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OD)的组织文化常见的四个模型

组织发展(OD)的组织文化常见的四个模型

组织发展(OD)的组织文化常见的四个模型 什么是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 衡量组织文化最有效、最实用的模型之一是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IMD)的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Daniel Denison)创建的“丹尼森组织文 化模型。丹尼森认为理想企业文化的四大特征:外部适应性、内部整合性、灵 活性、稳定性。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是在对大量的公司研究后,总结出组织文化的四个 特征:适应性、使命、参与性和一致性。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内容介绍 参与性     参 与 性 ( involvement ) : 涉 及 员 工 的 工 作 能 力 、 主 人 翁 精 神 (ownership)和责任感的培养。公司在这一文化特征上的得分,反映了公司 对培养员工、与员工进行沟通,以及使员工参与并承担工作的重视程度。   参与性三个维度   授权:员工十分真正活动授权并承担责任?他们是否具有主人翁意识和工 作积极性。   团队导向:公司是否重视并鼓励员工相互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员工在 工作中是否依靠团队力量?   能力发展:公司是否不断投入资源培训员工,使他们具有竞争力,跟上公 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同事满足员工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愿望? 一致性   一致性(consistency):用以衡量公司是否拥有一个强大且富有凝聚力的 内部文化。   一致性三个维度   核心价值观:公司是否藏在一套大家共同信奉的价值观,从而使公司员工 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对未来抱有明确的期望?   配合:领导者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让大家达成高度的一致,并在关键的问 题上调和不同的意见?   协调与整合:公司中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是否能够密切合作?部门或团 队的界限会不会变成合作的障碍? 适应性   适应性(adaptability):主要是指公司对外部环境(包括客户和市场) 中的各种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适应性三个维度   创造变革:公司是否惧怕承担因变革而带来的风险?公司是否学会仔细观 察外部环境,预计相关流程及变化步骤,并及时实施变革?   客户至上:善于适用环境的公司凡事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公司是否了解 自己的客户,使他们感到满意,并能预计客户未来的需求?   组织学习:公司能否将外界信号视为鼓励创新和吸收新知识的良机? 使命   使命(mission):用于判断公司是一味注重眼前利益,还是着眼于制定 系统的战略行动计划。   使命的三个维度   愿景:员工对公司未来的理想状况是否形成了共识?这种愿景是否得到公 司全体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战略导向和意图:公司是否希望在本行业中脱颖而出?明确的战略意图展 示了公司的决心,并使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如何为公司的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标:公司是否周详地制定了一系列与使命、愿景和战略密切相关的目标, 可以让每个员工在工作时做参考? 上述四个特征中,每个又各有三个维度,12 个维度分别相应地对市场份额 和销售额的增长、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和销售回报率 等业绩指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内容分析 位于左侧的两个文化特征注重变化与灵活性。 位于右侧的两个文化特征体现公司保持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能力。 位于上部的两个文化特征与公司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相关。 位于下部的两个文化特征强调了公司内部系统、组织结构以及流程的整合 问题。 其中,强调灵活的适应性与关注内部整合的一致性存在矛盾。自上而下的 愿景(使命)与自下而上的参与性之间存在矛盾。 不同的文化特征会对公司业绩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 对外部的关注往往极大影响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增长,而内部关注则更多 地影响投资回报率和员工满意度; 灵活性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密切相关,而稳定性则直接影响到诸如资产收 益率、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的运用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企业。团队以及个人。如:一 般性商业公司、正经历合并和收购的企业、面临产业调整的企业、新任的 CEO、新成立的企业、处于衰落的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企业、面临顾客服务 挑战的企业等等。通过运用德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可以把某一企业的文化分别 与较好和较差经营业绩的企业的文化进行对比,以明确该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 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对业务单位或部门进行考察,以了解该组织内的亚文化; 可以测量企业现存的文化以及考察该企业文化如何在提高经营业绩方面发挥更 好的作用;可以在测量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企业文化的方案。以及提高经营业绩 的具体建议;可以为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变革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更好地促进 合并及重组过程,等等。   对于一般性的企业来说,运用该模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对目前企业文化 优势和不足做出基本评价;与其他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根据 企业所期望的业绩确定文化变革的目标;明确文化变革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 标和任务;分析与经营业绩(利润、销售或收入增长率、市场份额、质量、创新 和员工满意度)有直接联系的文化要素,找出哪些导致了经营业绩的增长,哪些 阻碍了经营业绩的提高;提高领导者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引导他们 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供个人和企业双方都可以使用的分析报告,形成 共同认可的文化体系。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还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合并及并购工作。可以促 进企业合并及并购的快速成功。该模型可以做到;分析合并及并购双方企业的 相同和不同之处,寻求前进的合力;创立合并后企业共同奋斗的企业文化;可 以转移双方在谴责、担忧和内部竞争方面的注意力,而转向创造共享的文化:制 定被合并企业的领导者选拔和发展计划,以促进双方认同的理想的企业文化的 发展。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的案例分析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现实应用研究—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在众多研究企业文化的模型中,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有其独到之处。它是 在对 1000 多家企业、4 万多名员工长达 15 年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提供 了对中国当代企业文化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有效的实用的方法。该模型不仅有 其研究和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强的应用性。青啤公司引入了这个模型,做出了 实证的研究,并因此获得了《哈佛商业评论》2008 年管理行动金奖。笔者试图 通过对青啤公司使用该工具的过程分析,对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在中国企业的 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一、选择过程分析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说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同步发展的,从理论和实 践的浅显和匮乏,到今天流派林立、学说纷杂、案例层出,确实有了很大的发 展。但是面对多种选择,反而容易陷入困惑。在选择企业文化的工具时,公司 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的主要优势   选择一个工具,首先要看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以下简 称丹模型)最突出的是有相对较好的可靠性。现在国内很多专家提出的评估工具 也自成体系,甚至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但是缺憾也显而易见,那就是缺 少实践的验证。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以自身为试验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去获得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丹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拥有一个全球基准数据库, 含有 888 家公司的数据,这些公司来自于 80 个行业和 16 个国家,75%来自北 美,20%来自欧洲,5%来自亚洲,可以提供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整体平均分。 从它产生到发展,一直是注重数据佐证的。再者,它的优势在于直接与组织经 营业绩相联系,非常有利于将企业文化引向绩效。企业文化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比如有的企业只准员工穿白衬衣,有的则要求穿条纹的,这当然也是企业文化 的一部分,但和绩效的联系是微弱的。丹模型剔除了这些文化因素,从具体的 商业运营环境中发展而来,在对企业的实地研究中,在大量数据的积累对比中, 提炼出了 12 个与公司绩效联系最为密切的文化维度,真正地达到了提纲挈领的 作用。在经历了 30 年做加法之后,正是该做减法的时候了。   2.青啤公司的需求点   青啤公司是国内企业文化工作开展最早的企业之一。从 1998 年出现第一 本《企业文化手册》,N2005 年企业文化的全面创新提升,文化的提炼、构建、 推广工作已经完成。目前企业文化管理的成分已经大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分。 到了这个阶段,公司最大的需求点在于两个:一是解决文化如何与企业绩效联 系更密切的问题;二是解决企业文化工作成果有效评估的问题。   2002 年以来,公司进行了战略转型。随着公司变革的深入,文化的冲突日 益显现,青啤的传统文化在变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开始酝酿文化提升。 随着对公司文化研究的深入,我们把研究重点从开始的对核心价值观、精神理 念、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等方面转向对公司文化影响的关注,开始深入研究公 司文化与公司生存发展的关系,注重公司文化对公司经营增长的影响,把公司 文化建设和文化变革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这使 2005 版的青啤文 化天然地和公司绩效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基础相 对薄弱的基层单位,仍然出现了为文化而文化的现象。怎样纠正这种倾向,怎 样把企业文化工作引导到一条为公司生存发展服务的道路上来,这是一个急需 解决的问题。   另外,公司从做大做强转变为做强做大,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变革。对这 样一个过程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不同位置的人员对公司的发展的认识是 不同的。有的盲目乐观,认为公司这几年不论从业绩增长上还是能力提升上都 有了长足的进步,公司国际化的道路一顺百顺;相反,也有比较悲观的看法, 在与啤酒大集团的横向比较中,我们暂时失去了规模老大的地位,由此引发了 一些反思,甚至对公司整个的策略产生了质疑。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是 作为一家大公司,非常需要把大家的认识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有说服力的数据。 同时,新版企业文化的实施效果怎样,除了调查员工对新文化的认知度、认同 度外,显然还需要更加客观的数据。   3、双方的吻合度 从对丹模型的优势分析和对公司需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绩效是一个非常 明显的交叉点,此外,效果评估的客观有效性也促成了双方的一致。更为有趣 的是,在模型上,双方达到了相当高的吻合度。 这是 2005 年青啤公司自己的团队研究出的公司文化细胞剖面图,已经对文 化与公司运营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在解释的 8 条中有 6 条涉及了文化与经营的 直接关系: ① 的上半部分表现了公司与外部的适应能力,下部强调了公司的协调能力, 左面表现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右面表现了公司的平衡能力; ② 关注内部更多的会影响投资回报率和职工满意度; ③ 关注外部会影响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增长; ④ 灵活性反映了产品和服务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反应能力; ⑤ 稳定性直接影响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 ⑥ 上与下、左与右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关键在于平衡与和谐,和谐的基点 表现在利润增长与价值增长方式之间的平衡。   对比图 1 可以看出,在对 4 个 90 度扇形区域的理解和几个半球的理解基本 是相同的,只是在具体的维度上有所差异。双方在对公司文化与经营绩效关系 的研究上,总的思路是吻合的。所以引入这个模型的风险相对较小。   公司认为,在选择一个工具时,除了以上 3 个思考点,还要特别注意自己 所处的阶段。如果一个企业尚处在企业文化建设阶段,选择丹模型显然是不合 适的。   二、实施过程分析   一般说来,聘请咨询公司进行调查是最省心的方法,但是出于降低成本的 考虑,除了借助它的核心数据库和最后共同对结果解读,其他环节都是自行完 成的。主要环节包括:   1.制定网上答题系统   这次调查面对全公司,按照公司人数大约 10%的比例发放问卷 28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 2082 份,回收率为 74%。问卷覆盖公司 81 家单位,八大营销 公司、总部各职能部室、所有生产厂、经营性公司,单位覆盖率为 100%。从 人员分布来看,各系统中层及以上人员占 60%,普通员工占 40%,年龄从 20 岁 N55 岁。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各系统、各地区、各层次员工对企业文化现状的 认识。如果没有网上系统,面对这么大量的数据分析,其难度和效率可想而知。   2.调查前的培训   在组织文化调查前,由企业文化中心将丹尼森组织文化的模型做成课件, 和相关单位的企业文化工作者进行了沟通培训。一方面,加深了各单位对青啤 文化细胞结构图的理解;另一方面,使文化工作专业人员对此工具有了初步了 解,为调查的实施做了铺垫。   3.答题过程中的沟通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加强了与各单位的沟通,并及时跟进,使有效问卷的 回收率得到保证。我们有一个子公司密山公司,电脑装备不是太好,人均电脑 数少,而且电脑运行较慢。开始这个公司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经过反复沟通, 讲清意义和步骤,该公司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非常认真,按要求组织人员轮流 在一台电脑上登录,问卷回收率达到了 100%。他们说,只有认真参与,调查 的结果才有参考价值,才能反映本单位的真实情况。很多单位也正是因为接受 了这样的观点,使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   4.结果的对比分析   在出具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发现必须要借助专业的力量。因为丹尼森组织 文化调查使用的是标准分,要使用全球基准数据库进行对比,只有把青啤公司 放至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比较,才会看到公司在行业或是地区乃至全球公司中 的表现。作为一家把“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作为愿景的 企业来说,这种对比是必要的。所以我们选择了一家咨询公司,借助他们在该 领域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以及全球基准数据库,对青啤公司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 析比较,透过数字看到了公司目前的强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分析了重点关注 的方面,出具了一份较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5.调查报告与高层的沟通   丹尼森调查报告出具后,与公司高层包括总裁、负责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的副总以及营销、制造中心的相关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公司高层普遍认 同调查结果,认为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公司文化的现状,并对强项和不足之处产 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于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提出了指导意见。   6.行动方案的制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沟通掌握的情况,咨询公司出具了一份《青岛啤酒行动建 议》,和青啤公司进行沟通并修改后,作为本次调查的一个成果。青啤公司在 随后的企业文化行动方案中,充分融合了这个方案。   7.行动方案的实施   行动方案的实施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完成。在企业文化行动方案中,把针 对调查显示的三个弱项作为工作重点。各系统根据工作重点,设定了一些工作 项目。在完成了这样一个完整的实施过程后,公司认为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选择第三方介入和自主完成各有利弊,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分析。自主 完成会节约大量成本,在时间控制上更具自由度,但是得分会偏高,需要客观 分析;第三方介入的调查结果更加客观,专家的视角可能会帮助企业突破一些 固有的思维模式,但是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2)整个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实施前的培训和实施中的沟通,如果这两个 环节做不好,推进的难度会大大增加,直接影响到调查进度和最终的效果。   (3)与高层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是从上而下的, 如果从下而上,必然走形。   三、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这次丹尼森组织文化调查,把青啤公司放到了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 所有的分数都是和数据库中的基准线对比而来的,很有说服力。其效果至少有 两点。   1.对公司文化及发展的现状有更清醒理性的认识   从结果上,大家在 3 个方面达成了一致。结果说明,公司前期工作的方向 性是正确的;文化的提升和实施是有效的;文化的有效性已经体现在了公司的 业务上。这坚定了我们继续变革的信心,坚定了继续文化推进的信心。丹尼森 组织文化的调查结果和公司对文化现状的分析是一致的,使整个系统对自己运 行的优点和不足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并对企业文化工作成果做出了客观的评 估,对企业文化工作的队伍也是一次检阅和激励。公司不但知道了自身的强项 与弱项,而且知道强弱的程度,知道不同系统(制造与营销)、不同地区的差异, 使原来感性的认识或定性分析因数据的支撑而清晰起来。   2.在采取工作举措时,更有针对性   丹模型对确定企业文化工作开展的走向提供了数据引导。针对调查结果显 示的 3 个有待改进的方面,公司在企业文化工作、人力资源工作等规划中,制 定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调查结果显示,青啤员工对目标的认同感有待加强, 员工认为自己的能力发展还不足以实现目标。公司通过分析认为,这个调查结 果是客观的。因为啤酒行业竞争的状态决定了企业必须制定较高的目标,正是 因为目标的高置,导致员工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这对公司在员工能力方面的 投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保持公司的发展速度,公司不可能降低目标,只 能在提高员工能力上做文章。所以近期除了在机制、制度上进行规划外,公司 主要做了 3 个项目。   第一是成立“青啤管理学院”,使其成为软资源研发中心、技能训练营与 青啤文化的课堂,通过塑造符合公司战略需求的员工,满足企业在整体经营策 略上的需求。第二是做好知识管理,通过知识频道的推进,带动青啤开放创新 的文化氛围,将个人能力打造成组织能力,提高青岛啤酒的核心竞争力。第三 是员工行为规范的修订和落实。每个人每天的一点改变,整个公司汇集起来就 是了不起的成果,员工素质的提高是对公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应用效果还要客观地看   1.不能夸大   丹模型只是一种工具,它本身并不能指出企业如何做,只是找问题,而且 是一种定量分析,必须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看到企业的具体问题。希望引入 一种工具而解决所有企业文化工作中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2.解决丹模型所展示的问题需要企业内部各个系统联动   虽然只有 12 个维度,但涉及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只有企业文化工作部门 行动是远远不够的,但文化工作部门在其中起到协调总领的作用。   3.企业文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情况随时变化,所以一次调查不可能一 劳永逸   可以将一个战略周期作为一个调查周期,特别是发生变革时,应重新测量, 并与企业历史调查结果作比较,会更清楚地发现问题所在。    弗恩斯·特朗皮纳斯(Fonts Trompenaars)根据他的组织文化纬度将 组织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家族型组织文化、保育器型组织文化、导弹型组织文 化、埃菲尔铁塔型组织文化。 家族型组织文化 家族型组织文化可能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化,这是一种与人相关的文化,而 不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在这种文化中,组织的领导者就像是组织的“父亲”, 有较高的权威和权利。组织更倾向于直觉的学习而不是理性的学习,更重视组 织成员的发展而不是更好的利用员工。当组织出现危机,通常都不会被公布出 来,所以尽管在组织内部温暖、亲密和友好,但是这种内部一体化是以较差的 外部适应性为代价的,他们能够在相互拥抱和亲吻之中破产倒闭。属于这类型 组织文化的国家有:日本、巴西、土耳其、巴基斯坦、西班牙、意大利、菲律 宾。 保育器型组织文化 保育器型组织文化是一种既以人为导向,又强调平等的文化,典型的代表 就是在硅谷。这种文化富于创造性,孕育着新的观点。由于强调平等,所以这 种文化的组织结构是最精简的,等级也是最少的。在这样的文化中,组织成员 共同承担责任并寻求解决办法。 导弹型组织文化 导弹型组织文化是一种平等的、以任务为导向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任 务通常都是由小组或者项目团队完成的,但是这种小组都是临时性的,任务完 成,小组就会解散。成员们所做的工作都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当有需要完成的 任务时,便必须去做。属于这类型组织文化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挪威、爱 尔兰。 埃菲尔铁塔型组织文化 称之为埃菲尔铁塔文化就是因为具有这种类型文化的组织结构看起来很像 埃菲尔铁塔,等级较多,且底层员工较多,越到高层人数越少。每一层对于其 下的一层都有清晰的责任,所以组织员工都是小心谨慎的。对组织的任何不满 都要通过一定的章程和实情调查才有可能反映到高层管理者。在这种文化的组 织中,组织成员都相信需要必需的技能才能保住现在职位,也需要更进一步的 技能才能升迁。属于这类型组织文化的国家有:德国、法国、苏格兰、澳大利 亚、加拿大。 珍妮弗·查特曼 Chatman 的组织文化剖面图 什么是 Chatman 的组织文化剖面图  大部分个体层面上的组织文化研究者认为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而 且它能通过理论和方法上进行重复鉴定,也能做操作性定义和测量,所以大多 数个体层面上的组织文化量表严格地说都是组织价值观的量表。这些测量问卷 中以 Chatman 的 OCP 问卷影响力最为广泛。   美国加州大学的 Chatman 教授为了从契合度的途径研究人-企业契合和 个体有效性(如:职务绩效、组织承诺和离职)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企业价值 观的 OCP 量表。最初的 OCP 量表由 54 个测量项目组成,反映了企业价值观的 一些典型特征。Chatman 认为 OCP 量表可以区分出七个文化维度(革新性、 稳定性、尊重员工、结果导向、注重细节、进取性和团队导向),但是在实际 的不同测量应用中,每个维度对应的测量项目可能有所差别。 OCP 量表的测量项目通过对学术和实务型文献的广泛回顾来获得,经过细 致的筛选最终确定下 54 条关于价值观的陈述句。和多数个体层面上的研究采用 Likert 的计分方式不同,OCP 量表采用 Q 分类的计分方式,被试者被要求将测 量条目按最期望到最不期望或最符合到最不符合的尺度分成 9 类,每类中包括 的条目数按 2-4-6-9-12-9-6-4-2 分布,实际上是一种自比式(ipsative)的分 类方法。在西方国家,OCP 是最常用的企业价值观测量量表之一,它在我国台 湾和香港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 Judge 将 OCP 精简为包括 40 个测量项目的量 表,Q 分类按 2-4-4-6-8-6-4-4-2 分布。 Chatman 的组织文化剖面图的应用 OCP 包括的价值观维度很具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按照下面的 OCAI 中文 版问卷和指导语来测量一下你所在企业的文化。   通过这样的分类,你可以判断出企业价值观中那些是企业现在所重视的, 你还可以和偏好的价值观相比较,看看价值观还需要做怎样的改进。如果按头 等重视(重要)到第九等重视(重要)按 9-8-7-6-5-4-3-2-1 的方式计分,则 每个价值观都有具体的得分。你可以通过组织企业中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熟 悉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通过讨论(不是平均)发现本企业“客观”和“将来 应该(偏好)”的价值观条目得分。这样,你还可以去观察企业员工和企业之 间对价值观的现状和偏好的差距。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价值观设计和建设是非 常有用的。例如,如果你的企业现状中“稳定发展”、“井然有序”排名靠前, 而偏好反映出“冒险精神”、“快速掌握机会”和“结果重于过程”排名靠前, 那么在设计企业价值观时,就要注意反映创新、结果导向的内容。你还可以考 察员工们的偏好和企业偏好之间价值观的差距,重点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灌输 差距大的价值观。 霍夫斯泰德的组织文化模型 对文化差异进行更全面分析的是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这位著 名的荷兰研究者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大基于组织的研究,他采用问卷的方式,通过对 IBM 公司 40 个国家的 11.6 万名员工进行分析调查,得出了民族文化的四个纬度。一 个纬度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并且可以衡量相关的其他纬度。后来,在加拿大心理学家迈 克尔·哈里斯·邦德集中在远东地区研究的基础上(Hofstede and Bond, 1988),又补 充了第五个纬度。 下面就是这五个纬度(Hofstede, 1991, 2001): (1)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这是与对人类不平等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相关的纬度。人们天生具有不 同的体力和智力,从面造成了财富和权力的差异。社会如何处理这种不平等呢 ?霍夫斯 泰德使用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一词作为衡量社会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 等这一事实认可的尺度。一个权力距离大的社会认可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异,雇员对 权威显示出极大的尊敬。称号、身份及地位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些公司发现, 在与权力距离大的国家谈判时,所派出的代表应至少与对方头衔相当才有利。这样的 国家有菲律宾、委内瑞拉、印度等。相反,权力距离小的社会则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平 等。上级仍拥有权威,但雇员并不恐惧或敬畏老板。丹麦、爱尔兰及奥地利是这类国 家的典型。 (2)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这是与如何面对不确定未来的社会压力水平相关的一个纬度。我们生活在一个不 确定的世界中,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不同的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对这种不确定 性做出反应。一些社会使其成员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或多或少 对风险泰然处之。他们还能对与自己不同的行为和意见表现容忍,因为他们并不感觉 因此而受到了威胁。霍夫斯泰德将这样的社会描述为低不确定性规避 (uncertainty avoidance)的社会,也就是说,人们感到相对的安全。属于这类的国家有新加坡、瑞 士和丹麦。 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以成员中的高焦虑水平为特征。其以不安、压力、进取性 为证据。在这种社会中,由于人们感到受社会中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威胁,他们创建 机构来提供安全和减少风险。他们的组织可能有更正式的规则,人们对异常的思想和 行为缺乏容忍,社会成员趋向于相信绝对真理。在一个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中,组 织成员表现出较低的工作流动性,终身被雇用是一种普遍实行的政策,这一点是很显 然的。属于这类的国家有日本、葡萄牙和希腊等。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这是与个体整合进主要团体相关的纬度。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指的是一种松 散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利益。在一个允许个 人有相当大自由度的社会中这是可能的。与个人主义相反的是集体主义 (collectivism),它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特征。在这一结构中,人们希望自 己所归属的群体(比如一个组织)中的其他人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帮助和保护自己。以这 种安全感为交换条件,他们感到自己应该对群体绝对忠诚。 霍夫斯泰德发现,一个国家的个人主义程度与这个国家的富足程度密切相关,像美 国、英国和荷兰等富裕的国家,都是极为个人主义的;而像哥伦比亚、巴基斯坦等贫穷 的国家,则是极为集体主义的。 (4)男性与女性气质(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 这是与男性和女性之间情感角色的区分相关的纬度。男性气质是指主导价值观对 于自信以及获取金钱和其他物质资料的强调程度。比较而言,女性气质强调“女性 的”价值观念——关注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在高度男性气质的社会(如奥地利), 人们承受很大的职务压力。职务和家庭角色之间存在较多冲突。在低度男子气质的国 家(如瑞士),这种冲突和压力则比较少。 有的书上称这一纬度为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是为了消除性别歧视。有的文化强 调生活数量( quantity of 1ife),这种文化的特征是过分自信和物质主义,其实也就是 男性气质。还有的民族文化则强调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这种文化重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并对他人幸福表现出敏感和关心。 霍夫斯泰德发现,日本和奥地利在生活 数量维度上得分高;而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则在生活质量维度上得分高。 (5)长期与短期定向(Long Term versus Short Term Orientation) 这是和人们选择努力的焦点——将来、现在还是过去——相联系的纬度。这一维 度主要考查一个民族对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价值观。长期与短期取向强调一个组织 是否愿意长期忠诚于传统的、先前的思想和价值观。长期取向文化倾向于从事并探求 正确的行为,而短期取向文化则更倾向于发扬平等的关系并强调个人主义。中国文化 中长期导向十分明显,较注重对未来的考虑,对待事物以动态的观点去考察,注重节 约,节俭和储备,做任何事均留有余地。相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中短期导向性则非 常明显,注重过去与现在,着重眼前的利益,注重对传统的尊重,注重负担社会责任 , 在管理上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利润。 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每个纬度上的得分来和其他国家进行定位。每个纬度都截然 不同,可能出现所有的组合,虽然有些组合的概率总是高于其他组合。 由于霍夫斯泰 德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而非个人所拥有的特征,因此组织文化问卷的因子分析是以单 元而非个体为单位进行,也忽略了组织文化对外部环境适应的方面。

21 页 346 浏览
立即下载
第1讲:初识组织发展/OD

第1讲:初识组织发展/OD

卓越组织发展实践者必备 7 堂课 THANKS 谢谢观赏 第一讲:初识组织发展 OD 主讲老师:张世伟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 天才就是 1% 的灵 感加上 99% 的汗水 但那 1% 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 99% 的汗水都重要 70% 1991 年的世界 500 强 在 2000 年从《财富》榜上消失 今天很残酷 明天更残酷 后天很美好 但是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 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在残酷竞争时代立足需要: 理念 +组织 第 6 页 目 录 Contents Page 01 组织基本理念 02 公司的起源 03 案例分享 第 7 页 目 录 Contents Page 01 组织基本理念 02 公司的起源 03 案例分享 组织 徒弟们:向西 目标、结构、系统、过程 组织 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实体; 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系统; 是由人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 01 组织 基本理念 1.1 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 第 9 页 1.1.1 典型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企业生命的发展过程 再造辉煌? 15-20 年达到企业鼎盛期 好想法 好产品 好团队 好机制 好文化 挑战者崛起 看不见 看不起 看不懂 学不会 挡不住 01 1.1 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 组织 基本理念 第 10 页 1. 1.2 企业组织架构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而不断发展 跨领域 ( 行业 ) 跨地区 ( 国 家) 企业战略变化 (4) 创新部型组织优化、协作 多元产品 / 跨地区市场 (3) 事业部型组织授权、协调 单一产品 / 区域市 场 (1) 简单组织 松散不规范 幼小 失去活力的危机 (2) 功能型组织 规范集权 领导危机 内部秩序危机 成长 专制危机 控制危机 再兴 成熟 经营环境变化 01 1.1 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 组织 基本理念 第 11 页 1.1.3 不同时期获得成功需要不同的关键因素 德勤咨询对全球 500 多家持续增长的企业进行了长达 20 年的追踪研究,得出三个结 论 A bility 创业时期:个人能力 E xecutio n 高速成长:战略执行 I nnovatio n 持续发展:制度创新 01 1.2 常见的组织类型 组织 基本理念 第 12 页 1.2.1 直线型组织结构 直线型组织结构 ① 含义:组织中各种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 主管对下属拥有直接的领导权,每一职位只能向一个直线 生产经理 车间主任 上级汇报,组织中不设专门的职能部门。 车间主任 班组长 班组长 车间主任 班组长 ② 优点:权力集中、权责分明、命令统一、行动快捷。 ③ 缺点:缺乏分工,管理者负担过重,难以胜任复杂 职能。 ④ 适应:这种结构只适用于没有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 型组织。 01 1.2 常见的组织类型 组织 基本理念 第 13 页 1.2.2 直线 - 职能型组织结构 直线 - 职能型组织结构 总经理 财务部 ① 含义:以直线制为基础,加上职能部门。 生产经理 车间主任 班组长 车间主任 班组长 销售部 车间主任 ② 优点:这种组织形式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 的优点,又具有职能分工专业化的长处。 ③ 缺点:部门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 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协调。 班组长 ④ 适应:目前绝大多数组织均采用这种组织模式。 01 1.2 常见的组织类型 组织 基本理念 第 14 页 1.2.3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公司总部 ① 含义:在总公司下按产品或地区设立 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多个事业部或分公司。 总部职能部门 总部职能部门 事业部 职能部门 工厂 职能部门 工厂 工厂 职能部门 工厂 职能部门 工厂 应市场;解放高层以思考战略问题;经理独 事业部 事业部 工厂 职能部门 工厂 立负责,有利于培养人才 职能部门 工厂 ② 优点: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积极性以适 工厂 ③ 缺点:机构重叠,易造成浪费;各部 门易产生本位主义,产生内耗。 ④ 适应:规模较大、业务多样化、市场 环境复杂的企业采用。 01 1.2 常见的组织类型 组织 基本理念 第 15 页 1.2.4 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 ① 含义: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 总经理 研发部 生产部 市场部 销售部 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这种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一个 员工只有一个上司的命令统一原则,使一个员工属于两 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部门。 项目小组 A ② 优点:纵横结合,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 协作和配合。 项目小组 B ③ 缺点:破坏命令统一,双重职权关系容易引起冲 突;组织结构稳定性较差,人员臃肿。 项目小组 C ④ 适应:要适用于突击性、临时性任务。 01 1.2 常见的组织类型 组织 基本理念 第 16 页 1.2.5 网络型组织结构 网络型组织结构 研发 机构 ① 含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适应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 组织机构。组织的大部分职能从组织外“购买”,即管理当局将其经营的 主要职能都外包出去。 ② 优点: a 、核心团队集中尽力做最擅长事; b 、降低管理成本; 经理 小组 提高管理效益; c 、简化了机构和管理层次,组织结构可以进一步扁平化, 效率也更高。 ③ 缺点:对外部资源依赖性较强,风险大。 ④ 适应:较适合于玩具和服装制造企业。它们需要相当大的灵活性 以对时尚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网络组织也适合于那些制造活动需要低廉 劳动力的公司。 管理咨 询公司 制造商 广告 公司 物流服 务公司 销售代 理商 01 1.2 常见的组织类型 组织 基本理念 第 17 页 1.2.6 集团控股型组织结构 集团控股型组织结构 ① 含义:即各个分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总部下属的子公司, 关联公司 也是公司分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 优点:总公司对子公司具有有限的责任,风险得到控制。 子公司 ③ 缺点:战略协调、控制、监督困难,资源配置也较难,缺乏各公 司的协调,管理变的间接。 ④ 适应:是在非相关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的企业所常用的一种组织结 构形式。 母公司 第 18 页 目 录 Contents Page 01 组织基本理念 02 公司的起源 03 案例分享 公司 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 公司作为一个法人组织,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① 公司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财产 ② 公司必须是一个组织体或组织机构 ③ 公司必须独立承担责任 02 公司 的起源 2.1 公司产生的必然性 第 20 页 公司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公司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 因和动力 社会化大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资本迅速集中,公司成 为商品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社会组织形式 信用制度: 原始公司:罗马帝国时期—— 15 世纪末 近代公司: 16 世纪—— 19 世纪下半叶 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公司制的 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公司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 现代公司: 19 世纪下半叶——至今 02 2.2 原始公司 第 21 页 公司 的起源 罗马帝国时期 --15 世纪末 主要形式: ① 家族企业 - 无限公司的雏形 ② 康枚达组织-两合公司的雏形 ③ 索塞特组织—合伙企业的雏形 ④“ 海上协会”—股份公司的雏形 主要特征: ① 没有明确的公司法律规范公司 ② 组织上的合伙性与不稳定性 ③ 投资的短期性 ④ 责任的无限性与规模的有限性 02 2.3 近代公司 第 22 页 公司 的起源 16 世纪 --19 世纪下半叶 主要形式: 主要特征: ① 合组公司 ① 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 ② 合股公司 ② 股份公司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③ 特许股份公司 ③ 近代公司侧重于在近代金融业和运输业中发展 ④ 有关公司的法律规范逐步建立起来 02 2.4 现代公司 第 23 页 公司 的起源 19 世纪下半叶 -- 至今 现代公司的产生: ① 科学技术新发现和新发明在工业上的广泛发展 主要特征: ② 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① 公司的充分发展 ② 公司的中心地位 公司发展顺序及产业: ③ 公司股权的分散化 ① 贸易领域 ④ 公司经营多样化、内部管理科学化 ② 交通运输业 ③ 金融保险业 ④ 制造业 第 24 页 目 录 Contents Page 01 组织基本理念 02 公司的起源 03 案例分享 03 3. 从案例分析中学习经验 第 25 页 案例分享 新东方的组织变革之路 俞敏洪:揉面定律 人刚开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也没有任何痛苦,就像一堆 面粉,手一拍,它就散了。 可是你给面加点水,不断揉搓,它就有可能成为你需要的 形状——虽然它还是面,却不会轻而易举地折断。 不断被社会各种各样的苦难所搓揉,揉到最后,结果是你 变得越来越有韧性。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03 3. 从案例分析中学习经验 案例分享 新东方的组织变革之路 背景介绍 1993--1995: 俞敏洪个人创建并发展新东方(个体户、直线制) 1996--2000 :组建创业团队,形成多个品牌(合伙人、事业部) 2001--2003 :新东方内部矛盾激化(合伙人、事业部) 2004--2005 :新东方进入公司阶段(公司制、矩阵式) 2006-- 至今:在美国上市,进入股份制阶段(股份制、矩阵式) 第 26 页 THANKS 谢谢观赏

27 页 323 浏览
立即下载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HRBP-3D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HRBP-3D

HR 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  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 S SC(Shared Service Centre 共享服务中心),  HRBP(Business Partener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Dave Ulrich 1996 年提出此概念,大概 01、02 年引入中国。无论是 HR 三支柱还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 “S egmentation”。“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 转一 篇介绍三支柱模型的文章。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 , 99%的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 但 HR 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 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 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 HR 自身的 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 HR 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HR 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人 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 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 HR 的价值创 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 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 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 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 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 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 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 HR 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  将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  HR 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 变化更有助于提升 HR 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 HR 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 么?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 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 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中 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的 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 薪资发放等。其中第 1 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 3 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 2 类 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 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 为此 HR BP(Business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 HR 客户经理的角色。他们主 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 HR 贴近业务需 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 HR 各个领域的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 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 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COE 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 HR 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 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 HR 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 HRBP 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 HR BP 和 HRCOE 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 出来。同时,HR 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 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 HRSSC(shared service center)。HRSSC 是 HR 标准服务的提供 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 HRBP 和 HRCOE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 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很多公司的 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 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 HR 不解决问题。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 的使命是确保 HR 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COE 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 计的一致性,并基于 HRBP 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 HRSSC 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这 3 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 衡。  HR BP:HR 的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  HR BP 的角色和职责 HR BP„s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HR BP (Business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 几个角色: 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提供业务需求  HR BP 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 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 HRBP 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 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在中国实施 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 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1]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本公司的推 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BP 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 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发展 HR BP 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 HRBP 既具备业务知识,又 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在中国企业,很多 HR 是业务出身的,这群人如果转型为 HRBP 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 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 统提升 HRBP 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 HR 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 的需求,并转化为 HR 的需求。在转型到 HRBP 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 准备。 2.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 HRBP 到底 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 HR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 通 HRBP 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多企业因为 HRBP 到底应该向 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 HRBP 时,笔者建议 HRBP 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 管将 HRBP 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挥 HRBP 的作用。  3.帮助 HR BP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 立往往需要 3~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 HRBP 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 BP 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 帮助有经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 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HR COE:HR 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  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制定和设计制度/流程/方案,提供全球方案标准并在恰当的时候管理全球方案  -开发新方 案推广计划并与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一起实施 -在专业领域对业务单元和地区管理团队提供 咨询 -界定并监控全球/区域职能流程 -利用最佳实践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 HR COE 需要为不同的 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其中,总部 COE 负责设计全球/全 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 /业务线 COE 则负责结合地域/业 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 COE 设置可以在满足框架一致性的同时,允许业务所需的 灵活性。  在中国实施 HR COE 的关键成功因素:  基于 Aon Hewitt 的咨询经验,COE 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 HRBP.HRCOE 推行的关键成功要素 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HR COE 和 BP 的充分沟通:HR 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如果 HRCOE 和 HRBP 的沟通不畅,则无法确保 HR 政策支持业务发展。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习惯,并 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1)年度计划时,邀请 HRBP 共同规划;2)设计时,将 HRBP 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3)实施时,指导 HRBP 进行推广;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 求 HRBP 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HR COE 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要在本领域精 深的专业技能、深厚解决涉及领域较为宽泛的一般问题,他们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问题处 理;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28%的问题;  的专业经验及对领先实践的掌握。对中国企业来说,HR 团队通才居多,专才不足,部分专 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法在内部培养人才。为了快速提升 COE 团队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 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的高级 COE 专家作为内部培养的补充,并要求这些专家扮演导师的 角色,带领整个团队的进步。  3.HR COE 资源的共享: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职 COE 专家, 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的往往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高度 割裂,难以实现一致性,这就意味者需要实现 COE 资源的共享。AonHewitt 的全球调研也 支 持这一观点,和 HRBP 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 1 名 HRBP),但是 COE 往往是几千名员 工才能配备 1 名 COE 专家的,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 COE 团队是不现实的。基于 AonHewitt2009 年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如事业部 /区 域)设置 COE,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 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汇报关系,中 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都配备 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决心和行动 对 COE 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HR SSC:HR 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 通常扮演如下角色: 提供人力资源的日常和行政服务  可从全球和跨区域角度优化和监控现有流程  维护基础实施和流程门户  与 HRBP 和 COE 协作推广新项目  HR SSC 的使命是为 HR 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 HR 共享服务。为了达 成这样的使命,HRSSC 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 0 层-网络自助服务: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 HR 问题和完成 HR 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66%的问题; 第 1 层-HR SSC 服务 代表: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 HRSSC 代表将  第 2 层-HR SSC 专员:在这一层,升级到第 2 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 HR 领域掌握专业技能的 HR 专员负责处理,本地 HR 和/或 HRBP 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通常 可以处理 5%的问题;  第 3 层-HR COE:升级到第 2 层的复杂查询,由 COE 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在这一层需要处 理的工作量不应该超过 1%. 在中国实施 HR SSC 的关键成功因素:   1.逐步转移,最小化风险:如前文所说,HR SSC 无法一夜建成,在过渡期,很多企业的 HRCOE 和 HRBP 仍要承担事务性工作,导致 HR 业务模式的转变遭到很多质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 法是在 HRCOE 和 HRBP 中设立过渡性的岗位,他们专职承担事务性工作,并根据 HRSSC 建 立的进程,初步转移过去;   2.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中国的员工更加习惯于“面对面”(high touch)而非“自助 式”( hightech)的服务,主要原因是 IT 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为了达到领先公司的效率水平, 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并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转变服务目标群体现有的 以 面对面为主的服务获取习惯;   3.正确选择 SSC 服务范围:并不是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适合纳入 HR SSC(这也意味着并非 建立了 SSC 后,COE 和 BP 仍会有少量的事务性工作)。适合纳入未来 HRSSC 的工作往往 具备量大、事务性、容易标准化/集中化、能够清晰定义并文档化、要求高合规性、可自动 化处理、能量化等特性;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工作就不适合放到 HRSSC 中运作;   4.选址:成功的选址事半功倍。在制定选址决策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如下 4 个因素: 1)规模效益:集中运作的 HR SSC 可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管理难度;如果公 司存在其他共享中心,共址建设,成本更低; 2)人才:需要重点考虑可供选择人才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语言能力(全球运作公司尤为 重要)、离职率和工资成本等; 3)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质量、电力质量和稳定性、房产等; 4)业务展望:业务开展难易度,政治和自然灾害、税收、7X24 小时运营、数据/IP 保护、 供应商成熟度、公司的市场拓展计划等。  

