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技能试卷及答案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技能试卷及答案

2010 年 5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 技能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5 分,第 2 小题 15 分,第 3 小题 14 分,共 44 分) 1、在面试过程实施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哪几个工作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分析:面试的实施阶段  p104 面试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 5 个阶段 1.关系建立阶段 [可以预料到的问题开始发问] 用封闭性问题 2.导入阶段  [有所准备的、比较熟悉的题目]  用开放性问题 3.核心阶段  [关于核心胜任力的事例]  用行为性问题与其它问题配合使用 4.确认阶段  [对核心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确认] 常用开放性问题 5.结束阶段   常用行为性和开放性问题   2。简要说明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 分析:(一)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 采用客户关系图的方式界定某一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产出,进而对绩效指标进行评估这种做 法的好处是:首先,能够用工作产出的方式将个体或团队的绩效与组织内外其他个体和团队联系起 来,增强每个团队或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其次,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团队或员工对整个组织的贡 献率;最后,采用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掌握团队和员工的工作产出,不会遗 漏较大的或重要的考评项目。 (二)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 在确定了团队或个体的工作产出,并从中汇总整理出各种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之后,应当运用 SMART 方法提取关键绩效考评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可以区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时限指标四种类型。 (三)根据提取的关键指标设定考评标准 KPI 的标准水平可作出以下区分: 1.先进的标准水平,包括本行业,国内同类企业的,国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 2.平均的标准水平,包括本行业,国内同类企业的,以及国际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 3.基本的标准水平,它是指期望被考评者达到的水平。这种标准的水平是每个被考评者经过一 定程度的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水平。 (四)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3。简要说明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审核程序?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8 分,第 2 小题 18 分,第 3 小题 20 分,共 56 分) 1、LHB 公司是一家国际食品和家庭及个人卫生用品集团,该公司在 21 世纪初彻底进行了重组。 在过去,该公司是高度分权化的,各国的子公司均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该公 司开始引入新的创新和战略流程,同时整合其核心业务。 直到 2000 年,由 H 国和 B 国的董事长以及他们的代表组成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和一个包括职能、 产品和地区经理等在内的 15 个董事一直独揽着公司的决策大权,整个结构是矩阵式的,其特点是加 强了横向联系,组织的机动性加强,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能培养各种人才。 然而,矩阵制的缺点是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员工受双重领导,有时 不易分清责任,一份“我们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角色,董事会使自己过多地卷入了运营,从而对战略 领导造成了损害”的内部报告也表明公司的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然而,2001 年启动的“杰出绩效塑造计划”带来了公司结构的实质性改变。该计划废除了特别 委员会和地区经理这一层级,代之以一个由 7 人组成的董事会,由董事长及职能和大类产品(即食 品、家庭及个人卫生用品)的经理组成。向他们报告的是 12 位负有明确盈利责任的集团总裁,后者在 特定地区对其管理的产品利润负有完全的责任,全球战略领导被明确的置于执委会一级,运营绩效 则是业务集团的直接责任。 在这种正式结构调整之后,国际协调是由许多正式和半正式的网络协助完成的。研究和发展的工 作由国际网络创新中心负责实施,其领导责任通常归属于中心的专家而不是 H 国或者 B 国的总部机 构。产品和品牌网络一国际业务小组-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品牌和营销。同时职能网络也开展一系 列计划以便就一些关键问题,如录用和组织效能,实现全球协调。所有这些网络均大大信赖于非正式 领导和社会过程,同时也信赖于电子邮件和内部网络科技投入的支持。是否参与这种协调在很大程度 上是由业务集团而非公司总部确定并资助的,这里所谓的企业网络组织,是指以某一具有核心能力 的组织为中心,利用一定的手段,针对一定的目标,将一些相关的组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相支 持、互相合作、互相储存的企业组织群体。这个组织群体中,每个组织作为网络组织群体的成员,又 是相对独立的,通过长期契约和信任,与核心组织群结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发展。网络型组 织能够不断地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网络型组织结构具有以下重要特征:极大的灵活性、虚拟性、动 态协作性、组织柔性、信息交互性、无边界性、多元化和结构的扁平化。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实施新的组织变革计划后,该公司组织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10 分) (2)该公司顺利完成了组织结构的变革,对我们有哪些重要启示? (8) 分析:【组织结构变革注意事项】 对组织结构变革要持积极态度,防止产生观望等待和消极畏难情绪。需要认真论证、反复评估、 慎重对待、稳步推进,不能草率从事,并且做到: 1)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 2)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 3)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顺利进行,除了要在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外,在初步 完成整合之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同时,还要将作业流程 的改进、考评指标的变化与员工的培训,以及薪酬制度的调整等项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 步骤地推进各项配套工作的进行。   2、K(中国)公司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管理只有依靠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人才培训则是造就 优秀人才的必要途径。18 年来,该公司已经累计培训员工 20 万人次,基本培训资金投入超过 2.4 亿 元,作为世界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该公司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异国风味的美味食品,上万个就业机 会,还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人员培训和管理系统,从每一个新员工踏进公司大门的 那一刻起,公司就根据未来发展和运营的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培训与发展计划上,而且设计了 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开发课程。例如,新进公司的每个餐厅服务员,都会有一个平均 200 小时的 “新员工培训计划”;餐厅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入门的分区管理手册,还要接受公司的高级知识技 能培训,并会被送往国外考察进修,接受新观念以开拓思路;由于餐厅经理是直接面对顾客的最重 要管理人员,公司会安排其参加各种有趣的竞赛和活动,如每年的“餐厅经理年会”、“餐厅经理擂 台赛”等,使餐厅经理们既有机会交流学习,同时也具有昂扬积极向上的风貌。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管理技巧,到岗位职责技能培训、分区管理技巧乃至高级知识技能培训,该公司设计的每项课程都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餐厅是 K(中国)公司的基本业务单位,因此针对餐厅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系统”是该公司 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的重要五一节,这套系统被某些业内人士称为“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永东车”。1996 年,公司专门建立了对餐厅管理人员进行训练的专业基地—教育发展中心,每年为来自全国各地 2000 多名该公司餐厅管理人员提供上千次的培训课程。是他们从一个丝毫不了解餐饮行业,不了解 餐厅管理的外行人,发展到餐厅经理的中的精英,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提供的不同培训课程以及度 身订制的长远规划功不可没。 请您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K 中国公司的员工培训开发系统具有哪些特点?(10 分 (2)K 中国公司的员工培训制度对我们有哪些启示?(8 分)     3、HS 是一家具有 60 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主营业务为工程机械产品制造,人员规模 2000 余人,主要面对华北和西北市场。由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在 2001 年爆发性增长,企业销售规划 增长迅速,在 2002 年到 2005 年之间,销售收入从 16 亿增长到 30 亿左右,成为待业内领先品牌。然 而,在风光的销售业绩的背后,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薪酬问题。该企业目前有 几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岗位的工资制度。例如,(1)职能部门采用的是以岗位工资为主导的工资制度, 即在每月发放的工资中,岗位工资约占 80%,绩效工资和项目奖金占 20%左右;(2)技术部门实行 的是组合工资制,它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项目奖金三部分组成;(3)车间工人采用的是计件工 资加奖金的工资制度。 随着企业发展,高学历、高素质和员工越来越多,企业对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人员一级一线的生 产工人的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分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张彬先生开始 关注工资制度的改革问题,并考虑在企业推行技能工资制度的可能性,试图通过构建技能和能力工 资体系,调动员工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结合该案例,说明企业推行技能工资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20 分) 分析:A  p312  技能工资制:是一种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工资。以技能为导向的工 资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技术、能力。但也有不足,它忽略了工作绩效及能力的实际发挥 程度等因素,企业工资成本也比较高;而且适用范围窄,只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 别大的企业,或者是处在艰难期,急需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 1、技能工资的前提是:(1)、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2)、制定实施与技能工资制度配套的技能 评估体系 (3)、将工资计划与培训计划相结合 2、技能工资的种类(1)技术工资 (2)能力工资(包括基础能力工资和特殊能力工资)

4 页 300 浏览
立即下载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理论试卷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理论试卷

2010 年 5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   理论试题及答案   真题分析概要:2010 年 5 月 23 日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的考试,从考试情况来看,题目出 得比较活,尤其是操作技能考试试题,要求死记硬背的比重减少了一些,但是还是有 70 分的题目要 求能够有很好的记忆,才能考出高分。理论知识要求对教材熟悉并且与实际工作也结合紧密。   2010 年 5 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 1~8 题) 1、关于会计职业,其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是(  ) (A)业务熟练(B)举止得体   (C)不做假账   (D)仪表规范 2、公司准备招聘职业道德具有规范功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活动(    )。  (A)操作规程和道德底线上    (B)文明礼貌和职业着装上 (C)服务态度和职业用语上    (D)职业良心和开拓创新上 3、在职业活动中,统领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荣誉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 (A)忠诚、无私、敬业   (B)忠诚、审慎、勤勉 (C)爱岗、慎独、勤勉   (D)爱岗、敬业、审慎 5、关于职业化、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化是一种以履行职业责任为根本要求的自律性工作态度 (B)职业化包含三个层次,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事职业化技能 (C)职业化在观念意识方面的根本要求是确立自立、创新的价值取向 (D)职业化在劳动观赏倡导劳动作为谋生的人性需求 6、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与这一言论符合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是() (A)君子敏于言而慎于行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D)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 7、关于敬业,正确的说法是()  (A)敬业度越高的员工,离开企业独立创业的愿望越加强烈 (B)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最早提出了“员工敬业度”的感念 (C)在关心工作质量等方面,敬业度高的员工比敬业度低的员工高出几倍 (D)敬业度需要掌控在一定范围内,因为高度敬业会降低创新能力 8、关于优秀员工的执行力,世界 500 强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世界 500 强企业的要求, 所谓执行力是致员工(  )。 (A)绝不涉足企业规定之外的事物   (B)对要求之外的事物也要敢于突破(C)像战士服 从命令一样令行禁止   (D)把事情做成,做到他自己认为最好 (二)多项选择题(第 9-16 题) 9、下列做法中,属于“比尔盖茨”关于 10 大优秀员工准则的是( ) (A)关注市场,对其他公司的产品抱有极大地兴趣 (B)以传教士般热情执着打动客户 (C)乐于思考,让客户更贴近产品 (D)关注公司的长期目标,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10、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的特征包括( ) (A)通识性   (B)智慧性  (C)单边性  (D)资质性 11、从业人员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诚信”,其中关于“真诚不欺”的要求是() (A)诚实劳动,不弄虚作假    (B)踏实肯干,不搭便车 (C)以诚相待,不欺上瞒下    (D)宁欺自己,不骗他人 12、根据《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B)经营者销售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予对方折扣 (C)中间人接收佣金的,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入账 (D)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不得向对方单位或者其个人附赠现金 13、员工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纪律”的要求是( ) (A)学习岗位规则       (B)创编操作规程 (C)遵守行业规范       (D)严守法律法规 14、一个优秀团队的表现是() (A)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  (B)员工对团队不满,怀有改变现状的欲求(C)团队领袖 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威影响力(D)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15、职业道德规范——“合作”中,关于平等性的要求包括() (A)端正态度,树立大局意识   (B)善于沟通,提高合作能力 (C)律己宽仁,融入团队中     (D)倡导民主,消除上下意识 16、关于奉献,正确的认识是:() (A)努力把产品做到最好  (B)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C)比翼追求报酬为最终目的  (D)具有人人可为性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 17~25 题) 17、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放鞭炮,如果你是负责这项工作的社区管理人员,发现有居民未按市政 府要求在规定时间和地点燃放鞭炮,你会() (A)按照规定给予处罚    (B)劝导 (C)只要觉得没有危险,可以让居民燃放(D)向上级反应 18、在对待公司员工上,公司主管具有明显的亲疏薄厚倾向,而你觉得自己属于比较受冷遇的哪 一类,这时你会() (A)多接近公司主管,让他了解自己(B)团结那些受冷遇的员工与主管对话 (C)把这种问题向公司的主要领导反映(D)随不怕穿小鞋,但不会轻举妄动 19、公司员工迟到走啊退现象严重,为了监督员工按规定时间上下班,在下列措施中,你认为最 为有效的办法是() (A)(B)(C)(D) 21.一批新员工,你希望这批员工是(    )。    (A)活泼开朗型的                     (B)埋头苦干型的    (C)学习砖研型的                     (D)时髦新潮型的 22.在职业活动中,总会有一些爱较真的人,这些人很容易得罪人。如果要你给他们提出建议, 你的建议会是()。    (A)要增强灵活性,别太死较真         (B)要较真,但较真后更要沟通    (C)是否较真要因人而异               (D)为了团结,别太较真 23.单位经常组织员工周末加班,但从来不支付加班费。过去,因有员工提出支付加班费而被公 司寻找不同理由辞退,同事们都不敢提加班费的事儿。虽然没有支付加班费,但是你对目前的这份工 作还算满意,这时你会(    )。    (A)既然自己对工作满意,所以就不提加班费的事情    (B)虽然自己对工作满意,但加班费是另一码事,自己会提出    (C)既然公司不支付加班费,那么就劝大家消极对待工作    (D)既然大家都不提加班费的事儿,那么自己就没有必要提出来 24.某公司主管十分爱听别人表扬他的话,许多员工了解主管的脾气,都学着表扬主管的话。如 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位主管,和他打交道时,你会()。    (A)会和其他员工一样多表扬主管       (B)专挑主管的缺点说    (C)少接触,少说话                   (D)适当时候要表扬 一下 25.如果你发现某同事因粗心出现纰漏,但在向领导汇报时撒谎敷衍赛责,你会(   )。    (A)对企业要忠诚,向领导说明实情    (B)谁的工作都会出现差错,故而装作不知情    (C)自己不会把实情说出去,但会私下建议同事找领导承担责任    (D)责任自负,自己不要越位关心此事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26~125 题,共 100 道题,满分为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26~85 题,媒体 1 分,共 60 分。) 26、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资本投入     (D)劳动投入 27、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来实现。 (A)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救济      (D)薪酬福利 28、一下不属于劳动保障法的是() (A)促进就业法   (B)社会保险法 (C)工作时间法   (D)老大福利法 29、顾客力量分析室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 (A)顾客购买动机分析    (B)市场商品消费结构分析 (C)顾客消费承受能力分析(D)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分析 30、教师连续提问两个学生都不能回答某个问题,而第三个学生则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尽 管他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可是教师还是会认为第三个学生更出色些,这种现象属于(  )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投射效应    (D)对比效应 31、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源特点的是() (A)时间性    (B)主观能动性 (C)消费性    (D)客观规律性 32、(   )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 (A)管理行为规范    (B)权、责结构 (C)组织信息控制    (D)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 33、以下关于分公司与总公司的组织结构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公司有自己独立的名称 (B)总公司对分公司的债务没有责任 (C)分公司受总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 (D)较多出现在由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 34、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要选择不同的部门结构模式,以下不属于部门结构模式的是()。 (A)直线职能制    (B)常设机构 (C)超事业部制    (D)事业部制 35、在不同的部门结构模式中,以关系为中心的部门结构通常出现在()之中。 (A)直线职能制    (B)事业部制 (C)模拟分权制    (D)跨国公司 36、企业制定人员今生计划时,一般不包括()指标。 (A)晋升条件    (B)晋升比例 (C)晋升时间   ( D)晋升路径 37. 以下不属于员工薪酬激励计划作用的是(C) P32 A 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 B 对未来的薪酬总额进行预测 C 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D 保证人工成本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恰当的比例关系 38.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P32 A 不会受预测者知识水平的限制 B 要求预测者具有高度的想象力 C 有利于提高组织环境适应能力 D 能够引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39. 以下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的是(C)P41 A 经验预测法 B 描述法 C 转换比率法 D 德尔菲法  40. 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中,(D)是先将公司的员工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主要 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依此模型及主要因素变量,来预测公司的员工需求。P44 A 计算机模拟法 B 马尔可夫分析法 C 定员定额分析法 D 经济计量模型法  41. 以摸清情况,了解测评对象的优势和不足为目的的员工素质测评类型是 (C)P74 A 选拔性测评 B 考核性测评 C 开发性测评 D 诊断性测评 P76  42. (A)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提示了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 。 A 一次量化 B 二次量化 C 模糊量化 D 类别量化  43. 员工素质测评体系的横向结构不包括(C)P81-82 A 结构性要素 B 行为环境要素 C 测评指标要素 D 工作绩效要素  44、在素质能力测评中,最常使用的差异量数是(D)P91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标准误  (D) 标准差 45、面试考官应提一些应聘者一般有所准备的、比较熟悉的题目的面试实施阶段是() (A)结束阶段  (B)导入阶段 (C)核心阶段  (D)确认阶段 46、面试考官根据面试阶段的感受对应聘者做出主观评价,折属于()。 (A)第一印象    (B)对比效应 (C)晕轮效应    (D)录用压力 47、“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这个问题属于()。 (A)压力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思维性问题   (D)经验性问题 48、在员工招聘中通常使用的群体决策法,其特点不包括()。 (A)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    (B)提高了决策的主动性 (C)决策人员不是唯一的    (D)运用了运筹学的原理  49 以下对无领导小组场地选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P130 A 座次安排无主次之分     B 考场布置要求庄重,使人产生压力感 C 桌子排成圆形或方形     D 环境要满足安静、宽敞、明亮等条件  50 培训要争取的选用培训方法,独立的小型组织部门的培训宜采用( A)的培训方式 P146 (A)  分散   (B)变实践边学习   (C)集中   (D)完全脱产学习  51 在制定培训规划时,工作岗位说明的目标是(B)P147 (A)       明确员工现有技能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B)       收集有关新岗位和现在岗位要求的数据 (C)       明确培训的要求,预测培训的潜在困难 (D)       选择测评工具,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  52(D)不属于培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P165 (A)       价值性   (B)相关性   (C)有效性  (D)普遍性  53 培训的印刷材料中,岗位指南的作用不包括(B)p167 (A)节约培训成本(B)提高学习效果(C)明确培训目标 (D)掌握操作规程  54 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C)是最重要的 P171 (A)       专业技能  (B)理念技能  (C)人文技能  (D)协调技能  55 在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体系中,第三级评估是(A)p185 (A)       行为评估(B)学习评估(C)反应评估(D)结果评估  56、对培训效果进行学习评估时,不宜采用的评估方法是() (A)   笔试法  (B)心得报告  (C)提问法   (D)行为观察 57、培训的五大类成果中,()的评估标准时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对培训的满意度。 (A)按技能成果    (B)认知成果 (C)情感成果      (D)绩效成果 58、在评估培训效果时,()更适用于调查面广、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调查。 (A)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观察法   (D)电话调查法  59:评价中心法属于(  B  )的绩效考评方法 P 205 A:品质导向型  B 综合型   C 结果导向型   D 行为导向型 60:下列关于结构式叙述法说明不正确的是( B)207 A:该方法简便易行  B:无需被考评者的参与  C:工作分析不到位  D:绩效考评标准 不明确 61:绩效考评工具失常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D )P224 A:绩效目标不明确  B:考评指标设计不规范   C 工作分析不到位  D 绩效考评标准不 明确 62、对于科技性组织绩效的考评,主要的考评指标是(  D)P230 A:工作成果  B:工作过程  C:工作方式  D: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 63、(  A)是绩效考评要素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P 234 A:岗位分析  B:工作描述  C:员工面谈  D:岗位评价 64:没有绝对的零点,只能做加减运算,不好做剩除运算的绩效考评方法的:( B)P244 A:比例量表   B:等距量表  C 等级量表   D:名称量表 65、与战略导向 KPI 体系相比,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考评目的以(B  )为中心 P:245 A:目标   B:控制  C:战略  D:激励 66、在绩效评价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是:(A )P262 A:上级评价  B:客户评价  C:同级评价  D:自我评价 67、如果将考评结果用于选拔人才,( C )这种方式往往较能使众人信服 P263 A:上级评价  B:客户评价  C:同级评价  D:自我评价 68、可在在快、准、全三个方面满足客户要求的薪酬调查方式是: (A)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B)问卷调查 (C)委托中介调查       (D)访谈调查     69、如果被调查单位没有给出某类岗位完整的工资数据,只能采集到某类岗位的平均工资 数据,在进行工资调查数据分析时,可以用(  )。P283 C (A)数据排列法(B)离散分析 (C)频率分析法(D)趋中趋势分析   70、(  )是岗位横向分类的最后一步。P300C (A)职级的划分  (B)职门的划分 (C)职系的划分  (D)职组的划分    71、要求员工必须加强单位或部门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精神的工资制度是 (   )。P312B (A)一岗一薪工资制(B)薪点工资制 (C)一岗多薪工资制(D)提成工资制  72、反馈的频率不是很高,反馈的方向大部分是单方向的工资形式是(    )。P314B (A)能力工资    (B)绩效工资 (C)技术工资    (D)岗位工资    73、给员工支付相同的激励性工资的工作团队类型是(   )。P319C (A)平行团队     (B)交叉团队 (C)流程团队     (D)项目团队  74、(    )的工资结构比较适用于各工作之间的责、权、利明确的企业。P323C (A)以绩效为导向    (B)以行为为导向 (C)以工作为导向    (D)以技能为导向    75、企业进行的工资市场调查就是要保证工作的(    )。P326D (A)内部竞争性      (B)外部竞争性 (C)内部公平性      (D)外部公平性  76、在企业年金缴费中,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   )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P  346A (A)4%    (B)5% (C)6%    (D)7%  77、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争议,由(   )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P354C。 (A)劳务派遣单位    (B)被派遣劳动者 (C)用工单位        (D)劳动合同约定  (D).实现或者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E).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78、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不包括()。 (A)最低工资标准   (B)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与违约责任 (C)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D)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79、工资指导线()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企业。 (A)上线   (B)基准线   (C)下线   (D)标准线 80、以下关于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采集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次调查时间间隔为两年 (B)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 (C)调查范围包括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各行业所有城镇企业 (D)调查内容为上一年度企业中有关职业在岗职工全年收入及有关情况 81、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对本单位安全卫生技术负领导责任的是() (A)工人    (B)企业法定代表人 (C)总工程师  (D)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 82、安全卫生认证制度不包括()。 (A)重大事故隐患认证 (B)有关人员资格认证 (C)有关单位、机构的劳动安全卫生资格认证 (D)与劳动安全卫生练习特别密切的物质技术产品的质量认证。 83、当事人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属于() (A)个别争议    (B)集体争议 (C)利益争议    (D)权利争议 84、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个裁级()裁决制度。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多次 85、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不包括()。 (A)合议原则   (B)强制原则 (C)回避原则  (D)提证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86~125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86、年失业率取决于() (A)失业周数    (B)失业人数 (C)平均是以持续期  (D)就业人数 (E)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87、选择风险型决策的前提包括() (A)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B)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C)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 (D)可测算出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 (E)存在着不易决策人一直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 88、满足成就需要的行为可以是() (A)对资源进行控制 (B)比竞争更出色 (C)发现和使用更好的方法完成工作 (D)实现或者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E)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89.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包括(CDE)P171 /基础知识 (A)团队激励机制(B)个人激励机制 (C)市场激励机制(D)社会激励机制(E)企业激励机制  90.在进行组织结构诊断时要分析组织关系,应能清(ABD)P12 (A)某个单位应同那些单位和个人发生关系 (B)某个单位要求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 (C)某个单位考虑如何才能称为行业的领头 (D)某个单位应当为别的单位提供那些服务 (E)内外环境变化引起企业那些经营战略改变  91.组织结构变革常招致个方面的抵制和反对,人们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CDE)P13 (A)改革方式太过于激烈  (B)生产经营情况更加恶化 (C)改革使他们失去了工作的安全感  (D)一部分员工与领导因循守旧 (E)改革冲击他们已习惯的工作方法  92.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有(BDE)P26 (A)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B)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C)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D)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E)人力资源供需综合平衡  9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要进行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下属于竞争五要素分析法要分析的内 容是(ABE)P34 (A)对顾客群的分析  (B)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 (C)对市场环境的分析(D)对企业优、劣势的分析 (E)对竞争策略的分析  94、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书法正确的是(AC)P45(D 和 E 项题目看不到,所以无法 判别是否正确) (A)马尔可夫法可以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B)经济计量模型法其实的一种转移概率矩阵 (C)马尔可夫法可以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 95、以下属于企业人员内部供给预测方法的是() (A)生产函数模型法 (B)经验推断法 (C)人力资源信息库 (D)定员分析发 (E)管理人员解体模型 96、员工素质测评标准表示的形式包括() (A)评语短句式 (B)客观语句式 (C)方向指示式 (D)专管提问式 (E)设问提示式 97、员工素质测评中的能力测评一般包括() (A)一般能力测评 (B)特殊能力测评 (C)思维能力测评 (D)学习能力测评 (E)创造能力测评 98、员工素质测评中,常用测评结果的分析方法有() (A)要素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综合分析法 (D)曲线分析法 (E)直线分析法 99、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为() (A)属于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 (B)面上的问题都是行为性问题 (C)过去行为最能预示未来行为 (D)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E)用以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 100、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 (A)公文筐测验 (B)案例分析 (C)控制力测验 (D)管理游戏 (E)无领导小组讨论 101、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分者的观察要点包括() (A)发言内容 (B)发言形式 (C)发言情态 (D)发言影响 (E)发言时间 102、在企业员工培训活动中,教学形式受()因素的影响。 (A)教师 (B)教材 (C)课程 (D)课程 (E)教案 103、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其优点包括() (A)培训交流畅顺 (B)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C)培训易于控制 (D)内部开发成本较低 (E)易于营造气氛 104、以下关于敏感性训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调的是训练的内容 (B)是对感情上的训练 (C)强调训练的过程 (D)是对思想上的训练 (E)直接训练管理者对他人的敏感性 105、培训中效果评估的作用包括() (A)保证培训活动按照计划去进行 (B)有助于科学解释培训的实际效果 (C)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 (D)培训执行情况和培训调整 (E)找出不足,发现新的培训需求 106、培训效果非正式评估的有点包括() (A)方便易行 (B)几乎不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和资源 (C)容易将评估的结论用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D)减少了一般评估给受训者带来的紧张不安 (E)增强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评估结论的客观性   107.对培训进行结果评估的具体方法有(BDE )。P186 (A)360 度评估                    (B)离职率分析 (C)电话访谈法                    (D)缺勤率分析 (E)成本效益分析  108.下列关于合成考评法描述正确的是(ABE )。P205 (A)考评的侧重点具有双重性        (B)考评的是团队 (C)考评量表采用五级评定等级      (D)重视个人贡献 (E)表格现实简单便于填写说明  109.劳动定额可以分为(ABDE )。P210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消耗定额                      (D)单项定额 (E)看管定额  110.造成宽厚误差的原因主要有(ABE )。P221 (A)考评标准和方法主观性强        (B)评价标准过低 (C)压缩提薪或奖励人数比例        (D)评价标准过高 (E)在考评中曾与被考评者反复进行沟通  111.绩效考评的标准包括(AD )。P240 (A)分解提问标准                  (B)分解等级标准 (C)综合体温标准                  (D)综合等级标准 (E)结构等级标准  112.平衡记分卡从(ABDE )角度衡量企业的业绩。P249 (A)内部流程                      (B)财务 (C)战略目标                      (D)客户 (E)学习与成长 113、在构建企业培训主管 KPI 体系时,应分析其主要工作职责,它包括() (A)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的规划 (B)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C)制定与实施员工培训开发计划 (D)指导下属员工工作 (E)收集与提供员工培训发展方面的信息 114、在薪酬调查时,被调查岗位应在()等方面与本企业所需调查的岗位具有可比性。 (A)工作权限 (B)岗位职责 (C)劳动强度 (D)技术条件 (E)工作范围   115、薪酬调查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 (A)组织实施情况分析 (B)政策分析 (C)最低工资变动分析 (D)趋势分析 (E)宽带工资实施情况 116、年薪制中,基本工资的决定因素有() (A)市场工资水平 (B)员工平均工资水平 (C)企业经济效益 (D)员工绩效考评结果 (E)生产经营规模   117、从性质上看,员工工资结构的类型可以分为( ADE )P327 (A)高弹性类   (B)低弹性类   (C)高风险类  (D)高稳定性  (E)折中类 118、工资调整的具体类型包括( ABDE  )P337 (A)物价性调整(B)工龄性调整(C)定期性调整(D)效益性调整(E)考核性调整 119、制定薪酬计划应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包括( BCDE )P343 表 (A)新招聘员工的工资总额  (B)企业薪酬支付能力  (C)企业预计的效益状况 (D)股东要求的回报率    (E)企业上一年度经济效益状况 120、下列不属于劳务派遣现象的术语表述的是( CE )P351 (A)人才租赁  (B)劳动力派遣  (C)劳动租赁  (D)劳动者派遣  (E)劳动输 出 121、政府在工资宏观调控方面的总原则包括( ACE )P362 (A)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B)平均工资的增长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C)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 (D)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水平控制向重点控制转变 (E)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 122、运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时,必须处理好指导价位与( ACE )的关系  P364 (A)“两低于”原则   (B)年工资收入  (C)企业经济效益  (D)月工资收入 (E)企业短期货币工资决定方式 123、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内容包括() (A)伤亡事故报告 (B)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C)伤亡事故调查 (D)伤亡事故赔偿支付标准 (E)伤亡事故处理 124、以下属于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费用的是() (A)教育培训费 (B)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C)工伤保险费 (D)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E)人工成本费 125、劳动争议仲裁申诉应当载明的内容有() (A)仲裁请求及是适合理由 (B)委托的律师及相关资料 (C)证据、证人的姓名、住址 (D)员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 (E)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20 页 317 浏览
立即下载
(最新绝密资料)2014年11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最新绝密资料)2014年11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最新绝密资料)2014 年 11 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1、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2、需要组织结构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3、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 4、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5、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 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 6、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 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由此可见,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 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7、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 8、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韦伯(MaxWeber)、亨利·法约尔(HenriFay01)等人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 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甚至作为行为科学的一部分而存在,它着重强 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则是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以权变管理 理论为依据。现代组织理论还在发展中,它的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9、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 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 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 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 10、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地属于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但是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 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包容关系。 1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 营目标服务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专业分工和 协作的原则,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各专业部门只有加强协作与配合,才能保证各项专业管理的顺利开展,达到组 织的整体目标。(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由于受个人精力、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一名领导人能够有效领导的直 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 件的影响。由于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因此,有效管理幅度也是决定企业管理层次的一 个基本因素。(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企业组织设计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 两者不可偏废。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各单位的管理 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要求等。(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12、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主要经历了由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乃至事业部制的发展演变过程,而进入 60 年代以后,则出现了以下六种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 13、(一)超事业部职,又称执行部制。一些大公司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在事业部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 组织结构模式。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 应的职能部门;主要优点:(1)可利用几个事业部的力量联合开发新产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进度,以更快 地形成新产品的拳头优势;(2)超事业部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各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向,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 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同时,能够使公司总经理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 在企业重大战略性决策上;(4)有利于为最高领导层培养出色的接班人。主要缺点:(1)由于超事业部制增加了 管理层次,一方面会加大企业内部的横向、纵向的协调与沟通的工作量,降低决策与执行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会 带来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增加等一些新的问题。满足的条件:企业规模特别巨大;产品品种较多,且都能形成大批 量生产;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及市场分布很广;所设立的事业部很多;最高领导者深感有适当集权的需要,否则无 法有效地协调、控制这众多的事业部。总之,超事业部主要适用于规模巨大、产品(服务)种类较多的企业。 14、(二)矩阵制,矩阵制组织结构亦规划一结构目标、非长短固定性或项目性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形式是 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在增加一种横向的管理系统。总之,矩阵制组织结构是由职能部门系列 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的,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主要优点:(1)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 向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助和配合,及时解决问题;( 2)提高了组织的灵 活性,可以随时组建、重建和解散团队,能在不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 (3)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使员工有机会学到更多的技能;(4)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 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工作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 5)为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 理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组织结构形式,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矩阵制组织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分权工具;( 6)由于 项目团队成员享有较高的决策权,因而团队成员对组织的承诺水平以及组织对团队成员的激励水平均较高。主要缺 点:(1)组织关系比价复杂,由于人员受双重领导,对来自两个上级的指令有时无所适从,不易分清责任; (2)由于项目组成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导致责任心不强 ; (3)项目小组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既可能出现个人权力过大,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也可能使组织陷入过度 的妥协,出现指挥混乱的情况,影响决策的效率。 15、多维立体组织又称多维组织、立体组织或多维立体矩阵制等,它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它把矩阵组织 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多维立体组织是由美 国道一科宁化学工业公司在 1967 年率先建立。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综合考虑了产品、地区与职能参谋机构,形成了三 类主要的管理组织机构系统,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即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如市场研究、生产、调查、 财务、人事、质量控制等)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即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即地区利润中心。 主要优点:(1)能够使产品事业部、地区事业部与专业职能参谋部门三方面都能从整个组织的全局考虑问题,从 第1页共6页 (最新绝密资料)2014 年 11 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而减少部门间的摩擦,互通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决策;(2)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3)在分权的基 础上,能够确保职能目标的实现;(4)使人力资源在多种产品线之间灵活共享;(5)能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的变 化,进行复杂决策的需要;(6)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主要缺点:(1)员工面临三重 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情况;(2)员工需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等多种专业技能; (3)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困难,必须付出很大努力实现权力的平衡;(4)需要频繁召开会议协调关系,讨论解 决冲突的方案,从而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决策效率。 16、模拟分权组织亦称模拟分权制或模拟分散管理组织。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 的大型联合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要求,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 并将其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它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使 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的组织结构 。主要优点:(1)实践证明该组织结构模式具有较广的适用范 围,它不但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如大型钢铁、化工、铝业等原材料加工等企业, 而且也适用于不宜完全实行事业部制的中型企业,不管这种企业的生产连续性是强还是不强,都可以采用;( 2) 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加速老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3)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分厂或车间的生产 经营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利于使责、权、利相结合,强化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努力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主要缺点:(1)内部的价格体系不容易完全理顺;(2)各专业分公司生产经营 计划的目标和生产任务难以确定;(3)对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显得比较困难而复杂;(4)企业内部的信 息交流较差;(5)组织内横向协调的难度大。 17、流程型组织结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主要特点:(1)以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 应速度与效率,降低对顾客的产品或服务供应成本为目标;( 2)管理者的职权很大,业务流程较长,实行全程式 管理。在组织内部,所有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职能人员安排在同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由一个通常的“流程 负责人”来管理。(3)纵向管理链较短,而横向管理链较长。和传统型组织结构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以顾 客或市场为导向。(2)业务流程是以产出(或服务)和顾客为中心,从而提高了组织的运行效率。(3)组织结构 的扁平化。(4)流程团队是流程型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从集权层级制到分 权层级制再到扁平化的流程组织,使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 主要缺点:(1)确定核心流程较 为困难;(2)需要对组织文化、管理体制、人事财务、信息管理等系统进行配套性变革;(3)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开 发,提高其综合素质,逐步适应流程型团队工作的环境等。 18、网络型组织亦称虚拟组织,它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依靠高度发达的网络,将供应、生产、销售企业 和客户,乃至竞争对手等独立的企业或个体连接而成的经济联合体。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内部网络。 (2)垂直网络。(3)市场网络。(4)机会网络。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是一种“市场驱动型”组 织;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③流程的动态化特征更为明显,能够实现对市场的敏捷响应;④具有突出企业自身的 核心能力;⑤工作地点离散化,能够充分利用外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成本共担,降低生产成本;⑥企业 之间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而结成的一种短暂的动态联盟;⑦各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拥有 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⑧企业规模小型化趋势更为明显;⑨要求有更为完善的网络技术。主要优点: ①能够促进 组织对顾客的变化做出灵活而快速的反应;②能够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③促进组 织成员伙伴关系的建立,使企业将资源转向顾客和市场需求;④能够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使中小型企业迅速成长; ⑤能够促进组织中每个成员提高其核心竞争力;⑥有利于促进员工注重团队工作和合作。主要缺点:①由于企业边 界的不确定性容易使企业丧失控制权;②不同企业的组织文化,及其发展目标的差异性,将使企业之间的相互关 系难以协调;③容易使企业潜在对手急速增加;④容易暴露组织成员的专有技术,其知识产权被侵占;⑤企业成 员的专业领域狭窄,相互依存性增强,信用问题成为企业合作的主要问题。 19、部门的横向结构设计,两大类方法:1、从企业总体结构来看,部门结构的横向设计方法可以分为:(1) 自上而下法;(2)自下而上法;(3)业务流程法。2、按照不同对象和标志,部门结构的横向设计方法,除以上方 法外,还包括:(1)按人数划分法;(2)按时序划分法;(3)按产品划分法;(4)按地区划分法;(5)按职 能划分法;(6)按顾客划分法。 20、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有三种:(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部门组合方式,包括:直线 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 第2页共6页 (最新绝密资料)2014 年 11 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组合方式,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组合方式,通常包括多维立体组织模 式,流程型和网络型组织结构等。 第二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2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主要战略有: (1)增大数量战略。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2)扩大地区战略。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要 求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他地区。为了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形成标准化和专业化,企业组织要求建立职能部 门结构。(3)纵向整合战略。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企业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 此时,组织应选择事业部制结构。(4)多种经营战略。在行业进人成熟期,企业往往选择多种经营战略,这时企业应 根据规模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 2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 1.组织结构调查.主要资料有:(1)工作岗位说明书 (2)组织体 系图(3)管理业务流程图。2.组织结构分析(1)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2)哪些是决定企业经 营的关键性职能?(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3.组织决策分析,考虑的因素有:(1)决策影响的时间。(2)决策对 各职能的影响面。 (3)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4)决策的性质。4.组织关系分析,分析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 发生联系?要求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为制定和改进组织结构设计方案提 供可靠的依据。(二)实施结构变革 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例如市场占有率缩小、产 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增多,缺少新产品、新战略等。(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如决策迟缓、指挥不 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跨度过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加等。(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 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1)改良式变革。即日常的小改小革, 修修补补。如局部改变某个科室的职能,新设一个职位等,这是企业中常用的方式。(2) 爆破式变革。短期内完成组 织结构的重大的以至根本性变革。如两家企业合并,从职能制结构改为事业部制结构等。(3) 计划式变革。如企业组 织结构的整合。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 。人们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由于改革冲击他们已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 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失去工作安全感;一部分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 展的必然趋势。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如下相应措施:(1) 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 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2) 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 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3) 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 减少变革的阻力。(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23、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一) 企业结 构整合的依据。(二) 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三)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四)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 第三单元 工作岗位设计 24、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3)责权利相对于的原则 25、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Job Enlargement)包括:① 横向 扩大工作。比如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由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 ;在单调的作 业中增加一些变动因素,分担一部分维修保养、清洗润滑等辅助工作 ;采用包干负责制,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负责 一件完整的工作;降低流水线传动速度,延长加工周期,用多项操作代替单项操作,等等。② 纵向扩大工作。将经 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如生产工人参与计划制定,自行决 定生产目标、作业程序、操作方法、检验衡量工作质量和数量,并进行经济核算。再如,生产工人不但承担一部分生 产任务,还参与产品试制、设计、工艺管理等技术工作。2.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的技术和技能和含量,使岗位的工作更加多样化、充实化,消除因从事单调乏味工作 而产生的枯燥厌倦情绪,从心理生理上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工作丰富化的要求:(1)任务的多样化;(2)明确 任务的意义;(3)任务的整体性;(4)赋予必要的自主权;(5)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3.关系:①联系:工作扩 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②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 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 ;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从心理生 理上更有利于员身心健康。(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在企业中,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应当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应当 得到充分利用。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三)岗位的工时制度(四)劳动环境的优化。 27、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方法研究的具体应用的技术,包括: 1.程序分析(Process Analysis)。(1)作业程序图 (Operation Process Chart)是分析生产程序的工具之一。(2)流程图(Flow Process Chart)是分析生产程序的另一种工具。 第3页共6页 (最新绝密资料)2014 年 11 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3)线图(Flow Diagram)。亦即流线图是用平面图或立体图来显示产品加工制作的全过程。 (4)人一机程序图(ManMachines Process Chart),亦称联合程序图,它是显示机手并动的操作程序图。(5)多作业程序图(Multiple-Activity Process Chart)。它是以多个岗位的多名员工以及所操纵的设备为对象绘制的程序图。 (6)操作人程序图(Operator Process Chart),亦称左右手操作程序图,它是按岗位员工操作时的连续动作及先后顺序绘制的程序图。2.动作研 究(Motion Study)。它是运用目视观察或者影片、摄像机等技术设备,将岗位员工的作业分解成若干作业要素(必要 时可将要素再细分为一系列动素 Therblig),根据动作经济原理,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多余、重复部分加以改进.设计 出以新的合理的作业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程序。动作经济原理可以分为: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工 具和设备的设计三个方面。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28、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 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从时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还可以区分为中长期计划以及按照年 度编制的短期计划,一般来说,五年以上的计划可以称之为规划。 29、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1)人员配备计划(2)人员补充计划(3)人员晋升计划,晋升计划的内容一般由晋 升条件、晋升比率、晋升时间等指标组成。 30、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除了上述三种人员计划之外,还包括:(1)人员培训开发计划(2)员工薪酬激励 计划(3)员工职业生涯规划(4)其他计划,包括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等。 31、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一)外部环境 1.经济环境(1)经济形势。(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2.人口环 境。人口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或本地区的人口规模,劳动力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等特征。3.科技环境 4. 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影响人力资源活动的法律因素有:政府有关的劳动就业制度、工时制度、最低工资标准、职业 卫生、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规定,以及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因为这些制度、政策、规定会影响到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当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人员规划。(二)内部环境 1.企业的行业特征 2.企业的发展 战略 3.企业文化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2、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一)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人力资源的供给保障问题是人员规划中应解决的 核心问题。(二)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三)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四)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33、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它的核心部分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及供需综 合平衡三项工作。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序是: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 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 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 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协调平衡是人员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人力 资源供需预测则是为这一活动服务的。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34、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一)人员配置计划,企业的人员配置计划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的工 作岗位分析所制作的工作说明书和企业人力资源盘点的情况来编制。人员配置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每个岗 位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情况、职务空缺数量以及相应的填补办法等。(二)人员需求计划。人员需求预测计划 的形成必须参考人员配置计划。(三)人员供给计划,主要包括人员招聘计划、人员晋升计划和人员内部调动计划等。 (四)人员培训计划,人员培训计划是作为人员供给计划的附属计划而存在的。(五)人力资源费用计划(六)人力资源 政策调整计划(七)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 3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一)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二)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存 量主要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消耗(如自然减员)和自然流动(如专业转移、变动而引起的人力资源变动);企业 人力资源增量主要是指,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行业调整等发展变化带来的人力资源上的新的需求。(三)企业人力资 源结构预测(四)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36、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两个方面:(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 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 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力。3.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二)对人力资源 管理的贡献 1.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7、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一)环境的不确定性(二)企业内部的抵制(三)预测的代价高昂(四)知识水平的限制。 38、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 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或者企业总产值)。3.劳 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旷工 趋向(或出勤率)。8.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3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现实人力资源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分析。其具体程 序如下:一、准备阶段(一)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二)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1.SWOT 分析法,SWOT 分析法 中,S 代表优势(strength),W 代表劣势(weakness),O 代表机会(opportunity),T 代表威胁(threat),SWOT 分析 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分析企业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2. 竞争五要素分析法,美国人迈克尔·波特。(三)岗位分类(四)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 40、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 1.惯性原理。模式:由 A-预测 A+。2.相关性原理。模式:在已知 B+,C+的情 况下,由 A=f(B,C)预测 A+。3.相似性原理。模式:A0=a·BI,其中 a 是修正系数。 41、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一)对象指标,对象指标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 (二)依据指标,依据指标也就是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 4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一)经验预测法。经验预测法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 方式。(二)描述法,描述法是指人力资源计划人员可以通过对本企业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有关因素的变化进行描 第4页共6页 (最新绝密资料)2014 年 11 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述或假设。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长期预测,因为时间跨度越长,对环境变化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就更难以进行描述和假 设。(三)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估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专家 (尤其是人事专家)对企业未来 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分析评估,并通过多次重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4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一)转换比率法。人力资源预测中的转换比率法是:首先根据企业生产任务 (或业务量)估计组织所需要的一线生产人员(或业务员)的数量,然后根据这一数量来估计秘书、财务人员和人力资源 管理人员等辅助人员的数量。转换比率法的目的是将企业的业务量转换为对人员的需求,这是一种适合于短期需求 预测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转换比率法假定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变的。(二)人员比率法,采用人员比率法时,首 先应计算出企业历史上关键业务指标(例如: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比例,然后根据可预见的变量计算出所需的各 类人员数量。这种方法假设,过去的人员数量与配置是完全合理的,而且生产率不变,(三)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 又称为时间序列法,是定量预测技术的一种。(四)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就是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 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因果法。(五)经济计 量模型法,经济计量模型法是先将公司的员工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示出 来,依此模型及主要因素变量,来预测公司的员工需求。趋势外推法和回归分析法本质上都是经济计量模型法,不 其自变量只有一个,即时间变量;回归分析法也比较简单,不考虑不同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经济计量模型 法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且考虑各因素问的交互作用。(六)灰色预测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的本质也是经济计量模 型法。(七)生产模型法,生产模型法是根据企业的产出水平和资本总额来进行预测。(八)马尔可夫分析法,马尔可夫分 析法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观察历年企业内部人数的变化,找出组织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由此推断未来的人事变动 趋势和状态,既可以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也可以预测企业内部的人员供给情况。(九)定员定额分析法,1.工 作定额分析法,通过对作业方法和过程进行观察和详细分析(动作研究、时间研究),计算某项工作的工时定额和劳动 定额,再利用可预测变动因素的修正,确定公司的员工需求。工作研究是确定人力需求的最古老最有效的方法,但 周期长、成本高。2.岗位定员法,岗位定员法是根据生产工作岗位的多少与岗位工作负荷量的大小,计算人力资源规 划和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3.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该方法是根据需要开动的设备台数、班次和工人看管定额来计算 和确定定员人数的一种技术方法。4.劳动效率定员法,劳动效率定员法是根据生产任务量和劳动效率计算和确定定 员人数的一种技术方法。5.比例定员法,比例定员法是指以某一同岗位工作任务量相关的代表性标志物(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其他)为对象,用该代表性物质的数量同定员人数的比例关系来体现定员标准的一种技术方法。(十)计算 机模拟法,计算机模拟法是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诸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求平衡 第一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44、企业人员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其预测类型也包括两种: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一、 内部供给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必须考虑下述因素:企业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 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二、外部供给预测 1.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1)地域性因 素。(2)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3)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4)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再如,应届大学生普遍存 在对职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严格的户籍制度也制约着企业外部人员的供给。 2.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 道(1)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2)复员转业军人。(3)失业人员、流动人员。(4)其他组织在职人员。 45、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2)分析企业 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 事调整状况。(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 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6)将 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46、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一)人力资源信息库,1.技能清单。由四部分组成:(1)主要说明员工的工作岗位、经验、 年龄等;(2)介绍员工技术能力、责任、学历等;(3)对员工工作表现、提升准备条件等的评价;(4)对员工最近一次的 客观评价,尤其对工作表现的评价。2.管理才能清单。技能清单和管理才能清单是企业人力资源技能库的主要内容。 (二)管理人员接替模型(三)马尔可夫模型,马尔可夫模型是分析组织人员流动的典型矩阵模型。 第二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 47、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 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3.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 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 是一种短期应急措施。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 。 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7、最 第5页共6页 (最新绝密资料)2014 年 11 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知识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及培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改进工艺设计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积极 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48、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常用方法有: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 。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对一些接近而还未达退休年龄者,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 如提前退休者仍按正常退休年龄计算养老保险工龄,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一次性发放部分奖金(或补助),鼓励提 前退休。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 人力资本。5.加强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同时,可拨 出部分资金,开办第三产业。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这是西方企业在经济萧条时经常采用 的一种解决企业临时性人力资源过剩的有效方式。 7.采用由多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完成的 工作和任务,企业按工作任务完成量来计发工资的办法。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49、制度规范的类型: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 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 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3.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4.业务规范  。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 定。5.行为规范。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的统称,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 范围最宽,但也是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 50、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1.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2.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 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 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 。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合同保持协调一致。 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 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 51、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由一系列具体管理制度组成的。 一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般应由总则、主文和附则等章节组成。在制定其涵盖内容时,可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 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周、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 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 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要求。 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 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5.详 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如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检查, 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等)。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 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 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作出明确规定。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 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 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 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6页共6页

