不 同地流程步骤,制定工作计 分析任务,确定目标和实施方案 划和安排工作,根据工作出 的能力。 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但计划 与实际出入较大。 观察任务或项目的深度和难度,设 定目标,将工作分解成不同地流程 步骤,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工作, 根据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准确地观察任务或项目地深度和难 度,设定目标,将工作分解成不同 地流程步骤,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 工作,根据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调 整,将结果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准确地观察、度量任务或项目地深度和 难度,设定合理的目标,将工作科学的 分解成不同地流程步骤,制定工作计划 和大致的异常处理措施和安排工作,根 据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结果和目 标基本吻合。 运用有效的方案去解决困难 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探询有 价值的资源, 看到隐藏的 处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超越明显的答案- 不 停留在问题的第一个答案上 。 使用严格的逻辑和方法,运用有效 的方案去解决困难的问题,为解决 问题探询有价值的资源, 看到隐 藏的问题,超越明显的答案- 不停 留在问题的第一个答案上。 使用严格的逻辑和方法 ,运用有 效的方案解决困难的问题,为解决 问题探询有价值的资源, 看到隐 藏的问题,超越明显的答案- 不停 留在问题的第一个答案上。 使用严格的逻辑和方法,运用有效的方 案去解决困难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探询 有价值的资源, 看到隐藏的问题,超 越明显的答案- 不停留在问题的第一个 答案上。 明确的计划和任务说明书指 能够组织资源(人员、资金、材料 能够组织资源(人员、资金、材料和支 组织资源,协调人员去完成工作的 导下能够组织资源(人员、 能够在指导和提示下组织资源(人 和支持)去完成工作,能够同时组 持)去完成工作,能够同时组织不同业 资金、材料和支持)去完成 员、资金、材料和支持)去完成工 织实施不同的行为去完成目标,对 务单元的人员实施不同的行为去完成目 能力。 作。 工作。 资源的使用有效且有效率。 标,且行动迅速高效。 发现问题的意识较强,能够胜任其监督 指依据既定的行为规范实施监察 对于公司既定的制度、规定 时常提醒个人及他人遵守公司相关 能够正常履行监督职能,对于出现 职能,观察力较强,能够及时指出问题 个人努力遵守,但对他人的 规定,对于出现的情况能够事后指 的违规行为严格按照要求秉公处理 督促的能力。 ,并贯彻执行相应的法规,倾向于警戒 违规行为漠视,任其发展。 出,不做严格处理。 。 强化作用。 影响力 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 按个人意图行事,对他人不 通过交流与沟通,最终促使他人按 通过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技巧的说 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其 ,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服他人按照自己选择的更好的方法 观念与建议受到严肃重视,在无形中使 构成任何影响。 照自己的方法或程序处理问题。 。 或程序处理问题。 他人乐于接受其思想。 亲和力 寡言少语,不善言谈,行为 态度和蔼,表情平和,使他人易于 与人交往轻松自在,对人对事富于情感 指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 拘谨,习惯于与人保持距离 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交际,不亲近也 亲近,并能够激发他人倾诉的欲望 ,善于化干戈为玉帛,并能赢得多数人 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不疏远,立于人际是非之外。 。 ,与之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 信任与好感。 决策力 具有战略眼光和客观思维能力, 能识别机会,评估困难程度,利用 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能够 在决策前尽量从组织内外获取相关信息 不能在既定的要求下做出决 掌握各种方法及时做出决定,并 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限内做出决 识别机会,在较短时间内借助各方 ,并清楚地了解决策程序,能评估各类 策。 解决方案对组织的风险和收益并确定备 勇于承担责任。 策。 资源做出决策。 选方案。 时间管理 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以正确处 时间观念较强,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 事观念,以正确处世方法,善于 做事随性,不注重时间管理 具有时间管理意识,时常安排个人 时常关注个人的时间分配,不断学 习时间管理方法,培养个人良好的 并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紧迫性安排进 利用和开发自己时间资源,全力 。 的时间,并遵照执行。 时间管理技术,并指导实践,严格 程,能够有效的控制时间、精力的浪费 于自己的目标奋斗,使自己的成 遵照执行。 现象。 就达到最大。 能够在工作环境中约束自己的言 对于制定的计划,通常因为 在工作场合中,能够遵守公司的规 具有情绪控制意识,并努力达到公 对自己要求较高,在职场中时刻注意个 自我控制力 行,无需他人监督也能高标准, 章秩序,但偶尔会出现情绪化表现 司及个人设定的标准,尽力避免将 人的言行举止,追求超越公司及个人设 主观原因不能完成。 严格完成工作。 。 情绪带入工作中。 定的标准。 演讲能力 面对团队,能够运用适当的口头 性格内向、腼腆,在众人面 当众发言较紧张,语速不同于日常 面对团队表情镇定,语速正常,能 不紧张,能营造出轻松、自在的演讲氛 语言、身体姿态及辅助视听器材 前讲话紧张,不能清楚地说 ,但仍能保持思路的清晰,并将预 够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努力营造 围,并能运用部份演讲技巧,提高演讲 ,有效的传达信息。 明观点。 备的信息有效的传达出去。 出轻松、自在的演讲氛围。 效果。 倾听能力 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 在与他人沟通时经常不能集 在与他人沟通时经常不能集中精力 个人言语较少,习惯于接受他人传 亲和力较强,他人愿意与之沟通,通常 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 中精力,经常打断他人,无 ,不能按照言者的思路考虑问题。 达的信息,并能够正确的理解。 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的一种能力。 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 创新能力 采用原来没有的方式方法解决问 提出新的观点和独特的想法,在相 题,或创造新的机会和方法,提 只是加深本职工作的深度, 对本职工作的纵深开发和横向联系 关性不强的概念之间发现其中的关 敏锐洞察商机,发掘利用资源,提供公 高工作效率和产品、服务的性能 只对本职工作有影响。 的优化。 联,在头脑风暴中让人看到原创的 司业务的增长的新选择。 。 和增值的观点和想法。 项目管理 能力 建立基本的行动方法确保项目的实 建立一套系统的行动方法确保项目 建立一套系统的行动方法确保项目的实 根据具体项目采取项目过程的控 管理粗放,基本依据经验进 施,决定项目实施步骤的有限顺序 的实施,决定项目实施步骤的有限 施,决定项目实施步骤的有限顺序,决 制手段和方法以确保预期效果的 行项目的控制,项目实行的 定资源有效的分布,项目成果超过预期 ,决定资源的分布确,完善空间还 顺序,决定资源的分布确保资源有 技能。 实际情况与预期差距较大。 ,并有关键的项目文档便于继承和追溯 很大。 效的分布。 。 有效授权 合理的将工作分配给下属,并进 凡事亲历亲为,或对分配的 将工作按照各岗位职能与职责分配 倾向于将繁杂的工作分配给下属完 有计划的将工作分配给相关人员,并给 与适当的指示,在工作进展过程中定期 行适当的指导和跟进工作。 事宜甚少过问。 给下属,注重工作执行结果。 成,对于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协助解 决并给与指导。 询问,督察。 结果导向 以结果导向为主,在一般性大原则 主要关注工作结果,有很强烈的结果倾 以工作结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和 习惯在详细的规范下开展工 作,主要精力在工作过程控 关注工作结果和过程并重,既要结 下开展工作 ,对自己和别人都以 向,对自己和别人都以结果作为唯一衡 工作的主要衡量手段。 果也要过程。 制上,结果导向不足。 结果作为主要衡量依据。 量依据。 过程导向 擅长于发现工作必须的流程,了解 工作中严格的结果导向,一 如何组织人员和行为,理解如何分 以工作过程的规范性为工作的主 切从目的出发,一切围绕目 关注工作结果和过程并重,既要结 解任务和组合工作确保有效的工作 主要关注工作过程,有很强烈的过程倾 向,对自己和别人都以过程作为唯一衡 要目标和工作的主要衡量手段。 的进行,对工作过程的关注 果也要过程。 流程,了解如何衡量流程,能够看 量依据。 不足。 到流程整合的机会,能够简化复杂 的流程。 谈判技巧 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观点,寻找达 不能确定自己的谈判位置, 基本能够确认自己的谈判位置,并 确认自己的谈判位置,寻找利用相 迅速确定自己在谈判中的位置,通过变 缺少寻找利用相关资源以达 能寻找到一些利用相关资源以达到 通的方式寻找利用相关资源以达到双赢 成一致共识的技能。 关资源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到双赢的效果的技能。 双赢的效果的方式,有时助效。 的效果。 关注细节 在处理问题时,对细小环节的关注 在日常的工作中对细节的关 在日常的工作中对细节的关注、耐 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对细节的关 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对细节的足够关 注、耐心和细致都不够,在 心和细致基本符合要求,在处理细 注、耐心和细致,在处理细微的工作环 情况,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耐心和细 处理细微的工作总有一些小 微的工作环节和步骤时,偶尔有一 注、耐心和细致,在处理细微的工 节和步骤时,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一 作环节和步骤时,尽量准确合理。 致程度。 的失误。 些小的失误。 丝不苟,准确合理。 质量意识 在工作中很重视维持现有的质量状 对质量关注的程度和对此的态度 在工作中对质量的关注不够 况,很少主动使用资源和方法寻求 在工作中表现出对质量的关注,不 工作中很关注质量,不断有效地使用资 ,对质量的重视程度没有达 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断有效地使用资源和方法改善产品 源和方法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状 。 到要求。 和服务质量。 况持续改进。 。 学习能力 对学习有一定的热情,愿意自我学 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愿意自我学 学习的热情很高,愿意自我学习和提高 /心 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的能 对学习的热情不够,缺少自 习和提高,但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习和提高,针对不同工作环境和任 ,适时了解新知识,及时提高自己,工 力和态度。 我学习和提高的意识。 态 。 务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 作方法相比以前高效。 灵活性 成本意识 在坚持基本原则下变换工作方式 基于不同工作环境和目标而 基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目标而力求 表现出基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目标 基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目标而调整自己 、风格、观点、要求等以求别人 调整自己工作方法和风格不 调整自己工作方法和风格,但方式 而调整自己工作方法和风格,表现 工作方法和风格,积极寻求、尝试解决 够,表现出比较固执和呆板 和技巧不够,效果还不理想。 出对灵活的支持和关注,别人比较 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别人很容易接 认同的能力。 。 容易接受其观点和方式。 受。 对成本关注的程度。 在日常工作中,对成本的不 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对成本的关 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对成本的关 在日常工作中,对成本非常关注,定期 够关注,对成本缺少控制, 注,但缺少有效的方法进行成本的 注,使用合理的方法分析成本的构 使用合理的方法分析成本的构成,采取 成,在不牺牲效率的前提下对不合 有效措施预防额外成本的增加,通过改 开支缺少节制。 分析和控制。 理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工作方式减少成本开支。 服务意识 对内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意识和 表现出在指示下或要求下利 表现出利用现有资源在一定的时间 表现出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在一定的 表现出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并在工作范围 用自己掌握的资源满足公司 范围内满足公司内外部客户需求的 时间范围内满足公司内外部客户需 内满足公司内外部客户需求的关注,比 态度。 内外部客户需求的关注。 关注。 求的关注。 较关注客户的满意度状况。 变革心态 很少思考变革,比较安于常 有改变工作现状想法,并有改善现状 用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变革,愿意 用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变革,愿意接受 积极改变现状,适应环境变化的意 规和习惯,对变革有一定的 的具体打算,对变革没有抵触,但很 接受新的和好的完成工作计划的态 新的和好的完成工作计划,能够提出变 识和态度。 度和意识。 革的具体建议并努力行动去尝试。 抵触。 少有变革的激情。 开放心态 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缺 大部分时间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了解 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見和看法,主动了解 少兴趣,除工作需要外很少 对任何事情具有成见的程度。 向他人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 看法,很少怀疑他人的动机和意图 别人背后的逻辑,试图与别人共同 他人的意见和看法,积极完善自己,对 。 合作。 他人的意见积极寻找合理的一面。 。 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 对事物、问题发现力不足, 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 需要他人提示才能认知。 世界的能力。 判断能力 根据有限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推 分辨能力不强,不能依据情 在信息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得出常规 判断的准确与合理完全依赖于信息 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能够依据自身的 断的能力。 况做出合理的推断。 性的推断。 的掌握情况。 知识与经验,做出合理的推断。 分析能力 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 不能准确地考虑事物发生的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部分, 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 面对复杂的问题,依据周密的逻辑推理 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原因,或不能依据经验做出 使之容易把握,根据经验与常识发 的不同的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间 ,将不相关因素剥离,发现其本质及相 题的能力。 正确的判断。 现问题的本质。 的联系。 关联系。 应变能力 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做出适当而合 根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变动的 在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 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变处理问题稍显 迟钝,倘若时间紧急,经常做出不 理的决定,阻止问题的扩大化发展 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采 能力。 取有效措施 ,将问题化解。 适当的决定。 。 对于明显的问题较易感知。 观察入微,对问题认识的较全面。 目光敏锐,对于细小问题也能引起注意 。 培养人才 行业知识 给与下属较多的工作机会,但分配 经常为下属提供有建设性的反馈 对于下属的工作不做建设性 能够结合员工未来发展意向,有针 意见,激励其改进工作方法以使 的指示,不提供让其成长的 的任务更多的是事务性的处理,没 对性的进行工作分配,并执行过程 注重下属的能力提升,并给与其施展、 有结合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 改善的机会,及时给与意见与建议。 其迅速实现职业发展。 工作机会。 中给与及时的指导。 引导。 对公司从事行业的了解程度。 完全不了解本行业。 对本行业有一些了解,但不深入。 对本行业有一定了解,熟悉竞争对 对本行业有基本了解,熟悉竞争对手一 手大致状况。 些基本状况。 5级 曾在上市公司从事全面的管理工作,曾制定公 司长期战略和近期规划,建设领导团队和高级 管理队伍,规划、建设企业文化,规划企业管 理体系等,使企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声誉。 与利益完全不一致者沟通,能有效的求同存异 ,确定共识,消除分歧,使沟通对象自愿符合 自己的观点。 积极推动在全公司范围的协作观念,并建立一 系列的规程予以保证。 以公司为家,事业心较重,对于自己、部门的 工作,甚至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主动思 考,并以此为己任,感到自己身负责任重大。 执行公司的决策有大家一致认为实际的困难, 但创造性的执行决策,并与公司决策的精神完 全一致。 全面、准确地观察任务或项目地深度和难度, 设定目标,将工作分解成不同地流程步骤,合 理的配置资源,制定工作计划以及有效的异常 处理措施、安排工作,根据工作出现的问题进 行少量的调整,将最终结果和计划一致。 使用严格的逻辑和方法,运用有效的方案去解 决困难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探询有价值的资源 , 看到隐藏的问题,超越明显的答案- 不停留 在问题的第一个答案上。 能够组织本公司外资源(人员、资金、材料和 支持)去完成工作,能够同时组织不同机构实 施不同的行为去完成目标,使公司在一致行动 中获益。 随时寻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通过 客观合理的分析协助解决问题,并经常向其他 员工宣传、提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任何环境中,其言行举止对他人具有强烈的 影响,并成为拥护、追随的对象,能够轻易的 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 与人交往轻松自在,对人对事富于情感,懂得 用爱来经营周围的人际关系,赢得绝大多数人 信任与好感。 在复杂的环境中,在对机会和潜在风险做出战 略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能回顾过去的经验 并衡量各种备选方案的正负影响,明确组织发 展方向,做出对组织利益最大风险最低的决策 ,始终将决策与组织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对于需处理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将不重要的 工作安排给合适的人员完成,使自己多从事能 发挥最大效益的事情。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较强,在职场中通常能够 冷静、理性的处理问题,无需他人监督也能高 质量完成工作。 语言具有号召力,鼓动性,能够自如的运用演 讲技巧调动听众的情绪,演讲效果非常好。 掌握一定的倾听技巧,对于言者的倾诉能够做 出合理的反应,并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使用全新的方法整合市场资源,创造出全新的 市场机会,引导市场的发展。 建立一套系统的行动方法确保项目的实施,合 理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资源分配高效、合 理,项目效果优异,项目文档完整。 对于下属的工作能力非常了解,并以此为依据 合理的分配工作,并定期检查、督促,给与有 效指示。 工作中严格的结果导向,一切从目的出发,一 切围绕目的进行。 工作中严格的过程导向,一切从规范性出发, 一切工作围绕规范性进行。 总能确定自己的谈判中有利位置,创造性的利 用相关资源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对细节的非常关注、耐 心和细致,在处理细微的工作环节和步骤时, 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准确合理, 没有任何差错。 确立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努力营造关注质量 的氛围,人人都关注质量,质量状况连续保持 优异状态。 学习的热情高涨,愿意自我学习和提高,适时 了解新知识,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 学习计划并持续执行,能力提升很快。 基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目标而调整自己工作方 法和风格,经常根据具体情况变换思路和方法 ,总能根据情况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对成本极为关注,使用合理的 方法分析成本的构成,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所有的费用支出进行全面的审核、分析,在 不牺牲效率的前提下寻找新方法节约开支 。 表现出创造性利用各种资源全天候满足公司内 外部客户需求的需求,尽可能的提高内外部客 户的满意度。 用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变革,愿意接受新的和 好的完成工作计划,或提出具体的变革建议,自身 经常采取行动尝试,并积极营造氛围,宣传变革思 想。 经常主动的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并努力营 造氛围去获取和分享别人的见解,不带任何成 见的与别人合作。 能发现别人从未注意过的问题。 具有判断事物的思维框架,即使信息有限,仍 能做出合理而精准的推论。 掌握并能恰当的运用自己的概念、方法、技术 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根本的原因。 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实际出发迅速的做出适当 的决定,有效合理的解决、处理问题。 将培养下属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经常与 下属当面探讨其发展方向,以及目标达成的手 段。 对本行业非常了解,熟悉各竞争对手的基本状 况,市场分布,产品服务特征等。

