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伙伴-HR新角色

业务合作伙伴-HR新角色

业务合作伙伴 HR 新角色         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部的要求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后台 管理和支持部门,而是上升到业务合作伙伴的高度,HRBP(HR Business Part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这一角色应运而生。 HRBP 实际上就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部门或事业部门的 HR,他集中 于协助业务部门高层及经理在员工发展、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 面的工作。IBM 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新兴市场经济体学习和知识管 理总监顾晓蓉形象地把 HRBP 描绘成“业务领导人的人力资本管理 师”,在她看来,要做好 HRBP,就要切实针对业务部门的特殊战略 需求,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HRBP 的出现,使得业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的接口由多 模块缩减为一人,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沟通成本,提升了企业集约化 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政策、文化和价值导向在各个业务部门得以 一脉相承。因此,HRBP 的职位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出现。         在 HRBP 这一新角色出现后,传统的职能式的 HR 构架 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面向客户的 HR 架构和平衡发展式的 HR 构架正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所谓面向客户的 HR 构架,是把人力资源部设计为两个 部分:一部分是面对业务部门的 HR 客户经理,即 HRBP,他们直接进 驻到业务部门开展 HR 工作;另一部分为支援 HRBP 的支持组,他们 的职责包括日常的薪酬福利操作、招聘渠道建设以及公司级培训项 目支援等。由于支持组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事务性的工作,HRBP 可以 专注于为业务部门提供“一站式”的人力资源解决的方案。         面向客户的 HR 架构又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我们称之为 “事业部型”,即 HRBP 不隶属于人力资源部门而是业务部门,人力 资源部只负责对 HRBP 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直接对考核关系负责。 另一种则是“HR 代表型”,即 HRBP 是由人力资源部派驻到业务部门 的,其考核关系隶属于人力资源部。         以上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在事业部型模式下,HRBP 跟 业务部门的关系更为紧密,更能深入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但由于 缺乏人力资源部的有力支持,HRBP 很容易成为业务部门的一名 HR, 除了战略管理和专业服务的职能外,一般事务性的工作也需要他来 操作;而在 HR 代表模型下,由于 HRBP 隶属于人力资源部,他可能 在融入业务部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更常见的做法是双线报告,即 HRBP 同时想所在 业务 部门领导与总部人力资源部回报,而这种双重领导的机制对 HRBP 的 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面向客户的 HR 架构下,HRBP 容易陷入琐碎的日常事 务而无法自拔,他们与支持组之间的职责区分也不够明确。针对这 些缺陷,有公司尝试把人力资源部分为三个部分:在 HRBP 组和 HR 支持组之外,增设了 HR 研发组。前两部门基本与面向 HR 架构相同, 而 HR 研发组则主要责任 HR 最新工具的研发、最新 HR 市场信息报告 的整理,并为 HRBP 组提交给业务部门领导的政策报告提供全方位的 技术支持。这样一种全新的架构被称之为平衡发展式 HR 构架。         相比之前的架构,平衡发展式的 HR 架构除了使 HR 工 作的可持续发展性得到保证,HR 服务的质量迅速提升外,也给 HRBP 们打造了职业发展的新通路。他们既可以有管理领域的发展通路, 也可以选择向专业研发领域发展。         HRBP 的定位和职能       在设置了与 HRBP 这一角色相适应的 HR 架构之后,明确 HRBP 本身的定位和职能就成为发挥其最大功效的关键。HRBP 必须承 担以下职能:        从 HR 视角出发参与业务部门管理工作 ;        影响业务部门工作议程;        与 HR 研发组和 HR 支持组合作,给出有效的 HR 解决方 案;        向研发组和支持组反馈 HR 政策、HR 项目和 HR 进程的实 施有效性;        协调员工关系,调查培训需求;        制定并执行 HR 年度工作计划;        运作适应所在业务部门的 HR 战略和执行方案;        参与所在业务部门的领导发展和人才发展通道建设;        支持企业文化变革并参与变革行动;        建立所在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与此相对应,HRBP 不应该成为以下这些角色:       各项业务工作都很精通;       把主要时间花在事务支持工作上;       沦为协助事务和管理事务的跑腿者;       不断接收新的政策需求。       总结起来,HRBP 就是要做好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之间 的沟通桥梁,帮助物业部门设定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树立 起对业务部门的内部客户服务意识,为他们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解 决方案。基于这样的要求,HRBP 的工作原则是围绕目标、客户和沟 通这样三个维度展开的。        HRBP 的能力素质要求        HRBP 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四大块是一项内容:        一、战略贡献        1、变革领导:要具备可以去激励并推动组织中成员成 为变革中的一员能力;        2、组织意识:要有能力在本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内发现 关联及相互关系,并找到关键人物;        3、客户服务导向:集中关注和发现客户的需求,并尽 力满足客户需求。        二、专业信用        1、战略思考:将自身的业务和所处观景结合起来,发 现突出的成功因素的能力;        2、构建人力资源架构和管理体系:理解人和组织是企 业长期成功的关键因为,并将其转化为当前发展形势下的人力、过 程、程序和系统;        3、专业技能: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将 其变得可视化并且不断扩充知识。        三、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力        1、作用和影响:洞察他人及他们的兴趣点,说服并影 响他人,从而在某个观点或目标上取得他人的支持;        2、主动性:发现问题、找到机遇和可能,并采取行动;        四、个人信誉        1、成就驱动力:为达到极为出色的表现,并超越绩效 标准;        2、探究型驱动力:有天生的好奇心以及想要去了解其 他人和当前事务的渴望;        3、勇气和正直:用于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5 页 294 浏览
立即下载
企业资源计划(ERP)及其应用(第二版第五章) 各类车间作业计划的制定方法

企业资源计划(ERP)及其应用(第二版第五章) 各类车间作业计划的制定方法

第五章 各类车间作业计划的制定方法 5.1 大量流水线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 5.2 成批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 5.3 单件小批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 5.4 作业排序 5.5 项目型生产作业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1 大量流水生产出生产作业计划 5.1.1 大量流水生产的特点 大量生产的主要生产组织方式为流水生产, 其基础是由设备、工作地和传送装置构成 的设施系统,即流水生产线。 大量流水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的关键在于 合理地设计好流水线。 流水生产是指生产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 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 生产速度完成工艺作业的生产过程。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1.2 大量流水生产的期量标准 1. 节拍 ( 1 )单一对象流水线节拍的确定 节拍是流水线上出产两个相邻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 2 )多对象流水线节拍的确定 多对象流水生产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可变流水线, 另一种是混合流水线。 ① 可变流水线节拍的确定。 ② 混合流水线节拍的确定。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2.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又称流水线标准计划。 该计划详细规定了流水线上每个工作地的工作制 度。 对于连续流水线,因为同期化程度高,每个工作 地的工作制度基本一致,所以只需规定整个流水 线的工作制度即可。 对于间断流水线,因为其同期化程度不高,所以 需要分工序规定每一个工作地的工作时间程序, 确定标准计划时间,计算工作地看管周期产量。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3. 在制品占用量定额 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是指在必要的时间、地点和一定的生 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 保证均衡生产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在 制品数量。 ( 1 )工艺占用量工艺占用量是指流水线内各工作地上正在 加工、装配或检验的在制品数量。 工艺占用量是保证流水线按照计划节拍正常生产必须拥 有的在制品数量。 ( 2 ) 运输占用量 运输占用量是指流水线内各工序之间运输装置上被运送 的在制品数量。 ( 3 ) 周转占用量 周转占用量是指间断生产条件下流水线上两个相邻工 序之间 , 由于生产率不同为使每个工作地能够连续完成看 管期产量 , 在工序之间存放的在制品数量 , 又称为流动占 用量。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 4 ) 保险占用量 流水线的保险占用量是为防备发生意外事故时 , 用以保证连续生产 正常进行而储备的在制品数量。它可分为以下两种 : 为整个流水线设 立的保险占用量 , 工序专用保险占用量。 ( 5 ) 库存流动占用量 库存流动占用量 , 是由于前后车间或流水线之间生产率不同或工作 制度 ( 班次或起止时间 ) 不同而形成的在制品占用量。 ( 6 ) 车间之间运输占用量 车间之间运输占用量是停留在车间之间的运输工具上和等待运输的 在制品占用量。 ( 7 ) 库存保险占用量 库存保险占用量是由于供应车间或流水线因意外原因造成交付延 迟时 , 为保证需用车间正常生产而设置的在制品占用量。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1.3 大量流水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1. 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编制时 , 先要确定合理的计划单位 , 然后再安排各车 间的生产任务和进度 , 以保证车间之间在品种、数量和期 限方面的衔接。 2. 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编制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工作包括两个层次的内 容。第一个层次是编制分工段(小组)的月度作业计划和 旬(周)作业计划;第二个层次是编制工段(小组)分工 作地的旬(周)作业计划,并下达到各个工作地。 返回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2 成批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 5.2.1 成批生产的特点 从生产作业计划的角度考虑 , 成批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 (1) 从产品的角度分析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品种较多 , 且多为系列化的定型产 品;产品的结构与工艺有较好的相似性 , 因而可组织成批 生产;各品种的产量不大;在同一计划期内 , 有多种产品 在各个生产单位内成批轮番生产。 (2) 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 各品种的工艺路线不同,可有多种安排产品的工艺路 线,加工设备既有专用设备又有通用设备,生产单位按照 对象原则 ( 如组成生产单元 ) 或工艺原则组建。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3) 从需求的角度分析 生产任务来自用户订货或依据市场预测;一般 对交货期有较严的要求;一般有一定的成品、半 成品和原材料库存。 (4) 从组织生产的角度分析 在同一时段内 , 存在生产任务在利用生产能力 时发生冲突的现象 , 特别是在关键设备上;由于 品种变换较多 , 导致设备准备时间占用有效工作 时间比重较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在较大量生 产情况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 因而具有较大的复 杂性和难度。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2.2 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 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生产 周期、生产提前期、在制品定额等。 1. 生产批量与生产间隔期 生产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是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主 要期量标准之一。 确定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的方法通常有两类 : ( 1 )以量定期法 常用的确定初始批量的方法有:最小批量法和经济批量法 ( 2 )以期定量法。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2.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制品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所 经历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日历时间。 缩短生产周期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流动 资金、降低产品成本、改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增强企业的竞 争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产周期的计算方法 ① 零件工序生产周期。 ② 工艺阶段生产周期 ③ 产品生产周期。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3. 生产提前期 所谓生产提前期是指毛坯、零件或部件在各个工艺阶段 出产或投入的日期比成品出产的日期应提前的时间长度。生 产提前期分为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计算提前期的一般 公式为 某车间出产提前期 = 后续车间投入提前期 + 保险期 (5 - 17) 某车间投入提前期 = 该车间出产提前期 + 该车间生产周期 (5 - 18) 计算过程按照工艺过程反顺序计算。 当不同的工艺阶段的批量不同时 , 需要将计算提前期的一般式 (5 - 17) 修 改为式 (5 - 19), 因为出产提前期不仅与生产周期有关 , 还与批量、生产间隔期有关。 某车间出产提前期 = 后续车间投入提前期 + 保险期 +( 本车间生产间隔期 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 (5 - 19)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4. 在制品占用量定额 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是成批生产的另一个重要 期量指标。 ( 1 ) 车间内部在制品占用量 Zin ( 2 ) 车间之间在制品占用量 Zst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2.3 成批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 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成批生产的厂级生产作业计划 , 其内容包括安排 各车间投入、产出的制品种类、时间与数量。 通过产品的交货日期可以逆序计算出各工艺阶段 的提前期 , 再通过提前期与量之间的关系 , 将提前 期转化为投入量与出产量。这种基于提前期的方 法称为累计编号法。 采用累计编号法时 , 生产的产品必须实行累计编 号。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累计编号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 1 )首先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提前期定额与批量 定额 ( 2 )计算各车间在计划期末产品出产和投入应达 到的累计号数  ( 3 )计算各车间在计划期内产品出产量和投入量 ( 4 )对计算出的产品出产量和投入量进行修正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用累计编号法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有以 下特点 : 在确定装配车间的出产累计编号后 , 可同时计 算各车间的任务 , 而不必按照反工艺顺序方向依 次计算;由于生产任务用累计编号表示 , 无需计 算在制品数量 , 也不必按计划期初实际完成情况 修正计划。若上期没有完成计划 , 其拖欠部分自 然结转到下一期计划的任务中 , 所以简化了计划 编制工作。由于同一台产品的所有零件都属于一 个累计编号 , 因而每个车间只要按照规定的累计 编号生产 , 就能保证零件的成套出产。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2. 成批生产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般分解为三个层次 : 作业进度计划、作业短期 分配和作业的进度控制。 作业进度计划的任务是为计划期内的各项作业任 务配制所需的生产能力 , 在满足交货要求而又保 持负荷与能力相平衡的条件下编制出各项作业任 务的进度日程计划。 编制作业进度计划的步骤如下 : ( 1 )准备编制计划所需材料 ① 零件的工艺路线。② 工作中心资料。 ③ 外购外协件供应资 料。 ( 2 )推算作业任务的工序进度日程 ( 3 )计算生产能力需求量 ( 4 )调整工作中心负荷 , 使负荷与能力达到平衡 ( 5 )制定正式的作业进度计划和工作中心生产能力需求计 划 返回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3 单件小批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 5.3.1 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 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 ,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 品种多 , 每个品种的产量很小,基本上是按照用 户的订货需要组织生产;产品的结构与工艺有较 大的差异;生产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很低。生 产设备采用通用设备 , 按照工艺原则组织生产单 位。每个工作中心承担多种生产任务的加工。产 品的生产过程间断时间、工艺路线和生产周期均 长。但是 , 单件小批生产方式具有生产灵活 , 对外 部市场环境较好的适应性等优点。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3.2 单件小批生产的期量标准 单件小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生产周期和总日历进度计划。 1.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单件小批生产的基本期量标准。 2. 总日历进度计划 总日历进度计划就是各项产品订货在日历时间 上的总安排。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3.3 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编制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 , 由于每一 种产品的产量很小 , 重复生产的可能性很小 , 无周转用在制品 , 在安排计划时 , 主要考虑 期限上的衔接、负荷与生产能力的均衡。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生产周期进度表法 2. 生产进度百分比法 3. 网络计划技术 返回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4 作业排序 作业排序包括哪个生产任务先投产 , 哪个 生产任务后投入 , 在同一设备上不同工件 的加工顺序。 排序的目标是 , 如何在尽可能满足各种约 束条件的情况下 , 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排序 方案。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4.1 作业排序的基本概念 1. 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种基本的作业排序是 :① 劳动力 排序 , 主要是确定人员何时工作; ②生产作业排序 , 主要 是将不同的工件安排在不同的设备上 , 或安排不同的人员 做不同的工作。 2. 影响生产作业排序的因素 (1) (2) (3) (4) 生产任务的到达方式 车间中的设备种类和数量 车间中的人员数量 生产任务在车间的流动模式 ( 5 ) 作业计划的评价标准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3. 作业排序的基本分析 4. 作业排序的优先调度规则 常见优先调度规则如下。 FCFS 规则、 SPT 规则、 EDD (Earliest Due Date) 规则、 S ST 规则、 MWKR(Most Work Remaining) 规则、 SCR(Sma llest Critical Radio) 规则、 LWKR(Least Work Remaining) 规则、 MOPNR 规则( Most Operations Remaining) 规则、 RANDOM 规则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4.2 作业排序方法 1. 单设备排序问题 定理 1 对于单设备排序问题 ,SPT 规则使平均  ̄ F 最小。 加工时间 定理 2 对于单设备排序问题 ,EDD 规则使最大 延迟 Lmax 或最大误期 Tmax 最短。 定理 3 如果对于某单设备排序问题 , 存在使 Tm ax 为 0 的工件排序方案 , 则在交货期比考虑 中的工件的作业时间之和大的工件中 , 将作业 时间最大的工件安排在最后位置 , 如此反复进 行 , 可得到使 F 最小的最优工件顺序。  ̄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2. 多设备排序问题 ( 1 ) 流水生产的作业排序 定理 4 在 2 个工序流水生产作业计划问题 中 , 希望总流程时间最小时 , 如果 min{t , t }≤min{t , t } ( 5 - 29 ) 则在最优工件排序中 ,j 排在 j 之前。 i1 k2 i2 k1 i k ( 2 ) 非流水生产的作业排序 返回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5.5 项目型生产作业计划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 , 必须在明确规定的时 间内 , 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完成。 网络计划技术是指在项目网络模型的基础上 , 对 项目进行适当的规划及有效的控制执行 , 使人力、 物力发挥最大的功能 , 以节省费用 , 缩短工期 , 提 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科学方法。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项目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 项目的网络模型 ;第二步是编制项目的进度计划 ;最后一步是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返回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及其应用

26 页 273 浏览
立即下载
品保经理任职资格说明书

品保经理任职资格说明书

任職資格说明书 部门:品保部 课别: 1 因素名稱:最低學歷要求 因素定義:知識內履行工作職責所要求的最低學歷要求。其判斷的基準是國民教 適用 育水準。注意與什麼學歷的人從事本項工作無關係。 點 1 高中畢業和中專 30 2 大學專科 60 3 大學本科 100 4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180 2 因素名稱:知識範圍 因素定義:處理本職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範圍,判斷基準在於廣博而不在精深。 1 日常工作知識,上崗前不需要進行培訓 2 基本的工作規則和操作知識,上崗前需要經過短期和系統的培 20 訓 3 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需要積累較多的實踐經驗 4 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豐富,而且需要其他專業的知 90 識和技能 需要解決多專業的綜合問題,要求具備綜合性專家的知識結構 180 5 ﹡ 適用 點 5 40 3 因素名稱:專業要求 因素定義:指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運用的難度;以任職者在工作中自主決策時 間的比例和自主決策的範圍來衡量。 1 無需決策 0 2 自主決策的機會很少,很大程度上依賴上級主管 10 3 自主決策的機會較少,但工作事務上的自主性較大. 30 4 有近一半的事情可以自主決策,一般技術問題或專業工作可自 60 行解決; 5 大部分事情可以自主決策,只有極為重大的工作任務才需請示 120 上級主管 6 基本上是自主決策的 180 ﹡ 適用 點 * 4 因素名稱:工作經驗 因素定義:指工作得達到基本要求,還必須有某種必須隨著經驗不斷積累才能掌 適用 握的技巧。判斷基準根據掌握這種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工作的技巧所花費的 點 時間。 1 無需專門的經驗 5 2 1年以下 20 3 1~3年(含1年) 40 4 3~5年(含3年) 80 5 5~8年(含5年) 160 第 1 页,共 8 页 ﹡ 任職資格说明书 部门:品保部 课别: 6 240 8年以上 5 因素名稱:資格證書 因素定義:指工作中所需要的由國家或者相關機構進行認證的非教育序列的資格 類證書要求 1 不需要專門的資格證書 0 2 初級資格或者相當於初級資格 30 3 中級資格或者相當於中級資格 80 4 高級資格或者相當於高級資格 150 ﹡ 適用 點 ﹡ 6 因素名稱:能力要求 因素定義:指工作對於任職者各種心理層次上的能力的要求,例如人際關係能力 適用 、分析判斷能力、創新能力等,以能力的種類和程度進行判斷 點 1 不需要具備特別的能力 5 2 需要一般的能力,達到平均水準即可 15 3 需要能力較多 30 4 需要多種能力,其中幾種較為突出 90 5 需要能力較為全面,並且十分突出 180 7 因素名稱:語言要求 ﹡ 適用 點 因素定義:指工作所要求的語言技能 1 只需要能用自己習慣的漢語進行溝通 2 能夠用普通話或粵語進行流利溝通;或者英語辭彙達到2000左 40 右 3 英語水準達到國家四級,读写流利 60 4 英語水準達到國家六級,听读写流利 120 5 六級以上,口語流利 180 10 ﹡ 8 因素名稱:技能要求 因素定義:指工作要求的相關技能。技能指經過相關訓練可以掌握的、對特定的 適用 工具或者事務具備的操作處理技巧 點 1 不需要特殊的工作技能,具備基本的體能即可 2 工作的操作流程有一定的技巧,需要經過簡單的培訓才能掌握 15 (1月) 3 需要特定的技能,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才能掌握 40 4 某方面的技能特別突出,需要有該領域的深厚基礎才能掌握 90 第 2 页,共 8 页 5 任職資格说明书 部门:品保部 课别: 5 需要多方面的技能,並能綜合運用 180 9 因素名稱:責任心 因素定義:對自身工作職責和公司利益的承諾,能否積極主動為自己的行為、工 作承擔責任 1 一般 10 2 稍好,有一定的責任心,能為自己的工作負責 50 3 較好,有較強的責任心,主動為自己的工作負責 100 4 好,有很強的責任心,為自己的工作負責,愛護公司的財產、 200 名譽 5 極強的責任心,視公司如家,一切從公司的利益出發 300 10 因素名稱:主動性 因素定義:任職者在工作中積極主動的承擔工作職責,完成工作任務的表現情況 ,以加班時間等因素判斷 1 一般,只是完成自己的份內工作,上級要求什麼就做什麼 5 2 稍好,有一定的主動性,經要求或動員能夠承擔份外的工作 60 3 較好,有較強的主動性,在有任務時能夠主動承擔 120 4 好,有很強的主動性,經常主動提出或者直接從事額外的任務 240 11 因素名稱:心理承受能力 因素定義:能否面對挫折保持永不服輸、積極進取的心態,在有壓力的情況下, 能否保持情緒的穩定,正常開展工作的心理狀況 1 一般 10 2 稍好 50 3 較好 100 4 好, 180 12 因素名稱:綜合素質 因素定義:整體的人格、心理素質、創造力、分析判斷力等能力的健全水準和日 後進步的潛力 1 不適用 0 2 一般 30 3 稍好 100 4 較好 200 5 好 300 第 3 页,共 8 页 ﹡ 適用 點 * * 適用 點 ﹡ 適用 點 ﹡ 適用 點 ﹡ 任職資格说明书 部门:品保部 课别: 13 因素名稱:个人要求 適用 點 因素定義:个人的基本要求 1 男性 0 2 女性 0 3 无性别限制 0 ﹡ 4 年龄 0 ﹡ 5 无年龄限制 0 6 以往的职业记录 0 14 因素名稱:其他 ﹡ 適用 點 因素定義:上述未尽事项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第 4 页,共 8 页 任職資格说明书 岗位:經理/資深經理 职等:8/9等 說明 宽放条件 如果有相關職位8年以上 經驗可放寬在第二項 說明 宽放条件 1. 具備全面的的品質管理專業知識; 2. 熟知先進品質管理知識. 3. 熟悉相關的品質體系標准. 4. 了解相關ROHS等環保要求. 5. 了解相關安全及法規要求 6. 豐 富的管理知識. 7. 具備電子業的行業要求.   管理經驗強可以放寬 說明 宽放条件 1.具備指導解決所有的品質問題的能力。 2.具備良好的決策能力。 3.具備風險預知 及評估能力. 說明 宽放条件 1. 有品質管理經驗5年以上。 2. 電子業工 作經驗5年以上。 3. 具備良好的品質規劃經驗。 第 5 页,共 8 页 英文佳,有大公司同等品 質管理經驗可適當放寬 1. 有品質管理經驗5年以上。 任職資格说明书 2. 電子業工 作經驗5年以上。 岗位:經理/資深經理 3. 具備良好的品質規劃經驗。 英文佳,有大公司同等品 質管理經驗可適當放寬 职等:8/9等 說明 宽放条件 具 備相關經驗可以放寬 說明 宽放条件 1. 溝通能力強; 2.有解除及預防風險的能力 3.有良好的指揮能力. 如果有某些方面潛質可以 4.良好的人際關係. 放寬 5. 具備培訓下屬的能力. 6 .具備客戶服務的能力. 7.有良好的 CIP能力. 說明 宽放条件 1具備較強的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 2. 英文聽說讀寫以能力強. 如果經驗特別強可以放寬 說明 1.熟練利用辦公系統 解要關的品質工具. 宽放条件 2. 了 第 6 页,共 8 页 無 任職資格说明书 1.熟練利用辦公系統 2. 了 解要關的品質工具. 無 岗位:經理/資深經理 职等:8/9等 說明 宽放条件 1.在極強的責任心. 2. 3.具備 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良好的團隊合作性. 說明 無 宽放条件 以作好工作為已任 無 說明 宽放条件 1.堅強的毅力; 2.較強的進取心; 3.良好的EQ; 說明 無 宽放条件 1.有良好的價值觀; 2.有堅定不移的心理素質; 3.有CIP的推展能力. 4.有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 5.有較好的學習適應能力. 第 7 页,共 8 页 無 任職資格说明书 岗位:經理/資深經理 职等:8/9等 說明 宽放条件 1.年齡限制在35~45之間; 2.從事8年或以上工作經驗; 無 說明 宽放条件 無 無 第 8 页,共 8 页

