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速记口诀之第四章 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速记口诀之第四章 绩效管理

第四章 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 管理程序的设计)。 2、 绩效管理程序可分为(总流程设计)和(具体考评流程设 计) 3、 绩效管理的环节:目标设计、过程指导、考核反馈、 激励发展。 4、 成功的绩效管理组成:指导、激励、控制、奖励。 5、 绩效管理总流程的设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 阶段、总结阶段、应用开发阶段。 6、 绩效管理涉及五类人员:考评者、被考评者、被考评 者的同事、被考评者的下级、企业外部人员。 7、 确定具体绩效考评方法的重要因素:①管理成本②工 作实用性③工作适用性。 8、 一项没有全员支持和参与的管理制度将是难以得到贯彻 实施的制度,一个没有全员理解和认同的管理系统将是难以有效 运行的系统。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有效 性和可行性,必须采取“抓住两头,吃透中间”的策略,具体办 法:①获得高层领导的全面支持②赢得一般员工的理解和认同③ 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9、 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环节:目标第一、计划第二、监 督第三、指导第四、评估第五。 10、 绩效反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 制 11、 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内容:①对企业绩效管理 度的诊断②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③对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 体系的诊断④对考评者全面过程的诊断⑤对被考评者全面的、全 过程的诊断⑥对企业组织的诊断。 12、 应用开发阶段是绩效管理的终点,又是一个绩效管理 工作循环始点。在这个阶段,推动企业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的方 法: ① 重视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的开发②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③绩 效管理的系统开发④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 13、 绩效面谈具体内容区分:计划面谈、指导面谈、考评 面谈、总结面谈。 14、 绩效面谈的类型:单向劝导式面谈、双向倾听式面 谈、解决问题式面谈、综合式绩效面谈。 信息反馈方式(简答):针对性、真实性、及时性、主动性、 适应性。 法、 15、 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的方法:目标比较法、水平比较 横向比较法。 企业外部环境 资源/市场/客户 对手/机遇/挑战 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图 个人/体力/条件 性别/年龄/智力 能力/经验/阅历 心理/条件/个性 态度/兴趣/动机 价值观/认识论 个人行为 工作表现 企业内部因素资源/组织/文化 人力资源制度 16、正向激励策略: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为标准,以及与之配 套的人事激励政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拔等,鼓励员 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的策略。 17、 负激励策略,也称反向激励策略。采取惩罚的手段, 防止和克服绩效低下的行为。惩罚的手段有:扣发工资奖金、降 薪、调任、免职、解雇、除名、开除等。 18、 激励策略有效性体现的原则:及时性、同一性、预告 性、开发性。 19、 绩效管理中的三种矛盾:员工自我矛盾、主管自我矛 盾、组织自我矛盾。 到 20、 化解绩效矛盾冲突的措施:①在绩效面谈中,应当做 以行为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诱导为手段, 本着事实求是,以理服人的态度,克服轻视下属等错误观念,与 下属进行沟通交流②在绩效评价总,将过去的、当前的以及今后 可能的目标适当区分开,将近期与远期的目标分开③适当下放权 限,鼓励下属参与。 查 21、 评估绩效管理有效性的方法:座谈法、问卷调查法、 看工作记录法、总体评价法。 22、员工绩效的特征: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23、 绩效考评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 主导型。 24、 考评的三类效标:特征性、行为性、结果性。 25、 品质主导型着眼于“他这个人怎么样”,考评涉及 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信度、以及一系列能 力素质。 26、 行为主导型着眼“干什么、如何去干的”。重点考 量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 27、 成对比较法:也称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 强制分布法:亦称强迫分配法、硬性分布法。(综合分析题 考点) 28、 为依据。 关键事件法:重要事件法,对事不对人,以事实 29、 行为观察法是在关键事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30、 行为导向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 的。 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量表法、 31、 结果导向考评的形式:目标管理法(可测量的工 作结果)、 绩效标准法(指标要具体、合理、明确)、直接指标法(可监测、可 核算的指标构成)、成绩记录法(适合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 员)。目标管理法的步骤(简答):①战略目标设定②组织规划目标 ③ 实施控制。 为了有效避免、防止和解决在绩效考评中出现的各种偏误,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①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 基础,以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前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要 素指标②强调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避免考评误差的出现 ③ 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④为了避 免个人偏见,可采用 360 度的考评方式,由多个考评者一起 来参与 ⑤ 重视对考评者的培养训练,定期总结考评的经验⑥重视绩 效考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7 页 345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考试之第四章 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考试之第四章 绩效管理

第四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绩效考评指标与标准体系 1、 指标体系内容多,不同角度有区别,不同对象有两 种,组织绩效与个人,个人指标看岗位,岗位特点横向分,岗位 地位有四类,生产、技术和管理,还有一个是服务,不同性质有 三类,品质特征为首要,行为过程中表现,工作结果看产 出。P319-323 理, 2、 指标作用有三点,有助于战略实施,有助于改善管 有助于指引行为,指标来源三方面,组织战略与经营,部门职能 与岗位,绩效短板与不足。P323-324 3、 指标体系八原则,针对性与关键性,科学性与明确 性,完整性与合理性,独立性与可测性。P324-325 4、 指标体系六方法,要素、图示加问卷,个案研究加面 谈,经验总结和风暴。P325-328 5、 指标体系四程序,工作分析拟指标,理论验证验指 标,指标调查改指标,修改调整定指标。P329 6、 考评指标四类型,量词式较好一般,等级式优良中 差,数量式数字量化,定义式语言描述。P330-331 7、 考评标准四原则,定量准确重量化,先进合理超前 性,突出特点所衡量,简明扼要易明确。P333-334 8、 关键指标三意义,激励员工从战略,层层分解激斗 志,理念改变利创造。P336-337 9、关键指标五原则,定量行为 整体性,整体价值增值性,简便易算可测性,积极努力可控性, 不断提高关联性。P338-339 10、关键指标三方法,目标分解平衡卡,关键分析重信 息,标杆基准找榜样。P339-340 11、关键指标五步骤,关系图分析产出,SMART 原则设 定指 标,据指标设定标准,审核指标 5 要点,改善指标重调查。P341345 第二节:绩效监控与辅导 1、 绩效监控非贬义,关注下属保指标,两项任务来承 担,对员工给予支持,记数据提供信息。P347 2、 绩效辅导三作用,帮助员工定任务,营造分为重学 习,提供机会重协作。P348 3、 辅导时机保效果,四个时间要记牢,员工需要意见 时, 员工需要帮助时,创新方法产生时,新技能要培训时。辅导方式 有三种,指示型传授技能,方向型侧重引导,鼓励型侧重鼓 励。P349-350 4、 绩效沟通是核心,考与被考要面谈。沟通内容有四 种, 计划沟通两方面,目标制定与实施,反馈沟通对员工,辅导沟通 解问题,改进沟通承上下。P350-352 5、 沟通方法有技巧,态度坦诚表信任,信息具体显品 质, 员工想法要知道,问题成绩一起看,注意倾听巧沟通,及时处理 不消极,多提建议保绩效。P358 第三节:绩效考评方法应用 1、 校标就是指标准,类别属性有三种,特征、行为、效 果性。P359 2、 考核方法有五种,校标不同方法异,行为导向主客 观,结果导向加综合,还有一个品质型。P359-360 3、 考评误差七方面,分布误差有三种,宽厚、苛严和趋 中,晕轮误差称光环,个人偏见有偏差,近期效应近代 远,自我中心两表现,对比偏差与相似,后继效应重过去, 评价标准不忽视。P362-365 4、 避免误差有方法,指标标准科学性,工具方法慎选 择,行为产出是重点,避免偏见用 360,培养训练考评者, 加强沟通保质量。P365-366 5、 考评者培训内容,考评误差先告知,信息收集教方 法,考评指标教使用,绩效标准要培训,具体方法有多样, 绩效反馈重沟通。P368 6、 360 考评七优点,全方位来多视角,胜任特征深层 次,核心价值得强化,消除顾虑有效性,充分尊重各意见, 干群交流被加强,个人发展得促进。P372-373 7、 360 考评四缺点,定性评价比重大,信息广泛难一 致,信息量大成本高,气氛紧张震文化。P373 8、360 考评 五步骤,决定用否 360,组建考官加培训,实施考评并改 进,反馈面谈重提高,效果评价为完善。P374 9、 360 考评八注意,确定考官请专家,选定时机很重要, 承担责任在考官,客观统计要公正,防止作弊与违规,偏见偏好 要识别,评价保密除上级,目的内容有异同。P375 10、 绩效考评信息化,内部网络安全性,提供信息与服 务,优势明显广泛用,不足之处在自身,信息化程度大小,安全 隐患重防范。P377 11、 信息化考评流程,构建考评体系,实施绩效考评,分 析考评结果。P378-380 12、 绩效面谈四类型,单项劝导谈行为,双向倾听谈总 结,解决问题谈改进,综合式面谈综合。P381-382 13、 反馈面谈八步骤,和谐气氛先营造,目的、步骤要说 明,每项内容要讨论,成功失败析原因,达成共识是目的,深层 讨论为下步,提出建议给支持,达成一致要签字。P384 14、 反馈面谈五技巧,摆好位置重沟通,正面鼓励善表 扬,客观事实先强调,双方沟通核结果,未来计划要协商。P385 15、 绩效系统七指标,评估人数与等级,信息质量与面 谈,管理制度满意度,总体成本收益率,单元组织之绩效。P387 16、 绩效系统四评估,不同人员座谈法,节约时间问卷 法,查看工作记录法,总体评价含五点,功能分析看全面,结构 分析看流程,方法分析看效果,信息分析看价值,结果分析看公 平。 P388-389

6 页 323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考试专业技能速记口诀之第四章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考试专业技能速记口诀之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四章 绩效管理 1、基本方法、概念 1、绩效管理系统是由考评者、被考评者、绩效指标、考评方法、考评程序与 考评结果等要素按照横向分工与纵向分解的方式所组成的具有战略导向、过 程监测、问题诊断、进度控制、人员激励等功能的有机整体。 2、EVA 经济增加值:美国思腾思特管理顾问公司于 1993 年创设的一项财 务类绩效评价指标,其含义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所占用资本的成本 之后的剩余收益。 核心思想:基于均衡价值观之上谋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3、绩效棱镜:绩效棱镜的五个棱面:P265-266 答:1、利益相关者满意—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愿望的要求; 2、利益相关者贡献—组织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战略—采取的战略要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4、流程—能够执行组织战略的流程; 5、能力—能够运作组织流程的能力 绩效棱镜理论的出发点是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企业战略。利益相关者包 括:投资者、顾客及中间商、员工、供应商、监管部门以及组织所在社区。 2、谁是考评者,谁是被考评者? 答:考评者与被考评者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主体因素,这主要体现在绩 效指标的制定阶段和绩效考评阶段。绩效指标需要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共同制 定,这样能使两者就指标的意义与作用达成共识,有利于目标的顺利实现, 也增加了绩效工作的民主性。在考评阶段,考评者是实施考评的主体,被考 评者是客体,是考评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的位置都不是 绝对的,根据考评方法和方式的不同,两者可以交换。比如上级考评时,领 导是考评者,若采用 360 度考评,下属也可以成为上级的考评者。 根据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的关系不同,可以把考评分国:上级考评、下级 考评、同级考评、外部考评产 360 度考评。P282 3、拿什么指标考评? 答:按照重要性的大小,可以把绩效指标分为: KPI 关键绩效指标;PRI 岗位职责指标;WAI 工作态度指标;PCI 岗位胜任特征指标。另有:NNI 否决 指标 1、 KPI 关键绩效指标 (1)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必须符合 SMART 原则: 1) 明确性原则:KPI 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以保证其明确的导向性; 2) 可测性原则:KPI 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是明确的衡量指标; 3) 可达成原则:KPI 必须是可以达到的,不能因指标的无法达成而使员 工产生挫折感,但这并不否定其应具挑战性; 4) 相关性原则:KPI 必须是相关的,它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密切联系, 不然也就谈不上是关键指标; 5) 时限性原则: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以时间为基础,即必须有明确的时限 要求。 (2)关键绩效指标的内容 完整的 KPI 包括指标的编号、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人、数据来源、计算方 法、计分方式、考评周期等内容。 (3)应用:针对企业各类人员制定 KPI(企业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技术 人员的 KPI 如何确定?)主要根据 P308 表 4-12 选取合适的。 组织 KPI:平衡计分卡中组织常见的 KPI 指标进行罗列,考试时根据对 象自行选择需要的指标: 1) 财务指标: A 产品导入期与成长期:1)销货收入成长金额或成长率;2)新产 品或新顾客或新地区的销售额占总销售的比率;3)每位员工的平均销售 额;4)市场占有率;5)投资周转率;6)研究发展费占销售额比率。 B 产品保持或成熟期:1)营业净利润额;2)每位员工的平均利 润; 3)市场占有率;4)顾客类别利润率;5)产品类别利润率;6)经 济附加价值;7)投资报酬率;8)销售报酬率;9)流动资金周转率; 10)成本与竞争者比较;11)成本降低率;12)间接费用占销售额比率。 C 产品收获或衰退期:1)顾客类别利润率;2)产品类别利润率; 3) 不获利润顾客数所占的比率;4)单位成本;5)现金净收入;6)返 本期间。 2) 客户指标: 1)市场占有率;2)新顾客人数或销售额所占比例;3)旧顾客人数 或销售额增减情况;4)顾客满意度;5)顾客类别或区域类别利润分析; 6)质量指针:如产品退回次数(比率)、不满意产品比率、延误或准时交 货次数(比率)、顾客抱怨次数、产品耐用度、旧顾客介绍新顾客次数 (金额)、保证期内顾客维修次数(金额);7)服务水平与服务态度指 标:如对顾客要求的反应速度与质量、顾客称赞次数、与竞争对手比较、 顾客满意度调查;8)价格与竞争者比较;9)速度/时间指针:如产品送 达时速、服务速度。 3) 内部流程指标: 1)新产品推出能力:如新产品占总销售额比例、新产品推出速度、 5 年来总营业净利润岁研究发展费之比例;2)设计能力:如设计水平、工 程水平、一年内设计修改次数;3)制造效率:如产品及原材料损耗率、订单 交货速度、准时交货速度、单位成本、质量标准;4)安全性:如意外发生次 数、受伤次数;5)售后服务指标:如顾客满意度、成本、质量、速度。 4)学习与成长指标: 1)员工满意度;2)员工流动率;3)员工生产力;4)员工培训次数; 5)奖赏与员工士气;6)员工技术水准;7)管理水平;8)信息系统更 新程度;9)员工提案改善建议次数;10)因员工所提议而节省成本的金 额;11)新产品数量;12)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13)制造过 程改善情况;14)废料降低情况。 岗位 KPI:(P310),对于岗位而言,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的指标不是必 需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的驱动关系也并不严密。如技术类岗位,其价值创 造或许只能体现在部门的内部经营过程目标中,只有通过内部经营过程将技 术转化为客户需要的产品之后,技术类岗位的财务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这恐 怕是单类岗位员工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的。事务类岗位(行政、文秘、保安 等) ,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服务支持的职能上,他们本身不创造能够带来 直接经济价值的产品或技术,如果对这类岗位考评财务业绩,也没有多大 意义。 参考:企业销售人员 KPI:销售额增长率、货款回收率、顾客满意率、销 售毛利率、销售费用率、新市场开发率、市场占有率、团队人员流失率、是否发 生重大客户投诉、是否为公司培养人才 企业管理人员 KPI:德、能、勤、绩、廉,战略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危机处理 能力、廉洁自律性 企业技术人员 KPI:技术进步、科研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工作质量(出色无 差错)、工作技能(丰富专业技能)、工作态度与责任感(主动、自觉、 勤奋)、协同性(团结同事、与人合作)、纪律性(遵守厂规厂纪、保守秘 密) 3、 PRI 岗位职责指标 岗位职责指标主要是根据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工作 内容”归纳总结提炼而成。如与 KPI 有重叠的地方,应该划为 KPI。 4、 WAI 工作态度指标 态度考评的重点是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举 例:积极性,工作热枕,责任感,纪律性 5、 PCI 岗位胜任特征指标 通过构建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获得。 6、 NNI 否决指标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最关键的指标。比如生产制造企业,安全工 作。 4、考评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根据常用的绩效管理的方法体系,分别说明各个系统的考评标准的确定 方法。 1)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的 最高决策层首先要制定年度内组织经营活动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经过上下 协商,制定下级以及个人的分目标,组织内部上下左右各自都有具体的目标, 从而形成一个目标体系,目标也可由下级部门或员工自行提出,由上级批准。 (考评过程见 P261)。 2)关键绩效指标 KPI:KPI 定义和衡量企业目标的过程,就是 KPI 产生 的过程。任何企业都可以至少在三个层次上阐述其组织目标,即愿景、战略 和战术。a 愿景或使命是表达企业成立以及存在的最基本原因;b 战略目标是 企业面对内外环境,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应对的战略焦点,通过战略目标的 实现,企业一步步达到愿景。战略目标可以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如价值链分 析、SWOT 分析、PEST 分析等)将其识别出来。C 战术目标是战略目标更具体 的表述。战略目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表述,必须被切分成更为具体的战术目 标,从而能够针对性地设计战术计划(如预算)、分摊责任、制定量度办法 等。所以,对这些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就能找出影响成功的 CSF,而 KPI 是 可以量度的标准,用来衡量企业绩效是否达到 CSF 的要求。每一个 CSF 至少要 有一个衡量指标以及预算目标。因此,根据这一理论,战术目标就是关键 成功因子、关键绩效指标、预算目标三者之和。(P262)为设计绩效指标体 系,a 前期的准备工作有: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工作分析以形成工作 说明书,在工作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b 然后根据企 业战略目标,设计指标:企业层面的 KPI 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技术将企业关键 绩效指标分解到部门、班组以及岗位;根据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涉及企业各部门、 班组以及岗位的岗位职责指标(PRI);根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各岗位的 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再根据岗位的不同,设计各类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 (WAI)及各部门、个人的否决指标(NNI),由此便构建完成整个企业的绩效 指标体系。(P263)企业的所有绩效指标制定完毕以后,有必要按照相同的 格式汇总在一起组成绩效指标库。指标库的建立可以按照企业组织层级的角 度建立,比如第一部分为企业层面的 KPI 和 NNI,第二、三层面分别为各部 门和班组的 KPI、PRI 以及 NNI,第四层面为各岗位的 KPI、PRI、PCI、 NNI。(P277) 3)平衡计分卡 BSC:建立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类具体的 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P306)从 BSC 角度,可以使用战略地图、任务分工矩 阵、目标分解鱼骨图等方法确定 KPI。 5、考评中应注意如何确保系统的良性循环? 一、从绩效管理方法的实施过程角度看 1)从目标管理体系的角度,a 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结果,要 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凡按期完成目标任务、成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 表彰和奖励,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鼓舞士气,为搞好下一期的目标管理而努 力。对不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惩罚,甚至在职务上给予 降级。b 根据上一期考评结果,结合战略目标以及当下实际情况, 再制定新的 目标,开始新的循环。(P261) 2)从关键绩效指标 KPI 体系的角度,a 将绩效考评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的其他工作环节相结合,体现绩效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 在绩效考评结果与培训、薪酬以及人员配置等工作的关系。b 将企业所有与绩 效管理相关的工作系统化、制度化为绩效管理制度,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 开展。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以后,将其付诸实施,并针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进行维护和完善。(P263)c 管理人员和员工要开展绩效面谈与申诉, 在绩效考评和绩效面谈的基础上,考评者要根据被考评者的实际情况共同为 被考评者制订绩效改进计划。(P288) 3)从平衡计分卡体系角度,每一年企业要根据企业经营的结果,从平衡 计分卡的四个方面,评估企业战略的制定的效果,对战略执行进行反馈。根 据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战略分析,共同制定新的假设,也就是 新的战略制定的前提条件,开始新一轮的战略管理工作。(P303) 二、从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与维护角度看 绩效诊断是对绩效管理中各个环节和工作要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的过 程,具体内容如下:1)对管理制度的诊断;2)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3) 对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诊断;4)对考评全面全过程的诊断;5)对绩效管理系 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系统的衔接的诊断。(P292)诊断企业绩效管理问题 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工具是绩效管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包括 基本信息、问卷说明、主体部分以及意见征询。 6、绩效考评结果转化(如何应用)?p290 主要体现在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具体来 说,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作为培训、人事变动、薪酬变动的依据。这里仅就绩 效考评结果在培训和薪酬体系的设计与变动方面的应用作出简要说明。 (一)基于绩效考评的培训开发:绩效考评和培训系统的联系主要体现 在培训的需求分析和培训成效的测定和衡量。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以从战 略层次、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进行。从战略层次分析可以确定企业对员工培 训的总体需求,将员工培训通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密切联系;从组织层次分 析,即从组织对员工的需要角度,运用工作分析的方法,确定员工要达到的 良好工作绩效,将员工培训与企业的各项具体工作目标相联系;从人员层次 分析,就是针对每个员工所完成工作任务的好坏,确定对培训有什么具体需 求。从这一角度考察,员工培训需求可以由以下公式来表示:个人培训需求 = 理想工作绩效—实际工作绩效。公式中“理想工作绩效”是指规定得分工作绩 效标准,即绩效指标的目标值,而“实际工作绩效”是指员工实际工作绩效的 考评值。如果由于员工个人绩效考评结果的原因而产生了培训的需求, 则衡量 这部分培训的效果额度最佳途径还是绩效考评,即根据现期与上期的绩效考评 结果的比较,来衡量培训效果。 (二)基于绩效考评的薪酬调整:主要表现在薪酬等级的变动和奖金额 度的确定两个方面。1)薪酬等级主要和个人岗位等级挂钩。2)奖金额度的确 定比较复杂,为了将考评周期内的企业业绩与个人业绩相结合,首先要在企 业 KPI 考评得分的基础上确定总体薪酬额度,再根据部门考评得分确定部门 奖金总额,再根据个人考评得分确定最终奖金额度。3)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 相结合的另一部分为绩效矩阵,在绩效矩阵中,员工工资增长的规模和频率 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个人绩效评价等级;二是个人在工资浮动范围 中的位置,即员工个人的实际工资与市场工资之间(或在企业内部的平均薪 酬水平)的比较比率。 7、 平衡记分卡的四个方面?P298-300 答:BSC 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平衡计分 卡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 平衡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评, 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可靠的执行基础。 BSC 内容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BSC 卡的设计 体现以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的思想。 1、财务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收入增长指标、成本减少或生产率提高指标、资产 利用或投资战略指标。强调企业要从股东及出资人的立场出发,树立“只有满足投 资人和股东的期望,才能取得立足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的观点。从财务角度看, 企业包括“成长”、“保持(维持)”、“收获”三大战略方向,与此相配合,就会形 成三个财务性主题:“收入—成长”、“成本降低—生产力改进”、“资产利用—投资 战略”。 2、客户方面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客户保留、客户获取率、客户满意率、 客户利润贡献率。企业的活动必须以客户价值为出发点。 3、内部流程指标包括: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绩效的 指标、评价企业售后服务绩效的指标。企业内部的业务包括:革新过程; 营运过 程;售后服务过程。优势在于既重视改善现有流程,也要求确立全新的流程,并 通过内部流程将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客户价值与财务目标联系起来。有助于管理 层了解其业务运行情况,以及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组织内部的 管理效率。 4、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指标包括:评价员工能力的指标(如员工满意度、 员工保持率、员工工作效率、员工培训次数、员工知识水平等)、评价企业信息能 力的指标、评价激励、授权与协作的指标。 财务指标是根本,其他三方面的指标最终都要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四个 方面的指标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8、 绩效指标的计分方法(方式): P278计算绩效指标得分的方法有五 种: 1、百分率法:用指标的实际完成数值除以标准值,计算出百分比, 然后乘以指标的权重分数,就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考评分值。这是一种非常精 确的计算方法,指标实际的完成与最后分值完全对应。计算公式如下: 考评得分=实际分/标准分 X 权重分值 (2)区间赋分法:按照区间来划分分数,不对指标值的实际完成情况进 行精确计算,只与大致区间分数对应起来(见表 46)。表 4-6 区间赋分法实例 指标完 =120% (100%, ( 90% , ( 80% , ( 50% , =50% 成值/标 120%) 100%) 90%) 70%) 准值 (3)0-1 法:指对绩效考评结果只做两个可供选择的认定。要么完成, 分值 10 8 7 6 3 0 要么没有完成,所以考评结果的赋分也只有两个,要么满分,要么零分。这 种计分方法主要是对那些强制性指标而设定的。 (4)减分考评法:是一种只对标准分进行扣减而不进行加分的考评方法, 当发现指标在完成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就按一定标准进行扣分,如果没有异 常就会得到满分。这主要是针对 NNI 所设计的考评计分方法。 (5)说明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考评方法,是无法用以上几种方法考评 时使 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需要对绩效考评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进行说 明, 并设定各种情况对应的计分方法。

9 页 327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教材重点总结之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教材重点总结之绩效管理