6 页 325 浏览
立即下载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技能试卷及答案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技能试卷及答案

2010 年 5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 技能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5 分,第 2 小题 15 分,第 3 小题 14 分,共 44 分) 1、在面试过程实施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哪几个工作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分析:面试的实施阶段  p104 面试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 5 个阶段 1.关系建立阶段 [可以预料到的问题开始发问] 用封闭性问题 2.导入阶段  [有所准备的、比较熟悉的题目]  用开放性问题 3.核心阶段  [关于核心胜任力的事例]  用行为性问题与其它问题配合使用 4.确认阶段  [对核心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确认] 常用开放性问题 5.结束阶段   常用行为性和开放性问题   2。简要说明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 分析:(一)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 采用客户关系图的方式界定某一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产出,进而对绩效指标进行评估这种做 法的好处是:首先,能够用工作产出的方式将个体或团队的绩效与组织内外其他个体和团队联系起 来,增强每个团队或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其次,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团队或员工对整个组织的贡 献率;最后,采用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掌握团队和员工的工作产出,不会遗 漏较大的或重要的考评项目。 (二)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 在确定了团队或个体的工作产出,并从中汇总整理出各种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之后,应当运用 SMART 方法提取关键绩效考评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可以区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时限指标四种类型。 (三)根据提取的关键指标设定考评标准 KPI 的标准水平可作出以下区分: 1.先进的标准水平,包括本行业,国内同类企业的,国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 2.平均的标准水平,包括本行业,国内同类企业的,以及国际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 3.基本的标准水平,它是指期望被考评者达到的水平。这种标准的水平是每个被考评者经过一 定程度的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水平。 (四)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3。简要说明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审核程序?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8 分,第 2 小题 18 分,第 3 小题 20 分,共 56 分) 1、LHB 公司是一家国际食品和家庭及个人卫生用品集团,该公司在 21 世纪初彻底进行了重组。 在过去,该公司是高度分权化的,各国的子公司均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该公 司开始引入新的创新和战略流程,同时整合其核心业务。 直到 2000 年,由 H 国和 B 国的董事长以及他们的代表组成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和一个包括职能、 产品和地区经理等在内的 15 个董事一直独揽着公司的决策大权,整个结构是矩阵式的,其特点是加 强了横向联系,组织的机动性加强,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能培养各种人才。 然而,矩阵制的缺点是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员工受双重领导,有时 不易分清责任,一份“我们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角色,董事会使自己过多地卷入了运营,从而对战略 领导造成了损害”的内部报告也表明公司的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然而,2001 年启动的“杰出绩效塑造计划”带来了公司结构的实质性改变。该计划废除了特别 委员会和地区经理这一层级,代之以一个由 7 人组成的董事会,由董事长及职能和大类产品(即食 品、家庭及个人卫生用品)的经理组成。向他们报告的是 12 位负有明确盈利责任的集团总裁,后者在 特定地区对其管理的产品利润负有完全的责任,全球战略领导被明确的置于执委会一级,运营绩效 则是业务集团的直接责任。 在这种正式结构调整之后,国际协调是由许多正式和半正式的网络协助完成的。研究和发展的工 作由国际网络创新中心负责实施,其领导责任通常归属于中心的专家而不是 H 国或者 B 国的总部机 构。产品和品牌网络一国际业务小组-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品牌和营销。同时职能网络也开展一系 列计划以便就一些关键问题,如录用和组织效能,实现全球协调。所有这些网络均大大信赖于非正式 领导和社会过程,同时也信赖于电子邮件和内部网络科技投入的支持。是否参与这种协调在很大程度 上是由业务集团而非公司总部确定并资助的,这里所谓的企业网络组织,是指以某一具有核心能力 的组织为中心,利用一定的手段,针对一定的目标,将一些相关的组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相支 持、互相合作、互相储存的企业组织群体。这个组织群体中,每个组织作为网络组织群体的成员,又 是相对独立的,通过长期契约和信任,与核心组织群结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发展。网络型组 织能够不断地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网络型组织结构具有以下重要特征:极大的灵活性、虚拟性、动 态协作性、组织柔性、信息交互性、无边界性、多元化和结构的扁平化。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实施新的组织变革计划后,该公司组织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10 分) (2)该公司顺利完成了组织结构的变革,对我们有哪些重要启示? (8) 分析:【组织结构变革注意事项】 对组织结构变革要持积极态度,防止产生观望等待和消极畏难情绪。需要认真论证、反复评估、 慎重对待、稳步推进,不能草率从事,并且做到: 1)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 2)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 3)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顺利进行,除了要在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外,在初步 完成整合之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同时,还要将作业流程 的改进、考评指标的变化与员工的培训,以及薪酬制度的调整等项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 步骤地推进各项配套工作的进行。   2、K(中国)公司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管理只有依靠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人才培训则是造就 优秀人才的必要途径。18 年来,该公司已经累计培训员工 20 万人次,基本培训资金投入超过 2.4 亿 元,作为世界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该公司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异国风味的美味食品,上万个就业机 会,还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人员培训和管理系统,从每一个新员工踏进公司大门的 那一刻起,公司就根据未来发展和运营的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培训与发展计划上,而且设计了 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开发课程。例如,新进公司的每个餐厅服务员,都会有一个平均 200 小时的 “新员工培训计划”;餐厅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入门的分区管理手册,还要接受公司的高级知识技 能培训,并会被送往国外考察进修,接受新观念以开拓思路;由于餐厅经理是直接面对顾客的最重 要管理人员,公司会安排其参加各种有趣的竞赛和活动,如每年的“餐厅经理年会”、“餐厅经理擂 台赛”等,使餐厅经理们既有机会交流学习,同时也具有昂扬积极向上的风貌。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管理技巧,到岗位职责技能培训、分区管理技巧乃至高级知识技能培训,该公司设计的每项课程都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餐厅是 K(中国)公司的基本业务单位,因此针对餐厅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系统”是该公司 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的重要五一节,这套系统被某些业内人士称为“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永东车”。1996 年,公司专门建立了对餐厅管理人员进行训练的专业基地—教育发展中心,每年为来自全国各地 2000 多名该公司餐厅管理人员提供上千次的培训课程。是他们从一个丝毫不了解餐饮行业,不了解 餐厅管理的外行人,发展到餐厅经理的中的精英,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提供的不同培训课程以及度 身订制的长远规划功不可没。 请您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K 中国公司的员工培训开发系统具有哪些特点?(10 分 (2)K 中国公司的员工培训制度对我们有哪些启示?(8 分)     3、HS 是一家具有 60 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主营业务为工程机械产品制造,人员规模 2000 余人,主要面对华北和西北市场。由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在 2001 年爆发性增长,企业销售规划 增长迅速,在 2002 年到 2005 年之间,销售收入从 16 亿增长到 30 亿左右,成为待业内领先品牌。然 而,在风光的销售业绩的背后,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薪酬问题。该企业目前有 几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岗位的工资制度。例如,(1)职能部门采用的是以岗位工资为主导的工资制度, 即在每月发放的工资中,岗位工资约占 80%,绩效工资和项目奖金占 20%左右;(2)技术部门实行 的是组合工资制,它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项目奖金三部分组成;(3)车间工人采用的是计件工 资加奖金的工资制度。 随着企业发展,高学历、高素质和员工越来越多,企业对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人员一级一线的生 产工人的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分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张彬先生开始 关注工资制度的改革问题,并考虑在企业推行技能工资制度的可能性,试图通过构建技能和能力工 资体系,调动员工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结合该案例,说明企业推行技能工资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20 分) 分析:A  p312  技能工资制:是一种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工资。以技能为导向的工 资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技术、能力。但也有不足,它忽略了工作绩效及能力的实际发挥 程度等因素,企业工资成本也比较高;而且适用范围窄,只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 别大的企业,或者是处在艰难期,急需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 1、技能工资的前提是:(1)、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2)、制定实施与技能工资制度配套的技能 评估体系 (3)、将工资计划与培训计划相结合 2、技能工资的种类(1)技术工资 (2)能力工资(包括基础能力工资和特殊能力工资)

4 页 311 浏览
立即下载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理论试卷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理论试卷

2010 年 5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   理论试题及答案   真题分析概要:2010 年 5 月 23 日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的考试,从考试情况来看,题目出 得比较活,尤其是操作技能考试试题,要求死记硬背的比重减少了一些,但是还是有 70 分的题目要 求能够有很好的记忆,才能考出高分。理论知识要求对教材熟悉并且与实际工作也结合紧密。   2010 年 5 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 1~8 题) 1、关于会计职业,其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是(  ) (A)业务熟练(B)举止得体   (C)不做假账   (D)仪表规范 2、公司准备招聘职业道德具有规范功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活动(    )。  (A)操作规程和道德底线上    (B)文明礼貌和职业着装上 (C)服务态度和职业用语上    (D)职业良心和开拓创新上 3、在职业活动中,统领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荣誉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 (A)忠诚、无私、敬业   (B)忠诚、审慎、勤勉 (C)爱岗、慎独、勤勉   (D)爱岗、敬业、审慎 5、关于职业化、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化是一种以履行职业责任为根本要求的自律性工作态度 (B)职业化包含三个层次,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事职业化技能 (C)职业化在观念意识方面的根本要求是确立自立、创新的价值取向 (D)职业化在劳动观赏倡导劳动作为谋生的人性需求 6、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与这一言论符合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是() (A)君子敏于言而慎于行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D)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 7、关于敬业,正确的说法是()  (A)敬业度越高的员工,离开企业独立创业的愿望越加强烈 (B)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最早提出了“员工敬业度”的感念 (C)在关心工作质量等方面,敬业度高的员工比敬业度低的员工高出几倍 (D)敬业度需要掌控在一定范围内,因为高度敬业会降低创新能力 8、关于优秀员工的执行力,世界 500 强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世界 500 强企业的要求, 所谓执行力是致员工(  )。 (A)绝不涉足企业规定之外的事物   (B)对要求之外的事物也要敢于突破(C)像战士服 从命令一样令行禁止   (D)把事情做成,做到他自己认为最好 (二)多项选择题(第 9-16 题) 9、下列做法中,属于“比尔盖茨”关于 10 大优秀员工准则的是( ) (A)关注市场,对其他公司的产品抱有极大地兴趣 (B)以传教士般热情执着打动客户 (C)乐于思考,让客户更贴近产品 (D)关注公司的长期目标,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10、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的特征包括( ) (A)通识性   (B)智慧性  (C)单边性  (D)资质性 11、从业人员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诚信”,其中关于“真诚不欺”的要求是() (A)诚实劳动,不弄虚作假    (B)踏实肯干,不搭便车 (C)以诚相待,不欺上瞒下    (D)宁欺自己,不骗他人 12、根据《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B)经营者销售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予对方折扣 (C)中间人接收佣金的,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入账 (D)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不得向对方单位或者其个人附赠现金 13、员工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纪律”的要求是( ) (A)学习岗位规则       (B)创编操作规程 (C)遵守行业规范       (D)严守法律法规 14、一个优秀团队的表现是() (A)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  (B)员工对团队不满,怀有改变现状的欲求(C)团队领袖 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威影响力(D)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15、职业道德规范——“合作”中,关于平等性的要求包括() (A)端正态度,树立大局意识   (B)善于沟通,提高合作能力 (C)律己宽仁,融入团队中     (D)倡导民主,消除上下意识 16、关于奉献,正确的认识是:() (A)努力把产品做到最好  (B)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C)比翼追求报酬为最终目的  (D)具有人人可为性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 17~25 题) 17、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放鞭炮,如果你是负责这项工作的社区管理人员,发现有居民未按市政 府要求在规定时间和地点燃放鞭炮,你会() (A)按照规定给予处罚    (B)劝导 (C)只要觉得没有危险,可以让居民燃放(D)向上级反应 18、在对待公司员工上,公司主管具有明显的亲疏薄厚倾向,而你觉得自己属于比较受冷遇的哪 一类,这时你会() (A)多接近公司主管,让他了解自己(B)团结那些受冷遇的员工与主管对话 (C)把这种问题向公司的主要领导反映(D)随不怕穿小鞋,但不会轻举妄动 19、公司员工迟到走啊退现象严重,为了监督员工按规定时间上下班,在下列措施中,你认为最 为有效的办法是() (A)(B)(C)(D) 21.一批新员工,你希望这批员工是(    )。    (A)活泼开朗型的                     (B)埋头苦干型的    (C)学习砖研型的                     (D)时髦新潮型的 22.在职业活动中,总会有一些爱较真的人,这些人很容易得罪人。如果要你给他们提出建议, 你的建议会是()。    (A)要增强灵活性,别太死较真         (B)要较真,但较真后更要沟通    (C)是否较真要因人而异               (D)为了团结,别太较真 23.单位经常组织员工周末加班,但从来不支付加班费。过去,因有员工提出支付加班费而被公 司寻找不同理由辞退,同事们都不敢提加班费的事儿。虽然没有支付加班费,但是你对目前的这份工 作还算满意,这时你会(    )。    (A)既然自己对工作满意,所以就不提加班费的事情    (B)虽然自己对工作满意,但加班费是另一码事,自己会提出    (C)既然公司不支付加班费,那么就劝大家消极对待工作    (D)既然大家都不提加班费的事儿,那么自己就没有必要提出来 24.某公司主管十分爱听别人表扬他的话,许多员工了解主管的脾气,都学着表扬主管的话。如 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位主管,和他打交道时,你会()。    (A)会和其他员工一样多表扬主管       (B)专挑主管的缺点说    (C)少接触,少说话                   (D)适当时候要表扬 一下 25.如果你发现某同事因粗心出现纰漏,但在向领导汇报时撒谎敷衍赛责,你会(   )。    (A)对企业要忠诚,向领导说明实情    (B)谁的工作都会出现差错,故而装作不知情    (C)自己不会把实情说出去,但会私下建议同事找领导承担责任    (D)责任自负,自己不要越位关心此事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26~125 题,共 100 道题,满分为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26~85 题,媒体 1 分,共 60 分。) 26、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资本投入     (D)劳动投入 27、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来实现。 (A)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救济      (D)薪酬福利 28、一下不属于劳动保障法的是() (A)促进就业法   (B)社会保险法 (C)工作时间法   (D)老大福利法 29、顾客力量分析室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 (A)顾客购买动机分析    (B)市场商品消费结构分析 (C)顾客消费承受能力分析(D)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分析 30、教师连续提问两个学生都不能回答某个问题,而第三个学生则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尽 管他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可是教师还是会认为第三个学生更出色些,这种现象属于(  )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投射效应    (D)对比效应 31、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源特点的是() (A)时间性    (B)主观能动性 (C)消费性    (D)客观规律性 32、(   )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 (A)管理行为规范    (B)权、责结构 (C)组织信息控制    (D)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 33、以下关于分公司与总公司的组织结构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公司有自己独立的名称 (B)总公司对分公司的债务没有责任 (C)分公司受总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 (D)较多出现在由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 34、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要选择不同的部门结构模式,以下不属于部门结构模式的是()。 (A)直线职能制    (B)常设机构 (C)超事业部制    (D)事业部制 35、在不同的部门结构模式中,以关系为中心的部门结构通常出现在()之中。 (A)直线职能制    (B)事业部制 (C)模拟分权制    (D)跨国公司 36、企业制定人员今生计划时,一般不包括()指标。 (A)晋升条件    (B)晋升比例 (C)晋升时间   ( D)晋升路径 37. 以下不属于员工薪酬激励计划作用的是(C) P32 A 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 B 对未来的薪酬总额进行预测 C 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D 保证人工成本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恰当的比例关系 38.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P32 A 不会受预测者知识水平的限制 B 要求预测者具有高度的想象力 C 有利于提高组织环境适应能力 D 能够引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39. 以下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的是(C)P41 A 经验预测法 B 描述法 C 转换比率法 D 德尔菲法  40. 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中,(D)是先将公司的员工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主要 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依此模型及主要因素变量,来预测公司的员工需求。P44 A 计算机模拟法 B 马尔可夫分析法 C 定员定额分析法 D 经济计量模型法  41. 以摸清情况,了解测评对象的优势和不足为目的的员工素质测评类型是 (C)P74 A 选拔性测评 B 考核性测评 C 开发性测评 D 诊断性测评 P76  42. (A)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提示了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 。 A 一次量化 B 二次量化 C 模糊量化 D 类别量化  43. 员工素质测评体系的横向结构不包括(C)P81-82 A 结构性要素 B 行为环境要素 C 测评指标要素 D 工作绩效要素  44、在素质能力测评中,最常使用的差异量数是(D)P91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标准误  (D) 标准差 45、面试考官应提一些应聘者一般有所准备的、比较熟悉的题目的面试实施阶段是() (A)结束阶段  (B)导入阶段 (C)核心阶段  (D)确认阶段 46、面试考官根据面试阶段的感受对应聘者做出主观评价,折属于()。 (A)第一印象    (B)对比效应 (C)晕轮效应    (D)录用压力 47、“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这个问题属于()。 (A)压力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思维性问题   (D)经验性问题 48、在员工招聘中通常使用的群体决策法,其特点不包括()。 (A)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    (B)提高了决策的主动性 (C)决策人员不是唯一的    (D)运用了运筹学的原理  49 以下对无领导小组场地选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P130 A 座次安排无主次之分     B 考场布置要求庄重,使人产生压力感 C 桌子排成圆形或方形     D 环境要满足安静、宽敞、明亮等条件  50 培训要争取的选用培训方法,独立的小型组织部门的培训宜采用( A)的培训方式 P146 (A)  分散   (B)变实践边学习   (C)集中   (D)完全脱产学习  51 在制定培训规划时,工作岗位说明的目标是(B)P147 (A)       明确员工现有技能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B)       收集有关新岗位和现在岗位要求的数据 (C)       明确培训的要求,预测培训的潜在困难 (D)       选择测评工具,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  52(D)不属于培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P165 (A)       价值性   (B)相关性   (C)有效性  (D)普遍性  53 培训的印刷材料中,岗位指南的作用不包括(B)p167 (A)节约培训成本(B)提高学习效果(C)明确培训目标 (D)掌握操作规程  54 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C)是最重要的 P171 (A)       专业技能  (B)理念技能  (C)人文技能  (D)协调技能  55 在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体系中,第三级评估是(A)p185 (A)       行为评估(B)学习评估(C)反应评估(D)结果评估  56、对培训效果进行学习评估时,不宜采用的评估方法是() (A)   笔试法  (B)心得报告  (C)提问法   (D)行为观察 57、培训的五大类成果中,()的评估标准时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对培训的满意度。 (A)按技能成果    (B)认知成果 (C)情感成果      (D)绩效成果 58、在评估培训效果时,()更适用于调查面广、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调查。 (A)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观察法   (D)电话调查法  59:评价中心法属于(  B  )的绩效考评方法 P 205 A:品质导向型  B 综合型   C 结果导向型   D 行为导向型 60:下列关于结构式叙述法说明不正确的是( B)207 A:该方法简便易行  B:无需被考评者的参与  C:工作分析不到位  D:绩效考评标准 不明确 61:绩效考评工具失常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D )P224 A:绩效目标不明确  B:考评指标设计不规范   C 工作分析不到位  D 绩效考评标准不 明确 62、对于科技性组织绩效的考评,主要的考评指标是(  D)P230 A:工作成果  B:工作过程  C:工作方式  D: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 63、(  A)是绩效考评要素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P 234 A:岗位分析  B:工作描述  C:员工面谈  D:岗位评价 64:没有绝对的零点,只能做加减运算,不好做剩除运算的绩效考评方法的:( B)P244 A:比例量表   B:等距量表  C 等级量表   D:名称量表 65、与战略导向 KPI 体系相比,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考评目的以(B  )为中心 P:245 A:目标   B:控制  C:战略  D:激励 66、在绩效评价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是:(A )P262 A:上级评价  B:客户评价  C:同级评价  D:自我评价 67、如果将考评结果用于选拔人才,( C )这种方式往往较能使众人信服 P263 A:上级评价  B:客户评价  C:同级评价  D:自我评价 68、可在在快、准、全三个方面满足客户要求的薪酬调查方式是: (A)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B)问卷调查 (C)委托中介调查       (D)访谈调查     69、如果被调查单位没有给出某类岗位完整的工资数据,只能采集到某类岗位的平均工资 数据,在进行工资调查数据分析时,可以用(  )。P283 C (A)数据排列法(B)离散分析 (C)频率分析法(D)趋中趋势分析   70、(  )是岗位横向分类的最后一步。P300C (A)职级的划分  (B)职门的划分 (C)职系的划分  (D)职组的划分    71、要求员工必须加强单位或部门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精神的工资制度是 (   )。P312B (A)一岗一薪工资制(B)薪点工资制 (C)一岗多薪工资制(D)提成工资制  72、反馈的频率不是很高,反馈的方向大部分是单方向的工资形式是(    )。P314B (A)能力工资    (B)绩效工资 (C)技术工资    (D)岗位工资    73、给员工支付相同的激励性工资的工作团队类型是(   )。P319C (A)平行团队     (B)交叉团队 (C)流程团队     (D)项目团队  74、(    )的工资结构比较适用于各工作之间的责、权、利明确的企业。P323C (A)以绩效为导向    (B)以行为为导向 (C)以工作为导向    (D)以技能为导向    75、企业进行的工资市场调查就是要保证工作的(    )。P326D (A)内部竞争性      (B)外部竞争性 (C)内部公平性      (D)外部公平性  76、在企业年金缴费中,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   )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P  346A (A)4%    (B)5% (C)6%    (D)7%  77、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争议,由(   )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P354C。 (A)劳务派遣单位    (B)被派遣劳动者 (C)用工单位        (D)劳动合同约定  (D).实现或者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E).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78、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不包括()。 (A)最低工资标准   (B)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与违约责任 (C)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D)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79、工资指导线()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企业。 (A)上线   (B)基准线   (C)下线   (D)标准线 80、以下关于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采集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次调查时间间隔为两年 (B)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 (C)调查范围包括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各行业所有城镇企业 (D)调查内容为上一年度企业中有关职业在岗职工全年收入及有关情况 81、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对本单位安全卫生技术负领导责任的是() (A)工人    (B)企业法定代表人 (C)总工程师  (D)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 82、安全卫生认证制度不包括()。 (A)重大事故隐患认证 (B)有关人员资格认证 (C)有关单位、机构的劳动安全卫生资格认证 (D)与劳动安全卫生练习特别密切的物质技术产品的质量认证。 83、当事人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属于() (A)个别争议    (B)集体争议 (C)利益争议    (D)权利争议 84、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个裁级()裁决制度。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多次 85、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不包括()。 (A)合议原则   (B)强制原则 (C)回避原则  (D)提证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86~125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86、年失业率取决于() (A)失业周数    (B)失业人数 (C)平均是以持续期  (D)就业人数 (E)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87、选择风险型决策的前提包括() (A)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B)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C)可测算出种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 (D)可测算出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 (E)存在着不易决策人一直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 88、满足成就需要的行为可以是() (A)对资源进行控制 (B)比竞争更出色 (C)发现和使用更好的方法完成工作 (D)实现或者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E)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89.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包括(CDE)P171 /基础知识 (A)团队激励机制(B)个人激励机制 (C)市场激励机制(D)社会激励机制(E)企业激励机制  90.在进行组织结构诊断时要分析组织关系,应能清(ABD)P12 (A)某个单位应同那些单位和个人发生关系 (B)某个单位要求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 (C)某个单位考虑如何才能称为行业的领头 (D)某个单位应当为别的单位提供那些服务 (E)内外环境变化引起企业那些经营战略改变  91.组织结构变革常招致个方面的抵制和反对,人们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CDE)P13 (A)改革方式太过于激烈  (B)生产经营情况更加恶化 (C)改革使他们失去了工作的安全感  (D)一部分员工与领导因循守旧 (E)改革冲击他们已习惯的工作方法  92.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有(BDE)P26 (A)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B)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C)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D)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E)人力资源供需综合平衡  9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要进行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下属于竞争五要素分析法要分析的内 容是(ABE)P34 (A)对顾客群的分析  (B)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 (C)对市场环境的分析(D)对企业优、劣势的分析 (E)对竞争策略的分析  94、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书法正确的是(AC)P45(D 和 E 项题目看不到,所以无法 判别是否正确) (A)马尔可夫法可以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B)经济计量模型法其实的一种转移概率矩阵 (C)马尔可夫法可以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 95、以下属于企业人员内部供给预测方法的是() (A)生产函数模型法 (B)经验推断法 (C)人力资源信息库 (D)定员分析发 (E)管理人员解体模型 96、员工素质测评标准表示的形式包括() (A)评语短句式 (B)客观语句式 (C)方向指示式 (D)专管提问式 (E)设问提示式 97、员工素质测评中的能力测评一般包括() (A)一般能力测评 (B)特殊能力测评 (C)思维能力测评 (D)学习能力测评 (E)创造能力测评 98、员工素质测评中,常用测评结果的分析方法有() (A)要素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综合分析法 (D)曲线分析法 (E)直线分析法 99、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为() (A)属于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 (B)面上的问题都是行为性问题 (C)过去行为最能预示未来行为 (D)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E)用以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 100、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 (A)公文筐测验 (B)案例分析 (C)控制力测验 (D)管理游戏 (E)无领导小组讨论 101、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分者的观察要点包括() (A)发言内容 (B)发言形式 (C)发言情态 (D)发言影响 (E)发言时间 102、在企业员工培训活动中,教学形式受()因素的影响。 (A)教师 (B)教材 (C)课程 (D)课程 (E)教案 103、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其优点包括() (A)培训交流畅顺 (B)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C)培训易于控制 (D)内部开发成本较低 (E)易于营造气氛 104、以下关于敏感性训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调的是训练的内容 (B)是对感情上的训练 (C)强调训练的过程 (D)是对思想上的训练 (E)直接训练管理者对他人的敏感性 105、培训中效果评估的作用包括() (A)保证培训活动按照计划去进行 (B)有助于科学解释培训的实际效果 (C)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 (D)培训执行情况和培训调整 (E)找出不足,发现新的培训需求 106、培训效果非正式评估的有点包括() (A)方便易行 (B)几乎不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和资源 (C)容易将评估的结论用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D)减少了一般评估给受训者带来的紧张不安 (E)增强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评估结论的客观性   107.对培训进行结果评估的具体方法有(BDE )。P186 (A)360 度评估                    (B)离职率分析 (C)电话访谈法                    (D)缺勤率分析 (E)成本效益分析  108.下列关于合成考评法描述正确的是(ABE )。P205 (A)考评的侧重点具有双重性        (B)考评的是团队 (C)考评量表采用五级评定等级      (D)重视个人贡献 (E)表格现实简单便于填写说明  109.劳动定额可以分为(ABDE )。P210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消耗定额                      (D)单项定额 (E)看管定额  110.造成宽厚误差的原因主要有(ABE )。P221 (A)考评标准和方法主观性强        (B)评价标准过低 (C)压缩提薪或奖励人数比例        (D)评价标准过高 (E)在考评中曾与被考评者反复进行沟通  111.绩效考评的标准包括(AD )。P240 (A)分解提问标准                  (B)分解等级标准 (C)综合体温标准                  (D)综合等级标准 (E)结构等级标准  112.平衡记分卡从(ABDE )角度衡量企业的业绩。P249 (A)内部流程                      (B)财务 (C)战略目标                      (D)客户 (E)学习与成长 113、在构建企业培训主管 KPI 体系时,应分析其主要工作职责,它包括() (A)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的规划 (B)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C)制定与实施员工培训开发计划 (D)指导下属员工工作 (E)收集与提供员工培训发展方面的信息 114、在薪酬调查时,被调查岗位应在()等方面与本企业所需调查的岗位具有可比性。 (A)工作权限 (B)岗位职责 (C)劳动强度 (D)技术条件 (E)工作范围   115、薪酬调查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 (A)组织实施情况分析 (B)政策分析 (C)最低工资变动分析 (D)趋势分析 (E)宽带工资实施情况 116、年薪制中,基本工资的决定因素有() (A)市场工资水平 (B)员工平均工资水平 (C)企业经济效益 (D)员工绩效考评结果 (E)生产经营规模   117、从性质上看,员工工资结构的类型可以分为( ADE )P327 (A)高弹性类   (B)低弹性类   (C)高风险类  (D)高稳定性  (E)折中类 118、工资调整的具体类型包括( ABDE  )P337 (A)物价性调整(B)工龄性调整(C)定期性调整(D)效益性调整(E)考核性调整 119、制定薪酬计划应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包括( BCDE )P343 表 (A)新招聘员工的工资总额  (B)企业薪酬支付能力  (C)企业预计的效益状况 (D)股东要求的回报率    (E)企业上一年度经济效益状况 120、下列不属于劳务派遣现象的术语表述的是( CE )P351 (A)人才租赁  (B)劳动力派遣  (C)劳动租赁  (D)劳动者派遣  (E)劳动输 出 121、政府在工资宏观调控方面的总原则包括( ACE )P362 (A)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B)平均工资的增长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C)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 (D)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水平控制向重点控制转变 (E)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 122、运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时,必须处理好指导价位与( ACE )的关系  P364 (A)“两低于”原则   (B)年工资收入  (C)企业经济效益  (D)月工资收入 (E)企业短期货币工资决定方式 123、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内容包括() (A)伤亡事故报告 (B)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C)伤亡事故调查 (D)伤亡事故赔偿支付标准 (E)伤亡事故处理 124、以下属于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费用的是() (A)教育培训费 (B)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C)工伤保险费 (D)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E)人工成本费 125、劳动争议仲裁申诉应当载明的内容有() (A)仲裁请求及是适合理由 (B)委托的律师及相关资料 (C)证据、证人的姓名、住址 (D)员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 (E)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20 页 321 浏览
立即下载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参考答案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参考答案

2009 年 11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统考试题-参考答案 2009 年 11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 家 职 业 资 格 全 国 统 一 鉴 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理论试卷               标  准  答  案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A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D 知识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 知识 20091 人力 2 级-理论 B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D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D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A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 知识 知识 知识 0 知识 1 知识 2 知识 3 知识 4 知识 5 知识 6 知识 7 知识 8 知识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D A A C D D C C C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D 知识 0 知识 1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D C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 B 4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C 知识 5 知识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D A 7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D C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0 1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 知识 3 知识 4 知识 5 知识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7 知识 8 知识 9 知识 0 知识 1 知识 2 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 A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A B C A A B C A C A D B B 知识 4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 5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C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 知识 7 知识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A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C 0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D 1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D 知识 2 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C 知识 4 知识 5 知识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0 知识 1 知识 2 知识 3 知识 4 知识 5 知识 6 知识 7 知识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A C 8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D 7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C D A C、E A、B、E B、C、E E A、B、C、D、 A、B、D D、E E A、B、C、D、 A、B、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C、D、E 知识 9 知识 0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B、E 1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C、E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B、C、D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A、B、C、E 知识 4 知识 5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A、C、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C、D、E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B、C、D、E 7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B、C、D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C、D 9 A、B、C、E 0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D 知识 1 知识 2 知识 3 知识 4 知识 5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6 知识 7 知识 8 知识 9 知识 0 知识 1 知识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A、B、C、E A、B、C、D B、D、E B、C、D A、C、D A、B、C、E B、D E A、B、C、D、 B、D A、C、E B、C、D、E A、B、C、E 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4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B C、D、E 5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B、C、D、E 知识 6 知识 7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A、C、E A、B、C、D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 知识 B、D B、C、D、E 00   2009 年 11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 家 职 业 资 格 全 国 统 一 鉴 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能力试卷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6 分,第 2 小题 15 分,第 3 小题 15 分,共 46 分) 1、评分标准:P86 企业实施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1)准备阶段          ① 收集必要的资料;                                                         (1 分)          ② 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                                              (1 分)          ③ 制定测评方案 。                                                            (1 分) (2)实施阶段                                                                         (1 分) 测评的实施阶段是测评小组对被测评对象进行测评,获取素质能力数据的过程,它是整个测评 过程的核心。        ① 测评前的动员;                                                              (1 分)        ② 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1 分)        ③ 实施测评,包括从测评指导到实际测评,直至回收测评数据的整个过程 。         (1 分) (3)测评结果调整       ① 分析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                                      (1 分)       ② 正确选择处理测评结果的分析方法;                               (1 分)       ③ 对测评的数据进行处理 。                                                 (1 分) (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       ① 描述测评结果;                                                               (1 分) ② 对测评对象进行分类;                                                         (1 分) ③ 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                                                         (1 分)   2、评分标准:P197 访谈法的具体步骤: (1)明确要采集的信息。                                                       (3 分) (2)设计访谈方案。访谈方案是评估人员在访谈中提问问题的清单,与调查问卷的设计类似。    (3 分) (3)测试访谈方案。在访谈实施前进行依次测试,可以对访谈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还可以提 高访谈者的访谈技能。   (3 分) (4)全面实施访谈。                                                              (3 分) (5)对资料进行分析,编写调查信息报告。                           (3 分)   3、评分标准:P255 审核关键绩效指标时应当关注以下要点: (1)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                                            (3 分) (2)多个考评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3 分) (3)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考评者 80%以上的工作目标。      (3 分) (4)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 分) (5)关键绩效指标的考评标准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      (3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每小题 18 分,共 54 分) 1、评分标准:P64~70 (1)企业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的基本方法:          ① 人力资源信息 库                                                                (2 分)             人力资源信息库针对企业不同人员,又可以分为:             a.技能清 单                                                                      (1 分)             b.管理才能清 单                                                               (1 分)         ② 管理人员接替模 型                                                              (2 分)         ③ 马尔可夫模型            (2 分) (2)应对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措施:(每项 2 分,最高 10 分)        ① 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 。                      (2 分)       ② 如果高科技人员出现短缺,应拟订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 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2 分)       ③ 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 法》等有关法规,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是一种短期应急措施。                                                 (2 分)      ④ 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的格局 。      (2 分)      ⑤ 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 。                 (2 分)      ⑥ 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工计划 。                                                                              (2 分)   2、评分标准: (1)存在的问题: ① 首先,没有认真地贯彻执行现行的薪资制度,一年多没有兑现奖金即绩效工资,未实现岗位 工资与绩效工资的联动。                                                                              (2 分) ② 从该公司薪资制度适用性上看,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一线生产人员,对 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其他岗位的人员不一定适用。                                                         (2 分) ③ 从该公司薪资制度的结构上看,虽然岗位薪点值能够体现各岗位员工的劳动差别,但按岗位 薪点数折算出的绩效薪点值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员工个人的实际贡献程度。                                           (2 分) ④ 没有坚持薪资对外公平性的原则,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价位变动情况,适时地调整企业员工 薪资水平。                                                                                                                             (2 分)   (2)科学合理的薪资制度应体现的基本要求: ① 员工的薪资分配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成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战略目标的重 要支撑点。                                                                                                                              (2 分) ② 员工的薪资分配必须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被全体员工所认同,企 业内部才能创造一种共同语言,才能从思想和行动上形成一股合力。                                                    (2 分) ③ 员工的薪资分配必须解决好价值分配中的三对矛盾,即现在与将来的矛盾、老员工与新员工 的矛盾、个体与团体的矛盾,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 分) ④ 员工的薪资分配必须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2 分) ⑤ 企业应当逐步完善薪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如确立薪资的市场调查机制,健全工作岗位分析评 价以及绩效考评制度,实现薪资制度的整体性和配套性。                                                                        (2 分)  3、评分标准: ① 试用期为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而非法定必备条款,即订立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可以 不约定试用期。本案例未说明是否约定试用期,可以理解为该合同未约定试用期,因而企业解除劳动 合同的理由不成立。                                                                                                                           (2 分) ② 张某在工作中存在违纪行为,但判断张某是否属于严重违纪,企业必须依据已公示的,且经 过合法程序制定的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本案企业未能清楚举证相关制度规定。                                  (2 分) ③ 如果张某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纪,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的, 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不属于严重违纪,则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2 分) ④ 调整张某的工作岗位属合同的变更,而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 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企业单方意思表示“调动张某到洗衣房工作,若对方不同意,限期 三个月内另谋出路”的方法,违反了上述规定。     (2 分) ⑤ 在三个月期间只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张某的工资没有依据,因为工资支付应按照劳动合 同约定的标准支付。                                                                                                                              (2 分) A.如果企业有前述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可以依据张某的违纪情况,按照相应标准以承担相应 的经济责任为由扣发工资,以为惩戒。 (2 分)                                                                                               B.如果张某提供了正常劳动,按当地最 低工资标准发放张某的工资是违法行为。     (2 分) ⑥ 在本案例中,该企业内部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规则制定实施都存在不合法的地方: A.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企业应有符合法律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并且应当对约定条款如试用 期等做出具体规定,即哪些岗位应约定(或不约定)试用期。                                                                  (1 分) B.在劳动纪律方面应明确规定何谓严重违纪,违反劳动纪律应承担何种责任。        (1 分) ⑦ 分析本案例的发生,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工作应当引起企业的重视: A.企业应当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从新员工进入企业那一天起,就应该使员工清楚地了解公司 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尽快融入企业。                (1 分) B.企业的相关部门,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逐步 增强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      

10 页 287 浏览
立即下载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能试卷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能试卷

2009 年 11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统考试题-技能试卷 2009 年 11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      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      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卷  册  二:专业能力   注 意 事 项: 1、请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 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并在 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请保持卷面整洁,不要在试卷上作任何与 答题无关的标记,也不得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分 得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6 分,第 2 小题 15 分,第 3 小题 15 分,共 46 分) 1、简述企业实施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步骤和程序。(16 分)      2、简述采用访谈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具体步骤。(15 分)      3、在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时应当关注哪些要点?(15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每小题 18 分,共 54 分) 1、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汽车制造企业,根据公司未来五年总体发展规 划,企业将达到年产 200 万辆汽车生产规模。人力资源部正在讨论 2010-2014 年 度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问题,负责起草该规划的是人力资源部副经理王平, 她对规划起草小组成员小章交代,在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外部供给预测之前,先 组织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尽可能多地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为人力资源内部 供给预测做好准备。 请根据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8 分)      (2)当预测到企业人力资源在未来的几年内可能发生短缺时,可以采取哪 些措施解决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10 分)      2、A 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家电生产企业,该公司为了打破论资排辈现象,进 一步体现对内公平的原则,自 2002 年起推行薪资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岗位工资 制。其内容是:以市场、行业差别确定公司各类岗位的工资差别和标准,通过工 作岗位评价,确定各岗位的薪点数。同时,每个月按照所属单位的经济效益,折 算出各个岗位的绩效薪点值。该公司所推行的这种岗位加绩效的弹性等级薪点薪 资制度,避免了公司原来实行的薪资制度的种种不足。 改革初期,成效是巨大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公司规模迅 速扩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急剧增加时,该工资制度的弊端便暴露出来。员工 工资连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调整,奖金没有发放,这对任何一个有上进心 的员工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沮丧的事情,因为他不清楚公司对自己工作情况的评 价如何。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相继离开公司,而继续留在公司的员工也 议论纷纷。面对人才流失,士气低落,以及公司竞争力的削弱,公司高层专门召 开了一次薪资问题专题会,虽然大家一致认为,公司的薪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但对“应该如何对薪资制度进行改革?”“改革从何处下手?”“最终应该建 立怎样的薪资管理体系?”等问题争议很大,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请根据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公司的薪资制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8 分)      (2)一个科学合理的薪资制度应体现哪些基本要求才能发挥激励员工的作 用(10 分)      3、2008 年张某于旅游职业高中毕业,同年 8 月 1 日被 K 宾馆录用为客房服 务员,双方签订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张某在两个月的工作期间,迟到 5 次,3 次与顾客争吵,并且不服从领班和值班经理的批评教育。10 月 8 日,K 宾馆书面 通知调动张某到洗衣房工作,若对方不同意,限其三个月内另谋出路,在此期 间,工资只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张某接到通知后不同意工作调动,也表示 找不到其他工作;同时,张某仍存在迟到和与顾客吵架现象,三个月后即 2009 年 1 月 9 日,K 宾馆以“试用期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解 除了与张某的劳工合同。张某随即申诉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求维持原劳动关 系。 请根据本案例做出全面评析,并对该企业应如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出建 议。(18 分)

3 页 324 浏览
立即下载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理论试卷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理论试卷