5 页 295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最新工作职责

HRBP最新工作职责

HRBP 的一些资料 HR BP:确保业务导向 HR BP (Business 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 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 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 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 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 求    HR BP 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 管理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 HR BP 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 据 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在中国实施 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 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本公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发展 HR BP 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 HR BP 既具 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在中国企业,很多 HR 是业务出 身的,这群人如果转型为 HR BP 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 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 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 HR BP 的咨询技能, 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 HR 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 为 HR 的需求。在转型到 HR BP 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 知道 HR BP 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 HR BP;因此在推行之前, 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 HR BP 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 管理。很多企业因为 HR BP 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 HR BP 时, 笔者建议 HR BP 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 HR BP 当成是自己人, 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挥 HR BP 的作用;   3.帮助 HR BP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 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 3~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 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 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 HR BP 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 BP 团队中 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 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 到共享服务中心。 JOB OBJECTIVES: Work under general supervision and follow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process the activities and implement the relevant policies in the assigned job area(s) such as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 staffing and terminations,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delegate administration, employee relation, to support the unit objective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service deliveries, standards, schedules and legal compliance. Keep track on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labor requirements and report to supervisor the changes that could effect the existing policies/ procedures. MAIN RESPONSIBILITIES: 1.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Oversee the process to keep an updated database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employee profiles, including the announcement of organization/ employee movements. Evaluate existing job positions and ew positions of junior levels to ensure internal equity at the appropriate organization levels. Consolidate the data of headcount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agreed headcount planning is upheld and alert management any deviations. 2.Staffing and terminations: Coordinate with the relevant managers and follow agreed procedures to fill junior / temporary vacancies. Initially source the employment/ executive search agencies according to agreed criteria. Prepare and coordinate new recruit settl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drafting arrival announcements, employee orientation program to facilitate the new recruits’ settle-down and work start-up. Proceed all the termination procedures to ensure smooth separation, including consolidation of employee turnover statistics to support the preparation of employee retention policy/program. 3.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Source and screen benefit service providers and analyze the feedback on their service deliveries to support reviewing their services. Explanation to employees on benefit programs. Prepare data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lected C&B surveys and conduct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survey results to support proposal for salary adjustments and defining company pay competitiveness in market. Trace and update the important economic predictors, such as consumer price index, unemployment rate, GDP, to support recommendation on C&B program modification and annual salary adjustment. Process accurate payroll and make timely registration to bank to meet defined salary issue date. 4.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rganize the training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s to ensure the deliveries and attendance, including recommendation on change/modification/ improvement in procedures, schedules 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in organizing the training activities. Consolidates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data to prepare for training vendors selection and training needs analyses. 2011-7-21 17:43 工作目标: 一般监督下开展工作,并按照有关政策和程序,活动的过程和实施相关政策, 如薪酬和福利,人员编制和终端,员工培训与发展,组织发展,委托管理,员 工在指定的作业面积(S)关系,支持服务交付,标准,时间表和遵守法律的 单位目标的成就。跟踪政府劳工需求的发展和向上级报告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现 有的政策/程序。 主要职责: 1.Organization 发展:监督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数据库,包括组织/员工运动公 布的组织结构和员工型材。评估现有的就业岗位,初级水平和 EW 的立场,以确 保在适当的组织水平的内部公平。巩固总人数的发展数据,以确保商定的人数规 划是坚持和警报管理的任何偏差。 2.Staffing 和终止:协调与有关管理人员,并按照商定的程序,以填补初级/临 时空缺。最初来源的就业/猎头机构,根据商定的标准。准备和协调招新的定居活 动,包括起草到达通知,员工培训方案,以促进新入职的解决和工作启动。继续 终止程序,以确保顺利分离,包括巩固员工流失率统计,以支持员工保留政策/ 计划的准备。 3.Compensation 和优点:源和屏幕福利服务提供商和分析检讨其服务,以支持 对他们的服务交付反馈。员工福利计划的解释。准备参加在选定的 C&B 调查和 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以支持对薪酬调整的建议,确定公司在市场竞争力 的薪酬数据。跟踪和更新的重要的经济预测,如消费物价指数,失业率, GDP,支持的 C&B 方案的修改和每年的薪酬调整的建议。流程的准确薪金,并 及时登记银行,以满足界定薪金发行日期。 4.Employee 培训和发展:组织培训计划的时间表,以确保交付和出席,其中包 括改变/修改/改进程序,时间表的建议,以确保在组织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整合培训评估数据,以备培训供应商的选择和培训需求分析。 BP:优秀的政委,辅助军官完成使命   采访刘总,一定会从 HR-BP 说起。因为刘总有多年的 BP 设计经验,谈起这一话题得心应手。   说到 HR,无非是薪酬、培训、招聘等几大平行职能模块,而联想的 HR 组织结构则另辟蹊径。其主要有 三大功能:第一是人事服务,包括档案管理、薪酬发放、社保、入离职手续,员工福利等。第二是人力资源 政策,制定 HR 业务流程并保证合规,主要工作是政策制定和流程管理。第三就是人力资源咨询,在联想 把它叫做 HR-BP(Business Partner),与业务部门在一起工作,扮演顾问角色,针对各业务线或区域的情况制 定人力资源策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实施等。BP 的具体工作内容有三块,一是让员工胜任岗位要求, 并持续提升敬业度。二是促进团队组织的和谐,避免冲突,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等等。三是团队人才的梯队 建设,包括高潜员工识别和发展、核心员工保留等。刘总补充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BP 的这三点 职能侧重点各不一样,HR 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重点。“BP 的工作内容非常多,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从早到晚忙个没停。如何让这个功能模块有效的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比较有挑战的,它没有公式化的 模式,它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产物。”   刘总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HR-BP 就像军队中政委的角色,辅助军官带领军队完成使命。如《亮剑》 中的李云龙与政委赵刚,BP 就是赵刚的角色。其实在有的企业,就把这个岗位叫做政委。”   刘总考察过多家设置 BP 职位的国内外企业,表示目前在中国没有特别统一的模式,且各家公司对该 岗位的职能设置深度也不同,这是由业务部门经理的成熟度高低不同而决定的。就比如团长的军事和政治 思想工作能力都很强,那么部队对政委的需求就弱一些,反之,则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委辅助部队管理。   联想,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公司   高科技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快,行业内挖角竞争激烈,员工归属感不强,往往哪里薪水高, 就往哪里跳。然而在联想,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比比皆是,而心思活跃的年轻员工也能在联想安心工作, 它强大的感召力留住了一批精英人才。   那么联想留人的秘诀是什么?   答案当然是综合的。有竞争力的薪水、正确的战略导向、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都是留人的关键因素。联 想的员工都深信,联想是能够制定正确战略并能正确执行的公司,这个非常重要,也能产生很大的凝聚力。 此外,“注重员工感受”更是留住了员工的心。   比如有些公司是非常强势的业绩导向型的文化,没完成任务就走人。而联想的做法却更人性化。直线 经理会和你一起分析为何没完成任务的原因,是市场的客观因素、还是客户的因素,或是个人能力问题。 若是个人原因,就会给予改进机会,培训或换岗。   关注员工感受不仅体现在问题的处理方法方面,更体现在政策流程和员工沟通方面。联想调动员工到 不同的工作地点前,首先会征求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顾虑,并尽力协助解决。对于外派的员工, 除了工作上的安排外,还会周全考虑他的家庭生活,给予安家费、住房补贴、孩子入托和上学赞助,甚至 还给予带配偶补贴,鼓励全家在一起生活,以支持员工平衡好工作和生活。难怪刘总说:“在联想工作六 年多,感情特别深。”   此外,公司还很关注员工工作的舒适度。比如办公区布置、弹性工作时间,定期做团队建设活动。如果 某段时间工作很忙,公司就会在项目完成后给员工一个释放的空间。休假、唱歌、旅游,或者去香港购物, 都可以。因为一张一弛,才是高效工作的法则。   以上这些做法,包括沟通机制的建立、政策的保障、宽松氛围的建设等整个系统工程的实施,让员工 对公司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最终让员工提升敬业度,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大措施保证 BP 的客观中立   HR-BP 的目标,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帮助实现业务发展,最终保证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问题是,当 BP 成为业务经理的左膀右臂时,会不会转而抛弃全局观而只为业务经理效力?的确太有可能!这也是企业实 施 HR-BP 的难点之一。   刘总说:“以前,联想在运营管理部或者业务支持部内设有一个 HR-BP 的岗位。HR-BP 是向业务部门 负责人汇报的,BP 甚至还是业务负责人招进来的,这样一来,不仅 HR 本身的中立性很难保证,甚至成了 业务部门领导的助理,从绩效总结、评优、核心员工激励,到给员工吃饭订餐,都是 BP 的活儿,日子长了, 和业务领导混熟了,中立性和专业性都消耗殆尽,那么企业设置 BP 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后来,联想做了一系列的变化来保证中立。首先,明确组织结构和汇报关系。比如编制、薪酬、考核都 划归 HR 部门管理,而不是向业务领导汇报。其次,在地理位置分布上也做了精心设置。华东 HR-BP 的总部 在上海,而福建、江西、安徽、云贵等各地虽有 BP 却不在当地办公,而是集中在上海,这些 HR-BP 在一起 探讨管理问题,共同设计和推进重点项目,同时他们会定期到这些区域现场办公、参加部门活动,在当地 的员工和总经理面前保持曝光率,通过运营例会和与业务负责人定期的 1ON1 来沟通信息,通过重点项目 推进来开展工作。这样 BP 与 HR 部门仍然很近,但不会模糊自身定位,而是更加聚焦在 HR 专业工作上贡 献专业价值。最后,提高招聘门槛,保证 HR-BP 的专业度和成熟度。以前招聘 BP,工作两三年的也可以做, 现在至少要 5 年以上的 HR 从业经验才能入门。年纪太轻的从业人员,在思维意识上不独立,缺乏商业意识, 也不懂得业务经营,不具备和业务总经理对话的基础,无论从成熟度、知识面和专业度上都不能达标。此 外,考察候选人时,还要看他是否能从业务经营的角度考虑 HR 的价值,这样 HR 做出的解决方案才能为 业务部门接受。为此,联想对候选人的专业背景、敏感度、公正性都会经过严格测评。   总之,对 HR-BP 的评估有三大方面。第一是专业知识。指对人力资源、心理学、人性的理解。第二是对行 业的熟知程度和意识。若以前在其他行业工作,能对行业的发展,国际市场认可度,竞争对手情况、市场 挑战等业务内容如数家珍。那么这样的人来 IT 行业也会对业务产生兴趣,从而做好政委的角色。第三是个 人影响力。比如个人视野,大局观,沟通技能等。最后,考核个人品质是否正直,做事公平公正。若一个不 公平的事情发生,他却能包容下来,那么将来很难在业务部门建立权威。   国际化挑战中的企业文化变革   联想成立 20 年,培养了很多行业精英,特别对管理者的培训十分在行。值得介绍的是它的 OHRP (Organization & HumanResource Planning) 组织和人才计划。该计划是每年在固定的时间给全员做评估,从 下往上,逐层汇报。从业绩、潜力两方面评估每个人能在联想走多远。如果某人的表现总是比同岗位的人表 现优异,他将获得晋升机会。当然,公司对每个人评估都要提出佐证,需要部门经理和部门外人员的共同 参与,大家一起讨论,整个评价过程就像是答辩会,是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因为我们要对每个员工负责, 最大限度地避免任人唯亲的情况出现,挖掘优秀人才并提供发展空间。   随着联想走向国际,其跨文化管理的经验也成了业内企业探寻的一个焦点。刘总表示,联想是有愿景、 民族责任的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新文化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全球化发展 需要我们敞开胸怀,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习俗,以企业发展为重,建立多元化的团队,坦诚、包 容、妥协,发挥员工优势,激发创造性。而做到什么程度是与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这有一个磨 合的过程,比如,一位 Country 总经理承诺季度销量 20 万台,然而第二个月说市场很淡,只能卖 15 万, 第三个月下来,实际完成只有 13 万台,这能包容吗?这其实是不能信守承诺。”刘总说:“东西方文化都 有精髓之处,也存在许多差异,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有不同,有的人容易给老板许诺,但最后说 到可能做不到,这里面有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我们本土文化相对比较严谨,言必行,信必果。”   于是,联想对企业文化做了进一步提炼,总结出四句话的企业文化。第一,想清楚再承诺。比如承诺 销售业绩,应该根据业绩、市场、员工配置等方面综合评估后给出承诺。第二,承诺必须兑现。要积极寻找 市场机会,整合各方面信息和资源,想方设法达成原定目标。第三,公司利益第一。高层管理人员匹配长 期激励计划,同时也要把联想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联想当家,更多的联想员工要恪尽职守,完成本 岗工作任务,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第四,每一年每一天在进步。我们希望员工与企业双赢,和联想一起发 展,共享成功。其实四点归纳起来就一句话,说到做到,尽心尽力,这就是联想之道。 企业文化建立是需要自上而下地宣导,要率先在高层推广并做出承诺。联想还归纳出了文化落地的四 要四不要,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不做,只要员工做;要亲自向员工宣讲文化,不要让他人代劳;要多讲自 己的故事,不要总讲员工的故事;要与考核、晋升相挂钩,不要只注重短期业绩。有的人还总结出一句话, 以身作则不是领导他人的重要方法,而是唯一方法,这句看似并不合理的话其实证实了联想文化建设的核 心,就是从管理者做起,引导和影响员工,而不是挂在墙上,更不是强迫或折腾员工。如果说联想文化为 何能 深入人心,这应该就是要点所在。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业务伙伴 HR As BP 笔记记录, 禁止转贴. 人才市场现状:Short supply of ‘right people’ 对策:‘To cultivate leaders for China and beyond’ (李嘉诚) 人才的通用基本素质 l       Positive 正面 l       Integrity 诚信 l       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感 l       Team work 团队工作 l       Global perspective 全球化视野 人才成长来源的 3Es: l       70% Experience / challenged work; 挑战的工作和经验 l       20% Exposure to diversity or to feedback from experienced people /mentor; 多元化/丰富的经历、有经验人/导师提供的反馈 l       10% Executive program 课堂里的培训课程 HR 工作的视角和定位 l       责任,贡献先于利益 l       长期发展优于短期发展 l       HR 与业务部门双赢 HR 工作的三个层次 l       Business advisor & consultant l       Change facilitator; play role of facilitator l       Functional expert 战略合作伙伴要做到: l       Link HR work to business challenge l       The pre-request is understanding business l       Building / creating capability to the company l       Link leadership development to business strategy 挑战: l       No one will give HR respect, HR earn it! l       Always ask ourselves: is that / what we do/ business needs? Do we have a business mental? 人力资源转型 支持高速增长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 99%的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 HR 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 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 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 HR 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 助 HR 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HR 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 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 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 HR 的价值创 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 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 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下 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 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 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 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 HR 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 将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 HR 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 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 HR 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 HR 三支柱模型。见 下图: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 是什么?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 足。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 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 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 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 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 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 1 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 3 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 2 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 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 需求,为此 HR BP (Business 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 HR 客户经理的角色。 他们主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 HR 贴近业 务需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 HR 各个领域的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 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 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 COE 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 HR 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 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 HR 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 HR BP 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 HR BP 和 HR COE 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 解脱出来。同时,HR 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 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 HR SSC (shared service center)。HR SSC 是 HR 标准服务的提供者, 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 HR BP 和 HR COE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 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 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很多公 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 如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 HR 不解决问题。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 的使命是确保 HR 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 COE 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 计的一致性,并基于 HR BP 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 HR SSC 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这三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HR BP:HR 的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 HR BP 的角色和职责 HR BP’s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HR BP (Business 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HR 业务伙伴的角色和职责 •    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    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    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    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求 HR BP 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 , 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 HR BP 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 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 置 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在中国实施 HR BP 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 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1]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本公 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 BP 的关键成功因 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发展 HR BP 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 HR BP 既具 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在中国企业,很多 HR 是业务出身的,这群 人如果转型为 HR BP 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 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 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 HR BP 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 HR 知识,以准 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 HR 的需求。在转型到 HR BP 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 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    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 道 HR BP 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 HR 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 务主管清晰地沟通 HR BP 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多企业因为 HR BP 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 HR BP 时,笔者建议 HR BP 向业务汇报,这 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 HR BP 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挥 HR BP 的作用; 3.    帮助 HR BP 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 BP 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 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 3~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 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 担,导致 HR BP 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 BP 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 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 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HR COE:HR 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 HR COE (Center of Expertise)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HR COE 角色和职责 •    制定和设计制度/流程/方案,提供全球方案标准并在恰当的时候管理全球方 案 •    开发新方案推广计划并与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一起实施 •    在专业领域对业务单元和地区管理团队提供咨询 •    界定并监控全球/区域职能流程 •    利用最佳实践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 HR COE 需要为不 同的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其中,总部 COE 负责设计全球/ 全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 COE 则负责结合地域/业 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 COE 设置可以在满足框架一致性的同时,允许业务所需的 灵活性。 在中国实施 HR COE 的关键成功因素: 基于 Aon Hewitt 的咨询经验,COE 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 HR BP。HR COE 推行的关键 成功要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HR COE 和 BP 的充分沟通:HR 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如 果 HR COE 和 HR BP 的沟通不畅,则无法确保 HR 政策支持业务发展。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 成习惯,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1)年度计划时,邀请 HR BP 共同规划;2)设计 时,将 HR BP 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3)实施时,指导 HR BP 进行推广;4)运作一 段时间后,寻求 HR BP 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    HR COE 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 要在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深厚的专业经验及对领先实践的掌握。对中国企业来说,HR 团 队通才居多,专才不足,部分专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法在内部培养人才。为了快速提升 COE 团队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的高级 COE 专家作为内部培养的补 充,并要求这些专家扮演导师的角色,带领整个团队的进步; 3.    HR COE 资源的共享: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 职 COE 专家,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的往往难以保证,政 策的制定高度割裂,难以实现一致性,这就意味者需要实现 COE 资源的共享。Aon Hewitt 的全球调研也支持这一观点,和 HR BP 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 1 名 HR BP),但是 COE 往往是几千名员工才能配备 1 名 COE 专家的,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 COE 团队是 不现实的。基于 Aon Hewitt2009 年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 (如事业部/区域)设置 COE,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 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 汇报关系,中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都配备 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 要决心和行动对 COE 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HR SSC:HR 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通常扮演如下角色: HR SSC 角色和职责 •    提供人力资源的日常和行政服务 •    可从全球和跨区域角度优化和监控现有流程 •    维护基础设施和流程门户 •    与 HR BP 和 COE 协作推广新项目 HR SSC 的使命是为 HR 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 HR 共享服务。为了 达成这样的使命,HR SSC 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 0 层-网络自助服务: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 HR 问题和 完成 HR 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66%的问题; 第 1 层-HR SSC 服务代表: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 HR SSC 代表将解决涉及领域 较为宽泛的一般问题,他们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问题处理;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 28%的问 题; 第 2 层-HR SSC 专员:在这一层,升级到第 2 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 HR 领域掌握专业技 能的 HR 专员负责处理,本地 HR 和/或 HR BP 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 通常可以处理 5%的问题; 第 3 层-HR COE:升级到第 2 层 的复杂查询,由 CoE 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在这一层 需要处理的工作量不应该超过 1%。 在中国实施 HR SSC 的关键成功因素: 1.逐步转移,最小化风险:如前文所说,HR SSC 无法一夜建成,在过渡期,很多企业 的 HR COE 和 HR BP 仍要承担事务性工作,导致 HR 业务模式的转变遭到很多质疑。解决这个 问题的方法是在 HR COE 和 HR BP 中设立过渡性的岗位,他们专职承担事务性工作,并根据 HR SSC 建立的进程,初步转移过去; 2.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中国的员工更加习惯于“面对面”(high touch)而非 “自助式”(high tech)的服务,主要原因是 IT 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为了达到领先公 司的效率水平,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并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转变服务 目标群体现有的以面对面为主的服务获取习惯; 3.正确选择 SSC 服务范围:并不是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适合纳入 HR SSC(这也意味着 并非建立了 SSC 后,COE 和 BP 仍会有少量的事务性工作)。适合纳入未来 HR SSC 的工作往 往具备量大、事务性、容易标准化/集中化、能够清晰定义并文档化、要求高合规性、可自动化 处理、能量化等特性;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工作就不适合放到 HR SSC 中运作; 4.选址:成功的选址事半功倍。在制定选址决策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如下 4 个 因素:1)规模效益:集中运作的 HR SSC 可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管理难度; 如果公司存在其他共享中心,共址建设,成本更低;2)人才:需要重点考虑可供选择人才 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语言能力(全球运作公司尤为重要)、离职率和工资成本等;3)基 础设施:包括电信质量、电力质量和稳定性、房产等;4)业务展望:业务开展难易度,政 治和自然灾害、税收、7*24 小时运营、数据/IP 保护、供应商成熟度、公司的市场拓展计划等。 [1] Roffey Park research study on behalf of the Charted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 (UK), February, 2008 HRSSC(Human resource shared servi center)的管理模式主要由) W6 Z+ U- P, \, Y& I) S" s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human resource servi cescenter,HRSC) 专家咨询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HRCE)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HRBP)这 3 部分构成。 HRBP 主动跟进业务部门发展需要,进行调研、了解部门员工的需求;针对问题,制定合理化解 决方案,包括制定公司政策、与业务部门的合作机制等;把方案提交 HRCE,就专门问题与 HRCE 合作解决,最后由 HRSC 来执行。+ M4 P6 F8 g! [7 H, N BU HR 和 HR BP 是不同的角色,也是不同时期的存在 BU HR 就是根据服务业务部门的原则在 BU 内部设置 HR 部门以确保 HR 服务的灵 活性,但管控模式等决定了,资源高度割裂,效率不高,整体实施的效果不理 想。 如果构建了 HR SSC 体系,那么 BU HR 这个角色将被取消,取代的是两个分立的 角色,一个是 HR SC(服务中心),整合各地的服务性工作后,负责完成区域 (或大片区)所有业务单元的事务型和流程类服务的交付,另外一个就是 HR BP,负责提供 BU 在实施业务战略时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资源,包括各种人力资源 咨询和解决方案,同时还负责推行 HR COE(领域专家)设计的公司层面整体的 政策和体系。在 HR SSC 体系中,HR BP 作为一个前导的角色存在,提供 COE 和 SSC 的输入:即业务部门的需求,同时整合 COE 和 SSC 的资源完成 BU 业务在人 力资源这块的需求。COE 负责为 BP 提供技术和方案支持,以及公司整体政策与 体系的一致性要求,SSC 根据与 BP 达成的 SLA(服务水平协议)来提供各种服 务,同时向 COE 寻求管理工具和技术支持。 目前这块的内容,国外领先公司在 90 年代初期已经开始摸索,欧美先进企业大 部分采取的是这种三支柱模式。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如果说做得好的,那么还得看 IBM、埃森哲、翰威特这些跨国咨询公司, 但落地效果好坏,暂时不得而知,一个管理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效果的评估也需要长期 来观察。   每个部门都会配备一个 HRBP 吗?或者是全公司一个 HRBP 呢? 在人事部办公,还是在业务部门办公? 工作中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再回答你的问题# V7 T' M4 f" A) }+ ^ 通常情况下,BP 的配置,是根据不同层级的组织结构特点及业务单元的要求。通常 BP 也是 分层级的,即有公司层面的 BP,负责为公司 EMT(经营管理团队)提供 HR 咨询服务,也 有区域/BU 的 BP,负责为区域/BU Head 提供人力资源咨询,至于更低层级的 BP 配置,则 视地区部/SBU 的业务特点、管理模式,决定了是来自区域 BP 还是业务部门 BP 团队,这个 暂时没有统一的一个说法+ g. m- a8 b8 y+ b5 V1 u% i; s 6 F& P* `3 a% g1 |4 z, ~6 X 对于 BP 人数,这是个精英团队(甚至比 COE 要求更高,即通才、了解业务、能够管理组织 变革和业务部门的需求),而 COE 更多的是 HR 各个领域的专家人才,根据公司业务战略 来设计各种政策/体系和为 BP 提供领域技术上的支持,所以人数不会太多,我了解的一般 是每 1000 人配置一个 BP,但这个数很粗 BP 是汇报关系这块,常理上是实线向业务部门 Head,虚线向上级 BP Head 汇报,即业务部 门负责 BP 的考核和工作安排,而 BP Head 负责 BP 团队人员的培养和晋升。至于层级低的 BP 人员,则视具体情况。( P# @0 J5 M/ e' X: P8 T: o3 `7 P) | HR SSC 的模式很复杂,变革起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对公司的 IT 基础、管理基础要求也 较高。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值得研究。 政委——阿里巴巴 HR ——邓康明先生在“HR100”人论坛的精彩分享   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体系中,最大的特色是“政委体系”。从 04、05 年开始打造, 根本原则是:“把支部建在连队上”。   政委体系——把支部建在连队上 邓康明:干部体系建设是我们 HR 的主要工作之一。干部选拔和干部培养是一脉 相承的,选什么样的干部会对组织的文化造成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干部体系就 是这么一个内生的、不断循环的体系。我们的干部 80%是内部选拔,20%左右从 外面招聘。我们的干部选拔哲学是:宁可业务不上,也不冒险从外面找人来领军 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体系中,最大的特色是“政委体系”。是 04、05 年开始打造 的,根本原则是:“把支部建在连队上”。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两个原因: 首先,我们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高速成长行业的特点是低位高用,从人力 资源配置角度来说,机会多,工作多,但人不够。这时候我们就配置另外一条线 在每一个业务经理身边配置一个“大政委”。大部分人,因为业绩出色而被提拔 可是谈到选人、组织和文化的时候,就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变得很被动。因此 我们配置另外一条线,让一个有经验、有文化,对于组织建设有经验的人辅助他 帮他管好队伍、建好队伍。双方关注的东西不一样,业务线的人看季度、年度目 标完成情况就够了,政委至少要看一两年以后的事情,以及整个文化传承和干 部培养的问题。   第二,我们希望走 102 年,在这 102 年中的任何可能的时候,由于短期压力, 业务线会出现问题,业务经理难免会想采取短期的做法,这时政委要在方向上 进行指导,保证我们的做法是符合阿里巴巴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具体做法上,一 方面是在思想上、方向上进行指引和帮助,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线的决策,他们 也有庞大的制约跟制衡权。我们不像国家的体系,党委书记一把手,政委在所有 的业务部门是二把手,但在某些文化、团队发展方面的决策上具有否决权。为什 么这样?因为我们愿意牺牲短期的利益以保证组织的长久发展。长治久安最重要 的就是思想、文化、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承担什么工作,什么岗位… …政委体系的两三百人里面,近 1/3 以上都是业务部门的骨干,他们都是业务 部门比较优秀的经理、优秀的主管。政委的选拔也是我们的晋升奖励体系里,一 条不成文的规矩,要晋升必须当过政委,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必须在 HR 体系里 稳固一段时间,而且有一定的成绩。 我们希望“政委体系”的思想渗透到人力资源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深入到最 基层的部分。一个公司最核心的作战单位就是主管所带领的 10 到 20 个人,他们 一边做业务,一边思考信仰。阿里巴巴相信,我们只做符合我们价值观和道德观 的那些事,我们只守住愿意做这些事这些人。   我们是一个靠道德来治理的公司,我们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个体自律。 邓康明:阿里巴巴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我们希望能够靠个体的道德自律带来长 治久安。这个任务由政委体系来承担,所以要把支部建在连队上。这样,最关键 的因素就在于选什么样的人做政委。我们选择最优秀的业务人员来做政委,然后 赋予他们相当大的“权力”,保证我们的基本信仰在人力资源实践中落地。这在 公司已经形成了习惯,所有大的业务决策,业务经理都会与 HR 政委先谈谈,征 求 HR 政委的意见。一方面,阿里巴巴人相信直觉,敢于拍板;另一方面,这种 谈话又是小心求证的过程。这就是所谓阿里政委体系,不是制度,而是习惯。 我们有大政委、小政委,级别体系叫 P6 体系,用来区别政治地位,政委从最基 础的 HR 工作开始,然后渐渐向上升。为什么这样?因为 HR 必须心智成熟、社会 经验丰富,不需要他有多么世故跟圆滑,但他至少知道这个世界不单有黑有白, 也有很多灰。“白”不一定在这个时机上是好的,“黑”也不是这个时机上最差 的,需要他们对很多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选择最佳路径,推进事情的 进展,这是我们对政委的基础性定位。此外,他们日常的工作中,大量时间参与 业绩评价,主要是看他的高层怎么管理和辅导下属,看一个总监怎么反馈个人 和团队的问题,哪里还需要更好,更需要帮助,形式是谈话,政委大部分时间 要谈话,要进入这些重要的场景里观察、跟进和反馈。最后,政委选择相应的员 工谈话,他们要找出员工中的 TOP5,还必须让一些人离开组织。他们扮演这三 方面的工作,非常累,但是有机会掌握业务方向、组织架构、核心人员和核心任 务。  