第四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运行 第一单元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 这个定义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 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绩效管理系统定义为:绩效管理系统是由考评者、被考评者、绩效指标、考 评方法、考评程序与考评结果等要素按照横向分工与纵向分解的方式所组成的具 有战略导向、过程监测、问题诊断、进度控制、人员激励等功能的有机整体。 play hard-to-get 欲擒故纵 (一)组成要素 1.考评者与被考评者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主体因素。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 制定阶段和绩效考评阶段。 2.绩效指标是考评的内容,是被考评者承担的工作职责与内容的定量或定 性化标的。 绩效指标的设定与考评充分体现了绩效管理系统的战略导向功能,即绩效 指标(尤其是关键绩效指标 KPI)是从企业战略目标中提炼出来的,而绩效指 标的顺利完成也就意味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考评程序与方法将绩效指标、考评者、被考评者以及考评结果连结起来的 纽带,通过不同的考评程序和方法的设计,绩效管理体现出不同的工作效率和 管理风格。 4.考评结果为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系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是绩效管理 系统和其他系统发生作用的媒介。 (二)结构方式 绩效管理系统的结构方式是横向分工与纵向分解。横向分工是指绩效工作的 展开按照企业部门业务分工不同,各自负责分内的工作,由绩效考评具体体现。 纵向分解是指层层落实战略目标,体现在绩效指标的分解和绩效考评的层层推 进中。 各司其职,目标分解、层层推进 二、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制定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上。 (一)工作分析是绩效指标设定的基础 绩效指标体系包括关键绩效指标 KPI、岗位职责指标 PRI 以及岗位胜任特征 指标 PCI 等。 员工绩效是员工工作的结果或过程以及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态度的差 异。 (二)绩效管理为员工培训提供了依据 员工培训需求的来源大致有两个:工作分析和绩效管理。 工作分析提供了员工胜任工作的标准能力水平,而绩效考评的结果反映了 员工现有水平和标准水平的差距。 (三)绩效管理为人员配置提供了依据 对员工的特点,可以运用两种测量评定方法:一是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即 运用心理测量评定的方法,直接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考察;二是绩效考评 技术,即对员工的行为、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果进行考察。 绩效考评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员工对岗位的胜任程度。 (四)绩效管理是薪酬调整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运用考评手段: 1.在全面调整工资时,由人力资源部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考评与评定 , 并结合薪资调整的政策与其他具体要求(如工龄、职务等),确定其应调整的幅 度和工资量。 2.在日常工作中,定期进行考评与评定,以确定奖金的数额。 三、绩效管理系统设计 目前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三个:目标管理 MBO、关键绩效指标 KPI 与平衡计分卡 BSC。 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以目标为中心。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 (2)强调系统管理。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3)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模式, 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目标管理的过程 一般分为以下几步:建立目标体系、组织实施、考评结果、新的循环 战事毁于人事 战术毁于权术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关键绩效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s KPI 定义和衡量企业目标的过程,就是 KPI 产生的过程。任何企业都可以至 少在三个层次上阐述其组织目标:愿景、战略和战术。 1.愿景或者使命是表达企业成立以及存在的最基本原因 2.战略目标是企业面对内外环境,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应对的战略焦点, 通过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进一步达到愿景。 3.战术目标是战略目标更具体化的表述。 KPI 的精髓,或者说是对绩效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指出企业绩效指标的设 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关键”的含义即是指某一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 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其弱点主要是:虽然它正确地强调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须有一套与战略实 施紧密相关的关键业绩指标来保证,但却没有能进一步将绩效目标分解到企业 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没有提供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指标框 架体系。 四、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按照绩效管理进行的前后顺序,大致可以把绩效管理系统划分为 三个子系 统,即绩效指标体系、考评运作体系和结果反馈体系。 (一)绩效指标体系 按重要性大小,可以把绩效指标分为关键绩效指标 KPI、岗位职责指标 PRI、工作态度指标 WAI、岗位胜任特征指标 PCI 等;按企业层级分类,可以分 为企业指标、部门指标、班组指标以及岗位为指标等。在管理实践中,绩效指标 体系主要是从以上这两个维度进行构建。 Position Responsibility Indicator, PRI Position Competency Indicator, PCI (二)考评运作体系 包括考评组织的建立、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确定、考评方式方法、考评程序 的确立、考评信息数据的收集与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等内容。 (三)结果反馈体系 五、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主要有: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工作分析以形成工作说明书,在工作 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 (二)指标体系设计(第二单元详解) 首先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设计企业层面的 KPI,然后运用各种方法 技术将企业 KPI 分解到部门、班组以及岗位;根据工作说明书内容设计岗位职责 指标 PRI;根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各类岗位的岗位胜任特征指标 PCI;再根 据岗位的不同,设计各类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 WAI,由此构建完成整个企业的 绩效指标体系。 (三)绩效管理运作体系设计(第三单元详解) 主要内容包括考评组织的建立、考评方式方法和相关考评工具的设计、考评 流程的设计等。 (四)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第四单元详解) 主要体现在绩效考评结果与培训、薪酬以及人员配置等工作的关系。 (五)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将企业所有与绩效管理相关的工作系统化、制度 化为绩效管理制度,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单元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 一、两种建立绩效指标的方法 (一)基于经济增加值 EVA 的绩效指标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所占用资本的成 本之后的剩余收益。 以 EVA 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 4M,即评价指标 Measurement、理念体系 Mindset、激励制度 Motivation、管理体系 Management。 EVA 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均衡价值观之上谋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EVA 体系的激励制度主要是基于 EVA 绩效管理设计的红利库计划和杠杆期 权计划。 EVA 杠杆期权计划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每年期权授予量由授予对象的名义 薪酬决定;二是行权价随权益资本成本的调整而逐年调整,调整幅度以权益资 本成本扣除红利分配的余额为基础,剔除系统风险因素的影响后确定。 (二)绩效棱镜 绩效棱镜的五个棱面: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和能 力。 绩效测量棱镜理论的出发点是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企业战略。 较之其他绩效管理架构,绩效棱镜的突出优点在于考虑到了组织的所有利 益相关者,即投资者、顾客、中间商、员工、供应商、监管部门以及组织所在的社 区。绩效棱柱包含相互关联的五个方面: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战 略、流程和能力。可从这五个方面建立企业的绩效指标体系。 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 企业层面 KPI 来源于企业战略目标或者企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P268 表 4-1 (一)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用来描述“企业如何创造价值”。通过战略地图,可以建立起企业 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可以把企业的战略分解为一系列的“战略性衡量项目”,即 战略地图中的内容。每个衡量项目既是战略的重要组成单元,又是被衡量对象。 战略地图中的每个衡量项目被展开为一项或数项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 的测评,高层管理者就可以看出战略实施进程的全貌。 战略地图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提炼企业层面的 KPI,即根据地图对战略的分 解,把战略化为年度内的战略目标项目,再根据目标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 KPI 来追踪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任务分工矩阵 战略地图完成了战略的分解以及企业年度 KPI 的制定,但是为了完成企业 的战略目标,需要把企业的战略落实到各部门乃至基层。任务分工矩阵就是为了 完成任务分工而设计的工具。根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把战略地 图中的战略性衡量项目落实到各部门。P268 表 4-2 任务分工矩阵的另一个作用是分解企业的 KPI,使企业的 KPI 落实到部门 层面来完成。P269 表 4-3 (三)目标分解鱼骨图 在绩效管理中,通过运用鱼骨图进行目标分解,其主旨是将通过任务分工 矩阵分解到部门的工作任务,运用鱼骨图分解为部门 KPI;同样,这种方法也 适用于班组和岗位 KPI 的设计。 鱼骨图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部门(班组、岗位)战略性工作任务:确定哪些因素与企业战略目标 有关。 2.确定业务标准:定义关键成功要素,满足业务重点所需的策略手段。 3.确定关键业绩指标。 (四)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 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时,必须符合 SMART 原则,即: 明确性原则 Specific:KPI 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以保证其明确的导向性 可测性原则 Measurable: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是明确的衡量指标 可达成原则 Attainable:必须是可以达到的,不能因指标的无法达成而使 员工产生挫折感,但这并不否定其应具挑战性 相关性 Relevant:必须是相关的,它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密切联系,不 然也就谈不上关键指标 时限性原则 Time-based: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以时间为基础,即必须有明确 的时限要求。 (五)关键绩效指标的内容 一般来说,完整的 KPI 包括指标的编号、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人、数 据来源、计算方法、计分方式、考评周期等内容。 (六)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 按照考评周期的不同,把年度指标分解为季度指标以作为季度考评的对象 与依据,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到月份、周甚至工作日的层次,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 行追踪。 三、岗位职责指标的设计 PRI 主要是根据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归纳总结 提炼而成的指标。 四、工作态度指标的设计 WAI 态度考评与其它考评项目的区别是,不管岗位高低、能力大小、态度考评的 重点是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 于职守,是否服从命令等。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的中介。 五、岗位胜任特征指标的设计 PCI 岗位胜任特征指标是针对员工成功地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所应当具备或 者达到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而设定的考评指标,这些考评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企 业所构建的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获得。 岗位胜任特征指标是指那些胜任岗位工作、创造优异绩效的能力素质指标。 是针对人员所设定的绩效指标,适用于对人的考评;而其他指标既适用于组织 的考评,也适用于对人的考评。 六、否决指标 NNI 否决指标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最关键的指标,其关键之处在于 如果这种指标所对应的工作没有做好,将对企业带来直接且严重的后果。 七、绩效指标库 指标库的建立,可按照企业组织层级的角度建立,第一部分为企业层面的 KPI 和 NNI,第二、三层面分别为各部门和班组的 KPI、PRI 和 NNI,第四层面为 各岗位的 KPI、PRI、PCI 和 NNI。 在指标库中,每个指标都会包含编号、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人、数据 来源、考评周期、计算方法、计分方法等内容。 计算绩效指标得分的方法有五种:百分率法、区间赋分法、0-1 法、减分考评 法和说明法。 第三单元 绩效管理运作体系设计 绩效管理运作体系设计主要包括考评的组织设计、考评流程设计以及考评的 方式方法和考评工具设计等内容。 一、考评组织的建立 (一)考评组织部门的建立 1.绩效管理委员会为绩效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职责包括:领导和推 动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研究绩效管理重大政策和事项,设计方案与实施控制; 解释现行绩效管理方案的具体规定;临机处理涉及绩效管理但现行政策未作规 定的重大事项等。 2.绩效日常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日常的绩效管理工作,比如企业、部门 KPI 指 标数据的收集、指标考核分数的核算等。 (二)考评的组织实施 1.横向分工 2.纵向组织 二、考评方式与方法设计 (一)考评方式与方法 1.根据指标类别不同选择适合的考评方式 (1)考核(考量+核算,是针对数量化指标所采用的考评方法)在实际操作 中,各级 KPI 都采用这种考评方式。 (2)评议(评价+议论,是对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所采用的考核方法)在实 际操作中,各级 PCI 都采用这种考评方式。 2.依据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的关系不同选择考评方式 (1)上级考评。这是评价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考评方式。 (2)360 度考评。 (二)PCI 考评 适用于 360 度考评或 180 度周边考评(即由员工上级和员工同级对员工进 行考评)。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绩效管理在绩效指标的设计上既要设定任务绩效目标, 又要设定胜任发展目标。 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测评员工目前的胜任特征水平,绘制员工胜任特征水平线。 2.考察员工与其所在岗位的匹配程度 岗位胜任特征模型 员工胜任特征水平线 胜任特征项目分值 gi,实际表现 fi 员工 PCI 打分∑fi 由于不同员工的胜任特征水平线对应的特征项目满分不同(即∑gi 不同), 所以不能直接比较不同员工间的 PCI 打分值(即∑fi 值),为了比较不同员工间 的 PCI 水平,需要进行以下处理,如令: T= 将 T 作为员工的 PCI 考评成绩,可以比较不同员工的 PCI 绩效水平高低。 三、绩效合同与绩效考评表格设计 绩效合同是考评的依据,其内容一般包括:工作目的的描述、员工认可的工 作目标及其衡量标准等。 绩效考评表格是考评阶段用到的工具,其内容是被考评者的考评指标所有 内容加上指标的标准值。 四、绩效考评的程序 (一)确定考评指标、考评者和被考评者 (二)确定考评的方式和方法 (三)确定考评的时间 (四)进行考评 (五)计算考评的成绩 (六)绩效面谈与申诉 (七)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第四单元 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体系设计 一、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 (一)绩效反馈面谈程序 1.为双方营造一个和谐的面谈气氛。 2.说明面谈的目的、步骤和时间。 3.讨论每项工作目标考评结果。 4.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5.与被考评者讨论考评的结果,特别是优势与不足,存在的重要困难和问 题,在计划期内亟待改进的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共识。 6.与被考评者围绕培训开发的专题进行讨论,提出培训开发需求,共同为 下一阶段的员工培训开发工作设定目标。 7.对被考评者提出的需要上级给与支持和帮助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具体 的建议。 8.双方达成一致,在绩效考评表上签字。 (二)绩效反馈面谈技巧 1.考评者一定要摆好自己与被考评者的位置,双方应是具有共同目标的交 流者,具有同向关系,双方是完全平等的交流者。面谈不是宣讲,是沟通。 2.通过正面鼓励或者反馈,关注和肯定被考评者的长处 3.要提前向被考评者提供考评结果,强调客观事实。 4.应当鼓励被考评者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核对考评结果 是否合适 5.针对考评结果,与被考评者协商,提出未来计划期内的工作目标与发展 计划。 二、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结果可以作为培训、人事变动、薪酬变动的依据。 绩效考评和培训系统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培训的需求分析和培训成效的测定 和衡量。 基于绩效考评结果的薪酬变动主要表现在薪酬等级的变动和奖金额度的确 定两个方面。 第五单元 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与维护 诊断的具体内容包括: 1.对管理制度的诊断。 2.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 3.对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诊断 4.对考评全面全过程的诊断 5.对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系统的衔接的诊断 绩效管理调查问卷设计是诊断企业绩效管理问题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工具。 一般来说,绩效管理诊断问卷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问卷说明、主体部分以及意 见征询。 第二节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应用 一、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 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 考评,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可靠的执行基础。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 财务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收入增长指标、成本减少或生产率提高指标、资产 利用或投资战略指标。也可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设置更加具体的指标,如经济 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成本降低率、营业净利润额和现金流量净额等。 客户方面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市场份额;客户保留度;客户获取率;客户 满意度;客户利润贡献率。 内部流程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如新产品开发所用的时间、新产品销售额在总 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比竞争对手率先推出新产品的比例、所耗开发费用与营业 利润的比例、第一设计出的产品可完全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所占的比例、在投产 前需要对设计加以修改的次数等; 2.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绩效的指标,如产品生产时间和经营周转时间、产品和 服务的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等; 3.评价企业售后服务绩效的指标,如企业对产品故障的反应时间和处理时 间、售后服务的一次成功率、客户付款的时间。 平衡计分卡在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优势在与它既重视改善现有流程,也要 求确立全新的流程,并且通过内部流程将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客户价值与财务目 标联系起来。 学习与成长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评价员工能力的指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工作效率、员工培 训次数、员工知识水平等; 2.评价企业信息能力的指标,如信息覆盖率、信息系统反馈的时间、接触信 息系统的途径、当前可能取得的信息与期望所需要的信息的比例等; 3.评价激励、授权与协作的指标,如员工所题建议的数量、所采纳建议的数 量、个人和部门之间的协作程度等。 二、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的关系 1.财务指标是根本,而其他三个方面的指标最终都要体现在财务指标上。 2.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比如:由 于关注员工技能的提升,会使得产品的过程质量和生产周期得以保证,由于内 部业务运作的高效,使得产品能按时交付,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最终财务指 标——资本回报率得以提高。 三、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绩效评 价系统联系起来,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 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另外,相比于传统的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还具 有不可比拟的优点,这些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四种“平衡”上: (一)外部衡量和内部衡量之间的平衡 (二)期望的成果和产生这些成果的动因之间的平衡 (三)定量衡量和定性衡量之间的平衡 (四)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 通常情况下,平衡计分卡将关键性衡量指标按下列方法分类:结果性指标 和驱动性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 四、作为战略管理工具的平衡计分卡 以平衡计分卡作为核心来完成战略管理的五个重要过程 P303: (一)建立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长期目标; (二)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三)制定企业战略目标; (四)战略执行与跟踪; (五)战略的评估与控制。 五、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一)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前提 1.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层层分解,并能够与部门、班组、个人的目标达成一 致,其中个人利益能够服从组织的整体利益。 2.平衡计分卡所揭示的四个方面指标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驱动关系。 3.企业内部与实施平衡计分卡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比较健全。 (二)设计与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障碍 1.技术上的障碍 主要体现在绩效体系设计和考评体系设计的相关工作中:(1)指标的创建和 量化;(2)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各个指标数值的确定;(3)各指标的权重如何设置; (4)如何体现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5)如何处理企业级 BSC 与部门级 BSC 的关 系;(6)如何实现组织考评与个体考评的衔接。 2.管理水平上的障碍 (1)组织与管理系统方面的障碍;(2)信息交流方面的障碍;(3)对绩效考评认 识方面的障碍。 六、企业设计平衡计分卡的步骤 (一)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时候,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步: 1.建立企业愿景与战略;2.建立平衡计分卡;3.数据处理;4.将指标分解到 企业、部门和个人,并将指标与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数据变动的因果关系; 5.预测并指定每年、每季、每月的绩效衡量指标的具体数字,并与企业的计划和 预算相结合;6.实施平衡计分卡,根据计划的实施情况,对年度设定的各期指 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薪酬奖励制度与平衡计分卡挂钩;7.经常采纳员工 意见和建议完善平衡计分卡并改进企业战略。 (二)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运用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管理系统,主要体现在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理论, 进行企业 KPI 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程序是: 建立企业的愿景与战略;围绕愿景与战略,从四个方面设计企业层面的 KPI;利用战略地图、任务分工矩阵等工具设计部门与班组级 BSC;设计岗位 (个人)的 BSC;将企业、部门、班组、个人的 BSC 汇总,建立企业 KPI 库。 七、平衡计分卡数据处理 P311 数据处理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定性数据的处理 定性数据的处理国际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问卷调研法。 (二)定量指标的处理 (三)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100%最高 (四)数据综合处理:逆序法 (五)数据的比较分析 P308 表 4-12

15 页 352 浏览
立即下载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最后的重点内容整理之绩效管理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最后的重点内容整理之绩效管理

第四章 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P258) 答:1、考评者与被考评者 2、绩效指标 3、考评程序与方法 4、考评结果 二.绩效管理系统是以什么结构方式推进的?(P259) 答:绩效管理系统是以网状结构推进的 三、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 主要体现在哪方面?P259 答: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制定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上 四、绩效指标是根据什么总结出来的?P259 答:工作说明书 五、员工培训需求的来源有哪些?综合、公文筐 P260 答:员工培训需求的来源大致有两个:工作分析和绩效管理。工作分析提供了员工胜 任工作的标准能力水平,而绩效考评的结果反映了员工现有水平和标准水平的差距,为培 训提供了依据。 六、对于员工的特点,可以运用什么测量评定方法? 答:1、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即运用心理测量评定的方法,直接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进 行考察。 2、绩效考评技术,即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果进行考察。 七、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绩效考评手段? 答:1、在全面调整工资时,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考评与评定, 并结合薪资调整的政策与其他具体要求(如工龄、职务等)确定其应调整的幅度和工资量。 2、在日常工作中,定期进行考评与评定,以确定奖金的数额。 八、简述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P259) 答: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首极为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 在:绩效指标的制定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上。 1、工作分析是绩效指标设定的基础:绩效指标体系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岗位职责指标 以及岗位胜任特征指标等。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 2、绩效管理为员工培训提供了依据。 3、绩效管理为人员配置提供了依据。 4、绩效管理是薪酬调整的依据。 九、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哪些方面? 答:1、以目标为中心 2、强调系统管理 3、重视人的因素 十、目标管理分为哪几步? 答:1、建立目标体系 2、组织实施 3、考评结果:凡按期完成目标任务、成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 不按期完成的给予必要的惩罚,甚至在职务上给予降级。 十一、达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主管理,上级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指导 2、协助 3、提出问题 4、提供信息 5、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十二、企业如何阐述 KPI 产生的过程? 答:关键绩效指标 KPI:最初由麦肯锡的丹尼尔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应用和普及 是由罗卡特在 80 年代完成的,并逐渐演化成定义和衡量企业目标的一项管理技术。KPI 定 义和衡量企业目标的过程,就是 KPI 产生的过程。其组织目标由三个层次阐述:愿景、战略 和技术。愿景或使命是表达企业成立以及存在的最基本原因。战略目标是企业面对内外环境, 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应对的战略焦点,通过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一步步达到愿景。战术 目标是战略目标更具体化的表述。 十三、绩效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答:1、按重要性的大小分为:关键绩效指标、岗位职责指标、工资态度指标、岗位胜任 特征指标等。 2、按企业层级分为:企业指标、部门指标、班组指标以及岗位指标等。 十四:什么是 PRI,PCI? 答:PRI:岗位职责指标 PCI:岗位胜任特征指标 十五、简述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具体步骤?(P263) 答:1、前期准备工作:在工作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 2、指标体系设计:1)设计企业层面的 KPI,将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到部门、班组以 及岗位;2)设计岗位职责指标;3)根据岗位胜任 特征模型设计各类岗位的胜任特征指标;4)设计各类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 3、绩效管理运作体系设计; 4、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 5、制定绩效管理制度 十六:思腾思特公司以什么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这套体系包 含的 4M 指什么? 答:1、EVA,经济增加增 2、4M:评价指标、理念体系、激励制度、管理体系 十七:EVA 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核心思想:基于均衡价值观之上谋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十八、EVA 体系的激励制度主要是基于什么? 答:EVA 体系的激励制度主要是基于 EVA 绩效管理设计的红利库计划和杠杆期权计划。 EVA 红利库计划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延期支付性质的“分享制”薪酬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企 业按期基于员工创造的 EVA 计提名义薪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EVA 为负时名义薪酬甚 至也为负),名义薪酬划入企业为员工开设的专业薪酬账户(即红利库),员工每期的实 际薪酬只是红利库账户余额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结转下期,直到员工离职时按一定规则给 付。 十九:绩效棱镜的五个棱面是什么? (P265) 答: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 二十:组织绩效是单维的还是多维的? 答:多维 二十一:绩效棱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绩效测量棱镜理论的出发点是利益相关者,而不企业战略。 二十二、如何设计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 答:1、战略地图:用来描述“企业如何创造价值”。战略地图中的每个战略性衡量项 目可以用一个或数个绩效指标来衡量。战略性衡量项目是战略主题的具体表达,同时又是 设计、分解绩效指标的基础。它完成了企业战略的分解。 2、任务分工矩阵:是为了完成任务分工而设计的工具。 3、目标分解鱼骨图:最早是日本石川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也叫“石川图”,它表示 达到目的、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班组和岗位 KPI 的设计。鱼骨图分析的主要步骤: 1)确定部门战略性工作任务;2)确定业务标准;3)确定关键业绩指标; 4、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必须符合 SMART 原则,即明确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 达成原则、相关性原则、时限性原则。 5、关键绩效指标的内容:包括:编号、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人、数据来源、计算 方法、计分方式、考评周期等内容。 6、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 二十三、请详细说明 SMART 原则? 答:1. 明确性原则(Specific):KPI 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以保证其明确的导向性。 2. 可测性原则(Measurable):KPI 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是明确的衡量指标。 3. 可达成原则(Attainable):KPI 必须是可以达到的,不能因指标的无法达成而使 员工产生挫折感,但这并不否定其应具挑战性。 4. 相关性(Realistic) :KPI 必须是相关的,它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密切联系,不然 也就谈不上是关键指标。 5.时限性原则(Time-based):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以时间为基础,即必须有明确的 时限要求。 二十四、 岗位职责指标是根据什么总结出来的指标? 答:主要是根据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归纳总结提炼 而成的指标。 二十五、如何进行工作态度指标的设计(WAI)? 答:1、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的“中介”,但是,即使态度不错,能力 未必全能发挥出来,并转换为业绩。 2、工作态度考评要剔除本人以外的因素和条件。 3、工作态度考评与其他考评项目的区别是,不管岗位高低、能力大小,态度考评的重 点是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于职守,是否服 从命令等。 二十六、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不同于其他指标的地方是什么? 答:PCI 是针对人员所设定的绩效指标,适用于对人的考评;而其他指标既适用于组 织的考评,也适用于对人的考评。 二十七、如何建立绩效指标库? 答:指标库的建立可以按照企业组织层级的角度建立,比如第一部分为企业层面的 KPI 和 NNI,第二、三层面分别为各部门和班组的 KPI、PRI 以及 NNI,第四层面为各岗位 的 KPI、PRI、PCI 和 NNI。在指标库中,每个指标都会包含编号、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 人、数据来源、考评周期、计算方法、计分方法等内容。 二十八:什么是百分率法? 答:百分率法是用指标的实际完成数值除以标准值,计算出百分比,然后乘以指标的 权重分数,就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考评分值。这是一种非常精确的计算方法,指标实际的完 成与最后分值完全对应。公式:考评得分=实际分/标准分*权重分数 二十九:什么是 0-1 法? 答:指对绩效考评结果只做两个可供选择的认定,要么完成,要么没有完成,所以考 评结果的赋分也只有两个,要么满分,要么零分。这种计分方法主要是对那些强制性指标 而设定的。 三十:考评周期按照不同层面如何划分? 答:企业级的绩效考评周期分为年度考评和半年度考评,部门级的考评周期为季度考 评加上年度考评,班组和员工的考评周期为月度加上年度考评。 三十一:哪些因素对考评周期有影响? 答:1、管理水平 2、不同类型的绩效指标 3、绩效指标所涉及的业务性质和工作内容 三十二、如何处理在绩效管理中组织的绩效和组织领导人的绩效关系? 答:一般的处理办法是将组织的 KPI、PRI、WAI、NNI 都作为组织领导人的对应绩效考 评,该领导人的这些考评得分再加上自己的 PCI 考评得分,就得到该领导人的绩效考评的 最终得分。 三十三、根据指标类别不同,可以把考评方式分为哪几种? 答:1、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各级 KPI 都采用这种考评方式 2、评议;在实际操作中,各级 PCI 都采用这种考评方式 三十四、PCI 适用于什么考评? 答:360 度考评或者 180 度得周边考评(即由员工上级和员工同级对员工进行考评) 三十五、简述 PCI 考评的步骤? 答:1、测评员工目前的胜任特征水平,绘制员工胜任特征水平线; 2、考察员工与其所在岗位的匹配程度; 三十六、什么是绩效合同? 答:1、绩效合同:指在绩效指标确定以后,由主管与员工共同商定员工考评周期内的 绩效指标和行动计划,然后以文字的形式确认,作为施行绩效指导方向和考评时的对照标 准和绩效面谈的纲要,以及以后就考评结果进行个人素质提高的依据。 2、绩效合同是进行考评的依据,其内容一般包括:工作目的的描述、员工认可的工作 目标及其衡量标准等。 三十七、简述绩效考评的程序?(P287) 答:1、确定考评指标、考评者和被考评者; 2、确定考评方式和方法:有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结果主导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3、确定考评的时间。 4、进行考评; 5、计算考评的成绩; 6、绩效面谈与申诉; 7、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三十八、简述绩效反馈面谈的程序? 答:1、为双方营造一个和谐的面谈气氛; 2、说明面谈的目的、步骤和时间; 3、讨论每项工作目标考评结果; 4、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5、与被考评者讨论考评的结果,特别是双方要围绕优势与不足,存在的重要困难和问 题,在计划期内待改进的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共识; 6、与被考评者围绕培训开发的专题进行讨论,提出培训开发的需求; 7、对被考评者提出的需要上级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具体的建议; 8、双方达成一致,在绩效考评表的签字。 三十九、简述绩效反馈面谈的技巧? 答:1、考评者一定要摆好自己与被考评者的位置; 2、通过正面的鼓励或者反馈,关注和肯定被考评者的长处; 3、要提前向被考评者提供考评结果,强调客观事宜。 4、 应当鼓励被考评者参与讨论; 5、针对考评结果,提出未来计划期内的工作目标与发展计划。 四十、什么是诊断企业绩效管理问题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工具? 答:绩效管理调查问卷。 四十一、简述平衡计分卡的产生和内容?(P296) 答:1、平衡计分卡(BSC)的产生:是卡普兰和诺顿创建的。它保留了传统财务指标, 增加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 2、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BSC 内容包括:财务、客户、内 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财务指标主要包括:收入增长指标、成本减少或生产率提高 指标、资产利用或投资战略指标。客户方面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客户保留、客户获取率、客 户满意率、客户利润贡献率。内部流程指标包括: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评价企业生产 经营绩效的指标、评价企业售后服务绩效的指标。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指标包括:评价员工能 力的指标、评价企业信息能力的指标、评价激励、授权与协作的指标。财务指标是根本,四个 方面的指标不是相互独立,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十二、平衡计分卡将关键性衡量指标按什么方法分类? 答:1、平衡计分卡将关键性衡量指标按一下方法分类:结果性指标和驱动性指标;财 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 2、结果性衡量指标说明了组织执行战略的实际成果,如质量提升、收入增加等。结果行 衡量指标如利润,是衡量组织有效执行战略的程度的体现,因此是“滞后指标”。相反地 驱动性衡量指标则是“领先指标”,它显示了过程中的改变并最终影响了产出。尽管结果 性衡量指标仍然是平衡记分卡中的重要部分,平衡积分卡还是更注重于驱动性指标,因为 驱动性指标可以衡量即将产出的结果。 四十三、简述平衡计分卡作为核心来完成战略管理是的五个重要过程? 答:1、建立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长期目标; 2、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3、制定企业战略目标; 4、战略执行与跟踪; 5、战略的评估与控制。 四十四、简述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前提?(P304) 答:1、企业战略目标能够层层分解,并能够与部门、班组、个人的目标达成一致,其中 个人利益能够服从组织的整体利益。 2、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指标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驱动关系。 3、企业内部与实施平衡计分卡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比较健全。 四十五、简述设计与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障碍?(P304) 答:1、技术上的障碍:指标的创建和量化;所包含的各个指标数值的确定;各指标的 权重如何设置;如何体现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如何处理企业级 BSC 与部门级 BSC 的关 系;如何实现组织考评与个体考评的衔接; 2、管理上的障碍:组织与管理系统方面的障碍;信息交流方面的障碍;对绩效考评认 识方面的障碍。 四十六、简述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步骤?(P306) 答:1、建立企业愿景与战略; 2、建立平衡计分卡; 3、数据处理; 4、将指标分解到企业、部门和个人,并将指标与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数据变动的 因果关系; 5、预测并制定每年、每季、每月的绩效衡量指标的具体数字,并与企业的计划和预算结 合;6、实施平衡计分卡,根据计划的实施情况,对年度设定的各期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并将薪酬奖励制度与平衡计分卡挂钗。 7、经常采购员工意见和建议完善平衡计分卡并改进企业战略。 四十七、简述运用平衡计分卡设计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的步骤? 答:1、建立企业的愿景与战略:运用管理工具有 SWOT、PEST、利益相关者分析、价 值链分析等。; 2、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设计企业层面的 KPI:明确指标的种类,包括:a.业绩指标和 驱动指标的种类;b.财务和非财务指标;c.内部和外部指标; 3、利用战略地图、任务分工矩阵等工具设计下属组织单位的平衡计分卡; 4、设计岗位(个人)的平衡计分卡; 5、将企业、部门、班组、个人的平衡计分卡进行汇总,组成体系,建立企业的 KPI 库。

7 页 328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考试重点 第四章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考试重点 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一章 绩效管理 第一节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运行 第一单元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知识要求】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定义 绩效管理系统:是由考评者、被考评者、绩效指标、考评方法、考评程序与考评结果等要素按 照横向分工与纵向分解的方式所组成的具有战略导向、过程监测、问题诊断、进度控制、人员 激励等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 组成要素 1、 考评者与被考评者 2、 绩效指标 3、 考评程序与方法 4、 考评结果 (二) 结构方式 分为横向分工与纵向分解 横向分工:各部门间的分工 纵向分解:层层落实战略目标 二 、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一) 工作分析师绩效指标设定的基础 (二) 绩效管理为员工培训提供了依据 (三) 绩效管理为人员配置提供了依据 (四) 绩效管理是薪酬调整的依据 三、绩效管理系统设计 (一)目标管理 MBO 1、基本思想:以目标为中心、强调系统管理、重视人的因素 2、步骤: 建立目标体系、组织实施、考评结果、新的循环 (二)关键绩效指标 KPI 任何企业都从三个角度阐述组织目标:愿景、战略、战术 (三)平衡计分卡 BSC 【能力要求】 一、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一)绩效指标体系 (二)考评运作体系 (三)结果反馈体系 二、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 (二)指标体系设计 (三)绩效管理运作体系 (四)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 (五)制定绩效管理制度 第二单元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 【知识要求】 一、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绩效指标 经济增加值一项财务类绩效评价指标,含义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所占用资本 的成本之后的剩余收益。 4M 体系:评价指标;理念体系;激励制度;管理体系 核心思想:基于均衡价值观之上谋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他证明 EVA 在理论上等价于净现值 (NPV),并以 EVA 为股东价值度量和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 EVA 体系的激励制度主要基于:EVA 绩效管理设计的红利库计划;杠杆期权计划。 二、绩效棱镜 (一)、绩效棱镜的含义 五个棱面: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能力 (二)、绩效棱镜的原理 绩效测量棱镜理论的出发点是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企业战略 (三)、绩效棱镜设计 绩效棱镜的突出优点在于考虑到了组织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即投资者、顾客及中间商、员工、 供应商、监管部门以及组织所在的社区。 【能力要求】 一、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战略地图 用来描述组织如何通过达到企业战略目标而创造价值 (二)、任务分工矩阵 为完成任务分工而设计的工具 (三)、目标分解鱼骨图 从管理、人、方法、物资、机械、环境六个方面找原因 (四)、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原则: 明确性、可测性、达成性、相关性、时限性 (五)、关键绩效指标的内容 包括:编码、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人、数据来源、计算方法、计分方式、考评周期等。 (六)、关键业绩指标的分解 二、岗位职责指标的设计(PRI) 根据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说明书中“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归纳总结提炼而成的指标。 三、工作态度指标的设计(WAI) 考评重点是:工作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于职守、是 否服从命令 四、岗位胜任特征指标的设计 岗位胜任特征指标是指:针对员工成功地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所应当具备或达到的核心 能力素质要求而设定的考评指标。 五、否决指标(NNI)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最关键的指标,其关键之处在于如果这种指标所设定的工作 没有做好,将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六、绩效指标库 将相同的格式汇总在一起组成指标库 每个指标标有编号、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人、数据来源、考评周期、计算方法、积分方 法 第三单元 绩效管理运作体系设计 【知识要求】 绩效管理运作体系设计包括:考评的组织设计、考评流程设计以及考评的方式方法和考评 工具设计等内容。 一、考评组织的建立 考评组织的主要工作包括: 1、 建立绩效管理部门工作组织部门,包括绩效管理委员会和负责绩效数据收集 与核算的日常管理部门 2、 绩效管理工作在企业开展的组织工作 (一) 考评组织部门的建立:委员会、日常管理小组 (二) 考评组织实施 横向、纵向 二、考评方法与方法设计 (一)考评方式与方法 1、根据指标类别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考核、评议 2、根据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的关系不同选择考核方式: 上级考核、360 度考核 (二)KPI 与 PRI 考核 部门与班组 KPI 与 PRI 指标的制定可以按照两种形式进行: 一是自下而上;二是直接上级制定 (三)PCI 考核 适用于 360 度考核或 180 周边考核 分为几个步骤: 1、 测评员工目前的胜任特征水平,绘制员工胜任特征水平线 2、 考察员工与其所在岗位的匹配度 (四)NNI 考评 三、绩效合同与绩效考评表格设计 (一)绩效合同 在绩效考核指标确定后,由主管与员工共同商定员工考评周期内的绩效指标和行动计划, 然后以文字形式确认,作为实行绩效指导方向和考评时的对照标准和绩效面谈的纲要,以 及以后就考评结果进行个人素质提高的依据。 (二)绩效考评表格 【能力要求】 绩效考评一般程序: 一、确定考核指标、考评者与被考评者 二、确定考评的方式与方法 三、确定考评时间 四、进行考评 五、计算考评成绩 六、绩效面谈与申诉 七、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第四单元 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体系设计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一、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 是指绩效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从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看,它既是重要收 尾阶段,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阶段。 二、绩效考评结果应用 绩效考评结果可以作为培训、人事变动、薪酬变动的依据。 第五单元 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与维护 【知识要求】 绩效管理诊断的内容 1、 对管理制度的诊断 2、 对管理系统的诊断 3、 对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诊断 4、 对考评全面全过程的诊断 5、 对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其他管理系统衔接的诊断 【能力要求】 绩效管理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应用 【知识要求】 一、平衡计分卡的产生及背景 (一)传统绩效评价体系 (二)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变革 (三)平衡计分卡的产生 罗伯特卡普兰与大卫诺顿创建 二、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 三、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联系起来,他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 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结合。 这种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四种“平衡”: (一) 外部衡量和内部衡量之间的平衡 (二) 期望的成果和产生这些成果的动因之间的平衡 (三) 定量衡量和定性衡量之间的平衡 (四)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 四、作为绩效管理工具的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将关键性衡量指标按下列方法分类: 结果性指标和驱动性指标;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 五、作为战略管理工具的平衡计分卡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平衡计分卡进行了解读,以平衡计分卡作为核心来完成战略管理的五 个重要过程: (一) 建立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长期目标 (二) 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三) 制定企业战略目标 (四) 战略执行与跟踪 (五) 战略的评估与控制 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一)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前提 1、企业战略目标能够层层分解 2、平衡计分卡所揭示的四个方面指标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因果驱动关系 3、企业内部与实施平衡计分卡相配套的制度健全 (二)设计与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障碍 1、技术障碍 主要体现在绩效体系设计和考评体系设计中 (1) 指标的创建和量化 (2) 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各个指标数值的确定 (3) 平衡计分卡各指标的权重如何设置 (4) 平衡计分卡如何体现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 (5) 如何处理企业级 BSC 和部门级 BSC 的关系 (6) 如何实现组织考评与个体考评的链接 2、管理水平上的障碍 (1)组织与管理系统方面的障碍 (2)信息交流方面的障碍 (3)对绩效考评认识方面的障碍 【能力要求】 一、企业实行平衡计分卡的步骤 1、建立企业愿景与战略 2、建立平衡计分卡 3、数据处理 4、将指标分解到企业、部门和个人 5、预测并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绩效衡量指标的具体数字 6、实施平衡计分卡 7、经常采纳员工意见和建议完善平衡计分卡并改进企业战略 二、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主要程序是: 1、 建立企业愿景与战略 2、 围绕企业愿景与战略,从四个方面涉及企业平衡计分卡 3、 利用战略图、任务分工矩阵等工具设计部门与班组级平衡计分卡 4、 设计岗位个人的平衡计分卡 5、 将企业、部门、班组、个人的平衡计分卡汇总 三、平衡计分卡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按下步骤进行 (一) 定性数据处理 (二) 定量指标的处理 (三) 确定平衡计分卡的指标评价权重 (四) 数据综合处理 (五) 数据比较分析