4 页 314 浏览
立即下载
领导力的八种基本模式

领导力的八种基本模式

领导力的八种基本模式 作者:Manfred F. R. Kets de Vries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尽管伟人情结仍时常出现在领导力的研究中,但是大部分领导力学者已经认识到成功 的组织是一个分散、合作和互补的领导力产物。将团队捏合到一起的第一步是发现团 队每一成员的个性组成和领导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将能力和优势与具体的角色和任务 匹配起来。这个匹配的过程如果没有做好,将会给参与者带来痛苦并导致极大的损失。 我曾受邀去一家大型化学企业的分公司,介入到他们领导团队做主持帮助小组成员学 习调解能力。凯特(分公司负责人,化名)从总部调任到这个分公司大约有一年的时 间。在总部,人们总认为她在人员任命方面非常有洞察力。鉴于她在人事管理方面的 才能,她被认为是梳理这个分公司混乱局面的极佳候选人。因此尽管在职业发展上是 很大的跨越,凯特仍然得到了这个机会。 不幸地是,我很快意识到她的这一任命可以说是个灾难。她可能是个不错的导师,但 是并没有建立战略重点和扭亏为盈所需要的能力。大量的金钱花费在咨询和团队培训 上,但是人们一年以后仍然对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而做没有清晰的认识。凯特 的指导和沟通能力曾经在总部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在总体上,她仍然还是个执行层 面的角色。 如何才能够防止类似凯特这样的情况发生?与指导能力培训中被滥用的九型人格或适 应力测试不同,领导力研究方面已经有很多行之有效的调查问卷。其中一些是揭示对 领导力多少有些影响的固定行为模式。我们也有多种测试方式,不论领导者是以人为 本还是以任务为导向,无论是专制还是民主,无论是专于细节还是把握大方向,或是 以上各种的综合类型。这些多种多样的问卷也许有点简单化,但它们确实能够帮助人 们在职场或公司内部找到正确的方向。 我自己开发的领导力评估方式是基于对真实领导者的观察性研究,他们大多是企业中 的战略性领导岗位。我的目标是帮助他们观察和了解到,他们对人的态度和交流过程 是他们内在世界(包括与一生中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关系)、人生重要经历、其他领导 者的先例以及正式的领导力培训等等一系列复杂而综合的结果。 随着这些影响要素在不断发挥作用,一个人会看到一系列固定行为模式在影响着个人 在组织中的效率。我认为这些行为模式就是领导力“基本模式”,它们反映了领导者 在组织中所能胜任的不同角色。当他或她工作中出现组织混乱或者领导失败时,就表 明领导者的基本模式与他/她所工作的环境是不匹配的。以下就是我归纳的八种最显著 的基本模式: 战略家:领导如棋局。这些人擅于在组织的现有环境中发展。他们有远见、战略方向 和创新性思考能力去创建新的组织结构从而推动未来增长。 变革引领者:领导是一场逆袭。这些领导者钟爱混乱局面。他们是重整旗鼓和创建新 的组织“蓝图”的大师。 交易员:领导就是成交。这些领导者擅于搞定交易。在发现和抓住新机遇方面非常有 能力,擅长谈判。 建设者:领导就是一场创业。这些领导者梦想创造新事物,也拥有实现这些梦想的才 能和决心。 创新者:领导就是提供好的创意。这些人非常关注于新生事物。他们非常有能力解决 非常棘手的问题。 执行者:领导就是有效执行。这些人致力于使组织保持流畅运转,像润滑良好的机器 一样。在设立架构完成目标方面,他们非常有效率。 教练员:领导就是员工发展。这些人知道如何让人发挥最大能力,从而建立一种业绩 至上的文化。 沟通者:领导就是舞台总监。这些人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对周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了解团队成员都是何种类型的领导者,可以让团队更有效地工作在一起不断创造 奇迹。它也能帮助你认识到你和你的同事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出个人贡献。作为结果, 它也将创造默契支持和信任的文化,减少团队压力和冲突,从而更有创新地解决问题。 这也将帮助你为团队找到新的合适成员:例如你和团队还缺少什么样的个性和技能? 凯特的故事最终有一个不错的结局。小组指导环节的结果表明,问题不在于凯特缺少 能力,而在于团队具体的领导量化指标。如果团队引入一位具有战略远见和扭亏为盈 经验能力的领导者,而凯特作为沟通者和指导者则能更好地发挥,从而最终解决分公 司的危机。通过与总部人事管理部门的交流,我们成功找到非常符合的人选来建立更 符合需求的团队,并且帮助凯特完成她的使命。

2 页 305 浏览
立即下载
塑造优秀领导力

塑造优秀领导力

塑造优秀领导力 塑造优秀领导力 决不要把这次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 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自己的成就和今后工作 的利益…积极去学。 ----爱因斯坦 引 言  做个有效率的团队领导者,必须同时兼顾上级的“绩 效”及部属内心的“感受”。  成为一位团队主管,要懂得如何把砂石、泥土、水泥加 上适量的“水”,使其成为坚固的混凝土。  培育部属不能只把员工当成公司的资产,而要以创业 的“合伙人”视之。 1 塑造优秀领导力 课程目标  了解魅力管理者应具备的正向态度  学习管理循环及其中常用的工具与作法  具备计划性培育部属的正确观念及步骤  有效学习授权与授能  弹性运用领导技巧,提升部属执行工作的意愿与能力  运用“人格特质交流分析”,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能力  共同体验学习,有效激励团队士气,营造高效能团队 心理公约 2 塑造优秀领导力  讨论提纲 (一) 您对本次培训课程,期待学习到何种技巧? (二) 您在经营“主管的角色扮演”上,遇到何种阻碍? (三) 您认为一位成功的业务主管,应具备哪些条件? (每组至少举出 8 项) (四)您希望本次培训课程应如何进行,能使学员收获最大? 展现共识 (一) 选出组长 (二) 选定组名 (三) 拥有代表本组精神的队呼 小组讨论 15 分钟 每组报告以 3 分钟为限 心得整理 整理一下:请问您打算如何将心理公约,运用在日常管理工作 中? 3 塑造优秀领导力 A × B = C A: B: C:  开启成功之钥… 管理是 一门艺术  何谓管理? 请用您自己的认知解释「管理」二字 ---管理对象? ---管理目的? ---管理成效? 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透过所属部属藉以完成事务; (To get things done through the others) 4 塑造优秀领导力 企业 五大机能 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达成组织目的及目标,将经营资源 更经济有效的灵活运用 经营者 经营者 中阶主管 发 财 初阶主管 产  请问贵公司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 成功企业的 6S: 主管的工作有三种:创新、维持以及_________________, 高阶主管、中阶主管及基层主管都必须做有效的分工。 PDCA 的由来 PDCA 循环是品管大师戴明(W.Edwards Deming)博 士于 1950 年受邀在日本企业界人事举行的讲习会中最早提出 的一项管理理念,故又被称为戴明循环(Deming Cycle)或 戴明转轮(Deming Wheel). PDCA 循环最初应用于品质管理中,后扩及应用到企业 各阶层的管理思维及行动上,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 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P、D、C、A 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 的意义如下: P (Plan) 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5 塑造优秀领导力 Strategic Plans 策略规划 Operational Plans 执行规划 D (Do) 执行 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 (Check)检查 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 效果,找出问题。 A (Action)领导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 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 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于 下一个 PDCA 循环中去解决。 四大特点 1. 周而复始 3. 阶梯式上升 2. 大环带小环 七种工具 4. 统计的工具 是指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 列图、作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等。 个人领导风格的建立 Situational Leadership (情境领导) 最早在 1960 年代中期由 Fred Fiedler (费 德勒) 提出 The Fiedler Model, 他认为有三种 Situational Factor 会影响 Leader Effectiveness. (1) Leader-member relations (可分为 good 或 poor) (2) Task structure (可分为 high 或 low) (3) Position power (可分为 strong 或 weak) 可根据上述三项变因组合成 8 种不同情境,并提出在不同的情境状 (degree)下,管理者必须调整为 Task-oriented Leader 或 People-oriented Leader. 6 塑造优秀领导力 Fiedler leadership model 首次提出:企业必须选出配合的情境(degree)才 能有更佳绩效表现的 the proper match 领导风格(Leader’s style). 其后 Blanchard 经由企业实践演练,提出布兰查德情境领导模式(SLⅡ), 这才使得 Situational Leadership 在企业中被广泛应用。 (一)领导方式的演变 体力时代 智力时代 群力时代 …… (二) 民主与威权式的领导风格,何种比较适合我们公司 领导风格 量化分析 (三)领导风格的量化分析 1、X 理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Y 理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Z 理论: , 。 2、性善、性恶说(孟子、荀子理论) 3、管理矩阵(Managerial 7 Grid) 塑造优秀领导力 对 事 关 心 (1,9) (9,9) (1,1) (9,1) 对 对人关心 Managerial Grid 是由 R.R. Blake 和 J.S. Mouton 两位学者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中的“Breakthrough in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首次发表。 部属培育  部属发展的四大阶段: 1) 能力低,意愿高 2) 能力提升,意愿降低 3) 能力中高,意愿变动 4) 能力高,意愿高 8 塑造优秀领导力 诊断部属发展的原则: 建立领导 风格 能力: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意愿: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主管的权利来源  职位权利: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个人魅力: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主管的领导行为 命令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领导 风格 主管的四种领导风格  高命令,低支持  高命令,高支持  低命令,高支持  低命令,低支持 ★ 要想成功,必先付出心力,要尽你所能去完成一些事情, 9 塑造优秀领导力 你愿意试试看吗? 部属培育 模拟演练 S 3 S 4 S 2 S 1 授权的 效益 授权对主管的效益 授权对员工的效益 时间- 引导成长和发展- 让管理者从凡事亲自动手做的 角色中解放出来,将时间投入 管理中(计划、准备、时程安排 等)。 藉由提供有意义的工作和在工 作中发展的机会,来培养部属 的主动性、技巧、知识及能力。 成果- 激励- 使管理者能够完成额外的工 赋予部属对工作的归属感和参 10 塑造优秀领导力 作,并且在既定的时间范围 内,做到自己一个人所无法达 成的额外成果。 与感,并藉赋予他们高于同僚 所能担当的责任作为奖励。 成本效益- 运用经验-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将工作授 权给有能力去做一件事的最低 薪资人员是较合乎效益的。 最接近行动的人,通常比那些 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能做更好 的决定。 强化组织中「人」的资源- 授权可以发展部属的知识与技 能,让管理者有机会去评估部 属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潜力, 并发展高效能的团队。 11 塑造优秀领导力 有效授权 的原则 有效授权是主管的责任,透过部属来完成工作也是管理 者的任务。对部属而言,他们应该被提供完成各项工作及 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巧。身为管理者,你在这方面所提供 的训练及特别指导,不仅能提升部属的技巧,更能改善 他们做决策时的判断能力。以下的原则可以协助你成为更 有效的授权者。 程序 确定任务内容:以所期待的成果来说明将要交付的任务。 1. 决定适当的人选: 也就是依据任务本身的需求,选择在个人 技巧和才能方面最符合的人来担任。 2. 同意所要达成的结果: 双方必须同意所期待的结果及工作计 划,并共同考量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赋予责任与权力: 不违反「权责对称」的原则-权责对称是指 权力必须与责任成正比才能有最好的成果。 4. 提供资源: 如物料、人力、士气、机器设备、方法、时间和必要 的训练。 5. 决定成功要件: 如何评估成果? 6. 设定执行过程中的查检点: 共同决定目标及达成这些目标所 需的时间,过程中要会同检讨进度掌控,解决问题所需要的 资源等等,不要等到所有工作完成才检查 7. 奖励部属在授权工作中的成就: 你是否奖励被授权者的成就? 你是否会赋予他更多的权力及责任作为奖励? OJT 法则 12 塑造优秀领导力 部属培育 OJT 法则 1. 部属培育的迷思: 2. 成年人改变的行为模式: 1) 经验累积 2) 渐次改善 3) 由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3. 部属 OJT(On Job Training)法则: 1) 说给他听 2) 做给他看 3) 请他做做看 4) 检讨改善 自我人格 特质分析 自我人格特质分析对企业组织的意义… 1. 了解同事的人格导向与特质,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发挥。 2. 增进同事间的沟通效率,有效提升工作品质。 13 塑造优秀领导力 3. 善用适合工作职务的人格导向与特质,让工作绩效得以充分发挥。 4. 帮助组织同事成长,知已知彼,并做自我调整与适应。 自我人格特质分析对个人的启示… 1. 了解自我 认知自我人格导向与特质,并寻求充分发挥特质潜力的机会。 2. 适应环境 自我定位组织中的角色扮演,使个人工作生涯规划更明确 而有弹性。 3. 人际沟通 对同事或客户可运用各种人格物质技巧,使沟通更顺畅有效, 并建立自我良好人际风格。 SWOT 分析 Strength Opportunity Weakness Threat 14 塑造优秀领导力 心得整理 要想沟通无障碍,必先了解自我与他人,你愿意试试看吗? 因人而异 的 沟通方式 ( )型人格特质… 诱 ( )型人格特质… 动 15 塑造优秀领导力 ( )型人格特质… 赞 ( )型人格特质… 说 心得整理 建立部门间沟通无障碍,你真应该好好试一试!!! 营造 高效能 团队 霍桑团队实验 1929 年,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 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土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 教授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霍 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 16 塑造优秀领导力 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 1924 年到 1932 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 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 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 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取消改善,试验组和 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时, 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否则 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并未象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 的那样使工人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历时两年的大规模的访 谈试验中,职工由于可以不受拘束地谈自己的想法,发泄心中的闷气, 从而态度有所改变,生产率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总整理 对这种“传统假设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之间神秘的不相符合”,梅奥 做出了如下解释: 1、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 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注意”,是一个重要的存在, 因而怀有归属感,这种意识助长了工人的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 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而这些是他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曾得到的, 正是这种人的因素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 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 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 17 塑造优秀领导力 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梅奥(George E.Mayo)等人开启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 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 引起的效应;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 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霍桑团队实验的启示…  有效激励团队  高效能团队的特质 18

19 页 313 浏览
立即下载
从技术走向管理——研发经理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从技术走向管理——研发经理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从技术走向管理——研发经理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研发管理资深顾问 Giles 主讲 课程描述 研发管理是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的综合体,本课程主要教授研发 经理如何做好研发管理,强化研发经理的领导力和企业员工的执 行力,最终达到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的。 2 课程背景 • • • • •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研发管理咨询的经验发现中国 企业 95% 以上的研发中基层主管都是从技术能 力比较强的工程师中提拔起来的,很多刚刚走上 管理岗位的研发人员在从技术走向管理的过程中 存在如下问题: ( 1 )角色不能转换,过度关注技术细节; ( 2 )认真帮助下属可是他们并不买账; ( 3 )凡事亲力亲为,忙得焦头烂额,可是上 司却嫌效率太低; ( 4 )希望下属多提意见,可是他们却什么都 不 说,不愿 意承担 责任; • • • ( 5 )上司让制定工作计划,可却无从下手; ( 6 )不知道如何分派工作,如何领导团队,更不 知道如何确保你的团队不出差错;  如上问题致使走上管理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疲惫不 堪却还不能有效达到整体目标。从一名只对技术负 责的技术人员转变为对全流程负责的项目经理和对 某一专业领域负责的部门经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 中,技术人员要实现哪些蜕变、要掌握哪些管理技 能、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等是本课程重点探讨的 内容。 课程特色 • • • 一、内容价值定位――课程内容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研 发管理方法论,结合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管理的 最佳实践经验,从而总结提炼出适合中国本土企业 的研发管理体系; 二、实操性和互动性――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实际角色 演练、案例研讨等方式加深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和实际转化能力; 三、讲师的专业性――研发领域的业务专家,有丰富 的产品开发、研发业务管理及企业研发管理咨询经 验,长期与国际顶尖研发领域的咨询公司合作。 培训收益 ( 1 )分享讲师 500 多场研发管理培训的专业经验, 通过现场的互动,帮助学员理清走向管理的困惑; ( 2 )总结和分析技术人员从技术走向管理过程中常 见的问题; ( 3 )掌握实现从技术走向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的几 个转变; ( 4 )了解从技术走向管理的五个好习惯(成果导向、 综观全局、聚焦重点、发挥优势、集思广益)   ( 5 )掌握与领导沟通的方法技巧; ( 6 )掌握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后需要掌握的四个核心 管理技能(目标与计划、组织与分派工作、控制与 纠偏、领导与激励); ( 7 )了解成功实现从技术走向管理转变的几个关键 要素; ( 8 )分享讲师 30 多个咨询项目的研发管理的案例 资料(模板、表格、样例等),帮助学员制定 Acti on Plan ,使得学员参训后回到自己的公司能够很 好实践运用。 课程大纲 第一章:案例分析 ( 1 )讨论:技术走向管理的烦恼; • 第二章:从技术走向管理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 ( 1 )为什么要从技术走向管理(背景、原因); ( 2 )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和素质模型; ( 3 )有哪些技术管理职位; • ( 4 )技术型管理者的角色与核心工作(技术管理者 的不是说不要技术,而是层次越高的技术管理者, 越需要技术广度、技术敏锐度与市场敏锐度,而且 更需要沟通、管理与领导技能); ( 5 )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特色;    ( 6 )研发人员的特点; ( 7 )研发人员与销售人员、工人的不同; ( 8 )角色转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 9 )自己解决问题到推动他人解决问题; ( 10 )刚性和弹性的掌握; ( 11 )从管事到管人与事的转变; ( 12 )从发现问题到推动解决问题的转变; ( 13 )从发现问题到推动解决问题的转变; ( 14 )角色转换的成长之路(角色、态度、知识、技 能); ( 15 )演练与问题讨论;   习惯一:成果导向 ( 1 )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 2 )不同研发职位应完成的结 果; ( 3 )追求过程的快乐还是成果 的快乐; ( 4 )成果导向对研发管理者的 要求; ( 5 )研讨:研发管理者在具体 工作中怎么做才算是成果导向? ( 6 )点评:研发整体资源管理 方法论(保证研发资源整体投 入产出比);   习惯二:综观全局 ( 1 )对研发各级管理者来说全局在哪里? ( 2 )综观全局的要求(理解自己在研发价值链中的 位置和贡献); ( 3 )建立研发技术团队的创造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 文化; ( 4 )研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创造性和规范性的冲 突; ( 5 )解决这个冲突的思路; ( 6 )团队游戏规则的建立;  ( 7 )案例研讨:管理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破例? ( 8 )案例研讨:研发团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 9 )案例研讨:游戏规则建立中的赏罚基本原则是 什么? ( 10 )研发型团队创造性文化的建立(鼓励创新, 鼓励犯错误,鼓励创造性); ( 11 )研发型团队规范性文化的建立(规范性、纪 律性、过程标准性、可制造性、可服务性、保密性 等);       习惯三:聚焦重点 ( 1 )研发管理人员忙碌却无成 效的原因剖析; ( 2 )研发管理人员的工作分类 (四个象限)和时间管理; ( 3 )问题解答:谁都知道应当 按四个象限安排工作顺序可为 什么我们总安排不好? ( 4 )讨论:对研发管理者来说 到底什么是重要的工作?领导 交代的工作到底属于哪个象限? ( 5 )案例:张经理的工作如何 聚焦重点;  习惯四:发挥优势 ( 1 )不同的研发人员有什么优势; ( 2 )是发挥优势还是克服弱点; ( 3 )发挥优势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 4 )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发挥不同 研发人员的优势;  习惯五:集思广益 (1 (2 (3 (4 (5 (6 )怎样才能使研发团队绩效最大化; )研发团队合作的 5 种方式; )因为差异(四个层次)所以要集思广益; )差异会导致冲突吗?差异与冲突的关系; )研发冲突的原因; )为什么研发人员与测试人员、 QA 会有冲突;    ( 7 )冲突的破坏性和建设性;( 8 )冲突的状 况与组织绩效;( 9 )看录像中的冲突进行讨论 (项目经理、 QA 、下属的关系);( 10 )集 思广益经常使用的方法论(脑力激荡法、德尔菲 ); 第四章:研发管理者如何与领导沟通 ( 1 )研发管理者自己沟通能力不强而领导又不懂技 术怎么办? ( 2 )为什么研发工作自己觉得开展的很好却得不到 老板或领导的认可? ( 3 )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性; ( 4 )无数“革命先烈”的教训分享; ( 5 )领导的沟通类型; ( 6 )领导的沟通类型对沟通的影响; ( 7 )与领导沟通的难题(尤其是没有技术背景的领 导); ( 8 )与领导沟通的要点; ( 9 )高层领导喜欢的沟通方式; ( 10 )与领导沟通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 11 )与领导沟通谨慎换位思考; ( 12 )向领导汇报方式和工具; ( 13 )汇报会上领导常问的问题分类; ( 14 )为什么领导在会上总是不断追着问? ( 15 )高层管理者对研发的沟通信息需求(开发状 况、资源状况、管理优化状况)详细介绍和模板演 示; ( 16 )分辨领导的真正需求; ( 17 )要想成功从技术走向管理首先做个成功的下 属; ( 18 )如何做个成功的下属; ( 19 )研讨:学习本单元的体会列出以后改进的三 个要点; 第五章: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四个核心管 理技能之一 ——————目标与 计划 ( 1 )目标对我们的影响; ( 2 )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关系; ( 3 )如何根据公司的战略要求制定研发部门和研发 项目的目标; ( 4 )研发部门和项目的目标如何分解到个人; ( 5 )如何帮助下属制定工作目标; ( 6 )目标的制定与下达( SMART 化、愿景化、共 享化、承诺化( PBC )); ( 7 )研发项目的目标为什么不容易 SMART ; ( 8 )为什么培训了很多次 SMART 研发项目目标还 是做不到 SMART ;     ( 9 )开发管理中为什么要用模板,模板使用的 3 个 艺术、为什么模板推行中总有困难; ( 10 )研发工作计划的 PDCA 循环; ( 11 )研发流程与计划的关系; ( 12 )研发项目计划制定的流程; ( 13 ) PERT 、关键路径和 GANNT ; ( 14 )为什么研发项目计划不用 PERT 图; ( 15 )产品开发计划如何分成四级(这四级计划的 责任主体和制定时间点); ( 16 )演练:每个小组制定一个半年计划,发表! 第六章: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四个核心管理技能 之二 ——————————组织与分 派工作 ( 1 )活动演练 30 分钟:扑克游戏——上中下三 层互动(体验:管理对人与对事,三层角色定位, 目标下达,控制与跟踪,愿景与目标共享,结果反 馈等); ( 2 )研发执行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 3 )常见研发组织形式及优缺点; ( 4 ) 如何对研发工作进行分解; ( 5 )给研发人员分派工作的原则; (6) 给研发人员分派工作的步骤; (7) 给研发人员分派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8) 研发沟通管理的内容; (9) 沟通的目的与功能; ( 10 )沟通的种类与方式;   ( 11 )有效沟通的障碍 / 约哈里窗; ( 12 )面对面沟通避免的小动作; ( 13 )如何给其它部门分派研发工作; ( 14 )研发管理人员在分派工作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原因和克服; ( 15 )给研发技术人员创造愿景、描绘愿景,尤其 是关于项目与团队前途; ( 16 )案例研讨:研发技术型团队的成员常被迫承 担紧急的项目周期,该如何处理? ( 17 )案例研讨:给予研发技术人员的空间到底多 大,犯什么样的错误可以接受? ( 18 )案例研讨:任务下达后完成得不好但因为是 碰到困难又怎么处理? ( 19 )案例研讨:一个人承担多个项目遇到资源冲 突怎么办; ( 20 )案例研讨:两个领导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第七章: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四个核心管理技能 之三 ——————————控制与 纠偏 ( 1 )研发工作为什么难以控制; ( 2 )研发工作的问题管理与风险管理; ( 3 )研发工作追踪的步骤; ( 4 )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一:会议(具体操作与模 板); ( 5 )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二:报告机制(具体操作 与模板); ( 6 )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三:审计(具体操作与模 板); ( 7 )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四:合同书与任务书(具 体操作与模板);    ( 8 )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五:预警系统(具体操作 与模板); ( 9 )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六:经验教训总结(具体 操作与模板); (10) 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七:测评(具体操作与模 板); (11) 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八:非正规控制(具体操 作与模板); (12) 研发工作如何度量、量化管理(有哪些量化指 标、 PCB ); (13) 关于控制的误区(用人不疑、甩手掌柜、与创 新的矛盾); (14) 关于研发执行力; 第八章: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四个核心管理技能 之四 ————————领导 与激励 ( 1 )研发领导权威力的来源; ( 2 )研发领导如何发展个人魅力; ( 3 )如何针对不同环境和不同的研发人员进行情景 领导; ( 4 )讨论:如何增进研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 ( 5 )研发领导如何授权; ( 6 )研发领导如何辅导下属和培养接班人; ( 7 )研发部门中的“因人而异”的管理方法; 一、白金法则 • • • • ( 2 )如何管理你团队性格特征不同的下属; ( 3 )案例分析:如何考察与识别有管理潜力的技 术型部属? ( 4 )尊重研发技术人员个性的沟通模式与方法; ( 5 )案例研讨:如何管理技术型团队中的悍将、 润滑油、老黄牛型的部属? 二、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专题讲 解) ( 1 )建立功能型团队与项目型团队面向结果的绩效 考核办法; ( 2 )定性与定量考核法; ( 3 )有效理解结果、过程、投入的考核之间的关系; ( 4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KPI 法):模板、业界 案例、练习; ( 5 )平衡计分卡考核法( BSC 法):模板、业界 案例; ( 6 )个人业务承诺法( PBC 法):模板、业界案 例、练习; ( 7 )考核流程与 360 度考核法:业界案例比较分析; ( 8 )末位淘汰法; ( 9 )各层次技术人员考核要求及关键内容; 二、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专题讲 解) ( 1 )建立功能型团队与项目型团队面向结果的绩效 考核办法; ( 2 )定性与定量考核法; ( 3 )有效理解结果、过程、投入的考核之间的关系; ( 4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KPI 法):模板、业界 案例、练习; ( 5 )平衡计分卡考核法( BSC 法):模板、业界 案例; ( 6 )个人业务承诺法( PBC 法):模板、业界案 例、练习; ( 7 )考核流程与 360 度考核法:业界案例比较分析; ( 8 )末位淘汰法; ( 9 )各层次技术人员考核要求及关键内容;  三、研发技术型人才的培育与任职资 格管理 ( 1 )研发技术型人才的素质模型与特点; ( 2 )培育部属(辅导的 7 步结构、研发技术人员积 极意愿度的培育、能力度的培育、如何培养研发技 术型新手、如何培养研发技术型骨干与高端人才); ( 3 )任职资格管理(双阶梯职业通道模型、任职资 格的目的与作用、任职资格的体系与标准、认证与 成长、职涯发展); ( 4 )基于任职资格的研发技术型人员的培训实习体 系; ( 5 )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系统工程 师、 QA 、项目经理等)的正式培养机制——资源池; 四、研发技术型人才的非物质激励与物 质激励方法 ( 1 )研发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 2 )案例研讨:研发技术型人才受什么因素激励? ( 3 )案例研讨:技术型团队的士气受哪些因素影响? ( 4 )案例研讨:技术型团队的凝聚力受哪些因素影 响? ( 5 )管理者的红黑脸方法(勋章、鲜花、鼓励、期 望、赞美;警告、批评、敲打、揉搓、杀鸡骇猴、 痛骂等);    ( 6 )案例研讨:如何对技术型部属使用红脸? ( 7 )案例研讨:如何对技术型部属使用黑脸? ( 8 )案例研讨:能干的技术型部属犯了错误如何处 理? ( 9 )案例研讨:如何在能力比你强的技术型部属中 树立你的威信? ( 10 )研发技术型人员的物质型激励:薪酬包组合、 组合结构、薪酬分配、薪酬梯级、工资奖金比例; ( 11 )资力能力及报酬的关系、业界案例; ( 12 )技术人员离职的征兆管理以及如何留住有价 值的知识型员工; 第九章:演练与讨论 一、成功实现从技术走向管理转变的关键 ( 1 )成功的实现角色换位; ( 2 )管理技能的培养; ( 3 )个人修炼(习惯、领导力、沟通能力); ( 4 )组织的融合和团队的打造; ( 5 )给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推荐的书籍和电 影; 培训讲师 朱老师 ■ 研发管理领域品牌资深顾问 PDMA ; ■ (美国产品开发管理协会 www.pdma.org )会员; ■ 《 PDMA 新产品开发手册》 中文版主译; ■ 壹捌零培训网高级讲师; ■ 清华大学研发管理特聘教授。   • • 朱老师拥有十多年高科技企业研发管理实践,是典 型的在企业实践中从技术走向管理的管理专家。在 某著名通信公司工作期间,作为硬件工程师、软件 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系统总体设计总工)参与过 多个小型、大型项目开发,有五年的具体产品开发 经验,承担过多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担任过研发项 目管理部经理、研发管理办经理、技术管理部副总 经理、研发 IT 中心主任,经历并参与主持了此公 司研发管理(包括研发流程管理、研发项目管理、 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研发 IT 管理等模块)混乱到 规范化建设的全过程。 1998 年开始长期与国际顶尖咨询顾问一起工作, 并作为第一批核心小组成员与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 合作主导了研发管理变革项目及其母项目公司级 IT 规划项目,同时兼任该公司高级讲师,负责企 业文化建设研发的推进和落地工作。 • • 朱老师拥有丰富的研发管理咨询经验。曾作为项目 总监、项目经理主导了 10 多个研发管理咨询项目, 帮助这些企业全面建立研发管理体系(包括流程、 组织、绩效、 IT ),有效地提升了这些公司的研 发管理和创新能力。 朱老师曾在各地多次举办产品开发流程设计、研发 项目管理、从技术走向管理等公开课,为数千家企 业提供了研发管理公开课的培训,为数百家企业进 行了研发管理的内训,在培训咨询的 10 年间,作 为咨询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成功完成了数十个研发 管理咨询项目体系的建设(技术创新文化、研发流 程体系、项目管理体系、研发人力资源体系),有 着丰富的研发管理咨询经验,涉及的行业包括通信、 软件、家电、电信运营商、芯片等,项目范围涉及 需求工程、产品规划、产品开发流程、研发项目管 理、研发绩效管理、技术创新等模块体系,帮助这 些企业建立高效、完备的研发管理体系,对中国企 业研发管理体系及创新体制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并受到客户的高度好评。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地点】 2013 年 3 月 28-29 日北京 3 月 25-26 日上海 3 月 22-23 日深圳 4 月 19-20 日北京 4 月 23-24 日上海 4 月 26-27 日深圳 5 月 27-28 日北京 5 月 24-25 日上海 5 月 30-31 日深圳 6 月 21-22 日北京 6 月 24-25 日上海 6 月 27-28 日深圳 7 月 30-31 日北京 7 月 26-27 日上海 7 月 23-24 日深圳 8 月 26-27 日北京 8 月 29-30 日上海 8 月 23-24 日深圳 9 月 25-26 日北京 9 月 28-29 日上海 9 月 22-23 日深圳 10 月 31-11 月 1 日北京 10 月 28-19 日上海 10 月 25-26 日深圳 11 月 21-22 日北京 11 月 26-27 日上海 11 月 29-30 日深圳 12 月 24-25 日北京 12 月 27-28 日上海 12 月 30-31 日深圳 【参加对象】 企业 CEO/ 总经理、研发总经理 / 副总、公司总工 / 技术总监、 研发项目经理 / 产品经理、中试部经理、研发质量部经理、 PMO (项目管 理办公室)主任、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等 【费 用】 ¥ 2800 元 / 人 现在报名可享受捆绑价 4300 元 / 两位(含两天中 餐、指定教材、证书、茶点) 【课程主办】深圳市华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报名热线】 0755-86222415   移动手机: 135-1093-6819   敖先生 【在线 Q Q 】 476304896 (课程咨询) 【报名流程】现在报名优惠!填写并回执报名表 -- 发出会务确认函 -- 参加 培训 【课程备注】如课程已过期,请登录查询最新安排( www.szhspx.com) • • • • • 【课程主办】深圳市华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www.szhspx.com 【报名热线】 0755-8622 2415   【移动电话】 135 1093 6819  敖先生 【在线 QQ 】 476304896 (课程咨询) 【报名流程】提前报名优惠!收到报名表后我会将 参加培训的确认函发给您,上面有培训报到指引, 课程费用可以转账或现场交费,外地学员酒店统一 预订!

41 页 336 浏览
立即下载
怎样提升个人领导力

怎样提升个人领导力

怎样提升领导力? 提升领导力,不仅是组织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组织在激烈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必然 选择。但当前,多数组织的领导力提升仍然较为有限。组织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从制 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人手,通过制度建设与情感管理的推进,有效提升领导力。 组织领导力的提升,可以帮助组织优化工作方式,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也能帮助 组织提升核心竞争力。 历经多年发展,虽然我国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共部门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但总体说来,当前的组织领导力仍然难以满足组织发展需求。这不仅表现在组织基 本制度建设的迟滞,也表现为人性化管理,即情感管理推进的缓慢。通过制度建设 与情感管理的推进,能够帮助组织有效提升领导力,最终改善组织绩效。   制度建设是组织领导力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组织建设亦是如此。要把 制度建设作为组织领导力建立的基础工作。通过组织制度的不断完善,继而帮助组 织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程序规则,引导组织成员规范地行动,而这一过程正是 建立组织领导力的起始工作。 首先,要不遗余力地完善组织的基本制度。当前,部分组织的基本制度还没有 建立起来,或者基本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严重影响了组织领导力的建立 和提升,因此,应尽快完善组织的基本制度。目前组织基本制度不完善的明显表现 是组织内部的程序性权威较为缺失,组织领导的个人主义色彩依旧比较严重。这种 现象不仅无法激活组织活力,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不能帮助组织 树立良好形象。 通过组织基本制度的完善,不仅帮助组织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种管理制度和规则, 帮助组织成员理解、遵守制度,继而有效提升组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有利于改 善组织的管理风格,让组织成员更加重视各种规章制度,进而打破传统人治思维造 成的困局,最终让管理多一些,制度少一些。总之,基本制度应该成为组织领导处 理事务的管理基础。   其次,我们要借助组织领导者的法治思维提高组织规范化程度。建立基本制度 奠定组织领导力的同时,也应努力提高组织的规范化程度。在此过程中,组织领导 者要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组织领导法洽思维的增强,来帮助提高组织规范化程度。 在传统的人洽思维管理下,组织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在此背景下,组织的管理水平 较低,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借助法洽思维提高组织的规范 化程度和领导力。   情感管理有助于强化领导力   组织制度的建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附陛管理。但作为“社会人”的组织成员, 也有着不同的情感需求和情绪表达。在此过程中,组织建设也要积极推进柔性管理, 即采用情感管理的方式。组织推进情感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组织成员间的关系,改 善组织的工作氛围,帮助提升组织绩效。情感管理的推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 组织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继而努力提高个人的工作绩效。   推进情感管理是组织发展的需求。为了满足组织成员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尤其 是情感需求和价值需求,组织都应该尽快推进情感管理,这已经成为组织改善领导 方式和提升领导力的重要选择。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情感管理和人治思维的管理进 行明确区分。组织领导给予组织成员更多的是情感关怀和价值肯定,继而激励组织 成员努力工作。以恩赐维护组织成员关系的方式早已不可行,相反应被严厉禁止。   推进情感管理不仅能够满足组织成员的多元需求,也有助于改善组织氛围。组 织氛围的良好与否,关系到组织成员能否齐心协力地工作,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至关 重要。持续改善组织氛围,也应该成为组织领导力的重要内容。其中核心成员往往 处于组织管理的重要节点,承接着领导意图的下达和组织成员诉求的正常上传,直 接关系到领导对组织的正常了解和成员对领导的信任与否,对组织氛围的营造十分 重要。组织领导不仅要善于识别组织中的核心成员,也要有意识地发挥这一群体在 改善组织氛围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发挥组织核心成员的作用时,最为关键的就 是要确保领导意图和成员诉求的真实传达、及时反馈,以便实现组织领导和组织成 员的信息对称,进而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这能够在帮助组织成员改善绩效的同时, 为组织领导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以制度建设和情感管理提升组织领导力制度建设和情感管理能够有效融合,帮 助提升组织领导力,继而服务于组织领导工作的开展。组织要以制度建设帮助其正 常运行,通过组织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的完善,提升组织领导力。通过组织制度建 设,能够不断促进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继而帮助组织成长发展和组织领导 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要尽快推进情感管理,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建设,提高组织士 气,改善组织的工作氛围与环境,为组织领导力提升和组织绩效改善创造便利的条 件。 我们要用制度建设帮助组织正常运行。良好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不仅是组 织成员工作的底线约束,也是组织运行的必然需求。因此,组织必须持续有效地推 进组织的制度建设。在此过程中,法治思维的树立能够服务于组织的制度建设。要 努力增强组织领导和组织成员的法洽思维,继而帮助完善组织制度,最终有助于组 织运行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持续推进组织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着眼于组织的愿 景使命和具体工作,选择出实现组织目标需要哪些制度保证,把这些制度作为组织 的基本制度进行不断建设和优化。组织领导要持续增强法治思维,并运用法治方式 处理组织事务。用各种法洽思维和方式帮助推进组织建章立制,完善组织的各种行 为准则,为组织程序性权威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创造条件。 组织领导也要带头遵守组织制度,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成员对组织各种制度的遵 从。要积极培育组织成员的法治意识,提升组织成员对规章制度的认可度。就现实 工作来看,组织成员不仅要打破对领导个人的绝对服从,而且要把组织制度当作个 人行动的有效指南。事实上,组织成员对组织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既能加速组织法 洽化建设进程,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组织氛围。 我们要借助情感管理提高组织领导力。在完善组织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尽快推 进组织的情感管理。著名的霍桑实验告诉我们,组织中还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而 这种非正式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且这种组织对组织目标的 实现也有重要意义。所清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 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 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并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组织发展 时也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而在维护人际关系方面上,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 不同形式的情感管理。通过有效的情感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维护组织的人际关系, 组织领导也能够收集到一些非正式组织的诉求,以便消除组织成员的不满,维护组 织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当前,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90 后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了组织的核心主体, 如何基于这一群体的特质,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情感管理,已经成为许多管理者和领 导者面临的现实难题。总之,组织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从制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入手。 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与完善,为提升组织领导力提供“硬环境”;同时依赖情感 管理,不断强化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感和归属感,继而为提升组织领导力提供良 好的柔性氛围。