17 页 569 浏览
立即下载
素质辞典(设计类)-能力素质模型

素质辞典(设计类)-能力素质模型

设计类人员 素质辞典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 设计类人员素质模型 设计类人员的素质模型如下: 权重 专业素质:成本意识、客户导向、专业性 素质名称 设 计 类 ★★★★★ 人 员 素 ★★★★ 质 模 ★★★ 型 ★★★★★ ★★★ ★★ 胜任等级 3 成本意识 个人特质:沟通能力、积极主动 沟通能力 分析式思维 思维能力:分析式思维 3 4 3 积极主动 3 客户导向 3 专业性 1 目 录 3.01 成本意识..............................................................................................................................3 5.02 沟通能力..............................................................................................................................3 4.02 分析式思维..........................................................................................................................4 5.04 积极主动..............................................................................................................................5 3.02 客户导向..............................................................................................................................6 3.03 专业性..................................................................................................................................6 3.01 成本意识 定义: 在保证正常工作状态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成本和优化流程等手段,使利润最大 化。 2 关键点: 控制不必要的开支,积极寻求节约成本的机会,追求利润最大化。 行为分级: 一级:成本估算 - 在做设计时,能够运用预算工具对工作中可能的成本进行合理估算。 二级:费用控制 - 贯彻公司的财务制度,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定期监督工作支出状况,将费用控 制在预算内。 三级:避免浪费 - 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监督,对他人的浪费行为,能够进行提醒或劝阻。 - 敢于挑战并尽量避免可能会使成本增加的一些官僚做法。 四级:主动节约 - 不仅仅满足于把成本控制在预算内,而是总是能够想方设法,积极地以灵活、创新的 方式(如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使用其它品牌质优价廉材料等)改善工作,从而 节省成本。 五级:成本效益分析 - 能够从更高的层面,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尝试识别新的 设计理念和方法,增加有效投入,以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5.02 沟通能力 定义: 针对一定的受众对象,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耐心倾听、准备理解对方的意思,并清晰表达自 己的意见,进行恰当反馈,与他人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能力。 关键点: 有与他人沟通的愿望,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并能向他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行为分级: 一级:愿意沟通 - 有沟通的愿望,能够回应他人发出的沟通信号。 二级:准确表达 3 - 能够耐心倾听他人的观点,基本把握他人谈话的主旨。 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对方能够理解。 三级:高效沟通 - 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积极地给予反馈。 表达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观点清晰明确。 四级:注重技巧 - 通过一些语言技巧(如使用比喻、排比等)清晰地表达较为深奥而复杂的观点。 在表达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作为辅助,增加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五级:设计策略 - 预见到他人的需要和关注点,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沟通策略。 对不同对象和情境所要求的沟通方式有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并能自如地运用和进行灵 活调整。 4.02 分析式思维 定义: 通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事物的能力,即对问题进行逐步推进式的、前因后果的逻辑 分析的能力。 关键点: 将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因果关系分析,重要性排序,方案判断和选择。 一级:分解问题 - 将问题分解为各项独立的互不联系的任务或活动,并罗列出来。 二级:简单因果 - 将问题分解为简单关联的若干部分,认识到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单因单果),进行 黑白分明的选择(支持或反对,接受或拒绝等)。 三级:多因多果 - 将问题或事物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部分,认识到简单的多重因果关系(一因多果, 多因一果的简单因果链),如当某处设计方案变更时,能够判断出它可能带来的其他变 更和影响。 四级:全面判断 - 将问题或事物分解成相互关联且重要性不等的若干部分,认识到复杂因果链。例如, 能全面分析公司的具体情况,对于国外设计师的方案敢于提出大胆的质疑,并找出更 4 - 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能够对某种原因或结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衡量不同设计方案的价值。 五级:未雨绸缪 - 预测各种设计方案可能的障碍,并事先设想接下来解决问题的步骤。 - 能事先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在权衡轻重、利弊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对不同 方案进行判断和选择。 5.04 积极主动 定义: 在工作中自觉地付出超乎工作预期和原有需要层级的努力,在没有他人鼓励的情况下善于 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计到事情可能的障碍,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避免问题的发生 提高工作绩效的能力。 关键点: 及时处理正在面临的问题,为迎接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或问题提前采取行动。 行为分级: 一级:应声而动 - 在一两天的时间范围内,认识到设计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立即采取行动,主动沟 通纠正当前的问题。 二级:当机立断 - 在面对设计难题时,其他人还在观望时,能够迅速果断的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 三级:短期计划 - 通过提前一个月在没有任何提醒的情况下,采取额外的行动来降低设计问题发生的可 能性(如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等)。 四级:中期计划 - 预测三个月范围内其他人并未意识到的设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准 备行动。 五级:长期计划 - 提前半年以上采取行动避免设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不被其他人所 意识到。 5 3.02 客户导向 定义: 能够关注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竭尽全力帮助和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 值。 关键点: 关注客户需求,尽力解决客户问题,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行为分级: 一级:及时回应 - 及时回应客户反馈的对产品设计方面的任何疑问。 二级:保持沟通 - 注重与潜在客户保持沟通,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对产品设计的满意度。 三级:因地制宜 - 产品设计时能够考虑到客户所在地的地理情况和客户喜好,或据此进行设计方案调整, 使设计能适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和满足个性化需求。 四级:潜在需求 - 关注和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致力于设计和开发出符合客户潜在需求的产品。 五级:战略伙伴 - 为客户寻找长期利益,能够从设计方案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借此成功取 信于客户。 3.03 专业性 定义: 由内在的专业导向或者价值导向引起的一系列行为。在内心中将自己看成是设计方面的专 家形象,主动提供专业级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关键点: 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影响范围 一级:回答问题 - 当被问及时像专家一样回答问题,会告诉别人关于某个设计专业问题他的理解。 6 二级:额外帮助 - 除了回答问题外,会给予额外的专业知识,更多的帮助,或帮助影响一个客户。尽力 花时间帮助其他人解决设计专业问题。 三级:技术顾问 - 像一位技术顾问一样,主动提供个人的专业知识,寻找机会帮助同事解决设计难题或 提升设计水平。 四级:内部传播 - 作为设计师向他人介绍新的设计理念和专业技术,想要新的技术在公司范围内得到认 可。 五级:外部传播 - 想办法向外部传播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专业性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开演讲,使新 的设计理念、知识和技术广为人知。 7

8 页 274 浏览
立即下载
从传统HR到HRBP转型的3D模型解读

从传统HR到HRBP转型的3D模型解读

从传统 HR 到 HRBP 转型的 3D 模型解读 在没对 HRBP 深入了解前,我们回顾一下传统的 HR 工作,以前企业的 HR 主要从事人事行 政工作,比如考勤、人员招募、薪资发放和一些简单的内部培训工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 会,这些工作不但价值有限,而且对提升人力资源效率、企业绩效提升都没有起到太大的 作用,导致了 HR 在企业的位置十分尴尬。 但在有一位学者早在 20 多年前就改变了这种看法,他就是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之父的戴夫 . 伍里奇先生,他那时提出了未来 HR 的四个角色定位:战略合作伙伴、行政事务专家、员工 工作支持后盾、变革推动者。 为什么提出了 HR 的角色转型,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跟彼得.德鲁克先生有关,他们都认为: 企业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很多企业还在市场竞争中争到你死我活的时 候,戴夫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可以成为企业的一种强有力竞争优势。当然,这就需要 HR 帮 助企业创造价值,为客户、投资者和员工提供增值,从而提升 HR 在企业中的地位。 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近几年世界许多知名企业已经将 HR 升级为 HRBP(HR Business Partner,人力资源合作伙伴)HRBP 在公司里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业务经理泡在一起,参 与各种业务会议,甚至去参加一些和客户的会议。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纸上谈兵!这个是 新型 HR 的工作模式,也是基本的战略合作伙伴与业务合作伙伴的新型工作模式。 说到这里,估计有不同的声音“HR 为什么要到业务中去”、“企业为什么需要 HRBP?” 首先,让我们回归到根本“人才的选拔”。传统的 HR 招聘模式是,企业缺少哪类人才,就 招募合适的人才。HR 没有充足的时间与业务泡在一起,对业务流程、管理都不熟悉,导致招 募到的人参差不齐。而 HRBP 需要理解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人才招聘方案以 及后续的培训方案和管理计划给到业务部的高层。 其次是团队的架构,传统的 HR 更多的是给予行政类工作支持,每个部门经理都有自己管 理的模式与风格。HRBP 出现颠覆了这种团队管理模式,他们要对于团队人员的结构、配置、 考核、激励给予建设性意见,并将各部门的经理联系起来。 最后是业绩与培训。培训能力是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八项能力之一。 HRBP 是 因业务而生,如果不能将培训与业务相结合需求,其功能将会大打折扣。我们都知道许多 的业务经理都是业务骨干晋升上来的,实战经验确实丰富,但在管理下属的能力十分欠缺 所以 HRBP 也应该花点心思和耐心与业务部门经理沟通培训计划。 从 HR 到 HRBP 的转型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操之过急导致水土不服的情况,下面将为您介 绍一个 HRBP 的转型模型,3D 共享服务模型: 3D 模型就是经过转型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HR 由 HRBP(HR Business Partner,人力资源 合作伙伴),COE(Center of Expert,领域专家中心),SSC(Shared Service Center,共享 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简称 3D 模型。其中 HRBP 扮演的 Discovery,即挖掘业务部门需求 的角色,其他 COE 和 SSC 职能是:Design(设计),Deliver(交付)。 基于 HRBP 在 3D 模型中扮演的是 Discovery 的角色,所以 HRBP 要成为每个业务部门经理的 招人、用人和管人的技术大脑: 总结起来说,HRBP 就是要做好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业务部门设定 人力资源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树立起对业务部门的内部客户的服务意识,为他们提供专 业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要求,HRBP 的工作原则是围绕目标、客户和沟通这样 三个维度展开的。 HRBP 的出现,使得业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接口由多模块缩减为一人,从而有效地降低 了沟通成本,提升了企业集约化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政策、文化和价值导向在哥哥业务 部门得以一脉相承。因此,HRBP 的职位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出现。

2 页 230 浏览
立即下载
2、HRBP工作实操手册V2-0:良品铺子定岗定编管理制度

2、HRBP工作实操手册V2-0:良品铺子定岗定编管理制度

良品铺子定岗定编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满足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完善职位聘任管理体系,优化人员结构 , 提高组织效率,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2.0 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集团总部、全资子、分公司。控(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 3.0 名词释义 3.1 岗位:是指在企业内部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的某一类任职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它是 组织的最小构成单位; 3.2 编制:是指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组织人员的 配置,包括人员定额及岗位分配。 3.3 定岗定编:是确定岗位和确定岗位编制的合称,定岗是设计组织中的承担具体工作的 岗位,定编是设计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 4.0 职责和分工 4.1 各单位 一、二级机构负责人对组织机构岗位和编制有建议权,对组织机构岗位和编制进行合理 分析论证,拟定设置和调整方案,并与集团总裁达成意向共识。 4.2 各一级机构对口的 HRBP 负责人 负责拟定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定编标准和编制预算,并提报给集团分管副总裁审核,详 见附件 1。 4.3 集团分管副总裁 负责审核各单位提出的岗位和编制的申请,对于申请当中不合理之处有权提出修改意见或驳 回申请。 4.4 集团人力资源系统 4.4.1 负责本管理制度的起草与监督执行; 4.4.2 负责复核各单位提出的岗位和编制申请,并提报给集团总裁审核,对于申请当中不合 理之处有权提出修改意见或驳回申请。 4.4.3 负责组织机构定岗定编的归档,和人事系统信息调整。 4.5 集团总裁 负责各单位提出的机构岗位和编制申请的最终审批,对于申请当中不合理之处有权提出修改 意见或驳回申请。 4.6 集团行政管理部 负责组织设置和调整的套红发文。 5.0 定岗定编原则和内容 5.1 原则 5.1.1 相对稳定原则:一旦编制经总裁签字确定后,本年度内一般不再批准增编申请。确因 业务发生重大调整或新业务产生,年初编制不能满足业务需要时,可以提交增编申请,并 严格 按照增编流程操作。在增编申请正式批准之前,部门不得自行进行招聘,如由于增编申请没有 得到批准而造成新招聘员工无空余编制的情况,将对其进行督办、问责。 5.1.2 效率提升原则:通过流程的改进,工具的使用,提升组织和人员效率。综合考虑效率 提升、工资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原则上各部门要在销售额增长至少 10%的基础上,再根据 业务增长实际,酌情增加编制。 5.1.3 合理配置原则:各单位、各部门应科学合理地配置各职级人员,并严格管控,杜绝违 规提拔。 5.2 内容 主要涉及年度定岗定编管理、新增业务和组织架构调整编制管理、临时编制管理及其他特 殊情况调整编制。 5.2.1 年度定岗定编管理:需要在当年 2 月 28 日前完成审批工作。 5.2.1.1 年度定岗定编全过程 战略层面 运营层面 明晰业 务战略 确定管 控模式 设计组 织架构 企业要 做什 么? 要在什 么时间 内实现 什么目 标? 企业治 理结 构; 总、分 公司职 责分 工; 组织架 构; 财务管 控; 绩效管 理 部门设 计; 职责分 工; 汇报关 系; 客户响 应; 绩效管 理 岗位设计 岗位评估 人岗匹配 / 分析 岗位职 责; 工作任 务; 汇报关 系; 任职资 格; 绩效考 核 职等架 构; 薪酬福 利 人才测 评; 能力管 理 5.2.1.2 年度定岗定编核心任务和完成要求 核心任务分解 负责部门/人 用时 倒计时 明确公司的长期战略和年度 业务目标 总裁/副总/直管总监 40 天 100 天 明确企业的管控模式,界定 各级部门之间的责任、权 力、关键职责分工等 总裁/副总/直管总监 10 天 60 天 依据关键职责设置关键岗 位,依据关键岗位设置辅助 和支持岗位 副总/直管总监/HRBP 10 天 50 天 依据工作环境、流程的变化 对岗位设置进行再调整 副总/直管总监/HRBP 5天 40 天 确定最终组织架构和岗位设 置 副总/直管总监/HRBP 5天 35 天 参考行业标准、公司历史数 据以及工作分析,确定或刷 新各岗位的定编标准 副总/直管总监/HRBP 5天 30 天 确定业务、职能和管理三类 人员编制,并得出总编制 副总/直管总监/HRBP 10 天 25 天 计算人工成本,调整并确定 最终编制,并报各级领导审 批 副总/直管总监/HRBP 15 天 15 天 5.2.1.3 定编方法 首先理清岗位工作量的衡量维度和数据,再根据整体业务量,确定该岗位需要的人数。有 些岗位工作任务相对简单,采用单一的方法即可确定编制,有些岗位较复杂,需要多个方法结 合运用确定编制。 5.2.1.3.1 劳动效率定编法: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来计算岗位 人数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因此,凡是实行劳动 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岗位,都适合用这种方法。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产量 定额和时间定额两种。定编人数 =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员工劳动定额*出勤率) 或者 定编 人数 = 生产任务*时间定额/(工作时间*出勤率)。典型岗位举例:物流分拣员、叉车工、电商 客服等。 5.2.1.3.2 业务数据分析法: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 内的岗位人数。业务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等。典型岗位举例: 数据分析、媒介品牌、品类采购等。 5.2.1.3.3 本行业比例法: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确定岗位人数的 方法。在本行业中,由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要求,某一类人员与另一类人员之间总是存在一 定的比例关系,并且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该方法比较适合各种辅助和支持性岗位定员。典 型岗位举例:人力资源管理类、财务管理类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比例,区域经理与店铺数之 间的比例等。 5.2.1.3.4 德尔菲法(管理层、专家访谈):通过管理层访谈获得下属员工工作量、流程的 饱满性,员工编制调整建议,预测其下属员工一定期限之后的流向:部门内和跨部门提升、轮 岗、离职与淘汰,统计各部门一定期限之后的员工数目。通过专家访谈获取国内行业各种岗位类 型人员结构信息,包括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等。此方法适用于公司内绝大部分岗位。 5.2.1.3.5 预算控制法: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数,而不是对某一部门内的某一岗位 的具体人数做硬性的规定。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业务目标和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 得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自行决定各岗位的具体人数。由于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并且是与产 出密切相关的,因此,预算控制对企业各部门人数的扩展有着严格地约束。此方法适用于公司 内绝大部分岗位。 5.2.2 新增业务和组织架构调整编制管理 5.2.2.1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新建立或架构调整的系统 /事业部/直属中心,由主管副总裁/ 总监依据新建立或架构调整的系统/事业部/直属中心业务发展计划,制定人力资源编制计划, 并进行工作分析,附上该新建立或架构调整的系统/事业部/直属中心所有岗位说明书进行申请。 5.2.2.2 新建立或架构调整的系统/事业部/直属中心,涉及到其他部门人员编制调整的,由相关部 门主管副总裁/总监提出编制调整计划,附调整后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岗位说明书,交新建立或架构 调整的系统/事业部/直属中心主管副总裁/总监统一申请,以便考核项目整体是否能够满足投资回报率 要求等。 5.2.3 临时编制管理 5.2.3.1 不鼓励设立临时编制,但在有以下情况时,可以申请临时编制:临时性、项目型任 务,需要增加人力完成,而公司内又无法解决的;特殊岗位,需要雇佣非全日制员工(依据国 家相关法律规定的定义);其他需要临时员工的情况。 5.2.3.2 临时编制人员将采用外包方式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临时编制将占用申请部门的当年 年度预算费用,如是预算外费用,需报请集团总裁审批。 5.2.3.3 临时编制的取消:临时工作,项目完成,被顶替员工复工后,该临时编制既被取消 ; 临时编制到期,无充分理由延续的;公司整体削减人员编制时,将首先削减临时编制。 5.2.3.4 临时编制的设立和取消均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 5.2.4 其他特殊情况调整编制 依据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申请和撤销。 5.2.5 定岗定编和编制调整的审批流程 申请 审核 各用人单位 HRBP 集团分管副总 裁 复核 审批 集团人力资源 中心负责人 集团总裁 系统维护 套红发文 集团人力资源 中心 集团行政管理 部 若该组织机构没有分管副总裁,则由该机构总监进行审核。 6.0 处罚 一旦发现违反本制度的情况,将通告相关单位予以纠偏。对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者,将在公司范 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公司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

6 页 283 浏览
立即下载
日事项工作计划表

日事项工作计划表

日事项管理表 Daily Event Management Table 甲子年 2023年09月29日 Tuesday 2023 一 二 10 年 三 四 全部任务 月 五 六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已完任务 未完任务 事项明细 09月29日 数据统计 全部任务: 44 项 已完任务: 25 项 未完任务: 19 项 完成率 A_001任务 A_002任务 日期统计 A_003任务 日期 任务数 完成数 A_004任务 12月12日 12 7 A_005任务 Tue 12月13日 9 6 A_006任务 12月14日 8 5 A_007任务 12月15日 8 4 A_008任务 12月16日 7 3 A_009任务 A_010任务 A_011任务 日完成率 A_012任务 日期 完成率 未完率 12月12日 58.3% 41.7% 12月13日 66.7% 33.3% 12月14日 62.5% 37.5% 12月15日 50.0% 50.0% 12月16日 42.9% 57.1% 日期合计 56.8% 43.2% 今日任务 今日任务 今日完成 今日未完 12 7 5 日期辅助 按钮数值: 10000 ❑ 每日任务数及完成数 任务数 66.7% 58.3% 完成数 完成率 62.5% 50.0% 12 9 7 6 12 月 12 日 Tue 10月01日 12 月 13 日 Wed 8 7 5 4 12 月 14 日 10月02日 完成率 ✓ 8 12 月 15 日 Thu 完成率 B_001任务 ✓ C_001任务 ✓ B_002任务 ✓ C_002任务 ✓ ✓ B_003任务 ✓ B_004任务 ✓ B_005任务 C_003任务 ✓ 42.9% C_004任务 ✓ C_005任务 ✓ 3 12 月 16 日 B_006任务 ✓ B_007任务 C_007任务 ✓ B_008任务 ✓ ✓ B_009任务 ✓ ✓ C_006任务 C_008任务 ✓ XXXXXX有限公司 2023年09月29日 Tuesday 成率 50.0% 8 总完成率 42.9% 7 4 12 月 15 日 今日任务: 3 今日完成: 12 月 16 日 今日未完: 设置开始日期: 10月03日 Fri 2023年12月12日 10月04日 完成率 完成率 D_001任务 E_001任务 D_002任务 E_002任务 D_003任务 ✓ D_004任务 D_005任务 Sat E_003任务 E_004任务 ✓ E_005任务 ✓ D_006任务 ✓ D_007任务 D_008任务 ✓ E_006任务 ✓ E_007任务 ✓