5 页 283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公司研发素质模型

华为公司研发素质模型

华为公司优秀研发员工的素质模型 及其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研发素质模型--------思维能力 定义:思维能力指个人对于问题的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它 主要包括分析推理和概念思维两方面,是在优秀研发员工身上表现最多的素质。 分析推理就是在理解问题时将其分拆成更小的部分,通过一步一步的符合逻辑的演绎 , 排除不相关的资料,找出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推理也被称作演绎推理、分析思维、纵向 思维以及实践智力等。 概念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理论作归纳性的推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分散 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从中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到事物背后隐藏的问题或存在的模式,概念 思维也称作模式认知、悟性、批判性思维等。 评价等级: 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 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经验和常识迅速发 现问题的实质; 2、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 3、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为描述: 0 、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 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案例 1]“当时总共两部车,但是十几个鉴定委员都坐在一个车里,另外一个车人少 一点,非鉴定人员叫鉴定代表人少一点坐在另一部车里。当时,这种紧急情况下考虑失误了。 我们其实预先布置好每部车六部手机,当时,因为我们手机本身也不闲,一部车六部手机,这 样呢,当时确实非常拥挤,调换呀切不过去啊,各种各样的问题。厖我就想办法去借手机,也 没有想到,因此因为手机过多,搞到一部车里十二、三个手机,十二、三部手机以后呢,哪有 那么多容量给你来用啊,是吧,我们设备本身就有一点问题,确实有一点问题,但是当时主要 是容量不够啊,容量不够过去以后确实会造成没有那么多信道可用,这个事情等于没有仔细考 虑。厖结果事情就是相当于我有点毛燥了,就是说,没有仔细考虑把十几部手机放到一个车上 了,因此带来造成效果不好,另外,这个还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正月十五前一天,正月 十四晚上,这个鉴定委有一个大唐的代表,大唐他们的,科技司安排给他们了两个测试的手机 , 两个特殊的手机,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用过这种手机,两只是晚上,大概是六、七点到的,这个 手机上可以看出这个系统切换的活动,比如说,从这个频率切换到另一个频率,可以很直观的 看到,不光是听,听的话听不出来,有点模模糊糊的,一千九百兆的话就讲得轰轰的,只要不 断话,大家听得效果不错,是吧,现在拿着这个,你不切它就要找你麻烦,两部手机,我们当 时呢,只把两部手机打了下电话,好象是好的,现在想想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当天晚上派人把它 送下去,把这两个手机好好跑一圈试一下看是不是好的,结果其中有一部手机实际上是不行 的。” [案例 2]“那个我们这块主控板出来,主控板它是要控制我们整个系统里面的板嘛, 那么实际上在当时我这块板实际上它自身已经能够很好地工作了,但是在外部接口的时候容易 受到干扰,就是它在控制别人的板子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误动作的,那么这上面我做的一个失 误的地方,就在于我认为它,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它是这种一个现象,就认为 它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我就投了第二版,因为当时,我们要做别的事情比较困难,当 时那个涉及到的线特别多,可能有几十根线,要做这个试验,我就马上投了第二板,那么第二 版上面还是有这个问题,实际上第一版我所分析的问题没有真正找到它的根本原因。” 1、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经验和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 实质。 [案例 3]“当是怎么想的呢!我就在程序里到处插,那个网是可以回读的,这个交换 就像写信一样,我在信封上写个地址它就投到那里去了,要交换语言的时候,我就在两边这个 交换到那里写一个数字,那地方写一个数字,但这是可以读回来的,我就不停地读,所以在倒 换过程中这个值一直都没有被改过,说明网是一直通。” [案例 4]“就是通过它的连接资料,它因为小型机上提供软件啊,都有一个连接资料 嘛,有一个 on line help, 还有一个 sample,我就把它的例子拆来看,因为如果没搞过的话 (二一个不是很熟的话),可能这么长时间搞不出来的。因为它很多东西从一步步,从基础都可 以看出,那我就看这是对应的 orache 哪部分,我一看,都是可以对应起来的,就可以很快地 把它整理出一套对应的东西来,就可以很容易地抓住它。” [案例 5]“这里面有两部分,一个射频一个基带,当时做了最后很长时间以后,我就 开始怀疑这个事情,通过我们常规测试我就发现这个射频本身是没有问题,我就相信不会仅仅 是射频问题,可能是基带问题,那么心理上已经判断了。” 2、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水 平上,思维能力表现为认识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在研发过程中,表现 为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寻找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并通过实验逐步排除不太相关的信息,实现 对于问题的准确定位。 [案例 6]“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其它问题不谈。它读得太快了,它有一个延迟,读 第一块板比如它是好的,总线会保持住一段时间,我们读第二个板时,读得太快,它总线的数 据还没有变掉,读第二板时读出的也是好的,看不出来,坏了也是好的,就是它读时比如把第 二板拔出来根本就看不出来,后来就很奇怪,很纳闷是什么原因。厖就把那个程序读了一下, 把原理基本上读清楚了,然后就加印,看程序是看不出来的,看程序确定没错,按原理,很简 单,我就加打印,看读的到底什么值,后来就发现一会儿是 FF,一会儿就是读出来跟前面值 是一样的,非常多,那么就怀疑,是不是真的前面的一个值影响后面的,中间就插一段代码, 后来发现插多大的循环都没有用,加上空循环吧,多大的循环也没用,怎么办?怎么也想不明 白,后来就加了一个调试环境,加上编辑,把它编译成汇编代码,一看,根本就没有执行,没 有那个代码,然后我就插别的一个有意义的事情,把整个程序的位置换一换,后面没有关系, 但是需要用的话,把它搬上去执行一下,反正把这件事情给插在中间吧,发现后来这个就对 了。” [案例 7]"后来我想我们这套系统跟国外的西门子开发的那套系统应该是差不多的, 是不是,那么为了证明我们这个射频板出了问题,能不能把我们的射频板切下来,从系统中分 离开,然后通过一根根的线联到西门子的那个基带部分,这个线是很多的,几十根线而且非常 难连,每一根都要找出来。有人就觉得这个东西这样做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我想多做一趟 实验可能比少做要强,然后全部连上,后来把它连好了,最后就打电话试,哎还能打通,用另 外的手机能打通,也就是说在这套系统里是我们自己的射频板,是西门子的其它部分,然后我 再用手机打居然打通了,打通了以后我们在超过 10 米的地方打,也能打通,然后在很远很远 的距离打,几乎是 100%一下子打通了,那么就是说这个表面上发现是射频的问题,现在看来 不一定是射频的问题,因为射频板在人家的系统里用得非常好,好了,从这一点很快就突然, 然后,把这个问题已搞出来以后,大概不超过一个小时,问题就解决了,最后大家就定位这是 基带问题。" 思维能力在这个水平上还表现为个人能够从分散的资料和信息中看出某种模型或趋势 , 在复杂的情景中敏锐地觉察出某种情形。 [案例 8]"从几个案例可以看出来,我们宣传的时候把资料给别人,看了都很满意, 满意之后呢他就提出去参观,到我们的地方去参观,参观的时候就发现我们事先没准备,当时 因为市场部他去推销这个东西,说去参观,那么他就带他去参观了,他也不通知我们,我们也 不知道,只是说这个需要上这个东西,我们就把资料给他,他就去,然后我们就不管了,结果 过了一段时间人家说,这个怎么和别人签掉了,都分析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他去参观的时候他 关心的几个重点,因为市场部的人也不清楚具体技术,那么我们去那边开完局后就走掉了,参 观的时候他重点的东西可能并不是我们在那边重点搞的,看不到,这个时候给他的印象不是特 别大的,他往往相信他看到的东西而不是说你吹的东西,我们给他的资料,他去看的时候对不 上号。" [案例 9]"到底怎么做的,我很想知道这些,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我是直接去 跟他要,那是不可能的,他是不可能给你的,当时心里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说呢,怎样才能 让他透露一点东西出来,知道一点点也好,他只说特殊技术、特殊技术,到底特殊在什么地点 搞不清楚了,跟他们那个系主任说是绝对没有任何可能,但跟他手下的这个相当于副教授,他 才是有可能,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大,大一点,在这里面我们感觉属于从属地位,而且非常从属 的地位,他们俩地位啊,那个教授要比他要高得多,在印度是这样的,那么我想,跟他接触是 最有可能的,因为他在里面地位相对低一点,但作为技术人员,作为学者吧,他可能要表现他 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前提,有可能要与他们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当时我们 真的有可能有要合作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表露出来你的能力的话,我们不一定要与你们 合作,我们凭什么与你们合作,当时我有这个心理上的优势。" 3、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非常 棘手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经验或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最终找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 [案例 10]"当时用户也感觉有头痛了,就是说打我们华为的 08 机有这样一个短暂回铃 前有这样的杂音,当时我们因为已经打电话测试了,所以就通过故障电话来估测了,这种概率 说是十分之一,但也是不可估测的,有时大,有时小,而且跟话务量好象也没有关系,我们经 过了很多测试,而且这个过程,我们晚上也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既然要查出问题来,我们一般 要厖拿来的那个软件,那个调试手段不是很丰富,不能在白天占线的时候进行一个很详细的观 察,都是晚上,那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实际上这是我一个人做这种软件调试,然后不停地打电 话,就是用人家的电话来拔,有点象大海捞针的样子,来找这个问题,因为呢,打 100 次都不 会查到,但有时呢,打十次就会碰到两三次,这个概率不可捉摸,而且我们这个局比较大,这 个范围比较大,不知哪个模块,或哪个电路这个问题就会出来,就是这个问题,就查了我三四 个晚上,有四个晚上,连着就是这个问题,因为都是半夜查,半夜十二点多,查到四、五点的 样子,就这样连着去查这个问题,而且查看,因为我是不断去完成这个问题,就是说不断进步 , 就是说我查到这个问题可能是这方面原因,我要加一个调制的这样一个东西,改进做一个实验 , 加完以后做一个估测,当时晚上话务量很大,我自己拔,不一定能拔得出来,然后就使我想到 把这个东西放进去,就是说,等到第二天,第二天一般不能很好地休息,第二天早我再拔,再 来试,找出来,结果发现昨天晚上改的还是错的,没改好,经过这样不断的,范围缩小定位后 , 这个总是是其中一个程序处理错,导致交换网一个程序处理出问题,就是说把上一个时隙没有 拆掉,导致影响到这样一个概率很小的情况下,影响到这个全局,最后就定了这个位,修改它 后,当时就是这样不断地缩小,就是说这一块好容易发现是这一块,那就可能是这一块的这一 小块,就是这样的不断缩小。" [案例 11]“orache 和 sepece 是两个不同的数据库,我们的应用软件要在这两个平台 上做,编程方法都不同,orache 都会做,但 sepece 都没做过,厖我就先看一下怎么做,找了 些资料,后来我看了之后发觉,不是想像中那么难,虽然从未做过,但是数据库有相通的地方 , 我就把它分析了一下,因为我 orache 比较熟,我就把 orache 和 sepece 编程方法做了较详细 的比较。比较之后,我觉得可以把 sepece 底层的东西,跟 orache 不一样的,整理一套函数出 来,让它提供的界面就是它的出口,同以前做的 orache 是一样的。这样呢,orache 程序上层 层数我就不用怎么改了,我只要加一个中间层,我再把 sepece 这部分做好后,这部分就可很 快移植过去。” 思维能力在这个层次上也表现为在产品开发中经过分析和论证,提出几种解决方案, 周密考虑各种方案会给产品造成的影响,在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的基础上选定最终方 案。 [案例 12]"在不断讨论过程中,就会想办法解决,当然是这样的,产品为什么贵,对 吧,大家谈到这个地方贵,那个地方贵,多一部话机也很贵,多了用户用线贵,多了一个用户 电路也贵,然后又多了电源更贵,是不是,你整个还放到室外,这样就非常贵。我就想能不能 把这个东西放到室内然后像 kangkem 公司那样,用干电池去供电,用蓄电池、干电池都可以这 样不是很好嘛,然后根据这个思路去想,想了以后又发现这个比较麻烦,灵敏度可能不够,不 够怎么办,能不能把这个前端的部分像卫星那样,像卫星通信系统那样,把前端那部分给甩出 去,看有没有可能性,甩出去到底会带来多大的问题,这个当时提出这个东西然后与他们一起 讨论,厖我就说服了他们。" [案例 13]"我是把这两种做法的优缺点来进行对比分析的,改成单槽位,可以增加一 些位置,但是这个奔腾处理器发热量大,功耗大,并且框的供电是有限的,我们计算了一下供 电的限制是,板不能增加太多,即使是改为单槽,也不能增加更多的板,成本变化不大,经过 分析,这为一方面。另一方面,从板的发展看,计算机处理能力每几个月就翻一倍,根据这个 分析,现在有奔腾,可能下一步过了几个月,一年就改为奔腾 II 了,发热量更大,以后散热 怎么解决,还是个未知数,这是一个方面,以后我们用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单板的一个槽升级 时,改用单槽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是第二个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单板的升级,原来考虑用 另外的一个单板替换单槽位板,这是一个优势,但是我们新的 SPC 板对原先的板增加了一些功 能,如果我们用这块新板,用到这些新的功能时,必须增加另外一块板,是一个系统中后面的 一块母板,用双槽位要更换母板,单槽位要用新的功能也要更换母板,原来提出在不断电的情 况下,可以直接更换、升级,即系统不中断,但这考虑不细致,不够,我们发现更换单槽位的 板用新的功能还是得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这样说来,单槽位经双槽位优点并不多。现说一下 双槽位的优点,第一空间比较大,以后升级再增加高性能的处理器 PII,比较容量,加大大散 热片不用考虑高度,可使系统的可靠性增加,因为浊度和可靠性直接相连,这样可靠性增加了 , 另一方面,内存条的放置,改为单槽位,要将内存条斜置,这样接触的可靠性比垂直放的差, 还有一个方面,单槽位因为板靠的近,经有一个同事测试温度接近零界值,从这几点,我们认 为不宜把双槽位改为单槽位"。 研发素质模型--------成就导向 定义:成就导向是指个人具有成功完成任务或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愿望。具有高成就 导向的人希望出色地完成他人布置的任务,在工作中极力达到某种标准,愿意承担重要的且具 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人在工作中有强烈地表现自己能力的愿望,不断地为自己设立更高的标 准,努力不懈地追求事业上的进步。在工商界,高成就导向的人表现为要作出比别人更好的的 业绩;不满足已取得的业绩,完成工作之后为自己设立更高、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在产品开 发或服务中有超过竞争对手的动机和决心。成就导向表现为个人关注后果、效率、标准,并追 求改进产品或服务,在组织中力求资源使用最优化。成就导向是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成份。 评价等级: 0、安于现状,不追求个人技术或专业修养方面的进步;或在产品开发中不尽力达到 优质标准。 1、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或达到某个优秀的标准。 2、想法设法提高产品性能或工作效率;为自己设立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达到这 些目标而付诸行动。 3、在仔细权衡代价和利益、利与弊的基础上作出某种决策,为了使公司获得较大利益,甘 愿冒险。 行为描述: 0、安于现状,不追求个人技术或专业修养方面的进步;或在产品开发中达不到较高的标准。 [案例 14]“当时大家作了一些比较初步的探讨吧,但是没有分析得非常深入,所以 我觉得就是这一点作得不好吧,如果说我们当时在第一版的基础上面,因为第一版是这样,还 有一个情况就是第一板做出来以后,上面就有很多的这种飞线,看了很不舒服,就是说,包括 有一些非常非常多,几十根飞线吧,因为第一我们从来没有用过 CPU。后来作改进,就飞了很 多的线,就看了非常不舒服,然后我们在同时也发现了这个跟别的板的上面匹配上的一些问题 , 当然啦,然后我们就认为大概是什么原因,然后我们就仓促地把第二版给投下去了。” 1 、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或使自己的工作达到某个优秀的标准。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 能够自觉地将工作做好,容忍不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如果工作做得不 好,会体验到比较强烈的不满足感,这种感觉驱使个体去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在华为公司研发 人员身上,也表现为较强的市场意识,希望自己开发的产品能够走向市场,为公司盈利。 [案例 15]"即使它用户不投诉,既然我感觉到了,它很小,也不是很严重,不是非解 决不可的,因为是从人家那里打过来,可能是配合问题,我可以不理之,也可以。因为概率相 当小,当时我做为对我做的产品负责的,我感觉这好象是个眼中钉一样,不舒服,象沙子一样 不舒服,所以非要把他查出来,把着这样一种心理,也就是这种做开发的,碰到一个很难的问 题的话,但是你会找许多遍把这个问题找出来。" [案例 16]"目的就是卖出去呀,我对这个可能比较看重吧,因为我以前在外边我自己 也搞过,搞过软件去卖呀,所以卖不出去很痛苦的,可能我跟别人这个大部分象学生出来的, 他可能不会想得那么多,我开发的,只要把开发完成了就可以了。可能就说我这种想卖出去的 念头比较强烈一点吧。" 成就导向在这个水平上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仅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要达到较高 的标准。 [案例 17]"这认真怎么样体现出来呢?首先,看他的一个检查仔不仔细吧,就是说在 确定方案的时候,有没有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再就是我们的板子做出来的时候,我是轻易地让 他通过了,还是说我要考虑到各种最坏的情况,比如说高低温,当然,现在这些东西已经变成 一些常规了。但是在我们公司初期这些东西要自己去把握的,比如说,我这个产品在高温下面 能不能工作,低温下面能不能工作。再比如一个线路接口板,这板当光线在的时候能正常工作 , 那么光线断的时候能不能正常工作?我断一次行不行?断一次可以,断 10 次行不行?断 100 次行不行?包括象我们在做那个 ASIC 芯片的时候,我们可能出现一次这种故障,如果说你不 做这种工作,那么你做出来的芯片它就永远留有一个这样缺陷,这个芯片就会使我们很为难, 基本上它的功能是好的,但是在某些异常情况下又不能用,这是很麻烦的。" [案例 18]"因为从后来公司做一些要求跟我们智能网所做要求作一对比,就可以看得 出来,我们在做好的时候,就只有一点基本要求,就是希望使我们标示的制作水平,包括方案 里面的答复都要超过竞争对手,直接站在国际水平上面,才能得到别人在新技术上的认同,所 以我们充分的发动大家把手中国外竞争对手的材料都看了一遍后进行答复。" 还有一种行为表现就是努力工作,充分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困难面前不 认输,下定决心去完成一项有难度的任务。 [案例 19]"正好当时领导出差去了,也没给我很明确的任务,只是让我熟悉一下,然 后我就开始自己做,花了两个多星期,自己加班,熬了几个通宵,当时刚进公司不久,希望把 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大概在他回来的时候,我就已经把这些东西做好了。最叫我开心的就是 我提出了这个方法,而且这么短时间把它实现了,那么提高了效率,整个进度也超出了领导的 要求,他觉得是本来他回来之后才开始的,回来之后已经基本上主要工作都完成了。" [案例 20]"我就是这么样,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像 XXX、XXX 也是问过,有没有把握, 但当时公司没有一个人对射频有把握,都觉得射频我们自己力量太薄弱了,估计是做不出来, 都是这样概念,当时我就弊着一股劲,我是非要把它做出来不可。" 2、想法设法提高产品性能或工作效率;为自己设立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达到这些目标 而付诸行动。在工作中采取一些新的方法或程序以便成功地完成任务、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 品开发速度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 [案例 21]"在升级的时候为了不中断系统进行,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在发货的时候, 我们预先留一个位置,把我们新的框在这里预先测试好,再带到现场,装在空的位置上,先上 电,运转起来,通过一个后台的软件,把旧的那个框的一些业务转移到新的框上,旧的框可以 断电了,撤掉用新的框继续工作,这是我提出的,请搞软件的人给软件处理进行完善,这些软 件需要改动,我这样做,是对整个系统增加了一个功能,就是升级,这后台要做一个命令,把 这旧的业务称到新的上,这个移动的过程,哪些软件模块需要修改,软件工作人员帮我们修改 , 形成报告,软件人员也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他们分析,我们提出这个方案,改动并不大, 本身软件就要支持这么一个功能,一旦出现故障,就要进行业务倒换,只要在后台计算机上, 下这么一个命令即可。"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仅尽力提高产品性能,而且力争使自己开发出的产品居于同行 业中的领先地位,在产品性能上压倒竞争对手,创造竞争优势。 [案例 22]"我们会考虑到这些对策,因为这个东西我们考虑时,可能最主要还是从市 场角度来看。如果 XXX 这个出来以后,因为 XXX 现在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对我们交换机市 场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从各个方面比如说它的技术特征、它的成本,会给我们造成多大压力, 我们怎么在这些方面怎么超过他。在他的新机型,因为它这只属于开发阶段,在它的机型推出 时,我们能够有备无患,能够有一些超越它的特征来压倒它。" 3 、在仔细权衡代价和利益、利与弊的基础上作出某种决策,为了使公司 获得较大利 益,甘愿冒险。在作出产品开发的决策时,考虑成本、利润和风险。如果认定某项产品能够为 公司带来利润,只要有一定的把握完成开发任务,即便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风险,也要坚持作下 去。 [案例 23]"这样风险肯定是有的,首先它的技术指标是处于临界状态,我与国外资料 研究是临界状态,这个肯定是有风险的对吧,而且这么短的时间要能够把实验局开起来,从来 也没有人说过能支持 18 个,后来经过我们方案论证以后,我们可以支持 24 个,那么这个是没 有人,全世界可能都没有这样的实验局,肯定有风险。但是这个很有意义,帮助我们市场人员 在这上面做极大的推广,厖现在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到 5 月份以后我们有的,爱立信没 有,诺基亚没有,西门子没有,摩托罗拉没有,阿尔卡特没有,对不对?这个事情我们也没有 100%的把握,那么不可能一定把它搞得很好,我想至少这样,这样的,首先保证它的基本功 能是可以,也就是保证基本的功能,保证通话、打电话什么没问题,可能用户数少一点,或者 是全网的指标也许稍微差一点,本来就一个网比如说能支持 1 万个用户,可能用了这套系统后 那只能有 8 千个。厖如果不成功,这个项目做不起来,那当然是影响非常大的,首先,我许诺 的这个事我没有实现,当然我不知道公司会怎么处罚我,但是这肯定是不好的事件,市场部已 经把这个事情宣传出去了,局方以后会追问他们:你们说的那个鬃鬃技术什么时候可以用啊? 但是如果我把它做死了,那我责任肯定是很大的,当然我是千方百计不会让它做死的,有的时 候你是要冒一点风险的。这个做不出来的风险,我觉得不会超过 50%,我相信风险可能在 30 %以下。厖这个我一定要去冒,这个风险很重要,因为 GSM 是我们公司的主导产品,如果这个 项目我若做死的话,我们公司的前途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来公司这么多年,我想一定是希望 在里面多解决点问题的,对不对,希望是这样。" 研发素质模型--------团队合作 定义:团队合作是指个人愿意作为群体中的一个成员,与群体中的其他人一起协作 完成任务,而不是单独地或采取竞争的方式从事工作。这里所谓的团队就是为了实现某个或某 些目标而共同工作的群体,它可以是一个部门内部产品开发小组或行销小组,也可以是为满足 顾客需要而结合成的跨部门的工作群体。 评价等级: 0、在工作中单独作业,不与他人沟通。 1、愿意与他人合作,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信息和知识。 2、愿意帮助工作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解决所遇见的问题,或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 技能传授给其他成员。 3、主动与其他成员的进行沟通,积极寻求并尊重他人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或鼓励 群 体中的其他成员,从而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或提高群体的合作气氛。 行为描述: 0 、在工作中 单独作业,不与他人交换信息。也表现为不同部 门的成员之间在 产品开 发和销售的环节中缺乏沟通。 [案例 24]“当时我做的是 MAP 部分,跟其它接口最多,当时是跟数据库接口,跟呼叫 处理呀,移动管理呀都要接口,当时它基本上是一个接口模块,一开始定了一些接口,但是后 来大家变了以后,各变各的,出现偏差,就没有想到沟通。因为当时这个模块有些是下面人写 的,他们没有这些意识,我呢,也没有加强这方面的检查,我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些地方很容易 出错。我现在就不会了,这个定下来谁也不能动,什么地方要改,要互相评审,这个地方为什 么要改,是严格控制的,就是说,有可能开发人员自己就把这个地方给变了。结果后来在对接 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太多了,根本就对不上,改程序互相定了新的接口,大家再调整一次, 才能对上,再重新调,为此就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案例 25]“当时就想到到市场部的这个案例,要这个案例的话就分析了,几个地方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样板机,当时我就提出样板机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从几个案例可以看出 来,我们宣传的时候把资料给别人,看了都很满意,满意之后呢他就提出去参观,到我们的地 方去参观,参观的时候就发现我们事先没准备,当时因为市场部他去推销这个东西,说去参观 , 那么他就带他去参观了,他也不通知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只是说这个需要上这个东西,我们 就把资料给他,他就去,然后我们就不管了,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人家说,这个怎么和别人签掉 了,都分析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他去参观的时候他关心的几个重点,因为市场部的人也不清楚 具体技术,那么我们去那边开完局后就走掉了,参观的时候他重点的东西可能并不是我们在那 边重点搞的,看不到,这个时候给他的印象不是特别大的,他往往相信他看到的东西而不是说 你吹的东西,我们给他的资料,他去看的时候对不上号,当时针对这个情况,我就提出来,我 就建议市场、中试、中研组成一个样板局工作组吧。由市场部提供资料,在全国选了三个样板 局,比较能体现我们特色的。” 1 、愿意与他人合作。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交流,分享获得的新信息和新知识。 或者与其他成员交换思想和看法,以便对于问题取得共识。 [案例 26]“做为 XX,如果换了一个人,在目前状况下不会有人提出这个,为什么呢? 这个一直是最早的时候我在,可能是我喜欢看一些资料,发现了这项技术,当时很新的,那是 哪一年,在 96 年的时候就是在国内没有一家公司做这个东西,当时我提出了这个技术,当时 我就想,这么新的技术这么好的技术,我们能不能用,我当时把几个项目经理拉出来,拉出来 一起讨论了一下,大家都一笑了之,这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技术。当时我就把项目经理召集讨论 , 这样的东西是我们本专业的东西,我们可不可以做,有什么用途,做起来会有哪些技术难度, 当时讨论现在想起来是十分可笑的,当时画的方框图都不对,凭我们自己的想法,除了它的特 点(其它)可能完全不对,我想这个事情,这个技术的概念在公司内部的概念提出到实施,到 如何应用,这个都是我在做这个事,因为我觉得我作为射频部的经理,我要把我这方面的共享 , 在新技术方面共享。” [案例 27]"“经常比如说晚上下班,想起来的时候。哎,这个东西很重要,平时没有 考虑到,马上打个电话过去,然后讨论半天,或者说我们看看别人,比如说看看 XXX,突然之 间看到一个资料,我们得到的内部的一个资料,比较详细的,然后我们集中力量分析了一下。 多时,觉得有点震惊,XXX 下步马上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么我们马上也 会讨论,然后这个东西对我们 128 项目部来说,又提出了什么更高的要求。” [案例 28]"“我当时最直接想法就是说我当时的考虑就是我知道我对整个市场都是知 道的,充分跟他们沟通,把情况讲清楚,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比方说 XXX,他在找我可能是 因为他听到了某件事情。那我就充分跟他沟通,把一个事情讲清楚。厖我尽量在这段时间里做 到它,做到它以后就跟他们沟通。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压力尽管大,但是跟上司和市场部没有什 么矛盾,合作的很好,我觉最主要的一点是在于我对大局形势有个掌握,在怎样情况下我都能 应付。” 2 、愿意帮助工作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解决所 遇见的问题。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技 能传授给其他成员。 [案例 29]“以后在以太网上好象也碰到了一个问题,就说我们整个芯片本身提供以 太网接口,当然后面以太网这个工作呢,我们首先分析硬件,觉得硬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我 本人是作硬件开发的嘛。同时也可能有软件原因,按说这个软件工作不应该由我做,但是它确 确实实是耽误了我们主控板的进度,那么,我这样也就参与到这个,虽然现在我不会编带,但 是我可以去分析它们这个东西,我可以看它是怎样去控制我的集成器的。就跟软件人员一起分 析吧,找了很多这种集成器的组合啊,这些事情反正最终还是把它解决了,包括看了很多关于 以太网方面的一些资料。还有厂家提供的一些应用的资料。这个也花了我们的很长时间在以太 网上面。” [案例 30]“当时一个整个指导开发时,我指导 XXX 去做的,当时我是做交换机主机的 部分,XXX 做语音邮箱和当时叫公司卡做外面那一部分。当时 XXX 刚刚来,陪他调时,我经常 去帮他看程序,指导一下他。” [案例 31]“那个拍叉转移转不通的时候就这样查出来的,我就教了 XXX,后来他们都 会这一招了,现在基本都会这一招了。” 3、保持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主动寻求并尊重他人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或鼓励群体中的其他 成员,从而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或提高群体的合作气氛。这个水平表现为个人有意识地鼓 励群体成员相互合作,使得每个人时刻感到群体的存在,从而促进团队精神。 [案例 32]“项目组发了个会议通知,是我要求他们这样做,现在大家都有一种共识 , 做什么东西,特别会影响到我们市场的话,我们要征求大家的意见。” [案例 33]“我当时最直接想法就是说我当时的考虑就是我知道我对整个市场都是知 道的,充分跟他们沟通,把情况讲清楚,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比方说陈朝晖,他在找我可能 是因为他听到了某件事情。那我就充分跟他沟通,把一个事情讲清楚。厖我尽量在这段时间里 做到它,做到它以后就跟他们沟通。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压力尽管大,但是跟上司和市场部没有 什么矛盾,合作的很好,我觉最主要的一点是在于我对大局形势有个掌握,在怎样情况下我都 能应付。” [案例 34]“我跟中试的相关负责人员沟通之后,达成一致就是说统一的、步调一致, 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快一点。这事在后来的过程中基本旧按照一样的测试计划来进行这方面的 测试,原来中试部有个测试计划,那个计划就很差了,要六月份才能出来,我一看这个计划与 我们这边的计划相差太大,所以跟他们沟通之后,后来就全部统一了。因此,尽管中间出了问 题,但通过现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慢慢的使中试的计划和我们开发及市场的计划统一起来了, 因此在这次山东智能网活动拿下来之后,他们就完全承担了主要工作。这个工作和他们现在的 工作比较好的衔接起来了。所以说尽管这过程中出现了挫折,但应该是通过沟通吧和重视,基 本上还是比较好的确保了。” 研发素质模型--------学习能力 定义:学习能力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地获取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并对获取 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学习能力强 的人往往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希望对事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 获取对工作有帮助的信息。对于自己专业方向上的最新发展和动向比较了解,并能够意识到到 这些最新的方法或技术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产品开发或整个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评价等级: 0、在专业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不注意向其他人学 习。 1、在工作中,愿意并善于向其他同事学习。 2、从事自己不太熟悉的任务时,能够钻研资料,获得必备的工作知识或技能,从而 尽 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3、深入地了解当前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能够意识到它们在产业界的应用。 行为描述: 0、在专业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不注意向其他人学习。在产品 开发过程中,忽视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使得产品开发出来后落后于同行。 [案例 35]“但是也没有什么好讲的,当时就是懵懵懂懂做东西。当时想的就是怎么把 产品做好,不知道还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觉得做出来还是和市场吻合的,当时做之前别人怎么 做我们也怎么做,跟别人学的。但是没想到市场发展得那么快,当时 96 年,GSM 很受欢迎,97 年疯狂发展,用户的需求胃口就变了,后来我们北展之后一交流厖比国外的竞争对手,当时国 内还没有,比国外的爱立信呀、Motorola 呀落后,我们是相当于他们 95、96 年的水平。他们 97 年推出的新的都不知道。” 1、在工作中,愿意并善于向其他同事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希望了解工作当中的细节 和技术;积极与他人交流和向他人求助;观察他人的工作,从而学习和了解必要的知识或技术。 [案例 36]“当时一个说是好奇,好学也好,就是想了解,很多东西因为看程序,我们 读最早模块就觉得很神密。我们当时做得是旁边的维护模块,是比较偏的模块,对电话怎么打 通的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它们做中继自环怎么通的,中继电话怎么打,会不会振铃,加起来就 非常感兴趣,所以就把所有的环节跟踪了一下。另外一个做话务台跟这个呼叫实际上跟一个普 通话机打电话是一样的。我很想了解这个过程,所以把这个过程跟了一下,这样,对整个呼叫 基本上都熟了,所有模块 CVB 模块、中继模块、模拟中继模块、用户模块。” [案例 37]“(你进来以后,当时你看了自己在知识上不足的话,你怎么想的呢?)一方 面,我看一些资料关于电信方面的资料,另外,因为有很多有经验的人,我就向他们请教。厖 比如说工具我就首先不会使用,因为它那个工具在是在学校完全接触不到的一种工具;在具体 电路实现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技巧吧,那么这有些技巧,有一些东西是自己想出来的,有些东 西就向项目经理或者说是更高层的经理请教的。” 2、从事自己不太熟悉的任务时,能够钻研资料,获得必备的工作知识或技能,从而尽快适 应新的工作要求。在产品开发中,善于吸收和利用前人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或了解同行业的 产品信息并吸收他人产品的长处。