3 页 338 浏览
立即下载
【OD组织发展精品资料】《OD、TD、LD实用的70个模型和工具》

【OD组织发展精品资料】《OD、TD、LD实用的70个模型和工具》

OD、TD、LD 实用的 70 个模型和工具 一般会划分为 OD、TD、LD 三个方面,因为 OD、TD、LD 三个 词各自的涵义至今还未形成统一认识,所以我完全是按照自己 的理解划分的,仅供参考。 O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组织发展。为帮助组 织顺利适应外部,OD 实践者要帮助高层领导充分发展组织内 部,为实现组织远大的外部目标提供保障。OD 视角更高,工作 范围更广。现在虽然有许多公司都设置了 OD 岗位,但其工作 内容还是更偏向于下面的 TD 和 LD 多一些,因为 OD 的工作涉 及到了组织架构设计、组织流程机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层面的 内容,如果 OD 从业者没有较高的影响力,这些工作开展起来 还是非常困难的。 TD: Talent Development,人才发展。更强调员工本身的 发展,致力于为组织持续提供关键人才,希望通过人才的力量 推动整个组织战略和业务发展。我对 TD 工作的理解是,它属于 LD 工作的上游设计和规划模块,我们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 的人才?不同层级、岗位各需要多少人才?如何做好继任者计 划?这些问题都需要 TD 来进行探索并给出答案。TD 在企业里 通常不会去实施具体的培训,具体实施会由 LD 或培训职能岗 位的同学来完成。 LD: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学习与发展。更强调 知识技能与工作的匹配,与以前的培训概念更加接近,其工作 内容更多属于培训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如果企业里只设置 了 LD 而没有设置 TD,那么通常 LD 也会包含 TD 的工作内容。 一些企业的企业大学里,会有 TD 和 LD 岗位,但是 OD 岗位通 常是单独设置的,属于另外的部门,比如 HR 部门或者组织发 展部门等。不过查看一下 OD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 OD 已远远超出传统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范畴而到了组织行为 与文化范畴,所以若要发挥 OD 应有的作用,OD 一定不是隶 属于 HR 部门的,而是要在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外(确切 说应该是之上)单独设置的。 如果企业要做 1 到 3 年的培训规划,那就需要先从 OD 视角去 看企业新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会解码到各业务单元,新的战 略落地需要对组织架构、流程机制等进行调整,企业文化也要 与新的战略进行融合落地,同时也对各岗位及层级的人才提出 需求,这就到了 TD 层面,要优化人才模型、重新进行人才盘点 和继任者计划。再往下落实,是招聘、选拔、薪酬绩效调整及培 训(LD)工作。 了解了上面培训顾问专业知识图谱的内在逻辑,接下来我们将 图谱展开,来看一下更详细的内容。 一、OD 知识图谱 OD 起 源 于 勒 温 ( Kurt Lewin ) 群 体 动 力 学 ( Group Dynamics),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勒温的基础上 诞生了 NTL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 ,NTL 掀起 了第一波 OD 热潮,当时 NTL 的专家们开发出了许多广为流传 的工具,比如乔哈里视窗、管理方格、学习金字塔等。 社会心理学和群体动力学产出了一个著名观点,而正是这一观 点,决定了国外研究小群体的 OD 衰落,而国内研究如何解决 组织问题的 OD 逐步兴起。 这个著名观点是——所有群体和组织都面临两个典型问题: (1)存续和适应外部环境;(2)整合组织的内部过程,以确 保组织持续生存和适应的能力。国内的 OD 现在更多的就是在 解决这两个问题。 OD 知识图谱部分的核心我认为是几个组织诊断模型,但是在 诊断之前,我们要对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战略、咨询方法 论等方面有所积累。 诊断之后往下落实的时候,要有绩效改进方面的意识(LD 领 域也有此方面的理论和模型),因为有些能落实到人的能力上 (培训有效区),有些不能(培训无效区)。 组织发展与文化、组织变革管理、咨询方法论(过程咨询理论) 首推的就是埃德加沙因的相关著作,当然,《系统之美》《领导 变革》之类的书籍阅读后也会让人受益匪浅。此外,斯蒂芬罗宾 斯(组织行为学)、明茨伯格(管理学)、彼得德鲁克(管理 学)、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这些大师的理论也是为你的 OD 实践提供滋养的重要土壤。 1、组织文化模型 当年我初入职场接受公司企业文化培训时,内心是真的挺抵触 的,认为公司愿景就是画大饼、文化就是洗脑的。后来走上管理 岗位,开始带团队,逐渐发现企业文化有点用了,后来自己开 始创业带着一群人朝着一个理想去奋斗时,突然发现,企业文 化不是虚的,而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东西。 埃 德 加 · 沙因曾给组织文化下过一个定义,放在这里供参考: “组 织 文 化 是 一 个 群 体 在 解 决 其 外 部 适 应 和 内 部 整 合 问 题 过 程中 习 得 的 一 系 列 共享深层假设的集合,它们在群体中运 行 良好 、 有 效 , 因 此 被 群 体 传 授 给 他 们 的 新 成 员 , 并 作 为 其 解 决类 似 问 题 时 感 知 、 思 考 和 情 绪 体 验 的 正 确 方 式 ( ( 模 式) ) 。” ① 埃 德 加 · 沙因,文化的三个层次 这个模型是后来各种洋葱模型、文化诊断模型的基础。 文化的三个层次 1、人工成分——文化的表层,容易观察但难以描述 可见的、能感觉到的体系和过程 观察到的行为 2、信奉的信念和价值观——文化的中间层,可以与行为和其 他人工成分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若要更深理解,要去探寻潜 在的基本假设 理想、目标、价值观和抱负 意识形态 合理化 3、潜在的基本假设——文化的最内层,是隐藏的不易探寻 的,决定着行为、感知、思想和情感 无意识的、理所当然的信念和价值观 ② 和信咨询的企业文化洋葱模型 版 本 很 多 , 这 里 放 一 个 和 信 咨 询 的 洋 葱 模 型 。 ③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丹尼森模型(The Denison Model)是组织文化诊断模型。瑞 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在经过对 1500 多 家样本公司的研究后,指出:适应性(adaptability)、使命 ( mission ) 、 参 与 性 ( involvement ) 与 一 致 性 (consistency),这四大文化特征对一个组织的经营发展, 具 有 重 大 影 响 。 适应性与使命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反映了企业是 否顺应外部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做出相应的改变 和调整。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性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它 要求企业具备对内部系统、结构和流程进行动态的整合,以满 足组织目标的实现。 适应性与员工参与性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即以市 场、客户为导向的创新能力。 使命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使得企业 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归属 感。 在此基础上,丹尼森又将每一种文化特征细分出三个考察维度, 即: 参与性从:授权、团队导向与能力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致性从:核心价值观、配合、协调与整合来考察。 使命从:愿景、目标、战略导向与意图来考察。 适应性从:组织学习、顾客至上、创造变革来考察。 就是利用这十二个考察维度,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某一组织的 文化类型与明显特征。 2、组织战略 ① 平衡记分卡 BSC BSC 即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最初是绩效 管理和绩效考核工具,1993 年 Robert S. Kaplan 和 David P. Norton 将平衡记分卡延伸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中,随后得 到了全球企业界的接受和认同。BSC 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 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 和目标值。 ② IBM 业务领先模型 BLM BLM 模型(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中文名称叫做业务 领导力模型,也译为业务领先模型。在咨询行业,IBM 的 BLM 模 型,可以和著名的波士顿矩阵、SWOT 分析以及迈克波特的五力 模型相提并论,是企业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 BLM 模型从市场分析、战略意图、创新焦点、业务设计、关键任 务、正式组织、人才、氛围与文化以及领导力等八个方面,协助管 理层进行经常性的战略制定、调整及执行跟踪。 3、组织诊断模型 ① 麦肯锡 7S 模型 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指出了企 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 (structure)、系统/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 (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 (shared values)。 ② 韦斯伯德的六盒模型 是阿里六个盒子的原型。组织发展和人的成长一样,要讲究心 力、脑力、体力三者的协调。心力是什么?是使命和文化 box1, 让组织有强大的驱动力往前跑。脑力是什么?组织本身有实现 目标的能力 box6。体力是什么?是组织的结构、流程、机制 box2、3、4、5。 ③ 组织能力杨三角 与上面的 7S、六个盒子不同,杨三角中的三根支柱强调的主体 都是员工(杨国安老师作为腾讯的管理顾问,其杨三角在腾讯 这种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应该还是挺管用的,但放在制造业可能 就没那么适用了)。三根支柱是有顺序之别的,第一根是员工 能力,第二根支柱是员工思维模式,第三根支柱是员工治理方 式。 然后这里别忘了,上面还有个公式,里面还强调了企业成功背 后,企业战略的重要地位。 ④ Burke-Litwin 组织变革模型 这个模型更侧重于变革。上半部分,强调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促发的愿景、使命、文化、战略调整,以及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需要的领导力变革。而下半部分,强调的是内部组织结构、制度 流程、团队协作风格、岗位能力要求、个人及组织绩效等方面的 转型。 目前在国内,我知道的 OD 领域做得较好的两家企业是翔知羽 白和和信咨询。和信咨询有个 OD 的三层论模型,翔知羽白出 过一本书《组织发展:OD 和 HR 实践者指南》。 4、绩效改进模型 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是绩效改进领域最底层的模型。 从模型本身出发,是强调在影响个人绩效的所有因素中,可以 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因素(技控),影响度 75%,一类是 个人因素(人控),影响度 25%,如果把提高员工绩效一直寄 托在这个人因素的 25%上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扩大视野,去关 注那 75%的环境因素改善。(此图是我自己画的,是按自己理 解的语言去描述的,想要原文的话需要自己再去查找下资料) 这个模型其实和组织诊断的几个模型是不谋而合的。 二、TD 知识图谱 核心是胜任力模型或者能力模型,前些年这一块工作开展起来 耗时耗力,近些年应该是顺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所以许多 都是采用敏捷建模的方式去构建自己企业的人才模型了。 就是从通用的模型中选择十几项自己企业最重要的能力项,然 后结合企业文化、战略进行构建,同时也会参考同行业标杆企 业的模型。 建模后,人才盘点、人才测评都可使用企业自己的能力模型为 参考。人才测评基本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的,背后都是若 干年的研究积累下来的强大的数据库做支撑。 1、拉姆查兰领导梯队模型 对于领导力模型建设、管理者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2、人才测评模型 这个领域一般可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适应性测验、敬 业度测评几类。培训圈常见的是人格测验类,招聘圈常见的是 职业适应性测验类、偶有智力测验类,绩效管理圈会用员工敬 业度测评去考评管理者。 智力测验主要是盖洛普的优势识别测试; 人格测验主要测试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又分为类型论、特质 论两大门派,类型论的代表是 DISC、MBTI、HBDI,特质论代 表是 PDP、OPQ、还有九型人格等; 职业适应性测验主要是职业兴趣类测验,测验工作与人的兴趣 的匹配程度,主要代表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哈里森测评、职 业锚。职业动机类测验效度不高,所以极少使用; 敬业度测评主要是盖洛普 Q12 测评,用来测试员工敬业度及工 作环境水平。 测评模型这一部分我个人研究不多,整理了一些资料供参考: ① 盖洛普才干优势识别测试 把五彩缤纷的人类才干归纳为“交往”、“奋斗”、“影响”和 “思维”这四组共三十四个主题。 三十六个主题(才干) 是:亲和、诚实、成就 、行动 、适应 、分 析 、统筹、信仰、统率、沟通、竞争、关联、回顾、审慎、伯乐、 纪律、体谅、公平、专注、前瞻、和谐、理念、包容、个别、搜 集、思维、学习、完美、积极、交往、责任、排难、自信、追求、 战略、 取悦。 ② DISC D:Dominance(支配性) I:Influence(影响性) S:Steadiness(稳定性) C:Compliance(服从性) ③ MBTI MBTI 理论中,评价人的个性有 4 个维度:内向型-外向型、直 觉型-实感型、理解型-判断型以及思考型-情感型。 ④ HBDI 全称为 Herrmann Brain DominanceInstrument ,全脑优 势测评。用于测评人的大脑思维偏好。全脑模型的 4 种方式为逻 辑型、组织型、交流型和空想型。 ⑤ PDP 全 称 为 : Professional Dyna-MetricPrograms , 一 个 行 为 风格测评,起源于多个经典的诸如“智力理论”“特质理论” 等理论和研究。分成了老虎型、孔雀型、无尾熊型、猫头鹰型、变 色龙型 5 种。 ⑥ OPQ 全称为:Occupat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OPQ 管理潜质测试基于被测者的个性和潜在能力倾向、潜在工作行 为风格指标进行描述。这个在招聘领域用的好像比培训领域要 更广。 ⑦ 九型人格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培训圈应用广泛但因为效度和信度问题没有 很好解决而长期不受心理学界待见的性格测试。 九型人格(英语: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 它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理 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⑧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 全称为 Holland Vocational Interest Test。根据兴趣的不同, 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 (E)、传统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 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 ⑨ 哈里森测评 全称为 HarrisonAssessment。HA 衡量 4 个方面的 78 个适 合性因素:个性特征、任务喜好、兴趣和工作环境喜好,现在成 为了选择,招聘和发展领导人/经理的一个极好的工具。 ⑩ 职业锚 是一款职业价值观测试。共 8 种类型的职业锚。技术/职能型、管 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 型。 ⑪ 盖洛普 Q12 测评 针对员工敬业度及工作环境的测评,由 12 个关键问题组成。 (图中加入了绩效改进视角下的分类,可忽略) 3、人才盘点九宫格 九宫格在人才盘点的应用中,可以直观地让我们看到人才在九 宫格中的位置及分布情况,所以也有人直接将九宫格称作“人 才地图”。当然,所有能够直接标注人才所处的位置、直观呈现 人才分布状况,并且能够确定人才使用和发展策略的工具,都 可以称为人才地图,九宫格是人才地图中重要的一种应用形式。 下面这个是人才盘点中使用的经典九宫格(绩效-能力九宫格) 下面这个是在某企业中的九宫格应用案例 三、LD 知识图谱 1、从零到一建培训体系 对于还处在培训初级阶段的企业而言,可以从业务培训入手, 利用业务培训 123 模型去逐渐构建自己的培训体系。 2、培训需求分析 ① Goldstein 三层次模型 Goldstein 三层次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最 大的特点就是将培训需求分析看成了一个系统,进行了层次上 的分类,通过将组织、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整合,使得培训需 求更加全面化,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化。 ②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将“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 “差距”称为缺口,并依此确定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培训 内容,这就是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有三个环节: 发现问题所在。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问题 存在的地方,就是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改善的地方。 进行预先分析。一般情况下,需要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初步判 断。 实施需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寻找绩效差距,分析的重点是员 工目前的个体绩效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 ③ 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前 瞻 性 培 训 需 求 分 析 模 型 由 美 国 学 者 Terry·L·leap 和 Michael D·Crino 提出的。模型是建立在未来需求的基点之上,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有效结合组织的发展前景、战略目 标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 结合点,同时可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使培训工作由被动变 为主动。 ④ 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以战略为导向的思想弥补了差距分析模型和前瞻性分析模型的 不足,将培训需求分析的重点转向了组织。 ⑤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胜任力这一概念是由 Mc Clelland 于 1973 提出的,胜任力 是指能将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庸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表 层特征与深层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 和动机等个体特征。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通过组织环境变化的判 断,识别企业的核心胜任力,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企业关键岗 位的胜任素质模型,同时对比员工的能力水平现状,找出培训 需求所在。 ⑥ 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将企业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进行结合,尊重了员工的个 体发展。 不仅考虑了现期需要,还考虑了远期需要,这是对前瞻性培训需 求分析模型的升华。 员工真正参与到培训需求分析的过程中,使培训需求评价的主体 得到拓展。 3、培训交付与促进技术 如 果 你 一 直 关 注 ATD ( 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人才发展协会,2014 年之前叫 ASTD)模型, 你会发现它 2004、2014、2019 三个版本中关于培训实施的描 述,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2004 版和 2014 版相似,都叫培 训 交 付 ( 2004 版 为 Delivering training , 2014 版 为 Training delivery ) , 2019 版 叫 做 培 训 交 付 与 促 进 ( Training delivery and facilitation ) , 强 调 了 facilitation。 培训人要通过一系列行为来为学习提供催化剂,比如了解学习 者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参与者建立融洽关系,使 用适当的交付选项及媒介来使学习变得有吸引力、有效、并且适 用。培训人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培训的利益相关者发 现新视角来实现团队成果,并努力促进组织的积极变化。 下面是一些近年应用较广的培训交付及促进技术: ① 行动学习 无论你如何理解行动学习,都不妨碍大量企业正在应用这种技 术解决实际问题。 我理解的行动学习其实就是把企业中的某个实际问题变成一个 学习项目,通过多种方法和流程(比如群策群力,欣赏式探询、 未来探询、世界咖啡、鱼缸会议、开放空间等)去组织一个团队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边干边学,边学边干。 行动学习公式:AL=P+Q+R+I,即,行动学习=结构化的知 识+质疑+反思+执行。 AL(Action Learning):行动学习 P(Programmed Knowledge):程序性的知识 Q(Questions):质疑(问有洞察性的问题) R(Reflection):反思 I(Implementation):执行 其中,质疑和反思是行动学习的灵魂,是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 的基础。 ② 引导技术 引导技术主要应用于团队活动中,是指团体领导者诱发团体成 员积极发言的方法。 SPOT 引导四要素:空间(Space)、过程(Process)、产出 (Outcome)、时间(Time)。 引导技术有很多,在培训和行动学习活动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常用的引导技术:ORID、世界咖啡、开放空间等。 ③ 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主要应用于个体潜能的激发,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 者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 教练技术 GROW 模型 教练用到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 GROW 模型。GROW 是四个 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Goal,目标。本次教练对话的目标,以及教练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 标。简单讲:你想要什么? Reality,现状。探索当前的情况,明确客观事实是什么,以便发 现问题。 Options,解决方案。找到可供选择的策略或行动方案,看到你 能做什么。 Will,意愿。这部分做总结,明确该做什么,何时做,谁做。 通过使用 GROW 模型,按照 G、R、O、W 的顺序来提若干问题, 就能提升受训者的觉察力和责任感,进而帮助他解决问题,提 升个人绩效。 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常常使用这个模型来帮助他们的员工 提高绩效,解决问题,做出更好的决策,学习新的技能,并达 到他们的职业目标。 ④ 岗位经验萃取技术 绝大多数都是从岗位职责出发,通过对绩效目标的关联度大小 等衡量指标对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将那些对业绩影响最大的关 键职责挑选出来,再通过一些工具界定出若干的关键工作场景, 然后通过个人萃取、专家访谈萃取、众创萃取等方式将经验萃取 出来,形成课程、微课、案例、工具表单、话术、手册等成果。 此技术与岗位学习地图的构建密切相关,使用的套路和模型是 一样的,通常会自觉不自觉的使用两个模型,一个是 DACUM 法(岗位职责分析法,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中 经常用到),另一个是 BAG 法。 学习地图方法论应需而变,基于工作任务分解的方法论,采用 工作坊的形式群策群力,输出工作任务流程和典型场景。无论 使用哪个模型,最终都要确保能落地,能落地的才是好的。 ⑤ OJT 在岗训练及师徒制 OJT 常与师徒制并行发生,需要配套一些内部的管理制度和奖 励机制。 所谓 OJT,就是 On the Job Training 的缩写,意思是在工作 现场内,上司和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对下属、普通员工和新员工 们通过日常的工作,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进行教育 的一种培训方法。 有人总结了 OJT 师傅培训徒弟的七个步骤,简单实用: 第一步,做给他看 第二步,说给他听 第三步,让他做给你看 第四步,让他说给你听 第五步,让他试试看 第六步,放手让他干 第七步,回头看看 4、培训项目设计 6D\\\\'s 学习项目设计法则。要把每一场培训都作为一个学习项 目去运作,要在一开始就“以终为始”界定业务收益,要“从 始至终”设计完整体验,要把重要精力放在学习转化上 (D3、D4、D5 都与此有关),要用主客观数据评估培训的成 果 和 影 响 力 。 5、培训影响力评估 ① 柯氏四级评估 培训评估中,使用柯氏四级的较为普遍,但我们都知道,二级 评估到三级评估的跨越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柯氏四级评估图 形中,对三级评估那里要配套有众多措施的原因。 现在许多企业也已经关注到了三级评估的重要性,所以行动学 习的兴起,从培训的内部驱动力、外部监督强化机制角度讲, 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训交付方式。 ② CIRO 培训评估模型 CIRO 由该模型中四项评估活动的首个字母组成,这四项评估 活动是: 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确认培训的必要性。 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确定培训的可能性。 反应评估(Reaction evaluation)——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输出评估(Output evaluation)——检验培训的结果。 相比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CIRO 模型不再把评估活动看成是 整个培训过程最后一环,而是具有相当“独立、终结”特点的 一个专门步骤,并将其介入到培训过程的其他相关环节。由此, 评估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培训活动之后, 而且还可以体现在整个培训活动过程的其他相关步骤之中。 ③ 考夫曼五层次评估模型 考夫曼扩展了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他认为培训能否成功,培训 前的各种资源的获得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他在模型中加上了 对资源获得可能性的评估,并将其放在模型的第一个层次上。 考夫曼还认为培训所产生的效果不应该仅仅对本企业有益,它 最终会作用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从而给企业带来效益。因而, 他又加上了一个层次,即评估社会和客户的反应,从而形成了 5 个层次。 评估层次 评估内容 可能性因素说明的是针对确保培训成功所必须 1 可能性和 的各种资源的有效性、可用性、质量等问题 反应评估 反应因素旨在说明方法、手段和程序的接受情况 和效用情况 2 掌握评估 用来评估学员的掌握能力情况 评估学员在接受培训项目之后,其在工作中知 3 应用评估 4 企业效益评估 评估培训项目对企业的贡献和报偿情况 5 社会效益产出 评估社会和客户的反映,以及利润、报偿情况 ④ 菲利普斯五级评估模型 识、技能的应用情况 评估级别及相关数据的种类 数据的重点 第一级:反应和/或满意度,以及 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 评选结果可能 所计划的行动 将如何得 到应用 第二级:学习结果 第三级:工作中的应用和/或实施 第四级:对业务的影响 第五级:投资回报率(ROI) 无形收益 6、培训项目管理 ① PDCA 戴明环 重点在学员及有利于学 习的支持性 机制 重点在学员、工作环境 和有助于学习 内容得以 应用的支持性机制 重点在培训对组织绩效 所产生的影 响 重点在于培训所产生的 用货币形式 来体现的收 益 重点在于用非货币形式体现的因素来 衡量培训的价值 ② 复盘技术 复盘无论对于团队还是个人,都有很高价值。团队复盘必须要 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则。 7、课程开发 ① ISD 模型 ISD(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即教学系统设计模型Dick and Carey 模型。 Dick and Carey 的模型(1996)是一个程序系统,包括十 个主要过程组件(一个迭代周期中的九个基本步骤以及对指令 有效性的最终评估)。 迭代周期中的九个组件及最终评估分别是: 一、分析 识别教学目标 Identify instructional goal(s):确定在教学结 束时期望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进行教学分析 Conduct instructional analysis:逐步确定学 习者在实现目标时在做什么;确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识 别 起 点 行 为 和 学 生 特 点 Identify Entry Behaviors and learners:确定学习者当前的技能,偏好和态度以及教学环境的 特征;有关目标人群的有用信息包括进入行为,主题领域的先验 知识,对内容和潜在交付系统的态度,学术动机,对组织的态度。 二、设计 编写绩效/表现性目标 Write performance objectives:指定 学习者将要用所学技能,条件和条件的陈述来做什么; 开发标准参照测验 Develop Criterion-Reference Tests:开 发与绩效目标相一致的标准参考评估; 开发教学策略 Develop instructional strategy::在教学前活 动(动机,目标和进入行为),信息表示(教学顺序,信息,示 例),学习者的参与(实践和反馈),测试(预测试和后测试) 和跟踪方面制定策略通过活动(补救,丰富,记忆和转让)。 三、开发 开 发 和 选 择 教 学 材 料 Develop and select instruction Materials:使用教学策略来产生教学。 四、实施和评估(这两个阶段是混合在一起的,无法割裂开) 设 计 和 进 行 形 成 性 评 估 Design and conduct formative evaluation:收集用于识别如何改进指导的数据; 进行教学调整 Revise Instruction:使用形成性评估中的数据 来检查教学分析,学习者和情境分析,绩效目标,评估工具,教 学策略和教学的有效性; 设 计 和 进 行 总 结 性 评 估 Design and conduct summative evaluation:最后一个过程是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是对 教学价值的评价 ② ADDIE 模 ADDIE 模 型 的 全 称 , 是 Analysis 分 析 、 Design 设 计 、 Development 发展、Implementation 实施、Evaluation 评 估,是目前企业培训课程开发领域最为经典的理论模型之一。 大多当前教育设计模型是副产品或 ADDIE 的变异塑造。 ③ HPT 模型 国 际 绩 效 改 进 协 会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 于 1992 年 发 布 的 HPT(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模型。 HPT 模型,是通过运用涉及行为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组织开 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实施的广泛干预措施。因 此,它强调对目前的以及期望达到的绩效水平进行严密分析, 找出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提供大量帮助改进绩效的干预措施, 指导变革管理过程并评价其结果。 ④ 于加朋-CDOS 模型 CDOS 这 一 名 称 取 自 四 个 英 文 单 词 (Course Design Operation Standard,课程设计操作标准)的首字母,是于加 朋老师创造的。 整个理论体系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之上: 假设 1—流程假设,要产生可以控制的培训效果,培训课程至少 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培训课程本身就是流程化任务的 一部分,二是培训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完成任务的流程; 假设 2—刺激假设,只有刺激(冲突、变化和问题)才能促成一 个人的学习和改变; 假设 3—五方模型,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完整过程可以概括为由五 个模块组成的环状结构,即分析需求、整理结构、化解复杂、引导 视听和追踪效果。 此外,CDOS 还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流程”、“冲 突”、“变化”和“问题”。 流程,即可以控制的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增值过程。 冲突,即不能接受的状况或意外的状况。 变化,即基于可比性的差异。 问题,即不确定性。 流程主要涉及组织的培训行为,  流程、冲突和变化这三个概念 合称为“刺激”,主要涉及学员个人的学习行为。 ⑤ 邱伟-FAST 模型 FAST 高效课程开发模型是邱伟老师在 ADDIE 模型基础上进行 深入和优化,所形成的一套基于问题解决的课程开发流程。 FAST 模型将课程开发分为四个步骤,每个字母代表其中的一 个步骤。 F(Focus on Problems) 聚焦问题显价值, A(Aggregate Methods )整合方案重实效, S(Select Instructions )精选教法做引导, T(Transfigure Outcomes )优化成果促精品。 8、教学设计 ① 梅里尔-五星教学法 M.戴维-梅里尔(M.David Merrill)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被 称为五星教学法)是对现有多个教学设计模型的重新归纳和提 炼,发现优秀的教学设计模型中都包含了这样的五个最基本的 教学原理,梅里尔将其称为首要教学原理。 我对首要教学原理的理解是,梅里尔当初提出该原理的目的, 是希望通过该原理中包含的五个方面,去优化现有的培训活动 或课程,尤其是那些用来解决复杂问题或完成复杂任务的培训 活动或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化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永远都能从 模型的五个方面中找到我们现有课程可以去优化的点。所以在 对这个模型进行解读时,梅里尔解释了当你关注模型中不同方 面去优化教学时,会给你带来的教学效能水平的提升路线。 首要教学原理或者五星教学法尤其适用于职场培训,因为往往 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很复杂的问题或者完成很复杂的任务, 所以在培训圈里是一个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个模型。 原模型中没有序号,而只是通过这样的图形来让人们理解五个 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很明显,四部分内容都要去聚焦问题。 为了大家理解方便,我按照目前市场上的共识标了序号。 ② 波曼-4C 法颠覆培训课堂 在莎朗·波曼(SharonL.Bowman)的《4C 法颠覆培训课堂 65 种反转培训策略》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教学活动设计的 4 个 环节、65 种策略。无论你是一名培训师、承担讲课任务的培训管 理者、还是经常会做分享的管理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 “以学员为中心”的有效方法,从而让你的培训和分享更有效。 4C 法中,从联系到总结贯穿培训的整个过程。 联系是培训的开端或者说开场,这个环节要关联学员旧知,要 关联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期望。 概念是培训当中直接教学、讲课和演示的部分,这个环节要去 调动学员的多种感官去吸收新信息,包括听讲、讨论、思考、参 与互教互学等。 实用练习是传授知识之后的复习活动,这个环节可以使用学习 金字塔里学习效果最好的那种教别人的方式让学员练习。 总结是培训的总结和收官环节,这个环节可以通过一些教学互 动来让学员来完成内容总结,他们一定印象深刻,还可以有学 以致用的计划和承诺环节。 4C 法里许多思路和我下面会介绍的鲍勃派克的创新性培训技 术有许多共同之处,感兴趣的话你可以两个都研究看看。 ③ 库伯-经验学习圈 很多人的生活、工作技能都是凭借这样的学习流程不断进步的。 ④ 加涅-九大教学事件 ⑤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 ⑥ 鲍勃派克-创新性培训技术 鲍勃派克的创新性培训技术是由国内的普尔摩公司引入的,孙 波老师长期从事经验萃取及课程设计方面的咨询工作,翻译了 鲍勃派克的《重构学习体验》一书,几年前我岗位经验萃取与微 课开发工作坊课程 1.0 版本到 2.0 版本的迭代,就是基于创新 性培训技术进行的,受益匪浅。 创新性培训技术重点介绍了线下培训如何做到以学员为中心, 应用多种教学设计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来提高培训效果。其强 调的以 10 到 20 分钟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要通过不断的变换教 学方式来和学员进行不同形式的互动,与现如今流行的微课理 念、直播互动理念不谋而合,2020 年疫情之下,我对我的岗位 经验萃取与微课开发工作坊又进行了 3.0 到 4.0 版本的迭代, 应用的还是这个创新性培训技术,结合我多年对线上培训的实 践,将线下工作坊完全翻转到了线上。 顺便提一下,孙波老师的《“动”见学习体验》一书也很推荐。 ⑦ 张立志-学习方式匹配模型 根据学习内容的结构化程度不同(知识成熟度不同)、学习目 标不同(知识掌握、态度改变、技能改善、绩效提升)、学员对象 旧有知识经验不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需要匹配不同的学 习方式的。对于培训从业者而言,我认为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 专业知识,它可能决定了你设计和实施的培训的大部分效果。 张立志老师在他的《培训进化论》一书中提出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匹配模型,可以拿来作为参考。 实际中,无论什么培训,L1、L2、L3、L4,4 个维度的情况都有 可能同时出现,因为每个学员的基础不一样,也有可能一次培 训需要解决多个不同的问题。所以通过学习匹配模型,可根据 培训需求综合设置课程方式,并针对个别特殊需求进行小范围 的设置。 ⑧ 徐生吉-微课结构 12 宫格 这个模型是我在做岗位经验萃取与微课开发工作坊过程中设计 出来的。当时做这个模型的初衷是让从未接触过微课设计的学 员能够快速设计出基本符合要求的微课作品,有了这样一个模 型,及时是 60 多岁、教育程度不高的学员也能够快速掌握。 微课结构 12 宫格模型比较适合经验技巧型微课、知识型微课内 容,对于案例型的微课内容,可以采用下面的案例型微课结构 9 宫格模型。 9、学习科学 ① 721 学习法则 是业内公认的法则,据说是由摩根、罗伯特和麦克三人在合著 《构筑生涯发展规划》 中正式提出,个人没有考证过。对于成年 人的学习,这个法则在许多职业技能的提升方面应该是具有普 适性的。 ② 学习金字塔 看了这个模型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前些年大受追捧的演讲 型讲师早已淡出市场,而引导师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无论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还是五星教学法、创新性培训技术、还 是 4C 法,其实都是按照这样的学习方式组合进行设计的。 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 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 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曲线告诉我们,必须要做定期的复习才更有利于巩固记忆。不 过对于我们这些身在职场的学习者而言,做到定期复习其实是 不容易的,而且到了一定年龄,记忆力会衰减,理解力会上升,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更应该通过赋予学习内容故事性、与已有经 验知识建立关联、构建知识的逻辑框架等方式来帮助我们的回 忆和联想,当然,定期的回顾非常有必要,这样我们就能把短 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而故事、关联、逻辑就像是图书馆的编号, 我们可以顺着编号快速找到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那些知识。 我个人还是喜欢把所学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从而加深记忆, 同时也可以记录下自己学习的点滴。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记完 100% 20 分钟后 58.2% 1 小时后 44.2% 8~9 小时后 35.8% 1 天后 33.7% 2 天后 27.8% 6 天后 25.4% ④ 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 在教育学这个广阔的理论体系海洋中,成人群体是如此的不受 待见,以至于专门研究成人学习的理论其实并不多。 美 国 著 名 教 育 心 理 学 家 马 尔 科 姆 . 诺 尔 斯 ( Malcolm Knowles)在他所著的《被忽略的群落:成人学习者》(《The Adult Learner:A Neglected Species》)一书中对成人学 习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 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者与儿童和不同,他们学习时有着更多 的目的性以及社交意愿,他们必须先接受为什么要学习才能更 好的去学习。 成人需要指导他们为什么要学习; 成人有进行自我指导的需求,学习自主性更强; 成人可以为学习带来更多的与工作有关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学习 活动影响较大; 成人是带着一定问题去参与学习的,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会导致 不满; 成人受到内部和外部的激励而学习; 成人适合采用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为主的学习形式。 ⑤ ARCS 动机设计模型 ARCS 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一个教学设计模型。 该模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所谓 ARCS,是 Attention(注意)、 Relevance(关联)、 Confidence(信心) 和 Satisfaction(满意),代表了四类 主要的动机策略,围绕这四个方面来设计教学,就可以激发学 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机。 10、讲师管理 这块我整理过一篇文章,讲兼职讲师运营管理的,对讲师管理 起步阶段的同学可能会有价值,老司机可直接忽略。文章中画 了三个小模型,放在这里供参考。 ① 兼职讲师三大来源 ② 讲师认证一体两翼 ③ 激活讲师的五星好评 11、学习系统及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作为培训顾问,还是很有必要去 使用或者熟悉一些常用工具的,要去了解他们各自的优劣及适 用边界。 ① E-Learning 系统 市面上很多家,头部的几家功能应该都差不太多了(SaaS 产 品竞争到最后会功能趋同),选合适的就行。也有大厂出的免 费的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② 微课制作工具 个人属于比较喜欢软件的,所以常用的软件都会使用的比较好, 我之前曾把自己用过的微课制作有关的软硬件工具整理过一次, 我把工具清单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甚至是职业生涯中遇见的每一个人,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主 动承担责任,是获得成功的前提。

68 页 555 浏览
立即下载
领导行为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领导行为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领导行为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及其激励员工的方式 领导风格的差异构成了企业间不同的文化内涵。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具有协同 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风格的变革会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导向 产生影响,高度变革型领导会导致企业文化发展导向较强的变化 ;第二,领导风 格的导向会影响企业文化经济导向维度,领导风格的导向增强时,企业文化的经 济导向也会增强;第三,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对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产生 正相关影响,协同性越好,员工的满意度越高;第四,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 同性与企业绩效指标相关,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较好时,企业的绩效较 好;第五,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对满意度和企业业绩绩效的影响有较大 的差异。 领导风格决定领导绩效一直被人们所认可,民主领导、高工作取向和高关心人 的领导风格产生高绩效的领导效果,被认为是普适的理论。西尔斯等人深入分析 后认为,领导风格是否有效与组织文化有关。民主领导在成员期待参与并且重视 民主价值的组织内更为有效;而在成员不期待参与、不了解民主价值的组织内却可 能造成士气低落、效率低下。另外,还有人发现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风格导致高生 产率,而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风格导致低生产率。 企业文化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具有强大的动力作用 ,因此,作为企业领导 者,必须不断转变管理和经营观念,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利用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 的协同性,发挥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从而促 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积极精神的企业价值观 为了使企业价值观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企业要充分利用一切舆论手段和宣传 工具,包括外部媒体、内部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企业价值观,推广实践企业价值观的 典型案例,营造一种弘扬企业价值观的文化氛围。首先,用生动形象、朗朗上口、个 性鲜明,能够引起员工共鸣的语言来支撑抽象的企业价值观, 提炼企业价值观的 简明表达形式。其次,注重管理 者率先垂范的作用。作为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如 何引导员工去实现企业价值观,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关键要先把自己塑造成 践行企业价值观的楷模,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再次,经常举办各种以 企业价值观 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真正在日常生活中把企业文化精神价值体现出来,有组织、有 目的、有步骤地从感性上强化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内力上促进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不断提升企业形象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 思维能力而建立起 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 发展的组 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当前,企业 间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员工的素质,也就是员工的学 习能力上。任何一家企 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都必须 重新审视学习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努 力打造学习型企业。 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企业领导人首先要提 高自身综合素质。企业领导人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的有力推动者,必须用新的价值观、文化观和 道德观武装自己,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现代企业 管理等素质,以适应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重视员工成长空间以 及重要岗位人员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使员工有效自觉参与学习,建立鼓励员工创 新的制度,通过赋予员工争取职责和嘉奖的能力,使员工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 学习。同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适度引入压力,将员工学习态度、成绩与其绩效考 评适当挂钩,增强员工参与组织学习的紧迫感,形成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 (三)实行人性化管理,激活企业发展潜力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科学的决策、严密的组织、严明的法纪、严格的管理、严细 的作风,企业要遵循高理性与高情感相平衡的原则,在对员工严格的同时, 也要 体现一份关心和爱护,及时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 形成了领导与员工相互信任、员工与员工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为此,企业领导应 把积极沟通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满足员工在物 质、情感、精神等多方面与多层次的需求,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 工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一份子,激发员工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做实 事、求实效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企业发展潜力,最终形成刚柔相济、宽严并举、情理 交融的管理文化特色。 (四)持续改革创新,把握企业发展主导力企业领导者在推动创新方面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领导者的风格又直接决定了企业创新力的高低。由于领导 风格塑造了企业的组织文化和气氛,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往往会提供创新的方向,建 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和气氛,鼓励个人的高度主动性,推行有效的多功能团队 的协作和融合,以确保最佳效能在企业中的充分发挥。 创新型企业文化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企业内部营造崇尚创新的氛围,塑 造创新的文化,让每一位员工成为创新的源泉;其次,对于员工在创新中遇到的挫 折和失败,领导者应采取关爱和宽容的态度。创新文化是企业员工不断提出新设想 新方案,创造出新知识、新产品,孕育出新观念、新思想的动力。 企业领导者应突 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淡化员工与领导的距离,采用支持和协调为主的领导方式。对 员 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颖想法,领导者要积极支持,使员工在创新文化氛围 中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使企业的管理方式更为多元 化、人性化、柔性化,以激励员工为企业献身 与创新的精神。 (五)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和制度是两种 有效的手段。两者互为补充。企业领导者应通过企业制度 的创新,铸就一种以创新 为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建设以企业是企业员工共同追求的事业为 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理 念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完善具有企业自身 特色又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主流要求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各岗位任职资格 条件、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及对各职务、各工种的定性、定量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 系;逐步建立完善岗位职责与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衡的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人才选 拔、激励、约束机制, 以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富于人文内涵的企业文化来吸纳 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 健全企业各项制度,创设宽严有度的制度文化氛围,使员工感受到有规可依,有 章可循,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自我感和方向感,从而能够更有精力、心力地投入工作, 使整个企业系统更好地运行,用制度文化实现对企业的管理。 (六)建立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用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武装员工,提高生 产力水平,向科技要效益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强化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培训 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这样一个新学科、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高速发 展的时代,要使企业的科技人员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从而不断开发出高科技含量、 能为企 业带来巨大效益的新产品,就必须不断对科技人员实施继续培训教育,不 断更新其知识储备,使企业科技人员能够紧跟现代科技的发展步伐,主动吸纳世界 一流的最新科技成果,并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科技人才是企业人才的重中 之重,科技人才的培育关系到企业存亡的关键,绝对不容忽视。同时, 对科技人才 的培养和重视也为员工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供了氛围和动力,也是对创设学 习型组织氛围的推进。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真正转化为 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而领导风 格塑造和影响着企业组织文化和氛围,对企业文化的导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 过企业文化建设展示领导者风格,从而实现领导者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 页 303 浏览
立即下载
OD组织发展方法工具及实践-视角下的战略与商业模式-完整版196页