3 页 207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工作学习手册

HRBP工作学习手册

HRBP 工作学习手册 目录: 一、 HRBP 职级职责标准 二、 HRBP 的角色与职责 1、 战略伙伴 2、 变革的推动者 3、 行政事务专家 4、 员工中的倡导者 三、 HRBP 的 KPI 四、 附录:推荐书籍 一、 HRBP 职级职责标准 HRBP 类标准层级差异概览 维度 一级 影响范 绩 效 责任 围 贡 角色作 献 用 专业 回馈 专长 能 力 沟通 与影 响力 解决 问题 在指导下 —— HR 流程运作 独立执行 三级 四级 HR 解决方案实 HR 解决方案集 施,并管理和 成设计,并监 运作例行人力 控和管理例行 资源流程 人力资源流程 主导实施 主导设计及推 行 专业回馈概览见下表 理解 HR 战略与 掌握 HR 基础专 理解 HR 各领域 深入理解业 深度和 业知识(如基 知识,及 HR 各 务,或精通某 广度 本的政策、流 职能要素间的 COE 领域中的单 程知识) 内在关联 一模块 对象层 业务专家级团 中基层业务主 中高层业务主 公司高层业务 级 队成员 管 管 领导 【应用知识解 【应用知识解 【应用方法解 【应用概念解 决问题】独立 决问题】 决问题】 决问题】 关 键 例行性工作 二级 —— 业务战略关 联,并精通某 COE 领域中的单 一模块 承担 HR 流程运 作 基于既有经 整合 HR 领域不 主导设计与推 验,组合内 同要素,提供 行 HR 战略举 容,进行初步 综合性解决方 措,对本组织 的客户化,形 案,解决复杂 的业务战略产 成解决方案 问题 生直接支撑 专业回馈层级差异概览 维度 要素 要求 一级 —— 【经验总 结】 数量 —— 质量 —— 要求 专 业 【学习资 回 源建设】 二级 三级 四级 项目经验 项目经验、方法总 项目经验、方法总 总结或操 结或创新性、探索 结或创新性、探索 作指导书 性专业研究 性专业研究 一项或以上 一项或以上 近两年被 为其他同类型业务 为其他同类型业务 使用 提供良好借鉴 提供良好借鉴 参与本领域学习资 参与本领域学习资 源建设,主导学习 源建设,主导学习 资源开发或优化 资源开发或优化 1 篇或以 上 —— —— 数量 —— —— 两门以上 两门以上 质量 —— —— 近两年被使用 近两年被使用 要求 —— —— 数量 —— —— 馈 【技能传 递】 质量 —— —— 作为导师辅导 HRBP 辅导两位一级 HRBP 作为导师辅导 HRBP 辅导两位二级 HRBP 被辅导者通过二级 被辅导者通过三级 晋升或其他类似明 晋升或其他类似明 显提升 显提升 各层级标准: HRBP 类一级标准 维度 标准要求 关键点说明 1、【工作性质】例行性、基础性工作 绩效贡 责任 在指导下承担例行、基 础性工作 献 力 立承担工作职责 3、【效果】达到预期得工作目标和工作要 求 专业回馈 关键能 2、【角色】在指导下,尚不能完全独立独 专长 本层级对专业回馈无要 求 理解和掌握 HR 基础专 业知识(如基本的政 策、流程知识) —— 1、通过 HR 知识技能(基础)考核 1、【层级】通过直接响应、准确报告工作 沟通与影 响力 至少用一项事例说明: 与业务专家及团队成员 沟通,取得有效结果 /项目信息等方式,与业务专家及团队成员 针对关键任务、信息进行沟通 2、【要求】能对 HR 流程在实施中的具体 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识别主要问题,并 提供初步的改进建议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至少用一项事例说明: 1、重点评估“独立执行及独立解决问题” 曾独立承担 HR 流程运 的能力 作 HRBP 类二级标准 维度 标准要求 关键点说明 1、【范围】执行月度和年度的人力资源流 程、管理循环 责任 独立执行 HR 流程运作 2、【角色】员工独立承担实施职责 3、【效果】所举事例是成功的,缺德预期 得项目目标或良好的业务结果,得到认可 绩效贡 1、专业回馈是日常工作外,在专业上对组 献 专业回馈 【经验总结】项目经验 织的贡献 总结或输出本专业方向 2、专业回馈的目的是帮助他人成为更好的 内操作指导书 1 篇或以 HR 专业人员 上 3、对操作性、执行性的经验进行总结,成 为类似工作的参考 1、通过 HR 知识技能进阶考核 专长 理解 HR 各领域知识, 2、【理解+应用】在了解理解 HR 各领域知 及 HR 各职能要素间的 识的政策导向、具体内容、内在关联之 内在关联 外,还需理解如何在时间中使用这些政 策、流程和方法 至少用一项事例说明: 关键能 沟通与影 沟通协调中基层业务主 力 响力 管和员工,取得有效结 果 沟通,此级别的沟通对象应为中基层业务 主管 2、【发挥的影响力】不仅仅单方面接受信 息,而是具备对话和建议的能力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至少用一项事例说明: 解决问题 1、【层级】承担与关键礼仪关系人的直接 基于既有经验,组合内 容,进行初步的客户 化,形成解决方案 1、重点评估“实施 HR 解决方案”的能力 2、【有效地解决挑战】准确识别问题,并 应用正确的方法和知识应对,取得了良好 的结果 HRBP 类三级标准 维度 绩效贡 标准要求 责任 主导至少两个 HR 解决 关键点说明 1、【挑战】通过有效的举措,解决了实施 过程中的关键挑战,规避风险 方案的实施,并管理和 运作例行人力资源流 程,保证流程的有效执 行 2、【角色】员工通过带领团队(实体或虚 拟)承担职责,并在其中起到主导或关键的 角色作用,如 PM,或子项目经理,而不仅 仅是一个参与者或从属者 3、【效果】所举实例是成功的,取得预期 的项目目标或良好的业务结果,得到认可 献 专业回馈 【经验总结】项目经 专业回 验、方法总结或创新 馈是日 性、探索性专业研究一 常工作 项或以上,能为其他同 外,在 类型业务提供良好借鉴 专业上 【学习资源建设】参与 对组织 本领域学习资源建设, 的贡献 主导学习资源开发或优 专业回 化两门以上 馈的目 该经验/方法应呗实践和复制, 能有效地指导他人工作 学习资源应在近两年内得到一 定程度的使用,取得较好的反 馈和效果 的是帮 1、对员工的辅导应是持续的, 【技能传递】作为导师 助他人 而不应是哎认证之前突击完成 辅导两位一级 HRBP,被 成为更 的 辅导者通过二级晋升或 好的 HR 2、除任职晋升,也可参考绩效 其他类似明显提升 专业人 表现、职级晋升、重大荣誉等 员 方式 1、深入理解业务:了解业务内容、业务管 理的主要挑战、业务对 HR 的关键述求,思 考如何通过 HR 的手段解决这些挑战和述求 2、精通某 COE 领域中的单一模块 1)【理解而非仅仅认知】“知其然,并知 专长 深入理解业务或精通某 其所以然”在了解单一模块各项业务的政 COE 领域中的单一模块 策、流程、架构等具体内容,以及内在联 系外,需理解其背后的设计和原因,包括 其设计的优劣势、适用场景,并进行风险 预估 关键能 2)【深度】能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研 力 究解答本模块内关键的、挑战性的问题 至少用一项事例说明: 沟通与影 沟通协调中高层业务主 响力 管的沟通,取得有效结 果 解决问题 1、【层级】承担与关键利益关系人的直接 沟通,此级别沟通对象应为中高层业务主 管 2、【发挥的影响力】不仅仅单方面接受信 息,而是具备对话和建议能力 【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重点评估“集成设计”HR 解决方案的能 至少用一项事例说明: 力 整合 HR 领域不同要 2、【对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综合运用 HR 素,提供综合性解决方 各领域要素,针对业务需求进行了定制和 集成设计,而不是简单的组合、照搬 案,解决发杂问题 3、【有效地解决挑战】识别关键挑战,并 采取正确的策略应对,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HRBP 类四级标准 维度 标准要求 主导至少两个 HR 解决 方案的集成设计,并监 责任 控和管理例行人力资源 流程,保证流程执行的 效率、质量和一致性 关键点说明 1、【范围】通过 HR 多领域方案整合,解 决业务问题 2、【角色】承担 HR 解决方案设计的职 责,并起到主导作用,而不仅仅是实施 3、【效果】所举事例是成功的,取得预期 的项目目标或良好的业务结果,得到认可 【经验总结】项目经 验、方法总结或创新 绩效贡 献 专业回馈 性、探索性专业研究一 专业回 项或以上,能为其他同 馈是日 类型业务提供良好借鉴 常工作 【专业建议】担任任职 外,在 资格评委,参与四级任 专业上 职资格认证评议至少两 对组织 次,且无有效投诉 的贡献 【学习资源建设】参与 专业回 本领域学习资源建设, 馈的目 主导学习资源开发或优 的是帮 化两门以上 助他人 该经验/方法应呗实践和复制, 能有效地指导他人工作 客观、准确地识别员工任职表 现,积极给予建设性、发展性 的反馈和公平公正的评价 学习资源应在近两年内得到一 定程度的使用,取得较好的反 馈和效果 成为更 1、对员工的辅导应是持续的, 【技能传递】作为导师 好的 HR 而不应是哎认证之前突击完成 辅导两位二级 HRBP,被 专业人 的 辅导者通过二级晋升或 员 2、除任职晋升,也可参考绩效 其他类似明显提升 表现、职级晋升、重大荣誉等 方式 关键能 力 专长 理解 HR 战略与业务战 1、理解 HR 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关联:深刻 略的关联并精通某 COE 理解业务战略,思考通过组织、人才、氛 领域中的单一模块 围文化等 HR 战略支撑业务战略的实现 2、精通某 COE 领域中的单一模块 1)【理解而非仅仅认知】“知其然,并知 其所以然”在了解单一模块各项业务的政 策、流程、架构等具体内容,以及内在联 系外,需理解其背后的设计和原因,包括 其设计的优劣势、适用场景,并进行风险 预估 2)【深度】能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研 究解答本模块内关键的、挑战性的问题 至少用一项事例说明: 1、【层级】承担与关键利益关系人的直接 沟通与影 沟通协调中高层业务主 沟通,此级别沟通对象应为高层业务领导 响力 管的沟通,取得有效结 2、【发挥的影响力】通过专业影响力,引 果 导业务主管对关键决策的讨论 【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至少用一项事例说明: 1、重点评估“承接业务战略”的能力 主动设计与推行了 HR 2、【与战略的相关度】直接承接业务战略 战略举措,对本组织的 3、【对业务的影响】达成既定的业务目标 业务战略产生直接支撑 二、 HRBP 角色与职责 HR 部门若想创造价值,必须关注成果和贡献,而不是沉湎于日常的专业活动 , 自娱自乐。要做好 HRBP,需要切实针对业务部门的特殊战略要求,提供独特的解 决方案,将人力资源和其自身的价值真正内嵌到各业务单元的价值模块中,这样才 能真正发挥和实现 HRBP 的重要作用。所以,认清 HRBP 的定位和职责,是每个 HR 从业者必做的事情之一。 (一)Strategic Partner 战略伙伴 战略是有限资源的取舍,是由不满意激发的,而不满意是对现状和期望业绩之 间差距的一种感知。 战略伙伴是 HRBP 的终极目标。战略伙伴的主要活动表现为及时调整 HR 的战略, 以应对外界变化;培养未来的领导者;确立衡量 HR 效能的重要指标;针对新业务 确立人员配备战略并能设计新的组织架构;理解公司内部人才发展的需求并能在各 种复杂的事件中找出优先顺序。 角色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战略伙伴 参与战略规划,理解业 1、 制订年度人力资源计划 务战略,将业务战略与 2、 审视并调整组织架构 HR 战略连接,并组织落 3、 开展定岗定编 地 4、 组织诊断 1、 制订年度人力资源计划 思路: 内外部环境分 业务战略和业 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析 务痛点理解 (组织、人才、氛围) 评估人力资源 制定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及 战略 解决方案 规划执行落地 方法: (1) 内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的政策、经济状况、以及行业的环境,对每个企业的人力资 源规划都有较大的影响。关注客户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和业界标杆,洞察外部人才 市场;同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评估分析也决定了企业来年的人力资源工作该如 何开展,发现组织、人才和氛围方面的机会和差距,提供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分析作 为 SP 的输入。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对内外部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总结 评估,找出威胁和机会点,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2) 战略理解:作为战略规划的核心成员,参与 SP 规划;将 SP 作为“望远镜”,理解 中长期业务战略。 (3) 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组织、人才、氛围):确保从业务战略到人力资源战略紧 密连接。 (4) 评估人力资源战略。 (5) 制定人力资源解决方案:1)理解业务需求:准确理解业务诉求和痛点,主动利用 组织诊断等工具识别需求和问题,将业务需求转化为 HR 需求。2)制定解决方案: 集成 COE 的专业化方法和工具,组织制定既符合公司核心价值观,又匹配业务需求 的简洁适用的 HR 解决方案,并与管理团队达成一致。3)组织执行落地:组织业务 主管、COE、SSC 等相关角色,制定实施计划,执行落地;及时衡量解决方案的实 施效果,根据需要进行优化调整。4)总结和回顾:总结固化经验;为 COE 在制定 政策、流程和方案时提供业务输入,将经验固化到流程中。 (6) 执行落地:根据业务规划(SP/BP)和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人力资源年度工作规划, 并纳入事业部会议议题,通过跟踪落地。 工具: (1)BLM 模型是一个经过业界运用实践,较成功的一个工具。 (1) 市场洞察:宏观 – 经济, 政治, 社会, 技术创新;客户价值, 竞争的格局,利 润区;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渠道,敏锐洞察力,评估其影响,并采取相应行动;事 实、敏锐、 变化、 威胁、机会。 (2) 战略意图: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相一致;远见卓识、英明 决策、坚定执行、短期、 长期、挑战性。 (3) 创新焦点:增长项目与现有业务的平衡;新业务开发,资源有效投入;探索新想法 , 谨慎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以及 Ambidextrous 组织,应对行业的变化,确保业务 的健康增长。 (4) 业务设计:客户价值增值,盈利能力,生态系统,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的落脚点; 始于客户的需求,挑战假设,探索各种多赢的可能性和选择。 充分是关键。 (5) 市场结果:业绩差距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陈述;机会差 距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新的业务设计所能带来的经营结果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评估。 (6)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满足业务设计和它的价值主张的要求所必须的行动。哪些任 务是由我们来完成的,哪些任务可以由价值网中我们的合作伙伴完成的?组织间的 相互依赖关系是有效的业务设计的基础。 (7) 正式组织:为确保关键任务和流程能有效地执行,需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管理和 考核标准,包括人员单位的大小和角色、管理与考评、奖励与激励系统、职业规划 人员和活动的物理位置,以便于经理指导、控制和激励个人和集体去完成团队的重 要任务。 (8) 人才: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力以及竞争力。要使战略能够被有效执行,员工必须有 能力、动力和行动来实施关键任务。 (9) 氛围与文化: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以激励员工完成关键任务,积极的氛围能激发人们 创造出色的成绩,使得其更加努力,并在危急时刻鼓舞员工。 (2)解决方案常用到的工具: 业务需求 员工群体 1.业务目标是什么? 哪个或哪几个员工群体对目标 2.谁对这个业务目标负责? 达成有贡献? G 了解目标 业务目标 绩效行为目标 (应该达到的目标) (应该达到的目标) 1.你希望通过这个解决方案实现的业务目 1.如果要达成目标,需要(xx 标是什么? 员工群体)做出哪些绩效行 2.当这个业务目标实现的时候是如何度量 为? 的? 2.如果有明星员工,他们在哪 3.是否有业务单位正在达成这个目标?他 些 方 面 做 得 比 别 人 不 同 ( 更 A 分析现状 们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来达成这个结果? 多、更好或不同)? 业务现状 绩效行为现状 1.你的团队的当前业务成果如何? 1.在工作中典型的工作行为是 2.一个典型团队的实际业务结果如何? 什么? 2.你观察到什么东西使你相信 人们会从(提到的 xx 解决方 案)受益? P 探求原因 组织外部因素 组织内部因素 工作环境因素 能力因素 造成当前业务 1.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员工 2. 与 工 作 要 求 相 结果和业务目 应该发生的行为与实际 比,员工的技能 标之间差距的 发生的行为之间的差 怎样? 原因是什么? 异? (与外部因素 相关的问题) 3. 如 果 ( 建 议 的 解 决 方 4. 员工如果要表现 案)实施了,还有什么 得更成功,他们 其他因素会造成人们不 需要掌握哪些技 能做出期望的绩效行 能或知识? 为? S 解决方案 针对我们已识别出来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解决方案? 2、 审视并调整组织架构 思路: 分析业务及环境的变 化,审视组织匹配性 岗位调整与人 员任命 方法: 设计组织架构,制定 调整方案 组织规范有效 运作 梳理业务流程,审视 与组织的适配性 (1) 组织结构是公司战略达成的有效支撑,它解决的是任务分工和人员需求的问题。组 织架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又是动态发展的。 (2) 组织架构图可帮助管理者们确定公司哪些地方需要改变,以促进战略的执行。 HRBP 的职责就是引导大家就组织架构进行对话。倘若战略的执行要求采取一种基于团队 的组织结构,那么 HRBP 就必须承担起责任,为高管层找出创造这种组织结构的最 佳途径。 (3) 分析业务及环境的变化,审视组织匹配性: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中,随着 变化,原有的组织架构可能会不适合当前的业务需要,这时就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 (4) 设计组织架构,制定调整方案:1)制定和调整组织架构图,是反应组织内各部门 及岗位的相互关系的结构图,组织架构图会根据战略发展对职能的需要而进行相应 的变动和调整,同时直接关联到组织的人才需求规划及招聘计划的制定。 2)清晰 组织层级与权力关系,组织架构图确定后需要明确组织的层级隶属关系是怎么样的 同时明确不同部门的归属管理关系。组织层级与权力关系的确认主要根据组织的业 务模块和流程来进行设计,是管理关系的基础。 (5) 梳理业务流程,审视与组织的适配性,开展组织分工与授权,根据部门及岗位的设 置,以公司各项业务流程为主线,梳理出所有工作对应的组织管理授权。 (6) 岗位调整与人员任命,根据岗位的职责明确匹配怎样的人,包括级别、任职要求, 同时要根据该岗位的任务和工作量,评估一个人的工作饱和状况后,确定该岗位应 该配置的人数。 (7) 组织规范有效运作,组织架构是依据战略分解出来的责任和任务而设立的,所以组 织架构必须要能支撑战略的发展,所以组织架构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活力,给到 组织内的员工以希望和憧憬。在设计和审视组织架构时,我们必须要考虑,战略中 的任务是否有相应的部门和岗位承接,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现有组织中哪些部门和 岗位是与战略无关或者前期的战略任务已经达成需要进行合并调整的,紧紧围绕战 略来进行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调整。 工具: 《组织架构设计与人才布局作业指导书》 《良品铺子组织架构与编制管理制度》 3、 开展定岗定编 思路: 明确组织架构, 根据定编的原则, 梳理标准岗位 制定岗位定编标准 根据业务规划及岗位定编标准,确 定未来(一般是一年)岗位人力需 方法: 求 根据业务情况及岗位定编标 准,确定当前岗位人力需求 根据未来的人力需求(一般分解 到月),确定人力成本和招聘计 划 (1)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准确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才有利于组织管 理部门提前做好人员招聘和培养的准备,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的匹配上适用的人才 如果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错误,少则导致任务无人承担,业务无法按照预期的效果开 展,多了,则浪费了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组织各部门必 须认真分解战略,对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估,预测出任务量,在保持人效健 康发展的情形下,提出准确清晰的人力资源需求。 (2) 通常使用的定编标准有如下几种:1)按工作量指标,比如合同数、交易数、项目 数、门店数等,【示例】财务中心:门店应收会计, 100 家门店标配 1 名应收会计, 目前有近 1600 家门店,定编 15 人;2)按价值量(业务数据)指标,比如销售额、 人均经营毛利、人均经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示例】商品采购中心 采购经理,12 大类产品分为 6 个部,该品类产品销售占总销售额 10%设一名采购经 理;以维护维修业务为主的部门按上年度人均产值 15 到 20 万元确定人员编制。 3)按行业通常配备比例及服务幅度 ,【示例】人力资源中心: HRBP,职能型 1:150 配备,生产型 1:300 配备,服务型参照生产型;4)按劳动效率:定编人数 =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员工劳动定额*出勤率);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 工,【示例】辅料采购部:辅料采购经理,独立业务部门,人数在 5-10 人设 1 名 经理;管理人员按照公司员工总数的 3%确定。 (3) 根据定编标准和该岗位业务量的变化情况,制定出月度人员编制变化表。 工具: 《定岗定编方法》 《202X 年人力资源规划--组织架构及定编模板》 4、 组织诊断 思路: 信息收集和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确 (含诊断访谈) 定组织诊断模型 任务分解,行动计 划,改进提升 方法: 反馈会议,根据问题研 讨改进计划 达成情况回顾总结, 下一步行动计划 (1) 诊断的输入通常采用客观数据(人力资源 KPI+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的方式进行。 (2) 调查问卷先行,以纸件形式,结合各项目组例会开展,以确保员工反馈数据的客 观公正性,100%覆盖。 (3) 根据调查问卷收缩诊断范围,设计访谈问卷。 (4) 根据业务情况采取抽样+全覆盖方式,以一对一深度访谈方式进行问题再确认和根 因深挖。 (5) 根据输入,进行组织诊断报告的撰写:业务问题分析、组织问题分析、管理问题 分析。 (6) 和相关管理者提前沟通诊断报告的结果。 (7) 召开组织诊断 WORKOUT,由员工自己去找寻问题的根因,拿出改进方案,制定行 动计划。 工具: 组织诊断的工具和模型有很多,各种模型和方法都有自己的视角和特点。我们在进行 组织诊断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分析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并进行合理的取舍。业界比较具有 代表性模型的有 SIX-BOX MODEL;在企业的实践中,四张图(业务、组织、人才、氛围) 这种模型和方法也使用较成功;下图的模型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二)Admin Expert 行政专家 这是所有 HRBP 需要做到,也是每个实行 BP 制的企业期望达到的现实目标。其 主要活动表现为全方面了解并理解传统人力资源各模块的知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调配、学习发展、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等,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执行并帮助优化人力资源的关键制度和流程,为业务部门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解决 方案。 多年来,人力资源部的职员总是被看做行政人员。然而,作为行政专家这个新 角色,他们需要摆脱传统意义上制定规则和维护制度的警察形象,同时又要确保公 司的各项日常工作都顺利进行。为了从“行政人员”变身为“行政专家”,人力资 源部必须提高它们自身和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然而,成本的降低并非人力资源部变为行政专家的唯一好处。效率的提高增加 了人力资源部的声誉,从而又为人力资源部成为战略执行伙伴打开了一扇门。 角色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行政专家 合理规划 HR 重点工作,有效运作 1、 夯实绩效管理 会议与决策组织平台,提升人力 2、 人才盘点 资源工作质量与效率;理解业务 3、建立管理者梯队 诉求和痛点,集成 COE 专长,组 织制定 HR 解决方案,将业务需求 与 HR 解决方案连接,并实施落 4、赋能管理者 5、开展员工能力提升 6、时间管理 地。 1、夯实绩效管理 思路: 目标制定 方法: (1) 绩效辅导 绩效总结及评价 绩效反馈 绩效管理内容包括目标制定、绩效辅导、绩效总结及评价、绩效反馈四个主要环 节。HRBP 的主要事务可以参考一下表格。 (2) 确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工作分析;2)理论验证; 3)进行指标调查;4)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3) 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如下:1)定量准确的原则;2)先进合理的原则;3)突 出特点的原则;4)简洁扼要的原则。 各角色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 阶段 部门长 员工 1、回顾组织战略,分解 目标制定 1、协助部门管理团队组织战 部门目标 1、结合部门部门目 略解码和目标分解研讨 2、根据岗位职责,明确 标、岗位职责,明 2、根据部门管理团队决定, 员工绩效目标(与矩阵主 确自己工作重点 跟踪绩效计划制定进展和质量 管取得一致) 2、与主管就绩效目 3、提供专业方法、工具和赋 3、与员工就绩效目 标、IDP 达成一致, 能支持 标、IDP 达成一致,制定 制定绩效计划 4、选取重点人群,参与到绩 绩效计划 效计划制定沟通中 1、日常工作中主动 绩效辅导 1、针对员工绩效表现, 积极寻求主管支持 及时进行日常辅导、沟通 辅导 2、对员工进行正式的绩 2、每月主动总结工 效回顾 作,与主管确认或 更新绩效计划 1、收集周边意见(含和 员工的考评前确认),掌 握绩效事实 绩效评价 HRBP 2、主动和业务/职能主管 (行建议否决权)沟通, 取得一致 3、进行绩效评价,给出 1、跟踪季度回顾进展和质量 2、根据员工意见反馈,对主 管绩效辅导提出建议 3、提供专业方法、工具和赋 能支持 1、解读、有效传递公司政 1、及时完成并提交 自评总结 2、就主管可能不清 楚的绩效事实主动 汇报沟通 等级和排序 策,对主管进行赋能,保证主 管理解到位,提供专业辅导支 持 2、跟踪绩效评价工作进展和 质量 3、收集个部门初评结果,汇 总分析,确保质量 1、准备:整理员工绩效 事实,准备沟通要点,明 确员工的成绩和不足 2、沟通:沟通结果,解 绩效反馈 释原因,传递期望 3、总结:记录沟通情 况,总结提高 4、PIP:和低绩效员工共 同制定 PIP 目标并定期回 顾 工具: 1、回顾周期内重点 1、跟踪结果沟通进展和质量 工作,主动寻找改 2、协助主管识别重点关注和 进点,寻求主管建 如低绩效、绩效跳变、特殊情 议 况的员工,提供专业意见,提 2、就下阶段工作方 供专业辅导支持 向和重点与主管沟 3、手里员工的绩效咨询、申 通 诉并调查 《LPPZ-Z-SX-C11 良品铺子总公司职能绩效管理制度 v1.1》 绩效面谈表 员工姓名: 上级领导姓名: 评估期间: 职位:绩效主管 职位: 谈话日期: 部门: 中心: 年 月 日 1、确认上月绩效评级结果、上月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2、上月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3、员工希望从上级处得到怎样的帮助? 4、下阶段工作绩效改进方向及计划: 5、员工对本部门绩效管理的建议: 6、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评估:(上级对工作进展情况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做出评价) 员工签名: 直接上级领导签名: 2、人才盘点 思路: 建立评估模型 开展人员评估(素 质+能力+绩效) 按评估结果完善人 才九宫格 方法: 各级组织审视人 才盘点结果 (1) 人才盘点是对组织结构和人才进行系统管理的一种流程。在此过程中,对组织架构 人员配比、人才绩效、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关键人才发展、关键岗位的招聘,以 及对关键人才的晋升和激励进行深入的讨论,至制定详细的组织行动计划,确保组 织有正确的结构和出色的人才,以落实业务战略,实现可持续成长。 (2) 以中心为单位,通过 360 度评估全员核心能力和素质,结合年度绩效,选拔优秀人 员。 (3) 按评估结果,完成人才盘点九宫格。 工具: 3、建立管理者梯队 思路: 管理岗位胜任 力模型 方法: (1) 对管理者进行胜任 力评估进行 综合评估,确定管 理岗位后备人选 根据雷达图,制 阶段性审视继任 定发展计划 情况 梯队盘点的核心逻辑是“业务战略—人才需求—岗位要求—人才梯队”(简称 “四点一线” )。 (2) 了解并实践人才培养和领导梯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人才发展通道;2)人才 学习模型;3)工作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手段;4)综合课堂授课、导师辅导、工作 实践进行人才培养。 (3) 继任岗位在职者对上一阶段筛选出人员的能力与继任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力要求进 行对标,评估,筛选出继任者,主要分为三种后备:READY-NOW,聚焦精准。ONE-JOBAWAY,聚焦发展,需要制定未来 1-2 年的详细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TWO-JOB-AWAY, 聚焦潜质,需要制定未来 2-3 年的职业发展路径。 (4) 通过人才发展论坛,最终确认经理级和总监级岗位继任者并制定继任者个人发展 计划(IDP),包括在岗提升、轮岗锻炼、行动学习、研讨交流等。针对这样的人群, 提供发展和锻炼机会。 (5) 岗位要求会随着业务发展而变化,在继任者规划中,岗位职责的设定与对人才的 能力要求都要从未来 2-3 年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否则培养的人才永远达不到岗位的 要求。 工具: 经理胜任度/准备度评估 checklist 被评估部门 评估人 被评估人 胜任度 后备人选 后备准备度 在岗/后备人选胜任度评估 序号 1 2 评估项 最近六次绩效 C 及以上 职级是否主管(主办)及以 上 评估项说明 NA NA 评估结果 1、梯队建设、能力提升 2、绩效管理(从绩效感知、组织 3 具备的团队管理能力如何 氛围看) 3、沟通能力 4、培育了优秀的后备经理 1、具备全领域知识、并能优化、 4 具备的技术看护能力如何 重构系统架构 2、主管技术趋势,识别与业界标 杆的差距 1、前端市场的关注 5 是否具备端到端视野 2、竞争对手情况 3、后端生产制造、供应商、合作 方、上市后市场表现 6 是否有过成功的基层带团队 至少任主管(主办)1 年以上,有 经验 带人的经验 7 是否有过项目成功交付经历 8 是否有过周边领域锻炼经历 9 是否符合岗位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上下游和周边岗位等 人才发展论坛: 4、赋能管理者 思路: 了解并分析被赋能 管理者的情况 方法: (1) 和管理者上级交流 制定辅导计划 明确辅导计划和目 利用工具和方法, 标 阶段性小结,持 进行辅导 续修正,助力成 功 借助教练式辅导、90 天转身等工具帮助主管(尤其新任主管)理解和掌握 HR 政 策、流程,提升其人员管理意识和能力。 (2) 教练式辅导的价值:1)人力资源的杀手锏,让 HRBP 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2)让 HRBP 能够与管理者对上话,能够在不懂业务的时候还能知道业务解决问题,在 不如业务管理者管理经验丰富的时候还能帮助他提升能力。 (3) 教练式辅导的招式套路:GROW---G:制定目标;R:了解现状;O:讨论方案;W: 确定意愿。 (4) 教练式辅导本质。教练式辅导就是“帮助”,其本质是帮助他人学习、成长,主 管要做催化剂,而不仅仅教他们如何去做。 (5) 教练式辅导的内功心法:五个 KP KP1:维护自尊,加强自信 KP2:仔细聆听,善意回应 KP3:寻求帮助,鼓励参与 KP4:分享观点,传情达理 KP5:给予支持,鼓励承担 工具: 基于 Grow 模型的教练式辅导? (1) Goals 制定指导的目标:1)?正面描述;2)可控/不可控;3)SMART 原则;4)达 成目标的共识。 (2) Reality 了解现状:1)收集案例和事实;2)?掌握被辅导者对案例和事实的感受; 3)掌握与指导的主题有关联的各种要素;4)直面被指导者内心的需要;5)再次 确认第一阶段制定的目标或重新调整目标;6)始终保持支持;7)?让被辅导者感 受到辅导是未来导向的。 (3) Options 探索解决方案:1)确认被指导者拥有的各种资源;2)确定可预见的障碍 物;3)分析被指导者对于辅导的主题具有哪些强项/弱项/风险/机会;4)?帮 助被指导者区分有能力改变和不能改变的问题。 (4) Wrap-up 总结与具体行动:1)?行动计划;2)跟进方案;3)管理进展和问责; 4)表示支持。 5、开展员工能力提升 思路: 识别岗位胜任力模型和 组织及员工的差距 方法: 根据差距,确定优 先发展和提升能力 制定能力提升计划 (1) 通过人才培养五步循环法,将人才培养与岗位职级相联系,确保人才培养以提升岗 根据提升计划完 新一轮的提升循 位胜任力为目标,为企业提供合格人才。 成并评估效果 环 (2) 人才选拔:通过人才盘点,选拔可继任的人才,进入上一级岗位的储备梯队; (3) 储备培养:对进入储备梯队的人才进行培养,使之达到上一级岗位的胜任力标准; (4) 能力测评:检验人才培养结果,识别已达到上一级岗位的胜任力的人才; (5) 晋升:当出现岗位空缺时,将达标的人才进行晋升; (6) 提升学习:新晋的人员在本岗位接受提升学习,使之在本岗位从合格到优秀;并在 达到优秀标准后,便可进入更上一级岗位的储备选拔。 202X 年人才培养重点项目 工具: 良品铺子人才档案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位 籍贯 出生日 入职时 过去三 间 年绩效 可流动 偏好地 性 区 主要教育 起始日期 2015 期 2014 2013 截止日期 学校 专业 学历 截止日期 公司 部门 岗位 经历 主要工作 起始日期 经历(公 司内部) 主要工作 经历(公 司外部) 职业发展 1—2 年 3—5 年 目标 待发展 强项 项 过去 12 月中所参见过的重点培训项目 过去 12 月中所进行的重点发展行动 未来 12 月内所进行的重点发展行动 潜能评级 流失风险 流失影响 个人信息 姓名 发展领域: 员工编号 部门 职务 写出 2-3 项对个人业绩产生重要影响的发展领域(如知识、技能、素质等)。 发展方法: 您可参考 70-20-10 能力发展学习库来选择相应的发展方法。 发展行动: 详细说明与发展方法相对应的行动计划。 目标时间: 请对每项行动计划制定具体截止时间。 发展领域 能力 方案类型 期望结果 发展方法 发展行动 资源 在岗学习(70%) 辅导与反馈 (20%) 正式学习 (10%) 在岗学习(70%) 辅导与反馈 (20%) 正式学习 (10%) 在岗学习(70%) 辅导与反馈 (20%) 正式学习 (10%) 职业管理计划 1.您未来 1-2 年的职业发展计划 2.您未来 3-5 年的职业发展计划 3.其他补充 6、时间管理 思路: 了解时间管理 方法: 的方法 对工作进行分类 重要紧急的先完成 (1) 在任何时候,HRBP 或许都有一大堆事情等待处理,比如要实行绩效工资,团队合 作,或者员工发展项目等。但要想同经营业绩真正联系起来, HRBP 就需要与各管 理者共同合作,一起对每项任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哪些任务是 执行战略所必需的?哪些任务是刻不容缓?哪些可以暂搁一旁?简而言之,哪些是 经营业绩真正密切相关的。 (2) 确定轻重缓急是管理者的基本技能,他们不但应该对每天或每周要做的事情做到心 中有数,而且应该分清主次,清楚哪些事情必须优先处理,同时最好根据事情的轻 重缓急来安排员工的活动。 (3) 时间管理优先矩阵是一种优秀的时间管理理论,把时间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成 ABCD 四类,形成时间管理的优先矩阵。紧迫性是指必须立即处理的事情,不能拖 延。 (4) 优先级 A:重要而且紧迫——危机和紧迫情况、有着最后期限的项目或亟待解决的 重要问题。优先级 B:重要但不紧迫——准备、预防措施、规划和审议、团队建设、 团队和员工的发展。优先级 C:不重要但紧迫——电话、不必要的会议、帮助团队 成员解决问题。优先级 D:不重要也不紧迫——闲聊电话、干扰、鸡毛蒜皮的琐事。 工具: 下图是表示任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时间管理矩阵,它有四个区域,分别代表不同优先 级的任务。 (三)Change Agent 变革推动者 借用一句话,变化无所不在。由于全球化、技术创新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如今 的变化速度更加让人头晕目眩。商界中赢家与输家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否跟上这种 变化速度。胜者能够很快地自我调整、加紧学习并迅速采取行动,而败者却试图掌 控变化,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正如前文所述,HRBP 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帮助组织形成应对变革和利用变革 的能力。变革项目可能包括建立高效能的团队,缩短创新周期,或者应用新技术 , HRBP 要确保这些项目及时得到界定、开发和实施。 HRBP 还要确保公司的愿景宣言(比如,我们要成为休闲食品零售服务业的领 导品牌)能够转化为具体行动,它必须帮助员工搞清楚,为了实现长远目标,他们 可以停止、开始,或继续从事哪些工作。 比如在惠普公司,HRBP 确保了公司的价值观“信任员工、尊重员工”转化为 具体实践,比如让员工更灵活地控制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在华为公司, HRBP 也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并确保了核心价值观“艰苦奋斗、成就客户、自我批 判”在各级员工层面的落地。 变化往往令人心生畏惧,使人瞻前顾后,不敢行动。作为变革推动者, HRBP 需要以坚定的决心来消除人们对变革的抵制,以结果来代替规划,以对机会的欢呼 驱走对变革的畏惧。 以下的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变革在人力资源层面有效落地。 角色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变革推动者 理解变革需 1、变革方案制定 求,做好风险 ① 风险识别:理解变革需求,提前预见和识别变革过程 识别和利益相 中在组织、人才、氛围方面存在的阻力和风险,提供相 关人沟通,促 应变革方案供团队决策。 进变革的成功 ② 利益相关人沟通:帮助业务主管做好变革准备,确定 实施 变革方案,制定利益相关者沟通计划,积极主动影响变 革相关者利益,做好变革沟通。 2、变革实施:负责组织、人才、氛围方面的变革实施,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变革成功。 3、评估与固化:评估变革成果,将好的实践融入业务流 程和人力资源流程,固化变革成果。 整个组织变革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活动。 思路: 内外部的要求和实际的 差距是组织变革的动力 制定适合组织现状 和未来发展的架构 确定新的管理者团 队与专家团队 制定解决方案,打造 新的高绩效团队 方法: 审视团队的绩效 (1) 约翰?科特历经 10 年,对 100 多家不同规模、不同国家和不同经营状况的公司所实 管理和氛围情况 施的重大变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 1995 年 3 月号上首次 发表了名为《领导变革:转型为何失败》的文章。次年,他基于此文扩展而成的专 着《领导变革》出版。 (2) 科特认为,变革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试图跳过其中某些阶段只会招致失败;在任 何阶段犯下严重错误,都会延缓变革进程,甚至使变革功亏一篑。他将组织变革分 成八个阶段:1)制造足够强烈的紧迫感;2)建立强大的变革领导团队;3)树立 明确的愿景;4)广泛地沟通愿景;5)授权员工,扫除变革障碍;6)系统地规划 并取得短期成效;7)拒绝松懈,进一步推动变革;8)把变革固化到组织文化中。 (3) 在变革过程中,有两点特别重要:第一,要有意识地向员工说明,新方法、新行为 和新态度,对于提高公司业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二,企业要确保继任的管理团 队确实能代表新的行为方式。接班人选择不当,可能会让公司十年的变革努力都付 之东流。 (4) 变革的最终目的就是重新打造高绩效的团队,我们需要紧密围绕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开展组织变革工作。 工具:组织变革前后 HRBP 需开展工作自检表 组织变革前后 HRBP 需开展工作自检表 序号 任务分类 任务项 部门定位、职责、导向、运作关系研讨 管理者例会制度建立及运作 1 组织建设 新上岗管理者沟通与辅导 完成基层组织梳理 审视跨地域化组织,制定应对策略,定期审视 面向全员,发布部门组织手册 经理选拔与上岗沟通 2 干部配备 总监选拔与上岗沟通 新组织考评关系梳理 完成关键员工信息梳理 战略解码,重点工作研讨,确定各层级部门重 点工作 3 业务梳理 梳理各业务内外部运作关系及汇报关系,理顺 运作机制 与周边部门的沟通和交流 4 工作对标 KPI 确定与对标+月度考评 组织变动沟通,宣讲,逐层覆盖 组织宣传: 部门定位、职责、主管寄语,以及各级主管简 介,部门 HRP 自主宣传 面向各层级的员工访谈,重点关注涉及直接主 管变动人群的融入和稳定性 5 团队建设 部门主管与员工沟通会,解答员工困惑 针对员工困惑,制定并发布常见问题 FAQ HRP 致部门全员的一封信,面向部门全员做 HRP 的自我介绍 部门核心管理团队融洽:通过活动帮助团队加 深了解、形成共识、快速融合 组织新部门团队活动,民主生活会,部门出游 等,增进大家的了解,增强组织凝聚力 6 上岗转身 新上岗干部 90 天转身 (四)Employee Champion 员工中的倡导者 完成时间 目前进展 如今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求都要高。公司总是要求员工以更少的资源做更 多的事情。传统的雇佣合同通常会以工作保障和升职计划的内容为主。与上一角色 一样,这是 BP 们的常态,也是众多 HRBP 感叹总受“夹板气”的缘由。其主要表现 为管理员工之间和经理之间的矛盾;应对公司的变化,解决在业务计划执行过程中 所出现的政治问题。日常工作中,与其说是员工中的倡导者,不如说是努力保持老 板与员工这架原本就倾斜着的天平“相对平衡”。 但随着公司逐渐放弃旧式合同,取而代之以对信任的苍白承诺,员工对公司也 就同样报以不信任的态度了。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变得更像一种交易。他们付出的只 是时间,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员工的贡献受到抑制就是导致企业失败的病因。除非员工完全投入,否则企业 无法发展壮大。对于具有投入精神的员工——或者说,相信自己得到重视的员工— —他们会分享自己的想法,会要工作上超额付出,更加会跟客户搞好关系,这些仅 仅是随意列出的三个好处。 HRBP 有责任确保员工对公司的积极投入,让他们对组织有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愿意为之贡献全部力量。过去,HR 通过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来制造这种情结,例 如组织野餐、聚会、联合募捐活动等等。 当然,这些活动还得继续组织,但是 HRBP 的新定位意味着它有更多的活动要 组织。现在,HRBP 必须负责培训和指导管理者,使他们明白保持员工的高昂士气 多么重要,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此外,HRBP 应该通过和管理层的交流,通过制度和解决方案,向员工提供更 多职业发展机会,并提供各种资源以帮助员工达到公司对他们的要求。 HRBP 在指导和培训管理者、让其明白如何激发员工高昂士气的过程中,可以 采用一些工具,包括研习班、书面报告或员工调查。它们能够帮助管理者们了解组 织内部士气低下的原因,这种认识不仅停留在具体个案上,而是上升到概念层面。 例如,人力资源告知管理者,大约 82%的雇员因最近一次裁员而感到沮丧。 除此之外,HRBP 还应该使管理者认识到士气低下的根由。比如,组织行为学 家通常认为,当人们觉得外界对自身的要求超过了自己手中用来满足需求的资源时 员工士气就会下降。同样地,如果目标不清楚,任务不分轻重缓急,或绩效评估模 棱两可,也会令士气下降。HRBP 的重要作用就是管理者面前坚起一面镜子。 在提供建议改善员工士气方面,HRBP 能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建议可能非常简 单,例如要求雇佣更多支持人员;也可能非常复杂,例如建议对某些项目进行流程 再造等。 角色 角色描述 关键业务活动 员工中的倡 有效管理员工关系, 1、敬业度管理 导者 提升员工敬业度;合 2、离职管理 法用工,营造和谐的 3、员工健康与安全 商业环境 4、突发与危机事件处理 1、敬业度管理 思路: 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实施 (1) 分析调查数据,了 解初步原因 员工敬业度就是在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挥他的优势的基础上,使每个员工 作为自己所在企业的一分子,产生一种归属感,产生“主人翁责任感”。让员工感受 通过研讨和调研, 检验完成效果, 到自己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员工敬业度衡量的是员工乐意留在企业和努力为企业服务 确定原因和行动 新一轮改进 计划 的程度。 (2) 员工敬业度反映员工对公司投入的智慧、感情和承诺的程度,从公司视角来看, 最终表现为以下三种行为方式:第一层是乐于宣传( say),员工一如既往地向同事、 潜在同事,尤其是向客户(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盛赞自己所在的组织。第二层是乐 意留下(stay),员工强烈希望留在组织之中,对组织有强烈归属感。第三层是全力 付出(strive),员工付出额外的努力并致力于那些能够促成经营成功的工作。 (3) 通过对员工、企业及其行为方式的广泛调查以及所积累的经验穷举出可能影响敬 业度的因素,然后进行因子分析,剔除影响不显着或者和其他因为高度相关的间接影 响因素,浓缩出 7 个方面 24 个主要驱动因素。这七个方面分别是人员(高层管理人 员、管理团队、直接上级、同事、重视员工)、全面回报(薪酬、福利、认可)、政 策与操作(公司政策、绩效评估、多样化、沟通)、生活质量(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工作任务、资源、成就感、工作流程、安全、创新)、机遇(职业发展机会、 学习与发展)及企业品牌(企业文化、公司声誉、客户导向)。 (4) 借助组织气氛评估工具,定期评估员工敬业度水平,识别改进机会,采取改进行 动。 (5) 改进行动通过 HRBP 的数据分析,进行管理者和员工访谈,了解问题的原因,召开 全员讨论会,制定改进行动计划。 (6) 提升员工敬业度的 7 项原则:1)敬业度买不到也求不来,他是靠公司管理人员的 每天的活动挣来的。 2)发挥直接上司的最大影响力。 3)着重于提升员工的感性投 入。4)善于管理员工的期望值。5)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测量员工的敬业度 6)认真对待他。认真,认真,再认真。 7)敬业度不是单独的指标,他是所有人力 资源活动的结果。 (7) 敬业度调查不是:员工满意度调查、群众评议领导、举报箱;而是对组织进行体 检、基层工作环境和员工敬业度的 KPI、以评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8) 如下为员工视角的敬业度: 工具: 最重要的 Q12: • 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 。 • 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与设备。 •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 • 在过去的 7 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 • 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 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 • 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 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 • 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 • 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 • 在过去的 6 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 • 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2、离职管理 思路: 方法:提前识别有离 对员工进行评估和 进行离职访谈 职风险员工 分类,留优汰劣 (1) 和管理者一起主动识别有离职风险的优秀骨干并进行提前挽留。 (2) 关注骨干员工离职,骨干员工离职,企业会发生招募成本、时间成本、培训成本、 定期开展离职分 分析并落实改进 团队环境融合成本、离职补偿成本,甚至商业机密泄露风险、增加竞争对手力量等 析 计划 等。 (3) 加强离职访谈,离职访谈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做员工保留,二是 从中发现与企业 工作有关的信息或事情,以便改进组织与管理者的工作。一般以后者为主,因为大 多数员工提出离职的时候,考虑都是比较清楚,也找好了下家。通过离职访谈,发 现管理问题,针对性改进,是一个有效的改进输入渠道。 (4) 离职面谈可以参照以下程序来进行:1)面谈的准备工作:了解离职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年龄﹑部门﹑职称﹑到职时间等;根据离职者的情况,准备面谈的话题 安排面谈的时间、地点、布置环境,力求让接受面谈者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把真实 的想法表达清楚。2)面谈的过程安排:请面谈者入座,以握手、点头、微笑等开 场;自我介绍,表明身份,简要阐述本次面谈的话题和目的;提出问题,范围尽量 要广,给对方充分的空间表达;深入了解情况,如果对方不拒绝的话;面谈过程中 要注意对方的情绪变化,站在外方的角度考虑,提问的过程中体现出公司对员工的 关怀;尊重对方,尽量避免提出涉及离职人员个人隐私的问题;面谈结束,感谢对 方配合,以握手等方式客气地送对方离开,并祝对方有一个美好的前途。3)做好 面谈记录:面谈前征求对方意见,如果对方同意做记录,应当于面谈过程中及时做 好记录。如果对方觉得“白纸黑字”,担心不良后果,造成面谈时态度拘紧,不能 倾谈,就应当向对方表示歉意,用心听对方谈话要点,于面谈后第一时间记录下与 该离职人员的面谈情况。4)整理面谈记录、总结规律、提出建议:面谈结束后, 及时对面谈记录做出整理,总结出该离职者的原因及规律。提出分析报告,交经理 审核并保存资料。总结自己在此次面谈中的得失,发扬优势,改正不足,以期下次 面谈做得更好。 (5) 离职分析,在做好离职分析报告前,对于每个离职的员工要做详细的离职访谈,详 细了解离职者辞职的真实原因。有的时候,为了挖掘真实原因,还要和离职者在公 司内的好朋友仔细沟通,这样往往能找到更加真实的原因。很多离职者往往并不愿 意和上级或者管理层透露自己离职的真实原因,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平时要和 每个员工搞好关系,做他们的朋友,这样在做离职访谈的时候,他们才愿意吐露心 声,透露真实原因。平时的访谈做好了,离职分析报告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6) 离职分析报告的第一部分应该是一个公司人员离职情况的统计表; 分析报告的第二 部分是本期内流失率的总数据展示;分析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分析各部门的流失率, 做一个排名;分析报告的第四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对流失的各种原因 进行分析,对各种具体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比较;第五部分是分析流失人员在公 司的工作年限分布;第六部分是分析流失人员的绩效情况,此外,还可以对流失人 员的学历情况进行分析,对层级情况进行分析,对年龄分布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从 多方面来揭示流失的真正原因,找到真正的问题。而且这些分析之间可以互相验证 从而使得分析更加客观和有深度,也更加令人信服。 (7) 重视离职档案管理:首先,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把员工档案信息录入电子系统 分类管理,关键员工要尽可能信息全面、真实、及时,给予保留优先权,至少五年 甚至以上。员工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职业生涯、重要培训经历、 晋升记录、奖 惩记录、资格及证书、重要总结等。其次,档案权限管理。关键员工资料会有一定 的商业价值,应该设定权限管理,规避道德风险。最后,定期维护更新。 工具: 离职访谈表 姓 被访 谈 人信 息 名 联系电话 所在部门 职 位 直接上级 年 性 别 学 龄 入职时间 最后工作日 面谈地点 离职类型 面谈 HR 姓名 历 面谈时间 主动离职/不胜任淘汰/其他( )(勾选) 1、 离职 原因 自述 (按 重要 程度 排序 2、 3、 4、 5、 离职 探因 (需 要追 问下 具体 的事 主管原因 薪酬原因 家庭原因 健康原因 缺发展机会 学习深造 工作环境 福利太少 工作时间长 得不到认可 不认同同 事 不认同文 化 其他原因 如有,请 HRBP 填写 提问维度举例(补充到离职原因自述里面): 1、如果员工是因为和直属上级有矛盾,可以追问具体原因和事件。(比如从 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及对下属培养的满意度) 2、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否能从工作中获益良 多? 3、对总收入及公司的相关福利满意度,对于公司奖励机制的满意度?希望如 何调整? 4、对上班便利性、安全性、办公环境等的满意度? 件) 重点 原因 确认 上述原因中,哪个因素最重要? 你未来的打算?将去哪个公司工作?是属于什么行业的? 未来 工作 情况 你即将去的工作比现在的工作更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你即将去的公司比现在的工资多吗?多多少?(如果是薪酬原因可以问一下) 部门做的好的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哪些? 答: 对部 门的 建议 公司做的好的方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哪些? 答: 对公 司的 建议 其他 3、员工健康与安全 思路: 全面了解公司 环境的安全 方法: 制定相关的管理措 施,预防安全事故 明确安全责任人, 及时开展安全教育 开展多样活动,提倡运 动,帮助释放压力 了解员工健康状 (1) 员工安全与健康是人力资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健康通常是指除了没有足以妨碍身 况,关注身心健 康 体正常活动之疾病与伤害外,还涉及心理与情感的问题。安全则指身体能够正常活 动的健康,但不涉及心理与情感上的问题。组织机构为确保员工能力之发挥,必须 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加以管理,安全与健康的管理目的在预防工作场所之灾害 员工伤亡的发生,以维护员工之身心健康。 (2) 将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纳入 HR 的工作流程,以预防为主,通过压力测试、爱好协会 等活动,引导员工积极正向思维,通过业务主管、 HRBP 等途径,提前识别风险人 群,持续跟进。 (3)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1)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负责人、各有关部门 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负的责任。2)在各部门及员工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 运行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使安全工作层层有 人负责。 (4) 开展阳光心态辅导,了解员工压力或困扰的原因,帮助员工正向思维。 (5) 了解常见身心疾病的防治知识。 (6) 如何识别压力较大的员工:1)情绪方面:紧张、敏感、多疑、不稳定、焦躁不安、 难以放松、忧虑烦恼等等。2)生理方面:口干舌燥、心跳急速、异常出汗、肌肉 紧绷僵硬、胃口差无食欲、便秘、头痛、失眠、血压升高、全身酸痛、疲劳、精神 不济、消化系统不良、血管心脏病变、新陈代谢失调等。 3)行为方面:抱怨、争 执、挑剔、责备、哭泣、暴力、踱方步、抽烟、药物滥用、生活作息混乱、坐立不 安等。 工具: (1)《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2)压力测试试卷(详见附录) 4、突发与危机事件处理 思路: 了解突发和危机事 件情况,快速响应 方法: 视严重程度,考虑是 否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拿出解决方案,抓 住主要矛盾 (1) 快速响应:视严重程度,考虑是否成立危机处理小组,组织制定应急方案,妥善处 积极跟进,平息 理。 与 内 外 部 及 时 沟 通 , 保 持 信 息 畅 炒作,处理善后 (2) 承担责任:引起公众的反感,最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引发消费者 通 不满的主要是企业的逃避行为和消极否认态度。矫正形象、塑造形象,争取公众的 谅解和信任是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思路。企业应该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 以示诚意。 (3) 真诚沟通:及时向公众说明情况,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 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真诚沟通涉及到政府、媒体、消费群体、供应 商、渠道商等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企业决策层的统一决策、有效沟通,很难做到口 径统一、步调一致、协作支持并快速行动,所以,只有决策层才是最高效的沟通者。 (4) 时效第一:对于公司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做法和立场,舆论赞成与否往往会立刻见于 传媒报道。因此公司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 (5) 系统运作:最好的危机公关就是舍弃自己再拯救自己,暂时损失小的利益,才能最 终在长远的未来获取全局的胜利。 (6) 权威证实:政府具有最强的公信力,权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第三方见证最具 说服力。所以,当我们在危机的恢复期,要背靠大树,让权威机构证实自己的所做 的努力。通过权威证实,获得信誉,再一次彰显企业的价值和使命,为完全走出危 机,打好坚实基础。 工具: 图 1:操作性风险管理矩阵 图 2:不同危机所影响的波及范围 研究表明,HRBP 的四种角色中,战略伙伴的影响力是其他三项的 3-4 倍。我们 自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所谓的战略伙伴?一个成功的战略 HRBP 需要具备怎 样的条件? 战略 HRBP 的达成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个人因素,如个人的技巧、阅历、 经验等;二是岗位设计,如岗位中的职责范围及与业务经理的沟通程度、模式等; 三是 HR 的组织架构和预算。这三项中,第一、二项影响较大,占到 54%和 43%,也 就是说,一个成功的 HRBP 主要决定于个人的因素和岗位的设计。 HR 的个人因素对战略性 HRBP 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样的因素才 最为有效呢?最新研究发现,一个有效的战略性 HRBP,起主要作用的是其能力, 达 65%,其次是经验,占 20%,而动机和教育只占到 10%和 5%。 从这个结论可以看出,作为 HRBP,是否具有 HR 的经验并非关键。同样,知识 方面,战略性 HRBP 最重要的知识是“商业意识”,其次是人员计划与配置,继任 者计划,提升公司敬业度战略等,而大家平时所熟知的招聘、薪酬福利等对于战略 性的角色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当然,所谓的“商业意识”是指对公司内部,外部业 务环节、流程的了解程度。除此之外,另外几项能影响战略性 HRBP 的能力是:数 据分析能力,领导力,创新力以及对劳动力的管理。如此看来,真正具备上述核心 能力的人才,是比较缺乏的。我们的 HRBP,还需要作出很多

