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类
考证与进阶课程
企业服务
工伤保优选
企业培训
学习中心
登录/注册
关注绑定微信领3重限时好礼
100套必备
工作模版
每日免费
资料下载
免费职业
规划咨询
限时绑定福利
00:02:29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
使用手机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仅差一步,马上完成
欢迎来到HRtop,根据政策法规落实实名制注册政策,需要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对用户稳私信息给予严格保密。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公司名称(选填)
任职职位(选填)
请选择任职职位
完成
手机验证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验证后将自动创建新账号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账号密码登录
账号
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登录注册即代表你同意
服务协议
和
隐私协议
按相关排序
按相关性
按阅读量
按最新
全部格式
全部格式
DOC
XLS
PPT
PDF
RAR
ZIP
全部页数
全部页数
1-5页
6-10页
11-20页
21页及以上
【薪酬分析】月度薪酬分析报告
2019 年 X 月薪酬分析报告 2019.X.XX 销售达成 XXXX 售后 104.65% 40.93% 销售任务: 1652 万 实际销售: 1729 万 销售任务: 40 万 实际销售: 16 万 销售达成 销售达成 人力成本分类概况 XXXX XXXX XXXX 85.30% 92.42% 77.73% 发薪人数: XXXX 人 发薪人数: XXXX 人 发薪人数: XXXX 人 应发工资: XXXX 万 应发工资: XXXX 万 应发工资: XXXX 万 社保费用: XXXX 万 社保费用: XXXX 万 社保费用: XXXX 万 人力成本: XXXX 万 人力成本: XXXX 万 人力成本: XXXX 万 预算金额: XXXX 万 预算金额: XXXX 万 预算金额: XXXX 万 预算使用率 预算使用率 预算使用率 人工成本占比情况 XXXX 中心 占比 20% 部门 XXXX 占比 28% 人数 应发工资 社保费用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 占比 XXXX 28% XXXXX 52% XXXX 20% XXXX XXXX XXXX XXXX 占比 52% 合计 单位:人、元 人工成本环比、同期比 ■ 2018 年 2 月 月 119 111 XXXX 276 92 80 79 XXXX ■ 2019 年 1 月 1236271 777198 729054 241 229 XXXX 部门 205 ■ 2019 年 2 217135 128207 122484 870953 236866 226811 224113 1105831 923761 301323 294729 227806 人数 1107819 1332642 1147874 91145 85482 85482 应发工资 1453406 905406 851538 392468 380211 313288 社保、公积金费用 人工成本 人数 环比 同比 金额 环比 同比 金额 环比 同比 金额 环比 同比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人力成本同期比 销售收入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089.61 3985.59 3794.57 3865.38 2018 年 3977.83 3749.09 3156.94 ■ 2019 年 3629.61 3786.31 3650.18 3027.25 2811.9 2093.84 1746.12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合计 3985.59 Series1 2093.84 4089.61 3794.57 3865.38 3749.09 3977.83 3027.25 3629.61 3650.18 2811.9 3786.31 42461.16 3156.94 1746.12 -828.7 -347.7 单位:万元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 人事费率 14.03% 13.24% 8.29% 8.27% 一月 11.27% 8.20% 8.68% 8.63% 8.88% 8.85% 8.78% 8.86% 10.13% 7.47%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合计 8.27% Series1 14.03% 8.20% 8.68% 8.63% 8.88% 8.78% 11.27% 8.85% 8.86% 10.13% 7.47% 9.08% 8.29% 13.24% 0.02% -0.79% 单位:百分比 人力成本同期比 发薪人数 700 600 500 582 583 573 440 400 570 565 556 555 ■ ■ 2018 年 551 2019 年 541 529 514 419 474 300 200 100 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合计 582 Series1 573 583 570 565 556 555 551 541 529 514 474 6593 440 419 -142 -154 单位:人数 实发工资 300 250 200 239.53 192.62 243.8 205.47 167.07 239.17 243.92 241.56 250.64 243.95 230.72 235.73 199.49 208.27 150 100 50 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合计 239.53 Series1 205.47 243.80 239.17 243.92 241.56 250.64 243.95 230.72 235.73 199.49 208.27 2782.3 192.62 167.07 -46.91 -38.4 单位:万元 人力成本同期比 应发工资 350 300 250 276.69 217.78 200 240.85 282.52 277.53 282.89 292.18 279.62 ■ 2018 年 284.48 ■ 2019 年 265.54 268.98 188.06 231.46 234.45 150 100 50 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合计 276.69 Series1 240.85 282.52 277.53 282.89 279.62 292.18 284.48 265.54 268.98 231.46 234.45 3217.2 217.78 188.06 -58.91 -52.79 单位:万元 60 50 52.95 44.05 社保费用 52.81 52.89 51.65 51.28 53.23 57.09 56.55 55.76 54.54 53.5 43.21 48.46 40 30 20 10 0 一月 52.95 Series1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合计 52.81 52.89 51.65 51.28 53.23 57.09 56.55 55.76 54.54 53.50 48.46 640.71 44.05 43.21 -8.9 -9.6 单位:万元 激励概况( 2 月) 2019 年 2 月 XXXX XXXX XXXX XXXX 其他 合计 占比所有 激励 占比公司 整体成本 4.7% 0.2% 0.3% 0.0% 2019 年 1 月 XXXX XXXX XXXX XXXX 其他 合计 占比所有 激励 占比公司 整体成本 5.6% 0.4% 0.1% 0.2% 2 月提成激励合计发放 XXXX 元, 激励投入占比公司整体用人成本 XX % ,其中高毛利占比所有激励提成的 XX% ; 总激励金额较 1 月环比下降 XX % ,激励投入占比公司整体用人成本 环比下降 XX% ,其中高毛利占比所 有激励提成环比下降 XX% 。 环比 XXXX XXXX XXXX XXXX 其他 合计 占比所有 激励 占比公司 整体成本 -0.9% -0.1% 0.1% -0.2% XXXX 数据概况(环比、同比)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XXXX ■ 月 XXXX ■ 2019 年 1 月 ■ 2019 年 2 销售收入 467.01 135.16 85.95 Series1 XXXX 2019 年 2 135.16 月 2019 年 1 143.31 月 2018 年 2 147.12 单位:万元 月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18 年 2 月 145.51 63.21 64.91 54.43 196.23 103.4 17.41 52.48 16.09 108.34 124.15 54.08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合计 85.95 145.51 63.21 64.91 54.43 103.40 196.23 17.41 52.48 16.09 108.34 54.08 467.01 124.15 41.20 1729.56 163.06 246.61 80.52 112.67 129.69 262.22 302.17 39.17 101.82 33.63 166.79 104.59 910.24 204.77 86.92 3088.19 87.48 183.91 78.11 79.52 88.10 166.78 215.78 14.43 51.72 21.70 117.07 40.67 376.28 136.03 57.63 1862.32 人事费率 10.81% 10.38% 6.60% 8.43% 14.10% 11.52% 11.45% 9.88% 6.39% 7.68% 7.12% 6.48% 7.91% 5.27% 3.72% 2.68% Series1 XXXX 2019 年 2 10.81% 月 2019 年 1 11.76% 月 2018 年 2 9.38% 单位:百分比 月 41.2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合计 10.38% 6.60% 8.43% 9.88% 6.39% 7.68% 2.68% 7.12% 11.45% 6.48% 5.27% 11.52% 3.72% 7.91% 14.10% 6.64% 5.66% 4.90% 7.14% 6.80% 2.94% 4.36% 2.40% 4.88% 6.84% 4.07% 3.73% 6.22% 2.12% 4.65% 7.29% 4.28% 11.37% 5.74% 6.55% 7.24% 3.85% 5.02% 2.79% 7.12% 10.20% 5.27% 3.72% 9.24% 2.48% 3.60% 14.13% 5.42% XXXX 数据概况(环比、同比) ■ ■ 2018 年 2 月 月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XXXX 30 18 18 16 11 Series1 XXXX XXXX XXXX 10 7 XXXX XXXX 3 12 11 17 16 3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合计 18 10 3 15 3 12 11 30 17 16 229 30 20 20 12 12 7 18 10 3 15 3 13 12 30 15 16 236 34 25 24 12 13 8 18 13 3 15 3 12 11 24 11 25 251 人力成本 17.38 14.61 9.6 8.92 10 5.33 5 XXXX 15 12 20 0 2019 年 2 30 25 15 ■ 发薪人数 XXXX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 2018 年 2 单位:人数 月 2019 年 1 月 Series1 6.42 7.94 3.48 9.81 6.01 5.27 1.24 5.71 6.23 5.81 1.04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合计 2019 年 2 14.61 月 2019 年 1 16.85 月 2018 年 2 13.80 单位:万元 月 8.92 9.6 5.33 6.42 3.48 7.94 5.27 1.24 6.01 1.04 5.71 6.23 17.38 9.81 5.81 114.79 9.23 12.07 5.75 7.66 3.81 11.45 7.26 1.91 6.96 1.37 6.22 6.5 19.31 9.51 6.34 132.21 9.95 10.56 5.12 5.76 3.39 8.38 6.01 1.03 5.27 1.14 4.36 3.76 9.32 4.90 8.14 100.89 XXXX 数据概况(环比、同比) ■ 2018 年 2 月 月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XXXX ■ 2019 年 1 月 ■ 应发工资 2019 年 2 14.29 11.72 7.14 7.95 4.15 Series1 6.29 5.24 2.82 8.03 4.42 4.73 0.950000000 000001 0.720000000 000001 4.43 5.15 4.35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合计 2019 年 2 11.72 月 2019 年 1 13.92 月 2018 年 2 10.44 单位:万元 月 7.14 7.95 4.15 5.24 2.82 6.29 4.42 0.95 4.73 0.72 4.43 5.15 14.29 8.03 4.35 92.38 7.33 10.37 4.46 6.48 3.15 9.80 6.42 1.62 5.68 1.04 4.92 5.31 16.22 7.95 4.86 109.54 7.78 8.29 4.02 4.55 2.74 7.00 4.99 0.77 4.17 0.83 3.19 2.82 7.66 3.91 6.12 79.28 社保费用 4 3 3.09 2.89 1.78 2 1.65 1 0 1.18 1.18 0.660000 00000000 1 1.65 0.840000 00000000 1 1.28 0.29 0.330000 00000000 1 1.28 1.08 1.78 1.46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合计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 2018 年 2 单位:万元 月 Series1 2.89 1.78 1.65 1.18 1.18 0.66 1.65 0.84 0.29 1.28 0.33 1.28 1.08 3.09 1.78 1.46 22.41 2.93 1.90 1.70 1.29 1.18 0.66 1.65 0.84 0.29 1.28 0.33 1.30 1.19 3.09 1.56 1.48 22.66 3.36 2.17 2.27 1.10 1.21 0.65 1.37 1.02 0.26 1.10 0.31 1.16 0.94 1.66 1.00 2.03 21.61 XXXX 薪酬概况( 2018 年)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合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1.72 13.92 10.44 7.14 7.33 7.78 7.95 10.37 8.29 4.15 4.46 4.02 5.24 6.48 4.55 2.82 3.15 2.74 6.29 9.80 7.00 4.42 6.42 4.99 0.95 1.62 0.77 4.73 5.68 4.17 0.72 1.04 0.83 4.43 4.92 3.19 5.15 5.31 2.82 14.29 16.22 7.66 8.03 7.95 3.91 4.35 4.86 6.12 92.38 109.54 79.28 XXXX 薪酬概况( 2 月) 组织 人数 应发工资 社保、公积金 人力成本 销售收入 人数 环比 同比 金额 环比 同比 金额 环比 同比 金额 环比 同比 金额 环比 同比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人效概况( 2 月) XXXX 负责人 销售任务 实际销售额 销售完成率 自有员工 人均效能 同期人效 人均成本 预算 预算使用率 人事费率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单位:元 XXXX 预算概况( 2 月) 区域 人效 人工费率 费用控制 销售达成 实际人效 目标人效 达成率 实际费率 预算费率 控制率 实际发生额 预算额 节超额 销售目标 销售实际 销售达成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XX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单位:万元
16 页
358 浏览
立即下载
【销售分析】销售数据分析方法
销售数据分析—— 让事实说话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2— 管理工具名称 让事实说话——销售数据分析 —3—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4— 基本介绍 基本概念: -销售数据分析方法是提供了对客户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 从而为制订有针对性和便于实施的营销战略奠定 良好的基础 . 工具用途: -在为客户提供营销战略类咨询服务时 ,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从产品线设置、价格制订、渠道分布等多角度刨析客 户营销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为制订有针对性和便于实施的营销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 工具出处 -该工具为原创 —5—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6— 销售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步骤—总体流程 1 2 与客户进行 沟通 , 了解 基本信息 明确所需的 销售数据 •与客户进行沟 通 , 明确数据 分析的主要方 向和重点 , 获 得客户高层对 数据分析的支 持和重视 . •依据对行业特 性的分析提出 需要客户提交 的销售数据 ; 3 4 5 数据搜集 数据分析 •对客户的数据 进行搜集和整 理 •依据价格 , 产 品线 , 渠道等各 个方面对客户 销售数据进行 分析 , 并形成相 关的分析图表 形成销售数 据分析报告 •最终形成优化 后的 KPI —7— 销售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步骤 1 2 整体销售分析 销售额 / 销售量; 季节性分析; 产品结构; 价格体系 3 区域分析 4 产品线分析 区域分布; 产品(系列)结 重点区域 构分布; 分析; 区域销售 异动分析; 产品—区域分析 价格体系分析 5 销售数据总 结及建议 价格体系构成; 价格 - 产品分析; 价格 - 区域分析; 区域—产 品分析 —8— 整体销售分析 •销售额 / 销售 量 分析近几年的总体销售额、量,与行业标准相比较。从而分析企业的业绩状况并判断企业 的业绩变化类型 •季节因素 依据行业销售淡旺季规律,与销售数据中的销售行程进行对比,分析淡旺季发展规律;可 以为客户提供渠道压货规划及生产运做规划 •产品线 通过总体产品结构分析,了解整体产品结构分布和重点产品表现 •价格体系 通过总体价格结构分析,了解企业的优势价位区间,提供价格结构调整的合理性建议 —9— 区域布局分析 •区域分布 分析企业的销售区域及各区域的表现,检索重点区域、发现潜在市场 , 提出客户下阶段区 域布局策略 •重点区域分析 对重点区域的营销状况予以重点分析,解析该区域的发展走势和结构特点 , 为未来在重点 区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区域销售异动 分析 对增长或者下跌明显的区域予以重点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 以期避免潜在的威胁或者抓住 机会 • 区域—产品 分析 将重点区域中的产品结构进行时间上的横向对比,进行多要素复合分析 — 10 — 产品线分析 •产品线结构分 析 分析产品系列和单产品结构分布,检索重点产品发展趋势及新产品的市场表现 •重点产品分析 针对重点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产品改进意见 •产品 - 区域分 析 通过对产品的销售区域分布的分析,区分战略性产品 / 战术性产品、全国性产品 / 区域性 产品 , 为产品线的划分和进一步细化提供参考 — 11 — 价格体系分析 •价格体系分析 划分出符合实际的价格区间划分标准,寻找主导价位 •价格 - 产品分 析 主导价位区间的趋势分析,主导价格区间的产品构成以及发育状况,分析主导价位产品成 长空间 •价格 - 区域分 析 各区域的价位构成分析,寻找各区域的主导价格以及价格层次的产品线战略分布 — 12 —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 13 — 操作要领与经验 对客户提交数据的要求应该符合行业的特性 , 一般说来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 销售日期、销售区域、销售地点、经销商、渠道 分类、产品系列、产品名称、产品价格、销售额、销售数量 客户提交的数据一般应该为 Excel 格式或者 dbf 格式 在分析之前一般应该和客户对一些相关背景进行探讨和沟通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客户基本信息:包括客户市场状况和重点区域(重点销售区域、重点关注区域)、重点产品(主要销售产品、重点关 注产品、产品定位、产品类型、客户对主要产品的评价等),以便在数据分析中抓住重点 ; 目前发展阶段:了解客户的发展历程,便于在数据分析中对数据反映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竞争态势:了解客户的主要竞争产品以及客户与主要竞争产品的竞争势态,便于对数据中反映的市场状况进行判断; 本次数据分析的用途:在数据分析中各项内容全部展开在时间和精力上有很大浪费,提前预知数据分析的用途便于抓 住重点方向进行工作 ; — 14 — 导读 1 管理工具名称 2 基本介绍 3 管理工具操作介绍 4 操作要领与经验 5 案例 — 15 — 销售数据分析案例 案例名称: 项目团队: 主要成果:通过对客户销售数据的分析 , 揭示客户在营销要素中存在的问题 , 并为后期的营销战略规划提供了直接 的数据支持 . — 16 — 整体销售分析—销售额 / 销售量 70000 通过对销售额和销售量的增长趋势的 把握,可以找出客户增长或下滑的本 质;如销售额增长大于销售量增长, 说明增长主要来源于产品平均价格价 格的提高,它反映了市场平均价格的 提高或者是客户产品结构升级 , 即结构 性增长;反之,为容量性增长。 万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2004 销售金额 2005 销售量 — 17 — 整体销售分析—季节性趋势 7000 6000 很多的消费品行业存在明 显的季节性趋势;根据行 业规律,为企业提出生产 运做及渠道供货的的合理 性规划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2005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4年 — 18 — 整体销售分析—产品结构 a t am bf by cr dk ed ew b u an bg bz cs dl ee ex c v ao bh ca ct dm ef ey d w ap bi cb cu dn eg ez e x aq bj cc cv do eh fa f y ar bk cd cw dp ei fb g z as bl ce cx dq ej fc h aa at bm cf cy dr ek fd i ab au bn cg cz ds el fe j ac av bo ch da dt em ff k ad aw bp ci db du en l ae ax bq cj dc dv eo m af ay br ck dd dw ep n ag az bs cl de dx eq o ah ba bt cm df dy er p ai bb bu cn dg dz es q aj bc bv co dh ea et r ak bd bw cp di eb eu s al be bx cq dj ec ev 从产品结构看主导产品和产品成长合理性,企业的利润源和销售量是否对应, 初步判断企业未来产品规划的调整方向。 — 19 — 整体销售分析—价格体系 7000 万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下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80 -85 -90 100 上 以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5 80 85 5- 元以 元 9 5 0 10 2004 2005 2006 从价格结构看产品分布合理性,也可以判断目前企业现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是否一致; — 20 — 区域分析—区域分布 张家口 唐山 天津 西北 保定 北京 沧州 邢台 石家庄 山西 山东 秦皇岛 地内 内蒙 廊坊 河南 邯郸 东南 东北 保定 北京 沧州 地内 东北 东南 邯郸 河南 山东 山西 石家庄 唐山 天津 西北 邢台 张家口 廊坊 内蒙 秦皇岛 企业的销售区域分布看企业市场分布的合理性;企业区域布局与整体战略目 标的一致性;明确下阶段企业区域布局的规划方向; — 21 — 区域分析—重点区域分析 各办事处产品比重 省内各办事处比重 四川办事处 13% 川 北 1% 泸州 72% 义岸 4% 成都 10% 泸州 四川办事处 川 北 义岸 成都 成都 义岸 川 北 四川办事处 泸州 0% a j 20% b k c l 40% d m 60% e n f o 80% j p h q 100% 其它 r i 小计 从重点区域的产品比重、区域内市场分布、价格区间分布等元素来看重点 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升的方向; — 22 — 区域分析—区域销售异动分析 万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a b c 2004 d e 2005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存在异动的产品或区域;并分析异动发生的原因; — 23 — 区域分析—区域 - 产品分析 2005 2004 0% 10% a 20% b 30% c 40% d 50% 60% 70% e f j 80% 90% 100% 其它产品 从区域内的产品动态来看区域内产品的组成变化,即区域的产品适应性,从而发 现潜力产品、老化产品等。 — 24 — 产品线分析—产品线结构分析 t s r 2004年 q 2005年 p o n m l k j i h g f e d c b a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万 通过产品的构成来看企业的产品增长状况,从产品的动态来探寻企业产品的提升 方向和企业增长的产品开发方向。 — 25 — 产品线分析—产品 - 区域分析 b a 四川 贵州 河北 山东 重庆 广西 云南 湖南 江西 江苏 开发产品 常规产品 0% 20% 40% 60% 80% 100% 湖北 武汉 河南 天津 陕西 宁夏 山东郎泉 辽 宁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福建 浙江 上海 广东 深圳 北京 通过产品的区域分布分析来看产品的区域适应性和区域的产品特性, 从而探寻区域产品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的区域选择方向。 — 26 — 价格体系分析—价格体系构成 万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下 0元 50元 00元 50元 0元 以上 0元 0元 70元 90元 10元 3 0 3 5 以 1 1 2 2 3 元 -1 000000元 10 30 50 70 1 3 5 0 5 0 10 90 1 1 1 2 2 3 2005年1-10月 2006年1-10月 从产品的价格构成看客户产品的产品组成和分布合理性。 — 27 — 价格体系分析—价格 - 产品分析 价格 118 元 39 元 28 元 11 元 380 元 130 元 65 元 35 元 20 元 10 元 0 元 A 系列 A 系列 B 系列 G 系列 B 系列 C 系列 H 系列 C 系列 D 系列 E 系列 I 系列 D 系列 全局图 F 系列 J 系列 K 系列 L 系列 检索重点产品的价格分布,从产品和价格的联合分析看产品的价格区间分布 合理性,从中探寻产品的价格和市场开发的成长空间 — 28 — 价格体系分析—价格 - 区域分析 内蒙外区域2005 内蒙外区域2004 巴盟外内蒙区域2005 巴盟外内蒙区域2004 巴盟2005 巴盟2004 0% 5元以下 10% 5-10元 20% 30% 10-20元 40% 50% 20-50元 60% 70% 80% 50-100元 90% 100% 100元以上 从区域的价格分布来看产品的提升空间,即不同区域的价格构成合理性,从 中分析市场提升的空间和方向。 — 29 — End — 30 —
30 页
393 浏览
立即下载
【成本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标准成本法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的计算及分析 【导言】 为获得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A 企业近期在不断的致力于降低产品的成本。 然而,随着工资成本的上升, A 企业生产的 产品单位成本居高不下,这一直让 A 企业的 管理层非常苦恼。 【目录】 01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含义 02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类 03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 04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含 义】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为完成实际产量或作为 量而发生的实际直接人工成本与标准直接人工成本之间 的差额。 实际直 接人工 成本 标准直 接人工 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 类】 1量差 又称为人工效 率差异 1 根据直接人工成本 差异形成的原因 2 又称为工资率 差异 2 价差 量差 人工效率差异:是指标准工资 率按实际工时计算的人工成本 与按标准工时计算的人工成本 之间的差额。 价差 工资率差异:指实际工资 率脱离标准工资率,其差 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 金额。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时 × (实际工资 率-标准工 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 标准工资率 × (实际工 时—标准工 时) 计算题:本月生产 产品 400 件,实际 使用工时 890 小时, 支付工资 4539 ;直 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是 10 元 / 件,即每 件产品标准工时为 2 小时,标准工资率 为 5 元 / 小时,求 工资率差异、人工 效率差异和直接人 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 = 实际工时 × (实际 工资率 - 标准工资率) =890× ( 4539/890-.5 ) =89 人工效率差异 = 标准工资率 × (实际工时率 - 标准工 时) =5× ( 890-2×400 ) =450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 工资率差异 +人工效率差异 =89+450=539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 析】 人工调度不当 结节性或紧急性生产等 工资发生变动 工资计算方法改变 工资率差 异形成的 原因 由劳动人事部门管理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 析】 技术不熟练 生产计划安排不当 材料不合用 材料供应不及时 人工效率 差异形成 的原因 工作环境等 【小结】 含义 直接人 工成本 差异 分类 分析 计算 THANKS
14 页
456 浏览
立即下载
【统筹分析】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实战能力提升系列课程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让你快速打开晋升通道 目 录 神奇魔方 ------ 数字的魅力 实例解析 ------HR 常见分析模型 特殊应用 ------HR 助力企业经营 数字的魅力 一个 引发的 事故 目 录 神奇魔方 ------ 数字的魅力 实例解析 ------HR 常见分析模型 特殊应用 ------HR 助力企业经营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政策执行情况 硕士以上 硕士 本科 专科 专科以下 高层管理人员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45%60% 年龄结构图 35% 年龄结构图 工龄结构图 33% 11% 9% 7% 53% 64% 47% 厂龄结构图 25岁以下 26-35岁 26-35岁 厂龄结构图 7% 0 - 50-5年 年 46-60岁 46-60岁 39% 80% 29% 工龄结构图 16% 36-45岁 36-45岁 15% 13% 6-10年 6-10年 1 1 - 2 0 年10年以上 20 年以上 18% 11-20年 0-5年 18% 6-10年 20年以上 10年以上 •薪酬结构设计 ( 工龄工资、学历补贴 ) •什么样的结构是最合理的 常见分析模型 ---- 招聘 •如何区分渠道 •如何做针对性决策 常见分析模型 ---- 招聘 常见分析模型 ---- 招聘 常见分析模型 ---- 培训 60% 50% 50% 40% 30% 20% 10% 0% 25%25% 21%24% 9% 9%12% 13% 0% 0% 0% 新员工培训 技术知识培训 销售技能培训 25%25% 25% 14% 0%0%0% 0%0% 0% 0%0% 33% 27% 18% 18% 18% 9% 0%0%0%0% 0% 0% 外派学习 管理技能培训 具体工作所需特殊技能培训 常见分析模型 ---- 培训 有些作用 30% 没什么作用 1% 比较大 55% 一般 14% 常见分析模型 ---- 薪酬 观点 1 :基本工资是保障 提成工资是激励 观点 2 :涨薪是趋势 涨多涨少是本事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利润率 损益平衡点 常见分析模型 ---- 薪酬 A B C D E F G 人效(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 农民种地) 费效(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 促销费用) H I G K L 常见分析模型 ---- 薪酬 •分布不均衡意味着什么 •业务员常见薪酬 常见分析模型 ---- 绩效 常见分析模型 ---- 绩效 常见分析模型 ---- 绩效 目 录 神奇魔方 ------ 数字的魅力 实例解析 ------HR 常见分析模型 特殊应用 ------HR 助力企业经营 导购员销售数据分析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销量 0.4 A 毛利 (0.1,0.2) 0 0.2 B C D E F I H 0
19 页
361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分析】教你怎么写绩效分析报告