OD组织发展方法工具及实践-视角下的战略与商业模式-完整版196页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2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 OD 理论知识概 览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U” 在企业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1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① 个 体 ④ 团 队 ② 人 际 ⑤ 组 织 ③ 群 体 1 、个 体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叶子,但世界上也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 莱布尼茨 个体行为分析 特点 能力 • 年龄 • 专业力 • 性别 • 领导力 • 任职时间 • 经营力 人格 • • 价值观 气质:多血质、胆汁 • 自由 质、粘液质、抑郁质 • 幸福 人格理论:大五人格、 • 自尊 DISC 、 MBTI 等 • 诚实 • 平衡 • …… 个体行为分析 显性:行为风格 综合:成熟度 隐性:激励因子 个体行为分析—行为风格 D 支配型( D 因素) - 怎样处理问题并迎接挑战 设定的程序 I 影响型( I 因 素) S C 沉稳型( S 因素) 严谨型( C 因 素) - 怎样与他人沟通并怎样影响他们 - 怎样应变以及自我调整节奏 - 怎样处理规则及他人 影响型 掌控型 快节奏的 直言不讳的 •直率的 •结果导向的 •热情的 •乐观的 •严格的 •精神抖擞的 •固执己见的 •活泼的 •言辞强有力的 好问的 持怀疑态度的 友善的 认同的 • 善于分析的 • 性情平和的 • 矜持的 • 倾听他人意见的 • 一丝不苟的 • 有耐心的 • 内向的 • 有条理的 严谨型 •乐于交际的 谨慎的 善于思考的 • 谦逊的 • 委婉的 沉稳型 个体行为分析—激励因子 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 个体行为分析—激励因子 Values/Motivators 价值观 / 激励因子 Passion For 追求 / 受⋯激 励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表现特征 • Theoretical 理论导向 • Knowledge 知 识 • Utilitarian 实用导向 • Money/ROI 金钱 / 投资回报 • Aesthetic 唯美导向 • • Social 社会导向 Form/Harmony 和谐 • Individualistic 个人导 向 • Traditional 传统导向 美态 / • Helping others 帮助他人 • Power/Control 力量 / 控制 • Order/Structure 秩序 / 结构 • 知识与学习、“ Why” 、研究参 考 • • 有形、实际、应用、 ROI/ 金钱 条理、美好、平衡 • 消除冲突、帮助他人、社会发展 • 权力、领导者、个人荣誉 • 秩序、归属感、信念 个体行为分析—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成熟度 ? 单面向 VS 多面 向 有形 VS 无 形 衡量个体成熟 度的四个维度 短期 VS 长 期 相对 VS 绝 对 人际行 为 指具有一定关系的个体在 交 往中出来的相互作用。 人际影响的行 为 从众 顺从 服从 八种人际行为模 式 行为:管理、指导、教育 反应:尊敬、顺众 行为:反抗、怀疑、厌倦 反应:惩罚、拒绝 行为:帮助、支持、同情 反应:信任、接纳 行为:尊敬、赞扬、求助 反应:劝导、帮助 行为:合作、赞同、友谊 反应:协助、友好 行为:攻击、惩罚、责骂 反应:仇恨、反抗 行为:怯懦、礼貌、服从 反应:骄傲、控制 行为:夸张、拒绝、自炫 反应:不信任、自卑 2 、群 体 定义: 群体可以界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 赖 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集合 体。 群体的发展 群体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群体动力 库尔特 - 勒 温 凝聚力 B=f(P , E) 驱动力 耗散力 意识、 规范、压力、士气 … 群体动力系统 五种群体动力类 型 1 、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专 制、民主、自由 4 、群体公约动力 共识的力量 2 、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金 字塔、扁平化、网络化 5 、群体多数动力 大众效应 3 、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需 求(马斯洛) 群体动力的应用 领导素质及方 式 结构与功能 目标 激励斗志 公约 有利达成共识 适当竞争保持 凝聚力 任务驱动 学习力 个性增强 生命力 文化 塑造战斗力 民主 促进团结 标杆 的作用 3 、团 队 目标 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 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 权限 人 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相比群体,团队 更加规范。 计划 定位 如何建立高绩效团 队 谨慎避坑: 一般套路: 合适的人 先人后事 OR 先事后人 正确的事 能力不足怎么办 有效的机制 万能的绩效考核? 文化 协作的五大障碍 5 、组 织 组织的定义 广义 很多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系统。 客观的 业务 要素系统 商业模式 规模 结构 管理 潜力空间 … 结构 功能 规范化水平 能量场域:基于追求与假设系 统 主观的 能量的点燃与互动 能量系统 组织与社会 组织与人 人与人 人与工作 员工队伍 组织氛围 … 组织的定义 狭义 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相互协作合作,形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 组织的特点 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的。 有自己的目标。 通过分工与协作来实现目标。 组织的管理 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等,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目标 组织结构 组织职能 组织流程 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有效性是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组织 运作与活动 投入 外界环境 适应化 目标 清晰化 可预测性 复杂性 竞争性 ... 合理 科学 宣贯 落地 ... 资源利用 最优化 人 力 财 力 物力 外界合 作 … 产出 职能发挥 和谐化 员工投入 敬业化 结构 技术 协同 ... 技 能 动 机 态 度 价值观 ... 相关利益人 满意化 效益 发展 ... 管理实践 最 佳化 战略 报酬 控 制 领导 决策 ... 组织演化系统 组织 团队 群体 人际 个体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 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2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U” 在企业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2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① 组织发展的基本概念 ⑤ 组织发展的补充理论 ② 展 企业经营视角下的组织发 ⑥ 组织发展的咨询干预流程 ③ 览 组织发展的理论依据与纵 ⑦ 组织发展实践者的价值观与自我修炼 ④ 组织发展的核心理论 组织发展的关键 词 探询 人才发展 平台组织 战略澄清及承接 引导 学习发 展 岗位价值评估 生态组织 U 型理论 人才盘点 行动研究 任职资格 晋升机制 人才梯队 赋能 组织绩效 场域 人才测评 组织诊断 共创 胜任力 组织设计 职业发展 团队治疗 什么是组织发展 定义:指导如何提升组织有效性的一个知识实践领域。 运作方式:组织发展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促进并提升团队和人际动力的过程, 以达到企业经营的目的。 企业经营视角下的组织发 展 愿景规划层 使命愿景价值观 战略 商业模式 保障执行层 组织人 才 KPI + 组织发展:提高有效支持 组织发展的最终目 的 完善“人”在职场上的完整性,实现企业的经济绩效,消除组织发 展危机,帮助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OD 的理论依 据 序号 理论家 1 马斯洛和赫茨伯格 2 劳勒和弗洛姆 3 哈克曼和奥尔德姆 4 斯金纳 5 卢因 6 阿吉里斯 7 拜昂 8 利克特 9 劳伦斯和洛尔斯 10 莱文森 重点 应用 需求理论:个人需求 职业发展,工作多样化 期待理论:个人期望和价值 奖励机制的设计,业绩评估 工作满意度 工作设计,工作多样化 正强化:个人业绩 奖励制度,奖励制度设计 变革的焦点是团队:规范和价值 变革一致性模式 通过团队变革价值:人与人间的能力和价值 培训和教育 潜意识:集团潜意识,精神分析基础 集体行为诊断 参与式管理:管理风格和方法 参与式管理的变革 一切都要视情况而定:组织结构 组织环境可能发生的变革 组织就像一个家庭:基于家庭与精神分析的组织 按照家庭模式进行组织诊断 个人 集体 系统 OD 理论纵 览 战略 理论 行动 研究 系统 理论 变革 理论 + 核心理论 组织 行为学 社会学 人力资 源管理 U 型 理论 教练 技术 心理学 引导 技术 补充理论 …. OD 核心理论之行动研究 要改变人的行为,必须首先了解影响行为的“力场”。 T-group s 库尔特 - 勒温 - 行动研究之 父 行动 研究 OD 核心理论之行动研究 解释: 行动研究方法是了解和指导组织行动的一种方法。其以共同探询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协作性 和参与性。实践中“行动研究”是反过来的,先研究再行动;呈螺旋上升结构,一般包含四个步骤: 诊断、计划、采取行动和评估行动。 行动 研究 OD 核心理论之行动研究 其他 制定行动计划 ( OD 计划、目标 及 实现途径) 反馈 (主要客户或集体) 进一步收集信息 制定行动计划 ( OD 计划、目标及 实 现途径) 行动计划 (判断目标及实现 方式) 集体讨论并分析数据 (出现新观点、新态 度) 顾问收集信息 并进行诊断 反馈 (顾问总结反馈,集体 解释) 咨询顾问 收集信息 行动 行动计划 讨论并分析反馈出现的 数据 反馈 收集信息 (重新评估系统状态) 主要管理者 对问题的看法 行动研究模型 行动 研究 OD 核心理论之行动研究 优势: 劣势: 行动 研究 OD 核心理论之行动研究 应用场景示例: 个体层面:强化个人管理能力 / 领导力 企业层面:树立共同愿景 团队层面:高绩效团队打造 / 团队效能提升 跨领域层面:跨领域项目 系统层面:亚文化融合 行动 研究 OD 核心理论之系统理论 环境 解释: 系统是一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及相互依存的实体所构成 系统 的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含了各 个部分(子系统)。 子系统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从基本粒子到河外星系,从人类社会到人的思维,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科 学到社会科学,系统无所不在。 组织发展是在系统范围内。 系统 理论 OD 核心理论之系统理论 组织系统: 组织 群体 人际 个人 系统 理论 OD 核心理论之系统理论 关键过程 / 活 动 组织 运作与活动 投入 输入 (处理)过程 产出 输出 反馈 一个系统或子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 理论 OD 核心理论之系统理论 系统动力学是通过分析组织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反馈结构关系来研究整系统整体行为的。 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变量: 资源 政府 技术 人才 奖金 经济 社会 经济环境 政策 / 法规 母公司 优先级 社会关注 资本金 权益 / 分 红 领导 / 领导力 战略 供应商的 供应商 (产业链 上游) 业务流程 供应商 目标 / 绩效 人才能力 知 识 / 信息管理 组织结构 / 角色 文化 需求 市场 产品 /服 务 客群 A 客群 B 股东 客户的客 户 (产业 链下 游) 问题解决 外部变量 结构变量 人性变量 结构 / 人性双维变 量 竞争者 系统 理论 OD 核心理论之系统理论 诊断式 OD 对话式 OD 应用 变革式 OD 系统论 混合式 OD 系统 理论 OD 核心理论之变革理论 结构 技术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适应外部挑 战,配合内在环境的需要,从而调整内部的过程。 变革从 哪里入手 管理制度 在互联时代,组织变革已经成为管理者常见、重要的任务 之一。 环境 人员 变革 理论 OD 核心理论之变革理论 组织变革需求诊断思路: 环境 战略 人员 • 员工的能力、态度如何?是否 可 以支撑任务的完成? • 管理者的能力如何?是否可以 带 领团队达成任务? • 文化如何?起到什么作用? • 外部环境是怎么样的? • 内部环境是怎么样的? • 环境是如何变化的?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 战略是怎么样的? • 是否适应环境? • 组织是否能支撑战略达成? 制度 • 结构 现有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起到 • 现有的组织结构是怎么样的? 作 用? • 是否合理? • 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 变革 理论 OD 核心理论之变革理论 群体动力 B=f(P , E) 变革三步骤模型 库尔特 - 勒 温 解冻 推动新变革 重新冻结 OD 关注点:群体动力及群体内存在的各种力 量 变革 理论 OD 核心理论之变革理论 变革三步骤模型 解冻 推动新变革 • 打破平衡 • • 降低维持现状的力量,认清变 旧的行为 / 态度—新的行为 / 态度 转变行为: 重新冻结 • 回归平衡 • 固化 革 的需要和好处,改变心智, 统一 目标? 理想状态 抑制力 现状 推动力 时间 • 结构惯性 • 群体惯性 • 对固有认知的挑战 • 对专业知识的挑战 • 对已有资源的威胁 • 对已有相关利益者的威 胁 变革 理论 OD 补充理论之战略管理 解释: 战略是应对竞争而采取的一系列连贯性的分析论证、指导方针和行动方案。 战 略就是竞争中的取胜之道。 战略 管理 OD 补充理论之战略管理 第一阶段 ——————— 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闭环模型 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 梳理商业模式 开展战略分析 制定战略 第五阶段 ——————— 检查和调整战略 进行战略相关性分析 战略检查与调整会议 第二阶段 ——————— 转化战略 战略计划 绩效衡量标准 战略地图 平衡计分卡 战略支出 明确战略目标、主题及衡 量 标准 选择战略举措 明确执行团队及协同单元 战略性支出 结果 第四阶段 ——————— 监督与学习 召开运营回顾会 召开 战略回顾会 运营计划 流 程看板 关键项目管理 绩效衡量标 准 预算 结果 行动计划实施 第三阶段 ——————— 规划运营 改进关键流程 制定运营计划 规划资源能力 编制预算 战略 管理 OD 补充理论之战略管理 企业成功 = 战略 x 组织能 力 激励优化 战略 承接与落地 员工思维 组织能 人才培 力 养 员工能 员工治理 项目制 力 人才盘 点 扁平化架构 战略 管理 OD 补充理论之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 划 员工关系管 理 招聘与配置 培训管理 薪酬管理 绩效管理 人力 资源 管理 OD 补充理论之人力资源管理 HR to OD ? 关注点:人 是企业中,距离组织发展职能最近的部门 牛逼的 HRBP 就是业务 OD 人力 资源 管理 OD 补充理论之心理学(团队咨询与治疗 ) 解释: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 性和 应用(实践)性。这里重点介绍心理动力模式—“团队咨询与治疗”。 “ 团队咨询与治疗”以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关系理论、小团队动力的原理,对 团队 进行咨询与治疗。具有个人心理及人际和团体的心理 - 社会本质。 心理 学 OD 补充理论之心理学(团队咨询与治疗 ) 团体 人际 个体 团体中全体成员组成的一个整体。 两三人或三四之间的互动。 人格理论,具有生理和心理意义。 复合的团队咨询与治疗 心理 学 OD 补充理论之心理学(团队咨询与治疗 ) 咨询与治疗的阶段 社交关系阶段 • 个人以熟悉的社交规范 和个人习惯的社交行为, 与他人展开互动的关系。 联结关系阶段 • 成员相互测试,推进关 系。成员角色开始分化、 发展。 共享关系阶段 • 互助工作阶段 成员发展出稳定的友谊 关系和新的团队规范, 并 重视和维护团队规范。 • 进入稳定友谊阶段, 大 大加强“分享成分”。 为 退出与结束阶段 • 分离的焦虑与不舍 • 友谊延伸至现实生活 中 共同利益而努力。可 自在的看到对方的真 实 情绪,全力协助对 方。 运用“自我认识、移情、反移情、共情、倾听、沟通”等各类心理干预措 施 心理 学 OD 补充理论之 U 型理论 奥托 · 夏 莫 U 型 理论 OD 补充理论之 U 型理论 U 型理论是什么? U 型理论是一个活性场域的理论,而不是一个线性的机械式过程。 既是滤镜,也是方法论。 是一种理论框架,可以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组织。它提供落地实操的工具方法帮助构建学习型 组织 。 是一个“人”的存在,教会人们如何打开心灵、打开思维、打开意志,做一个真我。 U 型 理论 OD 补充理论之 U 型理论 特点: 关注组织与领导力“源头”的探索。看待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三个层次:结果、过程以及 关注源头 源 头。改变了以往关注于结果(如领导人做了什么、表现如何)和过程(好的领导人是 怎么 做的)的现象。 “ 组织变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介入者的内在状况”。 关注土壤 关注组织的土壤(场域),领导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培育组织土壤上去,而不是一味 地 抓具体可见的事物或成果。 U 型理论,基于对 150 余位商业与宗教领袖、政治家、科学家的访谈。 U 型理论提供了 关注深度 组织 推动深层次学习、创新、变革的框架。这一框架线条清晰、逻辑合理、组织严密,经 得起 推敲。 U 型 理论 OD 补充理论之其 他 因时间有限,其他理论推荐相关书籍给到大家: 未完待续… .. U 型 理论 OD 的咨询干预流 程 介入 诊断 干预 评估 接触 搜集数据 制定干预行动计划 跟进 定义问题 / 需 分析数据 实施计划 评估 求 签约 / 解约 反馈数据 交付 优化迭代 常见 干预类型 目标 解决问题 沟通 文化 团队 领导力 计划 作出决策 冲突 氛围 协作 …. OD 实践者价值观主题的演变 本尼斯 1969 坦南鲍姆和戴维斯 1990 人本主义 —— 真实的行为 适当的情绪表达和使用 冒险的意愿 多样性与公正 人为因素和情感合理化 接纳并利用个体差异 绩效改进 —— —— 生活与精神 —— —— 协作与社群 民主 人际关系 选择 人的发展 有机系统的发展 过程的有效性 团队管理 群体 & 群际理解 冲突解决改进 协助 信任他人 —— “ 人”属性 “ 完整的人” 鼓励个人参与 人性本善 适当对抗 处理关键 任务 与组织相关的利用地 位 盖勒曼、费兰克尔和兰德森 1997 伯克 2002 真实 理解 一致 接纳 诚实 责任 开放 开放 自我控制 尊重 尊严 正直 价值 公正 自由 公平 多样性 基本权利 有效性 效率 一致性 社群 信任 共赢态度 合作 协作 —— 学习 发展 成长 转型 潜力 赋能 积极 主动 变革 灵活性 —— 选择 人的发展 自治和约束间的平衡 —— 真实 诚实 存在 同理心 勇气 真实 开放 —— —— 广泛 民主 参与系统事务与决策 丘奇 2003 尊重(多样化) 正 直 包容性 —— 对幸福的追求 格里芬和麦乐斯 2002 豁达高远的胸怀 信 仰 尊重 正直 伦理 赋能 多样化 包容性 —— —— 社群 协作 —— 民主过程 学习 成长 平衡 —— 自我意识 保密性 OD 实践者的核心价值观 基本价值观 个人与人际价值观 系统价值观 • 热爱生活、追求幸福 • 关注人的潜能与赋能 • 学习、发展、成长与转型 • 自由、责任、自控 • 尊重人力系统的基本权利 • 共赢、信任、协作、社群、 • 公平、公正 • 保持真实、诚实、开放、理 解 及接纳的态度 • 保持一定的适应性、与灵活 性 多 样性 • 参与事务、民主及适当决策 • 有效性、效率和调适 OD 的自我修 炼 理论 方法 价值观 持续修炼,学会运用自我。 合格的 OD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 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2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U” 在企业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方法工具篇 2-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 型 ① 企业经营与管理 ④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2.0 ② 系统视角下的组织自适应性 ⑤ 变量视角下的企业经营与管理 ③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0 ⑥ 整体性 / 系统性考量 企业经营与管理 企业经营 事务 经营业务 经营组织 企业管理 ① 业务视角: 业务 行业 商业 ② 组织视角: 个体 群体 组织 流程 管人 管事 体系 系统视角下的组织自适应性 关键过程 / 活 动 输入 (处理)过程 输出 反馈 一个系统或子系统的组成部分 作为 OD 实践者,首先要能够识别组织系统中的各个变量,其次是找到影响组 织 有效性(绩效)的变量,从而撬动它。 系统视角下的组织自适应性 环境 系统 子系统 A 子系统 B 自适应系统的组织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0 - 艾伦 ·P· 布拉 奇 一般环境影响 - 政府 - 经济 - 文化 资源 资本 技术 人才 奖金 处理系统(组织) $ 管控机制 职能系统 1 职能系统 1 服务子系统 1 产品子系统 1 产出 产品子系统 2 订单 竞争 企业模型完整版 股东 产品 /服 务 接受系统 市场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2. 0 政府 资源 技术 人才 奖金 经济 政策 / 法规 社会 经济环境 母公司 优先级 资本金 权益 / 分 红 社会关注 领导 / 领导力 战略 供应商的 供 应商 (产业链 上 游) 需求 业务流程 供应商 目标 / 绩 效 人才能力 知识 / 信 构 息管理 问题解决 竞争者 企业模型完整版 产品 /服 务 组织结 / 角色 市场 客群 A 股东 客户的客 户 (产业 链下 游) 客群 B 文化 - 艾伦 ·P· 布拉 奇 变量视角下的企业经营与管 理 政府 资源 技术 人才 奖金 经济 社会 经济环境 政策 / 法规 母公司 优先级 社会关注 资本金 权益 / 分 红 领导 / 领导力 战略 供应商的 供 应商 (产业链 上 游) 业务流程 供应商 目标 / 绩 效 外部变量 结构变量 人才能力 知识 / 信 息管理 问题解决 人性变量 结构 / 人性双维变 量 需求 竞争者 完整版 产品 /服 务 组织结构 / 角色 文化 市场 客群 A 股东 客户的客 户 (产业 链下 游) 客群 B - 艾伦 ·P· 布拉 奇 外部变量 & 内部变 量 政府 经济 社会 母公司 市场 客户 供应商 资源 股东 竞争者 结构变量 •业务流程 •目标 / 绩效 •知识 / 信息管 理 人性变量 •领导 / 领导 力 •文化 •人才能力 结构 / 人性双维变 量 •战略 •问题解决 内 部 变 量 外部变量 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经营管理需在外部视角的分析下指导进行。 政府 经济  环境影响  法律法规 社会 母公司  关系  社会关注  政府政策 市场 客群 A 客 群B 客户的客户 (产业链下游) 供应商  需争取的市场  供应商所扮演角色  确定市场中的客户  与供应商的关系类型  确定满足客户需求范 围  确保自身竞争优势 资源  决策与获取 供应商的供应商 (产业链上游) 股东  期望听到的声音 竞争者  直接竞争者  间接竞争者  根本需求竞争者 结构变量 组成了经营的体系、过程或机制,其主要贡献是为组织建立了一个地基和框架,便于员工在其中工作。 业务流程 目标 / 绩效 知识 / 信息管理 组织结构 / 角色  活儿如何完成  财务目的  业务驱动  战略驱动  以战略为核心  非财务目的  引擎  业务驱动  以运营为核心  贯穿各个层面  关注效率  关注完成质量  置后考量  关注支撑性及迭代性  关注匹配性及支撑性 人性变量 领导 / 领导力 (驱动因素)  激发员工高效干完活儿 影响战略、业务流程、 人才 能力、文化 文化 人才能力 +  支撑活儿干好 -  贯穿各处 影响所有的结构性变量 结构 / 人性双维度变 量 战略 (驱动因素)  干什么活儿  组织的本质和方向的选 择 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 — 战略监控—战略调整与评估  战略决策质量  战略执行质量 问题解决  解决完成活儿过程中的问 题  问题解决质量 整体性 / 系统性考 量  战略必须基于对外部变量(政府、经济、投资者、竞争者等)的了解;  目标必须从战略和业务流程中导出;  人才能力和知识 / 信息管理必须以业务流程需要为依据;  文化必须支撑组织的战略和业务流程;  问题解决必须符合工作设定,而工作设定由业务流程所定义;  领导力必须匹配战略。 整体性 / 系统性考 量 介入 01 影响组织有效性(绩效)的变量有哪些? OD 诊 断 02 各变量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诊断 的 四 个 03 各变量是如何交互作用,构成企业整体绩效的? 问 题 04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组织有效性(绩效) ? 干预 评估 课后思考: 尝试将自己公司的企业经营模型画出来,系统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找到影响业务发展的核心变量,制定改善措施。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 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2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U” 在企业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方法工具篇 2-2 :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 环 ① 企业经营金字塔 ④ 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关系 ② 战略之战略管理闭环 ⑤ OD 视角下的战略与商业模式 ③ 商业模式之商业模式画布 企业经营视角下的组织发 展 愿景规划层 使命愿景价值观 战略 商业模式 保障执行层 组织 人才 I KP + 组织发展:提高有效支持 【战略】 战略是应对竞争而采取的一系列连贯性的分析论证、 指导方针和行动方案。 战略就是竞争中的取胜之道 战略管理闭环 第一阶段 ——————— 战略规划 第五阶段 ——————— 检查和调整战略 绩效衡量标准 战略计划 战略地图 平衡计分卡 战略支出 第二阶段 ——————— 转化战略 结果 第四阶段 ——————— 监督与学习 运营计划 流 程看板 关键项目管理 预算 绩效衡量标准 结果 行动计划实施 第三阶段 ——————— 规划运营 战略管理闭环 - 补充 版 第一阶段 ——————— 战略规划 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 梳理商业模式 开展战略分析 制定战略 第五阶段 ——————— 检查和调整战略 绩效衡量标准 进行战略相关性分析 战略检查与调整会议 战略计划 战略地图 平衡计分卡 战略支出 第二阶段 ——————— 转化战略 明确战略目标、主题及衡量 标准 选择战略举措 明确执行团队及协同单元 战略性支出 结果 第四阶段 ——————— 监督与学习 召开运营回顾会 召 开战略回顾会 绩效衡量标准 运营计划 流 程看板 关键项目管理 预算 结果 行动计划实施 第三阶段 ——————— 规划运营 改进关键流程 制定运营计划 规划资源能力 编制预算 第一阶段:战略规 划 企业需要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我们从事何种业务,为何从事这种业务 ? 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如何最佳的开展竞争? (明晰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进行战略分析) (战略制定) • 使命:企业为什么而存在? • 愿景:企业在未来将成为什么样? 愿景三要素: • 张力目标、市场重心、目标实施期 限 价值观:组织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行为准 则 • 战略分析包括:外部分析、内部分析、内外部态 势 综合分析等 • 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① 宏观分析—— PESTEL 分 析 ② 行业分析——波特五力分 析 ③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④ 内外部态势综合分析—— SWOT 矩阵 分析 • 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素: ① 独特的价值主张(产品和服 务) ② 特定的价值链(为产品和服务量身定 制) ③ 业务的聚焦及取 舍 ④ 业务活动的协 同 第二阶段:转化战 略 通过对战略进行具体的规划,确定战略主题和战略目标,以及对应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同时制定战略举措,以此指导实现战略目标的 行 动方案和资源配置。 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如何描述战略? • 战略地图 我们如何衡量战略? • 平衡计分卡 战略需要我们采取什 么样的行动? • 战略举措(指实现 战 略目标的手段和 方 法) 谁负责战略举措的执 行? • 战略执行团队 如何为战略举措配置 资金? • 战略性支出 我们如何描述战略?(战略地图 ) 长期股东价值 生产率战略 实现愿景 增长战略 财务纬度 改善成本结构 提高资产利用率 增加收入机会 提高客户价值 达成财务结果 ... 客户价值主张 客户纬度 产品 内部流程 纬度 服务 品牌 伙伴关系 创新流程 客户管理流程 运营管理流程 法规和社会流程 • 机会识别 • 选择 • 获得 • 供应 • 生产 • 环境 • R & D 组合 • 设计 / 开发 • 上市 • 保持 • 增长 • 分销 • 风险管理 • 安全和健康 • 招聘 • 社区 创造独特的客户价值 … 提升业务管理能 力 .. 人力资本 习与成长 学度 纬 信息资本 文化 领导力 组织资本 协调一致 团队工作 建立组织培养人 才 ... 我们如何衡量战略?(平衡计分卡 )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纬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套绩效管理体系。 这 种“实现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是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的重要战略管理工具之一。 其中战略目标的设定原则: 1 、如果目标无法描述,就无法衡量 2 、如果目标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 何为平衡? 财务 非财务 结果 过程 外部 内部 长期 短期 我们如何衡量战略?—平衡计分 卡 • 指标使抽象的战略概念清晰化 • 指标用于沟通 , 而非控制 • 战略描述了一系列的因果关系 愿景 平衡计分卡通 过四个角度帮 助组织把愿景 转化成驱动行 财务 “ 为使公司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达到什么 样的 财务目标 ?” 财务角度 目标 衡量指标 目标值 收益 成长 股东价值 客户 “ 为达到我们的财务目标,我们应该给客户提供 什 么样的服务 ?” 结果 客户角度 目标 衡量指标 目标值 形象 服务 价格 / 成本 内部流程 为和业绩的运 “ 为使我们的客户满意,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和优化业务 流程 ?” 作目标。 学习和成长 “ 为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组织应该如何学习和创新 ?” 内部角度 目标 流程循环时间 质量 产量 衡量指标 目标值 行动计划 驱动 学习和成长角度 目标 市场创新 持续学习 治理财产 衡量指标 目标值 Initiatives 战略需要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战略举措 ) 1 、我们的战略需要什么样的举措? •选择战略性行动方案 2 、我们如何为战略举措提供资源支持? •提供战略性资金 3 、谁负责战略举措的实施? •建立责任制 案例 战略主题 标 财务 目 衡量指标 战略要到达成 什么? 增加现有市场 的收入 提高单店业 绩 客户 目标值 如何对目标的 需要提高到 业绩表现进行 绩效水 的 跟踪? 平 举措 达成目标 的战略性 行动方案 支出 责任人 为实施行 动方案提 供资金 确定行动 方案责任 人 保留更多客户 优质的 服 务 内部流程 完善客户 服务体系 学习 以客户为导向 的组织 完善客户 服务体系 客户满意度 % 90 客户满意度调查 服务费 CRM 系统建设 开 发费 市调公司 CRM 系统 营销副总 第三阶段:规划运 营 1 、哪些业务流程的改进对战略执行最关键? • 重点改进战略性的核心流程 2 、如何将战略与运营计划、预算联系起来? • 营销、销售计划 • 资源能力计划(物质资源和人力资 源) • 业务和财务预算 第四阶段:监督与学习 1 、我们的运营是否良好? • 运营回顾会:基于业务单元的短期绩效评估,并处理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 2 、我们的战略执行的如何? • 战略回顾会:基于公司层面的中期战略举措执行情况和战略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 第五阶段:检查和调整战略 战略检查和调整会议: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 和内部战 略实施的反馈对原有战略进行反 思总结及必要的调整。 1 、我们的战略是否有效? 2 、我们的战略是否需要调整? 战略管理的四大障 碍 建立战略中心性组织统一团队 的 战略思想和战略执行。 把战略转化为可 沟通障碍 操作的行动 95 %的员工不知道公司的战略是 什么 认识 障碍 绩效管理障碍 70 %的组织没有把中层管理者的 奖金和战略相挂钩 多数组织的战略以失败告终 高层领导推动 变革 85% 的高层管理人员每个月花在 讨论战略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组织围绕战略协 战略中心型组织的 五项原则 同化 60 %的组织没有将预算与战略相 链接 资源障碍 使战略成为持续 让战略成为每一 的流程 个人的日常工作 【商业模式】 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交换价值的基本原理。 商业模式画布 描述企业商业模式,可视化商业模式、评估商业模式以及改变商业模式的通用语言。 提供物 基础设施 关键 业务 重要 伙伴 客户 客户 关系 价值 主张 核心 资源 成本 结构 客户 细分 渠道 通路 财务 收入 来源 商业模式画布九大构造块 价值主张: 为用户和客户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以及价值,帮 助 用户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 客户细分: 目标用户群体是谁? 核心资源: 拥有什么核心资源可以保证所有商业行为的执行 和 落实? 关键活动: 需要做哪些关键性的事情才能使得产品和服务能 够 正常运行? 渠道通路: 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将产品和服务触达用户,并 使 得用户能够为之买单? 客户关系: 通过什么方式或机制可以保证产品服务和用户拥 有 长期的利益关系? 合作伙伴: 需要和哪些上下游重要企业进行重度合作? 固定成本: 在所有的商业运作过程中都包含的成本消耗? 收入来源: 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商业模式画布的 4 个视 角 关键 业务 客户 关系 重要 为谁提供? 客户 如何提供? 提供价什值么? 主张 伙伴 核心 资源 成本 结构 渠道 通路 收益多少? 收入 来源 细分 商业模式画布的思考逻 辑 基础设施 关键 业务 重要 伙伴 8 核心 资源 7 6 提供物 客户 关系 价值 主张 1 渠道 通路 结 构 成本 9 财务 收入 来源 4 3 5 客户 客户 细分 2 课后作业: 1 、尝试描述一家电影院的商业模式画布; 2 、尝试描述自家企业的商业模式画布。 战略与商业模式的关系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1 2 3 商业模式 集团 / 业务单元 战略体系 集团 / 业务单元 执行方案 预算 运营计划 放大 逻辑漏洞 具化 关键战略集 集团大政方针 必须要打赢的仗 聚焦 落地 关键战略举措 资源配置 / 预 算 计划 / 方案 我们如何达到期望? 商业模式 效果? 逻辑性? 合理性? 落地性? OD 视角下的战略与商业模式 借助 OD 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自身盈利模式以及帮助战略更好的落地。 序号 1 关键点 形式 深入了解价值主张,解 析 九大构造块,是否可 以支 撑主张实现 序号 关键点 1 战略规划 / 制定 环境扫描(内外部) OD 式战略研 战略分析 讨会 战略执行 2 战略执行 战略澄清 S1O1~S2 O2 共创 / 共识会 组织绩效 ~ 个人绩效 研讨会 / 工作坊 3 2 深入了解盈利模式,找 到 痛点,对症下药 形式 4 战略评价与回顾 战略调整 总结复盘 运营回顾会 战略回顾会 环境扫描(内外部) 审视自身 调整专题会 系统思考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 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2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U” 在企业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方法工具篇 ① 义 组织诊断的定 ② 容 组织诊断的内 ③ 程 组织诊断的流 ④ 统 开放的组织系 2-3 : 组织诊断与评 估 ⑤ 组织有效性的诊断方法 ⑥ 企业生命周期 ⑦ 组织外部诊断模型 ⑧ 组织内部诊断模型 什么是组织诊断 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或咨询顾问,运用一些概念化的模型和实用的研究方法,来评估组 织 当前的健康状况,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迎接挑战, 最 终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整个过程。 组织诊断的内容 1 组织战略和经营策略; 2 组织结构和形态; 3 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 4 组织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 5 组织效率和效能; 6 部门设置和岗位设置; 7 工作设计问题; 8 组织知名度、组织能力、组织伦理、社会责任、商业信誉、品牌价值; 9 组织内部冲突状况;人力资源诊断,薪酬福利状况、绩效管理状况、培训与发展状况等。 组织诊断的流程 签约 介入 检查 & 调 整 组织状况诊断 与反馈 共同制定方案 目标、步骤 执行 评估 开放的组织系统 环境 文化 输入(资源) 行为和 过程、技 术 结构 输出 组织有效性的诊断方 法 投入 目标 评价 产出 内部活动及过程 系统 资源 评价 内部 过程 评价 利益相 关者评 价 企业生命周期  壮年期  青春期  学步期  婴儿期  孕育期  稳定期  贵族期  官僚期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目 标 保持盈利 销售和利润  壮年期 投资回报率  稳定期 利润 个人生存  青春期 内部和外部的派系斗争 销售和市场份额 资金 响应需求 孕育期  学步期  婴儿期  贵族期  官僚期 奇迹 组织外部诊断模 型 潜在进入 者 政治因素 法律因素 经济因素 供方的议价能力 供方 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宏观分析: PESTEL 分 析 新进入者的威胁 产品竞争 者现有企 业间的竞 争 替代品的威胁 买方 买方的议价能力 替代者 行业分析:波特五力分析 组织内部诊断之贯穿企业管理的三权分 立 决策权  决策质量  决策速度 组织内部诊断模型  成果导向  合法、合规 监督权 经营权  经营成效 组织内部诊断模型 1- 诊断个体和群体行 为 组织层次 群体层次 目标,文化,结构,技术,行为和过程 群体组织, 结 构,技术 群体行为, 过 程,文化 有效性 有效性 有效性 个人层次 个体工作, 任 务 个体行为, 态 度,取向 备注:实线表示主要的影响途径,虚线表示反馈的回路。 劳动生活质 量,福利 组织内部诊断模型 2- 力场模 型 现状 (问题) 驱动力 约束力 理想的状态 (目标) 组织内部诊断模型 3- 星型模 型 战略 人员 结构 奖励 流程 星型模型的诊断问 题 成功的公式是什么 ? 战略 我们如何使自己有别于竞争对手 ? 结构 我们是如何组织的 ? 主要的领导角色是什么 ? 如何管理工作 ? 谁有权力和权威 ? 流程 如何做出决定 ? 角色之间的工作流程如何 ? 权力的机制是什么 ? 奖励 人员 目标如何塑造行为 ? 我们如何评估进展 ? 需要什么技能 ? 我们怎样才能最好地发展我们的才能 ? 组织内部诊断模型 4- 7S 模 型 战略 技能 结构 价值观 风格 系统 人员 组织内部诊断模型 5- 组织健康四原 则 建立一个有凝聚 力的领导团队 建立明确 强化明确性 不断传达明确性 组织内部诊断模型 6- 六盒模 型 1 、使命 / 目标 3 、关系 2 、组织 / 结构 5 、领导 6 、机制 4 、奖励 六盒模型的诊断问 题 目的 组织成员是否同意并支持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 结构 组织的宗旨和内部结构是否相适应 ? 关系 个人之间、部门之间、个人与工作性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 是他们相互依赖 ? 关系的质量 是 什么 ? 冲突的模式是什么 ? 奖励 组织的正式奖励是什么 ? 组织成员觉得他们得到的奖励和惩罚是什么 ? 组织需要做什么来适应 环 境? 领导 机制 领导者定义目标吗 ? 他们在他们的计划中体现了目的吗 ? 什么是规范的领导风格 ? 这些机制是有助于还是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 系统视角的六盒模 型 正式的系统 非正式的系统 (工作的过程) (应该做的工作) 目的 目标明确 目标一致 结构 功能,程序还是模型? 实际中工作怎样完成,还是未完成? 关系 谁应该跟谁做什么? 他们做得怎样? 方式? 奖励 明确的系统是什么? 含蓄的,心灵的奖励 人们对报酬的感觉是什么? 领导 高层领导管理什么? 怎样管理? 管理的标准“风格”是什么? 机制 预算制度 管理信息(措施?) 计划 控制 关系的质量如何? 冲突管理的 它们的真实用途是什么? 它们在实践中发挥什么作用? 这些系统是怎么被破坏的?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 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2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U” 在企业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实践篇 3-1 : OD 战略研讨与落 地 战略管理闭环 第一阶段 ——————— 战略规划 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 梳理商业模式 开展战略分析 制定战略 第五阶段 ——————— 检查和调整战略 绩效衡量标准 进行战略相关性分析 战略检查与调整会议 战略计划 战略地图 平衡计分卡 战略支出 第二阶段 ——————— 转化战略 明确战略目标、主题及衡量 标准 选择战略举措 明确执行团队及协同单元 战略性支出 结果 第四阶段 ——————— 监督与学习 召开运营回顾会 召 开战略回顾会 绩效衡量标准 运营计划 流 程看板 关键项目管理 预算 结果 行动计划实施 第三阶段 ——————— 规划运营 改进关键流程 制定运营计划 规划资源能力 编制预算 OD 战略陪伴全景 图 复盘 战略 规划 / 制 定 OD 战 略 总 结 系统 思考 共同看见 内 OD 战 略 研 讨 心认同 集体 系统 思考 标 使 命 愿 景 价值观 战略调整 战略执行 组织 匹配 系统 思考 扫描 与复盘 战略 评价与回 顾 行动 达成目 组织 / 个 人 绩效 共识 / 共 创 OD 式战略规划案例分享 背景介绍 某控股公司 某控股公司成立与 1996 年,旗下有三 大产业,八大管理中心,采用战略管控模式。 委员会 A-BG fei-BU B-BG yy-BU C-BG 17 年初,各事业部需根据集团下达的 集团管理中心 财务 《战略管理纲要》与《战略指引》执行 本单 元战略。 某事业部总经理为更好制定战略并落 地,找到战略管理部门寻求帮助,期望可以 gm-BU HR 在本次战略工作有所提升。 于是,战略管理部门根据此需求开展 …… …… 了以下工作… OD 咨询 环 介入 • 跟进 • 评估 • 交付 评估 • 接触 • 定义问题 / 需 求 • 签约 / 解约 诊断 干预 •制定干预行动 计划 •实施计划 • 搜集数据 • 分析数据 • 反馈数据 借助 OD 咨询环进行干 预 介入 • 沟通:明确此活动的主要目的,确 认 需求 干预 • 活动策划:确定采用 OD 战略研讨工 作坊 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并设计相 应的流 程 • 实施 诊断 • • • • • 收集:原有操作方式、历年的经营成果 材料、经营班子对战略的看法意见等 分析(战略落地痛点):成果好坏、方 式是否合理,战略落地痛点等 诊断:问题点 1 、问题点 2 等 反馈:诊断信息及建议 承诺:双方就达成一致的内容进行明确、 承诺 评估 • • • 跟进 评估 交付 OD 式战略工作坊设计原 理 设计出发点: • 战略 = 好的战略 + 好的战略管理 • 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是好的战略管理的前提, 而做好组织与战略的匹配一致,是落地的关 键因素。 S1 S2 0 0 1 2 OD 式战略工作坊设计原 理 借助 U 型理论设计工作坊流 程 奥托 · 夏 莫 OD 式战略工作坊设计原 理 借助 U 型理论设计工作坊流 程 回顾过去 扫描环境 下载 定期复盘 运行 实施运行 寻找盲点 观察 原型 明确战略目标 聚焦战略重点 感知 结晶 讨论战略举措 讨论组织协同 感受团队冲突 输出计划(战略 & 组 织) 匹配组织及财务 资源 输出战略重点任务书 澄清愿景和意愿 自然流现 找到突破性问题 感受团队力量 OD 式战略工作坊 - 操作要 点 1 、环境扫 描     资源 机会 约束 挑战 战略环境 组织环境     阵型 能力 意愿 治理 OD 式战略工作坊 - 操作要 点 2 、聚焦战略重 点 ◦ 非打不可的仗 ◦ 输不得的仗 重点 1 重点 2 ◦ 由公司高管“率兵打仗” ◦ 对公司战略方向和发展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的 ◦ 影响整个公司范围的 … ◦ 需要在全公司范围调动资源才能达成的 必须打赢的仗: “ 必须打赢的仗”( 4~ 6 个) 行动计划 是什么 不是什么 成功时的样子 衡量计划 OD 式战略工作坊 - 操作要 点 3 、组织的匹配一致 性 执行“必须打赢的仗”的关键人 / 组织是什么?  怎么帮助他们制定计划?  如何理解计划? 找到那些可以有效支持“必须打赢的仗”的 OD 计 划 必须要打赢 的仗 序号 1  如何支持部门间合作? 2  哪些能力需要搭建? 3 系统 & 流 程 对组织的要求 设计问题 能力问题 文化问题 角色分 备注 配 OD 式战略工作坊 - 操作要 点 4 、规则与技巧 •避免一言堂,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倡导共创,全员平等,; •引导每个人要有“数据思维”,多输出后输入; •重点支持人们做好个人意识的制定,为什么计划,计划中有什么,以及在支持实 施中的作用; •关注业务、组织和人怎样联动,如:某个战略重点需要多个部门实施,则需帮助 部门加强对话, 加强合作。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 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2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U” 在企业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实践篇 3-2 : 提升组织有效 性 组织有效性 投入 组织 运作与活动 组织有效性是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产出 组织有效性的影响因 素 组织有效性 外界环境 适应化 目标 清晰化 可预测性 复杂性 竞争性 ... 合理 科学 宣贯 落地 ... 资源利用 最优化 人 力 财 力 物力 外界合 作 … 职能发挥 和谐化 员工投入 敬业化 结构 技术 协同 ... 技 能 动 机 态 度 价值观 ... 相关利益人 满意化 效益 发展 ... 管理实践 最 佳化 战略 报酬 控 制 领导 决策 ... 背景描述 某集团公司旗下某事业部,近三年来投入产比状况一直不理想,组织战斗力低下,责 成事 业部总经理梳理现状,并提出应对措施… .. 现状盘点 序号 1 2 3 维度 战略 业务 组织人员 问题点 • 外部环境(政策)调整,对业务开展有较大影响; • 战略变化多,一年调整 3 次; • 核心班子战略管理能力普遍较弱; • 缺乏落地反馈机制; • ….. • 业务战线过长,不聚焦,资源供给不足; • 业务模式不清晰,仅靠人推进; • 产品 / 服务不清晰,找不到竞争力; • ….. • 分布式组织,山头主义严重; • 组织规则缺乏,执行效果差; • 存在不同程度的职能重叠、错位、弱化等现象; • 大灰狼、小白兔人员众多; • ….. 备注 借助的方法工具 症状“缓解法” 问题症状 副作用 根本解决法 结构模式 来源:《第五项修 炼》 症状“缓解法” 战略: / 症状“缓解法” (已经开展的) 业务: 1.根据政策,关停部分业务,改变业务开展模式; 2.积极公关,争取机会; 组织人员 1.暂停招聘; 2.对于部分职能冗余人员,做劝退处理 3.关注临时工费用,人力资源部门参与临时工费用审核; 根本解决法 战略: 1.思考公司开展业务的使命; 2.重新梳理战略目标及路径; 3.重新梳理商业模式画布 根本解决法 (马上要开展的) 业务: 1.确定核心业务; 2.重新梳理业务流程; 组织人员 1.确认组织模式及架构,部门职能; 2.组织人员匹配 + 能力提升; 3.薪酬、绩效改革; 关注要点 决策的质量及速度 + 执行的质量及速度 + 监督保障机 制 示例 - 战略地 图 略 示例 - 商业画 布 重要合作 关键业务 价值主张 核心资源 商业模式画布: 成本结构 客户关系 渠道通路 收入来源 略 客户细分 示例 - 业务模 式 预定式 游击战式 示例 - 业务流 程 财务部 销售部 内容社群部 略 活动体验部 形象创意部 人力资源部 示例 - 组织维 度 典型职能问题 现有部分职能 市场营销 职能重叠 - 类似的职能由多个团队在做 职能错位 - 职能存在上下履行混乱 职能弱化 - 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 渠道通路 √ 品牌中心 商品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规划 √ 后勤保卫 ……… 举例 √ 略 示例 - 组织维 度 组织架构(调整前): 组织架构(调整后): 部门职责书: 略 示例 - 组织维 度 业务 负责人 HR 职能岗 HR 经理 业务类别 工作项目 流程岗位 组织管理 组织架构设计 与调整 架构设计与调整 ○ △ 岗位管理 岗位编制设计与调整 需求提报 招聘 面试管理 录用 薪酬管理 ◆ ★ △ ◆ ◆ ★ ○ △ ◆ ◆ ★ 岗位编制调整(薪酬预算内) ○ △ ◆ ★ 编制内 ○ ◆ ◆ ★ 编制外 ○ △ ◆ ◆ 员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部门负责人及以上 员工 部门负责人及以上 新员工定薪 新员工定薪 △ 年度薪酬调整 △ ○ 岗位变动(晋升 / 降职 / 调岗) ○ 加班费 加班费审批 ○ 薪酬方案设计 特殊化薪酬方案设计(提成、计 件、承包等) ○ 备注:○申请 △初审 ◆复审★ 批准 ◆ ○ 薪酬体系设计 绩效管理 总经理 年度岗位编制计划 公司绩效 绩效 HR 分管领导 岗位编制调整(薪酬预算外) 薪酬体系设计 薪酬调整 业务 分管 领导 ○ △ ★ ★ ◆ ◆ ★ ★ (部门负责人及以上)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级部门 ○ △ ◆ ◆ 二级部门 ○ △ ◆ ★ 员工 ◆ ★ 备注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 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2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U” 在企业中的运用 课程大纲 实践篇 3-3 :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 合 组织文化 核心价值观 被所有人认同的价值观,可以维系 组织的团队,帮助企业在业绩上战 胜竞争对手。 组织氛围 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对组织有效性的影 响 外界环境 适应化 目标 清晰化 可预测性 复杂性 竞争性 ... 合理 科学 宣贯 落地 ... 资源利用 最优化 人 力 财 力 物力 外界合 作 … 职能发挥 和谐化 员工投入 敬业化 结构 技术 协同 ... 技 能 动 机 态 度 价值观 ... 使命先行,文化扎根 相关利益人 满意化 管理实践 最佳化 效益 发展 ... 战略 报酬 控制 领导 决策 ...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背景: 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创立之初设立了价值观及 行为标准,并予以执行至 2016 年,期间并未做任 何修改。为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及企业发展需要,固 有的价值观急需重塑。 价值观研讨会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研讨会分组: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公约及注意事项: 1 、平等原则:参与人员一律平等。 2 、三不原则:不自谦、不批判、不阻拦。 3 、量多原则:数量越多越好。 4 、聚焦原则,明确本次团队共创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5 、借力原则:可以在他人想法的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想法。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研讨原则: 1 、核心层共同参与 2 、确保价值理念反映品牌的长远目标 3 、注重价值观对变革的关键驱动因素 4 、价值理念应该激励人心和使用简单易懂的语 言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步骤 1 : 1 、成员创造:各小组成员填写卡片 1 ; 2 、小组共创: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并进行上台分享; 3 、团队共创:总结所有小组成员填写的卡片 1 ,合并同类项待用; 步骤 2 : 1 、小组共创: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卡片 2 (小组可添加关键词),并进行上台分享; 2 、团队共创:总结所有小组成员填写的卡片 2 ,合并同类项待用; 步骤 3 : 1 、小组总结:卡片 1 与卡片 2 进行汇总总结,参考发放的卡片 2 ; 2 、投票:进行价值观行为投票; 3 、公布:对结果进行公布,达成共识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工具: 卡片 1 卡片 2 价值观关键词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卡片 1 示例: 行为 思想 管理 卡片 2 示例: 略 Good Bad 按时完成工作 实事求是 帮助他人 积极主动承担责任 …… 缺乏沟通 欺骗 办公室斗争 随意评价他人 …… 认真负责 诚信 有强烈的目标感 …… 以人为本 唯才是用 职责明确 …… 自私 消极怠工 推诿责任 …… 一言堂 倚老卖老 以年龄和资历提拔干部 ……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输出示例(部分) : 客户思维,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都是我们的客户 1、 以客户为 导向 客户需求,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利益所在 体验至上,为每一位客户,提供近乎品牌理想的优质体验 合作共赢,同客户智慧分享,共同成长 理性对待,适应公司日常变化,不抱怨,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2、 拥抱变化 自我调整,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 迎接挑战,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创造变化,求胜于未知并带来绩效突破性的提升 实践案例分享之一:文化重 塑 输出示例(部分): 学会学习,学习工具及方法论,系统性学习 3、 持续学习 乐于实践,不做行动上的“矮子”,学以致用 学会创新,举一反三,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 乐于分享,乐于传播,共同成长 自我察觉,厘清现况,自我察觉,建立个人愿景 4、 自我超越 不忘初心,明确使命,不断提醒什么对自己、对组织是最重要的 正视差距,突破“心理满足感”,不断接近目标,而绝不降低评判标准 精益求精,每日反省、持续精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实践案例分享之二:团队亚文化融 合 背景: 某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年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在 30% , 2018 年决定进行战略 转型,往新零售领域迈进,构 建全渠道体系。为了给顾客提供更优体验,整合 ,与竞争对手全面竞争。终端零售中心的客户服务部门与电商 发展中心的客户 服务部门需要进行整合。由于两个体系的人员彼此陌生,不同的管理理念,不用 的工作方式、 不同的工作能力,整理的协作性存在很大问题,工作绩效低下。 于是开展了一下工作… . 实践案例分享之二:团队亚文化融 合 介入 • 跟进 • 评估 • 交付 评估 • 明确目的:统一愿景,融合团队,提升战斗 力 • 签约 • 搜集数据:团队诊断,出具团队文化报 告 • 分析数据 • 反馈数据 诊断 干预 •制定干预行动计划:彼此认知,文化融合,统一愿景,从战略到 组织 •实施计划 理论篇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组织发展理论与实践 · 精 要 课程大纲 理论篇 1 2 : OD 基础知识概 览 : OD 理论知识概 要 方法工具篇 实践篇 1 :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型 1 : OD 战略研讨与落地 2 :商业画布与战略闭环 2 :提升组织有效性 3 :组织诊断与评估 3 :企业文化重塑与融合 4 :其他相关方法工具介绍 4 :“ U” 在企业中的运 用 课程大纲 实践篇 3-4 : “ U” 在企业中的运 用 U 型理 论 奥托 · 夏 莫 U 型理论是什么 ?  U 型理论是一个活性场域的理论,而不是一个线性的机械式过程。  既是滤镜,也是方法论。  是一种理论框架,可以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组织。它提供落地实操的工具方法帮助构建学习 型 组织。  是一个“人”的存在,教会人们如何打开心灵、打开思维、打开意志,做一个真我。 U 型理论的特点 ? 关注组织与领导力“源头”的探索。看待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三个层次:结果、过程以及 关注源头 源 头。改变了以往关注于结果(如领导人做了什么、表现如何)和过程(好的领导人是 怎么 做的)的现象。 “ 组织变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介入者的内在状况”。 关注土壤 关注组织的土壤(场域),领导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培育组织土壤上去,而不是一味 地 抓具体可见的事物或成果。 U 型理论,基于对 150 余位商业与宗教领袖、政治家、科学家的访谈。 U 型理论提供了 关注深度 组织 推动深层次学习、创新、变革的框架。这一框架线条清晰、逻辑合理、组织严密,经 得起 推敲。 U 型理论运用之“个人 篇” 个人的修炼 U 型理论运用之“个人篇 社 会场域转换的重点 ” 层次的转换 障碍 转换重点 转换至“观察” 评判之声 为跳出反映思考的状态,注意以下三项: 观察—发泄—暂悬 转换至“感知” 嘲讽之声 转换至“自然流 现” 恐惧之声 通过内省,破坏过去的模式,引入新的视角: 观点、视角的转换—心智模式—联结的探究 通过有心理准备的选择、完全的自我接纳、静寂时间等,放下固有的个体同一性的执着: 退路的切断—完全的自我接纳—静寂时间(等待) U 型理论运用之“个人篇 ” 实践秘诀:问题解决法 问题现状 问题产生的原因 最好的状态 没有指望的帮助 可能发生的结果 U 型理论运用之“团队 篇”  谴责  侮辱、轻视  自我辩护、防御 爱  逃避 希望把支离破碎的东西 统 一起来的冲动 力量 助力团队协作 所有生命力量逐渐强大、 扩展,实现自我的冲动 U 型理论运用之“团队篇 ” 创造性一面 力量 爱 破坏性一面 U 型理论运用实践之“团队篇 ” 1- 下载: 做好脱离的心理准备 2- 观察: 写出自己对于团队状况的 认识 6- 塑造原型: 共同塑造实现新的的未来 策略 5- 结晶: 迎接新的可能性 3- 感知: 站在对方团队成员的视角, 发现自己嘲讽之声及想避 免的结果 4- 自然流现: 向未来大胆踏出一步 关键的七个步骤 7- 运行: 把新的策略转为实践 U 型理论运用之“组织篇 ” 问题处理型组织 情 真正重要的事 创造型组织 U 型理论运