2009 年 11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统考试题-理论试卷  2009 年 11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      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      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卷  册  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1 、考生应首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 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铅笔填 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 、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 上角的相应位置处。 3 、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5 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 第二部分,26-125 小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4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 案。所有答案均不得答在试卷上。 5 、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 考人员。 6 、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 行填涂,则均属作答无效。 地    区: 姓    名: 准考证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监制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 (第 1~25 题,共 25 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 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 l~8 题) 1、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A)“德”为心声                        (B)“德”为失去的 意思 (C)“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德”即信仰 2、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有“执事敬”的说法,其意为(    )。 (A)尊敬长者                           (B)执行命令 (C)干事敬业                           (D)以儆效先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正确的是(    )。 (A)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B)仁、义、礼、智、信 (C)艰苦奋斗                           (D)爱国主义 4、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 (A)敬业、守纪、进取                   (B)宽让、和睦、合作 (C)诚信、服务、奉献                   (D)忠诚、审慎、勤勉 5、关于“职业理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立足现实而言,职业理想本质上是一种梦想 (B)从职业生涯的发展角度看来,职业理想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C)在个人生活上,只有有了职业理想才会感受幸福 (D)从人性来看,职业理想是人生惰性与贪婪的体现 6、确立职业化管理的主要依据是(    )。 (A)整体规范化的标准               (B)充分依靠员工个人的聪明才智 (C)不再强调过程管理                (D)以业绩定优劣而非以道德论短 长 7、古人云“吾生有崖,而知无涯”,其意对现代从业人员的启示是(    )。 (A)生命短暂,不要想入非非          (B)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C)知足常乐,和谐为本              (D)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8、“慎独”作为道德修养,其意思是(    )。 (A)越是无人监督时,越要坚持按照道德要求行事 (B)独立自主,自我判断,绝不人云亦云 (C)食无求饱,居无求暖,敏于事而慎于言 (D)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实事求是的品行 (二)多项选择题(第 9~16 题) 9、世界 500 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标准包括(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只有企业领导要求做的事情,才能够去做 (C)不找任何借口 (D)注意细节,追求完美 10、关于“诚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诚信是企业形成竞争力的无形资本 (B)诚信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没有共同利益就没有诚信 (C)诚信符合个人和集体的长远利益,但会损害短期利益 (D)诚信是长期信用积淀的结果 11、下列情形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 (A)销售鲜活商品 (B)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C)非季度性降低 (D)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低销售商品 12、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诚信”具有的特征是(    )。 (A)通识性                (B)智慧性     (C)代价性                (D)被动性 13、针对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欺诈等不法行为,世界各国确立的法律包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B)日本的不当赠品及不当表示防止法 (C)美国的谢尔曼法 (D)英国的荣誉法典 14、下述做法中,符合我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的是(    )。 (A)某歌厅内有人吸毒,其服务员虽然发现但未予以制止 (B)虽为周末,某电子游艺厅依然禁止未成年人玩耍电子游戏机 (C)某舞厅管理完善,但依然在通道入口处安装闭路电视 (D)某演艺厅招用外国人,为其办理就业许可证 15、在职业活动中,践行“纪律”的具体要求是(    )。 (A)创立岗位规则               (B)执行操作规程 (C)遵守行业规范               (D)严守法律法规 16、加强内部合作,对员工的益处在于(    )。 (A)优势互补, 有助于取得工作绩效 (B)有助于团结起来,增强对企业的话语权 (C)在遇到势力欺负时,能够自我保护 (D)根据工作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和 17~25 题) 答题指导: u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你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其中 一个选项作为你的答案。 u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7、假如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关于公司的重大决策,你认为(    )。 (A)这些事情是公司领导的职责,自己从不关心也不过问 (B)假如有领导征求自己的意见时,会说出自己的观点 (C)会时刻关注,但考虑某些因素,不会向领导们提出意见或建议 (D)很关注,自己会主动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18、你因为工作忙,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与家人一起吃饭了。回家的路上偶遇几个朋友,他们盛 情邀请你参加他们的一个活动。但是你已经答应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餐,这时你会(    )。 (A)婉拒朋友                      (B)愉快地答应朋友们的邀请 (C)征求家人的意见,再做决定      (D)考虑朋友们可能有事,自己不参加 19、你在领导的办公室等待请示工作,对方却临时有事回不来,要求稍等片刻。桌子上摆满了报 纸和你爱吃的糖果,你会(    )。 (A)边吃糖果边等                 (B)看看报纸打发时间 (C)静静等待                     (D)过会儿再来 20、市长要来你公司视察工作,总经理直接要求你立即准备一份向市长的汇报材料,时间仅有半 天,你估计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按时完成这项任务的,你会(    )。 (A)向总经理报告,说明自己不完成的理由 (B)向总经理推掉这份棘手的工作,并推荐其他人选 (C)干起来再说 (D)找自己的主管商量一下 21、别的同事都已经下班走人了,单位里只有你和另外一个陌生的同事因故没有离开,晚饭时间 已经过去一会儿了,这时,他邀请你共进晚餐,你会(    )。 (A)愉快地答应了 (B)告诉对方自己家里有事,很快离开了 (C)说自己马上走了,感谢对方的好意 (D)会和他共进晚餐,但说明只准自己请对方 22、关于你目前的工作岗位,下列状况中,你认为与自己最接近的是(    )。 (A)如果不是因为太缺钱,自己肯定离开这里 (B)如果不是考虑父母的愿望,自己肯定不在这里 (C)如果不是当初一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自己肯定不会来这里 (D)如果不是这个岗位能够用得上所学知识,自己早就离开了这里 23、如果你必须在下列事项中做出选择,目前你最担心的事情是(    )。 (A)个人发展前景                 (B)完不成工作任务 (C)公司发展前景                  (D)工资收入降低 24、你的一个比较要好的同事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他感到很委屈。你问他,可是他就是不肯说 明具体情况,你会(    )。 (A)下班之后找他单独聊聊,安慰一下        (B)已经问过他了,不说算了 (C)找领导反映同事的委屈情况              (D)观察几天,再想办法跟他沟通 25、同事张某因为总爱谈论对公司发展的见解,被人误认为是爱出风头,遭到大家的非议。你对 公司的发展也有许多思考,你会(    )。 (A)怕遭到他人的非议 ,闭口不谈自己的观点 (B)通过写信的方式给公司领导提出建议 (C)由于自己的观点是真知灼见,要想办法提出来 (D)一起和其他同事谴责张某爱出风头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 (26~125 题,共 100 道题,满分为 10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26~85 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每小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 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26、在生产要素市场,(    )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A)居民户                    (B)市场 (C)劳动者                    (D)企业 27、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不包括(    )。 (A)指导性                 (B)权威性 (C)稳定性                 (D)唯一性 28、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 (A)34 小时                (B)36 小时 (C)38 小时                (D)40 小时 29、顾客力量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对(    )的分析。 (A)顾客购买动机          (B)市场商品消费结构 (C)顾客消费承受能力      (D)企业产品消费群体 30、教师连续提问两个学生都不能回答某个问题,而第三个学生则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尽 管他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可是教师还是会认为第三个学生更出色些。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投射效应             (D)对比效应 31、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包含(    )。 (A)劳动环境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关系 32、以下关于组织设计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B)现代组织设计理论动态组织设计理论 (C)动态组织设计理论包含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内容 (D)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3、(    )组织是将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A)独立型                 (B)模拟分权 (C)依托型                 (D)多维立体 34、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查时,需要掌握的资料不包含(    )。 (A)组织体系图            (B)组织战略图 (C)工作说明书            (D)业务流程图 35、从职能制结构改为事业部制结构属于(    )组织结构的变革方式 (A)改良式                (B)爆破式 (C)计划式                (D)渐进式 36、人员培训开发规划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A)受训人员的数量         (B)培训的方式方法 (C)培训费用的预算         (D)培训的奖励措施 37、编制人员需求计划时,计划期内员工的补充需求量等于(    )。 (A)计划期内人员总需求量减去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加上计划期内自然减员人数 (B)计划期内人员总需求量加上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减去计划期内自然减员人数 (C)计划期内自然减员人数加上计划期内人员总需要量,减去报告期初期人员总数 (D)计划期内自然减员人数减去计划期内人员总需要量,加上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 38、定员定额分析法不包括(    )。 (A)结构定员法            (B)岗位定员法 (C)效率定员法            (D)比例定员法 39、以下参数中不影响企业专门技能人员需求总量的是(    )。 (A)企业战略              (B)组织结构 (C)管理幅度              (D)人工成本 40、关于人力资源预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企业职位空缺不可能完全通过内部供给解决 (B)严格的户籍制度制约着企业外部人员的供给 (C)人员供给预测包括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D)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应优先考虑外部人力资源供给 41、(    )是以了解员工素质现状或查找问题根源为目的的测评。 (A)选拔性测评          (B)考核性测评 (C)开发性测评          (D)诊断性测评 42、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设计中,(     )是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分解,并列 出相应的项目。 (A)平面结构           (B)立体结构 (C)横向结构           (D)纵向结构 43、在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中,国家公务员的选拔标准属于(    )。 (A)效标参照性标准          (B)能力考核性标准 (C)常模参照性标准          (D)素质考核性标准 44、在相关分析中,r=1.00 表示两组测评数据(    )。 (A)完全负相关             (B)零相关 (C)完全正相关             (D)不确定 45、员工素质测评结果的文字描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基本素质               (B)技术水平 (C)业务能力               (D)健康状况 46、在面试实施的(    ),面试考官会进一步核对核心阶段所获得的信息。 (A)结束阶段  (B)导入阶段 (C)提问阶段 (D)确认阶段 47、行为描述的假使前提是(    )。 (A)它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  (B)所有的提问都是行为性问题 (C)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D)实质是识别关键性工作要求 48、人事小组的测评成员不包括(    )。 (A)企业优秀员工代表  (B)招聘岗位的资深任职人员 (C)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D)招聘岗位所在部门的主管 49、设计无领导小组讨论评分表时,评价指标应该控制在(    )以内。 (A)5 个   (B)10 个   (C)30 个  (D)40 个 50、在制定培训规划时,设计评估标准的目标是(    )。 (A)明确员工现有技能与理想状态间的差距 (B)收集有关新岗位和现在岗位要求的数据 (C)选择测评工具,明确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D)明确培训的要求,预测培训的潜在困难 51、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在创业发展期企业应集中力量(    )。 (A)扩张经营范围 (B)提高创业者的营销公关能力 (C)建设企业文化 (D)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52、在选择培训方法时,知识的传授多以(    )方法为主。 (A)课堂授课   (B)示范模拟   (C)角色扮演   (D)情景模拟 53、(    )不属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 (A)提高其经验、知识和技能  (B)培养业务骨干分子成为接班人 (C)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对目前的业务工作能更加熟练 54、以下关于培训评估对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受培训成本的限制,无需对所有培训活动进行评估 (B)新开发的课程应着重于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 (C)新的培训方式应着重于培训目标、受训人员等方面 (D)新教员的教程应着重于教学方法、质量等综合方面 55、对培训效果进行反应评估,培训的主持者应为(    )。 (A)培训的单位 (B)学员的直接主管 (C)培训教师   (D)学员的单位主管 56、(    )是指对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测试时,其测量结果的长期稳定程度。 (A)相关度    (B)信度    (C)区分度   (D)效度 57、在培训成果进行评估时,在调查问卷中,“您对该培训项目满意吗?”的提问属于(    )的信息。 (1)反应成果     (2)技能成果   (3)认知成果   (4)绩效成果 58、培训成果的评估方法中,以下不适于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的信息是(    )。 (A)了解学员偏爱的学习方法     (B)让学员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观念 (C)检查培训目标与工作任务的匹配度   (D)评价学员在工作中对培训内容的应用情况 59、将考评量表分为三个等级,即极好、满意和不满意,使被考评者容易分清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这种绩效考核方法是(  )。 (A)评价中心法   (B)日清日结法   (C)合成考评法 (D)强制分配法 60、仅适用于激发员工表现,开发其技能,而不适用于员工之间比较的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 法是(  ) (A)短文法   (B)评价量表法    (C)记录法     (D)强制选择法 61、(   )是将被考评者放在一个模拟管理岗位,让他在一段时间内参与文书的起草,并解 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技术。 (A)实务作业  (B)个人报告    (C)管理游戏     (D)个人测验 62、(  )不能纠正绩效考评中的晕轮误差。 (A)建立精确的考评标准体系  (B)建立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  (C)对考核者进行适当的培训  (D)建立严谨的工作记录制度 63、以(  )为基础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能清楚地说明组织或员工在考评期内完成的工作任 务及其对组织贡献的大小。 (A)实际投入   (B)工作行为   (C)实际产出   (D)工作方式 64、编制绩效考评标准时,无需遵循(   )。 (A)目标导向原则    (B)突出特点原则  (C)定量准确原则    (D)先进合理原则 65、关键绩效法的核心是(   )。 (A)考评标准的确立     (B)新型激励机制的构造 (C)定量准确原则       (D)企业战略目标的明确 66、平衡计分卡的指标构成不包括(   )。 (A)企业战略指标    (B)财务指标   (C)内部运营指标   (D)客户指标 67、360 度考评方法的缺点不包括(   ) (A)相对而言成本较高    (B)信息一致性差   (C)定性评价比重较大    (D)结果有效性差 68、(   )不太适合于对复杂的、数量大的岗位进行薪酬调查。 (A)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B)问卷调查   (C)采集社会公开信息    (D)访谈调查 69、一般来说,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应关注市场薪酬水平的(   )点处。 (A)15%     (B)25%   (C)50%    (D)75% 70、(   )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有利于贯彻“同工同酬”的原则。 (A)岗位工资制    (B)绩效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提成工资制 71、(   )要求企业要有一种比较开放的、有利于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 (A)计时工资制     (B)计件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组合工资制 72、(  )主要用于营销人员的工资支付。 (A)计件工资制     (B)提成工资制    (C)浮动工资制     (D)绩效工资制 73、确保成员将小部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队中去,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常规工 作中去的工作团队类型是(  )。 (A)平行团队    (B)交叉团队   (C)流程团队    (D)项目团队 74、以(   )为导向的工资结构会使员工只重视眼前效益,不重视长期发展。 (A)绩效    (B)行为   (C)工作    (D)技能 75、(   )是指各个相邻的工资等级浮动幅度在数值上的交叉程度。 (A)工资差距   (B)工资档次   (C)等级重叠   (D)浮动幅度 76、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的管理方式是(   )。 (A)企业账户    (B)集体账户    (C)机构账户   (D)个人账户 77、以下关于劳务派遣说法错误的是(   )。 (A)雇主是劳务派遣单位        (B)雇员是被派遣的劳动者 (C)是一种组合劳动关系        (D)本质特征是雇佣和使用相结合 78、确定工资指导线水平应考虑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 (A)社会劳动生产率     (B)社会就业状况 (C)劳动力市场价格     (D)人工成本水平 79、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不在于(   )。 (A)转变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职能     (B)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C)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杨体系      (D)对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依据 80、工资指导价位的(   )是处于工资收入数列中后一定百分比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A)高位数     (B)中位数    (C)低位数      (D)标准数 81、(   )是以及时处理事故,采取预防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为目的制 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C)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D)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82、以下关于劳动争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利益争议 (B)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是劳动争议的实质 (C)劳动争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冲突 (D)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能成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83、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   )担任。 (A)职工代表    (B)政府代表   (C)工会代表    (D)用人单位代表 84、根据我国法律的最新规定,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是(   )。 (A)3 个月    (B)6 个月   (C)9 个月   (D)12 个月 8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   )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 (A)5 日      (B)10 日    (C)15 日    (D)30 日 二、多项选择题(86~125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 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86、年失业率取决于(   )。 (A)失业周数          (B)失业人数   (C)平均失业持续期    (D)就业人数  (E)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87、风险型决策方法包括(   )。 (A)决策树     (B)收益矩阵 (C)微分法     (D)线性规划   (E)敏感性分析 88、在使用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可选择的策略有(    )。 (A)首因策略  (B)择优策略 (C)淘汰策略  (D)晋升策略    (E)轮廓匹配策略 89、根据人本管理思想构建的企业组织形态应具有的特征包括(     )。 (A)明确组织宗旨和目标         (B)管理幅度合理 (C)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和适宜 (D)组织和地位弹性 (E)确立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和渠道 90、企业集团所设立的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的特点有(     )。 (A)独立核算   (B)自负盈亏 (C)受集团控制 (D)自求发展   (E)参与集团决策活动 91、新型的组织机构包括(     )等多种形式 (A)矩阵制    (B)直线职能组织 (C)事业部制  (D)多维立体组织  (E)子公司和母公司 92、以下属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是(     )。 (A)成本增加  (B)合理化建议减少  (C)指挥不灵  (D)市场占有率缩小(E)信息不畅 93、人员晋升计划是企业根据(     )制定的员工职务提升方案。 (A)企业目标  (B)人员需要 (C)工作调动  (D)战略需要     (E)内部人员分配情况 94、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人口环境因素有(     )。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劳动力的队伍结构 (C)劳动力队伍的数量   (D)劳动力队伍的质量 (E)社会或本地区的人口规模 95、劳动效率定员法是根据(     )计算和确定定员人数的一种技术方法。 (A)工作岗位的多少   (B)劳动效率 (C)工作负荷量的大小 (D)生产任务量  (E)岗位工作人员的经验 96、在同一类别的测评对象中,常常需要对其中诸素质测评对象进行深层次量化,其量化形式包 括(     )。 (A)等距量化    (B)比例量化 (C)类别量化    (D)模糊量化        (E)顺序量化 97、员工素质测评中特殊能力测评主要包括(     )。 (A)文书能力测评   (B)体育能力测评 (C)操作能力测评   (D)学习能力测评(E)机械能力测评 98、面试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     )。 (A)制定面试指南   (B)准备面试问题 (C)确定评估方式   (D)培训面试考官  (E)统计面试结果 99、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包括(     )。 (A)背景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思维性问题     (D)技能性问题   (E)情境性问题 100、评价中心的主要作用包括(     )。 (A)用于选拔员工   (B)用于绩效考核 (C)用于培训诊断   (D)用于人事任免  (E)用于员工技能发展 101、以下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说法正确的是(     )。 (A)测评指标应具有针对性 (B)面试场地的布置要肃穆给人以压力感 (C)应从岗位分析中提取特定的评价指标 (D)考官和被评价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E)被测评者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作为顺序 102、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包括(     )。 (A)普遍性原则     (B)适应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最优化原则    (E)创新性原则 103、在课程设计文件中,导言部分包括(     )等项内容。 (A)班级规模       (B)项目的组成部分 (C)课件意图       (D)学员的必备条件 (E)教学资源 104、培训中,对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监测评估的内容包括(     )。 (A)培训机构的规模和结构特征        (B)培训组织的准备工作 (C)培训机构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D)培训者的素质和能力 (E)现代培训设施应用情况评估 105、培训效果正式评估的优点包括(     )。 (A)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B)使得评估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C)容易将评估结论用书面形式表现    (D)不会给受训者带来太大的压力 (E)可将评估结论与最初计划比较核对 106、在指定培训评估计划时,培训评估形式的选择以(     )为依据。 (A)评估目的      (B)评估的实际需要 (C)评估对象      (D)评估形式的特点  (E)评估人员 107、对培训效果进行结果评估的缺点有(     )。 (A)需要花费时间较长 (B)必须取得管理层合作 (C)相关经验少,评估技术不完善 (D)评估带来的压力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E)原工的表现多因多果,简单的对比数字意义不大 108、以下属于绩效考核的特征性效标的有(     )。 (A)领导技能       (B)员工可靠度 (C)沟通能力       (D)员工忠诚度    (E)工作态度 109、以下对日清日结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提高了成本和投入 (B)提高了质量和效率 (C)增加了员工的心理惰性 (D)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E)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及时性 110、绩效考评结果过于苛刻,对组织和个体来说(      )。 (A)有利于激发员工们的斗志            (B)容易增加工作压力 (C)容易造成紧张的组织气氛            (D)降低工作的满意度 (E)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 111、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时,应遵循(      )。 (A)明确性原则                        (B)可测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合理性原则 112、以下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B)是一种企业绩效管理工具 (C)使企业有效进行绩效考评 (D)是促进企业策略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 (E)是管理者与员工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 113、360 度考评中,客户评价要求客户对员工的(     )进行评价。 (A)心理素质                          (B)服务态度 (C)沟通能力                          (D)服务质量 (E)工作数量 114、在薪酬调查中,与薪酬政策有关的信息包括(     )。 (A)新毕业学生的起薪点 (B)薪酬水平地区差异的控制 (C)员工异地调配时的薪酬处理 (D)被调查企业在加薪时的百分比 (E)公司的加班与工作轮班方面的政策 115、(     )是按照特定的要素指标对岗位进行的纵向分级。 (A)职门  (B)岗级 (C)职组 (D)岗等 (E)职系 116、年薪制中风险收入的决定因素有(     )。 (A)风险程度 (B)业务分工 (C)生产经营责任大小 (D)劳动力市场经营者的工资水平 (E)年终企业完成的经济效益情况 117、人力资源部向员工介绍企业工资制度的途径包括(     )。 (A)员工培训会                        (B)工资制度问答 (C)员工座谈会                        (D)企业内部刊物 118、工资标准档次的调整包括(     )。 (A)“技变”晋档                       (B)“学变”晋档 (C)“龄变”晋档                       (D)“职变”变档 (E)“考核”变档 119、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包括(     )。 (A)从下而上法                        (B)从上而下法 (C)由内到外法                        (D)零基预算法 (D)化整归零法 120、劳务派遣中存在的关系包括(     )。 (A)雇主与雇员 (B)用人单位与就业中介机构 (C)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 (D)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E)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121、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包括(     )。 (A)提供工作单位 (B)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 (C)告知工作需求和劳动报酬 (D)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E)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122、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按(     )等多种标准反映水平。 (A)高位数                           (B)年工资收入 (B)中位数                           (D)月工资收入 (E)低位数 123、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包括(     )。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C)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D)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E)生理卫生检查制度 124、劳动争议仲裁的特征包括(     )。 (A)仲裁课题的自治性                 (B)仲裁主体的特定性 (C)仲裁影响的广泛性                 (D)仲裁对象的特定性 (E)仲裁内容的合议性 125、可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对劳动争议案例进行分析,其思维结构包括(     )。 (A)分析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 (B)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C)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D)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 (E)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或因果关系

20 页 293 浏览
立即下载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参考答案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参考答案

2009 年 11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统考试题-参考答案 2009 年 11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 家 职 业 资 格 全 国 统 一 鉴 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理论试卷               标  准  答  案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A D B B D D A D B B D A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A C 4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D D C C C D D C A B 4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C 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6 A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D 8 C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A B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A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B 3 C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4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A A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4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8 B C A C A D B B A C B A A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C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B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3 C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4 C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6 A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C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8 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A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C、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A、B、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B、C、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4 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A、B、D D、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A、B、C、D、 E A、B、C、D、 A、B、E B、C、D、E B、D A、B、E A、C、E A、B、C、D 3 A、B、C、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4 A、C、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A、C、D、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6 B、C、D、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A、B、C、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8 A、C、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A、B、C、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B、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A、B、C、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A、B、C、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3 B、D、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4 B、C、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A、C、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6 A、B、C、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B、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8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1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2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3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4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5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6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7 E A、B、C、D、 B、D A、C、E B、C、D、E A、B、C、E A、B C、D、E B、C、D、E A、C、E A、B、C、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8 B、D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9 B、C、D、E 200911 人力 2 级-理论知识 00  2009 年 11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6 分,第 2 小题 15 分,第 3 小题 15 分,共 46 分) 1、评分标准:P86 企业实施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 1 ) 准 备 阶 段 ① 收 集 必 要 的 资 料 ;                                                         (1 分)          ② 组 织 强 有 力 的 测 评 小 组 ;                                             (1 分)           ③ 制 定 测 评 方 案                                                            (1 分) (2)实施阶段                                                                         (1 分) 测评的实施阶段是测评小组对被测评对象进行测评,获取素质能力数据的过程,它是整个测评 过程的核心。        ① 测 评 前 的 动 员                                                              (1 分)        ② 测 评 时 间 和 环 境 的 选 择 ;                                               (1 分)        ③ 实施测评,包括从测评指导到实际测评,直至回收测评数据的整个过程。        (1 分) (3)测评结果调整       ① 分 析 引 起 测 评 结 果 误 差 的 原 因 ;                                      (1 分)       ② 正确选择处理测评结果的分析方法;                               (1 分)       ③ 对 测 评 的 数 据 进 行 处 理 。                                                ( 1 分) (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       ① 描 述 测 评 结 果 ;                                                               (1 分) ② 对测评对象进行分类;                                                         (1 分) ③ 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                                                         (1 分) 2、评分标准:P197 访谈法的具体步骤: (1)明确要采集的信息。                                                       (3 分) (2)设计访谈方案。访谈方案是评估人员在访谈中提问问题的清单,与调查问卷的设计类似。   (3 分) (3)测试访谈方案。在访谈实施前进行依次测试,可以对访谈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还可以提高访谈者的访谈技 能。   (3 分) (4)全面实施访谈。                                                              (3 分) (5)对资料进行分析,编写调查信息报告。                          (3 分)  3、评分标准:P255 审核关键绩效指标时应当关注以下要点:(1)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                                            (3 分) (2)多个考评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3 分) (3)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考评者 80%以上的工作目标。      (3 分) (4)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 分) (5)关键绩效指标的考评标准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      (3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每小题 18 分,共 54 分) 1、评分标准:P64~70 (1)企业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的基本方法:          ① 人 力 资 源 信 息 库                                                                (2 分)             人力资源信息库针对企业不同人员,又可以分为:             a . 技 能 清 单                                                                      (1 分)             b . 管 理 才 能 清 单                                                               (1 分)         ② 管 理 人 员 接 替 模 型                                                              (2 分)         ③ 马 尔 可 夫 模 型                                                                                                                           (2 分) (2)应对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措施:(每项 2 分,最高 10 分)        ① 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                      (2 分)       ② 如果高科技人员出现短缺,应拟订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2 分)       ③ 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制定延长工 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是一种短期应急措施。                                                 (2 分)      ④ 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的格局。     (2 分)      ⑤ 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                 (2 分)      ⑥ 制 定 聘 用 全 日 制 临 时 工 计 划 。                                                                              (2 分) 2、评分标准: (1)存在的问题: ① 首先,没有认真地贯彻执行现行的薪资制度,一年多没有兑现奖金即绩效工资,未实现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的 联动。                                                                                                                                                      (2 分) ② 从该公司薪资制度适用性上看,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一线生产人员,对市场营销、经营管理、 产品研发等其他岗位的人员不一定适用。                                                         (2 分) ③ 从该公司薪资制度的结构上看,虽然岗位薪点值能够体现各岗位员工的劳动差别,但按岗位薪点数折算出的绩 效薪点值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员工个人的实际贡献程度。                                           (2 分) ④ 没有坚持薪资对外公平性的原则,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价位变动情况,适时地调整企业员工薪资水平。                                                                                                                              (2 分) (2)科学合理的薪资制度应体现的基本要求: ① 员工的薪资分配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成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点。                                                                                                                               (2 分) ② 员工的薪资分配必须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被全体员工所认同,企业内部才能创造一 种共同语言,才能从思想和行动上形成一股合力。                                                    (2 分) ③ 员工的薪资分配必须解决好价值分配中的三对矛盾,即现在与将来的矛盾、老员工与新员工的矛盾、个体与团体 的矛盾,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 分) ④ 员工的薪资分配必须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2 分) ⑤ 企业应当逐步完善薪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如确立薪资的市场调查机制,健全工作岗位分析评价以及绩效考评制 度,实现薪资制度的整体性和配套性。                                                                       (2 分)  3、评分标准: ① 试用期为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而非法定必备条款,即订立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本案 例未说明是否约定试用期,可以理解为该合同未约定试用期,因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不成立。                                                                                                                                  (2 分) ② 张某在工作中存在违纪行为,但判断张某是否属于严重违纪,企业必须依据已公示的,且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 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本案企业未能清楚举证相关制度规定。                                  (2 分) ③ 如果张某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纪,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的,企业可以解除劳 动合同;如果不属于严重违纪,则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2 分) ④ 调整张某的工作岗位属合同的变更,而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 一致的原则,企业单方意思表示“调动张某到洗衣房工作,若对方不同意,限期三个月内另谋出路”的方法,违 反 了 上 述 规 定 。                                                                                                                                                                                                                        (2 分) ⑤ 在三个月期间只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张某的工资没有依据,因为工资支付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                                                                                                                                    (2 分) A.如果企业有前述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可以依据张某的违纪情况,按照相应标准以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为由扣 发工资,以为惩戒。 (2 分)                                                                                               B.如果张某提供了正常劳动,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张某的工资是违法行为。     (2 分) ⑥ 在本案例中,该企业内部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规则制定实施都存在不合法的地方: A.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企业应有符合法律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并且应当对约定条款如试用期等做出具体规定 , 即哪些岗位应约定(或不约定)试用期。                                                                 (1 分) B.在劳动纪律方面应明确规定何谓严重违纪,违反劳动纪律应承担何种责任。         (1 分) ⑦ 分析本案例的发生,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工作应当引起企业的重视: A.企业应当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从新员工进入企业那一天起,就应该使员工清楚地了解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 特别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尽快融入企业。                (1 分) B.企业的相关部门,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逐步增强执行国家劳动 法律法规的意识。      

8 页 340 浏览
立即下载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能试卷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能试卷

2009 年 11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统考试题-技能试卷 卷  册  二:专业能力 注 意 事 项: 1、请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 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并在 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请保持卷面整洁,不要在试卷上作任何与 答题无关的标记,也不得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6 分,第 2 小题 15 分,第 3 小题 15 分,共 46 分) 1、简述企业实施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步骤和程序。(16 分)      2、简述采用访谈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具体步骤。(15 分)      3、在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时应当关注哪些要点?(15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每小题 18 分,共 54 分) 1、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汽车制造企业,根据公司未来五年总体发展规 划,企业将达到年产 200 万辆汽车生产规模。人力资源部正在讨论 2010-2014 年 度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问题,负责起草该规划的是人力资源部副经理王平, 她对规划起草小组成员小章交代,在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外部供给预测之前,先 组织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尽可能多地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为人力资源内部 供给预测做好准备。 请根据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8 分)    (2)当预测到企业人力资源在未来的几年内可能发生短缺时,可以采取哪 些措施解决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10 分)    2、A 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家电生产企业,该公司为了打破论资排辈现象,进 一步体现对内公平的原则,自 2002 年起推行薪资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岗位工资 制。其内容是:以市场、行业差别确定公司各类岗位的工资差别和标准,通过工 作岗位评价,确定各岗位的薪点数。同时,每个月按照所属单位的经济效益,折 算出各个岗位的绩效薪点值。该公司所推行的这种岗位加绩效的弹性等级薪点薪 资制度,避免了公司原来实行的薪资制度的种种不足。 改革初期,成效是巨大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公司规模迅 速扩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急剧增加时,该工资制度的弊端便暴露出来。员工 工资连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调整,奖金没有发放,这对任何一个有上进心 的员工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沮丧的事情,因为他不清楚公司对自己工作情况的评 价如何。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相继离开公司,而继续留在公司的员工也 议论纷纷。面对人才流失,士气低落,以及公司竞争力的削弱,公司高层专门召 开了一次薪资问题专题会,虽然大家一致认为,公司的薪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但对“应该如何对薪资制度进行改革?”“改革从何处下手?”“最终应该建 立怎样的薪资管理体系?”等问题争议很大,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请根据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公司的薪资制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8 分)   (2)一个科学合理的薪资制度应体现哪些基本要求才能发挥激励员工的作 用(10 分) 3、2008 年张某于旅游职业高中毕业,同年 8 月 1 日被 K 宾馆录用为客房服 务员,双方签订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张某在两个月的工作期间,迟到 5 次,3 次与顾客争吵,并且不服从领班和值班经理的批评教育。10 月 8 日,K 宾馆书面 通知调动张某到洗衣房工作,若对方不同意,限其三个月内另谋出路,在此期 间,工资只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张某接到通知后不同意工作调动,也表示 找不到其他工作;同时,张某仍存在迟到和与顾客吵架现象,三个月后即 2009 年 1 月 9 日,K 宾馆以“试用期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解 除了与张某的劳工合同。张某随即申诉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求维持原劳动关 系。 请根据本案例做出全面评析,并对该企业应如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出建 议。(18 分)

3 页 320 浏览
立即下载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理论试卷

200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理论试卷

2009 年 11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统考试题-理论试卷  2009 年 11 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      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      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卷  册  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1 、考生应首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 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铅笔填 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 、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 上角的相应位置处。 3 、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5 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 第二部分,26-125 小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4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 案。所有答案均不得答在试卷上。 5 、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 考人员。 6 、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 行填涂,则均属作答无效。 地    区: 姓    名: 准考证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监制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 (第 1~25 题,共 25 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 l~8 题) 1、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A)“德”为心声                (B)“德”为失去的意思 (C)“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德”即信仰 2、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有“执事敬”的说法,其意为(    )。 (A)尊敬长者   (B)执行命令 (C)干事敬业   (D)以儆效先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正确的是(    )。 (A)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B)仁、义、礼、智、信 (C)艰苦奋斗                  (D)爱国主义 4、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 (A)敬业、守纪、进取 (B)宽让、和睦、合作 (C)诚信、服务、奉献 (D)忠诚、审慎、勤勉 5、关于“职业理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立足现实而言,职业理想本质上是一种梦想 (B)从职业生涯的发展角度看来,职业理想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C)在个人生活上,只有有了职业理想才会感受幸福 (D)从人性来看,职业理想是人生惰性与贪婪的体现 6、确立职业化管理的主要依据是(    )。 (A)整体规范化的标准            (B)充分依靠员工个人的聪明才智 (C)不再强调过程管理            (D)以业绩定优劣而非以道德论短长 7、古人云“吾生有崖,而知无涯”,其意对现代从业人员的启示是(    )。 (A)生命短暂,不要想入非非          (B)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C)知足常乐,和谐为本              (D)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8、“慎独”作为道德修养,其意思是(    )。 (A)越是无人监督时,越要坚持按照道德要求行事 (B)独立自主,自我判断,绝不人云亦云 (C)食无求饱,居无求暖,敏于事而慎于言 (D)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实事求是的品行 (二)多项选择题(第 9~16 题) 9、世界 500 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标准包括(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只有企业领导要求做的事情,才能够去做 (C)不找任何借口 (D)注意细节,追求完美 10、关于“诚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诚信是企业形成竞争力的无形资本 (B)诚信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没有共同利益就没有诚信 (C)诚信符合个人和集体的长远利益,但会损害短期利益 (D)诚信是长期信用积淀的结果 11、下列情形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 (A)销售鲜活商品 (B)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C)非季度性降低 (D)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低销售商品 12、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诚信”具有的特征是(    )。 (A)通识性                (B)智慧性     (C)代价性                (D)被动性 13、针对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欺诈等不法行为,世界各国确立的法律包括(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B)日本的不当赠品及不当表示防止法 (C)美国的谢尔曼法 (D)英国的荣誉法典 14、下述做法中,符合我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的是(    )。 (A)某歌厅内有人吸毒,其服务员虽然发现但未予以制止 (B)虽为周末,某电子游艺厅依然禁止未成年人玩耍电子游戏机 (C)某舞厅管理完善,但依然在通道入口处安装闭路电视 (D)某演艺厅招用外国人,为其办理就业许可证 15、在职业活动中,践行“纪律”的具体要求是(    )。 (A)创立岗位规则               (B)执行操作规程 (C)遵守行业规范               (D)严守法律法规 16、加强内部合作,对员工的益处在于(    )。 (A)优势互补, 有助于取得工作绩效 (B)有助于团结起来,增强对企业的话语权 (C)在遇到势力欺负时,能够自我保护 (D)根据工作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和 17~25 题)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你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其中一个选项作 为你的答案。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7、假如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关于公司的重大决策,你认为(    )。 (A)这些事情是公司领导的职责,自己从不关心也不过问 (B)假如有领导征求自己的意见时,会说出自己的观点 (C)会时刻关注,但考虑某些因素,不会向领导们提出意见或建议 (D)很关注,自己会主动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18、你因为工作忙,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与家人一起吃饭了。回家的路上偶遇几个朋友,他们盛 情邀请你参加他们的一个活动。但是你已经答应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餐,这时你会(    )。 (A)婉拒朋友                      (B)愉快地答应朋友们的邀请 (C)征求家人的意见,再做决定      (D)考虑朋友们可能有事,自己不参加 19、你在领导的办公室等待请示工作,对方却临时有事回不来,要求稍等片刻。桌子上摆满了报 纸和你爱吃的糖果,你会(    )。 (A)边吃糖果边等                 (B)看看报纸打发时间 (C)静静等待                     (D)过会儿再来 20、市长要来你公司视察工作,总经理直接要求你立即准备一份向市长的汇报材料,时间仅有半 天,你估计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按时完成这项任务的,你会(    )。 (A)向总经理报告,说明自己不完成的理由 (B)向总经理推掉这份棘手的工作,并推荐其他人选 (C)干起来再说 (D)找自己的主管商量一下 21、别的同事都已经下班走人了,单位里只有你和另外一个陌生的同事因故没有离开,晚饭时间 已经过去一会儿了,这时,他邀请你共进晚餐,你会(    )。 (A)愉快地答应了 (B)告诉对方自己家里有事,很快离开了 (C)说自己马上走了,感谢对方的好意 (D)会和他共进晚餐,但说明只准自己请对方 22、关于你目前的工作岗位,下列状况中,你认为与自己最接近的是(    )。 (A)如果不是因为太缺钱,自己肯定离开这里 (B)如果不是考虑父母的愿望,自己肯定不在这里 (C)如果不是当初一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自己肯定不会来这里 (D)如果不是这个岗位能够用得上所学知识,自己早就离开了这里 23、如果你必须在下列事项中做出选择,目前你最担心的事情是(    )。 (A)个人发展前景                 (B)完不成工作任务 (C)公司发展前景                  (D)工资收入降低 24、你的一个比较要好的同事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他感到很委屈。你问他,可是他就是不肯说 明具体情况,你会(    )。 (A)下班之后找他单独聊聊,安慰一下        (B)已经问过他了,不说算了 (C)找领导反映同事的委屈情况              (D)观察几天,再想办法跟他沟通 25、同事张某因为总爱谈论对公司发展的见解,被人误认为是爱出风头,遭到大家的非议。你对 公司的发展也有许多思考,你会(    )。 (A)怕遭到他人的非议 ,闭口不谈自己的观点 (B)通过写信的方式给公司领导提出建议 (C)由于自己的观点是真知灼见,要想办法提出来 (D)一起和其他同事谴责张某爱出风头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 (26~125 题,共 100 道题,满分为 10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26~85 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每小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 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26、在生产要素市场,(    )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A)居民户                    (B)市场 (C)劳动者                    (D)企业 27、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不包括(    )。 (A)指导性                 (B)权威性 (C)稳定性                 (D)唯一性 28、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 (A)34 小时                (B)36 小时 (C)38 小时                (D)40 小时 29、顾客力量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对(    )的分析。 (A)顾客购买动机          (B)市场商品消费结构 (C)顾客消费承受能力      (D)企业产品消费群体 30、教师连续提问两个学生都不能回答某个问题,而第三个学生则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尽 管他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可是教师还是会认为第三个学生更出色些。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投射效应             (D)对比效应 31、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包含(    )。 (A)劳动环境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关系 32、以下关于组织设计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B)现代组织设计理论动态组织设计理论 (C)动态组织设计理论包含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内容 (D)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3、(    )组织是将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A)独立型 (B)模拟分权 (C)依托型  (D)多维立体 34、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查时,需要掌握的资料不包含(    )。 (A)组织体系图            (B)组织战略图 (C)工作说明书            (D)业务流程图 35、从职能制结构改为事业部制结构属于(    )组织结构的变革方式 (A)改良式 (B)爆破式 (C)计划式  (D)渐进式 36、人员培训开发规划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A)受训人员的数量         (B)培训的方式方法 (C)培训费用的预算         (D)培训的奖励措施 37、编制人员需求计划时,计划期内员工的补充需求量等于(    )。 (A)计划期内人员总需求量减去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加上计划期内自然减员人数 (B)计划期内人员总需求量加上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减去计划期内自然减员人数 (C)计划期内自然减员人数加上计划期内人员总需要量,减去报告期初期人员总数 (D)计划期内自然减员人数减去计划期内人员总需要量,加上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 38、定员定额分析法不包括(    )。 (A)结构定员法            (B)岗位定员法 (C)效率定员法            (D)比例定员法 39、以下参数中不影响企业专门技能人员需求总量的是(    )。 (A)企业战略 (B)组织结构 (C)管理幅度 (D)人工成本 40、关于人力资源预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企业职位空缺不可能完全通过内部供给解决 (B)严格的户籍制度制约着企业外部人员的供给 (C)人员供给预测包括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D)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应优先考虑外部人力资源供给 41、(    )是以了解员工素质现状或查找问题根源为目的的测评。 (A)选拔性测评          (B)考核性测评 (C)开发性测评          (D)诊断性测评 42、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设计中,(     )是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分解,并列 出相应的项目。 (A)平面结构           (B)立体结构 (C)横向结构           (D)纵向结构 43、在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中,国家公务员的选拔标准属于(    )。 (A)效标参照性标准          (B)能力考核性标准 (C)常模参照性标准          (D)素质考核性标准 44、在相关分析中,r=1.00 表示两组测评数据(    )。 (A)完全负相关(B)零相关(C)完全正相关 (D)不确定 45、员工素质测评结果的文字描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基本素质  (B)技术水平(C)业务能力 (D)健康状况 46、在面试实施的(    ),面试考官会进一步核对核心阶段所获得的信息。 (A)结束阶段  (B)导入阶段 (C)提问阶段 (D)确认阶段 47、行为描述的假使前提是(    )。 (A)它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  (B)所有的提问都是行为性问题 (C)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D)实质是识别关键性工作要求 48、人事小组的测评成员不包括(    )。 (A)企业优秀员工代表  (B)招聘岗位的资深任职人员 (C)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D)招聘岗位所在部门的主管 49、设计无领导小组讨论评分表时,评价指标应该控制在(    )以内。 (A)5 个   (B)10 个   (C)30 个  (D)40 个 50、在制定培训规划时,设计评估标准的目标是(    )。 (A)明确员工现有技能与理想状态间的差距 (B)收集有关新岗位和现在岗位要求的数据 (C)选择测评工具,明确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D)明确培训的要求,预测培训的潜在困难 51、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在创业发展期企业应集中力量(    )。 (A)扩张经营范围 (B)提高创业者的营销公关能力 (C)建设企业文化 (D)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52、在选择培训方法时,知识的传授多以(    )方法为主。 (A)课堂授课   (B)示范模拟   (C)角色扮演   (D)情景模拟 53、(    )不属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 (A)提高其经验、知识和技能  (B)培养业务骨干分子成为接班人 (C)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对目前的业务工作能更加熟练 54、以下关于培训评估对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受培训成本的限制,无需对所有培训活动进行评估 (B)新开发的课程应着重于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 (C)新的培训方式应着重于培训目标、受训人员等方面 (D)新教员的教程应着重于教学方法、质量等综合方面 55、对培训效果进行反应评估,培训的主持者应为(    )。 (A)培训的单位 (B)学员的直接主管 (C)培训教师   (D)学员的单位主管 56、(    )是指对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测试时,其测量结果的长期稳定程度。 (A)相关度    (B)信度    (C)区分度   (D)效度 57、在培训成果进行评估时,在调查问卷中,“您对该培训项目满意吗?”的提问属于(    )的信息。 (1)反应成果     (2)技能成果   (3)认知成果   (4)绩效成果 58、培训成果的评估方法中,以下不适于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的信息是(    )。 (A)了解学员偏爱的学习方法     (B)让学员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观念 (C)检查培训目标与工作任务的匹配度   (D)评价学员在工作中对培训内容的应用情况 59、将考评量表分为三个等级,即极好、满意和不满意,使被考评者容易分清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这种绩效考核方法是(  )。 (A)评价中心法   (B)日清日结法   (C)合成考评法 (D)强制分配法 60、仅适用于激发员工表现,开发其技能,而不适用于员工之间比较的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 法是(  ) (A)短文法   (B)评价量表法    (C)记录法     (D)强制选择法 61、(   )是将被考评者放在一个模拟管理岗位,让他在一段时间内参与文书的起草,并解 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技术。 (A)实务作业  (B)个人报告    (C)管理游戏     (D)个人测验 62、(  )不能纠正绩效考评中的晕轮误差。 (A)建立精确的考评标准体系  (B)建立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  (C)对考核者进行适当的培训  (D)建立严谨的工作记录制度 63、以(  )为基础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能清楚地说明组织或员工在考评期内完成的工作任 务及其对组织贡献的大小。 (A)实际投入   (B)工作行为   (C)实际产出   (D)工作方式 64、编制绩效考评标准时,无需遵循(   )。 (A)目标导向原则    (B)突出特点原则  (C)定量准确原则    (D)先进合理原则 65、关键绩效法的核心是(   )。 (A)考评标准的确立     (B)新型激励机制的构造 (C)定量准确原则       (D)企业战略目标的明确 66、平衡计分卡的指标构成不包括(   )。 (A)企业战略指标    (B)财务指标   (C)内部运营指标   (D)客户指标 67、360 度考评方法的缺点不包括(   ) (A)相对而言成本较高    (B)信息一致性差   (C)定性评价比重较大    (D)结果有效性差 68、(   )不太适合于对复杂的、数量大的岗位进行薪酬调查。 (A)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B)问卷调查   (C)采集社会公开信息 (D)访谈调查 69、一般来说,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应关注市场薪酬水平的(   )点处。 (A)15%     (B)25%   (C)50%    (D)75% 70、(   )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员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有利于贯彻“同工同酬”的原则。 (A)岗位工资制    (B)绩效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提成工资制 71、(   )要求企业要有一种比较开放的、有利于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 (A)计时工资制     (B)计件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组合工资制 72、(  )主要用于营销人员的工资支付。 (A)计件工资制     (B)提成工资制    (C)浮动工资制     (D)绩效工资制 73、确保成员将小部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队中去,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常规工 作中去的工作团队类型是(  )。 (A)平行团队    (B)交叉团队   (C)流程团队    (D)项目团队 74、以(   )为导向的工资结构会使员工只重视眼前效益,不重视长期发展。 (A)绩效    (B)行为   (C)工作    (D)技能 75、(   )是指各个相邻的工资等级浮动幅度在数值上的交叉程度。 (A)工资差距   (B)工资档次   (C)等级重叠   (D)浮动幅度 76、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的管理方式是(   )。 (A)企业账户    (B)集体账户    (C)机构账户   (D)个人账户 77、以下关于劳务派遣说法错误的是(   )。 (A)雇主是劳务派遣单位        (B)雇员是被派遣的劳动者 (C)是一种组合劳动关系        (D)本质特征是雇佣和使用相结合 78、确定工资指导线水平应考虑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 (A)社会劳动生产率     (B)社会就业状况 (C)劳动力市场价格     (D)人工成本水平 79、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不在于(   )。 (A)转变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职能     (B)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C)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杨体系      (D)对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依据 80、工资指导价位的(   )是处于工资收入数列中后一定百分比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A)高位数     (B)中位数    (C)低位数      (D)标准数 81、(   )是以及时处理事故,采取预防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为目的制 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C)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D)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82、以下关于劳动争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利益争议 (B)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是劳动争议的实质 (C)劳动争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冲突 (D)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能成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83、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   )担任。 (A)职工代表    (B)政府代表   (C)工会代表    (D)用人单位代表 84、根据我国法律的最新规定,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是(   )。 (A)3 个月    (B)6 个月   (C)9 个月   (D)12 个月 8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   )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 (A)5 日      (B)10 日    (C)15 日    (D)30 日 二、多项选择题(86~125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 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86、年失业率取决于(   )。 (A)失业周数          (B)失业人数   (C)平均失业持续期    (D)就业人数  (E)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 87、风险型决策方法包括(   )。 (A)决策树     (B)收益矩阵 (C)微分法     (D)线性规划   (E)敏感性分析 88、在使用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可选择的策略有(    )。 (A)首因策略  (B)择优策略 (C)淘汰策略  (D)晋升策略    (E)轮廓匹配策略 89、根据人本管理思想构建的企业组织形态应具有的特征包括(     )。 (A)明确组织宗旨和目标         (B)管理幅度合理 (C)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和适宜 (D)组织和地位弹性 (E)确立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和渠道 90、企业集团所设立的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的特点有(     )。 (A)独立核算   (B)自负盈亏 (C)受集团控制 (D)自求发展   (E)参与集团决策活动 91、新型的组织机构包括(     )等多种形式 (A)矩阵制    (B)直线职能组织 (C)事业部制  (D)多维立体组织  (E)子公司和母公司 92、以下属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是(     )。 (A)成本增加  (B)合理化建议减少  (C)指挥不灵  (D)市场占有率缩小(E)信息不畅 93、人员晋升计划是企业根据(     )制定的员工职务提升方案。 (A)企业目标  (B)人员需要 (C)工作调动  (D)战略需要     (E)内部人员分配情况 94、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人口环境因素有(     )。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劳动力的队伍结构 (C)劳动力队伍的数量   (D)劳动力队伍的质量 (E)社会或本地区的人口规模 95、劳动效率定员法是根据(     )计算和确定定员人数的一种技术方法。 (A)工作岗位的多少   (B)劳动效率 (C)工作负荷量的大小 (D)生产任务量  (E)岗位工作人员的经验 96、在同一类别的测评对象中,常常需要对其中诸素质测评对象进行深层次量化,其量化形式包 括(     )。 (A)等距量化    (B)比例量化 (C)类别量化    (D)模糊量化        (E)顺序量化 97、员工素质测评中特殊能力测评主要包括(     )。 (A)文书能力测评   (B)体育能力测评 (C)操作能力测评   (D)学习能力测评(E)机械能力测评 98、面试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     )。 (A)制定面试指南   (B)准备面试问题 (C)确定评估方式   (D)培训面试考官  (E)统计面试结果 99、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包括(     )。 (A)背景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思维性问题     (D)技能性问题   (E)情境性问题 100、评价中心的主要作用包括(     )。 (A)用于选拔员工   (B)用于绩效考核 (C)用于培训诊断   (D)用于人事任免  (E)用于员工技能发展 101、以下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说法正确的是(     )。 (A)测评指标应具有针对性 (B)面试场地的布置要肃穆给人以压力感 (C)应从岗位分析中提取特定的评价指标 (D)考官和被评价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E)被测评者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作为顺序 102、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包括(     )。 (A)普遍性原则     (B)适应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最优化原则    (E)创新性原则 103、在课程设计文件中,导言部分包括(     )等项内容。 (A)班级规模       (B)项目的组成部分 (C)课件意图       (D)学员的必备条件 (E)教学资源 104、培训中,对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监测评估的内容包括(     )。 (A)培训机构的规模和结构特征        (B)培训组织的准备工作 (C)培训机构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D)培训者的素质和能力 (E)现代培训设施应用情况评估 105、培训效果正式评估的优点包括(     )。 (A)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B)使得评估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C)容易将评估结论用书面形式表现    (D)不会给受训者带来太大的压力 (E)可将评估结论与最初计划比较核对 106、在指定培训评估计划时,培训评估形式的选择以(     )为依据。 (A)评估目的      (B)评估的实际需要 (C)评估对象      (D)评估形式的特点  (E)评估人员 107、对培训效果进行结果评估的缺点有(     )。 (A)需要花费时间较长 (B)必须取得管理层合作 (C)相关经验少,评估技术不完善 (D)评估带来的压力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E)原工的表现多因多果,简单的对比数字意义不大 108、以下属于绩效考核的特征性效标的有(     )。 (A)领导技能       (B)员工可靠度 (C)沟通能力       (D)员工忠诚度    (E)工作态度 109、以下对日清日结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提高了成本和投入 (B)提高了质量和效率 (C)增加了员工的心理惰性(D)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E)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及时性 110、绩效考评结果过于苛刻,对组织和个体来说(      )。 (A)有利于激发员工们的斗志            (B)容易增加工作压力 (C)容易造成紧张的组织气氛            (D)降低工作的满意度 (E)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 111、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时,应遵循(      )。 (A)明确性原则 (B)可测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E)合理性原则 112、以下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B)是一种企业绩效管理工具 (C)使企业有效进行绩效考评 (D)是促进企业策略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 (E)是管理者与员工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 113、360 度考评中,客户评价要求客户对员工的(     )进行评价。 (A)心理素质   (B)服务态度 (C)沟通能力   (D)服务质量 (E)工作数量 114、在薪酬调查中,与薪酬政策有关的信息包括(     )。 (A)新毕业学生的起薪点 (B)薪酬水平地区差异的控制 (C)员工异地调配时的薪酬处理 (D)被调查企业在加薪时的百分比 (E)公司的加班与工作轮班方面的政策 115、(     )是按照特定的要素指标对岗位进行的纵向分级。 (A)职门  (B)岗级 (C)职组 (D)岗等 (E)职系 116、年薪制中风险收入的决定因素有(     )。 (A)风险程度 (B)业务分工 (C)生产经营责任大小 (D)劳动力市场经营者的工资水平 (E)年终企业完成的经济效益情况 117、人力资源部向员工介绍企业工资制度的途径包括(     )。 (A)员工培训会       (B)工资制度问答 (C)员工座谈会        (D)企业内部刊物 118、工资标准档次的调整包括(     )。 (A)“技变”晋档                       (B)“学变”晋档 (C)“龄变”晋档                       (D)“职变”变档 (E)“考核”变档 119、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包括(     )。 (A)从下而上法 (B)从上而下法(C)由内到外法(D)零基预算法(E)化整归零法 120、劳务派遣中存在的关系包括(     )。 (A)雇主与雇员 (B)用人单位与就业中介机构 (C)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D)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E)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121、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包括(     )。 (A)提供工作单位(B)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 (C)告知工作需求和劳动报酬 (D)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E)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122、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按(     )等多种标准反映水平。 (A)高位数         (B)年工资收入 (B)中位数         (D)月工资收入 (E)低位数 123、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包括(     )。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C)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D)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E)生理卫生检查制度 124、劳动争议仲裁的特征包括(     )。 (A)仲裁课题的自治性                 (B)仲裁主体的特定性 (C)仲裁影响的广泛性                 (D)仲裁对象的特定性 (E)仲裁内容的合议性 125、可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对劳动争议案例进行分析,其思维结构包括(     )。 (A)分析确定劳动争议的标的 (B)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C)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D)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 (E)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或因果关系