优秀的绩效分析报告 应该这么写! 部 门:集团人力资源中心 时 间: 汇 报 人: 写作背景分析 基于现状我能获取到哪些分析数据 ? 这是一份关于(运用范围)的总结报告? 为业务部门绩效改进提供参考 为下阶段绩效工作改进提供方向 3 2 1 绩效执行情况回顾、总结 构建清晰易懂的汇报结构 为绩效工作的完善提 供方向 绩效工作改 进重点 重要数据分 析 业务部门的绩效改进 提供参考 执行现状和 考核概况分析 图形 》 表格 》 文字 1 考评综述 2 重点问题分析 3 意见征询及下阶段工作安排 1 、考评综述 考核结果综述 执行过程 节点 1 : 成绩、等级分布 - 计划、实际对比 - 描述、分析 - 保持优 势、强化不足 考核覆盖率 - 描述、分析 节点 2 : - 计划、实际对比 - 保持优 势、强化不足 综述 缺考情况说明 - 描述、分析 1.1 工作执行情况 四季度深圳地产绩效考核工作执行时间示意图 1. 启动考评 5. 提交绩效总结报告 3. 上级完成评估 time time time 2. 员工完成自评 , 提 交直属主管 time 4. 汇总考评表 , 提交内审部 对指标评分情况进行审核 time time 6. 优化指标 , 启动 **** 财年一季度考核工作 1. 出于规范考核考虑 , 根据考核表的填报情况 , 对所有考核表打回重填 , 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延期到 **** ; 2. 由于过程监控缺失,内审部无法对细化指标评分情况进行审核,内审部审核工作未启动; 3. 未安排绩效面谈; 1.2 考核情况概览 考核覆盖情况 部门 总人数 (人) 应参考人数 (人) 实际参考 人数(人) 考核覆盖率 (%) 说明 成本管理中心 22 20 20 100% 两名试用期员工未参考 设计管理中心 7 7 7 100% 无 光明项目部 8 8 6 75% 行政经理、司机各一人缺考 西安项目部 6 6 6 100% 无 合计 43 41 39 95.12% -- 设计管理中心、光明项目考评成绩分布,呈较标准的正态分布; 成本管理中心、西安项目考评成绩整体偏高; 1 2 3 考评综述 重点问题分析 意见征询及下阶段工作安排 2 、重点问题分析 1 、检测指标的目标值设置是否合理,下一个层级是否 支撑上一级目标的达成; 1 1 、对个别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 2 、考评工作操作的规范性; 分层级分析 分析 \ 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提 供业务改进依据; 个体指标分析 2 报告分析要点 指标类型分析 4 1 、依据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工作 流程上的问题; 分部门分析 2 、检测指标设置的权重合理与否;能 否支撑关键绩效任务; 1 、检测部门整体绩效达成情况 , 指导下阶段 业务改进重点; 2 、为下个考核周期指标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注:指标分析依结论的重要性进行安排; 3 分析的层层递进的原则 3 、结论 1 、数据 分析问题的 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过程、 结论是什么? 步骤、注意事项 过程 2 、分析过程 3 、下一 步改进方 案 1 、结论 结果的运用 过程 2 、分析 论证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论? 2.1 指标层级得分情况分析 绩效成绩随着行政层级的上升而递减(光明项目部除外);层级越高,得分越低;绩效压 力仍集中于管理层; 绩效工作要完善,指标优化,执行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 指标分类分析 1 、结果:成绩趋中、区分性最差; 现状:有计划但实际工作实施未严格按计 划进度开展,日常监测成为难点;主管一 2 、结果 :评分结果能体现了一定的 区分性,但欠严谨; 般依据日常工作进行综合评分,存在明显 1 、进度计划 达成率 ,92.46 现状:有指标、有详细评估标准,积 主观性; 建议:细化计划及加强计划过程监测 累了一些日常数据监测作为评分依据, 但监测工作未全面铺开; 建议:对于工作质量指标,全面监测、 建立指标监档案,定期反馈; 指标类型 分析 2 、工作质量 , 93.22 分 3 、行为 / 态 度, 93.40 分 3 、结果:得分趋于居中 现状:定性指标,在考核不成熟阶段用于综合平 衡; 建议:随着指标优化及考核规范化,弱化在季度 考评中的权重;指标设定依工作需要进行调整; 2.3 指标分部门分析 1. 工作质量决定部门成绩走势,是部门成绩高低最重要影响因素。 2. 考评制定了细化的评分标准,但由于缺少考评支撑数据,很大程度上主评人对评估标准 的主观理解决定了部门人员成绩的整体水平,评分的主观性特征明显。 3. 成绩仅同一部门内部比较,部门间成绩不具可比性。 2.4 得分偏低指标分析——计划及进度类指标 统计说明:如无特别说明,所有指标得分,取该部门 \ 项目该指标算术平均得分; 小结 : 目标明确,但实现目标的过程成本偏高,过程质量 指标完成情况有待提高; 1 、结果导向明显:影响结果的核心指标普遍控制得较好; (如重大安全事故、合同重大商务缺陷次数、设计重大缺陷次数) 2 、过程质量指标,待优化; (如:设计图纸合格率 / 不合格次数、招标合同文件质量、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 率) 3 、行为态度类指标得分统计显示,员工在完成上级交办事务上显示了较好的配合 度 , 但关于工作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3 、如何有效的运用结果 2 、分析论证,提出行动性的思考 结论 的运用 1 、结论是什么 3 、选择改进方案 从业务管理改进的角度思考绩效配套工作的完善; 引导业务部门从提高工作成果的角度来思考绩效工作的完善,把绩效完善变成业 1 2 3 考评综述 重点问题分析 意见征询及下阶段工作安排 3.1 下阶段工作开展原则; 3.2 下阶段三个工作重点 ( 1 )指标优化; ( 2 )完善过程监控,考评过程规范化; ( 3 )完善绩效面谈,保障激励效果; 3.3 讨论点 指标优化: 请举至少两项,关于工作质量类指标的改进建议;(指标、权重、评估方法) 监控问题 : 针对工作计划及进度指标的评分问题:如何有效的监测员工工作是否按计划推进; 针对评价标准不统一问题:如何有效对员工的指标进行客观评估,实现对员工绩效的公正 评价及时反馈; 结果运用: 绩效面谈该如何谈(时间、内容),以保证绩效激励的效果; 谢谢聆听,欢迎指正 ! 内容提要 绩效执行情况回顾和总结 绩效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绩效在运行中为工作改进提供的方向 建议项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项目 安全 质量 交期 预算 成本 销售 效率 计划 15 15 15 15 15 15 15 实际 15 15 8 13 11 10 5 不足 0 0 7 2 4 5 10 效率和交期是铜管事业部前 3 个季度最弱的部分。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铜管事业部绩效评估覆盖率及评估成绩分布 图 项目 超标 达标 进步中 员工总 数 个数 10 5 1 16 员工人数 16 人,绩效评估人数 16 人,覆盖率 100% 超标人数占比 64% ,达标人数占比 31% ,进步中 6% 无缺考现象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重点目标分析 1. 检查目标值是否合理 根据分析结果发现:效率一项中 2 季度改 革计算标准后,对于我部门绩效的考核不 能起到相应作用。原因如下: 1. 如果无重大工艺,模具及设备的更新或 者无大的订单批量,小时工资提升 15% 达到 15.21 元 / 小时是比较困难的。 2. 如果遇到工艺或者模具及机台的改进, 技术部马上回修改单价,导致效率无提升 。 建议修正: 外部:缩小小时工资的区间。 内部 :经过分析发现每日生产过程中, 装模具的时间占到生产时间的 15% 以上 ,车间调整和压缩装模的时间。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重点目标分析 安全部分前 3 个季度为超标 存在的问题点: KPI 安全部分目前基本上靠天收现象,大部分的问题都停留在 死后认尸,或者事后诸葛亮。基本无预防措施。 虽然我们每天的晨会或者其他的时间和地方有意无意间都会提 到安全占到我们 KPI 最大的部分,但是对于安全的改进却是最 难的部分,对于安全部分也是我们前期投入最小部分。 需要努力的方向: 内部分解安全的细则,其中必须包含安全事故,潜在安全事故 ,危险源,潜在危险源及预防。 目标:查找危险源和潜在危险源,逐项分析,细化,逐步替代 或者分解危险源做到预防 其他目标需要事业部进行分解。 27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重点目标分析 根据分析发现,交期也是绩效考 核中较弱的一个项目。分析原因 如下: 期中修正了交期的考核方式由制 令单达成率变更为业务的交货期 达成率。中间的考核内容没有修 正,过程中努力的方向有误,后 期及时调整了方向,后期的成绩 慢慢上升。 内部:前期的关注和努力还不够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重点目标分析 1. 绩效的指标对于覆盖率 100% 对于计时员工 来讲每一个 员工都有绩效考核,但是考核的力度还不够,导致员工对 于绩效看法是可有可无的,反正我工资都在,对于绩效的 重视程度不够。 建议和讨论项:是否可以提升绩效占工资的比例。 姓名 姓名 奖金基 薪资 岗位奖金 薪资 上期 当期 绩效奖 数 等级 系数 (月) 绩效 绩效 金系数 (月) 学历 职位 高中 班长 5 学历 职位 薪资 等级 高中 班长 5 每月差额 160 元 0.10 3,650 岗位奖金 薪资 系数 (月) 0.10 3,650 406 0 3 绩效奖金 0.8 奖金基数 上期 当期 绩效奖金 (月) 绩效 绩效 系数 406 0 4 1.2 Q1 964 绩效奖金 Q1 1,445 绩效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绩效评估过程中问题 项目 超标 达标 进步中 员工总 数 个数 10 5 1 16 绩效评估过程中问题点: 评估过程中还是没能有 效的避免近期效应,晕 轮效应及对比误差。造 成超标的员工比例过打 大。 同时内部还部分存在小范 围的抵触情绪及夸张效应 。 绩效在运行中为工作改进提供方向 后续工作的预期及注意的问题 绩效预期分布图 后续工作中应该更 加关注内容: 项目 安全 质量 交期 预算 成本 销售 效率 计划 15 15 15 15 15 15 15 预期 15 15 15 13 11 11 11 不足 0 0 0 2 4 4 4 1. 绩效内容的分解 和执行并做到上下 同步 2. 强调员工的参与 3. 通过多种渠道展 示和表扬员工的优 秀行为和业绩表现 。 建议项目 修正效率考核指标 增加班组长的考核权重 谢谢 绩效管理总结与分析 某某 年 月 日 针对 9 月份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总 结与分析 绩效管理系统 大流程图 组织目标分解 工作单元职责 绩效计划: 活动:与员工一起确定 绩效目标,发展目标和 行动计划 时间:新绩效期开始 绩效反馈面谈: 活动:主管人员就评估的 结果与员工讨论 时间:绩效期间结束时 绩效 管理 循环 绩效实施与管理: 活动:观察、记录和总 结绩效;提供反馈;就 问题与员工探讨,提供 指导建议 时间:整个绩效期间 绩效评估: 活动:评估员工绩效 时间:绩效期结束时 评估结果使用: 员工发展计划;培训;薪酬调整;奖金发放;人 事变动 我们存在的问题 • 绩效面谈几乎没有; • 绩效考核的结果的处理非程序化,缺乏有效的申诉 机制。 ----- 各部门人员如对本人的绩效评估有任何的意见或 建议先跟上级领导沟通,如不能得到解决可跟总经 办行政处反映。 面谈的步骤 步骤一:准备 步骤二:面谈 1 、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 步骤三:奖惩 2 、说明讨论的目的,步骤和时间 3 、根据每项工作目标考核完成的情况 4 、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5 、考查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表现 6 、评价员工在工作能力上的强项和有待改 进的方面 7 、讨论员工的发展计划 8 、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设定目标 9 、讨论需要的支持和资源 10 、签字 面谈的内容 围绕员工上个季度的工作谈一下几方面内容: • 工作目标 / 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结果的考核 ,包括质量和数量); • 完成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过程的考 核,主要是工作态度); • 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需要改进的 地方及努力方向,同时提出下一季度的工 作目标(进行业绩指导); • 针对客户的满意度或周围人的看法、意见 ,与员工进行沟通,寻求改进措施。 五、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 直接作为员工发展计划、培训;薪酬 调整;奖金发放;人事变动的依据 但是我们目前还未制定出以考核结果为基础的薪酬分配 体系和职位升降通道。 绩效管理工作总结及 年度工作思路 一、公司绩效管理开展的背景 应运而生 恰逢其时 公司绩效管理开展的背景 • 绩效管理 • • —— 是管理者确保企业各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活动及成 果能够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 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落实经营计划目标,组织全员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企业的 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共同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 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和绩效目标提升,企业在这种持续循环中不断提升。 公司在以往的管理中采取的多是针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管控和单一的考核管理,这 种管理考核多存在各管一块,不成体系、不够系统、目标不明、指标不细、考核 不全面等诸多问题。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管理逐步走向模块化、 流程化以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公司适时推出了绩效管理方式。其目的就是提升管 理效率,促进生产经营和公司发展。 二、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积极探索 不断完善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 工作历程: • • • • • • • 2010.11 2010.12 2011.1 2011.2 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及前期准备 工作培训及讨论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指标拟定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绩效考核模拟 运行(与薪酬挂钩),基层管理人员及各 职能工作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拟定 2011.3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绩效考核试 运行, 基层管理人员及各职能工作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模拟运行 2011.4 生产及营销系统考核办法调整 2011.7 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基数调整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 • • • • • • 工作流程 各部门每月 6 日前上报本部门“月度(节点)应完成的指标工作计划”至人力资 源部。 各部门次月 6 日前(资产财务部 10 日前)上报所考核评价单位及本单位所属员工 考核结果至人力资源部。 公司领导次月 6 日前将对公司各单位和相关人员考核评价结果报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次月 12 日前将所收集的考核数据汇总分析后上报公司领导并反馈至各 单位。 各单位就本单位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考核结果 有异议的与评价单位进行沟通,并于 14 日前将整改措施和沟通结果报至人力资源 部。 次月 15 日召开上月绩效考核工作例会时人力资源部通报考核结果,评审重大问题 整改措施。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 绩效考核覆盖范围: • 公司所属 3 个子公司, 9 个部门, 5 个分厂 ; 员工 316 人:其中高层 7 人,总助 4 人,副总工 2 人,副总会计师 1 人;中层正 职 16 人,中层副职 19 人,基层管理及职能岗 位人员 267 人。 三、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管控系统逐步完善 目标意识逐渐增强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 1 、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需要公司各部门 (分厂)、全体员工的配合,特别是绩效 考核数据的收集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 充分沟通,才能形成真实可信的数据。因 此,通过绩效考核的开展,各单位就管理 工作、经营工作的沟通更多了,协作精神 和磋商的意识增强了。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 2 、通过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我们 及时发现了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 题,找出了经营实际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 异,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如:通过绩效考核我们发现了管理流程问 题和经营计划分解与实际的偏差问题。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 3 、通过绩效考核,使公司管理网络更为清 晰。我们绩效指标几乎涵盖了公司经营管 理的所有方面,每个月绩效考核的实施, 都是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检验,可以发 现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防止管理上出现 盲区,为公司管理升级奠定了基础。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4 、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在提高管理效 率、生产效率的同时,带动公司员工特别 是管理人员自觉推行目标管理,为实现公 司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行,公司在生 产经营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还因 为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使该工作在 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使绩效 管理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 考核指标中有些未予以量化 权重设置有不平衡现象 基层管理岗位考核指标设置中未严格界 定 职责 考核周期的设置不便于发挥监控时效性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考核实施方面 部分考核数据收集困难,且难以确 认。 个别员工对考核的认识片面,不理 解、 不了解,反映出宣传培训不够。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面 仅限予以薪酬挂钩 薪酬挂钩方案有待完善 考核结果未按计划执行 20xx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 强化意识 优化工具 固化目标 强化执行 20xx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强化意识 1 、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工 作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引导员工主动参与 绩效管理工作,指导各单位开展好绩效管 理工作。 20xx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固化目标 2 、严格按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好各项指 标,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指标。为绩效考核 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指标设置中: • 项目设置:坚持突出重点,安全、质量、成 体、效率、效益将实施全覆盖。 • 权重设置:关注职能,不同部门、不同岗位 职能不同,指标设置中将突出职能。 • 周期设置:倾向时效性,能月度考核的坚持 月度考核,能季度考核的决不在年度考核。 20xx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优化工具 • 3 、数据收集分析工作中,深入实际,追根求源,延伸管理。 既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又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客观环境。为制 定原期整改措施收集系统的完整的信息资料。同时加强月度 业务计划管理工作,为绩效考核数据收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 •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 强绩效考核工作时效性。 • 优化数据收集流程,应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20xx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强化执行 • • • • • 4 、绩效考核的应用 一是坚持实施依据计划目标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施薪酬分配。对于特 殊情况先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议后予以变更。 二是坚持绩效考核通报公开制,接受公司员工提出的意见,采纳公司员工为 提高考核管理工作所提出的合理建议。 三是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对各位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评议,建立台 账作为员工晋级、降级、调整岗位、调整薪酬的依据。 四是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问责制,对在绩效考核中不认真实施和不积极配合工 作的部门负责人给予相应处罚或处分。如:不按时提交绩效考核报表、借考核徇 私舞弊、打击报复员工、应付差事不认真开展部门考核工作的。 四、完善各专项业务管理考核办 法 1 、安全生产 2 、质量管理 3 、成本控制 4 、生产交付 5 、工艺纪律 6 、费用管控 7 、产品研发 8 、精益生产 日监控、日通报、月考核 坚持日清日结,月度考核 加强内部结算管理,物料控制管理办法推行, 回用料使用管理办法推行,能耗管理考核办法 产品交付管理 完善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物流费用管理、招待费管理 新产品研发试制管理 正负激励相结合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一、人力资源部员工 4 人,副经理级以上员工 2 名,现人力资源部经理是, 高级绩效专员。接下来我一一做分析; 二、侯尧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1、 经理财务维度分三项考核,由于 20xx 年公司销售收入不太理想和 3 、 4 月、 7 月、 8 月在职人员中离职人员增加,影响了侯经理的绩效分 数,所以一直处于扣分项,随着月份增加,分数处于递增式有所增加。如 图: 百元工资创利和人力资源管理预算费用偏差率,经理这两项是观察项 ,没有得分。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2 、。 1. 员工培训满意度,自 3 月份到 12 月份一直都是满分,从 8 月份开始成立 了周末大讲堂,切合到员工工作中实际运用的技能方面的培训,深受员工的 好评。 2. 绩效考核按时完成率,和劳动关系自考核以来都按时完成,没有出现过差 错,一直是满分。 3. 质量体系处于观察项,没有得分。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3、 1. 经理的客户维度占据 PPC55% ,其中普通员工、成熟人才的招聘、 骨干员工流失是侯经理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请看下图,考核以来,侯经理 的成绩: 2. 招聘计划完成率在 6 月和 9 月由于校园招聘影响,导致分数偏低,原 因分析:上级领导决定增加大学生招聘人数,由于校园招聘高峰期在 9-10 月 , 6 月的校园招聘不是很理想,学生大部分已经签了协议,而之前与公司签 订协议的同学在 9 月份多数解约,也导致了招聘计划完成率很低。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3. 成熟人才招聘到岗率,从考核分数来看, 3 月份开 始偏低,从 4 月到 12 月平均分在 23.3 分。分析: 20xx 年成熟人才计划招聘 9 人,已招聘 8 人。其中 1 名研发部电气工程师,由于要求要从事过畜牧机械行业 的人才,像这样技术性含量比较高的人跳槽很难,如果 用猎头,成本太高,不能接受。总的来说,今年人力资 源部,招聘完成的比较好,人员到岗非常及时。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4. 骨干员工流失人数。 20xx 年骨干员工流失人数 4 人,离 职原因分析: 1. 成都的员工觉得上班时间太长,又是单休 ; 2. 公司组织机构变化,员工适应不了; 3. 公司优化原因 。 经理年度考核允许 1 人成熟人才离职,所以分数从 5 月份到 11 月份都是 5 分, 12 月份累计下来分数是 0 。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4、 1. 学习与发展,权重是 0 。经理对部门员工经常也进行内部培训,比如招 聘技巧,比如学习如何制作好 PPT 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所能运用的知识, 非常受用。 2. 部门团队建设,经理也在对部门员工进行全方面培养中。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三、任艳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如下: 1、 财务维度,任艳 3 月份到 12 月这项考核都是满分 5 分,分析: 人力资源部每月预算有员工社保、工资、培训、招聘等费用,如果当月没 有出现意外的支出,每个月基本上预算都很精确。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2、 内部运营维度的四项考核项目,其中质量体系建设是观察项,其余 三项任艳在 3 月份到 12 月份都是满分。作为高级绩效专员,工作主要负责薪 酬绩效的实施、绩效考核按时完成,从 3 月份实施绩效考核,不定时的她组 织每个部门的绩效专员培训学习薪酬绩效体系,月初她都按时完成每个部门 的绩效考核并且整理存档,每月 18 号工资准时发放,薪酬方案的实施也在部 门经理的指导下按计划完成。 一、 20xx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3、 客户维度,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招聘、培训、协助员工关系处理, 20xx 年 校园招聘任务比较重,她在 6 月份去了西昌学院、湖南生物环境工程学院 2 所学 校的招聘工作,每个月协助完成员工社保、公积金增减缴费、员工工伤报审。如 图: 二、 20xx 年未完成指标原因及具体改进措施 三、 2013 绩效考核改进方向(简述) 20xx 年的绩效考核给 2013 年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为此,人力资源部 结合去年的考核中的不足,进行了大致的改进: 1 、由于 20xx 年过程性指标导致了部门员工分数偏高的情况下, 2013 年根据部门员工岗位细化了指标准确性、权重,并且导入了领导对员工工作 能力评价考核项占据了 20 分。 2 、 20xx 年考核分数与等级没有挂钩, 2013 年会严格按照考核分数进 行划分等级。 3 、 20xx 年没有实施绩效面谈,在 2013 年会注重这块,每 1-2 个月, 根据绩效分数,进行一次绩效面谈。 感谢您的关注
74 页
421 浏览
立即下载
【成本分析】人力成本分析与控制
人力成本分析与控制 目录 一、人力成本的有关概念 二、人力成本分析的作用 三、如何进行人力成本分析 四、如何进行人力成本预算 五、如何进行人力成本控制 一、人力成本的有关概念 1 、认识人力成本 2 、人力成本概念 3 、人力成本范围 4 、固定人力成本 5 、变动人力成本 6 、有效成本与无效成本 7 、人力成本率 1 、认识人力成本 人力资源:选、育、用、留 六大模块 人力资源的核心价值: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2 、人力成本概念 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使用、保障、离职过程中所产 生的成本总和。 取得 ---- 招聘 开发 ---- 培训 使用 ---- 薪酬、福利 保障 ---- 保险与健康 离职 ---- 赔付、空岗 3 、人力成本范围 人事费用 + 薪酬 薪酬:由一位雇主对一位雇员为其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 作的酬劳 包括:直接货币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红利 间接货币支付:保险、医疗、休假 人事费用: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 4 、固定人力成本 5 、变动人力成本 6 、有效成本与无效成本 7 、人力成本率 人力成本汇总表 有效成本 人力资源部 合计成 本 人力成 本率 内训师课时费 委培费 交通 住宿 印刷 书刊 影音 变动成 本 固定成 本 变动成 本 固定成 本 变动成 本 交通 伙食 网络 现场 场地 交通 场地 职务津贴 工龄工资 绩效工资 提成 奖金 分红 加班费 薪酬 社会 保险 商业 公积金 间接货币支付 通信 补助 福利 报纸 广宣 招聘 猎头 面试 内训 课时费 人事费 用 培训 场地费 外训 资料 咨询 系统建设 部门 B 固定成 本 基本工资 直接货币支付 部门 A 无效成 本 成本项目 模块项目 顾问 网络教育 网络办公 遣散费 二、人力成本分析的作用 1 、提升效率:提升人力资源产出效率 2 、降低成本:消灭无效成本 3 、优化管理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稳定人员:岗位工资级差、部门效率差异调整 5 、体现价值:人力资源部门自身价值 三、如何进行人力成本分析 1 、战略分析 2 、人力资源效率分析 3 、人力资源开发空间分析 1 、战略分析 明白“老板”要什么? 2 、人力资源成本及效率分析 人力成本率 = (人力成本 ÷ 营业收入) 人均工资、人均工资与业绩增长比值 人均人力成本 = (人力成本 ÷ 职工数) 人力成本含量 = (人力成本总额 ÷ 成本(费用)总额) 劳动分配率 = (人力成本总额 ÷ 增加值(纯收入)) 人力成本产出系数 = (增加值 ÷ 人力成本总额) 全员劳动生产效率 = (增加值 ÷ 职工数) 有效成本率 = (人力成本总额 - 无效成本) ÷ 人力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 。。。。。。 注意: 1 、获取常数 2 、环比 3 、分职系 公司人力成本分析(财务数据类) 项目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上 半年 2013 年预 测 备注 1 在岗人数 = (期初 + 期末) /2 2 经济效益指标 2.1 营业收入 2.2 增加值(纯收入) 2.3 成本(费用)总额 3 人力成本总额 3.1 固定工资总额 3.1.1 年薪制(高管层) 3.1.2 月薪制(非高管) 3.2 变动工资总额 3.2.1 年薪制(高管层) 3.2.2 月薪制(非高管) 3.3 其他形式固定补贴( = 车贴、通讯等补贴) 3.4 社保费用( = 公司缴纳部分) 3.5 其他福利费( = 节假生日、餐补、其他分摊费) 3.6 劳动保护( = 体检、劳保用品) 3.7 培训费 3.8 招聘费 3.9 离职成本( = 经济补赔偿金、代为通知金等) 3.10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公司人力成本分析(销售数据类) 产品系列 区 域 业 务 员 A B 西 安 C D 合计 客 户 产品系列 1 产品系列 2 人力成本 合计 销 量 同比增 长 毛 利 同比增 长 销 量 同比增 长 毛 利 同比增 长 销 量 同比增 长 毛 利 同比增 长 总 额 同比增 长 人力成本 率 同比增 长 公共成本分摊办法: 1 、工资占比 2 、岗位价值系数 3 、人力资源开发空间分析 2011 年 2012 年 平均年在职人数 : 人 30 30 则效率没升没降 生产 A 设备 : 套 50 52 如左图 , 若 0 每台标准工时 : 天 40 40 生产 B 设备 : 套 80 85 则效率提高了 每台标准工时 : 天 25 25 合计标准工时 : 天 4000 4130 则效率降低了 , 降低的 133 138 程度是起码的开发空间 人均标准工时 : 天 / 人 即人力资源效率 如左图 , 若 =0 如左图 , 若 0 管理跨度分析 : 管理层次分析 : 管理流程分析: 重复流程 ---- 重复同一工作内容,且无监控支持职 能 无效流程 ---- 无责任、无控制、无支持 责权高度集中流程 ---- 无人监控、劳动量不均衡 政策法规 ---- 社保、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法规 其他制约因素分析: 劳动工具 ---- 设备 外部环境 ---- 人才稀缺、物价波动 内部环境 ---- 业务分拆、合并、压缩 新业务及新区域的拓展、裁撤 四、如何进行人力成本预算 1 、外部数据收集 2 、历史数据预算 3 、总值预算 4 、分项落实 1 、外部数据收集 行业薪酬数据 广宣报价 场地住宿等采购费用 保险及最低工资预估 …… 2 、历史及分析数据预算 2.1 定员定编: 组织管理:部门、岗位、编制、人员(任职资格) 人员流动:招聘人数(普招、猎头)、空岗损失、入职培训 薪酬及福利调整:岗位职级、福利项目 管理人员 人数 2014 年预计 年度调薪前总额 7 7 调薪幅度 调薪后总额 副总级 人均工资 人数 256536 33 256538 31 1795752 103.00% 1849625 部门经理级 人均工资 人数 165888 165888 5142528 106.00% 5454080 0 0 …… 研发人员 2013 年预估 人均工资 人数 高工级 人均工资 人数 工程师级 人均工资 人数 …… 人均工资 人数 …… …… 13 17 217467 38 217467 44 3597092 114.00% 4214685 159792 7030848 103.00% 7241773 0 0 159792 …… …… 137 130 专员级 人均工资 人数 80616 212 80616 210 10480080 103.00% 10794482 文员级 人均工资 人数 788218 23 780780 30 163963800 105.00% 172161990 销售人员 人均工资 人数 129444 2718 129444 3200 3883320 100.00% 3883320 生产人员 人均工资 16896 16896 54067200 120.00% 84880840 行政人员 2.2 损益临界推算 临界点的人力成本 = 临界点的销售额× 人力成本率 损益临界点的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临界利润率 临界利润率 = 临界利润 ÷ 销售额 临街利润 = 销售额-变动成本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销售额 A 3500 4700 5500 6100 6800 固定成本 B 费用 + 间接人工 427.35 534.85 726.55 733.83 变动成本 C 购进 + 直接人工 2654.05 3534.87 4087.6 4622.58 临界利润 D A-C 845.95 1165.73 1412.4 1477.42 临界利润率 E D÷A 24.17% 24.79% 25.68% 24.22% 临界点的销售额 F B÷E 1768.101 2157.584 2829.245 3092.581 人力成本率 G 8.14% 8.74% 8.36% 8.72% 平均人力成本率 H G÷4 人力成本 I A×H 8.49 3 、总值预算 年度薪资总额 A 每月发放部分 B 假 设 可 求 得 固定部分 B1 变动部分 B2 年底发放部 分C 年保底销售额 S1 人力成本率 D1 年目标销售额 S2 人力成本率 D2 年理想销售额 S3 人力成本率 D3 当月实际销售额 S4 人力成本率 D4=D1*80% A=S1*D1+(S2-S1)*D2+(S3-S2-S1)*D3 B=S4*D4=B1+B2;B1 与从业人数有关 , 故 B2 成为调节数 若 B 不变 , 而 B1 增大时 , 则 B2 相应减少 因 A≥∑12B, 故 C 成为可调节数 4 、分项落实 将人力成本预算分解到各个部门或下属单位 , 并将控制权下移 , 同时 对各单位负责人进行人力成本核算 , 将节余或超支的部分金额列入奖 励或处罚。 4.1 绩效考核指标 4.2 按比例提取结余奖金 4.3 超支处罚 五、如何进行人力成本控制 1 、组织控制 2 、流程重组 3 、效率提升 4 、绩效考核 5 、管理创新 6 、稳定团队 1 、组织控制 1.1 组织结构控制:宽度、深度 产品线 ---- 事业部制 职能线 ---- 大部门制 区域线 ---- 人权 + 财权下移至区域 1.2 定岗定编定员 职系、职等、职级 岗位数量、编制 1.3 晋升机制 2 、流程重组 2.1 效率与安全 2.2 减少或合并无效环节 2.3 权限分配过程中循序渐进 2.4 标准化建设 3 、效率提升:战略决策比管理微调更重要 3.1 职责落到“连队” 3.2 学习培训 3.3 标杆作用 4 、绩效考核 4.1 人力成本控制需要以绩效管理为前提 4.2 目标管理可以部分替代绩效考核 4.3 结合岗位制定“固定 + 变动”的组合比例 4.4 结合全面绩效指标进行薪酬控制 5 、管理创新 5.1 e-HR 5.2 知识管理 5.3 阶梯提成 5.4 鼓励创新 6 、稳定团队 6.1 工作环境 6.2 长期激励 6.3 内部竞争 6.4 劳动法规 人力成本分析报告内容 一、战略目标与目标分解 1 、战略地图 2 、指标分解说明及核算方法 二、人力成本汇总及效率分析数据 1 、外部比较:行业、社会环境 2 、内部比较:同比、环比 三、人力成本开发空间分析 1 、可提升空间项目 2 、现有不足及提升措施 四、新年度人力成本预算 1 、汇总 2 、分部门 五、控制措施 1 、组织管理:组织结构、定编定员 2 、薪酬设计:固定 + 变动 3 、流程重组:制度、标准,重新授权 4 、绩效考核:制度、指标落实 5 、创新性管理:系统化应用,现代管理理念 6 、员工稳定计划 总 结
33 页
375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分析】季度绩效总结报告
2018 年 1-3 季度绩效总结报告 管事业部 铜 内容提要 绩效执行情况回顾和总结 绩效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绩效在运行中为工作改进提供的方向 建议项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项目 安全 质量 交期 预算 成本 销售 效率 计划 15 15 15 15 15 15 15 实际 15 15 8 13 11 10 5 不足 0 0 7 2 4 5 10 效率和交期是铜管事业部前 3 个季度最弱的部分。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铜管事业部绩效评估覆盖率及评估成绩分布 图 项目 超标 达标 进步中 员工总 数 个数 10 5 1 16 员工人数 16 人,绩效评估人数 16 人,覆盖率 100% 超标人数占比 64% ,达标人数占比 31% ,进步中 6% 无缺考现象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重点目标分析 1. 检查目标值是否合理 根据分析结果发现:效率一项中 2 季度改 革计算标准后,对于我部门绩效的考 核不能起到相应作用。原因如下: 1. 如果无重大工艺,模具及设备的更新 或者无大的订单批量,小时工资提升 15% 达到 15.21 元 / 小时是比较困 难的。 2. 如果遇到工艺或者模具及机台的改进 ,技术部马上回修改单价,导致效率 无提升。 建议修正: 外部:缩小小时工资的区间。 内部 :经过分析发现每日生产过程中, 装模具的时间占到生产时间的 15% 以上,车间调整和压缩装模的时间。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重点目标分析 安全部分前 3 个季度为超标 存在的问题点: KPI 安全部分目前基本上靠天收现象,大部分的问题都停留在 死后认尸,或者事后诸葛亮。基本无预防措施。 虽然我们每天的晨会或者其他的时间和地方有意无意间都会提 到安全占到我们 KPI 最大的部分,但是对于安全的改进却是 最难的部分,对于安全部分也是我们前期投入最小部分。 需要努力的方向: 内部分解安全的细则,其中必须包含安全事故,潜在安全事故 ,危险源,潜在危险源及预防。 目标:查找危险源和潜在危险源,逐项分析,细化,逐步替代 或者分解危险源做到预防 其他目标需要事业部进行分解。 7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重点目标分析 根据分析发现,交期也是绩效 考核中较弱的一个项目。分析 原因如下: 期中修正了交期的考核方式由制 令单达成率变更为业务的交货 期达成率。中间的考核内容没 有修正,过程中努力的方向有 误,后期及时调整了方向,后 期的成绩慢慢上升。 内部:前期的关注和努力还不够 绩效运行回顾和总结 重点目标分析 1. 绩效的指标对于覆盖率 100% 对于计时员工 来讲每一 个员工都有绩效考核,但是考核的力度还不够,导致员 工对于绩效看法是可有可无的,反正我工资都在,对于 绩效的重视程度不够。 建议和讨论项:是否可以提升绩效占工资的比例。 姓名 姓名 奖金基 薪资 岗位奖金 薪资 上期 当期 绩效奖 数 等级 系数 (月) 绩效 绩效 金系数 (月) 学历 职位 高中 班长 5 学历 职位 薪资 等级 高中 班长 5 每月差额 160 元 0.10 3,650 岗位奖金 薪资 系数 (月) 0.10 3,650 406 0 3 绩效奖金 0.8 奖金基数 上期 当期 绩效奖金 (月) 绩效 绩效 系数 406 0 4 1.2 Q1 964 绩效奖金 Q1 1,445 绩效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绩效评估过程中问题 项目 超标 达标 进步中 员工总 数 个数 10 5 1 16 绩效评估过程中问题 点: 评估过程中还是没能有 效的避免近期效应, 晕轮效应及对比误差 。造成超标的员工比 例过打大。 同时内部还部分存在小范 围的抵触情绪及夸张 效应。 绩效在运行中为工作改进提供方向 后续工作的预期及注意的问题 绩效预期分布图 后续工作中应该更 加关注内容: 项目 安全 质量 交期 预算 成本 销售 效率 计划 15 15 15 15 15 15 15 预期 15 15 15 13 11 11 11 不足 0 0 0 2 4 4 4 1. 绩效内容的分解 和执行并做到上下 同步 2. 强调员工的参与 3. 通过多种渠道展 示和表扬员工的优 秀行为和业绩表现。 建议项目 修正效率考核指标 增加班组长的考核权重 谢谢 绩效管理总结与分析 某某 年 月 日 针对 9 月份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总 结与分析 绩效管理系统 大流程图 组织目标分解 工作单元职责 绩效计划: 活动:与员工一起确定 绩效目标,发展目标和 行动计划 时间:新绩效期开始 绩效反馈面谈: 活动:主管人员就评估的 结果与员工讨论 时间:绩效期间结束时 绩效 管理 循环 绩效实施与管理: 活动:观察、记录和总 结绩效;提供反馈;就 问题与员工探讨,提供 指导建议 时间:整个绩效期间 绩效评估: 活动:评估员工绩效 时间:绩效期结束时 评估结果使用: 员工发展计划;培训;薪酬调整;奖金发放;人 事变动 我们存在的问题 • 绩效面谈几乎没有; • 绩效考核的结果的处理非程序化,缺乏有效的申诉 机制。 ----- 各部门人员如对本人的绩效评估有任何的意见或 建议先跟上级领导沟通,如不能得到解决可跟总经 办行政处反映。 面谈的步骤 步骤一:准备 步骤二:面谈 1 、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 步骤三:奖惩 2 、说明讨论的目的,步骤和时间 3 、根据每项工作目标考核完成的情况 4 、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5 、考查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表现 6 、评价员工在工作能力上的强项和有待改 进的方面 7 、讨论员工的发展计划 8 、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设定目标 9 、讨论需要的支持和资源 10 、签字 面谈的内容 围绕员工上个季度的工作谈一下几方面内容: • 工作目标 / 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结果的考核,包括质量和 数量); • 完成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过程的考核,主要是工作 态度); • 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及努力方向, 同时提出下一季度的工作目标(进行业绩指导); • 针对客户的满意度或周围人的看法、意见,与员工进行沟 通,寻求改进措施。 五、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 直接作为员工发展计划、培训;薪酬 调整;奖金发放;人事变动的依据 但是我们目前还未制定出以考核结果为基础的薪酬分配 体系和职位升降通道。 2011 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及 2012 年度工作思路 2012.1.12 一、公司绩效管理开展的背景 应运而生 恰逢其时 公司绩效管理开展的背景 • 绩效管理 —— 是管理者确保企业各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活动及成果能够与 • • 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 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落实经营计划目标,组织全员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企业的 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共同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 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和绩效目标提升,企业在这种持续循环中不断提升。 