151 页 377 浏览
立即下载
旭辉集团人才发展(TD 人才战略方向:五高)管理体系(PPT课件)

旭辉集团人才发展(TD 人才战略方向:五高)管理体系(PPT课件)

人才战略方向:五高 发展平台 高成长 结果 高利润 高薪酬 组织氛围 高关怀 高标准 招聘、保留、发展足量高质 量的人才 高绩效 人才战略实施策略 战略方向 实施策略 T1. 人才标准和 需求规划 T1-1. 制定适应新阶段的人才标准,基于标准选用育留 T1-2. 强化人才需求动态预测和管控 T2. 内部人才供 应链打造 T2-1. 打造完整人才供应链和继任者计划体系 T3. 外部人才获 取 T4. 关键优秀人 才保留 T5. 中高层管理 人员能力提升 T2-2. 科学的人才评鉴体系 T3-1. 跨界人才的吸引和补充:精益管理、金融、基金、 互联网… T3-2. 多元化人才的引进和融合 T3-3. 引进有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 T4-1. 提供有意义感的工作 T4-2. 畅通的发展通道 T4-3. 有竞争力的薪酬 T5-1. 提升高层管理者经营能力 T5-2. 提升中层管理者五才能力 注:红色编号与业务挑战直接相关 人才战略实施路径 Bind Build Buy 内部发展 外部获取 人才保留 Bounce 不胜任人员淘汰 Borrow 关键策略 借助外部资源 人才标准和需求规划 中层五才能力 高层经营能力 人才战略实施路径(续) 人才筛选条件 企业认 同和职 业化 Buy 外部 获取 社招 绩效 √ 必选 岗位胜 高成长 任能力 潜力 √ 必选 √ 加分 核心理念 优先引进既胜任当前、又胜任未来的 人才 其次引进只胜任当前的人才 不引进有能力但不认同企业的人员 校招 引进认同企业且有高成长潜力的应届 毕业生 √ 必选 打造旭辉子弟兵,培养未来接班人 √ 必选 Build 内部发 展 Bind 人才保留 √ 必选 Bounce 人员 淘汰 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 √ 必选 √ 必选 √ 加分 德能绩兼备重用,有能有绩无德阶段 性使(慎)用,有德无才无绩选岗位 使用,无德无才弃用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理念和策略 打造精准、高效、旭辉化的 人才供应链体系 推动组织文化落地的有效抓手 T1-1 清晰的 精准选才 人才标准 • 面试官认证 以集团 素质模型为基 础,明确各层 级人才的使用 标准 充足供应 体系升级、完 善 • 建立高效、 规范的招聘流 程、招聘进度 管控 • 分层动态人 才库管理机制 建立 • 加强雇主品 牌建设 及时供给 • 重点考核 6 级以上岗位及 时到岗率 • 核心岗位仍 作为考核指标 提高效能 • 减少费用 支出,合理 使用渠道 • 加强渠道管 理 全方位雇主品牌的打造 商业环境、公司战略、业务需求、组织能力 外部选聘理念 将人才当成最重要的客户,要长期跟 踪暂时没有意愿加入公司的优秀人才 空缺机会优先考虑内部员工,然后再 从外部招聘 多角度多层次评估,根据标准选材 通过人才选聘推动简单、阳光、公平 文化落地 各级管理人员应保证不低于 20% 的 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人才选聘中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制度保障( 3P1F ) Policy (制度) Process (流程) Procedure 《招聘管理制度》 《面试官认证 流程》 《需求提报 流程》 《内部推荐 流程》 《面试筛选 流程》 《录用管理 流程》 《面试官管理操 作指引》 《需求提报 操作指引》 《招聘渠道管理 操作指引》 《面试筛选 操作指引》 《录用管理 操作指引》 (指引) Format (工具与 表单) 《内部推荐理操 作指引》 《用人需求提报 表》 《猎头委托招聘 协议》 《应聘登记表》 《背景调查函》 《岗位说明书》 《人才库信息 表》 《招聘体系权责 表》 《录用审批表》 《内部推荐信息 登记表》 《各环节面试维 度考察表》 《录用邀约函》 《员工内部推荐 奖励申报表》 《面试评估表》 《面试题本》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选拔方式 标准 方法 专业 知识 经验 (学习 / 工 作) 简历筛选 √ 电话面试 √ 笔试 √ 面试 √ 模拟测试 √ 背景调查 能力 个性 资 质/资 格 工作 动力 √ √ √ √ √ √ √ √ √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面试维度分工 维度 电话面试 高效执行 通用素质 (以中层为例) 初面 复面 终面 √     客户导向 √ √     学以致用   √     全局意识     √ √ 亮剑精神     √ √ √       √ √ √ √ √ 组织协调 塑造高绩效团队   系统性解决问题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     √   知识、经验 专业经验与水平 √ √ √ √ 工作动力 工作动力匹配度 √ √ √ √ 观察项 沟通表达 √ √ √ √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面试官管理  入职半年及以上, 6 级及以上的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面试官认证。  面试官投入到人才招聘与选拔中的时间与精力不低于 20% ,职级越高投入越 多。  面试官参与面试前必须经过集团人力资源部培训及认证。 面试官 管理  所有面试权责须严格按照《集团授权手册(人力资源分册)》执行。  招聘面试各环节,面试官需以维护雇主品牌为原则,严禁出现损害雇主品牌的 行为。  面试官在接到面试任务后,原则上需在 1 周内安排面试,面试安排形式以半天 (或 1 天)集中安排多位候选人为佳。  面试结束后,面试官必须留下书面评估记录,并按要求及时填写面试意见,意 见未填写或填写不明确者不得进入下一轮面试。 支持性与关联文件:《面试官管理操作指引》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需求提报  用人部门在提报需求前,应优先考虑替代方案。 需求提报  用人部门的招聘需求以书面提出为准,口头提报无效。  用人部门需求提报时须书面明确岗位要求及职责,否则不予报批。  招聘需求超编时须按要求报批,否则不予招聘。 支持性与关联文件:《需求提报操作指引》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渠道管理  招聘渠道的选择遵循“满足用人需求的前提下,追求最佳性价比”的原则。  招聘需求信息发布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其他部门不得越权使用任何招聘 招聘渠道 管理 渠道。  空缺岗位招聘优先考虑内部员工,其次考虑外部招聘,特殊情况除外。  公司鼓励内部员工推荐优秀人才,并对推荐人进行荣誉及现金奖励。  6 级及以上人才方可使用猎头招聘, 6 级以下职位空缺原则上不得使用猎头 招聘,特殊情况需报相关领导批准。 支持性与关联文件:《招聘渠道管理操作指引》《内部推荐操作指引》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面试筛选  多个岗位空缺时,优先配置公司或部门负责人,再配置其他人员。  优先引进既能胜任当前、又能胜任未来的优秀人才;其次引进只能胜任当前 的人才;不引进既不能胜任当前、又没有高潜质的人员。  不引进有能力但不认同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的人员。 面试筛选  面试筛选时不能因需求紧急或招聘工作量大而降低招聘标准。 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须以《旭辉集团员工素质模型》及岗位说明书为甄选标准。  初、复面原则上面试官不得少于 2 人  初面与复面环节,两名面试官沟通后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按以下方式处理:  初面环节,任意一名面试官持否定意见,该候选人淘汰。  复面环节,任意一名面试官持肯定意见,该候选人进入下一轮。 支持性与关联文件:《面试筛选操作指引》 人才配置 - 外部招聘 - 录用管理  录用审批前,招聘责任人须对财务、法务、其他 6 级及以上岗位候选人进行 背景调查,并作为必要材料一同上报。  候选人的录用条件(薪酬福利、汇报关系、岗位职责、合同条款等)沟通由 各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用人部门不得代表公司向候选人做出任何录用承诺。  拟录用的 4 级及以上候选人须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特殊情况报集团人 力资源分管副总裁审批。 录用管理  当应聘者与内部员工有亲属关系,且应聘岗位与该内部员工存在直接或间接 汇报、监督关系时,该应聘者不予录用。  内部员工直系亲属、近姻亲原则上不予录用,特殊情况报集团人力资源分管 副总裁审批。  拟录用的正式员工年龄男性超过 50 岁、女性超过 45 岁,须报集团人力资源 分管副总裁审批。  被公司辞退、提供虚假面试信息、未与其它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有过违法犯 罪记录者不予录用。 支持性与关联文件:《录用管理操作指引》 人才配置 - 内部竞聘 目的 1. 落实旭辉五高人才战略之“高成长” 2. 体现集团“先内后外”的用人原则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理 念,为内部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3. 通过内部选聘更多符合旭辉标准的人才,助力旭辉未来发展战略的实现 制度化 内部竞聘严格依据《内部竞聘制度》执行 ÄÚ²¿¾ºÆ¸ÖÆ¶È 操作流程 出现空缺岗位 竞聘实施 评估内部竞 聘条件 成功起步 反馈结果 人才配置 - 校园招聘 - 体系总览 人才管理和培养 皓月生 招聘及 后评估 晨辉计 划暨旭 辉校园 大使招 募 校园关 系维护 及旭日 生品牌 校园行 旭日生 暑期实 习及入 职 高校拜 访、高 管讲堂、 座谈会 2 月初 5 月底 4 月中 6 月中 4 月中 6 月中 7 月初 9 月初 8 月初 10 月底 雇主品牌提升 校园伯 乐计划 及旭日 生招聘 项目实 施 8 月初 12 月底 旭日生 项目后 评估 12 月底 1 月底 人才配置 - 校园招聘 - 旭日生 硬性 1 、毕业院校为 985 院校 2 、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对口专业 3 、成绩排名为年级前 30% 4 、担任过班级或院校学生会管理岗位、社团组织负责人,有高质量实习经历 软性 基层素质:客户导向、高效执行、学以致用、自我驱动 中层素质:组织协调、系统性解决问题 培养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 晨辉计划 (校园大使) • 旭日生校园大使 招募和旭日生推 荐计划、实习生 计划 4 月中 9 月初 项目实施 后评估 入职前管理 入职计划和培养 • 招聘项目落地实 施全过程 • 招聘项目后评估、 改进方案及落地 • 聘用后沟通、签 约管理、实习管 理等 • 与条线和区域沟 通,拟定入职计 划和集训计划 8 月初 12 月底 12 月底 1 月底 2 月初 6 月底 7 月上旬 人才配置 - 校园招聘 - 皓月生 硬性 1 、 211 工程及高质量一本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 非 985) 2 、本科学历为主,专业不限 3 、成绩排名为年级前 30% 4 、担任过班级或院校学生会管理岗位、社团组织负责人,有营销相关实习经历 软性 基层素质:高效执行、客户导向、协同合作、学以致用、沟通表达 营销特质:自我驱动、说服引导、抗压能力、充满激情、阳光自信、创新思维 培养定位:营销精英和管理后备(区域层面) 校园大使 • 旭日生校园大 使招募 2 月初 3 月中 项目实施 • 招聘项目落地 实施全过程 3 月中 5 月上旬 后评估 • 招聘项目后评 估、改进方案 及落地 5 月底前 入职前管理 • 聘用后沟通、 签约管理、实 习管理等 5 月初 6 月底 入职计划和培养 • 与条线和区域 沟通,拟定入 职计划和集训 计划 7 月中前 人才配置 - 校园招聘 - 闭环管理 人才管理和培养 雇主品牌 口 碑 校 园 大 使 外部体验 初 次 体 验 招 聘 及 录 用 实 习 体 验 入 职 前 管 理 旭辉人才体系 入 职 体 验 人 才 管 理 和 培 养 内部体验 定 岗 定 编 培 养 期 结 束 长 效 追 踪 STR 发展体验 人才融入 目的 基于“扶上马,送一程”的宗旨,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稳定地融入企业, 发挥岗位效能,提升组织绩效。 中高层融入步奏 基层员工融入步奏 《新员工融入计划表》 《新员工融入计划表》 新员工入职培训 带教辅导 区域 HR 持续关注 转正述职 注:基层员工: 5 级及以下员工;中高管: 6 级及以上员工 训 新入职中高管融入培 总部 / 区域高管座谈 HR 持续关注 转正述职 人才发展 - 理念和策略 人才培养发展策略 T1-1 清晰的 人才标准 以旭辉集团 人员素质模型 为基础,明确 各层级人才的 使用标准 T2-2 科学的人 才评鉴体系 以绩效和能力双 维度,使用 360 评鉴工具,对人 才进行评鉴和盘 点,识别出高潜 人才 科学的人才决 策和规划 有效的人才培养 与发展 通过 STR 会议, 对人才类别进 行决策,并对 各类人才的发 展进行讨论, 形成人才规划 高层人员个性化 培养,中基层人 员群体性培养; 人才培养发展理念 不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 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唯文凭,竞聘上 岗 培养、轮岗、实 战相结合 T4-2 畅通 的发展通道 完善内部晋升机 制,标准化晋升 流程,建立内部 竞聘机制 唯才是举,量才为用 干中学,学中干,鼓励自我学习 管理者对人才培养负责 人才发展 - 理念和策略(续) 打造 2 个载体  旭辉学院  直线经理 完善 4 项机制  以人才盘点、动态人才会议为抓手 的人才评鉴机制  以 IDP 、能力认证为抓手的职业发 展机制  内部竞聘机制  内部晋升机制 完善 1 套人才标 建设 3 层梯队 打造 5 项核心能力 准  中高层后备 ( 准将计划等 )  中层后备(明日之星等)  骨干培养(皓月生、旭日 生等)  经营能力(经营决策团队)  管理能力、领导力(直线经理)  项目运营管理能力(项目总)  营销能力(营销总监、项目营销 经理等)  专业能力(业务人员) 人才发展 - 框架和逻辑 业务规划 人才策略 能力要求 人才规划 人才盘点 (业绩、能力、潜力评估) 数量要求 结果与差距 分析 需求层面 否 供给层面 内部 培养 是 人才区分 调整 人才库 人才引进 计划 绩效跟踪 双高人才 / 后备人才 / 高潜人才 人才激励 计划 正常培养 加速培养 双通道职业 发展路径 岗位轮换 发展式 委派 行动学习 高管辅导 内部导师 培训教育 人才发展 - 人才盘点 盘点维 序号 度 (盘什 盘点标准 盘点工具 盘点对象 盘点顺序 (怎么盘) (盘谁) (先后逻辑) 盘点结果应用 么) 1 业绩 年度绩效等级 绩效结果直接 应用 全员 ( 8 级及以 ① 下) 1+2 全员 2 能力 旭辉通用及领导力素质模型 360° 评价 ( 8 级及以 ① 下) 3 专业 专业任职资格标准 专业委员会评 价 ①STR 会议讨 4 潜力 学习敏锐度 / 动机 / 价值观 论 ②测评 ② 下) 双高人才 管理团队 2 )奖金: 1 3 )长期激励: 1+2 全员 ( 8 级及以 1 )调薪: 1 ; 4 )常规发展: 1+2+3+4 5 )加速发展: ③ 1+2+3+4+5 6 )任用 / 晋升: 人才发展 - 人才会议 STR 例行人才管理流程 动态核心人才审视 项目化人才培养 业务规划 人才策略 能力要求 人才规划 人才盘点 (业绩、能力、潜力评估) 结果与差距 分析 数量要求 需求层面 否 内部 培养 是 供给层面 人才区分 调整 人才库 人才引进 计划 绩效跟踪 关键人才 / 继任者 / 高潜 名单 人才激励 计划 双通道职业 发展路径 发展式 委派 行动学习 高管辅导 内部导师 2. 核心人才涵盖范围(含新进城市) 经营决策团队 管理团队 双高人才 后备人才 项目工程经理 项目营销经理 3. 分层的核心人才审视 董事长、总裁参与 集团: HRVP/HRD 参与 区域:总经理、人事行政负责人参与 IDP/ 加速 / 培养 计划 岗位 轮换 1. 核心人才动态审视内容 月度: a 稳定性 分析 b 空缺 / 招聘 / 调动 / 配置 / 储备 c 融入 季度:业绩、发展( IDP 进度 / 质量) 年度:敬业度、组织氛围 特殊月份: 3/9 月晋升 4/10 月薪酬 / 激励 / 保留 1. 现岗能力提升 经营能力、创新能力提升 准将计划、明日之星 中欧等院校高管班 高管教练 分层分类的专业胜任力打造 ( 营销学院、项目总批量培养等 ) 冬季大练兵 2. 后备人才加速培养 中层后备加速培养计划 高层后备加速培养计划 3. 旭日生 招聘、入职前保留、实习、入职 1 年内: 4 次集训、跨层级导师、带教、定岗 第 2-3 年:高管导师、课题研究、 3 次集训 4. 皓月生 招聘 1 年内: 5 次集训、轮岗、导师、带教 5.IDP 系统化落地进度与质量反馈 培训 教育 人才发展 - 典型培训项目 通用素质、领导力素质和专业职能素质模型 管理和领导力培训 卓越领导力项目【高管领导力提升班】 将星计划【高层管理者后备班】 个人和组织效能提升 课程体系 •有效会议 •沟通管理 •时间管理 •PDCA 循环 •系统性分析与解决问题 •项目管理等 旭日和皓月计划培养体系 准将计划 【中高层管理者(副总 / 项目总 / 总监)后备班】 专业职能条线课程体系 蔚星计划 【中层管理人员专项提升班】 • 内部专业讲师 明日之星 • 初中高三级业务课程 【新经理人班】 • 专业案例集 • 专业课程视频教学 基层员工能力 提升 新员工融入管理体系 E—learning 学习地图 、外派培训、 ARR 等自我学习机制 慧眼识才和高效育才 / 内训师机制 人才发展 - 晋升机制和通道 晋升类型  机会晋升:出现岗位空缺,随时补缺,代理 3-6 个月后决定是否晋升  例行晋升:每年 3 月和 9 月统一申报 晋升方式  管理岗位:上级推荐或内部竞聘  专业岗位:自行申请或上级推荐 晋升条件  近 1 年内,年度或至 2 个季度绩效等级为 B+ 及以上  符合拟晋升职级职位任职资格标准要求  最近一次人才盘点等级为 3 级及以上  距上次晋升时间间隔 12 个月(晋级)或 6 个月(晋等)以上  个人有意愿担任此项工作 人才发展 - 晋升机制和通道(续) 管理序列 专业序列 总经理 首席总 XX 师 副总经理 / 项目总 总 XX 师 行业内知名专家,能协助集团总裁 部门总监 / 项目总 监 专业总监 资深专家,能协助总经理在专业领 部门经理 / 项目经 理 专业经理 专家,能独立同时辅导多个项目, 副经理 / 高级主管 专业骨干,能独立完成所负责的工 在专业领域做出正确决策 域做出正确决策 并能带领团队大幅提升专业成果品质 作,并对提升专业成果品质做出贡献 主管 独立工作的专业人员 专员 需辅导的专业人员 鼓励员工在专业通道上发展,优秀专业人才可获得高于管理人员的报酬和发展 人才保留 - 理念和策略 提供有意义感的工作 辅导反馈 有效激励 一流管理者 团队 戈壁徒步挑战赛 五一 / 端午 / 中秋 / 司庆 员工关爱基金 礼包 生日 / 结婚 / 生育 / 子女 健康体检 运动俱乐部 入学礼金 高温 / 交通 / 司龄 / 团队 旅游 / 外派津贴 福利关爱回报 内部培训项目 职责扩展 职业发展平台 内部竞聘 双通道发展 固定薪酬 绩效奖金 年终奖金 期权 全面有效沟通 现金薪酬收入 工作环境氛围 人才保留理念 关注员工敏感点,有针对性地满足员工关键需求 高管座谈 战略宣讲 合理化建议 敬业度调研 简单 阳光 公平 尊重 信任 开放 人才保留 - 理念和策略(续) 人才保留策略(关怀和激励) 劳动关系 • 雇佣管理:用工规 范、纠纷处理、异 动管理 • 人事基础:人事档 案管理、员工信息 及 BI • 纪律管理:员工手 册、奖惩制度 • 离职管理:离职分 析、留才工具、离 职后关系维护 员工沟通 • 日常沟通机制:高 管座谈、 HR 政策传 播与解读、合理化 建议等 • 重大事件传播:庆 祝宣传、战略解读、 危机和利好解读 • 冲突管理:跨部门 融合 • 敬业度调研:成为 管理改进抓手 人才保留五个着力点: 全面报酬和共创共享 提供有意义感的工作 员工关怀 • 特殊群体关怀:高 管、外派、新员工、 双高、一线、 MT • 健康关怀:体检体 测、健康指数、聚 乐部、徒步、 EAP • 时点关怀:生日、 入司、节日、退休、 婚丧嫁娶、夏日冬 日慰问 • 生活关怀:就医、 家政、家人活动 荣誉与激励 • 评优评先:各级荣 誉、终生成就 • 荣誉可视:百人像、 手印墙、功勋展示 • 即时激励:缩短激 励和反馈周期,贴 合员工需求 • 团队激活:节点和 事件的庆祝和激励、 团队激活能力 优秀的组织文化和氛围 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流的管理者团队 人才保留 - 路径和抓手 以沟通和关怀举例:   责任人 对象 时间 形式 战略宣讲 董事长、总 裁、 HRVP 、 HR D 全员 春节后 2 月 3月 宣讲 季度经营沟通 总裁 全体员工 节日贺词 董事长 全体员工 集团级 董事长、总裁 总裁(开放日) 面谈 区域级 员工 一对一 敬业度调研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每季度第一个 云之家文字稿 / 邮 月 件                         春节及司庆日                         管理团队、双高、营 出差期间,每 销工程项目经理、新 公司至少覆盖 老员工、 MT 一次 每季度最后一 总部员工自主报名 个月第 2 或第 3周 总经理 各地员工 每月一次,时 间自定 集团 HRD 总部双高 IDP 制定期间 邮件及内网 座谈、餐叙                         座谈                         座谈、餐叙                                                                                             一对一 地区 HR 地区双高 不定期 人力资源部 全体员工 10 月 - 次年 1月 问卷调研     不胜任人员淘汰 不胜任人员淘汰策略 清晰的人才 和工作标准 以旭辉集团 人员素质模型 为基础,明确 各层级人才标 准和工作标准 规范高效优 化 / 淘汰体 系 基于绩效和人 才盘点结果, 进行人员分类 制定针对性辅 导 / 优化 / 退 出机制 优化和淘汰 的保障能力 优秀的外部招 聘能力、内部 人才培养和发 展能力 全方位雇主品牌的打造 不胜任人员淘汰理念 不愿承担责任,不能承受压力,没有事业心和进取心不堪重用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流水不腐 无德无才果敢弃用 借助外部资源 心态开放,通过借力获取超越式发展并培养内部人才 理念 能识别自我的优劣势、精准提出需求 能有效驾驭外部资源、善于学习与内化 坚持寻找胜任的、专注投入的、能长期合作的战略供应商策略 策略 整合外部教授、专家、行业权威和政府关系资源,通过聘请顾问 等方式,以低成本方式获取最大投资回报 中高层管理团队:五才能力打造 人才标准:任职资格 知识、经验、能力、素质 评价+吸引胜任人才 精准定才 目标选才 科学用才 五才 领导力:有效使用 和激励 慧眼识才 识别高潜人才 高效育才 教练技术:辅导反馈