习惯性地搜集业界最新的信息,追踪同行业技术发展的动态 , 积极了解对产业可能产生影响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 [案例 38]“自己原来是做开发,测试是全新的领域。我当时搜集了国外的一些管理测 试专业书籍,都是那个大部头,啃起来也比较费劲,开始一篇一篇地看,一本一本地看,后来 对测试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案例 39]“用户角度来说,用户反馈,他们需要命令行,到了 97 年下半年,这个事情 已经很迫切了,那我们要求项目组来开发命令行。厖实际上他们也做出了一部分,就是用户数 据,他们也做出了一点点。这部分基本上可以满足用户的一些日常需求,应急也应急过去了。 接下来,他们就想就要开发整个交换机的命令,他们就想,他们还是那种思路,就想把它做出 来,一个目标就是把它做出来。不管用什么方法,这时我就干预了,就是说不能这么做,为什 么呢?因为交换机,就是说 MAL 是个非常成熟的东西,国外交换机都提供,而且提供很多年了, 十几年了,它是个很成熟的东西。但是目前我们项目组,还有我们公司,对国外交换机这部分 技术,这部分东西是怎么做的,都不是很清楚。我们再不能这么盲目的去做。我们在做以前, 必须先把别人的东西稿清楚,因为它是非常成熟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接近的东西太多了。我 们没有必要什么东西都自己去想,而且从以往开发经验来看,你自己想的东西,自己闭门造车 造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结果反工的机率是很不的。这时我要求他们读两种 措施,一个是我们出调研,但我们终机组还要他们项目组的成员,一起到北京去。正好当时参 加北京的展,他们们一起参加完北京的展,然后我们跟北京办事处联系,在北京参观了郊区的 一些地方,看了 XXX 的,我们发现 XXX 的命令行,他提供的全部是命令行,基本上都是命令行 。 然后我们跟使用 XXX 交换机的用户一起聊,他们觉得 XXX 的维护很方便、很简单,而且我们觉 得 XXX 的命令行做出来后,经我们交换的操作维护系统工作量小得多,但是它又能够满足用户 的需求,我们自己了的那个台上一条条命令把它浏览一遍,我们发现,确定,虽然我工作量比 它大得多,但从可用性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 XXX 有它的特点。我们看了 XXX 的,然后我们更 看了 EWST 西门子的,当然西门子的我们跟他沟通了然后我们又跑到天津去看了 NEC 的西格玛 机,又翻了他的一些手册,这是我们出去调研。那另一个工作呢,就让他们项目组,他们要做 方案,一开始就把 MA 命令行,我一开始就是说,他们急于想把它做出来,所以他们就写了个 方案,然后就开了一个方案评审会,就想把这个方案尽快落实下来,然后进入一个具体开发, 把具体产品做出来,最后给我们否定掉了,不能这样做。我们在对其他相关的技术还不了解的 情况下我们不能这么做。就要求他们去都搞过来。然后比北京办事处,把那个 EDOST 的整套命 令函数书,成套我们给他们看,他们先看春节期,我自己也看,把它全部看了一遍,春节期间 , 他们看了一遍后,根据看的结果,对这种技术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后,对这个方案做了修订。 这样,春节过后回来,我们一看,这个方案基本上考虑的就是比较全面了,比较完整了,这时 我们再进行评审。” [案例 40]“我经常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料。我的网页一打开,我私人申请了一个 E-ma il 帐户,我的网一进去就是 RF-Globe-Net 就是射频全球网,在这上面可以发现很多东西, 经常就发现哪个公司做些什么事情,我就知道,然后就与他们联系,联系了以后我就知道在美 国有三家公司做这个做得比较好,英国一家公司也做得比较好。” 3 、在深入了解当前新的知识和技术的 基础上,意识到它们在 产业界的应用。能 够将 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与客户的需要联系起来,及时应用这些新知识和技术从事产品 开发或制定产品发展战略。 [案例 41]"我感觉方向上把握的还可以的,交换持续这么长时间了,下面肯定要和数 据通信结合,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交换机这个东西本身并没有多少先进的东西,他就是一个 电话交换,人家十几、二十年前已实现这个功能了,现在数据通信发展越来越快了,已经向话 音交换这个领域渗透了,反过来,话音交换也向数据通信反溶合,我们这个服务器可以在普通 交换机上提供 Internet 接入,我们作为一个电信厂家,我们向数据通信领域渗透。这样我可 以霸住网上的地位,将来三网合一,电信网有他的优势。它在网上一直处于垄断的地位。如我 普通交换机也提供数据通信,华为公司的产品才能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领先地位。" [案例 42]“在讨论过程我发现现在决定 DECT 生死存亡就是成本啦,然后我就提出了 一个方案,提出方案也是在讨论过程慢慢产生想法的,成本比较高,我当时就想到我见 kangd em 公司 MEST 产品,它们是用 CDMA 做的,它呢做的不像我们做 FSU 那样,加一个大电源外面带 电话机然后这样上去,他们整个看起来就是一个电话机,实际上里面已包括了无线部分,当时 我就问他们成本高的原因主要在什么地方,首先电源要几百块钱,然后再加上用户电路,这些 部分全部加起来,价格还是比较高的,最后我就提出一个,这也许当时只有我才能提出来,因 为我在射频里面做射频,我说,把这个分成两部分,把有一部分电路,就是高频前端部分把它 设到室外去,然后做成话机形式,整个 FSU 不放在电话机上,放在家里面,外面室外加一个有 源天线孔,这样我们可以用干电池供电,把电池甩掉,把话机电路甩掉,把话机也甩掉,这样 下来可以差不多当时我们算了一下,可以省掉 1000 块钱左右,后来他们给这个系统起了个名 字叫 DECTPHONE,就是我们现在大量生产 DECTphone,已经大量生产的,这样一下成本差不多 当时认为是降低 1000 元钱,使得 DECT 这个产品是最具获利的产品,现在没有像这样 200 多美 金一线的产品。” 研发素质模型--------坚韧性 定义: 坚韧性是指能够在非常艰苦或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 完成所从事的任务。具有强坚韧性的人能够在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 不会采取消极的行动;面对他人的敌意时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够忍受艰苦的工作条 件和较大的压力,使其工作业绩不受外界压力、挫折和个人消极情绪的干扰。在不利的情形下 没有怨言和恶意,看到事物积极的方面。即便受到他人的反对也会按照自己的意见和计划坚持 将事情做下去。坚韧性也可以称作耐受力、压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 评价等级: 0、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 1、面对挫折时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如愤怒、焦急、失望等)或保持情绪的稳定。 2、在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或巨大的压力下坚持工作。 3、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压力,通过建设性的工作解除压力。 行为描述: 0、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遇到挫折时,个人便感到悲观、失望、甚至逃避;面对困 难时,要么想退缩,要么出现情绪的波动;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主张时,即便认为自己的主张 是正确的,也放弃争取他人理解和支持的努力。例如, [案例 43]“本来自己测得很好的,想让他来看一下,想让领导看一下,当时 XX 已经 是实际的领导,硬件的经理(还没任命),想让他承认,第二个也是炫耀一下自己辛辛苦苦做 了这么久,每一个过程都跟过都测过,结果一下子就得到这么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一个很没 面子,当时觉得很沮丧。” [案例 43]“但我们公司的一些领导包括项目经理,当时是 XX,他对这些情况不了解, 他觉得他是专家,相信他,让他去做,实际上做,当时也是对的,我就是最后发现其中有些问 题,有些明显的问题,所以就提出来的,但是最后我没有坚持这些方案,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现在想起来很后悔。” 1 、面对挫折时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如愤怒、焦急、失望等 )或保持情绪的稳定。在 受到挫折或批评时,能够抑制自己的消极想法和冲动,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自身的 不足。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冷静地处理在工作中与其它人产生的 矛盾。例如, [案例 44]"有次开会,领导把我们那个领导骂了,那个领导转过头来把我又骂了,这 个事情压根跟我没关系,当时觉得厖那么多人我肯定没什么表现了,肯定就这样点头,但是下 来的话他又向我承认错误,他其实知道这事情很我没关系,但是他也急了,因为那件事情他开 始让我负责,我还没完全接过手,很多事情不知道,那么他认为我接了手我就应该知道,我才 接手两三天,事情还没完全理过来,但是被骂的感觉是什么呢?一方面觉得委屈,一方面又觉 得应该再加倍把工作熟悉。" [案例 45]"当时被批评,确实有点受委屈吧,协议也不是我做的,当时还写了一个检 讨,但后来想起来这种说法还是对的,虽然不是你做的,但你在他的上面做东西,你就要对它 的准确性负责,就好象你操作系统,选几个 windows 或 UNIX,以后发现 windows,UNIX 有问题, 那么你不能说你这个 windows 有问题,那么我做出来有问题,没办法,有问题当时你为什么选 它呢,是啊,就是说这个还是和自己有关的。" [案例 46]"我觉得做为领导,你最直接的下属向你汇报你都不看,你如果没看,说明 你没有上心,你不知在干什么事情。后来,我就不报了。我也不激起矛盾。实际就是无线和测 试的矛盾是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他们这两边是没有矛盾,他跟我有矛盾,我跟无线那边协调。 我就是说就是矛盾的焦点。" 2 、在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或 巨大的压力下坚持工作。接到困难的任务后,克服各种困 难,通过各种方法完成任务。例如, [案例 47]“但我考虑想想,应该比较果断,首先先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局方的需求 , 最后我还是决定今天晚上升级,既然已准备好了,这个责任我要承担,但我还要对用户、对我 们的承诺负责。” [案例 48]"当时感觉一个是时间紧,要出产品,用的办法就是'苦',生活没什么规律, 他们白天设计,我晚上把他们的东西全部收过来,整理汇总一个自动本,到第二天早上放回。 一般一作就是一个晚上,一直到天亮,就这么大工作量,要是白天作,别人就必须等着,所以 就采用了这样一个并行处理的方式。" 3 、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压力,通过建设性的工作解除 压力。在非常 大的压力下能够保 持冷静,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例如, [案例 49]"我就是想着这个事情,我就是不管他,他不就踢我两下,骂我两下,我也 知道他喜欢骂人,没所谓厖,他反正也直接管不着我,隔了好几层呢,反正也就这样的,无所 谓的。当时倒没想到这个,当时就无所谓,做事情我先把事情解决掉,对吧,最后你处理我, 你再怎么处理也没关系嘛,大不了下岗,我去编程序我还挺高兴的,更轻松啦,是这样的,当 时挺着急。" [案例 50]"因为当时大连市局下通辑令了,只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假如说你们再割 接不行的话,那么机器你们就扛回去不要你的,所以当时压力也是很大的。我们要严密的理论 分析,软件要加上很好的保护措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而且工程上就是模块配置上,中断连 接上,这种工程上很多也都要变,需要很大的一种改变,而且调整完后,都需要经过一种理论 上的计算,确认可能性,厖经过这么多复杂的准备工作后,就是说我们在 6 月,过了两个星期, 21 号左右再次切割。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那时我们任总就说,任总也是很关心这个事情, 老板都惊动了,因为这个局很大的,一个汇接局,下面还接一个智能平台一整套系统,刚才我 开始说过了,大连成功与否对我们改进大连市场这个战略意义很重大。所以做了这些准备后, 当天晚上操作小心谨慎,胆战心惊。" 1 研发素质模型--------主动性 定义: 主动性是指个人在工作中不惜投入较多的精力,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 提前预计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提高工作绩效、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创造 新的机遇。具有这种品质也被称为决断力、策略性的未来导向和前瞻性等。 评价等级: 0 、不会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需要他人的督促。不能提前计划或思考问题,直到问 题发生后才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从优秀员工的访问中,没有发现能够说明这个层次 的行为事例) 1、自觉投入更多的努力去从事工作。 2、及时发现某种机遇或问题,并快速作出行动。 3、提前行动,以便创造机会或避免问题发生。 行为描述: 1、自觉投入更多的努力去从事工作。在工作中,不需要主管的督促自主地完成工 作。在没有人要求的情况下,工作中加班加点(如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或周末工 作)。主动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事情或主动帮助他人解决技术问题。尤其当公司内部分工尚不明 确的情况下,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些事情或主动承担一些责任。 [案例 51]"实际上没有人给我布置这个任务,我是自己主动提出来要求的厖因为排 队机,首先是安排给我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并且那时有个产品叫 Intess,这个产品现在仍存 在,智能业务平台当时产品的协议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我牵头制订出来的,这个协议慢慢引申出 来,怎样使我们所做的工作站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既为我们现有的产品提供一个导字,同时也 为公司打下一个基础,再加上自己对这个新机型的追求吧,所以自己主动在工作之余,开始接 触和分析手头上拿到的一些资料。" [案例 52]"(问:那么我想问一下,有些东西不是测试的,你也想去做,当时,你的 观点和 XX 有些不同,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我觉得大家都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因为现在管 理还不完善,很多事情并没有责任人是谁,我能做这个事情,正好我有能力做得好,我就把它 做了,这些事情我当时感觉没有什么,我自己当时也没有完全脱离无线部分。" 2 、及时发现 某种机遇或问题,并快速作出行动。 得知与公司发展有关的事件或 政策 后,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当意识到公司内存在某种会给生产和开发造成阻碍的问题后,能够迅 速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或者通过某种安排,使其阻碍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 [案例 53]"(新规范出台你是怎么知道的?)每月我们都有电话往来,很多信息都知道, 厖赶紧把新规范拿到手厖立即安排人员把新规范同老的规范作一对比,分析其差别,并在我们 的设置里面加以解决,并进行补测。我们一边做测试,一边在进行规范答复,另外还联系电总 安排落实测试设备及人员,三步同时走,使我们的测试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案例 54]"我当时是这样想,因为华为公司这个供货很差,流程很慢,大家都是知道 的,我在想,假如说,我们会做不过天利通这样一个小公司,很多方面是为什么,那肯定是慢, 扯皮扯不清楚,为什么扯皮扯不清楚,就是因为各部门之间缺乏这么一个协调,缺乏一个直接 的责任人去管这些事情,所以我当时就要求整个开发部的人来负责到产品市场工程等。" 3、提前行动,以便创造机会或避免问题发生。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提前意识到别人没有 想到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步骤去解决问题。在华为公司里,典型的表现为对于产品的开发具 有前瞻性,看到目前产品的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发具有更优性能、更高质量或更且竞争力的产 品。例如, [案例 55]"射频成本也很高,所以有时我在想这个方案,不想是不行了,今年春节, 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去年在辽宁谈 GSM 卖给他们意向时,就发现,人家对我们这种配置觉得是 比较过时,不是很灵活,因为我们也做得比较早,在国内做得比较早,是仿西门子早期产品做 的,不是模块化、分离式的,这都是些问题,说我们当时了解了一下要求,一副双极化天线要 支持 12 个载频,按照我们目前的做法,一部双极化天线目前不可能支持 12 个载频,最多支持 8 个载频,实际上是很难的。是辽宁用户提出来的,这也是一种趋势,他们代表一种趋势,用 户代表一种趋势,我们公司发现目前是实现不了这个方案的,怎么做都不会实现,那么在市场 宣传上会有一些被动,人家就不相信我们的产品,说爱立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办, 在这个早期,我就想这个东西了。在去年(98)年 4、5 月份我就知道将来会有这些问题。将 来会有这些问题,为什么知道呢,因为在其它产品里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在 ETS 里我们知道这 个问题,在 ETS 我们就会碰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去年 4、5 月份我就提出要做一种新的产品, 叫鬃鬃。" 由于公司尚在发展,很多有关研究和开发的规范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具有 主动性的员工能够提出建立研发规范的主张,并付诸实施。 [案例 56]"因为在公司,大家都知道,一说开发就是硬件、软件,从来没有人提射频, 射频实际上属于一种硬件,但是与其它的硬件已经完全不同,我们一根走线可能就是一个元件 、 一种设计,走线不能乱走的,我们认为就象做画一样,公司没有这方面的规范,整个公司从开 发、生产、中试到用服都没有这方面的规范,这个就比较麻烦,春节时,我就组织了十几个比 较有经验的工程师集中起来进行协助。射频的东西,他们就按照普通电路板去处理,不知道这 些历史不是很注意,这样处理出现很多问题,射频就是射频,一根线就是一个元件,你直着走 也许不行,就一定要弯着走,它这个非常有讲究,所以,我们这个不出规范对公司无线发展不 利,无线将来是我们公司重头戏,而射频在这里面占很大的部分,从成本上讲,一个 GSM 整个 一套系统 70%是射频的成本,所以射频这东西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包括物料选型都要规范, 所以我们现在要搞一套规范,就是我组织起来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工程师在写。"