33 页 714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工具】21页阿里巴巴六个盒子实践

【HRBP工具】21页阿里巴巴六个盒子实践

阿里巴巴的六个盒子实践 目录 六个盒子介绍 阿里巴巴的六个盒子实践 六个盒子是什么? 六个盒子,江湖人称 " 六个 BOX" ,也叫韦斯伯 德的六盒模型,是组织内部视角、不断检视业务实 使命 / 目标 现过程的利器。 支持 & 工具 结构 & 组织 管理 & 领导 激励 & 报酬 关系 & 流程 (输入) (输出) 环境 六个维度分别是: • 使命 & 目标 • 结构 & 组织 • 关系 & 流程 • 奖励 & 激励 • 支持 & 工具 • 管理 & 领导 六个盒子有什么用? 用 HR 小伙伴的话来说:“不管业务和组织架构怎么变,六个盒子跑一遍。” 因此,六个盒子也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组织诊断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盘点现状”、“打开未来”,以及 搭建起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帮助建立业务团队的组织大图起到了全面了解自已的关键作用。 六个盒子可以作为以下几种工具使用: 1 、盘点工具:能够就组织现状进行盘点。 2 、诊断工具:建立全面的组织视角,从解决单个问题到更全面看组织, 3 、沟通工具:是一套简洁的语言,就组织状态开启有效的沟通。 4 、平台工具: HR 和业务在一张大图上工作,能有效开展工作。 六个盒子的使用场景 有三个主要场景:  1 、新团队摸底:当你进入一个新团队,想全面了解这个团队。  2 、组织中调频:当你和关键人对话,深度进行组织盘点和现实状况讨论。  3 、组织架构调整前:可用于帮助梳理现状,找到调整后的目标。 HR 玩转六个盒子的两个要点: 1 、日常对话:平时跟业务 leader 或核心骨干一对一的对话,有一个思维模型。 2 、专业讨论:与业务核心骨干团队,同业务或管理大图上讨论,有一个专业工具。 六个盒子到底讲的是什么? 核心内容是: 1. 使命——组织是否有清晰的使命?员工是否理解并认同公司的使命 ? 2. 结构——企业内部工作是如何被分配的?考虑到使命时,人力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 ? 3. 奖励——考察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否都有相对应的激励措施。奖励是支持还是阻碍了任务的达成 ? 4. 关系——公司各单元协调的方式是怎么样的?缺乏协调是否会引起矛盾? 5. 支持——支持组织工作的系统和流程是怎么样的? 6. 管理——被视作密切观察其他五个盒子中非正常事件或意外结果的最后一个盒子。其作用就是否确保其 他五个盒子能处于均衡的状态?若失衡时要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及时修正? 六个盒子落地关键点是什么? 三个关键点: 1 、 Who 谁用?关键是不是一个人去面对这些盒子,而是和谁一起来探寻,即“ INPUT” 高质量的信 息将对于 "OUTPUT" 的有效性是重要影响。 2 、 Why 为什么用?考虑到六个盒子的作用边界,六个盒子是站在较为微观看组织大图。就像雷达屏幕 一般,显现在上面的光点告诉了我们组织的实情 —— 也就是业务实现过程的状况。 3 、 How 怎么用?有团队 DIY 出了属于自己的问题和内容,也玩出了独特的味道,通过在一起共识和 讨论提升了效率。不但听懂了别人的还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所想的内容。 六个盒子应用有什么要注意的? 常见的一些误区: 1 、过度聚焦: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某个盒子,并从这个盒子切进去找解决方案。 2 、过度简化:只关注某个盒子的静态状况,忽略六个盒子动态的演进过程。 3 、过度排序:把六个盒子当作强制排序,忽略了他们同时存在,彼此影响。 4 、过度理想:把六个盒子当成万能钥匙,不考虑六个盒子以外的其他因素。 目录 六个盒子介绍 阿里巴巴的六个盒子实践 第一个盒子:使命、战略、目标 使命 —— 愿景 战略 —— 三到五年的蓝图、里程碑 目标 —— 一年左右切实可行的衡量指标 1 、战略大图 2 、战略大图落地  1 )是否有清晰的客户价值 1 )战略路径是否清晰  2 )是否清晰  3 )是否让人兴奋  4 )大家是否有 Buy in 2 )核心抓手是什么 —— 能够最体现战略的落地点核心点或是 核心事件或活动 3 )是否被合理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目标:化学分解而非物理分解 第一个盒子:使命、战略、目标 3 、如何衡量( KPI 是什么) 4 、拼大图 1 )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业务目标,业务逻辑,暂时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2 )抓手——从量变到质变 3 )关于客户价值—— ( 1 )客户是谁,细分客户市场 ( 2 )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3 )什么情况出现才表示的问题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展现结果) ( 4 )怎么判断客户价值已经清楚了? 第二个盒子:结构 & 组织 1 、排兵布阵 1 )分工 & 职责是否都清晰 2 )模糊边界越来越多,挑战在于:各司其职、混战 3 )如何看待跨界 2 、核心关键部门 Leader 是否胜任? 1 )如何搭配 2 )有什么好处和风险 3 )能力有啥缺失?有没有发展计划? 第二个盒子:结构 & 组织 3 、战略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否具备?   4 、扁平化是趋势、弹性、自我驱动  1 )清晰的分析组织,从业务和人来看,哪些人是外招、哪些是内招、培养的周期。  2 )阿里云之前的业务需要,主要招聘技术人员,但目前技术稳固的情况下,人员可能要更多的进行内部 流转。通过人才盘点的形式,了解组织的需求。 3 )呼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散——未来的方向。 第三个盒子:关系 & 流程 1 、部门和主体其他部门的关系 1 )与集团相关业务块的关系 2 )产品、工程、技术的关系 3 )和客户部门、横向部门的关系 4 )创新小组和本职业务的关系 2 、关注官方的流程,更要关注民间的流程 3 、边界模糊是常态 4 、组织文化:让大家在面临选择时判断一致,而不依赖于流程制度,人际依赖越来越强。 第四个盒子:酬劳 & 激励 1 、奖励:由外而内 激励:由内而外 1 )什么是个体动力 2 )是否了解和释放了个体的能量和潜力 3 )对什么行为和结果予以奖励 4 )对什么行为和结果给予鼓励 5 )谁被奖励 6 )谁奖励个体 7 )奖励是公平和有序的吗? 8 )奖励个体还是团队 第四个盒子:酬劳 & 激励 2 、如何奖励和激励 1 )物质、奖项、无意识的潜意识影响、办公环境,鼓励创新 2 )多长时间做一次激励,激励的范围(集体还是个人) 第五个盒子:支持 & 工具  1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去做?  1 )硬的:技术资源  2 )软的:关系、连接   2 、公开透明的协调程序   计划、预算、控制、信息、评估的流程 第五个盒子:支持 & 工具 3 、支持: 1 )技术、服务、合作、制度、工具 2 )禁区和底线清楚 3 )协调自己控制区域以外资源的能力 4 )员工有不断成长能力的机会和资源 5 )关系:你对合作伙伴的了解认同和合作伙伴对你的了解认同。 第六个盒子:管理和领导 正确的做事 & 做正确的事 1 、在第一个盒子的表现:指明方向,使众人行 2 、在第二个盒子的表现:排兵布阵,知人善用 3 、在第三个盒子的表现:建机制,造土壤 4 、在第四个盒子的表现:梦想驱动,奖谁罚谁 5 、在第五个盒子的表现:协调资源,扩大影响力 六个盒子落地现场的分享 理论的部分:比如开场部分梳理部分,要讲清楚几个问题:“六个盒子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六个盒 子?”、“六个盒子的价值是什么?”、“六个盒子能够带来什么?”。比如说“使命和目标”这个盒子,核 心讲清楚几个问题,“今天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内容?”、“使命和目标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当下我们 要重点谈目标”、“这个内容需要回答清 楚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客户、合作伙伴、支持方的差异”、 “内容如何衡量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等等。 实战的部分:关键是是现场前的准备,要在流程、问题、机制,如何做引导等上进行设计和思考,当然核 心的目的是什么呢?组织诊断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真实地呈现现状和问题,而不是抱怨过去,或 是探讨未来的愿景。所有的人和流程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敢于讲真话,是整个过程的 核心要 Hold 的场域。 谢 谢!