19 页 305 浏览
立即下载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技能试卷及答案

2010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技能试卷及答案

2010 年 5 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二级) 技能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5 分,第 2 小题 15 分,第 3 小题 14 分,共 44 分) 1、在面试过程实施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哪几个工作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分析:面试的实施阶段  面试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 5 个阶段 1.关系建立阶段 [可以预料到的问题开始发问] 用封闭性问题 2.导入阶段  [有所准备的、比较熟悉的题目]  用开放性问题 3.核心阶段  [关于核心胜任力的事例]  用行为性问题与其它问题配合使用 4.确认阶段  [对核心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确认] 常用开放性问题 5.结束阶段   常用行为性和开放性问题   2。简要说明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 分析:(一)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 采用客户关系图的方式界定某一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产出,进而对绩效指标进行评估这种做 法的好处是:首先,能够用工作产出的方式将个体或团队的绩效与组织内外其他个体和团队联系起 来,增强每个团队或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其次,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团队或员工对整个组织的贡 献率;最后,采用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掌握团队和员工的工作产出,不会遗 漏较大的或重要的考评项目。 (二)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 在确定了团队或个体的工作产出,并从中汇总整理出各种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之后,应当运用 SMART 方法提取关键绩效考评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可以区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时限指标四种类型。 (三)根据提取的关键指标设定考评标准 KPI 的标准水平可作出以下区分: 1.先进的标准水平,包括本行业,国内同类企业的,国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 2.平均的标准水平,包括本行业,国内同类企业的,以及国际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 3.基本的标准水平,它是指期望被考评者达到的水平。这种标准的水平是每个被考评者经过一 定程度的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水平。 (四)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 3。简要说明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审核程序?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题,第 1 小题 18 分,第 2 小题 18 分,第 3 小题 20 分,共 56 分) 1、LHB 公司是一家国际食品和家庭及个人卫生用品集团,该公司在 21 世纪初彻底进行了重组。 在过去,该公司是高度分权化的,各国的子公司均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该公 司开始引入新的创新和战略流程,同时整合其核心业务。 直到 2000 年,由 H 国和 B 国的董事长以及他们的代表组成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和一个包括职能、 产品和地区经理等在内的 15 个董事一直独揽着公司的决策大权,整个结构是矩阵式的,其特点是加 强了横向联系,组织的机动性加强,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能培养各种人才。 然而,矩阵制的缺点是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员工受双重领导,有时 不易分清责任,一份“我们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角色,董事会使自己过多地卷入了运营,从而对战略 领导造成了损害”的内部报告也表明公司的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然而,2001 年启动的“杰出绩效塑造计划”带来了公司结构的实质性改变。该计划废除了特别 委员会和地区经理这一层级,代之以一个由 7 人组成的董事会,由董事长及职能和大类产品(即食 品、家庭及个人卫生用品)的经理组成。向他们报告的是 12 位负有明确盈利责任的集团总裁,后者在 特定地区对其管理的产品利润负有完全的责任,全球战略领导被明确的置于执委会一级,运营绩效 则是业务集团的直接责任。 在这种正式结构调整之后,国际协调是由许多正式和半正式的网络协助完成的。研究和发展的工 作由国际网络创新中心负责实施,其领导责任通常归属于中心的专家而不是 H 国或者 B 国的总部机 构。产品和品牌网络一国际业务小组-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品牌和营销。同时职能网络也开展一系 列计划以便就一些关键问题,如录用和组织效能,实现全球协调。所有这些网络均大大信赖于非正式 领导和社会过程,同时也信赖于电子邮件和内部网络科技投入的支持。是否参与这种协调在很大程度 上是由业务集团而非公司总部确定并资助的,这里所谓的企业网络组织,是指以某一具有核心能力 的组织为中心,利用一定的手段,针对一定的目标,将一些相关的组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相支 持、互相合作、互相储存的企业组织群体。这个组织群体中,每个组织作为网络组织群体的成员,又 是相对独立的,通过长期契约和信任,与核心组织群结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发展。网络型组 织能够不断地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网络型组织结构具有以下重要特征:极大的灵活性、虚拟性、动 态协作性、组织柔性、信息交互性、无边界性、多元化和结构的扁平化。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实施新的组织变革计划后,该公司组织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10 分) (2)该公司顺利完成了组织结构的变革,对我们有哪些重要启示? (8) 分析:【组织结构变革注意事项】 对组织结构变革要持积极态度,防止产生观望等待和消极畏难情绪。需要认真论证、反复评估、 慎重对待、稳步推进,不能草率从事,并且做到: 1)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 2)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 3)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顺利进行,除了要在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外,在初步 完成整合之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同时,还要将作业流程 的改进、考评指标的变化与员工的培训,以及薪酬制度的调整等项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 步骤地推进各项配套工作的进行。 2、K(中国)公司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管理只有依靠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人才培训则是造就 优秀人才的必要途径。18 年来,该公司已经累计培训员工 20 万人次,基本培训资金投入超过 2.4 亿 元,作为世界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该公司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异国风味的美味食品,上万个就业机 会,还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人员培训和管理系统,从每一个新员工踏进公司大门的 那一刻起,公司就根据未来发展和运营的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培训与发展计划上,而且设计了 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开发课程。例如,新进公司的每个餐厅服务员,都会有一个平均 200 小时的 “新员工培训计划”;餐厅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入门的分区管理手册,还要接受公司的高级知识技 能培训,并会被送往国外考察进修,接受新观念以开拓思路;由于餐厅经理是直接面对顾客的最重 要管理人员,公司会安排其参加各种有趣的竞赛和活动,如每年的“餐厅经理年会”、“餐厅经理擂 台赛”等,使餐厅经理们既有机会交流学习,同时也具有昂扬积极向上的风貌。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管理技巧,到岗位职责技能培训、分区管理技巧乃至高级知识技能培训,该公司设计的每项课程都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餐厅是 K(中国)公司的基本业务单位,因此针对餐厅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系统”是该公司 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的重要五一节,这套系统被某些业内人士称为“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永东车”。1996 年,公司专门建立了对餐厅管理人员进行训练的专业基地—教育发展中心,每年为来自全国各地 2000 多名该公司餐厅管理人员提供上千次的培训课程。是他们从一个丝毫不了解餐饮行业,不了解 餐厅管理的外行人,发展到餐厅经理的中的精英,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提供的不同培训课程以及度 身订制的长远规划功不可没。 请您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K 中国公司的员工培训开发系统具有哪些特点?(10 分 (2)K 中国公司的员工培训制度对我们有哪些启示?(8 分)  3、HS 是一家具有 60 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主营业务为工程机械产品制造,人员规 模 2000 余人,主要面对华北和西北市场。由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在 2001 年爆发性增长,企业销售规 划增长迅速,在 2002 年到 2005 年之间,销售收入从 16 亿增长到 30 亿左右,成为待业内领先品牌。 然而,在风光的销售业绩的背后,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薪酬问题。该企业目前 有几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岗位的工资制度。例如,(1)职能部门采用的是以岗位工资为主导的工资制 度,即在每月发放的工资中,岗位工资约占 80%,绩效工资和项目奖金占 20%左右;(2)技术部门 实行的是组合工资制,它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项目奖金三部分组成;(3)车间工人采用的是计 件工资加奖金的工资制度。 随着企业发展,高学历、高素质和员工越来越多,企业对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人员一级一线的生 产工人的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分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张彬先生开始 关注工资制度的改革问题,并考虑在企业推行技能工资制度的可能性,试图通过构建技能和能力工 资体系,调动员工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结合该案例,说明企业推行技能工资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20 分) 分析:A  p312  技能工资制:是一种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工资。以技能为导向的工 资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技术、能力。但也有不足,它忽略了工作绩效及能力的实际发挥 程度等因素,企业工资成本也比较高;而且适用范围窄,只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 别大的企业,或者是处在艰难期,急需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 1、技能工资的前提是:(1)、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2)、制定实施与技能工资制度配套的技能 评估体系 (3)、将工资计划与培训计划相结合 2、技能工资的种类(1)技术工资 (2)能力工资(包括基础能力工资和特殊能力工资)

4 页 307 浏览
立即下载
免费-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精讲讲义

免费-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精讲讲义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1 讲讲义 概要 一、概要 (一)考核特点 1、此类考核是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类别,属于国家就业准入制度下的入职前培训 性质,与就业后的专业水平考核(职称)不同,与国家学历教育也不同; 2、此类考核名称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属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性培训 不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师”,也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细项(如薪酬管理 师、企业培训师等)职业; 3、此类考核管理,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 4、此类考核等级共四级,现在为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二)命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理解与掌握,不出偏题和难题; 2、符合我国的现状乃至今后发展的趋势,以及特点和目前整体的发展水平。 二、考试形式及考试流程 (一)考试形式 1、考核形式:现均为闭卷考试; 2、考场种类:分为两场考试:第一场为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第二场为专业能力,各 100 分满分,各 60 分及格; 3、考试题型:第一场为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均为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 题),第二场为专业能力为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含方案设计题、案例题、图 表分析题); 4、考卷形式:第一场为“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第二场为“卷册二 专业能力”; 5、考卷分值:“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 100 分满分,60 分及格,第 二场为“卷册二:专业能力” 100 分满分,60 分及格; (二)考试内容: 1、依据标准:《国家职业标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7 年 5 月第二版); 2、主要内容:第一场为“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涉及职业道德、基础 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第二场为“卷册二:专业能力”涉及专业能力要求,参 考内容:常用法律手册; 3、专业内容: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 动关系管理六大模块。各章节考点所占比例见下表 (1)理论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 内容 总 体 各章分值比重 分 值 (选择题目数) 比重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 劳动法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4 20% 4 4 4 4 20 小计 相关知识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四章 绩效管理 第五章 薪酬管理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13.3 80% 13.3 13.3 13.3 13.3 13.3 80 小计 2)专业能力部分:(分数) 10~20 第 一 人力资源规划 章 第 二 招聘与配置 100% 10~20 章 第 三 培训与开发 20 章 第 四 绩效管理 10~20 章 第 五 薪酬管理 20 章 第 六 劳动关系管理 10~20 章 100 小计 (3)= (1)+ (2) 三级 项 目 理论+专业 (%) 1、人力资源规划 15+15=30 16.66 2、招聘与配置 15+20=35 19.44 3、培训与开发 15+15=30 16.66 4、绩效管理 10+15=25 13.88 5、薪酬管理 10+20=30 16.66 6、劳动关系管理 15+15=30 16.66 合 计 80+100=180 100 (三)考试流程 考试时间:理论知识 08:30-10:00 专业能力 10:30-12:30 三、答题技巧 题型分析及各单元在总体上所占分值比重 (一)第一场为“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中:职业道德 25 道题,基础 知识 20 道题,专业知识 100 道题; (二)第二场为“卷册二: “专业能力”分值比重分布如下: 三级 2007.5 2007.11 2008.5 2008.11 国家标准比重 规划 方案设计 22 分 计算 15 分 招聘 计算 20 分 简答 10 分 案 例 分 析 20 简答 10 分 分 简答 10 分 15 分 案 例 分 析 20 20 分 分 方 案 设 计 20 案 例 分 析 20 培训 案例分析 18 分 方案设计 20 分 15 分 分 分 方案设计 15 分案 例 分 析 20 15 分 简答 5 分 绩效 简答 12 分 简答 10 分 薪酬 简答 13 分 案 例 分 析 20 计算 20 分 分 劳关 案例分析 15 分 简答 15 分 计算 20 分 20 分 案例分析 20 分 简答 10 分 15 分 四、复习依据 1. 《国家职业标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007 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2007 年 2 月第一版 2. 《职业道德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 年 11 月第一版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2007 年 2 月第二版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2007 年 2 月第二版 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2007 年 2 月第二版 主要用书:“3、4” 五、全书基本内容框架 六、课程安排 (一)各章讲解的结构安排 1.教材结构 2.鉴定点要求 3.考情分 4.内容讲解 (1)内容三层级:章、节、单元 (2)形式三组合:【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本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二)两套模拟试题 章教材结构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本章教材结构 二、本章鉴定点要求(知识要求占 15%,能力要求占 15%,合计 30%) 三、本章考情分析 1.历年考题题型及分值状况 03.8 方案 03.1 1 04.6 04.1 1 05.5 05.1 1 06.5 06.1 1 07.5 22 07.1 1 08.5 08.1 1 案例 15 计算 简答 10 10 12 10 10 10 10 10 小计 10 10 12 10 10 10 10 10 22 15 2. 真题分布区域 第一节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 工作岗位分析 1. 简答(2004 年 11:此题为旧版教材内容);(2005 年 5);(2008 年 5);(2008 年 11 月) 2.方案设计题:(2007 年 5 月) 第二单元 工作岗位设计 1. 简答题:(2003 年 6 月) 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第一单元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 1.计算题:(2007 年 11 月) 第二单元 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无)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1.简答题:(2003 年 11 月) 第四节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1.简答题:(2004 年 6 月:此题为旧版教材内容) 四、本章内容讲解 10 10 10 10 第一节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 工作岗位分析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教材第 1 页) 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 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题),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 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3.规划的期限: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 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2007 年 5 月考试多选题)。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教材第 1~2 页) 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分为:(2007 年 11 月考试多选题)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 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 题),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主要 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 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 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 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题),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 用控制。(2007 年 5 月考试多选题)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 工作岗位分析概述 二、工作岗位分析概述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教材第 2 页)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 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 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教材第 2 页) 岗位分析包括以下 3 个方面的内容: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 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作必要 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 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最终制定出工作说 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教材第 3 页) 1.它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题) 2.它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3.它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它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它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为企业单位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 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奠定了基础。 6.它更有利于员工“量体裁衣”,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注:三个“基础”+必要条件+重要前提 三、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教材第 4 页) 书面资料;任职者的报告;同事的报告;直接的观察。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2 讲讲义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四、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一)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教材第 4~5 页) 1.岗位劳动规则包括: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 (2007 年 5 月考试多选题) 2.定员定额标准包括: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 量定额标准或双重定额标准等。(2007 年 11 月考试多选题) 3.岗位培训规范:即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任务要求,对本岗位员工的职业 技能与开发所作的具体规定。 4.岗位员工规范:即在岗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岗位员工任职资格以 及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心理品质、胜任能力等方面素质要 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二)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教材第 6 页) 1.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亦即岗位评价的结果)、岗位编 码、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 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6. 劳动条件和环境。 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和 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 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教材第 7~9 页) (一)准备阶段(2008 年 5 月简答题)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 掌握各种基础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包括: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2008 年 11 月简答题)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 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 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二)调查阶段 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应灵活 地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有关岗位的数 据资料。 (三)总结分析阶段 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 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二、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教材第 9 页) 1.需要在企业单位内进行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并起草出工作说明书的初稿。 2.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组织岗位分析专家,包括各部门经理、主管及相关管理 人员,分别召开有关工作说明书的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的订正、修改提出 具体意见。 3.将工作说明书的"审批稿"交总经理审查批准并颁布执行。 工作岗位设计 第二单元 工作岗位设计 【知识要求】 一、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教材第 15 页) 工作岗位作为现存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既是整个组织系统运行的支撑点, 又是分系统或分支系统下的子系统。 事实上,从企业现存的岗位状况来看,岗位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约定俗成, 依靠别人的经验或管理者自己的感受而设置的,另一种是采用科学的系统化方 法,经过技术、管理专家的精心设计而最终确立的。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劳动协作是共 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分工是协作的前提,而协作是分工的结果。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因事设岗”是 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3 讲讲义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二、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教材第 16~18 页) (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Job Enlargement)包括: ① 横向扩大工作 比如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由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 责几道工序;在单调的作业中增加一些变动因素,分担一部分维修保养、清洗润 滑等辅助工作;采用包干负责制,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负责一件完整的工作; 降低流水线传动速度,延长加工周期,用多项操作代替单项操作,等等。 ② 纵向扩大工作 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 扩大。如生产工人参与计划制定,自行决定生产目标、作业程序、操作方法、检验 衡量工作质量和数量,并进行经济核算。再如,生产工人不但承担一部分生产任 务,还参与产品试制、设计、工艺管理等技术工作。 2.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 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的技术和技能和含量, 使岗位的工作更加多样化、充实化,消除因从事单调乏味工作而产生的枯燥厌倦 情绪,从心理生理上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3.关系: ① 联系: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 ② 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 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 实,从心理生理上更有利于员身心健康。 (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三)岗位的工时制度 (四)劳动环境的优化,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以下因素(2007 年 11 月考试多 选题) 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 ① 工作地的组织。 ② 照明与色彩。 ③ 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 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具体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因素。 【能力要求】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材第 19~24 页) 1.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 主要侧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操作、检验、运输等事项的分析研究,是以宏观的物 料流程为对象。 2.多作业程序图:主要用于分析研究多个岗位分工与协作关系。 3.操作人程序图:主要用于研究岗位员工手工操作的作业,特别适应于工作地 固定、操作重复性强、加工批量大的工作程序。 4.各种程序图应用: ① 生产重复性的作业分析 ② 其他非生产性的工作岗位的作业分析——是对那些服务性、行政性或管理性 岗位如餐厅的服务员,办公室的秘书、人事部的薪酬主管、生产部的统计计划员 等。 5.IE 功能具体表现的 4 个方面: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第一单元练习题 【本单元同步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 )的统一 A、战略规划与组织规划 B、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 C、人员计划与组织规划 D、 费用计划与人员计划 答案:B 教材:P1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 2、( )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 A、人力资源培训规划 B、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C、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D、人力 资源制度规划 答案:C 教材:P1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 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 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3、( )是对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一 A、人员规划 B、制度规划 C、费用规划 D、战略规划 答案:C 教材:P2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 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 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4、( )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A、人员需求计划 B、人员供给计划 C、工作岗位调查 D、工作岗位分析 答案:D 教材:P3 解析:本题考察点—工作岗位分析作用的理解。通过工作岗位分析,才能系统 地提出用人的标准,使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有了客观的依据。 5、( )是对企业总体框架的设计。 A、战略规划 B、组织规划 C、人员规划 D、岗位规划 答案:B 教材:P1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 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 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6、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是形成岗位规范和( )。 A、培训制度 B、工作说明书 C、工资制度 D、任务计划表 答案:B 教材:P3 解析:本题考察点—工作岗位分析包含的内容。考生要理解其中隐含的“程 序”问题,即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是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7、( )为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A、工作岗位分析 B、工作岗位设计 C、人员流动统计 D、人员需求计划 答案:A 教材:P3 解析:本题考察点—工作岗位分析作用的理解。只有对工作岗位分析后,提出 员工的考核、晋升依据,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否则,各项工作将受到严重影 响。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 A、长期规划 B、人力资源费用规划 C、中期计划 D、企业组织变革规划 E、短 期计划 答案:ACE 教材:P1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 2、人力资源费用规划的内容包括(  )。 A、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     B、人力资源费用的审核 C、人力资源费用的核算     D、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 E、人力资源费用的结算 答案:ABCDE 教材:P2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 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 力资源费用控制。 3、岗位劳动规则的内容包括(  )。 A、时间规则 B、行为规则 C、组织规则 D、费用规则 E、协作规则 答案:ABCE 教材:P4 解析:本题考察点—岗位劳动规则包含内容的界定。岗位劳动规则应包括:时 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 4、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 A、组织规划 B、企业组织变革规划 C、人员规划 D、人力资源费用规划 E、战 略规划 答案:ACDE 教材:P1-2 解析:本题考察点—人力资源规划包含内容的界定。 5、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有( )。 A、直接观察 B、事件访谈 C、工作日志 D、书面资料 E、同事报告 答案:ACDE 教材:P4 解析:本题考察点—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来源渠道。应注意的是,工作日志虽 不是一阶渠道(上位概念),但实际工作中确实能成为信息的来源,因此,工 作日志成为本题的选项。 6、定员定额标准的内容包括( )。 A、岗位培训规范 B、岗位员工规范 C、时间定额标准 D、双重定额标准 E、产量 定额标准 答案:CDE 教材:P5 解析:本题考察点—定员定额标准内容的界定。定员定额标准包括:编制定员 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或双重定额标准等。 三、方案设计题 请为达能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编写一份工作说明书。 答案:12 项内容教材:P9-13 解析: 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 (1 分) 岗位名称:人力资源部经理 岗位等级:X X X X X X 岗位编码:X X X X X X 所属部门:人力资源部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人力资源部副经理 定员标准:1 人 分析日期:X X 年 X X 月 二、岗位职责( 2 分) (一) 概述 (二) 工作职责 1、负责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完善。 2、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3、负责人员的招聘与人才的储备。 4、负责各种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 5、负责各种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 6、负责处理员工劳动关系。 7、完成公司交付的其他任务。 三、监督与岗位关系 (2 分) (一) 所受监督与所施监督 l、所受监督:总经理 2、所施监督:下属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二) 与其他岗位关系 1、内部联系 2、外部联系 四、工作内容和要求 (2 分) 1、统筹规划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2、负责建立人力资源工作体系。 3、负责人力资源制度的建立。包括:用工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档 案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培训大纲等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人力资源部工作程序 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4、企业文化建设:塑造、维护、发展和传播企业文化。 5、人才信息库建设。 6、其他:及时处理公司管理中重大人力资源问题、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各项 工作任务。 五、工作权限 (2 分) 1、对本部门的工作具有指导权和监督权。 2、具有对上级合理化建议权。 3、上级赋予的其他权利。 六、劳动条件和环境 (2 分) 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室内条件和环境。 七、工作时间 (2 分) 实行每周 40 小时的标准工时制。 八、任职资格 (2 分) l、本科以上学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 2、3 年以上人力资源部工作经验,其中 2 年以上同职工作经验。 3、通晓现代人力资源工作原理及各项体系流程。 4、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身体条件 (2 分)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十、心理品质要求 (2 分)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来自内外部工作的较大压力。 十一、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2 分) 通晓现代人力资源工作原理及各项体系流程,具有良好的协调力和控制力。 十一、绩效考评 (1 分) 1、德:敬业爱岗,忠于职守。 2、能: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勤:符合公司的相关规定。 4、绩:有效领导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达到各项工作要求。 第二单元练习题 【本单元同步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影响劳动环境的因素不包括( )。 A、温度与湿度 B、工作地组织 C、工作丰富化 D、照明与色彩 答案: C 教材:P18 解析:本题考察点—影响劳动环境的因素的界定,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的因素 有两类。其中,物质因素包括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 配置;自然因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作岗位分析中心任务是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实现()。 A、物尽其用 B、适才适所 C、人尽其才 D、人事相宜 E、位得其人 答案:BCDE 教材:P18 解析:本题考察点—工作岗位分析目的的理解。 三、简答题 1.在人力资源部设置“招聘专员”这一岗位,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5 条教材:P16 解析:在人力资源部设置“招聘专员”这一岗位,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企业是否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纵向管理不顺畅、横向管理不协调的问题 其原因之一是否与“招聘专员”岗位空缺有关? (2)设置“招聘专员”后,人力资源部内的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的配合 , 是否能够保证人力资源部总体目标,总体任务的实现。 (3)所设置的“招聘专员”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能用尽可 能少的岗位设置来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 (4)“招聘专员”与上下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5)人力资源部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2.在进行工作岗位分析时,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5 条教材:P7-8 解析: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 掌握各种基础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 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 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3.简要说明岗位调查方案的构成。 答案:5 条 教材:P7 解析:设计岗位调查方案包括: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4 讲讲义 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第一单元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 【知识要求】 一、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教材第 24~25 页) 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 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 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这种界限, 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劳动力消耗“量”的限额。它与 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二、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种类(教材第 26 页) 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 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生产总量、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核算 定员人数。(2007 年5月考试单选题) 2.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需要开动的数量和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 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3.按岗位定员:根据岗位的多少、岗位的工作量大小,以及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来计算定员人数。(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4.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服务对象的总人数的比例,确 定某种人员的定员人数。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人数。 在上述 5 种方法中,前 3 种与劳动定额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后两种方法是制 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如经验估工、统计分析、技术测定等方法的延伸。 三、企业定员原则(教材第 27 页) 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按劳动效率定员方法 【能力要求】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方法(教材第 28~29 页) (一)制定企业定员标准,核定各类人员用人数量的基本依据是: 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劳动)效率。 (二)按劳动效率定员的方法: 1.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 为: 其中:工人劳动效率可以用劳动定额乘以定额完成率计算。凡是有劳动定额的人 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更适合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定员。机器制造、 纺织企业应以效率和设备定员为主。 例如,计划期内某车间每轮班生产某产品的产量任务为 2000 件,每个工人的 班产量定额为 10 件,定额完成率预计平均为 125%,出勤率为 90%,则可直 接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出该工种每班的定员人数: 仍依上例,如果采用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的关系式是: 一般说来,某工种生产产品的品种单一、变化较小而产量较大时,宜采用产量定 额来计算人数。 (3)计划期任务是按年规定的,而产量定额是按班规定的,可采用下面的公 式: (4)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工种(或工序)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数量的废品产 生,把废品因素考虑进去,公式为: 例如:(2007 年 11 月计算题)某车间某工种计划在 2007 年生产甲产品 100 台、乙产品 500 台、丙产品 250 台,其单台工时定额分别为 20、30、40 小时, 计划期内定额完成率为 120%,出勤率为 90%,废品率为 8%,则该车间该工 种的定员人数为: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5 讲讲义 按设备定员方法 二、按设备定员方法(教材第 30 页) (一)定员方法依据: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 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如下: 例如,某车间为完成生产任务需开动自动车床 40 台,每台开动班次为两班, 看管定额每人看管 2 台,出勤率为 96%,则该工种定员人数: (二)定员方法归属:属于按效率定员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公认的劳动效率表 现为看管定额。 (三)定员方法适用: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工 种。机器制造、纺织企业应以此法为主。 三、按岗位、比例、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方法(教材第 30~32 页) (一)按岗位定员 1.定员方法依据: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 的方法。2.适用: ① 连续性生产装置(或设备)组织生产的企业:如冶金、化工、炼油、造纸、玻璃 制瓶、烟草,以及机械制造、电子仪表等各类企业中使用大中型连动设备的人员 ② 一些既不操纵设备又不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 2.具体方法: ① 设备岗位定员:适用于在设备和装置开动的时间内,必须由单人看管(操 纵)或多岗位多人共同看管(操纵)的场合。 例如,某车间有一套制氧量 50m3/h 的空气分离设备,现有 3 个岗位共同操作, 通过工作日写实,甲岗位生产工作时间为 255 工分,乙方岗位为 300 工分, 丙岗位为 245 工分,根据该工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因素,规定个人需要 与休息宽放时间为 60 工分,计算岗位定员人数为: ② 工作岗位定员: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而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 。 如检修工、检验工、值班电工,以及茶炉工、警卫员、清洁工、文件收发员、信访人 员等。这种定员方法和单人操纵的设备岗位定员的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根据工作 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定员人数 (二)按比例定员 1.定员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是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 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2.主要适用: ① 企业食堂工作人员、托幼工作人员、卫生保健人员等服务人员的定员。 ② 对于企业中非直接生产人员,辅助生产工人,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工会、妇 联、共青团脱产人员,以及某些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也可参照此种方法确定定 员人数。 (三)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1.主要适用: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2.冶金、化工、轻工企业应以岗位定员为主。 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四、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教材第 33 页) (一)根据统计调查掌握企业医务所(院)全年员工诊病的人数资料。选择诊病 人次数最多的月份,求出平均每天诊病的人次数和标准差。 (二)测定每位医务人员每天准备工作,接待每一位患者,以及必要的休息时 间。 (三)测定必要的医务人员数。 (四)按照一定比例配备辅助人员、勤杂人员及值夜班医务人员数。 (五)计算医务人员总数。 例题:某医务所连续 10 天的就诊人数如下表所示,已知医务人员接待每位病 人的平均时间为 15 分钟,医务人员的时间利用率为 85%。又知,按照一定比 例配备辅助人员、勤杂人员各 1 人,同时考虑到医务人员需要值夜班,再增加 1 名医务人员。求: (1)在保证 95%可靠性(t=1.96)的前提下,该医务所每天的就诊人数上 限。 (2)需要安排的医务人员数量。 时间 就诊人数 1 2 3 4 5 6 7 8 9 130 125 110 132 128 115 125 120 135 10 110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6 讲讲义 定员标准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 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 【知识要求】 一、定员标准的概念及其特点(教材第 37 页) 定员标准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 员所作的统一规定。劳动定员标准作为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 劳动定额工作标准,即以人力(活劳动)消耗、占用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它具有 劳动定额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先进性、可行性、法定性、统一性等一系列特征。 (2007 年 11 月考试多选题) 二、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教材第 37 页) (一)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2007 年 5 月考试多 选题) 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 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 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 ① 单项定员标准,亦称详细定员标准。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和对象 制定的标准。(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题) ② 综合定员标准,亦称概略定员标准。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 制定的标准。(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分为: ① 效率定员标准。根据生产任务量、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出勤率等因素确定 的定员标准。 ② 设备定员标准。根据设备性能、生产组织状况、技术要求、工作范围、劳动者负 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③ 岗位定员标准。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工作流程和任务总量,以及劳动 者的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④ 比例定员标准。按与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比例,确定另一类人员人数 的定员标准。 ⑤ 职责分工定员标准。根据生产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人员 的业务能力要求等因素,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的定员标准。 三、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教材第 38~40 页) 1.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2.依据要科学。 3.方法要先进。 4.计算要统一。 5.形式要简化。 6.内容要协调。 【能力要求】 一、定员标准的总体安排 劳动定员标准应由以下三大要素构成(2008 年 11 月单选题) 1.概述。这一部分应由封面、目次、前言、首页等要素构成。 2.标准正文。它由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构成。 (1)一般要素包括:标准名称、范围和引用标准三项内容。 (2)技术要素包括:定义、符号、缩略语,各工种、岗位、设备、各类人员的用 人数量和质量要求。 3.补充。 二、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 行业定员标准应包括 9 项内容(2008 年 11 月多选题) 【本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亦称详细定员标准,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订的标 准。 A、效率定员标准 B、岗位定员标准 C、单项定员标准 D、设备定员标准 答案:C 教材: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 2.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的特征不包括( )。 A、法定性 B、技术性 C、精确性 D、统一性 答案:C 教材: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特征掌握的清晰度。劳动定员标准具有劳动定额标准 的科学性、技术性、先进性、可行性、法定性、统一性等一系列特征。 3.( )亦称概略定员标准,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都人员为对象制订的标 准。 A、比例定员标准 B、综合定员标准 C、效率定员标准 D、设备定员标准 答案:B 教材: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劳动定员标准可分为(  )。 A、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B、按效率定员的标准 C、行业劳动定员标准     D、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E、地方劳动定员标准 答案:ACDE 教材: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不同分类方法下内容的归属。注意:不要将不同角度分类 的内容张冠李戴。 2.按照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企业定员标准可分为( A、比例定员标准 B、概略定员标准 C、详细定员标准 D、单项定员标准 )。 E、综合定员标准 答案:DE 教材: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不同分类方法下内容的归属。注意:不要将不同角度分类 的内容张冠李戴。 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优点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知识要求】 一、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优点(教材第 42~43 页) (一)制度化管理的概念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 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是由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 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 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二)制度化管理的优点(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2)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 (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二、制度规范的类型(教材第 43~44 页) 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 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依照制度规 范涉及层次和约束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下述五大类 :(2007 年 5 月考试多选 题) (一)企业基本制度 1.地位: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题)。它是 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式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 基本制度。 2.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 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二)管理制度 1.性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2007 年 11 月 考试单选题),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2.地位: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 3.适用:用来约束集体性活动和行为的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 (三)技术规范。主要有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 用保养维修规定等。 (四)业务规范 1.定义: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 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2.特点: (1)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 (2)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 (3)大都有技术背景,它以经验为基础,是升华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 3.内容: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程等。 (五)行为规范 1.定义: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的统称 2.地位: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广,但也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 范。制度规范涉及从个人行为到企业组织的所有层次和所有方面。 3.内容: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现规范(2007 年 5 月考 试单选题)等。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教材第 45 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 手,进行规划设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它 至少具有 5 种基本职能: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教材第 43~44 页) (一)共同发展原则。 将员工与企业和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题),应当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首先要体现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适合企业特点。 (三)学习与创新并重。 (四)符合法律规定。 企业作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经营实体,必须遵照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法 律法规和规章,遵纪守法是对现代企业最基本的要求。 (五)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 (六)保持动态性。 【能力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教材第 49~50 页) 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准则和行为规 范。 (2)进行制度规划首先要起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大纲,包括基本内容、结构 等。(3)注重它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和可行性。 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经过反复调整和修改,上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7 讲讲义 单项选择题 【本单元同步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被称为企业的“宪法”。 A、企业管理制度 B、企业基本制度 C、企业薪酬制度 D、企业培训制度 答案:B 教材:P43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 2.( )不属于行为规范。 A、品德规范 B、仪态仪表规范 C、劳动纪律 D、员工业务规范 答案:D 教材:P44 解析:本题考察点—不同分类方法下内容的归属。注意:不要将不同角度分类 的内容张冠李戴。 3.(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 A、共同发展原则 B、学习与创新并重 C、适合企业特点 D、保持动态性原则 答案:A 教材:P46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问题掌握的清晰度。 4.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不包括( )。 A、个人与权利相分离 B、适合现代小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C、以理性分析为基础 D、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答案:B 教材:P43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问题掌握的清晰度。制度化管理的优点表现在:个人 与权力相分离;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5.(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 A、管理制度 B、业务规范 C、技术规范 D、行为规范 答案:A 教材:P44 (二)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 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规定的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它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活动和行为的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二、多项选择题 1. 依据制度涉及的层扶和约束范围的不同、企业制度规范的类型包括(  )。 A、企业基本制度        B、技术规范 C、企业管理制度        D、行为规范 E、企业业务规范 答案:ABCDE 教材:P43-44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内容范畴掌握的清晰度。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A、共同发展原则 B、学习与创新并重 C、保持制度稳定 D、符合法律的规定 )。 E、适合企业特点 答案:ABDE 教材:P47-48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问题掌握的清晰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包 括:共同发展原则;适合企业特点;学习与创新并重;符合法律规定;与集体 合同协调一致;保持动态性。 第四节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 【知识要求】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教材第 51 页):合理性、准确性、可比性。 【能力要求】 一、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教材第 52~55 页) (一)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 和控制下线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 工双方各自合法权益。 ① 基准线。对生产发展正常、经营成果良好的企业可以围绕基准线,调整工资水 平。 ② 预警线(上线)。对于生产发展快,经济效益增长也较快的企业可以在不突 破预警线的范围内调整工资水平。 ③ 控制下线。那些当年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或亏损的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不低 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工资应控制在下线不予增加。 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了解同类企业各类劳动力工资价位 的变化情况,掌握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上线、中线和下线,对内是否公平合理 对外是否具有竞争力,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应当调整本企业工资,以及具 体调整的幅度。 3.关注消费者的物价指数。 (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企业人工成本比例大小的一般性规律如下: 1.生产型的企业 科研生产型企业 2.商业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 3.成本领先战略企业 产品差别化战略企业 4.产品差别化战略的企业 市场焦点战略的企业 (四)审核人工成本的预算,实质是对企业人员的结构和数量的审核,因为人 工成本的总预算是由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人员工资水平两个重要因素决定。 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方法 二、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方法(教材第 55 页) 1.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 2.确定活动过程需要哪些资源、多少资源给予支持(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 物质资源)。 3.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 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 第二单元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 【能力要求】 一、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2008 年 5 月单选题) 包括:及时性、节约性、适应性和权责利相结合四个原则。 二、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2008 年 11 月单选题) 1.制定控制标准:它是实施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应遵循合理、切实可行、 科学严谨原则。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 3.差异的处理。 【本单元同步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1. 怎样进行人工成本预算的审核? 答案:4 大点 教材:P52-55 解析: (一)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 制下线。 ① 基准线。对生产发展正常、经营成果良好的企业可以围绕基准线,调整工资水 平。 ② 预警线(上线)。对于生产发展快,经济效益增长也较快的企业可以在不突 破预警线的范围内调整工资水平。 ③ 控制下线。那些当年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或亏损的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不低 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工资应控制在下线不予增加。 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了解同类企业各类劳动力工资价位 的变化情况,掌握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上线、中线和下线,对内是否公平合理 对外是否具有竞争力,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应当调整本企业工资,以及具 体调整的幅度。 3.关注消费者的物价指数。 (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四)审核人工成本的预算,实质是对企业人员的结构和数量的审核,因为人 工成本的总预算是由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人员工资水平两个重要因素决定。 2. 怎样进行管理费用预算的审核? 答案:3 条 教材:P55-56 解析: (1)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 (2)确定活动过程需要哪些资源、多少资源给予支持(如:人力资源、财务资 源、物质资源)。 (3)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 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 3.简述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方法 答案:此题为组合题 教材:P52-55、P55-56 解析: (1)进行人工成本预算的审核(4 大点) (2)进行管理费用预算的审核(3 条) 4.简述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和程序。 答案:此题为组合题 教材:P56-57 解析: (1)原则包括:及时性、节约性、适应性和权责利相结合四个原则。 (2)程序: 第一,制定控制标准。它是实施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应遵循合理、切实可行 科学严谨原则。 第二,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 第三,差异的处理。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8 讲讲义 本章教材结构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一、本章教材结构 二、本章鉴定点要求(能力 20%,理论知识 15%) 三、本章考情分析 1.历年考题题型及分值状况 案 03. 6 03.1 1 04. 6 04.1 1 05. 5 05.1 1 06. 5 06.1 1 07. 5 07.1 1 20 18   20           20     20   20 22   20 20   例 计 08. 5 08. 1 20 算 简                     10 20 18 20 20 20 22   20 20 20 10 答 小 计 2.真题分布区域 03.6 方案(无对应内容) 第一节 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第一单元:03.6 案例; 07.11 案例; 08.5 简答; 08.11 方案 第二单元:03.6 案例; 03.11 案例;08.11 方案 第四单元:04.11 简答;08.5 简答 第五单元:06.11 计算 第二节 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05.5 计算; 05.11 计算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一单元 :04.6 计算; 07.5 计算 第四节 劳务外派与引进 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四、本章内容讲解 第二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 20 第一节 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第一单元 招聘渠道的选择和人员招募的方法 【知识要求】 一、内部招募的特点(教材第 58~59 页) 内部招募是指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等方法,从企业内 部人力资源储备中选拔出合适的人员补充到空缺或新增的岗位上去的活动。许多 企业都特别注重从内部选拔人才,尤其是高层管理者。 (1)优点:(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题、2007 年 11 月考试案例分析题) 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2)不足: 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 的影响。容易抑制创新。 二、外部招募的特点(教材第 59~60 页) 1.优势:(2007 年 11 月考试案例分析题) (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从而产生“鲶鱼效应”。 (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 (3)树立形象的作用。 2.外部招募也有以下不足:(2007 年 5 月考试多选题) (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2)进入角色慢。 (3)招募成本大。 (4)决策风险大。 (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能力要求】 一、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教材第 59~60 页) 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如下:(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 (2)分析潜在应聘人员的特点。 (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 (4)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 二、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教材第 61 页)(2005 年 5 月考试多选题) 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9 讲讲义 单选题 例题: 一、单选题 1. 通过( ),单位应聘者可以直接进行接触和交流,节省了单位和应聘者的时 间。 A、猎头公司 B、招聘洽谈会 C、人才交流中心      人推荐法 答案:B 教材:P63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问题掌握的清晰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校园招聘应注意的事项有( )。    D、熟 A、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好准备 B、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指导 C、了解大学生 的就业政策与规定 D、注意脚踏几只船的现象 E、企业应尽快地与学生签署协议 答案:ABCD 教材:P65-66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问题的理解。 三、简答题 招聘会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案:6 点教材:P61 解析:①准备展位 ② 准备资料和设备 ③ 招聘人员的准备 ④ 与协作方沟通联系 ⑤ 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⑥ 招聘会后的工作 第二单元 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 【知识要求】 一、笔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教材第 66~67 页) 1.笔试的适用范围 笔试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选择方法(2005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这种 方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差异,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 岗位的适应性(2004 年 11 月考试多选题)。性格与兴趣通常要运用心理测试 的专门技术来测试,仅靠笔试中的一部分题目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2.笔试的特点(2007 年 5 月考试多选题) (1)笔试的优点:可以增加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察信度与效度;可以对大 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花较少的时间达到高效率;对应聘者来说,心理 压力较小,容易发挥正常水平;同时,成绩评定也比较客观。 (2)笔试的缺点: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 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一般来说,在人员招聘中,笔试往往作为应聘 者的初次竞争,成绩合格者才能继续参加面试或下轮的竞争。 【能力要求】 一、筛选简历的方法(教材第 67~68 页)(2007 年 11 月考试多选题) 1.分析简历结构。 通常应聘者为了强调自己近期的工作,书写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时,可以采取 从现在到 过去的时间排列方法。相关经历常被突出表述。 2.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 在筛选简历时注意力应放在客观内容上。客观内容主要分为个人信息、受教育经 历、工 作经历和个人成绩 4 个方面。 3.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要注意个人信息和受教育经历。判断应聘者的专业资格和经历是否与空缺岗位相 关并符 合要求。要特别注意应聘者是否用了一些含糊的字眼,比如没有注明大学教育的 起止时 间和类别。 4.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 比如一份简历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单位和一些高级岗 位,而他 所应聘的却是一个普通岗位,这就需要引起注意。 5.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二、筛选申请表的方法(教材第 68 页)(2008 年 11 月考试案例分析题) 申请表的筛选方法与简历的筛选有很多相同之外,其特殊的地方如下: 1. 判断应聘者的态度。 2. 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在筛选时要注意分析其离职的原因、求职动机,对 那些频繁离 职人员加以关注。 3. 注明可疑之处。要对高职低就、高薪低就的应聘者加以注意。 例题: 一、单选题 1.( )是一种古老而又最基本的人员选拔方法。 A、面试 B、心理测试 C、笔试 D、情景模拟测试 答案:C 教材:P66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问题的理解。 二、多选题 1. 笔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 )的差异,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职位的适应性。 A、基础知识 B、能力素质 C、行为能力 D、心理素质 E、发展潜力 答案:AB 教材:P66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问题的理解。 面试及其目标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10 讲讲义 面试的基本程序 【能力要求】 一、面试的基本程序(教材第 71~72 页) 1.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面试考官要事先确定需要面试的事项和范围,写出提纲。并且在面试前要详细了 解应聘者的资料,发现应聘者的个性、社会背景及工作的态度,是否具有发展潜 力等。 2.面试开始阶段 3.正式面试阶段 采用灵活的提问和多样化的形式,交流信息,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应聘者。此外, 还应该察言观色,密切注意应聘者的行为与反应,对所提的问题、问题间的变换 问话时机以及对方的答复都要多加注意。 4.结束面试阶段 不管录用还是不录用,均应在友好的气氛结束面试。如果对某一种对象是否录用 有分歧意见时,不必急于下结论,还可以安排第二次面试。同时,要整理好面试 记录表。 5.面试评价阶段 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采用评分式评估。 二、面试的方法(教材第 73~74 页) 1.初步面试与诊断面试 诊断面试:进行实际能力与潜力的测试;用人部门负责,人力资源部门参与; 对组织录用决策及应聘者是否加入组织的决策至关重要。 2.结构化面试特点:对所有应聘者均按同一标准进行。 3.非结构化面试特点:无固定的模式;面试者只需掌握组织、岗位的基本情况 面试提问的技巧 三、面试提问的技巧(教材第 75~76 页) 面试技巧是面试实践中解决某些主要问题与难点的一些技术,是面试操作经验 的积累。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以及进度 主要提问方式有:(2007 年 5 月考试多选题) 1.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让应聘者自由地发表意见或看法,以获取信息,避免被动。(2007 年 5 月考试单选题) 2.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即让应聘者对某一问题做出明确的答复。(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 题) 3.清单式提问。 清单式提问即鼓励应聘者在从众多选项中进行优先选择,以检验应聘者的判断、 分析与决策能力。 4.假设式提问。 假设式提问即鼓励应聘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应聘者的想象能力,以探 求应聘者的态度或观点(2003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5.重复式提问。 重复式提问让应聘者知道面试考官接收到了应聘者的信息,检验获得信息的准 确性。 6.确认式提问。 确认式提问鼓励应聘者继续与面试考官交流,表达出对信息的关心和理解。 7.举例式提问。 这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又称为行为描述提问(2005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当应聘者回答该问题时,面试考官可通过应聘者解决某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所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鉴别应聘者所谈问题的真假,了解应聘者实际上解决问题 的能力。面试中一般可让应聘者列举应聘职务要求的并与其过去从事的工作相关 的事例,从中总结和评价应聘者的相应能力。 例题: 一、单选题 1.在面试的准备阶段,不需要( )。 A、确定面试的目的 B、选择面试的类型 C、设计面试的问题 D、提出面试的预算 答案:D 教材:P71 解析:本题考察点—基本

225 页 344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专用总结材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专用总结材料