20 页 251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盘点规划流程及实施PPT

人力资源盘点规划流程及实施PPT

人力资源盘点与规划 人事管理部 目录 • • • • • • • • • 一、人力资源盘点 1 、盘点步骤 2 、盘点内容 3 、盘点常用指标 二、人力资源规划 1 、规划的影响因素 2 、规划的制定原则 3 、规划的内容 4 、规划的编制流程 人力资源盘点的流程步骤 成立人力 资源盘点 专项工作 小组 •撰写人 力资源盘 点分析报 告 …………… 统计分析 相关的资 料和信息 、数据 •制定人 力资源盘 点计划 根据盘点 内容,收 集整理相 关的资料 人力资源盘点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员工个人基本资料 所属工作单位 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 员工的专业知识及专长技术类别 加入公司前的工作经验 加入公司期间的职务变动经历与工作经验 与工作相关的技能 工作年资 专业证照 训练纪录 工作绩效考核成绩及主管面谈纪录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重大伤病纪录 主管对于员工个人企图心及创意能力表现的评语 学习能力 人力资源盘点的常用指标 • • • • 一、人员数量指标 二、人力资源结构指标 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指标 四、人力资源系统效能指标 一、人员数量指标 • • • • • 1 、期初人数 2 、期末人数 3 、统计期平均人数 4 、人员流动率 5 、 净流动率 一、人员数量指标 • • • • • • 6 、离职率 7 、非自愿性离职率 8 、自愿性离职率 9 、人力资源新进率 10 、知识型员工离职率 11 、内部变动率 二、人力资源结构指标 • 1 、人员岗位分布分析指标 • 2 、人员受教育情况分析指标 • 人员学历分布、人员第一学历分布、平均教 育年限 • 3 、人员年龄、工龄分析指标 • 人员年龄分布、平均年龄、人员工龄结构分 析 • 4 、人员职称与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指标 • 人员职称结构分布、人员技术等级分布 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指标 • 1 、招聘指标 • 1.1 招聘成本评估指标:招聘总成本指标、 单次招聘成本指标 • 1.2 录用人员评估指标:应聘者比率、员工 录用比率、招聘完成比率、员工到位率、 同批雇员留存率、同批员工损失率 • 1.3 招聘渠道分布:内部招聘比率、外部招 聘比率 • 1.4 填补岗位空缺时间指标 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指标 • 2 、 培训指标 • 2.1 培训人员数量指标:培训人次、内部培训人 次、外部培训人次、内外部培训人次比例、依岗 位类别计算的受训人员比率 • 2.2 培训费用指标:培训费用总额、人均培训费 用、岗前培训费用、岗位培训费用、脱产培训费 用、培训费用占薪资比、内外部培训费用比例 • 2.3 培训效果指标:平均培训满意度、培训测试 通过率 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指标 • • • • 3 、绩效管理指标 3.1 绩效工资的比例 3.2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布 3.3 业绩合同绩效指标完成 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指标 • 4 、薪酬指标 • 4.1 外部薪酬指标:不同行业薪酬水平、行 业薪酬水平、不同地区薪酬平均水平、消 费者价格指数 • 4.2 内部薪酬指标:工资总额、人均工资、 知识型员工工资总额、知识型员工工资比 重、年工资总额增长率、年人均工资增长 率、保险总额、人均保险 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指标 • • • • • 5 、劳动关系指标 5.1 劳动合同签订比例 5.2 员工投诉比例 5.3 解决争端的平均时间 5.4 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 四、人力资源系统效能指标 • 1 、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一个员工在单 位时间内的生产产品的量 • 2 、人均销售收入 • 3 、人均净利润 • 4 、万元工资销售收入 • 5 、万元工资净利润 • 6 、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 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 政府的政策法规 • 技术的更新换代 二、内部因素 • 高层管理者的变更 • 企业战略规划 • 企业经营状况 • HR 部门人员素质 • 技术和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原则 • • • • 开放性 稳定性 持续性 动态性 计划项目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 预 算 内 容 主 要 内 容 容 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目标和配套政策 预算总额 配备计划 不同职务、部门或工作类型的人员的分布状况 需求变化引起费用变化 退休解聘计划 因各种原因离职的人员情况及其所在岗位情况 安置费 招聘补充计划 需要补充人员的岗位 / 数量 / 质量和要求 招聘、选拔费用 晋升政策 / 时间;轮换工作的岗位 / 人员 / 时 间 培训对象、目的、内容、时间、地点、教员等 薪酬福利等支出的变化 骨干人员的使用和培养方案 长期关注与投入 绩效与薪酬福 利计划 绩效标准、衡量方法;薪酬结构、工资总额、 工资关系、福利项目以及绩效与薪酬对应关系 薪酬福利的变动额 劳动关系计划 减少和预防劳动争议,改进劳动关系的措施 诉讼费用及可能的赔偿 使用计划 培训开发计划 职业计划 培训总投入 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流程 一.资料信息收集与准备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四.确定人员净需求 五.确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六.制定具体规划 一、收集准备有关信息资料 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和目标; 职务说明书; 企业现有人员情况; 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情况等。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企业根据现有的人力 资源状、企业的战略目标等,通过对企业 内外环境的分析,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 对企业发展中所需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 量和结构进行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步骤 ( -- )减员预测 计划期内退休人员 正常人员流失率 确定职务编制 和人员配置 人员盘点 人员汇总 缺编、超编, 数量、质量和结构 是否符合资格要求 ( + )增员预测 现有业务量增长 开展新业务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 1. 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现状。 • 2. 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史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 的比例;向各部门的人事决策者了解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情况;汇总 得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 3. 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地域性因素,包括:? • 4. 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全国性因素,包括:? • 5. 根据步骤 3 和步骤 4 的分析,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 6. 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汇总 ,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结果。 四、确定人员净需求 • 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的基础上 ,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和供给情况进行 对比,确定人员的质量、数量、结构和均 衡情况,从而得出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个阶 段每个职位类别的人员净需求量。 五、确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 当组织的战略计划、年度计划已经确定, 组织目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已经 摸清,就可以据此制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目 标了。 六、制定具体规划 ( 一 ) 如预测的结果是需求大于供给,措施有: 内部晋升; 进行平行性岗位调动,适当进行岗位培训; 延长员工工作时间或增加工作负荷量,对超时间超负荷工作进行奖励; 重新设计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雇佣全日制临时工或非全日制临时工; 改进技术或进行超前生产; 制定招聘政策,向组织外部和内部招聘; 返聘。 六、制定具体规划 (二)如预测的结果是供过于求,措施有: 永久性裁减或辞退员工; 暂时或永久性地关闭一些不赢利的分厂或车间,精简职能部门; 进行提前退休; 对员工进行重新培训,调往新岗位或适当储备一些人员; 减少工作时间(随之相应减少工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员工分担一个工作岗位,相应减少工资; 减少人员补充。 人力资源预测技术 • 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技术 • 2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技术 经验预测法 它是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人力资源进行预测的方法。保持企业历 史的档案,并采用多人集合的经验,可以减少该预测方法的误差。这种方法使用 于生产技术工艺较为稳定企业的中短期预测。 例如:某制衣厂,在过去的制衣历史中,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做 10 条西裤, 每 20 个工人需要一个组长来管理,每 5 个组长需要一个车间主任。现在预测明 年的销售量将增加 36 万条西裤,如何制定此制衣厂的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增加 36 万条西裤,每天要增加生产 1000 条,需要 增加 100 个工人、 5 个组长和 1 个车间主任。 比率分析法 它是对企业过去五年或者更长时间中的员工雇佣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以此为依据来预测企业未来人员需求的技术。这种方法又称趋势外推法,适 用于企业整体进行预测。 案例分析: 南京大学商学院现有 MBA 未毕业学生 1200 人,今年计划新招生 450 人 ,目前平均每个教师承担 15 名学生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增长 10% ,那么在今年 该商学院需要增加教师多少人? 案例分析 南京大学商学院现有 MBA 未毕业学生 1200 人,今年计划新招生 450 人,目前平均每个教师承担 15 名学生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增长 10% ,那么在今年该商学院需要增加教师多少人? 计划期末需要 的员工数量 = 今年教师人数 = 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量 目前人均业务量 × ( 1 +生产率的增长 率) 1200+450 15 人 / 教师 *(1+10 %) =100 人(教师)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方法是指根据数学中的回归原理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 预测。回归方法是趋势分析,即只根据整个企业或企业中各个部门 员工数量的变动趋势来对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做出预测。 案例:长城电气公司过去 10 年人力资源数量如下表所示,假设今 后公司仍保持这种发展趋势,试预测今后第 3 年、第 5 年所需的人 年度 X 人数 Y 1数。 2 500 480 3 4 5 6 7 8 9 10 ∑X 55 ∑X Y 30460 490 510 520 540 560 550 580 620 ∑Y 5350 ∑X2 2385 问题:假设今后公司仍保持这种发展趋势,试预测今后第 3 年、第 5 年所需的人 数。 解:根据一元回归公式: Y=a+bX 求得参数: a=∑Y/n—b∑X/n b= 〔 n(∑XY)—(∑X)(∑Y) 〕 / 〔 n(∑X2)-(∑X)2 〕 代入数字得: a≈465.98 , b≈12.55 则: Y=465.98+12.55X 则未来第 3 年所需的人员数为: Y=465.98+12.55 ( 10+3 ) ≈630 (人) 同理,得未来第五年所需人员数为: 655 人。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技术 技能清单 技能清单是用来反映员工工作能力特征的一张列表,这些特征包括 教育水平、培训背景、以前的经历、持有的证书、技术水平、已经 通过的考试、主管的能力评价、职业兴趣等。 技能清单的内容需根据员工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一旦出现 职位空缺,人事部门便可根据它提供的信息及时挑选合适人选。 管理人员接替图 职位 职位 总经理 现任 丁一 A/2(48) 接替人 王三 B/2(39) 现职位 人力资源部经理 生产部经理 财务部经理 现任 陈一 B/2(45) 钱一 B/3(48) 接替人 张二 B/1(40) 徐三 B/2(38) 现职位 生产部副经理 销售部经理 萧一 A/1(35) 财务部副经理 注: A— 现在就可提升; B— 还需要一定的开发; C— 现职位不很合适。 1— 绩效突出; 2— 优秀; 3— 一般; 4— 较差。括号里的数字为年龄。 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 南方服装公司有三类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中层 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已知 2010 年期初三类人员分 别为 140 人、 100 人和 60 人;假设三类人员每年的流动情 况为:一般管理人员有 60% 的人留下、 30% 成为中层管理 人员,有 10% 离职;中层管理人员有 40% 留下、 30% 成为 高级管理人员,有 30% 离职;高级管理人员有 60% 留下, 其余的离职。并假定公司今后每年分别补充 30 、 10 和 5 名一般、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求今后 3 年的这三类人员 供给情况。 解: (1) 根据已知条件,得转移矩阵: 0.6 0.3 0 0.1 0 0.4 0.3 0.3 0 0 0.6 0.4 0.667 0.222 0.111 0 最后一列为各类人员每年流出的比率;最后一行为各类人员的补充率。 一次转移后,得: = ( 114 92 71 68 ) 0.6 0.3 0 0 0 0.667 0.4 0.6 0.222 0.3 0.4 0.111 0.1 ( 140 100 60 45 ) = ( 114 92 71 68 ) 0.3 0.4 0 则一年后三类人员分别为: 114 、 92 、和 71 人,总人数为 277 人,流出人员为 68 人。 二次转移后,得: 0.1 ( 114 92 71 45 ) 0.4 = ( 98 81 75 67 ) 0.6 0.3 0 0 0 0.4 0 0.3 0.6 0.667 0.222 0.111 0.3 0 二年后三类人员分别为: 98 、 81 和 75 人,总人数为 254 人,流出 人员为 67 人。同理可得第三年各类人员数分别为 89 、 72 和 74 人, 总数为 235 人。 四个基本假设 1 、企业有清晰和明确的人力资源战略; 2 、企业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3 、企业有足够强大的信息平台和数据积累 ; 4 、企业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基本发展轨迹 是平滑的。 现实及困惑 1 、前三个条件绝大部分企业没有 2 、最后一个条件大部分企业不符合 谢谢!