21 页 1059 浏览
立即下载
工艺工程师任职资格

工艺工程师任职资格

公司工艺工程师(一级)行为标准 1 现场工艺 1.1 了解注塑机结构、工作原理和塑性成形过程。 1.2 了解产品的常规缺陷。 1.3 了解具体注塑机的工艺表达形式, 记录试制工艺参数,制定注塑工艺卡。 2 材料应用 2.1 熟悉塑料材料基本常识,能够识别本公司的材料牌号。 3 工艺设计 3.1 看懂材料说明书,初步确定材料的前处理、加工温度等。 公司工艺工程师(一级)资格标准 1. 3 知识: 1.1 专业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塑料材料基本知识 1.2 企业知识: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产品鉴定业务流程 技能: 2.1 专业技能:办公自动化软件运用,注塑机操作技能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经验:3 个月以上车间现场实习。 1 2 培训要点:注塑机结构和工作原理,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产品鉴定业务流程 培训方式:企业内训、在职培训 2. 公司工艺工程师(一级)培训要点 公司工艺工程师(二级)行为标准 1 2 3 现场工艺。 1.1 熟悉注塑机结构、工作原理和塑性成形过程。 1.2 对注塑工艺卡进行验证审核。 1.3 对一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材料应用 2.1 熟悉公司的材料性能 工艺设计 3.1 根据材料性能和产品要求,在产品开发时对注塑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并指导一级 工程师调整注塑工艺. 3.2 对产品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公司工艺工程师(二级)资格标准 1 2 3 知识: 1.1 专业知识:材料成型工艺学,产品结构,办公自动化软件,塑料材料基本知识 1.2 企业知识: 同一级 技能: 2.1 专业技能:MOLDFLOW 运用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经验: 一年以上的现场工艺调试经验 1 2 公司工艺工程师(二级)培训要点 培训要点:moldflow 软件中级应用培训 培训方式:企业内训、在职培训 1 2 公司工艺工程师(三级)行为标准 现场工艺 1.1 新技术、新型注塑机的调试,运用。 1.2 对一、二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材料应用 2.1 根据材料性能与产品模具结构以及产品要求,决定采用更换产品用料或更改产品 模具来解决产品缺陷 2.2 精通产品注塑成形过程和成形工艺。 2.3 熟悉塑料材料以及材料性能。 2.4 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 3 工艺设计 3.1 熟练运用 MOLDFLOW,根据产品结构和功能要求,进行整体工艺的前期设计, 对模具结构、产品设计进行分析验证。 公司工艺工程师(三级)资格标准 1 2 3 知识: 1.1 专业知识:材料测试标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合金、流体力学、高分子流变学 1.2 企业知识:质量体系、产品开发业务流程,企业产品特性,相关部门业务流程 技能: 2.1 专业技能:产品结构知识,模具结构知识,MOLDFLOW 运用, 2.2 通用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经验:工艺调试从业 两 年及以上经验,独立试制 8 种以上材料,结构复杂的产品经 验。 1 2 公司工艺工程师(三级)培训要点 培训要点:MOLDFLOW 的高级应用培训,三维软件中级培训,新型注塑机工作原理 培训方式:委外培训、内部培训、在职培训 公司工艺工程师(四级)行为标准 1. 3 现场工艺 1.1 熟练运用 MOLDFLOW,根据产品结构和模具结构,进行产品缺陷预测,为模具 设计提供冷却系统的设计参数,以及浇注系统的确定 1.2 运用二、三维软件独立完成产品图档的分析前处理。 1.3 能够引进新的成型工艺 1.4 对一、二、三级工程师进行业务指导 材料应用 4 同三级 工艺设计 同三级 公司工艺工程师(四级)资格标准 1. 2 4 知识: 1.1 专业知识:有限元分析、模具设计知识、产品设计知识 1.2 企业知识:产品开发流程,塑料材料国家检测标准 技能: 2.1 专业技能:MOLDFLOW 的高级应用, 2.1 通用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 经验: 4 年以上的调机经验,两年以上的 MOLDFLOW 实用经验,调试常见的工程材料 公司工艺工程师(四级)培训要点 1 培训要点:产品成型前沿工艺的培训,有限元分析高级应用 2 培训方式:企业内训、在职培训、委外培训

4 页 346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月工作汇报

HRBP月工作汇报

HRBP 2020年3月重点工作总结 工作内容 序号 模块 1 招聘面试 计划事项 具体内容 完成时间 直接责任人 协助 是否完成 差异分析 跟进计划 HRBP 2021年XX月重点工作计划 工作内容 序号 1 模块 员工关系 计划事项 具体内容 入职办理 提交骑手入职OA 离职办理 本月bod MKT/BD/骑手/站长/离职均已交接完毕 程已经走完 饿了么的合同已成功发给站长199人/份 劳动合同管理 手头的饿了么合同还差21个人/份没有领取 万古合同已成功发放27份 均已签字 更新整理通讯录 及时邀请、更新tower 全部汇报给直属上级还有法务/人事主管,并报案 每周更新骑手考勤、人员信息表、BOD人事报表等信息统 计 团建检查/审批/记录 配送部所有成员的月考勤信息的整理、检查、核对 和外包公司对接骑手的入离职情况、每日发招聘需求给外 包公司等 统计/整理全体BOD成员信息 邀请新成员加入tower 工伤事故的处理 各种人事报表整理、检查 团建检查/审批/记录 骑手每月考勤 和外包公司对接 OA流 XX月重点工作计划 具体内容 手/站长/离职均已交接完毕 给站长199人/份 21个人/份没有领取 份 均已签字 完成时间 三天之内 OA流 月底前 4/30/2015 每天下班前 每天下班前 有法务/人事主管,并报案 当天 员信息表、BOD人事报表等信息统 每周五下午15:00之前 每月25号之前 勤信息的整理、检查、核对 每月一次 入离职情况、每日发招聘需求给外 每天一次 直接责任人 协助

2 页 243 浏览
立即下载
【案例】联想HR转型与HRBP模式

【案例】联想HR转型与HRBP模式

干货:揭秘联想 HR 转型与 HRBP 模式 1 联想公司简介 这段简单说一下吧,源自官方介绍。 联想是一家年营业额达 390 亿美元的世界 500 强公司,在全球消费、商用以及企业级 创新科技领域居领先地位。全球员工约 60000 名。 直接看一看联想这十多年的组织架构的变化。 2 联想的组织架构的调整 联想的组织架构是动态的,经历了几个阶段: 1、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 2000 年,联想集团的组织架构是事业部制。最大特点“事业部+职能管理”。事业部拥 有产品的研发设计权、定价权、促销权等,自主权利比较大,而其职能管理部门主要 是做好支持、辅助工作。 2、矩阵制的组织架构 2003 年,联想建立了矩阵制组织架构,主要三块,前端是客户关怀系统,中端是产品 事业部系统,后端是专业系统,包括制造、运营、人财物管理等。联想通过组织架构 的调整传递着联想“服务转型”的态度和决心 3、并购中的双组织架构 2005 年 5 月开始,联想进入实质的国际化并购阶段,实行的是联想国际与联想中国并 行的双组织架构模式,以保证业务的平稳过渡。这次组织架构的变化,是明显的“以 流程为导向”的架构设计,特别细化了联想全球各个区域的矩阵管理,每个区域的组 织均有联想总部的相关专业部门对应。 4、全球化的多维矩阵架构 2005 年 9 月,联想进入全球组织架构再造阶段。一是联想全球总部职能与中国各职能系统 垂直整合;二是联想国际业务职能与联想中国业务职能的全面整合,设立了联想全球供应 链、联想全球产品集团、联想大中国区等;三是联想研发系统的任务整合,设置三大研发 中心,实现研发设计上的协同统一。另外建立联想中国平台,负责中国境内的外联公关事 务,加强大本营建设。 这个组织架构吸收继承了 IBM 组织架构的特色和优点,将组织架构的多种设立方法冇 机结合,优势瓦补,构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 5、二元化三维矩阵的组织架构 2009 年之后,联想的新组织架构中的二元架构是“发挥中西方高管各自优势”的最佳体现。 针对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使用具有国际化运营经验的西方管理人去管理,发挥其多年 积淀的管理优势;针对新兴市场及国内市场,使用已经具备国际化经验、强大执行力的中 国人管理,发挥中国人擅长的消费产品、渠道管理优势。 6、业务集群的新组织架构 2012 年,联想集团再次进行架构调整,将全球业务按地区划分为中国市场、北美市场、 EMEA 市场 (欧洲、中东及非洲) 和亚太拉美市场。 2013 年,联想集团又进行新的组织架构调整,调整之后公司分成:Lenovo 业务集团和 Think 业务集团。 2014 年,联想集团组织架构再次革新,分四个业务集团:PC 业务集团(包括 Lenovo 品牌和 Think 品牌)、移动业务集团 ( 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电视)。3)企业级业务集 团(包括服务器和存储器),4)云服务业务集团(包括安卓和 Windows 软件契机) 小结,联想组织架构的演变,始终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业务流程为目 的,建立了与企业流程相匹配的动态组织架构,基本延续了三维矩阵的架构模式,这 既是一种柔性的组织架构模式,也是国际化企业通用的组织架构设计模式。 3 联想成功的基石 1、清晰的战略 一是保卫核心的个人电脑业务,继续增强其盈利能力,二是积极进攻移动业务、企业 级业务和生态/云服务业务这三大增长引擎,复制在个人电脑领域的成功,以赢得更广 阔市场上的竞争。 2、创新的产品 本年 1 月份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荣获 77 项大奖,遍及联想全线产品,本年 3 月在西班牙 MWC 世界移动通信展上,联想和摩托罗拉共获 33 项大奖,展示联想产 品在广度和深度上独特的创新。 3、卓越的运营 优化独特的双业务模式:通过关系型业务模式服务全球大企业客户,通过交易型业务 模式服务中满足小型企业和消费群体。此外,自主生产和代工制造相结合的混合生产 制造模式让联想能够更灵活地满足客户需求。 4、多元化的全球团队 最高管理层, 12 人来自 7 个不同的国家;前 100 名高管来自 20 个国家,多元视野有助 于做出最佳的决策。 ,我们重点谈一谈联想在收购 IBM 的 PC 业务前后进行的大规模人力资源转型。 4 联想人力资源转型后的角色定位 联想在企业人力资源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首先发生了很大改变,角 色定位在于价值链的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主要包括: 1、从管控导向到业务导向。联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权利淡化,逐渐由原来的职能部 门转变为联想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 2、从事务性到战略性。联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务性职能弱化,逐渐转变为战略性 人力资源管理。 3、从大包大揽到聚焦核心。联想人力资源部门仅保留有价值的核心业务,将部门事务 性的人事工作逐渐标准化、流程化或外包化。 5 联想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再定位 联想人力资源转型中,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的转化影响了企业各部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 各级业务部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加强,联想一般员工自主管理意识增加,并 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要求提高,这就要求联想人力资源人员承担多种角色,具备多 种技能: 1、角色变化:联想人力资源转型目的为了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 须实现角色的再定位,在企业中扮演四种基本角色:即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变革推 动者和员工激励者。 2、能力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需具备不同角色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一是人力资源专 业能力;二是企业运营能力;三是管理变革的能力;四是整合能力。这些能力要求不 仅让联想人力资源人员成为一个专家,更是一位通才。 6 联想人才理念和策略的变化 2001 年,联想提出企业愿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在三大愿 景不断地追求过程中,联想明显的人才策略变化就是吸引大批的“空降兵”来提升联 想的专业能力。 2002 年,联想开始大批引进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而之前的联想几乎没有“空降兵”, 全都自己培养。 2004 年,联想内部有了一批从惠普、戴尔、等全球化企业招聘的中高层管理者;但是, 这期间由于联想人才引进的文化准备不足,其外部人才的吸引保留能力很弱。 2005 年,联想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岗位编制并行、薪酬预算倾斜等方面,鼓 励招聘、培养和储备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具体措施: (1)指标要求:招聘和培养数量的要求:联想每个价值链部门最少招聘、储备 2 名外 部国际化人才和培养内部 2 名有国际化潜力的人才。 (2)氛围创造:联想设立外部招聘高级人才绿色通道、2in 1box (2 人并行一个岗位), 增设特殊岗位编制等,为国际化人储备创造环境。 (3)高管参与:联想高管主导外部人才招聘工作,内部进行国际化人才举荐,高管亲 自担任指导人等。 2006 年,联想开始储备的国际化人才,基本上是依托外部从跨国企业中空降的中高端 人才;企业人力资源转型后,联想企业文化更加多元、包容、职业,空降加盟的中、 高管人才相当多的一部分留在了联想。 2009 年后,联想内部培养的本土国际化高管人才崭露头角,在联想全球不同领域承担 重要的管理责任,联想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趋于完善。 总之,联想国际化人才理念的确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的完善,保证了联想人力资 源转型中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7 联想组织与人才发展的转型 联想的组织和人才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1、初创规范期:2002 年之前,联想的组织和人才的发展,主要是在绩效管理基础上进 行人员的能力测评、管理干部的任免、制度和流程的制定。 2、发展规范期:2002 年至 2005 年,联想在绩效管理和能力评测基础上,引入潜力评 估的指标,完善了九宫格的人员评估工具的操作;在员工发展和晋升流程上,完善了 专业序列的发展通道。联想的组织和人才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阶段。 3、深度整合期:2005 年之后,联想将组织和人才发展工具深度整合,建立了 OHRP 模 型,联想的组织和人才发展引入了一个更科学的评估机制。 8 联想岗位职级体系的转型 1、联想管理者的职位体系 联想企业管理者的职位体系经历过扁平化的变迁。2000 年之前,联想管理者共有 11 个 层级。从 2001 年开始,为了提升内部的决策效率,联想做了一次“指挥系统”的瘦身, 把 11 级汇报关系压缩到了 5 级,这个级别一直保持到 2005 年之前。 2005 年联想并购 IBM 的 PC 业务后,发现方的内部职位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联想人力资 源转型时认真分析评估了两者的职位体系与管理权限,认为 IBM 的职位体系将对外的职位 称呼与对内的级别完全分开,既有利于内部的职系清晰、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发展途径,也 有利于员工对外开展工作。联想非常认同 IBM 职位体系的这一特点,制定了联想新的职位 体系。 新的联想职位体系在 CEO 下分为五级,分别是高级副总裁、副总裁、高级总监、总监、 经理。 2、联想员工的专业序列 IBM 建有清晰的员工岗位序列,48 个岗位序列,确定了每一个岗位的称谓,全球几十 万员工使用统一的岗位序列体系和规则;IBM 的专业发展道路清晰,并且每年根据变 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2005 年之前,联想 65%的员工未建立与其岗位相对应的岗位序列,也未建立岗位称谓 规则。这已适应不了联想发展的新形势,因此,联想人力资源转型集成并改进了 IBM 的岗位序列,新联想这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一套科学、规范的专业序列体系。 9 联想激励政策的转型 在 2005 年之前,联想的绩效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包括 KPI 目标分解和设定、绩效结果 反馈、员工潜能评估,管理者还有民主评议和干部述能会。 在人力资源转型中,联想的绩效管理采用更细致扎实的做法,整合了 IBM 成熟的国际 化整体激励框架,提出了 P3 (Priority、Performance、Pay)简称 P3)计划,制定了动态目 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主要过程: 1、虚心向 IBM 学习,暂时以牺牲一些效率为代价,保持原来 IBM PCD 的激励指标体系 不变,以保证企业人员和客户的稳定。 2、派出老联想专业骨干,以轮岗/短期项目/长期外派等方式,到全球各个业务区域参 与重大绩效政策的制定和推广。 3、在时机和员工能力成熟的条件下,逐步将老联想的效率目标植入联想整体的薪酬体 系和绩效管理制度中。 总之,联想以其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是联想人力资源再造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其 以退为进、稳步推进的战略战术也是联想企业流程再造成功的关键影响要素。 10 联想薪酬福利的发展 联想原来实行的是窄带的多级薪酬体系,由于缺乏规范的岗位序列作为基础,定薪缺 乏足够的客观数据依据;既不利于与市场薪酬做对比,也不利于以能力导向的绩效考 核机制的建立,更不适应扁平化的、柔性组织架构。 岗位序列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薪酬体系的基础,联想人力资源转型时,基于岗位序 列建立了宽带(broad-banding)的薪酬体系。 同时,为了让员工分享共同努力创造的价值,使收入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联想员工福利制度经历了以下发展和完善: 1、完善住房公积金计划:从 2005 年 7 月开始,联想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从 8%提到 10%,以增加员工个人的现金福利收入,增加部分将在税前列支。 2、推出补充养老计划:联想取消不被员工认可的认股权激励政策,着手研究和设汁更 能满足员工实际需求、能为员工带来更多实际收益的长期激励制度,如现金激励计划、 补充养老计划等薪酬福利政策。 4、推出企业年金制度:2006 年 1 月,联想人力资源正式推出了企业年金制度,这也是 联想流程再造之后人力资源战略的一大举措。 5、设立长期贡献奖:2007 年,联想实施设立长期贡献奖,表达对老员工的感谢和敬意, 突出联想"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鼓励员工在联想长期发展。 6、推出员工援助计划:2007 年,联想推出 EAP,即员工援助计划。联想中国实行的 EAP 服务面向中国的 9000 多名员工,是联想企业流程再造、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内容。 综上,联想通过员工岗位序列、激励政策、薪酬福利制度,不仅吸引、留住了大批的 高级人才,也是其人力资源再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活动,为联想的人力资源成功 转型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11 联想企业文化的转型 1、2005 年,文化理念微调 由杨元庆和前 CEO 沃德领导成立了一支文化融化团队,经过焦点小组访谈、员工调杳、 专业分析、高层研讨等方式,确定了新联想的核心价值观,(1)成就客户、(2)创 业创新、(3)精准求实、(4)诚实正直。 2、2007 年,核心文化再造 联想建立了“全球融合及多元化办公室”,来组织和促进全球企业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在吸收、保存老联想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了联想所需的价值观,形成一个明 确的、共同的文化框架——“联想全球新文化”。如追求绩效、多元共赢、赢的态度、 拥抱变革。 3、2009 年,推出“联想之道” 柳传志复出担任董事长后,首先着手的也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并确定新的联想文化: “联想之道——说到做到、尽心尽力”。 12 联想 HRBP 的诞生 联想 HR partner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制度就是在联想收购 IBM 的 PC 业务后,进行人力 资源管理制度整合的过程,借鉴国际化公司的人力资源架构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 立、发展和完善的。 联想的 HR partner 不是建立在总部职能的核心功能模块上,是在业务系统内建立的, 其作用体现在:了解业务的整体需求,贴近组织业务,并快速反应;推动联想人力资 源部的专业化分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丰富和发展了联想人力资源员工的职业发展路 径。 13 联想 HRBP 的主要角色 联想 HRBP 配置原则,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 置 HRBP 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 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 BP,以支持日常人 员管理。 联想 HRBP 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1、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2、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3、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4、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5、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业务需求 14 联想 HRBP 具体工作 联想 HRBP 的日常具体工作内容有三块,一是让员工胜任岗位要求,并持续提升敬业度。 二是促进团队组织的和谐,避免冲突,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等等。三是团队人才的梯队 建设,包括高潜员工识别和发展、核心员工保留等。 当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HRBP 的这三点职能侧重点各不一样,HR 要根据实际情 况安排工作重点。HRBP 的工作内容非常多,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从早到晚忙个没停。如 何让这个 BP 功能模块有效的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比较有挑战的,这个没有公式化的模 式,是在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产物。 15 联想 HRBP 客观性的保护措施 HRBP 的目标,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帮助实现业务发展,最终保证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但问题是,当 HRBP 成为业务经理的左膀右臂时,会不会转而抛弃全局观而只为业务经 理效力?联想有三个措施: 1、明确组织结构和汇报关系。 比如编制、薪酬、考核都划归 HR 部门管理,而不是向业务领导汇报。 2、地理位置分别做了精心设置。 华东 HRBP 的总部在上海,而福建、江西、安徽、云贵等各地虽有 BP 却不在当地办公,而 是集中在上海,这些 HRBP 在一起探讨管理问题,共同设计和推进重点项目,同时他们会 定期到这些区域现场办公、参加部门活动,在当地的员工和总经理面前保持曝光率,通过 运营例会和与业务负责人定期的 1ON1 来沟通信息,通过重点项目推进来开展工作。 这样 BP 与 HR 部门仍然很近,但不会模糊自身定位,而是更加聚焦在 HR 专业工作上贡 献专业价值。 3、提高招聘门槛,保证 HR-BP 的专业度和成熟度。 以前招聘 BP,工作两三年的也可以做,现在至少要 5 年以上的 HR 从业经验才能入门。 年纪太轻的从业人员,在思维意识上不独立,缺乏商业意识,也不懂得业务经营,不 具备和业务总经理对话的基础,无论从成熟度、知识面和专业度上都不能达标。 此外,考察候选人时,还要看他是否能从业务经营的角度考虑 HR 的价值,这样 HR 做 出的解决方案才能为业务部门接受。为此,联想对候选人的专业背景、敏感度、公正 性都会经过严格测评。 16 联想 HRBP 的能力要求 联想 HRBP 的能力评估主要有四大方面: 1、专业知识。指对人力资源、心理学、人性的理解。 2、行业感觉。也就是对行业的熟知程度和意识,以前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如果能对行 业的发展,国际市场认可度,竞争对手情况、市场挑战等业务内容如数家珍。那么这 样的人来 IT 行业也会对业务产生兴趣,从而做好政委的角色。 3、个人影响力。比如个人视野,大局观,沟通技能等。 4、个人品质。侧重的就是个人品质是否正直,做事公平公正。若一个不公平的事情发 生,他却能包容下来,那么将来很难在业务部门建立权威。 17 联想 HRBP 模式给我们的其实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 HRBP 的公司的全球调研发现,有 53%的公司认为 BP 在本公司的 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 HRBP 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我们借鉴联想 HRBP 模式,有几个要点: 1、做好 HRBP 定位。主动去帮助业务主管做好准备,HRBP 推行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业 务主管不知道 HRBP 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 HRBP;在推行之前, 我们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 HRBP 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 很多企业因为 HRBP 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 HRBP 时,我们建议 HRBP 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 HRBP 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 ownership 来发 挥 HRBP 的作用; 2、帮助 HRBP 松绑。HRBP 推行不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 3~ 5 年的时间,在过渡期 HRBP 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 HRBP 产生挫败 感。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 BP 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 验的 BP 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 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3、发展 HRBP 技能:HRBP 既需要具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很 多企业的 HRBP 是从业务出身的,他们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 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 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这需要系统提升 HRBP 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 HR 知识,特别是 能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 HR 的需求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转型到 HRBP 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9 页 238 浏览
立即下载
【制度】HRBP运营模式管理办法