33 页 692 浏览
立即下载
OD工具箱:业务领先模型(BLM)理论与实践

OD工具箱:业务领先模型(BLM)理论与实践

战略规划方法论 业务领先模型( BLM ) 理论与实践 1 内容提要 一 业务领先模型概述 二 业务领先模型内化与应用 三 市场洞察与战略规划课题演练 2 业务领先模型( BLM ,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 )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氛围与文化 战略意图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创新焦点 人才 市场结果 差距 •执行 •机会 价值观 BLM 是什么 ? - 是通过持续的市场洞察和创新保持业务领先 - 是企业高层管理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必备能力,是思维方式,是变革工具 新奥对 BLM 的引进是对已有的市场 -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的细化和深化。 3 业务领先模型——战略规划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氛围与文化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创新焦点 人才 差距 •执行 •机会 价值观 市场洞察 • 对宏观、行业、竞争及客户需求进行前瞻性洞察,识别机会与风险,列示可能的业务机会 • 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应对——量化 战略意图 • 产业集团、企业的方向和最终目标,应与集团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创新焦点 • 根据执行差距与机会差距探索创新,根据资源状况选择聚焦 •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 业务设计 • 业务设计要建立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 业务设计涉及六要素:客户选择、价值主张、如何盈利、竞争优势、主要活动和风险控制 4 业务领先模型——战略执行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氛围与文化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创新焦点 人才 市场结果 差距 •执行 •机会 价值观 关键任务 满足业务设计和它的价值主张的要求所必须的措施和行动 正式组织 为确保关键任务和流程能有效地执行,需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管理和考核标准,包括人员单 位的大小和角色、管理与考评、奖励与激励系统、职业规划、人员和活动的物理位置,以便于 经理指导、控制和激励个人和集体去完成团队的重要任务 人才 氛围与文化 重要岗位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以完成出色的业绩 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以激励员工完成关键任务,积极的氛围能激发人们创造出色的成绩,使得他 们更加努力,并在危急时刻鼓舞他们 5 业务领先模型——领导力、文化氛围及差距分析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氛围与文化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差距 正式组织 创新焦点 人才 •执行 •机会 价值观 差 距 分 析 领导力 • 领导者的素质和风格 , 将对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产生重大影响 • 影响文化氛围,进而影响人才团队建设,影响市场结果 价值观 • 决策与行动的基本准则 执行差距 • 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陈述 机会差距 •机会差距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新的业务设计所能带来的经营结果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评估 6 业务领先模型——整体逻辑 领导力 战略 执行 市场洞察 氛围与文化 战略意图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创新焦点 人才 市场结果 差距 •执行 •机会 价值观 业务领先模型从战略设计、执行计划,对战略执行取得的市场结果进行偏差分析,成为新一 轮战略设计优化的输入,形成战略管理循环。领导力是关键,价值观是基础。 战略设计:通过市场洞察落实战略意图,为了弥补差距进行聚焦创新,业务设计是落脚点 执行计划:通过关键任务落实业务设计,组织、文化和人才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 领导力:对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产生重大影响,影响文化氛围、团队建设乃至市场结果 价值观:是决策与行动的基本准则 7 战略管理流程——通过统一的流程确保战略落地 IBM 战略与规划流程 春季三年规划 制订三年战略规划  确定外部市场环境与市场机 会  制订增长的路径图及增长战 略  就各增长战略在各事业部达 成共识 整合阶段 秋季年度规划 确定战略举措  沟通、整合各产品事业部 (Brand) 、行业事业部 ( S&D )战略  确定每个战略举措各部门 角色与职责  为每个战略举措确定财务 目标与里程碑  跟踪、审阅、考核战略举措执行进展情况  监督投资与人力资源投资的执行情况 执行 制订业务 / 考核目标  确定战略举措的投融资计划、 人力资源配置等财务目标  制订战略举措执行计划  确定支撑战略举措实现的预 算指标和考核指标  通过财务系统跟踪战略举措的财务收益  通过持续的沟通确保各事业部与公司战略保 持一致 8 战略管理的成功在于多层面互动并达成共识—— IBM 流 程 Strategy Cycle 三年战略规划 Mar Apr May Brand & IOT Strategy Exchange 总部 Chairman S&D/Brand Strategy Reviews AP Strategic Growth Process 亚太总部 IMT Strategy Update + Brands Interlock 各地区 分公司 Execution Cycle 执行阶段 Integration Cycle 整合阶段 MAP – CFU & Brand Prep & Workshops Jun July Prelim WW Targets To IOT AP Growth Conf Aug S&D Growth Conf Sep Oct S&D/IOT Global Reviews Nov Revised Targets To IOT Revised 2009 Tgts to IMTs Prelim 2009 Tgts to IMTs IMT & Brand AP GM Reviews IMT Collaboration Workshops : Initiatives, Revenue & Resources/ Skills Mktg /Strategy IMT Plan Reviews IMT’s finalize Plan Revenue / Signings Commitments (Client/CFU) Sales Ops Dec F&P Resource Alignment & Quota Global Brands/S&D 战略管理的成功在于多层面互动并达成共识—— IBM 流 程 Strategy Cycle 三年战略规划 三月 总部 四月 业务线 - 整合运营 团队战略沟通 亚太 总部 Execution Cycle 执行阶段 Integration Cycle 整合阶段 五月 六月 董事长 销售部门 - 业务线 战略综述 亚太区战略性增长路径 七月 八月 初审全球目标 至 整合运营团队 九月 十月 销售部门 - 整 合运营团队 全球综述 销售部门 增长会议 亚太区 增长会议 市场 洞察 整合市场团队 / 业务线 - 亚太 区管理团队综 述 整合市场团队战略更新 + 产品线互锁 十二月 修订目标 至 整合运营 团队 修订目标 至 整合运营 团队 初审目标 至 整合市场团队 各地区 分公司 十一月 整合市场团队 计划综述 整合市场团队计划定稿 整合市场团队联合研讨: 倡议 / 收益 / 资源 / 能力 签订承诺书 ( 收益目标分解 至客户 / 客户关 系团队 ) 客户关系 / 客户预算团队 - 业务线 初步研讨 IOT 全球运营团队 → 大区 IMT 全球市场团队 → 分公司 市场 / 战略 销售运营 初审 / 终 审 资源确认与配置 全球业务线 / 销售部 门 IBM 战略管理流程——通过统一的战略管理流程确保战略落 地 1.0 2.0 2H09 Current Estimates 2H09 Business Case B/(W) Revenue 13 13 0.0 Investment 5.1 5.4 0.3 FINANCIALS Sample $ 5.1 M incestment released in June 2009 for duration of Jul 1 - Dec 31 2009 $ 44.6 M opportunities identified for 2H09 - 1H10; $4.4 M signed CLIENTS/OPPORTUNITIES Client Name 1 ABC Opportunity Description SSM Stage Esitmated TCV Owner Next Steps/Comments 4.0 Lei Chen RFP anticipated in August; IT Blueprint & CB Reference study Due Date Aug-09 To work with ABC to shape RFP reqts; Private Banking - Consulting 0.5 Hui Zhang RFP anticipated end of Jul Jul-09 Loan Origination CCB Next Generation CB Design 3.0 2.5 Feng Tian 10.0 Xiao Mang Li Noticing Reply due early Aug Identifying Validating Qualifying Team in preparation mode for RFP 2 CCB Resourcing* Need Banking SME help GBS Korea. New project sponsor to be announce Jul-Aug. Aug-09 Engaging CCB on CB Bluueprint Aug-09 Conditionally Agreeing Winning Implementing RESOURCES Market Relationship and Relevancy Resource not in place Business Leadership and Integrity Still looking for "One Team" Transformation Leader and Resource Manager to lead. Imbalance in skill/experience/Chinese language mixed. Sales, Solution and Delivery Skills 4.0 KEY MILESTONES/PROJECT EXECUTION 5.0 RISKS/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Help needed to staff key position of Program Leader and Resource Manager Need risk mitigation plan due to the shear size of project. Will leverage IBM global expertise. (e.g Korea & Taiwan experiences & competency centers like Montpellier, Barcelona) 11 内容提要 一 业务领先模型概述 二 业务领先模型内化与应用 三 市场洞察与战略规划课题演练 12 市场 -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市场 -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是新奥基于企业发展和战略创 新的要求而进行的管理创新,是在美国知名绩效管理专家卡普 兰、诺顿的战略地图 - 平衡计分卡理论基础上,根据新奥迅速 发展中的管理创新,融入世界战略管理最佳实践,形成的市场 导向、战略牵引、绩效驱动、资源保障、能力支撑的管理体系。 —— 市场洞察与市场规划 —— 战略制定与目标分解 —— 资源配置与能力提升 —— 战略执行与执行监控 —— 组织绩效到个人绩效 —— 价值共建与价值共享 13 市场-战略绩效体系、平衡计分卡与业务领先模型 市场 -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是新奥基于企业发展和战略创新的要求而进行的管理创 新,是在战略地图 - 平衡计分卡理论基础上,根据新奥迅速发展中的管理创新,融入世 界战略管理最佳实践,形成的市场导向、战略牵引、绩效驱动、资源保障的管理体系。 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是美国知名绩效管理专家卡普兰、诺顿开发的战略绩效管 理工具。它是绩效衡量工具,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衡量企业 绩效;它是绩效管理工具,管理和描述战略目标;它是战略管理工具,打通战略到绩效 的循环,化战略为行动。 业务领先模型是 IBM 的最佳管理实践,是变革管理的工具与方法论。对组织而言, 通过持续的市场洞察和创新保持业务领先;对领导者个人而言,是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 和基本能力。 其相同之处:是基于市场洞察,进行战略规划,通过执行监控 / 差距分析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 从而实现战略目标,获得更好绩效。 其不同之处:市场-战略绩效体系明晰了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的主线,但缺乏细化的工具方法 论支撑,特别是业务设计不够细致;业务领先模型则明晰了通过市场洞察落实战略意图,为了弥补 差距进行聚焦创新,通过关键任务落实业务设计,对战略执行取得的市场结果进行偏差分析,成为 新一轮战略设计优化的输入,形成逻辑清晰的战略管理循环。 其联系之处:业务领先模型的输出作为战略地图的输入,为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的开发提供 有效支撑。 14 市场 -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创新历程 2006 2006.10 新奥与博 意门合作 启动,引 入平衡计 分卡,将 战略转化 为行动, 确保战略 高效执行 2007 2007.6 新奥集团 首届战略 年会召开, 战略绩效 主线开始 贯通 2008 2008.4 员工绩效 管理项目 全面启动, 公司战略 与个人目 标相一致, 战略能力 与战略目 标相匹配, 价值共建 与价值共 享相结合 2009 2010 2008.9 2010.7 罗伯特 · 卡普兰博 士为新奥 颁 发“ 2008 年中国战 略执行明 星组织” 奖 明确了在 战略绩效 机制基础 上创新升 级,构建 市场-战 略绩效管 理体系的 创新方向 2011 2012 2011.6 2013 2012.2 董事会通 过《市场 -战略绩 效管理体 系》优化 方案,明 晰市场- 战略绩效 机制,保 障主线高 效运行与 战略落地 2014 2013.6 《新奥市 场-战略 绩效管理 体系优化 与落地》 作为春季 干部培训 核心课程, 全集团推 广落地拉 开序幕 集团启动 管理干部 轮训,引 入《业务 领先模 型》,为 市场-战 略绩效管 理明晰了 逻辑,提 供了工具 方法 15 市场 -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框架 组织管理机制 资源配置机制 保障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保障战略高效执行 组织 市 场 变 化 基于市场洞察的战略规划 战略研究 战略 年会 战略 意图 三一计划 计划预算 绩效 责任书 市场洞察 12 月 客 户 需 求 资金 1月 商机洞察 2月 3月 销售运营管理 动态资源配置 人力 能力提升机制 支撑业务快速发展 4月 7月 8月 9月 市场6 月- 战略绩效主线 5月 绩效 回顾 绩效 回顾 10 月 11 月 12 月 1月 2月 绩效 考核 绩效 激励 绩效 审计 绩效 回顾 基于快速响应的战略执行 技术 价值分配机制 保障价值共建共享 战略目标基于市场洞察——可量化;业务规划基于资源配置——可执行 16 战略执行快速响应市场——可调控;价值分配基于市场绩效——可预期 新奥市场 - 战略绩效管理机制 股东 客户满意 市场洞察 客户需求 客户 1 客户价值 战略目标 客户 内部 运营 管理者 学习 成长 员工 客户 管理思想 职业生涯规划 卓越运营 业务规划 2 资源配置 个人目标 动态优化 能力提升 3 快速响应 管理者 市场绩效 价值共建 4 价值共享 员工自豪员工 ① 战略目标基于市场洞察——可量化 ② 业务规划基于资源配置——可执行 ③ 战略执行快速响应市场——可调控④ 价值分配基于市场绩效——可预期 17 自下而上的战略执行与价值实现 自上而下的战略分解与需求传导 股东价值 股东满意 股东 战略意图 财务 新奥市场-战略绩效管理模型 宏观 组织 战略意图 行业 市场洞察 客户 竞争 关键任务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核心竞争力 执行差距 业务规划 人力 资源配置 执行监控 机会差距 技术 资金 本模型基于新奥市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融合业务领先模型,阐述从市场洞察到业务设计、 从业务规划到资源配置的战略规划全过程及各环节逻辑关系; 通过战略执行监控进行差距分析,进行创新聚焦,形成循环改进和战略升级。 18 新奥市场-战略绩效管理模型 市场洞察 • 了解客户需求、竞争者的动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状况以找到机遇和风险 , • 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应对——量化 战略意图 •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创新焦点 • 根据执行差距与机会差距探索创新,根据资源状况在众多的创新选择中聚焦 •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 • 弥补执行差距通过精益管理实现卓越运营,弥补机会差距需要重新进行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 • 对外部的深入理解,为利用内部能力和战略控制点探索可替代的业务设计提供了基础 • 业务设计涉及六要素:客户选择、价值主张、如何盈利、竞争优势、主要活动和风险控制 19 新奥市场-战略绩效管理模型 业务规划 • 在业务设计基础上深入市场洞察,确定量化的目标,明确细分市场和相应的产品 / 解决方案 • 市场规模的确定: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 资源配置 • 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核心资源配置规划 • 组织、人力、技术、资金 关键任务 • 满足业务设计、实现业务规划所必须的措施和行动 执行监控 • 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 • 战略绩效回顾 20 新奥市场-战略绩效管理模型 执行差距 •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陈述 •对新业务来说,是与战略意图之间的差距 机会差距 •机会差距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新的业务设计所能带来的经营结果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评估 核心竞争力 •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 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 •价值性、稀缺性、可替代性、难以模仿性 21 市场洞察—市场洞察为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提供支持 市场洞察包括信息搜集、情报分析和洞察研究三个环节,为战略规划制定 和战略执行过程提供支撑。 业务组合 创新焦点 业务设计 信息 搜集 情报 分析 洞察 研究 战略 规划 业务规划 商机洞察 销售计划 战略 执行 业绩回顾 22 通过市场洞察 优化业务组合 通过 SPAN 分析得出细分的目标市场,进而通过业务组合分析形成 H1 、 H2 、 H3 三个层面的业务划分,最终形成战略规划阶段的业务组合。 业务组合 洞察研究 力市 场 吸 引 SPAN 分析模型 竞争地位 创新焦点 有吸引力的 细分市场 有竞争力的 细分市场 业务组合 模型 H1 业 务 H2 业 务 H3 业 务 业务设计 战略 规划 业务规划 商机洞察 销售计划 战略 执行 业绩回顾 23 通过情报分析 明确战略定位( SPAN ) SPAN 分析是市场洞察的枢纽环节,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客户等方面 的信息情报经过分析工具的加工处理,为 SPAN 分析提供必要输入。 总量 / 结 构 行业供需 自上而下 层层分解 细分市场 客户需求 自下而上 逐级累加 洞察研究 规模 增长率 五力分析 进入门槛 价值链分析 利润水平 力市 场 SPAN 吸 分析模型 引 竞争地位 情报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份额 品牌 技术 成本 …… 行业分析 竞争分析 客户分析 市场 细分 竞争态势矩阵 24 通过市场洞察 明晰创新焦点 通过情报分析输出可供参考的行业供需总量、竞争对手业绩评价,为差距 分析提供支持,最终形成战略规划阶段的创新焦点。 差距分析 内部执行分析 执行差距 外部对标分析 情报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行业分析 竞争分析 客户分析 行业供需总量 竞争对手业绩评价 机会差距 创新焦点 产品服务创新 管理手段创新 业务模式创新 业务组合 创新焦点 业务设计 战略 规划 业务规划 商机洞察 销售计划 战略 执行 业绩回顾 25 通过市场洞察 进行业务设计 通过情报分析输出市场机会和威胁、行业价值链演变、行业交易方式演变、 竞争优劣势、客户结构细分、客户需求特点等分析结果,为战略规划阶段 的业务设计提供支持。 客户结构细分 业务设计 客户需求特点 客户选择 竞争优劣势 情报分析 客户分析 业务组合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行业价值链演变 竞争优势 行业交易方式演变 主要活动 市场机会和威胁 创新焦点 业务设计 业务规划 风险控制 商机洞察 竞争分析 行业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战略 规划 销售计划 战略 执行 业绩回顾 26 通过市场洞察 制定业务规划 通过行业分析、竞争分析、客户分析以及 SWOT 分析,为业务规划环节制 定核心策略和关键任务、测算业务目标、分配资源提供依据。 业务组合 洞察研究 SWOT 分析 创新焦点 业务组合分析 SPAN 分析 情报分析 客户分析 竞争分析 行业分析 SO/ST/WO/WT 业务策略组合 客户需求量预测 业务规划 核心策略 及关键任务 目标测算 业务设计 战略 规划 业务规划 行业标杆分析 行业供需总量预测 资源分配 商机洞察 销售计划 宏观环境分析 战略 执行 业绩回顾 27 持续市场洞察 支持战略执行 行业分析、竞争分析、客户分析的各项输出为战略执行阶段的商机洞察、 销售计划制定和业绩回顾提供支持。 业务组合 情报分析 客户分析 竞争分析 行业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创新焦点 客户结构细分 业务设计 客户需求特点 客户消费渠道演变 战略 规划 业务规划 竞争对手策略 竞争对手业绩评价 行业供需总量预测 机会差距分析 执行差距分析 商机洞察 销售计划 阶段目标 销售计划 营销组合 战略 执行 业绩回顾 28 根据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需求 进行洞察研究 SPAN 分析、业务组合分析和 SWOT 分析之间具有前后承接关系。 通过情报分析得到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机会与威胁、竞争优劣势以及相 关分析数据为 SPAN 分析、业务组合分析、 SWOT 分析提供基本输入。 洞察研究 市 场 吸 引 力 分 析 数 情报 分析 力市 场 吸 引 SPAN 分析模型 市场 选择 业务组合 模型 业务 选择 SWOT 分析模 型 劣势 优势 机会 SO WO 挑战 ST WT 业务 策略 输出 竞争地位 竞争地位 分析数据 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机会与威胁 / 竞争优劣势 29 根据情报需求 开展信息搜集 信息搜集维度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客户四个方面。 信息渠道包括专业信息渠道、媒体信息渠道和业务信息渠道三种类型。 宏观环境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技术环境 行业 •行业政策 •行业技术 •产业链 •行业供需 竞争 •现实竞争者 •替代品 •潜在进入者 专业信息渠道 媒体信息渠道 业务信息渠道 统计机构 研究机构 行业协会 咨询公司 专业会议 政府网站 企业网站 交易平台 网络媒体 平面媒体 政府部门 合作对象 终端客户 现场考察 市场调研 客户 •客户需求 •客户上下游 •客户业务动态 31 市场洞察分析——宏观 / 行业 / 客户 / 竞争 趋势 机会 宏观 环境 行业 威胁 战略规划工具 -1 业务机会 模 板 示 模例 板 竞争 客户 注:竞争者是针对竞争者的策略,客户须针对客户的需求和痛点。 32 2.1 市场洞察分析—— SPAN 矩阵 战略规划工具 -2 SPAN矩阵 高 城市燃气运营 国际LNG贸易 油气资源开发 市 场 吸 引 力 平台运营 煤制甲烷 LNG贸易 欧美车船用业务 车船用燃气业务 SPAN¾ØÕóÄ£°å 示 例 生物质能 公建解决方案 园区解决方案 工业节能解决方案 能效平台 能源规划 光伏技术集成 高效晶膜组件 光伏薄膜组件 竞 争地位 高 33 业务组合 - 三个成长的地平线 愿景 H3 探索业务 H2 新兴业务 H1 核心业务 特征 核心业务 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 新兴业务 市场增长和扩张机会的来源 探索业务 产品 / 业务创新的组合 未来长期增长机会 管理重点 关键指标 近期的利润表现与现金流 –利润 (收入 / 支出) –ROIC –生产效率 收入的增长和投资回报 –收入增长 –新客户 / 关键客户获取 –市场份额增长 –预期收益,净现值 回报的多少和成功的可能性 –项目进展关键里程碑 34 –机会点的数量和回报评估 –从创意到商用的成功概率 战略定位分析工具—— SPAN SPAN——Strategy Positioning Analysis 高 客 户 需 求 是 什 么 , 最 大 需 求 是 什 么 细 分 市 场 吸 引 力 ( 立 足 未 来 ) 选 •分析维度: —— 独特性、重要性、可衡量性、持久 性和可识别性 —— 适合行业特点的关键成功要素 —— 根据细分市场特点确定权重 保 • 细分市场吸引力: 退 —— 市场规模:统计数据 / 预测 —— 市场增长率:销售量 / 销售额 —— 利润潜力:价值链分析 —— 门槛: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收 • 细分市场上的地位: 低 细分市场竞争地位(立足现在) 企业能做什么,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市场吸引力时间轴概念 •竞争地位是当前的 看 5 年还是看 10 年 就不存在上下的移动 高 —— 技术先进性 —— 市场份额 —— 成本 —— 品牌 重大投资起码看 10 年 可以左右移动 不能上下移动 35 参考:用通用电气矩阵进行业务组合管理 通用电气矩阵也有其不足 ( 市 场 吸 引 力 ) 高 谨慎进入 市场 选择性 成长 全力奋斗 中 有限扩充 或先撤退 选择性 补充 保持优势 减少损失 全面收获 有限收获 低 低 中 (企业竞争力) 按照 GE 的思想,同一产业 内的企业只有自身实力的不 同,而不存在外部环境的区 别,事实上具体企业层次上 的外部环境与整个产业层次 上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 该矩阵考察的因素大为增加 ,其中相当一部分要通过主 观判断。 尽管选择的内外部因素较多 ,但基本上都是资源和环境 的因素,没有直接体现关系 未来长期趋势的企业内部能 力因素和产业发展阶段的特 征。 高 36 战略规划之市场洞察——战略定位分析 SPAN 战略定位分析 获取技能 高 增长 / 投资 市 场 力吸 引 避免 / 退出 低 低 收获 / 重新细分 竞争地位 细分 市场 行动 收 收获 / 重新细分 保 增长 / 投资 选 获取能力 退 避免 / 退出 高 37 市场洞察分析——业务组合规划与管理要点 战略规划工具 -3 业务 H1 H2 H3 业务 特点 市场地位基本稳固 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盈利模式清晰 市场容量在快速扩张 市场竞争格局还未形成 盈利模式基本清晰 技术产品尚未成熟 盈利模式处于摸索 潜在市场容量巨大 管理 要点 收入 / 利润总额 / 利润率 关注营运效率 增长率 / 市场份额 关注成长速度 商业模式可行性 / 技术进展 关注阶段目标达成情况 控制投入风险 目前 1.5~3 年 3~5 年 38 战略规划之战略意图 愿景 战略目标 近期目标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与企业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体现竞争优势 39 战略意图 愿景 可持续的、占优势的业务领先地位,展示了长期、可 持续的获利能力 纲领意义, 感情契约,现实但有挑战性 战略目标 有效、合理、灵活的运营模式赢得现有市场的增长机 会,但同时保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产品、服务、市场、客户、技术及时机 近期目标 可衡量的业绩指标 利润、成长率、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及新产品 40 战略意图——愿景、里程点 战略规划工具 -4 愿景 : 5 年的里程点 …… - 41 举例:战略意图的承接 集团愿景 做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者,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生态城市服务商 智能能源愿景 成为技术顶尖、品牌卓越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服务商,助力生 态城市高品质打造和高效运营  泛能系统业务 五年里程碑 (战略控制点)    2014 年:差异化解决方案能力保持领先;泛能能效平台 二代产品出生;业务实现较大盈利 2015 年:形成泛能站解决方案大规模低成本交付能力; 泛能微网解决方案基本成型;公司实现上市 2016-2017 年:泛能微网解决方案投入商用,探索区域 泛能网商业模式并初步成熟;形成强大的泛能产业联盟 2018 年:成为分布式能源产业领导者(技术顶尖、品牌 卓越、规模处于第一阵营) 42 战略意图——主要年度指标 2014 2015 战略规划工具 -5 2016 2017 2018 销售收入 年度增长率 % 利润 年度增长率 % 市场份额 % 客户满意度 43 战略规划之创新焦点——执行差距与机会差距 战略是由不满意激发的,而不满意是对现状和期望业绩之间差距的一种感知。 执行差距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陈述,弥补执行差距常常可以通过 高效的执行,并且不需要改变业务设计; 机会差距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新的业务设计所能带来的经营结果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评估, 弥补机会差距却需要有新的业务设计。 44 小练习 甲在一条商业街上经营一家土特产,主要出售自己承包的山上的土特产,每年的 净利润约为 20 万元。去年因为选种的失误,产品等级低,价格不如往年高,同时, 由于商业街改造,店铺的租金翻了一番,导致去年的净利润只有 15 万元。 当甲和本地的同行学习经验的时候,发现有些店净利润竟然达到上百万,原来他 们靠收购土特产,再利用淘宝网在网上开店,将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思考】 1. 上面的故事中,哪些是机会差距、哪些是执行差距? 2. 机会差距和执行差距分别应该怎样弥补? 45 差距分析 差距描述 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 1. 车用 LNG 没有按照预期的进度建站和完 成销售收入 建站模式不确定和开发团队能力不足是建站数量达不到 预期的关键;加气站车辆数量不足,导致难以完成销售 收入,车辆数预测过于乐观。 2. 解决方案销售没有实质性突破 自身交付能力不足;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紧密型联盟合 作伙伴;基于关键能力构建的并购目标不清晰、没有进 展;市场开发策略不清晰,创新能力不足,开发团队能 力弱。 3. 市场研发与产品开发滞后,难以支撑新 业务的发展与战略转型 缺乏市场导向的产品开发机制与流程;开发团队能力不 足,人员分散,没有聚焦重点突破。 示 例 执行差距和机会差距示例 46 差距分析——执行差距 主要执行差距 战略规划工具 -6 根源 1 2 3 4 5 47 差距分析——机会差距 主要机会差距 战略规划工具 -7 根源 1 2 3 4 5 48 业务领导力模型——战略规划之创新焦点 未来业务组合 创新模式 资源利用 为了弥补差距,保持业务领先地位,必须进行创新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 创新必须聚焦,必须有效弥补执行差距和机会差距,必须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效支撑 创新是需要成本的,创新的目的是领先,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创新要讲价值,必须考虑投入产出,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49 创新焦点 类别 战略规划工具 -8 内容 业务影响 关键成功要素 模 板 50 战略规划之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竞争优势 主要活动 风险控制 业务设计要建立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深入洞察客户需求的变化,探寻比竞争者更优越的模式,更好地创造价值(为客户 / 企业) 把握宏观经济大势,把握产业周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从这角度讲,业务设计必须建立在 市场洞察基础上 ! 51 战略规划之业务设计——客户选择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竞争优势 主要活动 风险控制 1. 谁是你的客户? 2. 他们的关键痛点是什么? 3. 是否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52 战略规划之业务设计——价值主张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竞争优势 主要活动 风险控制 1. 客户需求:产品和服务是否以客户的最终需求为导向 2. 独特性: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具有差异化 3. 有影响力:客户怎样感受到我们的价值主张 53 战略规划之业务设计——如何盈利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竞争优势 主要活动 风险控制 1. 怎么比竞争对手更好的盈利? 2. 盈利模型: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 3. 交易模式 54 战略规划之业务设计——竞争优势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竞争优势 主要活动 战略控制 1. 竞争优势的核心目的是如何赢得竞争 2. 市场领导者规则:产品领导、卓越运营、客户亲密。在其中的一项上超 越非凡水准,并且获得客户认可 55 战略规划之业务设计——主要活动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竞争优势 主要活动 风险控制 1. 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有哪些?(研发、生产 / 供应、销售等) 2. 营销组合:产品 / 价格 / 渠道促销 56 战略规划之业务设计——风险控制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竞争优势 主要活动 风险控制 1. 不确定性 2. 潜在风险,市场, 对手,技术 3. 全面视角 - 外部,内部 4. 不能只把风险列上去!必须有应对之策! 57 业务设计 “ 业务名称” 战略规划工具 -9 业务设计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竞争优势 (门槛) 主要活动 风险控制 58 举例:泛能系统业务设计 泛能系统 业务设计 客户选择 现阶段:符合“负荷特性好、用能密度大、运行时间长” 特质的需新建或升级改造能源系统的客户,包括但不限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政策变 于: 化所带来的解决方案不断创新 • 大型公建客户:数据中心、医院、交通枢纽、高端酒店、 及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拓展新 城市综合体… 的细分市场(如一般公建、家 • 工业客户:医药、食品饮料、汽车… 庭等) • 区域客户:城区、混合型园区、商业园区、工业园区… 价值主张 突出清洁、高效、智能,满足客户安全、经济、生态的需求 如何盈利 1. 2. 3. 4. 方案咨询可研、设计、项目管理、运营增值等单项服务和一体化总包服务收益 泛能能效平台、泛能微网解决方案等产品销售收益 投资运营收益 泛能微网调度、交易和平台运营服务等收益 竞争优势 1. 2. 3. 以系统能效技术为依托的差异化解决方案能力 供用能一体化的泛能能效平台 泛能微网解决方案 主要活动 1. 2. 3. 4. 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交付能力 打造精品项目,树立品牌 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展盈利模式,升级业务开发模式 落实以项目为中心的新型组织模式 风险控制 1. 2. 3. 项目交付不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及产品创新不能有力支撑业务发展 合同履约风险 59 举例:交通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设计 交通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业务设计 客户选择 自建加气站 配送客户 ( 含合作站 ) 加盟客户 价值主张 • 经济、安全、便捷、高效、环保 • 自建站和配送气费价差 如何盈利 • 大型客户联盟的规模化收益 • 加盟管理、培训认证收益 • 设计、建站、技术支持服务收益 竞争优势 (门槛) • • • • • • 新奥品牌 现有的销售网络和物流系统 最可靠的资源保障能力和低成本的全链条运营体系 储运一体化的智能化调度平台 加气站建设、加盟培训、网络运营管理系统 车船 LNG 改造、加注技术 主要活动 • • • • • 自建站布局和盈利示范 涵盖设计、建站、技术支持、管理培训的加盟体系建设 高效、经济的 LNG 配送体系建设 船舶应用、移动加注、运输的技术整合、研发 关键人才引进和团队能力提升 风险控制 • 保持技术领先、成本控制、运营安全 60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资源 优势 劣势 财务 技术 市场地位 / 声誉 产品 人员 其他 · 61 关键任务 & 行动计划 关键任务 具体行动 战略规划工具 -10 时间 负责人 到 2015 年完 成 500 个 LNG 场站建 设 推动国家 LNG 场站标出 台 2013 年底 李书旺 推动交通能源 市场快速发展 探索交通能源金融租赁模 式 2013 年底 卢胜球 终端节能业务 规模化 1. 形成行业节能实施方案 2013 年 12 月 胡文喆 2. 燃烧技术与燃烧器改造 技术研究 2013 年 12 月 杨俊杰 3. 多品类能源燃烧技术 2014 年 6 月 赵伟 备注 示 例 注:关键任务可理解为关键举措 62 战略执行——关键任务 支持业务设计、尤其是价值主张的实现 可将重要运营流程的设计与落实包括在内 是连接战略与执行的轴心点 是执行的其它部分的基础 年度性的、可按季度跟踪衡量 63 考虑实现关键任务所需要的相互依赖关系 内部的互相依赖关系 供应商(与交易相关的同盟者) 外包合作伙伴 顾客与渠道 兴趣社区 / 团体 影响者 对于每一方来讲,什么是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他们之间的协同情况如何? 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什么样的这种方案能够保持与供应商的双赢关系 64 64 检查与内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承诺是否值得信赖 是否拥有共同目标 信任 同盟 各方权责 是否明晰 责权 协作关系 清澄 各方是否 达成一致 灵活性 承诺是否能够依据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65 65 市场洞察与战略规划工具模板 业务 组合 业务 设计 战略 地图 66 战略地图开发的逻辑关系 战略意图 市 场 洞 察 业务设计 目标测算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如何盈利 差 距 分 析 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主要活动 关键任务 风险控制 创新焦点 资源配置 67 内容提要 一 业务领先模型概述 二 业务领先模型内化与应用 三 市场洞察与战略规划课题演练 68 新奥市场-战略绩效主线各阶段市场洞察与战略研究 市场洞察 战略年会 三一计划 计划预算 宏观 行业 组织 战略意图 市场洞察 客户 竞争 关键任务 业务设计 创新焦点 核心竞争力 业务规划 执行差距 机会差距 人力 资源配置 执行监控 技术 资金 战略执行 (商机洞察、市场策略) 69 市场洞察与战略研究框架 70 能源分销 太阳能源 能源化工 智能能源 文化旅游 市场影响因素——根据战略定位和业务特征确定 政策法规 / 宏观经济 / 社会文化 / 技术进步( PEST ) 政策法规 • 政府法律、政策 • 政府规划 宏观经济 • 经济增长 社会文化 • 财政 / 货币 / 金融 供给侧 • 消费结构 • 消费心理 竞争态势 行 争业 竞 上游资源品类 上游资源供给 替 上游资源价格、价格机制 源 代 能 与价格趋势 潜 争在 竞 行业结构分析 竞争强度 重点竞争对手 可替代能源类型 可替代能源价格比 可替代能源技术发展 技术进步 • 前瞻性技术动向 • 技术产业化动态 需求侧 市场结构变化 客户需求变化 市场规模与客户需求规模 目标客户战略、客户计划 潜在客户 上中游企业垂直一体化 投资公司进入 对不同行业而言,市场影响因素的确定应进一步分析,有所侧重和取舍 能源化工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能源侧市场、化工侧市场,产业链复杂,微观因素关系更多 能源行业和文化旅游受政治环境影响都很大,但在社会文化和技术进步方面则各有侧重 71 能源分销 太阳能源 能源化工 智能能源 文化旅游 能源分销市场影响因素分析(参考) 行业政策 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进展 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程与动向 能源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动向 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与地方“十二五”规划,特别是新建产业园区及城镇化进程 供给侧 常规天然气气源动态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进程 国家骨干管网建设进程 支线管网规划及进程 LNG 接收终端建设进程及 现有接收终端运行情况 竞争态势 行 业 竞 争 替 代 能 源 潜 在 竞 争 需求侧 主要竞争者战略动向 主要竞争者目标市场 主要竞争者策略与举措 目标客户战略与业务规划 目标客户需求变化(需求 各区域市场能源比价及 内容及需求规模的变化) 变化趋势 经营区域周边潜在市场与 替代能源运营商策略与 潜在客户 举措 可能并购重组或进行战略 联盟的目标城市 潜在竞争者,特别是 LNG 加气站、重大供应商、 客户垂直一体化 72 能源分销 太阳能源 能源化工 智能能源 文化旅游 能源贸易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法规 / 宏观经济 / 社会文化 / 技术进步( PEST ) 政策法规 • 政府法律、政策 • 政府规划 宏观经济 • 经济增长 社会文化 • 财政 / 货币 / 金融 供给侧 • 消费结构 • 消费心理 竞争态势 技术进步 • 前瞻性技术动向 • 技术产业化动态 需求侧 行 争业 竞 替 源代 能 潜 争在 竞 影响能源贸易业务的因素有哪些? 只有下游是客户? 理解双边市场 73 74 项目计划示例:交通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宏观 / 行业 75 项目计划示例:交通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客户 76 项目计划示例:交通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竞争 77 运作模式 主要内容 主要成果 组织架构 返 回 IBM 市场洞察的运作 市场洞察部门整合了多种市场洞察能力,并通过市场细分专员与业务部门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 最佳 实践 知识 共享 市场 分析 市场洞察力 竞争 分析 客户 分析 市场洞察部门整合 多种专业洞察能力 各类角色 根据业务需要 提出市场洞察需求 业 协 市场洞察细分专员求 务 点作 需 高级管理层 战略规划 市场策略 销售执行 销售管理 整合传播 财务管理 法律事务 研究开发 如何运作 : 市场细分通过和业务部门的各种合作与各业务部门主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 工作包括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和能力对客户需求、竞争者和市场动态提供战略洞察 78 运作模式 •客户最高优先 级的业务 或 者 IT 需求是什么? •在经 济衰退 的过程 中政府 扮演了什么样角色影响了客 户的购买行为 ? •客户对 IBM 的期望是什么 ? 竞争 市场 业务 客户 组织架构 •全球 经济萎缩 的影响是什 么,新兴市场采取了哪些刺 激经济的政策? •哪些国家的经济复苏最快 ? •一个国家 GDP 结构的变化 将给 IBM 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和商机 ? 经济 •有哪些新的国家 / 城市与 I BM 签订了新的商机? •有哪些行业需要对 IT 进行 更多的投资? •新 兴市场的 云计算 、业务 分析和智慧地球方面有哪些 新的商机? 主要成果 返 回 IBM 市场洞察回答的问题 主要内容 渠道 •我们的竞争对 手在 哪里? 他们如何赢?为什么能赢 ? •一些 区域的竞争者是 否比 传统的竞争者更强 ? •哪 些竞争者的业务模 型在 获取市场份额的时候比较成 功? •我们是 否选择 了合 适的业 务合作伙伴? •我们的竞争者是 否给 业务 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利润分 成? •当前的渠道战略是否最优? 79 运作模式 主要内容 主要成果 组织架构 返 回 IBM 市场洞察的重点 市场洞察需求特征 市场机会 公司总部 产品线 / 区域 城市 / 分公司 场 业务 / 客户分析 竞争分析 未来 5 年市场 整体市场 市场增长情况 市场份额 业务增长变化 潜在并购 新进入市场 未来 1-3 年 服务的市场 客户需求 优先级 面对竞争的增长 当前季度 当前服务的细分市 客户需求和优 先级 上季度竞争对手 的业绩表现 客户级别 80 主要内容 主要成果 IBM 市场洞察关键的成功要素 市场机会 分析 – 市场机会分析是市场洞察能力的关键! 分析变化 – 关注对市场变化的分析,而不止是具体的数据点本身! 重在行动 – 将市场洞察的结果与决策行动链接起来,真正可以帮助决策! 组织架构 返 回 运作模式 81 运作模式 主要内容 主要成果 组织架构 返 回 Bluemine …IBM 员工可以直接访问市场洞察 .. 内部内容 外部内容 市场洞察分析员提供的专 家意见和分析结果 从一些领先的供应商中获得的 IT 分析报告 ( IDC,Gartner, Forrester, McKinsey, TowerGroup ,一般是靠订 阅的方式) 其他 IBM 团队编写的有竞 争力的报告 最近的新闻,全球的业务和行 业出版物 IBM 通用的博客、维基和 社团 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工具比如 OneSource, Hoovers and First Research 来获 得详细的信息, IBM 竞争者的动态以及对 IBM 的影响 服务器、存储和软件对比和价 格分析工具 设计 Bluemine 时的 关键特征 • 简单和友好的界面 • 根据 IBM 人员查找和 使用信息的习惯,我 们按照国家、品牌、 行业和竞争者等来分 类存放信息; • 高级的搜索引擎 • 可靠的保密控制 82 主要内容 IBM 市场洞察成果—市场机会分析 交付报告 主要成果 组织架构 返 回 运作模式 他们回答的关键问题 1 、全球市场概览 ( GMV ) 战略问题: 总体市场趋势是什么? 哪个区域拥有最大的长期收入机会? 2 、季度市场概览 ( QMV ) 策略问题: 最近发生的事件怎么影响 IT 支出? / 或者对 IT 支出的影响多大? 3 、概览摘要报告 ( SOV ) 什么是驱动当前的 GMV/QMV 的关键因素? 除了关键因素还有什么影响当前的 GMV/QMV ? 4 、竞争细分概览 ( CSV ) 特定竞争对手对 IBM 的产品 / 服务的影响是什么?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5 、业务单元诊断 ( BUD ) 与市场和关键竞争者相比, IBM 的经营业绩怎样? 6 、市场概况报告 ( MO ) 市场走向是什么? 影响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和假设是什么? 7 、市场预警 ( MA ) 最近一个月报告的社会、经济或 IT 支出等信息对最近的 GMV/QMV 有影 响吗? 83 IBM 市场洞察成果—竞争分析 主要内容 主要成果 组织架构 返 回 运作模式 – 定期报告:每周一次;由第三方公司搜集资料, 整理成报告,交给 IBM ,由 IBM 整理成报告,例 如市场份额卡。 竞争分析报告 – 不定期报告:当老板对某竞争对手有专门研究需 求时,会单独做成项目。 • 外包项目, IBM 做项目管理,一般花费 1-3 个 月时间出报告; • IBM 自己做的报告,一般是根据自有资源整理 的报告,一般花费 1-3 周的时间,或仅几天时 间。 84 运作模式 主要内容 组织架构 返 回 IBM 市场洞察成果—客户分析 主要成果 钱包份额分析 关键客户分析 客户未来期望 和偏好 客户公司情况 85 运作模式 主要内容 主要成果 返 回 IBM 市场洞察组织 CoE 设计 原则 整体性 市场管理 市场智能 整合全球的报告线, 都由一个管理者负责 最优化 优化每一个流程,使 之处于最佳状态 整合营销传播 组织架构 CoE 运营模型 业务单元和区域 总部 业务单元 区域 专业支持 市场智能 营销传播 市场运营 自动化 市场运营 标准化得流程,并且 与 IT 系统自动关联 CoE 是一个独立的,全球组织,以支持业务单元 和区域的市场管理工作 提升 •所有的市场营销人员都属于全球唯一的组织,向主管市 场的高级副总裁汇报,且为业务单元和区域提供服务; 运营 CoE ,提高效率; 使资源流程产生最大 价值的工作上。 •一个功能领导使更容易开发和执行全球战略,流程再造、 开展最佳实践、投资自动化和工具,并且优化全球的人 员技巧。 86 运作模式 主要内容 主要成果 组织架构 返 回 IBM 市场洞察组织 500 将近 位市场洞察专家,分布于全球五大洲 ,为 IBM 决策者们建言献策。 38 个国家的 15 个市场洞察中心 市场洞察 副总裁 业务单元团队 品牌 硬件 软件 职能团队 区域 服务 成熟市场 市场分析 客户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知识服务 实践 新兴市场 全球市场营销中心 87 运作模式 主要内容 组织架构 返 回 IBM 市场洞察组织 主要成果 为了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 , 在 IBM 的业务模式中,市场细分分析员被分派至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他们可 能根据产品群、业务部门(和或行业),或者是一个区域来安排。每个市场细分分析员覆盖的市场细分范围 可能不同,这取决于市场细分部门是怎么定义的。 举例 地域覆盖 产品 / 市场 客户细分覆盖 世界各地 安全与系统管理软 件 全球范围的总经理 以及 该产品的营 销副总裁 市场细分分析员 B: GBS 新兴市场市场细分分析员 新兴市场 咨询及解决方案集 成 GBS 新兴市场及国 家 负责人 市场细分分析员 C : 大中华区 GTS 部门 大中华区 技术服务及外包 大陆 , 香港 以及 台湾 GTS 团队 印度和 南非 行业 金融行业负责人 , 销售主管 拉丁美洲 所有的产品 GB – 中端市场领 导,战略负责人 市场细分分析员 A: 全球范围的软件部门 市场细分分析员 D: 在印度的金融行业 市场细分分析员 E: 拉美中端市场跨产品线 由于矩阵的特性,市场细分分析员的覆盖范围可能会交叉。所以,一个市场细分分析员的作用是 保证高度的合作和协同,特别是在有业务重叠的领域。在上面的例子中,在意大利中型市场的安 全 & 系统管理软件相关的业务中,市场细分分析员 A 与 E 要相互合作。 88 学员普遍关注的问题 1.对于市场洞察和战略意图的先后顺序,这一直以来都是不同层级学员的一个困惑 点,这次结合焦点课题的讨论,发现化工课题组也存在这个学习点。 2. SPAN 矩阵里,两个坐标的时间维度,这个涉及到虚线球和实线球,在 3 月 14 日 的汇报里,薛老师也指出了这一点。 3.对 H123 的理解,有人可能把它理解成了市场上成熟与否,而不是相对于新奥自 己的长短线组合;或者理解成了我们那时“在做的或者开始要做的”事,而不是 “成为盈利点”的事。 4.对于 BLM 的内在的各模块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还是有待更深入的讲解。 5. Any questions? 89 THANKS 90