公司在以往的管理中采取的多是针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管控和单一的考核管理,这 种管理考核多存在各管一块,不成体系、不够系统、目标不明、指标不细、考核 不全面等诸多问题。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管理逐步走向模块化、 流程化以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公司适时推出了绩效管理方式。其目的就是提升管 理效率,促进生产经营和公司发展。 二、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积极探索 不断完善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 工作历程: • • • • • • • 2010.11 2010.12 2011.1 2011.2 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及前期准备 工作培训及讨论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指标拟定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绩效考核模拟 运行(与薪酬挂钩),基层管理人员及各职能工作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拟定 2011.3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绩效考核试 运行, 基层管理人员及各职能工作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模拟运行 2011.4 生产及营销系统考核办法调整 2011.7 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基数调整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 • • • • • • 工作流程 各部门每月 6 日前上报本部门“月度(节点)应完成的指标工作计划”至人力资 源部。 各部门次月 6 日前(资产财务部 10 日前)上报所考核评价单位及本单位所属员 工考核结果至人力资源部。 公司领导次月 6 日前将对公司各单位和相关人员考核评价结果报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次月 12 日前将所收集的考核数据汇总分析后上报公司领导并反馈至 各单位。 各单位就本单位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考核结果 有异议的与评价单位进行沟通,并于 14 日前将整改措施和沟通结果报至人力资 源部。 次月 15 日召开上月绩效考核工作例会时人力资源部通报考核结果,评审重大问 题整改措施。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 绩效考核覆盖范围: • 公司所属 3 个子公司, 9 个部门, 5 个分厂; 员工 316 人:其中高层 7 人,总助 4 人, 副总工 2 人,副总会计师 1 人;中层正职 16 人,中层副职 19 人,基层管理及职能岗位人员 267 人。 三、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管控系统逐步完善 目标意识逐渐增强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 1 、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需要公司各部门(分厂)、全 体员工的配合,特别是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需要各部门的 通力协作和充分沟通,才能形成真实可信的数据。因此, 通过绩效考核的开展,各单位就管理工作、经营工作的沟 通更多了,协作精神和磋商的意识增强了。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 2 、通过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我们及时发现了公 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了经营实际与计划目 标之间的差异,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如:通过绩效考核我们发现了管理流程问题和经营计划 分解与实际的偏差问题。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 3 、通过绩效考核,使公司管理网络更为清晰。我们绩效 指标几乎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每个月绩效考 核的实施,都是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检验,可以发现管 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防止管理上出现盲区,为公司管理 升级奠定了基础。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4 、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在提高管理效率、生产效率 的同时,带动公司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自觉推行目标 管理,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行,公司在生 产经营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还因 为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使该工作在 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使绩效 管理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 考核指标中有些未予以量化 权重设置有不平衡现象 基层管理岗位考核指标设置中未严格界定 职责 考核周期的设置不便于发挥监控时效性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考核实施方面 部分考核数据收集困难,且难以确认。 个别员工对考核的认识片面,不理解、 不了解,反 映出宣传培训不够。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面 仅限予以薪酬挂钩 薪酬挂钩方案有待完善 考核结果未按计划执行 2012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 强化意识 优化工具 固化目标 强化执行 2012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强化意识 1 、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工 作目的和意义 的认识,引导员工主动参与绩效管理工作,指导各单位开 展好绩效管理工作。 2012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固化目标 2 、严格按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好各项指标,科学合理 的设置考核指标。为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指 标设置中: • 项目设置:坚持突出重点,安全、质量、成体、效率、效 益将实施全覆盖。 • 权重设置:关注职能,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职能不同, 指标设置中将突出职能。 • 周期设置:倾向时效性,能月度考核的坚持月度考核, 能季度考核的决不在年度考核。 2012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优化工具 • 3 、数据收集分析工作中,深入实际,追根求源,延伸管理。 既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又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客观环境。为制 定原期整改措施收集系统的完整的信息资料。同时加强月度 业务计划管理工作,为绩效考核数据收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 强绩效考核工作时效性。 • 优化数据收集流程,应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2012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强化执行 • • • • • 4 、绩效考核的应用 一是坚持实施依据计划目标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施薪酬分配。对于特殊 情况先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议后予以变更。 二是坚持绩效考核通报公开制,接受公司员工提出的意见,采纳公司员工为提 高考核管理工作所提出的合理建议。 三是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对各位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评议,建立台账 作为员工晋级、降级、调整岗位、调整薪酬的依据。 四是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问责制,对在绩效考核中不认真实施和不积极配合工作 的部门负责人给予相应处罚或处分。如:不按时提交绩效考核报表、借考核徇私 舞弊、打击报复员工、应付差事不认真开展部门考核工作的。 四、完善各专项业务管理考核办法 1 、安全生产 2 、质量管理 3 、成本控制 4 、生产交付 5 、工艺纪律 6 、费用管控 7 、产品研发 8 、精益生产 日监控、日通报、月考核 坚持日清日结,月度考核 加强内部结算管理,物料控制管理办法推行, 回用料使用管理办法推行,能耗管理考核办法 产品交付管理 完善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物流费用管理、招待费管理 新产品研发试制管理 正负激励相结合 预祝各位领导 新春愉快! • 谢谢! 2012 年绩效考核总结汇报 汇报部门:人力资源部 汇报人: 时间: 2013 年 1 月 7 日 汇报内容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二、 2012 年未完成指标原因及具体改进措施 三、 2013 绩效考核改进方向 ( 简述)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一、人力资源部员工 4 人,副经理级以上员工 2 名,现人力资源部经理是, 高级绩效专员。接下来我一一做分析; 二、侯尧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1、 经理财务维度分三项考核,由于 2012 年公司销售收入不太理想和 3 、 4 月、 7 月、 8 月在职人员中离职人员增加,影响了侯经理的绩效分 数,所以一直处于扣分项,随着月份增加,分数处于递增式有所增加。如 图: 百元工资创利和人力资源管理预算费用偏差率,经理这两项是观察项, 没有得分。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2 、。 1. 员工培训满意度,自 3 月份到 12 月份一直都是满分,从 8 月份开始成立 了周末大讲堂,切合到员工工作中实际运用的技能方面的培训,深受员工的 好评。 2. 绩效考核按时完成率,和劳动关系自考核以来都按时完成,没有出现过差 错,一直是满分。 3. 质量体系处于观察项,没有得分。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3、 1. 经理的客户维度占据 PPC55% ,其中普通员工、成熟人才的招聘、 骨干员工流失是侯经理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请看下图,考核以来,侯经理 的成绩: 2. 招聘计划完成率在 6 月和 9 月由于校园招聘影响,导致分数偏低,原 因分析:上级领导决定增加大学生招聘人数,由于校园招聘高峰期在 9-10 月, 6 月的校园招聘不是很理想,学生大部分已经签了协议,而之前与公司签订 协议的同学在 9 月份多数解约,也导致了招聘计划完成率很低。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3. 成熟人才招聘到岗率,从考核分数来看, 3 月份开 始偏低,从 4 月到 12 月平均分在 23.3 分。分析: 2012 年成熟人才计划招聘 9 人,已招聘 8 人。其中 1 名研发部电气工程师,由于要求要从事过畜牧机械 行业的人才,像这样技术性含量比较高的人跳槽很难, 如果用猎头,成本太高,不能接受。总的来说,今年 人力资源部,招聘完成的比较好,人员到岗非常及时。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4. 骨干员工流失人数。 2012 年骨干员工流失人数 4 人,离职原因分析: 1. 成都的员工觉得上班时 间太长,又是单休; 2. 公司组织机构变化,员工 适应不了; 3. 公司优化原因。 经理年度考核允许 1 人成熟人才离职,所 以分数从 5 月份到 11 月份都是 5 分, 12 月份累 计下来分数是 0 。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4、 1. 学习与发展,权重是 0 。经理对部门员工经常也进行内部培训,比如招 聘技巧,比如学习如何制作好 PPT 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所能运用的知识, 非常受用。 2. 部门团队建设,经理也在对部门员工进行全方面培养中。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三、任艳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如下: 1、 财务维度,任艳 3 月份到 12 月这项考核都是满分 5 分,分析: 人力资源部每月预算有员工社保、工资、培训、招聘等费用,如果当月没 有出现意外的支出,每个月基本上预算都很精确。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2、 内部运营维度的四项考核项目,其中质量体系建设是观察项,其余 三项任艳在 3 月份到 12 月份都是满分。作为高级绩效专员,工作主要负责薪 酬绩效的实施、绩效考核按时完成,从 3 月份实施绩效考核,不定时的她组 织每个部门的绩效专员培训学习薪酬绩效体系,月初她都按时完成每个部门 的绩效考核并且整理存档,每月 18 号工资准时发放,薪酬方案的实施也在部 门经理的指导下按计划完成。 一、 2012 年部门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3、 客户维度,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招聘、培训、协助员工关系处理, 2012 年 校园招聘任务比较重,她在 6 月份去了西昌学院、湖南生物环境工程学院 2 所学 校的招聘工作,每个月协助完成员工社保、公积金增减缴费、员工工伤报审。如 图: 二、 2012 年未完成指标原因及具体改进措施 三、 2013 绩效考核改进方向(简述) 2012 年的绩效考核给 2013 年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为此,人力资源部 结合去年的考核中的不足,进行了大致的改进: 1 、由于 2012 年过程性指标导致了部门员工分数偏高的情况下, 2013 年根据部门员工岗位细化了指标准确性、权重,并且导入了领导对员工工作 能力评价考核项占据了 20 分。 2 、 2012 年考核分数与等级没有挂钩, 2013 年会严格按照考核分数进 行划分等级。 3 、 2012 年没有实施绩效面谈,在 2013 年会注重这块,每 1-2 个月, 根据绩效分数,进行一次绩效面谈。 感谢您的关注
58 页
326 浏览
立即下载
【统筹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之 挖掘人力数据,创造管理价值 LOGO * TRANSITION PAGE 目录 第一章 企业需要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第二章 如何开展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人力成本 贵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已从十年前的 8%-15% ,增长到目前 15%—25% ;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 2011 年— 2013 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平均增幅,分别为 22% 、 20.2% 、 17% ,截至 2014 年 7 月 25 日,为 14.2% ; 目前,我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5 项社保的缴费比例,企业为 29.8% , 其中 养老 20% 、医疗 6% 、失业 2% 、工伤 1% 、生育 0.8% ,个人为 11% 左右,合计超 过个人工资的 40% ;如缴纳公积金,企业还将额外增加 8-12% 的成本; 据统计,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 15.9% ,在全球处于高位。每名员工的招聘成本平均占 其职位年薪的 10%—30% ,培训成本占其年薪的 20% 以上,整体离职成本占员工薪酬 30% 以上。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人才管理 难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 2 拉姆 · 查兰 《是时候分拆人力资源部了》 3 HR 专家 人力共享 服务 HRBP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Why ?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果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 —— 彼得 · 德鲁克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LOGO * TRANSITION PAGE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企业需要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如何开展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ERP HR OA 考勤 CRM MES PDM KMS DRP ……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A 甲 乙 丙 丁 B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C D …… 忌: •将人资数据孤立于与运营数据之外 •将人资内部各数据相互孤立 ……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的“五问” 某班组近几个月劳动产出持续下滑。 一问:为什么低于历史平均值? 回答:这个月请假人数增加; 二问:为什么请假人数增加? 回答:事假人数增多; 三问:为什么事假人数增多? 回答:员工积极性不高? 四问:为什么员工积极性不高? 回答:因为对奖金分配方案不满意; 五问:为什么计时计件分配方案不作调整? 回答:因为会涉及到其他班组,车间一直 未能拿出有效办法; ……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一个核心:人才的价值创造 两个重点:效率、效能 三类人群:一线工人、销售人员、技术人员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示例: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LOGO * 第二章 正文 如何开展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 2 3 HR 专家 人力共享 服务 HRBP LOGO * 第一章 正文 企业需要提升 人力资源效能 XX 科技——创造人力资源数据价值 一种思想 一个工具 LOGO *
24 页
446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管理岗】年度工作总结
薪酬管理岗 2020 年工作总结 2020 年,是培训中心站在新起点的一年,也是努力壮大自己稳扎稳打寻求发展的一年。 作为我自己而言,这也是在薪酬管理工作岗位上刚刚起步的一年,这一年里,在上级领导的 指导下、周围同事的帮助下,积极工作,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了上级和中心领导交办的工作 任务,力求尽善尽美。下面,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总结,具体如下: 一、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自从事薪酬管理工作以来,我严格遵守岗位保密制度的原则,完成薪酬管理的各项工作 。 认真做好每月的薪酬发放、薪酬统计工作、考核统计工作,并且在准确、及时发放薪酬工资的 基础上,每月从 OA 中上传当月工资单,让每位职工及时了解自己的工资及变动情况。在让每 位职工了解的同时也是对我个人工作的一种监督,督促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做的更加认真、仔 细。 认真按照中心制定的薪酬分配方案,做好各项薪酬发放的具体工作。一是认真按照各项 考核办法的要求发放薪酬及兑现加分奖励,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职工手中。二是做好薪酬清 算的台帐管理,经常和同事合作联系,做好薪酬总额的清算核对工作;建立了薪酬收支台帐, 并分门别类做好统计,随时方便提供依据。还建立了职工个人薪酬发放明细台帐,全年每个 人每发一分钱都可以有账可寻,如遇职工需要,可以随时提供查询。 二、外聘职工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截止 2020 年底,共有外聘职工 195 人,其中不包括外包外聘职工。外聘职工管理情况复 杂,工资结构多样化,不同岗位考核方法也不同。对于劳务派遣职工,每月在薪酬发放工作 中仔细、细致测算,力求精准,然后积极主动和省人才联系,发送到省人才。由省人才测算社 保需缴金额和管理费用完毕后进行核算和分门别类,与财务处和中洋公司密切联系,保障职 工薪酬能准时发放。同时,也根据其绩效考核情况测算绩效工资部分并精确发放。对于签订劳 务协议的外聘职工,认真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做好薪酬及绩效考核发放的具体工作,以最准 确的数据、最快的速度,将薪酬测算出来到财务处,确保了薪酬发放的及时和畅通。 三、完成各项工资清查工作和报表工作 -1- 接上级要求,2020 年统计清查工作繁重复杂。今年,我完成 09 年退休职工津贴补贴清查 工作、2017 在职津贴补贴清理上报工作、2017 年交通部直属单位劳动工资统计报表清查上报 工作及 2020 年交通部直属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工作。这些统计工作政策性强,数据要求精 确,内容繁琐复杂,我加班加点查询各种资料,确定各项数据,明确分类、细致汇总、精益求 精,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此项工作任务。 四、薪级工资,公积金、个税等测算发放工作 根据要求,2020 年,完成职工薪级工资的核算上报,并每月按照标准准确发放。对薪酬 结构做统一细致的调整及管理,以便薪酬组成更加合理和透明化,让职工更清楚了解发放情 况。严格按照文件,科学、合理地做好公积金、个税的测算并实施,有效保障了职工福利的准 时发放。 五、工资档案的整理核查校对工作 平时做好日常工作以外,对于职工工资档案,还需要进行大批量的筛查和核对整理。这 项工作政策性高,要求不能有任何失误,我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翻阅大量过去的工资档 案资料及人员数据库,精确时间、级别等各方面数据,做好工资档案的整理工作。 六、职工保险的缴纳工作 根据要求,为每位签订合同的员工缴纳了养老、生育、工伤、医疗、失业保险,根据其收入 水平为社保局提供数据,并对其个人缴纳部分进行准确测算。 七、评估费等核算发放工作 作为集船员考试、职工培训、党校教育、船员培训和搜救训练齐头并进,多功能、可持续的 发展的培训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分类也多,每月的船员评估费、教师课酬等都有很大的金 额数据。作为一名薪酬管理员,核算这些数据也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一项。我认真根据管理办法, 细致的核算评估费、课酬、监考费等多项数据,并及时发放到员工手中。 八、临时用工薪酬管理工作 鉴于单位建设发展对于一些专业临时人员的大量需求,自年初就配合后勤部门管理临时 -2- 用工情况的薪酬发放,深入细致了解其用工情况,并对每月酬金发放进行统计并备档。 九、协助完成其他相关人事工作 人教处日常工作多样化,在平日中,我也会协助同事去完成本部门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 例如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协助人教处同事组织了本部门及其他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工 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各方面的学习,并且通过考试的形式检验了学习成果,很好的完成了 2020 年度各项培训计划的实施。例如在 2020 年军训会操中,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半军事化会操 拍摄中做好前期准备和后期工作,并在其他职工离开、所有工作结束后做好收尾工作等等。 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 的工作作风。在为职工服务上,我坚持给一片微笑,一声问候,需要我办的事项,及时给予 办理,不能办理的事项,做好解释和沟通。2020 年,我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领导和同 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但是,工作中仍需继续精进业务,弥补不足,不少地方有 待提高增强。在 2021 年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进:努力学习文件精神,掌握业务知识, 提高业务技能,争取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基础上,能够给领导提供更多更好的合理化建议;虚 心接受领导、同事的指导,完善自我,更好的为所有职工做好人力资源的后勤保障工作。 -3-
3 页
394 浏览
立即下载
1、绩效考核手册(月度考核、年终考核).
某集团有限公司 绩效考核手册 目 录 第 一 章 总 则 ................................................ 1 第 二 章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 4 第 三 章 绩 效 考 核 评 分 .................................... 7 第 三 章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流 程 ............................. 11 第 五 章 绩 效 考 核 申 诉 ................................... 13 第 六 章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使 用 与 保 存 .................... 14 第 七 章 附 录 ................................................ 15 1.1 绩 效 考 核 意 义 ................................................ 1.2 绩 效 考 核 原 则 ................................................ 1.3 绩 效 考 核 周 期 ................................................ 1.4 绩 效 考 核 适 用 对 象 ....................................... 1.5 绩 效 考 核 关 系 .............................................. 1 1 2 2 3 2.1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 4 2.2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 6 3.1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 7 3.2 季 度 和 年 度 考 核 总 分 --P 值 的 处 理 方 法 ............ 8 3.3 考 核 等 级 评 定 中 的 注 意 事 项 ......................... 9 4.1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的 各 阶 段 ................................ 11 4.2 考 核 结 果 使 用 .............................................. 11 5.1 申 诉 条 件 ..................................................... 5.2 申 诉 形 式 ..................................................... 5.3 申 诉 处 理 ..................................................... 5.4 申 诉 反 馈 ................................................... 13 13 13 13 6.1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保 存 ....................................... 14 6.2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查 阅 权 限 ................................ 14 7.1 考 核 手 册 修 订 .............................................. 15 7.2 考 核 指 标 调 整 .............................................. 15 7.3 考 核 手 册 解 释 .............................................. 15 附 件 : ........................................................ 16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 、 、 、 、 、 、 、 、 、 季 度 年 度 绩 效 部 门 部 门 子 公 子 公 考 核 KPI 考 能 力 考 考 考 满 满 司 司 申 核 考 核 核 核 意 意 满 满 诉 评 核 表 表 汇 度 度 意 意 表 分 评 ....................................... ....................................... 总 表 ................................ 调 查 表 ............................. 调 查 汇 总 表 ...................... 度 调 查 表 ......................... 度 调 查 汇 总 表 .................. ....................................... 标 准 表 ............................. 分 说 明 表 ......................... 第1页 16 18 20 21 23 24 26 27 28 29 第一章 总则 1.1 绩 效 考 核 意 义 第 一 条 绩 效 考 核 目 的 通 过 对 个 人 绩 效 进 行 管 理 和 评 估 , 提 高 个 人 的 工 作 能 力 和 工 作 绩 效 , 从 而 提 高 组 织 整 体 的 工 作 效 能 , 最 终 实 现 组 织 战 略 目 标 绩 效 考 核 是 在 一 定 期 间 内 , 科 学 、 动 态 地 衡 量 员 工 工 作 状 况 和 效 果 的 考 核 方 式 , 通 过 制 定 有 效 、 客 观 的 考 核 标 准 , 对 员 工 进 行 评 定 , 旨 在 进 一 步 激 发 员 工 的 工 作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 提 高 员 工 工 作 效 率 和 基 本 素 质 绩 效 考 核 使 各 级 管 理 者 明 确 了 解 下 属 的 工 作 状 况 , 通 过 对 下 属 的 工 作 绩 效 评 估 , 管 理 者 能 充 分 了 解 本 部 门 的 人 力 资 源 状 况 , 有 针 对 性 地 提 出 改 进 措 施 , 有 利 于 提 高 本 部 门 的 工 作 效 率 第 二 条 绩 效 考 核 用 途 了 解 员 工 对 组 织 的 业 绩 贡 献 为 员 工 的 薪 酬 决 策 提 供 依 据 了 解 员 工 和 部 门 对 培 训 工 作 的 需 要 为 员 工 的 晋 升 、 降 职 、 调 职 和 离 职 提 供 依 据 为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提 供 基 础 信 息 第2页 1.2 绩 效 考 核 原 则 第 三 条 绩 效 考 核 原 则 : 公 开 的 原 则 : 考 核 标 准 的 制 定 是 通 过 协 商 和 讨 论 完 成 的 , 考 核 过 程 是 公 开 的 、 制 度 化 的 客 观 的 原 则 : 用 事 实 说 话 , 评 价 判 断 建 立 在 事 实 的 基 础 上 沟 通 的 原 则 : 考 核 人 在 对 被 考 核 者 进 行 绩 效 考 核 的 过 程 中 , 需 要 与 被 考 核 者 进 行 充 分 沟 通 , 听 取 被 考 核 者 对 自 己 工 作 的 评 价 与 意 见 , 使 考 核 结 果 公 正 、 合 理 , 能 够 促 进 绩 效 改 善 时 效 性 原 则 : 绩 效 考 核 是 对 考 核 期 内 工 作 成 果 的 综 合 评 价 , 不 应 将 本 考 核 期 之 前 的 表 现 强 加 于 本 次 的 考 核 结 果 中 , 也 不 能 取 近 期 的 业 绩 或 比 较 突 出 的 一 两 个 成 果 来 代 替 整 个 考 核 期 的 业 绩 1.3 绩 效 考 核 周 期 第 四 条 绩 效 考 核 时 间 安 排 公 司 绩 效 考 核 包 括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季 度 考 核 一 年 开 展 四 次 , 考 核 员 工 每 季 度 的 工 作 表 现 ; 考 核 实 施 时 间 是 每 季 度 结 束 后 第 一 个 月 , 具 体 如 下 : 第 一 季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3 月 31 日 — 4 月 15 日 第 二 季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6 月 30 日 — 7 月 15 日 第 三 季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9 月 30 日 — 10 月 15 日 第 四 季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12 月 31 日 — 第 二 年 1 月 15 日 第3页 年 度 考 核 一 年 开 展 一 次 , 年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12 月 31 日 — 第 二 年 1 月 31 日 1.4 绩 效 考 核 适 用 对 象 第 五 条 绩 效 考 核 适 用 于 公 司 所 有 正 式 员 工 , 但 不 适 用 于 以 下 人 员 : 公 司 总 裁 股 份 公 司 总 经 理 兼 职 、 特 约 人 员 试 用 期 员 工 公 司 临 时 工 岗 位 季 度 考 核 期 内 累 计 不 到 岗 超 过 1个 月 的 员 工 不 参 与 本 季 度 考 核 年 度 考 核 期 内 累 计 不 到 岗 超 过 3 个 月 ( 包 括 请 假 与 其 它 各 种 原 因 缺 岗 ) 的 员 工 不 参 与 本 年 度 考 核 1.5 绩 效 考 核 关 系 第 六 条 绩 效 考 核 关 系 被 考 核 者 是 指 接 受 考 核 的 对 象 , 包 括 公 司 副 总 经 理 、 各 部 门 经 理 和 普 通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者 是 被 考 核 者 的 直 接 管 理 上 级 , 绩 效 第4页 考 核 者 需 要 熟 练 掌 握 绩 效 考 核 相 关 表 格 、 流 程 考 核 制 度 , 做 到 与 被 考 核 者 的 及 时 沟 通 与 反 馈 公 正 地 完 成 考 核 工 作 考 核 结 果 审 核 者 是 考 核 者 的 直 接 上 级 即 被 考 核 者 的 跨 级 上 级 , 主 要 作 用 是 对 考 核 结 果 的 审 核 接 受 被 考 核 者 对 考 核 结 果 的 申 述 人 力 资 源 部 组 织 并 监 督 各 部 门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过 程 , 并 将 评 估 结 果 汇 总 上 报 总 裁 审 定 总 裁 是 考 核 结 果 的 最 终 审 定 者 第5页 第二章 绩效考核内容 2.1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第 七 条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季 度 考 核 内 容 是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 即 关 键 业 绩 考 核 指 标 确 定 KPI 应 以 岗 位 职 务 说 明 书 为 基 础 , 详 细 了 解 该 岗 位 工 作 内 容 并 找 出 主 要 工 作 产 出 在 能 够 反 映 被 考 核 人 的 所 有 评 价 指 标 中 , 选 择 最 重 要 的 2-5 个 最 能 反 映 出 被 考 核 人 业 绩 的 评 价 指 标 作 为 KPI 指 标 制 定 KPI 指 标 应 兼 顾 公 司 长 期 目 标 和 短 期 利 益 的 结 合 选 择 KPI 的 原 则 : 一 是 对 工 作 业 绩 产 生 重 大 影 响 的 工 作 内 容 , 二 是 占 用 大 量 工 作 时 间 的 工 作 内 容 第 八 条 KPI 指 标 介 绍 KPI 指 标 需 要 针 对 岗 位 工 作 进 行 设 计 。 除 了 体 现 岗 位 具 体 特 点 的 KPI 指 标 , 为 体 现 某 总 部 的 管 理 特 点 , 季 度 工 作 评 价 、 内 部 满 意 度 作 为 通 用 的 KPI 指 标 季 度 工 作 评 价 : 季 度 工 作 评 价 指 标 只 在 考 核 部 门 经 理 ( 或 部 门 第 一 负 责 人 ) 及 以 上 员 工 时 使 用 , 主 要 考 核 该 季 度 计 划 任 务 完 成 情 况 , 包 括 完 成 的 数 量 、 质 量 和 效 率 ; 被 考 核 员 工 提 供 季 度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作 为 评 价 依 据 , 该 报 告 包 括 计 第6页 划 内 容 和 计 划 完 成 情 况 、 该 季 度 的 工 作 总 结 、 以 及 下 季 度 的 工 作 建 议 及 计 划 ; 直 接 上 级 参 考 季 度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进 行 评 分 内 部 满 意 度 : 内 部 满 意 度 包 括 部 门 满 意 度 和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1. 部 门 满 意 度 : 部 门 满 意 度 由 总 部 本 部 门 以 外 的 全 部 其 它 部 门 评 价 , 评 价 部 门 负 责 人 综 合 本 部 门 内 其 他 员 工 的 意 见 对 被 评 价 部 门 进 行 评 分 ; 详 细 内 容 见 《 部 门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 2.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主 要 评 价 对 集 团 下 属 分 、 子 公 司 业 务 指 导 工 作 , 评 价 内 容 包 括 需 求 了 解 、 解 决 问 题 、 工 作 指 导 、 信 息 沟 通 、 人 才 培 养 、 工 作 态 度 和 方 法 , 由 分 、 子 公 司 对 口 部 门 的 负 责 人 对 被 评 价 部 门 进 行 评 分 3. 