5 页 384 浏览
立即下载
【HR必读】晋升HRM的30+27项能力及能力素质模型

【HR必读】晋升HRM的30+27项能力及能力素质模型

HRtop - 睿智向上的 HR 都在这里 www.hrtop.com 晋升 HRM 不可缺的 30+27 项能力及能力素质模型 0 / 45 第一部分: 30 个能力素质词典 领导 能力 管理能力 思维能力 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 领导能力 思维能力 1.01 团队领导 4.01 创新能力 1.02 战略规划 4.02 分析式思维 4.03 归纳思维 4.04 信息收集 4.05 学习领悟 专业素质 态度和品质 5.01 成就动机 6.01 诚信正直 态度和品质 5.02 沟通能力 6.02 敬业精神 5.03 关注细节 6.03 全局观念 5.04 积极主动 6.04 团队合作 5.05 坚持不懈 6.05 责任心 专业素质 管理能力 5.06 灵活性 6.06 3.01 组织承诺 成本意识 2.01 计划执行 5.07 人际交往 3.02 客户导向 2.02 决策能力 5.08 自控能力 3.03 专业性 2.03 培养指导 -15.09 自信心 2.04 影响能力 2.05 组织协调 目 录 1.01 团队领导...........................................................................................................................4 1.02 战略规划...........................................................................................................................5 2.01 计划执行...........................................................................................................................5 2.02 决策能力...........................................................................................................................6 2.03 培养指导...........................................................................................................................7 2.04 影响能力...........................................................................................................................8 2.05 组织协调...........................................................................................................................9 3.01 成本意识...........................................................................................................................9 3.02 客户导向.........................................................................................................................10 3.03 专业性.............................................................................................................................11 4.01 创新能力.........................................................................................................................12 4.02 分析式思维.....................................................................................................................12 4.03 归纳思维.........................................................................................................................13 4.04 信息收集.........................................................................................................................14 4.05 学习领悟.........................................................................................................................15 5.01 成就动机.........................................................................................................................15 5.02 沟通能力.........................................................................................................................16 5.03 关注细节.........................................................................................................................17 5.04 积极主动.........................................................................................................................17 5.05 坚持不懈.........................................................................................................................18 5.06 灵活性.............................................................................................................................19 5.07 人际交往.........................................................................................................................19 5.08 自控能力.........................................................................................................................20 5.09 自信心.............................................................................................................................21 6.01 诚信正直.........................................................................................................................22 6.02 敬业精神.........................................................................................................................23 6.03 全局观念.........................................................................................................................23 6.04 团队合作.........................................................................................................................24 6.05 责任心.............................................................................................................................25 6.06 组织承诺.........................................................................................................................25 能力模型........................................................................................................................................27 1、任务分配能力..................................................................................................................27 2、影响力..............................................................................................................................27 3、积极性..............................................................................................................................28 4、判断能力..........................................................................................................................28 5、项目管理能力..................................................................................................................29 -2- 6、个人驱动能力..................................................................................................................29 7、关系网建立......................................................................................................................30 8、专业学习能力..................................................................................................................31 9、团队精神..........................................................................................................................31 10、分析能力........................................................................................................................32 11、创新能力.........................................................................................................................32 12、建立信任的能力............................................................................................................33 13、以客户为本....................................................................................................................33 14、培训发展他人的能力.....................................................................................................34 15、沟通能力........................................................................................................................34 16、决策力和水准................................................................................................................35 17、组织内活动能力............................................................................................................35 18、自信................................................................................................................................36 19、展望力............................................................................................................................36 20、激励和关心下属............................................................................................................37 21、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37 22、预期应对能力(INITIATIVE)....................................................................................38 23、判断能力(JUDGMENT)...........................................................................................39 24、倾听与反应(LISTENING AND RESPONDING)....................................................40 25、组织内活动能力(ORGANIZATIONAL AWARENESS).........................................40 26、主动性(PERSONAL DRIVE)...................................................................................41 27、关系网建立(RELATIONSHIP BUILDING).............................................................41 1.01 团队领导 定义: 通过授权、激励等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优势,促进团队合作,解决人员冲突,带领 -3- 团队成员完成工作目标。 关键点: 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行为分级: 一级:告知团队 - 主动向团队成员传达某项决定的内容或工作任务的要求,清晰地表明工作的原则和权 限范围,明确要完成的目标。 - 以正式的渠道公告授权内容,向团队成员解释其中的过程或原因,确保他们了解必要 的信息,帮助他们获得配合和减少冲突。 二级:维护群体 - 确保团队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并为团队成员的工作开展争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 源。 - 保护自己领导的团队及其声誉,采取各类实质性的举措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对团队 利益的重视。 三级:做好表率 - 通过以身作则,向团队成员示范自己所期望的行为,使他们接受自己为团队设定的使 命和目标,以及做出的安排和决定等,确保集体的任务能够完成。 - 在必要的时候与下属同甘共苦,赢得下属的信赖。 四级:激发士气 - 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热情。 - 善于描绘激动人心的使命和目标,使下属充满热情和希望。 - 采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团队的士气,如迅速解雇绩效不佳者,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合 理的调整等,以改进团队的工作效率,加强集体向心力。 五级:创造氛围 - 成为团队的精神领袖,从做事方式上深入影响下属,利用个人人格魅力或突出的工作 能力在下属和同事间树立威信。 -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创造坦率、温暖、合作的团队氛围。 1.02 战略规划 定义: 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判断,制定组织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能把具体工作安排和整 体发展目标有效结合起来的能力。 -4- 关键点: 理解组织战略并在日常工作中考虑到对组织长远目标的影响。 行为分级: 一级:战略理解 - 认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组织战略(由他人制定)的联系,了解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 间的关系,清楚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工作在组织整体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级:战略行动 - 按照外部或组织战略的要求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和优先次序,在资源分配方面,向战 略发展的重点方向倾斜,不因为短期业绩压力,忽略长期发展战略的要求。 三级:战略设计 - 在组织整体战略的大范围内,根据局部区域的特点和条件,设计落实管辖范围内的工 作战略。 四级:战略执行 - 设定自己管辖范围内工作的具体目标并推动相应的落实措施。 - 能够有效抵制与组织战略方向不统一的工作行为。 五级:战略思维 - 了解分析社会市场大环境条件的变化和长远发展目标的要求对日常工作可能产生的影 响,检讨当前的战略和工作部署。 - 在当前具体工作安排时要分析短期目标是否有助于实现长期规划,从宏观和整体进行 考虑,做出有利于组织长远发展的工作决策。 2.01 计划执行 定义: 工作中能够迅速理解上级意图,形成目标并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案,通过有效组织 各类资源,和对任务优先顺序的安排,保证计划的高效、顺利实施,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的能力。 关键点: 制定可操作性工作计划,区分轻重缓急,克服困难完成工作目标。 行为分级: -5- 一级:明确目标 - 能够根据公司或上级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岗位的职责,确定自己工作的短期目标。 二级:目标分解 - 根据具体目标,将工作分解为若干的关键可操作性步骤,设立优先次序,形成任务时 间进度表。 三级:资源配置 - 能够准确评估实现工作目标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并做出资源配置的可行性方案。 四级:监控与反馈 - 建立监控和反馈机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计划实施的进程。 五级:灵活应变 - 在工作计划中预先考虑预留弹性或额外工作时间,以应对意外事件。 - 主动评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随时准备应对各种障碍和问题,并提前制定应变方 案,以确保工作任务总是按时、保质地完成。 2.02 决策能力 定义: 通过对多个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挑选出最适当的方案及实施时机,并能够勇于承担 风险,做出有利于推进工作的明晰决定的能力。 关键点: 对方案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做决定的果断性和冒险意识。 行为分级: 一级:常规决定 - 在收集到较为充分的信息后,清楚地向团队成员表明自己的要求,并给予他们基本的、 例行的指示,但当对一些例外事项或突发事件时,往往需要借助他人力量。 二级:立场坚定 - 能够坚持立场,决策时以事实为依据,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对一些例外事项和突 发事件也能独立判断,做出决策。 三级:全面考虑 - 面对有竞争性的方案时,能够全面考虑各方意见,细致分析影响因素,认真对比各个 -6- 备选方案,及时不拖延的做出决定。 四级:风险决策 - 能够合理预测决策可能带来的风险,衡量潜在的收益,及时做出抉择,并勇于承担风 险。 五级:长远规划 - 在复杂、模糊且风险很高的形势下,或能够在大多数人反对的情况下仍坚持观点,毫 不犹豫地做出对组织有长远影响的有利决策。 2.03 培养指导 定义: 有培养他人的意愿,通过关注下属的潜能与可塑性,为下属的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必要 的支持,通过与下属分享经验、评价反馈等方法提高其工作绩效的能力。 关键点: 指导和培养下属及他人的意识和效果。 行为分级: 一级:正面评价 - 相信他人有主动性,并且有能力学会或改进工作,对他人取得的正面成绩或进步行为 表示公开赞扬。 - 对下属目前特点、优势以及成熟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蕴涵在其身上的潜能和未来 前途有肯定的预测和评价。 二级:传授方法 - 进行详细的指示或是给予示范,告诉别人如何完成某项任务的具体步骤,提出明确有 用的建议。 - 通常能够针个体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其掌握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 三级:分享经验 - 在做指示或示范时,愿意与他人分享成败的经验,提供为什么要采用某种做法的道理, 帮助他人理解以强化培训效果,并利用提问题、测验或其它的方法来判断他人是否理 解,以协助其顺利完成任务。 - 为下属的工作提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主动提供有用的工具、有价值信息和资源 条件支持等)。 四级:提供反馈 - 对他人的工作表现及时给予客观的、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从而帮助其认识到需要改 -7- 进的地方或取得进步的方面。 - 在他人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针对行为而非个人给予反馈,并对其未来的表现 表达出正面期待或给予个别化的改进建议。 五级:锻炼成长 - 发现他人需要提高的方面,为其安排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培训项目或其它实践机会, 并设计工作改进和培训计划,以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 鼓励下属承担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充分授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 式完成工作。 2.04 影响能力 定义: 运用数据、事实等直接影响手段,或通过人际关系、个人魅力等间接策略来影响他人,使其 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使其产生预想行为的能力。 关键点: 为影响他人所采取行动的复杂性。 行为分级: 一级:直接说服 - 采用单一、直接的方法或论据对他人进行说服(如:讲大道理、平铺直叙法、死缠烂打 等),试图使他人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要求对方做出承诺或保证。 二级:简单多元法 - 采用两种以上的步骤,或准备多种论据进行说服,但仍然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没 有表现出有意识地针对被影响对象设计影响方式。 三级:对症下药 - 善于换位思考,能够根据对方的关注点(如:兴趣、爱好、利益、声誉、顾虑等),把握 恰当时机,灵活选择适合对方的说服影响方式,或调整影响的内容和形式。 - 预先考虑到不同对象的可能反应,提前做出准备或预备方案,期待并准备应付别人可 能会产生的反应。 四级:巧借力法 - 寻找支持自己观点并能对别人真正产生影响的人物,使用连环套的方式对目标施加影 响,如:借助上级力量,游说关键性人物,利用人际关系网络进行间接影响等。 五级:利益联盟 - 能够根据情况设计复杂的影响策略,与关键人物结成政治或利益联盟,采用幕后交易 -8- 的方式获得他们的支持。 2.05 组织协调 定义: 根据工作目标的需要,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及 时处理和解决目标实现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关键点: 对组织中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合理调配。 行为分级: 一级:思路明确,资源到位 - 了解组织中的资源现状,能基本保证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资源按时到位。 二级:组织和调动资源 - 组织各种工作时考虑周到,能根据任务的重要紧急程度,提前分配或调动各种资源。 - 有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愿意与人建立联系,但缺乏足够的创意方法,对参与者缺乏 吸引力和控制力。 三级:调解冲突 - 组织中出现冲突时具有一定的调解技巧,必要时借助上级或其他力量以保证工作继续 开展。 四级:获取支持 - 工作中常能有新的创意,组织各项工作时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善于根据工作需要策划出大家喜爱参与,又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 善于同各方面保持融洽的关系,在兼顾对方利益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理解、共同合作, 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五级:对外协调 -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社会交往面较宽,善于与外界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方方面面的资 源为工作服务。 - 通过及时有效的分配和调动资源,克服由于他人原因引起的延误,圆满解决超出自己 控制范围的问题。 -9- 3.01 成本意识 定义: 在保证正常工作状态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成本、增加产出、优化流程等手段,使 利润最大化。 关键点: 控制不必要的开支,积极寻求节约成本的机会,追求利润最大化。 行为分级: 一级:成本估算 - 能够运用预算工具对工作中可能的成本进行合理估算。 二级:费用控制 - 贯彻公司的财务制度,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定期监督工作支出状况,将费用控 制在预算内。 三级:避免浪费 - 对他人的浪费行为,能够进行提醒或劝阻。 - 敢于挑战并尽量避免可能会使成本增加的一些官僚做法。 四级:主动节约 - 总是能够想方设法,积极地以灵活、创新的方式(如优化流程等)改善工作,从而节 省成本。 五级:成本效益分析 - 能够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尝试识别新的高产出机会,增 加有效投入,以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3.02 客户导向 定义: 能够关注外部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竭尽全力帮助和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 关键点: 关注客户需求,尽力解决客户问题,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行为分级: - 10 - 一级:及时回应 - 耐心倾听客户的咨询、要求和抱怨,及时回应客户的要求,解决常规性的客户问题。 二级:保持沟通 - 与客户保持沟通,当客户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随时取得联系,关注客户的满意度,提 供对客户有帮助的信息。 三级:个性化服务 - 把客户的明确需求看成是自己的工作任务,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 - 当常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客户需要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快 速准确的解决客户问题。 四级:挖掘潜在需求 - 关注和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致力于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五级:重视长远利益 - 担任客户的顾问角色,针对客户的需求、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观点,并采取行动解决 问题,积极参与帮助客户进行决策。 - 为客户寻找长期利益,能够采取具体的措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借此成功取信于 客户。 3.03 专业性 定义: 由内在的专业导向或者价值导向引起的一系列行为。在内心中将自己看成是某个领域的专 家形象,主动提供专业级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关键点: 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影响范围。 行为分级: 一级:回答问题 - 当被问及时作为专家一样回答问题,会告诉别人他对一些技术问题的理解。 二级:额外帮助 - 尽力回答更深入的问题,并花时间告诉他人额外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问题,或 帮助其影响客户。 三级:技术顾问 - 11 - - 像一位技术顾问一样,主动提供个人的专业知识,寻找机会帮助人们解决技术难题或 提升技术水平。 四级:内部传播 - 作为技术工作人员向他人介绍新的技术,想要新的技术在公司范围内得到认可。 五级:外部传播 - 想办法向外部传播专业知识:在专业性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开演讲,使新的知识,技 术广为人知。 4.01 创新能力 定义: 关注身边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事物,挑战传统的工作方式,推陈出新,在服务、技术、产 品和管理等方面追求卓越,进行突破性创新的行为特征。 关键点: 提出实用的新思路并运用到工作中,感于尝试、创造新概念,挑战原有的假设或做法。 行为分级: 一级:经验推断 - 当面对新挑战时,通常利用以往经验,或者参照系统内部的观点进行推断。 二级:创新思考 - 主动关注身边发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与现有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所在。 - 思考新技术或新问题对自己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级:挑战现状 - 不断对现有事物提出问题,挑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 对本职工作的改善有自己的见解,不断引入其他领域的观念和方法来指导工作。 四级:推陈出新 - 尝试新的事物,而且通过自己的判断进行合理使用,降低风险。 - 改进现有的方案,找到更好更有效的工作方式或产品。 五级:发明创造 - 形成和运用新的概念,创造出全新的工作方法或产品。 - 拥有市场上的新发明,或能够建立获得社会认可的理论体系,可以指导并提高绩效。 - 敢于为制定新政策、采取新措施或尝试新方法承担风险。 - 12 - 4.02 分析式思维 定义: 通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事物的能力,即对问题进行逐步推进式的分析,进行前因后 果的线性分析的能力。 关键点: 将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因果关系分析,重要性排序,方案判断和选择。 一级:分解问题 - 将问题分解为各项独立的互不联系的任务或活动,并罗列出来。 二级:简单因果 - 将问题分解为简单关联的若干部分,认识到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单因单果),进行 黑白分明的选择(支持或反对,接受或拒绝等)。 三级:多因多果 - 将问题或事物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部分,认识到简单的多重因果关系(一因多果, 多因一果的简单因果链)。 四级:全面判断 - 将问题或事物分解成相互关联且重要性不等的若干部分,认识到复杂因果链。 - 能够对某种原因或结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衡量不同行动方法的价值。 五级:未雨绸缪 - 预测可能的障碍,并事先设想接下来解决问题的步骤。 - 能事先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权衡轻重、利弊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对不同方案 进行判断和选择。 4.03 归纳思维 定义: 由部分结合形成整体来认识事物的能力,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或现象时,能够发现和掌握关 键问题所在,或者是能够创造性的分析问题。 关键点: 对信息进行分类、总结提炼和形成概念的能力。 一级:照搬套用 - 13 - - 能够运用浅显的规律(经验法则)和普通常识确定问题所在。 - 当所面临的情况与以前经历过的情况相同时,能够识别出共同之处并应用以前的经验。 二级:模式识别 - 面对不完全相同的现象和问题时,可以认识到不同事物(如所面临的情况与以前经历 过的情况)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级:整体方法 - 利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处理其它问题时取得的经验,对现有问题进行整体分 析和处理。 四级:化繁为简 - 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能将各种观点、问题和搜索到的数据归纳提炼出核心的观点或简 洁的结论。 五级:独具慧眼 - 在处理问题时,能够用自己创造的概念来反映各个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导问题的解 决。 - 在处理问题中能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关键点,透过表面,深入问题的本质,总结出 规律。 4.04 信息收集 定义: 根据工作的需要,不局限于眼前现有的资料,主动花费力气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各类相关信 息的能力。 关键点: 在例行职责范围以外,主动广泛获取有用信息及发掘潜在机会的意识和能力。 行为分级: 一级:打听消息 - 面临困难任务时,想到要尽可能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 直接询问相关知情人员,获得现成的信息来源,并花时间汇集资料。 二级:调查情况 - 亲自去现场对情况进行观察,询问相关人员,收集有用的信息。 三级:挖掘真相 - 接触其他尽可能多的渠道或对象,获得他们的观点、背景资料及经验等各种相关或潜 - 14 - 在相关的信息。 - 不满足于表面信息的获得,能深入询问,挖掘问题的核心和真相。 四级:系统研究 - 建立相关的信息收集系统,通过系统的正式研究渠道(如报纸、杂志等)来获取信息。 -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和保存等方面的管理。 五级:情报系统 - 形成收集信息的习惯,建立起能够长期运作的信息收集系统。 - 长期不间断地使用自己的系统方法收集信息,并不断挖掘未来可能的潜在信息和信息 收集途径。 4.05 学习领悟 定义: 通过个人有计划学习和实践,增加学识、提高技能,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工作中以提高个人 和组织绩效。 关键点: 能够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和多种资源为自己创造学习的机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一级:学习积累 - 对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或者好的做法,即使目前不使用,也记录和积累下来。 - 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好的想法和好的做法。 二级:直接运用 - 将别人明确表述的经验和做法,应用到工作中。 三级:举一反三 - 对别人明确表述的经验和做法加以调整修改,运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 四级:融会贯通 - 将各方面知识的精髓融为一体,得到处理不同问题的通则或经验方法,并将之变成为 自己的东西,用它来分析现实中的工作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五级:提炼升华 - 从经历的偶发体验或事件中,亲自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 15 - 5.01 成就动机 定义: 指个人有强烈的追求工作成功的愿望,不断设定挑战性的目标挑战自我,关注自身职业生 涯的发展,追求事业的成功和卓越。 关键点: 有事业心,设定高标准的自我挑战目标,与他人竞争,追求工作精益求精。 行为分级: 一级:表达意愿 - 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对浪费和低效率感到不满和沮丧(例如,抱怨浪费时间、资 源等)。 二级:符合标准 - 工作表现符合公司制定的管理标准。 三级:制定标准 - 为自己制定衡量进步的具体的客观标准(譬如自己要把工作成绩做到前十名或者像某 个榜样那样)。 四级:改善绩效 - 根据所制定的进步标准,对现有的工作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以提高工作绩效。 五级:挑战目标 - 为自己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采取具体行动去实现目标(“挑战性”是指尽了很大 的努力后,成功的可能性为 80%左右的目标,如同类人员中的优秀标准)。 5.02 沟通能力 定义: 针对一定的受众对象,通过倾听、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开进行反馈,与他人进行信息 传递的能力。 关键点: 有与他人沟通的愿望,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并能向他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行为分级: - 16 - 一级:愿意沟通 - 有沟通的愿望,能够回应他人发出的沟通信号。 二级:准确表达 - 能够耐心倾听他人的观点,基本把握他人谈话的主旨。 - 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对方能够理解。 三级:高效沟通 - 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积极地给予反馈。 - 表达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观点清晰明确。 四级:注重技巧 - 通过一些语言技巧(如使用比喻、排比等)清晰地表达较为深奥而复杂的观点。 - 在表达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作为辅助,增加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五级:设计策略 - 预见到他人的需要和关注点,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沟通策略。 - 对不同对象和情境所要求的沟通方式有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并能自如地运用和进行灵 活调整。 5.03 关注细节 定义: 为了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错误或失误,而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进行反复地监督和检查的能 力。 关键点: 对工作进行反复检查的意识和途径。 行为分级: 一级:行事规范 - 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严格,都会按照既定的操作规范或上级指示进行,较少出现错误。 二级:主动检查 - 注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以核实提供的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 三级:多方验证 - 在提供资料或信息前,能够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对其真实性进行交叉验证。 - 17 - 四级:监控他人 - 注意督促下属或配合自己工作的其他人员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 虑,确保工作准确无误。 - 能够对他人的工作的细节进行要求或检查,发现或纠正其工作中的差错和疏忽等。 五级:运用系统 - 学习并督促自己及他人掌握各种可以提升和改进工作细节的方法,能够设计或使用程 序化检查错误的手段。 5.04 积极主动 定义: 在工作中自觉地付出超乎工作预期和原有需要层级的努力,在没有他人鼓励的情况下善于 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计到事情可能的障碍,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避免问题的发生 提高工作绩效的能力。 关键点: 及时处理正在面临的问题,为迎接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或问题提前采取行动。 行为分级: 一级:应声而动 - 在一两天的时间范围内,认识到眼前的机会并立即采取行动,纠正眼前的问题。 二级:当机立断 - 在面对危机情况时,迅速果断的采取行动去处理问题。 三级:短期计划 - 通过提前一个月采取独特和额外的行动来创造机会或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如设立 新的项目或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巡视等)。 四级:中期计划 - 预测三个月范围内其他人并未意识到的某个机会或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准备行动。 - 提前三个月采取行动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 五级:长期计划 - 能够预期到半年,或更多年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 - 提前半年以上采取行动以创造机会或避免问题,这些机会或问题通常不被其他人所意 识到。 - 18 - 5.05 坚持不懈 定义: 指个人坚定不移地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持续关注目标,即使处于艰苦或不利的情况下, 也能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实现目标。 关键点: 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能尝试多种方法去克服困难。 一级:信念坚定 - 在工作中树立了不松懈的工作信念。 - 在受到挫折和批评时,能够抑制自己的消极想法和冲动。 二级:行为坚定 - 为了达到目标,能够持续不懈地努力工作,甚至面临繁琐的、枯燥的工作任务时也能 坚持。 三级:克服困难 - 面对挫折时能够主动意识并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坚持从头再来。 - 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采取积极行动去克服困难。 四级:自我激励 - 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即使很艰难也照样不停歇。 五级:意志顽强 - 面对突发情况或强烈反对也毫不退缩和动摇,并团结和带领他人为实现目标一起奋斗。 - 越挫越勇,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不放弃采取新的理念和方法去探索,以完成任务或达 到目标。 5.06 灵活性 定义: 随机应变,在工作及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依照情况需求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或处事 方式,并在组织或工作要求上有所改变或能容易接受改变。 关键点: 不呆板,随机应变。 一级:接受变化 - 19 - - 能客观地看到情况的变化,面对新的、不同的环境或条件时,表示愿意调整。 二级:愿意改变 - 面对不同的证据和信息,有改变自己看法的意愿,不固执己见。 - 能够分析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判断自己需要怎样调整。 三级:个体变通 - 为了完成任务或达到组织目标,适当地对正常的工作程序或规章制度做临时调整以适 应某种特殊情况。 - 针对情况或他人的反应,改变自己的策略、目标或计划,以适应个人情况和客观环境。 四级:组织调整 - 在自己的组织内部提倡或进行小规模或短期的调整,以应情况所需。 五级:策略调整 - 在自己组织内部对工作计划、行动方案、预期目标等进行较大规模的全面及长期的调整 以适应具体环境的要求。 5.07 人际交往 定义: 与可能有助于完成工作相关目标的人,建立或维持友善、和谐关系的能力。 关键点: 与工作相关目标人物建立关系的意识和亲密程度。 行为分级: 一级:保持工作关系 - 与他人保持工作相关的接触,维持正式的工作关系。 - 能够接受他人邀请参加社交活动,从而建立工作关系,但不扩大邀请或是刻意建立工 作关系。 二级:非正式接触 - 能敏感地把握他人的性格特点和利益需求,为今后的交往奠定基础。 - 偶尔在工作中开始以非正式的方式与别人交流。 三级:主动联络 - 积极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主动联络对方,利用非正式接触建立融洽关系。 - 在交往场合,能够调动大家的交流情绪,营造使大家可以轻松交流的气氛。 - 20 - 四级:维护关系 - 经常在工作外的集会、活动上,继续与同事或客户及其他相关人员保持友善关系。 - 利用他人间接的关系,扩大人际网络范围。 五级:深厚情谊 - 与他人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私人友谊,相互之间可以坦率地交流,谈论敏感问题和私 事。对方在对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问题上,能够主动地通风报信。 - 能够利用私人友谊扩展业务网络。 5.08 自控能力 定义: 在面对他人的反对、敌意、挑衅和压力环境下,能够保持冷静,控制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 继续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关键点: 没有冲动行为,冷静,能自我缓解压力。 行为分级: 一级:拒绝诱惑 - 有能力抵制可能的诱惑,不会采取不恰当和冲动的行为。 二级:抑制感情 - 在感觉到强烈的感情(例如:发怒、极其沮丧或高度压力)时,能抑制其表现出来。 三级:冷静应对 - 当感觉到强烈情绪时(如发怒、极其沮丧或高度压力)时,不仅能抑制其表现出来, 而且能继续平静地进行谈话或开展工作。 - 能够长时间的抑制感情或抵抗压力,在持续的压力状况下以一贯的正常状态推进工作。 四级:建设性回应 - 感觉到强烈的感情或其他压力,抑制住它们并以建设性的方法回应压力和不良情绪, 冷静分析问题来源,甚至能总结避免今后出现类似情况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五级:安抚他人 - 在群体人员都受到强烈冲击时,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能鼓励别人也冷静下来, 保持良好心态。 - 21 - 5.09 自信心 定义: 相信自己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处理困难情境或解决问题的信念。 关键点: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敢于挑战冲突,坚持己见。 行为分级: 一级:显示自信 - 明确表示不需要监督或他人主动的指导和帮助,自觉工作, - 以有信心、强有力的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式呈现自己。 二级:自主行动 - 适当的时候,能够突破他人明确要求遵守的传统和标准。 - 必要时,即使别人反对,也能独立行动并对后果承担责任。 三级:充满自信 - 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在同级别的同事或朋友群中,认为自己是专家,能力比别人强, 是事情成功的关键和重要推动者。 - 证明自己的观点有道理,在冲突中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立场,以行动来证明自己所表 达的自信心。 四级:敢于挑战 - 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感到兴奋,积极要求承担新的任务和工 作。 - 当与上级管理人员、客户或其他权势人物产生意见分歧时,能直截了当但彬彬有礼地 表明自己不同的看法。 五级:无所畏惧 - 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害怕与上级主管或客户发生冲突。 - 有意识地选择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和工作。 6.01 诚信正直 定义: 能依据事物原本的情况处理组织中的事务,不受个人利益、好恶的影响,信守承诺,正确 - 22 - 对待自己的错误。 关键点: 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信守承诺: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办到。 实事求是:诚实,不说假话,不为个人利益隐瞒事实或欺骗他人,对人对事公平公正。 正直廉洁:遇到利益诱惑时能坚持原则,不凭借职位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行为分级: 一级:遵守制度 - 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 遵守公司的政策原则和规章制度,不超越制度规定权限。 二级:信守承诺 - 不轻易承诺,但对承诺过的事情会想办法实现。 三级:实事求是 - 不说假话,真实反映客观情况,不为个人利益隐瞒事实或欺骗他人。 - 对事情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和处理,不受个人利益影响。 四级:正直廉洁 - 遇到利益诱惑时能够顶住压力,坚持原则。 - 正直廉洁,不凭借权力谋取个人私利。 五级:道德楷模 - 从自我做起,自觉维护企业在市场中树立的诚信形象,为他人充当起道德行为的楷模。 - 对于他人违法经营、损害企业诚信形象的行为能够勇敢说服和劝导,做到自我监督和 与他人的相互监督。 6.02 敬业精神 定义: 具有使命感,热爱工作,认可自己的工作职责,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力采 取行动去完成工作任务。 关键点: 甘于奉献,不怕劳苦,尽心完成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任务。 行为分级: - 23 - 一级:遵章守纪 - 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 - 保证饱满的工作时间,不处理与工作无关的私人事情。 二级:认真做事 - 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保证按时交付成果,符合一定的工作标准。 三级:吃苦耐劳 - 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不计较得失,以高质量标准要求自己,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四级:全力投入 - 对工作充满激情,甘于奉献,宁愿放弃休息时间也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放弃,会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五级:甘于奉献 - 在工作中愿意为了公司或团队的利益付出额外的努力,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 6.03 全局观念 定义: 开展工作或进行决策时,能够考虑他人、其他部门或公司整体的情况,从组织的整体或长 远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为了整体利益能够牺牲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 关键点: 无本位主义,考虑和处理问题时兼顾其他部门和公司整体利益。 行为分级: 一级:认清局势 - 明确了解组织中的整体战略目标和本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企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 理解组织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 二级:服从组织 - 关心组织整体发展和其他部门、岗位的工作情况。 - 在组织要求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做出让步时,能够进行自我调整,以服从大局。 三级:遵从规则 - 遵从企业运作中的各种规则和组织的整体战略方向,从组织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考 虑本部门的工作,不会为局部小利而轻易打破规则和已经建立的平衡。 - 24 - 四级:甘于奉献 - 积极倡导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并身体力行地团结或配合他人共同实现目标。 - 在决策时通盘考虑,必要时为保证组织的整体利益不受损害,能够牺牲局部或个人利 益。 五级:积极维护 - 当局部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顶着所在部门或团队内部的压力,做出 有利于整个组织的决策。 - 以企业发展大局为重,在组织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积极地维护企业利益。 6.04 团队合作 定义: 作为团队的一员,在团队中主动征求他人意见,与他人互享信息,互相鼓励,为了团队共 同的目标与大家通力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关键点: 愿意与他人合作的倾向,而不是独立工作或出现冲突。 行为分级: 一级:信息共享 - 愿意与他人合作开展工作,自愿参与和支持团队的决定。 - 能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共同交流,分享有用的信息和资源。 二级:征求意见 -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专业知识,愿意向他人学习。 - 在做决策时,诚恳地征求团队他人的意见、创意和经验。 三级:鼓励合作 - 用正面字眼看待和谈论团队的成员,表达出对他人才智的尊重,对其他团队成员的能 力和贡献给予公开赞赏和鼓励。 - 在危机或关键时刻愿意站出来帮助其他的团队成员解决难题。 四级:创造氛围 - 在团队中建立起饱满的士气,统一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以及健康的合作氛围,提升团 队凝聚力。 五级:解决冲突 - 不会隐藏和回避团队中的冲突,开诚布公地处理团队内部矛盾,并积极寻求有利的冲 突解决方案。 - 25 - 6.05 责任心 定义: 认可自己的工作职责,认真的采取行动去完成这些职责,并自发自觉地承担工作后果。 关键点: 所负责的工作出现问题时不推诿,敢于承担责任并设法解决问题。 一级:明确职责 - 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角色,认识到自己承担工作的重要性。 二级:主动落实 - 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处理事情,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核查,对发 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行动,以保证工作按要求标准完成。 三级:尽职尽责 - 当工作中面临需要同时处理职责内和职责外的任务时,能主动采取应对措施,保证不 因为职责以外的任务而影响职责内工作的完成情况。 四级:光明磊落 - 主动公开地承担本职工作中的责任问题,不欺上瞒下,并及时主动的采取补救预防措 施,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五级:克己奉公 - 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即使面临巨大压力或个人利益受到损失时,仍能不折不扣 完成工作并承担责任。 6.06 组织承诺 定义: 个体有能力和意愿使自己的行为与组织的需求、目标等保持一致,并在行动上协助达成组 织的目标或符合组织需求。 关键点: 把组织的任务放在个人喜好之上,愿意为组织利益做出牺牲。 行为分级: - 26 - 一级:遵守制度 - 了解并遵守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礼仪规范、企业文化等。 - 关注组织的对外形象和荣誉。 二级:服从安排 - 了解并支持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 服从上级安排,根据组织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三级:宣扬文化 - 认同组织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经常在组织内外传播、宣导组织要求的行为规范和价值 导向。 四级:个人牺牲 - 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将组织需求置于个人需求之上,必要的时候牺牲个 人利益以保证组织的利益。 五级:要求他人 - 即使会导致不受他人欢迎,为了组织的利益,也要力排众议。 - 要求他人也作出牺牲以符合组织的需求。 第二部分:最前沿的 27 种 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 1、任务分配能力 任务分配能力:为了对组织和客户更好的服务,指导并控制他人工作的能力 - 27 -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  抓住对质量负责 的员工。  告戒失败的后果 或定期预测的好 处,来采取措施 提高绩效问题。  采取明确的行动 或坚定的立场, 纠正绩效问题, 保证制定出可行 性计划。  在适当时候,有 效运用纪律/惩 处程序   要给予充分的指 导,提出的需求 和要求明确、具 体 提出要求时提供 清晰的目标和参 数 能检查员工是否 知道对他们的期 望  可以将个人从常 规事物中解脱出 来,进行更有价 值的或长远工作 的考虑,有系统 明确地分配常规 工作细节 设立可测量的员 工绩效优良标 准。  根据被接受的标 准和目标,检查 并反馈进度。  进行一致性的交 流以提供高质量 的绩效、产品和 服务 在分配工作和从 别人那里接受工 作时要坚定而自 信(如:对于不 合理的要求要勇 于说“不”) 2、影响力 影响力:说服或影响他人接受某一观点,推动某一议程,或领导某一具体行为的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清晰地解释相关 事实;呈现合理 的准备充分的案 例。   运用新的宣传媒 介吸引听众。   运用直接的证明 诸如关于实质特 征的数据、意见 一致范围与利益 等进行说服。  开发有选择性的 信息发送媒介, 每种媒介适应不 同听众的兴趣。 通过第三者或专 家来施加影响。 结成联盟,建立 幕后支持,构成 影响别人行为的 有利形势。  使用的宣传方式 适于整合关键听 众 的 “ 兴 奋 点”,并结合其 它关键事件和策 略以提高你的影 响力。  精心策划事件以 间接影响他人 (如计划时间的 安排,策划关键 事件,预测有关 关键联盟的提 议,影响证言 等)。   提出有说服力的 论据以支持个人 观点,要求对方 做出承诺或保证 通过指出他们的 忧虑以及强调共 同利益来说服他 人。 预期别人怎样反 应,并采取相应 的表现方式。  根据相应的需要 采取实时的风格 和语言应对。  用案例或论据创 造出一个“双 赢”的解决方案 实现双方目标。 - 28 - 3、积极性 积极性:一种采取行动迎接即将来临的挑战或提前思考以适应未来机遇和挑战的倾向性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 在他人来没有意 识到机遇或问题 所在时,鼓励他 们采取行动。   提醒别人意识到 问题所在。 通过预测组织内 外客户和关键性 市场的趋势,采 取措施创立未来 2—5 年的战略定 位。  促使别人不坐等 指示,积极开始 行动。  鼓励和奖励为长 远利益作出贡献 者。  实施那些可以为 长期战略打下坚 实基础的事情和 行为。  在阻力和反对面 前要坚持住。当 事情进展不顺利 时千万不要放 弃。要确保任务 按照被认可的标 准完成。 表现出高度的毅 力以确保按要求 实现目标。   不需要催促,意 识到并能根据当 前的机遇行事, 迅速坚定地解决 目前问题。 在被问及或受到 指示之前积极寻 求解决办法。 在事情变得被动 前行动。 4、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说服或影响他人接受某一观点,推动某一议程,或领导某一具体行为的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 考虑多种不同的 被选方案,避免 任何个人偏见, 认真评估风险。   考虑不同的意 见、选择,不带 偏见。 客观判断那些对 组织有长期影响 的因素。考虑到 所有信息,估价 风险和所有未来 的有关事宜。  在多方利益发生 冲突时,仍能保 持客观。 选择最优长期方 案时应参考大量 的数据和选择。  思考战略性的问 那提时包括尽可 能多的视角。   考虑到必要的事 实、信息、决定公 司政策和纲领, 进行理性的直接 判断。客观估计 形势。 从不同渠道搜集 相关信息以得出 合理的结论。 做选择时考虑正 反两个方面、风 险以及影响等因  认真判断形势, 从正反两方面客 观衡量每一个备 选方案。中等风 险水平。 决定具体的行动 前系统比较多种 信息资源,决策 时考虑到方方面 面。  - 29 - 素。 5、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立清晰详细的行动过程和组织工作的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管理短期目标, 为自己及别人开 发并执行预测未 来短期的、逐周 的计划。  开发与执行计 划,逐月预测未 来的中期目标。 确保每组计划得 以完成。   确保计划有清晰 的目标与里程 碑。  将商业战略转化 为可操作的目 标。  利用程序、系统 有效管理项目。  在计划阶段确定 并考虑到彼此任 务间的相互依 赖。  确保每个组织成 员实现目标计划 和完成工作。 计划与控制个人 日常工作,预算 准时间,高效利 用资源和精力。 开发执行包括影 响组织其它部门 的行动计划。为 可能影响组织战 略的突发事件准 备对策。 6、个人驱动能力 个人驱动能力:驱使个人很好地工作,努力实现优秀工作绩效的动力。 第一级 第二级  弄清客户、经理、  同事期望的标 准。  定期检查个人进 展,做出必要改 设立优秀绩效标 准,努力实现这 些意义重大又决 非不可能实现的 目标。 第三级 第四级   - 30 - 为自己或别人设 定界定出清晰、 长期成功的目标 和推动业务发展 的目标 面对不确定性, 设法控制风险的 同时,利用重要 的组织与个人资 源实现显著困难 变以确保达到期 望标准。   在期限之内实现 公认的目标。 获得优于已定期 望的结果,承担 比以前更复杂更 困难的目标。    识别部门或组织 的未来机遇,将 其转化为新的目 标和行动。 识别高利润产品 /方案/服务,使 其与新的或现有 客户的需要结合 起来,将可能性 最大化。 的目标。  利用组织资源实 现困难的目标, 获得重要的新业 务主动权。  承担并管理对业 务有积极或消极 影响的风险。 调整个人与部门 的目标以适应其 它组织,实现一 个更为强大、更 广泛的战略。 7、关系网建立 关系网建立:指能创立一个在信息搜集/分享/和/或完成工作目标方面有用或可能有用的人 的关系网络的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建立直接联系之 外的正式非正式 关系。    促进本团体之外 的正式的或非正 式的接触联系。 与其他职能范围 内的重要人物建 立有效联系。促 进功能交叉工作 的发展。 与别的组织内有 影响力的个人创 建有效联系。开 发广泛的组织内 外联系网络。  利用其关系网络 将自己的工作与 公司内其它部门 正在进行的工作 进行整合。  与外部同事共同 推动能促进双方 业务发展的信息 与程序互动。  与外部有经验和 专业技术的人建 立联系。  与其它组织共享 经验与专业技 术。   有效参与同事间 非正式交谈,与 同事建立非正式 的相互往来。 建立、改善与团 队内其他人的关 系。 与他人维持积极 有效的关系(例 如:对他人的工 作 表 示 出 兴 趣)。  建立并维持有用 的联系资料库。  与团队的外部人 员维持联系。 - 31 - 8、专业学习能力 专业学习能力:发展自己的专业/职业知识,与他人分享专业经验的能力与动机。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 利用本专业范围 外知识来提升业 务。   了解专业领域的 最新发展情况并 思考怎样运用; 利用本专业内能 促进其它领域工 作或项目的专业 知识提高其他部 门的效率 在公司工作范围 外寻找机会以提 高自己新知识的 水平,并通过在 专业杂志上出版 自己的文章来展 现自己这方面的 能力。   用技术/专业经 验证实项目是否 可实现; 寻找能利用专业 知识促进别人项 目发展的机会。 充当起最新技术 的倡导者与传教 士的角色;   抓住机会了解外 部公司的技术/ 进展; 在专业方面展示 基本的知识。使 这些知识有效地 用于实践。  与专业知识保持 同步发展。  运用专业知识与 经验解决问题, 帮助他人。    与他人分享经 验,并在公司众 多的建议中,使 自己的提议与众 不同,能够被执 行。 运用技术与专业 能力促进项目与 局面的拓宽。 9、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与别人一起工作,而不是单独工作或与别人竞争的一种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信息共享:使员 工及时了解公司 的成绩,分享所 有有关信息。    能对于团队的冲 突和问题,采取 有益的解决方 法。  大方地传播别人 需要的信息,让 同事跟上自己的 行动; 评价他人意见和 经验的价值。征 求他们的意见、 创意和经验,通 过这些来作出决 定/计划。要求公 司的员工都参与 到这一工作中。  必要时,重新分 配工作、职责和 上下级关系;  确保每一个成员  当冲突因工作问 题引起时,搜集  书面文件要准  - 32 - 公开表扬工作有 贡献和有出色业 绩的员工。鼓励 并授权给他们, 促进良好的品行 和合作关系。把 团队的冲突公开 化。 了解激励不同员 确,易于别人阅 读与理解; 的参与经过深 思,如果拒绝, 说明理由; 工的方式,有针 对地选择最有效 的赞誉方式;  只要发现有冲 突,就亲自过问 帮助解决问题, 并弄清问题的实 质。 所有相关信息, 采取适当的培 训,或惩罚。  10、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搜集相关信息,识别不同信息间的联系,寻根溯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发现多元联系: 透过问题的表面 现象,发现问题 的根源。发现问 题的发展趋势。    分析问题各部分 间的联系,拟定 可能的解决方 案。 分析不明确的问 题:分析复杂的 涉及多方面关系 的问题。必要时 采取非正常途径 搜集必要信息。  将多样的信息数 据综合在一起以 便有一个解决问 题的框架。  发现根本联系: 迅速意识到现状 与过去形势间的 相似之处。找出 直接的因果关 系,得出可能的 解决方案。 可以做出简单的 分析判断  分析多维度问 题:分析产生问 题的多方面原 因。必要时搜集 一定时期的信 息,综合分析。  对于有多个因素 决定的问题能给 与正确的答案 1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创造或引进新观念、方式,提高工作绩效的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  借用其它领域的 方法:创立或引 进新的观念或程 打破腐朽:建设 性地促进不断进 步,而不受当前 - 33 - 培养创新性:承 认并鼓励别人的 创新性。允许他 创造利于培养创 新的环境:承认 并奖励那些有创 序:参照系统以 外的观点与方 式。  的问题的影响。  在工作中能偶尔 有创新 能清楚地看到企 业中的效率的环 节,并能将它完 善 人实验,尝试新 事物。帮助引进 新的观念、方式 与程序。  造性的人;与他 人开诚布公地讨 论问题。  能激励他人,引 导他人创新 创造学习型组织 的企业文化,塑 造新型的团队管 理理念 12、建立信任的能力 建立信任的能力:坚持原则且促进信任与尊重的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  实现承诺:追随 公司的标准、政 策以及与自己工 作相关的目标。 只有能够实现时 才能做出允诺。 第三级 表里如一:少说  多做;行为与信 仰保持一致。对 别人尊重、公平、 守信用。  处事客观,没有 以公报私现象, 能正确对待他人 对自己的批评  有亲和力 在多元的环境中 展示你的品德修 养:报忧也报 喜。危机时刻保 持远见。反对走 捷径行为。 第四级  培养别人的道德 行为:为他人充 当起道德行为的 楷模;  将员工的福利和 组织的成功放在 个人利益之上。 找寻解决问题的 体制方案,而不 是指责个人。 13、以客户为本 以客户为本:帮助服务他人,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客户,并满足其需要。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   做客户的同伴: 主动参与客户决 策过程。  为了客户的最佳 利益,调整组织 行为。为客户提 承担个人责任: 追随客户的需要 与咨询,有责任 矫正客户服务的 问题。迅速解决 问题。要表现的 解决潜在需求: 了解客户业务。 了解客户现实的 与潜在的需要, 提供与之相应的 产品与服务。 - 34 - 增加附加值:做 出坚实的努力为 客户提供附加价 值,以某种的方 式改善客户服 务。 有责任感。   以长远的眼光解 决客户问题。 供专业的建议。  对于客户需求有 预见性,能提前 与至客户满意 度、客户需求的 变化。 14、培训发展他人的能力 培训发展他人的能力:提供恰当的需求分析,辅导和其它支持,帮助别人的学习与进步的 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提供直接指导: 给予具体的指 导、建议以及工 作示范。     提供必要的工具 支持他人的发 展。 创造发展机会: 安排并开发恰当 的任务、正规的 培训,促进个人 的学习与发展。  在工作中有意识 的帮助他人,为 他人制造学习机 会,并随时对他 人进行鼓励,激 励它保持良好的 学习期望  提供随时的辅 导:识别组员的 长项与发展需 要,提供及时的 反馈与强化。挫 折之后,重新确 认并鼓励他人。 提供其他与培训 有关的信息,帮 助他人发展 维护组织学习: 识别根本性的培 训和发展需要。 为组织成员、同 事与客户创造一 个不断学习的环 境。 15、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一种正确倾听他人倾诉,理解其感受、需要和观点,并能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 谈话中,不善于 抓住谈话的中心 议题;  能以开放、真诚 的方式接收和传 递信息;  能用清楚的理由 和事实支持自己 的观点;  保持沟通清晰、 简洁、客观,且 切中要害;  表达自己的思  知道交流的重  身体力行,通过  针 对 不 同 听 - 35 - 第四级 想、观点不够简 洁、清晰;  以自我为中心, 谈话中,缺乏对 他人应有的尊 重。 点,并能通过书 面或口头的形式 表达主要观点;  尊重他人,能倾 听别人的意见、 观点。 自己的行为与言 谈的一致来沟通 相关信息;  善于倾听,适当 提问以获得对信 息的准确理解, 并适时地给予反 馈; 众,调整适当 的语言和表达 方式以取得一 致性结论;  能发展并保持 广泛的人际网 络。 16、决策力和水准 决策能力和水准:依据对形势分析,作出恰当、合理、及时和实际的判断并采取行动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 做出常规决定: 利用较为充足的 信息,作出常规 决策  面对有竞争性的 方案做出抉择: 及时不拖延地做 出决定。   较少作出决策, 决策犹豫,或忽 略决策的影响信 息;  在本工作领域 内,能客观分析 形势,并作出初 步判断; 做出有冒险性的 决定:当决策会 带来一定的风险 时,及时做出抉 择。要衡量潜在 的收益。  做出有长期影响 的决策:在复 杂,模糊风险很 高的形势下,毫 不犹豫地做出决 策。  作决策时表现出 很大的随意性。  能分析较广泛领 域内的复杂情 况,对决策可能 产生的影响有清 晰的认识;  能依据已有数 据、知识和经 验,作出对公司 有着一定程度影 响的决策,并付 诸实施。  需要对多种领域 内的各种信息进 行深度分析,在 缺乏指导原则和 经验的基础上, 及时进行判断, 并在重大领域内 进行战略性决 策;  能够根据相关程 序 在上级及相 关资源