89 页 344 浏览
立即下载
OD工具箱:管理三板斧

OD工具箱:管理三板斧

HRBP 工具箱:管理三板斧 近日,湖畔大学宣布推出《湖畔三板斧》,由马云主讲。 马云说:“战略的上三板斧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下三板斧是组织、人 才、KPI。” 那么,什么是三板斧,阿里三板斧是怎么发展的,我们如何借鉴? Q、什么是三板斧? 斧,金属砍削工具,冷冰器时代,平时可以砍柴,战时则是战场利器,往 往为猛将所用,舞动时有劈山开岭、气吞山河的威武雄姿。 “三板斧”典故,相传源自程咬金,他在梦中遇到贵人,只学到了三招, 三招说法很多,无非下劈、横抹、斜挑及击刺等关键动作,简单而实用, 威力无比。 三板斧延伸含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需要太多,把最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 每一招都是绝招。 Q、阿里巴巴三板斧是什么? 在阿里巴巴,三板斧是一套管理工具,分别适用于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 合并起来实际上叫“九板斧”。 最早的版本: 1、基层: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2、中层:Hire&Fire,team building,Get result 3、高层:揪头发、照镜子、闻味道 最新的版本: 1、基层:拿结果、Hire&Fire、建团队 2、中层:定策略、做导演、搭班子 3、高层:定战略、断事用人、造土壤 Q、阿里巴巴为什么要有三板斧? 1、三板斧的本质:三板斧的逻辑是通过着力打造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的梯 队成长,继而促进整个组织的成长。 2、阿里基因使然:阿里靠销售团队起家,后期才渐次融入运营和技术人才, 人才梯级和层次丰富,马云希望通过管理和人才培养打造阿里巴巴核心竞 争力。 Q、阿里巴巴三板斧的发展 阿里巴巴三板斧项目经过多年打磨,从最早单纯的授课,变成今天实战演 练为核心、类似行动学习模式的魔鬼培训项目。 在阿里巴巴,每个管理者按要求至少参加一次三板斧培训,大家对三板斧 既期待又恐惧,期待是每次三板斧都能带来个人和团队的突破,恐惧是 三 天三夜几乎夜不能寐,培训不断 pk 和末尾淘汰,压力很大。 Q、三板斧“三天三夜”基本流程 第 0 天:晚上,三板斧开班仪式,小组聚焦解决 who(我们是谁?),团 队破冰,熟悉流程。 第一天:白天,小组聚焦解决 why(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和 what(我 们要做什么)。晚上,小组排序和 271 考核,砍最后一名学员。 第二天:白天,小组聚焦 how to do(我们如何去完成目标,一整套落地 方案),晚上,小组排序和 271 考核,砍最后一名学员。 第三天:所有小组 reviw(复盘),上午大汇报,下午总复盘,包括团队的 复盘,人的复盘,课程复盘。 Q、三板斧培训精髓 1、砍人:三板斧的斧就是把斧头,每一天都要让你和团队痛苦一次,每一 天要在团队砍掉一个人,就是最差那个人,这个人会就在后面站着听课, 或者直接回去。 2、pk 赛:三天三夜的培训,小组之间有 4-5 轮 PK 赛,从第一天的 why 和 what,到第二天的 how,直至第三天 review 和复盘,都是残忍的 PK 赛,既然是比赛就有输赢,输的小组将受到惩罚。 Q、阿里巴巴基层三板斧要点 腿部力量(腿好,才能站得稳、踢得准、踢得狠 ) 1、Hire&Fire(招聘&解雇) –是自己的事 –Train, Remove, Fire –心要仁慈,刀要快 2、TeamBuilding(建团队) –荣誉归团队,责任归自己 –在用的过程中养人,在养的过程中用人 3、GetResult(拿结果) –丑话当先,NoSurprise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 Q、阿里巴巴中层三板斧要点 腰部力量(腰好,头脑才能清楚) 1、懂战略:先懂 Why,再说 How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没有完美的战略,只有完美的执行 2、搭班子:资源的最佳配置者,资源的最佳组合者 –超越伯乐 –承上启下,使众人行 3、做导演:产品和服务的拥有者 –你有什么产品? –服务了多少客户? –投入产出是什么? Q、阿里巴巴高层三板斧要点 脑部力量 (做决策要用脑,脑子要冷静) 1、定战略 –战略是 3 分看出来,7 分做出来的。大方向对了,不断试错 –好的战略是“苦熬”出来的 2、造土壤 –透明的天,安全感的地,流动的海,氧气充足的森林,融洽有归属感的工 作社区 –enable(赋能)你的团队成员 3、断事用人 –做正确的事,而不只是正确地做事 –找对人:知人善用,用人所长,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Q、阿里领导力之九板斧要点 可总结为一句话:“一张图、一场仗、一颗心”。 1、做事情 首先,高层需要定战略、指方向,看清未来 3~5 年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其次,中层需要定策略,将大而虚的战略转化为当年的策略; 最后,基层需要拿结果,将这些策略转化成具体项目和目标,细化到小团 队能够负责并产出结果。 2、培养人 首先,建团队,每位管理者都应懂得带人、凝聚人心,引领大家走向共同 的目标; 其次,搭班子,需要把运营、产品、技术等几股力量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最后,造土壤,只要土壤好,植物就容易播种,让团队文化呈现健康的、 正能量的状态。 3、打通任督二脉 Hire&Fire:对于基层管理者,除了拿结果、建团队之外,招聘与解聘非常 关键。在阿里,如果管理者没有开除过员工,他就不是真正成熟的管理者。 做导演:管理者作为导演角色,一要挑一个好的剧本,即挑选一个好的业 务;二是找好的演员,将团队建立起来;三需要好的舞美与灯光等配套设 施,把团队捏合起来。 断事用人:管理越往上,能否用对人、能否做艰难而不完美的决定最为关 键,这非常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最能体现他/她到底相信什么。 Q、阿里巴巴三板斧词典 互为土壤:你认为自己是种子,你所在的小团队就是土壤,其他小团队如 果认为你们团队是种子,其他团队就是你的土壤。 竞合关系:大家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大家最好直截了当说话, 因为你的问题只有对手才能发现,对手才是你成长最佳伴侣。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是一句阿里老话,来自支付宝 slogan,阿里有裸 心会,就是大家敞开心扉聊天谈事,各自讲讲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只有你 了解别人的故事,你才真正认识对方。 视人为人:把人当人看,不要把对方当做工具,也不要把人当成圣人,既 然对方是活生生的人,就会有喜怒哀乐,是人就会有缺点、优点。 借假修真:人生如戏,必须入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天的实战 演练是为了节约未来团队的磨合时间和没必要的弹药浪费。 借事修人:不管是培训中,还是实际工作,团队之间总要历经无数冲突, 无数吵架,要通过这些大事小事,去修炼个人心性。

6 页 343 浏览
立即下载
OD、TD、LD区别与岗位职责

OD、TD、LD区别与岗位职责

OD、TD、LD 区别与岗位职责 一、LD、TD、OD 涵盖内容  1、LD(Learning Development)学习发展  学习发展偏重于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及态度转变等的学 习和培训工 作。旨在提升现有人员的认知和 Level,帮助小白变职业,甚至变成 大咖,以符合组织的发展需要。重点工作包括培训体系建设、课程 体系建设、内训师体系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文化建设、员工的职业 发展等。  岗位职责:  ①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建立和完善公司学习与发展体系;  ②绘制学习地图,根据人才类别、业务类别,开发相应的专项学 习计划; ③制定各阶段学习发展计划并实施,对各类学习活动进 行效果评估; ④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学习课程供应商体系,建 立多维度的学习资源; ⑤组织建立集团内训师体系,完成讲师选 拔、培训和认证; ⑥建立和开发公司案例库;  ⑦ 调研业务部门和分子公司培训需求,在统一的框架下给予指导和 合理化建议。 2、TD(Tanlent Development)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主要作用是帮助组织发挥长期优势,为组织持续提供关键 人才,所以人才发展又叫人才管理。人才管理中的关键人才的招募 、 薪酬、绩效管理一般会由相应模块的 HR 负责,而 TD 主要负责关键 岗位的人才发展工作,主要工作有:胜任力模型搭建、任职资格体 系建设、人才盘点、人才发展、继任者计划等。  TD 或者人才管理的专业能力,重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中心等方法。  (3)发展技术,除了培训相关的技能以外,需要运用各种发展员工 的方法,如行动学习、导师制、轮岗、在岗的辅导和反馈、工作任 务等。  岗位职责:  ① 根据集团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各体系人才发展规划方案,完善并 优化不同岗位、层级的人才标准,搭建能力素质模型;  ② 统筹推动各体系人才梯队建设,组织和实施人才盘点、人才测评、 考核方案活动,制定关键人才盘点的工具方法,以及保留机制;  ③ 基于人才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有效的人才发展项目,开发相应 的人才管理工具,主导核心人才及高潜人才发展项目;   ④ 构建人才测评中心, 负责核心人才的选拔及测评管理, 通过 人才盘点、评价中心等手段,维护公司核心人才库。为业务发展的 需要,提供相应的人才测评及解决方案;  ⑤ 搭建与推动执行人力资源体系相关计划,如任职要求、岗位评估、 职级评定、发展通道等,形成完整的任职资格体系。   3、OD(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组织发展  OD(组织发展)是一个根据社会与行为科学知识进行干预,从而增 强组织有效性并促进个人与组织变革的过程。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创 造适应变革的组织运行机制和组织文化,使得组织可以积极响应战 略调整带来的变革,让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可持续性地 健康发 展,让人、团队和组织的潜能最大的释放,为实现企业远大的目标 提供保障。  OD 的核心职责有哪些?  由于组织的内外部商业环境是快速、不断地变化的,OD 需要对整个 组织适应环境的这个 PDCA 循环的有效性负责。具体包括:  (1)确保组织不断确认内外部商业环境的变化  外部环境包括整个市场的格局,客户的需求,技术进步,竞争压力, 社会/政治/法律要求等;内部环境包括股东要求,员工的期望等等。   (2)连接战略与执行  基于公司战略,如何将战略落地,有效执行; (3)设计“组织” 这个系统 包括组织、人员、文化等相关要素。  组织指组织架构、角色职责、决策权限、回报与激励机制、信息管 理机制等;  人员指能力及数量规划、人才管理、人才发展等;  文化指组织提 倡的价值观、态度、行为准则等。 (4)把握组织实际上的运行状 况  重点把握组织“实际运行”的状态,检验与“设计”之间的差距。  (5)验证企业业绩  基于企业业绩、目标的达成情况,股东、员工期望的满足情况,与 最新的内外部商业环境做检验,推动组织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和组织 设计。 职责描述:   ①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进行组织有效性评估、组织诊断,分析组织 架构与业务发展的匹配度,促进相关组织架构、职责及管控模式的 设计、优化与管理;   ② 通过行业数据调研、内部数据分析,对内部业务流程、资源配置 等提出合理优化建议,持续推进各业务单元的人效提升;  ③ 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制定并优化组织架构及组织发展规划设 计;  ④设计及开发各种形式的针对不同岗位的组织评估、设计 和优化工具及方法,为组织设计的优化和赋能提供保障;  ⑤ 负责组织绩效、个人绩效体系的优化和相关工具开发工作;  ⑥ 负责权责手册的管理,根据业务发展及时修订,并推动信息化落 地。 ⑦主导岗位体系建设、开展岗位工作分析,维护更新岗位职 责;  ⑧与业务部门共同制定合理的 HC(人员编制)并进行管理。     OD 的功能就是通过组织变革帮助企业适应外部环境,通过内部系统 的改善,如在结构、流程、责权、人员能力、文化等方面的重塑,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达到深入客户需求、快速响应的 效果,使组织更有战斗力。  比如华为“铁三角”模式,是因为 2006 年在苏丹市场的溃败(外部 因素),其原因是客户线不懂交付,交付线不懂客户,产品线只关 注报价(内部因素)。之后华为形成了产品、客户、交付紧密结合 的铁三角模式。“铁三角”作为最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一线作战单元, 华为让项目团队在立项、投标、签约、合同变更与关闭等多个方面 的决策上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从而极大提高了一线决策的灵活性, 实现了决策前移,调动了团队的积极性和创新创造热情,保证了对 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准确把握与快速响应。 LD 是培训体系职责的延伸,TD 侧重于人才管理体系的构建,OD 实 际上超越了 HR 的传统职能,更侧重组织整体,重点关注人和人之间 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系统考虑整体组织能力的构建。 那么究竟什么是 OD(组织发展)? OD(Organization Developmen t)  狭义 OD 的职责:一般指业务 OD,更多的是围绕着业务发展所做的 工作;借助系统思考,团体动力,人力资源,心理学等理论及工具, 帮助团体梳理业务方向和目标,改善团队关系,激发个体活力,以 及提升组织效率,达成业务目标。  1、根据公司战略,设计公司专属的组织构架。  不同的公司业务类型,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的组织结构不一样。  2、设计职能部门配置,撰写职能部门工作内容。 也就是为即将到 来的员工,诠释他们要做什么。 3、建立部门间合作机制(AMPES)  跨部门合作职责不清是现在很多公司遇到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 要明确划定,提高工作效率  大家需要 AMPES 模板:批准,监督,计划,执行,协助。 4、设 置组织构架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使得公司组织构架,能够随着公司变化而变化。 OD 具体工作场景  1、 公司市场和商业模式转变 • 主持 Top 团队进行新业务战略 确定; • 主持进行负责人选拔与确定; • 组织业务流程与组 织架构; • 主持核心管理团队与人员配备; • 实施人员能力 升级; • 主持业务转型保障服务; 2、 内部业务发展及组织 成长 •主持公司持续的文化健康分析工作;  • 主持因业务扩张带来的流程及职责、人员能力变化等工作; •  作为 TOP1 的工作教练,校准因 top1 个人风格对于组织成长的影响;   • 保障公司业务转型或业绩增量带来的组织扩容、流程改造、架构 及人员调整、人员能力缺失;  • 研发或者采购因组织成长或缺的各类干预工具、机能或流程,以 确保组织成长中出现的各层级问题有对应的干预方案; •预防公司经营中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为公司各类团队及人才提供咨询与支持服务;   3、业绩扭亏与绩效提升 •组织 Top 团队进行战略与经营分析; •实施流程改造与组织架构调整; •主持关键人员调整及能力发展; •保障业务流程与人员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主持绩效管理与人员激励; 4、家族企业治理与传承  •策划并主持家族企业治理与传承章程,筹建治理与传承机能; •主持家族企业股权归属、交易、转让等权力变化工作; •策划并主持家族企业家庭关系经营,保障企业系统正常运营; •主持家族财富安全与增值、投资等工作; •负责家族企业核心人员梯队组建与培养工作; •保障家族企业核心人员替换期的正常经营及风险管控。  总结   OD 实际上超越了 HR 的传统职能,更侧重组织整体,重点关注人和 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系统考虑整体组织能力的构建, 通过整体性能的改善,让组织更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    

8 页 400 浏览
立即下载
领导力素质模型及测评汇报课件PPT

领导力素质模型及测评汇报课件PPT

目 录 领导力素质模型构建 领导力测评基本情况 领导力测评结果分析 项目结果应用及展望 对某集团公司领导力素质模型 项目需求的定位 • 目标一:建立某集团公司管理人员领导力素质模型 – 通过高层访谈、解读公司发展战略、深入研究高绩效管理者的行 为特征、结合对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标杆研究,建立一套符 合某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中高层管理者能力素质评价标准体 系即领导力素质模型。 对某集团公司领导力素质模型 项目需求的定位 • 目标二: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设计领导 力评价体系 – 以领导力素质模型为基础,设计管理人员 领导力素质评价中心,通过 360 度问卷, 对现有管理人员和后备干部进行领导力素 质盘点,了解他们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所 要求的关键能力的差距,为干部的任用、 选拔、培养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对某集团公司领导力素质模型 项目需求的定位 • 目标三:盘点油田处级领导干部 综合素质现状和对策建议 – 项目组与油田处级领导干部管理专 家共同通过网络化的 360 度测评, 进行现有处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盘 点,了解他们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所要求综合素质的差距,据此提出 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相关的对策 建议,为干部的任用、选拔、培养 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对某集团公司领导力素质模型 项目需求的定位 • 目标四:转移领域内专业知识和技能 –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和油田内部管理专家,通力合作, 共同调研分析,一起审视鉴定,这样既可确保本项目的顺利进展 和研究成果的科学合理,也能够不断提升内、外部管理专家和研 究人员的本领域内的研究能力、项目成果转化能力、项目成果执 行能力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将输血功能有机转化为造血功能。 什么是素质 素质模型及构建原理 • • 基于特定的组织、文化、岗位族群、具体角色和岗位,能够有效区分一般绩效者 和杰出绩效者的一系列组织素质组合 构建素质模型的基本原理:  找出“ 20% 的素质,这些素质却带来 80% 的绩效差异”  找出对岗位、未来业务要求产生最大影响的素质 基本素质 一般绩效 表现者 区分优秀和一 般的素质 优秀绩效 表现者 未来业务战略 发展所需要的 素质 标杆参 照、对落 实战略所 必要的素 质 素质模型构建的方法:我们采取了科学严谨 的方法构建某集团公司处级领导的领导力模 型 高 本次构建领导力模 型所采用方法 基于深度研究的素质模型 (35+ BEIs+ 问卷 ) 基于 BEI的素质模型 (20+ BEIs) 方法的复杂性 混合模型 (5-15 BEIs) 低 对标分析 高层访谈 + 对标分析 + 通用素 质模型法 通用素质模型 战略解读 结果的精确度与有效性 高 项目研究过程 战略解读 标杆研究( 6 个) 业务战略 成就 卓越 某集团公司 领导力素质 模型 概念形成 Concept( )Formation 学习 创新 忠诚 奉献 合作 共赢 BEI 行为访谈(中 层 28 、高层 2 ) 问卷调研( 166 位中层) 通过 30 个行为事件访谈 (BEI) 以及 166 位中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力调查,我们 研究了某集团公司公司超过 160 位各 级领导者。对结果的解码 (Coding) 使 我们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些 资料成为构建素质模型最主要的基础 。 某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国家利 益至上、公司利益优先、员工利 益为重)为模型的设计提供了方 向和框架。对战略目标、公司远 景以及其他材料的分析,则为我 们充实模型的内容提供了帮助。 我们参考了数据库中 6 家公司的领导力素质模 型,根据某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借鉴 了里面的一些内容。选择这些公司是考虑到了 某集团公司公司的规模、行业特点以及发展战 略。他们都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其中石油 行业三家,电子高科技类一家、多方面经营转 型企业一家(需确定后更新)。 优秀处级干部行为事件访谈 ( BEI ) 态 度 类 成 就 类 思 维 类 影 响 类 ·从组织整体和长远角度考虑、决策、开展工作。 ·热爱自己的职业,有强烈使命感,兢兢业业。 ·在工作中保持积极态度,追求高目标的激情与事业 心。 ·不满足于现状,完成有挑战性的目标。 ·拥有与工作相关联的知识储备。 ·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获得有利于未来发展 的能力。 ·善于思考,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创造性的解决工 作中的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关系来影响他人。 ·优化人员配置,使组织高效运转。 顾全大局 务实敬业 追求卓越 开拓进取 系统学习 学而思进 改革创新 影响力 沟通协作 团队建设 高层领导者行为访谈 某集团公司领导人应 具备的素质 行为表现 我们确定的素质 热爱企业,爱岗奉献 扎根油田,勇于奉献,起到表率作用;工作思路清晰,全局观念,务实敬业 重点突出,围绕公司重点开展工作。 创新精神 具有稳健的决策力,并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对新生事 系统学习、改革创新 务有良好的接受性。 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 能够在国家政策、公司策略、竞争环境等不断发生变 系统学习、改革创新 化的情况下,有效地应对模糊状态,并找到最恰当的 方式,为公司增加价值。 影响力和协调能力 通过卓越的影响力和协调能力,对内协调各部门各地 影响力、沟通协作 区的相关人士,对外整合社会资源,以达成公司目标。 学习能力 具备相当充足知识储备,并能合理使用,和不断更新,系统学习、学而思进、改革创 用以改进工作方法和团队绩效。 新 中高层管理者领导力问卷调查结果 某集团公司文化的解读 国家利益至上 公司利益优先 员工利益为重 华 北 油 田 的 文 化 要勇于承担经济责任、 把热爱石油事业、热 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爱某集团公司以及爱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岗敬业体现在具体工 作之中,以优良的业 绩促进公司稳健发展。 把企业发展成果惠 及员工,提高员工 的精神、物质、文 化生活水平,为员 工的成长进步、展 示才华创造条件, 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我 们 的 解 读 以大局为重 立足石油,扎根某集团公司 优化资源优势 对工作积极承担责任, 对工作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关心员工成长 敢于担当 追求业绩,促进企业发展 顾全大局 务实敬业 开拓进取 追求卓越 改革创新 团队建设 标杆研究 标杆选取原则 • 大型集团型企业 • 业务相似大型企业 • 组织文化具有类似性 • 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素质模型 所选标杆企业 标杆借鉴: 不断创新、正直、负责任、个人奉献、战略思维、追求卓越、高效执行 (体系建设、学习总结、业绩导向)、成就导向(挑战目标)、坦诚 沟通、团队领导(激发团队斗志、培养下属) 模型构成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了某集团公 司领导者的 10 个关键素质,又可以分为 4 大 类。其中,我们把“忠诚奉献”作为某集团 公司的核心能力素质。 这四大类素质是: 忠诚奉献 成就卓越 某集团公司的领导人执着于对石油行业的热爱和忠诚, 爱岗敬业。他们从奉献为荣,以业绩为标,确保实现某 集团公司再铸辉煌的战略目标。 开拓进取 追求卓越 成就卓越 忠诚奉献 学习发展 系统学习 学而思进 改革创新 顾全大局 务实敬业 和谐共赢 影响力 沟通协作 团队建设 某集团公司卓越的领导人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立足长 远,以争先求“早”的精神和态度,超前谋划、部署、 协调,扎实完善,不断开拓新的工作局面。 学习发展 某集团公司人一直在不懈的追求持续和稳定发展的道路。 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完善体制,提高效率。 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和谐共赢 和谐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某集团公 司的领导人增强思想责任意识,以安全稳定促文化和思 想发展,保障“员工发展与公司发展融为一体,个人价 值与公司价值同步提升”理念的实现。 领导力模型词典 目 录 领导力素质模型构建 领导力测评基本情况 领导力测评结果分析 项目结果应用及展望 上级 领导力 360 度测评 被评 价者 共测评 300 人: (自 正处级 102 人,副处级 198 人 同级 评) 下级 满足下列要求: 1 )层级:上级、本人、同级、 下级 2 )人数:每一层级至少 2 个, 最多 5 个。 3 )资格界定:根据企业具体情 况、在保证评价结果有效前提下, 由内部人员和外部专家共同拟定。 如与被评价人工作关系、思想觉 悟(责任性等)、熟悉程度等。 4 )评估人的资格审核:填写人 的资格每次评价前由考评组根据 前期确定的资格要求评估,每次 评价都重新评估。 5 )评估人的调整:每次评价前 进行重新审核,根据审核结果考 虑是否需要更换。当符合资格的 人较多的情况下,也可每年按照 一定比例调整,选择不同的填写 人,也可降低学习效应。 问卷电子化——形成结果报告 测评团体报告基本结论 ( 1 )通过团体报告,我们能够得到各个维度的卓越水平、优秀 水平、良好水平、基础水平的等级分类标准。为招聘选拔、绩效 管理、领导力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参照值,为干部管理工作提供了 定量化的依据。 ( 2 )正处级领导干部得分高于副处级领导干部。 ( 3 )在岗位类别对比分析中,党群类领导与行政类领导的得分 近似,技术类领导的得分较低。 目 录 领导力素质模型构建 领导力测评基本情况 领导力测评结果分析 项目结果应用及展望 性别结构 序号 性别 次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1 女 15 5.0 5.0 5.0 2 男 285 95.0 95.0 100.0 300 100.0 100.0 合计 单位结构 • 共有 43 家单位,单位分布比较均衡。单位结构如 下图所示: 岗位类别结构 序号 分类 次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1 2 3 党群 技术 行政 68 34 198 22.7 11.3 66.0 22.7 11.3 66.0 22.7 34.0 100.0 300 100.0 100.0 合计 级别结构 序号 分类 次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1 2 副处 正处 198 102 66.0 34.0 66.0 34.0 66.0 100.0 300 100.0 100.0 合计 能力分级标准( 4 维度) 基础水平上限 良好水平上限 优秀水平上限 卓越水平上限 A1. 忠诚奉献 6.22 6.53 6.83 7 A2. 成就卓越 6.21 6.51 6.81 7 A3. 学习发展 6.09 6.42 6.76 7 A4. 和谐共赢 6.03 6.34 6.65 7 能力分级标准( 10 维度) 基础水平上限 良好水平上限 优秀水平上限 卓越水平上限 B1. 顾全大局 6.11 6.45 6.79 7 B2. 务实敬业 6.30 6.61 6.91 7 B3. 开拓进取 6.32 6.61 6.90 7 B4. 追求卓越 6.07 6.41 6.76 7 B5. 系统学习 6.15 6.50 6.85 7 B6. 灵活发展 5.98 6.37 6.76 7 B7. 改革创新 6.04 6.40 6.76 7 B8. 影响力 5.75 6.11 6.47 7 B9. 沟通协作 5.98 6.34 6.70 7 B10. 团队建设 6.29 6.58 6.86 7 四维度总体分析 四维度不同级别对比分析 四维度岗位比较分析 四维度单位比较分析 十维度总体分析 十维度不同级别对比分析 十维度岗位比较分析 十维度 单位比较 分析 十维度对比分析 • 相对优势有:顾全大局、务实敬业、开拓 进展、系统学习、团队建设五项; • 追求卓越、灵活发展、改革创新、沟通协 调四项处于中间状态; • 相对劣势是影响力一项,因此是重点开发 提高对象 各单位十维度对比分析 沟通协作 团队建设 样本 顾全大局 务实敬业 开拓进取 追求卓越 系统学习 灵活发展 改革创新 影响力 6.17 6.64 6.71 6.12 6.43 6.57 6.43 6.19 6.40 6.55 1 6.48 6.81 6.71 6.45 6.38 6.43 6.26 6.10 6.10 6.71 2 6.17 6.45 5.98 6.02 6.36 6.19 6.31 6.05 5.90 6.31 3 6.52 6.74 6.45 6.38 6.38 6.33 6.60 6.19 6.00 6.60 4 6.48 6.79 6.52 6.48 6.43 6.50 6.60 6.24 6.17 6.64 5 6.48 6.93 6.67 6.57 6.48 6.60 6.64 6.26 6.33 6.88 6 6.24 6.57 6.38 6.21 6.40 6.43 6.43 5.93 5.95 6.45 7 6.90 6.90 6.90 6.70 6.80 6.80 6.80 6.40 6.70 6.70 8 6.70 6.70 6.90 7.00 6.90 6.50 6.60 6.50 6.70 6.60 9 6.46 6.73 6.58 6.44 6.51 6.48 6.52 6.21 6.25 6.60 平均值 例 • 第一,总体来讲,相对优势有:务实敬业、开拓进取、团示 队建设,共三项;相对的劣势是影响力、沟通协作两项。 • 第二,从差异化比较看,务实敬业、影响力、沟通协作等 项走势比较一致,相关性较高;顾全大局、改革创新走势 不太一致,相关性较低。 • 第三,影响力、沟通协作是他们的劣势,并且他们各自的 相关性较强,因此是重点开发提高对象。 目 录 领导力素质模型构建 领导力测评基本情况 领导力测评结果分析 项目结果应用及展望 项目结果应用及展望 将能力标准框架应用到招聘选拔制度当中 项目结果应用——招聘选拔 将能力标准框架应用到招聘选拔制度当中,为了避免应用过程中遭遇到的风险,克服来自 各方面的阻力,使应用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需要。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的 保护和约束。使各级领导干部在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强制要求下自觉地执行,逐步内化为一种职业要求 和规则,形成一种组织风尚。 健全处级领导干部选拔录用新机制,建立领导素质标杆,并运用测评结果推进能岗匹配 处级领导干部选拔录用制度中的难点问题,如上易下难、组织考察失真等等。为此,要建立 健全科学、准确的选拔任用标准的新机制,确保把最优秀的人才选上领导岗位,做到优胜劣汰,体现 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本报告的能力标准框架和测评结果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科学性,能够反映出处级 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可以作为能力选人新机制中领导素质标杆的重要参考依据。 挑选或发展评价方法 甄选的方法可采取面试、测验、评价中心、传记式问卷等评价方法,并且以成本效益是否合 适,以及候选人是否容易接受等作为选择的基础。如果采取面试方法,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要开发一 套面试问题。这些问题是鼓励应聘者谈论他们现在或者过去的经历,从中发现其是否具备所需要的能 力要求。 项目结果应用——招聘选拔 建立领导力素质模型,制定确定的能力素质要求 部门 采油一厂 岗位 副厂长 级别 副处级 学历 大学 专业 采油相关专业 外貌 良好 工作经验: 1. 八年以上石油行业从业经验 2. 五年以上生产单位管理经验 成就卓越 应聘条件 能力模块: 与其能力素质模型 相结合,使得评估 标准能够更加有效 的衡量应聘者与岗 位的匹配程度 开拓进取 追求卓越 忠诚奉献 学习发展 顾全大局 务实敬业 系统学习 灵活发展 改革创新 能力量化标准: 应用技术类能力素质常模 和谐共赢 影响力 沟通协作 团队建设 项目结果应用——招聘选拔 对于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需要确定基本的筛选原则 示例:处级干部招聘选拔的若干原则  “ 能力优先”原则:对于岗位的招聘应首先考虑其能力,是否符合对于 岗位的具体能力素质要求,其次考虑资历、经历等次要因素  “ 内部化”原则:由于处级干部必须对某集团公司各个业务运作情况和 运作习惯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处级干部本身即为某集团公司内部成员。  “ 协作沟通能力优先”原则:尽管处级干部的招聘选拔由众多能力要求 组成,但是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沟通的能力无论在内部组织交流还是外 部客户的交流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将作为最重要的两条评估准则。  “ 来自业务”原则:部门协作的实现需要与各个业务部门的沟通,在实 施之初,由于本身业务协作流程尚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建议处级直接来 自于各个业务部门的抽调。 绩效考核引入“素质考核”的理念 项目结果应用——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以“结果”做为考核的依据。作为一名领导人员,很难把结果做为衡 量绩效的指标,比如党群工作人员把“和多少人谈心”做为考核的依据。素质考评是在 肯定业绩的前提下,鼓励人员面向未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 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等级标准 通过本次测评,建立了从基础水平到卓越水平的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在今后的绩效考 核中,我们可以把这个结果做为标杆,客观的评价每位管理人员的绩效成绩,并有效的 指导管理者能力提升的方向,从而更好的提升管理者的绩效。 绩效反馈与原因诊断 针对工作绩效进行反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解决好冲突,可以让绩效评价发 挥良性作用,真正改进绩效。 项目结果应用——绩效管理 个人评估体系涉及多个方面的把握 个人绩效评估体系 * 对业绩指标达 成情况的评价 优点 缺点 对能力素质要 求达成情况的 评价 对员工个人职 业生涯设计的 考虑 岗位职责的履 行状况 关键绩效指标 能力素质模型 1. 可以量化,对绩效结果的判断比 较客观 1. 组织对员工绩效提出明确的行 为表现要求 2. 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及应 达到的绩效表现 1. 只能细分至部分关键岗位 2. 单纯强调指标的目标值,对工作表 现重视不足,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缺乏指导作用 1. 定性描述,可能不尽全面且比 较主观 * 关键绩效指标和能力素质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 盘点领导力发展状况,设计领导力发展项目 项目结果应用——领导力发展 针对测评结果,发现领导力的优劣势,帮助他们认知自我优势,提升劣势,增强未来的 领导素质。 建立以能力标准框架为导向的发展需求分析,找到理想状况和实际状况的差距 , 更好地 确定培训需求,从而增加培训的有效性。 培养后备人才队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通过油田的整体领导优劣势盘点,我们会衡量并发现最有潜质的目标人群,建立后备人 才库,并为他们的发展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通过测评发现后备人才的优劣势,着力发挥 他们的有数,补足欠缺,为后备人才的能力提升指明方向。同时利用培训、轮岗、交流 等形式多方面的培养后备人才的岗位适应性,为后备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大力支撑。 运用不同形式全面提升领导力的发展 根据领导力素质的特性,各项素质是潜在于表象内的一种能力,所以在培养方式的选择 上需要运用不同的模式。领导者的学习效果产生取决于日常的管理及经验的成长,所以 管理者在课堂或者自学方式基础上,一定需要反复在实际岗位上实践才能更加有效。还 有一些其他的培养方式,如:网络 E-learning 的自我学习、公共研讨会、案例研究、角 色扮演、经验体验项目等。 项目结果应用——领导力发展 领导能力是如何提升和发展的  我们研究发现,有效的加快各级领导 干部的能力提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 自我认知 对自身的强弱项有高度准确的认知  同时,需要支持系统支持帮助他们成 长,包括跟踪评价机制、个人发展计 划等  领导力的发展不仅仅以个人成长为出 组织领导能 力模型 具有挑战 的经历 发展支持 系统 发点,而是以组织的绩效提升为最终 目标 组织发展战略目标 项目结果应用——领导力发展 我们认为领导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三个阶段来进行。本项目 侧重在第一、二个阶段 领导力发展 第一阶段 理解战略文化、 建立领导力模型 建立适应某集团公 司业务战略发展的 领导力模型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提升自我认知,建 立个人发展计划 培养体系建设 通过人才测评,帮助 领导干部提升自我认 知,制定个人能力发 展计划;通过人才地 图,帮助组织了解人 才现状 设计领导力培养 支持系统:设计 学习路径和培训 课程,帮助管理 者提升领导能力 项目结果应用——领导力发展 筛选重要人才 特殊培养、 保留重点培 养人才 能力提升是个系统循环的过程 能力建设标 准 能力评估系 统 Standard (标准) Practice (实践) S A P L Assessment (评估) Learning (学习) 个性化学习 方案定制 多职能实践 影子计划 贯穿始终的辅导 感谢您的聆听和阅读! Thanks! www.zbrda.com TEL:010-67053528 将能力标准框架 应用到招聘选拔制度当中 建立领导素质标杆 推进能岗匹配标准 能岗匹配标准(正处级)   党群岗重要性系数 党群岗能力 标准 行政岗能力 标准 B1. 顾全大局 6.46 6.50 * B2. 务实敬业 6.58 6.61 * B3. 开拓进取 6.77 6.78 B4. 追求卓越 6.47 6.51 B5. 系统学习 6.64 6.66 B6. 灵活发展 6.28 6.38 * B7. 改革创新 6.38 6.40 * B8. 影响力 6.24 6.25   B9. 沟通协作 6.58 6.58 B10. 团队建设 6.61 6.62 低 * 中 高 低 中 高         *     *         * * * * * * * * *   * 行政岗重要性系数 *   * * 高 中 低 党群类 1.08 1.03 1 行政类 1.06 1.028 1 计算公式: 党群岗匹配度 = 评 分结果 / (党群 岗能力标准 * 党群岗重要性 系数) *100% 技术岗匹配度 = 评 分结果 / (技术 岗能力标准 * 技术岗重要性 系数) *100% 行政岗匹配度 = 评 分结果 / (行政 岗能力标准 * 行政岗重要性 系数) *100% 总体匹配度 = 各项 能力匹配度之 和 / 能力数量 能岗匹配标准(副处级) 党群岗 技术岗 行政岗 党群岗重要性 技术岗重要性 行政岗重要性 能力标 准 能力标 准 能力标 准 系数 系数 系数 B1. 顾全大局 6.53 6.37 B2. 务实敬业 6.68 B3. 开拓进取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6.45   *   *     *     6.64 6.60 *         * *     6.57 6.46 6.54 *       *   *     B4. 追求卓越 6.39 6.34 6.39 *       *       * B5. 系统学习 6.42 6.43 6.43 *         *     * B6. 灵活发展 6.48 6.36 6.41 *     *     *     B7. 改革创新 6.50 6.34 6.41   *   *     *     B8. 影响力 6.10 5.92 6.06     * *       *   B9. 沟通协作 6.25 6.19 6.23 *     *       *   B10. 团队建设 6.66 6.52 6.55     * *     *     高 中 低 党群类 1.05 1.02 1 技术类 1.12 1.04 1 行政类 1.09 1.023 1 计算公式: 党群岗匹配度 = 评 分结果 / (党群 岗能力标准 * 党群岗重要性 系数) *100% 技术岗匹配度 = 评 分结果 / (技术 岗能力标准 * 技术岗重要性 系数) *100% 行政岗匹配度 = 评 分结果 / (行政 岗能力标准 * 行政岗重要性 系数) *100% 总体匹配度 = 各项 能力匹配度之 和 / 能力数量 挑选或发展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组织选拔 竞争上岗 公开招聘 委托中介 √ 结 构 化 面 试 (BEI 访 谈) 非结构化面试 √ √ √ √ 公文筐测试 √ √ √ √ 角色扮演 √ √ √ 无领导小组讨论 √ √ √ 工作场景模拟 √ √ √ √ 领导力素质测评 √ √ DISC 领导风格测试 √ √ √ √ 某单位干部考核体系 某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V V 必修培训项目 序号 10 维度 30 维度 信息搜集能力 课程目录 横向交流 / 高层讲座 《公关技巧》 1 影响力 公关能力 《公关危机处理技巧》 影响力 《塑造领导者影响力》 各单位中期培训项目 • 根据前面盘点各单位的劣势素质项,我们针对各单位的劣势项,整理 出符合各单位中期所要进行的培训项目。(以某单位为例) 序号 10 维度 30 维度 课程目录 战略前瞻性 序号 《中国石油宏观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 《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 顾全大局 35 房地产开发有 限公司 政策把握能力 《决策与问题分析》 《危机管理》 《法律基础》 严谨缜密 《企业精细化管理与技巧》 人际洞察能力 《 PDP 人际风格测试及学习》 协调沟通 沟通协作 《高效管理沟通实战》 《跨部门的沟通技巧》 《 MOT 关键时刻》 冲突解决能力 《领导之剑 - 高效问题解决及决策》 《职场冲突管理技巧》 培养后备人才队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培养后备人才队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第三梯队计划加强 对关键职位管理, 进一步促进人员发 展 针对需求所设计 的培训,让领导 人员获得更多专 业 / 管理知识 为每位领导人员制 定个人发展计划明 确发展方向 衡量技 能 / 能力 个人发展 计划 年终评估衡量每 位干部能力 / 技 能 职业生涯设计让领 导人员了解进一步 的发展方向,同时 可保留人才 重点培养 人才 培训 工作 轮换 指导 / 辅导 职业生涯 设计 干部工作轮换, 让他们获得不同 的工作经验 指导 / 辅导进一 步指明发展方向 和提供反馈 第三梯队 ( 1 )文化氛围 的导入 培训示例——“影响力”培训 第一,分析理解 “ 影响力”培训 设计 阶段 第二,设计阶段 ( 2 )培训研讨 式 ---- 集中学习 + 专题研讨 ( 3 )阶段式跟 进 ---- 分段学习 + 应用跟进 + 实 践验收 ( 4 )混合通关 式 阶段式跟进 混合通关式