纲要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1 工作岗位分析;2 工作岗位设计。 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1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2 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第四节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1 费用预算的审核;2 支出的控制。 第二章 人员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 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1 招聘渠道的选择和人员招募的方法;2 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3 面 试的组织与实施;4 其它选拨方法;5 员工录用决策。 第二节 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1 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2 人力资源的时间配置。 第四节 劳务外派与引进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一节 培训管理:1 培训需求的分析;2 培训规划的制定;3 培训组织与实施;4 培训效果的评估。 第二节 培训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培训制度的建立与推行 第四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开发:1 程序的设计;2 系统的运行;3 系统的开发。 第二节 绩效管理的考评方法与应用:1 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2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3 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第五章 薪酬管理 第一节 薪酬制度的设计: 1 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2 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3 工资奖金的调 整。 第 1 页 共 24 页 1 第二节 工作岗位评价:1 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2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与标准;3 工作岗位评价方 法与应用。 第三节 人工成本核算 第四节 员工福利管理:1 福利总额预算计划;2 各类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核算。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 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第四节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1 工作时间制度;2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第六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1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2 工伤管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选择: 1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 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 统一。 2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3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1 岗位劳动规则;2 定员定额标准;3 岗位培训规范;4 岗位员工规范。 4 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差异:前者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 式和手段发生变更;而后者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采,更有利于员工的 身心的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4 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必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 适所,人事相宜”。 5 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1 按劳动效率定员;2 按设备定员;3 按岗位定员;4 按比例定员;5 按组织机构、 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6 劳动定员的分类:1 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单项定员标准、综合定员标准 2 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效 率定员、设备定员、岗位定员、比例定员、职责分工定员。 7 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1 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2 依据要科学 3 方法要先进 4 计算要统一 5 形 式要简化 6 内容要协调。 8 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式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 性质的基本制度。 9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第 2 页 共 24 页 2 10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 11 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的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 所制定 的作业处理规定。 12 行为规范涉及了个人行为,还有一些规范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 律,仪态仪表规范。 13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1 录用 2 保持 3 发展 4 考评 5 调整。 14 共同发展原则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 15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1 合理性 2 准确性 3 可比性 16 关注政府在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制下线来衡量本企业 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各自合法权益。 17“收入-利润=成本”模式在企业经营预算中起主导作用,它体现了严肃性、严谨性和严格性。 18 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 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 19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原则:1 及时性 2 节约性 3 适应性 4 权责利相结合。 第二章:员工招聘和配置 一选择题: 1 内部招募的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2 缺点:1 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造成矛盾,产生不利影响,2 容易抑制创新 3 不利于冒 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 3 外部招募的优点:1 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 2 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 3 树立形象的作用。 4 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 推荐法 2 布告法 3 档案法 5 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 发布广告 2 借助中介(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猎头公司)3 校园招聘 4 网 络招聘 5 熟人推荐 6 猎头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推荐的人才素质高。 7 校园招聘亦称上门招聘,即由企业单位的招聘人员通过到学校招聘参加毕业生交流会等形式 直接招募人 员。 8 网络招聘的优点:1 成本较低;2 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3 使应聘者求职申请书、简历等重要资料的存 贮、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方便和规范化。 9 笔试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10 最初的资格审查和初选是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审阅应聘者的个人简历或应聘申请表进行的。 11 面试考官的目标:1 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使应聘者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 2 让应聘者更 第 3 页 共 24 页 3 加清楚地了解应聘单位的现实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等。 3 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 岗位技能和非智力表质。4 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 12 应聘者的目标:1 创造一个融洽的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2 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 自己具备的条件。3 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4 充分的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5 决定是否原意来 该单位工作等。 13 面试的基本程序:1 面试前的准备阶段;2 面试开始阶段;3 正式面试阶段;4 结束面试阶段;5 面试评 价阶段。 14 面试评价阶段时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以采用评分式评估,评语式评估的特点是可对应聘者的 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的评价,能反映出每个应聘者的特征,缺点是不能横向比较,而评分式的特点刚好相 反。 15 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看,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与诊断面试。 16 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的优点是可以对所有应聘者 均按同一标准进行,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 的效率,对面试的考官要求低。 17 举例式提问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又称为行为描述提问。基于行为连贯性原理,所提问题应涉及到工 作行为的全过程。 18 心理测试主要包括:人格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情境模拟测试 19 能力测试的内容一般可分为:1 普通能力倾向测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 力、数学能力、空间关系判断能力、语言能力 2 特殊职业能力测试:它是指那些特殊的职业或职业群的能力。 3 心理运动机能测试:心理运动能力、身体能力。 20 情境模拟测试比较适合招聘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时使用。 21 情境模拟测试法包括: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决策模拟竞赛法、访谈法、角色扮演、即席 发言、案例分析等,其中最长用的是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21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对一组人员同时进行测试的方法,它将讨论小组(一般由 4-6 人组成)。 22 多重淘汰式中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都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 23 补偿式中不同测试的成绩可以互为补充,最后根椐应聘者在所有测试中的总成绩作出录用决策。 24 结合式中,有些测试是淘汰性的,有些是可以互为补偿的, 25 信度主要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通常信度可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26 稳定系数是指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的结果的一致性。 27 等值系数是指对同一应聘者使用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方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28 内在一致性系数是指把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同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所得结果之 间的一致性。 第 4 页 共 24 页 4 29 效度,即有效性或精确性,是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效度主要有三 种: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 30 预测效度是说明测试用来预测将来行为的有效性。 31 内容效度,即测试方法能真正测出想测的内容的程度。 32 同侧效度是指现在员工实施某种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考核得分进行比较,若 两者的相关系数很大,则说明此测试效度就很高。 33 人员配置原理:1 要素有用原理 2 能位对应原理 3 互补增值原理 4 动态适应原理 5 弹性冗余原理 34 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职能分工、专业分工、技术分工。 35 职能分工一般分为: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是企业劳动组织中最 基本的分工。 36 专业(工种)分工,它是职能分工下面第二次分工。 37 技术分工,指每一专业和工种内部按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进行的分工。如技术人员分为助理技术员、 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38 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 39 企业确定作业组的规模,一般 10-20 人左右为宜。 40 车间是企业劳动协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415S 分别表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42 前三个 S 针对现场,其要点分别是:整理,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整顿,将有用的物品布置存放; 清扫对现场清扫检查,保持清洁。后两个 S 则从规范化和人的素养高度巩固 5S 活动结果。 43 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 15 日内持许可证书和劳动合同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 30 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证。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选择题: 1 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 活动的首要环节。 2 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体层次。 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通常采用任务分析法)、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采用 绩效分析法) 培训需求阶段分析:目前培训需求分析、未来培训需求分析 3 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1 面谈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双向交流)、2 重点团队分析法(通常由 8-12 人组成)、3 工作任务分析法、4 观察法、5 调查问卷。 4 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或工作任务分析记录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 第 5 页 共 24 页 5 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以意大利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 距所在。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正规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5 观察法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调查工具之一,它比较适合生产作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而对于技术 人员和销售人员则不太适用。 6 循环评估模型旨在对员工培训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反馈,以用来周而复始地估计培训的需要。 7 教师的授课技巧高低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 8 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 9 培训后的工作:1 向培训师致谢;2 作问卷调查;3 颁发结业证书;4 清理、检查设备 5 培训效果评估。 10 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1 认知成果;2 技能成果;3 情感成果;4 绩效成果;5 投资回报率。 11 认知成果用于衡量受训人员从培训中学到什么,一般应用笔试来评估认知成果。 12 技能转换通常是用观察法来判断的。 13 情感成果反映的是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感性认识,包括对设施、培训教师和培训内容的感觉,通常在课 程结束时收集。 14 直接传授型培训法适用于知识类培训,主要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和研讨法。 15 讲课教师是讲授法成败的关键因素。 16 讲授法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员工平均费用较低。局限不利于教学双方互动,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培训 效果。 17 专题讲座法是针对某一专题知识,这种培训方法适合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或当前热点问题。 18 研讨法的优点:多向式信息交流;要求学员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加深学员对知识 的理解;形式多样,适应性强。 19 实践型培训法简称实践法,主要适用于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培训。 20 实践法常用方式如下:1 工作指导法 2 工作轮换法 3 特别任务法 4 个别指导法。 21 特别任务法常用于管理培训。委员会或初级董事会是为有发展前途的中层管理人员提供的,培训分析全 公司范围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能力的培训方法。一般由 10-12 人组成 22 个别指导法:与师付带徒弟或学徒工制度相类似。 23 参入型培训法主要形式:自学、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模拟训练、敏感性训练和管理者训练。 24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信息双向性交流的培训方式,它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两者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非 常有特色的培训方法。 25 用于教学的案例应当满足三个要求:内容真实;案例中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分析案例必须有明确的 目的。 26 头脑风暴法又称“研讨会法”“讨论培训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培训对象在培训活动中相互启迪思 想激发创造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参加者的创造能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更多、更好的方案。 第 6 页 共 24 页 6 27 头脑风暴法操作要点只规定一个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关键是要排除思维障碍,消除心理压力,让 参加者轻松自如、各抒已见。 28 模拟训练法侧重于对操作者技能和反应敏捷的培训,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29 敏感性训练法又称 T 小组法,简称 ST 法。 30 管理者训练简称 MTP 法。适用于中低层管理人员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 31 态度型培训法包括: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 32 行为模仿法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法,它适宜于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培训。 33 拓展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包括:场地拓展和野外 拓展训练两种方式。 34 场地拓展的特点:1 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可能 2 有形的游戏,锻炼的是无形的思维。3 简便、容易实施。 35 网上培训的优点:1 节省费用 2 内容易修改 3 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 4 进程安排灵活。 缺点:要求企业建立良好的网络培训系统,某些内容不适用于网上培训 ,如关于人际关系的技能培训就 不适合网上培训。 36 虚拟培训的优点:仿真性、超时空性、自主性、安全性。 37 分析受训群体特征可使用如下参数:1 学员构成 2 工作可离度 3 工作压力。 38 头脑风暴法一般以 5-10 人为宜,它的热身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使大家得以放 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39 培训制度的构成包括(设计制度草案):1 培训服务制度 2 入职培训制度 3 培训激励制度 4 培训考核评估 制度 5 培训奖惩制度 6 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40 起草或修订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时,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原则:1 战略性(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要 以战略的眼光去组织企业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需求。 2 长期性(培训是一项 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投资与人才开发的长期性和持久性)3 适用性。 41 培训服务制度是培训管理的首要制度。 42 入职培训制度体现了“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的原则 43 员工培训的考核必须 100%进行,并且要与标准保持一致。 44 培训奖惩制度是保障前面几项培训管理制度能够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在制定奖惩制度时一定要明确培 训可能出现的各种优劣结果的奖惩标准,是保证制度有效性。 第四章:绩效管理 一选择题: 1 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两个部分 2 绩效考评一般以上级考评为主,占 60-70%,同级考评对其潜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了解, 受人际关系影响,占 10%;下级考评对考评者的工作作风、行为方式、实际成果比较了解,容易心存顾忌, 第 7 页 共 24 页 7 不客观公正,占 10%,自我考评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容易受个人的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占总体考评的 10%。处部人员考评准确性和可靠性打折扣,要慎用。 3 具体考评者由哪些人组成,取决于三种因素:被考评者的类型、考评的目的、考评指标和标准。 4 在一项旨在了解员工绩效提高程度的对操作人员的考评中,就应该以该员工的直接主管作为信息的主要 来源,以他们为主进行考评评价。 5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可以召开由主管主持的,同被考评者即专业人员自己、下级、有关的同事,以及 其它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会议。 6 选择具体的考评方法时应当充分的考虑以下三个重要的因素:1 管理成本 2 工作实用性 3 工作适用性。 7 一线人员宜采用以实际产出结果为对象的考评方法,而管理性或服务性的工作人员宜采用以行为或品质 特征为导向的考评方法;总经理、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宜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方法。 8 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必须采取“ 抓住两头,吃透中间”的策 略,吃透中间是指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9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提高员工工作绩效:1 目标第一;2 计划第二;3 监督第三; 4 指导第四;5 评估第五。 10 为了保证考评的公正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当确立两个保障系统:1 公司员工绩效评审系统;2 公司 员工申诉系统。 11 在绩效管理的总结阶段,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诊断分析。 12 绩效面谈的种类:按具体内容分:1 绩效计划面谈;2 绩效指导面谈;3 绩效考评面谈;4 绩效总结面 谈。 按具体过程及其特点分类:1 单向劝导式面谈;2 双向式倾听式面谈;3 解决问题式面谈;4 综合式面谈。 13 有效的信息反馈应达到以下要求:1 应具有针对性;2 应具有真实性;3 应具有及时性;4 应具有主动 性 5 应具有适应性。 14 正向激励是通过一系列行为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人事激励政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拨等,鼓励员 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的策略。 15 负向激励策略采用惩罚的手段如扣发工资奖金、降薪、调任、免职、解雇、除名、开除等。 16 为了保障激励策略的有效性,应当体现以下原则要求:1 及时性原则;2 同一性原则;3 预告性原则;4 开发性原则。 17 由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在绩效目标上的不同追求,可能产生三种矛盾:1 员工自我矛盾;2 主管自我矛 盾;3 组织目标矛盾; 18 为了检查和评估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座谈法;2 问卷调查法; 3 查看工作记录法;4 总体评价法。 19 由于采用的效标不同,从绩效管理的考评内容上看,绩效考评可以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 第 8 页 共 24 页 8 主导型三种类型。 20 品质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特征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潜质为主。很难具体掌握,并且考评操作性及 其信度和效度较差。涉及到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 21 行为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行为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工作行为为主 ,行为主导型的考评重在工作 过程而非工作结果,考评的标准较容易确定,操作性强。适合对管理性,事务性工作进行考评,特别是对 人际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尢其重要。 22 效果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结果性效标,以考评员工或组织工作效果为主。由于考评注重的是员工或 团队的产出和贡献,即工作业绩,所以考评的标准容易确定,操作性强,此法具有滞后性、短期性和表现 性,它适合生产性、操作性以及工作成果可以计量的工作岗位,对事务性的工作不太适合。 23 关键事件法(也称重要事件法)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考评者不仅要注重对行为本身的评价, 还要考虑行为的情境,考评的内容是下属特定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忠诚度、亲和力、 果断性和依赖性等。采用本法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主要特点:为考评者提供了客观的事实依据;缺点是: 记录和观察费时费力;能做定性分析,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区分工作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很难在员工 之间进行比较。 23 行为观察量表法克服了关键事件法不能量化、不可比,以及不能区分工作行为重要性的缺点,但编制费 时费力,忽略行为过程的结果。 24 加权选择量表法,其具体的形式是用一系列的形容性或描述性 的语句,说明员工的各种具体的工作行 为和表现,并将这些语句分别列入量表中,作为考评者评定的依据。具有打分容易、核算简单、便于反馈等 优点缺点是适用范围小。 第五章:薪酬管理 一选择题: 1 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2 从广义上说,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3 直接薪酬包括员工的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资,如周薪、月薪、年薪等;也包括员工的激励薪酬,如绩效工 资、红利和利润分成等。 4 间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的津贴和其他服务,比如单身公 寓、免费工作餐等。 5 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 影响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1 劳动绩效;2 职务或岗位;3 综合素质与技能;4 工作条件;5 年 龄与工龄。 2 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1 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2 企业工资支付能力;3 地区和行业工资水 平;4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5 产品的需求弹性;6 工会的力量;7 企业的薪酬策略。 第 9 页 共 24 页 9 6 工作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工作岗位评价的最后结果,不但为岗 位的分类分级提供了前提,也为企事业单位构建具有公平公正性的薪资制度奠定了基础。 7 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1 工作岗位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2 让员工积极地参入到工作岗 位评价工作中来,以便他们认同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3 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 8 工作岗位评价的结果是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级形式,还可以是排序形式,但人们最关心的是岗 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 9 工作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按相关程度分为主要因素 0.8、一般因素 0.4-0.5、次要因素 0.3-0.4、极次要因 素 0.3 以下。 10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中,按指标的性质和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评定指标。即劳动技能和劳 动责任及社会心理要素等指标。另一类为测评指标。即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要素。 11 确定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1 少而精的原则;2 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 综合性原则。4 可比性原则。 12 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方法有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 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 13 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是保证评价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14 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测评结果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一般来说, 测评的效度高,信度也高,但信度高的测评,其效度未必高。测评效度的实质是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有效 性问题。 15 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 16 分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性较差。 17 因素比较法是从评分法衍化而来的。 18 评分法亦称点数法。 19 评分法的优点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评定要素综合平均的结果,并且有较多的专业人 员参与评定,从面大提高了评定的准确性。 20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在岗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 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劳动报酬。 21 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按有关规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 险和生育保险费用。 22 福利有多种形式,包括: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 23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其它符合上述定义的三要素的社会性保障措 施,构成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 24 社会保险针对劳动者,社会福利针对全体居民。 第 10 页 共 24 页 10 25 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社会福利包括;公共设施、财政补贴、居民住房、生活补贴、 集体福利。 26 住房公积金缴存:新成立的单位自成立 30 日内办缴存登记,20 日内到银行设立账户。 27 老员工公积金缴存额是员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8 新参加工作的员工从参加工作第二个月开始缴员工本人当月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9 单位为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按照下列规定列支:1 机关在预算中列支;2 事业单位由财政核定收支 后,在预算或费用中列支;3 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30 员工有下列情况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1 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2 离休退休的;3 完 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4 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5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 的;6 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一选择题: 1 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 所发生的关系。 2 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 3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 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 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 这种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 他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4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2 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3 劳动法律关 系具有国家强强制性。 5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2 内容:指主体依法 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 客体:指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劳动安全卫生等。 6 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 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 7 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企业 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 8 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 答: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 1 劳动法律法规;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第 11 页 共 24 页 11 2 劳动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 3 集体合同;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4 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工会和雇员对管理的参与权。 5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基本特点是企业或者说雇主意志的体现。 6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7 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 9 劳动争议处理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 基本特点是:群众性;自治性; 非强制性。 10 集体合同的特征:1 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 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 集体 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11 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 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12 用人单位制定并实施内部劳动规则是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和用工权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用人单位内部强 制性规范的功能。 13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1 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 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3 企业经 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14 制定劳动纪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劳动纪律的内容必须合法;2 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全面约束管理行 为和劳动行为,工作纪律、组织纪律、技术纪律全面规定。3 标准一致;4 劳动纪律应当结构完整。 15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1 职工参与;2 正式公布。 16 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企业则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17 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直接形式,而组织参与则是间接形式,其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 其他参与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18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 审议建议权;2 审议通过权;3 审议决定权;4 评议监督权;5 推荐选举权。 19 平等协商制度与作为订立集体合同程序的集体协商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主要区别:1 主体不同;2 目的 不同;3 程序不同;4 内容不同;5 法律效力不同;6 法律依据不同。 20 标准体系的载体有:1 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2 汇总报表;3 正式通报、组织刊物;4 例会制度。 21 标准工作时间:职人昼夜工作 8 小时为标准工作日;每周 40 小时为标准作周;每月标准工作时间为 20.92 天,折算每月 167.4 小时,全年 251 天。 22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按本人小时工资 150%;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 又不能补休的,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200%支付;法定节假日按本人小时工资的 300%支付。 23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1 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 社会平均工资水 平;3 劳动生产率;4 就业状况;5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 12 页 共 24 页 12 24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 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25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1 比重法;2 恩格尔系数法。 26 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1 货币支付;2 直接支付;3 按时支付;4 全额支付。 27 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 1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2 劳动安全保护设施更新费用; 3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4 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 5 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6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7 工伤保险费用; 8 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第二部分:技能考试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二简答: 1 岗位分析的作用: 答:1 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拨、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 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 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 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 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2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步骤) 答: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据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 设计调查方案. 第 13 页 共 24 页 13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确定调查项目 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 3 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 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二调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应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 组集体讨论等法,广泛细致的搜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 三总结分析阶段 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 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3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 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 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 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4 企业定员的原则? 答:1 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 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 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 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 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 定员标准要适时修订。 5 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 答;1 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 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 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 3 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4 说明本项人力资源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 第 14 页 共 24 页 14 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 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如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 何时具体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 6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 提出具体的要求。 7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 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 8 对各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 9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显详细的规定。 10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它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三计算题 1 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28 页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二简答题: 1 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 答:1 准备展位 2 准备资料和设备 3 招聘人员的准备 4 与协作方沟通联系。 5 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6 招聘会后的工作。 2 面试提问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技巧)? 答:1 尽量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 2 有意问一些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 真实情况。 3 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一些应聘者往往把 自己真正的动机掩盖起来。 4 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马上提出,并及时做好记录。 5 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 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是否诚实,是否有自信心等情况。 3 什么叫公文筐测试法如何操作或在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 发给每个被测评者一套文件汇编(由 15-25 份文件组成),包括下级呈上来的报告、请示、计划、预 算,同级部门的备忘录,上级的指示、批复,规定、政策,外界用户、供应商、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乃至所 第 15 页 共 24 页 15 在社区的函电、传真及电话记录,甚至还有群众检举或投诉信等,这些文件经常会出现在管理人员的办公 桌上。 2 向应试者介绍有关材料背景,然后告诉应试者,他现就是这个岗位上的任职者,负责全权处理文件 筐里的所有公文材料。 3 最后,将处理结果交测评组,按既定的考评维度与标准进行考评。 总之应将应聘者的岗位胜任能力 与远程发展的潜力作为测评的重点。 这种测试方法在操作上应该注意:文件要逼真、准确,处理难度和重要性要各不相同,要有足够的信 息提供给测试者。 三计算题: 1 招聘成本,即人力资源获取成本=直接成本+间接费用 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总成本/实际录用人数 2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3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4 选拨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拨期间的费用 5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6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2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说明:当招聘比大于等于 100%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则说明招募的效果, 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3 员工任务的指派:匈牙利法 95 页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二简答题: 1 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怎样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答:㈠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1 建立员工背景档案 2 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3 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 4 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㈡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1 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 2 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 第 16 页 共 24 页 16 3 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4 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㈢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1 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 2 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 3 分析培训需求。 4 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㈣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1 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2 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 3 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2 分析(实施)培训需求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 了解受训员工的现状。 2 寻找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 在调查中,应确定受训员工期望能够达到的培训效果。 4 调查资料收集到以的后,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 3 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 答:1 及时性信息; 2 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 3 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 4 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 5 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 6 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 7 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 8 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 9 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 10 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 三设计题: 1 各项培训管理制度的起草: 163 页 答:㈠培训服务制度 1 制度内容:起草培训服务制度应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和培训服务协议条款两部分. 2 制度解释:为了防止由于培训后的员工跳槽造成企业投入培训的价值无法收回,使培训得不偿失,必须 建立制度进行约束,培训服务制度由此而产生。 第 17 页 共 24 页 17 ㈡入职培训制度 1 起草入职培训制度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㈢ ㈣ ㈤ ㈥ 2 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答:共分九大步 1 培训需求分析。方法;:运用从纯粹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这间的各种方法。 2 工作说明。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 3 任务分析。方法:1 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的实际表现,进而分类,分析技术构成;2 列出工作人员的 心理活动,进行分类和分析技术构成。 4 排序。方法: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 5 陈述目标。方法:设计者依赖于工作说明的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 6 设计测验。方法:应用测试学。 7 制定培训策略。方法:回顾前面几个步骤的结果,分析必须适应的问题,最好的策略就是能在这些 条件和对应的措施间进行最适宜的搭配。 8 设计培训内容。方法:通常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培训内容的性质和类型,根据受训者的心理发展规律 内容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的工具和方式来展现这些细节。 9 实验。方法:实验的对象应从将要参加培训的学员集体中选择。实验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内容形 式、设备工具要尽可能与真正的培训一样。实验的数据的收集要全面、真实、准确。 3 起草培训制度草案:? 答:一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培训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1 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 2 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 3 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 4 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 5 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4 起草培训协议: 答:协议条款一般包括: 1 参加培训的申请人。 2 参加培训的项目和目的。 3 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费用和形式。 第 18 页 共 24 页 18 4 参加培训后要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 5 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 6 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 7 部门经理人员的意见。 8 参加人与培训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 第四章 绩效管理 二简答题: 1 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图 答:影响和制约工作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员工主观的因素也有企业客观的因素,既有物质的影 响因素也有精神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企业外 部环境:资源/市场/客户/对手/机遇/挑战;企业内部因素:资源/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制。个人/体力/条件/性 别/年龄/智力/能力/经验/阅历;心理/条件/个性/态度/兴趣/动机/价值观/认识论。 2 目标管理法的基本步骤? 答:1 战略目标设定。 2 组织规划目标。 3 实施控制。 三分析题: 1 强制分布法,亦称强迫分配法、硬性分布法? 答:假设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整体呈正态分布,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好、中、差的分布存在 一定的比例关系,在中间的员工应该最多,好的、差的是少数。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考评者过分严厉或 过分宽容的情况发生,克服平均主义。当然如果员工的能力呈偏态,该方法就不适合了。强制分布法只能 把员工分为有限的几种类别,难以具体比较员工的差别,也不能在诊断工作问题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2 如何有效避免防止和解决在绩效考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偏误,以及其他不利情况下和问题? 答:1 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以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和各种原始记录为前提,明确绩效 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 2 从企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和生产经营条件出发,选择洽当的考评工具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 总结经验,避免各种考评误差和偏颇的出现。 3 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的结果上,尽可能建立以行为和成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 4 为了避免个人偏见等错误,可以采用 360°的考评方式,可以使绩效考评作出更准确可靠的判断。加 强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组织联系,对结果有利。 5 定期总结考评经验并对考评者进行系统性训练,提高考评者自身的素质和绩效管理水平。 第 19 页 共 24 页 19 6 为了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应重视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注意不断的调整劳 动关系,完善薪酬奖励制度。 第五章:薪酬管理 二简答题: 1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1 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 2 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 3 体现岗位的差别:技能、责任、强度和条件(环境); 4 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 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6 确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7 构建相应的支技系统,如机动灵活的用工系统,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学以致用的技能开发系 统,动静结合的晋升调配系统。 2 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 答:1 薪酬调查。了解市场薪酬水平 25%点处、50%点处和 75%点处,薪酬水平高的企业应注意 75%点处甚 至是 90%点处,薪酬水平低的企业应注意 25%点处,一般企业应注意中点 50%点处。 2 岗位分析与评价。 3 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4 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5 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6 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7 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 8 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3 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答:1 按岗位的工作性质,先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 2 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信息。 3 建立由岗分析专家组成的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 4 制定出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5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 清单,并对在关指标作出说明。 第 20 页 共 24 页 20 6 通过评价专家组的集体讨论,构建工作岗位评价的指标体系,规不定期统一的衡量评比标准,设计 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 7 先抓几个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及时纠正。 8 全面落实工作岗位评价计划,按照预定方案,逐步组织实施。 9 最后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 10 对工作岗位评价进行全面总结,为以后岗位分类分级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计算题: 1 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重)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 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应用劳动分配率基准法步骤 258 页 四设计题: 1 起草单项工资管理制度的工作程序 答:1 准确标明制度的名称,如工资总额计划与控制制度、工资构成制度、奖金制度、劳动分红制度、长期 激励制度等; 2 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 3 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 4 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如支付原则、等级划分、过渡办法等。 2 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测算的具体步骤): 答:1 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岗位评价结果或能力评价目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入级; 2 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奖金; 3 如果出现某员工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方案,根据过渡办法中的有关规 定,一般是本着维持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原则,维持原有的工资水平,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确定; 4 如果出现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 方案; 5 汇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二简答: 1 集体合同的含义: 答: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 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根据劳动法规定,集体合 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 2 集体合同的作用: 第 21 页 共 24 页 21 答:1 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 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3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 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3 订立集体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1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 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 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 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4 集体合同的内容: 答:通常情况下,集体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 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裁员等项条款。 2 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包括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限,集体合同条款的 解释、变更、解除和终止等。 3 过渡性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 4 其它规定。此项条款通常作为劳动条件标准部分的补充条款,规定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间应当达到 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5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答:1 主体不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 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2 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 容。它可以涉及到集体劳动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到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 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3 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 , 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4 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的是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标准 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6 工伤的分类: 答:1 按照伤害而致休息的时间长度划分。轻伤、重伤、死亡。 2 按照事故类别划分。如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电击、坠落等。 3 按照工伤因素划分。受伤部位、起因物、致残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第 22 页 共 24 页 22 4 职业病。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和其它职业病。 7 职业病的分类: 答: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和其它职业病。 8 员工满意度调查步骤: 答:1 确定调查对象。 2 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 3 确定调查方法。 4 确定调查组织。 5 调查结果分析 9 员工满意度调查时应关注的问题(目的): 答:1 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 2 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3 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4 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5 增强企业凝聚力。 10 工伤的认定和待遇: 答:劳动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 患职业病的; 5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它情形。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 劳动者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工伤保险待遇: ㈠工伤医疗期待遇:1 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 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2 工伤津贴。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 在单位按月支付。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 70%发给住院伙 食补助费。 第 23 页 共 24 页 23 ㈡工伤致残待遇 1 职工因工致残待遇被鉴定为一一四级,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发给 工伤伤残抚恤证件。其待遇是:1 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 从工伤保险基金按 月支付伤残津贴。3 工伤职我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4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四级伤残的,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5 被鉴定为 5-6 级和 7-10 级待遇略。 ㈢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 亡补助金:1 丧葬金为 6 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 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 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3 一次工亡补助金标准为 48-60 个月 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三分析题: 1 集体合同的签定: 答:㈠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劳动者一方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无工会组织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得到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为 集体合同的签约人。用人单位方签约人法定为用人单位行政机关,即法定代表人。具备法人资格,跨省市 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下一级企业或子公司的负责人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 ㈡协商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 体协商的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 20 日内以书面形式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 行集体协商。集体协商主要包括:1 协商准备。2 协商会议。3 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 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㈢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 10 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 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㈣审核的期限和生效 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 15 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查意见书》确 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 ㈤集体合同的公布 经审核确认生效的集体合同或自行生效的集体合同,签约双方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 布。 四计算题: 1 恩格尔系数法:306 页 第 24 页 共 24 页 24

24 页 318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二讲 招聘和人员配置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二讲 招聘和人员配置制度

第二讲、招 聘 和 人 员 配 置 制 度 第一部分 招聘的需求分析 一 .招聘目标与前提 (一)招聘目标。 人员招聘的目标是为了即使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弥补岗位的空缺。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并降低招聘成本 , 规范招聘行为,确保人员质量等。 (二)招聘前提。 1.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进行人员需求分析与预测,决定预计招聘的职位与部门数量、时限、类型等因素。 2. 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为录用提供了主要参考依据。 二.招聘原则的确定 · 效率优先原则 · 双向选择原则 · 公平公正原则 · 确保质量原则 三.人员配置的基本原理 要素有用原理 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 实际应用:发觉人员可用之处,为人员可用创造条件。 能位对应原理 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不同。具有不同能力特 点和水平的人,应安排在相应岗位上。 互补增值原理 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最优化的目标,使组织人 力资源增值 动态适应原理 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动态的。 弹性冗余原理 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人力资源的身心要 求,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余地。 四.招聘需求分析 (一)招聘需求产生的可能情况。 组织人力资源自然裁员。 即因员工的调动,离职,退休,休假等产生的岗位空缺。 组织业务量变化。 因组织成长发展导致的岗位空缺。 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即人与岗位的不匹配导致的岗位空缺。 (二)招聘需求分析维度。 1.招聘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 (1)经济条件。 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对相应人员需求的变化。 (2)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构成,影响到组织能否招聘到适合的人员。 (3)法律法规。 组织招聘应遵循我国《劳动法》有关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条例,避免产生法律纠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内部环境。 (1)战略规划。 发展创新时期/稳健成长平台期招聘策略不同,不同职位人员的招聘策略也不同。 (2)组织生命周期。  扩张期:着重于人力资源招募。  平台期:着重于人力资源局部调整。  衰退期:着重于人力资源的精简及人员结构调整。 (3)财务预算。 财务影响到工资总量及不同职位职种员工的工资水平,从而影响到计划招聘的人员数量及可支付的工资水平。 (4)组织文化及管理风格。 组织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要求员工的认可及价值观的趋同,影响着组织计划招聘的员工应具备哪些性格特征。 2.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 含义:组织人力资源配置,是指人与事的配置关系,通过人的能力与事的匹配,人与人的协调合作,充分开发利用员工,使组 织目标得以实现。它是判断组织人力资源状况是否良好的标志之一,也是招聘工作的核心。  分析维度:五个维度。 (1)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 它是指人与事的数量关系是否匹配。即多少事要多少人去做。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组织中的 任务处于变化中,人的能力处于变化中,因此,这种数量匹配是动态的。  实际中三种情况: ·人力资源过剩—利用多种渠道妥善安置。转业训练,缩短工作时间,遣散临时用工,外包劳务,提前退休,下岗,辞退,不再须签 合同等。 ·人力资源不足—单位内部调剂,外部补充。培训,借调,招聘,任务外包等。 ·人力资源过剩与不足并存—调整现有人力资源结构。 (2)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  它是指不同性质特点的事应由具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把各类人员分配在最能发挥专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工具:单位岗位与人员配置表 使用类别 W1 W2 M 待分配 人数 78 582 35 5 W1 50 50 5 — — W2 600 28 572 — 5 M 35 — — 35 — 资源类 别 注:W1-熟练工 W2-技工 M-管理者 (3)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 它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 实际中的两种情况: ·人员素质低于岗位要求—职业培训,降职。 ·人员素质高于岗位要求—晋升到更高的岗位。  怎样看待人才高消费? 负面效应: 1/高才低用的浪费 2/高成本 (4)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 体现在事的数量是否与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是人力资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使工作量既成为一种压力,又成为一种动力。 (5)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 它是指管理者将人员的绩效好坏与自身能力的强弱做比较,分析问题,提高员工的能力,并与员工共同制定改进绩效的 措施。  好 工 作 绩 效 工具: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能力低 绩效好 能力高 绩效好 能力低 绩效差 能力高 绩效差 绩效 低 能力 高 三. 招聘需求预测。 在环境分析和组织内部人力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可以确定招聘需求了。 1. 人事需求预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可能的雇员流动比率(辞职或中止合同)。 (2)雇员的质量与性质(当你考虑组织需要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变时,这一点尤为 关键)。 (3)与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或进入新市场有关的决定。 (4)导致生产率提高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变化。 (5)本部门能够获得的经济资源。 2.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特定技术  趋势分析(trend analysis)  就是首先通过分析企业在过去五年左右时间中的雇佣趋势,然后以此为依据来预测企业未来人事需求的技术。  局限:趋势分析作为一种初步预测是很有价值的,但仅有它还远远不够,因为雇佣水平很少会只由过去的状况决定。其它一些因 素(如销售额和生产率的变化等)也将影响你未来的人事需要。   比率分析(ratio analysis) 是以以下两种因素的比率为依据的 (1) 某些原因性因素(如销售额) (2) 所需要雇员数量(如销售人员数量)   局限:象趋势分析一样,比率分析假定生产率保持不变,如果生产率有所改变,那么历史比率所进行的人事预测就不太准确了。 散点分析(scatter point) 通过确定企业的业务活动量和人事水平这两种因素之间是否是相关的来预测企业未来人事需求的技术。如果两者是相关的,那么 一旦你能预测出企业的业务活动量,你就能预测出企业的人事需要量。  运用计算机预测人事需求(computerized forecast) 在建立人事需求的计算机预测系统时需要一些典型数据 , 如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直接劳动工时(对生产率的一种衡量)以及当 前产品系列的三种销售额计划--最低销售额、最高销售额、可能销售额。  管理人员的判断 可能会对你的初始人事需求预测产生修正作用的重要因素包括:  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决定或者进入新市场的决定。  技术和管理变革导致生产率的提高.  可能获得的财力资源。 四.招聘需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 (一)招聘需求信息的收集。  来源:过去在职人员,他的上级,与之相关的同事。  招聘信息的内容:空缺职位,工作描述,任职资格。 (二)招聘需求信息的整理。 分类  记录保存 → → 打印 → 报送审批 招聘需求信息的发布。  发布范围—由招募对象的范围决定。  发布时间—尽早,或在人才供应高峰期。  招聘对象的层次—根据岗位要求,向特定层次的人发布特定的信息。 第二部分、招聘准备 一.工作分析和任职资格的确立。 (一)工作分析。 1.目标。 工作分析 培训开发 绩效考核 薪酬管理 职业安全卫生 人员招聘 2.流程:四个阶段。 实施阶段 招聘准备 (1)准备阶段。 ◆ 确定工作分析的目标和侧重点。 ◆ 制定总体实施方案。 ◆ 收集分析相关背景资料。 (2)实施阶段。 ◆ 与参与工作分析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 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计划。 ◆ 收集分析工作信息。 (3)结果形成阶段。 结果形成阶 段 应用反馈阶 段 ◆ 与参与工作分析的相关人员共同审核,确认工作信息。 ◆ 形成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4)应用反馈阶段。 ◆ 对员工进行工作说明书的使用培训。 ◆ 对工作说明书的反馈与调整。 3.方法的选择。 (1) 根据目标选择。 工作分析结果服务于不同目标,在工作分析的侧重点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 用于招聘—选用关注任职者特征的方法。 用于薪酬—选用定量方法,对不同工作价值比较。 (2) 根据岗位特点选择。 选择何种分析方法与岗位特征有关。 (3) 根据实际条件选择。 时间,财力,人力的投入是必要的考虑因素。 4.工作说明书。 (1) 内容: 工作标识,工作综述,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条件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工作权限,工作绩效标准,工作规范, 聘用条件。 (2) (二) 编写要求:  清晰,具体,简短,通俗易懂。  按逻辑顺序编写工作职责。  表明各项职责出现的频率,常用完成各项职责的时间所占比重来表示。 任职资格的确立。 1.关键胜任能力因素分析。 关键胜任能力因素分析是指任职者的哪些能力因素是在未来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胜任能力因素 必要的任职资格 理想的任职资格  必要的任职资格是任职资格的最低要求。  理想的任职资格与工作类型的特殊需要有关,常见的理想的工作能力有任职能力,工作风格,人际交往能力等,有时对成功的 作用更大。 2.胜任特征分析。 具体步骤: 查阅现有资 发 现 胜 任 特 通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找到导致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常是关键胜任特征 料 征 关键事件分析 常包括对胜任能力的定义和行为表述,还要将行为描述划分为几个等级。 界定胜任特 征 运用图形对胜任能力水平界定,得出招聘依据。 评估胜任特征水平 二.招聘程序。 (一)含义。 ·广义:招聘包括招聘准备,招聘实施,招聘评估三个阶段。 ·狭义:只指招聘的实施阶段,包括招募,选择,录用三个步骤。 (在此,取招聘程序的广义定义。) (二) 招聘程序。 实施阶段 准备阶段 段 结果形成阶 段 (1)准备阶段。 招聘需求分析: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并将招聘与培训,工作轮换,调动等其它为空缺 岗位提供人员的方法相比较,分析招聘的必要性。 对招聘工作进行胜任特征分析。 制定招聘计划和招聘策略。 (2)实施阶段 三个步骤: 招募阶段:采用适宜的招聘渠道和招聘方法。 选择阶段: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应聘者,力求客观。 录用阶段:招聘双方作出决策,建立劳动关系。 (3)结果形成阶段 两项工作: 评估招聘结果:对照招聘计划,根据数量和质量对实际招聘录用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 评估招聘本身:评估招聘工作的经济效率,时间效率。 三.招聘策略。 (一)招聘计划 (1)人员需求清单(2)招聘信息发布时间,渠道(3)招聘团人选 (4)招聘者选择方案(5)招聘截止日期(6)新员工上岗时间(7)招聘费用预算 (8)招聘工作时间表(9)招聘广告 (二)招聘人员策略。  主管的积极参与。  招聘人员的胜任特征。  热情,公正,文明,高效,具备专业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招聘地点策略。 1.招聘范围的确定:根据计划招聘人员的数量,能力要求圈定招聘范围。 2.成本的考虑:比较不同招聘地点所需成本,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确定最优方案。地点固定才能节约成本。 (四)招聘时间策略。 1.遵循劳动力市场上的人才规律。 在人才供应高峰期到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可节约成本,提高招聘效率。 2.制定招聘时间计划。 根据工作经验,计划好招聘各阶段的时间。节约成本,尽快网罗人才,并有助于 树立高效的组织形象。 四.招聘渠道分析 (一)招聘渠道选择程序。 1.分析招聘要求。 2.分析招聘人员特点。 3.确定招聘来源。 4.选择招聘方法。 5.选择发布信息的大众传媒。 6.收集应聘者资料。 (二)招聘来源分析。 优点 内部招聘 缺点 ·对人员了解全面,选择准确性高。 ·来源少,难以保证招聘质量,造成“近亲 ·了解本组织,适应更快。 繁殖”。 ·鼓舞士气,激励性强。 ·可能会因操作不公等造成内部矛盾。 ·费用较低。 外部招聘 ·来源广,有利于招聘高质量人员。 ·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有利于组织创新 ·进入角色慢。 ·了解少,决策风险大 ·招聘成本大。 ·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 (三)招聘渠道分析 1.根据招聘对象选择 招聘方法 适用对象 不太适用对象 发布广告 中下级人员 ———— 一般中介机构 中下级人员 热门高级人员 猎头公司 热门尖端人员 中下级人员 上门招聘 初级专业人员 有经验的人员 熟人推荐 专业人员 非专业人员 2.根据单位和岗位特点选择 内部提升——办公室员工,单位经理或主管 外部招聘——生产服务类,专业技术类,销售类 3.猎头公司使用  对猎头公司进行资质考察  约定双方权利,义务  选择猎头公司最好的顾问服务 (四)招聘媒体选择 1.根据媒体特点选择  报纸——在某个特点地区招聘,适合候选人数量较大,流失率较高的行业和职业  杂志——适合候选人相对集中的行业,空缺岗位并非迫切需要补充,且地区分布广  广播电视——适合让组织迅速扩大影响,招聘大量人员 2.根据受众特点选择 3.根据媒体的广告定位选择 第三部分、招 聘 实 施 一. 根据对应聘者的分析,运用适合的人员选择方法选出所需人才 〈技能要求〉 (一) 常用选择方法及其特点 类型 特 点 让应聘者在试卷上笔答事先拟好的试题,然后根据应聘者解答的正确程度愈益评定成绩的一种选择方法。 笔试 通过测试应聘者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判断其对岗位的适应性 应聘者与考官直接交谈,面试考官根据应聘者在面试中的回答情况和行为表现来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者 面试 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要求。 情景模拟测试 将应聘者放在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让应聘者解决某方面的一个“现实”问题或达到一个“现实”目标。 通过考察应聘者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效果来鉴别其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应聘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测量方 心理测试 法,其结果是对应聘者能力特征和发展潜力的一种评定。 客观性、确定性、可比较性 (二)根据岗位和才能要求选择对应的方法,  好的岗位描述能够正确反映出期待员工所作的工作过去: “为了干好这份工作,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职责和责任?” 现在: “在这个岗位上要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才能? ” ■ 才能是指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动力的“组合” 经营管理能力 情景模拟中的文件筐方法等 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情景模拟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智力状况 心理测试中的笔试等 工作动机 心理测试、情境模拟、面试等 心理素质 心理测验中的投射测验等 工作经验 资历审核、面试中的行为描述法等 身体素质 体检等 (相关知识) 1. 心理测验知识 (1)心理测验的类型  能力测试:用于测定从事某项特殊工作所具备的某种潜在能力的一种心理测试 1.普通能力倾向试验 2.特殊职业能力测验 3.心理运动机能测验(心理运动能力+身体能力)  人格测试:不同气质、性格的人适合于不同种类的工作 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 兴趣测验:工作与兴趣相符合会带来更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 Holland 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把人的兴趣划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Realistic)、智慧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交型 (Social)、 企业型(Enterprising)和常规型(Conventional),简称 RIASEC。 (2)心理测试应注意的问题  注意应对应聘者的隐私加以保护  要有严格的程序  心理测量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定依据 2. 面试 (一) 面试的步骤与方法 面试前的准 备阶段 (二) 面试开始 阶段 正式面试 阶段 面试评价 阶段 结束面试 阶段 面试的目标 应聘者  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尽量表现出自己的 实际水平  又从分的时间向面世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  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受到公平对待  充分了解自己所关心的问题  决定是否愿意来该单位工作等 面试者  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是应聘者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 让应聘者更加清楚了解应聘单位的发展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 的人力资源政策等  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因素  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等 (三) 面试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  面试目的不明确  不清楚合格者应具备的条件  面试缺少整体结构  偏见影响面试 第一印象 也称为首因效应,即面试考官根据开始甚至是面试前从资料中得到的印象对应聘者作出评价 对比效应 即面试考官相对于前一个接受面试的应聘者来评价目前正在接受的应聘者的倾向 晕轮效应 “以点代面”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的其他方面 录用压力 当上级对招聘结果有定额要求是,考官对应聘者的评价就会偏高。或由于时间紧迫,为完成任务不得不 加快速度,急于求成 (四) 行为描述面试的运用(BT) 假设前提: A. 一个人过去的行为能与时期未来的行为 B. 说合作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即兴为描述面试要注意了解应聘者过去的实际表现,而不是对外来表现的承诺 了解两方面的信息: 1. 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历,判断他选择本单位发展的原因,预测他未来在本组织中发展所采取的行为模式。 2. 了解他对特定行为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并将其行为模式与空缺岗位所期望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五) 结构化面试知识* 结构化面试是在面试之前,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问题清单,面试考官根据框架控制整个面试的进行,按照设计好 的问题和有关细节逐一发问,严格按照这个框架对每个应聘者分别作相同的提问。  优点:标准统一,可以提供结构与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同时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且 对考官的要求较少  (六) 缺点:谈话方式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范围受到限制。 人员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1) 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 (2) 工作经历比学历重要 (3) 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4) 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 (5) 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6) 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7) 关注特殊人员(职业经历坎坷或能力超强者) (8) 慎重做出决定 (9) 考官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二. 招聘应变方案〈技能要求〉 1. 招聘是必要的吗?——招聘备选方案  从其他部门调配  加班(潜在问题:加班工资、疲劳)  转包  寻找大学生等兼职人员  租赁员工  工作从新设计(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满负荷) 2. 当招聘需求为正值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小于需求,招聘工作产生。 类型 特 点 内部招聘 当组织出现工作空缺时,有先把组织内部员工调整到该职务的方法 外部招聘 当组织人力资源总量缺乏时采用,但应优先实施内部调整、内部晋升等计划。 内部晋升 当较高层次的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替补组织内部职工,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技能培训 对公司现有员工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是指能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 3. 招聘需求为负值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人力过剩。  招聘冻结  提前退休  增加无薪假期(或者缩短工作时间)  裁员 制定优厚的裁员 政策 裁减主动希望离 职的员工 裁减工作考评成 绩低下的员工 三. 针对特殊群体的招聘政策〈技能要求〉 (一) 禁止未成年人就业的法律  1991 年 4 月 15 日,《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劳动法》第 15 条 (二) 照顾特殊群体就业的政策  《劳动法》第 13 条——妇女  《残疾人保障法》第 4 章《劳动就业》——残疾人 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 23 条——少数民族  《兵役法》第 56 条——退伍军人(义务兵) (三) 招聘台、港、澳居民及外籍员工的法律规定  1994 年 2 月,《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第 9 条  1996 年 1 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第四部分、劳务外派与引进 一. 外派劳务工作的基本程序 1. 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 2. 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存留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 3. 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出邀请函 4. 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相关资料 5. 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 6. 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履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 7. 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 8. 离境前缴纳相关费用 二. 外派劳务的管理 (一) 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 除经办公司是具有劳务外派权的劳务代理机构,还必须提供 1. 填写完整、准确的《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 2. 与外方、劳务人员签订的合同及外方与劳务人员签订的雇佣合同 3. 项目所在国政府批准的工作许可证证明 4. 劳务人员的有效护照及培训合格证 (二) 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 8 条,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能出境: 1.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2. 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3. 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 4. 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 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 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 专业技能的考核由执行合同的单位或派出单位进行,公共课程由外经贸部批准的培训中心统一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发给《外派劳 务培训合格证》 三. 劳务引进的管理 (一) 聘用外国人的审批 1996 年 1 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填写《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并提供: 1. 拟聘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 2. 聘用意向书 3. 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 4. 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 5. 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 6. (二)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聘用外国人就业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聘用单位的具体标准外,还必须满足: 1. 年满 18 周岁,身体健康 2. 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3. 无犯罪记录 4. 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5. 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 (三) 入境后的工作 7. 申请就业证 8. 申请居留证 (参见《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和各地当地政策) 第五部分、 离 职 面 谈 一. 离职面谈 (一) 员工离职的程序 1.员工向所在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所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申请进行审查,同意离职的,发给离职申请表 3.同意离职的,所在单位接到离职申请表后,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审批或转报 4.对审批同意离职的,同志所在部门办理移交工作、归还公物等手续 5.人事部门进行离职面谈 6.离职人员向人事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 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  个人原因〈内因〉  组织内部原因〈外因-推力〉  组织外部原因〈外因-拉力〉 (三) 离职面谈的内容和技巧 离职面谈的内容: 一般包括建立融洽的关系,面谈的目的,对原来工作的意见,探究离职的原因,新旧工作的比较,改进意见,结 论。 离职面谈的技巧: 1. 离职面谈的准备:注意体现面谈者当事人的重视程度(良好的环境、齐备的资料) 2. 3. 离职面谈中的咨询技巧:关键是要让当事人真正说出心中的想法(创造轻松气氛,专注聆听,重点记录) 离职面谈后的作业:汇总记录并分析离职的真正原因,提出改善建议。 有效的离职面谈既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潜在的问题,又有助于保持与员工的良好关系,维护组织形象。 (四) 处理员工辞职申请的注意事项  快速做出反应(表现员工的重要性)  保密(为员工改变主意留有余地)  为员工解决困难把他争取回来 二. 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一) 降低员工流失的物质激励措施  支付高工资  改善福利措施 (二) 降低员工流失的精神激励措施  满足员工对事业发展的需要  强化情感投入(直接沟通,鼓励社交,使工作变成乐趣)  以诚留人 引入阶段 帮助员工尽快适应环境。 饱和阶段 适度的训练、调职或晋升机会 (三) 成长阶段 适度安排相关的技能训练 课程,加深其专业程度 衰落阶段 适当以福利等方法疏导面临 的问题 困难组织的留人措施 既要加强激励,又要鼓励竞争 既要关心爱护,又要教育引导 既要充分放手,又要有效制约 既要讲人情,又要有制度保证