【制度】HRBP运营模式管理办法

HRBP 矩阵型运营模式管理办法(试行) 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在组织管控上面临的问题正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作为集团的核心成员,亿视电子各大区、区域和员工的队伍日益增加,业务覆盖面 不断扩大;同时,集团其它新的业务板块也在迅速成长,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加。集团职能中 心直接管理和指导日益增加的区域,管理幅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质量;各大区、各 业务板块也因此缺乏比较有效和快速的管理汇报渠道。 二是由于集团职能中心垂直负责各大区对口职能的指导、管理,当跨职能的项目或工作 在大区推行时,缺乏相应的沟通协调和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难于有效进行。 三是现阶段各业务板块的发展状态、发展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较成熟的业务与其它 正在发展的业务板块在经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不同业务领域的政策指引、行业规范、 外部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使集团在制定、推行各种政策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就 当前情况而言:亿视电子在省内的业务已经比较成熟,而保安值守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 亚晨软件事业处于发展初期,瑞想处于转型阶段,职业培训领域则有待新拓。处于不同发展 阶段的公司经营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对集团的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有效解决组织管控上的问题,集团总部决定对亿视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采用矩阵 管理的运营模式,并初步建立矩阵型管理结构,使亿视的管理更有效,也更能适应迅速发 展的各板块业务需要。同时,重新规划亿视电子的大区治理结构,促使各大区负责人真正把 精力主要用在工程建设、现场维保与业务潜力深挖上。考虑到人力资源工作所具有的牵引及 标志作用,集团决定以该职能进行试点,即通过 HRBP 的模式在各大区首先推行人力资源 工作的矩阵管理。由 HRBP 逐步担负起大区“政委”的角色与职能,帮助区域事业部总经理 抓好业务人才引进、培训与发展、员工关系、文化营造等基础性工作,确保亿视“大厦”的 稳定。 HRBP(HUMAN RESOURS BUSINESS PARTNER)即“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意为企业派驻各业务部门或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协助各业务单元高层及经理进 行有关员工发展、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集团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及流程 在各业务单元的穿透力、执行力。 现对 HRBP 运营模式具体说明如下: 一、组织架构 新的组织架构(如图所示)采用矩阵式组织架构。 “矩阵式管理”是指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管理方式,平衡企业运营中分权化与 集权化问题,使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监督,更加高效地实现企业的工作目标。 这种组织结构是在克服职能垂直式组织结构缺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信息 线路较短、信息反馈较快、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共享,反应速度快,能提高工作效率而 降低成本,强化组织的应变生存能力。矩阵式管理结构比较适合大型企业或业务发展迅速、 业务范围涉及比较广泛和繁杂的企业。 亿视集团 战略发展委员会 商务中心 亿 视 电 子 行政中心 杭州大区经理 区 域 事 业 部 技术中心 大区/公 司 HRBP 人力资源中心 大区/公 司 HRBP 大区/公 司 HRBP 客户中心 大区/公 司 HRBP 信息中心 大区/公 司 HRBP 客户中心 大区/公 司 HRBP 宁绍舟大区经理 湖州大区经理 温丽台大区经理 湖州大区经理 嘉兴大区经理 金衢大区经理 其 它 部 门 保 安 公 司 瑞 想 公 司 . . . 公 司 二、各大区/公司 HRBP 运营模式 (一)亿视电子 1、亿视电子区域事业部辖杭州、宁绍舟、温丽台、湖州、嘉兴和金衢六个大区。 2、杭州大区包括杭州区域、萧山区域、桐建淳区域、临安区域和富阳区域。 3、宁绍舟大区包括宁波区域、舟山区域、绍兴区域和余姚区域。 4、温丽台大区包括乐清区域、瑞安区域、苍南区域、温州市区 1、温州市区 2 和丽水区域。 5、湖州大区包括湖州市区 1、湖州市区 2、长兴区域、安吉区域和德清区域。 6、嘉兴大区包括嘉兴区域、海宁区域和桐乡区域。 7、金衢大区包括永武区域、金华区域、义乌区域、东阳磐安区域、兰溪区域和衢州江山区 域。 8、人力资源中心分别在每个大区设置一名 HRBP,协助大区经理,负责人事相关工作 的落地及管理协调工作。 9、HRBP 的行政隶属关系在不变,并接受人力资源中心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 10、各大区 HRBP 每月均应安排一定时间在区域内开展工作,在此期间其日常工作由区 域事业部总经理直接管理;当大区 HRBP 的工作安排发生冲突时,由区域事业部总经理和 职能中心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解决。 11、年度预算涉及大区 HRBP 管理的相关费用及预算(主要是差旅费用),由区域事业 部负责统一制定,报公司及集团预算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大区 HRBP 其它各项常规性费用, 由人力资源中心承担。 (二)保安、瑞想、亚晨等其它各公司 1、人力资源中心分别在各公司设置一名 HRBP,协助各公司总经理,负责人事相关工 作的落地及管理协调工作。 2、HRBP 的行政隶属关系在不变,并接受人力资源中心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 3、在开展涉及责任板块人事具体工作时,HRBP 的日常工作由对应公司总经理直接管 理;当 HRBP 的工作安排发生冲突时,由其公司总经理和职能中心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解 决。 4、考虑到业务发展的规模及现状,各公司 HRBP 管理的相关费用及预算统一由人力资 源中心承担,亦不占用所在公司人员编制。 三、大区经理的岗位描述 工作汇报对象:区域事业部总经理 岗位职责:由人力资源中心会同区域事业部拟订(修订前仍按原有岗位职责实行) 管理权限:授权详见大区经理授权表(另行拟订) 待遇级别: 保持现有级别。如集团实行新的职位体系再统一套用。 绩效考核:2020 年仍按原有指标进行考核。 四、大区/公司 HRBP 的岗位描述 工作汇报对象:大区事业部总经理/所属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 大区 HRBP 岗位职责: 1、协助大区事业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在本职能范围内开展人事管理工作。 2、监督大区内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为所辖区域提供业务支持与指导。 3、深入了解大区内经营管理状况,在大区内开展调研,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信息。 4、发现大区内人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及时向大区经理、大区事业部及人力资 源中心反馈并跟进解决。 5、协助事业部总经理、大区经理推动集团人力资源各项政策制度在大区的执行与落实。 6、负责人力资源中心各项政策、制度在本区域内的推行,实施、控制和反馈。 7、促进区域事业部、大区与集团总部良好顺畅的沟通渠道。 8、研究大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商业和外部环境,为总部制定相应的大区人事政策 提供依据。 说明:A)大区 HRBP 阶段性工作重点主要为大区个性化的人事管理政策落地及执行 工作,以区域内培训发展、员工关系维护等为主;并与人力资源中心各专业模块负责人员保 持密切分工协作。人力资源中心模块负责人以集团 HR 专业模块体系规划、政策制订、统筹管 理、专业分线职能为主。两者间职责遇有冲突时由中心总监协调解决。 B)公司 HRBP 岗位职责参照大区 HRBP 执行; 亿视电子架构中的人力资源部予以保留,其具体运作通过 HRBP 模式进行; C)其它各公司架构不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门(对外文宣确有必要时可例外)。 待遇级别: 依人力资源中心任职岗位确定,执行总部级别标准 绩效考核: 1、大区 HRBP 由人力资源中心和区域事业部共同考核,其中人力资源中心占 85%,区 域事业部占 15%;公司 HRBP 由所属公司负责人提供考核意见、人力资源中心参考确定。 2、具体考核内容和方法由人力资源中心和区域事业部/公司总经理共同决定。 岗位基本要求: 1、有人力资源专业的较高业务水平。 2、熟悉大区/公司的营运状况,了解所辖区域的发展特点,内、外部经营情况。 3、熟悉亿视的各类制度和政策。 五、附则 本办法由集团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制订并解释,自 2020 年 11 月起试行。

4 页 280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沟通工具——批评的三明治法则

HRBP沟通工具——批评的三明治法则

HRBP 沟通工具——批评的三明治法则 知识点 1、什么是“三明治法则” 2、如何应用“三明治法则”  3、案例   一、什么是“三明治法则”  1、定义 三明治效应,源于批判心理学,指的是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 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效应。 2、原理 一是三明治法的去防卫心理作用 。在批评之前,先说些亲切关怀赞美之类的话,就可以 制作友好的沟通氛围,并可以让对方平静下来安下心来进行交往对话。如果一开始就是 直接的批评,语气又十分严厉,那么,对方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反射状的防御反应以保 护自我。一旦产生了这种防卫心态,那就很难再听得进批评意见了,哪怕批评是很对的 , 也都将徒劳。可见,三明治的第一层就起到了去防卫心态的作用, 使受批评者乐于接近 批评者。  二、如何应用“三明治法则”  第一步:表扬或者赞美。 目的是为了让下属放松,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 其实下属做错了,心里都是知道的,但是他们害怕被批评,所以会保持紧张状态和对抗 心理,准备很多理由和借口来反驳上司。这时上司如果开门见山直接批评,反倒没有效 果,尤其是面对请执行力与强思考力的下属。 相反,如果上司一开始不但不批评,反而表扬,就会让下属放松警惕,甚至心存感激。 尤其是外向型和稳定型下属,他们会感谢上司,还会主动认识错误,承担责任。就算是 较为强势与固执的下属,也会缓和下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叫“温柔的一刀”,心理 学上则称为“温水煮青蛙”原理。 有的领导可能感到疑感:“下属做错了,还表扬他?怎么表扬呢?”有这种思想的上司, 往往是用一个错误抹杀了下属的全部成绩和努力,就算下属真的一无是处,上司就没有 责任吗?至少用人不察是值得上司反思的。 第二步:分析和解决问题 出了问题要和下属一起分析,问题到底出在什十么地方,原因是什么,是客观原因还是 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又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认识不到位,还是专业知识不够,或是缺乏 相应的能力。 这一步是关键点,也是沟通的难点。这就对上司提出了要求、上司要掌握分析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思路。原因找到了,就需要提供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知道问题的原因,而是找不解决方法。这对管理者提出了挑战和 要求。解决问题有很多模型,在这里提供一个 GROW 模型,它是由欧美著名的 GROW 员工辅导模型发展而来的。 第三步:激励 与下属共同解决问题后,上司一定要激励下属,给下属信心,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 下属离开以前一定要让他把疑虑打消,鼓励他好好否则他会带着疑虑离开,上司更不会 放心  三、案例  我们接着来看网上的一个案例 : Tony 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前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下属 Helen 工作状态不是 很好,经常有一些材料上交不及时、或者是交代给她的一些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有时候 还会因此拖延了整个部门的工作进度。 于是,Tony 决定找 Helen 谈一谈,想督促一下 Helen 更加认真的对待工作。 首先,Tony 问 Helen 最近身体是否不舒服或者是否家里遇到了什么事情。Helen 回答 说一切安好。 接下来,根据批评的“三明治法则”,Tony 这样告诉 Helen 说: 1、表扬 “Helen,从把你招进来的那天起,我一直都觉得你的个人能力很强,有不少工作都完 成的很出色。” 2、批评 “但是,最近我却发现你有些地方表现的不太好。例如,最近 A 任务你没有按照时间节 点完成。还有,前几天的 B 材料你也上交的不及时。说实话,你的这些表现会给别人一 种工作不踏实的感觉。” 3、期望 “作为你的主管,我觉得有必要给你指出这一点。因为如果你的这种状态继续持续下去, 就会对你在公司的晋升或者是下一步发展都很不利。希望你以后在工作这件事情上,能 够更加认真一点,争取早日找回神勇的状态。”

3 页 257 浏览
立即下载
【工具】HRBP运作

【工具】HRBP运作

目 录 1 人力资源的角色职责 2 战略管理: BLM 原理与应用 3 组织诊断 4 教练式辅导 5 新上岗干部 90 天转身辅导 01 人力资源的角色职责变革 V-CROSS 战略伙伴: Strategic Partner HR 解决方案集成者: HR Solution Integrator HR 流程运作者: HR Process Operator 关系管理者: Relationship Manager 变革推动者: Change Agent 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驱动者: Core Value 分 享 : • 某事业部需要整体搬迁到成都, HRP 应该做什么? 介绍搬迁背景及目的 业务稳定 沟通了解困难及需求 环境变化 制作《成都》宣传片 负责人 流程图 提出 需求 受理需求 资格审核 1 个工作日 360 评估 业绩承诺书 2 个工作日 流 程 2 个工作日 任命公文 3 个工作日 02 战略管理: BLM 原理与应用 战略与 BLM 概述 什么是 BLM ?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 • • • • • • 概述 战略 执行 领导力 价值观 讨论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 • 业绩 机会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 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联接的工具与框架  它从市场洞察、战略意图、业务设计、关键任务、正式组织、人才、氛围与文化以及 领导力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帮助管理层在企业战略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思 考,务实的分析,有效的资源调配及执行跟踪 战略与 BLM 概述 领导力 领导力 是根本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市场结果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思维能力是高层管理着必备的一种能力 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培养是通过领导他们的高层团队进行战略问题和机会的洞察与设计以 及项目的执行来实现 高层管理者对业务结果负责,因此高管层必须亲自领导战略设计与执行。通过对外部市场 的持续洞察、识别新的机会、开发业务设计、确保这些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战略与 BLM 概述 领导力 价值观 是基础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市场结果 差距 • • 价值观: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评、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 作为业务和战略首要责任人的总经理,要确保华为价值观反映在公司的战略 上,各级领导者要确保华为价值观是日常执行中的一部分 华为价值观是我们决策与行动的基本准则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业绩差距与机会差距 – 我们在哪里?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差距 • • 业绩 机会 价值观 战略是由不满意 / 不满足激发的  业绩差距 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期望值之间差距的一种量化的陈述  机会差距 是现有经营结果和新的业务设计所能带来的经营结果之间差距 的一种量化评估  业绩差距常常可以通过高效的执行填补,并且不需要改变业务设计  填补一个机会差距却需要有新的业务设计 战略制定 战略设计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意图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市场洞察 了解客户需求、竞争者的动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状况以找到机遇和风险, 目标是: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些改变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创新焦点 进行与市场同步的探索与试验。从广泛的资源中过滤想法,通过试点和深入市场 的实验探索新想法,谨慎地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以应对行业的变化 业务设计 对外部的深入理解,为利用内部能力和持续增加价值探索的业务设计提供了基础。 (业务设计涉及六要素:客户选择、价值主张、价值获取、轰动范围、战略控制和风险管理) 战略制定 市场洞察 1 、宏观分析 2 、行业市场 3 、竞争分析 4 、客户分析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了解客户需求、竞争者的动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 济状况以找到机遇和风险 目标是: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这些改变对公 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战略意图——我们要去哪里? 领导力 1 、愿景 2 、战略目标 3 、业务目标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 市场结果 组织机构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与公司的战略重点相一致 体现竞争优势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创新焦点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1 、未来业务组合 2 、创新模式 3 、资源利用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进行与市场同步的探索与实验 从广泛的资源中过滤想法,通过试点和深入市场 的实验探索新想法,谨慎地进行投资和处理资源, 以应对行业的变化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业务设计 领导力 1 、客户选择 2 、价值主张 3 、价值获得 4 、活动范围 5 、战略控制 6 、风险管理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 应以对外部的深入理解为基础 着眼于更好的利用内部能力和持续改进与变革 探索可替代的业务设计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的落脚点是业务设计 战略 业绩或机会差距 对现有的和 期望的业绩 之间差距的 感知触发战 值获取 略创新 风险管理 客户价值 技术转变 竞争战略 行业市场和宏观经济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对比现有的与期望的 客户选择 价值主张 价 业务设计 活动范围 战略控制 创新焦点 与公司的战略 能力要求 重点一致并作 出贡献 所要求的 能力是 技能、考核 价值网络中合 新的业务设计 可能的业务设计 战略性业务组合管理 市场试验 什么?包括组织、 标准、文化和对 作伙伴的依 战略执行 业务设计是迈向执行的关键 创造一个新的业务设计 对市场的洞察力 这个业务设计所依赖的客户角度和经济上的假设是什么? 这些假设还成立吗?什么可能使它们改变? 客户最优先考虑的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在改变? 正在发生的技术转变是什么?它们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是什么? 是什么将你和你的竞争对手的业务设计区分开来? 战略意图 这个业务设计是否提升了 公司的战略重点 对能力的要求 我们是否建立在现有能 力上? 能否获得所要的新能力? 我们有能力管理潜在的 风险吗? 创新焦点 新的业务设计能否抓住新的价值来源?这种价值来源是可持续性的吗? 客户战略重点的变化对你的蛇舞设计会有怎样的影响?有什么可替代的 审计可以满足下一轮的客户重点? 创新对于客户以及公司的成功是否至关重要? 战略执行 业务领导力领先模式——执行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执行—关键任务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 • • • 市场结果 支持业务设计、尤其是价值主张的实现 可将关键运作流程的设计与落实包括在内 是连接战略与执行的轴心点 是执行的其它部分的基础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执行—正式组织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1 、支持关键业务的执行,包括 • 组织形态:结构和效率、决策机制、协作机制、知识管理和分享 • 组织规模:编制、层级、区域布局等是否能支持组织能力 • 组织绩效:如何评价和激励组织与个人不断改进 2 、目的是便于经理指导、控制和激励个人和集体去完成团队的重要任务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执行—人才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1. 关键岗位识别 2. 关键岗位人才满足程度 3. 人才的获取与持续发挥作用 市场结果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执行—氛围与文化 领导力 核心价值观传承 工作氛围营造 干部品德管理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1. 文化——行为规范 2. 氛围——对工作环境的感知 市场结果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战略执行 根据业务设计的要求重新全面思考调整影响执行的各个要素,才能使战略不是纸上谈 兵,而是切实保证组织的长短期收益与持续稳定的发展 执行 业务设计的要求 新的业务设计将要求 对组织现有能力和价 值网络中合作伙伴的 行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形 依赖程度重新进行评估 组织绩效评价体系? 从客户角度看, 业绩和机会差距 如何有效传承现有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不同产业、区域建立适应产业或当地特点的工作氛围?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支撑业务战略执 态、组织规模和 人才 增加价值所需的 具体 个因素较弱或这些 当任何一 任务是哪些?与价值 乏一致性时,差距 因素间缺 网络中合作伙伴的相 互依赖关系怎样?风 支撑业务战略执行需要哪些关键 岗位(群)?如何通过有效的人 就有可能出现。 思考:在 BLM 全过程中, HRBP 的 责任与活动? 领导力 氛围与文化 市场洞察 战略意图 业务设计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创新焦点 市场结果 正式组织 人才 价值观 差距 • • 业绩 机会 执 行 相 匹 配 的 组 织 能 力 ? 氛围与文化 关键任务 依赖关系 正式组织 人才 如何有效传承现有的核心 价值观?基于共同的核心 价值观,如何在不同产业、 区域建立适应产业或当地 特点的工作氛围? 支撑业务战略执行需要什么 样的组织形态、组织规模和 组织绩效评价体系? 支撑业务战略执行需要哪些关 键岗位(群)?如何通过有效 的人才管理来满足关键岗位的 需求? 25 03 组织诊断 组织诊断 业界的定义 咨询顾问、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运用概念化的模型和实用的研究方法评 估一个组织当前的状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迎接挑战,提高绩效。 —— 《组织诊断——方法、模型与过程》 个人理解 用专业的方法和视角去理解业务和组织,识别战略与执行之间的 GAP , 找到原因,并影响管理团队达成共识。 组织诊断过程 达成共识 逻辑优化 诊断目的:认清事实、 作出判断、协助改进 建模 反馈改进 结论特征:开门见山; 不能作为解决对策的 就不是结论;讨论的 金字塔结构 3 大原则:以事实为 依据、严格的结构化、 以假设为导向 诊断团队:明确项目 组及团队运作方式; 梳理诊断组织特点与 状态;制定诊断规划 诊断反馈:以对方能 理解的方法沟通反馈 解决方案 优化辅导与评估:项 目里程碑跟进 团队诊断与辅导活动 组织气氛建设的核心是团队主管 组织气氛建设效果好坏取决于团队主管的团队管理能力的高低 • 新定位:帮助基层主管提升团队管理能 力。通过团队诊断与辅导活动,向基层团队 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务,帮助基层团队提 升业绩。 • 关键目标:诊断与辅导相辅相成。     能够对目标团队建立全面深刻的认识。 能够给出合适的改进方法和改进行动。 能够推动团队主管有效开展改进行动。 能够结合事实数据引导主管改进管理。 团队诊断模型 影响团队工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员工能力 团队目标 明确愿景 态度管理 成长管理 确定使命 统一目标 工作管理 技能提升 文化氛围 工作氛围 技术积累 梯队建设 团队能力 员工关系 团队气氛 团 队 工 作 能 力  启动 • 目标 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激发团队主管重视和支持。 • 方式 1 、初步了解团队,找到团队的薄弱环节,并选择合适的启动切入点。 关键活动:针对团队主管的启动邮件。 2 、与团队主管初步交流,介绍问题切入点和改进计划,获取重视和支持。 关键活动:与团队主管的启动交流会。 员工访谈 • 目标 获取团队的详细情况 • 方式 关键活动: 1 、制定访谈提纲和访谈问题 2 、实施访谈,注意挖掘问题背后的真实事实和数据。 获得深入答复的参考问题: 1 、问题是什么? 2 、具体表现是什么?具体事例或者数据是什么? 3 、造成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4 、改进建议 梳理与总结 • 目标 1 、获取团队员工关注的问题 2 、建立对团队的全景式认识,不仅仅是员工反馈出来的信息,还能发掘 隐含的信息。 • 方式 1 、梳理问题点。 2 、分门别类。 3 、原因型鱼骨图。 关键活动:输出员工访谈总结。 分析与建议 • 目标 1 、选择需要改进的关键问题。 2 、针对关键团队管理领域,制定改进思想和改进行动。 • 方式 分析工具:对策型鱼骨图 关键活动:输出团队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关键内容: 1 、描述团队的整体情况,给出全景图。 2 、提供团队管理的改进建议。 3 、改进建议包括改进思路和改进行动。只有改进思路是不够的, 还要有可以落地执行的改进行动。 诊断交流 • 目标 1 、帮助基层主管改进工作方法,提供团队工作能力。 2 、通过与基层主管的交流,了解诊断分析的不足。 • 方式 关键活动:诊断交流 注意事项:真诚、尊重、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管理优化宣讲会 • 目标 1 、向全体员工表达管理团队正视不 足、勇于改进、打造卓越团队的积 极意愿。 2 、向全体员工展示团队工作改进思 想与行动,进行公开承诺。 3 、引导、激发管理团队提升团队管 理的积极意愿,能够更主动更有效 的进行团队管理工作。 4 、引导、激发全体员工参与团队改 进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 性。 • 方式 1 、开场。 2 、介绍团队的优势与不足。 3 、解读团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 、倾听员工更深入的反馈。 5 、提出改进行动计划。 6 、倾听员工更深入的反馈。 7 、重复 3~6 ,直到全部问题和改进行动 处理完毕。 8 、总结。 团队诊断与辅助的关键能力 目标 能够基于比较离散的、不完备的信息,建立对团队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并给出合适的工作进行指导。 关键能力 • 对团队管理思想和方法有深刻 的理解。 • 有强的信息挖掘和搜集能力。 • 有强的抽象、归纳、分类能力。 04 教练式辅导 教练式辅导 -GROW GROW 模型是教练式辅导的一种方法,是 IBM 等公司普遍使用的成熟的辅导方 法。 GROW 模型的教练式辅导是通过富有技巧性的提问和结构清晰地工作流程帮助被 辅导者释放潜能,增强认识,承担责任,使其绩效最大化。 Goal Reallty COACHING 增强意识 承担责任 Will Options 教练式辅导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且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员工的辅导, 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手把手指导 VS 教练式辅导 手把手指导       被动的做事,主动性差 缺少责任感 增加依赖性 适用于准备度低的员工 适用于时间紧迫的简单问题 ……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 教练式辅导       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做事,能力提升,个人成长 激发被辅导者的潜能 双方建立更深的信任关系 适用于有一定准备的人 …… 授人以渔,终身之用 目 标 ( G ) Goal 目标 Reallty COACHING Will Options GROW :制定目标的关键点 • • • 帮助被辅导者明确他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 而不是辅导者的目标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很多情况下 浮于表面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 尽可能使被辅导者的目标 SMART 化 通过提问让被辅导者想透,而非给出 “答案” GROW :制定目标的常用问题 • • • • • • 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想要达成什么?你想何时达成? 你希望发生而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是什 么? 你的长期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目标对 你很重要? 业界标杆(或者其他优秀的标杆)是如何 做的?他们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借鉴? …… 现 实 ( R ) Goal 现状 Reallty COACHING Will Options GROW :了解现状阶段的关键点 • • • • 在此阶段,辅导者要和被辅导者一起了解现实情况, 尽量更多的了解现状,并识别所有妨碍因素。 辅导者本人绝不做假设,被辅导者最了解发生了什 么 促使被辅导者思考,帮助被辅导者看到全部事实 鼓励被辅导者描述现状、提供具体事例而不是判断 提高被辅导者对问题的认识,而不是 让你成为了解他们状况的专家 GROW :了解现状阶段的常用问 题 • • • • • • • 现在的情况如何?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您做了一些什么?效果如何? 如果事情进展得不顺利,对他人有何影响?对你有 何影响? 你感觉障碍是什么?什么阻挡了你前进? 我们的目标是否还有效? …… 选 择 ( O ) Goal 选择 Reallty COACHING Will Options GROW :选择方案阶段的关键 点 • • • • 在此阶段,辅导者要帮助被辅导者制定一 张可供选择的行动列表。 鼓励被辅导者提出尽可能多的可选方案 鼓励被辅导者分析各方案的利弊 适当地提出你的建议,但只是提供被辅导 者选择方案之一 当第一个方案出现时,不要停止寻找 其他方案,通常最佳方案是第 2 、 3 , 甚至第 10 个 GROW :选择方案阶段的常用问题 • • • • • • • • 为改变这种情况,你能做些什么? 有哪些方案可供你选择? 这些选择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可以再讲得更详细一些吗? 如果你能够重新开始,什么地方会做的和以 前不一样? 如果……,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你还需要我给出哪些建议? …… 意 愿 ( W ) Goal 意愿 Reallty COACHING Will Options GROW :确认意愿阶段的关键点 • • • • 确保被辅导者对方案做出选择,只是被辅导 者自愿承诺去执行自己的行动计划,该行动 才最有可能成功。 获得被辅导者采取行动的承诺,辅导者在这 个过程中起的是协调作用,而不是将自己的 意志强加于人。 规划具体行动的时间安排 探讨并承诺你可以提供的支持 确保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是 你,确保他们对行动计划的承诺 GROW :确认意愿阶段的常用问题 • • • • • • 这些备选方案中,你首选其中哪个方案?它可 行吗?它是否能达到你的目标? 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做? 你可能面临什么障碍?你如何克服它们? 你需要什么资源和支持?你将如何获得这些资 源和支持? 谁可能会对此有些帮助? …… 05 新上岗干部 90 天转身辅导 转 身 干 部 的 行 为 特 征 三个关键人物 直接主管定位: 把握方向,给支持, 及时反馈 直接主管 求助 驱动 助 求 教练的定位: 角色转身的专业指导 一对一的教练辅导 (穿针引线) 教练 意见交流 绩效管理 日常辅导 新干部 求 助 经 验 分 指导 导 身 转 一辅 一对 驱动 享 导师 导师的定位: 针对新岗位特定知 识经验的分享指导, 及时提供经验,响 应求助 新上岗干部成功转身的四个步骤 成功转身路径图的四 个步骤是制定使能计 划,及新上岗干部做 好自身转身的理论基 础和参考工具 华为关键岗位新上岗干部转身期使能计划 - 时间周期 新上岗干部在教练、主管和导师的定期辅导和 反馈帮助下,执行使能计划,尽快成功转身 1 、我该如何为新角色的成功做准备? • 思想上的转身:  一切重新开始,避免陷入舒适区温柔的陷阱  尽可能多了解有关新角色的一切情况 • 时间上的转身:  按照新岗位的要求分配自己的时间 • 技能上的转身:  识别你新岗位要求的弱项并制定解决方案  面对你的强项要考虑现在的环境是否有了变化,时 刻提醒自己:有时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 重新建立工作中的人际网络  获取能够帮助你成功的资源 角色认知研讨是帮助新上岗干部 快速了解岗位要求的最佳途径 2 、我该为哪些近期目标而努力,建立成功动能 • • 保证“速赢”的近期目标, 这将有助于建立信誉度 识别不同类型的业务特点, 采取相应的策略 3 、我该怎样加强有效的影响力? 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增强影响力,保证业务成功 第一步:找一定会无私帮助你的人 第二步:找想跟你一起成功的人 第三步:找能给你提供关键资源的人 第四步:找能帮你吸引到更多支持者的人 请写出可能的 人选( 3 ) 请写出可能 的人选 (4) 请写出可能 的人选 (2) 请写出可能的 人选( 1 ) 4 、我如何在成功转身基础上带领团队更上一层楼? • 对新岗位进行战略思考,并上 下对齐 • 让关键系统保持一致 • 评估并适当调整现有团队 • 理解并适配组织氛围与文化 BLM 模型可以帮助新上岗主管 很好地进行战略思考

52 页 371 浏览
立即下载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职责与管理办法HRBP

人力资源业务伙伴职责与管理办法HRBP

人 力 资 源 业 务 伙 伴 与 管 理 办 法 职 责 1. 目 的 为 加 强 部 门 沟 通 , 配 合 各 职 能 部 门 做 好 内 部 人 员 管 理 与 人 才 培 养 , 特 制 订 本 办 法 。 2. 定 义 人 力 资 源 业 务 伙 伴 , 即 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 以 下 简 称 HRBP , 指 由 集 团 人 资 部 对 接 各 个 职 能 部 门 、 总 包 公 司 、 直 营 公 司 等 组 织 的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者 , 协 助 各 组 织 负 责 人 做 好 员 工 发 展 、 人 才 发 掘 、 能 力 培 养 等 方 面 的 工 作 。 3. 范 围 HRBP 的 工 作 范 围 为 : 集 团 各 职 能 部 门 、 总 承 包 公 司 、 直 营 公 司 、 直 属 项 目 部 ; 未 设 立 专 职 人 资 人 员 的 集 团 管 理 型 下 属 公 司 。 4. 工 作 职 责 HRBP 主 要 职 责 是 负 责 在 各 组 织 推 行 落 实 集 团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体 系 和 制 度 规 范 , 协 助 各 组 织 完 善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工 作 , 帮 助 、 培 养 和 提 升 各 级 管 理 者 的 管 理 能 力 。 HRBP 是 人 力 资 源 部 与 各 组 织 之 间 的 沟 通 桥 梁 , 帮 助 各 组 织 制 订 员 工 工 作 目 标 和 计 划 , 为 员 工 职 业 发 展 提 供 建 议 。 4.1 从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视 角 出 发 , 协 助 各 组 织 做 好 人 资 管 理 工 作 , 包 括 员 工 工 作 职 责 设 定 、 工 作 流 程 梳 理 、 工 作 绩 效 反 馈 、 招 聘 与 离 职 手 续 办 理 等 。 4.2 与 各 组 织 负 责 人 、 人 资 部 合 作 , 提 出 员 工 培 养 建 议 , 如 学 历 教 育 、 职 称 申 报 等 。 4.3 , 结 合 各 组 织 发 展 需 求 , 协 助 制 订 员 工 业 务 培 训 计 划 , 与 职 工 学 校 合 作 , 组 织 员 工 培 训 。 4.4 协 助 各 组 织 做 好 组 织 结 构 、 岗 位 结 构 、 工 作 职 责 、 各 岗 位 说明书的 更 新 与 修 订 。 4.5 协 助 各 组 织 负 责 人 提 升 领 导 力 , 协 助 各 组 织 建 设 员 工 发 展 通 道 。 5. 工 作 形 式 5.1 由 集 团 人 资 部 根 据 综 合 评 估 并 征 求 各 组 织 意 见 后 , 确 定 各 组 织 对 应 的 HRBP , 原 则 上 担 任 HRBP 的 必 须 是 主 管 级 及 以 上 人 员 。 2 5.2 每 位 HRBP 可 同 时 对 接 不 超 过 三 个 组 织 。 5.3 HRBP 为 人 资 部 员 工 , 协 助 各 组 织 开 展 业 务 伙 伴 工 作 是 其 所 有 工 作 职 责 中 的 一 项 。 除 接 受 对 应 业 务 组 织 负 责 人 提 出 的 协 助 解 决 与 人 资 相 关 的 工 作 安 排 外 , 不 参 与 该 组 织 除 人 资 以 外 的 其 他 工 作 。 5.4 HRBP 可 列 席 对 应 组 织 的 部 门 例 会 、 专 题 会 。 5.5 定 期 向 对 应 组 织 负 责 人 通 报 收 集 到 的 员 工 培 训 需 求 及 发 展 愿 望 。 5.6 协 助 对 应 组 织 负 责 人 做 好 员 工 劳 动 关 系 调 整 工 作 。 5.7 涉 及 对 应 组 织 人 资 管 理 的 各 项 专 业 工 作 由 HRBP 在 人 力 资 源 部 内 部 协 调 完 成 , 不 得 额 外 增 加 各 组 织 及 员 工 的 工 作 流 程 。 6. 附 则 6.1 本 办 法 为 正 式 稿 , 自 颁 布 之 日 起 正 式 实 施 。 6.2 本 办 法 最 终 解 释 权 归 人 力 资 源 部 所 有 。     3

3 页 873 浏览
立即下载
HRBP的核心价值是提升人效,别扯淡了!