45 页 923 浏览
立即下载
一级人力资源师题库(第五章薪酬管理)

一级人力资源师题库(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五章 ( D B 薪酬管理 第一节 企业薪酬的战略性管理 第一单元 整体薪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薪酬制度体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并与企业发展 )和总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 A.目的 B.要求 c.方向 D.总方向 2.构建企业薪酬战略所强调的基本目标不含( )。 A.效率 B.公正 C.公平 D.合法 3.在确立薪酬战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时,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者,需要正确地回 答的基本问题中不包含( )。 A.企业所确立的薪酬方向和目标,是否能够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吸引并留住企 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 B.企业的薪酬战略政策和策略,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个体 和总体的劳动效率? c.企业的员工是否感受到了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和合理合法性? D.是否能进一步压低劳动成本? D 4.如果经常变动企业的薪酬制度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震荡,甚至引发一系列问题,给企业带来( )。 A.困难 B.灾难 c.倒闭 D.无法生存 B D B C D 5.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价值分配中的矛盾不包括( A.现在与将来的矛盾 B.老员工与新员工的矛盾 c.个体与团体的矛盾 D.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矛盾 6.企业个性的系统化的薪酬体系设计的层面不包含( A.战略 B.战术 c.制度 D.技术 )。 )。 7.在企业整个人力资源战略中,薪酬战略既可以处于主导地位,也可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变革的( )。 A.方式 B.指导 c.诱因 D.因素 8.下列不是薪酬战略与企业发展阶段的是( )。 A.合并或迅速发展阶段 B.正常发展至成熟阶段 C.无发展或衰退阶段 D.企业战略目标阶段 9.通过对国外专家们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推论( )。 A.对企业来说,薪酬战略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B.薪酬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坚持系统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实施薪酬战略比制定薪酬战略更 具重要性 C.企业薪酬不会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 D.包括薪酬在内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赢得企业竞争的优势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从广义角度看,薪酬是指员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从用人单位一一企业所得到的各种 回报,包括( )。 A.物质的 B.精神的 C.货币的 D.非货币的 E 食物的 ABCD ABD ACDE ABCD ABCD ABCD ABDE 2.从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的视角看,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薪酬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尺度 B.大多数求职者总是倾向于选择薪酬高的工作岗位 C.年薪高的工-作岗位无人问津 D.薪酬水平很低的岗位则无人问津 E.福利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3.薪酬的表现形式有( )。 A.基本工资 B.法定假期 C.绩效工资 D.激励工资 E.员工福利保险 4.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是( )。 A.确立可行的薪酬管理体系 B.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 C.采取有效的薪酬策略 D.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 E.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5.成本领先战略以效率为中心,还包括( )及详细而精确地规定工作量。 A.少用人 B.多办事 C.降低成本 D.鼓励提高生产率 E.以顾客为中心 6.薪酬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内部一致性 B.外部竞争力 C 员工的贡献率战略 D.薪酬体系管理 E.薪酬运作管理 7.视外部竞争情况而定的薪酬决策对薪酬目标的影晌有( )。 A.确保薪酬的吸引功能 B.确保薪酬足够吸引和留住员工 C.以劳动成本为中心 D.控制劳动力成本 E.使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8.基于战略的企业薪酬分配的根本目的可总结为( )。 A.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B.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C.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E.有利于营造响应变革和实施变革的文化 ABCDE 9.不同的交易模式可分为( )。 A.高薪一低责任 B.高薪一高责任 C.低薪一低责任 D.低薪一高责任 E.与交易收益关联 ABCD 10.不同的交易模式的另一种描述是( )。 A.雇用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商品式 E.收益式 ABCD 11.构建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步骤是( )。 A.评价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内涵 B.评价整体性薪酬战术的要求 C.使薪酬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和环境相适应 D.将企业整体薪酬战略的目标具体化 E.重新衡量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ACDE 12.影晌薪酬战略的因素包括( )。 A.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B.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 C.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D.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期望 E.工会组织的作用 ABCDE 13.对企业薪酬战略及制度、政策产生影晌的因素包括( ),以及工会组织的要求、薪酬与其他 人力资源体系的适应性等。 A.企业经营战略 B.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C.环境特点 D.外部的竞争压力 E.员工个人的需要 ABCDE 14.企业的薪酬战略方案提出之后,应当从( )方面对薪酬战略能否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作出 全面的检测和判断。 A.薪酬战略所提出的各种决策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 B.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与经营战略之间是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C.企业薪酬体系与人力资源其他模块之间的适应性和配套性 D.企业薪酬体系运行的系统性和可靠性 E.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始终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原则 ABCD 第二单元 C B D D B D D C 薪酬外部竞争力:薪酬水平的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工资理论认为,( )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A.薪酬 B.薪资 C.工资 D.福利 2.构成现代西方工资理论的两个主要基础理论是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 )。 A.实际工资基本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D.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3.从劳动力的供给看,工资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者及家属的生活费,二是( )。 A.劳动报酬 B.劳动者薪金 C.劳动者工资水平 D.劳动的负效用 4.人力资本投资不包括( A.有形支出 B.无形支出 )。 C.心理损失 D.物质成本 5.对劳动力需求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不包括( )。 A.薪酬差异理论 B.劳动效率理论 C.效率工资理论 D.信号工资理论 6.对劳动力供给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不包括( )。 A.保留工资理论 B.劳动力成本理论 C.岗位竞争理论 D.效率工资理论 7.工资效益常用的统计指标不包括( )。 A.每百元工资产品产量 B.每百元工资产品产值 C.每百元工资利润额 D.每百元工资劳动量 8.影晌企业薪酬水平,进而影晌外部竞争力的因素不包括( )。 A.产品市场 B.劳动力市场 C.资源市场 D.企业组织 9. ( )薪酬策略强调高薪用人,突出高回报,以高于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增强企业薪 酬的竞争力。 A.领先型 B.先进型 C.第一型 D.突出型 A 10.在经济萧条时期,或者企业处于创业、转型、衰退时期,企业应选择( )薪酬策略。 A.滞后 B.混合 C.等待 D.跟随 A 11.员工可以通过绩效工资或激励工资得到更高水平的报酬,企业应采用( )薪酬策略。 A.领先型 B.跟随型 C.混合型 D.等待型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 选、少选均不得分) 1.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前提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静态社会,它的特征是( )。 A.在整个经济社会中,不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均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和工资 不由政府或串通的协议操纵 B.假定每种生产资源的数量是已知的,顾客的爱好或者工艺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即年年 都是用相同的方法生产出同等数量的相同产品 C.假定资本设备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这些设备的形式可以改变,可以与可能得到的任 何数量的劳动力最有效地配合 D.假定工人可以相互调配,并且具有同样的效率,也就是说,完全没有分工,对同行业的工 人只有单一的工资率,而不是多标准的工资率 E.劳动和资本是两个重要的生产要素,每个要素的实际贡献按其投入的量的多少而变动,并 且呈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 ABCD 2.现代西方工资决定理论包括( )。 A.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B.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C.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E.人力资源理论 ABCD 3.薪酬差异理论的负面特性包括( )。 A.培训费用高 B.工作安全性差 C.工作条件差 D.成功的机会少 E.控制参与差 ABCD 4.高薪酬可以提高企业效率的原因是( )。 A.可以吸纳高素质应聘人员 B.可以减少跳槽人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C.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感会激发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D.因为被解雇的代价增加,工人尽量避免”怠工” E.可以减少管理及其相关人员的配备 ABCDE 5.企业薪酬水平的控制关系到的两个基本目标为( )。 A.企业薪酬战略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现 B.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C.选择并提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策略 D.对中高级人才的吸纳和维系能力 E.各类专门人才和一般员工的吸纳和维系 BE 6.企业管理者为"跟随型"策略归纳的理由是( )。 A.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B.薪酬水平低还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能力 C.关注同行业的市场薪酬水平是企业高层决策者的责任 D.薪酬水平的合理确定关系到外部的竞争力 E.薪酬水平关系内部人工成本合理确定的问题 ABCDE 第三单元 薪酬内部公平性:薪酬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赫兹泊格将需要层次分为比较低级层次的需要和( )。 A.比较高级的需要 B.比较中层的需要 c.比较需求的需要 D.比较激励的需要 A 2.麦克莱兰和亚特金森的需要分类法是从人们想得到结果的类别对需要分为三类,它不包括( )。 A.权力需要 B.成就需要 c.亲和需要 D.愿望需要 D 3.维克多·弗罗姆认为人的动机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中不包括( )。 A.效价 B.愿望 c.期望 D.工具 B 4.利润分享也是一种( )。 A.工资形式 B.薪酬形式 C.分配形式 D.分享形式 A 5.销售人员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不包括( )。 A.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利润分享 B.由于中高级营销人才相对短缺,因此薪酬可能较一般管理人员、工程人员要高 c.对于市场开发、市场占有率有重大突破者,应给予特殊奖金 D.销售人员的薪酬应低于工程人员 D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包括(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BCDE 2. ( )属于高级需要。 A.自尊 B.自我实现 c.安全 D.薪酬 E.福利 AB 3.满足比较高级层次需要的因素是激励因子,包括( )。 A.工作丰富化 B.承担责任 c.成就感 D.认同感 E.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 ABCDE 4.激励理论包括( )。 A.需要层次论 B.双因素理论 c.需要类别理论 D.期望理论 E.分享理论 ABCD 5.利润分享的具体形式包括( )。 A.无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 B.有保障工资的部分利润分享 c.按利润的一定比重分享 D.年终或年中一次性分红 E.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ABCD 6.外部激励的特征有( )。 A.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身 B.使人在行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c.是在外界的需求和外力作用下人的行为 D.需要外力驱使 E.通过将行为结果和渴望的回报联系起来达到刺激人采取行动的目的 CDE 7.社会感情激励通常要用( )等手段,与物质需要相比,社会感情激励是较高层次的。 A.友谊、温暖 B.表扬、尊重 c.特殊的亲密关系 D.信任、认可 E.荣誉等社会感情性的资源 ABCDE 8.对企业人员产生外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 )等。 A.物质报酬激励 B.基本工资 c.绩效工资 D.奖金、福利待遇 E.分享系数 ABCDE 9.非物质报酬激励,包括( )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 A.赏识 B.荣誉 c.地位 D.培训 E.晋升 ABCDE 10.企业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对研发人员而言是( )。 A.工作价值的衡 B.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c.具体的薪酬政策和策略 D.决定着企业技术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竞争市场 E.激发其潜能智慧在企业中的充分发挥 ABC 11.高级主管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包括( )。 A 薪酬取决于企业规模、员工人数及福利能力 B.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较高的分红及奖金 c.通常享有特别的绩效奖金或者目标达成奖金 D.通常享有额外之福利,如汽车、保险及各种科协会员资格证等 E.通常享有非财务性补偿,如头衔、秘书、名片、车位、办公室、弹性工作时间等 ABCDE 12.销售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包括( )。 A.工作价值取决于正确的经营思想、经营销售艺术和策略技能 B.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绩效 c.通常是年富力强、知识面广多专长的人员 D.销售人员较多的是重视“激励成果”及“承诺” E.擅长沟通和对信息的定夺 CDE 13.从劳动者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 A.简单明了,便于核算 B.工资差别是可以认同的 c.同工同酬,同绩效同酬 D.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 E.对企业未来有安定感 ABCDE 14.从企业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发挥员工的劳动潜能 c.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 D.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 E.能够吸引高效率的、合格的劳动力 ABCE 15.工资方案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 A.对工资方案管理状况的评价 C.对工资方案能力性的评价 E.对工资方案安全性的评价 B.对工资方案明确性的评价 D.对工资方案激励性的评价 ABCDE 第二节 D D A D C 各种薪酬激励模式的选择与设计 第一单元 经营者年薪制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企业经营者年薪收入包括基本收入和( )两部分。 A.基本年薪 B.效益年薪 C.年薪工资 D.效益收入 2.经营者年薪的主要结构模式不包括( )。 A.年薪收入=基薪收入+风险收人+年功收入+特别年薪奖励 B.年薪收人=基本年薪+增值年薪+奖励年薪 C.年薪收入=年薪工资+风险工资+重点目标责任工资 D.年薪收入=年薪工资+风险工资士优质项目奖励 3.在 wx 模式中,经营者每年风险工资收入的( ),应用于增加凤险抵押金。 A. 20 %-50 % B. 25 % -50 % C. 30 % -50 % D. 35 %-50 % 4.B 模式规定,经营者持股的出资额一般不得少于( A. 5 B. 7 C. 8 D. 10 )万。 5.B 模式规定,经营者所持股份一般以出资额的( A. 1- 2 B. 1- 3 C. 1-4 D. 1-5 )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年薪制中的经营者是指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 )。 A.董事长 B.技术人员 C.企业厂长 D.企业经理 E.销售人员 CD 2.经营者年薪制的特点包括( )。 A.其核心和宗旨是把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同本企业职工的利益相分离,以确保资产所有者的利 益 B.能够从工资制度上突出经营者的重要地位,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感,强化责任、生产经营成果 和应得利益的一致性 C.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特点。企业一般以一年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因此,以 年度为单位考核确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能够更好地将收入与业绩联系起来,使其收入较充分地 体现付出的劳动和经营的业绩 D.使经营者的收入公开化、规范化。实行年薪制以后,经营者的收入由其年薪主管部门确定, 并经过考核、审计等严格的程序后再行支付 E.经营者按年薪取得收入后,除了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和住房等待遇外,不 得再获取企业内部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他收入 ABCDE 3.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可以实行年薪制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 A.在某地区依法设立的市属国有全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 限公司 B.在某地区依法设立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 C.由某地区政府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省、市重点集团公司,国有独资公司;部分经营者素质 较高、效益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国有(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 D.在某地区依法合资的控股企业 E.由某地区的有关行政部门指定的跨国集团 ABC 4.经营者年薪的支付形式与结构模式包括( )。 A.基本年薪加效益年薪 B.基本年薪加效益年薪,其中效益年薪部分用于购买本企业股份 C.基本年薪加认股权 D.年薪收入=基薪收入+风险收入+年功收入+特别年薪奖励 E 年薪收入=基本年薪+增值年薪+奖励年薪 ABCDE 第二单元 D B D 股票期权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国外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计划,一般不包括( )。 A.基本工资 B.年度津贴或奖金 C.股票期权、业绩股 D.优质奖励金 2.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理人的薪酬总额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收益一直稳定在( A.10%-30% B. 20%-30% C.25%-30% D.25%-35% ) 。 3.ESO 的授予一般每年进行一次。ESO 的授予数量及授予条件由( )薪酬委员会决定。 A.董事长 B.监理会 c.监事会 D.董事会 4.在美国,按照是否符合《国内税务法则》有关特殊税务处理的规定,ESO 分为两种类型,即激 励型期权(法定股票期权)和( )。 A.法定型期权 B.指定型期权 c.奖励型期权 D.非法定股票期权 D 5.一般来说,( )的主要对象是公司的经理。 A. SEO B. ESO C. EOS D.OSE B 6.股票期权的行权价的确定方式不包括( ) 0 人低于现值 B.高于现值 C.等于现值 D.低于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公平市场价格 D 7.期权的行使期限一般不超过 10 年,强制持有期为( )年不等。 A.2-3 B.3-5 C.2-5 D.3-4 B 8.计算期权份数的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 A.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2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B.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3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C.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4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D.期权份数=期权薪酬的价值(期权行使价格×5 年平均利润增长率) D 9.股票期权的执行方法不包括( )。 A.证券行权 B.现金行权 C.元现金行权七 D.元现金行权并出售 A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股票期权的特点是( )。 A.股票期权是权利而非义务 B.这种权利是公司无偿“赠送”的 C.股票不能免费得到,必须支付“行权价” D.期权是经营者一种不确定的预期收入 E.它将企业的资产质量变成了经营者收入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ABCDE 2.国外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计划一般包括( )。 A.业绩股 B.基本工资 C.年度津贴 D.奖金 E.股票权 ABCDE 3.股票期权的行权价确定方式包括( )。 A.低于现值 B.高于现值 C.等于现值 D.股票日现价 E.股票实时价值 ABC 4.股票赠与时机一般是在经理人( )时。 A.受聘 B.辞职 C.升职 D.业绩评定 E.出色 ACD 5.授予期权数量的确定方法有( )。 A.利用经验公式 B.根据要达到的目标决定期权的数量 C.利用模型 D.利用 Black-Scholes 模型 E.期权为获受人私有 ABD ABCD ABCE A B B 6.股票期权与期股的区别是( ) 。 A.购买时间不同 B.获取方式不同 C.约束机制不同 D.适用范围不同 E.购买数量不同 7.期股的形成主要来源于( )。 A.在企业改制的基础上,调整原有股本结构,建立新的股本结构,形成经营者的期股 B.通过企业股权转让形成经营者的期股 C.企业增资扩股中形成经营者期股 D.企业减少资本时形成经营者期股 E.企业经营者业绩延期兑现转换的期股 第三单元 期股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指企业出资者同经营者协商确定的股票价格。 A.期股 B.股份 C.股值 D.红股 2.期股适用于所有企业,期权只适用于( )。 A.国有企业 B.上市公司 C.外资企业 D.私营企业 3. ( )规定:经营者的期股每年所获得红利,要按协议规定全部用于补入所认购的期股。 A.J 模式 B.B 模式 C.A 模式 D.S 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期股的获取方式有( )。 A.出资购买 B.赠与 C.继承期股 D.奖励飞 E.转让 ABD 2.股票期权与期股的区别是( )。 A.购买时间不同 B.获取方式不同 C.约束机制不同 ABCD BCE C D D D D 3.经营者期股红利的兑现方式有( )。 A.A 模式 B.S 模式 C.J 模式 第四单元 D.适用范围不同 E.购买数量不同 D.T 模式 E.B 模式 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由企业员工拥有本企业产权的一种股份制形式,起源于美国。 A 员工购买企业股份 B.员工持企业股 c.员工持股制度 D.员工有效股 2.凯尔索等人设计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 B.基金会由企业全面担保 C.基金会贷款认购企业股票 D.员工离职时股票作废 3.德国企业内部员工股的形式不包括( A.员工沉默股份 B.员工优先股 )。 C.企业内部利润分配权 4.风险交易型员工持股不包括( )。 A.日本模式 B.美国模式 C.合作制企业的员工持股 5.企业内部员工股的特点不包括( )。 A.内部员工股一般不可以流通、上市、上柜、继承、赠送 C.内部员工股同其他股份一样同股固权同利 D.分配期限 D.企业资本资源的提供者 B.内部员工持股自愿原则 D.内部员工股不享有股票权 6.在国外,实施 ESOP 的资金,其主要来源是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则 仍然以( )为主,企业只提供部分低息借款。 A.外部集资 B.员工自有资金 C.银行贷款 D.集体融资 B 7.我国要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 A.员工持股试点企业的条件 B.持股人员的参与范围 D C.员工持股比例和股份认购 D.确定员工总股金发行比例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关于员工持股计划,以下讲述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是( )。 A.广泛参与原则 B.有限原则 C.认购期原则 D.元限期原则 E.按劳分配原则 ABE 2.福利分配型员工持股的主要形式和做法包括( )。 A.年终分享利润以股票形式发放。这种情况在英国比较普遍 B.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 C.按月、按季或年终时向员工赠送股票或期权 D.向员工提供购买企业股票的权限和优惠 E.储蓄换取购买股票的权利 ABCDE 3.我国还没有关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统一的法规,因此在实施中多数属于探索性质,但以 下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 A.员工持股计划可行性研究 B.对企业进行全面价值评估 C.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参与计划的制订 D.明确员工持股的管理机构 E.确定员工持股的份额和分配比例 ABCDE 4.制订详细的 ESOP 实施程序和步骤主要应体现在员工持股的章程上,包括对( )等一系列问题 作出明确的规定。 A.计划的原则 B.参加者的资格 C.财务政策、分配办法 D.股份的回购 E.员工责任 ABCDE 5.我国各地的企业要想使 ESOP 得以实施,一般应当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经过( )等部门审 批。 A.集团公司 B.体改办 C.国资管理部门 D.工会组织 E.经委 ABCE 6.员工持股的股金来源可考虑以下途径( )。 A.员工个人出资购买 B.历年工资储备金节余或公益金节余 C.企业担保员工个人贷款 D.用企业的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直接奖励给优秀员工 E.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折股 ABCDE 第五单元 C D ( D 特殊群体的薪资制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的出发点不包括( )。 A.收入水平要高 B.重在激励,鼓励科技创新 C.重视和尊重他们的工作 D.激励方式结合本企业实际 2.以下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的薪酬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一的高工资模式 B.较高的工资加奖金 C.较高的工资加科技成果转化提成制, D.科技薪酬 )。 3.企业采用工资成熟曲线图将员工分为表现合格者、能够胜任者和表现最佳者,他们分别获得 )工资标记。 A.lOP、50P、70P B.20P、55P、75P C.25P、50P、70P D.25P、50P、75P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专业技术人员薪资制度设计的原则包括( )。 A.人力资本投资补偿与回报原则 B.高产出高报酬的原则 C.反映科技人才稀缺性的原则 D.竞争力优先的原则 E.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 ABCDE 2.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模式包括( )。 A.自助餐法 B.单一的高工资模式 C.较高的工资加奖金 D.较高的工资加科技成果转化提成 E.股权奖励 BCD 3.对外派员工的定价方式包括( )。 A.谈判法 B.当地定价法 C.平衡定价法 D.一次性支付法 E.自助餐法 ABCDE 4.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管理策略包括( )。 A.将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与经营风险联系在一起 B.确定正确的绩效评价方法 C.实现高层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平衡 D.更好地支持企业文化 E.采用当地定价法 ABCD 5.销售人员薪酬方案的设计步骤包括( )。 A.评估现有的薪酬计划 B.设计新的薪酬方案 C.执行新的薪酬方案 D.评价新的薪酬方案 E.计划的发布与沟通 ABCD 6.在工资管理中,成熟曲线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 A.明确企业工资水平的市场地位 B.决定员工的工资等级 C.满意度调查 D.作为工资调整的依据 E.工资调查 ABD 7.进行企业薪酬系统竞争评价的方法有( )。 A.诊断法 B.满意度调查 C.招聘结果调查 D.骨干员工流失率调查 E.薪酬激励调查 ABCD 第三节 A 企业福利制度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所谓福利就是企业向所有员工提供的,用来( )和方便员工生活的间接薪酬。 A.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B.创造良好工作场地 C.创造良好的光照度 D.创造无噪声的环境 2.在企业员工的薪酬体系中,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激励工资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内容就是( )。 A.物品 B.物质 C.生活实用品 D.福利 D 3.福利的特点不包括( )。 A.稳定性 B.潜在性 C.延迟性 D.实用性 D 4.关于福利的作用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福利能满足员工的某些需要,解决后顾之忧,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舒适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 B.福利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忠诚度,从而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的 发展作出贡献 C.福利能使员工提高流动性 D.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C 5.当要确定整套福利方案中应包括哪些项目时,应该至少考虑的三个问题不包括( )。 A.总体薪酬战略 B.企业发展目标 C.企业战略 D.员工队伍的特点 C 6.弹性福利计划,又称“( )”,它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 A.西方弹性福利计划 B.自助餐式的福利计划 C.福利自选计划 D.公助餐式的福利计划 B 7.弹性福利计划不包含的类型是( )。 A.全部福利项目均可自由挑选 B.有些福利项目可以自选 C.所有福利项目均不可挑选 D.可选择的福利项目比较有限 C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福利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可以划分为( )。 A.保险福利 B.非工作日福利 C.员工服务福利 D.额外津贴 E.生活福利 ABC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劳动保险有( )。 A.员工因工负伤、残废、死亡保险。员工因工负伤、残废、死亡时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B.员工非因工负伤、残废、死亡保险。员工在非因工负伤、残废、死亡时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C.员工的医疗保险。员工在生病期间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D.员工养老保险。劳动者丧失劳动力之后,在养老期间的医疗和生活补助 E.员工生育保险。员工在生育时的补助和医疗保障 ABCDE 3.企业还向员工提供其他各种各样的服务和额外津贴,常见的形式有( )。 A.以成本价向员工出售住房,或向员工提供房租补贴等 B.提供免费班车,或向员工提供交通补助等 C.免费工作餐、误餐补助或发放一些日常生活物品等 D.生日 PARTY、举办卡拉 OK 比赛、各种文艺晚会、春游、各种运动会或者比赛等 E.培训和教育的福利:建图书馆,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或者协会,提供子女教育资助等 ABCDE 4.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福利包含( )等。 A.法律咨询 B.心理咨询 C.性骚扰保护 D.隐私保护 E.奖金 ABCD 5.企业应当着重从( )方面入手提供福利。 A.了解国家立法 B.开展福利调查 C.作好企业的福利规划与分析 D.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E.了解集体谈判对于员工福利的影响 ABCDE 6.企业应定期向员工公布有关福利的信息,包括( )。 A.福利计划的适用范围 B.福利水平 C.福利计划对每个员工的价值是什么 D.组织提供这些福利的成本 E.解释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各项福利计划 ABCDE 7.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员工的可选福利,如( )等。 A.员工进修补助、教育训练 B.子女教育补助、托儿补助 C.伙食津贴、住宿津贴、购房利息补助 D.交通补助、购车利息补助、旅游补助、团体保险 E.