13 页 340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六讲  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六讲 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讲 劳动关系管理 主要内容:劳动合同的文本、签订与解除;集体合同的协商与履行;劳动争议处理;员工沟通系统;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拟订劳动 关系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 基础知识: (一)、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义 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促使企业经营稳定运行。 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和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劳动者、劳动者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委员会)和用人单位。 劳动法律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收、录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协调等项事务在劳动关 系管理中表现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劳动法律行为。具体的说就是保障与实现主体双方各自依法享有 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 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 处理权等。 劳动者承担的义务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 家和企业的机密。 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任免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 方案,依法奖惩员工等。 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员工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照员工的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 报酬,加强员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力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例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福利 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 (三)、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2. 协商解决争议原则; 3. 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4. 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四)、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规范化—合法性、统一性(全体员工执行的统一,在同一时期内的统一), 2. 制度化—明确性(明确职责、权限、标准)、协调性(随企业的发展进行阶段性调整)。 (五)、正确处理与不断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就在于: 1. 保障企业与员工的互择权,通过适当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2. 保障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正当权益,开发资源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 3. 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尊重、信任、合作,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六)、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 1. 依法制定相应的劳动关系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明确全体员工各自的责、权、利; 2. 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其业务知识与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管理作风,增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意识,掌握相 关的原则与技巧; 3. 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使其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重合,这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根本途径。 4. 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企业的重大决策,尤其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在员工的参与下,可以更好地兼顾员工的利益。 5. 发挥工会或职代会及企业党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组织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激化。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管理 本节要点:掌握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和基本内容,以及草拟合同的程序和方法。 现场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对谁最有利? 案例分析: 无合同员工在正常情况下被辞退时,该员工依据什么要求企业发给经济补偿金? 无合同员工严重违规时,如何解除该员工的劳动合同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 第一单元 劳动合同文本的准备 一、 劳动合同和专项协议的概念 1. 劳动合同的含义 《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 专项协议的含义 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为明确劳动关系中特定权利义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 3. 劳动合同的特点 1) 劳动合同主体的特定性:一方是自然人,即劳动者;另一方是法人或非法人经济组织,即用人单位。 2) 劳动合同为双方合同:即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3) 劳动合同为法定要式合同: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或履行一定手续方能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 二、 草拟劳动合同文本 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所达成的关于权利义务的条款,《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中包括:法 定条款与约定条款。 1. 法定条款 法定条款是依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条款,不具备法定条款,劳动合同就不成立。 《劳动法》规定劳动 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款: 2. 1) 劳动合同期限; 2) 工作内容; 3)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 劳动报酬; 5) 社会保险; 6) 劳动纪律; 7)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8)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约定条款 劳动合同除以上法定条款外,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规定其他补充条款。常见的内容如下: 1) 试用期限; 2) 培训; 3) 保密事项; 4) 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5) 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没有协商约定的条款,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3.草拟专项协议 专项协议可以在订立劳动合同同时协商确定,也可以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因满足主客观情况变化的需要而订立。 与合同同时订立的内容通常包括:服务期限协议、培训协议、保守商业秘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聘任协议书、岗位协议书、 补充保险协议等; 在合同履行中确定的内容通常是:因劳动制度变化、组织结构调整,拖欠劳动者工资、应报销的医疗费或是离岗及下岗后 的保险交纳及津贴等专项协议。 三、 草拟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1. 依据当地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一般是推荐使用当地示范文本,因其是依法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水平和企业管理的一般状况制订的。企业可以根 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以示范文本为基础订立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 2. 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不可或缺 为使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清晰界定,并具有操作性,在避免合同条文过于繁琐,可把 企业依法制订的相关 内部管理规定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3. 条款必须统一 劳动合同各项条款,包括专项协议所协商的内容必须统一,不应有内在矛盾,否则该条款极有可能成为 无效条款而丧失法律效率。 四、 无效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 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 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台帐 一般应包括: 1. 员工登记表 (个人信息资料) 2. 劳动合同台帐 3. 员工统计表 4. 专项协议台帐 5. 社会保险及医疗期台帐 6. 员工培训台帐 7. 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台帐 8. 其他必要的台帐 (劳动关系的变化) (组织结构的调整) (特殊情况管理) (保障员工权益) (保障企业效益) (管理绩效) (投入产出分析管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管理) 第二单元 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变更的原则 1. 平等自愿的原则 (签定前的明示) 2. 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期限在 6 个月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15 日;劳动合同期限在 6 个月以上 1 年以内的,试用 期不得超过 30 日;劳动合同期限在 1 年以上 2 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60 日;劳动合同期限在 2 年 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6 个月。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3. 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即合法原则; 4. 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良俗的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变更的程序 1. 要约与承诺  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的建议——要约  被要约方接受要约方的建议并表示完全同意——承诺 2. 相互协商 3. 双方签约 三、法人授权书  授权代理证书是委托授权的书面形式,是由法人代表机关制作的证明代理人的代理权及其权限范围的证明,在劳动合同管 理中通常称为法人授权书。  法人授权书应包括代理人的姓名或名称,代理事项、权限范围、有效期限、被代理人的签名盖章等。  法人授权书应详尽具体,不应产生歧义。 (市场策划经营、处理劳动争议、人力资源管理) 四、劳动合同的续订与变更 1. 劳动合同的续订 劳动合同续订是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到期,双方当事人就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限进行商谈,经过平等协商一致而 续延劳动合同期限的法律行为; 2. 1) 提出续延劳动合同的一方应在合同到期前 30 天书面通知对方; 2) 在续订的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试用期; 3) 在同一单位工作满十年,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出的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4) 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既未终止又未续订,其劳动关系依然存在;不少于一年或按原条件履行。 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达成修改与补充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是: 1) 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应变更相关的内容; 2) 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应变更相关的内容; 3) 提出劳动合同变更的一方应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并要平等协商一致方能变更合同。 第三单元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1. 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解除劳动关系; 2. 一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1)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  随时解除/不承担经济补偿:(D25)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和录用条件的,此种情况在试用期满后不再适用;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 提前 30 天通知/给予经济补偿:(D26)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来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 致 达成协议的。  经济性裁员的两个条件:(D27) 用人单位频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 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 当上述条件出现时,用人单位需要裁员,应向工会及全体员工说明,听取工会意见,向劳动管理部 门 报告。) 2)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 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无须说明理由或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 提前 30 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有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用人单位招收录用所支付的费用; 用人单位支付的培训费用; 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注意:第三方招用未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单位造成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 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 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职业病、工伤并丧失劳动力;在医疗期;女工三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注意事项: 1. 从违纪开始到做出处理的时间间隔超过处理时效; 2. 以开除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应征得工会的意见; 3. 被限制人身自由、且未被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期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4. 违纪造成损失的依据可以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用人单位的公示过的规章制度。 三、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关系的消失,即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失效。劳动关系终止分为自然终止和因故终止。 1. 属于自然终止类:  定期劳动合同到期;  劳动者退休; 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完成,合同既为终止。 2. 属于因故终止类:;  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终止  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解除劳动关系;一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 劳动主体一方消灭(企业破产、劳动者死亡);  不可抗力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战争、自然灾害等);  劳动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人民法院判决亦可导致劳动合同终止。 补偿金核算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企业应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 1. 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根据劳动者在企业内工作年限,每满 1 年发给相当于 1 个月的工资的经济 补偿金;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最多不超过 12 个月。 2. 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补偿同前; 3. 经济性裁员,由于客观发生变化,双方意见无法达成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 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4.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除经济补偿金外,同时应发不少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金。重病或绝症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重病不低 于医疗费的 50%,绝症不低于医疗费的 100%。 5. 用人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发放经济补偿金,除全额发放外还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数额底 50%作为额外经济补偿金; 6. 因工作需要,经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决定调整工作而转移工作单位的员工,应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与新单位签订劳 动合同,原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协商与履行 本节要点:掌握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和原则。 第一单元、协商订立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的概念 集体合同是维护劳动关系的,个体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个体合同的条款只能高于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 项,在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的书面协议。 一、 确定合同内容 1.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等;上诉条款应当作为劳动合同内容的基础, 指导劳动合同的协商与订立,也可以直接作为劳动合同的内容。 2. 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定。员工录用规则、劳动合同的变更,续订规则,辞职、辞退规则,集 体合同有效期限,集体合同条款的解释、变更、解除和终止等; 3. 过渡性规定:是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项规定; 4. 其他规定 :补充条款 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规定》的反对意见: 超越了劳动者的义务范围。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责任应由所有者和经营者承担,而不应是劳动者和工会的义务。否则与权利 义务对等的原则相悖; 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而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条件标准则是确定的。若生产经营目标作为劳动者和工会 的义务而存在,生产经营目标未实现或未能完全实现,也就意味着劳动者的利益目标可以不实现或不完全实现。这显然不利 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二、 集体合同的形式与期限 1. 集体合同是以书面形式订立的法定要约式合同, 2. 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涵盖劳动关系各方面) 3. 附件(专项集体合同,是就劳动关系某一特定方面的事项签订的集体合同); 4. 集体合同均为定期合同,一般是 1~3 年 三、 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和原则 1. 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 集体合同主体: 劳动者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以集体合同签约人的资格; 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职工民 主推荐,并须得到半数职工的同意的代表为集体合同的签约人。用人单位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用人单位行政机关, 即法定代表人。  集体合同协商:协商准备(对等人数 3~10 人),讨论,审议,签字  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集体合同在签字后的 7 日内呈报县级以上的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收到 后在 15 日内未提出疑义,自 16 日自动生效;如存在无效条款,应在 15 日内进行修改及重新报送审批) 2. 集体合同的公布. 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宣布  直接谈判型与非直接谈判型在程序上的区别:直接谈判型不需要成立集体合同草拟小组;不需职代会或职大会通过 非直接谈判型的程序相反。 3. 4. 5. 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守的原则  内容合法  平等合作、协商一致  兼顾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利益  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次序。 集体合同的特征  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  集体合同是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协议 ;  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在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合格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集体合同的关系人 集体合同的关系人是指由集体合同的订立而获得利益、并且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主体,包括工会组织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 (不论其是否是工会会员,以及在集体合同的存续期间新被录用的职工)和用人单位所代表经营者等。 6. 相关知识: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区别   主体不同  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是双方的代表;  协商、谈判、签订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企业与劳动者。 内容不同  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的利益和义务为内容,可以涉及劳 动 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一方;   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功能不同  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 合 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  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关系。 法律效力不同  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是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所以,集体合同 的 法律效率高于劳动合同。     原则不同  集体合同是平等合作,协商一致  劳动合同是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格式不同  集体合同包括:劳动条件标准部分,一般性规定,过渡性规定,其他规定  劳动合同包括:法定条款,约定条款 程序不同  集体合同有:签字后由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 劳动合同有:双方签字立即生效 期限不同  集体合同有:定期  劳动合同有:定期,不定期,完成一定工作的 7. 工会的地位与权利(维护职工权益、参与管理、代表签集体合同、参与争议调解与仲裁、监督合同的解除、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 要求经费与条件) 8. 工会的基本任务 工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 9. 集体合同的作用 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 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 加强企业民主化管理 ; 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 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第二单元 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 1. 集体合同的履行原则  实际履行  协作履行 2. 监督检查:企业工会或集体合同履行联合监督检查制度。 3. 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 企业不履行集体合同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 工会不履行或不适当的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 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本节要点: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与程序。 第一单元 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一、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1. 2. 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 1) 坚持先调解后裁决 2) 在法律法规的时限内完成 查清事实、依法处理的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3.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正原则) 二、 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劳动争议双方先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申请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或不愿调解的,可 申请劳动仲裁机构仲裁;不服从裁定的,可在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单元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 一、 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 1. 2. 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特性:  群众性:依法成立的群众性组织,调节活动强调群众的直接参与;  自治性:仅在本企业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化解矛盾;  非强制性:申请调节及对调解协议的履行完全依赖与当事人的自愿。 企业调解委员会与劳动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的区别:  独立程序: 与劳动仲裁及法院审理都没有连续性;  主持调解的主体不同: 企业依法成立的群众性机构  调解范围不同: 在企业内部发生的劳动争议  调解效力不同: 调解协议的履行完全以来当事人的自愿  期限不同: 30 日内应调解完毕,如到期未结束则视为调解不成,立即作出调解建议书 二、 解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责 1. 组成: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 2. 职责:处理劳动争议、开展法规教育工作。 三、 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原则 1. 自愿原则:申请调解、调解过程、履行协议 2. 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当事人自愿选择何种方式、中途申请仲裁及事后反悔。 四、 调解委员会调解程序 1. 申请和受理:30 日内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 2. 调查和调解:查清事实、分清是非、依法公正地进行调解; 3. 制作调解协议书和调解意见书:接到申请的 30 日内无论调解成功与否,应该提供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 第三单元 劳动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 一、劳动争议仲裁  仲裁主体特定性  仲裁对象特定性  仲裁实施强制性;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申请即可引起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开始。 二、劳动争议仲裁组织机构  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 同级工会代表  用人单位方面代表  仲裁委的办事机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三、劳动仲裁的原则  一次裁决原则:一个裁级只进行一个裁决;  合议原则 :少数服从多数  强制原则 :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委员会即可受理;调解不成时可直接裁决,无须当事人同意;对发生法律效力的仲 裁裁决,一方不执行,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回避原则 :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人员回避;  区分举证责任原则:在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中,“谁主张谁举证”;而在用人单位处罚员工的劳动争议中,“谁 决定谁 举证”。 四、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 申请和受理:7 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发出通知,被诉人在 15 日内交答辩书和证据;决定不立案的也应在 7 日内通知申诉 人。  案件仲裁准备:审阅材料、调查取证、庭审前进行调解;  开庭审理和裁决:通知送达、开庭审理、双方答辩、当庭取证、再行调解、休庭合议、复庭裁决;  仲裁书送达:裁决书自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起诉,否则必须执行;60 日提出仲裁要求,否则不受理;60 日裁定,如延期不 超过 30 日。 第四单元 劳动争议案例分析 一、 劳动争议分类: 1. 主体划分为:个别争议(2 人以下)、集体争议(3 人以上)、团队争议(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 2. 性质划分为:权利争议(未能执行权利或履行义务)、利益争议(常在签定或变更合同时发生); 3. 标的划分为:合同终止争议、保险福利(基本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理解不同); (终止劳动关系争议;执行劳动法规争议;履行劳动合同争议;其他劳动争议。) 二、 劳动争议的案例分析: 1. 产生的原因:  劳动争议是以权利义务为标的,企业规定与约定的合法性;  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的差别和冲突,利益差别而导致利益冲突。 2. 分析的要点:  标的分析: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所指向的对象;(确定引起劳动争议的事实和结果;)  行为分析:分析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意志内容;(确定行为模式标准与当事人所实施行为的差异;)  合法性分析:分析确定意思表示所反映的意志内容是否符合法规、合同、规则 。(根据差异确定当事人做出的判断和 选择的合法性) 3. 分析方法的思维结构  分析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 分析行为造成和足以造成的危害;  分析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 分析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第四节 员工沟通系统; 劳动关系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信息传递,而沟通是信息传 递的基本方法。 事例:总经理来电话:“我在****保险公司张总这儿,我想现在和张总签定员工的补充医疗保险协议。你知道****保险公司这 个地方吗?赶快找个明白人把咱们准备好的协议送来。”秘书接完电话,却不知道让什么人去送才合适。 问:问题出在哪儿? 本节要点:建立企业正式的信息沟通渠道,选择、确定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 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信息沟通 一、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 1. 信息需要分析:战略规划、管理控制、日常业务管理,三类信息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们的范围、概括程度、时间性、更新间隔、 使用频率、信息来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管理层次需要的信息也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在明确信息需要的基础 上,按照劳动关系管理的需要提供信息。 2. 3. 信息收集与处理:  信息收集:直接从信息源或系统外接收;  检查核对:确定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的真实性;  信息加工:规范化加工整理;  存储检索:科学的储存方法,便于信息查找;  信息传输:规定信息传输的渠道、载体和时间; 信息提供:根据特定要求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再加工。 二、 信息沟通的制度: 1. 纵向信息沟通(上下沟通):向下沟通的各个环节要对信息加以分解并使之具体化;向上沟通的各个环节要对信息加以 归纳集中; 2. 横向信息沟通:在同一级机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加强协作;集中信息焦点,注重对口连接; 3. 建立标准信息载体  制定标准管理表单:根据工作流程反映管理数据与现实情况的合理表单;  汇总报表:工作进程状况汇总报表与业务工作报告;  正式通报、组织刊物:说明管理计划、目标;发布规定、管理标准等;  例会制度:直接以口头语言形式进行沟通; 注意:规范、统一、简明、扼要; 4. 员工沟通程序与方法:形成概念、选择语言、方法和时机、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信息说明、解释、信息利用、反馈形式与渠道; 三、 信息沟通的作用 1. 信息沟通是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 2. 组织成员之间、部门之间实现行为统一、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工具; 3. 信息沟通是实现企业管理活动从无序到有序状态转化的基本手段; 4. 调节人际关系; 5. 实现有效激励。 四、 注意事项:(案例——命令:牵驴、读唇语的功能、聋哑人与特种兵的手语) 1. 2. 降低沟通障碍  向下传递应详细具体,与员工分享信息;向上传递应鼓励员工提意见和建议,减少层次保持信息的真实;  注意信息载体与形式,减少失真对沟通的干扰:词语简明扼要、借助图像、行为体态、表单合理); 借助专家、相关团体实现沟通  劳动管理事物十分复杂,涉及经济、文化、技术、心理等各个领域,借助外部专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充分利用工会及其他团体组织、加强信息的接收。 第二单元 劳动争议的预防 现场问题:劳动争议解决前后的思索? 一名成绩出色的业务员因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经多次教育没有改变的效果,即使在被公司除名的时候,他承认自己的 做法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但是依然认为,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把工作做的更好,因为业绩提成方案 不利于员工充分发挥能力, 所以,才违反企业规定,采取低价销售,用自己的钱补上差额,谋取更高的提成利益。但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因企业没有规章 制度培训的书面记录证据及劳动合同内容与签名的分体,致使该劳动争议的处理结果不利于企业。  劳动仲裁后的收尾工作是什么?  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可以及早发现问题?  教育员工的方法是否达到效果?  激励员工提高业绩的奖励方案是否有问题?  文件制作的法规性是否还可以更完善?  劳动关系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应该更加细致全面?  上述问题是技能问题还是意识问题、或是责任心的问题?  一名员工出现的问题与多少管理人员有关? 一、 劳动争议的预防措施  强化法制观念  强化监督检查  强化合同管理: 1. 2. 3. 4. 5. 制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方案; 组织和指导劳动合同签订; 监督劳动者和单位行政中的有关机构对劳动合同的履行; 结合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的奖惩; 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  强化管理体制 科学化、具体化  完善劳动立法 二、 劳动运行信息分析  劳动关系运行信息分类:  掌握国家劳动立法信息,包括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地方性劳动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信息。企业内部劳动 管理规则的制定与履行情况等。  管理关系管理信息分析:  运行情况与规则对照检查,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定责任及改善的方案 。 三、 制订劳动争议预防的工作计划  完善劳动关系管理体制; 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 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注:这些制度并不能完全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而是有效的提供给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的制度环境。  制定员工沟通实施计划  建立沟通制度,明确员工沟通中的责任  确定员工沟通的工作目标,建立员工沟通报告制度;  选择确定员工沟通方法。 四、 员工沟通分析 1. 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含义 是企业组织内部环境研究的组成部分,为企业制订发展战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完善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管理制度 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  确定调查对象  确定调查目标  确定调查方法:  目标型调查法(选择法、正误法、序数表示法);  描述型调查方法(被调查者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自身意愿和想法)  确定调查组织  调查结果分析 满意度调查:环境=人际+学习、事业=企业+个人、报酬=物质+精神  工作压力分析:  工作压力表现:紧张、焦虑、拒绝合作与沟通;  产生原因为:负荷过重、管理者的方式与素质、责权利不清晰等;  挫折分析:  挫折表现为:攻击、冷漠、退缩、妥协等;  挫折原因为:客观因素是环境障碍,主要是管理状态;主观因素是期望过高、自我评价失真。 五、 沟通方法  劝告:结合压力与挫折的原因,提建议与设想;  安抚:鼓励、宽容、引导;  鼓励沟通:分享信息、提高认识;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消除紧张情绪  重新定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岗位,转换环境,调整自我评价 第五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本节要点: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有关规定 案例:(进料工的脚)意识与制度;培训记录与签到表; 原进料工因故请假,临时由农民工顶替。在进料口有一踏板螺丝松动,原进料工已申请报修,但未能及时解决。农民工上 岗顶替前由领班做简短的工作说明,进料工上料时踩翻踏板,右脚圈进传送带造成骨折,被迫截肢。经鉴定定为伤残四级, 问:属于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那一部分规定?发生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单元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一、执行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1. 执行劳动安全技术规程:防止和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的死亡事故保障安全和减轻劳动强度而制定的法规。 2. 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 工厂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厂房、场所、设备、电器、动力、压力  矿山安全规程:设计与开采、作业安全 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 3. 执行劳动卫生规程: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总和。包括各种工业生产卫 生、医疗预防、健康检查等技术和组织管理措施。  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  防止粉尘危害  防止噪声和强光危害  防止电磁辐射危害  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  通风和照明  个人防护用品和生产辅助设施  职业病防治 二、执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3.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5. 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6.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三、执行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工劳动保护制度 1.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不利于身体建康的工作 2. 执行女职工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特殊保护 (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 3.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措施 (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 4. 执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16 岁以下为童工 - 禁用,16-18 岁为未成年工) 第二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预算 一、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 (保护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费用,防护用品费用,教育培训费用,防治费用,有毒有害作业场 所定期检测费用,工伤保险费,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二、 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 三、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帐 四、 组织工伤伤残评定 1. 工伤事故分类  按照休息时间长度:轻伤(1—104 天)、重伤(105 天以上)、死亡。  按照事故类别,分 20 类:如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电击等。  按照工伤因素划分:受伤部位、起因物、致残物、伤害方式、不安全行为。  职业病分类:中毒、尘肺、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2. 组织伤残评定:十级(1—4 的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5—6 为大部份丧失,7—10 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五、 工伤保险待遇:医疗待遇;工伤津贴;福利待遇。 案例: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善后处理? 某员工在下班车过马路时被其他车辆违章撞伤,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截肢伤愈后裁定为二级伤残。 问:如何处理? 第六节 拟订劳动关系管理制度 本节要点:在掌握劳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实际要求拟订劳动关系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概念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它是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只在本单位范围内适用。它以用人单位为制定主体,以公开和正式的用人单位行政文件为表现 形式,是企业行政和所有劳动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现场问题:是否有效? 1.正式员工当月累积病假 10 天或事假 5 天或旷工 3 天,试用员工当月累积病假 5 天或事假 3 天或旷工 2 天,视作自动离职,自 第一天算起。 一、 拟订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框架 1. 2.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特点:  制定主体特定性:企业为主体,以公开、正式的行政文件为表现形式  行为共同性: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  经营权与民主管理权相结合:企业职工既有权参与,又有权监督实施  与劳动合同条款的统一性。 基本内容: 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 劳动纪律  劳动定员定额规则  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 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 其他制度 二、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制定的程序 1. 职工参与:劳动者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 2. 正式公布:应当以合法有效的形式公布,通常为以企业法人代表人签字和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 劳动法 1. 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 2. 劳动法的内容 现代劳动法的内容由以下劳动法律制度构成: (一)就业促进制度: (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三)劳动标准制度 (四) 职业技能开发制度;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3. 《劳动法》 合计十三章共一百零七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促进就业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 工资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4. 5. 我国劳动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 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3. 实行统一的基本标准和法律规范; 4.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确认集体合同; 5. 确认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与权利; 6. 强化劳动法制,依法追究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行为。 劳动法的作用 1.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 3. 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提供法律条件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劳动合同书 甲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经济开发区**号**层***室 乙方:*** 住址:北京西城区**街道**号 (主体身份不清:企业注册地址、个人身份证号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 本合同生效日期 年 月 日,终止日期 年 月 日,其中不含试用期 天。 (应包含试用期) 二、工作内容与义务 第二条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 工作。甲方依照公司有关规定,经与乙方协商,对乙方的工作职务和岗位有权进行调 整。 第三条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 2、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及执行员工守则; (工作地点及内容未说明)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四条 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 7. 5 小时;甲方要求乙方加班,则给予乙方发加班费或执行倒休; 第五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场所和劳动工具,制定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及其标准。 (周工作时间超出时限) 四、劳动纪律 第六条 乙方应遵守甲方依法规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制度和规范,爱护甲方的财产,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 加甲方组织的培训。 第七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根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直至解除本合同。 (未注明企业规章制度的与本合同的关联性) 五、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第八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 第九条 乙方有下列情行之一,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以欺诈手段订立本合同的; 3、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未经允许在本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兼职的。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乙方可以随时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侵害乙方合法人身权利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甲方不能按照本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4、甲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乙方身体健康的; 第十一条 本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关系即止。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以续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在本合同期满前一周向对方表 示续订意向。 (不具概括性) 六、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第十二条 乙方有下列情况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支付赔偿金,并保留通过法律形式处理的权力; 1、以欺诈手段订立本合同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泄露甲方商业秘密,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的; 第十三条 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本合同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本合同约定或损失 数额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如果乙方经甲方同意在境内外培训或出境实习后,为 甲方工作未达到甲乙双方签定的培训协议书之规定期限,乙方应赔偿甲方有关的费用。 (不具概括性) (缺少社会保险条款)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甲方的工资分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每月 1 日向乙方支付上月工资,数额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应在法定条款内,没有具体月工资的金额) 九、劳动争议处理 第十六条 甲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合同当事人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 第十七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或发生劳动争议,甲乙双方应本着友好的态度协商解决; 第十八条 协商没有效果,甲乙双方可在各自所在区域的法院或劳动仲裁机构提起申诉,请求裁决; 第十九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同自乙方签订之日起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如有劳动争议应在企业注册所在区起诉。首先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不服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时,向该区初级法院起 诉;如不服初级法院的裁决时,可向市级中级法院起诉;中级法院为终审判决。劳动合同在甲乙双方签字后方可生效。) 甲方(盖章): 签字日期: 年 乙方(签字):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16 页 313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三讲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三讲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第三讲、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培训与开发的定义 就是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要求相匹配, 进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提高。 二、培训与开发的主要目的: 1、提高工作绩效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2、增强组织或个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 3、提高和增强组织企业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归属 三、培训的基本原则: 1、战略原则 2、长期性原则 3、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 4、全员教育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5、主动参与原则 6、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 7、投资效益原则 四、培训与开发工作的特性 1、培训的经常性;2、培训的超前性;3、培训效果的后延性 五、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 1、 组织分析,包括: (1) 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2) 组织的效率分析 (3) 组织文化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美国马里兰大学科学院教授哥德斯坦(Goldstein,1932)首先提出组织分析的过程。组织分析就是对所要培训的组织的目标、资源 和环境进行检验的过程。组织分析一般包括技术环境分析、工作效率分析、组织氛围分析三方面。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企业人力资 源状况的分析。 2、 工作任务分析:着重强调完成某项岗位职责所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 3、 人员分析,包括:(1)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技能分析(2)绩效分析 可以从一贯性、一致性、显著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员工的表现。 《人力资源管理》:两种人需要培训:在职者与即将任职者, 除了以上这三种需求分析,还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在培训前对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位等变量加以分类、分析,以使培训计 划的设计和和培训项目的实施更具针对性)。 第二部分 建立培训制度 一、 什么是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即能够直接影响与作用于培训系统及其活动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及政策的总和。主要包括培训的法律和政令、培训 的具体制度和政策两个方面。 岗位培训制度:是企业培训制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强调紧密结合职业,实行按需施教的原则,按职务岗位需要进行培 训,以确保劳动者上岗任职的资格和能力为出发点,使其达到本岗位要求,其实质是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岗位培训制度的核心 是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配套措施的实行。 二、起草具体培训制度时的内容要求: 1、 制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 2、 实施员工培训的宗旨与目的 3、 员工培训制度的实施办法 4、 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 5、 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 三、具体培训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 培训服务制度; 2、 入职培训制度; 3、 培训激励制度; 4、 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5、 培训奖惩制度; 6、 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 培训的基本过程 培训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培训实施过程,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图表如下: 培训评估 需求评估 培训目标 培训实施 组织分析 任务分析 人员分析 建立效标 培训效度 迁移效度 选择和进行培训 设计 确定培训目标 组织间效度 培训实施 评价模式 实验、 内容分析 组织内效度 下面我们分四节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节 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的制定 第一单元 培训需求分析 一、什么是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开发工作流程的出发点,其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培训工作有效性的大小。简单的说,培训需求分析, 就是了解与掌握企业为什么培训(Why),谁需要培训(Whom)、培训什么(What)、培训的目标等一系列的分析过程。 标准:就是判断企业是否需要培训即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企业根据组织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通过组织分析、任务分 析和人员分析的途径,确定特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人力资源管理》 具体表现为: 1. 确认差距。差距确认有三个环节:一是必须对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分析,即理想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标准或模型 是什么;二是必须对现实实践中缺少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分析;三是必须对理想的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与现有的知识、技能、 能力之间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 2. 前瞻性分析 3. 保证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有效性 4. 选择培训方法,制定多样性的培训策略。 5. 分析培训的价值及成本。 6. 获取内部与外部的多方支持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当我们把培训需求相关的资料收集完以后,就要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时期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有三大块:层 次分析、对象分析以及阶段分析。 (一)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1. 组织层次分析。主要是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 2. 工作岗位层次分析。主要是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业绩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工作分析、绩效评价、质量 控制报告和顾客反映等都为这种培训提供了重要信息。 3. 员工个人层次分析。寻找绩效差距,为将来评价培训结果和评估未来培训的需要。 (二)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 1. 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主要产生于其对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不了解而不能融入企业,或是不熟悉工作岗位而不能胜任新工作。通 常使用任务分析法决定其在工作中需要的技能。 2. 在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由于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在职员工的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培训需求, 通常采用绩效分析法评估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 (三)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 1. 目前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培训要求,主要是分析企业现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生产经营目标实现 状况,未能实现的生产任务、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指出原因,确认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 未来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满足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需要而提出的培训需求。采用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方法,预测企业未来 工作变化、职工调动情况、新工作职位对员工的要求及员工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部分。 组织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 工作岗位层次分析 员工个人层次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的内 容 对象分析 新员工 老员工 阶段分析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如,建立员工背景档案,原始培训需求回顾 2、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1)制定调查行动计划;(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3)选择调查方法;(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3、 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2)调查、申报、汇总动意;(3)分析培训需求;(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4.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规类、整理。进行统计、利用图表将信息表现的趋势和发布进行形象化处理。比如利用直方图、分布 曲线图等工具。 (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培训需求,注意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要结合业务发展 需要,根据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进行排序。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根据处理结果撰写培训需求调查报告。主要包括调查背景、概述需求分析实施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阐明分析结果、主要建议与说明、附录、报告提要。 四、培训需求信息收集的方法: 1、面谈法:面谈法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充分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相互了解,建立信任关系,但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 对面谈技巧要求高,但它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需求分析方法 2、重点团队分析法:指培训者在培训对象中选出一批熟悉问题的员工作为代表参加讨论,以调查培训需求信息。小组成员不宜太多, 通常由 8~12 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组织讨论,一人负责记录。要求就是成员必须能代表所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成员要熟悉需求调 查中讨论的问题。 3、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和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任职的依据,通过岗位资料分析和员工现状进行 对比,寻找员工的素质差距。是一种非常正规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结论可信度高。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的设计,工作盘点(助理师 级)。 4、观察法: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调查工具之一,比较适合生产作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不太适应于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通常要 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 5、问卷调查法:调查结果间接取得,问卷设计、分析工作难度大。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清楚明了,不产生歧义 (2)语言简洁 (3)问卷尽量采用匿名方式 (4)多采用客观问题方式,易于填写 (5)主观问题要有足够的空间填写意见 第二单元 制定员工发展规划并确定培养目标 一、确定员工发展区域 管理型人员 确定培养区域 技能型人员 服务型人员 技能完善性培训 员工发展区域 确定培训领域 技能提高性培训 前瞻性培训 新员工培训 确定培训对象 骨干员工培训 经营者培训 二、员工发展规划包括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 完善教育培训的方针、规章制度的执行措施体系  制定明确的员工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  明确员工培养活动的基础和任务分担  完善员工培养与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配套措施  设计有效的员工培养、培训体系与人才开发系统  建立运行良好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机制  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员工培训活动 三、制定员工发展规划的步骤  人员需求分析  设计培养方案和发展计划  设计行动方案  培训实施  培训评估 四、员工发展规划的层次 1、 按员工发展规划的层次,可分为三个层面: (1) 整体发展计划; (2) 培训管理计划; (3) 部门培训计划 2、 从规划的时间长短来划分,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长期发展规划 (2) 中期培训规划; (3) 短期培训计划 五、确定员工培养目标的着眼点 两个着眼点: 1、 企业方面,一方面,以提高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培养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态度为目标;另一方面,以提高员 工具备的知识、修养为目的。通过培训,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经营战略渗透到整个组织内。 2、 员工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员工的能动性,达到员工自我实现的目的。 第三单元 确定培训对象 一、 用绩效分析方法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绩效分析) 步骤如下: (1) 通过绩效考评明确绩效现状:能够提供员工现有绩效水平的有关证据,可以运用从纯粹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 的各种方法。 (2) 根据工作说明书或任务说明书分析绩效标准或理想绩效 (3) 确认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 (4) 分析绩效差距的成因及绩效差距的重要性:主要是分析这种差距对个人的后果是什么,对部门的后果是什么,对组织的 后果是什么。 (5) 根据绩效差距原因分析确认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培训多少,培训谁 (6) 针对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拟定培训计划 二、 运用任务与能力分析方法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任务分析) (1) 根据任务分析获取相关信息 每个工作所包含的任务(工作描 每个工作所包含的任务 述中的基本信息) (工作描述中的基本信 息) 任务水平分析可以提供的信息 完 成这些任务需要的技能 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技能(来自 (来自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资 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资格表) 格表) 衡量完成该工作的最低绩效标准 (2)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分析: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和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任职的依据,通过岗位资料分析 和员工现状进行对比,寻找员工的素质差距。是一种非常正规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结论可信度高。 (3)根据工作任务分析结果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重复性需求,短期性需求,长期性需求。 三、 根据组织发展需要分析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组织层次需求分析) 主要步骤如下: (1) 确认培训标准:问题需求,准确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即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 (2) 确认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 (3) 确认培训资源 (4) 确定培训对象:根据组织需要确定培训对象应考虑的因素有: ① 反映组织未来要求的人事计划; ② 营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换的组织培训气候; ③ 改善组织气氛与个体满意度 四、 确定培训对象的基本原则: (1) 当其需,当其时:在最需要的时候选择最需要培训的人进行培训。 (2) 当其位:针对具体的岗位或职位及其在组织运营中的重要程度选员。 (3) 当其愿:充分体现员工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需要的结合。 第四单元 常用的培训方法 一、培训方法的定义: 培训方法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确定的手段和技法。它必须与教育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它的选择必 须结合培训对象的特点。 二、常用的培训方法 基本的培训方法:有五类:直接传授法、实践法、参与法、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科技时代的培训方式。下面分别 介绍这几种培训方法的适用性及其特点。 1、直接传授法:适宜知识类的培训,特点:信息交流的单向性和培训对象的被动性。具体形式: (1)讲授法,又称课堂演讲法,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灌输式讲授、启发式讲授、画龙点睛式讲授。 (2)专题讲座法:内容可能不具备较好的系统性。 (3)研讨法:围绕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交流,相互启发。有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对立式讨论三种形式。 2、实践法:适宜技能性的培训,以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特点: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直接相结合,具有实用、 经济、有效的优点。具体方式: (1)工作指导法,又称教练法、实习法。 (2)工作轮换 (3)特别任务法,此法常用于管理培训。 (4)个别指导法 3、参与法:适宜综合性能力的提高与开发。有六种方式:自学、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法、管理者训练 法。 (1) 自学:指定学习材料让员工学习、网上学习、电视教育 (2)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信息双向性交流的培训方式,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融合到一起,分为案例分析法和事件处 理法两种。 案例培训法中的案例用于教学时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 内容真实;  案例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  案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A: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分析法,有描述评价型和分析决策型两种。 B:事件处理法,自编案例。自编案例的内容应包括:①案例的内容简介②案例发生的背景(5W2H 的原则)③实际解决 的对策④得出的经验教训。 注:5W2H,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ich(何物),How(如何做), How much(费用)。 (3) 头脑风暴法,又称“研讨会法”、“讨论培训法”、“管理加值训练法”。特点,相互启迪思想、激发创造性思维、最 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提供解决问题更多更佳的方案。 (4) 模拟训练法, 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的资源,约束条件和工作过程模型化,学员在假定 的工作情景中参与活动,学习从事特定工作的行为和技能,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5) 敏感性训练法,又称 T 小组法。简称 ST(Sensitivity Training)法,适用于组织发展训练,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中青 年管理人员的人格训练;新进人员的集体组织训练等 (6) 管理者训练法,简称 MTP 法(Manager Training Plan),是产业界最为普遍的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旨在使学员 系统地学习,深刻地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从而提高其管理能力。 4、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 (1)角色扮演法(2)行为模仿法(3)拓展训练 5、一些特殊的培训方法 (1)网上培训 ; (2)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 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3)心智技能模拟培训法(时勘,1990); (4)虚拟培训 心智技能模拟培训法: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生产设备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员工技术能力的各要素中,心智技能也越 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所谓的心智技能是在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调节智能活动方面的经验,它是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心智 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模式定向阶段,第二,模式操作阶段,第三,模式内化阶段。心智技能培训法就是通过系统分 析的方法查明人机交互作用的主要特征,研制出心理教学模拟器,然后让模拟器有序地呈现生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专家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建立心理模型,依据员工现有的接受水平,编写出能反映专家经验的培训教材,从而完成专家经验外化 的过程。 成就动机培训法: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米兰(Mcclelland)提出,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成就需要的人的多寡, 企业家的责任就是将成就需要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这种培训就是教给参加者如何象成就需要者那样思考和行动,发展适合 自己的计划,并在工作中学会推陈出新。 第五单元 制定培训规划、计划与经费预算 一、 制定培训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 原则:政策保证、系统完善、广泛适应、务求实效  内容: 1、培训项目的确定 2、培训内容的开发 3、实施过程的设计 4、评估手段的选择 5、培训资源的筹备 6、培训成本的预算 二、 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1、培训需求分析:决定员工现有绩效是否需要提高的机制。 2、工作说明:用来判断某一培训规划应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的机制。 3、工作任务:用来分析培训的特殊要求的机制。 4、排序:排序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 5、陈述目标 6、设计测验:判断:测验仅用于培训结束时,以便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 7、制定培训策略 8、设计培训内容 9、实验:判断,培训规划设计好以后,可以通过实验性的培训来判断培训规划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以保证培训规划的有效性。 三、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 步骤: 1、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汇总培训意见,制定初步计划。根据意见、培训重要程度和迫切程度排列培训需求,并依据培 训资源制定初步的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 2、管理者对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培训预算进行审批。 3、培训部门组织安排企业内部培训过程,确定培训教师和教材,或联系外派培训工作。 4、后勤部门对与内部培训有关的场地、设备、工具、食宿、交通予以落实。 5、培训部门根据确认的培训时间编制培训次序表,并告知相关部门和单位。  内容: 背景分析与需求调查结果分析:培训的目的与原则 培训需求:问题需求, 培训目标设定 培训对象的设定 培训内容: 行动计划:培训的课程安排,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的形式和方式,培训教师的选择 考评方式:预期效果与评价方法 预算 四、 培训计划的经费预算 对培训项目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主要通过会计方法决定培训项目的经济收益,需从成本、收益两个方面的信息加以考虑 1、培训成本预算:培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培训材料、培训设备、培训师的师资费、教室的租金、学员 的差旅费等。间接成本是指培训期间受训者的工资、福利、时间等的支付以及由误工所造成的损失。计算培训成本的方法有两种:利用 资源需求模型计算;利用会计方法计算。 2、 培训的收益:培训收益一般为潜在收益。 用来确定收益的方法: (1)、运用技术、研究及实践证实与特定培训计划有关的收益 (2)、在企业大规模投入资源之前通过实验性培训,评价一小部分受训者所获得的收益 (3)、通过对成功者的观察,可帮助企业确定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绩效差别 第二节 培训资源的发展与管理 一、培训机构的选择 知识点: 1、培训供应商包括咨询人员、咨询公司或研究所。企业通过征询建议书来选拔能够提供培训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供应商,它提供了 评价咨询的一整套规范的标准。 2、企业为节约成本可通过测试和抽样的方法来考核哪些人属于培训的目标人选 3、选择培训机构,受设计者对资源依据的选择或对重点选择的影响。有三种基本的资源依据被用来作为进行培训机构选择决策的 基础:培训内容;接受课程培训的学员;企业本身的特点。 4、选择培训供应商应考虑的有关问题:  该公司在设计和传递培训方面有多少和哪些类型的经验;  该公司人员构成及对员工的任职资格要求;  曾经开发过的培训项目或拥有的客户;  为其提供服务的客户提供的参考资料;  可说明所提供的培训项目是卓有成效的证据;  该公司对本行业、本企业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  咨询合同中提出的服务、材料和收费等事宜;  该供应商以前的顾客及专业组织对其声誉、服务和经验的评价; 二、培训课程的设置 1、设置培训课程的基本环节  课程定位:确定课程的性质和类别  确定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领域和目标层次  注重策略:充分注意教者的培训观念与学者的学习风格  选择模式:优化教学内容,调动教学资源,遴选教学方法  进行评价:检验目标是否达到。 2、设置培训课程的原则  符合企业和学习者的需求;  符合成人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这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 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 3、课程模块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材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实施设计;课程评估设计 4、培训课程设计的流程 前期的准备工作;设定课程目标;收集信息和资料; 课程模块设计;课程预演;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 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的阶段。 三、教材的开发与教师的选配 1、在培训中所使用的印刷材料有: 工作任务表、岗位指南、学员手册、培训者指南、测样试卷 3、 在培训课程设计中教师能力的高低、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的授课技巧对培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 培训教师有两大来源: 来源类型 优点 缺点 企业外部 选择范围大,可获取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资源;可带来 企业与其之间缺乏了解,加大培训风险;对企业及其 聘请 许多全新的理念;对培训对象具有较大吸引力;可提 培训对象缺乏了解,可能降低培训适用性;可能由于 高培训档次,引起企业重视;容易营造氛围,促进培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纸上谈兵”,成本高; 训效果。 企业内部 对各方面情况比较了解,更加有针对性,提高效果; 不易于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培训对象的参与态度;内 开发 与培训对象熟悉,保证培训中交流的顺畅;培训相对 部选择范围较小,不易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 易于控制;内部开发教师资源成本低 师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高度 第三节 培训效果评估 一、培训效果与培训评估的含义 培训评估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培训效果是指企业和受训者从培训当中获得的收益。 培训评估技术通过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及评估体系,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培训是否具有成效进行检查与评价。 二、培训评估使用的成果 培训成果是培训者和企业用来评价培训项目的尺度,分为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及投资回报率 三、培训评估的层次 在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选取什么样的效标来评价培训效果。 1、反应评估,测量的是受训者对培训的印象或态度。如,培训是否有价值?员工是否从培训中学习了很多内容?学员是否感受到 培训带来的帮助?这些数据通常通过问卷调查、面谈观察、综合面谈来获得。 2、学习评估,主要测量学员通过培训学习了多少内容,常用的方法有测试法、角色扮演法、模拟练习法等 3、行为评估,关注的的受训人员行为改变的程度,这个问题就牵涉到培训迁移的问题。培训后,受训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 多大程度的提高?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否较受训前有所提高?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访谈法、绩效评估法、任务项目法等。 4、结果评估,主要从组织绩效方面来考察培训效果。培训后,企业的业绩是否有明显的好转?主要通过个人与组织绩效指标、成 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客户与市场调查等指标来考察。 投资回报率=项目净利润/项目成本×100% 四、培训评估的一般流程 一般说来,培训评估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分析培训需求,暂定评估目标 进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项目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培训评估的第一步。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必须把培训评估的目的明确下来。多 数情况下,培训评估的实施有助于对培训项目的前景做出决定,重要的是,培训评估的目的将影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的数 据类型。 2、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 进行培训评估之前,企业必须将培训前后发生的数据收集齐备,因为培训数据是培训评估的对象。培训的数据按照能否用数字 衡量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硬数据和软数据。硬数据是对改进情况的主要衡量标准,以比例的形式出现,是一些易于收集的无可争辩 的事实。这是最需要收集的理想数据。硬数据可以分为四大类:产出,质量、成本和时间,几乎在所有组织机构中这四类都是具有代表 性的业绩衡量标准。有时侯很难找到硬数据,这时,软数据在评估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项目时就很有意义。常用的软数据类型可以归纳 为六个部分:工作习惯、氛围、新技能、发展、满意度和主动性。 3、确定培训评估的层次,选择评估方法 4、调整培训项目 基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项目。如果培训项目没有什么效果或是存在 问题,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就要对该项目进行调整或考虑取消该项目。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培训项目的某些部分不够有效,例如,内容 不适当、授课方式不适当、对工作没有足够的影响或受训人员本身缺乏积极性等,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考虑对这些部 分进行重新设计或调整。   5、沟通培训项目结果 一般来说,企业中有四种人是必须要得到培训评估结果的。最重要的一种人是人力资源开发人员,他们需要这些信息来改进培 训项目。只有在得到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培训项目才能得到提高。管理层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群,因为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决策 人物,决定着培训项目的未来。评估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为妥善地决策提供基础。应该为继续这种努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吗?这个项目值 得做吗?应该向管理层沟通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第三个群体是受训人员,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培训效果怎么样,并且将自己的业绩表 现与其他人的业绩表现进行比较。这种意见反馈有助于他们继续努力,也有助于将来参加该培训项目学习的人员不断努力。第四个群 体是受训人员的直接经理。 五、撰写评估报告 (一) 导言 说明评估实施背景,介绍评估目的和评估性质,原始培训评估分析,撰写者必须说明此评估方案实施前是否有过 类似的评估。如有过,要从中发现缺陷或失误。 (二) 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 要交待清楚评估方案的设计方法、抽样及统计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评估所依据的量度指标。 (三) 阐明评估结果 (四) 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五) 附录 内容包括收集和分析资料用的图表、问卷、部分原始资料等。 (六) 报告提要 对报告要点的概括,旨在帮助读者迅速掌握优点。要求简明扼要。内容上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构成有机联系 的整体。