内 部 满 意 度 评 价 对 象 : 与 子 、 分 公 司 各 部 门 没 有 直 接 的 业 务 指 导 和 管 理 关 系 的 部 门 ( 包 括 证 券 部 、 期 货 与 对 外 贸 易 部 、 发 展 部 、 CI 委 员 会 、 企 划 部 、 审 计 室 、 监 察 室 、 总 经 办 、 总 裁 办 ) , 只 评 价 部 门 满 意 度 ; 对 子 公 司 对 口 部 门 有 直 线 领 导 和 管 理 职 能 的 部 门 ( 包 括 人 力 资 源 部 、 生 产 部 、 品 管 部 、 原 料 部 、 市 场 部 、 财 务 部 、 办 公 室 , 技 术 中 心 ) 则 评 价 部 门 满 意 度 和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 部 门 满 意 度 和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各 占 50% 的 权 重 4. 内 部 满 意 度 统 计 : 人 力 资 源 部 收 集 总 部 各 部 门 满 意 度 评 分 和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评 分 结 果 , 并 进 行 汇 总 处 理 ; 其 中 , 各 部 门 及 子 公 司 对 人 力 资 源 部 的 内 部 满 意 度 评 分 结 果 直 接 送 交 第7页 总 经 理 , 由 其 进 行 结 果 处 理 其 它 KPI 指 标 : 除 了 季 度 工 作 评 价 和 满 意 度 调 查 外 , 其 它 的 KPI 指 标 根 据 职 位 的 具 体 工 作 而 定 第 九 条 KPI 指 标 体 系 KPI 体 系 包 括 KPI 组 成 表 和 计 算 方 法 说 明 表 KPI 组 成 表 : KPI 组 成 表 的 内 容 包 括 KPI 指 标 名 称 、 指 标 说 明 、 权 重 、 信 息 来 源 、 计 算 方 法 和 考 核 目 的 ; 其 中 , KPI 指 标 说 明 是 指 KPI 指 标 的 具 体 内 容 ; 权 重 是 指 每 一 项 KPI 指 标 所 占 的 比 重 ; 信 息 来 源 是 指 评 价 该 项 指 标 所 需 数 据 或 信 息 的 渠 道 计 算 方 法 是 指 评 分 的 依 据 和 标 准 计 算 方 法 说 明 表 : 计 算 方 法 说 明 表 是 对 KPI 指 标 的 细 化 , 说 明 对 该 KPI 指 标 进 行 评 分 的 维 度 , 内 容 包 括 评 分 项 目 、 权 重 、 得 分 和 加 权 得 分 2.2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第 十 条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包 括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 能 力 、 态 度 和 季 度 KPI 考 核 平 均 成 绩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考 核 年 度 计 划 完 成 情 况 。 被 考 核 员 工 提 供 年 度 工 作 总 结 , 内 容 包 括 本 年 计 划 目 标 、 计 划 完 成 情 况 、 对 上 阶 段 的 工 作 总 结 、 以 及 下 阶 段 的 工 作 计 划 ; 直 接 上 级 根 据 员 工 总 结 报 告 进 行 评 分 季 度 KPI 考 核 平 均 成 绩 : 全 年 季 度 KPI 考 核 成 绩 的 平 均 值 第8页 能 力 考 核 : 能 力 考 核 主 要 对 被 考 核 者 所 在 岗 位 所 需 的 核 心 能 力 进 行 考 核 态 度 考 核 : 工 作 态 度 是 员 工 对 其 所 在 岗 位 工 作 的 认 知 程 度 和 努 力 程 度 ; 态 度 考 核 选 取 对 工 作 业 绩 能 够 产 生 较 大 影 响 的 考 核 内 容 , 如 团 队 合 作 、 工 作 积 极 主 动 性 等 第9页 第三章 绩效考核评分 3.1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第 十 一 条 季 度 考 核 评 分 KPI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 从 高 到 低 分 为 10 、 8 、 6 、 4 、 2 、 0 分 共 六 个 等 级 , 每 个 等 级 的 标 准 如 下 : 1. 出 色 , 10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大 大 超 越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之 前 完 成 任 务 , 并 且 完 成 任 务 的 数 量 、 质 量 显 著 超 出 规 定 的 标 准 , 得 到 来 自 客 户 的 高 度 评 价 , 给 公 司 带 来 预 期 外 的 较 大 收 益 2. 优 秀 , 8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超 出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严 格 按 照 规 定 的 时 间 要 求 完 成 任 务 , 在 数 量 、 质 量 上 超 出 明 显 规 定 的 标 准 , 获 得 客 户 的 满 意 , 超 过 公 司 预 期 目 标 3. 良 好 , 6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达 到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基 本 上 达 到 规 定 的 时 间 、 数 量 、 质 量 等 工 作 标 准 , 没 有 客 户 不 满 意 , 达 到 公 司 预 期 目 标 4. 需 改 进 , 4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基 本 达 到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偶 有 小 的 疏 漏 , 有 时 在 时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达 不 到 规 定 的 工 作 标 准 , 偶 尔 有 客 户 的 投 诉 , 并 没 有 给 公 司 造 成 较 大 的 不 良 影 响 5. 不 良 , 2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显 著 低 于 正 第 10 页 常 工 作 标 准 的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工 作 中 出 现 较 大 的 失 误 , 或 在 时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与 规 定 的 工 作 标 准 相 距 甚 远 , 经 常 突 击 完 成 任 务 , 经 常 有 投 诉 发 生 , 给 公 司 造 成 较 大 的 损 失 或 不 良 影 响 6. 差 , 0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根 本 没 有 达 到 正 常 工 作 标 准 的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工 作 中 出 现 大 的 失 误 , 或 在 时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与 规 定 的 工 作 标 准 相 距 很 大 , 由 于 主 观 原 因 没 有 完 成 任 务 , 有 重 大 投 诉 发 生 , 给 公 司 造 成 大 损 失 或 不 良 影 响 考 核 评 分 时 只 能 从 这 六 个 等 级 中 选 择 , 当 选 择 10 和 2 、 0 时 必 须 有 具 体 的 事 例 说 明 第 十 二 条 年 度 考 核 评 分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 评 分 参 照 季 度 KPI 打 分 标 准 , 该 项 权 重 占 年 度 考 核 成 绩 30% 态 度 考 核 评 分 : 评 分 参 照 季 度 KPI 打 分 标 准 , 该 项 权 重 占 年 度 考 核 成 绩 10% 能 力 考 核 评 分 : 评 分 参 照 《 能 力 考 核 评 分 说 明 表 》 , 该 项 权 重 占 年 度 考 核 成 绩 10% 季 度 KPI 考 核 平 均 成 绩 : 全 年 季 度 KPI 考 核 成 绩 的 算 术 平 均 成 绩 , 该 项 权 重 占 年 度 考 核 成 绩 50% 3.2 季 度 和 年 度 考 核 总 分 --P 值 的 处 理 方 法 第 十 三 条 季 度 和 年 度 考 核 总 分 — P值 的 计 算 方 法 第 11 页 被 考 核 人 的 各 项 考 核 指 标 的 得 分 乘 以 权 重 再 相 加 得 出 考 核 总 分 P值 第 十 四 条 考 核 等 级 划 分 : 全 体 员 工 的 考 核 得 分 划 分 为 S、 A、 B、 C、 D五 个 等 级 S 代 表 卓 越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7.50P≤10.00 A 代 表 优 秀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6.50P≤7.50 B 代 表 良 好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5.50P≤6.50 C 代 表 不 合 格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4.50P≤5.50 D 代 表 不 胜 任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P≤4.50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仅 供 参 考 , 最 终 等 级 的 确 定 需 要 根 据 强 制 分 配 比 例 把 员 工 的 考 核 得 分 进 行 排 队 划 分 第 十 五 条 等 级 强 制 分 布 考 核 结 果 为 S级 的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高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5% ; 考 核 结 果 为 A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高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10% ; 考 核 结 果 为 C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低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10% ; 考 核 结 果 为 D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低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5% 如 果 考 核 结 果 基 本 符 合 上 述 比 例 分 布 , 则 按 该 考 核 结 果 执 行 如 果 员 工 考 核 得 分 整 体 偏 高 或 偏 低 , 则 全 体 员 工 的 考 核 得 分 按 高 低 顺 序 排 列 , 并 按 得 分 排 序 划 定 五 个 区 间 , 对 应 S 、 A 、 B 、 C 、 D 五 个 等 级 ; 其 中 , 考 核 结 果 为 S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高 于 被 第 12 页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5% ; 考 核 结 果 为 A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高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10% ; 考 核 结 果 为 C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低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10% ; 考 核 结 果 为 D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低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5% 在 划 分 等 级 时 , S等 级 可 以 空 缺 , D等 级 不 可 空 缺 对 于 表 现 优 秀 但 没 有 被 评 为 S、 A等 的 员 工 , 可 以 由 该 员 工 直 接 上 级 向 人 力 资 源 部 提 出 申 请 , 并 提 供 事 例 证 明 , 由 总 裁 审 批 确 定 总 裁 有 权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对 考 核 结 果 等 级 分 配 进 行 调 整 3.3 考 核 等 级 评 定 中 的 注 意 事 项 第 十 六 条 考 核 评 分 注 意 事 项 各 级 考 核 人 在 评 分 时 应 该 合 理 客 观 , 自 觉 控 制 比 例 经 人 力 资 源 部 核 实 , 对 于 打 分 不 符 实 的 , 需 对 被 考 核 人 重 新 考 核 ; 并 报 请 总 裁 批 准 , 对 考 核 人 的 当 期 考 核 结 果 降 一 个 等 级 处 理 第 十 七 条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当 被 考 核 人 的 单 项 考 核 指 标 得 分 为 10 和 2 、 0 时 , 考 核 人 需 要 有 具 体 的 典 型 事 例 说 明 , 并 填 写 《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 , 与 考 核 表 一 起 提 交 人 力 资 源 部 当 被 考 核 人 的 年 度 能 力 考 核 得 分 小 于 等 于 3分 或 第 13 页 大 于 等 于 8分 时 , 考 核 人 需 要 有 具 体 的 典 型 事 例 说 明 , 并 填 写 《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 , 与 考 核 表 一 起 提 交 人 力 资 源 部 第 十 八 条 当 员 工 的 考 核 等 级 为 D时 , 该 员 工 的 跨 级 领 导 需 要 与 其 进 行 面 谈 沟 通 第 十 九 条 当 员 工 的 考 核 等 级 为 S 级 和 D 级 时 , 需 要 由 总 裁 进 行 最 终 审 定 第 14 页 第四章 绩效考核实施流程 4.1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的 各 阶 段 第 二 十 条 整 个 绩 效 考 核 过 程 分 为 3 个 阶 段 , 构 成 完 整 的 绩 效 管 理 循 环 。 这 三 个 阶 段 是 : 计 划 沟 通 阶 段 、 计 划 实 施 阶 段 、 考 核 阶 段 第 二 十 一 条 计 划 沟 通 步 骤 第 一 步 , 考 核 人 和 被 考 核 人 进 行 上 一 个 考 核 期 的 目 标 完 成 情 况 和 绩 效 考 核 情 况 回 顾 第 二 步 , 考 核 人 和 被 考 核 人 明 确 考 核 期 内 的 工 作 任 务 、 工 作 重 点 、 需 要 完 成 的 目 标 第 二 十 二 条 计 划 实 施 阶 段 被 考 核 人 按 照 本 考 核 期 的 工 作 计 划 开 展 工 作 , 达 成 工 作 目 标 考 核 人 根 据 工 作 计 划 , 指 导 、 监 督 、 协 调 下 属 员 工 的 工 作 进 程 , 并 记 录 重 要 的 工 作 表 现 第 二 十 三 条 考 核 阶 段 分 绩 效 评 估 、 绩 效 审 核 和 结 果 反 馈 三 个 步 骤 绩 效 评 估 : 考 核 人 根 据 被 考 核 人 在 考 核 期 内 的 工 作 表 现 和 考 核 标 准 , 对 被 考 核 者 评 分 绩 效 审 核 : 被 考 核 者 的 跨 级 领 导 和 人 力 资 源 部 对 考 核 结 果 进 行 审 核 , 并 负 责 处 理 绩 效 评 估 过 程 中 所 发 生 的 争 议 结 果 反 馈 : 人 力 资 源 部 将 审 核 后 的 结 果 反 馈 给 考 核 人 , 由 考 核 人 和 被 考 核 人 进 行 沟 通 , 并 讨 论 绩 效 改 进 的 方 式 和 途 径 第 15 页 4.2 季 度 考 核 结 果 使 用 第 二 十 四 条 季 度 考 核 结 果 决 定 员 工 次 季 度 各 月 标 准 工 资 中 浮 动 部 分 的 发 放 比 例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S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按 月 发 放 该 员 工 标 准 工 资 浮 动 部 分 的 150%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A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按 月 发 放 该 员 工 标 准 工 资 浮 动 部 分 的 125%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B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按 月 发 放 该 员 工 标 准 工 资 浮 动 部 分 的 100%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C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按 月 发 放 该 员 工 标 准 工 资 浮 动 部 分 的 50%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D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不 发 放 标 准 工 资 的 浮 动 部 分 4.3 年 度 考 核 结 果 使 用 第 二 十 五 条 年 度 考 核 结 果 用 做 员 工 薪 酬 调 整 、 年 度 奖 金 发 放 、 晋 级 和 培 训 的 依 据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达 到 S 级 的 员 工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的 150%, 在 本 人 所 在 职 业 发 展 序 列 中 晋 升 二 级 , 并 相 应 调 整 标 准 工 资 等 级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达 到 A 级 的 员 工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的 125%, 在 本 人 所 在 职 业 发 展 序 列 中 晋 升 一 级 , 并 相 应 调 整 标 准 工 资 等 级 连 续 二 年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达 到 B 级 的 员 工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的 100%, 在 本 人 所 在 职 业 发 展 序 列 中 晋 升 一 级 , 第 16 页 并 相 应 调 整 标 准 工 资 等 级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C 级 的 员 工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的 50%, 建 议 培 训 和 转 岗 , 或 者 在 原 岗 位 留 用 但 职 业 发 展 等 级 降 一 级 , 并 相 应 调 整 标 准 工 资 等 级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D 级 或 连 续 两 年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C 级 的 员 工 应 被 安 排 待 岗 , 待 岗 期 间 薪 酬 标 准 参 照 当 地 最 低 工 资 标 准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D级 员 工 不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第 二 十 六 条 人 力 资 源 部 应 在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结 束 二 周 内 向 总 裁 提 交 员 工 调 薪 提 案 , 总 裁 最 终 确 定 员 工 调 薪 名 单 第 二 十 七 条 人 力 资 源 部 需 以 书 面 形 式 通 知 调 薪 员 工 , 并 将 员 工 调 整 后 的 工 资 级 别 通 知 财 务 部 第 17 页 第五章 绩效考核申诉 5.1 申 诉 条 件 第 二 十 八 条 在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和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过 程 中 , 员 工 如 认 为 受 不 公 平 对 待 或 对 考 核 结 果 感 到 不 满 意 , 有 权 在 考 核 期 间 或 考 核 结 束 10 天 内 直 接 向 人 力 资 源 部 申 诉 5.2 申 诉 形 式 第 二 十 九 条 员 工 向 人 力 资 源 部 就 考 核 问 题 提 出 申 诉 时 需 要 填 写 《 考 核 申 诉 表 》 , 提 交 人 力 资 源 部 ; 人 力 资 源 部 负 责 将 员 工 申 诉 统 一 记 录 备 案 , 并 将 《 考 核 申 诉 表 》 和 申 诉 记 录 提 交 人 力 资 源 部 经 理 5.3 申 诉 处 理 第 三 十 条 申 诉 评 审 人 力 资 源 部 与 申 诉 人 核 实 后 , 对 其 申 诉 报 告 进 行 审 核 , 并 组 织 由 申 诉 人 直 接 领 导 、 申 诉 人 跨 级 领 导 和 人 力 资 源 部 经 理 组 成 的 申 诉 评 审 会 , 对 申 诉 评 审 处 理 第 三 十 一 条 处 罚 措 施 如 果 申 诉 事 实 成 立 , 除 对 考 核 人 降 一 个 考 核 等 级 处 罚 外 , 情 节 严 重 的 还 将 依 据 有 关 制 度 规 定 进 行 处 理 5.4 申 诉 反 馈 人 力 资 源 部 在 申 诉 评 审 完 成 后 2天 内 将 申 诉 评 审 处 理 结 果 反 馈 给 申 诉 人 第 18 页 第六章 绩效考核文件使用与保存 6.1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保 存 第 三 十 二 条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由 人 力 资 源 部 统 一 保 存 6.2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查 阅 权 限 第 三 十 三 条 考 核 结 果 保 密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和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结 果 实 行 保 密 制 度 , 考 核 者 只 能 将 考 核 结 果 通 知 被 考 核 者 本 人 不 得 告 知 第 三 者 第 三 十 四 条 为 了 达 到 存 放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工 作 的 目 的 ,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设 定 查 阅 权 限 , 以 便 于 相 关 员 工 查 阅 文 件 ; 查 阅 权 限 分 为 查 阅 和 复 印 二 种 , 查 阅 或 复 印 考 核 文 件 都 需 要 查 阅 人 签 字 各 部 门 经 理 在 以 下 情 况 有 权 查 阅 其 下 属 考 核 资 料 , 但 不 得 跨 部 门 查 阅 1. 为 了 解 下 属 员 工 历 年 绩 效 考 核 情 况 2. 在 岗 位 轮 换 过 程 中 , 为 了 解 相 关 部 门 员 工 的 绩 效 考 核 情 况 总 裁 、 总 经 理 有 权 查 阅 公 司 全 体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总 裁 、 总 经 理 有 权 复 印 全 体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人 力 资 源 部 经 理 在 总 裁 授 权 的 条 件 下 有 权 复 印 全 体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第 19 页 第七章 附录 7.1 考 核 手 册 修 订 第 三 十 五 条 由 于 实 际 情 况 发 生 变 化 需 要 对 本 考 核 手 册 进 行 修 订 时 , 由 人 力 资 源 部 草 拟 修 改 方 案 , 提 交 总 裁 审 批 后 执 行 7.2 考 核 指 标 调 整 第 三 十 六 条 当 因 公 司 经 营 策 略 变 化 需 对 考 核 指 标 和 权 重 进 行 调 整 时 , 由 总 经 理 提 出 调 整 意 见 , 人 力 资 源 部 拟 定 调 整 方 案 , 经 总 裁 审 批 后 实 施 第 三 十 七 条 当 因 组 织 结 构 调 整 、 员 工 工 作 内 容 变 更 等 原 因 , 需 对 考 核 指 标 和 权 重 进 行 调 整 时 , 由 各 部 门 负 责 人 向 人 力 资 源 部 提 交 申 请 , 人 力 资 源 部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拟 定 方 案 , 经 总 裁 审 批 后 实 施 7.3 考 核 手 册 解 释 第 三 十 八 条 本 考 核 手 册 由 人 力 资 源 部 负 责 解 释 第 20 页 附件: 附 件 一 、 季 度 考 核 表 编 号 年 季度某公司员工考核用表 部 门 姓 名 岗 位 KPI 权 重 (100 KPI 内 容 KPI1 合 计 KPI2 合 计 KPI3 合 计 KPI4 合 计 KPI5 合 计 总 计 考 核 人 签 名 考 核 等 级 人 力 资 源 部 意 见 第 21 页 得 分 权 重 (100%) 加 权 得 分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1. 评 分 为 10 的 考 核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2. 评 分 为 2 、 0 的 考 核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考 核 者 对 被 考 核 者 的 工 作 改 进 建 议 第 22 页 附 件 二 、 年 度 考 核 表 编 号 年某公司员工年度考核表 姓 名 部 门 岗 考 核 项 目 权 重 (100 %) 考 核 内 容 得 分 权 重 (100 %)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30 能 力 10 合 计 态 度 10 合 计 季 度 KPI 考 核 平 均 成 绩 资 源 部 填 写 ) 总 计 考 签 人 源 见 核 人 名 力 资 部 意 第 23 页 ( 人 力 50 加 权 得 分 位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1. 评 分 为 10 的 考 核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2. 评 分 为 2 、 0 的 考 核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考 核 者 对 被 考 核 者 的 工 作 改 进 建 议 第 24 页 附 件 三 、 绩 效 考 核 汇 总 表 年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汇总表 各 季 度 考 核 成 绩 部 门 岗 位 姓 名 一 成 绩 等 级 二 成 绩 第 25 页 等 级 四 三 成 绩 等 级 成 绩 等 级 季 度 KPI 成 绩 平 均 年 度 考 核 得 分 年 度 考 核 等 级 附 件 四 、 部 门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某 公 司 部 门 满 意 度 评 价 表 评 价 部 门 评 价 时 间 被 评 价 部 门 评 价 项 目 1 对 公 司 内 部 各 部 门 服 务 与 工 作 支 持 的 主 动 性 2 部 门 内 人 员 的 专 业 技 能 、 工 作 方 法 3 同 上 个 考 核 期 相 比 , 在 本 考 核 期 内 的 工 作 改 进 与 提 升 4 部 门 间 工 作 任 务 承 诺 的 实 现 5 部 门 整 体 工 作 效 率 7 部 门 间 业 务 信 息 的 传 递 与 沟 通 效 率 8 对 工 作 意 见 的 采 纳 并 应 用 于 工 作 中 9 从 公 司 整 体 利 益 出 发 处 理 部 门 之 间 事 务 备 源 中 接 注 部 , 送 : , 对 交 评 由 人 总 总 价 部 门 将 人 力 资 源 力 资 源 部 经 理 得 分 计 评 分 结 果 送 交 人 力 资 部 进 行 汇 总 处 理 ; 其 的 评 价 得 分 结 果 , 直 第 26 页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1. 评 分 为 10 的 评 价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2. 评 分 为 2 、 0 的 评 价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评 价 者 对 被 评 价 者 的 工 作 改 进 建 议 第 27 页 附 件 五 、 部 门 满 意 度 调 查 汇 总 表 某 公 司 部 门 满 意 度 调 查 汇 总 表 评 价 部 门 被 评 价 部 门 原 生 品 市 财 办 人 CI 审 监 技 料 产 管 场 务 公 力 委 计 察 术 部 部 部 部 部 室 资 部 室 中 源 心 部 原 料 生 产 品 管 市 场 财 务 办 公 人 力 资 CI 委 审 计 监 察 技 术 发 展 企 划 证 券 期 货 总 经 满 意 度 第 28 页 发 企 证 期 总 总 展 划 券 货 经 裁 部 部 部 部 办 办 附 件 六 、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编 号 年 某 公 司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评 价 公 司 被 评 价 部 门 项 目 内 容 权 重 (100%) 需 求 了 解 积 极 主 动 了 解 子 公 司 工 作 上 的 需 求 10 及 时 性 10 内 容 适 用 、 权 威 有 效 性 10 工 作 指 导 评 价 部 门 得 分 合 计 解 决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有 效 率 10 解 决 方 案 合 理 有 效 10 合 计 信 息 沟 通 主 动 、 及 时 20 人 才 培 养 注 意 子 公 司 人 员 的 知 识 技 能 的 提 高 10 工 作 态 度 和 方 法 态 度 积 极 , 方 法 有 效 20 总 计 备 源 中 接 注 部 , 送 : , 对 交 评 由 人 总 价 人 力 经 100 部 门 将 评 分 结 果 送 交 人 力 资 力 资 源 部 进 行 汇 总 处 理 ; 其 资 源 部 的 评 价 得 分 结 果 , 直 理 第 29 页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1. 评 分 为 10 的 评 价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2. 评 分 为 2 、 0 的 评 价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评 价 者 对 被 评 价 者 的 工 作 改 进 建 议 附 件 七 、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调 查 汇 总 表 某 公 司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第 30 页 调 查 汇 总 表 子 公 司 名 称 满 度 分 原 料 部 生 产 部 品 管 部 被 评 价 部 门 人 市 力 办 场 资 公 部 源 室 部 意 得 第 31 页 财 务 部 技 术 中 心 附 件 八 、 考 核 申 诉 表 某公司考核申诉表 申 诉 人 申 诉 项 目 部 门 岗 位 申 诉 内 容 事 例 证 明 申 诉 项 目 1 申 诉 项 目 2 申 诉 项 目 3 人 力 资 源 部 意 见 跨 级 领 导 意 见 第 32 页 附 件 九 、 KPI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表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10 出 常 并 准 外 色 具 且 , 的 , 有 完 得 较 该 下 成 到 大 项 列 任 来 收 工 作 绩 效 大 大 超 越 常 规 标 表 现 :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之 前 务 的 数 量 、 质 量 显 著 超 自 客 户 的 高 度 评 价 , 给 公 益 8 优 有 务 客 秀 下 , 户 , 列 在 的 该 表 数 满 项 现 量 意 工 作 绩 效 超 出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 严 格 按 照 规 定 的 时 间 要 求 完 成 任 、 质 量 上 超 出 明 显 规 定 的 标 准 , 获 得 , 超 过 公 司 预 期 目 标 6 良 有 量 目 好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达 到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下 列 表 现 : 基 本 上 达 到 规 定 的 时 间 、 数 量 、 质 等 工 作 标 准 , 没 有 客 户 不 满 意 , 达 到 公 司 预 期 标 4 需 通 间 有 响 改 常 、 客 进 具 数 户 , 有 量 的 该 下 、 投 项 工 作 绩 效 基 本 达 到 常 规 列 表 现 : 偶 有 小 的 疏 漏 质 量 上 达 不 到 规 定 的 工 作 诉 , 并 没 有 给 公 司 造 成 较 标 , 标 大 准 有 准 的 要 时 , 不 求 在 偶 良 , 时 尔 影 2 不 求 误 相 生 良 , , 距 , , 通 或 甚 给 该 常 在 远 公 项 具 时 , 司 工 作 绩 效 显 著 低 于 正 常 工 有 下 列 表 现 : 工 作 中 出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与 规 定 经 常 突 击 完 成 任 务 , 经 造 成 较 大 的 损 失 或 不 良 影 作 现 的 常 响 标 较 工 有 准 大 作 投 的 的 标 诉 要 失 准 发 0 差 要 误 相 投 , 求 , 距 诉 该 , 或 很 发 项 通 在 大 生 工 常 时 , , 作 绩 效 根 本 没 有 达 到 正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工 作 中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与 规 定 由 于 主 观 原 因 没 有 完 成 任 给 公 司 造 成 大 损 失 或 不 良 工 出 的 务 作 现 工 , 标 大 作 有 准 的 标 重 的 失 准 大 备 注 准 完 出 司 要 成 规 带 求 任 定 来 , 务 的 预 通 , 标 期 考 核 评 分 时 只 能 从 这 六 个 等 级 中 选 择 , 当 选 择 10 和 2、 0时 必 须 有 具 体 的 事 例 说 明 , 并 填 写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第 33 页 附 件 十 、 能 力 考 核 评 分 说 明 表 人 际 交 往 能 力 0 2 刚 愎 自 较 关 用 不 易 我 系 与 他 人 易 建 相 处 , 人 立 自 我 封 长 闭 0 2 不 能 与 团 他 人 很 作 好 合 不 团 作 , 独 对 队 断 专 行 有 合 作 解 决 矛 盾 敏 感 性 3 为 , 与 建 期 系 3 队 精 强 工 影 4 自 不 他 立 关 5 能 他 立 赖 期 7 与 建 信 长 系 8 4 合 神 , 作 响 5 6 7 能 够 与 他 人 合 作 共 事 , 相 互 支 持 , 保 证 团 队 任 务 的 完 成 8 5 能 决 生 盾 致 作 大 面 5 能 他 体 人 会 的 求 时 想 解 0 遇 到 矛 盾 不 知 如 何 解 决 2 解 盾 生 影 作 进 3 决 手 硬 响 顺 行 4 矛 法 , 工 利 0 太 关 他 , 对 人 的 求 毫 感 觉 2 有 关 人 会 苦 3 时 心 , 人 衷 4 能 他 体 的 2 3 不 心 人 他 需 无 影 响 力 团 0 4 第 34 页 5 6 够 人 可 的 关 6 够 已 的 , 对 产 的 影 6 关 人 谅 , 他 7 解 发 矛 不 工 生 负 响 7 心 , 他 领 人 请 , 有 帮 助 办 法 决 6 7 9 10 易 与 他 人 建 立 可 信 赖 的 积 极 发 展 的 长 期 关 系 9 10 善 于 与 他 人 合 作 共 事 , 相 互 支 持 , 充 分 发 挥 各 自 的 优 势 , 保 持 良 好 的 团 队 工 作 氛 围 8 9 10 巧 妙 地 和 建 设 性 地 解 决 不 同 矛 盾 8 9 10 对 他 人 较 关 心 , 容 易 感 知 别 人 的 想 法 , 体 谅 他 人 , 善 于 领 会 他 人 的 请 求 , 并 付 之 于 适 当 的 言 行 8 9 10 无 法 与 人 协 调 尚 人 作 协 善 响 能 与 合 , 但 调 不 , 影 工 作 能 据 要 力 团 协 沟 使 顺 展 0 2 3 5 队 发 展 说 服 力 无 服 人 咄 人 逃 让 法 说 别 , 或 咄 逼 , 或 避 退 4 说 服 别 人 比 较 困 难 第 35 页 能 下 同 上 受 看 意 够 公 求 促 队 作 通 工 利 根 司 努 进 的 和 , 作 开 6 7 说 级 事 级 某 法 见 服 、 、 接 一 与 易 于 与 他 人 沟 通 , 积 极 促 进 团 队 协 作 , 在 团 队 中 是 自 然 的 核 心 人 物 , 并 能 引 导 团 队 达 到 组 织 目 标 8 9 10 能 够 自 己 张 、 及 理 比 较 的 说 人 接 一 看 意 见 表 的 论 由 容 服 受 法 述 主 点 , 易 别 某 与 应 变 能 力 0 待 人 处 世 刻 板 , 适 应 性 差 0 对 他 影 几 乎 响 影 响 能 或 完 力 操 纵 用 他 领 导 能 力 0 无 法 确 评 他 人 评 估 反 馈 和 培 训 授 对 的 无 和 0 下 工 反 培 0 人 无 力 全 利 人 正 估 属 作 馈 训 2 对 的 或 的 不 应 作 有 低 3 公 变 角 转 太 , 开 困 4 司 化 色 变 适 工 展 难 目 标 5 6 7 待 人 处 世 较 灵 活 , 能 够 根 据 公 司 要 求 , 认 可 公 司 变 化 所 带 来 的 冲 击 , 并 能 顺 利 的 完 成 转 变 2 3 4 有 时 能 影 响 他 人 5 能 己 的 带 家 工 6 以 积 言 领 努 作 7 自 极 行 大 力 2 能 公 求 人 估 3 够 司 对 作 4 按 要 他 评 5 能 合 评 人 能 效 出 足 6 较 理 价 的 和 , 其 7 为 的 他 技 绩 指 不 2 不 好 用 和 的 3 能 的 反 培 手 4 很 利 馈 训 段 6 够 实 况 过 和 帮 人 和 7 根 际 , 培 反 助 成 发 2 3 5 能 据 情 通 训 馈 他 长 展 5 6 7 4 第 36 页 8 待 很 善 度 容 岗 位 的 带 击 顺 化 应 取 8 能 响 思 和 向 高 9 10 人 处 世 灵 活 , 于 审 时 势 , 很 易 适 应 位 、 职 或 管 理 变 化 所 来 的 冲 , 并 能 应 其 变 很 快 适 环 境 , 得 主 动 9 10 积 极 影 他 人 的 维 方 式 发 展 方 8 9 10 能 合 理 评 价 他 人 的 技 能 和 绩 效 , 使 下 属 心 服 口 服 , 并 能 使 下 属 明 确 努 力 方 向 8 9 10 善 于 了 解 下 属 需 要 , 通 过 一 对 一 的 反 馈 和 培 训 以 帮 助 他 人 成 长 和 发 展 8 9 10 权 激 励 不 配 与 力 乏 员 方 内 有 怨 善 分 工 作 权 , 缺 指 导 工 的 法 , 部 时 不 服 言 0 工 作 主 要 靠 命 令 与 指 示 欠 配 作 力 导 之 法 务 偶 难 2 有 的 度 不 分 作 无 措 员 极 高 缺 分 工 、 权 及 指 部 属 方 , 任 进 行 有 困 能 利 工 权 有 授 知 完 务 够 分 作 力 效 工 识 成 顺 配 与 , 传 作 , 任 3 4 一 定 制 , 但 能 充 发 挥 用 , 改 进 施 , 工 积 性 不 5 有 度 够 奖 表 方 高 积 6 7 制 能 用 和 等 提 工 性 第 37 页 , 利 励 彰 式 员 极 善 于 分 工 作 与 力 , 并 积 极 传 工 作 识 , 引 部 属 完 任 务 8 了 的 善 下 主 作 励 等 高 性 员 努 作 9 解 需 于 级 动 , 和 方 , 工 力 积 他 求 引 积 地 用 表 式 并 积 地 配 权 能 授 知 导 成 10 人 , 导 极 工 奖 彰 提 极 使 极 工 建 立 期 望 0 2 无 法 给 员 工 建 立 期 望 3 0 放 流 3 2 任 自 责 任 管 理 沟 通 能 力 0 2 含 糊 其 词 , 意 口 图 不 明 头 沟 通 倾 0 2 3 3 能 下 立 标 分 务 虽 员 通 乏 工 导 助 语 清 但 表 图 时 复 低 4 够 属 工 准 配 5 给 订 作 和 任 6 能 员 通 下 立 的 目 标 4 能 工 但 对 的 和 5 与 沟 缺 员 指 协 6 7 8 能 够 与 能 下 属 沟 分 通 , 注 属 重 过 程 通 管 理 , 导 指 导 和 的 协 助 员 进 工 完 成 时 任 务 和 训 下 自 工 负 4 言 晰 尚 达 , 需 解 释 5 欠 , 能 意 有 反 6 抓 点 达 图 述 见 太 重 明 6 4 第 38 页 5 目 标 7 够 工 , 属 明 期 标 准 住 , 7 , , 需 复 7 与 沟 给 订 确 望 和 要 表 意 陈 意 不 要 说 8 8 8 善 员 通 下 立 合 工 标 准 立 的 简 要 有 的 技 易 解 高 9 10 于 与 工 沟 , 给 属 订 明 确 理 的 作 目 和 标 并 建 合 理 期 望 9 10 够 充 与 下 沟 , 督 员 工 工 作 展 及 反 馈 培 , 让 属 对 己 的 作 担 责 任 9 明 , 出 谈 巧 于 10 扼 具 色 话 , 理 9 10 听 书 面 沟 通 不 注 倾 听 常 常 知 对 所 云 0 文 通 图 清 作 改 意 , 不 方 2 理 不 , 意 不 , 需 大 修 3 能 够 听 , 时 一 半 解 倾 有 知 能 够 注 意 倾 听 , 力 求 明 白 4 