健康检查、生日礼金、节日贺礼、结婚礼金、生育补助、带薪假期 ABCDE 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薪酬的含义和形式,制定薪酬战略的意义,以及薪酬战略与薪酬制度的关系。 答:(1)薪酬的含义:从广义角度看,薪酬是指员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从用人单位企业所 得到的各种回报,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货币的和非货币的。从一般意义上看,薪酬是指劳动者付 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后,从企业一方所获得的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 (2)薪酬的形式:从广义上说,企业员工的薪酬范围很广,既包括直接的货币收益,也包括间 接的非货币收益、相关性收益,如职业安全、个人地位、晋升机会、富于挑战性的工作等。货币收益 是员工薪酬中的主要部分,即直接以现金形式支付的工资(如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激励工资等)。此 外,企业还通过福利和服务,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等形式,使员工获得一定的非货币性 薪酬。企业设计员工的薪酬分配方案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 薪酬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短期和长期的激励工资、员工福利保险和服务。 (3)制定薪酬战略的意义: 1)企业在选择经营什么、生产什么,或者不经营什么、不做什么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总体发 展战略,即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上,作出了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选择一一我们该经营什么产品,提 供什么服务? 2)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统领之下,从业务部门的层面来看,这种选择就变成“我们应该如 何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我们怎样才能从中获胜。” 3)同样,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层面来看,这种战略性选择就变成“我们应当如何构建 包括薪酬在内的整体性人力资源战略,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的优势?” 4)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就是:确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采取有效的薪 酬策略,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 (4)薪酬战略与薪酬制度的关系如下: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成功企业灵活地运用整体性薪酬战略的思想,设计出适合于企业 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环境条件的薪酬管理政策和策略的支持体系,承受了周围环境中来自社会、 竞争对手、劳动力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压力,实现了经营战略目标,赢得并保持了竞争优 势。 2)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薪酬制度体系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并与企业发展 总方向和总目标密切地结合起来。因此,不同的经营战略就会具体化为不同的薪酬制度。 3)一般来说,创新战略强调冒险,其方式是不再过多地重视评价和衡量各种技能和岗位,而 是把重点放在激励工资上,以此鼓励员工在新的生产流程中大胆创新,缩短从产品设计到顾客购 买产品之间的时间差;成本领先战略以效率为中心,强调少用人,多办事,其方式是降低成本、鼓 励提高生产率、详细而精确地规定工作量;以顾客为核心的战略强调取悦顾客,按照顾客满意度支 付员工的工资。总之,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有不同的薪酬制度体系相配合,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薪酬制度。 2.说明薪酬战略的目标和构成、设计的技术,以及什么是交易收益与关联收益。 答:(1)构建企业薪酬战略应当强调三大基本目标:一是效率;二是公平;三是合法。 1)效率目标:效率是企业制定整体性薪酬战略优先考虑的目标。效率等于企业工作产出与员工 劳动投人的比值。企业员工同等的劳动技人带来的工作产出越多,说明企业的效率也就越高,反之 亦然。它有局部效率与总体效率、企业效率与个体效率、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设备效率与劳动效率、 当前效率与长远效率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确立企业薪酬战略时,薪酬的效率目标可以分解为:① 劳 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②产品数量和质量、工作绩效、客户满意度等;③劳动力(人工)成本的增长 程度。 2)公平目标:实现公平是薪酬制度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定整体性薪酬战略必须确保的目标。公 平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外的公平、对内的公平和对员工的公平。 3)合法目标:合法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决策目标之一,包括遵守各种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律法 规。 (2)薪酬战略的构成:每个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必须致力于研究企业薪酬战略所采用的具体政策 和策略,这些政策和策略是建立企业薪酬制度的基石,也是指导薪酬管理达到既定战略目标的行 动纲领。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内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是指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或不同技能水平员工之间的比较。 这种对比是以各自对完成企业目标所作的贡献大小为依据。如何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员工之间的收 入差距,这是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2)外部竞争力。外部竞争力是指企业参照外部劳动力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给自己员工 的薪酬水平作出正确定位的过程。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声称,它们的薪酬制度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 价位决定的。然而,劳动力市场决定企业薪酬的机制在实践中会有不同的解释。 有些企业为了吸纳最好的应聘者,可能支付比同行者更高的薪酬。当然,前提是企业能从大批 的应聘者中识别并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 3)员工的贡献率战略。员工贡献率是指企业相对重视员工的业绩水平。如果某一个操作工的业 绩突出,或工龄较长,那么,他是否应该获得更高的工资?或者是否所有员工都应该通过利润共享 来平均分担公司的赢利?生产率高的团队是否应该得到更为丰厚的报酬? 4)薪酬体系管理。在确定薪酬战略后,便可以构建企业的薪酬体系。薪酬政策和策略是保持企 业薪酬战略方向的正确性,促进薪酬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企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包括内部一 致性、外部竞争力、员工贡献率在内的薪酬管理制度体系,但如果管理不善,则不可能达到预定目 标。关键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促进企业薪酬体系的良性循环。 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从薪酬的三大目标出发,有的放矢地制定和选择正确的薪酬形式、薪酬政 策和策略,在强调薪酬制度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力和员工贡献率的基础上,将基本工资、绩效工 资、短期和长期激励工资等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纳入薪酬管理制度体系的战略规划之内,才 能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战略性、引导性和整体性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确立薪酬战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时,作为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者,需要正确 地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① 企业所确立的薪酬方向和目标,是否能够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吸引并留住企 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 ② 企业的薪酬战略政策和策略,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个体 和总体的劳动效率? ③ 企业的员工是否感受到了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和合理合法性?他们对薪酬决策的形成过程是否 有所了解?绩效较好、收益丰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是如何向员工支付薪酬的?与同行比较,本 企业的劳动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3)薪酬战略设计的技术:与上述薪酬战略的三大目标和四个组成部分紧密相关的是运用什么 样的技术和技巧制定和实施企业的薪酬战略。 薪酬内部一致性策略的推行往往从工作岗位分析开始,需要采集相关工作岗位的信息,并在 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岗位的评价、设计、分类和分级,从而构建起以岗位相对价值为依据 的基本工资框架体系。这里所要应用的技术技巧属于工作岗位研究的范畴。同时,为了正确描述企 业内部各类各级工作岗位与员工的技能或者能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借助员工绩效考评、人员素质 测评等相关技术和技巧。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的技术是以某项工作在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所 体现出的重要性为基础,根据工作岗位的责任权限、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技能要求四个基本要素, 经过科学的测定和评价,从而确立了企业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和相互之间的层级关系。以这种框架 设计的基本薪酬制度,不但能够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还从根本上确保企业薪酬目标 的实现,同时又能维护企业内部员工基本工资分配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反过来又 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有利于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外部竞争力是企业通过薪酬的市场调查,参照同行类似岗位的薪酬等级水平而确立起来并诉 诸实施的一种薪酬策略。企业在分析研究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位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界定同业相互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及其调查范围 ;第二,进行薪酬的市场调查,弄清竞争对 于是如何支付员工薪酬的,其变动的范围和浮动幅度如何 ;第三,根据调查结果及企业的自身财 力和预算,对被调查岗位的薪酬水平作出正确的定位 ;第四,根据综合分析和评价,对某一类岗 位的薪酬水平提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报价,企业采用这种专门技术设计出来的薪酬框架,不 但提高了企业吸纳和留住人才的竞争力,也增强了把握劳动力成本的控制力。 此外,企业对员工贡献率的衡量和兑现,也需要借助专门的技术技巧,如绩效或工龄加薪、激 励方案、股票期权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和技巧。在员工的绩效考评、短期和中长期员工激励方案、企业 利润分享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成果,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方法技术对我国企 业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4)交易收益与关联收益:美国的薪酬专家认为,在隐含的雇佣关系里,薪酬采取交易收益和 关联收益两种形式。这些隐含的交易反映了企业薪酬战略。在一些薪酬结构里,交易收益占的比重 大,强调现金和福利形式。而在其他的薪酬结构里关联收益成分多,更注重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 1)薪酬低、关联收益也低的组织又叫做“商品”。这些组织把劳动力当做商品,与其他加入生 产流程的东西一视同仁。在美国,移民工人也许就是这种“商品”。 2)薪酬高、关联收益也高的组织就像一个宗教信仰组织,员工的言行表达了他们对组织的高度 信任和责任感“成为科技核心,对工作产生影响力;与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创造良机;输送优质 产品,打败竞争者。” 3)一些组织采取家庭式管理,即薪酬低、关联收益相对高,星巴克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有些专 家把它称为“细腻的咖啡公司”。 4)最后是类似房地产经纪人或汽车销售商所采用的高薪、低责任的雇佣式,即全部薪酬都是交 易收益,只谈论钱的多少。 不同的交易模式里提出的四种薪酬的交易模型,有助于企业对现实的薪酬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星巴克公司的 CEO 声称他支付的薪酬比竞争对手要高,他还给员工和合伙者提供医疗保险和 “咖啡豆股份”。然而,星巴克公司所采取的家庭式低薪一高责任的薪酬策略,并没有使大多数合 伙者在本企业工作很长的时间,该公司员工的离职率高达 60%。可见,薪酬是雇佣关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不是全部。如何使企业与员工建立稳固的劳动关系才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 3.说明企业构建薪酬战略的步骤,分析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 答:(1)企业构建薪酬战略的具体步骤如下: 1)评价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内涵。本阶段需要明确掌握以下信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企业的外 部环境,社会政治与经济形势,全球化竞争的压力(国外与国内市场的状况),员工或工会组织的 需要,企业总体战略对人力资源战略以及薪酬的影响,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及薪酬管理 的现状等。 2)使薪酬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和环境相适应,薪酬决策与薪酬战略相适应。即如何保证薪酬目 标、企业内部一致性、外部的竞争力、员工的贡献率和薪酬管理体系等策略,与企业发展的总方向和 总目标保持配套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薪酬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并提出 相应企业整体性薪酬战略规划。 3)将企业整体性薪酬战略的目标具体化,即提出薪酬的具体政策和策略,设计出臭体薪酬制 度以及实施的步骤、技术和技巧,使薪酬战略更具操作性,并转变为实践活动。 4)重新衡量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在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根 据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保持企业薪酬制度体系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对企业薪酬战略的内涵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是制定薪酬战略的第一步,它有助于企业制定 出更具适应性的薪酬战略。作出与企业总体战略和环境背景相适应的薪酬目标、内部一致性、外部竞 争力、员工贡献和薪酬管理五种薪酬决策,这是构建薪酬战略模型的第二步。不同的薪酬决策支持 不同的经营战略,因此要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作出正确的薪酬决策。 必须指出,企业薪酬战略模型正是由上述五种薪酬决策构成的。薪酬战略的第三步是通过制定 薪酬制度体系使薪酬战略成为现实 o 第四步是对薪酬战略重新作出评价和调整,并使该战略的各个 工作步骤形成环状的循环结构。 (2)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如下: 1)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企业文化是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方式、经营理念 和价值观。因此,企业在构建薪酬战略过程中,应当使薪酬政策和策略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 和价值观。 2)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企业外部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 因素,这些因素同样也会影响企业薪酬战略的选择。 3)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当确立薪酬战略时,如何评价来自企业竞争对手的压力显得日益重要。 4)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期望:企业制定薪酬制度时,往往容易忽视员工个人在薪酬问题上各种不 同的态度和偏好。 5)工会组织的作用:企业薪酬战略的制定还必须充分考虑工会组织的要求。在不同的国家里, 工会在薪酬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大不相同。例如在欧洲,工会是薪酬决策的主角,是任何薪酬策略必 须考虑的因素。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企业制定薪酬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工会的作用。 6)薪酬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述现代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对劳动力供求模型的理论修正和工资效益的理论。 答:(1)现代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 1)边际生产力工资是理论;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3)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4)人本资本理论。 (2)对劳动力供求模型的理论修正: 1)对劳动力需求模型修正的三种理论: ① 薪酬差异理论,负面特性包括: ·培训费用很高; ·工作安全性差; ·王作条件差; ·成功的机遇少。 ② 效率工资理论,提高企业效率: ·吸纳高素质应聘人员; ·减少跳槽人数,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感; ·因为被解雇的代价增加,工人会尽量避免“怠工”; ·减少管理及其相关人员的配备。 ③ 信号工资理论,两种薪酬决策: ·基本工资低于市场工资率,但奖金丰厚,培训机会多; ·基本工资与市场工资率相当,但没有与业绩挂钩的奖金。 2)对劳动力供求模型修正思维的三种理论:① 保留工资理论;②劳动力成本理论;③岗位竞争 理论。 (3)工资效益的理论:工资效益是指工资投入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即每支付一定量工资产 生多少产品或创造与实现多少价值,它反映投入的工资成本所能得到的利润。工资效益是决定工资 水平的重要依据。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有了财务支付能力,员工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工资的增 长,对员工劳动的认同,必然会激励员工更加有效地劳动,为企业进一步提高效益创造条件胀, 物价上涨,经济衰退,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下滑。 5.简述薪酬外部竞争力的含义、薪酬竞争策略的内容以及选择、界定的具体方法。 答:(1)薪酬外部竞争力的含义: 1)薪酬外部竞争力是指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关系,即本企业与外部竞争对手相比所控制和达 到的薪酬水平。它是企业薪酬战略决策的基点,也是保障薪酬制度体系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2)薪酬的外部竞争力一般是通过选择高于、低于或与竞争对手相同的薪酬水平来实现的。 3)无论从企业外部的竞争对手来看,还是从薪酬可以发挥的作用来看,企业薪酬水平都具有 相对性。尽管有效地控制薪酬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决策,但薪酬的竞争力还表现在其他薪酬形式的选 择上,如年终分红、员工持股计划、灵活的福利制度、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位晋升的机会、具有挑战 性的工作等。 (2)薪酬竞争策略的内容及选择、界定的具体方法如下(P350'""-'351):企业薪酬战略的总任务 和总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根据外部产品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况,以及自身的资源条件,选择 并提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策略。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领先型、跟随型、滞后型 和混合型四种不同的薪酬策略。 1)跟随型薪酬策略:在这四种不同的薪酬策略中,跟随型策略是企业最常用的方式。长期以来, 企业管理者为"跟随型"策略归纳了三点理由: ① 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② 薪酬水平低还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能力; ③ 关注同行业的市场薪酬水平是企业高层决策者的责任,薪酬水平的合理确定不仅关系到外 部的竞争力,还关系内部人工成本合理确定的问题。 2)领先型薪酬策略:领先型薪酬策略强调高薪用人,突出高回报,以高于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 水平增强企业薪酬的竞争力。领先型薪酬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吸纳和留住员工的能力,同时, 把员工对薪酬的不满意度降低到最低水平。而且它能弥补岗位工作存在着的一些困难和不足,如工 作条件恶劣、内容单调乏味、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保障、经常出差等。同时,也应当看到领先型薪 酬策略的推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以下一些问题:人工成本的加大,不但产生财务方面的压力,还 会影响到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由于一些企业的薪酬在总成本中比例并不高,因此导致一些企业 , 即便是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也可能将高薪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企业单凭领先型策略不一定能挑 选到最优秀的员工,即便是招收到了高素质员工,也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或提高 产品质量,降低单位成本。 3)滞后型薪酬策略:滞后型薪酬策略强调企业薪酬低于或者落后于市场的薪酬水菩及其增速, 实行本策略也许会影响企业吸纳和留住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如果企业能保证员工在未来可以得到 更高的收入,如享受年终分红、股票期权、期股、员工参股等,那么员工的责任感会提高,团队精神 也会增强,从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一般来说,滞后型薪酬策略宜在经济萧条时期,或者 企业处在创业、转型、衰退等特殊的时期采用。 4)混合型薪酬策略:跟随型、领先型和滞后型都是传统的薪酬策略。有些企业采用非传统的薪酬 策略方式,它们根据不同的员工群体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以便在选择薪酬决策类型时,更具有 灵活性。采用混合薪酬策略的企业,只要它的效益好,员工就可通过绩效工资或激励工资得到更高 水平的报酬。 6.说明现代各种行为激励理论和分享理论,以及企业激励员工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1)行为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要点是:人类的需要并不是相同的,人的需要由低到高 分为五种类型。五种需要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依 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依靠内在因 素。 ① 生理需要:指对食物、水、掩蔽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② 安全需要:指针对身体安全和经济安全,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如不解雇的承诺或合适的 退休计划等的需要,以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③ 社会的需要:指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的需要。 ④ 自尊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还包括外在的尊重,如 地位、认同、受重视等的需要。 ⑤ 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人的不同时期需要有所不同。已经被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只有未被满足的需要才是重要的激励源泉。员工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赫兹泊格将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分为两类,前三个层次为比较低级层次的需 要,后两个层次是比较高级的需要。 ① 他认为满足比较低级需要的因素是保健因子,如果薪酬、比较好的工作环境等。保健因子不 足,员工会产生不满。使用这些保健因子进行激励不是非常好的激励方式,因为这些需要很快能够 得到满足,一旦被满足后,除非有大幅度的上升,否则不会产生激励作用。所以这些保健因子只有 在原有水平很低时才会起激励作用。 ② 满足比较高级层次需要的因素是激励因子,如工作的丰富化、承担责任、成就感、认同感、有 挑战性的工作机会等。一般来说,这些需要很难得到满足,因此是效率比较高的激励因子。 3)需要类别理论:麦克莱兰和亚特金森的需要分类法是从人们想得到结果的类别对需要分为三 类: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① 成就需要是指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追求成功的欲望。成 就需要高的人往往有较强的责任感,愿意选择适度的奉献、喜欢能够及时得到绩效反馈。提供有挑 战性的工作对成就需要高的人具有激励作用。 ② 权力需要是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的愿望,权力需要比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十分重 视争取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提供权力、地位对权力需要高的人具有激励作用。 ③ 亲和需要是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亲和需要高的人往往重视被别 人接受、喜欢和追求友谊、合作等。亲和需要高的人对团队建设有积极作用,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同 事间合作关系对亲和需要高的又有激励作用。 每个人都有这三类需要,只是不同的人身上这三种需要的比例有所不同。 4)期望理论:维克多·弗罗姆认为人的动机取决于三个因素:效价(一个人需要的报酬数量)、期 望(个人对努力所能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工具(个人对绩效与得到的薪酬之间的估计)。 最强的动机来自于最强的效价、最强的期望、最强的工具。如果三个因素有一个比较低,都会使 动机弱下来。 (2)分享理论:利润分享也是一种工资形式,它使员工报酬的多少与企业利润直接相关,是员 工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采用利润分享形式,员工的收入不仅取决于本人的努力和生 产量,还取决于影响企业赢利状况的诸因素,如企业管理效率、机器设备质量、生产组织情况、产品 市场等因素。所以,虽然利润分享能刺激员工努力工作,避免消极怠工,但这种刺激是有限的。从 各国实行利润分享的情况看,利润分享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1)元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无保障工资的纯利润分享,是指员工工资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企业 利润大小。如果企业当年利润为负,则员工不仅得不到任何收入,还要支付一定费用,以弥补损失, 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 2)有保障工资的部分利润分享。员工收入不完全取决于企业利润,而是部分取决于企业利润, 另一部分是以工作时间计算的保障工资。 3)按利润的一定比重分享。比如,企业在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同时,规定一定比例让员工分享企 业利润。 4)年终或年中一次性分红。员工在一年内的其他时间仍按计时工资获取报酬,只是在年终或年 中一次性根据企业利润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3)企业激励员工可以采取的措施: 1)内部激励。内部激励的三个特征为: ① 人的内在动机,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身,并没有外界刺激迫使他采取行动; ② 内部激励是人为了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动,无须外力驱使; ③ 内部激励使人在行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对企业人员产生内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工作本身,如喜欢的工作、工作具有挑战性、工作内容 丰富化、工作自主性、工作稳定性、工作交流与反馈、学习与成长机会等;工作结果,如业务成就、 创新、团结、参与等;个人因素,如个人目标设定、个体发展、自我实现、帮助他人的欲望等;另外, 闲暇时间、与上级的良好关系也能产生内部激励作用。 2)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的概念相对应,外部激励是指由外在动机引起的人的行为。外部激励 的特征有: ① 外部激励是在外界的需求和外力作用下人的行为; ② 需要外力驱使; ③ 外部激励通过将行为结果和渴望的回报联系起来达到刺激人采取行动的目的。 外部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社会感情激励。物质激励通常是指那些由工资、奖金、其他各种福利待 遇等物质性的资源来满足员工的需要。社会感情激励通常要用友谊、温暖、特殊的亲密关系、信任、 认可、表扬、尊重、荣誉等社会感情性的资源来满足。与物质需要相比,社会感情激励是较高层次的。 对企业人员产生外部激励作用的因素有:物质报酬激励,如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待 遇、分享系数等;非物质报酬激励,如赏识、荣誉、地位、培训、晋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 另外,惩罚与监督也能起到外部激励作用。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外部激 励可以提升内部激励的激励力度。因此,制定企业人员有效的激励措施时,既要包括内部激励,又 要包括外部激励。 7.说明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和对策,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特征和步骤。 答:(1)各类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和对策: 1)研发人员的薪酬:研发人员的工作是决定着企业技术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竞争市场的需要,它 是企业长远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智能; ·工作成效不能立竿见影,有时甚至没有结果,难以在短时间予以衡量。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高学历,并且是经验丰富的人才; ·重视工作成就和工作内容(志趣相符); ·自我期望较高,对工作环境要求也高。 ③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策略: ·研发人员的薪酬着眼于对外具有竞争性,薪酬取决于市场的供需情况; ·市场供应不足,研发人员的薪酬可能较一般工程人员的薪酬要高。 ④ 特别在激励措施上,对于产品开发成功时,可酌情给予产品开发奖金,或者根据贡献的效 率增幅给予一定的利润分享,以期鼓励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又能影响这部分人的团队效应的馈赠 , 激发其潜能智慧在企业中的充分发挥。 2)高级主管的薪酬:高级主管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目标的发展、实现的中间重要环 节,是落实企业方针、目标的重要组织者。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部门的职权及管理幅度; ·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绩效及部门团体绩效。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较资深且多专长的人员; ·较多的是重视“名”甚于“利”; ·擅长沟通、领导及规划。 ③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 ·薪酬取决于企业规模、员工人数及福利能力; ·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较高的分红及奖金; ·通常享有特别的绩效奖金或者目标达成奖金; ·通常享有额外之福利,如汽车、保险及各种科协会员资格证等; ·通常享有非财务性补偿,如头衔、秘书、名片、车位、办公室、弹性工作时间等。 3)销售人员的薪酬:销售人员是企业掌握市场信息,贯彻"以销定产"原则基础上的超前力量, 是实现企业经营计划目标的重要前提。 ① 工作价值的衡量: ·工作价值取决于正确的经营思想、经营销售艺术和策略技能; ·工作价值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绩效。 ② 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 ·通常是年富力强、知识面广多专长的人员; ·销售人员较多的是重视“激励成果”及“承诺”; ·擅长沟通和对信息的定夺。 ① 具体的薪酬政策和措施: ·薪酬取决于企业效益,通常享有利润分享; ·由于中高级营销人才相对短缺,因此薪酬可能较一般管理人员、工程人员要高; ·对于市场开发、市场占有率有重大突破者,应给予特殊奖金。 (2)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特征: 1)评价薪酬制度的目的:① 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薪酬激励方案;②提出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特点 的薪酬激励方案;③充分发挥薪资福利制度的保障与激励职能。 2)优化薪酬制度的特征,从劳动者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① 简单明了,便于 核算;②工资差别是可以认同的;③同工同酬,同绩效同酬;④至少能保证基本生活;⑤对企业 未来有安定感,能调动工作积极性。 3)从企业的角度看,薪酬制度应当达到以下要求:①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②发挥员工的劳动 潜能;③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④能够吸引高效率、合格的劳动力。 8.说明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期股制度和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原则和分类。 答:(1)经营者年薪制: 1)经营者是指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企业厂长、经理。 2)经营者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收入,并视其经营成果分档浮动支付效益 年薪的工资制度。 3)年薪制设计是指以年度为单位对经营者收入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考虑和安排,并以文字性方 案表述出来,形成一份确定和处理