11 页 379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一讲  组织设置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一讲 组织设置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辅导资料 第一讲 组织设置与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部分、企业组织规划和设置 一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组织设计的内容 1)职能分析和工作岗位设计 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 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和设计 4)决策系统的设计 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 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 7)控制系统 8)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规划 (二) 组织设计时,需考虑和分析的权变因素 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有一下六个方面: 1)信息沟通。 2)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技术复杂程度越低,稳定性越高,越适合采用机械式、相对集权的组织结构; 反之,则适合采用有机式、相对分权的组织结构。 3)经营战略。结构服从经营战略 (参考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部分) 4)管理体制。 5)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 6)环境变化。外部环境越不稳定,越要求分权型的组织。 (三)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组织设计基本原则 管理学家厄威克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派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观点 1)目标原则 5)相符原则 2)职责原则 6)组织阶层原则 3)管理幅度原则 7)专业化原则 4)协调原则 8)明确性原则 管理学家孔茨,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健全组织工作的 15 条基本原则 1)目标一致的原则 8)统一指挥的原则 2)效率原则 9)职权等级的原则 3)管理幅度原则 10)分工原则 4)分级原则 11)职能明确性原则 5)授权原则 12)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的原则 6)职责的绝对性原则 13)平衡的原则 7)职权和职责对等的原则 14)灵活性原则 15)便于领导的原则 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的改革实践中, 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设计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调原则 7)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3)指挥统一原则 8)执行和监督机构分设原则 4)有效管理原则 9)精简机构的原则 5)责权利相协结合的原则 二 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 (一)组织结构的种类及特点 1 直线制 1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辅导资料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 直线。  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 较高。  缺点: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限,不利于集 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 适用范围: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 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于职能部门参谋、 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 特点: 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 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 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适用范围:规模中等的企业。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倾向于更多的分权。 3 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成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 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 事业部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 优点: 权力下放,有利于管理高层人员从日常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重大战略问题。 各事业部主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助于增强其责任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各事业部集中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 大型联合企业 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缺点:  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 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适用范围:规模大、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 4 矩阵制 矩阵制是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 优点: 将企业横向、纵向进行了很好的联合 能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专业人员集中起来 较好地解决了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 实现了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结合  缺点: 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5 分公司与子公司的异同 子公司: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特点: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对立的法人财产,可以以自己名义从事业务和民事诉讼活动。 分公司: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 特点:在法律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和董事会,资产是母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在 资不抵债情况下,母公司对其债务负责。 (二) 部门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部门结构 (三) 部门结构设计组合原则 2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辅导资料 共有三种: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 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结构。 以关系为中心。只出现在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中。 (四)部门结构选择考虑因素: 企业规模大小。规模较小,宜采用“以工作为中心”模式;规模较大,宜采用以“成果为中心”模式;特大,可考虑“以关系为 中心”模式。 各部门工作的性质。以利润为中心,可采用事业部制;以成本或责任为中心,则适宜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 外部环境复杂和变化速度。外部环境稳定,宜采用职能制;反之,可考虑事业部制。 企业技术状况。技术复杂程度影响管理层次和幅度,间接影响组织结构。 企业成员素质。素质高,宜采用以“成果为中心”模式;反之,则适合“工作为中心” (五)明确定义 组织结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各种功能的单元体之间的搭配、排列和组合的形式。组织结构决定组织结构, 组织机构是组织结构的外在表现。 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非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地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六)设计服务和后勤性部门时应注意 服务和后勤部门的设立必须和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结合起来 尽可能把服务部门设置在靠近被服务的单位所在地 注意服务部门的社会化趋势 (七)企业组织结构设置时, 注意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三个系统: 1)指挥计划系统 2)沟通联络系统 3)检查反馈系统 企业组织结构设置时,注意调整好四个层面: 1)决策层 3)管理层 2)执行层 4)操作层 企业组织结构设置时,体现三个原则: 1)以系统为主 2)以效率为主 3)以工作为主 三 如何绘制组织结构图 (一) 组织系统图的种类 组织结构图:说明公司各部门及职能科室、业务部门设置以及管理层次、相应关系的图。 组织职务图:表示各机构中所设立的各种职务的名称、种类的图。 组织职能图:表示各级行政人员或职员主要职责范围的图。 组织功能图:表示某个机构或岗位主要功能的图。 (二) 绘制框图时应注意: 明确企业各级机构的职能 将所管辖的企业内容一一列出 将相似的工作综合归类 将已分类的工作逐项分配给下一个层次 (三) 组织机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 3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辅导资料 命令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 明确责任和权限的原则 优先组建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的原则 分配职责的原则 四 企业组织诊断、调整、变革与整合 组织结构诊断: 是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存在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原因, 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进而帮助指导实施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是组织结构变 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和科学方法. (一)组织结构诊断包括: 1) 组织机构调查 2) 组织结构分析 3) 组织决策分析 4) 组织关系分析 (二)组织结构变革: 1 ) 组织结构需要变革的先兆:企业业绩下降、管理效率低下、员工士气低落 2) 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组织诊断 确认问题:提出存 在的问题和改革目 标 组织诊断:采集数 据、展开分析 组织变革 提出 改革方案:提出 几种以供选择 组织评价 3) 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 具体三种方式: 确定 实施计划:明确 方法、步骤、具体措施 改良式变革:日常的小改小革,修修补补 爆破式变革:短期内完成组织结构的重大的以至根本性变革 计划式变革:经系统研究、制定全面规划,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 评价 效果:成果和问 题 信息反馈:修正方案 (三)反对变革的主要原因: 改革冲击他们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技能, 担心变革会失去工作安全感 一部门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 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保证变革应采取的措施: 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计划, 使他们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责任感。 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改革后的工作岗位。 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阻力。 (五)企业结构整合过程: 1) 拟定目标阶段:组织设计人员预先制定出组织的目标,以使结构分化有所遵循 2) 规划阶段:通过重新建立目标,或者通过改变组织成员的某些行为来达到整体目标。 3) 互动阶段:执行规划阶段 4) 控制阶段:对不合作的倾向进行控制 第二部分、组织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一 组织信息的采集 (一)组织信息调查研究的阶段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通过对企业有关情况、信息、情报、资料的初步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 4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辅导资料 1 初步情况分析 2 非正式调研 3 确定调研目标 第二阶段:正式调研阶段。这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阶段。调研人员确定如何获取有关情况、信息、情报和资料的手段与具体方法。 1 决定采集资料信息的来源和方法 2 设计调查表格和抽样方法 3 实地调查,又称现场调查。 第三阶段,结果处理阶段。 1 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2 写出调研报告 (二) 组织内部信息收集内容 决策机构的效率 决策效率和效果 执行效率 文件审批效率 文件传递效率 各横向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 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 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的速度和质量 (三) 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 1 询问法:当面调查询问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法、 邮寄调查法、问卷单调查法 2 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 (四) 组织信息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 准确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适用性、经济性 (五) 二 组织信息调查研究的类型 描述性调研:对需要调查研究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大概的、关联性反映。 探索性调研:对需要调查问题的范围还不太清楚时所采用的方法。 因果关系调研:研究原因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调研活动。 预测性调研:估计和评估未来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可能趋势。 组织信息的处理 (一)信息处理的程序与内容 1)信息原始数据的采集 4)信息的存储 2)信息的加工 5)信息的检索 3)信息的传输 6)信息的输出 (二) 组织信息分析方法 5 1)专家调查法 2)数理统计法 3)财务报表分析法 4)市场预告分析法 5)态势分析法(SWOT) 第三部分、招聘实施岗位变动与人员需求预测 一 岗位信息采集 关于岗位 谁从事此工作?岗位名称是什么? 岗位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如何完成这些任务?使用什么设备? 此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岗位的任务和别的岗位的任务的关系是什么? 操作者对班组和机器的责任是什么? 工作条件如何? 二 关于工作者圆满完成岗位任务所需具备的条件 知识; 技术,包括经历 受教育程度 体力状况 智力状况 适应性(主动性、灵活性) 岗位设置情况描述 岗位描述:对岗位名称、劳动活动的程序、责任、工作条件和环境等所进行的一般说明。 岗位要求:说明担负某一岗位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有的资格条件,如经验阅历、能力、技 能、体格、兴趣等方面的要求。 三 了解工作分析的主要流程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工作分析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情况,确定样本,建立关系,组成工作小组。 调查阶段。调查阶段是工作分析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整个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等主要方面 作一个全面的调查。 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是工作分析的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有关工作特征和工作人员特征的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全面的 分析。 完成阶段 完成阶段是工作分析的最后阶段,前三个阶段的工作都是以达到此阶段为目标的,此阶段的任务就是根据 规范和信息编制“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 四 岗位设置 “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员工从工作中得到的收益和报酬包括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 外在报酬是指:工作、福利、晋升表扬等外在报酬形式。 内在报酬是指:自我成就感、工作自由度和工作自主性等员工内在的心理感受。 工作设计基本方法包括: 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专业化分工,工作丰富化、扩大化等方法。 了解可以改进岗位工作设计的几个方面: 五 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工作满负荷。 劳动环境的优化。 劳动组织相关知识 劳动组织可分为企业劳动组织和社会劳动组织。 “分工协作”是企业劳动组织的原则。 劳动定员的定义:劳动定员是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或者说 是企业用人的数量与质量的界限。劳动定员是以企业劳动组织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即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 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都应包括在定员的范围之内。 劳动定额的定义: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预 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即时间定额(或者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此外,劳动 定额还可以采用看管定额或服务定额的形式。 六 企业人员供给、需求、供需平衡分析 (一)人员补充需求量的计算 计划期内人员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人员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人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总人数” 企业各部门对员工的补充需求量主要包括两部分: 因各部门实际发展需要而必须增加的人员 原有员工因年老退休、退职、离休、辞职等原因发生了“自然减员”而需要补 充的那一 部分人员。 (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流程 1)核查现有人力资源。 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这一部分工作需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 系统和职务分析的有关信息来进行。 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这一步工作与人力资源核查可同时进行,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本企业的内外部条件选择预测技术, 然后对人力需求的结构和数量、质量进行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分两类:即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方法预测(定量预测)。 3)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员供给预测也称为人员拥有量预测,是人力预测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只有进行人员拥有量预测并把它与人员需 求量相对比之后,才能制定各种具体的规划。人力供给预测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拥有量预测,即是根据现有人 力资源即其未来变动情况,预测除规划各时间点上的人员拥有量;另一部分是对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进行预测, 确定在规划时间点上的各类人员的可供量。 4) 起草计划匹配供需 起草计划匹配供需包括: 确定纯人员需求量 这步主要是把预测道的各规划时间点上的供给与需求进行比较,确定人员在质量、数量、结构及分布不一致之处, 从而得到纯人员需求量。 制定匹配政策以确保需求与供给的一致 这步实际是制定各种具体的规划和行动方案,保证需求与供给在规划各时间点上的匹配。主要包括:晋升规划、 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配备规划等具体行动方案。 5) 执行规划和实施监控 6) 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七 八 企业人员需求预测影响因素 企业的业务量或产量 预期流动率 提高产品或劳务质量或进入新行业的决策对人力需求的影响 生产技术或管理方式变化对人力需求的影响 企业财力的约束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技术 集体预测法、 回归分析法、 劳动定额法、 转换比率法、 计算机模拟法 第四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一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的类型 企业基本制度。它是企业的“宪法”,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 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技术规范。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 业务规范。它是准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方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 业处理规定。 个人行为规范。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的统称,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宽,但也是最 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 二 了解制度化管理的概念及实质 “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又称“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行政组织体 系”。由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 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 理。 第五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 一 掌握编写工资项目预算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决定工资增长幅度时,取“物价指数增长水平”和“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水平”二者中高的一个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 二 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项目构成 工资项目 涉及到员工权益的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相关的资金项目 其他项目。如“其他社会费用”“其他退休费用”等。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的相关概念及注意事项 人力资源成本由人力资源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两部分组成。 人力资源原始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获得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必须付出的费用。通常 包括企业 在人员招募、选拔、录用、安 置、培训、考核、正常退休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中所投入的经费和人力。 人力资源重置成本指企业置换目前正在使用中的人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 因现有人员离去而导致的企业损失以及为获得与之相应的替代人员而发生的人员招募录用、安置、培训、开发等一系列活动所必 需付出的经费和人力。

9 页 326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考试案例集22个

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考试案例集22个

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考核 22 案例集(含答案) 案例 1: 林某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年轻的客户经理,有着双学位的学历背景和较好 的客户资源,但是个性较强的林某,常常是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钉子户”, 果不其然在公司新的绩效考核方法推行的过程中,林某又一次“撞到枪口上”。 林某所在的公司所推行新的考核办法是根据每个员工本月工作的工时和工 作完成度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挂钩, 效益工资和员工创造出的相关效益挂钩。因为该公司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工时 是根据员工每日在信息化系统上填写的工作安排和其直接上级对员工工作安排 工时的核定来累计的,员工的工作完成度也是上级领导对员工本月任务完成情 况的客观反映。上月月末,该公司绩效考核专员根据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数据, 发现林某上月的工时离标准工时差距很大而且林某的工作完成度也偏低,经过 相关工资计算公式的演算,林某这个月的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要扣掉 几百元钱。 拿到工资后的林某,面对工资数额的减少,非常激动,提出了如下几点质 疑:1.工作安排不写不仅是他的错,因为上级朱某没有及时下达任务;2.没有 完成相关的经济目标责任也不应该全由他承担,因为这和整个公司的团队实力 有关;3.和他同一岗位的同事相比,他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好,而拿到手上 的工资却比同事低的多,这太不公平。 带着一身的怨气,林某走进了一向以严明著称的公司董事长赵某办公室… … 诊断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绩效评估结果而造成的纠纷,这个纠纷涉及的三个当 事人分别是:林某——绩效评估的对象;朱某——绩效评估者;赵某——绩效 评判者。简言之就是运动员、裁判和运动会主席之间的故事。 我们先从三者的心理分析入手: 林某:考核不公正。林某对于考核不公正的看法产生于对于考核过程的责任 归属有异议,对于考核结果横向比较的内部公平性赶到不满。 朱某:考核真无奈。朱某对于林某一向抱有“惜才”的心理,对于林某平时 的一些表现,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对于根据系统计算出的考核结果,朱某也 非常吃惊,并且面对这样的结果朱某感到很大的压力。 赵某:考核本应公正严明。面对考核结果,应该公正严明处理,不能因为任 何一个个体而违反考核的原则,考核的意义是让员工更好的工作,考核的关键 是考核的过程而不是考核的结果。 从董事长赵某的态度和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在考 核的过程沟通和处理。作为林某,在公司推行新的考核办法后,应该予以积极的 配合,不能因为上级领导的放松而自我放松,并且对于工作上需要利用的公司 资源应主动与公司沟通,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公司来对责任的认定,至于与同事 之间的横向比较也是因为缺乏对考核的理解,考核是对工作过程的一种综合评 判,而并非单纯的对工作业绩的反馈,林某所在的公司工作业绩更多的反映在 员工效益工资和相关奖金中。作为林某的直接上级朱某,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于 林某的一些工作行为及时予以提醒、指正,不能自己束缚住手脚,面对管理上的 困难,也应该及时和上级请示,寻求上级的支持和方法上的建议,这样也不会 将矛盾激化,出现自己被动的局面。 所以就这个案例来说,矛盾的根源是林某自身对绩效考核缺乏理解和认识 , 同时林某的直接上级忽视了考核过程中的绩效沟通,缺乏管理的力度和方法。针 对这样的情况,董事长赵某和林某进行了交流,向其阐述绩效考核的意义和相 关方法,并对其工作上的一些行为和观念上的误区进行了指正,这使得林某心 服口服,更加深切的明白企业是需要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对于朱某,赵董事长 向其建议了相关改进的工作方法,并对他的工作提供了更多了支持,这使得朱 某增加了管理的信心。于此同时,赵董事长降低了朱某和自己的工作完成度,在 工资总额上都相应减少了。虽然从结果上看,案例中的三个当事人都扣了工资, 但是林某的怨气没有了,朱某的困惑消除了,这个纠纷解决了。 思维纵深 1.绩效管理应注重过程沟通和反馈。 我们常说的绩效管理通常有 6 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绩效目标的拟定、绩效目 标沟通、绩效日常反馈和沟通、绩效结果评估、绩效面谈、绩效结果应用,这 6 个 环节形成一个闭环,有效的循环就代表着绩效管理的畅通进行。然而很多企业都 忽视了绩效日常反馈和沟通这个环节,而把绩效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其 它 5 个有形的环节中,这是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行为。任何结果都是过程中行为 积累导致的,缺乏对过程的管理,就难以控制结果的产生。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绩效考评者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员工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 办法,使得绩效可以及时得以改善。这不仅避免了绩效结果的恶化,也履行了领 导的责任,加强了与员工之间的感情。绩效考核对象在发现自己的绩效出现问题 时,也应该积极主动和上级沟通,毕竟绩效考核是对自己的工作一种衡量。综上 所述,绩效过程总沟通于反馈及时,就会使得考核双方对于绩效结果都感到正 常合理,意料之中,规避了很多绩效纠纷。 2.绩效管理应注重对体系的完善和修正 该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新推行的一项制度,即便是按照较理想的状态确 定的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还是需要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需要得到员工的 逐渐认同。因此应针对系统运行初期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如:考评结果是否应 和岗位工资挂钩的问题。 3.注重对考评者绩效管理的培训。 绩效考评者往往是公司的主管级以上干部,在公司的绩效管理中,他们是 各个环节的实施者,他们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将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考核 管理的有效性,面对员工他们又往往是绩效管理中种种疑问的最终解释者,所 以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其进行培训时应主意不单单是考核方 法的培训,更重要是要对其在绩效沟通中方法和技巧的培训,让其真正明白绩 效考核的意义,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在对员工的日常管理中有效的运用起来。 4.设置畅通的绩效沟通渠道。 绩效管理的结果往往是和员工的工资相挂钩,只是因为各个企业中工资中与绩 效考核的挂钩的部分和幅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正因为如此,绩效考核的结 果变得异常敏感,如果过程中处理不好,极易导致员工情绪的激化,造成很 多不必要的误解,这时畅通的绩效沟通渠道就显得异常重要,应建立员工申 诉机制和渠道,如果员工对绩效考评结果有异议,可提出申诉。在沟通渠道中 关键的人物是各级绩效考核的评判人,根据各个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的不同, 他们既可以是各个隔级上级也可以是公司中人力资源工作的负责人和公司德 高望重的领导,他们的公正往往是公司绩效管理公正最坚实的后盾。 案例 2: 1、背景描述: A 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业内已具有较高 的知名度,目前公司现有员工二千人左右。公司采用职能式组织架构,公司总部 只设职能部门,下设若干子公司,分别从事不同的业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 有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A 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公司进行了改制, 建立了新的市场化的管理制度,并加强了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 绩效考核工作是 A 公司改制后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公司的高层领导非常 重视,人事部具体负责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事部是在原有的考核制度 基础上制定出了《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在每年年底正式进行考核之前,人事部 又出台当年的具体考核方案,以使考核达到可操作化程度。 A 公司的做法通常是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 组。考核的方式和程序通常包括被考核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 职工大会进行述职、民意测评(范围涵盖全体职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职工 征求意见(访谈)、考核小组进行汇总写出评价意见并征求主管副总的意见后报 公司总经理。 考核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被考核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包括该单位的 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管理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及管理 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打算,重点努力的方向。具体的考核细目侧重于经营指标 的完成、思想品德,对于能力的定义则比较抽象。各业务部门(子公司)都在年 初与总公司对于自己部门的任务指标都进行了讨价还价的过程。 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完成后,公司领导在年终总结会上进行说明,并将具体 情况反馈给个人。尽管考核的方案中明确说考核与人事的升迁、工资的升降等方 面挂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没有任何下文。 对于一般的员工的考核则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子公司的领导对于下属业 务人员的考核通常是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该公司中所有子公司的业务员均 有经营指标的任务)来进行的;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 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通常的做法,都是到了年度要分奖金了,部门 领导才会对自己的下属做一个笼统的排序。 公司在第一年进行操作时,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由于被征求了意见,一 般员工觉得受到了重视,感到非常满意。领导则觉得该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 持,也觉得满意。但是,被考核者觉得自己的部门与其它部门相比,由于历史条 件和现实条件不同,年初所定的指标不同,觉得相互之间无法平衡,心里还是 不服。考核者尽管需访谈三百人次左右,忙得团团转,但由于大权在握,体会到 考核者的权威,还是乐此不疲。 问题:根据提供的 A 公司绩效考核情况,就其绩效考核情况拟写一份绩效考核 效果分析报告。(字数要求:800 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题目:A 公司绩效考核效果分析报告(1 分) (2)背景:根据总公司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为配合我公司的改 制工作,强化企业管理,总公司要求人力资源部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 (2 分) (3)实施内容:绩效考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人事部是在原有干部考核制度基础上制定出了《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并在 每年年底正式进行考核之前,公布具体考核方案。 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是由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实 施。考核的方式和程序包括被考核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职工 大会进行述职、民意测评(范围涵盖全体职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职工征求 意见(访谈)、考核小组进行汇总写出评价意见并征求主管副总的意见后报公司 总经理。考评内容包括经营管理情况,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及管理工作情况 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对员工的考核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 司还是子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3 分) 效果: 好的方面:绩效考核起到了很好的上下级沟通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 积极性;对干部的考核方法、程序比较科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考核作用。( 3 分) 存在的不足:对干部的考核一些能力指标没有量化,不具有操作性( 1 分); 普通员工考核没有统一的操作程序和标准,随意性太大;(1 分)考核结果没 有得到重视和应用,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1 分)对干部的考核,需要各分 公司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而不是一刀切(1 分)。 改进措施:建立公司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 1 分) 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和目的。(1 分) 完善绩效考评的内容和等级标准。对员工的考核包括四方面:素质、能力、业 绩、态度等。员工的等级标准:优秀(界定),称职(界定),基本称职(界 定),不称职(界定)。干部等级标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2 分) 建立考核的评定与奖惩制度。(2 分) 进行考评结果反馈。(1 分) 案例 3:如何有效考核行政管理人员? 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 50 名,公司正在制订员工考核办法,要求 尽量采用量化指标,每月进行评分,与绩效工资挂钩。 问题是:针对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如办公室秘书、总经理助理、人事负责人 如何制订考核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如何? 参考答案 1.按我们的理解,该公司的员工考核办法是与绩效工资挂钩的,也就是说, 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绩效工资提供依据。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核心主题是 行政管理人员与销售、生产等人员相比,其工作性质、产出特点、产出周期等均 有很大差异,因而其绩效工资以及考核办法均需另类处理。 2.除主持全局工作的中高层领导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属公 司核心业务流程以外的辅助流程,其工作主要属支持、服务性质,其产出特点是 均匀性、稳定性、间接性。每月工作内容很类似,按基本的作业程序操作,工作 成果难以量化,对公司贡献的影响很间接。 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几点建议: 对小公司而言,业务是关键,业务人员是关键人才,如何考核与激励是公 司的关键管理事宜。至于行政管理,大的方面需老板们亲力亲为;处理一般事务 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是这个阶段的关键人才,公司不必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科 学管理”;管理是花成本的。这是一个原则。 一般来说,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中的固定部分比例应相对高一些,月度不做 与绩效工资挂钩的正式考核,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与奖金挂钩的考核。既然贵公司 想做月考月挂钩,一定有自身的理由和目的。只要能有效服务于自身目的,考核 形式、标准就不是主要问题了。比如:许继集团的考核目的是淘汰 5%的落后者 因此最后的考核结果可以拉开比例至关重要。有的公司考核目的是明确责任,那 么职位说明书最关键,对照说明书中的职责考核即可。 如果要每月量化考核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小心跌入“量化陷阱”:大而 全的量化、事后的量化、琐碎细节的量化。要有目标导向、成果导向与计划导向, 要建立起员工行为与公司目标的正相关关系。例如:对人事负责人可以考核其 “人才流失率”指标。同时,设计量化考核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原则:易理解; 被考核者有相当的控制能力;考核内容的资料来源可信且获取成本低;考核内 容可衡量、可实施。 对确实找不到直接量化指标的岗位或人员,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满意度调 查、内部服务投诉次数、月度工作计划/任务考核等等。 案例 4:诊断目标管理何以“迷失方向”? 案例回放 某公司刚开始实行目标管理时,还属于试行阶段,后来由于人力资源部人 员不断变动,这种试行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执行至今。应该说执行的过程并不 是很顺利,每个月目标管理卡的填写或制作似乎成了各个部门经理的任务或者 说是累赘,总感觉占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浪费了他们的许多的时间。每 个月都是由办公室督促大家写目标管理卡。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部门,例如财务部 门的工作每个月的常规项目占据所有工作的 90%,目标管理卡的内容重复性特 别的大;另外一些行政部门的工作临时性的特别的多,每一个月之前很难确定 他们的目标管理卡…… 该公司的目标管理按如下几个步骤执行: 1、目标的制定。 前一财年末公司总经理在职工大会上作总结报告是向全体职工讲明下一财 年的大体的工作目标。财年初的部门经理会议上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 讨论协商确定该财年的目标;每个部门在前一个月的 25 日之前确定出下一个月 的工作目标,并以目标管理卡的形式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留存一份, 本部门留存一份。目标分别为各个工作的权重以及完成的质量与效率,由权重、 质量和效率共同来决定。最后由总经理审批,经批阅以后方可作为部门的工作最 后得分;各个部门的目标确定以后,由部门经理根据部门内部的具体的岗位职 责以及内部分工协作情况进行分配。 2、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监督、督促并协调的方式,每个月月中由总经理办 公室主任与人力资源部绩效主管共同或是分别到各个部门询问或是了解目标进 行的情况,直接与各部门的负责人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项目进行到 什么地步,哪些项目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质量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并督促其 完成项目。 3、目标结果的评定与运用。 目标管理卡首先由各部门的负责人自评,自评过程受人力资源部与办公室 的监督,最后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根据每个月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目标管 理卡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自评的调整;目标管理卡,最后以考评得分的形式作 为部门负责人的月考评分数,部门的员工的月考评分数的一部分来源于部门目 标管理卡。这些考评分数作为月工资的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最近部门领导人大多数反映不愿意每个月填写目标管理卡,认为这没有 必要,但是明显的在执行过程中,部门员工能够了解到本月自己应该完成的项 目,而且每一个项目应该到什么样的程度是最完美的。还有在最近的一次与部门 员工的座谈中了解到有的部门员工对本部门的目标管理卡不是很明确,其中的 原因主要就是部门的办公环境不允许把目标管理卡张贴出来(个别的部门), 如果领导每个月不对本部门员工解释明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工作目标 是什么,只是每个月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很被动……可是部门领导如 今不愿意作目标管理这一块,而且有一定数目的员工也不明白目标管理分解到 他们那里的应该是什么。 目前人力资源部的人数有限,而且各司其职。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该公司 人力资源部应该怎样处理? 问题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给出的信息来看,从这个案例中给出的信息来看,该公司的 目标管理体系其实还是比较完善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案例中的问题呢 ?一 是目标管理没有同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应有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使得目标管理缺乏层次感。二是沟通不及时,目标管理没有得到公司上下的认同 三是目标管理内容过于重复复杂,没有结合部门的特点制定,有单纯为搞目标 管理之嫌。四是没有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目标管理内容和进行效果评估。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目标管理工作并没有精细化,公司缺乏目标管理体系的 执行力。先来看看部门经理不愿填写目标管理卡的问题,主要有三种原因导致这 种情况:填卡太麻烦,重复性的问题浪费了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抽出每个 岗位例行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将其记入岗位职 责说明书中去,考核时同样有据可依;而对于各个岗位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才记 入目标管理卡;对于战略性的目标考核时间可以稍微拉长一些,如果有条件的话 公司可以定制一套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可以更加简便填写。 与过去的管理方式发生冲突。很多经理人已经习惯了凭记性做事,他们在业 务不多的时候往往喜欢把计划放在脑子里,然后想到了就去做,可是在公司业务 扩张的时候,公司应开展目标管理就会有一种参与感,对目标管理也就不那么反 感。不愿给自己加压,这种明确的目标遭到周围人怀疑其能力。对于这种推卸挑 战和压力的情况,公司绝对不能手软,应更加细致地推行目标管理,加大奖惩 的力度,当然还是以奖励为主,同时给予愿意提高自己管理能力的经理一些必 要的能力培训,淘汰拒由于各个部门在工不接受目标管理方法的经理,从而达 到奖励进步者、惩罚保守者,分化反对派的效果。 另外,员工工作被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没有目标共识,员工不 了解上司和本部门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月底目标讨论小组的形式,让员 工充分和上司沟通,达成一致的目标。 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这是一个与目标管理没有什 么关系的问题,它涉及到岗位职责说明书的细化问题,如果每一个员工知道哪 些工作是自己的分内事情,他们就不会抱怨上司交给的工作了。 解决方法 由于各个部门在工作内容、运作方式、职责的不同,因此,在制定目标时, 要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分别规定不同的权重。财务部门侧重于搞好预算和控制成 本,及时向决策部门提供财务数据,避免财务数据失控;市场部门侧重于产品 的推广、市场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向生产技术部门反馈顾客认同的产品设计 等内容;行政部门侧重于公司管理运作的效率、员工满意度、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建设等内容。需要指出的是目标管理应兼顾公司整体绩效并根据市场等因素的变 化及时调整。 A、人力资源部门从现实出发,认真开展目标管理的培训工作,让部门领导 、 员工真正地认识到目标管理的真正意义。 B、制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指导书,明确规定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量、要 达到的工作效率,规定差错率等一些具体量化的目标。具体实施中。 C、部门管理者要组织部门月度例会,把部门的目标具体分解到个人,让员 工明白这个月自己要做到什么,怎样做才是达到目标,才是最好。 D、可以让员工先自评,让其自己知识这个月知识哪些已达到目标,哪些未 达到,下月如何改进,后部门管理者再根据其具体工作情况进行测评,得到具 体分数。这样可以让员工明白优缺点,也可以防止部门管理者的主观武断。 E、可由其它部门来评写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岗位的目标管理卡,从而与各部 门间的标准相适应。 既然财务、市场、行政等部门在工作内容、方式方面大不相同,那该如何针 对不同部门的职能特点设计目标管理卡? 财务的目标:如果企业的财务基础平台好,人员素质较高,设立目标时可 考虑财务分析报告的水平,对经营的指导作用和效率问题。 市场的目标:从销售收入和顾客新增数入手,确立区域内一个可比的形象 化企业,以利于员工自己瞄准该目标找到基点。 行政的目标:以其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做为评价目标和标准,前勤是否满意。 具体而言,需要将目标分为程序性与非程序性两种,程序性目标按年分解, 非程序性目标按制定。 (1)财务部门程序性工作多,目标应按年度一次性分解,每月的目标管理 卡只填非程序性工作即可。 (2)市场部门面对的是动荡的外部环境,变化快,非程序性工作多,可考 虑年初定一个粗线条的目标框架,z 按月制定具体分目标,但应考虑用少数关键性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 (3)行政部门事务性工作多,既琐碎又无常性,应少用量化指标只考虑阶段性 工作任务,且不必月月填目标管理卡 。 案例 5:纵向失衡 绿丰食品公司是一家销售额为 5 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方某大城市的合资 食品公司,以生产冰激凌、饼干等食品为主,员工总数为 700 人,外方合作伙伴 是一家著名的国际食品公司。过去 4 年来,该公司的业务一直以平均每年 70%以 上的速度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国内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 力来自本土企业的低价竞争。如果不降价,该公司产品的平均价格将比本土竞争 对手高出 40%。 为了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该公司打算降低产品价格。然而,如果仅仅采取降 低价格手段,利润率肯定会下降,这是公司不愿看到的。因此,降低现有产品的 运营成本就成了该公司在降价之后保持竞争力和维持利润率的一种战略选择。但 是,公司的高层也意识到,降低价格不是保持竞争力的长久之计,长期成功的 关键在于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如果公司能够持续不断地开发出本地竞争对手不能 提供的新产品,那么凭借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仍然能够以较高的 价格出售产品,维持以往的利润率。 可以说,这家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清楚的。它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运营 的效率,具体做法是把现有产品的运营成本降低 20%,以抵消降价对利润率的 影响;二是建立产品领先优势,为此必须至少把新产品的平均开发周期缩短 20%-30%,同时还要保证新产品的销售额占到当年产品销售总额的 40%。 然而,绿丰食品公司在提出新战略 6 个月后,不管是降低运营成本还是开 发新产品,都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运营成本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上升了。按照计划早该推出的新产品,也迟迟不能推出。 参考答案: 根据分析,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没有建立一个战略性的绩效管理体 系。虽然各个部门都制订了自己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与公司的战略联系不紧密 甚至脱节。同时,该公司对个人的绩效管理,仍然基于传统的岗位描述,没有发 生多大的变化。比如,建立产品领先优势并不只是研发部门的事情,要使这项战 略获得成功,包括销售部门在内的其他各个部门都有责任。然而,绿丰公司销售 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只有销售量及回款额百分比。这里,我们找不到衡量 新产品销售额的指标。没有这方面的 KPI,销售部门就不会注重新产品的销售和 新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更何况业务的快速成长早就使销售部门感到资源紧张、 应接不暇了。 再来看看绿丰公司销售人员的 KPI:销售量、回款额百分比和及时性、每周 拜访客户的数量。由于连销售部门都没有设定新产品销售方面的 KPI,更不指望 在销售人员的 KPI 清单中发现这方面的 KPI 了。然而,销售人员的参与对于新产 品开发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为他们是公司中离市场最近的人,对 市场的了解也最深。如果没有销售人员向研发和设计部门反馈客户的需求信息和 竞争对手的动向,那么原本就有很大风险的新产品开发,就更加没有获胜的把 握了。由于绿丰公司销售人员的 KPI 没有和公司的新产品战略挂钩,他们还像以 往一样,只重视老产品的销售。不用看财务报表我们也能知道,该公司新产品的 销售不会为其利润率和销量作出多大的贡献。 绿丰公司降低运营成本的努力也收效甚微。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改善 库存管理,使库存保持在最佳水平。但是绿丰公司库存过高,不仅占用了资金, 也造成保管、损坏、维护等方面的多项费用。所有这些成本算下来,总库存费用 大概占 25%左右的产品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高库存的主要原因是销售人 员往往给出高于实际数量 50%以上的销售预测。销售人员奖金发放的惟一标准是 销售额,而生产部门奖金发放的标准是生产成本。销售人员担心生产部门为降低 成本而压低库存,从而导致他们因为库存不够而不能及时交货,完不成销售任 务并损害客户关系,所以在预测时他们宁可多报。如果把预测的准确性也作为一 个 KPI 加入他们的考核指标中,并且与他们的奖金挂钩,销售人员会更加慎重 地对待预测。此外,生产部门也必须把订单完成率加入到考核指标中。 解决方法; 绿丰公司销售部门的绩效指标为例,除财务指标直接由公司目标分解而来 外,还可以考虑设立销售预测准确率指标和每月市场分析报告这个指标。设立预 测准确率,是为了满足生产部门的需要。如果预测准确,就会降低公司的库存, 从而增加运营效率。加入市场分析报告,是为了满足市场部的需要。因为销售部 一般是公司中最了解市场的部门,由它提供的报告应该会比市场部自己收集的 信息更准确、相关程度更高。 案例 6:横向失衡会诊 龙腾家电公司是华南的一家国营企业,家电制造和销售是其主营业务,去年的 销售额为 5 亿元人民币。当时这家企业正在改制,改制之后必须自负盈亏。如果 销售额达不到 5.5 亿元预定目标的 90%,即 4.95 亿元人民币,企业将陷入严重 的财务困境。 为了在改制后增强竞争力,提高利润和销售额,并且塑造一种以业绩为导 向的企业文化,公司总经理希望在改制之前投资一条新的空调生产线,力争通 过销售夏季新产品为公司增加 25%的收入,同时他还决定采用一套新的绩效考 核和管理体系。今年初,龙腾公司的改制基本完成,新的生产线引进到位,调试 成功后即可生产新产品,而新的绩效考核和管理体系也旋即启动。 眼看年中考核将至,该公司的销售副总裁开始着急起来,因为他刚刚得知 销售部有可能完不成前半年的主要考核指标。在此之前,他已经花了很大力气拿 到了大批新型空调的订单。但是,这批订货必须在炎热天气到来之前送到客户手 中。如果不能在 5 月 15 日前发货,客户就有权取消订单。然而,几个月来新生产 线一直处于调试阶段,很可能不能如期交货。 相比之下,主管生产的副总裁却显得踌躇满志,他的两项主要考核指标— —质量和产量——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比如次品率比原来降低了近 50%,远远 超过了设定的目标。对于新产品他不是不关心,可是如果现在就生产新产品,那 么根据经验机器的停工时间肯定会增加,从而导致产量下降。此外,新产品质量 达标也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搞不好会顾此失彼,导致次品率上升。年中考核 马上就开始了,他决定等考核后再着手完成新产品的生产任务。 公司的财务兼行政副总裁日子也过得不错。他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一是缩短应 收账款的账期。他认为缩短客户的付款期限是缩短应收账款账期的捷径。原来的 付款期限为 60 天,现在已减少到 30 天。另外,他还发出通知:超过新定期限的 客户将不再享受付款宽限期。其实,他也知道这种方法对销售不利,但销售不是 他的考虑重点。他关心的只是为公司尽快收回货款,减少利息成本,因为在新的 绩效评估系统中这才是他的 KPI。 诊断分析 不难看出,龙腾家电公司的销售部和生产部矛盾突出,而且财务部 的做法也与销售部的目标相抵触。由于生产部门要把新产品的投产时间推迟到年 中绩效考评之后,销售部门有可能无法按时交货。财务部门为了降低利息损失, 擅自缩短了大客户的付款期限,这很可能会招致大客户的不满,甚至投向竞争 对手的怀抱。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新产品无法使公司的销售额增加 25%,公司无 法达到预定销售目标的 90%。 造成横向失衡的原因是由于各方努力的方向不同。各方的努力方向取决于各 方的目标,而目标归根到底是由公司的绩效评估体系决定的。单从完成目标的角 度上讲,各位副总裁的做法无可厚非,真正出问题的是公司新的绩效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设定了相互矛盾的目标,所以导致各个副总裁的做法相互矛盾。 虽说从顾全大局上讲,至少财务副总裁和生产副总裁都交了一份不及格的答 卷,可是我们发现他们的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尽管公司的 CEO 和董事会 对公司的战略一清二楚,但是 CEO 以下的中高层经理们对战略没有统一的认识。 此外,具体负责实施新绩效考核体系的人力资源部门对 CEO 的战略也不甚了了, 因此在设计新的绩效考核体系时没有考虑考核与战略要保持一致。这种与战略不 一致的绩效考核系统,在无形中加大了部门之间的摩擦,使整个组织处于散架 状况。 横向失衡不是孤立的现象,因为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 与战略脱节。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把企业的战略传达 到各级单位直至个人,并且严格根据战略设定目标、衡量工作进展的指标以及在 某段时间内要达到的指标值。也就是说,绩效管理体系应该与战略管理体系紧密 结合起来。 要使企业变成以战略为中心的组织,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战略的透明度,即要 让公司的每位员工都清楚地知道公司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公司打算如何实 现这个目标。 在龙腾公司的案例中,据了解,公司的几位高层领导都不太了解 CEO 的战略, 这表明该公司的战略几乎没有透明度,而这种情况在“一把手说了算”的传统 的国营企业中非常普遍。提高公司战略透明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公司制订战 略时让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越早让这些人员参与,他们对战略以及平衡计分 卡项目的支持力度也会越大。很难想像,一个感觉自己像局外人的副总裁会有热 情支持别人制订的战略。 案例 7: Quality Stamping 责任有限公司.Quality Stamping 是一家非常成 功的办公商用机器配件的制造厂.该公司是 IBM 主要的转包商,它由现任董事长 Richard M. Jackson 创建于二十世纪 60 年代.Mr. Jackson 辞职自己做转包商 前曾在 IBM 做了 10 年的机械师. 在 Jackson 的领导下,Quality Stamping 迅速地成长并扩大其经营.历经 二十世纪 70 年代,该公司的销售量以每年 15%的速度增长.公司由开始在 Mr. Jackson 的车库变为拥有两座大楼,40 名雇员包括 10 名机械师、20 名机械冲压 工、6 名其他雇员及 3 名秘书.Quality Stamping 从未卷入过任何雇员对人事政 策不满的纠纷中,也未试图组建工会组织,员工也从未提出组建工会的愿望 .该 公司雇员的流动率极低,仅为 5%,即每年平均两位员工.尽管如此,据对辞职 人员访问的显示,大部分员工离开是基于个人原因而与公司政策无关. Quality Stamping 从没有一个关于工资和薪金的计划.Mr. Jackson 经常去调查 同行业的可比工作率,然后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标准作为起点.他坚信把薪金公 开化是对雇员隐私的侵犯. 但是 Mr. Jackson 的弟弟(公司的官员)最近在《哈佛经济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看到一篇文章,与 Jackson 对工资保密的逻辑背道而驰. 文章作者是全国知名的工业及组织方面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行为原则的基础就是 必须将工资标准让所有雇员都知道,如果它们会对员工的业绩和表现有影响 .这 样,工资的保密制度将让工资标准不能扮演一个可以激励雇员的角色.在权威性 的报刊上读到的管理理念,Mr. Jackson 没有考虑它对现行体制的适用性,便 决定转变他的政策,将每个雇员的工资标准公开化. 他从 20 名机械冲压工开始实行.命令财务部总结出一份表格(图 1.1),列出 每位雇员的编号,在职年限及小时工资率.Jackson 将这份表格在上午茶的前 5 分 钟贴到了员工休息室里.半小时后,Mr. Jackson 接到了机械冲压主管的电话.看到 那份工资薪金表后,雇员间开始激烈地争论.到下班的时候,20 名雇员中的 12 名都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参与到争论中.他们拒绝回去工作,直到他们中的一些 人降低或提高薪水.另外,以 Marjorie Smith 为首的一群雇员还与所在城市的国 际机械师联盟(IAM)联系以寻求帮助,并建议组建工会. 图 1.1 Quality Stamping 公司工资薪金表 为什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请对该案例做分析。 诊断分析: 公平性理论 研究已表明公平和非公平对雇员会产生极为戏剧化的反应.实际上,发展完善的 理论研究已经集中在这一现象上.可以确信的是一位雇员如果被不公平地对待 (比如,在公司工作 10 年的雇员却没有刚来的雇员赚得多,像 Quality Stamping 案例),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工作表现. 根据公平性理论,分配公正(distributive justice)的原则对雇员是至关重 要的.公正分配指所有的部门得到相同的结果/投入比例.在这种关系中,所有人 的结果和投入间的比例关系是相等的.这样,公正的分配可定义为公平性. 因为 平等与否会在员工中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所以薪资管理者在进行报酬决策时 必须认真的考虑这个因素.薪资的相对水平也十分重要,至少与报酬的绝对数量 同等重要.如果某人认为一个组织中具有平等,那么他就愿意为这个组织工作, 反之则会拒绝或离去.这会对整个组织的经济状况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规划, 管理及审核薪资工作时,管理者应十分重视这个因素. 外部,内部和个体平等 近年来,薪资管理理论家已认识到平等绝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其中涉及到多种因 素.投入的计算对于个人来说是很主观的,一个精算师在计算工作投入时可能会 想到许多方面的事情.他可能注意到目前精算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所以他应该 比从事供大于求的工作的人(比如小学教师)得到更高的工资,经济学家定义 雇主情愿付出的工资(劳动力需求)与雇员愿意接受的工资(劳动力供给)的 组合(交点)为交换率.某人所从事职业的外部市场交换率或交换价格极为他能 在工作中创造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将他的工资与外部市场普遍工资相比较那么他 就是在寻求外部平等. 一个员工不仅会寻求外部平等,他还可能将他的投入与其他员工相比较. 外部平等 外部平等是一个公平标准,它要求一个雇主给与雇员的报酬与该行业的市场普 遍价格相一致.我们都知道医生的工资比律师高,商学教授的工资比历史学教授 高,这种差异并不表示这些职业对于雇主的内在价值有何不同,而仅仅反映各 职业市场供求的差异.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劳动力需求(雇主情愿支付的最高工资水平)与 劳动力供给(雇员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水平)的交点所对应的工资等于交换率 时,便实现了外部平等. 内部平等 它也是一个公平标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要求雇主支付给雇员的薪酬 与每种工作的相对内在价值相符.理论上讲,内部平等涉及的是一个工作对于雇 主的价值,此价值可能与市场没有直接联系.后面章节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内部平 等和外部平等机制可独立运作,但目前我们对于内部平等的了解远不及外部平 等.有人认为某工作给雇主带来的实际经济价值是内部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另 一种看法则关注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包括员工的技术水平,努力程度和所需的 培训. 个体平等 此标准要求雇主根据员工个人价值的差异而给予不同的报酬.最简单的情况, 就是对于从事同种工作的员工,优秀工人应比差一些的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价值 因素包括资历(为雇主工作的时间),贡献和工作业绩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考虑薪资目标时,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内部,外 部,个体平等三者保持独立.因为,首先,在薪资实践中,它们各自体现了不同 的目标.这三种平等都有复杂的,而又各不相同的特征和因素.外部平等主要涉 及到供求相互作用的外部经济现象.而内部平等则更多涉及到工作本身的各种因 素-责任感,教育,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条件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因素与 外部市场条件没有明显联系.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也会相互冲突,这时,管理者 就应该在内外部平等间努力寻求一个折衷方案. 外部,内部和个体平等要作为独立的目标分别考虑,还因为管理层是否能 做到这一点会对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对于整个行业,一个员工的工资可能已 经很高了,但他或她也许仍感到不满意,因为报酬不足以反映他的工作对于雇 主的内在价值.或者,一员工可能觉得工资已实现了内部平等,但因为此工资不 能充分体现他与其他员工的价值差异,他也会感到不满意. 案例 8: 某公司为一家主要从事 IT 产品代理和系统集成的硬件供应商,成立 8 年来 销售业绩一直节节攀升,人员规模也迅速扩大到了数百人。然而公司的销售队伍 在去年出现了动荡,一股不满的情绪开始蔓延,销售人员消极怠工,优秀销售 员的业绩开始下滑,这迫使公司高层下决心聘请外部顾问,制定销售人员的薪 酬激励方案。 这家公司的销售部门按销售区域划分,同一个区域的业务员既可以卖大型 设备,也可以卖小型设备。后来,公司对销售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将一个销售 团队按两类不同的产品线一分为二,建立了大型项目和小型设备两个销售团队, 他们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潜在客户群。但是,组织结构虽然调整了,两部门的工 资奖金方案没有跟着调整,仍然沿用以前的销售返点模式,即将销售额按一定 百分比作为提成返还给业务员。这种做法,看似是不偏不向,非常透明,但没能 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造成两部门之间的矛盾,于是出现了上面讲到的现象。 诊断分析 这种分配机制产生的不合理现象具体有: 一、对于大型通信设备的销售,产品成本很难界定,无法清晰合理地确定返 点数。同时,很多时候由于竞争激烈,为了争取客户的长期合作,大型设备销售 往往是低于成本价销售,根本无利润可以返点。 二、销售返点模式一般一季度一考核,而大型设备销售周期长,有时长达一 两年,客户经常拖欠付款,这就使得考核周期很难界定。周期过短,公司看不见 利润,无从回报销售人员;周期过长,考核前期销售人员工作松散,经常找不 到订单。 三、大型设备成交额很大,业务员的销售提成远远高于小型设备的销售,这 导致小型设备的业务员心理不平衡,感到自己无法得到更高的收入,公司对自 己不够重视,于是工作态度开始变得消极。 四、大型项目一般是团队合作,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亲自领导,需要公 司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如何将利润分给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分配原则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销售返点模式难以回答的。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这个公司设计了一套量身定做的工资奖金方案。首 先,对两个销售团队重新进行职责定位,分别撰写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 工作分工,保证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同时对基本工资进行了不同幅度的调 整。然后,将两个团队工资分配体系彻底分开,即为两个团队分别设计一套完整 的自成一体的工资奖金方案:小型设备销售采取以成本利润为基础的返点模式, 而大型项目采取的是以目标绩效为基础的年薪制;小型设备采取个人激励,而 大型设备采取团队激励;小型设备考核周期为季度考核,大型设备是以项目为 周期的考核。最后,根据两类设备的特点,为销售人员设计不同的能力要求。 一个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往往会带来员工薪酬结构、绩效目标的变化。工 资奖金的变化,应为公司战略和新的管理模式服务。在我们试行新的薪酬激励方 案时,经常听到很多抱怨,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要保证一个新的销售人员薪酬 激励政策的顺利执行,应该考虑下面的几个方面: A、建立正确的销售文化和销售回报理念,保证公司政策适当向销售人员倾 斜。 B、业务指标设计合理,确保指标可控,可以实现和容易操作。 C、注意对新政策的沟通,使上下级理解支持新政策。 D、工资激励政策不宜经常变化,特别是在考核周期内,做到说话算数 案例 9: 张某是某知名软件公司开发部的高级工程师,自 1995 年进入公司以来,表 现十分出色,每每接到任务时总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并时常受到客户 方的表扬。在项目进行时还常常主动提出建议,调整计划,缩短开发周期,节约 开发成本。但在最近的几个月里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不再精神饱满地接受任务了 同时几个他负责的开发项目均未能按客户要求完成,工作绩效明显下降。开发部 新任经理方某根据经验判断导致张某业绩下降的原因是知识结构老化,不再能 胜任现在的工作岗位了。立即向人力资源部提交了《关于部门人员培训需求的申 请》,希望人力资源部能尽快安排张某参加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让张某开阔一 下思路。HR 部门接到申请后,在当月即安排张某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周的关于编 程方面的培训、研讨会。一周结束回到公司后,状况没有出现任何改变。 如果你是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你将怎么样进行解决? 人力资源部主动与张工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张工工作 绩效下降的关键是对新上任的方经理的领导方法不满意,同时认为自己是公司 的老员工,不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技术能力都可以胜任部门经理的工作,但公司 却没有给他晋升的机会。其实导致张工工作绩效下降的真正原因是:A 与新任经 理的关系不太融洽;B 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而不是因为知识结构的 老化。 当绩效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缺乏培训的结果,应该深入了解其 真正的原因。其实导致绩效下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A.由于组织结构设置、内部 流程等方面存在问题;B.员工与上级的关系、工作地点或环境发生变化等;C.岗 位或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态度、知识或技巧没能适应转变。所以,人力资源部门 的人员需要做出必要的判断后,方能拨云见日。 案例 10: 某企业集团聘请招聘专家为其下属百货公司选拔总经理。在最后阶段,招聘 专家对一路过关的四位候选者使用了情景面试的方法。四位候选者被安排同时观 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如下: 画面呈现一座小城市,画外音告知这是一个中等发达程度的小县城。镜头聚焦于 一家百货商场,时间显示当时是上午 9 时 30 分。这时,商场的正门入口处出现 了一位身高 1 米 80 左右、穿皮夹克的年轻小伙子。他走进商场,径直走向日用品 柜台。柜台里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女售货员。小伙子向女售货员说:“拿包牙 膏。”女售货员问:“什么牌子?”“中华牌。”小伙子答道。女售货员说:“三块 八毛”小伙子掏出钱包,取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女售货元找给他 96 元 2 角。 然后,小伙子将钱和牙膏收好,走出了商场。 画面重新回到了百货商场正门,时间显示是上午 10 时整。这时,一位身高 1 米 65 左右、穿笔挺西装的小伙子出现在门口,并径直向日用品柜台走去。“同志, 要点什么?”女售货员问道。“一支牙刷。”小伙子答道。“什么牌子?”女售货 员接着问。小伙子用手指了其中的一种。女售货员说:“两块八毛钱。”小伙子掏 出钱包,取出一张十元的人民币递给了女售货员。女售货员给小伙子一只牙刷并 找回 7 元 2 角钱。然而,小伙子突然说:“同志,你找错钱了,我给你的是一百 块钱 “你给我的明明是十块钱呀!”女售货员吃惊地说道。 “我给你的就是一百块钱,赶快给我找钱,我还有事情要做!”小伙子提高了嗓 门,语气也相当严厉。 女售货员急了,声音也提高了八度:“你这人怎么不讲理呢?你明明给的是十块 钱,为什么偏要说是一百元呢?你想坑人啊?” 这时,日用柜台边已经聚拢了十几位买东西的顾客看热闹。这位小伙子似乎实在 难以容忍了,向整个人群说道:"大伙都瞧瞧,这是什么服务态度!你们经理呢? 我要找你们经理。" 说来也巧,百货商场的总经理正好从楼上下来,看到这边有人围观,便走了过 来。 总经理看上去是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怎么回事?”总经理问道。 女售货员看到总经理来了,像来了救兵一样,马上委屈地向总经理告状:“经理, 这个人太不讲理了,他明明给我的是一张十块钱,硬说是一张一百块钱。” 经理见她着急的样子,立即安慰她说:“张姐,别着急,慢慢讲,他买了什么? 你有没有收一百块钱一张的人民币?” 这位被总经理称为"张姐"的女售货员心情似乎平静了些。"他买的是牙膏, 嗷。。。。。。不,他买的是牙刷。对了我想起来了,今天,我没收几张一百块钱的 人民币,有一位高个儿给了我一百块钱,他买的是牙膏。这个人给我的就是十块 钱。" 总经理听了张姐的话,眉头有些舒展,转身走向人群中那位身高 1 米 65 左右的 小伙子,很有礼貌地说道:"很不好意思出现了这种事情。您能告诉我事情的真 实情况吗?"小伙子也似乎恢复了平静,同样有礼貌地坚持自己付给女售货员的 是一张一百块钱,是女售化员将钱找错了。这时总经理环视了一下人群,然后将 视线定格在这位小伙子身上,继续有礼貌地说:"这位先生,根据我对这位售货 员的了解,她不是说谎和不负责任的人,但是我同样相信您也不是那种找茬的 人。所以为了更好地将事情弄清楚,我可否问您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小伙子 问道。"您说您拿的是一张一百块钱,请问您有证据吗?"总经理问道。小伙子的 眼睛一亮,马上提高了嗓门说:"证据?还要什么证据?不过我想起来了,昨天 我算帐的时候,顺手在这张钱的主席像一面的右上角用圆珠笔写了 2888 四个数 字"。你们可以找一下。"总经理立即吩咐张姐在收银柜中寻找,果真找到了一张 主席像一面用圆珠笔写 2888 的一百块钱纸币。这时,小伙子来了精神,冲着人 群高喊:"那就是我刚才给的一百块钱,那个 2888 就是我写的。不信,可以验笔 迹。" 人群开始骚动,顾客们明显表示出对商场的不满。镜头在人群、小伙子、张姐和 总经理之间切换的脸上。 这时录像结束,并在屏幕上弹出两个问题: 1.假如您是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您将如何应付当时的局面? 2.作为总经理,您将如何善后? 四位候选者被要求准备 10 分钟,然后分别向专家组陈述自己的答案,时间不超 过 5 分钟。 请问:什么是情景面试?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经理,你如何评价招聘专家提供的这个情景面试题的质量? 案例分析   情景面试应用于人才选拔是基于心理学家勒温的著名公式:B=f(P×E)。这 个公式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 其当时所处情景或环境(Environment)的函数。换句话说,候选者面试时的表现 是由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当时面对的情景共同决定的。如果考官能够恰当地选择情 景并保证情景对不同候选者的一致性,那么,不仅可以诱发候选者的相应行为, 而且能够说明候选者行为的不同是由其素质不同所致。本案例中的情景面试旨在 选拔集团公司下属的百货公司总经理,选择录像情景非常恰当,同时由于四位 候选者同时观看录像且问题一致,因此整个选拔程序的设计是公平合理的。第一 个问题的设置在于考察候选者的快速决策能力,由于允许他们有 10 分钟的准备, 因此也检验他们对问题分析的深度。第二个问题的设置则在于考察他们将突发事 件与管理制度相关联的能力。 A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他首先向那位小伙子道歉,承认他的下属工作失误,然后当众批评女售货员, 并如数找给小伙子 97 元 2 角。这样做的理由是,90 多块钱是小事,影响正常营 业、损害公司形象是大事。事件持续的时间越长,对百货公司越不利。至于女售 货员所受到的委屈,可以在事后进行心理上的安抚。 B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她首先诚恳地向那位小伙子和在场的顾客道歉,因为她手下的员工出言不逊, 冒犯了顾客。她也主张要将 97 元 2 角钱当场如数找给小伙子,但并不是承认自 己的员工搞错了,而是奉行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一理念。并向在场的顾客承诺将 继续追查此事,如确系售货员失误要从严处罚,同时向顾客当事人承认错误和 赔偿。另外,她还诚恳地要求小伙子为配合百货公司的工作,留下联系方式。 C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他认为只要他在那位小伙子耳边说上两句话就行了。他的话是"哥儿们,请跟我 到后面看一看,我们有内部录像系统。"他的理由是,整个事件明显是欺诈,对 付欺诈的手段就可以以毒攻毒,让其知难而退。 D 候选者答案的大意是: 他要当众揭穿“骗子”的伎俩,并与公安部门相配合对之进行打击。他首先私下 吩咐保安人员报警,然后向小伙子发问:您确定您支付的是一百块钱,而不是 十块钱,是吗?"得到认可后进行推理:"既然您支付的是一百块钱,上面又写有 2888,那么这张钱上应该有您的指纹。既然您没有支付十元钱,那么,收银柜内 今天收到的所有十元纸币上就不会有您的指纹。如果经查证有一张十元纸币上有 您的新鲜的指纹,又如何解释呢?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经理,你如何评价上面 4 为候选人的回答? 谁适合做总经理呢? 候选者的优点在于能够从公司大局出发,分清轻重缓急,具备作为公司总经理 的基本思维素质。但是,其具体做法毕竟是委曲求全,且有向不法行为低头之嫌 B 候选者的优点与第一位相似,但较为主动一些。在无法立即判断孰是孰非之际 突出"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让顾客明白,百货公司做让步性决策的前提是对顾 客的热爱。但是,这种做法仍然没有负起道义的责任。 候选者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道义感,对恶势力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但是,他犯 了一个大忌,就是职业经理人应以诚信为本。"内部录像系统"在"中等发达程度 的小县城"里的百货公司中是绝对不可能有的。候选者如果没有意识到"中等发达 程度的小县城",便是信息管理能力方面的欠缺;如果意识到了,便是以诈还诈 了。 D 候选者的最大优点在于对问题分析的深刻性,他敏锐地抓住了诈骗者逻辑上 的盲区,当场予以揭穿是有震撼力的。从道义的角度上讲,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作为职业经理人,"得理也饶人"是一大招财秘诀。何况女售货员在有理的 情况下也不该出言不逊。因此,如果这位候选者在识破骗局的同时,又不忘向当 时的顾客群体展示亲和力,那么效果会更好。 总而言之,案例中情景面试的第一题旨在考察候选者的三层素质:洞察力一 一对事件本质的把握;全局观一一对形象力和"顾客至上"理念的理解;道义感 一一对社会上反诚信现象的态度。 案例 11: 小李 2000 年进入 A 公司做技术部门的工程师,并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 由于小李业务上一贯表现很突出,2001 年 12 月 A 公司安排小李到加拿大参加一 个产品的维修培训。当时小李与单位签了一个担保协议(协议内容附后),小李 在回国后,于 02 年 5 月辞职离开单位。A 公司就该协议要求小李赔偿四万元的违 约金,小李认为该要求不合理,认为 A 公司为他支付的全部培训费用只有来回 的差旅费和津贴,且该协议也是 A 公司的格式合同,小李及其妻子当时也只有 签字的份,所以不愿意赔偿 A 公司要求的四万元。 •担保协议内容如下: •甲方:**公司乙方:小李 丙方:小李的妻子 •应乙方的请求,丙方愿意为乙方赴加拿大进行(培训、考察)提供担保,甲方 经审查同意丙方作为乙方的经济保证人,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同意订立以 下协议: •一、乙方在赴加拿大进行(培训、考察)期间,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丙方应负 担保责任。 •1.未能按期返回; 2.未能完成预定进修(培训、考察)任务; 3.进行(培训、考察)期间造成甲方名誉或经济损失; 4.进行(培训、考察)后继续为甲方工作未满三年辞职或因故意违反甲方《奖惩 条例》被辞退。 •二、丙方的担保责任如下: •1.赔偿甲方为乙方进修(培训、考察)而支付的全部费用人民币五万元; 2.赔偿甲方名誉损失费一万元,经济损失费一万元;(此款不适用第一条之第 四项) 3.赔偿甲方要求履行担保义务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如律师代理费、交通费等); 4.上列培训责任可按乙方进修后回公司的工作服务期递减,即继续工作不满一 年的赔偿 80%,以后每工作满一年,递减 20%,直至服务期满不再承担赔偿责 任。 •三、丙方的保证责任为不可撤销之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期间不因其地位或财力 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四、如乙方违反本协议条例时,甲方有权先行要求丙方履行第二条担保责任。 如丙方拒绝履行担保责任的,甲方有权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五、丙方担保期限:自被担保人派出进修至回本公司继续工作服务期满止。 •你认为该公司做法是否适当? •小李要不要赔偿? 参考答案: 违约金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按实际损失《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 定的赔偿办法》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 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 的按约定办理。小李和 A 公司签订的担保协议应算是双方的约定内容,在出现争 议后,应该按照协议的有关条款办理。 • 另外,关于小李和 A 公司劳动合同的提前解除,1996 年 10 月 31 日的《劳动部 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三项中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可以在劳 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未经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任何一方解除劳 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 法》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在合同中规定了违约金问题,则要按照合同规定执 行。如果没有规定违约金,除非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否则不必赔偿。 第一种情况,是在试用期内辞职,不用赔付培训费。根据劳办发 (1995)264 号《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 第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出资(指有支付货币凭证的情况)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 培训,职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要求 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 • 第二种情况,当劳动合同期满,合同自然终止时,用人单位不应收取培训费。 • 第三种情况,培训费的赔偿也不包括进单位的“入门教育”,不包括单位为 调整人员和岗位而进行的转岗培训。 A 公司对小李的培训不属于上面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应该赔偿在担 保协议中规定的违约金。 • 案例 12: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一个有成长性的高新技术行业, 但随着公司的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原来的管理制度明显的跟不上企业的发展 需求,表现在:迫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现行绩效考核办法往往频繁调 整,然而员工积极性并无明显改善,抱怨之声依然不决于耳。可是,拿出一个能 为各方所接受的、公正的绩效考核办法又令企业管理层大伤脑筋,人才流失,难 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请问:该公司考核制度存在什么弊端? •你打算如何改进的? •1:绩效考核办法过于粗旷,绩效考核结果的处理非程序化,缺乏有效的申诉 机制 •2:绩效考核的结果同职业晋升、薪酬分配挂钩过于简单化,人才的选拔和任免 主观偏好较大。 •3:缺乏系统的人才晋升通道,内部晋升通道设计与执行不合理,薪酬分配缺 乏合理的业绩依据,薪酬与岗位职责、业绩考核脱节。 •4:对高层管理人员缺乏明确而持续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未加具 体分析,员工行为偏离企业总体目标,缺乏有效的导向和制约纠偏机制。 •组织再造,建立一套系统的组织结构体系, •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责任,制定岗位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有效的绩 效考核体系,