章 5 不 通 但 表 楚 意 6 几 需 补 比 确 达 文 够 顺 尚 达 主 图 , 能 清 要 第 39 页 能 够 很 好 的 倾 听 别 人 的 倾 述 , 很 快 明 白 倾 述 人 的 想 法 和 要 求 7 8 9 10 乎 不 表 达 清 修 改 晰 、 简 充 , 洁 , 易 较 准 于 理 的 表 解 , 无 意 见 可 挑 剔 判 断 和 决 策 能 力 0 2 战 略 思 考 对 的 不 心 不 工 可 现 会 战 公 将 太 , 注 作 能 的 和 解 决 4 5 主 于 性 作 时 注 司 景 策 题 要 忙 事 务 工 , 有 也 会 意 公 的 前 和 对 等 问 能 据 状 解 面 挑 机 0 2 3 5 因 循 守 旧 , 墨 守 成 规 安 班 少 新 法 措 新 作 步 就 , 很 提 出 想 、 新 施 与 的 工 方 法 工 能 力 习 出 法 措 新 作 并 险 2 低 3 创 新 能 力 0 司 来 关 也 意 上 出 机 挑 3 4 4 第 40 页 6 7 够 根 现 , 了 组 织 临 的 战 和 会 8 9 能 透 现 象 本 质 把 握 织 面 的 挑 和 会 , 顾 短 和 长 目 标 8 9 过 看 , 组 临 战 机 兼 期 远 作 中 够 努 学 , 提 新 想 、 新 施 与 的 工 方 法 有 风 意 识 工 作 能 不 提 出 想 法 新 施 , 于 习 , 意 规 风 险 锐 意 新 , 工 作 有 较 创 新 中 断 新 、 措 善 学 注 避 , 求 在 中 大 目 标 5 6 7 高 9 6 7 8 1 0 1 0 1 0 问 题 的 能 力 推 断 评 估 能 力 决 策 能 力 遇 到 问 题 , 束 手 无 策 发 题 够 解 法 有 不 键 生 , 去 决 , 时 注 0 2 3 对 有 的 和 估 乏 和 段 果 十 信 事 物 大 概 判 断 评 , 缺 方 法 手 , 结 不 能 分 可 大 作 确 断 估 0 2 3 5 遇 事 优 柔 寡 断 , 缺 乏 主 见 能 定 时 但 提 行 案 求 幕 够 决 机 很 出 对 工 常 失 耽 作 日 作 判 误 误 进 常 经 断 , 工 程 问 能 想 办 但 抓 关 4 4 确 策 , 少 可 方 , 常 助 于 僚 第 41 页 问 生 能 辨 问 找 决 法 设 决 5 善 定 时 提 行 案 在 衡 择 有 当 多 常 处 断 题 后 够 关 题 到 发 , 分 键 , 解 办 , 并 法 解 6 7 致 出 的 和 能 正 判 评 6 7 于 决 机 出 确 策 , 可 方 但 权 选 偶 适 大 日 务 果 当 , 、 时 , 数 事 理 得 能 迅 速 理 解 并 把 握 复 杂 的 事 物 , 发 现 明 确 关 键 问 题 、 、 找 到 解 决 办 法 8 对 决 良 权 判 估 8 善 定 时 提 行 案 理 衡 化 择 困 事 果 当 9 所 策 好 衡 断 做 有 的 和 评 9 于 决 机 出 , , , 难 处 断 确 策 , 可 方 合 权 优 选 对 的 理 得 1 0 1 0 计 划 和 执 行 能 力 0 2 准 确 性 工 计 随 常 错 作 划 意 出 无 , , 差 0 效 率 工 分 次 率 经 不 务 作 不 主 、 效 低 , 常 完 成 任 0 做 计 缺 织 计 划 和 组 织 事 划 乏 能 无 , 组 力 3 4 大 计 行 太 5 6 7 能 计 行 较 细 偶 错 并 速 5 按 划 , 注 节 有 发 能 改 6 照 执 比 意 , 差 生 迅 正 7 作 效 尚 , 能 清 主 , 能 按 时 成 工 , 基 保 证 量 能 按 执 不 意 节 有 发 致 划 , 注 细 , 偶 差 错 生 2 3 工 率 低 要 帮 能 任 作 效 较 , 需 别 人 助 才 完 成 务 工 率 可 分 次 够 完 作 本 质 2 3 5 制 划 织 有 度 要 帮 能 定 计 和 组 实 施 难 , 需 别 人 助 方 进 行 4 4 第 42 页 能 公 要 制 应 和 划 权 围 置 源 确 和 针 及 供 保 6 7 根 司 求 定 程 据 的 , 相 序 计 在 范 配 资 明 标 方 以 保 的 , 限 内 , 目 , 确 应 障 8 9 能 够 按 照 计 划 严 格 执 行 , 并 确 保 在 每 个 细 节 上 减 少 差 错 8 9 时 间 资 源 利 用 到 佳 , 作 效 高 , 成 任 速 快 , 量 高 效 益 8 9 和 的 达 最 工 率 完 务 度 质 , 好 具 有 强 的 定 计 的 力 , 自 如 指 挥 度 属 , 过 有 的 计 提 高 作 率 , 最 佳 结 果 目 的 极 制 划 能 能 的 调 下 通 效 划 工 效 以 的 为 1 0 1 0 1 0 态 度 主 0 动 工 作 性 主 动 缺 乏 情 , 要 上 不 断 促 缺 信 完 务 希 0 乏 , 成 不 望 不 , 热 需 级 督 自 对 任 抱 2 工 一 主 和 情 还 上 督 3 4 作 有 定 的 动 性 热 , 但 需 要 级 的 促 5 工 情 主 虑 题 主 出 办 对 职 围 不 6 7 作 热 , 能 动 考 问 , 并 动 提 解 决 法 , 边 缘 责 范 之 事 扯 皮 2 对 评 低 要 帮 3 自 价 , 他 助 5 对 较 定 够 自 不 能 努 态 积 成 6 自 为 , 正 己 足 够 力 度 极 工 7 己 肯 能 视 的 , 以 的 去 完 作 2 3 6 7 4 己 较 需 人 自 信 灵 0 4 第 43 页 5 8 9 10 对 任 何 工 作 都 有 积 极 持 久 的 工 作 热 情 , 能 主 动 地 以 主 人 翁 的 态 度 去 完 成 工 作 , 对 份 内 份 外 之 事 都 能 积 极 主 动 去 做 8 9 10 坚 信 自 己 的 能 力 , 勇 于 承 认 错 误 , 包 容 他 人 , 面 对 较 大 的 工 作 压 力 仍 然 充 满 信 心 的 去 完 成 , 并 能 不 断 达 到 新 的 目 标 8 9 10 只 惯 事 事 化 会 会 按 例 行 , 做 僵 , 不 变 通 很 破 规 尔 变 少 打 成 , 偶 也 会 通 通 照 行 但 根 境 变 事 取 好 常 惯 事 也 据 变 通 , 得 效 依 例 , 能 环 化 行 以 良 果 0 缺 乏 自 我 培 养 和 发 展 的 意 识 , 随 大 流 2 能 加 组 培 能 些 培 己 3 够 公 织 训 在 方 养 5 能 识 并 公 要 积 加 安 各 训 养 6 够 自 按 司 求 极 公 排 种 和 计 7 认 己 照 的 , 参 司 的 培 培 划 活 性 发 展 导 向 4 参 司 的 , 某 面 自 第 44 页 善 于 根 据 环 境 变 化 迅 速 调 整 行 为 及 制 度 , 发 展 新 的 方 法 , 改 变 惯 例 , 较 快 适 应 新 的 工 作 环 境 和 工 作 方 式 8 9 10 主 动 了 解 公 司 的 发 展 方 向 , 设 定 自 己 的 目 标 , 有 目 的 的 培 养 自 己 , 自 我 发 展 意 识 强 客 户 服 务 0 了 解 客 户 需 求 客 户 管 理 与 沟 困 不 好 解 需 无 管 不 客 用 况 客 立 关 2 3 能 客 通 推 品 力 不 确 敏 把 户 实 求 够 户 , 销 而 , 能 与 沟 为 产 努 但 准 、 锐 的 握 客 的 真 需 , 能 客 通 解 需 为 产 维 好 系 0 2 低 3 目 标 5 6 7 客 理 了 户 有 的 管 能 客 立 系 能 客 信 况 2 单 户 , 与 建 关 , 未 分 析 户 资 状 。 3 4 有 的 管 能 导 期 注 户 谈 表 力 不 活 心 时 判 不 法 谈 功 判 现 , 够 掌 定 判 巧 极 谈 功 客 通 难 能 的 客 求 户 有 , 很 了 户 户 , 解 信 状 , 与 户 建 良 好 系 0 谈 判 能 力 无 技 致 判 谈 巧 使 失 判 , 谈 败 4 4 简 客 理 够 户 , 因 技 足 促 判 中 努 但 灵 耐 有 谈 巧 无 成 成 第 45 页 5 5 6 7 够 户 , 客 求 推 品 持 的 与 沟 了 户 , 销 而 良 关 较 客 理 够 客 望 意 信 好 户 , 引 户 , 客 用 6 7 握 一 的 谈 技 , 积 促 成 判 成 8 9 善 于 与 解 客 户 沟 通 , 准 确 、 敏 锐 的 把 握 客 户 的 真 实 需 求 , 有 广 泛 的 人 际 关 系 , 商 品 不 卖 人 情 在 8 高 9 通 过 善 的 户 管 控 制 户 信 风 险 引 导 方 系 , 高 销 成 功 8 9 较 谈 巧 于 对 格 制 绪 导 进 成 高 高 判 , 把 方 , , 谈 程 功 完 客 理 客 用 , 双 关 提 售 率 的 技 善 握 风 控 情 引 判 , 率 1 0 1 0 1 0 0 市 场 开 拓 能 力 无 开 神 掌 场 方 不 保 客 发 户 市 拓 , 握 开 法 能 持 户 新 场 精 不 市 拓 , 够 老 开 客 2 3 4 有 开 识 够 新 户 不 总 验 场 方 研 掌 足 市 拓 , 开 , 注 结 , 开 法 究 握 场 意 能 发 客 但 意 经 市 拓 的 和 不 第 46 页 5 有 开 力 够 市 息 争 情 维 客 发 户 6 7 市 拓 , 收 场 , 对 况 持 户 新 场 能 能 集 信 竞 手 , 老 开 客 8 9 系 统 分 析 场 况 , 究 潜 客 户 善 于 现 新 务 会 , 断 总 市 场 拓 验 , 极 联 老 客 发 展 客 户 的 市 状 研 在 , 发 业 机 不 结 开 经 积 络 户 新 1 0
46 页
394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总结
充分结合生产经营目标任务 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 2016 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总结 2016 年,绩效考核工作紧紧围绕分公司提出的 “将单纯 绩效考核转变为绩效管理,突出绩效经营和绩效改进”的目标 , 在中心党政班子的直接领导下,结合中心生产任务、经营管理目 标顺利完成了各项绩效考核工作。现将 2016 年度中心绩效考核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 年 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1、部门绩效考核工作 2016 年年初,根据分公司组织人事处和中心的要求,在 总结 2015 年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后,修订和完善了 部门绩效考核办法和目标责任书。新办法充分结合了各部门的工 作职责特点,更加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实用性更强。新办法 在考核办公室下,增设了五个专项考核组,主要负责修订责任 书和考核标准表,并负责对各部门、支部、分会进行专项考核; 六项责任书简化为五项,并将其中两项责任书的签订主体做了 调整,以加强支部和分会的工作;考核程序由原考核小组进行 综合考核,调整为由五个专项考核组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 由考核办公室汇总,这样使考核更加专业化、合理化。新办法强 化了绩效考核的组织领导,使中心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办公室、 专项考核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细化了专项考核标准, 促进各部门更好的完善了各项基础工作,健全了各类标准,提 高了制度的执行力。 部门考核依据签订的责任书,由各专业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考核小组成员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严考核、结果申诉 汇总上报、领导审定、公布结果”五步流程,年终,取四个季度 考核的平均分作为年度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 实行严考核、硬兑现,起到了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以考核激励 工作热情的目的。考核过程中,从考核负责人到参与考核的人员 都能尽职尽责的对待考核,坚持原则,严格按照考核细则打分 , 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绩效考核办公室认真履行职 责,每季度及时组织开展考核,准确收集保存各种考核原始资 料,很好的完成了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赋予的使命。 2、员工绩效考核工作 员工考核方面,我们分为中层管理干部考核和员工考核。中 层干部考核分为两个部分:70%与部门考核挂钩,30%由中心 领导年终打分得出,打分内容主要涉及德、能、勤、绩、廉五个方 面。员工考核分经营管理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由部门负责人每 个季度从目标完成/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 作饱和度、上进心/安全环保意识、发展潜力、遵章守纪、工作协调、 责任感、精神文明等十一个方面进行评分,年终,取四个季度考 核的平均分作为年度考核结果。 为确保绩效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要求 各部门负责人加强对员工工作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在考核标准 中记录关键事件(主要优点和主要缺点)。通过记录,我们能够 更好的发现问题,并责成改进,及时发现员工的点滴进步,并 给予认可,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公示考核结果 中心在考核结束后,在厂务公开栏里及时公布考核成绩, 给各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使部门、员工认识到自己在考核 期内主要的工作成绩与不足。月度预兑现,年终总兑现,提高了 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重点突出岗位劳动和业 绩贡献,员工的收入与其岗位责任、技术水平、劳动业绩挂钩, 完全打破了以往论资排辈、好坏一样、平均主义等诸多弊端,使 绩效工资真正起到对职工的激励作用,从而改进和提高工作效 率。 总体来说,中心 2016 年的绩效考核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 的效果。绩效考核充分体现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真抓实干。以 绩效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各种制度、明确了岗位责任、理 顺了工作关系、改进了工作中不规范的现象,提升了中心的日常 管理水平。同时,通过考核也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激发 了职工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结果也为评价各部门和职工 2016 年的业绩提供了依据。 二、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部门绩效考核中的部分考核指标不够细化,没有充分结 合生产经营目标任务。整改措施:中心考核办公室将于 2016 年 年底组织各专业考核组对五项考核表中的考核指标进行修订, 并组织各部门进行评审。 2、部分考核小组人员不够专业,对考核标准还有待进一步 学习和贯彻。整改措施:对各专业考核组成员进行培训,并根据 现工作实际、工作性质对部分人员进行调整。 3、员工绩效考核方面,在分公司二季度内控检查时提出: 未明确将“个人道德行为”纳入员工年度考评中;在个人绩效 考核指标中“职业道德”指标不够细化。整改措施:在 2016 年 年末组织员工年度考评时,发通知将“个人道德行为”的内容 纳入中层干部和员工的综合考核表中;组织各部门根据岗位特 点细化“员工绩效考核表”中的考核指标,将“职业道德”细 化到各指标中,2017 年执行新考核表。 4、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整改措施: 2017 年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心员工进行培训,提高认识。 2017 年,中心绩效考核组将深入了解本单位的生产业务 内容,充分结合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不断完善对部门、员工的考 核体系。从中心和职工的利益出发,进一步修订绩效考核制度和 岗位工作量化标准,认真做好员工、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工作, 及时收集职工的建议和意见,相互沟通,做好解释、协调工作, 使中心的绩效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X年X月X日
5 页
398 浏览
立即下载
绩效考核情况工作总结
绩效考核情况工作总结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核心工作内容,也是公司的 200X 年的主要工作内容 之一,为了更好的使绩效管理系统在公司范围内逐步扩大实施 ,5-7 月份人力 资源部在三个职能部门(财务\行政 部\人力资源部)进行绩效考核试运行工作, 下面就将本次试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职能部考核试行结果 (附:职能部考核情况一览表) 本次在职能部强力推行的绩效考核系统包括:部门 KPI 指标考核、岗位工作目 标考核、员工工作能力评估、员工工作态度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最后的 数据收集与分析,客观地讲该系统在职能部运行是有效的、可行的,初步达到了 绩效量化管理的目标,下面就将四个方面内容的收集情况说明如下: 部门 KPI 指标考核(TP):部门的绩效考核本身的难度系数较高,再 加上本次 KPI 指标的设计还不是十分到位,所以本次只收集到部分数据,这些 数据只能从侧面反映部门的部分工作,暂时还不能全面反映一个部门的绩效, 所以本次部门 KPI 的收集情况给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下一步 的考核工作重点之一是继续改善与优化部门 KPI 的考核。 岗位工作目标考核(IP): 各个部门在公司总目标分解的基础上将部门目标进行分解,变成员工的个 人岗位工作目标,在每个月初部门经理帮助员工制订员工的个人工作目标,月 底就该员工的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从三个月的 IP 考核试行情况来说, 各职能部都通过此项考核有效的推动了员工个人工作目标的达成,有效的传递 了部门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带动了公司工作目标与计划管理,所这 部分考核是基本有效的。 员工工作能力评估(CP): 职能部经理的 CP 考核是通过多维度(如:从目标、指导、沟通、对上司的 支持 、对直线部门扶持等几个方面)多角度(上司、下属、内部客户)进行的; 职能部员工的考核也是多维度的(工作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对上司的支持 与配合、个人的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并采用的是上司直接考核的方式,从 最后的数据的收集结果反映,职能部 CP 考核较为客观的反映了员工的能力水 平,这一部分的考核是有效的。 员工工作态度评价(AT): 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员工日常的工作表现和行为。这种行为和表现在我们公 司主要体现在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上,这部分的考核数据主要来自于员工加 班时间,所以这部分考核众数据的来源上可以非常准确的反映一个员工作态度 即他对工作的投入程度。AT 考核也是有效的。 二、考核试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试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考核本身设计问题 做为考核本身来讲它的运行需要健全的人力资源系统,比如有科学的、相对 稳定的组织结构;经过科学的职位描述与评价的职位体系、公正、科学的量化 手段等等,这些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同时也说明我们实施考核的人力资源背景 相对薄弱。 绩效考核体系相对公司来讲是一个新事物,新事物必须实践必须经过一个在公 司试行,在磨合与改善中找到最适合我们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主观上,我们在 设计某些指标时,考虑的还不是十分周全,某些流程与指标还不是十分到位。 所以从客观与主观上讲在本次考核体系的某些设计方面还不是十分到位,比如 部门 TP 的设计暂时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数据,目前人力资源部正在按照新的部 门 TP 操作形式协助各部门制订下一季度工作目标。 2、 沟通问题 通过三个月的考核试行,我们认为考核实施操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被考核者 与员工之的沟通与互动问题,如果一个部门经理在帮助员工制订个人工作目标 的时候不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过程中没有引导与协助,最后的考核结果没有 在与员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工作改进点,那么最后的考核结果肯定是失效 的,就不会起到绩效改进的作用,从本次考核试行来看,部分考核数据的失效 是由于这一问题而产生的,被考核者与员工之的沟通与互动.....是我们 考核具体考核结果是否有效的问题关键所在。 3、 认识问题 根据以往考核试行经验,部分员工在认识上还不是十分到位,他们认为本次考 核还会象过去一样只是走一个形式,所以从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另外在考核实 施过程中,认为考核无非就是考倒员工,给员工找麻烦,或者说是走过场,给 他们的工作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等等,这些负面的认识误区使员工在操作中 会产生明显的抵触与排斥情绪。 4、 推动问题 考核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考核推动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考核的推动除 了人力资源部的强力推行之外,中高层领导的强力推动是关键问题,本次职能 部考核试行部门较少,推动问题不是十分明显,但如果在全公司全面推广的话, 推动问题则是整个考核体系全面推行成败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解决办法如下: 1.探索与改善,在实践中不断的优化考核体系; 2.通过引导培训,逐步的导入考核理念,逐步形成考核习惯; 比如:最近的的<目标管理>培训,及针对物流系统经理层与员工层的二次引 导培训。 3.加强沟通: 人力资源部加强与试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引导工作,并通表格或其它各 种方式引导部门经理与员工之间的考核沟通与互动。 4.强力推行: 以人力资源部牵头,自上而下强力推行,其中的关键是中高领导的推行力度, 所以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强绩效考核系统面向中高层管理者的推销 工作。 5.与绩效挂钩 只有与绩效挂钩,才能充分引起员工的重视,也才能够充分暴露一些原来无法 暴露的问题,然后通过调整达到考核体系不断优化的结果。最终考核体系才能 真正达到激励员工不断改进绩效的作用。 三、考核的下一步工作目标与工作思 路 工作目标:建立并全力推行有效的、切合公司实际的绩效管理系统, 工作思路: 职能部的考核试行结果证明该系统是有效,能够实现公司向目标化管 理 方向发展(5-7 月)。 9 月份人力资源部将着手对该绩效考评系统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并 提 出在物流系统推行的具体措施。并同时开始进行前期的培训与引导工作。 10-12 月(三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将实现行政、人力资源、财务三个 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具体操作人力资源部将拿出暂行条例。物 流部门将逐步实现绩效与薪酬挂钩(确保在下年年初实现)。 下年上年,将已经在公司运行的较为成熟的考核系统在全公司进行推 广,最终在公司实现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支持公司整体战略的绩效管... 理系统... 附 1、2、3:<行政、财务、人力资源部考核一览表> 附 4:职能部考核 试行情况调查表 200X 年 二 季度 部绩效考核一览表 ( 5 月至 7 月)
6 页
375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 我服从领导的指导与安排,着重围绕员工薪酬管理、社保保险管理、后勤管理等 三项工作重点,注重发挥总经办“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如下是小编给 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篇【一】 2020 年人力资源部在×××公司及公司领导的 正确指导,各部门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围绕公司 2020 年度人力资源总体战略规 划和工作目标要求。在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范围内,认真履行公司赋予的各项工作职 责与权限职能,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人力资源部的各项 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一、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现状改善 1、公司人力资源现状说明 2020 年初,公司员工总人数××名,其中高级管理层××名,中级管理层× ×名,普通员工××名。高级职称××名,中级职称××名,初级职称××名,具 有专业岗位从业资格证××名。 2、人力资源需求现状改善情况 经过一年的不断努力,人力资源部通过各种渠道招聘,选拔、引进各类专业中 层管理人员××名,普通员工××人,其中××人为技校顶岗实习提前转正人员。 全年共引进各类人员××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人。具有专业岗位从业资格证× ×人。 从入职员工的工作开展情况看,基本上适应公司文化,公司管理模式及工作职 责范围内的专业技能要求,整体员工 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公司人力现状和人力结构也明显得到改善,为公司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个别管理职位新员工,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履行到位 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要求,并肩负起主要中层岗位领导职位, 得到公司高层的认可和肯定。因公司地理位置及薪资方面等因素人才的流动量较大, 因此留住人才有一定的困难。 二、建立开放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市场开放社会,人才竞争的社会,谁拥有开放、创新的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谁就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同时拥有人才竞争核心 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去拉动人力资源制度的优化改革和落地执行。具体做法有以下 几个方面: 1、建立人力资源基本管理框架 (1)明确确定人力资源部工作范围、职责及管理权限 2020 年上半年,人力资 源部从综合部正式分设出来,当时只配备了一位部门经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组 建团队、确定构架、整理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及流程的梳理等,甚至到公司部门、分 公司及项目部的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让员工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工 作内容,工作权限,工作条件和必备的岗位技能及相关岗位的连接与责任关系。截 止目前,人力资源部对新入职员工都严格按照规范的入职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基 本达到了从不规范到规范,从 无程序处理到固定程序管理,搭建了人力资源基本管理框架,初步建立了一整 套部门管理模块。 (2)日常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人力资源部在运行管理模块的基础上,把日常人力处理工 作延伸到精细化管理程序。也就是每个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包括分公司及项目部,每 天哪个时间段,办理哪项工作内容,都固定在部门岗位处理流程中去,而且都是每 天必完成日常工作,更新的具体内容。让员工形成严格流程化工作程序,真正使公 司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部门内部管理精细化,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标准。 (3)初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合法的规范是公司用人留人的基础管理条件,同时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 尺度。本年度,主要是建立健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员工手册》、 《考勤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劳动合同规范版本》、 《薪酬管理制度》、 《新员 工入职、转正、调动与离职程序》、 《调整确定公司组织架构》、 《本部门工作职责、流 程》等。目前,人力资源部能按照确定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全面展开工作。在贯彻 执行制度方面,采取了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员工提供尽可能的个性化服务,使员 工能切身体验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人性化服务管理效果。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4)实现员工个人信息资源档案化、网络化的动态管理模式 年初,在员工个人信息资料管理基础上,建立了员工个人信息管理平台。首先, 建立了员工个人信息档案管理,对公司各部门、分公司及项目部实行一级管理程序, 严格员工移动流程,员工工作岗位调动到哪,个人档案资料管理就移动到哪。其次, 分类员工信息档案管理,把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根据专业类别和管理职位,都做了 相应的归类管理标准要求。最后,实行人事档案的保管,使用和销毁制度。在公司内 部实行人事档案可提供利用工作,做到了人事档案的查阅、调阅、出具证明材料、提 供人等都有具体的管理规定程序,实现了员工个人信息资源档案化、网络化的动态 管理模式。 三、通过人才引进,提升和满足公司对各类专业管理人才需求 由于公司近三年发展规模的急剧膨胀,从管理层到基础管理岗位员工,甚至项 目开发、施工各类专业人才都发生急剧诉求状况。为满足公司目前对各类人才的速求 人力资源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招聘工作的力度: 1、拓展招聘渠道,利于各类人才的引进 从单一内部员工介绍,拓展到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专业招聘会、甚至和当地人 力部门结合联合招聘。具体合作网站有建筑人才网、智联招聘网、天基人才网、百姓 网、赶集 网等。合作院校有“**工业大学”、“财经学院”等,实现了人才信息资源共享 通道,随时需求那类人才,随时筛选现有人才信息资源库,选配到公司需要的人才。 2、激励内部员工,积极推荐公司特殊岗位人才。由于公司在开发项目、运营管 理过程中,有不同的特殊岗位如:出纳员、印章专管员、材料员、保管员)公司从进 人的角度,提出了明确规定必须内部推荐,公司领导严格把关。所以,我们就这些 特殊岗位,配合公司更进一步严格了把关手续,做到了在个人背景调查清楚,专业 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候选条件范围内优化选择,真正把我们特需人才选聘到匹 配合适的岗位上去。 四、积极开展员工思想动态管理,稳定员工队伍。今年人力资源部配合公司高层 就员工思想动态管理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如:新员工入职,人力资源要给员工做岗 前基本培训,把公司文化、公司管理模式,公司理念,公司发展愿景提前传递给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员工。让员工带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带着清晰的工作目标和职位发展愿景去进入工 作状态。我们倡导的人文文化是,“工作一天就要快乐的一天,就是累也是件并快 乐着的工作在做”。使员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分享,快乐的合作,快乐的成长, 快乐的有成就感。这样,有一个稳定的思想和快乐的状态,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人力资源薪酬工作总结篇【二】 时间飞逝,转眼一年的时间悄然而过,这一年可 以说是我学习的一年,成长的一年,一年之中,我从一个人资工作的门外汉成长到 现在能够全面掌握该项工作,这期间我得到了来自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来自同事的 理解和关怀,使我的工作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2020 年的工作主要围绕集团及商场 的战略方针结合人力资源工作目标计划,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招聘、各类 培训、考勤管理、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及劳动合同管理等各项事务,在日常工作中始 终以较强的责任心及工作态度开展工作,在此期间,人力资源以建立规范化管理为 切入点,遵照集团人力资源的要求,切合商场的实际认真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并努 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公司经济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将本年度工作 汇报下: 人力资源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人员招聘及时率达到 100%,新员工入职培 训率达到 100%;员工内训完成率 100%;公司员工考勤、绩效及时率 100%;人力资 源月报及时率 100%。 全年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信息管理情况 在信息化的时代,准确的信息资料是公司进行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而准确的 人力资源资料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与全年人员布局的重要指导。年初依据集团人力 资源的要求,对人资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 一、建立了全新的电子员工信息库 将每一位员工的个人信息细化到点,做到及时修订及时更新,并于每个月初将 最新人员信息上报集团人力资源,做到与集团的有效沟通。目前商场现有员工 (67)人,其中管理层员工(35)人,操作层员工 (32)人,管理层员工整 体文化程度较以往有明显提高,目前专科以上学历占到了管理层员工比例的 80 % 以上,达到了人员优化的目的,满足了人员的合理配置。 二、建立了人员增减情况档案 人员增减情况的明晰,是有效掌握企业人员流动情况的有力依据,定期进行人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员流动状况分析,就能够及时发现在人员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人 员配置做出最合理的调整。此外,依据集团人资要求,人员增减情况档案建立月报 制,于每月初将人员增减报表及情况分析上报集团,为集团人才梯队建设 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三、建立了员工培训档案 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的 掌握员工对培训的参与情况,接受培训的态度,以及培训后所达到的效果,更好的 了解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制定指引明确的方 向。 四、建立了员工保险关系管理档案:员工保险关系管理档案的建立,随时掌握 员工保险关系的变化。 2、人资管理情况 一、招聘情况:招聘是补充公司新鲜血液以及优化人员配置最有效的途径,而 高效率的招聘是加速血液流动的最佳动力。为了保证商场各岗位的人员需求,一年 来,人力资源通过网络、人力资源市场、媒体等多种渠道,共发布招聘岗位 20 余个 储备各类人才信息 1400 余份,成功招聘 (44)人,其中管理人员 (30)人,操 作人员(14)人,人员招聘及时率达到 100%,完成率达到 95%以上,充分保障了各 岗位人员的需求。 二、档案管理情况:根据年初集团人力资源的要求对所有员工档案进行了从新 整理,将过期信息从新调整更换,明晰档案内容设置,建立目录制度,做到不开启 档案袋即可了解涵盖内容,充分保证了档案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劳动关系管理情况:一年来,依据劳动合同法并参照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做 好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共办理新员工入职 (44)人次,办理员工转正(20)人次, 劳动合同续鉴 (31)人次,办理员工离职(46)人次,办理员工调转 3 人次。而每 一项劳动关系的办理都能做到流程细化完备,手续齐全。 四、员工培训情况: 1、 入职培训 入职培训是帮助新员工了解和适应组织、接受组织文化的有效手段。人力资对每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一位新入职的员工都能够及时进行公司简介、企业文化、绩效管理、职位说明、消防 知识等入职培训,使其了解公司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规划、职业道德和劳动用工管理 制度、员工权益及工资福利状况等内容,使新员工能更快的融入企业,尽快的进入 工作角色,全年共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 44 人次。 2、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提升在职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岗位技能的重要手段。一年 来,人力资源依据集团人力资源的要求,制定了员工培训制度,建立了员工培 训大纲几个人培训档案,将员工在职培训落实到每个部门,并要求部门培训落 实到个人,由部门推举内训师,做到月月有培训,岗岗有培训,今年全年各部门依 照全年培训计划共组织各类在职培训 50 余次,人均接受培训次数 8 次以上,通过 各类培训,使全体员工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考勤管理情况 一年来,人力资源严格按照公司的考勤管理规定,加强考勤管理,从考勤打卡 记录入手,配以定向岗位抽查,加强日常监督考核,提高员工工作的自律性。坚持 每月月出与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考勤核对,对每一位员工的出勤、加班,延时、休 假等情况进行详细审核,并做好当月的考勤汇总递交财务,为财务部门工资核算提 供可靠数据。 绩效管理情况 依据年初集团人力资源对绩效考核改革的战略要求,对现行的绩效考核实施方 案进行重新修订,对考核办法、考核项目、权重分布、考核分值等重新作出调整,使 考核更具有严密性及合理性。并依据新的考核管理制度,每月、每季度做好操作层及 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在考核中,细化分配比例,严格考核细节,考核结果及时公示, 使得考核公开透明。 薪酬管理情况: 薪酬体系的建立是今年下半年人资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根据集团指示精神, 各分公司需建立一套适合本公司的、完整的薪酬体系,为使体系建立更具合理性和 可操作性,下半年人力资源克服各种困难,先后对同行业进行 3 次薪酬调查,调查 细化到当前所涉猎的每一个岗位,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最详尽最可靠地薪酬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数据,为体系的建立提供最有利的数据依据,经过多番努力,多次的修改、论证, 现家世界薪酬体系以初步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标准以及考核内容也在进一步的 制定及讨论之中。 与集团人力资源的对接情况:每月月末之前完成人资各项工作汇总,并于下月 初上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平时,随时与集团人力资源汇报招聘、培训、以及人员变更 情况,做好与集团人资的有效沟通,在集团人力资源每季度的品质检查中,各像考 核均完成出色,并受到集团的好评。 其他工作:认真做好商场的广播宣传,积极配合商场的各项活动,为商场的经 营做出一份努力。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人力资源工作规范化建设初步确立了工作方 向和目标,把人力资源部分管理理念和工作导入到了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当中,也 提供了我们应该提供的服务工作。但距离公司的要求和目标仍有不少距离,还没有 达到员工心目中理想的期望,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具体如下: 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尚有欠缺,管理力度还有待提高,相关制度的落实还需 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更新速度和准确性还需要提高, 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做好人力资源长期规划。继续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 并对运行过程进行持续监督与管理;根据考核指标体系指导各部门调整并完善本部 门绩效考核,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扎实落实 继续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的管理水平及岗位技能; 继续做好招聘工作,储备有效资源,确保各岗位的人员需求。继续抓好考勤管理, 落实好各项考勤制度,增强员工的自律性,打造一个优质的员工队伍。加强人 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资支持。 2020 年已悄然走过,2020 年人力资源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克服困难和阻力,加大力度,把人力资源工作做细、做实,为公司的进一步 发展做好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7 页