19 页 398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三级)薪酬管理(学员讲义)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三级)薪酬管理(学员讲义)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三级) 第五章 薪酬管理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讲师及联系方式:温赞华 邮箱: wenzanhua@163.com 博客: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题目举例(案例分析题) 某公司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特殊玻璃生产销售厂商之一。现有员工 500 余人, 在全国有 21 个办事处。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整体 管理水平也需要提升。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尚 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尤其是薪酬福利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司成立初期人员较少, 单凭领导一双眼、一支笔倒还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工资,但随着人员的激增,只靠 过去的老办法显然不灵,这样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 经调查,公司目前存在产品老化、工作流程过于繁杂、市场反应速度慢等不足 之处。员工对目前公司的薪酬水平、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也不甚满意。由于其它人 力资源管理职能不健全,所以目前公司薪酬分配的依据不足,难以反映员工之间真 正的能力差别、岗位价值差别和贡献差别。 现在,该公司要重新设计工资方案,你认为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更合理地确定 薪酬体系?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要符合那些原则?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参考答案 1. 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更合理地确定薪酬体系? P290 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 6 工作: 1 、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2 、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3 、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4 、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5 、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6 、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2. 薪酬管理基本原则是什么? P284 企业薪酬管理的 4 基本原则 1 、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2 、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3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 4 、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1 第一节 薪酬制度的设计 第一单元 薪酬体系设计 第二单元 专项薪酬管理制度 第五章 2 薪酬管理 3 4 第二节 岗位评价 第一单元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二单元 岗位评价系统设计 第三节 人工成本核算 第四节 员工福利管理 1 第一节 薪酬制度的设计 第一单元:薪酬体系设计 第二单元:专项薪酬管理制度 1 第一单元: 薪酬体系设计 【知识要求】 一、薪酬的基本概念 二、影响员工薪酬的主要因素 三、薪酬管理 四、薪酬体系 五、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一、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岗位薪酬体系设计 三、技能薪酬体系设计 四、绩效薪酬体系设计 薪酬管理-不和谐的声音 企业员工: • 为什么我学历比他高,凭什么我待遇比他低? • 为什么我资历比他高,凭什么我待遇比他低? • 为什么今年给我加 80 ,凭什么给他加了 100 ? • 为什么他可报销费用,凭什么我不可以报销? • 为什么他分福利房,凭什么我没有分福利房? • 为什么?凭什么?为什么……?凭什么……? 企业投资者: • 有完没完?亏损谁负责?人力资源部在干吗? 人力资源部: • 是!还不满意?我解释…你骂我?天那……!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基本概念 (一)薪酬的概念 P282 薪酬( Compensation ):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 包括薪资、福利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直接形式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特殊津贴 货币形式 间接形式 其他补贴、社会保险、员工福利 薪酬 非货币形式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表彰嘉奖、荣誉称号、奖章授勋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基本概念 (二)薪资的概念 P283 薪资:薪金、工资的简称 薪金( Salary ) :以较长的时间为单位计算员工的劳动报酬 工资( Wages ):以工时或完成产品的件数计算员工应当获 得的劳动报酬。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基本概念 (三)与薪酬相关的其他概念 P283 1. 报酬 (Rewards) :员工完成任务后所获得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待遇 2. 收入( Earnings ):员工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薪资、奖金、津贴和 加班费等项目的总和 3. 薪给 (Pay) :分为工资和薪金两种形式 4. 奖励 (incentives) :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如红利、佣金、利润分享等 5. 福利 (Benefits) :公司为每个员工提供的福利项目,如带薪年假、各种保 险等 6. 分配 (Allocation)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创造出来的产品或价值即国民 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基本概念 (四)薪酬的实质 P283 是组织对员工的贡献包括态度、行为和业绩等所做出的各种回 报。 ( 1 )外部回报:又叫外部薪酬,员工因为雇佣关系从自身以 外所得到的各种回报 ???? 直接薪酬:员工薪酬的主体组成部分 ???? 间接薪酬:即福利 ( 2 )内部回报:员工自身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 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 员工薪酬的实质:是一种交换或交易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四)薪酬的实质 P283 基本工资:周薪、月薪、年薪等 直接薪酬 激励工资:绩效工资、红利、利润分成等 外部回报 间接薪酬 薪酬的实质 内部回报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即福利,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津贴 其他服务,如免费工作餐、单身公寓等 社会和心理回报,如参与企业决策,获得更大空间、权限, 更有趣的工作,个人成长机会和活动的多样化等 二、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P284 影响员工薪酬的主要因素 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因素 劳 动 绩 效 HR Career 职 务 或 岗 位 综 合 素 质 与 技 能 工 作 条 件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年 龄 与 工 龄 影响企业整体薪酬水平的因素 生 活 费 用 与 物 价 水 平 企 业 工 资 支 付 能 力 地 区 和 行 业 工 资 水 平 劳 动 力 市 场 供 求 状 况 产 品 的 需 求 弹 性 工 会 的 力 量 企 业 的 薪 酬 策 略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薪酬管理 P284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 4 基本目标 (二)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 4 原则 (三)薪酬管理的 2 方面内容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 P284 1. 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优 秀人才。 2. 对各类员工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使员工及时得到相 应的回报。 3. 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 4. 通过薪酬激励机制,将长期、中短期经济利益有机结 合,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二)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P285 1. 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符合劳动力市场) 2. 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支付相当于岗位价值的薪酬) 3.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 4. 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有效实施薪酬管理的行为准则:”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按劳付酬“的行为准则—— P285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延展——薪酬要素的功能 tT •工资 •是保证“吃得饱 的” •福利 •是保证“跑不了 的”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奖金 •是保证“干得好 薪酬要素 的” 的功能 •可能的问题 •吃得太饱、干得 不好、一走就了 !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薪酬管理的内容 1 、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 薪酬策略设计 薪酬体系设计 薪酬水平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 2 、薪酬日常管理 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 —— 薪酬成本管理循环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P285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薪酬管理的内容 P286 工资总额的组成 = 计时工资 + 计件工资 + 奖金 + 津贴和补贴 + 加班加点工资 +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薪酬日常管理具体工作—— P286 1. 开展薪酬市场调查,统计分析,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2. 制定年度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 深入了解各类员工的薪酬状况,进行必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 4. 对报告期内人工成本核算,检查人力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5. 根据公司薪酬制度的要求,结合各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员工 的薪酬进行必要调整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四、薪酬体系 P286 • 体系,是由若干有关事务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 整体。 狭义:是指薪酬中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各个构成要 素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其基本模 式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 福利、保险等形式。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广义涉及企业薪酬策 略、薪酬制度、薪酬 管理的各方面。 薪酬体系的三类型 P287 薪酬体系 类型 付薪依据 岗位薪酬 所担任的职务 / 岗 体系 位的重要程度 特点和应用 应用广泛、稳定 以岗位为核心要素,体现公平 岗位明晰,工作程序性教强 技能薪酬 员工的工作能力与 技术薪酬体系对科技或专业技术要 体系(技 潜力 (技术、能 求高的,科研型或专业技术 力) 能力薪酬体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 术\能 适用于企业高管和某些专家 力) 绩效工资 个人或团队工作业 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所产生的 制 绩、绩效水平 效益 工作程序性、规则性较强,绩效容 易量化的岗位和团队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21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五、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P288 (一)薪酬体系设计要体现薪酬的 5 基本职能 1.狭义:是指薪酬中相互联系、相 补偿 2. 激励 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各个构成要 3. 调节 素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其基本模 4. 效益 式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 5. 统计监督 福利、保险等形式。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五、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P288 (二)薪酬体系设计要体 潜在劳动是指蕴涵在个体身上的 现劳动的 3 基本形态 劳动能力。 1. 潜在劳动:可能的贡献 流动劳动是指人力资源个体在工 2. 流动劳动:现实的付出 作岗位上的活动是已经付出的劳 3. 凝固劳动:实现的价值 动。 凝固劳动是指劳动付出后的成果。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薪酬体系制定 一、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岗位薪酬体系设计 三、技能薪酬体系设计 四、绩效薪酬体系设计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P290-295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一、薪酬体系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P290 (一)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二)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三)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四)掌握企业财力状况 (五)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六)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三种薪酬体系的设计步骤 能力要求 • 岗位薪酬体系设计 - 岗位评价为基础 •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 前期准备 6 工作 • 技能薪酬体系设计 - 员工掌握的和职位相 关的知识和技术的深 度与广度为依据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高激励薪酬,薪酬随 着既定绩效目标的完成 而变化 -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二、岗位薪酬体系的设计 P292-294 岗位薪酬体系设计 8 步骤 1 、环境分析 2 、确定薪酬策略 3 、岗位分析 4 、岗位评价 5 、岗位等级划分 6 、市场薪酬调查 7 、确定薪酬结构与水平 8 、实施与反馈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三、技能薪酬体系的设计 P294-295 采用技能薪酬体系,企业必须先建立技能水平评估标准 技能薪酬本质上是激励薪酬 技能薪酬的设计程序是:以技能为分析、评价的对象,得出对应薪酬水平的技 能等级。 技能分析的基本 3 内容: 1 、技能单元——基本元素,最小的分析单元。特点工作的具体说明 2 、技能模块——指从事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或者知识。本质是 对技能单元进行分组;是技能薪酬设计的基础,是区别于岗位薪酬的显著特征。 分:技能等级模块、技能组合模块 3 、技能种类——反映一个工作群所有活动或者一个过程中各步骤的有关技 能模块的集合。本质是对技能模块进行的分组。 划分技能种类,对该技能种类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描述。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四、绩效薪酬体系的设计 P295 属于高激励薪酬 优点:绩效水平确定薪酬,薪酬支付客观、公平 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增强员工积极性 缺点:难以衡量时更不公平; 设计不合理后演变为固定; 以个人为基础设计时不利于团队合作,团队只适合人 少强调合作额团队 连接了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 核心内容在于绩效评估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1 第二单元:专项薪酬管理制度 【知识要求】 一、薪酬管理制度 二、薪酬制度的类别 【能力要求】 一、设计单项薪酬制度的基本程序 二、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三、奖金制度的制定 【应用实例】 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工资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制度 P296 一、薪酬管理制度的实质是薪酬体系的制度化产物 (一)薪酬战略——薪酬的决定标准、薪酬的支付结构、薪 酬的管理机制。 形成薪酬战略需要 1. 评价企业文化、价值观、全球化竞争、员工需求和组织战 略对薪酬的影响; 2. 使薪酬决策与组织战略、环境相适应; 3. 设计一个把薪酬战略具体化的体系; 4. 重新评估薪酬战略与组织战略、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制度 P296 一、薪酬管理制度的实质是薪酬体系的制度化产物 (二)薪酬体系——指员工从企业获取的薪酬组合 (三)薪酬结构——指薪酬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其比重 (四)薪酬政策——薪酬管理导向和基本思路 (五)薪酬水平——对应劳动力市场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制度 P296 一、薪酬管理制度的实质是薪酬体系的制度化产物 (六)薪酬管理——对薪酬体系运行状况进行控制和监督 1. 薪酬设计的科学化和薪酬决策的透明度 2. 员工参与度 薪酬管理的意义在于,薪酬管理将会对员工满意度和薪酬决 策的参与性产生直接影响。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二、薪酬制度的类别 P297 工资(劳动交换) & 薪酬(人力资本享受回报) 现代企业的薪酬制度应该由基本工资分配制度、补充工资分配制度和福利 制度有机结合的薪酬体系。 1. 工资制度——最基本的制度 (计时、计件) 2. 奖励制度——超额劳动或者工作高绩效 (绩效奖、建议奖、特殊贡献 奖、节约奖、超利奖) 3. 福利制度——对劳动贡献的间接补偿 根据福利内容员工福利可以分 法定福利 补充福利 根据福利享受的对象可分 集体福利 个人福利 根据福利的表现形成 经济性福利 非经济性福利 4. 津贴制度——是员工薪酬的一种补充形式。(岗位性津贴、地区性津 贴、保证生活性津贴)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一、设计单项薪酬制度的基本程序 P297 1 、准确标明制度的名称;   2 、明确界定单项工资制度的作用对象和范围; 3 、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   4 、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如支付原则、等级 划分、过渡办法等。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二、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P298 1. 根据员工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所占比例,根据工资总额, 确定岗位工资总额或能力工资总额; 2. 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分配原则; 3. 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 4. 根据岗位 ( 能力 ) 评价结果确定工资等级数量以及划分等级; 5. 工资调查与结果分析; 6. 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 7. 根据企业工资策略确定各工资等级的等中点,即确定每个工资等级 在所有工资标准的中点所对应的标准; 8. 确定每个工资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 9. 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即每个工资等级对应多个工资标准, 工资幅度是指各等级的最高工资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幅度; 10. 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 11. 确定具体计算办法。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三、奖金制度的制定 P298 (一)奖金制度的制定 4 程序 确定个人奖金计算方法 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 围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 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 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 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 额 HR Career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奖金制度的制定 P298 能力要求 (二)奖金设计的 7 方法 佣金 • 注意 1 、比例 适当; 2 、比例 稳定; 3 、兑付 及时 超时奖 • 注意 • 注意 • 注意 1 、为了组 1 、内容可 测; 1 、确保质量 加班、固定工资 为主要收入的一 线员工 • 注意 标准明确合 1 、鼓励规定时 间完成 理; 高,获奖面 2 、达到绩 广; 3 、哪些岗位算 加班 4 、某一时间集 中加班,考虑增 加员工 1 、绩效 效后奖金 一致; 3 、递增方 节约奖 建议奖 • 注意 2 、明确规定怎 么算加班 HR Career 绩效奖 特殊 贡献奖 织目标; 2 、金额不 3 、建议重 复以首为奖; 4 、建议采 2 、涉及金 额大; 的真节约; 2 、明确指标 超利 润奖 • 注意 1 、只奖 励与超额 有关的人; 2 、根据 3 、他人平 时无法完成; 确定节约行 每个员工 为; 4 、受奖人 少,金额大; 对超额贡 3 、降低的成 5 、颁奖要 宣传 本可以通过 累计获奖 献浮动, 切忌平均; 3 、确定 法设计绩 纳,还可给 效 后不要轻 予其他奖金 易修改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应用实例】 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工资管理制度 阅读: P300-308 总结:薪酬制度设计——知识要点 A. B. C. D. E. F. G. 影响员工薪酬的主要合计 12 个因素(个人 5 和企业 7 ) 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 4 个基本目标; 4 个基本原则 薪酬日常管理的 5 个内容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 7 方面基本要求 薪酬体系的 3 种类型 薪酬体系设计要体现薪酬的 5 种职能 薪酬体系设计的 6 项前期准备;岗位薪酬体系的设计 8 步骤;技 能薪酬体系设计核心 3 内容;绩效薪酬体系的 3 缺点 H. 薪酬管理制度 6 内容 I. 薪酬制度的 4 类别 J. 专项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单项 4 、岗位能力 11 、奖金 4 ) K. 7 种奖金设计方案和注意 40 练习(方案设计) 1 、某企业的年终奖金分配一直是个难题,因为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的考 核指标无法量化,企业中的工程\设计\生产等工作任务往往需要若干部门 配合完成,各部门的工作量与效果难以区分.往年的奖金分配总是出现部门 之间,岗位之间的攀比,都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原是为了调动大 家积极性的年终奖金反而引起矛盾,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 1 )请说明奖金分配方案的制定程序。( 12 分) ( 2 )请为该企业销售部设计一个奖金分配方案。( 8 分) 合计: 20 分 练习(参考答案) 1 、奖金分配方案制定程序: ① 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3 分) ② 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 3 分) ③ 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 ④ 确定个人奖金计算办法。 ( 3 分) ( 3 分) 2 、奖金分配方案设计: ⑤ 要明确绩效考核的指标,如销售额、回款率、销售费用、资金周转天数、 市场占有率等。 ( 4 分) ⑥ 有明确的具体管理办法,即审批人、发放时间等。 ( 4 分) 2 第二节:岗位评价 第一单元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 第二单元 岗位评价系统设计 2 第一单元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 【知识要求】 一、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 二、岗位评价的信息来源 三、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 【能力要求】 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 P308 含义: • 岗位评价,也叫职务评价或工作评价,是在岗位分析的基 础上,对企业所设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强度、难易程度、 所需资格等相对价值的大小进行评价的过程 岗位评价是岗位分析的逻辑结果 岗位分析主要包括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 目的: • 实现薪酬内部公平性提供依据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为什么薪酬 设计需要进 行岗位评价?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岗位评价的特点 P308-309 1 、以岗位为评价对象,中心是“事”和“物”,不是“人” 2 、岗位评价是对企业各类具体劳动的抽象化、定量化的过程 3 、岗位评价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 (二)岗位评价的原则 P309 1 、系统原则 2 、实用性原则 3 、标准化原则 4 、能级对应原则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 (三)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 P310 1 、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 2 、量化岗位综合特征 3 、横向比较岗位价值 4 、为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二、岗位评价的信息来源 P310 优点:岗位信息真实可靠、 详细全面。缺点:投入大 直接信息来源:直接通过组织现场岗位调查。 信 息 来 源 如:工作说明书、岗位 规范、规章制度。 优点:节省时间、节约费 用。缺点:信息笼统 间接信息来源:通过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三、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 P311 岗位评价的结果可以是分值形式、等级形式、排序形式。 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是线性关系,也可以是非线性关系 •A 比 B 的差距大, 激励作用大 •企业常用 M :等 级低的工资水平 低,提高较少的 工资就能产生激 励作用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P311 1 、组建岗位评价委员会 2 、制定、讨论、通过《岗位评价体系》 3 、制定《岗位评价表》,评价委员人手一份 4 、评委会集体讨论岗位清单,充分交流岗位信息 5 、集体讨论,要素分级对应岗位 6 、代表性岗位试评,交流试评信息 7 、评委打点,根据《岗位说明书》和日常观察根据评价体系逐一要素对岗 位进行评价,得出岗位评价总点数 8 、制定岗位评价汇总表,汇总平均。 9 、根据平均岗位点数排序 10 、根据评价点数确定岗位等级数目,确定岗位等级划分点数幅度表 11 、划岗归级,作为岗位初评岗位等级序列表 12 、反馈评价委员,对有争议的岗位复评 13 、复评修正,形成岗位等级序列表,岗位评价委员会工作结束。 14 、提交岗位等级序列表达工资改革决策委员会讨论通过,形成最终的岗 位等级序列表。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2 第二单元 岗位评价系统设计 【知识要求】 一、岗位评价系统 二、岗位评价指标 三、岗位评价技术与方法 四、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 【能力要求】 一、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设立( P319-324 ) 二、岗位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制定 三、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 四、岗位评价方法的应用( P329-336 )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岗位评价系统 P312 岗位评价系统不仅从属于企业劳动管理系统,而且从属于 企业管理大系统。 (一)岗位评价指标( 影响员工工作质量和数量的因素) 岗位责任 工作技能 工作心理 工作强度 工作环境 —— 岗位评价 5 要素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岗位评价系统 P312-313 (二)岗位评价标准 包括:岗位评价标准的分级标准、岗位评价指标的量化标 准、岗位评价方法标准 (三)岗位评价技术四方法:排列法、分类法、评分法、因素 比较法 (四)岗位评价结果的加工和分析 • 岗位评价数据资料的整理,是整个评价分析实施阶段的主 要工作。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二、岗位评价指标 工作班制 劳动紧张程度 劳动姿势 工时利用率 体力劳动强度 其他有害因素危害程度 噪音危害程度 辐射热危害程度 高温危害程度 粉尘危害程度 人员流向 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 品种质量难易程度 看管设备复杂程度 操作复杂程度 技术知识要求 管理责任 消耗责任 安全责任 看管责任 产量责任 质量责任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HR Career 测评指标 评定指标 劳动强度要素 劳动环境要素 社会心理要素 劳动技能要素 劳动责任要素 P314-315 (一)岗位评价指标构成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构成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二、岗位评价指标 (二)确定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 P315 1 、少而精的原则 2 、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 3 、综合性原则 4 、可比性原则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二、岗位评价指标 (三)权重系数的基本理论 P315-316 权重系数的内涵 • 权重即权数或称权值、权重值,与统计学中的权数一致 • 变量值出现的频数(次数);同度量因素。 1 、权重系数的类型 ( 1 )一般形态上: 自重权数(绝对权数) & 加重相对数(相对权数) ( 2 )从权数的数字特点上看: 小数(常用) 百分数(小数的变形,总和 100% ) 整数(加倍数,反映岗位差别太粗,一般不采用) ( 3 )从使用范围上看: 总体加权也叫总分加权,主要作用是对计量误差进行调整 局部加权也叫结构加权 要素(项目)指标加权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二、岗位评价指标 (三)权重系数的基本理论 P315-316 2 、权重系数的作用 ( 1 )反映岗位性质与特点,突出不同类别岗位的主要特征 ( 2 )便于评价结果的汇总 ( 3 )使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 ( 4 )使不同类岗位的同一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 ( 5 )使不同类岗位的不同要素的得分可以进行比较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岗位评价技术与方法 P317 工作岗位评价方法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评分法 HR Career 因素比较法 分类法 排列法 非解析法 解析法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四、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 P317 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 误差存在于整个测评过程中 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 事先调整 加权 事后调整 平衡系数法 调整误差 的方法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四、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 P317 (一)测评信度的概念与检查 信度是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测评得分可信赖 程度 1.信度是保证岗位评价质量的基本条件 2.信度检查是通过信度系数(两次测评得分的相关系数) 来完成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四、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 P317 (二)测评效度的概念和检查 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是测评结果反映被评价对 象的真实程度。 测评效度的实质是测评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问题。 测评效度的检查 1 、内容效度——指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体系反映岗位特征的有效程度。 (专家为主,或采用一些数量化指标) 2 、统计效度——通过建立一定的指标来检查测评结果的效度。(经验效 度,校标) ( 1 ) 岗位的生产工作记录 ( 2 ) 担任上级岗位的人员对本岗位的评估 ( 3 )其它有关岗位的信息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能力要求 一、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设定 定义:根据岗位调查、分析与设计以及初步试点的结果, 在系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专家组对评价指标体系的 构成,各类评价指标的衡量尺度及岗位测量、评比的方 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P318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区间 工作岗位 评价标准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构成 工作岗位评价的方法标准——工具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63 能力要求 一、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设定 (一)劳动责任、劳动技能要素所属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 P319-322 ) 举例:安全责任指标分级标准 等级 1 分级定义 不应该发生事故岗位 2 事故发生概率小,照成伤害和损失都较小的岗位 3 事故发生概率小,造成伤害、损失较大的岗位 4 事故发生概率大,造成伤害或损失不大的岗位 5 事故发生概率大,易造成重大伤害或损失的岗位 (二)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社会心理要素所属岗位评价指标的分 级标准( P322-324 )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64 能力要求 二、岗位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制定 P325 实施步骤 P325 确定岗位评价 指标分级标准 制定岗位评价 指标的量化标准 评价指标 的计量标 准包括 计分 权重 误差调整 在岗位评价中,对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的制定 P325-326 (一)单一指标计分 计分标准 制定 自然法 系数法 函数法 常数法 简单相加法 (二)多种要素综合计分 系数相乘法 连乘积法 百分比系数法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65 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百分比系数法 评价要素 评价指标 E1 E2 E3 E4 Xij 评价指标评定 Pij(%) Xij*Pij E11 90 25 22.5 E12 90 35 31.5 E13 85 20 17 E14 70 20 14 E21 60 30 18 E22 85 40 34 E23 100 30 30 E31 65 40 26 E32 70 60 42 E41 80 100 80 P327 评价要素得分 Xi Pj(%) 85 Xi*Pj 40 34 82 45 36.9 68 10 6.8 80 5 4 工作岗位评价总分 =81.7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66 能力要求 三、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 P326 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是指各类权重系数的设计 P326 权重特点:是预先规定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 简便有效的方法——概率加权法( P327 ) : A. 对指标的等级系数的概率进行推断,求出指标的各个等 级概率 B. 将各等级相对权数与对应的概率相乘,汇总求概率权数 C. 用各测定指标分别乘各自概率权数,即可求出要素总分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67 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概率加权法 相对权数 Aj(j=1,2,…m) 测定指标 分值 Pi 1 2 3 4 5 0.2 0.4 0.6 0.8 1 概率权数 Wi 得分 PiWi E11 20 0.0 0.0 0.2 0.3 0.5 0.86 17.2 E12 15 0.0 0.0 0.0 0.1 0.9 0.98 14.7 E13 15 0.0 0.0 0.2 0.2 0.6 0.88 13.2 E14 20 0.1 0.2 0.3 0.4 0.0 0.6 12 E15 30 0.0 0.1 0.2 0.2 0.5 0.82 24.6 合计 100 _ _ _ _ _ _ 81.7 W1=1×0.5+0.8×0.3+0.6×0.2=0.86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68 能力要求 四 、岗位评价方法的应用 P328-336 五种评价方法 (一) 排列法 P328-330 1 、简单排列法 2 、选择排列法(交替排列法) (二)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进( 6 步骤见 P330 ) (三)评分法(点数法)( 5 步骤见 P330-334 ) (四)因素比较法——是排序法衍化( 5 步骤见 P334-335 ) (五)成对比较法——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适合较小范围的岗 位评价)(懂图表 P336 )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69 总结:工作岗位评价——知识要点 A. B. C. D. E. F. 基本理论(特点、原则、基本功能) 信息来源(直接、简介) 与薪酬等级的关系(图解) 主要步骤( 14 步) 要素与指标(内涵、构成、确定原则) 权重系数与测评误差评价标准(分级、量化、 方法) G. 岗位测评信度和效度检查(一致性,真实性) 70 3 第三节 人工成本核算 【知识要求】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 二、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 【能力要求】 一、人工成本核算程序 二、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 P337 (一)人工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 的全部费用 人工成本:企业成本中用于人工的部分 & 企业税后利润用于员工分配的部分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 P337 (二)人工成本构成 人工成本构成 1 、工业企业人工成本构成范围和列支渠道 ( 1993 年颁布) 16 项 制造费用类 管理费用类 销售费用类 ( 1 )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直接工资 ( 2 )产品生产人员的福利——其他直接支出 ( 3 )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 ( 4 )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福利费 ( 5 )劳动保护费 ( 6 )工厂管理人员工资——公司经费 ( 7 )工厂管理人员的福利费——公司经费 ( 8 )员工教育经费 ( 9 )劳动保险费 ( 10 )失业保险费 ( 11 )工会经费 ( 12 )销售部门人员工资 ( 13 )销售部门人员的福利费 营业外支出类 ( 14 )子弟学校经费 ( 15 )技工学校经费 利润分配 ( 16 )员工集体福利设施费——公益金 员工的福利费用也可在工资总额基础上按规定的 14% 计算 73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 P337-338 人工成本构成 (二)人工成本构成 2 、按照我国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人工成本统计口径 7 部分 人工成本 其他人工成本 劳动保护费 教育经费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福利费用 住房费用 社会保险费用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HR Career 74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 P337-338 2 )(计算)人工成本由以下 7 部分组成 ① ???? 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 = 在岗员工工资总额 + 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劳动报酬 + 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 + 外籍及港澳台人 员的劳动报酬 ???? 社会保险费用 = 企业按有关规定为实际使用劳动力缴纳的社会保险 + 企 业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 + 为使用劳动力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或储蓄 性养老保险 + 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养老保险费用 ???? 住房费用 = 为使用的劳动力支付的住房补贴 + 为使用的劳动力支付的住 房公积金 ???? 福利费用 = 企业在工资外以实际支付给单位使用劳动力个人的福利 + 集 体福利费(冬季取暖补贴费、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 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 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劳动力学习先进技术和提供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 训费用(包括为主要培训本企业劳动力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 劳动保护费:指企业购买的劳动力实际享用的劳动保险用品、清凉饮料 喝保健用品等费用 ???? 其他人工成本:如工会经费、招工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用等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二、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 3 因素 P339-340 三主要因素 (一)企业支付能力 (二)员工的生计费用 •实物劳动生产率 •销货劳动生产率 •人工成本比率 •劳动分配率 •附加价值 ( 即净产值)劳动 生产率 •单位制品费用 •损益分歧点 •生计费用随物价和生活水平 变化 •保障员工某一生产水准的生 计费用是企业“非支付不可 的薪资,不管企业的支付 能力如何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三)工资市场行情 • 同工同酬原则 76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人工成本核算程序 (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 P341 1. 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2. 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作时数 = (年制度工时 + 年加班工时 - 损耗工 时) / 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3. 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4. 企业增加值(纯收入) ( 1 )生产法: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 2 )收入法:增加值 = 劳动者报酬 + 固定资产折旧 + 生产税净额 + 营 业盈余 5. 企业利润总额,反映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6. 企业成本(费用)总额。销售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 力、制造费用等)和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7.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人工成本 = 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 + 社会保险费用 + 住房费用 + 福利费用 + 教育费用 + 劳动保护费用 + 其他人工成本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一、人工成本核算程序 (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 P341—342 1 、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比率 人工费用比率 = 人工费用 / 销售收入 = 薪酬水平 / 单位员工销售收入 2 、劳动分配率 劳动分配率 = 人工费用 / 增加值(纯收入)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能力要求 二、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 P342-345 (一)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附加值的计算方法:扣除法 & 相加法 (二)销售净额基准法 (三)损益分歧点基准法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79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一)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P342 扣除法计算附加价值 = 销货(生产)净额—外购部分 = 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 + 购入零配件 + 外包加工费 + 间接材料) 相加法计算附加价值 = 利润 + 人工成本 + 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 = 利润 + 人工成本 + 财务费用 + 租金 + 折旧 + 税收 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合理的人工费用率 = 人工费用 / 销售额 = 净产值 / 销售额 × 人工费用 / 净产值 = 目标附加价值率 × 目标劳动分配率 附加价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经营能力越好,企业支付人工费用的能力越强。 应用有二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一)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应用一(确定目标销售额 P343 ) 1. 用目标人工费用和目标净产值率及目标劳动分配率计算目 标销售额。 例:假设某公司目标净产值率为 40% ,目标劳动分配率为 45% ,目标人工成本为 2600 万元,按人工费用率之基准计算,其 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目标销售额 = 目标人工费用 / 人工费用率 = 目标人工费用 / (目标净产值率 X 目标劳动分配 率) 该公司的目标销售额 =2600/40%X45%=14444.44 万元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一)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应用二(确定薪资增长 P343 ) 2. 运用劳动分配率求出合理薪资的增长幅度 . 例:某公司上年度人工成本为 2382 万元,净产值为 8780 万元, 本年度确定目标净产值为 10975 万元,目标劳动分配率同上年, 该企业本年度人工成本总额为多少?人工成本增长率多少? 劳动分配率 = 人工费用 / 净产值 上年度劳动分配率 =2382/8780=27.13% 本年目标劳动分配率同上年,则 目标劳动分配率 = 目标人工费用 / 目标净产值 即: 27.13%= 目标人工费用 /10975 则,本年人工成本 =10975X27.13%=2977.52 万元 人工成本增长率 =2977.52/2382X100%-100%=25%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二)销售净额基准法 P343-344 销售净额基准法 根据前几年实际人工费用率,上年平均人数、平均 人数、平均薪酬和本年目标薪酬增长率,求出本年实现的最低目标销售额。 目标人工成本 = 本年计划平均人数 × 上年平均薪酬 × ( 1+ 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 目标销售额 = 目标人工成本 / 人工费用率 例:某公司人工费用率为 18% ,上年平均薪酬为 6600 元,本年 度计划平均人数为 108 人,平均薪酬增长 25% ,本年销售额 应为多少? 目标人工成本 =108X6600X ( 1+25% ) =891000 元( 89.1 万元) 目标销售额 =89.1/18%=495 万元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二)销售净额基准法 P344 销售净额基准法 计算销售人员年度目标销售,计算销售人员毛利和工资比例 销售人员年度销售目标 = 销售人员人工成本 / 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 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 = 销售人员人工费用总额 / 毛利额 目标销售毛利 = 某销售人员工资 / 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 例:某公司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约为 1.24% ,月薪平均 720 元(含奖金),且年 度薪给为 13 个月,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年度销售目标是多少? 该公司销售人员年度销售目标 =720X13÷1.24%=75.48 (万)元 例:某公司毛利金额为 3400 万元,销售人员人工成本为 600 万元,公司中某销 售人员月工资为 860 元,每年度薪给为 13 个月,该公司销售人员年目标销 售毛利是多少?月目标销售毛利是多少? 销售人员人工费率 =600÷3400=17.65% 销售人员年度目标销售毛利 =860X13÷17.65%=63343 (元)( 6.3 万元) 月目标销售毛利 =63343÷12=5278 (元)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损益分歧点基准法 P344 能力要求 损益分歧点基准法 即损益平衡点或收支平衡点 在损益分歧点处,销售收入 = 制造成本 + 销售及管理费用 或 销售收入 =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 损益分歧点: PX=F+VX P (单位产品售价) X (产量或销量) =F (固定成本) +V (单位产品变动成 本) X (产量或销量) 在损益分歧点所要达到的销售量为 X=F/ ( P-V ) 每单位产品边际利益率 = ( P-V ) /P 损益分歧点之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边际利益率 PX=F÷[(P-V)÷P]=P×[F÷(P-V)]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三)损益分歧点基准法 损益分歧点基准法可用于三种目的 P345 销售收入线 成本(收入) 利 S 总成本线 盈 变动成本 损 亏 固定费用 损益分 歧点 HR Career 危险盈 利点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安全盈 生产与销售量 利点 1. 计算一定人工成本总额下的 损益分歧点之销售额及薪酬支 付的最高限额 2. 计算损益分歧点之上危险盈 利点所应达到的销售额,推算 出薪酬可支付的可能限度,即 可能人工费用率 3. 计算损益分歧点之上剩余额 保留点之销货额,进而推算出 人工费用支付的适当限度,即 合理人工费用率(安全人工费 用率) 总结:人工成本核算——知识要点 A. 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 7 部分) B. 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 3 方面) C. 人工成本核算程序 D. 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 3 种) 这部分经常出计算题 87 真题模拟( 2013.11 ) 计算题(本题 1 题,共 16 分。先根 据题意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必要分 析,只有计算结果没有计算过程不 得分) 某工业企业 2012 年有关统计数据如 表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核算出该企业 2012 年以下 4 项经济指标: 1 、全年增加值(采用收入法)。 4 分 2 、全年人工成本总额 。 4 分 3 、全年人工费用比率。 4 分 4 、全年从业人员小时劳动报酬率。 4分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序 号 统计指标 指标数值 1 营业收入 32000 万元 2 固定资产折旧 3000 万元 3 生产税净额 2400 万元 4 营业盈余 6000 万元 5 企业从业人员劳动 报酬 3600 万元 6 社会保险费用 1440 万元 7 福利费用 400 万元 8 教育培训费用 200 万元 9 劳动保护费用 400 万元 10 住房费用 300 万元 11 其他人工成本 180 万元 12 全年从业人员投 入总工时 1200000 工时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1. 如采用收入法核算,该企业 202 年增加值为: 增加值 = 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 固定资产折旧 + 生产税净 额 + 营业盈余( 2 分) =3600+3000+2400+6000=15000 万 元 ( 2 分) 2. 人工费用应为:人工成本总额 = 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 社会保险费用 + 福利费用 + 教育培训经费 + 劳动保护 费用 + 住房费用 + 其他人工成本 ( 2 分) =3600+1440+400+200+400+300+180=6520 万元 ( 2 分) 3. 人工费用比率 = 人工费用 / 营业收入(销售收入) ( 2 分) =6520/32000X100%=20.375% (2 分 ) 4. 从业人员小时劳动报酬率 =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 / 从业 人员投入总工时 ( 2 分) =3600/120=30 元 / 工时 (2 分 )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89 4 第四节 员工福利管理 【知识要求】 一、福利的本质及福利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三、住房公积金 【能力要求】 一、各项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的制订程序 二、各类保险金的计算 三、住房公积金的计算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福利的本质及福利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一)福利的本质 补充性报酬,它往往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员工,以服务或实 物的形式支付给员工,如带薪休假、成本价的住房、子女教育津贴等。— — P346 • 全员性福利 - 针对所有 员工 福利的 形式 - 如子女教育津贴 • 困难补助 - 针对有特殊困难的员工 - 如患职业病员工的慰问金 • 特殊福利 - 只针对某个群体 - 如经理级别报销话费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福利的本质及福利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二)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 P346 1. 确定福利总额 2. 明确实施福利的目标 3. 确定福利的支付形式和对象 4. 评价福利措施的实施效果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福利的本质及福利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三)福利管理的主要原则 P346 1. 合理性原则 所有福利都意味企业的投入或支出 2. 必要性原则 规定福利必不可少;最大限度和员工要求保持一致 3. 计划性原则 基础是福利计划,福利管理费用总额要符合预算要求 4. 协调性原则 考虑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匹配和协调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P347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最早出现在美国 1935 年《社会保障法案》 1942 年 国际劳工组织( ILO )发表“走向社会保障的途径” 社会保障的三个基本要素: 1. 具有经济福利性 2. 属于社会化行为 3. 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应覆盖社会的三个层次: 经济保障 服务保障 精神保障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P347 (二)社会保障的构成 ( P348 图 5-5 )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 生育保险 贫困户 灾民 残疾人 公共设施 财政补贴 居民住房 生活补贴 集体福利 退伍军人安置 军人眷属烈属抚恤 其他项目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95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住房公积金 P347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 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住房公积金 (一)住房公积金的性质 P348 1. 普遍性——城镇在职职工 2. 强制性——政策性 3. 福利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低于商业性贷款 4. 返还性——在特定情况下,缴存金额返还职工个人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三、住房公积金 (二)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范围 P348 以下单位在职职工必须缴存(外籍员工除外) 1. 机关、事业单位 2. 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城镇私 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或经济组织 3. 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 4. 外国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常驻代表机构 个体户、自由职业(以当地政策为准) 缴存比例 职工和单位 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 5% 单位逾期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的,处 1 万以上 5 万以下的罚款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一、各项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的制定程序 P349 1. 该项福利的性质:设施或服务 2. 该项福利的起始、执行日期,上年度的效果以及评价分数 3. 该项福利的受益者、覆盖面、上年度总支出和本年度预算 4. 新增福利的名称、原因、受益者、覆盖面、本年度预算、效果预测、效 果评价标准 5. 根据薪酬总额计划以及工资、奖金等计划,检查该项福利计划的成本是 否能控制在薪酬总额计划内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二、各类保险的计算 P349—350 (一)社会保险费的征缴 1. 基本养老 单位一般不超过 20% 个人 8% 2. 基本医疗 单位 6% 个人 2% 3. 失业保险 单位 2% 个人 1% 农民工不缴 4. 工伤保险 单位缴纳 浮动费率 5. 生育保险 单位 1% (二)社会保险费企业缴费计算实例 计算题: P350-352 例 1 、 2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三、住房公积金的计算 (一)住房公积金的有关制度规定 P352 1. 在指定银行办理 2. 在受委托银行设立住房公积金专户,每人只能有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 3. 管理中心有明细账 新成立单位 30 日内登记,登记日起 20 日内到受委 托银行设立住房公积金专户 4. 单位变更应在 30 日内办理变更变更登记,再过 20 日内持管理中心审 核的文件到银行办理 5. 单位录用员工的,自录用之日 30 天内登记,再到银行办理 6. 终止劳动关系后 30 天内办理登记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三、住房公积金的计算 (二)员工住房公积金的缴费 P352-353 1. 员工月缴额为员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员工缴存比例 2. 单位月缴额为员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缴存比例 3. 新员工从第二个月开始缴费 4. 单位调入员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存 5. 员工和单位缴存额均不得低于上年度平均月工资的 5% 6. 员工个人缴费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 7. 单位在每月发薪日 5 日内将住房公积金缴费 8. 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9. 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经单位员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并 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可降低比例或缓交 10. 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里面的资金按国家规定利率计息 11. 住房公积金中心发放缴存有效凭证给员工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能力要求 三、住房公积金的计算 (三)单位为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P353-354 1. 机关在预算中列支 2. 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核定收支后,在预算或者费用中列支 3. 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员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提取员工公积金: 4. 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的 5. 离退休的 6.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7. 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出境定居的 8.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9. 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HR Career http://wenzanhua.blog.163.com 同时注销员工 住房公积金账户 总结:福利管理——知识要点 A. B. C. D. E. 福利的本质(补充性报酬) 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 4 方面) 福利总额预算计划的制定程序和内容 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及构成( 4 方面) 各类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核算 练习(计算) 例:某市社会保险缴交比例如下表 1 ,企业现有员工 10 人,每月工资情 况如表 2 所示。另外,企业员工个人每月需缴交重疾险 3 元 问题: • 企业每月三项保险共需缴纳多少保险费? • 每个员工每月应该缴纳多少保险费? 表1: 险种 企业 个人 表2: 养老保险 (%) 19 7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10 2 1.5 0.5 工资 ( 元 ) 5000 3000 2000 1000 人数 ( 人 ) 1 3 4 2 谢谢大家 祝福考试通过!