HRBP的核心价值是提升人效,别扯淡了!

HRBP 的核心价值是提升人效,别扯淡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看到有些文章把人效、人力的 ROI、人力 成本等作为 HR 最关注的指标。HRBP 懂业务的标准也直接与这些 指标挂钩,似乎这就是 HRBP 的核心价值。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撕一下关于人效这个话题。 一、人效指标是否重要,和公司战略及行业特性息息相关 我们看到在这张战略地图上,体现了两种战略:增长战略和生 产力战略。增长战略考虑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生产力战略体现 的是资源利用的效率。 而人效体现的是人均产出,其实反映的是生产力战略。 但是不是每个公司的战略都倾向于生产力战略,特别对于经济 快速发展的中国,一直以来增长战略才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因此对大部分公司来说人效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只有强调生产力战略的企业,或是人力成本占比很高的企业, 也或是在管理上开始追求人均效率的时候,人效指标才会开始变得 重要。 另外,和行业也息息相关。一些把效率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比如强调供应链的、物流行业、部分快消行业......,这些行业人效 指标比较重要。 如果你的公司还是更强调新的业绩增长点,而不是效率问题的, 人效不是公司考虑的重点。 二、剖析人效 我们先看看人效的公式: 人创销售= 销售额 / 员工人数 人创毛利= 毛利润 / 员工人数 人创利润= 利润额 / 员工人数 人效的提升,要么应该是通过激励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 而提高产出和效率;要么通过管理的改善,系统的优化来提升整个 组织的流程效率。这样的人效提升才有意义。但是有的时候,所谓 的人效提升,是没有意义的数字游戏。 以人均销售额为例,笔者以前在制造业的时候,有两年市场行 情大好,产品都来不及做,那两年的公司产能每年 100%的增长, 除了招人,同时靠工人不断的加班赶订单来完成。那两年,人均销 售额从 40 万/人提升到 50 多万/人。 看似人效是提高了,原因有二,一是因为那两年市场行情大好, 二是因为工人不断的加班赶订单赶出来的。但整体的效率并不高, 两三年的市场高峰后,企业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这种人效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另外我们看人效的公式,分子是销售额,分母是员工人数。如 果想提升人效,要么提升销售额,要么减少人数。这样而来,人效 的计算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 第一种情况: 比如公司销售额 5 亿,员工 1000 人,则人均销售额=50 万; 那么在不提升销售额的情况下,我把 1000 人中的 500 人变成 外包人员;那公司在册员工只有 500 人,而人均销售额则变成了 100 万。 任何条件不变化,表面上人效提升了 1 倍。 第二种情况: 比如公司销售额从 5 亿增长到了 10 亿,员工人数不变还是 1000 人。人效则增长 1 倍,50 万/人增长到 100 万/人。 但是这真的是人效提升了吗? 实际上造成销售额增长的可能是资本投入的因素、技术进步的 因素或是其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仅仅从人效的角度来 衡量,把它看做人的效率的提升,导致直接忽略了其他的因素。 我们看到以上几种情况,表面上人效提升了,实际上这些人效 的提升一点意义都没有。 接下来我们谈谈关于人效提升,HR 到底能做什么。 从人效的公式中我们看到,要提升人效,要么提升销售额,要 么减少人数或降低人工成本。 关于提升业绩,或者说提升效率,你觉得 HR 可以做什么?做 激励吗?提升员工满意度? 是通过这些手段来提升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效率吗? HR 不能说没有作为,但更多是支持作用; 改善流程,重整组织结构,从而提升人效? 流程、组织结构都是跨部门的事情,涉及到各种资源及利益, 这样伤筋动骨的事情除非公司老大亲自抓,否则单单靠 HR 来协调, 我觉得够呛。HR 真没有这么大的权利,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而关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数,这似乎看上去挺简单。但是 减员这件事情是 HR 想减就能减的吗?没有充分理由,有哪个 HRD 敢冒险干这事儿。 结语 不管是 HR 也好,HRBP 也好,其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关于 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在我们的群里大家也一起探讨,但是我发 现这一点上大家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究其原因,每个人对于人力资 源的理解,如盲人摸象般,只是看到自己理解的那一面。 人效、人力的 ROI、人力成本,这些数据在某些时候是重要的, 前提是基于公司战略、基于行业特性。人力的相关数据只是公司财 务数据中的一块,在某些行业人力成本只是成本中占比很小的一部 分,从整体看根本微不足道。所谓的数据驱动经营,实在不知道对 于数据的理解及信息的掌握,HR 能比财务有多少的优势。我认为, 凡是财务能做的事情,一定不可能是 HR 的核心价值。 对于 HR 的核心价值理解不清晰,直接导致 HR 的工作方向不 清晰,工作职责不清晰,而这种不清晰或者说对人力资源的误解, 还一代传一代的,把错误不断的传承下去,才是人力资源整个行业 最可怕的事情。

7 页 542 浏览
立即下载
【干货】尤里奇:详解HRBP四种角色与人力资源转型策略

【干货】尤里奇:详解HRBP四种角色与人力资源转型策略

尤里奇:详解 HRBP 四种角色与人力资源转型策略 1 时势造英雄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戴维•尤里奇就已经活跃在学术和咨询界,是 GE 群策 群力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但真正使其脱颖而出成为 HR 领域顶级大师的,却是担任《哈 佛商业评论》总编托马斯•斯图沃特的那篇“炸掉你的人力资源部”的文章。 斯图沃特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论异常激烈、一片混乱。关键时刻,尤里奇站了 出来。 尤里奇通过重新界定问题,巧妙地避免了陷入争论的旋涡当中。他指出,是否废除人 力资源部这样的问题是个坏问题:如果有价值,当然就不废除;如果没有价值,当然应该 废 除。 同时,他抛出了一个更有现实价值的问题:人力资源部到底该如何创造价值? 由此,他提出了成就其大师地位的第一个观点:人力资源部门不应该再关注活动本身; 人力资源部不应该关注做了什么,而应该关注产出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尤里奇发展出 HR 角色与贡献四象限模型,被几乎所有优秀企业采用, 对人力资源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里奇后来位居《财富》杂志 2001 年度管理大师之 首,因为人们津津乐道尤里奇的四象限模型。 2 一道选择题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 MBA 课堂上,尤里奇最喜欢抛给学生一道选择题:谁应该为公 司里的人力资源活动负责? A.各部门管理者 B .人力资源人士 C.各部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人士合作 D .咨询专家 E .没有人,自生自灭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 C。尤里奇会告诉他们,C 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 A。 他告诉学生:“从根本上讲,各部门管理者对公司的产出和流程负有最大的责任。他 们负责为股东提供经济利益,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为员工提供工作的价值。为了达成 这 些产出,各部门管理者必须承担起人员管理的责任。” 即使是鼎鼎大名的专家,也并非都对这个常识性的问题有着正确的认识。鼓吹要建立 最强大的人力资源部来驱动组织运行的,大有人在。 尤里奇则一直旗帜鲜明,不改初衷。在最近出版的 HR Transformation 一书中,尤 里奇仍然不忘强调:“真正的人力资源转型,将会进一步强化直线经理在打造组织能力和 人 才队伍方面的责任。” 这位毫不讳言“喜欢 HR”的专家,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实在难能可贵。 3 HR 要向企业一样的经营 尤里奇还提出,HR 部门应当像企业一样运营。 在这个“企业” 中,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 他在《人力资源最佳实务》( Human Resource Champions: The Next Agenda for Adding Value andDelivering Results )中,尤里奇最先提出了 HR 部门的组织架构再设 计框架,几经完善,变成今天大型企业中流行的三角模型。 三角模型的三个角分别是: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HR Business Partner,HRBP )、 人力资源专家中心( HR Center Of Expertise,HR COE )和共享服务中心( HR Shared Service Center,HR SSC )。 以 IBM 为例。自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 IBM 开始致力于人力资源转型。在经历 了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后,到 2007 年, IBM 的 HR 转型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它在 组织运营层面实现了共享服务中心、专家中心和 HR 业务伙伴的架构。 像企业一样运营,要求人力资源部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客户,并知晓客户的需求。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显然是人力资源部最重要的客户。在大型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众 多,需求千差万别。为此,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的角色应运而生。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定位于高 层管理者的参谋和伙伴,为之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以确保 HR 贴近和满足客户需求。 4 HRBP 的四个角色干什么的 尤里奇说,评价人力资源部门的贡献,不是看它做了什么,而是看它带来什么价值。 【四个角色诞生背景】 在新经济中,胜利将来源于组织能力,包括速度、响应性、敏捷性、学习能力和员工 素质。 如果企业能够迅速地把战略化为行动,聪明而高效地管理流程,促使员工对公司做出 最大贡献与投入,并且为变革创造一个平衡过渡的环境,那么成功就将在这样的企业中产生。 角色一 作为战略伙伴 尤里奇说,“我并不认为人力资源部应该制定战略。制定战略是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 责任,而人力资源主管只是这个团队的一员。然而,要想成为高管层的合格战略伙伴,人 力 资源主管应该推动和引导一些认真的讨论,大家共同研究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 式来 执行战略。 HR 作为战略伙伴,要为这种讨论创造条件可采取以下 4 个步骤(职责)。 第一步,人力资源部应负责制定企业的组织架构。 换句话,它应该确定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有好几个成熟的框架都可 以采用。例如杰伊•加尔布雷思(Jay Galbraith)的星形模型,它定义了 5 个关键的组织要素: 战略、结构、奖励、流程以及人。 麦肯锡公司著名的 7S 框架则列出了公司架构的 7 个要素:战略(strategy)、结构 ( structure ) 、制 度 ( systems ) 、员 工 (staff)、风 格 ( style ) 、技 能( skills)和共 同 的 价值观( sharedvalues )。 只要合理,人力资源部采用何种框架来定义公司架构相对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 业必须清楚地阐明自己的架构。如果缺乏这种明确性,经理们就可能无法看透公司的动作 方 式,从而也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哪些因素有助于推动战略的执行,哪些因素会起阻碍作用。 他们可能会忽视制度和技能,而认为组织结构是行动与决策的唯一推动力。他们也可 能主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去理解公司,而忽视了制度对工作完成的方式――也就是战略执行的方 式――的影响。 高级管理层应该要求人力资源部扮演一个建筑师的角色,其任务是进入一幢已经建好 的楼房,画出它的平面图。HR 作为建筑师,要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标明门窗和楼梯,并 检查管道与供暖设备。最后他会提交一份全面而详细的建筑结构图,其中包含了这幢建筑 的 所有部分,并显示它们是如何搭配组合、共同发挥作用的。 第二步,人力资源部必须承担组织审查( organizational audit)的职责。 建筑结构图可显示一幢楼房内需要立刻改进的地方;组织架构图也有类似的用途。它 们可帮助经理们确定公司哪些地方需要改变,以促进战略的执行。正如上面所提到过的, 人 力资源部的职责就是引导大家就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对话。 假定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从文化、能力、薪酬、治理、工作流程和领导力这几个方 面来定义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就可以用这一模型来引导管理层展开关于“匹配”(fit ) 问题的热烈讨论――公司的文化与战备目标相匹配吗?诸如此类。假如是否定的,那么人力资 源部就应该带领大家讨论如何来弥补缺陷(参见“从架构到审查”)。 第三步,人力资源要为组织架构亟需变革之处提供方法。 换句话说,人力资源经理的任务是带领大家提议、创造和议论一些最佳实践,比如文 化变革项目或者评估与奖励体系中的最佳实践。 同样,倘若战略的执行要求公司采取一种基于团队的组织结构,那么人力资源部就 必 须承担起责任,为高管层找出创造这种组织结构的最佳途径。 第四步,人力资源部必须把自己手头的各项工作都清楚地序列出来。 这是最后一点,人力资源部不仅要把各项工作都清楚地序列出来,还有按照轻重缓急 排定次序。 在任何时候,人力资源部或许都有一大堆事情等待处理,比如要实行绩效工资,跨国 团队合作,或者“边干边学”的员工发展项目。 但要想同经营业绩真正联系起来,人力资源部就需要与各部门的经理共同合作,一起 对每项任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哪些任务是执行战略所必需的?哪些任 务 是刻不容缓,而哪些可以暂搁一旁?简而言之,哪些是经营业绩真正密切相关的? 对人力资源部而言,成为战略伙伴是一个全新的角色,因此它可能需要具备新的能力 和技巧。例如,人力资源部员工可能需要更多培训,才能在组织审查工作中做出深入的分析。 最终,这些新知识将帮助人力资源部满怀信心地为管理层创造更多价值。而在不远的将来, 把人力资源部当做战略伙伴的这一新理念必然会带来实际的商业利益。 角色二 成为行政专家 多年来,人力资源部的职员总是被看做行政人员。然而,作为行政专家 ( administrative expert)这个新角色,他们需要摆脱传统意义上制定规则和维护制度的警 察形象,同时又要 确保公司的各项日常工作都顺利进行。为了从“行政人员”变身为“行政专家”,人力资 源 部必须提高它们自身和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在人力资源里,有很多流程可以更好、更快、更省钱地完成。担当起新角色的人力资 源部,它的工作之一就是发现并改进这些流程。一部分企业已经承担起这些任务并收到了 喜 人的效果。 例如,有一家公司设计了一套全自动的、灵活的福利管理系统,从而省却了员工的文 书工作;另一家公司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筛选简历,缩短了人员招聘的周期;还有一家公司 则 设立了电子公告牌,员工通过它可以和高管直接交流。在所有这三个案例中,人力资源 部通 过精简流程和采用新技术,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又降低了工作成本。 然而,成本的降低并非人力资源部变为行政专家的唯一好处。效率的提高增加了人力 资源部的声誉,从而又为人力资源部成为战略执行伙伴打开了一扇门。 角色三 成为员工后盾 如今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求都要高。公司总是要求员工以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 情。传统的雇佣合同通常会以工作保障和升职计划的内容为主。 但随着公司逐渐放弃旧式合同,取而代之以对信任的苍白承诺,员工对公司也就同样 报以不信任的态度了。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变得更像一种交易。他们付出的只是时间,除此 之 外别无其他。 员工的贡献受到抑制就是导致企业失败的病因。除非员工完全投入,否则企业无法发 展壮大。对于具有投入精神的员工——或者说,相信自己得到重视的员工——他们会分享 自己的想法,会要工作上超额付出,更加会跟客户搞好关系,这些仅仅是随意列出的三个 好 处。 在新角色中,人力资源部有责任确保员工对公司的积极投入——让他们对组织有种难 以割舍的情结,愿意为之贡献全部力量。过去,人力资源部通过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来制 造 这种情结,例如组织野餐、聚会、联合募捐活动等等。 当然,这些活动还得继续组织,但是人力资源部的新纲领意味着它有更多的活动要组 织。现在,人力资源部必须负责培训和指导直线经理,使他们明白保持员工的高昂士气多 么 重要,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此外,人力资源部应该在管理层会议上成为员工的代言人,向员工提供个人与职业发 展机会,并提供各种资源以帮助员工达到公司对他们的要求。 人力资源部在指导和培训直线经理、让其明白如何激发员工高昂士气的过程中,可以 采用一些工具,包括研习班、书面报告或员工调查。它们能够帮助经理们了解组织内部士 气 低下的原因——这种认识不仅停留在具体个案上,而是上升到概念层面。例如,人力资 源 告知直线经理,大约 82%的雇员因最近一次裁员而感到沮丧。 这一消息很有用,但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部还应该使直线经理认识到士气低下的根由。 比如,组织行为学家通常认为,当人们觉得外界对自身的要求超过了自己手中用来满足需 求 的资源时,员工士气就会下降。同样地,如果目标不清楚,任务不分轻重缓急,或绩效 评估 模棱两可,也会令士气下降。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就是在高级经理面前坚起一面镜子。 在提供建议改善员工士气方面,人力资源部能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建议可能非常简单, 例如要求雇佣更多支持人员;也可能非常复杂,例如建议对某些项目进行流程再造等。人力 资源部的新角色可能意味着它会提出更多的建议,比如建议对某些项目更多地采取团队形 式,或者建议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计划拥有更多的控制权。 这些建议意味着人力资源部在提醒直线经理:要注意有些员工可能在从事枯燥的、重 复性工作。譬如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Baxter Healthcare )的人力资源部就认识到枯燥 的工作是个问题,并为此重新设计工作流程,使员工同客户的联系更加直接,从而帮助解 决 了这一问题。 在教育各部门经理要关注员工士气的同时,人力资源部还要充当员工的代言人——管 理层面前它们必须要代表员工利益,在管理层讨论中它们必须替员工说话。当公司做出关 系 员工的决策时(例如关闭一家工厂),员工应当对人力资源部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后者 充分 参与了决策过程,明确反映了员工意见,并完全支持员工权益。 类似这样的支持不能是隐形的,而必须是公开的。员工在和人力资源经理沟通意见之 前,就必须知道人力资源部是自已的喉舌。 角色四 成为变革推动者 借用一句话,变化无所不在。由于全球化、技术创新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如今的变化 速度更加让人头晕目眩。商界中赢家与输家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否跟上这种变化速度。胜 者 能够很快地自我调整、加紧学习并迅速采取行动,而败者却试图掌控变化,结果浪费了 宝贵 的时间。 正如前文所述,新的人力资源部的第四职责就是帮助组织形成应对变革和利用变革的 能力。变革项目可能包括建立高效能的团队,缩短创新周期,或者应用新技术,人力资源 部 要确保这些项目及时得到界定、开发和实施。 新的人力资源部还要确保公司的愿景宣言(比如,我们要成为我们这一行的全球领先 者)能够转化为具体行动,它必须帮助员工搞清楚,为了实现长远目标,他们可以停止、开 始,或继续从事哪些工作。 在惠普公司( Hewlett— Packard ),人力资源部确保了公司的价值观——信任员工、 尊重员工——转化为具体实践,比如让员工更灵活地控制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 变化往往令人心生畏惧,使人瞻前顾后,不敢行动。作为变革推动者,人力资源部需 要以坚定的决心来消除人们对变革的抵制,以结果来代替规划,以对机会的欢呼驱走对变 革 的畏惧。如何做到这一点? 答案在于创建和运用变革模型(参见“以提问开始的变革”,其中列出了由通用电气 公司发明并广泛使用的变革模型)。 人力资源部必须向自己的组织介绍类似的模型,并指导高管团队熟悉它,即通过组织 一些对话与讨论,找出模型中那一长串问题的答案。简而言之,这一模型必须成为人力资 源 部所提倡使用的管理工具。 它能帮助组织确定变革的成功要素,并就每一要素来评估组织的强项和弱项。整个过 程可能会充满艰辛,但这正是人力资源部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之一。作为变革推动者,人 力 资源专员自己不必实施变革,但是要确保变革在公司上下得到执行。 5 人力资源部门能实现转型吗? 人力资源部能够实现自我转变吗?尤里奇说,绝对不行。 事实上,对人力资源的角色转换负有首要责任的应该是 CEO 和每位直线经理――所有 必须实现业务目标的管理者。 原因在于,直线经理是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的最终责任人。他们对投资者、客户和员 工都要有所交待――为投资者创造经济价值,为客户创造产品或服务价值,为员工创造工作价 值。 所以,他们顺理成章地应当带头使人力资源部全面融入企业实际工作中。其实,要实 现这一点,他们本身就必须成为人力资源部的坚强后盾。他们必须意识到,公司的组织能 力 越出色,就越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使人力资源部担当起实现卓 越的 组织能力的任务。 当然,直线经理不能把新纲领强加给人力资源部。相反,运营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必 须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以便迅速而彻底地重新设计和确定人力资源部的职能,从而将一个 原 本忙于各种活动的部门转变为注重结果的部门。 在不同的组织中,这个过程可能不尽相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将步入新的商业时 代。 6 怎么去做人力资源转型? 尤里奇提出了人力资源战略重构模型,实际上就是 why-what-how-who 四阶段。 第一个阶段,确立人力资源战略重构的商业背景,为转型立项,也就是说,到底为什 么要转型?人力资源转型要从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转型开始。主要从一般商业情境和特殊利 益 群体利益的需求开始。 第二个阶段,确定人力资源战略重构的结果,也就是人力资源转型的结果是什么?这 一阶段确定了人力资源转型预期的结果,开始人力资源转型之后,应该发生什么?比如提 升 企业的能力以及增加无形资产。 第三个阶段,重构人力资源部门,也就是开始人力资源转型的方式是什么,人力资源 战略重构要求围绕人力资源部门、举措和人员工作的战略改变来进行。 第四个阶段,要求部门经理和其他员工积极参与,也就是参与人力资源战略重构的主 体是谁,要定义清楚参与人力资源转型的角色,建立转型的长效作用。 当然,上述各个阶段理论上是按顺序进行的,但在现实中,他们往往是交叉的,例如, 了解商业背景并明白转型的框架(第一个阶段),拥有合适的人力资源转型团队(第四阶段) 是启动人力资源战略重构的关键,人力资源转型团队的建立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先来看一个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HR)进行了人力资源转型的几项研究结 果, HR 转型的确不容易,他们的主要发现有: a. 管理层的支持是人力资源转型的关键因素。 b. 改进和升级信息技术(IT)和 HR 转型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 c. HR 认识到了劳动力和继任规划的价值,但在这一领域缺乏支持。 d. 外包的规范性是 HR 变革和改进的一个重要工具。 7 人力资源转型有什么路径? 尤里奇说,人们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活动,人力资源 管理系统、过程、决策或者举措。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实是一系列的人力资源 实 践,因为实践是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学习的过程,比如学习钢琴或者某项运动会,都是需要 实 践才能掌握相应的及技巧。 在《人力资源价值主张》( The HR Value Proposition )一书中,我们把不同层面的 人力管理工作分为四个实践领域,代表对组织成功起到关键流程。 a. 员工流:员工流是指组织的关键资产——员工的动向,包括员工入职,晋升和离 职,要正确的对待员工流动,保证留住并培养组织实现战略所需要的人才。 b. 绩效管理流:绩效管理流是指人员和工作的联系——标准和举措,经济或非经济 的报酬,有关关键群体利益的反馈等,正确关注绩效管理流有利于完善绩效责任制度。 c. 信息流:信息流主要是回答人们需要哪些信息来完成工作任务,哪些信息是必需的, 信息流可以是组织上下或平级之间的信息移动,也可以有外而内或由内而外的信息流动,关 注信息流,能使人民知道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时刻提醒自己何种需求可以创造价值。 d. 工作流:工作流主要回答由谁来按照什么方法在什么地方完成工作,工作流由企 业和经营过程的支持,确保员工的个人努力能够形成外部成效。 8 人力资源转型有什么方法? 尤里奇认为,人力资源实践的转型由三种方式,包括匹配,一体化和创新。 a. 匹配:人力资源实践要取得成效,需要和组织的战略匹配,组织获得成功,需要哪 些能力是首要明白的,每一项人力资源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组织能力的发展。提升人力 资 源实践要遵循一个标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能力,保证战略的实施,假如人力资源实 践 无法与战略匹配,要么停止或改变这种实践,这样才能保证人力资源实践的真正力量。 b. 一体化:一体化意味着绩效管理实践,人才实践,薪酬制度,沟通方式,组织设 计方式和其他人力资源实践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战略视角以及人力资本管理方式,这种理论 是为了确保对外沟通的顺利进行,从而使人们关注关键利益群体的期望,有了这样的眼光, 绩效管理人员能够确保公司上下理解各自的职责,工作方法和担当的责任。 c. 创新:在企业创新要问自己,这些创新举措是否增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 能 否提升其效率和速度,有时候,创新并不能增加工作的成效,这是企业在开展创新时需 要承 担的风险,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即使创新失败了,能从中有所得,也是不错的选择。

27 页 355 浏览
立即下载