368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管理岗】年度工作总结
薪酬管理岗 2021 年工作总结 2021 年,是培训中心站在新起点的一年,也是努力壮大自己稳扎稳打寻求发展的一年。 作为我自己而言,这也是在薪酬管理工作岗位上刚刚起步的一年,这一年里,在上级领导的 指导下、周围同事的帮助下,积极工作,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了上级和中心领导交办的工作 任务,力求尽善尽美。下面,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总结,具体如下: 一、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自从事薪酬管理工作以来,我严格遵守岗位保密制度的原则,完成薪酬管理的各项工作 。 认真做好每月的薪酬发放、薪酬统计工作、考核统计工作,并且在准确、及时发放薪酬工资的 基础上,每月从 OA 中上传当月工资单,让每位职工及时了解自己的工资及变动情况。在让每 位职工了解的同时也是对我个人工作的一种监督,督促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做的更加认真、仔 细。 认真按照中心制定的薪酬分配方案,做好各项薪酬发放的具体工作。一是认真按照各项 考核办法的要求发放薪酬及兑现加分奖励,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职工手中。二是做好薪酬清 算的台帐管理,经常和同事合作联系,做好薪酬总额的清算核对工作;建立了薪酬收支台帐, 并分门别类做好统计,随时方便提供依据。还建立了职工个人薪酬发放明细台帐,全年每个 人每发一分钱都可以有账可寻,如遇职工需要,可以随时提供查询。 二、外聘职工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截止 2021 年底,共有外聘职工 195 人,其中不包括外包外聘职工。外聘职工管理情况复 杂,工资结构多样化,不同岗位考核方法也不同。对于劳务派遣职工,每月在薪酬发放工作 中仔细、细致测算,力求精准,然后积极主动和省人才联系,发送到省人才。由省人才测算社 保需缴金额和管理费用完毕后进行核算和分门别类,与财务处和中洋公司密切联系,保障职 工薪酬能准时发放。同时,也根据其绩效考核情况测算绩效工资部分并精确发放。对于签订劳 务协议的外聘职工,认真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做好薪酬及绩效考核发放的具体工作,以最准 确的数据、最快的速度,将薪酬测算出来到财务处,确保了薪酬发放的及时和畅通。 三、完成各项工资清查工作和报表工作 -1- 接上级要求,2021 年统计清查工作繁重复杂。今年,我完成 09 年退休职工津贴补贴清查 工作、2017 在职津贴补贴清理上报工作、2017 年交通部直属单位劳动工资统计报表清查上报 工作及 2021 年交通部直属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工作。这些统计工作政策性强,数据要求精 确,内容繁琐复杂,我加班加点查询各种资料,确定各项数据,明确分类、细致汇总、精益求 精,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此项工作任务。 四、薪级工资,公积金、个税等测算发放工作 根据要求,2021 年,完成职工薪级工资的核算上报,并每月按照标准准确发放。对薪酬 结构做统一细致的调整及管理,以便薪酬组成更加合理和透明化,让职工更清楚了解发放情 况。严格按照文件,科学、合理地做好公积金、个税的测算并实施,有效保障了职工福利的准 时发放。 五、工资档案的整理核查校对工作 平时做好日常工作以外,对于职工工资档案,还需要进行大批量的筛查和核对整理。这 项工作政策性高,要求不能有任何失误,我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翻阅大量过去的工资档 案资料及人员数据库,精确时间、级别等各方面数据,做好工资档案的整理工作。 六、职工保险的缴纳工作 根据要求,为每位签订合同的员工缴纳了养老、生育、工伤、医疗、失业保险,根据其收入 水平为社保局提供数据,并对其个人缴纳部分进行准确测算。 七、评估费等核算发放工作 作为集船员考试、职工培训、党校教育、船员培训和搜救训练齐头并进,多功能、可持续的 发展的培训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分类也多,每月的船员评估费、教师课酬等都有很大的金 额数据。作为一名薪酬管理员,核算这些数据也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一项。我认真根据管理办法, 细致的核算评估费、课酬、监考费等多项数据,并及时发放到员工手中。 八、临时用工薪酬管理工作 鉴于单位建设发展对于一些专业临时人员的大量需求,自年初就配合后勤部门管理临时 -2- 用工情况的薪酬发放,深入细致了解其用工情况,并对每月酬金发放进行统计并备档。 九、协助完成其他相关人事工作 人教处日常工作多样化,在平日中,我也会协助同事去完成本部门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 例如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协助人教处同事组织了本部门及其他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工 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各方面的学习,并且通过考试的形式检验了学习成果,很好的完成了 2021 年度各项培训计划的实施。例如在 2021 年军训会操中,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半军事化会操 拍摄中做好前期准备和后期工作,并在其他职工离开、所有工作结束后做好收尾工作等等。 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 的工作作风。在为职工服务上,我坚持给一片微笑,一声问候,需要我办的事项,及时给予 办理,不能办理的事项,做好解释和沟通。2021 年,我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领导和同 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但是,工作中仍需继续精进业务,弥补不足,不少地方有 待提高增强。在 2022 年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进:努力学习文件精神,掌握业务知识, 提高业务技能,争取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基础上,能够给领导提供更多更好的合理化建议;虚 心接受领导、同事的指导,完善自我,更好的为所有职工做好人力资源的后勤保障工作。 -3-
3 页
408 浏览
立即下载
【薪酬管理岗】年度工作总结
薪酬管理岗 2018 年工作总结 2018 年,是培训中心站在新起点的一年,也是努力壮大自己稳扎稳打寻求发展的一年。 作为我自己而言,这也是在薪酬管理工作岗位上刚刚起步的一年,这一年里,在上级领导的 指导下、周围同事的帮助下,积极工作,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了上级和中心领导交办的工作 任务,力求尽善尽美。下面,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总结,具体如下: 一、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自从事薪酬管理工作以来,我严格遵守岗位保密制度的原则,完成薪酬管理的各项工作 。 认真做好每月的薪酬发放、薪酬统计工作、考核统计工作,并且在准确、及时发放薪酬工资的 基础上,每月从 OA 中上传当月工资单,让每位职工及时了解自己的工资及变动情况。在让每 位职工了解的同时也是对我个人工作的一种监督,督促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做的更加认真、仔 细。 认真按照中心制定的薪酬分配方案,做好各项薪酬发放的具体工作。一是认真按照各项 考核办法的要求发放薪酬及兑现加分奖励,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职工手中。二是做好薪酬清 算的台帐管理,经常和同事合作联系,做好薪酬总额的清算核对工作;建立了薪酬收支台帐, 并分门别类做好统计,随时方便提供依据。还建立了职工个人薪酬发放明细台帐,全年每个 人每发一分钱都可以有账可寻,如遇职工需要,可以随时提供查询。 二、外聘职工薪酬发放及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截止 2018 年底,共有外聘职工 195 人,其中不包括外包外聘职工。外聘职工管理情况复 杂,工资结构多样化,不同岗位考核方法也不同。对于劳务派遣职工,每月在薪酬发放工作 中仔细、细致测算,力求精准,然后积极主动和省人才联系,发送到省人才。由省人才测算社 保需缴金额和管理费用完毕后进行核算和分门别类,与财务处和中洋公司密切联系,保障职 工薪酬能准时发放。同时,也根据其绩效考核情况测算绩效工资部分并精确发放。对于签订劳 务协议的外聘职工,认真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做好薪酬及绩效考核发放的具体工作,以最准 确的数据、最快的速度,将薪酬测算出来到财务处,确保了薪酬发放的及时和畅通。 三、完成各项工资清查工作和报表工作 -1- 接上级要求,2018 年统计清查工作繁重复杂。今年,我完成 09 年退休职工津贴补贴清查 工作、2017 在职津贴补贴清理上报工作、2017 年交通部直属单位劳动工资统计报表清查上报 工作及 2018 年交通部直属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工作。这些统计工作政策性强,数据要求精 确,内容繁琐复杂,我加班加点查询各种资料,确定各项数据,明确分类、细致汇总、精益求 精,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此项工作任务。 四、薪级工资,公积金、个税等测算发放工作 根据要求,2018 年,完成职工薪级工资的核算上报,并每月按照标准准确发放。对薪酬 结构做统一细致的调整及管理,以便薪酬组成更加合理和透明化,让职工更清楚了解发放情 况。严格按照文件,科学、合理地做好公积金、个税的测算并实施,有效保障了职工福利的准 时发放。 五、工资档案的整理核查校对工作 平时做好日常工作以外,对于职工工资档案,还需要进行大批量的筛查和核对整理。这 项工作政策性高,要求不能有任何失误,我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翻阅大量过去的工资档 案资料及人员数据库,精确时间、级别等各方面数据,做好工资档案的整理工作。 六、职工保险的缴纳工作 根据要求,为每位签订合同的员工缴纳了养老、生育、工伤、医疗、失业保险,根据其收入 水平为社保局提供数据,并对其个人缴纳部分进行准确测算。 七、评估费等核算发放工作 作为集船员考试、职工培训、党校教育、船员培训和搜救训练齐头并进,多功能、可持续的 发展的培训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分类也多,每月的船员评估费、教师课酬等都有很大的金 额数据。作为一名薪酬管理员,核算这些数据也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一项。我认真根据管理办法, 细致的核算评估费、课酬、监考费等多项数据,并及时发放到员工手中。 八、临时用工薪酬管理工作 鉴于单位建设发展对于一些专业临时人员的大量需求,自年初就配合后勤部门管理临时 -2- 用工情况的薪酬发放,深入细致了解其用工情况,并对每月酬金发放进行统计并备档。 九、协助完成其他相关人事工作 人教处日常工作多样化,在平日中,我也会协助同事去完成本部门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 例如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协助人教处同事组织了本部门及其他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工 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各方面的学习,并且通过考试的形式检验了学习成果,很好的完成了 2018 年度各项培训计划的实施。例如在 2018 年军训会操中,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半军事化会操 拍摄中做好前期准备和后期工作,并在其他职工离开、所有工作结束后做好收尾工作等等。 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 的工作作风。在为职工服务上,我坚持给一片微笑,一声问候,需要我办的事项,及时给予 办理,不能办理的事项,做好解释和沟通。2018 年,我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领导和同 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但是,工作中仍需继续精进业务,弥补不足,不少地方有 待提高增强。在 2019 年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进:努力学习文件精神,掌握业务知识, 提高业务技能,争取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基础上,能够给领导提供更多更好的合理化建议;虚 心接受领导、同事的指导,完善自我,更好的为所有职工做好人力资源的后勤保障工作。 -3-
3 页
362 浏览
立即下载
2021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及2022年度工作思路
20** 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及 20** 年度工作思路 20**.12.12 一、公司绩效管理开展的背景 应运而生 恰逢其时 公司绩效管理开展的背景 绩效管理 —— 是管理者确保企业各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活 动及成果能够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 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落实经营计划目标,组织全员参与企业 管理活动。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共同参 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 用和绩效目标提升,企业在这种持续循环中不断提升。 公司在以往的管理中采取的多是针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管控和单 一的考核管理,这种管理考核多存在各管一块,不成体系、不 够系统、目标不明、指标不细、考核不全面等诸多问题。随着 现代企业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管理逐步走向模块化、流程化 以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公司适时推出了绩效管理方式。其目的 就是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生产经营和公司发展。 二、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积极探索 不断完善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工作历程: 2018.11 2018.12 2021.1 2021.2 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及前期准备 工作培训及讨论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指标拟定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绩效考核模拟 运 行(与薪酬挂钩),基层管理人员及各职能工作岗位绩效考核指标 拟定 2021.3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门绩效考核试 运行, 基层管 理人员及各职能工作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模拟运行 2021.4 生产及营销系统考核办法调整 2021.7 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基数调整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工作流程 各部门每月 6 日前上报本部门“月度(节点)应完成的指标工 作计划”至人力资源部。 各部门次月 6 日前(资产财务部 10 日前)上报所考核评价单 位及本单位所属员工考核结果至人力资源部。 公司领导次月 6 日前将对公司各单位和相关人员考核评价结果 报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次月 12 日前将所收集的考核数据汇总分析后上报 公司领导并反馈至各单位。 各单位就本单位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 措施,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与评价单位进行沟通,并于 14 日 前将整改措施和沟通结果报至人力资源部。 次月 15 日召开上月绩效考核工作例会时人力资源部通报考核 结果,评审重大问题整改措施。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绩效考核覆盖范围: 公司所属 3 个子公司, 9 个部门, 5 个分 厂; 员工 316 人:其中高层 7 人, 总助 4 人,副总工 2 人,副总会计师 1 人; 中层正职 16 人,中层副职 19 人,基层管 理及职能岗位人员 267 人。 三、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管控系统逐步完善 目标意识逐渐增强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1 、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需要公司各部门 (分厂)、全体员工的配合,特别是绩效考 核数据的收集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充分 沟通,才能形成真实可信的数据。因此,通 过绩效考核的开展,各单位就管理工作、经 营工作的沟通更多了,协作精神和磋商的意 识增强了。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2 、通过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我们 及时发现了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找出了经营实际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异,为 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如:通过绩效考核我们发现了管理流程问 题和经营计划分解与实际的偏差问题。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3 、通过绩效考核,使公司管理网络更为清 晰。我们绩效指标几乎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 的所有方面,每个月绩效考核的实施,都是 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检验,可以发现管理 方面存在的漏洞,防止管理上出现盲区,为 公司管理升级奠定了基础。 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效果 4 、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在提高管理效 率、生产效率的同时,带动公司员工特别是 管理人员自觉推行 目标管理 ,为实现公司 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更多资料关注: bangzhu0755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行,公司在生 产经营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还因 为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使该工作在 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使绩效 管理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 考核指标中有些未予以量化 权重设置有不平衡现象 基层管理岗位考核指标设置中未严格界 定 职责 考核周期的设置不便于发挥监控时效性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考核实施方面 部分考核数据收集困难,且难以确 认。 个别员工对考核的认识片面,不理解、 不了解,反映出宣传培训不够。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面 仅限予以薪酬挂钩 薪酬挂钩方案有待完善 考核结果未按计划执行 20**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 强化意识 固化目标 优化工具 强化执行 20**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强化意识 1 、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工 作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引导员工主动参与绩 效管理工作,指导各单位开展好绩效管理工 作。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固化目标 2 、严格按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好各项指 标,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指标。为绩效考核 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指标设置中: 项目设置:坚 20** 持突出重点,安全、 质量、成体、效率、效益将实施全覆盖。 权重设置:关注职能,不同部门、不同岗 位职能不同,指标设置中将突出职能。 周期设置:倾向时效性,能月度考核的坚 持月度考核,能季度考核的决不在年度考核。 20**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优化工具 3 、数据收集分析工作中,深入实际,追根求源, 延伸管理。既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又要分析问题存 在的客观环境。为制定原期整改措施收集系统的完 整的信息资料。同时加强月度业务计划管理工作, 为绩效考核数据收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 和质量。增强绩效考核工作时效性。 优化数据收集流程,应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统计分 析。 20** 年度考核工作改进思路——强化执行 4 、绩效考核的应用 一是坚持实施依据计划目标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施 薪酬分配。对于特殊情况先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绩效考核 领导小组审议后予以变更。 二是坚持绩效考核通报公开制,接受公司员工提出的意见, 采纳公司员工为提高考核管理工作所提出的合理建议。 三是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对各位员工绩效考核结果 进行评议,建立台账作为员工晋级、降级、调整岗位、调整薪 酬的依据。 四是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问责制,对在绩效考核中不认真实 施和不积极配合工作的部门负责人给予相应处罚或处分。如: 不按时提交绩效考核报表、借考核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员工、 应付差事不认真开展部门考核工作的。 四、完善各专项业务管理考核办法 1 、安全生产 2 、质量管理 3 、成本控制 办法 4 、生产交付 5 、工艺纪律 6 、费用管控 7 、产品研发 8 、精益生产 日监控、日通报、月考核 坚持日清日结,月度考核 加强内部结算管理,物料控制管理办法推行, 回用料使用管理办法推行,能耗管理考核 产品交付管理 完善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物流费用管理、招待费管理 新产品研发试制管理 正负激励相结合 预祝各位领导 新春愉快! 谢谢!
23 页
369 浏览
立即下载
01 年终奖分配方案及年度绩效考核表
年终奖考核表 分配原则 依据各部门及员工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在岗时间等因素,以客观、公平、公正为原则发放年终奖金。 考核程序 1 员工考绩每年定为一次,作为年终考绩; 2 农历春节休假前 15 日,由行政办公室分发考核表至各部门,各部门主管须于春节前 10 日初考核完毕, 递交表册至销售总监处汇整,再呈报总经理复核厦批示; 3 各部门主管考绩由总经理初复核; 4 春节前 6 日,总经理全部复核完毕,由行政办公室转发各部门、各人知悉; 5 年度考绩事宜由总经理督导,行政办公室执行,各部门配合。 绩效分等 年度考绩分为四等:90 分以上为特等;80 至 89 分为甲等;76 至 79 分为乙等;70 至 75 分为丙等。 注:考绩分数一律为整数。 考核限制 l. 员工及经理在年度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考绩不得列为特等。 在考绩年度内曾受任何一种惩戒处分未予撤销者; 迟到早退一年累计达 13 次以上(含)者; 旷工一年 3 日以上(不含)者。 2. 于年度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考绩不得列为甲等。 曾受记过以上处分未予撤销者; 迟到早退一年累计达 20 次以上(含)者; 旷工一年 5 日以上(不含)者。 人数限制: ① 特等: 人数为 5 人以下的部门,特等考绩人数最高限为 1 人。 人数 5 人以上的部门(不含),特等考绩人数最高限为 2 人。 初核为特等考绩者,该部门经理须另呈“特等考绩报告书”呈予总经理。 ② 各部门考缋平均总分数不得逾越 80 分(示例:某部门 8 人,则总分数不得超过 8×80=640 分。)但如果 该部门经理认为该部门表现极佳,得呈总经理批示,核准者为例外处理,但总分数仍不得超越 85 分(含)。 注:特等考绩分数不并入该单位考绩总分数的核计。 分数增减 1 员工于年度内,曾受奖惩者,其年度考绩应执行加减分数,按下列规定执行: 记大功或大过一次者:加减 5 分; 记小功或小过一次者:加减 3 分; 嘉奖或申诫一次者:加减 1 分; 旷工 1 日者:扣 2 分; 迟到次数超过 13 次者(含),每逾一次扣 0.5 分。 2 本项增减分数,独立于第四条考绩平均总分数(80~85 分)限制之外。 在岗时间 在岗时间超过 6 个月的,年终奖金按 100%发放。在岗时间超过 3 个月不足 6 个月的,年终奖金按 60%发放。 在岗时间不足 3 个月与未转正员工,不予发放年终奖金。 奖金总额方案 年终奖金总额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核算: 1 从全年销售总额结合公司全年销售目标完成比例按不同比例计算 说明:可按公司全年销售总收入确定技术百分比计提奖金总额,建议比例为 2‰-5‰之间,然后按照实际 销售收入与原定目标的完成比例确定实际奖金总额。 例:假如 2012 年度完成年度销售额 800 万元,按 2‰计提,800 万元*2‰=1.6 万元,原定销售目标 1000 万元,实际完成比例为 80%,年度奖金分配总额为 1.6 万元*80%=1.28 万元。 2 按公司营销中心全年人工工资成本总额按全年目标完成比例分档次计提 说明:由财务部核算公司营销中心所有人工工资年度成本总额,按 20%-30%计提年终奖金总额,在乘以年 度目标完成比例,最终确定实发奖金总额。 例:公司营销中心总人数 12 人,年度人工工资总额 23.04 万元,按 30%提取年终奖金,为 6.912 万元。 按前例:未完成销售目标,年终奖金总额为 6.912 万元*80%=5.5296 万元。 奖励实施 把公司年度实际奖金总额分配到各部门。 奖金总额×该部门销售总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百分比×该部门绩效成绩(实际销售额与公司原销售目标的比 例) 例如:奖金总额2万,该部门计划销售总额占公司营销中心销售额的 60%、实际完成销售额比例 70% 2×0.6×0.7=0.84 万元 由各部门按职位等级及考评成绩确定各员工的奖金额。 把奖金总额按部门人数确定奖金基数。如 2 万元、部门 10 个人,基数为 2000 每人。 如; 普通职员奖金=2000×1.0×个人考评成绩 等级奖励 等级评定作为下一年度升职升级与加薪的考评依据,特等评定有额外奖金 500 元。 考绩要求 办理考绩的主管人员均应以客观立场评议,不得徇私。经销售总监审查,有违反公司规定者,该主管记一 次小过,呈总经理核查。 申诉 凡员工对部门经理所评定的考绩分数有不满者,可签呈销售总监,再呈报总经理。由总经理裁定进行调查 或维持原议。申诉日期限于考绩经管理部门通知个人后 2 日内,逾期不予受理。 附则 l 固定年终奖金额数,由总经理依年度经营状况作出裁决; 2 各员工的考缋,经总经理复核后,若有反对者,由总经理返回该考核的主管,重新审慎评核考绩分数, 再呈批示; 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年度考核表 姓 名 出勤及奖惩 迟到/早退 部 门 职 等 旷 工 事 假 病 假 职等系数:1.3 考核时段 培训缺勤 行政处分次数 罚 款 书面警告 记 过 次数/天数 项 代 考 核 标 准 目 码 工 作 A 服从性:能服从上级安排,勤劳肯干,任劳任怨 出勤状况:按时上下班,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病事假少 B 配 分 2 2 自评 20% 初评 30% 审核 50% 态 度 10 分 C 团队合作:能积极配合他人的工作或积极参与公司各项活动 D 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学习,能快速的掌握新技术、知识,运用自如 2 E 工作负荷:工作负荷大时也能努力工作,完成任务 评分小计 2 F 领 导 能 力 10 分 工 作 绩 效 80 分 领导能力:善于领导部属提高工作意愿,积极达成目标,具有较强的观察、判 断、应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10 2 G 沟通能力:亲和力强,上下级部属沟通让人乐意接受以此达到目的 2 H 策划能力:策划有系统,适用公司长远发展 I 组织协调:善于平衡协调部属,能自动自发与人合作达成目标 2 J 授权指导:善于分配权力,积极传授工作知识,引导部属达成任务 评分小计 2 2 10 K 工作状况:部门目标达成情况,每项未达成,减1分 L 执行力:上司安排的任务或口头指令,每项未及时完成,减 1 分 50 M 工作质量:每发生一次异常质量问题,减1分 N 工作效率:岗位职责或公司制度要求有时效性的任务,每项未达成,减1分 5 O 成本意识:本部门耗材使用超标,每次异常损耗,减1分 P 工作职责:按岗位职责或公司制度要求,每项未达成,减1分 5 Q 安全:安全事故每发生一次,减1分 R 办公设备:办公设备或工具非正常损坏,每次减1分 3 评分小计 5 5 5 2 80 考 核 分 数 合 计 评 语 综合得分 综合服务部工程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 一般职员年度考核表 姓 名 部 门 出勤及 迟到/ 奖惩 早退 旷工 职 等 事假 病假 职等系数:1.1 职等系数:1..2 考核时段 培训缺勤 行政处分次数 罚款 书面警告 记过 次数/天数 项 考 目 工 工 作 作 态 态 度 度 20 20 分 分 经 经 验 验 学 学 识 识 15 15 分 分 核 标 准 A 服从性:能服从上级安排,勤劳肯干,任劳任怨 10 5 B 出勤状况:按时上下班,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病事假少 3 C 团队合作:能积极配合他人的工作或积极参与公司各项活动 45 工作负荷:勤于思考,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D 学习能力:能快速的掌握新技术,主动获取新知识 评分小计 E 工作负荷:勤于思考,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沟通能力:亲和力强,上下级部属沟通让人乐意接受以此达到目的 评分小计 E 沟通能力:亲和力强,上下级部属沟通让人乐意接受以此达到目的 协调能力:善于平衡协调部属,能自动自发与人合作达成目标 F 协调能力:善于平衡协调部属,能自动自发与人合作达成目标 专业技能:熟练专业知识,能充分完成本职工作 G 专业技能:熟练专业知识,能充分完成本职工作 学识经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触类旁通,且常能提供改进意见 H 学识经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触类旁通,且常能提供改进意见 学习能力:能快速的掌握新技术,主动获取新知识 I 计划能力:工作计划性强,思路清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J 34 评分小计 评分小计 工 作 绩 工 效 作 65 绩 分 效 65 分 配分 20 3 5 20 23 23 23 23 23 15 K 工作职责:按岗位职责或公司制度要求,每项未达成,减1分 40 50 技术运用:总结设计规范,未及时更新,每次减 1分 1分 L 工作质量:每发生一次异常质量问题,减 5 工作质量:每发生一次异常质量问题,减 1 分 M 成本意识:办公用品或耗材使用超标,每次异常损耗,减1分 5 N N O 执行力:上司安排的任务或口头指令,每项未及时完成,减 1分 工作效率:岗位职责或公司制度要求有时效性的任务,每项未达成, 减1分 成本意识:办公用品或耗材使用超标,每次异常损耗,减1分 自评 20% 5 5 5 65 评分小计 工作效率:岗位职责或公司制度要求有时效性的任务,每项未达成, 5 P 减1分 考 核 分 数 合 计 评分小计 评 语 评 语 考 核 分 数 合 计 65 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 初评 30% 审核 50%
4 页
350 浏览
立即下载
03 绩效考核手册(月度考核、年终考核)