106 页 250 浏览
立即下载
【人资规划】HR晋升必学:人力资源规划与配套体系

【人资规划】HR晋升必学:人力资源规划与配套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与配套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各个模块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航标 人力资 源规划 基于发展战略的人员需 求与供给分析与人力资 源规划方案 吸引合适人 才,建立科 学的人员结 构 招聘与 配置 工作分析 组织及岗位 设计明晰, 岗位职责清 晰,岗位要 求明确 考核激励 吸引优秀人才 保留优秀人才 发展优秀人才 业绩考核制度完善,报 酬与绩效挂钩,有效激 励员工 培训有针对 性,各类人 才职业发展 通道顺畅 培训与 开发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苦恼 比如:“单位在经过改革以后,职工 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逐步凸现,由 于单位战略发展的调整,需要从人力资 源规划入手对单位进行全新塑造,希望 能得到相关的咨询帮助” 完备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与企 业战略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环 人 力 建立结构匹配的员工队伍 竞争力 资 源 战略性的核心竞争力 确立激励员工的关键机制 规 划 企业经营 塑造员工队伍必备的技能 和发展战 略的顺利 实施 竞争力 培养一大批认同公司企业 文化的人才 人力资源部门的驱动力:人力资源 管理部门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战略性支 持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即事先决定: 要完成什么 ? (企业战略) 要如何完成,怎么做 ? (企业战术 / 策略) 需要多少、怎么样的人力 ? (人力资源规划 / 战 略) 于何时、何处完成 ? (人力资源配套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将组织的策略规划转化成特定的人力资 源数量与素质的计划,包含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人力 资源供给预测两部分。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 一、配合业务与组织发展的需要:培植企业未来发展所需各类人 力资源、拟订招聘与培训发展计划。 二、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改善各部门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 追求人力资源合理化。 三、降低用人成本: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结构,找出影响人力资源 运用的瓶颈,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及组织效能。 四、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结合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 生涯规划。 简言之,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配合组织发展战略,有效运用及 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规划的可实施性 有本书里写道:人力资源规划就像天气…… 东风——西风——南风——北风——东风 人力资源规划(广义)流程 指导 指导 企 业 整 体 规 划 支 持 战略计划 宗旨 环境 目标 战略 指 导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支 持 支持 支 持 指 导 问题分析与 人力资源盘点 环境评价 问题确定 问题选择 问题说明 人力资源职能盘点 人力资源现状盘点 经营计划 计划方案所需资源 组织策略 新项目开发 并购计划 指导 支持 年度计划 目标 预算 项目计划与安排 对结果的监督与控制 支持 指 导 需求 / 供给预测 部门-年龄维度 支持 职位-年龄维度 产品-年龄维度 能力-部门维度 能力-产品维度 回归分析等工具(需求) 技能清单等工具(供给) ………… 支 持 供 需 平 衡 决 策 指导 支持 指 导 年度计划 《总规划》 《配备计划》 《补充计划》 《退休解聘计划》 《培训开发计划》 ………… 对结果的监督与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广义)及配套行动方 案设计、实施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进行环境评价,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策略目标体系,分析企业 业务状况,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确定人力资源问题。 步骤二:搜集、分析及预测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其中难点是根据企业 的目标与发展计划决定各相关部门的人力需求,其中包含各部门所需的专业 人力素质与数量需求。 步骤三:订定人力资源的目标与政策,并取得高阶主管的支持与承诺。人 力资源的目标与政策应配合企业整体的目标与政策。(横向、纵向的沟通) 步骤四:拟定人力资源规划的行动方案。完整的行动方案应包括:招聘计 划、培训计划、人事考核(升迁)计划、生涯发展计划、组织结构调整、薪 酬计划等范围,以及帮助企业达成其人力资源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比如: 如何提升企业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应征者;如何改善组织的社会形象;透过 何种方式以缩减组织的规模,如提早退休、离职金等。 步骤五:控制与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目标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框架模型 环境评价 制定规划 整体过程: 人力资源被作为环境 评价的组成部分。 企业战略涵盖所有职 能领域,包括人力资源 并列过程: 平行而互相影响的环 境评价; 人力资源问题影响到 整个评价结果。 单独过程 环境评价针对人力资 源; 评价以往企业战略对 人力资源问题的重视程 度。 规划实施 整体的人力 资源规划实际 上就是企业人 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 战略一起制定  人力资源战略被制定 为一个单独的职能计划 (由职能部门、整个公 司或业务部门制定)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能力、绩效管 理合在一起。 人力资源规 划与企业市场 营销战略、财 务战略、信息 战略、技术战 略在同样的整 体环境下制定 和实施。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双向操作模式 项目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目的 提供战略框架 设计具体行动 方法 一般由公司层流向部门层 一般由部门向上提交,由公 司审议 时间范围 长期 短期 环境分析 为企业战略而进行的环境评 鉴别战略趋势与问题框架中 价的一部分或者是独立的工 的问题 作 含义分析 由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 由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 人员对计划的人力资源含义 人员对计划的人力资源含义 作出评价 作出评价 完整的规则 企业计划过程的一部分,或 对特殊问题和有关主题的分 者阐明与人有关的问题的单 析预测和规划 独人力资源规划 评价与控制 监控与报告解决问题的进展。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制定过程要素 上下关系 战略方向 (使命、愿景、 价值观) 战略目标、 计划和程序 行动 行动计划 公司 营运计划、 目标和预算 行动计划 个人或单位的 绩效计划 经营单位或 职能部门 个人或单位 问题导向:找出人力资源问题所在 ; 规划的有效性: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总目标控制 环境评价以及人力资源问题的确定: 人力资源问题是“现实与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它 们代表人们更有效地为实现企业战略作出贡献的机会。 确定问题是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将人力资源活动与企 业重点结合起来的开始。 人力资源问题确定的过程 环境评价:识别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变化(比战略制定中 的环境分析略简单,主要针对人); 问题确定:界定有关业务问题,作为要求采取行动去解决 的疑问和问题,并堵塞漏洞(要求各部门配合,多为会议或 者访谈形式); 筛选问题:选出对企业最为重要的问题,获得或者保持竞 争优势; 说明问题:从战略上说明这些问题(如何服务于战略,并 赢得高层的认同)。 有效的评价环境方式一般有两种 ,其 实质都是如何为未来做好今天的准备 环境评价:一个搜 索事实的过程:搜 索与研究预示未来 趋势与变化的数据。 这个过程可以与为 制定企业整体战略 而进行的环境评价 一起进行,也可以 在有助于其他分析 活动并吸取其他分 析活动精华的基础 上单独进行 未来前景 理想的未来情景: 我们希望实现的状态 未来分析 今天 现状 今天所处的状态 差 距 变化分析 从今天探索到未来:―― 对日益增加的变化进行的分 析。 由未来回溯到今天:―― 对可能的未来情况进行分析。 两种分析方法有可能会同 时使用。 环境评价原则: 90 %的数据可能最 终没有用,但是非得广泛收集才可 能不漏过有用的 10% 的数据。 确定人力资源问题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 般由外部咨询机构完成比较合适,或者需要人力 资源部门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组织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管理范畴,对于类似 人员需求而言是比较好定义的,对于类似于市场经济竞争带来 的挑战而言难以界定,对于类似于成本控制而言比较复杂。 对于人力资源问题的定义单一使用专家知识和数据不能全面 定义。 定义明确的问题并且清晰地提出需要有一个过渡的差距。 通常要确定一个组织各个层次的问题。部门化的、分权化的 企业根据每个业务单位环境评价与人有关的企业问题,从整个 企业的基础上审视这些问题,确定共性与差异。 需要用一个共同的框架覆盖企业和业务单位问题。 在问题确定过程中,首先要挑选出那些不是问题的问 题,以免使人力资源规划导向性失误,流于形式 1. 太过于广泛,没有本企业代表性的问题:  更为有效的利用我们的人力资源;  一个根据风险导向、高绩效的组织;  管理一个更加多样化的职员队伍;  工作技能退化。 2. 太过于假设,直接取自于环境评价并被纳入规划之中:  电子专业毕业生人数将少于企业发展所需人数;  在未来,将要求全球高级经理流利地使用至少一种非母语语言;  增加股权将会提高职员对公司战略与目标的认同度。 3. 过分以行动为导向,具有过分的功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在描叙固有问 题:  管理人员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管理其下属,他们表现得像个人贡献者。  需要一种新的、整体化的人力资源信息 / 薪酬系统;  需要重新设计绩效管理系统;  职员需要更早、更广泛地了解公司定位。  总体原则:所有问题必须被确定为与企业有关的“痛苦“问题。 筛选人力资源问 题: 筛选过程使得 问题限定在对企 业具有直接影响 的以及那些能够 阐述清楚的问题 上。 应该考虑到问 题之间的内在冲 突和平衡、管理 人员的兴趣、财 务预算额度、可 得到的资源等因 素。 筛选人力资源问题的原则 筛选标准: 使注意力专注地集中于少数的、要紧的问题。 筛选过程: 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该问题发生,对企业的影响如何; 企业改变、管理或控制该问题的能力如何。 重要人力资源问题枚举 :主要来自于外部竞 争 必须与竞争对手保持对等的问题: 将会建立竞争优势的问题: 常规的报酬活动 鼓励风险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信息 管理人员重视并解决关键问题 职员援助 更加迅速地沟通和行动 多样化管理 真正杰出的创新 职员 / 工作文化素养 管理变化的能力 工作生活创新质量 团队协作与灵活、高效的组织 弹性工作时间 明显的成本优势,高生产率 遵守法律和规章 服务质量 人员重置管理 高超的职员技能 职员选拔 福利成本控制政策 职员引导 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问题,一般来自于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框架中 的企业变革。主要涉及改进企业绩效,管理企业成长与变化引起 的某些问题。 引起人力资源问题的外在变化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社会及人口结 构变化,主要涉及劳动力方面的变化、工作态度与工作期望方面 的变化、保健与家庭照管方面的变化。 重要人力资源问题说明 由 变 革 引 起 的 人 力 资 源 问 题 改进企业绩效: 由 保持低成本和强键的现金流; 社 会 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和 人 有效地引进新技术; 口 培育高超的能力。 结 构 管理成长与变化: 变 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员配置需求; 化 引 开展收购或兼并工作; 起 有效地进行重构; 的 人 成为更加国际化的企业。 力 资 源 问 题 劳动力变化 保健与家庭照管需要 克服初级人才短缺 控制保健费用 克服技能不足 控制物质滥用 帮助贫困的青年人 满足家庭照管需求 管理多样化的劳动力 重新制定退休福利 适应老龄化的劳动力 适应将妇女作为主要的劳动力 为有残障的工人提供工作条件 工作态度与工作期望 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期望 适应对工作保障的担心 适应薪资期望 建立最佳的劳资关系 遵守法律和法规 在确定重要人力资源问题过程中,应 该进行人力资源现状盘点 员工数量(总量、各部门、各总公司 / 总部人数及其 比例关系) 整体结构(学历、年龄、经验等) 各部门之间的员工素质比较 流动性(退休率、辞职率、淘汰率) 人力资源成本及其构成(福利费、工资、培训费、招 聘费等) 人力资源效益状况(投资回报(人数 / 费用)) 人力资源规划第二个部分:需求和供给的预测: 也称为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过程 策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 需求预测 比较需求与 供给的差异 人力资源 供给预测 供需平衡 人力过剩 人力不足 No action 停止进用 减少工时 提前退休 解雇 , 解聘 招聘 甄选 境 内境 外 部 部 环 环 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和重 点,一般来讲对于公司各类人员数量的需求,可 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测算 趋势分析 (Trend Analysis) 比率分析 (Ratio Analysis) 趋势图 (The Scatter Plot) 主管判断 (Managerial Judgment) 需求预测方法一:趋势分析 根据过去一段时间(比如五年)的人力资源需求趋势,来预测 将来的情况,同时为了保证这种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企业必须 认真考虑技术或组织目标的变动而带来的趋势变化。 趋势分析作为一种初步预测是很有价值的,但仅有它还远远不 够,因为雇佣水平很少会只由过去的状况决定,只与时间相关, 其他一些因素(例如销售额和生产率的变化等)也将影响企业未 来的人员需求。 需求预测方法二: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是比趋势分析更加精确简单地描述过去商业和人力需 求关系状况以预测需求的方法。它通过计算某个原因性商业因素 和所需人员数量之间的一个精确的比率,来确定未来劳动力需求 的数量与类型,例如教师和学生的比率。 像趋势分析一样,比率分析假设生产率保持不变,比如无论对 销售人员如何激励,也不可能使每位销售人员的销售额超过 50 万 元。如果销售生产率上升或下降了,销售额和销售人员的比率就 要发生改变,那么根据历史比率所进行的人员预测就不太精确了。 需求预测方法三:趋势图(回归分 析) 回归分析使通过绘制散点图确定商业因素(自变量),如企业 的业务活动量和人员水平(因变量),这两种因素之间是否相关 来预测企业未来人员需求的方法。如果两者是相关的,那么一旦 企业能预测出其业务活动量,就能预测出企业的人员需求量。当 只有一个自变量时,为一元回归;当有多个自变量时,称多元回 归。 需求预测方法四:主管判断法 判断法是依靠相关专家和管理人员运用其知识、经验甚至直觉 对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做出推测、判断的方法,常用的有自上而下 法、自下而上法、德尔菲法。 自上而下法主要依靠高层管理者的判断,这个高层团队应该对 组织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认识;相反,自下而上法主要依靠部门 和基层经理的判断,这种方法可能用于简单的预测,只需清楚地 了解当前的需要,而不必反映未来的目标,也不需要这些经理们 了解整个公司的目标;这两种方法往往被同时使用,以便形成更 确切的未来需求预测。 德尔菲法也是一种依靠管理者主观判断的预测方法。专家们背 靠背,分别提供他们的预测,组织者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并再次 提供给专家(可以是另外一些专家),如此反复,直至形成可行 的、一致的预测为止。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关键影响因素 雇员需求的预测非常依赖于对未来产品需要的性质的假设,这决定 着所需要的员工的数量和类型。这一任务不是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为 中心的,而可能更多地需要经营设计人员、财务和营销经理们参与其 中。 一些部门的预测可能比另一些部门容易。例如,依靠过去的计划, 可以对保健、中学教育、食品未来五年的需求做出总体的预测,从而 可以预测未来的劳动力需求。然而,要预测到某个具体医院、学校或 者超市的病人、学龄儿童、购物者的数量就困难的多,因为这类消费 者属流动型的,一般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性。在高度竞争的国际市场上 经营的公司更难做出人员计划。 对于公司各类人员素质的需求,在人力资 源规划时须建立胜任能力模型作为支撑 • 组织差距分析 接班人计划 接班人计划 • 领导胜任能力模 型 领导能力培养 领导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 • 职位的胜任能力 • 行为评估面试 招聘 招聘 专业技术胜任力 模型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 通用胜任力模型 • 胜任能力与绩效 目标结合 全员核心胜任力模型 培训 培训 • 以胜任能力为基 础的培训发展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 薪资 薪资 • 以胜任能力为基础的职业发展阶段 • 以胜任能力为基础的工 资提升 能力素质模型与岗位描述的区别 岗位描述中的“资格条件”着重于阐述为了 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资质要求,比如:学 历、工作经验等 人力资源 岗位名称 部 部门名称 工作类别 专业岗 职责概述 工作级别 人事 管理 岗 归列职系 直属主管 人事劳资 项目经理 具体负责公司人事、劳资工作 具体承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 编制,公司 员工的聘任、政审和考核和人事 档案管理;公 1 司员工职务、职称的评聘、考核与建 档,公司 员工的培训和人才库的建立等 工作内容 2 具体承办公司劳资管理业务,包括公司劳动工 资、社会保险、人身保险等管理业务 3 拟定公司党群纪检管理制度,编制管理规划; 具体承办公司党群纪检管理业务 学历水平:经济管理或石油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 历 专业技术要求: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比较系 资格条件 统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劳动工资业 务和党群纪检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工作经验:3年以上人事管理工作经 历 能力素质模型促使员工了解在工作中表现出何种 行为才能反映其具备该项能力素质的相应等级 胜任能力一般分为三类,操作时按照公 司各岗位序列的不同进行分析和评价 岗位序列专业 技术胜任能力 在某个特定角色或工作中所需的特殊的、 独特的技能。 岗位序列通用胜任能力 全员核心胜任能力 在多个角色中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 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 是公司价值观,文化及业务需求的反映, 应在全体员工身上表现出来。 能力素质建立举例:专业能力的详细设计步骤 专业能力素质一般是考虑公司运营所需职能来确定的。 详细设计步骤为: 1. 考虑履行这些职能所需承担的主要职责 2. 每项职责涵盖的主要工作内容 3. 每项主要工作内容中体现的具体行为 4. 最终将这些具体的行为汇总形成相关能力素质的行为描述 职能 主要职责 主要工作内 容 具体行为 汇总形成相 关的能力素 质 能力素质应用举例:专业能力在岗位中的应用 第一步 理顺岗位职责大类及每 个大类中的细化重点 第二步 针对上述细化重点, 分层级 第三步 第四步 依据岗位职责的大类 / 细 依据岗位层级,匹配专 化重点,寻找专业能力素 业能力素质的等级 质 人力资源规划操作基础数据清单 《企业竞争战略说明书》数据 《企业经营战略财务指标》数据 《企业职位说明书体系》数据 《企业职位分类体系》数据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 《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书》数据 《企业新项目发展计划书》数据 《企业组织结构》数据 《企业整体战略监控制度》数据 管理咨询可以提供的报告 《 ×××× 年度人力资源规划环境描述统计报告》 《 ×××× 年度人力资源规划需求趋势预测报告》 《 ×××× 年度人力资源规划供给趋势预测报告》 《 ×××× 年度人力资源规划书制定时间安排计划》 《人力资源总规划》 《人力资源配备计划》 《人力资源补充计划》 《人力资源使用计划》 《人力资源退休解聘计划》 《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接班人计划》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计划》 《人力资源薪酬福利计划》 《人力资源劳动关系计划》 《人力资源部职能水平改进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第三部分:编写人力资源计划的步 骤 步骤 1 :制定职位编写计划。 步骤 2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制 定人员配置计划。 步骤 3 :预测人员需求。 步骤 4 :确定员工供给计划。 步骤 5 :制定培训计划。 步骤 6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 步骤 7 :编写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 步骤 8 :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步骤 1 :制定职位编写计划(类似于工作分 析)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综合职位分析报告的内容, 来制定职位编写计划。 编写计划陈述企业的组织结构、职位设置、职 位描述和职位资格要求等内容。 制定职位编写计划是描述企业未来的组织职能 规模和模式。 步骤 2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人力 资源盘点报告制定人员配置计划 人员配置计划陈述了企业每个职位的人员数量, 人员的职位变动,职位人员空缺数量等。 制定配置计划的目的是描述企业未来的人员数 量和素质构成。 步骤 3 :预测人员需求 根据职位编制计划和人员配置计划,使用预测方法 来预测人员需求。 人员需求中应陈述需求的职位名称、人员数量、希 望到岗时间等。 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员工数量、招聘成本、技能要 求、工作类别,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管理人员数 量和层次的分列表。 步骤 4 :确定员工供给计划 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的对策性计划。 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流动政策、人 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 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去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人 员流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就可以预测出未来某 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 预测结果勾画出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在流 动、退休、淘汰、升职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情 况。 步骤 5 :制定培训计划 为了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企业发展 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视的。 培训计划中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 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内容。 步骤 6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 计划中明确计划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 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针对找出的重要人力 资源问题) 其中包括招聘政策、绩效政策、薪酬与福利政 策、激励政策、职业生涯政策、员工管理政策等。 步骤 7 :编写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 其中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等 用的预算。 步骤 8 :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每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 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等,这些事件很可能 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 击。 风险分析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 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有效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步骤控制 第一步:《塑造职员期望实施步骤操作办 法》 第二步:《明确战略方向的操作办法》 第三步:《战略转化为目标的操作办法》 第四步:《改变文化的操作办法》 第五步:《有效领导操作办法》 第一步:塑造职员期望实施步骤操作办法 步骤 职员提出问题 认识变革的 需求 为什们我们应当改变? 理解必要的 变革 计划是什么? 评价与接受 它对我会有什么影响? 管理杠杠 交流愿景、战略 (外部环境、客户需求、企业挑战) (理想的结果状态、会有什么变化、转变的步 骤与目标、实验) 交流愿景、战略以及实 施计划 讨论需求、计划与结果 (好处、消极影响、自由程度) 行动 你们希望我做什么? 强有力的领导 (新的相互关系、团队精神与合作、新的活 动 / 任务、新的知识学习 / 教育、新的绩效重 点) 反馈 变革将如何进行? (接下来要作什么、我如何做) 改变结构、工作设计、 人员配备、绩效制度 / 奖 励 第二步:明确战略方向的操作办法 要素 操作方法 消除―― 沟 通障碍 清晰说明业务的重点和业务的变化; 清晰说明政策变化的基本原理; 以最快的时间让职员知道“他们必须了解情况”。 标记―― 使 命:清晰的 目的 定义:企业存在的理由; 内容:简要说明企业的主要产品、服务或所在行业; 方式:简短、清晰、明确、容易记忆。 标记―― 愿 景:未来情 境脚本 定义:将使命转换为企业未来情境的脚本; 内容:规模、收入、职员、盈利、资产; 市场影响:市场与产品、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相对地位; 身份:企业在客户、竞争者、社区以及广大公众中的形象; 管理:企业将来如何组织与管理。 标记―― 价 值观与信念 企业判断事务的明确标准,为每个人努力的目标而存在。 形成―― 共 同的思维倾 向 围绕目标标识形成――职员期望; 围绕行为方式形成――如何决策、如何引导和训练人、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外部人员 的期望、如何对待客户、如何对待商业伙伴 / 供应商等。 通过讨论作为形成战略的背景的竞争商业环境形成――共享有关竞争信息。 让职员直接参与开发和战略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形成。 参与―― 让 职员参加战 略沟通 开展双向交流; 改变战略讨论的工具、地点、形式; 职员直接参与确定使命和愿景的全过程,领导只是“发起人”。 第三步:战略转化为目标的操作办法:最终 归结为建立绩效目标,运用目标管理和全面 质量管理进行控制 整理绩效期望来源: 从战略目标、计划、程序 从运营计划和目标 从个人或单位的绩效计划 确定绩效目标和标准形式:由个人和他们的管理者共同确 定,应当符合明确界定的企业重点顺序框架。 第四步:改变文化的操作办法 规划方向 管理杠杠(外在要素) 行为影响因素(隐含要素) 使期望一致 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 共同的价值观和期望 组织建设 结构 工作 / 任务实际,授权 人员配备 非正式关系、信息以及有影响的网络 团队、合作以及竞争精神。 职业期望和计划 能力开发 培训与开发 奉献、上进以及持续学习精神 绩效管理 绩效制度 / 奖励 绩效定向 形成“我们做事的方式”要素 文化改变涉及的 方面 团队建设:改进群体成员在设定目标、一起工作以及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方面的互动。 工作生活质量:建设一种有益于满足个人工作需要的工作环境。 重新设计任务:进行工作变革,以改进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动率和 缺勤率。 管理风格与活动:改进人员管理过程中的个人技能和效益。 组织气氛: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一般方法 通过收集、分析和反馈数据,使职员广泛参与; 进行职员调查、行为研究,建立核心小组和职员参与变革程序; 根据预定的变革过程采取行动,通常包括试点项目(实行变革)和实验(检测可提 供的干预方式) 第五步:有效领导的操作办法 有效领导特征行为 不低估被长期认可的价值观、传统以及做事方式的重要性; 鼓励正在反对旧文化的职员以及对未来有适当想法的职员; 发现企业中“做得好”,士气高、成本低、质量优、有创新的与众不同的单位,并将他 们作为其他单位学习的榜样。 鼓励并授权职员去深化改革,包括开创完成任务的新方法,文化变革可采用的新方法等。 传播愿景并立足愿景,将愿景作为沟通决策与行动的框架,并在必要时对愿景进行更新。 庆祝成功――表彰人的成绩、正确的行为、团队精神以及创新活动。 有效领导特征素质 挑战现状:勇敢、好奇、坦率直言,用于改变做事方式; 激发共同愿景:清晰阐述使命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目标,并表现出和使命、价值观以 及目标一致的行为。 帮助他人采取行动:提供指导和支援,努力授权给他人,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行动; 能应付不明确、不确定和复杂的情况: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灵活的组织中能得心应手的 行动。 真诚地关心他人:善解人意、善于倾听,分担人们的忧虑,使人们保持激发状态; 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局限,有促使自己不断学习的谦卑感。 企业人力资源职能效力水平调查表- 1 第一部分 人力资源活动 职能 类别 职能内容 1、帮助管理人员阐明经营计划中的人力资源内容和进一步的经营需求 参与 2、帮助管理人员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具备必要的技能的雇员) 经营 3、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组织重构或工作设计。 4、帮助管理人员改进质量/服务。 1、确定与保持各方面雇员的关系 组织 2、吸引/招募合适的人。 建设 3、提供所需要的合格候选人 4、训练管理者进行有效的人才招募、评价和选拔 1、帮助管理人员确定其组织中的培训与开发需求 能力 2、提供符合需求的配培训方案(内部和外部的) 开发 3、为管理人员提供在岗职员培训的工具和技能 4、推动管理人才开发评价会 1、帮助管理人员确定绩效目标/标准 绩效 2、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和和实施改进下属人员工作绩效的计划 管理 3、促进绩效反馈、教练指导以及强化活动 4、帮助管理人员解决下属的工作绩效问题 1、帮助管理人眼保持积极的职员关系(员工关系或者工会环境) 管理 人力 2、帮助管理人员处理职员关系和沟通问题(例如政策解释,与工作相关问题) 资源 3、帮助管理人员管理职员队伍的多样性/差异 流程 4、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和遵守法定条款 0 未来重要性 1 2 3 4 5 0 目前实际能力 1 2 3 4 5 企业人力资源职能效力水平调查表- 2 第二部分 企业知识 职能 类别 企业 观点 职能内容 1、人力资源了解企业的所有要素,包括目标、目的和业务等; 2、人力资源处理问题具备企业全局观点 外部 1、人力资源了解外部影响力/规则和不断变化的客户/经营关系需求; 关系 2、人力资源能有效地展示本企业 1、人力资源具备和实施战略思考 战略 2、人力资源从长期利益出发考虑决策与行动 观点 3、人力资源思考在动态环境中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的方式 财务 1 、了解本企业经济状况、包括成本、定价、资产管理及其财务因素 观点 信息 1 、有效地了解和利用数据和计算机技术 管理 未来重要性 0 1 2 3 4 5 目前实际能力 0 1 2 3 4 5 企业人力资源职能效力水平调查表- 3 第三部分 变化管理 职能 类别 职能内容 愿景 1、有未来方向、目标和重点顺序的愿景,并对此作出承诺和努力 1、建立职能和/或其他行动方针,以实现目标; 规划/ 2、适当地分配时间和资源; 组织 3、建立制度和程序以保证跟踪和监督其它人的活动。 1、保护来自不同渠道的相关信息,准确地评价关系和问题; 决策 2、根据实际信息、逻辑推理以及多种选择思考,作出合理而实际的决策; 3、承担合理风险; 1、特殊情况下承担决策和行动的责任; 责任/ 2、负责领导前进; 创新 3、积极推动实现目标; 沟通 1、有效倾听、表达、书面表达,与同事、高级管理人员、下属及客户互动。 影响 1、采取适当的人际关系模式和沟通方法获得同意、接受或解决问题; 2、在没有直接权利的情况下使问题得到解决。 关系/ 1、建立和维护与他人的工作关系; 团队 2、协商与解决问题; 敏感 1 、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兴趣,对他们的需求作出敏感的响应。 性 1、在不断变化的、通常模糊不清的环境中保持效益; 适应 2、随时准备接受新思想和向他人学习; 性 3、在压力下作出适当的决定。 自我 1 意识/ 、清楚地了解自己地长处和不足; 自我 2 、采取行动改进技能和工作绩效。 开发 0 1 未来重要性 2 3 4 5 0 目前实际能力 1 2 3 4 5 企业人力资源职位结构分类工具 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经营 /管理类 生产 /研发类 部门名称 权威职位 高级职位 中级职位 一般经管 部门名称 权威职位 高级职位 中级职位 一般生研 人力资源流动成本分析表 招聘直接成本 1 总招聘人数 2 广告费 3 查询与代理费 4 内部分派奖金 5 申请人费用 6 搬家调迁费用 7 招聘管理人员工资与福利 8 就业办公室管理费 9 招聘人员费用 量值 内部调动直接成本 19 总调动人数 20 申请人费用 21 搬家调迁费用 22 管理人员工资福利 23 就业办公室管理费 24 总调动直接成本 25 人均调动直接成本(24/19) 26 人均高层领导占用时间 27 人均直接领导时间占用 28 人均培训时间 10 总招聘直接成本 11 新职员人均直接成本 29 人均因不熟练造成的生产损失 30 调动人员人均总间接成本 招聘间接成本 12 新职员人均高层领导时间占用 13 新员工人均直接领导时间占用 14 新员工人均定岗培训费用 15 新员工人均因不熟练造成的生产损失 16 新职员人均总间接成本 17 新职员人均总招聘成本 18 总招聘成本 量值 31 调动人员人均总调动成本 32 内部调动总成本 0 33 人员流动总成本 34 成本降低率 0 35 潜在节约额 0 企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工具--部门维 度 年份 年度1 部门 青少年 18~ 25 青年 26~ 35 青壮年 36~ 40 中青年 41~ 45 中年 46~ 50 壮年 51~ 60 老年 61~ 70 部门人数合计 部门1 部门2 0 部门3 部门4 0 部门5 年龄维度数量总计 年龄分布率 0 0 0 0 0 0 0 0 0 0 公司人数总计 0 企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工具--产品维度 年份 产品1 部门 青少年 18~ 25 青年 26~ 35 青壮年 36~ 40 中青年 41~ 45 中年 46~ 50 壮年 51~ 60 老年 61~ 70 部门1 部门2 0 部门3 部门4 0 部门5 年龄维度数量总计 0 0 0 0 0 0 0 0 0 年龄分布率 产品2 部门人数合计 0 公司人数总计 0 部门1 部门2 0 部门3 部门4 0 部门5 年龄维度数量总计 年龄分布率 0 0 0 0 0 0 0 0 0 0 公司人数总计 0 企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工具--职位维度 年份 职位 青少年 18~ 25 青年 26~ 35 青壮年 36~ 40 中青年 41~ 45 中年 46~ 50 壮年 51~ 60 老年 61~ 70 部门人数合计 经管-权威 经管-高级 经管-中级 经管-一般 经管合计 年度1 分布率 生研-权威 生研-高级 生研-中级 生研-一般 生研合计 分布率 年龄维度数量总计 年龄分布率 0 0 0 0 0 0 0 公司人数总计 0 企业人力资源专业能力分析--部门维度 年度 部门 年度1 大学以下 受教育程度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0~ 5 博士 本行业工作经历 11~ 15 16~ 20 21~ 30 31~ 40 40~ 50 6~ 10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5 专业能力数量总计 专业能力分布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企业人力资源专业能力分析--职位维 度 年度 部门 大学以下 受教育程度 本科 研究生 大专 0~ 5 博士 专业工作年限 11~ 15 16~ 20 21~ 30 6~ 10 31~ 40 40~ 50 经管-权威 经管-高级 经管-中级 经管-一般 经管合计 年度1 分布率 生研-权威 生研-高级 生研-中级 生研-一般 生研合计 分布率 专业能力数量总计 专业能力分布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企业人力资源专业能力分析--产品维度 年度 部门 产品1 大学以下 受教育程度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0~ 5 博士 本行业工作经历 11~ 15 16~ 20 21~ 30 6~ 10 31~ 40 40~ 50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5 专业能力数量总计 专业能力分布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分析--职位维度 期间增加 年度 部门名称 年度1 经管-权威 经管-高级 经管-中级 经管-一般 经管合计 分布率 生研-权威 生研-高级 生研-中级 生研-一般 生研合计 分布率 年初人数 外部流入 内部流入 期间减少 外部流出人数 主动流出 被动流出 内部流出 年末人数 年平均人数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分析--部门维度 期间增加 年度 年度1 期间减少 部门名称 年初人数 外部流出人数 年末人数 年平均人数 外部流入 内部流入 内部流出 主动流出 被动流出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部门4 部门5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分析--产品维度 期间增加 年度 期间减少 产品名称 年初人数 外部流出人数 年末人数 年平均人数 外部流入 内部流入 内部流出 主动流出 被动流出 产品1 产品2 产品3 产品4 产品5 受教育程度与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生产部人力资源成本总额 生产部人力资源平均成本 投入产出比 年度 实际生产产值 预测生产产量 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博士 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博士 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博士 年度1 年度2 年度3 年度4 年度5 销售量与知识结构分析 部门 编号 销售量 销售额 工资福利 业务提成 受教育程度 学历专业 本产品市场经历年限 年龄 性别 01 02 03 04 生产部1 05 06 07 08 09 10 合计 生产量与知识结构分析 部门 编号 产值 核定产量 合格率 01 02 03 04 05 生产部1 06 07 08 09 10 合计 工资福利 受教育程度 学历专业 本产品生产经历年限 年龄 性别 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数据表单 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姓名 所在部门 拟接岗位 潜力值 优 3 良 2 中 1 业绩值 优 3 可以提升 3 良 2 状态值 接班速率 需要培训 2 中 1 观察考虑 1 建立在人力资源规划基础上的,程序科学的招聘制度,是优 化公司内部员工结构,激励员工同公司一道发展的又一基础 共同 发展 优化员工结构 招聘实施 招聘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  由于招聘使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岗位需求得到了有 效的结合,这会激励员工同公司一道发展  通过内部岗位调整,会充分挖掘企业现有员工的 潜力,使有能力的员工流向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岗位,优 化了现有员工结构;同时,能从外部引入企业发展所需 人才,并做好人员储备  有了招聘计划之后,企业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程序 和科学的评价手段,这样才能使岗位需求和人员素质相 匹配  有了中长期的人员补充计划,企业会根据内部人 员情况,结合空缺岗位特点,选择内部岗位调整或外部 招聘,并制定人员招聘计划  在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框架下,综合考虑企业发 展的人员需求和内部供给情况,在充分分析企业现有员 工数量、结构的基础上,制定人员补充计划,在中长期 内使岗位职位空缺能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得到合理的补充 完善的人员测评体系是招聘的核心工具 (一)测评体系的建立 1.      测评指标:包括身体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 2.      测评内容 3.      测评方式:笔试、面试、情境测试 (二)面试流程与技巧 (三)笔试流程与内容确定 (四)情境测试流程与内容确定 测评结果与岗位的匹配是保证聘用人员 与公司需求相吻合的重要技术 整合评估结果 结合岗位胜任力要求 结合企业环境特性 三 级 分 析 体 系 个体特性分析 人—职适合度分析 人—组织适合度分析 培训结束, 谢谢大家,欢迎交流