40 页 310 浏览
立即下载
人才盘点具备特质及实施步骤

人才盘点具备特质及实施步骤

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于是开始进行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首要任务就是搭好架子——梳理各部门的核心岗位,定义这些岗位所需 人员的胜任力,储备、培养后备人才。     其次,根据能力需求,对比分析后备人才的能力短板,设计提升方案,给予锻炼机会, 让人才迅速成长起来。   一、核心人才定义     对于企业来说,具备专业特长的、或比较稀缺的、或能力多面的,都可以定义为核心人 才。可以因某一项能力或多项能力而定,不能呆板片面。     1.具备专业特长     我曾看到过一个案例,某厂进口机器坏了,请了外国工程师来修。工程师检修后,画了 一道线,让把该处的线圈去掉一些。果真修好了,工程师收取了一万美元。有人质疑,划 一道线,这个价太贵。工程师回答说,划一道线,只要一美元,但知道在哪画,要九千九 百九十九美元。     这样的员工,可以能常人之所不能,那就是核心人才。     2.创造更高价值     有些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或许是其所得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这类比大多 数员工创造更高价值的员工,也是核心人才。     他们除了创造直接利益,还能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形成标杆,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你追 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3.稀缺、难以替代     以我们公司为例的话,在有连锁门店的企业中,销售岗位的员工一定是最多的,流动性 大,可替代性强,那就不能定义为核心人才。     但在大部分门店中,设有手机美容师一职,该岗位员工少,如果人员异动,很难在短期 内找到替代,这就是核心人才。     当然,不能寒了销售岗位员工的心,因此要通过某种方式,定义其中的一部分为核心人 才。     4.培养周期长     某些岗位的员工离职,即时能够及时找到替代、接班人,但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 胜任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售后接待员,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工作,只要会说礼貌用语,把需要维 修的产品接下、能填写工单,就可以了。而优秀的售后接待员,要微笑有耐心、能够调节 顾客情绪、懂得很多专业知识便于沟通。。。。。。     这就需要时间进行培养了,这样岗位的员工,可以定义为核心人才。     5.可塑造性强     有些员工被定义为核心人才,也许只是一段时期内的。     企业更看重可持续性发展,也许员工当下能力不强,但学习意愿强、积极主动、对新知 识接受消化快,也可以定位核心人才。     6.忠诚度高     随意的去圈定核心人才,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当培养出来后,却辞职了, 那是非常的得不偿失的。     因此,对企业忠诚的员工,更适合被定义为核心人才。       二、标准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些标准了,这里补充一点,即核心人才所占比例。     设置比例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核心,如果不设置比例,那么技术岗位的员工是否都可以定 义为核心人才呢?     显然不能,如果一个岗位的员工都是核心人才,那管理容易乱套、培养资源不能集中, 最后大家都归于普通。     以前的签到中,有很多同仁都分享到“二八原则”——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 占其中一小部分,约 20%,其余 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在企业中的话,大概 20%的员工,集中了企业 80%-90%的技术资源与管理权力,为企 业创造了超过 80%的财富和利润。     因此,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定义各岗位核心人才的比例,建议在 15%-25%左右,可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人才盘点步骤     人才盘点针对企业所有员工,包括管理层,通过测试评估等,筛选出核心人才与可培养 员工,区分出普通员工与待改善员工,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分别制定成长方案。     1.测试阶段     设计通用的测试问卷,结合有针对性的问题,分别对员工进行测试,分析员工的忠诚度、 能力匹配度、开放性、亲和力、责任感等。     2.考核阶段     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安排与被测试员工有直接工作联系的上级、同级、下级各三至五 人左右,就员工表现打分。     3.沟通阶段     人员表现了解了,需要深入沟通,组织人才盘点沟通小组,更为直观的认识员工的综合 素质与培养潜力等,便于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     4.使用建议     发现了人才的特点,就要利用起来,向所属部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发挥员工的 能力。     画了个图,大家看看就知道哪些事核心人才了。

3 页 236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人力资源盘点报告(部门)-质量管理中心

【案例】人力资源盘点报告(部门)-质量管理中心

质量管理中心 人力资源盘点报告 目 录 一、盘点的背景与目的 二、盘点内容 三、盘点情况 1.问卷调查 2.人员访谈 3.档案资料分析 四、盘点分析结果 1.人员总量与分布 2.人员结构 3.人员流动 4.组织分工 5.部门能力和人才梯队建设 6.工作饱和度 7.组织评价分析 五、建议与对策 盘点人: 日 期:__________ 第 0 页 分管领导确认 HR 分管领导意见 总裁意见 根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盘点的总体方案,按照资料盘点——问卷调查——访谈的流程,我们 对质量管理中心总体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盘点。在质量管理中心众多员工的支持下, 已基本完成了盘点活动,对质量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盘点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一、盘点目的 本次盘点主要目的是通过盘点梳理各部门能力现状;为 2012 年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做现状信息 收集及分析;及时梳理冗余人员,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及控制人力成本,同时 , 为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集团人才梯队建设奠定基础。 二、盘点内容 主要针对各部门的组织设置与运行、人员结构与流动、团队成员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职能部 门工作饱和度等进行盘点。其中访谈作为盘点的重点,访谈重点对象为科长(含)及以上主管人员 及关键核心人员,访谈以团队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梳理及人才梯队建设情况为重点。 三、盘点情况 1.问卷调查 问卷对象为质量管理中心全体人员(扣除 1 人提离职,1 名 10 月份新进人员)。问卷分主管 职和非主管职两类,主要是针对员工对个人人力的自我评价、上级对下属岗位、各岗位的工作饱和 度、组织运作情况进行了解。非主管职问卷含 3 个子问卷,主管职问卷包含 4 个子问卷,均属半封 闭半开放式问卷。 本次共下发 52 份问卷,回收 51 份,有效问卷 51 份,回收率 98%,其中总监未提交问卷,其 他所有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提交完成。对比其他事业部、职能中心的问卷回收情况,质量管理中 心的员工对本项工作配合情况与其他中心相反,高层没有提交问卷,但员工配合度很高;也可能该 中心总监本段时间较为忙碌,无时间填写本次较为复杂的问卷。 由于本次问卷填写量大,且较为复杂,在下发问卷前没有召集被盘点部门进行填写辅导,导致 问卷下发后,填写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不少员工填写不到位,退回重填,来来回回多次,造成员 工不耐烦,也占用他们较多时间。其次,问卷在设计时考虑不周,目的引导性较强,尤其是《工作 第 1 页 量分析问卷》,导致该问卷回答的真实性受到一定影响,问卷总体效度不高。虽然效度有限,但仍 旧有一定参考意义,我们依旧统计整理出《工作量分析汇总表》。 2.人员访谈 本次主要针对科长级(含)以上中管理人员、关键后备人才进行访谈。采用单一面对面访谈的 方式进行,侧重他们对团队能力评价、部门人才梯队建设意见的看法,同时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对 本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本次访谈共确定访谈对象 17 人,实际访谈 17 人,访谈率 100%。总监在访谈阶段接受了盘点 小组的谈话邀约,并对中心人才梯队建设思路进行了一些介绍。从访谈过程中各被邀约人员回答问 题的深度和准确度来看,经理级人员和总监思路较为清晰,理解问题、回答问题准确深入;科长级 则部分还不错,部分回答较为简单,不够深入,显示语言上的总结概括能力相对较弱;工程师、技 术人员类似的情况又比科长级稍微明显一些。大致呈正态分布。 同时利用本次盘点多个事业部、中心同时进行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交叉了解。从交叉了解的 情况来看,事业部对质量中心总监的专业性和个人能力都比较认可,有的事业部对质量中心的部分 工作的满意度不是很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觉质量中心有些项目的推行和事业部的实际有些 脱节,文件表单下了不少,催促提交也很急,但有专人下去深入指导的情况很少,导致有些时候对 这些项目也不是很理解,觉得做了之后跟没做没什么区别,没感觉到项目活动带来的改善与提升; 二是有时候觉得质量中心部分员工的专业能力不能让他们信服。 3.档案资料分析 主要针对质量管理中心的人员情况、组织架构、人员流动记录、人员编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对质量管理中心目前组织架构、人员编制、职责分工等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和反映。 四、盘点分析结果 1.人员总量与分布 序号 二级部门 人数 比例 1 质量管理部 9 16.67% 2 质量保证部 18 33.33% 3 质量控制部 23 42.59% 4 总监办 4 7.41% 54 100.00% 合计 主管职人数 非主管职人数 比例 8 46 1/6 从人员总量与分布情况来看,主管职的平均管理幅度为 1:6 人,平均管理幅度比较正常,主 管基本能够照顾到每个员工的,有利于辅导与培养。 结合各事业部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数量,则全集团的质管人员总数量比较庞大,总数达到 310 人 第 2 页 (还有部分在招聘中)。由于本次的工作量分析问卷引导性较强,填写结果显示效度不高,无法通 过本数据准确评价工作饱和度,从而无法通过饱和度数据结合其他分析准确评估人员数量的合理性 。 即使如此,在总体填写结果都偏高的情况下,仍约有 16.7%的问卷(扣除调填写明显错误的问卷) 显示工作饱和度可能不足。 在交叉了解的过程中,也有事业部对质量管理中心的人员数量表示不解:不知道他们那么多人 都在干什么,平时很难得见到他们的人到车间;质量管理不到现场,那么多人都在做什么。 2.人员结构 人员年龄结构 年龄 16-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 及以上 出身年份 92-95 87-91 82-86 77-81 72-76 67-71 62-66 61 年以前 人数 1 13 18 13 7 2 0 0 54 33.33% 33.33% 24.07% 12.96 3.70 % % 0% 0% 100% 项目 比例 1.85 % 合计 人员学历结构 学历 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 高中 中专 初中及以下 统计 人数 0 0 5 24 6 14 5 54 比例 0% 0% 44.44% 11.11% 25.93% 9.26% 100% 项目 9.26 % 人员工龄结构 工龄 X<1 年 1≤X<2 2≤X<3 3≤X<4 4≤X<5 5≤X<6 人数 11 11 7 8 5 5 比例 20.37% 20.37% 12.96% 14.81% 9.26% 9.26% 项目 6≤X< 10≤X 合计 5 2 54 9.26% 3.70% 100% 10 从人员结构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2.1 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整体团队较年轻,所有在职人员年纪均在 44 岁以内,30 岁以下人员 占 66.66%,有 37%的人员处于 30-40 岁的职业黄金年龄,精力水平较高、经验较为丰富; 25 岁到 29 岁和 25 岁以下员工大致各占 1/3;整个团队年龄结构呈柱状分布,总体比较理 想。 2.2 人才平均学历分布相对正常,大专(含)以上学历人员在中心比例占 53.7%;高中及以下 学历人员占 46.3%,其中品管技术员学历在大专以下的为 16 人,占总人数的 30%,主管 级人员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有 3 人(经理 1 人,科长 2 人),占主管职人员数量的 37.5%。 目前这种格局较大因素是历史遗留,早期的品质管理人员多从产线上成长提拔起来的,总 体学历层次较低,从今年质量管理中心的招聘情况看,今年入职的员工大专以上学历的占 多数,学历结构有在逐步提升。从总部质量中心承担的职能和集团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要 求来看,学历层次还可再适当往上提一些,达到 70%左右为大专以上学历。在访谈中,我 们发现大部分人员现场经验是有了,但计他们自己也坦言在这方面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 第 3 页 提升。 2.3 工龄结构比较合理,工龄 2 年以上的员工占总人数的 59%左右,并有相当一部是公司内部 成长和培养起来的,优势在于熟悉公司流程、产品、标准等,不足则体现在管理视野可能 相对较窄,除总监外,其他员工能站在公司较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人数不多。今年补充 进入的员工,则已具备一定经验的人数相对较多。该中心整体工龄结构分布大体上呈“纪 念碑”型分布,组织忠诚度、内部经验总体会比较理想,目前人事成本也不高,结合年龄 结构来看,未来综合能力提升投入需要加大,由于 25-44 岁人员占主题,这部分人要么即 将成家,要么负担起家庭重任,收入压力较大,故工资和培训成本一定时间内会持续上升。 3.人员流动 注:5 月质量中心部分职能和人员划给事业部;7 月底,实验室划归创新研究中心管理,故数据有断层。 从上述 2 张人员流动表可以看出: 3.1 今年质量中心人员离职率明显低于 2010 年,2011 年 1-8 月平均离职率为 2.54%,总流动 率和离职率为去年同期的 50%不到,可见今年整体人员较去年要稳定不少。人员稳定性增 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今年集团调薪后,质量管理中心的薪资水平达到市场中位数水 平,较去年薪资有较大提升;二是中心领导人变更后,质量管理中心凝聚力加强。 3.2 今年质量管理中心上半年离职率比 2010 年同期减少 13.5%;上半年还属于调整期,按照 目前质量管理中心员工的状态和团队凝聚力,下半年离职率有望较去年降低更多,预计年 度总离职率可控制在 35%之内。从差量流动率来看,本年度质量管理中心进出人员总量一 致,较去年总体入不敷出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从正常离职人数和自离人数对比看, 2 者 总人数相当,自离比例偏高,但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从第二季度开始,质量管理中心的 第 4 页 自离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说明中心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改进措施。 4.组织分工 4.1 组织结构 质量管理中心目前整体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基本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了较长远的 规划,在访谈质量管理中心总监时,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站规划的角度高、视野宽广,目标和思路 十分清晰。但感觉科室部门有地方的职能划分过细,可以考虑合并,如质量发展科和质量改进科, 二者职能目标接近,职能职责相辅,可以合并成一个科室,并入质量管理部。 4.2 职位管理 职位管理上做的较好的地方是:质量中心的操作标准流程相对较为完善。不足在于: 1)职位说明书建立不够系统,多数部门主管手上有自己起草的本部门岗位的职责,但相对较 简单,也没有和人力资源中心一起碰过修订完善,当然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人资工作还不够到位,今 年新入职的经理主管则这部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2)部分职位职能可以考虑合并:在质量服务科有一直出货稽核技术员,岗位编制 6 人,目前 有在岗 6 人;其职能和质量控制部的 OQC 技术员(编制 11 人)职能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者是 销售出货检验,后者是事业部出货入库检验,而从工作量分析问卷和同员工沟通情况来看,出货稽 核和 OQC 的工作量都不够饱和,可以考虑将 2 者合并,缩小编制,由质量控制部统一管理; 3)部分岗位职责划分太细,比较单一,可以考虑合并精简:质量改进工程师是按 SPC、JPS、QCC、6δ、PPAP 五个推行小块划分,各设 1 人,共 5 人,职责单一。我们也很少看 到其他企业这样设置的,可考虑合并精简成 2-3 人。 4.3 管理团队 质量管理中心的管理团队在总监的带领下,总体来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稍有不足之处在于: 1) 总监:盘点之前,在一次管理能力评估调查中显示质量中心总监管理风格上比较集权,对 直接下属放权稍显不够,且有一点“大小事情都需要亲自过问”的管理倾向。但专业能力 和个人魅力让下属折服。 2) 经理科长团队:经理团队总体访谈情况还好,基本能达到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并重;科长 级团队则明显感卷到其管理能力较弱、管理经验和高度不足的特点。 3) 现有中层主管人员同下属的沟通较为欠缺。 5.部门能力和人才梯队建设 部门能力:从问卷和访谈的情况分析,质量管理中心目前总体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现有运作的需 要,团队人员比较有发展潜力。综合各方面收集到的信息,可归纳出三点:1、科长级管理人员管 第 5 页 理技能、管理水平、管理思维系统性需要进一步提升;2、多数员工在方案计划制定、沟通方面的 通用管理能力需要加强;3、部分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 人才梯队建设:质量管理中心总监有较为清晰的人才梯队建设思路和规划,其思路只要关注于 对中心人员分层分类进行有差异的针对性培训和培养,逐步打造一个中基层管理储备梯队,但自己 本岗位接班人培养应该是还没有考虑过。质量管理中心目前正在有计划的建设分层次的培训课程体 系,总监对此比较关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6.工作饱和度 本次盘点中,由于工作量分析问卷设计时考虑上的疏忽,问卷本身引导性过强,导致总体填写 效度偏低,收上来的问卷绝大多数的工作饱和度都极高,数据本身用于分析的可参考不强。在质量 管理中心,虽然大家都将工作量分析问卷尽量往饱和情况去拼凑,在总体都偏高的情况下, 仍约有 16.7%的问卷(扣除调填写明显错误的问卷)显示工作饱和度可能不足。结合平时的观察,除体系 科和 SQE、SQA 比较忙碌之外,其他岗位则显得比较有空。 另外从工作量分析问卷来看,虽然总体有效性不足,但大多数员工的临时突发性工作所用时间 都较多。可能的原因有:1)职责规划和划分不够合理,导致员工工作不能相对固定地按计划执行 , 而忙于救火般地处理临时事务;2)部门调整变化过快或过频繁,员工的工作职责在不断变化中, 难以形成有效计划;3)员工本身的计划能力偏低,工作一直处于无清晰计划状态。 7.组织评价分析 质量管理中心团队氛围较好,体现在:组织向心力、团队凝聚力较强,工作氛围较和谐,工作 中互相配合度较高。存在问题 1) 大部分人员都是偏向某一方面专业技能,全方位人才较少,能力也不够全面,对于培养综 合性管理人员比较不利; 2) 有职业通道,但职位等级缺乏清晰的界定,如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没有清晰公开的标准可 以界定,一是容易让员工感觉高不高级老大说了算,二是员工想主动提升自己,往高级走, 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3) 访谈中反应较多的是目前内部员工薪资虽然提了,但薪资水平还是相对较低,这样的薪资 对外吸引力不足,引进高质量人才难度很大。 五、问题和改进设想(人力资源政策方面、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如何改善,其他等) 序号 项目 内容 现状问题 改进设想 薪酬政策:由于早期历史遗留问题,质量 中心 内部 总体 薪酬 偏低 ,按 内部 薪酬 标 1 人力 准,非但外面质量较高的人才吸引不来, 资源 连一般的人才都犹豫不决,总体实力难以 政策 提升;薪资给高出内部人员,又担心新员 工还 没磨 合好 发挥 作用 , 熟 练员 工 又 离 职。多个中心都反应到本问题。 2 公司结合经营战略、发展阶段,明确薪资 定位;薪酬绩效科有必要系统、全面、客 观的对集团岗位薪酬进行调查,有必要引 进专业调查机构帮忙调查。 在有明确定位和准确的调查数据下,对集 团薪资水平进行有序的逐步调整,或调整 人才需求,并引导用人部门进行人才引 进。 组织 部分科室职能设置过于单一 对现有组织架构进行适当调整、合并精简 管理 没有系统地做过工作分析 对职位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深入的分析 职位说明比较简单 根据分析结果重新制定岗位说明书 职位职级界定没有公开清晰的评价标准 明确职级标准 职位 第 6 页 体系 3 人员 结构 根据质量管理中心职能规划和高新技术企 建议安排质量管理中心部分高中、中专学 业对学历的要求,质量管理中心可考虑将 历的员工,提别是主管职和储备骨干,参 员工学历结构整体再提升至 70% 加学历提升班培训。 部门 科长级管理人员管理技能、管理水平、管 能力 理思维系统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多数员工 建议企业文化部和质量中心共同合作,通 在方案计划制定、沟通方面的通用管理能 过部门内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企业文化 培训 力需要加强;部分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需 部适当引进管理培训课程。 开发 要进一步加强培训。 4 工作 饱和 6 职位 设置 该中心还是存在部分岗位工作不够饱和 出货技术员和 OQC 技术员职能基本相 同,工作不饱和的问卷多出自这两个岗 位,有职能重叠,人员过多之嫌。 报告撰写人: 撰写日期: 建议可对两个岗位职能职责进行重新评 估,合并、调整、优化。 修订人: 修订日期: 第 7 页