某集团有限公司 绩效考核手册 目 录 第 一 章 总 则 ................................................ 1 第 二 章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 4 第 三 章 绩 效 考 核 评 分 .................................... 7 第 三 章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流 程 ............................. 11 第 五 章 绩 效 考 核 申 诉 ................................... 13 第 六 章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使 用 与 保 存 .................... 14 第 七 章 附 录 ................................................ 15 1.1 绩 效 考 核 意 义 ................................................ 1.2 绩 效 考 核 原 则 ................................................ 1.3 绩 效 考 核 周 期 ................................................ 1.4 绩 效 考 核 适 用 对 象 ....................................... 1.5 绩 效 考 核 关 系 .............................................. 1 1 2 2 3 2.1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 4 2.2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 6 3.1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 7 3.2 季 度 和 年 度 考 核 总 分 --P 值 的 处 理 方 法 ............ 8 3.3 考 核 等 级 评 定 中 的 注 意 事 项 ......................... 9 4.1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的 各 阶 段 ................................ 11 4.2 考 核 结 果 使 用 .............................................. 11 5.1 申 诉 条 件 ..................................................... 5.2 申 诉 形 式 ..................................................... 5.3 申 诉 处 理 ..................................................... 5.4 申 诉 反 馈 ................................................... 13 13 13 13 6.1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保 存 ....................................... 14 6.2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查 阅 权 限 ................................ 14 7.1 考 核 手 册 修 订 .............................................. 15 7.2 考 核 指 标 调 整 .............................................. 15 7.3 考 核 手 册 解 释 .............................................. 15 附 件 : ........................................................ 16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附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 、 、 、 、 、 、 、 、 、 季 度 年 度 绩 效 部 门 部 门 子 公 子 公 考 核 KPI 考 能 力 考 考 考 满 满 司 司 申 核 考 核 核 核 意 意 满 满 诉 评 核 表 表 汇 度 度 意 意 表 分 评 ....................................... ....................................... 总 表 ................................ 调 查 表 ............................. 调 查 汇 总 表 ...................... 度 调 查 表 ......................... 度 调 查 汇 总 表 .................. ....................................... 标 准 表 ............................. 分 说 明 表 ......................... 第1页 16 18 20 21 23 24 26 27 28 29 第一章 总则 1.1 绩 效 考 核 意 义 第 一 条 绩 效 考 核 目 的 通 过 对 个 人 绩 效 进 行 管 理 和 评 估 , 提 高 个 人 的 工 作 能 力 和 工 作 绩 效 , 从 而 提 高 组 织 整 体 的 工 作 效 能 , 最 终 实 现 组 织 战 略 目 标 绩 效 考 核 是 在 一 定 期 间 内 , 科 学 动 态 地 衡 量 员 工 工 作 状 况 和 效 果 的 考 核 方 式 , 通 过 制 定 有 效 客 观 的 考 核 标 准 , 对 员 工 进 行 评 定 , 旨 在 进 一 步 激 发 员 工 的 工 作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 提 高 员 工 工 作 效 率 和 基 本 素 质 绩 效 考 核 使 各 级 管 理 者 明 确 了 解 下 属 的 工 作 状 况 , 通 过 对 下 属 的 工 作 绩 效 评 估 , 管 理 者 能 充 分 了 解 本 部 门 的 人 力 资 源 状 况 , 有 针 对 性 地 提 出 改 进 措 施 , 有 利 于 提 高 本 部 门 的 工 作 效 率 第 二 条 绩 效 考 核 用 途 了 解 员 工 对 组 织 的 业 绩 贡 献 为 员 工 的 薪 酬 决 策 提 供 依 据 了 解 员 工 和 部 门 对 培 训 工 作 的 需 要 为 员 工 的 晋 升 、 降 职 、 调 职 和 离 职 提 供 依 据 为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提 供 基 础 信 息 第2页 1.2 绩 效 考 核 原 则 第 三 条 绩 效 考 核 原 则 : 公 开 的 原 则 : 考 核 标 准 的 制 定 是 通 过 协 商 和 讨 论 完 成 的 , 考 核 过 程 是 公 开 的 、 制 度 化 的 客 观 的 原 则 : 用 事 实 说 话 , 评 价 判 断 建 立 在 事 实 的 基 础 上 沟 通 的 原 则 : 考 核 人 在 对 被 考 核 者 进 行 绩 效 考 核 的 过 程 中 , 需 要 与 被 考 核 者 进 行 充 分 沟 通 , 听 取 被 考 核 者 对 自 己 工 作 的 评 价 与 意 见 , 使 考 核 结 果 公 正 、 合 理 , 能 够 促 进 绩 效 改 善 时 效 性 原 则 : 绩 效 考 核 是 对 考 核 期 内 工 作 成 果 的 综 合 评 价 , 不 应 将 本 考 核 期 之 前 的 表 现 强 加 于 本 次 的 考 核 结 果 中 , 也 不 能 取 近 期 的 业 绩 或 比 较 突 出 的 一 两 个 成 果 来 代 替 整 个 考 核 期 的 业 绩 1.3 绩 效 考 核 周 期 第 四 条 绩 效 考 核 时 间 安 排 公 司 绩 效 考 核 包 括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季 度 考 核 一 年 开 展 四 次 , 考 核 员 工 每 季 度 的 工 作 表 现 ; 考 核 实 施 时 间 是 每 季 度 结 束 后 第 一 个 月 , 具 体 如 下 : 第 一 季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3 月 31 日 — 4 月 15 日 第 二 季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6 月 30 日 — 7 月 15 日 第 三 季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9 月 30 日 — 10 月 15 日 第 四 季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12 月 31 日 — 第 二 年 1 月 15 日 第3页 年 度 考 核 一 年 开 展 一 次 , 年 度 考 核 时 间 是 12 月 31 日 — 第 二 年 1 月 31 日 1.4 绩 效 考 核 适 用 对 象 第 五 条 绩 效 考 核 适 用 于 公 司 所 有 正 式 员 工 , 但 不 适 用 于 以 下 人 员 : 公 司 总 裁 股 份 公 司 总 经 理 兼 职 、 特 约 人 员 试 用 期 员 工 公 司 临 时 工 岗 位 季 度 考 核 期 内 累 计 不 到 岗 超 过 1个 月 的 员 工 不 参 与 本 季 度 考 核 年 度 考 核 期 内 累 计 不 到 岗 超 过 3 个 月 ( 包 括 请 假 与 其 它 各 种 原 因 缺 岗 ) 的 员 工 不 参 与 本 年 度 考 核 1.5 绩 效 考 核 关 系 第 六 条 绩 效 考 核 关 系 被 考 核 者 是 指 接 受 考 核 的 对 象 , 包 括 公 司 副 总 经 理 、 各 部 门 经 理 和 普 通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者 是 被 考 核 者 的 直 接 管 理 上 级 , 绩 效 第4页 考 核 者 需 要 熟 练 掌 握 绩 效 考 核 相 关 表 格 、 流 程 考 核 制 度 , 做 到 与 被 考 核 者 的 及 时 沟 通 与 反 馈 公 正 地 完 成 考 核 工 作 考 核 结 果 审 核 者 是 考 核 者 的 直 接 上 级 即 被 考 核 者 的 跨 级 上 级 , 主 要 作 用 是 对 考 核 结 果 的 审 核 接 受 被 考 核 者 对 考 核 结 果 的 申 述 人 力 资 源 部 组 织 并 监 督 各 部 门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过 程 , 并 将 评 估 结 果 汇 总 上 报 总 裁 审 定 总 裁 是 考 核 结 果 的 最 终 审 定 者 第5页 第二章 绩效考核内容 2.1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第 七 条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季 度 考 核 内 容 是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 即 关 键 业 绩 考 核 指 标 确 定 KPI 应 以 岗 位 职 务 说 明 书 为 基 础 , 详 细 了 解 该 岗 位 工 作 内 容 并 找 出 主 要 工 作 产 出 在 能 够 反 映 被 考 核 人 的 所 有 评 价 指 标 中 , 选 择 最 重 要 的 2-5 个 最 能 反 映 出 被 考 核 人 业 绩 的 评 价 指 标 作 为 KPI 指 标 制 定 KPI 指 标 应 兼 顾 公 司 长 期 目 标 和 短 期 利 益 的 结 合 选 择 KPI 的 原 则 : 一 是 对 工 作 业 绩 产 生 重 大 影 响 的 工 作 内 容 , 二 是 占 用 大 量 工 作 时 间 的 工 作 内 容 第 八 条 KPI 指 标 介 绍 KPI 指 标 需 要 针 对 岗 位 工 作 进 行 设 计 。 除 了 体 现 岗 位 具 体 特 点 的 KPI 指 标 , 为 体 现 某 总 部 的 管 理 特 点 , 季 度 工 作 评 价 、 内 部 满 意 度 作 为 通 用 的 KPI 指 标 季 度 工 作 评 价 : 季 度 工 作 评 价 指 标 只 在 考 核 部 门 经 理 ( 或 部 门 第 一 负 责 人 ) 及 以 上 员 工 时 使 用 , 主 要 考 核 该 季 度 计 划 任 务 完 成 情 况 , 包 括 完 成 的 数 量 、 质 量 和 效 率 ; 被 考 核 员 工 提 供 季 度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作 为 评 价 依 据 , 该 报 告 包 括 计 第6页 划 内 容 和 计 划 完 成 情 况 、 该 季 度 的 工 作 总 结 、 以 及 下 季 度 的 工 作 建 议 及 计 划 ; 直 接 上 级 参 考 季 度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进 行 评 分 内 部 满 意 度 : 内 部 满 意 度 包 括 部 门 满 意 度 和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1. 部 门 满 意 度 : 部 门 满 意 度 由 总 部 本 部 门 以 外 的 全 部 其 它 部 门 评 价 , 评 价 部 门 负 责 人 综 合 本 部 门 内 其 他 员 工 的 意 见 对 被 评 价 部 门 进 行 评 分 ; 详 细 内 容 见 《 部 门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 2.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主 要 评 价 对 集 团 下 属 分 、 子 公 司 业 务 指 导 工 作 , 评 价 内 容 包 括 需 求 了 解 、 解 决 问 题 、 工 作 指 导 、 信 息 沟 通 、 人 才 培 养 、 工 作 态 度 和 方 法 , 由 分 、 子 公 司 对 口 部 门 的 负 责 人 对 被 评 价 部 门 进 行 评 分 3. 内 部 满 意 度 评 价 对 象 : 与 子 、 分 公 司 各 部 门 没 有 直 接 的 业 务 指 导 和 管 理 关 系 的 部 门 ( 包 括 证 券 部 、 期 货 与 对 外 贸 易 部 、 发 展 部 、 CI 委 员 会 、 企 划 部 、 审 计 室 、 监 察 室 、 总 经 办 、 总 裁 办 ) , 只 评 价 部 门 满 意 度 ; 对 子 公 司 对 口 部 门 有 直 线 领 导 和 管 理 职 能 的 部 门 ( 包 括 人 力 资 源 部 、 生 产 部 、 品 管 部 、 原 料 部 、 市 场 部 、 财 务 部 、 办 公 室 , 技 术 中 心 ) 则 评 价 部 门 满 意 度 和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 部 门 满 意 度 和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各 占 50% 的 权 重 4. 内 部 满 意 度 统 计 : 人 力 资 源 部 收 集 总 部 各 部 门 满 意 度 评 分 和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评 分 结 果 , 并 进 行 汇 总 处 理 ; 其 中 , 各 部 门 及 子 公 司 对 人 力 资 源 部 的 内 部 满 意 度 评 分 结 果 直 接 送 交 第7页 总 经 理 , 由 其 进 行 结 果 处 理 其 它 KPI 指 标 : 除 了 季 度 工 作 评 价 和 满 意 度 调 查 外 , 其 它 的 KPI 指 标 根 据 职 位 的 具 体 工 作 而 定 第 九 条 KPI 指 标 体 系 KPI 体 系 包 括 KPI 组 成 表 和 计 算 方 法 说 明 表 KPI 组 成 表 : KPI 组 成 表 的 内 容 包 括 KPI 指 标 名 称 、 指 标 说 明 、 权 重 、 信 息 来 源 、 计 算 方 法 和 考 核 目 的 ; 其 中 , KPI 指 标 说 明 是 指 KPI 指 标 的 具 体 内 容 ; 权 重 是 指 每 一 项 KPI 指 标 所 占 的 比 重 ; 信 息 来 源 是 指 评 价 该 项 指 标 所 需 数 据 或 信 息 的 渠 道 计 算 方 法 是 指 评 分 的 依 据 和 标 准 计 算 方 法 说 明 表 : 计 算 方 法 说 明 表 是 对 KPI 指 标 的 细 化 , 说 明 对 该 KPI 指 标 进 行 评 分 的 维 度 , 内 容 包 括 评 分 项 目 、 权 重 、 得 分 和 加 权 得 分 2.2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第 十 条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内 容 包 括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 能 力 、 态 度 和 季 度 KPI 考 核 平 均 成 绩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考 核 年 度 计 划 完 成 情 况 。 被 考 核 员 工 提 供 年 度 工 作 总 结 , 内 容 包 括 本 年 计 划 目 标 、 计 划 完 成 情 况 、 对 上 阶 段 的 工 作 总 结 、 以 及 下 阶 段 的 工 作 计 划 ; 直 接 上 级 根 据 员 工 总 结 报 告 进 行 评 分 季 度 KPI 考 核 平 均 成 绩 : 全 年 季 度 KPI 考 核 成 绩 的 平 均 值 第8页 能 力 考 核 : 能 力 考 核 主 要 对 被 考 核 者 所 在 岗 位 所 需 的 核 心 能 力 进 行 考 核 态 度 考 核 : 工 作 态 度 是 员 工 对 其 所 在 岗 位 工 作 的 认 知 程 度 和 努 力 程 度 ; 态 度 考 核 选 取 对 工 作 业 绩 能 够 产 生 较 大 影 响 的 考 核 内 容 , 如 团 队 合 作 、 工 作 积 极 主 动 性 等 第9页 第三章 绩效考核评分 3.1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第 十 一 条 季 度 考 核 评 分 KPI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 从 高 到 低 分 为 10 、 8 、 6 、 4 、 2 、 0 分 共 六 个 等 级 , 每 个 等 级 的 标 准 如 下 : 1. 出 色 , 10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大 大 超 越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之 前 完 成 任 务 , 并 且 完 成 任 务 的 数 量 、 质 量 显 著 超 出 规 定 的 标 准 , 得 到 来 自 客 户 的 高 度 评 价 , 给 公 司 带 来 预 期 外 的 较 大 收 益 2. 优 秀 , 8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超 出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严 格 按 照 规 定 的 时 间 要 求 完 成 任 务 , 在 数 量 、 质 量 上 超 出 明 显 规 定 的 标 准 , 获 得 客 户 的 满 意 , 超 过 公 司 预 期 目 标 3. 良 好 , 6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达 到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基 本 上 达 到 规 定 的 时 间 、 数 量 、 质 量 等 工 作 标 准 , 没 有 客 户 不 满 意 , 达 到 公 司 预 期 目 标 4. 需 改 进 , 4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基 本 达 到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偶 有 小 的 疏 漏 , 有 时 在 时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达 不 到 规 定 的 工 作 标 准 , 偶 尔 有 客 户 的 投 诉 , 并 没 有 给 公 司 造 成 较 大 的 不 良 影 响 5. 不 良 , 2 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显 著 低 于 正 第 10 页 常 工 作 标 准 的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工 作 中 出 现 较 大 的 失 误 , 或 在 时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与 规 定 的 工 作 标 准 相 距 甚 远 , 经 常 突 击 完 成 任 务 , 经 常 有 投 诉 发 生 , 给 公 司 造 成 较 大 的 损 失 或 不 良 影 响 6. 差 , 0分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根 本 没 有 达 到 正 常 工 作 标 准 的 要 求 , 通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工 作 中 出 现 大 的 失 误 , 或 在 时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与 规 定 的 工 作 标 准 相 距 很 大 , 由 于 主 观 原 因 没 有 完 成 任 务 , 有 重 大 投 诉 发 生 , 给 公 司 造 成 大 损 失 或 不 良 影 响 考 核 评 分 时 只 能 从 这 六 个 等 级 中 选 择 , 当 选 择 10 和 2 、 0 时 必 须 有 具 体 的 事 例 说 明 第 十 二 条 年 度 考 核 评 分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 评 分 参 照 季 度 KPI 打 分 标 准 , 该 项 权 重 占 年 度 考 核 成 绩 30% 态 度 考 核 评 分 : 评 分 参 照 季 度 KPI 打 分 标 准 , 该 项 权 重 占 年 度 考 核 成 绩 10% 能 力 考 核 评 分 : 评 分 参 照 《 能 力 考 核 评 分 说 明 表 》 , 该 项 权 重 占 年 度 考 核 成 绩 10% 季 度 KPI 考 核 平 均 成 绩 : 全 年 季 度 KPI 考 核 成 绩 的 算 术 平 均 成 绩 , 该 项 权 重 占 年 度 考 核 成 绩 50% 3.2 季 度 和 年 度 考 核 总 分 --P 值 的 处 理 方 法 第 十 三 条 季 度 和 年 度 考 核 总 分 — P值 的 计 算 方 法 第 11 页 被 考 核 人 的 各 项 考 核 指 标 的 得 分 乘 以 权 重 再 相 加 得 出 考 核 总 分 P值 第 十 四 条 考 核 等 级 划 分 : 全 体 员 工 的 考 核 得 分 划 分 为 S、 A、 B、 C、 D五 个 等 级 S 代 表 卓 越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7.50P≤10.00 A 代 表 优 秀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6.50P≤7.50 B 代 表 良 好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5.50P≤6.50 C 代 表 不 合 格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4.50P≤5.50 D 代 表 不 胜 任 ,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为 P≤4.50 对 应 的 考 核 分 值 仅 供 参 考 , 最 终 等 级 的 确 定 需 要 根 据 强 制 分 配 比 例 把 员 工 的 考 核 得 分 进 行 排 队 划 分 第 十 五 条 等 级 强 制 分 布 考 核 结 果 为 S级 的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高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5% ; 考 核 结 果 为 A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高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10% ; 考 核 结 果 为 C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低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10% ; 考 核 结 果 为 D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低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5% 如 果 考 核 结 果 基 本 符 合 上 述 比 例 分 布 , 则 按 该 考 核 结 果 执 行 如 果 员 工 考 核 得 分 整 体 偏 高 或 偏 低 , 则 全 体 员 工 的 考 核 得 分 按 高 低 顺 序 排 列 , 并 按 得 分 排 序 划 定 五 个 区 间 , 对 应 S 、 A 、 B 、 C 、 D 五 个 等 级 ; 其 中 , 考 核 结 果 为 S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高 于 被 第 12 页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5% ; 考 核 结 果 为 A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高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10% ; 考 核 结 果 为 C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低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10% ; 考 核 结 果 为 D 级 员 工 的 比 例 不 得 低 于 被 考 核 员 工 总 数 的 5% 在 划 分 等 级 时 , S等 级 可 以 空 缺 , D等 级 不 可 空 缺 对 于 表 现 优 秀 但 没 有 被 评 为 S、 A等 的 员 工 , 可 以 由 该 员 工 直 接 上 级 向 人 力 资 源 部 提 出 申 请 , 并 提 供 事 例 证 明 , 由 总 裁 审 批 确 定 总 裁 有 权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对 考 核 结 果 等 级 分 配 进 行 调 整 3.3 考 核 等 级 评 定 中 的 注 意 事 项 第 十 六 条 考 核 评 分 注 意 事 项 各 级 考 核 人 在 评 分 时 应 该 合 理 客 观 , 自 觉 控 制 比 例 经 人 力 资 源 部 核 实 , 对 于 打 分 不 符 实 的 , 需 对 被 考 核 人 重 新 考 核 ; 并 报 请 总 裁 批 准 , 对 考 核 人 的 当 期 考 核 结 果 降 一 个 等 级 处 理 第 十 七 条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当 被 考 核 人 的 单 项 考 核 指 标 得 分 为 10 和 2 、 0 时 , 考 核 人 需 要 有 具 体 的 典 型 事 例 说 明 , 并 填 写 《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 , 与 考 核 表 一 起 提 交 人 力 资 源 部 当 被 考 核 人 的 年 度 能 力 考 核 得 分 小 于 等 于 3分 或 第 13 页 大 于 等 于 8分 时 , 考 核 人 需 要 有 具 体 的 典 型 事 例 说 明 , 并 填 写 《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 , 与 考 核 表 一 起 提 交 人 力 资 源 部 第 十 八 条 当 员 工 的 考 核 等 级 为 D时 , 该 员 工 的 跨 级 领 导 需 要 与 其 进 行 面 谈 沟 通 第 十 九 条 当 员 工 的 考 核 等 级 为 S 级 和 D 级 时 , 需 要 由 总 裁 进 行 最 终 审 定 第 14 页 第四章 绩效考核实施流程 4.1 绩 效 考 核 实 施 的 各 阶 段 第 二 十 条 整 个 绩 效 考 核 过 程 分 为 3 个 阶 段 , 构 成 完 整 的 绩 效 管 理 循 环 。 这 三 个 阶 段 是 : 计 划 沟 通 阶 段 、 计 划 实 施 阶 段 、 考 核 阶 段 第 二 十 一 条 计 划 沟 通 步 骤 第 一 步 , 考 核 人 和 被 考 核 人 进 行 上 一 个 考 核 期 的 目 标 完 成 情 况 和 绩 效 考 核 情 况 回 顾 第 二 步 , 考 核 人 和 被 考 核 人 明 确 考 核 期 内 的 工 作 任 务 、 工 作 重 点 、 需 要 完 成 的 目 标 第 二 十 二 条 计 划 实 施 阶 段 被 考 核 人 按 照 本 考 核 期 的 工 作 计 划 开 展 工 作 , 达 成 工 作 目 标 考 核 人 根 据 工 作 计 划 , 指 导 、 监 督 、 协 调 下 属 员 工 的 工 作 进 程 , 并 记 录 重 要 的 工 作 表 现 第 二 十 三 条 考 核 阶 段 分 绩 效 评 估 、 绩 效 审 核 和 结 果 反 馈 三 个 步 骤 绩 效 评 估 : 考 核 人 根 据 被 考 核 人 在 考 核 期 内 的 工 作 表 现 和 考 核 标 准 , 对 被 考 核 者 评 分 绩 效 审 核 : 被 考 核 者 的 跨 级 领 导 和 人 力 资 源 部 对 考 核 结 果 进 行 审 核 , 并 负 责 处 理 绩 效 评 估 过 程 中 所 发 生 的 争 议 结 果 反 馈 : 人 力 资 源 部 将 审 核 后 的 结 果 反 馈 给 考 核 人 , 由 考 核 人 和 被 考 核 人 进 行 沟 通 , 并 讨 论 绩 效 改 进 的 方 式 和 途 径 第 15 页 4.2 季 度 考 核 结 果 使 用 第 二 十 四 条 季 度 考 核 结 果 决 定 员 工 次 季 度 各 月 标 准 工 资 中 浮 动 部 分 的 发 放 比 例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S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按 月 发 放 该 员 工 标 准 工 资 浮 动 部 分 的 150%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A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按 月 发 放 该 员 工 标 准 工 资 浮 动 部 分 的 125%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B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按 月 发 放 该 员 工 标 准 工 资 浮 动 部 分 的 100%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C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按 月 发 放 该 员 工 标 准 工 资 浮 动 部 分 的 50%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D 级 的 员 工 在 次 季 度 不 发 放 标 准 工 资 的 浮 动 部 分 4.3 年 度 考 核 结 果 使 用 第 二 十 五 条 年 度 考 核 结 果 用 做 员 工 薪 酬 调 整 、 年 度 奖 金 发 放 、 晋 级 和 培 训 的 依 据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达 到 S 级 的 员 工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的 150%, 在 本 人 所 在 职 业 发 展 序 列 中 晋 升 二 级 , 并 相 应 调 整 标 准 工 资 等 级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达 到 A 级 的 员 工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的 125%, 在 本 人 所 在 职 业 发 展 序 列 中 晋 升 一 级 , 并 相 应 调 整 标 准 工 资 等 级 连 续 二 年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达 到 B 级 的 员 工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的 100%, 在 本 人 所 在 职 业 发 展 序 列 中 晋 升 一 级 , 第 16 页 并 相 应 调 整 标 准 工 资 等 级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C 级 的 员 工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的 50%, 建 议 培 训 和 转 岗 , 或 者 在 原 岗 位 留 用 但 职 业 发 展 等 级 降 一 级 , 并 相 应 调 整 标 准 工 资 等 级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D 级 或 连 续 两 年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C 级 的 员 工 应 被 安 排 待 岗 , 待 岗 期 间 薪 酬 标 准 参 照 当 地 最 低 工 资 标 准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等 级 为 D级 员 工 不 发 放 年 度 奖 金 第 二 十 六 条 人 力 资 源 部 应 在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结 束 二 周 内 向 总 裁 提 交 员 工 调 薪 提 案 , 总 裁 最 终 确 定 员 工 调 薪 名 单 第 二 十 七 条 人 力 资 源 部 需 以 书 面 形 式 通 知 调 薪 员 工 , 并 将 员 工 调 整 后 的 工 资 级 别 通 知 财 务 部 第 17 页 第五章 绩效考核申诉 5.1 申 诉 条 件 第 二 十 八 条 在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和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过 程 中 , 员 工 如 认 为 受 不 公 平 对 待 或 对 考 核 结 果 感 到 不 满 意 , 有 权 在 考 核 期 间 或 考 核 结 束 10 天 内 直 接 向 人 力 资 源 部 申 诉 5.2 申 诉 形 式 第 二 十 九 条 员 工 向 人 力 资 源 部 就 考 核 问 题 提 出 申 诉 时 需 要 填 写 《 考 核 申 诉 表 》 , 提 交 人 力 资 源 部 ; 人 力 资 源 部 负 责 将 员 工 申 诉 统 一 记 录 备 案 , 并 将 《 考 核 申 诉 表 》 和 申 诉 记 录 提 交 人 力 资 源 部 经 理 5.3 申 诉 处 理 第 三 十 条 申 诉 评 审 人 力 资 源 部 与 申 诉 人 核 实 后 , 对 其 申 诉 报 告 进 行 审 核 , 并 组 织 由 申 诉 人 直 接 领 导 、 申 诉 人 跨 级 领 导 和 人 力 资 源 部 经 理 组 成 的 申 诉 评 审 会 , 对 申 诉 评 审 处 理 第 三 十 一 条 处 罚 措 施 如 果 申 诉 事 实 成 立 , 除 对 考 核 人 降 一 个 考 核 等 级 处 罚 外 , 情 节 严 重 的 还 将 依 据 有 关 制 度 规 定 进 行 处 理 5.4 申 诉 反 馈 人 力 资 源 部 在 申 诉 评 审 完 成 后 2天 内 将 申 诉 评 审 处 理 结 果 反 馈 给 申 诉 人 第 18 页 第六章 绩效考核文件使用与保存 6.1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保 存 第 三 十 二 条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由 人 力 资 源 部 统 一 保 存 6.2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查 阅 权 限 第 三 十 三 条 考 核 结 果 保 密 季 度 绩 效 考 核 和 年 度 绩 效 考 核 结 果 实 行 保 密 制 度 , 考 核 者 只 能 将 考 核 结 果 通 知 被 考 核 者 本 人 不 得 告 知 第 三 者 第 三 十 四 条 为 了 达 到 存 放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工 作 的 目 的 ,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设 定 查 阅 权 限 , 以 便 于 相 关 员 工 查 阅 文 件 ; 查 阅 权 限 分 为 查 阅 和 复 印 二 种 , 查 阅 或 复 印 考 核 文 件 都 需 要 查 阅 人 签 字 各 部 门 经 理 在 以 下 情 况 有 权 查 阅 其 下 属 考 核 资 料 , 但 不 得 跨 部 门 查 阅 1. 为 了 解 下 属 员 工 历 年 绩 效 考 核 情 况 2. 在 岗 位 轮 换 过 程 中 , 为 了 解 相 关 部 门 员 工 的 绩 效 考 核 情 况 总 裁 、 总 经 理 有 权 查 阅 公 司 全 体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总 裁 、 总 经 理 有 权 复 印 全 体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人 力 资 源 部 经 理 在 总 裁 授 权 的 条 件 下 有 权 复 印 全 体 员 工 绩 效 考 核 文 件 第 19 页 第七章 附录 7.1 考 核 手 册 修 订 第 三 十 五 条 由 于 实 际 情 况 发 生 变 化 需 要 对 本 考 核 手 册 进 行 修 订 时 , 由 人 力 资 源 部 草 拟 修 改 方 案 , 提 交 总 裁 审 批 后 执 行 7.2 考 核 指 标 调 整 第 三 十 六 条 当 因 公 司 经 营 策 略 变 化 需 对 考 核 指 标 和 权 重 进 行 调 整 时 , 由 总 经 理 提 出 调 整 意 见 , 人 力 资 源 部 拟 定 调 整 方 案 , 经 总 裁 审 批 后 实 施 第 三 十 七 条 当 因 组 织 结 构 调 整 、 员 工 工 作 内 容 变 更 等 原 因 , 需 对 考 核 指 标 和 权 重 进 行 调 整 时 , 由 各 部 门 负 责 人 向 人 力 资 源 部 提 交 申 请 , 人 力 资 源 部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拟 定 方 案 , 经 总 裁 审 批 后 实 施 7.3 考 核 手 册 解 释 第 三 十 八 条 本 考 核 手 册 由 人 力 资 源 部 负 责 解 释 第 20 页 附件: 附 件 一 、 季 度 考 核 表 编 号 年 季度某公司员工考核用表 部 门 姓 名 岗 位 KPI 权 重 (100 KPI 内 容 KPI1 合 计 KPI2 合 计 KPI3 合 计 KPI4 合 计 KPI5 合 计 总 计 考 核 人 签 名 考 核 等 级 人 力 资 源 部 意 见 第 21 页 得 分 权 重 (100%) 加 权 得 分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1. 评 分 为 10 的 考 核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2. 评 分 为 2 、 0 的 考 核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考 核 者 对 被 考 核 者 的 工 作 改 进 建 议 第 22 页 附 件 二 、 年 度 考 核 表 编 号 年某公司员工年度考核表 姓 名 部 门 岗 考 核 项 目 权 重 (100 %) 考 核 内 容 得 分 权 重 (100 %) 年 度 工 作 评 价 30 能 力 10 合 计 态 度 10 合 计 季 度 KPI 考 核 平 均 成 绩 资 源 部 填 写 ) 总 计 考 签 人 源 见 核 人 名 力 资 部 意 第 23 页 ( 人 力 50 加 权 得 分 位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1. 评 分 为 10 的 考 核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2. 评 分 为 2 、 0 的 考 核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考 核 者 对 被 考 核 者 的 工 作 改 进 建 议 第 24 页 附 件 三 、 绩 效 考 核 汇 总 表 年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汇总表 各 季 度 考 核 成 绩 部 门 岗 位 姓 名 一 成 绩 等 级 二 成 绩 第 25 页 等 级 四 三 成 绩 等 级 成 绩 等 级 季 度 KPI 成 绩 平 均 年 度 考 核 得 分 年 度 考 核 等 级 附 件 四 、 部 门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某 公 司 部 门 满 意 度 评 价 表 评 价 部 门 评 价 时 间 被 评 价 部 门 评 价 项 目 1 对 公 司 内 部 各 部 门 服 务 与 工 作 支 持 的 主 动 性 2 部 门 内 人 员 的 专 业 技 能 、 工 作 方 法 3 同 上 个 考 核 期 相 比 , 在 本 考 核 期 内 的 工 作 改 进 与 提 升 4 部 门 间 工 作 任 务 承 诺 的 实 现 5 部 门 整 体 工 作 效 率 7 部 门 间 业 务 信 息 的 传 递 与 沟 通 效 率 8 对 工 作 意 见 的 采 纳 并 应 用 于 工 作 中 9 从 公 司 整 体 利 益 出 发 处 理 部 门 之 间 事 务 备 源 中 接 注 部 , 送 : , 对 交 评 由 人 总 总 价 部 门 将 人 力 资 源 力 资 源 部 经 理 得 分 计 评 分 结 果 送 交 人 力 资 部 进 行 汇 总 处 理 ; 其 的 评 价 得 分 结 果 , 直 第 26 页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1. 评 分 为 10 的 评 价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2. 评 分 为 2 、 0 的 评 价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评 价 者 对 被 评 价 者 的 工 作 改 进 建 议 第 27 页 附 件 五 、 部 门 满 意 度 调 查 汇 总 表 某 公 司 部 门 满 意 度 调 查 汇 总 表 评 价 部 门 被 评 价 部 门 原 生 品 市 财 办 人 CI 审 监 技 料 产 管 场 务 公 力 委 计 察 术 部 部 部 部 部 室 资 部 室 中 源 心 部 原 料 生 产 品 管 市 场 财 务 办 公 人 力 资 CI 委 审 计 监 察 技 术 发 展 企 划 证 券 期 货 总 经 满 意 度 第 28 页 发 企 证 期 总 总 展 划 券 货 经 裁 部 部 部 部 办 办 附 件 六 、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编 号 年 某 公 司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评 价 公 司 被 评 价 部 门 项 目 内 容 权 重 (100%) 需 求 了 解 积 极 主 动 了 解 子 公 司 工 作 上 的 需 求 10 及 时 性 10 内 容 适 用 、 权 威 有 效 性 10 工 作 指 导 评 价 部 门 得 分 合 计 解 决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有 效 率 10 解 决 方 案 合 理 有 效 10 合 计 信 息 沟 通 主 动 、 及 时 20 人 才 培 养 注 意 子 公 司 人 员 的 知 识 技 能 的 提 高 10 工 作 态 度 和 方 法 态 度 积 极 , 方 法 有 效 20 总 计 备 源 中 接 注 部 , 送 : , 对 交 评 由 人 总 价 人 力 经 100 部 门 将 评 分 结 果 送 交 人 力 资 力 资 源 部 进 行 汇 总 处 理 ; 其 资 源 部 的 评 价 得 分 结 果 , 直 理 第 29 页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1. 评 分 为 10 的 评 价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2. 