72 页 321 浏览
立即下载
华为HRBP与阿里政委体系

华为HRBP与阿里政委体系

人力变革华为 HRBP 与政委体系 一、人力资源的思考? 一道选择题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 MBA 课堂上,尤里奇最喜 欢抛给学生一道选择题:谁应该为公司里的人力资 源活动负责?         A .各部门管理者        B .人力资源人士        C .各部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人士合作 思考        D .咨询专家        E .没有人,自生自灭 一、人力资源的思考? 一道选择题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 C 。尤里奇会告诉他 们, C 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 A 。   他告诉学生:“从根本上讲,各部门管理者 对公司的产出和流程负有最大的责任。他们 负责为股东提供经济利益,为顾客提供产品 和服务,为员工提供工作的价值。为了达成 这些产出,各部门管理者必须承担起人员管 理的责任。” 二、什么是 HRBP ? HRBP 是什么 鬼东西??? 什么是 HRBP ? 二、什么是 HRBP ? HRBP定议 1 运营经 理角色 HRBP 又称为人力资源业务 合作伙伴。 HRBP 就是人力资源服务经 理。 2 HRBP 实际上就是企业派驻 到各个业务或事业部的人力 资源管理者。 定议 3 紧急事 件处理 者角色 员工关 系仲裁 者角色 运营经理这一角色,对 HRBP 提出了诸多要求, 如:能够及时评估并追踪员工的工作态度,能 够积极地与员工沟通组织文化、政策以及工作 流程,确保人力资源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 步调保持一致。 要求 HRBP 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并处理 各种员工投诉,要对其他部门经理和员工提出 的问题迅速给予应答或提供解决方案。 扮演这个角色,意味着 HRBP 能够调解源自 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劳资矛盾 。 二、什么是 HRBP ? 腾讯 HR 三支柱之间的关系 战略参与 流程优化 人力资源专家中心 COE 制度制定 确定标准 问题 反馈 内部客户 反馈 问题 招聘管理系统 支持 方案 制度 规范 文化培养 制度落地 培训管理系统 薪酬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 外包管理 人力资源平台部 SSC 交付服务 需求反馈 需求落地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 伴 HRBP 业务支撑 员工沟通 三、华为 华为 HRBP 六大角色 HRBP 核心价值 观传承的 推动者 战略 伙伴 变革 推动者 HRBP 关系 管理 HR 解决方 案集成者 HR 流程 运作者 介绍 三、华为 HRBP 介绍 华为 HRBP 怎么培养? 三个角色的定位 •直接主管:把握方向的,给支持, 及时反馈。 •教练:角色转身的专业指导,一对 一的教练辅导,穿针引线。 •导师:针对新岗位特定知识经验的 分享指导,及时提供经验,响应求助。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从组织、服务、个人三个角度去解 读 区别  三个维 三个维   度解读 传统 HR 与 HRBP 到底有什么差异 ? 思考 组 织 服 务 个 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HR HRBP   1 、组织形态:传统 HR 与业务部门属于分离式的,各自相 对独立, HRBP 则属于侵入式,与业务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 一)组织维度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P 2 、功能定位:传统 HR 往往属于成本控制型,少花钱多办事是第一要 求, HRBP 则强调提升效率,帮助业务解决问题,确保业务持续产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3 、出发点:传统 HR 工 作出发点,基本是从自己 出发,有多大能力办多大 事,而 HRBP 从业务需求 出发,根据需求基于问题 为什么需要绩效? ( 员工 ~ 主管 ) 去匹配资源。 HRBP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P 4 、聚焦点:传统 HR 工作对最终的业务结果影响不易衡量,故而更关 注过程,关注活动本身,而 HRBP 工作对业务影响相关度高,更容易结 果导向,关注产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一)组织维度 HR HRBP 5 、速度感:传统 HR 支持业务部门需要跨部门,走各种流程, HRBP 不需要跨部门,端对端支持,响应快,速度感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P 1 、服务宽度:传统 HR 提供服务都是功能性的,基础性的,像功能手 机,而 HRBP 提供服务是多样性,社交性的,像智能手机。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P 2 、服务深度:传统 HR 像公交车,满足大容量的共性服务需 求, HRBP 像出租车,满足个性化的精准服务需求。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P 3 、服务密度:传统 HR 像云端服务器,看不见摸不着,还会有延迟和 滞后感,而 HRBP 属于本地服务器,随时随地,可见可触碰,体验度好。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HR HRBP 4 、敏感度:传统 HR 往往对制度更敏感,更关注制度和流程的合规性, 而 HRBP 需要对业务端的用户更敏感,随时感知一线变化,不仅考虑合 规性,更考虑合理性 。 ( 二)服务维度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二)服务维度 HR HRBP 5 、体验度:传统 HR 通常是按照六大模块去服务业务部门,流程交错, 接口多,难免出现踢皮球现象,体验度不佳,而 HRBP 负责最后一公里 的对接,全权负责。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1 、团队感:传统 HR 习惯模块化分工,任务型工作,喜欢单打独斗, 容易成为专家型人才,而 HRBP 必须与业务搭档紧密合作,与员工打成 一片,与业务共成长,容易成为管理型人才。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2 、开放性:传统 HR 像苹果 IOS 系统, HR 人才自己选拔、自己培养,主要 靠内部循环,而 HRBP 像安卓 Android 系统, HR 人才来源多,渠道广,培养方 式多样,结构性合理。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3 、工作时间:传统 HR 按照职能部门习惯,打卡上下班,基本都是实 施标准工时制。而 HRBP 按照业务部门工作习惯,与业务同步,实施不 定时工作制。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4 、突破性:传统 HR 习惯模块分工,内部的约束条件,难以突破岗位和职责 边界,像草食动物。而 HRBP 面对快速的市场变化和迭代的业务需求,需要敏锐 的嗅觉、保持进攻姿势、不断突破舒适区,忍耐着孤独,像肉食动物。 四、 HRBP 与传统 HR 的核心区别 ( 三)个人维度 HR HRBP 5 、发展性:传统 HR 的上升通道容易局限在 HR 领域,跨专业部门有一 定的壁垒,职位天花板明显。 HRBP 属于业务与 HR 交集,可在 HR 领 域和业务领域螺旋上升,职业选择半径够大。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人力政委体系起源 •起源时间: 2004-2005 年间 •灵感来源:《历史的天空》、《亮剑》 •价值观传承、更快捷地支持业务及人员培养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政委是做什么的? 在阿里巴巴,政委是一个神秘的人力资源岗位: 通俗解读: 专业解读: 政委在阿里叫 HRG 实质是公司派驻到各业 ( HR Generalis 务线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t) 和价值观管理者,与业 可译为 HR 多面手, 什么都要管的意思。 ONE 务经理一起做好所在团 队的组织管理、员工发 展、人才培养等工作。 TWO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 VS HRBP 不同 HRBP 源于外企 政委源于阿里 相同 都是基于业务需求, 提出的 HR 创新管 理模式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与业务经理的关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业务线关注短期目标, 业绩导向,政委关注长期目 标,文化传承和干部培养, 两者之间是一对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 监督与制衡: 阿里政委在用人、组织 文化方面有一票否决权。对 于业务经理,一方面在思想 上、方向上进行指引和帮助, 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线的决 策有明显制衡权。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角色 04 文化倡导者 公司文化的倡导者 / 贯彻者 / 诠释者 03 同心结 公司与员工之间的 “ 同心结”和桥梁 政委架构的搭建 01 合作伙伴 关于“人”的问题 的合作伙伴 02 开发者 人力资源开发者: 人力资源的增值  纵向线 • 小政委:分布在具体的城市区域,与区域经理搭档 • 大政委:直接与事业部总经理 / 高级业务经理搭档  横向线 • Function HR :负责事务性、基础性的 HR 工作 • HRG :负责更多策略性、前瞻性的 HR 工作 政委体系的优点 •团队更具“战斗力” •最大限度的避免决策盲区 •政委就是一个巨大的“司令”储备库 •打造最具独特的企业文化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工作目标 1 懂业务 不懂业务就无法 与业务经理配合默契。 提效能 不遗余力地提高 团队人效产出。 2 3 促人才 促进团队人才 增值和成长。 推文化 推动公司价值 观和文化落地。 4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特色工作 • 知道你的上级现在想什么?知道你上级的上级在想什么? • 上一个台阶看问题,把问题揪出来,揪上去。 • 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有全局观。 • 认识真实的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短板。 • 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照镜子要照下属、自己、同事和老板。 • 还要做到及时交流,定期 review 。 • 需要及时感知这个团队状况; • 团队士气是否过于低落,需要设法振奋一下; • 团队士气是否高烧不退,需要降一下温。 01 揪头发 02 照镜子 阿里政委 特色工作 03 摸温度 •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气场, • 管理者既要有敏感度和判断力,又要懂得望闻问切。 • 望:透过现象看本质;闻:感受,闻气味;问:沟通;切:以小见大,切中要害。 04 闻味道 五、阿里人力政委体系 阿里政委工作模型 业务隶属型 即“政委”归所在业务部门管辖,人力资源部只负责对 “政委”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直接对考核关系负责。 派驻代表型 即“政委”是人力资源部派驻到各个业务单元的,其考 核关系、晋升或调动关系隶属于人力资源部,“政委” 在业务上帮助业务经理开展人力资源工作。 某司“政委”组织体系的搭建在当前管理层级较少的时候,选择“业务隶 属”型模式,后期随着管理层级增多将考虑派驻形式。 总结 Step 2 Step 1 制定战略 优化流程 融入业务 Step 3 创新服务 Step 4 灵活变革

34 页 690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岗位说明书

HRBP岗位说明书

HRBP 职务说明书 岗位名称 HRBP 岗位编号 M-HR-002 所在部门 人力资源中心 岗位定员 3 直接上级 HRBP 经理 工资等级 M-C-1 级 直接下级 无 薪酬类型 月薪 所辖人员 岗位分析日期 本职:从 HR 视角出发参与业务部门管理工作,建立所在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表述:人力资源规划、分析与优化 职 责 一 1. 工作 2. 任务 3. 4. 岗位工作分析及价值评估,编制和维护《岗位说明书》 制订并执行业务部门 HR 年度工作计划(甘特图) 根据所在部门经营目标规划所在部门组织架构及人员编制 参与所在业务部门的领导力发展和人才发展通道建设 职责表述:人才的招聘与储备 职 责 二 5. 6. 工作 7. 任务 8. 9. 招聘活动的实施、协调和跟进工作 招聘效果分析并开展招聘成果跟踪工作 依据实际状况和岗位设置情况,开发适合的招聘渠道 做好人才储备和员工信息的管理与保密工作 及时了解本地区人才信息及人事相关法规,并及时反馈给 HRD 参考 职责表述: 人力资源评估及培训开发 职 责 三 10. 11. 工作 12. 任务 13. 14. 员工能力素质模型的完善和优化。 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产品知识、工作流程等) 调研所在部门的培训需求,提报培训项目至 HRD 审核 部门培训工作的实施及公司培训的配合工作 每季度汇总在职人员价值评估报告,报送至 HRD 职责表述: 绩效的审核、实施与反馈 职 责 四 职 责 五 职 15. 16. 17. 工作 18. 任务 19. 20. 21. 执行公司搭建的绩效考核体系,严格遵守绩效考核制度 为所在部门成员提供绩效培训及绩效辅导 依据公司战略目标及部门(年、季、月)经营指标,合理制定本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每月 5 号前审核及发布当月绩效指标、每月 3 号前完成上月绩效考核结果审核提报 负责统计处理绩效考评结果,进行绩效分析,并提出绩效改进方案 建立员工绩效档案,接收及处理员工绩效投诉 协助部门负责人完成员工的绩效面谈并提供绩效指导 22. 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及时达成员工激励及淘汰预警 职责表述:所在部门的 HR 管理工作 23. 梳理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及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细则 工作 24. 每月制定部门工作的分配合理性评估报告,报送至 HRD 任务 25. 落实公司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激励策略 职责表述: 员工关系管理 责 六 26. 27. 工作 28. 任务 29. 30. 新员工试用期跟踪(工作态度、业务知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等) 员工入职、转正、调岗、晋升、离职等认识手续的办理 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及各类证明的收集及开具工作 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并提出相应对策 定期/不定期策划及组织团建活动 权力: 1. 2. 3. 4. 审核所在部门提出的人员配置、异动和奖惩等各类报告 审核所在部门各岗位定编方案 审核所在部门岗位人员绩效指标、考核结果及绩效投诉 审核控制所在部门人力资源成本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 销售部、研发部、产品部、财务部、行政部等 外部协调关系 无 任职资格: 教育水平 专业 培训经历 经验 大学专科以上 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或业务相关专业 管理知识、公共关系、人力资源培训 5 年以上工作经验,3 年以上 HR 工作经验,1 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 基本知识 规章制度、公司文化、工作流程、公司产品知识、行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人力资源知识、管理学知识、组织行为学知识、企业文化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 基本技能 书面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 专业技能 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培训能力 潜在能力 学习能力、人际理解能力、抗压能力、周密思考能力、适应能力 基本素养 诚信、责任感、团队合作、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廉洁、保密意识 特殊素养 忠诚度、职业动机、职业形象、全局意识 备注:

2 页 637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绩效章节简答题

人力资源管理师绩效章节简答题

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内容。   答:(1)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按考评对象的对象和范围,绩效考评可以分为 组织绩效考评和个人绩效考评。   1)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组织绩效考评又分为生产性组织的 绩效考评、技术性组织的绩效考评、管理性组织的绩效考评和服务性组织的绩效考评等。   2)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个人的绩效考评,由于考评的具体对象和岗位工作性质 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也不完全相同:①按岗位实际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 进行横向区分;② 按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生产岗位、技术岗位、管 理岗位和服务岗位四大类。   (2)不同性质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1)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这种考评指标体系是以反映和体现被考评者的品 质特征的指标为主体构成的考评体系。   2)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这种考评指标体系是以反映员工在劳动工作过程 中的行为表现的各种指标为主体构成的指标体系。   3)工作结果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无论组织或员工个人,他们的工作绩效总是表现 为某种实际的产出结果,无论这些结果是物质性的实物产品,还是精神性的非实物的成果, 都是可以采用一定的生产技术经济的指标进行衡量和评定的。   2.简述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答:(1)针对性原则。由于绩效考评的目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在选择确定绩效考评 的要素和具体指标时,应从实际出发,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关键性原则。关键性体现了对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 设计绩效指标时,必须要把那些战略性、关键性绩效指标纳入考核体系,通过对绩效的考 评和监控,来促进组织战略的达成。   (3)科学性原则。绩效考评要素指标体系确定,应以科学的绩效指标设计思路为依据。   (4)明确性原则。在所确认的绩效考评体系中,每个考评要素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内容、 定义或解释说明,必要时还要列出计算公式,使考评要素和指标的概念内涵明确、外延清 晰。   (5)完整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设计绩效指标时要能够完整地反映考评对象系统运行总 目标的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对考评对象的绩效进行考评,全面衡量员工绩效,如果绩效 指标过于单一,则有可能产生“晕轮效应”的绩效考评偏误,影响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6)合理性原则。合理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绩效指标要能够准确反映考评对象 的绩效,例如,战略决策能力适用于对高管人员的考核,却不能放入一般员工的考评体系; 二是指绩效指标要能够科学引导员工的行为,如果指标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员工行为出 现偏差。   (7)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指的是考评指标之间的界限应清楚明晰,不会发生含义上 的重复。   (8)可测性原则。考评指标之所以需要测量和可以测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该考评指标 指向的变量具有变异性,即考评能够产生不同的考评结果。   3.简述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答:(1)要素图示法。绩效要素图示法就是将某类人员的绩效特征,用图表描绘出来, 然后加以分析研究,确定需考评的绩效要素。这种方法一般将某类人员的绩效要素按需要 考评程度分档,然后根据少而精的原则进行选取。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采用专门的调查表,在调查表中将所有与本岗位工作有 关的要素和指标一一列出,并用简单明确的文字对每个指标做出科学的界定,再将该调查 表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收集、征求不同人员意见,最后确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通过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事件或岗位的 绩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来确定绩效考评指标和考评要素体系。   (4)面谈法。面谈法是通过与各类人员,如被考评者的上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被考评 者以及与被考评者有较多联系的有关人员的访问和谈话收集有关资料。   (5)经验总结法。根据特定时期的用人政策、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以及考评单位所积累 的经验来确定考评的要素,或者参照总结一些较为权威的绩效考评要素体系以及同行业单 位人员绩效考评的经验,再结合本单位的情况以及考评目的来确定。   (6)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最负盛名的促进创造力的技法之一。   4.简述问卷调查法的具体步骤。   答:(1)根据绩效考评目的和对象,查阅工作岗位说明书,通过必要的现场调查,详细 地采集与工作绩效各种要素和指标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2)列出所有相关的影响和制约工作绩效的要素及具体的指标,并进行初步筛选。   (3)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或计算公式,对每个相关要素(指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准 确的界定。   (4)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调查问卷的具体形式、所调查对象和范围, 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5)设计调查问卷。将需要调查的内容,以一定的格式编制成问卷。这步是很重要的。对 于调查问卷中所提的问题、问题的回答方式、答题次序等都要慎重考虑。   (6)发放调查问卷。通过一定的渠道将调查问卷分发给调查者,选择的渠道应是可靠的。   (7)回收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取得最后的调查结果。   5.简述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   答:(1)工作分析。根据考评目的,对被考评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 些工作所应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评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 标、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   (2)理论验证。依据绩效考评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对所设计的绩效考评指标进行论证, 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3)进行指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分析所初步确定的指标,运用绩效考评指 标体系设计方法进行指标调查,最后确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在进行指标调查和指标体系 的确定时,往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完善、可靠。   (4)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为了使选择确定后的指标体系更加趋于合理,还应对其进 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修改和调整分为两种:   1)考评前的修改调整,通过进~步调查分析,将所确定的指标体系提交领导、专家会 议讨论,征求相关主管人员和专家的意见,修改、补充、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2)考评后的修改调整。根据考评的过程及考评结果应用之后,所发现的问题经过认真 对照比较和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改,使考评指标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  6.简述绩效考评中常见的考评尺度。   答:(1)量词式的考评标准。这种考评标准采用带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词 组表示不同的等级水平。   (2)等级式的考评标准。这种考评标准使用一些能够体现等级顺序的字词、字母或数字 表示不同的考评等级。   (3)数量式的考评标准。数量式的考评标准是用具有量化意义的数字表示不同的等级水 平,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   (4)定义式的考评尺度。当指标的考评尺度中规定了定义式的标度,我们就将这种考评 指标的尺度称为定义式的考评尺度。   7.简述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   答:绩效考评标准是指对员工绩效考评进行考量评定分级分等的尺度。   (1)定量准确的原则。绩效考评标准应当达到准确量化的要求,考评指标凡是能量化的, 应尽可能使用数量表示和计量。   (2)先进合理的原则。考评标准的选择确定必须满足先进合理的要求。   1)所谓先进,是指考评标准不但要反映企业单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还应当具有 一定超前性,不至于使员工每项绩效指标的考评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向,要么过宽,要么过 松。   2)所谓合理,是指考评标准水平应当反映出企业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员工 中少部分人可以超过,大部分人经过努力可以接近或达到,极少数的人可能达不到的水平。 一般情况下,应以多数员工(70%~80%)能达到的水平作为绩效考评指标的评定标准。   (3)突出特点的原则。绩效考评标准要突出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在设计考评标 准时,应针对不同的岗位,以及承担本岗位工作的所有被考评人的素质结构的特点而制定。   (4)简明扼要的原则。绩效考评的各项标准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说明,应尽量使用人们 常用的大众化语言和词汇,表达力求简明扼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及模棱两 可的词语,以减少考评者对概念或词汇产生误解和歧义,从而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8.简答绩效考评量表的种类。   答:(1)名称量表。   (2)等级量表。   (3)等距量表。   (4)比率量表。   9.简述绩效考评标准的评分方法。   答:(1)对考评指标、考评标准的计分,可采用自然数法和系数法。   (2)系数法可分为函数法和常数法两种计分方法。函数法是借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 的概念,按考评标准进行计分。   (3)采用计分方法时,可直接计分或问接计分。   (4)系数计分法同自然数计分法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数法是一次性获得测评的绝对数 值;而系数法获得的只是相对数值,还需要同指派给该要素的分值相乘,才能得到绝对数值, 因此,也称相乘法。   10.简述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   答:关键绩效指标不仅特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那些居于核心或中心地位,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能以制约影响其他变量的考评指标,而且也代表了绩效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所 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关键绩效指标法。  11.简述一个完整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应具有的基本特点。   答:(1)能够集中体现团队与员工个人的工作产出,即所创造的价值。   (2)采用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突出员工的贡献率。   (3)明确界定关键性工作产出即增值指标的权重。   (4)能够跟踪检查团队与员工个人的实际表现,以便在实际表现与关键绩效指标标准之 间进行对比分析。   12.简述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   答:(1)整体性。关键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整体性,它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用于管理被考评 者绩效的定量化、行为化的指标和标准体系。   (2)增值性。关键绩效指标标准体系必须具有增值性,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和标准体 系,应当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对公司整体价值和业务重点产生重要的 影响,使组织目标不断增值。   (3)可测性。关键绩效指标标准体系必须具有可测性,不但各个指标标准有明确的界定 和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还能够有利于管理人员采集、获取和处理,以保障相关数据资料 的可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4)可控性。关键绩效指标标准体系必须具有可控性,KPI 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不但应 当在相关岗位人员可以控制范围之内,而且指标的先进与落后,其数值的大小或高低,也 都应当限定在员工通过积极努力和辛勤劳作可以达到的水平上。   (5)关联性。关键绩效指标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13.简述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基本方法。   答:(1)目标分解法。目标分解法采用的是平衡计分卡设定目标的方法,即通过建立包 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绩效水平进行监控。   1)确定战略的总目标和分目标。   2)进行业务价值树的决策分析。   3)各项业务关键驱动因素分析。   (2)关键分析法。就是通过多方面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寻求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点,弄 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克敌制胜的,并对企业成功的关键点进行跟踪和监控。   (3)标杆基准法。标杆基准法是企业将自身的关键绩效行为,与那些在行业中领先的、 最具影响的或最具竞争力企业的关键绩效行为作为基准,进行深入全面的比较研究,探究 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绩效标准,并提出 改进员工绩效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   14.简述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   答:(1)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在企业中,无论是某一部门还是某个岗位的工 作产出都会涉及一个或多个服务的对象,即所谓的客户,客户通常分为企业内部客户和外 部客户两类。客户关系图就是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某一团队或员工个体对组织内部和外部 客户的工作产出。   (2)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在确定了团队或个体的工作产出,并从中汇总整理出 各种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之后,应当运用 SMART 方法提取关键绩效考评指标。   (3)根据提取的关键指标设定考评标准。一般来说,考评指标是指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产 出进行衡量或评估,而考评标准则是指各个考评指标在数值上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考 评指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对被考评者“什么样”的绩效进行考评。   (4)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在设定了绩效考评标准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关键 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审核,以确认这些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考 评对象的工作绩效,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测性和实用性。   (5)修改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初步设定之后,还需要 对团队和员工个体的绩效管理活动进行跟踪调查,以进一步对关键绩效指标标准体系进行 补充、修改,不断提高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准确性。   15.审核关键绩效指标的要点包括哪些?   答:(1)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由于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评价主要是对结果的评 价,因此在设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也主要关注最终结果。在最终结果可以界定和衡量的 情况下,就尽量不去追究过程中微小的细节问题。   (2)多个考评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如果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真正是依据 SMART 方法设定的,那么它就应该具有清晰明确的行 为性或数量化评价标准,在这样的基准上,不同的考评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时就 有了一致的评价标准,能够取得可靠、真实、正确的评价结果。   (3)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考评者 80%以上的工作目标。关键绩效指 标是否能够全面覆盖被考评者工作目标的主要方面,也就是所抽取的关键行为的代表性问 题,也是应当密切加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时,需要 重新审视被考评者主要的工作目标,逐一对照检查所选择的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解释被 考评者主要的工作目标。   (4)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不仅要关注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取和设 定,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依据这些关键指标的考评标准,对被考评者的工作行为或结果进行 衡量和评价,因此,必须有一套可以实施的跟踪和监控关键绩效指标的操作性方法。如果 无法得到与关键绩效指标有关的被考评者的行为表现和结果,那么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也 就失去了意义。 (5)关键绩效指标的考评标准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 关键绩效指标考评的标准水平通常是要求被考评者达到工作目标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说, 它是一种合格的工作产出标准。因此,绩效标准水平应该控制在大多数被考评者通过努力 可以达到的范围之内,对于超越这个范围的绩效表现,就可以将其认定为卓越的绩效表现。

7 页 393 浏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