31 页 307 浏览
立即下载
孙光夫新编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孙光夫新编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主讲:孙光夫 2009 年 5 月 1 日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知识要求】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作协作的基本形式柜架。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一)组织设计理化的内涵 (二)组织设计的基础原则 组织设计的 8 条指导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管理幅度原则、专业化原 则、协调原则和明确性原则; 建全组织工作的 15 条基本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分级原则、授权原则、职责 的绝对性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权等级原则、分工原则、职能明确性原则、检查 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原则、平衡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便于领导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这是 最基本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最大,专业性强,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部门,有 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由于受个人业务、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一名领导人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 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企业组织设计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两 者不可偏废。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要求组织设计时,既要保证组织外部 环境和企业任务发生变化时,能够继续有序地正常运转;同时又要保证组织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根 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变更,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 二、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一)立体结构模式,又称多维组织、立体组织或多维立体矩阵制等,它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 它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 模式。 (二)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内部各组成的生产技 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要求,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并将其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 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它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使每一单位负有 “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 , 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的组织结构。 (三)分公司与总公司: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 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分公司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没有独立的章程和董事会,其全部资产是总公 司资料的一部分。 (四)子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是指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五)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种方式,与众多企业 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能力要求】 一、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1)分析组织机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主要因素有: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 战略目标、信息沟通。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断调整组织结构。 二、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 部门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1)以工作的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内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 小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和模拟分权制模式。 (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的 企业或项目之中,如某些跨国公司。从本质上说,它只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缺乏 明确性和稳定性,实用性较差。 第二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知识要求】 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能力要求】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 (一)组织结构诊断: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改革的目标,采集数据资料对组织机构诊断分析。 1.组织结构调查: 对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调查,掌握资料和情况。系统地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 有: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2.组织结构的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明确现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为提出改进方案打下基础。组织结构分析 主要有三方面: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哪些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 ? 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3.组织决策分析: 在分析决策应当放在哪个层次或部门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 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 4.组织关系分析 (二)实施结构变革:提出若干可行的改革方案可供选择,明确方法步骤具体措施和工作重点 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变革的征兆主要有: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 员工士气低落等, 2.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 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 二、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组织结构整合是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 第二节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知识要求】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而狭义的人力 资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从时限上看,五年以上的计划才可以称之为计划。 (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主要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2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二)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除了以上三种人员计划之外,还包括:人员培训开发 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计划。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呢;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 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 (一)外部环境:经济形势,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 (二)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性,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四、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 在制定狭义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即企业各类人员规划时,为了保证规划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有效 性,应遵循的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 则,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能力要求】 一、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企业的各类人员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活动,它的核心部分 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及供需综合平衡三项工作。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 序是: 1. 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 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 确而详实的资料。 3. 在分析人力资源需要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 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 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 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5. 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二、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 人员配置的计划;人员需求计划;人员供给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人力资源费用计划;人力资源政 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第三节 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预测的内涵: (一)预测:是计划的基础,是对未来状况做出估计的专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于通过各种定性 、 定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规律性。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是估算组织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组合,它是公司编制人力资源 规划的核心和前提,其直接依据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指企业根据既定的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人力资 源补充来源情况的分析预测。 (四)人力资源预测与人员规划的关系:人员规划是指企业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理的人力 资源,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 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3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存量与增量预测、结构预测、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三、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 作用是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 , 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对组织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两方面 四、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 主要有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的抵制,预测代价高昂,知识水平的限制等 五、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主要有 11 个: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生产需求(或者企业总产值);劳动力成本 趋势(工资料状况);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追加培训的需求;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旷工 趋向(或出勤率);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工作小时的变化;退休年龄的变化;社会安全福利保 障。 【能力要求】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现实人力资源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分析。其 具体程序: 一、准备阶段: 1. 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由企业总体经济发展预测系统、企业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预测系统 和人力资料预测模型与评估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构成。 2. 预测环境五影响因素分析: SWOT 分析法:S 代表优势(strength),W 代表劣势(weakness),O 代表机会(opportunity),T 代 表威胁(threat)。 竞争五要素分析法: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对竞争策略的分析、对自己产品替代品的分析、对顾客群 的分析、对供应商的分析。 3. 岗位分类 4. 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 二、预测阶段: 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平衡公式: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 工总数 第二单元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知识要求】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 【能力要求】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 二、对象指标与依据批标 (一)对象指标,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 (二)依据指标,是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性方法 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其中定性预测主要有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和德尔菲法。 (一)经验预测法:是指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 司的人员需求加以预测。 (二)描述法:是指人力资源计划人员可以通过对本企业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有关因素的变化进 行描述或假设。 (三)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估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专家(尤其是人事专家)对企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4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分析评估。 1.第一轮: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 2.第二轮: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问题一般以 25 个为宜),交付专家组评论评价, 然后由预测组织统计整理。 3.第三轮:修改预测结果。 4.第四轮:进行最后预测。 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 (一)转换比率法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实际上是要揭示未来的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员工的数量。员工总量需求预 测方法公式: 计划期末需要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率)/[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 增长率)] (二)人员比率法 采用人员比率法时,首先应计算出企业历史上关键业务指标的比例,然后根据可预见的变量计算出 所需的各类人员数量。 (三)趋势外推法 又称为时间序列法,是定量预测技术的一种。其实质是根据人力资源历史的和现有的资料,随时间 变化的趋势具有连续性的原理,运用数学工具对该序列加以引申,即从过去延伸将来,从而达到对 人力资源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的目的。 (四)回归分析法 是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 预测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因果法。 (五)经济计划模型法 是先将公司的员工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示出来,依此模 型及主要因素变量,来预测公司的员工的需求。 (六)灰色预测模型法 本质是经济计量模型法,不同的是,经济计算模型法对数据的完整性有很高的要求,而灰色预测模 型法能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 (七)生产模型法 是根据企业的出水平和资本总额来进行预测,它主要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总产出=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总生产率系数*正态分布误差 (八)马尔可夫分析法 主要思路是通过观察历年企业内部人数的变化,找出组织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由此推断未来的人 事变动趋势和状态,既可以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也可以预测企业内部的人员供给情况。 (九)定员定额分析法 1.工作定额分析法 2.岗位定员法 公式: 定员人数=岗位班作业平均体力过去时间总和/岗位作业时间标准 3.设备看管定额 公式:设备看管定额=岗位作业时间标准 / 看管单台设备班平均耗费的体力劳动时间 定员人数=计划需要同时开动的设备台数 / 设备看管定额 4.劳动效率定员法 公式:劳动定额=测定期班平均工作任务总量*岗位作业时间标准 / 班平均体力劳动时间总和 定员人数=计划期班平均工作任务总量 / 劳动定额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5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5.比例定员法 公式:定员比例=标志物数量*岗位作业时间标准/班平均体力过去时间总和 (十)计算机模拟法 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诸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是在计算机中运用各种复杂的数 学模式对在各种情况下企业组织人员的数量和配置运转情况进行模拟测试,从模拟测试中预测出对 各种人力资源需求的各种方案以供组织选择。 注意事项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量方法的注意事项: 1. 转换比率法和数学模型法都是以现存的或者过去的组织业务量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都适合 于预测具有共同特征的员工的需求。如果员工的数量不仅取决于业务量一个因素,而是取决于多个 解释变量,那么就需要用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都是以函数关系不变作为前提,但是,这经常是不符合实际的,因 此需要用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修正。 第三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预测 【知识要求】 影响企业人员需要的因素有很多,而且不同人员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做人力资源需求预 测时,必须根据岗位的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确定合理而具体的影响参数。 【能力要求】 第四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预测 【能力要求】 一、企业专业技能人员结构预测 对专门技能人员而言,在企业技术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同工种的员工人数存在稳定的比例关 系。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比例关系对其数量和结构进行预测。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结构预测 对经营管理员而言,若没有发生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其人员数量与基层人员呈稳定的比例关系; 若生产技术、销售技巧等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其人员分类结构较为稳定;若社会的文化水平提高速 度较平稳,其人员学历结构较为稳定;若社会生活水平生活节奏保持稳定,则其人员的年龄结构较 为稳定。 第四节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求平衡 第一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知识要求】 企业人员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其预测类型也包括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两种。 【能力要求】 一、企业人员供给预测步骤 二、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 (一)人力资源信息库: 人力资源信息库是计算机运用于企业人事管理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建立的、记录企业每个员工 技能和表现的功能模拟信息库。 (二)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三)马尔可夫模型: 马尔可夫模型是分析组织人员流动的典型矩阵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发现组织人事变动的规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6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律,推测组织在未来的人员供给情况。 第二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 【能力要求】 供求关系的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应平衡;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结果是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 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供小于求。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7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知识要求】 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一)个体差异原理 员工测评的对象是人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存在而且具有区别时,员工测才评才具有现实的客观基 础。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认为: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为意志所转移 的。 (二)工作差异原理 (三)人岗匹配原理 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理,根据人体间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 自最合适的岗位上,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即保持个性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同构性 , 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 ; 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一)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 (二)开发性测评:是指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三)诊断性测评:是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 (四)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程度为目的的 测评,它经常穿插在选拔测评中。 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所谓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是指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既要尽量采取客观的测评手段与方法,又 不能忽视主观性综合评定的作用;既要强调客观性,又不能完全追求客观性,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测 评工具客观性与测评主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让它们彼此优势互补,而不要相互对立。 (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所谓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而定量 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 (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静态测评是指对被测评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测,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 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静态测评的优点是便于横向比较,可以看清被测评者之间的相 互差异及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但缺点是忽视了被测评者的原有基础与今后的发展趋向。 (四)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素质测评是对一个人的德、能、识、体的素质的测评,而绩效测评是一种业绩实效的考查评定。素质与 绩效互为表里,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而绩效是素质高低的事实 证明。因此,应该从素质测 评中预测绩效,从绩效测评中验证素质。 (五)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所谓分项测评,是把素质分解为一个个的项目分别独立进行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简单相加。所谓 综合测评,则是对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系统的测评。 四、员工素质测证量化的主要形式 (一)一次量与二次量化 (二)类别量五模糊量化 (三)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8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四)当量量化。所谓当量量化,就是先选择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 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 五、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一)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 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的测评对象的数量与质量的测评起着“标尺”作用。素质只有通过标准体系, 或者把它投影到测评标准体系中,才能表现它的相对水平与内在价值。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 个要素组成。 1.标准: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 的描述与规定。 2.标度: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 频率的规定。 3.标记:所谓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或数 字来表示,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 (二)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 测评标准体系设计为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横向结构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 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纵向结构是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牲或表征进行描述与 规定,并按层次细分。 1.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 员工的素质,很多人也称之为能力,是由多种要素耦合而成的。在测评标准体系的设计中,可以概 括为结构性要素、行为性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三个方面。 (1)结构性要素,是从静态的角度来反映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构成。它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2)行为环境要素,是从动态角度来反映员工素质及其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特性,主要是考察员工的 实际工作表现及所处的环境条件。 (3)工作绩效要素,是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水平的综合表现,通过对工作绩效要素的考察,可以对 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 在测评标准体系中,一般根据测评的目的来规定测评内容,在测评内容下设置测评目标,测评目标 下设测评指标。 (1)测评内容:是指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它具有相对性。 (2)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筛选综合后的产物。有的测评目标是测评内容点的直接筛选结果,而 有的则是测评内容的综合。测评目标是素质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 (3)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目标操作化的表现形式。 关系: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 象与范围,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则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 (三)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 是依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一般是对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或诠释。 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是对测评客体外延的比较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效标参照性体系与测评客体本身无关,而常模参 照性指标体系则与测评客 价格客体直接相关。 六、品德测评法 (一)FRC 品德测评法 所谓 FRC 品德测评法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试方法。这种品德测证方法的基本思 路是借助计算机的分析技术,从个体品德结构要素中确定一些基本要素,再从基本要素中选择一些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9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表征行为或事实,然后要求被测评者就自己是否具备这些表征行为与事实予以报告。 (二)问卷法 采用问卷测验形式测试品德是一种实用、方便、高效的方法。 (三)投射技术 设射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广义的投射技术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证技术。 狭义的投射技术是指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现 在被测评者面前,不给任何提示、说明或要求,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听到或想到什么。 七、知识测评 知识测评实际对人们掌握的知识量、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测量与评定。 八、能力测评 能力测评包括一般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和学习能力测评 【能力要求】 一、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1.收集必要的资料 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姐 3.测评方案的制定 (二)实施阶段 1.测评前的动员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3.测评操作程序 (三)测评结果调整 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 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4.测评数据处理 (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 1.测评结果的描述 2.员工分类 4.测评结果分析方法 第二节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单元 面试的基本程序 【知识要求】 一、面试的内涵 二、面试的类型 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面试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又 称为规范化面试,是指依照预先确定的题目、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面试,要求做到程序的结构化、题 目的结构化和评分标准的结构化;非结构化面度是指在面试中事先没有固定的柜架结构,也不使用 确定答案的固定问题的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是介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之间的一种面试形式。 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面试可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单独面试又称序列化面试,是指面试考 官与每一位应聘者单独交谈的面试形式;小组面试又称同时化面试,是指面试考官同时对若干个应 聘者(应聘者小组)进行面试的形式。 3.根据面试的进程,面试可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一次性面试是指用人单位将应聘者集中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0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在一起一次性完成的面试;分阶段面试是指用人单位分几次对应聘者进行面试。 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面试可分为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在情境性面试中,面试题目主要是 一些情境性的问题,即给定一个情境,看应聘者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如何反应的;在经验性面试中, 主要提问一些与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验有关的问题。 三、面试的发展趋势 1.面试形式丰富多样 2.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 3.提问的弹性化 4.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 5.面试考官的专业化 6.面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 【能力要求】 一、面试的基本程序 (一)面试的准备阶段 1.制定面试指南 (1)面试团队的组建 (2)面试准备 (3)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 (4)面试评分技巧 (5)面试评分方法 2.准备面试问题 3.评估方式确定 4.培训面试考官 (二)面试的实施阶段 1.关系建立阶段 2.导入阶段 3.核心阶段 4.确定阶段 5.结束阶段 (三)面试的总结阶段 1.结合面试结果 2.面试结果的反馈 3.面试结果的存档 二、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1.面试目的的不明确 2.面试标准的不具体 3.面试缺乏系统性 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 5.面试考官的偏见 三、面试的实施技巧 1.充分准备 2.灵活提问 3.多听少说 4.善于提取要点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1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5.进行阶段性总结 6.排除各种干扰 7.不要带有个偏见 8.在倾听时注意思考 9.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注意事项 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 1.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 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 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6.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7.关注特殊员工 8.慎重做决定 9.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第二单元 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知识要求】 一、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 面试问题通常会涉及教育、培训、工作经历、职业发展、自我评价、家庭背景、求职动机、专业知识和技 能等方面。具体可分为七种类型:背景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维性问题、经验性问题、情境性问题、压 力性问题、行为性问题。 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 行为描述面试简称 BD(behavior description)面试,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与一般结构化面试 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面试问题都是基于关键胜任特征的行为性问题。这种面试方法在于对目标岗 位进行充分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所需的关键胜任特质进行清晰的界定, 然后在应聘者过去 瓣经历中探测与这些要求相关的行为样本,在胜任特质的层次上对应聘者做出评价。 (一)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 (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 (三)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 在进行行为描述面试时,面试考官应把握住 4 个关键的要素: 1.情境(situation),即应聘者经历过的特定工作情境或任务; 2.目标(target),即应聘者在这情境当中所要达到的目标; 3.行动(action),即应聘者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4.结果(result),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 结果。 第三单元 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 学习目标 掌握招聘决策中的群体决策方法 第三节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单元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 【知识要求】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2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一、评价中心的含义 评价中心是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简称 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在规定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 位,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通常,被评人通过讨论得到一个全体成员一致认为的用于问 题解决的决策方案,评价者通过被评人在讨论中的语言及行为的观察评价被评人的领导能力、人际 沟通技巧、主动性、口头表达能力、说服力、自信心等能力。一般情况下,无领导小组讨论都要进行录 像,然后评价人员根据录像内容进行评分。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 1.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可分为无情境性讨论和情境性讨论: 无情境性讨论一般针对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进行;情境性讨论一般把应聘者放在某个假设的情境 中来进行。 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 不定角色的讨论是指小组中的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可以自由地就所讨论的问题发 表自己的见解;指定角色的小组讨论中,应聘者分别被赋予一个固定的角色。 四、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具有生协的人际互动效应 2.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 3.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 4.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 5.测评效率高 (二)缺点 1.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 2.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 3.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 4.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第二单元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 【知识要求】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 无领导小组讲座旨员工素质测评的一种方法,目前流行的素质理论包括素质的“冰山模型”或“洋 葱模型”,把人素质从里到外大致划分成为内在素质(态度、动机、价值观等)、知识和技能、外在行 为三部分,其中外在素质只能通过外在行为来衡量。 二、题目的类型 (一)开放式问题 (二)两难式问题 (三)排序选择型问题 (四)资料争夺型题目 (五)实际操作型题目 三、设计题目的原则 (一)联系工作内容 (二)难度适中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3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三)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能力要求】 一、选择题目类型 二、编写初稿 三、调查可用性 四、向专家咨询 五、试测 六、反馈、修改、完善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第一节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 第一单元 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 【知识要求】 一、员工培训规划的概念 它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 , 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 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作出的统一安排。 二、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 培训规划作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活动实施方案,其制定过程必须 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系统性 2.标准性 3.有效性 4.普遍性 三、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培训的目的 2.培训的目标 3.培训对象和内容 4.培训的范围 5.培训的规模 6.培训的时间 7.培训的地点 8.培训的费用 9.培训的方法 10.培训的教师 11.计划的实施 【能力要求】 一、制定培训规划基本步骤: 1.培训需求分析 2.工作岗位说明 3.工作任务分析 4.培训内容排序 5.描述培训目标 6.设计培训内容 7.设计培训方法 8.设计评估标准 9.试验验证 二、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单元 教学计划的制定 【知识要求】 一、教学计划的内容 二、教育计划的设计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最优化原则 4.创新性原则 【能力要求】 一、国外常见的几种教学计划设计程序 1.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 2.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3.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 二、我国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 主要步骤: (1)确定教学目的;(2)阐明教学目标;(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4)选择教学策略;(5)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4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选择教学方法及媒体;(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7)评论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修正。 第三单元 培训课程的设计 【知识要求】 一、培训课程的要素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教材 4.教学模式 5.教学策略 6.课程评价 7.教学组织 8.课程时间 9.课程空间 10.培训教师 11.学员 二、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企业和学员的需求。 2.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学员的认知规律。 3.培训课程的设计应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三、课程设计文件的格式 1.封面 2.导言 3.内容大纲 4.开发要求 5.交付要求 6.产出要求 【能力要求】 一、培训项目计划 二、培训课程的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1.学员分析 学员分析是指通过采访学员、现场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培训学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过程,分析 结果汇总学员分析报告表内。 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指分析学员所在岗位或目标岗位对就职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要求的过程,分 析结果应汇总在任务分析报告表中。 3.课程目标分析 课程目标分析是指在培训课程结束时,希望学员通过课程学习能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 (二)培训环境分析 培训环境分析是指对开展培训的环境与条件进行分析。 三、信息和资料的收集 四、课程模块设计 五、课程内容的确定 六、课程演练与试验 收集学员、同事、专家的意见常用的方式: 1.头脑风暴法,让参与者自由讨论,主持者记录下各种建设,提炼的修改意见。 2.问卷调查法,根据课程要素或培训流程设计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学员、同事和 专家进行调查,并回收、处理和分析调查问卷,提炼出修改意见。 七、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 在课程预演结束以后,甚至在培训项目开展以后,要根据学员、有关问题的专家以及同事的意见对 课程进行修订。课程需要做出调整,有些甚至可能要对整个培训课程进行重新设计。 八、课程设计的应用实例 注意事项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1.相关性。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企业生和经营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自觉地去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实 践的要求,主动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趁势。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5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2.有效性。培训内容的有效性是判断培训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3.价值性。培训课程内容最终是为学员服务用的,如果它既满足学员的兴趣,又反映培训的需求, 那么该内容就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能被学员所可和同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使学员不仅“好 学”而且“乐学”,有利于培训质量得到真正提高。 二、课程内容制作的注意事项 三、不同企业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 1.创业初期:提高创业者的营销公关能力、客户沟通能力。 2.发展期:提高中层管理员的管理能力。 3.成熟期:提高企业的素质。 第四单元 企业培训资源的开发 【知识要求】 一、培训中的印刷材料 二、培训教师的来源 (一)聘请企业外部培训师 (二)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师 【能力要求】 一、设计合适的培训手段 1.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 2.学员的差异 3.学员的兴趣与动力 4.评估手段的可行性 二、开发培训教材的方法 三、培训教师的选配 第五单元 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 【知识要求】 一、管理人员的层次等级 1.高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掌舵人,他们应该具有广阔视野,能系统地把握当今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 形势;具有洞察力,能洞察企业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局的战略眼光,能对企业的战略目标 和方针进行创造性的规划、决策和控制。 2.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是指企业各级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他们承担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职能工作的 具体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3.基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员是指在企业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一线执行管理职能的直接管理人员,包括在生产和服 务一线中起监督、指导作用的监工和领班等。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 诚度。 二、管理人员的技能组合 【能力要求】 一、企业管理人员的一般培训 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6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五、管理技能开发的基本模式 (一)在职开发 (二)替补训练 替补训练是指让管理人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熟悉其直接上级的职责,每一名都被指定为 替补训练者,一旦其上级离任,替补训练者即可按预先程序准备接替其工作。 (三)短期学习 (四)轮流任职计划 轮流任职计划是指让主要的和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轮流任职的培训方式。 (五)决策模拟训练 决策模拟训练又称“解决和处理问题方法训练”,是指通过模拟各种决策情况,训练学员如何选择 各种策略,以及在诸多方案中如何作出选择,它的目的是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六)决策竞赛 决策竞赛是指对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决策的模拟设计,提高参赛者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决策技巧。 (七)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管理人员开发方法。 (八)敏感性训练 第三性训练是直接训练管理人员对其他人的敏感性的培训,它强调的不是训练的内容,而是训练的 过程;不是思想上的训练,而感情上的训练。 (九)跨文化管理训练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学会尊重各自的文化,并转化为竞争优势。培训的方式是讲 课和开展讨论。 第二节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第一单元 培训评估系统的设计 【知识要求】 一、培训效果与培训评估的含义 员工培训评估是指企业组织在员工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评 估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活动过程。培训效果是指企业和受训者从培训当中所获得的利益, 即通过系统的培训,员工可以端正工作态度,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掌握新的技术技巧;而企业则可 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促进销售额的上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取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 二、员工效果评估的作用和内容 1.作用 (1)保证培训需求确认的科学性 (2)确保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的合理衔接 (3)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 (4)保证培训效果测定的科学性 2.评估内容 (1)培训需求整体评估 (2)培训对象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评估 (3)培训对象工作成效及行为评估 (4)培训计划评估 三、培训效果评估的形式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7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一)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 1.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评估者依据自己的主观性的判断,而不是用事实和数字来加以证明。 2.正式评估 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尤其当评估结论要被高级管理者用来作为决策的依据,或者为了向特定群体说 明培训的效果时,就需要进行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往往具有详细的评估方案、测试工具和评判标准。它尽量剔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评估 更有信度。 (三)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 1.建设性评估 建设性评估是在培训过程中以改进而不以是否保留培训项目为目的的评估。如果评估结论表明培训 并不像培训者所期望的那样良好地运转,就可以对培训项目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改变培训的形式等 。 建设性评估经常是一种非正式的主观的评估。 2.总结性评估 总结性评估是指在培训结束时,对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培训项目本身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估。这种评 估经常是正式的和客观的。 【能力要求】 一、作出培训评估的决定 二、制定培训评估的计划 (一)选择培训的评估人员 (二)选定培训评估的对象 (三)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 (四)选择培训评估的形式 (五)选择培训评估的方法 (六)确定方案及测试工具 三、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四、培训项目成本收益成本 在对培训项目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时,通常采用投资回报率这一重要指标进行衡量和对比。其计算公 式如下: 投资回报率 = 培训项目产出 / 培训项目投入 * 100% 五、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六、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第二单元 培训评估标准的确立 【知识要求】 一、评估培训成果的标准 评估培训成果的标准是指企业和培训管理人员用来评价培训成果的统一尺度和规范。 二、培训成本的层级体系 三、培训效果的四级评估 (一)反应评估 反应评估是第一级评估,即是在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 (二)学习评估 学习评估是第二级评估,着眼于对学习效果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 的收获。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8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三)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 (四)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是第四级评估,通过对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企业或学员上司 关注的并且可量度的指标进行考查,与培训前行进对照,判断培训成本的转化情况。 四、制定培训评估标准的要求 (一)相关度 标准的相关度是指衡量培训的标准与培训计划预定训练或学习的目标之间的相关性。 (二)信度 信度是指对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测试时,其测量结果是长期稳定程度。 (三)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受训者取得的成果能真正反映其绩效的差别。 (四)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在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时,采集其测量结果的难易程度。 【能力要求】 一、培训评估标准的应用举例 二、五种培训成果的评估 (一)认知成果 认知成果可以用来测量受训者对培训项目中所强调的基本原理、程序、步骤、方式、方法或过程等所理 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二)技能成果 技能成果可以用来评价受训者对培训项目中所强调的操作技巧、技术或技能以及行为方式等所达到 的水准。 (三)情感成果 情感成果可以用来测量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态度、动机以及行为等方面的特征,例如受训者对培训 项目的各种反应。 (四)绩效成果 绩效成果可以用来评价受训者通过该项目培训对个人或组织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可以为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费用计划等决策提供依据。 (五)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指培训项目的货币收益和培训成本的比较。其公式是: 投资回报率 = 培训项目产出 / 培训项目投入 * 100% 或者: 投资净回报率 = (培训项目收益 - 培训项目成本)/ 培训项目成本 * 100% 第三单元 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 【知识要求】 一、培训效果的定性评估方法 培训的定性评估法是指评估者在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标准 , 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的方法。 二、培训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法能对培训作用的大小、受训人员行为方式改变的程度及企业收益多少给出数据解释,通 过调查统计分析来发现与阐述行为规律。 【能力要求】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19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评估者在培训结束以后亲自到受训者所在地工作岗位上,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培训对象在 工作中的业绩进行比较,以此来衡量培训对受训者所起到的作用。 四、座谈法 将受训者召集到一起开讨论会,让每一个员工讲述自己通过培训学会了什么,是如何把所学到的知 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的,以及他是否需要进一步帮助,需要什么帮助等问题,从中获取关于培训 效果的信息。 五、内省法 内省法由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George Kelly)研究出来的一种方法,是他的个性形成理论的一部 分。内省法能使个人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观念,让个人可以用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 因此它能够预测调查对象对事物认识的变化,可以评估改变学员态度的培训的效果。 六、笔试法 笔试法用于了解学员已掌握的知识,它能在培训期间向学员反馈有关信息,考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 成果等。 七、操作性测验 操作性测验是指通过对实际操作过程的观察和评价来进行评估测验的方法,它可应用于整个培训, 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能加强学习效果,鼓励学员在工作中应用培训内容;能让培训师和学员了解 教学效果。 八、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是指观察者选择观察方法,设计并利用观察工具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评估的方法。 第四单元 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能力要求】 撰写培训评估报告的步骤: 1.导言 2.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 3.阐明评估结果 4.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5.附录 6.报告提要 第四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考评的方法与应用 第一单元 绩效考评的方法 【知识要求】 P=f(S,O,M,E) P: 绩效 S:技能 O:机会 M:激励 E:环境 一、绩效考评的效标 (一)效标的含义 效标是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 求。 (二)效标的类别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20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第一类属于特征性效标,即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 第二类属于行为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这类效标对人际 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第三类属于结果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其工作成效如何?”结果性效 标最常见的问题是若干质化指标较难以量化。 二、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 1.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包括:主观考评方法,主要有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 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客观考评方法,主要有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 加权选择量表法。 2.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 和劳动定额法。 3.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有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评法、日清日结和评价中心法。 三、合成考评法的含义和特点 1.它所考评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某个员工,说明该公司更加重视集体的凝聚力,立足于团队合作精 神的培育。 2.考评的侧重点具有双重性,既考虑到岗位职责和本岗位的现实任务,又注重对团队员工个人潜能 的分析与开发。 3.表格现实简单便于填写说明。 4.考证量表采用了三个评定等级:极好、满意和不满意 四、日清日结法的含义和特点 日清日结法亦 OEC 法(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是指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 理控制,做到“日清日结,日清日高”。 OEC 管理法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所确认的方向和目标,在层层分解量化为具体指标的前提下, 通过有效的整体控制和员工自我控制,对企业和员工的每一种行为、每一项活动进行精细量化监控 与激励性管理的一种方法。 【能力要求】 一、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 (一)结构式叙述法 结构式叙述法属于行为导向型考证的方法,它是采用一种预告设计的结构性的表格(见下表),由 考评者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以文字对员工的行为作出描述的考评方法。 结构式叙述法示例 被考评者姓名 岗位名称 岗位编码 举例说明下属员工的有效行为: 举例说明下属员工的无效行为: 为了改变下属员工的无效行为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21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工作说明书有无需要修改之处,如需修改说明原因。 上级主管评语: 被考评者自述(可对考评结果提出申诉亦可对异议之处作出解释): 双方面谈记要(上下级所达成的共识与对尚未统一问题作出说明): 考评者签名: 被考评者签名: 日期: (二)强迫选择法 强迫选择法,亦称强制选择业绩法,这是一种行为导向型的客观考评方法。在强迫选择法中,考评 者必须从 3-4 个描述员工某一方面行为表现的项目中选择一项(有时选两项)内容作为单项考评结 果。 二、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一)短文法 短文法,亦称书面短文法或描述法。对此方法有以下两种解释: 第一种说法认为,该方法是由被考评者在考评期末撰写一篇短文,对考评期内所取得的重要的突出 业绩作出描述,以作为上级主管考评的重要依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本方法是由考评者写一篇短文以描述员工绩效,并特别列举其突出的长处和短处 的事实。 (二)成绩记录法 成绩记录法是一种新开发出来的绩效考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专家 们采用,因为“成绩记录本身就代表一切”,同时也适用那些与教师、专家工作具有相同性质工作 的人员,即他们每天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无法用完全固化的衡量指标理行考量。 (三)劳动定额法 劳动定额法是比较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它的具体步骤是: 1.进行工作研究,从宏观到微观,运用科学方法对工作地上的生产流程、作业程序和员工的操作过 程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使其组织形式和作业方法达到精简、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最终实现劳动组织最优化,工作环境条件安全化,作业流程程序标准化,人工操作规范化,人机配 置合理化,生产产出效率化的目标。 2.在工作研究即方法研究和动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时间研究,运用工作日写实、测时和工作抽样 等工时研究的方法,采用经验估工、统计分析、类推比较或技术测定的技术,对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 生产某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活动消耗量作出具体限定,即制定出工时定额或产量定额,作 为员工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 3.通过一段试行期,开始正式进行新的劳动定额,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工序,企业可采取多种不同形 式的劳动定额,如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综合定额、单项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以及计 主编:孙光夫:027-85714800 85714799 13871559398 QQ:411071891 E-mail:hubeiyys@163.com 22 地址:武汉市汉口武汉广场写字楼 1310 室 孙光夫博客网:http://blog.zhyedu.com /user.asp?userid=152 孙光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总串讲 武汉人力资源师网:www.whhr.org 划定额、设计定额、现行定额和不变定额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对员工绩效进行考评。 三、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 (一)图解式评价量表法 图解式评价量表法 (graphic rating scales method,GRS)也称图表评估尺度法、尺度评价法、图尺 度评价法、业绩评定法。本方法首先是将岗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选择绩效有关的若干评价要素。以 各个评价因素为基础,确定出具体的考评项目,每个项目分成 5-9 个等级,制成专用的考评量表。本 方法具有简单易行、使用方便、设计简单、汇总快捷等优点,但也容易产生晕轮效应或集中趋势等偏 误。 (二)合成考评法 为了提高绩效考评的质量,有些企业将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综合在一起,采用合成的绩

48 页 512 浏览
立即下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