8 页 535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中层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企业中层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企业中层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目录 中层管理岗位能力素质对照表 ……………………………………………… 4 1 战略思考 ……………………………………………………………………… 5 2 分析判断 ……………………………………………………………………… 6 3 计划执行 ……………………………………………………………………… 7 4 客户导向 ……………………………………………………………………… 8 5 专业能力 ……………………………………………………………………… 9 6 谈判能力 ……………………………………………………………………… 10 7 沟通影响 ……………………………………………………………………… 11 8 合作精神 ……………………………………………………………………… 12 9 团队管理 ……………………………………………………………………… 13 10 诚信可靠 ……………………………………………………………………… 14 11 事业心 ……………………………………………………………………… 15 12 学习创新 ……………………………………………………………………… 16 8 个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对照表 能力 分类 编号 能力素质 证券部 人力资 源部 财务部 1 战略思考 战略思考 战略思考 战略思考 2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分析判断 任务/ 3 计划执行 计划执行 计划执行 计划执行 计划执行 计划执行 计划执行 计划执行 计划执行 结果 4 客户导向 客户导向 客户导向 5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 6 谈判能力 谈判能力 谈判能力 谈判能力 7 沟通影响 沟通影响 沟通影响 沟通影响 沟通影响 沟通影响 沟通影响 沟通影响 沟通影响 8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 9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 10 诚信可靠 诚信可靠 诚信可靠 诚信可靠 诚信可靠 诚信可靠 诚信可靠 诚信可靠 诚信可靠 11 事业心 事业心 事业心 事业心 事业心 事业心 事业心 事业心 事业心 学习创新 学习创新 人际 关系 自我 管理 客户导向 专业能力 总经办 生产部 质保部 专业能力 谈判能力 学习创新 学习创新 学习创新 学习创新 学习创新 学习创新 学习创新 注: 每位中层经理都有 6 项用黑体字标出的核心能力素质,即在任职时必须具备的。 以下是各项能力素质的详细描述,每项描述都分为三个层次:定义――关键行 为――低效与高效的行为表现。 第 2 页 共 14 页 广告部 战略思考 专业能力 12 药研所 战略思考 定义:围绕公司的核心理念与战略目标,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 ,准确而迅速地 把握业务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并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与举措。 关键行为:  理解公司的业务特点和关键成功要素  对本行业市场、竞争对手以及政策法规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 能够敏锐地预见未来的结果和发展方向  当面对长短期利益冲突时,寻求能够平衡企业整体利益的结果和战略  对全局与局部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能分清轻重缓急 低效的行为表现  不能很好理解公司的优势与弱势、面临的 机遇与挑战  不能对本行业或本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出准 确判断  不能及时掌握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 高效的行为表现  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  表现出对公司强势,弱势,机遇以及威胁 清晰的理解  能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与核心能力思考公 司的发展战略  不能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提  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并预测行业的趋势与 出有效建议 竞争对手的动向  只关注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忽略或损害长  善于平衡长短期的目标与利益 远的发展  不能将所做的工作放在公司的战略层面上 考虑  能及时准确地抓住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战略 性机会,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 能兼顾全司与局部的利益,也能分清孰轻 孰重 4 分析判断 定义:收集与分析相关信息,提出多个备选行动或措施,并运用知识与经验从 中找出符合当前状况的最佳解决方案。 关键行为:  系统收集对解决问题最有用的材料和信息  能够全面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及其重要细节;善于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  能透过表象理解和判断隐含的事件和信息  在情况不明或信息不全下及时做出有效判断  能充分考虑有利因素、不利因素、时效性以及各种资源,对多种解决方案进 行比较和评估, 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低效的行为表现  对面临的问题比较茫然,不知道从何入手 收集相关信息或只是随意收集 高效的行为表现  面对不同的问题,很快知道从哪些地方、通过哪些途 径、运用哪些方式收集哪些信息以帮助判断  依靠单一的信息来源,疏于扩大信息源  分析问题时过于粗略或者过于纠缠细节  能平衡充分收集信息提高判断准确性和及时做出判断 之间的矛盾  分析问题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能看到  能从多个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能充分考虑各 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背后的根 利益相关方的内在联系和利害关系  能够透过表面现象理解问题,能看到问题不明朗的一 本原因  在情况不明时,要么举棋不定、优柔寡 面  能迅速分析整理来自各方的、混乱的甚至是相互矛盾 断,要么想当然的草率决定  做决定时受到个人的偏见、情绪的影响  常提出不够全面,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案 的信息并找到关键点,做出有效判断  能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并转换成简单的、可操作 的解决方案  在情况不明或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也能做出有效判断 第 4 页 共 14 页 计划执行 定义:根据目标与任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有效地协调与运用各 种资源,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与目标的实现。 关键行为:  善于将宽泛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标准以及行动计划  调动为完成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经费以及设备等)  授权恰当的人员去完成工作, 并在必要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协调  监督工作进程并在目标不能完成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 预见到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消除各种障碍确保工作目标顺利完成或者使已偏 离方向的工作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低效的行为表现  不善于为实现具体的目标而制定详细的行 动计划 高效的行为表现  能将总体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 能实现的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实施计划、  不能获得和预备好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各种 行动步骤和时间表  有效地管理时间与资源,确保以恰当的方 资源和支持  不对部门工作进程进行监控,以至于工作 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 系统地监控和评价整个团队的工作进程与 出现差错  不能统筹安排各项相互联系的工作,以至 行动结果  能分清工作中的轻重缓急,确保紧急且重 于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 不能及时准确预计到会明显影响工作进程 要的工作最先完成  善于协调与其它部门间的关系,以获得及 的问题  总是要将工作拖到最后,以至于给自己或 时有效的工作支持  预见到实施计划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紧急情 团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 经常需要他人的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 使用过多的、超出预算的资源来完成任务 况并事先准备好应急预案  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能及时调整行动步 骤或方案,确保任务的有效完成 第 5 页 共 14 页 客户导向 定义:善于把握客户的需求,有效地与客户沟通,愿意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 品与服务,致力于维护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关键行为:  明确知道谁是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群体  能积极主动地了解客户的期望与要求,善于从顾客的角度分析问题 , 能预 见客户需要的变化趋势  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客户并对客户的咨询、疑虑或反对做出及时有 效的回复或解答  主动征求客户的反馈意见, 不断改进客户服务的方法  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并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双赢伙伴关系 低效的行为表现  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明确知道客户的需求 高效的行为表现  乐于满足内部与外部客户的期望与要求,并  认为客户的需求是固定不变的 与他们建立稳固的同盟关系  不了解客户的真正动机,过分地满足客户  能准确把握与预测客户的需要  确保产品与服务已按事先承诺提供给客户 需求以至于损害公司利益  没有根据客户的特点或需求改变自己的策  主动收集客户的最新信息和反馈,并将它用 略和做法 于改进产品与服务  不能准确及时地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 始终以友好积极的态度对待客户的各种反  没有让客户及时了解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变 化 应,在兼顾公司利益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满足 客户的期望  客户提出批评、抱怨与特殊要求时表现出  与客户建立和保持有效的联系,获得他们的 不耐烦, 甚至发脾气 信任与尊敬  不主动与潜在客户、关键客户建立或保持  在提供产品与服务后,还能与客户保持合作 联系 关系以确保将来的再次合作 第 6 页 共 14 页 专业能力 定义:掌握本行业本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运用于工作中。 关键行为:  能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本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 了解本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最新知识/技术/产品  熟悉公司相关的业务流程  熟悉与工作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 能从专业上给予下属指导和帮助;能向上级领导或其它部门提供专业意见 低效的行为表现  不能及时掌握本行业的相关政策、法律与 高效的行为表现  熟悉行业政策与本行业的发展方向  不断提升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紧跟 法规  不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最新发展  不能跟上本专业领域知识与技术的最新发  对本职工作领域出现的专业问题,能提出 展 有效的解决方案  不能有效解决本职工作领域中所遇到的常  熟悉公司相关业务流程与各相关部门的主 见专业问题 要职责  不能有效地向上级领导或其它部门提供专  能向同事、上级或客户提供专业的支持与 业意见 辅导  经常需要他人提供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支持  善用专业知识与技巧,规避风险,维护公 司利益 第 7 页 共 14 页 谈判能力 定义:准确把握谈判各方的共同利益与可能发生的冲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 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关键行为:  能快速识别对方的谈判风格,及时调整自己的谈判策略  准确把握对方的观点,洞察其所关注的问题  善于表达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利益,而使对方乐于接受 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能表现出适当的灵活性  谈判中经常能机智地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低效的行为表现  谈判前未充分准备,谈判策略不清晰 高效的行为表现  事先明确谈判要点,研究谈判对象与谈判策略  使用无效的谈判策略,要么过于强硬,要  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把握对方的利益点与需求 么过于软弱,以至于影响公司的利益  不能准确把握对方的需求与谈判策略  不能找到或不知道如何去发现双方的共同  将己方的要求或利益,有效地表达出来,并使对 方乐于接受  谈判过程中能迅速把握机会,提出自己的要求或 利益  不能有效控制谈判过程中的冲突,争论, 以至于破坏谈判进程或合作关系 点 调整策略  谈判过程中能做到不亢不卑,有礼有节  在谈判中只关注已方的利益,而忽略了由  有效地控制谈判进程,以获得最佳结果 此所带来的对其它方的影响  在没有损害关系的情况下,能赢得对方的退让  在发生冲突时,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第 8 页 共 14 页 沟通影响 定义:采取各种沟通方式,准确而清晰地传递关键信息,并赢得各方的承诺与 支持,克服可能的沟通障碍。 关键行为:  善于聆听、理解并确认他人的意思后再发表意见  高效表达自己观点,能吸引他人注意,具有说服力  鼓励他人分享观点和想法,尤其是相反意见的公开表达  面对相反意见时能适当变通; 或能够运用非正式组织渠道加强有效沟通  游说关键人物和商业伙伴,以促成解决方案的达成 低效的行为表现  沟通过程中不愿意听别人讲,不了解对方 的感受,别人没说完就打断 高效的行为表现  积极倾听,善于从对方的角度理解沟通的内 容,能“聆听”弦外之音  谈话时缺乏自信,缺乏说服力;不能在群  能采取书面、口头或 PPT 演示方式,针对不 体面前有效地陈述,不能打动或吸引他人 同的对象准确地表达信息  沟通表达方式单一,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  明确提出观点,并简明扼要、思路清晰、逻 会说,拒绝学习使用新的沟通方式和技术 辑缜密地组织论据,言语富有感召力  向他人解释说明时遗漏关键要点,讨论时  对关键和敏感的信息及时和有策略地与相关 偏离主题 人员进行沟通以避免谣言  提供逻辑不清、难以理解的,或拖踏冗  能鼓励他人分享有益的观点和想法以及不同 长、缺乏实质内容的文件或报告 意见  不加思索地对他人的观点做出评论与批评  面对相反意见时能够灵活变通以达成共识  听信谣言、传播谣言。  善于运用非正式组织渠道进行沟通  能游说关键人物和商业伙伴接受自己的观点 并提供支持 第 9 页 共 14 页 合作精神 定义: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信息、资源、责任以及成就,能通过各种方法与 别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关键行为:  尊重、理解别人的观点并珍视所有团队成员的贡献  关心他人并愿意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和困难  主动与他人分享工作进展或成果  以合作态度处理人际之间的矛盾, 将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 跨越各种组织边界,不断致力于发展和培养重要的工作关系 低效的行为表现  没有意识到,也不尊重个体差异 高效的行为表现  主动、努力地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 总是挑别人的毛病而不是承认别人的贡献  主动给予其它部门、其它团队成员以支持 和优点 配合  不愿或很难与他人建立有益的工作关系  不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困难  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工作经验与成果  只关注自身的利益,难以建立合作关系或 致时能尊重对方,求同存异  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经历与个性特征的 人共事  友好地对待他人,真诚地评价和肯定他人 使合作顺利推进  在人与人之间制造障碍 的工作  对他人或客户的意见与批评并不重视  拉帮结派,搞政治斗争  积极地以合作方式解决矛盾,在观点不一  不断扩大关系网,致力于发展和培养重要 的工作关系和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第 10 页 共 14 页 团队管理 定义:能根据团队的整体目标,为团队成员制定职责与目标,在工作中对他们 进 行激励与辅导,不断提高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关键行为:  明确本部门或团队的整体目标和使命, 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  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特长和个人特点;正确评价员工的长处和有待改进之 处 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下属制定能力发展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 激发他人的工作热情;及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奖励  创造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使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低效的行为表现  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不明确 高效的行为表现  向员工明确团队的整体目标与计划以及对成  不能就工作目标和计划与员工达成共识 员个人的绩效期望  不了解所有直接下属的个性特点、能力状  了解每位成员的大体情况,充分发挥其长处  根据员工的工作进度与效果向员工提供及时 况或工作情况  不能根据员工的特点与专长,恰当地分配 明确的反馈意见  充分授权并给予必要支持,积极培养和锻炼 目标与任务  为下属分配任务,却不能提供必要的支持 有潜力的员工  不重视采取适当办法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  帮助员工总结工作经验与教训,并有针对性 性 地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使员工更好地成长  不能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及时准确  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与需要,采取不同的激 地奖励与批评 励措施  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到赏罚分明  树立积极的形象,并以身作则 第 11 页 共 14 页 诚信可靠 定义:工作中能坚持原则, 谨守职业道德标准,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信守承诺;为维护公司利益愿意做出牺牲。 关键行为:  将公司的利益置于个人或部门得失之上  能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隐瞒任何事实;敢于指出上司工 作中的不足,不刻意逢迎  信守诺言,一旦做出承诺,便全力以赴,即使自己有所牺牲,决不失信于 人  能否定自己的不妥想法,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会推诿或归咎于别人  能坚持原则, 谨守职业道德标准 低效的行为表现  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能坚持原则和标准, 高效的行为表现  为了公司的利益,愿意牺牲个人利益  在上级和其他权威人物面前能实事求是地表 以至于损害公司利益  为了让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而故意隐瞒一 些信息或歪曲事实 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刻意逢迎,不隐瞒 任何事实  对上司投其所好,刻意逢迎  信守诺言,一旦做出承诺,便全力以赴,即  工作中,为了不得罪他人,总是采取沉默 使自己有所牺牲,决不失信于人  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勇于承担责任 的态度或做“老好人”  轻易许下不易实现的诺言,或许下诺言后  在涉及私人利益或敏感问题的情况下,严格 转身就忘 要求自己以避嫌  不能做到言行一致,说一套做一套  遇到问题时,不勇于承认错误,而想办法  不搞宗派小团体; 避免与敏感岗位人员建立 特殊关系  即使不利于短期商业利益, 也能坚持原则, 谨 推卸责任或归咎于别人  有时会抢占他人或团队成员的劳动成果 守职业道德标准  严守公司机密 第 12 页 共 14 页 事业心 定义:主动设立挑战性的工作目标或愿意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即使遇到困难 仍坚持不懈地将目标和任务达成。 关键行为:  建立很高的工作目标及业绩标准,不断地超越目标 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决心和毅力,在遇到不可预见的困难时不轻易 放弃  表现出强烈的紧迫感,快速达成目标  能主动地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  工作中追求完美,既注重工作结果,又注重工作的过程或方法 低效的行为表现  工作中仅仅追求达到最低标准,得过且 过 高效的行为表现  工作中为自己和同事都设定比较高的工作水 准  在遇到困难时总是考虑放弃或寻求他人  在不利的情况下,不轻易向困难低头,并主 的帮助,而不是自己尝试解决 动尝试各种手段和采取积极措施获得成功  在他人催促下,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工  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作  不愿承担有挑战性的任务  不愿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  主动承担额外的或困难的任务  督促自己不断改进工作,常提出有效的改进 建议  对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听之  工作中追求高标准,既注重工作结果,又注 任之,不愿改进 重工作的过程或方法 第 13 页 共 14 页 学习创新 定义:积极寻求和把握学习与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并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 于工作实践。 关键行为:  迅速掌握新的思想、观点、方法与技术,并应用于工作中 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  对自身的长处和弱点有清晰的认识  积极寻求来自各方面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  敢于打破惯性思维, 鼓励他人尝试新技术、新方法,并允许失败 低效的行为表现  对新的思想,观点与方法采取怀疑和抗拒 的态度 高效的行为表现  善于不断学习和迅速掌握新的思想、观 点、方法与技术,并应用于实践。  知道自己知识与技术上的欠缺,也不主动  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技 采取任何积极措施去弥补 术和管理能力  即使有更好的方法,或遇到新的情况,仍  善于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力 然固执地坚持已见和以往一贯的做法 求使工作做得更好  不善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多  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 次犯同样的错误 业务成本  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没有客观和准确的认  能比较客观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 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并适当改变自己的看 识  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批评,而是极力维  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护自己的看法或做法  压制下属的创新想法与做法; 不能容忍下 属由于创新做法所带来的差错  盲目或毫无意义地创新 法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面对新的信息愿意调整自己的观点  鼓励和重视员工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 法; 愿意承担新做法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 14 页 共 14 页