68 页 381 浏览
立即下载
领导力模型培训课件

领导力模型培训课件

领导力模型培训 目 录 • 什么是领导力 ? • 领导力模型 • 领导力层次 • 领导力要素 • 规划和计划 • 执行和推进 • 领导力组织 • 总结 领导力定义(一) • 领导力:领导自己和领导组织、以及积极影响他 人的能力(狭义上讲:管理能力)。 ( 1 )自己; ( 2 )团队; ( 3 )他人; • 存在的误区: ( 1 )领导力仅仅限于领导一个团队或组织 的能力。 ( 2 )领导力只有领导者才需要,实际上每 个人都必须需要领导力。 ( 3 )领导力是控制力,实际上领导力是激 领导力定义(二) • 领导力:领导力实际上到最后影响两件事情: ( 1 )影响一个公司的风格,我们所谓的文化。 ( 2 )还有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 公司是领导出来的,而不是管理出来的。 • 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即: ( 1 )明确的业务核心; ( 2 )优秀的领导能力; ( 3 )卓越的执行力 。 • 评估一个领导者的基本条件:执行力、领导力和 新知识。 大家理解了吗 ? 领导能力模型( IBM ) • IBM 领导能力模型: 通过如下四个方面衡量: • ( 1 )品质(责任、热情、素质) • ( 2 )客户。 • ( 3 )速度。 • ( 4 )专注一件事情(专注、执著)。 专注、执著 度 户 速 客 品 IBM 对领导能力的注释 第一:对客户的洞察力。 第二:要有突破性思维。 第三:要有不断追求成功,追求目标的动力。 第四:就是团队的领导力。 第五:就是要直言不讳。 第六:就是团队要协作。 第七:就是要有决断力和决策能力。 第八:要发展组织的能力。 第九:要培养你部门的人才。 第十:你自己要有个人的投入。 领导力模型(一) • Colins 模型 训练有素的人 为 第五级经理人 化 先人后事 术加速器 积累力量 训练有素的思想 直面残酷的现实 训练有素的行 训练有素的文 刺猬理论 实现跨越! 飞 技 领导力模型(二) • 第一个理念:第五级经理人 • 第二个理念:先人后事。 • 第三个理念: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 • 第四个理念:刺猬理论(专注、执著) • 第五个理念:造钟者(打造长期性的文化基因)和报时者 领导力模型(三) • 第五级经理人的特征:谦逊 + 执著; • 先人后事: ( 1 )中国式的说法:先做人,后做事。 ( 2 )美国式的说法: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 (不合适的人下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 • 合适的人才才是有价值。注意:合适。 • 选择合适的人才优先于战略、远景、组织结构和 技术问题。 • 重要的是给何人支付,而不在于如何支付! 领导力模型(四) • W.S. 丘吉尔: 对于国家领导人而言,没有什么错误会比误 以为事情会自行解决的妄想更令人不可饶恕了。 • 面对,方法,行动,这是我们的三部曲。首先是 面对所有的问题和苦难。 • 斯托克代尔孛论: 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 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他们 是什么! • 领导不是始于远见卓识,而是始于让人面对残酷 的现实,并积极地采取行动。 领导力模型(五) • 你是刺猬?还是狐狸呢? • 为什么狐狸总被刺猬打败呢? • 刺猬理念并不是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目标、一个 要成为最优秀的策略,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意图 或者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策划。 • 刺猬理念是对你能够在哪个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一 种理解。 • 审问自己、执著、细节。 • 造钟者和报时者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问题。 领导力层次( IBM ) • IBM 的领导力层次: ( 1 )职位和权利 ; ( 2 )资源和个人关系 ; ( 3 )成绩和贡献; ( 4 )星火相传; ( 5 )品质。 • 第一层次:大家跟随你是因为他们必须这样做,这也是最低的层 次。 • 第二层次:你开始和一群人有关系,因此大家跟随你,是因为他 们自愿的选择。 领导力层次( IBM ) • 第三层次:大家跟随你是因为你为组织或公司里 面作出的成绩是有贡献的,你开始在单位和组织 里面建立了威信。 • 第四层次:你在公司和单位里面培养了很多人, 大家跟随你是因为你对他们的培养和提拔,就代 表你的领导能力已经超越了光是靠个人关系,因 此你受到尊敬,因此大家愿意跟你。 • 第五层次:大家跟随你是因为你的品德、为人、 能力和你所代表的目标和理想 。 领导力层次( Colins ) 第五级经理人 将个人的谦逊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建立持续的卓越业绩 富有实力的经理人 组织人力和资源,高效地向既定目标前进 坚强有力的领导者 全身心投入、执著追求清晰可见、催人奋发的远景、向更高业务标准 努力。 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 为实现集体目标贡献个人才智,与团队成员通力合作 能力突出的个人 用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个人作风做出巨大贡献 领导力层次(四) • 一个问题:大家对照一下,我自己处于哪一个层 次? • 第四层领导和第五层领导的区别: ( 1 )第四级领导果断;第五级领导执著。 ( 2 )第四级领导在前台煽动;第五级领导在 后台指导。 ( 3 )第四级领导有激情;第五级领导谦虚。 • 另一个问题:第三层次需要哪些能力?这是我们 最关心的问题! 想一想,我如何办?向左? 领导力要素(个人) • 禅之初,看山是山;禅有悟,看山不是山;禅彻悟,看 山还是山 • 对于个人:  (1)孔子:博学、明辨、审问、慎独、力行。  (2)老子:天下大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 细。  (3)己欲不为;勿施于人;  (4)先做人,后做事;  (5)责任重于一切,首先是责任感。 (6)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就是天才。(王蒙)  (7)诚信、勤奋、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有团队精神, 是 MOTOROLA 最看中的品质。 领导力要素(个人) •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 1 )主动积极 ( 2 )以终为始; ( 3 )要事第一 ( 4 )双赢思维; ( 5 )知彼解己 ( 6 )统合综效 ( 7 )不断更新(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 社会 / 情感,心智与心灵) 领导力要素(组织) • 领导者最基本工作: ( 1 )设定目标 ( 2 )建立组织 ( 3 )激励员工,与员工沟通 ( 4 )评量绩效; ( 5 )培养人才,包括自己。 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企业是什么?  企业只有一个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 领导力要素(组织) • 总裁(高级领导者) 总裁的素质领导力包括:     1 )远见,决定了企业发展前    2 )使命,企业发展的目标    3 )激情,领袖影响他人的力量    4 )驱动力,领袖内在的价值    5 )凝聚力,领袖魅力和感染力的体现。  领导者每天的三个问题:   (1)公司/部门的目标是什么?  (2)如何针对目标获取与之有关的资讯; 领导力要素(组织) • 领导力的主要组成如下:  (1)领导者素质(责任、热情、投入等)  (2)领导者能力  (3)领导者技术  (4)领导者对团队建设的作用,如:如何激 励下属。 • 领导力的直接体现:  (1)组织中的*号;  (2)组织中的+号  (3)组织中的减号。 领导力要素(组织) • 领导者的管理能力: ( 1 )计划和规划能力 ( 2 )协调能力 ( 3 )上下级的沟通能力 ( 4 )授权和工作安排能力 ( 5 )业务推进能力 ( 6 )培训能力 --- 方法 ( 7 )业务指导能力 ( 8 )自我控制能力。 一个团队:自主性、思考性、协调性。 领导力要素(组织) 计划 沟 通 权 业务推进 授 目标检查 结果评估 导 培训和指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规划和计划( 1 ) • 规划和计划能力是领导者的最核心能力。 • 高层领导:战略规划; • 中层领导:业务计划; • 计划的核心属性: ( 1 )人; ( 2 )时间; ( 3 )工作; 一个计划,阐述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工作? 计划具有: ( 1 )目标性 ( 2 )准确性 规划和计划( 2 ) • 业务计划中应该主要的问题: ( 1 )关键路径; ( 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3 )资源的可使用性(人、时间、其他资 源); ( 4 )结果性,以结果为导向。 ( 5 )阶段性,将工作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 目标,这样便于控制和推进。 ( 6 )约束条件 --- 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 7 )对外部环境的假设 。 就得这样认真 ! 执行和推进( 1 ) • 在完成一个计划后,工作的完成就在于执行和推 进。 • 走下去、而不是座下来的工作方式。 • 阶段性检查,这是一个非常有效地推进方法。 • 方法,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方法解决,领导 者最大的一个任务:方法性指导。 • 千万不要以为所有人的工作都是按照计划在进行, 这是绝对错误的。按照概率,一个 8 个人的团队, 两天后任务方向就有可能变化。 • 千万别以为计划完成,我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这是导致完不成任务的最大原因。 执行和推进( 2 ) • 魔鬼在于细节! • 魔鬼在于责任! 一切皆有可能 ! 领导力组织 • 领导力组织: ( 1 )具有领导力的 LEADER 。 ( 2 )统一的目标; ( 3 )可操作的计划; ( 4 )步伐一致(协调性)。 ( 5 )激情和投入。 ( 6 )最大化结果。 ( 7 )优秀的执行力。 总结(二):规划自己人生 • 人生是规划出来的。 • 个人和组织想结合。 • 野心是人生规划的一个推进剂。 • 超越自己。 • 在团队中表现自己。 • 一个更大的平台!

33 页 325 浏览
立即下载
领导与领导力中高层领导培训系列

领导与领导力中高层领导培训系列

领导与领导力中高层领导培训系列 汇报人: XXX 时间: XX 年 XX 月 目录 CONTENTS 1 2 领 导 领 导  领导的概念  领导与管理  领导的方式  领导者概述 力  领导力的定义  领导力的组成  领导力的提升 01 领 导  领导的概念  领导与管理  领导的方式  领导者概述 1.1 领导的概念 领 导 “ 领导”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行为, 企业家领导员工创造业绩,政治 人物领导人民对国家议题的关心, 军队指挥官领导士兵捍卫国家, 设计师领导流行前沿…… 1.1 领导的概念 您是否有听过领导理论大师 沃伦 • 本尼斯? 美国当代杰出的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大师 沃伦 • 本尼斯说,“领导行为和爱情差不多, 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但却难以说的清楚”。那 么,该怎么描述领导行为呢? 1.1 领导的概念 其实,追寻一个词语的本义,至少有两种途径,一是从词语 的字面意思入手,二是从该词语对应的外文词汇入手。 因此,从词语的本义来讲, “ 领”是“带领” 这和英文 Leadership” 的词 根“ lead (引导、领路、走 在队伍的前头)”的含义是一 致的。 “领导”就是“带领引导”。 领导 “ 导”是“引导” 1.1 领导的概念 可见,“领导”的本义就是带领大家朝着既定方向前进的行为,而领导的目的在于为实现 组织的目标而努力。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领导的定义:“领导是率领和引导 任何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1.1 领导的概念 一、这些让人困惑的话语 “ 别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 —— 杰克•韦尔奇 “ 绝大多数组织都被管理过度却领导不足。” —— 著名领导力大师沃伦 . 本尼斯 这些家伙都从不同的角度、不约 而同的强调了“领导”比“管 理”更重要,这不禁让很多人产 生了疑惑,到底“领导”和“管 “ 美国不是要做世界的警察、管理世界,而是要去 领导世界。” ——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大抉择》 理”有何区别?为什么他们都那 么强调“领导”的重要性呢? 1.2 领导与管理 二、领导与管理的背景 “ 领导”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导向行 为,从原始社会时代,部落首领就开始 领导部落族群“打怪、升级、捡装备”、 争夺领地等。“领导学”实际上是一门 通常,人们习惯把“领 导”和“管理”当作同义语来 用,而实际上,“领导”和 很古老的学问,其学术源头最早可以追 溯到 2500 多年前的老子时代。可以说, 自从有了组织,“领导”就产生了。 “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管理”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从古 关于“领导”与“管理”的历 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些 史渊源关系,可以这样来看: 伟大的建筑工程都充分证明了古人卓越 的管理才能和管理实践的悠久历史。而 “管理学”作为一种典型的组织控制行 为和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则显得相当 “年轻”,它主要是工业化社会,特别 是 20 世纪工业组织规模化运作的思想产 物。 1.2 领导与管理 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但是,组织在专业化经理人的“管理”下 运作到一定程度,却越来越失去了“领导”的 那种原始纯朴的“带领”、“表率”、“启 发”和“激励”等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和情势下,自然就提出了 一种要求:追寻“管理”的原始“领导”意义, 使实施权威控制的“管理者”改换角色、转变 职能、回归到“满腔激情”、“众望所归”的 “领导者”角色上。 1.2 领导与管理 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如果说领导与管理有区别的话,那也如同左 手与右手或鼻子和嘴巴的区别一样,在理论上将 它们割裂开来加以区别是没有意义的。 —— 德鲁克 崩溃了,为什么德鲁克又说 由于“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失去 它们没有区别?从“领导” 其核心的源头职能“领导”的作 与“管理”二词总是混为一 用,因而,“领导”重新被重视 谈来看,二者并没有本质的 起来,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 区别,的确,它们的共同目 “领导”越来越被作为一个独立 的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的活动被研究和应用 1.2 领导与管理 四、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进而,作为从名词意义的角度来看,“领导者”与 管理者试图控制事 物,甚至控制人,但领 导人却努力解放人与能 量。 “管理者”自然也产生了显著的区别,被誉为“领导力第 一大师”的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 . 科特说:“管理者试图 控制事物,甚至控制人,但领导人却努力解放人与能 量。” 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领导者”与“管理者”之 间的辩证关系:“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 —— 约翰 . 科特 织及配置人员、控制并解决问题,实现战略目标; “领导者”的工作是确定方向、制定战略、激励和鼓 舞员工,并带领全体组织成员创造更大的绩效。 1.2 领导与管理 四、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头儿( boss ) 领导者领导靠的是影响力,管理者管理靠的是管理权 领导者 务虚者,决策者 领导者应能超越现实与制度,管理者是无情与遵照 领导者在队伍前面示范,管理者在队伍中间控制 管理者 经理人 ( managers ) 领导者给出方向,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寻找方法, 务实者,执行者 正确做事 1.3 领导与管理 德国心理学家莱温( P. Lewin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的工作方式对下属群体行为的影响,把领导者的领 导方式分为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即专制作风、民主参与作风和放任自流作风。 专制作风 民主参与作风 放任自流作风 专制作风的领导者以力服人,即靠权力 民主参与作风的领导者以理服人,以身作 放任自流作风的领导者,工作事先无布置, 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特点是:发号施 则,拟议中的行动或决策同下属磋商,鼓 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予个人,一切悉 令,要求他人依从,为人教条且独断, 励下属参与。特点是:所有政策是领导和 听尊便,毫无规章制度。特点是:极少运 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 下属共同讨论决定的,是领导者是下级共 用权力,给下属高度的独立性,依靠下属 惩罚,偶尔也有奖励。有人统计,具有 同智慧的结晶。分配工作尽量考虑个人能 确定他们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专制作风的领导者和别人谈话时,有 力、兴趣和爱好。谈话时用商量、建议和 为下属提供信息,充当群体和外部环境的 60% 左右采取命令和指示的口吻。 请求的口气,下命令仅占 5% 左右。 联系人,以此帮助下属工作的进行。 1.4 领导者概述 1.4.1 领导者的定义 领导者( Leader )是指担任 某种领导职务、扮演某种领导角色、 并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或群体。如 前所述,领导者就是一个组织的 “头儿( boss )”。 领导者的工作就是确定方向、 制定战略、激励和鼓舞员工,并带 领全体组织成员创造更大的绩效。 1.4 领导者概述 1.4.2 领导者的重要性 【鲦鱼效 应】 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鲦鱼因个体 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然而,如果将一只 较为强健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 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是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这就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的“鲦鱼效应”,也称之为 “头鱼理论”,它生动地反映了团队中领导人的重要性。 【鲦鱼效应】的启示 下属的悲剧往往是领导一手造成的,失败的领导者用自己的失败掩盖了他所领导团队的全部业绩和努力。 正所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臭皮匠领导三个诸葛亮,等于四个臭皮匠” 1.4 领导者概述 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对于这个团队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领导者的思维决定团队的思维 领导者的风格决定团队的风格 领导进步则团队进步 领头人的速度决定队伍的速度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领导改变则团队改变 领 导 者 决 定 了 团 队 的 一 切 ! 故而,拿破仑说: 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可以 打败一头绵羊领导的一群狮子 1.4 领导者概述 1.4.3 领导者的层级 老子的领导观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 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 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最好的领导者(或统治者),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存 在;其次的领导者,人们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领 导者,人们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人们轻蔑他。领导 者的诚信不足,人们才不相信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 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 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几千年前的古人,居然有这样的 境界,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1.4 领导者概述 1.4.3 领导者的层级 最卓越的领导者 无为而治,低调,深居简出,下属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 在,但一切却能有序运作,即是说,下属在没有领导的 时候,仍能正常的工作 次一级的领导人 $ 添加标题 最低级的领导人 以身作则,带头表率,亲自处理相关事宜,鞠 往往不讲诚信,却善于耍弄权术,欺上瞒下, 躬尽瘁,任劳任怨,以道德教化下属,以恩典 人们互相对掐、彼此内耗,最后导致纠纷冲 施与下属,部下臣属往往感恩戴德、赞不绝口 突不断,搞得组织环境乌烟瘴气 第三级的领导人 强调按规则办事,通过行政权力等手段控制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 大家都很怕他,弄得组织成员人人心惊、个个胆颤,空气十分紧张 02 领导力  领导力的定义  领导力的组成  领导力的提升 第二章 领导力 领导者不是天生的,我们可能因为学历高、 资格老而升任,也可能因为优越的技术水准, 出色的业务能力升任。 升任后,领导者不再是技术顾问,也不能靠自 己的能力条件独善其身,而必须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换句话说,担任领导的原因并不能保证其胜任领导 的职务与工作,而实在是另有一套学问与功夫。 第二章 领导力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讲,“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 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 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 不称职的地位。” 故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称职的领导者, 就要不断学习做领导者的技能,即学习领导 力。 21 世纪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时代, 对领导者而言,如何成功领导、达成目标, 并让部属、追随者情愿留在身边效力,难度 更胜以往。 2.1 领导力的定义 德鲁克说,“发现一个领导者最有效的办法 是,看其是否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 领导能力简称领导力,是号令组织成员行动与全力以赴的技 能,是能够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完成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影响 力而非操纵力、控制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你能对 其发生影响,你就可能是领导。 所以,真正的领导力应由获得追随者的能力来衡量, 自认为是领导者而又没有追随者的人,只是在散步。 2.2 领导力的组成 2.2.1 领导力的实质就是影响力 各家观点 哈罗德•孔茨 蒂芬•柯维 美国管理学家 美国领导学家 草根分享者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领导即是 现代领导者的才能就是其影响力, 结合前面领导力的定义,我们发现,领 一种影响过程,是影响人们心甘 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 导力实质就是领导者的影响力,即领导 情愿和满怀热情为实现组织目标 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 者拥有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或力量。 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2.2 领导力的组成 2.2.2 影响力的三大组成部分 领导者的威信也或者称为非职位权力, 包含领导者的品德修养(尤其是信誉)、 知识技能(或称专家权、专长权)、实 际业绩(或成功经历或资历)和个性魅 力(宽容、豁达、自信和谦虚等)。 职位权力 威信 组织所赋予的职位权力,包含法定权(职位所赋 可理解为是威望 + 信誉,威望即专业特长和成功经历, 予的法定权力)、惩罚权和奖赏权。 信誉即品德修养的核心体现。 激励能力 领导者的激励能力,即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调动人的 积极性。这是领导力的关键所在 2.3 领导力的提升 2.3.1 从权利要素进行分析 美国管理顾问肯尼斯 . 布朗夏尔说,“卓越的领导能力关 键在于影响他人的能力,而不是职位所赋予的权力”。 权力是有限的,而影响力是无穷的。领导不是统治,也不是压制, 更不是飞扬跋扈,而是一种凝聚人心的积极力量。滥用权力是领 导者黔驴技穷的表现。 回归到“领导”的本意,领导就是要做好表率、带好头,古代的 可见,企业中 想做大事的人太多, 而愿把小事做完美 皇帝还要御驾亲征呢!领导是在前面冲锋陷阵号召队员“跟我 的人太少。若员工 上!”,而不是跟在后面踹着队员的屁股高喊“给我上!”,这 或团队没有执行力, 是领导之所以是领导的根本所在。 企业何来的执行力? 2.3 领导力的提升 2.3.1 从权利要素进行分析 【故事:两个不同的县 长】 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 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他上任后十分非常勤奋,兢兢 业业工作了一年。结果,单父县大治!不过,巫马期却 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此时,国君又来请孔子再推荐一 个人。于是,孔子推荐了另一个学生宓子贱。 子贱弹着琴、唱着小曲就到了单父县,他到任后 就在自己的官署后院建了一个琴台,终日鸣琴,身不 下堂,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有情有调、很滋润。一 年下来单父县依然大治。后来,巫马期很想和子贱交 流一下工作心得,于是他找到了宓子贱。 2.3 领导力的提升 2.3.1 从权利要素进行分析 【故事:两个不同的县 长】 两个人的谈话是从寒暄客套开始的,不过很快就进入了正 题。巫马期带着崇拜的眼神,羡慕地握着子贱的手说:“你比我 强,你有个好身体啊,前途无量!看来我要被自己的病耽误 了 。子 ”贱 听 完 巫 马 期 的 话 , 摇 摇 头 说 : “ 我 们 的 差 别 不 在 身 体 , 而在于工作方法。你做工作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可是事业那么大、 事情那么多,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努力的结果只能是勉强支撑, 最终伤害自己的身体;而我用的方法是调动能人给自己做工作, 事业越大可调动的人就越多,调动的能人越多事业就越大,于是 工作越做越轻松。”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懂得授权和不懂授权的区别。善于授 权,就是让下属能够独当一面、自主地、创造性地干事,而不需要 事必躬亲,去通过集权控制或强制所有人按部就班地执行命令。 2.3 领导力的提升 2.3.1 从权利要素进行分析 授权可以借助别人的力 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0 1 授权可以激励下 属,培养下属 0 4 0 3 0 2 授权可以提高效率,确 保组织的灵活机动性 授权可以使领导者分身 有术,做更重要的事儿 2.3 领导力的提升 2.3.2 授权建议 抓大放小,抓关键节点 要容忍别人的小错误 把握方向,推行目标管理 放弃最无能的属下 2.3 领导力的提升 2.3.3 从威信要素进行分析 ③ 创造实际业绩 ① 提升品德修养 领导无德,何以服众?只能被下属严重鄙 实际业绩是威信的保证,百姓爱戴严肃而 视!这里尤其是要注重领导者的信誉,“言必 有作为的领导,胜过爱戴懦弱无能的领导千百 行,行必果”。 倍,从古到今,皆是如此。 ② 提高专业技能 建立 威信 ④ 修炼个人魅力 专业技能是威信的根本,领导无才,何以 个性魅力是威信的补充,领导者的最高境 驭众?古代的将领多是熟知兵法而又武艺高超 界是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宽容、豁达、自信 者。有战斗力的领导才是最好的领导! 和谦虚让领导者笼罩着一层迷人的光环。 2.3 领导力的提升 2.3.4 从激励要素进行分析 从激励要素进行分析,就是要:善用激励艺术。 激励能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是成就最卓越领导者的关 键所在。领导者要能够激励下属去自动自发、心甘情愿地完成目 标,而不是依托权力的压制。 【来自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 二战时,苏联红军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殊死保卫战。当时德 军势头凶猛,而苏军节节败退,苏军元帅在震怒之下,问手下的军官怎样 才能守得住?一个军官建议说,“对所有逃跑的士兵格杀勿论,以此加强 纪律”,但他的建议不被元帅认可。 这时,另一军官则说,“给他们希望,给他们勇气,激励他们对祖 国的爱,让他们相信最终会迎来胜利,所以我们要树立一位英雄来激励他 们”。建议得到采纳,苏军最终获得胜利。

32 页 320 浏览
立即下载
阿里的组织发展与员工发展

阿里的组织发展与员工发展

阿里的组织发展与员工发展       作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阿里巴巴(Alibaba.com)是目前全 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完美坚固的团队组合、良好的定位、稳固的结构、优秀的服务、 坚定不移的目标信念,使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首家拥有 210 万商人的电子商务网站,成为全 球商人网络推广的首选网站,被商人们评为"最受欢迎的 B2B 网站"。     杰出的成绩使阿里巴巴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大学商学院选为 MBA 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四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 佳 B2B 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 佳贸易网,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 Amazon, eBay,AOL 比肩的互 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而根据著名的检测权威网站 Alexa.com 针对全球商务及贸易类网 站进行排名调查,阿里巴巴网站更是排名首位。      让阿里巴巴成为众人目光焦点的不仅仅是这些荣誉与光环。2005 年 8 月 11 日,阿里 巴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与雅虎达成了协议,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 10 亿美元现金投资。与此同时外部动静不小的阿里巴巴,其内部也一直都在进行结构调整。 业务发展迅猛无比、组织架构变化惊天动地。许多公司或许也曾经历过类似的风光,却往 往因为人员发展无法适应组织变革的速度,最终被各种暗流所吞没。而阿里巴巴的 HR 团队 却深知,组织结构变化越是迅速,越是需要员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点对于新兴的互联 网行业更是如此。阿里巴巴能够从容渡过了一次又一次变革,HR 团队在组织发展方面给予 的坚实支持功不可没。   持续提升组织成效——追求成为最佳雇主     对于组织能力的提升,阿里巴巴一直坚持做组织成效调查(OES),也把成为最佳 雇主作为企业的追求。围绕这个追求,P&OD 部门正在协调其他业务部门,成立专项小组, 充满信心地开始了漫漫长路。   组织发展人先行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确保组织发展平稳又迅猛,就要保证阿里巴巴无 论发展速度有多快,都能在需要用人的时候有人可用。因此在阿里巴巴,组织发展部门并 不叫 OD(Organization Development),而叫 P&OD(People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以此体现“人员发展”对组织发展举足轻重的影响。   创造快乐学习的氛围     面对业务快速发展,迫切需求人才的瓶颈,外部引进人才可以快速从数量上满足用 人需求。然而,阿里巴巴也同样面临着一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所面临的共同问 题:在电子商务行业里,阿里巴巴已经走在了最前列,单纯依赖从其他公司大批量吸收成 熟的人才,很难满足每年成倍增长的业务对人才的大量高质需求。而且,阿里巴巴独特的 文化氛围和深入人心,深植于骨的价值观,外来人员很难在朝夕之间充分理解。如果不能 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那么在长远业务上也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因此,在人才战略上, 阿里巴巴是通过“外招内养相结合,同时侧重于内部培养”的策略。     所谓“内养”,在阿里巴巴的策略中又包含“培养人”和“选拔人”两个方面。     首先,快速地培养人才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培训方面,与其说是阿里巴巴的 HR 团队是在“培训”员工,到不如说,他们是在努力为阿里巴巴创造一个满足员工多元需 求、充满活力与趣味的立体学习环境。在这个立体学习环境中,阿里巴巴根据员工的层级、 职能,将笼统的学习细分为:阿里党校、阿里夜校、阿里课堂、阿里夜谈和组织部,另外 针对庞大的销售队伍还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培训部门,“送课下乡”项目确保了培训学习资 源到达一线员工。   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的 3A 模式。     3A 是非常具有阿里巴巴特色的管理人员学习架构。AMSP,阿里巴巴管理技能培训 项目,针对的是刚开始走上管理岗位的年轻管理人员,主要设置了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培 训,大部分内容由资深总监及以上担任内部讲师,言传身教。AMDP,阿里巴巴管理能力发 展培训项目,针对担任管理岗位 2-3 年的资深经理人员。主要围绕构建高绩效的团队所需 要的能力,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提升,引进外部培训机构提供培训;ALDP,阿里巴巴领导力 发展计划,针对总监及以上管理人员。主要内容为一些战略规划能力的提升,行业动态的 互相学习交流。3A 计划是员工的必修课,直接和员工发展进行挂钩,不完成相应学习项目, 将对进入下一级岗位产生影响。     “阿里选修课”是针对所有员工安排的学习项目,根据员工不同的能力提升需求和 工作内容,设立的供自我报名、自我培训与学习的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形式多样活 泼。内部讲师、外部资源都得到充分发挥。       “阿里党校”是为公司总监级别以上的管理者所专门开设的额外的强化学习和提升, 其关注的重点包括领导力建设和战略眼光的培养。“阿里党校”所聘请的专家都是来自如 请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的一线的教授、专家、学者。学员们通过与这些教授一起进行 一些战略上的探讨与交流,拓展自己的思路,更好地做出战略决策。而一些能配合诠释阿 里领导力、价值观精神的外界热点,也会被大家用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例如在人才 成长和人力资源定位上,著名的战争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就成为很好的教材;而 对于建立诚信体系,胸怀天下的感悟,则《乔家大院》在阿里巴巴带来一阵学习和讨论的 热潮。这些务实、灵活、易理解、易传递的学习和讨论,比一成不变的教材更容易为年轻 的管理者们接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阿里夜校”所要强化的对象则是公司年轻的中基层管理人员。夜校由阿里高管亲 自授课,是针对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门为年轻管理者度身订做的、旨在提高管 理能力的课程系统。为了避免管理人员因工作繁忙等原因擅自缺席,最终导致整个培训计 划虎头蛇尾,阿里巴巴制定了这样的规定,管理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挑选最适宜的学 习期次,但是最终必须修完所有的科目。每年阿里夜校学习项目的制定,则由业务部门主 管和人力资源主管共同根据公司实际状况进行制定,项目设计、讲师选拔,也经过深思熟 虑。     与上述三者不同,“阿里夜谈”针对公司年轻人多,兴趣爱好广泛,每个人学习能 力和意愿各不相同的特点,设立了一些经过员工调查,大家感兴趣话题的学习和交流。夜 谈的开设同样也为许多孤身一人在杭州的员工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修身养性、行 业动态、文化素养、兴趣爱好,都是夜谈关注的重点。夜谈话题丰富多彩,如插花、音乐 欣赏、拉丁舞、社交礼仪等等。每当夜幕降临,“阿里夜谈”让整个公司变成了一个大学 校,处处生机盎然、其乐融融。       此外,针对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阿里巴巴还设有“接班人计划”,针对不同岗位, 制定胜任力模型,培养后备力量。界定每一个重要岗位上人员所必须的胜任力模型,再根 据这些胜任力模型为每个重要岗位设立一套针对性很强的培训课程,将这些培训课程系统 地提供给该重要岗位的下一层次的员工学习。而当该岗位需要人员顶上时,就可以有备无 患,并通过对这些胜任力模型的考核来选拔人才。       销售部门是阿里巴巴业务发展的根基,相应的销售培训部门则是为超过员工总数 1/2 的销售人员安排各种培训的专门机构,包括:新人入职培训、老员工的回炉再塑培训、 全国各销售团队的巡回分享等等。      在整个学习系统中,阿里巴巴应用了一些很得力的工具,体现互联网行业高效灵活的 特色。比如将公司内网与 PEOPLE SOFT 相结合。在日常工作方面,PEOPLE SOFT 对一些刚 性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便于管理人员对公司、部门年度资源的投入、分配进行整理和分析; 而通过公司内网,则可以把一些提升性的消息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员工们可以在 内网上自由地对课程和讲师发表评议,并分享学习的心得;讲师也可通过内网获得教学反 馈,鼓励了内部的教学相长的氛围。       除了创造浓郁的学习气氛,让员工能充分主导自我学习和发展,阿里巴巴正在结合 本公司特色,建立一个人才鉴定和评选的机制,贯彻人才鉴定架构,有针对性提升各职级 员工能力。具体的做法包括建立针对全体员工的胜任力模型、管理能力模型、领导力模型 以及相应的反馈机制。       时值阿里巴巴大量用人之际,当今市场上流行的 COMPETENCY MODEL 因其笼统且复 杂、建设时间过长而难以满足阿里巴巴的客观需求。因此阿里巴巴选择分层次地建立胜任 力模型,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配合以不同的考核标准。针对总监以上的级别, 领导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培养方向,而对于中层的管理人员则更看重其管理能力的提升。       结合胜任力模型,P&OD 的组织发展部门配合各层级的管理人员以及各业务部门的 HR 人员逐步在阿里巴巴所有管理人员乃至全体员工当中推行量身定做的个人发展计划。在 充分讨论和评估员工的胜任力、专业技术能力、个性化能力、职业发展兴趣等方面的因素 后,直接主管会针对员工的强弱项提出明确的提升要点,并为员工安排具体的发展项目及 行动计划,从而达到提升员工能力的目的。        在充分运用这一管理人才鉴定工具的基础上,阿里巴巴高级管理人员就可以针对 本部门所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人员盘点,即根据他们取得的业绩、与阿里巴巴价值观的匹配 程度这两个维度找出高潜质的人选,进而给部门内的关键管理岗位制定接班人计划,最后 推选出分别在短、中、长期内可以胜任这些岗位的后备人选,通过这一系列的组织发展规 划工作,保障了阿里巴巴在面对组织结构变化和新业务拓展时能够从容不迫。     不选最流行的,而选最适合的,一直是阿里巴巴在培养人上采取的有效措施。在阿 里巴巴,由于业务发展迅猛,用人急迫,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充满激情但是管理经验欠缺, 不能有效辅导下属,带领团队创造整体绩效,造成下属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尽管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 360 度反馈,但是就阿里巴巴而言,更多是采用员工座谈、“小字 报”、管理论坛、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管理人员了解下属感受、不断改进管理方式、 调整管理理念的需求。     只有令个体不断增值的企业,才是员工更向往的平台。   员工关系,“润物细无声”     员工关系是加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关键。阿里巴巴主张,要“贴心”、不要 “花哨”,主要从 2 个方面进行。       第一,贯彻企业文化。从制度上来讲,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六脉神剑”一直 是贯穿在绩效考评当中的。而绩效考评则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衡量员工的一把尺,同时也是 “杀”人的刀。但如何才能让员工们发自内心地认同,甚至“爱上”企业文化,让员工觉 得“六脉神剑”是公司帮助他们讲出的心里话,而非上级施加的“紧箍咒”,员工关系部 门在这个问题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阿里巴巴一直主张:企业文化要做到“润物细无 声”,不要挂在墙上,而要印在员工心里;不依靠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于细节处施以点 点滴滴的影响,浸润每一个员工。比如,关心员工的生活起居,策划阿里员工的集体婚礼、 趣味运动会、单身舞会,建立 STAFF CLUB,创办内部邮件杂志“感动阿里”,内刊 “阿 里人”等等。高管公开信箱、内网畅所欲言,网站群体博客,令员工有任何不解和疑惑都 有倾诉的地方,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另外,员工关系部还创办了内部礼品专卖店(阿里 cool),供员工和访客购买带有公司 Logo 的各式纪念品。通过赋予每一件商品独特的故事 背景,使阿里巴巴的品牌内涵更加饱满和真实。尽管对于很多公司而言,企业文化是个容 易说出来却苦于做不到的形而上的东西,在阿里巴巴,却是每个员工都能准确理解,努力 去做的平凡朴实的东西。     第二,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氛围,即“work with Fun”的氛围。其目的就是要把 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轻松又有活力的集体。只有员工快乐工作,才能快乐生活,才能更有 激情。工作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买车供房的手段,也是人生中充满激情、享受其中的过 程。     为了达到快乐工作的目的,几乎所有的关乎人的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在公 司自发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自娱自乐的活动,阿里巴巴称之为“兴趣派”。而在 HR 首推 的“阿里十派”中更是囊括了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音乐、“杀人”游戏、、摄 影、宠物、车友、电影十个五花八门的兴趣派,在这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员工关系部不放弃每个节日、纪念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员工快乐起 来。为了继承和发扬阿里巴巴员工在经历 SARS 考验时所体现出的积极乐观、互助互爱的精 神,每年的 5 月 10 日被打造成阿里精神纪念日,阿里集体婚礼、亲友见面都被安排进去, 从写字楼办公室,把文化和精神的感悟辐射到员工的亲属、家庭、朋友,共同体会造就共 同的理想;愚人节、儿童节、感恩节、圣诞节、中秋节则无一例外成为大家互送祝福、互 相找乐的好机会。       每年阿里春晚,也是各部门争奇斗妍的大舞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们都跃跃欲试, 准备了精彩纷呈的各类节目,在阿里巴巴的年会舞台上秀出自己和部门的风采。那短短几 天的快乐,前后足足可以成为大家半年的话题。     令员工喜爱和参与的活动,让员工能充分发挥能力的民间组织,加强了员工和员工、 员工和公司之间的纽带,这千丝万缕的连接,把公司营造成了家,把同事之间变成朋友和 亲人。爱,走进了心灵深处。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巴巴这个集团公司,直接从事人员与组织发展活动的 P&O D 成员一共只有 13 名。要推动如此繁多的项目和活动,光靠这 13 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在每 个业务部门 HR 中,都设有学习发展负责人的角色,也在民间有 STAFF CLUB 的成员,这些 编外编内人员积极配合总部 P&OD 团队协调各种关系,推动各种项目。而当举办比较大型的 活动时,阿里巴巴就会发挥各部门所长,不仅行政部门会为 HR 提供鼎立支持,其他部门的 员工也都会出一份力。因此对阿里巴巴的 HR 部门而言,其力量是由专职与兼职共同构成的。       这种结构,在有些公司,可能会在执行层面遭遇种种阻力。因为其他部门跨刀助阵 的员工自己也有本职工作,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而不影响他们的个人绩效,这是一 大难题。阿里巴巴的解决之道,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协同作战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HR 部 门也很鼓励大家“SHOW”出自己。为这些项目和活动付出,就有更多机会在集团层面展示 自己部门的风采。同时,也制定各种激励方式来确保成效。     在阿里巴巴,总是有一种感觉,工作很多时候是“玩”,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就在 很“Fun”的氛围中,被不经意地“玩”了出来。

8 页 342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