评 分 为 2 、 0 的 评 价 项 目 的 事 例 说 明 评 价 者 对 被 评 价 者 的 工 作 改 进 建 议 附 件 七 、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调 查 汇 总 表 某 公 司 子 公 司 满 意 度 第 30 页 调 查 汇 总 表 子 公 司 名 称 满 度 分 原 料 部 生 产 部 品 管 部 被 评 价 部 门 人 市 力 办 场 资 公 部 源 室 部 意 得 第 31 页 财 务 部 技 术 中 心 附 件 八 、 考 核 申 诉 表 某公司考核申诉表 申 诉 人 申 诉 项 目 部 门 岗 位 申 诉 内 容 事 例 证 明 申 诉 项 目 1 申 诉 项 目 2 申 诉 项 目 3 人 力 资 源 部 意 见 跨 级 领 导 意 见 第 32 页 附 件 九 、 KPI 考 核 评 分 标 准 表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10 出 常 并 准 外 色 具 且 , 的 , 有 完 得 较 该 下 成 到 大 项 列 任 来 收 工 作 绩 效 大 大 超 越 常 规 标 表 现 :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之 前 务 的 数 量 、 质 量 显 著 超 自 客 户 的 高 度 评 价 , 给 公 益 8 优 有 务 客 秀 下 , 户 , 列 在 的 该 表 数 满 项 现 量 意 工 作 绩 效 超 出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 严 格 按 照 规 定 的 时 间 要 求 完 成 任 、 质 量 上 超 出 明 显 规 定 的 标 准 , 获 得 , 超 过 公 司 预 期 目 标 6 良 有 量 目 好 , 该 项 工 作 绩 效 达 到 常 规 标 准 要 求 , 通 常 具 下 列 表 现 : 基 本 上 达 到 规 定 的 时 间 、 数 量 、 质 等 工 作 标 准 , 没 有 客 户 不 满 意 , 达 到 公 司 预 期 标 4 需 通 间 有 响 改 常 、 客 进 具 数 户 , 有 量 的 该 下 、 投 项 工 作 绩 效 基 本 达 到 常 规 列 表 现 : 偶 有 小 的 疏 漏 质 量 上 达 不 到 规 定 的 工 作 诉 , 并 没 有 给 公 司 造 成 较 标 , 标 大 准 有 准 的 要 时 , 不 求 在 偶 良 , 时 尔 影 2 不 求 误 相 生 良 , , 距 , , 通 或 甚 给 该 常 在 远 公 项 具 时 , 司 工 作 绩 效 显 著 低 于 正 常 工 有 下 列 表 现 : 工 作 中 出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与 规 定 经 常 突 击 完 成 任 务 , 经 造 成 较 大 的 损 失 或 不 良 影 作 现 的 常 响 标 较 工 有 准 大 作 投 的 的 标 诉 要 失 准 发 0 差 要 误 相 投 , 求 , 距 诉 该 , 或 很 发 项 通 在 大 生 工 常 时 , , 作 绩 效 根 本 没 有 达 到 正 常 具 有 下 列 表 现 : 工 作 中 间 、 数 量 、 质 量 上 与 规 定 由 于 主 观 原 因 没 有 完 成 任 给 公 司 造 成 大 损 失 或 不 良 工 出 的 务 作 现 工 , 标 大 作 有 准 的 标 重 的 失 准 大 备 注 准 完 出 司 要 成 规 带 求 任 定 来 , 务 的 预 通 , 标 期 考 核 评 分 时 只 能 从 这 六 个 等 级 中 选 择 , 当 选 择 10 和 2、 0时 必 须 有 具 体 的 事 例 说 明 , 并 填 写 关 键 事 件 说 明 表 第 33 页 附 件 十 、 能 力 考 核 评 分 说 明 表 人 际 交 往 能 力 0 2 刚 愎 自 较 关 用 不 易 我 系 与 他 人 易 建 相 处 , 人 立 自 我 封 长 闭 0 2 不 能 与 团 他 人 很 作 好 合 不 团 作 , 独 对 队 断 专 行 有 合 作 解 决 矛 盾 敏 感 性 3 为 , 与 建 期 系 3 队 精 强 工 影 4 自 不 他 立 关 5 能 他 立 赖 期 7 与 建 信 长 系 8 4 合 神 , 作 响 5 6 7 能 够 与 他 人 合 作 共 事 , 相 互 支 持 , 保 证 团 队 任 务 的 完 成 8 5 能 决 生 盾 致 作 大 面 5 能 他 体 人 会 的 求 时 想 解 0 遇 到 矛 盾 不 知 如 何 解 决 2 解 盾 生 影 作 进 3 决 手 硬 响 顺 行 4 矛 法 , 工 利 0 太 关 他 , 对 人 的 求 毫 感 觉 2 有 关 人 会 苦 3 时 心 , 人 衷 4 能 他 体 的 2 3 不 心 人 他 需 无 影 响 力 团 0 4 第 34 页 5 6 够 人 可 的 关 6 够 已 的 , 对 产 的 影 6 关 人 谅 , 他 7 解 发 矛 不 工 生 负 响 7 心 , 他 领 人 请 , 有 帮 助 办 法 决 6 7 9 10 易 与 他 人 建 立 可 信 赖 的 积 极 发 展 的 长 期 关 系 9 10 善 于 与 他 人 合 作 共 事 , 相 互 支 持 , 充 分 发 挥 各 自 的 优 势 , 保 持 良 好 的 团 队 工 作 氛 围 8 9 10 巧 妙 地 和 建 设 性 地 解 决 不 同 矛 盾 8 9 10 对 他 人 较 关 心 , 容 易 感 知 别 人 的 想 法 , 体 谅 他 人 , 善 于 领 会 他 人 的 请 求 , 并 付 之 于 适 当 的 言 行 8 9 10 无 法 与 人 协 调 尚 人 作 协 善 响 能 与 合 , 但 调 不 , 影 工 作 能 据 要 力 团 协 沟 使 顺 展 0 2 3 5 队 发 展 说 服 力 无 服 人 咄 人 逃 让 法 说 别 , 或 咄 逼 , 或 避 退 4 说 服 别 人 比 较 困 难 第 35 页 能 下 同 上 受 看 意 够 公 求 促 队 作 通 工 利 根 司 努 进 的 和 , 作 开 6 7 说 级 事 级 某 法 见 服 、 、 接 一 与 易 于 与 他 人 沟 通 , 积 极 促 进 团 队 协 作 , 在 团 队 中 是 自 然 的 核 心 人 物 , 并 能 引 导 团 队 达 到 组 织 目 标 8 9 10 能 够 自 己 张 、 及 理 比 较 的 说 人 接 一 看 意 见 表 的 论 由 容 服 受 法 述 主 点 , 易 别 某 与 应 变 能 力 0 待 人 处 世 刻 板 , 适 应 性 差 0 对 他 影 几 乎 响 影 响 能 或 完 力 操 纵 用 他 领 导 能 力 0 无 法 确 评 他 人 评 估 反 馈 和 培 训 授 对 的 无 和 0 下 工 反 培 0 人 无 力 全 利 人 正 估 属 作 馈 训 2 对 的 或 的 不 应 作 有 低 3 公 变 角 转 太 , 开 困 4 司 化 色 变 适 工 展 难 目 标 5 6 7 待 人 处 世 较 灵 活 , 能 够 根 据 公 司 要 求 , 认 可 公 司 变 化 所 带 来 的 冲 击 , 并 能 顺 利 的 完 成 转 变 2 3 4 有 时 能 影 响 他 人 5 能 己 的 带 家 工 6 以 积 言 领 努 作 7 自 极 行 大 力 2 能 公 求 人 估 3 够 司 对 作 4 按 要 他 评 5 能 合 评 人 能 效 出 足 6 较 理 价 的 和 , 其 7 为 的 他 技 绩 指 不 2 不 好 用 和 的 3 能 的 反 培 手 4 很 利 馈 训 段 6 够 实 况 过 和 帮 人 和 7 根 际 , 培 反 助 成 发 2 3 5 能 据 情 通 训 馈 他 长 展 5 6 7 4 第 36 页 8 待 很 善 度 容 岗 位 的 带 击 顺 化 应 取 8 能 响 思 和 向 高 9 10 人 处 世 灵 活 , 于 审 时 势 , 很 易 适 应 位 、 职 或 管 理 变 化 所 来 的 冲 , 并 能 应 其 变 很 快 适 环 境 , 得 主 动 9 10 积 极 影 他 人 的 维 方 式 发 展 方 8 9 10 能 合 理 评 价 他 人 的 技 能 和 绩 效 , 使 下 属 心 服 口 服 , 并 能 使 下 属 明 确 努 力 方 向 8 9 10 善 于 了 解 下 属 需 要 , 通 过 一 对 一 的 反 馈 和 培 训 以 帮 助 他 人 成 长 和 发 展 8 9 10 权 激 励 不 配 与 力 乏 员 方 内 有 怨 善 分 工 作 权 , 缺 指 导 工 的 法 , 部 时 不 服 言 0 工 作 主 要 靠 命 令 与 指 示 欠 配 作 力 导 之 法 务 偶 难 2 有 的 度 不 分 作 无 措 员 极 高 缺 分 工 、 权 及 指 部 属 方 , 任 进 行 有 困 能 利 工 权 有 授 知 完 务 够 分 作 力 效 工 识 成 顺 配 与 , 传 作 , 任 3 4 一 定 制 , 但 能 充 发 挥 用 , 改 进 施 , 工 积 性 不 5 有 度 够 奖 表 方 高 积 6 7 制 能 用 和 等 提 工 性 第 37 页 , 利 励 彰 式 员 极 善 于 分 工 作 与 力 , 并 积 极 传 工 作 识 , 引 部 属 完 任 务 8 了 的 善 下 主 作 励 等 高 性 员 努 作 9 解 需 于 级 动 , 和 方 , 工 力 积 他 求 引 积 地 用 表 式 并 积 地 配 权 能 授 知 导 成 10 人 , 导 极 工 奖 彰 提 极 使 极 工 建 立 期 望 0 2 无 法 给 员 工 建 立 期 望 3 0 放 流 3 2 任 自 责 任 管 理 沟 通 能 力 0 2 含 糊 其 词 , 意 口 图 不 明 头 沟 通 倾 0 2 3 3 能 下 立 标 分 务 虽 员 通 乏 工 导 助 语 清 但 表 图 时 复 低 4 够 属 工 准 配 5 给 订 作 和 任 6 能 员 通 下 立 的 目 标 4 能 工 但 对 的 和 5 与 沟 缺 员 指 协 6 7 8 能 够 与 能 下 属 沟 分 通 , 注 属 重 过 程 通 管 理 , 导 指 导 和 的 协 助 员 进 工 完 成 时 任 务 和 训 下 自 工 负 4 言 晰 尚 达 , 需 解 释 5 欠 , 能 意 有 反 6 抓 点 达 图 述 见 太 重 明 6 4 第 38 页 5 目 标 7 够 工 , 属 明 期 标 准 住 , 7 , , 需 复 7 与 沟 给 订 确 望 和 要 表 意 陈 意 不 要 说 8 8 8 善 员 通 下 立 合 工 标 准 立 的 简 要 有 的 技 易 解 高 9 10 于 与 工 沟 , 给 属 订 明 确 理 的 作 目 和 标 并 建 合 理 期 望 9 10 够 充 与 下 沟 , 督 员 工 工 作 展 及 反 馈 培 , 让 属 对 己 的 作 担 责 任 9 明 , 出 谈 巧 于 10 扼 具 色 话 , 理 9 10 听 书 面 沟 通 不 注 倾 听 常 常 知 对 所 云 0 文 通 图 清 作 改 意 , 不 方 2 理 不 , 意 不 , 需 大 修 3 能 够 听 , 时 一 半 解 倾 有 知 能 够 注 意 倾 听 , 力 求 明 白 4 章 5 不 通 但 表 楚 意 6 几 需 补 比 确 达 文 够 顺 尚 达 主 图 , 能 清 要 第 39 页 能 够 很 好 的 倾 听 别 人 的 倾 述 , 很 快 明 白 倾 述 人 的 想 法 和 要 求 7 8 9 10 乎 不 表 达 清 修 改 晰 、 简 充 , 洁 , 易 较 准 于 理 的 表 解 , 无 意 见 可 挑 剔 判 断 和 决 策 能 力 0 2 战 略 思 考 对 的 不 心 不 工 可 现 会 战 公 将 太 , 注 作 能 的 和 解 决 4 5 主 于 性 作 时 注 司 景 策 题 要 忙 事 务 工 , 有 也 会 意 公 的 前 和 对 等 问 能 据 状 解 面 挑 机 0 2 3 5 因 循 守 旧 , 墨 守 成 规 安 班 少 新 法 措 新 作 步 就 , 很 提 出 想 、 新 施 与 的 工 方 法 工 能 力 习 出 法 措 新 作 并 险 2 低 3 创 新 能 力 0 司 来 关 也 意 上 出 机 挑 3 4 4 第 40 页 6 7 够 根 现 , 了 组 织 临 的 战 和 会 8 9 能 透 现 象 本 质 把 握 织 面 的 挑 和 会 , 顾 短 和 长 目 标 8 9 过 看 , 组 临 战 机 兼 期 远 作 中 够 努 学 , 提 新 想 、 新 施 与 的 工 方 法 有 风 意 识 工 作 能 不 提 出 想 法 新 施 , 于 习 , 意 规 风 险 锐 意 新 , 工 作 有 较 创 新 中 断 新 、 措 善 学 注 避 , 求 在 中 大 目 标 5 6 7 高 9 6 7 8 1 0 1 0 1 0 问 题 的 能 力 推 断 评 估 能 力 决 策 能 力 遇 到 问 题 , 束 手 无 策 发 题 够 解 法 有 不 键 生 , 去 决 , 时 注 0 2 3 对 有 的 和 估 乏 和 段 果 十 信 事 物 大 概 判 断 评 , 缺 方 法 手 , 结 不 能 分 可 大 作 确 断 估 0 2 3 5 遇 事 优 柔 寡 断 , 缺 乏 主 见 能 定 时 但 提 行 案 求 幕 够 决 机 很 出 对 工 常 失 耽 作 日 作 判 误 误 进 常 经 断 , 工 程 问 能 想 办 但 抓 关 4 4 确 策 , 少 可 方 , 常 助 于 僚 第 41 页 问 生 能 辨 问 找 决 法 设 决 5 善 定 时 提 行 案 在 衡 择 有 当 多 常 处 断 题 后 够 关 题 到 发 , 分 键 , 解 办 , 并 法 解 6 7 致 出 的 和 能 正 判 评 6 7 于 决 机 出 确 策 , 可 方 但 权 选 偶 适 大 日 务 果 当 , 、 时 , 数 事 理 得 能 迅 速 理 解 并 把 握 复 杂 的 事 物 , 发 现 明 确 关 键 问 题 、 、 找 到 解 决 办 法 8 对 决 良 权 判 估 8 善 定 时 提 行 案 理 衡 化 择 困 事 果 当 9 所 策 好 衡 断 做 有 的 和 评 9 于 决 机 出 , , , 难 处 断 确 策 , 可 方 合 权 优 选 对 的 理 得 1 0 1 0 计 划 和 执 行 能 力 0 2 准 确 性 工 计 随 常 错 作 划 意 出 无 , , 差 0 效 率 工 分 次 率 经 不 务 作 不 主 、 效 低 , 常 完 成 任 0 做 计 缺 织 计 划 和 组 织 事 划 乏 能 无 , 组 力 3 4 大 计 行 太 5 6 7 能 计 行 较 细 偶 错 并 速 5 按 划 , 注 节 有 发 能 改 6 照 执 比 意 , 差 生 迅 正 7 作 效 尚 , 能 清 主 , 能 按 时 成 工 , 基 保 证 量 能 按 执 不 意 节 有 发 致 划 , 注 细 , 偶 差 错 生 2 3 工 率 低 要 帮 能 任 作 效 较 , 需 别 人 助 才 完 成 务 工 率 可 分 次 够 完 作 本 质 2 3 5 制 划 织 有 度 要 帮 能 定 计 和 组 实 施 难 , 需 别 人 助 方 进 行 4 4 第 42 页 能 公 要 制 应 和 划 权 围 置 源 确 和 针 及 供 保 6 7 根 司 求 定 程 据 的 , 相 序 计 在 范 配 资 明 标 方 以 保 的 , 限 内 , 目 , 确 应 障 8 9 能 够 按 照 计 划 严 格 执 行 , 并 确 保 在 每 个 细 节 上 减 少 差 错 8 9 时 间 资 源 利 用 到 佳 , 作 效 高 , 成 任 速 快 , 量 高 效 益 8 9 和 的 达 最 工 率 完 务 度 质 , 好 具 有 强 的 定 计 的 力 , 自 如 指 挥 度 属 , 过 有 的 计 提 高 作 率 , 最 佳 结 果 目 的 极 制 划 能 能 的 调 下 通 效 划 工 效 以 的 为 1 0 1 0 1 0 态 度 主 0 动 工 作 性 主 动 缺 乏 情 , 要 上 不 断 促 缺 信 完 务 希 0 乏 , 成 不 望 不 , 热 需 级 督 自 对 任 抱 2 工 一 主 和 情 还 上 督 3 4 作 有 定 的 动 性 热 , 但 需 要 级 的 促 5 工 情 主 虑 题 主 出 办 对 职 围 不 6 7 作 热 , 能 动 考 问 , 并 动 提 解 决 法 , 边 缘 责 范 之 事 扯 皮 2 对 评 低 要 帮 3 自 价 , 他 助 5 对 较 定 够 自 不 能 努 态 积 成 6 自 为 , 正 己 足 够 力 度 极 工 7 己 肯 能 视 的 , 以 的 去 完 作 2 3 6 7 4 己 较 需 人 自 信 灵 0 4 第 43 页 5 8 9 10 对 任 何 工 作 都 有 积 极 持 久 的 工 作 热 情 , 能 主 动 地 以 主 人 翁 的 态 度 去 完 成 工 作 , 对 份 内 份 外 之 事 都 能 积 极 主 动 去 做 8 9 10 坚 信 自 己 的 能 力 , 勇 于 承 认 错 误 , 包 容 他 人 , 面 对 较 大 的 工 作 压 力 仍 然 充 满 信 心 的 去 完 成 , 并 能 不 断 达 到 新 的 目 标 8 9 10 只 惯 事 事 化 会 会 按 例 行 , 做 僵 , 不 变 通 很 破 规 尔 变 少 打 成 , 偶 也 会 通 通 照 行 但 根 境 变 事 取 好 常 惯 事 也 据 变 通 , 得 效 依 例 , 能 环 化 行 以 良 果 0 缺 乏 自 我 培 养 和 发 展 的 意 识 , 随 大 流 2 能 加 组 培 能 些 培 己 3 够 公 织 训 在 方 养 5 能 识 并 公 要 积 加 安 各 训 养 6 够 自 按 司 求 极 公 排 种 和 计 7 认 己 照 的 , 参 司 的 培 培 划 活 性 发 展 导 向 4 参 司 的 , 某 面 自 第 44 页 善 于 根 据 环 境 变 化 迅 速 调 整 行 为 及 制 度 , 发 展 新 的 方 法 , 改 变 惯 例 , 较 快 适 应 新 的 工 作 环 境 和 工 作 方 式 8 9 10 主 动 了 解 公 司 的 发 展 方 向 , 设 定 自 己 的 目 标 , 有 目 的 的 培 养 自 己 , 自 我 发 展 意 识 强 客 户 服 务 0 了 解 客 户 需 求 客 户 管 理 与 沟 困 不 好 解 需 无 管 不 客 用 况 客 立 关 2 3 能 客 通 推 品 力 不 确 敏 把 户 实 求 够 户 , 销 而 , 能 与 沟 为 产 努 但 准 、 锐 的 握 客 的 真 需 , 能 客 通 解 需 为 产 维 好 系 0 2 低 3 目 标 5 6 7 客 理 了 户 有 的 管 能 客 立 系 能 客 信 况 2 单 户 , 与 建 关 , 未 分 析 户 资 状 。 3 4 有 的 管 能 导 期 注 户 谈 表 力 不 活 心 时 判 不 法 谈 功 判 现 , 够 掌 定 判 巧 极 谈 功 客 通 难 能 的 客 求 户 有 , 很 了 户 户 , 解 信 状 , 与 户 建 良 好 系 0 谈 判 能 力 无 技 致 判 谈 巧 使 失 判 , 谈 败 4 4 简 客 理 够 户 , 因 技 足 促 判 中 努 但 灵 耐 有 谈 巧 无 成 成 第 45 页 5 5 6 7 够 户 , 客 求 推 品 持 的 与 沟 了 户 , 销 而 良 关 较 客 理 够 客 望 意 信 好 户 , 引 户 , 客 用 6 7 握 一 的 谈 技 , 积 促 成 判 成 8 9 善 于 与 解 客 户 沟 通 , 准 确 、 敏 锐 的 把 握 客 户 的 真 实 需 求 , 有 广 泛 的 人 际 关 系 , 商 品 不 卖 人 情 在 8 高 9 通 过 善 的 户 管 控 制 户 信 风 险 引 导 方 系 , 高 销 成 功 8 9 较 谈 巧 于 对 格 制 绪 导 进 成 高 高 判 , 把 方 , , 谈 程 功 完 客 理 客 用 , 双 关 提 售 率 的 技 善 握 风 控 情 引 判 , 率 1 0 1 0 1 0 0 市 场 开 拓 能 力 无 开 神 掌 场 方 不 保 客 发 户 市 拓 , 握 开 法 能 持 户 新 场 精 不 市 拓 , 够 老 开 客 2 3 4 有 开 识 够 新 户 不 总 验 场 方 研 掌 足 市 拓 , 开 , 注 结 , 开 法 究 握 场 意 能 发 客 但 意 经 市 拓 的 和 不 第 46 页 5 有 开 力 够 市 息 争 情 维 客 发 户 6 7 市 拓 , 收 场 , 对 况 持 户 新 场 能 能 集 信 竞 手 , 老 开 客 8 9 系 统 分 析 场 况 , 究 潜 客 户 善 于 现 新 务 会 , 断 总 市 场 拓 验 , 极 联 老 客 发 展 客 户 的 市 状 研 在 , 发 业 机 不 结 开 经 积 络 户 新 1 0
46 页
364 浏览
立即下载
01 年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年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一、考核目的 1、根本目的:为正确评价与总结员工 20xx 年度的绩效,更好地激励与挖掘员工的潜能,强 化员工的责任与竞争意识,提高组织整体效能,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2、直接目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工资调整、奖金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动和员工培训的参考。 二、考核范围 20xx 年 12 月 31 日前已正式通过试用期考核的在职员工。 三、考核原则 1、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 2、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3、公平、公正; 4、多角度考核。 四、考核组织和责任 1、人力资源部 1)负责考核办法的制定、通知和组织实施; 2)负责向总经理汇报考核情况并提供分析报告供其参考; 3)负责对员工有关考核问题的投拆,进行调查处理。 2、各部门 1)各评估人和被考核者应按时、如实提供考核数值; 2)直接领导对考核结果的完整、公正、合理性负责;间接领导对考核结果负有监督责任。 第二章 普通员工的考核 一、考核方法 1、考核内容 年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学习成长,各项考核要素详见附表一:《员工综合考 核表》(员工级)。 2、评分标准 根据不同项目分值也不同,打分分差为 1 分。详见附件三:《指标的评分标准》 二、考核程序 程序 内容 日期 执行人 直接上级考核 进行考核评分、评语与 被考核者面谈,并签名 确认,将考核表交于人 力资源部 20xx.1.4—1.6 被考核者的直接上 级 用人部门、各部门主 管副总签署意见 人力资源部收集汇总各 部门的绩效考核情况, 填写员工绩效汇总表, 报用人部门主管副总签 署意见 20xx.1.9—1.11 人力资源部/各副总 成绩统计 人力资源部统计考核成 绩并将结果报总经理审 20xx.1.12—1.13 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批 情况分析 人力资源部总结本次考 核情况,向总经理汇报 20xx.1.16—1.18 人力资源部 三、考核结果处理 按照下表基本工资从 20xx 年元月开始做相应调整, 考核分值 考核级别 工资调整比例 96 分以上 A 10% 86 分----95 分 B 8% 76 分----85 分 C 6% 60 分----75 分 D 4% 59 分以下 E 0 备注 四、绩效投诉与处理 如员工对个人绩效结果持异议。可向人力资源部主管书面提出绩效复议的要求。人力资 源部主管需在保护员工隐私权的前提下对员工绩效进行复议,并于 2 个工作日内与员工沟 通并作书面回复。如员工对考核结果仍持异议,可向公司总经理提交书面申诉。总经理将于 3 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并提交书面调查意见并与员工沟通。 第三章 中层管理者的考核 1、考核内容 部门工作业绩、部门内部建设、部门服务评价,各项考核要详见附表二:《员工综合考 核表》(主管及以上)。 2、考核程序 程序 内容 日期 执行人 直接上级与人力资 源部主管共同考核 进行考核评分、与被考 核者面谈,评语并签名 确认 20xx.1.4—1.6 被考核者的直接上 级/人力资源部主管 汇总 人力资源部收齐考核表 格,并上报总经理审批 20xx.1.9—1.11 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绩效汇总 人力资源部汇总本次考 核情况,向总经理汇报 20xx.1.12—1.13 人力资源部 第四章 附则 一、保密管理 1、全部考核结果只对人力资源部主管、总经理公开。 2、员工考核成绩除通知被考核者本人外,只告知其部门主管和主管副总。 3、考核结果及所有考核文档全部由人力资部存盘。 4、任何人不得随意评论考核结果,并将其告诉无关人员。 二、本办法的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三、附件 附件 1:《员工综合考核表》(员工级) 附件 2:《员工综合考核表》(主管及以上) 附件 3:《指标的评分标准表》(员工级) 附件 4: 《指标的评分标准表》(主管及以上) 附件 5:《员工绩效考评申诉表》 附件 6:《员工绩效考评汇总表》 人力资源部 20xx 年 10 月 17 日 附件 1: 员工综合考核表 姓名: 部门: 一级 指标 工作 绩效 50% 工作 能力 20% 职位: (员工级) 年 月 日 二级指标 满分 目标达标率 10 工作质量 10 工作效率 10 工作数量 10 工作成本意识 10 专业基础知识 5 岗位工作技能 5 创新精神 5 综合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计划能力等) 5 直接领导评分 全年出 勤 工作 态度 20% 学习 成长 10% 迟 到 (次) 事 假 (天) 病 假 (天) 旷 工 (天) 4 责任心 4 工作主动性 4 团队精神 4 服务意识 4 自我学习能力 5 发展潜力 5 评定 等级 总计 评等标准 A B C D E 96 分及以上 95—86 分 85—76 分 75—60 分 59 分以下 自我评价 直接上级 评价 当期主要业绩: 当期不足与待改善之处: 其它建议: 签字: 日期: 间接上级 评语 签字: 日期: 附件 2: 部门: 姓名: 一级 指标 部门 工作 绩效 50% 综合 能力 30% 员工综合考核表 (主管及以上) 职位: 二级指标 满分 部门工作目标达标率 10 部门工作质量 10 部门工作效率 10 部门工作数量 10 部门工作成本意识 10 沟通能力 5 组织能力 5 协调能力 5 计划能力 5 直接领导/人资主管 评分 工作 态度 20% 培养后备人才 5 发展潜力 5 责任心 5 工作主动性 5 团队精神 5 服务意识 5 评定 等级 总计 评等标准 A B C D E 96 分及以上 95—86 分 85—76 分 75—60 分 59 分以下 自我评价 直接上级 评价 当期主要业绩: 当期不足与待改善之处: 其它建议: 签字: 日期: 间接上级 评语 签字: 日期: 附件 3: 指标的评分标准表 (员工级) 评价指标 工作绩效 评价分数 10 8 6 4 2 超过目标 达到既定目标 尚可 欠佳 落后 工作质量 很完美 完美 尚可 欠佳 很差 工作效率 很高 高 尚可 差 很差 工作数量 很多 多 尚可 较少 太少 工作成本意识 很高 高 尚可 差 很差 5 4 3 2 1 专业基础知识 很丰富 丰富 普通 不足 很差 岗位工作技能 非常熟练 熟练 尚可 差 很差 目标达标率 工作能力 创新精神 有新构想 求新 尚可 欠佳 不愿多想 综合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工作态度 4 3 2 1 0 满勤 出勤率 95% 出勤率 90% 出勤率 85% 责任心 很负责 负责 尚可 欠佳 不负责 工作主动性 很积极 积极 尚可 差 散漫 团队精神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服务意识 很好 好 尚可 差 太差 学习成长 5 4 3 2 1 自我学习能力 举一反三 良好 尚可 欠佳 不思进取 发展潜力 不可限量 有发展潜力 普通 不足 不可造就 全年出勤情况 出勤率 85% 以下 附件 4: 指标的评分标准表 (主管及以上) 评价指标 评价分数 工作绩效 10 8 6 4 2 部门工作目标 达标率 超过目标 达到既定目标 尚可 欠佳 落后 部门工作质量 很完美 完美 尚可 欠佳 很差 部门工作效率 很高 高 尚可 差 很差 部门工作数量 很多 多 尚可 较少 太少 部门工作成本 意识 很高 高 尚可 差 很差 综合能力 5 4 3 2 1 沟通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组织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协调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计划能力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培养后备人才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发展潜力 不可限量 有发展潜力 普通 不足 不可造就 工作态度 5 4 3 2 1 责任心 很负责 负责 尚可 欠佳 不负责 工作主动性 很积极 积极 尚可 差 散漫 团队精神 很强 强 尚可 差 很差 服务意识 很好 好 尚可 差 太差 附件 5: 员工绩效考评申诉表 申诉人 所属部门 申诉内容 申诉内容及 其依据 申诉依据 申诉时间 调查情况 调查情况及 其处理措施 建议解决方 案 协调结果 部门负责人 签字: 申诉人 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人力资源部主管 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 6: 员工绩效考评汇总表 部门 评等 A B 参评人数 姓名 人数 备注 C D E 主管副总 意见 总经理 意见
11 页
348 浏览
立即下载
4、用绩效管理留住你的骨干员工
用绩效管理留住你的骨干员工 我们天天提的人才竞争,实际上就是核心关键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实际上就是核心员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选拔、培养、激励和保留核心 员工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绩效管理体系作为留住和激励员工 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核心员工的管理上需要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 一、A 企业骨干流失分析 A 企业是一家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零配件制造企业,随着企业的快速成长, 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那些与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经历过痛苦创业期的骨干员工 却一个个先后离开了。骨干员工的离职不仅带走了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工艺机 密,同时,那些流失到竞争对手企业去的员工直接增强了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 相应地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A 企业对后备人才培养虽有所准备,但一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骨干 员工的流失对所有员工的士气打击很大,曾一度使企业陷入瘫痪。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 A 企业骨干员工的流失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沟通,出现了常见的“鞭打快牛”现象,同 时对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把工作交给这些骨干员工是非常放心的,直接下任务 就可以了。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老板对自己青睐有加,提供了很好的施展才能的 机会,但任务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完成之后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出现差错之后 会有什么样的惩罚,都没有明确的界定。面对不断加大的压力,个人对绩效考核 的结果缺乏准确的预测。同时与普通员工相比,自己的所得并不比他们好多少。 这种严重的不平衡感进一步加大了其心理压力,离职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缺乏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薪酬激励配套措施,即过多的注重员工的 付出而缺乏与其付出相符的回报。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说一定要“鞭打快牛”、需要勇夫,就 一定要有重赏。如果没有重赏,那就必须有一套相对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 与之相对应的薪酬激励制度。如果上面两者都没有的话,要想留住骨干员工几乎 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离开也就不可避免。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 贵”的文化特色,使得核心员工对眼前的利益关注较多。但是企业要做大做强, 就需要持续的资本积累,积累和分配是一对矛盾,如何理顺这一矛盾是企业能 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这方面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提出了一句管理名言“财散人聚、财聚人 散”,就是在企业发展期,创业者要把企业获得的大部分利益分给员工,才能 使员工聚集在一起共谋大事。如果企业创业者一开始就总想着为自己赚钱,那就 很难留下人才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这样的企业做不大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核心员工绩效管理的关注点 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不能指望单纯的绩效管理来实现对员工的有效 激励,必须与薪酬制度相结合。只有对绩效管理理念有深入的认识之后,才能真 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1、明确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 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工作计划的过程管理,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 坚实可靠的保障。对于企业核心员工来说,更多的关注于绩效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而非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与核心员工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以及 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提供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以协助其完成既定的目标。管理者 与核心员工是一种利益共同体,而不是简单的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 2、防止“鞭打快牛”现象,培养核心员工的后备队伍 就像本文开始的案例中那样,领导者喜欢把所有重要工作都安排给核心员 工,而不考虑其本身工作的承受能力,事实上,“鞭打快牛”的现象非常普遍, 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造成员工的不满和离职也是必然的。 当然,企业在采取各种激励和保留核心员工的措施之后,也仍然避免不了 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核心员工流失。针对这种状况,未雨绸缪,加强企业核心 员工后备队伍建设才是减少核心员工离职风险,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 措施。 3、注重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不管是激励作用还是约束作用,都需要在明确绩效考核结果之后。这里隐含 着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目标的评价标准是明确合理的, 是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双方经过沟通共同确认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以及绩 效目标的评价标准,那么对绩效结果的认识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考核人与 被考核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绩效考核结果提出质疑。面对这种双方都无法说 服对方的结果,其激励作用或是约束作用将无从体现。目标的设定与沟通是做好 核心员工绩效考核的关键步骤之一。 4、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案 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但不管是应用 于哪些方面,都需要在考核之前进行明确说明,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通过努力 之后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只有明确的目标才会产生努力工作的动力。核心员 工工作中追求自我实现,对自己的工作成就感要求较高,但这种工作成就感需 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或方法来得到大家认可,这些措施或方法其实可以通过绩效 考核结果的应用来体现。 5、对结果的关注大于对过程的关注 核心员工具有较强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因此对核心员工的考核应 更多地关注其工作结果的完成情况,在工作完成过程中,他们需要有独立的思 考和创新,较少地指导或监督有助于其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把握。多数情况下难以 用量化的指标去考核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 三、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以员工激励为主,通过有效的激 励措施,实现人员的保留。激励通过绩效管理、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和薪酬方案设 计三个方面相互衔接,共同作用,由于主题所限,下面仅介绍绩效管理体系的 设计。 绩效管理一定是一个过程管理,单纯的设计绩效管理的某一个环节而忽视 或弱化其他环节,其效果势必得不到有效发挥,反而可能会出现“有,还不如 没有好”的局面。 1、计划——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来源于组织整体经营目标的分解,核心员工对组织最终目标的实 现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从大多数人内心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自己的目标越 小越好,而完成目标之后的绩效奖励则是越高越好,同时还能获得较大的心理 满足感和成就感。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能够制定一个具有挑战性 的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组织整体绩效目标分解的过程中, 沟通是制定计划的唯一方法。 核心员工的绩效目标制定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目标如何进行衡量,绩效目标通过什么样的计划或方案去推进实 施,过程中如何控制? (2)如何评判目标完成的好坏,即评判目标完成与否的方法或标准是什么, 特别是对于非量化的考核指标,比如品牌影响力推广指标,是以工作计划整体 完成,关键时间节点控制,还是费用支出完成? (3)在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支持。资源的支持以工作计划内容要求为 主,需要事先提出,以便于管理层对资源的整体协调配置。对于过程中的临时性 需求,需按内部规范的管理流程进行决策,避免在目标没有达成时,为自己找 理由开脱责任。 (4)绩效目标完成后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对核心员工来说,获取这种 奖励的目的是评价自己在组织内获得的认可程度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是 一种个人成功的标志或象征。 绩效目标的制定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目标可以根据周期分为年度 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甚至是周计划,也可以根据业务类型分为专项目标 管理目标和业务目标。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工作计划制定以及评价标准的明确 对接下来的绩效执行过程沟通、绩效结果检查以及循环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 2.执行——绩效执行过程中的指导 对于核心员工来说,其本身的能力是非常优秀的,都是可以担当大任的, 同时,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大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要求,在实现目标的途径上会 有很多种方法。作为考核人很难做到对各种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考核人在绩 效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汇报、业务工作分析会或部门例会的形式,结合月度工 作计划,对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到有效地跟踪和监控即可。过于频繁地沟通或 指导,可能会打乱其正常的工作思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效果可能会适得 其反。 3.检查——绩效结果回顾 对核心员工来说,纯粹的结果导向,关注于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该环节在 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属于回顾与反思的环节,回顾上一个考核周期工作的完成 情况,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下一步如何更有效提升业绩。奖惩并不是绩效考核 的主要目的,只是一种有助于绩效管理更好发挥作用的手段或工具。 在绩效目标制定时,就已经确定好了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按事先确定的 标准或方法进行考核,结果不会有很大差异。 4.改进——个人能力的循环提升详细计划 改进是上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每一次都是在总结过 去的成败得失,每一次的总结都会使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绩效改进,实际上就 是针对绩效结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反思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以详细的改进计划的形式进行明确。 总之,不管是对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是对普通员工的绩效管理 体系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接受和掌握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绩效管理理 念的指引下,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和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核心员工来说,更多的关注于绩效实施全过程的管理而非考核, 管理者与核心员工是一种利益共同体,而不是简单的考核与被考核的关
5 页
444 浏览
立即下载
上一页
1
2
...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跳到
页
热门推荐
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总结及规划
700 阅读
17 页
薪酬设计-薪酬模式
1597 阅读
8 页
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管理办法
1135 阅读
7 页
某大型制造业年度职等职级对照表、人才盘点九宫格分布图、年度培训计划表
856 阅读
4 页
碧桂园人力资源部述职报告
681 阅读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