14 页 250 浏览
立即下载
【流程】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方案流程图

【流程】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方案流程图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方案 背景 ● 集团处在飞速发展的阶 段,区域扩张,需要一批高 层人才; ● 外部招聘成本非常高,而 且稳定性和其他风险难以预 料。 ● 根据上级研究决定,拟从 公司内部选拔与培养。 阶段一:确定素质模型 ( 副总岗位的胜任能力) 学历(以制造副总为例) ● 学历为 MBA 及以上,具有电 气制造专业或机电一体化; 年龄: ●38 - 48 岁; 经验: ●10 年以上管理经验。 胜任能力: ● 成就导向; ● 影响力(领导能力); ● 决策能力; ● 沟通表达能力; ● 人际敏感; ● 灵活性。 基本素质: ● 风险意识; ● 果断性; ● 逻辑思维能力; ● 开拓能力; ●EQ ; ● 承受压力( AQ )。 目标 策略 预期功效 ● 目标选拔总人数: 5 人。方 式: ● 第一轮: 50 人参与测评:保留 20 人,淘汰 30 人,淘汰率 60 %; ● 第二轮: 20 人参加培训,淘汰 10 人,淘汰率 50 %; ● 第三轮: 10 人述职演讲,淘汰 5 人,淘汰率 50 %。剩余 5 人为优 胜者 ● 原则:从公司各部门经理中选出有潜质、优秀的人才作为副总人才的培养对象; ● 方向:选拔方向是:呈现金字塔选拔模式,逐级淘汰,金字塔顶上的 5 人即为胜 出人选; ● 方式:第一轮: 50 人参与测评:保留 20 人,淘汰 30 人,淘汰率 60 %; 第二轮: 20 人参加培训,综合测试,按成绩高低排名,淘汰后 10 人,保留 前 10 名; 第三轮: 10 人参与述职演讲,淘汰 5 人,淘汰率 50 %。剩余 5 人即为胜出 人 选; ● 时机:用一年时间,分七个阶段进行选拔与培养; ● 手段:采用【测评+系统培训+测试+述职演讲+实习+写专题心得+测评】等 七阶段。 ● 通过测评能有效筛选出符合副总职位的胜任力特质 的人选; ● 通过系统培训(含课堂 MBA 案例分析和回答表现) 与综合测试,培训师能分辨出学员的思维的慎密,水 平的高低。 ● 通过述职演讲能求证演讲者的战略、计划、沟通、 表达、应变等能力;通过面试与回答问题能观察决 策、果断、人际敏感性。 ● 通过岗位实习和写心得报告,验证副总岗位上必备 的能力是否具备,最后的综合测评即是对副总人选的 全面验收。 目的 ● 根据某集团发展的需要, 选拔和培养一批中国本土化的 副总人才; ● 通过选拔高级人才来激励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凝聚公司 士气,增强竞争能力。 阶段二:实施测评 (进行初选) 引进外部机构: ● 外部机构选定; ● 测评机构到公司调研; ● 了解实情与交流意见; ● 测评试题与系统调整; ● 双方签订合约; ● 制定详细测评计划。 实施测评: ● 测评之前的注意事项说明; ● 按照计划实施测评; ● 测评结果密封或者保密; ● 完成测评,撤离公司; 提交测评报告: ● 测评数据电脑自动统计分 析; ● 形成专业的测评报告; ● 给出专家意见; ● 提交给公司领导参考。 阶段三:选定人才 (选出测评合格对象) 确定选拔原则: ● 客观与公正; ● 符合学历、年龄、经验要 求; ● 符合胜任能力; ● 符合基本素质; ● 绩效和工作表现优秀。 实施筛选: ● 依照测评结果选出合格人 选; ● 统计淘汰人选; ● 领导讨论决议; ● 上报高层审批; ● 完成第一轮筛选; ● 公告合格人员名单。 决定胜出者: ● 公告合格人员名单; ● 组织合格人员座谈会; ● 通知合格人员参与公司培 训。 阶段四:系统培训 (实施系统培训) ( 1 )培训需求分析: ● 战略层面; ● 部门层面; ● 个人层面,等等。 ( 2 )制定培训计划: ● 培训目的; ● 培训目标; ● 培训课程设置; ● 培训师资; ● 培训时间; ● 培训费用预算。 ( 3 )开展培训: ● 培训学积分制度; ● 出勤管理; ● 出勤和纪律要考核。 ( 4 )效果评估: ● 所有课程学完之后笔试; ● 心得报告; ● 专项课题研习; ● 向部属转授; ● 综合成绩=课堂表现+学 积 分+出勤管理得分+笔试成绩 ● 按成绩高低选出前 10 名, 进入下一阶段培训。 阶段五:述职演讲 (实施个人述职演讲) ( 1 )演讲公告: ● 公告演讲通知; ● 制定演讲计划; ● 明确主题和人员名单, 等等。 ( 2 )建立评判标准: ● 建立评判制度和标准; ● 明确评委; ● 明确其他需回避的事项, 等等。 ( 3 )开展述职演讲: ● 组织述职演讲; ● 评委提问与回答; ● 现场打分; ● 统计结果; ● 维护现场纪律,等等。 ( 4 )决定胜出者: ● 统计成绩,按照成绩高低排 名; ● 录取成绩在前 5 名的人员; ● 公示录取的 5 名人员名单; ● 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实习。 阶段六:实习 (完成不同的专题作业) 实习要求: ● 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在 高层岗位上实习; ● 在高层岗位上实习都指定一 名高层领导作为指导教练; 学习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核 心技术; ● 每一阶段实习完毕,必须提 交专题报告; ● 专题报告交由评审团审定, 并给出指导意见; ● 专题报告不可抄袭书籍或者 网上下载; ● 专题报告应妥善保存备案。 阶段七:全面测评 (综合测评及验收) 验收与就职: ● 经过 3 个月的培养和 3 个月 的实习,必须进行全面验收; ● 评估结果合格者,分配到相 应的高层岗位上任职,不合格 者继续接受培训。由人力资源 部统计名单备案; ● 上岗副总的 KPI 考评指标和 有关考评细则,薪级、福利待 遇等方面的事项由某公司制 定。 费用预算 费用预算如下: ● 选拔费用:?元 ● 培训费用:?元 ● 实习费用:?元 总计费用:?元

2 页 485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美的集团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案例】美的集团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美的集团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建立和完善事业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 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 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 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事业部可持续发 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 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 “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 人才培养目标 事业部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 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事业部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 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 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 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事业部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 部和二级子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 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 部作为事业部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 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 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 主要内容 1、         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         岗位轮换; 3、         内部兼职; 4、         人才调配; 5、         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         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         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 适用范围 事业部各职能部及二级子公司 第二章 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 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 备人才,以树立事业部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 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 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 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 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 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 绩效”的假设。 (事业部十二项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 计划组 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 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 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 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品 质类 2、参考 12 项资质定出 2—3 项共性指标,再根据分类选出 2 —3 项个性指标。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参见《空调事业部 12 项资质定义及行为评价标准》 3、以上各类人员资质要求为初定,具体要求根据事业部用 人理念 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            性格特征 2、            职业倾向 3、综合能力 4、心理测试 第九条 甄选工具 1、            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           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 3、           综合素质和潜质可借助权威或专业机构开发的测 评软件进行测评。 第十条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 关键岗位主要指事业部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 中级和高级岗位,事业部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事业部当前中高级岗 位总数的 20—30%进行评定,一般来说,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 者要选定 1—3 名候选人,如果事业部内部没有合适人选,可考虑以 外部招聘的形式进行储备。 第十一条 后备人才甄选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事业部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 替代事业部某些中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后备人才由各单 位根据事业部制定的甄选条件进行初步提案,并由人力资源部牵头 组建的评审小组进行最终评定。 第十二条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程序 各单位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关键岗位及继任者名单——人力资源 部组织对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人力资源部和各单位管理部 针对候选人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跟进和实施关键岗 位继任者候选人开发计划。 第十三条 后备人才甄选程序 各单位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 组织对提交的名单进行综合评定——人力资源部策划后备人才的整 体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果的反馈。 第三章 岗位轮换 第十四条 轮岗对象及目的 岗位轮换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高层干部和管理骨干,目 的在于为事业部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的人才。 第十五条 轮岗周期 轮岗周期原则上一般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 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 轮岗比例(年度) 1、中高层干部20%; 2、管理、财务、技术、品质、营销类人员20%; 4、            后备人才 90%以上(沿专业跑道发展的人员可 另行考虑)。 注:轮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第十七条 轮岗与晋升的关系 所有后备人才必须在轮过 2 个以上岗位才能晋升为中层干部 (特聘人员除外)。 第十八条 轮岗审批 1、事业部各单位内部轮岗:由各单位自行审批——报人力资源 部备案; 2、跨单位轮岗:由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批。 3、财务系统人员轮岗:由部门提案——子公司、财务管理部审 核——人力资源部审批。 4、中高层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轮岗: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 部审核——报事业部总经理审批。 第十九条 轮岗人员管理 1、岗位轮换人员编制仍属于派出单位,轮岗期间的考核工作由 新单位考核,但必须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原单位,作为绩效考核的依 据。 2、轮岗结束后,轮岗人员应立即提交书面报告(总结)交轮岗 双方单位。 3、轮岗结束后,由轮岗单位根据《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或 《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行绩效考核,并按[(轮岗时间/ 12)*100%]作为轮岗员工全年绩效考核得分的权重,与员工职位升 降、工资级别调整、效益分红挂钩。 4、派出人员工资、奖金和保险:由派出单位支付。 5、派出人员补贴:1000 元/月/人,生活住宿物品一次性补贴 500 元/人,补贴由事业部统一支付。(如有调整,以事业部文件为 准) 6、住宿:轮岗人员的住宿由接受单位负责安排,住宿费由自己 承担,并从补贴中扣除。 注:其中第 5、6 条仅适用于本部与芜湖公司之间的轮岗。 第四章 内部兼职 第二十条 兼职目的 增强对其他单位和部门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 力,为事业部培养和储备人才。 第二十一条 适用对象 中高层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骨干。 第二十二条 兼职人员的定位 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议政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 的运作过程,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但不参与具体的决策活动,兼 职人员应参加所在单位的有关会议,并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在兼职 业务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兼职周期 兼职周期由派出单位与兼职单位协商确定,原则上每周累计工 作时间不能低于 1 天。 第二十四条 兼职形式和职务 内部兼职只能采取跨单位/部门形式进行,兼职职位一般以助理 职位或副职为主。 第二十五条 工作开展方式 1、兼职人员在兼职部门的工作计划由所在部门负责人与兼职人 商定,并纳入该部门工作总计划,接收所在兼职部门负责人的考核。 同时,兼职人员工作计划应报派出部门备案。 2、一般情况下,兼职人员应采取每半天到兼职部门工作,另半 天回原单位工作的方式。 第二十六条 人员管理 1、人事关系:兼职人员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派出单位。 2、审批程序: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批。(中高层干部和 专业技术干部需事业部总经理审批) 3、兼职申请审批后,统一由人力资源部拟定专门的“派遣通知 函”正式通知接收单位,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兼职人员的职务、职 责、权限和工作关系。 4、接收兼职人员的部门应当为兼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 条件,并且有责任安排兼职人员的工作。 第五章 人才调配 第二十七条 调配目的 消除事业部各单位人才封闭现象,加强各单位人才内部合理流 动,优化配置事业部内部人力资源。 第二十八条 调配原则 1、    符合事业部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 2、    在不损害调出单位利益的前提下,符合调入单位人才需 求; 3、    符合员工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挥; 4、    优先考虑新成立公司(单位)和新项目的人力资源需 求。 第二十九条 调配对象 因岗位性质和业务需要,必须向内部引进或难以通过其他途径 获取的一些特殊岗位或急需人才。 第三十条 调配申请 由需求部门向事业部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并附职位说明书及 需求原因,人力资源部根据提交的申请,经过审核确认后,对内发 出招聘启事或直接从相关部门进行调配。 第三十一条 调配权 在调配过程中,因调出和调入部门发生争议而以协商的方式得 不到解决时,事业部人力资源部有最终裁决权。 第六章 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二条 在职辅导 各单位每年年初都应当制订在职辅导计划,每个高层干部除辅 导本部门中层干部外,还须辅导其他部门 1—2 名中层干部或管理骨 干,每个中层干部除辅导本部门员工外,还有责任辅导其他部门 1 —2 名管理骨干。 第三十三条 在职培训 详见事业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后备人才每年必须接 收 10 天以上正式培训才有资格晋升为中层干部(以人力资源部下发 的《员工培训证书》统计数据为准)。 第三十三条 在职培训 详见事业部《内部讲师管理办法》。 第七章 考核与评价 第三十四条 目的 增强各单位人才培养意识,促使各单位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和紧迫感。 第三十五条 考核对象 以职能部和二级子公司为考核单位。 第三十六条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为一年。 第三十七条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后备人才的选拔、培训及轮岗计划的实施、 计划的落实、人才培养的相对数量等。 具体考核方式、指标及奖励方式由人力资源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人才培养责任人 各级中高层经理作为人才培养对象的相关责任人有义务对本单 位人才培养对象进行指导,没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中高层干部将不 能晋升到更高一级职位,人才培养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将影响部门 经理的绩效考核结果。 第八章 淘汰与晋升 第三十九条 目的 通过淘汰不合格的干部,为后备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 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优化事业部干部队伍素质。 第四十条 淘汰和晋升比例 中高层干部每年淘汰比例为 5—10%,后备人才每年晋升比例为 20%左右。 第四十一条 晋升条件 参照集团和事业部《干部管理办法》以及其他相关制度执行。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制订、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三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正式实施。

10 页 341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